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器实习工作总结实用13篇

孵化器实习工作总结
孵化器实习工作总结篇1

一、认真总结、宣传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业绩和经验

刚才火炬中心领导已总结了科技企业孵化器二十年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主要经验和进一步发展的一些工作安排,我都赞同。但我还希望火炬中心以及各地科技管理部门和孵化器等单位,在本次座谈会和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能够持续地做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业绩、经验的总结和宣传工作。这有五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要以对党和国家事业负责的精神做好总结、宣传工作。中央在部署“十七大”学习和宣传工作时指出,“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新的重大成就……要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党和国家在科技、经济和创新创业方面所取得的、带有开创性的、并且深入人心又大获成功的重要成就之一。试问,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有这样的吗?没有。除了中国之外,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共产党人在尽全力支持企业家转化、发展……其他国家有吗?也没有。说句不客气的话,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典型的实例,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发展中国家执政之后,如何动员社会力量,迅速发展科技和经济的一大创造。更进一步说,把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普及化,也是在推广先进文化,对于缩小社会差别,也不失为一种探索。因此,做好总结、宣传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责无旁贷。

其次,要以做好新时期科技工作使命感做好总结、宣传工作。党的“十七大”掀开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一页。在新的历史阶段,科技工作被赋予了新的重大使命(下面我还会详细地谈到)。进一步做好科技工作,需要学习和传承我们在发展孵化器事业过程形成的好的做法和经验,学习和传承我们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体现出来的改革精神和创新意志。这些都是我们把事业推向更大规模、更大成功的宝贵财富。

第三,要以对孵化器事业的责任心做好总结、宣传工作。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利国利民的美好事业,也是利人利已的双赢事业。它在我们国家还只有二十年的历程,还处在一个新事物的成熟阶段。促进这项事业健康、良好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每个科技工作者、每个孵化器工作者都有责任和义务关心它、爱护它,同时也要展示它,宣传它。

第四,要以对孵化器工作者、创业者的尊重和敬意做好总结、宣传工作。孵化器事业二十年的发展凝结了几代孵化器人的辛勤劳动、无私奉献。他们的改革开拓、创新创业,他们的成功以及所经受的磨练,都值得我们尊重,值得后人学习和敬仰,值得发扬光大。共产党人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问题是怎么做?怎么落实?学雷锋、帮助别人是一种,办孵化器,孵化企业,解决就业,使别人致富,也是一种。

第五,要着眼于孵化器事业的大发展持续地做好总结、宣传工作。二十年的发展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也只是万里长征开始的前几步,我们事业更辉煌的日子还在后头。后来人会有后来人的创新,但学习好的经验,借鉴好的模式是做好当前工作的基础。我们要在不断的总结中推进新的进步,要在不断的宣传中迎接孵化器事业新的发展。

第六,从扶持创业精神,鼓励创新文化方面总结。我们的目标,所有行业领域,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社会,使全体人民富裕起来。怎么才能富裕?要努力提高全社会的劳动效率。全社会投入光靠国家,靠大企业是不够的,要鼓励一批人尤其是青年才俊们。

二、认清孵化器事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大家都知道,前不久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大会。“十七大”报告有许多理论创新,提出了许多新议题,部署了很多新任务。作为科技工作者,使我们倍感鼓舞的是“十七大”报告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摆在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八项重要任务的首位。并将此确定为“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报告还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部分提出:“完善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加强就业观教育,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等要求,这为孵化器事业在新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一个时期,广大科技工作者、孵化器工作者,要将深入学习和领会“十七大”精神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学习和领会“十七大”对科技工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孵化器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思想基础。

学习和领会的目的,就是要真正懂得科学发展观。而真正懂得的体现,我认为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运用和贯彻落实。未来我国孵化器事业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实现自身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新兴产业的大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构建。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新的形势,包括世界范围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新态势,研究我国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包括国内产业转移、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等新的发展,要进一步研究“十七大”提出的新任务、新目标对孵化器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特别是在民生领域、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对科技工作的新要求。这类要求很多。比如,产业转移,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怎么调整、转移、转变?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例,农民工的产生、大规模基本建设还能持续多长时间,将来的人员如何安置?都需要我们研究,都需要孵化器事业。同时,我们也要认清孵化器发展自身的问题、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整个事业发展尚存在的主要矛盾。孵化器从量到质发展的问题,实际上是我国产业水平提高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要着力抓住新机遇,克服新困难,利用好战略机遇期和科技能力越升期的一系列有利因素,实现孵化器事业更大的发展。

三、进一步发展孵化器事业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要实现孵化器事业的大发展,从政府层面需要关注和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第一,科技部门与孵化器多元化发展的关系。科技部门在推动孵化企业孵化器发展做了开创性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是不争的事实。但随着全社会对孵化器发展日益增长需求,市场的力量、社会的力量、其它部门的力量都要参与到这个事业发展中来,它们之间还要在资源、服务对象等方面产生竞争。对孵化器整体发展而言这是好事,但也带来协调和管理的难度。我们的态度就是永远保持开放和创新,就是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这个事业的发展。同时,科技部门所抓的孵化器要在总体上有布局意识,要在领域、行业、孵化对象等方面有所差别或互补,同时还着重要抓好规范化管理,抓试点示范,抓服务能力建设。

此外,各省市区科技管理部门,要把抓孵化器工作同重视基层科技工作结合起来。基层科技工作在我们国家的创新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基层科技工作要始终把重视中小企业、扶持创新创业作为服务大局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载体。科技部将继续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施县(市、区)孵化器创建工程,发展区域孵化器网络。各地方科技主管部门也都要创造条件,引导地方政策进一步支持基层科技工作和孵化器事业的发展。

第二,政府推动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关系。大家都认可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积极作用,但如何发挥,什么阶段谁起主要作用,政府作用发挥到什么程度等一系列问题,需大家从实际出发共同探索。实际上这是一个面对市场力量崛起政府如何再次定位的重要问题。大家也看到,在孵化器初始阶段、在管理和服务示范的问题上、在一些新兴的弱势领域和弱势区域孵化器发展方面,主要是政府在发挥作用,这也是政府该起作用的地方。但在一些市场前景好的领域、周边条件好的区域,市场力量则十分活跃。这是好现象,是孵化器事业得到市场认可、社会认可的积极标志。这时,政府就不应与民争利。要把握大局,因势利导,形成孵化器的合力和新的格局。我们的目的是给尽可能多的普通公民以低成本创新创业的机会,因此政府还要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孵化器组织加强自律,既不要低水平重复和过度竞争,也不要设置过高的创业成本和门槛,更不要打着孵化器的牌子进行其它目的的炒作。

第三,孵化器事业自身的创新和能力建设。在起步阶段,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孵化器事业从无到有的问题,更多地是解决建设当中的问题。从今天的发展形势上看,我们要花更大的精力关注孵化器发展能力建设的问题和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不断壮大的事业需要更为坚实的能力基础,不断变换的需求和目标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只有这样孵化器事业才是可持续发展事业,才会在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这一点希望孵化器的同志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和探索,重视孵化器自身的创新和能力建设,不断地为孵化器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新鲜经验。

第四,孵化器国际化发展。这个议题提出了有一段时间了,并且也做了初步的尝试。总体评价是,我们在这方面探索了经验,取得了局部成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有力地配合了我们“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初步的实践也使我们认识到:孵化器国际化的潜台词是中小企业和技术转移的国际化,而在当今跨国大企业主导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孵化器国际化发展是比在国内发展更复杂、更艰巨的一项工作。下一步要更深入地研究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规律,利用我们已有的经验和模式,结合与捆绑更多的手段,如金融、外交、援助、区域合作平台等,针对不同国别,设定不同目标,采取适宜方式,进行新的、更大规模探索。

四、做好走向孵化器强国的准备

在去年科技部的《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我们已经提出了“迈入世界企业孵化器强国行列”的发展目标。目前,我们正是处在大国向强国发展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上,需要我们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此,我们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根据“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加强走向孵化器强国发展的战略和政策研究。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这些宏伟的目标和艰巨的任务都向孵化器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迫切需要孵化器事业不仅在数量上、更要在质量上有一个更大的进步。我们要建设孵化器强国,首先也是为“十七大”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服务。为此,要继续开展对孵化器事业发展的战略和政策研究,研讨新形势下事关孵化器事业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如新形势下孵化器事业的战略定位和政策需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孵化器发展的规律、孵化器发展的重点领域、方向、管理创新等等。要把握现在孵化器发展的良好势头,要通过深入的研究来主动引导发展观念的调整,自觉地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创新。

2.要积极开辟新方向、新领域,支撑和引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党的“十七大”不仅提出了宏伟的目标和任务,在能源、环境、生态等方面也明确了近期发展的一些迫切要求。日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又再次重申了这些要求。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长远目标和发展新技术、新兴产业的视角看,这些要求带给我们的是巨大的新机遇。科技企业孵化器包括国家高新区要充分认清这些要求带来的创新创业机会,引导区域的科技和产业力量向符合这些要求的方向发展。在继续做好电子信息和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专业孵化器和产业园区发展的同时,要认真策划和设计,集中加快建设一批面向新节能减排需求、面向环保产业和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孵化器或专业产业园;还要加大力量建设和发展一批面向民生需求、面向现代农业发展需求、面向文化创意产业及面向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的孵化器或专业产业园。不必担心还叫不叫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问题。因为现在任何新兴产业、任何企业的创新都离不开现代科技的应用;而且科技带给经济社会不应只是技术专业色彩,科技应为解决社会经济实际问题提供支撑。

3.要不断丰富孵化器业务内容和工作模式。

过去我们对孵化器的理解较多局限于孵化场所这个核心上,甚至主观地认为服务就会跟着场所走;而今天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孵化器的内涵应是创新创业服务的集成。有了这样的能力,我们就不必担心找不到场所。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我们对创新创业服务的认识更加全面了,但是还不够。因为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在变化,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日渐突出,这两个创新模式的组合带来了更多创业服务内容的不确定。这就客观地要求我们倾力搞好服务创新,不断丰富孵化器业务内容和工作模式。当前要进一步强化孵化器的“天使投资人”角色。在我国创业企业种子期资金环境仍有待改善的情况下,孵化器要勇于承担起“天使投资人”的责任;要围绕培育企业家和创业精神的传承,大力推进“创业导师+专业孵化”的孵育模式;要根据孵化企业的实际需求,更加积极开展企业成长促进服务。面对创新创业服务内容不断增多,各地孵化器也要创新自己的经营方式,可以采取网络化、虚拟化、联盟化、连锁化等方式集成服务,化解成本和规模压力。

4.继续多渠道地推动孵化器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

各地科技主管部门,以及国家高新区和其它形式有发展积极性的开发区、实验区,在坚持孵化器核心本质不变的前提下,要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鼓励各种形式的孵化器发展,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加入到孵化器建设和发展的事业中来,创建各种不同性质的孵化器,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孵化器探索各种有益的发展模式和道路。例如,各地的高新区都在谋划二次腾飞,怎样做二次腾飞?有一种很简单、但也很有道理的回答就是做孵化器。把整个高新区办成一个大的孵化器。为什么?因为任何区域的设定,都有边界,都会被填满。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流动。流动起来就是孵化器。我们要按照国际化和优势行业的要求,积极推进孵化器行业协会和网络组织的建立及能力建设,搭建全国性、地区性和地方共享孵化平台,健全业绩和管理评估体系,促进孵化器的多元化、专业化、网络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确立我国在国际孵化器领域的形象和地位。

5.围绕提供科技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孵化器功能建设。

“十七大”在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对创新创业的服务实际上是政府部门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方面有科技管理部门的作用,也包括其它部门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围绕提供科技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孵化器功能建设。对内要拓展孵化器集成服务的功能,强化孵化器的孵化、抚育能力;对外要拓展孵化器的社会联系功能,不断拓宽孵化器事业的社会基础,为广大创业者创造更加宽松的社会文化氛围。继续实施好孵化器“能力建设工程”,重点支持以创新集群为基础、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建设并运行好共享孵化设施,强化孵化、抚育能力,为造就大批优质、健康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注重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的引入,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要注重创业文化与氛围的营造,开展弘扬创业精神,培育创业意识,营造创业氛围的活动,使政府与社会各界了解、关注和支持科技创业。

孵化器实习工作总结篇2

企业孵化器也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简称创业中心,国际上一般称之为企业孵化器。它是以孵化网络为依托,以孵化服务和风险投资为主,通过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的场地,通讯、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提供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降低创业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成活率和成功率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将拥有各类科研成果或创业意图但缺乏创业资金和经验的企业孵化为具有良好市场竞争力的成熟企业,同时为社会培养成功的企业家。

(二)企业孵化器的基本特征

企业孵化器一般具备四个基本特征:一是有孵化场地;二是有公共设施;三是能提供孵化服务;四是面向的特定服务对象是新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三)企业孵化器的服务项目

成功企业孵化器的服务项目包括:网络支持;互联网或信息技术服务;咨询;联系战略合作者;商业计划支持协助获取天使投资或风险投资;联系大学研发机构;帮助可靠的学生实习或就业;管理团队发展;财务管理支持;知识产权支持;法律服务;提供专业实验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支持;产品或技术开发支持;与技术相关工艺的支持;国际贸易支持等。

二、我国企业孵化的发展现状

孵化器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20世纪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市场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国内外小企业普遍面临着成功率较低、步履艰难的现实。为解决小企业资金不足、管理混乱、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等问题, 1956年美国诞生了第一个孵化器企业。随之,企业孵化器在全球发展起来。目前, 全世界已有科技企业孵化器4400多家, 其中北美850 家, 欧洲2434家。

1987年, 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者服务中心诞生, 拉开了我国科技创业服务事业的大幕。20多年来,我国孵化器在借鉴发达国家实践经验基础上,围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制造业等新兴产业,以及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引进到创业,到不断创新发展,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孵化体系,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0年底,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达894家(其中部级346),孵化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56300多家,毕业企业47000多家(其中上市138家),创造就业岗位117万个,部级孵化器的企业存活率已达80%,企业存活率高于孵化器外10倍,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企业孵化器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数量不断增长,质量提升,孵化能力增强

据科技部统计,截至2010年年底,纳入我国火炬计划体系的孵化器总数已达 894家。据不完全统计,早在2009年,我国孵化器总数就已经超过1000家。江苏省一直非常关注孵化器建设,并曾提出到2010年年底每个县区都建有孵化器的发展目标仅在江苏,各类孵化器就已经超过300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孵化器已经由最初的提供物理空间、一般的政策性咨询、帮助注册等初级服务,向提供专业化的引导,促进内生能力的增长上进一步拓展,不断深化孵化器的增值。近几年,全国孵化器每年孵化毕业的企业超过3000家,企业毕业时平均收入超过1000万元,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各级政府愈加重视,政策更加完善,扶持方式多样化

201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继续加大对创业孵化器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创建创业服务网络”。2010年9月,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科技企业孵化器对集聚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高科技企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很有意义,并要求从计划项目、财税、人才等方面完善政策措施,支持孵化器发展。地方各级政府也对孵化企业提供的全方位的孵化扶持。

1、实施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2007年121号文件,试行孵化器营业税、房产税、城市土地占用税的减免优惠政策,降低了孵化器运行和服务成本,引导了大批社会资本对孵化器建设事业的投入。

2、实施国家科技计划经费扶植。国家火炬计划环境建设项目对孵化器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资金支持,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对孵化器的创业服务给予基金扶植。促进了孵化器的服务能力提升,满足了部分创业企业的研发需求。

