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与主持艺术论文实用13篇

播音与主持艺术论文
播音与主持艺术论文篇1

作为普通艺术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要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味的追求精英教育是不可取的,教育管理者要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前提,改革以学科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探索建立“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教学模式。本文以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为切入点,探讨普通艺术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将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社会时代,社会经济也将从工业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许多领域的竟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竟争。随着传媒事业的发展,播音员、主持人的定位也不仅仅局限于一档栏目或一台晚会的主持,而是延伸出了婚庆主持人、会议主持人等新兴行业的主持。作为培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技术人才的高校,为进一步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质量,迫使高等教育管理者们思考专业的发展目标和定位。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原则,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前提,改革以学科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探索建立“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教学模式。本文以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为切入点,探讨普通艺术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1.播音与主持专业鱿业状况分析

在对某普通艺术高校2005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100名毕业生进行的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在电视台、电台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38%;在传媒公司、文化礼仪公司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11%:在高校、中小学、文化培训机构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28%;各企事业单位、自主创业、个体经营的占23%。从调查结果来看,从事本专业的人数并不多,大部分转行从事了传媒行业相邻的工作,即便是在电视台就业的学生,也是大部分从事了编导、摄像、后期制作等工作,而担任主持人角色的少之又少。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很多高校先后增设了播音与主持专业,培养人数的不断增加也使得近年该专业教育“产出”的毕业生人数大增,面对目前市场供大于求的激烈竟争,就业形式堪忧。作为普通艺术高校教育者的我们不得不反思,学生毕业之后,定位是精英,还是大众化?所以我们不能的一味的效仿精英教育模式,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符合就业岗位需要的课程体系,以培养职业技能和岗位能力为主线,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重视实践教学和舞台表演训练,在满足学生就业需求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高素质和岗位提升能力。

2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裸程设,分析

播音与主持的教学模式应和国家的教育发展状况相适应,和企业的发展前景紧密结合,才会有生命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属于交叉性学科,涉及新闻学、传播学、语言学、艺术学、美学等学科。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要从广播电视传媒行业的需要出发,注重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面对以学科设置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已不适应新世纪的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互依存的发展要求。社会需要通才基础上的专才,课程的设置应注意在传统的课程体系基础之上,更加贴近时代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课程与就业岗位的联系。

从课程设置来看,多数院校开设了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群和专业课群。专业基础课群和专业课群,基本上都是普通话语音基础、语言技巧、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等传统意义上的播音员与主持人培养体系,课程内容缺少相互渗透,很难达到“一专多能”,而且与当今广播电视传媒行业的发展现状脱轨,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薄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课程设置中应体现“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注重课程的拓展性,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为学生不同的职业定位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群。在每个方向模块中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是按照行业岗位工作的要求设置的职业核心课和就业技能课,选修课是与播音主持专业相关的边缘性学科的技能课。另外,还将多证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要求将本专业相对应的证书培训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当中,例如《普通话等级证》、《记者证》、《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证》、《婚庆主持人资格证》等。

3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撰式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依托,不同类型的学校人才的教育和教学模式、管理制度、评估方式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作为普通艺术院校招收了较多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但根据就业调查显示,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从事了播音主持工作,多数学生转行或待业。播音与主持专业作为交叉性学科,存在若干发展方向,如主持人、播音员、编辑、记者、文化礼仪等,这些方向与专业的发展都需要高素质和综合化的人才。而目前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学生大多业务水平单一,难以达到广播电视媒体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多数学生只掌握了播音与主持的相关的理论技巧,养成了单一播音主持特色,等到工作实践中,只能适应传统的播音主持技巧,对广播电视采编制作、摄像、礼仪主持等工作无法胜任。

所以,结合普通艺术院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应制定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宽进严出”的教学方法。即宽口径招生,对在校的学生进行分块管理,制定并实施“平台、模块”式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入学1-2年时间内进行专业平台基础课群教育,在学生一年的学习中,了解学院的情况、专业的内容,学院也了解了每位学生的的专业情况,在第二学年,从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学生发展潜力、个人发展兴趣等方面入手,制定符合就业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比如说适应在播音方向发展的学生组织在一起,重点培养学生话筒前的实践技能和把握稿件的能力;对于适合做电视主持人的学生,加强镜头前的实践和备稿、控场等相关业务能力;对于文字功底很强的学生,可以试图培养其文稿策划和编辑的能力;对表演天赋较强的学生,可以加强公关礼仪(婚庆主持、会议主持)方面的培养。在打好播音主持基本功的前提下进行分方向培养的方式,对学生快速适应就业及社会工作实践起到积极的作用。

定岗定位的分流培养,可以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注重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需要通才基础上的专才,在宽而坚实的基础上,力求精而深。根据岗位定位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与培养,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我们的培养岗位主要分三个方面,即播音主持方向、广播电视编导方向、公关礼仪主持方向。

3.1播音主持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养能在各级电视台、电台担任播音员和主持人角色的工作。这个方向对学生的专业水准和职业素养要求较高。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基本功底、较强的思辨能力、文化修养和良好的形象条件。重点培养学生话筒和镜头前“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的语言创作能力。

在播音与主持方向教学内容中侧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人才。主要的课程是语言技巧、思维训练、播音文体、节目主持艺术、主持人形象塑造、文艺作品演播、电视节目采编与制作、播音作品鉴赏等专业课程。

岗位实践要求:

C1)每学期进行一场专业汇报,包括朗诵、不同风格的栏目主持。获得相应的实践学分。

(2)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市级或校级的专业比赛,获得创新学分。

(3)每年寒暑假到电视台岗位实习,熟知一线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工作现状,开学后上交实习报告,获得相应的实践学分。

3.2广播电视编导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养能在各级电视台、电台和企事业单位担任编辑、记者、节目策划与制作等工作的人才。这个方向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较强的文字写作功底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在广播电视编导方向教学内容中侧重培养能创作、编辑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等方面的管理性人才。主要的课程是中外文学史、采访与写作、节目采编与制作、电视艺术概论、影视编导基础、非线性编辑技术等专业课程。

岗位实践要求:

(Z)每学期末上交最低两个自编自导的栏目作品,有专业教师进行综合考评,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学分。

(2)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市级或校级的专业比赛,获得创新学分。

(3)每年寒暑假到电视台岗位实习,开学后上调查实习报告,获得学期的实践学分。

3.3公关礼仪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养能在婚礼、晚会、庆典和展会等主持和策划工作的人才。这个方向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有声语言运用能力、市场调研、综合分析与创意策划能力。

在公关礼仪方向教学内容中侧重培养能从事各种文化活动的主持和策划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主要的课程是中外礼仪基础、非节目主持艺术、表演基础与技巧、商务口语表达、展览会策划与管理等专业课程。

岗位实践要求:

(1)每学期上交最低两个由自己参与主持或策划的节目作品,有专业教师进行综合考评,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学分。

播音与主持艺术论文篇2

1.1 行业发展趋势变化

播音主持艺术是以播音主持文体业务理论为基础,以播音主持实践的动态发展变化为关注点,系统研究包括新闻节目、综艺娱乐节目、社教节目、谈话节目等各类节目播音主持的艺术特征、创作规律、创作方法和艺术效果的职业,它在文化娱乐领域拥有着巨大的发展价值。在当前新媒体崛起大背景下,以语音矫正、发音练习、播音创作、新闻播读、即兴评述、节目主持等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探索,极大的改变了目前行业发展趋势,从业者职业界限开始淡化,虽然传播与接收的大趋势并未改变,但是在诸多领域已经出现了逆传播等趋势。信息的传播作为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的关键,在新的发展趋势下会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姿态,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未来发展中播音主持艺术将会更多的追求采编播一体化、同步二次编辑等,迎合观众与市场需求在职业领域做出变革,这同时也意味着行业发展趋势变化将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更大的挑战。

1.2 从业人员素质变化

播音主持艺术的全新发展对于从业人员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对播音员还是主持人都提出了全新挑战,如何适应职业环境的变化与市场竞争的淘汰脱颖而出,需要从业人员积极提升综合素质,除了在专业上有所进步之外,还要更深层次的接触新媒体,探索多种节目的全新制作形式,促使行业发展与个人进步。比如电视新闻制作,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意味着电视台从业人员必须转变传统思维,积极引入大数据、“互联网+”的发展理念,在融合背景下解决好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过程中的服务问题与质量问题,这对于播音主持艺术类人才而言无疑就是全新的挑战。目前国内以东方卫视《中国梦之声》、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浙江卫视《星星的密室》、江西都市频道《空中黄金周》等为代表的节目都是积极进行融合创新的典型节目,这些节目对于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都较高,较高的收视率与社会影响力也代表了播音主持艺术的美好发展前景。

2 播音主持艺术发展前景探讨

2.1 播音主持艺术内容进步创新

播音主持艺术相较其他领域而言,在发展中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成熟的理论与市场发展意味着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其背后的资源与潜力,无论是对理论的总结与研究,还是对市场的考察与开发。目前有关播音主持艺术的相关理论研究仍旧十分薄弱,对于内容与方法的学习仍旧有待进步,这意味着在不断深入实践的过程中,内容的进步与创新成为必然。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要立足于已有理论,积极结合当下总结发展经验与教训,配合传媒领域的发展将诸如播音美学、播音艺术鉴赏学、播音哲学等内容进行改革与创新,为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进一步提升播音主持艺术的含金量,财务管理论文促进文娱产业的进步与发展。

