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论文实用13篇

家长学校论文
家长学校论文篇1

1.父母学历偏低,专科以下的占75%;家长多为企业职工和个体经营,比例在60%以上,10%以上是下岗职工,事业机关单位仅占20%左右,家庭收入人均低于800元的占48%,其中贫困家庭占15%,各区(市)收入明显低于市内四区。

2.问题家庭较多,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不利。家庭父母关系融洽的仅占64%,比例偏低,而不完整家庭的比例高达13%,和父母共同生活的占61%,35%的学生不和父母共同生活;父母很少有空闲,不关心孩子的高达50%,家长有空闲能与孩子一起活动的仅占47%。父母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业和品行,经常联系教师的仅占41%,有近60%的家长与教师联系不够。

3.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比例较大,对学生的身心成长不利。仅有35%的家长能够每天读书看报。有58%以上的家庭父母教育方法适当、民主气氛浓厚,有24%的家庭父母严厉,孩子不敢与家长交心,14%以上的家长教育没有效果甚至不承担教育责任。

家长是孩子业余时间的引导者和决定者,家庭的不良生活方式及家长行为不端,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前中职生的家长大部分是在几次社会变革中受到冲击的一代人,有的没有接受系统的文化学习,有的家庭经济困难,家长忙于工作和家务,与孩子沟通不够,教育方法不科学,家庭气氛紧张,亲子关系不融洽,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总之,职业学校的家长学校工作面临着更大的难题和挑战。

职业教育的特点

教育的一般特征也是职业教育的特征,但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类型,它具有自己相对独特的、不同于一般教育的特点。从职业教育内部各要素各环节上看,它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以培养技能型、技术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实践训练课为主,强调能力本位,文化课的学习已不是重点。有许多专业需要实习或工作一段时间后再教育、再培训、再定位、再选择,“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有的放矢,认真筛选教育内容

职业教育对象的特点,决定了家长学校必须进行教育内容的认真设计与筛选。首先要从孩子的角度看家庭教育的缺失。下面通过几个案例透视一下职业学校的学生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的现状。

案例1:有一次,我跟妈妈说:“我喜欢周星驰,他的表演太搞笑了”,话还没说完,妈妈就说,“你那是彪子看彪子!”以后我什么话也不跟妈妈说了……——家长看事情浅薄,且对孩子缺少尊重,关闭了孩子交流的愿望。

案例2:停水了,我盼望着能够出去吃顿饭,妈妈说到六点,水不来再出去吃。我没有心思玩电脑了,一分一分地倒计时,差一分六点,我高兴地站起来准备外出,没想到水来了——我好失望,整个晚上都觉得特别倒霉。——家长不能感受孩子的感受,泯灭了孩子对事情的期盼。

案例3:吃饭的时候,妈妈又开始唠叨我了,无非是表哥上了大学、堂姐出了国之类的话,我真受不了了,难道吃她的饭就要听她唠叨吗……我已经很努力了……快了,我就快独立了,那时候的我不吃他们的饭,我再也不用听他们唠叨……——家长没有发自内心接纳孩子的现状,盲目比较,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案例4:三八节,老师布置为妈妈做点事,我先到厨房洗了菜,妈妈回来说“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一会又说“大少爷也干活了”;吃完饭,我主动刷碗,洗洁精倒多了,又被妈妈数落了一顿。——家长不会鼓励孩子,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

案例5:父母不和,父亲不经常回家,孩子特别依恋母亲,补充父亲失职之处。——这是典型的“过度补偿”,家庭结构应当是正三角形,否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案例6:我爸爸什么也不干,就在家上网、聊天,游戏比我玩得都好。——榜样示范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显然忽视了这一点。

从以上几个案例可以看出,家庭教育缺失的内容非常多,不仅仅是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责任与义务、接纳与尊重、理解与沟通、期望与宽容、把握与塑造……所以,在讲座中空讲“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可能只是隔靴搔痒,家长根本意识不到自己错在哪里或者缺在哪里。家长学校或可在以下方面设计内容。

第一,引导家长树立阳光心态,能够心态平衡地看待一些人和事。因为职校学生的家长基本状况不太理想,难免有消极情绪,这在潜移默化中会影响孩子自信心的树立,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是不利因素。

第二,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大部分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存在着重知识技能(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与智力发展),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漠视孩子良好性格和品德行为习惯培养的痼疾。针对这些情况,家长首先要转变教养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只有这样,家校在教育上才能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第三,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尽量减少家庭的“无效教育”。在这方面,就要给家长讲解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还有阳性强化、连锁塑造等家教技巧。

第四,从职业教育特点出发,家长学校还要指导家长帮助孩子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这是职校独特而必需的内容。

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职业学校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必须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超前性。孩子心理特点、职业规划意识和方法等内容必须超前让家长掌握,这样会减少家长教育的挫败感,也会使孩子在方向上不会有大的偏差。二是差异性。职业学校家长的组成非常复杂,不同的家庭背景会存在不同的家教问题。只有尊重差异、分类指导,才能取得较好效果。三是层次性。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家长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层次进行。四是专业性。家庭和家长存在的问题不是简单的道德问题,它需要指导教师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把握家庭教育特点及问题,并进行专业指导。

深入探索,研究有效合作方式

立足于职校学生及家长特点,要以提升家长的素养和教育智慧为主要目标,全面推进家庭教育现代化工作,形成并进一步发展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深入探索家长学校工作展开的有效途径。青岛电子学校家长学校的做法如下。

(一)建章立制,使家长学校工作突破活动化、运动化、形式化成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讨论并通过了《家长学校工作章程》;明确家长学校成人教育机构的性质;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利用青岛的家长学校3B1K家校合力教育模式展开教学。

(二)精选内容,使教育主题科学化、菜单化、系统化基于对教育对象的深入分析,相关领导、教师和受邀专家对授课内容进行搜集、编写、整理、论证,制定出符合本校特点的家长学校教学菜单。授课内容要结合职校学生及家长的心理特点,符合职校生专业发展趋势,保证家长为学生的发展正确导航。

(三)革新方式,使家校合作一体化、网络化、多元化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的家庭教育网络,让学生全方位接受到家庭教育和熏陶,这对于提高育人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甚至关系到育人的成败。本着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努力拓宽家校合作新途径,使家长学校工作事半功倍。

1.借助社会力量,扩大家长学习途径,使家长、学校、社会形成一体,发挥其合力作用。例如,专家讲座、家长教育家长、家长沙龙等特色教育既照顾到了整体,又兼顾了有个体需要的家长。

家长学校论文篇2

家长学校是普及和推广现代家庭教育新理念、新方法的重要载体。我市在家长学校办学过程中,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不断探索,积极实践,敢于创新,有力地推进了家长学校的科学发展。

1997年,我市教育局关工委的几位老同志开始创办家长学校,并提出“20万工程”的办学目标(当时全市在校中小学生约20万人,“20万工程”是指组织20万孩子的家长参加家教培训)。我们认为,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人才“大厦”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关工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关工委积极支持他们的行动。为了探索和积累经验,我们首先挑选城区学校二十七小和农村学校丰南中学作为办学试点,经过五年的不断摸索,总结出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和关工委的积极性,办好家长学校”的基本办学经验。10月,省关工委、省教育厅关工委在我市召开琼北片家长学校工作现场会,介绍了我市创办家长学校工作的经验,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肯定。然而,在后来推广试点经验的过程中却遇到不少问题。许多学校领导对办家长学校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行动缓慢甚至消极对待,以致当时全市家长学校的办学率和家长的入学率均达不到40%。经过深入调研发现,创办家长学校只有“两个积极性”是不够的,关键是还要有学校的积极性。因为学校是家长学校的办学主体,它具备师资、场所、设备等独有的优势,可为家长学校的办学和管理提供诸多重要保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目标都是培养“四有”的新一代,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将更有利于提升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中旬,我们在原来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提出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学校主办、关工委主动配合的“三主”办学体制,即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关工委三位一体,相互配合,资源共享。这既有利于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家长学校的统一领导,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及时解决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又能够充分调动学校办学主体的积极性和老同志的主动性,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关工委三方联动的积极性。

怎样调动和发挥学校办家长学校的积极性?关键是要解决认识问题。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党委分别举办了学习班,集中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即中发[]8号文),明确“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在学习中,当时的市教育局党委书记郭仁忠强调“办好家长学校是校长的份内事,不重视家长学校的校长是不合格的、不明智的校长,没有家长素质的提高,没有家长的主动配合,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只是一句空话”。校长们通过办班学习,参观市27小、丰南中学等两所试点学校,达成了共识,增强了信心。从此,我市家长学校步入办学的“快车道”。截至底,全市公办学校100%挂牌成立了家长学校,做到l00%开设家长培训课,家长学校办学率从原来的不足40%提高到100%,家长入学率从原来的36%提高到85%以上,巩固率从原来的60%提高到95%。

为了进一步普及家长学校,更好地向家长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服务,各级关工委和教育、妇联等部门紧密配合,大力推进中小学家长学校的建设,积极创建了白沙坊社区家长学校、长流镇美德村家长学校及新民小学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学校等特色家长学校。据统计,目前全市已创办各级各类家长学校406所,据近3年统计,全市共举办家长学校培训课4300多场(其中1200多场、和各1500多场,这原因是由上“大课”改为上“小课”),每年参加培训的家长约50万人次,占全市中小学生家长的85%以上。家长学校总体做到了“九有”,即有牌子、有机构、有教室、有教师、有教材、有经费、有工作计划、有检查考核、有总结表彰,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我市被全国妇联、教育部评为“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被省关工委、省妇联、省教育厅评为“海南省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1月被教育部关工委列为“全国首批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这是全省唯一的一个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

