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课件论文实用13篇

自制课件论文
自制课件论文篇1

(一)动画过多,容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在自制课件过程中,有些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味地制作各种内容的Flas及切换效果,如“随机线条”、“平淡滑出”、“溶解”等动画效果,在设计文本框时也会配以类似的动画效果,这样做往往会造成本末倒置、喧宾夺主的结果。聋哑孩子本来视觉神经就相当发达,总是用眼睛洞察着身边发生的一切,上课时极易分心,如果此时再看到一些华而不实、动画过多的课件,就会将注意力放到课件上,忘记了上课的内容,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选材适当,突出重、难点,制作精而不繁,美而不华的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使之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

(二)直接下载课件使用,忽视了课件的“个性”

有些教师在课前不仔细研究教学内容及所教学生的特点,懒于制作课件,为了省时省力,从网上下载课件直接使用。殊不知,教无定法。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构思、重难点的把握各不相同,如果直接套用别人的课件使用,极有可能打乱教学思路,出现“短路”现象,影响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使用别人的课件时,千万不要忽视课件的“个性”,一定要取其精华加以改进,使其变为自己的东西,因材施教,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自制课件论文篇2

一、高职微课的制作方法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不同,高职课程分为理论课、实训课、理论实训一体化课程。不同的课程类型侧重点不同,讲授的方式不同,制作微课时使用的工具也有所区别。

1.理论课

理论型课程大多采用“录屏法”“录像法”制作微课。教师可以使用PowerPoint软件,先将授课内容制作成PPT课件,使用电脑、麦克风和Camtasia等录屏软件,将PPT演示的教学过程录制下来,后期采用Premiere等视频编辑软件对视频进行进一步的剪辑。有录播室或电子白板的学校,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理论课微课的录制。教师可以采用摄像机等录播设备,录制上课的过程,或使用电子白板自带的录制功能,将上课画面进行录制,再通过视频编辑软件,对录制的视频进行剪辑、编辑。

2.实训课

实训课程教师需要进行较多的操作演示,因此,实训课程的微课一般采用录像的方法,如果是在电脑软件上的操作演示,也可采用录屏的方法。教师可以在录播室进行实训课程微课的录制,也可以在实训教室或实训基地架设录像机等设备,将实训过程中的操作演示过程录制下来,教师边操作边讲解,并在操作中强调实训项目操作时的重难点步骤,实训设备使用的注意事项等,学生可以跟着示范演示的微课视频进行学习、操作,有效提高实训课程的授课质量和学习效率。教师也可以采用相机、手机、ipad等简易的设备来录制实训课程的微课。如果是计算机类的实训课程,课程所使用的软件安装在电脑上,则可以直接使用Camtasia等录屏软件,将软件的操作过程录制下来,形成微课,提供给学生使用。

3.理论实训一体化课程

理论实训一体化课程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综合采用“录屏法”和“录像法”。理论课部分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一般使用PPT课件配合屏幕录制的方法,实训部分的内容一般采用录像的方法,使用录像设备将教师的操作过程录制下来,并经过后期剪辑制作成微课。

二、录屏类微课“遮罩动画制作”的开发

[JP2]FLASH动画制作课程以实践性知识为主,包含一部分理论内容,属于理论实训一体化课程。这类课程在制作微课时,多采用录像法和录屏法。笔者选取课程中的“遮罩动画制作”这一知识点为例制作微课。遮罩动画的原理比较抽象,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是FLASH动画制作课程中的重难点。

1.制作课件

微课中理论部分的知识,笔者采用PowerPoint 2010进行设计制作,根据前期的教学设计和教案,将PPT文档中的内容分为课程导入、动画原理、实例示范、内容小结、进阶挑战等五个环节。在PPT课件制作时,要注意文字、图片、声音等多媒体素材的选择,注意课件的色彩、布局、超链接等。

2.录制前的准备

为了使微课的声音更清晰,可以选择专业的麦克风,录制微课前,将麦克风接口插入电脑音频孔中,调节好音量,避免在视频录制时音量过大、过小或出现电流声,影响微课的质量。打开Camtasia软件,在软件中选择“全屏幕”,对整个电脑屏幕进行录制。

3.录制屏幕

将PPT课件切换到放映模式,打开操作演示要使用的FLASH软件。点击Camtasia软件录制面板中“开始录制”按钮,屏幕中出现3秒倒计时开始录制。录制时按照课件中的环节进行讲解,注意讲解者与麦克风的距离,控制讲解音量。讲解者可以一边讲解一边用鼠标指引相关的内容。在讲解出现口误的地方,可以重复讲解,过后再使用后期编辑软件进行剪辑。讲解结束,按F10结束录制。录制完成,进行预览、保存,微课录制成功。

[JP2]录制好的微课视频,可以直接在Camtasia中M行剪辑或保存,也可以使用Premiere等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剪辑。在视频编辑轨道上,将指针移动到要剪辑视频的起点,拖动滑块到要剪辑视频的终点,选出要编辑的区域,按剪刀按钮,则可以将该段视频删除。还可以使用视频编辑软件中自带的功能给微课添加片头、片尾,设置片头、片尾的淡入淡出效果。编辑好的视频保存后,即可上传到教学平台或在课堂上给学生使用。

自制课件论文篇3

一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其交互性好、表现力强、信息量大、视觉听觉效果突出等特点,逐渐成为现代教学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涉及大量的图形表达,注重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强调由空间到平面、由平面到空间的思维过程。这些特点决定其课堂教学不仅信息传输量大,而且包含了大量的抽象理论和方法。因此,在工程测量学的教学实施上,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很难达到教学目的,需要运用CAI课件等新的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在工程测量学教学中使用CAI课件能把工程测量学的基本原理、重要的公式推导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教师节约黑板书写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看到相关模型的建立和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以建立工程测量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整个过程,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1]。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时,还必须根据工程测量学的教学特点和相关学习理论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优化设计,以真正体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

二、工程测量学CAI课件设计的理论依据与基本原则

(一) 多媒体课件设计的理论依据

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基于该理论的CAI课件的设计原则为指导进行工程测量学课件的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人的认识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过程,是人们通过现有的知识经验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活动以获取意义建构的过程,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括情景,协作,交流,意义的建构四个部分, 意义的建构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一切教学过程都要围绕这一最终目标,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者的促进者,辅助者,引导者,他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意义的建构,要为学习活动的开展尽可能多的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环境,例如,学生对学习抽象的工程测量学课程往往感到枯燥无味,如果创设有意义的环境,使学生对该课程抽象问题的学习感到具体,形象,生动而乐意主动去学,这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因此,一个好的课件是要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设计的, 在课件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某种符合学习要求的外部刺激,使学生积极主动同外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完成知识结构重组的方法和策略,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揭示新旧知识间联系的线索,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信息并与学生进行相互交流。

(二) 课件的设计原则

CAI课件的设计离不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专家克拉克说过:“在教学中真正起作用的实际上不是媒体, 而是教学设计。”其含义不是贬低媒体作用,而是指导我们要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来设计CAI课件, 即CAI课件设计要体现设计者的教学思想,体现教者对于学与教的资源及过程进行系统规划的一套整体性操作程序的主要意图[2],科学严谨的教学设计是制作优秀课件的前提条件。在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中, 要想在促进学生认识能力发展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体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优势,在工程测量学的课件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的合理安排。 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教与学使学生在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达到的既定标准,要求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明确给出, 此外,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合,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能使学生感到就是自己的问题,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再是教学内容的被动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因此,教师针对教学主题所采用的策略,方法要有利于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这一特点。

2、设计真实的任务。真实的活动是学习环境的重要特征,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从现实情景中学,知识依赖于具体情景,脱离具体情景的抽象,枯燥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没有任何吸引力的,利用多媒体和仿真技术设计虚拟现实软件就可以模拟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如同在现实生活中,这对知识的建构是很有好处的,一般来说,虚拟现实软件学习效果比较好,但开发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它要求能够根据学生的输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出相应的场景变化,这是工程测量学教学课件开发的重点。

3、注意设置协作学习的环境。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对知识的建构不仅依赖于自身原有的水平和经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同伴之间的对问题的共同讨论和理解,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结合起来,设计出支持合作学习的软件将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同时,课件的设计要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思考,发展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成为独立的学习者,例如:对工程测量学中有些学习主题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分析过程的教学内容如影像匹配理论和技术,可采用探索方法,发现法去创设学习环境, 以利于适应认知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主动完成对主体知识的意义建构,还可以根据选题的特点,设置多种与以前学习主题不同但相关的情况,以便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况中应用所学知识,从不同侧面来认识同一个主题。

4、要充分注意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 意义的建构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它靠学生自觉,主动地来完成,教师和外界环境的作用都是为了帮助和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在这一点上, 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因此,在课件设计中应注意到:以多媒体方式呈现教学信息,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活动是多种感受共同参与和协调的结果,调动多个感觉器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其效果最佳, 因此,在CAI课件设计中, 应根据需要尽可能用多种媒体呈现教学内容[3],如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视频图像等,把各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的结合,呈现在屏幕上,为学习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使学习效果更佳; 以超文本方式来组织教学信息, 学习者可通过节点间的链接关系方便地进行知识点间的切换,并对有关提问,反馈及帮助信息,提示或导航的呈现环节力求准确、可靠、规范, 方便学习者的学习。下面即是CAI课件设计流程图:

图1工程测量学CAI课件设计流程图

(三)工程测量学课程课件选题的重要原则

在整个工程测量学课程课件设计与制作中,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是最基本的原则,但这些原则在实际的课件制作过程中,却难以直接操作,因此,在教育理论,因材施教,充分发挥CAI课件的优点,提高教学效果思想的指导下,应制定一些浅显易懂, 操作简便的课件选题原则。 工程测量学CAI课件设计的选题应该遵循这些原则,选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判断决策的过程,什么样的知识内容作为课件制作的对象,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其作为选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是一个大原则。分析工程测量学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制作的可行性和效益性,确定课件选题判断决策流程图, 针对工程测量学教学内容,该流程图最大程度地体现了选题的大原则,克服了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表现的弊端,任何一节课或一个知识点, 如果按照流程前进,能走到最下层模块,便可以作为课件制作的对象,该节内容或知识点制作成为课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是充分的、反之,如果走到右边模块,建议放弃选题,因为该选题已经失去了制作成为课件的价值或者实际意义[4]。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三、工程测量学CAI课件的制作步骤

(一)教学设计

制作电脑课件的目的是为课堂教学服务,在制作课件时,应首先写出授课教案,其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教学流程设计、问题和习题,并根据课程讲授的要求确定课件演示的表现手法。

