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景观园林景观设计实用13篇

景观园林景观设计
景观园林景观设计篇1

(二)梳理空间内涵

如果说轴线是景观系统的中枢,那么景观涵盖的空间内涵就是附属于中枢上与人交流的媒介。每一个目的就是一种需求,每一种需求就意味着一种行为,每一种行为就必然决定着一种空间模式。梳理空间的内涵就是基于整理景观所承载内容的设计原则。只有明晰景观涵盖的内容,我们的空间组织才会有的放矢。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必须将景观所要涵盖的内容梳理清楚,进而根据各种内容赋予其最为适宜的空间模式。对有相互交叉的或是可以统一的空间进行编排,从而形成清晰的空间模式的组合关系。

(三)区分空间等级

当我们梳理出空间内涵时会发现这是一个关于景观目的罗列的庞大列表,要想在场地内同时包容如此多的内容有时是不切实际的。由此我们必须理清各种景观需求,明确它们之间的轻重关系,即明确景观空间的等级。这一原则的目的就是使我们在园林景观创造中正确地对诸多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取舍。明确空间等级的逻辑关系之后,我们才会清晰地利用场地,合理地进行空间的组织,甚至在必要时牺牲某一需求,从而保全景观系统总体的逻辑关系。在确定了空间的等级之后,还要明确空间的模式,将它们合理地归纳为一个个集合单元,然后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经过缜密的推敲,从而论证其是否有交集、并集或是相离的关系。

(四)确定空间序列

斯蒂芬•拉伯德和汉斯•罗易德认为:“空间的序列是一些连续的、独立的空间场所,他们之间以通道相连;人同时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空间。”[2]确定空间序列的原则是当我们明确了空间等级之后,通过景观序列的组织,给景观空间以节奏变化、韵律美感和弹性体验。确定空间的序列是空间秩序性原则的最后环节,其目的是深化空间的秩序,同时在正确的秩序基础上赋予景观空间形式上的美感,甚至使人们通过对空间的感知引发哲学意义上的思考。景观空间不仅仅需要高潮性的景观轴线与丰富的景观内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空间序列的处理将子系统景观空间合理地进行布局,就像优秀电影中高超而又巧妙的剪辑过程,使人们体会到景观的时间变化、强度更迭以及情景交织的过程,从而获得心智愉悦的体验。空间序列的处理就是解决空间与空间关系的艺术,空间之间是需要衔接的,而衔接就意味着机会,空间序列的艺术处理必然会增加景观的魅力,使景观在良好的逻辑关系中具有和谐与美丽的情感内涵。

二、尺度上的适宜性

(一)弱化人为压力

在《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一书中,阿摩斯•拉普卜特这样写道:“人们对于尺度的选择和陈述时,往往从大尺度的元素进入。”[3]我们对于论述尺度适宜性的原则也是依据这样的逻辑,从大的园林景观尺度到人的个体尺度。如何协调园林与人的关系,是创作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实践中,避让与弱化是我们对于园林景观的回应。这种方式也是尊重既有的自然环境,尊重发展的有机秩序。针对过大尺度的压力,我们采用谦逊的态度和顺从、弱化的景观营造手法。适时地协调尺度之间的和谐关系,以谦卑的姿态修正尺度对于园林景观的压力。(二)遵从场地功能

笔者已论述过景观空间的内涵,并将抽象内涵具体化,以便在实践中更加轻松地把握。同时必须明确空间与尺度的关系:尺度是数量的度,而空间是需要感知的,更多是基于人的经验。由此可以说,景观中的空间既需要数量尺度的纬度又需要空间感知的经验。基于尺度与空间的关系,在这里引出了景观中的恒定尺度与协调性尺度。景观中的恒定尺度是指遵从于硬性功用景观的要求而产生固定尺度,而协调性尺度则是起到过渡与调和的作用,遵从于景观的功能是针对恒定尺度与协调性尺度之间的关系而提出的,协调性尺度的景观是恒定尺度景观之间的连接媒介。只有限定好协调性尺度的景观,才会使景观系统运作流畅,才会契合于景观外延的需求。

(三)协调园林体量

景观组织紧凑、灵活,在尺度上遵从于园林对于景观的支配。在设计实践中一定要慎重地处理景观竖向界面及景观构筑物,尤其要注意它们自身的高度、体量以及对园林环境的影响。同时要注意景观空间的节奏组织,对于园林中的景观节点与景观空间尽量要谦卑一些,景观空间的侧界面要控制适宜,空间的强度也要适宜,以利于园林的自然环境进行有机的承接,而整体的景观系统则要注意适时地用比较柔化的界面对园林的总体空间尺度进行修饰,最终使园林的自然环境和谐地与景观共生。

(四)适宜人体尺度

无论探讨园林尺度、景观尺度还是设施尺度,最终我们的视角还是基于人的尺度。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的感知是不同的,但有时感知的结果却是趋同的。可以认为,在尺度与“人”的关系中,“人”的概念应该是普遍性的,是人的社会群体。E.T.霍尔提出了人往的四种距离尺度:(1)亲密距离:人和人的距离小于0.5m,主要靠嗅觉和触觉,视觉并不重要;(2)私人距离:人与人的距离0.5~1m,触觉和嗅觉起到一定的作用,视觉起到主导作用;(3)社交距离:人与人的距离1~2.5m(较小),2.5~5m(较大)认知主要靠视觉和听觉;(4)公共距离:人与人的距离5~10m,这个限定根据文化社会或个人的因素有所不同。

人的视觉与听觉的信息摄取量占信息接收总量的90%,加上嗅觉以及社交空间等诸多因素,在边长为20~25m的立方体的景观空间范围内人们可以获得比较好的视觉感知来进行社会交流,超出此范围感知的强度就会急剧地下降,这一空间的容积范围也为笔者提出适宜人体尺度这一原则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三、视觉上的艺术性

(一)引用自然之美

引用自然之美有两层含义:一是借景于自然山水之美;二是借用自然本质之美。借景于山水是出于景观层次的创造目的,将秀美山川作为景观层次的远景引入其中,使视觉美感的空间拉伸至一个更为深远的层次。而借用自然本质之美是出于应用自然元素自身的美学优势创造景观,刘晓光在其博士论文《景观象征理论研究》中将美分为:形式美、具象美、意蕴美三个层次。[4]笔者提出的借景于自然、汲取于自然的设计原则正是期待契合于美的自然景观的视觉体验。引用自然之美,是关注美的意蕴,更是在意于亲近自然的美学趋向。引用自然之美也是在发掘自然景色资源,以一种熟识的美感赋予景观广博的胸怀,以借景的创作方法将大地理尺度的自然景观与人为创作的景观连接起来。

(二)创造界面之美

界面因空间而生,是界定空间的要素。界面之美是设计实践中视觉形式美的核心。景观中的竖向界面往往决定了景观空间的性格,而顶界面却是相对开放的。底界面的形式美关乎景观空间的整体美感,小面积的底界面也会影响到受用者的视觉感受,而竖向界面的形式美则关乎公众对于视觉美感认知的大部分体验,因为相对于单一的底界面与开放的顶界面,侧界面更充满着无限形态的变化与丰富的肌理表达。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是否可以让我们思索“意味”与“艺术”的深层联系?这种联系是否就是公众对我们实践中的界面之美内心中的美好震荡呢?车尼尔雪夫斯基说,莎士比亚也不能替代今天的艺术。确实如此,我们的界面之美是属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善良的人们,要为他们量体裁衣。(三)意会空间之美

空间之美在于空间自身的魅力给我们以情感的波澜,也在于空间和谐的尺度关系带给我们轻松、顺畅的行为方式。在园林景观中,意会空间之美的原则是抽象的,但确实是存在的,抽象于空间的本质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园林景观的空间之美在于空间包容的一切,更在于空间自身是否能够唤醒人们对于这虚无概念的情感意识。意会空间之美是设计的原则,也是我们追寻的目标,但它却是滞后的,只有公众在景观中快乐享受生活与游憩之时,我们的空间之美才会真正美得其所。

