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生发言稿实用13篇

进步生发言稿
进步生发言稿篇1

开学报到的第一天,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学校宿舍。从公布的名单上我知道我是10栋404。当我的生活老师Miss肖一见到我,就亲切地问我:“莫浩民你以前有没有住过校啊?会不会做内务呢?”我说:“从一年级到三年级都没住过,内务也不会,在家我都不用自己做的。”Miss肖说:“不用担心,我到时会教你的。”看到Miss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听到她那轻柔的话语,我之前心里的顾虑已减半了。

可是即便如此,在开学的第二天深夜,我实在受不了家的诱惑,太想家里人了,想念妈妈,想念在家里的种种好。于是,忍不住哭泣起来,眼泪哗哗地直往下淌。此时,正好遇上Miss肖来巡房,被她察觉了我是那么地想家。她走到我床前,轻轻地问我:“是想妈妈了吗?”然后便一直在我床边安慰我,鼓励我,慢慢地我也入睡了。

生活上,有Miss肖那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热情的鼓励,使我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集体生活。

学习上,这里的教学方式我很喜欢,不再是那么地枯燥无味。我的英语基础较差,经过两个月来的英语补习,我的英语水平已大大提高,而且我现在特别喜欢上英语课了。

碧桂园学校到处绿树成阴,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环境是那么地优美,老师是那么地负责任,同学是那样的友好,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中读书,我怎能不好好学习呢!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承诺,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进步学生代表发言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四年级三班的xxx。此时此刻,作为“进步生”代表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和激动。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在本次考试中取得进步的同学对学校和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以及支持帮助过我们的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进步生发言稿篇2

从军训直到开学以来,我们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每一项活动都少不了夏老师的身影,为我们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军训时,夏老师每天都会来看看我们,我们抱怨天气热,食物难吃,训练艰苦,却不知道老师也和我们过一样的生活,我们训练时,老师顶着酷热为我们拍下值得回味的照片;我们抱怨上晚自习累,回家还要继续写作业,但夏老师晚上一般也到7点左右才回家;上课期间,老师会不是刻意从楼上跑下来看我们上课的纪律,这些都是一位平凡的老师为我们做的不平凡的事。

记得有次我的作业本没有买拉杆夹,书都快要散架了,老师专门为我买了一个书皮包上,送到我手中,当时我十分感动,可竟然连一声谢谢都没有说出口。看着夏老师渐渐远去的身影,消失在窗外的黑夜中,我感到心酸,在这里我要对老师说声:“老师,您辛苦了!”

请家长们向后看!那里有两个大书柜,是xx同学的家长提供给我们放书的,老师说:“我们可以自己带书来放在这两个书柜上,可见相互借阅,一来可以培养我们的阅读习惯,二来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

在这里,我也想对xx的家长说声:“谢谢您和老师为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温馨和睦的教室,营造了这么一种温馨的氛围,十分感谢!”

进步生发言稿篇3

第1章系统研究背景

1.1 背景及必要性

在日常的稿件处理、资料信息管理方面烦琐、事务较多。期刊、图书的出版速度越来越快,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向出版社投稿的作者也越来越多。由于地域的限制,作者通常都需要将稿件邮寄到出版社,而这样的效率极低,不利于书籍的修订和出版。传统的稿件处理和管理系统由手工完成,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随着网络的发展,逐渐兴起了网络书稿的热潮。这样可以实现从投稿,审稿,编辑等全过程的网络化,比传统模式更加灵活方便。

1.2 研究目的

编辑部的稿件管理效率是影响编辑部声誉、吸引作者投稿的关键因素。随着作者投稿数量的不断增加,编辑部的稿件管理效率急剧下降,传统的人工处理稿件的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环境下编辑部稿件管理的效率要求。

鉴于投稿者经常会来电询问稿件处理进展情况,而编辑们每每需要通过翻阅登记资料来回答,占用大量工作时间。编辑部稿件管理系统的目标在于提高稿件管理的效率,降低稿件管理成本,增强编辑部的客户服务水平。

1.3 开发工具

Visual 的最新版本为Visual 2005,Visual 继承了以往Visual Studio的风格,成为.NET平台下最为优秀的高度集成的可视化开发环境,使用语言作为编程环境,Access数据库环境。2.0是把基于通用语言的程序在服务器上运行。2.0构架是可以用Microsoft(R)公司最新的产品 Visual 开发环境进行开发,WYSIWYG(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所见即为所得)的编辑。这些仅是2.0强大化软件支持的一小部分。

因为2.0是基于通用语言的编译运行的程序,所以它的强大性和适应性,可以使它运行在Web应用软件开发者的几乎全部的平台上。通用语言的基本库,消息机制,数据接口的处理都能无缝的整合到2.0的Web应用中。2.0同时也是language-independent语言独立化的,所以,你可以选择一种最适合你的语言来编写你的程序,或者把你的程序用很多种语言来写,现在已经支持的有C#(C++和Java的结合体),VB,Jscript。将来,这样的多种程序语言协同工作的能力保护您现在的基于COM+开发的程序,能够完整的移植向2.0。2.0已经被刻意设计成为一种可以用于多处理器的开发工具,它在多处理器的环境下用特殊的无缝连接技术,将很大的提高运行速度。即使你现在的2.0应用软件是为一个处理器开发的,将来多处理器运行时不需要任何改变都能提高他们的效能,但现在的ASP却做不到这一点。

第2章系统需求分析

2.1 目标分析

期刊稿件管理系统,基于Internet平台,实现作者――主编辑――编辑――审稿专家――主编等五位一体的协作化、网络化、角色化的编辑稿件处理平台。从接收作者来稿到送审、退、修改、编辑加工、录用等全流程管理;是期刊编辑部实现信息化的基础。

期刊稿件管理系统包括:作者在线投稿子系统、编辑在线办公子系统、专家在线审稿子系统等3个子系统。系统的使用将使编辑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协助编辑部管理,大幅度的提高办公效率。系统的建设目标如下:

(1)实现作者在线投稿,避免编辑部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登记的弊病。

(2)作者在线查询稿件功能解决了作者不断打电话咨询的问题,实现作者自助式查询,大大降低编辑部接电话或回复Email的时间。

(3)在线审稿系统解决了传统邮寄送审的时间长、易丢失的问题。而且审稿意见可以实时自动返回给编辑部。

(4)主编在线办公系统为主编建立一个与编辑部工作一体化的工作平台,实现在线审理文章、查询稿件审理记录,作终审裁决等工作。

2.2 用户分析

本课题主要是对网站的设计与开发展开研究,通过,数据库及相关知识的学习设计出基于web的期刊网站。该系统应设置三级用户:普通用户(作者)、审稿专家、编辑。每级用户拥有对系统操作的不同权限。

普通用户(作者)注册后,登录网站后可以根据个人的不同的要求进行文章搜索,同时可以进行在线投稿,发表个人的文章。用户拥有个人信息管理权限,可以查看个人的基本信息,并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对个人的注册信息进行更改。以及用户在信箱中可以接受到相关信息。

当审稿专家登录后,在文章管理栏中能够查询待审稿件,并对未审稿件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意见返回编辑部。

作为主编辑登录后,对普通用户,审稿专家以及文章进行管理,在栏目管理中管理员可以进行修改,删除,对于用户的管理,可以修改用户级别、添加、删除用户等等。

结论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大致了解了进行软件开发工作的基本过程,并且从中获得了许多实际的、有意义的知识,其中我对以下几点有深刻的体会:

(1)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思考,对每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尽量在编程中处理掉,避免以后的麻烦。