鉴于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同传媒领域关系密切,要积极融合新媒体优势与新兴技术,积极抢占全媒体传播制高点,在发展探索上做出创新。要积极探索制播分离改革政策下的新发展道路,积极适应媒体生态机制,依托国家新政策环境,为播音主持艺术实现高水平的市场化发展与运作服务。要积极支持市场前景较好的专业人才培养,建立适应传媒领域发展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播音主持艺术服务价值,实现改革探索工作上的新突破。

2.2 文娱市场繁荣带来发展机遇

近几年国内综艺娱乐节目与直播平台的发展如火如荼,前者的成功代表如《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奔跑吧,兄弟》《了不起的挑战》,后者如斗鱼、虎牙、战旗等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依靠新媒体强大的传播优势及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我国综艺娱乐与直播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庞大的市场份额、消费潜力代表着播音主持艺术将迎来高速发展期,虽然对于从业人员将会提出更多挑战,在发展道路与形势上会出现诸多变化,但同时也意味着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将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与社会财富。同时,由于我国推出的“制播分离”“一剧两星”和“一晚两集”等政策,相关行业将会进一步获得良好发展,无论是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的综艺栏目、实力雄厚的民营公司,还是各大厂商与赞助商积极参与运营的直播平台,繁荣发展的背后代表着更加明确和精细的社会分工与庞大的市场消费潜力、利益链条,这对于播音主持艺术趁此发展机遇进一步壮大自己有着重要意义。

2.3 创新发展道路

对于播音主持艺术而言,在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对创新发展道路的探索将会是未来很长时期内的主旋律。在发展中无论是增加传播途径、细化职业分工、提升职业化水准,还是规范行业发展规范、完善法律与政策支持体系等,这些都会为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带来福音,进一步促进国内播音主持艺术的繁荣。在创新发展道路的过程中,相关理论与实践将会更加充实,可为广大观众提供优质播音主持服务,在群众审美水准不断提升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有益发展经验。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探索将会为人才培养、市场发展提供有益支持,为传媒领域与文娱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这对于播音主持艺术行业的进步与创新至关重要,有利于提升媒体融合环境下对新挑战的应对能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播音主持艺术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背景下拥有着极佳的发展前景,要紧跟传媒领域与文娱市场发展步伐,积极创新播音主持艺术内容,提升从业人员职业素质,进一步挖掘播音主持艺术服务的价值与潜力。

参考文献

[1]何华.浅析播音主持艺术的时代创新[J].科技资讯,2014(27):222.

[2]张媛.传媒视野下播音主持艺术的要素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30):14.

播音与主持艺术论文篇3

    1 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

    主持人和播音员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主持人和播音员的共同本质都是创作者和传播者。主持人和播音员的工作内容逐渐趋于一致。未来播音员和主持人会逐渐融合在一起,从业人员需要是复合型人才,具备多项技能。主持人和播音员的工作更加职业化和专业化。随着科技的发展,传播技术变得更加现代化、科学化,所以播音主持工作需要做到规范化。播音事业正变得市场化,市场化条件下的运作模式需要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方式,因此,播音事业要求更高的职业化。只有达到高水平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竞争力和生命力。

    主持人和播音员的素质要求更高,适应力更强,个性更鲜明。由于网络和通讯方式的不断发展,电视台、通讯、网络等电子媒介相互融合,使得主持人、播音员会出现不止一种媒介上。主持的种类越来越多,节目分化也就越来越细。如文艺节目可细分为娱乐类、综艺类等,这就要求主持人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知识素养和较强的能力,富有鲜明的个性和人格魅力,才能胜任主持各种节目的任务。

    创作主体的技术含量增多,知识结构加大。创作主体的能力增强,具有多种功能。以播为主,采编播和制作为一体;以节目为单元,对创作主体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使用了大量的现代技术,但创作主体运用规范化语言进行传播的手段没有变。

    播音主持的创作依据音乐、稿件、画面等要素,这些要素都在发生着不同层次的变化。为了满足人们对节目的要求,稿件形式、音乐、画面变得多样化。

    2 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

    创新是播音主持艺术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的必然要求。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可分为理论创新发展创新。

    2.1 理论创新

    播音主持艺术理论才刚走过启蒙的初创阶段,发展还不够成熟,还有许多领域有待开垦。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播音主持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填充理论上的空白。播音主持的理论研究、学术研究、实践工作都是播音主持艺术的组成部分。播音主持的很多方面需要理论研究,在史论方面的理论研究,基本还是空白。播音发声、创作基础、传播方式、审美趋向、节目形态等需要有理论支撑。在广播业务方面,如评论节目、新闻节目、娱乐节目、专题节目等方面的理论研究需要加强。在专项研究方面,如播音创作心理、播音哲学、播音文化学、播音美学、播音艺术鉴赏学、播音教育学、播音管理学、语言传播研究、人机对话研究、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等,都需要播音主持工作者进行研究。

    2.2 发展创新

    播音主持工作的发展和整个电视广播事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数字技术的发展标志着当今世界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数字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播音主持艺术时刻都在发展中创新,如广播与网络结合,互联网给播音主持带来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广播运用数字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后,集文字、音响、声音、图像与一身,形态有了根本性变化。广播电视既有市场的属性,又有文化的属性,同时还有技术属性,各类新技术的运用为创作更多的节目样式提供了条件,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更多的要求播音员和主持人要有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整体驾驭能力。随着广播电视节目形态的不断变化,节目主持的形式也会不断变化与发展,两人合作主持、多人群体主持、现场同步主持、演播室与现场交错主持、多地点活动主持、异地交互主持等。时代的发展既给播音传播技术带来挑战和压力,也为播音主持艺术创新提供了新天地。

    2.3 创新要处理好与导向、继承、知识的关系

    不同的社会形态,新闻事业都有特定的服务对象、政治目的、价值取向。播音员和主持人的服装服饰、衣着打扮都有导向作用。创新是在继承上产生的,需要吸取前辈的经验。同时,任何创新都是同创作性思维联系在一起的,要体现出流畅、灵活、独特性。

    3 提高播音主持的艺术个性

    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和创新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播信息,能调动听众的兴趣,能让听众接受。播音主持艺术是听觉艺术和想象艺术的统一,播音主持应充分调动听众的想象力,创作要源于现实,要用语言展现个性魅力。

    4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运用,播音主持艺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时代在变,听众的口味也在变,为了应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播音主持艺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力与活力。播音主持艺术只有不断提高艺术魅力,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

    参考文献

    [1] 吕娟,刘菲. 浅谈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与分类.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10(5).

播音与主持艺术论文篇4

创新是播音主持艺术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的必然要求。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可分为理论创新发展创新。

(一)理论创新

播音主持艺术理论才刚走过启蒙的初创阶段,发展还不够成熟,还有许多领域有待开垦。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播音主持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填充理论上的空白。播音主持的理论研究、学术研究、实践工作都是播音主持艺术的组成部分。播音主持的很多方面需要理论研究,在史论方面的理论研究,基本还是空白。播音发声、创作基础、传播方式、审美趋向、节目形态等需要有理论支撑。在广播业务方面,如评论节目、新闻节目、娱乐节目、专题节目等方面的理论研究需要加强。在专项研究方面,如播音创作心理、播音哲学、播音文化学、播音美学、播音艺术鉴赏学、播音教育学、播音管理学、语言传播研究、人机对话研究、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等,都需要播音主持工作者进行研究。

(二)发展创新

播音主持工作的发展和整个电视广播事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数字技术的发展标志着当今世界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数字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播音主持艺术时刻都在发展中创新,如广播与网络结合,互联网给播音主持带来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广播运用数字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后,集文字、音响、声音、图像与一身,形态有了根本性变化。广播电视既有市场的属性,又有文化的属性,同时还有技术属性,各类新技术的运用为创作更多的节目样式提供了条件,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更多的要求播音员和主持人要有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整体驾驭能力。随着广播电视节目形态的不断变化,节目主持的形式也会不断变化与发展,两人合作主持、多人群体主持、现场同步主持、演播室与现场交错主持、多地点活动主持、异地交互主持等。时代的发展既给播音传播技术带来挑战和压力,也为播音主持艺术创新提供了新天地。

(三)创新要处理好与导向、继承、知识的关系

不同的社会形态,新闻事业都有特定的服务对象、政治目的、价值取向。播音员和主持人的服装服饰、衣着打扮都有导向作用。创新是在继承上产生的,需要吸取前辈的经验。同时,任何创新都是同创作性思维联系在一起的,要体现出流畅、灵活、独特性。

播音与主持艺术论文篇5

1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

1.1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重要性分析

1.1.1改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银幕形象,提升传播效果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与受众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要以其内在气质和外在形象,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它不简单是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外在相貌或发型服饰,而应是外在与内在的完美融合,是主持人文化内涵和综合素质的展示,所以,播音员主持人不仅仅要锤炼自己的形体动作、面对镜头的表情这些非有声语言,还要对现阶段受众的诉求、语言习惯、精神需要,特别是熟知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做到“内外兼修”,使观众对其产生由外到内的审美感知、体验和品评,在内外深度融合的前提下,构筑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吸引力的全部内核

。1.1.2日益宽泛的工作需求的适应性要求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要具备播音主持专业方面的优势,不仅要具有采编播、节目制作的能力,还要敏锐把握市场动态、捕捉观众对精品优良节目的需求,做到在节目形式上推陈出新,这就需要播音员主持人适应当前媒体在视觉技术上的高速发展,例如:如何在虚拟演播播厅,巧妙和3D动画进行有效结合,给观众带来较好的视觉效果体验;如何在语言上与时俱进,在选词用词上体现时代特色,又不“三俗”,引领受众的语言审美,等等。

