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职业素养实用13篇

播音主持职业素养
播音主持职业素养篇1

首先,主持人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要根据新闻事件的性质做出不同的处理。因为主持人在整个节目中起着主导作用,对于新闻的观众来说,他看到的新闻,是正在发生的一件事,从观众的角度而言,这件事情发展的整体走向是不可预测的,作为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或者现场出镜的记者,在报道该条新闻的时候,就必须依靠自己积累的新闻知识和职业敏感度来处理相关的问题。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在现场报道各种不同类型的新闻事件时,采取的态度和方式是截然不同。这要求主持人要对新闻知识要有广泛的了解,对不同性质的新闻事件灵活采取不同的报道方法。其次,作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也要在媒体直播中,应具有全局合作的能力。在当下的电视新闻节目中,可以看到一些节目会邀请记者、评论员还有特邀嘉宾等人,同时出现在直播室内,对同一主题事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对话;比如在播放一些体育赛事的时候,就会经常采用这种直播方式进行报道,还有很多经济和军事观察类节目都会采取直播方式,并加入了访谈等互动环节,这更需要主持人具有丰富的临场应变能力。从以上的节目可以看出,电视现场直播类节目对出镜主持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现场直播会出现各种突发的情况,这就需要各方的合作,而在直播中发生突发事件时,往往电视新闻的主播通常是安全播出的最后一个保障衔接,一旦出现衔接错误,就会对节目的播出造成不良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主持人不仅是单纯的进行主持节目,而且是整个节目的主导人,因此,电视节目主持人应该加强直播的临场掌控能力的培养。

2复合型角色的转型能力

在全媒体的背景下,主持人已经从单一的主持人角色向复合型主持人进行转变,为了提高新闻报道的深度和效率,主持人往往亲临一线对事件进行采访,加工整理信息内容,并且最终组织语言报道。这种记者型复合型主持人具有记者和主持人的双重身份,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主持人就要具有记者的新闻敏感性,还要具有专业的采访技能,对发生的事件采用合适的采访形式,并且对事件进行分析,也就是说,一个合格的节目主持人,除了节目的主持工作,还应该具有采访、编辑、策划、节目后期制作等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记者型主持人使主持人参与采编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增强主持人对事件和节目的总体把握,从内心真实的感受对事件进行报道传播,从而使节目得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3业务品牌形象能力

播音主持职业素养篇2

1文化涵养对广播节目主持人的重要性

1.1文化涵养是当前主持人提高自身职业素养的重要方面

我国广播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20世纪80年代我国广播主持人行业开始发展,并逐渐壮大,为广播节目的发展提供了重大助力。随着当前新媒体的发展,广播节目不仅受到了传统媒体的竞争,也受到了新媒体的冲击,广播行业内部的竞争也越来越大、越来越激烈,导致主持人在竞争中需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才能满足发展需求。当前主持人行业竞争中,其不仅仅注重对主持人专业素养及业务技能的提升,也注重对主持人文化涵养的竞争。修养,是指人的综合素质,是指修行后的表象,通过修行后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文化涵养是指一个人在文学创作、传播、交流等相关行为、语言、思想等层面的水平。对于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而言,文化涵养是指主持人的人文社科类文化知识。当前,播音主持专业是属于艺术招考类范畴,所以这类学生文化分数相对较低,所以存在先天不足,有的文化功底不扎实、有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弱等,再加上有的主持人在实际工作中,被虚荣心所迷惑、被光环所陶醉,从而不思进取,导致节目质量难以提升,而受众的需求要求主持人不断提高自身文化涵养与综合素质。

1.2文化涵养是促进广播节目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广播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其主持风格和主持技巧可在短期获得改变,如可模仿其他主持人主持风格,也可模仿其他节目的主持模式。但对于一个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文化涵养却能促进其产生独特的主持风格,与其他主持人形成差异,使得节目主持人获得更高的人格魅力,更加吸引听众。东莞电台《曼平有约》是一档雅俗共赏的文化艺术类节目,此档节目涵盖好书赏析、电影解读、音乐分享等,主持人坚持每周阅读一本书,十年如一日,因为长期提升文化涵养,令这档节目在东莞地区收听率排行榜从最初的倒数几名一跃排列前5名,可见节目的文化内涵如润物细无声,富含魅力,直抵人心。因此,广播节目主持人通过学习,不断提升文化涵养后,将会促进广播节目主持人在主持中能不经意间流露出文化涵养,促进其节目质量的提升。且广播节目主持人文化涵养提升后,将能促进其在面对问题时,从容面对,及时化解问题,促进节目长久发展。

1.3文化涵养是主持人节目内容创新的基础

在广播节目中,主持人能通过自身文化涵养提升节目质量。文化涵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他素养的提升。文化修养处于广播节目主持人必备素养的基础层,其能直接决定着主持人其他素养的学习质量。主持人的理解能力、感悟力、想象力等均直接来源于主持人的文化涵养。节目不断创新是节目长久发展的必要手段,创新是手段,学习积淀是前提,文化涵养是重要保证。只有创新出更多的节目内容,促进节目内涵的提升,从而促进节目质量的提升,才能获得更多听众的认可。

2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职业素养与文化涵养之间的关系

2.1文化涵养与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是否规范流畅是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基础要求,也是主持人与听众顺畅交流的前提条件,是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基础职业需求。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语言表达状况直接反映了主持人自身的应变能力、对语言的操控能力、对节目的驾驭能力及理解能力,也能直接体现节目的制作目的、宗旨、意义等。当前广播音乐主持人不再只是播放音乐的操作人员,其更加注重对音乐的鉴赏和与听众的交流、对话等,传统的串联式主持形式已转变为当前的信息传达形式。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在实际主持过程中需将相关音乐知识轻松转换为融娱乐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信息,以简洁明了、内涵丰富的形式传达给听众。而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与其日常训练有关,其自身文化涵养也直接影响着主持人的语言灵活运用能力,是主持人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基础。就拿著名主持人汪涵来说,他博览群书,有较深的文化积淀。他在主持时展现出来的睿智、博学与幽默都与他的文化素养是分不开的,在2015年3月27日晚上,湖南卫视直播《我是歌手》决赛中途,孙楠突然宣布退赛,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作为资深主持人的汪涵力挽狂澜,引来不少的喝彩。汪涵虽然不是广播节目主持人,但是他的博学,他对语言的灵活运用,都与他的文化涵养有紧密的联系,这也是值得每一位广播节目主持人学习的。

2.2文化涵养与个人魅力

广播音乐节目内涵传达主要通过主持人的声音语言,主持人的个人魅力也直接影响着节目收听状况。主持人个人魅力的体现不仅体现在其发音、吐字、音色等相关声音形象上,也直接体现在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上。广播音乐节目本身能通过音乐传达出节目主题,而主持人独特的主持能更加吸引听众,促进音乐灵动感的提升,使听众更加融入到音乐当中。且主持人的个人魅力能促进其在主持中与听众获得心灵上的共鸣,促进听众对音乐的热爱。主持人的个人魅力与其内涵存在紧密联系,主持人的文化涵养是其个人魅力提升的基础,直接决定着主持人的内涵高低。

2.3文化涵养与音乐鉴赏能力

广播音乐节目中,音乐是节目的主体,听众是节目的对象,其传播范围较大,音乐节目的质量能对社会各人群产生较大影响。音乐也具有美丑、雅俗、利害的分别,主持人在主持前需根据节目定位、主体、宗旨等选择合适音乐类型进行播放,以契合节目风格[1]。主持人的音乐选择能力也直接反映了主持人的音乐鉴赏能力。主持人需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音乐专业知识的了解、音乐背景创作状况的了解等,而主持人的音乐鉴赏能力与文化涵养密不可分,主持人通过提升文化涵养,能更加理解相关音乐的产生时代背景、表达内涵等,从而能更加促进主持人音乐选择的恰当性。如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在广播节目中,需加强对音乐创作背景的查阅,避免出现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的音乐以及粗制滥造的音乐,挖掘有人文关怀的作品与音乐故事等,以传播正能量的音乐作为播放的主体。音乐节目不是听听音乐,说些不疼不痒的话,若有一定的内涵就会令人回味无穷,充分享受听觉的美感,提升情感的体验。如东莞电台《岁月留声》是一档有文艺范的音乐节目,在今天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推出了一期与文学结缘的音乐节目。从古至今,世间从不缺少好的诗词与好的音乐,但将好的音乐与好的诗词融为一体就会产生“化学”反应,变得更加直抵人心,更多内心共鸣。主持人从众多古今诗词、诗歌、小说为基础改编创作的音乐作品中筛选了9首歌曲进行分享。挑选歌曲后,再根据歌词进行编写,增强文稿的文艺性,以符合文艺作品的审美。其中,刘欢在某一年春晚演唱过的《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歌词就来源于中国当代文学大师、画家木心创作的一首诗歌《从前慢》,它被收录在《云雀叫了一整天》里;李健演唱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众所周知,这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黑鸭子演唱组的一首《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是李叔同1914年留学日本期间创作的,在中国已成为骊歌中的不二经典。在音乐与诗词中,主持人凭借良好的文化涵养与音乐鉴赏力,声音表情淡雅、内敛而深情,很好地诠释了音乐作品的内涵,带给人美妙的听觉与文学的熏陶,可谓一举两得。