同时,积极探索降低社会资本进入的风险,把政府资助作为引子和补偿金,引导各类投资和金融机构增加对孵化企业资本投入的各类有效模式。

(三)管理模式逐步改善,形成较为完善的孵化服务体系

1、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国家科技部作为孵化器行业的主管部门,在宏观上整体规划和布局全国孵化器的发展,拟定了孵化器《五年发展纲要》、《认定管理办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将孵化器纳入到火炬计划,设立专门机构,承担整体组织和协调工作。同时通过建立孵化器专委会、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孵化联盟、全国5大区域的孵化器网络年会组织,使全国孵化器形成了畅通、快捷和严密的工作体系。

2、孵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随着孵化服务理念不断创新,各孵化器也在不断创新孵化器建设模式,提升科技创新创业孵化能力。

北京中关村创业孵化服务从提供厂房及办公环境、配套设施、商务服务、人力资源服务、财务服务、法律服务等基础和初级增值服务,向产业技术研究院、关键技术服务平台、股权投资、融资服务等高端服务演变,建立了企业化的运营机制,呈现出市场化、高端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成为推动中关村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支持企业做强做大,提高创业企业快速成长的重要支撑。

上海杨浦创业中心积极探索和实践“投贷联动”的金融服务机制,成立全国第一家由孵化器发起的小额贷款公司---上海杨浦科诚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并成立获得科技部引导基金支持组建的创投基金---上海寅福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形成了孵化器“投贷联动”的金融服务新机制,为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需求提供了有力推动。孵化器内的初创企业5年成活率达到90%以上,远高于孵化器外初创企业。

(四)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家高新区稳健发展

孵化器毕业的近4万家科技型企业,基本上落户在各类高新区。孵化器的大批毕业企业引领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升级发展,形成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力量和支撑国家高新区发展的“创业源、创新源、创税源”。

2、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孵化器通过创业培训、辅导和技术支撑、市场服务等孵化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技术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实现了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土地占有培育出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和企业家的战略目标。目前,从孵化器毕业的企业中已有100多家在国内外上市,其中在2009年首批创业板上市的28家企业中,超过46%是孵化器的毕业企业;孵化毕业企业中,有600多家企业年收入过亿元。武汉、大连等地方政府已经把发展孵化器事业作为确保区域经济领先地位的战略举措;江苏、辽宁等省提出到2010年年底孵化器覆盖各县市区的规划目标;北京市孵化器数量已经超过80家,上海等许多省市孵化器数量均接近50家。

孵化器通过培育大批高成长性科技企业,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改变了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并优化了区域经济结构。

三、发展思考

实践证明,孵化器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创业企业和创业人才方面,已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技部有关“创新驱动、内生发展”精神,把孵化器事业作为区域科技创新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的中心任务,进一步完善“创业导师+专业孵化+创业投资”服务模式,探索和推动“持股孵化、联盟孵化、孵化基金、孵化采购”的平台建设,实施国家孵化器的年度指标评价和动态管理,引导孵化器从一般的政策和物业服务向增值服务转型,以发挥孵化器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中持续培育“创新、创业、创税”的源头作用。

(一)完善政策体系,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助推工程”

新时期,国家确立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战略,是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促进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国民经济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突破口。我国孵化器基本上集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各个技术领域和最新的技术成果、创新项目和创业人才,实施“助推工程”,旨在完善孵化器的政策体系建设,包括修订和延续财税扶植政策、制定孵化器“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和更加科学适用的认定管理办法,以及指标评价和动态管理体系;并充分发挥孵化器对技术创新创业的抚育服务功能,以发现、遴选和培育具有前瞻性、成长性、带动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源头”企业。

1、把孵化器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源头”。探索在有关经济、科技和促进创新创业的法规和政策文件中,进一步明确支持和扶植孵化器事业的发展,引导孵化器围绕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和信息等领域,不断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源头”企业。

2、把孵化器建设作为区域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内容。整合本地区的创新资源、产业资源和服务资源,动员研究院所、产业实体、社会组织、金融机构以及成功的企业家,建立多元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科技创业孵化体系,满足日益增长的创业企业发展需求。

3、推动各级政府加大对孵化器的政策支持力度。要根据孵化器对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贡献程度,建立孵化器的奖励制度;优先安排孵化器新建和扩建项目的用地指标,减免城建等有关规费;探索政府采购孵化服务的政策举措,减轻孵化器为扶植科技创业在房租租赁、无偿服务等方面的财务亏空,促进孵化器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强化大学生以科技创业促就业和创业辅导体系建设

进一步推动大学生以科技创业促社会就业工作,充分发挥国家教育资源和大学生智力资源优势,实施高端创业人才培育战略;要围绕孵化器的大学生基地建设,积极联系大学共同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见习和模拟创业活动,激发大学生的科技创业热情,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要推动国家政策和社会资源向基地工作倾斜,引导创业导师与大学生企业的辅导对接,遴选并支持具有成长潜力或孵化价值的大学生企业;适时组织基地试点单位的工作交流、大学生创业论坛,总结推广大学生以创业促就业高端模式的经验与成就,促进基地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推动孵化器专业服务平台和品牌建设

引导和鼓励孵化器从综合型向专业型转化,已经成为世界孵化器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支持孵化器由综合孵化向专业化发展,以引导全国孵化器围绕区域的优势产业,形成专业化人才、技术、项目与区域有效资源的最佳对接,满足更多创业企业的共同需求,降低初创期的研发成本、提高平台的空间利用效率和时间效率,促进创业企业的快速成长和区域经济发展,并避免孵化器的同质化不良竞争。

孵化器的品牌凝聚着创业文化、氛围、能力和成效,体现了社会资源和眼球经济的关注与集聚程度。要引导孵化器通过对毕业企业的规律研究和发展跟踪,吸引创业者的踊跃聚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要结合国家有关产业化环境建设的扶植政策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大孵化器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资源共享和孵化服务能力;要积极推动建立毕业企业跟踪制度,开展毕业企业的颁证、典礼活动;要充分利用具有国际广泛影响力的“国家火炬计划”CTP,形成部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良好品牌和统一标识,对内建立规范的、高效的服务机制,对外产生吸引和集聚广大的科技创业团队的积极效应。

(四)建立孵化基金和探索持股孵化试点模式

孵化器实习工作总结篇3

孵化器是美国人约瑟夫·曼库索于1959年创造的,他把纽约州水牛城附近的一块废弃的工业设施买下,改造成较小的单元,引进中小型创业者,提供配套服务,就像母鸡孵蛋一样,帮助这些小企业发展壮大,建成了附近闻名的商业中心。后来,孵化器成为全球各国发展创新产业的主要载体,硅谷被称为美国最大的孵化器。

我国推行“火炬计划”,主要是抓四件事:科技园区、科技孵化器、科技项目和科技人才,孵化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科技孵化器是一种很好的平台,帮助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使自己发展起来,对企业、自身、国家都有利!”姜珂眼中的孵化器更为接近原生态,因为同约瑟夫·曼库索一样,漫游世纪孵化器原本是一座行将遗弃的“烂尾楼”。

漫游世纪孵化器位于中关村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万霖大厦,这原本是一座备案为商场、闲置多年的“烂尾楼”,总面积25500余平米。漫游世纪孵化器2012年3月与万霖大厦物业正式签约接管,整体改建工程当年竣工并投入使用。改建后的楼层地上部分是“移动互联网加速器”,地下部分为“移动互联网孵化器”,并配以多功能厅、食堂、免费班车等服务项目。从“烂尾楼”到孵化器,漫游世纪提高了城市空间的利用率,带动了周围的商务活动和交往,促进了周边经济的整体发展。

孵化器首先要有“器”,就是硬件设施。根据不同客户对房屋面积、设计风格、用途规划等的需求不同,大厦除公共场地装修整顿外,剩下的以毛坯房交房状态租赁给承租的企业,并给予一定的免租期。而地下的孵化器区域,则设计为开放式的办公工位。

“拎包入驻,省心创业”、“陪同企业成长,专业赢得市场”是漫游世纪孵化器的两个核心理念。“企业一旦入驻就和我们建立了一种密切的关系。创业是一件很艰难、孤独的事情,如果我们能为他们做点事,在他们核心业务上提供一些公共支持,在一些非核心业务上为他们分忧解难,他们就会减少创业烦恼,提升成功几率。我们希望为创业者提供全方面的帮助,又不愿像对待独生子女一样大包大揽,更多的是给予关注和引导,陪同他们一起成长。”

“漫游世纪”成功的秘密

2009年李开复创办“创新工场”,将创业孵化器概念带入大众视野,让原来带有神秘色彩的天使投资接上了地气。短短几年间,创业孵化器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出现了像“车库咖啡”、“3W咖啡”等不同形态的孵化器。与这些孵化器不同的是,漫游世纪孵化器的孵化模式为“创业孵化+创业投资”。也就是通过低成本的运营方式,吸引众多优秀创业项目入孵,然后把各种的服务提供给创业者供其自行选择,再从中筛选更优质的项目,给予更多关注和投资。这种孵化模式可以批量的复制扩张,从而保证了项目的储备量。孵化器把核心的资源倾注到筛选出来的优秀企业上,帮助他们解决资金、人才、市场、政府关系等诸多问题,保证他们更好成长,有更高的成功率,孵化器的投资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回报。

“学习雷军好榜样!”姜珂笑言,作为天使投资人的雷军,是他学习的榜样。因为他不仅投资了凡客诚品、多玩、优视科技、小米科技等多家创新型企业,取得丰厚的回报,还成功的预测了未来。

孵化器不仅要有“器”,更重要的是孵化服务。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姜珂及其团队已经总结出一整套孵化服务的理念,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服务体系2.0”:首先对申请入孵的企业进行筛选,按照10%的比例初步选出优质企业给予基础IT服务、信息服务平台支持,包括:OA办公管理、人力资源、财务管理、技术资料共享、人才展会信息、网络信息服务等。再通过近距离、多维度了解企业团队,运用“企业评估系统”对企业的发展趋势进行评估,再次筛选出最具发展潜力和成长性的企业,进入专业创业指导和投资。此阶段将给予企业最好的资源、人脉、销售渠道、管理经验,资金及投后管理等专项服务支持,从而使创业成功率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拥抱移动互联网的春天

自2012年5月份开业以来,漫游世纪孵化器已先后入驻了20多家科技型企业和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创业团队,共有800人左右。地上的2万平米场地,做为“加速器”给成长期的企业使用,其中一家是做无线通讯的企业,总部已在纳斯达克上市,另外几家处于扩张期的企业,分别涉及电子技术、云计算、电子商务等领域。

孵化器实习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 :Arduino1 STEM1 小鸡孵化

机器人是一门涉及运动学、动力学、系统结构、传感技术、控制技术等多领域的交叉学科。学习机器人的设计与开发,不仅可以获得机器人的技术知识,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所学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即STEM 相关领域知识的整合。STEM 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首字母的缩写,当前,STEM 教育正在成为世界教育的一种潮流。然而,反思我国中小学的机器人教育,往往局限于机器人技术本位知识的学习,很少关注机器人所涉及的其他学科内容。据此,本课题另辟蹊径, 将机器人课程与生物学科进行了整合, 制作了小鸡孵化的装置———恒温恒湿箱,并利用制作的装置完成了一轮小鸡孵化任务。

一、选题背景

在基础教育领域,机器人课程可以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也可以与通用技术课程整合,还可以与物理、生物、化学等相关课程整合,这种整合并不是要把与机器人有关的学科知识转移到机器人课程上讲授,而是要在机器人课堂上使学生应用和理解这些学科知识,并培养学生的STEM 素养。以数学学科为例, 机器人课程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学生不仅能掌握机器人的知识和技术,还可以在机器人课堂上应用一定的数学建模知识,创造性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机器人项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等。因此,在了解学生已有学科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机器人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相关性,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贯通相关学科知识。本课题在讲授DHT11 温度传感器和1602 液晶显示屏时与学生关于小鸡孵化知识的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整合,制作了小鸡孵化装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机器人的知识和技术, 理解和应用小鸡孵化的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开展小鸡孵化的研究性学习。

小鸡孵化研究性学习课题源于城市学生对小鸡孵化过程的好奇,但是对于城市学生而言, 并不方便去农家观察小鸡孵化过程。即便有去农家观察的条件,也不能监控小鸡孵化的完整过程及孵化过程中的环境指标,自然难以真正探究小鸡孵化的过程与知识。况且此类观察活动,学生能做的事情很少,参与性低,也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因此,让学生在实验室内搭建孵化装置开展孵化实验是一种更为有效的办法。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者已经开发出了多种基于不同微处理器的小鸡孵化装置,常见的有基于PLC、FPGA、DSP 等控制的小鸡孵化装置。不过,由于这些装置不仅技术复杂,且价格昂贵,而中小学通常经费紧张,不太可能为学生购买类似的装置让学生亲身体验小鸡孵化的整个过程。值得高兴的是,Arduino开源平台正好弥补了这一空缺,使用它完全可以自己制作一个小鸡孵化装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的机器人知识和技术,而且还渗透了小鸡孵化等生物知识的运用,真正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方案设计

首先笔者对学生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搜集并整理了有关小鸡孵化的相关资料,最后初步设计了小鸡孵化装置的方案。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学生对Arduino 机器人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 已经理解了Arduino 机器人的输入、输出,掌握了传感器的一般使用方法,能够正确使用串口监视器,掌握了库的调用,具备了一定的编程能力。另外,通过之前的积累,学生已经认识到机器人课程和物理、信息技术等课程有一定的关联,对Arduino 机器人的创意设计也有了更多的个人想法。

(二)教学目标

1.<掌握Arduino 机器人中DHT11 及LCD<1602<液晶显示屏的使用。

2.<通过自主浏览网页搜集有关小鸡孵化的相关资料,提高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掌握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通过模仿制作出小鸡孵化装置, 初步掌握LCD 显示屏和DHT11 传感器的一般使用方法。

3.<体验Arduino 机器人在现实生活中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和制作智能人造物的欲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传感器的一般使用方法以及库函数的调用, 但是DHT11 传感器与前面的单一功能的检测声音、光线等信号的声音传感器、光线传感器等有所不同。它具有双重功能,不仅可以检测温度还可以检测湿度, 所以DHT11 传感器的使用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之一。1602(LCD 显示屏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它采用了IIC 接口,需要接在Romeo 控制器的IIC 口或者支持IIC 口的针脚上面。此外,该显示屏也有库函数,库函数里面有很多不同功能的子函数,如初始化显示屏、清屏等。为此,1602(LCD 显示屏与Romeo 控制器的连接、1602(LCD 函数的调用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之一,还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四) 小鸡孵化装置的可选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1.(小鸡孵化条件的保障。

(1)受精。孵化的鸡蛋一定要受精,否则无法孵化。

(2)温度。温度是胚胎发育的首要条件,也是决定孵化成败的关键。一般来说,1~19天适宜温度为37.8℃,20~21 天适宜温度为37.3℃~37.5℃。

(3)湿度。孵化对湿度要求并不高,一般“两头高,中间低”,即孵化1~7 天的相对湿度为65%;8~18 天的相对湿度为50%~55%,19~21 天的相对湿度为65%。