1.1.3延长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职业生命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要以饱满、优秀的形象面向观众,通过创新电视播音艺术,使自己的播音主持更具鲜活的生命力,从而延长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职业寿命,虽然现如今媒体行业竞争激烈,但无论在任何时候,作为一名播音员主持人,都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但要做到“合格”还得做到“优秀”,不但要做到“被动”工作,还要做到具有新视野、新视角对节目“开拓创新”,这样才能真正在广播电视行业发展下去。无论是央视的朱军、董卿,还是湖南卫视的何炅、汪涵,都没有在自己的岗位上自我满足,而是不断前行,不断挖掘挑战自己的潜力,这才是成为优秀播音员主持人发展的正确方式。

1.2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趋势

1.2.1内在的创新与坚持为永恒追求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中,面对社会民众文化素养层次的不断提升,要不断创新和开拓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文化内容和形式,创作新颖、趣味化、深层次的文化作品,播音主持人要具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在强化自身创新艺术水平的条件下,不断提升广播电视媒体传播效果。

1.2.2职业化的趋势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进程中,必将以播音主持的职业化趋势为方向,这就要求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具有规范化、高标准的才能和水平,能够适应职业化趋势和要求,以更好地占据广播电视传播竞争地位。

2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现状

当前,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业的艺术性还相对匮乏,在创新方面还表现出一定的迟滞性,这不利于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业的自身发展和进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艺术创新意识不足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中,部分人员对播音主持的艺术创新认识不足,在对播音主持艺术创造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创作热情,在这种消极态度的影响下,难以形成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艺术创新。

2.2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缺乏理论支撑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业中,尚未形成足够成熟而先进的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理论,在缺乏足够强大的理论支撑的前提下,播音主持艺术创新难以进一步深化。

2.3播音主持艺术工作人员的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人员队伍中,部分人员还没有形成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理论认识,缺乏理论基础知识储备,这就使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发展缺乏理论根基。同时,播音主持艺术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还存在不足,综合素养不高,彼此之间的协调性也不足,这就使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缺乏团队基础,降低了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整体水平,不利于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全面发展。另外,广播电视台要眼光高远,给新人发展的机会,给他们素质提升的空间,这样才能炼就大量优秀播音主持人才,不担心优秀主持人出走,形成“用人荒”。

3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培养路径探索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我们要重视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研究和分析,面对播音主持行业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对症下药,实现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全面创新。

3.1全面提升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员的艺术创新意识

为推进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业的创新发展,要以意识和观念的创新为首要前提,增强播音主持相关人员的艺术创新意识,并将播音主持人员的艺术创新纳入到行业规划中,提升对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宣传和推介力度,使更多人理解和支持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

3.2全面提升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中,要针对播音主持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相对不高的现象和问题,打造与时代进步相契合的播音主持队伍,要使之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不仅要从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的穿着打扮、谈吐、气质、声音等方面提升,还要注重培养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的内在涵养,深入对播音主持艺术的研究和探索,以更好地实现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艺术效果。

3.3创新培养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的独特语言风格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过程中,要注重培养播音主持人的独特语言风格,注意播音主持的规范化、准确性和真实性,但这并不排斥日常口语的播音主持,而要以向观众传递信息为基准和目标,采用标准普通话实现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播音主持,更好地使观众获悉播音主持传递的内容信息,并且在标准普通话的播报过程中,融入适当的口语化元素和生活化元素,可以较好地实现对观众的“零距离”接触,实现广播电视节目与观众的充分融合,减少和规避观众对于广播电视节目“曲高和寡”的不良印象,缓解和降低民众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疏离感。所以,这种独特语言风格的培养,一方面需要在语言停连、断句、重音表达上有自己的特点,如赵忠祥老师在解说《动物世界》时,重音拎取上,就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另一方面,跟主持人所在平台的风格有关系,例如,湖南卫视主打“欢乐”招牌,所以,湖南卫视的主持人风格整体风格时尚、年轻有朝气,不仅在造型上,在语言词汇的选取上也有别于央视的沉稳大气。仔细观察各地方卫视主持人的风格,都跟各自平台的定位有关,从而呈现出不同的主持风格。这样差异化竞争,构成了语言风格的百花齐放。当然,即便是在同一个平台,也要找准自己的优点,结合自己的兴趣点、栏目特点、擅长领域、性格特点等,自然形成自己的表达方式,并在后期的职业工作中不断进行修整锤炼。

3.4搭设播音主持语言艺术互动平台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过程中,主持人要能搭设与社会民众之间的互动平台,摒弃自说自话、“一言堂”的播音主持方式,创新与观众互动和交流的语言艺术平台。例如:访谈类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节目,就不能将视角局限于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谈话,还要充分意识到潜在的受众群体,可以与潜在受众群体交流和互动,获悉不同的节目感悟和评判效果,较好地实现对访谈现场的气氛调节和信息传递。

3.5注重提升播音主持的审美修养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创新过程中,要注重提升播音主持的审美修养,这种审美修养是一种对语言艺术的感性把握,而很多时候审美修养的提高,会让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呈现出言谈举止浑然天成的感觉,而不是矫揉造作。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美学”的追求,会让播音员主持人的艺术悟性得到提升,而不会越来越呈现出一种职业倦怠感,而是时刻保持着对职业的新鲜感和对生活美好的感受力。从而使播音主持人的审美个人修养与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吻合,借助于语气的渲染、肢体语言的配合等,更好地将观众引领到播音主持人所营造的语言艺术氛围中,产生与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情感共鸣,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4结语

总而言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极其关键和重要,通过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创新运用,可以形成独特的、丰富的播音主持艺术风格,并使之成为广播电视节目的重要标签。另外,也离不开播音员主持人所在平台对播音员主持人的气质熏陶,双重合力结合,尽力做到1+1>2,增进广播电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促进交流深度和广度的前提下,更好地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和水平,增加观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认可度。

参考文献:

[1]王秋硕.播音主持艺术批评的内涵、共性与特性[J].青年记者,2017(2).

[2]程勇.传媒视野下播音主持艺术的要素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6(6).

播音与主持艺术论文篇6

近年来,新媒体已经成为党和政府与民众沟通的重要平台,各级领导人通过各种方式与网民进行沟通;在即时、海量、全球化、互动性和多媒体兼容等个性化、异质化的新媒体传播特点中,作为有效信息传播主体的播音员、主持人不应仅仅满足于已有的传播优势和影响力,被动接受新媒体带来的演变,而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传统媒体环境中的传播特性,话语表达方式和思维应变能力等,积极适应新媒体中交互性强,受众习惯于自主选择以及社会文化的多元整合等特点。这也意味着随着媒体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播音员、主持人、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1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交融发展对播音主持人才需求的演变

如果说20世纪属于广播和电视媒体,那么21世纪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了不容忽视的中国传播媒体的有生力量。在传统媒体中,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业务素质已经趋于多元化,即兴组织语言的创新表达能力,现场直播报道的临场发挥和应变能力,谈话节目的驾驭控场能力等等,都是一个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所不可或缺的专业素养。

进入网络时代,尽管作为创作主体,与受众的传播关系有所变化,媒体从业人员不再是新闻资源、信息来源的唯一拥有者,但是目前,播音员主持人仍然是关注度较高,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仍然担负着社会传播的职业责任。无论是在传统媒体与网络平台相互结合的实时反馈评价体系下,还是“点对点”的公民媒体环境中,播音员主持人都面临着新的职业压力和挑战,因此,播音员主持人只有能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规律,清晰界定自身的新媒体传播角色,辨析网络环境中语言传播的特点,广泛扩充专业知识,全面提升理论素养,才能适应未来工作对我们的更高要求。

2 播音主持艺术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播音主持艺术教学中新媒体环境研究的缺失与不足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已经形成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教育体系中,语音的规范、语言表达能力、节目调控素质、形体和体态语训练、形象设计、表演训练等等都已经划归进了整个主持人综合素质的培养标准和体系中,并已经输送了一批批播音员、主持人。

然而,新的传播媒体正以无可想象的空间使传播领域发生着革命性的变革,也使播音员主持人的传播平台,采访方式,话语表达方式甚至体态语传播发生了变化。在现有的播音主持教学模式中,还没有相对应地进行系统性、理论化的研究与思考,形成完善的架构和体系。理论研究应该具有前瞻性,才能实现指导实践需求的根本意义。

2.2 新媒体技术在现有播音主持艺术教学应用中的欠缺

在现有的大专院校的播音主持艺术教学中,基本采用大课理论讲授+小课分类指导+课外实践延伸的教学模式,普通话语音发声、创作基础、即兴口语表达、播音主持创作等主体课程是由教师根据教材和播音主持创作规律,引用广播电视视听资料,亲身示范和查漏补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作为信息的唯一传播者,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未能充分利用网络化学习环境下多元化、开放式、启发式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能动性。所以,新媒体技术在现有播音主持艺术教学应用中的欠缺是令人遗憾的。

3 新媒体在推动播音主持艺术开放式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

在已有的传统播音主持艺术教学优势和业内反响之下,我们率先在我校播音主持艺术学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

1)结合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播规律,开设新媒体语境中播音主持艺术的相关课程或讲座,分析当下传统媒体中播音员主持人的特点,进行比较性分析,明晰区别与联系。

课程组在《播音主持创作基础》、《播音创作业务》、《主持创作业务》等播音主持艺术教学体系的主打课程中,补充了大量新媒体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内容和实践。如广播播音主持教学中,数字化技术的引入,对广播语言传播特质变化的研究。在全新完成的数字广播实验室中,完成学生的实践教学,使他们能尽快新媒体传播环境带来的对语言传播的新要求。

