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景观建筑装饰实用13篇

景观建筑装饰
景观建筑装饰篇1

(二)形态样式设计要不拘泥传统而优于传统

很多设计师把传统奉为经典,为了达到所谓的风格,一味地追求“民族样式”,致使装饰杂乱,格调不高。这种做法显然不可取。同济大学刘滨谊教授对此进行了探索,他在主持设计库车新城区道路景观规划设计项目时,从功能性规划、“形式语言提纯”到景观细部设计都进行了认真的考量,使此次设计最终成为了新疆干旱区城市探索景观现代化之路的典范。如在对北门和西门出入口进行设计时,注重表现历史与民族文化,从维吾尔建筑装饰图案中提取了一些符号;平面布局上以自然与几何相结合的形态为背景,注重新老城区边界的自然过渡与衔接;在景观设计方面,注重对传统要素的重新设计,与现代材质和工艺相结合,协调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侧重民族地域文化的延续性和生态性。这些都是他不拘泥于传统而优于传统的表现。

(三)重视维吾尔族建筑装饰图案在景观雕塑中的创新设计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公众审美水平的提高,雕塑的表达方式、空间形态、功能作用和材质选择均有了显著变化,它不再是点缀和装饰,而成为了主角,变为了一种表达思想、追求情感诉求、公众参与的崭新景观。但新疆内的雕塑发展仍受传统雕塑的影响,创作理念上基本以纪念性和叙事性为主,造型上仍以传统题材、客观写实、历史再现为主,空间上仍是追求封闭型的自足空间,与周围环境关系微弱,隔绝空间意识很强,同构空间效果较少。雕塑以独立存在的方式与周围景观要素之间的连续性和相融性难以显现,公众参与的认同感缺失,场所精神难以表达。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创新设计。艺术是相通的,因维吾尔族建筑装饰图案与景观、建筑、雕塑有很多共性,所以同一设计思想也可以运用到它们之中。弗兰克•盖里把完整的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建筑整体破碎处理,然后重新组合,形成了破碎的空间和形态。这种解构主义设计手法,能让细节特征充分表现出来。维吾尔族建筑装饰图案的组成元素同样具有典型特征,几何元素、植物元素、文字元素均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应重视维吾尔族建筑装饰图案,对其进行解构设计,打破常规,推陈出新,发挥其最本源的艺术价值。

(四)细部设计与维吾尔族建筑装饰图案有机结合

细节决定成败,一定程度上景观的细部设计与景观品质的优劣密切相关。没有细部设计,景观就显得粗糙,不耐看,缺乏深度,我国的传统园林景观中就细部设计而言,南方私家园林优于北方园林。在进行细部设计时,如果景观要素没有历史、地域与民族文化底蕴,则徒有功能与形式,会让人缺乏认同感。景观细部设计是衡量一个优秀设计师的标准之一,细部设计能体现出设计师的综合素养、经验以及对设计的深度理解。景观细部包括形态样式、材质肌理、构造工艺、比例尺度、审美特性等的综合性表达。大巴扎细部设计主要体现在利用本地质朴的耐火红砖,通过磨砖对缝的工艺对维吾尔族建筑装饰图案进行解构、重组、构成,最终实现了装饰形式与实用功能完美结合。

景观建筑装饰篇2

一、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背景

据相关统计,皖江示范区核心城市芜湖市现有装饰公司、景观园林公司、建筑设计公司总计810余家,从业人员约30000人,年产值达到6亿元,产业利润10%―50%,其中从业人员平均工资3000―5000元不等,皖江示范区集中了安徽省70%的环境设计文化创意产业。皖江示范区景观、建筑装饰设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其一是需求量大。 2015年,皖江示范区环境设计人才需求总量约为32300人,到2016年达到35800人; 其二是亟需复合应用型人才。目前,皖江示范区最紧缺的设计人才是:集景观设计、城市规划、施工工程等多种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具备对企业内外资源进行整合和具有丰富经验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随着合肥、芜湖双核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两市已跻身于“国家园林城市”,环境设计人才的缺乏日益凸显。因此,加大景^、建筑装饰设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强化园林景观、建筑装饰设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解决皖江示范区景观相关产业人才缺乏问题的重要举措。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景观与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群(原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创办于2003年,2008年被确立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2015年被确立为安徽省综合试点专业。本专业初创伊始即开始推行“引企入校”,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将企业开发项目引入学校教学实践,通过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基于项目制作流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建立校内实习实训中心等形式,以项目带动教学。2010年开始,本专业根据行业职业标准和企业用人需求,积极探索“三站、两室、一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建立一个集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为一体的基础教学平台,以与企业合作共建工作室的方式,培养学生“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三个方向的专业能力,取得良好成效。为推行“三站、两室、一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专业积极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已建设形成初具规模的校内实习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践技能的提高和社会化服务提供了良好基础。本专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分布情况及项目承接类型如表1所示。

二、校企共建实训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目标

学院结合皖江示范区及学院实际情况,考虑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内涵和要求,目标定位为“立足芜湖,服务安徽,面向长三角,以景观、

建筑装饰设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专业推行“三站、两室、一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推进董事会制校企共建的服务实训基地[1],建立健全“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优化项目化课程体系;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完善以“建筑景观设计院”、“创新工坊”为主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承接及参与项目运作等途径拓展社会服务空间,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学院专业教学改革目标定位为建立“项目化”教学方式,各实训室导师在教学中以设计院为项目承接平台,以工作室为责任单位,把工作室所承担的真实项目作为课堂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项目的实践训练,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行“立体、多元、开放”的实践环境,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真实项目、教学指导、企业案例、考核评价等,探索互联网课程的建设。在课程教学同时,将素质教育全程化,以职业规划课、创业指导课等基础课程为抓手,透过贯穿三年的职业素养培养[2],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发展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职场思维,强化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激发创新创业意识。

三、校企共建实训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学院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教学改革,依托“创新工坊”和“设计院”,扎实推行“三站、两室、一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融合“3+2+1”阶段递进式教学。其中,建设建筑景观设计院,以企业化的模式运营管理,承接社会服务项目,以项目化的方式进行运作。[3]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就业意愿,选择相应的工作室,确定专业发展方向,在工作室实战项目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进项目化、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以承接的社会服务项目为导向,细分岗位核心技能,使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掌握现场勘测方案设计、建设施工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预算、施工管理等岗位核心技能,具备较全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共建共享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力度,打造具有实践教学、职业素质养成、职业能力培养、产学研用开发、师资培训等多功能有机结合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具体的措施如下:

(一)教学改革“培养模式”的凝练

学院建立与“三站、两室、一坊”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项目化递进式实习实训平台,充分体现其先进性、生产性、研究性、综合性、集成性、辐射性和带动性。递进式实习实训平台集专业课程教学、企业项目制作、对外社会培训、原创艺术品开发四大功能于一体,实现功能系列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设备流程化、管理企业化(如表2所示)。

(二)“设计院”平台建设

学院积极探索“校中企”建设,在现有工作室建设基础上,引进社会资源参与建设,成立建筑景观设计院,注册法人,探索董事会制管理运营模式,以设计院为平台对外承接社会服务,拓展景观、建筑装饰设计等相关业务,在承接社会业务同时对内组织项目化教学,承担实习实训[4],安排学生参与真实项目的施工及管理工作,在整合各工作室及创意工坊资源的基础上,提升设计院平台的业务绩效。将设计院建设成为集设计、施工、教学、实训为一体的,功能优化、配置合理、省内领先的校内设计院。

(三)“创意工坊”平台建设

参照建筑景观设计院商业管理模式,下设工艺研发、产品加工、业务处理等部门,重点涉及材料工艺、产品造型、施工工艺、装饰美化、工艺品设计等领域;以两个定制中心为基础,推进产研并进、厂校结合实训模式,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整合不同专业的资源(包括:视觉传达、动画设计、产品造型等),形成完整的产品研发、生产产业链,带动专业群的整体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和实践动手能力。[5]学生全天候进入创新工坊进行综合实训,组织学生成立创新小组,深入学习研究现代装饰材料的定制、新兴施工工艺的实施、城市景观艺术品、公共艺术品的创新研发和加工制作,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职业技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四)“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建设

以实训基地(设计院、创意工坊、大师工作室)和“现代学徒制”为基础,对现有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推行创意工坊教学,开展真实项目驱动的小组训练,手把手传授、面对面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业能力为核心,以技能大赛为推动,引入行业标准,全面推进“双证书”制度,将先进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方法等引入教学内容,推动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

(五)“网络化社会服务”平台建设

实训基地积极拓展社会服务功能,与上海蒂嘉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利用其网络平台进行设计研发、施工工艺制作的业务联系与沟通。同时利用该平台本校实训基地产品概念,进而实现网络业务接单,拓展设计院与工坊的项目来源,进一步服务社会。在教学方面,实训学生在一院一坊中完成设计概念、设计图纸、设计咨询、装饰材料造型前期的工作,后期通过该平台自己设计作品,实现了“互联网+设计”的新型谈单模式,预计该网络平台每年可以给实训基地提供50个项目。

(六)校企协同创新团队建设

依托建筑景观设计院现有人才,吸引企业兼职教师建设创新团队。创新团队由专业教师、企业管理层、企业一线设计师、工程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创新团队教师不仅拥有参与创业或者企业高管的亲身经历,同时还和企业保持积极的联系,通过争取企业支持与合作,争取更多创新实践的机会。在创新团队中,以工作室负责人作为小组负责人,带动部分学生组成创新小组,以设计院承接的真实项目为创新训练内容。创新小组承担社会设计项目,进一步强化小组负责人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小组通过参与设计院项目的管理与实施,锻炼团队自身的企业管理与经营能力,为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与效果提供坚实的保障。

(七)创客及学生创业团队孵化建设

在教学课程中开设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公共类课程。搭建由专业性的创新创业课程以及专业性讲座组成的课程平台。根据大一至大三学生不同的需求以及不同的知识掌握能力,设计一套符合学生认知的课程,从浅到深,循序渐进地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另外,开展课外创新创业实践,组织学生成立学生社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的比赛,依托学校创业园、校外创业孵化园,鼓励学生带着设计作品进行创业实践。[6]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八)教材及网络实训教学资源建设

以编写的工学结合教材、内部讲义为主要内容,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校内外实训相结合,依托MOOC/SPOC建设,加快创建核心课程互动式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本专业建设的同时,带动视觉传达、动画设计等相关专业,整合优化现有资源,以动画、视频、图片、交互课件等多种形式在互动多媒体平台上进行教学资源库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企业合作,结合本专业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编写与生产实训教学相结合的《庭院景观设计》、《建筑施工技术》、《家居空间设计》、《园林制图与识图》、《项目制作》等教材及内部讲义若干,在工学结合的实训基础上加以完善,最终完成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综合指导性教材及配套资源。

四、结语

总之,通过校企共建实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在重视基础理论、核心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增加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基础牢、知识广、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设计人才,最终实现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就业竞争力强,在设计领域的专业水平达到同类院校领先水平。

参考文献:

李伟,吴灿.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湖南商学院艺术设计工作室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 2010(12):20.