(2)在设计界面时定义窗体及变量的名称时,一定要规范,要让其他编程人员能够看懂,必要时可以加注释。

(3)程序编好后调试是非常重要的,它的意义在于通过调试可以逐步完善它的功能,改正程序中的错误。在调试的过程中尽量不要以设计者的思想去调试,要以一个普通用户的思维去思考。

经过这一个月来对系统的分析、设计,使我对基于WEB的投稿和稿件处理系统有了全面的了解与认识,同时对基于WEB的投稿和稿件处理系统做了具体的解剖。我认为基于WEB的投稿和稿件处理系统成功的关键在于以下几方面:

(1)导航界面的清晰,简单设计。界面的清晰简单可以使学习用户一目了然,轻松的找到自己浏览本系统的目的所在。

进步生发言稿篇4

首先我们看什么是有稿同传,有稿同传是同声传译的一种工作方式,译员在同声传译中借稿子做同声传译或有稿视译。有稿同传一般包括两种持搞情况。第一种是有原稿而没译稿。此时译员做的是同步视译。译文在进行同传可以边看稿子边做同传,有人认为同步视译难度小,减轻译员在进行同传时心理压力和脑部活动量,其实不然。优点是讲话者不改变说话内容的情况下,译员的翻译压力可以稍微减少,更多是对译者注意力挑战,译者在进行同步视译同时须集中听力做好同传,须注意讲话者讲话内容会不会出现变动,这种能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心多用,对同声传译的译员来说是大的考验。

第二是译员同时获得原稿和译稿,称为同声传读。译员同时获得原稿和译稿情况下,译者所起作用就是同步读出原稿。如果讲话者不突然做出语言内容上改变,那么译者会比较第一种情况轻松,因为译者进行同声传译既看原稿,又了解译稿,可是这样就做到万无一失?其实还是会出现问题,比如,译者如果不能做到一心多用或高度集中,只顾读译文,如果讲话者不按原稿,那么如果译者没有随机应变,会犯下很大的错误,会议的召开造成损失,很可能永远消失在翻译界。那么应该更好了解在有稿同传中会出现问题,并且想策略来应对,才会对将来工作打基础。

二、有稿同传中出现问题

同声传译中,无论你是有稿同传还是无稿同传都要经历这样三个过程,即信息输入,信息加工,信息传出。有稿同传中大致出现问题会有,译者已经拥有了原稿,原稿有可能导致译者注意力的分散,译者没有做防备的情况下利用译者思维定式让译者走进误区。何爱香(2010:40-42)在“谈同声传译的有稿同传”文中指出:“人们往往以为译员在拿到稿子情况下只需要照本宣科即可,所以有稿同传是一种相对轻松同传方式;实际上有稿同传绝非易事,它是一个包含了一系列复杂认知的过程的工作。所以,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该认为获得稿件就是获得了同传制胜法宝,相反,我们更应警惕稿件的反作用,做到改用则用、当弃则弃。”还有国内学者林瑜芳(2008)在《英汉有稿同传中持稿和脱稿的表现对比》这篇硕士毕业论文中提到:“译员为有稿演讲做同声传译其实存在很大难度,在译员获得稿件之后,如果没充分时间进行译前准备,译员就会面临到底是持稿还是脱稿进行同传的两难选择。”

问题一上文提到译者可能过分依赖稿件,遇到一些突况无法应对,发言人脱稿讲话或干脆放弃原稿,那么译者应该既要看原稿又注意讲话者的内容改变。问题二如果发言人语速快或者不完全按原稿来,那么译者很可能跟不上发言人速度从而出现错译漏译而影响同传质量。出现信息错译和漏译。

例一:原文:这里我谨向所有致力中美友好事业地方政府、社会团体、大学和智库机构及各界人士,表示由衷敬意和诚挚感谢!

译文:Let me pay high tribute and express my heartfelt gratitude to all the local governments, social organizations, universities, think tanks and people from all sectors of society who have dedicated themselves to the cause of two nations.

分析:这句翻译中译者把中美译成两个国家是错译,尽管可能大家清楚,可是还会给读者造成不清楚,一定要把中国和美国翻译出来。

例二:原文:Some are the old issues left over from history and others are new ones associated with current disputes. Asia is also confronted with various traditional and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threats. Hence it remains an uphill battle for Asian countries to grow the economy,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eliminate poverty.

译文:亚洲地区仍然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矛盾分歧,面临各类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地区国家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任务艰巨。

分析:在这段英译汉中,译者出现漏译的现象即漏译”eliminate poverty”,意思是“消除贫困”。

上面两种情况是译者在紧张没有做好准备前提下出现错误。

三、对影响有稿同传因素的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译者应该做什么策略?

首先,译者应该获得相关背景。就是对讲话人应该做相关了解,讲话风格和立场还有整个会议的主题出席嘉宾。

其次,译者在持稿和脱稿之间应该怎么抉择。这个要看情况。在会议开始之前译者有充分准备时间,可以持稿而上,译者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效果可能会更好。但译者如果接到稿子之前准备时间有限,那么应该快速浏览,标注出关键词中心内容,有助译者进行同传工作。如果遇到主办方给拟稿,译者必须做好无稿同传准备,因为发言人可能脱稿。

那么,在遇到发言人临时脱稿译者如何面对。重要心态调整,应该做到处变不惊,要放下原稿用在同传工作中积累经验处理此种事情。所以,做同声传译的译者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

张燕(2002:68)指出:“即使发言人照读讲话稿,译员也应该将重心放在听上,跟不上发言人的语速,可以采用概括办法,将信息压缩后再传递给听众,将听译和视译有效地结合才能尽量缩短时间。”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有稿同传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为有稿同传研究做出微小贡献,也为同声传译工作打下基础。希望有更多亲身实践,实践中总结问题。通过总结问题和策略,使自身在日后做同声传译时候避免出现类似错误。在以后的实践中谨记教训,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进步生发言稿篇5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实验稿”对“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有这样的表述:“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修订稿”把“植根于现实”改为“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这样,就纠正了我们前期对传统教学的“短视认识”,对语文学科本位开始有了理性的回归。

“实验稿”在语文课程的“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修订稿”在实验稿基础上增加“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这些变化明显让我们看到: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凸显。

二、课程内涵丰厚,操作弹性强

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更关注学生课外学习能力的培养。以语文课程“教学建议”为例,“实验稿”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修订稿”则表述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这些都体现了“修订稿”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视。

在语文教学“评价建议”中,“实验稿”提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修订稿”增加了:“可让学生家长、社区、专业人员等适当参与评价活动,争取社会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更多关注和支持。”扩展了评价主体范围,拓宽了评价视界,从而更有力地保障语文教学效果。

在语文“课程建设”中,“实验稿”指出我们“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修订稿”改成“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这样使语文课程建设的目标更明确,方法更有可循性,同时,在实施机制上也体现出可操作性和灵动性。

三、学科定位合理,切合教学实际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识字量、低年级写话等目标,其指向偏于“优秀生”标准。例如,关于“识字与写字”,“实验稿”指出:第一学段应“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第二学段应“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对此,“修订稿”作出修正: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修订稿”较大力度地降低“标准”,并且继续顺应了学生“多认少写”的识字写字的学习规律。我们都知道,“课程标准”面向的是包括“优秀生”“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学生,是“整体意义”上的标准,不能以偏代全。拿“识字与写字”来说,在同等教学背景下,“优秀生”并非不可以在整体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深化和提高,因为“课程标准”的规定应当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

