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教学法论文实用13篇

病案教学法论文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1

1.2方法

1.2.1A组: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写出教案,依照教科书的程序进行讲解。采用多媒体教学,以教师讲授教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感性认识。

1.2.2B组:采用病案引导-情景模拟教学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以典型疾病为主线,由外科护理学教学组教师联合临床带教老师集体备课,讨论外科护理学教学大纲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病例,如乳腺癌、腹外疝、肠梗阻、阑尾炎等,提供病例相关疾病的多媒体资料和参考书籍。学生以10人为1组,分为6个学习小组。课前1周将病例资料发给各组,小组长负责组织病例相关问题的讨论、分工合作及查阅文献,学生结合课本和查询的资料预习相关知识。课堂上每组选派学生模拟真实的病例,授课教师按照病例资料内容,依据教学组编排的诊疗护理评价规范引导学生根据病例设置若干临床情景,每个情景提出若干问题,由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各组互相补充、取长补短。最后,教师引导、补充、完善、总结并提出要求和改进措施。各小组在每次课后相互评价,以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1.3考核方法

期末理论考试从本校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实训操作考试由学生抽签选取两项操作,占总成绩的30%。同时,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B组同学对病案引导-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评价,问卷统一发放,当场收回,发放问卷60份,回收60份,问卷有效率100%。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B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训操作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比两组学生的成绩及问卷结果可见,病案引导-情景模拟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有助于在以下方面提高学生及教师的综合能力:

3.1调动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病案引导-情景模拟教学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模式,学生需要亲自查阅文献、搜集资料,参与备课和讲课等活动,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向主动学习、积极探究。这样不仅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辅导者和引领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2提高了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病案引导-情景模拟教学法促使学生完全自主利用学习资源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这种教学法给予了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以便形成他们自己的临床思维。学习过程中,在教育者不断地启发、引导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和水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共同探讨交流,充分体验相互协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病案引导-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教师设立的问题情境,学生获得了广阔的探索空间,也引导和激励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3.3有助于改善学生的临床处置能力

提高学生的竞争力病案引导-情景模拟教学为学生提供的是临床典型病例,情景也大多为临床上遇到的真实情景,使学生仿佛处于医院工作任务的实际情景中,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角色扮演等方法将理论与实践、认知与情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把课本知识和临床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中身临其境,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有助于改善学生的临床处置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相互评价的环节,既能保障学生基础知识达标,又能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认知,以促进他们竞争力的提高,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护理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不同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2

前言

在21世纪培养全面、合格的医学人才是医学院校最重要的任务。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式大多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的学习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提升。对此,在今后的儿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采取病案教学法,借助病案来引导学生分析、探索知识,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1.病案教学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在儿科学采取病案教学法的优势主要在于:(1)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将病案教学法应用在儿科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不断的分析案例,学生的大脑时刻处于兴奋状态,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便于学生综合发展,在病案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学生的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另一方面教师还会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研讨,帮助学生更好的发现自身的不足,促进学生综合发展。(3)病案教学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加上其本身具备的真实性,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儿科学知识。另外在病案教学模式下,教师不需要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而是与学生共同探究,学生在课堂上也不再是急于做笔记,是主动思考,这无形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病案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借助病案教学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病案教学方式提倡在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中进行。学生在病案讨论中,会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同时学生有更加宽广的时间、空间进行知识探索,促进了学生充分形象,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病案教学法还可以对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主要是学生将学到的儿科学理论知识应用在临床实践的能力,对具体的临床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并做出科学的判断,临床思维能力是一个临床医生必备的能力。在儿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病案教学,让学生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对病例进行探讨,并自主查找资料、文献,结合病例进行深入思考,实现了儿科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良好结合,深化了学生对疾病的认知,同时学生还可以在此过程中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水平。

2.2借助病案教学培养学生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解决能力是病案教学法十分重要的一项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疾病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可以灵活的应用学到的知识进行问题处理,并在讨论中理清疾病临床症状,然后做出科学的分析、判断,给出正确的诊断。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都会得到极大提升。在病案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教师要根据病案提出关键问题,通过问题指引学生可以逐步思考、解决。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有效整理、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好的对问题展开思考。

2.3借助病案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在传统的儿科学教学中,教师大多是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理论知识灌输,让学生记忆、背诵,而在临床实习环节,则是单纯的讲解实践操作方面内容,很少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导致学生的综合素养不高。病案教学法可以明显改善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大纲,精心挑选病例,然后结合病例设计具有探讨性的问题,进入课堂后教师将病案资料发给学生,包括主诉、既往病史、临床症状、检查结果、诊断、用药等,让学生根据病案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学生在分析病案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手头资料,还需要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认真研读,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好的将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案例结合起来,教师在学生案例分析结束后,为学生着重讲解重难点知识,强化学生理解。

总结

综上所述,在儿科学教学中,采取病案教学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探索儿科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提升,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现实情况,合理的借助病案来引导学生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参考文献: 

[1]史晓薇.病案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效果探讨[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4):649-651.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3

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次提出病案教学法的概念,这是一种能够提高学习者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学方法。我们都知道在现代形势背景下,世界各国的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能够尽早接触临床。事实证明,病案教学法可以有效促进医学课程改革,在培养学生的医院实践能力方面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医学影像教学是医学生必须接触的基本课程之一,如果将病案教学法应用到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研究病案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1 病案教学法概述

所谓病案教学法,是以“病案”为载体,注重学导式教学,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核心,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教学法。毋庸置疑,病案教学法是使理论教学逼近临床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

(1)巩固知识。在病案教学中,学生从生动的病案中首先形成某一疾病的单体概念,即对某一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的认识。由单体概念开始,逐步上升为复合概念,也就是逐步形成横向联系,对同类症状的不同疾病做出鉴别诊断。最后,在单体概念和复合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动态概念,即能从疾病纵向联系判断其由来及发展趋势。这样,逐步掌握了疾病的规律,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发展智力。病案教学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归纳等方面的认识能力,使学生学会分析和处理问题。

(3)提高学习效率。病案教学生动有趣,加之其实用性和直观性,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潜能,又能加深印象,有助于学生记忆。因此,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病案教学法毕竟是为教学而服务,所以在选择病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严密的科学性。病案书写规范,记录完善、准确。这对开始学习病案分析的医学生有重要的影响。

