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论文实用13篇

电子设备论文
电子设备论文篇1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的电子设备已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前,电子设备已处速发展的时期,并且这个发展过程仍以日益增长的速度持续着。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必然导致它们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的电磁场电平的不断增加。也就是说,电子设备不可避免地在电磁环境(EME)中工作。因此,必须解决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适应能力。电磁兼容性(EMC)是一门关于抗电磁干扰(EMI)影响的科学。目前,就世界范围来说,电磁兼容性问题已经形成一门新的学科。电磁兼容的中心课题是研究控制和消除电磁干扰,使电子设备或系统与其它设备联系在一起工作时,不引起设备或系统的任何部分的工作性能的恶化或降低。一个设计理想的电子设备或系统应该既不辐射任何不希望的能量,又应该不受任何不希望有的能量的影响。

2电磁干扰源的分类

各种形式的电磁干扰是影响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它是电磁兼容性设计中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2-1内部干扰

内部干扰是指电子设备内部各元部件之间的相互干扰,包括以下几种。

(1)工作电源通过线路的分布电容和绝缘电阻产生漏电造成的干扰;(与工作频率有关)

(2)信号通过地线、电源和传输导线的阻抗互相耦合,或导线之间的互感造成的干扰;

(3)设备或系统内部某些元件发热,影响元件本身或其它元件的稳定性造成的干扰;

(4)大功率和高电压部件产生的磁场、电场通过耦合影响其它部件造成的干扰。

2-2外部干扰

外部干扰是指电子设备或系统以外的因素对线路、设备或系统的干扰,包括以下几种。

(1)外部的高电压、电源通过绝缘漏电而干扰电子线路、设备或系统;

(2)外部大功率的设备在空间产生很强的磁场,通过互感耦合干扰电子线路、设备或系统;

(3)空间电磁波对电子线路或系统产生的干扰;

(4)工作环境温度不稳定,引起电子线路、设备或系统内部元器件参数改变造成的干扰;

(5)由工业电网供电的设备和由电网电压通过电源变压器所产生的干扰。

3干扰的传递途径

当干扰源的频率较高、干扰信号的波长又比扰的对象结构尺寸小,或者干扰源与扰者之间的距离r>>λ/2π时,则干扰信号可以认为是辐射场,它以平面电磁波形式向外副射电磁场能量进入扰对象的通路。

(2)干扰信号以漏电和耦合形式,通过绝缘支承物等(包括空气)为媒介,经公共阻抗的耦合进入扰的线路、设备或系统。

如果干扰源的频率较低,干扰信号的波长λ比扰对象的结构尺寸长,或者干扰源与干扰对象之间的距离r<<λ/2π,则干扰源可以认为是似稳场,它以感应场形式进入扰对象的通路。

(3)干扰信号可以通过直接传导方式引入线路、设备或系统。

4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基本原理

4-1接地

接地是电子设备的一个很重要问题。接地目的有三个:

(1)接地使整个电路系统中的所有单元电路都有一个公共的参考零电位,保证电路系统能稳定地干作。

(2)防止外界电磁场的干扰。机壳接地可以使得由于静电感应而积累在机壳上的大量电荷通过大地泄放,否则这些电荷形成的高压可能引起设备内部的火花放电而造成干扰。另外,对于电路的屏蔽体,若选择合适的接地,也可获得良好的屏蔽效果。

(3)保证安全工作。当发生直接雷电的电磁感应时,可避免电子设备的毁坏;当工频交流电源的输入电压因绝缘不良或其它原因直接与机壳相通时,可避免操作人员的触电事故发生。此外,很多医疗设备都与病人的人体直接相连,当机壳带有110V或220V电压时,将发生致命危险。

因此,接地是抑制噪声防止干扰的主要方法。接地可以理解为一个等电位点或等电位面,是电路或系统的基准电位,但不一定为大地电位。为了防止雷击可能造成的损坏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电子设备的机壳和机房的金属构件等,必须与大地相连接,而且接地电阻一般要很小,不能超过规定值。