刘永福.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广西轻工业,2009(11):151.

吴昊.高职动画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6.

李伟;吴灿.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湖南商学院艺术设计工作室为例 [J].美术教育研究,2010(12):20.

陈d;黄瑞.高职商科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探索与实践――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商学院为例[J].当代经济,2015(12):15.

吴钦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财经人才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1):20.

Study on the Reform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Concerning Landscape and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Anhui Business College as an Example

CHENG Zhi-yong, ZENG Xian-guo, YANG Xing-sheng

景观建筑装饰篇3

2.1 煤炭企业建筑中廊桥装饰设计的文化内涵

所谓的企业精神文化通常是指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在保护自身权益不受到损害为了做到安全生产而创造的各种物质或者精神产品的总和。煤炭企业的文化建设相对来说表现形式比较单一,而煤炭企业建筑中的廊桥装饰设计恰恰可以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视窗,建筑中廊桥装饰和设计因为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良好的空间三维立体结构,在煤炭企业要表达的企业思想情感文化和人文气息文化的表现,更能突显企业精神文化的层次,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所在的城市文化内涵。在实现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升华的同时,对人们生活、生产环境的美化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2.2 煤炭企业建筑中廊桥装饰设计的审美内涵

建筑中有关廊桥的装饰设计和运用,是社会发展下建筑审美学科与环境艺术结合的产物。自古以来,建筑中的廊桥结构设计和装饰就有着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如今的廊桥装饰设计更是引入了当今社会的现代技术和时尚文化元素,其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与传统形式上的廊桥装饰设计在功能和使用本质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传统的廊桥装饰设计主要还是围绕宗教的思想而设计开发的,其设计和装饰往往带有浓厚的宣传宗教思想内容,没有涉及到建筑技术和时尚文化的概念。煤炭企业建筑中的廊桥装饰设计是煤炭企业作为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成员,在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等基本物质需求的同时,在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中在建筑中融入人们的意识、文化理念、思想情感设计创新和审美需求的一个综合艺术表现形式。

3 煤炭企业建筑中的廊桥装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建筑在追求质量和实用性的同时,更多的则是注重了建筑的景观环境建设,而在景观环境建设中,廊桥装饰设计是主要的构成主体和表现形式。同样,煤炭企业建筑中对于环境景观的设计也往往离不开廊桥装饰的设计,只是煤炭企业在建筑中运用廊桥装饰设计时,应该充分结合煤炭企业自身的特点,考虑到企业自身所处的实际环境因素以及具体要表现的企业文化内涵等综合内容的思考。建筑中廊桥装饰设计的各种角度性、方位性以及最终定位和走向性问题都是需要在具体的设计当中根据要表现的形式而不断的验证和完善的。

4 煤炭企业建筑中的廊桥装饰的具体设计控制措施

4.1 在廊桥装饰设计的尺度上的设计措施

煤炭企业建筑中的廊桥装饰设计作为企业建筑设计中的一部分,在建筑设计规划之初就与企业的整体息息相关,廊桥的装饰设计必须在企业的建筑设计中与整体环境相协调统一才能实现更高的自身价值,自然也只有建筑物和企业环境以及廊桥的装饰设计在空间的结构上以及在设计的尺度大小上和谐才能更具有美感,这也就是煤炭企业建筑中廊桥装饰设计对于尺度控制掌握和企业环境整体和谐的关系问题。通过对煤炭企业建筑的整体布局和建筑环境以及空间位置信息的具体考察,才能确定建筑中廊桥装饰的设计尺度。企业文化氛围的塑造和企业建筑的空间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空间的长、宽、高、低、方、圆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整体空间结构性能,规则的几何图形以及不合规则的空间曲线通过廊桥设计的装饰能够形成具有层次、透视效果的美观性,同时,也能增加结构的稳固性。

4.2 在廊桥装饰设计的材质上的设计措施

煤炭企业建筑中的廊桥装饰设计具有实体性,因此,在构成廊桥装饰的材质设计和选择上是决定一个设计最终表现形式的重要部分。材质对于煤炭企业建筑中廊桥装饰设计来说,其所表现出的不仅仅有材质本身内容的丰富内涵上,还表现在整个廊桥装饰的构成方面和整体协调性以及结构稳固性和耐用性。廊桥装饰设计作为企业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其材质具备的天然条纹、机理、色彩以及质感等特点都可以作为一种审美的视觉效果感受。廊桥装饰中使用的石料、木材、水泥、树脂以及陶瓷和染料等,都具有各不相同的特质,且具有独特的质感美。材质的选择可以尽量选择材质自身变化少,种类多,且通过空间的创作和企业精神文化内涵的赋予,廊桥装饰设计人员必须具备将视觉、感知以及触觉等所有人们的所闻、所见、所感的内容进行巧妙结合的思维,从而达到审美品质和文化蕴涵丰富的设计理念。

4.3 在廊桥装饰设计的题材和形式上采用的设计措施

景观建筑装饰篇4

一、川古镇建筑的装饰手法

陕西漫川古镇建筑装饰艺术主要体现在民居的院门形式,装饰雕刻,以及房屋的门窗、隔扇等雕刻艺术方面。主要采用木雕和砖雕,运用浮雕、镂刻和圆雕三种技法。在建筑木构件上和梁头等材料末端,以美化和改善建筑构建单一笨重的内外观风貌,在窗格门扇上多描绘的情节性场景、花草瓶栽等等。也有部分装饰为浅浮雕,砖雕多出现在门头雕饰和室外铺地装饰上;除了运用雕刻手法外,还大量借鉴了中国画里的写意手法,根据不同建筑构件的形状,高度的概括、因地制宜,用最少的刻画对纹样造型进行组织,追求写意的效果,使其构图神韵俱佳;另外,漫川古镇民居建筑在屋顶的装饰上主要采用泥雕的手法,针对屋脊装饰需要和瓦面装饰需要,塑造成泥月台,烧制成陶制品,安装在建筑屋顶上,还有部分是直接在建筑屋顶上进行胶泥和石灰塑造。

二、川古镇建筑的装饰纹样题材

在漫川古镇民居建筑中常见奇花异草纹样在建筑装饰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很多常见的植物被赋予特殊的主题寓意,如牡丹为花开富贵;松柏象征长寿,梅、兰、竹、菊寓意优良品性,木槿花象征欣欣向荣的生命与坚韧、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精神;珍禽异兽纹样以龙、凤、麒麟、仙鹤、蝙蝠、狮子、大象、喜鹊、燕子等为代表,并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精神,传递着人们祈祥纳福、以求长寿、安康万年的吉祥思想。戏文人物场景往往带有鲜明的教化意义,漫川古镇民居建筑装饰中常见的是人们熟知的故事、历史和戏剧中的人物图案,如岳母刺字、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苏武牧羊等。这些故事所弘扬的忠、孝、礼、义、信等精神不但体现着漫川先民的精神境界,也以寓教于乐的故事场景宣扬了传统礼制思想,反映了中国独特的文化精神。在中国封建社会,一些器物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同时也被赋予了驱邪纳吉的功能,漫川古镇民居建筑中常见的有器物装饰有宝瓶、鼎、如意、古钱、八吉祥、八宝、四艺、八卦图、太极图、暗八仙等;几何纹样也是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中常见的形式,福、禄、寿、喜、回纹、云纹、织锦纹、万字文、方胜文等很常见,象征连绵不断,永无止境,是福禄承袭、财富不断、长命百岁的象征。它们以各种活灵活现的形象,装饰着漫川传统建筑的外观;

三、漫川古镇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价值

陕西漫川古镇建筑作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体系之一,显然具备民居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同时也蕴藏着建筑装饰的艺术审美特征,是实用性与装饰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同时又是表现性与形式美的有机统一。陕西漫川古镇每个院落建筑构件上的装饰都玲琅满目,无一雷同,他们反映着当地百姓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及文化观,因此,古镇民居形成了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主题观念。另外,这里保留了大量古代农商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遗迹,“九街十八巷”的青石板路、木行、作坊、商铺、码头,至今仍然向世人展示着明清时期至民国初年的繁荣景象。这里的古建筑装饰纹样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时刻体现着漫川古镇的民风与民情,记录着百姓的生活理念与信仰追求。我们在解读陕西漫川古镇建筑装饰艺术的同时,也在了解它渗透出的民俗风情与多元的思想追求。

景观建筑装饰篇5

一、园林建筑装饰设计

1、构思与布局

园林的建筑装饰多以园林小品为主,其设计理念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不能对事物进行简单地模仿,要寓情于景,使其具有丰富的感染力。对其构思和布局的设想要结合建筑装饰的实际情况,布局具有一定的层次感,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同时对其位置的设置可以根据相关的设计原则来进行。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周围的景观,环境,水体以及建筑等等。游人的观赏顺序和视野的广度都应该是建筑装饰设计所考虑的方面。最为重要的就是园林的建筑装饰要体现出自然和人的和谐关系。这样才能达到园林建设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构思和布局上,需要设计师们更加重视,找到灵感,最大限度的体现园林的艺术感。

2、比例与尺度

美的东西就是要“恰到好处”。功能、审美和环境空间是决定园林小品尺度的主要依据,正确的尺度关系应与功能、审美要求相一致,和环境相协调。建筑装饰中园林小品的尺度是否正确,没有绝对的标准,不同的艺术意境有不同的尺度感。在园林中究竟取何比例为宜,应取决园林小品与环境配合的实际需要。园林小品设计需不断创新发展,才能永远把握与环境内涵和韵味相适应的比例关系,产生协调之美,取得神与形的完美统一。