(2)鲜明的示教性。作为教学示范病案,首要的是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帮助学生顺利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短小精悍的形式。教学病案的选择应由简到繁,逐步过渡。对于初学者应提供短小精悍的病案以利抓住重点而不至于束手无策。

(4)紧扣教材方向,围绕教学内容,以便为教学理论服务。

(5)逻辑性强。教学病案的分析是遵循疾病发展的规律进行逻辑推进的过程。所以,作为教学病案应有很强的逻辑性。

(6)结论简洁易记或暂不作结论而作为问题向学生提出,通过独立思考或讨论得出结论。

2 病案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建立病案数据库

病案数据库的建立直接决定病案教学法能否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顺利实施。要建立病案数据库,必须紧密结合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很容易通过互联网获得大量的病例资料,这为病案教学法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体而言,系统的病例资料应该包括:医学影像学资料、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如果有病理学资料加以对比就再好不过。建立病案数据库,还应该根据检查方法进行分类,诸如超声、MRI、CT等,都应该加以明确的分类。此外,还可以根据发病率分类,如少见病、常见病和多发病等。这些分类工作必不可少,可以方便教师在实施病案教学法时紧扣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还可以帮助教师从庞大的病例数据库中快速挑选出那些能够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影像资料实施教学。

2.2 病案教学法的准备、组织和实施过程

当教师讲完某一系统理论知识之后,而且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片能力,教师可以选择用病案教学法继续教学过程。由于病案教学法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为主要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宗旨,所以教师和学生应该一起努力,提前准备,这是病案教学法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之处。对于教师而言,在上课前应该仔细研读教学病例,对其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在准备方面,要熟知病例的病史、临床资料、平片和CT资料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向学生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引导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如病案的诊断方向、基本病变和临床表现等,特别是一种疾病与其他疾病进行比较时,更要鼓励学生牢固掌握一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通过与相似疾病的比较,获得更多的医学知识,提高医学能力。总之,病案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应该遵循先单病、后鉴别;先典型、后疑难;先观察、后分析;先单一方法,后多种方法综合的原则,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医学能力。

2.3 病案分析报告的撰写

引导学生完成病案分析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撰写病例分析报告,这是实施病案教学法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撰写病案分析报告过程中,教师可以检验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同时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方向。与普通诊断报告不一样,病案分析报告的主要方向是分析所描述的问题,对类似性病变进行鉴别。因此,学生应该在病案分析报告中将自己的分析结果清晰地表达出来,具体表达所观察到的影像形态,这主要是为最后的结论提供可靠的依据。撰写病案分析报告的要求是报告内容必须精炼,病例分析要有足够的依据,在分析问题时尽量做到公正客观,以此增强分析报告的说服力。学生交上分析报告后,教师要尽量做到全披全阅,并及时反馈给学生,注重正面评价,积极表扬。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集中解答学生普遍遇到的难题,将病例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总之,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应用病案教学法,要做到准备充分,言之有据,更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浅入深地传授知识,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何和清.案例教学法在医学影像专业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教育创新,2007(22):292-293.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4

《温病学》《伤寒论》《金匮要略》是高等中医院校中医、中西医等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中医临床各科的综合提高课,且为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范畴。通过经典原文讲解与病案式教学法讲授课程使学生掌握中医临床基础课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掌握外感、内伤杂病和外感温热病的证治规律及理论与实践运用,拓宽临床思路,提高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病的综合分析与处理能力,为提高临床各科辨证论治水平打下坚实基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背诵基础没有打好,中医临床就如同空中楼阁。经典医著成书己久,文字古奥难懂,语义有丰富性模糊性等特点,常常有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现象。而现代学生在古文字方面的修养远不及古人,因而对经典医著的理解存在不小的难度,而且中医经典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几乎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必须死记。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经典原文与临床实践的问题。

“死记硬背”一直是教育界人士批判的对象,认为“死记硬背”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想象力和创造力。但一味地放弃“死记硬背”的做法,正是当今中医教学的一大失误。单纯以经解经,以解释清原文内容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远远不够的。现将原文讲解与临床外感、内伤杂病和外感温热病治疗的古今验案、经方验方相结合,可使许多中医知识能在潜移默化中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知识,其所包含的巨大价值将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得以体现。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篇章中的病证、条文所涉及的方药,收集对应运用的古今验案、经方验方。利用学校网络资源的有利条件,可以组织研究生和授课班级学生﹙或对经典感兴趣的学生﹚共同参与。课前要求预习篇章内容,授课教师上课讲解条文含义,之后共同查询相关资料、展开课堂讨论,进一步详解完善条文所述内容,体会中医经典课程作为基础与临床桥梁课程的含义。课题组各位老师通过查询资料、讨论,完善数据库的建立资料。相关研究内容如下:《伤寒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等各章对应典型医案。《温病学》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冬温等对应之典型病案。《金匮要略》内科、外科、妇科病的病案研究。收集每一种病的每一证型的原文对应之典型病案。

3研究的特色和创新点

特色:①伤寒、金匮、温病三门经典课程是中医外感病、内伤杂病研究的理论源头。是中医的经典著作。现古今验案、经方验方医案数据库建立,挖掘祖国文化遗产,更好地弘扬中医国粹。②本研究中以中医临床基础各科篇章中各种病种为主,同时附有现代医学诊断标准相对应,中西医病名的结合更加直观清晰。创新点:①首次建立《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经典课程古今验案、经方验方的数据库。填补中医临床基础课程病案数据库建立的空白。②将数据库应用于教学中病案讨论及本科及研究生考试题库的使用。③编写中医临床基础病案教材。

