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针灸推拿医生述职报告实用13篇

针灸推拿医生述职报告
针灸推拿医生述职报告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到2011年3月收治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均参照《中医病诊断疗效的标准》(由国家中药管理局制定)进行诊断,临床上进行体格检查并结合CT扫描或者MRI检查均被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LDP)。男性患者42例,女性28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48.2±3.3岁,病程最短的患者为3天,最长>1年,患者主要是从事体力劳动或者办公室文职人员。

1.2 治疗方法

1.2.1 针灸治疗1 取穴:针灸治疗中主要的穴位为腰夹脊穴、环跳、秩边、委阳,配合治疗穴位为:L4—5腰椎突出患者配以足三里、阳陵泉、风市、悬钟;L5—S1患者配以委中、殷门、承山、承扶、昆仑、太溪等穴位,平补平泻,将针留置20min,下午进行针灸治疗,1次/d,6天为一疗程。

1.2.2 推拿治疗3 ①循经按揉法:患者处俯卧位,医者用滚、揉、按手法在患者的脊柱两侧的膀胱经和臀部及下肢后外侧推拿3—5min,主要是腰部,从上到下双手叠掌按压脊柱到尾骶,2—3次。②点穴颤压法:患者仍处俯卧位,医者用肘关节或者拇指以此点对上述的穴位按压,寻找腰部的痛点,颤压法持续1min。③脊柱斜扳法:患者处患侧在下健侧在下下肢自然伸直,屈膝屈髋,医者站立于患者的腹侧,一手向前推肩部,另一只手向下压臀部,缓慢用力直至患者腰部旋转到最大的限度,双肘同时反方向用力,然后患者改健侧在上,按照以上的手法进行操作,持续2min。④按揉拍击法:患者处于俯卧位,在腰部行按揉法3—5min后换拍击法,1次/d,6天为1疗程。治疗4—6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

1.2.3 骨盆牵引5 采用间接和直接牵引相结合的方案,重量由患者体重的30%逐渐增加到60%,2次/d,30min/次,待患者疼痛明显减轻之后逐渐地减轻重量。

1.3 疗效评估 治愈:直腿抬高70°以上,腰腿无疼痛,恢复工作;显效:腰腿疼痛明显减轻,直腿能抬高一定的角度,腰部活动的功能得到显著的改善;有效:疼痛有所减轻,腰部活动能力有一定的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未发生改善。

2 结 果

经过4—6疗程的正规治疗之后,70例LDP患者,治愈51例,占72.9%,显效13例,占18.6%,有效未愈4例,占5.7%,无效2例,占2.9%,总有效率为97.1%,患者之间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一种退行性病变,常引起腰腿疼痛。当人体椎间盘组织突出后,就会引发小关节不对称,局部的椎体失稳。突出物的压迫会导致机体局部水肿,血液的微循环发生障碍,代谢紊乱,从而出现组织间的粘连、变硬、甚至形成瘢痕,骨质增生代偿等从而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牵引疗法能够改变小关节不对称的状态,恢复腰椎关节的力学平衡,纵向力还能拉大椎间隙,改变纤维环的张力,加大髓核的负压,能够促使突出物的回缩和移动,解除局部的压迫,再配合推拿可以有效地接触肌肉的痉挛,松解粘连2。

综上所述,临床上采用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广泛地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苏雅拉其其格,梁石萍,兰静,等.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C].//第六届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7:22—23.

[2] 苏雅拉其其格,梁石萍,兰静,等.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07,26(6):22—23.

针灸推拿医生述职报告篇2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College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Sichuan 610075)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PBL teaching method in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specialty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eaching , and analyze the lack of experience of teaching, to explore the Chinese teaching reform of PBL teaching method in Chinese medicine.

Keywords PBL teaching method;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 teaching application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当今高校主流教学模式之一,也叫作问题式学习教学法,该教学法本身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医学教育教学场景。PBL教学法的主要特征有四:一是以驱动问题为基础;二是以学生为中心;三是以教师为促进者;四是以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的小组讨论式教学,同时学生要产生一套能解决问题的可行产品,即学习成果。目前,PBL教学模式引入高等中医院校后,仍然处于教学实践探索阶段,尚需不断改进与完善。基于PBL教学模式的理念,笔者对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针灸推拿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开展了“刺法灸法学”课程应用PBL教学法的教学改革工作,以期能与中医教学同道探讨。

1 “刺法灸法学”课程教学设计

1.1 “刺法灸法学”课程教学目标

“刺法灸法学”的授课对象是针灸推拿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教材选用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划教材(主编:东贵荣、马铁明)。该课程的教学设置特点是“一学年,两学期,三阶段”的渐进式教学。本课程的知识目标设置如下:

(1)掌握刺法、灸法及拔罐法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相关知识。

(2)掌握毫针刺法的操作方法,学会各类灸法及拔罐法的运用知识。

(3)掌握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火针、芒针等多种常见针具的刺法、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的相关知识。

(4)学会《内经》、《难经》及历代医著中所论各类刺法及现代刺法灸法的应用知识(耳针法、头针法等)。

“刺法灸法学”的技能目标设置如下:

(1)掌握毫针刺法的操作技能;学会多种灸法及拔罐法的操作技能。

(2)掌握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芒针等针具的刺法技能,能够完成对应的刺法操作。

(3)了解《内经》、《难经》及历代医著所论各类刺法以及现代刺法灸法的技能不同点(耳针法、头针法等)。

1.2 “刺法灸法学”课程教学内容及安排

刺法灸法学这门课程特点是术语抽象、知识繁杂、内容枯燥,会让学生感觉到内容高深莫测。以前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学生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如何使用好PBL法提升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分析刺法灸法学的问题,解决实践当中的问题,一直需要教师去探索。刺法灸法学的课程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分为理论与实验两部分。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安排如下:

(1)理论学习: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合计54学时,周学时为3学时;

(2)第一阶段实践技能训练:第三学年第一学期,54学时,周学时为3学时,与理论学习同期进行,本阶段技能训练旨在熟悉与掌握刺灸法的操作要领;

(3)第二阶段实践技能训练:第三学年第二学期,54学时,周学时为3学时,本阶段旨在进行技能强化训练。

以上教学安排,符合教学认知的基本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1.3 “刺法灸法学”课程授课设计

PBL教学模式重点关注于预设问题的解决、知识的实际应用和职业技能的全面培养,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职业能力。“刺法灸法学”作为一门专业技能要求很高的实践类课程,完全符合PBL教学模式的要求。因此,教师授课环节的教学设计均要经过教研室集体备课,教学名师示范公开课,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等层层筛选与评价,最终确定“刺法灸法学”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采用“课前读―课上讲―课堂练”模式。此模式最早是在“经络学”教学改革中试行。[1,2]

“课前读”,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提出与讲授内容相关的理论或临床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教材和课外书籍,从而达到深刻理解授课内容的目的。

“课上讲”,一方面是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改变以口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讲述课后学习心得,表述疑难问题,提出个人见解,引导全班讨论。

“课堂练”,指学生在实验课内的相互对练。总的来说,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学生预习、听讲、复习后应考”的传统模式。

PBL法在应用过程中,课堂教学设计了七个环节:

(1)教师提出问题。PBL教学模式采用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出发点,这也是设计实施PBL教学模式的至关重要的开端。“刺法灸法学”课程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需要考虑该课程的专业术语、实践要点,选择的问题需要根据学科的系统性、专业性,同时更要想到该问题在实际当中的应用,结合实际的治疗场景,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又不至于太难而打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师完成分组。PBL教学模式在“刺法灸法学”中应用时,更适合小范围的教学,但是大学本科生课堂很难做到太小范围的教学。因此,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可以尝试由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来分成5~10人一组,自行确定一名组长,组长登记学生的学习情况,按照教师的教学设计,建立分组交流机制,每个人分担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实践任务。

(3)设计知识、技能目标。“刺法灸法学”的学习目的在于未来工作当中的应用。故而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既要注重对知识的传承,更要重视实践当中的技能熟练程度。教师在设计该课程的教学目标的时候,应当分为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两者内容相辅相成,知识在前,实践在后。知识目标设计出来之后,可以由教师指导小组长,结合组员实际,为其设定个人学习目标,同时也设计小组总体目标。技能目标由教师提出一定的熟练度指标,在实践过程中达到,从而提升其操作技能,方便其在未来工作岗位上的应用。

(4)学生自主学习。PBL教学模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但是自主学习并非全部由学生主导,而是教师引导、修正学习过程。在实施这一个环节时,教师需要对第三阶段的知识目标进行难易度分析,提取一部分适合自学的知识给学生(可制作任务单),同时通过小组长发放一部分参考文献、网络学习资源链接,由组长确定不同组员的学习重点,完成分工。

在领取任务之后,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来提取所需信息,完成信息整合,提交小组长汇总,从而进入下一个环节。

(1)组间交流、练习。这一环节由教师带领学生完成。在第四个阶段,学生组长汇总了组内不同学生的信息,得到了一些成果。小组之间可以将知识学习的成果做简短的汇报,一般建议在有多媒体的教室进行这一环节。每组推选一个代表,制作汇报PPT,上台汇报后,教师可以做一定点评。点评之后,由教师选择每组一定数量的学生代表,完成组间练习活动,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

(2)课程评价。在PBL教学模式中,评价是教师、小组长、组员进行总结,完成教学考评的环节。重视实践技能的课程,一般对于过程考核较为重视,所以这一环节应当由教师加重过程考核,由组长完成汇报考核、组间及组内考核,由组员完成组内互评工作。如理论课平时成绩可以设计为:教师评价(过程考核)50%+组长考核20%(汇报考核、组间及组内考核)+组员考核30%(组内互评考核)。这一过程要求要有区分度,不能由学生打友情分、老好人分。

(3)教师反思。在教学完成后,教师要及时总结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如组织形式的问题、环节设置的衔接、知识目标设置是否恰当等。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学习过程的反思与体会总结,对优秀学员进行点评与总结,对不足之处要加以改进,从而引导学生完成整个PBL教学模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4 课外拓展环节设计

课外拓展练习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此环节的设计也是我校在“刺法灸法学”教学改革中的亮点,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应用课堂知识,主动思考与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动手能力。课外拓展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学生会组织同学进行社区义诊,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以义诊为主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

1.5教学评价体系设计

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所以必须建立综合考核方法,不再“一考定终身”。对于“刺法灸法学”该门理论课程,评价体系由如下部分组成:课堂提问占10%,课后学习报告占20%,期末笔试占70%,总分100分。实践技能课程成绩:课上学习心得分享10%,课后学习报告占10%,技能考核占80%,总分100分。[3-4]总的来说,实现了过程考核和知识考核两部分评价。

2 PBL应用思考

2.1 不能片面、刻板应用PBL教学模式

针灸推拿专业教学实施PBL教育,首先是寻求“教”与“学”的平衡点,将教学过程分为传统教学和素质训(下转第114页)(上接第103页)练两部分,传统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中心,从而保证学科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技能操作训练部分,不能片面追求PBL教学模式,而应充分考虑课程特点,基于PBL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引入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技能训练为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与思辨能力。[5]

2.2 实施《刺法灸法学》的PBL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针灸推拿专业课程教育中全面实施PBL教育,目前至少存在几方面难题:(1)师资配置达不到PBL标准。PBL教育要求1名教师指导5~8名学生,实行小组讨论式教学。我校针灸推拿专业每年招生近200人,专业教师配比严重不足。(2)中医药高等院校由于受到师资力量、实训场地、图书资料、学生学习习惯、教育体制、评价体系等因素的制约,很难完全按标准流程实施PBL教育。(3)??题的有效性设计,受到教师知识深度、经验广度的制约。(4)问题的真实性设计,以及与真实工作挂钩的程度,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使学生与教师设置的问题产生共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也是需要拿捏推敲的地方。

