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专业实用13篇

播音主持专业
播音主持专业篇1

播音主持专业:专业面向广播影视媒体及相关机构,培养具备中国播音学,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哲学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从事广播电视普通话新闻播音主持及新闻报道,专题播音主持,文艺节目主持,体育评论解说,双语播音主持,影视配音及演播,以及播音主持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复合型语言传播精英人才。播音与主持艺术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专业,随着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播音主持职业将成为未来就业领域的热点和亮点。全国有播音主持专业院校超过一百三十所,以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山西传媒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为代表的全国播音主持专业院校每年培养数千播音主持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播音主持专业篇2

一、播音主持专业现状

播音主持专业是目前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的一门专业,也是受到了广大年轻人追捧得非常热门的专业之一。播音主持人每天都会在电视中和人民群众见面,是比较典型的公众人物,播音主持人通过侃侃而谈,忧国忧民的话语,引导人们关注时事。同时,播音主持人必须拥有即时应变能力,要足够幽默诙谐,同时也要落落大方,甚至有一些播音主持人已经被目前的年轻人视作偶像,这也让播音主持这个行业受到了极度追捧。通过我国权威的统计部门统计不难发现,我国目前已经有100多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播音主持类的专业。根据其专业所招纳的学生人数进行统计可以知道,每年的播音主持专业招生规模大概都在1万人左右,这个数字也会不断地扩大。随着生源的增多,播音主持专业对人的基本素质要求也变得更加严格。现今社会不是只依靠外貌,就能够在播音主持类的专业获得成功。播音主持类的专业所涉及的范围是非常广的,当然,新闻学是最为重要的学科。除此之外,因为目前新媒体的崛起,媒介传播速度变得更快,所以传播学在播音主持的专业教学过程当中,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在新的形势以及背景下,播音主持类的专业也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因此,工作人员要能够在传播学的视野下积极思考,传播学对播音主持专业有可能会带来的创新以及发展。

二、语言传播视野下的播音主持专业

语言传播是一门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艺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我国的广播电视渐入大众视野,逐步取代了广播播音。这也使得语言传播艺术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发生了变化,其重点由培养播音员逐步转向了培养节目主持人。由于播音主持专业是从播音专业发展而来,所以其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也立足于播音专业。其教学主体是主持中的发声技巧、语言规范和各种类型节目的主持演练[1]。即使当前播音主持专业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有了教学与学科群,但是其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教学内容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是当前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一大问题,导致了学生缺乏一定的实践基础,甚至有部分学生专业水平严重不足。此外,其专业教学体系并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人才专业素养的要求,这也进一步导致了播音主持专业发展陷入了困境。

三、传播学以及播音主持专业中的问题

我国的播音主持专业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目前的社会现实需求,以及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在传播学的推动之下,充分借鉴一些比较成熟的社会人文类的学科。并且积极的容纳更多的学科,不断地拓展本专业的发展空间。播音主持类的专业在很大程度上和人类的传播活动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的,和观众以及听众必须进行比较有效的沟通以及交流,这也正是播音主持最为根本的目的之一。传播学在其根本性质方面主要包含有比较鲜明的双方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意义。根据目前我国的播音主持专业所进行的专业设置,以及课程要求不难发现,播音主持类的专业教学是根据第一阶段是语音发声的学习以及练习,第二阶段是语言表达的学习以及锻炼,第三阶段是广播电视播音学习,当作基本标准来完成的。在第一个阶段和第二个阶段学习的过程中,因为只是依靠书本方面的知识,比较忽略和实践之间的结合,这也会让学生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专业的教学和广播电视传播的语境相互之间的结合不够紧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学生只是记住了如何发音,但是会导致学生的发音过于机械。在真正的步入真实的广播电视节目当中的时候,往往出现难以适应的情况。因此有很多单位并不十分喜欢播音主持专业类的毕业生,而沟通意识不足也会让学生学习比较表面化,节目形式出现了模式化的情况,传播学最终的目的是有效传播。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大胆进行创新。将有效的沟通当作教学纽带,尽量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成为具备沟通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四、语言传播视野下播音主持专业的教育改革

(一)语言传播能力培养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育,应该坚持对学生语言传播能力的培养。当前语言传播艺术中,虽然节目主持人要比播音员更加受大众欢迎,但是需要明确的是,主持人无法取代播音员,同时,语言表达和语言逻辑是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素养。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语言传播能力要走中培养学生的发声及语调和语言技巧[2]。此外,基于语言传播艺术的主要功能是报告新闻、传递资讯以及维系人际沟通,专业人才培养中也不能忽视对学生人际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社会经济的发达程度和社会分工决定了社会对语言传播人才的需求量。当前我国市场化较改革开放前有了明显提高,这也意味着社会对口语传播人才的需求量会相应增加。社会需要表达、沟通和、协调能力俱优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也给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明确了方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媒体行业的需求,而忽略经济社会对其的需求,因此,应该加强对该专业学生的语言传播能力,提高其专业素养。此外,在培养学生语言传播能力的时候,应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不能只学习语言传播的相关内容,还应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其他专业素养。

(二)学生职业观念培养由于播音主持对公共生活以及社会舆论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所以传媒工作者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可能对大众起着较大的影响作用。这要求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对学生的职业伦理观、职业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正确职业价值观和伦理观的树立,可以在学生的职业生涯中对其言行起到制约作用,避免误导大众思想和社会舆论的方向[3]。因此,对学生的职业观念的引导树立应该在播音主持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得到体现。

(三)学生就业方向指导拓宽学生的就业面,指导学生就业方向是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改革的另一重要方面。广播电视行业是当前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但是其人才需要有限,因此,专业教育改革应该积极拓宽学生的就业面,为学生就业方向的选择提供指导。除广播电视行业外,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还可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学生可以选择在新媒体行业就业。新媒体行业是当前需要播音主持人才最多的行业之一。该行业需要的主要是播音员和主持人,随其专业素养要求极高。因此,在播音主持专业教育中,应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第二,语言传播教学。为引导学生在其他行业的发展,减缓学生就业压力,可以指导学生在语言传播教学方向的发展。当前我国播音主持行业正处于发展期,教学人才较为短缺。因此,该专业的教学改革可以体现在对学生素质培养方向方面。播音主持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引导公众生活的职业,因此只有工作人员拥有一个良好的职业价值观以及伦理观,才能够真正地引导公众拥有更加正确的思想,并且做出正确的行为。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在之后,很有可能会借助媒介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因此利用职业以及职业价值观和伦理观约束自己自身的行为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教育也必须要体现在播音主持专业的课程设计当中。

五、语言传播视野下播音主持的发展

播音主持专业篇3

从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专业本科教育成立至今,带有中国特色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已经走过了30余年的发展历程,积累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训练方法。时至今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全国近百家高校开设了播音主持专业。一些高校大胆实践,改良、变革了僵化的传统教学方法,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学理创新,但鱼龙混杂之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漏洞,值得警醒。

以新闻播音为例,似乎可以洞悉一些教育中的漏洞。传统播音主持教育中,新闻、评论、通讯播音一度被视为是播音员学习中必备的“三大件”,缺一不可。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广播电视媒介中,传统通讯和评论的需求量日渐式微。相应地,在高校教学训练系统中,通讯和评论的训练也就逐步被搁置在角落中,这不足为奇。但纵观国内外广播电视媒体现状,新闻播音,特别是消息类新闻播音的需求量仍旧是庞大的。举凡拥有一定广电从业经验的人都清楚,“新闻”“综艺”“电视剧”是当下电视媒体中的三驾马车,三类节目的质量水准直接决定了所在媒体的品质与声誉。于是,我们可以想见,一家电台、电视台新闻播音质量的高低,一定程度而言,表征着该媒体的整体传播质量。