3、色彩与质感

色彩与质感是决定园林建筑装饰最终艺术感染力的关键要素,两者在表现上具有双重属性,并相互影响。利用好材料在色彩、质感上的特点,并依托其产生节奏、韵律、对比、均衡等构图变化,就有可能产生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提高艺术感染力。

4、多样与统一

园林建筑装饰设计要与总体规划的艺术风格相协调,既要有变化,又要有自己的风格,统一但不单调,丰富而不凌乱。应因地制宜或因情制宜的合理布局和设计构思,这是实现多样与统一的前提。

5、功能与技术

园林建筑装饰绝大多数均有较强的实用意义,在园林小品设计中除满足装饰要求外,应通过提高技术水平,逐步增加其服务功能。另一方面,技术是设计的前提和保障,设计也应充分考虑技术的可实施性。

二、园林建筑装饰设计的发展前景

1、人性化

现代园林设计在满足人们实际需要的同时,追求以人为本的理念,并逐步形成人性化的设计导向,在造型、风格、体量、数量等因素上更加考虑人们的心理需求,使园林更加体贴、亲近和人性化,提高了公众参与的热情。如公园座椅、洗手间等公共设施设计更多考虑方便不同人群的使用。

2、生态化

当前,人们越来越倡导生态型的城市景观建设,对公共设施中的园林小品也越来越要求其环保、节能和生态,石材、木材和植物等材料得到了更多的使用,在设计形式、结构等方面也要求园林小品尽可能的与周边自然环境相衔接,营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体现“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的设计理念。

3、艺术化

园林建筑装饰是城市地域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展现地方文化历史和服务群众游憩生活的功能需要。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因此,现代园林小品设计手法应更加个性化、艺术化,并需不断创造出新的物质形态表达方法,更加深入的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如2004年第五届深圳园博会金奖作品――“武之魂”郑州园,通过设置嵩岳晨钟、石锁兵器陈列架等园林景观小品,通过艺术手法予以展示,取得了较为理性的景观效果。

4、综合化

园林建筑装饰很少以单一个体出现,大多具有综合,并能够与环境要素有机结合起来。近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设立的国庆大型立体花坛,就充分体现了园林小品的综合化发展趋势。新型的立体花坛充分运用了声、光、电等表现手法,将建筑、结构、绘画、雕塑、植物、音响、照明等相关学科有机联系在一起,通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大胆创新使用,展现出了独特而新颖的景观效果。

5、多样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元文化的交融互通,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未来园林小品在形式和内容上将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三、园林建筑立面装饰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环境的日益繁荣,不少园林设计师产生了急功近利的心态,以至在园林立面装饰设计领域,出现了许多以简单的材料堆砌的园林装饰作品。为艺术而艺术,为设计而设计的园林建筑立面装饰作品越来越多,这使得园林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品位在低水平重复的设计环节中难以提高。若要改变这种态势,一方面要加大对园林建筑立面装饰的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继承园林建筑装饰中的优秀艺术成果。一方面要在园林建筑实践与园林建筑立面设计活动中,敢于重新利用、更新改造,进而发展园林建筑立面装饰艺术。

世界建筑文化精深博大,无论是中古时期的“和谐崇高”,文艺复兴时期“以人为本”,还是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建筑中,对装饰价值的互辨,园林建筑立面装饰的优秀成果始终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各个历史时期的园林建筑立面装饰作为人类的文化遗产,是研究和继承民族文化的瑰宝。一个优秀的园林建筑设计师,首先要以学习本国传统的园林文化为创作起点,这是形成自身风格并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

实际上,在园林装饰艺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保护、修复、还原以及继承园林立面装饰优秀成果的活动始终没有停止。例如:在1902年由丹尼尔・伯纳姆设计的熨斗大厦,这是纽约钢框架摩天楼的最早实例之一,已经被美国列入标志性园林建筑保护委员会和历史名胜的国家名录。他的园林建筑立面上,圆花环内雕刻的美杜莎女面像积垢甚多,石料破损,因此曾用蒸汽清洗,并对石料进行重新镌刻,大量的立面细部装饰已经被完好修复。

与此同时,要在园林建筑实践与园林建筑立面设计活动中,重新利用、更新改造、创新发展园林建筑立面装饰艺术,就要加强国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园林设计师要了解国际园林建筑装饰设计的发展趋势,掌握园林建筑装饰设计理念和具体表现形式,才能激发创造灵感、提高审美情趣,才能设计出更具价值的园林立面装饰作品,才能丰富和发展世界园林装饰文化。

结束语

值得注意的是,装饰决定着园林建筑立面的风格与视觉形象,当立面的装饰被取消时,整个园林建筑会显得乏味而无生机。同样园林建筑立面的装饰作为单独的艺术品被欣赏时,也显得突兀而失去文化价值。因此园林建筑形式与园林建筑装饰是分不开的。装饰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艺术而艺术,在其美化园林建筑的同时,并不能完全被符号化,被夸大并超越园林建筑整体,更不能被消解失本身的实用功能。园林建筑立面的装饰应该整体地联系于建筑的结构与材料而存在,只有这样,其艺术风格与表现形式,才能得以完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谭h,张明,高层建筑立面深化设计.土木建筑学术文库[C].2011年

景观建筑装饰篇6

2 墙壁的装饰特点

关中民居的墙面是施用砖雕的主要位置,有檐墙砖雕、廊心墙砖雕、山墙砖雕、院墙砖雕等空间位置类型,一般院内墙体的漏窗的装饰不厌繁复,内容比较丰富多彩,使整个院落具有生机和情趣。

漏窗,俗称花墙头、花墙洞、漏花窗、花窗,是一种满格的装饰性透空窗,外观为不封闭的空窗,窗洞内装饰着各种漏空图案,透过漏窗可隐约看到窗外景物。为了便于观看窗外景色,漏窗高度多与人眼视线相平,下框离地面一般约在1.3米左右。也有专为采光、通风和装饰用的漏窗,离地面较高,一般不可用于墙上。还有一种不透空的漏窗,则是在墙的一面做成漏窗的样子,实际不是通透的,漏窗的背面依然是普通的墙面。不透空的漏窗一般使用在墙上。明代造园理论家计成撰写的《园治》一书中把它称为“楼砖墙”或“漏明墙”,并解释说:“凡有观眺处筑斯,似避外隐内之以。”漏窗本身和由它构成的框景,犹如一幅立体图画,小中见大,引人入胜。边框是清水磨砖的砖圈,形状有方、圆、六角、八角、扇形等多种。窗心图案丰富,包括几何形态、自然形态及十分浓厚的文化元素。按窗心图案线条形式可划分为硬景和软景两种类别,硬景是指窗心图案线条都是直线,线条棱角分明,顺直挺拔,将整个窗心分解成若干块有角的几何图形;软景则是指窗心图案线条多为迂回曲折的线条,所呈现的图案没有明显的转角。

廊心墙又叫廊墙,是位于山墙里侧檐柱与金柱之间,就是樨头里侧的延伸部分,廊心墙从下而上为下肩、廊心、象眼。廊心墙砖雕构图上是有中心花加岔角花的规则样式,有绘画式的自由构图。装饰题材包括人物、动物、花草、文字题跋以及各种寓意吉祥的几何纹样,如三原周家大院内东西两面看墙的砖雕分别刻画的是“唐尧放象”和“大禹牧牛”的传说故事,从雕刻的技法上来讲是以写实的手法雕琢将人物、动物雕刻的栩栩如生。山墙上面的装饰主要集中 在墀头上,雕饰的题材都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吉祥图案。其纹饰题材广泛,多为“喜鹊登梅”“凤穿牡丹”“狮子绣球”等寓意吉祥的纹样。盘头部分雕饰以卷草之类的连续纹样为主。

3 门楼的装饰特点

关中人对住宅门楼的装饰极为看重,视其为“门脸”。无论富贾豪门还是村民百姓,门楼、门罩都是其建筑雕刻的重点所在。自古就有“宅以门户为冠带”之说,这足以说明大门具有形象展示的作用。门楼上的砖雕主要集中装饰在斗拱、通景、方框、元宝、挂落、垂花柱等建筑构件上。

(1)斗拱砖雕大多都装饰了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斗拱本是承重部件,但发展到明清时期砖雕斗拱已经没有了承重功能,其装饰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实用功能,并且此处构件常雕刻有龙头、凤首、象鼻等形象,使门楼更显华丽、壮观,富有气势。

(2)通景砖雕是为门楼装饰最为精彩的部分。通景是由水磨青砖拼成,大多综合运用浮雕、透雕、圆雕、半圆雕、线刻等方法,雕刻出的层次比较多,使人物和主要建筑物的立体感比较强烈,高低起伏变化具有节奏感,在光线的投射下有阴影衬出,整幅画面极富层次感和生动的光影效果,显示出建筑的无穷艺术魅力,同时给人以愉悦享受。

(3)元宝和方框砖雕。方框和元宝是在通景下面的位置,在门楼的位置也很显眼,一般会雕刻有两个、四个、八个不等的方框或元宝装饰,方框和元宝内的图案内容相对比较独立。

(4)挂落砖雕。挂落在门楼上也作重点装饰,其垂挂的边缘的形状有方、圆、八角等形状。常为透雕,挂落如装饰花边,镶嵌在主体画面的下方,使图画空阔的上部产生了变化,出现了层次,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5)垂花砖雕。垂花,另称吊桶,上段为斗形,中段为圆筒形,下段雕成莲花、花篮或绣球等形式,位于门楼两侧,垂花柱末端上的装饰有石榴头、莲瓣、串珠、绣球、花篮等形状,因其造型多样、雕刻精美,表达了主人对幸福生活、富贵长久的愿景,以及超凡脱俗的品位和高雅心境。

4 影壁的装饰特点

关中民居地区的影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门外影壁,通常与宅院大门相对,主要以“一”字影壁为主,即平面呈“一”字形,或者在院内,最为入内的屏障。关中民居住宅的大门多设房屋的一角,进入大门,便见一座影壁。这是关中民居院落中传统做法。影壁是由壁顶、壁心和壁座三部分组成,砖雕一般位于壁心的中心及其四角上,饰纹题材广泛,包括“福、禄、寿、喜”等吉语文字以及寓意吉祥的吉祥花卉、祥禽瑞兽、门神等图案,也有福、禄、寿、喜等吉祥文字。如党家村影壁题刻大字“忠、孝、福”等,不仅有美化建筑空间的效果,还具有跨越时空对多代人进行教化的功能。砖雕影壁纹饰烘托了宅内的气氛,提升了建筑的整体气势。

