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测控工程论文实用13篇

测控工程论文
测控工程论文篇1

针对目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工程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省属高等院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做出怎样的改变和探索?这是各个省属高等院校面临的亟须解决的一个难题。下面以西华大学为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进行简要分析。

(一)西华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概况西华大学是四川省省属重点大学,我校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隶属于电气信息学院,是在整合已有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工程、自动化等专业建设的基础上申报的新专业,于2002年成立,以电子类测控为主。其主要专业方向为测控技术和智能仪器,具体领域为工业化信息领域的检测与控制技术等。经过10多年的建设,截止到2014年,已毕业本科学生近700人,在校生400余人,省内生源和省外生源比例约为8:2。

(二)西华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全国开设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高等院校越来越多,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日益增加。如何基于学校地域、师资队伍、生源质量等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和方案,如何凝练专业特色及方向显得日益重要,这也成为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面临的热点及难点问题。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第一志愿报考率偏低,特别是省外第一志愿,多数为调剂生源;2.专业方向和特色还需进一步提炼;3.本科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有待加强。

(三)西华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模式探索在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大背景下,基于我校自身的特点,探索出一条合适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学生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1.积极修订本科学生培养方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目标导向”提出了较高要求。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和社会环境在不断变化,本科学生培养方案也必须发生相应变化,必须将学生的要求及其培养目标放在重要的位置,用培养目标和方案来引导学生。应在现有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本着系统性、主体性、先进性、特色性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修订培养方案。修订时务必具体、明确、可量化,每一门课程的开设都必须完成一个或几个培养目标,任课教师也必须承担相应的培养责任。2.凝练专业特色,突出学校办学的自主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鼓励学校办学自主性的,它鼓励各高等院校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结合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地位及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培养目标,体现特色。[4]合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可增强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就业竞争力等。与此同时,这对增强该专业在省内、外的声誉也有较大好处,有利于提高第一志愿报考率和生源质量。3.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积极拓展实习基地建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工业企业的适应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培养目标和计划时,必须将实践性环节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5]虽然目前培养计划里有很多实践环节,但大多缺乏过程监管,落实不到位,效果不明显。因学校经费投入有限,我校本科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一直滞后,每年都在换公司或企业,没有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在制定实践性环节培养计划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参考用人单位的意见,并定期跟踪社会需求变化情况,积极拓展实习基地的建设。4.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程教育认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1)在制定培养计划时,预留2-3学分作为创新学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创新竞赛;(2)将本科生实验室免费、长期开放,鼓励学生长期泡在实验室,自主动手设计一些小实验,完成一些小制作,不能仅满足于课堂上简单的验证性实验;(3)将部分优秀本科生带入硕士生导师的团队,接触本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方法,增长其见识,培养其思维。5.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自我评价为社会评价工程教育认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把绝大多数学生真正学到什么作为衡量人才质量的评价标准。只有每个学生都很好地满足本校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才符合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评价应以社会评价为主,主要体现在毕业生到工作单位后的适应度,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同时定期回访,持续改进,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单纯追求就业率,部分学生就业单位跟所学专业毫无关系,且实行“一锤子买卖”,毕业后就跟学校无关。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定期的回访机制,不断完善培养计划,从而获得较高的社会评价。

测控工程论文篇2

 

 

1、本工程总占地面积约3.36万平方米,工程基坑南北宽126m,东西长238m,基坑深度11.650m,承台和集水坑、电梯井位置开挖深度在12.35~16.10m。整个工程共5座塔楼及裙楼。

2、本工程甲方给定的水准点位于南海路与宏达街交叉口,高程4.162米。在发达街上给定两个基准点,详见附图1。

3、根据实际情况,本工程引测水准点6个,基准点16个。

二、测量控制点的保护1、甲方给定的基准点附近,禁止堆放材料,并派专人看管,定期对基准点进行复核。

2、引测的控制桩必须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测控工程论文篇3

工程测量的施测控制

质量控制作为道路工程监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它的监测对象包括路基路面、地下管网和桥涵工程,测量监理的要求会跟随工程项目的不同发生相应的变化,不管是什么工程都必须保证施工单位质保体系的完整性,根据相关人员的自检报告进行检查。地下管网工程的施测控制,首先应确定施测控制的起止点,引桩和平面折点,依次检查垫层、沟底、平基等标高,检查间隔为20m。

针对路基路面工程的施测控制,应注意及时恢复路线中线桩,桩位间隔控制在20m左右并保持直线,根据坐标法对交点进行放样,如放样中间出现挡土墙则应预留出挡土墙的位置。针对道路交叉口的桩位进行加密布置,依次布置红线交点,并及时详细地记录桩位位置,定期或不定期地清查测量标志,保证其完整性和准确性,若出现移动或遗失等现象应及时进行补丁校正。定期检校相关测量仪器,以保证施测的准确性。

工程测量的计量控制

工程测量的计量控制是指通过某种测量手段来计算工程的实际完成量,计量支付是指根据工程的完成量来支付同等金额,因此它是合同金额管理的关键,也是控制工程进度的主要手段,作为工程测量的关键性环节,若未严格执行则其他控制将成为一种表面形式。

测控工程论文篇4

2.信息技术发展使档案集成化程度提高,节省了大量实际空间。

3.由于测绘工程档案在利用率非常高,它的利用由人工检索使用转变为计算机网络服务,速度更快,效率也更高。

二、测绘工程档案管理的基本流程

从测绘工程档案等级到测绘工程档案的归档完成,要通过“任务受理→外业作业→内业处理→多重质量监控→工程归档(案卷整理)→档案质量控制→档案资源建库→更新基本地形图数据库→档案利用”等相当复杂的过程。其实际操作过程大致如下:

1“.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操作部门进行应用,并将其应用到初始登记等方面,项目管理流程中需添加资料登记部分。

2.外业和内业的采集处理都交由操作部门进行,并且要形成电子文件以及相关的纸质文件。经过严格的多重检验后,通过审核后方可提供给用户,此外,还需要将原始记录添加到档案中。

3.档案部门对于文件的接收属于档案管理流程的以部门,并且档案部门需要针对自己所接收到的纸质和电子文件进行深入审核。

4.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传统的方法和流程进行归档。

5.按照测绘工程档案制作要求,整理电子文件,将其归入信息系统。

6.不同的信息元数据的权限不同,所以需要针对不同的权限通过“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对工程信息、案卷目录元数据以及管理信息元数据等数据进行完善。

三、测绘工程档案质量控制要点

业务水平以及工作经验等因素都在造成档案质量存在差异的原因,在深入分析测绘工程档案的产生和流转的过程之后,明确控制测绘工程档案的质量的方法:

(一)控制点一——完整性和准确性

对档案完整性和准确性的要求有:

1.纸质材料和电子文件的完整性,保证无缺漏。

2.归档时需要填写的内容必须要完整和正确。

3.纸质案卷的内容是否完整,页码排序是否正确,与之对应的档案目录和备考表是不是很齐全,是否责任人的手工签署合规和完备。部分检查可以用信息系统,并将检查记录登记完整。

(二)控制点二——一致性

双套制是我国测绘工程档案当前实施的制度,经常有同档案的纸质版和电子版的材料不一致,所以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解决:

1.工程信息与测绘工程的电子文件名要一致。

2.测绘工程的入库文件表与归档文件的一致性。

3.同一测绘工程的纸质资料与电子文件必须完全相同。部分检查可以使用软件自动运行,并记录检查结果。

(三)控制点三——属性规范性

电子档案中需要录入非常多的属性信息,必须对属性信息加以考核:

1.同一记录重复出现,则必须删除多余记录。

2.着重关注必须填写的地方。

3.日期或者总页码之类的格式错误、图件张数,电子文件字体格式错误等。

4.逻辑性错误,例如工程的开始日期比结束日期还晚,结束日期比归档日期还晚。

5.与档案号以及任务号相关的年度、类别以及流水号等关联的属性不相同,可以借助质量软件进行检查,并且对检查结果进行备案。

(四)控制点四——时效性

对工作人员进行时效的规定,逾期未完成的一定要登记和对上级进行报告。操作部门所移交档案和工作人员管理档案的时效性都需要进行考核。

(五)控制点五——责任签署的规范性

纸质文件上的签署一般具有法律效力,因此签署的正确性非常重要,主要包括签署的格式是否正确,签署的日期是否正确,以及各类相关人员的签署是否齐全、位置是否正确等等。

测控工程论文篇5

荔波县官塘大桥位处荔波县城区东面,樟江大桥下游800m官塘大道上,是连接荔波县城时来坝片区与老城区的重要桥梁。桥长180m,桥梁起点桩号K0+030.5,终点桩号K0+210.5。跨径布置为85+85m双拱式独塔双索面PC双主梁式斜拉桥(无引桥)。桥梁设计等级为公路-Ⅰ级,桥面总宽32m,双向四车道。

2、施工控制方法

2.1 计算方法及原理

计算采用桥梁工程专用的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软件Madis Civil 建立施工控制仿真分析模型。模型的主要部分斜拉索采用桁架单元,塔、墩、梁采用梁单元。全桥离散为860个节点,517个单元。其中主梁共362个单元,塔97个单元,斜拉索共54个单元。通过该软件对本桥进行监控,确保斜拉桥索力、线形和内力分布合理,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2.2 应力监控

该桥应力测试采用是钢弦式和表贴式应变计测试。在索塔根部安装表贴式应变计,以便监测索塔根部应力,同时在塔座混凝土中埋设混凝土应变计进行应力监测。根据理论计算,官塘大桥的应力测点布置如下图1:主梁纵向应力监测断面布置在悬臂端和2号节段的末端,每个截面在肋梁的顶、底板及中间各布置1-2个应力监测点。

应力监控从应变计安装后开始,逐段监测,在每节段混凝土浇注前、后;钢索塔安装前、后;预应力筋张拉前、后;斜拉索张拉前、后;一直到成桥阶段。

2.3 索力控制

施工阶段斜拉索的索力状况是影响成桥的内力和线型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可供现场索力量测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压力表量测法、压力传感器量测法和振动频率量测法。本桥斜拉索为一次张拉,索力控制难度较大,采用等值张拉法张拉并严格控制油压,张拉完成后采用索力动测仪对每根斜拉索的索力进行复测来保证满足设计要求。

3、监控结果

3.1 线形控制

在斜拉索全部张拉完,支架全部拆除的工况下,对全桥桥轴线标高进行了实地测量,见图2所示。通过对实测和理论高程进行对比分析,高程误差基本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误差范围内,除少数点外,其余测点控制较好。工程中有些高程实测值与理论值偏差较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理论计算中系数是按规范进行输入的,与实际工程施工情况有一定的差别。(2)施工中的测量误差对高程也有影响。

图1 应力测点布置 图2实测高程与理论高程对比

3.2 应力控制

3.2.1 主梁应力控制

对小里程主梁的1号,2号截面进行应力分析,工况为斜拉索全部张拉完,支架全部拆除。实测值与理论值如下表所示。

表1 小里程方向截面应力值 表2索塔截面应力值(压为正,拉为负,单位为MPa)

3.2.2 索塔应力控制

对小里程索塔的1号,2号,3号,4号截面进行应力分析,工况为斜拉索全部张拉完,支架全部拆除。实测值与理论值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主梁的顶部和底部,索塔截面的实测值与理论值的差值均在1Mpa左右,且处于受压状态,说明现阶段桥梁的受力较好,结构安全可靠。

3.3索力控制

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可以计算出理论索力值,在斜拉索全部张拉完,支架全部拆除的工况下的实测值与理论值分析和比较,绘制柱状比较图如图3、4所示。

图3上游索力实测值与理论值对比图4下游索力实测值与理论值对比

从实测数据与理论数据对比结果可以看出,除下游水平索Z0实测值与理论值误差达到7.8%以外,其余斜拉索误差均在5%以内,误差均在可控范围内。

4、结语

斜拉桥施工监控主要分为三个部份:主梁的线形和应力的控制,索塔的位移和应力的控制,斜拉索索力的控制。本文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建立本桥模型并进行计算分析,并对实测数据与理论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从现场采集的实际数据和理论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出主梁线形顺畅,结构受力符合设计,主梁安全可靠,满足设计和施工的要求。本文为同类异型斜拉桥的施工监控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 范立础. 桥梁工程(下册)[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

[2] 匡树钧. 斜拉桥施工监控技术[J]. 山西建筑, 2008, 34(8): 333-334.

测控工程论文篇6

Key words: high pier and long-span continuous steel structure, construction control

中图分类号:U448.2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04-0000-00

伴随着当今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新型材料的研发,特别是新型钢材的采用,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桥梁以其施工方便、投资小、效益高、外表朴实却适应性强而得到普及。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桥具有行车舒适、施工简便、造价经济、外形美观、结构刚度大、跨越能力大、受力合理等诸多优点,尤其是悬臂施工方法的应用,促使其在整个桥梁工程领域发展更具生命力,无论是在高速公路、城市桥梁、山区高架桥,还是跨海大桥,都能满足要求并经受考验,逐渐取代了传统建桥工艺。本文主要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的有关内容及其发展前景。

一、 工程概况

沅水特大桥3#桥跨沅江水系,设计为高墩大跨径连续钢构桥,跨径布置如下:48 +2×80 +48米,上部结构均为单箱单室变截面连续箱梁,大桥跨中及端部梁高3米,底板厚0.35米,根部梁高6.5米,底板厚0.65米,连续箱梁梁高及底板厚度均按二次抛物线变化。