“三主”办学体制的确立,不仅保障了家长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有效开展,而且不断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如今,家长学校的社会知晓率达95%以上。前的海口,“家长学校”还是一个十分陌生的名词,现在家长学校在海口已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家长学校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和广泛支持,为家 长学校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二、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家长学校的科学指导和规范管理

有了好体制,还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与之相适应,强化对家长学校的科学指导和规范管理。14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市在着力构建科学、完善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确保家长学校各项活动的有效进行和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市委、市政府对办好家长学校十分重视,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大力支持。,围绕贯彻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提出的家庭教育目标,我市将家庭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出台了《海口市家庭教育“十一五”规划及实施办法》,并以此作为各职能部门年终考核目标及一把手政绩的重要依据。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市妇联、市文明办等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不断加大对家长学校的宣传和管理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市《海口晚报》、海口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先后1000多次报道了家长学校活动情况,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市关工委主任李金云在关工委主任会上,多次提出要把家长学校作为关工委工作的重要抓手,要抓出成绩、抓成品牌。主管教育的副市长韩美表示:“对家长学校工作要做到:要师资给师资、要场地给场地、要时间给时间、要经费给经费”。

为了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家长学校工作长效机制,强化办学指导和规范管理,我们成立了海口市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学校,编印《家长学校工作手册》,并以市教育局的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办好我市中小学家长学校的意见》,该文件对家长学校的办学宗旨、组织机构、办学管理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此后又陆续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家长学校工作的意见》、《关于完善家长学校管理的意见》、《关于家长学校教学工作管理问题的通知》等文件。市和四个区教育局认真做到“四个列入”,即将家长学校工作列入党政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列入全市中小学教育工作评估的重要内容;列入本部门活动经费预算(市教育局每年按计划下拨家长学校办公经费5万元)。为了激励在职教师给家长学校授课,将在职教师参加家长学校师资培训授课的课时纳入教师工作总量,纳入业绩奖励工资计算。每学期开学伊始,市教育局领导在全市中小学校长工作会议上,都反复强调要抓好家长学校工作,并定期组织检查督促,做到年初有布置、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例如,琼山区教育局历任局长不仅亲自担任家长学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还亲自带队到基层检查家长学校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及措施落到实处。7年来,该区按照“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个创新、一年一个成果”的目标,通过召开家长学校工作现场会,或经验交流会、或研讨汇报会、或总结表彰会等形式,有力推动了家长学校的不断发展,受到省、市领导的好评。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给予高度评价,她批示说:“琼山区教育局所办家长学校很好,充分发挥老同志们的积极性,认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拥护,我感谢你们。希望继续努力,使工作更上一层楼”。

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做到了“四个统一”,即统一学制、统一教材、统一师资培训、统一规章制度。每期家长培训班结束,经考核合格,指导中心学校给家长学员颁发结业证书。为了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我市每三年召开一次家长学校工作经验交流会或表彰会。

三、抓好三个中心环节,不断提升家长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整体素质是否得到切实的提高,是家长学校办学成败的关键。为实现家长家庭教育理念转变、提升家长科学教子能力和水平,我们十分注重抓好家长学校的师资培训、教材编写和授课方法方式这三个中心环节。

首先,狠抓师资培训。,我们组织10多名家庭教育理论水平较高和教学经验较丰富的离退休老教育工作者,成立了家长学校讲师团。他们当中有老教育局长,老教授、老校长和老特级教师。来,讲师团有针对性地对各中小学的班主任和优秀教师进行培训,先后举办了31期师资培训班,培训家长学校讲师约1600人次,目前我市已建立了以班主任和优秀教师为主体的家长学校师资队伍。其次,编写家长学校实用教材。为了解决我市家长学校没有统一教材问题,,讲师团结合授课需要和家长素质现状,用一年多时间,组织编写了《怎样教育好孩子》,其中包括“怎样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等25个专题,内容丰富,针对性、科学性、可读性较强,颇受家长的欢迎。,我们又结合使用由省关工委、省教育厅关工委编写的《家庭教育讲稿选编》,我市被教育部列入全国首批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后,统一使用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家庭教育》,并配合使用以上两本本土教材。再次,注重授课方法方式的研究和改进。教学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线,有了师资和教材,授课的方法方式又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家长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最初几年,家长学校的授课方式基本是上“大课”,由专家作讲座。经多年实践和摸索,我们体会到最佳的授课方式是“大课”与“小课”相结合,并以上“小课”为主,即把以往以班为单位的家长会进行改革创新,赋予新的内容和活力,把每学期的家长会与家长学校培训课结合起来的“小课”。这种“小课”由班主任来讲,倡导教师和家长之间、家长和家长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由于贴近生活,容易解决小范围内的实际问题,教学效果十分显著,颇受家长和老师的欢迎,家长出勤率一般都达到90%以上。此外,还适当邀请专家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即上“大课”),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理念,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给家长解决共性的疑难问题。在抓好“大课”与“小课”的同时,我们还十分注意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如琼山区教育局关工委组建“家长学校优秀学员巡回报告团”到各中小学作巡回报告,介绍和推广他们成功的家教经验,很受家长欢迎。此外,我们还成立了家庭教育咨询中心,开设网上家长学校——家校通,向社会公布热线电话和网址,为家长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指导服务,帮助家长解决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各种疑难,如孩子离家出走、早恋、厌学、迷恋网吧等。家庭教育咨询中心每年接受家长咨询200至300人次,被广大家长誉为家庭教育的“及时雨”。

14年来,我们紧紧把握好三个中心环节,使家长学校一年上一个台阶,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提升了家长科学教子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了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通过办家长学校,使广大家长学员树立了正确的教子理念,掌握了现代家庭教育的方法。例如,白龙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李某的父亲原来十分溺爱孩子,有一次因孩子不按时完成作业被老师严格批评而火冒三丈,气冲冲地跑到学校里来大骂老师。在参加家长培训课后,他的教子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还主动向老师赔礼道歉,并经常与老师沟通交流,学会科学教育和引导孩子学习,从此孩子进步很快,小学毕业时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又如,秀英区长流镇堂善村有一位姓郑的家长,因女儿有早恋倾向,便动辄拳打脚踢,女儿忍受不了父亲的粗暴行为,离家出走。他参加家长学校培训后认识到自己教育方式的错误,主动向女儿认了错,与孩子平等对话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女儿从早恋的“泥潭”中走出来,勤奋读书,高中毕业考取了大学。

家长学校论文篇3

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双赢的办学管理模式。家长在工作中详细了解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理解了老师工作的辛苦和成绩,获得了科学的家庭教育教学方法指导;学校在家校合作中总结了更多的办学智慧,赢得了全体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关心支持,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改进与发展。

家长委员会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促进者,同时也是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者,是联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纽带。学校每周向家委会印发行政会议纪要,让家长履行知情权与参与权。

为了提高家长、社区督学工作的有效性,使家长不但可以从学校得到指导,还可以从家长与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中得到互助,学校有目的地安排不同家庭教育风格的家长,或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相同问题的家长,一同来校工作,以利家长之间探讨和学校集中辅导。

在家长督学人员的选择上,学校还邀请一些特殊学生家长参与,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共同探究教育疑难问题,让这些家庭也能从一天的督学中得到快乐与收获。

二、搭建平台,资源共享

现代学校教育不但要有家庭互动,还应有社区参与,将学校周边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所在社区,以及热心教育的人士和单位组织起来,让社会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当中。学校有意识地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改进办学模式与管理机制,提高学校教育的透明度与公信力。

为此学校制定了相应方案,明确职责、权利与义务,让社区全方位参与学校教育。

社团共组。学校组建了二十多个文体社团,并通过校讯通向全体家长及社区人士征召义务社团辅导员,同时建立家长资源库,让学生自由选择参与社团活动。由于家长的专业背景、兴趣爱好、生活方式不尽相同,所以他们讲授的课程很好地弥补了学校教育所不能涵盖的领域,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家长也能从中体会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辛劳,育儿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更新。教师也从“家长老师”的课堂上获得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上的启迪。另外,学校还邀请岭南世家国学馆和“快乐写字书法”研究中心等社区组织中的专业人士作为社团顾问,协助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和综合素质。

信息共享。岭南世家国学馆的每期培训和最新活动信息,都会及时提供给学校,并邀请学生参观学习,为学生开设校本课程,实施国学教育和人文素养培育。香洲和谐社会研究会定期到学校为全体师生开展礼仪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香洲家庭文化交流协会将每期自办的家庭教育报免费派发给我校家长。

资源共用。学校管乐团组建需要高额的经费,单靠学校承担显然不现实,为此,学校采取“校办家助”的方式,组建起了珠海市小学第一个管乐团,由学生自带乐器,学校提供排练场地,聘请专业教练训练,取得了良好的资源共享育人效果。另外,中国移动公司每周提供《成长周刊》供学生阅读。

三、举办论坛,校务共商

家校共建论坛。家校共建论坛已成为学校构建家校合作学习团队,定期研讨家庭教育策略,提高家庭教育科学性,破解家庭教育难题,不断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有效途径。学校通过家校共建论坛使家长学校的形式更加多元。论坛内容不仅来源于学生座谈会,还来源于家长督学的建议,各年级分别开展家校社区共建论坛,由学校邀请师生代表、家长、社区代表和专家一起参与论坛,共同探讨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热点话题、难点问题,寻求教育的合力和最佳解决方案。

