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史学思想论文实用13篇

史学思想论文
史学思想论文篇1

复习教学的深度。

思想的发展大多数是呈线型的。为避免对一部思想史流于作单薄的知识记忆,教师应借助于基本理论的指导,启发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对各种思想的发展作小切口、深分析,以突出思想史教学的深度。具体来说:

1.钩沉索隐,深入探讨各种思想产生的原因。

思想史上的各种思想流派,从广义上来说都属于各个时代社会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历史条件不同,社会意识也就不同。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是分析解剖各种思想产生原因的最有力的理论武器。因此,只有让学生透视当时的社会存在,才能揭示各种思想产生的具体原因;只有揭示了各种思想产生的原因,才能进一步把握这些思想所显示的不同时代特征。以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为例:其时社会存在的总体特征是生产的发展,科学水平的提高,以及诸侯割据和社会矛盾的错综复杂等等。这种大变革的社会存在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便产生了诸子之间就各种社会问题而展开的“百家争鸣”。如:在天道观和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由于天文历法的进步,铁器的广泛使用及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在思想领域里,便产生了荀子的唯物主义思想和“人定胜天”的理论。在社会变革问题上,庄子的“有用”还不如“无用”的学说反映了没落贵族在奴隶制度彻底瓦解的情况下,对自己的前途完全绝望的悲观情绪;而孟子的“民为贵”思想和“劳心劳力”思想,则充分反映了在封建制度确立的战国时期,被解放了的劳动者人身地位的提高和对新的封建剥削制度的肯定。在战争问题上,战国是战乱频仍的时代,各诸侯国对战争问题的重视,产生了服务于这种需要的兵家思想;而国与国之间的互相攻伐,破坏了正常的生产秩序,从小生产者的利益出发,产生了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长期的兼并战争和人民对割据混战的厌恶,使中国历史产生了统一的趋势,适应这种需要,产生了韩非子的“今胜于古”的进步历史观和反对割据、要求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

在分析某些特殊思想产生的原因时,教师亦应指导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如在揭示宗教盛行的原因时,教师就应着重指出:同世俗的社会政治思想一样,非世俗的宗教思想的盛行也是社会存在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例,其时佛教的盛行即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来说,一是由于社会动荡不安,人民饱受战乱的痛苦,需要得到宗教的安慰;二是由于社会矛盾尖锐,统治阶级需要利用宗教麻痹人民。这样,世俗社会的不同需求,导致了佛教的空前盛行。

一种思想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其思想本身也处于不断的演变修正过程之中。因此,在接触到这些具体内容时,教师必须向学生分析导致这种演变的阶段性原因。再以宗教为例,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中世纪的天主教会已成为束缚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枷锁,针对这种情况,西欧各国展开了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经过改造而产生的新教是一种新的意识形态,相比天主教而言,它的教义更能体现资产阶级的需要。

2.不拘一格,全面地评价各种思想的历史作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社会意识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也起着巨大的能动作用。这种能动作用是多方面的,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史实,按不同的标准,对不同思想的作用分别作出四种不同的评价。

①进步作用。衡量一种思想进步与否,关键的是要看它是否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否代表了人民的意志,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一言以蔽之,先进的思想总是对历史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如韩非子的政治思想之于秦朝中央集权的建立,启蒙思想之于法国大革命的进行,科学共产主义之于国际共运的开展,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之于当代中国的腾飞,等等。

②阻碍作用。同先进的思想相反,错误的思想因其同历史发展规律背道而驰,而总是起着阻碍社会发展的作用。如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思想的推行,使中国革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而希特勒的法西斯主义理论为害更甚,它的泛滥几乎给人类带来一场灭顶之灾。

③不同阶段的不同作用。思想的发展虽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但不同阶段的思想从本质上来说,仍是不同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因此,同一思想体系在不同时期也就会起不同的作用,在分析评价这一思想体系的发展时,就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具体阶段具体评价。以儒家思想为例,它曾在两千余年封建社会里发挥过不同的作用。汉唐时期,适应大一统的需要,它对维护国家的统一起了巨大的粘合作用;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它成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堡垒;降至近代,它甚至成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一块遮羞布。

④提供历史的反思。各种思想不但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当时的社会,而且还会为历史的发展提供长期的反思。如中国古代史上,秦朝因对法家思想的过分强调而流于严刑苛法,二世而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经过利害的权衡,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选择了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随着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失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认识到改良主义、西方式的民主共和思想不能挽救中华民族,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以之来指导中国革命。

三、横向拓宽,展示思想史

复习教学的广度。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社会思潮。它一经产生,总是对同时期文化领域的方方面面产生广泛的精神渗透。教学中,只有透视这种横向的渗透,才能让学生触摸到该一时期文化发展的总体特征。以明清时期为例,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在思想界产生了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这种新思潮对明清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全面的渗透。表现在文学上,出现了以揭示封建社会走向没落为主题的长篇小说《红楼梦》;表现在戏剧上,产生了以歌颂反抗礼教、追求幸福生活为中心内容的戏剧作品《牡丹亭》;而在绘画上,则涌现出不拘成法、个性突出的“扬州画派”。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明清时期的文化是以反封建为总体特征的。

1.把握思想流派之间的相互碰撞。

思想的发展不是呈单线的,在同一时期的思想界,新旧并陈的各种思想往往会发生交叉碰撞,并发生激烈的论战。复习这一类内容,大致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①梳理史料,拟定专题。如中国近现代史的论战内容可以拟定为五个专题:顽固派与洋务派的论战;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等。

②归纳要点,揭示实质。如在“问题”与“主义”的论战中,通过筛选史料,可以将胡适的主要观点归纳为:一是在反对空谈的幌子下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二是反对用政治革命的办法对中国社会实行根本的变革。的回击则针锋相对:一是既要研究实际问题,也要宣传理想主义;二是社会问题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将一个个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在把握论战要点的基础上,再由史到论,把握论战的实质:“问题”与“主义”的争论,辨清了真假社会主义学说,其实质是马克思主义与改良主义的论战,是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斗争的第一个回合。

2.追踪思想的横向输出。

史学思想论文篇2

潘耒的思想最有代表性。他曾从顾炎武学,对其“明体适用”的经世思想赞不绝口。在为顾氏的《日知录》一书所作的序中,称赞他“留心当世之故”,对事关民生国命的“经世要务,必一一讲求,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因而誉之为“通儒之学”。他说:

有通儒之学,有俗儒之学。学者将以明体适用也,综贯百家,上下千载,详考其得失之故,而断之于心,笔之于书,朝章国典,民风土俗,元元本本,无不洞悉,其术足以匡时,其言足以救世,是谓通儒之学。若夫雕琢辞章,缀辑故实,或高谈而不根,或jiǎo@①说而无当,浅深不同,同为俗学而已矣。自宋迄元,人尚实学,若郑渔仲、王伯厚、魏鹤山、马贵与之流,著述具在,皆博极古今,通达治体,曷尝有空疏无本之学哉?[①2]

这里明确提出,学术研究只有明体适用,能匡时救世,才称得上“通儒之学”。如果斤斤于辞章,高谈不根,脱离现实,那只能是“空疏无本”的俗学而已。这个思想应该说是与明末清初的实学思潮合拍同步的,也是潘耒经世思想的集中体现。

由此,潘耒提出了历史研究的目的和宗旨应该是“尺为史者,将以明著一代兴亡治乱之故,垂训方来。”[②2]认为“史家大端,在善善恶恶,所谓诛奸谀于既死,发潜德之幽光者,其权至重。”所以,“国不可以无史,史不可以难而弗为”。[③2]如今编修《明史》,就应该记载明代历史上那些足为后世取鉴的人物事迹。“旌往以劝来,举一以风百,其利甚博,其道甚光”[④1]。后人称,潘耒平生所为文,亦往往“裨治体风教与乡邑之利病”,“济时匡俗,扶树风节,裨于治道”[⑤1],完全继承了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

汤斌,虽以诗赋杂文出名,但对史学也很重视。其一生精力大半用在《明史》编修上,自云:“滥芋史局,昼夜编摩,衰病侵寻,心血枯槁,头白汗青,祗堪浩叹。”又说:“某,才本庸非,承乏史局,昼夜编摩,心血耗尽。……每日五更入朝,昧爽进讲,无论学术疏浅,不能仰助高深,且年力衰惫,史事方急,形神交瘁,枝梧无术,虽一切应酬,尽行谢绝,恐终不能无负主恩。”[⑥1]据说当时正值酷暑,他在史馆汗流浃背,而不稍事休息,几乎是竭尽了全力。他的学术思想,源出自孙奇逢,主于刻励实行,以讲求实用,反对杳冥放荡空虚之学风。他说:“窃谓学者为文,必内本于道德,而外足以经世,始不徒为空言,可以法今而传后。否则,词采绚丽,如春花柔脆,随风飘扬转眼萧索,何足贵也。”[⑦1]认为孔子的圣贤之学本来就是讲求经世实用的,“孔门七十子,称颜子最为好学,孔子所与终日言而不违者,今《论语》所载,不过问仁、问为邦两章而已,仁言以视听言动合礼为目,为邦以虞夏商周制度为准,……则圣贤之学,非空虚无当也明矣。至曰一贯,曰无言,总见圣学全体大用,内外合一,……亦非虚空之说所可假借。阳明良知,实从万死一生得此把柄,当时确有实用。今人不求所以致之之方,而虚作一番光景玩弄,故流弊无穷。某妄谓今日无真紫阳,亦未必有真阳明也。”[①3]这个论述和批评是相深刻而严厉的,也是切中时弊的。他还对苏洵等重经轻史的言论提出不同看法。苏洵曾说,经以道法胜,史以事辞胜。汤斌则认为,史学不仅仅在于“备事辞”,更重要的同样可以“明道法”。所谓“经史之法,同条共贯。《尚书》备帝王之业,经也而通史;《春秋》定万世之宪,史也而为经。修史者盖未有不祖此者也,故道法明而事辞备,此史之上也。”[②3]在《遗书》卷二《敬陈史法疏》中又强调指出:“臣窃惟史者,所以昭是非,助赏罚也。赏罚之权,行于一时;是非之衡,定于万世。”汤斌在史馆期间,曾撰有《太祖本纪》四卷、历志三卷、后妃传一卷、诸臣列传十二卷等,时人田兰芳称其所作皆能“明治乱,辨盛衰,崇贤良,黜奸回,辨天人于毫芒,别是非于微末”。他确实做到了明道法和备事辞。

以史馆检讨终老的朱彝尊认为史学的作用乃在于“定天下之疑而彰信百世”,“以镜当世之得失”。所以史书编写一定要“尽天下之情之辞之政之心。不入于虚伪而归于有用”。[③3]在史馆期间,他曾七上总裁书,对史书编修提出详细的见解,足见其对《明史》编修的重视。

施闰章则在所作《修史议》一文中指出:“史不可一日无也”,《明史》之修,将要起到“监前代之得失,以信今而传后”的作用。若“废而不修,后将何稽?”[④2]

《明史》之成,黄宗羲的高足万斯同功劳最大,他对史学重要性的认识也最为深刻。他立志要继承弘扬乃师“儒者经纬天地”的经世之学,把历史研究与当世之务结合起来。他这样阐述学术必须经世的重要性:“经世这学,实儒者之要务,而不可不宿为讲求者。……夫吾之所为经世者,非因时补救,如今所谓经济云尔也。将尽取古今经国之大猷,而一一详究其始末,斟酌其确当,定为一代之规模,使今日望而言者,他日可以作而行耳。”这就是说,所谓经世致用,并不只是社会上缺少什么,临时再从历史中去寻找某种借鉴,而是要运用整个史学研究作为立国之根本,所以他把史学视作“治国平天下之业”。他尖锐地批评当时那些只知埋头考据而脱离现实的考据学者说:“吾窃怪今之学者,其下者既溺志于诗文,而不知经济为何事;其稍知振拔者则以古文为极轨,而未尝以天下为念;其为圣贤之子者又往往疏于经世,意以为粗迹而不欲为。于是学术与经济遂判然分为两途,而天下始无真儒矣,而天下始无善治矣。”这就是说,学术一旦与现实社会相脱离,就算不上真正的学问,国家也就得不到真正的治理。所以,他为自己立下了这样的志向:“吾窃不自揆,常欲讲求经世之学。吾非敢自谓能此者,特以吾子之才志可与语此,故不惮冒天下之讥而为是言。愿辍古文之学而专意从事于此,使古今之典章法制灿然于胸中,而经纬条贯实可建万世之长策,他日用则为帝王师,不用则著书名山,为后世法,始为儒者之实学,而吾亦俯仰于天地之间而无愧矣。”[⑤2]这就是说,他敢于“冒天下之大讥”,罢辍繁琐考据之学,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经世致用的实学研究中去。康熙十八年开明史馆,万斯同秉父师之教,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唯一的目的就在于要亲手纂成一代之史,以达到传之万世的经世作用。可见,他是具有多么高的历史责任感。他最后完成的《明史稿》五百卷,便是其经世致用思想的结晶。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史馆总裁的徐乾学,对史学的这种经世功用也有足够的认识。他以顾炎武为师,认为史学与经学一样,“同为载道之编”,“足以范围造化之机,囊括宇宙之事”,“其笔削大典,征信千古,所关甚巨”。他称赞范祖禹《唐鉴》是一面历史的镜子,从中可知得失,考兴替;更赞扬司马光《资治通鉴》“实敷政之要枢”。如今《明史》之修,同样可以起到“扬善惩恶”,“垂万世之炯戒”,“取信于将来”,“传之于后代”的作用。[①4]

明史馆诸史臣们的这些见解,继承了古代史学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更推动了明末清初史学新思潮的形成,对《明史》的编修则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诸位史官所以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明史》编修之中去,就是因为他们把修史作为实现自己经世致用理想的一项事业来对待。

二、“秉笔欲直,持论欲平”,提出“天下之公书”、“万世之信史”的要求

要使史书达到明著法戒、垂训方来的经世作用,就必须首先端正著史态度,尊重历史事实,做到客观公正,不能有所曲笔,这是经常为古代进步史家所强调的,而明史馆史臣们对此尤为重视,这是有其深刻用意的。当时的情势是:在清朝编修曾是其对敌面的明朝史,对于明朝的君臣事迹,尤其是明末抗清英雄的事迹,究竟应该如何对待,是犯于忌讳,曲加隐饰,还是尊重历史,如实记载?这是摆在明史馆每位史官面前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难题,对每一位史官来说,都是一次考验。

曾在史馆参修《明史》七年之久的毛奇龄,率先提出“捏造非史也”的口号。在递给总裁的札子中,他说:“捏造之不可也,捏造则何不可造也。捏造非史也。……夫煌煌信史,而但取文饰,曰生色,真不解也。”又指出“千秋信史,所贵核实,故曰不遗善,不讳恶。又曰劝善惩恶,比之赏罚。”一切“依违姑且调停之说,其于史学皆有害”。[②4]

朱彝尊的言论也相当激进,在写给总裁的几封信中,反复强调“国史者,公天下之书也,使有一毫私意梗避其间,非信史矣”。“国史,天下之至公,不得以一毫私意梗避其间者也”。又说:“史当取信百世,讵可以无为有?”[③4]与毛奇龄的“捏造非史”论相呼应。他更对那种是非不公、毁誉任情,特别是以伪乱真、借史以泄私忿的恶劣作风提出尖锐的批评:“毁誉者,天下之公,未可以一人之是非,偏听而附和之也。”“孔子之作《春秋》,拨乱世反诸正,其好恶一出乎平而已,非若后世史臣有所激于中,借史以泄其忿也。”[④3]朱彝尊还着重指出,门户之见是造成史书是非不公的原因之一。所谓“执门户以论人,是非之不公,其弊有不可胜道者已”。他主张“作史者,当就一人立朝行己之初终本末,定其是非,别其白黑,不可先存门户于胸中,而以同异分邪正贤不肖也”。并自言:“非不知是言出,必有唾其面者,然而,国史,天下之至公,不得以一毫私意梗避其间者也。区区之诚,以南董望阁下冀裁择焉。”[⑤3]可见,他是要以南史董孤的直笔精神,去维护国史的“信史”地位,与一切是非不公的做法作斗争。

汤斌也认为,史家必才备三长,而尤为重要的是“克己无我,幽明不愧”的直笔精神。他反对那种隐讳曲笔的做法,批评明代实录“操笔者多忌功争名之辈”,故“事多忌讳,不可尽信”。他更向清廷坦率指出,皇上统治“亦有未达天心,徒抱片节”之处,并希望皇上“以万世之心为心,焕发纶音,概从宽宥,俾史臣纂修,俱免瞻顾”,也就是放手让史官直于修史,没有顾忌[①5]。在《敬陈史法疏》的最后,他说:“臣在史言史,不识忌讳。”其敢于直笔之胆量跃然纸上,令人肃然起敬。据说,汤斌上此疏后,深为清廷所忌,几于获罪。

潘耒更是大声疾呼著史应实事求是,秉笔直书。他说:“至于史书,是是非非,明著法戒,尤不宜有所回枉。”[②5]他将史官著史比作法官断狱,强调是非曲直,必须一以事实为准,不得有丝毫失正,否则万世将无信史:

作史犹治狱也。治狱者,一毫不得其情,则失入失出,而天下有冤民;作史者,一事不核其实,则溢美溢恶,而万世无信史。

夫论事与断狱同,直者直,曲者曲,方为爰书;实者实,虚者虚,方为公论。倘不问其是非真伪,而概曰隐恶扬善,则是以徇庇为忠厚,以执法为峭刻也,其可乎?[③5]

这一比喻是比较贴切的。他还把这种思想贯穿到《明史》编修之中去。在《修明史议》所提出的《明史》撰写八条原则中,即有“秉笔欲直,持论欲平”两条。他说:

史家大端,在善善恶恶,……少有曲笔,便名秽史。孙盛书桓温枋头之败,吴兢载张说证魏元忠之事,当朝将相,尚直书无隐,况隔代乎?明之亡,亡于门户,不特真小人不容借贷,而伪君子亦不当包容。若忠臣烈士,抗节致命者,宜如文天祥、谢枋得之例,大书特写,以劝忠义;无或如《五代史》不为韩通立传,见讥通人也。至于仪礼之得失,夺门之功罪,从亡之疑信,康斋、白沙、阳明之学术,茶陵、江陵、太仓之相业,论者互有同异,或激扬过当,或刻核失中,惟虚心斟酌,勿主一说,而后是非可定。是故秉笔欲直,而持论欲平也。……直则万世之公道伸,平则天下之人心服。

潘耒特别强调的是对明代的忠臣义士,尤其是明末抗清民族英雄的事迹,应大书特书。这一点针对性非常明确。当时有许多人对此犹豫不决。潘耒多次引历代史书编修的经验教训来说明,他说:“齐高帝敕史臣为袁粲立传,欧阳永叔修《五代史》以不传韩通取讥,元修《宋史》,文天祥、陆秀夫、谢枋得之属皆大书特书,列之忠义。此往事之章章著明者。而或者以为疑,其亦不详于前史之例矣。明有天下三百年,其亡也,食其禄者死其事,其身可杀,其名不可灭也。”[④4]又说:“诸君虑死节者难于表彰,某援元世祖褒奖文天祥、明太祖封余阙之例,力争再始,始得立传。”[⑤4]可见,正是在潘耒等人的再三力争下,明末忠臣死节之士的事迹才得到如实记载。这一点真是功不可没!

潘耒在史馆修《明史》期间,还坚持不避亲朋,不徇私情。据说当时有许多亲朋好友和同里乡亲请求潘耒为自己的祖先列传表彰。对此,潘耒的答复是:“史族浩繁,谁无亲谊?”惟其亲也,更应当尊重他们,怎么可以成其过举,变无为有,凭空虚造事迹来抬举先祖呢?这样做,实际上只能是对自己祖先的一种亵读,“岂为善尊其祖者乎”?潘耒明确表示,自己撰史论人,必“考究是非,不当变乱黑白”,对这些不情之情,一概“断然拒绝”,“知我罪我所不计也”![①6]《文集》卷十一《从亡客问》又载,有客问潘耒:“节义,美事也,君子乐道人之善,子乃苦排从亡,得无伤厚欤?”潘耒答道:“仆虽不肖,亦尝有意发潜表微,山陬海shì@②,有一奇节懿行,亟思表章,况近在梓里,而不乐称述欤?只以实无其事,未敢附和耳。”

作为史官,能如此不避亲邪,不畏权势,以法官自比,而置个人利害得失于不顾,坚持直笔,以此来维护史书的客观性和可信性,这不正是良史所具备的最可贵的品德吗?

从强调文直事核的信史出发,潘耒又对文人修史专意于缘饰文词而疏于事实的作风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呜呼!史学之废,文人为之也。史以载事,事欲其核。事苟核矣,文即不胜无害;事未核而缘饰之以文,失实乱真,贻误千载,弊孰甚焉。昔人以旷世之才,作一书尝三四十年而后成,岂其文词之难耶?网罗事迹,博考而精裁之,是为难耳。今之自命为文人者,方其读史,专求文章之波澜意度,用以资其为文,一旦操史笔,亦惟求工于文词,而事迹之虚实,纪载之抵牾,有所不暇计。若然,则苟据一家之书,稍加润色,即可成史。班氏何须父子世为之,温公何用集天下博达之士,十九年而后成《通鉴》耶?……呜呼!良史如司马迁,而班固称之,不过曰“其文直,其事核”。苟直且核,史家之能事毕矣。[②6]

这个批评是非常具有针对性的。它是对明代文人空虚无根学风的有力针砭,也是对《明史》编修的一种勉励。

施闰章在《修史议》中对史学的直笔传统也有一番感叹。他说:“寿之短诸葛也,比于雪怨,而索米见诋,抑又甚焉。欧阳不为韩通立传,苏公亦尝讥之。夫岁远则异同难明,代近则恩怨多乖。征实则有目睫之虞,矫诬则有人鬼之谴。故以昌黎之才,亦逊谢不遑,史固难哉!”他提出如今修《明史》有八难:考据、裁制、核实、定论、门户、牵制、忌讳、程限,而尤以核实、定论、忌讳为难,因为“事涉本朝,崔鸿匿书不出;因避唐讳,百药甘受世讥。盖文字常伏危机,吹毛动成大戾。”但施闰章最后的态度还是宁触忌讳,而必须“绳以八法”。这种精神和勇气在当时的特殊情势下,确是难能可贵的。

万斯同对那种“好恶因心,毁誉随之”的恶劣作风也是深恶痛绝。他曾说:

史之难为久矣,非事信而言文,其传不显。李翱、曾巩所讥魏晋以后贤奸事迹并暗昧而不明,由无迁固之文是也。而在今则事之信尤难。盖俗之偷久矣,好恶因心,而毁誉随之。一室之事,言者三人,而其传各异矣,况数百年之久乎?故言语可曲附而成,事迹可凿空而构。其传而播之者,未必皆直道之行也;其闻而书之者,未必皆有裁别之识也。非论其世知其人,而具见其表里,则吾以为信而人受其枉者多矣。[③6]

并针对修《明史》对遇到的明代实录曲笔隐讳不实情况加以批评,尤其对明《弘治实录》大加鞭挞:“吾窃怪当时诸公如李文正、王文恪、杨文忠皆有总裁之责,何乃一无纠正而任其颠倒若是耶?中书之堂,既已伴食,兰台之内,又欲随人曲笔耶?甚哉,诸公之靡也!”[①7]据资料记载,万斯同在修《明史》时,“故督师之@③人方居要津,请先生少宽假,先生噤不答。有运饷官遇贼,走死山谷,其孙怀白金请随忠义传后,先生曰:‘将陈寿我乎?’斥去之。”[②7]可见,万斯同身体力行,在权势和金钱面前,不为所动,坚持史家直书原则。

徐乾学在《修史条议》中对史家著史态度亦有很多的论述,认为应像倚相、董狐一般,昭以万世之公论,不因徇情而曲笔,“既不可虚美失实,又不可偏听乱真”,更不可“高下在心,爱憎由己”。并特别强调,对于南明抗清义士的功绩,应实事求是,“量加撰录,无阙表章”。因为“周之顽民,则殷之义士”,各为其主,不可强制。

明史馆朱史臣们对作史原则和态度的论述,可以说是集中国古代史学直书实录思想之大成,其中许多观点则又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也具有代表性。如毛奇龄的“捏造非史也”,朱彝尊的“国史者天下之公书,使有一毫私意梗避其间,非信史矣”,汤斌的“克己无我”,“在史言史,不识忌讳”,潘耒的“作史犹治狱”,“史族浩繁,谁无亲谊”,等等,都是古代史学思想中的闪光精华,至今也是应该大书特书的。至于他们强调对晚明抗清忠臣义士的记载,就不仅体现了史臣们尊重历史、不畏权势的直笔精神,也曲折地透露出汉族士大夫尚存的一点怀旧之念。据载,在史臣们的一再强调下,康熙帝也不得不下谕明史馆臣:“作史之道,务在秉公持平,上应胶执私见,为一偏之论。”“必据秉公论断得正,始无偏陂之失。”[③7]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史臣们解除了后顾之忧。

三、“搜采欲博,考证欲精”

一部史书能否真正成为“信史”,除了编写者应坚持秉笔直书和公正评判外,材料来源是否详实可靠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如果所依据的材料不全或不实,所成之史也就难保详实可信。明史馆史臣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比较一致。他们不仅广网材料,而且对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考辩,对自己所分担的部分更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先说潘耒。他在《修明史议》、《上某总裁书》中认为,史书取材应尽量广博,做到“琐细庞杂,不厌其详”,“博采网罗,不遗余力”。所谓“木石具而后可以筑室,缣素具而后可以缝衣”。在博采的基础上,又必须对材料加以精审的考核,做到“参伍众说,归于一是,乃可下笔”。所谓“庀材须富,裁制须简,聚千腋以为裘,酿百花而成蜜,参伍错综,良非易易”。做到了博采和精审,所修成之史书才不致于有疏漏和抵牾之病,所谓“博则无疏漏之讥,精则无抵牾之病”。“搜采欲博,考证欲精”,就是潘耒提出的修史八原则中的二条。

潘耒所强调的是,《明史》编修,博采、精审功夫更不可少。一则因为明代官方史料只有实录一种,既不完全又多舛错,不象其它朝代有实录又有起居注、日历、会要等,故修《明史》绝不可只据官方史料《实录》一种,而必须广搜其它材料。二则因为明代野史家乘笔记虽多至千百家,然“类多荒诞不根,鄙俚舛错”,不可全信。如“家乘爵里年月可凭,而多虚美;野史记事,言人人殊,影响附会,十居七八。可裨正史供采掇者,十不得一二”。在这里,他还对明代家乘野史笔记的作者提出严厉批评:

国史之敝,其由野史之杂乎?野史者,国史之权舆也;微野史,则国史无所据依。……世之文士,速求名而好著书,不得之目见耳闻,影响传说,辄著于篇,取增卷帙、资谈论而已,乱事实而误正史,不暇计也。夫所以作野史者,正以身不当史官之职,惧贤人杰士、奇节异能之日就泯没,故及时书之,以待后之人。苟不详慎,且将以吾书之纰漏,而反疑所记之人之事为虚,其害可胜道哉!善著书者则不然,必亲见其人,灼知其事,度非吾不能纪也,而后为书;必覆核校量,无一言不核也,而后成书。斯其书可行于今,可据于后,即与国史相表里可也。[①]

这段论述,实属重要。潘耒既充分肯定了家乘野史的价值,并把它提到“国史之权舆”的高度,更着重指出家乘野史的编写要与国史一样,贵在坚持博取精审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明代家乘野史所以数量最多而质量不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作者没有坚持这一原则。

潘耒还建议朝廷下求书之令,遍征天下遗书,或责成各省督抚学臣采访进呈,充入秘府和史馆。并说:“前代七略、七志、四部、四库等书,不过区分类别,编成目录,徒以搜采广博为能,以校勘精工为贵,未有能审论作书之旨,辨其醇疵,综其得失者。自宜剖判白黑,折衷至是。”[②8]当代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认为,潘耒“此议发之清初,不啻为后来乾隆中纂修《四库全书》及撰定《总目提要》之先倡矣。”[③8]

在史馆期间,潘耒曾负责编写明代食货志,在《上某总裁书》中自述其经过道:

窃惟史莫难于志,志莫难于食货。而《明史》食货志视前为尤难,……某不揣固陋,分任此志。……故将明代实录通纂一过,凡片言只字,有关于食货者,悉行节出,琐细庞杂,不厌其详。盖欲使一代物力登耗度支盈绌之故,了然胸中,而后可以下笔也。既以实录为主,又博采诸家著述、名臣奏议,与凡典章故实之书,次第节录,以备参考。必求如是,而后可以无憾。惟是三百年实录,浩如烟海,约计一年一本,每本中节出者,多则四十余纸,少则二十余纸。自洪武至万历,密行细字,抄成六十余本。……他如《西园闻见录》、《砚山斋集考》之类,亦纂过数十种,尚欲遍阅史馆志乘诸书,……篝灯搦管,常至夜分。……体大而思精,著书之准的,窃有志焉。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

