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管理论文实用13篇

小学课堂管理论文
小学课堂管理论文篇1

“参与式”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平等参与”为基本理念,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民主性、公平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讨论机会多、讨论面广,几乎包纳了全班的所有学生。这种教学要求师生、生生之间多向互动交流,因而改变我们以往的课堂管理方法,也是发挥“参与式”教学活动的真正作用,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课堂管理上应体现出民主性、公平性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民主性、公平性在“参与式”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以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的身份积极地参加到活动中,使学生感到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公平的,都是参与者,是一些疑难问题的解决者和引导者,而不是活动和学生的掌控者。教师在给学生评价时,不能用不文明的语言,允许学生说“不”。教师应平易近人,不摆架子,多与学生交流谈心,虚心接受学生意见,敢听学生的逆耳忠言。把自己的职业当作是一种服务性的事业,尽可能改变工作态度。2.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民主性、公平性学生之间的民主性、公平性,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生活、学习的兴趣,以至改变一些不良的习惯。可见,教师给每一位学生公平性尤为重要。那么,在课堂管理中应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歧视和宠爱学生。在课堂评价上应明着来,不要暗着去。对某个学生有意见时,不能“,捉弄人”。把发言、讨论、朗读等展示自己的机会尽可能平等地给每一个学生,不能分成绩好坏、性别、年龄等。不要让学习好的学生“胡作非为”,因为优生也有缺点。在进行口语交际、词语表达等实践活动时应多鼓励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使他们也有锻炼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逐渐感到自己“也能会”。在课堂中管理学生方面应“严”与“宽”相协调在“参与式”教育活动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个人表现更为突出,而语文教学活动在用词、说话、表达等方面比其他学科有更强的严谨性,因此在“参与式”教学的课堂有时会出现一些意外的现象。如有些学生发音、用词等大不敏捷,造成一些学生哄堂大笑,讥笑别人等现象。作为教师我们应改变以往的管理方法,随机应变,严禁不礼貌行为的学生,保护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自尊心。否则,不但教学效果不佳,还会给教学带来一连串的难题,这需要“严”与“宽”的统一。在学生讨论问题时有一部分学生以内容的影响,把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带入讨论中,这样的问题教师不应公开管理,应当在私下秘密解决,但必须严格要求。在讨论发言时,有一些错误是无意发生的,教师应即时说明其后果,要求下次不发生,要给学生一定的改正余地。但也有一些错误是学生为了表现个人,捉弄人等故意制造。这样的现象教师一定要严格处理,但这种处理要看时间的长短,如果需要时间短,即时处理;如果占用时间长,在课余和其他时间处理,以免占用别的学生的时间。当然,依据一些现象造成的影响大小,老师还可以用脸色告示或暗示警告。总之,在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一些行为该管的管,该放的放,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自。

在时间上,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和其他时间相结合在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活动中,把握住活动时间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但也需要其他时间相结合是一堂优秀课的必备条件。1.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以往的教学与“参与式”教学活动不同,尤其是“参与式”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过程,因而课堂时间分配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在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但要讨论提出问题而进行交流,还要把问题的总结以个人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思维的交流和口语的表达效果。对小学生来说,既是一种表现个人的良好机会,又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把思维进行交流总结,和需要进行口语表白准备。那么,小学语文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数量等要给相应的时间,尽可能减少教师个人占用的课堂时间。例如:提出的问题在课前写在小黑板上。还有,把一些参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意外事情占用时间的事尽可能考虑进去。2.活动与总结的时间配合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活动一般是有活动和总结相结合的,那么把活动和总结的时间分配合理是搞好“参与式”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既要了解学生水平,又要熟悉教材内容的难点、重点等,合理分配时间。一般小学语文,尤其是高年级课堂教学中,解决的问题并不是单一的,所以教师在分配“参与式”课堂教学活动时间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问题难度较大时,由于时间关系很难照顾所有学生时,在讨论的基础上可采用抢答的形式。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但解决时间紧张的问题,而且学生们有竞争性。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在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活动的课堂管理中,管理的方法是没有固定的,以课堂内的变化,管理方法也千变万化。但总的目的是相同的,上好每节课,让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创新意识和敢于探索的精神。

作者:豆发勇 单位:甘肃省积石山县宋家沟小学

小学课堂管理论文篇2

2.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状况,“代币制”和精神奖励相结合。

从小学生的心理来看,他们的自制能力比较差,因此需要奖励来激发学习的热情。在小学信息教育课程中,需要采取一种能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方法,激发孩子的潜能和学习热情。“代币制”对孩子可以起到督促和奖励的作用。但是,“代币制”的应用要适当,过多的物质奖励会形成孩子不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把全部的经历都放在战利品上,而忽视了努力的过程。精神奖励也要适当,精神奖励过多也就失去了表扬的作用和意义。

二、“代币制”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具体应用

1.行为准则的制定。

老师要与同学经常沟通,在共同商讨的基础上制定信息技术课的行为规范,每一种行为规范都有一定的奖惩措施,让每一个学生对行为规范都有准确的了解。对于上信息技术课程之前,同学们会慢悠悠的走进教室,有的还大声喧哗,因此,在课前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同学进行约束。下课的时候,要让同学们关闭电脑,将教室的桌椅板凳放整齐。

2.制定“代币制”。

代币是学生期望的奖励,相当于观念上的币。代币的形式可以是不同的,可以是具体的事物,如五角星等。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如印章印出来的小红花等。代币的制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了解不同年龄的学生的不同兴趣,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代币。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可以采用比较具体的物品作为代币,如五角星和小红花。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采用抽象的物品作为代币,高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比较强,易于接受抽象事物。

3.确定行为和代币的比例。

在确定行为和代币的比例时,必须确保整体的目标行为,确保描述的行为可以看到具体的变化。代币所鼓励的行为必须是良好的行为,避免不良行为的产生。必须确保代币的制定容易记录、容易管理,代币的制作不能是手工可以轻易做出的,以免学生自行制作代币。

4.设置逆向强化物和代币的比例。

逆向强化物是学生获得代币后,通过代币取得实质的奖励。逆向强化物要根据学生的喜好来设定,可以包括文具、书籍等。逆向强化物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小学课堂管理论文篇3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经常会做一些违反课堂规则、妨碍课堂活动的行为,这既会对其他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也会引起一些课堂纪律问题,所以,身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问题行为管理策略,以确保语文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比如,我们可以给学生制定一些固定要求,用其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监督。另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也要重视学生的自由辩论,允许学生在我们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发表个人看法,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讨论,营造一种和谐、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活动认知的主体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成性教学策略,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当作知识意义的主体建构者。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师向学生直接传授和灌输知识的问题,学生的身份是被动者、接受者,没有做到对学生学习地位的科学管理,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活动认知的主体,让学生以主体者的身份去探索和发现语文知识,进而达到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认知活动有效管理的目的。

比如,我们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情境创设法、探究法等,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进而达到让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小学课堂管理论文篇4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亦称“三观”)的核心课程。切实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贯彻落实2015年、教育部联合颁布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任务。近年来,武昌理工学院从课堂教学、课堂管理、教学载体和评价机制这四个步骤入手,深入研究,有效推进,创新思政课教学与管理,实现理论讲授与现实分析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书本学习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育日常化管理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课堂教学“三讲”同步化

我们认为创新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课程(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的课堂教学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一步,决不能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教材中“失踪”,在课堂上“失声”。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三讲”,即依托教材讲理论,联系现实讲“三情”,启发学生讲故事。