新闻播音能力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其创作的难度也不容小觑。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素有“画犬马难,而画魑魅易”的说法,这意味着写实与写意流派在创作技能中的要求有高下之分。相对而言,新闻播音在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中属于写实性创作,要求播音员在音色、气质、语言面貌、气息、反应能力、文化修养等方面有较高的修养。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校期间的刻苦训练是成就优秀声画形象的基础。然而,近年来,随着“说新闻”大行其道,传统新闻播报的生存空间一度萎缩,铺天盖地的所谓“说”“聊”“侃”等表达方式势不可当。但随着风格化传播趋势的盛行,我们发现一些良莠不齐的表达方式混淆视听。姑且不论方音肆虐,走字、跑音的现象屡屡出现,更有一些曲解语义、缺乏理解,无视政治、政策尺度的言语表达充斥在广播电视当中。

历史总是在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行的进程中迈进。轻松活泼、亲切生动的朋友式表达本应是“说新闻”的应有之义,然而,不加思考地机械复制,反而给人以“邯郸学步”之感。“用事实说话,以新感人”①的传播魅力作为新闻播音的基本特点,不仅不应当被消解,相反,无论在何种历史文化语境中,其规律性的认知理应得到广泛认同与深入理解。

在传统舞蹈艺术学习训练中,把杆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无论何种舞蹈流派,都需要借助把杆完成基本功训练。这一点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作为播音主持艺术,是否有一种现实或虚拟的“把杆”,可以锤炼有声语言创作的质量呢?笔者认为,无论学生今后是否要在电子传媒中担任新闻播音的工作,作为基本功训练,新闻播音,特别是消息类新闻播音,都应该被视为专业学习中的“把杆”而存在。因为新闻播音以规范性为前提,倡导一种纪实化的创作法则与审美规范。对于新闻播音的训练,可以锻造学生多方面的语言能力。这些能力既包括吐字归音的规范性、用气发声的科学性、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有声语言传播的精准性,也包括俯贴受众的对象感、理解内容的深入性以及思维反映的运动性,等等。总而言之,对于新闻播音的训练与学习,绝不是追求所谓的“八股腔”,而是寻求质朴无华的传播语言本体特色,追问言语传播的至高境界。

二、新闻播音“把杆效应”的实践运用

有播音主持教育学者坦言,“实践教学需要相对成熟的管理制度保证其顺利进行,但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多以零散、无序的状态呈现,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②诚然,每一所高校各有其教学理念与特色,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但每一种成熟的教学规律,都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必要的制度保障是学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新闻播音在教学中的比重当然需要加强,与此相对应的则是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

中国式新闻播音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特有的历史与审美风尚。这种风尚绝不是教条主义,更不是简单自由主义倾向的拥趸。坚持科学有效的学习和训练可以被视为一种教学原则而大力推广。

新闻播音的“把杆效应”集中体现在文字语言音声化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层面。广播电视中播音员主持人的有声语言传播应该被理解为人文精神的音声化。也就是说,一切传播语言都应该拥有相应的文化价值理解。进一步讲,见字出声的“肉喇叭”绝不是传播语言的本质,而是一种偏见和误区。在有声语言学习、训练中,我们有必要借助新闻播音的学习来锤炼学生的有稿播音能力,做到锦上添花。

就具体训练而言,首先,要在规范性上下足功夫。新闻播音的能力可以被视为衡量语言品质的一把标尺,考量传播者是否能够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此基础上,能否做到清晰、准确、圆润、动听、富于变化。这些能力的习得有赖于吐字归音、口腔控制、气息运用和综合理解。而恰恰是新闻播音的训练,能够迅速提升语言表达的规范意识与能力,从而使学生适应未来媒介的需要。

其次,新闻播音的训练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文稿理解与相应的处理能力。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新闻播音训练,透过客观的文字,展现出字里行间所要传达的意义和导向;在具体表达中,学生要学会控制情感、态度的分寸;在全篇稿件的处理中,理解文章内部的层次和主次;此外,还要求学生提高细节意识,在数字处理、具体情节的描摹、长句子、专业术语的把握中获得规律性认知。

在业界,经常会得到这样一种共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往往被当做一个台的标志性人物,他们的播报水平与荧幕形象是评价一个台业务能力的重要依据。一些台领导感慨,“可以在社会上广招各类节目主持人,可新闻主播非得是受过专门训练的不可。”③事实上,不仅仅在新闻栏目当中,包括社教、综艺、谈话等类型的栏目中,各类节目主持人都有必要通过有稿播音的训练来提升言语传播的品质。因此,新闻播音的“规整性、规范性、简洁性和较高的清晰度、较强的力度”④都会对各种类型的传播语体以及生活口语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不少从业者认为,当下的播音主持语言理应具有口语化传播的特点,任何字正腔圆的语态都是对生活化语言的挑战,不仅无助于拉近传授双方的心理距离,更可能会使传播语言的人际性魅力大打折扣。事实上,这一理解误区的确流毒甚广,其产生原因是不少从业者疏于理论学习所致。“汉语口语是指汉民族在日常言语交际中使用的口头语言”,⑤大众传播口语有别于日常生活中的口语,是在汲取了人际传播中种种贴近性特点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缔造出带有大众传播文化品格的更高层次的口头语言。这种口头语言包含了丰富的“口语修辞”策略,在秉承了新闻性,裹挟了人际性的同时,更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与审美中的表达意蕴:言简而意赅,言近而旨远,言约而义丰……而真正要实现这种更高层次的口语传播,必须经过系统而科学的有声语言训练。在基础学习阶段,新闻播音训练的“把杆效应”恰恰是提升言语传播品质的必要途径。进一步讲,无论何种类型的节目主持,都有必要进行传播语言的培养和锻造。有声语言表达的技能性要求绝不仅仅是消息类新闻播音的专利。

综上,我们可以窥见,新闻播音的“把杆效应”不仅仅是一把规范性的标尺,更是一种锤炼、锻造有声语言表达能力的利器。借助科学、规范、有效的新闻播音训练,学生将获得娴熟的有稿播音能力,透过有限的文字,表达无穷无尽的深邃内涵。不仅如此,树立和强化新闻播音重要性的认知,更是传媒教育者应当具有的规律性共识。

注释:

①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390.

②陈昕瑜.论播音与主持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新闻界,2012(4):67.

播音主持专业篇4

一、主持人的语用形式体现

“播音与主持艺术”是我国高等院校专门为培养播音员与主持人所开设的专业。然而,从播音与主持艺术这个专业的字眼上来看,播音与主持又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它们各自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同时却也是相互服务于主持人和节目的。而无稿播音则更需要主持人的临场应变能力,需要主持人能够根据节目的整体需要进行适当的语用,也就是教学中的“即兴口语”,考验的不仅仅是主持人的应变能力,更多的还需要主持人要有更广泛的专业知识[1]。

主持人在节目中作为了一个整体的主导者,作为第三人称的形式进行播读,随着人们对节目的不断需求,更多的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也更为严格,而我国高校设置的主持人的课程却与我国电视业主持人的培养存在一定的矛盾,而这种矛盾的解决,则需要在今后的培养过程中,能够对学习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够更好的提高即兴口语的语用形式,从而能够适应更多的节目形式,不拘泥于播读的节目类型,也能够更具有自己节目的风格、主持的风格[2]。