3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文化涵养提升对策

3.1提升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美感

广播节目主持人传播范围广使得其属于大众传播的一种类型,但其传播过程中对于听众单方面传播为主的形式,又使得其具有人际传播的特点。在这两种传播过程中,主持人语言表现力直接影响着传播效果。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美感的提升能直接影响节目的传播效果。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在实际主持过程前,需加强对节目文案稿的再解读,根据自身实际文化涵养及节目主题,对文案稿进行再创作。且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仅是音乐素材的搜集,背景的了解,更需加强文化涵养,提升语言的艺术性,才能保证节目主持语言具有艺术美感,且能融合生活气息,促进广播音乐节目主持得亲切而有内涵,展现独特的语言艺术。

3.2高校播音主持队伍培养思路的转变

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为社会输送播音员主持人的主要途径。以往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在进行学生培养时,主要侧重对学生语音、主持技巧、形象塑造等方面的教育,而对于学生的整体文化涵养的培育较少。但当前社会对于复合型、全能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高校传统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需及时转变培养模式,加强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文化涵养的培育。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文化涵养培育时,可对学生进行必修课、选修课等相关形式教育,辅助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文化涵养的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院相关领导人员需结合学院实际教学条件及设施,为学生制定针对性、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以便为社会培养更多综合性人才[2]。此外,播音主持专业学生也需加强自身观念转变,在校期间重视阅读经典书目、参加文学沙龙、PPT分书分享等,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身文化涵养,为以后主持生涯奠定扎实的文学基础。

3.3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创新

广播音乐节目由于其传播范围的广泛性,导致其在信息传播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状况直接影响着节目的影响力,也直接影响着节目的传播效果,更决定着节目的长久发展。因此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在主持时需对其主持风格进行创新,以改变节目的整体风格,促进节目竞争力的提升。语言风格的创新需要扎实的文化涵养,独一无二的主持风格包涵丰富的内容,如广播主持人的采编能力、文字与音乐巧妙融合的能力等直播前的准备工作,都会直接影响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有文学积淀的音乐主持人,节目会更有辨识度与可听性。当前许多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主持风格较为相似,且存在相互模仿的现象,导致多档音乐节目内容较为雷同,难以给听众留下耳目一新的感觉,导致竞争力不强。因此,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也需加强对节目定位、宗旨、传播目的的再分析和再解读,根据节目实际状况形成独特的风格,将节目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促进节目与听众之间拉近距离,提高音乐节目与听众的共鸣,将节目风格打造成节目的核心竞争力,促进节目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

3.4加强对在岗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培训

当前我国在岗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较多,且主持人的文化涵养存在参差不齐状况,对于文化涵养不高的一些主持人而言,在实际主持过程中,常出现诸多低级错误,影响了节目质量,如念错字、无法把握节目节奏、无法引导听众欣赏音乐等,严重影响了节目的整体运作效果[3]。因此,单位相关部门需加强对在岗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的培训,加强再教育工作,勿仅重视新闻主持人等的培训而忽视音乐主持的再教育,并在教育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了解在岗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的实际水平,根据实际状况调整培训内容,促进在岗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整体文化涵养的提升,促进在岗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整体主持水平的提升,从而促进广播音乐节目整体质量的提升。

4结论

当前社会对复合型人才和全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主持人长久发展。广播音乐节目的质量评价不仅仅局限于主持专业水平的评价,其对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人格魅力等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相关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需不断加强自身文化涵养,不断促进自身整体水平的提升,形成独特的主持风格,促进自身更具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杜满平 单位:东莞广播电视中心

参考文献:

播音主持职业素养篇3

深厚而丰富的文化内涵,高层次的文化品位,是高水平主持人语言的基本特征。它表现在词语的选择上。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是文化的使者,良好的文化修养是提升内涵的基础。多读书、多积累,对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知识都有所了解,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以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节目整体的和谐,赋予节目厚重的文化感。所以对主持人来说,知识是永恒的魅力,知识是成功的基础。

二、语言表现是谈话类节目的核心要素

(一)语言表达是主持人节目内容形式的重要载体

主持人对节目的牵引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凭语言的功底。在不同的谈话节目中会选择不同层面的嘉宾。寻找到最合适的对话方式和内容,以便于嘉宾与常有的谈话方式接轨,在双方之间引起思想的共振,为话题的进一步深入推波助澜。

(二)语言表达是提高节目质量的关键因素

对于谈话类节目来说,主持人驾驭语言能力的强弱,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节目的质量。语言的驾驭能力包括快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明确有效、清晰生动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的做法对我们很有启发。《实话实说》有一期节目内容是有关改善老师和家长不良交往行为的话题,崔永元让现场观众发言时,一位小学生说自己学习不好,以后要与老师多沟通,崔永元问了一句:"你说说,你们老师有什么缺点?"这位小学生有点急:“这里都是说老师好的,没有谁说缺点。”原本说“童言无忌”,看来现在的孩子活得现实多了,也沉重多了,大人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崔永元对此也是会意一笑:“好,我就不为难你了。”所以主持人应适时组织驾驭语言,给现场观众舒服、自然、畅快的感觉,主持人还应适时转变话题,把观众引入正确的思维导向中从某种意义上说,主持人的语言能力和水平最终决定着节目的总体质量和播出效果,也影响着收视率的高低。

(三)语言表达折射主持人的文化底蕴和魅力

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总是能以他们饱满的热情、平易近人的态度、厚积薄发的语言功底和深入浅出的谈话技巧,或侃侃而谈,或娓娓道来,或画龙点睛略加评点,或连缀穿插自如得体,或反应灵敏机智贴切,或语流畅达颇具风采。使观众在思想文化等方面受益的同时,也体味到语言的魅力。这样的主持人自然能够得到受众的认可、喜爱、敬佩和信赖。所以主持人必须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足够的知识储备。

三、提高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修养

(一)重建知识结构,增加知识积累

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是文化的使者,需要的知识是多方面的,对各行各业的知识都要有所了解,有扎实的文化基础,以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节目整体的和谐,赋予节目厚重的文化感。因为节目可能涉及某一部文学作品、某一种艺术样式,可能涉及天文地理、史料传记、、风土人情、名人轶事等等。如果节目主持人不了解这些,或者了解甚少,是无法运用好语言与受众交流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节目主持人应广泛阅读各类书籍,从知识的海洋中汲取养料,有了这些养料,才能使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左右逢源、丰富生动。

(二)丰富生活阅历,融合人生体验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见读书与行路是人们获取知识、能力、人生体验的重要途径,两者不可分割,缺其一必有失偏颇。罗曼・罗兰在《母与子》中曾经写道:“生活,这是一切书籍中第一本重要的书。”节目主持人不仅需要运用书本知识,还要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渗透其中。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一生的酸甜苦辣都会成为一笔财富。这是艺术家的创作源泉,是主持人与受众交流沟通的心桥。莱辛在《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中说:“处境同我们最相近的人的命运才能最深刻地打入我们的灵魂深处。” 丰富的生活阅历是主持人的财富,是知识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增加主持人的真实感、可信度的重要因素。如主持人发源地美国,主持人尤其是新闻谈话类节目主持人都是记者出身,他们都经过了镜头前的长期历练,显得成熟自信。所以,做为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应深入社会,了解生活,要有丰富的阅历,像成熟的记者一样能掌握社会跳动的脉博和趋势,掌握不同观众的审美意识内涵和审美感觉,“感觉到观众心脏的跳动”,只有这样才能在千千万万观众中面对各种不同问题时,成竹在胸,挥洒自如。

(三)培养广泛兴趣,提高个人修养

主持人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主持人的爱好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主持人虽然还不能称为艺术家,但其中却有许多与艺术息息相通的地方。如张越是个作家,而朱军是说相声出身,作为一名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应读万卷书,做不到专家级,也要成为杂家型的. 敬一丹在谈到自己从播音员向采编播合一型主持人转变时说:“主持人不应该比记者懂得少,只应该比记者知道得多,另外多了一项话筒前的本事。”一个优秀主持人知识要广博,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广泛涉猎,博采众长。有广博的知识作后盾,才能触类旁通、旁征博引,增加节目内容的信息量和厚重感。

(四)学习群众语言,丰富表现手段

播音主持职业素养篇4

播音主持人才的专业技能对播音主持专业来说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播音主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还要逐渐向复合型的人才发展,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与不断创新的能力,这主要是由于,现代的广播电视行业已经逐渐的发展为智能化与多样化的行业。