电路的接地方式基本上有三类,即单点接地、多点接地和混合接地。单点接地是指在一个线路中,只有一个物理点被定义为接地参考点。其它各个需要接地的点都直接接到这一点上。多点接地是指某一个系统中各个接地点都直接接到距它最近的接地平面上,以使接地引线的长度最短。接地平面,可以是设备的底板,也可以是贯通整个系统的地导线,在比较大的系统中,还可以是设备的结构框架等等。混合接地是将那些只需高频接地点,利用旁路电容和接地平面连接起来。但应尽量防止出现旁路电容和引线电感构成的谐振现象。

4-2屏面

屏蔽就是对两个空间区域之间进行金属的隔离,以控制电场、磁场和电磁波由一个区域对另一个区域的感应和辐射。具体讲,就是用屏蔽体将元部件、电路、组合件、电缆或整个系统的干扰源包围起来,防止干扰电磁场向外扩散;用屏蔽体将接收电路、设备或系统包围起来,防止它们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影响。

因为屏蔽体对来自导线、电缆、元部件、电路或系统等外部的干扰电磁波和内部电磁波均起着吸收能量(涡流损耗)、反射能量(电磁波在屏蔽体上的界面反射)和抵消能量(电磁感应在屏蔽层上产生反向电磁场,可抵消部分干扰电磁波)的作用,所以屏蔽体具有减弱干扰的功能。

屏蔽体材料选择的原则是:

(1)当干扰电磁场的频率较高时,利用低电阻率(高电导率)的金属材料中产生的涡流(P=I2R,电阻率越低(电导率越高),消耗的功率越大),形成对外来电磁波的抵消作用,从而达到屏蔽的效果。

(2)当干扰电磁波的频率较低时,要采用高导磁率的材料,从而使磁力线限制在屏蔽体内部,防止扩散到屏蔽的空间去。

(3)在某些场合下,如果要求对高频和低频电磁场都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时,往往采用不同的金属材料组成多层屏蔽体。

4-3其它抑制干扰方法

(1)滤波

滤波是抑制和防止干扰的一项重要措施。滤波器可以显著地减小传导干扰的电平,因为干扰频谱成份不等于有用信号的频率,滤波器对于这些与有用信号频率不同的成份有良好的抑制能力,从而起到其它干扰抑制难以起到的作用。所以,采用滤波网络无论是抑制干扰源和消除干扰耦合,或是增强接收设备的抗干扰能力,都是有力措施。用阻容和感容去耦网络能把电路与电源隔离开,消除电路之间的耦合,并避免干扰信号进入电路。对高频电路可采用两个电容器和一个电感器(高频扼流圈)组成的CLCMπ型滤波器。滤波器的种类很多,选择适当的滤波器能消除不希望的耦合。

(2)正确选用无源元件

实用的无源元件并不是“理想”的,其特性与理想的特性是有差异的。实用的元件本身可能就是一个干扰源,因此正确选用无源元件非常重要。有时也可以利用元件具有的特性进行抑制和防止干扰。

(3)电路技术

有时候采用屏蔽后仍不能满足抑制和防止干扰的要求,可以结合屏蔽,采取平衡措施等电路技术。平衡电路是指双线电路中的两根导线与连接到这两根导线的所有电路,对地或对其它导线都具有相同的阻抗。其目的在于使两根导线所检拾到的干扰信号相等。这时的干扰噪声是一个共态信号,可在负载上自行消失。另外,还可采用其它一些电路技术,例如接点网络,整形电路,积分电路和选通电路等等。总之,采用电路技术也是抑制和防止干扰的重要措施。

5电磁兼容性问题的规范和标准

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主要研究无线电系统中干扰噪声的测量。1976年,CISPR开始制订电磁干扰的EMI标准。1900年10月在几经修订基础上公布再版标准,随后该委员会还与国际无线通信资询委员会一起审议,为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的检测制订数据要求及具体方法。制订了以信息技术装置噪声为对象的“工业、科学及医疗用无线电仪器的干扰特性允许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11号);“车辆、机动船和火花点火发动驱动装置无线电干扰特性的测量方法及允许值”(标准12号);“无线电和电视接收机的无线电干扰特性的测量方法及允许值”(标准13号)等。直至1992年中期,国际EMI标准才最终完善起来。CISPR推荐的容限已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纳,并作为其国家条例的基础。