在“阅读”的规定上,“实验稿”在第一学段规定:“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首先,应该看到,有声朗读是渗透情感的有效途径,其次,也不能忘记,我们面对的是一、二年级的学生,成人可以默念文字进行记忆,学生们却往往要编成歌谣来吟唱记忆,即是这个道理。“修订稿”把“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调到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顺应了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符合了教育规律,并且,其表述也是恰当的:“初步学会默读”。

再如,“实验稿”在“阅读”评价中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修订稿”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这样,对“阅读”目标的阐述就更加全面、深入了。

“实验稿”在第二学段“口语交际”目标中提出:“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其中,“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表达生硬。“修订稿”是这样表述的:“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这样表达显得更妥帖、自然。

“实验稿”在第三学段的习作要求中提出:“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显而易见,这种生硬的规定容易造成教师的误读,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对习作的压力。“40分钟+400字”既是高要求,也有对“字数”与“质量”顾此失彼之嫌。“修订稿”的规定则是灵活而易于理解的:“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进步生发言稿篇6

    修订稿在“课程性质”中开宗明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段描述进一步清晰了语文课程的定位,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不是知识性课程,也不是理论性课程,而是实践性课程,因此,语文学习不在于掌握静态的语文知识,获得知识的“带宽”。语文也不是单一性课程,或语言学、或文字学、或文章学、或文学,而是综合性的基础课程,因此,语文学习不能只顾及一方。语文学习的任务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培养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二是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体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更为重要的是,两者密不可分,高度融合。

    因此,我们绝不能片面理解语文学科的性质,随意曲解“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观点。工具性一旦和思想文化绝缘,语文教育必是死的,最终将只剩下躯壳;人文性一旦和语言文字脱钩,语文教育必是虚的,最终只能使语文不像语文。

    这属于本体论范畴,它应当是语文教师的思考基础与认知背景,如果缺少对这一点的正确认识与基本理解,就会影响日常教学行为。但前些年,不少教师过于注重人文性,在教学中往往注重对内容的理解感悟,注重拓展延伸,注重旁征博引,忽略了对语言的含英咀华,忽略了文本形式。很多时候,语文课偏向了文学课。而近些年,在强调“语文味”的背景下,有的教师教《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仅要求学生体会主人公答辩的机巧睿智和文章层层推进的写作手法,字里行间弘扬的民族志气、民族自尊和对文化认同的坚持,则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或者只成为一种点缀和装饰。还有的教师上公开课不愿教《清贫》,即使勉强教之,也只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上,不敢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去体会方志敏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去感受其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以为这样的教学会缺失“语文味”。可以说,在今日的部分语文课堂上,人文精神枯萎、终极关怀泯灭、工具理性泛滥的情况又开始占上风。①

    修订稿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当前,社会上时有人批评语文教育过于注重道德教育,怀念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语文教育,对欧美的母语教育也羡慕不已。其实,我国传统语文教育历来重视对学生情感的教化、思想的陶铸,当前世界各国的母语教育也都极其重视德育因素。修订稿的价值取向是继承了传统的,也符合全球教育趋势。修订稿进一步理清了语言文字运用和思想文化修养提升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使我们认识到工具性和人文性必须兼有,必须统一,万不可偏废于一方。任何改革,最怕的就是走极端,课程改革也是如此。语文课程的“双性统一”体现了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也反映了当今世界“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教育思潮逐渐靠拢的大趋势。

    二、时代性:语文教育优良传统的继承和未来公民素养培养之间的进一步融合

    修订稿在“前言”中有这么一段话:“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面对这一“新的课题”,修订稿在“课程基本理念”中作了强调:“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在实验稿中已被旗帜鲜明地提出。语文课程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课程理念,体现出语文教育必须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整体发展与和谐发展,体现了语文水平高低是学生多方面因素综合体现的思想。

    修订稿中的“语文素养”,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其内涵和外延比实验稿中有所扩展,涵盖了科学技术普及所带来的新要求。如修订稿“总体目标与内容”的第十条明确指出:“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这一要求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有更具体的描述,此处不作引用。

    “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这一修订稿中新增的内容,向我们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教师应适当改变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媒体素养和技术素养,使他们成为跟得上时代节拍的21世纪合格公民。

    就媒体素养看,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早就把媒体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之中;台湾、香港也已在21世纪到来之时,在语文课程中纳入了媒体素养。美国基础教育界于2007年推出了“21世纪技能”计划,该计划期望以核心学科为基础,发展学生的学习与创新技能,生活与职业技能,还有信息、媒体和技术技能。②

    当今时代,信息素养、媒体素养、技术素养,已不再是某些专业人员所特有的素养,而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提高学生的这些素养,语文课程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对这一点,修订稿已发挥了风向标的功能。如何让生活在数字化信息世界中的学生,有效地获取信息、客观地分析信息、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是每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思考和实践的新课题。

    修订稿还有一处新的表述,同样是一盏导航灯。在“学段目标与内容”(第四学段)的阅读要求中,增加了“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在2009“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中,上海学生在连续文本分量表上的平均成绩为564分,位列全球第一(比第二名的韩国高出26分),达到6级和5级水平的分别为3.6%和20.1%。但是,上海学生在非连续文本分量表上的平均成绩为539分(比韩国低3分),达到6级和5级水平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9%和12.8%。可见,上海学生在非连续文本分量表与连续文本分量表上的成绩差异高达25分,在总成绩高于oecd平均值的参与国家和地区中差异最大,说明上海在不同文本形式的课程内容上分布不均衡。③尽管这只是上海学生的表现,尽管非连续文本不仅仅出现在语文课程的阅读中,但随着非连续文本,如清单、表格、图表、图示、广告、时间表、目录、索引等在生活中日益重要,阅读非连续文本的能力,已成为未来公民的素养之一。

    此外,修订稿对综合性学习和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也体现了对未来公民所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度重视。

    三、累积性:学段目标、内容的设置与对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尊重之间的进一步关注

    修订稿和实验稿一样,仍是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呈现“学段目标与内容”的。相比实验稿,各学段中各板块的目标与内容,梯度更明显,层次更清晰,内部一致性更强,学段间的衔接更紧密,更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例如,关于“现代文阅读”,第一学段针对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提出相应阅读要求:“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第二学段针对叙事性作品,提出能“复述……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学段针对叙事性作品,提出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针对说明性文章,提出“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针对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提出“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四学段针对文学作品,提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对简单议论文,提出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对新闻和说明性文章,提出“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对科技作品,还提出“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对较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提出“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可见,每个学段的阅读要求,都建立在该学段学生的阅读基础、认知规律、思维特征之上,呈现出循序渐进的特点。阅读的内容随着学段的增高而呈现出多样化,阅读的要求也随着学段的增高逐步提升。譬如,同样是叙事性作品,第三学段的要求就在第二学段的基础上更进一层;同样是说明性文章、非连续性文本等,第四学段的要求明显高于第三学段。

    写作同样如此。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三学段定位于“习作”,第四学段定位于“写作”。概念的变化,带来的是理念的变化、目标的变化和要求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呈现了不同学段的特色和差异,也体现了对写作过程的重视。而有些要求则在不同的学段反复强调,并螺旋式上升。如对想象力的培养,第一学段明确“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提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第四学段强调“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关于课程内容的组织,泰勒曾提出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三项基本原则,强调每一个后继内容要以前面的内容为基础,同时又对有关内容加以深入、广泛地展开。在加涅看来,人类学习的复杂性程度是不一样的,是由简单到复杂依次推进的,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④