针灸推拿医生述职报告篇3

[关键词] 针灸

健康网讯: 彭力 赵大贵 在中德友协会长武忠弼教授的牵线和帮助下,我院和德国最大最著名的工伤医院—汉堡创伤医院结成友好医院,双方定期互派医生交流。笔者自2000年10月至2003年7月在德国汉堡创伤医院神经内科进行交流工作, 对祖国医学在德国特别是在德国大型康复医院的发展有点滴体会,现将针灸在德国的开展情况及发展方向报道如下: 1汉堡创伤医院简介 汉堡创伤医院全称为Berufsgenossenschaftliches Unfallkrankenhaus Hamburg,简称BUKH,是德国工会联合会下属的最大的一家工伤医院。医院以外科和康复最为出名,手外科为全德最早、实力最强的手外科。神经康复专业水平很高,设有44张病床(在德国属大科室),开设肌电图室,TCD室,眩晕旋转诊疗室,吞咽功能喉镜检查室(不少脑外伤病人有吞咽困难)及多种治疗种类:言语治疗(Logopaede),物理治疗(Physiotherapie)、物理因子治疗(Physikalische Therapie),骑马疗法(Hyportherapie),运动疗法(Sporttherapie),作业治疗(Ergotherapie), 支具及生物工程(Gehschule),游泳(Schwimmbad),桑拿(Sauna),音乐疗法(Musiktherapie),职业回归疗法(Berufshilfe), 以及引导病人放松的放松疗法(Entelassungsgruppe)等。尽管其康复器材一流,康复治疗部门齐全,专业治疗师水平很高,但德方医院仍觉得许多疾病疗效不尽人意,比如慢性疼痛,这也是德方医院垂青针灸的主要初衷。 2 日常针灸治疗简介 笔者在创伤医院住院部工作,作为住院医生,和国内最大的区别是医生一周一次召集各种治疗师讨论病情,制定新的治疗方案,一周两次召集护士开会,了解患者护理情况。这样医师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状况有比较准确的认识和了解。笔者除履行住院医生的职责外,尚预约患者作针灸治疗,其程序为:需要治疗的病人先到医生秘书处预约,得到允许后和笔者预约,笔者根据自身工作安排和病人不同的治疗安排决定治疗时间。在德国病人为“单独治疗”,一次只能治疗一个病人,充分尊重病人的“隐私权”,病人和医师为“一对一”。在国内一间治疗室6、7个病人同时治疗,有的中间甚至没有屏风,病人一切“资源”相互“完全共享”的现象在这里不会发生。 笔者治疗的病种包括血管性头痛(50例)、颈椎病(12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神经症(98)、外伤后头痛(61)、肩关节外伤后疼痛(60)、偏瘫(20)、幻肢痛(10)、截瘫后幻觉痛(5)、呃逆(4)等,共计461例。 针具的选用:在德国有国产“华佗”牌针具。但笔者使用的针具由德方配备,可惜都是日本产的。全部使用一次性针具,针具质量可靠。每个针柄上有套。便于采用套管弹针进针法。弹针进针法的好处是无须采用手持针身,可达到“无菌技术”进针。但实际操作时无人采用,大多还是采用手持进针法,这种传统进针法的好处是进针快、患者痛苦小,针感确实。与“无菌技术”的套管弹针进针法相比,并无更多的感染病例。 3 疗效评价 大多数病人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针刺疗法受到了患者的欢迎。但必须指出的是,病人在接受针灸治疗时也同时接受了其他综合治疗,针刺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患者职业分布及心理特点: 和国内相仿,外伤患者多为在生产工作第一线的建筑工人、海员、农业机械工人。其次为交通意外伤害。腰椎、颈椎病多为办公室工作人员,如计算机工作者、警察、外科医生等。 但病人的心理特点却有较大的差异, 比如这里的工伤病人不为高额的医疗费用担心(全部由保险公司承担), 但为有意无意获取政府工伤补偿, 而导致“外伤后头痛”反复发作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病员也不鲜见。 对于这样棘手的治疗对象,德国同事的意见是: 要辨证施治,建议用粗针深刺。 治疗次数分析:一般治疗3次,一次30min。开始针刺、推拿每日治疗1次,效果反而不佳,分析原因可能为患者接受针刺同时还接受其他治疗,治疗过频, 反而造成肌肉过度疲劳。中医称之为“经络过度疲劳现象”。 患者对针刺的反应:与中国病人相比较,德国病人得气快,针感强。放松技巧掌握较好。易于并且乐于遵从医嘱。这可能与种族体质差异和文化差异有关。 4 德国针灸从业者简介 从业来源,在各种国家保险公司指定的大医院(类似与国内的公立医院)和个人诊所中从事针灸治疗的医师多数为神经科、疼痛科或骨科医师(Arzt)兼任。这些医师有很扎实的医学基础,有不少达到专科医师[德国医生专业职称只有医师和专科医师,头衔则分博士,讲师,私人讲师(达到教授水准而未在大学授课者),教授],他们加入针灸行业,极大地促进了针灸在德国的发展。另一方面,针灸这一技之长也给他们带来了精神和物质回报。第二类治疗者,他们是通过国家考试但没有处方权的行医者(Heilpraktiker)。他们绝大多数在自己的诊所或与其他医师合作从事针灸治疗。取得Heilpratiker行医资格的全国资格考试比全国医师考试想对简单,但难度还是较大,每年举行2次,每次考试通过的比率为8:1。每个州的行医资格考试(Heilpraktiker Pruefung)不尽相同,但大同小异,以汉堡为例:报考条件为: ① 完整填写的个人资料。 ② 有效的个人证件,如果没有汉堡的居住证明,必须出示用工意向合同。 ③ 出生证明,结婚证明或家庭证明。 ④ 所学的专业毕业文凭证明。同时下面的公证书最早于考前1月,最迟考前2周必须提交: ① 最近的无犯罪证明。 ② 最近的健康证明。考试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笔试,共60道选择题,题目涉及内、外、妇、儿、五官、临床学科及生化、药理、解剖、病理、生理等基础学科及与行医相关的法规法律。通过笔试后方可得到口试通知,对于外国人来说,由于语言障碍第二部分口试更难。整个费用约500欧元,约4500元人民币。在德国也有很多华侨诊所,大多数未经专业院校毕业,属于“半路出家”,其诊所有的是靠“特赦”批准,有的靠和有行医资格者合办,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语言障碍,完全不同的文化差异以及社交圈相对较小仍然是制约其针灸发展的”拦路虎”。对于针灸培训,在德国针灸学校已经遍地开花,基本上每个州和“直辖市”都有一家针灸学校。大部分德国医师利用周末拜访这些针灸学校,一年后“拿证上岗”。也有脱产学习三个月左右后“上岗”。学费十分昂贵。也有人自费到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中医学院培训学习,属“正规军”。不少新移民或是华侨则先到国内院校学习针灸。由此可见:在德国的针灸从业者来源较杂,培训各异,水平也参差不齐。 5 针灸在德国的发展前景 针灸从6世纪开始向国外传播,最早是在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到14世纪,欧洲人通过马可·波罗的记载首次了解针灸疗法。针灸走进欧洲是在17世纪。法国的PP Harviell、荷兰的Williamten Rhyne及德国的Engelbert Kampfer都是早期的传播者。PP Harviell(耶稣会传教士)于1681年最早在法国撰文介绍针灸。1735年教士Duherder在巴黎刊印《中华帝国志》(其中设专卷介绍中医),1820年法国医生开始在医院里讲授针灸学,1821年英国医生John Churchill发表针刺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报告,1823年第一期《柳叶刀》杂志谈及针灸。在这100多年里,针灸在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呈现出一种速度缓慢的流行,范围涉及法国、德国等欧洲主要国家,但这个时期针灸还没产生太大的影响。19世纪中叶后,由于理论认识问题和实践上的一些错误操作,针灸遭到批判,随即出现衰退。大约过了100年,针灸又开始在欧洲复苏。1943年巴黎成立了欧洲第一个针灸协会,它发挥了核心作用。几年后,德国医生Gerhart Bachmann开始传授他从法国学来的针灸知识,并于1951年和施密特(Heribert Schmidt)创办了《德国针灸学会》,后改名为《德国针灸医师学会》,第二年发行了《德国针灸杂志》。1971年,中美建交,伴随着尼克松总统访华,随行记者雷斯通(James Reston) 在《纽约时报》上报道了他在中国对针刺镇痛的亲身体验之后,针刺麻醉很快传入德国并迅速普及开来,莱比锡大学外科中心、慕尼黑大学心脏中心、慕尼黑马克西来兰大学外科医院和杜塞尔多夫大学及海德堡大学门诊部等医疗部门的学者,都纷纷尝试进行针刺麻醉并取得一定成功。1974年,施诺伦贝格尔(C Schnorrenberger)建立了“德国中医研究所”,这是在德国建立的第一个中医研究机构。1978年,德国汉学家曼弗瑞德·珀科特(Manfred Porkert)创办了“中医学会”。同时,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医针灸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该组织于上世纪70年代向世界各国推荐针灸疗法,80年代初在中国设立传统医学合作中心,80年代和90年代制定了标准的针灸穴位命名方案和推广针灸临床研究规范。德国已将针灸疗法纳入部分医疗保险体系。比如笔者在德期间加入的指环保险公司(Ring Versicherung)就可以为针灸治疗付费。德国的一些大学也将针灸学作为医学本科教育的一部分。 90年代以来,针灸在德国一些上层机构和主流医学中迅速渗透,据Michael Tryba教授统计,在前联邦德国地区,每年约有4~5万名医生使用针灸,其中超过20%是在个人开业的诊所。1997年联邦技术和科研议会(Bundesministeriumf Forschungund Technologie)拨款资助4项针灸研究。对针灸有效性进行大规模验证,虽然尚无定论,但目前阶段对针灸的评价是积极的。一些大型科研医疗机构也表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比如汉堡大学医学院附院正积极筹建针灸中心。成立专业的针灸科。这都可以看到针灸在德国有前所未有的机遇。 但另一方面, 德国的主流医学为现代医学(Schulmedizin),和德国其他保守替代医学(Alternative Medizin)一样, 针灸自在德国存在的那一天起,也一直受到主流医学的怀疑和抵制。加上如前所述, 德国的针灸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所以机遇和挑战并存, 德国的针灸同仁也认识了这一点, Gabriel Stux博士指出,80、90年代德国针灸培训的课程标准为140学时,为提高培训水平,适应针灸向纵深发展的趋势,培训的课程标准将提高到350学时。对于国内的针灸医师来说,提高德语水平,把握文化,心理差异。是提高针灸疗效的重要一环。

针灸推拿医生述职报告篇4

在德国大型康复医院的发展有点滴体会,现将针灸在德国的开展情况及发展方向报

道如下:

1汉堡创伤医院简介

汉堡创伤医院全称为BerufsgenossenschaftlichesUnfallkrankenhausHam

burg,简称BUKH,是德国工会联合会下属的最大的一家工伤医院。医院以外科和康

复最为出名,手外科为全德最早、实力最强的手外科。神经康复专业水平很高,设有

44张病床(在德国属大科室),开设肌电图室,TCD室,眩晕旋转诊疗室,吞咽功能喉镜

检查室(不少脑外伤病人有吞咽困难)及多种治疗种类:言语治疗(Logopaede),物理

治疗(Physiotherapie)、物理因子治疗(PhysikalischeTherapie),骑马疗法(Hyp

ortherapie),运动疗法(Sporttherapie),作业治疗(Ergotherapie),支具及生物工

程(Gehschule),游泳(Schwimmbad),桑拿(Sauna),音乐疗法(Musiktherapie),职业

回归疗法(Berufshilfe),以及引导病人放松的放松疗法(Entelassungsgruppe)等

。尽管其康复器材一流,康复治疗部门齐全,专业治疗师水平很高,但德方医院仍觉

得许多疾病疗效不尽人意,比如慢性疼痛,这也是德方医院垂青针灸的主要初衷。

2日常针灸治疗简介

笔者在创伤医院住院部工作,作为住院医生,和国内最大的区别是医生一周

一次召集各种治疗师讨论病情,制定新的治疗方案,一周两次召集护士开会,了解患

者护理情况。这样医师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状况有比较准确的认识和了解。笔者除

履行住院医生的职责外,尚预约患者作针灸治疗,其程序为:需要治疗的病人先到医

生秘书处预约,得到允许后和笔者预约,笔者根据自身工作安排和病人不同的治疗

安排决定治疗时间。在德国病人为“单独治疗”,一次只能治疗一个病人,充分尊重

病人的“隐私权”,病人和医师为“一对一”。在国内一间治疗室6、7个病人同时

治疗,有的中间甚至没有屏风,病人一切“资源”相互“完全共享”的现象在这里不

会发生。笔者治疗的病种包括血管性头痛(50例)、颈椎病(123例)、腰椎间盘

突出症(30例)、神经症(98)、外伤后头痛(61)、肩关节外伤后疼痛(60)、

偏瘫(20)、幻肢痛(10)、截瘫后幻觉痛(5)、呃逆(4)等,共计461例。

针具的选用:在德国有国产“华佗”牌针具。但笔者使用的针具由德方配备

,可惜都是日本产的。全部使用一次性针具,针具质量可靠。每个针柄上有套。便于

采用套管弹针进针法。弹针进针法的好处是无须采用手持针身,可达到“无菌技术

”进针。但实际操作时无人采用,大多还是采用手持进针法,这种传统进针法的好处

是进针快、患者痛苦小,针感确实。与“无菌技术”的套管弹针进针法相比,并无更

多的感染病例。

3疗效评价

大多数病人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针刺疗法受到了患者的欢迎。但必须指出

的是,病人在接受针灸治疗时也同时接受了其他综合治疗,针刺起到了“锦上添花”