主桥下部构造均采用圆型实体墩。沅水特大桥桥墩横桥向宽度为12.5米,墩身中心间距9米。桥墩承台采用整体式15.0×25.7×4.0米。采用直径为1.5米钻孔灌注桩基础。

桥梁上部结构采用挂篮对称悬臂浇注施工,0、1号块在墩顶及托架上浇筑完成,其余各段施工采用挂篮悬臂浇筑,边跨现浇段采用支架施工,合拢段采用吊架进行施工。合拢顺序为先边跨后合拢中跨。

二、 施工控制的目的

施工控制是将现代控制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桥梁施工控制以设计成桥状态为实现目标,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测桥梁结构的实际状态和环境状态,获得桥梁结构实际状态和理想状态之间的差异(误差)。

对于分阶段施工悬臂浇筑施工的混凝土连续钢构桥来说,施工控制就是根据施工监测所得的结构参数真实值进行施工阶段计算,确定出每个悬浇节段的立模标高,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监测成果对误差进行分析、预测和对下一立模标高进行调整,以此来保证成桥后桥面线形、合拢段两悬臂端标高的相对偏差不大于规定值以及结构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三、 施工控制的方法

施工控制方法主要采用施工过程模拟分析法进行控制。

施工过程模拟分析是桥梁控制的理论依据,由工程实际建立理论模型,对结构各阶段的内力和挠度进行计算。在施工控制计算中,将各主梁离散成梁单元,三个墩底视为固结,两边跨端视为链杆支承。将单元几何信息及各施工阶段的荷载、徐变、收缩、预加力等信息输入数据文件,先进行前进分析计算,再进行倒退分析计算。沅水特大桥的施工仿真计算采用了目前能够应用于施工控制的大型空间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进行施工仿真计算,下图为沅水特大桥的全桥三维数值模型:

四、 施工控制的内容

本桥主要采用了线形控制为主和应力控制为辅的双控措施。

1、 高程线形控制

对于高程线形控制,目前一般有卡尔曼滤波法、自适应控制法和人工网络神经(BP网络)等方法。由于自适应控制方法易于被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理解和掌握,已在多座桥梁建设中成功应用,因此,沅水特大桥在高程线形控制方面采用自适应控制方法。

自适应控制方法进行连续箱梁高程控制,其关键技术有三点:连续箱梁理论标高的计算;连续箱梁挠度测试方法;实测数据处理,参数识别,预测立模标高。现具体介绍如下:

(1)连续箱梁理论标高的计算

在实施控制之前,必须做好连续箱梁设计线形、目标线形和预拱度线形设计。在标高控制中,只要理论模型与实际吻合,就可以得到立模标高,在节段施工时,准确放样立模标高,即可以达到控制的目的。当实测变形和理论计算值不符时,应调整计算参数,修正理论模型,消除理论和实际的偏差,掌握实际变形的规律,通过调整立模标高对桥梁进行控制。

(2)连续箱梁理论挠度测试方法

结合以往施工控制经验,在沅水特大桥施工中,对每个连续箱梁悬臂浇注阶段进行四次测量:(1)挂篮移动后;(2)节段混凝土浇注完;(3)张拉预应力筋前;(4)张拉预应力筋后。这样既抓住了施工控制的关键阶段,也满足了施工控制的全面要求。

(3)连续箱梁实测数据处理、参数识别和预测标高

连续箱梁实测数据处理、参数识别和预测标高是相互关联的三个环节。对于实测数据处理的要求是及时准确,处理时对疑问数据要及时复测、复查;参数识别是依四阶段测量的实测值对主要设计参数进行分析,然后将修正过的设计参数反馈到控制计算中,重新给出施工中的结构内力、变形值,以消除理论值和实测值的偏差;预测标高在参数识别的基础上进行,参数识别时对实测数据的分析要准确无误,对温度影响,采用温度-挠度变形测量解决。

(4)温度变化对高程线形的影响

实测数据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因此,对温度变化影响高程线形的研究必不可少。由于温度场随时随地都在变化,要精确计算温度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了尽量避免温度变化对高程线形的影响,在连续箱梁施工阶段确立立模标高的时候,应尽可能选择在温度较稳定、影响较小的时刻进行。

2、应力控制

连续钢构桥梁应力(或应变)监测主要是对施工阶段的主梁、桥墩的应力(或应变)进行监测。通过应变跟踪观测,随时知道沅水特大桥主梁受力状况以及各施工阶段箱梁关键部位应力的变化规律,比较理论值与真实值判定应变是否超限,把握结构的安全状况和保证施工安全。该项观测在每一施工阶段都要进行,贯穿整个施工过程。沅水特大桥结构应变监控的主要内容:对主桥中、边跨混凝土箱梁主梁、桥墩的关键断面,实行每一节段施工过程中共监测4次,分别是混凝土浇筑前、后,预应力张拉前、后,在主梁合拢及二期恒载施工完毕也应进行应力应变监测。测试时间选择在日出前温度较稳定时。 施工控制中应对结构分析所确定的关键截面的受力情况进行应力控制,适时发出安全预警以采取处置措施和保证结构安全。应力控制是将现场实测值和理论计算值相比较,通过二者偏差调整设计参数修正计算模型,以达应力控制的目的。

五、 结语

利用工程实例对预应力砼钢构桥悬臂施工的特点进行的详尽的分析,对施工控制方案的制定、实施及其施工控制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作了全面的分析,使桥梁结构始终处于安全的可控状态,为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参考文献:

测控工程论文篇7

Experimental System Construction for Measu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ation based on Methodology of System Engineering//Jiang Yan, Zhao Lihong, Yuan Fengwei, Zhu Huiling, Wang Yulin

Abstract Analysis the problem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study the basic content of system engineering methodology, based on methodology of system engineering, discusses the basic ideas of the experimental system construction for measu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ation, positively explore the education reform in field of measu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ation.