当时全力以赴修史者又何止潘耒一人。汤斌的认真精神在前引《与杨树滋书》等文中已述及,在《敬陈史法疏》中,又强调史书编写“取材贵备”,并建议朝廷“开献书之赏,下购求之令,凡先儒纪载,有关史事者,择其可信,并许参考”。毛奇龄治学素重考辨,胆大心细,自云编《明史》期间,“除入直外,日就有书人家,怀饼就抄。……每分传一人,必几许掇拾,几许考核,而后乃运斤削墨,侥幸成文,其处此亦苦矣。”[④5]又在《寄张岱乞藏史书》中,“不揣鄙陋”,乞求张岱将所藏资料借给史馆参考,言真意切,读来感人。[⑤5]《奉史馆总裁札子》则就明正德年间大学士梁储之史事详加考证,全文六千余字,旁征博引,极尽史家考据之能事,不仅是毛奇龄本人求真求实史学想思的集中体现,也是明史馆臣重史料收集和考证的一个缩影。毛奇龄在史馆期间负责起草的后妃、名臣、盗贼、土司等三十余篇传记,篇篇都凝注了作者的心血,朱彝尊则在《史馆上总裁书》中提出了“史馆急务,莫先聚书”的观点,建议朝廷向前代学习,命采书之官,遍括图籍于天下,或下诏各地献书,汇至史馆,让史官“条分而缕析,以类相从”,相互参证考核,择其信者而用之。针对明万历至崇祯朝史事纷繁,稗官野史chǎn@④驳较多,实灵又不齐全,朱氏提出宜采用先编资料长编的办法。他说:“长编成于李焘,其旨宁失于繁,毋失于略。故国史官文书而外,家录野纪,靡不钩索质验,旁互而参审焉,无妨众说并陈,草创讨论,而会于一。”

万斯同对史书取材和考证的看法带有一定的总结性。他自述编写《明史》时材料的取舍方法是:“考问往事,旁及郡志邑乘、杂家志传之文,靡不网罗参伍,而要以《实录》为指归。……因其世以考其文,核其言而平心察之,则其人之本末,十得其八九矣。……凡实录之难详者,吾以他书证之;他书之诬且滥,吾以所得于实录者裁之。虽不敢谓具可信,而是非之,枉于人者鲜矣。”[①9]

正是在史臣们的一再请求下,朝廷的确下旨“求天下野史,勿论忌讳,尽上史馆”[②9]。而据载,史臣们在撰写严嵩、张居正、周延儒等传时,网罗收集到有关资料各五百多页。搜集魏忠贤事迹的材料更多至一千多页。杨椿在《上明鉴纲目馆总裁书》中曾赞扬潘耒在史馆期间的博采精审精神,并指出当时“同事诸君,大率类此”。确实道出了实情。四、“职任欲分,义例欲一”

潘耒在《修明史议》中说:“自唐而上,史成于一人;自唐而下,史成于众人。成于一人者,为之愈难,其书愈善;成于众人者,就之愈易,其书愈不能精。刘知几之论五不可,吴缜之纠谬八条,其言利弊详矣。”而成于众手的官修国史最易产生的弊病是职任不明,体例不统一。为此,番耒明确把“职任欲分,义例欲一”作为《明史》编修的二条原则。他说:“史文备各体,作者无兼才”,一个人的才学都是有所侧重的。这就需要“因能器使”,“各因其长而任之”。历史上修史分工合作较好的,如唐修《隋书》,以魏征等撰纪传,长孙无忌等撰志,而天文、律历、五行三志,则由这方面的专家李淳风承担。宋修《新唐书》,本纪欧阳修主之,列传宋祁负责,天文五行由刘羲叟主之,兵志礼乐由王景彝主之,百官方镇由梅尧臣主之,也是各有侧重,职责分明。特别是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使刘贡父撰前后汉、刘道原修三国至隋、范淳夫修唐至五代,“皆妙极天下之选,各因其长而任之”。如今《明史》编修,参加人员之多,前所未有,更应“博求才彦,因能器使,职有专司,则人之心思萃于一途,而易为精密”。

潘耒接着指出:“大凡作书,最重义例。……今为史亦宜先定规模,发凡起例,去取笔削,略见大旨,何志当增,何志当裁,何传当分,何传当合,先有定式,裁笔者奉以从事,及其成也,互相雠勘,总其事者,复通为钩考,俾无疏漏舛复之失,乃可无憾。”否则,若义例不相统一,则“畛域既分,彼此不相通贯,如昔人讥《唐书》传有失而纪不知,表有讹而志不觉,而《元史》遂有一人立两传者。”可见,职任分明,义例统一,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所谓“分则众目之有条,一则大纲之不紊”。

在对待史书体例方面,朱彝尊也许更为重视。据载,当时明史馆已开局一个多月,却还未见统一的编写体例颁示,朱即上书总裁,畅论作史先定体例之重要性。他说:“作史者必先定其例,发其凡,而后一代之事,可无纰谬。譬诸大匠作室,必先以规矩,然后引绳运厅,经营揆度,始可无失尺寸也矣。”如果说,仅仅是强调作史应先定体例,那么,朱彝尊的这个看法是并无多少新意的。因为在史学史上,已有许多史家多次提出过了。彝尊观点的新意之处,乃在于他能更进一步指出,史书体例应“本乎时宜,不相沿袭,随时而变通”。也就是说,要善于创新,不能墨守成规。而这一论点也是他在总结历代史书编修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他说:“历代之史,时事不齐,体例因之有异。班固书无世家而有后戚传,已不同于司马氏矣。范蔚宗书无表志,后人因取司马彪《续汉书志》以为志,又不同于班氏矣。盖体例本乎时宜,不相沿袭。”又如汉唐宋也有封禅之礼,而作史者不必效《史记》立《封禅书》;德星庆云,嘉禾瑞麦,不绝于世,作史者不必效《北魏》《南齐》书而立《符瑞志》;班史《古今人表》、欧阳修《宰相世系表》、《辽史》“游幸表”、《金史》“交聘表”等,都是创新;《史记》列传有《滑稽》、《日者》,《五代史》有《家人》、《义儿》、《伶官》等,也是各不相同。总之,一句话,“史盖因时而变其例矣”。如今《明史》体例的确定,同样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因为明代的史事也有许多不同于前代之处,如建文逊国、长陵靖难、裕陵夺门、漕运、御倭、厂卫、土司等等。他还认为《明史》应立“世家”,因为明有“魏、定、黔、成、英、临淮诸国,衍圣一公,咸与明相终始,则世家不可不立”。当然,这一意见,后来未被采纳。

朱彝尊关于史书体例本乎时宜、贵因时而变通的观点,在后来乾嘉时期的史家赵翼那里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廿二史札记》专立《各史例目异同》条,指出“篇目之类,固不必泥于一定,或前代所有而后代所无,或前代所无而后代所有,自不妨随时增损改换。”这对我们今天修史也是一种启迪。

朱彝尊关于《明史》体例的看法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反对设立《道学传》。我们知道,正史自《史》、《汉》以来,皆有《儒林传》,但元修《宋史》在《儒林》,言性理林《道学》一传,以言经术者入《儒林》,言性理者入《道学》,后人对此褒贬不一。当时明史馆总裁所定的体例中即仿《宋史》之例,对此,朱彝尊很不以为然,专门写一信提出批评,总的认为儒学的含义大于道学,儒林足以包道学,所以两者应合而为一,不必沿袭《宋史》体例。身不在史馆却又十分关心《明史》编修的黄宗羲听说《明史》要立《道学传》,也移书指责[①10]。后来,总裁果然接受了他们的意见,去掉了《道学传》,钱大昕对此极为赞赏。[②10]

万斯同对历代史书体例也作过深入的分析研究。他有感于史表之缺,故重点对史表之作用作了论述。他说:“史之有表,所以通纪传之穷,有其人已入纪传而表之者,有未入纪传而牵连以表之者,表立而后纪传之文可看,故表不可废,读史而不读表,非深于者也。”[③10]他还亲撰《历代史表》五十卷,开清代史学补表志之风。朱彝尊盛赞此书,称其“揽万里于尺寸之内,罗百世于方册之间,其用心也勤,其考稽也博,俾览者有快于心,庶几成学之助,而无烦费无用之失者欤”?[④6]现成《明史》诸表,多得后人夸奖,这与史官们的重视是分不开的。

此外,如汤斌的《本纪条例》《明史凡例议》、徐乾学的《修史条议》、王鸿绪的《史例议》等,也都对《明史》体例作过热烈的讨论,提出许多颇有价值的看法。如王鸿绪对纪传史体的纪、传、表一志各部分间的关系,便有比较辩证的论述,他说:“纪传志表本属一贯,纪,编年以载其纲;传,列事以详其目;礼乐兵农制度,纪传难以具录,则胪沿革于志以成文;用人贤否不能备书,则疏除罢于表以资考义,取相需无庸矛盾。”这种思想在《明史》的各部分中可得到了体现。

总之,今天我们见到的《明史》,虽经后来修饰,但其体例整齐,首尾贯串,前后呼应等优点,是非常明显的。

五、“勒限太促,必至卤莽”,强调史书编写应有充分的时间。不宜仓促成书

历代官修国史,容易产生的又一弊病是,为求速度,往往仓促成书,结果错误百出,影响全书质量。明史馆开局后,个别编修人员也曾相互催促,片面追求速度,以为明修《元史》不过六、七个月即告成,所以撰稿宜速。针对这一情况,朱彝尊、潘耒等史官立即提出批评,指出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

朱彝尊在专门写给总裁的信中说,史书编书是件非常艰难的事,绝不是轻而易举在短期内可以完成的。刘知几曾说:“书彼竹帛,事非容易”,这话是很正确的。试看历代史学各著的成书时间,《史记》、《汉书》、《北齐书》等都是经过父子两代人的共同努力才撰成的。而姚思廉的《梁书》、《陈书》则经历了三世数十年始成。《隋书》由王劭始撰,次成颜师古,继以魏征等,其十志到唐高宗时才完成。“盖史之难成如此”!哪里象《元史》成书如此之速,造成“其文芜,其体散,其人重复”,错误比比皆是。从当时参加编写的人员看,“以宋濂、王wěi@⑤一代之名儒,佐以汪克宽、赵fāng@⑥、陈基、胡翰、贝琼、高启、王彝等君子之文学经术,宜其陵轶前人,顾反居诸史之下,无他,迫于时日故也”。所以,他恳请总裁“幸勿萌欲速之念,亟止同馆诸君,勿遽呈稿”,以免重蹈《元史》复辙。

潘耒在《修明史议》中也说,史书编写“良非易易”,“司马迁、班固、李百药、姚思廉皆父子世于其职,然而成书。其余亦竭一生之力为之。《晋》、《隋》、《唐》书设官开局,久者二三十年,少者亦数年。《辽》、《金》、《元》诸史,为期太速,故不称良史。明三百年,事迹繁多,功绪棼错,其势不可以速就。若勒限太促,必至卤莽。”其《明史》编修八原则中即有“岁月欲宽”条。

当时他们提出的设想是,至少得花五年时间,甚至更长二十年左右可以将《明史》完成。现在,我们回过头去算算《明史》编修所化费的时间,即使不计顺治二年(1645)首次设馆,也不算至乾隆四年(1793)正式刊行为止,仅从康熙十八年大规模开局编修至六十一年完成底稿,就足足花了四十四年。再看看撰成初稿功劳最大的万斯同,在史馆即达二十年之久。这其中固然有总裁及纂修人员更换频繁,以及其它政治斗争的影响等因素,致使纂修工作时断时续,影响成书速度,但与史臣们力戒仓促成书亦有一定关系。《明史》之历数十年而成的事实,留给后人的不只是一个教训,也说明要纂修一部高质量史书绝非易事,不花一番时间和功力,是不可能速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①1][②1]《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八。

[③1]方象瑛:《明史分稿自序》。

[①2]潘耒:《遂初堂文集》卷六《日知录序》。

[②2]《遂初堂文集》集六《寇事编年序》。

[③2]《遂初堂文集数卷五《修明史议》

[④1]《遂初堂文集》卷九《赠吴子班序》。

[⑤1]:《果堂集》卷十《潘先生传》;卷十一《潘先生行状》。

[⑥1]汤斌《汤子遗书》卷四《与杨树滋书》、《答闽抚金悚存书》。

[⑦1]《汤子遗书》卷三《黄庭表集序》。

[①3]《汤子遗书》卷四《答顾宁人书》。

[②3]《汤子遗书》卷五《二十一史论》。

[③3]朱彝尊:《曝书亭集》卷五十九。《春秋论三》:卷三十五《万氏历代史表序》;卷三十三《答胡司臬书六》。

[④2]施闰章:《余学堂文集》卷二十五《修史议》。

[⑤2]万斯同:《石园文集》卷七《与从子贞一书》。

[①4]徐乾学:《dàn@⑦园全集》卷一《经史赋并序》;卷十《条陈明史事宜疏》;卷十四《修史条议》。

[②4]毛奇龄:《西河合集》卷一《奉史馆总裁札子》。

[③4]《曝书亭集》卷三十二《史馆上总裁书》六、四。

[④3]《曝书亭集》卷五十九《王弼论》、卷三十四《春秋权衡序》。

[⑤3]《史馆上总裁书》四。

[①5]《二十一史论》、《敬陈史法疏》。

[②5]《赠吴子班序》。

[③5]《遂初堂文集》卷六《国史考异序》、卷五《再与徐虹亭书》。

[④4]《赠吴子班序》。

[⑤4]《遂初堂文集》卷五,《与余冲子书》。

[①6]《遂初堂文集》卷五《与徐虹亭书》,《再与徐虹亭书》。

[②6]《遂初堂文集》卷七《松陵文献序》。

[③6]《方苞集》卷十二《万季野先生墓表》。

[①7]《石园文集》卷五《读弘治实录》。

[②7]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卷六。

[③7]分见《东华录》康熙三十一年正月;《康熙起居注》二十二年十一月初一条。

[①8]《遂初堂文集》卷六《交山平寇本末序》。

[②8]《遂初堂文集》卷四《请广秘府书籍以光文治疏》。

[③8]《清人文集别录》卷三《遂初堂文集》。

[④5]《西河合集》书七《复蒋杜陵书》。

[⑤5]《西河合集》书四。

[①9]《潜研堂文集》卷三十八《万先生斯同传》引。

[②9]《曝书亭集》卷四十四《跋绥寇纪略》。

[①10]黄宗羲《移史馆不宜立理学传书》,转引自黄云眉《史学杂稿订存》。

史学思想论文篇3

学衡派多是留学归来的学者,他们对于西方史流的变动自然是清楚的。徐则陵的《近今西洋史学之发展》和陈训慈的《史学观念之变迁及其发展趋势》都刊登在《史地学报》上,对西方史学思潮的变动均作了具体的介绍。学衡派对于西方史学思想的变动作出了积极的回应:其一,关于史学的新观念。新史学派以为,实证主义史学标榜“严密批评史料”和“如实直书”,其实只是科学化史学的初步,史学不仅要研究历史的“然”,更重要在研究其“所以然”。学衡派则说得更明确:考证史料仅仅是历史研究的第一步,“于此又需要第二步工作,即是解释史事之原因变化与结果之由来,及其与过去及未来之关系。凡死的史料、史迹,必须经过如此的解释,而后能于现时人有用。于现时人有关,而后能变为活的历史”(注:《历史研究法》,第34页。)。其二,关于扩大史学研究范围的新观念。新史学派批评旧史学有偏重政治史的弊端,政治史不足包括人类活动的全部,故当扩大史学研究的范围。学衡派于此极表赞成。柳诒徵以为历史范围当无所不包,“广言之,充满宇宙皆历史;约言之,一切文字皆历史”(注:《史学概论》,柳曾符、柳定生编:《柳诒徵史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陈训慈则径直强调,新史学内容的扩充,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曰“质性之繁富”,即昔主政治,今则政治、社会、经济、学术各方面都应网罗无遗;二曰“时间之拓展”,即昔述史迹,远不过数千年;今因地质学人类学等的发展,知人类初史至少可推到75万年前。考古发现及古文字研究,“皆足为荒渺之远古,放其光明”;三曰“空间统一”,即昔旧史家规于民族,今则新史学统观世界(注:《史学蠡测》,《史地学报》第3卷,第1、2合期。)。此种见解自然与实证主义史学的取向已不可同日而语。

与此同时,面对西方史学新陈代谢的新态势,学衡派不能不调整自己的视野,对事关史学主体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自己的判断,以便为其史学研究奠定思想理论的基础。

实证主义史学强调“求真”是治史的唯一目的。兰克诸人主观上希望取消可能造成曲解历史的最大动因??史学的社会功能,把史学变为单纯的人类经验的集锦,变为好古者回味赏玩和其它学科取证的对象。这在实际上无异于取消了史学的存在价值及其科学的属性。而在事实上,他们也难以完全贯彻自己的主张。学衡派十分赞成新史学派的观点,强调史学的社会功能:治史固然要求真,但是求真并非治史的最终目的,“我们研究历史的最后目的,就在乎应用”(注: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13页。)。在他们看来,史学的社会功能主要有三:一是明历史的因果关系,彰往而察来,助益社会进化。柳诒徵说:“历史的好处,不是可以换钱的,也不是可以骗文凭的,主要好处是彰往察来,晓得支配人群以何种方法最为适当”(注:柳诒徵:《历史知识》,《柳诒徵史学论文集》。);二是开拓人们的时空观念,以形成刚健笃实、勇于进取的精神,多识前言往行,增进道德情怀;三是见先贤功业,培养国民的爱国心。缪凤林说:“爱国雪耻,精进自强之念,皆以历史为原动力,欲提倡民族主义必先倡明史学”(注:陈训慈:《历史之社会的价值》,《史地学报》第1卷第2期。)。

历史有无自身的发展规律?客观的历史能否被认识?简言之,历史研究是不是一门科学?这也是学衡派必须加以回答的问题。实证主义史学理论相信史学是科学,这在本质上是对的,但是其失误在于固执历史认识与历史存在的绝对同一性。与此同时,相对主义思潮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根本否定历史学的科学性。耐人寻味的是,学衡派信奉的新人文主义及其自身的崛起,都是欧战后反省西方理性主义的结果;然而,学衡派对于西方出现的相对主义史学,却保持了十分冷静的头脑,他们同样赞许新史学派的观点,既肯定历史学认识的相对性,但是并不怀疑历史学的科学性。

缪凤林指出,历史研究与自然科学的研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就其研究的对象而言,自然科学研究的多是可以直接观察的对象,如动植物、化学实验等等;但是,历史研究的则是人类过往的活动,是永远无法直接观察的对象。即便有先人的遗存或某些原始部落的存在可以证古,但须知“史事皆属唯一,无同样之重演,无绝对之相似,由今证昔,虽可供吾人比较与想象,而今究非即昔也”。也唯其如此,“史学非观察之科学,固可断言者”。此其一;就其研究方法而言,自然科学研究借助于归纳、演绎的方法发明公例后,复可以推勘公例,加以反复试验与验证;而史家在收集和考证史料的基础上,排比事实,列成系统,只“在可能之范围,以再造古人之经验”(注:《中国通史要略·总说》,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第7页。),但所得之认识却无法加以试验。此其二。但是,缪凤林强调说,上述差异的存在并不足以否定历史学的科学属性,“求历史之公例,实治史之一要图,而史之能成科学与否,亦即以此为断”。与自然科学探求可供直接观察与反复实验的客观自然界的规律相较,历史学探求无法直接观察与再现的人类过往历史的公例,固然要困难得多;但是“史家究不能以是而灰心,必将静观默察,深体明证,以求发见公例,以愈显史之用焉”(注:《研究历史之方法》,《史地学报》第1卷第2期。)。缪凤林的见解可以演绎为这样的逻辑理路:科学是主体对于客体所具有的规律性的系统认识,历史的发展有它自身的公例即规律性,历史家可以并正在逐渐地认识它,所以历史学是一门科学。这无疑是正确的判断。陈训慈的看法与此相类,他说,一些学者以人类活动至为变幻,不能以任何科学的准则相绳为由,否定从孔德、斯宾塞、兰克到巴克尔,一脉相承都坚信的历史具有公例,史学是科学的信念,这并不令人信服。因为,“人有个性,亦有公性,至有特变,亦多共通”,史学借助科学的方法,“纵不能得万能之定律,要非无寻得公例之可能”。“观乎此,则史学亦自有其科学性”(注:《史学蠡测》,《史地学报》,第3卷第1、2合期。),尽管它与自然科学毕竟有别。

需要指出的是,真理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对于研究客体认识的相对性和长期性,不是历史学独然;自然科学对于客观自然界的认识虽然具有较大的确定性,但是,归根结底,此种认识也是相对的。科学史上许多公理定律的修正,尤其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现,无不说明了这一点。重要的在于相信和尊重历史发展自身具有的规律性,并孜孜不倦地加以探求。司马迁说“通古今之变”,探索历史变迁、时代兴替的公例,正是中国史学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可以说,缪凤林等人的见解既继承了中国传统史学的特质,又表现了对现代科学精神的执著。

如果说,学衡派对于上述有关史学的内涵、功能及其科学性等问题的判断是明确和正确的;那么,他们对于历史观的选择,则陷入了误区。他们以为,已有的诸如目的史观、宗教史观、政治史观、伦理史观、英雄史观、自然史观(或称地理史观)、唯物史观(或称经济史观)等等,固然不可等量齐观,但却都是不能成立的。那么,在他们看来,究竟应当怎样解释历史的发展?于此,他们的观点不尽相同。陆懋德以为历史的变化是复杂的,取用任何一种原因都不可能解释圆满,较为合理的办法是,就各种史观博采众长,对历史作综合性的解释。张其昀则强调思想是历史的动力。徐则陵、缪凤林等人的主张最为具体,他们提出了“人类的保生欲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说:人类一切活动起于需要,需要莫大于保生,而其适应的方法是向阻力最小的方向进行,逃苦趋乐是其究竟。以此为目标,“人类即因而进化”。明乎此,人类社会历史的一切现象无不可以加以解释(注:徐则陵:《史之一种解释》,《史地学报》第1卷第1期;缪凤林:《中国民族西来辩》,《学衡》第37期。)。以“保生”的欲望解释历史,这与其时梁漱溟将人类文化的发生和发展归于“意欲”,异曲同工。缪凤林等人显然忽略人,人的欲望是不可能凭空产生的,它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的基础相联系。原始人类不会有现代优生健美的观念,现代人类也不会想到回归茹毛饮血。而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贫富的对立植根于社会经济结构之中,也绝非用所谓“保生的方法总是向阻力最小处进行,缘是引起了寄生主义”所能解释的。说到底,“保生”论,也无非是唯心论。要言之,学衡派的史观没有超出建立在进化论基础上的资产阶级唯心论史观的范畴。

综上所述,20世纪20~30年,由于受西方史学思潮的影响,中国史学思想的演进显然也依次存在着三个层面: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新史学思潮、实证主义史学思潮。前者是科学的也是最先进的史流,后二者虽同属于资产阶级史学思潮的范畴,但却体现着由19世纪传统史学向20世纪新史学的转换。学衡派的史学思想无疑处于第二层面上,即实现了从实证主义传统到新史学的转换。

学衡派的史学思想既实现了由实证主义史学向新史学的转换,他们提出了关于中国史发展的总体构想,即倡言史学双轨:普及与提高并重。学衡派认为,依据世界潮流,可预测将来中国史学的发展,必呈双轨并进的态势:“一方以简略之史识,普及于最大多数之人类,以其成‘为人’之常识;一方由少数之专家,从事于分析精深之研究,以充实史料而辨正旧失”。所谓普及,就是宣传中国历史,包括向国人尤其是青年宣传国史和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所谓提高,就是促进史学研究向纵深发展。

在学衡派看来,普及国史最重要的途径是编写中国通史。与断代史相较,它可以更加完整和清晰地展示中国历史发展的自身规律,从而助益人们通古今之变。同时,他们的一个更加重要的理由,是以为时至20世纪30年代,时代与中国近代新史学的发展已经为史学家们准备了必要的主客条件,以编写新的中国通史。张荫麟说:“回顾过去十年来新的史学研究的成绩,把他们结集,把他们综合,在种种新史观的提警之下,写出一部分新的中国通史,以供一个民族在空前转变时期的自知之助,岂不是史家应有之事吗?”学衡派对于中国通史的编写曾作过一系列探讨。概括起来讲,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编写中国通史的指导原则。学衡派主要强调了以下的几个原则:

(一)“明吾民独造之真际”。即须排除所谓的“中国人种西来”说,明确中国历史文化的起源是中国民族独立创造的。自晚清以来,由于西方学者倡言,所谓的“中国人种西来”说风行一时,时至20世纪30、40年代仍称述不衰。学衡派认为,这无非是“欧西文化帝国主义之谰言,欲举我国文化而附庸之也”。而许多学者信以为真,趋之若鹜,以至于“垂为定论,甚至形之著述,纂入课本”(注:郑鹤声:《应当如何从历史教学上发扬中华民族之精神》,《教与学》第1卷第4期。),自损民族的自信力,天下盲从之悲剧,以此为甚。他们起而力斥其非。缪凤林不仅在《史学杂志》、《学衡》、《东方杂志》先后分别发表了《中国民族由来论》、《中国民族西来辩》、《中国史前之遗存》诸文,且在自己的《中国通史纲要》中辟专章再行论列。柳诒徵的《中国文化史》第一章“中国人种的起源”,开宗明义也在于力排“中国人种西来”的谬说。众所周知,后来新中国考古的发展业已证明了学衡派观点的正确性。

(二)弘扬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学衡派认为,新史学的重点在民族而非个人,这就决定了国史的撰写必须着眼于整个的民族。而近百年来中国民族外患频仍,现在日寇入侵,其命运更是危险到了万分。中国民族能否免于灭亡,寻找一条生路,关键在于此一片散沙似的国民能否恢复自己固有的民族精神,团结成坚强的民族,同渡难关。所谓提倡民族主义,就是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此当为撰写通史的一个重要原则。缪凤林说,国史的基本目标,“亦即为如何从讲习国史,以唤醒中华民族的自信心,振起中华民族精神,恢复中华民族堕失的力量。达到结合国人成一坚固的民族之目的,以挽救当前危局,使中华民族永远存在而已。”(注:《中学国史教学目标论》,《国风》第7卷第4期。)

三)正确表述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以增进中华民族的团结。学衡派强调,复兴民族意识是对的,但是必须明确,这里所讲的民族是指中华民族即“大民族主义”,而非是指汉族即“小民族主义”。一些外人常以中国人、满人、蒙人、藏人对称,固然是居心不良;而某些国人提倡民族意识,却突出以汉族为中心的小民族主义,对于中华民族的团结也是有害的。国人应当懂得,“其所谓唤醒本国民族运动,自指整个中华民族而言;其所谓培养自信自觉发扬光大,则指整个中华民族之团结,而促进民族之自信力而言,以国内对国外立论也”。故国史编撰及其教学的旨趣,“当弃以汉族为中心之小民族主义,而提倡整个中华民族之大民族主义,俾全国人民逐渐养成大一统之观感,共同其利害之关系。如是则金瓯虽缺,意识犹定,纵形式或灭亡分裂,而精神则永久团结一致,长其抵抗,失土未始不可以恢复”(注:郑鹤声:《历史教学旨趣之改造?小引》,正中书局1935年版。)。反之,则亲者痛仇者快,祸且不可言矣。郑鹤声撰有《应如何从历史教学上发扬中华民族之精神》长文,对此阐述尤为系统。郑鹤声主张,对于历史上朝代的变更及各族间的冲突,均应视为室内操戈阋墙之争,如今之直皖之战,奉直之争而已。所以,于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叙述,应有所选择,主要当突出民族间相互融合的事实,以明造成今日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过程,和表彰唐太宗一类注意发展各民族间和睦关系的“广义的积极的民族英雄”,而于相反的事实和“狭义的消极的民族英雄”,则可置而不论。张荫麟也明确指出,必须“摒弃一套的理论”,即与传统的决裂(注:吴晗:《记张荫麟》,1946年12月13日天津《大公报》。)。时至20世纪30年代,不少史学家自觉不自觉地在自己的著作中依然流露出的情绪。学衡派上述具体观点的表述未必精当,但是他们提出关于在通史编撰和教学中要正确表述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摒弃以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的原则主张,不仅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而且在今天也仍然是必须遵循的正确原则。