为了使家校论坛更有针对性,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性,学校完善家校论坛制度,变校级论坛为年级论坛,各年级根据本学段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有效组织论坛活动,形成各具特色的主题论坛。如每学年新生入学前,我们都会组织一年级家长开展学前教育论坛,对家长进行学生生活习惯、心理准备等方面的指导,及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合理的作息时间、学习用具的摆放等多方面的教育;对其它班级,则每学期进行一次家长论坛,要求年级组集体备课,校领导检查教案,行政领导随会听课,会后给予反馈意见。通过这些家长论坛,使家长既了解了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又广泛表达出自己的意见,真正实现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放心,对老师教学充满信心的效果。

论坛不仅提高了家长的育人素养,改进了家庭教育方法,还改变了很多学生的错误认识和学习习惯,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论坛达成的教育共识,远比说教有效,学校教育只有形成合力,才能获得教育的一致性,提升教育的整体效应。

家校共建讲堂。“文化大讲堂”是学校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家校社区共建的要求开展的一项活动,即家长讲座。为此,学校建立了家长资源库,将有特殊才能的家长请进学校,做客学校文化大讲堂,让老师和学生在充分享受幸福课堂的同时,在高雅文化中不断陶冶性情,提高人文素养,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升能力,超越课堂,真正感受校园学习的幸福快乐。

家长学校论文篇4

(二)开辟物质建设与精神建设两手抓的新途径

针对行知实验校“倾向物质建设,精神内涵渗透不足”这一弊端,建议各类行知实验校开辟物质建设与精神建设两手抓的新途径,以此落实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质内涵。具体说来,就是要让校园文化建设植根于学校的优良传统中,立足于学校的办学理念,融合区域文化的发展,真正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目标。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一是要求各行知实验校做到不片面重视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单纯关注学校的环境设施,而忽略在校师生实际师陶学陶能力的培养,同时各校需要经常对师生进行学陶思想的教育,并定期做好师生交流工作,保障师陶学陶实质性工作的开展。二是要求各行知实验校的考察单位不以外在的物质文化建设作为评价的首要标准,而是关注真正的精神世界,注重精神文化建设的内涵所在。不仅看行知实验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绿化建设,更看校园师生师陶学陶的实际水平,通过与校园师生的深入交流了解其对陶行知教育理念的认识,知晓其真实的师陶学陶感悟,以监督行知实验校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校园文化建设。

(三)设计多角度全方位深入交流的新模式

家长学校论文篇5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首届校长论坛的成功举办,经局党政班子研究,决定成立以县教育局局长为组长,局党委书记为副组长,县教育局党政班子成员、人事股股长、教研室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本次论坛的举办。

领导小组将组织专家和领导、校长、支书组成评委组,现场对各位校长的参评论文和交流发言进行评分,最后分项授奖,并将结果在本系统内公布。

三、实施步骤

(一)组织动员阶段(年10月—年11月):广泛宣传校长论坛的意义,动员全县各相关校园长(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积极参与、精心准备。

(二)论文准备阶段(年11月—年12月):参加论坛交流的校长按照统一要求结合本校、本人实际撰写论文。

(三)论坛交流阶段(—学年寒假期间):各参会人员按照指定的时间地点,报到参会,具体事项届时另行通知。

四、活动内容和方式

(一)论文撰写要求

按要求参与论坛活动的校园长须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教学科学理论,根据本人所在校园的改革发展实际情况,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心得和管理实践探索,紧紧围绕如何当好校长、如何依法治校、如何带好队伍、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学生、如何办好学校、如何提升办学水平等方面来撰写参与论坛交流的论文(字数原则上控制在6000字以内)。

总的要求就是要牢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行文流畅,力争对同行有所启迪。论文应充分体现自己所作所为、所学所得、所思所悟,对工作有切实效用,切忌空洞无物、从理论到理论的“空对空”,防止使参与论坛活动流于形式,切忌无实事求是之风、造哗众取宠之势。

(二)论坛交流方式

论坛活动具体举办形式为集中组织、分段进行、逐一上台发言交流、统一评分、依学校类别分组评选。每位校长参照各自论文主要观点进行阐述发言,发言交流时间原则上应控制在30分钟以内、最多不能超过45分钟。

(三)考核办法

评分分为专家、领导评委评分和民主测评评分两个部分。每位校长发言后由评委依据评分细则进行打分,评委分为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同时发放无记名评分表,由参与论坛交流的各位校园长(学校党支部负责人一并参与评分)进行民主评分,民主测评得分为去掉三个最高分和三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总分为专家和领导评委打分的70%与民主评分的30%之和,即:总分=评委打分×70%+民主评分×30%,当场公布得分。

最终按总分的高低,由领导小组审核确定论文等级和交流发言等次,从而确定获奖人员。本次论坛共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成绩特别突出的,可单列授予特等奖。

校长论坛交流活动将作为对校长治校能力和教育教学理念的一次评比,对校长履职情况的一次综合考核,同时将作为对其所负责学校工作进行考核的一个方面,各校长参加论坛活动成绩将按照一定比例计入年终对所在学校当年考核的奖励分。

(四)论坛机制

通过开展首届校长论坛活动,尝试逐级建立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论坛长效机制,时机成熟后在教育网站上设立“校长论坛”贴吧。今后校长论坛原则上县级每年举行一次,在领导小组领导下,适时在进修学校以专题形式组织开展活动。各乡镇中心学校也应本着力求实效的原则结合本乡镇工作实际,谋划建立相应的校长论坛机制。

县、乡两级校长论坛活动通过介绍国内外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前沿理论,着力提高中小学校长的教育理论水平,搭建中小学校长总结反思、互动交流平台,提高中小学校长管理学校的能力、团结领导教师能力、处理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力、率先垂范推动学校发展的能力,促进全县中小学校长队伍在理论上进一步有所提升,在实践上进一步收获成功。

五、参加人员及论坛举办时间、地点

本次论坛参加人员为各完中、职中校长,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各乡镇中心校校长、初级中学校长,县一、二幼园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主任;届时视情况邀请县级部分领导和部分县直部门领导指导论坛活动,上述各学校支书(校长兼任支书的由副支书参加)参加民主测评打分,全程参加论坛活动。

地点:县教师进修学校。

论坛举办时间另行通知。

六、相关要求

1.各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此次论坛交流活动,将此次活动作为对本校教育理念、教学能力的一次考核和检验;各参与校长要按照相关要求,认真完成论文的撰写、定稿,严禁抄袭或请他人,一经发现将依照有关纪律严肃处理;交流发言时,建议发言人尽可能使用powerpoint进行展示,利用幻灯片阐述自己的基本观点和理念(如确定使用的,请提前与进修学校业务组联系)。

2.论文定稿后,务必于年12月31日前,以word形式发送至邮箱,联系电话:,联系人:。

家长学校论文篇6

2008年11月22日—23日,由文化部教育科技司与中国文化报社《艺术教育》杂志主办、上海师范大学承办的“第四届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召开。来自全国百余所艺术院校和美国、韩国5所艺术大学的专家、管理者近200名代表参会,就“探索艺术教育特色办学之路”分学科研讨,注重探索性、创新性、前瞻性和整体性。对中国艺术教育的一元价值、二元结构提出结构设想。此届论坛无论在规模还是质量上都是历届中水平最高的,尤受业界关注。

2010年6月25日—26日,由文化部文化科技司与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艺术教育》杂志共同主办,北京雅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大连艺术学院承办的“第五届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在辽宁大连召开。论坛主题为:回顾总结建国以来艺术教育发展历程,研讨艺术院校特色建设与创新教育。全国百余所知名院校的院长、专家、学者等100余名参会,此次研讨的话题,进一步说明论坛主题的内涵在不断加深、外延在不断扩大。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办学之路开启了一个新的窗口。

家长学校论文篇7

一、从实践工作中案例探索家校联系机制,以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有效化

1.新生报到初期,召开家长会或要求学生将辅导员联系方式主动告知家长

案例:在新生报到两个月后,辅导员在午饭期间接到陌生电话,问是不是学生刘某的辅导员,得到肯定回答之后,电话告知辅导员是刘某的家长后,将辅导员骂了一顿,随即挂掉电话。辅导员思索之后觉得不对劲,就将电话回拨了回去,心平气和地告诉家长,虽然是刘某的辅导员,但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家长详细告知。家长告诉辅导员说,上午十点的时候有人给他打电话,自称是刘某的辅导员,告知他刘某在学校出了车祸,人在住院昏迷中,急需钱治疗,只要家长立刻打钱。家长一听孩子住院立刻心慌,刘某正在上课期间未接父亲电话的情况下,父亲让刘某将辅导员电话发到了自己手机上,就出现了上述的情况。到办公室与同事交流之后得知,每年新生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可能是由于高考期间信息泄露造成的。[2]

此次诈骗家长的案件未遂,原因在于:一、家长保持了较高的警惕性,在听到消息后立即联系学生本人;二学生本人手机保持畅通,及时回复家长的信息。

针对此类事件处理:将此事逐个班在班会上告知学生警惕类似的诈骗手段,以此事为契机进行安全教育;告知学生务必将辅导员姓名和联系方式告知家长,以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得知学生本人的真实信息。

辅导员可以借此机会同家长建立定期联系,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增强家庭与学校、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解决学生问题,促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互相渗透,有机结合。为了实现全方位的沟通,可建立飞信或qq群,同时促进家长之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与电话单线联系方式相互补充,兼顾到不同群体家长的沟通方式。

2.引导家长正确理解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主动与学校沟通,以便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情况