的作用。

患者职业分布及心理特点:和国内相仿,外伤患者多为在生产工作第一线的建

筑工人、海员、农业机械工人。其次为交通意外伤害。腰椎、颈椎病多为办公室工

作人员,如计算机工作者、警察、外科医生等。但病人的心理特点却有较大的差异

,比如这里的工伤病人不为高额的医疗费用担心(全部由保险公司承担),但为有意

无意获取政府工伤补偿,而导致“外伤后头痛”反复发作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病员

也不鲜见。对于这样棘手的治疗对象,德国同事的意见是:要辨证施治,建议用粗

针深刺。

治疗次数分析:一般治疗3次,一次30min。开始针刺、推拿每日治疗1次,效果

反而不佳,分析原因可能为患者接受针刺同时还接受其他治疗,治疗过频,反而造

成肌肉过度疲劳。中医称之为“经络过度疲劳现象”。

患者对针刺的反应:与中国病人相比较,德国病人得气快,针感强。放松技巧

掌握较好。易于并且乐于遵从医嘱。这可能与种族体质差异和文化差异有关。

4德国针灸从业者简介

从业来源,在各种国家保险公司指定的大医院(类似与国内的公立医院)和个人

诊所中从事针灸治疗的医师多数为神经科、疼痛科或骨科医师(Arzt)兼任。这些医

师有很扎实的医学基础,有不少达到专科医师[德国医生专业职称只有医师和专科

医师,头衔则分博士,讲师,私人讲师(达到教授水准而未在大学授课者),教授],他

们加入针灸行业,极大地促进了针灸在德国的发展。另一方面,针灸这一技之长也给

他们带来了精神和物质回报。第二类治疗者,他们是通过国家考试但没有处方权的

行医者(Heilpraktiker)。他们绝大多数在自己的诊所或与其他医师合作从事针灸

治疗。取得Heilpratiker行医资格的全国资格考试比全国医师考试想对简单,但难

度还是较大,每年举行2次,每次考试通过的比率为8:1。每个州的行医资格考试(He

ilpraktikerPruefung)不尽相同,但大同小异,以汉堡为例:报考条件为:①完整

填写的个人资料。②有效的个人证件,如果没有汉堡的居住证明,必须出示用工意

向合同。③出生证明,结婚证明或家庭证明。④所学的专业毕业文凭证明。同

时下面的公证书最早于考前1月,最迟考前2周必须提交:①最近的无犯罪证明。

②最近的健康证明。考试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笔试,共60道选择题,题目涉及内

、外、妇、儿、五官、临床学科及生化、药理、解剖、病理、生理等基础学科及与

行医相关的法规法律。通过笔试后方可得到口试通知,对于外国人来说,由于语言

障碍第二部分口试更难。整个费用约500欧元,约4500元人民币。在德国也有很多华

侨诊所,大多数未经专业院校毕业,属于“半路出家”,其诊所有的是靠“特赦”批

准,有的靠和有行医资格者合办,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语言障碍,完全不同

的文化差异以及社交圈相对较小仍然是制约其针灸发展的”拦路虎”。对于针灸培

训,在德国针灸学校已经遍地开花,基本上每个州和“直辖市”都有一家针灸学校

。大部分德国医师利用周末拜访这些针灸学校,一年后“拿证上岗”。也有脱产学

习三个月左右后“上岗”。学费十分昂贵。也有人自费到北京、上海、武汉、广州

等中医学院培训学习,属“正规军”。不少新移民或是华侨则先到国内院校学习针

灸。由此可见:在德国的针灸从业者来源较杂,培训各异,水平也参差不齐。

5针灸在德国的发展前景

针灸从6世纪开始向国外传播,最早是在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到14世纪,

欧洲人通过马可·波罗的记载首次了解针灸疗法。针灸走进欧洲是在17世纪。法国

的PPHarviell、荷兰的WilliamtenRhyne及德国的EngelbertKampfer都是早期的

传播者。PPHarviell(耶稣会传教士)于1681年最早在法国撰文介绍针灸。1735年

教士Duherder在巴黎刊印《志》(其中设专卷介绍中医),1820年法国医生

开始在医院里讲授针灸学,1821年英国医生JohnChurchill发表针刺治疗风湿性关

节炎的报告,1823年第一期《柳叶刀》杂志谈及针灸。在这100多年里,针灸在欧

洲历史上第一次呈现出一种速度缓慢的流行,范围涉及法国、德国等欧洲主要国家

,但这个时期针灸还没产生太大的影响。19世纪中叶后,由于理论认识问题和实践

上的一些错误操作,针灸遭到批判,随即出现衰退。大约过了100年,针灸又开始

在欧洲复苏。1943年巴黎成立了欧洲第一个针灸协会,它发挥了核心作用。几年后

,德国医生GerhartBachmann开始传授他从法国学来的针灸知识,并于1951年和施

密特(HeribertSchmidt)创办了《德国针灸学会》,后改名为《德国针灸医师学

会》,第二年发行了《德国针灸杂志》。1971年,中美建交,伴随着尼克松总统访

华,随行记者雷斯通(JamesReston)在《纽约时报》上报道了他在中国对针刺

镇痛的亲身体验之后,针刺麻醉很快传入德国并迅速普及开来,莱比锡大学外科中

心、慕尼黑大学心脏中心、慕尼黑马克西来兰大学外科医院和杜塞尔多夫大学及海

德堡大学门诊部等医疗部门的学者,都纷纷尝试进行针刺麻醉并取得一定成功。19

74年,施诺伦贝格尔(CSchnorrenberger)建立了“德国中医研究所”,这是在

德国建立的第一个中医研究机构。1978年,德国汉学家曼弗瑞德·珀科特(Manfr

edPorkert)创办了“中医学会”。同时,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医针灸的发展起到了

积极的推动作用。该组织于上世纪70年代向世界各国推荐针灸疗法,80年代初在中

国设立传统医学合作中心,80年代和90年代制定了标准的针灸穴位命名方案和推广

针灸临床研究规范。德国已将针灸疗法纳入部分医疗保险体系。比如笔者在德期间

加入的指环保险公司(RingVersicherung)就可以为针灸治疗付费。德国的一些

大学也将针灸学作为医学本科教育的一部分。90年代以来,针灸在德国一些上层

机构和主流医学中迅速渗透,据MichaelTryba教授统计,在前联邦德国地区,每年

约有4~5万名医生使用针灸,其中超过20%是在个人开业的诊所。1997年联邦技术

和科研议会(BundesministeriumfForschungundTechnologie)拨款资助4项针灸研

究。对针灸有效性进行大规模验证,虽然尚无定论,但目前阶段对针灸的评价是积极

的。一些大型科研医疗机构也表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比如汉堡大学医学院附院正

积极筹建针灸中心。成立专业的针灸科。这都可以看到针灸在德国有前所未有的机

遇。

但另一方面,德国的主流医学为现代医学(Schulmedizin),和德国其他保守替

代医学(AlternativeMedizin)一样,针灸自在德国存在的那一天起,也一直受到主

流医学的怀疑和抵制。加上如前所述,德国的针灸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所以机遇

和挑战并存,德国的针灸同仁也认识了这一点,GabrielStux博士指出,80、90年

针灸推拿医生述职报告篇5

1 精勤不倦著书忙。留给青史皆文章

邱教授一生倾心、倾情、倾智、倾力于中医学的弘扬与传播,在针灸教材建设、著书立说方面,卓有成就,先后出版了国内外有影响的教材、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文章数十篇。

1.1 首次出版《针灸杂志》

1934年邱教授就学于承淡安先生于无锡,毕业之后,经承先生热情挽留,执教于针灸研究社,编辑出版《针灸杂志》(现有资料表明,这足我国有史以来出版的第1本针灸专业期刊)。

1.2 首次编著第1套针灸系列教材

20世纪30年代初,承淡安先生与邱教授一起创办针灸学校,邱教授同时在该校中任教。针灸教学当时尚无固定、实用的教材,他自己也少有教学和编写经验。他对自己约法三章:首先进行再学习,确实提高;其次是搜集资料,整理归纳;再次是限定时日,撰稿成书。在编写和授课的过程中,他广泛阅读中医、针灸著作,深入研究、系统分类,使原有中医针灸基础又更趋丰富,对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其别是《针灸治疗学》教材的编写,因少有资料借鉴,只得从前人对穴位的应用或病案的记载中去挖掘,从承先生的授教及其他医家的经验中去总结,从自己临床治疗的实践中去提炼,然后进行分析归纳,列举纲目,充实内容,并吸取当时西医学对有关疾病的认识和对针灸治疗原理的研究成果,几易其稿,终于告成。在短短的2年之中,陆续编写出《经络学》《腧穴学》《刺灸学》《针灸治疗学》等针灸系列教材,分别铅印或出版发行。针灸系列教材出版发行以后,受到学员及针灸界的好评。

1.3 首次按临床科别编著《针灸学》分科教材

在20世纪50年代初,邱教授根据分科教学的需要,并采用西医病名分类编排方法,编著针灸分科教材,主要有《内科针灸治疗学》和《新编外科针灸治疗学》等。这是当时以西医病名分类的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针灸学术著作,其后逐步形成了邱教授学术著作独有的鲜明特色,从而开创了我国中医、针灸学术著作多以病为纲、证为目的撰写体例和一代文风,也提高了针灸著作的学术价值,促进和推动了针灸学中中西医结合方法的应用及研究。

1.4 主编新中国多个版本的《针灸学》教材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南京中医学院名义编写的中医专业多个版本的针灸学教材,集中了邱教授等一批专家的智慧与辛勤劳动。明确写上“邱茂良主编”的是第5版中医专业针灸学教材。本教材体例合理,内容准确,总结有方,文字工稳,难易恰当,便于教学。自1985年出版后的20多年来,此书一直为国内外学习针灸者所沿用,成为一本经典教材,受到教育界、针灸界、出版界的一致好评。其后,邱教授又于2001年出版了《实用针灸学》,亦受到针灸教育界的关注。

1.5 主编新中国成立以来集针灸临床研究之大成的《中国针灸治疗学》

1988年出版的《中国针灸治疗学》,集其50余年针灸医、教、研的心得体会,将其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该书本着继承与发扬并重的原则,在突出中医理论的同时,吸收了现代医学的一些内容,如采用西医病名和分类方法、诊断要点、临床表现等,尤其是实验研究,均属对西医理论的应用。邱教授为此而着重指出,这样编排,“是临床治疗的需要,是发展针灸学的需要,不仅无损于中医特色,而且为今后振兴中医所必不可少”。因此,本书系统地编排了西医病名,除临床分为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外,对内科病还进行了系统分类,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共列120余种病症,每一病症分概述、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方法、实验研究、古今治法选萃、按语等。全书内容全面、完整,更切于实用,故历经再版,仍供不应求。这本指导针灸临床治疗的百万字的宏篇巨著,是邱教授针灸学中的中西医结合思想的一次大总结,是其众多中西医结合著作中的代表作。不仅如此,邱教授还从几十年来针灸医学的发展情况,特别是现代科学的突飞猛进为针灸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和方法的状况,预测了针灸临床治疗从当时到其后10~20年内发展趋势,认为有7大方面将有更大的发展,这其中除了包括经络、腧穴、针刺手法、治疗方法、辨证与辨病进一步结合、理法方穴规范化等以外,特别指出,针灸临床期间将有如下所述的飞跃发展:其一,从治疗到预防;其二,从治慢性病到治急性病;其三,从功能性疾病到器质性疾病;其四,治疗恶性肿瘤;其五,从繁重的人工操作代之以机械操作。这些预测从多学科研究角度指明了未来针灸临床研究方向,对于针灸临床医学的发展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从该书出版迄今已20年,但针灸临床正是在上述方面不断得以发展,针灸临床的许多研究课题也正是沿着邱教授指出的方向在努力进行。这也充分说明邱教授多学科研究,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思想十分丰富和学术上的高瞻远瞩。

2 培桃育李杏花香,广布医道奋蹄忙

邱教授认为,中医、针灸的发展在于人才。因此,他毕生重视中医针灸人才的培养,堪称现代中医针灸教育大师。

2.1 开办20世纪最早的中国针灸学校

清末、民初,由于统治者限制中医、针灸,加之欧风东进,排斥我国传统医学,使中医,特别是针灸日趋衰落,几至危绝。面对针灸医学倍遭摧残,日益衰弱,而广大劳苦大众却贫病交加,缺医少药,盼望疗效显著、经济安全的针灸疗法之情形,邱教授与其师承淡安先生相商,毅然决定,办学兴教,培育人才,兴废继绝,救难于民。1934年师徒二人在无锡开办中

国针灸学校、针灸研究社,先后招收全日制学员300多名。

2.2 举办最早的针灸函授教学

20世纪30年代邱教授在江苏无锡开设针灸函授班,学员人数逾万,遍及海内外,如有朝鲜、越南、新加坡、日本等国的学生。为搞好函授,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员要求,他夜以继日,不辞辛劳,编写教案,授教答疑,使海内外学员都能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当时一批函授学员,日后多数已成为中医、针灸界的名家。

其后由于日寇侵华,无锡沦陷,学校停办,他于1937年又应邀在浙江台州中医学校培育后学。抗战胜利后,他又与承先生在苏州复办“中国针灸研究社”,复刊《针灸杂志》,举办针灸函授教学。这种针灸函授教学模式在针灸教育史上具有开创性。

2.3 致力于中医针灸全日制正规教学和针灸走向世界

1954年,应江苏省卫生厅之聘,到江苏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任教,直到去世。他为国内外培育了一大批针灸师资人才和临床医生。他的夯实基础、培养思维、立足临床、侧重应用的教学模式最早为针灸教育界所认同与应用。

从1978年以后的20多年中,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培养针灸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中去,传道、授业、解惑,把几十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下一代。

1982年,教育部决定在有关中医院校成立针灸系。邱茂良教授亲自担任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系主任,从教学计划的制定、课堂教学的组织、师资队伍的培养、学生的招生等,都一一亲自规划、操劳。特别值得可书的是,邱教授根据他几十年的临床与教学经验,提出针灸教学的根本在于师资,只有将中医针灸理论与实践结合、具有丰富的教学与临床经验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因此他创见性地提出,所有教师都要首先放到临床一线去培养。因此,他将当时的全部任课教师分期分批地送到各大医院去学习提高。同时还让年轻教师学习其他省市的针灸临床经验,派出多批老师去上海、浙江、安徽等省市进行为期1~2年的针灸临床学习、锻炼、提高。实践证明,这样从师资建设入手的针灸教育,把握了针灸教育的关键,对于提高针灸教学质量是十分有益的。

他还多次应邀赴国内外讲学,所到之处,报刊、电台皆连篇报道,引起轰动,对他精辟的课堂讲授、高超的临床技艺予以极高的赞誉。他为针灸学术的提高、传播,为中国针灸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邱教授授教,备课认真,精于表达,条理清晰,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联系实际,循循善诱,引人入胜,妙趣横生,深受学生好评。平素对学生和下级医生言传身教,严格要求,精心培育,用之以长。每因后继乏人而忧,更见学生成长而喜。对学生的求教,总是耐心辅导,百问不厌。他经常告诫,要学习新知,大胆实践,多出成果,热忱鼓励中西医结合。晚年尽管他年事渐高,体力不济,但始终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来感染后学。“杏林皆春色,老牛恋夕阳。奋蹄自迈进,素志安敢忘。”他为南京中医学院建院30周年而作的这首诗,既是其雄心不减、老而弥坚的自我勉励和对数十年教学、业医经历的高度概括,更是对后学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在他几十年含辛茹苦地精心培育下,杏林满园春色,桃李硕果飘香,针灸人才辈出。