2)借鉴国外对新媒体语境下传播主体的研究和实践教学,丰富自身的培养方式和环节设计。

《中外主持人栏目解读》是我院一门深受学生喜爱的交叉性课程,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即时更新引入大量来自国外的优秀主持人节目,尤其关注新媒体在其中的参与。如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中,CNN所做的一系列现场及数字全息演播室报道,就成为了我们有效的教学样本。

3)在播音主持艺术教学主体课程中探索新媒体教学环境和方法的实施。

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网络化学习的主要理论基础在播音主持艺术开放式教学的核心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自主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它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因此,在教学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主体-主导”教学方式,即倡导以学为中心,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强调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并由此产生了一些新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这些新型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差异,相应的教学信息传播过程也有所不同。

如博客在播音主持艺术教学中的引入,正是选用了一种适合于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等学习方式的新型教育信息传播工具,能够满足网络教育环境下“主体-主导”教学方式中对教学信息传播的要求。

4)实现播音主持艺术开放式教学中几大元素的积极互动。

在改革中,我院全体教师积极适应新媒体教学的思维的建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充实,评价考核方式的完善等等。同时调动学生明确新媒体语境学习目标、立场和态度的不同。在硬件方面,教学实验手段和条件不断进行建立完善,以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和即时反馈。

4 结论

播音与主持艺术论文篇7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历程中都离不开创新这两个字,它是与创新性思维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来说,创新性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以及独特性三个方面的特征。因此,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也就是需要播音主持人能够对于一些知识进行创新且灵活的应用,从而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创造性思维。事实上,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播音主持艺术进行自我变革与创新是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新必要性。具体来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广播电视的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其运作方式也必须随之进行改变与革新。这是因为日益多元化的文化发展趋势,使得人们的审美需求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们越来越期望看到多种多样的广播电视节目,这就需要播音主持人具有更为丰富的知识内涵,能够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与阐释,灵活应对广大观众的不同层次需求。因此,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在当前传媒业竞争愈发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必须积极应对这种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这就需要播音主持艺术实现自我创新性发展,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迎合时展的要求,改善传统的播音发展方式,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新媒体工具来让播音主持艺术发挥出自身的优势,避免各种劣势与弊端,真正获得创新性发展,这样的播音主持艺术才能够在广播电视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重点

作为广播电视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就是指它应该根据自身矛盾运动规律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来继承且有选择性地进行自我创新性发展,它将使得播音主持艺术的整体发展空间发生较大的改变。一般来说,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要点有这么两个方面,即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一)理论创新。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首先应该就是其理论方面的进一步完善与创新,这是因为播音主持理论是从事并做好播音主持工作的前提所在,也是关键因素所在。但是,我国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研究仍然处于初级的摸索阶段,并没有能够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寻找答案。因此,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广播电视行业的播音主持艺术必须不断的进行自我创新性发展,努力迎合高度新闻传播发展的广播电视行业,并通过理论研究与分析来指导实践,尤其是解决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实践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还可以反过来通过实践活动来填补这方面的理论空白,让各种新情况与新思路可以随时融合到播音主持艺术发展中去,尤其是要对播音主持人进行完善的理论培训,让他们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丰富自己的临场应变知识,提高应变实践经验与能力,让其微观理论研究与宏观理论探讨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推动我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性发展。

(二)实践创新。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创新是整个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整个产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能够具备高度的灵活性来运用各种高新技术,这是因为广播电视产业并不是单纯的具有文化属性,它还具有一定的市场属性以及不容忽视的技术属性。当今时期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数字化特征已经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与生活工作方式发生了不容小觑的巨大变化,比如说广播与网络的有机结合就是数字技术的发展结果。而无处不在的网络技术则为广播电视行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它可以让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通过高科技的网络技术把各种文字、声音、音响、图表集合到一起,从而让播音主持工作有着不一样的工作形态。那么,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要积极有效地应对多样化的广播电视形态,即需要他们面对多种多样的广播电视节目要求进行自我创新性发展,要能够熟知广播电视节目的各种属性,并强化自身对于各种广播电视节目的掌控能力,从而为观众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切实开拓他们的创新空间。

四、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条件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性发展,其想要实现理论方面的创新与实践发展方面的创新,就需要播音主持人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较高的业务能力以及个性化的表演风格等,这些都是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实现创新的重要条件所在。

(一)丰富的知识涵养。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过程中,其最为重要的基础之一就是要求播音主持人要有多方面的能力,要能够充分满足观众的多样化与多层次需求,熟练掌握多种播音语言与播音知识,还应该不断扩充自己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知识,提高多方面的综合技能,努力成为广播电视行业中的复合型播音主持人才。当然,播音主持人需要的知识涵养并不是单方面的,也不是形式主义的,而是应该从多方面进行充实与创新,应该让知识面具有多样性、哲理性、生活性以及历史性,从而让播音主持人的知识结构较为开阔,有利于拓展播音主持人的视野,增强自身的知识修养。

(二)专业化的业务能力。广播电视行业的播音主持艺术创新,还应该把握好这样一个关键点所在,即要努力培养播音主持人的专业化业务能力。这是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就是播音主持人整体驾驭能力的提高过程,它要求播音主持人不但要具有播的能力,更要具备较高的采编能力,成为广播电视行业中的多面手。这样的播音主持人才有可能更好地适应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要求,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中都注重专业化的发展创新,争取开发制作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广播电视节目。那么,这就要求播音主持工作人员要学会采集各种有效信息,要能够从繁杂的信息源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有创意的策划与制作,从而让广播电视行业的多样化发展有一个较强的专业化播音主持队伍来推动。

播音与主持艺术论文篇8

专业介绍

环境设计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培养具备环境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较高设计实践能力和项目开拓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毕业后可面向各类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和建筑装饰装修行业,从事环境项目设计、环境设计项目策划与管理、工程实践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从事艺术设计教育、研究等工作。主要课程:设计造型基础、构成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现代设计史、中外建筑史、人体工程学、工程制图与透视、手绘效果图技法表现、空间构成、建筑设计初步、居住空间设计、家具与陈计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商业展示设计、办公空间设计、构造与模型、材料与施工图、装饰装修工程预算等。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培养具备视觉传达设计与策划、设计教学和设计研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把握设计市场方向和较强开拓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在教育、出版行业、品牌形象设计行业、文化传媒公司、电视台等企事业机构从事企业形象设计、品牌形象包装、广告设计、展示设计、产品市场推广与策划等相关工作,或从事设计研究、教学与设计管理等工作。主要课程:现代设计史、现代平面设计史、装饰造型、设计素描、装饰色彩、构成研究、设计应用软件、字体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包装设计、影视广告创意、标志与VI设计、设计项目策划、图形创意、摄影技术、民族民间元素与当代设计等。

美术学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培养掌握美术学的基本方法理论、知识和创作表达技能,能在文化艺术传播领域、美术教育领域、设计行业、出版行业、博物馆、文化馆等企事业机构,从事艺术管理、美术创作、美术研究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中外美术史、现当代艺术研究、美术概论、造型基础、工笔画、水墨画研究、中国画创作、民间民族美术、材料技法研究、油画创作、摄影技术等。

音乐表演(声乐方向)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培养具备声乐教育、表演基本理论与技能,具有较强艺术实践能力和创作能力,能在文艺团体、各类院校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音乐教学及文化宣传工作、音乐表演、群众艺术活动的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演唱、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民族民间音乐、中外音乐欣赏、歌曲创作、形体表演、合唱与指挥常识、电脑音乐制作基础、中外音乐史等。

音乐表演(器乐方向)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培养具有器乐教育、表演基本理论与技能,具有较强艺术实践能力和创作能力,能够在本专业领域从事表演、专业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在文艺团体、文化事业单位从事演奏、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主要课程:演奏、合奏(重奏)、室内乐、少数民族特色乐器演奏、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概论、视唱练耳、曲式与作品分析、和声等。

舞蹈学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培养具有舞蹈教学、表演及编导、中外舞蹈史、舞蹈理论知识等研究和艺术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在艺术团体、企事业单位、大中专学校、电视台及相关的艺术部门从事舞蹈表演、编导、艺术指导以及教学、科研工作。主要课程:舞蹈概论、中外舞蹈史、舞蹈赏析、舞蹈教学法、编舞技法、芭蕾舞、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现代舞、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东南亚舞蹈、舞蹈剧目课、拉丁舞等。

播音与主持艺术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本专业采用小班课堂教学模式、专业级设备、标准化演播室、特色化训练方式。培养目标: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语言文学以及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等能力。能够在广播电台、电视台、艺术院校、影视部门、文艺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配音、文艺表演、新闻采编以及教学科研活动的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节目主持人概论、文艺作品演播、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影视配音、影视表演、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新闻采编、艺术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外文学、演讲与辩论以及摄影摄像技术、形体训练、影视化妆等。

广播电视编导 本科,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培养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文化素养、广播影视艺术策划编导能力,能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行政企事业单位和其他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传播学、艺术概论、广播电视概论、新闻学概论、新闻采写、视听语言、摄影摄像技术与应用、非线性编辑技术与应用、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影视作品分析、影视文学创作、纪录片创作等。

2015年艺术类各专业拟招生人数一览表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拟招生

人数

学费

(元/年)

考试科目

招生地区

备注

艺术学院

环境设计

60

12000

素描、色彩

 