依托教材讲理论。党的十以来,大学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教材先后两次进行全面修订,进一步增强了思政课教材的学理性和可读性,体现了马列要精要管用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基本作用,讲清教材所阐释的基本理论。我们以课程负责人牵头,组织思政课教师对每门课程教材逐章逐节进行重难点剖析,梳理基本理论要点,形成相对稳定的理论知识点。比如,《概论》中在阐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为今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借鉴时,就要着重讲清指出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的理论观点。又如,在《原理》中讲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时,就要讲清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这三者统一的理论观点。再如,在《思修》中讲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时,就要讲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沃土。

联系现实讲“三情”。所谓“三情”,是指世情、国情和党情。思政课教学要体现问题意识,敢于对现实问题进行理论回答。在讲授基本理论过程中,不能就理论讲理论,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怎样联系实际,就是要联系世界各国的发展走向,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现实,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命运,自觉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梦想,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比如前面所述,在阐述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期的关系时,我们就通过具体的建设成就(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具体数字)说明两个时期各自取得的成就以及它们的传承与发展的关系,这样学生容易接受,也能较好把握历史感,体现现实感。又如,在《纲要》中讲中国革命的道路,为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中国革命道路不能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就要向学生陈述第一次大战后国际情况和俄国当时的国内情况,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国情不同,所走道路也就不一样,从而懂得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启发学生讲故事。在讲清基本理论、联系实际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还要启发学生谈感想即讲故事,只有学生参与了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理论讲授才获得应有的效果。例如,在《思修》中讲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这一内容时,就引导学生谈个人理想是什么,如何去实现。围绕这一话题,大一学生人人都有话说,在讨论中有的学生把大学毕业后进行自主创业作为大学阶段的理想,还有的把考上研究生、考上公务员作为个人的理想,还有的同学说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列出了四年学习的计划,并且把每天的时间安排精确到分钟。这样的讨论和交流,给其他同学也起到了激发作用。还如,在《概论》中讲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这一内容时,启发同学们联系家乡实际谈谈提供了哪些物质基础。在讨论中来自湖北丹江口水库区域的同学就讲了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建设到70年初完工的丹江口水库,从过去到现在在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以及旅游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优势,进入新世纪,丹江口水库又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取水口,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个省市沿线 6000万人直接喝上水质优良的丹江水,近1亿人间接受益。通过学生自身讲家乡的事、身边的例子,同学们对书本上理论理解的更深刻。

以上“三讲”在课堂教学是同步进行的,对基本理论要精讲,联系“三情”要鲜活,故事要生动。通过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事例,让学生把握基本理论。这样,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自主学习地位得到充分体现,课堂就活跃起来了,学生理论学习兴趣也就浓厚了。正是我们在教学中坚持联系现实讲“三情”,学生对思政课兴趣浓厚,同时,教师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与思考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内容。如我校青年教师曾晓辉在讲授《概论》中“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问题时,他结合现实分析了提出的“供给侧”思想。然后,他把这一问题形成“供给侧思想研究”一个研究课题申报,今年获得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

二、课堂管理大班小组化

思政课是解决大学生“三观”问题的,这样课程的教学应当是带有研究性的教学,而不仅仅是宣传性教学。所谓研究性的教学就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寻求问题解决方式的教学模式,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统一的水平。研究性教学赋予了教学新特征,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创造性。显然,这种研究性教学一般在小班教学中开展。要在90人左右的大班中开展这种研究性教学,就要对大班教学的课堂管理进行改革。经过近年来对大班课堂管理的探索,我们形成了大班小组化的课堂管理模式。所谓大班小组化就是将每个自然班按6人一组分为若干个小组,平时成绩(含到课情况、作业、提问、课堂讨论、课堂表现等方面)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这样,课堂讨论、师生互动能真正开展起来。这种大班小组化的课堂管理模式突出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堂考勤便捷化。实行大班小组化课堂管理后,老师对学生再不用一一点名了,各小组组长不到一分钟就将缺课人数报给了教师。

第二,学生团队意识增强。由于平时成绩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个人表现的优劣直接影响小组的成绩,这样有利于增进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由于平时成绩(如课堂发言、提问、讨论等)是现场打分,也调动了同学们课堂外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内讨论的主动性。

第三,课堂发言更踊跃。由于课堂讨论、发言均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发言可以是一人为主,其他人作补充。对同一问题一般要求1-3个小组发言,这样就无形中在学生中形成了一种竞争机制,各小组的发言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如《思修》课教师在课堂中增加对一周的时事播报或点评以及“小百家讲坛”的教学环节,由学生对一周来的国际国内重大的时事要闻进行播报或点评。每次安排两个小组播报或点评。各小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收集时事要闻,做课堂发言准备。课堂播报或点评形式多样,有的小组采取单口相声的形式播报,有的用唱歌的形式点评,有的做成PPT图文并茂的加以说明。学生对这种多样化的表达方式非常感兴趣。又如,《概论》课关于中国梦和美国梦有何区别的讨论,有小组学生手写两千多字的发言稿,有些小组做精致的PPT抢着发言;还有的小组把二者的区别分为历史起源不同、目标不同、实现途径不同三个方面,由三个同学上讲台,每个同学说出其中一点,最后以“你们认为这些正确吗?”提问离场。

第四,“三习题”、“三问”等教学环节得到有效落实。我校所有课程均实行“三习题”和“三问”教学环节,思政课也不例外。所谓“三习题”是指预习题、练习题和复习题。所谓“三问”,对思政课来说是指每个学生每学期要提三个问题。以往大班教学教师面对的是每一个学生,大班学生多,教师无法一一检查学生“三习题”完成情况和回答每个同学提出的问题,而改成大班小组化课堂管理模式后,教师面对的只有20个或10多个小组,教师能够对小组一一检查。尤其是“三问”以小组为单位提问,小组同学问题意识更强,所提问题内容更集中,所提问题质量更高,便于教师集体回答。

总之,大班小组化课堂管理模式,小组长起到了“小老师”作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一句话: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

三、教学载体信息化

在教育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载体也随之演变。上世纪70年代以前黑板和粉笔辅以图片、标本、挂图等视觉符号为主的教学载体,已被后来的录音机、电视、录像机、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等新的教学载体替代,进入21世纪,无线网络覆盖下的全面数字化技术成为教学载体。在数字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其大脑发育和学习方式日益受到手机、互联网等互动媒体的影响,如果我们的教学载体沿袭传统教学来做,就很难符合网络新生代的胃口。所以,高校思政课要想成为学生受欢迎的课,其教学载体必须推进信息化。2015年、教育部联合颁布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指出:“探索网络教学试点,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课程,组织大学生开展‘同上一堂网络思政课’活动,建设一批名师名家网络示范课,推进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这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载体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我们在思政课教学载体信息化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是构建课程学习网络。为了便于学生有效预习和复习,阅读相关资料,我们建立了思政课课程学习网站,把课程大纲、教材、教案、课件、参考资料以及教学日历(教学进度表)传到网络上,学生可以在线或下载下来学习。“三习题”“三问”都可以在网上进行,在网络后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预习、作业完成等方面情况。对于“三习”中存在的问题,师生之间可以随时沟通。

二是制作微课。课程网络提供了教学课件、参考资料、教学视频等材料,但这些还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为了创新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把各门课程核心内容制作成微课放在网络上供学生学习。微课教学内容主题突出,教学时间短(一般以20分钟为一个单位时间),教学设计“情景化”,教学案例“典型化”,便于学生接受,也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三是建设试题库。经过3年多的探索,思政课四门课程都建立了试题库,每门课程试题在800-1000题左右,经过测试,进行了修改,并形成了思政课试题库软件。使用者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可抽出多套试卷。题库中试题分门别类,编有序号,抽取时只需点击序号,试题即被选中,同时附有答案。试题库软件便于学生机考,各种题型分值统计自动生成。思政课期末考试实行机考,目前只进行了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全面推进机考。