(4)通风换气。胚胎对氧气的需要量随胚龄的增大而加大, 所以随着天数的增加,孵化箱的通风口越来越大。

(5)翻蛋。翻蛋的目的是使鸡蛋改变位置,受温均匀,防止胚胎和壳膜粘连,促进胚胎运动,保证胎位正常;正常翻蛋时转动角度为45°,每小时转动一次。

2.孵化期间操作。

(1)照蛋。在小鸡孵化的过程中,需要对鸡蛋进行照光操作,剔除无精蛋、破蛋,同时观察小鸡的孵化现象,注意保持记录。

(2)出壳。小鸡在20~21 天的时候一般会啄壳而出,小鸡在出壳的时候要注意保持湿度,而且温度要降低一些。

3.(雏鸡处理。

(1)拣鸡。在看到小鸡已经出壳时,保证小鸡在恒温箱里不超过12 小时, 等小鸡的绒毛烘干后,将小鸡拣出来。

(2)消毒。要对刚出壳的小鸡进行消毒操作。

(3)保管。刚出生的雏鸡,在第一个7 天内, 恒温箱的温度控制在30℃~33℃之间,以后每周降低两度。

4.=可选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基于以上小鸡孵化条件,笔者初步预设了两个方案,分别是温、湿度控制装置和温、湿度监视装置方案。

备注:除了表中列出的核心器材,还有一些器材也是要用到的,如USB 数据线、3P线等。

(1)温、湿度控制装置。

温度是小鸡孵化的首要条件, 大约是37℃~38℃, 所以需要一个温、湿度控制装置, 该装置需要用到的硬件设备如表1 所示。当温度小于37℃时,电暖器打开,提高箱内温度; 当温度大于38℃时, 电暖器关闭。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小鸡孵化对湿度的要求不是很高,所以本次教学时对湿度的控制采取了手动加水控制,即箱内放入一个标有刻度的塑料盒,当盒内水位低于一定高度时,采取手动加水方法。

(2)温、湿度监视装置。

为了便于观察孵化箱内温、湿度的情况、电暖气的状态等,还需要增加一个温、湿度监控装置,笔者初步提供了两种方案(如表2)。

综合以上两种方案的不同特点和功能,本节课最终采用方案一作为教学基本内容,主要因为:

第一,从硬件的角度来看,方案一只涉及本次课需要用到的硬件设施,而方案二还涉及网络扩展板等,学生对这些硬件设施还未接触。

第二,从程序的角度来看,方案一涉及的编写程序的知识是比较简单的选择结构、库的调用,而方案二的程序还涉及比较繁琐的语法和复杂的代码,不易理解与实现。

第三,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方案二涉及物联网、计算机网络等知识和技术,尽管本节课的目的是将机器人课程与其他学科进行关联,但是学校并未开设这类课程,大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和技术仅停留在知道层面,显然方案一符合我们的教学需求。

除了上述两种装置外,还需要制作一个小鸡孵化箱,并将完成的两种装置放在箱中合适的位置。在本次教学中,笔者选取了一个纸箱作为小鸡孵化箱, 并对其进行了改造。这里要提醒的是孵化箱不能是封闭的,要能随时打开,便于照蛋、拣鸡、通风、翻蛋等。小鸡孵化箱用到的器材如表3 所示。

三、硬件搭建

小鸡孵化用到的硬件器材有Romeo 控制器(1)、DHT11 传感器(2)、继电器插座、USB 数据线以及3P 线等。

(一)核心配件

1.9DHT11 传感器。

本课采用的温、湿度传感器是DFRobot出品的DHT11 数字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处环境的温、湿度。它是一款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使用了专用的数字模块采集技术和温、湿度传感技术, 使其产品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与卓越的长期稳定性。该传感器包括一个电阻式感湿元器件和一个NTC 测温元器件,并与一个高性能的8 位单片机相连接, 具有品质卓越、超快响应、抗干扰能力强、性价比极高等优点。更重要的是,该传感器含有库文件。调用库,可以很轻松地读出当前环境的温、湿度。

2.继电器插座。

所谓继电器插座就是对普通的插座进行改造, 将继电器元器件接入插座里面,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元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3.LCD 1602 显示屏。

本课采用的显示屏是DFRobot 出品的IIC#LCD1602 显示屏。与普通的LCD#1602 显示屏相比,该显示屏不需要为繁琐复杂的电路连线而头疼,而是采用了IIC 接口。在接线时直接接到Romeo 控制器的IIC 接口即可(如果控制器没有IIC 端口,可以将LCD显示屏的四根针脚分别对应接到GND、VCC、A4 和A5 上面, 其中SDA 对应的是模拟针脚的A4,SCL 对应的是模拟针脚A5),无需再占用其他数字口或者模拟口。它可以显示两行内容,每行十六个字符,同DHT11传感器一样,它也有相应的库文件,调用库后只需几行,Arduino 代码就可以完成LCD显示的功能。

(二)硬件搭建

1.#将两个DHT11 数字温、湿度传感器分别接在Romeo 控制器的数字口,同时记录连接到扩展板的数字针脚号。如两个传感器分别接到数字针脚3、4 上面,如图1 所示。2.#将继电器插座里面的继电器接在控制器的数字口,并记录其针脚号,如继电器接在了数字针脚上面,如图1 所示。

3.#将LCD1602 显示屏接在Romeo 控制器的IIC 端口,在接线时,要注意显示屏的针脚与控制器的端口相对应,如图1 所示。3.#通过USB 数据线将Romeo 控制器、UNO 控制器和电脑连接起来, 正确选择板卡型号UNO 和端口号。

四、程序编写

硬件搭建好之后,接下来就需要编写程序了。本课采用的是文本式的编程环境Arduino#IDE。Arduino 文本式的编程环境是为不熟悉软件开发的人设计的。它包括一个代码编辑器和编译、下载、新建、打开、保存和窗口监视器六个菜单。Arduino 语言是建立在C/C++ 基础上的,其实也就是基础的C语言,Arduino 语言把AVR 单片机相关的一些参数设置都函数化,我们不需要了解它的底层, 即使不了解AVR 单片机也能轻松上手。为降低编程难度,Arduino 还提供了很多库函数;得益于开源思想,全球的Arduino 发烧友还编写了很多扩展库。小鸡孵化装置的代码如图2 所示。

五、可能的拓展

前文提到在基础教育领域,机器人课程可以与生物、化学、物理、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进行整合,制作一些有创意、有生活趣味的智能人造物。所以我们可以从学科整合的角度,例如将PH 传感器与化学学科中的溶液的酸碱滴定定律相整合; 将声音传感器、光线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与物理学科的声、光、力等知识进行整合;将土壤湿度传感器与地理学科中的植物等知识进行整合等,让学生进行创意。

除了学科整合的角度外,还可以在小鸡孵化装置上做一些变动。例如,从硬件的角度,将上述温、湿度控制装置中的温、湿度传感器变为土壤湿度传感器,可以制作自动浇水花盆装置;在原有温、湿度控制装置上增加PM2.5 传感器可以制作校园气象站等。从改变算法的角度,利用以上器件制作物理学科中水加热实验现象观察装置。对物联网和计算机网络有一定认识和具备一定编程能力的学生还可以完善制作好的小鸡装置,即将箱内温、湿度实时传递到网络上,以便实时了解箱内温、湿度。学生还可以在制作好的小鸡孵化装置做一些变动, 使其更加智能,如自动控制湿度、自动翻蛋等。

六、教学实践

在本次教学中,笔者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阶段来完成教学:

(一)教学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课后收集一些有关小鸡孵化的资料、准备制作小鸡孵化装置所需要的器材等。首先,笔者将不同知识水平和经验水平的学生分为5 个组,每组6个人(其中有1 个人是组长),每组都有不同的分工,如表4 所示。

(二)教学实施阶段

1.抛出疑问,引入新课。

在上课之前, 笔者先分别让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的学生汇报了收集的小鸡孵化资料, 并带领学生对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初步得出小鸡孵化的条件:孵化的鸡蛋一定要受精,否则无法孵化;最佳温度1~19 天为37.8℃,出雏期19~21 天为36.9℃~37.2℃;孵化前期温度高、湿度低,出雏期温度低、湿度高;翻蛋使鸡蛋受热均匀。然后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 能否利用机器人知识和技术制作一个小鸡孵化装置来实现小鸡孵化?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五分钟后,请几个小组代表来回答。学生的答案可能有三种:能、不能和不确定。如果学生回答能,继续向学生抛出问题:需要用到哪些器材? 如何实现? 如果发现班上一半甚至更多的学生觉得不能实现或者不确定, 那么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这样的装置来检验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并出示课题《小鸡孵化装置》。

2.确定器材,分析装置。

学生在对孵化装置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向学生抛出问题:如何知道箱内温、湿度值是否符合小鸡孵化的温、湿度呢? 这时学生的答案可能是串口监视器。此时继续向学生抛出疑问:Romeo 控制器必须与电脑相连的时候才有串口监视器,而小鸡孵化装置做好之后,已经脱离电脑,串口监视器已经无法使用,该怎么办呢?学生小组讨论,引出可以借助于LCD"1602 显示屏。

确定了小鸡孵化装置需要的器材之后,接下来笔者带领学生将小鸡孵化的温、湿度等条件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自然语言:如果温度小于37℃,电暖器开始加热;如果温度大于38℃,电暖器停止加热。这里需要提醒一下学生的是:Romeo 控制器只能输出5V 的电压,而电暖器的电压是220V,所以还需要提醒学生用到之前学习过的继电器插座,将电暖器接在继电器插座上。因为小鸡孵化对湿度的要求比较低,所以本次教学采用的是手动加水控制箱内湿度。学生对小鸡孵化的思路清晰之后,带领学生将自然语言转化为流程图,如图3 所示。

经过上面的小鸡孵化条件的分析,已经将抽象的小鸡孵化变为易于理解的Arduino机器人项目。

3.搭建硬件,编写程序。

这一环节主要是向学生讲授DHT11 传感器和1602LCD 显示屏的使用方法, 然后完成小鸡孵化。

首先,笔者向学生介绍了DHT11 传感器使用的一般方法,即DHT11 传感器是一种数字传感器,它可以检测所处环境的温、湿度。该传感器有库文件,直接调用库即可检测出所处环境的温湿度。然后,演示传感器与Romeo 控制器的连接, 并调用库通过串口显示当前环境的温、湿度。向学生提出任务:搭建硬件编写程序,显示当前环境的温、湿度。

接着, 向学生讲授LCD"1602 显示屏的使用方法,这里需要重点讲授的是显示屏与Romeo 控制器的连接和函数的调用。1602 显示屏使用的是IIC 接口,需要接到Romeo 控制的IIC 口。如果使用的控制器上面没有单独的IIC 口, 可以引导学生将显示屏的IIC口分别接在Romeo 控制器的VCC、GND、A4和A5 针脚上, 其中SDA 要对应的接在A4针脚,SCL 要接在A5 上面。LCD,1602,显示屏的几个重要函数分别是:(1)LiquidCrystal_I2C,lcd(0x20,16,2);,// 显示屏的地址是0x20,可以显示两行,每行16 个字符。(2)lcd.init ();// 初始化显示屏。(3)lcd.backlight();// 背光灯设置。(4)lcd.setCursor(0,R1);// 设置显示屏显示内容的光标位置。(5)lcd.print();或者lcd.write();// 显示内容,如lcd.print(“hello,world”)。

演示LCD1602 显示屏与Romeo 控制器的连接,编写程序将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湿度显示到显示屏上,并让学生完成同样的任务。

这时, 学生已经掌握了DHT11 传感器和LCD1602 液晶显示屏的一般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之前分析的小鸡孵化思路,利用DHT11 传感器、LCD, 1602 显示屏、Romeo 控制器等元器件,在原有程序的基础上修改程序,完成小鸡孵化装置的任务。4.,拓展提升,课堂总结。

学生完成任务之后,笔者请几个小组的代表分别展示他们的作品并通过评价量规表(如表4)对作品进行评价。然后,让学生思考机器人可以与哪些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整合起来制作一些有趣的实验装置、智能人造物等,并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或上网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尝试实现自己的想法。

最后,笔者与学生共同将第四组学生准备的孵化箱进行了改造,选取了其中一组学生的小鸡孵化装置以及第五组学生准备的鸡蛋放入了孵化箱中完成了本次教学。

(三)课后观察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小鸡孵化期间的操作,如照蛋、翻蛋、观察记录等。这一阶段笔者将学生分为了十组,每组两人,每天一组完成记录任务。其中,小鸡孵化的第五天、第十天和第十五天,小组成员需要完成照蛋操作;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小鸡孵化的前三天和后三天,所需的湿度比较大,所以这几天,小组成员需要向水箱多加几次水以提高箱内湿度。随着孵化天数的增加,还需逐渐增大通风口。

本次小鸡孵化任务从2014 年6 月3 日开始,6 月23 日结束。孵化箱中一共放入了5枚鸡蛋, 其中1 枚是未受精的蛋(照蛋时发现),1 枚在学生照蛋时不小心打碎。剔除掉这两枚无效鸡蛋,有效鸡蛋是3 枚,最后成功孵出1 只小鸡,其余两枚鸡蛋也未成功。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掌握的角度来看,几乎所有学生都制作了小鸡孵化装置, 部分学生还增加了其他功能, 如温度过高的声光报警装置,在显示屏上显示孵化天数,将箱内温、温度实时传递到物联网平台上(温州中学的物联网)等。从学生课堂行为可以看出,学生对本次上课内容很感兴趣, 部分学生根据这节课的内容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创意, 如水质监测机器人、激光测距仪、手机蓝牙控制小车等。总体来看,这节课将机器人与生物学科进行了一次大胆的整合尝试, 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有趣,课堂气氛活跃,教学进展顺利,师生交流融洽,圆满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除此之外,笔者对本次课进行了总结:

第一,本课建议两课时连上,这样更加注重知识点的整体性、关联性,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和应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在于内容量很大,不仅涉及新的知识和技术,还要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制作小鸡孵化装置,所以教学中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制作的时间。

第二, 在教学中, 笔者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课堂开放程度的把握不足、合作流于形式等。在今后教学中,一定要真正让学生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术。

第三,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小鸡孵化对湿度的要求不是很高, 所以采取的是手动加水提高湿度的办法; 而未孵化的鸡蛋可能是因为湿度没有控制好, 所以在上述装置的基础上还需修改湿度控制装置。班上的一些学生还将孵化箱的温度上传到了学校物联网平台上, 根据平台中一个小时显示的数据情况可以看出, 孵化箱内的温度变化很大, 所以对以上的小鸡孵化装置还需进一步完善。

*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义务教育STEM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3YJC880121);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多平台、跨学科、聚类化、重创造的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研究”(项目编号:CCA130133);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研究”(项目编号:ACA120005) 等多项课题的综合性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赵中建.21 世纪技能之基石———STEM:美国教育战略的重中之重[J].上海教育,2012(11)

孵化器实习工作总结篇5

一、吉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现状

吉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省目前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18家,其包括7家部级孵化器和11家省级孵化器。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工作力度,完善科技服务环境,先后出台了《吉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吉林省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科技企业孵化器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有较大的发展,这些孵化器在为提高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生存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优化资源配置和资源集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省经济增长添加了科技含量。

二、吉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存在的问题

(一)孵化器分布不均衡,地区间差别较大

吉林省的1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有4家有部级孵化器和5家省级孵化器位于长春市,1家部级孵化器和4家省级孵化器位于吉林市,2家部级孵化器位于延吉市,各有1家省级孵化器位于四平市和辽源市。目前松原市、白山市、通化市、白城市还没有科技企业孵化器,现有孵化器大都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省内地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不平衡。