无线电发射机功率电平是影响周围无线电电子设备,产生干扰电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无线电发射机功率电平应该受到限制。例如,根据无线电通信咨询委员会357-1号建议,在卫星通信系统和地面微波中继通信线路共同使用的(5800~8100MHz)频段上,当给到天线上的功率不超过13dBW时,应该限制微波中继通信线路的发射机有效辐射功率(即发射机功率和天线增益的乘积)数值为55dBW。建议同时限制卫星通信的地面站的功率及通信卫星辐射功率通量密度。许多其它的无线电业务,例如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移动通信系统等的发射机功率的最大值也应该受到限制。

频率规划在全国和全世界范围内已被广泛采用,是提高射频资源利用率的一种途径,也是保证无线电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应严格按照国际协议(无线电频率分配表)和全国文件,实行国家、地区的频带划分和业务之间的频带分配。根据频率—空间分配的原理进行无线频道分配。频率规划必须保证每个无线电电子设备干扰电平最小,或消除干扰,由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

近年来,我国许多部门都在开展电磁兼容性的试验研究和有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例如,国家标准GB3907-83为工业无线电干扰基本测量方法;GB4824.1-84为工业、科学和医疗射频设备无线电干扰允许值;GB6279-86为车辆、机动船和火花点火发动机驱动装置无线电特性测量方法及允许值等。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对工、科、医等电子设备的使用频率、带宽和最大辐射场强都作出了具体规定。这对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和人民的正常生活以及促进现代科学技术更迅速发展,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6一些典型电磁兼容性问题的解决

由于电子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在人类活动的空间无处不充斥着电磁波,因此,电子设备不解决电磁波干扰问题,就不能兼容工作。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在研究抗干扰技术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不断地研究出许多实用的方法来消除电磁干扰。

实验发现汽车工作时,电磁干扰相当突出,严重时会损坏电子元器件。因此,汽车电子设备的电磁环境最为恶劣,汽车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问题也特别受到人们的重视。汽车点火所产生的高频辐射最为突出。日本和美国等先进国家的环保部门为防止汽车电气噪声对环境的污染,规定只能使用带阻尼(如碳芯)的屏蔽线作为点火线,实践表明这是很有效的措施。

为了解决微电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在汽车上的应用和推广,根据需要和实际要求,可以设计出效果良好的滤波电路,置于前级可使大多数因传导而进入系统的干扰噪声消除在电路系统的入口处;可以设置隔离电路,如变压器隔离和光电隔离等解决通过电源线、信号线和地线进入电路的传导干扰,同时阻止因公共阻抗、长线传输而引起的干扰;也可以设置能量吸收回路,从而减少电路、器件吸收的噪声能量;或通过选择元器件和合理安排电路系统,使干扰的影响减小。

微机设备的软件抗干扰主要是稳定内存数据和保证程序指针。微机是一个可编程控制装置,软件可以支持和加强硬件的抗干扰能力。如果微机系统中随机内存RAM主要用于测量和控制时数据的暂时存放,内存空间较小,对存放的数据而言,若将采集到的几组数据求平均值作为采样结果,可避免在采集时因干扰而破坏了数据的真实性;如果存放在随机内存中的数据因干扰而丢失或者数据发生变化,可以在随机内存区设置检验标志;为了减少干扰对随机内存区的破坏,可在随机存储器芯片的写信号线上加触发装置,只有在CPU写数据时才发。软件抗干扰的措施也很多,如数字滤波程序、抗窄脉冲的延时程序、逻辑状态的真伪判别等。有时候,必须采用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办法才能抑制干扰,常用的办法是设置一个定时器,从而保护程序正常运行。

