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读书计划实用13篇

自制读书计划
自制读书计划篇1

3、初步学会制定读书计划。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爱读书吗?都读过哪些书呢?

2、课外书种类繁多,我们应该怎样提高读书效率,得到读书的最佳效果呢?我们学过这篇课文以后就知道了。

3、板书课题:16 读书要有计划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板书:读书为什么要订计划?怎样制定读书计划?怎样执行读书计划?)

二、自学课文

1、过渡: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学习。出示学习要求:①自由组成学习小组,选学习小组长组织学习。②读通课文,解决提出的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朗读情况。

2、交流讨论学习收获并相机指导。

(1)相机板书:读书计划 ①书名 ②计划时间 ③每日进度

(2)你能读懂《明日歌》的意思吗?(有人考证这首诗应是明代书画家文徵明次子文嘉所作。大意是:过了明日,还有明日,明日是何等的多啊!如果天天总是等明天,那么只会空度时日,一事无成。)

(3)你们还知道有哪些鼓励督促人们抓紧时间读书的古诗或者是名言警句? 《冬夜读书示子聿》南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使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唐 韩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 杜甫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

四、总结课文

1、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说明“读书要有计划”这个问题的?画出段落中总述的语句。(先讲了读书要订计划,再讲了读书计划要切合实际,然后讲计划制定后要认真执行。)

2、所画的句子和其他的句子之间什么关系?(总分)

3、引读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

五、制定读书计划

1、就自己最近打算阅读的一本书,订一个读书计划。

自制读书计划篇2

    但目前诸多调查显示,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与语文教育目标相距甚远。天津教科院的调查显示:(1)年级越高,课外阅读量越少,小学生喜欢课外1阅读的占45.5%,初中生占27.7%,高中生占17.7%,有8.2%的中小学生处于基本不阅读课外书的状态;(2)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有80%的学生每个月课外阅读数量不超过2本书;(3)普遍对阅读二三十万字以上的大部头文学作品感到十分吃力,感觉费劲、费时,有的情节描写还看不懂,所以很少有人去看。陶本一、曹建召的全国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显示:由于受学习压力、家庭作业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三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差异并不明显。每周阅读1至2个小时的学生,河北有40%,宁夏有34%,上海有44% o《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量为:三年时间读260万字,每学期是40万字,每天的阅读量应是2300字,这得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每周的阅读时间必须保证3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阅读任务。2007年《广州日报》对广州市的6所中学进行了学生阅读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74.5%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不可取代,但在现实中只有7.6%的学生每夭阅读课外书时间“至少1小时”;77.8%的学生“想阅读,但时间都被功课挤满”。

    时间管理不善是导致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所谓时间管理,就是指合理安排和规划阅读时间,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阅读效益。笔者的做法与经验是:增强时间意识,制订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将计划付诸行动,引导反思与总结。

    一、“只要你愿挤.时间总还是有的”—增强时间意识

    “我们每天上课、做作业、预习复习都来不及,哪里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这是许多学生的心声。由于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作用,现在的学生主要把时间与精力集中在与考试直接相关的课程教材和教辅材料上。学生的“正业”就是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课后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阅读课外书,开展与课外阅读的活动,不但没有时间去做,而且被看成是“不务正业”,会冲击正常的学科学习。在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高度认识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引经据典、讲故事、说道理等方式将重视课外阅读的种子植入学生心中。然后,引导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任务中想方设法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阅读。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让学生懂得课外阅读不是没有时间,关键是你肯不肯去挤。

    二、“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计划是课外阅读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时间管理“10/90”定律告诉我们:若你在事前花10%的时间做规划,工作开始后就可节省90%的时间。教师指导初由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效果,首先要指导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教师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初中生的实际需要、接受能力、欣赏水平、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等因素,紧密配合课内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统筹安排,制定一份详细具体、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这份计划可以包括阅读目标、阅读书目、进度安排、阅读地点、阅读方式的选择以及阅读效果的预想等。阅读计划一般在每学年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订。如某位八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计划如下: 

 

    三、“一个行动胜过一千打纲领”—将计划付诸行动

    将计划付诸行动是管理好时间的关键环节。制订了计划,如果不执行,就是一纸空话,正如列宁所说:“一个行动胜过一干打纲领。”许多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不喜欢阅读,相反他们可能有美好的计划,甚至有具体的打算。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如学业的压力、父母的看法、人际关系问题等等,预先的计划渐渐“缩水”了,后来就干脆没了行动。由此看来,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活动,重点在于如何有效监督执行。我的做法是:

自制读书计划篇3

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把读书活动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反思,提高师德素质和自身修养。结合个人课题我为自己定下了以下的读书计划:

一、我的读书目标:

1、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同时通过阅读接触更广的课外知识,深化更多的学科内容

,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2、通过读书,培养自身好读书的习惯,提升内涵,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教育实践与改革,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3、通过读书,增加自身的课外阅读量,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4、通过学习名篇名著,丰富自身个人文化涵养,强化自身修养,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5、通过读书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二、我的读书措施

1、根据学校读书活动方案,制定个人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2、每天要保证至少半小时的读书时间,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真正做到静心静神,沉溺于书中,读出意味、读出情趣。

3、读书要与思考有机结合。

要能边读边想,紧密联系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读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提高认识,培养自己独特的思维与创新意识。做到在读书过程中,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及时写下心得体会,努力寻求读书成效的最大化,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与综合能力。

4、积极和组内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发展,并参与网络论坛交流。

借此,提高个人人文素养,培养完善的读书人格,使自己不断成长,成为有知识、更有文化底蕴的教师。

三、我的读书安排:

大量阅读书籍,做读书笔记,使知识不断积累,思想与时俱进。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每周阅读两篇教育教学文章,每月通读一本教学杂志,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教学著作。

1、首读书目:《儿童心理学》《这样和孩子沟通最有效》《渴望学习—教育我们的幼儿》

2、经典阅读:《教师培训读本》《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

3、选读书目:《读者》《了解你的中医体质》《赢》

读书,能够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够不断增长专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出敏捷睿智的光彩,充盈着创造的活力和快乐。读书,能够改变人生,而且能促使自身去不断地思考教学工作、生活、生命,从而实现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

个人的读书计划范文2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能够使我们增长见识,丰富学识,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因此,为了使自己在本学期能够通过读书有所收获,我为自己定下了以下的读书计划:

一、我的读书目标:

1.通过阅读国学经典,增加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传承文化经典,增强抵制外国腐朽文化的能力。

2.通过阅读外国名著,领略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充分吸收外国优秀文化成果,以达到学习和借鉴的目的;