四是适度加盟慕课联盟,提高思政课的影响力和实效性。去年以来,学校把思政课列为推进教学信息化的主要课程,学校投资加入中国大学Mooc联盟,引进清华大学推出的学堂在线Mooc平台。近两年我们全体思政课老师参加了上海交大、南京大学组织的慕课、翻转课堂的技术培训。采用慕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学开放化,教学信息量更大;另一方面更有利于课堂互动,使学生对所学理论更好的吸收内化。

四、评价机制一体化

这里所说的评价机制,是关于思政课“教”与“学”两个方面的评价。思政课不同于其他课程特点在于,它既讲究知识性,又注重思想性,把塑造学生“三观”放在首位。因此,对这类课程的评价重在知行统一,就是说,老师“教”的如何,学生“学”的如何,关键看老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学生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我校对思政课的评价机制形成了“联动一体化”的评价模式。

所谓联动一体化,是指对思政课教学的评价,老师与学生形成联动,思政课部与学工处、团委工作形成联动。学校为这种联动一体化的评价机制提供了管理体制保障,即思政课部、学工处、团委由校党委副书记主管,形成了三个部门工作一条线、无障碍沟通。在管理工作上把学生思政课“学”的效果与学生日常行为表现挂钩,思政课部、学工处、团委三个部门联合起来对学生知与行统一的考核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从具体实施过程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政课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在活动中了解学生、引导学生。主要体现在:一是参与团委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到农村、工厂进行社会调查;二是为学工处、团委组织的“青年领袖班”卓越女性班”等学生骨干班或兴趣培训班讲课,有的还担任这类培训班的班主任。三是指导学生社团活动。

小学课堂管理论文篇5

一、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规律

1.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实质。什么是语文课堂管理?它乃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原理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既是应用科学,又是应用艺术。可见,语文课堂教学的管理,实质 上就是协调师生教学关系,促使课堂情境中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的转变,从而保证教与学有机统一的行为方式 和过程。

2.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特点。改革者习的个体化还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充分发 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语文课堂管理也是由师生共同参与的。

3.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原则。根据语文教学目的,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实际,我们可提出以下管理原则:

(1)热爱学生。对工作高度负责,热爱每一个学生。随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不偏爱,不苛求。尤其对后进生,既要充满信心,又要悉心指导。不急不躁,亲切融洽,形成尊师爱生的良好师生关系。

(2)严格要求。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建立必要的学习制度,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随时对教学管理活动进行调控,尽量使课堂教学规范化。

(3)管理育人。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措施和要求要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要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和纪律性,提倡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4)内外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应与课外管理相结合,与学校管理相结合,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系统管理的网络。

二、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方法

1.显性管理。

(1)冷处理。语文课堂上遇到突发问题,教师应冷静分析,泰然处之,予以“冷处理”。比如上课铃响后,你夹着书本信心十足地走进教室,却发现教室里十分混乱。这时教师不宜马上讲课,更不要大声呵 斥,一般来说,上节课刚结束不久,课程变换后,学生需要一个短暂的放松时间以重新调整身心倾向。你可以采取“以静制动”的办法,站上 讲台,一句不说,只用一种平静的目光扫视学生一周,形成一种吸引力,把他们“散放的心”吸引到语文学习目标上来。

(2)行为矫正。就是采用一套奖优罚劣的措施,树立正气,激励积极力量或行为,抵制消极因素,并长期坚持,形成制度。这要以奖优为主,罚劣为辅。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如口头表扬,增加操行分等;罚劣切不可 采用讽刺、威胁、隔离、体罚等手段,应当努力将惩罚变为一种学生愉快的自我教育。谁“违法”,除了补上学 习任务外,还要从五种方式中挑选一种进行自我补偿。

(3)旁敲侧击。语文课堂上学生出现做小动作、接话茬、喧闹、过分放肆等违纪现象,教师理应当机立断处理。不过,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干扰只是瞬间的一种失控表现,并不是有预谋的行为。教师应慎重地考虑学 生的情感和自尊心,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使对方知道他的行为已被老师注视而应立即纠正。

2.隐性管理。

(1)以情唤情。语文课堂上学生出现思想不集中,低声讲话或搞小动作,这是难免的,这是中学生年龄阶段生理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即使再高明的语文教师授课,甚至组织公开课,也难免出现这种情况。

(2)目光暗示。人眼为窗,可以传情传神。教师课堂上视野所及,可以眉目传情,促进学生专心听讲。偶尔有学生面朝窗口,思想“跑马”,教师可运用目光注视,将自己的愿望、态度、思想感情和言语迅速传递给学生。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问题,大胆地突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让课堂焕发出思维活动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永康.语文教学探赜索引[M].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小学课堂管理论文篇6

On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Large

Class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Methods

CHEN Lanlan

(Wuhan Railway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205)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nd management of large classes exist many problems in practice, by improving classroom management, strengthening the group management; enhance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increase student motivation; carry out a variety of classroom activities,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reform examination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of a wide range of assessment methods and other measures to help 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Key words large class teach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method

我国高等院校从1999年实行扩招后,每年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108万人上升到2013年的690万人,增幅高达539%。在校大学生人数的增加给高校教学资源带来严峻考验,为缓解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高校开始普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推行大班教学,即采用几个小班合成一个大班上课的教学形式。这种大班教学形式能大大缓解教学资源的不足,但同时也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管理带来很多新的问题。问题一:课堂纪律松散。学生出勤率低,迟到、早退现象比较普遍,学生在课堂上爱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问题二:师生互动减少。大班教学中教室大,人数多,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互动,课堂气氛容易沉闷。问题三:教学形式单一乏味。为避免大班教学中师生交流困难的尴尬局面,教师在教学中大多采用讲授式教学。讲授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显著特点是自始至终由教师主讲,学生只处于无语的被动地位”,①形式单一,效果甚微。问题四:考核难度大。大班教学中,课时数量有限,教师很难详细掌握学生情况并给出公正的平时成绩。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与管理中存在的纪律散、互动少、形式乏、考核难的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四方面采取对策。

1 改进课堂管理方式,加强小组管理

在人数众多、不易管理的大班教学中,实行小组自主管理,建立相对稳定的课堂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1)实行分组管理。大班教学人数多,实行分组管理,可以降低教师直接管理人数。组内成员推选出组长,由组长管理小组成员,平时成绩以小组为单位计分,学习任务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配,避免大班教学中由于受众广而产生的责任不明、任务不到位的现象。(2)按指定区域入座。各个小组按指定区域入座,这既便于各小组长考勤,又便于教师对各小组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观察评价,还可以在整个大班中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3)课堂规范协商制定。开学的第一次课,师生应共同协商制定课堂规范,如考勤制度、手机使用制度、平时成绩计算制度等,使之成为日后课堂管理的依据,并要求师生共同遵守,严格执行。