近年来,电子仪器向着“轻、薄、短、小”和多功能、高性能及成本低方向发展。塑料机箱、塑料部件或面板广泛地应用于电子仪器上,于是外界电磁波很容易穿透外壳或面板,对仪器的正常工作产生有害的干扰,而仪器所产生的电磁波,也非常容易辐射到周围空间,影响其它电子仪器的正常工作。为了使这种电子仪器能满足电磁兼容性要求,人们在实践中,研究出塑料金属化处理的工艺方法,如溅射镀锌、真空镀(AL)、电镀或化学镀铜、粘贴金属箔(Cu或AL)和涂覆导电涂料等。经过金属化处理之后,使完全绝缘的塑料表面或塑料本身(导电塑料)具有金属那样反射(如手机)。吸收、传导和衰减电磁波的特性,从而起到屏蔽电磁波干扰的作用。实际应用中,采用导电涂料作屏蔽涂层,性能优良而且价格适宜。在需要屏蔽的地方,做成一个封闭的导电壳体并接地,把内外两种不同的电磁波隔离开。实践表明,若屏蔽材料能达到(30~40)dB以上衰减量的屏蔽效果时,就是实用、可行的。

电子设备论文篇2

2.1天线的影响因素分析

天线是通讯中最为重要的设备,在电子设备中电磁的能量发射和接收端口都能对彼此造成一定得影响。因此电线之间的能量是相互影响的。但是针对天线的影响也有强弱之分。在同一架飞机上或者是舰艇上,有着不同功能的影响问题,一般都属于独立天线之间的影响。这样可以通过增大天线之间的距离来降低影响的。但是在空中,飞机和舰艇的距离是有限的,因此只能经过精心科学合理的设计进行天线的校正,将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在进行阵列研究时,针对天线作出了具体研究,一般多数人都认为在电子天线中各种元素之间是不互相干扰的。但是,实际上在阵列中,每个电线相对来说都是独立的开放型的电路。各个单元之间只有在进行工作时相互进行合作才会产生影响。特别是当单元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后,信号扰,平面波也会收到影响。经过研究表明,在电子设备中各天线之间的影响会牵扯到天线性能以及参数发生变化。例如,主波受到影响时无论是方向还是位置都会发生偏转。电子设备中的电路分布会发生变化。总结的来说,天线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因此单方面无法使天线能够发挥出最佳的功能。

2.2校正方法对于天线之间存在的影响校正的方式有两种:

2.2.1利用软件进行校正处理

在进行对M元件天线之间存在的影响关系进行校正时,利用M员天线阵的功能设置成M+1端的双向性网络,并且通过对该网络的关系式进行分析得出,各阵元之间的影响改变了阵列对主波信号的响应矢量。因此,变成了各阵元端可以直接接收的负载阻抗归一的矩阵。后期通过计算或者是根据实验测量出各种阵元之间存在的阻抗关系。能够对彼此造成影响,在波束图中回复干扰方向的零点深度,通过这种方式利用软件来进行校正。

2.2.2利用硬件对影响进行校正

阵元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能够改变天线布阵中阵元的方向和位置,使它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发生偏转,从而使干扰的方向上由零深度变得浅化。或者是偏向“零点”的方向,通过硬件校正的方式在阵元之间或者是阵元两端延线上增加性能相同的开路阵元。原有的阵列的阵元在中心位置,但受到影响后发生位置片状,这种方式减少了“零点”的变化。

电子设备论文篇3

内部干扰是指电子设备内部各元部件之间的相互干扰,包括以下几种。

(1)工作电源通过线路的分布电容和绝缘电阻产生漏电造成的干扰;(与工作频率有关)

(2)信号通过地线、电源和传输导线的阻抗互相耦合,或导线之间的互感造成的干扰;

(3)设备或系统内部某些元件发热,影响元件本身或其它元件的稳定性造成的干扰;