(二)孵化器规模较小,缺少专业孵化器

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认定部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已达到430多家,其中我省共有18家,而江苏省部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已达80家。截止到2010年吉林省孵化器总面积为73.18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748家,而北京市仅仅海淀区孵化器总面积就达到163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达6579家。从相关学者的实证分析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吉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CRS-IN”技术效率指标与国内其他孵化器相比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我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规模相对较小且现有孵化器以综合性孵化器为主,近年建成的有关软件、汽车、新材料等方面的孵化器在整体功能的实现方面还存在较大改善空间。

(三)运作机制滞后,市场化机制不完善

良好的运行机制是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前提,而目前我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多是由相关科技管理部门和高新区组织兴办的,多定义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具有较明显的准政府性质,难以按照市场化机制进行运作,自身的发展活力不足。

(四)投资渠道单一化,融资力度不够

由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在孵企业大都属于具有风险性和高投入性的高新技术企业,因此我省现有孵化器对于入孵企业的资金支持主要来源于政府扶持基金,多数风险投资对于种子期项目的关注较少。

(五)服务层次低,服务体系待完善

我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服务内容还停留在为入孵企业提供物业管理服务、政策指导、一般性的对外宣传等低层次的孵化服务工作层面,需要解决服务深化和服务标准化的问题。

(六)孵化器考核指标和综合配套政策不完善

我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缺乏全面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考核指表和孵化企业的入孵及毕业标准,对于新一代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以及高端设备制造业等新兴行业缺乏完善的扶持政策,鼓励高新技术创业政策的优惠力度不够,有关政策配套性不强。

三、吉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整体推动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加强多方协作

吉林省各地方孵化器可以在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建立覆盖全省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运作网络,网络内各单位可以通过培训、讲座、论坛、研讨、互联网络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协调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从而达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推进全省的专业孵化器建设

我省应该在现有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基础上推进专业类孵化器的建设工作,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充分利用省内各研究所和大学的人力资源优势。

(三)孵化器管理企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

企业化是欧美等国际发达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总体趋势,要转变科技企业孵化器主要依靠政府投资的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和鼓励风险投资商、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投资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中,实习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增强孵化器的发展活力。

(四)完善孵化功能,提高孵化质量

科技企业孵化器应当为在孵企业提供整合社会资源的服务,应当根据入孵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为其提供必要的服务。要及时对管理人员及服务人员提供专业培训,选拔具有技术经验又懂得企业运作的人员作为部门管理人员或者是组建专家指导小组,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服务水平。

(五)确立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标准与考核指标

吉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标准和考核指标应当以现有服务功能的完善程度、资源整合的程度、入孵企业的成活率和成长速度、毕业企业的质量等方面进行,此外还应该建立全面的企业入孵标准和毕业标准,推动吉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朝着标准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六)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配套政策

政府部门应大力宣传科技企业孵化器对省内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有关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法律法规,完善并深入贯彻落实针对各行业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优惠扶持政策,在产学研相结合的政府引导扶持政策下推动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罗斯顿·拉卡卡.经济发展中的企业孵化器[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7.

孵化器实习工作总结篇6

研究高新技术产业效益的影响因素的文献很多,一般会选择从产业内部,或产业外部的视角进行分析因素。从产业内部视角来看,吕超通过实证分析方法从企业内部自主创新的五大类、18个因素评价指标来对科研投入与企业资助创新能力关系进行研究评价,结果显示高新技术产业科研投入与自主创新能力呈显著正相关。王梦颖,李欢分析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与优势,以及影响投资风险的因素,然后建立风险模型将其量化,分析收益与投资风险的关系,从而得出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通过风险转移来规避投资风险,获得更大的收益的结论。从产业外部来看,蒋漱清检验了政府补贴对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支出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补贴对企业研发支出呈显著正相关。杨萍,石德金,林秋花在明确纳税筹划的必要性后,认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筹划对提高企业利润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姜霞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为例,从政府支持、孵化器建设、产业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学习创新、集群合作和创新文化建设七个方面阐述了武汉市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政策亮点,提到要充分利用各种优势,加快科技孵化器的建设步伐,提高科技孵化器的运行效率。在以上研究文献中,有学者提到可通过加快提高科技孵化器的运行效率来促进当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但是没有深入研究如何提高科技孵化器的运行效率更有利于推进当地高新产业的发展。因此本文创新的选择科技孵化器的运行效率这个角度,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高新技术产业效益与科技孵化器效率的相关性。

三、指标选择和数据描述

“考虑到孵化器运营过程的好坏难以直接衡量,可以从孵化器直接孵化产品这一结果的视角来简单反映孵化器的产出,”具体涉及孵化能力这一方面。基于指标的可获得性,我们选取以下指标来表示科技孵化器效率和高新技术产业效益。如表1。本文的数据来自2014年《中国火炬统计年鉴》。根据我国36个省市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孵化器2013年的统计数据,做描述性分析见表2。

四、高新技术产业效益与科技孵化器效率的典型相关性分析

1、典型相关分析的统计思想

典型相关分析是1936年Hotelling首先提出来的,用于研究一组随机变量与另一组随机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可以简化为研究前面两对典型变量,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CR1=0.991、CR2=0.984。

2、构建典型模型

根据表4可以得到典型相关模型表5从代表高新技术产业效益的第一典型变量U1的典型相关模型可以看出,U1与高新技术企业总数(Y1)、年末从业人员(Y2)、总收入(Y3)、净利润(Y5)、上缴税费(Y6)、年末资产(Y8)、年末负债(Y9)的相关性比较大,表现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集群、经济发展和财务绩效,说明U1主要代表高新技术产业的经营绩效。第一典型变量V1与孵化基金总额(X4)和在孵企业累计获得风险投资额(X5)呈高度相关,表现科技孵化器的财力投入,说明V1主要代表科技孵化器的投融资额度。第二典型变量U2与总产值(Y4)和出口创汇(Y7)的相关性比较大,表现高新技术产业的经济发展,所以U2主要代表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绩效。第二典型变量V2与创业导师人数(X1)、孵化器数量(X2)、总面积(X3)、企业总数(X6)、在孵企业数(X7)呈高度相关,表现科技孵化器的人力投入、物力投入和孵化能力,说明V2一定程度上代表科技孵化器的孵化规模。

3、模型检验

表6即为典型冗余分析的结果,可见来自高新技术产业指标的第一典型变量U1可以解释高新技术产业变量组51.2%的组内方差,第二典型变量U2可以解释高新技术产业变量组21.9%的组内方差,共解释变量组73.1%的组内方差。来自科技孵化器的第一典型变量V1可以解释自己变量组55.8%的组内方差,第二典型变量V2可以解释自己变量组39.7%的组内方差,共解释变量组95.5%的组内方差,解释力度都比较大。因此这个典型相关模型的效果比较理想。

4、结果分析

通过对高新技术产业效益与科技孵化器运行效率的典型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间显著正相关,即科技孵化器运行效率的提升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效益的提高。其中科技孵化器的投融资额度越大,高新技术产业的经营绩效越大。同时科技孵化器的孵化规模的扩大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收获更大的生产绩效。其中科技孵化器的投融资额度对高新技术产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大于孵化规模对生产绩效的影响。因此政府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加大科技孵化器的投融资力度,而不是一味地扩大孵化器的孵化规模来助力当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孵化器实习工作总结篇7

3、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一是入春之后,我们与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广播电视台办了三场次科技种田知识讲座。二是根据农民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科技培训,我们请市农民科技讲师团到乡、村开展科技培训,目前已经根据乡、村的农民的需求讲了16余场次的农业科技培训,培训人数达5000人。

4、组织一批青年农民上大学。按照市科技局的安排,我们组织了29名青年农民参加沈阳农民大学为期一年的专业知识学习,特别是我们与县委组织部共同推荐了村级后备干部参加沈阳农大的学习,这对于提高村级后备干部的科技知识,提高村级后备干部的致富本领和带领农民致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5、着力抓了企业科技创新和科技孵化器建设。今年以来,我们深入若干企业调研,研究如何建立企业科研机构,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我们还就辽中科技孵化器的现状,提出科技孵化器建设思路,多次深入到经济开发区研究孵化器建设工作,目前,全县计划完成8000m2的孵化器建设任务,年底有望通过市科技局的验收。

6、筹备县科技工作会。5月29日市科技工作会后,我们就主动向县政府主要领导提出认真贯彻市科技工作会议的精神,提出近期召开县科技工作会议,并就县科技工作、会议的筹备内容提出建议,其中,“关于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调整县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的意见”以及市科技会议分配给辽中的任务分解情况都已经提出讨论稿,待县政府常务会和县委常委会讨论。

二、20__年工作思路和措施

为超前谋划20__年工作,根据县委、县政府通知精神,科技局对20__年的工作提出如下工作思路:

1、全力抓好创新年工作。按照市委确定的20__年为沈阳市创新年的工作思路,我们将按照市委的总体部署安排好我们的工作。一是筹备在20__年初召开辽中县科技创新大会,进一步营造科技创新氛围;二是实施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辽中的工作方案,动员全县人民为建设创新型辽中而奋斗;三是出台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的若干规定,吸引各界人士到辽中投资办企业,为建设创新型辽中做贡献。

2、认真抓好20__年项目调研。20__年科技项目的调研要按照市科技局的总体安排,结合辽中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的重点产业优先申报,突出支持辽中新发展的特色产业、科技创新企业和科技孵化器建设。

3、继续抓好科技特派员工程。在20__年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的基础上,20__年我们要在总结经验的同时继续抓好科技特派员工程这项工作。要首先选好项目,20__年的科技特派员项目要重点选那些能够带动一个地区农民增加收入的项目。其次是选好特派员,特派员要明确与项目单位责任与义务,真正把项目的技术服务到位。

4、重点抓好科技孵化器建设。20__年重点抓好杨士岗机加泵阀园和辽中镇经济开发区二个科技孵化器建设,要实现孵化器面积8000平方米,孵化科技创新企业30家。

孵化器实习工作总结篇8

Allen&McCluskey(1990)提出孵化器绩效研究的4个“不清楚”:(1)企业如何从入孵获益,特别是入孵企业的协同性还没弄清楚;(2)孵化器的服务人尽皆知,但服务质量,以及如何提供优质服务没弄清楚;(3)财务绩效没弄清楚,抛开房地产或种子资本之外,孵化器什么时候能摆脱公共资助;(4)孵化器对本地经济的影响是什么不清楚。事实上这四个“不清楚”到目前为止没有解决,其根本原因在于对孵化器的性质定义不清。

在孵化器的考核体系中核心是辅助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却没有弄清楚孵化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需要从属性上弄清楚孵化器是企业还是非营利组织(NGO),才能开展孵化器的组织形式、治理形式等研究,这是孵化器研究的基石。本文试图通过文献研究,结合实践观察,重新检讨孵化器的属性,探索孵化器的市场化之路。

1.孵化器的定义

孵化器的类型大致包括企业创新中心、大学孵化器、传统的社区孵化器、私人/企业孵化器等种类(Grimaldi&Grandi,2005;Aruna,2007)。之前的文献对于孵化器的定义偏于描述性,包括NBIA(2002),强调作用大于其内涵本身。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孵化器的定义开始聚焦于“为新创企业或成长性企业构建的支持性环境”(Bergek&Norrman,2008)。对应于企业初创阶段,绝大多数文献将孵化器的特点聚焦于以下四个方面:共享空间(EC,2002;Chan&Lau,2005)、低成本的支持(Barrow,2001)、专业的资源共享(Grimaldi&Grandi,2005),和内外部网络供给(Bergek&Norrman,2008)。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很少有一个清晰的定义说明孵化器是“用于什么什么的什么”,对于若干定语后面的什么采取了回避态度。

Rice(1996)强调调配中心角色,指出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以调配中心的身份为创业企业家提供各种建议和指导,对创业企业家在创业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和资源进行调剂的援助项目。Sherman&Champell(1998)强调工具性,认为孵化器首先是经济发展工具,通过提供各种支持(如协助制定营销计划、构建管理团队、获取资本、共享专业服务的渠道、提供弹性空间、共享设备、行政服务等)帮助创造和发展新兴企业。Aernoudt(2004)突出互动性,认为孵化器定位于鼓励人们开办公司,并支持新创企业开发新产品的互动过程。Lalkaka(2006)的定义强调辅助和转换,认为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企业家提供合理的建议、忠告和服务,并根据需要作为其他人及资源服务的转换中心。Allen&McCluskey(1990)认为好的孵化器不光提供低廉的空间,还帮助入孵企业设定里程碑,建立光鲜的形象,强化网络化渠道。

一种观点认为企业孵化器是一种通过系统集成地提供孵化空间、支持、集群和网络机会,加速和制度化培育成功企业的过程(EC,2002)。NBIA(2007)给出了企业孵化的定义:一个通过为新创企业提供资源和服务加速其成功发展的过程,这些服务通常由孵化器开发和调度,从孵化器或其外部网络中提供。孵化器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成功企业,他们将财务独立,毕业离开孵化器,并创造就业、增强社区活力,技术商业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该定义比NBIA的2002版定义更强调过程和普适性,更加接近真实,逻辑上强调孵化器的主要功能和外部性。英国的UKBI(2007)定义企业孵化是一个关于企业发展、基础设施和人独特而高度弹性的结合物,用于通过支持新创企业初期发展和变革,促进其成长的过程。

以上权威机构的定义比以前版本更加弹性,强调过程,将“生产成功企业”放在核心位置,目标更加清晰。但是,执行这个过程的主角是谁?这个机构的性质是什么?没有答案。

孵化器又是动态演化的,Jeffreyetal.(2013)的研究结果与Bruneel(2012)在英国的研究结论十分相似。作者以美国孵化器为研究对象,将美国孵化器从1959年以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系统阐释了孵化器的演进路径。第一代孵化器主要向入孵企业提供硬件增值服务,第二代孵化器还向入孵企业提供经营管理咨询、创业辅导、构建社会网络等方面的软增值服务,而第三代孵化器能够为入孵企业构建获取软增值服务的外部关系网络集成平台,个别第三代孵化器已经完全变成了网络化虚拟孵化器。

综上可知,国内外学者在界定科技孵化器时,出现的关键词包括:生产成功企业、过程、调配资源、工具、互动、辅助和转换、支持、网络化渠道等。定义的核心在于孵化器是一个中介服务性机构,服务宗旨是通过提供各种支持的互动性过程,实现生产成功企业的中心目标,进而服务社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2.孵化器的运行机理

产业孵化是为促进创业,而由孵化器、天使和风险投资等组织共同推动的一个过程(Hankett&Dilts,2004)。由于缺少足够规模的有效样本,过程研究一直是孵化器研究的薄弱环节,孵化过程长期作为一个黑箱存在。Hankett-Dilts模型通过对53家美国孵化器的实证研究,从项目筛选--监控与企业辅导--资源赋予三个环节,对于刻画孵化过程做出了贡献,揭示了小企业孵化过程及其相关因素,而且梳理出了孵化过程及其利益相关者,发现一些先验的的孵化过程理解与结果错位。

2.1孵化器的核心职能与成功要素

传统孵化器理论认为孵化器为入孵企业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有形和无形两种,有形的服务包括场地、办公服务等,无形的服务包括融资、孵化过程中的支持以及网络服务(Maximilianetal,2006)。其详细内容在各个孵化器的菜单中有详细罗列,包括但不限于行政事务、财务法律服务、广告宣传服务、培训服务等(Mian,1996;Chan&Lau,2005)。