1.专业的播音技能

播音主持的专业人才要保障播音的品质,就必须首先保障具有扎实的播音基本功,在语言方面对标准普通话的掌握,声音还要富有一定的感染力与活力,同时,掌握相应的播音技巧与播音理论知识,注重培养播音时在镜头前的播音气质与感觉,对节奏的把握与重音的处理技巧,只有严格的按照一定的要求对自己进行训练,才能保证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播音技能,以及思想感情进行自然、优美的表达,逐渐的使播音水平达到一种训练有素的境界,这样才会给广播电视节目带来相应的效果。

2.对文化功底的培养

文化素养与坚实的文化功底是作为一个合格的播音主持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也是作为一个专业播音主持人的专业技能的重要体现,主持人对自我素养的不断提升的关键所在就是是否具有良好的文化功底,由于播音主持是一种以脑力为付出的艺术载体,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如果主持人的文化素养与文化功底不足,就不能很好的掌控播音主持的场面;播音主持人在播音的过程中,还要坚持用事实说话的原则,最大力度的做到播音员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同步的一种状态,这就需要播音主持专业人员具有相应的文化素养。

3.对职业道德的培养

对一个专业且合格的播音主持人来说,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与职业道德品质,同时具有相应的正义感与责任感,作为播音员或主持人代表着广播电台与幕后的大批工作人员,播音员与主持人最后呈现的就是工作人员的劳动成果,这就要求主持人与播音员都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素质,并且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感。

4.心理素质的重要体现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一个合格的主持人与播音员来说,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具有相应的应变能力与较强的抗干扰的能力,对播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用一种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对出现的突发事件要以一种稳定冷静的心态做出正确的处理;主持人与播音员的工作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与灵活性,这就要求主持人与播音员具有较高的应变力,尤其是作为直播的播音员,对心理素质的要求更高,随时做好突况出现的准备状态,对播音员来说,播音过程中出现的任何突况都是对播音员的一种心理测试。

二、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心理素质与专业技能存在的不足

在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广播电视行业对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各个方面的要求都有所提升,但是当前的播音主持专业面临着诸多问题,只有不断地提升各个方面的素质水平及专业技能,才能适应广播电视的快速发展。

1.对文化功底的不断提升

现如今还存在着,由于主持人及播音员文化功底的不足,所导致的在主持或播音过程中对稿件内容的理解错误或对台词的错误,以及在主持或播音过程中出现对基本常识的错误;还有的播音员及主持人错误的认为只要声音条件较好,相貌端正就可以了,文化素养及文化功底差些不影响播音工作,还有部分主持人误以为只要照着稿件正确的播出来就可以了,这些错误观念的存在直接致使了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得不到提高。

2.播音的质量存在的问题

当前不少主持人及播音员在播音质量上不过关,主要是由于较差的语言功底造成的,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体现在部分地方的广播电视主持人或播音员身上,还有的播音主持专业的人员在学校的学习中对播音理论知识的掌握较扎实,但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不能充分的运用好;还有的主持人或播音员对播音时的音律掌握不能自如,经常出现句子的停顿不当、断句、重音处理不准确的现象,这些负面的播音主持状态直接影响了播音主持人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3.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部分播音主持人还存在着心理素质水平较差,没有较强的应变力与抗干扰力,这种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电视广播行业的发展,由于存在着自控力较差,临场发挥时慌乱紧张,或临场发挥时表现较矫情,同时还存在过于拘谨及语言较为平淡的现象,这些情况的出现都会直接影响着播音主持的播出质量,这就要求主持人及播音员在心理素质方面要不断加强,提升在播音主持工作中的自信,同时对应变能力及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

4.对职业道德的不断重视

主持人及播音员的职业操守及职业道德一直受到社会的重大关注,广播电视作为一种人民与政府的关键主导位置,是一种舆论交流与文化思想的重要体现的公众阵地,这就要求对主持人及播音员的形象有很高的要求,主持人及播音员就要严格的要求自己,做好本职的工作的同时,通过自身的播音及主持工作给广大人民群众做好带头作用,起到一定的影响与教育意义;这就要求主持人及播音员不仅在工作中严格的要求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要做到表里如一,尤其是在社会上在公众前,做好身份与形象的代表,树立好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

三、结语:

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在不断地实践中逐渐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技能与心理品质,并注重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与良好的播音习惯,对人格品质也不断进行完善,使自己逐渐成为一名优秀的合格播音主持人。

参考文献:

[1]罗幸.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例[J].学术论坛,2011,(11).

播音主持职业素养篇5

由于高职类院校开办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时间不长,经验有限,很多院校都是照搬中国传媒大学的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上并没有依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高职院校的特点。高职主持与播音专业定位于专科层次,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品和培养方向与普通本科院校有着明显的不同。“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从事研究和发现客观规律的学术型人才和从事与社会谋求直接利益有关的设计、规划、决策等有关的工程型人才,这两类人才的特点主要是用智力技能来进行工作;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良好综合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1]由此可以归纳出,普通本科院校培养的特点是厚基础、宽口径;而高职院校培养的特点是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学生要以一技之长为主、兼顾多种能力。而目前有些高职院校主持与播音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并没有突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在毕业后由于没有突出的专业技能,学历又不如本科生,从而在就业时缺乏竞争力。

1.2 局限于传统媒体,没有突出新媒体的地位

目前我国中西部县级广播电视台对科班出身的播音员主持人有较大的人才需求,由于国家《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管理暂行规定》规定,播音员、主持人的最低学历是专科,高职主持与播音专业受学历层次限制,在定位毕业生规格时,往往将培养目标确定为为基层广播电视机构培养播音员主持人。但如今传媒业发展迅猛,新媒体不断涌现。作为培养媒体人的主持与播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过于保守、陈旧。现有的毕业生无法满足新媒体时代对主持与播音专业人才的规格需求。虽然目前高职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毕业生还基本是在传统的广播电视机构工作,但今后几年,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相应就业岗位的减少,如果主持与播音专业的培养目标依然局限于传统媒体,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

2 课程设置

2.1 课程设置求多求全

由于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定位不同,反映在课程设置上也会有相应的变化。普通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是按照学科的理论体系来设置课程的,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进程,要求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设置较为全面。“而高职教育的课程设计是按照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或能力要素为核心来展开的。” [2]不强调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强调针对性及实用性。针对高职主持与播音专业开设的课程只需要满足学生的实际工作需要就可以了,专业课程的开设要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理论课程的开设要以能够指导学生掌握、应用技能为依据,以“必需、够用”为度,不需要去开设很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用不到,或者对学生技能掌握并没有太大帮助的理论课程。而一些高职院校由于复制了本科的课程设置,开设了许多对学生掌握技能并没有太大帮助的理论课程,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

2.2 教学形式单一,专业实践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模式基本都是借鉴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学模式,采用大课集中讲授理论,小课实践训练等方式。小课是对大课所学知识的消化和强化,是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今各行各业的用人单位都希望自己单位招收的员工能够缩短适应期,快速胜任工作环境,那么,对主持与播音专业学生的培养必须增强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升就需要在小课或去实际工作岗位见习才能实现。“按照中国传媒大学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小课课时应占到专业课的3/4―4/5比较合适。” [3]目前各院校对于大课和小课的开课比例不尽相同,有些院校由于受师资条件的制约甚至没有开设小课。

3 师资力量短缺

随着近几年全国范围内播音主持专业考生急剧增加,高职主持与播音专业招生人数不断攀高,相对于快速增长的学生人数,现有的专业师资队伍则明显不足。针对这种情况,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招收普通本科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应届毕业生,以及从广播电视行业外聘播音员、主持人担任教师两种方式。而这两种方式也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招收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应届毕业生系统掌握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也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但由于缺乏媒体实践经验,不能够很好的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距离成为教育部要求的高职高专“双师素质”教师,还有很大的差距。

外聘的广播电视机构的播音员、主持人,往往有着丰富的广播电视一线的工作经历,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但这些经验丰富的老播音员、主持人,却往往没有系统接受过播音主持教育,对专业理论了解不够,或是缺乏授课经验,只能示范,却讲不好课。另外,由于外聘教师还同时担任着电台、电视台的播音主持工作,并没有太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4 生源质量下降