2 增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大班课堂上,教师应积极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把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同时提高自身素质,让学生悦纳自己,从而增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1)积极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展开互动的前提,这种环境的营造需要教师主动创造。首先,教师不能仅局限于多媒体操纵台,应走下讲台,到学生当中去,主动拉近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其次,教师应给学生树立一种开放性理念,课堂上欢迎不同思想碰撞,只要言之有理就是受欢迎的。最后,教师应持续激励、关心学生,让他们更勇于表现自己,“学生只有在相信教师关心他们的时候才会有积极性去取悦教师”。②特别是在大班教学中,对小组进行集体表扬,更能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首先,问题要有趣味性。如果教师只是提一些识记性的问题,学生会觉得没有兴趣,也不想讨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实际或时政热点,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讲授生态文明建设时,针对目前频发的雾霾,可让学生各抒己见,探讨治理雾霾的方法。其次,问题要难度适中。过于简单的问题,学生即使回答正确也没成就感,过于困难的问题,大多数学生无法参与思考。最后,问题要有发散性。培养学生创新性和发散性思维,让每位学生都有话可说。如讲授改革开放时,可提问学生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中国继续走以前的左倾道路或是选择一条完全亲西方的道路,现今会是什么样子,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发散性思考。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打铁还需自身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个人魅力,让学生悦纳自己。一是要提高理论素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教师授课要力求科学严谨,客观理性,既要避免简单说教和灌输,又要避免没有理论支撑、逃避矛盾的社会杂谈,做到深层次分析、高层次引导。二是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要善于将抽象的理论转变成简洁、生动的语言,让理论通俗易懂。三是要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思政教师不能仅仅是照本宣科,单纯讲授形而上的东西,而是要坚持立足于世情、国情和学生实际,让学生了解世界发展动态,知晓国家发展状况,把握自身存在价值,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3 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改革教学方法手段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吸引学生兴趣,把学生积极引入课堂,提高教学实效性。

(1)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活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政治性强,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进行理论教学,学生兴趣不大。所以除理论教学外,还必须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堂活动,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积极开展以下课堂活动。一是专题演讲。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增强小组成员团结合作意识,锻炼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而且还能掌握演讲技巧。如讲授思想时,可以拟定演讲题目《走近》。二是课堂辩论。教师可将大班教学中的两个小班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各小班在集体荣誉主义的驱动下,会力争最好。如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可拟定辩题网络文化丰富(冲击)中国语言文化。三是作品朗诵。教师可将文学作品搬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舞台,让学生在文化熏陶中感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魅力。如讲授“祖国完全统一理论”时,可让学生准备一些古今中外描写祖国统一的散文、诗歌等。四是情景模拟。教师可选取经典的历史片段或人物故事让情景再现。如讲授“一国两制”时,可以让同学们模拟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的会谈。五是案例分析。借助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分析,以达到对理论的透彻理解。如讲授“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可通过改革开放前后不同的典型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

(2)积极采取参与式、互动式、讨论式教学。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积极性,就要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全方位实现学生由被动听讲到主动参与的转变,实现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充分的师生互动,这种互动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教师的单向的、线性的影响,而是师生间双向、交互的影响。”③教师在每讲完一个章节基本理论后,可联系当前国内外形势和学生关注的问题,精心挑选出课堂讨论的主题,让学生课后查找资料,下一次课的时候邀请学生上台发言,其他同学积极评议,最后由老师点评。在这种教学形式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互动中使学生掌握理论,提升兴趣。

(3)巧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实效。“一个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其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提高能力”。④首先,教师要认真细致地思考授课的整个过程,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把教学内容有机地整合到课件中,充分发挥课件的引导作用,提高讲课的逻辑性和准确性。其次,教师要精心选择多媒体教学素材,如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为教学内容服务,提高教学趣味性,而不能使课件成为板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但同时也应注意,教师要对所运用的素材进行深度解读,而不能走马观花,让学生在眼花缭乱中削弱了对思想性、理论性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最后,课件不应成为教师讲授的替代品,要处理好多媒体教学的辅导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关系。

4 改革考试制度,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的评定,不能仅凭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一锤定音,要改革现有的考试制度,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1)要把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成绩结合起来。教师应对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变革以期末考试成绩一卷定乾坤的状况,提升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比如,把出勤、课堂表现和课外实践等都纳入教学实际考核中,开卷与闭卷考试相结合,平时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等,以多样化的教学评估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把硬性指标和软性指标结合起来。硬性指标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考评记录和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等有据可查的硬性数据,软性指标指的是学生可向教师提供的诸如参与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相关的社会实践的证明、报刊上发表或获奖的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相关的作品、院校给予的精神文明类的奖励等。将硬性指标与软性指标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情,而且可以把理论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认识。

(3)把奖励和惩罚结合起来。教师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奖励,如将学生收集的文字、图片、视频整合在课件中,指明是由这名学生提供,并表示感谢;将学习小组精心设计的PPT拿到课堂上由学生主讲;对课堂比赛中获奖的同学进行小小的物质奖励等,这些都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善对学生的综合考评。同时,对表现较差的学生也要给予一定的惩罚措施,在考核中推行积分制,对表现差的同学扣分,对表现好的加分,让每位学生的积分都随着他们各自表现的好坏而不断变动。

注释

① 臧建玲.高校全面实行小班式教学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6):119-120.

小学课堂管理论文篇7

一、树立符合现代教学要求的课堂管理理念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心理和行为进行组织控制,从而有利于学习,有利于规范,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现代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的正确的课堂教学管理观点:

(一)要有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人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现代课堂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是进行完整的人的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现代课堂教学管理的目标是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要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其主体性(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从而学生的潜能才会得到充分发挥。

(三)要有民主合作的教学观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现代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不仅是受教育者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一种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社会化实践过程,是师生之间多向、多形式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学生尊敬教师,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学管理与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索、共同享受成功喜悦、实现教学相长的活动。

二、健全初中英语课堂保障措施

教师课堂管理技能的提升需要政府推行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来保障,措施的建立不仅关系到教师课堂管理技能的培养,更关系到教师课堂管理技能培养的长效机制问题。

(一)细化政策法规

建议国家修改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有关教师准入的法规,将教师课堂管理技能明确列为教师职业准入关卡,对老师课堂管理技能应达到的水平、实践的管理能力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通过法规的限制,使师范院校将课堂管理的理论学习和行为训练纳入课程体系之中,非师范类学生在获取教师资格证书时通过课堂管理课程的培训和考核,通过实习课程加强职前老师的课堂管理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走上教师岗位时不仅能够较熟练地进行教学活动,而且能够对课堂管理问题形成较系统的认识,并具备初步的课堂管理能力。

(二)保证经费落实

面对数目庞大的教师队伍,各地的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在教师继续教育方面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培训内容陈旧,方式简单,因而需要构建多元化的教师继续教育基地来满足教师课堂管理技能的培训,这就需要政府财政经费上的保证。目前教育经费不足是制约教师技能培养的一个瓶颈因素,因此,对教育经费,尤其是继续教育经费建议各级政府要列入财政年度预算,并要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长,教育的教育培训要确保用于教师的知识技能培训,不得挤占挪用。

三、拓宽初中英语课堂提升渠道

(一)加强职前教师课堂管理技能培训

初中英语教师职前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师范教育,在师范院校将课堂管理的理论学习和行为训练纳入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之中,使师范生在未任职之前,不仅能够较熟练地进行教学活动,而且能够对课堂管理问题形成较系统的认识,并具备一定的课堂管理能力。对于其他通过教师资格考试从事教师职业的公民,可将课堂管理理论与实践列为教师资格认证的考核重要指标之一,加强对职前教师管理技能的培训。

(二)强化职后初中英语教师课堂管理技能培训

1.开展校本培训

学校可以根据本校教师课堂管理技能的现状,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及时检查和反馈培训情况,做好阶段性总结。校本培训的方式可以采用理论学习法,组织教师学习课堂管理技能的相关理论知识;师徒结队法,请有课堂教学经验的教师在实践中指导年轻教师;学习观摩法,组织教师相互听课,对老师使用的课堂管理技能进行总结评价,通过讨论切磋明确课堂管理技能的范畴,指导自己的课堂实践。