Key words system engineering; methodology; measu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lab construction

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Measuring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ation,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Hunan, China 421001

1 引言

在信息技术与控制技术出现之前,人们以经典自然科学为基础的机械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机械世界观和方法论把系统看做互不联系的各个部分相加的总和,把系统的运动看做各个孤立运动过程的总和。我国现行的工程教育体系主要还是以机械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本指导思想,即通过把工程教育的内容分解为一门门孤立的课程和实验,然后通过简单的相加,以期达到工程教育的目的。这使得专业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专业实验仅局限于某门理论课程,学生缺乏系统工程实践,得不到项目需求分析、元器件选型、系统建模、综合调试的系统训练,也缺乏对实验思路、实验设计、实验技能、观察与分析等能力的全面训练。在教育发达国家,工程教育的教育思想已经完成从机械的方法论向系统的方法论的转变。

2 系统工程与方法论

系统工程学是技术科学领域里推动系统科学发展的一门新的边缘性学科,它把系统数学理论和行为理论适当地结合起来,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效的整体,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方法论是指人们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成套工具,系统工程方法论以系统为对象,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应用现代工具,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交换等功能进行分析、设计,从而达到系统的最优化。

系统工程方法论为人们把握复杂事物提供了一系列科学方法的原则,即整体性、关联性、有序性、开放性、发展性、模型化和优化等原则。美国系统工程专家霍尔于1969年提出的霍尔三维结构(图1),对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描述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一般性,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霍尔三维结构也称为霍尔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由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组成的三维空间结构。其中,时间维表示系统工程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全过程,它从方针和计划阶段提出最初方案起,直到系统退役或被淘汰为止;逻辑维是指时间维的每一个阶段内所要进行的工作内容和应该遵循的思维程序;知识维是需要运用的各专业和学科的专门知识和技能。

3 基于系统工程教育方法论建设测控专业实验

体系

一个典型的测控系统包含信号的获取、放大、传输、处理、应用和控制等过程。测控专业教育作为工程教育的一个子系统,应遵循工程教育的一般规律和方法。系统的工程教育方法论认为工程教育内容必须以工程系统为对象,因此将测控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和实验放到某个具体的、典型的测控对象中进行,而不是分割教学与实验。通过多门课程实验一个典型测控对象或系统,帮助学生理解专业和课程之间、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掌握和理解单门课程知识的同时,掌握系统工程的方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主导工程。据此,可以把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的三维结构进行相应演变,得到测控专业实验教学的霍尔三维结构,如图2所示。图中时间维是指具体的实验进度,在其指导下制定具体的逻辑维,逻辑维包含实验步骤和实验内容,而知识维则描述了本实验项目对多个不同课程知识点的综合。

按照系统方法论,提出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实验体系进行建设的思路。

1)建立面向一年级学生的基础原理实验部分,也就是认知实验。以测控电路实验箱和虚拟仪器实验为对象,结合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建相对应的仪器与电路,了解各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对测控系统中涉及的典型知识点有真实的认识。

2)建立面向二年级学生的验证性、研究性实验部分。以模块化工业对象结合工业标准传感器为对象,让学生了解各单个知识点在实际工业环境中的典型应用方法,将传感器、工程测试、信号与系统、虚拟仪器、测控电路等课程的教学与实验紧密结合起来,学会数据采集、信号分析与处理等方法。

3)建立面向三、四年级学生的创新性实验部分。学生可以对现有实验对象、实验手段提出新的设计思路,自己重新设计或改装实验对象。各知识点在这个创新实验过程中,被逐步理解、贯通、融合,使学生达到真正掌握现代测控技术的设计和应用能力。该实验部分也可以作为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项目构思,进行系统设计,并利用各种条件构建软硬件系统,然后对系统进行调试、分析和处理,以达到项目目标。

按照上面的思路,将测控专业实验室划分为专题实验室与综合实验室两部分建设。专题实验室侧重于某些相关学科的理论与实验,主要分为电子类实验室、检测类实验室、控制类实验室。综合实验室以虚拟仪器、嵌入式系统、现代测控系统为平台集成构建,因为现在几乎所有的系统都是集测量和控制为一体的,用传感器采集进来的信息指导特定环境下系统的控制方案,做到自主智能控制是当前系统控制的内在要求。对于每一种专题实验室与综合实验室,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别对应不同层次的具体教学内容,基本架构如图3所示。

4 结语

南华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作为一个目前只培养了4届毕业生的新专业,正在积极探索实验室建设的新理论和新途径。目前,基于系统的工程教育方法理论已经建立了电工类、检测类、控制类等3个专题实验室和一个自主创新实验室。自主创新实验室配备有深圳市德普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级教育机器人、机器人传感器,以及常用电子设备、元器件和工具,面向测控专业三、四年级学生开放,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器件制作成品,并以此为基础为学生参与校内外机械设计大赛、电子制作大赛提供平台。

从整个工程教育的角度系统地思考测控专业实验室建设问题,运用系统的工程教育方法论构建测控专业实验室体系,改变目前测控专业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才能使测控专业的教育与现有的工业发展需求相匹配,才能使学生达到测控专业所要求的培养目标,这也是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育改革的一项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深圳市德普施科技有限公司.测控专业创新实验室体系普通高等院校测控专业创新实验室体系整体解决方案[M].深圳,2006.

[2]深圳市德普施科技有限公司.机器人创新实验室建设方案[M].深圳,2008.

测控工程论文篇8

地铁工程施工测量的施测环境和条件复杂,要求的施测精度又相当高,必须精心施测和进行成果整理,工程测量成果必须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论文参考网。

地铁工程测量的测量特点

(1)车站包括主体结构、出入口和风道。采用明挖及盖挖顺作法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复杂,工序转换快,地下施测条件差,测量工作量大。

(2)地面导线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由地面传递到地下,必须保证精度,且要布设形成检测条件并经常复测控制点。

(3)对于车站主体结构,净宽尺寸在建筑限界之外,还应考虑如下的加宽量:50mm综合施工误差+H/150钻孔灌注桩施工误差及水平位移。论文参考网。

(4)区间暗挖先通过竖井,再通过横通道分别进入左、右线隧道,并且曲线半径较小,造成了后视距离短、转角多,给正洞内导线延伸带来一定难度。

平面控制测量

根据地铁工程特点,利用建设管理方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在场区内按精密导线网布设。

精密导线技术精度要求:导线全长3~5km,平均边长为350m,测角中误差≤±2.5″,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15mm,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8mm,方位角闭合差≤±5(n为导线的角度个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35000;导线点位可充分利用城市已埋设的永久标志,或按城市导线标志埋设。位于车站地区的导线点必须选在基坑开挖影响范围之外,稳定可靠,而且应能与附近的GPS点通视。

车站平面控制测量

利用测设好的平面控制网,以车站的两个轴线方向为基线方向,直接把轴线控制点测设于车站基坑边,经检查复核无误后,设立护桩,利用轴线控制点通过全站仪把车站轴线直接投测到基坑内,并对车站结构进一步进行施工放线。若受场地影响,为保证测量精度,也可按以下分步方法进行测设。

区间暗挖隧道平面控制测量

施工竖井平面尺寸较小,井深多在20米左右,拟采用竖井联系三角形测量,即通过竖井悬挂两根钢丝,由近井点测定与钢丝的距离和角度,从而算得钢丝的坐标以及它们的方位角,然后在井下认为钢丝的坐标和方位角已知,通过测量和计算便可得出地下导线的坐标和方位角,这样就把地上和地下联系起来了。

施工放样测量

施工中的测量控制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施测。为了加强放样点的检核条件,可用另外两个已知导线点作起算数据,用同样方法来检测放样点正确与否,或利用全站仪的坐标实测功能,用另两个已知导线点来实测放样点的坐标,放样点理论坐标与检测后的实测坐标X、Y值相差均在±3mm以内,可用这些放样点指导隧道施工。也可用放线两个点,用尺子量测两点的距离进行复核,距离相差在±2mm以内,可用这些点指导隧道施工。