3.通过阅读与专业相关的参考书籍,加深自己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4.通过阅读学习,丰富自身人文涵养,强化自身修养,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二、我的读书口号: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三、主要措施:

1、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计划书目,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勤于做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

每天确保有时间读书,让读书成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需要。

2、读书时要坚持以下要领:读书与反思相结合,提倡带着问题读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读书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注重实效;个人阅读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广泛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3、阅读时发现一些好的词语、句子或段落要及时摘抄下来,以便于吸收和借鉴。

4、读书时注意不要一目十行,只追求速度,而不追求阅读的质量,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查阅资料把它弄懂。

四、阅读书目和时间安排:

本学期计划阅读书目:《论语》《余秋雨散文集》《巴黎圣母院》《亲爱的安德烈》《遇见未知的自己》《外企女秘书职场日记》

时间安排:坚持每天晚上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用于读书(由于周末要辅修金

读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读书,能够锻炼一个人的心境,使人获得心灵上的陶冶和精神上的愉悦。因此,我一定要每天坚持读书,按计划完成读书任务,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并通过读书使自己不断提升和进步!

个人的读书计划范文3一.读书指导思想:

积极参与学校的读书活动,把读书活动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反思,提高师德素质和自身修养,满足学校建设学习型组织的需要。

二.读书目标:

1.让自己成为更富内涵的老师.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丰富自己的人生,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2.在读书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通过品读美文,多沾书气,多闻书香,成为与书为友的“书虫”。在读书中成长,使自己融到我校学习型学校的建设之中。

三、读书内容:

1、经典阅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

2、推荐阅读(一本书):《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3、一般阅读:

《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教学》

四、我的读书措施:

1、根据学校读书活动规划和教研组的计划制定个人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2.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书目,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

3.读书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边学习教育理论,边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自我反思。

4.主动与同事交流,讨论读书体会心得。

利用集体备课、业务学习、教研活动的时间,积极和其他老师交流好书,感悟读书心得。

5.每学期末认真撰写一份读书心得或经验总结。

认真贯彻落实制定的读书计划,完成相关书籍的阅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理论及实践能力。作好读书笔记,认真完成一份读书心得。通过读书活动逐步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和修养,逐步培养自身良好的阅读习惯。

个人的读书计划范文4为了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努力做家长满意的,学生爱戴的人民教师,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特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如下:

一、我的读书目标:

1、用新思想新理念指导与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以更加适应景小发展的需要。

2、通过读书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和修养,提高自己运用科学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

3、提高自身学习的兴趣,让自己与好书作伴,与大师对话,在读书中成长,使自己融到我校学习型学校的建设之中。

二、我的读书措施:

1、根据学校读书活动方案,制定个人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2、每天要保证至少半小时的读书时间,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真正做到静心静神,沉溺于书中,读出意味、读出情趣。

3、读书要与思考有机结合。

要能边读边想,紧密联系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读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提高认识,培养自己独特的思维与创新意识。做到在读书过程中,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及时批注、摘录优秀语段,提出质疑,积极思考,及时写下心得体会,努力寻求读书成效的最大化,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与综合能力。

4、将读书活动与当前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与自己日常教育和教学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在反思中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和运用理论处理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读”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

5、积极和组内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发展,并参与网络论坛交流。

借此,提高个人人文素养,培养完善的读书人格,使自己不断成长,成为有知识、更有文化底蕴的教师。

6、每学期末认真撰写一份读书心得或经验总结。

三、我的读书内容和具体时间安排:

5月份:阅读《新课程怎样教》(历史)

6月份:阅读《史海拾珍》

7-8月份:阅读《三国演义》

9月份:阅读《爱的教育》

10月份:阅读《教育从爱开始》

11-12月份:阅读《一生的成功计划》,并且提交一份读书心得、一份读书笔记,并进行自我总结。

相信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书中的阳光会照亮我的心灵,指引我前进的道路。

个人的读书计划范文5古人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身,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译理可以养心。只有读书,并且在读书的同时进行实践研究、反思和写作,才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并进而成为促进教师人生发展和生命成长的最好的途径。

读书,能够改变教师人生匮乏、贫瘠、苍白的状态。

读书,能够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专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出敏捷睿智的光彩,充盈着创造的活力和快乐。

读书,能够改变教师的人生,而且能促使教师去不断地思考教学工作、生活、生命,从而实现自我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

一、读书目标

1、读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数学学科教育书籍,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浏览各类杂志,拓宽自己的教育视野。

3、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颐养性情。

二、开展读书活动的主要措施: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读书活动。

2、主动与同事交流,讨论读书体会心得。

3、每天确保半小时到一小时的读书时间。

4、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

5、坚持读书与反思相结合,带着问题读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潜心写好读书心得。

三、必读书目:

1、《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2、《数学思维方法》--郑毓信

自制读书计划篇4

二、学期目标:

1.按课题计划及时上传研究资料,特别是对“特殊学生”的教育随笔。

2.按照课题计划完成其它两个课题资料的整理工作。特别是教研室课题,本学期结题,在十一月份整理好。

3.整理出本学期的阅读笔记和教育随笔,特殊学生教育《天使住我家》(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写八千字:八千字不多,最多四篇短小的随笔,希望在真正执行时能超越)。

三、主要措施:

1.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潜心写心得体会。每天确保至少半小时的读书时间。

2.及时发现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有关教育教学、学生习惯等存在的弊端,能做出理性的思考,编辑成文。

3.改变写博数量,提升写作质量,每日反思不能再存于表面。工作日志随身携带,要点式记录灵感和现象,每周末及时整理工作日志,形成文字。

四、阅读:

阅读不能走马观花,或者只读教育论着,那些教育杂志针对教育改革的前沿,多读多学。《青年教师》、《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阅读论坛帖,根据实际写作需求及时跟帖。博客再多,也有个主次,有的博客可以一周不上,但有的博客必须天天更新。这就是习惯,分清主次,再多的事儿也不会乱。

1.必读书目:小课题计划中书写的课题书目;铜山区推荐的十本必读书目,优选两本阅读。

2.泛读书目: 随班级学生情况阅读。

阅读旧书:《陶行知教育论着百篇》(此书已经精读过,有空再翻翻)。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再读时关注的是管理细节。

3.关注名师博客,每天都阅读论坛主题。

自制读书计划篇5

1、通过活动,让学生爱读书,让书成为他们的朋友。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博采众长的好习惯,让他们的童年浸润在沁人心脾的书香里。

2、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长知识。

3、在活动中体验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提高欣赏能力。

三、读书口号:读中外美文做博学少年

四、活动设想: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制定班级读书计划和个人读书计划

(一)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级读书计划:

1、每月背诵课外唐诗宋词4首,一学年累积达到16首。

2、阅读中外经典名著

必读篇目:《中华上下五千年》、《弟子规》

选读篇目: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每学期至少选择其中三本其它课外书籍进行阅读。

3、充分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来读书。如安排中午的时间,晚上完成家庭作业后的时间,活动课的时间,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每天读书不得少于半小时。

(二)教师带头制定个人读书计划,学生根据本人实际情况制定个人读书计划。

1、读书计划中要求有读书的内容、目标、措施、实施时间等。

2、准备好一学期要读的书。(有益书籍两本以上)

3、组织一次“优秀读书计划”展示活动。

第二阶段:活动阶段

(一)学生根据班级读书计划和个人读书计划进行阅读。

1、每隔一周,教师利用一节课校本课的时间进行古诗文赏析,每个月,对要求背诵的古诗词内容进行抽背检验,通过验收者发给下个月背诵篇目,未通过者继续进行本月复习。

2、针对名著阅读,每月开展一次好书阅读经验交流会。一学期进行一次书面检测。

3、教师以身作则,每天做到和同学们一起背诗、读书。

(二)开展“四个一”活动

1、设计一张书签。在书签上写上一句读书名言,将优秀书签进行展出。

2、写8-10次读书笔记。读了那么多书,把体会想法,记录下来。

3、参加一次读书心得的交流会。和自己的好朋友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心得,会让自己受益匪浅。

4、举办一次“故事擂台赛”,小组为单位进行故事交流,小组推荐优秀者进行班级故事擂台赛,评出“擂主”。

前两项可以利用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间完成,后两项可以利用语文的口语交际课完成.

(三)广开书源,拓展阅读环境

1、建立班级书库,让学生有书可读。

(1)调查家中的藏书量和种类,特别是适合小学生的书籍,作出统计,要求每人选一至三本带到学校,充实班级小书库。

(2)发动学生之间“好书换换看”行动,提倡同学与同学之间进行好书共享。换一本书,交一个朋友,不仅读到了好书,还加深了同学间的友谊。不过要提醒学生,借阅别人的书,一定要好好爱护。

(3)班级小书库实行全天性开放,安排专人进行管理,下午的自习课时间对完成作业的学生开放图书角,充分利用每分每秒的时间,保证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

2、将读书活动延展伸到家庭。开展“我的家庭阅读”活动。利用家长会,把一些家长好的做法介绍给大家,让家长懂得重视环境的作用,既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物质和生活环境,同时也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从而让儿童在成长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保证课外阅读正常、有效地开展

1、充分利用每周一节校本语文阅读课,发挥指导作用,可进行阅读交流、新书介绍和读法指导等。

2、针对课堂所教学内容进行课外的链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第三阶段:考核、展示阶段(即品味读书硕果)

(一)建立“读书成长册”

1、每个学生都要建立一本“读书成长册”(“采蜜本”)(即平日积累词句的读书笔记本)。

2、学期结束进行“优秀读书册”的评比展示,评出优秀的作品,奖励班级书库中好书一本。

(二)读书小报比赛

四人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报刊的小资料、格言,自己撰写读书心得等,每学期组织一次读书手抄报比赛,进行评比。

(三)古诗词验收

自制读书计划篇6

读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具有其他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了:“中学生需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并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是,当前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不能不让人忧虑。针对这种情况,我把自己在教学中学生在读书中存在的问题做一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1 问题

(1)计划和目的。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往往是顺手拈来,阅读时也是漫无目的的任意涉猎、浏览。对于自己该阅读哪些读物心中无数,对于自己想从中获取些什么更是一片茫然。

(2)读兴趣。当今的学生基本上是在电视机、计算机前长大的。他们热衷于那些图象式的东西,特别是否猎奇的、情节曲折的、富于幻想的卡通漫画,对读书并不感兴趣,特别是有利于开拓知识面、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和综合知识水平的那些学术价值非常高的书籍。

(3)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外阅读。现行的教学管理体制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虽然不少的学生由于挡不住阅读的诱惑,会忙里偷闲的读几本书,但都是囫囵吞枣。

(4)方法不当。大多数学生对待课外读物的阅读方法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十个手指弹钢琴,不分精读、略读、浏览。

(5)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中,碰到生字词不查词典解决,而是望文生义,或者干脆跳过去不读;阅读中,不思考、不去品位、走马观花,读完以后什么也没记住。

2 改进措施

2.1 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好。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点燃学生阅读之火呢?

(1)宣传鼓动,激发阅读兴趣

首先通过班会、黑板报等途径,向同学们阐明读书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读书可以让他们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然后提出“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的要求。

(2)榜样力量,驱动阅读兴趣。

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读书兴趣,介绍名人在中学时奋读书的感人事迹,要求各班同学们搜集的爱读书名人。名人名言影响感召着学生,使潜移默化使学生暗下读书的决心。为了使“名人效应”生动有效,我们还请了刚考上清华大学的优秀在校生来做报告,身边考上清华的成功的实例会更直接地影响着同学。这位“师兄”说每个人要培养一个高尚的兴趣,他首先强调是:一定要“读书”要“读经典”。“成功人士”的现身说法对同学们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培养读书兴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2 学生阅读方法

(1)做好读书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阅读也是如此,如果没有计划,阅读往往效率低下或者不能坚持。所以指导学生阅读的的方法,首先要指导学生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计划要具体、详实,具有可操作性。每天都要有计划。教师督促学生严格执行计划,不可一曝十寒。指导学生见缝插针,挤时间阅读。双休日,五一、国庆长假,寒暑假等是学生读课外书的黄金时间,要指导学生做好计划充分利好用。具体做法:我们设计调查表对学生已经阅读的书再进行摸底,让学生针对100部推荐书目确定三年读书计划。在三年计划基础上建立《学期课外阅读计划》。

(2)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课外阅读的目的之一在于多积累知识,怎样积累呢?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培根说:“做笔记使知识准确。”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做笔记,以巩固阅读的效果,要指导学生或写入小册,或载之卡片,都要立即动笔,不能迟疑。

2.3 读书评价制度

经过研究得出课外阅读的实效性缺乏的根本原因是缺少反馈、评价和激励机制。《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了评价的功能。为了让学生保持良好的阅读兴趣,我们以学生的为主体,以评价阅读时间、学生的语言积累、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主要内容,开展评价活动,以此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以期有效的促进课外阅读。具体做法如下:

(1)查阅法。定期查阅《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周课外阅读计划》、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检查学生计划的合理性和计划执行的实效性。定期打分检查学生读书笔记的质和量,一个月统计得分,根据分数高低确定考核级别。