3 师古不泥谱新章,厚积薄发成巨匠

3.1 倡导针灸临床科研理念

邱教授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人类生命科学认识的深化,反复提出针灸学的发展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而要不断进步,要进行科学研究。其任务是既要努力阐发临床治疗机理,又要通过科研之先导,以指导临床、服务于临床,提高医疗水平和教学质量。邱教授的科研以临床疑难病症及社会需求为方向,充分吸收与利用现代医学新理论、新技术,广泛地进行中西医结合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数十年中,他一直把针灸科研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植根于临床,坚持不懈,深入研究,开拓创新,成为在针灸临床科研方面一名勇敢的探索者与排头兵。

3.2 最早在国内开展现代针灸临床器械研究

早在20世纪30年代,邱教授与承淡安先生创办的“中国针灸研究社”即带有研究性质,在皮肤针、皮内针、抽气罐、电针、电灸等针灸器具的研制与应用方面,在国内都是最早研制与应用。同时也为其后中国现代针灸器具研究起到示范与引导作用。

3.3 首开针灸治疗传染病、急性病、疑难病临床科学研究之先河

针灸治疗传染病,古代文献有所记载。但针灸治疗传染病的效果究竟如何?其机理何在?自古至今无人知晓。邱教授决定就此首开研究。

20世纪50年代,我国肺结核病猖獗,邱教授决定就从肺结核的针灸临床治疗人手进行研究。在1954年江苏省中医院刚刚成立之初,他就与邮电部结核病疗养院协作,制定了针灸治疗肺结核病的科研,亲自主持、参加此项工作。所治肺结核病例,治疗前后皆经过X线摄片、血沉、痰检等多项指标的观察,临床和实验都获满意结果。从而开创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针灸科研,特别是针灸治疗传染病研究之先河。他所撰写的“针灸治疗肺结核291例疗效观察”论文,在1958年全国经络大会上交流,获得好评。该成果被列入国家科研成果汇编。

在近50年的科研实践中,他始终把传染病、急性病及疑难病临床研究作为针灸科研的重点,认为立足于临床的针灸相关科研才是方向,才有出路,才会多出成果。因此,他理论联系实际,在临床科研中先后重点研究了肺结核、食道癌、大叶性肺炎、溃疡病、小儿麻痹、遗尿症、泌尿系结石、胆石症、中风、急性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发表数10篇学术论文。其中“针刺治疗胆石症”之科研,荣获1978年江苏省科技奖;“针刺对中风患者脑血流图与血液流变学等治疗前后的变化观察”之科研,1989年11月通过省级鉴定,认为该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特别是经过几十年努力的“针刺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之科研,组织了诸多科室协作,开展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其指标涉及生理、生化、免疫等各个方面,结果较全面地阐述了针灸治疗急性菌痢及有关传染病的治疗方法、疗效等,论文在我国举办的第一届国际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上作大会交流,一致获得与会的国内外学者的极高评价。该课题通过卫生部部级鉴定,获1978年全国卫生科技大会成果奖,《人民日报》特作专题报道。

其后进行的“针刺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部级课题,发现针刺可调整与提高机体的免疫状况,加强和健全T细胞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此类研究成果,多数是针灸领域中的突破性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在针灸治疗急性病、传染病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为扩大针灸治疗病种,阐释针灸治疗机理,作出了杰出的成绩,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针灸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针灸医学在国际上的地位和良好声誉,也对未来的针灸科学研究和

针灸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4 针道领军挥师忙,雄才大略征四方

几十年中,邱教授一直致力于针灸学科建设。他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不畏艰辛,为针灸学科建设呕心沥血,从而做出了巨大贡献。

4.1 首设针灸医疗病房

早在1934年无锡办学期间,他就和其师承淡安先生一起设置10多张病床的“医房”,以适应远道而来的患者诊治之需求,亦作为学生临床实践课的基地。期间还积累了有关类似病房管理的经验。

1954年,应政府之邀,与承淡安先生一起来南京筹建江苏省中医院。邱教授在全国省级中医院中率先设立针灸病房,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家设立的针灸病房。它使得针灸临床治疗有了系统深入的观察疗效、研究机理的阵地,这也为其后在我国中医院中普遍设立针灸病房和加强针灸专科建设起到了示范和促进作用。

4.2 首建针灸推拿医院

邱教授研习针灸经典时发现,《内经》《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著作中有许多关于针灸治疗范围或病种的论述。在《针灸资生经》已明确记载,针灸能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的100多种疾病。但至清末、民国时期,因针灸日衰,致使治疗病种单调、稀少。早在20世纪30年代,在无锡研习针灸时,承、邱师徒二人反复商议,要改变上述状况,就必须建立针灸专门医院,以扩大针灸病种,提高治疗效果,阐明获效机理。但在解放前这一愿望不可能得以实现。

1958年,在邱教授积极倡议、努力争取之下,终获批准在南京石婆婆庵建立江苏省针灸推拿医院。邱教授具体负责筹划和主管业务。1959年,医院正式开诊。门诊分科设立内、外、妇、儿、五官等5个针灸室,病房有90多张床位。其门诊量日平均500人次左右,各科病种剧增。针灸由原来治疗常见的腰背关节疼痛逐步发展到治疗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疗效也不断提高。并接收全省、全国的进修生、实习生;同时还接纳了苏联、越南、朝鲜等友好国家的留学生。特别是以此为基地,首开我国针灸临床科学研究之先河,针灸治疗肺结核、小儿麻痹后遗症、面针疗法等一批科研成果,此间相继面世。

该医院作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首家针灸专科医院,它对于我国解放后重视针灸专科医院建设,培养针灸人才,发展针灸事业,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因而当时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其后各地相继建立了一批针灸专科医院。

4.3 首建部级针灸重点学科

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科始建于1955年,其中江苏省中医院针灸科的设立、江苏省针灸推拿医院的成立等,即为学科建设早期阶段的基础性工作,其创始人和奠基者是承淡安、邱茂良。承淡安先生病故以后,邱教授遵照承先生的遗愿和重托,积极投入针灸学科建设。在邱教授和学科全体同志共同努力下,使学科在教材建设、师资培养、临床医疗、文献研究、科学实验及外事教学方面成绩斐然,处于国际、国内的领先地位。1982年根据卫生部、教育部的《关于加强针灸教育,培养针灸人才的意见》,成立了针灸系,邱教授为针灸系主任。在他的带领下,针灸学科建设步上了新的台阶,如在教学环节与管理上探索出一系列措施;新编多部针灸教材,拍摄了系列针刺手法电教片;自主地培养针灸博士、硕士、学士人才;接受国内外针灸人员的深造;建立了合理的学术梯队,加强了针灸临床基地建设,整理了一批经典文献;建立了针灸研究室,继而成立了针灸研究所;积累了针灸临床防治疾病的经验;出现了一批临床研究成果;在针灸继承和发扬方面别具特色等。针灸学科成为全国针灸进修教育基地和国际针灸培训中心,1985年被批准为国家教委重点学科,1993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学科,1993年针灸实验室被批准为江苏省重点实验室。这是当时我国针灸医学领域中第一家,也是惟一的一家同时获得部级、局级、省级重点学科称号和殊荣的单位,是对邱教授作为学术带头人在针灸学科中几十年辛勤耕耘和为学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最好的认可和证明。

4.4 积极筹建中国针灸学会与“世界针联”

根据我国针灸事业发展的需要,邱教授与北京的王雪苔、上海黄羡明教授等共同努力和积极筹划,中国针灸学会于1980年获准成立。它原隶属于中国中医学会,为二级学会,邱教授在该学会任副主任委员。学会成立以后,邱教授为其做了大量的工作。

由于党和国家的支持,针灸事业日新月异,蓬勃发展,并逐步走向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派员来华学习针灸,国际间的针灸医学交流与合作日益活跃,因此中国针灸学会的工作越来越多。邱、王教授等通过分析认为,中国针灸学会作为二级学会的体制已小能适应当时针灸发展形势,便联系黄羡明等同志,适时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将中国针灸学会升格为一级学会的申请。几经努力,终于获准,从而使中国针灸学会为我国针灸事业的发展能更好地发挥计划、组织、协调等作用。

由于世界性“针灸热”的掀起,国际间的针灸教学、医疗、科研等相互合作与交流的活动日趋频繁,因此有必要成立一个世界性的针灸组织来协调此类事宜,于是成立“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的议题应运而生。经过邱教授等中国专家与世界卫生组织协商及其他大量的准备工作,1987年“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在京成立,总部设在北京。这是第一家总部设在北京的世界性学术组织。邱教授任该会顾问。中国针灸学会成立使中国针灸学术的发展有了良好的学术平台与组织的保障;“世界针联”的成立,构建与拓展了中国针灸走向世界的通道。这是邱茂良教授等老一辈针灸学家为我国针灸事业与针灸国际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之一。

4.5 为针灸腧穴命名国际化方案出谋划策

针灸推拿医生述职报告篇6

祖上三代行医 医缘颇深

当朋友告诉我,成都有一名中医收藏大家的时候,在我的想象中,他一定是一名老中医。但是朋友告诉我,他才30多岁,我惊诧,简直不敢相信,甚至打消了采访的念头。朋友后来告诉我,刘久桢虽然年轻,但是收藏年龄并不短,他本人有颗非常纯正的收藏之心,而且中医收藏已成体系。

刘久桢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祖籍山东,父母早年支援三线后安家攀枝花。

刘久桢告诉记者,虽然父母没有从事医论文联盟药行业,但是从他爷爷一代往前,三代行医,也算得上是医药世家。受到祖上医药世家家风的熏陶,刘久桢自小也喜欢听大人们讲中医的故事,研读中医方面的书籍。

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一位要好的同班同学腹泻不止,刘久桢便尝试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给同学配药服用,竟然神奇地止住了同学的腹泻。自此以后,刘久桢更加喜爱医学,并立志要当一名现代化的中医,重振医药世家的美名。1996年,高考结束后,刘久桢果断地填报了成都中医药大学,并顺利进入该所大学的针灸专业。

现存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中医经典巨著《黄帝内经》,原为18卷,其中9卷名为《素问》,另外9卷自唐代以后名为《灵枢》,而汉晋时被称为《针经》,专门阐述针灸的传世巨作。《黄帝内经》将针灸所用的针分为9大类,而刘久桢的名字“久桢”竟然神奇地与其谐音,这在后来还闹出不少趣事来。大学时,老师讲课说到“黄帝从南方来,带9针……”同学们就转过头去,看着他笑……他并不记得父母给他取名的用意,他风趣地说或许这就是天意吧,冥冥中自有上天安排要他从事中医!

大学毕业后,刘久桢先后在多家大医院的针灸科室工作。但他感觉不痛快,条条款款的束缚让他感到憋闷。“一天,一个农民大爷来看病,其实,稍有常识的医生都知道问题在哪儿,并不需要繁文缛节的例行检查就可以施治,但是……”他说。

于是,崇尚自由也崇尚理想的他从大医院辞职了,在社区开起了属于自己的针灸诊所——“久桢堂”。开始的时候,生意惨淡,因为很多人看到他名字,以为是一位老中医,但见到本人后,发现医生竟然如此年轻,基本都会将信将疑;但是扎实的针灸基本功以及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很多病患在他手下针到病除,逐渐地,他的名气开始远播。

实际上,在“医者越老越吃香”的传统观念依然占据着民众思想的大社会环境下,从医学科班出身的医生,大多数都进入了正规的大医院,而不会选择过早创业;即使要创业,往往也会等到退休或者在年龄较大时的行业背景下。相对而言,年轻的刘久桢无疑具备了相当的胆识与魄力。

真正的中医收藏家 只藏不卖

话题似乎扯得有点儿远,还是言归正传,我们来说说他的中医收藏。文章开头说到,海归医学者的话激怒并改变了刘久桢,说的就是刘久桢中医收藏的缘起。 “尽管国外在中医运用上,可能比我们高明,但中国几千年的中医传统,中医文化怎么可能是源起于外国?!!啊!!” 血气方刚的他怒火中烧,他想做点什么,从小就喜爱收藏的他(以前收藏钱币),立即想到了

转贴于论文联盟

收藏中医文化方面的藏品,只有收藏和保留并传承中医历史文化,才能留下中医是属于我们泱泱中华的铁证。

但是如何着手中医收藏,与刚开始收藏的人一样,他也是两眼一抹黑。不要紧,聪敏的他立即想到了参观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并向老中医们请教,启发收藏思路。很快,在他心中构建起了收藏框架体系——中医器械、中医善本、中医文史三大体系。

但是收藏这条路并不好走,是需要自己和家人的付出和牺牲。起初,是从收藏一些丹药瓶开始,由于不懂行情,他曾花800元收购了一个普通的丹药瓶,慢慢才开始懂得行情。他的收藏也是在节衣缩食的情况下展开的。“他收藏东西很大方,而且只收不卖,有时候家里经济很紧张,他仍然一意孤行坚持收购。本来嫁一个医生想日子好过些,没想到同时也嫁给了一个收藏家,也管不住他对收藏狂热的心。”他的爱人唐女士平静而有些无奈地告诉记者。

“如果不是收藏,我的日子可以过得很舒坦。”刘久桢说。他看见好的中医藏品,即使口袋钱不够,也会想到使用分期付款的办法购买;由于他收藏的执着和大量的收藏,成都收藏圈的人也信任他,同意分期付款。而一些圈内人士见他如此真诚,也会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卖给他一些中医藏品,比如蒋福元、孔路原等人就曾给予过他很大的帮助。当然也有一些商人知道他的爱好,而故意卖高价给他。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中秋节前的一天,听说刘久桢在家,于是我就赶了过去,要看看他收藏的中医宝贝。