播音主持职业素养篇6

高能素质的核心本质不仅仅是掌握书籍上的相关专业知识,更强调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在某一领域的强势展现。其中,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指的是个人的勤奋程度,忍耐力和责任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执行能力等。人的综合素质集中展现在其所从事的具体行业和某一领域中,是否可以正确处理工作上的事务和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优秀的综合素质就是高能素质的表现形式。在播音主持这一行业中,主持人特别需要这种高能素质,这是因为在激烈的同行业竞争中,若是没有持续的学习能力、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超出常人的执行能力、不断进取的创新能力和对播音主持行业投入满满的热情,就无法在这个行业卓有建树,更不能走得长远。所以,了解高能素质以后,就应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高能素质,在播音主持行业不断深耕前行,最终实现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高能素质的内容包括自信心、上进心、责任心、动力、创造力、毅力、努力、爱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心等十项内容。这十项素质是情商和智商相互融合于促进的最好表现,提高这十项素质,不但可以健全人格,更为重要的是提升自身价值,成为行业领域内的专家。而培养一个具有高能素质的播音主持学生,就需要全面提升这十项基本能力,打造出专业技能扎实、意志品格过硬的高规格综合素质播音主持人才。因此,学校在开设播音主持专业时,在加强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需要提供相关高能素质教育的必要课程。高能素质教育的课程当中首先需要学习的是外在形象部分,比如,语音语气和语言表达和驾驭能力。更深层次的课程则需要理解和掌握什么是正义感、责任感、自信和对新鲜事物勇于尝试的勇气以及不断锐意进取的决心等,可以增强内在修养的综合素质。在播音主持艺术学习中引入高能素质,可以避免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输出稿件的机器,让播音主持学生无论从言谈举止,还是从思想观念和道德素质上都达到最佳状态。

2高能素质在播音主持艺术中的必要性

从前文的分析中可以得出,高能素质的培养可以让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得到最好的锻炼,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成长和发展。例如,在探讨某一件社会热点时,要注意不能将主观感受掺入其中,客观公正还原新闻本身内容。这是播音主持人责任意识与职业操守的最好体现。在播音主持专业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高能素质,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同时,学生也能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沉下心来,找准人生方向而不致于迷失在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高能素质在播音主持艺术当中的必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播音主持岗位独有特性的要求

在全面信息化的今天,社会大众的接触面愈发之广,广播电视在生活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几乎成为公众获取资讯的最常用方式之一。教育、娱乐、生活等对大众的思维、认知以及行为准则层面影响深远,而播音主持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这一职业共同体的素质对行业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所以这一职业本身的独特性要求职业共同体必须具备高能素质。前文提及的十项内在修养在不同行业与不同领域都可以得到体现,而播音主持行业由于其所特有的要求,更需要提升这十项修养。播音主持行业的特殊性体现在主持人通过电台向广大听众传播国家想要传达的信息,电台肩负着指引和教育听众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和良好生活态度的重大使命。作为电台主持人更应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首先自身的言谈举止就应符合正确的价值观念,而内在修养方面更应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就要求电台主持人要比一般大众更严格要求自己。这样,从舆论上才能引领大众保持初心,艰苦奋斗,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这也给播音主持人带来了巨大压力,在播音主持过程中会注重社会责任,把压力转变为动力,从而在播音主持岗位上越走越长远。即使播音主持人专业技能非常扎实、外表形象非常出众,但没有责任心和进取心,也没有锐意创新、坚持到底的精神,是不能在播音主持行业立足的。当然,如果播音主持人具有高能素质的同时也有出众的外表和优雅的言谈举止,会给自己加分的。因而,播音主持人要苦练内功,提高十项修养,作为一个具有高能素质的播音主持人主持的节目必然会得到观众的青睐、领导的赏识以及同事的赞许,节目质量得到保障的同时收视率自然会得到提升。以上种种都说明播音岗位的独有特性要求播音主持人具有高能素质。

2.2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今,新兴媒体大量涌现,冲击着传统的广播电视,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再有就是播音主持这一行业内人员素质高低不齐,节目质量也随之良莠不齐,主要表现在这一职业人员的选拔方面过分注重形象外貌,而对职业者本身的素质能力考量不够,其中,部分从业者连基本的发音、读音以及语言表达都存在大量问题,由于专业训练不够,对语言的有效处理不足,表达不到位、不严谨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节目的收视率和效果,从而拉低了整个行业的水平。这些现象反映出的问题提醒我们,应对学生提出新的更严格要求:在提升学生高能素质的同时,也需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一步要求学生具有高水平的道德品质。对即将跨入播音主持工作的学生,展开系统标准化的高能教育,让他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找准问题的根源,不主观臆想,用科学严谨的判断,为广大群众拨开重重迷雾,厘清社会现象的本质。总之,广播电视行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具有高能素质的播音主持人,正是有了一个个具有高能素质的播音主持人,才推动广播电视行业不断向前发展,展现出勃勃生机,以及与当今时代共同成长进步的大好形势。

2.3学生学习的阶段性要求

学校是培养高能素质播音主持人的摇篮,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学校应肩负起这个重任。在大学教育阶段,学校应重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当然,高能素质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需要在整个学习阶段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锤炼十项素质。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能因为压力过大就自暴自弃,也不能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学习和生活,这样就会逐渐懒惰,对生活失去兴趣。所以,高能素质的提高要在大学阶段重点锻炼,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优秀同时被社会认可的播音主持人。

3高能素质对播音主持艺术的重要意义

3.1高能素质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所谓的高能素质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它强调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对播音主持人的形象、气质、修养和内涵也有较高要求。特别是这一培训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在进行稿件练习时,应注重稿件内容的合理选择,先对学生分组,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能力。通过实践发现,学生的能力和修养都得到了提高,对于日常的新闻也更为敏感,且树立了良好的职业修养和责任感,确立了人生新目标。

3.2高能素质培养有利于节目质量的提高

随着近年来广播电视节目改革创新的提出,以往的不健康、低俗节目被禁,弘扬正确价值观,确定节目方向成为当下的重点。对于主持人而言,培养他们的高能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是弘扬先进思想,符合社会核心价值理念的根本。作为节目的核心,播音主持的人格修养对影视作品最后传播的成效有重大影响,所以加强高能素质的教学,双管齐下,内外兼修,从智商以及情商、文化以及技能、人格以及素养等多方面去教育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将有利于全方位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最终达到改善广播电视作品品质的目标。

3.3高能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播音主持人需要具备较好的现场把控能力,根据周围环境、人物特点用得体的语言表达中心思想,既要能说,又要会说。学生的高能素质培养,可在开展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教学的同时,将各层次、多学科的知识有机融入其中,尤其要通过加强审美教育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如多分析一些优秀电视节目、组织学生多欣赏优秀节目等,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思维以及语言能力,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4结语

在播音主持人才培养中进行“高能素质”的培育,是时代进步和广播电视发展的需要,也是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的一个大胆尝试。作为播音主持艺术教育工作者,培养出更多具有崇高职业道德、全面知识结构、扎实专业技能、良好综合素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播音主持人才,责无旁贷。

播音主持职业素养篇7

一、广播播音主持的基本素养

(一)广播播音主持要具有政治素养。广播播音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是党和政府的唇舌,其对党和政府的主流思想文化有着较强的传递作用,而广播播音主持人不仅仅要将党和政府的思想路线、政府政策以及思想方针进行传播,同时,也要对公众的诉求和心声进行反应,这就要求其具有一定的政治素养。广播播音主持人要不断的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对自身的思想觉悟进行提高,坚定其政治立场,同时也要树立以群众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加强其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保证其播报的内容不歪曲实施也不弄虚作假。

(二)广播播音主持要具有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指的是广播播音主持人自身的学识水平以及文化修养,这是广播播音主持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同时也是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不断修炼和提升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对广播播音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播音过程中应该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和恰到好处的语速将新闻内容进行传递,这需要广播播音主持人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广播播音主持人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文化水平,用敏锐的洞察能力更加准确和深入的向听众传递信息。

(三)广播播音主持要具有语言素养。作为一名优秀的广播播音主持人必须要具备较高的语言素养,广播节目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要通顺流畅,在对那些具有较长篇幅的串词进行播报使要保证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一般顺其自然,进而使听众更加信服。同时,广播播音主持人在进行播报的过程中要避免语言生涩和前言不搭后语情况的出现,这样的情况会降低听众的热衷程度,并对节目的信誉度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广播播音主持人要对语言方面的基本功进行经常性的伏案立案,做到言语有心和用心,进而让其具备较高的语言素养[1]。

(四)广播播音主持要具有心理素养。广播播音主持人在进行节目播报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的情况或者是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对播音主持人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养均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和考量,一个专业和优秀的广播播音主持人应该具有较高的心理素养。在面对突发问题时广播播音主持人应该较快的恢复镇静,应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迅速的对问题进行解决,同时也要保证声音的平和感,让听众感觉不到其变化。所以,广播播音支持人要在平时对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对其心态进行调整,提高其心理素养。

二、广播播音的相关主持技巧

(一)广播播音要做到以情感人。广播播音主持工作对主持人的专业性技术要求相对较高,首先广播播音主持人应该对其情感有一个很好的把握,通过学习来提高其理论知识掌握能力以及时间功底,使得其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广播播音主持人也要经常联系,保证其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怀有一颗赤子之心,对播音主持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播音主持人也要对情感投入的度进行一个把控,在播音时具有真实的情感,使真情自然流露,进而做到以情感人[2]。

(二)广播播音要调控节目气氛。广播播音主持人不仅仅要对节目中的信息进行一个有效的传递,同时也要对节目的气氛进行一个有效的调控,让广大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广播播音主持人要具有播音的积极性和兴奋度,用其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去感染听众,让听众可以真正的被广播播音内容所吸引,让广播播音过程中达到高潮,由此可见,调控节目气氛是广播播音过程中应该掌握的一种主持技巧。

