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会就业部工作计划实用13篇

学生会就业部工作计划
学生会就业部工作计划篇1

一、“西部计划”工作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已经是“西部计划”实施的第7年了,该项目在促进西部贫困地区社会事业的发展,拓展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渠道,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呈现出多赢的局面。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在弘扬志愿精神,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西部计划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在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发现在这项工作的进行中一些问题逐渐凸显。

(一)参加“西部计划”的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

1.报名成为志愿者的动因存在偏差

大多数学生成为志愿者的动因都是为了希望服务西部,真正到艰苦的基层环境中锻炼自己,累积实践工作经验。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成为志愿者的动因存在偏差,总体分为三类:一类是为了作为改变自己当时处境的选择契机,如:逃避现实中的找工作难、情感上不如意等不理想情况,利用西部计划为跳板进行过渡的一种“曲线救国”的选择。第二类是部分学生虽然愿意投身西部计划,但是受家庭因素影响较大,特别是父母意见决定学生最后的选择。第三类是抱着对“西部计划”的感性认识上路的,很多人是抱着旅行者而非定居者的心态,只是空有满腔服务热情而对服务期及结束后的去向没有良好规划,所以对艰苦生活的准备不足就成为必然。

2.社会宣传氛围不够、力度不大。

“西部计划”的社会宣传工作不到位,虽然各有关部门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相关宣传报道,但宣传力度总体不够,且宣传途径方式单一,所形成的舆论声势不大,社会氛闱不浓,没有形成社会、学校和服务地部门三位一体的合力宣传系统,致使宣传作还存在许多盲点.存在不够深入、不够细致的现象这导致许多大学毕业生对西部计划的真正含义、宗旨和重要意义等内容不甚了解.更谈不上去积极主动地投人西部计划。

(二)参加“西部计划”的过程存在的问题

1.参加“西部计划”志愿者毁约率较高

由于参加“西部计划”的志愿者在签约后没有有效的约束方式,加之志愿者本身动因存在的偏差,在签约后他们还会去参加各地进行的公招、公考,在考上后就会毁约,甚至有少数志愿者会以其他各种理由毁约,造成招募志愿者的差额缺口较大,以四川省为例2009年“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报到率为89%,2010年为85%。

2.岗位存在二次分配,志愿者专业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西部计划是在报名时就会进行岗位分配,高校根据岗位分配的具体要求进行志愿者选拔,志愿者也是根据岗位要求进行选择。因此志愿者以为这样签约后一定能如愿从事自己想做的工作。但事实上,无论在学校所在省份有过怎样的签约方式,到服务地后都会发生大面积的岗位重新调配,因此与预期的工作岗位相差较大。当地政府会把尽可能多的志愿者留在县城单位,大多分派在各个政府机关。真正下派到乡镇级单位的非常少。

这种工作岗位重新洗牌的情况是志愿者到服务地前根本无法了解的,但遵从当地需要、服从组织分配也是志愿者必备的素质,即使当初选择不服从岗位调剂,到当地后也无法坚持初衷。不能从事期望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情绪。在他们从事工作的过程中较普遍地出现以下情况:一是原本就工作清闲的单位,没有具体工作给志愿者,加上他们服务1~3年就走,单位不愿意花心思培养,对他们客气有余、信任不足。这无疑大大打击着志愿者们献身西部的服务热情,增长着空虚、无聊的消极、抱怨情绪。二是想下基层锻炼却下不到基层,工作上无法大展拳脚,让他们觉得愧对志愿者名号及服务初衷,不免对“扎根西部,服务基层”的宗旨产生怀疑。

3.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

一是项目运行过多的官僚化,缺乏自我调节、自我应变的灵敏性。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作为官方组织实施的项目.先天决定了它的官僚化特征。由于官僚制组织的保守、僵化、惰性、不透明等特性,它体现出一种消极的控制形式,不是为提高效率提供有效的激励,而是着力于怎样避免犯错误。另外,由于官僚制组织的级层特性和单元利益所使然,容易导致“水波效应”,使项目执行和管理的力度随着级层结构的推进而逐渐减弱,甚至失去原有的意义。

二是项目运行带有较为强烈的功利引导,不利于项目的长远发展。为了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国寡和各级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配套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对西部计划的实施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对志愿者们有着较大的吸引力。但我们不难看到,各种优惠政策,其效应都仅仅着眼于短短的两年服务期,而立足于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在规定服务期满后继续扎根西部、扎根基层的优惠政策却没有。

(三)服务结束后的再就业存在的问题

西部计划志愿者在结束服务期,走向社会,应征工作岗位时,普遍认为西部计划经历有利于就业,在自主择业时对自己有所帮助,但在就业时却出现了问题。

一是用人单位知道该项目,但对西部计划志愿者具体服务情况并不了解的现象较多。

二是就业优惠政策保障力度不足,配套措施不全,志愿者服务期满出口窄,就业优惠政策跨省难以落实。

三是服务地在政策联动、部门协调的齐抓共管力度上有所不足。

四是虽然国家规定了服务期满志愿者在招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与报考研究生中可以享受到不同的优惠,如考国家公务员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考国家研究生给予总分加1O分等的政策优惠等政策,但是“优先录取”等优惠政策缺乏明确规定的措施,配套制度不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具有可操作性。就业优惠政策难以落实。

二、对“西部计划”工作在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探究

(一)重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就业观和成才观

大学生入校后,高校就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艰苦奋斗、奉献精神教育,引导广大毕业生自觉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和祖国、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转变就业观念,积极主动地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实践证明,只有把个人追求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二)加大西部计划的宣传力度,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一是学校通过广播、网络、校内媒体、辅导员集中等各种形式的宣传使大学生了解到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加大对西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宣传。对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优惠政策和积极意义加强宣传。唱响“到西部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时代强音。

二是社会也要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栏等媒介,全方位地展示西部经济发展情况。对西部地区的生活及工作环境要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深入宣传“西部计划”的成效,宣传服务地老百姓的热情,以得到全社会更多的认同

三是跟踪报道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志愿服务的先进典型,在学校在校生中深入宣传他们的模范事迹,邀请优秀的志愿者回校做专场报告,使大学生对西部计划志愿者活动有进一步的了解,对西部地区的生活及工作环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以榜样的力量鼓励大学生面向西部和基层就业。

(三)完善志愿者的招募、定岗制度

报名及审批中的岗位以乡镇级单位为准,到服务地后却大多在县城重新分配,不仅造成志愿者情绪波动,甚至会造成志愿者、单位与项目县之间的冲突。不如让县级单位直接上报需求岗位,尽量避免二次调配中的工作不对口现象。一旦确定岗位就应在签约时明确,让志愿者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也让有明显错位的可以申请换岗,尽可能避免志愿者人力资源的浪费。

(四)加强到岗前的培训工作

岗前培训对志愿者更好地适应当地工作、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应在实践中探索多样的形式,用足够的时间促使志愿者对当地的情况尽快熟悉和了解,以缩短他们的适应期。

(五)采取多种形式关心志愿者的生活及工作,做志愿者坚强的物质及精神后盾

一是高校项目办应与志愿者勤交流勤联系,建立志愿者联络制度,定期关心他们的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应保管好志愿者服务期间其户口和档案保留,志愿者服务有关情况记入档案,服务期满后,学校再发放就业报到证西部地区。

二是地方项目办应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形成良好的意见表达机制。应该以县城为单位建立心理疏导机制,对自理能力较差、性格内向的志愿者,更要加强个别关怀。同时应该让他们对相应问题可寻求帮助的渠道了如指掌,努力形成公开的意见表达方式,这才真正利于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三是用人单位要本着“谁用人,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满腔热情地帮助志愿者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健康,让大学生志愿者能全身心地投人到西部建设中去。

(六)切实贯彻国家政策,支持落实志愿者后期的再就业工作

一是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典型案例和优秀事迹的宣传,对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服务期间的工作、业绩,以及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服务后所拥有的素质、能力与优势进行全面的宣传推广,对西部计划志愿者在就业创业中的有关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动员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界有关人士关心、关爱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就业工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就业提供更多帮助。

二是多方联动,充分利用外部就业资源。省级项目办应当积极争取多部门的支持与合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为志愿者就业创业搭建平台、提供支持。同时,高校应当在学校党政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各学院、校友会等的联合,进一步拓宽管理服务途径。争取更多的外部就业创业资源,为西部计划服务期满志愿者就业创业注入多方资源,提供保障。

三是建立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就业服务网络平台。通过系统化、网络化的形式对西部计划志愿者就业创业工作进行管理、调控,从而保证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实现信息的互通共享。

四是政策督导,加强对政策落实的监督。对西部计划志愿者的优惠鼓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执行主体的不同,监管的不同,极易造成政策的偏离,丧失其原有效果。因而建议加强对相关政策落实的监督力度,对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违规偏离情况及时予以改善和纠正,确保政策执行的完善性和实效性。

“西部计划”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应急之举,而是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的战略决策。加强和改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工作,引导更多的青年参与志愿服务,是时展的要求,也是青年自身成长的需要。更是改善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状况的有效途径,必将有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放飞理想到西部建功立业――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负责同志谈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02).