自制读书计划篇7

幼儿园要有自己的小型图书馆,每个班级要有自己的班级藏书,提供的图书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既有适合小班孩子看的,也有适合中、大班孩子看的书。图书的选择要多样化,从幼儿生活到科学知识,从环境问题到生命教育、亲情、友情、克服困难、个人成长等不同题材的读物,以及多种绘本读物。绘本读物深受孩子喜爱,是低幼儿童阅读学习的主要对象,它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同幼儿的接受视野相融合,它所呈现的形式是语码和图码的有机结合,它所具有的价值是阅读过程中生成的意义的显现。而师生共同解读绘本读物的内容,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促进幼儿阅读能力以及智力和情感的发展。图书的来源除了幼儿园购置,家长捐赠以外,还可以是老师、家长、孩子们共同制作的,这样孩子可以体会到阅读的多元化风貌,会感觉更亲切更有趣,更能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和对书籍的热爱。我园每年的小书制作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布书、照片书、手绘书、植物书,手工粘贴书,都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读本。

(二)能吸引孩子浏览和挑选的陈列方式

图书的陈列方式影响着图书是否可以受到更多的关注。例如宽敞明亮、藏书丰富的幼儿园图书室;装饰漂亮有趣的主题活动书车;有着适合幼儿身高取放的儿童书架、舒适的椅子、松软靠垫的班级阅读区;布置在幼儿园公共区域的故事墙、新书推介栏;定期开展的书展活动等等。从色彩搭配、家具购置、阅读的舒适度上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满足幼儿阅读时的不同需要,让孩子的视野所见都与书籍有关,让他们可以随时看到、听到、借到、读到他们想要的书籍。要让幼儿园的整个大环境散发出一种书香气息。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尽情享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会不知不觉地进入到阅读状态,体会阅读的快乐。

(三)能让人专心不被打扰的阅读场所

阅读的场所和我们阅读的乐趣、情绪、专心度有着极大的关系,要提供明亮、舒适、安静的阅读场所。例如园内可供所有班级轮流使用的小型图书馆或图书室,各个班级的阅读区、阅读角,公共区域的小小书吧等,这些阅读场所要有适合阅读使用的桌椅、书架、图书展示台,家具和装饰要色彩柔和,照明光线充足,要舒适,不能拥挤,并且相对封闭和安静,不容易受到其他活动的干扰。

二创设适合阅读的制度环境

显性的制度环境,是指按照儿童阅读的需要在园内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制度是用于支配行为与约束相互关系的一系列行为规则。人们通过这些规则来界定自己的选择空间并共同遵守一些行为规范,进而创造有效的运行条件,促进阅读活动的开展。科学有效的制度是对资源充分认识和合理开发运用的结果,人总是在由现实制度所制约的条件中活动的,这些规则的存在使阅读变得有序,使各种资源的配置使用更为合理,从而提高了幼儿进行阅读活动的效率。主要有图书的购置和管理制度、图书室及活动书车的使用制度、阅读时间安排、阅读规则、阅读计划等。制度环境可以直接影响教师和幼儿的行为,确保阅读活动开展的质量,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安静、舒适、有序的阅读氛围能对孩子的阅读活动产生积极的帮助。

(一)制定时间表保证孩子有足够的阅读时间

阅读是需要专注投入的活动,需要完整的时间。有些幼儿园因为班级多,每个班级轮流到图书室看书只是个形式,除去排队、脱鞋、选书、收书等一些常规工作,孩子能看书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而班级内部的阅读区、阅读角也因为位置不够、常受到其他活动的干扰、统一安排的集体活动太多等各种原因,孩子们根本没有坐下来好好阅读的完整时间。建议在图书室的轮流使用上,一定要给予每个班级足够的时间,用表格的形式安排好每个班级使用图书室的时间和频率,可以用增加流动图书车的办法,保证每个班级幼儿的浏览和借阅时间。而对于班级内部的阅读区角,要布置在教室中比较安静的区域,尽量使读书的孩子不受干扰,用进区规则限制人数和阅读时间,可以有随机的、自由的阅读时间,也可以有午餐前听故事,午睡前集体阅读的固定时间。每天的纯阅读时间不少于20分钟,由幼儿园统一制定,要求大家严格遵守。

(二)制定阅读区的规则和图书管理制度

用切实可行的阅读制度管理图书室和阅读区,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借阅制度以及幼儿阅览制度,认真做好幼儿园图书室、班级阅读区、活动书车等的环境创设、书目的管理和完善工作。老师和幼儿一起制作如“静”、“请小声说话”等标志,提醒幼儿轻轻走路、轻拿轻放图书,看完书要懂得放回原处,放时封面向上,封底向下,看书时不折书、不撕书、不在书上涂画等。还可以定期组织孩子们一起整理和修补图书,用制度来管理图书,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抑制不良习惯,学会安静专注地看书,爱护图书。

(三)制定班级、小组、个人的阅读计划

幼儿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很多时候的行为是随意的,缺乏计划性和持久力。教师在指导孩子进行阅读活动的时候,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地进行。比如结合自己班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教学内容,制定班级的阅读计划,按计划投放书籍、推荐书目。再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兴趣点和接受能力,把孩子分成小组,制定小组的阅读计划,比如热衷于阅读有关动物世界书籍的孩子、热衷于阅读太空科学知识的孩子、热衷于阅读神话故事的孩子等,这些有着共同兴趣的小组阅读活动,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了交流和分享的乐趣,让孩子们的阅读更深入,更积极,他们迫不及待地和伙伴谈论自己的阅读心得,讨论书里的一些内容,从而对继续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不同的小组之间的交流活动,又扩展了孩子们的视野,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帮助孩子们建立更广泛的阅读兴趣。个人的阅读计划包括教师的和幼儿的。教师要热爱阅读,才能给予孩子好的阅读指导,除了专业书籍,教师还要培养自己广泛的阅读兴趣,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孩子的指导需求。幼儿园在学期末制定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同时,要制定本园的阅读活动计划,把和阅读有关的大型活动做初步设计,并要求教师制定个人的阅读计划,提供教师书吧、阅读心得会、好书推荐等活动平台,促进教师阅读水平的提高。教师要帮助自己班级的每一个孩子制定个人阅读计划,计划每个月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读一本同伴或老师推荐的书,每天阅读多长时间等,鼓励孩子从简单的记录阅读书目开始,过渡到记阅读笔记,并逐步形成个人的阅读品味。