(四)隐喻人性之美

在诠释景观之美设计原则的道路上,尽端无疑是人性之美。美最终要公众感知,隐喻人性之美是贯穿视觉的艺术性原则的核心线索和主宰一切景观创作的美学要义。人性之美,纯真、纯善。人性之美诠释了艺术追求的最高层次,不是美丽的形式,也不是深长的意味,而是打动人的心灵。隐喻人性之美的原则也就是我们景观视觉创造期盼的幸福的终点。

四、环境上的生态性

(一)尊重生态价值

生态价值观的确立是环境生态性原则的核心,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的价值观更是我们设计中必须尊重的观念,它应与人的社会需求、艺术与美学的魅力同等重要。从方案的构思到细节的深入,时刻都要牵系着这一价值观念。以这一观念回应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这一观念支撑生态景观的设计;以这一观念影响着设计师和景观受用的公众,在设计与生活时尊重自然带给我们的生命的意义。尊重生态价值是一种观念的形成,并不能仅凭观念去解决景观中的实际问题,它更像是支配性的原则,让我们时刻有着关于尊重环境状况、理解自然的态度。

(二)接纳生态基质

美好的园林生态基质不得不使我们去积极地接纳,并成为我们景观设计中贯穿始终的线索。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有着许多关于大地理尺度景观的生态基质、蓝带、灰带等景观概念,这些大地理尺度的景观诠释着景观设计大环境概念的完美无瑕。从大地理景观的气候角度、从水系的生理感知角度、从生态基质的景观优势角度,我们都要细致地考虑。量身定做我们的景观,使自然的美好环境与我们的景观斑块更好地衔接,从而融为一体。

(三)修正场地环境

外界环境的客观存在决定了景观的微观生态环境,其中噪声、尘土、建筑、季风、不良气流等都对景观的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修正景观的环境就是基于以上不良因素而提出的设计原则,即以景观的界面为媒介调解场地内的生态环境,如:通过营建高大乔木群景观阻隔噪声与不良空气;通过景观界面的营造疏导不良气流;通过场地内大量的绿色植物的引入降低场地温度,等等。修正这一原则以批判的视角观察场地的现状,而批判是否精准还要依靠实践中准确地发掘与不断地实践来加以论证。

(四)挖掘乡土资源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适时而生。生态是对环境而言的,契合乡土正是从环境自身进行挖掘,从而探究环境和谐的本质。契合乡土决不仅仅是观念层面的意识导向,也不仅仅是泛泛的生态设计原则,它的要义在于解读乡土环境以此根植于景观设计之中,契合乡土的意义极为深远,不仅在生态环境的营造上,也延伸到经济、文化、美学等诸多的方面。契合乡土就是创造属于公众的美好园林景观环境,让人们真正地体会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境。

五、场所上的包容性

(一)包容宽泛群体

场所是传播情感的空间能量,我们希望这一能量能够最大化地给予公众。在实践中,我们要始终如一地坚持包容宽泛群体的原则,细致入微地深入到体贴人性的景观界面、毫无障碍的交通系统、充满绿色生机的休闲景致、高效舒适的景观。场所是情感的集合,而情感之中我们更要关注包容,一切景观营造的目的都以包容公众的受用质量为主旨。包容宽泛群体不仅仅是指导实践的原则,更是景观营造的价值取向。

(二)汲取地缘文化

可以说,文化是场所聚合的第一动因,也是各种行为起始的缘由。景观设计也正是基于“文化动因”这一内聚力,将地域、民族、历史以及生活中人们的文化积淀与生活模式转化成园林设计的素材和景观设计中空间组织的依据。无论是直观的视觉体验,还是行为及生活习惯;无论是物质构成的熟识感知,还是精神体验的似曾相识,关于场所感的认同,主要还是源于对地缘文化的认同,所以地缘文化的提炼深度与拓展广度决定了文化特质景观的品质,决定了能否得到公众认同。

(三)呼应心灵需求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亲近自然、亲近绿色、亲近闲适、亲近运动。当我们将若干园林景观作品推出让人们去自由选择时,往往最多的选票都会投在关注心灵需求的作品,因为此类作品涵盖了人性最为本质的亲近自然、释放自我的真谛。在设计实践中,契合高级的心理需求无疑是场所认同的绝佳途径。无论是出于亲近自然的心理还是出于休闲游憩的需求、甚至渴求获得喘息的愿望等。

(四)诠释景观精神

园林景观精神的诠释要依靠公众对于自然的参与,而不是在文字或是演讲中富丽堂皇地虚无包装。只有当公众在景观中享受生活时,那种场景才真正地诠释了平凡、真实而又生动的园林精神。场景的产生需要人物、场地与情节,而场地与情节的良好创造正是这一原则提出的初衷。在实践中,诠释景观精神意味着丰满景观的情感。景观诸多抽象的内涵要通过景观物化的形式得以实现,除必要的设施与场地,更多的要在景观界面加以诠释。物化的形式不仅仅停留在创造人们感知精神的层面,还要注重景观表达的深度与公众接受程度的良好衔接,充分考虑到公众的文化积淀深度。

六、结语

通过对空间、尺度、视觉、环境、场所等设计要素的解析,强调了在园林景观设计实践和创作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使设计师们可以清晰地获取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从而创作出更优秀、更适合大众需求的作品。

参考文献:

景观园林景观设计篇2

如何建设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

1对园林植物进行优化配置

在对园林进行配置的过程中,有科学依据指出园林的景观设计应该以书目为主,实现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结构,强调绿量和生态效益,并且草、灌、乔的比例尽量保持在1:3:6最为适合。而在过去的实践过程中也表明,在耗水量当中草远远高于乔和灌木,在生态效益中则是草低于乔和灌木。所以,在路旁和广场宜多栽树木;而简易的乔、灌木就多长于居民小区之中。

2保持原生态,做到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是做到节约的根本所在,从而要充分的利用各类资源来保持城市园林的原生态,保护当地园林的花草树木,对园林做好绿化、养护、修理等日常工作,在园林景观中达到完美的绿化效果,并体现出当地的特色绿化。此外,也应该根据园林的特点要尽量的节约水资源,多种植耐旱植物,这样既可满足景观的营养需求又可以减少多水分的使用。

3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技术创新

在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若能运用科技手段来实现灌溉和对城市的污水进行回收,从而实现开源节流,那么必将降低园林绿地对城市水资源的消耗程度。这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利于城市水污染的处理,达到一举两得,两全其美的效果。

4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来进行管护

景观园林景观设计篇3

园路是指绿地中的道路、广场等各种铺装地坪。它是园林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是园林的骨架、网络。园路以线或面的形式贯穿全园的交通网,它既是划分和联系各景区和景点的纽带,也是组成园林景观的造景要素。园路的功能和多数城市道路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组织交通、运输,还有其景观上要求:组织游览线路,提供休憩地面。园路、广场的铺装、线型、色彩等本身也是园林景观一部分。总之,园路引导游人到景区,园路组织游人休憩观景,园路本身也成为观赏对象。

一、园路的功能及特点

1、交通功能

园林中道路的交通和使用功能是其最高原则和本质内容,园林规划设计中不能片面地强调景观和绿化,而忽视园路尺度和交通功能。园路在园林中往往起到分隔空间和组织空间的作用,规划设计中常常利用地形、植物、建筑、园路将整个园林体系分隔成不同功能的景区,同时园路又对景观空间进行组织和梳理,使游人能够按照设计者的意愿、视线和角度来游赏园林景物。

2、 构造园景

园路作为园林环境中使用最频繁的地方,不但能划分、联系园林中不同的景区、景点,也可成为观赏的焦点,以其优美的线形,丰富多彩的铺砌图案,与山、水、植物、建筑、石头等共同构成美丽的园景。作为园林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园路始终伴随着游览者,并以其意境、质感、色彩、纹样、尺度以及光影效果影响着风景,参与景观的创造,构造优美丰富的园景。不仅是“因景设路”,而且是“因路理景”,形成路随景转,景因路活,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园路可以放大空间。园林是一种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的综合艺术,要表现咫尺山林的意象,需要通过园路的起伏曲折、回环往复,于限制中求自由。“一丘藏曲折,缓步百跻攀”,蜿蜒的曲折,增加了游览的时间和空间,并使游人左右顾盼皆有景,增加了游人感知的审美信息量,从而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