4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实施

①选择病案:以中医临床基础各科篇章中各种病种为主线,同时附有现代医学诊断标准相对应,原文下设条文所述证型、方药为辅线,条文对应证型下附收集的古今验案、经方验方。弘扬中医国粹,尤其是对疑难杂病的治疗方法的探讨,初步建立病案数据库。②优化病案:通过课题组成员及组织研究生和学生广泛地收集资料及其教师亲诊的临床资料,从大量文献和临床资料中,总结、提炼以能够密切结合临床理论和实际的病案来建立数据库的原则,共同研究探讨病案数据库的取舍资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③病案数据库应用推广:通过授课班级采用病案教学,观察教学效果。为完善数据库建立和编写病案教材提供基础。并为申报经典精品课程奠定基础。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5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井冈山大学医学院中医专业的两个班级,即2006 级中医1班( 试点班) 和2006 级中医2班( 对照班)。两个班级均同步进行中医病理学的教学,其中试点班49人,对照班46人,两班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两个班级的中医病理学理论课教学均由同一人担任,在试点班采用以病案分析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法施教,对照班采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法施教。期末用同一试题( 以考核综合应用能力为主) 进行闭卷考试,题型为20道选择题,20分;两道问答题,20分;3道病案分析题,60分。考核时间为90 min。然后,将两个班的中医病理学理论笔试成绩输入已设计好的excel表格,经核查无误后导入spss,再用spss12.0软件对调查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分别对试点班49人在中医病理学理论课“教学前”和“教学后考试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项目按参考文献[2]设计,并且每个调查项目设“认可”和“不认可”两个等级,“教学前”教师对每个学生介绍“临床病案分析法的方法、过程、可能效果及认可度调查表的意义”,调查表均由被调查者匿名独立完成。

2 结果

由表1可见,试点班成绩为(81.6±10.7)分,而对照班成绩为(65.2±16.2)分,经统计学分析,两班成绩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试点班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试点班成绩对病案教学法的认可程度调查情况见表2。表1 试点班与对照班考试成绩比较表2 试点班学生对病案教学法的认可度调查

3 讨论

病案分析法[3]是以临床案例为载体,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推理和判断,加强病理学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生动、直观、易理解、便于记忆。比如在学习肝硬变时,在精讲肝硬变的病理基本理论知识后,让学生对一个典型的肝硬变病案进行分析,并推断出该例的病因、病变、诊断等,使学生通过病案分析,对肝硬变的病理理论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而且通过对临床病案的分析讨论,可以将中医病理学知识有效地与临床知识结合起来;通过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增强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有效地把素质教育全面贯穿在病理教学中;可以大大缩短教学情境与临床实际情境的差距;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临床教学中出现的两难问题,体验从业情境中医患关系处理的现实意义;可以通过案例教学逐渐提高学生处理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能力;甚至应用案例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病案分析教学法通常有两种形式[4],一是“实践训练式”专场讨论法,多在单元结束后进行,其目的是检查学生对单元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单元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等;二是“理论引导式”非专场讨论法,主要是穿插在各课堂教学中进行,其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并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试点班的考试成绩为(81.6±10.7)分,明显高于对照班的考试成绩(65.2±16.2)分。而且笔者对病案分析法教学前后的学生认可度也发现采用病案分析法后试点班学生在“病案教学法能激发学习兴趣”“病案教学法能活跃课堂气氛”“病案教学法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病案教学法能加深理解”“病案教学法能增强记忆”和“病案教学法能提高自学能力”等几个选项中的认可度明显提高。提示病案分析法适宜应用于中医病理学教学,学生认可度也高,建议在医学院校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在采用病案分析法教学中要注重病案的选择、收集与整理[5]。笔者认为选择病案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联,即选择的病案经分析和推理后得出的结论,必须与教学目标相吻合,与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相联系,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二要难易适中,由简到繁,由典型到一般,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使学生在兴奋、轻松、愉快的感觉中,敏锐感知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在学习新课前,要将与新课内容有关的典型病案分发给学生,并对病案进行简单扼要的说明,用典型病案引导学生预习新课内容。但病案的讨论内容要恰当,不宜过多、过深地涉及临床知识,对一些临床术语、检验结果要在病史上作注释,以免学生花过多的时间查阅临床书籍,纠缠在学生现阶段难以理解的临床问题上。在中医病理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一味地讲这个或那个病的病理变化,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若在讲授中巧用病案分析法,通过启发、分析、讨论、推理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则可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6]。教学中还要增加临床病案考核分数比,促进学科教改。笔者认为作为病理学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改革病理学考试题型,适当增加应用性试题的比重,重视病案分析内容的考查,以便检测学生对整个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把握度,检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检测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有利于学生重视把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相结合,为以后学习临床课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世荃.论中医病理学的特点及其与西医病理学的差别[j].山西中医,2006,22(4):1.

[2] 王占欣.病案教学法在中专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5):609.

[3] 黄宁波.病理教学中的病例教学法初探[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8):957.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6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井冈山大学医学院中医专业的两个班级,即2006 级中医1班( 试点班) 和2006 级中医2班( 对照班)。wWw.133229.cOm两个班级均同步进行中医病理学的教学,其中试点班49人,对照班46人,两班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两个班级的中医病理学理论课教学均由同一人担任,在试点班采用以病案分析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法施教,对照班采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法施教。期末用同一试题( 以考核综合应用能力为主) 进行闭卷考试,题型为20道选择题,20分;两道问答题,20分;3道病案分析题,60分。考核时间为90 min。然后,将两个班的中医病理学理论笔试成绩输入已设计好的excel表格,经核查无误后导入spss,再用spss12.0软件对调查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分别对试点班49人在中医病理学理论课“教学前”和“教学后考试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项目按参考文献[2]设计,并且每个调查项目设“认可”和“不认可”两个等级,“教学前”教师对每个学生介绍“临床病案分析法的方法、过程、可能效果及认可度调查表的意义”,调查表均由被调查者匿名独立完成。

2 结果

由表1可见,试点班成绩为(81.6±10.7)分,而对照班成绩为(65.2±16.2)分,经统计学分析,两班成绩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试点班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试点班成绩对病案教学法的认可程度调查情况见表2。表1 试点班与对照班考试成绩比较表2 试点班学生对病案教学法的认可度调查