2.开展技能竞赛

教师课堂管理技能竞赛可以依托教师语文课堂教学竞赛,在教学竞赛评价内容中增加教师课堂管理技能一栏,同时将竞赛课制作成课堂实录,供教师开展观摩、研讨等活动使用。通过竞赛活动,选拔出具有高超课堂管理技能的教师,并起到广泛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三)挖掘课堂管理的网络资源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广大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提供充沛的教师课堂管理技能资源。一方面在网上建立教师课堂管理文库,引进国内外有关教师课堂管理的书籍和论文:另一方面,优化和集中全国最优秀的语文课堂教学影像资料,实现“资源共享”,为教师特别是边远地区学校和一些办学条件比较差的学校教师提供观摩他人课堂管理技能的机会,进而改进和提高自身的课堂管理技能。

(四)教师自身加强课堂管理理论的学习

教师提升课堂管理技能需要集各方力量,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的努力:教师要加强管理理论的学习,及时关注国内外有关课堂管理的新动态,以专家型、研究型的教师标准来要求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将实际工作与管理理论结合起来,在教学反思中要关注自己的课堂管理技能的动态变化,敢于将自己好的管理技能总结成书面文字与同行分享。

小学课堂管理论文篇8

一、 语文课堂管理的重要性及原则

科学的课堂管理实质上就是协调好师生教学关系,教师采取各种创造性手段,使课堂中的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从而保证教与学有机的整合起来。老师虽然是课堂教学的主导,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现代教育理论提醒我们,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性。

如何区分课堂情境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又如何将消极因素转换成为积极因素,是课堂管理的重心。简单来讲,可以大致将班级同学分为三类。一类是渴望学习,主动求知,行为积极;一类反感语文,学习被动,有时甚至会做出阻碍课堂顺利进行的行为;另一类学生介于前两类学生之间,他们人数最多,但态度却模棱两可,若教学活动符合他们的胃口,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则这部分学生也可以成为教学的积极因素,但若课堂气氛沉闷,刻板,这部分学生很可能又成为了阻碍教学顺利进行的消极因素。可见课堂管理对于语文教学意义重大。

然而课堂管理又非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不能以强制性、组织性为主要体现。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应遵循几个原则:

第一,热爱学生。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性,热爱每一个学生,做到不偏爱,不苛求,尊重每一个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以及他们的语文素养,因材施教;第二,严格要求。在教学中要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建立必要的学习制度,不能将教学活动组织成一盘散沙。第三,以身作则。在课堂上,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其行为也就成为了学生的基本参照物。这就要求老师能够说到做到,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这样才能以理服人,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第四,管理育人。明白教学最终的目标是育人,而非仅仅是传道授业。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纪律性,教导他们互相帮助,鼓励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

(一) 重视预习

预习可以有效的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具有操作性的预习策略是,老师要求学生做到预习三件事。第一,通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生字、生词,记录下来,并自行查阅工具书进行初步学习;第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文章的自然段落标识出来;第三,找出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原因。将这三件事坚持贯彻在每一节课,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这样的预习时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欠揍,也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保证。第一件事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相对枯燥,老师需要起到督促的作用,及时检查、引导,保证学生完成的质量。第二件事是三件当中难度最小的任务。主要意义在于确保学生通读课文,掌握课文的基本段落情况,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第三件事难度最大,但在教学中最为重要。其目标是要求学生通过预习,快速提炼出文章的关键句或关键段落,快速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对课文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教师需要用创造性的方法坚持将这“预习三件事”贯彻在教学中。

(二) 优化教学,把握教学时机

高效率的课堂需要老师能够引导学生配合并合理利用宝贵的45分钟时间。据心理学研究显示,课堂上学生注意力最集中,接受能力最强的时间是从上课开始的5分钟至20分钟。这一段时间可以说是课堂的最佳时域。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并合理安排课堂结构,尽量将重点、难点安排在这一段时间内,尽量在这一时间内解决。这就要求导课要精炼,不能冗长;课堂练习要安排合理,不能安排过早。

(三) 鼓励自主讨论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终身学习都是通过阅读来实现。自主讨论的教学方式尤其适用于文章阅读的部分。新课程标准倡导语文学习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自主讨论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体会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在语文阅读环节中的自主讨论活动需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不能讨论的毫无章法。简言之,自主讨论需要做到三个原则:平等原则、共享原则、高效原则。

所谓平等原则,是指,讨论过程中,机会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想法,也鼓励大家都抓住自己发言的机会,利用发言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组织能力。要避免让善于表达的同学多发言,占用了暂时不善于表达者的发言机会。

共享原则指的是思维共享。强调在分组讨论中,每个小组内部的组员之间思维是共享的。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让组员们体会到,只有将自己的思想毫无保留的分享出来,才能真正让组内思维碰撞出火花,让学生体会到头脑风暴的乐趣。

高效原则是指学生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精炼的表达自己或本组的想法。在课堂组织安排中,讨论的时间一般是5分钟左右。这就锻炼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如何能够高效快速的处理信息,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而高效讨论原则正是锻炼信息处理能力的良方。

结 论:如何让中学语文课堂效率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界不变的研究课题,同时也是这一领域充满活力的原因之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乐于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将重心放在课堂教学管理上,充分理解只有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才能将先进的教学理论贯彻到教学实际当中。

参考文献

小学课堂管理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4-0055-02

一、网络教学的发展

网络教学的发展依赖于两个基础,一是远程教育的发展,二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的发展。我国远程教育经历了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现代远程教育三个阶段。所谓现代远程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采用了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技术的网络教学手段。远程教育的发展为网络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网络教学的实现提供了必要条件。网络教学手段的采用,更加突出地体现了新的教育观念,并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如今,网络教学手段不仅应用于远程教育的领域,在非远程的教育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方面应用也非常广泛。其形式手段多样化,包括视频广播、视频点播、BBS论坛、E-mail、聊天室等,而网络学堂是其中一个常见的方式。

二、网络学堂的应用及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学形式变得多样化。网络学堂除了应用在远程教育领域之外,也逐渐渗透到了非远程教育领域。本文所讨论的网络学堂就是指集多功能于一身的、应用于非远程教育领域的网络教学平台。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所改变,但仍不可能完全被取代。因此网络学堂在很大程度上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基于其可远程交流及灵活性的特征,来丰富学生课外学习、补充课堂教学。北京联合大学网络学堂使用的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Blackboard Learning System)就是这样一个电子教学辅助软件平台,用于加强虚拟学习环境、补充课堂教学,同时也提供远程教学平台。其核心功能包括课程管理、课程内容制作、内容、作业、课程讨论、测验与成绩等。

与网络教学、网络学堂相关的研究众多。以往对于网络学堂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其体系结构、技术采用、实现手段及采用网络技术的优势等方面,对于网络学堂课程内容的研究很少,结合具体课程的研究更少。网络学堂涉及的学校内部人员通常包括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教务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及学生四类。进行网络学堂研究的多是前两类,教学人员涉及得很少。由此可见,目前网络学堂的研究及建设偏网络而轻学堂、偏技术而轻内容。网络学堂应用的趋势不可扭转,然而网络学堂应该是网络技术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体,且归根结底应实现对教学实践的促进,因此结合课程实际进行网络学堂研究不可缺少。本文正是基于笔者的教学及网络学堂建设实践,分析网络学堂在管理类课程中的应用。

三、网络学堂在管理类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网络学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甚至体育类的课程都有相应的网络学堂。各类型的课程的特征及要求不同,因而在课程设计、课程内容、最适合的教学方式等方面都会有不同。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网络学堂的建设自然也会因此有所不同。网络学堂使用过程中最能发现存在的问题,如项目设置不合理、使用不便捷、管理过程复杂等。但本文主要分析的是在现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结合课程实际充分利用网络学堂,辅助课堂教学。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及对管理类课程网络学堂的浏览,分析了管理类课程网络学堂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师的角度就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学堂辅助课堂教学提出相应的建议。