3、 提供休憩和活动场所

园路形式多种多样,或高低跌落,或平直如线,或曲折幽静,或雅致怡人。在建筑小品周围、花坛、水旁、树下等处,园路可通过其材料、质地和图案的变化扩展为广场,为游人提供休憩和活动的场所。例如在园林中,将卵石园路配以山石、植物、石桌、石凳等硬质景观,即满足了居民的健身休闲的目的,又构造一个独特的园林小品供人们欣赏。

4、划分、组织空间

在园林中,园路能以其独特的方式起到划分和组织空间的作用。各景区、景点看似零散,实则以园路为纽带,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性的布局,有层次、有节奏地展开,使游人充分感受园林艺术之美。通过园路的线性、尺度、铺装纹理等的变化,暗示空间性质、景观特点的转换以及活动形式的改变,从而起到组织空间的作用。同时又通过园路把各种不同的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并深入到各个景区和景点。园路通过色彩、质感、图案、尺度、组织方式等的变换,不仅是划分空间、界定范围的重要手段,也是空间联系和过渡的重要方法。

二、园路的类型

1、主路

主路要能贯穿园内的各个景区、主要风景点和活动设施,形成全园的骨架和回环,因此主路最宽,一般为4~6m,道路纵坡不大于6%,横坡1.5-2%,排水顺畅,结构上必须能适应管理车辆承载的要求及消防设计要求。路面结构一般采用沥青混凝土、黑色碎石加沥青砂封面、水泥混凝土铺筑或预制混凝土块等。主路图案的拼装全园应尽量统一、协调。

2、支路

园中支路是各个分景区内部的骨架, 联系着各个景点,对主路起辅助作用并与附近的景区相联系,路宽依公园游人容量、流量、功能及活动内容等因素而定。一般而言,单人行的园路宽度为0.8~1.0m,双人行为1.2~1.8m,三人行为1.8~2.2m。次路自然曲度大于主路, 以优美舒展富于弹性的曲线构成有层次的景观。

3、小径

园林中的小径是园路系统的末梢, 是联系园景的捷径,也是最能体现艺术性的部分。它以优美婉转的曲线构图成景,与周围的景物相互渗透、吻合,极尽自然变化之妙。小径宽度一般为0.8~1.0m,甚至更窄。材料多选用简洁、粗犷、质朴的自然材质(片岩、条石、卵石、沙砾、原木等)。

三、园林景观中的园路设计

1、 园路的线形设计

园路的线形设计应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物、铺装场地及其他设施结合,形成完整的风景构图,创造连续展示园林景观的空间或欣赏前方景物的透视线。园路的线形设计应主次分明、组织交通和游览、疏密有致、曲折有序。为了组织风景,延长旅游路线,扩大空间,使园路在空间上有适当的曲折。较好的设计是根据地形的起伏、周围功能的要求,使主路与水面若即若离,交叉于各景区之间、沿主路能使游人欣赏到主要的景。园路的布置,应根据需要有疏有密,保持行进路径与视线角度多变,营造步移景异的视觉感受。

2、 园路布局

公园道路的布局,要根据公园绿地内容和游人的容量大小来决定。要主次分明,因地制宜,密切配合。在交通布局上尽量考虑人车分流或最大程度上保证人行安全和舒适度。园路是景观空间的构架方式,在空间布局上要考虑如何带给游人更多更为丰富的视觉体验,如山水公园的园路要环绕山水,但不应与水平行;因为依山面水,活动人次多,设施内容多;平地公园的园路要弯曲柔和,密度可大,尽可能的蜿蜒曲折,增加景深感。

3、景观园路的铺装设计

(1)应与景区的意境相结合,选择合理的构型与尺度不同铺装图案构型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在铺装中与道路平行的直线具有强烈的方向指示作用;与轴线垂直的间隔出现的直线条能刻画出明快的节奏感;折线显示动态美,沿着道路轴线弯曲的曲线会给人一种缓慢的节奏感;统一的波形曲线的反复使用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起到指向作用;道路、广场上的方格图案的铺装会给人安静而有条理的感觉。铺装材料的尺度对园林空间的影响也很大,小尺度给人以亲切感、舒适感,吸引更多的人驻足,进行观赏、娱乐、休憩、交往等活动。大尺度铺装会扩大空间感,使人视野开阔、心情舒畅。

(2)应以人眼的舒适度为要求,选择合适的色彩和质感

景观园路路面应有柔和的光线和色彩,减少反光、刺眼的感觉。在铺装设计时,合理利用色彩对人的心理效应,可以形成别具一格的地面,让它充满生机和情趣。一般暖色调表现热烈、兴奋的情绪,适宜用在北方大部分区域,可以增强温度感;冷色调较为幽雅、明快,适宜用在南方等气温偏高的地域,以减缓人对温度的感知。明朗的色调给人清新愉快之感,灰暗的色调则表现为沉稳宁静。材料的质感表现与游人距路的位置远近有关系,对于广场和人行道上的人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铺装材料的质感,而对于车上的乘客,由于距离远看不清铺装材料的纹理,所以要对铺装砌缝以及铺装构图进行精心设计。

(3)应以生态环保为理念,选择合宜的铺装材料和形式园林是人类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环境而创造的,园路是游人游园赏景的保障。在设计时,一方面尽量采用环保的铺装材料,材料本身不能有害;另一方面要尽量采取环保的铺装形式。在满足实用、耐用、美观的基础上,尽量选用透气透水性铺装材料、嵌草铺装等。

4、 园林园路与种植

园路的设计是园林设计中的一部分,因此园路在设计中要与园林的其他设计有效地结合起来,尤其是园林种植。园路最好的绿化效果就是林荫夹道。在林荫夹道中,行道树与其两旁的绿化种植有效地结合起来,但是必须注意园路绿化的布置要符合行车转弯半径、视距等各方面的要求。园路设计在讲究美观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安全的重要性。

5、 园路路面的艺术设计

为使园路空间与景观具有个性,主要方法是强化景观空间组成要素的构成处理,特别是在水平界面方向即路面铺装形式、铺砌材料组合、铺地高程起伏变化、在构图上作“形与色的突破”线型和图案变幻的强调,仿生色影的组合协调等。园路的路面设计应根据不同场地的功能对地面进行铺装设计, 并根据不同功能要求确定其结构和饰面,面层材料应与公园风格相协调,用不同形式和材料的铺装来抒发轻松的幽趣,用不同色彩和材料的质感来烘托细腻粗犷的格调,取得“景因路成,路因景胜”的效果。不同的景色应采用不同的路面铺砌,游人随步景异,从中还可领悟出某些意趣。如儿童公园或游戏场的空间环境设计要求活泼、明朗、稚气、单纯、明快,故铺地地纹设计则应以简单的几何图形来组合,再以图案艺术墙面分隔空间,以求协调相配。

总之,园林道路的整体设计中必须遵循道路规划设计原则,协调园路规划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严格执行园路道路规划规范,合理布置园路,在满足园路功能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意境创造。从而创造出完美的园林景观画面,美化人居环境,锻炼游人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景观园林景观设计篇4

1 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实用性方面欠缺

在很多城镇小区的园林建设中,设计方面欠缺实用性,很多地方仅仅是为了满足绿化的需要,在景观的设计建设上实用性不强,功能比较单一,不能同居民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有的甚至不顾当地的实际情况,为了设计而设计,造成建设成本的增加,产生一定的浪费。比如北方地区多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而且冬季比较长,不适合建设一些喷泉之类的景点,但是北方城市在园林建设中有很多地方都有喷泉设计,可实际情况是景点建设完成后,喷泉基本都属于闲置状态,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有的几年以后便弃之不用了。