3 讨论

病案分析法[3]是以临床案例为载体,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推理和判断,加强病理学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生动、直观、易理解、便于记忆。比如在学习肝硬变时,在精讲肝硬变的病理基本理论知识后,让学生对一个典型的肝硬变病案进行分析,并推断出该例的病因、病变、诊断等,使学生通过病案分析,对肝硬变的病理理论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而且通过对临床病案的分析讨论,可以将中医病理学知识有效地与临床知识结合起来;通过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增强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有效地把素质教育全面贯穿在病理教学中;可以大大缩短教学情境与临床实际情境的差距;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临床教学中出现的两难问题,体验从业情境中医患关系处理的现实意义;可以通过案例教学逐渐提高学生处理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能力;甚至应用案例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病案分析教学法通常有两种形式[4],一是“实践训练式”专场讨论法,多在单元结束后进行,其目的是检查学生对单元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单元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等;二是“理论引导式”非专场讨论法,主要是穿插在各课堂教学中进行,其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并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试点班的考试成绩为(81.6±10.7)分,明显高于对照班的考试成绩(65.2±16.2)分。而且笔者对病案分析法教学前后的学生认可度也发现采用病案分析法后试点班学生在“病案教学法能激发学习兴趣”“病案教学法能活跃课堂气氛”“病案教学法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病案教学法能加深理解”“病案教学法能增强记忆”和“病案教学法能提高自学能力”等几个选项中的认可度明显提高。提示病案分析法适宜应用于中医病理学教学,学生认可度也高,建议在医学院校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在采用病案分析法教学中要注重病案的选择、收集与整理[5]。笔者认为选择病案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联,即选择的病案经分析和推理后得出的结论,必须与教学目标相吻合,与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相联系,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二要难易适中,由简到繁,由典型到一般,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使学生在兴奋、轻松、愉快的感觉中,敏锐感知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在学习新课前,要将与新课内容有关的典型病案分发给学生,并对病案进行简单扼要的说明,用典型病案引导学生预习新课内容。但病案的讨论内容要恰当,不宜过多、过深地涉及临床知识,对一些临床术语、检验结果要在病史上作注释,以免学生花过多的时间查阅临床书籍,纠缠在学生现阶段难以理解的临床问题上。在中医病理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一味地讲这个或那个病的病理变化,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若在讲授中巧用病案分析法,通过启发、分析、讨论、推理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则可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6]。教学中还要增加临床病案考核分数比,促进学科教改。笔者认为作为病理学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改革病理学考试题型,适当增加应用性试题的比重,重视病案分析内容的考查,以便检测学生对整个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把握度,检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检测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有利于学生重视把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相结合,为以后学习临床课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世荃.论中医病理学的特点及其与西医病理学的差别[j].山西中医,2006,22(4):1.

[2] 王占欣.病案教学法在中专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5):609.

[3] 黄宁波.病理教学中的病例教学法初探[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8):957.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7

医学检验专业属于临床二级学科,这就要求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推动该学科飞速向前,因此必须紧密加强理论教学与临床检验实践的联系。2010年,我院医学检验系临床检验基础教研室实行教学改革,将病案讨论式教学法运用到《临床检验基础》课堂教学中。本文就病案讨论式教学法在《临床检验基础》本科教学中应用等进行初步探讨。

一、病案讨论式教学的实施方法

(一)病案选择。寻找诊断明确的临床病例,其实验室诊断有典型、代表意义。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筛选其重要内容,包括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并由此设计相关的讨论问题。

(二)课前准备。在《临床检验基础》一般血液检查这一阶段理论学习结束之后,提前一周将筛选的病案以及设计的问题打印发放给学生人手一份,要求学生做好预习,查阅很多相关文献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进行课前讨论。

(三)课程安排。病案讨论安排2学时连续进行。具体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发言阐明讨论出的观点和结论,并提出支持其结论的论据。之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课中学生讨论环节,同学们准备充分,回答踊跃,讨论有理有据,气氛比较活跃。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自主思维与团队协作的能力。最后教师的总结发言,整理学生思路,依据理论性知识,引导学生分析临床意义,让学生从另一角度理解和掌握知识,使学生将理论所学与临床实际联系起来,成功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病案讨论式教学的效果

(一)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讨论式教学方法新颖,教师从“讲授式”“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掌握。课后针对全班同学以问卷形式调查,表明对病例讨论式教学满意的占66.2%,较满意占29.7%;老师授课方法满意的占73%,较满意占24.4%;对病例讨论感很大兴趣的占39.1%,较大兴趣的占48.6%;觉得开展这类课程很有必要的占56.7%,有较大必要的占39.1%。学生们联系实际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加强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联系。通过讨论式教学使学生了解到今后的工作性质以及工作意义。尽快的与临床实际接轨,是一次较好的专业引导,也是一次实习前的动员热身。

(三)有利于教师综合水平的提高。授课前,教师必须全方位的充分备课,避免照本宣科。以及必须具备组织讨论、引导和启发学生分析临床和学习思维的能力。所以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病案讨论式教学应用的总结

病案讨论式教学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很容易接受。对学生知识的梳理、与临床的联系、学习积极性、各项能力的培养均有一定的帮助。然而,学生本身临床相关课程学习较少、其他专业课程未涉及到,开展讨论略显吃力;仅2个学时的讨论无法到达教学目的。要求教师的授课理念与综合业务水平也须不断提高、充实。故今后的教学改革中应加大病案讨论式教学的授课比例,同时加强相应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学生专业性综合性知识的讲授,不断完善病案讨论式教学法在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朋彬,凌贤龙,郭红.病案讨论课的教学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 2010,(10):1594-1595

[2]严红兰.讨论式教学法在美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知识窗(教师版),2010,(01):6-7

[3]桑晔.浅谈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行为的变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7):21

[4]张朋彬,凌贤龙,郭红.病案讨论课的教学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 2010,(10):1594-1595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8

CBT是通过引入典型病案,让学生针对病案资料,提出不同问题,引导学生围绕相关问题进行基础和临床知识探讨,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获取有效知识和处理临床病例的能力。在既往教学中,主要精力用于培养学生进行妇产科理论知识的巩固,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使得学生在后期临床工作中缺乏正确的临床思维和处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起初主要用在管理学、法学等学科[5]。将其应用于妇产科见习带教中,成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学程序,首先由带教老师进行典型病案资料准备,展示病案特点,围绕病案提出相关问题,学生查阅相关文献,集中进行病案讨论,针对讨论进行总结、讲评获取最佳有效信息知识。

2.1典型病案资料准备

典型病例选择要求如下:(1)首选病情相对较为复杂的常见病,或是较罕见的疑难杂症;(2)选取的病案一般具有最终确切的诊断,常规有病理诊断结果、活检组织检查材料或者其它临床辅助检查确诊依据。要求带教老师提供的病案摘要不仅简明扼要,且能说明问题。摘要中不能清晰列出病理结果或临床确诊,为确保文字简洁,针对阴性或正常检查结果可忽略不写;为启发思维,部分对诊断决策意义的检查结果采取隐藏方式;体格检查中的重要阴性结果要求一一列出;如系多种混杂疾病,要求对每种疾病的临床体征均进行描述,以求增加病情的相对复杂性和“讨论”的难度。