(三)广播播音要把握节目进度。广播播音节目相对较多,且内容丰富,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具有大量内容的节目主持好是广播播音过程中主持人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由此可见,把握节目进度为广播播音主持人应该掌握的一个基本播音技巧。广播播音主持人应该较好的将节目串联融入到节目中,对节目进行一个合理的串联,并对情感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同时,广播播音主持人要带动听众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对听众的注意力和关注度进行一定的提升,进而对节目的进度有一个合理的把握。

(四)广播播音要应对突发事件。广播播音的过程中主持人应该具备的一个基本技巧就是对突发的事件进行一个有效和快速的处理。广播播音主持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过程,广播播音主持人不仅仅只是承担简单的播音工作,同时企业要引发听众的共鸣,将节目带动到高潮阶段,而在进行这样的播音主持过程中有很多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对播音主持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一定的阻碍和影响,这就要求广播播音主持人巧妙的对这些突发事件进行应对,并自圆其说,使得突发事件得到妥善的解决。

三、结语

总而言之,广播播音主持人在进行广播播音的过程中对基本的政治素养、文化素养、语言素养以及心理素养等职业素养进行具备,并可以充分的掌握广播播音过程中的相关主持技巧可以提高节目的质量和播音内容在听众之间的舆论效应,对节目有更加合理的安排以及规划,进而促进广播播音主持事业的长期、稳定和更好发展。

播音主持职业素养篇8

广播电视主持人所产生的明星效应每年吸引了大量考生报考播音主持专业,目前全国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高校达到300多家,每年毕业生总数超万人,但实际数字远高于此,随着高校扩招,各类非艺术院校也纷纷开设这一热门专业,如此算来社会对播音员主持人的需要在数量上早已远大于求,但数量上的过剩却难以解决对优秀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随着受众审美力的提升,对节目主持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不难发现主持人岗位更迭缓慢,且知名主持人会承担多个节目的主持工作,所以播音主持专业虽在我国发展了二十多年,但截至2014年底,全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从业者也只有29116人也就不足为奇。

(二)课程设置同质化严重,缺少职业教育的特征,难以满足社会需要

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与本科院校差异不大,多数是以语音发声训练、业务技能课程、艺术拓展课程、实务训练课程四部分为主,由于适合高职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材不多,目前多数院校采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的本科专业系列教材,这就要求压缩教学内容,精简学期设置,其教学效果势必受到影响。同时对高职院系毕业生需求量较大的少儿艺术培训机构、互联网运营公司、影视文化企业等又因为学生缺少企业实践难以满足企业需求。

(三)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对播音主持专业影响巨大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挑战,网络主播兴起,各种短视频软件上的视频直播引起的社会广泛关注,播音员主持人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2018年11月的乌镇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首个“人工智能主持人”已经正式上岗,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AI虚拟节目主持人已经成为现实,虚伪主持人能否取代播音员主持人引发了众多在岗播音员主持人、在校大学生们的热议与担忧。但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媒介平台各异、职业性质的不同,网络主播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播音主持专业所培养的主持人,网络主播的培养模式,已经有艺术院校在与互联网企业的直播平台合作进行探索;虽然虚拟主持人具有工作时间长,播报准确,失误率低,学习能力强,可以适应更多复杂环境的特点,但播音员主持人即兴发挥的应变能力,独具特色的主持魅力,富有情感的艺术创作能力是虚拟主人仍无法替代的。

二、高职院校播音主持专业校企合作发展的意义

(一)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清晰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向社会提供高等应用型人才,其人才培养模式更要符合社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学校与企业的深入合作就是要把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要直接对接,打破原有封闭的教学模式,让企业参与到学生的课程培训中来。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清,尚无适合高职院校专门的主持专业教材,教学培养方案也是本科院校的压缩精简,再加之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略低,在与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中并无优势。

(二)有利于高职院校自身的持续发展

当前高职院校自身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本科院校持续扩招,使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下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自身建设上的问题,包括办学经费问题、师资问题等,使得毕业生的质量不高,不利于高职院校的持续稳定发展。通过校企合作能够促使播音主持专业形成职业特色,利于吸引学生报考,同时校企合作办学,能够使学校得到企业在资金、设备、专业成果上的帮助,形成产教融合的局面促进高职院校自身持续发展。

(三)有利于提高职业素养、拓展毕业生就业出路

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略低亟待提高,而综合素质反映了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各种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在企业的环境中去实践,磨练自身的职业素质,逐步培养出学生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的职业精神。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一直是高职院校的宗旨。企业在与学校合作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实训平台,同时也利于尽早发现适合企业发展的实用人才重点培养,使学校成为企业发掘优秀人才培养基地。例如,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与南京新雩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作选拔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参与卡通肢体剧的学习。通过新雩坊儿童剧教师的专业指导训练,提高了学生表演课程中的专业能力,特别是对丹麦卡通肢体剧有了系统深入的学习,许多同学还有幸参加了“童心之翼”公益儿童剧的演出,并在毕业以后进入雩剧坊小剧场工作,成为儿童卡通剧助理教师,实现了从为企业培养优秀专业人才,实现学生由实训到就业的校企合作目标。

三、高职院校播音主持专业校企合作探索

(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播音主持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艺术专业具有“口耳之学”的特点,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不但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播音主持实践能力。由于现实情况所限,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在高职院校教师中普遍存在。这就要求既要走出去,积极鼓励在职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进入行业参加实践培训;又要请进来,邀请一线广播电视主持人作为外聘专家补充到教学中来。外聘专家以主任播音员、播音指导为主,他们紧跟传媒行业发展前沿,主持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通过教研活动既能提升在职教师的教学能力,还能通过示范教学、讲座等形式给学生传授播音主持的实践经验。

(二)构建与企业需求相融合的教学培养课程

播音主持职业素养篇9

通过高素质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在分析某个新闻现象时,应当从客观视角对其进行看待,增强个人的职业责任感、责任意识,提高道德素养。播音主持人培养过程中,通过高素质培养来强化学生素质教育和培养,以此来帮助他们不断获得学习、进步,明确人生方向。同时,还可引导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拓展其知识面,以此来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高能素质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意义

1.通过高能素质人才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不仅致力于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基于高能素质理念的指导,对学生加强教育和培养。比如,稿件练习时,应当注重稿件内容的合理选择,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在实际练习过程中,先对学生分组,目的在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实践表明,学生高能素质的培养,有利于他们全面发展。在社会现象分析时,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客观的对其进行分析;日常生活中,更尊重和关心别人,无论是个人的责任感还是职业责任感,均可得以强化。学生高能素质培养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动力,确定人生目标。同时,还要扩展常识,培养学生的正确“三观”,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从内而外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从而使他们能够变成高素质播音主持人。

2.高能素质培养有利于节目质量的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行业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即便是媒体行业也不例外。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广电总局一再强调,不健康以及低俗的节目内容严禁播放,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播音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一点就是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价值取向,能够有效服务和正确引导社会公众。从这一层面来看,播音主持人的个人素质非常重要,高能素质这一内驱力必不可少,其作用不可小觑。

3.高能素质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播音主持人既要能说,又要会说,其美感的体现载体是语言,该能力需要长期的文化和艺术积累。学生的高能素质培养,可在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教学的同时将各层次、多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入在内,尤其要通过加强审美教育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多分析一些优秀电视节目、组织学生多欣赏优秀节目等,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思维以及语言能力,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二、高能素质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播音主持人高能素质培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岗位本身的特殊性要求

作为社会公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播电视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在教育、娱乐以及引导社会公众思维、行为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影响非常大。从这些层面来讲,播音主持人的责任非常的重,他们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视节目质量,并且直接关系着电视节目收视率。播音主持岗位特殊性,要求播音主持人必须具备高能素质。

2.行业现状的必然要求

从当前国内广电行业发展现状来看,市场竞争日渐激烈,除新媒体产生的冲击,更重要的是播音主持人的高能素质匮乏,节目效果不佳。比如,部分播音主持人过分看中外在的形象,严重忽视了个人的素质以及语言多变性。在节目播音过程中,部分主持人会出现口误或者误播现象,甚至语言表达比较粗俗,未对语言进行细化处理。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润色和严谨推敲,因此节目档次被拉低,收视率也随之降低。从这一层面来看,我们应当对学生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既要注重学生高能素质的培养,又要帮助学生提高分析水平,强化道德素质。

3.学生学习的阶段性要求

大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无论是人生观、价值观还是个人的素养和行为习惯,都在这段时间形成和固定下来。学生的学习阶段性,要求他们必须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心态一定要稳定,以免因压力冲击而丧失信心。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减压,避免学生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就必须遏制不良情绪滋生和扩展,强化学生高能素质的培养。