暗挖区间隧道施工放样主要是控制线路设计中线、里程、高程和同步线。隧道开挖时,在隧道中线上安置激光指向仪,调节后的激光代表线路中线或隧道中线的切线或弦线的方向及线路纵断面的坡度。每个洞的上部开挖可用激光指向仪控制标高,下部开挖采用放起拱线标高来控制。施工期间要经常检测激光指向仪的中线和坡度,采用往返或变动两次仪器高法进行水准测量。在隧道初支过程中,架设钢格栅时要严格的控制中线、垂直度和同步线,其中格栅中线和同步线的测量允许误差为±20mm,格栅垂直度允许误差为3°。

高程控制测量

(1)车站高程控制测量

对于车站施工时的高程测量控制,利用复核或增设的水准基点,按精密水准测量要求把高程引测到基坑内,并在基坑内设置水准基点,且不能少于两个,通过基坑内和地面上的水准基点对车站施工进行高程测量控制。

(2)区间隧道高程控制测量

区间隧道高程测量控制,通过竖井采用长钢卷尺导入法把高程传递至井下,向地下传递高程的次数,与坐标传递同步进行。论文参考网。先作趋近水准测量,再作竖井高程传递。

地下控制网平差和中线调整

隧道贯通后,地下导线则由支导线经与另一端基线边联测变成了附合导线,支线水准也变成了附合水准,当闭合差不超过限差规定时,进行平差计算。

按导线点平差后的坐标值调整线路中线点,改点后再进行中线点的检测,直线夹角不符值≤±6″,曲线上折角互差≤±7″,高程亦要使用平差后的成果。

隧道贯通后导线平差的新成果将作为净空测量、调整中线、测设铺轨基标及进行变形监测的起始数据。

参考文献:《城市测量规范》CJJ8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工程测量》 邵自修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7

《工程测量》 扬松林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2

测控工程论文篇9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市政工程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对工程质量的需求,各项结束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中。测量工作是市政工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其对于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对工程测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问题。

一、市政工程测量概述

市政工程属于城市市政公设施的范畴,其主要包括城市道路桥梁建设、给排水管道的建设、污水处理厂、隧道防洪等工程。市政工程质量对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也是影响政府形象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着城市建而可持续发展的脚步。

在市政工程施工中,能否对工程测量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从工程的设计阶段到工程竣工验收阶段,工程测量是贯穿于始终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没有工程测量的有效控制与指导,工程则无法顺利实施。通常情况下,市政工程测量控制包括测定和测设两个主要的部分,施工人员必须掌握基本的市政工程的相关制度,并且掌握测量学的理论,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准确的使用测量工具和仪器,才能够保证测量工作的顺利完成,指导市政工程的施工。

二、市政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管理的策略

测量工作是贯穿于工程始终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对工程施工测量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才能够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要加强市政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管理,应当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做好开工前的测量交底工作

在工程开工之前,测量人员应当对设计文件和图纸进行全面的掌握,并且由业主安排勘测设计单位对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测量较交底,根据相关图纸中的内容,做好相应的标志工作。在测量交底时,要保证现场的点、桩的位置与设计图纸相一致,并且要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由于很多市政工程都位于居民区内部,所以要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避免桩的丢失和破坏。

2.保证测量人员的资质条件满足施工要求

测量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不仅需要测量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这些因素对于工程测量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参与施工测量的人员应当具备基本的市政工程的相关知识,具备外业测量和内页测量的基本技能。由于很多市政工程都处于城市中的闹市区,因此工程施工的同时应当尽量避免不影响正常的交通,要对工程施工现场的设备做好防护措施,尽量减少复杂的环境对施工的影响。

3.测量仪器设备的检查与控制

在工程施工测量过程中,仪器和设备的精准度对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施工单位 应当根据测量工作的任务量以及难度来确定仪器设备的数量和精度,确保其能够满足工程测量工作的选哟。同时,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除了定期将测量仪器送到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意外,测量人员应当具备自行校准的能力,经常对仪器的准确性自行校核,以此保证设备的精确度,保证施工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施工测量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在市政工程施工测量工作中,是否具备一个科学的测量方案,是影响测量工作进度的一个主要因素,同时也影响着测量工作所消耗的人力与物力的成本,具备科学的测量方案,不仅能够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也能够加快工程施工进度,降低工程造价。所以,测量工作应当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对于较大的工程应布置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施工测量人员应注意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确认方案中点位的位置布设合理、实用,通视条件良好。无论施工方案如何科学,如果施工现场的条件无法满足施工要求,则方案就失去了使用价值。

5.施工测量外业环境条件的检查与控制

在实际的施工测量工作中,会经常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当前使用的测量仪器大多是电子类的设备,当遇到雷雨天气、焊接时产生的电火花以及电磁波辐射等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对设备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遇到特殊的测量条件时,需要将设备架设在距离测量基准点以外的几米甚至是数十米的高空中进行定位放线,仪器对中需采用投点仪器。在这种情况下,仪器架立平台的稳定性对观测精度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也有较大的市政工程项目测量的外业环境条件受到限制,需要采用特殊的外业测量方法才能满足工程施工要求。

6.测量的过程控制

对测量环境进行检查,能够减少一些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但是施工现场的环境是多变的和复杂的,所以在施工方案中制定的各项施工措施能够在工程中顺利的实现,也会受到很多各管因素的影响。所以需要对各项施工方案中的措施的可靠性进行检测,确定其是否与外部环境相适应,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则要及时的做出处理与改进,确保各个控制点都处于可用状态。对于可疑的数据,应到实地进行外业复查,以确保测量数据可靠,精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结束语:

市政工程的质量与居民日常生活以及生命和财产安全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保证市政工程的质量,才能够有效的保证工程使用功能的实现。测量控制管理是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只有做好相关的测量控制管理工作,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市政工程质量,促进市政工程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艺荣.市政工程的测量控制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04)

[2]沈洪忠,陈金浦.浅谈市政工程的测量控制[J].城市建设,2010(05)

测控工程论文篇10

GPS技术就是人们所说的全球定位系统,这一系统最早是20世纪70年代研发出来的,一开始GPS技术主要运用的领域是军事领域,目前全球定位系统的研制工作主要分3个阶段。全球定位系统是以卫星为无线通讯基础,能够24 h进行定位服务,其范围可以覆盖全球,再加上全球定位系统自身具备非常好的保密性,抗干扰性也非常强,所以广泛地运用在我国的工程测量领域中。