1.2 园林景观设计单一

园林景观少不了各种植物的装饰,在规划时一定要综合考虑这些植物的生态群落问题,要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但在实际建设中,往往只偏重一种或者几种植物,造成景观的设计单一呆板,缺少艺术性,同时也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在园林景观中“乔、灌草”结构是最利于生态完整的,但是很多地区在建设时,过度追求大面积的草坪设计,而忽视其他植物的合理配置,降低了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同时草坪也增加了不少养护成本。

1.3 缺少艺术性及人文关怀

在园林景观设计时,一定要从地区特点出发,设计上要展示和体现城市的特色,展示历史及人文,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同时还要考虑群众的精神需求,一般设计目标都是以人为中心的,居住在其中的人及外来的人才是主体。但在实际的规划设计中,往往忽视这两个方面,很多城市的景观设计过度追求艺术而忽视了自然的原则,人为引进一些本不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植物种类,反而造成成活率低的情况,造成巨大浪费。另外各种植物景观的配置上人为痕迹过重,不符合人们的精神需要,园林设计中的人文关怀绝不是仅仅设置几个休息的座椅或者健身设施就能达到的。

1.4 违背自然原则使用绿化部件

绿化部件的使用一定要遵循自然的原则,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往往存在为了设计而设计的情况,不合理使用绿化部件。比如人为制造一些草坪、花坛的形状,这些绿化部件的应用一定要合理,盲目使用会弄巧成拙,对整体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占用大量资源,产生浪费,不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的建立。

2 园林景观设计的有效策略

2.1 要重视绿色生态的建设和保护

园林规划人员在景观设计时一定要对绿化的区域进行详细的考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切忌闭门造车。一定要考虑到园林生态问题,要以人为本,同时还要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确保原有生态完整性的前提下,进行规划拓展,设计出实用的、美观的、舒适的园林景观。设计人员要结合规划区域的气候特点及地理风貌,在设计上突出展示当地的特色、历史积淀、文化底蕴,尽可能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避免盲目引进不适合当地生长的外来植物品种,要把景观和生态列为重要事项,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

2.2 合理布局,统一规划

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一定要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要先从宏观上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这样能够形成统一的设计风格,科学协调园林景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达成统一,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优美的城市园林景观体系。

在统一的布局下,设计人员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坚持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要考虑群众的生活需求,既要注重实用性,也要考虑精神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人们生活习惯和活动方式,进行差异化的微观设计,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需要,协调园林景观的实用性和观赏性,促进园林景观的自然化和生态化发展。城市的园林景观是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在规划和设计园林景观时,要最大程度地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地的利用率,将集中设计和分散设计有效地结合起来。

2.3 园林景观的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是要以人为本的设计体现,园林景观设计中每一块草坪的铺设、每个小设施的布置、每条人行步道的建设甚至每棵树的位置都要体现一定的实用性。实用性一方面是方便居民的出行和居住,给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生活的场所。另一方面是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园林环境,感受到园林景观的人性关怀。所以在设计规划时要充分考虑人们的居住情况及自然环境的实际,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规划,要注重实用性,体现园林景观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4 合理使用绿化部件

在园林景观设计时,绿化部件的合理使用对于园林设计的艺术效果体现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如果不加限制的盲目乱用,则会对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产生一定的冲击,而且造成一定的浪费,使园林建设成本增加。一定要立足长远,合理使用绿化部件,注重园林设计的自然美,少人工辅助,能避免使用的就尽量不使用。园林工作者要认识到艺术美是在自然的绿化环境基础上体现的。设计中重视运用人文因素,加强情感化设计,使人文历史元素和自然景观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使整个园林景观设计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

景观园林景观设计篇5

1文化传承和人性关怀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1.1严格遵循自然规律

园林景观的设计必须在严格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即对自然规律的遵从。尊重自然规律是对人性关怀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体现。一般而言,园林景观设计是对原有自然环境的改造和重新规划,人为的设计势必要对自然环境的循坏形成不利影响。为了避免这种不利影响,对园林景观及周围生态系统影响的扩散,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力图在对自然环境最小伤害的程度下,始终秉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1.2注重对本土文化的传承

园林景观作为现今普遍存在于城市中的建设部分,能够体现其区别的即为不同地区园林建筑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和融合使用。本土文化是在一个地区人民生产生活发展过程中各种思想、意识的集中反映,其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因此,强化园林景观对本土文化的传承,通过民俗文化、民俗景观等的应用体现园林景观独一无二的特色,与其它地方的园林景观形成明显的区别。

2文化传承与人性关怀的园林景观设计

2.1保留本土特色景观,注重文化传承

园林景观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应注重对本土文化的传承,本土文化的创新使用是园林景观创意提出的根源和文化基础。如某城市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不能完全遵循现代化的设计观念,沿用西方景观设计,对于年代久远而又比较破旧的建筑物、民居和景观一律采用拆除的方式,这种毫无文化寄托,没有民俗风情寄托的园林景观设计从根本上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对于建成之后园林景观价值的发挥也是非常不利。因此,在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园林景观设计应秉持继承传统文化,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景观原则的基础上,采用我国传统的借景、漏景等方式进行园林景观的创新设计。

2.2注重人性关怀在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园林景观建设最为直接的目标就是人性关怀的实现,这也是基于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应秉持促进人们群众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强化人性关怀原则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具体而言,就是绿地面积足够大且植物的种类比较丰富,而且园林景观的设计能够含有水、花、鸟等多个自然属性的事物。如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应增加绿地面积,在文化娱乐设施和绿地面积协调设计的情况下,为城市居民提供散步、陶冶情操、回归自然的场地。

2.3强化历史文化和风俗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文化传承与人性关怀的体现最主要的还是通过将历史文化和风俗文化创新应用在实际设计中。如陕西省著名的袁家村,在设计园林景观中充分融入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并在继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其最终的创设能够让观光者在浓厚的历史氛围中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且感受到特有的、朴实的民俗文化,能够唤起隐藏在国人心中的历史责任感和乡土情结,对于整个园林价值的发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在现今许多园林文化景观的设计中,其能够体现的人性关怀就是通过特定的标志性建筑物或雕塑,表现人们对于健康、稳定、高效等生活的追求,能够让人们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明确未来的生活追求,同时体现人性关怀。

3小结

综上所述,基于文化传承和人性关怀的园林景观设计应用,应注重从本土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的传承,并且能在坚持环保、回归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创新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以此促进园林景观价值的发挥。

作者:赵苑竹 单位: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景观园林景观设计篇6

首先,现代园林和室外景观空间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以植物景观为主。在我国,有关园林规划设计规范中明确提出了植物在园林景观空间用地中的重要比例。第二,生态效益为园林环境三大效益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生态效益主要依靠植物群落景观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植物群落的环境来进行体现。种植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植物群落景观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也与整个系统的生态作用息息相关。第三,种植设计直接影响到整个园林环境整体的景观艺术效果,并且是最重要的影响。植物种植是否可以在系统、科学的指导原则下,进行精细地布局和设计,关系到整个园林的景观艺术效果和质量。

2 植物景观与生态设计

西方景观生态设计思想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乡土化设计、恢复性设计、保护性和自然式设计。

自然式设计也称为不规则式、景观式、山水园林派等。在我国,自周秦时代的历史记载开始,无论帝皇花园或私人花园,均以自然式园林为主,古典园林中,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承德避暑山庄、“三海”园林、留园最为突出。从唐代开始,我国自然式景观园林就开始对日本的园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18世纪后半期开始传入英国,从而导致了欧洲景观园林对古典形式主义的创新运动。流花湖公园、广州越秀公园、西苑、兰圃等均为自然式景观园林。以美国风景园林大师奥姆斯德为首的各大园林名师,都对自然式风景园林推崇备至,主要设计内容为丰富的景观植物群落和自然起伏的地形(主要是林地和草地的旷野和景观)。其中最典型的为纽约中央公园等。

美国的景观建筑设计大师西蒙兹、杰森、哈普林等人为乡土化设计的突出代表人物,他们提倡使用本土植物群落来表现当地景观特点,并创建一个稳定、持续、和谐的园林景观环境。西蒙兹的重要思想“向自然学习如何种植”,哈波森的“在任何给定的背景环境中,自然,文化和审美元素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设计师必须先充分了解它们,然后在此基础上,决定在环境中会发生什么。”代表性园林景观有林肯纪念公园、旧金山海滨牧场住宅区等。