(四)既要突出古代的光荣史,也要突出近代的屈辱史,以增强国人的民族自信力和自觉心。学衡派以为,归根结底,国史编撰与教学的最终目的应在于宣传民族精神,“而不为颓丧民族精神之刺激”。因是之故,中国民族古代的光荣史,诸如汉唐的统一盛世以及蒙恬败匈奴、张骞通西域、苏武不辱使命、郑和下西洋等的历代伟大人物及其业绩,固当浓墨重彩,予以突出宣传;近百年中华民族备受列强侵略、丧权辱国的屈辱史,也“自当详加阐述”。因为“说明近世中国民族受列强侵略之经过,则激发学生之民族精神,并唤醒其在中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注:陈训慈:《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草案》,《史学杂志》第1卷第1期。《中国通史纲要?自序》,钟山书局1932年版。)

(五)忠于史实,以求信史。柳诒徵特别强调这是史德问题,也是编纂通史最基本的要求。其时有人倡言,学校教育既以三民主义为中心,历史教学也应当主要讲与民族、民权、民生相关的内容,以服膺“党义”。缪凤林表示坚决反对。他认为,只能说三民主义植根于中国历史,这也正是国民所以能理解它的原因所在;但是,绝不能本末倒置,根据三民主义去剪裁中国历史:“言党义者,当奉历史为中心,不当削通史以就党义”(注:《中国通史纲要?自序》,钟山书局1932年版。)。这依陆惟昭的话说,就是研究理解历史,须“以人类社会为标准,不以特殊阶级为标准”。“要用真实的学者精神研究历史,不以作史为手段”(注:《中等中国历史教科书编辑商例》,《史地学报》第1卷第3期。)。学衡派的此种主张,不仅符合历史唯物论的观点,而且在其时能如此直言不讳,更是难能可贵的。

二是关于编写通史的方法论问题。于此,学衡派的见解更显具体:其一,“认中国历史为世界史之一部分”。柳诒徵认为,中国史“殆不过世界史中之一部域,一阶程,吾人正不容以往史自囿”(注:《中国文化史?弁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陈训慈则谓须了解“中国文化对于世界文化之关系”(注:《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草案》,《史学杂志》第1卷第1期。)。他们都是在强调应将中国历史置于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但表述得最具体的是陆惟昭。他指出,中国本为世界列国之一,其与世界的关系犹如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以,“中国史固当具世界眼光”,重视历史上中国与世界发生的相互关系。这自然并不是意味着要将世界事实牵强附会到中国,“乃是将世界眼光,观察国史”;也并不是意味着要以世界历史去规范中国历史,“乃是把中国历史,加入世界历史”。譬如,元代的西征和玄奘取经,无疑是关乎欧亚国际之大交涉与中印文化融合的重大历史事件,但因当时的史家只有中国眼光而缺乏世界的眼光,故于如此重要的史实却记载甚略,今日已觉非常可憾。由是可知,“则以中国史为世界史之一部分,乃是编中国史正当方法,也即是今后必趋之方向”(注:陆惟昭:《中等中国历史教科书编辑商例》。)。

其二,“削笔标准”及其史事的组织。历史浩繁,史家著述不能不有所取舍。缪凤林等人讲,著史应能论其大而忽其细,执简驭繁,以表现历史演进构成之真相。这大略也代表了其时新史家的一般见解,但不免失之于笼统。张荫麟是学衡派史学家中善于作理论思辩的学者。他认为,无论史家自觉与否,他们事实上是依据五种标准,取舍史事:一是“新异性的标准”。史事除了具有时空的特殊性外,还有内容的特殊性,后者即为史事的“新异性”。史事的重要性与其自身的“新异性”成正比。这里有几种情况:(1)史事于当时富有“新异性”,其后类似者迭出,后起者的“新异性”递减,而作始者的“新异性”却并不减;(2)相类者若甚少,则后起者仍不失其“新异性”;(3)“新异性”是相对于一定的历史范围而定;(4)“新异性”相对于我们的历史知识而言。因某些先例未被认知,其后起者的“新异性”自高,此种情况将随着人们历史知识的增进而改变;(5)“新异性”所代表的社会范围有不同,故不仅要注意社会局部的“新异”,尤当注意社会全部的“新异”。二是“实效的标准”,即要看史事影响于人群苦乐的大小。三是“文化价值的标准”,即真与美的价值。以“新异性”为准,灼见与妄诞的思想,精粹与恶劣的作品,有同等的“新异性”。由于哲学上真的判断与文学艺术上美的判断,尚无定论,“故在此方面通史家容有见仁见智之殊”,且文化价值的观念既随时代而改变,此标准自然也是变动不居的。四是“训诲功用的标准”。即得失成败的鉴戒与道德的评价。旧史家大抵依此标准,但是“近代史家的趋势是在理论上要把这标准放弃,虽然在事实上未必能彻底做到”。在通史里,这个标准当予以放弃,这不是因为历史不具备训诲的功能,也不是因为它不值得注意,而是因为它不是通史的任务,当归于其他的学科。如,战争的成败当归于军事学,人物得失教训当归于社会心理学中的“领袖学”的范围。五是“现状渊源的标准”,即以与现实关系密切者为重要。近代史家每以详近略远为标准,但这不可一概而论。“历史的线索,有断而复续的;历史的潮流,有隐而复显的。随着社会当前的使命、问题和困难的改变,久被遗忘的史迹每因其与现状的切合而复活于人们的心中”。张荫麟强调,以上除第四条外,史家编纂通史当自觉和严格地合并加以采用。

张荫麟概括的上述五种“削笔标准”,确为史家尤其是新史家所实际应用,因而合符实际,具有合理性。他强调的所谓“新异性”,实指史事所具有的反映历史划阶段发展的意义。故他说:“我们的理想是要显出社会的变化所经诸阶段和每一段之新异的面貌和新异的精神”。秦、汉、隋、唐、宋、元、明、清都曾统一过中国,但是秦的统一是中国历史的创始者,故其“新异性”较后起者为大;同样的道理,张骞“凿通西域”和毕升发明活字印刷,自然也都具有极重要的“新异性”。张荫麟强调尤其当注意“社会全部的新异性”,无疑是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所谓“实效的标准”和“现状的标准”,强调了注重史事对于社会历史与现实的影响。而他在谈到“文化价值的标准”时,注意到了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念是随着时代的变动而变动的,则表现了可贵的辩证思维。张荫麟断言编纂通史必须放弃“训诲的标准”,也许有失精当,且与其“文化价值的标准”说也不无矛盾;但是,从总体上看,他所概括的五种削笔标准和主张自觉和严格的加以综合运用(训诲标准除外),具有很强的学术指导意义却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如此,他关于“对文化价值无深刻的认识的人不宜写通史”,“知古不知今的人不能写通史”的见解,更是十分深刻的。

张荫麟的见解并未止于此。他进一步指出,在依标准选择了史事后,尚须借助四个范畴才能将之统贯成一个有组织的系统。这就是:因果的范畴;定向的发展范畴;演化的发展范畴;矛盾的发展范畴。因果的范畴不必说,所谓定向的发展,是指一种变化的过程。其诸阶段互相适应,而循一定的方向;所谓演化的发展,也是一种变化的过程,但其诸阶段中任何两个连续的阶段皆相近似,而其作始的阶段与其将毕的阶段则绝殊;所谓矛盾的发展,同样也是一种变化的过程,但是,“肇于一不稳定组织体,其内部包含矛盾的两个元素,随着组织体的生长,它们间的矛盾日深日显。最后这个组织体的内部的冲突绽破而转成一新的组织体,旧时的矛盾的元素经改变而消纳于新的组织中”(注:《中国史纲?自序》,张云台编:《张荫麟文集》,科学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张荫麟说,演化的发展与定向的发展,矛盾的发展与定向的发展,分别可以是同一事情的两个方面,惟有演化的发展与矛盾的发展则是两种不同的事情。他所谓的定向的发展实指发展的“共性”,而演化与矛盾的发展则是其“殊性”,即分别指渐进的发展与突变。张荫麟将史事的组织仅仅归结为上述四种范畴的统贯是否科学并不重要;重要在于,他看到了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包含渐变与突变相统一的过程,因而主张须藉此去理解和统贯史事,这与一般史家只强调因果范畴不同,它合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表现了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具有宏富的内涵,是值得重视的。张荫麟的上述思辩,使学衡派关于通史方法论的见解顿生光华。

其三,内容与形式、科学与美术的统一。学衡派认为,著史的内容当求实,是属于科学的问题;而著史的形式,如史事如何选择,如何表述,则是属于美术的问题。二者必须兼顾。历史是过往的人类生活,其本身是生动的。求真实不仅不会令历史著作沉闷,相反,唯真实最生动,问题在于如何表现真实。陆懋德说:“试观鲜花美景,乃是至真至实,而乃至为可爱,故知历史上之真实人事,并非沉闷无味,而作史者使变为沉闷无味者”,即端在历史家表现无力。张荫麟认为,通史欲引人入胜,须如讲故事般娓娓道来,尽可能少引或不引原始材料,以减少沉重感。

学衡派的史家多心存编纂中国通史之志。陈寅恪“平生的志愿是写成一部《中国通史》”,惜未能如愿。缪凤林先后出版了《中国通史纲要》(三册)与《中国通史要略》(三册);张荫麟则出版了《中国史纲》(上册)。他们的著作颇能体现上述学衡派关于通史编纂的原则与方法。尤其是张荫麟的著作结构精当,文字简洁优美,产生了很好的影响。该书新近仍被再版,说明其富有生命力。

学衡派从普及国史的角度强调从通史的编纂,复从史学发展即提高的角度强调专史的研究,以为二者相辅相成,并行而不悖:“夫惟通史能普及,斯历史益能尽其裨益人生之使命;惟专史有精究,斯史学能有无限之增拓(分析专究虽如疏阔,但合之往往有造于通史)。两者之间,尤必谋相互之联络,异日相与并进,必能由相反而相成,以促成史学之进步”(注:陈训慈:《史学蠡测》,《史地学报》第3卷第5期。)。不过,他们强调说,重视专史研究还不仅仅是发展史学所必须,更重要的是它同时体现了中国传统史学观念的更新。旧史家一般是不研究专门史的,清代学者大多是抱住《二十四史》,或重修,或校订,或补充,于深入与重点研究某一个问题,则不甚措意。同时,旧史家根于帝王,专注朝廷,而忽略了历史进化的主体即民族与社会的生活,故视野狭隘。这反映在中国史部上,则是分目不广,大抵以书为类,甚少以事为题。今史标举民主,史例自当因时而变,即当扩大史的范围,如农商渔牧、工艺医药、建筑绘画、音乐文学、宗教风俗,以及军事外交、政治教育、路电邮船,等等,上下古今,胪举万流,无不可“仿欧美之例,著为专门之史”。不惟如是,从前的历史不过范围数千年,今则由人类学的发展而可推知数十万年之前;从前只人类有史,今则推至动物植物以至于矿物地质等等,莫不可以有史。依柳诒徵的说法,这叫“革新正史”,“运用以新法,恢弘史域”,“于史界开新纪元”。依郑鹤声的说法,历史不仅不是一个残余的名词,而且是一种涵盖各类科学的一门科学(注:柳诒徵:《中国史学的双轨》,《史学与地学》第1期;郑鹤声:《汉隋间之史学》,《学衡》第33期。)。由是以观,史学的堂庑固然大为展扩,而注重专史研究也自成了势所必至之事了。

学衡派以为,专史从理论说虽是无所不包,但是究其实际,无非分类与断代两种。前者若中国文化史、中国政治史等,为通史性的专门史;后者若汉代文化史、汉代政治史等,为断代的专门史。从这个意义上说,专史研究也应当是双轨并进。对于促进专门史的研究,柳诒徵诸人提出了两方面的设想:其一,编纂《全史目录》与《国史长编丛书》。柳诒徵力主编纂《全史目录》。他指出,整理中国旧史并非易事,入手之法,首先宜编一全史目录。传统目录家分经、史、子、集四部,划史于经、子、集之外,既无以见史之全体,即就史书一部分论,所谓正史、杂史、编年、纪传等类,分划也欠精当。近年新书、古器层出不穷,尚未见有人合新旧之书,成一详备的目录以飨学者,欲整理旧籍,不得要领。故他主张联合同人,编就《全史目录》,打破传统经史子集及正史编年等的范围,以分代史、分类史、分地史、分国史为纲,而以经史子集及近出新书包括外国学者研究中国历史的著作,复推及图谱器等,凡与历史有关者,均为条举件系,汇为一编。诸学者分工合作,专任一朝或一类,全书应含提要及索引。书成,三年增补一次。各大学图书馆及历史博物馆均应购置,以便利学者。应当说,柳诒徵重视史学目录的编纂工作是合理的,因为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但是,失之求全。新旧史书浩若烟海,层出不穷,编专题目录可行,欲编全史目录不仅财力难支,而且在事实上不必要,也是难以做到的。较比起来,张荫麟、张其昀等人主张编纂《国史长编丛书》,可操作性就很强。他们并不要求长编有统一的体例,知人论事,不拘一格,随得随刊,只要求是有新意的专史研究著作。长编在促进专史研究的同时,也即为通史的编纂提供了基础。张其昀说,“此非徒为少数人谋,后来任何有志通史者,均可用为凭藉”。“这是我们共同的理想”。时当抗战时期,长编未能如愿。张荫麟不幸英年早近,张其昀后到台湾,利用其影响,终有机会编纂《中国丛书》,10年间成书300余种,自谓“可算了了当年志愿”,足见其执著(注:《中华五千年史自序》,《张其昀博士的生活和思想》上,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8页。)。

其二,成立中国史学会,以加强对史学研究的组织与规划。学衡派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史学研究中的组织与规划工作。1920年初,南京高师文史地部在原有的地学会的基础上成立史地研究会,会员数十人,柳诒徵与竺可桢、徐则陵、白眉初同为指导员。1921年创办《史地学报》,缪凤林出任总编辑。该刊第1卷第2期即发表了陈训慈的《组织中国史学会问题》一文。作者主张可由各大学的史学教授及专门史家联合发起成立中国史学会。他认为,成立中国史学会,有三大益处:促进实学研究;阐扬中国文化;收集与保存史料。中国史学会的任务当包括:(1)整理旧史;(2)编订新书;(3)探险考察;(4)保存古物;(5)组织图书馆、博物室,供学者以及社会之参观与研究;(6)参预近史:促进清史之编定、发行年鉴、收集近史资料等。第1卷第2期则有短评《国际学术团体与吾国》指出,1921年的国际美术史公会与维也纳东方古物博鉴会,都不曾有中国史家出席和阐扬中国文化,令人慨叹。往后国际交流日多,中国学者应多出席。但这不能寄希望于政府,当靠国中学者起而组织学术团体。“史学会可以发扬吾国之文化,济世界学者之不及,实尤为切要之图也。”1922年,张其昀在《学衡》第5期撰文,也提出了成立中国史学会的问题,并谓:“吾人鉴于前史馆志局之失败,则中国史学会当如何讲究组织,确定步骤,明立科条,审定区域,使有总纂,以为举纲领,有编辑以尽分功,以其所能,易所不能,或事分析,或事综合,互相合作,秩然有序”。(注:《刘知几与章学斋之史学》,《学衡》第5期。)更明确指出了成立中国史学会的目的,要在于发挥其组织与规划的作用。1923年万国历史学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第51次年会,请各国派代表参加。中国教育部通令各省教育厅说“得自由出洋与会”,敷衍了事。《史地学报》于此力予抨击,同时再次呼吁史学界同仁,联手成立中国史学会以与世界对话。1926年,《史地学报》改称《史学与地学》。1929年,《史学与地学》分为《史学杂志》与《地学杂志》。值得注意的是,《史学杂志》自署由南京中国史学会编辑。其创刊号上有《本志启文》说:“本志由中国史学会同人编辑发行,以发表研究著作,讨论实际教学,记述史界消息,介绍出版史籍为宗旨”。查其主要编纂者,仍然是柳诒徵、缪凤林、郑鹤声、张其昀、陈训慈诸人。所以,所谓“中国史学会同人”实际就是原先史地研究会中从事史学研究的那些会员。这也就是说,柳诒徵、缪凤林等学衡派中的史学家们率先打出了“南京中国史学会”的旗号,他们显然是希望借此促成代表全国的中国史学会的最终诞生,用心可谓良苦。

史学思想论文篇4

学界对周谷城史学研究的关注可谓由来已久,但对其学术价值的认同和深入研究则在改革开放以后。1996年11月,世纪学人周谷城去世,学界随之出现了一股“周谷城研究热”,学术成果纷纷涌现。但略感遗憾的是,学界尚未对此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加以总结。笔者不揣浅陋,拟就此问题加以梳理,以期学界的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周谷城是“纵论今古,横说中外”的学术大家。其史学思想堪称博大精深。但就其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和重要性看。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生活系统》、《中国社会史论》、《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古史分期观、反对欧洲中心论、“无差别境界论”、“时代精神汇合论”和中西文化观九个方面。十年来,学界对周谷城史学思想的研究可谓方方面面、林林总总,但总体上并未超出上述九个方面。

一、关于周谷城的《生活系统》

《生活系统》是周谷城早年撰写的一部历史哲学著作,成书于“”和大革命期间。该书的基本宗旨是阐明“生活的真相”。反对各种主观武断的人生观和社会理论,对周谷城以后的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指出:“这在我个人的学术体系上似乎是一个框框,但我后来的工作,如果称得上是治学,却实是依这个框框进行的。”

十年来,学界对《生活系统》的写作旨趣颇感兴趣。张志哲认为,“《生活系统》力图表明这样一种哲学观点:任何思想都不是偶然产生的,而是来自现实生活;生活本身使人有所感,从而产生了各种看法和见解。”武克全指出,《生活系统》把知、情、意三种精神状态与治学相联系,而不同的精神状态又与不同性质的学术相联系,这就决定了周谷城后来治学领域的广泛。孔繁敏认为《生活系统》贯穿于周谷城的史学研究,“《生活系统》是周先生学术思想体系的萌芽,它与30年代所写的《历史完形论》和60年代所写的《统一整体与分别反映》以及《所谓意境》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莫志斌对《生活系统》的学术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生活三境轮转进化的人生观虽然不是十全十美,甚至在某些方面也不无缺失,然而,这种人生观的提出对于会通古今、融合中西,以及调和科学与人生观来说,堪称为一个楷模。”

二、关于周谷城的《中国社会史论》

大革命失败后,周谷城开始了著书立说的大学教授生涯。但他仍然关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参与了“中国社会史论战”。在此期间,他撰著而成《中国社会之结构》、《中国社会之变化》和《中国社会之现状》三部社会学著作,后来合称《中国社会史论》。

十年来,《中国社会史论》的革命性和学术性为学界所认同。姜义华先生在分析《中国社会史论》的写作宗旨时指出:“他努力运用自己所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变迁,剖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试图说明改造中国社会现状的途径。”孔繁敏指出:“他的写作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专从历史上下手,探寻历史上中国的真相,揭示中国社会转变的原因,以图改造现实状况。”张光武认为,《中国社会史论》是周谷城史学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该书为以后的周著《中国通史》打下了坚实基础。莫志斌认为,《中国社会史论》的最大的特色就是运用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阶级分析方法,特别是阶级斗争理论。他对《中国社会史论》的学术性给予了肯定,“他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作指导,对中国社会的结构、中国社会的现状以及近代社会的变化,作了极为全面和深刻的分析,从而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需要指出的是,周谷城本人并不讳言《中国社会史论》存在的某些缺憾,坦承该书过于偏重阶级斗争而辩证性不足。

三、关于周谷城的《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是周谷城撰写于三十年代中后期的代表性史学论著。十年来,学界对周著《中国通史》及其“历史完形论”给予了相当的关注和研究。

“历史完形论”在建国后的一段时期屡屡被认定为资产阶级史学的黑论而横遭批判。莫志斌富有针对性地指出。“历史完形论”是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史学理论,而不是什么黑论。徐复芝认为,在白色恐怖的历史条件下,周谷城在《中国通史》中不可能公开标榜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而“历史完形论”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新见解、新阐释。学界对周著《中国通史》的学术成就给予了肯定。杨志刚认为,周谷城注重在世界史的总体格局中研究中国史,周著《中国通史》是一部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国通史。莫志斌认为,周著《中国通史》无论是在谋篇布局还是在具体论断上都不乏独特之处。徐复芝指出,周著《中国通史》的坎坷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现代史学发展的曲折历程,该通史在中国的通史著作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美国学者德里克认为,周著《中国通史》注重历史证据,灵活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解释中国历史的最佳范例。但也有学者认为该通史存在某些偏颇之处。赵梅春指出:“由于周谷城过分地关注通史著作表现出历史的完整性,对纪传体、编年体、章节体等史体一概否定,有失偏颇。……中国通史的内容侧重于社会变化方面,这样固然便于完整把握中国历史的变迁,但个人的活动、学术文化等被忽略,难以反映出历史本身的丰富内涵。”

四、关于周谷城的《世界通史》

周著《世界通史》是周谷城在40年代后期撰写的又一部代表性史学论著,也是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世界通史。十年来,该通史以其新颖的史学理论和编撰旨趣而饮誉学界。

关于周著《世界通史》的史观。研究者认为,周著《世界通史》强调世界史的统一整体和有机组织,其史观为“整体史观”。莫志斌分析说:“周谷城的《世界通史》打破国别史集合的世界史旧框架,力求从部分与全体的对立统一角度,综合鸟瞰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或统一整体。”张广智从反对欧洲中心论的角度指出:“周谷城在他的《世界通史》中,贯穿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反对欧洲中心论,倡言世界史编撰的整体观念。”李勇认为,周著《世界通史》从“历史完形论”的内在要求出发,着力揭示世界史的有机整体性,这样的编撰观念也就是“整体史观”,与近年来风靡史坛的“全球史观”相接近。顾晓鸣指出,周谷城在史学研究中具有世界眼光,能够以健康平等的心态看待世界和自我,因而既能够坚决地反对欧洲中心论又没有陷入狭隘的民族中心主义。于沛对周著《世界通史》把中国史纳入其中的做法表示了赞许,反驳了某些海外学者攻击该通史散布“中国中心论”或“汉族中心论”的虚妄之论。姜义华先生也指出:“将中国置于世界联系之中,这本是客观而公正的态度,与将中国看作世界的中心风马牛不相及。”此外,研究者普遍肯定周著《世界通史》成功地运用了比较法,认为周谷城是新时期倡导中外史学比较研究的先驱人物。

五、关于周谷城的古史分期观

古史分期问题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无可回避的理论问题,学界对此问题聚讼纷纭,长期争论不休。周谷城在其漫长的学术生涯中对该问题做了不懈的思考,也多有论述,是古史分期流派中“东汉封建说”的倡始人。

莫志斌认为,周谷城的“东汉封建说”既是他注重世界全局性的结果,也是他独立深思的结果,因而能够独树一帜。孔繁敏认为,古史分期问题是近代史家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对历史分期看法的不同,实际上也就是历史观的不同。王秀青认为,“东汉封建说”立足于周谷城对中西历史充分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是周谷城几十年来治学的经验总结。她指出:“尽管他的研究结论尚有商榷的余地,但是他因中西比较的方法表现出来的宽阔视野和因比较而得出来的结论都充分体现出他不懈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陶用舒对周谷城的“东汉封建说”给予了高度评价:“独具特色,理论充分,当为一家之言。”

六、关于周谷城反对欧洲中心论的问题

周谷城是中国学界反对欧洲中心论的先驱人物,周著《世界通史》堪称反对欧洲中心论的通史佳作。建国后他又多次阐述欧洲中心论的荒谬和危害。

肃清欧洲中心论的消极影响是中国学界面临的艰巨任务。十年来,学界对周谷城率先起来反对欧洲中心论表示了极大的关注。研究者认为,欧洲中心论与周谷城的“整体史观”不相容。这是他能够实事求是地反对欧洲中心论的内在原因。张广智强调:“周谷城从世界历史的全局观念或统一整体出发,断定欧洲中心论是荒谬的,但必须指出周氏的思想是全面的而非偏激的。”李勇认为,周谷城的“历史完形论”与欧洲中心论不相容,这是他率先起来反对欧洲中心论的学术动因。学界对周谷城反对欧洲中心论的努力和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所提出的观点和作出的论证,对于‘欧洲中心论’这一顽症,可以说是一剂良药。”多数研究者肯定周谷城是彻底的反对欧洲中心论者,但也有学者认为,周谷城虽然在主观上坚决地反对欧洲中心论,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并不彻底。

七、关于周谷城的“无差别境界论”和“时代精神汇合论”

20世纪60年代前期,周谷城撰文探讨史学、美学和文艺理论问题,结果引发了全国性的学术大论战,论战影响之大,甚至引起了海外学者的关注。

关于论战的缘起,武克全分析说:“周谷城从史学、美学、艺术创作的角度,阐述了如何正确认识矛盾斗争的限度、矛盾斗争与矛盾统一的关系,如何认识时代与时代精神,如何正确认识科学、道德、艺术的社会功能等重大问题的看法,批评了当时支配一切的‘斗争哲学’的错误思潮。周谷城的这些文章,特别是其中提出的‘无差别境界’和‘时代精神汇合论’,立即招来了一场人多势众的围攻。”志斌指出:“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意识形态领域过火的政治批判不断升级的情况下,他在自己熟知的领域进行学术研究,发表一系列文章。阐述了‘无差别境界论’和‘时代精神汇合论’等学术观点,虽然由此而引发了大的学术论争,但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与对方辩论。真正表现了一位正直的学者的学术良知与无私无畏的学术勇气。”姜义华先生精辟地分析了论战的背景和实质。20世纪60年代前期,党内外对1958年以来的重大失误作了一些反思和纠正,但与此同时。阶级斗争的弦也越绷越紧,纠“左”努力被指责为要复辟资本主义道路。在此情形之下,周谷城挺身而出撰文纠“左”,其“无差别境界论”和“时代精神汇合论”与当时居于支配地位的“斗争哲学”对立,因而很快就引发了全国性的学术大批判。

八、关于周谷城的中西文化观

史学思想论文篇5

一、两汉时期。现实政治生活中的辟雍与太学

元朔五年(前124)丞相公孙弘、太常孔臧等根据武帝的诏书,提出建设太学的具体计划:“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太常择民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郡国县官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常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汉武帝接受建议,西汉太学建立。西汉中后期,太学的规模和影响呈日益扩大之势。辟雍是周代的大学教育机构,作为追寻周代精神而起的机构是在西汉后期儒学全面向政治渗透的背景下被提上日程的。成帝时“丞相大司空奏请立辟雍,案行长安城南”,结果因成帝驾崩未能成行。平帝时王莽,于元始四年(公元4年)“莽奏起明堂、辟雍、灵台,为学者筑舍万区,作市、常满仓,制度甚盛”。汉很快被王莽所篡,新朝国祚短暂,辟雍在西汉存在的时间很短。

东汉建立后,儒学在皇权的支持下落实到政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太学、辟雍很快在洛阳修建起来“建五五年,乃修起太学……中元元年,初建三雍”。太学和辟雍在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电子版《后汉书》中查询到辟雍出现69次,太学出现109次。我们知道,周的文化精神虽是汉政府效仿的对象,但是建立在家国合一,宗法血缘之上的礼乐制度已经消失在春秋战国的战火硝烟之中。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汉代文化建设虽重视礼乐文化传统,但内容和形态上都与周有本质的不同,这就决定汉代的大学“太学”与周代的大学“辟雍”有着本质的区别,表现在实际的运作中两者地点分离,两者各自具彼此不能替代的功能。

1 两者各自有独立的建筑。“光武初兴,愍其荒废,起太学博士舍、内外讲堂,诸生横巷,为海内所集。明帝时辟雍始成,欲毁太学,太尉赵熹以为太学、辟雍皆宜兼存,故并传至今”。这则史料明确地表明了在东汉。太学和辟雍是作为两个机构存在,各自有各自的建筑。太学先建成,辟雍后建,但是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后汉书·明帝纪》注释中引用《续汉志》的资料讲到在举行养老礼时的程序:三老、五更“皆齐于太学讲堂。其日乘舆先到辟雍礼殿,坐于东厢,遣使者安车迎三老、五更,天子迎于门屏”。太学和辟雍拥有各自的建筑,太学的标志建筑是讲堂,辟雍是礼殿,两者有一定距离,但是距离不会太远。考古的遗址发掘也证明了两者是互不统属的建筑:王仲殊《汉代考古概说》中绘制的东汉都城平面图上,两者在都城外东南方向,相临而建,辟雍在太学南。考古报告指出:“太学的遗址主要有两部分构成:一部分在辟雍之北,周围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00米:另一部分在它的东北约100米处,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50米。明堂和辟雍建于光武帝建武中元元年(56年),在平城门和开阳门外约1000米处,辟雍在东,明堂在西,相距约150米”。