[2]王处辉,张倩颖.“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实践效果与建议[J].江苏高教,2008,(04).

[3]陈静.从理性决策模型看“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J].天府新论,2007,(06).

学生会就业部工作计划篇2

一、重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就业观和成才观。

绝大多数志愿者在服务西部的工作、生活中表现得很优秀,志愿者们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和崇高理想,去经受历练,去经历有质变意义的人生转折,它意味着舍小我、求大我。正是这一批热血青年用自己非凡的行动唱响了“到西部去”的时代强音,抒发了一代年轻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豪情壮志,体现了一代年轻人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在西部的土壤上留下了他们建设祖国热爱祖国的青春足迹,他们无怨无悔。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志愿者对服务西部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现实与想象的差距导致落差太大,情绪不稳定,工作态度不认真,工作懈怠,生活懒散,个人的一些不良行为表现严重影响了整个志愿服务队伍的荣誉,对国家下一步工作的进行也会形成很大阻力。大学生入校后,高校就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艰苦奋斗、奉献精神教育,引导广大毕业生自觉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和祖国、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转变就业观念,积极主动地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实践证明,只有把个人追求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加强大学生参与意愿的主要激励因素“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支援西部建设”是影响大学生参与西部计划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在了解这样的信息后,宣传也应紧紧围绕这些方面,强化参与动机。要通过政策、配套措施等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实际,接触、了解社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此同时,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为全面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大西部计划的宣传力度,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西部计划自出台以来,虽然各有关部门、高校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相关宣传报道,但宣传力度总体不够,且宣传途径和方式单一,所形成的舆论声势不大,社会氛围不浓,尤其是某些高校没有充分认识到西部计划对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毕业生就业压力等方面的教育,只是例行地完成任务而已,致使宣传工作还存在许多盲点,存在不够深入、不够细致的现象。导致许多大学毕业生对西部计划的真正涵义和宗旨、重要意义等内容不甚了解,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地投入西部计划。学校通过广播、网络、校内媒体、辅导员集中等各种形式的宣传使大学生了解到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加大对西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宣传,唱响“到西部去”的时代强音,宣传是促使大学生最终形成志愿服务活动的原始动力和加强动力,应该对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优惠政策和积极意义加强宣传。对政策的目的、意义、实施过程、优惠政策的认识促进了对政策的理解和支持,而对政策的理解和认可则增强了大学生成为志愿者的意愿。这种积极的意愿反过来会进一步促进那些想要进行志愿者服务的人主动了解更多的信息,从而提高认知水平。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可以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当中来。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服务西部大学生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跟踪报道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志愿服务的先进典型,在高校在校生中深入宣传他们的模范事迹,邀请优秀的志愿者回校做专场报告,使大学生对西部计划志愿者活动有进一步的了解,对西部地区的生活及工作环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以榜样的力量鼓励大学生面向西部和基层就业,使西部计划深入人心,在大学校园里掀起一股向往西部、奉献西部的热潮。

三、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完善创业平台。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的一个渠道,也是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需求,高校团组织应整合资源、创新机制,通过“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加强与科技创新园区、社会企业界的沟通和联系,为学生从“计划”创业转化为实际创业提供帮助。鼓励学生到广阔的西部和基层创业发展。同时高校团组织还应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提供政策、资金、场地等的支持。

四、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大学生接触社会,创新实践平台。

高校团组织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就业的实践舞台,积极开展“就业见习计划”。把国家的西部长远服务计划与高校的“三下乡”短期服务计划相结合,广泛开展到西部、到基层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让大学生经受磨砺,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培养一种深厚的恋土恋乡情结,从而坚定到西部、到基层去就业、创业的信念。

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高校要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在奖学金评定、评优评先、助学贷款等方面指定配套优惠措施,对志愿到西部、到基层就业、创业的大学生给予表彰奖励,为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去就业、创业提供政策和制度上的保障,确立一种行之有效的政策导向。

六、要建立健全志愿者基层就业后的服务体系。

首先高校要对在西部和基层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真正做到政治上的信任、工作上的支持、生活上的关心,而不是学生毕业后高校就对参加西部志愿者不闻不问了。采取多种形式关心志愿者的生活及工作,做志愿者坚强的物质及精神后盾。高校应与志愿者勤交流、勤联系,建立志愿者联络制度,定期关心他们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应保管好志愿者服务期间其户口和档案保留,志愿者服务有关情况记入档案,服务期满后,学校再发放就业报到证。同时,在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也要及时地与毕业高校保持联系,定期汇报在基层的工作情况。通过这种互动交流机制,形成一种高校作保障、学生求发展的良性循环发展,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市场。

七、切实贯彻国家政策,支持志愿者后期的再就业工作。

志愿者服务期满后就业问题严峻。绝大多数志愿者认为服务期满后的就业渠道狭窄,对个人将来的出路表示担忧。虽然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对服务期满并考核合格的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给予了政策支持,如考国家公务员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考国家研究生给予总分加10分等优惠政策,但是,优惠政策条件少,就业优惠政策难以落实,配套制度不完善,部分志愿者对服务期满后的未来没有信心。一至三年的志愿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丰富了一些人生阅历,很多用人单位也并不认可志愿者。他们奉献过,为西部的工作努力着,同时也失去了几年的青春,这样的失落对于志愿者来说是不公平的。各高校应该免费地为志愿者提供就业咨询服务,积极引导志愿者就业。把志愿者视为“应届生”。虽然国家出台政策要求把志愿者当应届生看待,但实际上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并不认可。针对此类问题,教育部和各高校可考虑为西部志愿者“开绿灯”,让志愿者能真正享受到应届生的待遇。志愿者结束服务期后可以参加其所在高校的双选会和其他招聘会,支持志愿者的再就业工作。

西部计划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应急之举,而是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的战略决策。加强和改善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引导更多的青年参与志愿服务,是时展的要求,也是青年自身成长的需要,更是改善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状况的有效途径,必将有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各高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总结经验,全面推进西部计划长期有效地运转。

参考文献:

[1]《中国大学生就业》读者评刊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21).

[2]唐召云,匡利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

[3]秦沣.双赢的“西部计划”[J].新西部,2006,(05).

学生会就业部工作计划篇3

西部计划作为一项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人才强国战略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要举措,自2003年实施以来,志愿者规模已经超过十余万人,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其间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很令人感到担忧,比如报名志愿者的人数相对不足,西部计划志愿者流失以及志愿者生源质量、结构有待改善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着作为志愿者的高校毕业生服务西部的热情和积极性以及西部计划的顺利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严峻的挑战。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诸多高校的应对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对此,本文试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就“西部计划”的推行与改进加以探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西部计划”解读

“西部计划”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简称,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西部大开发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该计划是由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和人事部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于2003年发起的以高校毕业生为主要参与者的志愿服务项目。这一项目通过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和集中派遣相结合的方式,招募普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到我国西部省份贫困县的乡镇一级地方政府,开展为期1-2年的支教、支农、支医、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一般情况下,在志愿者服务期满后,支持和鼓励其扎根西部、扎根基层工作或者流动就业、自主择业。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来看,西部计划具有以下几层内涵:

(一)西部计划有利于培养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牺牲奉献精神,并有助于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西部计划以积极的组织号召和完善的制度设计,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这一方面有助于大学生群体更加关注国情、关注西部,更加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途和命运;另一方面,也极大地鼓舞和激发了广大青年大学生的爱国热忱和牺牲奉献精神。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在西部基层的磨练,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综合素质更加过硬。从某种意义上说,西部计划好比一座大的熔炉,让大学生的身心得到了锻炼和升华;西部计划也好比一所特殊的大学校,在这里,大学生志愿者们上的是一堂堂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接受了实实在在的教育,真正地了解了国情,增进了与基层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厚友谊和感情,坚定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念和决心。事实证明:凡是参与过西部计划的大学生志愿者,也的确在西部这片神奇的土地经历了一次神圣的血与火的洗礼,西部计划给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上了不可磨灭的烙印。曾经在甘肃玉门关服务的志愿者伍鹏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通过在基层的服务,我懂得了奉献,懂得了责任,找到了人生价值所在,也坚定了信念。”