(二) 脚本的设计

根据教学教案和表现手法,设计的课件脚本主要有课件简介、前言、课堂主题内容、总结、习题和退出6大模块。各模块内部包含电脑板书显示方式的过渡效果、画面背景图案、动画演示、重点突出、细节描绘等,并使各模块之间可相互连接和跳转。

(三)课件制作工具的选择

目前,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多种多样,经比较,选择了Macromedia公司的Authorware 6.5。Authorware是一个规模较大、功能丰富、高效的多媒体创作工具,利用其函数变量能完成一些复杂的控制功能,很容易实现人机交互的过程控制,作品结构也比较清晰。Authorware的简单易学、易上手、效率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除此之外,选择Windows自带的绘图工具和Photoshop软件来制作电路图,使电路分析的各个环节能更明确的体现,使同学们在课堂获得更多的理性认识[5]。

(四) 课件的运行、修改和打包

当课件的制作告一段落时,就要检验课件设计的效果,可一边运行课件看其效果,一边进行针对性修改。为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在教学课堂多次让学生观看,找出存在的问题,设计出更加直观的教学效果。在课件打包时,若的课件脱离Authorware平台的运行环境,就无法单独运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重组设置,生成可以单独运行的exe文件,使课件成功。

图2工程测量学CAT课件系统总体框架

四、结论

工程测量学的发展为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停留在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上,对网络学校、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概念还朦朦胧胧,但计算机在学与教过程中的优势,已被教师共识, 如何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完成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制作过程中的模式选择,整体策略,制作出符合教学规律,高效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课件是目前工程测量学课程在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过成中亟待研究的课题, 当前,新的教学手段,新的教育理念得到大力推进,在这个良好的氛围下,探讨工程测量学CAI 课件设计具有现实的意义,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坚持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课件制作实践,未来计算机辅助教学中高质量的课件将不断出自学校教师之手,为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材,提供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张书毕. 加强“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教学的探讨[J]. 测绘通报,2004,(5).

[2] 丛春雨.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多媒体CAI软件设计原则[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3.

[3] 杜培军.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系列CAI课件研制[J]. 测绘通报,2002,7.

自制课件论文篇4

对于电气及自动化信息类专业学生来讲,控制类相关课程具有重要地位,主要包含“自动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运动控制理论”、“仪表及过程控制”、“计算机控制”等相关课程。“自动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是研究自动控制系统的共同规律,为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提供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控制类专业的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对于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如何讲授“强理论性”课程,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好理论可获得对电气信息类多门专业课的理论支撑,从而学好后续专业课程是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需结合“自动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与“运动控制理论”、“仪表及过程控制”,“计算机控制”专业课程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从教学内容、方法及形式、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改革探索和实践,这将对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方面有明显效果。

不断更新观念,压缩精简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加强现论及现代方法的内容,可以很好地解决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的衔接问题,避免内容的重复,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要建立一套适应性强的包括理论讲授、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践教学和强化训练等方面在内的全方位教学新体系,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研讨、网络教学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创造视觉的新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内容取材时,不仅体现控制理论课程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还体现课程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教学组织过程中,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多媒体教学、网络课程等方面努力探索。统一制作“自动化概论”、“自动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运动控制理论”、“过程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电子教案和CAI课件,并将授课课件在课程网页上,可供学生课余预习、浏览、复习等。另外,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实验指导书、学习指导以及教材和参考文献均可通过网络方便查阅。在课程开始即公布授课教师的信箱和电话号码等联系方式,密切授课教师与同学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有问题可及时获得老师的辅导答疑,也可通过网上答疑相互交流,打破班级与时间的束缚,在平行班级中实行听课和答疑共享。

要进行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精简教材和教学内容,教学组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加大对该课程与前后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研究,避免内容上的重复,使其与其他相关课程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建设可用于大多数工科专业的“控制理论”平台课程。不断改进和完善本课程的新体系结构,充分体现其基础性、应用性、前沿性和系统性;配合新的教材和课程体系,研究并建立配套的新实验体系,强化自主性、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以MATLAB软件为基础,构造开放式小车倒立摆综合实验平台,将分析、设计、仿真、虚拟实验、模拟实验融为一体;开发先进的多媒体课件,将MATLAB平台和虚拟实验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使教学更为直观生动,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能力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工科学生除要掌握一定的工程技术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

1、改革实验课教学,建立体化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是“控制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验证所学理论,而且对所学内容能够提出一些新的见解。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指导思想是:将传统的模拟实验与MATLAB环境下的仿真实验相结合,将基础理论验证类实验与自主型、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相结合,将基本实验与创新实验相结合,建立一个立体化的实验教学体系,从而满足不同阶段实践教学的需要,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硬件平台。由于实验课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大大激发了学生做实验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学生可以通过预约或上网自主地开展多项实验,进行理论验证、性能分析和综合设计,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本课程的学习都将起到良好的作用。

2、积极开展大学生科研实训活动、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科研实训项目,吸引有兴趣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创业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及撰写论文的能力。

3、开发研制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教学课件以教材为蓝本,包含简明、清晰的授课讲义、重点、难点、例题演示、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和控制系统分析计算等内容,既有课本内容的直接再现,又增加很多有助于讲解理论和计算方法的表现手段。课件以计算机为载体,既可用于课堂教学,又可通过上网,供学生进行自学和课后复习使用。控制理论的分析方法有很多图解法,如频域分析、根轨迹法、状态空间法等。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仿真能力和丰富的色彩,可轻而易举地准确绘制出清晰美观的画面。采用动画技术后,图形的来龙去脉可用动态演示。计算机的图形演示与教师的讲授相结合,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和生动化,增进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为实验教学带来极大的方便。仿真实验具有建模方法简单、参数调整方便、结果可视性好等优点,克服常规实验内容单调、缺乏变化、元器件制约参数调整以及实验设备数量有限等不足。在教学中适当介绍并应用MATLAB软件,并设计出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软件包,提供一个方便易用的图形用户界面,将MATLAB控制工具箱的相关功能集成一体。

4、网络教学平台开发。网络教学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网络中,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的交互性、检索性等特点来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进行独立学习。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并且与教师在网上交流,探讨问题,在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5、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信息回馈,实施“‘控制理论’相关课程的学习调查”制度,不定期进行相关问卷,包含这门课程是否易学、学习难点、学习方法、是否能学以致用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充分了解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基本情况,为课程改革提供必要的依据,收到良好的效果。

自制课件论文篇5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3-0037-02

1 课件制作的普遍性

课件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教学软件。

学校对课件制作普遍很重视 每年不同级别的课件大赛非常频繁,学校也经常发动和组织教师欣赏优秀的课件,观看课件上的优质课;将课件制作纳入日常教学当中;进行课件制作评比;系统组织学习,学习课件制作技术,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请名师做专题讲座。通过这些方式提高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

自己制作课件很普遍 自从多媒体教学发展以来,多媒体课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许多中小学教师经过计算机知识的培训,能够利用课件制作工具等软件制作教学课件。目前教师个人制作相关课程的教学课件非常普遍。

教师普遍认为课件制作很麻烦 制作课件不仅要进行模板的设计、颜色的搭配和细节的考虑,还要设计学科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呈现方式,制作课件实在是耗时耗力,大多数教师认为课件制作很麻烦。

通过网络下载课件很普遍 制作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除了需要丰富的教学经验外,还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具备一定的美术功底。因此,许多学校和教师希望使用现成的课件直接用于课堂教学,这样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倾注于教学方法研究与教学质量改进,因此利用网络寻找和下载课件很普遍。

演示型课件很普遍 课件可分为教师课堂教学使用的课件和学生自主学习使用的课件,课件的基本模式有操练与练习型、指导型、咨询型、模拟型、游戏型、问题求解型、发现学习型等。而平时自己制作以及网上下载更多的是演示型课件,其他类型的课件很少,演示型课件使用很普遍。

2 课件制作中所需资源的整合

课件的制作者需要有相关的计算机知识,掌握相关的课件制作软件,更需要熟悉专业知识。在制作过程中还要进行模板的设计,考虑颜色的搭配、字体、字号、背景、动画、切换方式、模板等细节问题。因此要完成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对制作者有极高的要求,同时也需要有充足的资源作为支撑。

百度文库解决了共享问题 网上的一些大型网络资源平台,如百度文库,教师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包括课件、教案、讲义、习题、课程资料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百度文库已经成为当前师生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基地,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知识分享和教育行业的跨地域交流。据不完全统计,百度文库中包含的大中小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格考试等领域相关文档超过800万份,成为亿万网民学习和分享知识的首选平台。但是,就课件而言,百度主要提供的还是演示型课件。而且同一相关主题搜索的内容成千上万,使用者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搜索自己需要的内容,而且往往是越成熟的课题搜索到的内容越多,而越困难的课题,搜索到的资料越少。总体来看,鱼龙混杂,重复率过高,精品很少,很多课件的内容并不符合使用者的要求。从整个课程体系和内容上来说,存在课件不完整、不科学等问题。

资源库建设解决了管理问题 教育资源建设包括媒体素材库、试题库、试卷库、案例库、课件库、常见问题解答库、资源目录索引库的建设和网络课程建设,以及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研制开发。资源管理系统要完成所有类型的资源管理功能,包括资源的索引编制、、修订、删除、传输、审核和检索等。资源按照学科组织建设与使用,但按照物理属性分类存储与管理。资源管理系统应具备对各种资料进行查、录、删、改等基本功能;具备单个资料的随机录入、大量资料的批量录入;具备良好的导航及检索预览功能;具备素材的远程提交功能;具备相关素材的显示功能;对于每一个素材内容使用者都可以对其发表评论,并能查看他人所撰写的评论内容;支持多文件压缩下载功能;提供内容传输管理;集成现有各种成熟技术和产品保证传输的及时性和可靠性;提供与第三方应用程序的接口:允许扩展资源库系统的应用功能,如与电子备课系统的接口。

但是,课件的形式仍然很单一,以演示型课件为主,课件的建设需要专业人员自愿上传,管理也需要专门的专业人员精心筛选优质课件,建设速度慢,公开、免费的全民使用的资源库目前很少。

3 课件制作产业化的策略

优质的课件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课件的类型很多,百度文库等也有大量的课件,但大多是演示型课件。而学生学习需要更多类型课件,这就需要组织专业人员开发课件。应该由谁来做,教师?公司制作人员?专家?科研小组?课件的制作机制是什么?怎样避免大量重复劳动?