推开刘久桢的家门,映入眼帘的几乎全部是琳琅满目的各式中医藏品。墙壁上挂着清代明堂针灸全图等数幅清代针灸挂图;沙发左手边的案桌上排满了各式中医器械:包括旧石器时代的石针(别看是石头制成的,却锋利无比,用力一划,数张报纸顿时被划破);新石期时代出土于沙漠的骨针(别看看起来像木头,实际乃象牙制成);以及铁针,铜针等;唐朝的骨梳,唐代的药杵;宋朝的陶制药郎中像,瓷盏;清代的金银针,药匙,丹药瓶等;沙发右首靠窗平台上有排满了古籍善本,药秤等。

沙发对面的桌子上,居中的是一尊明代木制药王孙思邈坐虎针龙的塑像。他告诉记者,这是他从云南购得的一尊宝物。相传唐代名医孙思邈曾经从老虎口中拔出骨针,为苍龙针灸治病,为感恩,此后龙虎便成为药王的座驾。

针灸推拿医生述职报告篇7

目前,许多高校都将提高办学水平的着眼点放在“学科交叉,特色突破”方面,以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培养特色型复合人才[1]。从2009年开始,我校也与登封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联合,开创性的开办了针灸推拿学(中国功夫方向)专业,充分体现了区域办学的优势。然而,新专业的开办,也伴随着许多问题和矛盾的出现。因此,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就成为了实现教学内容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PBL教学法作为西方教育发达国家的主流教学模式[2~3],即Problem-Based Learning,是“基于问题式学习”或“问题导向学习”的自主学习模式,是倡导让学生通过自学、研究、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4]。因此,在以往开展PBL教学法探索的基础上,我们在新设专业――针灸推拿专业(中国功夫方向)的《经络腧穴学》(《针灸学基础》)实训课中,开展了PBL教学法并进行研究,以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1 实施方案

1.1 研究对象

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2009级针灸推拿专业(中国功夫方向)班,61人。

1.2 研究内容

研究PBL教学法在《经络腧穴学》(《针灸学基础》)实训课中的应用,并对应用情况及成绩进行评价。

1.3 研究方法

1.3.1 分组

参照以往经验,根据教务处有关实验分组的规定,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将本班61人分为2组,实验组37人,作为PBL教学法组,对照组24人,实施传统教学法。实验组内再随机分成7个PBL学习讨论小组,每组人数5~6人。

1.3.2 主要的教学步骤

(1)前期准备工作。

遵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统编教材《经络腧穴学》的内容,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涵盖全部实训课章节(18学时),包括基本教学内容:腧穴的定位方法、点穴认经(十四经与十四经穴)。

PBL教学法组:选取相关内容的典型案例,每个章节编写1~2个PBL教学案例。提前安排好教学场所,并准备好有关器材,教会并引导学生上网查阅和检索医学资源。开学初及授课前两周将相应教学案例等资料发给或告知学生,学生以PBL实习讨论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最后总结归纳“学习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收集的资料做出问题答案,形成讨论提纲,并在实训课当堂演示讲解。

传统教学法组:课前提示学生做好预习,了解课堂即将讲解的章节、内容。

(2)课堂教学实施的主要环节。

PBL教学法组:①学生演示并讲解经络的循行和腧穴的分布;②学生们分组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③学生总结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和得失;④教师总结评价本堂课。其中每个小组分别选1名同学做中心发言演示,其他同学指导和补充,全体师生共同参加讨论,自由发言,讨论主持人由同学轮流担任并负责总结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最后由教师做适当的补充和修正,并对演示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的鼓励性评价。

传统教学法组:课堂以教师讲授、演示为主,并将重点、难点作详细讲授。教师教授结束,由学生自行对本次课内容进行练习。

1.4 教学效果评价

两组均分为形成性成绩和终末性成绩两部分进行评价。形成性成绩(40分制)来自每次实训课教学内容结束后的考核,为实践技能考核。评价环节主要包括对腧穴定位的掌握、各种取穴方法的运用、腧穴定取位置的准确性、腧穴定位的意义和应用、经络的循行情况等。终末性成绩(100分制)来自期末考试成绩。

1.5 统计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形成性成绩比较(见表1)

2.2 终末性成绩比较(见表2)

3 结论

PBL教学法组与传统教学法组相比,形成性成绩、终末性成绩均P

4 讨论

随着科学的发展,新学科、新专业的开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学科交叉领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推动了社会和科技的进步。然而,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和矛盾的出现,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传统教育理念和方法与新专业教育模式的矛盾、课程不能完全兼容的矛盾、教学资源整合利用障碍的矛盾等[5]。这些矛盾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表现形式就是教学任务量大而课时量缩减,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教学质量。

我校对新专业课程的设置不是对综合性大学的教学计划照搬照抄或者简单修改,也不是对我校原来的优势专业课程的拼凑,而是在开设的同时改接教学方法,将教学的重点由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如此以来,一则避免了新开课程的门类、数量众多繁杂;再则避免了课程相互间的耦合不够[6],不能形成优化组合,反而会偏离培养目标的现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我校新开设的针灸推拿学(中国功夫方向)专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汉语国际推广项目,以针灸推拿学教育和英语语言训练为基础,以少林武术和太极拳为载体,实施“针灸推拿+中国功夫+英语”的套餐式教学模式,目标是培养“精针推、通功夫、懂英语”的复合型、外向型人才。《经络腧穴学》作为针灸推拿专业课中的主干课程,不仅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中医针灸及科研人才的必修课,而且该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7]。其实训课程部分直观性、实践性、科研性及综合性较强,决定了它在针灸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研究表明,PBL教学法符合更新教学观念、增强创新意识、深化教学改革的要求,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探索性、主动性,更加具有问题性和参与性,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灌输式教学法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既解决了新开设专业知识版块增加和课时减少的矛盾,又解决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扩大信息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课时消减的矛盾[8]。这一教学方法在我校新开设的针灸推拿学(中国功夫方向)专业的引入,再次证明了这一教学观念与方法的优越性。

本研究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引入了形成性成绩。形成性成绩作为期末课程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更重视平时学习,而且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进自主学习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9]。

本研究结果显示,PBL教学法组的形成性成绩、终末性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法组,证明采用PBL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平时成绩,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期末总成绩;不仅实现了理想的知识教育效果,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因此,PBL教学法不失为一种解决新开设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赵伶俐,潘莉.发展交叉学科:21世纪高等学校创新的主题和难题[J].现代大学教育,2003(4):39-41.

[2] Lohfeld L,Neville A,Norman G.PBL in 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a qualitative study of the views of Canadian residents [J].Adv Health Sci Educ Theory Pract,2005,10(3):189-214.

[3] Price KJ,Eijs PW,Boshuizen HP et al.General competencies ofproblem-based learning(PBL)and non-PBL graduates[J].MedEduc,2005,39(4):394-401.

[4] 崔炳权,何震宇,王庆华,等.PBL教学法的研究综述和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105,118.

[5] 吴绪平,王述菊,陈邦国,等.试议《经络腧穴学》的实践教学改革[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11(1):63.

[6] 夏明,管婧婧.关于在高等中医院校建设食品专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4):274-276.

针灸推拿医生述职报告篇8

一为传承以往的“科技、文化、卫生”下乡服务活动,发挥专长,以“卫生下乡”作为主要工作内容。

我系今年共确定了x支校级“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小分队。分别是赴宁波镇海“三下乡”小分队、赴上虞“三下乡”小分队、赴海宁“三下乡”小分队和赴宁波奉化“三下乡”小分队。我系学生充分利用自身专业所学所长,发挥不怕吃苦,勇于奉献的精神,在火热的七月围绕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健康普查、常见病的治疗、卫生常识宣传、普及医疗卫生知识、常规体检)、文化宣传、环保宣传、科技支农及企业帮扶、支教扫盲、文体联欢等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我们在活动前集中加强培训,开展动员大会,帮助各位同学在思想上、心理上、专业上、身体上做好准备。活动期间,针对需求开展服务,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群众带去实惠。在返校后,我们也加强联系,对于活动结束后的情况追踪了解并总结反思,交流体会收获,扩大教育成果。此次的“三下乡”活动扩大了我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自我锻炼能力,以使理论与实际能力相结合,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达到了在实践中“长才干、作贡献、受教育”的目的。

二为广泛开展“感知就业”社会实践活动,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就业紧密结合,开拓社会实践新领域。“感知就业”活动具体围绕三方面内容展开:用人单位信息调查,采访校友,就业实践。

今年我系共有x组小分队申报院里的用人单位调查活动。暑假开始不久,个各小分队就奔赴xxx等地开展活动。其中宁波队访问了xx家医院,xx队和xx队调查了x家医疗单位,xx队也对x家单位进行了探访。他们获取了各单位的情况资料介绍,整理成为一份份宝贵的资料,为将来几年间我校毕业生择业就业提供了指导方向。在各组的实践成果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今的就业形势:大部分医院青睐西医类毕业生,且很多都是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反而乡镇医院还是很需要本科毕业生的。当今对医学生的外语要求也比以前更高,要求我们毕业生的英语达到四六级水平,在计算机操作上也有一定要求。从调查结果上我们看到临床、护理等专业较为吃香,而我针灸推拿类则所需极有限。这个结果的呈现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要早做准备,学习刻苦全面,加强实践,做好吃苦、下基层的思想准备。

于此同时,我系有xx支队伍分别在xxxx、等地开展了校友寻访活动,走访了近xx家单位,寻访了xxx位校友。在这过程中,我们既有与校友见面时的激动,同时又被他们的经历所深深打动,有时还会因他们从事针灸推拿却发展的不甚顺畅的失落,但我们还是常常被大部分人的敬业爱岗精神所感动。各界的校友发展多面,有从事本行的、有转战商场的、有做领导干部的,但他们对于我们这些师弟师妹们都很亲切,字里行间带着对我们的殷切期盼。他们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如加强临床动手能力,多参加社会实践,要中西医全面发展,培养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等。很多校友都表示出了对学院及老师的眷念,纷纷询问学院目前的情况,并结合自身体会,对学校的工作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想法,也表示了有机会想回到新校舍看看的愿望。

就业实践活动是由学生结合自身所学专业,自行联系到用人单位展开为期两周的实践锻炼,了解相关行业的工作流程以及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为以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我系部分学生选择了自行联系医院进行见习的实践。通过三年的理论学习,同学们都累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使得这次的医院见习格外的有意义,收益非浅。在众多同学的心得体会里,大家都对此次的医院之行表示了肯定,见习使专业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增加了对非本专业知识的了解,同时还深刻地认识到自身才识的浅薄,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也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针灸推拿专业毕业实习报告(二)

一、见习时间:xxxx年x月xx日~xxxx年x月xx日

二、见习单位:xx医院

三、见习科室:针灸推拿科

四、见习过程:

学医生涯转眼就过了一年半,这一年多来医学的学习给了我很大的念想,看到了未来的方向也悟出了一些道理,关于人生和价值。时时在憧憬未来的医生生涯。可自己一年来所学的所懂得的医学知识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刚念了一年半的医学生在医院是基本上没有用武之地的。当然关键是“武”的问题,而不是“地”的问题。去医院社会实践之前我完全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姑且当做是学习吧,也理应是学习。只是把医院当成是另样的学校,学习的内容同样是医学知识。一个多月的时间,我实践着,也学习着。

自己一年来所掌握的相对于医学知识的海洋来说绝对是冰山一角。可是为期一个星期的社会实践让我深切的感受到这冰山一角的也是重要的。推论开来:每一部分的医学知识都是至关重要的,重要到一个怎样的程度呢?与生死相关的事情可以算作是最重要的事情了。而医学知识的每一点滴都可能与生死相关。生命是可贵的,那么医学知识便是再重要不过的了。我想到了自己在学校时而马虎的学习,想到那些马虎而过的知识将来可能是致命的。一星期的社会实践让我明白学医马虎不得,懂得医学知识是严谨的。

20XX年1月21号怀着几分激动几分忐忑的心情到医院开始社会实践。激动是因为可以体验到如同一直以来自己所憧憬的那般穿着白大褂治病救人的行医生活。忐忑是因为在医院,忽略自己所知道的冰山一角的医学知识,自己毫无用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或者能不能做好。医院是整个县医疗设施最完善,医德医术受广泛好评的一家私立医院。院长是一位可敬且亲切的叔叔。“叔叔”是我初见时脑海中的第一个称谓,后来我发现我不知道自己该怎样称呼才好。“叔叔”显然不可,这里是医院,见习间我得服从管理,也就是说我们并没有辈分的差别。“医生”也不好,这是病人对这一行业工作人员的称谓,自己也是穿白大褂的人。思索间听到另外的年轻医生称院长为“老师”,自己才恍然大悟。也更是加深了自己对医生这一职业的理解。医生是学术性很强的一个职业,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形容医生就再恰当不过了。医生除了工作还有不断地学习,工作中也同样在学习。于是资历更老的医生就是自己的老师也在情理之中了。院长很重视医学生的培养,同我一番小谈后,告诉我:人人都知道学医苦,但大多数医学生都还没有真正深刻地认识到到底是苦到一个怎样的程度。教育我要更为努力地学习,任何知识细节都要仔仔细细……院长说亲自带我,让我与他一同在内科住院部上下班的时候,我颇感殊荣,同时内心的忐忑又多了几分。同时心里还有些忐忑,不知道我将要面对的是何等的困难。尽管在课堂上老师都或多或少地讲过一些,可是在真正面对的时候,还是有些不安。