    修订稿的目标与要求以累积性的方式组织安排,既体现了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又有利于提醒教师去帮助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切不可不顾学生实际,一味拔高教学要求。只有避免了这样的“好心办坏事”,才有可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此外,修订稿适当降低了第一、第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降低要求,也许是更多地考虑到全国各省市教育的均衡,以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学科课程标准在有些国家是最低标准,在有些国家是最高标准,就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看,则是基本标准。如果课程标准要求过高,且偏重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的话,会造成教育方针与课程内容之间的矛盾。因此,类似识字量这样的调整,体现了对每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关注。

    修订稿新增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明确了“先认先写”的300个字。同时,在第三学段“识字与写字”的要求中强调,“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第四学段强调,“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去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意见》,也强调了这样的理念与要求。书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意义就在于它的非物质性,在于书法所积淀的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所以,这样的要求不为过,完全符合书法的价值取向。我们要通过教学彰显这样的价值取向,让写字的过程,让整个语文教育的过程,成为育人的过程。

    除上文所涉及的各方面体现出了修订稿在实验稿基础上的改善之外,修订稿在“实施建议”部分也作了相应调整,尤其是针对近些年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强化了某些要求,如“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等。可以说,修订稿在对课程静态结构的设计和对课程动态教学的引领之间也实现了进一步的融合。

    就目前世界各国母语课程标准来看,有些国家提供了“内容标准”,有些国家提供了“学习水平分类”,修订稿中尚未有这方面内容,这恐有修订组专家们的立场。确实,标准不是圣诞树,不必什么东西都往上挂,一切都要从本国实际出发。基于标准的教学,亦应如是。

    注释:

    ①谭轶斌《语文:须立“现代文明人”》,《语文学习》2010年第10期。

进步生发言稿篇7

修订稿在“课程性质”中开宗明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段描述进一步清晰了语文课程的定位,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不是知识性课程,也不是理论性课程,而是实践性课程,因此,语文学习不在于掌握静态的语文知识,获得知识的“带宽”。语文也不是单一性课程,或语言学、或文字学、或文章学、或文学,而是综合性的基础课程,因此,语文学习不能只顾及一方。语文学习的任务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培养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二是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体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更为重要的是,两者密不可分,高度融合。

因此,我们绝不能片面理解语文学科的性质,随意曲解“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观点。工具性一旦和思想文化绝缘,语文教育必是死的,最终将只剩下躯壳;人文性一旦和语言文字脱钩,语文教育必是虚的,最终只能使语文不像语文。

这属于本体论范畴,它应当是语文教师的思考基础与认知背景,如果缺少对这一点的正确认识与基本理解,就会影响日常教学行为。但前些年,不少教师过于注重人文性,在教学中往往注重对内容的理解感悟,注重拓展延伸,注重旁征博引,忽略了对语言的含英咀华,忽略了文本形式。很多时候,语文课偏向了文学课。而近些年,在强调“语文味”的背景下,有的教师教《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仅要求学生体会主人公答辩的机巧睿智和文章层层推进的写作手法,字里行间弘扬的民族志气、民族自尊和对文化认同的坚持,则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或者只成为一种点缀和装饰。还有的教师上公开课不愿教《清贫》,即使勉强教之,也只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上,不敢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去体会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去感受其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以为这样的教学会缺失“语文味”。可以说,在今日的部分语文课堂上,人文精神枯萎、终极关怀泯灭、工具理性泛滥的情况又开始占上风。①

修订稿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当前,社会上时有人批评语文教育过于注重道德教育,怀念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语文教育,对欧美的母语教育也羡慕不已。其实,我国传统语文教育历来重视对学生情感的教化、思想的陶铸,当前世界各国的母语教育也都极其重视德育因素。修订稿的价值取向是继承了传统的,也符合全球教育趋势。修订稿进一步理清了语言文字运用和思想文化修养提升之间水融的关系,使我们认识到工具性和人文性必须兼有,必须统一,万不可偏废于一方。任何改革,最怕的就是走极端,课程改革也是如此。语文课程的“双性统一”体现了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也反映了当今世界“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教育思潮逐渐靠拢的大趋势。

二、时代性:语文教育优良传统的继承和未来公民素养培养之间的进一步融合

修订稿在“前言”中有这么一段话:“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面对这一“新的课题”,修订稿在“课程基本理念”中作了强调:“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在实验稿中已被旗帜鲜明地提出。语文课程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课程理念,体现出语文教育必须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整体发展与和谐发展,体现了语文水平高低是学生多方面因素综合体现的思想。

修订稿中的“语文素养”,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其内涵和外延比实验稿中有所扩展,涵盖了科学技术普及所带来的新要求。如修订稿“总体目标与内容”的第十条明确指出:“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这一要求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有更具体的描述,此处不作引用。

“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这一修订稿中新增的内容,向我们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教师应适当改变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媒体素养和技术素养,使他们成为跟得上时代节拍的21世纪合格公民。

就媒体素养看,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早就把媒体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之中;台湾、香港也已在21世纪到来之时,在语文课程中纳入了媒体素养。美国基础教育界于2007年推出了“21世纪技能”计划,该计划期望以核心学科为基础,发展学生的学习与创新技能,生活与职业技能,还有信息、媒体和技术技能。②

当今时代,信息素养、媒体素养、技术素养,已不再是某些专业人员所特有的素养,而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提高学生的这些素养,语文课程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对这一点,修订稿已发挥了风向标的功能。如何让生活在数字化信息世界中的学生,有效地获取信息、客观地分析信息、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是每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思考和实践的新课题。

修订稿还有一处新的表述,同样是一盏导航灯。在“学段目标与内容”(第四学段)的阅读要求中,增加了“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在2009“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中,上海学生在连续文本分量表上的平均成绩为564分,位列全球第一(比第二名的韩国高出26分),达到6级和5级水平的分别为3.6%和20.1%。但是,上海学生在非连续文本分量表上的平均成绩为539分(比韩国低3分),达到6级和5级水平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9%和12.8%。可见,上海学生在非连续文本分量表与连续文本分量表上的成绩差异高达25分,在总成绩高于OECD平均值的参与国家和地区中差异最大,说明上海在不同文本形式的课程内容上分布不均衡。③尽管这只是上海学生的表现,尽管非连续文本不仅仅出现在语文课程的阅读中,但随着非连续文本,如清单、表格、图表、图示、广告、时间表、目录、索引等在生活中日益重要,阅读非连续文本的能力,已成为未来公民的素养之一。

此外,修订稿对综合性学习和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也体现了对未来公民所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度重视。

三、累积性:学段目标、内容的设置与对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尊重之间的进一步关注

修订稿和实验稿一样,仍是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呈现“学段目标与内容”的。相比实验稿,各学段中各板块的目标与内容,梯度更明显,层次更清晰,内部一致性更强,学段间的衔接更紧密,更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例如,关于“现代文阅读”,第一学段针对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提出相应阅读要求:“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第二学段针对叙事性作品,提出能“复述……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学段针对叙事性作品,提出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针对说明性文章,提出“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针对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提出“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四学段针对文学作品,提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对简单议论文,提出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对新闻和说明性文章,提出“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对科技作品,还提出“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对较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提出“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可见,每个学段的阅读要求,都建立在该学段学生的阅读基础、认知规律、思维特征之上,呈现出循序渐进的特点。阅读的内容随着学段的增高而呈现出多样化,阅读的要求也随着学段的增高逐步提升。譬如,同样是叙事性作品,第三学段的要求就在第二学段的基础上更进一层;同样是说明性文章、非连续性文本等,第四学段的要求明显高于第三学段。

关于课程内容的组织,泰勒曾提出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三项基本原则,强调每一个后继内容要以前面的内容为基础,同时又对有关内容加以深入、广泛地展开。在加涅看来,人类学习的复杂性程度是不一样的,是由简单到复杂依次推进的,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