课件开发应该行业化、产业化 课件制作应该采用优秀的学科教师和专业的多媒体制作人员相结合的方式开发,应根据现行的学校教学大纲要求,根据知识点确定内容,贯穿重点、难点,以优化教师授课、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要从教育思想、操作界面、程序灵活性等各方面,为学校提供具有价值的、全新概念的精品课件。

课件开发产业化的策略 为保障课件质量优秀,所有课件均由名校一线教师撰写脚本,专业软件工程师、美工等通力合作,争取每一个课件都经过精雕细琢、科学性强、制作精良、画面精美。

为满足教师应用需求,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课件可分步演示,再配合大量的交互程序,模拟真实环境,实验中的数值和现象都严格遵循现实生活,精品教学课件库还附带了大量相关的素材资源,方便教师进行课堂教学。

为满足各类学习需要,开发课件的形式要多样,应包括操练与练习、个别指导、辅助测验、模拟、问题解决、教学游戏等类型。

学校的各学科教师可以利用精品教学课件库中优秀的教学课件,引入PowerPoint、课件制作工具或备课系统再加工组合,也可以在课堂上直接调用,真正将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直观、高效地学习,达到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学生也可以浏览、下载课件,在课余时间学习掌握传统教学中难以理解的知识。

制作课件不能成为教师的负担,应该重视课件制作的产业化,把教师从制作课件的繁重工作中解放出来,使教师能够用更多的精力研究课程内容、学习授课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马秀峰,元小涛.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实践探索,2004(2):55-58.

[2]丁永生,朱萍.高校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库构建路径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2):70-71.

自制课件论文篇6

一、研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多媒体课件的基本思路

研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多媒体课件的着眼点是文本语言的多媒体化,即把规范的教材语言,转换成各种媒体语言来表达,通过媒体语言来激活教材语言。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和逻辑命题。我们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识记、理解这些概念和命题,从而掌握和应用理论。文本语言的多媒体化主要体现在抽象概念的具体化;逻辑命题的情景化;理论阐述的形象化三个方面。

第一、抽象概念的具体化,即通过具体化的方式表现抽象的概念。

通过印刷类、电子类、户外类等媒介,把抽象概念转化成具体的可感官的图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让学生熟悉和理解抽象概念。

如:商品

版式,图文版,左右分割型构图。

标题:商品在哪儿?

左:文字

海滩边上的沙

建筑商店里卖的沙

农民吃的口粮——小麦

农民向地主交的地租——小麦

为了生活他把自己的肾卖了

他买了一张电影票

右:沙、小麦等图片

如:货币

版式,图文版,无规则组合构图。

货币演变史:绵羊 贝壳 一般等价物 黄金 铸币 纸币 电子货币

用头脑去掌握概念是一件很抽象的事情,用感官去接触概念就会变得非常直观。学生在很多情况下不理解概念是因为不知道概念本来的样子,只是看到了概念的表现。多媒体教学在概念与形象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它能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第二、逻辑命题的情景化,即将逻辑命题转化为具体情景。

逻辑命题产生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背景,它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对现实的影响。逻辑命题的情景化可以再现逻辑命题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发生、发展的脉络。

如: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通过历史图片、影像资料等媒介,重现19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等历史情景,说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等,揭示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第三、理论阐述的形象化,即将理论阐述转化为形象语言。

通过超文本传送,实现理论的可链接;通过视频和音频,理论成为可视听的内容;通过人机对话、课堂内外观点互动(网上BBS),实现理论的可互动。

如: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画外音: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3月17日,恩格斯在伦敦海格特马克思墓前发表了讲话。

采用控件工具,选择Windows Media Player,属性,自定义,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MP3:“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有关研究表明:单凭听觉获取知识,能够记忆15%的内容;单凭视觉获取知识,能够记忆25%的内容;听觉视觉同时运用,能够记忆65%的内容。多媒体课件可以把单一的文字语言转变成多种媒体语言;静态的文本转变成动态的图象;平面的视角转变成立体的界面;无声的语言转化为有声的语言;单一画面转化为多频画面,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清晰、生动、形象,具有现场感和立体感,从而使教学内容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效果。

二、研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多媒体课件的基本技术

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一定的软件工具支撑,常用的软件工具有Authorware、 Flash、Web、PowerPoint(PPT)、方正奥思等。这些常用的软件工具中,Authorware能把多媒体的特点和功能比较好的发挥出来,效果比较理想。因此Authorware被称为“课件之王”。我们在市场上看到一些多媒体课件,如管理类,外语类,大多是用Authorware制作的。

从我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特性和教师的特点来看,用PowerPoint(PPT)来做多媒体课件,比较合适。一是制作容易;二是操作简单;三是修改方便;四是便于更新。这适用于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更新快(内容本身、案例有实效性)的特点和教师对技术掌握的要求。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对我们思政课教师来说,用PowerPointPPT制作多媒体课件,技术要求不是很高,而且短期内可以学会。当然制作成本低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但是,用PowerPoint(PPT)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发挥多媒体的特点和功能的效果相对来说要差一些。在这些常用的软件工具中,PowerPoint(PPT)的多媒体展现能力是较弱的。一般而言,我们仅仅是用PowerPoint(PPT)制作教学用的多媒体课件,它起到的作用只是代替了板书,即使加上几张图片、播放几段电影资料,多媒体的特点和功能还是不能很好地展现出来。如果我们把PowerPoint作为一个平台和界面,借助一些其他软件工具,如Flash、GIF、Web、Photostory,这样就可以制作出教学效果较理想的多媒体课件,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和功能。

三、研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多媒体课件应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一)摆正教材与多媒体课件的关系。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切地体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课件的研制要“源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多媒体课件的研制要“源于教材”,服从、服务于教材这一主题,与教材内容相呼应。但课件不是教材“搬家”,不能把教材内容完全搬上课件。

“不囿于教材”不是“更换教材内容”,而是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研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多媒体课件是对教材进行提炼,综合和再创造的一个教学成果。教材只是一种“文本”语言,它的信息容量和表现形式有限,教学过程中所需的有些内容不一定都能在教材中充分地体现出来。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信息容量大,内容更新快,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

(二)处理好教师与多媒体课件的关系。多媒体课件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课件是一种教学工具,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教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会喧宾夺主,会使教学模式变成“满堂机灌”。

研制课件需要教师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一门集教育、技术、艺术于一体的创作。一个优秀课件的设计、制作离不开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教师必须既要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具备较强的技艺表现能力,将教学内容与媒体表现形式紧密地结合为一体,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多媒体课件应成为提升而不是降低教师个人魅力的手段。教师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使多媒体发挥最佳的教学功能。

(三)把握教学与多媒体课件的关系。课件不能取代教学的理论分析。教学方法和工具总是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在教学过程中,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和工具,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落脚点是“思想”、“理论”而不是“形象”,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会削弱课程的思想和理论的魅力。因此,教师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加深教学的理论分析。

多媒体课件应该增进师生交流。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唯一途径和手段,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以“人机对话”代替师生交流。在多媒体课件研制过程中,应该设计师生课堂交往的环节,使课件成为增进师生情感交流而不是阻碍师生交流的一种手段。

多媒体课件应该与其他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运用多媒体辅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有很多优势,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多媒体课件所能传递的信息主要限于视觉和听觉信息,而其它感觉如触觉、嗅觉和味觉等信息传递功能目前尚未开发出来。因此,它无法取代很多的直观教具,更不可能替代教师身体语言所传递的信息。其它的教学手段在创设情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其它常规媒体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挂图的静态展示功能、板书的适时性与针对性等。所以,只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工具,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有多种多样,教学手段和工具也有多种多样。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和方法或者说是一种教学手段和工具。现在,传播媒介的变化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教育和教学的信息传播提供了更有效的工具和手段,并以此逐步增强教师和学生获取、传递、使用信息的能力。人类超越其他生命的地方,不在于其自然的传递信息的感观能力有多强,而在于人具有创造、使用媒介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在教学技术上的无所作为是不合适的,但多媒体技术的喧宾夺主也是错误的。我们研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多媒体教学课件,使其真正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服务。

注:此文是笔者于2007年5月31日,应教育部社科司之邀,在2007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第一期研修班上所作的发言摘要。

自制课件论文篇7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CAI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个人化学习环境。综合应用多媒体、超文本、人工智能和知识库等计算机技术,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上单一、片面的缺点。它的使用能有效地缩短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经过40多年的发展,CAI在全球各类教育教学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的技术优势已经得到了各界认可。舞蹈教学中也已普遍使用了多媒体技术,但更多是使用多媒体中的视频记录与回放,运用多媒体的技术仅停留在舞蹈表面形态观摩、模仿学习的状态。因此,如何将多媒体技术――制作CAI多媒体课件与舞蹈实践课堂教学结合,在舞蹈视频教学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直观地传达给学生,丰富舞蹈教学言传身教的单一教学方式,值得研究与思考。

一、传统舞蹈基本功教学课件的利与弊

(一)传统舞蹈基本功教学课件利弊分析。舞蹈基本功的训练课程是所有舞蹈专业方向中最基础的课程之一。目前,舞蹈基本功训练主要的方式有:中国舞训练、芭蕾舞训练、现代舞训练。传统舞蹈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教师的言传身授。这种教学模式能将身体运动的过程、用力方法、肌肉伸展位置等一些细节直接示范给学生。同时,通过学生的动作技术模仿,能直接看到学生掌握的情况并及时纠正。然而,其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倾向于动作模仿、队形编排,而忽略了或无暇告知学生这些动作技术产生的缘由及历史文化背景。从而使学生只注重外在的模仿,而不知其产生的文化内涵,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训练过程中的枯燥、艰辛产生厌倦,而发展到舞蹈表演时,他们亦会更多追求动作技术外在形式,而不知该如何体现舞蹈文化内涵。从课堂教学的呈现看,舞蹈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没有课件的,大都是备课教案(如图1),这与其它理论课程有些不同。其它理论课程的教学除了有教案之外,还需将教案编成课件,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能够耳朵听课同时还能直观丰富多彩的课件,促进了课堂的生动性与有趣性。