二、增加思维训练、提高应变能力

电视节目呈现了多种多样的节目类型,对主持人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比如,现在较为流行的脱口秀节目、大型相亲节目等都需要主持人对现场的一个把握,这也就需要各高校在开设播音与主持课程的时候增设思维训练相关课程,在学习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是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在沟通场域中口语生成的关键,面对突况的快速反应能力有一部分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反应,但更多的是经过快速思考过程之后做出的某种决策。对于娱乐节目来说,则需要主持人最为灵活的反应能力,我们最为熟知的《快乐大本营》,何炅、维嘉、谢娜、杜海涛、吴昕五人组成的“快乐家族”搭档主持。五个主持人都担当了自己不同的职务,在节目的进行中,何炅起到了整个节目的主导作用,谢娜虽然我们总是觉得她是一个古灵精怪,以搞怪为主的身份,但是在节目中如遇到突发状况,谢娜总是会以她独有的方式化解这种尴尬,而吴昕则是以一种淑女的形象出现在观众的面前,与谢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的同时,在节目中遇到突发状况,她则代表了一部分的宅女、淑女们做出了选择,以温情为主。而维嘉和杜海涛则较为理性,在节目中遇到突发状况,海涛总是能以自嘲的方式化解,让观众和嘉宾都转移了注意力,将尴尬化为了笑声,为观众带来了轻松。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也要加入这类培养其应变能力的课程中得到更多的实践与锻炼,为学生将来在走入一线后才能拥有更好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提高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文学素养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一种相对拥有“话语权”的角色[3]。这才能够真正的符合了人们心目中对主持人的形象的定位。而随着播音主持专业的火爆,众多院校纷纷开设了播音与主持专业,而其要求学生的文化课分数却相对较低,更多的是注重了专业素养。

文化内涵的缺失势必会影响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在沟通场域中口语表达的生成。对主持人来说,面对不同的电视节目应该具有不同的状态,同时也应该具有不同的文化知识,从而才能够将节目做得更丰富,更富有内涵。如果只是一味的按照编导所给设计好的稿件来进行播读的话,对节目中出现的突发状况,则会缺少了一定的节目丰富性。通过这点,则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成为了关注的重点所在。我们也不凡看到,许多著名的主持人,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历练之后,都会选择进行幕后深造,充实自己的同时,能够拥有更广的知识面,观众也希望能够观看到一个具有高品质的电视节目,也希望能够看到更具品味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学素养不容忽视,语言和文字是相辅相成的,文学内涵的积淀对于主持人在沟通场域中口语表达的生成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应该提高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文学素养。

注释:

[1]韩菊.广播电视专业化与播音主持教学[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2 (9).

[2]张潇潇,谭天.论我国节目主持人培养模式改革[J].现代传播,2007 (6).

[3]敬一丹.提高播音员与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J].声屏世界,2006 (6).

参考文献:

[1]韩菊.广播电视专业化与播音主持教学[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2 (9).

播音主持专业篇5

一、我国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现状

伴随着我国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学院提供了大量人才,但人才质量却无法得到保障。现从招生、学生知识背景、专业课程设置、就业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播音主持专业招生现状

随着最近几年播音主持专业的迅速发展,播音主持专业在不断扩招。一方面是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学校不断增加,仅仅十几年就从几十家发展到四百多家,这种发展速度让人担忧。另一方面,学校招收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从前学校采取的是精英式的教育方式,但现在部分学校只是为达到综合性大学的标准才开设播音主持专业,尤其是以往的工科类院校。再加上扩招,导致不少学校播音主持专业教育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2、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知识背景

到目前为止,考取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大多是艺术生。高一、高二主要学习文化课知识,高三主要学习播音主持类的知识。而这些艺术考生,一部分是出于对专业的喜爱,一部分是出于面对应试教育。一方面这些考生在进入大学的播音主持专业时已经具备一些基础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这也导致了这些学生在高中学习时专注于学习专业课,而耽误了文化课知识的学习,导致一些学生整体知识水平偏低。

3、播音主持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播音主持专业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它对学生语言、表演、信息处理和组织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这也就是要求播音主持的学习要有一定的实践。现在一般的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是大一学习基础知识,如普通话、文学知识的学习;大二学专业性基础知识,如电视节目的评析、媒介知识等等;大三主要是一些可以自主锻炼的课程;大四主要是进入相关单位实习。不同的学校偏向又有所不同,如中国传媒大学偏向于培养新闻主播和新闻类的节目主持,上海戏剧学院偏向于培养综艺类节目的主持人。同时,不少新办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也纷纷效仿这些院校,而一些综合性实力较强的院校则结合自己学校本身的特色,形成自己的特色。如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同济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等等。

4、播音主持专业就业情况

现在播音主持专业学生除了进入传统的电视媒体和报业外,还可以进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做网络视频主持人、移动媒体的主持人等等。播音专业的学生也有不少进入这些公司,进行广告、影视、动漫配音,或者做大型节目庆典的主持等等。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就业前景越来越广,同时,这对播音主持专业学生专业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二、我国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我国播音主持专业最近几年快速发展,可谓是喜忧参半。

1、市场需求与培养人才质量之间的反差

目前,随着文化产业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播音主持专业的市场需求在不断的增加。虽然最近这些年各大院校不断的扩招播音主持专业,但是毕业生的质量却得不到保障。

首先,教学资源没有保障。最突出的表现为:课程资源和师资力量不足。不少学校增加播音主持专业,前期准备不充分,不少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教师缺乏,课程资源也不足。播音主持与一般的文学专业教育相比更偏重于实践,因而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师不仅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实践经验,这样的专业教师对学生的专业培养有很大的帮助。随着新媒体和经济的发展,市场对播音主持专业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同时,播音主持过程中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以及采访和主持时运用何种策略,都是需要学习的。而这些仅依靠书面知识是很难达到的,这就需要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传授了。

其次,对播音主持专业性的误解。对于播音主持来说,只要普通话标准、容貌端正就可以了,这是个误区。播音主持不仅仅是对普通话的学习,普通话学习只是播音主持专业最基础的学习。对各种文化知识的学习,对电脑软件的应用以及采访、各种突发事件的解决能力等等这些都是播音主持需要学习和具备的条件。最后,市场需求大,但播音主持专业却出现人才既过剩又紧缺的现象,对应的专业性人才和高端人才培养缺失。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职位紧张,但一些新闻评论主持类、知识性节目类等一些专业文化性的主持人偏少。同时面对新媒体的发展,电视广播和新媒体的结合不断深入,对新媒体有了解并能够做好传统媒体的人才更是紧缺。

2、专业目标与方向

不少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方向也不明确。像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等院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但一些院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不同,导致学校抓不住自己教学的重点和特色。另外,本科、大专、双学位、甚至是研究生教学,在内容和模式上没有太大的差别。

3、专业教学模式与教学设备

目前,我国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单向的灌输式教育。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应对能力较差。另外,一些学校学生在校期间实践条件不足。播音主持专业设备要求较高且价格高昂,因此在各个学校数量有限,而这些设施的熟悉和学习是播音主持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些学校设备要求达不到,这对学生模拟学习及锻炼、熟悉相关设备有一定的影响。

三、播音主持专业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

播音主持专业不仅仅是讲好普通话,容貌端庄。成为一名合格的播音员和主持人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

首先,是即兴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即兴的语言组织能力,一个是语言表达能力。即兴语言组织能力,需要主持人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的进行语言组织,然后进行评论或是控制节目进程、调节气氛等等,同时语言的表达正确清晰,有感染力。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在进行节目主持时能够遵循语言创作规律,表达准确流畅、逻辑清晰、用词准确等,用语言在听觉上够抓住受众。随着广播电视的竞争,不少节目主持人要根据节目风格来调整自己的风格,为保证节目与人的统一协调,需要节目主持人根据节目风格塑造新形象,这些都是属于播音主持中的表演范畴。甚至在一些节目中需要主持人直接来表演一些节目。这种形象的塑造和创作就是主持人的表演能力。

其次,是信息处理能力和组织能力。无论是节目主持人还是记者都需要具备对事件的信息处理能力。面对新闻的采编和报道,突发事件等等,需要主持人和采访者能够准确及时的从被采访者和嘉宾身上捕获到各种信息,并且能够及时的进行信息加工和组织,发现其中的价值,并进行引导,从而扮演好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最后,具备较广的知识面。播音主持的节目是面对社会,背景也是整个社会,因而,播音主持人需要了解各个方面的知识。作为主持人要对自己所主持的节目涉及的专业知识有深入的了解,死记硬背,是无法表达节目的深层次内涵的,节目的吸引力和收视率也会下降。例如《档案》的主持人,戏曲节目的主持人,娱乐节目的主持人等等,对历史不熟悉,对戏曲不熟悉,对嘉宾不熟悉等等,都会被观众看出,并会让观众对节目和主持人产生不好的印象,影响到整个电视台和频道在受众中的印象。播音主持学习了解多方面知识,不是让其成为专家,而是要对节目内容熟悉,不陌生。