三、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高能素质内驱力应用实践

基于以上对当前播音主持人高能培养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播音主持人才高能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传统模式下的播音主持人选拔过程中,非常注重其外表、声音,通常会忽略主持人的综合素养。在当前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选聘主持人时,应当对备选人员的修养、专业能力加强重视。在此过程中,各类高等院校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创新思维与语言表达等相关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此同时,还应当充分考虑和注重文化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更多、更好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通过加强学生的高能素质培养,以此确保其能够有效适应发展需求。

2.课程的合理设置

根据2015年度的央视评选结果,对三十名优秀主持人调研分析可知,有10人具有R当尘埃具有经管、外语专业以及新闻背景的人员分别有4人、3人和4人,剩余人员则具有导演、声乐以及法学甚至医学等方面的专业背景。从这一调研结果来看,国内媒体对播音主持人才的专业背景有多元化的需求。基于此,在高校设置播音主持专业课程时,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另一方面还要对通识教育教学课程进行合理安排,以此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同时,还可适当增设一些类型化节目,比如新闻节目播音主持等训练课程,这有利于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兴趣,从而进行专攻学习。值得一提的是,应当将其中重复的课程内容剔除,以免造成资源浪费。

3.完善和改进教育教学条件

对于高等学校而言,播音主持专业的设置,目的在于培养更多优秀的播音主持人才,而且对该专业的要求非常的高。实践中,我们应当立足实际,根据需要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条件。教育教学条件的改善,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就是要及时更新设备,将不理想、落后的设备及时的淘汰掉。比如,定期配备和更新视听录播演摄控设备,对演播场地进行合理规划布设,以此来确保该专业的学生能够在尽可能逼真的模拟环境下训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镜头感,同时这也是高能素质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4.加大教学实践力度

根据当前国内各类高等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现状,实践中应当不断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创新,组织学生加大实践力度。第一,高校应当与传媒机构加强合作,创建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外课堂,并且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调研,以此来促进学生对播音主持人的能力素质、岗位要求等有切身的了解与认知;第二,与传媒机构加强合作,组织开办类型化节目配音以及主持通道板。在此过程中,还要邀请一些著名的播音主持人、配音演员,根据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和培养方案。针对栏目、作品等,对学生进行模块式培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素养;第三,与传媒公司加强协作,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件设备和场所。比如,学院礼堂、演播室等,可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节目录制和安排,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播音主持人的高能素质培养,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需要多元化的播音主持人教育培养师资队伍。高等院校应当创建高素质、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并将其有效的落实到实处,以此来确保教学质量和效率。目前来看,国内高等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职工多为一线兼职教师、学校专职教师,高校应当邀请现役播音员、主持人等来校授课或者演讲,并且针对性的选聘国内外专家来校授课,壮大高能素质培养师资队伍。在此过程中,高校应当强化对现役教师的再教育,为他们创造机会出国深造,去媒体机构进行实践,以此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有利于提高高能素质培养效率。

6.多元化教学评价

对于播音主持专业而言,较之于其他普通专业,其专业特点非常独特,教师应当对学生多元化评价。第一,在评价时,应当尽可能采用横向比较方法,尤其要针对未经专业培训和专门教学的学生,注重评价的关联性与归纳性;第二,应当重视学生自然状态下的教学评价,比如对学生的早功练声等进行客观的教学评价;第三,高校应当积极培养和教育学生,深挖和提高他们的播音主持潜能,鼓励学生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对学生的知识把握水平、素质能力等进行评价。高校应当对教师的课余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并且为学生提供多种答疑平台和机会,以此来帮助教师全面评价学生;第四,引导学生进行多看、多听,鼓励学生模拟训练,并且引导他们自评、互评。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广播电视事业的不断进步,尤其在当前的多媒体时代背景下,社会对高能素质的播音主持人才需求更加的迫切。为此,高校应当立足实际,不断创新和改进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完善和改进教学设备,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这有利于高能素质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从而为广播电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

参考文献:

[1] 宗瑛.培养高能素质是播音员主持人成长进步的内驱力[J].西部广播电视,2015(1).

播音主持职业素养篇10

一、高职主持与播音专业的培养目标

经过大量调研和专家论证,我们重新明确了高职院校主持与播音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面向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公司、影视传媒公司、企事业单位或与传媒相关的单位,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一定的节目播音与主持、节目采编、策划创意、影视配音、教学研究、公关礼仪主持等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基本素质培养目标是:(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传媒职业道德;(2)具有具备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3)具备从事播音主持、活动策划的健康体魄;(4)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5)具有坚强的毅力、承受困难的能力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职业技能培养目标是:(1)具备新闻播音、节目主持的能力。(2)掌握新闻采编的基本知识,能做到采编播一体化。(3)具备节目策划、包装的能力。(4)具备活动策划、礼仪主持、艺术指导的能力。(5)能熟练运用各种相关视频、音频软件。

二、主持与播音专业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主持与播音专业分方向人才培养的具体做法是:第一学年主要学习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技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训室进行校内综合模拟训练,让学生初步体会演播室、表演舞台、剧院、大型会议现场等环境,在校内完成虚拟的工学交替。第二学年进行专门化方向技能学习,分为节目播音与主持、活动策划与礼仪主持、少儿艺术指导方向,对学生进行专门化核心技能强化。第三年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学习方向性划分的基础上,亲自上岗,感受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情况,进行岗位能力的拓展。

分方向培养人才最大的优势是扩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培养了多方面的技能,扩宽了就业的渠道。在打好播音主持基本功的前提下,推动学生从单一的业务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帮助学生将来快速适应就业岗位的需求和社会工作实践。

三、主持与播音专业分方向人才培养的主要措施

1.构建“课岗证”融合的多技能课程体系

根据主持人、播音岗位群任职要求,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之后,我们与行业企业合作,对主持与播音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整合,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课岗证”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包括基本素质模块,专业基础模块,职业能力模块,素质拓展模块等四个模块,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职业素质课与专业教育课相结合。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获得以下职业资格证书之一:普通话等级证书、电影电视演员、演出经纪人资格证、中国演出行业演员资质证书。

多技能包括主持人、播音基本技能和分方向专业技能。主持人、播音基本技能包括播音、电视节目主持、电台节目主持、新闻采编播等能力,主要开设普通话语音与发声、语言表达技巧、播音艺术、演讲与口才、节目主持艺术、新闻写作与采访等课程。分方向专业技能包括节目策划与制作、礼仪活动主持技能、表演技能和少儿艺术指导技能,主要通过项目实训、专业实践、顶岗实习来实现。

2.实施“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根据主持与播音专业的特点,利用校内仿真实训室、演播室、剧院等实训场地,灵活应用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引入主持人大赛、小品比赛、主题晚会、庆典活动、新闻会等实训项目。根据工作岗位流程,对核心课程进行重新设计,通过下达任务、任务指导、任务实施、任务训练等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就是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融“教、学、做”于一体。

3.积极引导和推动校企合作

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并将其建设成为学生的实训基地、教师能力的提升基地。学院建立由新闻媒介部门、传媒公司管理者、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员等组成的专家队伍,定期召开校企合作研讨会,搭建校企沟通、合作的平台,深入探讨合作模式、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指导学校教学改革。学院还要求教师定期到新闻媒介部门、文化传媒公司实践,不断提升专业技能。

4.建立学校、社会、用人单位“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和完善教学与实践环节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学校与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阶段性对课堂教学、实践项目、顶岗实习等环节进行检查,并通过组织教学观摩课、公开课等进行教师评教、学生评教。建立健全完善的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让学院、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教学结果的分析与评价,及时反馈信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吕炜.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新闻知识,2012,(05).

播音主持职业素养篇11

1 培养目标

1.1 盲目复制本科,缺乏高职特色

由于高职类院校开办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时间不长,经验有限,很多院校都是照搬中国传媒大学的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上并没有依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高职院校的特点。高职主持与播音专业定位于专科层次,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品和培养方向与普通本科院校有着明显的不同。“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从事研究和发现客观规律的学术型人才和从事与社会谋求直接利益有关的设计、规划、决策等有关的工程型人才,这两类人才的特点主要是用智力技能来进行工作;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良好综合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1]由此可以归纳出,普通本科院校培养的特点是厚基础、宽口径;而高职院校培养的特点是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学生要以一技之长为主、兼顾多种能力。而目前有些高职院校主持与播音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并没有突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在毕业后由于没有突出的专业技能,学历又不如本科生,从而在就业时缺乏竞争力。

1.2 局限于传统媒体,没有突出新媒体的地位

目前我国中西部县级广播电视台对科班出身的播音员主持人有较大的人才需求,由于国家《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管理暂行规定》规定,播音员、主持人的最低学历是专科,高职主持与播音专业受学历层次限制,在定位毕业生规格时,往往将培养目标确定为为基层广播电视机构培养播音员主持人。但如今传媒业发展迅猛,新媒体不断涌现。作为培养媒体人的主持与播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过于保守、陈旧。现有的毕业生无法满足新媒体时代对主持与播音专业人才的规格需求。虽然目前高职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毕业生还基本是在传统的广播电视机构工作,但今后几年,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相应就业岗位的减少,如果主持与播音专业的培养目标依然局限于传统媒体,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