可以说,电子影像设备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是舞蹈CAI教学模式的发展雏形,我们使用摄像机录制舞蹈教学视频,并且回放给师生观看,早期的珍贵影像成为舞蹈的传承和发展的宝贵资源。但是这些影像的制作工艺复杂,一旦制作完成就无法更改,无法随时加入教师实践过程中的感受与领悟要点,理论文字描述较少,现实使用中往往成为记录动作的机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舞蹈基本功课程采用CAI教学模式的意义。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我们的舞蹈基本功课程也需要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课堂教学内容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提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高科技的教育手段必然会与中国专业舞蹈教育相嫁接,它不仅能深化着舞蹈艺术自身的发展,也开启了人们重新探索舞蹈以及自身的大门,面对广大有提高“素质教育”需求的广大学子及舞蹈爱好者,引进CAI教学环境无疑是我们改革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CAI教学模式不仅能加强舞蹈艺术教育的普及,广泛传播舞蹈知识。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舞蹈教学理论的发展,笔者以《舞蹈解剖学》基本功课为例,将CAI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教学中,在实践课堂中有如下一些变化:

1.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学生认知与接受能力得到提高。以往对于舞蹈解剖学的理论知识主要靠教师的讲解来完成,再配合书籍和解剖图给学生们观看。常存在重点不够突出,讲解枯燥、语言嗦等问题。如果遇上低班学生,他们年龄小,语言理解力不强,大多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导致教学进度缓慢,效果不明显,甚至忘记了最初告诉学生这些知识的缘由。而在使用多媒体课件后,课件中图形化的界面形象、直观地传达舞蹈身体解剖学的具体部位、作用及功能等方面。在讲解过程中再配合学生的身体动作示范,及对知识重点的强化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感知,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更好地把握身体动作的用力点、速度及容易损伤等方面知识,将理论与实践形象地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2.提高教师理论知识累积与信息化操作能力。结合多媒体课件,使用3D人体模型可以全方位地研究人体结构,随时变换角度,加强了教师本身理论知识的累积与提升。如果教师对人体解剖结构都不熟悉,又如何能教给学生?因而,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加强教师综合素质的一个过程,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操作能力,而通过学习和制作,使得教师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得到升华。

3.为舞蹈基本功教学研究提供一手材料。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仅在教学中取得了实际效果,也将成为取代传统教案的一个全新的媒介。直观的图形化界面和身体动作示范结合在一起,为今后的教学研究积累了一手资料,为舞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也为我们今后研究舞蹈基本功课件积件模型积累了一定经验。

二、CAI技术在舞蹈基本功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一)CAI技术在舞蹈实践课堂应用的必要性。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把运动解剖学的相关课程提炼加工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实践过程中应用的软件有Power Point、Photo Shop、3D body等软件,通过截图,标注等手段突出了教学中的知识重点,形象地将运动解剖学的知识点传递给学生。需要说明的是,《舞蹈解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舞蹈基本功教学中不是取代教师的教学,而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受技术条件的制约,目前《运动解剖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大部分还处于平面阶段,3D技术的应用所占比重比较少,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开发。

1.CAI在舞蹈课程中应用的现状。相对于其他学科,CAI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就显得比较少,而在艺术教育中除了艺术设计的专业是以CAI为主之外,CAI在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艺术教育中也有部分应用,但是在舞蹈艺术教育中应用得就比较少,尤其是在实践课堂,基本上还没有CAI教学手段的应用。CAI在舞蹈课堂教学应用比较少的主要缘由笔者认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硬件方面的缺失,目前我国的舞蹈实训教室基本上没有配备CAI教学环境,在舞蹈教学中应用得比较多的就是视频的观看和模仿,没有充分发挥CAI强大的人机交互功能。二是多媒体课件制作人才的缺乏,当下舞蹈教师的课件制作能力有待提高,由于舞蹈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基本上是属于言传身教,而且舞蹈课程主要以训练为主,因此广大舞蹈教师都忽略了提高自身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也正是由于这两方面相互制约的因素导致了舞蹈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2.舞蹈基本功教学引进CAI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随着时展,单一的舞蹈技术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和人才的发展需要了。舞蹈不仅仅需要技术,更需要文化,这文化既有基础的学科知识了解,更注重文化艺术的修养,提升学生实际素质,同时也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即使是以基本功训练为主的课程也需要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课堂教学内容在提升技能的同时,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提高。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高科技的教育手段必然会与中国舞蹈教育相嫁接。它不仅能深化舞蹈艺术自身的发展,也开启了人们重新探索舞蹈以及自身的大门,而引进CAI教学环境无疑是促进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手段。CAI教学模式不仅能加强舞蹈艺术教育的普及,广泛传播舞蹈知识;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舞蹈教学理论的发展,将枯燥、晦涩的理论变成生动、形象、直观的模式传送给每位学生,让他们易懂、易接受。

(二)CAI教学模式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1.改变目前的教学模式。著名舞蹈艺术家吕艺生在《舞蹈教育学》一书中曾说道:“中国专业舞蹈的教育目的,总的来说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式的前提下,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鉴赏力和参与力,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各类舞蹈人才。”[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我国兴起“素质教育”的浪潮,从普通中小学到各地高校相继开设了舞蹈选修课和必修课。“在高校开设舞蹈教育课程,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专门的舞蹈家,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审美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提高舞蹈欣赏水平,最终达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新一代的艺术素养。”[2] CAI多媒体教学模式在舞蹈教育的推广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理论知识与实践练习相结合能使学生学得更明白,训练的效率也会更高。CAI教学模式在舞蹈实践课堂中的应用必将打破舞蹈教育“言传身授”的传统教学模式。

2.为舞蹈课程网络化打下基础。目前,舞蹈实践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比较少,但是当前,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舞蹈亦需要与时俱进。笔者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大力开展地网络课程和舞蹈远程教学模式,而CAI多媒体教学模式则为大面积普及舞蹈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高科技的信息技术在舞蹈艺术教育中的应用必然会成为舞蹈教育新的增长点。

三、关于启动基于积件思想的舞蹈课程资源库的研究构想

积件(Integrable ware)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积件思想作为一种关于CAI发展的系统思路,是对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过程进行准备、检索、设计、组合、使用、管理、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它不仅是在技术上把教学资源素材库和多媒体著作平台的简单叠加,同时从课件的经验中发展出来的现代教材建设的重要观念转变,是继第一代教学软件课件之后的新一代教学软件系统和教学媒体理论。其主要特点有:1)积件与教材版本无关性;2)基元性与可积性;3)开放性,自繁殖性;4)继承性与发展性;5)技术标准规范性;6)易用性、通用性、灵活性、实用性。

目前舞蹈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教学课件基本上是以不可编辑的视频影像为主,属于高度集成的多媒体课件,是编制者按照其教学思路组织起来的前后连贯的教学课件,课件发行后不可修改,具有整体性、固定性和封闭性。但是如果我们建设基于积件思想的舞蹈积件库,制作碎片化的舞蹈课件,今后在使用 CAI教学模式时除了可以使用这些传统课件之外,还可以由教师随时进行高效率的编辑、修改、增加、自由组合库内资源。

然而,由于舞蹈教学课件的缺乏,制作舞蹈教学课件的人才较少,要想持续不断地发展舞蹈多媒体教学课件必须提高舞蹈教师的信息化操作能力,最终建设一个基于积件思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舞蹈教学资源库。笔者有以下一些构想:

1、建构舞蹈积件素材库。舞蹈积件库是整个资源库的核心,研究如何让舞蹈教学资源碎片化,以便于使用者积累和自由组合。另外,构建积件库需要普遍提高舞蹈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及课件制作能力,因此,还需加强教师计算机操作能力,经常组织培训与进修学习。

2、搭建积件组合平台。有了积件库作为支撑,如何方便地将库内资源组合成为一堂课还需要搭建一个操作简便,功能齐全的积件组合平台,以方便教师们的组织教学内容,丰富舞蹈教学的内涵。

3、制定积件使用管理规则。为了促进积件库内容的积累,设立一定的资源库准入门槛,制定相应的使用规则可以防止使用者只拿取不增添的坏习惯。良好的使用管理规则不仅可以有效统计出积件的使用情况和使用价值,还能提高教师们制作积件素材的积极性,让教师们主动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结语

通过将CAI多媒体课件放入舞蹈基本功训练过程的研究,笔者认为,把理论知识带入实践课堂是我们舞蹈基本功课堂教学研究的突破口,而多媒体教学环境(CAI)应该在舞蹈实训课堂成为标准配备,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是舞蹈授课教师的努力方向,另一方面也为探索舞蹈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打下一定基础。在当前网络教育大发展、“素质教育”的普及产生巨大需求的背景下,推动信息技术在艺术教育中的交叉结合必将成为我们舞蹈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方向。 (责任编辑:刘小红)

注释:

①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

②周雅俐.发挥舞蹈艺术魅力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J].剧作家,2008(05):130

参考文献:

[1]黎加厚. 从课件到积件: 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 上) [J] . 电化教育研究, 1997(04)、1998(01)

[2]于淼淼.中国专业舞蹈教育现状及分析研究[D/OL].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08)

[3]罗冬梅、刘桂华、董荣药.《运动解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制[J].体育科学研究,2003(03)

[4]陈新.运动解剖学CAI 课件图像素材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05)

自制课件论文篇8

一、引言

2013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学生群体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职业群体,占比为26.8%,远远高于其他群体。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达20.3%。[1]面对如此乐观的网络发展动态,如何建立合适的优质网络资源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立足于此,以本科生《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改革为契机,尝试以理论为导向设计专题学习网络平台,指导后期的开发制作及使用。

专题学习网站是指在互联网络环境下,围绕某门课程与多门课程密切相关的某一项或多项学习专题进行较为广泛深入研究的资源学习型网站。[2]信息社会,知识量的激增促使课堂需向外延伸,专题学习网站可以作为一种可操作平台。作为专业及选修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笔者以专题形式将课程内容分版块呈现,理论、资源、软件、技巧逐一涉及,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引导课件的实际开发制作,使课程目标落到实处。

一、专题学习网站设计的理念引导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个体在一定的情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与他人的协作,意义建构形成的。《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思想可以遵循这个思路。网站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提供一定的基础知识及专题知识,使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自主理解,提升能力,并可设计论坛提供学生协作平台,教师也可借此指导。

2.教学设计理论

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3]专题学习网站最终是为学习者的有效学习服务的,因此,在网站前期设计阶段,可依据教学设计的主要理念,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及特征,进一步规划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最终在设计中体现评价等。

二、网站功能定位

1.学习平台

网站以现有课程《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为基础,建设好之后拟作为该课程的教学辅助平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为师生提供一个延伸课堂的空间,也可作为未修学该课程的学生的课外学习平台。