美国风景园林大师麦克哈格为保护性设计的代表人物,他倡导“设计结合自然”并提出了景观园林设计“科学而非艺术”的设计理念。在保护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归纳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费城大城市地区代开放空间和空气库的研究、华盛顿特区综合景观规划等为代表项目。

恢复性设计也称为生态艺术设计,是一个多专家合作,使用科学的方法,对由于人类过度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而造成的的污染和破坏的环境进行修复,并唤起人们对环境和生态问题的关注,帮助他们了解问题并科学的解决问题。

3 生态园林与种植设计

景观园林景观设计篇7

城市园林景观在地域性方面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这一特点不但是园林景观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园林景观固有的一个基本属性。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方与北方的植物园林在植物种类等各个方面上存在极大的差别。比如我国北方城市中,在其园林中最为多见的树种就是落叶树木;而在我国南方城市中,其园林内的树种大多数是常绿阔叶树木,一年四季常青。

1.2效益性

城市园林景观,不但要具有植物景观的效益性,同时,还必须包含城市园林建设所必须具备的生态效益。在对城市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城市园林的效益主要体现在植物的美化、绿化上,这一效益是园林建设所独有的功能,是其他城市基础设施所不具备的。作为一门艺术的园林景观,不但要对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进行有效的改善,同时,还必须将城市的生活特色与文化特点展现出来,所以,城市园林景观效益的体现,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人员不懈追求的重要内容。

1.3包容性

植物景观,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与历史,通过园林设计与植物搭配的方式可以将其展现出来。城市园林景观的包容性主要表现在园林的幽径、假山以及多种多样的植物等方面。将园林景观的包容性充分、有效的展现出来,且对其包容性进行不断提升,是展现城市园林特色的关键手段。

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2.1因景得宜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的基础就是地形。由于地点与环境条件的不同,园林景观会进行灵活多变的景物组合,依山靠水,将自然美景都充分利用起来。所以,对园林景点的布置而言,地形的规划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对城市园林景观进行设计与规划时,应该充分考虑地形的因素。

2.2安全原则

城市园林景观区,是广大民众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所以,不论男女老少都会在空闲的时候到景观区休闲、娱乐。但是园林景观区同样隐藏着不安全因素,尤其是对部分弱势群体而言,极易出现安全性事故。所以,在对城市园林景观进行设计与规划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将安全性充分考虑其中。例如在池塘的边缘,可以设计具有装饰性的安全护栏,从而避免人们不慎掉入水中;应该定期对一些玩具或者运动器材进行维修、加固,甚至是更新,以便有效确保居民的安全。

2.3实用原则

我国古代的庭院具有田园气息,在庭院中通常种植各种草药或者果树。然而,不论是庭院还是城市园林景观区,所种植的植物功能都必须符合多元化的特点,不仅要具备较高的观赏性,同时,还应该具有实用性,尽量在园林植物种植中实现绿化、美化、香化等。换句话讲,就是在城市园林景观绿化过程中,将植物的各种因素都充分考虑进去,例如花色、叶色、姿态以及体形等,以便保证城市园林景观周边绿地中常青,同时,保证植物色相的多样化,使园林绿地的艺术性得到提高,进而打造出具有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的情境。

三、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思路分析

在城市园林的立意布局与景区中不同主题的分配,以及园林的精神功能与物质内容等均展现多元化的美学思想与极为深厚的文化内涵。正是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才使得现代城市园林的发展更加多样化,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而言,具有极为深远的启迪意义。

3.1汲取现代艺术理念,开拓园林景观的设计思路

人类拥有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为后世子孙的发展留下大量的文化遗产,而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中得以转变。怎样对各种文化资源进行充分有效的运用,不仅能够与现代人的审美习惯相符合,同时,还必须具备鲜明的现实意义,这就成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艺术逻辑方面所急需处理的一个关键问题。古典逻辑推动了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意大利台地园等园林的快速发展,并使其辉煌于全球;假使现代逻辑无法进行本质性的改革,那么就难以推动当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与变革。20世纪70年代,著名的园林景观设计师施瓦茨与沃克等人,在设计理念与思路上都或多或少受极简主义艺术的影响。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极为繁杂,不只是单一的艺术思潮对其发挥作用;同时,也是由于多样化的现代艺术思潮的不断发展,使得不同种类的艺术出现交叉与融合,进而实现艺术的多样化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对其进行清晰的分类,是较为困难的事情。然而城市园林景观艺术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一个基本前提之下,即不仅能够充分符合现代人多元化的发展要求,同时,还必须与当今的时代精神相符合。

3.2注重现代技术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对自然景观的表达方面,人们显得更加的游刃有余,并且能够通过先进的技术打造更加优美的园林景观。将先进技术引入到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用来造景的方法与素材加以改进,同时,也对美学观念进行有效的更新。通常,古典园林在技术条件方面会受到一定的约束与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景观的完美表现,不能使景观的价值充分展现出来。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出现大量的先进科学技术,先进技术的发展对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极为有利,同时,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内融入最新的设计素材。所以,先进技术的发展,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领域的创新与改革发挥着极为深远的作用。通常情况下,不管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景观,其设计灵感均来于自然,自然景观是不断更新、不断改变的。植物的枯荣、四季的交替以及河流的枯竭等,都将推动自然景观出现明显改变。但是引入的现代技术因素中,更为重大的意义就是对一系列生态观念的引进,例如系统观、平衡观等。在引进最新观念的帮助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对自身的设计观念进行更新与转变,将设计作为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且将周边生态环境的范围与影响纳入考虑的范畴,例如和不同种类的鸟类、昆虫、动植物等之间的关联性等,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必须对上述因素加以高度重视。

景观园林景观设计篇8

2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1“天人合一”的古典造园思想的应用

古典园林设计思想极为推崇顺应自然的发展让园林设计与大自然进行有机融合,园林设计效果务必达到“天人合一”,这也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需要予以关注的重点,从目前来看,虽然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已经取得较大的发展,但是却没有足够重视自然的生态环境,这样一来,就造成较多生态资源浪费。

2.2古典园林中意境创造思想的应用

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特别希望“用有限的土地面积来营造出无限意境”,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合理布局景色。例如北京颐和园在自身建筑的独特性基础上巧借玉泉山的美景,让二者相映成辉,一起将颐和园的整体美观体现出来。又如扬州个园的面积虽不大,但一处一景,将造园者的匠心独具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特别是个园的叠石艺术让人叹为观止,个园利用分峰用石的手法,堆叠4种不同的石料(宜石、笋石、黄石、湖石)来营造出“春、夏、秋、冬”4景,表达出“冬山宜居”“、春山宜游”“、秋山宜登”、“夏山宜看”4种截然不同的诗情画意,最终形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精品杰作。

2.3因地制宜的古典园林设计技巧的应用

由于受到城市人口增加、大气污染、用地日益紧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现代园林景观建设的用地面积也较小,应用因地制宜的古典园林设计技巧显得尤为重要。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对于空间变化往往要求既统一又多样,那么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层次变化的特点,必然会大幅度增加园林景观的空间层次感,打造出现代、立体、多样的园林景观空间。

3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继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日益加快,中国文化正在遭受多元化文化思想的冲击,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历史意义与文化底蕴也与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渐行渐远,但无论是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还是古典园林的创作手法都能够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提供许多思考、许多借鉴。从目前来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过多地受到西方园林景观设计思想的影响,虽然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个性,但缺乏内涵,完全没有考虑到中国人内心对于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解和感受,必然不利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因此,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务必要继承发展古典园林设计思想,营造出具有适宜居住和较强观赏性的景观作品。这既是对中国历史传统的继承,也能够让打造出来的园林作品更符合中国的国情,更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景观园林景观设计篇9

园林景观是艺术品,驱使其进步的动力是设计者在设计中对色彩多样性的应用能力。用一个充满美感和生命力的艺术品来展现自身魅力,让园林景观不仅能够提升自身价值,还能增强该园林景观对于旅游者的旅游价值。