(二)西部计划有助于青年志愿者更好地了解民情、国情,激发他们立志成才;有助于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有些地方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还十分艰苦。许多内地的大学生由于接触西部地区的机会较少,很少能对西部地区有一个深入的、全方位的了解;他们可能既不了解西部地区的贫困与落后,也不了解西部地区发展的潜力与机遇。因此,西部地区不仅为毕业生志愿者提供了挥洒青春、回报社会的舞台,还为他们更好地了解我国国情、民情提供了活生生的标本。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到西部去服务锻炼,远离家人和熟悉的工作环境,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及问题,这都需要大学生志愿者既要正视现实,又要认清自我,敢于面对困难,勇于面对挫折,并在与困难和挫折做斗争的过程中磨砺自己的意志品质,增强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提高各种本领。有志愿者说:“既然选择了西部,不管风也好雨也罢,自己将会按照当初的诺言一步步地前进。西行路上好风光多磨难,不管经历磨难有多少、收获有多大,这段不寻常的成长经历本身对我来说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而,西部计划的实施会使得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到西部基层的艰苦实践中去知国情、增阅历、受锻炼、长才干。西部计划有利于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有效缓解大学就业压力大的难题。

(三)西部计划有利于推进大学生就业和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难题。随着近年来高校连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而社会经济发展并未相应地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导致大学毕业生压力陡增,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提高就业率,更好地促进毕业生稳妥就业成为摆在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这需要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现有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充分利用好党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规定,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毕业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实现积极就业。近年来,西部计划每年能组织万余名青年志愿者到西部去工作,其中绝大部分为高校应届毕业生,并且由于这一政策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使得更多的大W毕业生愿意到西部、到基层去工作和就业。毫无疑问,大学生往西部的分流,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巨大的就业压力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当然,由于西部地区条件艰苦、环境欠佳,相关政策措施缺失或力度不够,导致西部计划的实施并不尽如人意,而这恰恰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空间和舞台。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应主动出击,迎头赶上,充分发挥我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确保西部计划得以顺利、成功实施。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失所导致的西部计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西部计划至今已经施行了十年,期间为西部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为西部基层输送了大量教育、卫生和农技等专门人才。整体来看,已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报名并真正参与到西部计划中的大学生志愿者人数相对较少

西部计划推行十年来,已经向西部基层的500多个贫困县输送了数万名普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志愿者,几乎每年完成招募计划的比例都在90%以上。但是,当我们透过这一表面现象去进行深层的分析时,会发现其实每年报名并真正参与到西部计划中的大学生志愿者人数还是相对不足的。这种相对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西部计划的志愿者报名人数与招募人数相比相对不足。近几年,西部计划的招募计划每年大约在一万名左右。而实际上每年的报名人数仅仅维持在与计划数大体持平的状态,尤其是在一些东部沿海省份的名牌大学,报名人数更是少之又少。例如某财经类大学近三年报名西部计划的大学生志愿者人数仅为5人(2011年)、8人(2012年)、6人(2013年)。通常这些报名的毕业生几乎没有经过任何的选拔或者筛选就被“选中”。二是各高校西部计划的报名人数与学校应届毕业生总人数相比,比例偏低。例如某财经类高校近三年本科应届毕业生人数分别为5078人(2011年)、5890人(2012年)、6123人(2013年),而报名西部计划的毕业生志愿者人数仅占毕业生总数的0.39%0(2011年)、0.84%0(2012年)、0.65%0(2013年)。这样的比例与众多的考研、考公大军相比,显然是少得可怜。

(二)西部计志愿者的生源质量、结构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由于西部计划报名人数相对较少,这样就导致了选拔机制的薄弱或形同虚设。事实上,一些高校以及西部计划的组织者为了完成西部计划的人数指标、任务,对报名的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成绩、政治面貌以及在校期间的表现等方面几乎没有任何的条件限制和实际考察。据调查,某高校近三年共有29名本科应届毕业生报名西部计划,在这29名志愿者中,所学专业为西部急需专业的仅为3人,学习成绩和综合测评成绩占班级前30%的仅为1人,担任过班委以上学生干部的为1人,党员为0人。可见,许多为西部所急需的优秀的毕业生并没有大量进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这不能不说是西部计划实施中的一大遗憾。那么,高校所培养的众多品学兼优的毕业生都去了哪里?为什么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在西部需要的时候,他们却没有挺身而出?我们的教育是成功还是失败?问题可能难以简单地作出回答。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出了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西部计划是一颗试金石,它试出了教育中的问题所在。而这一现实问题也不能不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反思。

(三)西部计划志愿者流失也不容忽视

据报道,从1999年到2007年7月,四川省通过志愿者服务、下派等形式先后选派了8600多名大学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然而,截至2007年7月,仍在村(社区)工作的不足3000人,流失率高达70%以上。特别是条件较艰苦的地区,几乎留不住人。为此,有人疾呼:志愿者,你缘何来去匆匆?!为此,笔者在某市随机选取两所高校进行调查,发现自2010年至2012年,两所高校共有46名应届毕业生报名西部计划。但这46名志愿者按要求完成规定工作期限的只有16人,占总人数的23.9%,流失率为76.1%。可见,西部计划志愿者过高的流失率并非空穴来风。在实际调查中,笔者发现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既有西部地区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工作安排不如意、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等客观因素,也有大学生志愿者怕吃苦、过于理想化等主观因素。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没有后续主动跟进去关注、研究并解决这些问题,也是导致西部计划志愿者流失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推进西部计划的对策

(一)首先,广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提高认识并高度关注西部计划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是中央面向新世纪新阶段,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从全国各高校选派西部计划志愿者到西部地区和革命老区服务锻炼,是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人才支持的重要措施,也是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和锻炼优秀大学生的有效途径。要从战略和大局出发,把西部计划志愿者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抓好人员的选派和返回后的就业保障工作。

(二)高校要进一步加大西部计划的宣传教育力度

西部计划自2003年开始实施以来,团中央等各级部门都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但总体来看,在高校这一层面宣传力度还不够。据了解,有相当数量的高校对西部计划的宣传仅限于校团委、各二级学院团总支、各班级团支部的逐级传达。这种传达有的是采用会议形式,有的是在校园网上挂通知,还有的甚至只是电话或口头传达、转告的形式,既不正规,也不够严肃,这就导致许多大学生对西部计划根本不了解,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有一部分志愿者的后期流失也与学校前期宣传不够有很大关系。为此,高校应综合利用各种宣传媒介、手段,加大对西部计划的宣传力度。在宣传中,除了继续采取传统的会议、网络等宣传形式外,还应积极立足实际,创新和拓展新的宣传途径和方式。比如可以通过张贴宣传海报、悬挂横幅、开展讲座、举办报告会、组织主题班会、开展辩论赛、主题演讲会等形式,让更多的学生更为全面准确地了解西部,了解西部计划,了解自己的责任。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对毕业生加强与西部计划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对一些有意愿去西部、适合去西部、有可能去西部的毕业生进行个别跟踪、教育,甚至有时需要做好学生家长的解释工作。通过持续、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去西部建功立业的信念。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加强研究,不断创新西部计划工作

学生会就业部工作计划篇4

三、实施步骤

    l、各级劳动保障、教育部门以已开展就业训练的院校为基础,在搞好《劳动法规常识》、《就业指导》、《职业道德》等就业教育课程的基础上,有组织地吸纳应届毕业生或就业转失业的往届毕业生参加“大学生见习计划”。

2、依托大中专院校就业指导中心(处),对参加就业前训练的应届毕业生进行建档造册,将毕业生的基本情况逐一登记,并纳入“大学生见习计划”的资源库;就业转失业的往届毕业生可凭《河北省就业失业登记证》和原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证明通过原毕业院校或直接到就业训练中心报名参加“大学生见习计划”。

3、报名参加“大学生见习计划”的应往届毕业生须填写《就业意向书》,供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了解毕业生的求职愿望与需求,为向用人单位推荐提供依据。