2.资源网站

专题学习网站从界定来看,也属于一种资源网站。同时,就课程而言,课件制作在一定程度上要依托课件资源,网站将建立专门的资源中心栏目,为课件制作者提供多媒体资源,包括图片、声音、动画、视频资源及一些优质课件案例、学生实践成果等。

3.协作平台

引导学生就专业学习中的特定专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对学生形成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提高研究能力都是很有意义的。

三、网站教学设计

依据教学设计理论,网站的教学设计由此展开。由于专题学习网站是一种资源型学习网站,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完全按照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进行设计,它更应该将设计的重点放在学生围绕资源的学习上。

1.前期分析

(1)学习需要分析

网络的迅速普及和发展,加速了课程改革的步伐。《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作为一门综合技能课,也成为未来教师必修的课程之一。而目前依托课堂的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专题学习网站可扩展学习内容、扩大学习空间,有利于学习者自主探索和发现知识,促进技能全面提高。

(2)课程内容分析

从专业课的性质入手,《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是为提高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多媒体实践操作能力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发展方向课程。课程在强调课件制作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整合能力,学习内容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课件制作基本理论。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说,这部分体现“支架”的作用。提供给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以顺着这个支架上升到更高层次的知识环节。这部分介绍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理论知识,如多媒体课件的界定、特点、类型,多媒体课件制作原则,多媒体课件制作环境、应用环境等。该部分旨在为课件制作提供理论指导,培养学习者的课件创意能力,使学习者能真正开展多媒体课件的创作,而不再是简单盲目的技能操作。

②课件素材的采集与制作。多媒体课件素材包括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学习内容也就涵盖了如何获取、加工和处理这些素材,这是课件制作的基础技能,好的课件需要优秀的素材做支撑。这一环节要求学习者掌握一些素材处理与制作的软件。

③课件制作。课件制作内容也可以理解为是素材的合成过程。主要是通过掌握多媒体创作工具,将教学所需素材有机合成,使其体现良好的交互界面和教学辅助功能,完成课件的整体制作。

④课件的打包与。打包与是为了让课件能在更广泛的平台或场合使用,要确保课件操作无误、兼容性强。

(3)网站面向对象分析

①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目前,我校教育技术专业学生是在大三第一学期开设《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此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加工及处理能力。和在职教师相比,学生没有实际的教学经验,对于理论如何应用于实践缺少思路,会出现懂课件制作却做不出好的教学课件的现象。专题学习网站在设计时要考虑到这一客观实际的存在。

②非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在我校也是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是很多学生感兴趣愿意选学的一门课。这些学生文理科都有,各年级也都有,层次水平很难划一,专题学习网站设计也要考虑面向这一部分非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要注重课件基础知识的普及,也要兼顾各科资源,让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都能从中得到想学的知识。同时,大学生思维以逻辑思维为主,有利用资源开发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网站可通过论坛或案例设计开放性环节供学生自主探究。

③在职教师。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颁布,在职教师无论从实际的教学需求还是硬性的考核要求,都有迫切掌握课件制作技能的需求。本专题网站也想对在职教师有所帮助。和在校学生相比,在职教师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但普遍对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理念认识不足,对软件的熟悉程度也不如在校生。网站要从软件的基本使用着手,为在职教师提供一定的指导。

2.学习目标分析

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学完后行为的具体描述。基于专题学习网站,我们将《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学习目标界定如下:学习者通过学习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理论基础,熟悉课件制作工具,具备独立制作课件的能力,能够用网站提供的素材设计制作与学科相关的课件,并学会在网络平台上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

3.学习策略分析

学习策略涉及到为完成目标而采用的方法、活动、组织形式、媒体等形式。在本课程的专题网站中,学习策略主要体现为以网络为平台,创设学习情境,提供自主学习资源及协作环境,注重教与学的结合,在开放的空间中协商合作,共同发展。

4.学习评价设计

该专题学习网站主要是配合《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而设计的,因此评价主要通过课程整体去体现,但网站中可设计从作品上传和你说我议两个栏目体现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四、网站结构体系设计

1.界面设计

(1)交互设计

交互体现网站的人机互动能力。界面以蓝色为主基调,体现科技创新的课件设计理念。界面布局力求简洁大方,以为学习者提供知识内容为主。页面之间链接采用同一页面打开方式,学习者在同一窗口可找到需要的内容。

(2)导航设计

良好的导航为使用者提供方便,可使其快速找到需要的资源。网站在每个页面设置有知识点快速导航、页面跳转导航、框架式导航及帮助导航,使学习者方便快捷地使用网页。

2.网站结构框架

专题学习网站通常由结构化知识、扩展性资源、网上协商讨论空间和网上评价系统等四个基本部分组成。结合《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为学习者提供清晰的内容呈现体系,注重实用与操作并重,设计专题学习网站架构如图1所示。通过这样明晰的三层结构,将课程内容从深度和广度都相比课堂教学有所延伸。以丰富的资源为支撑,试图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拓思维。提升能力的网络空间。

(1)首页

首页是用户了解网站的主要窗口。可将网站主要架构中的内容以精炼的方式体现在此,包括站内公告、网站导航、推荐使用、部分呈现等。

(2)理论导读

课件制作涉及很多理论的引导。理论导读部分主要介绍课件制作理论基础,以及什么是课件,其组成、类型、特点、设计流程、设计原则等。同时也要让学习者明白课件的制作环境及应用环境等。这一部分是入门知识,可以案例形式体现。

(3)专题知识

专题知识是专题学习网站的核心,也是网站体现的主题内容呈现的版块。从课件的合成制作和素材制作大块呈现内容。素材制作以具体实例为线索,结合Photoshop、Snagit、MP3音频录音机、格式工厂等素材收集和制作及转换工具,为学习者提供全面的素材制作知识。由前面对网站的学习对象进行分析可知,学习者有教师也有学生,故设计时也分为两种方式去体现。分学科做课件,适用于教师借助网站进行学习;分软件做课件,适用于学生全面掌握课件制作软件的学习要求。两个版块均以模块化及案例式体现内容。

(4)资源中心

资源中心设置有三个栏目:相关文献、素材、网站链接。相关文献用于拓展学习者的思路,将筛选过的内容集中体现,弥补学生网络碎片化知识的不足。素材中提供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及动画素材,供学习者在实际练习中下载使用从而合成课件。网站链接提供给学习者除文献以外的优秀资源的链接,扩充网站容量,丰富内容。

(5)制作工具

课件的制作离不开工具。制作工具栏目中一方面介绍工具如何使用,另一方面提供工具下载,为课件制作创设基本环境。其中包括从素材制作到软件合成的各类工具,如抓图软件、录音软件、录像软件、格式转换软件及前面构架中提到的课件制作软件等。

(6)作品欣赏

提供全国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的部分获奖作品,并对部分作品进行点评,供学习者借鉴。同时,也给学习者以交流展示的平台,学习者可上传作品,供相互借鉴以提高技能。

(7)你说我议

设置专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另外课件随议可让学习者就课件及相关的内容展开联想性的探讨,促进思维提升,加强协作交流。

五、结束语

专题学习网站已经成为网络教育的一个分支,建好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协作学习能力的网站是发挥其作用的关键点。教学网站的设计,必须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发散思维、意义建构和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的要求。[4]《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属于综合实践性课程,其专题学习网站设计要从功能定位着手,以合理的教学设计为依托,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思想建构框架,从而为课程的改革探索一条新的道路,为学习者综合实践技能和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平台。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cn/gywm/xwzx/rdxw/rdxx/201307/W020130717431425500791.pdf.

自制课件论文篇9

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无论是一个简单的产品还是复杂的技术系统,其核心技术的发展都是遵循客观规律发展演变的,即具有客观的进化规律和模式;第二,各种技术难题和矛盾的不断解决是推动这种进化过程的动力;第三,技术系统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效益的功能。这样的思想指导了许多发明创造的诞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TRIZ理论又称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是利用矛盾原理解决发明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传统的创新教育是从创新心理的角度对人进行训练和激发,缺乏创新技法的教育。 “教”具有双层含义,既是指“教师”,又是指“教学过程”。教师作为施教者,需要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深入学习理解TRIZ理论,掌握创新技法;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第一阵地,直接决定了学生独立思考、创新实践的程度。

我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授商务类课程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通过学习TRIZ理论,联系学科特点,探索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TRIZ理论有40 个原则,现我就其中几项原则结合教学进行阐述:TRIZ理论中的预先作用原则,这一原则联系到教学中就是备课的重要性。预先即作用于教学和教学内容。这是教学的灵魂。一个好的的教师从来都是重视备课的。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备课分长时备课与短时备课,长时备课是指长期性备课,主要是写讲义与做课件。这种长时广义的备课是必须的,是教学必须要进行的内容,是作为教师需要做好的工作。写教案与做课件是教学活动的灵魂,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体应是学习者。教师是教学方案的策划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教学资源的选择、开发者,学习群体的咨询指导、帮助者,学生行为规范的示范者。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教学课件中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录像、图片、表演等手段,创造形象鲜明的场景,辅之于生动有趣的语言,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现行教材贴近学生实践、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会计课程中的其中一章节原始凭证教学时,由于很多学生未见过各式票证单据,我就在网上下载了诸如支票,本票,汇票,增值税发票等资料和图片加入课件。当学生看到书中提到的各种凭证,觉得新鲜、有趣,直观、形象,也因此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实践证明,学习兴趣正确而浓厚的学生,就能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学习积极性高。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说,学习最好的激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所以,预先准备好一堂课的教案和课件,是尤为重要的。

谈到课件的制作,就可联系到TRIZ理论中的局部性质原则、复制原则和组合原则。首先是局部性质原则,在这里可以联系为课件的制作。要提高会计教学质量,首先就得提高会计教学课件的质量,而提高课件质量实质就是提高每一张幻灯片的质量。因此,在制作课件时,张张都要认真制作而且张张都要有认真校对,这样,必保课件的制作质量。实践证明,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其次复制原则,这个原理告诉我们,一定要使用课件上课。用光学图像替代单件物品或系列物品,然后图像可以放大和缩小。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升华了老师对于教学的认识。极大限度地整理了专业知识,一张又一张的幻灯片,使得专业知识掌握非常细、非常全。因为是计算机系统制作,它是一个活的系统,随时可以往里面添加新的东西,这一点,是任何其他系统所无法比拟的。使用课件上课将极大地提高教学的透明度。要讲授的知识全部展现在学生面前,略去了教师板书与板书失误的可能。所要教授的知识极大透明地出现在学生面前,象块透明板。学生学习起来是极大的方便,就象翻书看书一样简单容易,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再有的是组合原则。这一点也很重要,如果按教学单元来制作,课件是分散着的,每一个单独的课件可以将其内容组合在一起,这组合会给了课件制作新的生命。使之既能独立使用又能前后呼应,内容连贯,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这一点在课件制作中是极关键重要的。不必将其中的内容分散成一块一块的,二是连续组合下去。将其处理成一个文件即可。这种组合的思想在科学研究中是至关重要的。一定要抓住组合这把钥匙,克服低级的分散思想。