四、对我国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发展的建议

要改变我国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现状,首先要加强师资力量和改善硬件设备,其次要做好课程的设置,形成自己的特色。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引进优秀资源,形成课程特色,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竞争力。另外要根据时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即兴口语创作能力,并鼓励学生自主练习和锻炼,并多为学生提供一些自我锻炼的机会。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特色,形成专业化的培养,进行“独播”、“群播”的小课堂练习,多举行一些小组练习比赛,让学生自己来选题和选择自己的主持专业方向。最后,面对如此多的播音主持院校,可以根据地区和城市,进行学校合并,从而增强硬件和软件设备能力及师资力量。另外,相对于我国播音主持专业来说,西方国家的播音主持专业较为成熟。学习借鉴西方专业上的优点,并对一些西方研究的书籍资料进行翻译和学习,对我国播音主持教育也有很大的益处。多让学生看看这些优秀主持人的节目,引导学生自己来总结和分析,以形成学生自己的一套播音主持理念和经验。

结语

随着我国传媒事业以及新媒体的发展,广播电视媒体对播音主持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也对播音主持专业学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硬件设备,提升师资力量,专业化的课程教学,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会让我国播音主持专业更加的完善和成熟。除此以外,播音主持人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学习中外优秀的节目主持,让自己视野更开阔。

参考文献

①栾洪金,《我国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现状思考》[J].《当代传播》,2008(4)

②朱洁,《浅析综合性院校播音主持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J].《文教资料》,2010(7)

③马欣,《对当前我国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的思考》[J].《现代传播》,2009(3)

播音主持专业篇6

一、播音主持专业未来良好的发展空间

其实播音和主持艺术在我国是新兴的专业,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播音主持专业在我国的就业领域会呈现出热点和亮点。现阶段我国有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已经超过了一百三十多所了,以中国传媒大学和浙江传媒学院为首的播音主持专业院校每年都能够给社会培养数以千计的播音主持人才。播音主持专业能够培养学生新闻广播、汉语言文学、美术等多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这个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也比较的广泛,像影视传媒、大型的企事业单位、节目主持、宣传和策划等。我国在近几年大力的发展文化产业,所以相关的专业也随之成为了学生们选择的热门专业。播音主持专业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专业,伴随着播音主持专业的升温,除了中国传媒大学这个实力强大的学校外,各个省市的院校也先后开设了这个专业。这样做能够更加适合社会的需要,具体的来讲,现在我国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应经有了将近上百所。但是在教学的质量上却参差不齐,教学质量最好的应该就是传媒大学了,在这个专业的教学上,虽然各个学院设置的科目大体上是相同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上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的广播电台是比较的多的,全国省、直辖市级的广播电台就43家,各省台又会分为交通、都市、娱乐等几家甚至是十几家系列台,这就给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提供的大量的就业机会。并且除了那种比较传统的媒体之外,现代媒体的发展势头也非常的迅猛,现在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移动电视媒体,这就需要大量的播音主持人,就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另外,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广播电视将作为新的媒体形式走进人们的生活,它对于人才的需求量和传统的媒体不相上下。

二、当前播音主持专业遇到的问题

(一)专业招生比较混乱,生源质量下降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当今时代,播音主持专业已经被列为艺术类的招生范围内了,门槛相对来说就比较低。再加上招生人数的增加和开设播音主持专业高校数量上的增加,教学规模大幅度的扩大,这就给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任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阶段播音主持方面的人才慢慢的呈现出了复杂化的状态。在现在的相关规定中播音主持专业是属于艺术类的,门槛比较低,这样就很难找到那些有播音潜质的学生,也容易把有天赋的学生给埋没了。最近几年,很多的高校都看到了广播电视的发展速度,看到了社会上对于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很多的高校尤其是一些综合性的大学或者是文科类的学校都纷纷的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甚至有的学校开设两个或者是三个播音主持的专业。这样大量的招生,就会出现很多的学校仅注重学生的数量,不注重教学质量的现象,就容易导致生源的质量大幅度的降低,学生的专业知识不够,并且在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教学质量也有所下降。在生源质量不高的情况下,学校很难把他们培养成优秀的播音主持人才。

(二)专业教师相对比较匮乏

随着各大院校播音主持专业招生数量上的增加,一些高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弱,现阶段,大部分已经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都比较缺乏专业的播音主持教师,于是很多的学校就会在学校外面聘请一些播音主持人为学生进行授课,但是这些主持人仅仅能够传授给学生一些专业的知识与经验,毕竟不是专职的教师,在理论的教学方面仍旧缺乏经验,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时间长了就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比较滞后

在社会上现在存在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能力不强,也就是大学生眼高手低。这种现状并不能说明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没有努力,并不能够说学生笨。普遍的出现这样的现象就说明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内容的滞后性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在当前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进行教学的时候,依旧沿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大一的时候学吐字和发音,大二学有声语言,大三学习节目的主持,大四是学习电视播音、配音等。所以学生就会很重视正统性,经常会出现观众比较讨厌的“播音腔”,但是现在的广播节目形式非常的丰富,高校播音专业的学生还不能够完全的适应这种转变。所以就导致,一些学生在进行播音的时候对于现场的描述能力不高,甚至还不如非播音专业的记者和编辑。

三、促进播音主持专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我国的文化产业在新时代会有比较好的发展,国家也号召,大力的发展文化产业。在文化进行大发展大繁荣的时候,肯定就会对人才出现大量的需求,所以相关的专业包括播音主持专业在21世纪肯定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现在存在状况也是非常令人担忧的,大量的招生出现了现阶段供大于求的现状,并且学生的专业能力不够,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积极的解决问题,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促进传播学的发展。

首先,在专业的教学上,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实加强实际训练,以理论为依托,努力的营造媒体氛围,经常性的组织实践活动,为学生将来成为合格的播音主持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素养以及文化艺术修养,让学生既是专业领域的专家,又是各个学科上的杂家。

其次,在学生的素质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未来的播音主持专业发展方向上,会呈现的发展趋势,一是素质的全面化。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和播音工作者,就要有丰富的知识,尤其是现代我国发展如此快速的时候。所以播音主持专业也会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慢慢的走向全面化的道路。二是偶像个性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播音主持不再是“播音腔”而是逐渐的个性化、活泼化、生活化。

总之,我国的播音主持专业虽然现在存在不少的问题,但是也能够看出,这个专业一直在进步,一直在摸索中前进。在未来的社会中播音主持专业需要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学习,这个专业也会逐渐的变得全面化、个性化、生活化,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的更加密切。

【参考文献】

[1]朱玉华,丁宏.从用人角度反思播音主持教育[J].视听界,2010,(07).

[2]莫莉.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生探索时期职业生涯[J].现代传播,2010,(08).

[3]赵玉明.十年来中国大陆广播电视教育的新发展[J].现代传播,2009,(01).