修订稿的目标与要求以累积性的方式组织安排,既体现了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又有利于提醒教师去帮助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切不可不顾学生实际,一味拔高教学要求。只有避免了这样的“好心办坏事”,才有可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此外,修订稿适当降低了第一、第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降低要求,也许是更多地考虑到全国各省市教育的均衡,以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进步生发言稿篇8

播音主持人将文字转换为声音的过程中体现了声音的魅力。情景再现作为一种常见的播音主持技巧,能够丰富节目的情感,优化节目效果,为此,播音主持人在播报信息时要使用情景再现,通过做好准备工作,围绕稿件来突出演讲的重点内容,进而提升播音主持节目的质量。

二、情景再现运用在播音主持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遵从播讲的目的

播音主持人要了解情境画面的主次关系,知晓稿件的重点及次重点,这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与实践,才能够把握稿件整体的内涵。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同一件事物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看法。因此,播音主持人不可见字生情,要以播讲目的为标准,在播音主持过程中要以稿件的完成质量为审核标准,而不是情感投入。

(二)突出演讲的内容重点

情景再现是以稿件内容为基础,播音主持人通过联想进行加工再创造的一个过程,播音主持人在情境中,要抓住演讲的重点和难点,而不是补充。如果仅仅是补充说明,演讲的意义就无法体现出来。

(三)围绕稿件来进行情景再现

出色的演讲和优秀的稿件息息相关,主持人在联想稿件时,要保证联想画面是动态的、有联系的,同时,在播音主持中使用情景再现还要依据稿件的自身内容,不可随意发挥,确保内容、目的、陈述方式都满足稿件的要求。

三、情景再现在播音主持中的具体运用方法

(一)掌握播音主持的基本功

1.增强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基本功的关键,播音主持人除了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语言能力外,还要有渊博的知识。播音主持人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将新闻内容深入浅出地传达出来,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2.注重经验积累。广播主持人还要不断积累经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在演讲的时候首先要保证发音清晰、语言流畅,其次要有稳定的发挥,保证节目的整体效果,这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现场磨炼,形成自己的主持风格,不断进步。3.正确的自我定位。播音主持人还要找准自我定位,准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要将受众放在第一位,将自己摆在和受众平等的位置上对话交流,不可定位过高,避免成为说教式语言,也不能没有主见,姿态过低。总之,播音主持人和受众要保持地位平等。

(二)做好情景再现的准备工作

情景再现的准备工作是播音主持人细化稿件的内容、分析稿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播音主持人将稿件所蕴含的文字信息转变为声音元素,然后根据文字信息、联想情绪,采用对应的声音元素进行播报。主要分为三个步骤来完成:1.播音主持人要将稿件内容作为参照,掌握稿件的主题内容和要求,进行合理的划分,把握重点,在脑海中形成稿件的基本框架,然后根据情境分析应采用的播报演讲风格,或严肃,或轻松,来更好地传达稿件内容。2.将稿件的中心内容作为依据进行情境联想,通过将稿件的内容和图片相结合,在脑海中事先演练,并结合上下文需要表达的思想及内容选择合理的场景,进而形成类似于电影的系列相关画面。3.将所设置的情境作为参考,确定播报稿件时应该选择的情感,想象自己就是当事人,但也要从客观的角度去看待事件,做到感同身受,进而激发自身的情感,获得更多的画面感和现场感。

(三)将情景再现传递给受众

在播音主持时,使用情景再现是为了提高节目的内涵与可信度,增强节目的张力和表现能力,因此,只有将情景和情感全都传递给受众,才能够提升播音主持节目的质量,赢得良好的口碑。具体来说,情景再现的传递和准备工作具有很大差别。在准备阶段,情感体会和情景再现都是为进一步传递信息作铺垫。与准备阶段不同,播音主持人在将信息传递给受众时,播音的连贯性是最重要的,在播音主持时不能给受众停顿感,这容易使受众产生厌烦感。因此,在准备阶段,播音主持人要深入了解稿件的内容,明确播音的重点,做好层次安排,保持头脑清晰、情感稳定。在实际播音中,相应的文字刺激会产生强烈的连锁反应,进而激发情景再现,使得播音主持不丢失情境准备工作这一基础。

四、结语

将情景再现运用在播音主持中,能够优化播音主持节目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播音主持人要细化情境的情感,深入挖掘稿件蕴含的细腻情感,通过观察受众体会的情感进行情景再现。同时,广播主持人掌握丰富的知识能将信息深入浅出地传达出来。播音主持人使用情景再现来提升节目的质量很有必要。

进步生发言稿篇9

爱伦・坡的科幻小说《瓶中手稿》于1833年完成创作,曾经获得了征文一等奖,并拿到了50美元的奖励。及至1840年的时候,爱伦・坡就把这部短篇小说纳入到《怪异故事集》得以出版。故事的时间背景发生在18世纪,并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当时的“我”踏上了远离亲朋好友而独自在异国漂泊的道路,在多年后的一天,“我”登上了一艘航船,但在途中却遭遇了剧烈的风暴袭击,船上的人几乎都遭遇了不幸,唯独只剩下“我”和一个瑞典的老人。船只顺着大海向南方靠近。在航道上“我”又遇到另外一艘十分诡异的船只,“我”被大海抛向了这艘船。这艘船也是朝着南方航行,船上都是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但他们几乎都不理睬“我”,大船在暴风雨的冲刷下飘摇前进,并驶向了南极,最后连同“我”一起沉入到南极的深海里。

二、爱伦・坡《瓶中手稿》的翻译风格

我国翻译学者纷纷对爱伦・坡《瓶中手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析,并翻译了诸多不同版本的中文译文,本文选取了四个不同时期的翻译者的版本进行解读,并进一步分析译文与爱伦・坡原著风格的异同。在翻译《瓶中手稿》时,翻译者应保持谨慎和严谨的态度,尽管词语在含义上并没有很大的出入,但是将其放置在不同的语境中就会产生一些差异或者感情偏差,这就要求翻译者根据《瓶中手稿》中涉及的不同语境来选择不同的释义,并在目的语中采用恰当的词汇进行转换。另外,在语义完全符合原文的基础上,翻译者还应致力于还原爱伦・坡的语言风格,尽可能地为读者呈现最为地道和真实的小说故事。

(一)运用句法知识,展现《瓶中手稿》严谨的语言风格

汉英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两者所涉及的语法也存在差异,相对来说,英语的语法要更为严谨。在英语的句子结构中,主语和谓语是两个必不可少的成分,但在汉语中则可以出现没有主语的句子。对于此,翻译者在翻译爱伦・坡的《瓶中手稿》时,要恰当地采用句法知识,这样有利于理清句子之间的逻辑性,不仅能有效地避免误译情况的发生,还能让读者真正了解爱伦・坡的语言特色和写作风格。例如在《瓶中手稿》中有一句话为“I’ve just left the deck,where I find it impossible tomaintain a footing,although the crew seem to experiencelittle inconvenience”从句子结构来分析,这句话的基本结构是由主句+让步状语从句构成的,在主句“I’ve just left the deck”中,由“deck”充当先行词,并在后面携带了一个由副词where构成的定语从句,于是原文中的这个句子结构就显得很明了了,在where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although the crew seem to experi-ence little inconvenience”中,很显然“the crew”作为从句中的主语,“seem to experience”是谓语成分,而后面连接的是宾语,整个从句就形成了一个简单的主谓宾的结构,但都没有与主句中的“I”发生联系,所以在翻译这句话时就要特别注意句子的所属成分。在《瓶中手稿》的翻译版本中,笔者选取了1993年丁放鸣以及2004年曾艳兵的译文,经过对比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曾艳兵的翻译文本存在误译,而错误之处则在于这个句子中的主句主语以及从句主语的判断,曾艳兵把让步状语从句中的主语与“I”等同起来,正确的应该是丁放鸣翻译的,把“水手们”作为从句中的主语。曾艳兵的译文与原著产生差异就是因为缺乏严谨的态度,没有对《瓶中手稿》进行严谨的探析和挖掘,从而误解了爱伦・坡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根据语境选择词义,凸显《瓶中手稿》地道的语言风格