参考文献:

[1] 朱光宇.中国传统建筑门窗、隔扇装饰艺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景观建筑装饰篇7

众所周知,中国是陶瓷的故乡,陶瓷在中国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语言。作为一项土与火的艺术,传统陶艺在中国代代相传,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层次,也有着丰富的遗留。现代陶艺在中国兴起于 20世纪 80年代,是结合西方陶瓷艺术与中国传统陶艺形成的一门既古老又新兴的艺术形式。随着改革开放而涌入的西方现代陶艺创作理念,极大的影响了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进入 21世纪,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中外陶艺家积极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作品展览,我国现代陶艺的水平得到了提高,也吸引了更过陶艺爱好者的关注。以陶土作为创作材料,将现代人的情感与魅力用艺术手法展现出来,现代陶艺这门新兴的艺术形式不仅获得了人们的欢迎与喜爱,更是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 )现代陶艺与建筑装饰的关系

随着经济的增长与审美水平的提高,建筑装饰中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种艺术。与传统陶艺只注重实用效果不同,现代陶艺追求艺术上的效果。现代陶艺能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审美愉悦,同时也给人们的物质生活提供便利,因此在现代装饰中得到了大量运用。现代陶艺在建筑装饰中的运用起到了令人惊喜的作用,首先是对建筑物内部环境的美化。极富现代艺术美感的陶瓷雕塑类摆件、器皿、陈设加大的丰富了建筑装饰门类,并能起到一定的划分区域与功能的作用。同时也在视觉上给住户带来了美的享受。另外,餐具、茶具等现代陶艺作品在精神内涵上给予住户极大地提升。这些陶艺制品富含文化内涵,劳累一天的住户可以用陶艺餐具就餐,用陶艺茶具为自己泡一杯香茗,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住户的生活品质,也丰富了住户的生活体验。现代陶艺仍在快速发展之中,能够用于建筑装饰的陶艺种类也越来越多,这给现代陶艺在建筑装饰中的创新运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建筑装饰中,现代陶艺在观赏与使用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好的现代陶艺作品甚至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二、现代陶艺在建筑装饰中的创新运用

现代陶艺在建筑装饰中的运用已经非常普遍,不仅体现在建筑表层的材料运用,还在建筑内部不同功能的空间内有很好的表现。在建筑装饰的实际过程中,对现代陶艺进行创新运用,就要尽可能满足建筑装饰的要求,实现与其他装饰的协调性,根据需要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融合,从而提高现代陶艺在建筑装饰中的审美价值。现代陶艺在建筑装饰中的创新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 )美观建筑的整体环境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形式的建筑不断出现,具有自己的风格成为建筑装饰的目标与追求。现代陶艺的创新运用成为打造建筑装饰风格的关键因素,一件体现主人艺术品位的陶艺作品可以为整个建筑提供美与文化的精神内涵。现代陶艺之所以能在现代装饰中得到广泛运用,这离不开陶瓷制品的持久与形式的多样,可以满足建筑装饰的多种需求,但更重要的加强建筑的审美价值,提高了住户的生活体验与内心素养。现代社会,人们对艺术有了更高的审美需求,审美观念趋向于多样,这使得在建筑装饰中对现代陶艺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只有符合当前时尚标准的现代陶艺才能获得人们的认同。现代陶艺需要保留自身的特色与文化内涵,与建筑装饰进行紧密的联系与尝试,从建筑的整体环境上加以美观,拉近居民与文化的距离,提高住户的居住体验,打造建筑的装饰风格。

(二 )散落式的装饰融合

除了美观建筑的整体环境,现代陶艺还被创新运用在室内或者店铺内的设计之中,这种散落式的装饰融合直接关系到建筑装饰的整体效果。利用小摆件、花瓶等各种陶瓷制品,有针对性的对建筑的局部进行装饰布置,不仅与建筑的整体环境形成和谐,更能在细微处提升建筑装饰的档次与品位。散落式的装饰融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住户的内心素养与艺术内涵,陶瓷制品本身所带有的美化作用对建筑环境进行了装饰,形成了不可复制的独特装饰效果。现代陶艺对艺术效果的追求提升了建筑内部的精神空间,给住户带来视觉上与精神上的双重愉悦,也提高了建筑装饰在艺术上的效果。现代陶艺在建筑装饰中的创新运用可以提升建筑的文化内涵,也提高了建筑装饰的艺术追求,是实用性与审美性双重目标的完成。

(三 )混合式的装饰融合

现代陶艺在建筑装饰中的创新运用还体现在将不同风格的陶艺进行融合。时代在发展,中国与世界的交流程度也在不断加深,现代陶艺也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陶瓷制品的种类与花样也在不断增多。在建筑装饰的过程中,将不同类型与风格的陶瓷制品进行混合式的装饰融合,可能会收到令人惊喜的装饰效果。中西方陶艺在不断交流中融合,也在融合中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在建筑装饰中将中西方陶艺进行有机结合,会更有利于营造建筑的艺术氛围,提升建筑的文化内涵。另外,混合式的装饰融合还包含将现代陶艺与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现代设计手段与理念进行融合的L试,这对从各个方面提高建筑装饰的质量与水平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现代陶艺在建筑装饰中创新运用的前景与意义

(一 )现代陶艺在建筑装饰中创新运用的前景

现代陶艺正是在创新中取得发展,在建筑装饰中的运用更能促进现代陶艺的成长与进步。优秀的陶艺制品可以传播传统文化,扩大现代陶艺的知名度与认可度,但由于制作工艺的限制,每一件陶艺制品的制作都需要花费陶艺制作者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不仅限制了优秀陶艺制品的数量,也抑制了社会对陶艺制品的需求。利用现代科技,结合陶艺制作规范,建立流水生产线来进行优秀陶艺制品的制作生产,这才是现代陶艺在建筑装饰中创新运用的前提。大量廉价优质的陶艺制品并不会丧失自身的艺术价值,反而能够促进现代陶艺在建筑装饰中的运用。在另一方面,现代陶艺的创新运用也会给建筑装饰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现代陶艺虽然注重对艺术效果的追求,但也没有抛弃传统陶艺对实用性的追求,而是在实用性的基础上更注重打造陶艺制品的艺术内涵。现代陶艺在建筑装饰中的创新运用就是要将陶艺本身蕴含的文化内涵引入到建筑装饰中,在实现现代陶艺与建筑装饰的融合中共同取得发展。现代陶艺具有自身的文化内涵与审美追求,建筑装饰强调居住的舒适性与美观 ;建筑装饰在现代陶艺的基础上更新,现代陶艺也在建筑装饰的创新运用中取得成长和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现代陶艺在建筑装饰中的创新运用有着广阔的前景,不仅能促进建筑装饰全方位的发展,也能促进现代陶艺的不断进步与创新。

(二 )现代陶艺在建筑装饰中创新运用的意义

现代陶艺虽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创作还是处于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用于建筑装饰的环境陶艺、陶艺砖等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还不能完全满足建筑装饰的需要。现代陶艺具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加上陶艺制品在建筑装饰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将现代陶艺在建筑装饰中加以创新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在建筑装饰这个更宏观的视野上去发展现代陶艺,这有助于现代陶艺提高自己的认可度与知名度。另外,现代陶艺在建筑装饰中的创新运用将对住户的生活环境带来极大的改善,营造了居住环境的艺术氛围,提升了建筑装饰的审美品位与文化内涵。金属、玻璃等建筑材料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回归自然成为了近些年来的一股趋势,现代陶艺在建筑装饰中的创新运用将改变金属、玻璃等材料占据建筑装饰主要地位的现状,满足人们对更亲近自然材料的需求。天然石材中存在着放射性超标的问题,用于建筑装饰会带来辐射污染,现代陶艺更加环保,在建筑装饰中的创新运用将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

结论

现代建筑离不开现代陶艺的艺术支持,现代陶艺离不开现代建筑所提供的的平台。建筑与陶艺可以在不同的领域中可以进行很多跨界的结合,这对于现代建筑与陶艺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合作。现代陶艺得以诞生并在建筑装饰中得到了创新运用,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更进一步地推进现代陶艺在建筑装饰中的创新运用,提高现代陶艺的知名度,这有助于现代陶艺在中国的发展,也有助于建筑装饰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辉.现代陶艺在室内装饰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16).

景观建筑装饰篇8

1 地域文化在城市建筑装饰中的体现

建筑具有公共性,城市建筑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连接与地面的基座,窗户所在的中部,屋顶的部分。城市建筑的装饰,在城市里面和轮廓方面都要构成丰富有趣的环境,通过良好的景观,精美的街道装饰或者造景可以缓解苍白乏味的建筑立面。从中世纪和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城市中可以看到,城市建筑装饰的丰富性不仅取决于其高度装饰的建筑,也取决于装饰后营造出来的城市空间。

首先,地域文化在城市建筑装饰中具有传承性。城市的地域文化是一种宝贵的世界遗产,经过世世代代的发展,形成的精华的优秀的具有传承性的文化。而城市的建筑设计以及建筑装饰,正是对地域文化的一种宣传的载体。为了传播这种精良的文化,人类在前人经验上要遵循特定的实践经验和规律,学会从前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实现地域文化的隐形传承。

其次,地域文化在城市建筑装饰的应用中需要创新性。地域文化不都是精华,有一些糟粕的东西需要辩证性的看待并加以提出,创新性是采用合适的方式,适当应用当地的一些思维方式,设计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装饰。地域化设计对建筑装饰设计有指导意义,引导设计往正确的方向进行,对设计灵感具有启发性。现代城市建筑装饰设计就应该致力于创新,不应该一味的描摹传统。