与上述包罗万有的服务不同,Smilor(1987)认为孵化器是一种由企业、政府机构和科研机构相互整合的新机制,入孵企业能够从提高企业信誉、缩短学习曲线、加快问题解决和共享网络资源四个方面受益,其核心功能是帮助内部企业有效地整合各类创业资源,更快融入当地的创业网络。Bruneeletal(2012)认为入孵企业可以从孵化器的规模效应中获益,如降低成本,共享空间和服务等;另一方面,孵化器的主要职能是解决初创期的资源短板,保证入孵企业创业的稳定性,解决长期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Schwartz,2011)。

其中,孵化器的一个主要角色是创业人和相关创新系统的媒介(Petersetal.,2004),在创业人和环境之间牵线搭桥(Merrifield,1987)。BollingtoftandUlhoi(2005)认为孵化器提供了共同创业的环境,为新创企业提供了获取合法性、社会投入和心理支援的可能。孵化器还可以扮演制度媒介(Hackett&Dilts,2004),帮助新创企业理解或影响制度系统中的规章、法律、传统、价值观、标准、潜规则等(Scott,1995),从而帮助入孵企业获得合法性,被社会接受。初创企业在品牌形象和合法性方面毫无积累(Schwartz,2011),加盟孵化器可能获得形象和信任度的提升,孵化器的支持功能有可能成为新创企业品质的符号(Ferguson&Olofsson,2004;Mcadam&Marlow,2007)。新创企业最薄弱的环节是在与供应商、客户和金融机构打交道时的信用短板,如果孵化器能成为新创企业的信用支持者,这无疑对成员企业极其重要。

近年来的研究把网络支持放到了突出位置(Hughesetal.,2007),Hansenetal(2000)指出网络是成功孵化项目的最重要因素,Maura等(2008)通过实证提出相似观点。Hansen等(2000)认为网络化的孵化器主要有三个显著特点:(1)内部有积极的创业精神,没有;(2)与相关的创业相关机构签订了协约,帮助新创企业节约大量成本;(3)能够使内部企业嵌入在一个创业网络当中,借助这个网络,在孵企业可以便利获取创业所需的资源和知识。Bruneeletal(2012)通过总结孵化器的价值主张,将孵化器分为三代,1980年之前算第一代,其突出重点为“办公空间和共享资源”,理论基础是规模经济性;1980年代为第二代,其突出重点是“教练与培训支持”,理论基础是加速学习曲线;1990年代为第三代,突出重点是技术、职业和金融网络,理论基础是外部资源渠道、知识和合法性。作者强调第三代孵化器入孵企业的能动性高于前两代。

2.2孵化器的平台嵌入

Franciscoetal(2014)调查了欧洲孵化中心西班牙分部的47家公司,指出单纯靠孵化器的力量并不能入孵企业的生存率,孵化器必须附加外部的诸多条件才能发挥作用。从整体上来看,孵化器的服务要素可以分为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大方面,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当地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状况等外部环境因素对孵化器绩效的影响。以硅谷为例,硅谷地区企业孵化器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有着非常密集的社会网络以及开放的人才市场,人员的频繁流动不仅降低了硅谷地区小企业的交流成本,同时也促使该地区企业运作效率的提高。

MichaelSchwartz(2010)以德国26家孵化器及150家在孵企业为对象,研究了孵化器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主要是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关系),证明了网络关系,尤其是非正式关系对于孵化器发展的重要作用。ElisaSalvador(2011)通过对意大利孵化器的研究表明,合作网络的建立有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而在孵企业和科研机构间的地理距离明显的影响合作深度。

如图一,O’neal(2005)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合作网络提供的孵化服务是在孵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孵化器和在孵企业作为两个互动的主体,其组织特性也是影响孵化成功的关键因素。

可见,通过孵化器融入区域经济体系中,或加入更大的合作网络,对于孵化器及其成员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进一步证实了孵化器的中介属性。

3.孵化器的共同生产关系

Rice(2002)的共同生产模型指出在孵企业与孵化器是一种由孵化器扮演生产者,在孵企业扮演消费者相互依赖的“共生关系”,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扩展为能量循环网络。孵化器对于在孵企业有三种影响方式:咨询、环境干预。该模型清晰刻画了孵化器的角色,以及与合作网络、入孵企业的平台合作关系,对于了解孵化器的平台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如图二,在该模型中,孵化器无法直接向在孵企业提供的创业所需的全部资源,可以通过外部建立起的网络获取。随着近年来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学者们越来越接近于共识,即孵化器越来越强调软,合作网络是核心。Hansenetal(2000)、Grandi&Grimaldi(2004)、Morten(2000)、Maura(2008)、Bruneel(2012)等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孵化器本质上是一个网络平台,将初创企业和各种社会资源链接起来,网络(Networking)成为解释孵化器效应的理论视角之一。

研究表明,有效利用社会资本是初创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Beckman,1999;Hansen,Nohria和Tierney,1999;Zack,1999a)。Rice(2002)对欧美18个孵化器中在孵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业务合作网络是在孵企业的首要选择。Day&Wensley(1988)指出以关系为基础的社会资本是企业知识资产的组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有的文献对于社会资本的重要性有共识,认为今后孵化器的工作重心应该围绕通过提高社会资本的利用率来获取资源,改进孵化绩效。Markmana(2005)认为孵化网络中社会资本的本质特征是互动,没有互动关系的资源在孵化网络中不是社会资本。但对于如何促进互动,改进社会资本利用的条件研究不足。

Lyons(2000)认为孵化器作为在孵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的中介,既组建内部网络联系起在孵企业,又建立起在孵企业、客户、合作者、研究机构、金融机构等组成的外部网络,达成资源共享解决资源瓶颈。企业的社会资本是因其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动用的资源,在孵企业的社会资本是嵌入在孵化网络各个节点之间的社会网络资源。

Hansen(2000)认为孵化器网络化应该制度化,通过制度化在孵化器内转移资源,为在孵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创造条件。孵化器存在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为在孵企业提供网络化机会,帮助初创企业获取各种资源增加其成功机会。Mortenetal(2000)通过169个孵化器的实证研究发现,网络化的孵化器将大公司的规模和范围经济性与小企业的创业精神有机结合,表现更加突出和成功。通过制度化网络机制,孵化器获得了规模经济性甚至范围经济性。

中佛罗里达大学孵化器是NBIA2004年度选出的优胜者,根据Oneal(2005)对该孵化器进行了案例分析。作者在考虑了传统孵化器的基础实施、孵化服务的基础上总结出孵化器的三个关键成功要素:将客户整合进更大的技术开发系统,促进入园企业之间、与孵化器管理者之间以及与外部顾问等广泛互动,提供与基金公司、大学资源、政府或社区经济开发机构、创业支持组织之间的沟通渠道。如何将这三个成功要素进行合并,中佛罗里达大学孵化器做的工作就是促进入园企业的网络嵌入,改善社会资本的利用率。Rothschild&Darr(2005)研究了以色列理工及其孵化器之间的非正式关系,认为双方通过各种非正式团体互动,其知识和技术诀窍的交流是双方易货交易的组正部分,为双方提供了附加值。

Hugesetal(2007)从入孵小企业的网络行为角度认为,传统的孵化器供给只是表明了价值创造的机会而已,小企业选择和追逐这些机会直至实现的程度才反映价值创造。他们的命运掌握在战略网络行为的结合过程中,而非仅仅加盟孵化器而已。对小企业而言,网络化的主要目标是资源和知识的获取,作者识别出两种价值刺激行为(网络活动),即资源积累活动(资源搜寻)和战略网络嵌入行动(知识获取行为)。依据程度高低,这两种行为组成一个矩阵,显示四种孵化的结果。该模型和结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即孵化器的孵化绩效取决于平台参与者各自的动机,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这有利于深化了解共同生产关系和孵化模式。

上述文献指明了孵化器的平台属性,孵化器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平台参与者的合作机制。

4.孵化器的治理

Grimaldi&Grandi(2005)将孵化模式分为盈利性和非盈利性两种。Frenkel&Shefer(2005)通过公私比较研究表达了不同见解,公共孵化器依然有其存在的正当理由,例如对于偏远地区的项目支持、对于特殊产业的支持、对于长周期的项目支持等。私营孵化器往往关注短期见效的项目。Giletal.(2006)的研究佐证了这一点,尽管风投资助的公司成功率更高,但他们更集中于以色列中部地区(发达地区)。

Tamasy(2007)则旗帜鲜明地指出,孵化器应该以私人结构形式运行,而非公共非营利部门。Frenkel和Shefer(2005)认为以色列孵化器的投资和股权在企业、孵化器、政府之间的有效分配是以色列孵化器取得成功的关键原因。以色列孵化器通过增加企业和个人在孵化器中所占有的股份,使孵化器由非营利机构变成营利性公司,较好地解决了孵化器的风险激励机制问题。孵化器孵化项目的种子投资由政府提供,政府承担失败风险并在适当的时间收回。

有了良好的股权治理基础,产学通过孵化器联姻持续互动,以及三者非正式社会网络的重要性是以色列孵化器的写照(Rothschild&Darr,2005)。VC的接手,CSO(首席科学家办公室)成功退出。随着VC业的大规模发展,1997年,Yozma也私有化了(Frenkel&Shefer,2005),这也标志着以色列孵化器产业趋于成熟。

Aruna(2007)在研究巴西国家孵化器支持项目时发现,巴西企业孵化器的一个主要特点是私人参与,比如,圣保罗的企业联盟经营了多个企业孵化器,最大的孵化器经营者是非营利组织,但营利组织占其中的40%。Hackett&Dilts(2004)认为,孵化器运作得越像风险投资公司,企业支持力度越大,其绩效越好。软银向成员企业提供咨询、网络渠道等服务,抽取成员企业20-40%的股份作为回报,成员企业可以自由退出服务(Mortenetal.,2000)。

上述无限表明,孵化器可以以不同的所有制形式或类型存在。以色列等国的实践表明,除非政策性因素建立的NGO类型孵化器之外,借助于风险投资的参与,孵化器可以市场化运作。

5.结论与探讨

孵化器实习工作总结篇9

以下为规划全文

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深入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包括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国际企业孵化器等创业孵化载体,以下简称孵化器)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引导孵化器不断创新和提升整体孵化能力,培养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业领军人才,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情况

(一)政策环境更加优化

“十一五”期间,国家制定一系列扶持科技创新创业和发展孵化器事业的政策措施,体现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导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大对创业孵化器基础设施投入和创建创业服务网络,并试行了孵化器税收减免政策;许多地方出台政策文件确立了发展孵化器事业的战略部署,加大了支持力度。孵化器对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科技企业和企业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性作用在社会上形成广泛共识。

(二)事业快速发展壮大

“十一五”期间,孵化器发展规模是前20年的总和,孵化器建设得到国家科技、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税务等部门以及社会组织的广泛认可和积极参与,社会基础进一步扩大。截至2010年末,全国纳入火炬计划统计体系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896家(其中部级346家),孵化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米,服务和管理人员队伍达1.5万余人,在孵企业56382家,其中留学生企业7677家,留学回国人员16184人。我国孵化器的数量和规模均跃居世界前列,中国孵化器事业发展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初步完成全国区域布局。

(三)服务创新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由科技部和等部门共同启动的中国火炬创业导师行动,形成3500多人的创业辅导队伍,促进了创业咨询、培训、辅导和跟踪制度的建立,推动了被辅导企业的快速成长;孵化器持股孵化模式初步创立,形成投资人、孵化器和创业企业的利益共同体,诞生了以民营资本为主的孵化器投资基金和针对科技创业竞赛的专项投资基金;2010年,依托孵化器设立的149个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强化了孵化器与大学的战略合作,形成5871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带动了数万大学生以科技创业促进就业的创新模式。

(四)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十一五”期间,我国孵化器从中心城市和国家高新区向有条件的县市区辐射,体现了创新创业与当地资源、产业方向和市场需求的有机对接;由清华、南开、厦门等众多大学研究机构与孵化器共同建立的创业孵化研究联盟,为孵化器的战略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孵化器管理处和孵化器即时通讯信息平台的建立,全国和行业孵化器网络年会、地方孵化器协会组织、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孵化联盟和留学人员创业园联盟等服务网络体系得到强化,创业服务的受益群体范围进一步扩大,孵化器的多元化投资、专业化运营、网络化服务和国际化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

(五)社会价值充分彰显

截至2010年末,全国孵化器在孵企业带动就业人数达117.8万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超过74%。毕业企业累计近4万家,其中毕业当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达30%以上,累计上市企业超过158家。仅2010年毕业企业5930家,其中超过1000万元的1509家、被并购64家,当年毕业上市企业23家;孵化器内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企业超过90%,获得专利的达到60%,其中有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的企业超过40%。孵化器已成为高层次创业人才的集聚地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的摇篮,成为国家“”创业类人才的主要聚集地,全国的80%以上“”创业人才落户孵化器。同时,孵化器也成为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载体,“十一五”期间已完成对俄罗斯、中欧、非洲和东南亚20多个国家地区、300多人次的孵化器管理培训工作,加快“引进来、走出去”和多边合作步伐,提升了我国孵化器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孵化器在弘扬创新、创业精神,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增加就业、创造税收等方面的社会价值正充分显现。

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刻影响下,世界主要国家重新审视和调整各自的经济发展方式,都将科技创新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纷纷大幅增加研发投入,竞相争夺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等创新资源,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先机和主动权。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的约束,孵化器要充分聚集和整合各类创新创业要素,促进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以科技创新引领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在信息、生物、新能源、纳米等前沿技术领域酝酿着革命性的突破,以智能、绿色和普惠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和新产业形态蓄势待发。科技创新正在改变财富获取方式和国际经济社会格局。中国同样也面临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孵化器要充分发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源头企业的作用,努力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突破,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孵化器内的孕育和产生。

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关键技术攻关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仍然比较薄弱,创新人才尤其是复合型创新和管理人才十分短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资金筹措、技术开发、市场进入和组织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存活非常困难。作为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载体,孵化器肩负着服务创新创业的神圣使命和社会责任。面对各类技术创业群体和复杂的市场竞争格局,孵化器应以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创新的孵化模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目前,相对于活跃的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我国孵化器的服务水平亟待提高,主要表现为:支持孵化器和创业企业的政策环境尚待健全;整体数量和质量尚难满足不断增长的科技创业需求;对创业企业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链接与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不足等,这些问题都亟需在“十二五”期间研究和重点解决。

三、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国家中长期科技和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指导,以科技创新创业为主题,以提高孵化器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核心,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源头企业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为目标,深化改革,不断创新,为转方式、调结构,支撑区域经济发展,营造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孵化器强国。

“十二五”期间,孵化器要实现从注重载体建设向注重主体培育转变;从注重企业集聚向注重产业培育转变;从注重基础服务向注重增值服务转变;从注重科技创业孵化向注重科技创新创业的全链条孵化转变;从注重基础建设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形成孵化器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多样化、组织体系网络化、创业服务专业化、服务体系规范化、资源共享国际化的发展局面。

(二)发展原则

——政府引导原则。坚持孵化服务的社会公益目标,强化政府规划引导、公共财政支持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多种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孵化器的发展;

——质量优先原则。在整体规模扩大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孵化能力和服务水平、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孵化效率,强化孵化器在人才凝聚、产业培育、研发支撑、资本驱动和市场渠道等方面的组织功能;

——分类指导原则。以产业和区域优势资源为依托,确立孵化器专业化发展方向和高效运行机制,建设世界一流、区域标杆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孵化器,促进欠发达地区孵化器、农业科技孵化器和民营孵化器的能力提升与数量质量并举;