2 两者各自有独立的功能。三国魏国名臣王朗谈到汉代历史说:“辟雍所以修礼乐,太学所以集儒林,高襟所以祈休祥”;晋朝纪瞻也有基本相同的看法:“辟雍所以班礼教,太学所以讲艺文”。东汉时,辟雍主要的功能是举行养老礼和大射礼。《汉官仪》记载“辟雍去明堂三百步。车驾临辟雍,从北门人。三月、九月,皆于中行乡射礼”。《后汉书》中记载的明帝、和帝、顺帝在辟雍中的活动是举行飨射札、养老礼。《白虎通·辟雍》:“大学者,辟雍,乡射之宫”。孙诒让《周礼正义》卷五十九云:“案乡大夫之射,不得在辟雍,而班氏以辟雍为乡射之宫者,乡与飨通,即诗大雅灵台孔疏引韩诗说所为春射秋飨也,依其说,则辟雍为天子大射之宫”。辟雍中的典礼仪式一方面起到教化民众的作用。同时作为皇帝施政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意识形态建制的一部分,它通过象征性的仪式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上面引用《续汉志》的资料中三老、五更到辟雍后:“天子迎于门屏,交拜,导自阼阶,三老自宾阶升,东面。三公设几杖。九卿正履。天子亲袒割俎,执酱而馈,执爵而醑。五更南面,三公进供,礼亦如之”。在整个程序中,皇帝处于尊位,从象征尊位的阼阶进礼殿;象征社会生活中最德高望重的老人,只能从宾阶进入礼殿。之后的讲经更是耐人寻味:“飨射礼毕,帝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皇帝正坐讲经,意味着皇帝即是君又是师拥有对儒家经典的解释权力,经学大师只能如弟子一样听讲问难,丝毫没有一点为君师的特权。

光武帝时戎马未歇,就着手修建太学。顺帝时修缮太学“乃更修黉宇,凡所造构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几乎每位皇要亲临太学,视察工作,并且给予太学师生各有等差的赏赐,以示优容。太学在东汉的功能主要有一、为政府培养行政人才。“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董仲舒建议在太学设立后得到了实施。通过考试选拔,博士弟子进入行政系统。东汉时随着太学人数的增多,政府从太学选拔人才的路径越来越广:东汉初太学的考试设甲乙两科;质帝时,规定不再分科,岁试只取高第“岁满课试,以高第五人补郎中,次五人太子舍人”。桓帝时,废除了取官的名额限制,以通经多少作为录用迁升的标准,并更定课试办法,两年一试。二、太学是全国的学术中心。这里汇聚了著名的经师讲学论道,赵翼在《陔余丛考》中专门列出“两汉时受学者皆赴京师”条:“经义之专门名家,惟太学为盛,故士无有不游太学者。及东汉中叶以后,学成而归者,各教授门徒,每一宿儒门下著录者至千百人。由是学遍天下”。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议郎蔡邕、张训等正订六经文字,刻成熹平石经,立在太学的讲堂外,作为经书的标准版本,“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

二、东汉时期,人们思想观念中的辟雍与太学

如上所述,辟雍、太学在两汉是各自具有独立地位的机构。然而,在东汉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两者却被混而为一,主要表现是用辟雍指代太学。

王充《论衡·骨相》篇中有“韩太傅为诸生时,借相公五十钱,与之俱入璧雍之中,相璧雍弟子谁当贵者。”我们知道,汉武帝时辟雍还没有营建,王充所指只能是西汉的太学。蔡邕在《明堂论》中明确地指出两者是异名同实:“故言明堂,事之大,义之深也。取其宗祀之清貌,则日清庙。取其正室之貌,则日太庙。取其尊崇,则日太室。取其向明,则日明堂。取其四门之学,则日太学。取其四面周水圆如璧。则日辟雍。异名而同事,其实一也”。《史晨碑》:“臣伏见临璧雍日,祠孔子以大牢,长吏备爵,所以尊先师,重教化也”。笔者以为此“璧雍”并不是指洛阳的辟雍是指洛阳的太学。学校师生祭祀先师的礼仪称为释奠礼:“周制,凡始立学,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及行事,必以币”。《礼记·学记》载“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学礼的祭品只有野菜、钱币而已,东汉时祭品升格为太牢。《乙瑛碑》载太常祠曹掾冯牟和史部玄答复司徒司空的询问:“故事辟雍礼未行,祠先圣师。侍祠者,孔子子孙,大宰、大祝令各一人,皆备爵。大常丞监祠,河南尹给牛羊豕鸡口口各一,大司农给米祠”。光武帝“冬十月,还,幸鲁,使大司空祠孔子”。章帝“帝东巡狩,还过鲁,幸阙里,以太牢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孔子虽是万世师表的圣人,但没有政治地位只能是“素王”。祭祀的仪式不是如养老礼一般由皇帝亲自主持,而是“乃命有司行事”,《乙瑛碑》记载主持祭祀孔子的是大常丞监祠,既体现尊师重教的圣意,又不失至高无上皇权的威严。另外。在《乙瑛碑》中“故事辟雍礼未行,辞先圣师”明确的说明了辟雍礼与祭祀先圣的释奠不是一回事。查阅《后汉书》、《汉官仪》等典籍,辟雍内举行的典礼主要是养老礼和飨射礼,并不见祭祀孔子的礼仪,这应该不是文献记载的疏漏。所以,史晨所见的天子临雍,应该是在太学内命有司祭祀孔子。

从蔡邕著名学者观念以及记录着当时语汇的碑刻和王充的著作中,我们可以得出符合逻辑的推测:辟雍即为太学的思想应该存在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观念中。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汉代辟雍、太学的兴建都是为实现教化民众的目的。东汉政治、社会儒学化的过程中,太学、辟雍分别以不同的形式发挥教化的作用。太学内研习学问紧密配合为维护皇权的礼制建设的需要。“夫太学者,礼仪之宫,教化所由兴也”东汉建立之初的太学。在五经教授之外,另一项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礼仪的学习和实践:“建武五年,乃修起太学,稽式古典,笾豆干戚之容,备之于列,服方领习矩步者,委它乎其中”。“太初元年,梁太后诏日:大将军下至六百石悉遣子就学,每岁辄于乡射月一飨会之”。《汉官仪》曰:“春三月,秋九月,习乡射礼,礼生皆使太学学生”。三雍宫修成之后就由明帝主持的一系列礼仪被用于实践,庄严肃穆的仪式中包含了尊君、尊老、尚贤、尊经的丰富内涵和象征意义,由太学和辟雍共同完成的仪式所起到的教化作用是空前的“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其所影响面之广远远超出太学本身的教育。二是意识形态的强大力量。辟雍为太学是儒学思想中的概念,东汉时期随着儒学在东汉政治社会中霸语权力地位的确立,成为不证自明的常识。儒家思想中关于辟雍的认识在《白虎通·辟雍》有集中的体现:“辟者,象璧圆,以法天也。雍者,壅之以水,象教化流行也。辟之为言积也,积天下之道德也。雍之为言雍也,雍天下之残贼,故为之辟雍也”,辟雍不仅是教育的总纲,也是大学的称谓。《白虎通》是具有封建法典性质著作。我们知道当某种观念一旦和权力结合在一起,而这种权力又是绝对庞大,占据统治地位,控制主流话语,即是这种观念与事实并不完全一致,但是它完全能够自证自明,成为一种现实的政治合法性。

三、魏晋以来,人们观念中的辟雍、太学

魏晋以后,战乱频繁、典籍散乱,加上经学衰废、世族门阀制度兴起,辟雍和太学建制逐渐没有严格的区分,这一方面是东汉以来人们思想观念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则强化了这一观念。《三国志·魏书》载齐王三次在辟雍行释奠之礼。西晋时两者分开,释奠大学,飨礼在辟雍。《太平御览》五百三十五引晋尚书大事太常王彪:“魏帝使有司释奠于辟雍,此是魏之大事,非晋书旧典。泰始元康,释奠大学,不在辟雍,泰始五年,二行飨礼,皆在辟雍,不在大学。是则释奠于大学,行飨于辟雍,有晋已行之准也。”两者在政治生活中结合非常紧密。1931年河南偃师县西晋太学遗址出土的《西晋辟雍碑》记载了晋武帝和太子先后五次i晦辟雍举行大射礼和乡饮酒礼,还记载皇帝考察学生、奖赏太学师生等事迹,碑阴为立碑的四百多名太学博士和学生的名字。从这通碑中,我们已经很难分辨两者的不同了。

南北朝以后,学校教育繁荣发展,辟雍建制缺失。唐朝归崇敬因辟雍礼阙,上疏请求重建旧制:“古天子学日辟雍……晋武帝临辟雍,行乡饮酒礼,别立国子学,以殊士庶。永嘉南迁,唯有国子学。隋大业中,更名国子监。今声明之盛,辟雍独阙,请以国子监为辟雍省”,百官们“皆以习俗久,制度难分明”为由,拒绝实施。直到宋徽宗崇宁元年辟雍重新营建,此时,辟雍已经完全是学校的建制,是接纳州学上舍生升舍的贡士之学,相对与京城内的太学称为外舍:“凡州学上舍生升舍,以其秋即贡入辟雍”。《选举志三》在后人的思想观念中,汉代辟雍即为太学的观念更加根深蒂固。元代马端林的《文献通考》中,辟雍被列在“学校”子目。他对有关辟雍的疑问已不能找到答案:“辟雍,王莽时方立之,武帝置博士弟子员,不过令其授学。而择其通艺者擢用之,未尝筑宫以居之也。…岂即辟雍?或另一所邪?”。之后,一些著名学者如王船山、戴震、黄以周、余嘉锡就此问题专门撰文对辟雍、太学的关系进行考辩。指出两者的区别。但在强大的习惯观念面前,他们的声音终是旷古之音,没有起到以正视听的效果。

四、结论

正是东汉以来人们在观念上将辟雍、太学混而为一,以辟雍指代太学,才会有晋灼将辟雍拥有的射礼功能作为判断太学是否存在的标准。如果晋灼指的“太学”就是“太学”的话,这一论断只能是个伪命题,因为前提是错误。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晋灼所说的西京无太学的“太学”,有指称“辟雍”之意,在晋时人们的观念中两者没有区别,这样晋灼之论也可以说是“西京无辟雍”。受此思想观念的影响,辟雍最显著特征即对空间面积的要求影响了后人对太学的判断。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原道》篇中指出:“教之为事,羲、轩以来,?已有之。观《易·大传》之所称述,则知圣人即身示法,因事立教,而未尝于敷政出治之外,别有所谓教法也。……治教无二,官师合一,岂有空言以存其私说哉?”三代时期,政教不分、政教合一。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来混沌合一的社会要素不断发展增殖,其内部各方面逐渐显示出各自的内部法则和外部联系并成为相对独立的部分。原来附着于政治中的教育,在经过了春秋战国思想文化学术的发展以及士阶层的强大之后,逐渐显示出自己独立的特征,与政治逐渐分离“其后治学既分,不能合一,天也。官司守一时之掌故,经师传授受之章句,亦事之出于不得不然者也。”太学与辟雍的分离,正是教育显示其自身属性的表现。当然,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教育与政治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造成概念上的混淆。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3]赵北城高崇文,秦汉考古[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4]陈寿,三国志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

[5]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赵翼,陔余丛考[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

[7]高文汉碑集释[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5

[8]杜佑撰,王保锦等点校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8

[9]王文锦,礼记译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1

[10]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史学思想论文篇6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古代的辉煌,但自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间,却步步陷入任人宰割的境地。出路在哪里?学习历史,首先可使青年学生懂得:只有中国共产党,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教学的重中之重,不仅要使学生了解,更要千方百计借助健在的历史见证人、影视书刊、遗物遗址,让学生尽可能“触摸”,在青年学生心目中牢牢树立起党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优秀人物,更是激发学生树立爱国爱民博怀的典范。大禹、屈原、范仲淹、岳飞、顾炎武、林则徐、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宋教仁等,尤其是无产阶级革命领袖、、邓小平等一代伟人的光辉业绩,对熏陶青年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司马迁、诸葛亮、李清照、文天祥、于谦、等豪气万丈的名言警句,对学生人生观的确立,无疑有种种启迪。苏秦、勾践、项羽、班超、祖逖、鲁班、李春、黄道婆、毕昇等,他们那种自强不息、刻意求成的精神,对处于纷繁复杂现实社会中的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存在巨大的启发诱导作用。张骞、玄奘、鉴真、郑和、郑成功,他们那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对激发学生开拓进取、建功立业、献身社会的精神风貌,无疑有着潜移默化的功效。在中国现代的革命和建设中,更是英雄辈出,、、罗盛教、向秀丽、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都曾鼓舞并继续鼓舞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学生为建设强大的人民共和国而英勇奋斗。

二、历史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古代中国有发达的农业、手工业。都江堰、郑国渠的开凿名闻世界;耧车、翻车是当时先进的播种、灌溉工具;冶炼生铁、水排鼓风在世界遥遥领先。工艺高超的青铜器、绝无仅有的金缕玉衣、精美亮泽的丝织品、细腻莹润的青白瓷,曾使世人倾倒。我国历史上蜿蜒万里的长城、纵贯南北的运河、阵势恢宏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神情逼真姿态各异的云岗、龙门、敦煌雕塑、雄伟壮丽的北京城,这些环球皆晓的伟大建筑和艺术工程,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壮举。在科技领域,张衡的地动仪、华佗的“麻沸散”、祖冲之的圆周率、僧一行实测子午线、郭守敬的《授时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当时世界之最。孔孟学说、老庄哲学、孙子兵法、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春秋》、《史记》、《汉书》、《资治通鉴》是华夏史学的瑰宝。王充的《论衡》、范缜的《神灭论》是反对宗教迷信的檄文。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是反封建专制的斗士。《四库全书》是当时世界最大的丛书。众所周知的我国四大发明,更是炎黄子孙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造纸术、印刷术传遍全球,人类文化赖以广泛交流。火药把欧洲的封建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曾经为西方航海家发现“新大陆”、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历史和现实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我国历史悠久、科技发达、文化灿烂,曾经长期处在世界前列,但可叹的是,随着明清专制统治的强化,清朝闭关政策的自我封闭,使中国与世界隔绝,看不到全球形势的发展变化,尤其是连续百余年严酷荒唐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的恐怖和思想禁锢。中国,由此落伍了。值得自豪的是,新中国成立后,1964年,我国也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不久又成功地制成了第一颗氢弹,并进行了地下核试验,从而打破了当时美苏两家核垄断的地位。我国建成了秦山、大亚湾核电站,使核技术为建设服务。我国在卫星通信技术和运载技术方面,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在生物科学、农业科学、计算机科技方面,也已接近或达到现在世界先进水平。抚今追昔,学生自然会强烈地感受到近代中国所以长期遭受外国侵略、,新中国所以能赢得广泛国际声誉的根本原因,从而增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历史使命感。

三、历史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身体心理素质

史学思想论文篇7

本杰明·布鲁姆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在学校教育方面,他倡导“掌握学习”教育思想,即强调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并坚信只要时间充足和方法得当,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掌握的水平。这一观点否定了一些教育专家认为只有大约10-15%的学生能正真成功的“天才教育”理论。因此,在当今中国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背景下,学习和研究布鲁姆“掌握学习”的理论,对我们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认为:“掌握学习”效果如何,取决于三个变量,一是先决认知行为,指学习者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各种能力。二是取决于先决情感特点,指学习者参与学习过程的动机作用的程度。三是教学质量,它是在学校和教师直接控制下发生变化的,对学生的学习和学习过程会有重要的影响。另外教育学论文,布卢姆“掌握教育”思想还重视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教学评价体制的形成,其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学习中的主要内容,以实现相应的教学目的。这些原则和方法对初中历史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首先,历史教学应以课程标准为准则,合理制定历史课教学的计划工作,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安排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编制合理而科学的教学计划,并按时、按量、按质地完成教学计划。在写教案的过程中,多注重历史基本概念的解释。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突出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在历史史实的教授过程中注重历史事件的背景及影响的分析,让学生把握住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讲解课文的重难点的过程应该力争深入浅出,还应体现出大历史观,培养学生把握宏观历史的能力,从而促进具体历史问题的学习。

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传统历史教学多以传授历史知识为主,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中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提倡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景、收集资料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求、体验历史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可以要求同学在学习新课的同时查找相关历史资料,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再例如:在讲解《全民族抗战的兴起》这一课中,可以分析日本为何有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之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直观的展现中日两国海、陆、空三军军事实力对比,并总结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经济及军事实力由相当到相差悬殊的原因。最后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教育学论文,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以及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下,日本的狂妄之言必将不攻自破。通过分析,让学生在爱国之心的驱使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再次,在教学的同时,授予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是一种有关教与学的“乐观主义”教学理论。之所以说是“乐观主义”是因为这一理论从根本上反对个别差异先天性和不变性的观点,而“主张只要能找到帮助每一个学生的方法,那么从理论上说所有学生都能学好”。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很重要。从历史学科的特点看,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且杂。结合初中历史开卷考试的特点,这就需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来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良好习惯,老师的板书是一节课内容的梳理,也是一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因此记笔记能让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本课的知识点。当然,不同学生记忆的特点和过程肯定有所差别,应该鼓励学生探索符合自己学习习惯的学习方法。

最后,注重教学评价。“掌握学习”最后就是要形成一定的评价机制,检验掌握学习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制定出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单元教学目标”,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对群体教学进行反馈矫正,包括了课后测验,单元形成性测验、补救教学、再次形成性测验等过程,最后形成评价结果。这体现了集体教学到个别教学的全覆盖,其最终结果是要求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掌握所学内容。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卷和闭卷两种形式,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阶段性测验。其中教育学论文,开卷考试试题内容应紧扣课程标准,符合课标中规定的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闭卷考试应紧扣书本,要求学生掌握书本的重要知识点。经过反复训练,让同学们掌握解题方法和思路,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点,把握住书本的重难点,最终能提高学习成绩。

史学思想论文篇8

一、引言

民国经济思想史是中国经济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变革、经济发展大波动、思想文化大转型的时期,因而经济问题和矛盾相当突出与尖锐,由此引发的经济思想也相当活跃与丰富。但在改革开放前以至改革开放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学术界对民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一直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与重视。大致说来,改革开放前基本上没有专门研究民国经济思想史的成果问世;改革开放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也只发表了少量涉及民国经济思想史的相关成果;真正开始系统研究民国经济思想史的成果出现于20世纪之初;此后在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领域呈现出研究民国经济思想史的热潮。

民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首先是从通史型研究开始的,然后在专题型研究中得到进一步体现。在通史型学术成果中,胡寄窗的《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大纲》中对民国经济思想的论述打开了当代学者研究民国经济思想的大门;此后,马伯煌的《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下册)》也阐述了民国时期经济思想的部分内容。专题型学术成果相对略多一些,如郑学益的《中国近代对外开放思想研究》、钟祥财的《法币政策前后中国的货币理论》、曹均伟的《中国近代利用外资思想》、叶世昌和施正康的《中国近代市场经济思想》、程霖的《中国近代银行制度建设思想研究:1859―1949》等。此外,一些研究人物或群体经济思想的学术成果也涉及到了许多民国时期的内容,比如胡显中的《孙中山经济思想》、钟祥财的《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家经济思想史》、孙大权的《中国经济学的成长――中国经济学社研究(1923―1953)》和李翠莲的《留美生与中国经济学》。

专门对民国经济思想史进行专题研究的成果是在20世纪初出现的。严清华和邹进文的论文《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意义与构想》提出了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领域中专题型研究民国经济思想的基本思路[1],此后相关成果不断涌现。这方面已出版的著作如孙智君的《民国产业经济思想研究》、邹进文的《民国财政思想史研究》、李蓉丽的《民国对外贸易思想研究》、宋丽智的《民国会计思想研究》和张霞的《民国时期“三农”思想研究》等。

随着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回顾其研究状况的综述型论文也相继出现,其中有一些成果包含了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状况的内容。比如郑剑顺的《1949年以来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述评》[2]、刘甲朋和魏悦的《20世纪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综述》[3]、程霖的《20世纪的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以学术著作为主的考察》[4]、付志宇和缪德刚的《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总结与展望》[5]、张亚光的《近30年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回顾和展望――对象、方法与学科建设》[6]、朱鸿翔和孙的《论20世纪上半叶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基于学术论文的考察》[7]、苏全有的《对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8]。

近些年来,学术界形成了一股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热潮,因此有必要专门对当代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丰硕成果进行全面总结。而学术期刊作为研究成果重要的展示平台,其刊载的论文能够充分展现民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状况。鉴于此,本文以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当代期刊论文为考察对象,探讨当代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整体特征,展望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发展趋势。这不仅有利于今后的研究工作可以更好地以目前已有的成果为基础,也有利于推进和深化民国经济思想史乃至整个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为促进中国经济科学的繁荣与发展服务。

二、当代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整体特征

本文选取的考察对象全部来源于中国知网收录的期刊论文。由于中国知网并没有对研究民国经济思想史的论文进行单独的分类,因此本文选取期刊论文的方法是首先在中国知网页面精确搜索全文中既包含“民国”也包含“经济思想”这两个重要词汇的期刊论文,的时间跨度为1979年至2011年①,满足上述条件的论文总共有2 530篇;然后根据这2 530篇论文的内容,筛选出研究民国经济思想史的论文,总共589篇。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前就有学者发表过研究民国经济思想史的论文,比如赵靖先生在1962年发表了《康有为的经济思想》,但是论文数量极少,民国经济思想史的大规模研究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改革开放之初发表的期刊论文绝大多数是对之前研究成果的补充和延续,集中探讨“五四”之前的经济思想,研究对象和内容还没有出现广泛的扩展。因此,本文未将1979年以前发表的期刊论文纳入考察范围不会对整体性统计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另外,通过文章所含词汇搜索论文的方法难以搜集到本领域所有的论文,在考察对象的全面性上肯定存在一定不足。但是,对“民国”和“经济思想”两个词汇的搜索应该能够囊括大部分兼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期刊论文。为了尽可能消除589篇论文的样本误差,本文只将经过考察得到的显著统计结果作为期刊论文研究的整体特征进行阐述。

(一)人物经济思想是期刊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

在本文考察的589篇论文中,427篇论文对人物经济思想进行了研究。1979―2011年,每年发表的以人物经济思想为研究对象的期刊论文占当年所有发表期刊论文的比例,除了2004年和2008年为40%~50%,其余每年均超过50%,详见图1。因此,研究民国经济思想史的期刊论文以人物经济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

在427篇以人物经济思想为研究对象的期刊论文中,179篇对孙中山的经济思想进行了探讨,占据41.9%的比例。赵靖的《孙中山关于在经济发展方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理想》、《中国近代振兴实业思想的总结――论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和《现代中国对外开放思想的伟大先驱――论孙中山的开放主义》,陈可清的《试论孙中山的经济建设思想》,王功安的《论孙中山经济思想》,赵靖、陈为民和郑学益的《中国近代经济管理思想遗产中的珍品――纪念孙中山诞辰120周年》,叶世昌的《孙中山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曹旭华的《孙中山货币理论述评》,吴景平的《孙中山建立近代银行的思想主张与实践》,严清华和李蓉丽的《论孙中山“引进来”“走出去”的对外开放战略思想》,钱津的《论孙中山建国大纲的经济思想》,《论孙中山民生思想的中国特色》和《孙中山节制资本思想辨析》,周建波的《孙中山的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思想评议》,孙智君和严清华的《孙中山经济思想的历史使命与时代价值》,钟祥财的《孙中山经济思想的价值层面》,赵泉民的《孙中山的合作经济思想论》,孙智君和朱凯的《孙中山工业化思想研究》,张亚光的《现代化视野下的国家发展战略――孙中山〈实业计划〉释要》,都是其中的代表作品。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经济学说是中国百年来经济理论创新的三大里程碑之一[9],以此为基石的孙中山经济思想涉及广泛的经济领域,并有着深厚的思想内涵,对于民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者而言,具有丰富的研究内容和深远的研究价值。

(二)专题研究期刊论文的增多

经济思想史通史型著作基本以人物或者学派的思想为线索进行编撰,因此在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初期,为了配合中国近代经济思想通史的编撰,几乎所有的期刊论文以人物经济思想作为研究对象。虽然专题研究“将一定历史阶段及其整个发展过程的思想全貌割裂开来,不符合史学著作的基本要求”,但是专题研究也“能给读者对每一专题有一个系统的理解”[10]。随着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工作的深入,一些学者开始进行专题研究,以此更加系统地把握同一个专题内百花齐放的经济思想及其演变轨迹。

在本文考察的589篇期刊论文中,专题研究的论文总计143篇。由于当年发表的专题研究论文在当年所有中的数量占比可能在某些年份出现大幅波动,这会对趋势判断产生干扰,因此本文通过计算累计占比使统计结果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平滑,以此清晰地显示趋势的变动。累计占比的具体计算方法是将每年截至当年发表的专题研究论文累计篇数除以截至当年发表的所有论文累计篇数。1979―2011年专题研究的期刊论文累计占比结果详见图2。图2清晰地显示,专题研究的期刊论文累计占比呈现出上升趋势,专题研究的期刊论文增多。

对民国经济思想史进行专题研究的期刊论文,涉及到了广泛的经济专题。刘方健的《民国时期的经济研究》在对民国时期的经济期刊和经济研究机构进行阐述之后,通过专题的形式对民国时期经济研究最多的七个领域进行了简要论述。在研究民国时期金融思想的论文中,程霖的《西方银行理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及影响》和《近代中国中央银行制度思想演进》、朱华雄和李俊的《民国时期金融思想发展中的三大流派和三大主题》,都是研究用力深厚的作品。张秋雷的《中国农村土地经济思想研究概要(1924~1949)》、邹进文和王芸的《国民政府时期乡村经济建设思潮研究》、程霖的《中国农村经济改造模式与发展路径――20世纪30年代学术界的探索》、彭立峰的《近代中国农业发展思想述评》、程霖和毕艳峰的《近代中国传统农业转型问题的探索――基于农业机械化的视角》,都对民国时期复兴农村、振兴农业的思想进行了深入探索。“统制经济”思潮曾经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引起过广泛争论,因此当代学者对此的研究也相当丰富。黄岭峻的《20~4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计划经济”思潮》及其与杨宁一起撰写的《“统制经济”思潮述论》、郑会欣的《战前“统制经济”学说的讨论及其实践》、钟祥财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统制经济思潮》,是其中的代表作。民国时期的“立国之争”也是学术界研究较多的专题之一,钟祥财的《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立国之争及其理论影响》和《对20世纪上半期“以农立国”思想的再审视》、张霞的《现代化浪潮的经济思想回响――近代中国的三种立国思潮》,都是受到学术界肯定的成果。另外,一些学者在其他的专题领域也出产了一批优秀的学术论文,比如赵晓雷的《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工业化思想发展评析》、王同勋的《近代民族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赵泉民的《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合作主义思潮论析》、聂志红的《民国时期的对外贸易保护思想》和《民国时期的工业区位思想》、黄岭峻的《中国现代“自由经济“思想钩沉》、宋丽智的《国民政府时期超然主计思想变迁研究》、孙智君的《民国时期产业结构思想的变迁》、阎书钦的《抗战时期经济思潮的演进――从计划经济、统制经济的兴盛到对自由经济的回归》、徐敦楷的《民国时期科学管理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运用》、邹进文和李彩云的《中国近代地方政府间财政分权思想研究》。

(三)政界人士经济思想的研究较多

由于人物经济思想研究在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期刊论文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对哪些人物的研究相对较多,对哪些人物的研究相对较少,这样的结构分析相当必要。民国经济思想的主体绝大部分来自于政界人士、知识界人士和商界人士,于是本文将期刊论文研究的具体人物按照上述三个群体进行分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一个人过去的经历是其思想形成的来源之一,但是当前从事的主要工作将会对其当前的思想立场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于群体分类模糊的人物,本文以其在民国时期主要从事的工作作为群体划分的依据。比如张謇,他既有知识分子的背景,也有过显耀的仕途经历,但是在民国时期,其主要工作是经营大生纱厂,因此本文将其划归到商界人士之中。

在本文考察的427篇研究人物经济思想的期刊论文中,288篇论文研究政界人士经济思想,77篇论文研究知识界人士经济思想,68篇论文研究商界人士经济思想。②每年发表的所有以人物经济思想为研究对象的论文中,分别以政界人士、知识界人士及商界人士经济思想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占比情况详见图3。③从中可以看出,每年发表的研究政界人士经济思想的论文占比始终不少于另外二者的占比。

由此可见,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人物主要集中在政界。除了孙中山,一些研究学者对其他政界人士的经济思想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尤学民和汤可可的《朱执信的财政金融思想》、姚家华的《略论朱执信的经济思想》、《廖仲恺经济思想述评》和《廖仲恺的中国贫富论》、吴传清的《论宋教仁的经济发展思想》、严清华和杜长征的《孔祥熙经济思想初探》、叶世昌和丁孝智的《孔祥熙的经济思想》、张霞的《阎锡山的“三农”思想研究》,都是对人物经济思想进行探析的优秀成果。