最后,地域文化在城市建筑装饰的体现时需要整体性。城市建筑具有地域性,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建筑周围的所处环境都需要进行相互融合。而这些因素,对于城市建筑装饰的影响,也起到了很大的制约作用。因此,从生态学层面出发,结合自然地形、地貌、地段环境等特色,充分尊重已经形成的整体布局和结构的建筑,了解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创造出有符合整体性且具有个性的城市建筑装饰精品。设计城市建筑装饰的过程中,还需要把当地的生活习惯以及本土人情、文化风俗等都要一起考虑。同时,在设计中,充分的考虑现代化的要求,注重本土资源的应用和整合,为城市建筑装饰的观赏者提供充分的联想和享受。

2 影响城市建筑装饰的地域文化因子

2.1气候对城市建筑装饰的影响

自然气候会影响建筑设计装饰的色调,在设计的时候,要尽可能的符合当地气候,比如在温暖的气候可以注重冷色系的使用,而在寒冷的气候下可以采用暖色系。自然气候也会影响 装饰材料的使用,比如高纬度地区需要使用保暖性材料,需要抵抗湿冷等自然因素的侵蚀。另外,寒冷地区的建筑装饰设计也要达到设计的功能性,比如环保取暖上的考虑。在园林树木的选取和建筑装饰方面,要充分的考虑当地气候的特点,满足居民栖息和景观的需求[2]。

2.2材料对城市建筑装饰的影响

建筑装饰设计中材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元素。新的建筑装饰形式也在材料的革新中不断得以发展。本土设计理念也在建筑装饰的设计中越来越得以体现。比如,沈阳建造的欧式风格的建筑,使用的材料是沈阳的青砖而不是西洋传统的石材或红砖。青砖的煅烧是沈阳的一项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工艺形式[3]。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对民族文化的挖掘非常深入,不仅可以实现装饰的美感,更可以形象化的建设装饰建筑空间,表现本身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意义。在材料、结构、造型、空间等各方面都能通过彩绘、雕刻镶嵌等处理手法实现建筑外部形态美感。

2.3要素造型对城市建筑装饰的影响

现代建筑装饰设计必然使用形态各异的造型。考虑地域特色的要素造型对于城市建筑装饰的设计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北方的地域文化比较大气粗犷,因此,建筑装饰的造型简洁不失气势,质朴大气。而南方则由于风景秀美,温和细腻,所以造型多为精巧细致,充分考虑私密性。门的造型上,南方的庭院门口经常运用圆形,而北方是方形门居多。院子的形式上,北方运用一明两暗的院落。在东北,院子里采用玉米高粱进行点缀,应用篱笆院墙,建筑装饰的造型都别具东北特色。在现代城市建筑装饰设计中,应当充分注重地方特色和文脉的设计思想,考虑对深层次文化发掘之后的表达,运用装饰造型表达整体建筑本身的意境[4]。

2.4 色彩特色对城市建筑装饰的影响

一方景致彰显一方色彩。自然环境,包括区域方位、地理结构、气候变迁、历史文化等,不但塑造着区域景致和色彩,还影响着栖息着的人的气质、习俗及审美习惯[5]。色彩在城市建筑中具有表现气氛、装饰美化、区分识别等功能[6]。城市建筑装饰设计中,色彩也占据了重要的比例,并且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指标。色彩使用的风格和地域文化相关性非常高。在建筑装饰中创立独特的色彩和风格,对于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如苏州园林的装饰就包含了白、黑、青、红四大正色,充分的吸收了中国传统五行五色相生相克的理论,亲密的结合了视觉和心理学的需求。而在寒冷的东北,环保理念贯彻到建筑装饰设计中,对日本建筑师的色调加以传承,以红色、米黄色、灰色为主,配以少量的白色饰面,同时加入现代化的深沉的色彩,使得建筑在冬季也具有暖意和生机。

2.5 工艺因素对城市建筑装饰的影响

建筑工程、装饰工程的大规模工厂化、模数化、装备化使得传统的手工艺正在慢慢的消失。传统匠人的手工艺失传,传统的手绘雕梁画栋也改成了工业化生产,因此,在地域文化的应用中,应当逐步寻找失传的工艺,给他们以市场的刺激,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

3 在地域文化影响下城市建筑装饰设计发展的前景和趋势

城市的建筑装饰文化可以展现城市的面貌和特色。地域文化对现代城市建筑装饰的表现与设计形式的影响至关重要。在城市建筑装饰设计中融入独特的地域文化,是城市建筑装饰的未来发展模式,随着国家科技进步和人类对生活质量的追求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城市建筑装饰行业未来会呈现这几种趋势发展:一是城市建筑装饰的设计会充分的与自然融合。在天人合一的思想的指导下,人类正在越来越关注居住条件和环境安全,开始注重了健康天然生存环境。因此,对于城市建筑装饰也提出了高的要求,既要抓住传统,又要融合自然,同时也要更加便利。所以,目前的城市建筑装饰设计不能丢下传统地域文化和自然的需求。二是城市建筑装饰设计的美感体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设计员紧跟时代的步伐,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实现设计理念,达到设计的最佳感官效果,从视觉、心理学上都给人以愉悦的感受。实现功能与视觉统一,营造出完美舒适的效果。最后,城市建筑装饰需要以人为本。地域文化体现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是以当地居民的需求为先。设计师应该把自己的喜好和风格作为次要条件,重点考虑设计者的需求,在地域文化的应用里更加注重居民的感受,设计出人性化的装饰效果,达到技术和人性的统一结合。

4 小结

地域文化的生命力是非常引人关注的。对文化的本质加以继承和再创造,可以在建筑装饰的过程中体现对地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本文通过对地域文化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深入理解其对城市建筑装饰的影响,提出了在地域文化影响下城市建筑装饰设计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因此,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居民观念的提升,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建筑装饰设计会得以更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丁. 读《 美化与装饰》 有感――谈城市建筑艺术的新认识[J]. 新视觉艺术, 2009 (5): 104-104.

[2] 李洪旭. 东北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装饰设计影响[J]. 艺术科技, 2015, 5: 155.

[3] 汤彤彤, 冼宁, 岳忱瑞. 东北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装饰设计影响[J]. 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1, 201(1).

景观建筑装饰篇9

鼓浪屿建筑除了具有内部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的特点之外,更具特色的是其在选材、外观形式与装饰风格等方面的多样化。由于鼓浪屿建筑外观的装饰材料、雕饰形式各异,种类繁多,形象生动,引得诸多文人、建筑专家和游客等在此驻足观赏,其建筑包含了浓郁的艺术价值。

鼓浪屿拥有百年的殖民历史文化背景,这一百多年的建筑活动促成了岛上建筑功能和类型的多样化:领事馆、学校、医院、教堂和大量的私人别墅、公馆及民用住宅等等。设计师和雕饰工匠利用了混凝土雕、石雕、砖雕等不同材料采用圆雕、透雕、浮雕和凹雕的雕刻手法,对建筑进行装饰,并在建筑物的柱子、柱头、窗楣、门楣、檐口、檐楣、穹顶、拱券等装饰部位,以及各楼层的水平线和建筑构件的横竖交接部位上进行集中刻画。设计师和雕饰工匠赋予了雕饰作品广泛的题材、丰富的图案和多元的装饰元素,增强了建筑的表现层次,传达了建造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更体现了鼓浪屿建筑浓郁的艺术感染力,散发出特有的魅力和灵气。

在鼓浪屿建筑中,常见的雕刻装饰有混凝土雕饰、石雕、少量砖雕。因选用材料不同,雕刻装饰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1.混凝土材料

鼓浪屿的建筑外观雕饰除了传统的石雕、砖雕和木雕外,还有较大比重的混凝土雕饰。混凝土凝固后具有与石材相似的稳定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还具备雕饰工期短、可塑性强和造价低廉等优点,因此受到建造师和设计师的青睐。

经过实地调研,20世纪初的鼓浪屿建筑混凝土雕饰,并没有采用当今流行的翻模技术,而是采用传统的做法:将水泥、砂浆和水以一定的配比,在材料凝结之前即进行塑造和雕刻,并不断加水使得混凝土不会快速凝固,整个过程包括初步打底稿、塑造基础形象、修正外形,以及深入刻画等几个处理步骤,根据雕刻形象的复杂程度,刻画过程有的要达到十天左右,最终才使得形象达到圆满和逼真的程度。在混凝土的处理上,设计师还掺杂了水刷石或者细海蛎壳,使得混凝土表层的视觉效果更为丰富。最后再通过透雕、浅浮雕和浅凹雕等手法处理,赋予建筑材质表面生动的艺术表现力。

混凝土雕饰常见于鼓浪屿建筑的门楼、窗户、柱子、山花、檐口、入口台阶等重点装饰位置(图1) “门楼”是建筑装饰的重点,其中门柱和门楣部位更是工匠们表达思想、装饰建筑的中心,展现了主人的社会地位和财富。鼓浪屿建筑的门楼,大量采用了混凝土雕饰,粗犷的混凝土材质借助丰富的雕刻题材、繁复的雕刻形式及细腻的表达手法,以展现门面的大气和雍容华贵。

2.石材

福建南部盛产石材,鼓浪屿建筑中多采用花岗石和青草石,石材因其材料的稳定性及独特的气质特点,在建筑中得以重视。除了用于常见的建筑台基、柱础、墙裙等大部位外,石材雕刻还在门窗框、门楼柱子、窗柱及门楣、窗楣等小部位装饰中得以呈现。

石材的雕刻一般经过选料、设计、出胚、细雕、磨等工序,泉州、莆田一带的雕刻师擅长石雕,匠师一直受到当地人尊重,他们一方面为了回馈这种热情,一方面为了展示才艺,不自觉地将极大的创作激情投入到细部装饰中,因此鼓浪屿石雕装饰集中体现出内容丰富,形式繁琐的特点。例如,笔山路9号的“奕足山庄”(图2),门楼上茂盛繁复的花草装饰,矮墙上大量的植物缠枝雕刻,楼梯的栏杆、柱头细腻精美,复杂繁冗接近西方洛可可装饰风格的雕刻,无不诠释着柔美和富有生命力的建筑形象。

3.砖材和琉璃瓦

在鼓浪屿建筑中至今仍保留有为数不多的砖雕和琉璃瓦饰,这些特别的装饰大都保留在现存的少量20世纪前闽南的传统古厝中,集中在鼓浪屿的中华路和海坛路一带。近代鼓浪屿建筑民居中亦出现了红砖墙面装饰,在相应的一些构件如门楼中,出现了与墙面相呼应的砖雕,如漳州路38号李家庄的中式门楼,顶部起脊挂瓦,红色砖雕采用浮雕的技法,既丰富了门楼形式,又与建筑外观相辅相成。