案例:2014年4月,毕业生李某的论文指导老师几经联系该生未果,请求辅导员协助联系。辅导员在通过各种方式也未能联系上的情况下通过联系家长,让家长告知该学生论文事宜。事后辅导员也当面告知李某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但直至论文答辩结束李某未上交论文也未露面。随后通知家长该事宜,家长得知学生不能毕业情绪比较激动,并且在赶到学生之后告知辅导员该生患有抑郁症,半年前确诊,但其由于其母亲对抑郁症的误解,未告知其父亲和辅导员。大四学生在外实习和工作,辅导员未能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学院在该生治疗后病情缓解的情况下为其设置了补考。导致该生出现此情况的原因,除了学生的病情之外,家长对病情的误解和未主动与学校沟通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很多家长在孩子进入大学之后,与中学时期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基本处于“自由发展”或全部交给学校负责。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是由于社会经验等尚浅,仍需家长和学校的正确引导。因此,需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意识,主动与学校,尤其是与学生辅导员沟通。

在我国,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为1:200,在很多问题上,辅导员心有余,力不足。如果家长能主动与学校联系,第一时间掌握学生情况,将有助于问题及时解决和恶化。

3.设立学业提醒机制,以挂号信、邮件或快递等方式告知家长

案例:王某,2014届毕业生,大学期间由于思想较为散漫,由于各种原因,大学期间重修课程达到六门,按照学校规定,已达到不授予学位的标准。我院设立有学业提醒机制,在学生重修科目达到三门时,之后每多一门,提醒一次,对学生书面提醒并要求学生本人签字,并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但是效果并不明显。该生在大四临近毕业时后悔不已,后通过努力考取某地教师招考,获得补授学位的机会,拿到学位证。[3]

在传统的大学管理模式中,学生进一入大学校门,家长在学生管理中基本处理“退休状态”,而音乐专业的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挂科情况相对其他院系较多,但是在工作中发现,学生不会将自己挂科、重修和作弊等情况如实告知家长。因此,有必要在学业提醒机制中建立家长联系制度,将学生的学业提醒书除学生自己签字之外,以挂号信、电子邮件或快递的方式告知家长,以便家校合作,共同努力使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4.建立学生返校、缴费提醒机制,保证学生安全按时返校、按时缴费

案例:赵某,女,大三,甘肃人,在暑期过后新学期开学返校工作中,一直不接电话不回信息,处于未返校和联系不上的状态,由于更换辅导员未到位的情况下,一直未与家长取得联系。后经联系家长得知,该生未买到按时返校车票,心中有愧,不敢联系班长。[4]

2012年10月与大三学生刘某家长联系,告知其孩子未按时缴纳新学年学费事宜。家长告诉辅导员,刘某在7月底的时候向家长索要学费,家长已经将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打到刘某交学费的卡上。后得知刘某向家长索要学费之后,同男友外出旅游,将用来交学费的钱只剩下两千元,造成未按时缴纳学费。之后家长赶到学校为刘某交上学费。

目前的在校生以90后为主体,由于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的影响,他们在心理上、生活上的独立自理能力相对较差,表现出对家庭父母更为强烈的依赖思想。加之近期新学年开学,已有数例学生返校与学校失联的情况发生,为保障学生安全返校,有必要建立对家长进行返校、缴费的提醒机制,除学校之外,家长也能对学生进行监管。

可以采用飞信群发、校讯通等方式告知家长学校近期的动态,家长在知情的情况下,与学校共同为学生保驾护航。

5.其他家校联系的方式

5.1设立家长论坛

工作中发现,一些学生所学的专业跟父母所从事的专业是一致的,并且在某些领域成就不俗。例如:小提琴专业周某的家长是北京一家小提琴制作和销售企业的老总,学生高某的家长是某事歌舞剧院团长。在家校联系中,可以设置家长论坛,邀请此类家长为学生做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能力。如果家长从自身出发,结合求学、奋斗和工作经历,给同学们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给同学们指明当代大学生所应该具备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无异于参加了一场高质量的现场招聘。

另外,也可以通过这样的论坛来增进家长群体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交流,拉近家长与学生、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距离,家校之间相互参与、配合、补充、促进,在共同教育目标指引下,构建起一个有机教育整体,共同助力学生成长、成才。[5]

5.2有重点地进行家访

在特殊学生事件的处理中发现,每一个特殊学生背后基本都有一个特殊的家庭或特殊的父母。针对这些重点群体的学生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也是一种很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形式。

二、家校联系的原则

在家校联系过程中,必须遵循和把握两个原则来保证家校联系的有效性。

1.相互尊重,无条件接纳,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

家校联系的双方应是平等的双方,这个双向互动的目标应当是一致的,就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

在教育中,学生接纳老师的前提往往就是老师对学生的无条件接纳。家校联系中也是如此,学校是家校联系的主导方,学校要努力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家长,对学生家长一视同仁,充分信任,为对方创造一个宽松、温暖的氛围,从而使之后的沟通和互动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就事论事,不消极评价

当代大学生从小都是在父母长辈的呵护下无忧无虑长大的,家人视其为掌上明珠,为了孩子的发展倾其所有。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父母比任何其他人更加关注自己子女的健康成长。无论学生同其他学生相比在学校表现如何,在父母眼里,孩子都是最棒的,尤其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家长认为,老师一打电话就是学生犯错误了。因此,作为校方要尽可能做到客观的同时,就事论事,尽量减少消极评价,这样更易于问题的解决和沟通。在实践中发现,家长对消极评价的老师会存在一种抵触情绪,不利于下一步的沟通和合作。[6]

三、总结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培养的主要内容。家校联系对于如何提高学校教育的实效性,是一个重要课题。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教育的两个支点,相互补充,互相促进。有效的家校联系沟通机制,在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整合学校家庭双方的力量,把教育工作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王薇薇.家校联系本的有效设计与实施研究.西南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2]王国伟.新教育形式下如何开展大学家校联系.科教导刊,2014,2.

[3]张勇.从沟通走向合作―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必然途径,教育科学研究,2011,3.

家长学校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6-0005-03

一、国内大学校长的领导力研究概况

1.概念界定

(1)领导力的界定。对领导力的概念,在学术研究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界定体系,早期的学者将领导力从个人的特性和素质等方面进行研究,如美国著名学者詹姆斯·库泽斯指出“领导力,是领导者如何激励他人自愿在组织中作出卓越成就的能力”。[1]有学者认为领导力是在活动过程中起作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如张小娟认为领导力包括“崇高的人格魅力,精准的预见、判断能力,超强的沟通能力,不息的创新能力和持续的延伸能力”。[1]20世纪90年代,约瑟夫·罗斯特将领导力定义为“一种意图实现实质性变化以反映其相互目的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影响关系”。领导力不仅仅为领导者本身素质,而且也体现了在领导过程中的动态关系,表现出的不仅仅是个人的领导力,而且也体现的是组织的领导力。[2]综合学者对领导力的研究,本综述将领导力界定为领导者素质以及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表现的关系及相互影响。

(2)大学校长领导力的界定。在教育大辞典中,将校长定义为“学校行政的最高负责人。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全面校务。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办学团体、个人任命或委派,或通过一定程序推举产生”。[3]依据领导力的界定以及校长定义的,本文将大学校长领导力界定为大学校长在实现学校目标、推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展现的能力以及与全校师生的关系和对他们的影响。

2.大学校长的领导力研究历史

这里以有关校长领导方面的著作为进展线索,总结和回顾学者们对大学校长领导力的研究状况。这些学者对于领导力的研究范围虽然不集中,但是涉及到关于校长领导力的领域较为广泛,这也为大学校长领导力的研究提供了认识的依据和基础。

如李冀《校长管理职能》、张楚廷《校长学概论》(1994)、吴恒山《学校领导艺术》(1994)、李甲奎《现代学校领导要研究》(1997)、卢云锴《校长学》(1999)、李剑萍《校长领导与学校效能的实证研究》(2005)、林明地《校长学——工作分析与角色研究取向》(2005)、刘向兵《大学战略管理导论》(2006)、黄俊杰《大学校长遴选:理念与实务》(2006)、林明地《学校领导:理念与校长专业生涯》(2006)、张俊华《教育领导学》(2008)、王洪才《大学校长:使命·角色·选拔》(2009)。

3.大学校长领导力研究的基础

教育管理的研究多是追随企业管理的研究。大学校长领导力研究是伴随着企业管理领导理论发展、现实的需要而发展和进行研究的。

(1)理论基础。领导力的研究日益成为领导学研究的热点与核心问题。从20世纪开始,学者对领导者进行实证研究,并建立起了系统化的领导理论,在企业管理界首先提出了领导特质理论。领导特质理论的基本假设是:成功的领导者与不成功的领导者具有不同的人格特征,并且通过科学的方法可以测定并归纳成功领导者应具有的人格特征而作为选拔领导者的重要依据。[4]在教育领域,有众多学者运用此理论对教育领导特质进行研究,提出了教育领导者须具备的条件,譬如学历、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

后来有学者提出领导者的素质最终是要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而不仅仅局限于对领导者素质静态的研究,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对领导者行为的研究,提出领导行为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是对企业中员工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理论。领导行为理论是对企业中领导者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理论。目前教育管理界基于本理论对于大学校长领导行为的研究主要有对大学校长领导方式的研究,如对“任务型”、“人际型”等领导行为的研究;也有学者对女校长和男校长的领导行为进行比较研究。

学者们对理论的认识是在现实中不断发展的。在20世纪70年代,企业管理界提出领导的有效性不完全取决于领导者的特质,也不完全取决于领导者的某种领导行为,而是取决于领导方式或领导行为是否与特定的领导情况相匹配,并提出一成不变的普及适用的领导方式是不存在的。[2]在教育领域,有学者针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全球化的趋势对校长领导进行研究。

1992年桑乔万尼《道德领导:抵及学校改善的核心》出版,其道德领导理论的问世打破了教育领导理论追随企业领导理论的局面,标志着教育领导理论研究进入了独创阶段。这也带动了国内教育领域以新的理论探讨校长领导力。