2.2病案信息展示与见习生预先自学

将病案资料、信息、各项辅助检查展示给临床见习生,让他们预先了解相关病史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然后规定某一时间进行讨论,首先围绕病案相关信息,对基本理论、概念性知识进行回顾,如病例中的涉及的名词及其临床表现等等,例如在妊娠合并重度子痫前期的病案中,学生对“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伴子痫前期”等几个关键概念较难理解,通过借助既往采集的不同患者的临床资料信息进行分析对比,以及平时收集的影像学资料,使临床见习生对该病案中的概念性知识和病理生理变化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掌握。

2.3制定讨论专题

带教老师预先依据拟讨论病案内容,查阅相关文献,确立拟讨论轮的相关专题。专题要求具有形式多样,内容广泛而丰富,并有针对性的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见习生讨论的兴趣,并能调动见习生讨论的积极性,以期培养见习生们能够独自获取有效临床知识的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譬如在见习中遇到急腹症中异位妊娠患者,提出异位妊娠患者保守治疗的指征和手术时间的选择及时机,让见习生进行互动讨论、发表自己看法,以期实习生切实掌握异位妊娠的保守指征以及手术选择时机和具体手术方式,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提升实习生对临床实践应用的兴趣以及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有效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2.4自由讨论

要求每位见习生对该病案的诊疗发表自己的想法,包括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等,并就该疾病最新研究进展发表自己的己见。带教老师主要负责协调和引导,对部分相关知识进行提问,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并对见习生在讨论中针对该疾病的诊治方案中出现的漏洞进行及时纠正和补充,并结合该病案的最新研究进展,启发学生探讨的深度和广度。

2.5讲评总结

每当完成一个典型病案的教学后,带教老师针对此次带教的重点、难点进行小结,让每位见习生对妇产科某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案有一个系统的整体印象。带教老师针对见习生讨论中的热点和关键内容进行点评,通过这种教学培养模式,不仅实现了见习生对基础知识的温故,培养见习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解释临床疾病发生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掌握最新文献知识和语言沟通及表达能力,更实践了见习生由基础理论知识培训向临床实践工作思维的过度。病案讨论全过程实施书面记录,专门学生讨论时汇报病史,并积极主动地作讨论分析发言,认真作好讨论记录,交住院总医师进行修改,形成完整文字材料,入科室教学档案。

3案例教学法教学实践体会

3.1提升临床见习生综合素质

医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6]。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告诉学生如何去做,然而其内容往往在实践中不能用,且常常乏味无趣,在很大程度上严重损害了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7]。并且部分学科界限分明,尤其是基础课与临床课完全分开,使得医学生不能尽早接触医学、早期面对患者,早日接触复杂的社会人群社会[8]。通过病案教学法,要求学生必须亲自去思考、查阅文献、去创造,使得本来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讨论中每位学员都要充分显示他们对理论知识以及该病案最先研究进展掌握的深度、广度,展示对疾病诊疗想法的创造性思维,并和他人发表的见解进行探讨。该教学法实践了医学生最后阶段将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引导和协助医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及技能应用于临床实践,实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阶段,使得医学生初步具备做医生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具备与患者进行全面沟通能力,且能进行常规的临床技能操作,弥补了既往教学中的教学与实践应用分家的不足之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法律的健全,人们的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9]。近年来,医疗纠纷持续不断上升,研究发现导致其发生的原因中由医患沟通不足造成的医疗纠纷占到50%。妇产科更有其特殊性(如B超、产房、人流室、手术室等场所)涉及患者的隐私权,极易导致医疗纠纷。因此,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疗操作技术,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是我国临床见实习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多数见实习生刚刚步入社会,尚无人际关系交流经验,在临床工作期间对医疗安全意识和医患沟通技巧处于朦胧模糊状态。因此,尽早让医学生接触临床是目前世界各国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我们采用病案教学法,使得学生在完成基础理论课后尽早接触患者,实践表明:不仅显著提升了见习生们医患沟通技巧和其临床技能,亦显著影响了患者的理解、配合、精神依附、症状消除以及一些生理反应等。见习生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医患沟通关系,不仅使得患者能更好地配合见习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整个病史发展过程,提出最佳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方案,更有效的降低了医患矛盾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9

1.2方法

1.2.1文献案例选择

流行病学的实验教学主要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实际应用,大量的科学研究都涉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因此,在文献选择上,应针对实验教学章节选取相应的且设计较为完善的科研文献。科研文献应能充分反映理论教学的内容。在实践教学中,作者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分别选取了1~2篇文献以进行讨论分析。

1.2.2教学实践过程

主要包括案例准备阶段、课堂讨论及课后学习阶段、教学总结3个环节。

1.2.2.1案例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教师根据授课的内容和学生学习的目标,选择合适的科研文献并设计课题讨论的问题。在讨论问题的选择上,既要体现课程内容与整个课题设计的宏观联系,也要展现其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且主观问题与客观问题并存。

1.2.2.2课堂讨论及课后学习阶段

这一阶段是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环节。学生按学号每3~4名学生组成1个学习小组,并选取1名组长主持。学生根据理论课的知识,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尽可能地做出解答,并进行小组讨论,由小组长记录讨论内容并报告讨论结果。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讨论、思考并发言的积极性,可将学生讨论时的表现计入平时成绩纳入考核。课题讨论结束后,要求每名学生参照文献内容,自行设计类似的研究课题1项,要求提供研究背景、具体实施方案及预期结果。

1.2.2.3教学总结

总评每名学生均需以作业形式报告问题结果。任课教师首先就案例所涉及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对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

1.2.2.4教学备案实例

首先就流行病学实验教学主要章节进行了文献选择并确定讨论问题,如针对“病例对照研究”,作者选取了文献《饮茶与肺癌发病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再如“队列研究”作者选取了文献《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对婴幼儿健康较远期影响的队列研究》进行了分析讨论。在问题设计上,以“病例对照研究”为例,针对文献内容,作者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解答并讨论:(1)本研究采取的病例-对照研究的具体类型,这种设计有何好处。(2)文中优势比(OR)和95%置信区间(95%CI)值如何得出,写出计算过程,并指明其意义。(3)本研究可能存在哪些偏倚,作者采取何种方法以控制偏倚,你觉得还能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偏倚。(4)请指出本研究的实际意义。(5)自己选题,设计类似的研究课题,简要描述该课题的背景、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及意义。其他章节内容采取同样设计。