三创设适合阅读的心理环境

隐性的心理环境,是指影响因素的潜在性、隐蔽性,影响效果的渐进性、长效性等。主要有教师态度、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亲子关系等所构成的人际环境,即心理环境。心理学研究指出:心理环境可以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是幼儿园整个环境创设的灵魂。安全、关心和爱的氛围能对幼儿的行为产生积极影响,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和愿望,是孩子乐于阅读的良好心理基础。

(一)教师是早期阅读的引路人

孩子的每次阅读活动总是遵循着一定的循环历程的,包括选书、阅读、回应三个环节,其中每一个环节都牵动着另一个环节,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在这个循环中,教师是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对孩子的阅读起着重要的支持、带领、帮助、指导作用,在孩子阅读活动的开展和阅读能力的提升过程中,教师的素质很关键。一个从不阅读或者缺乏阅读经验的人,是难以为孩子提供帮助的。为了能够称职地指导孩子阅读,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充实自己,首先教师自己要是一个成熟的读者,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并且教师们进入自己的专业领域时要对出版的儿童文学有完整而广泛的知识,也知道如何将这一切带给孩子,那么教师对阅读的指导就会很有效。教师对待阅读的态度,教师的阅读行为、阅读习惯,甚至是对待书籍的态度都会影响孩子阅读的发展。如果教师态度和蔼,说话亲切,热情地指导帮助孩子们的阅读活动,孩子就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并表现出较高的阅读兴趣;如果教师严谨呆板,不拘言笑,冷漠地对待孩子们的阅读活动,孩子则会随意附和教师,对阅读兴趣较低。教师应每周固定抽出20分钟的时间,和孩子们聊一聊期望他们读的书,或叙述其中一小段情节,或针对一本书说明自己的想法和欣赏它的原因,或介绍这位作者吸引人的地方,或讲述可以引起孩子们兴趣的细节;教师应坚持每天对孩子朗读,至少一天一次,用优美的朗读引起孩子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教师可以示范讲故事,并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故事内容和人物,或者一起表演故事中的一些情节;教师应以实际行动让孩子们见识一位优秀的读者该有的样子,教师不仅要给孩子提供图书和时间去阅读,还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吸引人的阅读环境,在集体中协助孩子响应和分享阅读心得,让孩子觉得阅读是一件既可以独乐又可以分享的有趣的事情,让孩子们主动积极地参与阅读,爱上阅读。可以说,教师在幼儿选书、阅读、响应的阅读循环中,做了提供、刺激、示范、响应的工作,是孩子阅读的引路人,肩负着帮助孩子成为终身读者的重任。

(二)家长是早期阅读的榜样和陪伴者

许多研究表明:父母越早开始经常地和孩子一起读书,孩子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知识面就越广。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同时家长也是幼儿园教育的合作伙伴。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是幼儿园取得教育成功的必要途径。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很多,却很少在时间上正确投入和孩子一起进行阅读。调查表明,能够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家庭,即使在北京这样文化教育最发达的地区,比例也不到50%。幼儿园应通过家长学校、专家讲座、家长园地、读书节、好书推荐、亲子阅读计划等系列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让家长明白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孩子学习能力、性格发展、情感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用专业的指导帮助家长解决读什么书,怎么读的问题。鼓励家长经常和孩子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定时定内容地去指导幼儿阅读图书,建立每天的纯阅读时间;鼓励幼儿在听书的过程中跟读;指导家长为孩子营造温馨自由的家庭阅读空间,让孩子随手可以拿到喜爱的书;给家庭中的物品做一些标记,如电视机、洗衣机、宝宝的房间等;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向家长展示我们的阅读形式,帮助和指导家长的亲子阅读活动。

自制读书计划篇8

一年级:1.2班的开心故事会,学生“亲子阅读计划”,“亲子阅读记录卡”很有特色;1.3班的课外识字集锦,童谣集,绘画集很有个性;1.4班的小小手抄报,识字集也是硕果累累,尤其是他们设计的图文并茂的“亲子阅读计划”特别有创意。

二年级:2.1班的亲子阅读记录卡,小小阅读手抄报,观察日记让孩子们在课外阅读方面小试牛刀;2.2班的读书名言集锦,阅读手抄报,图文日记也很是惹眼,尤其是“读书的孩子是美丽的”这个阅读主题传递着老师对孩子的谆谆教导和殷殷希望;2.3班的开心阅读,“我会写、还会画”名人名言集锦,主题手抄报,学生小日记等展示看着也很过瘾,特别是他们的“好词佳句”阅读笔记如同一颗幼芽,让人真实地感知到孩子们在阅读的路上一定会有一个蓬勃发展的未来。老师的良苦用心让人感动。2.4班:开心讲故事,亲子阅读记录卡,小小阅读手抄报也赚足了观众的眼球。值得一提是:二年级孩子办的手抄报还有家长的鼎力相助,每份手抄报都是孩子和家长合作办成的,这才是真正的“亲子阅读手抄报”,这个点子好,招数新!

三年级:四个班级的步调相对一致,亲子阅读记录卡,阅读书签,阅读笔记,阅读手抄报,课外阅读评价表,书法作品集锦,学生作品集也同样内容丰富,尤其是他们设计的课外阅读评价表,分为爱读书、多读书、会读书三个梯度,有评价指标,有自评、组评、师评、家长评四个项目,表册学生填写的也很认真,值得大家借鉴学习。

四年级:四个班级的展示也是大同小异,亲子阅读计划,亲子阅读记录卡,阅读手抄报,优秀阅读笔记展评,走进《爱的教育》专题集是一个不错的亮点,老师给孩子们推荐的书籍让孩子们阅读进行的异常扎实,包含着老师的辛勤指导,折射着孩子阅读成长的智慧光环。

五年级:亲子阅读计划,优秀阅读笔记,学生作品集,阅读专题手抄报,其中“学生读书成长册”构成了他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展示平台,也是整个级段各个班级的一大看点和精彩亮点。5.1班的“梦里花香、童诗飞扬”手抄报让人过目不忘;5.2班的“趣味语文”手抄报也让人一睹为快;5.3班的“循环日记”记载着班级的新人新事,透视着老师的教育思想;5.4班的学生读书成长册不仅遗传了传统阅读笔记的基因,还在形式上增添了图文并茂创新因子,记录着学生阅读成长的足迹,内容包括我的阅读计划,我的读书名言,好词佳句采撷,图书漂流花园,阅读亲子对对碰,我的阅读感悟,家长的鼓励等栏目。当然他们也有配套的评价机制,他们这种工作上的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效仿。