1.管理类课程网络学堂建设的主要问题

管理类课程网络学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既有网络学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有管理类课程特有的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教师对网络学堂建设涉及的技术使用不熟练。管理类课程的教师与其他文科类教师一样,虽然按照要求经过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但对网络学堂建设涉及的技术的使用并不熟练。对于Word、Excel、PPT等常用办公软件一般的功能操作还比较熟悉,不常用的功能使用起来就比较困难,更不用说网页设计、视频制作了,因此网络学堂的生动性较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建设网络学堂的积极性,甚至成为了一部分教师的负担。

(2)网络学堂各项功能利用不充分。网络学堂功能丰富多样,包括之前提到的课程管理、内容、作业布置及评阅、课程讨论、测验与成绩等,还可以实现小组协作。但是从目前状况来看,绝大部分课程的网络学堂只是一个内容的平台,包括课程介绍、大纲、课程安排、课件等;有少数课程可见作业布置、课程讨论;几乎很少有课程利用到作业评阅、测验、成绩、小组协作等功能。这一问题使网络学堂功能的发挥大打折扣。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教师习惯于课堂教学,纸质的作业、现场的测验更容易控制,评阅随时随地可进行,但网络学堂必须有计算机支持;二是教师对于网络学堂各项功能的操作不熟悉,影响其工作效率。

(3)没有结合管理类课程的特征及要求进行内容建设。网络学堂由于各种原因仅仅成为一个信息和内容的平台,并未结合课程的特征进行内容建设。管理类课程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抽象。管理类课程普遍有内容抽象的特征,尤其是管理类基础课程,如管理学、市场营销等,基础概念较多,对于几乎没有实践经验的、初次接触这些知识的学生来说,其内容更显得抽象。另外,由于管理类课程很多内容都以人为研究对象,研究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这些通常都不能够直观地看到结果,也无法检验和计量,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内容抽象可能会导致学习枯燥,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2)接近生活。管理类课程研究组织行为,企业是重要的组织类型。学生作为消费者在日常的生活中就可以接触到一些企业行为,对一些经典的管理案例也有了解。与生活接近能够引起学生对管理类课程的兴趣,但生活经验与理论知识不能等同,生活中的了解与理论知识有一定差距,甚至可能存在误解。3)观念引导性强。与理工类课程有明显的对错之分不同,管理类课程很多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但其对文化、价值观等的引导作用不可小觑。这些特征都可以在网络学堂中加以利用。

(4)学生使用网络学堂的程度相差较大。笔者在进行课程网络学堂使用情况统计时发现,学生使用网络学堂的程度相差较大,有的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学堂进行学习,而有的学生甚至从未登录过网络学堂。管理类课程相对于数学、英语、计算机程序等课程而言有较强的自学性,教材相对也容易看懂,再加上本科生本身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对于一部分“60分万岁”的学生来说,听课与课外的网络学习都显得多余,只要考前临时突击就可达到考试过关的目标。如何调动学生使用网络学堂的积极性是教师应考虑的问题。

2.管理类课程网络学堂建设的建议

结合管理类课程的特征及其网络学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管理类课程网络学堂建设提出如下三方面的建议。

(1)提升技术水平,充分利用网络学堂功能。教师应改变观念,顺应网络学堂发展的趋势,通过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充分利用网络学堂,使网络学堂真正成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是一种负担。提升网络学堂相关技术的水平有多种途径,可以通过学校的培训,也可以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来实现。应该认识到,网络学堂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建设好的,应形成一个团队,定期沟通交流。技术水平的提升将有利于提高网络学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同时能充分利用网络学堂的各项功能。对于管理类课程来说,应根据教学需要利用网络学堂各项功能,其中尤其要注意讨论版功能的利用,增强师生及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建立不同的论坛,包含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又与课堂内容紧密联系的话题;学生学习生活中疑惑的问题;学生对课程网络学堂的评价及建议等。

(2)结合课程特征丰富网络学堂内容。这也是网络学堂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点,管理类课程内容丰富,与实践结合紧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无法传递太多的内容,网络学堂正好能作为有效的延伸和补充,利用管理类课程适合自学的特征,增加教材外的教学信息量,大量丰富学习资源。针对管理类课程的特征,为了使网络学堂内容丰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目的地进行建设。首先,将抽象的内容与生活的实际相结合,课程资料除课件外,可增加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可纠正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得出的经验与理论知识的偏差,及对理论的误解。其次,在内容上可增加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管理类寓言小故事,既形象地表述知识,又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再次,大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大学教师不仅要上课,还要树人。针对管理类课程观念引导性强的特征,增加“人生感悟”小模块,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仅学会管理,还学会做人。

(3)采取适当的激励方式,鼓励学生进行网络学堂学习。没有学生的使用,网络学堂将变得毫无价值。除了通过丰富的内容吸引学生之外,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激励方式鼓励学生进行网络学堂的学习,促进其学习的自主性。如给予网络学堂学习适当的平时成绩比例,对于积极进行网络学堂学习的学生、积极在网络学堂中发言讨论的学生、为网络学堂提供有意义的资源的学生,给予表扬、较高的平时成绩等激励。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激励都应在丰富的网络学堂的内容基础上进行,避免学生将单纯登录网络学堂作为获取平时成绩的方式。

四、总结

网络学堂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更多的充分利用网络学堂的方式方法有待于在不同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婧.国内远程教育研究近20年发展变化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5).

小学课堂管理论文篇10

时间管理 (Time Management)是指在相同的时间消耗下,为增强个人能力和工作效率、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工作的有效性而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活动[1,2]。物理教学有效性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时间管理,包括时间的分配、利用与最优化等[3-5]。

然而,在实践教学中,部分物理课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缺少时间意识,在课前没有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规划,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误区,导致课堂效率受到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确保物理课堂时间的科学管理。

1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问题分析

1.1 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与新型教学模式的冲突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动脑动手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合作与探究成为了新型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然而遗憾的是,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依旧是最受教师欢迎的教学法之一。课堂的时间老师基本上占用了,而学生只是体力消耗,自主与合作探究空间不足。因此,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传统与新型教学方法的融合与渗透过程中,找到最有利于课堂教学时间利用以及课堂教学效率最优化的平衡点。

1.2 教师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

在课堂教学的时间管理中,时间分配是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现实的物理教学中,部分物理教师对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课前的教案设计中没有对教学内容及时间进行有效的设置与分配,讲到哪算哪。从而导致各个环节的时间使用不合理,教学重难点时间分配失衡,课堂教学目标不能顺利完成并一拖再拖。同时,尽管部分资深教师已经意识到时间管理对物理教学的重要性,却还依赖自己教学经验丰富而继续随心所欲,甚至经常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与教学无关的内容,导致时间浪费,课堂教学效率低。

1.3 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掌握不足

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是物理课堂教学高效的基础。然而,在物理的实践教学中,部分教师不能灵活地驾驭课堂,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仍有待于提高。如在高中选修3-5的近代物理与核物理的教学中,很多教师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不足,不能很好地解析实验现象,只是匆匆一带而过,学生只能填鸭式的机械记忆,不得其解。

2 从时间管理出发,探析提高中学物理课堂效率的措施

2.1 采取新型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讲授法虽然能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但教学模式单一,效率低下。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师生互动法等新型高效教学模式,被广大师生普遍接受。因此,物理教师们要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理解,扩大有效学习时间。在融合吸取传统物理教学方法优点的基础上,积极运用新型教学模式开展物理课堂教学。

2.2 强化教师课堂时间意识,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学校与物理教师自身都应该从思想意识上重视课堂时间管理,认识到时间管理对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低效或无效的课堂时间管理下,物理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是低效与无效的。

在强化课堂时间意识的基础上,物理教师应对课堂时间做细致的规划,制定详细的课堂时间计划表,分配好教学重难点的时间。具体来讲,就是物理教师要根据教学流程,在45分钟内合理顺畅地分配好课堂导入部分、新授课部分、课堂小结部分等各模块内容的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时效。

2.3 丰富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教学技能水平

众所周知,物理的课堂教学涉及多学科的融合与渗透。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应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多学习数学、计算机以及教育学、心理学、时间管理等相关知识。从而达到既融会贯通本专业知识,又广泛涉猎其他学科领域,扩大知识视野,提高教学技能水平。

3 小 结

综上所述,探究物理课堂教学时间的科学管理,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学生的知识学习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和有效控制,既可以保证物理课堂教学的循序开展,实现课堂高效率,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同时也能够帮助与促进学生形成有效的时间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王俊玲.中小学教师时间管理的问题与对策[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周殷.优化课堂时间管理实现课堂有效教学[J]. 新课程导学,2014(4):19―22.