可以说,上述领导理论的提出也是对大学校长领导力所涉及的因素的提出,为众多学者对大学校长领导力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导向,在此基础上也使教育管理领域的研究多从领导素质、领导行为、领导环境等因素探讨领导力。

(2)现实基础。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争创一流大学目标的提出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快速化与细化,行业对从业者的能力与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大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校长作为大学的灵魂,也对大学校长的领导提出更多的挑战与压力,引发学者对大学校长领导力与环境条件变化的研究。

二、国内大学校长的领导力研究现状

本文对于国内学者对于大学校长领导力研究的现状情况的综述是基于中国知网网络当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8~2010年的文献进行研究,并以大学校长领导力、大学校长特质、大学校长行为等为关键词搜索。基于各学者参照的领导理论的不同,且以各领导理论的核心要素的差异为研究脉络体系,即从大学校长素质、行为、环境等方面作为现状研究综述的思路。

1.基于大学校长的素质对大学校长领导力的研究

领导素质理论产生的原因一是为了选拔和预测的需要;二是为了确定哪些方面能造就有能力的领导者。国内有些研究者认为大学校长的领导力主要通过素质及能力来体现。[5]因此,研究者通过对素质的研究来提升大学校长的领导力,虽然学者赞同大学校长的素质对于大学校长的领导力有影响作用,但是学者们站的角度不同,而且提出的对于领导力提升的素质要求也是不同的。

(1)有学者从时代的角度分析领导力的大学校长素质。黄新斌指出,大学作为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力量保障和促进国家民族发展的加速器,其创新发展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据特殊的重要地位。大学校长作为大学的最高行政首长,是带领一所大学完成使命和实现目标的关键性人物,其在大学创新中扮演的角色与作用发挥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大学创新发展的成效。大学的创新活动对大学校长的基本素质提出了四项要求:战略家的思维能力、管理家的协调能力、活动家的交流能力、高等教育专家的创新能力。[6]闫措时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大学校长应该从三个方面提高自身的领导力:拓展视野,具备科学的战略思维;提升人文素养,努力成为凝聚人心之灵魂;提升管理能力,实现对大学的有效管理。从而完成大学校长的使命。[7]

(2)有学者以国内与国外比较的角度分析得出有利于大学校长领导力的素质。吴坚以国外大学校长中的卓越者为比较点,提出国外知名大学校长都是兼具学者的深远思想和独立品格,政治家的坚毅果敢和灵活敏锐以及管理者的知人善任的综合型人才。他们的教育背景具有共同之处,即具有高学历、多元的知识结构、名校就读经历以及多元教育背景等。这些特点为对我国当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选拔校长提供了有价值的标准,在对国外知名校长素质分析的基础上,其在文中指出应该从大学校长的学历、经验、教育背景的多元化选拔校长。[8]即大学校长应该具备这些方面的特点。同样牛维麟也是从国外比较的角度出发,认为虽然不同学校对大学校长的素质要求可能不尽相同,但是只要对世界一流大学校长进行一些分析就可以发现大学校长的共同素质,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大学校长应该具备的素质:“一流大学校长首先应该是一位教育家;一流大学校长应该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一流大学校长应该具备创新能力;一流大学校长还应该是一名学者;一流大学校长还应该是出色的社会活动家。”[9]而李兵则从国内的视角出发,认为书院大师凭借其博大的胸怀、敢于创新的勇气等各方面的素质,使书院在学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对现代大学校长领导素质提供了三方面的经验:洞悉大学发展规律的教育家、学术创新的推动者、出色的社会活动家。[10]

(3)也有学者从宏观角度提出了大学校长领导力的素质。俞天红在他的文章中引用“美国教育进步与激励委员会”荣誉主席费瑟等人的研究论点,成功的大学校长在个性、职责、社交等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和素质。[11]许晓东运用多学科的方法,对研究型大学校长的素质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得出大学校长素质的一般性和规律性的结论,即“学者气质和学术职称”、“人格特征”、“关怀行为方面的素质”、“结构行为方面的素质”、“决策行为方面的素质”。[12]陈云超提出,大学校长需具备的三个方面:学养、人格、魅力。[13]

2.基于大学校长的行为对大学校长领导力进行研究

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领导者,领导的素质影响着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教育改革能否顺利进行,但是最终是要体现在校长的领导行为上。行为科学主要集中于四个领域的研究和发展:第一,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第二,同企业管理有关的人性问题;第三,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的关系问题;第四,企业中领导方式的问题。[14]即人的需要、动机对领导力的影响、组织关系对领导力的影响等方面。且当前教育管理界,从领导行为分析大学校长领导力的发挥,学者从多学科的视角进行探究,如心理学、社会学、组织学、管理学以及教育学。

(1)有学者从组织学的角度研究大学校长领导力的领导行为。当然组织学的视角也很宽泛。马龙海从组织的价值观层面提出大学校长领导力的实现应该尽可能使各种能力得以有效实现,并认为个体层面的价值观转化为组织层面的价值观,组织核心能力就以个体核心能力为基础,那么二者就实现了相互转化,大学校长个体领导力的实现机制便找到了。他提出大学校长领导力实现的两种基本方式。第一,大学校长领导力实现的前提:从个体走向组织。大学校长领导力实现机制从个体的领导力传递到群体领导力,最终形成分布式的组织领导力,这才能够形成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组织文化,才不会使大学校长的领导力因某个人的存续而存续;第二,大学校长领导力实现的桥梁:组织共享价值观。[15]吴金瑜提出校长要领导教师共同实现领导力,领导教师发挥他们的智慧,形成学校共同的教育愿景。[16]

(2)有学者从管理学的角度研究大学校长领导力的领导行为。陈云超认为,大学管理体制对于处理好领导与被领导这一对关系,成为大学校长治校成败的重要领导艺术。提出大学校长在被领导的时候勿忘领导的责任,在领导的时候勿忘接受被领导的义务。[17]也有学者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影响大学领导力的领导行为。刘国胜从对校长提出人性领导力,校长领导力发挥的关键在于把握人性的理解与需求,让师生获得尊重和身份认同。[18]

3.基于大学校长的领导环境对大学校长领导力的研究

领导有效与否不仅与领导者的素质、行为有关,而且与领导者所处的环境也有很大关系。领导权变理论强调领导者要认清领导环境,采用与之相应的领导方式、方法的一种随机制宜的领导理论。[7]基于菲德勒的理论认为领导环境从职位权利、任务结构、上下级关系三个方面影响着领导者能否有效地行为。国内学者对于大学校长领导权变研究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大学校长的职位权利角度分析对大学校长领导力的影响。陈云超在文中对大学校长的社会责任进行反思,力求将大学校长成为社会道德的化身与行为的楷模,进而发挥其对社会和学校的领导作用。[19]吴金瑜认为“大学校长的主要地位是领导”,可以理解为大学校长的主要职责为行使领导的权利,进而提出从四个方面实现领导力:形成与新课程思想一致的学校愿景;校长要成为一名真实的领导者;让你的同事与组织不断成功;让学校成为教师与学生的精神家园。[20]

(2)从大学校长的任务结构分析大学校长的领导力。张懿通过对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教授个案研究,探讨了世界一流大学校长面对全球化而采取的治校实践,“为耶鲁大学制定百年战略”、“吸引最好的师生”、“为全世界培养21世界的领袖人物”、“致力于全球化大学的建设”等措施,[21]为我国大学校长领导力的发挥提供参照和借鉴。冯倬琳提出大学校长成功领导一流大学的关键在于其出色的战略领导,并且提出了五个任务进行了分析:前提是明确学校定位;目标是形成学校愿景;核心是以学校资源和能力为基础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关键是策略实施;需要持续有效的评价。在领导战略明确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充分的领导力。[22]

(3)除从领导环境的几个微观方面分析,也有学者从领导环境的宏观方面来探究大学校长领导力。系统理论和权变理论认为,组织是开放的系统,要研究组织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各分系统内与各分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提出最适宜于具体情况的组织设计和管理行动。马龙海指出“对组织环境的认识是组织中个体角色探究的基础”,其对大学校长所处的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大学校长领导力的实现,即“大学校长与大学的历史传统和大学现代的关系、大学校长与政府对关系、大学校长与市场的关系”三种环境下,定位大学校长的领导力。[23]李伟涛提出校长领导力要符合成长环境(校内外的教育资源、社区以及学校的专业)和规律。[24]这也潜在地指出了成长环境对大学校长领导力的影响。

4.基于大学校长的道德领导对大学校长领导力的研究

桑乔万尼认为,应将道德领导放于首位,校长的第一要务就不是监督考核,不是和教师去做交易,不是为教学工作开具“科学处方”,而是学习共同体共享的价值观、信仰、理念承诺和理想的建设。[2]国内学者明确将大学理念、大学文化、大学价值观与大学校长的领导力在同一个论题上研究的较少,但是对于大学校长与大学文化、大学理念等方面的研究文章仍然可以搜索到,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对大学校长领导力的影响,笔者认为这些学者的研究对大学校长领导力的研究具有潜在的影响。

如李昕通过对梅贻琦与赫钦斯两位校长的大学理念的比较分析,体现其领导作用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意义。[25]张楚廷提出,校长的变动对于大学来说不是件好事。诸如芝加哥大学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是因为八位校长体现的基本理念就有高度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同时哈佛大学能够不断前进,也在于其核心价值未变。[26]世界一流大学中校长对学校理念的基本秉持对于大学校长领导力的发挥具有借鉴意义。

三、对大学校长领导力研究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大学校长领导力的研究主要考虑到素质、行为以及环境方面的影响,虽然有众多学者将大学理念、大学文化、大学价值观与大学校长在同一个论题下研究,但是目前并无学者明确将这几个方面与大学校长领导力加以研究。笔者认为这是教育管理领域对大学校长领导力研究的缺口。

另外,在研究方法上,对于大学校长领导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内学者多采用思辨的方法进行,如对国内外著名校长的事例研究分析,探究对大学校长领导力影响因素。但是采用实证方法研究的学者较少。

因此,基于以上两点对于大学校长领导力以及为大学治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张爽.校长领导力:背景内涵及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07,(9).