4、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根据市场需求和毕业生填写的《就业意向书》,与相关用人单位联系,提供见习岗位。

5、根据其意向书的要求,有组织地安排他们到合适的用人单位进行见习,见习期3—6个月。

6、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协调用人单位为见习人员提供生活费用300—500元/月。

7、学生见习期满,经双方同意可以签订劳动合同,转入正规就业。对见习结束但未被正,式录用人员;凭解除劳动关系证明和《河北省就业失业登记证》到我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就业训练中心参加一次免费技能培训(已享受免费培训的不再享受该政策),并由劳动保障部门推荐工作。

四、实施目标2004年—2008年五年间全省计划组织20万名应往届毕业生参加“大学生见习计划”,成功就业率达到60%以上。

五、保障措施

学生会就业部工作计划篇5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将东部大学生输送到西部基层进行志愿服务。而服务期结束后,如何进行职业规划,让部分志愿者产生迷茫,就业前景不明朗也会令有意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踌躇不已。本文以东华大学西部志愿者为例,通过访谈调研,找到他们在“基层就业之路”上的困难和困惑,分析其优劣势,探讨影响和制约学生职业生涯路径的因素,寻求解决方法,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基层就业”。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此课题以东华大学08-15年“西部计划志愿者”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人物访谈。项目组成员遍历重庆和云南七个区县,深入基层进行人物专访。共访谈了11位参与“西部计划志愿者”项目的校友,男女比例6:5。

(2)调查问卷。“大学生西部志愿者职业发展路径”调研问卷,共发放50份,有效问卷46份,回收率92%。

三、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通过对东华大学往届西部志愿者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本课题对“基层就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路径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具体如下:

在“你在志愿服务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一题中,“现实与理想有较大差距,内心感到困惑”占36%,位列第一;“专业不对口,难以发挥专业特长”占36%,位列第二。在“大学期间你是否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一题中,67.3%的学生表示“会在毕业前进行规划,与长辈、朋友讨论”;16.2%的学生“毕业后开始规划”;仅有12.7%的学生“有明确规划,并且向就业中心老师进行了咨询”。在“影响本科生招募比例因素”一题中,选择“毕业生不愿去那么艰苦的地方工作”的比例最高,占35.9%;“宣传动员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位列第二,占28.2%。在“还有哪些政策需要完善”一题中,“积极争取地方领导支持,出台相关政策,为志愿者服务期满后扎根基层创建良好环境”以43%位列第一;“调整志愿者补贴”的呼声也很高,占30.8%。

在“你对西部计划实施的总体评价”一题中,“有效地整合吸纳了社会资源”占24.2%;“有利于人才支边、智力扶贫”占22%;“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权宜之计”占19.7%,位列前三。在“服务期结束后的工作规划”一题中,“返回家乡就业”占比最高,为45.5%;“留在服务地工作”、“续约”并列第二,“升学深造”仅占9%。

综上,学生在读期间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再者,志愿者对服务期满后的何去何从充满迷茫。

四、人物访谈结果分析

我们对往届志愿者中的代表性个例进行深度访谈,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志愿服务期作为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期,可以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锻炼待人处事方法,同时远离大城市的浮躁、沉淀调整自己。

第二,安排调配时尽量让原籍学生服务家乡,可以更顺利地融入到当地志愿服务中去,同时基层工作可以让有意进入体制内工作的志愿者提前打下基础。

第三,计划服务期满后在私企、外企择业的学生要多加斟酌。某些公司不承认这段志愿者工作经验,届时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同时还要承担年龄成本。

第四,部分大学生将志愿服务看成游山玩水的机会,作风不正,给接收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也会造成当地居民对于大学生志愿者的误解和歧视。

五、存在问题分析及可行性建议

1、加大西部计划在大学生中的宣传力度

在调查和采访中我们发现,大部分被调查者对于西部计划鲜有耳闻。学校的通知下发时间较晚,大多数大学生也是临到毕业才通过辅导员获悉这方面信息。西部计划的宣传不应仅局限于毕业生,应面向全校各年级学生宣传,早期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到西部去,意味着生活环境相对较为艰苦,导致自发性的志愿者较少,那么就需要外界去鼓动他们。此外,提早宣传能够让大学生提早规划自己的人生,除考研、就业、出国外,参与西部志愿者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2、加大当地政府对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

一些志愿者由于对于服务地气候环境等的不适应,在服务期遇到许多问题,如对于当地艰苦环境的水土不服、志愿者的医疗保障有待提高、开展群众活动时出现语言不通的困扰等。此外,部分基层领导对志愿者缺乏重视和尊重,带有“可有可无,多一个人打杂”的态度,对于志愿者提高工作质量具有消极影响,同时也没有充分发挥志愿者高素质的优势。

3、提高社会和群众对于大学生西部志愿者的认可度

做志愿服务,自己认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社会人,获得社会认可也是十分重要的。外界的评价对于青年人的个人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和导向。通过采访志愿者和当地组织,我们得知西部志愿者尤其是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志愿者数量远远不够。如果能提高西部志愿者的社会认可度,让西部志愿者更受尊重,则可增加报名人数,在选拔中提升志愿者群体整体的素质能力。

4、学校应加强对于志愿者服务期满后的相关“就业服务”与支持

在就业问题上,多数受访者只有笼统目标,并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各高校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应将毕业生“后职业”发展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和规划,提供维护、回访等服务,为这些服务期满的基层就业学生制定职业发展路径和规划,建立长效机制,帮助他们进行更好的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从而促进学校就业工作的更好开展。

5、广泛了解受助者的真正需求,做到“因地制宜”

不同地区对志愿者的需求不同,当地有关部门可进行岗位缺口调查,对所需专业的西部志愿者进行统计,下发至各高校,这样一来,应届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或者未来的职业规划选择服务地区,最后到当地相关部门进行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大学生的才能发挥到服务工作当中去,并能够同志愿者未来职业更好的接轨,有助于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而且对于受助者也会得到更加专业的帮助。

六、结语

大学生“基层就业”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解决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给基层单位带去先进技术、充足知识和创新能力。因此,要积极探索基层就业渠道,完善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政策,促进西部计划的实施开展,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莹.浅析大学生基层就业及其发展路径选择[A].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1)25-26.

[2] 张清芳.服务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路径研究[J].江苏高教,2014(2)123-124.

学生会就业部工作计划篇6

1、抓谋划部署,明确政策措施。中共省委组织部、共青团省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事厅五家主办单位高度重视西部计划,在西部计划全面启动之前,就多次调查协商和沟通,不断的完善西部计划实施的各项具体政策和鼓励措施。省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对西部计划的宣传方案、选拔标准、培训工作以及就业服务机制等方面作出科学安排,为西部计划的顺利推进营造良好条件。高校项目办不断细化国家和省项目办关于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政策,保证大学生参与西部计划的积极性。如浙江大学对参加西部计划的志愿者一次性奖励XX到4000元,减免部分或者全部学费,志愿者在服务期满后报考本校研究生可享受笔试成绩加10分的政策;浙江师范大学和宁波大学制订了除为每位志愿者发放补助金3000元外,获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质奖章的志愿者还可回校安排工作等支持政策。

2、抓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省项目办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各类媒体,创新宣传工作方式,突出志愿服务典型、服务理念宣传。XX年7月份,浙江日报连续两次派记者到四川,深入服务地开展采访,连续在显著版面刊登8篇报道,总编杨大进多次对报道作出批示;XX年下半年,省项目办积极联系青年时报,连续10期刊登了14个优秀志愿者的事迹;XX年4月份,青年时报开设志愿者专刊,用5个整版刊载了13位优秀志愿者的典型事迹,加印5000份报纸分发到全省45所高校,做到所有毕业班的寝室都有一份。此外,浙江卫视、浙江广播电台等省级新闻媒体积极宣传志愿者优秀事迹,在全省上下引起强烈反响。各高校积极行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在校园内外营造了良好氛围。

3、抓重点发动,确保招募质量。在招募工作中,省项目办确定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16所本科院校为西部计划示范高校,以学历高、专业对口、成绩优秀、具有较强奉献精神的毕业生为重点动员群体,以需求量较大的教育、农林牧渔、医疗卫生、金融、计算机等专业为重点动员专业,时时监控,全面把握动态,及时查漏补缺,确保招募进展。高校项目办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集中体检、公示的工作程序,根据本科优先、服务两年优先、有志愿服务经历优先、基层岗位急需专业优先等原则,坚持高标准,严把质量关,保证了志愿者的高素质。近两年,我省报名人数均超过1000人,并出现了博士生报名参加志愿服务,其中,本科生比例均在85%以上,党员比例在29%以上,学生干部比例在58%以上。