2园林景观的自然色彩应用

2.1园林景观的植物色彩应用

园林景观主要色彩来源于自然色彩,植物色彩恰恰是自然色彩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各种各样的植物体现出的多样性色彩在相互交织中构建成园林景观中的重要部分。如:绿色的草坪,出生的浅绿嫩芽;五彩缤纷、百花争艳的花卉色彩等。

2.2园林景观中静态色彩应用

不同颜色、不同状态的山石和的土地和半裸的土壤色彩也是园林景观色彩的一部分。由于一些不可控因素导致的自然灾害或地质环境特殊性让它们镶嵌在园林景观的色彩中,对于提升其美感起着决定性作用。

2.3园林景观中动态景观色彩

山、水、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这些色彩因素在人园林景观的潜意识中是必不可少的色彩因素。以动制静,水绕千愁折回峰;清水绕苍龙,鸟鸣戏林间。可见生物多样性和色彩的多元性是相辅相成的。多样性的生物和体现出色彩的多元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色彩的应用起着决定性的点缀意义。在植物景观、静态和动态景观的相称下构成有静有动,动静想成,在色彩活波的风格下,在一片生机勃勃的色彩景观映照下,故而达到了色彩应用的最高境界。

3园林景观色彩在人工作用色彩中体现

3.1园林景观中人文建筑的色彩

除园林景观在自然状态下的色彩就是人工作用的色彩。主要的是人文建筑色彩。本着园林景观的风格和特色,使人文建筑在设计和实际作用中的色彩表现也变得丰富多彩。建筑如果没有了色彩就没有了活力,在设计建筑元素是能够影响人们情绪的关键元素,也就成了各个设计师风格不同的原因。中国古建筑园林的设计元素图案丰富,色彩部分面积比较大,但不失和谐和团结,又能体现出氛围和色彩的运用。例如:以苏杭园林为最的人文建筑的拙政园的黑白为主的色调,以鲜艳明亮富丽堂皇、君王之风的颐和园等。

3.2园林景观中的曲径通幽等道路色彩

花亭小径,曲径通幽的走廊,回廊等色彩也是组成景观色彩的重要一笔。通过道路和山石,树木等多样化色彩风格的相互协调,可以使园林景观色彩多样性多层次得以充分体现,形成立体、多层次融合,山中有水,水中有鱼,水绕林中,林中鸟鸣的诗意化画卷。让游览者流连忘返,不知归路。身入其景,景伴其行等多元化色彩。

3.3园林景观中的灯光色彩

园林景观中的动静结合色彩在加上人工的灯光色彩是的园林景观的色彩应用更加丰富。光的映照下形成色,不同波长的光对人们的视觉产生不同的色彩识别、感知和反映。在山石,树木不规则的状态下经过灯光多样化映射,多层次的人工色彩想层叠,互相映衬,相互交融在赋予新科技带来的微控系统,使园林景观处于一种神话般的境界之中,美轮美奂的色彩形状得以具体体现。

4自然色彩在园林景观中应坚持的原则

4.1以自然状态色彩为主,坚持整体性

园林景观色彩的自然整体运用以自然色彩为主体,其他人工色彩为辅的多样性整合色彩模式。以绿色为主基调色彩遍布整个园林景观色彩设计中,也就是以植物色彩多元化形状色彩与园林景观主色彩相协调、适应;坚持以整体融入来代替局部解剖、割取的断章取义色彩行为。形成整体嵌入融合园林色彩的圆润统一性。现在园林景观设计由于不同的区域、文化、宗教、地理位置和政治背景的不同,对于色彩的运用也有着不同限制的喜好和禁忌。

4.2以自然状态色彩为主,多样化点缀

以绿色草地为主,生长着多层次,多色彩的植物和花卉。在此基础上辅助于山、水色彩,点缀于亭台楼阁之间,多元化色彩的相互映照使景观园林整体性统一,主次分明,条理清晰,色彩多元化充分体现,各个点缀和主、辅相应,形成园林景观色彩应用的主要体现。一个良好的色彩环境能够充分影响人们情绪中的积极性和稳定性,通过看到色彩的不同,就能够感受不同色彩带来的差异。所以说,一个良好色彩环境的设计通过多元化的体现就能够给人们带来心旷神怡等多种好处。

5人工色彩在园林景观色彩应坚守的原则

5.1人文环境和整体的协调性

自然景观坚持整体性,以自然状态为主。人文环境色彩的风格必须依托于自然环境色彩,在此基础上相适应和协调并得以提升。如果人文环境色彩与自然环境色彩不协调,或者颠倒主次,负于依托,就会使整个园林景观色彩怪异,使旅游者不适应,人文精神感触抵制;也会使人文景观显得不伦不类,多余中的另类。

5.2人文环境与主题的相适应性

在园林景观中,以自然景观为主,人为建筑景观和人为构造的环境(亭台楼阁,灯光相映)为次的基础上进行点缀色彩运用,以一条线从头到尾,其他点点滴滴作为辅助。主次分明,而又不离不弃相辅相成形成园林景观的整体美感和艺术色彩。也使人文环境景观色彩、自然景观色彩和园林景观色彩得以充分适应和融合。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园林景观的整体品质,才能使多样化的色彩应用于园林的设计之中,整体提升园林设计的艺术美感和可观赏性。

6结束语

色彩应用在设计中形成主次分明而又不相互分离,景观设计中色彩层次的多样化,多方位立体的相互映衬使设计师要抓住的重点。研究以主题贯穿整个园林景观色彩,其他多元化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辅相成的思路,让色彩多元化的搭配动起来,对以后园林景观建设设计起着相当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参考文献:

[1]魏立群.关于园林景观的色彩设计[J].华章,2015(25).

[2]刘仁芳.城市中和谐居住环境的色彩景观设计[J].华中建筑,2014.

景观园林景观设计篇10

近年来,在国内现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城市规划部门及社会各界已经意识到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性,建设园林景观,展现园林的生机和活力成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园林景观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逐步将园林规划放在城市生态建设的高度上去思考。并根据气候特点、自然风貌以及地域文化特征等差异,营造出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

1. 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

1.1地方特色

园林不仅是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更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载体和表征,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应该充分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即社会特色和自然特色。

园林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突出其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等。园林建设应继承城市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这样才能增强园林的凝聚力和城市的吸引力。和谐园林的规划设计非常注重对新乡市历史文化素材的挖掘,结合园林具体的地形特点进行合理布局。

园林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园林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谐园林的规划设计利用现代的艺术手法,充分结合本地情况,因地制宜,努力打造地方自然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城市公园。

1.2突出主题

园林无论规模如何,首先应有准确的定位和明确的主题,其后围绕着园林的主要功能,以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旨,综合考虑公园的整体布局。这样的规划设计就会有轨可循,才能实现园林在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满足人们多层次活动需要的功能。

1.3协调发展

园林在城市中应具有多样的价值体系,如生态价值、环境保护价值、保健休养价值、游览价值、文化娱乐价值、美学价值、社会公益价值与经济价值等,无论在社会文化、经济、环境、防灾避险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园林的功能向综合性和多样性衍生,现代园林综合利用城市空间和综合解决环境问题的意义日益显现。因此,园林规划设计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还应体现出多种价值体系协调发展的思想。

园林是城市中最具价值的开放空间之一,是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城市中人与环境互相协调的标志,也是城市生态环境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对于这种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魅力的开放空间,应予以优先的开发权。

园林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建筑空间形态、园林绿化布局、道路交通衔接等方方面面。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中应时刻牢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兼顾的原则,切不能有所偏废、厚此薄彼。

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2.1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与古典园林艺术相结合

在古典园林设计中,具有一定封闭性和局限性,而其体现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理与现代化发展差距较大,尤其是创作思想、设计手法等过于强调时代性,适用范围狭窄。因此,在研究有关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时,应树立创新观念,摒弃传统设计中的缺陷,做到扬长避短,实现古典文化与现代艺术的有机结合。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除了重视基本的构景之外,突破局限,体现现代园林景观发展的精神境界,丰富实用性,真正成为提供大众化服务的公共园林。但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应用,并不意味着生搬硬套,也不能完全依赖于古典园林模式,必须做到园林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提升整体效果,实现“天人合一”的浑然天成之感。只有这样,才能奠定中国传统艺术的地位,体现地域性、文化性,延续并发展园林景观文化。