播音主持专业篇7

一、目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雷同和窄化

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目标90%都是围绕着“培养具有新闻传播学、艺术学、广播电视学以及语言学等学科知识,能够在电视台、广播电视台以及音像公司等机构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技能型人才”。虽然目标上稍有差别,但是大体的意思都是一样的。这样雷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仅仅重视了人才专业能力和知识的培养,并没有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文化内涵以及职业道德引起重视和进行培养。同时,很多高校在办学类型、办学层次以及办学规模方面的内容一致或雷同,这样很难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实现发展,不能够满足科学培养体系的要求。

2、缺乏强大的师资队伍

据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有专职教师和高学历的专家团队,但是负责校内教学工作的老师大多缺少相应的专业实践经验,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凭借的是自身的教学积累和感性认识,在教学中很难突出实践性的效果。教师在实践方面的能力缺乏严重阻碍了高校在播音主持专业对人才的培养。

3、教学方式传统老旧

在大多数的高校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大多采用的方法都是大课小课相结合的方法,大课精讲,小课辅导,理论讲授,实践指导。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强调的是教学和实践的结合,但是学生并没有走出学校,仍旧是在校内进行的实践。此外,很多学校的实践环境在软硬件方面以及部门的系统性方面和实际的传媒机构的工作环境有很大的差距,并不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无法达到想要的效果。最后就是学校的教学缺乏一线教学,学生的能力和行业需求之间产生了严重的脱节情况。

二、创新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以人才需求为基础,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

受众是传媒事业发展的生命线,随着受众需求的多元化和传媒事业的发展,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着社会各界给予的更高要求。除了在口头表达方面要清晰流畅,在吐字发音方面要机具美感,在知识储备上要丰富深厚,同时还要意识到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灵活的控场反应。因此,播音主持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上,除了应该讲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通识知识。此外,在播音主持专业的办学规模、办学类型以及办学层次方面应该根据学校、专业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和行业需求的人才。比如,理工学校中课设的播音主持专业应该侧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师范学校中播音主持专业在人才的培养上应该更加注重对教育型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外语学校应该注重对双语主持人的培养。

2、建立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

播音主持教学应该和广播电视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播音主持是一个具有时效性的专业,这就给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很高得要求。播音主持老师必须对媒体的动向播音主持专业的第一线资料和动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全方位的把握,以全新的知识储备来为人才的培养服务。所以,高校应该积极的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和各种媒体之间取得密切的联系,定期安排老师到各大传媒机构进行学习和实践,熟悉和掌握播音主持专业的创作条件、创作环境、创作手段和创作理念,从而帮助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更改,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此外,各大高校还应该努力开发具有本学校专业特色的培养方向,对教学体系进行完善,逐渐改变现代播音主持专业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

3、加强专业实践教学

播音主持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应该将实践和产学研究进行紧密的结合,积极的拓宽教学的领域和渠道,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首先,和电视台、电台等媒体取得密切的合作,建立教学实验点,将堂教学延伸到机构教学中,及时的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调研和考察,让学生对播音主持的工作状态、岗位职责以及能力素养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此外,要吸收和借鉴优秀传媒学校和传媒机构之间开设的播音主持专业的培训模式,邀请专业的编辑、主持人以及播音员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制定适宜的培养方案。最后就是将学校的演播室、礼堂以及练功房等场所充分的利用起来,和电视台、电台等进行拍摄录制合作,为人才的培养提供实践平台。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播音主持事业的发展,社会和国家需要一批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各大高校在进行播音主持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从制度、师资、教学模式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学生的自身优势和特点充分的激发出来,为国家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推动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艳,梁巍.“就业优势强化”模式:在播音主持专业人才输出培养中的创新研究[J].大众文艺,2011(07).

[2] 王彦锐.关于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的再思考[J].新闻知识,2011(06).

播音主持专业篇8

二、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招生质量低

播音主持专业主要是面向艺术类考生的一个专业,报考的门槛比较低。随着全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考生梦想成为一名主持人,同时高校根据考生的需求也设立了相关的播音主持专业,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报考播音主持专业,就会出现招生质量下降的问题。

(二)师资队伍薄弱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报考播音主持专业,导致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师不能够满足这么大的需求,学校不得已只能面向社会进行招聘,这样招聘而来的大多是兼职的教师,他们的主业大多是主持人,虽然他们的工作经验丰富,但是涉及理论知识方面难免会有些欠缺,长此以往对于教师队伍的平均专业水平是一种降低。

(三)教学内容陈旧

根据目前的播音主持专业发展来看,大多数的毕业生对于业务方面都不是很精通,很难适应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同时,因为学校在教学方面建设的不足,导致对于先进的教育方式普及困难,这就使得学生学习不到先进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当前的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针对发音、语言表达能力和节目主持等方面,而当前的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这种需求。随着全媒体时代电视广播的发展,网络直播已经逐渐变成最热门的广播方式,随着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大量涌入,这个行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三、全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发展模式与培养方向

(一)专业培养与行业需求相结合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这其中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不能够和实际的就业相吻合,这就导致了播音主持行业虽然有着大量的毕业生,但是却很难胜任相应的工作。因此,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对于人才的培养应该紧紧结合当前行业所需,从而缓解行业内人才缺口和毕业生中就业难的矛盾。

(二)专业发展与个性化相结合

要对于学生而言通识教育是综合发展的必经之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就需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发展。同时,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之后的竞争当中可以有竞争的力量。现代传媒是一个综合的项目,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个性特色。

(三)复合型人才的标签化培养

播音主持专业篇9

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的现状与隐忧

1.专业招生现状。上世纪50年代,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教育专业的只有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一家。70年代,浙江广播电视专科学校(现浙江传媒学院)成立,形成两所院校花开并蒂的局面。目前,开设了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近400所,从最初的两所院校发展到10所,再从10所发展到近400所,用了10年,在如此短时间内的扩增速度让我们感到惊讶。从各大院校招收人数分析,最早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中国高校中,每年该专业毕业的人数均不超过60人。当下,每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生的招生数量都在5000人左右,供大于求的难题如何破解成为很多人关注的重点。2.专业课程合理性。教学过程中,课程设置是否合理非常关键。通过比较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与江苏师范大学等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现,本科生课程设置基本一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大致分为三类:专业课程、文学类课程以及选修课程。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学校对于播音专业教授都是学习借鉴中国传媒大学,大课教授课本知识,小课练习专业实践。播音主持专业是需要大量实践的专业,但是大部分学校由于硬件设施不到位或者设施较少并不能够让学生们有足够的练习机会。在媒介融合发展的今天,优秀主持人更应该有自己独具的个性,这就要求学校挖掘学生各方面的潜力,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不同类型的课程,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类型小组进行学习,这样更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专长。3.培养目标。院校的教学应该面向媒体,教学内容与时代紧密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培养出优秀学生。例如,西南大学自2003年起开始招收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生,着重培养新媒体播音专业人才。2005年,西安体育学院作为第一家体育类专业院校,获批开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体育方向),面向全国招生,培养体育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

二、新媒体时代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育培养启示

1.革新教育理念。在全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主持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有众多非科班主持人取得成功,成为大众熟知的名嘴,比如何炅是阿拉伯语系毕业,谢娜是表演专业毕业,但通过努力他们都成为家喻户晓的优秀主持人,他们的成功告诉我们成功的背后更多的是努力和沉淀。四年本科教育的时间里,书本中能学到的知识非常有限,所以平时的积累和实践尤为重要。为了让毕业生能够更快融入社会,适应竞争激烈的行业,必须革新教育理念。2.创新教学内容。课堂实践教学固然重要,但脱离真实媒体环境的仿真演播场景的模拟,无法满足真实岗位的实际需求,因此,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艺术实践教学研究迫在眉睫。目前,我国高校实践课程普遍为上镜主持,形式比较单一,学生们容易感到疲倦,要想培养优秀传媒人,需要丰富实践内容,比如多举办一些竞赛、专业汇报演出、作品展播、文艺活动等,让学生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校设备,锻炼自己,提升自己。艺术实践教学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课堂实践教学所不能替代的实际功能。艺术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以演带练、以赛促学”,使学生能够尽快提升专业素养,尽快适应媒体融合背景下工作岗位的综合性实践需求。实践证明,艺术实践活动已成为检验播音专业实践教学成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切合媒体融合背景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于实践教学改革和专业人才的培养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研究意义。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应该具有敬业精神、开拓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综合素质;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艺术语言创作基本理论和知识;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播音创作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掌握电视节目主持、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等基本技巧和方法;具有本专业的语言应用技能和电视设备操作能力;具有主持与播音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不但要考虑课程的丰富性,更应该考虑不同课程所占的比例以及开课时间,让学生学以致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3.改革教育培养方式。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要结合实际,根据当前传媒市场的需要,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按照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进一步集聚和优化办学资源,加快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发展水平,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专业发展趋势。