最后,就TRIZ理论里的动态原则探讨一下提高教学质量的联系。这一点跟教师本身素质有关系,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及方法,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开发(或者选择)适合教学需要的素材、多媒体课件,运用各种仿真技术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创造多维信息空间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环境。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时刻熟知教学界的最新动态。这也是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水平。要长期订阅教学方面的杂志,自己养成规律阅读的好习惯,还要积极参加学术交流,论文写作,公开课等各项提高和增强自身素质的活动,事实证明,提高教学质量与提高教师人格魅力也有很大的关联,而教师的人格魅力绝大部分来源于对专业教学的理解,熟悉和表达。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对某个学科感兴趣的一个直接因素。学生往往由喜欢一个老师进而喜欢教师所教的这门科目,正所谓 “亲其师而信其道”。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提高专业素养,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人格魅力的人。作为一个教师自然应有丰富的知识和教学经验从而直接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激起他们的兴趣。这是动态原理给我的一点启示。

TRIZ理论作为一种不断发展的创新理论,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各国学术界的重视,并且在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其他创新理论相比较, TRIZ理论更具有普遍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随着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制定,极大的促进了中职学校规模的扩大,促进了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TRIZ理论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职教育中去。

参考文献

[1]张锦荣,黄健求,《浅谈TRIZ理论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创新杂志.

自制课件论文篇10

1. 引言

国家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推广使用多媒体教学,将单纯依靠课堂、粉笔、黑板、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课堂教学三位一体、综合运用的个性化、主动式学习模式。现行高校基本上都把英语教学划分成了视听说和读写译两门课程,以便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视听说课程的班级人数一般控制在40至50人以下,这样的班级人数对教学管理来说还可以接受,但是读写译的班级人数普遍都在80至90人左右,甚至出现了超过100人的大班,这种状况已经对教学效果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由于班级容量过大,一些比较老旧的硬件设备不能满足要求,后排学生看不清屏幕上的内容或听不清老师的讲话,教师在对大班课堂的管理难度加大,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毕业论文提纲,具体表现为师生互动机会减少,学生很少有机会回答问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下降。另外,由于课堂教学比本上是通过课件演示来进行,对学生的差别化教学难以实现。还有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就是教学软件资源匮乏,很多教材没有配套的适合课堂使用的课件,而多数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也有限,使得多媒体设备的优势不能完全发挥出来。随着扩招的继续,学生班级人数不断增加,这些问题也愈加突出。作为教学人员,我们必须对这些新的问题引起足够重视并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2. 多媒体设备硬件方面的制约与对策

在对学生和教师对大班上课的反映当中,一个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坐在后排的学生听不清楚老师讲课或看不清楚屏幕上的字体。在多媒体控制台后面坐着讲课时,讲授者的声音传播会受到影响,后排学生常常感觉听不清楚。建议教室配备更好的扩音系统来解决免费论文下载。有些老师自备了腰挎式便携扩音器,虽然有一些效果,但是小型扩音设备功率有限,实际使用效果仍然不理想。有的老师在课件制作时使用的字体较小,这样虽能使显示的信息量增加,但同时也使后排学生辨别屏幕内容感到吃力。因此课件制作时应考虑到这个问题,尽量采用大号字体来显示内容,每个版面不要显示过多信息,以简洁明晰为主。

使用多媒体投影设备时,往往需要遮蔽窗户毕业论文提纲,让屏幕免受折射光线的影响,这样或多或少的会让室内人员心理上感到压抑,白天室内犹如夜晚,我们发现在使用多媒体时上课打瞌睡的学生明显增多。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之外,也要从教室环境上加以改进,比如减少使用屏幕的时间,悬挂不同颜色的窗帘,课间打开窗帘和窗户等。

在授课时,老师大多坐在操作台后面,基本很少移动,这样给学生利用身态语言和面部表情理解讲授者得言语摘要坐着讲课,还是应该回到讲坛上,借助手势、面部表情等身体语言改进讲授效果。

3. 多媒体软件匮乏的制约与对策

多媒体技术引入大学英语教学,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教师课堂授课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讲授和板书,而是充分利用以教学课件和教学软件为主要手段的多媒体电化教学平台。这种以教学课件和教学软件使用为特征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能很容易地做到教学信息的图、文、声、像并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确实一个瓶颈:一是优秀课件缺乏,影视、歌曲等有声材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找到;二是课件内容较模式化,课件信息量较大,学生难以抓住重点,加之教师演示过快,学生没有足够时间记笔记;三是课件制作水平不高,大部分课件的声色效果欠佳毕业论文提纲,易使学生视觉疲劳。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建议:首先,要合理利用现有课件来制作课件,对现用几个大学英语课件创造性使用,根据学生水平及需要进行取舍和再创作,可适当插入flash动画、影视、歌曲等加以改进。教师制作课件应以高效实用为主,主要考虑如何利用开发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功能来创设不同情景,让学生在虚拟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掌握语言,避免过于花哨和流于形式。再者,针对课堂时间有限难以留出足够时间给学生记笔记的问题,教师可以把课件给学生拷贝,可以用公共邮箱e-mail传输或直接拷贝给学生,使学生减轻课堂记笔记的压力,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操练及听讲上。

授课时要避免过多依赖课件且使用的课件信息量过大,这样整堂课下来几乎是课件的演示,学生抓不住重点。应合理有效使用多媒体,不能将多媒体简单看作是教材的电子版或课文素材的任意堆砌。除课文导入、背景介绍、文章结构呈现、语言点及练习外,可以适当穿插一些阅读技巧、文化专题、学习方法或应试能力内容等。课堂教学还应当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多样有效的学生讨论与活动,针对人数多的情况,可实施二人、小组合作策略,增加学生参与度和语言运用机会。

必须强调的是,要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和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先进的教学手段不能取代人,而教学软件的设计更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教师不仅要学会人机互动程序的编写也要掌握教学理论和课堂策略。多媒体设备的应用看似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实则对教师的教学与多媒体实践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应充分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及网络资源毕业论文提纲,提高业务素质,课前大量备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以制作出优秀的课件。

4. 学生差异化教学方面的制约与对策

多媒体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学习条件,但是由于多媒体课件是预先制作的,因为课时的限制不可能制作两套,由于学生英语基础不一样,上课的进度和难易度很难把握免费论文下载。一些学生因为基础差跟不上讲课的进度,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而另外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则相反,他们觉得老师上课的内容过于简单或是进度慢,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会下降。我们建议,可以运用多媒体构建起来的新型的教学环境加以解决,这就是自主学习平台:利用网络平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模式,学生课下可以利用这个平台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这是一种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不受老师约束的自主学习的形式,学生通过上网学习实现人机交流,而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可以由学生自己控制。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巩固知识也可以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可以自主学习和反复学习在课堂没有弄懂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借助网络扩大知识面或者从无限的网络资源里获得更多的帮助。

网络课程学习的其中一个好处是,学生可以不用担心在全班同学面前回答问题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可以自由地在网上讨论区或班级论坛里和老师同学交流。网络课程还提供阅读和写作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级别来培养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完成作业后网络系统对你的表现作出评价或者打分。这样学生可以自己把握学习的进度,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得到加强。有了这个自主学习平台,即使是大班教学,我们也实现了对学生的差别化教学。

在布置网络作业时毕业论文提纲,老师可以对水平较高的学生设置更高的目标,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对于那些水平较低的学生,则可以相应降低作业难度,更多地给他们提供帮助,促使他们缩短与同学的差距。

5. 结语

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改进传统英语教学是大势所趋,实施多媒体辅助大班精读教学模式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我们既要认识到这种教学手段的优越性,也要认识到其局限性和弊端,发挥其优势,尽量避免其负面影响。作为教师,应该合理使用教材,合理设计、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解决好多媒体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硬件问题、课件制作等问题,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自制课件论文篇11

为了制作出界面友好,互动效果好的网络课件,通常需要使用Authorware、Flash、Director等大型工具制作课件。它们具备强大的交互功能,提供了丰富的函数及脚本设计语言,能制作出精良的多媒体网络课件。但这些软件对课件制作者的专业技能和美术功底要求较高,制作过程复杂、制作周期长。好在目前有了许多快速课件开发工具,他们具有功能丰富实用,操作相对简单等特点,是制作网络课件的理想工具。

Articulate公司的Articulate Rapid E―Learning Studio (简称Articulate)就是其中之一。它能从现有PPT中创建和课件,并加入互动效果、考试测试和评估反馈,能使教学人员快速、方便的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它主要由4个组件组成:

1.Articulate Presenter:能从PPT创建和网络教学课件,当Articulate Presenter安装成功后,在PPT窗口中就会新增一个Articulate菜单,包含、演示、同步等诸多功能。同时,通过录制音频或利用现有的WAV和MP3文件来添加培训教师的声音或旁白,并快速地与PPT的动画效果实现同步,让学员获得最好的学习体验。

2.Articulate Engage:它可以制作互动内容插入到Articulate课件中。普通教师利用简便易用的模版,也能在较短时间内制作出具有良好视觉品质、引人入胜的多媒体互动式学习课件,它包括了过程演示、时间进程、金字塔图、活动标签、FAQ(交互式问题)等十余个可个性化定义的Flash模板。

3.Articulate Quizmaker: 它为我们提供了功能齐全而又简便易用的在线考评工具。这套工具通过并不复杂的编程过程就可以帮助我们创建出高度个性化的、基于Flash的在线练习、评估或调研问卷。它们既可插入到用Articulate Presenter生成的课件中,亦可到学习管理平台上,针对测试和调研问卷提供反馈,并根据测试结果给予学习者不同的学习路径或学习建议。测试结果可以通过E―mail发送或通过符合SCORM或AICC标准的LMS(学习管理平台)作为学习档案记录。