广西、河北、山西、山东、河南

1.请考生务必注意我校在各省公布的校考考点和考试时间。

2.招生人数视招生省区报考的人数略有变化,以考生填报志愿时各省公布的招生计划数为准。

3.学费以物价部门核定为准。

视觉传达设计

60

12000

美术学

25

12000

音乐表演

(声乐方向)

20

12000

演唱曲目、视唱、听音模唱

广西、河北、河南、湖南、山西、山东

音乐表演

(器乐方向)

20

12000

演奏、视唱

舞蹈学

30

12000

剧目、基本功测试、舞蹈动作模仿

广西、河北、河南、湖南、山西、山东

传媒学院

播音与主持艺术

80

12000

普通话语音、

综合专业素质、

才艺展示

广西、河北、河南、山西、湖南、黑龙江

广播电视编导

80

12000

综合知识、故事写作、影视作品分析

广西、河北、河南、山西、湖南、黑龙江

合计

375

 

 

 

考试科目(校考)

一、美术设计类(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美术学):1.素描(时间3小时); 2.色彩(时间3小时)。满分200分,素描、色彩各100分。考试工具:铅笔、碳笔、颜料由考生自备,用八开纸(统一发放)。

二、音乐表演(声乐方向):1.演唱曲目(3分钟内);2.视唱(2分钟内);3. 听音模唱(2分钟内)。满分200分,其中:演唱曲目100分×1.4系数,视唱100分×0.3系数,听音模唱100分×0.3系数。

三、音乐表演(器乐方向):1.演奏(5分钟以内);2.视唱练耳(3分钟以内)。满分200分,其中:演奏100分×1.4系数,视唱练耳100分×0.6系数。考试用具:除钢琴以外,其余乐器自备。

四、舞蹈学:1.剧目(舞种不限,3分钟);2.基本功测试;3.舞蹈动作模仿。满分200分,其中:剧目100分×1.0系数,基本功测试100分×0.6系数,舞蹈动作模仿100分×0.4系数。考试用具:伴奏音乐、表演道具、演奏乐器(除钢琴)等自备。考场配备播放音乐的CD设备。

五、播音与主持艺术:1.普通话语音;2.综合专业素质;3.才艺展示。考试内容:自备稿件(3分钟内);指定稿件、即兴话题(3分钟内);才艺展示(如声乐、舞蹈、器乐、小品等,2分钟内)。满分750分,其中:普通话语音100分×2.5系数,综合专业素质100分×3.5系数,才艺展示100分×1.5系数。考试用具:才艺表演道具、音乐伴奏、乐器自备。考场配备播放音乐的CD设备。

六、广播电视编导:1.综合知识;2.故事写作;3.影视作品分析。满分300分,其中:综合知识100分×0.6系数,故事写作100分×1.2系数,影视作品分析100分×1.2系数。考试时间180分钟(影视作品分析90分钟,综合知识+故事写作90分钟)。

学校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要求确定校考各专业的合格标准,确定合格人数不超过我校在各省艺术类各专业招生计划的4倍。公布时间约在2015年4月,公布网址:zs.gxun.edu.cn/。

录取规则

一、2015年全国普通高考文化成绩达到各专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二、2015年我校校考成绩合格,同时,有联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必须联考合格;

三、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音乐表演(声乐方向)、音乐表演(器乐方向)、舞蹈学专业,按校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同等条件下参考相关科目成绩和专业素质;

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以校考成绩和全国普通高考文化成绩综合排名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综合成绩=校考成绩×70%+全国普通高考文化成绩×30%;

五、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以校考成绩和全国普通高考文化成绩综合排名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综合成绩=校考成绩×60%+全国普通高考文化成绩×40%;

六、音乐表演(声乐方向)、音乐表演(器乐方向)、舞蹈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要求:男性身高170cm以上,女性身高160cm以上,专业素质条件突出者可适当放宽身高要求。

七、无色盲、色弱、夜盲,考虑一定的男女比例。

招生咨询电话:0771-3260410(广西民族大学招生就业处招生科)

0771-3260759(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办公室)

播音与主持艺术论文篇9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当当网和卓越网的搜索系统中分别输入“播音”“主持”“朗诵”“配音”“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并将搜索结果进行整理,截至2013年2月16日,共有775种图书(包括67种电子书),可以归入播音主持专业出版领域的有486种(包括56种电子书),本文将在分析其出书年代、所属出版社、品种和类型的基础上,梳理播音主持专业出版每个阶段的发展状况。

一、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发展历程

1. 起步期(1985年 ~1993年)

专业出版开始前,中国播音理论经过了几代广播人的探索。1962年,齐越在上海播音组的讲话开启了中国播音学的探索。1982年1月,张颂发表的《研究播音理论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构筑了播音理论研究的框架。张颂在1983年出版的《朗读学》(湖南教育出版社)构筑了播音创作基础理论的基本框架,是中国播音学学科建设的前奏。①

首批专业教材的出版标志着专业出版的开端。1985年5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9月,出版了徐恒的《播音发声学》和张颂的《播音基础》,这是正式出版的最早的播音主持专业教材,宣告了播音理论的初步创立,也是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开端。1989年12月12日北京广播学院音像教材出版社成立。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及其音像教材出版社的成立推动了中国播音学学科相关成果的出版,积极配合和支持了学科的发展。

一系列专业教材的出版为学科体系的建立做好了准备。从1987年开始,张颂带领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的教师开始了《中国播音学》的写作。“中国播音学丛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为中国播音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做了前期准备。这套丛书除了《播音发声学》《播音基础》,还有吴郁主编的《播音学简明教程》(1988),毕征主编的《播音文体业务理论》(1989),祁芃的《播音心理学》(1992)等。

据统计,这一阶段涉足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出版社有12家,共出版播音主持专业图书35种,教材13种,专著6种,文集8种,播音员、主持人研究的著作和播音员、主持人个人文集等8种。其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6种,几乎都是播音理论形成期的成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8种,以主持人论文集和资料汇编为主;复旦大学出版社2种,都是介绍主持人的文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等9家出版社各1种。

2. 发展期(1994年~2001年)

《中国播音学》的出版标志着学科体系的建立。1994年10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张颂主编的《中国播音学》是中国播音学理论体系形成并开始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宣告了一个新学科的诞生。同时,北京广播学院音像教材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播音大全》,是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内容最全的播音主持课程讲座的音像制品。

中国播音学各研究领域成果的出版推动了学科建设的深化和拓展。《中国播音学》的作者们以此书的成果为基础,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拓展研究领域,在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著作。例如姚喜双的《播音学概论》(1998),“从理论上对播音学科的独立性作了全面的阐述”。②罗莉的《文艺作品演播》(1996)、曾志华(雪琴)的《广告播音艺术》(2000)是播音学艺术语言演播方面的深化和拓展;鲁景超的《广播电视即兴口语传播》(2000)是播音学口语传播方面的拓展;吴郁的《节目主持艺术探》(1997)是作者对主持艺术基础理论、主持人语言等的探索,《主持人的语言艺术》(1999)对节目主持艺术进行了更为系统深入的研究。

据统计,这一阶段涉足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出版社有30家,共出版播音主持专业图书96种,其中教材29种,专著21种,文集23种,译著1种,播音员、主持人研究的著作和播音员、主持人个人文集等21种,读音手册1种。其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35种,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中国播音学建设成果为主。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1种,以节目主持研究著作和播音员、主持人论文集为主。作家出版社、华艺出版社4种,以主持人自述式文集为主。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等6家出版社各2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20家出版社各1种。在这一阶段,对于播音员主持人多角度研究的出版物迅速增加;擅长运作畅销书的出版社看到了著名主持人的市场号召力,出版了诸多主持人自述式文集。

3. 扩张期(2002年至今)

系统规范的教材出版促进了专业教育的规范化发展。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的付程总主编的《实用播音教程》凝聚着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多年教学实践的成果,使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有了标准化、规范化的依据,促进了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发展。

教学改革成果的出版引领了特色专业教育。2004年,北京广播学院50周年校庆后,改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改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开设了体育评论解说通道班、英语通道班、配音通道班等进行教学改革的实验,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电视体育解说》(2005),《双语播音主持艺术》(2007),《影视配音艺术》(2007)等教材,使很多院校得以开设特色课程,促进了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特色化发展。

《张颂文集》铸就学术研究的高地,《中国播音学博士文库》代表着学术研究的前沿。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在2009年到2012年陆续出版的《张颂文集》指引了学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2006年出版的首批《中国播音学博士文库》(包括李凤辉的《语言传播人文精神的阙失与重构》、柴璠的《当代广播有声语言的创新空间》、张政法的《有声语言大众传播的生命活力》)从规范空间和审美空间开掘独具特色的有声语言表达艺术。

播音主持专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播音主持学术研究在全国展开。到2010年,“全国设立播音主持专业的大专院校约三百多所,开设本科课程的高校约有六十多个,在校生达到两万余人”。③南京师范大学毕一鸣、浙江传媒学院沈鹏飞和金重建、湖南广电集团曾致等专家学者纷纷出版专著和教材,大大丰富了播音学学科体系。