六年级:亲子阅读计划,阅读手抄报,优秀阅读笔记展评,每个单元的专题手抄报,名字优雅、充满诗情画意的个人诗集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很值得大家学习的是6.1班和6.2班的“我的读书计划”制定的非常详细,有指导思想、阅读目标、读书口号、实施方法、进度计划、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项目;6.3班的读方法推介、个性化书签展示;6.4班的“好书推荐卡”让人眼前一亮,内容包括书名、作者、推荐指数、推荐人、推荐理由、故事梗概。六年级整个级段的手抄报,诗集,作品集质量上乘、形神俱佳。学生个人阅读笔记记录总量高达一万字以上。这些成果是老师指导的结果,是学生学习智慧的结晶,彰显着整个级段老师们团结协作、计划性强、扎实有效、按部就班、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风。

自制读书计划篇9

小读者 张天一

2012年8月15日

天一小朋友:

你好!看来你是个正宗的小书迷啊!你能够大量阅读课外书是件好事,这样不仅开阔了视野,也积累了写作素材。可是你在信中又说常常管不住自己,上课时想着漫画书,半夜不睡觉也在看书,这就不太好了。你这样做,不仅耽误了学习,还会影响身体健康呢!

其实,你说的问题,其他的小朋友也存在,那就是小学生应该怎样合理地阅读课外书。在我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制订一个课外阅读计划。你按照这个计划去安排阅读,既不会耽误学习,又能增长自己的见识。

一般的课外阅读计划,分为长计划和短计划。长计划呢,以一学期、半学期为好。短计划就是详细计划出每个月、每个星期,甚至每天的阅读内容。但无论哪个计划,都要围绕课内学习制订,而且要从个人具体情况出发,做到“量体裁衣”。比如,考试前和学习比较紧张的时候,就可以不阅读或少阅读;放假了或者学习比较轻松的时候,就多读一些。学习吃力的同学,可以集中精力学好课内的文章,有剩余的精力再去读一些课外书;学习从容的同学,就可以多阅读一些。如果有的同学已经在某一方面崭露头角或是有浓厚的兴趣,可以适当在这方面阅读得多一些、专一些。说了这么多,阿牛老师的意思是说,阅读计划要有灵活性,做到长短结合,最好根据某些变化的情况随时修改,但这绝不是偷懒不认真执行计划的理由。在一般情况下,制订了计划,就应该严格执行。

自制读书计划篇10

研究生读书,书目的选择,计划的拟定,必须史、著、论相结合。

"史"就是每个专业、每个研究方向甚至每个选题的学说史。研究生研究、做学问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就是站在前人知识积淀的基础上,向历史学习。每个专业必须搞懂本专业学术史。有史的基础,选题、论文才能变得厚实起来。

"著"指的是古今中外关于这个专业、这个研究方向、这个选题的经典著作、文献。经典著作就是可以称为大家、名家的著作、文献。读经典名著,掌握第一手资料是研究生读书的基本功。研究生掌握了原著、文献,就知道教材内容的出处、来龙去脉,即源头所在,这样研究生就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去驾御教材,理解和讲授教材。经典著作与史是什么关系?如果把"史"比作一个常青的"藤",那么经典著作就是在"藤"上结的一个又一个的"瓜"。掌握了史来读名著,就好比"顺藤摸瓜",顺着史的线索去读不同时代不同名家的著作。

"论"就是学术论文。研究生怎样掌握学术动态、学术前沿?就是通过不断发展着的学术论文掌握学术动态。研究生要学会看学术论文,坚持看新杂志、新论文,一周10篇左右,养成习惯,这样知识就永远不会过时,就能把握这个专业、研究方向、选题的学科动态和理论前沿。有经验的导师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培养方案,所开课程和书目,就包括史、著、论这三个方面。我们学会了这个方法,按照史、著、论相结合去读书、做学问,由旧专业向新专业扩展,由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推进,功底就扎实。就可以避免时下有的青年教师拿一本教材就去开新课误人子弟的做法。

(三)研究生读书要浏览、泛读、精读相结合

研究生读书,无论哪一个层次的读书计划,都必须完成。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一般要求研究生平均每周要读500页书。这么多的书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怎样读好、怎样读完?可以采取浏览、泛读、精读相结合的方法。

自制读书计划篇11

新课标指出,初中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如今,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堪忧。为了应试,名著浅阅读、伪阅读盛行。有的学生只识记一些主要人物及情节;有的只读名著简本或《初中名著一本通》之类辅助书籍;有的仅是快速浏览名著,没有进行深层次的阅读。这些现象就是阅读中的“浅”与“伪”。 正如作家、学者王蒙所说:“浅阅读会使人对信息的摄取变得肤浅、平面、简单的量化,并缺少深度,缺少思考。”文学名著浅阅读、伪阅读带来的后果可见一斑。

二、由“浅”入“深”,名著教学才能有效

1.要有效,就要有时间、有计划的保障

初中生有背不完的英语、做不完的数学,学业负担较重。所以,要用计划来保证深阅读的时间。笔者把名著阅读计划分为学期计划、暑假计划、寒假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有计划后,关键在落实。老师按周阅读进度来检查学生的落实情况。同时老师把计划发到家长微信群,让家长共同监督孩子在家阅读情况。还建立名著周小测制度,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检测、反馈。

2.要有效,就要有阅读方法的指导。深阅读如何“深”呢?笔者认为要“深”首先就是要指导学生深阅读的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名著教学之前,老师先示范如何把略读、浏览与精读结合起来。比如,阅读《水浒传》第十五回,要求学生先用略读和浏览方法,字词句先过关,接着了解这一回的主要内容,然后用精读法阅读经典情节,理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用人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杨志”和“吴用”等人,进而理解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或作品的主题。这个精读的过程,要求学生要独立思考,并动笔批注在名著上。除了批注,还可以用读书笔记的方式。动笔写出来,既是有助于识记名著,更能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去“伪”存“真”,名著教学才能有效

语文出版社王旭明社长说,这个时代需要真语文。名著也要真阅读。去“伪”存“真”了,名著阅读教学才能有效。

1.要存“真”,就要先去“伪”

当下有一大部分的公开课,其实质是披着“时髦而虚伪”的假语文课堂。名著导读课堂上,充斥着大量音频、视频、图片等看似“高大上”的东西。有的老师甚至用《西游记》《水浒传》电视剧代替名著书籍。这些名著伪阅读,脱离了名著文本本身,抛弃了语文之根。李鬼永远不能代替李逵,电视剧等永远不能代替名著原著。所以,作为语文老师要求学生确确实实地拿出名著纸质书籍来阅读。同时,对名著出版作出规定,因为不同出版社对名著的编写不尽相同,比如《水浒鳌酚邪倩乇尽⒓虮尽⒁话俣十回本等,所以笔者就要求全班学生统一读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名著。这样阅读计划、进度才能保持一致。