(四)对知识界和商界人士经济思想研究的增多

在分析知识界和商界人士论文占比的过程中,为了更清晰地展示趋势变化,本文采取与分析专题研究论文占比同样的统计方法,分别计算每年截至当年发表的研究知识界或者商界人物经济思想论文的累计篇数除以截至当年发表的所有研究人物经济思想论文的累计篇数的结果。图4显示了1979―2011年发表的研究知识界和商界人物经济思想期刊论文累计占比情况,图中的曲线说明知识界和商界人物经济思想研究的期刊论文累计占比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尤其对于知识界人物经济思想的研究,1997年以来,其期刊论文累计占比始终处于上升之中。虽然图3说明民国时期人物经济思想的研究以政界人士为主,但是图4展示的趋势表明,随着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发展,当代学者增加了对民国时期知识界和商界人物经济思想的研究。

在研究民国时期知识界人士经济思想的期刊论文中,李文珊的《晏阳初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比较研究》、叶世昌和苗欣宇的《陈翰笙民主革命时期的经济思想》、孙智君的《刘大钧的产业经济思想述评》和《民国经济学家方显廷的农业经济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吴传清的《论任美锷的中国工业区划方案》和《陈振汉的工业区位经济思想研究》、蔡志新的《国学大师章太炎经济思想论析》和《著名会计学家徐永祚经济思想评析》、张霞的《“三农”视野下的〈农业与工业化〉――张培刚“三农”经济思想研究》和《民国农业问题研究的“技术派”:卜凯视野下的中国农村与农业》,都是非常优秀的成果。学术界对民国时期商界人士经济思想也进行了深入探讨,钟祥财的《穆藕初农业思想略探》和《穆藕初后期的经济思想》、姚家华的《略评张謇的实业救国论》、吴传清的《穆藕初的经济发展思想述评》、赵泉民的《中国近代社会变革时期的经济乌托邦主义――薛仙舟的合作经济思想刍议》、赵波的《穆藕初科学管理思想及其实践论略》,都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上述论文中所探讨的商界人士,普遍在知识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只是他们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商业经营。张謇是清末状元,国学功底非常深厚;穆藕初与董东苏翻译了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的名著《科学管理的原理》,对西方科学管理理论传入中国贡献很大;薛仙舟曾经任教于复旦大学,对国外的合作运动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他们各自知识的积累为他们的商业经营提供了理论上的帮助,同时知识和实践的互动也丰富了他们的经济思想。另外,近些年来,除了单个人物之外,群体研究也受到一些学者的重视,涌现出不少佳作。孙大权的《中国经济学社的兴衰及其影响》、颜敏的《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农村派”研究综述》、吴敏超的《“中国经济派”考》、周建波和颜敏的《“中国农村派”的土地所有权思想探微》及阎书钦的《外资外贸与中国工业化――抗战后期国统区知识界关于战后建设问题的讨论》分别对某个知识界群体的经济思想或者整个知识界对于某个问题的思考进行了详尽的研究。

三、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发展趋势展望

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和经济的近代化转型时期,各种经济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留下了许多值得当代学者仔细探究、深入挖掘的经济思想遗产。改革开放以来,学术风气的逐渐开明为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从本文所考察的589篇期刊时间的分布来看,2000年以来,每年发表的研究民国经济思想史的期刊论文数量一直不少于20篇,而且2004―2011年发表的期刊论文篇数之和接近总篇数的一半。随着近些年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成果的不断丰富,其研究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鉴于此,本文通过考察所选取的期刊论文,总结和归纳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新趋势,对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进行展望。

(一)进一步深入对民国经济学理论的研究

由于古代中国未能出现系统的经济学理论研究,西方经济学在清朝末年才传入中国,因此民国时期中国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基础薄弱。并且面对社会大变革和国家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民国经济思想以政策化的经济主张为主。于是,在当代学者对民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中,以政策化经济主张为表现的政治人物经济思想占据较大比重。而且民国时期的著名经济学家大多有过仕途的经历,比如马寅初担任过南京国民政府财经委员会委员长,刘大钧担任过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统计处处长,何廉担任过南京国民政府经济部常务次长、资源委员会主任等行政职务。因此他们的经济思想中依然有着不少政策化经济主张的内容,这些内容受到了当代学者更多的关注。然而,经济学理论作为经济思想重要的组成部份之一,在经济思想史研究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民国时期,中国经济学得以创立,当时的经济学者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方法论和发展经济学等方面,也取得了不少理论成果。因此,民国经济学理论具有相当的研究内涵和理论价值,值得当代学者深入挖掘。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当代学者开始重视对民国经济学理论的研究。

唐任伍的《“五四”前后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叶世昌的《中国发展经济学的形成》和《建国前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述评》、赵晓阳的《西方经济学的传入与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产生和发展》、李源涛的《20世纪30年代的食货派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郑娟和梁捷的《中国经济调查与中国经济学的兴起:1927―1937》、钟祥财的《试析20世纪30年代有关中国古代经济方法论的歧见》、王的《经济学方法论与经济学在近代中国的发展――20世纪20~40年代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引进和讨论》、邹进文的《近代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来自留学生博士论文的考察》、孙大权的《民国时期的中国经济学与经济思想》,都对民国时期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或者经济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探讨。此外,杨永华的《20世纪中国经济学回顾》、林毅夫和胡书东的《中国经济学百年回顾》也有相当篇幅对民国经济学发展进行了追溯。

(二)考察视野的不断扩展

随着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发展,考察视野也不断扩展,主要体现在视角和内容两个方面。在考察视角的扩展方面,民国经济思想史考察的视角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人物著作和人物讲话为主,近些年来,一些研究成果从新的视角去解读民国经济思想,挖掘出了更多的思想内涵。王欣瑞的《从〈东方杂志〉解读民国乡村建设思想》从民国时期期刊的视角来分析民国的乡村建设思想;吴传清的《民国时期工业区位、区划思想史料钩沉》对民国时期工业区位、区划思想的学术成果进行了挖掘,从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的视角丰富了经济思想史料的搜集;张亚光的《民国金融思想的发展轨迹――对1910―1949年金融出版物的统计分析》和《中国近代金融学教育考探》分别以民国时期的金融出版物、中国近代金融学教育的创立和发展为视角研究民国金融思想的演进。另外在考察的内容方面,虽然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以民国时期讨论最多的农业、土地、工业化道路、国际贸易、金融、财政和战时经济为主,但是考察的内容还是呈现出一定的扩展。杨兵杰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工资制度思想评析(1927―1937)》、毕艳峰的《20世纪20~40年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思想评析》、周建波和马亦欣的《投资人力资本,重建乡村经济――晏阳初乡建理论的经济学分析》,分别对工资制度思想、农村剩余劳动力思想和人力资本理论进行了剖析,这些内容在2000年以前很少被学者进行系统的研究。

(三)重视经济思想史研究与经济史研究的融合

虽然,在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中可以抛开经济史的背景,对经济思想的演变轨迹进行梳理,利用现代的观点去分析历史上的经济思想,总结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但是也不能否认,任何一种经济思想的产生都会受到当时特定经济环境的影响。学者不应该仅仅以理性重构的方法探寻经济理论中的绝对真理,还应该充分考虑特定的经济环境和人物的立场,以历史重构的方法探究经济思想在当时产生的相对合理性[11],这就需要在经济思想史研究中融入经济史的背景。

经典的经济思想都产生于某种特定的经济环境。《国富论》问世于工业革命的初期;新古典主义在经济学界发展和辉煌的年代正好是欧洲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期;如果没有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凯恩斯主义成为经济理论界主流学派的时间或许会推后。当时的经济社会环境会影响经济问题的产生和经济思考的广度、深度,而且经济思想对经济发展和经济政策制定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这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状况。因此,经济史不但是研究经济思想史的重要背景,而且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之间存在着互动。鉴于此,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也需要将经济史研究融入其中。徐建生的《民国北京、南京政府经济政策的思想基础》、程霖和韩丽娟的《论国民政府时期关于农业金融制度建设的四种模式》、王的《传统中国社会农村地权关系及制度思想在近代的转型》、张忠民的《孙中山国家资本思想及其对南京国民政府国有经济政策的影响》、王和熊金武的《从“涨价归公”思想到土地增值税制度――兼论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经济思想与经济制度的关系》、宋丽智的《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东方回应》都是将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与经济史研究相融合的优秀论文。

(四)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需要为今天的中国经济带来更多经世致用的价值

从实践意义上讲,研究过去的经济思想能够借鉴人类在历史上各个时期对当时社会经济问题的思考,以此有助于为今天所面对的经济现状找到正确的解读,为今天面对的经济问题找到合理的对策。世界在发展,但是没有人否认历史存在重演的可能性。当现在和未来呈现出与过去某种相似的客观条件时,过去的经济思想也许可以给当前的经济研究者提供思维上的启发。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就给凯恩斯带来过这样的作用[12]。

虽然绝大多数研究民国经济思想史的当代期刊论文都在为中国当前的经济状况或者经济政策提供借鉴,但这些论文的主要着力点是论述思想。因此,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体现了更大的理论价值,而对实际经济的指导作用并不突出。如果民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能够对今天中国经济出现的具体问题给予更多有益的启发或者合适的建议,那么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必然会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这将有利于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民国时期不但是近代中国社会大变革、经济大发展的重要时期,而且在民国中期,中国市场经济的框架体系已基本确立。由于经济发展主线决定经济思想的发展主线,因此民国经济思想的发展主线应该是市场经济理论的演进,民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对中国当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具有历史借鉴意义[13]。当然,与民国时期相比,中国的国际地位、经济和社会状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在研究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考虑当前的时代背景与民国经济思想产生的背景之间的区别。研究者们只有扎实掌握民国经济思想史的内容,深刻思考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准确把握当前与民国客观历史条件的区别,才能够从民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中给予当代中国经济有价值的借鉴。比如马涛的《孙中山的货币革命论及现代启示》阐述了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一个货币锚问题,即纸币发行需要以商品货物作为保证,以此对我国当前货币无锚滥发的现状提出借鉴;熊金武和王的《“涨价归公”正义――对今日中国土地征收制度和房产税制度的反思》通过对孙中山先生“涨价归公”思想的探讨,给予了当今中国扭转土地财政困局一定的借鉴。

四、结语

民国经济思想史作为中国经济思想史的一部分,在很长时间里,没有受到学术界太多的关注。改革开放以来,民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涌现了不少优秀的学术成果。从本文以当代期刊论文为考察对象的统计结果来看,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以人物经济思想研究为主、专题研究为辅进行展开,不过学者们进行专题研究越来越常见;研究的人物对象虽然以政界人士为最多,但是对知识界人士和商界人士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从近些年研究的发展趋势来看,学术界会进一步地深入探讨民国经济学理论,这将丰富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经济学理论内涵;另外,研究视野会在视角和内容两个方面不断扩展,这将有利于学者们在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中提出新思路和新观点;同时,民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会重视与经济史研究的融合,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看待经济思想,有助于提升民国经济思想生命力的持久性;最后,民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会为今天的中国经济带来更多经世致用的价值,这将增强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现实意义。

从本文考察的当代期刊论文来看,其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不足,理论框架的现代主流经济学特征也不够明显。不仅是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在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学科体系方面”同样“存在着缺陷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进一步发展”[14]。由于经济思想史的学科特点,经济思想史研究与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理论框架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兼容。但是作为学者,应该在保持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研究特色和继承老一辈学者肯坐“冷板凳”、刻苦钻研经济思想内涵的基础上,以虚怀若谷的态度去借鉴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丰富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手段,“实现理论要素的提炼、理论演进的累积和理论线索的勾勒,揭示出随时间运动而演化的经济思想‘过程’的节奏和脉络”[15],以此更加符合现代经济学的科学品质。并且,民国时期作为距离当代最近的历史时期,其经济思想中的现代主流经济学因素并不少见。因此,在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中,学者们可以尝试合理、合适地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这不但有利于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焕发出新的活力,而且也能够促进中国经济科学的繁荣与发展。

注释:

①本文对于期刊论文的搜集工作截止于2012年2月23日。由于中国知网的论文收录时间较发表时间存在滞后,因此本文未能包括所有2011年发表的论文。

②有些论文对属于两个不同群体的人物进行经济思想的比较研究,因而在此存在重复统计的情况。

③为了在占比计算中不影响作为分母的论文总篇数,因此对属于两个不同群体的人物进行经济思想比较研究的期刊论文,在此统计为这两个群体各计0.5篇。

参考文献:

[1][13]严清华,邹进文.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意义与构想[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2]郑剑顺.1949年以来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述评[J].史学月刊,2002,(5).

[3]刘甲朋,魏悦.20世纪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综述[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5).

[4]程霖.20世纪的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以学术著作为主的考察[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4).

[5]付志宇,缪德刚.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总结与展望[J].上海经济研究,2008,(10).

[6]张亚光.近30年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回顾和展望――对象、方法与学科建设[A].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会议论文[C],2008.

[7]朱鸿翔,孙.论20世纪上半叶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基于学术论文的考察[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4).

[8]苏全有.对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学术探索,2010,(3).

[9]严清华.中国百年经济理论创新的三大里程碑[J].经济评论,1998,(3).

[10]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论歧见[J].学术月刊,1986,(3).

史学思想论文篇9

西方对于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与中国的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有所不同,相对来说西方对于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过程要更加复杂。对于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学科来说,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各个方面的学术氛围逐渐固化,我国经济学者展开对于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更像是引进了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任务。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我国西方经济学的研究主要针对西方的经济思想史展开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政策不斷放宽,大量外出留学归来的优秀学者开始回到各大高校与科研机构中对于经济思想史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的现象也就促成了我国的经济学主要以西方经济学为主要的研究方向。随着主流西方经济学的发展,部分的学者乘胜了经济思想史已经完成了传播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任务,于是对于传统的经济思想史学术的研究程度逐渐减弱,这样就造成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日益减少。

一、西方经济思想史学术研究的发展历程

(一)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启蒙时期

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启蒙时期是自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在十八世纪初期经济学进入现代经济学阶段,并且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与经济思想史的发展是系统的,在开展系统的研究过程中,开始着重针对经济与思想之间的关系,并且对于经济思想展开重点的分析与论述,并创作出大量的学术文章与理论。《一个新科学的起源与进步》是西方关于经济思想史研究方面最早的学术著作,其著作是西方经济思想史研究过程中最为整体的研究模式,将传统研究过程中零散的思维聚合征集成为一个整体,并且整理成为系统的理论形式进行编写。其著作是由重农学派代表人物“物杜邦”编写的,不仅仅是当时最早的西方经济思想史研究学术著作,并且也是当时第一本系统的理论知识研究经济思想史的学术著作。在启蒙阶段的西方经济思想史是随着经济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在其阶段大多数的经济学家也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经济思想史学家。但是在其阶段中大多数的经济学家并没有为经济思想史做出较大的贡献,并未更高效率的促进经济思想史研究的进步与发展。

在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启蒙时期,其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发展与经济学的研究是同步的,经济学者注重经济思想之间的联系与发展,并对于其中的所蕴含的理论进行分析与整合,制定成系统的理论知识。亚当·斯密也针对之前的研究学者的思想进行国整合与研究,但是他在整理的过程中过度的倾向于自身的关断,所以其梳理的理论大多是与他的思想与观点相契合的,这样的梳理方式就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所以纵观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启蒙时期,其突出学者并没有在一定程度上并未促进经济思想史学术的进步,在经济思想史的发展历程中并未留下较多能够供后世学者研究的学术贡献。

(二)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古典时期

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古典时期是随着古典经济学的发展潮流所在启蒙时期所建立的基础上形成转变的。古典时期的发展是由十九世纪初至十九世纪中后期,部分古典经济学者认为自己已经能够掌握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对于前人对于经济思想的系统理论逐渐失去重视。由于这样现象的出现,在其阶段中任何人都对经济思想展开讨论与分析,并且都对前人的思想观点有所异议,甚至出现较多的小思想帮派。但是在其阶段中,真正能够引领理论思潮的专业性学术著作却少之又少,大多只为不痛不痒的评论与分析,缺少真正具有专业性的认定与分析。古典经济学者面对这样的现象,开始针对经济思想史展开研究,并且通过各方面的研究结合历史将其整理成为真正系统的学说,其学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政治经济的有效进步。其中韦斯特的观点更具影响力,他的著作《关于16世纪以来欧洲政治经济学之进步的观点》(1847年)中认为政治经济学是起源于亚当·斯密。这样,由古典经济学家的整合过后,经济学的研究开始走向科学研究的正轨,开始通过历史来对理论进行检验,以此获得正确的理论来为社会提出有效的建议。在韦斯特的思想中,认为采用带由技巧性的条件来分析结论是错误的,所以在他的思想中,通过对于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作为检验经济学研究错误的工具,以此促进经学更好的发展与进步。麦克库洛赫认为经济思想史研究应该在树立共识方面发挥领导作用,因为只有所有的观点都达到一致,这样才能将学科发展成为科学,成为具有研究价值的学术。并且麦克库洛赫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1830年)中将经济学的发展过程详细系统的梳理与研究,并且再次提出上述的观点。另外在其时期的经济思想史中还存在一定的民族倾向,较多的学者在对经济思想史方面的学术著作的创作过程中会增加较多的个人民族倾向,导致其思想观念出现民族倾向。不过经济学家布朗基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史》(1837年)中将代表欧洲的经济思想在不同的国家展开传播,并且将其国家的经济思想与欧洲经济思想结合。在古典时期的最后阶段,通过经济思想史来研究经济学的学术研究方式在德国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较多的经济学家都参与了研究,其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针对前人经济思想的研究与分析,并且形成了更加系统的对经济思想史的研究。

(三)西方经济思想史学术的新古典时期

新古典时期是指西方十九世纪中后期至二十世纪初期。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开展,物理、数学以及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研究逐渐在科学界形成研究热潮,经济思想史在西方学术研究中的地位悄然生息的发生了变化。经济思想史开始成为经济学家在创作学术文献过程中回顾与例子,而不在是曾经重点论述的中心论点,经济思想史开始主要出现在经济学者的文章前言、结语、附录以及注释中。在当时阶段经济学家的著作中都有如此的文献回顾部分,这样就造成在此阶段的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过程中出现带由个人思想色彩以及缺少系统理论化的特点。与此同时,经济思想史学术的中心也同时在发生者变化,经济思想史学术的中心开始转变为静观点诚信与释放方面,而并非傳统的将非理论化的观点删除的方式。这样的转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前人所提出的观点是否正确,对前人的研究展开更具真理性的检验与测试,分析前人观点的准确性。英国政治经济研究学家坎南的著作《英国政治经济学中的生产与分配理论史:1776-1848》(1898年)中所提出的观点对西方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并且西方经济在之后的半个世纪之久依然受到其观点的影响。坎南的观点并不同于其他经济学家的观点,他与特维斯以及麦克库洛赫等学者的观点是有所不同的,他认为早期的经济思想存在较多的缺点,并未表现出其中所蕴含的价值,所以早期的经济思想并非所谓的科学。这样的观点在极大程度上对经济思想史学术研究的意义探究带来了阻碍与挑战,相关的学者开始怀疑研究经济思想史的意义何在,对于其研究的价值与科学理论数去了方向。

与此同时,在奥地利兴起了一个新的经济学派既奥地利学派,其学派对于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也由此开展。其学派在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成果主要就在将传统的错误的经济思想史的理论由现今正确的观点相代替,而并非将传统经济理论一味的整合。

在经济思想史的新古典时期这一阶段,新的学者开始对前人的观点与理念提出怀疑与挑战,在这一学术环境下,经济思想史的研究热度开始逐渐降低。其相关的学术书籍的出版较少,并且在经济学术书籍中有关经济思想史的论述也相对减少,大多数都在文献注释中出现。在其阶段中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虽然相对于前者来说其研究相对较少,但是在当时的学者与学派的研究中对其提出了较多的怀疑与批判,对与前人所提出的理论知识不在一味的整合,而是与新的思想相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思想史学术的有效提高与进步。

(四)西方经济思想史学术的黄金时期

西方经济思想史学术的黄金时期的阶段是在二十世纪早期直到中后期,其阶段所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但是其时期在经济思想史学术研究方面上所获取的成就相对于其他阶段要高。经济思想史的发展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进入的黄金时期,在经济思想史学术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之前,在学术研究界并未受到关注与重视。经济思想史能够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并且走向更高的水平与时期阶段,主要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造成各个国家的经济受到严重的影响,摈弃给在战后经济迟迟得不到回升,出现了经济大萧条的现象,这就将新古典时期对经济学的怀疑彻底的打开。经济学家开始意识到经济问题并非是简单的论述问题,而是极其复杂与重要的,就这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学者们展开了对于经济思想史的研究的热潮。在经济思想史研究的过程中,学者们发现在之前的新古典时期对于经济思想史的批判是存在错误的,同时学者们也开始发觉对于任何社会构建性的研究都不是简单对问题审核与批判,而是在应该更加全面的思考与分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经济大萧条所带给人民的危机感,学者未能够在较快的时间内研究出能够复兴经济的方式与方法,于是及那个目光集中到经济思想史上来,在这一段时间所有的经济学者都认为经济思想史能够解决经济大萧条的危机,帮助各个国家走上经济复兴的道路。

同时在这一时期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开始不断的扩展,学者在研究的过程中不在局限于经济类问题上而是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学术来开展研究,这样的方式在研究过程中显得较为杂乱无章,并且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对于较多学派的理论知识无法高效的应用与实施。所以部分学者为能够将经济类问题结合各个种类的学说,将各类学说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开始通过经济思想史来展开研究,以此将经济类问题结合其学术观点与理论知识做到有效的解决。在西方经济思想史学术研究的黄金时期中对于研究成果不在采用传统的在附录与文献采用中出现,而是创作出一大批高质量高水平的经济思想史学术文章。并且在经济学的研究中,经济思想史也一改往日仅作为参考文献出场的尴尬地位,开始在其研究过程中作为研究的重点进行探究与讨论,并且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所采用的语言与知识更加的严谨。在这个时期,经济学家对于经济思想史开始更加的重视与关注,并且对于经济思想史在经济学中的地位重新的定义与划分,学者认为经济思想史并非独立于经济学之下的一门学科,而是经济学研究中新的研究方式,是将历史学与社会学等学科融合在经济中的研究模式,是与经济学研究中的研究方式一样值得学者花费时间花费心血潜心研究的研究方法。在这一段时期大量的经济学家开始展开了对于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并且参加研究的学者大多为在当时阶段中最为顶尖的,引领一段学术潮流的优秀经济学家,例如:奥地利学派的熊彼特、哈伯勒,英美边际学派的希克斯、罗宾斯,美国制度学派的韦斯利·米切尔、康芒斯,以及宏观经济学领域的斯拉法、贡纳尔·默达尔等人。大量的学者在对于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过程中获取了更多的优秀理论知识,将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在这一段时期中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带有专题性的经济思想研究史学术研究成果,例如:瓦伊纳(JacobViner)的《关于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1955年)、斯彭格勒(JosephSpengler)的《马尔萨斯的法国前辈》(1942年)、马盖特(ArthurMarget)的《价格理论》(1938年、1942年)、哈伯勒(GottfriedHaberler)的《繁荣与萧条》(1937年)、斯蒂格勒(GeorgeStigler)的《生产与分配理论》(1941年)、科尔(ArthurCole)的《经济学与商业文献的历史发展》(1957年)等等。在这一阶段中,经济思想史获得了较高的地位,并且在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也过去了更多的课程编排与课程教授地位,甚至在大学的教学中能够于经济学类其他学科共同的在大学生课表中编排。同时相关的经济思想史学者也获得了较高的地位,并且大量的出席经济学学术研究会议,在这一阶段经济思想史已经与主流经济学有了相同的地位。

(五)西方经济思想史学术的重构时期

西方经济思想史学术的重构时期是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至今。西方经济思想史在经历了短暂且辉煌的黄金时期后再次走向没落,其学术地位逐渐衰落。西方经济思想史学术的衰落是比较迅速的,在得到一个快速的提升之后由迅速的衰落,其主要的原因是在黄金时期的最后阶段西方的经济开始大幅的好转,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接连的战争并未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对西方经济带来极大的损失,反而在第二次世界大站后经济学的影响力相对要更加稳固,甚至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要更加的坚固。这样的现象就造成了大量的经济学家开始对经济学的发展提高重视,并且在研究过程中开始对经济的未来提起了更高的关注程度,这样也就开始忽视了对于经济历史的研究。并且随着数学学科新的计算方法与统计模式的出现与流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思想史学术研究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这样的现象影响下,经济思想史学术逐渐在经济学研究中衰落,并且相关的经济学者开始抛弃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所以经济思想史的研究逐渐脱离出西方主流经济学。随着学者对于经济思想史研究的逐渐降低,经济思想史再次成为经济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并且其中相关的研究学者也逐渐减少。在此阶段中的经济思想史研究中仅有在黄金时期开展研究并接受相关训练的专业研究者依然坚守在岗位进行研究。并且在这一时期在国际学术格局中的经济思想史的地位已经确定,暂时来说这一段时期经济思想史的地位是在经济学的一大分支学科。其研究学者的分布主要欧洲的英国以及北美的各个地区与国家,还有少数在澳大利亚等国家,另外在一些非英语的国家也有少部分的经济思想史研究学者,对经济思想史依然着重的开展研究。在这一阶段,虽然经济思想史学术研究的地位有所下降,但是在学术研究的期刊与书籍发表方面依然是比较多的,在这一段时间主要是对于经济思想史教材的编写相对较多。

与此同时,经济思想史学科已经有了适合自身学科发展的制度与规划,在发展过程中也开始顺应科学哲学的潮流,在经济学的发展中开展适合自身学科的学术研究。为了能够防止经济思想史改变现状,能够重新回到经济研究中的更高地位,所以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学者们在研究中积极的对本学科的意义与理论知识及逆行探索。例如利兰·耶格尔在对人思想的研究中也提出只有做好提前的准备,才能够防止学说被后人们忘记,他在其发表的书籍中特别提出:“纯经济学比自然科学的早期发明更有被遗忘的危险,这使得知识的积累式增长更为困难。……所以,我们需要能专门帮助我们保持警惕,以及当其面临可能的新观点时能够识别早期的贡献,以及早期的谬误的学者”。但是现今的經济学发展趋势是依然在不断下降的,在西方各大学经济学科的课程安排中对于经济思想史课程的安排逐渐减少,甚至有部分大学已经将经济思想史排除了重点课程安排规划中。这样的现象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经济思想史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地位是逐渐降低的,这也是经济思想史学科研究发展过程中的危机与挑战,只有通过更高水平的研究方式以及理论知识分析才能够重新树立经济思想史的地位。

由上文中对于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各个发展阶段的描述中可以清楚的发现,经济思想史的发展需要与现代的科学的经济学理论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在上文的论述中,对于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各个阶段的学术特征都有明确的表现:首先,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正是通过现代经济学的不断研究与分析而出现的。在现代经济学出现前,在经济学研究学界已经开始出现了较多带有先进科学性质的经济思想研究出现,后来随着现代的经济学不断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体系,西方经济思想史才正式出现,并且发展成为系统的知识与理论系统。并且西方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与考察对象也都是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中出现的,在西方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中大多都与现代经济思想的研究对象有所关联。另外,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发展历程也与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与需求有所关联,经济思想史是根据现代经济学的需求而出现地位的升高与境地现象的,可以这样解释,西方经济史的研究是为满足现代经济思想的需求而开展的。在西方经济思想史的五个发展阶段中,主要分为:启蒙时期;古典时期;新古典时期;黄金时期;重构时期;这些时期的变化也刚好是现代经济学的五个发展时期。并且,由上文中的论述可以清楚的了解到,经济思想史学术的地位的降低与提高刚好的三段式的,同时也是按照现代经济学的需要而提高与降低的。当现代经济学受到困难与挑战时,学者开始通过对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来寻找帮助现代经济史创新与发展的方式,当现代经济学发展较为顺利时,就将经济思想史作为边缘化的学说,在其学说下独立发展。最后,在于西方经济思想史学术的研究方向与发展方向,传统的西方经济思想史学者在学习过程中所接触的专业学科训练多为经济类学科训练对于历史类的训练少之又少,并且对于经济类问题的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也极高,但是在对于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过程中面对经济学家在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思想却没有更好的办法给予评析,存在局限性。二、中國经济思想史学术研究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经济思想史学术的奠基阶段

在中国的经济思想史学术研究相对于西方开始时间相对较晚,第一个阶段是在1978年到1987年这九年的时间是整个中国经济思想史学术的奠基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内对于经济思想史的研究相对较少,只有部分对于国外学术关注程度较高的人群会对相关的学术论文进行简要的阅读。在国内大部分的人只针对中国现代人物经济思想的相关论文展开研究于讨论,并且中国现代人物经济思想论文相对于经济思想史学科论文要少。据当时的论文统计可以得出现代经济思想研究的学术论文在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中的论文比例相对较少,并且能够清楚的发现在这一阶段现代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是极少的,甚至可以说在众多对于现代经济史研究的人是极少数的。但是不得不承认在这一阶段的经济思想史类学术期刊中对于我国经济思想的论述是相对客观与正确的,但是在其学术期刊中由于研究人员与研究环境的缺少,对于经济思想史学科建设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陷。例如在1979年学者孙治方所发表的一期文章:《经济学界对马寅初同志的一场错误围攻及其教训》疑问中注重讨论了马寅初同志在这一阶段中所提出的新的思想与理论,并且简单的介绍了在当时学术界所争论的问题是如何由正常学术争论演变成过度的政治风波的,对这一历史事件展开了详细的讲解。由上文中的论述中可以清楚的发现,我国在经济思想史学术的奠基阶段的发展并不顺利,甚至在学术界出现较多的动荡现象,这样对于经济思想史的初步研究就不易开展。在中国经济思想史学术的奠基阶段是最早期的经济思想史学术研究的起步阶段,可以被称作学科建立初期的探讨与研究。