1.2.3教学效果评估

在实验教学结束后,对参加案例的教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就兴趣满意度、文献检索和阅读能力、学习效果3个方面进行调研,并收集反馈意见。“是否提高”指文献案例教学后相对教学前包括流行病学理论课教学的相关指标是否有所提高。

2结果

参与案例教学的学生共73名,发放问卷73份,回收问卷73份,均为有效问卷,应答率及合格率均为100.0%。调查结果显示,82.2%(60/73)的学生表示流行病学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增加了;95.9%(70/73)的学生认为对流行病学的关注度增加,且93.2%(68/73)的学生对流行病学的兴趣度有所提高。在满意度的综合评价方面,97.3%(71/73)的学生对案例教学表示满意,其中65.8%(48/73)的学生表示十分满意。在文献检索和阅读方面,73名学生中有70名学生进行了相关检索,平均检索次数为(15.0±3.5)次;71名学生主动阅读了相关文献,平均阅读数为(7.0±1.5)篇。此外,73名学生中分别有65名和66名学生表示文献检索能力以及阅读能力提升。在教学效果方面,95.9%(70/73)的学生认为文献案例教学加深了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100.0%(73/73)的学生表示知识面获得拓宽;94.5%(69/73)的学生认为其自学能力提高;94.5%(69/73)的学生表示其口头表达能力提高;98.6%(72/73)的学生认为其协作互助能力提高。此外,在对案例教学的意见上,多数学生表示希望教学教师更多参与问题讨论,部分学生提议设定幻灯片展示环节,供小组报告讨论结果。

3讨论

文献案例教学法是以对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通过设置教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自我学习的一种手段,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通过教材及其他辅助手段学习。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不仅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亦能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科研文献作为案例教学的基本素材,有其天然的优势。(1)完整性。科研文献是一项科研工作的结晶,包括课题的设计、实施、结果以及结论。学生不仅可以根据所学知识重复研究者的结果,也可体会作者在研究设计中选用方法的目的性以及优缺点。(2)故事性。一个研究便是一个故事,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如作者在“队列研究”教学时选取的文献《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对婴幼儿健康较远期影响的队列研究》,学生普遍对该内容感兴趣,并就当前一些热门健康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3)问题性。科研工作是一门复杂的工作,任何研究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文献案例不仅可以探讨作者为避免研究错误如偏倚所采取的措施,也可以由学生自我思考,发散思维,指出文献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4)真实性。文献案例是真实的科研事件,是科研工作这实际工作的结晶。本科学生对科研充满一定的好奇性,选用文献能让其真实感受到科研工作的设计、实施,而针对文献内容,模拟设计科研课题更是有助于培养其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案例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而言,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改变,强调师生互动,看中学生的自我学习及探索能力,重视学生的个人想法,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交流达到教学目的。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作者体会到以文献为材料的案例教学法十分适用于流行病学的实验教学。在教学课程中,学生普遍表示其对流行病学的兴趣度和满意度增加,加深了对流行病学的理论知识在具体实践应用中的认识,切实地体会到流行病学这门学科的应用价值。而在文献检索和阅读学习上面,多数学生都亲身进行过文献的检索和阅读学习,这有助于提高学生从文献资料吸取知识的能力,且可拓展流行病学的知识面,大部分学生也都表示其检索文献、阅读文献的能力获得了提高以及知识面获得了拓展。此外,文献案例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较好。大部分学生均认为其各项能力获得提升,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自我学习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协作互助能力。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10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1级护理6、7 班为研究对象,其中,6 班45 人,7 班47 人,2 组同时间进行病理学课程的教学,任课老师由同一老师担任。2 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传统的授课方法,讲解必要的名词解释,进行有关疾病病因、病理等的推断与视频教学。观察组予以以病案分析法为主线,先用一病例导出授课的主要内容。与学生展开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1.3 评定观察。

分别从考试成绩以及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进行比较分析。考试均采用100 分制,单项选择题30 道,每道1 分,多项选择题10道,每道2 分,问答题2 道,每道10 分,病案分析2 道,每道15 分。考试时间均定为90 min。另外,关于问卷调查参照文献[1]为准,以认可与不认可进行调查,调查后均予以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ASS13.0进行相关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从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分析。经过分析后得出,两组在能激发学习兴趣、能活跃课堂气氛、能增强记忆,促进理解、能促进自学能力、有助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促进协助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方面无显著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1)表1 两组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分析(人)

2.2 从两个班级的平均理论考试成绩分析对照组的平均成绩为65.8±2.5 分,观察组的平均理论成绩为83.7±1.3 分,两组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病案分析法[2]指的是以临床案例为载体,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推理和判断,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其具有生动、直观、易懂、便于记忆的优点。通过对临床病案的分析讨论,可以将病理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相联系;通过分析病例可以提高学生的处理问题能力,可以增强其面对困难时的自信心,有效地把素质教育全面贯穿在病理教学中;大大缩短教学情境与临床实际情境的差距;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临床教学中出现的两难问题,可以通过案例教学逐渐提高学生处理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能力;甚至可以体验从业情境中医患关系处理的现实意义以及增加课堂趣味性。

病案分析教学法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实践训练式”专场讨论法,多在单元结束后进行,其目的是检查学生对单元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单元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等;二是“理论引导式”非专场讨论法,主要是穿插在各课堂教学中进行,其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并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本研究中看出,采用病案分析教学法教学的班级平均理论水平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班级,且病案分析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习兴趣、能活跃课堂气氛、能增强记忆,促进理解、能促进自学能力、有助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另外,在运用中需要强调两个问题,其一是病案必须与教学内容相符合,要与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相联系,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其二是病案要难易适中,由简到繁,由典型到一般,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使学生在兴奋、轻松、愉快的感觉中,敏锐感知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讨论病案时,不要过多的涉猎临床内容,对辅助检查需做好说明,避免学生花大量时间去查阅。

综上所述,病理学的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的病案分析内容的考查,这有利于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有利于学生为以后学习临床课打下良好基础。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11