这一阶段,播音主持专业出版进入整体规模快速扩张时期,涉足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出版社增加到100家,共出版图书299种,和前一阶段相比,出版品种数几乎翻了两番。其中,各类教材166种,专著60种,文集33种,播音员、主持人研究的著作和播音员、主持人个人文集等36种,译著3种,读音手册1种。其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83种,该社立足本校优势和特色,坚守专业化出版,形成了品牌影响力。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74种,值得称道的是该社出版了“播音主持艺术技巧丛书”等三套很能体现编辑策划能力的教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3种,以《节目主持艺术丛书》为主。浙江大学出版社9种,作者以浙江传媒学院的教师为主。长江文艺出版社8种,是白岩松、朱军、李咏、曾子墨等主持人的自述式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7种,教材、专著、译著都有。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5种,以主持人论文集为主。北京大学出版社5种,以《中国播音学系列教材》为主。中国经济出版社5种,是于根元主编的《语言与传播丛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5种,全部为英语经典电影对白朗诵。武汉大学出版社等4家出版社各3种。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8家出版社各2种。郑州大学出版社等57家出版社各1种。

数字出版刚刚起步。近两年,很多出版社开始了数字出版的尝试,播音主持专业出版领域共出版电子书56种。其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4种,北京大学出版社和浙江大学出版社各4种,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各3种,复旦大学出版社2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等16家出版社各1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最多,一是因为该社积累的专业图书品种多,可利用的资源多;二是因为该社2012年成立了数字出版部,加快了电子书出版的步伐。

到目前为止,从出书累计品种来看,排名前十位的涉足出版播音主持专业图书的出版社见表1。

其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依托中国播音学学科体系的形成和建设,坚持走专业化出版的道路,发展成为播音主持专业出版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品牌影响力的出版社。不但品种最多,486种专业图书和电子书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58个品种,占32.5%,而且重版率最高,30种重版书中,15种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

除了表1中的10家出版社外,还有中国经济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各5种,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各4种,武汉大学出版社等8家出版社各3种,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21家出版社各2种,高等教育出版社等56家出版社各1种。

二、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未来之路

1. 依托中国播音学学科体系建设,维护专业出版的品质

把播音发展为一门学科,应是中国首创。尽管俄罗斯、美国、英国、日本等也不乏对播音的研究,也有相关的著作和文章,但它们都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播音学科进行专门研究。而“中国播音学植根于中国,是面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现实,面对主要为广大中国受众服务的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传播应用的状况及其规律的研究。”④“坚持中国播音特点,才是播音创作基础的立足点或基点。在这个立足点或基点上发展我们的播音理论,才会入之愈深,见之愈新。”⑤播音主持专业出版依托中国播音学坚实的理论根基,才有可能枝繁叶茂,发展壮大。

从前文的统计中可以看出,不断再版和重印的几乎都是立足中国播音学的教材和专著,那些抛弃了播音理论根基,大谈主持现象的教材和专著却缺乏旺盛的生命力。“现代与传统并非截然两分,创新与守旧本应相生共存,否则创新便必然会流于浅薄的时髦,甚至流于单纯的形式创新乃至话语创新。出版的创新与守旧也当作如是观”。⑥播音主持专业出版也应在坚守中创新发展。

2. 挖掘各个研究领域的选题,激活各类院校作者资源

播音主持专业图书从最初的几种发展到几百种,分布在不同教育层次和学科的各个研究领域,但选题分布并不均衡。单就教材而言,本文统计的208种各类教材中,导论概论7种,语音发声25种,播音创作基础13种,朗读朗诵30种,播音文体业务5种,广播播音主持1种,电视播音主持3种,广播电视播音主持2种,新闻播音6种,口语、即兴口语5种,体育解说2种,配音8种,演播6种,播音主持心理学3种,作品赏析1种,主持导论概论通论15种, 各类主持34种,主持传播学1种,英语播音主持10种,粤语播音3种,综合28种,一些类别仍有较大的选题开发空间。专业编辑要善于挖掘各研究领域潜在的特色选题,比如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开设的“影视配音艺术”课程教学成果显著。当时,开设这门课的院校很少,我们抓住这一市场空白点,出版了这门课的教材,之后很多院校因为这本教材而开设这门课程,教材的销量逐年上涨。

如今,除了传媒院校,综合性大学、艺术院校、师范院校、外语院校、财经院校、体育院校等纷纷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越来越多播音主持专业硕士以上毕业生充实到教学岗位,还有很多拥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播音员、主持人参与或转移到教学工作中,这为专业出版提供了丰富的作者资源。编辑可以根据作者的特点引导他们进行教材或专著的写作。比如,《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教程》的作者仲梓源既有在江苏卫视担任八年新闻主播的经验,又有在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主讲电视新闻播音主持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编辑正是看到了作者的这些优势,主动向这位从未出过书的作者约稿。《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教程》出版后,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3.把握数字出版的机遇,开发多种形态的数字化产品

数字出版为播音主持专业出版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主要传授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的创作方法和规律,只有文字的播音主持专业教材必须配备具有较强专业示范能力的师资。很多院校师资水平有限,即使有教材,也不知该如何教学如何示范。出版多媒介数字化教材、搭建品牌教材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可以突破传统教材的局限性。

数字化教材可以做到文字与示范录音或节目视频同步,更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目前,播音主持数字化产品仅限于将文字内容平移到数字平台,出版者还需根据读者的需要,重新确定和设计出版物形态,生产出内容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的多媒介数字化教材。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播音系学生练声时,能够拿着轻便的手机边听示范边录音,更高效地掌握艺术语言的表达和使用规律。

搭建品牌教材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近年来,播音主持专业教育规模迅速膨胀,但教育质量很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几家院校,很多跟风办学的院校师资力量十分薄弱。即使这些院校使用同样的教材,教学效果仍有巨大差距。如果依托品牌教材搭建数字化教学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将有助于提高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整体水平,提高播音主持后备人才的整体素质。

(赵欣,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播音主持编辑部主任)

注释:

① 张颂. 中国播音学发展简史[EB/OL]. 媒介研究在线期刊,2007(2). http:// sinoss. net/qikan/2011/0208/5798. html

② 张颂. 中国播音学发展简史[EB/OL]]. 媒介研究在线期刊,2007(2). http:// sinoss. net/qikan/2011/0208/5798. html

③ 张颂. 播音主持专业发展路径的思考——六十年“自强自信”杂感[A]. 播音主持艺术10[C].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2.

播音与主持艺术论文篇10

随着传播组织的职业化以及传媒行业从业人员的多样化,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在条件、环境、工具、手段、样式、观念、依据、状态等发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都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播音主持艺术的创作模式、作用着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前途。

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不仅作为大众传媒,还肩负着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传承重任。形式重要、内容更重要,或者说内容的突破创新更艰巨、更复杂。因此播音员主持人舰上的胆子也更加重要。我们推崇的是价值创新,而价值创新是建立在对自身优势的充满信心和开拓进取之上的。报道新的时代、引领社会发展、传播科学文化,都给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发展提出了要求――不断创新、勇攀高峰。

一、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

传统的播音艺术历经数十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且在社会的发展下不断地被赋予着新时期的时代内涵,尤其是新生代播音员主持人的加入,给传统的播音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既为百姓增添了亲和力,同时也丰富了节目的形式,吸引了更多的受众,深受受众的喜爱和认可,使得节目整体鲜亮无比、旧貌换新颜,体现着节目特色的各种主持人也在节目创新过程中逐渐脱颖而出。

但是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相对显现出来,那就是有一部分年轻播音员主持人的基本功底不扎实,吐字、发声、气息上的弱势表现越来越明显,影响着他们播音主持创作向着更高层次去发展。尤其是在面临比较重大的节目、场面规模宏大的场面时,显得非常乏力,甚至陷入或多或少的尴尬境遇,应该说这些都是在播音主持艺术发展创新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二、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是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广播电视产业创新是指通过对广播电视的运营体制、管理体制,节目的内容、形式、技术等整个系统进行不断革新,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受众需求所采取的开发手段。单独针对播音主持艺术来说,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自身的矛盾运动以及它所处的外部条件环境的不断变化发展,必然要求它在继承、借鉴原来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去发展创新。这所有的变化又使得播音主持艺术的整体创作空间发生变化。

三、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的两个要点

(一)理论创新。我们国家的的播音主持艺术理论,可以说刚刚走过的是启蒙初创阶段,现在所有的理论建树,比起其它学科来说,尚显稚嫩,并且现在的广播电视事业的高速发展、播音主持实践活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包括理论上存在的种种空白,瞬息万变的新情态、新趋势和层出不穷的新理念、新思路,都在召唤着我们去面对现实、认真研究、细心剖析,并去需要对此给予概念性的表述和前瞻性的思考。我们必须发挥集体的整合优势,去共同主攻这些重点课题,使播音主持艺术理论有更新的突破。

(二)发展创新。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是和整个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密切地关注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变化带给播音主持工作的影响。广播电视产业既有文化属性,也有市场属性,同时还着不容忽视的技术属性。这些属性需要我们去灵活运用各类高新技术去创造才更多、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样式,提高发展创新的能力。

四、如何在播音主持艺术的变化中求得更好发展

社会科技的发展和传媒技术的进步,已经把不同级别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都推到了一个平台上,形成了平等的竞争环境,这一点对于广大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应该抓住这个大好的机遇,紧紧把握住受众群体需要的差异性,展现才各自独特的播音主持风格,以所主持的节目为单元,做到既能播音又能主持、既能干广播又能干电视、既能采访又能编辑、既能策划又能制作,成为一名集后台策划、节目源采集、前台播音主持于一体的高端人才。

播音主持艺术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的艺术,它紧随时代的进步与传播媒体的变化而发展,未来的播音主持艺术创作活动必将是在变与不变的各种要素、系统、运行机制的有机统一中存在和发展的。作为一名播音员主持人,就要去主动地适应条件的变化,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把握,优化各个相关系统、要素,准确的把握变与不变的有机统一,以此促进播音主持艺术进一步发展。