2 课程设置

2.1 课程设置求多求全

由于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定位不同,反映在课程设置上也会有相应的变化。普通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是按照学科的理论体系来设置课程的,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进程,要求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设置较为全面。“而高职教育的课程设计是按照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或能力要素为核心来展开的。” [2]不强调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强调针对性及实用性。针对高职主持与播音专业开设的课程只需要满足学生的实际工作需要就可以了,专业课程的开设要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理论课程的开设要以能够指导学生掌握、应用技能为依据,以“必需、够用”为度,不需要去开设很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用不到,或者对学生技能掌握并没有太大帮助的理论课程。而一些高职院校由于复制了本科的课程设置,开设了许多对学生掌握技能并没有太大帮助的理论课程,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

2.2 教学形式单一,专业实践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模式基本都是借鉴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学模式,采用大课集中讲授理论,小课实践训练等方式。小课是对大课所学知识的消化和强化,是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今各行各业的用人单位都希望自己单位招收的员工能够缩短适应期,快速胜任工作环境,那么,对主持与播音专业学生的培养必须增强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升就需要在小课或去实际工作岗位见习才能实现。“按照中国传媒大学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小课课时应占到专业课的3/4―4/5比较合适。” [3]目前各院校对于大课和小课的开课比例不尽相同,有些院校由于受师资条件的制约甚至没有开设小课。

3 师资力量短缺

随着近几年全国范围内播音主持专业考生急剧增加,高职主持与播音专业招生人数不断攀高,相对于快速增长的学生人数,现有的专业师资队伍则明显不足。针对这种情况,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招收普通本科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应届毕业生,以及从广播电视行业外聘播音员、主持人担任教师两种方式。而这两种方式也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招收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应届毕业生系统掌握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也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但由于缺乏媒体实践经验,不能够很好的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距离成为教育部要求的高职高专“双师素质”教师,还有很大的差距。

外聘的广播电视机构的播音员、主持人,往往有着丰富的广播电视一线的工作经历,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但这些经验丰富的老播音员、主持人,却往往没有系统接受过播音主持教育,对专业理论了解不够,或是缺乏授课经验,只能示范,却讲不好课。另外,由于外聘教师还同时担任着电台、电视台的播音主持工作,并没有太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4 生源质量下降

近年来,开设主持与播音专业的院校不断增加,招生人数逐年提高,使得招生门槛越来越低。许多文化素质不高,声形条件不好的学生也被招收到主持与播音专业中。有些学生选择主持与播音专业并不是出于兴趣爱好,而是看重了艺术类专业较低的文化课分数线,这些学生感觉只要能说话就能学主持与播音,于是在考前经过两三个月的突击训练就被录取到主持与播音专业。还有些学生甚至在考前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而是在被其他专业录取后,出于兴趣又调剂到主持与播音专业。这样“先天不足”的学生入校后,由于自身的声形条件达不到相应的标准,专业课的学习又比较吃力,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倦怠感,对专业学习丧失信心。而在教学中,教师也会在学生的语音、发声等基础技能上耗费较多时间和精力,从而影响到教学进度。这些学生在毕业后,也会由于声形条件不佳、专业技能较差,因而无法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在求职应聘时处于劣势。

5 结语

高职主持与播音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在新形势下,高职主持与播音专业应该立足高职自身特点及学生特点,突出特色、因材施教,探索出一条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的媒体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兆方 陈光曙,《高等职业教育“两高一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版,第4页

[2]吴兆方 陈光曙,《高等职业教育“两高一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版,第5页

播音主持职业素养篇12

从21实际之后,信息化开始成为人类活动的主流方向,这是人类在工业时代后创建的有一个新的时期,社会经济也不再是单一的工业经济时代,而是开始了知识经济时代。从本质上对各行业各领域的竞争分析,人才才是竞争的基础要素。社会进步的同时传媒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主持人、播音员也不再局限于挽回主持或者节目主持,而是开始向着多元化发展,例如很多新兴主持行业,婚庆主持以及会议主持等。而一些高等院校在培养主持艺术人才以及播音人才的时候,要同当前的经济状态以及社会的需要相适应,从而提高仁慈啊质量,高等院校的管理者就需要对该专业的发展以及未来学生的职业定位进行重新的思考。在课程上应当以就业作为导向,以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服务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将学习和研究相互结合,突出播音主持专业的实践性以及开放和职业性原则,通过对岗位需要的了解,以此作为前提,将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改革。

1 就业状况

通过对某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进行抽调,发现其中一百名毕业生在毕业后,能够在电台以及电视台工作的人数占到38%,能够在文化礼仪以及传媒公司工作的人数占到11%,而能够在学校以及培训机构工作的人员占到了28%,而自主创业以及在企事业单位的人数只有23%。播音与主持专业毕业之后应当作为主持人去工作,但是毕业生在毕业后很少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而是大部分从事了与之相关的事业,或者即便在电台、电视台工作,很多人也从事了摄像、便道以及后期等工作,去做主持人的人却非常少。

当下高效的扩招使得很多高效都开展了各式各样的专业,播音主持专业也在近年来为各大高校所增设,由于培养人数的增加,造成了该专业人才区域饱和,市场中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播音主持专业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而教育者需要予以反思,学生究竟是需要定位大众还是经营,这是未来高效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方向。精英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的发展了,因此就需要确定学生的培养目标,及时的调整教学思路,建立起真正能够适应就业需要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做为主线,积极的开发能够有利于学生就业的课程,注重舞台表演,加强实践教育,不但满足的了学生的就业要求,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素养以及岗位能力。

2 裸程设置分析

在教学模式上,播音主持必须她那个国家的教学发展状态相适应,并且还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态,这样课程才具有生命力。另外同该专业较差的一些学科例如语言学、艺术学以及新闻学和传播学等一系列的学科,都需要进行学习扩展,在设置上必须考虑当前媒体行业的需要,重视较差渗透的教育。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以学科作为课程体系,着中教育在当前专才、通才相互依存的时代中已经不再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在通才基础上的专才,所以学校在进行课程的设置中必须注意注重传统课程体系的同时,贴近师大IFA站,培养出创新能力强,时间能力强的学生,重视综合素养,加强就业能力以及岗位培训。

通过对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很多学校会通过多种课群的培养模式设置专业课程、基础客场以及公共课。专业课群以及基础知识,都是从最基本的一些主持、播音技巧入手、例如广播播音主持、电视主持以及语言技巧和普通话,课程在设置上往往学法一定的渗透以及相互映衬,很难想着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并且同当今的相关行业发展也不具有关联性,因而学生在学习时句无法引发兴趣。这一问题可以从课程设置上着重,构建能够体现技能基础相结合的体系,从而增强课程所具有的实用性,拓展课程,让学生想着市场就业的方向学习,并且为选择不同职业的同学设置不同的课程。每个模块中,通过用必修和选修课程的设置,以其岗业核心工作职业课程为中心,其他专业边缘性技能课程作为辅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另外,培养方案中还应当将证书纳入教学范围中,将职业岗位能力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考出与其专业相对应的证书。例如一些资格证和登记证等,这都是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必备的。

3 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撰式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依托,不同类型的学校人才的教育和教学模式、管理制度、评估方式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作为普通艺术院校招收了较多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但根据就业调查显示,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从事了播音主持工作,多数学生转行或待业。播音与主持专业作为交叉性学科,存在若干发展方向,如主持人、播音员、编辑、记者、文化礼仪等,这些方向与专业的发展都需要高素质和综合化的人才。而目前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学生大多业务水平单一,难以达到广播电视媒体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多数学生只掌握了播音与主持的相关的理论技巧,养成了单一播音主持特色,等到工作实践中,只能适应传统的播音主持技巧,对广播电视采编制作、摄像、礼仪主持等工作无法胜任。

因此通过对普通艺术院校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我们制定出了多方向人才培养这一应对当前岗位需求的培养模式,在人才的培养中采用多方向的培养模式,以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实行宽进严出,即放宽招生口径,通过分块管理的方式对校内学生进行管理,同时施行模块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将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放在学生入学的前两年,通过学习,对学院的基本状况,以及播音主持这一专业的基础内容进行了解,而在这一时期也是学院了解学生状态的重要阶段。在之后的一个学年中,学院就要着重对学生的基本功以及发展潜力和兴趣进行培养和加强,制定出人性化的岗位需要课程,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方向性的课程教育。例如,将学生进行分模块管理中,将能够在播音方面有所发展的学生放到一起进行管理,对学会说呢过的话筒前技能进行培养,同时提高学生的高价把握能力;而对于在电视主持人方向能够有所发展的学生,可以集中式的培养起镜头前的备稿能力、控场能力以及实践业务等;而针对文字功底较强的学生,则主要对其编辑能力以及文案策划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而一些具有表演能力的学生则可以想着公关礼仪方面发展。但是所有的基础都应是学生已经牢固掌握其专业基本功,通过这一前提对学生进行分方向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其就业以及实践经验,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