4、抓培训对接,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者作用。在志愿者奔赴服务地之前,省项目办专门聘请有关专家和学者为志愿者集中授课,授课内容包括服务地情况介绍、基层工作方法和卫生保健常识等,使志愿者在思想上、认识上、技能上做好全面准备。同时按照专业对口、基层第一线的岗位优先考虑、参考志愿者的个人意愿等原则,积极主动联系服务省项目办,将志愿者分配到各服务县的对口岗位,做到量才施用。在志愿者到达服务地后,省项目办会确定专人作为志愿者的工作和生活联系人,并且通过电话、短信、qq群、志愿者博客等形式,在工作上指导志愿者,在生活上关心志愿者。

5、抓就业服务,保证西部计划可持续发展。XX年下半年,省项目办联合“和悦人才网”开设专门网页集中推荐优秀志愿者,并将西部计划服务期满的2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有关资料推荐至省教育厅就业指导中心。XX年3月,省项目办联合青年时报、浙江都市网为服务期满的大学生志愿者专门开展了XX年浙江春季大学生志愿者网络招聘会,有近200家企业参加了网上招聘,为大学生志愿者们提供了1000多个岗位,3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参加了此次招聘会,据不完全统计,近1/5的志愿者在网上达成了就业意向。同年5月,我省项目办联合青年时报、阿里巴巴网站开展了省大学生志愿者求职宝典活动,对全省11个地市的就业现状、就业环境进行全面调查,连续11期在青年时报重要版面进行深度报道。

二、省西部计划工作的初步成效

    西部计划实施实施五年来,在全国项目办的具体指导下,我省西部计划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从社会层面而言,形成了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的积极导向。我省报名参加西部计划的人数逐年增加,仅XX就达到1256人,比XX年增加了25%,许多志愿者在服务期满后纷纷要求延长服务期限或者留在基层工作。据统计,XX年年就有40多名大学生要求延长服务期。

2、从基层角度而言,服务了我国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很多志愿者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整合社会资源,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西部计划志愿者通过整合母校和社会资源,共募集资金300万余元,设立助学基金18个,建立“爱心图书馆”27个,捐赠图书12万余册,结对资助学生近1200名,深受服务地党政领导和干部群众的认可和赞许。

共2页,当前第1页13、从大学生角度而言,推动了大学生健康成长。几年来,我省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如背负着父母下岗、哥哥残疾的生活重压的志愿者钱艺弘,面对服务地遭遇80年一遇的特大旱情,积极奔走,募集到了上万元的资金,为缓解当地旱情立下了大功;省级优秀毕业生吴东昌,为了回报社会帮助,毅然选择西部并主动延长服务期,遭遇丧父之痛仍坚守志愿服务岗位。还有杜伟挺、胡庆龙、罗乐等大多数志愿者都在服务过程中作出了贡献,提高了素质。

4、从共青团事业发展角度而言,找到了服务党政、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新途径。西部计划把党政所需、社会所急、青年所求有机结合起来,找到了共青团工作新的增长点;把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聚集在共青团周围,为共青团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充分发挥了共青团的组织优势,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展现了共青团的整体形象。

    随着实践的探索,我们也看到了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地方,志愿服务供需关系需要进一步科学对接,工作岗位设置要进一步合理;对志愿者的指导需要进一步加强;志愿者的就业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就业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良好的舆论氛围有待进一步形成。

三、省实施西部计划的下步打算

    为保证西部计划持续健康深入发展,下阶段,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学习、深刻领会xx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全国项目办的部署,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各项工作。

1、加强宣传,在优化志愿服务舆论环境上下功夫。要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加强整体策划,注重深度挖掘,使全社会更全面更深入地关注西部计划,关心大学生志愿者。要深入挖掘突出青春特色、大学生志愿者特色、西部基层特色的志愿者事迹,力求鲜活生动,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要努力形成对志愿者个人和志愿者集体立体的宣传态势,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在广大青年学生中进一步形成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积极导向。

2、立足育人,在加大服务志愿者成长成才力度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帮助志愿者客观全面的分析就业形势,树立符合实际、适应形势的择业观和成才观。要重视对志愿者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要积极依托省教育厅就业指导中心、省人事厅人才交流中心、省青年企业家协会、省青年联合会等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志愿者的就业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平台。要进一步整合团内资源和社会资源,采取市场化、社会化的手段,尽最大努力为志愿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3、务求实效,在完善科学规范的招募培训机制上下功夫。要始终坚持“按需、择优、集中”的原则,进一步落实招募责任制,以高校项目办为第一责任方,严格选拔在思想政治、专业水平、健康状况等各方面素质过硬的优秀学生到基层服务;进一步抓好供需对接,根据基层的实际需求和大学生的服务意愿,做到供需结合,科学定岗;进一步完善志愿者在校培训、岗前集中培训和岗中培训的方式和方法,将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

四、建议及对策

学生会就业部工作计划篇7

一、“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背景

1.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农村村级组织建设的现状不能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新农村建设急需人才补给。

2.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拓宽就业途径、缓解严峻就业形势的有益尝试。当代大学生面临就业难题,造成优秀人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这与农村村级组织对人才的需求造成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一方面造成村级组织人才短缺,迫切需要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善致富的高素质农村干部队伍,提供了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大量大学毕业生闲置在家,造成了优秀人才的相对积压,提供了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可能性。

二、“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现状

大学生村官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再到快速发展的过程。1995年,江苏省率先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1999年,海南、浙江两省相继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到2004年底,全国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省市区发展到10个,主要分布在东、中部地区。2005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北京、四川、江西、福建、青海、辽宁等省市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到2008年,全国共有28个省市区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一个全面发展时期。

大学生村官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与取决于政府的支持。面对就业难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的措施,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目前,各地区出台的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大致是:保留大城市常驻人口户籍、提供较高的工资待遇、提干时有政策倾斜、考研酌情加分等。这些措施大大激发了大学生当“村官”的热情,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就业,也使得闲置的大学生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大城市的就业压力。在他们任期满后,大多数村官又因为国家给予他们创业的优惠政策选择了自主创业,当他们创业成功以后,又为社会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从而进一步缓解就业压力。所以,大学生村官能够缓解一部分大学生就业的问题。

三、“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学生村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但因为当村官的人毕竟还是少数,所以这个计划还不能真正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分流。同时,它在实施过程中也还存在许多问题,这就需要地方机构对其正确引导、有效监管。据调查,在一些地方,由于上面既没有工作计划,也没有工作任务,大学生一片茫然;再加上大学生“村官”这个头衔本身就有点不伦不类,既不是村民,也不是村官,对村级事务的管理没有监督建议权、更无组织管理权,大学生村官不能具备自己应担负的责任感,使得大学生村官成天无所事事。这就使得这些大学生村官几乎成了闲置设备,但是他们的福利待遇还是按时享受,这样给社会造成了不小的负担。

四、使“大学生村官”计划逐步完善的建议和对策

1.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政府有着特殊的权威作用,当政府行为和毕业生行为协调一致时,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就会进行得平稳顺利,反之就会出现矛盾。在当前就业压力严峻的情况下,要使“大学生村官”计划真正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分流,政府必须一如既往地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前往基层,到村社任职。

2.为避免大学生村官成“闲置设备”,应制定好“大学生村官”相应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如制定月计划、年计划;安排好能当面指导他们实践的指导员,引导他们积极投身到新农村的建设事业中。

3.加强大学生村官的培训管理,通过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4.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相关配套机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具体的考核标准,规范他们的行为,使他们具备相应的岗位责任感。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及时给予奖励;对工作业绩较差、工作能力不胜任的给予警告乃至辞退。

5.建议在对“大学生村官”“来去自由”的户籍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改革,把“大学生村官”户口落入所服务的农村,让他们以村民身份参与村集体事务的管理,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6.要鼓励“大学生村官”在岗期间积极创新,带领村民勤劳致富,同时鼓励他们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创业,不仅增加了社会财富、提高国家经济水平,同时还为社会提供一批就业岗位,进一步缓解社会“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郑素娟.大学生当村官利与弊若干思考[C].经济研究导刊,2008(18).