上班第一天我就遇到所谓的小小的医患纠纷。医院住院病人打完点滴后未经医生许可上街后摔伤找医院麻烦。理由是:医院点滴导致病人体弱后摔伤。在我们的理解这完全是无理取闹。作为病人的主治医生,我不可想象这样的事情如何能坐下来跟病人家属好好地讲道理。可是看到院长蒋老师心平气和的态度,我很震撼。我觉得这才是一个好医生该有的境界,一种行医的境界,一种处世的人生境界。于是我医院见习学到的第一件事是对待病人的态度。第二天上班,老师给病人扎完针后离开了,这是一名身患肩周炎的病人。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种,我想多了解一下病人的情况,就留下来了。我只简单的问了一些患者的感受啊之类的,结果病人把我当医生了,拉着我问了很多的问题。虽然我们课上也讲过这个疾病,可是当病人问起来的时候,我一下子没了头绪,不知道怎么回答了,场面一下子就变得尴尬起来。我吞吞吐吐回答了几句,看到病人一脸的茫然,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太丢脸了!离开病房后,我就暗自下决心,回去一定要好好看看书,尤其是那几个临床常见的病种,再也不能出现这种情况了!同时也让我觉得我的理论知识不够扎实,不能和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应该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积极实践,丛中一点点积累经验,从而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在下一次碰到病人的询问后,能够从容不迫的一一道来。

见习期间还出了一件让我很尴尬的事。有一位患了颈椎病的老爷爷脖子酸痛的厉害,老师让我给他做做推拿,缓解一下。我搓了搓手,老师站在一旁看。我有点紧张,毕竟是第一次这样,总感觉从老师身上发出的气场压的我很不自在,但是也得硬着头皮上。我先做的是拿法,老爷爷的身体属于壮实型的,脖子上面的肌肉也很僵硬,我拿了几十下就有点吃力了。这是老师说:“面对这种体型的病人你应该变通一下啊,单手拿一边吃力就换双手拿啊,这样既省力又能让患者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效果。”说完他亲手给我做了下示范,果然,在我手里没任何变化的病人在老师的手里就开始“啊啊啊啊氨地叫起来了,这才是真正起作用了的。后来老师就不再让我给病人做推拿了,因为他怕病人觉得钱花得不值。我觉得很不好意思,就一直在旁边看着老师做,真不愧是几十年的老中医了,他给病人做完推拿过后,病人神清气爽地走了,对老师是千恩万谢埃还对我说了句:“小伙子,你还的跟老师好好学学埃”我不好意思的连连称是。

下午五点多的时候,病人已经都处理完了,医生们也该下班了。忙碌了一整天的他们坐在办公室里开始聊天、讲笑话,逗得大家哈哈笑,气氛非常的好。看得我非常的惊讶,看了一天的病,他们也有精力来娱乐。不过换个角度想想,他们忙碌了一整天,明天还得继续忙,是应该找点乐子缓解一下情绪,为接下来的做好充分的准备。想到这里,我挺佩服他们的,他们懂得

找工作之余的事情来让自己的人生变得轻松,这样才可以让工作变得有意思,让生活不古板。

一个星期以来,自己学会了系统的体检方法、部分常用医疗器械的使用、部分常用药物的治疗方向及用法和病历的书写等。发觉自己医学功底的薄弱和医学的博大与严谨。见习期间因为自己学功底的薄弱,自己突然很有念书的欲望,空闲的时候便翻阅资料为自己充电,我渴望着自己在医学的道路上快速地成长起来,渴望着自己可以救助更多患者。

针灸推拿医生述职报告篇9

1 少年习医

程莘农(1921―)出生于江苏淮阴(今淮安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出生那年其父已50岁了。程家先祖与中国历史上的大儒二程颇有渊源,明末清初程氏这一支由安徽翕县迁至江苏淮阴,世代业儒,父亲程序声先生是私塾先生,门人弟子很多,当时淮阴大多的士绅名流多出自其门下。因为当时的中国兵荒马乱,程老先生认为“穷医可养三口之家”,于是不教他做文章而为他选择了从医的道路,取名“希伊”,希望他能像尹伊一样“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根据这个名字,一位王姓世伯给他取了号“莘农”,取意“根在有莘之伊”。若干年后,他们这些美好的愿望都实现了,程莘农成为了一个未作良相的名医,程氏家门中出了中国针灸界第1位工程院院士。

由于程家在当地的声望,程莘农花了500块大洋拜了淮阴当地最有名的医生陆慕韩为师。在陆家学医期间,他白天随师出诊,晚上攻读医典。陆慕韩带徒很有章法,他让学生先为病人诊脉,然后自己再亲诊一遍,告诉学生如何对的,如何错的;开药方,他只报出药名,剂量由学生自己定,他再过目,将不适当的剂量删改;门诊结束,他规定出晚课,习某某篇章,第2天就会对该方面提出问题,借以督促学生习而学之。陆氏擅长看时令病,疗效很好,有“决人生死”的本领,病人也很多,给了程莘农大量实践的机会,加上他自己刻苦勤奋,在老师去世后,只有20岁的他于1939年开始就以程莘农的名字独立挂牌行医,并在当地小有名气。

个人的努力加老师的名气和家族的声望,使程莘农业医的起点高于常人,一出道就被吸收入中医师公会,并担任了清江市(淮阴)卫生工作者协会秘书股股长,这是他担任社会工作之始。

民国期间,考试院成立考选委员会,办理中医师考试,程莘农参加了考试,经审查合格,获得了中华民国考试院颁发的医师证书。

2 意外转行

新中国成立后,程莘农成为了清江专区卫生院的保健干事,但他心中念念不忘的还是他喜爱的中医事业,于是他向领导提出要继续从事中医、继续学习的要求。1955年3月13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在南京市朱雀路邀贵井14号举行了学校成立大会和第一期中医进修班、针灸专修班开学典礼。程莘农知道这个消息时,第一批中医进修班的60名中

医已经选拔完毕,于是学校将包括政治、中医基础、方剂、中药等在内的试卷寄往卫生院对其进行单独考试。对这一段历史,程莘农记忆犹新,他回忆说:“那天我刚下班,院长就推门进来通知我晚上加班考试。”就这样,在没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他只用了一个晚上便答完了所有试卷,顺利地通过了考试,被录取为第61名学员,据说阅卷的老师在看过他的答题后,曾拍案叫绝:“想不到苏北还有这等人才!”

被录取到这所学校后,程莘农先是作为优秀生担任了学生小组的组长,并仅通过半年的学习便由学生转为老师,担任针灸学科教研组组长和巡回教学组组长,负责南京市100余名针灸师及各县市针灸医师的进修学习,足迹遍及江苏省8个专区20个县。

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是现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前身,也是新中国中医教育事业的摇篮,20世纪50年代建校之初,该校就在我国第1代中医药学部委员(院士)校长承淡安、副校长叶橘泉等学校领导、专家的精心组织下,为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编写了第1套教材,培养了以董建华、程莘农为代表的第1批师资,促进了我国中医药教育由传统的师承教育向现代学院式教育转变。

程莘农最初随老师学习学的是中医方药,对针灸涉猎不多,当得知校方指派他作针灸组的组长时他大感意外,因为按照旧俗,西医看不起中医,而开药方的中医又看不起针灸。但这是组织的安排,尽管内心不满,他还是接受了任务。教务长由昆让他在1周之内把所有的经络和穴位都谙熟在心。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背熟经络和所有的针灸穴位绝非易事,他冥思苦想了很久,突然想到,演员们唱戏,要背的戏文更多更复杂,但老演员们却能背熟好几出戏的全部戏文。想到此,程老非常兴奋地找教务长汇报,在心里按“定军山”里老黄忠的拍子把十二经络和腧穴歌诀全都背诵下来了,但没想到的是,教务长并不满意,因为太慢了!于是他又改变策略,换以节奏明快的西皮流水,终得以过关。从此,大方脉的中医少了一位开药方的大夫,而针灸界却多了一位学术泰斗,并为后人留下一段学习针灸腧穴的佳话。

1957年,为支持北京的中医事业,校方选调了8人进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成为北京中医学院建院伊始的元老,他们是程莘农、董建华、颜正华、王玉川、王绵之、印会河等人。

从这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可想而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这所中医界的黄埔军校果真是名不虚传,而程莘农等一批名老中医的成才与成功与这样一个集体的熏陶培养是分不开的。

3 教书育人

来到北京中医学院后,程莘农参与组建了附属医院东直门医院针灸科。当时科室里也是人才济济,有后来从南京调来的著名针灸专家杨甲三、姜揖君教授,有擅长子午流注的单玉堂教授。

程莘农当时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针灸教研组组长,兼附属东直门医院的针灸科组长、副主任、主任医师,统管针灸教研工作。除了日常临床教学等工作外,他还主持编辑《北京中医学院学报》及任《中华妇科杂志》常务编辑等,还为原苏联和越南的留学生授课培训,组织骨干力量大搞创新。为此,他至今还保持着早起的习惯。因为病人多,必须一早开始临床治病,中午很晚才能回去吃饭,而下午则要在课堂授业,晚上还要伏案笔耕,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当时他主攻功能性子宫出血、中风和三叉神经痛等临床常见疑难病症的针灸治疗,并完成了“中风偏瘫64例观察”等课题研究。

1962年,由于形势的需要,已经培养出第一批中医大学生的各科教材亟需修订,由当时的卫生部长助理郭志华等组织,北京、南京、上海、广州和湖北几家中医学院共同编制了第2版中医教材。二版教材成为公认的最好的教材。当时的针灸学教材就是由程莘农、裘沛然、邵经明等中医针灸大家亲自审稿、定稿的。二版的针灸学教材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增加了穴位处方的方解。长期以来,大方脉的医生处方用药,有君臣佐使可依,谈起来头头是道,且有《医方集解》等专门的著作来论述,而针灸的选穴除《灵枢》中提到过的七方外就很少有人提及。鉴于此,二版教材中大胆创新,引入针灸方解,改变了长期以来针术秘而不宣、习者无所适从的境况。时过多年,这一做法的是非功过后人有过评价,但在当时针灸学开设高等教育的初期,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为了推进教学,他还编了针灸挂图等教学用品,这对针灸学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推动作用。一直持续到“”,这是程莘农学术生涯的第1个黄金时期。

“”中,程莘农作为“牛鬼蛇神”被剥夺了看病、教书的权利,到河北农村养了6年的猪。回忆起这段经历,他并没有感到后悔或是遗憾,因为在农村,他也并没有放弃一个医生的职责与良心。

“”期间,北京中医学院和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合二为一,但“”结束后,又重新一分为二。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975年,程莘农接受组织的安排来到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从事针灸经络的研究,任针灸研究所经络临床研究室主任,针灸教学研究室主任,针灸研究所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副主任,并成为了最早的参与组建卫生部国际针灸培训中心(现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的教师之一,开始了他人生的第2个黄金时代。

4 著书立说

20世纪70年代末,摘了“牛鬼蛇神”帽子回京的程莘农受命调至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先是参加了经络敏感人的普查工作,又因为有着丰富的临床与教学经验而被调入刚成立不久的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从事对外教学工作。

承担对外教学工作,于他并不陌生,早在前,他就为朝鲜友人金光一讲解《难经》等中医针灸的课程,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金光一还将朝鲜的针灸学名著《五行针》和朝鲜名医李济马所著的《四象方》相赠,为中朝之间的医学交流留下一段佳话。

为了顺应世界性的针灸热潮,1975年卫生部成立了北京、上海、南京3个国际针灸培训中心,推广中国的针灸与中医药。从那时起,每年都有许多热爱中医、喜欢针灸的朋友,从欧、美、亚、非等各个国家来到中国。程莘农是他们来中国后最想见到的人,也可以说是他们的偶像,所有的洋学生都以能得到他手书的“针”字而惊喜,以得到他签名的《中国针灸学》为荣耀,如果再能与他合影留念,那就更是莫大的幸福了。在长达20年的时间内,由程莘农主编的《中国针灸学》一直是中国国内国际针灸教学的教材,是欧美各国的中医学子们认识和学习针灸的入门向导。

谈起《中国针灸学》的编写,程莘农不讳言是大家集体创作的结晶。当时国际培训中心草创,百事待兴,编写统一而规范的针灸教材则是重中之重。为此他们组织了3个培训中心的骨干力量进行中英文的编写与翻译,上海负责腧穴学的编写,南京负责中医基础理论部分的编写,而北京方面则负责针灸

治疗学部分的编写,由程莘农统一审查定稿。纪晓平主任医师是恢复研究生考试制度后程莘农的首届研究生,也是当时参加中文稿编写的人员之一,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那时候,我们没白天没黑夜地整整干了3个多月,终于把第一稿的中文部分拿出来了。然后是程老逐字逐句地修改,大家一起讨论,特别有学术气氛,我们也特别有干劲。”英文稿的编写是在当时针灸所外办主任张恺的带领下由英语组的翻译们译成英文的。《中国针灸学》内容上不但包含了经络学、腧穴学、针法灸法学及针灸治疗学的内容,也包含了阴阳五行、脏腑、诊断、辨证等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的内容,极大地方便了国际培训中心这种短期而全面的教学模式,而且也是当时国内外水平最高的国际教学的课本。因而,它一经问世便风靡海内外,成为了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针灸水平考试或针灸资格考试的指定教材。

当然,也是因为了这本再版了几十次,被译为英、法、西等多种语言的教材,使得程莘农和国际培训中心声名遐迩,使得他的弟子遍及五洲,真正是桃李满天下。

为推动针灸走向国际,扩大针灸的学术影响,程莘农还先后应邀前往日本、印度、加拿大、美国、英国、意大利、巴西等十几个国家的几十个城市进行讲学和考察,并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努力向国际推广针灸,在国际上获得较高声望。他被聘为加拿大传统针灸学院名誉教授、美国美东中医针灸师联合会名誉理事、南斯拉夫针灸学会名誉主席、挪威针灸学校名誉校长等职,还多次获“优秀教师”“荣誉教师”等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除了亲躬国际教学数百班次,培养了来自欧美、东南亚及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几千名外国学生,他还为国家培养了20余名针灸专业的硕士与博士研究生。现在,这些研究生们毕业后都成为了国内外享有声誉的针灸专家,即使是毕业后远走海外的一些学生也成为了传播祖国传统医学文化的火种,薪火传承着他的学术思想与衣钵。