文学作品的翻译必然不能脱离辞典,但是如果把辞典中的释义完全运用到《瓶中手稿》的翻译中,则不能体现出爱伦・坡富有深意的语言魅力,这样就必然无法译出高质量的文本。顾伟勤等人对《瓶中手稿》中的英文句子翻译产生了稍微的差异,“Heredi-tary wealth afforded me an education of no-common order,and a contemplative turn of mind enabled me to methodizethe stores which early study very diligently garnered up”在这一句话中,曹明伦等人的译文出入集中在“hered-itary”一词的理解上,根据辞典中的意思,这个词汇确实有“世袭的”的含义,但如果要对其进行追根究底就很容易歪曲原著中爱伦・坡所表达的中心意思。在西方社会中,“hereditary”一词常用于代指所处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其中曾艳兵、顾伟勤等人都沿用了这个词汇本身的意思,仍然译为“世袭的”,于是这个句子前半部分“Hereditary wealth afforded me an educa-tion of no-common order”就被译为“世袭财产供我接受了不同寻常的教育”。但是按照目的语的表达习惯,要让目的语读者真切地理解爱伦・坡的语言艺术,就应该以目的语读者的语言表达为基准,着重分析《瓶中手稿》的语境可以得知,1993年丁放鸣的翻译文本更加切合爱伦・坡的写作风格,他把“hereditary”译为“仰仗的”,从而这个部分的句意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译为“仰仗祖传的家财,我接受了非同一般的教育”。另外,在“garnered up”的翻译上也各有差异,这一个词组在英语中的意思是“分门别类”,但在翻译《瓶中手稿》时,按照汉语中的翻译习惯应该把“知识”这一抽象化的概念译为“归纳整理”,而在2000年曹明伦的翻译中却仍然把“知识”译为“分门别类”,这是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

(三)打破句子的束缚,体现《瓶中手稿》简短的语言风格

进步生发言稿篇10

在动笔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对短文进行构思布局。根据写作要求和高考书面表达评分标准,写作中要做到:要点完全、结构完整、衔接顺畅、表达准确、语法准确、词汇丰富。应采用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划方式,即:文体时态段落衔接句型词汇。

文体:首先考虑作文体裁,要弄清楚所写的文章是说明文、议论文,还是记叙文或应用文。因为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格式要求,绝不能由于审查不够而导致文章体裁不对的严重错误。

时态:应具一致性,避免交错使用。最常见的用法是:记日记、看图叙述故事等用过去时;一般情况介绍、调查报告等常用一般现在时;写信或发邮件邀请别人去做某事时常用一般将来时。现在完成时和过去进行时也较常用。

段落:清晰的段落能使作文层次鲜明。段落的确定需要从作文内容如文字信息、图片数目、图表等加以考虑。

衔接:英语作文中衔接词的使用对文章层次、内容结构及色彩韵味都十分重要。衔接词主要有连词、过渡词、代词、副词等及一些常见的固定搭配、习惯表达。用简洁生动的连接词可以使语言多样化,避免干瘪无趣、空洞无物的陈词滥调。

句型:使用复杂多样化的句型可使文章更具风采。如可使用我们较熟悉的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with复合结构、独立主格结构等。在语态上也可使用一定的被动语态。

词汇:选用准确、生动、丰富的词汇,尽量尝试使用高级词汇,为作文增添色彩。

二、写初稿

在平时训练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写初稿,这样可以克服写作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写初稿本身也是一个构思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写初稿时尽量放开去。写,不必过于顾及表达的外在形式。这一阶段是写作

的主要阶段,教师要精心观察学生的写作活动,随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现场指导。学生可根据总体规划时的构思,利用列出的衔接词、句型、词汇等写初稿。

三、修改初稿

修改时既要纠正初稿中的语法、拼写、标点符号和其他技术性错误,也要从大处着手,看文章要点有无遗漏或过量增添、层次是否合理、过渡是否自然、语言是否通顺流畅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参照以下几点进行自查:(1)What’s the topic?(2)Have you achieved your purpose?(3)Is there a topic sentence?(4)Is enough detail included in the supporting sentence to make your ideas clear?(5)Do you have a conclusion?

四、眷写定稿

进步生发言稿篇11

目标的制订可以使工作更有计划,更有程序,随着一个个目标的实现,成就感也会一步步得到满足!青年编辑虽然经验不足,但具有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可塑性好,易于掌握新技术、新观点等优势所以,青年编辑应保持一种渴望进步的心态,并致力于使这种愿望得到支持,将这种愿望付诸实践。从助理编辑"责任编辑到执行编辑,这些对自己都是很大的促进,鼓励自己不断向更高的目标冲刺!对于许多青年编辑来说,一个目标的实现,一次成功的收获,都能带来极大的动力,激励自己向更新、更高的目标奋进。青年编辑应当虚心向老编辑学习,要好好地学习这本活的课本,要学习老编辑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学习他们宝贵的经验,提高自己的知识,加强积累,加快成长的脚步。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积极参加编辑培训班去学习,编辑,出版以及定期参加本行业学术交流会议,能够从会议论坛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科学前沿性的理论,运用到编辑实践工作中去,还能为独立编辑和组稿工作奠定基础。

1.2 倡导激情,科学生活

由于科技期刊编辑部人员不多,工作量大,与外界接触也很少,工作容易陷入沉闷局面; 所以,青年编辑应以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工作的激情来化解前行路上的坚冰,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有条不紊的生活规划是提升科技期刊编辑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基础。除了工作,我们还要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生活,制订好假日和假期的计划,养成作息有度、劳逸结合的良好习惯,做到工作、生活两不误!生活精彩,工作才能精彩调整心态,强健体魄。

2 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2.1 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今世界各行业已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与网络获得了普及应用,科技期刊编辑当然不能置身事外。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科技期刊编辑部往往采用电子邮箱或者网上自动投稿系统接收投稿的方式,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做到登陆相关网站主页下载投稿"与作者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与沟通[1]。此外,如何应用各种软件更好审阅、编校电子稿件已经成为出版行业研究的课题之一。在各类检索方面,大型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目前不仅实现了众多文献资料的实时在线查询,并且还提供了学术不端检索、参考文献自动校对、学术关键词统计,文章下载排行、搜索适宜审稿专家等多项服务,甚至建立起了服务于期刊社的采编系统,将数据库优势发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正确有效使用这些数据库可以在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完善选题策划、有效组织稿源、缩短审稿和编校周期、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方面突破原有工作瓶颈。因此,高超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是科技期刊编辑的又一必备的职业性能力,没有这种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实在是寸步难行。

2.2 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

作为这多维关系之间的穿针引线者,青年编辑应正确看待和处理这些关系,培养自己与他人之间良好的协作交流能力,这不仅关系到编辑工作的成果和质量,也是青年编辑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科技期刊编辑平时会收到很多自投稿,对此要进行筛选"审稿,无论自投稿能否在刊物上发表,编辑都要及时与作者进行沟通!如果自投稿没能通过审稿环节,科技期刊编辑要在第一时间告知作者,免得作者着急等待,并鼓励"欢迎作者继续投稿!如果自投稿通过了审稿环节,但稿件还需要修改"补充,科技期刊编辑要尽快与作者沟通,争取尽快修好稿件以便发表。科技期刊编辑平时要通过电话“电子邮件”QQ聊天、微博、微信等各种方式与作者保持联系,节假日向作者表示问候,这就是培养社交能力!如此一来,科技期刊编辑就会源源不断地收到大量自投稿,进而把科技期刊办好!