[2]罗潇,古晓鸽.关于西部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思考[F].技术与市场,2009(12).

[3]陈凤明,杨明,等.关于达州大学生“村官”的调查与思考[J].达州新论,2008,(S1):11-16.

[4]宋相义.农村村级组织建设的创新之举—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调查与思考[F].前沿,2007(2).

[5]淡华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报告[J].洛阳工学院学报,2000(2).

学生会就业部工作计划篇8

人的行为受思想支配,正确的思维方式会保证其行为的正确;反之,则会出现偏差。如果一个人只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而政治觉悟比较低,不热爱甚至厌恶计划生育工作,那么他就不可能积极地去从事这项工作。所以,企业计划生育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极为重要。

1.计划生育干部,特别是企业基层计划生育干部,是党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具体实施者,在困难面前是坚定不移地、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还是面对阻力发生动摇,或者为明哲保身而采取回避态度,这是检验计划生育干部觉悟程度和政策水平的试金石。企业计划生育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政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党和国家计划生育方针政策的落实。所以,广大计划生育干部必须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政策水平,从而提高贯彻执行党和国家计划生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计划生育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同时又是一项难度很大的群众性工作。要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广大企业计划生育干部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因此,计划生育干部在加强政治思想修养时,一定要培养自己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广大计划生育干部就会热爱计划生育工作,安心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积极搞好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是一项十分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宣传教育,落实节育措施、奖惩兑现、清理检查、统计分析等。要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做大量细致具体的工作。而这些工作又是相互联系的,缺一不可。如果不进行宣传教育,群众不懂得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性,不理解国家的生育政策,就不可能自觉自愿地实施计划生育;如果不落实避孕措施,就可能计划外怀孕,补救不及时,就会造成计划外生育;如果对超生者不进行处罚,那边别人也可能效仿,势必导致人口出生失控。

3.要做好这些细致、复杂的工作,就需要企业广大计划生育干部有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否则,工作就会出漏洞。为此,要克服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的思想。因为这种思想只能导致工作上的不负责任,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会贻误整个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做到扎实、认真、细致。各项工作要一项一项地去落实、去完成;对育龄妇女要一个个地去做工作。如果一个人的工作没有做到家,那么就可能出现一大堆的问题。只有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做工作,才能真正把计划生育工作做好、做扎实。

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则是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怎样才能做到群众自愿呢?实践证明,除了进行宣传教育之外,就是要搞好服务工作。在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中,采取一些行政措施是必要的。但是一些问题,特别是思想方面的问题,单靠行政措施是不能完全奏效的,还需要思想上的引导和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包括许多内容。其中重要的是避孕与节育的技术服务。许多育龄妇女都有避孕节育的要求,但有时因种种原因,影响了节育措施的落实。对于那些羞于领取避孕药具,或领取避孕药不甚方便的,应当主动送避孕药具上门。对缺乏使用药具知识的,应及时给予热情指导,讲明使用避孕药具的好处和注意事项。

二、科学文化

当今社会科技日益发达,知识不断更新,有人称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一个人只有掌握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否则是搞不好的。有人说,搞计划生育工作不需要什么科学,人人都能搞,这显然是一种误解。目前在我国,计划生育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有人称之为边缘学科,因为它既包括了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又包括了自然科学方面的(下转第65页)(上接第35页)内容。

三、工作能力

1.组织协调能力。计划生育是一项社会工程,为了协调好有关部门和人员的关系,就要求计划生育基层干部具有较好的协调能力。在提高协调能力方面,首先要有主动性。主动热情地和有关部门和人员联系,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其次,要善于处理好和上级领导的关系。主动地、经常地向领导汇报上级指示和本地计划生育工作情况,以取得领导的领导汇报上级指示和本地计划生育工作情况,以取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2.基层工作能力。基层工作能力,主要指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计划生育基层干部在提高基层工作能力方面,主要应提高说服动员群众的能力。因此,要学习一些公共关系学方面的知识,以掌握处理工作对象关系的技巧。

四、心理状态

1.要有不畏艰难的毅力。首先,应充分认识计划生育工作的艰巨性,事先有思想准备。这样,遇到困难时,就不会惊慌失措。其次,要树立必胜的信心。一方面,要看到困难,正视困难;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成绩,看到光明,树立信心。

2.要有冲破偏见的勇气。由于受旧观念的影响,部分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有种种误解。为了搞好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干部必须具有冲破这种世俗偏见的勇气,首先要相信自己从事的工作是一项光荣的事业,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要克服自卑感。其次,应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和支持计划生育工作。我们还应看到,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和支持计划生育工作,这是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强有力的后盾。

3.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 。要克服畏难情绪,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是由于计划生育的长期性决定的。这是因为:一是思想意识的改变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二是人口的发展要受到经济和文化的制约;三是人口发展是有惯性的。要想使我国人口增长控制在理想的水平,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实行计划生育才能达到目的。

学生会就业部工作计划篇9

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是开发计生队伍人力资源的前提。首先要抓好领导干部的选拔,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实行公开推荐与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从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中选拔干部,这样就保证了领导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政治素质,具有驾驭全局的能力。

在引进人才上,要本着“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方针,优先从大中专毕业生和其他国家干部中录取,或采用公开考试录用的形式。坚持“六个不选”,即“政治不合格不选,不热爱计划生育工作不选,不能创造性开展工作不选,不敢面对困难、害怕受挫的不选,不愿吃苦、作风浮夸的不选,想以计生为跳板进机关的不选”。这样便于摆脱关系网、人情网的羁绊,增强队伍的战斗力。此外应在计生系统内部进行竞争,建立一套有竞争、有活力的机制,从而充分调动起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对计生人员的思想道德作风等各方面进行严格监督。

在计生系统内部实行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__区计生委联合人事部门,在全区建立了用人选人机制,组织街、居两级计生干部考试。考试合格者颁发计划生育上岗证,对个别素质差、不适宜继续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人员及时进行调整,真正实现“优者上,相形见绌者下”。从制度上解决计生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问题,使计生队伍达到专业配套、知识互补、分工科学的要求,从而增强了计生队伍的战斗力。

(二)加强计生干部的学习能力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越来越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所有的知识。如何应对知识爆炸时代,解决人类能力的有限性与知识扩展的无限性的矛盾?首先值得注意的就是学习能力的建设。只有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有效地、有针对性学习,才能更新老化的知识,掌握新知识。新世纪对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就要求计生干部不断培养自学的能力。每一个计生干部都必须懂得,走向成才的过程,应当是一个坚持学习,不断获取知识的过程,任何时候都不能满足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要时时更新自己的学习目标,善于通过各种学习方式,不断补充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在追求真知的道路上永不满足,攀登不止,争做计划生育工作的推进者。

(三)加强计生干部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计生干部创新能力的培育,对计生事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有着极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果计生干部的创新水平低下,就只能是一个跟进的角色。纵观历史,任何不积极进行知识创新、创造力开发的民族或国家,就要落伍,就要挨打;不具备创造力的青年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被历史所淘汰。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以来,给计划生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下的计划生育工作,计生干部如果还是固守陈规,不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满足不了群众日益增长的计生需求,就要落于别人之后。所以加强计生干部的创新能力极为重要。创新首先要从思想上创新,为此,一要树立全局观念,从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计划生育全局观念,充分发挥自身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参谋助手与综合协调作用,大胆探索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二要树立法制观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上来,牢固树立依法做好计生工作的观念、依法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观念、依法履行计生职责的观念,做到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积极探索依法管理计生工作的新路子;三要树立服务观念,变“要你计划生育”为“为你计划生育提供服务”,转变过去单纯依靠行政制约的管理方式,向融宣传教育、优质服务、综合管理为一体,围绕群众生育、生产和生活需求,开展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做到服务于民、取信于民。

(四)加强计生干部的宗旨教育

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群众工作,受众是育龄群众。作为一名合格的计生干部,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业务知识,而且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工作中,计生干部应该始终把全心全意为育龄群众服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建设一支密切联系群众的计生队伍,对于保证计划生育系统廉洁、勤政、务实、高效,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艰巨任务,具有决定性意义。在计划生育工作中,计生干部应以广大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标准。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把群众视为计划生育的主人。在不断加 强和育龄群众交流的同时,计生干部要时刻想到群众利益、群众愿望、群众意志、群众情绪,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要切切实实地为育龄群众办实事,决不能把“为人民服务”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流于形式,要真正用真诚取信于育龄群众。几年来,__市__区计生委先后开展了“争做新世纪最可爱的人”、“我为党旗添光彩”演讲比赛、读书笔记展评、论文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宗旨教育,使计生干部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思想上筑起了坚固的防线,进一步增加了自觉抵制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败现象的侵蚀。