——突出重点原则。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成果及创业领军人才的培育为重点,促进孵化器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密切合作,完善企业加速成长机制,打造科技创业孵化链条,持续不断地发掘和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业企业。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孵化器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建设和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提升区域科技企业孵化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源头企业,培养高水平、高素质、高层次的创业团队,营造科技创新创业良好环境,在全社会形成科技创新带动创业高潮,为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2015年,全国孵化器数量达1500家,其中部级孵化器达到500家,并实施部级孵化器的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部级孵化器30%以上建立创业苗圃和企业加速器,50%以上具有天使投资和持股孵化功能,60%以上从业人员接受孵化器专业培训,80%建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90%形成创业导师辅导体系。

——建设科技创新创业示范区

发挥孵化器引导作用,引领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建设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在“十二五”期间,推动建设数十家科技创新创业示范区建设。

——建设标杆科技企业孵化器

培育和建设百家世界一流、区域标杆和独具特色的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充分发挥优秀孵化器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孵化器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培育高水平、高层次、高素质创业团队

孵化器内企业就业人员超过200万,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超过80%;聚集国家“”创业类人才占总数80%以上,培育千家高水平创业团队。

——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成长性企业

在孵企业达10万家,累计毕业企业超过6万家。在孵企业50%以上申请专利,40%获得专利。培育万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成长性企业。

四、重点任务

(一)创新机制,实现多元发展

——实施分类指导。制定世界一流、区域标杆和具有专业特色孵化器的评价标准和细则,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提升区域科技创新创业孵化能力,提升经济发达地区或科教资源丰富地区孵化器的质量,推动其他地区孵化器的数量扩张和质量并举。对部级孵化器实施分类指导,全面促进孵化器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

——打造孵化链条。针对不同成长阶段科技企业的需求,建设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类型科技创新创业孵化载体,从创业苗圃(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到孵化器、加速器,再到产业园等,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创业孵化链条。建设“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体系,制定和完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加强规范管理。

——创新孵化形态。鼓励孵化器采取多种形式发展,探索建立网络虚拟孵化器、微型孵化器、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工场等类型的新型孵化器,辐射更多科技创业者,鼓励有条件的孵化器向外输出孵化服务。

——创新运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孵化器,在保持孵化器公益性基础上,探索孵化器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鼓励国有孵化器实行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采用市场机制运营。采用持股孵化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二)拓展功能,提升服务能力

——聚集创新创业要素。拓宽孵化器服务内容,进一步聚集政、产、学、研、金、介、贸等优势资源,实现技术转移、成果推广、国际合作、人才引进和融资服务等各种创新要素集聚,为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和多元化的一站式服务。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专业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健全金融投资功能。积极完善孵化器的投融资功能,鼓励孵化器及其管理人员持股孵化。鼓励孵化器与创业投资机构合作,建立孵化体系内的天使投资网络,实现孵化体系内资金和项目的共享。加大与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力度,积极创新面向科技创业企业的金融产品,缓解在孵企业融资难问题。

——加强创业导师建设。制定和完善创业导师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加强对创业导师的认定和规范工作,建立完善的“联络员+辅导员+创业导师”的孵化体系。

——强化孵化培训工作。建立完善的孵化培训体系,开展对孵化器管理人员、孵化服务人员和创业者三个层次的培训,不断提高孵化器行业从业人员水平和能力,提升孵化绩效。建设孵化从业人员培训基地,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和资质认定。

(三)完善网络,搭建共享平台

——建设网络平台。加强孵化器信息化管理和行业之间的联系,建设全国统一的“科技创新创业网络信息平台”,促进孵化器之间合作交流,并为在孵企业间的信息、交易和合作提供空间和便利条件。探索建立以孵化器为信誉担保主体的孵化采购交易平台。

——加强专业合作。加强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等创新源头的合作,对接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其他科技服务机构,形成与技术转移、创业服务、市场拓展和投融资等服务机构合作的互利共赢模式。

——完善行业组织。建立和完善孵化器行业联盟和区域性行业组织。加强区域性行业组织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加强东西部孵化器对口帮扶。积极创办全国性孵化器的行业协会,加强行业合作,规范行业行为,促进行业发展。

——推动国际合作。充分发挥国际企业孵化器和留学人员创业园的作用,吸引外籍人士、海外归国留学人员来华创业。鼓励与海外机构和组织合作,通过引进技术、资金、高端管理人才等方式共建孵化器。鼓励并支持有条件的孵化器在海外建设国际孵化基地,开展国际企业境外孵化服务。鼓励孵化器及在孵企业开展国际交流、培训及项目合作。

(四)营造环境,弘扬创业文化

——建设创新创业示范区。支持科技创新创业活跃、孵化能力突出的园区或城市,建设科技创新创业示范区,并建立完善相关考核、评价标准和细则,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聚集创新创业人才。鼓励孵化器落实国家,集聚高层次创业人才。鼓励孵化器建立人才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在孵企业人才信息与交流的机制。鼓励孵化器开展人才培训、人才招聘、人才与项目对接、人才展示等服务工作。

——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本着“集中资源、提升水平、覆盖全国”原则,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聚集科技、金融和媒体在内的各种社会资源,举办全国层面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帮助优秀创业者脱颖而出,在全社会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弘扬创新创业文化。

——树立创新创业品牌。建立“CTP科技企业孵化器”统一标识,发挥火炬品牌的国内外影响、辐射和对创业企业的集聚作用。推动孵化器创业者沙龙和文化建设,搭建孵化器及创业者的互动合作平台。

——加强理论研究指导。支持专业研究机构的创建及发展。鼓励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孵化从业者等开展合作研究。支持研究孵化器理论和实践问题,总结孵化器实践发展中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新趋势,探索孵化器未来的发展道路。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科技部把孵化器工作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发挥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源头企业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载体作用。研究制定有关促进孵化器事业发展的政策举措,建立科学的管理、评价和激励机制。

——各级地方政府和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把发展孵化器事业列入政府工作计划和科技工作考核目标。优先安排孵化器新建和扩建用地,减免相关税费,向孵化器返补一定比例的企业税收,以增强孵化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增税源的能力。

——国家高新区和创新型产业集群,要把发展孵化器事业作为推动自主创新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手段,纳入整体工作考核和绩效评价体系,强化引导和培育本土创业企业的战略目标,完善扶植政策,成为建设世界一流孵化器和区域性标杆孵化器的排头兵。

(二)完善政策法规

进一步研究和制定促进孵化器发展的政策措施。各级政府要加大对部级孵化器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营业税和所得税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鼓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条件和优势,制定并落实有利于当地孵化器发展和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的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政策支撑环境。

(三)加大资金投入

——国家财政资金和科技计划,围绕孵化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创业培训、创业导师、持股孵化和孵化采购等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加大对孵化器的支持力度,扶植科技创业和创业载体建设。

——国家火炬计划,围绕孵化器的专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支持范围和力度,进一步发挥孵化器平台的公益性、普惠性和持续性作用,并体现公共财政投入的实效性。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围绕孵化器在孵企业、留学生和大学生创业企业实施优先扶持,引导天使投资和孵化基金与创新创业大赛优秀项目对接,拓展创新基金筛选科技创业项目的渠道,并加大资助力度。

(四)加强考核宣传

——加强孵化器的统计工作。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孵化器自身、在孵企业和毕业企业的数据信息,编写发展报告,为孵化器政策制定、绩效考核等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孵化器实习工作总结篇10

一、吉林省企业孵化器发展状况

吉林省作为东北内陆省份,企业孵化器建设起步晚但发展迅速。从1991年吉林省第一家企业孵化器建设开始,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截至2009年,吉林省目前各类孵化器共计74个,面积360万平方米,孵化企业总规模达到了3500户,在孵企业有1700多户,实现就业3万多人。

吉林省企业孵化器与其他省份相比较,总的表现为发展均衡:一是类型均衡。各种孵化器类型基本都涉及,无论是综合企业孵化器、专业技术企业孵化器,还是专门人才企业孵化器、创业投资集团孵化器等都有涉足;二是布局均衡。目前省内74家孵化器遍布了省内各市,同时最大程度地挖掘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并力求彰显最大的活力和影响力。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吉林省企业孵化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将会对吉林省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

二、当前吉林省企业孵化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孵化器的层次相对不高

孵化器的评价主要指标应是其孵化层次、孵化能力。目前我国有部级企业孵化器2008年为228家,其中江苏省22家、北京市21家、山东省20家、浙江省20家、广东省18家、上海市16家,而2008年吉林省只有1家部级企业孵化器,到2009年末吉林省才拥有部级孵化器2家。

虽然企业孵化器层次与孵育规模、孵育能力不一定直接相关,但确实是实力的直接体现。

(二)孵化基地的总体企业入住率不高

从目前吉林省孵化器的总体情况看,除机械类、科技类孵化器外,一些孵化器的入住率仅仅70%,个别孵化器的入住率尚不足50%。从另一个方面的分析看,入住率较高的孵化基地主要集中在几个主要城市,而以县域范围建立起来的孵化基地企业入住率整体不高。该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方面与吉林省中小企业主的观念相关,因为多数中小企业的发展思路仍然是先赚钱后投资,缺乏长远发展眼光;更重要的是吉林省的企业多半采用传统的“滚雪球”式发展,靠自己能力的逐步积累来推动企业的逐步发展,不会借助于外力来撬动更大的市场机会和发展平台。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其直接结果是一些孵化器大部分闲置,同时一些中小企业却因寻求不到合适的孵化基地而不得不遵循传统的旧有发展模式。

(三)专业孵化器发展相对较弱

吉林省企业孵化器在发展之初就借鉴了发达地区企业孵化器的经验,在孵化器整体布局上进行了科学的设计,因此总体上看吉林省企业孵化器布局合理、发展相对均衡。基本考虑了吉林省各个区域的特色和竞争力情况在充分分析、论证基础上进行了较为科学合理的规划。但由于孵化器发展时间短、企业认识不足、专业指导能力不够以及孵育效果不明显等因素,专业孵化器的发展落后于一些综合企业孵化器。

(四)产业化发展的动力不足

从目前吉林省企业孵化基地的总体情况看,由于专业孵化器相对较弱,专业孵化器内有限的企业数量和有限的企业能力使得产业化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不够;同时,多数孵化器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突出了区域经济的产业优势,但孵化器内企业主要还是自行发展,孵化器间各自独立运行。彼此无关联、缺乏一定程度上的相互支持与促进,这使得省内的各个孵化器成为一个一个孤岛,在产业化发展上缺乏联动发展、彼此相互带动、促进的环境与动力。以上两方面因素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产业化发展动力严重不足。

(五)孵化器的孵育能力不足

孵化器的孵育能力是考察企业孵化器潜力和能力的重要指标。目前吉林省的企业孵化器的孵育能力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提供成长期企业所需要的辅导、融资等增值服务方面能力不强,服务于企业的方式方法单调,导致作为孵化器入住企业不够踊跃,同时“产出”的毕业企业数量不够多,质量不够高。据调查,目前我省各类企业孵化器的平均入驻孵化企业只有23家,如果按照部级孵化器的孵化规模,除两家部级孵化器外的72家孵化器平均入孵企业仅18家,孵育能力远远不足。另一方面,从孵化器的性质看,吉林省企业孵化器中县域经济建立的孵化器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孵化器面积不小,但这些孵化器缺乏财力,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项目源不足、企业入驻率太低,没有足够的项目入驻,在孵企业数、毕业企业数自然也不足,孵育能力提高成为一个必须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三、吉林省企业孵化器科学发展浅析

吉林省企业孵化器存在的问题对于吉林省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影响,因此关注企业孵化器的科学发展、良性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关乎区域经济的发展问题,关乎区域内企业的活力与健康成长问题。

(一)提升孵化器的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是孵化器的灵魂。在自主创新的引导下,孵化器作为链接知识创新源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桥梁、培育自主创新企业和企业家的平台。吉林省孵化器企业的自足创新能力与发达省份相比阶段性差距明显。自主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经济发展方式高级化的必由之路。企业孵化器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持续蓬勃发展、快速发展。

(二)充分发挥孵化器创新创业的核心内涵

创新创业精神是科学发展强大的内在力量。孵化器正是因为把传播创新创业文化作为工作主旨和永恒主题,不断努力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最终成为区域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才取得了巨大成就。孵化器未来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实践科学发展观,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

(三)调动多方投资力量,孵化器管理企业化

从国际上发达国家企业孵化器的总体发展来看,企业化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要充分调动多元化投资形式,实现孵化器建设管理从政府行为向企业行为的转变。如在2006年,仅北京市民营孵化器就达到71家,深圳、杭州、苏州等地由企业创办的孵化器数量也占据所在城市孵化器总数的半壁江山。一些民营孵化器,尤其是有良好背景资源和畅通市场渠道的民营孵化器,为孵化器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以沈阳昂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例,该孵化器是沈阳市政府重点扶持的一家民营数字娱乐软件企业,也是沈阳首家民营的部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其投资兴建的昂立信息园经过3年的快速发展,曾先后被授予沈阳市对日软件加工基地、沈阳市数字娱乐软件产业基地和国家动漫产业基地沈阳基地园区之一,成功地孵化了近百家初创企业,初创企业孵化成功率达90%以上,并有近40%的入孵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吉林省企业孵化器建设与管理的企业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不仅可以转变政府在孵化器建设管理中的职能,提高政府的支持和监督作用,给孵化器发展松绑的同时注入活力。

(四)大力建设专业孵化器

专业孵化器是为特定技术领域的创业者提供服务的孵化器,它除了具有综合性孵化器的基本功能外,还能够为创业者提供专业化的公共技术服务。它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专业技术平台,包括实验仪器、检测设备、开发工具等,这些资源可以减少创业企业技术设施的投入,降低创业成本。二是具有能提供专业化孵化服务的专业孵化队伍,从而提高某一专业的企业孵化的成功率,这是综合型孵化器所不能及的。

吉林省的专业孵化器建设开局良好,因此专业孵化器建设应抓住这一良好的开端:一是在吉林省现有的合理的孵化器建设布局基础上,挖掘专业孵化器的专业技术资源,充分利用省内大量的专业研究所和高等教育机构的仪器设备和人力资源优势;二是应当围绕吉林省的高新支柱产业以及产业发展的特点,根据各孵化基地的特点,开设专门特色的服务,使其能侧重某一技术领域,提供专门化的技术服务,避免“大而全、小而全”的重复建设。

(五)加强孵化器间的合作与互联

21世纪是网络和信息时代,任何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的交流,以网络为架构的信息咨询服务应成为孵化器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间的学习与交流方面,企业孵化器除了常规的组织系列的培训、讲座、论坛、研讨、对接、联席会议外,应以互联网为平台向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同时,通过这种方式,一些县域孵化器就可以共享大型、经验丰富的孵化器的企业资源,进而也可以把县域孵化器的资源推销给那些有实际需求的企业。也就是在信息互联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共享,把县域孵化器与城市孵化器紧密联系起来,进而实现企业实体间的实质性跨地区合作,真正实现“联盟孵化”。

(六)集群发展从而实现孵化器的产业化发展

集群发展涵盖了用地集约、要素集聚、布局集中和产业集群几个方面。从吉林省企业孵化器发展看,已经实现了用地集约、要素集聚和布局集中。做为孵化器考核指标的重要内容,各个孵化器兴建的厂房,不仅节约资源提高了产出效益,而且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已经成为省内集约用地的典范;同时,各个孵化器依靠国家和省内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提供的必要条件,创造有利环境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综合服务,聚集各种要素、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相关服务,实现了产学研政资介各方的资源聚集;另外,吉林省虽然孵化器建设时间比较晚但布局科学,在孵化器建设之初就从利于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进行总体设计和规划,这对节约资源、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十分有利。