[2]蓝浩博.基于企业文化的领导力培养[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8).

[3]佚名.教育大辞典:第一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235.

[4]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刘晶玉.中国大学校长领导能力研究演变综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3).

[6]黄新斌.大学校长与大学创新[J].现代教育科学,2010,(9).

[7]闫拓时.当代中国大学校长研究力初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3).

[8]吴坚.从国内外知名大学校长的素质看教育背景在大学校长选拔中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10,(7).

[9]牛维麟.一流大学校长素质谈[J].中国高等教育,2004,(24).

[10]李兵.书院大师:在困境中实现超越——兼论大学校长的素质[J].高等教育研究,2006,(8).

[11]俞天红.大学校长成功的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1990,(4).

[12]许晓东.大学校长素质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1993,(4).

[13]陈云超.大学校长治校的基本矛盾[J].教育发展研究,2007,(11).

[14]贺晓兴.教育管理辞典[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33.

[15]马龙海.大学校长领导力实现方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1).

[16]吴金瑜.校长领导教师共同实现领导力[J].上海教育,2006,(13).

[17]陈运超.论大学校长治校的基本矛盾之一:领导与被领导[J].现代大学教育,2007,(4).

[18]刘国胜.人性领导力:校长领导力的关键[J].教育导刊,2009,(11).

[19]陈云超.大学校长的社会责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报,2010,(2).

[20]吴金瑜.校长应如何实现领导力[J].教育发展研究,2007,(10).

[21]张懿.追求卓越——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教授治校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4).

[22]冯倬琳.研究型大学校长的战略领导[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9,(5).

[23]马龙海.当代大学校长领导力实现的环境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09,(8).

[24]李伟涛.提升校长领导力要符合成长环境与规律[J].上海教育,

家长学校论文篇9

在人才队伍方面,学校已经拥有一支年龄与职称结构合理、学缘关系好、创新能力强、学术视野开阔、事业心特别强的文科教师队伍。目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拥有3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位“国家千百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古典文学家霍松林教授、民族学家周伟洲教授当选为陕西省首届社科名家,历史学家赵世超教授现任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尤西林、郝文武等教授入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100多人在全国性或陕西省各类学术组织中担任理事以上学术职务,其中担任会长、副会长或秘书长20余人。一大批“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等中青年教师已在学术界脱颖而出。

三、学术影响进一步提升,在科研项目、经费、成果等方面获得长足进步。

近年来,我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年均30余项,2014年又有新的进步,全年获得42项国家社科基金(不含单列学科),居全国第12位次。同时,承担国家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解决的能力也在增强。2010以来,我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8项。研究成果产生了良好影响,获得同行认同,相继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二、三等奖多项;获得陕西省人文社科奖第一、二等奖占陕西省的1/3;一些服务社会的成果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有些成果直接被吸收进入政策层面。

四、科研基地与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目前,我校已建成多层级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平台。“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作为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发挥着积极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西北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宗教研究中心”、“西北国土资源研究中心”等4个中心已建成为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已成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旅游研究院西部旅游发展研究基地”成为西部旅游发展研究的高起点、高水准平台。我校与陕西省文物局等部门共建的“国际长安学研究院”为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对推进中华文化传承和区域文化建设正发挥着积极作用。

家长学校论文篇10

一、确定了学会发展方针和工作思路

为更好地发挥学会职能,开展学会工作,一开始,我们便商讨和确定了学会工作的发展方针和工作思路。即①完善组织机构建设及制度建设,形成一种有利于学会稳定发展的新机制;②进一步拓宽思路,加强队伍建设,外引内聘,邀请有关专家、领导作为学会顾问和专业委员会负责人;③以继教科研为重点,构建我会和谐活跃的学术研究平台,推出一批能在湖南省及至全国产生影响的继续教育科研成果;④围绕学术研究,借助远程教育网络,创新学会工作,开展好对内对外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等。五年来,我会紧紧围绕这一工作思路,践行和达到了我们的工作目标。

二、规范了学会机构和制度

五年来,围绕学会建构,我会主要做了五件事。一是为原有的教师培训机构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小学管理专业委员会的组织建设进行了更具科学性、权威性的建构。 我们聘请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特级教师,长沙市教育学院院长肖万祥同志担任教师培训机构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聘请全国知名校长、特级教师,长沙市明德中学范秋明校长担任中小学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二是根据湖南省教师培训现状,新成立了班主任工作专业委员会,聘请全国知名专家,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刘铁芳先生担任会长。正因为有了这些新的建构,有了专家、领导的加盟,我会声誉鹊起,工作开展更具声色和效益。三是不断完善我会管理制度,几年来,研究会先后制定了《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会工作条例》《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会财务工作制度》《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会对所属专业委员会管理的意见》等制度,它既确保了我会有开展学术研究活动的良好机制;又从文件发放、财务管理等方面入手,规范了学会内外工作,使学会工作严格按照省民政厅、省社科联及挂靠单位要求,加强了自身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并在开展各项工作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四是努力形成每年到各地轮流召开一次常务理事会议的制度。为各地提供一次展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成果的机会。五是依托湖南省远程培训网络,扩大学会影响。现在,在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平台上,我会设置了学会概况、学术交流、学会信息栏目,并有专人负责信息动态的更新维护,使学会活动的动态信息传递进入快车道。我们的学术活动除了定期召开的学术活动及会议外,还有学会网站这样的“永不闭幕的学术交流”。

三、开展了一系列学术研究活动

各位常务理事,本届理事会所走过的五年,是我国教育史上值得记载的五年。我们目睹了《十二五规划纲要》《教育规划纲要》《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专业标准》等重要文件的相继出台;明确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和任务;领略了党的十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的精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在省教育厅领导的悉心指导和亲切关怀下,我会下属的四个专业委员会紧紧围绕充分发挥学术性、群众性、服务性职能,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际与特点,认真研究,积极创新,开展了一系列的群众性学术研究活动。

(一)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专业委员会的工作

面对新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围绕市县两级教师培训机构如何抓住机遇,谋生存,求发展, 近年来,我会教师培训机构管理专业委员会召开了三次重要会议。分别是2010年衡东年会,2011年长沙年会,2013年新化年会。在理事长肖万祥先生领导下,会议一次比一次开得好,一次比一次开得有效。省市县领导,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省内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的代表,成为每一次会议的参与者和话语者。每一次会议都有省教育厅领导到会作指示,或有全国知名教师教育专家、或有教育部师范司领导报告。与会代表分别就教师培训机构职能转型、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培训模式等做主题发言。可以说,培训机构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是高规格、高质量的,紧密结合新形势的教师培训工作研讨会;是从政策、理论与实践等不同层面,对新形势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使命、途径与方式,进行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的研讨会,是面向全省的、针对教师培训的、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研讨会。

(二)中小学管理专业委员会的工作

自范秋明校长任中小学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以后,他就成为了创建湖南特色办学模式,推出湖南名优校长先进办学理念与办学思想的“追梦人”。至今为止,每年推出一届“校长论坛”活动,每一届都有不同主题、不同形式,在省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届论坛的主题是:“校本培训与学校发展”;第二届论坛的主题是“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第三届论坛的主题是“中小学特色办学”;第四届论坛的主题是:“校长的办学理想”;第五届论坛的主题是:“校长的课堂领导力”。每次的校长论坛都得到省教育厅葛建中副厅长的全力支持与亲临指导,得到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全力支持与省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每次的校长论坛规模大、规格高、主题鲜明、学术品位高。采用了校长与厅长、校长与专家、校长与校长对话辩论形式。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且分中、小学设立分会会场,各位校长均有精彩的经验介绍,各位专家均有主旨鲜明的主题报告,校长与领导、校长与专家、校长与校长之间激烈的思想火花碰撞,使得每一届论坛都成为了研讨与探究湖南省中小学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思考与实践相联,成果与经验共享,追求与探索并存的大讲堂。这种多元、互动、思想先进、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形式新颖的校长论坛,为湖南省更好地开展校长培训,探究名优校长的专业成长道路,创新中小学办学模式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和范式。

(三)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委员会的工作

五年来,利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委员会的平台,我会坚持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围绕教师继续教育进行科学研究,坚持开展推介湖南省在新课程实施、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的成果,举办了多次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学术活动。

例如在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举行了湖南省“教师与新课程同成长――初中数学教学观摩暨专家导评活动”,在长沙市育英小学举行“新课程英语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湖南师范大学举行了“促进体育教师更新观念,扩大视野,提升体育教学专业化水平”为主题的美国学校体育讲学团来湘讲学活动,在长沙市新东方酒店举办了全国艺术课程(音乐、美术)教学与教师成长研讨会,在株洲市景弘中学举办了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主题的“全省义务教育阶段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名师论坛暨课改名校――景弘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现场观摩活动”。

这些活动紧扣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既有美国著名大学终身教授讲学,又有中央教科所的专家、浙江师大的教授、《中国教师报》副主编的讲座,还有全省各市州、各学校主管教学教研的相关领导人,以及各学校教研组长和教学骨干的积极参与,开展的活动直击新课程课堂教学,新颖而富有创意,受到省市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深受一线老师欢迎。