琉璃瓦饰则在女儿墙,栏杆、围墙等细部装饰经常用到,有常见的盘花状,宝瓶状等制品,也是鼓浪屿岛上建筑的一大特色。

三、鼓浪屿雕饰的装饰手法和艺术特点

1.手法多样化

岛上建筑文化的精华之一便是建筑外观的精细雕饰――浮雕,透雕、凹雕和圆雕是鼓浪屿建筑雕饰中常见的雕刻手法。透雕表达的内容轻盈飘逸,圆雕雕刻的对象生动丰满,浅凹雕和浅浮雕表现效果丰富低调而不呆板。这些附着于建筑外观上的雕饰,与建筑和谐统一,而精湛娴熟的技法结合细腻的装饰元素和装饰图案,又使得建筑生动且富有情感,呈现出建筑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提升了鼓浪屿建筑的艺术价值。

2.题材、内容多样化

鼓浪屿建筑雕饰表现的题材丰富,内容多样。雕饰题材主要包括动物,人物形象、植物、水果形象、海洋元素等,基本涵盖了大部分东西方的雕饰题材和内容(图3、图4,图5)。

东方的雕饰常以动植物的形象,来传达建筑的・隋感。如中国的吉祥乌兽包括貔貅,蝙蝠,麒麟、鹿,喜鹊,龙,凤等动物形象,以及蔷薇、松柏、梅花、兰花、竹子、莲花等植物形象等。如福建路4号的海天堂构建筑群的柱子,柱头雕刻图案为貔貅和卷草,寓意招财纳福(图4);又如安海路36号的番婆楼建筑正立面柱子雕刻着麒麟祥兽图案,寓意太平,祥瑞(图5)。

西方的雕刻多采用忍冬草、苕茛叶、丰硕果实、猫头鹰、天使等雕塑师衷爱的装饰形象。这些形象以丰富的层次、广泛生活化题材和象征的意义,体现了雕塑师对创作的热情以及建造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风格嬗变与交融。

雕饰的风格形式多样化体现在具有东方的传统元素,同时混合了西方的建筑装饰元素和东南亚建筑元素,如西方的“蛋矛”“齿状”线脚、退层的雕刻处理方法、漩涡和曲线等设计元素均被运用在设计装饰之中,包括中国传统的“回形纹饰”“云纹”线脚也随处可见。装饰元素相互穿插,描绘了鼓浪屿特有的丰富多彩的建筑装饰景观。

假设将建筑看成一个整体,将建筑比喻成人物,那么建筑的外部雕饰便是人物身上的服饰,服饰的样式和风格展现了人物的气质和内涵,即体现了建筑的精神和灵魂。鼓浪屿建筑雕饰作为鼓浪屿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具有特定的装饰功能外,还展现特定历史,人文背景下的时代文化特征,反映了特定时代下设计师的思想、和建造者的喜好及民众的审美情趣等。

四、鼓浪屿雕饰的成因

在鼓浪屿一百多年殖民殖民化背景下,鼓浪屿也持续进行了近百年的建筑活动。期间,大量的领事馆、教堂、学校等建筑,以及到后期的华侨建筑,形成了鼓浪屿特有的建筑风貌。因此,鼓浪屿建筑具有鲜明的历史时代特点,多数建筑吸收了西方不同风格的建筑元素,如巴洛克风格、哥特式、拜占庭式、文艺复兴风格等。各类建筑中雕饰的题材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与鼓浪屿当时的历史和人文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首先,鼓浪屿建筑的多样性受到西方折衷主义建筑思潮的影响:20世纪初期,欧美国家的建筑师大多注重建筑形式的新、奇、美,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不讲求固定的形式,对不同国家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并进行自由拼凑和组合”是当时建筑折衷主义思潮的特点。鼓浪屿建筑风格的五花八门及雕饰的多样性,正是在这种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的大背景之下产生的。其次,鼓浪屿殖民中期西方建筑文化的强行输入与传播,逐渐受到当地建筑文化的排斥,纯粹西方建筑的模式在鼓浪屿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包括设计师、工匠,建筑材料等,均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这些地域特征,在雕刻装饰形式上,主要体现在西方的装饰图案和东方特有文化寓意的中式装饰题材的结合;在建筑材料上,则体现在用当地材料表现西方建筑装饰特点的做法,如选用水刷石、或海蛎壳作为雕饰面层用材。在建筑风格及建筑装饰上,出现了典型的地域特点。再次,殖民后期,海外华侨归国发展或定居,在参与鼓浪屿的建设过程中,为了彰显他们在国外经商的见识或者财富,大力兴建土木。他们带来的西方建筑风格的设计图纸,在被理解、消化、吸收、改进的过程中,夹杂着建造者报效乡土的热忱,形成了整个鼓浪屿地区建筑风格的一种特有模式。

景观建筑装饰篇10

研究背景

上海的新建楼盘中,有数不清的以Art Deco风格为特色的项目。上海知名的标杆豪宅翠湖天地便是Art Deco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Art Deco之所以在房地产业界盛行,主要是由于现代主义的建筑让人觉得苍白,古典主义的风格又让人觉得繁琐,具有Art Deco元素的建筑既有装饰效果又不失简洁明朗的线条,比起单纯的现代主义的房子只用涂料来修饰外立面显得有价值感,而相对于传统古典主义的大量花式又来得清爽。

与此同时,Art Deco风格建筑住区中的园林景观设计,也在通过园林景观的布局、风景园林的各个设计要素包括植物材料、铺装材料、水体设计,尤其是园林小品设计的细部应用,以此表现该风格楼盘的古典而又简洁、尊贵而又摩登的气质。

Art Deco 风格的发展及景观细部设计理论

(一)Art Deco 风格建筑的发展与特征

Art Deco 风格,也称为装饰艺术派、装饰艺术风格等,其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迅速传遍欧美以及世界各地。Art Deco 被确定为一种艺术风格的低位,其起点应追溯到1925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博览会(Exposition International des Arts Decoratiifs et Industriels Modernes)。Art Deco 一词,即起源于这次博览会的法文名称” Arts Decoratiifs”的缩写。Art Deco 一词确切地描述了这一艺术风格,它一方面暗指装饰艺术派的历史根源(1925年巴黎博览会),另一方面,其概括了这一风格的特点:装饰,而且是艺术的装饰。其风格作品虽然没有绝对统一的尺度,但是确实存在一些相似之处。

Art Deco的装饰有下列几个主要的特征: (图1)

1.放射状的太阳光与喷泉形式:象征了新时代的黎明曙光。

2.摩天大楼退缩轮廓的线条:二十世纪的象征物。

3.速度、力量与飞行的象征物:交通运输上的新发展。

4.几何图形:象征了机械与科技解决了我们的问题。

5.新女人的形体:透露了女人赢得了社会上的自由权利。

6.打破常规的形式:取材自爵士、短裙与短发、震撼的舞蹈等等。

7.古老文化的形式:对埃及与中美洲等古老文明的想象。

8.明亮对比的色彩。

上海地区Art Deco风格的建筑及其与园林景观的关系

1、上海地区的Art Deco风格建筑

上海在近代崛起为工商型大都市,因此它在文化上不仅带有传统文化的特征,更领先于全国感受到了西方工业化带来的丰富的物质文明的影响,显现和展露出充满张力的、开放的现代性。建筑作为城市形象的主要载体,深受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上海开埠后,逐渐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28年,由克明洋行设计的德义公寓已经是明显的装饰艺术派风格。这座九层楼的公寓,在建筑立面上有精美的V型和卷涡组合而成的几何形石头雕塑,非常摩登,墙面采用褐色面砖组成的菱形图案,顶部有竖向线条装饰。它是上海最早建成的Art Deco风格建筑。1929年9月落成的沙逊大厦,标志着上海建筑开始全面走向装饰艺术派时期。

如今,Art Deco有一种回归之势,这与其风格本身的特点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与上海的文化传承有着不可或缺的联系,把Art Deco风格的建筑放在上海总让人觉得比较稳妥。

2、住区建筑与园林的关系

建筑大师贝聿铭说过“建筑本身应像土里面生出来的一样”,好的园林景观作品应该也是如此。园林景观的设计与建筑的设计目的是一致的,我们要做的是一个适合这块场地,适合这块土地的,契合这里的历史文化,展现这里的人文景观。因此,园林景观与建筑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彼此融合。

园林景观在住区建筑的体现最为丰富,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住区建筑,可以产生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园林景观。建筑是直接影响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素之一。尤其是风格明显的建筑形式,我们在做园林景观时,需要从建筑中寻找依据,比如景墙的花纹线条,可以从建筑的装饰外立面寻找呼应,;植物群落的设计组合,需要参考建筑的风格,中式建筑采取的植物配置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古典建筑风格的住区,则可以适当做些整形修剪的植物或是模纹花坛等种植手法。

景观细部的理论

1、景观细部的概念

景观细部的概念:将设计概念转化为实际城市景观的设计过程。(《景观建筑细部的艺术——基础、实践与案例研究》尼克•科克伍德著),这一过程具有相当可观的艺术性,源于景观建筑细部的本质——既具有个性又是总体景观形式和设计概念的一部分的本质。

2、景观细部的设计方法和主题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一个完整的细部元素始终保持完整并为整个项目深入发展出一套细部语言。为了建立、形成、表现细部结构的语言,在这张图纸上,还创立了材料、修饰和纹理的信息。这清晰地描绘了项目从开始到完成,从概念到实施的全部步骤。

景观细部的概念来源:美学上的更新、业主的项目和基地的具体情况、政府关于公共环境和户外场所的法规、遵从或区分文化价值的设计概念——例如自然风景或城市当地特色现象的解释。对景观细部来说,它们带来了艺术上无限的努力、创造和概念,这是在人的尺度上进行景观设计的特殊领域。