2.2掌握传统艺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技巧

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历史丰富且悠久,无论是叠山理水还是空间布局,杰出作品层出不穷。依靠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做到情景交融,发挥以小见大的作用,体现序列空间美感。总之,在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艺术,树立先进的设计理念,提升空间意识,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表达景观形态思想,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营造出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

2.3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表达丰富的视觉特点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体现美感,是基本设计目标。而园林景观中的美又可划分为形式美、意境美、具象美三大层次。过去,园林景观设计往往视角单一,枯燥乏味;而多元化将成为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的必然趋势。园林景观设计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美,若想达到这种效果,必须借助其他山水景色。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山水景观极其丰富,如“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具有独一无二的传统艺术特征;而丽江的恬静之美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中重要的传统艺术元素;而壮观的雪川也是不可多得的中国传统艺术元素。

丰富多样的中国传统艺术元素,表现的视觉美感也是多角度、多层次的。由于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经历了丰富的发展过程,由过去的空间开放到如今的景观设计开放,实现园林景观设计与人文艺术的有机结合,而设计理念与设计内涵也在深层次上有所进步。以当前社会发展状况来看,中国传统艺术的应用已经达到一个“效应时期”,而园林景观设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如社区景观、城市广场、山水园林、江滨河岸,等等,给中国传统艺术带来更多发挥空间。

2.4以传统艺术表达和谐的空间秩序

与其他景观设计相比较,园林景观设计更加强调“意境美”,而这种意境美的体现可通过轴线方式体现。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轴线既可是笔直的,也可是弯曲的,轴线的有机混合,更能表达丰富的空间层次感,提升审美价值。在中国传统艺术元素中,“水”所表达的动静结合意境较为常见,如果是流动的瀑布或河流,则以动态形式呈现;如果是静谧的湖泊或池塘,则以静态形式呈现。在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充分发挥水的灵性。以苏州园林景观设计为例,既体现了传统艺术中的“轴线”变化,表达了丰富的景观空间感,同时又实现了水的动态与静态相结合,体现了丰富的空间魅力。另外,将传统艺术内涵融入到空间中,也可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苏州园林景观中,随处可见具有中国传统艺术意味的梅花、竹子等,表达了坚忍不拔、意志力等中国元素,并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体现了高雅的文化意境。如图,图中为大浦医院景观设计图。

3.结语

景观园林景观设计篇11

1.2景观建筑在园林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景观建筑是园林设计中的主体,景观建筑的设计要满足园林设计的需要,最终达到和自然风光的协调和融合。景观建筑可以通过多种组合形式存在,通过合理地设计和布局,达到独特的艺术效果。通过合理应用景观建筑,能够有效调整园林景色的布局,使景观建筑在园林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在园林设计中通过选择某处建筑作为其中的重点,然后再布置相应的游廊等附属建筑,将景观建筑联系起来,这样能够满足旅客赏景的需要。人们在园林中游玩时不仅容易被优美的自然景色所吸引,同时还容易被景观建筑所吸引,景观建筑往往在园林设计中起到了起承转合的作用,给人们提供小憩的场所。在园林设计中,通过借景的方式,增添了园林景观的艺术性,满足了艺术意境的表达和需要。景观建筑通过合理的规划,以花墙、庭院灯形式展现在游客面前,能够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2景观建筑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2.1凉亭的设计

凉亭作为园林设计中必不可少的景观建筑,它能够给游客提供短暂的休息空间,也是避雨和乘凉的好场所。凉亭在园林设计中包含了传统凉亭和现代凉亭2种形式,其中传统凉亭的形状主要有梅花形、多边形等形状,在凉亭的顶部主要有单屋檐、双屋檐以及多重屋檐等形式。现代凉亭的顶部主要有弧形、平面图形以及坡面对多种形式,其建设材料主要有木料、石料以及钢筋混凝土等。现代凉亭的外观形式更加丰富,而且其姿态也更加雄伟、精致,能够给游客更加美好的意境和感受。凉亭一般作为一种独特的景观建筑伫立在园林内部,在园林设计中具有重要地位。凉亭要想发挥其巨大作用,一般应当设立在景色优美的地方,特别是周围有流水经过,能够给游客带来赏心悦目的感受。例如,长春市南湖公园中的凉亭,其形式是传统的四角亭,屋顶是三层檐,亭柱是传统的红色,其顶部是尖锐状。在亭柱之间有圆柱形和长方形的缓台,能够供游客休息。其中4个凉亭两两连接在一起,凉亭下面是荷塘的流水,荷塘上面有绿色的荷叶和粉红的荷花。这样的凉亭能够给游客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发挥了凉亭建筑景观的作用。

2.2桥的设计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也常常需要应用到桥梁,特别是流水能够给人们带来活力的感觉,同时河流还能够达到湿润空气的作用,人们都希望感受到流水的力量。在这样的园林景观中,通过特意设计一座桥梁,不仅能够达到观赏的作用,同时也增添了景观的艺术效果。对于规模比较小的园林,通过设计一座桥梁,能够有效增添景观面积,增加了景观层次感。对于小园林来说,桥梁可以设计的更加精巧,并且和水面十分接近,这样能够使旅客的游玩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于大型园林来说,桥梁应当作为整个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标志,在布局上应当和园林景观整体风格相适应。桥梁应当和周围的景色相互呼应,同时和整体的园林景观相互融合。

2.3廊的设计

廊在园林设计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往往是连接景点的重要通道,具有连接建筑物和外部空间的作用。廊的存在能够使园林景观更加具有空间性,特别是不同的廊结构和形式能够丰富园林景观的类型,对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具有重要帮助。同时廊还能够和藤类植物结合,形成葱葱郁郁的外部结构,使游人走在里面感受到凉爽,具有一定的避阳效果。廊的存在延长了游客的观赏时间,使游客有更多的时间融入到园林景观中。在历史上有不少的故事都和廊具有密切关系,因此,廊的存在具有一定的人文意义。

景观园林景观设计篇12

1.2坚持园林功能多样化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主要的设施包括花坛、假山、座椅、墙垣、园区灯、解说牌等等,利用空间艺术设计原则,充分的发挥这些设施的功能,增添景观园林功能的多样性。在园林工程中设置园椅,可以供游客休息,是园林中最基础的设施。园椅地点一般选择在有景可观之处。并且园椅常常与花坛、园灯、台阶等设施相互组合,更能彰显出园林和谐之美。园林中花坛有很多种,按照花坛的建筑形状,可以分成立体形式以及平面形式;也可以按照四季将花坛分为四种季节的花坛;还可以根据花坛中植物的种类,分为专类花坛、球根生、一二年草木、水生等。园灯是为游客照明,并具有一定的装饰功能。所以在园灯的设计过程中,既要保证园区晚间的照明,还应该保证园灯造型美观,能够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园林中墙垣上窗、门等,在园林造景中具有特殊的作用,不仅可以对园林进行划分区域,保证空间的通透性,还能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将墙垣上的门洞与周围的环境相互配合,构成“对景”等,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园林中的解说牌为游客进行最基本的指示,包快展示台、路标、园林布局图、宣传板等,是园区中一道不可忽视的风景线。

1.3保证园林景观具有空间感以及层次感

园林景观设计的层次空间主要表现在景深的层次上,景深的层次可以增加景观空间的空间感和进深感。通过园林景观的层次设计,在景观平面上分出多种不同的区域并且活动内容错落有致,在纵向范围内又呈现高度的变化以及层叠的景深易给人以强烈的空间感受。如苏州园林的拙政园中,水廊的柱与檐将周边景色以及“与谁同坐轩”这几个大字框入画中,并将其当做整个远景的前景,能够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在耦园中看到苏州园林中的景象,到处都有框景这种空间艺术设计手法,包括狮子林的九狮峰以及海塘门、华布小筑等等,都赋予了园林艺术感染力。