(五)加强计生干部的政治业务学习

计生干部能否被育龄群众认可,规根结底取决于素质的高低。同志指出:学习是个前提,不学习,政治上就不能成熟,就不可能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学习是从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重要环节,是与时俱进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计生工作者要坚持刻苦钻研,勤于思考,努力成为学习型干部。一是要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会议精神,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二是要坚持从实践中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先进人物学习,不断提高道德素质;三是要坚持学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只有通过加强学习,才能使自己政治上坚定,理论上成熟,业务上精通,才能不断提高科学决策能力,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以及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努力实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两个转变”。

稳定现有的低生育水平,不仅需要强有力的政策作保障,更需要发挥人的因素。基层计生干部队伍的政策理论水平、专业技能等素质的高低决定了计生事业的发展。这就要求计生人员平时注意知识积累,不断充实自己,加强业务学习,这样才能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满足育龄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计生部门也要组织一些活动来促进计生干部学习的热情,__市__区计生委今年上半年先后两次组织全区计生干部进行业务知识和政策政策培训班,加强对计生干部的培训。并以办事处为单位,组织驻街单位和居委会计生干部进行知识竞赛,从中选拔出优秀选手参加全区竞赛。通过这种层层选拔的形式,调动起全区计生干部学习的积极性。__区还开展了“每周一案”活动,增强计生干部分析事物的能力,提高计生干部的业务能力。通过加强计生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胜任计划生育工作,与育龄群众建立起平等的、可以依赖的人际关系,逐步提高了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

(六)加强群众监督

学生会就业部工作计划篇10

通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可以促进职工及其亲属观念的转变、素质的提高,使企业的管理、发展始终处于良好的人口环境里,等于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减轻了压力,注入了活力,带来了动力。

但企业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并不简单,宣传教育、综合管理、优质服务哪一样都不能少,哪一项都不能忽视。并且有着企业特征的难点、重点和热点。一方面是由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性质与特点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企业所存在的管理结构、经营机制和经济效益等情况决定的。

难点:是管理工作复杂,人员“里一半”(在岗职工)、“外一半”(不在岗职工)。同时受企业效益好坏的影响较大。

重点:落实现行生育政策,保证公民依法享受生育的权利,依法兑现奖励优惠的规定和对违法生育给予处罚。

热点:既要满足工作对象的需求,又要为企业的生存、发展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因此,必须充分认识企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走出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的狭隘思想,围绕企业生存和发展抓紧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拓展空间、做好服务,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近期以来,我公司在上划集团公司直管的形势下,研究并制定了今后一段时间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管理、企业效益和发展,依法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综合管理、优质服务活动,不断地创新求实、和谐求进,让职工满意,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为维护企业职工团结稳定的法宝,成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

动力。

同时公司计生部门也明确了自己的工作任务和思路:

一、工作质量―倡导和落实“实”字原则

在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中,有一些情况要求职工群众配合才能完成的任务。如填写有关会员个人的婚育方面信息情况登记时,一部分人员不肯配合,说是个人隐私,不想让人知道。还有些填写不够真实。这样我们第一手资料不准确,会影响到以后的统计结果。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做好计生工作的难点。

因此,必须倡导和落实“实”字原则。“实”就是要求真务实上报数据要真实可靠,开展统计要反复核实,各项任务、计划要踏下身子狠抓落实。在落实入户访视“三要素”。强化“四项职能”的前提下,主动去做知识丰富、掌握政策、精通业务的宣传员.做组织有方、管理有序、领导有力的组织员,做思维敏捷、善于协调、群众欢迎的协调员。

加强专(兼)职计生干部学习培训,提高计生干部素质。随着 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大,大多存在重经 济效益大而轻社会效益的思想,计生国策意识淡薄,企业运转后,不配备计生专(兼)干,有的虽然配了计生专(兼)干,但往往其他工作任务很重,经济指标考核很紧,对于计生工作则不做任何要求,长此以往,计生专(兼)干也是名存实亡。已有的计生管理人员也较多未经过必须的教育和上岗培训,没能掌握政策法规、生殖保健、孕情跟踪、术前教育及术后随访等业务知识,政策法律素质和业务素质亟侍提高。

二、工作态度―倡导和落实“细”字原则

“细”字就是细致的工作态度,细腻、严谨的工作方法,尽力做到细致、严谨。基层计划生育业务体系相当庞杂,长期以来,企业树立“企业要发展,技术要创新,人口要控制”指导思想,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大力配合好地方政府做好计生工作,更好的贯彻国家计划生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把计划生育工作落到实处,为企业机关广大干部群众服务。企业领导非常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并把此项工作放在首位,多年来从未发生过违反计划生育条例的事例。在街道、社区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配备了专门的计生育干部,建立了相应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及台帐,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计生工作活动及计生干部培训班。

三、工作作风一倡导和落实“勤”字原则

“勤”就是要扎扎实实工作。态度端正,真正做到嘴勤、腿勤、手勤。嘴勤,就是要多说,会说,巧说。多以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和群众交流,在宣传政策、落实任务的同时和群众打成一片,做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知心朋友;多向同行征求意见和建议,探讨工作,在解决疑难问题的同时,提高自我;多向上级领导汇报、咨询,赢得他们的帮助和支持。腿勤就是要多深入实际搞调研,为能编制切合实际的工作计划,奠定坚实的基础;多入住户调查核对,尽量减少和避免实际与业务间的误差;多在部门间走动衔接,以争取到其他部门在工作上的理解和大力支持。手勤就是要多写多记。俗话说得好:“好脑筋不如个烂笔头”,计划生育工作面对的是千家万户,搞起来千头万绪,张家是张家的现状,李家是李家的实际,今天有今天的工作,明天有明天的情况,如果单纯地靠脑袋,凡事懒于动手,不做记录,那只会导致一个必然结果,就是丢三落四,东拉西扯,张冠李戴,把基础业务搞成一本连自己也说不清、解不开的糊涂帐。

(1)首先根据单位实际,按照社区计生办要求,配备了兼职的计生干部,重新调整和加强了企业本部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企业本部计划生育协会,组长及会长由企业领导及人事部、办公室主要领导担任,使之更适宜企业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的需要。

(2)结合本企业实际,我们制定了《企业计划生育协会活动制度》、《企业本部计划生育工作职责》、《企业计划生育协会学习培训制度》等规章制度,使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有章可循。

(3)按照上级计生主管部门要求,认真做好各类台帐,按时向社区报送月报及季报,按时参加社区月例会,报送计生工作相关信息,积极为本单位职工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生育证》等服务,向职工群众宣传相关的计生政策及办证需要提供的 相关材料,热心细致做好解释和服务工作。

(4)完善了计划生育协会组织网络,划分了分会小组,明确了各小组的组长,有名册,有一个会员之家,活动有记录。按时交纳计划生育协会会费。

(5)按照计生协会工作要求,每年都要对计生干部进行学习 培训,把新知识和新精神做方法带回到本单位,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四、工作要求一倡导和落实“通” 字原则

“通”就是要求业务精,政策熟,素质高,知识全面。这是对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精通业务是前提,精通政策法规是 基础,更好地服务于民,取信于民,胜任工作。提高全体职工对计 划生育工作的认识,扩大宣传面。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基本国策。国家还为此制定了计划生育法,说明计划生育工作 的完备性、重要性。引导广大职工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和健康理念:要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丰富宣传教育内容,在宣传计划生育基本政策、法律法规的同时,以职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积极宣传计划生育科普知识、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知识、健康保健知识等;使职工群众自觉自愿的支持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让职工群众从各种媒体上感受到政府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视。

学生会就业部工作计划篇11

第二条国家教委所属学校除第一条规定范围外,还可面向农业、林业、地质、能源、建材、气象、国防军工、等部门中,个别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的单位定向。

第三条农业、林业、能源、地质、气象、建材、测绘、轻工、司法、国防军工系统所属的某些学校,可分别按隶属关系面向农场、牧场、生产建设兵团、林区、林场、矿区、油田、野外地质队、水电施工基地、远洋捕捞生产船队、海水淡水养殖场、气象台站、盐场、劳动劳教场所,以及国防军工三线等地区定向;农业、林业院校应注意为农村培养农村中学专业技术课师资。