1 GPS构成

GPS系统主要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卫星、地面控制系统、用户,这3个部分缺失任何一项,GPS系统就不是完整的,在GPS系统中,用户也是不可获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所说的用户并不是说某一个特定的对象,而是指一个群体,由于GPS系统所提供的定位服务是实时的,其所运用的地面接收机也是GPS系统特指的设备,在接收到卫星信号之后,计算机主机就会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得到有效的导航数据,我们需要的各种数据信息就会真实地呈现在我们面前,GPS系统很好地提升了工程测量的精准度,为今后的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2 GPS系统的特点

2.1 测量精度高

GPS系统的测量精度要比传统测量系统高好几倍,在1 500 m范围内的工程精密定位中,如果我们的技术人员能够合理运用GPS系统,那么该系统可以在1 h的时间内保证其明面位置的测量误差小于1 mm,这个数字就说明GPS系统的测量精度是传统测量系统没有办法比拟的。

2.2 观测时间段

当技术人员在对20 km范围内的区域进行静态定位工作时,一般只需要15 min就可以完成静态定位,当基准站与流动站的距离在15 km内的时候,观测流动站的时间一般在2 min之内,而且这种精准测量是可以随时定位的,技术人员操作起来也是非常的简单方便。

3 GP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应用及普及

3.1 GPS在建筑工程控制网中的实际应用与普及

在整个工程的测量工作中,测绘控制网是测绘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这一工作来说,设计的工程项目规模出现了区别,那么技术人员就要对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有一个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技术人员会选择边角法来确定工程的控制网,这种控制方法主要是运用了测量仪器来控制测量的范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控制方法所测量的范围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一旦测量范围增大或者是超出了测量的范围,那么边角法就会受到限制,使用的话就会影响到最终的精准程度,而在大范围的测量中,GPS技术测量优势是非常明显的,GPS技术在确定控制点的时候是不会受到其他因素限制的,而且使用起来非常简单,操作方便,所需费用还非常低,最主要的是所测量的控制精度非常高,技术人员在利用GPS系统建立工程控制网时,采用了载波相位静态差分技术,这种技术手段的使用可以让所测量的精度达到毫米单位,比如:公路工程等大型的工程项目。其横向距离是非常小的,纵向距离却非常长,在公路项目中经常会采用导线法来测量公路范围,但是这种方法所测量的距离是有限的,而且多次多时段测量还会产生较大的误差,这时选用GPS技术就可以解决上面的问题,GPS技术并不需要进行地面通视,在距离对等的情况下,技术人员就可以设置控制点,在形成了三角锁之后,就可以进一步确保测量的精度,而且GPS技术的操作还非常简单,建设成本也在运用了GPS技术之后得到了极大降低。

3.2 GPS在变形监测工作中的应用与普及

变形监测工作是对建筑物、水坝等设施的变形情况进行检测,观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建筑物的整体倾斜程度以及建筑物地基沉降位移状况,我们在监测建筑物时会发现,大型建筑物的整体面积都是非常大的,而且四周的环境也相当驮樱想要对这种大型建筑物进行监测,其难度还是非常大的,而在传统的监测建筑物方法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是三角测量法,这种测量方法是测量建筑物倾斜程度的,还有一种观测建筑物地基沉降位移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水准测量法,通过运用之后发现,这两种方法既浪费时间,又浪费力气。而采用GPS技术就可以很好地改善这一状况,达到精准测量的目的。

3.3 GPS在图跟测量中的应用与普及

技术人员在使用GPS技术进行图根测量时,主要运用的技术是快速静态定位技术,其工作原理为GPS接收设备会先接收超过4课卫星的通讯信号,而且还要计算出GPS接收设备与卫星之间的距离,由于之前卫星在地心坐标系中的位置是早就固定好的,所以接收设备在地心坐标中的位置也是非常容易得到的,以此类推,技术人员还可以在对图跟控制测量时,采用快速静态定位测量技术,对所观测的数据进行检查,只有确保异步闭合环和同步环都符合规范要求,观测的精度还要符合E级GPS的精度要求,这样测量出来的精度才会更加准确。

4 结语

该研究对GPS的构成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又对GPS系统的主要特点和GP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我国的GPS技术具有测量精度高、观测时间短,还能够进行不间断作业等特点,这些特点都是传统测量技术没有办法比拟的。因此,GPS技术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适应性和优越性也是非常明显的,信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GP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也会更加广泛。而且还会有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融入到工程建设当中,促进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茜,邓洪亮.工程测量中DJ2经纬仪操作的几个误区分析[C]//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2010.

[2] .工程测量的发展与需求[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2003.

[3] 孙纪章,王俊勤.基准方位的建立与标定的数字化[C]//数字测绘与GIS技术应用研讨交流会论文集.2008.

[4] 范仁昌.GPS在野外工程测量中的应用[C]//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测绘学组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论文集.2006.

[5] 张新柯,杨要邦.浅谈工程测量理论方法[C]//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2007.

[6] 王治中,樊乾和,王宝成.清华山维电子平板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C]//湖北省测绘学会2006年度科学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06.

测控工程论文篇11

铁路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铁路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的生活、工作以及社会的发展都对铁路运输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速铁路应运而生。高铁是一个具有时代特点的概念,其涉及的专业方面十分广泛,高铁工程包含了先进的铁路技术、管理方式、运营方式、资金筹措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是保证我国交通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运输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工业化中,运输化已经成为实现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我国经济发展迅速,铁路的运输水平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我国铁路事业必须要提高铁路运输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加强高速铁路的深化改革,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求。

二、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精度标准的相关问题

要想提高铁路工程测量标准,就必须大力的投入资金、人力、物力、时间等多方面的资源。在测量标准的制定上,要经过大量的实验与严谨的论证,从而保证测量精度得到有效的保证。与此同时,在测量精度标准的制定上,要做好权衡,避免出现提高测量精度未能满足工程实际需求,从而造成工程的质量事故出现。我国关于高速铁路测量的相关规定中已经对于工程测量精度有所提及,相关规定对于工程测量的规定为:“高速铁路自身运行速度比较快,对于整体线路的平顺性要求较传统铁路更高,所以要提高高速铁路的工程测量精度水平”。但是,相关规定当中,并未对铁路工程测量的精度提出具体的要求,也未对具体的原因进行相应的解释。在不同的设计院进行铁路测量细则的拟定以及相关论文的撰写时,采用国际二、三等平面高程控制精度进行工程的测量,也有人考虑建立独立的控制网。相关设计院的工程测量人员对于工程测量精度控制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首先,从工期方面分析,控制测量量的增长直接增加了观测时间,并且造成工期项目的工期增长。与此同时,工程观测量的层级增长也会造成工程经费的大幅增长。其次,对于二三等控制网精度标准来讲,其标准是对于十几到几十公里作为长边条件,其精度难以满足高速铁路的自身测量要求。在进行高等级控制网时,经常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控制点不足、平差计算过于复杂、对于特殊测试上需要借助专业测量部门。最后,对于建设独立的高速铁路控制网难以得到有效的实行。独立的高铁坐标系统只适用于小范围的地区,难以在长大铁路上进行应用。独立控制网缺乏对天文、重力等方面的测量能力,难以控制大范围的线形区域的精度。另外,国家现有比例尺以及地形图都是进行统一的定位管理,铁路的独立控制网难以得到有效的应用。