兽医临床病理学又称兽医实验室医学,它包括临床血液学、临床化学、临床细胞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寄生虫学和临床毒理学等。它是基础兽医学科与临床兽医学科之间的桥梁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包括很多概念性、需要记忆的知识。而传统的根据知识点教师授课,学生听讲,记笔记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能充分发挥其与临床学科紧密相关的优势,学生也反映传统的方法枯躁乏味,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它最早由哈佛法学院于1870年率先使用,它主要通过一个个案例,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分析,使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所以设想在兽医临床病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通过一个个真实典型且含有问题的案例(病例),使得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应该能使知识点容易被理解且记忆深刻。所以为了使学生学好临床病理学这门课程,同时为后面内科的学习及以后走向临床打好基础,于2005—2013年在临床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应用了案例教学方法,以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 案例教学准备

教师积极进行备课,通过查阅动物医院病例及一些国内外关于兽医临床病理学的资料,根据所讲的内容选取典型病例,设计引导问题。选择好的病例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前提,一是要有代表性、启发性、可讨论性;二是要紧扣教学大纲的知识点[2]。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还锻炼临床思维能力。

2 案例教学过程

①学生随机分组,每组7~8个人,每组负责1个病例,小组去查资料,组织课下预习、讨论。②每章节疾病学习开始时,第1节课由教师讲解重要的临床病理学理论知识。第2节课由本章节负责小组选派1个代表,以PPT的形式对本章节病例进行汇报,回答引导问题,并从实验指标的选择,样本的挑选、处理、结果分析,诊断的结论等方面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对汇报进行提问,汇报组成员负责解答和补充说明。③教师点评汇报小组的病例分析报告,归纳总结,得出最终结论。

3 案例教学的效果

2005—2013年以来,在兽医临床病理学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应用案例教学法,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高涨,上课的到课率也比其他课程高,给学生布置好病例后,他们非常积极地去图书馆查资料,积极组织小组成员对病例进行分析讨论,汇报PPT也做得内容丰富且很有条理,美观,结论明确。汇报时也有理有据,从容不迫,足见课下是花了很多功夫的。其他同学发言也很踊跃,有疑问一定要刨根究底。课后他们还对自己查到或经历的病例进行自学,不明白的会找教师进行询问并分享给班中的同学。总之通过案例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重点、难点,同时在学习主动性、综合分析能力、系统理解知识、创新能力、团队协作、展现个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3]。

4 案例教学的优点

4.1 缓解动物医院实习的压力

对于华南农业大学来说,附属动物医院只有2个,而对于5个年级的在校兽医学生来说,能容纳学生实习的能力是很有限的。而且有的时候在门诊很长时间都不见得看到很典型的病例,很多情况是来打疫苗、体检或保健的病例。这样学生会觉得无聊,不利于这门课程知识的掌握。所以应用典型病例进行案例教学,不仅可以节约学生的时间,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锻炼学生的诊断思维能力,还可以缓解动物医院实习的压力。

4.2 提高学生的综合理论水平

任何病例都是基于特定的病情条件,通过这些病例,可以把抽象的实验室指标变得具体,能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选择什么指标来进行检测以及在哪些病况下,得到的数据所代表的意义。从各病历的分析中,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知识,使他们尽快适应以后的实习和工作。

4.3 纠正学生轻理论、重实践的思想

目前,在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中存在着重视实践锻炼、轻视理论学习的现象,甚至部分学生认为理论课听不听都可以,只要进行实践锻炼,会做手术,会看病,会诊断就可以。在病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运用本课程以及以往所学课程的知识,对病案进行分析、推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后进行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再不断地验证诊断,所以要做出正确的诊断,哪个学科的知识有欠缺都不行。如通过病案教学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意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意识到只有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实践锻炼。意识到一个成功的兽医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做后盾,不断学习理论实践,二者缺一不可。

4.4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大都希望将来能走上临床,为动物诊治疾病,以案例为中心,以问题为引导,使学生的思维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及论证。把真实、典型的病例诊断及治疗过程记录下来做成的案例,对于大三的学生可以说是从未真正接触过的临床现象,充满着好奇与神秘,他们急于用刚刚学到的临床病理学知识去认识和解释病畜的临床表现,积极思考问题,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大大提高,学生的诊断推理能力也会有所增强[4]。

5 案例教学的难点和不足

5.1 内容多,课时少

目前这门课程的理论学时只有32个学时,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时间安排上就有些局促,病例讨论时不能展开。尽管学校已经大量削减教师纯理论讲课的学时,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总结、分析的时间,但仍然存在内容多、而课时太少的问题。

5.2 对教师的要求提高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不再是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模式,而是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讨论,然后教师再归纳总结。这样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提高,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本课程的知识,对相关的临床专业的知识也要相当熟悉,才能选出合适的典型病例。同时要求教师有较强的组织策划能力,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全面掌控病例讨论过程。此外,还要有强大的归纳总结分析的能力[5]。

6 参考文献

[1] 柴红燕,涂建成,郑芳,等.案例教学在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3):625-627.

[2] 黄宁波.病理教学中的病例教学法初探[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8):957.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12

为解决消化内科教学带教中存在的矛盾和困难,提高教学效果,我们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在常规的临床教学中,用临床实际案例达到形象生动、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让学生充分认识临床疾病的诊治经过而达到教学目的。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2006级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83名,其中,男生45名,平均年龄(22.14±0.32)岁;女生38名,平均年龄(21.54±0.22)岁。将实习生随机分成实验组(n=42)与对照组(n=41)。

1.2 方法

实习内容按大纲要求,以消化内科常见病种为主,教材为全国统编《内科学》第7版及《诊断学》第7版。在消化内科实习时间为3周,每周教学查房2次,每次60 min。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查房,即由带教教师带学生看患者,再由教师分析、诊断,鉴别诊断,提出治疗意见,间或向学生提问。