小学课堂管理论文篇11

(一)心育课堂管理重纠偏、轻预防 

心理活动课上经常会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如讨论、游戏等,开展活动时学生更容易出现违纪行为。通过对教师访谈以及对心育课堂管理的实际观察,发现三位教师在心育课课堂管理上不是对可能出现的违纪行为进行积极的预防,而是偏向于在学生出现问题行为后进行纠正、制止。 

无论是同心理教师交流访谈还是通过心理课堂观察,都能发现教师的课堂管理理念相对滞后。在课堂管理方式上倾向于纠偏为主,与“松而不散”为特征的课堂管理有一定的差距。 

192班:心理课“集中注意力”,C老师按照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注意力训练,布置学生1分钟完成“走迷宫”的任务(幻灯片展示),然后宣布活动开始,并未强调相关纪律要求。学生瞬间活跃起来,有的站起来左右摇摆身体同时伸出手来用笔辅助自己完成迷宫走线,有的同桌两人相互嬉笑打闹起来,有的站起来伸长脖子大喊“看不到,挡住了,前面的坐下”,整个教室闹腾起来……C老师从学生中间走上讲台,面带微笑,用手指指向刚刚自由站立的学生,发出指令“请同学们迅速安静下来”。(课堂观察,2014年10月13日) 

175班:心理课“展开思维的翅膀”,头脑风暴活动“神奇的回形针”。A老师用幻灯片展示活动要求:要求:(1)在3分钟内尽可能多地想出回形针的用途。(2)每组指定一人负责记录想法的数量,而不是想法本身。(3)指定另外一人负责记录最具疯狂或最具创意的想法,并作汇报。讨论活动进行得很顺利。进行汇报活动时,有的小组说到“回形针可以用来抠鼻屎”,立马全班暴笑,有的男生尖叫起来,大声喊叫“还可以抠耳屎,还可以扣屁股里面的……”,场面混乱。A老师立即站在讲台上高声大喊“安静,注意纪律!”(课堂观察,2014年10月21日) 

163班:心理课“最近比较烦”,B老师要求学生前后两排4人小组为单位,讨论最近大家遇到的烦恼,挑选出其中最烦的一个问题,集思广益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求各组将办法与对策记录下来全班分享。B老师宣布活动开始,学生们行动起来。有的小组很在状态,热烈讨论,分工明确,有专人记录;有的前后4人埋头各干各的,有的开始画起画来;有的小组个别同学开始嬉笑打闹,B老师走到违纪学生旁边敲桌子,示意其认真参与活动。3分钟过后,完成任务且有记录的小组不到2/3,B老师表扬了有记录的小组。(课堂观察,2014年10月22日)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二)心育课堂管理行为多数为显性言语控制、轻隐性控制 

课堂观察结果显示,三位教师进行心育课堂管理时多采用外显的、直接的、明确的方式,如通过运用话语霸权、规则提醒、点名提醒、表扬其他学生等来控制学生的行为,希望及时制止违纪行为,重新恢复课堂秩序。 

(三)心育课堂管理重行为问题,忽视心理问题 

心育课堂上,学生经常出现游离于课堂之外的现象,开小差、讲小话等。三位心理教师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对学生的这些问题行为进行控制方面,课后很少对违纪对象进行跟踪了解,往往忽略了学生问题行为背后的心理问题。 

(四)心育教学理念存在误区的新教师,课堂容易表现为松散型课堂管理模式 

笔者分别抽查了三位教师所教的60位学生,对班级心理课堂纪律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4%的学生认为心理课堂纪律良好。在听课过程中笔者发现,虽然课堂上活动不少,气氛热烈,表面看起来喧闹如山间奔腾的小溪,但学生们却并没有真正投入。通过与心理教师访谈得知,主要是因为新教师在课程理念上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心理课的形式一味追求多样和气氛热烈,忽视了心理课的效果的同时也忽略了对纪律的要求,导致课堂纪律相对松散。 

二、心育课堂教学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设立心育课堂行为规则 

设立心育课堂活动规则,活动规则由全班学生协商拟定,教师向学生解释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心育课堂活动规则能为学生提供适宜行为的具体纲领,使他们知道在活动中哪些是禁止的,哪些行为是允许的,给出清晰的要求,使学生有约束感与安全感,同时对于违纪行为有着预防作用。 

(二)区别对待暂时性课堂问题行为和长期性课堂问题行为 

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来管理暂时性课堂问题行为和长期性课堂问题行为。前者是偶发的、能很快纠正的行为,主要要求教师做足充分的教学准备,提高教学技巧,备好教具,备好课,熟悉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艺术水平等,避免因教师原因导致学生产生注意力涣散的现象。对于后者,即长期存在课堂行为问题的学生,主要采用行为矫正和心理辅导的方式,例如,优先提问有问题行为的学生、“近邻控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课后心理辅导等。 

小学课堂管理论文篇12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7)22-0-02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的应用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课堂主体变为学生,有效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散性思维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的方式,使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而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是学生和教师在同一水平上对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

1我国翻转课堂在企业管理研究性教学模式中的应用流程

我国在对翻转课堂在企业管理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可大致分为3个方面。其包括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应用。在课前,翻转课堂的应用重点在于对知识进行传输,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以及课前自主学习的方式,向教师提出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课中,主要通过自主讨论的方式完成对知识的学习,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完成对知识的内化。课后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分析,以及对讨论成果进行分享,以完成对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2翻转课堂基础下企业管理的研究性教学模式现状

我国对企业管理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初,那时我国的教学学家对企业管理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只处于理论阶段,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探讨。而在2004年左右,企业管理研究性教学模式在我国得到了初步实践,许多教育专家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大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在企业管理研究性教学的模式下,教师不应只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解决。一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企业管理研究性教学大致可分为对问题的确定、对问题的实践以及对问题的解决3个阶段,其中,对问题的实践是企业管理研究性教学的主要阶段。一小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企业管理研究性教学的应用应从教学的重要性、教学的方法、教学的概念以及教学的实践4个方面入手。

结合我国在翻转课堂基础下,对企业管理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对企业管理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取得了初步成果,将目前的研究成果进行有效利用,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管理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率。

3翻转课堂基础下企业管理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策略

3.1提高课堂准备工作质量

3.1.1教师方面

在翻转课堂基础下对企业管理研究性教学模式应用的過程中,教师在授课前应对企业管理教学的内容进行详细研究,找到教学课程中的教学重点内容,结合教学目标,将教学的重点内容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制定一个符合教学计划的学习任务表。学习任务表的大致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重点以及学生的知识拓展3方面。教师还应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学习重点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有所侧重的学习,防止学生由于抓错重点导致学习上的失误,而对于知识拓展的制定,教师可以帮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知识的学习。