目前,企业孵化器的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主要原因有:一是入住企业数量少,难以形成企业间的相互促进与发展,协同创新环境尚未形成;二是相互信任基础上的竞争合作机制尚不完善,不利于加强企业间的创新与合作,不能有效降低企业创新和发展的成本。

(七)通过企业孵化器建设着力打造产业生态系统

产业生态系统就是通过使产业与环境相和谐相统一,形成的一个良性的、在相对独立的体系内完成物质、能量和信息最有效交流的综合系统。这是孵化器发展的最终目标。这个产业生态系统应包括: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公共技术平台、融资平台、创新平台,以及相应的企业成长环境、企业退出机制等,使每个个体和子系统都能高度协调配合、协同提升环境质量,从而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这也是孵化器运作的最理想状态。

孵化器实习工作总结篇11

[分类号]G35

1 引 言

企业孵化器是一种专为扶持新建小企业特别是新建科技型小企业而设计和运作的体系。企业孵化器体系以一些建筑或设施为依托,由一支精干的服务管理团队将与小企业生长相关的社会资源有效组合,服务于创业者成长的初始阶段。企业孵化器为区域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截止到2006年,安徽省孵化器已达到了25家,面积达40多万平方米,在孵企业约800家,已毕业企业200多家,虽然安徽省孵化器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是其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为了促进安徽省孵化器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更好地发挥作用,有必要对其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以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探讨。

2 安徽省孵化器发展SWOT分析

SWOT是一种综合考虑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方法。S(Strengths)为企业内部的优势,W(Weaknesses)为企业内部的劣势,O(Opportunities)为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T(Threats)为企业外部环境的威胁。SWOT分析实际上是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及威胁的一种方法。通过SWOT分析可以清醒地认识到安徽省孵化器发展的优势、劣势、外部的机会和威胁,进而完善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

2.1发展优势

2.1.1 区位优势 安徽省地处中国中部,紧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临江近海的内陆省份。东有浦东开发区,西有三峡建设工程,周边紧邻苏、浙、鲁等沿海发达省份,是东中接合部的“阳光地带”,具有内陆和沿海双重优势,在长江流域开发中具有承东启西的作用,辐射潜力很大。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安徽省又具有独特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可以吸引科技人才和创业投资为安徽省孵化器服务。

2.1.2科技和教育优势安徽省科技实力雄厚、人才资源丰富,拥有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83所高等院校,拥有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等一大批“国”字号科研机构,省会合肥更是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2002年专利申请量为2311件,授权量为1419件。科技和教育优势为安徽省孵化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科技保障。

2.1.3创新创业资源丰富 从技术、人力资源来说,安徽省的科技投入、科技人员数量、取得的科技成果数等指标接近全国中游水平。2005年的510项应用技术成果中,已投入实际应用的成果485项。2005年546项科技成果完成人员中,77.83%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具有硕士及博士学历的占23.43%。这有利于孵化器整合创新创业资源,提升整体服务能力。

2.1.4重视科技资源的平台建设 2006年建设的安徽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解决了省内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分散、效率不高等问题,加强了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更好地为安徽省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外,省内还相继建立了各县市科技工作网,颁布一些科技政策法规、科技成果及成果转化,以促进各地市科技资源的整合、共享。科技资源的平台建设,有利于安徽省孵化器内部科技信息的传播、利用、交流和探讨。

2.2发展劣势

2.2.1城市综合实力较低 国家统计局利用2005年度《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从人口与劳动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4个方面对中部六省经济社会综合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在人口与劳动力、经济发展方面,安徽省占一般优势;在教育科技、社会安全及社会保障方面,六省之间相差悬殊,安徽处于下游地位;在基础设施方面,安徽处于中游水平;在环境保护方面,安徽的发展也相对落后。原因是各省人口、经济、文化、区位条件等存在着较大差异,城市综合实力水平较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安徽省孵化器的发展。

2.2.2人才流失问题较为严重2005年,出省毕业生占毕业生总量的26.21%,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北京等地仍是接纳安徽省毕业生的“大户”,博士生和硕士生流出率分别达到78.73%和79.30%,一年数亿元的培养成本,却是“为别人作嫁衣裳”。安徽是人力资源大省,但在人力资源流失上,安徽排全国第五,而在高层人才流失上,安徽排名第二。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一种鼓励人才、鼓励创新的环境,科技成果得不到及时转化。因此,必须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体制与机制,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可以说,人才的流失影响到孵化器的管理水平和发展。

2.2.3安徽内部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 安徽省内部各地区孵化器数量和质量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企业孵化器数量及服务水平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目前省内约有2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近一半集中在省会合肥市,且孵化器种类完善,有软件园、留学生园、生物医药园、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等众多形式。而北部地区孵化器种类则比较单一,发展缓慢,这与当地经济以及政府扶持力度有关。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将导致安徽省孵化器的整体发展水平得不到提高。

2.3发展机遇

2.3.1 行业总体发展前景良好、市场广阔 中国孵化器发展迅速,据了解,除以外,全国各省市区均建立了企业孵化器,孵化企业涉及软件、生物医药、通讯等行业,是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的“摇篮”。2002年成立的华东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网络对各地的孵化器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孵化器的规范、有序和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通过它政府可以方便地实施宏观管理、获取信息和行业导向;孵化器之间可以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在网络内完成产业链的优化及闭合。网络成员单位可定期召开会议,互相交流沟通,共建信息网,共享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安徽省孵化器可以从各其他省市孵化器之间学习经验、互相交流,有助于本省孵化器的发展。

2.3.2政府扶持力度加大2001年,科技部出台的《“十五”期间大力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指出:国家科技部每年将设立2000万元的专项经费,以支持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和发展。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的政策,安徽省科技厅印发了《关于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和发展的意见》,要求各地政府及科技行政主管部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孵化器”建设初期,必须解决土地征用、孵化设施建设、配套设施建设等基本问题,为在孵企业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在继续鼓励和支持政府投资创办社会公益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地向政府引导,高等院校、科

研院所、企业、投资机构多元化投资共建孵化器的方向发展。

2.4发展威胁

2.4.1行业内竞争日趋激烈 目前安徽省的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约25家,在孵企业约800家,已毕业企业约200多家。各科技企业孵化器不仅要面临其他地市的竞争,安徽省各城市孵化器之间也存在争夺创业企业和创业人才的激烈竞争。如何引导各孵化器进行良性竞争,实现整体协调发展成为下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

2.4.2体制机制制约大 从运行模式来看,安徽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多数实行事业企业化管理模式。绝大部分孵化器的收入来自房租或者是拨款,效益好的孵化器也只能做到收支平衡,特别是几个区孵化器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资金支持,自身还未具备持续发展能力。孵化企业服务难以及时响应孵化企业多样化、深层次的服务需求,因此改变现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迫在眉睫。

2.4.3 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不足 目前安徽省各孵化器基本都有了自己的孵化基地和基本的硬件服务设施,但软件服务水平还参差不齐。虽然各孵化器为此作了很多努力,如为企业经营者组织的各类培训,为经营状况不够理想的企业组织的诊断以及许多孵化器为企业落实财税政策和申请基金等做的工作等等,但是,发展还不平衡,有些服务还不够完善,尤其是深层次的专业服务,引入中介机构也不多,且未能有效地利用好中介服务机构。

2.4.4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在安徽省孵化器管理机构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所占比例约50%,博士、硕士学历员工人数较少,多数管理人员能力、经验与经营孵化器的要求有一定差距,管理团队的专业化程度低成为阻碍孵化器内涵式发展的瓶颈。

2.4.5业务运行需要完善 从业务模式上,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业务运行有三个阶段:入孵企业筛选、培育和毕业。这三个阶段都存在一定问题。筛选阶段,对入孵企业的审查主要限于其从事的产业是否为高科技产业,而对其经营能力、市场前景等没有专门的技术部门或聘请专家进行审查,影响了入驻企业的毕业率,降低了资源利用效率。培育阶段,孵化器为入孵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有效的人员培训、项目开发、市场开拓服务等软服务的极少或仅这些服务中的一小部分。毕业阶段,多数孵化器对没有孵化成功的企业退出并没有严格的程序,另外,在对其进行后续跟踪服务上也存在缺陷。

通过对安徽省孵化器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的分析,得出关于安徽省孵化器SWOT分析矩阵,如表1所示:

3 安徽省孵化器发展的战略对策

3.1 SO战略――机遇战略

3.1.1有针对性地进行体制创新,克服体制缺陷安徽省孵化器多是事业单位归属下的非营利型的孵化器性质,但碍于事业单位的体制,孵化器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得不到保证,无法真正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自主经营与自负盈亏,其经营人员的积极性也很难调动,企业化经营必然是不尽如人意的。因此,如果将科技企业孵化器由隶属于政府主管部门的事业单位改制成为主管部门控股的非营利型经济组织,则对于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管理机制与激励机制的重建等扫清了体制上和法律上的障碍。

3.1.2重视和完善各级各类孵化器网络建设安徽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网络(WWW.ahincubator.com),虽然有信息速递、人力资源、中介机构、政策法规等项目,但是内容并非完整。如在孵企业的情况等就没有记录;有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只是挂在相关网站下的简单的一个介绍网页,甚至联系方式都找不到,并且内容更新不及时。在越来越重视便捷的网络信息交流与的今天,这无疑是孵化器自身发展一大障碍。因此,各级各类孵化器必须重视孵化器信息网络的建设,包括内部网站、各种非正式组织的建立和活动的开展,营造一个孵化器内技能、有关市场信息、新的思路、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孵化器的集群优势。也可以通过网络加强与各种中介、科研机构、政府及其他机构、人员的沟通和联系,形成一个围绕孵化器的网络,为新创企业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支持。

3.1.3形成良好的孵化器内部企业文化应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作为单个的企业孵化器,其企业特征当然是与整个孵化器产业一脉相承的。在孵化器产业发展的总体背景下,应培养孵化器本身的企业文化,如制度性文化、服务性文化、引导性和前瞻性文化等。

总体来说,SO战略通过有针对性地进行体制创新,克服体制缺陷、重视和完善各级各类孵化器网络建设、塑造良好的孵化器内部企业文化等战略,充分利用机遇,发挥优势。

3.2 ST战略一威胁战略

3.2.1深化服务创新,构筑服务网络受人力、物力、财力所限,孵化器自身包揽企业所需的所有服务是不现实的,必须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引入社会资源和社会化服务来完善各孵化器的孵化服务体系,为孵化企业、毕业企业搭建官、产、学、研、介、贸互利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为创业企业提供政府资源,落实优惠政策,协调企业与政府的联系;与大中型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为创业企业的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与科研机构、大学建立稳定互利的合作关系,既为科研成果转化创造条件,也帮助孵化企业寻求技术支持;联系创业投资机构、融资租赁机构等,与创业企业所需要的社会上各类中介服务机构、贸易机构广泛联系,为企业在融资、开辟市场方面减少困难。

3.2.2发挥地区特色,实现孵化器协同效应 孵化器内的同行业企业可以通过孵化器平台互相交流学习,形成战略伙伴,共同发展。安徽省各地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发展中,应当突出当地的产业特色,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更要重点扶持和发展专业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如铜陵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有色金属企业孵化基地就是根据铜陵市的当地资源特色,以孵化有色金属项目为主的相对专业的孵化基地。对一些符合由综合型转向专业型的孵化器,要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总体来说,ST战略通过深化服务创新,构筑服务网络、发挥地区特色,实现孵化器协同效应等战略发挥了优势,克服了威胁。

3.3 WO战略一机遇战略

3.3.1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建立人才战略对孵化器引进人才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各级人才交流中心要为孵化器及在孵企业提供人才招聘、推荐和人事等服务,孵化器及在孵企业所急需的外地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帮助办理引进手续。另外,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全省孵化器负责人及其管理骨干的组织培训,提高孵化器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3.2.2加强地区之间孵化器的交流和沟通地区之间孵化器的发展存在着一定差异,有的孵化器效益突出,有的孵化器经营不善。因此,共同的主管部门――国家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应加强协调,同一地区的各类孵化器自身也应加强交流,实现信息和知识共享,发挥规模效益。

总体来说,WO战略通过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建立人才战略、加强地区之间孵化器的交流和沟通等战略充分利用机遇,克服劣势。

3.4 WT战略一威胁战略

孵化器实习工作总结篇12

孵化器在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美国,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它通过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的场地,通讯、网络、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系统的培训、咨询及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企业的创业风险,提高新创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截止到2010年底,世界上已有5000多家企业孵化器,其中美国有1000多家,中国大陆有800多家,数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随着企业孵化器的快速发展,其数量、种类以及形式也得到了快速的增长,为地区转向高科技发展战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又称为大学孵化器,是孵化器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1951年,斯坦福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大学科技园――斯坦福研究园。我国第一个大学科技园是由东北大学创建的,始于1989年。《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五”发展规划纲要》将“大学科技园”的概念和功能定位明确表述为:“以研究型大学或大学群体为依托,利用大学的人才、技术、信息、实验设备、文化氛围等综合资源优势,通过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多元化投资渠道,在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在大学附近区域建立的从事技术创新和企业孵化活动的高科技园[1]。

二、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的理论基础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1984年,弗里曼首次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该理论认为“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所有个体和群体”。

大学科技园的参与主体涉及到政府、大学与大学科技园的管理机构以及在孵企业等三大相关利益主体。由于参与主体的复杂性,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首先,政府与大学科技园的产权关系模糊,这主要表现为政府对大学科技园的行政干预;其次,大学科技园的最终目的是转化科研成果,企业是以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化为最终目标,而政府既追求经济目标也追求政治目标,追求目标的冲突导致了利益主体之间不能很好地合作;最后,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权责边界比较模糊,这直接导致了治理结构的不合理。因此,对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的绩效进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资源依赖理论

资源依赖理论萌芽于20世纪40年代,该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任何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都要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换,当组织依赖的关键资源来源于外部环境时,其自就会大大降低。

但是,我国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建设与发展的资金资源主要是政府提供的,这使大学科技园对政府投入等外部资源显得愈发依赖。于是,外部资源的提供者就会利用手中的资源过度地干预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的运行与管理,从而影响孵化器的绩效。

(三)超产权理论

超产权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马丁和帕克以竞争理论为基础提出的一种企业理论。超产权理论对产权理论的核心观点“产权明晰是决定企业绩效的关键”提出质疑,认为企业效益与市场竞争力有关。我国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具有公益性,对其产权的完全公有化或者完全私有化都是不可取的。因此,根据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的性质,对其绩效进行管理,发现其运营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对于提升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影响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管理绩效的因素

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在管理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要研究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的管理绩效,必须研究这些因素对大学科技园管理绩效的影响,并确立这些因素的结构。笔者认为,影响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管理绩效的因素大致分为五类。

(一)社会贡献

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对社会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它对所依托高校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促进与推动作用方面。例如,大学科技园孵化器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为当地经济创造的工业增加值。

(二)孵化绩效

大学科技园作为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的基地,其最核心的功能是孵化功能。因此,对大学科技园孵化绩效的研究,有利于培育高质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影响孵化绩效的主要因素是在孵企业数、年度毕业率、科研成果转化率等。其中,在孵企业数指在本统计年度内符合所规定的在孵企业条件的企业总数;年度毕业率是指当年成功毕业企业占在孵企业的百分比;科研成果转化率是指在孵企业转化科研成果总数与孵化器工作人员总数的比例[2]。

(三)技术创新能力

大学科技园是高校技术创新的基地,创新对大学科技园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在运营和管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与其技术创新能力有关,技术创新能力越强,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发挥的作用越大[3]。该方面的能力主要受到园区企业研发经费总投入数、园区企业平均每年新增自主知识产权数、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所占比例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园区企业研发经费总投入数是指上年度园区企业研究经费的总投入;园区企业平均每年新增自主知识产权数是指园区企业在本统计年度内新增的自主知识产权总数除以园区企业总数;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所占比例是指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占园区企业总数的比例。

(四)人才培养与集聚

大学科技园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地,人才培养与集聚是衡量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集聚基地,在人才培养与集聚方面取得的绩效。该方面的能力主要受到接受大学生实践人数、园区学生创业企业数、提供的就业岗位总数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接受大学生实践人数是指上年度,在校学生进入园区实习或实践的人数;园区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数是指本统计年度内,园区为首次就业的应届本(专)科生、研究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总数;园区学生创业企业数是指截至上年度末,园区内由在校学生、毕业未超过两年的本(专)科生创办的具备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企业数量[4]。

(五)运营与服务

运营与服务是衡量大学科技园在孵化企业、孵化成果方面所具备的条件。该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园区员工本科以上学历所占比例、在孵企业获得的平均融资额、孵化场地面积。其中,园区员工本科以上学历所占比例主要指在本统计年度内科技园中本科以上学历员工人数占员工总数的比例;在孵企业获得的平均融资额是指在考核周期内,园区在孵企业所获融资总额与在孵企业数的比值;孵化场地面积包括中介机构用房、孵化企业用房、孵化器办公用房等实用建筑面积总额。

四、总结

通过对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影响因素的分析,从而确定影响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管理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根据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制定相关的政策加强孵化器的管理,这对于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的运营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单位:大连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五”发展规划纲要[EB/OL].2006.