(二)中国经济思想史学术的初步建设阶段

中国经济思想史学术的初步建设阶段史在1988年至1999年间,在这一阶段中国经济思想史学术的发展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也获得了大量学者与社会环境的支持。所以在这一阶段中的经济思想史的发展与建设是比较迅速的,在这一段时间里有关经济思想史的学术论文的发表数量不断增加,并且还出版了大量的经济思想史著作。并且在这一阶段所发表的著作与学术论文相对于其他时期,在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论文比例上占到二分之一,所以能够明显的发展在这一阶段现代经济史的研究已经在经济思想史研究中广泛的开展,并且掌握了一定理论探索与研究的方法。在这一阶段的经济思想史的特点相对比较明显,大多数的学者在研究过程中以传统的具有一定影响力与地位的代表人物作为研究方向,但是却比之前研究作所采用的方式更加的先进,这样在研究过程中就有效的提高研究效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获取了更多的研究成果。据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在这一阶段中,并非针对人物思想研究作为基础研究方向的论文由奠基阶段的100篇文章发展到现今这一时期大概800篇左右,在本阶段的现代经济思想史论文数量中所占的比例也是比较大的,能够达到文章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同时相关模式的学术著作也开始不断的提高出版速度,在前一阶段此类著作是处于空窗期的,而现今也由零向着一百而变化了,已经达到了大概32部学术著作。大概占本阶段现代经济思想史著作总量的三分之一。

在这一阶段中有部分的学者已经开始通过对于学术的变化与争论来对经济思想的变化展开分析,并不是传统的对于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思想死板的开展研究。还有部分的研究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开始关注特定的学科或者一项较为重要的问题所出现的学术争辩以及思想变化展开研究,例如对于政治思想史、农业思想史等。还有部分的学者在研究中针对国际间一些国家经济的对比于分析来开展研究,将国家间的思想与学术发展程度进行对比,以此发现一定的理论知识。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一阶段中,有关经济思想史学科研究不仅取得了更多的重视与研究环境的变化,并且学者在研究过程中的所采用的方式与方向也发生了极高的提升与改变,学者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模式更加的丰富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更好开展,以及研究成果的有效丰富。这样丰富的研究方式在有效的改变了传统学术研究中过度关注时期中代表人物的考察所出现的研究漏洞与研究错误,这样的研究模式更大程度的面向中国现代经济思想或者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作为背景,来针对历史、针对学术变化,针对各经济模式的对比展开更具科学依据更具真实性的经济思想史分析。所以,综上所述,在这一阶段的经济思想史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多实质性的进展,并且在优秀成果方面的获得也极其丰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含金量高并且质量优秀,可以称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发展过程中里程碑式的一段时期。

(三)中国经济思想史学术的深度发展阶段

2000年到2014年间是中国经济思想史学术的深度发展阶段,中国现代经济思想史在这一段时期取得了更好的进步与发展,其取得进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者对于研究方向的扩展与研究内容的丰富才达到的。首先随着对于经济思想史的深度研究以及经济理论的更好发展,并且学者在针对早期代表人物的经济思想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发展的提高,大量具代表性人物的经济思想也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较多的经济学者开始对于经济决策者如国家领导人等或者此阶段较为优秀的经济学家的思想展开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思想成果。其次在各个学说的发展史的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与发挥在哪,在各个方面与领域中经济思想的研究都获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并且随着改革开放的大范围开展,经济热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所以经济学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这样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对于经济四线那个是研究的方向与范围作为更有效的规定,并且在研究过程中对生态经济、旅游经济等反面的经济思想都展开了详细的调查与研究,并且获得了相应的成果。

在这一段时期论文统计与著作统计的结果也产生了一定的差异,并且史在数量上的差异。这一阶段发表的现代经济思想史论文约有5400篇,出版的著作约有89部,分别约占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三分之二和三分之一。与上一阶段相比,论文总量增加了86.2%,但是著作总量却减少了9.2%。另外是在内容结构上所产生的差异,在这一阶段中对人物的研究有3600篇论文与43部著作,约占中国现代经济思想史总量的四分之一与四分之二,所以对于期刊论文著作部分的人物研究比例有所降低,本文论述中认为差异和变化与本阶段学科任务的变化有关。例如在对新代表人物的深入考察中,此类的学术期刊论文在这一阶段中大量的出现,但是学者们在开展研究的时候并未给研究对象更多的时间来对自己的思想进行检验与分析,所以这就导致所汲取的理论思想的准确性缺少实际的检验,所以在这一段时期信息量虽然大,但是所出现著作并不系统与成熟。并且较多对于早期代表人物的早期思想展开研究时对于非人物的思想问题已经在学科的开展前就展开了介绍,所以在这一阶段对于研究成果的信息量相对较少,所出现的期刊与论文多为短篇论文出现,与前一阶段在学科空白方面通过大量的思想与实际案例分析的著作出版并不相同。简而言之,学科体系的建设是需要在不断降低时将这一阶段的经济思想史展开研究,更多更全面的对期刊论文的发表,而减少对于著作的出版方式来表达思想。三、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学术研究环境与现状

(一)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学术研究环境

学术研究的进步与发展是与学术环境相对应的,也就是代表学科地位是否提高学科是否取得好的成就的重要指标是在于本学术在学术期刊的发表状况。西方国家经济思想史学术方面在不同时期都出现了独立的学术团体,是不同思想的经济思想史学家共同研究与讨论的专业学术组织。例如:美国经济学史学会(简称HES,成立于1974年)、欧洲经济思想史学会(TheHistoryofEconomicThoughtSocietyofAustralia,简称HETSA,成立于1981年)。另外在日本对于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也较为重视,其中在日本的经济思想史学会的成立时间也相对较早。这些专业的学术组织会定期的组织开展会议,并以学会为单位创办期刊造纸,将其思想在期刊中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思想史学科走向更加规范的道路。但是经济思想史与其他的经济学科来对比的化,还是有比较明显的独立性,与其他的学科融合性有所不同,并且经济思想史学科的研究在研究方式与研究对象方面与其他的经济学科并不相同,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也能够清楚,经济思想史很难融合与主流经济学的学术活动中。尤其在对于专业的学术团体的成立时间来看也能够清楚为和经济思想史学科与主流经济学无法融合,主流经济学会的成立时间要明显的早于经济思想史学会的成立时间。综上所述,经济思想史的学科虽然与经济学的建立是在同一时期发展的,但是在学术发展方面经济思想史学科要远远落后于主流经济学,并且与主流经济学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现今来看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学术研究环境是在不断缓和的,随着学术期刊的不断增多,有关于经济思想史方面的刊物开始增多,所以相关的经济思想史研究学派的研究理论于思想也能够大量的在期刊中有所发表,帮助西方经济思想史在次走向更好的方向。

(二)西方经济思想史学术研究的现状

学术期刊是在现代的学术体系中检测学科发展能力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学科证明自己理论与知识的重要平台之一。现今在世界范围内专门刊载经济思想史的学术期刊主要有《政治经济学史》(简称:HOPE)、《经济思想史学报》(简称;JHET)、《经济学史评论》(简称:HER)、《经济思想史》(简称:HEI)、《欧洲经济思想史学报》(简称:EJHET)等。在这其中发展时间最长,并且最具学术界代表性的期刊是的攻治经济学史》,此期刊创建于1969年春季,由杜克大学出版社出版,并以季刊形式每年分4次发行。HOPE刊登的论文则着重针对经济思想史与经济分析史方面研究与论述,并且在期刊中着重对于有关经济思想发挥与经济学历史中重要代表人物的思想产生背景以及思想的解释与经济理论史学家的方法论研究等。笔者在针对当时《政治经济学史》(HOPE)中所发表的论文中展开研究,能够明显的发现西方国家经济思想史学科的研究存在较多的特点。

首先,在研究对象方面,虽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于进步,国家经济也走向好的方向,并且在进入二十世纪后,西方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开始向着多方面给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学术研究上依然是针对人物的经济思想作为研究重心展开研究。在针对人物经济思想展开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更高水平研究时,西方经济思想史的部分研究学者开始着重关注一些具有代表性人物身上并未被其他研究者所发现的经济思想观念,例如:“詹姆斯·穆勒与效用价值论”等。另外就时在对于经济学著名学者的研究中或者对于其他带由经济思想的学者研究过程中,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带有社会史思想色彩的经济思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传统的经济思想史,所以更加着重对于主流思想家的经济思想展开研究。

另外在研究模式的变化上,在现今大范围的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中,所研究出的成果都对历史的研究方式带来了一定的帮助。并且在针对素材研究重要历史人物的过程中,着重对于研究对象所表述的思想展开解释与论述,并且对与研究对象的思想产生背景也有一定的分析,将经济思想所产生的背景与原因都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在对于研究对象的研究过程中应该严格结合人物的生平,与思想产生的年代,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思想所产生的原因,并展开注重的分析,将思想研究成为能够供后世学习与应用的理论知识。现今大量的美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开始将研究目光转移到对于时代档案与文献的研究中,开始从档案中寻找研究的价值。例如,杜克大学的布鲁斯·卡德维尔教授近些年就针对哈耶克的文献进行新的整理与论述,并且研究出较多新的观点与理论,他在杜克大学还专门建立了哈耶克档案室,并主持编写“哈耶克文集”系列丛书。这样的发展趋势是对于传统经济思想史研究者在经济分析方面的更好提高,同时也是对于历史环境评价相对不足的一种调整与平衡式的发展选择。

并且,在西方经济思想史学者对于本学科的未来发展的预订中,大多数的学者所保持的态度并不是积极向上的。经济思想史的发展与主流经济学的发展相比是相对立而发展的,现今的西方经济学的发展相对比较矛盾,其在学术界的地位依然呈现出逐渐下滑的现象,但根据研究发现,现今在经济思想史学家的学者而数量以及相关的经济思想史学会的活动与创建却呈现出一种上升的状态。对于这种现象,可以根据相关的研究人员的解释是由于高校经济院系针对经济思想史学科的教学逐渐降低,甚至在核心学科课程中已经排除了经济思想史,所以在学术界中经济思想史的地位逐渐降低,但是随着主流经济学的发挥在哪,在其论述方式与分析模式方面的转变,造成在主流经济学中部分的学派与代表人物的思想产生分歧,所以主流经济学内部的发展出现困难,于是部分的学派开始转移到相对稳定的经济思想史学科研究中来。其中就包括较多的主流经济学的代表学派例如;制度主义学派、马克思主义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后凯恩斯学派、斯法拉学派等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思想史学科人数与学会数量的增多。但是也有相关的研究所表示经济思想史学科在未来的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与地位是不可估计的,其主要由于现今在专业的经济思想史学科的研究中,学术期刊的发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研究学者持续着一种亢奋的研究状态,并且在强烈的学术冲击下,经济思想史学科依然保持着自身的研究模式与学术研究方法。当然在西方学术界依然存在着大量的对于经济思想史学术研究不理解的声音,认为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是没有必要的,无谓的。但是部分的经济学者依然将经济思想史作为其经济理论研究中的一方面组成部分,主要在文献中有所体现,认为经济思想史依然不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学科组成部分。所以在针对经济思想史学科的专业能力培养与训练中依然需要有效的稳固与增强,保证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有过硬的研究技能与专业水平。在学科建设中本文已经论述到,在西方的各国大学中,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地位正受到较大的冲击,甚至即将被排除出重点课程安排中,其在大学中正受到较多学科的排挤与轻视。所以在这样的现象下,20世纪60年代布劳格教授曾在耶鲁大学为研究生开设过经济思想史的课程,但是在教学中从学生到其他教师对于其学科的重视程度依然较低,对课程并未做到应有的学习与尊重,甚至导致在讨论其终身教职时,布劳格教授被委员会成员以学科缺乏价值而否定。直到现在,相同的情况以让屡见不鲜,甚至此类现象更加的嚴峻。在欧美顶尖大学的经济院系中,经济思想史课程的地位极低,甚至完全被放弃开设课程,在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中更是将经济思想史课在历史系中开展教学。在较多大学的经济院系中对于经济思想史并未单独开设课程,部分大学在未开设其课程的情况下,在其选修的课程中也有所开设。在美国排名前30的经济系中,仅杜克大学保留了经济思想史研究方向,该校经济系大约每周有3次课时的经济思想史基础课程,课程设计上不仅有教师理论知识的讲解,还有学生的课堂讨论与点评。另外,杜克大学经济系还开设了“政治经济学史研究中心”,每周举行一次学者间的工作论文研讨会,参与者包括该中心的成员以及经济系的专职教师、受邀的外校访问学者,以及在读互访的经济学博士生等。该中心的主要研究人员包括前文提到的卡德维尔教授(中心主任)、古德温教授、温特劳布教授,并且有胡佛教授和马奇教授等,他们都对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学术交流与深入探讨付出了较多的努力,从而成为了经济思想史学科研究的重要学术平台与核心力量。但是即使在在杜克大学这样的经济思想史重要研究中,经济思想史学科也依然呈现着衰落的趋势;现今古德温教授业已退休,其余的四位教授也都年过半百。现今,在杜克大学经济系,选择进入政治经济学史研究中心的博士生数量极少,所以其专业中的人才相对较少。杜克大学政治经济学史研究中心的情况也表现出了整个西方经济思想史学科的落后状态。四、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学术研究体系与成果

(一)中国现代经济思想史的历史分期

在中国的经济思想史学术研究相对于西方开始时间相对较晚,第一个阶段是在1978年到1987年这九年的时间是整个中国经济思想史学术的奠基阶段。第二个阶段中国经济思想史学术的初步建设阶段史在1988年至1999年间,在这一阶段中国经济思想史学术的发展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也获得了大量学者与社会环境的支持。中国现代经济思想史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并且在阶段中,较多对于早期代表人物的早期思想展开研究时对于非人物的思想问题已经在学科的开展前就展开了介绍,所以在这一阶段对于研究成果的信息量相对较少,所出现的期刊与论文多为短篇论文出现,与前一阶段在学科空白方面通过大量的思想与实际案例分析的著作出版并不相同。简而言之,学科体系的建设是需要在不断降低时将这一阶段的经济思想史展开研究,更多更全面的对期刊论文的发表,而减少对于著作的出版方式来表达思想。据当时的论文统计可以得出现代经济思想研究的学术论文在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中的论文比例相对较少,并且能够清楚的发现在这一阶段现代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是极少的,甚至可以说在众多对于现代经济史研究的人是极少数的。但是不得不承认在这一阶段的经济思想史类学术期刊中对于我国经济思想的论述是相对客观与正确的,但是在其学术期刊中由于研究人员与研究环境的缺少,对于经济思想史学科建设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陷。

(二)中国现代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中国现代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创建时间相对于西方较晚,但在延展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就并不落后与西方国家,尤其在对于任务思想的研究与讨论方面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思想史研究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并且在课题中分别列成各类体系的研究模式。随着西方经济学的引入与传统经济学相互融合,现代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方向已经逐渐由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更具包容性的现代经济思想研究,并且其研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大的提高与进步。当然中国现代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在研究体系与研究模式建设采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还应该吸取更多的经验完善学科体系建设,以此提高经济思想史研究水平现今中国现代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主要针对的是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等,并且在研究过程中对于各类的经济学说的对比也相对较多。

五、结语

史学思想论文篇10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金融

1020105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27007 应用文写作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国际贸易

1020109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 高等数学(一) 27007 应用文写作 00092 中国对外贸易 00088 基础英语 00076 国际金融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餐饮管理

1020118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977 餐饮业法规 04729 大学语文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工商管理

1020176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 高等数学(一) 27007 应用文写作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27095 生产与运作管理 00148 国际企业管理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会计

1020203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 高等数学(一) 27007 应用文写作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27008 成本会计 27009 管理会计 27092 财务管理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人力资源管理

1020205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164 劳动经济学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27007 应用文写作 00165 劳动就业概论 00163 管理心理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市场营销

1020207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181 广告学(一)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27007 应用文写作 00182 公共关系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旅游管理

1020209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27007 应用文写作 00012 英语(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182 公共关系学 电子商务

1020215 00890 市场营销(三) 00888 电子商务英语 00896 电子商务概论 00891 国际贸易实务(三)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物流管理

1020228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0 高等数学(一) 05362 物流英语 00012 英语(一) 00148 国际企业管理 00182 公共关系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5372 国际物流导论 采购与供应管理

1020265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5362 物流英语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销售管理

1020313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律师

1030111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262 法律文书写作 00918 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法律

1030112 00242 民法学 00223 中国法制史 00243 民事诉讼法学 00244 经济法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261 行政法学 04729 大学语文 20245 刑法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社会工作与管理

1030202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350 社会研究方法 00182 公共关系学 04729 大学语文 行政管理

1030301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 03350 社会研究方法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163 管理心理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0182 公共关系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312 政治学概论 学前教育

1040101 00386 幼儿文学(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384 学前心理学 00385 学前卫生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小学教育

1040103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0412 小学班主任 29766 现代教师学 心理健康教育

1040109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46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5615 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29659 家庭心理治疗 04729 大学语文 汉语言文学

1050114 00529 文学概论(一) 00536 古代汉语 00531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0053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534 外国文学作品选 英语

1050207 00596 英语阅读(二) 00795 综合英语(二) 00597 英语写作基础 00794 综合英语(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0831 英语语法 日语

1050208 00606 基础日语(二)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844 日语阅读(二) 00608 日本国概况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7006 日语写作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商务英语

1050226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597 英语写作基础 00794 综合英语(一) 27021 外贸英语函电 00795 综合英语(二) 04729 大学语文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公共关系

1050303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644 公关礼仪 00642 传播学概论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643 公关心理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853 广告学(二) 00182 公共关系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647 公关语言 新闻学

1050308 00654 新闻采访写作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853 广告学(二) 00656 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艺术设计

1050436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0504 艺术概论 动画设计

1050441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游戏艺术设计

1050459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0504 艺术概论 档案管理

1060201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0182 公共关系学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1080301 02194 工程经济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2189 机械制造基础 00012 英语(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159 工程力学(一) 04729 大学语文 02195 数控技术及应用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机电一体化工程

1080306 02230 机械制造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4729 大学语文 00012 英语(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159 工程力学(一) 02195 数控技术及应用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计算机及应用

1080701 02142 数据结构导论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2198 线性代数 00012 英语(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34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4729 大学语文 02120 数据库及其应用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32 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 房屋建筑工程

1080801 02400 建筑施工(一)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2396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00170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387 工程测量 04729 大学语文 02394 房屋建筑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2398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化工工艺

1081201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0012 英语(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烹饪工艺

1081305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计算机信息管理(委托)

1082207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4729 大学语文 00012 英语(一) 0034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2120 数据库及其应用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2382 管理信息系统 护理学

1100701 02901 病理学 02903 药理学(一) 02113 医学心理学 03001 外科护理学(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996 护理伦理学 02998 内科护理学(一) 03002 妇产科护理学(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中药学

1100803 03037 药用植物学 02974 中药学(一) 02975 方剂学(一) 03035 有机化学(四)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042 中药炮制学 企业管理

5020258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 27872 会计基础 27092 财务管理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27875 企业经营管理 27869 经济学基础 财务与会计

5020297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 27872 会计基础 27987 成本会计 27092 财务管理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27869 经济学基础 秘书

5050102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 00182 公共关系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机电

5080335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27875 企业经营管理 27963 机械制图与公差 27962 机械设计基础 27966 电工与电子技术 27982 电机电器维修 27973 农业机械运用及管理 27980 农村供电 园林

5090114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135 农业经济与管理 畜牧兽医

5090413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农业经济管理

5090601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 27872 会计基础 00135 农业经济与管理 27869 经济学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27875 企业经营管理 农艺

5090630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135 农业经济与管理 审计学

2020117 06069 审计学原理 06071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00159 高级财务会计 00015 英语(二) 06070 审计技术方法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161 财务报表分析(一) 06074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6075 经济效益审计 餐饮管理

2020119 00986 中国饮食文化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金融管理

2020120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27084 金融计量分析 00077 金融市场学 00015 英语(二) 05678 金融法 27332 当代中国经济运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27086 金融风险控制与管理 调查与分析(委托)

2020121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工商管理

2020142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54 企业管理咨询 00015 英语(二)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27332 当代中国经济运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27092 财务管理学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

2020173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27186 制单结汇与报关实务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27187 国际运输与保险 27332 当代中国经济运行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 27183 国际经济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会计

2020204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070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0015 英语(二) 27332 当代中国经济运行 00159 高级财务会计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61 财务报表分析(一)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市场营销

2020208 00186 国际商务谈判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15 英语(二)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27332 当代中国经济运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旅游管理

2020210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020 高等数学(一)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27092 财务管理学 27126 旅游市场营销 27127 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27124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27130 旅游消费行为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电子商务

2020216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915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 00906 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 00015 英语(二) 00910 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 00995 商法(二) 00997 电子商务安全导论 02382 管理信息系统 27332 当代中国经济运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人力资源管理

2020218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3325 劳动关系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6090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06091 薪酬管理 06092 工作分析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963 绩效管理 商务管理

2020226 00086 风险管理 00939 商业伦理导论 00154 企业管理咨询 00015 英语(二)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27332 当代中国经济运行 00952 国际市场营销学(二)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937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896 电子商务概论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物流管理

2020229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15 英语(二)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5374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0098 国际市场营销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劳动和社会保障

2020232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3325 劳动关系学 03322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00015 英语(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326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公共管理

2020267 00163 管理心理学 00261 行政法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5151 劳动与社会保障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8749 行政职业能力测评 工程管理

2020279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6961 工程财务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28887 土木工程概论 28895 建筑施工技术 0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8888 工程经济学与项目融资 28898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0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采购与供应管理

2020282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27332 当代中国经济运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5374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销售管理

2020314 00149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15 英语(二) 00181 广告学(一)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5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法律

2030106 00230 合同法 00227 公司法 00263 外国法制史 00015 英语(二) 05678 金融法 00257 票据法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69 房地产法 00262 法律文书写作 0022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律师

2030108 00230 合同法 00227 公司法 00924 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 00015 英语(二) 05678 金融法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22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监所管理(委托)

2030109 00918 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 00924 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 00015 英语(二)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30203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279 团体社会工作 00278 社会统计学 00015 英语(二) 03291 人际关系学 27052 社会福利思想 00280 西方社会学理论 00281 社区社会工作 27051 社会保险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行政管理学

2030302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319 行政组织理论 00316 西方政治制度 00015 英语(二) 00320 领导科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322 中国行政史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公安管理(委托)

2030401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4729 大学语文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学前教育

2040102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28043 学前教育基础理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28045 学前教育思想史 29767 基础教育概论 28044 学前教育心理学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8049 学前体育与健康教育 28046 学前音乐与美术教育 教育管理

2040107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458 中小学教育管理 00452 教育统计与测量 00015 英语(二) 00445 中外教育管理史 29767 基础教育概论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453 教育法学 00454 教育预测与规划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心理健康教育

2040110 00163 管理心理学 28665 认知心理学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5624 心理治疗(一) 29656 儿童教育概论 05628 团体咨询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8778 心理档案建立与管理 小学教育

2040112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28061 现代教育技术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28067 小学教学心理与设计 29767 基础教育概论 28062 中外教育史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8065 大学数学 义务教育

2040125 00464 中外教育简史 00458 中小学教育管理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思想政治教育

2040202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体育教育

2040302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秘书学

2050104 00163 管理心理学 00644 公关礼仪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 英语(二) 00320 领导科学 00509 机关管理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526 秘书参谋职能概论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汉语言文学

2050105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27038 红楼梦研究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015 英语(二) 00540 外国文学史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541 语言学概论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汉语言文学教育

2050113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536 古代汉语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015 英语(二) 00540 外国文学史 29783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541 语言学概论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英语

2050201 00600 高级英语 27036 英语泛读(三)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603 英语写作 27037 语言学概论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日语

2050202 00601 日语翻译 00610 高级日语(二) 00611 日语句法篇章法 00012 英语(一)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英语教育

2050206 00600 高级英语 27036 英语泛读(三)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603 英语写作 27037 语言学概论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商务英语

2050218 00186 国际商务谈判 00995 商法(二) 00952 国际市场营销学(二)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0891 国际贸易实务(三)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002 商务英语沟通 08958 BEC商务英语(一) 广告学

2050302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639 广播电视广告 00642 传播学概论 00015 英语(二) 00662 新闻事业管理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7416 广告法律法规 新闻学

2050305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659 新闻摄影 00642 传播学概论 00015 英语(二) 00529 文学概论(一)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662 新闻事业管理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660 外国新闻事业史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公共关系

史学思想论文篇11

展,论述中国和日本相关研究的具体状况与研究内容,考察国人在不同历史时期

进行该学科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和主要学术特点,进而阐释中国经济思想史惟独在

中国大陆作为理论经济学独立学科的特殊优势与发展前景,探寻丰富和发展传统

汉学与理论经济学、经济史学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 经济史学 经济思想 学科创始 中国与日本 传统汉学

近年来,笔者提出新世纪学术发展与深进的前提和基础是对以往学术研究史

进行梳理、总结、分析和研究。在世纪之交,我国各种学科的“百年反思”接踵

而至,然而当今“显学”之一的经济学尤其是中国经济学研究,除了极少的百年

回顾以外很少进行学术史反思研究,经济史学研究者基于学科性质试图开展相关

工作。我们知道,一般认为“经济学”是“西学”,其基础理论具有普遍性意义

。然而,我国的经济学理论研究和经济改革与现代化的实践,都对此提出了不同

程度的挑战。我国理论经济学界对经济学的本土化、规范化、普遍性等问题先后

展开了多种讨论,这些问题客观上也是对中国经济学研究者提出的时代课题。①

博大精深的中国史学传统提示我们进行一些新的思考,如对理论经济学的学科演

进与基本特征进行考察,对经济学诸学科的发展史进行爬梳,对经济史学的理论

方法进行新的探索,对我国经济学的研究史进行分析等等,都是很值得下大气力

的科研工作。一般说来,令人信服的研究结论往往不能限于理论本身的推理或演

绎,还要求以大量实证研究的坚实成果来佐证,更需要通过学术史的系统考察来

完善。推动中国经济科学的发展,系统研究中国经济学术史无疑是一条重要路径

,这也是丰富和发展传统汉学和理论经济学、经济史学的创新途径。

应当说,经济学术史是一个较为广博的概念,其研究对象涵括经济文献学、

经济学说(思想)史、经济学史、经济史学史、经济学批评史、经济理论发展史

、经济学科发展史、经济观念发展史等,其核心是研究经济学诸学科的形成、发

展、特性、问题、趋向等等;其基础则是对经济学研究史进行文献计量学和理论

阐释学的分析研究,考察特定时代哪里的什么人在怎样的状况下要研究解决的是

哪些具体经济问题,采用的是什么理论方法,怎样思考或研究经济问题,得出的

是何种论点或结论,重点研究在上述基础上逐步蕴积而成的经济概念、范畴、学

说、乃至理论和规律,如此等等;再就是论析经济学诸学科的创立、分布、演进

及主要研究对象、领域、方法、素

—————————

① 主要如林毅夫、胡书东:《中国经济学百年回顾》,《经济学季刊》第1卷第

1期2001年;李根蟠有关“中国20世纪经济史研究”、笔者有关“中国经济学术史

——传统经济研究史考察”等课题。经济学理论讨论等参见张问敏等编:《中国

经济大论争》(第2辑),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拙作《“中国经济学”寻根

》,《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获第八届孙冶方经科学论文奖)。〔YE

Tan, Etymological Studies of CHINESE ECONOMICS,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English Version), No. 4, 1999〕修改稿收入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编:

《集雨窖文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材及研究群体、科研组织及相关的制度变迁,还有教育领域中相关学科专业的设

置、课程内容的安排等等。还要考察影响人们进行经济思维、研究、活动以至决

策的社会经济状况、思想文化特征、政治制度背景等因素;搞清楚“是怎样的”

及其关联因素的存在,进而深入探讨“为何如此”以及“诸因素之间关系如何”