在本世纪的初期,我们已经看到了未来播音主持的样态特征,正如前面所概括的:“变与不变的统一”。那些“变的因素”,给我们提出了挑战的同时又给我们提供了机遇和新的领域;那些“不变的因素”,既为我们积累了经验的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如何运用这些经验的新的挑战。由此可见,我们面向未来,迎面而来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有勇敢地迎接挑战、在不断地解决新的课题中发展和前进。

在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实践中,创新主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里提出挑战主要是针对创新主体而言。迎接挑战,就是要求创新主体能够做到适应、优化和统一,即主动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优化内部要素的构成,使“变”与“不变”的因素在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中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在新的天地里获得更大的发展。

在未来发展的世界中,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听(观)众始终需求有声语言的传播,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并不断以新的更加多样的形态呈现出来。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的主体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创作要素的优化、“变”与“不变”的有机统一,必将使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发展进入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播音与主持艺术论文篇11

一、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必然性

在信息时代,传媒业更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更是加剧了播音员、主持人之间的竞争性。就播音主持艺术来说,播音主持艺术创作自身的矛盾运动以及它所处的外部条件的不断变化发展,要求它在继承借鉴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创新。近些年来,网络给传统的三大媒体(报纸、广播、电视)造成了巨大冲击,被人们称为“新媒体”,这也加快了网络文化的普及。通过网络获取信息,逐渐成为人们掌握知识,了解外部世界的主要方式。当下传媒业的竞争愈发激烈,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广播、电视与受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也成为了这场竞争大潮的主力军,他们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不言而喻。具体来说,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必然导致传播工具的多样化,这必然会改变传统的传播条件,也必然会导致传播方式的革新。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加快了信息的全球化,传播技术的数字化,媒介运作的市场化等,这都需要播音主持艺术去创新来适应传媒业的快速发展。网络中的虚拟节目主持人的出现,给我国传统广播、电视节目主持提出了严峻挑战。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信息时代,作为播音主持创作主体的播音员、主持人,依然有着自身的优势,只要播音主持人积极努力,敢于创新,就会在传媒业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要点

播音主持艺术只有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才能在传媒业激烈的竞争中扬帆远航。因此,在如今传媒业大众化的时代,如果播音主持艺术还停留在传统的播音主持方式上,势必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淘汰。

1.播音主持理论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播音主持在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理论上的空白,需要我们尽快的去填补。掌握播音主持理论是从事播音主持的前提,也是能否做好播音主持工作的关键因素。我们的国家现在的播音主持理论尚处于较为低级的阶段,还没有能够形成较为系统且得到业内都予以认同的理论体系,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业内进一步的去分析与研究。播音主持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括播音主持理论的研究,播音主持的人的实际工作与艺术也包含在内。新时期的播音主持人,大多都是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本身都已经具备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欠缺的是播音主持临场应变能力及实践经验。此外,理论研究缺乏前瞻性,对一些文章、课题的研究,事业较窄、论点浅显、没有新意,往往注重微观研究,而对宏观方面的探讨却很少。因此,播音主持理论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力求播音主持艺术在创新的环境中实现快速发展。

2.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创新

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与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密不可分,广大播音员和主持人应该密切关注广播电视事业在21世纪的发展变化给播音主持工作带来的影响。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以数字化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数字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等带来了严重影响。比如,广播与网络的结合,这就是数字技术的发展结果。网络的空间是无限的,这也给广播带来了巨大的创新空间。广播运用数字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后,它将会集文字、声音、音响、图表于一身,其形态就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播音员、主持人如何应对广播形态的多样化呢?这就给播音员、主持人提出了发展创新的要求。广播电视既有文化属性,又具有市场属性,也具有技术属性,在各种新生的广播电视形态面前,播音员主持人的发展创新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对节目的掌控能力。比如,在演播室如何与一线记者连线对话;如何对一个新闻事件进行有效的概括;如何做到播音与现场合理的转换等。因此,发展既给播音主持艺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给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三、重视文化素养,提高综合素质

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的播音员,由于历史条件、文化环境、受教育程度等诸多因素制约,文化素养欠缺,综合素质不高,这是我们应该坦然面对并正确认识的现实问题,更是我们以积极的态度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我国老一辈播音员张颂教授在其《中国播音学》中指出“播音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这就要求作为二度创作主体的播音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一方面靠播音员素质先天的成分,更多的则是通过播音员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中获得。”文化素养是一个播音员主持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播音员主持人是专业人才,但首先应当是知识分子,需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社会、自然知识,这是理解稿件所必需的,同时更是连接播音员主持人和受众沟通的关键。在播音员主持人“播”或“说”的过程中,这些文化素养会通过语言表达体现出来。从更深层次来看,文化素养的高低影响着播音员主持人心里素质,播音主持过程要在稳定的心里素质支配下进行,而这恰恰需要厚重是文化底蕴做后盾。“腹有诗书气自华”有良好气质的播音主持人更容易为受众所接受,进而提升节目质量、收视率和电视台的整体形象。文化素养是播音员主持人立身的根本,成功的基石,播音员主持人的文化素养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获得,提高文化素养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唯有如此,才能做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

播音与主持艺术论文篇12

语言艺术修养是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驾驭节目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和播出的效果,对受众的语言面貌和水平产生着耳濡目染的影响,这是任何传媒都无法替代的。一些优秀节目主持人的主持创作之所以具有感人的魅力,正是通过节目主持人精彩的语言表现出来的。因此,节目主持人必须时刻注重语言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修养,以更好地适应本职工作的需要。下文试从播音主持艺术人格形成的两个阶段,播音主持艺术人格所具有的特点以及艺术人格与自身人格的关系来探讨播音主持的艺术人格问题。

一、播音主持艺术人格形成必须经过的两个阶段

观众的需要以及媒介人格是播音主持艺术人格实现的两个必经过程。所谓的媒介人格由播音主持艺术实践者参与,将播音主持的劳动包括节目的设计、节目的主持过程以及最后观众的评价与自己所从事的媒介所具有的崇高的历史使命、重大的社会责任结合在一起,同时还要结合上媒介本身所具有的目标、价值取向等,使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1]。艺术人格受到媒介人格的影响,甚至会受到媒介人格的制约,如果实现了媒介人格,那么播音主持艺术人格形成的第一阶段就基本完成了。

当第一阶段完成时,那么播音主持的第二阶段就会来临。第二阶段主要是指与现实生活中的观众相结合。之所以说是现实生活中的观众是因为播音主持这一艺术门类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因为其他的艺术如绘画和音乐,它们能反复的被人们所欣赏,但是播音主持具有很大的即兴性,观众一般不会把一次主持节目当作一门优秀的艺术反复地欣赏。因此说第二阶段对于播音主持艺术人格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播音主持面临着观众的挑剔与审判仍然能够很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那么他就会被认可,受到观众的喜爱,当得到观众的完全接受后,播音主持的艺术人格算是真正的实现了。

二、播音主持艺术人格所具有的主要特点

首先,播音主持的主持风格会保持统一,也就是说一个播音主持即使在不同的节目中,也是保持风格的统一。比如说,谢娜无论是在《快乐大本营》中,还是在《百变大咖秀》中都会以搞笑幽默的主持风格出现。其次,播音主持语言具有独特性。比如说央视主持人毕福剑其语言给人一种沧桑但是不失风趣幽默的感觉,而《今日说法》的主持人撒贝宁给人一种一身正气,刚正不阿的感觉。最后播音主持的语言具有探索性和取向性。如节目主持人倪萍在节目主持中的几次转型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特征。倪萍在早期主持的节目是《综艺大观》,这是一个娱乐性较强的节目,因此倪萍那热情奔放的主持风格和能够很好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在此节目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作为一个资深的节目主持人,她试图改变自己单一的主持风格,于是她又接手了《文化视点》这一节目。这个节目可以说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与《综艺大观》有很大的区别。这个节目需要的不是娱乐精神而是一种文化精神,它需要主持人不仅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而且需要以一种文化的视角,以一种客观冷静的方式来主持此节目。因此,倪萍改变了以往的节目主持风格,不论是在语言取向上还是在节目支持中表现的个性上都有了很大的转变,成功了完成了播音主持的艺术转型。后来,倪萍又主持《聊天》节目,又恢复了以前热情、平易近人的主持风格,这一例子很好的说明了播音主持个体主持艺术生命延续。

三、艺术人格与自身人格的关系

在艺术实践过程中,人才是主体,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播音主持不仅要把主体与客体紧密联系起来,更应该实现自我意志和创造。可以这样说,在所有艺术门类中,播音主持是最容易是实践者产生困惑与迷惑之情的艺术门类,他们特别容易走别人走过的路,即模仿别人的主持风格[2]。用别人的创造来掩盖了自己的创造。最后成为节目的奴隶,而不是自己节目的主宰。

谈及艺术人格我们会自觉不自觉的联想到播音主持的人品。虽然两者没有必然的直接的联系,但也不能把两者完全割裂。播音主持的人格是多方面的,是一个复杂的存在,而播音主持的艺术人格所反映的人格仅仅只是局限在艺术范围之内,不能与日常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混为一谈,但是在艺术人品中又会或多或少的反映出人品的问题。我们决不能认为“作为艺术家的人”和“作为人的艺术家”是完全对立的。一个人的人格不论在节目中如何的掩饰,他也会或多或少的显现出来的。播音主持不要因为节目的某些要求而抹杀了自己本身的人格与品行。

总之,语言是节目主持人驾驭节目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语言艺术功力的提高,决不仅仅是一些表达技巧的掌握,它包含了一个主持人整体形象的塑造和全面素养修炼。成熟的语言艺术修养必将为节目主持人增添风采。