上海品尊国际的景观细部设计应用

(一)项目介绍

品尊国际项目是一座位于上海普陀区,集际公寓、酒店、酒店公寓、甲级写字楼、大型商业于一体的多业态城市综合体。建筑设计由巴马丹拿集团(P&T)担纲,建筑风格装饰采用简单的竖向线条,整体感挺拔向上,为典型的现代简约Art Deco风格。园林设计采用点、线、面造景手法,小品、堆坡多重景观一应俱全,将小区绿化从集中绿地到组团花园,邻里生活接触空间增大,家园的氛围更为浓厚。(图2)

Art Deco风格景观设计要素的表达

1、植物材料

在园林景观的布局与设计中,植物材料是非常重要的的一个素材。在设计时,景观设计主要利用地形、植物和建筑来组织空间和解决问题。植物不仅是环境景观的构成要素之一,并且使环境充满生机和美感。

品尊国际项目住区花园内在重要景观轴线上,采用了棕榈科植物作为特色景观树,同时,海枣作为高级景观观赏树种,也提升了该楼盘的整体品位。在阳光的照射下,海枣植物特有的羽状叶投射出独特的光影效果,犹如一个个“V“字,与Art Deco风格的整体相契合。(图3)

在植物的色彩配置上,花园内种植了大量的香柚、银杏等乔木,在秋天的表现为金灿灿温暖的色彩效果,配合物业更换的草花,修剪整齐的灌木与色叶乔木形成明亮的色彩对比。(图4)

2、园林构筑物

园林构筑物是指景观中那些具有三维空间的构筑要素,这些构筑物能在由地形、植物以及建筑物等共同构成的较大空间范围内,完成特殊的功能。园林构筑物包括台阶、坡道、墙、栅栏以及公共休息设施。

品尊国际住区花园内园林构筑物形式丰富多样,但依然可以从各式的园林构筑上找到统一的元素,这个元素也是我们所知的Art Deco风格的经典图案元素,“V”字型的图案。例如拱形花架的基座,特色灯柱的基座,基本都采用了同一款“V”字型的图案样式作为装饰面。这仿佛给整个花园的小品都打上了“品尊国际”出品的烙印,具有强烈的整体感,也提升了该楼盘的品味和档次。(图5、图6)

Art Deco风格喜好在简洁的装饰中融合古老的文化元素。从该住区众多的雕塑小品中,也可窥一二。大象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长寿动物,在古老的东方文化中,一直被赋予吉祥如意的寓意,在该住区中,铸铜的大象小品(图7)依次阵列排开,在阳光下金光闪闪,为社区增添了欢乐祥和的氛围。

3、铺装

铺装在景观设计中,具有构图和交通的功能。

品尊国际项目的景观园路铺装设计上,采用暖色系为主的铺装材料,与建筑外立面的色调相统一。明亮的色彩,作为Art Deco风格的特征之一,在园林铺装上的体现上,设计师大胆采用花色混铺,这样可以使色彩更为鲜艳醒目。选材上使用各种天然花岗岩,利用其不同纹理与打磨程度,增加楼盘的尊贵感同时,亮丽的色彩也使其具有归家的温馨感。(图9、图10)

4、水体

水景设计是风景园林设计的另一个主要元素之一。它能形成不同的形态,如平整如镜面的水池、或是流动的叠水或喷泉。水景这一要素在室外环境中不止给人带来视觉的欣赏,同时兼具调节气候、灌溉土壤、降低噪音等功能特征。

品尊国际住区内的水系布局以几何式构图为主(图11),局部的点水水景(图12),用黑色光面花岗岩做镜面水,侧面用台阶式的跌落方式,增加了水景的变化形式和视觉美感。几何式的水系、层层向上收拢的叠水形式也暗合了Art Deco风格的艺术表现形式中的几何图形、收缩的轮廓等特点。

(三)总结

景观细部设计要素在Art Deco 风格特征的表现手法:来源: 作者自绘

上海住区Art Deco风格的景观细部设计的优化策略

(一)整体统一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一个完整的细部元素始终保持完整并为整个项目深入发展出一套细部语言。为了建立、形成、表现细部结构的语言,在这张图纸上,还创立了材料、修饰和纹理的信息。这清晰地描绘了项目从开始到完成,从概念到实施的全部步骤。

(二)展现个性

每个项目都有其独特的地域属性、独特的文脉肌理、独特的场所精神以及项目背后的品牌文化。作为设计师,应该着眼于项目背后的文化内涵,将其浓缩提炼在景观细部的表现上,作为该项目的品牌精神及个性展示。

(三)控制造价

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产品定位,高端的项目在市场占有量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中低档的产品,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扩大绿化面积,减少土建小品的设计手法,达到花更少的钱,出更好的效果,满足市场需求。

(四)生态共生

园林景观的设计最终目标,便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是每个景观设计师做项目的初衷和最终目标。不论项目是什么风格的建筑,营造的是什么风格的园林景观,其本质还是构建生态型居住社区,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自然是我们生存的根本。

结论

随着风景园林专业的不断完善,社会的文明认知程度的不断提高,良好社会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园林景观设计不会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是能够通过景观设计师的努力追求,真正表达其丰富的内涵和精神追求。

局部与整体、片段与完成的作品,以及细部与景观的关系,在景观设计师的设计过程中,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对景观细部的不断推敲,从建筑的外立面装饰细部吸取灵感,把元素提炼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是整个作品更为真实,更为和谐、更为丰满、更能打动业主。

最后鼓励设计师在不断变化的设计实践中,进行针对景观细部设计的新研究。

我们不希望看到由于各种“欧陆风”的兴起,城市建设在无形中变成“空间殖民地”,希望通过景观设计师在景观细部的设计时仔细推敲,融合场所精神与艺术美学原则,把居住空间环境营造为真正的“诗意的栖居”。

参考文献:

[1]许乙弘.Art Deco的源与流——中西“摩登建筑”(1920-1930年代)关系及其都市人类学分析[D].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004.

[2]冯焯伟.浅析园林设计要素对建筑景观的影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4).

景观建筑装饰篇11

一 施工管理的漏洞

施工管理出现的漏洞有很多种,主要有:(1)由于装饰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主管部门难以掌握。(2)施工队伍良莠不齐,难以充分体现工程的设计思想。(3)没有专门的装饰监理公司,装饰施工监理多由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兼任。

二 施工前的准备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颁布,为城市装饰工程施工与验收提供了详细具体的标准。施工单位必须按照规范,严格按批准的装饰工程设计图纸及有关文件施工,对各项装饰工程的建设全过程实施全面的工程监理和质量控制。

(1)切实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

在掌握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根据设计图纸对现场进行核对,编制施工计划书,认真做好前期工作,做好准备工作,往往会加快施工进度。

(2)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

装饰工程施工就是按景观设计的要求种植植物并使其成活,设法使植物尽早发挥装饰美化的作用。因此,装饰工程设计是装饰工程的灵魂,离开了设计,装饰工程的施工将无从入手。

(3)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的应用

根据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确定各种需求量,编制施工组织计划,施工时落实施工进度,并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对进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往往能使工程施工有条不紊,保证工程进度计划的实施,并缩短了工期。特别是招标制度在园林工程上的实施,更加有必要加强施工组织设计的应用。

三 施工工序的管理

工程质量是在施工工序中形成的,而不是靠最后检验出来的。为了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把关,转向事前控制,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的,必须加强施工工序的管理。

(1)重视土壤的处理工作

土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植物今后的生长,要对其进行化验分析,从酸碱度、孔隙度、透水透气性以及持水性等进行分析、测试,再采取相应的消毒、施基肥等措施。尤其是土壤的翻挖深度、基肥的腐熟程度及施入量、地形的平整度等都要符合相关要求。

(2)定点放线的处理

一般要求位置准确、标记明显、种植穴标明中心点位置,种植槽标明边线,但特殊情况又需灵活处理。

(3)种植穴、槽的挖掘

种植穴、槽的挖掘视苗木根系、土球直径、土壤情况来要求。土质较差的种植穴一定要挖深些,然后进行施基肥,以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小环境。对苗木的质量情况严格把关,选择优良苗木。

(4)苗木栽植

苗木栽植前应对苗木根系、树冠进行修剪;拆除带土球苗木根部的不易腐烂的包装物;带土球的乔木栽植时,种植穴底部要踏平;裸根的栽植时,种植穴底部要将土填成锥形;填土时要分层压实,不留空隙;注意观赏面的朝向。

(5)固定支撑

5cm 以上的乔木应设支柱固定,固定物应整齐养观。只有严格按施工工序操作,每道工序完工后,经监理检查认可签字后,方可移交下一道工序继续施工。逐道工序交接检查一环扣一环,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四 装饰施工工程的养护与管理

天台花园工程施工验收后的工作就是养护与管理。养护与管理是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尤其在施工后头几年的养护与管理尤为重要。园林植物养护与管理工作的内容包括灌水、排水、施肥、中耕、除草、修剪整形、病虫害防治、防风防寒等。

树种不同,栽植年限不同,灌水和排水的要求也不同。园林树木是天台花园的主体,数量大,种类多,因此应根据树木的耐旱性、栽植年限而确定灌水量和灌水次数。一般刚刚栽种的树木一定要灌3次水,方可保活,新栽乔木需要连续灌水3-5年,土质不好的以及干旱的年份,均应延长灌水年限,直至树木扎根较深后为止。从排水角度来看,也要根据树木的生态习性,耐水涝的能力决定。

五 结论

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再限于一个简单的栽花栽草的美化,天台花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被人们所重视。在旅游资源中自然景观除具有其他旅游资源共有的广域性、区域性、不可移动性、重复使用性、文化属性等特点外,还具有天然性、季节性、时限性、地带性等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使自然景观在旅游者视觉中的呈现受地理环境、自然条件、观赏角度、观赏时间、观赏距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工程施工中的问题也在日益突现。在施工过程中既要掌握工程原理,又要具备施工现场指导等方面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建造出既经济实用且美观的园林建筑。

参考文献

景观建筑装饰篇12

我国古代传统建筑装饰中带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我国的装饰建筑中渗透着中华民族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意境,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人性论理的哲学观点。[1]我国古建筑通过对建筑艺术语言的综合运用构成独有的意境。建筑装饰作为表现建筑艺术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的整体风格与意境。

一、中国古建筑中的装饰来源

作为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之一,建筑装饰通过对材料质感与工艺特点的完美运用,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来展现其特有的艺术特征,并与我国传统的绘画、书法、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灵活运用,取长补短,从而完美的协调建筑风格与美感。