三、铁路工程测量模式

铁路工程的测量模式的水平直接决定了测量工作的效率,影响了测量结果的精度。铁路工程的测量精度是工程中的重要内容,良好的测量精度可以有效的保证铁路设计、施工、运营等多个环节的工作。现有铁路测量工作的问题主要是体现在测量结果错误、测量资料处理不当等方面。要想提高工程测量精度,就必须对现有测量模式进行该技能,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简化测量环节,提高测量工作的规范性。与此同时,提高测量内容的可控性,提高测量质量,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工程测量人员需要制定先进的测量方式,采用先进的测量方法,对精度标准进行合理的制定,改善现有的铁路测量方式与测量流程。

现行铁路测量流程的主要内容为航测、线路等各自具有不同的国家等级控制,相对为两个独立的系统。航测通过外业与制图,提供相应的供给线路,并且作为初步设计阶段的示意图。航测与线路测量的系统不同,其测量后放到地面会存在一定的误差。系统由于既有误差,所以航测的数字化与电子化难以更换的参与实质性的设计工作当中,难以实现勘测一体化。

要想消除上述的测量误差问题,就需要建立新的测量流程,改变以往传统的测量方式。第一,要实现一次布网。对初测导线、控制点、定测交点等进行合并,并且进行五等水准的测量。对于后续的航测工作,要以此为测量控制的依据,从而消除国家等级点加密误差、初测导线误差、定测交点测量误差等误差的影响。采用一次布网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消除地形图与同名地点的系统查,降低测量程序的工作量,简化测量工作,使测量资料清晰明确,便于管理。第二,要从一次布网的控制点中进行直接的中线测设。以往的中线测量工作主要以实地测设为基准,积累了很多的定测交点测量误差。在一次布网进行中,对控制点采用先进的GPS、全站仪等设备,可以跳过定测交点与初测导线的测量。这种测量方式可以将测量误差控制在几厘米之内,并且与实测线路上的选线达到精确的吻合。采用这种理论坐标控制的测量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长距离测量中造成的误差积累,减少转点。在测量过程中,可以随意进行切入测量,不会出现锻炼的现象。这一特点可以更换的应用在复杂工程当中。

四、结束语

我国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高速铁路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有力的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在铁路工程测量工作改革当中,工程测量人员需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铁路测量工作进行改进。高铁时代对于铁路测量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铁路测量工作需要进行积极的自身变革,与铁路发展实现同步,从而为铁路工程的建设提供良好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范谧,方红英.在线路控制网中内插高精度施工控制网的切线不变准则[J]铁道勘察.2006(03)

测控工程论文篇12

随着我国交通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以及悬臂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的进步与完善,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的施工技术日趋成熟。论文以井冈山厦坪至睦村(赣湘界)高速公路某特大桥为背景,通过大桥连续梁的线形监控,在施工监控过程中必须对影响较大的参数进行识别并严格控制,使最终的理论实测的线形和应力误差满足规范要求。

1桥梁简介

井冈山厦坪至睦村(赣湘界)高速公路是江西省高速公路规划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43.318公里。项目主线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行车速度为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21.5米(分离式路基为11.25米),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设计洪水频率为特大桥1/300、其他桥涵路基1/100,主线路面采用沥青砼路面。沿线有特大桥1座,计长1149m。论文以此特大桥为例,进行大跨径预应力连续梁桥悬臂浇筑施工中的线形监控与应力监测研究。

2悬臂浇筑施工线形监控

2.1悬臂浇筑施工立模标高及控制情况

立模标高是线形监控的第一步,对于整个线形监控的成败有着重要的影响,其结果直接影响着成桥线形。通过对特大桥主桥的施工过程仿真分析计算,主桥中跨跨中3年期产生的收缩徐变挠度变形为8mm(上拱),主桥中跨跨中1/2汽车荷载产生的挠度变形为9.5mm(下挠),两者基本相等,互相抵消,目标线形取为设计线形。大桥主桥各块段节点的理论累计位移最大值发生在边跨合龙段和中跨合龙段附近,理论计算边跨合龙段附近的最大值为 14.6mm,中跨合龙段附近的最大理论值为18.6mm。

2.1.1 立模标高的测量工作

为确保成桥线形满足设计要求,在安装模板时应采取调整挂篮前吊杆等方法使底板和翼板标高达到施工控制指令表的要求,立模高程误差要求控制在±5mm,并且在混凝土浇筑前对其立模标高进行复测,同时当前梁段施工结束后标高误差控制在±15mm 内。立模标高的测点位置分布于悬浇段最外缘,共有三个测点,测量值取三个测点的均值。

对于每个工况的底板标高实际控制情况,按照下面 2个工况对梁段标高进行测量:

(1)挂篮移动就位,按监控指令进行模板定位;

(2)纵向预应力束张拉后;

2.1.2 立模标高的控制情况

28#墩的实际立模标高和立模指令标高(部分)比较见表 1。

表128#墩立模标高实际控制情况 单位(m)

随着施工的进行,立模标高的控制比较难满足要求。因为随着施工阶段的增多,挂篮内膜的变形增大,而且调整挂篮的吊杆时,底部三个测点及翼缘两边各两个测点之间相互影响,很难满足施工要求的 5mm。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尽量调整挂篮的吊杆及底模位置,保证地模标高的控制尽量的满足规范的要求。

2.2 支架预压及挂篮试验

1)施工支架预压

箱梁墩顶 0#、1#块段和边跨直线段采用支架现浇的施工方法,在主梁自重及施工荷载作用下,结构就会产生变形,这种变形包括弹性变形及塑性变形,弹性变形指的是主梁荷载引起的挂篮可恢复性质的变形值,塑性变形为挂篮不可恢复变形值,通过预压实验可以准确的测量弹性变形及塑性变形。预压试验的方案由施工单位负责设计,并经监理单位审批。

2)挂篮荷载试验

本次预压方案采用分级加载的方式,在挂篮加载前布置挂篮前缘的测点,测点位置放置在即将浇筑的底板外缘处,共计三个测点,挂篮的变形值取三个测点的平均值,在分级加载的过程中,由于主梁块段重量较大,加载到 130t 左右时开始控制加载速度,准确的测量相应的标高,注意每个加载等级的持续时间不应少于三十分钟,在每个加载等级中我们要详细记录荷载等级及相应的变形值,为寻找湿重与变形的关系寻找依据。挂篮重量与弹性变形关系曲线见图1。

图1 加载重量与弹性变形关系曲线

2.3线形监控结果分析

通过线形的控制我们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整个大桥的线形和变位的控制室中满足控制误差,顶板底板线形平顺良好,无较大折线。