(四)班主任工作专业委员会的工作

2011年12月9日至11日,在百年名校长沙市一中,我会成功举办了“班主任工作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大会暨首届班主任工作高峰论坛”。首届理事会吸纳了包括省会几大名校及其所属学校在内的100多所优质中小学校为理事单位,吸收了100多名校长和1000多名教师为首届理事及个人会员。来自全省各市州的500多名教师代表以及省教育厅葛建中副厅长、廖湘生副巡视员、教师工作与师范教育处、长沙市一中以及省继教中心全体领导参加了成立大会。首届中小学班主任工作高峰论坛 以“爱心・责任・智慧” 为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全国著名教育学专家、省内外知名班主任发表了主旨演讲,带给与会老师诸多的启示和心灵的震撼。

2012年11月,班主任工作专业委员会以“生命・使命”为主题。在长沙市铁路一中举办2012年年会暨第二届中小学班主任工作高峰论坛。省教育厅葛建中副厅长出席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教育厅领导廖湘生同志、贺安溪同志、以及学会部分领导出席开幕式。论坛有全国著名教育学者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刘铁芳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以及我省德育专家、长郡中学、长铁一中、邵东县二中、长沙市博才咸嘉学校、长沙市实验小学的名优班主任(名校长)演讲。近700名中小学教师参会学习,反响非常好。《湖南日报》《红网》《中国教育网》等十余家媒体对本届论坛予以了报道。

(五)组织全省中小学教师一年一度的论文评审工作

家长学校论文篇11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么,什么样的校长才是好校长呢?好校长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与素质?

简单地说,好校长应该德才兼备,同时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人格魅力和全面的专业素质。校长要履行自己的天职,领导和管理好一所学校,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的涵义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和综合素质。每个劳动者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才能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人际交往频繁,工作压力大等特点的要求。

中小学校长的职业素质

中小学校长素质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即政治思想素质、专业知识素质、业务能力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

政治思想素质

政治思想素质是灵魂。它包括政治思想品德、作风几方面。校长的政治思想素质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办学方向。校长只有树立鲜明的科学世界观,自觉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端正办学思想,才能带领教职员工走教育改革之路,使学校教育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国家培养更多、跟好的人才。

其次,校长的政治思想素质是推动自身成长的精神支柱和工作动力。一个校长有没有事业心、奉献精神,是衡量他是否称职的重要条件。

专业知识素质

专业知识,是指作为校长应该熟悉一门专门的学科,比如物理、化学,还要懂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等,应该有一个比较宽阔的知识面。

校长的政治思想素质固然是重要的,但不能替代专业知识素质,二者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之间是德与才的关系。因此,校长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不仅是提高岗位工作能力的需要,也是提高政治思想水平的需要。作为校长,必须掌握与领导工作有关的专业知识,成为既懂教育教学又会管理的教育专家。

尤其是做一个二十一世纪的领导和管理现代教育的校长,必须具备教育科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心理科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现代科学技术理论,这样一些最基本的理论。这些理论构成了校长的知识结构的必备部分,或者是基本框架。在这个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再去学习和掌握更多的分支学科,如可专攻教育哲学、教学论、课程论、教育法学、教育史、管理史等基础理论;也可在网络与软件现代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测量、教育统计等技术性领域内有所发展;也可在边缘学科,如教育社会学、管理心理学、教育文化学等方面有所建树。在基本理论的框架之上,有自己独到的知识生长点,有所专攻,形成理论特色,升华自己的实践经验,做一个专家型的校长。

业务能力素质

业务能力素质是本领。校长所具有的能力是带有综合性特点的,这是由校长工作的多重性决定的。

校长的业务能力主要包括学校管理能力、指导教育教学的能力和社会交往的能力等等。

校长管理学校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校长管理学校的能力的大小。校长管理能力,就是校长驾驭一所学校,不断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合格的学生,带领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达到学校预期的发展目标的本领。

校长管理能力主要有:

决策能力

决策是管理者特有的职能。目前,我国目标自主办学的权限扩大,以校长负责制的教育制度改革正在推行,所以需要由校长来进行决策的问题会更多。决策是一个极为关键的环节。

协调能力

简单地说,协调就是同心合力,相互配合,它是现代管理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指处理、调节好组织中各部门之间、人员之间、工作之间的关系,使组织和谐、工作同步、环节 衔接。

教学指导与检查能力

校长的定位:办学、行政、育人三大职责。校长的决策能力、协调能力主要体现在前俩个职责中,而在育人的职责中主要体现出校长对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工作的指导与检查,这应该是校长日常工作最大量、最繁忙、最具体的工作。

教育科研能力

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促进的。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科研建立一个活水之源;科研中不断去解决问题、创造成果,去丰富、更新教学,这是相互依赖的。

组织会议的能力

作为领导者,管理者,常常在决策之前,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希望了解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观点,希望不同的思想观点在相互碰撞中产生新见解,新思路、新方案。

演讲能力

一个日本学校管理学专家曾说:校长演讲的成败决定了学校管理的成败。

校长在管理学校中有很多的会议要他去讲话,校长讲话总要阐明他的主张,表达他的教育思想和鲜明的态度。但是,如果讲话没有号召力,说服力,感染力,那不就意味着管理的失败吗?就是在一定的公共场合下,校长的演讲要有真实的基础,鲜明的态度,思想的深度三结合,要有驾驭语言的能力。体现在演讲者的思想、材料、语言、技巧、情感、仪表、姿态等综合因素上。这样才能收到只见教育的作用、示范教育的作用、激励人心的作用和树立威信的作用。

中小学校长的职业修养

校长意味着是一种责任,一种风险,但更多的是一种奉献。校长在成长过程中,提高素质的途径和方法是多方面的。

如何进行道德修养

加强自我要求

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始终坚持领导工作的精神优势。

强化道德意识,陶冶思想情操,自觉塑造自己的形象。

加强自我锻炼

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和顽强的自制力。只有做到目标明确,自觉约束,才能使道德修养不断深化,成为强有力的人。

要坚持不懈,精雕细刻。敢于解剖自己,正视自己的弱点,勇于同自己的不良行为做斗争,不断完善自己的品格。

要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才能不断鼓舞和鞭策自己前进。

加强自我评价

进行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道德品质行为后果、个性表现,通过反馈信息,进行一分为二的判断。校长的自我评价是道德修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一是:经常进行自省、反思。二是:重视上级领导部门的考核评价,主动征求群众的评价意见。修正错误,克服不足,有利于发扬成绩。

如何进行自我修养

提高自我负责和角色意识

校长时刻要有基于职业良知的自我意识和角色意识。自己的言行举止首先要对自我负责,而在它的背后是对社会负责,从而将较低的自我向较高的自我提升,并体现出自己的社会价值。因此,校长的责任感,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负责精神的提升和角色意识的强化。

敢于承担责任,不诿过于人

校长要具有敢于承担责任,不诿过于人的责任感,体现出一种高尚的人格魅力。

从小事做起,有始有终

高度的责任感是一种人格操守和教育良心,它是建立在对生活的勇气和热情基础之上的。生活是美好的,而创造美好生活的正是那些富有责任感的人。

勤奋学习

根据校长岗位知识要求规定,学习内容主要是:政治理论、教育政策法规、学校管理知识、教育学科知识和有关专业学科知识等。要学好这些理论知识,提高政治素养,提升文化底蕴,才能在工作中付出巨大努力和进行科学的安排。

勇于实践

校长的岗位能力不同于一般的认识能力,它要求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要增强岗位能力,除了抓理论学习之外,还要在长期的反复的教育实践中锻炼提高。

如何进行心理修养

校长的智慧、情感心理的健康与人格修炼是非常重要的个人品质,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领导者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决定着学校的文化品位与声望,好校长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人格魅力。我们要把视野从关注学生、教师心灵的成长,进而拓展到校长的心灵世界,提高我们对教育本质更深层次的理解。

提升审美修养

美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校长具有了健康、深刻的审美能力,有助于自己形成高尚的情操、雅致的情趣、能愉悦精神,美化心灵,启迪智慧,使自己的人生能达到更高的境界,从而引领教师、学生提高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品位得到更高的提升。

提高期望心理

每个校长都希望在自己的任期内使学校有所成就,有长足的发展。这种期望心理成为激励校长自身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强大动力。应该说,校长高期望心理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是校长高度责任心的一种表现。

影响校长对学校发展期望的因素很多,由于文化程度、心理素质和社会价值观等而产生的校长个体自我期望值,是决定校长对学校发展期望值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校长的自我期望值较高,那么他对学校发展的期望值也会高些。

把握价值取向

教育是校长的事业,这个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师劳动之所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校长是教师的教师,更要严于律己,成为师生效仿的榜样,这对于造就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质水平,显得特别重要。尤其在商品经济大潮里,各种诱惑很多,校长要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正确对待代价与酬赏,塑造一个精神文明传播者应有的良好形象。

掌握人际吸引技巧

一个校长如果有人际吸引力,与教职员工能和谐融洽地相处,则容易对教职员工进行管理引导,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提高教育管理效能。因此,校长掌握人际吸引的心理技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校长要以自己的人格特质吸引教职员工。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完善自己真、善、美的良好品格。使自己具有高尚的心灵、高超才干和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对教职员工充满激情的令人崇拜的品质,对于教职员工所产生的人格魅力是巨大的,不可抗拒的。

调节心理承受力

现在的校长心理负担很沉重,源于各种压力,如:期望目标带来的压力;中考、高考升学率的压力;学校安全带来的压力;人事制度改革带来的压力;教师待遇增长带来的压力;人际关系带来的压力。

校长要怎样自我调节心理承受能力呢?首先要:

淡泊名利。 尽自己所能,努力工作,把名利视作过眼烟云,其胸襟一定宽阔。

集思广益,责任分摊。 作为校长应将可以公开的压力公开,然后集思广义,责任分摊,从中看到化解压力的办法与希望,压力就可能变成前进的动力。

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 要努力营造一个相互信任,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要有几个心理相通的知音。当校长受到压力,心里极度苦恼时,应适时、适当、主动地向他人宣泄、倾诉,这样心里压力就可以得到缓解。

升华的境界

升华是有效的心理引导的方法。教育的本质在于提升人格,提升人性。是升华对于校长人格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也是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校长的地位决定了需要时时、事事、处处为师生的利益着想,有时为了学校、教师、学生还需要牺牲一些个人利益,因此,校长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机层次,以正确的价值取向、高尚的人格和思想境界严格要求自己,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中小学校长应该成为教育管理的专家

邓小平同志在1986年发表的《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一文中,提出殷切希望:哪一天中国出现一大批三四十岁的优秀的政治家、经济管理家、军事家、外交家就好了。同时,我们也希望中国出现一大批三四十岁的优秀的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和其他各种专家。(《邓小平文选》三卷179页)

中小学校长的定位

校长的定位就是一个教育家。校长应以这个定位来确定自己的责任感和发展。那么,校长这个教育家的职责、内涵、定位和发展等问题是我们要探讨的。

定位

教育家中包括了学术方面的专家、理论方面的专家、教学方面的专家,还有管理方面的专家。教育家的内容是比较丰富的,中小学校长就属于基础教育管理的专家。它是中小学校长的社会地位,也是全体中小学校长的职业目标,努力的方向。

内涵

学校教育应以教学工作为中心,重点突出,全面带动,保证有序高效的运转;在学校中,教育与管理浑然一体;把管理的方方面面,从决策到操作,从整体到局部,将教育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就是教育与管理的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教育与管理应该是二者的综合。

职责

中小学校长应该是优秀的教育者和有效的管理者的结合,是一个复合型人才。校长要在教育和管理方面的理论和能力上都精通,尤其要在二者的结合上有所研究,有所造就,有所创造。

校长职业的专业化

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曾说:我们强调校长专业化,实际上就是强调校长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当的,是需要经过长期的专门训练的。还提出专业化是对校长职业的基本要求。

所谓专业化是在理解专业意义的基础上,提升专业精神,提升自己的专业修养、专业道德、专业伦理,拓展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现代校长的专业精神,是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是一种立足教育,以自身工作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使命追求,就是要成为能引领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教育家。

校长职业培训的制度化

校长培训要以提升校长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为宗旨。目前,课程改革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校长培训能不能服务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为一个长久的事业去发展,值得研究和探讨。校长培训是个大市场,我们要改革培训模式,内容,找出经验和差距,扩大国际视野,学习培训国际化的经验,加强国际竞争力,造就一批国际化的基础教育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家长学校论文篇12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常务副所长汤林春、上海市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陈振华分别致辞并介绍了上海市和宝山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研究的情况。

论坛听取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谭虎教授有关“家长委员会”的专题报告。由于谭教授主持过“我国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发展现状”的调研并参与了《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的起草,他对文件制订过程的介绍和内容的解读,对与会代表准确地理解教育部文件的精神提供了可靠的、有力的依据。

论坛听取了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郁琴芳、杭州市富阳市富春二小胡群亚和江苏省无锡师范附属小学章佳三项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介绍。特殊人群家庭教育特点与指导对策的实证研究、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感性发言和学校与家庭互动方式的理性提炼,她们为大家展示了家庭教育研究中的不同研究方法和研究的不同风格。

宝山区中小学向论坛代表展示了家庭教育指导的集体性指导活动。宝林三小、泗东小学和泗塘中学的教师、家长和学生围绕“让我把幸福告诉你”、“合理团队共同成长”和“家校携手凝聚育人合力”等主题,采用报告、讨论、辨析、亲子活动指导、小品表演、童话人物穿插和家长现场谈体会等丰富多样、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形式,为代表们展示了宝山区家庭教育指导的一幅生动画面。活动还引导论坛代表自然地介入到指导活动之中,将指导活动的互动状态从师生互动、亲子互动和亲师互动,进一步提升到展示单位与与会代表间互动的高度。

论坛分“家校合作中的组织管理”、“家校合作中的亲师关系”和“家校合作的内容与形式”三个分论坛进行了成果交流和研讨,从不同的层面探讨了家校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疑惑和应对策略。

论坛颁布了本届论坛获奖研究成果100项的名单,表彰了长三角地区学校系统家庭教育指导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对长三角教育系统家庭教育研究将发生积极的激励作用。

论坛认为,包括长三角在内的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的情况已经开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1)优化资源配置、硬件设施建设和保障经费投入力度,不再是突出矛盾;(2)保持学生良好学业成绩,不再是教育发展的全部价值追求;(3)教育资源均等配置和教育质量标准化,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样化教育的新诉求。

家长学校论文篇13

校长是受党和国家委托,领导和管理学校,全面主持学校行政工作的负责人,是一所学校的法定代表人。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这充分说明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只有高素质的校长才能带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办好一所学校。校长要真正成为学校教师队伍中的一面旗帜,一所学校的灵魂,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校长专业化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称《刚要》]要求“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农村中小学校长重任在肩,因此加强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培养,提升他们的办学本领应该是校长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就其培训模式作肤浅的思考。

一、农村中小学校长基本现状调查。

某县中小学校长基本情况抽样调查,从全县24个乡镇抽取了13个乡镇,共30所中小学作为样本,基本情况如下:1.学历层次较高,绝对高于教师队伍学历,但多为后续学历。中小学校长达到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81.6%,专科学历占15.6%,中专学历仅占2.8%,但绝大部分是中师生通过进修和二次进修而取得的;2.职称层次较高,中学,具有高级职称的校长占69%,中级职称的占31%,没有初级职称;小学,具有小学高级以上职称的占93.8%,中级职称的占6.2%;3.年龄结构偏大,男女比例失调。30-40岁占26.5%,40-50岁占56.7%,50岁以上占16.8%,女校长比例不到10%;4.大多数校长参加岗位培训,具备任职任职资格,具有一线教学经历和中层干部管理经历,对新理论、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教育管理论文,但职前准备不够充分,缺乏管理知识深度。 二、新时期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基本要求

在《刚要》中,“校长”这个词共出现过20次,对校长的素质和校长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促进校长专业化,提高校长管理水平。推行校长职级制”①,“那就是校长要成为教育家”,“不仅理论研究要有成果,更要是个教育实践家”,实现教育家办学,要求校长首先“应当是政治家”,“还应当促进专业化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因此校长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就是“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出名师,育英才”②。因此可见校长的行政性在淡化,长官化在消减,不再是纯粹的法定代表人,更不是“大当家”,而是专业化专家化的人才。农村中小学校长目前是校长队伍中最大的群体,《刚要》的要求自然是农村中小学校长的追求,是适应当地教育且引领当地教育发展的专家。

三、提高农村中小学校长素质的策略。《刚要》要求农村中小学校长要成为教育家,教育家不是天生的,“教育家成长的规律是先成才后成名再成家”,由于农村学校的特殊性,大多数学校校长都是教师出身,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校长专业知识训练,因此,科学系统的培训就成了校长专业化的捷径,要抓好培训工作,培训模式非常重要。我们认为,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培训除《纲要》的“校长轮岗交流”“ 海外研修培训”等模式外,目前较为实效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以镇为主,县级联动长效培训模式。由于农村中小学分布相对分散,要经常性开展全县大规模集中培训,这很不现实,因此可以以镇(或将全县划分为几个片区)为单位开展经常性培训,县教育主管部门督查。

(二)镇县分层培训模式。县教育主管部门重点培训中小学校长教育思想、理论素质、专业化要求,以专家讲座、外出进修等形式,提高校长的专业水平,乡镇重点培训镇域管理、特色发展等。

(三)校本学习与自我反思模式 ③。目前,教师缺编严重,教学管理人员更是紧缺,农村中学校长都承担一定量的上课任务,走出校门学习的机会很少,因此校本学习与自我反思是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的最重要的方法。那就是指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的指导下,校长在学校(或家)里进行的一种培训与学习。主要摘要之间的矛盾,培训时间不受限制,培训的方式灵活,通过学习、研究、反思、实践的方式提升校长素养,是校长终生学习很好的模式。

(四)专题式培训模式 校长最关注的是什么?④调研全国第一期基础教育改革动态专题研修班的95名校长“校长最关注的问题”,在回答“当前办学中所遇到的最大困难和压力”时:教师队伍问题居第一,占35.1%教育管理论文,其次是安全问题,占30.8%,第三是办学经费和校园硬件建设,占15.7%,第四是升学率,占12%。这些观点不一定全面,但至少说明校长在这些方面渴求得到很好的解决办法。调查发现,面对当前办学中所遇到的最大困难,95%的校长希望有高人指点,最好是“药到病除”,农村中小学校长除上述“四个关注”外,校长知识深度更是最大的短板,因此,应该进行这些专题培训,让他们立即走出困境。

(五)个性化培训模式。《纲要》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学校要办出特色,校长就必须进行个性化培训,即有针对性的根据学校特色,对校长进行特色方面的进一步提升。

(六)分层分岗的培训模式。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校长年龄结构、知识素养、管理水平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有必要进行分层,比如中学小学、年龄老少、任职长短、学校规模大小等进行分层培训,便于相互间有共同的话题等。

参考文献:

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②《中小学校长》2010.12孙宵兵.《<教育规划刚要>对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③《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年12期《促进农村中学校长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的实践研究》;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