2.3 学习能力

学无止境! 编辑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编辑水平和业务水平。因为,科技期刊编辑部虽然收到某种行业的稿件,但一种行业又分为几种学科,比如:《新疆农业科学》收稿对象为植物保护、园艺、草业、作物遗传育种等专业,所以青年编辑应当不断去学习与探索,不懂的问题可以向相关专业的专家请教与询问,业余时间要多阅读相关的参考文献,此外,从网上多浏览像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影响力最大的学术期刊数据库,这样既能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又能获取现代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

2.4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所有编辑都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决定着编辑人员编辑水平的高低。科技论文的语言不同于文艺作品! 它要求简明、精炼、准确、清晰、客观描述及符合逻辑,一点都不许忽略,这样才能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从而保证读者之间学术交流更加有效。

2.5 培养高度责任意识

编辑这一职业要求编辑对稿件进行加工、修改而发表。在这一过程中,编辑往往要花费很大心血,但换来的却是作者知名度提升和其文章的大受好评。因此,青年编辑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编辑工作者,要树立“甘为他人做嫁衣”的思想,真心实意得热爱编辑工作,踏踏实实做好编辑工作[3]。科技论文投稿对象多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 在读研究生等, 有些作者是为了课题结题、职称评审、研究生毕业等论文中的项目基金" 个人简介等信息对作者十分重要,有一个字弄错都有可能给作者带来巨大的影响或损失, 因此, 文中的关键之处是不容出错的! 如作者排名顺序、作者单位、基金项目等, 一旦出错,有可能会影响作者结题、评职称、毕业等有关作者的切身利益的地方, 编辑稿件时一定要慎重, 作者校对回来的校对稿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务必看仔细" 看清楚, 并及时做出正确的修改, 其中, 作者对稿件的认真校对也是十分重要的! 编辑有责任提醒作者认真校对, 与作者一起尽最大的能力把错漏降到最低,一旦发生错漏,一定要在本刊下期中给予更正。

【参考文献】

进步生发言稿篇12

学讲计划在我校实施已有一段时间,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在这段时间里通过各种培训和理论学习,对学讲计划的理论知识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并且通过一段时间的亲身实践,对学讲计划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笔者就把这段时间对学讲方式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体会整理如下。

一、把握徐州市中考考试说明中对于古诗文阅读的要求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把中考考试说明中对古诗文阅读的要求吃透,才能做到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有的放矢。考试说明的具体内容如下:⒈古诗文阅读材料以课内材料为主,适当向课外延伸。⒉能够辨析和解释文言语段中常用实词的意思,掌握常见的一词多义、通假、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的知识。

笔者把对这段话的理解整理如下:初中文言文阅读首先可以分成两部分,即文言文阅读和古诗文鉴赏。其次文言文阅读教学应该抓住三方面内容:文言实词、句子翻译、课文赏析。最后古诗词鉴赏应该抓住“附录一”所规定的篇目,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上训练学生的初步赏析能力。

二、领会学讲方式的精髓

学讲计划就是要求以学讲的方式进行教学。学讲方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

学讲计划的核心是要学生学进去、讲出来,这样小组合作就必不可少,因为只有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在小组合作和小组竞争的氛围中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在课堂上展示自己,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

这种形式的分组原则和方法参考了徐州教研室仲主任译述的《用小组合作学习建构问题解决策略》一文,采用了三人为一小组,每组有强、中、弱各一名学生,尽可能为两女生一男生或同性别学生,避免出现两男生和一女生为一组的情况。从笔者这段时间的上课效果来看,这种分组方式确实发挥了小组成员的最佳能力,组中每一名成员都能对问题的解决有积极的贡献,而且很多教学环节的反馈非常迅速。比如文言文课文背诵环节,实词词义的掌握情况,甚至是重点句子的翻译情况,每个组长只负责两个学生,所以早自习的时间就可以把背诵、检查、反馈、落实等环节一气呵成。一些常规的预习作业检查,组长也能快速完成检查、反馈、落实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让教师从批改作业的繁重、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把精力更多地投入教学研究中去。

三、善于把学讲方式的精髓同初中文言文教学进行有机统一

在一段时间的文言文教学中,笔者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文言文教学过程基本分三步:第一步,课前教师准备讲学稿,学生根据讲学稿预习;第二步,课堂上教师导学、学生合作学习、展示学习成果;第三步,课后教师检查作业,学生通过作业巩固提高。

进步生发言稿篇13

大家下午好!在这个距离高考已不足一年的庄严时刻,(具体我计算过,还有267天)我们尤溪七中高三师生齐聚在这里,为2010年高考谋篇布局。有句话叫做逢敌必亮剑,同学们,在高考战场上,我们是剑客,应该有亮剑精神,亮出战斗的气势,亮出剑客的尊严!我相信,你们有这样的勇气!

同学们,无论你的高一高二是怎样度过的,充实也好,懒散也罢,无论你打下的基础是坚实还是松软,走进高三,你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脚踏实地,奋勇拼搏。昨天只代表过去,明天是由今天创造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有把握住今天。回顾昨天,尽管失去的已不再,我们也不应该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憧憬美好的明天,我们也不能只是追求美丽的空中楼阁。我们要抓住今天,切实地为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部分学科的高三一轮复习已经开始,这是高三夯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基础好的同学在这个阶段应该不骄不躁,查漏补缺,“好”上再求“精”,力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基础差的同学更应该查不足,补漏洞,勤记诵,多练习,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全力以赴,脚踏实地。所有的同学要分秒必争,不小看任何一个疑问,不放过任何一个难点,千锤百炼,百炼必定成钢!

各位同学,三年高中生活短暂而又美好,对你们一生的影响都是深远的。从你们步入秭归实验中学的那天起,就注定了你们将度过不平凡的三年,因为实验中学给予你们的不仅仅是知识财富,还给予了你们终身受益的精神财富。二年前,你们经过自己的努力,跨入实验中学的大门。今天,你们又要面对一个更大的挑战,那就是一年后的高考。美好的人生理想将通过这一次的挑战来实现。所以,这一年,对你们具有非凡的意义。你们渴望着成功,因为你们肩负着太多的期待和厚望。能否把握住这最后的一年至关重要,意义深远。为此,这里我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一要有坚定的信心。我们全体同学都要树立坚定的信心。信心是动力的源泉,信心是成功的一半。

二要树立高三意识,提前起步,尽快加速。虽然从学期上算我们现在还是高二下半学期,但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切实转变观念,树立高三意识,要以崭新的面貌提前起步。从高二过渡到高三需要一个思想的转变过程,同学们是第一次面对高三备考,也许是最后一次冲刺高考,有不少学生对即将来临的备考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思想准备,由于高考时间在6月7、8日进行,实际上离我们参加高考只有整整一年时间,如果不算假期你算算还有多少天,如果我们现在还对高三备考的现实没有充分的认识,思想上、行动上仍然停留在高一和高二年级上半学期的学习状态,将会使我们贻误战机,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同学们经过两年的艰苦跋涉,如今我们已经站在了高考备考的起跑线上,明年6月7、8号我们将要走进高考考场,接受高校的挑选、面临人生的选择。十几年寒窗之苦、多少年的热切企盼、父母和老师的谆谆教诲、人生的美好蓝图和理想即将在这一刻、在你的笔下成为现实。中考你们已经成为胜利者,如今,高考又开始向你呼唤、向你挑战。人生的关卡有很多,但关键的就那么几个,今天我们坐在宽敞舒适的教室里,我们在一样的成长环境中接受着一样的教育,大家都是实验中学的学生,没什么两样,但是明天的高考就将把你们分成重点大学、一般本科、高职高专和待业等。