(2)个别施工阶段由于临时荷载等因素导致 T 构两边的不平衡重。本桥梁的结构体系为连续梁桥,墩梁的临时锚固使结构体系不会是完全的墩梁刚构,在不平衡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扭转变形。在本桥梁施工监控过程中,个别控制断面的变形较大,但是T构另一侧的变形或许就比较小,做平差处理后,主梁的实际挠度变形就和理论值比较接近。

3应力监测

3.1监测断面及测点布置

根据本桥的结构型式、施工程序和受力特点,每个“T”形悬浇结构确定 13个应力监测断面,断面测点布置见图 2所示,,全桥共计大约埋设 222个应力测点。在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可增设部分测点。

图2 截面应变传感器布置图

注:图2中代表埋入式钢弦应变传感

3.2主梁应力控制分析

分析各个控制断面的理论实测应力值,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个结论:

(1)对于箱梁的纵向预应力,我们所测量的主梁截面的上缘的实测值基本略大于理论值,但是理论实测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除了个别较大的点外,其余基本符合。对于主梁梁底,当浇筑混凝土时,主梁下缘混凝土受压,压力值变大,张拉预应力钢绞线时,底板的混凝土正应力变小。

(2)实测值与理论值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①有限元软件的模拟和实际工程的差异;②应力传感器的位置埋置的影响。如理论值计算所得的是主梁的梁底、梁顶边缘的应力,而传感器一般埋置在纵向主筋处,导致理论实测的差异;③由于施工工期的原因,混凝土的龄期都比理论值短,而张拉纵向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控制力一般仍然按照理论值进行张拉。④收缩、徐变、温度场的影响。

(3)在整个施工监控过程中,主梁的各个截面始终处于受压状态,并且实测值远远小于抗压强度设计值,所以整个施工过程中大桥始终处于安全状况。

4结束语

通过对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线性监控与应力监控的分析和总结,通过有效的控制手段使得此特大桥的应力的理论值实测值吻合良好,保证了大桥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测控工程论文篇13

所谓测绘,是指对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其中的工程测量是研究工程建设中设计、施工和管理各阶段测量工作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为工程建设提供精确的测量数据和大比例尺地图,保障工程选址合理,按设计施工和进行有效管理。在工程测量的过程中,不允许存在错误,如果存在一点点数据上的误差,就会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进度,并且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建筑施工测量中,一定要保证测绘数据的准确性。重视工程测绘工作的质量是施工有效进行的前提。 

1 施工测绘的主要内容 

1.1 在施工前建立施工控制网 

(1)施工控制,需要将原区域内的平面与高程控制网作为建筑物定位的依据。 

(2)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当与工程设计中所应用的坐标系统一致。 

(3)控制网点应当满足施工现场的具体测量要求。 

1.2 建筑物定位、基础放线及细部测设 

工业与民用建筑在具体施工的建筑物周围应当设立线板或者是控制桩,并注意妥善保存。 

1.3 竣工图的绘制 

竣工总图应该在已经存在的施工控制点上进行实测。当已有的控制点被破坏时要及时进行恢复,并且要保证所实测细部点的精度。 

1.4 施工和运营期间,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1)对于大型或者是重要的工程建筑物,在施工设计时就要对变形测量统筹安排。 

(2)变型测量的周期要根据不同的因素进行调整,这些因素包括:建筑物的特征、工程工地的地质条件、精度要求、变形速率等。 

(3)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周期应当每1-2层观测一次,其他建筑的总观测次数不应当少于5次。 

(4)基础沉降观测点应当埋设于基础底板上。 

2 现代建筑施工测量方法 

2.1 测量平差理论 

由于测量仪器精准度不够、人为因素和外界自然条件和非自然条件的干扰和影响,在测量过程中总是不能避免出现误差。为了减少误差的出现,提高测量结果的质量,就需要进行多余观测,而多余观测一定会产生误差。测量评查就是要解决在观测结果产生误差的同时求得最为可靠的观测值。测量平差的原理是“最小二乘法”。 

2.2 控制网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 

优化施工控制网的方法有解析法和模拟法。 

解析法:基于优化设计理论构造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求解目标函数的极大值或是极小值。一般来讲,精度、可靠性、建网费用等网的质量会被作为目标函数或是约束条件。 

模拟法:作为一种试算法,模拟法需要一个优良的软件,这个软件除了需要具备基本的通用的平差功能以外,还需要具备成果输出的多样性、直观性以及可视化。 

3 建筑施工测绘技术应用的关键 

3.1 正式实施测绘前的前期准备 

在正式的进行测绘之前,有关的工作人员要对工程项目做好前期工作。其中包括施工设计图纸的查阅,对其整体结构具有感知,对存在的中轴线良好把握。其次,工作人员还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对不足或者有误的地方及时进行补充和纠正。再次,对进行测绘工作时需要用到的设备工具应当提前准备好,对人员也要进行合理的安排。 

3.2 建筑工程的定位放线 

首先,在对工程进行施工时,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对施工建筑相关的定放线和高程控制线进行反复核查测量,同时要做出详细的数据记录,直到达到相关的要求标准。然后,建立轴线控制网,用流水段法划分控制网内部的桩点,运用借线法进行测绘。最后,控制网建立完成后,需要对所测出的数据进行重复核查,要求结果满足相关标准。 

3.3 施工测绘的精度 

(1)施工控制网的精度。准确的确定施工控制网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其要求应当根据工程建筑物建成以后的允许偏差(即建筑限差)来确定。精度要求定制的不合适,就会出现工作量增加、工期延长或是未达到施工要求、易出现质量事故等问题。工程的性质、建筑材料、施工方式、结构形式等诸多因素都是影响精度设定的因素。 

(2)建筑物中心轴线的测设精度。建筑物中心轴线精度是指所测的建筑物与控制网、建筑红线或原有建筑物相对位置的精度。 

(3)建筑物细部放样精度。建筑物细部放样精度说的是建筑物各部分相对于主要轴线的放样精度。施工方法、建筑物所用的材料等都会影响建筑物细部放样的精度。 

3.4 竣工验收 

建筑物的施工完成并不代表工程的结束,完整的工程还必须包括最后的竣工测量工作。为保证工程质量,竣工测量报告必须以实际的工程测量为准。 

4 结语 

建筑施工测绘技术在整个工程项目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是不能忽视和马虎的一项重要环节,测绘的精准度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工程测绘提供精准的数据和图样,为了避免工程出现重大的人力物力的损失,就要保证工程测量的质量。现代的工程测量已经渐渐步入数字化、自动化的科学时代,但任然需要我们的高度重视。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1]张文伟.数字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06). 

[2]沈春光,郑成娟.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风,2009(18). 

[3]马琛.程测量技术的发展与展望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08).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