在《Internet网络系统与实践》这门课程中,我们使用了Articulate课件进行网上教学。我们在现有PPT的基础上加入了与PPT动画同步的教学音频。并插入了Engage互动模块和Ouizmaker测试题。利用Presenter成了具有自主学习功能的网络教学课件,并上传到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电大在线平台上。在网络课程中,我们先让同学自主学习Articulate网络教学课件并完成其中的测试题。然后到电大在线参与课程学习后的讨论。从实施的几次网络教学来看,这种教学形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同学们普遍反映第一次接触利用这种课件进行的网络教学,并认为这种网络教学形式新鲜生动形象,网络教学课件制作的很出色。相对于以教学论坛形式为主的传统网络课程,这种形式的网络教学实现了音视频的互动式自学,解决了网络教学互动不足及教学过程不够生动的问题,真正体现了网络教学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利用Articulate课件与课程论坛相结合的网络教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网络教学形式。它可以使用Articulate课件进行同步讲授、自主学习及实时学习测试,同时利用电大在线论坛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课程答疑及学习辅导。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它可以利用现有的PPT课件开发具有互动功能的网络教学课件,开发周期短,操作简单。只要具备一定的制作PPT的水平,经过简单的使用培训,大多数老师都应该能具备利用Articulate开发网络教学课件的能力。只要具有麦克风设备,教师就可以自己在家里录制和编辑同步教学音频,制作自己的互动式网络教学课件。另外,如果有必要的话,也可以利用Articulate制作带有教师形象的三分屏互动式教学课件。

除了实时或非实时的网络教学中可以使用Articulate外,它在其他网上资源建设中也有其应用价值。比如可以利用它创建基于Flash的“课程说明”、“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方案”等等,其形式新颖生动。同时我们可以利用Quizmaker制作在线测试习题,并过电子邮件跟踪学生的测试结果。

当然,目前在Articulate网络教学课件的制作过程中,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某些PPT动画效果不能正确转换,文字需要设置字体后才能正确显示。另外Engage的互动能力有限,很多时候还不能满足应用需求。这一方面要期待软件的升级和改进,另一方面需要在开发过程中积累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如果要制作出更丰富、更灵活的互动效果,可能还要依赖Flash等专业的工具。不过从目前来看,Articulate课件的教学效果相比于单纯论坛讨论式教学已经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它所具有的功能已经能满足大多数教学要求。总之,Articulate教学课件与课程论坛相结合是一种比较新颖实用的网络教学形式,值得在开放教育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和推广。

【参考文献】

自制课件论文篇12

Discussion on Chemical Software Foundation Teaching

BIAN Xihui, DAI Zhao, ZHAO Shihuai, JI Yanyan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Abstract Master the basic chemistry software has become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related professional students the necessary skills, the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creation of "chemical software foundation" courses and programs aim to open, open time,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content and study methods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chemical software foundation; teaching discussion; chemistry and chemical professional

计算机技术高速迅猛地发展,已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在化学化工以及相关领域,一方面,目前开发了大量用于化学化工领域中的专业软件,使得化学教学、科技论文写作等更为便利。另一方面,海量化学数据的出现、化学反应或作用机理的微观性、高水平论文对图文质量的要求、化学化工管理过程的自动化等,要求高校化学化工以及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不论是将来继续深造,还是走向工作岗位,都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软件。①化学软件是化学化工以及相关专业人员利用计算机解决化学化工问题的基本工具。本文就化学软件基础课程的开设宗旨,开设时间,讲授内容,讲授方式以及考察方式进行初步的探讨。

1 化学软件基础课程开设宗旨

如今计算机发展突飞猛进,各式各样的化学软件不断涌现,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讲述完所有化学软件是不可能的。并且,化学软件总是不断往前发展变化,而课堂上教授的只能是已有的软件。所以,大学课堂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程开设的宗旨有三点。第一: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写作、报告、画图、编程及模拟的能力。第二: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懂得利用相关化学软件达到理想效果的能力。第三:培养学生先做后学,边做边学的自学能力。

2 化学软件基础课程开设时间

目前化学类大学生的课程体系基本是大一学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等基础课程。大二开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化学课程,大三学专业化学课程,大四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而化学软件基础是以数学、计算机和化学作为基础的课程,而毕业论文设计恰好可以综合运动所学的软件知识。因此,在大学生基本学完主要化学课程、毕业设计开始前的大三下学期开设化学软件基础课程尤为合适。学生掌握了化学人员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可以为毕业论文、后续的工作或继续深造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化学软件基础课程讲授内容

3.1 科技论文撰写及相关软件介绍

科技论文包括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学位论文等,科技论文的写作是大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的基本技能。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很多出版机构都要求作者按照一定的版面以及格式编辑排版后直接发送电子版到出版机构。不同的期刊、杂志以及会议论文对所接受的投稿都会提出明确的格式要求。各高等学校、研究院所也对本科生、研究生的学位论出了严格的格式规定。因此,本部分将以应用最广泛的文字处理器Microsoft Word为工具,讲解与科技论文写作密切相关的编辑排版中的基本操作、英文字符操作、表格的制作和图的制作及图文混排等内容。同时,将比较Microsoft、WPS、永中、红旗等办公软件下的文字处理工具。

3.2 多媒体演示及相关软件介绍

不论毕业论文答辩还是工作汇报,都需要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本部分将以最常用的Microsoft PPT软件为主,讲述如何做好多媒体演示。首先结合实例介绍PPT的一些制作技巧,包括幻灯片母版设计、模版修改、图片制作以及动画设置。然后从内容安排、模版选择、色彩搭配、字体字号、图形构思、演讲者形象等角度讲如何做好PPT。除了PPT外,目前还有绘声绘影、iebook等很多优秀的图、文、声并茂的演示软件,鼓励学生掌握1种PPT外的演示软件,能达到与众不同的演示效果。

3.3 绘图及相关软件介绍

化学化工经常遇到各种图形的绘制,比如分子结构演示、实验装置绘制、实验数据作图、化工设计、科技论文写作等。图形绘制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除了讲解每款软件的基本操作外,重在教会学生使用这些软件。课前让学生安装好软件,课堂上学生即学即练。本部分着重介绍线形图、平面图和立体图的五款绘图软件。第一款软件是线性绘图软件Origin,教会学生使用该软件工作表、绘图以及数据拟合功能,其中图形包括单线图、多线图、多子图、母子图、双坐标图的制作。第二款是化学绘图软件ChemOffice,该软件由化学结构绘图ChemDraw、分子模拟分析绘图Chem3D以及化学信息搜索ChemFinder三大模块组成。着重给学生介绍绘制化学结构的ChemDraw,教会学生使用该工具绘制化学结构式、化学反应式、生物分子、简单的化学反应设备等功能。第三款是化工绘图软件AutoCAD,教会学生使用该软件绘制化工工艺图、设备布置图、管道布置图、化工审图等。第四款是平面图形处理软件Photoshop,着重介绍该软件特有的图层、通道和蒙版功能,能使用该软件绘制图形、美化图形。第五款是立体绘图软件3dsMax,该软件主要进行三维动画渲染和制作,功能十分强大,受于时间限制,课上主要介绍如何使用该软件绘制科技论文中形象生动的三维示意图。

3.4 编程及相关软件介绍

化学是一门经常与数据打交道的学科,离不开方程的求解、数据的分析等,②因此有必要让学生掌握一门编程语言以解决复杂的化学问题。Matlab编程语言因其能功强大、简单易学、编程效率高而广泛应用于工程计算及数值分析领域。课程从Matlab软件简介、Matlab矩阵数学运算、Matlab图形绘制、Matlab符号运算、Matlab程序设计、可视化界面编写以及Matlab在化学化工领域中的应用实例七个方面来介绍Matlab编程软件。同时简要介绍一下C语言、R语言等编程语言在化学化工领域的应用。

3.5 分子模拟及相关软件介绍

分子模拟是指利用理论方法与计算技术,模拟或仿真分子运动的微观行为,已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材料等领域。③分子模拟方法有量子力学、分子力学与分子动力学等手段。本部分将简要这三种方法的基本原理,研究内容,研究过程,应用范围;介绍两款分子模拟软件:量化模拟软件Gaussian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NAMD,并演示如何使用这两款软件进行简单的模拟过程。

4 化学软件基础课程讲授方式

课程将采取模块化的教学方式,以功能而不是具体的软件作为模块。在模块介绍前,先给出一些丰富的应用实例,使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具体介绍每个模块时,先总体介绍该模块的相关知识以及实现该模块功能的相关软件,再从中挑选出一款最为广泛使用的软件进行详细讲解。讲解具体软件时,采用PPT和软件现场演示有机结合的方式。针对每款软件介绍的知识点穿插2-4个课堂练习,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首先不断给学生强化一种观点,即要实现某一功能,会有很多解决办法。比如,要作一个图,PPT、origin、photoshop、3Dmax都可以实现该功能。如果不会3Dmax没关系,熟练使用PPT依然可以画出完美的图来。其次,在讲授中不断灌输学生自学以及先做后学、边做边学的能力。遇到老师没讲过的软件,先把软件下载、安装并打开,试着操作,某个功能不会,可以通过谷歌、百度、请教老师或同学解决。如果软件不先安装上,只能纸上谈兵,无法真正学会软件的使用。

5 化学软件基础课程考察方式

化学软件基础是一门注重实际应用的课程,关键是掌握如何利用所学软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不采取考试形式,而是采取课堂实践、小作业加大作业的形式进行考察。

课程的第一个考察方式是课堂实践,把最后两堂课留给学生,让学生走上讲台介绍一款老师未讲到的化学软件(或者某个化学软件的某个功能)。一方面化学软件的丰富性以及老师知识的有限性,靠有限的课堂时间难以讲解全面所有的化学软件。另一方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现在的学生从小就接触计算机,不乏计算机强手。由学生来介绍新的化学软件,学生必然会经历一个自学并展示的过程,可以促进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演讲口才。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讲解效果,可以吸取借鉴学生的优点,对自己后续讲课内容,讲课方式不断进行改进。

课程的第二个考察方式是每堂课后布置的小作业。虽然每款软件课堂上会教学生练习2~4个例子,但是毕竟不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为了巩固学生课堂所学软件操作要点,每款软件讲完后,布置1道练习题,督促学生安装软件并进行练习。针对学生上交作业的情况,再对软件的内容进行补充。

课程的第三个考察方式是课程结束后的大作业。针对课堂讲解的模块,每个模块出1道大题。每道题只给出问题,而不指定用什么软件来做。综合考察学生化学软件的学习情况,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金项目:天津工业大学“师生合作”教学资源建设(2013-SZH-008)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2013-2-09)经费资助项目