(4)大功率和高电压部件产生的磁场、电场通过耦合影响其它部件造成的干扰。

2-2外部干扰

外部干扰是指电子设备或系统以外的因素对线路、设备或系统的干扰,包括以下几种。

(1)外部的高电压、电源通过绝缘漏电而干扰电子线路、设备或系统;

(2)外部大功率的设备在空间产生很强的磁场,通过互感耦合干扰电子线路、设备或系统;

(3)空间电磁波对电子线路或系统产生的干扰;

(4)工作环境温度不稳定,引起电子线路、设备或系统内部元器件参数改变造成的干扰;

(5)由工业电网供电的设备和由电网电压通过电源变压器所产生的干扰。

3干扰的传递途径

当干扰源的频率较高、干扰信号的波长又比扰的对象结构尺寸小,或者干扰源与扰者之间的距离r>>λ/2π时,则干扰信号可以认为是辐射场,它以平面电磁波形式向外副射电磁场能量进入扰对象的通路。

(2)干扰信号以漏电和耦合形式,通过绝缘支承物等(包括空气)为媒介,经公共阻抗的耦合进入扰的线路、设备或系统。

如果干扰源的频率较低,干扰信号的波长λ比扰对象的结构尺寸长,或者干扰源与干扰对象之间的距离r<<λ/2π,则干扰源可以认为是似稳场,它以感应场形式进入扰对象的通路。

(3)干扰信号可以通过直接传导方式引入线路、设备或系统。

4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基本原理

4-1接地

接地是电子设备的一个很重要问题。接地目的有三个:

(1)接地使整个电路系统中的所有单元电路都有一个公共的参考零电位,保证电路系统能稳定地干作。

(2)防止外界电磁场的干扰。机壳接地可以使得由于静电感应而积累在机壳上的大量电荷通过大地泄放,否则这些电荷形成的高压可能引起设备内部的火花放电而造成干扰。另外,对于电路的屏蔽体,若选择合适的接地,也可获得良好的屏蔽效果。

(3)保证安全工作。当发生直接雷电的电磁感应时,可避免电子设备的毁坏;当工频交流电源的输入电压因绝缘不良或其它原因直接与机壳相通时,可避免操作人员的触电事故发生。此外,很多医疗设备都与病人的人体直接相连,当机壳带有110V或220V电压时,将发生致命危险。

因此,接地是抑制噪声防止干扰的主要方法。接地可以理解为一个等电位点或等电位面,是电路或系统的基准电位,但不一定为大地电位。为了防止雷击可能造成的损坏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电子设备的机壳和机房的金属构件等,必须与大地相连接,而且接地电阻一般要很小,不能超过规定值。

电路的接地方式基本上有三类,即单点接地、多点接地和混合接地。单点接地是指在一个线路中,只有一个物理点被定义为接地参考点。其它各个需要接地的点都直接接到这一点上。多点接地是指某一个系统中各个接地点都直接接到距它最近的接地平面上,以使接地引线的长度最短。接地平面,可以是设备的底板,也可以是贯通整个系统的地导线,在比较大的系统中,还可以是设备的结构框架等等。混合接地是将那些只需高频接地点,利用旁路电容和接地平面连接起来。但应尽量防止出现旁路电容和引线电感构成的谐振现象。

4-2屏面

屏蔽就是对两个空间区域之间进行金属的隔离,以控制电场、磁场和电磁波由一个区域对另一个区域的感应和辐射。具体讲,就是用屏蔽体将元部件、电路、组合件、电缆或整个系统的干扰源包围起来,防止干扰电磁场向外扩散;用屏蔽体将接收电路、设备或系统包围起来,防止它们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影响。

因为屏蔽体对来自导线、电缆、元部件、电路或系统等外部的干扰电磁波和内部电磁波均起着吸收能量(涡流损耗)、反射能量(电磁波在屏蔽体上的界面反射)和抵消能量(电磁感应在屏蔽层上产生反向电磁场,可抵消部分干扰电磁波)的作用,所以屏蔽体具有减弱干扰的功能。

屏蔽体材料选择的原则是:

(1)当干扰电磁场的频率较高时,利用低电阻率(高电导率)的金属材料中产生的涡流(P=I2R,电阻率越低(电导率越高),消耗的功率越大),形成对外来电磁波的抵消作用,从而达到屏蔽的效果。

(2)当干扰电磁波的频率较低时,要采用高导磁率的材料,从而使磁力线限制在屏蔽体内部,防止扩散到屏蔽的空间去。

(3)在某些场合下,如果要求对高频和低频电磁场都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时,往往采用不同的金属材料组成多层屏蔽体。

4-3其它抑制干扰方法

(1)滤波

滤波是抑制和防止干扰的一项重要措施。滤波器可以显著地减小传导干扰的电平,因为干扰频谱成份不等

于有用信号的频率,滤波器对于这些与有用信号频率不同的成份有良好的抑制能力,从而起到其它干扰抑制难以起到的作用。所以,采用滤波网络无论是抑制干扰源和消除干扰耦合,或是增强接收设备的抗干扰能力,都是有力措施。用阻容和感容去耦网络能把电路与电源隔离开,消除电路之间的耦合,并避免干扰信号进入电路。对高频电路可采用两个电容器和一个电感器(高频扼流圈)组成的CLCMπ型滤波器。滤波器的种类很多,选择适当的滤波器能消除不希望的耦合。

(2)正确选用无源元件

实用的无源元件并不是“理想”的,其特性与理想的特性是有差异的。实用的元件本身可能就是一个干扰源,因此正确选用无源元件非常重要。有时也可以利用元件具有的特性进行抑制和防止干扰。

(3)电路技术

有时候采用屏蔽后仍不能满足抑制和防止干扰的要求,可以结合屏蔽,采取平衡措施等电路技术。平衡电路是指双线电路中的两根导线与连接到这两根导线的所有电路,对地或对其它导线都具有相同的阻抗。其目的在于使两根导线所检拾到的干扰信号相等。这时的干扰噪声是一个共态信号,可在负载上自行消失。另外,还可采用其它一些电路技术,例如接点网络,整形电路,积分电路和选通电路等等。总之,采用电路技术也是抑制和防止干扰的重要措施。

5电磁兼容性问题的规范和标准

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主要研究无线电系统中干扰噪声的测量。1976年,CISPR开始制订电磁干扰的EMI标准。1900年10月在几经修订基础上公布再版标准,随后该委员会还与国际无线通信资询委员会一起审议,为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的检测制订数据要求及具体方法。制订了以信息技术装置噪声为对象的“工业、科学及医疗用无线电仪器的干扰特性允许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11号);“车辆、机动船和火花点火发动驱动装置无线电干扰特性的测量方法及允许值”(标准12号);“无线电和电视接收机的无线电干扰特性的测量方法及允许值”(标准13号)等。直至1992年中期,国际EMI标准才最终完善起来。CISPR推荐的容限已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纳,并作为其国家条例的基础。

无线电发射机功率电平是影响周围无线电电子设备,产生干扰电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无线电发射机功率电平应该受到限制。例如,根据无线电通信咨询委员会357-1号建议,在卫星通信系统和地面微波中继通信线路共同使用的(5800~8100MHz)频段上,当给到天线上的功率不超过13dBW时,应该限制微波中继通信线路的发射机有效辐射功率(即发射机功率和天线增益的乘积)数值为55dBW。建议同时限制卫星通信的地面站的功率及通信卫星辐射功率通量密度。许多其它的无线电业务,例如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移动通信系统等的发射机功率的最大值也应该受到限制。

频率规划在全国和全世界范围内已被广泛采用,是提高射频资源利用率的一种途径,也是保证无线电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应严格按照国际协议(无线电频率分配表)和全国文件,实行国家、地区的频带划分和业务之间的频带分配。根据频率—空间分配的原理进行无线频道分配。频率规划必须保证每个无线电电子设备干扰电平最小,或消除干扰,由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