3.1.2学生方面

由于学生在对教师制定的学习任务表进行学习的整个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进行学习的,所以,在提高学生知识储备量的同时,其还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对知识进行探索和思考,主动找到方法加以解决。学生在对教师制定的学习任务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会的问题,可以在课上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或者通过观看教师在课前播放的视频,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这个过程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内部消化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也是翻转课堂推崇的教学理念。

例如,教师在进行有关企业管理框架和结构的授课前,可以针对学习任务表内的学习内容,播放相关的学习视频,让学生对企业管理框架、结构有一个初步了解,其中应包括对企业环境的分析、企业管理业务的研究以及企业管理方法的运用。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会对企业管理框架以及结构的有关概念进行一定的思考,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注重的是对教材内知识的讲解,而在翻转课堂的基础上,运用研究性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教师在课堂内不再是教学的主体,而是对知识的引领者,学生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性学习。

3.2提高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质量

3.2.1教师方面

教师在翻转课堂基础下进行企业管理研究性教学的授课过程中,由于翻转课堂的特殊性质,将课上教师传授理论知识的时间进行了缩短,增加了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时间。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研究小组,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使其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设置教学主题,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最后对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例如,教师在进行国内外企业管理理论授课的过程中,首先可以让学生对国内外企业管理理论的现状进行详细了解,并将自己觉得有价值的管理理论记录下来,在课堂上与同学一起讨论,同时,充分了解各个时代企业对管理模式的应用方法,对其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进行描述。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可对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也要对学生的讨论方向进行明确引导,使学生对在小组讨论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充分掌握,在对讨论结果进行自主分析后,制订一份企业管理模式的分析方案。

3.2.2学生方面

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教师下发的学习任务表中的内容进行细致学习,在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后,将问题留到课堂上向教师进行提问。在进行分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出讨论课题的难度对讨论模式进行选择。通常,课题涉及范围比较广、比较复杂的,学生大多都是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而面对比较简单的课题,学生则会对其进行自主独立的学习。

例如,学生在对各国企业管理模式发展历程这一课题进行讨论的过程中,由于此课题涉及的资料范围比较广,一个人无法对其进行全面讨论,所以学生在对此类课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会利用小组讨论法。首先,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小组内职位的划分,由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担任小组发言人,管理能力较强的担任组长,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负责小组内讨论的流程。通过分工配合,对课题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在讨论结束后,学生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或者演讲的方式,对讨论结果进行表达,并将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向教师提出,以及时解决。

3.3提高教学后对知识的巩固质量

在翻转课堂的背景下,通过研究性教学模式对企业管理进行学习后,教师要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及时巩固,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例如,教師可以在一阶段的授课结束后,单独运用一节课的时间,对学生近一阶段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和展示。展示的方式可以由学生进行单独演讲的方式,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对本组的讨论结构进行阐述和分析。最后,在学生展示完毕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展示内容对其进行客观评价以及问题纠正,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结语

本文首先对翻转课堂在企业管理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流程进行了简单介绍,其次对翻转课堂基础下的企业管理研究性教学模式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根据现状中企业管理研究性教学模式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为今后在翻转课堂基础下企业管理研究性教学模式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丽等

主要参考文献 

小学课堂管理论文篇13

收录日期:2014年6月3日

大学教育,尤其是大学专业基础课的教育,是令许多老师头疼的事情,学生不爱听、课堂气氛不活跃、内容枯燥乏味等一系列问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翻转课堂的引入,改变了我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这场教育改革必将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也必将影响高校的课程教学。

“翻转课堂教学”在现阶段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为是即将影响我国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在中国的教育界,翻转课堂带来的高效的教学成果影响着我国教育者的思考,一时间备受广大教师的追捧。是坚守传统教学模式还是与时俱进,自我改变,接受新的教学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分为两个阶段:首先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新知识,然后老师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由其在课下完成,通过课后作业的练习来巩固课堂所学。这种教学模式包含了知识的传授和知识巩固内化两个阶段,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采用。而本文所讨论的“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家通过自学并观看教师所录制的微视频来学习知识,课堂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舞台,由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翻转的课堂变成了师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课堂上学生自主讨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练习巩固自学成果,老师负责答疑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在课堂结束后,对本次课堂活动进行分析,通过学生反馈,系统性地总结与反思,布置好下一次课的学习计划。

一、设定“翻转式”课堂主体及教学内容

由于行政管理学课程的理论及实践特殊性,我们在“翻转式”课堂教学改革中采用了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行政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我们只选取出部分相对简单易懂的章节进行翻转教学。在翻转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改变了往日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形式,改由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通过观看微视频解决疑惑。在课下学习的过程中由学生提出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在课堂上汇总由学生讨论。每一章节习题不再像传统教学模式那样由老师讲解,学生记笔记的形式出现,而是学生自由讨论并完成。

具体操作方式为:“学生自由分组”,“课下小组讨论”,“课堂成果展示”三结合方式。具体做法是:“学生自由分组”,即学生采取自由组合的形式,每一个小组5人,以小组形式学习,这一模式可以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课下小组讨论”,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将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这一环节是对学生知识上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课堂成果展示”,即在课堂上每一个小组对章节的内容进行总结阐释,并提出自己的问题,之后由小组之间相互解答疑惑,教师在这一个环节中主要对学生讨论内容的重点性、准确性进行把握,对于学生无法讨论出的内容进行引导性的解惑。最后老师将习题列出,由学生在课堂完成。

二、翻转课堂学习效果检验

在采用翻转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具有较强的自觉性,较强的自学能力,往往会发生偷懒的情况。为了尽可能地杜绝这种情形的出现,在课堂中,老师的作用不可忽视。虽然翻转课堂学生是主体,学生在课堂中自由讨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应随机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

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也应该抛出自己的问题随机地让学生来回答,并给出练习题,由学生来完成。在每一堂课后,老师根据学生课堂讨论情形,小组整体表现以及课堂练习情况对每一位同学作出准确的评估。翻转课堂为一些原来在课堂上对知识领悟力较差的同学,在课下提供内化知识学习提供可能,有利于每一位同学发展。同时,通过翻转课堂,通过学生在课堂的表现,老师也对学生有了更加理性清晰的认识,改变了以往老师靠印象评价学生,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

三、鼓励机制的建立

布鲁纳曾说过:动力与激情是学习的源泉。因此,要让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激情就尤为重要。而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就应该建立必要的奖惩制度。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老师在布置课下任务的时候,知识点不宜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如果知识点过难,直接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老师应将知识点分解成若干小问题,由学生一个一个去解决,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和满足感。

另一方面,为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每堂课老师可以选取一定的奖品带上课堂。对于在不同的任务场景里,每一位表现好的同学可以任意选取一样奖品。当然,不同难度的知识,对应的奖品也应该不同,总的来说,难度越大,奖品品质越好。当然,建立必要的惩罚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有制度才会有规范,这样也能够提醒督促学生认真学习,有利于他们取得学习上的进步。

以上三个步骤在“翻转课堂”应用中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必将导致这一教学模式最后流于形式,不能对行政管理学的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结语

“翻转课堂”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诸多诸如学生能否自觉抵制网络诱惑和学生学习自觉性的问题。但是,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如何利用好网络资源以及提高学生自觉性,需要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需要说明的是,“翻转课堂”并不是在线看视频,而是一种学习的方法,是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手段,老师不再是站在讲台上单纯的传道,负责讲授知识,而是和学生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翻转课堂”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在学习中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具体的实践中,还需要老师和同学不断地去探索,不断地去完善翻转教学的各个环节,找出适应我国教育发展和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曹一珂.浅谈“翻转课堂”式教学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J].人文教育,2012.4.

[2]张金磊,张宝辉.游戏化学习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3.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4]赵德钧,李路.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的现状与启示[J].大学教育,2013.

[5]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

[6]张金磊,张宝辉.游戏化学习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2.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