等等,以阐释经济学术发展史的脉络和规律。在经济学尚未成为独立学科的时代

,则主要考察人们如何进行经济思维,对经济事物形成怎样的认识、意见、以至

思想主张等。不难看出,与上述内容和问题关系最直接、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就是

经济思想史。但经济学术史并非经济思想史或经济学史本身,其研究内容如上所

述要广博许多,可以认为有关经济学术史的学理范围、研究对象、理论方法等等

的规制与界定,本身就是经济科学创新的重要内容。

开展中国经济学术史的系统研究,特别是进行中外比较,一方面有利于总结

提炼“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说和理论,另一方面有利于丰富和发展理论经济学

的学科内容和学理基础。借鉴耳熟能详的一个说法——越是民族性的,才越是世

界性的。在我国步入WTO之后,在汇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洪流的进程中,在研究具有

一般性、普遍性的经济理论与规律的同时,注重研究本国特有的、尤其是独具优

势的学科及其发展历程同样不容忽视。这可以使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了解非西

方的经济科学理论,并推动整个理论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创新发展,为世界进步贡

献中国人应尽的力量。与此同时,注重经济学的发展史实尤其是传统或古典经济

学与现当代经济学的传承与联系,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这不仅可以警示经

济学科“无源之水”的可能缺失,也能提示经济与其赖以存在的基础之间的必然

关联,还能够从学科发展的流脉以及有别于本国的比较中提供把握发展趋势的线

索。

在我国,理论经济学诸学科中“中国经济思想史”这门学科具有突出的自身

特性,它研究中国自古及今经济思想、学说、观念、理论的历史发展,传统帝政

时代占据了很大板块,而“彼时”的民族文化积淀与观念习俗传承潜移默化地植

根于本土斯民;同时,此学科又直接以“此时”中国经济思想理论为研究对象,

现今的改革与发展为理论研究不断提供丰富而新颖的内容。对中国经济思想史的

形成、发展进行系统考察,认识这门学科的独特性质与发展前景,特别是其所具

有的优势在未来学术发展和深进中的价值与意义是很有必要的。实际上,无论是

早于西方若干世纪就发达得多的古代中国,还是近现代中国人走向现代化的艰难

历程,特别是现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都蕴涵、汇聚、凝成了丰富的“

有中国特色的”经营经验与经济理论;而不同历史时段的经济学术研究与发展汇

集成一部系统的中国经济学术史,亟待认真总结和研究,这也是我国经济学新世

纪学术发展的基本前提与必要基础。

创新的前提就是对前人的成就进行总结与研究。开展系统性的中国经济学术

史研究,这在国内外尚属开拓性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此研究

具有交叉性、综合性的跨学科性质,具有学科发展的前沿性和基础性意义,对中

国的经济振兴和现代化发展必将产生促进作用。

中国经济思想史惟有在中国大陆成为理论经济学的独立学科,其具有突出的

跨学科特性,关涉经济、哲学、历史,又及社会、文化诸领域,研究自古及今中

国经济思想和学说理论的发展历史及其规律。若以1949年为界,中国经济思想史

的研究大抵可分为两大时期──“发端期”与“发展期”。发端期以20世纪20—

30年代为中心,早则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叶;发展期以20世纪80~90年代为重心

,上则可以回顾50至60年代;还可以进一步将发展期的这两个时期称为“发展前

期”和“发展后期”。

据笔者长年来的考证,世界范围内最初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的是中国和日本

的学者。早在19世纪末就有相关的研究成果问世。著作如许楣《钞币论》道光二

十六年(1846)古筠阁本、陶煦《租核》1884年成书,光绪已未(1895)聚珍本

、陈炽《续富国策》豫宁余氏重校本(1897)等。论文主要有1890年马建忠的《

富民说》,同年日本的高桥作卫在《国家学会杂志》上发表《王安石财政政策》

,此后,该杂志先后发表了石渡邦之丞《孔教的经济思想及其政策》(1893)、

田岛锦治《论中国上古的地租》(1894)等论文。与此同时,中国的相关研究则

有陈炽《〈续富国策〉自叙》(1896)、梁启超《论金银涨落》、《论加税》

(1896)、《〈史记·货殖列传〉今义》(1897)等等。需要说明的是,那时还

没有形成中国经济思想史这样的学科,所以称之为“相关研究”。先有相关研究

成果面世,经过逐步发展与整合,后有独立学科形成,这在学术发展史上应当说

是具有普遍规律性的。由于中国经济思想史这门学科具有的特殊性,对此学科的

创始进行考证虽有难度却很有价值,尤其能为中国经济学术史研究提供基础性分

析的重要个案。①

进入20世纪以后,有关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逐渐多了起来,而且学科性质

在不断加强。相关资料书《皇朝经世文编》连续出版了续编、新编等,作为中国

经济思想史先驱者的梁启超,于1902年写了《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介绍西方经

济学说史;同年他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提出“余拟著一《

中国生计学史》”,“以与泰西学说相比较”。所谓“生计学”即经济学。当年

,上海广智书局出版了日本高桥作卫著、陈超译《王安石新法论》(1902)、后

又出版了康有为《 金主币救国议》(原名《币值论》)(1910)。接下来,陈焕

章《孔门理财学》(Chen Huan-Chang, The Economic Principles of

Confucius and His School,1911)问世,这是迄今知道的最早的英文著作,是

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论文,得到该校F.Hirth和H.R.Seager等教授的好评。据胡寄

窗先生说《美国历史评论》称之为“破天荒的成绩”,后来哥大对中国留学生的

博士论文答辩还常以此书中的论点提问,不过胡老把该书出版时间误为1912年。

②中国经济学在国际上初露头角的就有中国经济思想史,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此后,研究成果的系统性有所加强,1912年康有为的《理财救国论》刊出,东瀛

的涩泽荣一不久后出版了名著《论语与算盘》东京东亚堂书房(1916),荷兰的

卫士林(G.Vissering)著、杨冕译的《卫士林中国货币论》由上海泰东图书局

1917年出版;同年孙德全自刊所著《经济纪要》(1917)、次年天津经济学会出

版章宗元《计学家言》(1918)。总之,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以中日学者为主

对于中国经济思想史开展的相关研究已经有了一定规模,这为该学科的形成与发

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是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系统研究发端的中心时期③,

时值中国社会大变革的历史时期,也是学术思想大发展的重要时期。强盛国力抵

御外侮和建设国家发展经济的现实需求,推动和促进了实业发展与理论探索;西

方经济学的传入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经济研究的发展提供了学术参照;

掌握西学理论又致力于献身本国发展的一批留学生归国,成为探索本国经济学的

中坚,中国经济思想史作为经济学独立分支学科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学术基

————————

① 近年来相关科研已立项,如笔者主持的课题《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创始研究

》等。

② 胡寄窗:《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

476页。

③ 关于中国经济思想史系统研究的发端期,包括世界范围内的情况请参考拙作

:《1920—30年代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之分析》,载《中国研究》(东京)1995

年12月号、1996年1月号; 英文版见 Edited by Aiko Ikeo :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wentieth Century East Asia, Routledge Press, U. K.

1997.pp35-54。此后的发展参见James.L. Y. Chang: History of Chinese

Economic Thought: Overview and Recent Works, History of Political

Economy,19:3,1987 by Duke University Press. 拙作《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

的回顾与展望》,载《经济学动态》1993年第4期;拙作《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现

状与课题》(岸本美绪译),载东京大学《中国:社会与文化》第9号,1994年等

础上发其端的。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其形成或创立的主要标志至少有二,一是这

一时期系统性研究成果集中而大量问世,并且明确命名为“经济思想史”;二则

是同时在我国南北方约有十余所大学中先后开设中国经济思想史课程,这些此前

都是没有的。迄今知道的我国最早以“经济思想”命名的中国经济思想史著作,

是1925年北京志学社出版的熊梦著《墨子经济思想》。一般认为较为系统性的成

果则是甘乃光1924年写、1926年1月出版的《先秦经济思想史》,作者在其《自序

》中说此书是他“在岭南大学教授中国经济思想史的一部分”。①此后著述逐渐

多了起来,但有重头学术性的是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唐庆增《中国经济思想

史》上卷(未续下卷),这是作为大学教本问世的。其《自序》说“民十七年春

,应友人徐君叔刘之约,在交大担任此课,乃着手编著。……著者在沪上及南京

各校,担任此课,先后达三四十次……。”②他先后在交通大学、暨南大学、浙

江大学、光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这一时期,在我国北方的大学中

也有开设中国经济思想史课程的,侯外庐自述说1931年“我在哈尔滨法政大学任

教,开设了一门‘中国经济思想史’课程,写了一部研究性质的讲义”;又说“

但我在此时,除了在北平几所大学讲授中国经济思想史之外,并没有直接在报刊

上参加论战。”③近日,得叶世昌先生惠赠新著《古代中国经济思想史》,“导

言”提到1920年曾在北京大学讲授相关内容的课程。根据以上记载可知中

国经济思想史课程当时在南北方大学中已较为普遍地开设,而作为知识传授的大

学课程,必以基本定型的学理和一定的经验积累为前提。

那么,国外的情形如何呢?那时在西方的学者主要进行相关典籍如《盐铁论

》等的西译工作,专著继前述陈焕章书之后,美国人耿爱德(E.Kann)写了《中

国货币论》,此书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出版了蔡受百的中译本。再有,1936年

李肇义在巴黎有法文版著作《古代中国经济思想的主要学派及其对重农学派学说

形成的影响》面世,系作者留学法国第戎大学的博士论文,这在J.A.熊彼特

(Schumpeter)《经济分析史》(History of Economic Analysis)第2编中

有提及,同时也提到陈书,但认为这些都还不是“对严格的经济课题进行推理的

著作”;又说中国“没有可以称得上我们所谓‘科学’著作的”。此评价未必客

观,何况所评论的对象似乎未含中日文著作。但是,即使如此比起后来美国人

H.C.泰勒(Taylor)在《东方的经济思想》中所说的“没有一个东方国家有任何

东西足可与西方中世纪经院学者们所作的良好开端的经济分析相比拟”④已是进

步了。

日本学者在中国经济思想史系统研究开端期的主要贡献有田崎仁义《中国古

代经济思想及制度》(1924)、田岛锦治《东洋经济学史──中国上古的经济思

想》(1935)和小岛?马《中国思想:社会经济思想》(1936)等专著和多篇论

文。田崎先生是经济学博士曾留学西方,回到日本后主要研究中国经济史学及思

想制度,出版了许多著述并到中国进行过实地考察,但就时况而言其研究中国的

动机值得分析。小岛先生则是著名的“京都学派”汉学家,以研究中国思想史著

称,他是从社会思想角度来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的,30年代末出任京都大学人文

科学研究所所长,他同时对法国社会经济思想有着颇深的造诣。田岛先生也是留

学西方并供职于京都大学的名教授,如上所述他在1894年即发表相关论文。尤其

值得重视的是,他在京都大学经济学科开课讲授中国经济思想史,其著作即其后

学本庄荣治郎等整理汇编他的讲义而成,而本庄先生后来则成为日本经济思想史

和日本经济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这可以成为是我们研究中日两国经济史学源

流的一条

————————

① 甘乃光:《先秦经济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自序》。

② 唐庆增:《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自序》。

③ 侯外庐:《韧的追求》,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224页。

④ 《美国经济评论》1956年5月号。泰勒的武断不实之辞也从反面刺激着中国经 济思想史的研究者们不断努力,胡寄窗、巫宝三、赵靖等先生的著作中对此均有

提及,并都以实实在在的多卷研究成果予以了有力回击。

重要线索。可惜日本至今没有专门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独立学科,研究者分布

于东洋史学、中国思想史或经济史学等相关学科之中。日本经济思想史(属于经

济学学科)的研究肇端约在明治时代而有较大发展则也在近20年来,他们对中国

经济思想史的关注则更是近期之事。①然而,直至今天以东洋史学为主的日本学

者对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并没有停过步,仅以著作为例,不同时期的主要著作

就有原富男《中国经济的源流》(1941)、穗积文雄《先秦经济思想史论》

(1942)、出口勇藏《孙文的经济思想》(1946年)、上野直明《中国经济思想

史》(1971)、桑田幸三《中国经济思想史论》(1976)、井泽弥男《春秋战国

的经济思想》(1987)、依田熹家《日中两国近代化中经济论之比较》(1990)

、中村哲夫《试论孙文的经济学说》(1999)等,后几部书有的我们还出了中译

本——这是后话。

20世纪20~30年代,国人相关研究明确以"经济思想"命名的著作已不鲜见,

这在此前是未有的。当时的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成果主要如前述熊梦《墨子经济

思想》(1925)、甘乃光《先秦经济思想史》(1926)以及李福星《孟子经济思

想》(1926)、岭南大学经济学会编《中山经济思想研究集》(1926)、李权时

《中国经济思想小史》(1927)、熊梦《晚周诸子经济思想史》(1930)、马君

武《中国历代生计政策批评》(1930)、李慎言《孟子的政治思想及经济思想》

(1931)、李权时《现代中国经济思想》(1934)、赵可任《孙中山先生经济学

说》(1935)、唐庆增《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卷,1936)、黄汉《管子经济思

想》(1936)、戴锡琨《中和经济论》(1936)、赵丰田《晚清五十年经济思想

史》(1939)、文公直《泰西经济思想史》(1939,附录:中西经济思想历史之

比较)等等,其中许多书还再版多次。另外,据笔者大约八年来的爬梳考证1949

年以前共约有五百余篇相关,其中绝大部分是在1925年以后发表的,此

前不足十分之一。

在这些成果中,前述唐庆增的著作可认为是当时的最高成就。他有家学渊源

,后留学哈佛大学学习财政学和西洋经济思想史,1925年归国后在多所大学任教

并开课讲授中国经济思想史。其自序治学目的是因“世界各国实情不同,其历史

的背景亦迥异,处今日而欲创造适合我国之经济科学,必以不背乎国情为尚。”

认为“非审度本国思想上之背景,不足以建设有系统之经济科学也。”他要“为

创造本国新经济思想之准备”,“以创造中国独有之新经济学”而努力。该书有

马寅初、赵人俊、李权时三篇序言,都提出中国经济思想学说光辉灿烂,很有研

究之必要;而要整理国故以创造中国的新经济学,则学贯东西的唐庆增可当此大

任,“固舍君莫属也。”②唐书分为十编,阐述儒、道、墨、法、农各家及政治

家、商人和史书的经济思想,并设专章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对西洋各国的影响。通

过比较,作者指出:“中国经济学说,发达确在西洋各国之先也。”并认为“中

国之上古经济思想,流入西土,殆为必然之事实。”③关于我国经济学说发达于

西方在当时是较为通行的时论,如孙中山先生1912年10月在上海的演说中就讲“

经济学本滥觞于我国。”④。日本著名经济史家庆应大学教授泷本诚一1931年出

版《欧洲经济学史》,其“附录”谈法国重农学派

————————

① 其与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发展情形很相似,1983年(晚于我国3年)日本经济思

想史成立全国性研究会,对此后的研究工作很有促进。笔者十几年来注重开拓中

日经济思想研究,已有一些著译成果问世,任日本学术振兴会和国际交流基金研

究员期间曾参加该会及相关学术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还曾派出经济思想史访问

团进行学术交流。1993年我们在北京召开了首届东亚社会经济思想与现代化研讨

会,与会学者中有6 位日本学者,这也是中国经济思想史历史上的首次国际会议

;1995年在东京召开了第二届会议,参加国发展到包括欧美的8 国。近期该研究

会新一代领导者拓展科研,2003年3 月以早稻田大学教授川口浩为首的8位学者首

次组团出国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我们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经过多方

努力与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交流并正式开展合作研究。需要特别提及,武汉大学

严清华教授在开展中日经济思想研究方面也做出了较大贡献。

② 唐庆增:《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自序》、《马序

》、《赵序》、《李序》。

③ 同上书,第362页。

④ 《孙中山全集》第2卷,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510页。

的思想根源,提出“西洋近代经济学的渊源在于中国的学说”。①需要指出,当

时已有大量西方经济学著述中译,不能认为国人不了解西方学说而妄自非议,再

如唐庆增本人作为留学哈佛大学习学经济专业的学者,对西方的经济学应当是很

了解的。那时,国人并不满足仅仅“引进”外国的经济学说,包括马克思主义的

传播和西方经济学的传入,而是还要“创造”本国经济学以促进和指导当时蓬勃

兴起的经济建设,这也成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创始的重要基础。②可以看到,

中国经济思想史是伴随本国经济大发展的现实需要而产生的,而且始开研究的中

外学者基本上都是经济学出身,这也是值得注意的。

通过考察,可以概括出这一时期的研究基本特点有五:

第一,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先秦与当时。先秦是中国经济思想的渊源与高峰

,百家荟萃诸子争鸣,此后却被认为是渐趋衰落“无大研究之必要”了;而研究

当时则是以孙中山先生的经济学说为主,以求直接为光大中华振兴实业发展经济

的现实需要服务。

第二,研究基本上是依循中国思想史划分的主要学术流派来进行研究的,研

究方法则主要借鉴和采用历史学与经济学的方法,还不能抽象出中国经济思想自

本身的理论方法。

第三,对先秦为主的中国经济思想史资料进行了发掘,在大量历史著述文献

材料中爬梳、整理出本学科的基本资料,奠定了本学科文献史料学的初步基础,

并为此后的研究开辟了道路。

第四,集中出版了一批研究成果,在中国经济学术史上开启了中国经济思想

研究的新的一页,并为本国的经济学术遗产的发掘整理和经济学说理论的总结提

炼打下了基础。

第五,在全国多所大学开设中国经济思想史课程,普及相关的知识、培养学

术人才,使这一新学科的形成初具规模。然而到30年代,由于众所周知的战争等

原因,本学科的发展很有限。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有了“质”的飞跃。从1949年到

1966年“”前的17年间,是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发

展时期,这一时期还可细分为两个阶段,即50年代和60年代(“”前)。

从目前掌握的材料看,50年代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相关成果中,著作主要

有许涤新《经济思想小史》(1950)、《官僚资本论》(1953,日译本);王亚

南《中国地主经济封建制度论纲》(1954)、《半殖民地经济论》(1955,日译

本);侯外庐主编《中国历代大同理想》(1959)等;成果的国外译介这在此前

还是不多见的。此外较为突出的是文献学工作,如《盐铁论》、《吕氏春秋·上

农》、《管子》等古籍的校注释译以及编辑《中国大同思想资料》(1959)等基

础工作。最为重要的是,1956年“中国科学院十二年规划”由中国科学院经济研

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前身)巫宝三先生牵头制定科研规划开展本

学科的研究,并在1959年出版《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及政策资料选辑》(1840—

1864 )。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资料选辑而是具有研究性质的著述,可以认

————————

① 有关此问题可重点参考谈敏:《法国重农学派学说的中国渊源》,上海人民

出版社1992年版。不过,也有学者不同意法国重农思想导源于中国之说,认为"那

是太牵强附会了。"见王亚南:《中国经济原论》,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

298页。

② 据笔者迄今看到的材料,西方经济学的传入最早大概是1840年德国传教士郭

实腊(K.F.A.Gutzlaff)编译的《贸易通志》,介绍西方商业制度和贸易情况。

此后主要有清同文馆1880年以《富国策》为名翻译出版H.Fawcett的Manual of

Political Ecomomy;1886年海关总税务司署出版W.S.Jevons的Primer of

Political Ecomomy名为《富国养民策》等。再后,西文及日文经济类书的中译以

及中国人的自著大量增加,篇幅所限此处不赘,请参考前述拙作《1920—30年代

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之分析》等。

为是50年代中国经济思想史的代表作。整个50年代中外学者发表的相关论文约有

120篇,研究对象依然主要是先秦诸子并发展到近代思想家。随着新时代学科研究

的发展和诸如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等理论探索的深化,中国经济思

想史研究出现了一些新倾向:一是开始对学科本身进行研讨,如李宗正《关于中

国经济思想研究上的几个问题》(《新建设》1956年第9期);再一个是探索学科

理论问题,如罗根泽《古代经济学中的本农末商学说》(《诸子考察》人民出版

社1958年);另外就是研究内容向汉代及中古拓展,如日本学者板野长八《司马

迁的经济思想》(《北大史学》1951年第1期)、在台湾的学者陶希圣《北宋几个

大思想家的井田论》(初版)(《宋史研究集》第1辑1958年)、刘绍辅《陆宣公

及其经济思想》(《民主》1957年第12卷9期)等,大陆学者这方面的工作还

不是很多。

进入60年代以后,尽管只有短短6 年就开始了“”,但学科建设与研究

成果的数量质量都相当可观,实现了真正的学术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的“飞跃”

。主要著作有刘绍辅《中国经济思想史》(1960)、友于《前汉时期的重农学说

》(1960)、叶世昌《鸦片战争前后我国的货币学说》(1962)、胡寄窗《中国

经济思想史》(上、中1962、1963)、赵靖、易梦虹主编《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

》(上、中、下1964~1966)等。短短几年时间论文就有约180篇,而且不少都很有

份量。大陆研究的突出理论特征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原理为

指导。胡著3 卷本(下册1981年才出齐)代表当时本学科的最高成就,其筚路蓝

缕的之功得到公认。其研究起自上古止于鸦片战争,无论从研究时段之长、内容

之广、材料之博还是科研的系统性、科学性和理论性而言,都是此前同类著作无

法比拟的,因此也可以说这是有史以来中国经济思想史较为系统的研究专著的开

山之作。其最主要贡献有三:首先是系统发掘、整理了自上古至19世纪中叶有关

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基本史料,为此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是运用经济学主要

是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分析研究中国经济思想,探索本科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再

次是创建了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基本框架,并对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思想进行了

阶段性的特征分析。与此同时,标志本科学发展水准的另一指标,是多所大学逐

步开设中国经济思想史课程。1961年全国文科教材会议制定综合大学经济系教学

计划,正式将中国经济思想史列为必修课,以后扩展到非综合性大学等,而且在

本科教育以外,60年代起如北京大学就开始招收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生,培育高

级专业人才。

此后,众所周知的“”开始,学术研究基本停滞概莫能外。直到70年代

末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思想史十余年有文总共不足200篇,而大陆除极个别

有价值外绝大多数都是“大批判”文章少有学术性难称“论文”。这一时期海外

的研究继续发展,专著主要有台湾韩复智《两汉的经济思想》(1969)、周金声

《中国经济思想史》(全4 册,1970)以及前述日本学者的《中国经济思想史》

(1971)、《中国经济思想史论》(1976)等。

“ 改革开放”带来“科学的春天”,更使中国经济思想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

“腾飞时期”。1978年叶世昌等先生牵头的《中国经济思想简史》(上)(下

1980、中1983)付梓;接下来陆续面世的有赵靖、易梦虹主编《中国近代经济思

想史》(修订本,上、下1980)、与之配套的《中国近代经济思想资料选辑》(

上、中、下,1982)、赵靖《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讲话》(1983)、《中国古代

经济思想史讲话》(1986)、侯厚吉、吴其敬主编《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稿》(

全3册,1982~1984)等;台湾侯家驹《中国经济思想史》(1982)、《先秦儒家

自由经济思想》(1983)也很有影响。这时,一个新动向是国内出了英文版著作

,胡寄窗《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光辉成就》(1981中文版、1984英文版),这在

本土出版史上尚是首次。同样学贯中西的巫宝三、赵?抟等学者致力学科理论与

思想资料工作,先后出了《经济思想史论文集》(1982)、《中国经济思想史论

》(1985);《披沙录》一(1980)、《披沙录》二(1986)等;文献方面还有

陈绍闻主编《中国古代经济文选》(全3册,1982)、赵靖《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名

著选》(1984)等,特别是巫宝三主编的大型项目《中国经济思想史资料选辑》

(先秦卷,上、下1985),以及对古代希腊罗马和欧洲中世纪经济思想资料的编

辑,开启了本学科史料学的深化与拓展新时期。另外专史著作如周伯棣《中国财

政思想史稿》(1984)、吴申元《中国人口思想史稿》(1986)、叶世昌《中国

货币理论史》(上1986,下1993)、赵靖《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概论》(1986

)、刘含若主编《中国经济管理思想史》(1988)以及上海社科院《秦汉经济思

想史》(1989)、姚家华等《商业经济思想史》(1989、)巫宝三《管子经济思

想研究》(1989)等出版标志着本学科研究的新发展。这一时期论文的质量数量

都远超此前,限于篇幅不再列。

综括来看,这一时期的研究呈现几个特征:一是理论探讨逐步深入,主要是

从学科基础上讨论研究对象、方法和体系,尤其是理论方法的研讨推动了学科建

设与发展。二是人口思想史、货币思想史、财政思想史、经济管理思想史等“分

支”迅速发展起来,并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结合“古为今用”成为一大特色。三是

开展现当代经济思想史研究,如武主编《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简编》

(1988)等,构成自古及今的学科研究体系。四是成立全国性中国经济思想史学

会(1980),成为同行交流与合作的组织保障,标志本学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

的历史阶段。五是随着本学科教育的进展,多种相关教材问世,有利地促进了学

科知识的普及和人才的培育。六是国家施行学位制度,中国经济思想史作为最早

的博士学位点之一,导师胡寄窗(上海财经大学)、巫宝三(中国社会科学院)

、赵靖(北京大学)、叶世昌(复旦大学)等不仅很早就培育硕士而且其中80年

代就培养出本学科最早的博士,如北京大学张鸿翼(1988)、中国社会科学院叶

坦(1988)、鲁奇(1989)、北京大学郑学益(1989)等,成为学科中坚。

上述四个博士点除了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的许多共性外,均形成了各自的学

术风格和治学特点。概括说来,上海财经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都比较重视比较

研究,胡、巫两位先生早年都留学西洋,具有外国经济学说史和中西比较的功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后来还发展到以中国为主的东亚研究);但前者的系统性研究

以个人专著为基点,注重研究的理论性与贯通性(近年上海财经大学在新中国经

济思想史的研究方面成就卓著);后者则以源头资料发掘为基础,以集众人之长

为特征,专著亦采用“剑桥史”式的合作方法,突出研究机构的学术风格。北京

大学以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为特色,写书育人成才著书,近些年重点是在赵靖先

生领导下毕业的“子弟兵齐上阵”搞《中国经济思想通史》,丰碑高耸。复旦大

学叶世昌先生提倡“史料学”基础,著作兼有科研与教学结合之长,合著简明扼

要突出重点,个人专著如货币理论史、人口思想史、市场思想史等深入细致古今

贯通。

总的来说,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的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国经济思想史

的教育科研都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高峰时期。仅1990年获得博士学位的就有谈敏、

陶一桃、高文舍、戴金珊、欧阳卫民5 人。据笔者统计,迄今共有研究著作约500

部,其三分之二是近20年出版的;尤其进入90时代以来新人新著如雨后春笋,研

究领域也有很大拓展,学术性、理论性和系统性、开拓性成果明显增加。科研的

显著特征,一是现当代经济思想史特别是领导人的经济思想成为科研“热点”,

已有著作80余种,文章更是蔚为大观(其中许多属于党史研究等)。主要如

武主编《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丛书(多卷本,1993)、胡寄窗、谈

编《新中国经济思想史纲要(1949~1989 )》(1997)等,还有很大部分是研究

、邓小平等领导人以及当代著名经济学家经济思想的;同时历史人物的经

济思想研究也在加强,如韦苇《司马迁经济思想研究》(1995)等。二是对以前

较为薄弱的领域如建国前30年经济思想研究和经济发展思想、市场经济思想等开

展研究,已有不少成果问世。三是前述类别或专门史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发

展,如郑学益《走向世界的历史足迹──中国近代对外开放思想研究》(1990)

、马伯煌等《中国经济政策思想史》(1993)、欧阳卫民《中国消费经济思想史

》(1994)、钟祥财《中国农业思想史》(1997年)、张家骧主编《中国货币思

想史》(上、下2001)等。四是断代性成果面世,如叶坦《富国富民论——立足

于宋代的考察》(1991)、唐任伍《唐代经济思想研究》(1996)、巫宝三主编

《先秦经济思想史》(1996)等,标志着本学科研究深入化。五是理论性研究加

强,如于光远主编《中国理论经济学史(1949—1989)》(1996)、张卓元主编

《论争与发展:中国经济理论50年》(1999),台湾还召开“经济思想史与方法

论研讨会”。六是“学以致用”或“古为今用”形成风尚,出版了多种经济管理

思想、儒家思想与现代化及海外华人经营研究等著述,如杨承辉:《中国古代经

营管理思想研究》(1996),朱家桢、叶坦主编《诸子百家与企业管理》丛书(6

册1999)。七是展开中外经济思想比较研究,如谈敏《法国重农学派学说的中国

渊源》(1992)、严清华《中日现代化经济发展思想比较研究》(1996)、叶坦

《石田梅岩的经济思想与儒学》(1998)、两岸学者举办“中西方经济观与现代

化”研讨会(1998)、李超民《常平仓---美国制度中的中国思想》(2002)等。

八是近年来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不一定是本学科的)选题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