近年来,我国许多部门都在开展电磁兼容性的试验研究和有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例如,国家标准GB3907-83为工业无线电干扰基本测量方法;GB4824.1-84为工业、科学和医疗射频设备无线电干扰允许值;GB6279-86为车辆、机动船和火花点火发动机驱动装置无线电特性测量方法及允许值等。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对工、科、医等电子设备的使用频率、带宽和最大辐射场强都作出了具体规定。这对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和人民的正常生活以及促进现代科学技术更迅速发展,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6一些典型电磁兼容性问题的解决

由于电子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在人类活动的空间无处不充斥着电磁波,因此,电子设备不解决电磁波干扰问题,就不能兼容工作。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在研究抗干扰技术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不断地研究出许多实用的方法来消除电磁干扰。

实验发现汽车工作时,电磁干扰相当突出,严重时会损坏电子元器件。因此,汽车电子设备的电磁环境最为恶劣,汽车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问题也特别受到人们的重视。汽车点火所产生的高频辐射最为突出。日本和美国等先进国家的环保部门为防止汽车电气噪声对环境的污染,规定只能使用带阻尼(如碳芯)的屏蔽线作为点火线,实践表明这是很有效的措施。

为了解决微电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在汽车上的应用和推广,根据需要和实际要求,可以设计出效果良好的滤波电路,置于前级可使大多数因传导而进入系统的干扰噪声消除在电路系统的入口处;可以设置隔离电路,如变压器隔离和光电隔离等解决通过电源线、信号线和地线进入电路的传导干扰,同时阻止因公共阻抗、长线传输而引起的干扰;也可以设置能量吸收回路,从而减少电路、器件吸收的噪声能量;或通过选择元器件和合理安排电路系统,使干扰的影响减小。

微机设备的软件抗干扰主要是稳定内存数据和保证程序指针。微机是一个可编程控制装置,软件可以支持和加强硬件的抗干扰能力。如果微机系统中随机内存RAM主要用于测量和控制时数据的暂时存放,内存空间较小,对存放的数据而言,若将采集到的几组数据求平均值作为采样结果,可避免在采集时因干扰而破坏了数据的真实性;如果存放在随机内存中的数据因干扰而丢失或者数据发生变化,可以在随机内存区设置检验标志;为了减少干扰对随机内存区的破坏,可在随机存储器芯片的写信号线上加触发装置,只有在CPU写数据时才发。软件抗干扰的措施也很多,如数字滤波程序、抗窄脉冲的延时程序、逻辑状态的真伪判别等。有时候,必须采用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办法才能抑制干扰,常用的办法是设置一个定时器,从而保护程序正常运行。

近年来,电子仪器向着“轻、薄、短、小”和多功能、高性能及成本低方向发展。塑料机箱、塑料部件或面板广泛地应用于电子仪器上,于是外界电磁波很容易穿透外壳或面板,对仪器的正常工作产生有害的干扰,而仪器所产生的电磁波,也非常容易辐射到周围空间,影响其它电子仪器的正常工作。为了使这种电子仪器能满足电磁兼容性要求,人们在实践中,研究出塑料金属化处理的工艺方法,如溅射镀锌、真空镀(AL)、电镀或化学镀铜、粘贴金属箔(Cu或AL)和涂覆导电涂料等。经过金属化处理之后,使完全绝缘的塑料表面或塑料本身(导电塑料)具有金属那样反射(如手机)。吸收、传导和衰减电磁波的特性,从而起到屏蔽电磁波干扰的作用。实际应用中,采用导电涂料作屏蔽涂层,性能优良而且价格适宜。在需要屏蔽的地方,做成一个封闭的导电壳体并接地,把内外两种不同的电磁波隔离开。实践表明,若屏蔽材料能达到(30~40)dB以上衰减量的屏蔽效果时,就是实用、可行的。

电子设备论文篇4

1.1多个功率器件并联时自愈工作原理多个功率器件并联时如图1所示,并联于功率器件匀流电阻两端的光电隔离开关输出信号会同步于功率器件的开断工作状态,该信号与同步触发脉冲器的输出信号进行比较。这两个信号如果同步则比较器不输出,如果不同步则比较器输出控制命令,令与该功率器件串联的断路开关断开,自动断开故障的功率器件,同时通过显示控制总线向显示控制屏发出显示该功率器件故障的指示信息。