纵观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演变历程,我们发现,我国古建筑中建筑装饰的来源与发展并非仅仅从美观角度出发,而是基于古人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丰富追求。[2]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即人们对建筑装饰的实际功能的需求与人们对“美”的追求。

因此,在最初的建筑装饰中,对装饰的审美需求相对于物质需求总是处于从属位置,但是人们在建筑装饰中已经逐渐重视对装饰的审美考量。[3]

二、中国古建筑装饰的文化特征表现及其渗透的审美观念

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古建筑中的装饰大多表现了某个时代、某个地区的人们的生活文化意识。如:由于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一些建筑的室内设计装饰中常伴有佛像、香炉等宗教意味较强的装饰;而由于受到我国传统的“风水”观念的影响,古建筑室内设计中常有象征吉祥如意、安定富足的饰物与图案等。

在古代园林设计中有很多通过建筑的不同构造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反映了古人“师法自然”的哲学思想以及对自然的向往与热爱。

(一)中国古建筑的核心观念。

中国古建筑的装饰手法丰富多样,种类繁多。无论是这些装饰的整体造型还是取材范围都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与效果,再加上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与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的影响,使我国古建筑的装饰手法愈加丰富。但在这些繁杂多样的装饰手法下,还是会经常浮现出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像,这些观念不但是建筑设计的核心部分,更是我国特定历史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产物。

我国古建筑的装饰中对“礼法制度”极为重视,等级划分明确,如“龙”这一特有的装饰物由于其所代表的意义,成为皇室建筑中所独有的象征与装饰,而普通百姓则不能碰触。[4]又如古建筑中从皇宫宫殿大门到九品官的府门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加以限制,以此为红漆金铜环、绿漆锡环、黑漆锡环以及黑漆铁环,从色彩及材质上都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加以控制。

(二)中国古建筑装饰中丰富的题材选取。

在室内空间装饰中,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壁画、屏风等装饰物,其题材丰富,寓意深刻,在包含我国深厚文化底蕴的同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1.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应用。

我国古建筑装饰常取材于某些历史故事及神话传说,并以绘画、雕刻等形式呈现,其中或带有浓重的宗教意味、或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如著名的敦煌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中的大型壁画及石雕,北京故宫中的九龙壁,都带有浓厚的宗教意味。

2.动植物图案的应用。

在我国古建筑装饰中,常有许多运用动物形象的装饰物,如著名的马踏飞燕、四羊方尊等,这些装饰物中不止运用动植物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其深刻的寓意,如将蝙蝠与鹿组成画面寓意“福禄双全”,将仙鹤与松树组合在一起,寓意“松鹤延年”等。

3.独特的文字装饰。

文字装饰可说是中国古建筑所独有的装饰手法,中国书法美观大方,名家作品更是气象万千。因此,在园林、庭院中常有将文字图案作为建筑小品、山水景观的眉目。而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室内装饰中也常有名人题字、楹联、匾额等,或给予美好的期盼,或显示主人的情操。

(三)传统建筑装饰的材料选择与应用。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材料体系较为庞大,其中木雕、石雕等工艺的应用较为广泛。其中,木雕作为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材料,具有广泛的用途与其鲜明的艺术特点。木雕的种类很多,可作为门窗、梁柱的装饰。同时也应用于纱橱、隔断等的艺术加工中。木雕装饰手法多种多样,有浮雕、深雕、透雕等多种手法;而其题材也多种多样,无论植物动物,还是神仙人物都能融入到木雕作品之中。由于木雕具有原材料丰富且种类繁多,装饰手法多样等特点,因此在我国古代建筑装饰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除此之外,在中国古建筑装饰中还有以青砖为材质的砖雕,以及琉璃、泥塑等多种装饰材料。

(四)中国古建筑装饰文化对近代建筑的影响。

1.建筑彩绘装饰。

建筑的美不止体现在建筑的外在造型上,同时也体现在建筑的色彩上,中国古建筑的色彩崇尚“无方正色”的审美观念,强调色彩间的对比与调和,其中建筑彩画与古建筑装饰艺术的关系也极为密切,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装饰手段之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雕梁画栋”。古建筑中根据彩画装饰部位的不同又分为梁枋彩画、斗拱和椽望彩画等。其中,按照等级、图案、风格的不同,梁枋彩画又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三大类。[5]现代建筑中通过对梁枋彩画的运用在传统布局的基础上省去了每个部剧中的传统纹样

2.建筑构件中的装饰图案。

中国古建筑中有许多特有的构件如斗拱、雀替等,在中国古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现代建筑的整体结构不同与古代建筑,因此这类构件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是在现代建筑中通过对这类特殊构件的艺术加工却能够很好的达到装饰的目的。

3.现代建筑中传统家具的应用。

中式古典家具能够强烈的表达室内空间的整体风格,无论放在何种空间中,都能够对室内空间起到决定性作用。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常有大部分家具采用现代风格,或简单的用几件家具进行点缀,也有些配以古色古香的字画、古玩、玉器等,不仅提升了室内的文化品位,同时也是对居住者情操的体现。

因此,在现代空间装饰中对中国古建筑装饰文化的灵活运用可以增加建筑的整体美感,同时也能起到提升品位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古建筑中的装饰文化是中华文化系统中极具特色的文化特征之一。通过对它的认识与研究,不但能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古建筑的特点,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帮助我们深刻的理解中华建筑艺术与中华文化的密切联系。

参考文献:

[1]刘程.《论中国古典建筑砖石雕刻的审美文化内涵》 [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9(6)。

[2]刘程.《中国古典砖石建筑装饰的审美特征》 [J].美术大观,2008(8)。

[3](奥地利)阿洛瓦•李格尔著,刘景联,李薇曼译.《风格的问题:装饰艺术史的基础》 [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景观建筑装饰篇13

一、平面上的图与底

校园景观从校园基址的平面上分析,当校园建筑物作为“底”的背景时,校园内的景观就是“图”。图作为景观元素的构成部分,是封闭性的。我们调研发现,校园的景观与其校园的建设用地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例如,从北湖小学和武汉市人民小学的校园总平面看,校园内建筑围合的空间为图,建筑被视为底。反之,校园景观及其周围环境就被作为底。当然,建筑也有其自身的装饰,图底的转换也与其自身的细部设计有联系。从平面的功能布局、植物搭配等,将校区景观内部的景观斑块和校园景观中生态路径进行拓扑分析,把景观斑块抽象为节点,把生态路径抽象为连线,系统分析节点与连线之间的拓扑关系,用于构建其生态校园路径的设计与景观搭配的和谐性。地面铺装也是校园景观细节设计的构成元素之一。用特色铺装图案对校园地面进行装饰,为学生提供活动空间。大兴第一实验小学,活动区域中一些游乐空间,是用图案形式绘制在地面上,划定出学生游乐空间。

二、立面上的图与底

景观元素的构成是由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共同存在的。当我们在进行设计时,为了优化校园景观,就应该对构成景观的建构筑物及其周围环境进行装饰。以回民小学的建筑外立面为例,该学校对其墙面进行了垂直绿化。绿色植被与墙体自身的色彩对比鲜明,如果进行图形的抽象,我们可以获取优美的图案。以建筑立面为背景,附着在建筑表面绿色植被有规律地装饰其上,图案美观。例如,很多小学校园建筑外立面色彩单一,可以借鉴回民小学的建筑装饰,对其外立面简单地垂直绿化,改善单调、乏味的表皮,使立面内容更丰富,提升校园景观的绿意与蕴涵。也可采用其他方式为校园景观建筑外立面增色。校园景观设计的形式构成不都是程式化的、一成不变的。利用一些盆栽植物对小学校园室内外景观进行装饰。也可通过对墙体进行再设计,借用学生的艺术创作作品,特色涂鸦板报等形成校园景观独特氛围,如室内文化墙,或者是空间界面装饰等。盆栽植物中,借用花卉对校园景观进行装饰,给人以欢快、热烈的气氛。我们把经改良的墙面,为校园景观增加文化内涵,体现校园的素质教育特色,同时摆脱校园景观设施的限制,合理利用景观元素丰富校园。如振兴路小学在校园内设计了文化墙,但是三个立体的构筑物确实为学生谋福利。如果在很有限的校园面积内,仅仅看到墙面部分是单调的、空洞的,通过主观性的设计使墙体的内容更多元。像回民小学有展示空间,利用建筑立面设计的文化墙及橱窗展示出学生的成果——剪纸图案。一方面体现了校园景观文化,另一方面是对墙体有效的利用,丰富了建筑内部立面效果。

三、空间中的图与底

图与底的层次变化,校园景观达到在有限的空间内较佳效果,就要增加使用多种途径来强化景观的进深感。巧用空间的关联性创造景观的层次感最为常见,为景观的深远感增添特色。校园的有限利用空间使建构筑物(即为“底”)营造,而该空间中植被、山石、水体等构成景观的元素作为“图”,校园景观空间富有层次性、趣味性。这里的“图”并不是单一的,通过对自然要素与人工要素的结合,营造高低错落的空间层次,加上对同一季节不同色相的植被进行合理组织,“图”又有其内在的内容,即把色彩鲜艳的植被为“图”,颜色单一、同一色系的绿色作为“底”。建筑物的六个面围合成空间。“空”为使用,把“空”的空间作为“底”,其内置入一些供学生实用的家居,即为“图”。前进二路小学校园对室内景观设计运用了色彩艳丽的室内家具设施,符合小学生的色彩感受。装饰性的室内家具设施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环境。学校校园的边界部分是用实体墙与外界隔离,对墙体及其周围环境装饰,使其优化。如某一小学校园白色的边界墙面装饰了彩色墙绘,墙体边界留有花池,种植球状的常绿灌木与墙体之间进行了分割,使人们好奇绘画时,保持一定的距离美。这样,搭建了空间层次变化,既使单调的墙面软化,也使校园增加绿意。综上,正是基于“图底规划”模式,以微观视角,认知图与底的关系在校园景观设计中所起的作用。构建校园的“积极空间”,活跃校园氛围,符合学生活动,获得诗意的校园景观环境。为校园均衡发展,使校园景观更具有合理性和可持续性。每个校园有其独特的地方,但不都是完美无瑕。校园景观需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潘京.中国当代大学校园“图底规划”设计探析[D].长安大学,2008.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