2.师生共读“3+1”

榜样的力量永远比说教更有说服力。学生看到老师也在读名著,自己肯定不敢有所懈怠。老师读名著,不仅可以增强自己语文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更能引导学生走向真阅读之路,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真阅读,不仅是为考试这一功利而阅读,更能提高自己的文学内涵和人格魅力。师生共读,互相促进,教学相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老师也是学习者,不仅要学教育教学理论,也要博采众长、广泛涉猎各类书籍。

所以,师生共读不能仅仅停留在必考的名著。在制定阅读计划时,要明确本阶段的阅读书目。笔者是采用“3+1”的形式来定书目,即“3”就是必考名著+教师推荐书目+学生推荐书目,“1”是本年度热门书目。比如八年级下册的名著阅读计划的书目是这样安排的:必考名著有《骆驼祥子》《朝花夕拾》,教师推荐书目有《追风筝的人》《解忧杂货店》,学生推荐书目有《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年度热门书目有《岛上书店》。确定好这些书目,按照阅读计划,师生共读。

3.设计名著PPT

为了充分发动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让每个学生都在语文课堂讲台上当一回老师。比如阅读七年级上册的《西游记》,老师按班级人数平均分给每人任务,如班级50人,每人负责两回。并把这两回设计成PPT。PPT设计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1)回目+相关图片;(2)解题(回目);(3)五道填空题;(4)三道简答题;(5)答案。这些内容都要求学生原创设计,在设计时确实有困难的,可以向同学、老师请教,最终确定设计的内容。每一节语文课由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设计的PPT,并向班级同学提问,最终解答。当然,并不是说每个学生只要阅读这两回。因为其它学生要回答同学的提问,必然也要按阅读计划进行真阅读。对于被提问的同学,老师也要建立一个奖惩制度,如多次回答不了提问的同学,罚该同学对这一回重新阅读并按照要求设计这一回的PPT。

对于PPT的评价,笔者还建立一个“8+1”的评价方式,即随机8位学生加上1位老师。课前语文科代表分发评价表,评价表设计满分为10分,内容主要包括PPT的美观(2分)、题目设计的质量(4分)、解答问题的情况(2分)、讲台上的表现(2分)。老师可以根据这一评分,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笔者还把学生在讲台上的这几分钟表现拍照或拍摄成视频,征得学生同意后,把照片或视频发到家长微信群。这样让家长也参与到名著阅读这一过程之中,同时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与激励。对名著阅读的这种做法不仅促进学生对名著的真阅读,更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自制读书计划篇12

一、明确阅读目的,端正阅读态度

首先,让学生做到放心读。

语文课外阅读的开展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语文学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有的学生视课外阅读为学习的“负担”、深怕由此而影响其它功课的学习,怕影响考试成绩;有些家长也对我们主张搞语文课外阅读持半信半疑态度,以为有点 “不务正业”,“那自己书还没看好呢”,担心孩子耽误前程;更有一些深受应试教育毒害的老师也宁愿把学生捆扎于课本、课堂,大搞题海战术,不愿让学生走出校外去呼吸新鲜空气。

以上各不利因素都是中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思想认识上的障碍。面对这些消极态势与抵触情绪,教师务必尽快消除“应试教育”带来的忧虑,帮助学生们解脱心头的困扰,拨开学生学习途中的云雾烟霭。教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目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它对于语文素养的形成所起的巨大作用。教师作为可以列举那些名人在学生时代博学强记的动人故事,要使学生确信广泛阅读,将有益终生。而目前的家长和老师为了应付升学考试而死啃课本,不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阅读视野的开阔,其实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与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

其次,让学生做到尽情地读。

由于初中生年龄的特殊性而使其形成了独特的心理特征。他们的生理发育成熟较快,而心理成熟相对滞后,由于他们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缺乏全面与透彻,对是非辨别能力又不强,再加上他们还缺乏应有的文学修养,自然便出现了课外阅读中的随意性、消遣性、好奇性、冲动性等行为。有些初中生一进书店,都是先找连环画,再找故事会,搜寻印有影星、球星、歌星作为封面的刊物,却并不欣赏其内在的美,而喜欢在画像上乱涂乱划,似在渲泄某种情感。他们读小说,首选武侠,再找言情;看杂志选择插图多,内容有刺激的,也不辨内容的优劣,不分作品的善恶,不思作品是否有意义。在课外阅读不受时空限制的状态下,更是随心所欲,寻找能满足自己心理需要的读物胡乱充饥。显然,这样的阅读心态不健康,偏离阅读目标。即使耗时再多,也于事无补,语文的课外阅读自然成了一纸空文。

根据初中生“生理渐趋成熟”、“心理尚不成熟”的特点,我们教师一方面应正视其正常的好奇、冲动行为,但同时也必须密切关注他们心理的变化动向。学生健康高尚积极向上的阅读兴趣在教师的亲切疏导中培植,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学会协调,要组织丰富多采的阅读活动,并在活动中指导他们自觉形成高雅的阅读兴趣和健康的阅读情操,帮助那些消极阅读者进一步认识阅读目的与意义,培养他们健康的阅读情趣。在阅读活动中,我们应该经常开设专题阅读讲座、作品欣赏会、读书报告会、读书知识竞赛、制作名言警示录、写读书札记、编辑读书集锦小报、开展作品中的审美演讲等有益的活动,调节学生因单调、沉闷的课堂学习而导致的无聊空虚心态、厌倦心理,引导学生走上充实、有益、健康的阅读轨道。

二、指导学生方法,做到读有所获

(一)阅读计划的制定

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可以克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计划要细致,种类有: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我们制定阅读计划应该还要结合上级部门和学校的读书活动计划。比如每年都有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的活动计划,我们就可以借此东风,促进课外阅读活动开展。

(二)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生对文化经典名著及文学名著的阅读具有随意性、消遣性的特点,阅读方法的指导有助于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益,也有利于提升阅读的研究性、积累性,这样就会让学生真正读有收获。阅读作品前让学生先阅读前言、后记和目录,要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写作目的和作品的大致内容有个初步了解,奠定一下深入阅读的基础。

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工具书和参考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字典勤查,积累词语、排除障碍;参考文献勤翻阅,不仅能扩展学生视野,还能加深理解作品的内容。