参考文献:

播音与主持艺术论文篇13

一、播音主持的基本素质

播音主持素质的高低不仅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决定广播电视节目的宗旨、定位、发展方向等,而且还是播音主持能力和水平的具体体现。播音主持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在实际中,播音主持属于公众人物,其一举一动都会对社会群众产生一定的影响。道德修养直接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一个合格播音主持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因为在大众传媒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播音主持扮演的角色是一个传播者,将新闻高效地传递给社会群众,因此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其影响力不言而喻。只有在道德品质较好的基础之上具备良好的涵养,才能够将文化、新闻更好地传播开来,更好地引导社会群众正确认识自身的政治立场,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其次,健康的心理素质。一个优秀的播音主持需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唯有如此,才能够在开展播音主持的工作过程中,面对突发事件,从容不迫地采取有效措施,从而体现出播音主持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从播音主持的角度出发,它的随机性、灵活性以及挑战性等特征都较为突出,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员能有较为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也只有这样,播音主持人员才可以凭借自身出色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应变能力,将最好的播音主持状态呈现在社会群众眼前。最后,较强的业务能力。强大的内心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仅仅是衡量一名合格播音主持人员的参考标准之一,检验一名播音主持人员是否优秀还要看他的业务能力能否胜任这项工作。播音主持的业务能力也是判断播音主持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播音主持人员来说,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基础、扎实的文学功底,而且还需要较高的文学素养。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表达能力、判断能力、思维能力的强弱以及言辞是否通顺等都会对播音主持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只有做好这些,才能够充分展现出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引起社会群众的共鸣,为播音主持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条件。除此之外,播音主持者还需要具备编排、监制、采集等方面的能力,这与播音主持者的业务能力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二、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分析

“艺术来源于生活。”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并具有多种表现形式。而在播音主持领域,艺术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表演,甚至于播音主持大厅里的灯光或者造型等都属于艺术的范畴。一名优秀的播音主持人员应该能在工作中灵活地将这些艺术元素融合在一起并加以利用,以此来吸引观众的眼球。播音主持不仅能借助语言将信息传达给观众,同时将音乐等元素融入到播音主持中,还能让主持效果更加生动形象,对气氛的烘托也更加彻底,一方面向世人展示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更有益于信息的传播。一名优秀的播音主持人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充分展现其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首先,展现口语魅力。播音主持工作实质上就是凭借播音主持人员的语言能力来向观众展现其独特口语魅力的方式。播音主持人员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以及观念的,而从广播电视节目的角度出发,一档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并受到追捧和支持的广播电视节目,离不开播音主持人员的口语魅力,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员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并在工作中充分展现口语化魅力。播音主持人员口语化语言的独特性、个性越强,就越能够展现出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例如在播音主持过程中,播音主持人员的语言比较简洁,这便是其艺术魅力的体现形式之一,这样不仅可以体现出口语化语言的魅力,而且还能够易于社会群众的理解,获得他们的支持以及欣赏。值得注意的是,口语化播报与书面稿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应该将书面稿的内容尽量用口语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以此实现口语化与个性化的有效结合。其次,开拓观众的思维,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应该充分调动观众的想象能力。在播音主持过程中,对于播音主持人员来说,与观众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应该建立在观众对节目的感受基础之上,打开他们的思维,并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让观众能通过观看节目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从广播电视台节目的受众群体来看,如果一个广播电视节目能在受众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就充分说明这个节目取得了成功。但是,从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员的角度来看,他们仅仅只能依靠自身的语言表达,将信息如实传达给观众,图像、视频以及音频等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这就需要观众在观看节目时,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根据播音主持人员传递的信息,了解新闻内容。最后,立足于实际,创造个性。与其他传媒人员不同的是,播音主持人员在进行播报时,主要是通过播音主持人员的声音体现出播音主持的魅力。在节目中,根据播音主持人员及其所处的时代、地域、阶级等情况,结合节目、稿件、个人经验、经历等,才能够在立足于实际的基础上,实现播音创作的个性化。在所有因素中最重要的便是播音主持人员的个人经历,其他因素都是通过播音主持人员的个人经历才能够对播音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播音主持的特点和风格的确定必须要充分考虑到个人的客观条件和性格特征,只有立足于实际,并有效结合自身的播音主持条件,才能够充分展现出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

三、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实践

(一)充分展现出语言情感的艺术魅力

情感无论是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加强人们之间联系和交流的重要手段,而且还能够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此,在播音主持过程中,播音主持人员应该加强对情感的运用,这对充分展现播音主持的艺术魅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情感也是播音主持人员在传递信息时的重要媒介。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只有付诸情感才能够引起播音主持人员与社会群众的心灵共鸣。对此,播音主持人员应该重视语言的情感表达,加强情感艺术魅力的体现,并提高信息的传递效果。

(二)塑造良好的听觉形象

怎样塑造良好的听觉形象也是播音主持人员需要关注的重点以及核心问题。广播电视传媒始终处于大众传媒的主要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听觉形象的塑造就是播音主持人员内在涵养的真实体现。而广播电视台对于播音主持人员的内在涵养有着较为严苛的要求,且播音主持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对听觉形象的塑造,它需要播音主持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逐渐积累而成。具体来说,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播音主持人员要有计划地提高自身气质以及综合素质,并加强对人格的培养与塑造,只有这样,才能在播音主持过程中,始终带给观众一个良好的听觉形象。衡量一名播音主持人员是否优秀,要看他是否具备扎实的文化功底、丰富的专业知识基础、独特的语言表达技巧、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人格魅力等素质。另外,想要确保播音主持人员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还要求播音主持人员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塑造听觉形象的重要手段。要想灵活应对突况,控制好广播电视台节目的流程和状况,为观众带来愉悦的享受,播音主持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注重语言表述的艺术魅力展现

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播音主持内容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对此播音主持人员应该充分了解社会的实时变化,时刻关注周围新鲜事物的出现以及时事新闻,才能够在播主持过程中引导社会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换句话说,播音主持人员要运用质朴、得体的语言,在社会实际的基础之上,让听众身临其境,体验到播音主持的魅力。在此过程中,播音主持人员可以充分展现出自身独特的性格特点,让观众感受到不一样的播音主持,这不仅有利于形成别具一格的主持风格,而且还有利于观众正确理解相关的信息内容。与此同时,播音主持人员还需要掌握语言发声技巧。对于播音主持人员来说,必须要站在声音艺术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审美价值和艺术性的讨论,而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声音是艺术审美感受的前提条件。掌握发音技巧是播音主持人员展现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关键。因此,播音主持人员应该善于利用自身的声音条件,塑造播音主持艺术形象,加强发音练习。除此之外,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以及交流,来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技巧、知识涵养以及对节目的驾驭能力,从而在满足声音、形象、情感等方面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四)正确掌握社会的价值取向

正确掌握社会的价值取向对于播音主持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播音主持过程中,社会价值取向直接决定着节目的成败。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员能对当前社会的价值取向有准确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在节目中向观众传达正确的信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舆论导向。从播音主持人员形象审美的角度来看,其表现出来的内涵已经不再局限于播音主持人员本身,而是作为一个整体艺术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中,播音主持人员的艺术内涵不仅包含自身的性格特征、知识结构、人生经验、人格魅力等,而且还包括在宽广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体现出来的社会学价值。换句话说,播音主持人员的艺术形象不仅仅是其自身形象,也不是由其中某个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由不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下而共同塑造的结果。在目前社会信息、利益追求、价值取向多样化的背景下,各个播音主持人员应该正确认识到社会价值取向在播音主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将专业知识充分运用于实践之中,认真做好播音主持工作。

(五)充分利用广播的传播规律

由于广播电视的播音主持工作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所以,在播音主持实践中,播音主持人员可以在灵活运用广播传播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从而收到良好的工作效果。由于广播传媒与其他大众传媒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具有独特的性质,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播音主持人员,在进行播音主持的过程中,实现对广播传播规律的灵活运用,一方面可以确保整个广播电视台声音传播的连续性,另一方面还能在充分发挥语言艺术魅力的同时,促进播音语言的合理衔接。正确运用广播传播规律,是做好播音主持工作的先决条件,同时也能保证各种有效手段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融合。在实际中,广播传播不仅仅只是一个部门的工作,它关系到广播传播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例如可以将专业的广播传播知识运用于播音主持的实践之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深化理论知识,而且还可以积累播音主持经验,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各个播音主持人员应该综合利用多种表现手段,充分展现出播音主持的语言艺术,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播音主持艺术魅力。

四、结语

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形成和体现,不是一项单纯的任务,而是需要在实际中,经过大量的培训和实践而形成。播音主持人员应该根据周围的社会生活和工作并结合传媒行业的特点,全面了解受众群体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塑造自身的播音主持形象。除此之外,播音主持人员还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巧和基本素质,充分展现出语言魅力、声音魅力、个性魅力等,以此吸引观众,从而提高播音主持的质量和效果,继而促进大众传媒事业健康良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晨.关于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实践探索[J].今传媒(学术版),2013(7):131-133.

2.灵莉.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5(12):297-298.

3.高赛楠.关于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实践分析[J].东方文化周刊,2014(17):142-143.

4.王奥然.关于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实践探索[J].科技传播,2016,8(11):48-49.

5.李勇生.关于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实践探索[J].西部广播电视,2015(13):142-143.

6.陈微微,苏剑,陈亦旭.关于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实践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12):65.

7.王文.基于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实践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9):12.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