同学们,要生存就会有竞争,竞争是残酷的,也是公平的,高考在分数面前是人人平等的,是一个公平的竞争。但是这公平竞争的机会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握住的。今天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谁起步早,加速快,谁能尽快地进入角色,谁就抢占了战略的制高点,反之左顾右盼,停滞不前,你就将被历史的车轮远远地甩在后面。

每位同学都应当知道备考成败的分量,我们不愿看到任何一个学生掉队,更不应当在高三过后才体会到冲刺的含义,所以我们应当从现在起就牢牢地树立高三意识、加快节奏,共同营造备考的氛围,真正重视起来,落实到行动上,认清形势,提前起步,尽快加速。“抓今天就是抓住高三,抓住高三就是抓住成功”。树立远大志向,抓住高考机遇,创造人生辉煌。

高考优秀学子代表讲话稿范文2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

生命短暂,但生命的质量千差万别。为什么有的人生活丰富多彩,充满朝气,学习进步,事业成功?为什么有的人生活得枯燥无味,百无聊赖,没有一点活力和激情?

有一本叫做《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书,能够很好的告诉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这本在世界上影响很大书,总结了成功人士的七种习惯,分别是“积极主动,始终如一,行动优先,合作双赢,知彼知己,统筹安排,善于创新”;而“积极主动”排在成功人士各种好习惯的第一位。

积极人生的至理名言是:命运的缰绳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主动地追求一个目标,才可能实现这个目标;您把努力用在哪里,命运就会走向哪里。无论获得初一年级考试第一名的张凯琳,还是年级进步最大、前进74名的张珊源,都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的人。她们能够掌握自己的时间,安排自己的行动,遇到困难坚忍不拔,积极寻找解决办法,直到实现自己的目标。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对于持有积极心态的人来说,逆境包含着进步,行动才能收获成功。同学们,让我们用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挑战、迎接未来吧!积极的心态能使懦夫变得坚强,积极的行动能使落后变成先进。只有积极的心态,才能带给我们一生好运!

谢谢大家!

高考优秀学子代表讲话稿范文3尊敬的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很荣幸能作为学生代表在这里发言,同时也很感激大家的支持和厚爱。

时间过得很快,三年转眼间已到了最后的冲刺.依稀之间我们已踏上了高三的征程,曾经的嬉戏玩笑,曾经的青春激荡,曾经的少不识愁,曾经的年少轻狂,都已在学习的紧张与充实中被压抑和收敛,一种沉着和稳重的感受时常笼罩着我们,似乎在一个孕育着收获的秋天,我们成熟了许多。

在这里,为了能使每位同学都在紧张、高效、和谐、有序和充满信心的状态下,却迎接高考,战胜高考,取得好成绩,我就我的切身体验向大家介绍一些学习方法和心得。

把握高考,首先要拥有良好的心态。在高考起航前,我们要把心态调整好,要摒弃杂念,集中精力,专注于学习,专注于高考。这时,集中精力理是一种明智,因为在一定时期内,一个人的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你无法同时做好数件同样重要、难度又都很大的事情。而琐事也同样会占据你的时间,消磨你的意志。这时,对于我们来说,学习是主流,不要被生活中一些小事,同学间一些摩擦所拖累。

把握高考,其次要拥有健康的体魄,社会需要的不是那种弱不禁风,身体孱弱的白面书生,而是拥有科学知识和健康体格的接班人。所以,平时的体育锻炼,不仅能锻炼我们的体质,充实我们的革命本钱,更能锻炼我们的毅力,为我们的高考加油!

如果把高考比作一场战斗,那么我们就是打仗的士兵,老师是指挥我们的将军,我们不但要听从老师的教导,还要多与老师交流,做到将士一气,同心同德,共赴战斗。

最后,祝愿我们能在明年的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汗水的,都能得到珍珠。愿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家长能够为我们的成功而骄傲,自豪!

高考优秀学子代表讲话稿范文4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抓紧时间 努力学习

年青是搏击风浪的船,昂扬、潇洒,学习则是船的动力。作为年青一代的我们,应抓紧时间,持之以恒,努力学习,扬帆起航。孔子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今天的我们,应谨记他的话,放飞自己的青春,用勤劳的汗水铺就未来的成功之路。也许我们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决不能再让自己输在终点。后天的勤奋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珍惜现在的每一刻,努力获取知识,使自己拥有亮丽的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活的梦想,相信,梦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基础年级期中考试刚刚过去,这是最容易松懈的时候,我们必须抓住这段易逝的时光,好好把握,将知识这闪光的宝石紧紧握在手中。

市统考即将临近,作为一名高三学子,我们更应学习鲁迅先生海绵挤水的精神,学习红军长征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加倍努力,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进行扎实有效的复习,争取取得市统考的全面丰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明年的高考建立我们应有的自信。

同学们,我们一起努力吧!让我们用热情拥抱未来,用青春谱写人生,用行动证明存在的价值吧! 谢谢大家!

高考优秀学子代表讲话稿范文5当第18支蜡烛点燃的时候,我们要面临崭新的挑战——高考。你准备好了吗?忙碌的工作,繁多的学习,沉重的压力?如果你只是做好了这点觉悟,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有坚定不移意志,勇往直前的信念和决不决不放弃的勇气。当然,这还只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一部分。怎么,害怕了?如果现在就放弃,那么,我们将没有未来!明年的7月,如果用秒来计算,那庞大数字,的的确确可以让我们安然入睡。

但,用时,用天,用月,甚至用年来计算。高考,真的离我们很远吗?如果你不想再重演中考后的失落与无奈的话,那么,就攥紧你们的双手,立定决心——发奋图强。那我们要怎么做,请记住这句话:“i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toil,tear sandsweat.”我没有能奉献的东西,唯有热血、辛劳、泪水和汗水。这是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在面对纳粹德国铁蹄时,所说的话。

是的,怎么样未来,由现在的你决定。因为未来不是固定在那里等你趋近的,而是要靠你创造。未来的路不会静待被发现,而是需要开拓,开路的过程,便同时改变了你和未来。因此,放弃于否,又你决定。如果我们坚持,那我们要走的路,是一条漫长的,曲折的路。

但请坚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即使失败,至少,我们曾经努力过。我们是活着的,为了命运而奋斗过的人,而不是行尸走肉。但如果我们放弃了,那就连机会都没有了。成功者与失败者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只不过是失败者走了九十九步,而成功者多走了一步。现在的我们,正是做抉择的时候满是荆棘的玫瑰花呵!苦难与幸福共存。播下行为的种子,可以收成习惯之果;播下习惯的种子,可以收成性格之果;播下性格的种子,可以收成命运之果。那么,高三,你打算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呢?

高考优秀学子代表讲话稿范文相关文章: 2020高考前学生代表演讲稿例文5篇

优秀学生代表发言稿范文

学校优秀学生代表发言稿范文

优秀学生发言稿范文

高中优秀学生代表演讲稿

2020高中新生代表发言稿范文5篇

毕业季优秀学生代表讲话稿五篇

高中学生代表讲话发言稿范文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