孵化器实习工作总结篇13

国家认可的大连创业园

大连创业园创建于1991年,其主体为大连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是大连高新区为扶持中小型科技企业创业提供的科技企业孵化器。1998年,创业中心通过国家科技主管部门认定,成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本着“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孵化理念,创业园充分发挥孵化器的作用,以日臻完善的专业化、多样化的孵化手段,为高科技企业的创新创业提供有力保障。

1999年8月,辽宁省科技厅批准创业中心成立“辽宁大连海外学子创业园”,并相继成立了 “辽宁省(大连)博士创业园”。9月,“大连市留学人员创业园”在大连创业园正式挂牌。

2000年6月,首届“辽宁海外学子(大连)创业周”活动在大连海外学子创业园成功举行。11月,大连创业园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人事部列为“首批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示范建设试点基地”。

次年,国家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和外国专家局在北京为大连留学人员创业园颁发“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牌匾。

2003年9月,在国家实施火炬计划十五周年之即,创业中心获国家科技部授予的“先进高新技术创业中心”荣誉称号。

2004年8月,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授予大连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全国优秀单位”称号。

2005年,创业中心被“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管理部门确定为大连唯一的“创业项目服务机构”,被《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评为“具有影响力的科技自主创新型单位”,被和全国青联授予“中国青年留学人员创业基地”。

多年来,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创业中心坚持以培养中小型科技企业和企业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宗旨,以创建国内一流、国际水准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为目标,在完善孵化功能、拓展孵化空间、创新孵化模式、打造创业文化、加强团队建设和承办海外学子创业周活动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创业中心先后获得“全国留学人员工作先进单位”、“科技部创新基金依托机构”、“全国最佳创意产业园区”、“辽宁省小企业创业基地”、“大连市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

截至2007年12月,创业中心新引进孵化企业59家,实现在孵企业352家,累计孵化企业651家,毕业企业149家。在孵企业中,留学人员及博士创办的企业239家,留学人员总数268人;在孵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0亿元,上缴税金4000万元,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在孵企业从业人数达到8930人,其士321人,硕士1080人,本科生6303人;在孵企业中,从事电子信息类企业176家(占50%),生物医药类企业46家(占13%),新材料类企业46家(占13%),新能源、高效节能及环保类企业21家(占6%),光机电一体化类企业45家(占13%),其它18家(占5%)。创业中心上半年为新入驻企业安排孵化场地6922平方米,完成内资注册资金11845万元人民币,外资404万美元。

八届创业周招才进宝红红火火

由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人事部、国务院侨办、信息产业部、中国科学院、辽宁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辽宁海外学子(大连)创业周”活动,其目的是要以打造国际技术创新和科技创业文化为出发点,立足海外学子归国创业,拓展国际科技创新与合作的互动平台。着力为吸引大批海外学子回国创业提供机遇和条件,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和国际化进程,不断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为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大留学人才资源开发力度,构筑起桥梁和纽带。活动自2000年6月首次举办到现在已是第8个年头。

2007年6月29日至7月1日,在世界博览广场,大连又迎来一年一度的“中国海外学子辽宁(大连)创业周”。本届创业周共有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学子、高级人才和国外企业家,以及省内外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的代表参加,汇聚了18个海外留学人员及华人学术团体,519名海外留学人员来连参加创业周活动,与辽宁省1550家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单位进行项目对接洽谈,共签订合同176项,合同金额13.8亿元。本届创业周的三大展览、三大洽谈、四大论坛等主体活动,为参会的留学人员代表精心提供了各种“套餐”式服务,使参与创业周活动的各界代表都有所收获。项目对接、人才对接、资本对接、论坛互动、展览展示和信息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相辅相承,拉动了人气,增强了效果。

连续8届的创业周,累计吸引了2000多个高新技术项目在辽宁转化或与相关企业合作继续研发。仅大连高新区海外学子创业园孵化海归学子携带归国的科研成果就有851项,占大连高新区孵化项目总量的90%以上,占大连高新区专利拥有量的31%。这些国际前沿的海外科技成果,助推了当地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生产水平的提升。

“一良、二浓、三最”的优势特点

近些年,创业中心一直响应园区大力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的号召,大力培育中小型软件企业,关注软件创业企业,同时关注海外学子创业企业,关注自主创新企业,进一步开创孵化工作新局面。

创业中心孵化企业呈现三个特点。一是软件创业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创业园软件企业达122家,一批成长性好的企业,像创盛信息、英极软件、阿依艾软件、创业园软件集团、启明海通、贝斯特电子、日光信息、诚志信息、亚舟信息、瀚翔电子、华鞍自动化等公司发展迅速,有望成为我市继华信、海辉之后第二梯队的软件生力军。此外,毕业软件企业如海大航科、华畅电子、爱特维尔、京桥科技等也发展良好;二是留学人员归国创业形成集聚效应,海外学子创办的企业占创业园企业数量的68%,尤其是海外学子创业园,已经成为辽宁市留学人员企业最集中的区域;三是企业自主创新氛围浓厚,累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证118家,拥有专利184项,科技成果鉴定37项,四技合同认定446项。以中俄技术转化基地为特点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模式得到成功尝试,目前已有20多个中俄合作孵化项目已在实施之中。

孵化器发展出现新格局

创业中心不断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在原有孵化格局基础上,全面拓展孵化服务,2007年接管了国际孵化器和创意孵化园两栋大楼,创业中心立足高起点、专业化运营模式,目前已取得良好阶段性成果。

创意孵化园10月份荣获由团中央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和中国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共同颁发的“2007中国创意产业年度大奖最佳园区奖”。创意孵化园将重点围绕设计、影视音乐、美术工艺、网络和电子商务等基于计算机现代科技手段的创意产业,孵化一批科技和文化紧密结合,技术和艺术相互渗透的现代服务企业。创意孵化园经过前一阶段的装修改造,已具备入驻条件,目前已有凌翔创意软件、瑞士进步影视、奥远互联网创意等多家创意企业入驻。国际孵化器大楼已引进储备项目26个,包括博世力士乐、北港信息、贝斯特电子等国际业务突出的企业,待大楼具备入驻条件后将很快形成规模。

转变角色 打好孵化服务牌

2007年,创业中心继续围绕建设大连市最佳创业环境的目标,充分发挥科技企业孵化器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引导和牵动作用,不断优化和提升孵化服务,从企业需求出发,继续深化包括场地、资金、人才、市场、技术、信息、政策、培训、中介、商务十大特色服务,从过去粗放式的服务向高质量专业服务转变,扮演好“伯乐”、“导师”和“保姆”三大角色。

创业中心为促进软件产业集群发展,已着手建设专业的软件测试平台,目前已完成项目调研进入建设阶段,并逐步开展包括测试人才派遣、软件质量测试培训、硬件条件和共享测试技术等多项新的服务内容。

2007年,创业中心推荐和协助在孵企业申报国家、省、市各级政府资金扶持计划232项,立项80项(19种计划项目),共获得资金资助1600万元。创业中心再次成为科技部创新基金初创期小企业创新项目的服务机构,6家企业获得总额240万元的项目资助。同时,积极向创投机构推荐创业园企业,通过本届创业周风投论坛向参加本次论坛的50余家国内外风投机构、投资银行、证券机构推荐创业园企业。创业园企业亚思捷软件、锐信新材料、百泰康生物在会上受到了风投机构代表的广泛好评,正在与风投机构进行进一步联系。

在人才服务方面,创业中心被列入首批大连市23个“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之一,牵头参与和组织入园企业进行各类人才招聘会达30多场,参与企业105家,面试2000余人,试用实习500余人。大连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与大连高新区人才市场中心合作,每月举办一次人才招聘会;组织企业参加各大专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双选会及人才招聘会;组织企业参加每年一届的中国海外学子辽宁(大连)创业周活动,吸引海内外高级人才就业和创业;在大连报刊人才招聘版开辟专栏,为孵化企业招聘人才提供优惠支持;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为企业提供实习生派遣服务。创业中心与大连多所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根据企业需求,安排了6场高校巡回招聘会。东北科技创业网搭建起人才信息平台,为就业者和招聘者提供了良好的交流渠道,并在招聘会现场为就业者设置了东北高新技术企业人才中心简历录入处,免费帮助就业者把信息到网站,为校园巡回招聘活动提供了强大的网络平台支持,真正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

打造特色文化激发创新梦想

打造特色文化是大连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孵化特色之一。创业中心领导认为,要激发园区活力,构筑园区生命力,支撑园区可持续发展,增强园区凝聚力,企业文化必须具备自己的特色。目前,创业中心开展了“广场创业文化”、“大厅创业文化”、“走廊创业文化”、“电梯创业文化”等具有特色的创业文化活动。为了树立科技创业典型,辐射创业成功经验,弘扬创业精神,发挥榜样作用。近年来,大连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每年面向300多家孵化企业开展“十大优秀创业企业”、“十大最具成长性企业”和“十大优秀创业者”评选活动,并选择主流媒体集中宣传典型企业的创业经验和事迹,营造创业中心崇尚创新、鼓励创业的文化氛围。

创业中心以创造大连创业文化前沿为目标,为创业者不断提供创业激情和精神动力。创业中心着力加强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打造创业园“鼓励创业、宽容失败”和“享受工作、享受创业”的文化理念。通过评选创业园年度十大优秀创业者和优秀企业以及最具成长性企业活动,大大激发了创业园企业家的创业热情,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氛围。创业中心还通过举办“创盛杯”大连创业园第四届文化月活动,推出了“颁奖晚会”、“创业论坛”、“创业者沙龙”以及各类文化和文体活动,参加活动的企业数量达150家,总人数超过1500人。

创业服务中心通过推行CI策划理念,不断完善创业中心、创业企业品牌形象,并专门设立了科技创业企业产品展示大厅。连续几年成功举办了文化月活动、不同主题的“大连创业论坛”、“创业者沙龙”、“创业投资系列讲座”,为创业企业经理人烹制了可口的“精神大餐”。

争当软件产业“中国第一、世界第一”目标

感慨回望来时路,大连创业园已迈过了十七个春秋。新的一年,又将是春暖花开。创业中心拟定了下一步总体工作思路: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园区的发展战略,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深化创业孵化服务,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创新创业文化。通过大力培育中小型科技创业企业,为高新区不断提供自主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生力军,推动高新区软件、信息服务、网络以及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大力培育中小型软件企业 扶强做大软件企业50家

围绕大连争当软件产业“中国第一、世界第一”的目标,创业中心下一步将重点培育一批中小型软件企业,扶强做大创业园软件企业50家,推动高新区软件、信息服务、网络以及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创业中心将努力推进专业的软件测试平台建设,加强基于软件企业发展的专业技术平台支持,完善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同时,适时启动中小企业软件孵化园规划建设,针对软件企业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孵化服务,为高新区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大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优化技术创业环境 完善区域技术

创新体系

创业中心积极整合各类技术创新要素,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引导政策,大学提供的人才资源,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撑,金融单位的资金注入,中介机构的广泛参与,最后汇聚到技术创新的主体――科技创业企业。在这一体系中,薄弱环节是融资体系、政策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因此,创业中心争取尽快起动“创新创业扶持资金”政策,并根据科技部“中小科技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把创业投资、天使投资、创业板和场外交易等融资手段引进创业园,并引进专业的科技中介机构开展服务。同时,创业中心将进一步强化、细化、深化“十大服务”功能,创造服务价值,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服务特色,真正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进一步拓展孵化场地 高起点营造技术创业企业新空间

在原有孵化器格局基础上,全面拓展孵化空间,启动建设10万平方米的创业园二期,建设硬件设施一流、孵化功能完善的新孵化器,重点用于软件、信息服务、网络及自主创新型企业的孵化。

同时,加快国际孵化器建设,完成永兴大楼的验收工作,完善企业入驻条件,引进具有国际业务优势的企业。通过进一步拓展孵化空间,形成新一轮集海外学子创业园、综合1号楼、2号楼、海外学子产业园、国际孵化器、创意孵化园等为主体的全方位、多功能的孵化器新格局。

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 充分发挥海外学子桥梁纽带作用

2000年6月,首届“辽宁海外学子(大连)创业周”活动在大连海外学子创业园成功举行。现在已经成功举办了8届,

创业中心将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力争在孵化器国际化方面有新的突破,打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自主创新之路。下一阶段,创业中心将继续推进中俄技术转化基地的建设,扩大对俄合作渠道,加速更多项目转化。同时,与欧美同学会合作建设“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大连报国计划实验基地”,加强与海内外留学人员的广泛联系和合作,积极吸引海外优秀留学人员归国创业。

做好2008海外学子创业周工作,在认真分析和总结前八届创业周活动的基础上,本着为高新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服务的原则,抓早、抓好活动方案策划和人员报名邀请工作,吸引优秀留学人员特别是IT类人才归国创业就业。

加强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探索孵化器多元化和市场化渠道

根据科技部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战略要求,创业中心将积极探索孵化器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和优化市场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运行机制,目前,全国已有不少成功先例。尤其在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颁发了科技企业孵化器新政策之后,孵化器体制和机制创新迎来了新的机遇。该中心加强学习、大胆尝试,力求探索出一条更加广阔的孵化器发展新路将是最为重要的了。

全面启动创意孵化园运营 大力发展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是科学和文化相融合、技术与艺术相渗透的产业。是基于人类大脑创新思维和创意想法,通过知识加工、技术处理和艺术创作等形式把创意价值注入于产品,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创意产品一般具有科技附加值和艺术附加值双重价值。现代创意产业的特点,是高度依靠现代高科技手段,尤其是计算机科技手段实现。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