播音主持专业篇10

1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现状探索

播音与主持专业在目前的发展中,是一门综合了播音学、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艺术学等多方面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专业,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具备具备播报各类节目和各种新闻、主持活动和新闻采集、编辑项目以及制作各类媒体视频和电视节目等项目的技能,目前的一些节目也逐渐向现场化和大型主持方面转化,很多主持人也开始了幕后与台前的结合,更多地参与到整个节目的策划与编排,录制与表演当中来,因此,对于他们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播音与主持行业是一个热门行业,其目前市场潜力巨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贸易国际化,我国很多行业正在实现与世界的接轨,作为媒体传播的生力军,播音主持行业必须不断壮大起来,以专业的技术和良好的素质接受社会的挑战,同时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播音主持事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找准方向,除了专业技能方面的发展,还需要重点发展其特色文化,对专业的技术人才进行文化素养的培养,以求在未来的发展中,适应数字化的发展,将媒体发展为一门具有特色的传播队伍。

2未来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发展方向

根据目前我国经济贸易发展的趋势,以及社会市场和大众的需求,高校对于播音主持行业专业人才在未来的培养中必须是多方向的发展,对于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更加专业化、更加多元化、文化素养更高,要实现播音主持人才的国际化。

(1)播音主持人才更加专业化:要求播音主持人才必须具备专业的文化基础知识,还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有人将播音员和主持人定义为: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所进行的传播信息的创造性活动的媒介。语言,首当其冲成为了播音主持者必备的最基础知识,好的播音员善于运用语言和声音与大众进行交流和沟通,他们善于将语言和声音当成与大众沟通的最好工具,其独具特色的声音加上严谨组织过的语言,更具感染力,起到更好地快速信息的传递作用。扎实的语言功底、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强的谈话沟通能力,以及极具感染力的语言,是一个播音员和主持人必备的武器。因此,高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时,首先要注重人才专业知识的掌握,从语言的训练开始,对人才进行严格要求和考核。

(2)多元化的专业人才,在未来发展中更具市场竞争力:在未来的市场中,多元化的专业人才,必将成为广播行业炙手可热的争抢对象。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一个好的播音主持者最基础的技能,而想要顺应社会的发展,专业型的人才必须要有长远的目光,在未来的竞争中,市场更加倾向于集多项技术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因此,高校必须进行播音主持人才的多元化培养,在具备专业的语言基础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在新闻采编技能、以及各项音频和视频类节目的制作技能培训,因为随着社会的经济的发展,数字化逐渐成为引领人们生活的主导者,大众对于媒体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广播的交流上,他们对于声音、视频图像节目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能够进行多元化的发展,集多项技能与一身的人才,必将能够满足市场“一才多用”的要求。

(3)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以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地进行,国家的很多市场也逐渐实现国际化。作为很多信息传递和交流沟通的媒介,播音主持这一行业,更加应该注重自身发展方向的转变。开始商务、营销法律、管理以及除英语外的一些其他外语方面的课程,都可以增加学生对贸易方面、法律等方面的常识,为其工作和交流提供更多的方便,同时也是加快学生培养国际化的有效手段,从而促进播音主持人才多样化发展,将高校学生人才培养成实际活动的生产力。

(4)提高播音主持人才心理素质,培养人才应变能力:无论哪一行业,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从业人员的必备基础,但是,作为一名好的专业型的技术人才,除了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本身具备的行业技能,更多的是需要具备职业道德素养和必备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应变能力。对于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来说,除了职业道德素以外,还应该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面对很多突况时的敏锐的应变能力,才能在我国广播和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中适应专业的要求,主持和播出更多符合大众要求的高质量媒体节目。在我国现在的媒体节目中,现场直播成为主要的播出形式,既满足观众的要求,又符合信息实效性的,因此,对于主持人的心理素质及现场的反应能力及应变能力是一大考验,某些节目还要求主持人具备某行业个别方面的专业常识,以便会在节目中能够与各行业或者各类性格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活跃现场气氛,比如在一些大型的娱乐节目和一些访谈节目中,就对主持人的要求较高,这也是表现主持人或者播音员综合能力的一种方式。

对于学习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大多数缺乏的是实战的经验,而不是对于理论知识的掌。人才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的训练,应该以实践活动为主,学校可以通过举行各种类型的活动,来锻炼专业学生在实际演练中的心理素质和对各类突况的应变能力。通过实际的演练和舞台的锻炼,学生能够在失败了总结经验,越挫越勇,也能够在成功中取得进步,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

3结语

学校进行专业方面的训练以及实战演练,是对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素质提高的必要途径,但是,对于任何行业的高素质人才来说,文化素养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因此,在进行专业训练的同时,学校也不可以忽视对于作为未来媒体市场上的主力军的播音主持人才进行文化内涵方面的培养,让其学习各行业各类别的文化常识,既是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也是为人才综合能力提高打好基础,在未来的路上走的更远。

众所周知,任何的发展,都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也不是都能够速成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在教育中,学校不可盲目追求结果,进行揠苗助长式的教育,对于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要进行有效教学培养模式的建立,有的放矢,稳中求胜,还要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大众的要求,让学生在磨砺中前进;对于技术的训练,切不可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才不会因为盲目教育而使学校教育形成只注重形式而没有内容的结果,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二十一世纪新型播音主持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郁,曾志华.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播音主持专业篇11

播音主持专业是为适应我市社会经济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素质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而设置的。其中涉及的内容有广播电视播音学、新闻传播学、语言文学及艺术、美学等多种学科知识与能力。积极开展播音主持教学法的研究,积极探索播音主持教学中的新方法新举措,培养更多高质量、高水准的专业人才对社会传媒事业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的不断进步,传媒业对从业者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里,人们不得不紧跟时代步伐,学会吸纳更多的有效信息来充实自己,包括听、说、读、写,而恰恰这些全都包含在播音主持专业里。如何在新的时期,新的形势下对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专业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训练并且将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地结合变得尤为迫切。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播音主持专业与其他专业存在本质的区别。应该说,相较于其他的学科,播音主持更注重实践性,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只有真正地把播音主持的理论充分应用于实际的主持、播音、采访当中,才能深刻体会理论的指导作用,才能充分认识到实际运用当中的问题,再以理论进行梳理,以提高对专业的认识。

其中,《普通话语音》这门课作为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大学一年级的专业课,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专业的播音员首先基本功要过硬,因此正规的吐字发音显得尤为重要,要在即兴口语表达和有稿播音时体现语言的魅力,在有声语言再创作的时候体现文章的内涵和情感,吸引受众的眼球和耳朵。前提是播音员主持人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只有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才能使绝大部分的受众比较自然地接受传播内容,从而更进一步的传播。播音,既具有自然属性(如声音的传播、形象建立的物理、生理属性,以及电子传播的特性等),又具有社会属性。要实现这些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内容传播过程的中信息就要尽量保证不丢失,因此,普通话语音作为最基础的学习和训练内容是学习整个播音主持理论的关键和基础。从基本的语音训练到到吐字发声的训练,再到基本的语言的表达训练,可以说是一环扣一环,而普通话语音正是其中最初的一环。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以南师大的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组成来看,生源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山东三个省。三个省的学生在普通话语音方面的问题常常呈现出地域性的特点。比如,在发音过程中,受各地方言的影响,单方地区的学生,以无锡、常州、南京为例,在普通话语音中会出现边音与鼻音混淆及前后鼻音混淆的问题,如:牛奶的“牛”常常读成“流来”,也就是将“n”误读成“l”。又如:将“成功”读成“陈功”,也就是将复韵母“eng”误读成“en”。而徐州虽然在江苏,但是语音习惯偏北方,因此语音当中声母的使用常常比较标准,反而是韵母的后鼻音发得过于靠后,或者是在韵母当中加上不需要的额外动作,例如:“e”这个韵母和声母配合时,口型保持不变,持续到最后,但是徐州的学生常常发成“ea”,也就是在发音过程中,将最后的口型由“e”向“a”变化,因此在听觉上,这样的发音虽然不影响信息的接收,但是带有地方口音,不算是标准的普通话。山东的学生又呈现出自己的语音特点,山东方言和徐州方言有相近的地方,但是不完全一样,仔细分辨两地学生的发音,会发现,山东的学生在普通话的学习过程中,比较难改正的是调值的问题,也就是普通话语音中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的发音不到位。