2空间设计形式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2.1地形设计

在景观园林中的游客主要运动是为步行,所以对园林地形设计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间艺术设计在地形设计上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园林原有的地形地貌以及自然景观,选择适当的位置进行造景。我们还以苏州园林为例进行分析,苏州园林充分的利用了苏州的地理环境,充分的利用当地的水、山等自然资源。如用掘土造高坡景,这正是苏州园林因地制宜的有效例证。在造景过程中,既要具有创新意识,还必须充分的体现出当地的特色,将一些主流的元素应用到空间艺术中,增加游客对园林的亲切感。(2)不改变原有的地形,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设计,保证建筑物与地形向协调,充分考虑人类活动的习性以及自然规律。

2.2植被设计

在植被设计中,通过合理的布局,能够增添植被的空间感以及层次感。将不同的植被组合起来,包括不同色彩、不同形状、不同季节、不同大小的植被。在空间艺术设计的理念下,还需要充分的结合园区风景、水景等,将植被进行交叉设计,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这样显得很有层次,会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人们在如此具有空间层次感的景观园林中休闲娱乐,很容易被感染,从而获得轻松愉悦的心情。

2.3活动区设计

在园林活动区设计中,利用空间艺术设计理念,根据游客年龄段大小,将其分为不同的空间层次。设计儿童活动区、青少年活动区、老年活动区等等,在设计中体现不同年龄段的主体,为园区游客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景观园林景观设计篇13

就现代对园林景观设计的研究来说,所谓的立意就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总意图,就是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在综合考虑环境条件、艺术要求以及功能需要等因素的情况下产生的总的设计意图;也就是对设计的出发点、设计的根据进行设想的一个过程。立意一般可以主观及客观两层的含义,其中主观立意是指设计人员通过设计而表达某种思想;客观立意是指设计人员如何最充分的利用周围环境条件。例如颐和园的佛香阁就是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挖湖造山来营造的气势,从而提高了园林本身的感染力。

2立意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构思立意是园林设计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每一个园林景观设计都有一个造园的主题,这个主题对整个园林全局景观有着控制的作用,每个设计施工环节都是围绕着置景以及构思立意来进行的,要求整体上的有机统一且情景交融,从而表现其共性,另外要突出其特色,把景观独特的韵味展现出来。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立意不仅关系着其设计的意义及目的,还关系着景观设计中所采用的具体构图手法,因此立意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设计立意的科学与否将决定这个园林设计的成败。

3立意的相关依据

在书画艺术创作中有这样一句话:“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也就是说一个创作的开始离不开先前的立意设想,立意设想是整个创作首先要做的事情。这个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也一样,没有立意就无法进行园林创作,但是立意并非只是在心里乱想,而是依据实际考察、调查研究以及对人们审美情趣的考虑而设想的,需要对园林空间景观艺术形象进行组织,这样才能保证优质园林意境的创造。然后再以功能分析以及任务分析的结论、园林的文化内涵以及设计者的喜好为根据进行立意。

4立意的方法

4.1从生态角度立意

“生态”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生活状态,所以从生态的角度对园林景观设计进行立意顺应了时展和人们的心声,在另一方面这也反映了地域生态的再生和重建。。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从生态角度立意以生态学的原理为依据来建立自然而舒适的生活环境。以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眼光进行景观设计,从而把生态观注入园林景观设计中。把健康、节能以及环保作为方向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依据这些政策来建造生态园林。园林创作要体现舒展大方的自然气息,形成自我调节的共生系统。例如: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的水园设计,他们把自然中的雨水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对雨水进行充分的利用;这个立意设计利用雨水收集系统以及多个地下储水箱,再通过植物净化系统对其进行净化处理,是这一方面的典范。

4.2通过对相似设计项目的模仿进行立意

所谓模仿就是一个个体在没有任何外在压力下受他人的影响而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行为相同的一种现象;我们每个人都会模仿,也都进行过模仿。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一般来说人们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常会受到那些外在事物的影响,从而对于美好的事物产生联想,在自己所设计的作品中可能会出现表现与外界事物类似的形式,这一形式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就是所谓的模仿,对自然景观的模仿。就此还出现了一些有关于模仿的项目,例如:模仿相似设计项目,其就是通过对一些作品构成方式等的模仿来丰富自己园林景观设计的立意。当然不能裸的仿照,要对其进行一定的转化,例如:将其他设计形态中的雕塑在自己的设计形态中转化为喷泉等。较为出名的就是波得沃克设计的泰纳喷泉,这一作品就是利用这样的模仿原理来对自己的设计进行丰富的,这也是一个极简主义作品。其实,在实际上我们每个人从出生起就开始了模仿,因为模仿是进行学习的基础;但是模仿并不是仿照,是在充分了解其他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以满足自我需求为目的的归纳总结;用以充实自己的观念以及对相关设计的见解。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作为设计人员就应该不断吸收其他品质较优作品的精华,并把其巧妙的融入自己的设计理念中去,为一个优质的园林景观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4.3从“诗情画意”出发进行设计立意

在中国园林发展的历程中,“诗情画意”由其能够充分体现和反映园林文化特性及深远意义而成为中国园林的精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适当的融入诗情画意,可以有效的表现出园林造园艺术的精湛,同时还能够提高园林景观艺术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在这里,园林景观设计里的“诗情画意”主要表现在以物比德、借景抒情以及托物言志等方面,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效果,进而可以营造出触景生情、情从景生并且富有诗意的境界。从“诗情画意”出发进行立意能够较为充分的表现出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内涵,可以让园林景观参观者提供易感受的文化氛围。

4.4从“历史文化”角度出发进行立意

在中国园林发展的历程中,“诗情画意”由其能够充分体现和反映园林文化特性及深远意义而成为中国园林的精髓。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适当的融入诗情画意,可以有效的表现出园林造园艺术的精湛,同时还能够提高园林景观艺术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在这里,园林景观设计里的“诗情画意”主要表现在以物比德、借景抒情以及托物言志等方面,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效果,进而可以营造出触景生情、情从景生并且富有诗意的境界。从“诗情画意”出发进行立意能够较为充分的表现出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内涵,可以让园林景观参观者提供易感受的文化氛围。

4.5从技术以及施工材料角度出发立意

一个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离不开高质量的设计建筑材料以及现代的高等技术;对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来说,技术与材料已成为园林景观设计的源泉。具体来说:材料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外在物质载体,是使园林功能达到最大发挥的物质基础;新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创意中比较重要,其实新技术工艺和新设计材料可以有效的促使园林艺术在设计观念上的创新,另外还可以丰富园林景观的设计形式。只有拥有高质量的材料及技术工艺才有能力使自己设计的园林作品与众不同;只有在注重对各种新材料及技术的应用才能更好的使园林景观的形象得到提升,从而提高园林的生态效益以及社会经济效益。

4.6从地方风情出发进行立意

一个园林景观是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地方风情的,它能够体现和反映园林的风格特点,从这一方面出发进行立意能够有效的把园林设计的地方特色展现出来,同时还有利于传播弘扬地方文化,彰显地方的文化底蕴。

4.7从生活以及设计理念出发进行立意

设计理念是指设计人员在构思作品的过程中确立的主导思想,具有主体差异性,所以每一位设计人员一般都有互不相同的设计理念以及思维方式。最为正确的设计理念首先要考虑到园林景观的人文性,园林空间设计要充分考虑到相关居民的感受及其提出的意见。在园林内设计一定的娱乐设备以及休息场所,以人性化设计为根本贯穿始终,并要兼顾功能与美观。

5结束语

园林景观设计讲求立意是受我国传统的艺术文化创作影响的,园林设计就像艺术创作一般,在进行创作前都要进行科学的立意。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高水平的艺术作品,同样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满富时代感的园林景观。这就需要不断提高园林景观设计人员的构思立意能力,提升其审美能力,学会评价分析设计作品,这些都基于一个好的立意,所以说立意是园林景观设计的灵魂和生命。

参考文献

[1]唐静,刘静,王晖.建筑设计立意的基本方法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38~39.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