5 学术泰斗

改革开放之后,为了挽回“”带来的损失,程莘农总是每天一大早就起床,早早地就开始临床工作,往往等到8点钟别的大夫正式上班的时间,他已经完成了几拨病人的治疗。那时候,他每个上午的门诊量就达80多人次,即便是开药方的大夫,这也是个惊人的工作量何况是针灸医生,每天在病床与病床之间的奔波就可达到几公里。在数十年的从医生涯中,他诊治患者数十万人次,累积的病例单张摞起来等身高。在他眼里,病人永远是第一位的。笔者跟随他读研究生期间,他已年近八旬,但仍是每天一早就来到兼作办公室的诊室里,我和同学们如果有学业上的问题请教,一般总要选在8点之前,因为8点之后就属于患者的时间了。他的病人虽然很多,但收费却少得可怜,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他作为工程院院士、前就晋升正高职称的主任医师却和我们普通大夫一样只收病人1元钱的挂号费,有时候,病人远道前来求医,生活困难,他就分文不取,颇有医侠之风,这也是大医之风。

在长期的医疗教学实践中,他总结出了一种易学、易教、病人痛苦小的进针法,并将其命名为“三才进针法”,取意天、地、人三才,进针轻巧而迅速,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得气迅速,疗效显著,深受中外学生的欢迎,每次公开课都会引起轰动。

在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这近20年里,程莘农身兼临床、教学、科研与管理数职,不仅在教学上颇有成就,还多次主持部级、部级科研课题。他主持的“循经感传和可见经络现象的研究”课题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委攀登计划“经络的研究”中他任首席科学家;此外,他还是国家名词委中医药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中国国际针灸考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参与了国家及WHO的《针灸腧穴名称与部位》的工作。由于他在科研、临床、教学等方面的卓越工作,于1990年获世界文化理事会“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并于1994年当选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并且是当时针灸界惟一的工程院院士。1998年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在不少的媒体报道里,他被称为学术泰斗,但他却认为,这些名誉不是给予个人而是给整个针灸界的。因此,在各种场合,他都不遗余力地为中医事业、为针灸事业鼓与呼,甚至不惜在许多公开场合拍桌子。不明白他的人认为他脾气太大,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个性情中人,往往在提到中医和针灸的地位,提到中医现代化这个目前多受人诟病的命题时,他就会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指出:“中西医结合,应该是中医结合西医。”一个年过八旬的老人在公开的场合这样的直言或许让一些人厌烦,但从另一角度考虑,这不是正反映了他对中医对针灸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吗?这也许正是我们年轻一辈缺乏的勇气与激情。有时候他会骂我们:“你们太胆小了,学术问题也是要斗争的嘛!想当年我们在日内瓦开针灸穴位的标准化会议时,许多东西都是与外国学者争取得来的。”

生活中,程莘农其实是一个非常可亲近的多才多艺的老人,他从六七岁起就开始修习书法,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展出,还被选刻于古城开封的“翰园碑林”中,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他在建国前就加入上海中国画会和中华全国美术会,建国后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卫生部老工作人员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市中国画研究会会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杏林书画协会顾问等。笔者在程莘农家里看到过他年轻时写的一幅百米梅花小楷,堪为绝品;他亦喜篆刻,有《程莘农篆刻偶存》等存世。

程莘农,一个人生轨迹始于旧时代,又经历见证了新中国医药事业特别是针灸事业的发展的老人,是新中国第一批具有学历的针灸学员,也是第一批针灸教师;他是新中国针灸科研与教学事业的创业者与领导者,也是新中国针灸国际培训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不仅见证了50年针灸发展史上几乎每一个令人激动的事件,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主要的成员,他参与创造了历史,也分享着其中的荣耀与光辉。

针灸推拿医生述职报告篇10

黄山民间医术绝技共有12大类之多。它和传统中医虽然同属中华医学,但是在治疗方法上却有很大不同。比如使用针灸治疗腰腿痛患者,虽然同样是施针灸穴,但中医采用的针灸是各穴位一针,而黄山医术则采用自宋代传承至今的古老针灸方法“局部多针法”和“一孔多针法”,通过对一个穴位的多针刺疗及一针多灸的疗法,迅速消除患者疼痛,并使患部受到充分灸疗。

黄山民间医术传人汪新年老师出身于武术世家,为南宋武状元程若川之后裔。从八九岁起,汪新年就跟着恩师依石老人学习黄山民间医术,有着几十年民间行医的经验。2000年,汪新年本着“治病救人,造福社会”的主旨,公开收徒,以原有的诊所作为教学实践基地并成立了黄山休宁新年职业培训学校,面向社会招纳学员,把黄山民间医术这项一直深藏于民间的神奇医技传播开来,使更多的学员及患者从中受益。

小伙严重伤残黄山求医

亲身体验神奇民间医术

27岁的河南平顶山小伙柳飞从小喜欢武术,2007年8月,在武校学习的一次训练中,他的骨盆不慎受伤,休养几个月后骨伤虽然好了,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原本矫捷有力的右腿从此再也抬不起来了。走路更是困难,每走上10米左右就不得不休息。原本一个生龙活虎的棒小伙成为了一个路都走不动的废人。家人带着他走遍了很多骨伤医院,但不论看的是中医还是西医,终究还是没能治好。

后来,柳飞听朋友说起了治疗骨伤有奇效的黄山民间医术,于是他马上打电话咨询。在仔细了解他的病情后,汪老师告诉他:“经我治疗,2―3天就能见到效果,恢复好的话一个多月就会痊愈。”“不可能!”柳飞还是不放心,“那么多大医院的专家都看不好,到你这怎么像治感冒发烧一样简单?”汪老师说:“如果没效果,我不但不收治疗费,还报销你的往返路费,你看成吗?”柳飞心动了,于是在2010年7月5日,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了汪老师处看病。

在经过4次治疗后,柳飞的病势大有好转。原来只能走10米,现在已经可以走500米再休息了。尚未痊愈,仍在接受治疗的小伙子兴奋地表示,在他彻底痊愈后也要学习黄山民间医术,让更多的伤者和患者能迅速恢复健康。

相关链接:

汪新年先生郑重承诺:前来治病的患者如经过三次治疗无效果,分文不取,并报销来回路费。

黄山民间医术主要包括:1、诊断秘法;2、内功推拿按摩,武医点穴大法;3、除痧疗法;4、七种拔罐绝技;5、针灸、艾灸疗法;6、刺血疗法、挑割疗法、啄米疗法;7、火燎(对寒性病有特效);8、灵龟八法;9、阴性病诊治;10、祝由法;11、中医骨伤科:一切新陈伤、骨折、软组织损伤、挫伤、全身关节脱位手到病除,风湿类风湿短期见奇效;肩周炎一次见奇效,多种类型的颈椎病效果明显,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急慢性关节炎、骨折后遗症,短期可愈;12、特色疗法:头痛一次见效,两次即愈;落枕、急性腰背损伤一次即愈;腹泻、腹痛、便秘、消化不良短期可愈;闭经、痛经、月经不调一次见效,短期可愈。学期22天,学费4480元。长期班学费4780元。所有学员全部在门诊学习实践。汪老师亲自教学,学员均在老师和患者身上操作,对个别后进的学员可一对一授课,让每位学员都达到独立开诊应诊的水平。本班学员增送4个九代单传秘方。

九代单传秘方:1、特效接骨灵,药后骨响自接,休息月余可正常工作,不留后遗症。2、跌打损伤,药后迅速消肿止痛;3、止血生肌散。药后立即止血止痛,短期即愈。4、烫伤膏,一二度烫伤短期可愈。3度烫伤短期可愈,不留疤痕。5、治癣神方。短期即愈。6、喉病单双蛾特效,短期可愈。7、安胎神方一次即愈。8、急慢性肾炎,采用纯中草药治疗,短期可愈。9、风湿、类风湿迅速见效,短期可愈。10、痛风一次见效,几次可愈。学期6天,学费3660元。1-10项单项函授500元。另外黄山派自然返源回春功修炼及秘法、秘诀。函授教材379元+光盘139元。面授989元。

另《黄山民间医术秘技》,民间医术大辞典。由依石老人口述,汪先生亲自整理,每册定价599元。凡购此书者均可得到依石老人免费面授6天的机会,本书只印1600册。黄山派自然返源回春功(阳痿、、神经衰弱等有特效)面授1600元

特别提醒:

经物价局批准,黄山民间医术疗法培训班学费调整为短期班4480元和长期班4780元两种。

门诊地址: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城率水路31号 民间疗法门诊部

针灸推拿医生述职报告篇11

谈到这段经历,蔡昌晋说,这与我的人生经历和生活阅历有很大的关系。外线电工因工种特殊,长期在野外,在农村时间更多。因单位班组多,只有一名医生巡回治疗,有了病或者意外受伤,得不到及时治疗,耽误了工作也耽误病情,而农村医疗条件就更差了。当时,农民的劳动日值才几分钱,农村缺医少药,用什么方法来交付医疗费用呢?于是,他就到上海学习针灸、按摩,萌生了当一名中医医生的念头。这也是他持之以恒学医的原始动力。蔡昌晋业余时间经常为随队职工家属及当地农民群众看病送药,一时间成为当地的新闻人物,成为一名家喻户晓的针灸医生。

1971年盛夏,江油重华镇一位衣着破旧、戴着旧棉帽的中年农民弓着腰,瑟缩着向一家旅店走来。他听人说店里住一位从上海学习回来治病不收钱的“蔡医生”,就来求医。六天后,这个求医者仿佛从隆冬走进了盛夏,脱掉了棉衣,穿上了薄衫。后来,他抱着一只老母鸡来向蔡医生道谢,蔡医生坚决不收。蔡昌晋说,救人治病,是医生的天职!

后来,蔡昌晋又接触了中医方面的很多专家、名家,并在西医医院进修,甚至还曾拜海灯法师为师,学习他的按摩术。蔡昌晋为他们各自精湛的医疗技术所折服,但也发现了中医针灸、中药治疗和西医之间的不互补,很单一,达不到预期的疗效。为什么不能将药物穴位注射呢?穴位注射这种方法其实很早就有人应用了,也有过多次成功的实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却没有人就此钻研下去,发扬光大。于是,蔡昌晋将这一方法和他多年的中西医临床实践经验,自创了“蔡氏脏腑经络微循环整体疗法―穴位注射法”。

勤而好学,时有进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几十年如一日,蔡昌晋在行医过程中,一直在钻研和探索“蔡氏脏腑经络微循环整体疗法―穴位注射法”。蔡昌晋和他的诊所,在成都乃至四川全省、甚至全国,都有了很高的知名度。

1990年开始,到2013年底,全国有数家报纸、杂志,以报告文学和人物特写、专题报道的形式,介绍蔡昌晋神奇的针灸方法和传奇人生。《四川工人报》《人力资源部》《国防时报》《成都晚报》《四川日报》《家庭与生活报》《西南商报》等报刊,甚至以整版的形式,为其报道。《文摘周报》也多有转载。蔡昌晋和他的蔡氏脏腑经络微循环整体疗法――穴位注射法, 以其独到的医疗功效和学术价值,入编《中华传统医学领军人物》、《医圣张仲景学术思想汇集》等相关书籍。

蔡昌晋行医期间,多次为久病不愈和家庭生活困难的患者免费治疗,这些事例,在成都多有口碑,《四川日报》也多有报道。四川达县水泵厂工程师周景华患有肝病,属腹水晚期。病危通知书下达后,全家人哭作一团。妻子在绝望之际,看到《四川日报》有关蔡昌晋拯救肝病患者的报道后,抱着最后一点希望来试试,可周景华心灰意冷,已做了后事安排,决意不出家门。妻子只好与亲友们将丈夫强行抬上火车,前往成都。没想到的是,经过蔡昌晋医师两个月的治疗后,他竟然大有好转,很高兴的返家了,返家之前还给蔡医生送了一面锦旗。

蔡昌晋医师和他的晋康诊所声名大振,于是各地患者纷沓而至,各个医院和相关单位也邀请蔡昌晋前往交流讲座。蔡昌晋曾多次受邀参加四川省青年联合会会议并现场演示蔡氏穴位注射法。他曾为四川华西医学院党委书记董勋和夫人用穴位注射法治疗,曾应邀到瑞典和芬兰为著名心血管专家马莉及其他患者用穴位注射法治疗,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美国医学科学院特别邀请他出席国际东方医学针灸大会和国际中西医学术会议。卫生部副部长孙隆椿亲笔题词:悬壶济世,惠泽人民。

2012年5月,第二届中医大师学术传承高层论坛期间,蔡昌晋医师荣获“中医大师”称号。

2013年8月,中国科学家协会授予蔡昌晋“中国科学家协会副理事长”。

在中国,在中医方面取得成就者可谓比比皆是,为什么蔡昌晋医师能够多次获此殊荣并被业界认可而广为传颂呢?在笔者与蔡昌晋医师多次交流后,蔡昌晋医师道出了他的心声:中国心,中国梦。我们可以用蔡昌晋的一段自述为我们解读他的这一心声。