及相关内容的明显增多,证明本学科的“问题意识”越来越受到重视。最后,必

须申明代表现今本学科系统研究最高成就的,是赵靖先生主编的《中国经济思想

通史》(4 卷本,初版1991~1998;修订本2002),此书起自上古止于1840纵贯四

千余载,洋洋180万言,研究撰著历时十余年,颇多理论建树与观点新论,自问世

以来颇受关注已有不少评介文章,笔者有长文可参考在此不赘。①

四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思想史步入了又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既有发展契机也

面临严峻挑战。前者主要是经济发展和理论深进的基础与要求,后者则是轻视基

础研究和注重实用与利益的诱惑。无庸讳言,一方面是可观的发展趋势,另一方

面则是难言的尴尬境况。前者除了前述的成就还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例如

教育方面经过近年的调整,本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及外国经济思想史合

并为“经济思想史”,有利于研究领域的拓大和比较研究的开展,而且2003年新

增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的5 所大学也可招收本学科,再如福建师范大学新增

了二级学科博士点“经济思想史”。目前,前述原有4个博士点外,浙江大学、厦

门大学理论经济学和云南大学专门史均招收中国经济思想史博士生;招收硕士生

的除了所有博士招生点外,主要还有西北大学、山东大学、东北财大、中南财大

、西南财大、武汉大学、河北大学等。所谓尴尬则主要是有的单位研究队伍青黄

不接经费困窘几近濒危,与发展要求极不相称亟待改变。

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学科特性才能明晰其价值与趋向,这正是学术史的意义所在

。 透过本学科的学术研究史和学理内涵,结合新世纪学术创新和发展的趋势,可

以抽象概述中国经济思想史主要具有以下独特的学科优势和发展前景:②

——————————

① 参见拙作:《二十世纪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鸿篇巨制──评〈中国经济思想

通史〉(修订本)》,载《燕京学报》新14期,2003年5月。

② 近年来,笔者先后就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特性与优势写了一些探讨性文章,

如《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学科优势与创新探索》,载《社会科学报》1997年7月24日

;《经济文化一体性理论与经济思想史研究》(“中国经济史学的理论与方法”

会议论文·北京.1998.8)、《经济文化一体性理论与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修

改稿)载《聊城师院学报》1999年第3期等,可资参考。

1、本学科惟独在中国是经济学的独立学科并具有跨学科性质,其边缘性、交

叉性等学科特性与优势是其它学科或国外相关领域所不具有的;新世纪的学术发

展要求在“精深”的同时更加“广博”,诸如行为方式、制度变迁、道德伦理、

观念意识等越发为经济研究所不容忽视,而本学科具有学术创新的特有优势。

2、我国学术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的人文社科成果中,传统的“汉学”(或

“中国学”)无疑是“长项”;而以自古及今的中国为研究对象的中国经济思想

史,最具学术与现实紧密关联的特性,无论研究内容还是方法均有着特殊意义。

就经济史学而言,中国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是相辅相成的“双翼”居世界经济史

学特殊地位,而后者更具理论性和综合性,且更年轻从而更有发展前景。

3、惟经济思想是物质与精神、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中介”,经济思想史

研究直接产生并作用于经济活动的思想学说,非其它间接性的宗教、文化或伦理

的研究可比。惟经济思维与观念是经济文化的接点和核心,研究经济思想与社会

发展的内在而有机联系的经济思想史学科,不仅最有利于研究经济与文化、与伦

理的关系,更有着探索“经济文化一体性”理论与实践的专长,而这些都是新世

纪的学术热点。

4、本学科具有积淀“有中国特色”经济学说和理论基础的性质,在汗牛充

栋的文献资料中保存了较世界发达得多、丰富得多、早得多的珍贵资料;具有总

结中华文明宝库中丰富的经济思想、提炼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经验与理论之长,这

些对于经济改革、政策制定、国情认知、观念变革、企业文化建设等等都有重要

作用,需要认真发掘研究。任何外来东西只有与“本土”结合才有生命力,任何

现况都有其来龙去脉,注重传统与现实的联系必不可少,否则就有“无源之水”

之虞。

5、本学科不仅具有经济思想史的一般特征,还有其特别意义。众所周知,经

济学是西方的东西,而东亚地区有着儒学传承与历史积淀的一些共性,中国传统

时代早于西方几千年就很发达的经济事象和学说理论中,蕴含着有别于西方的传

统或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这在东亚各国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并对现今的现

代化发展起着作用。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具有研究东亚经济思想之“源”的意义

,有利于从深层结构中探究东亚有别于西方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为东亚经济思想

史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参照。

6、迄今为止世界经济学说史大抵仍无中国甚至整个东方,这与我国乃至整个

东方社会的发展极不相称。中国经济思想的系统研究史,在非西方国家中是很突

出的,具备填补空白的独有优势,可能成为中国对世界的又一重要贡献。作为发

展中国家,中国更是研究发展经济学的典型案例。

7、本学科具有发展理论经济学的学科基础。在“西方”和“近代”两个前提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科学尤其是经济学,不断面临“时”与“空”发展的挑战

;而中华文明漫长岁月蕴聚了先进而丰富的经济思想与理论,现今的经济改革更

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既能为创新中国的经济科学提供借鉴,又能丰富发展经济学

的理论基础。

8、本学科具有全方位、多视角等系统研究特长,可以打破旧有学科或专业界

限,丰富和发展中国学术如历史学、经济学、文化学、哲学等学科的基础,而且

颇具实践意义,如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经验的总结可作用于优化企业管理、创新企

业文化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秩序;经济思维和观念的梳理以及经济伦理的研

究,可以提供深化改革和观念更新以及市场经济体制培育与发展的借鉴;本土经

济思想在本民族族群域外的延伸与演化的考察,可以成为华夏文明演进和开展海

外华人经济研究的基础。如此等等,对于中国经济文化在新世纪的发展具有重要

作用,中国经济思想史将越来越显现其强劲生命力。

这些年来,本学科学者在学科建设和基础理论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创

新的努力,从中国经济学术史的重点个案研究中,我们更能清楚地认识中国经济

史学思想论文篇12

星期六(10月22日)

星期日(10月23日)

上午(8:30--11:00)

下午(2:00--4:30)

上午(8:30--11:00)

下午(2:00--4:30)

金融(02010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证券投资与管理(0007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高等数学(一)(00020)  企业会计学(00055)

货币银行学(00066)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劳动和社会保障(02023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03312)  公文写作与处理(00341)  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与计算机应用(0332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劳动和社会保险业务案例分析(03321)  物流管理(02022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物流英语(0536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国际物流导论(05372)  电子商务(02021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市场营销(三)(00890)

国际贸易实务(三)(00891)  电子商务英语(00888)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00894)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电子商务概论(00896)

工商企业管理(0202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7)   国际企业管理(00148)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高等数学(一)(00020)  企业会计学(00055)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会计(02020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财务管理学(00067)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高等数学(一)(00020)  成本会计(00156)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00070)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市场营销(02020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企业定价(00180)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高等数学(一)(00020)  广告学(一)(00181)

公共关系学(00182)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法律(0301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民法学(00242)  行政法学(00261)

中国法制史(00223)

民事诉讼法学(00243)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经济法概论(00244)

律师(0301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经济法原理与实务(00922)  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00918)

法律文书写作(00262)  商法原理与实务(0092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民法原理与实务(00917)

监所管理(03010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警察管理学(00241)  劳教管理学(00852)

监狱学基础理论(00236)

劳教学基础理论(00237)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民法原理与实务(00917)

行政管理(0303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7)

管理心理学(00163)  公文写作与处理(00341)

社会研究方法(03350)

公共关系学(00182)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英语(一)(00012)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政治学概论(00312)

公安管理(030403)  保卫学(00359)

公安法规(00361)

公安学基础理论(00354)  公安管理学(00356)  刑事侦查学(00358)

餐饮管理(02011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餐饮业法规(00977)

餐饮服务(00982)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烹饪工艺学(二)(00978)  学前教育(0401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幼儿文学(00386)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00388)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00393)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英语(一)(0001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00390)

科学.技术.社会(00395)  小学教育(04010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心理学(00031)

美育基础(00409)  小学语文教学论(00410)

小学教育心理学(00407)

小学数学教学论(00411)

小学科学教育(00408)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科学.技术.社会(00395)

小学班主任(00412)

汉语言文学(0501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文学概论(一)(00529)

古代汉语(00536)

外国文学作品选(00534)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0053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英语(一)(0001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00533)

秘书学(0501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秘书学概论(00345)  公文写作与处理(00341)

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00346)

公共关系学(00182)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英语(一)(00012)

机关管理(00509)

英语(05020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英语阅读(二)(00596)  综合英语(二)(00795)

英语写作基础(00597)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综合英语(一)(00794)

机电一体化工程(0803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机械制造(02230)  高等数学(工专)(00022)

工程力学(一)(02159)

数控技术及应用(02195)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02236)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英语(一)(00012)

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02237)

电工技术基础(02232)  计算机及应用(0807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数据结构导论(0214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0342)

高等数学(工专)(00022)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04732)  英语(一)(00012)

数据库及其应用(02120)

计算机信息管理(08220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04754)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0342)

高等数学(工专)(00022)  计算机原理(02384)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英语(一)(00012)

数据库及其应用(02120)

管理信息系统(02382)  房屋建筑工程(0808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建筑施工(一)(02400)  工程测量(02387)

高等数学(工专)(00022)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02396)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02398)

护理学(1007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病理学(02901)  药理学(一)(02903)

护理伦理学(02996)  内科护理学(一)(02998)

医学心理学(02113)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外科护理学(一)(03001)

妇产科护理学(一)(03002)

心理健康教育(04010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心理学(00031)

心理咨询与辅导(一)(05619)

教育学(一)(00429)

心理测量与评估(05616)  社会心理学(一)(00266)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

艺术设计(05043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设计概论(00688)

设计美学(04026)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构成基础理论(10899)  包装设计理论与实务(10900)  服装设计(0504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服装美学(05336)  中国服装史(10896)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服装材料学(03908)  旅游管理(02020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饭店客房管理(08641)  饭店餐饮管理(00201)

旅游心理学(00188)

旅游公共关系(06177)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旅游经济学(00187)

会计电算化(02024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财务管理学(00067)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06130)

高等数学(一)(00020)  成本会计(00156)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数据库及其应用(02120)

中药(10080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中药炮制学(03042)  药用植物学(03037)

中药化学(03038)

中药药剂学(03044)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中药鉴定学(03040)  日语(05020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日语写作基础(07128)  日语阅读(二)(00844)  大学语文(04729)

商务日语(06043)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基础日语(二)(00606)  移动商务技术(08078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高等数学(工专)(0002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广告学(一)(00181)  英语(一)(00012)

国际市场营销学(00098)  嵌入式技术(08078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高等数学(工专)(0002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02236)  英语(一)(00012)

本科

日期

时间

星期六(10月22日)

星期日(10月23日)

上午(8:30--11:00)

下午(2:00--4:30)

上午(8:30--11:00)

下午(2:00--4:30)

金融(02010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财务管理学(0006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国际金融(00076)

金融市场学(0007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经济学(0201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经济思想史(0014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计量经济学(00142)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0013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会计(02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会计制度设计(0016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

高级财务会计(0015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财务报表分析(一)(0016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市场营销(0202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国际商务谈判(00186)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

企业会计学(0005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国际市场营销学(00098)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企业财务管理(02021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国际财务管理(0020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高级财务管理(00207)  金融市场学(0007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工商企业管理

(0202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财务管理学(0006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

企业管理咨询(0015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律师(0301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金融法(05678)

合同法(00230)  公司法(00227)

法院与检察院组织制度(00993)  证据法学(00229)

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0092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公证与基层法律服务实务(00925)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0228)  法律(03010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金融法(05678)

合同法(00230)  公司法(00227)

法律文书写作(00262)

票据法(00257)  婚姻家庭法(0568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0228)

房地产法(00169)  监所管理(0301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罪犯劳动改造学(00928)

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00918)

狱内侦察学(00932)  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00924)

西方监狱制度概论(0093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罪犯改造心理学(00933)

行政管理学(0303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领导科学(00320)

财务管理学(00067)  行政组织理论(00319)  西方政治制度(00316)

中国文化概论(0032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中国行政史(00322)

西方行政学说史(00323)  公安管理(030401)  公安信息学(00372)  犯罪学(一)(00235)  公安行政诉讼(00860)  涉外警务概论(00373)  餐饮管理(02011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国外饮食文化(00989)

中国饮食文化(00986)  餐饮美学(0098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电子商务(02021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00910)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00915)

商法(二)(0099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00906)  英语(二)(00015)

电子商务安全导论(00997)  教育学(0401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中外教育简史(00464)  教育学原理(00469)  教育管理原理(00449)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00456)  秘书学(0501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领导科学(00320)  行政法学(00261)  中国文化概论(0032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秘书参谋职能概论(00526)  汉语言文学(05010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外国文学史(00540)  唐诗研究(09073)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0539)

中国文化概论(0032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语言学概论(00541)

英语(0502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高级英语(00600)  现代语言学(00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写作(00603)

新闻学(05030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新闻事业管理(00662)

报纸编辑(00655)  新闻摄影(00659)

新闻采访写作(00654)  公共关系学(00182)

中国文化概论(0032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外国新闻事业史(00660)

劳动和社会保障

(02023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7)

劳动经济学(03323)  劳动关系学(0332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03322)  英语(二)(00015)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03326)  物流管理(02022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0537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机电一体化工程

(08030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工程经济(02194)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022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02358)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02202)  英语(二)(00015)

电工学(二)(10892)

工业工程(08220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工程经济(02194)

设施规划与设计(02648)  运筹学与系统分析(0262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计算机辅助管理(02631)

物理(工)(00420)  计算机及应用

(0807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04747)

数据结构(02331)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  C++程序设计(0473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软件工程(02333)

计算机网络(080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04747)

数据结构(02331)  网络工程(04749)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计算机网络管理(0237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互联网及其应用(03142)

计算机信息管理

(0822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数据结构导论(02142)

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00910)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

软件开发工具(0317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C++程序设计(04737)

英语(二)(00015)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04757)

计算机通信工程

(0807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非线性电子电路(02342)

数据结构(02331)  计算机通信网(02373)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数字通信原理(02360)

光纤通信原理(0233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02369)

物理(工)(00420)  建筑工程(08080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混凝土结构设计(02440)

流体力学(03347)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02404)

建筑结构试验(0244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02198)  英语(二)(00015)

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02447)

物理(工)(00420)

护理学(1007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外科护理学(二)(03203)

护理管理学(03006)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护理学研究(03008)

精神障碍护理学(03009)

卫生管理学(02870)  护理教育导论(03005)

公共关系学(0018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妇产科护理学(二)(03010)

儿科护理学(二)(03011)

康复护理学(04436)  林业生态环境工程与管理(0906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林学概论(03162)

森林培育学(02752)  水土保持学(03231)

森林生态学(02745)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0322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林业生态工程学(03233)  英语(二)(00015)

森林保护学(03227)

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管理(03235)  数学教育(0701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02010)  初等数论(02013)

拓扑学(10857)

中学数学研究(1085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实变与泛函分析初步(02012)

物理教育(0702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数学物理方法(02033)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理论力学(二)(02040)  模拟电路(0470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数字电路(02344)

化学教育(0703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化学与环境保护(06443)  化工基础(02058)  化学史(1085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物理化学(二)(02051)  政治教育(0402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一)(10861)  现代西方社会思潮述评(10862)  社会研究方法(0335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美学与美育(06039)

历史教育(0601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世界文化史(10865)

历史教育学(00775)  史学理论与方法(0077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05032)

地理教育(0707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世界经济地理(10870)  人文地理学概论(02094)  地貌学(1087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世界自然地理(10872)

体育教育(0403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体育游戏(00499)  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10874)  体育管理学(005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00500)

生物教育(0704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生态学(10875)  生物教育学(02088)

分子生物学(0208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英语教育(05020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高级英语(00600)  中学英语教材教法研究(10877)  语言与文化(0083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写作(00603)

汉语言文学教育

(05011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中学作文教学(10878)  唐诗研究(09073)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053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语言学概论(00541)  日语(0502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日语写作(06042)  高级日语(二)(006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日本文学选读(00612)  英语(一)(00012)

心理健康教育

(0401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心理治疗(一)(05624)  青少年心理学(06052)

职业辅导(05627)  团体咨询(0562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学校管理心理学(06180)  英语(二)(00015)

社会心理学(二)(02047)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05621)  艺术设计(05043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现代艺术设计史(10885)  CIS设计(1087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艺)(05033)

视觉流程设计(10884)  设计心理学(04462)  旅游管理(0202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旅游法学(10881)

旅游专业英语(06120)  旅游地理学(05034)  导游业务(0019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00191)

广告学(0503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新闻事业管理(00662)  广告媒体分析(00637)

广告设计基础(00850)  创新思维学(0866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广告学(二)(00853)  英语(二)(00015)

广告策划(00634)  调查与分析(02012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计量经济学(0014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对外汉语(0501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外国文学(一)(01208)  中国古代文学(二)(012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对外汉语教学法(01210)  英语(二)(00015)

英美概况(01212)

语言学概论(00541)  人力资源管理

(02021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7)

劳动经济学(00164)  劳动关系学(0332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公共关系学(00182)

薪酬管理(06091)  英语(二)(00015)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培训管理(01214)  软件工程(08072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高级数据库技术(07163)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034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02328)

软件项目管理(07029)  英语(二)(00015)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07167)

管理信息系统(02382)

软件工程(02333)  移动商务技术

(08078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001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史学思想论文篇13

星期六(10月22日)

星期日(10月23日)

上午(8:30--11:00)

下午(2:00--4:30)

上午(8:30--11:00)

下午(2:00--4:30)

金融(02010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证券投资与管理(0007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高等数学(一)(00020)  企业会计学(00055)

货币银行学(00066)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劳动和社会保障(02023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03312)  公文写作与处理(00341)  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与计算机应用(0332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劳动和社会保险业务案例分析(03321)  物流管理(02022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物流英语(0536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国际物流导论(05372)  电子商务(02021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市场营销(三)(00890)

国际贸易实务(三)(00891)  电子商务英语(00888)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00894)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电子商务概论(00896)

工商企业管理(0202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7)   国际企业管理(00148)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高等数学(一)(00020)  企业会计学(00055)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会计(02020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财务管理学(00067)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高等数学(一)(00020)  成本会计(00156)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00070)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市场营销(02020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企业定价(00180)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高等数学(一)(00020)  广告学(一)(00181)

公共关系学(00182)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法律(0301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民法学(00242)  行政法学(00261)

中国法制史(00223)

民事诉讼法学(00243)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经济法概论(00244)

律师(0301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经济法原理与实务(00922)  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00918)

法律文书写作(00262)  商法原理与实务(0092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民法原理与实务(00917)

监所管理(03010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警察管理学(00241)  劳教管理学(00852)

监狱学基础理论(00236)

劳教学基础理论(00237)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民法原理与实务(00917)

行政管理(0303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7)

管理心理学(00163)  公文写作与处理(00341)

社会研究方法(03350)

公共关系学(00182)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英语(一)(00012)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政治学概论(00312)

公安管理(030403)  保卫学(00359)

公安法规(00361)

公安学基础理论(00354)  公安管理学(00356)  刑事侦查学(00358)

餐饮管理(02011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餐饮业法规(00977)

餐饮服务(00982)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烹饪工艺学(二)(00978)  学前教育(0401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幼儿文学(00386)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00389)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00388)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00393)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英语(一)(0001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00390)

科学.技术.社会(00395)  小学教育(04010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心理学(00031)

美育基础(00409)  小学语文教学论(00410)

小学教育心理学(00407)

小学数学教学论(00411)

小学科学教育(00408)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科学.技术.社会(00395)

小学班主任(00412)

汉语言文学(0501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文学概论(一)(00529)

古代汉语(00536)

外国文学作品选(00534)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0053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英语(一)(0001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00533)

秘书学(0501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秘书学概论(00345)  公文写作与处理(00341)

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00346)

公共关系学(00182)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英语(一)(00012)

机关管理(00509)

英语(05020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英语阅读(二)(00596)  综合英语(二)(00795)

英语写作基础(00597)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综合英语(一)(00794)

机电一体化工程(0803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机械制造(02230)  高等数学(工专)(00022)

工程力学(一)(02159)

数控技术及应用(02195)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02236)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英语(一)(00012)

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02237)

电工技术基础(02232)  计算机及应用(0807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数据结构导论(0214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0342)

高等数学(工专)(00022)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04732)  英语(一)(00012)

数据库及其应用(02120)

计算机信息管理(08220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04754)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0342)

高等数学(工专)(00022)  计算机原理(02384)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英语(一)(00012)

数据库及其应用(02120)

管理信息系统(02382)  房屋建筑工程(0808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建筑施工(一)(02400)  工程测量(02387)

高等数学(工专)(00022)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02396)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02398)

护理学(1007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病理学(02901)  药理学(一)(02903)

护理伦理学(02996)  内科护理学(一)(02998)

医学心理学(02113)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外科护理学(一)(03001)

妇产科护理学(一)(03002)

心理健康教育(04010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心理学(00031)

心理咨询与辅导(一)(05619)

教育学(一)(00429)

心理测量与评估(05616)  社会心理学(一)(00266)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

艺术设计(05043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设计概论(00688)

设计美学(04026)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构成基础理论(10899)  包装设计理论与实务(10900)  服装设计(0504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服装美学(05336)  中国服装史(10896)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服装材料学(03908)  旅游管理(02020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饭店客房管理(08641)  饭店餐饮管理(00201)

旅游心理学(00188)

旅游公共关系(06177)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旅游经济学(00187)

会计电算化(02024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财务管理学(00067)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06130)

高等数学(一)(00020)  成本会计(00156)

大学语文(0472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数据库及其应用(02120)

中药(10080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中药炮制学(03042)  药用植物学(03037)

中药化学(03038)

中药药剂学(03044)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中药鉴定学(03040)  日语(05020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日语写作基础(07128)  日语阅读(二)(00844)  大学语文(04729)

商务日语(06043)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基础日语(二)(00606)  移动商务技术(08078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高等数学(工专)(0002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广告学(一)(00181)  英语(一)(00012)

国际市场营销学(00098)  嵌入式技术(08078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6)  高等数学(工专)(0002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3707)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02236)  英语(一)(00012)

本科

日期

时间

星期六(10月22日)

星期日(10月23日)

上午(8:30--11:00)

下午(2:00--4:30)

上午(8:30--11:00)

下午(2:00--4:30)

金融(02010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财务管理学(0006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国际金融(00076)

金融市场学(0007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经济学(0201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经济思想史(0014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计量经济学(00142)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0013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会计(02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会计制度设计(0016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

高级财务会计(0015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财务报表分析(一)(00161)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市场营销(0202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国际商务谈判(00186)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

企业会计学(0005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国际市场营销学(00098)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企业财务管理(02021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国际财务管理(0020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高级财务管理(00207)  金融市场学(0007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工商企业管理

(0202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财务管理学(0006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

企业管理咨询(0015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律师(0301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金融法(05678)

合同法(00230)  公司法(00227)

法院与检察院组织制度(00993)  证据法学(00229)

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0092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公证与基层法律服务实务(00925)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0228)  法律(03010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金融法(05678)

合同法(00230)  公司法(00227)

法律文书写作(00262)

票据法(00257)  婚姻家庭法(0568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0228)

房地产法(00169)  监所管理(0301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罪犯劳动改造学(00928)

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00918)

狱内侦察学(00932)  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00924)

西方监狱制度概论(0093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罪犯改造心理学(00933)

行政管理学(0303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领导科学(00320)

财务管理学(00067)  行政组织理论(00319)  西方政治制度(00316)

中国文化概论(0032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中国行政史(00322)

西方行政学说史(00323)  公安管理(030401)  公安信息学(00372)  犯罪学(一)(00235)  公安行政诉讼(00860)  涉外警务概论(00373)  餐饮管理(02011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国外饮食文化(00989)

中国饮食文化(00986)  餐饮美学(0098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电子商务(02021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00910)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00915)

商法(二)(0099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00906)  英语(二)(00015)

电子商务安全导论(00997)  教育学(0401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中外教育简史(00464)  教育学原理(00469)  教育管理原理(00449)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00456)  秘书学(0501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领导科学(00320)  行政法学(00261)  中国文化概论(0032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秘书参谋职能概论(00526)  汉语言文学(05010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外国文学史(00540)  唐诗研究(09073)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0539)

中国文化概论(0032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语言学概论(00541)

英语(0502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高级英语(00600)  现代语言学(00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写作(00603)

新闻学(05030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新闻事业管理(00662)

报纸编辑(00655)  新闻摄影(00659)

新闻采访写作(00654)  公共关系学(00182)

中国文化概论(0032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外国新闻事业史(00660)

劳动和社会保障

(02023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7)

劳动经济学(03323)  劳动关系学(0332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03322)  英语(二)(00015)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03326)  物流管理(02022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0537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机电一体化工程

(08030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工程经济(02194)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022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02358)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02202)  英语(二)(00015)

电工学(二)(10892)

工业工程(08220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工程经济(02194)

设施规划与设计(02648)  运筹学与系统分析(0262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计算机辅助管理(02631)

物理(工)(00420)  计算机及应用

(0807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04747)

数据结构(02331)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  C++程序设计(0473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软件工程(02333)

计算机网络(080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04747)

数据结构(02331)  网络工程(04749)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计算机网络管理(0237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互联网及其应用(03142)

计算机信息管理

(0822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数据结构导论(02142)

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00910)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

软件开发工具(0317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C++程序设计(04737)

英语(二)(00015)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04757)

计算机通信工程

(0807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非线性电子电路(02342)

数据结构(02331)  计算机通信网(02373)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数字通信原理(02360)

光纤通信原理(0233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02369)

物理(工)(00420)  建筑工程(08080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混凝土结构设计(02440)

流体力学(03347)

工程地质及土力学(02404)

建筑结构试验(0244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02198)  英语(二)(00015)

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02447)

物理(工)(00420)

护理学(1007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外科护理学(二)(03203)

护理管理学(03006)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护理学研究(03008)

精神障碍护理学(03009)

卫生管理学(02870)  护理教育导论(03005)

公共关系学(0018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妇产科护理学(二)(03010)

儿科护理学(二)(03011)

康复护理学(04436)  林业生态环境工程与管理(0906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林学概论(03162)

森林培育学(02752)  水土保持学(03231)

森林生态学(02745)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0322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林业生态工程学(03233)  英语(二)(00015)

森林保护学(03227)

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管理(03235)  数学教育(0701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02010)  初等数论(02013)

拓扑学(10857)

中学数学研究(1085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实变与泛函分析初步(02012)

物理教育(0702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数学物理方法(02033)

计算机应用基础(00018)  理论力学(二)(02040)  模拟电路(0470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数字电路(02344)

化学教育(0703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化学与环境保护(06443)  化工基础(02058)  化学史(1085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物理化学(二)(02051)  政治教育(0402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一)(10861)  现代西方社会思潮述评(10862)  社会研究方法(0335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美学与美育(06039)

历史教育(0601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世界文化史(10865)

历史教育学(00775)  史学理论与方法(0077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05032)

地理教育(0707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世界经济地理(10870)  人文地理学概论(02094)  地貌学(1087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世界自然地理(10872)

体育教育(0403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体育游戏(00499)  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10874)  体育管理学(005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00500)

生物教育(0704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生态学(10875)  生物教育学(02088)

分子生物学(0208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英语教育(05020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高级英语(00600)  中学英语教材教法研究(10877)  语言与文化(0083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写作(00603)

汉语言文学教育

(05011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中学作文教学(10878)  唐诗研究(09073)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0053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语言学概论(00541)  日语(0502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日语写作(06042)  高级日语(二)(006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日本文学选读(00612)  英语(一)(00012)

心理健康教育

(0401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心理治疗(一)(05624)  青少年心理学(06052)

职业辅导(05627)  团体咨询(0562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学校管理心理学(06180)  英语(二)(00015)

社会心理学(二)(02047)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05621)  艺术设计(05043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现代艺术设计史(10885)  CIS设计(1087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艺)(05033)

视觉流程设计(10884)  设计心理学(04462)  旅游管理(0202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旅游法学(10881)

旅游专业英语(06120)  旅游地理学(05034)  导游业务(0019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00191)

广告学(0503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新闻事业管理(00662)  广告媒体分析(00637)

广告设计基础(00850)  创新思维学(0866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广告学(二)(00853)  英语(二)(00015)

广告策划(00634)  调查与分析(02012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计量经济学(0014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对外汉语(0501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外国文学(一)(01208)  中国古代文学(二)(012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对外汉语教学法(01210)  英语(二)(00015)

英美概况(01212)

语言学概论(00541)  人力资源管理

(02021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7)

劳动经济学(00164)  劳动关系学(0332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公共关系学(00182)

薪酬管理(06091)  英语(二)(00015)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培训管理(01214)  软件工程(08072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高级数据库技术(07163)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034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02328)

软件项目管理(07029)  英语(二)(00015)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07167)

管理信息系统(02382)

软件工程(02333)  移动商务技术

(08078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外经贸经营与管理(001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