自制读书计划篇13

单单依靠老师指导下的课堂阅读是不能实现大量阅读的,也很难形成良好阅读习惯。只有课外自觉阅读,才能实现大量阅读,并真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习惯。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引导。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认为教师坚持做好如下五个方面的工作,就能实现大量阅读并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制定合理的读书计划是关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读书也是这样。当学生有了读书兴趣时,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做出读书计划。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为培养阅读习惯,教师每天放学时都要布置课外阅读,有的甚至还要指定阅读书目和阅读数量(页码);一旦教师没有布置,学生往往就不阅读了。他们把读书当成了作业,当成了老师安排的任务,这样下来,如何能养成习惯?制定阅读计划能有效改变这种情况。当学生把阅读一本书的计划制定好了(几周读完,每周读多少页),并把此计划分别给老师、小组长甚至家长一份后,这计划对学生自己就有了一种约束力,读书就成了他自己的事情,不用别人盯着,他就会自动自发地寻找读书时间,进行阅读。久而久之,便能逐渐形成阅读的习惯。

读书计划的制定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特别是在阅读起步阶段。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和学生讨论计划是否合理、可行――太多了,完不成;太少了,达不到培养阅读习惯的目的。要因人而异,因书而异,绝不能强求一致。计划一般应到周,即一周读多少页,这样比较灵活,便于学生自主安排,以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

写好清晰的读书笔记是方法

关于读书笔记的研究也很多,一般的都认为,小学生做读书笔记可以加深理解,强化记忆,提高写作能力。我认为它还有更大的意义,就是促使学生养成边读边想、读后总结的良好习惯。这对于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很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如果让学生把读过的内容讲一讲,大都支支吾吾讲不清楚,好点的学生能讲出一些情节,但也是语无伦次,而且用的都是大白话,一句书中的语言也不会用。这是因为学生只关注情节,不注重语言,看完就了之,没有养成边读边想、读后总结的习惯。

“心惟口诵,读思结合”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而得之则深”,这是对读书规律的深刻总结,值得借鉴。怎样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这一规律,培养边读边想、读后总结的习惯呢?做读书笔记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怎样动笔,记些什么?要看思考了些什么。一般说来,小学生读完一段文字(几页或者几十页),应该思考如下一些问题:认识了几个生字;看到了几个新的或用得好的词语;哪些地方或句子写得精彩;主要写的是什么,可以划分成几部分;有什么体会或者评价……学生应当边读边思考,读完后再做总结,最后写到笔记本上。这是阅读一段文字本身应当弄清的问题,更是小学生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阅读方法(这是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方面)。要做好读书笔记,学生就要自觉思考这些问题,久之,便能形成良好读书习惯。

当然,不同年级的读书笔记应当有不同的侧重:中年级,应当进一步强调在阅读中学习生字,积累词语,练习概括主要内容等;而高年级,则应当转移到体会和评价上。俗话说“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所以无论是中年级还是高年级,都应当重视精彩语句(语段)的摘抄,因为这是积累语言、学习语言非常有效的手段。

合作互助的读书小组是督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不好提统一要求,不好做统一指导,靠教师一人,每周对全班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检查并给以指导,实难做到。然而小学生毕竟需要检查指导、表扬鞭策。如何既不增加教师负担,又使课外阅读检查指导具体到位呢?课外读书小组能够帮助教师做好这一工作。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这就是归属感。让学生组成相对稳定的课外读书小组,既能满足学生的这一需要,又能让他们交流读书情况,起到相互交流、相互督促、共同进步的作用。

关于课外读书小组,研究的人也不少,他们关注的往往是小组活动,即学生读完一本书后,开展的演一演、讲一讲、评一评、比一比之类的活动。这些活动固然很有必要,但是我们更应当重视小组成员之间的检查和评价:阅读计划是否完成,读书笔记是否做好,阅读质量如何等。至于其他活动,应该是在完成这两项任务后的添花之事。

课外读书小组的活动应在课外完成(早来晚走或者自由活动时间),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进行检查,切忌由小组长一人说了算。首先通过询问、提问等形式,检查读书计划是否完成;然后查看读书笔记,看做了几次,质量如何(包括书写是否认真,字词是否为生字新词,摘抄的句段是否精彩,主要内容、体会评价是否语句通顺,意思明确);最后小组同学在一起,总结本组上周的读书情况,对每个同学进行民主评价,并对下周读书做出安排(超计划或没有完成计划的要调整本周计划,笔记做得不好的要由组员帮助指导)。这个民主检查评价的过程既是督导的过程,也是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

课外阅读课的关键是指导

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不少学校开设了课外阅读课(每周拿出一至两节课专门用来课外阅读)。有的还把这课安排在阅览室里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意阅读。由于没有阅读目的和计划,仅是确定阅读书目(篇目)就需要一些工夫,真正的阅读时间也就很有限了;再次上阅读课时,前次阅读的内容早就忘光了,只好从头再来。所以说,仅靠每周一两节的课外阅读,是读不了多少书的,也根本养不成阅读习惯。吕淑湘先生说:语文学习,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课外阅读应当是百分之百的靠课外,课内要做的工作是指导,而不是阅读。所以说,我们应当将课外阅读课改成课外阅读指导课。

课外阅读指导课每周一节即可,其目的主要是激励先进、督促后进、指导帮助、交流提高。其任务一般有四项:一是了解上周课外阅读情况;二是对下周课外阅读进行安排;三是针对班级普遍存在的课外阅读问题进行指导;四是交流课外阅读成果,促进再次提高。上周课外阅读情况,可通过课外读书小组进行了解:表扬优秀学生,了解没有完成计划的原因,了解调整读书计划的情况。对班级普遍存在问题的指导,要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作用,比如读书笔记的指导,可以让好学生现身说法;当然也可以联系阅读实际,传授一些学生能够理解并用得上的读书方法。课外阅读成果交流,要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以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所读图书为目的,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建好书香家庭是保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父母的态度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国际阅读学会会长威廉斯博士说:“孩子学习阅读的背后有老师才叫学校,有父母才叫家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当下一些父母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持消极甚至否定态度。这就需要学校和老师做好学生家长的工作,让他们明白大量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家长支持孩子阅读,参与孩子阅读,建设书香家庭。

父母对孩子阅读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态度。既包括当孩子需要购买某一本书时,家长积极满足孩子愿望,也包括为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比如孩子读书时不干涉、不打扰,并表现出支持、赞许与鼓励。二是给孩子购置大量图书。父母积极帮助孩子选择、推荐、购买图书和期刊,书橱里装满适合孩子读的书。三是同孩子一起读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喜爱读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这种影响非常大)。家长能做到“亲子共读”,和孩子同读一本书,一起品赏好词佳句、评论人物事件、讨论交流感受,对学习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意义很大。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