1.2.2 实验组采用病案导学式教学法,具体操作如下:病案是教材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是教材中规定的能力培养的延伸和拓展[1]。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查房的基础上,从医院及相关书籍中选择典型病例。病案难易程度适中,并能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消化系统疾病选编了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肝炎后肝硬化等病案[2],按教学目标要求制订问题,结合教学大纲提炼出来,在材料的后面要列出案例应讨论的问题及方向。这些问题是教师要求学生在实习前应仔细阅读案例,并根据案例收集相关资料,充分准备,可结合基础知识,但不能超越教学范围,问题形式多样,应注意问题的生动性,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可采取推荐代表发言和学生自由发言相结合的方式,在这一环节上,教师的任务是组织与引导。教师要善于驾驭课堂,根据发言情况及时引导,围绕案例进行分析,引导讨论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教师精讲评价是本教学法的重点。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给予总结和讲评。除归纳学生的观点、点评学生课堂发言的质量外,还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案例所展示的理论和基本原则上,指明正确的分析方法、思路,要引导学生对案例有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3.0软件,用t检验分析,P

2 结果

对两组学生进行考试,试题题型有单选、多选、概念、简答和简述题,内容涉及面广,覆盖率大,考试纪律严格。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内科学期末考试成绩比较(x±s)

表1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期末考试成绩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传统讲授法侧重于传授知识,案例教学法则侧重于开发智能;传统讲授法中教师是主体、是核心,而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主体、是主角。病案导学式教学法把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现场和角色,给学生创造思考问题的条件,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增强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适应临床实际工作的能力,有效促进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它不仅是一种开放式、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它的教学程序包括展示病案-提出问题-自学思考-讨论置疑-评价精讲5个环节,该教学法一改过去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此法能培养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病例教学通过把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他们像医护人员一样作出反应,成为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有效地促进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培养了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3-5]。病案导学式教学法具有鲜明的启发性、实践性,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随着不断的研究、实践、反思、升华,病案导学式教学法一定会趋于完善,为培养实用型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56-161.

[2]周曾芬.医科生内科考试复习病例汇编[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6:352-362.

[3]董桂玉,李淑玲.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5):52-53.

病案教学法论文篇13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和地区的大学教学当中,将课堂教学的权利逐步地从教师转入学生手中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基于这个背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参与式教学方法基本形成,并得到了普遍应用。简单而言,参与式教学是指学生参与教学实践过程。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学生参与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在内的整个教学过程方为参与式教学[1]。

在我国,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言论即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参与教学过程的理论。近代著名教育理论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的“教学做合一”,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性的参与过程。但我国教育史上并没有形成参与式主体教育思想理论体系。二十世纪末期,国内教育界开始关注、介绍并在某些学科尝试引入西方参与式教学方法。目前,参与式教学理论已在国内教育界得到基本共识,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受到当前教育模式的影响,该方法在国内的应用十分局限。

植物病理学作为植物保护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特点的学科。该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而参与式教学法恰恰切合植物病理学的教学特点。本文就以《麦类作物病害》的教学过程为例,试述参与式教学法在植物病理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设计说明

麦类作物作为我国北方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受到多种不同植物病害的危害。目前,世界上记录的麦类作物病害有约300种,其中小麦病害约200种。在我国,引起危害较重的麦类作物病害约有20种,主要包括小麦锈病、白粉病、纹枯病、黑穗病、赤霉病、条纹病、全蚀病、病毒病和线虫病等。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迁和北方部分地区栽培模式的变化,我国麦类作物病害的发生有了新的变化。全国性的锈病尽管未流行发生,但是叶锈病流行面积扩大;赤霉病有自长江流域向北部转移的趋势,山东、河南和陕西等麦区赤霉病的流行频率有所增加,发生程度加重[2];小麦纹枯病逐年加重,严重威胁着小麦的高产稳产。

本案例的教学重心主要集中于几种主要麦类作物病害的症状类型、病原物和防治方法等方面。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按照教学计划,每小组负责课堂讲授一个病害并回答相关提问。常见麦类作物病害的症状差别,锈病、赤霉病等主要麦类作物病害的流行爆发因素是本案例中应当注意的主要问题。主要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参与式教学方案设定。通过对我国北方地区麦类栽培面积、产量以及重大麦类植物病害造成的典型的危害案例的介绍引出本案例的相关课题。在此阶段,让学生首先查询相关资料,了解植物病害在以小麦为主的麦类作物生产上的严重危害性,重要的麦类作物病害种类、病原、症状特征、流行传播规律和防治方法,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形成参与式教学方案雏形,并分别与教师讨论,确定最终实施方案。通过主动参与,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

(2)计划实施。本案例分小组进行,参照班级人数,每班分5~6个小组,每组4~6人。根据参与式教学方案,每小组学生根据查询的背景资料,选择一个主要的麦类病害,从病害的危害特征、病原物的种类和特征、流行传播规律和防治方法等方面讨论汇总资料,制作PPT,小组内形成汇报讲稿,课堂讲授并回答同学、老师的提问。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监督,督促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及时指导,防止出现严重失误,引起教学失败。

(3)控制与评估。要求各小组、各学生严格按计划执行,通过张贴板、PPT演绎等多种方式实时汇报每组进度;教师要加强总结,及时指出各小组、各成员出现的问题。加强小组间成员的沟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以及相互沟通的能力。

二、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主要的麦类作物病害种类、病原和症状特征。

(2)掌握主要麦类作物病害的防治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麦类作物病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病原物和典型症状特征。

【教学难点】主要麦类作物病害的病害流行循环及防治方法。

【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法。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1)学生查询了解相关知识背景。相关信息如下:

麦类作物病害的主要种类、病原物类型、危害症状(表1)?

(2)制订参与式教学实施方案。学生根据所查阅资料,完成信息卡(表1)。

分组。根据班级人数,尊重学生意愿,划分教学小组,原则上4~6人一组。

组内同学相互讨论,形成初步教学方案,然后提交至班级。班内根据各组提交的初步教学方案,进一步讨论完善,最后与教师讨论协商,确定实施方案(表2)。

(3)实施计划。各位学生按照师生最后确立的参与式教学实施方案,进行知识查询、储备。按计划要求,每组学生讨论完成各小组讲述的麦类作物病害,制作PPT,准备汇报材料。教师要引导和监督学生的准备情况。

各小组按照计划,独立实施计划。教师要监督各小组的计划完成状况,针对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

(4)评价。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小组间同学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评价标准:背景资料的查询情况、教学计划的制订情况、PPT的准备情况、课堂讲述及问题回答情况等以及项目执行过程中各位学生的工作态度、责任心等。

总结:根据各小组的学生的评定结果,教师对学生课程内容的学习掌握情况进行总结。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