定岗定位的分流培养,可以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注重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需要通才基础上的专才,在宽而坚实的基础上,力求精而深。根据岗位定位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与培养,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我们的培养岗位主要分三个方面,即播音主持方向、广播电视编导方向、公关礼仪主持方向。只有具有以上几方面能力的人才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

3.1 播音主持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养能在各级电视台、电台担任播音员和主持人角色的工作。这个方向对学生的专业水准和职业素养要求较高。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基本功底、较强的思辨能力、文化修养和良好的形象条件。重点培养学生话筒和镜头前“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的语言创作能力。

在播音与主持方向教学内容中侧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人才。主要的课程是语言技巧、思维训练、播音文体、节目主持艺术、主持人形象塑造、文艺作品演播、电视节目采编与制作、播音作品鉴赏等专业课程。

3.2 广播电视编导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养能在各级电视台、电台和企事业单位担任编辑、记者、节目策划与制作等工作的人才。这个方向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较强的文字写作功底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在广播电视编导方向教学内容中侧重培养能创作、编辑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等方面的管理性人才。主要的课程是中外文学史、采访与写作、节目采编与制作、电视艺术概论、影视编导基础、非线性编辑技术等专业课程。

3.3 公关礼仪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养能在婚礼、晚会、庆典和展会等主持和策划工作的人才。这个方向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有声语言运用能力、市场调研、综合分析与创意策划能力。

在公关礼仪方向教学内容中侧重培养能从事各种文化活动的主持和策划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主要的课程是中外礼仪基础、非节目主持艺术、表演基础与技巧、商务口语表达、展览会策划与管理等专业课程。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播音主持这一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专业性要求上较高,因而在教学上必须对该专业未来的就业形势以及社会对于播音主持这一领域中的人才需要进行了解,确定分方向对人才进行培养,依照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特点,对专业招生范围进行扩大,使得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发展方向进行自主选择,从而提高了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态度,最重的是使得该专业的学生能够以人为本,让学生选择自身的专业发展。该种方式相对其他方式更加的科学,依照所有的只是结构,令教学计划以及课程的安排进行了正规专业的整合;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令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并一专多能,不但保证了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具有先进性,同时在稳定性上也相对较好。并且也极好的阐释了多方向发展这一人才培养理念,使得人才不在是单一型人才,而是向着复合型、应用型发展。

参考文献

播音主持职业素养篇13

广播电视新闻在大众传媒中的重要地位。当今,我们社会的经济改革落实在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传播上,导致了传播工具的日益更新、传播条件的日益改善,以及传播媒体的不断增多和传播方式的进一步变革。呈现出如下趋势:信息传播全球化、传播技术数字化、媒体管理产业化、媒介运用市场化、传输方式集团化、传播人员职业化、受众需求多元化、沟通方式交互化等特点。以上这些特点使得各种和各个媒体之间既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又相互制约、相互竞争,尽管这种竞争有时甚至达到了白热化程度,但新闻却一直是各大媒体的主体,是各个媒体的最基本最主要的产品。每家媒体基本上都得依靠自己新闻节目的时效性、鲜明性和独特性来吸引受众,从而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夺市场、站稳脚跟。这其中,我们的广播电视新闻,更以它那短、新、快的特点,去吸引不同层次和不同种类的受众,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的信誉度和市场中的竞争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是在见到出版物之前,先接触广播电视的。也就是说,这些国家的人民基本上是在广播电视上首先获得信息的。因此,广播电视就成为受众中最受欢迎的两大媒体。我国的调查也显示,大部分受众最先获得国际国内重大新闻和信息的媒体工具是广播电视,尤其在广大农村更是如此。在我省,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和河南电视台始终拥有庞大的固定的受众群,这也说明新闻节目在广播电视媒体和受众中所占据地位的重要。

社会对广播电视新闻播报提出新的要求。既然我们重新认识到了新闻在广播电视宣传中的重要地位,那就应该着力提高新闻宣传水平。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播音与主持水平的高低。而对于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来说,培养出具有现代新闻理论水平和具有说播结合实践能力的新闻播音与主持人才,则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新闻在社会变革中的地位、在大众传播中的地位和在广播电视媒体中的地位的认识,我们可以看出它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占据着绝对的主体地位。而新闻播音员在广播电视媒体中又有“门面”、“台柱”之称,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台的水平高低。但纵观目前我们的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员队伍,确实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

在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老套的新闻播报方式已经跟不上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所以就要寻求一种新型的播报方式,它既要符合新闻传播的特点,也要适合当今受众的审美理念。这就要求新闻播音员首先要有良好的新闻播音基本功,要在播报新闻中找出说播结合的感觉,最后达到新闻传播的理想状态。

新闻节目在所有节目样态中是最考验播音基本功的,因此扎实的新闻播音基本功是根本、是基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当今受众审美口味的变化,在播报新闻中应加入一些新鲜的元素,如把主持人节目中的一些自然亲近、说播结合的感觉等好的元素融入到新闻播音中来。只有注入一些新的元素,新闻节目才能更加适合大众的口味、迎合时代的需求,才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节目中脱颖而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提升新时期新闻播音主持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

关注一线需求,掌握传播技术。新闻播音主持艺术教育必须密切与广播电视事业的鱼水相依的关系。广播电视事业是新闻播音主持艺术教育的生命源泉,新闻播音主持专业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广播电视事业的新需求,适时调整教学、科研计划,才能培养出适应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和媒体竞争需要的新闻播音主持人才。密切关注新闻播音队伍现状,了解新闻播音一线动态,掌握媒体改革动向,是每一位新闻播音主持专业教师必修的功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落实到广播电视传播上,必将导致传播工具的更新、传播条件的改善、传播媒体的增多、传播方式的变革。这一切变化又使得新闻播音主持艺术的创作观念、创作条件、创作环境、创作工具、创作手段、创作样式、创作依据、创作状态都发生变化。新闻播音主持专业教师可以创造或争取机会参与播音主持实践,做“双师型”教师。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从一线聘请富有新闻播音主持实践经验的人授课;二是加重学生实践训练的环节和课时。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教育信息化则是信息化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新闻播音主持专业教师应将新的信息技术适时引入新闻播音主持艺术教育教学中去,应借助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模式、评价方法、学习手段,用全新的观念和理论去审视播音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因此,具有合理、完整的信息知识结构和较高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对每一个新闻播音主持专业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三、确立新闻播音人才的培养方向、改革高校综合培养计划

未来的社会发展决定了新闻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方向。培养加强新闻播音主持人才的职业化意识。在未来社会中,越是信息传播全球化,越是要求规范化;越是传播技术的现代化,越是要求规范化;越是管理的产业化,越是要求规范化;越是运作市场化,越是要求规范化;越是传输方式集团化,越是要求规范化;越是受众需求多元化,越是要求规范化;越是沟通方式交互化,越是要求规范化;越是传播人员职业化,越是要求规范化。可以说,规范化程度的高低,也就决定了新闻播音职业化程度的高低。以上内容的规范化程度越高,要求新闻播音和主持的职业化程度也就越高。只有具备了高水平的职业化,我们才能在未来的新闻传媒现代化、产业化、市场化、多元化中具有较强的适应力、创新力、竞争力和生命力。职业规范化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职业道德、语言规范(按照国家制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上岗、人机对话、人机互动、人机并用、信息化和网络化社会、高科技含量的广播电视媒体都要求语言必须规范化)。因此,规范化要求和职业化程度是我们培养出高素质新闻播音主持人才必须具有的基础条件。

培养提高新闻播音主持人才的应变反应能力。未来的新闻播音员和主持人应该具备急稿直播的能力,这是广播电视媒体发展和提高新闻宣传质量的需要。新闻播音有很强的时效性,不能高质量地直播新闻和不会直播新闻,就不是一名合格的播音员和主持人。但这种较强的直播能力是建立在应变反应能力基础之上的,而应变能力的增强需要新闻播音员和主持人必须具有特别广博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的人才不但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整体综合素质。

加强新闻播音主持人才现场口头报道能力的培养。新闻播音主持人不仅要有熟练的常规播音主持能力,还要具有极强的现场口头报道能力。在当前多种媒体激烈竞争的形势下,现场口头报道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非常重要的播出形式,因此作为一名新闻播音主持人,必须熟练掌握现场口头报道形式,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学会生动描绘现场状况和气氛。

培养加强新闻播音主持人才的新闻采编能力。当前和未来社会,播音主持和采编正在或已经形成了部分融合的格局。根据这种情况,我们的新闻播音主持人更应该在保持和发扬自己准确、鲜明、生动、清新、流畅的艺术特色基础上,向采编业务方面渗透。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和语言功夫的同时,也应该学会和提高调查研究、采访编辑、制作控制等相关工作能力,走采编播控合一的道路,做到业务全面,这样才能更好地胜任未来的工作。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