二、思考

如何在课堂上,纠正学生固有的语音问题,是我一直在思考的。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使学生充分吸收普通话语音当中涉及的理论并加以理解和运用主要依靠四点,即鼓励式教学的有效性;上课形式的多样性;教师示范的重要性;课外实践的必要性。

(一)鼓励式教学的有效性

由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科特殊性,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就经历了面试的过程,在准备面试的过程中,已经对专业进行了一定的学习,并且能够通过面试的层层选拔,进入高校学习,这本身就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肯定。另外,十几年的语言习惯使很多学生的发音问题比较顽固,要改变一种习惯;就要靠每日的积累和练习。如何有继续努力和练声的动力,除了对播音主持专业的热爱之外,更重要的是靠老师的鼓励和引导。在这些年的语音教学中,我感到,学生其实非常希望纠正自己的语音问题,尤其是困扰很久的口音,因此,如果老师在每次的回课和训练中能看到学生微小的进步,并加以表扬,就是对学生莫大的鼓励,因为这不仅仅是在纠正语音,更是在向习惯挑战。老师的鼓励常常可以给播音专业的学生继续前进不怕困难的动力。当然,一味地赞扬也不行,这会让学生对自己的问题不重视,止步不前,因此,适度地否定也很关键。这就需要老师在授课时,用自己的真诚和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指导老师应该在专业上不断发现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改正、改进,提出学生不足的地方,这对学生认清自己的专业水平并且不断学习是有很大好处的。但同时,还应该主动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及时有效地将学生的优势巩固、稳定,再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引导,使学生有更大的发展。在一次课上把某个学生所有的问题全部指出,往往会使学生产生自卑的情绪,并且对自己产生怀疑,对专业学习产生困惑,而这对播音主持学习来说是一大阻碍。相反,如果每次指出一点错误,并且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纠正和训练,看到成效后,学生就会有更大的兴趣和信心去攻克其他的难题。善于鼓励学生,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学习的信心在学习相对枯燥的普通话语音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也能帮助学生后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上课形式的多样性

专业的特殊性使每个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个性表现更强,因此传统的上课形式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单纯讲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通过多种上课形式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呢?通过学习和观摩其他高校本专业课堂的设置及结合我在中国传媒大学学习时的体会,我认为,上课形式的多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语言创作的动力。例如:在学习经典散文《背影》的朗诵过程中,除了和学生一起分析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写作意图等外,还可加入视频——《背影》电视散文的观看,让学生对作品有直观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对作品产生感性的印象,增加自己对父母的印象,并展开联想,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意境。又比如,在学习语音的过程中,引入经典电影对白的练习,让学生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学习语音在不同语境中的变化,并通过学习强化发音吐字。同时结合优秀的朗诵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爱,甚至带学生到操场、草地上去练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枯燥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始终具有饱满的热情。

(三)教师示范的重要性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省市,在进入学校学习之前一直处在当地的语言环境当中,形成了固有的语音习惯,因此在纠正语音时常常显得比较吃力。此时,仅仅强调理论上发音的舌位、口腔的开合度及共鸣的位置等在教学中就显得力不从心。因为学生无法直接地看到、听到,甚至是摸到正确的发音位置,以及正确发音后的语音状态。教师的示范作用在此时尤为重要,示范正确的发音,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可以帮助学生对理性的理论知识有感性的认识。同时,模仿学生错误的发音,与正确发音进行对比,让学生进行听辨的练习,帮助学生在独自练习时分辨正确与否。教师的示范不仅仅是机械地重复正确的发音,更要结合不同的语境不断变化新的词汇,帮助学生记忆,使学生适应不同文字和环境的要求。同时,播音主持专业老师的示范本身也是树立自己专业权威的过程,因此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所有的专业老师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的程度,还要对自己的实践水平进行训练,不断提高,以适应不断变化中的学生的需要。

(四)课外实践的必要性

从现阶段的教学工作来看,单纯依靠课堂的教学培养优秀的一线播音员和主持人及出镜记者是不现实的。因为学校毕竟教授的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基础理论,应该在这样的基础上,让学生到更大的空间中去锻炼,去实践学习到的理论。因此,课外实践就显得非常必要,是对课堂教学最好的补充。课外实践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主持参与学校的大型活动,锻炼自己的主持能力;参加电台电视台的采访和主持,锻炼应变能力,同时明白一线媒体工作者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电视剧,动画片的配音工作可以使学生尽快训练自己的语音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纠正发音,提高学习效率……这些实践工作其实已经涉及媒体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将来学生毕业称为优秀的采编播一体的合格媒体人打下了基础。

要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积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强化自身的专业素质,为学生做榜样,尽力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我认为,这些是播音主持专业的指导教师应该积极努力的方向。用情吐字、用爱归音、用心教学是播音主持教学生涯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付程.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3).

播音主持专业篇12

一些中小城市高校播音主持教学专业制定的培养目标始终沿袭传统高校的培养目标,没有考虑到互联网时代对播音主持人才提出的新要求,这就在教学内容框架上远远落后于大城市的播音主持教学。

2、课程设置

中小城市高校的播音主持教学每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均分为三类,即通识教育课程、实践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这些大类和小类课程的设置依然沿着模仿大城市高校的步子继续行走,并未做出适合自己的课程设置。

3、师资力量

目前,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高校,衡量师资力量雄厚与否的标准关键是看教师队伍中有多少硕士、博士及院士文凭。而我国播音主持界的名师、学者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名校,名校配名师似乎已经成为我国的传统。相比大城市的播音主持教学而言,中小城市高校的师资力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存在非播音主持专业出身的教师。

由于中小城市高校播音主持教学有小部分教师并非是科班专业出身,因此他们专业理论基础相对薄弱,这对于学生理论知识体系的建构十分不利。

(2)有播音主持从业经验的教师相对缺乏。

由于现在中小城市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大多数教师是在完成学业之后就直接进入高校工作,从业经验相对缺乏。

(3)缺乏业界名师。

在硬件设施、薪资待遇等很多方面,中小城市高校播音主持教学不及重点院校,因此较难吸引业界名师。

二、中小城市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进展较缓的原因

中小城市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进展较缓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就造成教改进展缓慢的主观条件而言,基本是各个高校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不到位所导致的,也就是上文所说的现状。

1、中小城市高校数量较少,有些城市仅有一所高校,且有些又设在郊区,附近大都是乡村,这就使得学校规模的发展和学科建设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2、有些中小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条件较差,道路交通不太方便,故其经济发展程度不是很高,政府财政收入紧缺。

3、中小城市高校大多数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为加速培养地方建设的急需人才、发展地方经济而建立的。由于时代背景的原因,这些高校基本是专科学校,建校时间较短,学校规模较小,教学底子也很薄,因而中小城市教学改革的实力较弱。上述的客观条件给这些高校播音主持教学改革增加了许多困难,严重制约并影响了中小城市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的进程,是造成这些高校教学改革进展缓慢的关键原因。

三、加快中小城市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的对策

播音主持教学未来的发展,打造专业的播音主持团队,不能仅仅依靠为数不多的知名院校,因此加快中小城市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是必然的趋势和要求,因此中小城市高校就必须有一个全新的教学改革模式,以便适应新闻事业日益发展的需要。

1、适应互联网视域,明确培养目标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播音主持人才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最基本的是要拥有可持续能力,即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也要具备提升专业知识学习、融入播音主持节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传媒体系的层次化和专业化发展也在加快,我国的媒介从以往的传统平面传媒(如报纸、杂志)发展到当前的网络、广播、电视、手机传媒,这就要求播音主持方向的人才发展必须就培养目标做出调整。