针灸推拿医生述职报告篇12

我自负责康复科工作以来,在全科人员及全院各相关科室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康复科的规模不断扩大;收治病种不断拓展;新技术、新业务不断运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日益提高;科室管理逐渐正规化、规范化;门诊、病房、余荫院社区康复正在按计划逐步推进。在工作中我能够忠实履行职责,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开拓进取,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项工作实践中。总体感觉:自己是称职的,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对得起院领导的信任,对得起科室同事的支持!现将任职后的主要工作述职如下:

一、以调整结构、整合资源为突破口,在不断的改善环境中、持续的技术运用中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由于各方面的因素,目前康复科分门诊二楼、住院部五楼、余荫院社区康复三块。为了康复科的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我拟定了建立康复科可行性报告,康复科发展与规划,康复科设备购置可行性报告,社区康复需求表,建立康复科病房的前期工作报告,按照稳定存量,发展增量的思路开展工作。主要有重新调整科室布局,改善就医环境,按照现代康复的要求初步建立起门诊二楼康复评定室、运动治疗室、作业治疗室;重新规划住院部五楼的物理治疗室、传统康复室;逐步促进余荫院以单一的临床为主向临床与社区康复相结合的转变,重新布置余荫院的功能设置,增加了超声雾化、氧疗、光疗、中频治疗、血糖普查等项目,开展了合作医疗业务,家庭病床服务正在稳步推进、中医治未病的天灸疗法等老年健康服务也在余荫院开展,这些工作均得到镇、余荫院领导的认可;康复科病房工作有声有色,表现势头良好。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现代康复科基本成形。

二、以提高制度管理为根本,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保证业务的标准和质量

努力营造学习的氛围,以学习促管理,以管理促效益,以效益促发展。按照医院的规划,结合科室实际制定康复科工作制度、运动作业治疗师职责、物理治疗师工作制度、针灸师工作制度等,对照制度各司其职,责任分解到人,做到人人有压力,人人心情舒畅的良好氛围。充分落实康复科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强化病历书写质量,掌握门诊业务流程,做到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促进人。让科室人员适应制度,自觉参与制度,做贯彻制度的主人,因为这些制度的保障,现在科室基本运作正常。

三、以强化技术运用为着力点,在不断更新技术手段中巩固老患者,吸纳新病源

康复治疗师述职报告各类报告由于病人求医的盲目性等多种原因,科室相互竟争激烈,为了加大竞争力度,在巩固老患者吸纳新病员方面,我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保证科室各项业务的不断发展,在巩固中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我注意研究市场动向,通过技术改进、更新服务手段来巩固病员群体。如加强病房建设力度,极力动员病人住院系统规范化治疗,以此提高疗效,既增加了科室的主动性,技术运用的有效性,又改变了病人对康复科工作的狭隘认识;加强新技术的运用:通过引进康复治疗师,填补了医院以前脑卒中、脑外伤、骨折术后、脑瘫等功能训练的空白;新增了中医‘治未病’的健康管理业务;开展了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定点旋转复位配合星状神经阻滞治疗颈椎病、小针刀、集束灸等业务;坚持康复临床与康复教育的有机结合,向患者宣讲康复医学是最环保的低碳医学,康复医学的核心是功能训练,全面康复,融入社会,改善生活质量。坚持将这些理念灌输给病人,让病人作出合理的选择。坚持用“事业心”“爱心”和“恒心”为患者提供亲情服务、放心服务。坚持技术的“合纵连横”,借助更高的技术平台促进科室发展,通过自已的努力,我现在是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委员,被聘为佛山市推拿学研究会理事。

针灸推拿医生述职报告篇13

电针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临床疗效观察周子祝(9)

针刺手法为主治疗髂腰三角综合征50例临床研究姚乃捷黄飞麒许巧玲(11)

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专题班(10)

门诊教学和蛰龙一起见证传奇(13)

中西医特色技术培训班常年招生(37)

人体节律预测函面授班、节调转运班招生(41)

康复理疗师,推拿针灸师,中医康复保健师国家资格证书培训(45)

全国首家内病外治王氏经筋新疗法常年招生(45)

全国中医推拿理疗中心——中医推拿按摩人才的摇篮(45)

贾氏传统骨内科临床实践大揭秘(46)

招生·培训·就业烟台成人针灸推拿学校、烟台市东方按摩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联合招生(F0002)

北京成人按摩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招生(F0004)

专题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与腰痛陈耀龙陈淑慧陈荣钟(指导)(12)

常用推拿手法之力学要素分类探讨刘新(14)

按摩与导引 浅谈司马承祯之《导引论》魏燕利(16)

江苏地区不同年龄层人群健身气功习练情况调查朱垚王旭陆明洪兵张舒沈伟吴卓(18)

综合疗法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附30例临床报道杨潞侠王胜军(22)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临床疗效观察吴天宝(23)

颈部仰卧位按摩之我见黄忠(25)

浅谈中医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钟敏(26)

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0例临床观察易绵中(28)

按摩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满意疗效李友信(29)

拔河针法结合推揉髌骨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90例周定波(30)

金瑶池推拿会馆简介(31)

第二掌骨侧全息疗法配合手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45例王志江陈成(32)

按摩治疗缺乳97例临床体会崔桂花(33)

推拿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梁静(34)

宣蛰人手法治疗特殊急性颈肌痉挛1例报告骆文勇钟莉(35)

盲人保健按摩教学体会林智聪(36)

神奇中草药配方战胜风湿类风湿(38)

耳穴探穴仪的研制与应用李克荣刘明乐(38)

健身气功全民化推广方式及意义探讨朱垚陆明王旭金妙文(39)

小儿捏脊疗法的研究进展柏莉娟邰先桃熊磊(指导)(42)

电针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张沈煜褚立希周俊明徐晓君(1)

推拿手法对家兔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的影响魏东明李军刘敬珍(4)

综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黄科生陈学功(8)

运动锻炼指导在膝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陈永茂彭华英陈莉(9)

微波法提取当归中阿魏酸及HPLC测定其含量的研究李俊平黄春莲丘振文吕玉兰(11)

髋部骨折并存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治疗的特点连福明周茂垣林志勤朱轶谢彬(13)

气功对顽固性失眠的治疗措施姬爱冬(14)

鼻咽癌放疗患者口腔黏膜反应的护理干预梁琳(16)

联合应用晴尔和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研究单晶丽陈静张瑞杰李红颖(18)

ICU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的临床耐药性分析张小红王红民(19)

手法矫形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体会郑晓沛(21)

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干预与护理崔明(23)

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思路探讨金安平强刚(24)

中医院校针推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与整合探索王朝辉张欣徐晓红(26)

社区康复对后遗症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熊洁魏真罗峰(27)

高职护生人文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游细玉(29)

有关颈椎牵引的几点临床思考范志勇查和萍(30)

探讨针灸教学改革方案戴春玲(32)

异位妊娠破裂致内出血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探讨林红(33)

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于无痛胃镜的可行性骆广旗黄洁(34)

局部瘢痕瓣翻转做衬里修复鼻翼缺损王杨王锦文徐珲张雷(36)

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邓晓生邓敏中邓炜坚(37)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疗效分析李林宣继先马晶(39)

健身气功·五禽戏之鸟戏健身养生作用何宜忠周明进(41)

腰俞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46例小结花红兵钱忠权(43)

中药薰蒸结合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0例洪成贵赵锦河戴庆华张丽林(44)

调脊通督针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陈茹丁德光(46)

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转变及健康老龄化与社区护理干预及指导杨东华葛敏于丽(47)

综述

结直肠癌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靳莲玉张丽李净(49)

按摩与推拿

肘推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丁国强(51)

中医整骨手法在儿童尺桡骨双折治疗中的应用郑新民(53)

手法治疗落枕110例临床体会按摩与导引 张成立(54)

指针配合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126例报告李新义刘洪涛刘京合(55)

针刺推拿并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7例治疗体会阎固林(56)

仰卧整复手法与低周波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比较范琰(57)

对丹田及其按摩应用之管见董秀阁(59)

平推法推拿的特点分析与应用彭强(61)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5例的疗效观察王小佶张盛强黄晓莹李会军(62)

刘氏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虚弱型)128例临床观察肖一宾彭先和宿绍敏(63)

头面部按摩常规手法的临床应用柯晖(65)

临床经验

常见病的实用疗法曾鸿雁(66)

浅谈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赵淮成张从发(67)

探讨尿道损伤的临床诊治张强高宏涛(69)

人工流产后服务岳桂峰(70)

社区老年人颈椎病性心律失常临床特点分析郑文韬刘申(72)

择期剖宫产优点与缺点的临床探讨姜桂波吴洁(73)

胞二磷胆碱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梅喜雪汪绍云项道德(74)

技术与方法

针刀治疗根性颈椎病166例分析施问民(75)

针灸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何树泉马瑞晨(77)

高血压性脑出血脑内巨大血肿清除微创术治疗杨李予秋(78)

“五位一体疗法”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李茂达(79)

肾窦内肾盂肾实质联合切口治疗巨大鹿角形结石15例治疗体会蒋伟张杰(80)

顺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临床分析孟献礼项传红(81)

电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7例佘映桦(82)

中医临床·中西医结合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医分型与治疗杨新文(83)

蒙药“三子汤”的临床上辩证应用斯琴高娃(84)

中西医结合分期护理中风患者108例廖海红(85)

浅谈冠心病的中医治疗方案路新友王磊(86)

中西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孙豫(87)

从肝脾论治绝经后阴道出血48例王平(88)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并发无力(附37例治疗报告)郑继成刘成选张自修马治帮李风翔(89)

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膀胱炎58例报告赵大印岳莉云郑继成(90)

康复与护理HttP://

护理的质量在无偿献血中的作用陈永杰赵艳杨秀萍白丽华(91)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及护理吴秀珍(92)

按摩与导引 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张凤华高金霞(93)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刘莉王绍青(94)

心理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刘碧琼(96)

护患沟通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刘艳波(97)

浅谈小儿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护理严灿英黄俐敏(98)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护理体会李清华乔关红(99)

肝病癌症护理体会张继英江永贵(100)

浅谈儿科输液过程中注意事项及护理体会李静(101)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体会尹玉兰朱怀英(102)

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观察与护理侯福平(103)

非语言性沟通在临床护理中的必要性孔冬梅冯玉梅陶丽华(105)

医疗管理与信息

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护士长轮转式护理教学查房的探讨李甲荣(106)

浅议如何提高避孕药具利用效率钭小芬(107)

试论医疗保险基金财务核算局限性陈艳孔德山(109)

浅谈医院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因素与对策杨维群(110)

浅谈医院支部人力资源管理有效途径的思考吉宏图(112)

谈护理部主任在护理队伍中的凝聚力梁碧琼(113)

浅谈供应室医院感染的管理赵关芳(115)

调查与分析

探讨小儿维生素K缺乏症的几种因素张志枫郭春雁(116)

2006年海珠区7岁以下儿童单纯肥胖症流行状况调查马伟顺卢良坚卢雪珍(117)

探讨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王秀梅(119)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复发的原因及对策朱海莹王少荣(120)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李伟萍(122)

外科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案例分析张伟华(123)

病例分析

胎儿宫内窘迫的62例临床治疗分析赵焕君(124)

略谈对26例心肌梗塞患者的治疗浅析秦宏元(126)

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48例临床分析叶凤刘家春(127)

对36例胆囊切除后并发胆漏导致二次手术的探讨曹明祥(128)

心理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中年患者焦虑的影响林晓华杨平(40)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护理体会杨建芬赵姝芬周丽(39)

“动静结合”思想在中风病康复治疗中的运用赵晓红余焯燊米建平(37)

点穴按摩医疗思想和手法探讨罗淑萍王宗武(36)

小儿斜颈按摩手法之验王端祥郭秋平(35)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几步疗法郭政斌(34)

液体注射加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施发奇(33)

推拿正骨疗法治疗颈性头痛102例总结余广海李林阁(31)

三联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40例临床观察按摩与导引 赵丽(30)

穴位按摩配以中药渗透治疗前列腺增生临床体会王链海(29)

按摩治疗34例髌下脂肪垫劳损的疗效观察杜魁生(28)

按摩治疗髂胫束劳损34例的疗效观察左雁林(27)

两面七线按摩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00N疗效观察张书民(26)

电针加推拿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300例的临床体会周更亮(25)

牵引、中药热敷、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张超(23)

推拿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总结高峰李红(22)

中药熏洗配合推拿治疗上肢缺血性肌挛缩7例宿绍敏(21)

按摩治疗软组织劳损性颈肩痛96例孟宪朵(19)

按摩治疗神经衰弱36例体会张家彪(17)

推拿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疗效观察黄红芳何凝凝谭滔胜(16)

推拿配合状元枕治疗考前紧张综合征160例岳玲杜良生于艳(14)

北京成人按摩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招生(F0003)

四维全科医生智能全息辅助系统(32)

江西省爱生按摩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简介(32)

书讯(24)

国研茗萃(北京)国际医药研究院培训处(24)

临床研究

龙氏手法配合使用“科学龙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临床分析谢柱周广宇黄平曾科学(8)

手法配合心理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樊云吴淼(6)

按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影响张巧凤史雪川陈思红李伟中冯晶李丽燕(4)

推拿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儿童胃胆囊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李明(2)

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周运峰(15)

中医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8例临床观察王晓升(17)

推拿和超短波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倪正越(19)

牵引、按摩配合骶管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田常文(20)

推拿手法及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较观察王炳(22)

平乐推按法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廖荣良(25)

益肾蠲痹汤配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3例张悦辛艺铭(26)

按摩与导引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20例刘有绳(27)

封闭牵扳压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戈东成(28)

牵引熏蒸治疗腰椎间盘膨出81例的探讨贾长俊(30)

指压弹拨法配合中药外洗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辛艺铭张悦黄玉有(31)

手法结合物理因子和功能训练治疗髌股疼痛综合征32例秦渭志黄明喜张志海陈金昌(33)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