注释

自制课件论文篇13

2004年12月25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这是建国以来我国颁布的第一个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成为我国中小学师资培训,尤其是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重要依据。其中对教学资源的收集、应用、甄别、整合、开发等能力体现在《标准》中的知识技能、应用创新等方面,是教师专业能力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作为未来教师的主力军,师范生如何通过教学资源制作这方面的课程,提高自身教育技术能力,强化信息化教学专业水平,成为高师院校开设此类课程时必须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现状分析

正是认识到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制作在教师专业能力中的重要地位,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多所师范院校陆续开设了面向师范生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该课程目标通常为“培训本科生使其具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能够依据教学需要,运用多种软件制作出辅助教与学的教学软件。”在上世纪末,该课程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师范生制作教学资源的能力,为日后的教学实践打下了资源制作方面的基础。然而随着全球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学资源从单纯演示型发展到人机互动型、从固定路径型发展到智能判断型、从个体开发型发展到全球开源共享型,不仅教学资源这一概念超出了当时的“多媒体”或 “课件”的内涵,而且随着《标准》的出台,更暴露出该课程存在的诸多问题。

主要体现在:

1 教学观念陈旧:课程目标仍然停留在不同工具软件的功能学习、演示型或简单交互型课件的制作与开发上。教师对于课程的理解从课件制作出发,再落实到课件制作上,于是讲解多种软件的使用方法成了课程的主旋律。“教师对学习资源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内容理解不够好,是制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1]。

2 教学资源单薄:由于课程定位于课件制作,于是教学资源就只剩下一类,那就是不同软件开发出来的教学课件。看起来资源内容丰富,数量繁多,然而学生接触到的只是不同技术的运用,多种技术的组合。而这些技术是否真正满足了教学的需求,是否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则与课件制作课程毫不相关。

3 师资定位不合理:在许多师范院校,尤其是地方高校,该课程的师资组成比较随意。不是由既懂教育,又通技术的人员承担本课教学,以便落实教学设计、技术服务于教育的理念,而是看谁能讲这些工具软件的功能,谁就可以承担本课的教学。这进一步导致了课程教学的技术色彩过重,一味地强调技术的全、难、多,而忽视教学软件最为核心的功能,即如何利用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高质量的教材匮乏:由于该课程并非师范生教育类核心课程,因此在教材建设上差强人意。在教育类图书及高校教材中,可以看到不少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相关的书籍,但是翻开一看,内容差别颇大。有的只介绍Flash一种,便将其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同起来,有的还停留在讲解Authorware,FrontPage等过时的工具软件上。除了工具软件的差别外,鲜有教材能够将从教学设计理论或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角度来设计写作框架。

以上问题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按这种课程目标培养出来的师范生,头脑中想当然地把多媒体课件与教与学的资源等同起来,把技术功能的难易、多少与软件质量的好坏关联起来,把教学软件与教学设计割裂开来,无法形成对教学资源的正确理解,最终培养出来的是一名技术不怎么过硬的开发人员,而绝非一名能将资源灵活而高效地应用于教学中的优秀教师。

二 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如何面向师范生开设一门与时俱进,从理念、方法、技术上均能提高学生对教学资源的收集、甄别、开发、应用、整合能力的教育类课程,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为此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对“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抓住课程定位、内容体系、教学资源、评价等四个方面,运用行动研究法,展开了三轮的教学实践。

第一轮教学实践:梳理与反思。2006~2007年度第二学期,由外聘教师(非教育技术专业人员)讲授本课。对象为05级本科生。笔者全程参与课堂观察。该轮教学要求学生能运用Flash制作多媒体课件,选用案例均出自中小学教材,技术范围涵盖了Flash的帧动画、脚本语言等,尤其是在Action Script的编程上,教师驾驭自如,讲解了大量支持人机交互的课件开发技术。然而,课程仅限于Flash技术,将其他软件排除在外,对于素材加工、资源收集、整合略有涉及,对于资源的评价等没有提及。通过教学反思,我们肯定了“案例示范-任务驱动-讲练融合-拓展训练”的教学模式,但明确下一轮教学实践必须改革,即重新定位课程目标。课件制作课程不能等同于学习Flash。

第二轮教学实践:尝试与修改。2007~2008第一学期笔者作为主讲者为全校12个院系36名教师进行培训“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内容突出了教学设计在学习资源制作过程中的指导作用,综合学习了多种课件快制工具,受到学员好评。

第三轮教学实践:应用与优化。2007~2008年度第二学期,笔者担任06级本科生的任课教师。基于前两轮实践的经验与教训,本轮课程将学习内容重新划分为8个专题,采用12个任务进行驱动,让学生以个体或小组的方式,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从学习过程的观察和学习结果的反馈来看,学生对本轮授课最为认可,不再将技术操作等同于课件制作,基本形成了对“学习资源设计与制作”的正确理解。

三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制作”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作为一门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课程,教学理论指导及技术制作实现是本课的两大支柱。本文分别以何克抗教授提出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2]和美国学者Laurillard.Danna“教育媒体分类框架”[3]作为体现两方面特点的理论基础。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该环境能够支持实现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实现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由此可知,要达到深层次的整合,必须创设一种新型信息化教学环境,对应的教学资源要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协作、探究学习,能够体现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制作应放在“是否有助于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设”这一目标下来审视。只有根据不同的学习需求,运用多种信息技术工具,创设出新型的信息化学习资源,才能满足深层次整合的目标。很显然过去让学生只学习Flash或者PowerPoint是无法完成这一目的。

2 教育媒体分类框架理论

美国学者Laurillard从教育学的角度,建立了“对话性框架”以分析该提供怎样的学习技术才能促进有效的学习。她划分出五类教育媒体,与各种学习技术和学习经验联系起来。分别是叙述性的(narrative)、交互式的(interactive)、交流式的(communicative)、适应性的(adaptive)和生成性的(productive)。根据Laurillard的研究,本文将常用的与资源制作相关的软件进行了分类,如表1。已有的多媒体制作课程常把教学内容放在叙述性媒体和交互式媒体的学习上,根据该理论,越是后三种资源,越能创造出符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中所倡导的、实现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因此五类媒体对应的软件均在本课程中有所体现。

四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制作”课程建设的方法

1 定位课程目标

“多媒体课件”这个概念产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虽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对其内涵的理解基本达成一致。“多媒体课件是一种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并开发的CAI教学软件。从实现技术上讲,多媒体课件是采用多媒体技术交互式综合处理文、图、声、像等信息媒体以表现教学内容的一种多媒体软件;从课件内容上讲,它是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论的方法,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地选取与设计教学信息媒体并进行有机组合,从而形成优化的教学结构的一种教学系统。[4]”

该定义在PC机盛行时期,较好地支持了多媒体课件的开发,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显然不再是教学资源最明显的优势,“数字化”成为教学资源的基本特征。而“课件”、“软件”之类的概念也无法涵盖教学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所有资源。因此对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而言,“数字化的教与学资源”比“多媒体课件”更为适当。另外,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从体现学习者主体地位来考虑资源的设计与呈现,也是当今教育领域的基本共识。故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制作”来代替“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作为课程名称,是符合当今社会的教育需求以及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可以成为“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替代性名称,它是一门“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教学内容,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处理,以数字化形式开发出能支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教学信息资源,创建出能体现新型教学方式的信息化学习环境的课程”。由此明确本课的课程目标是“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内涵、种类、常用表现形式等,能够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指导下,熟练使用多种信息技术工具,对资源进行收集、甄别、设计、开发、应用与评价。能够对技术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保持较高的兴趣和自信,应用已有知识和能力,通过自主开发和合作开发,创建出体现新型教与学方式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2 梳理内容体系

根据《标准》的要求,教师应对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资源具有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能力。在本科生教学体现中,该类课程可以体现为:多媒体课件制作方法、网页制作与学科专题网站建设、网上教学资源的存储与检索、教学资源评价量表的设计与运用等等[5]。由于学生对于此类课程的选修科目一般不会超过三门,因此建议将网页制作单独开课,但将多媒体课件制作方法类的课程内容体系进行扩展,至少包括资源的检索、资源评价等。由此,“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制作”一课的内容体系也应更加丰富,以体现出课程的整体定位。

(1) 建立起3阶段8专题的课程体系

根据之前的三轮教学实践,本课程将分为基础阶段、开发阶段、整合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专题,以对应《标准》中资源的设计与收集、开发、整合,资源的甄别和应用贯穿于课程始终。具体分段及专题划分如图1。

(2) 用“任务驱动、合作学习”的原则实施课程教学

在每一阶段每一个专题中,教师都设置了不同的学习任务。包括自主搜索文献、小组评价资源、自主收集网络优秀资源并评价、不同软件的应用与开发、小组创意大作业的完成等。每一项任务都与本专题学习内容密切相关,多以小组合作为主,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3 充实学习资源

没有丰富而优质的学习资源,就不可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与探究性学习。而师范生所具有的“今日学生-明日教师”的特殊身份,更要求本课程给出良好的示范作用,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优秀资源在学习中的作用,才能作到“从学生本身而不是从学科出发”来开展教学的宗旨[6]。本课程设计了类学习资源,上传至本课程专门开辟的FTP空间,供学生使用及共享。如表3所示。

4 构建评价体系

评价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学习。教师在课程中大量地运用评价手段,丰富评价形式,让学生在不自觉的评价中得到督促和提升。由于本课的任务均以数字形式上传至FTP,且有小组大作品作为主要评价目标,因此评价过程贯穿课程始终。同时,在教师评价、小组互评、个人自评的基础上,还引用了项目外评的方式,也是本课评价体系的特色所在。

本课的项目外评,是指教师把学生的大作业评价与学院组织的师范生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北京市和全国教育教学软件大赛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北京市和全国软件大赛的网址、历届获奖作品分析,分析评价标准等,让学生从一开始接触本课,就置于实践项目的外部评价之中。把评价标准从一门普通课程上升到学院、学校、北京市乃至全国的竞赛评价标准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评价更加真实自然。

四 总结与展望

已有的三轮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参与第二轮培训的教师在2008年北京市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大赛的PowerPoint组获得了二等奖。参与第三轮课程的四组学生在全校课件大赛中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在此基础上,“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的更新性课程“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制作”的课程建设初步完成。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本课程的教材编写、网络课程的开发、资源的丰富与优化、学生优秀作品的收集等,为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叶惠文,邹应贵.广东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3):87~89.

[2] 何克抗.信息技术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3):16~19.

[3] Laurillard,D.Rethinking University Teaching:a conversational framework for the effective use of learning technologies[M]. London: RoutledgeFalmer.,2002: 126~173.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