第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学校可面向教育基础比较薄弱的老革命根据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山区、边远地区的县,以及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的行业定向;中央部门所属学校为地处上述地区的本部门所属企事业单位培养人才可实行定向。

第二章定向计划编制原则和程序

第五条国家教委所属高等学校

(一)各有关部门、地区根据本部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参照历年毕业生分配名额,分别向国家教育委员会、有关高等学校提出分学校、分专业的定向需要计划;

(二)学校参照定向部门、地区的需要,编制分部门、地区的定向招生来源建议计划,其比例不超过年度国家任务招生总数的5%;学校在各省(区)定向招生数(含为中央部门所属单位定向数)不得超过在该省(区)招生名额的50%。学校分专业定向计划报国家教委备案。

(三)国家教育委员会根据定向部门、地区的需要,综合平衡学校编制的定向招生来源建议计划,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来源计划一并下达执行。

第六条中央其他部门所属高等学校

(一)中央其他部门所属高等学校定向比例一般不超过当年国家任务招生计划总数的5%。

(二)中央部门分学校定向招生来源建议计划,由主管部门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审核下达;分专业定向招生来源计划,由主管部门下达并报国家教委备案。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高等学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根据人才培养规划和定向地区、行业的需要,确定适当比例,制订定向计划。本科学校定向比例不宜过大。

第八条定向生可以安排在定向分配地区招收,也可以在生源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地区招收,毕业后到定向地区工作。

第三章招生

第九条定向计划是国家任务招生计划的一部分,要认真贯彻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切实保证新生质量。

第十条填报志愿

(一)各中学、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各有关单位应动员考生报考定向招生的志愿,立志建设家乡,建设边疆,到艰苦地方建功立业。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向考生公布高等学校在本地区招收定向生人数、专业、定向招生及就业的地区等。

(三)选报定向志愿的考生,应填写《定向生志愿表》(一式四份),由考生及其家长签字,县、市招生办公室盖章,放入考生档案。被学校录取的新生,由学校在《定向生志愿表》上盖章。交考生报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公室一份,定向就业的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毕业生分配部门一份,学生及所在学校各存一份。

《定向生志愿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公室制订。

第十一条录取

(一)高等学校应根据考生填写的定向志愿录取定向生,并在录取通知中注明定向地区或部门。

(二)高等学校录取定向生,一般与非定向生执行同一录取分数标准,在院校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如果不能完成定向招生来源计划,可在该院校录取分数线以下二十分以内择优录取;如仍不能完成计划,学校可以将计划调往考生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地区招生,或在原地区招收非定向生。

第四章在校期间的待遇

第十二条定向生免缴学杂费。

第十三条定向生除享受国家规定的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生的待遇外,还根据学习成绩和表现享受定向奖学金。

定向奖学金由接受定向生的地区或部门,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下达的定向计划确定的名额设立。

定向奖学金的发放标准和办法由接收定向生的部门、地区根据国务院国发[1986]72号文件的精神及国家教育委员会、财政部(87)教计字139号文件的规定拟订。

第五章定向生在校管理及就业政策

第十四条定向生在校期间的管理,按原教育部(83)教学字001号文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五条学习成绩优秀的定向生经所在单位同意可以报考研究生。毕业后仍回原定向地区或部门就业。

第十六条招生时没有完成定向招生计划的学校,可在新生中征求志愿,为申请定向奖学金的学生补办定向手续。

第十七条定向生毕业后,依招生时确定的地区或部门范围内实行“双向选择”就业。即:主管毕业生分配的部门负责向本地区、本部门有关单位推荐,毕业生选报志愿,用人单位考核录用。

如定向地区或部门因情况变化不再需要,定向生可按国家任务招收的学生的方式就业。经教育拒不去定向地区或单位工作的毕业生,须退还所得全部奖学金,补交学杂费,并向学校缴纳部分培养费。

定向生的服务期限,一般不应超过6年(含见习期1年),服务期满,允许其流动。

第六章职责分工

第十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中央有关部委教育司(局),会同毕业生工作部门,负责制订本部门、地区所属学校定向计划;向国家教委和有关高等学校提出定向招生生源建议计划;落实并制定定向奖学金发放办法。

第十九条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有关高等学校,按定向招生计划负责组织报名、录取工作。

第二十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有关部委主管毕业生分配的部门应配合高等学校做好定向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定期了解定向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加强同定向生的联系,制订必要的政策,鼓励吸引他们毕业后到定向地区或部门工作。对定向生的就业,要充分考虑各校、各专业特点,把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安排到能发挥其专长的岗位上。

学生会就业部工作计划篇12

在企业计划生育工作中,计划生育思想工作是其最为基础的工作之一,只有做好企业计划生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确保企业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但在当前很大一部分企业计划生育工作中,并没有对计划生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对计划生育工作认识不全面,觉得企业计划生育工作可有可无,由于重视度不够,所以在企业计划生育工作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对也较少,这就导致企业计划生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是形式主义,从而对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二)传统工作模式与现代规范化管理之间存在矛盾

目前在企业管理工作中,一些较为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开始进行应用,企业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也开始加快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通过HNWIS系统、WIS系统的应用,可以对企业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基本信息及计划生育工作管量水平进行充分的反映。但在当前我国企业计划生育工作中,管理人员素质、服务设施及工作模式等都无法与现代化规范化的管理进度相适应,传统的工作模式与现代规范化的管理之间存在着矛盾,从而对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三)实际工作水平和考核制度之间存在矛盾

目前企业计划生育工作涉及的内容较多,而且所有内容都制定的严格的考核标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计划生育政策及计划生育管理通常都是由几个领导进行决定,这就导致企业计划生育工作更多时候做的是表面工作,并没有严格的执行考核制度,实际工作与考核制度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企业计划生育指标都是以政策生育率作为核心指标,这也是企业计生工作实际水平的直接反映。但在企业计生工作中,采取硬性的指标来确保任务的完成,对于完不成任务的则会受到惩罚,严重者还会被免职。这就导致企业计生工作为了完成任务而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所上报的数据是一年好过一年,但这与实际工作之间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二、提升企业计划生育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

在新时期,企业应该充分的认识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针对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努力找出计划生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并将其作为以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内容,进一步做好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目前,企业计划生育工作主要面临严竣的挑战,一方面,随着企业的改革,企业的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企业员工的服务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一些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满足不了职工的要求,通常给企业的计划生育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企业应该不断的创新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方法,不断的摸索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的特点与规律,建立科学的计划生育管理体系,建立全新的管理机制,完善管理方法,把社会发展、环境、资源、人口增长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此服务于企业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保证企业能够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二)推进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机制的改革

在当前新时期,社会人口不仅流动性增强,而且开发性也逐渐增加,在这种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及人口转变的新形势下,在现代企业计划生育工作,传统的以管控为主的管理模式已越来越无法当前新时展的需求。计划生育工作应该积极的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以扩大职工的需求为目标,不断的提高服务质量,把育龄群众和职工对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度,当做衡量自身企业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标准,努力创建企业计划生育事业的新环境。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的推进企业计划生育工作的进程,目前,企业常用的管理制度包括育龄妇女管理制度和项目部管理制度。企业通过建立育龄妇女婚育档案来对育龄女职工的生育状况进行掌握,同时根据档案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督促已婚女职工进行节育,并定期对女职工进行检查,有效的避免计划化生育的情况发生。对于育龄妇女,需要保证其能够享受到妇科病普查免费服务。企业需要定期组织计划生育主题,动员企业未婚和已婚女职工参加优生培训,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宣传,组织企业女职工学习和计划生育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及外出参观学习等,从而使其意识到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对于企业女职工中的育龄妇女,需要从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方面给予充分的关怀,做好晚婚晚育及母乳喂养的假期待遇落实工作。

学生会就业部工作计划篇13

二、进一步健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一是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列入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明确本单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职责,与本单位计划生育专管员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与育龄妇女签订计划生育协议书,层层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二是由单位一把手亲自负责本单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抓好各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任务的落实。

三、进一步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

(一)积极做好本单位干部职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做到各项登记表册记录完整全面,没有违反计划生育的现象发生。

(二)开展暖流工程,服务困难群体。

1、开发社区就业岗位。要针对下岗女职工年龄偏大、技能单一,再就业困难的实际情况,把社区就业作为她们实现就业再就业的主攻方向。积极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帮助她们尽快实现再就业。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