2、应对社会需求,更新课程设置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要求播音主持人才的知识结构具有宽口径、厚基础的特点,要进一步完善在校生的能力教育和素质化,特别注重拓宽横向知识面,培养他们的纵向知识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自立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评论能力、创新力和科研素质。因此,除开设已有的基础传媒课程之外,中小城市在教学中还应开设互联网的相关课程,不要盲目效仿大城市的重点院校,尝试分类分层的发展方式,打破原来播音主持院校“千校一面”的课程设置方案,此外,政府部门也可以制定一定的引导措施使得这些院校向层次化发展。

3、强化教师队伍,构建专业层类

除了完善的教学设备以外,高校综合实力的衡量最重要的就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质量的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极高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靠的就是雄厚的师资力量。互联网大环境和时代的需求要求培养复合型人才,因此,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复合型教师团队的打造也成为中小城市高校播音主持教改的首要任务。高校可以聘用播音主持界经验较丰富的人才来担任兼职教师,也可以鼓励核心课程教师教授通识课程等。

4、构建校内实战平台,加强学科建设

高等教育的关键职能一方面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所需人才,另一方面还承担着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新闻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依靠重点院校,中小城市播音主持高校也不例外,因此也同样需要中小城市高校的科学研究。

5、创建专业学习基地,实践与就业相结合

中小城市高校应该和当地的广播、报纸、电视等媒体建立稳定而强相关的联系。有实力的院校也可以选择和外地的播音主持媒体进行长期的互助合作,共同建立播音主持教研基地,一起开展教学、科研与播音主持实践业务探讨活动以满足在校学生的实习需要,提高学生在互联网视域下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直播合作能力、把握广播受众的能力以及国际化交流的能力。

6、拓宽资金投入渠道,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播音主持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类目,要想培养出跨世纪的适应未来发展的新闻人才,必须具备最起码的物质条件。就播音主持专业而言,我国的资金投入较国外明显不足,设备更新周期也相对较长,中小城市的高等院校更是如此。所以最重要的是,需要政府给予播音主持学科更多的资金投入,以更新现有实验教学设施以改善硬件条件,而且高校还可以和社会企业达成协议,实现人才与资金的双向结合。此外,中小城市高校播音主持院系除依靠政府等的资金支持外,开源节流也是重要的渠道之一,这就为加大实践教学部分的投入,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播音主持人才创造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这一切最基本的条件是要让该专业的学生能亲眼看到电视,亲耳听到广播,能上互联网,能随时随地广泛地收集国内外各种专业资料;再有就是固定的实践教学科研经费,让在校学生可以多出去走走,多看多听多感受,给在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显示自身才华的舞台,通过上述渠道中小城市高校才可以真正走上播音主持教学与实践相互紧密结合的道路。

播音主持专业篇13

一、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方法

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我们应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在该专业教学中达到最好的效果。

(一)理论讲授要融合交叉学科知识,紧密结合实践的发展。

作为新闻工作者,播音员主持人肩负着一定的传播信息、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引导舆论的职责,同时也是媒体的形象代表,这种性质决定了他们应该有鲜明的政治意识、良好的道德品质、丰富的知识内涵和较强的专业水平。在专业课程设置中,一般院校都安排了新闻理论、传播学、文学类的课程,要把知识学活,就需要在专业教学中与实践紧紧结合,将各学科融合,让学生真正理解。

在播音教学中,除专业技巧的训练外,新闻理论、时事政治也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现实中确实存在播音员由于一些对社会实际情况不了解,对记者所写的新闻的新闻价值不能领悟,或由于自身的知识、理论水平不高而将一条有价值的新闻播得平淡无奇,只是“见字生义”,真正要传播的内涵流失掉了。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应该培养一种良好的新闻素质,这种素质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而不是新闻播音与社会时事、新闻理论、传播学的脱节。

播音员更应该把记者的思想准确地反映出去,通过自己的声音传递信息的价值,这也需要播音员有一定的新闻敏感,这样才能透彻地分析出其背景及意义。新闻敏感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新闻理论的教学里,不能只停留在纸上,在新闻播音训练中我们也要培养同学们的这一能力,让同学们善于发现新闻,勇于说新闻,从而对新闻的本质有更深的了解,播报好新闻。因而在新闻播音的训练中,除了教材中的典型问题素材训练外,还需要加上即时新闻的播读训练,这样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联系时事分析新闻,同时可以与广播电视当中的播音员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优势及劣势。

节目主持也是如此,理论讲授要和主持实践结合起来,不能纸上谈兵。在此就以谈话节目为例来谈一谈。谈话节目从理论上讲分为选题艺术、节目开头的艺术、节目结尾艺术、话轮转换的艺术、节目中调动观众情感的艺术、节目中即兴应变的艺术、节目中采访的艺术、节目中塑造自我的艺术、驾驭节目的艺术等,而这些理论需要在实践训练中逐渐掌握。

(二)实践训练要以理论为依托,营造媒体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践训练可以分为课堂之上和课后实践园地两方面。

课堂上要力争让每一个同学都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通过语音教学和电视教学,多听、多读,反复听说,做到有效地和自己、和其他同学进行对比,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为了达到以理论为依托的实践效果,在小班课堂上,老师应该实行让同学们讲课制度,即由同学们讨论所学内容的理论知识,让大家充分理解所学内容,最后由老师总结。这么一来,既可以让大家真正掌握知识,又可以锻炼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分析问题、语言表达的能力。对课堂练习的播音主持材料,每一名学生训练结束,就由同学们点评,互相学习。课堂上培育的是一种质疑、开放的学习精神,强调理论联系真实世界,关注学生的技能、行动、态度、情绪,强调理论、实践和应用与现实问题的联系。让同学讲新闻是将实践应用、理论现实相结合的好办法,它能使学生们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剖析,既训练播音主持专业同学们的播讲新闻的能力,又培养他们作为记者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他们将来成为媒体人的多能力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后实践园地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不出校门就能体验媒体工作环境的空间。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设立的渤大电视台正是这样一个园地。我们鼓励广播专业的学生参与渤大电视台的选拔和节目制作,接触电视制作全过程,为将来工作打基础。

二、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体系应依据广播电视行业一线和各影视制作公司、文化传播公司等相关部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构建。技能点的遴选和设计应紧紧围绕上岗需要进行,做到教学整体目标明确、就业导向突出。

(二)区别性原则。

所建体系应和普通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有所区别,既区别于本科教育宽口径、广基础的培养模式,又区别于中专层次初中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三)主导性原则。

对高职教育来说,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是高职教育的根本所在,在教学体系中应占主导地位。

(四)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不仅指构建结果的层次清晰、分工明确、配置合理,而且指构建过程要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做到有计划、分步骤、全方位、多角度。

三、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在构建教学内容体系时,必须根据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的形成机制与规律,既要注意与理论教学的联系与配套,又要注意它本身的完整性和独创性。高等院校主持与播音艺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备以广播电视主持与播音能力为主体职业能力,兼具一定的策划、采访、编辑、制作能力和社交、谈判、引导、推广能力的动手能力强、操作水平高的高级技术型、应用型媒介传播人才。依据高等院校教育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特点,主持与播音艺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模式应是按学生技能层次划分的递进式模式,可以按照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核心技能、专业拓展技能、专业综合技能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构建。

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核心技能、专业综合技能这三大技能模块是呈阶梯状递进分布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按计划、分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不同技能模块的训练要求也有所不同,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强调准确到位。专业核心技能训练强调语言功力的规范性和应用性,专业拓展技能训练对应的是“兼具一定策划、采访、编辑、制作能力和社交、谈判、引导、推广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学科的交叉性和技能模块的灵活性。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的成果是以完整的播音与主持作品形式呈现的,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努力营造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强调突破低层次、只限于感性认识的重复创作,鼓励尝试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