1.2多个功率器件串联时自愈工作原理多个功率器件串联时如图2所示,并联于功率器件的光电隔离开关的输出信号会同步于功率器件的开断工作状态,该信号与同步触发脉冲器的输出信号进行比较。这两个信号如果同步,则比较器不输出,如果不同步则输出控制命令,令与该功率器件并联的旁路开关闭合,自动短路掉故障的功率器件,同时通过显示控制总线向显示控制屏发出显示该功率器件故障的指示信息。

2应用实例

以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设备的变频电源为例进行试验测试,变频电源的输出采用大功率高耐压多只IGBT器件并联后组成桥式输出电路。变频电源的技术参数为:额定输出功率:100kW;额定输入电压:三相380V±12%50Hz;输出电压:0~350V连续可调,输出电压不稳定度≤1%;额定输出电流:286A。图3为桥式输出四分之一桥臂的部分电路,QA11和QA21为输出功率器件IGBT;KA11和KA21分别为QA11和QA21功率器件的自动剔除的高速继电器;RA11和RA21为功率器件的匀流电阻;AI1为功率器件的驱动输入信号端;AO11和AO21为对应功率器件异常后输出指示信号端,高电平为异常;UA11和UA21为比较器;OUTA为桥臂输出端。电路工作原理为,比较器UA11和UA21始终比较输入端1和2的信号,若这两个电平信号始终同步则,它的输出端3处于低电平,继电器KA11和KA21不动作,功率器件QA11和QA21全部正常工作;若某个功率器件击穿或开路,该路对应的比较器1和2路的输入端将会不同步,此时比较器输出端3将输出高电平,驱动该路继电器闭合,切断了该功率器件电源回路,同时使继电器自保持,且输出一个高电平报警信号,其余的功率器件由于电路设计时都具有比较大的冗余,能够继续工作,能够确保试验过程继续进行下去,直到试验工作全面完成。实现了预知故障,提高了电力电子设备工作可靠性。对于串联的功率器件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单个功率器件损坏后自动剔除。

电子设备论文篇5

第一、雷电通过电子设备的传输渠道而对机场电子设备进行入侵。机场电子设备的传输渠道比较长,一般把线路埋在地下或者架空在空中,这都是雷电最容易入侵的地方,雷电通过切断电源而快速击毁机场电子设备。

第二、雷电直接对机场中的天线、导航设备或者雷达等直接被雷电击中而造成机场电子系统瘫痪。对于这样的雷击,一般对于机场电子设备而言是直接迅速地瘫痪,直接影响飞机的飞行安全。

第三、通信线路在传导途中感应雷击。雷电云雨和金属物之间产生闪击容易造成机场电子系统的瘫痪。机场所配置的电子设备本来就带有一定程度的弱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大气中雷电吧,并产生强烈的反应,从而释放出大量的能力,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三、机场电子设备应对雷电的渠道

3.1根据机场所在位置和经验来实行防雷措施

雷电预警系统使用和安装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机坪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然后才是在尽最大可能减少由于雷电的原因而造成的机坪运行彻底关闭。当在机坪工作的员工对听到“离开机坪”和“返回机坪工作”广播的应对标准存在不同,因此在执行命令的时候就出现了差异较大的具体行为。源于此,业界已经开始制定停止和恢复机坪运行的距离和时间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即便是制定了新的标准,每个决策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并不一样,那么详细的的时间和距离在执行时会和标准出现很大的差异。因此,这一般需要根据机场所在位置和以往的经验决定,包括天气特征和锋面过境速度。目前来看,由于只存在很有限的雷电击伤、击死人的情况,美国现有的雷电预警系统基本上是有效的。该系统综合了国家雷电监测网络采集的现场数据和其他气象数据,就即将到来的雷暴和闪电发出视觉和听觉警报,机场和航空公司据此广播通知机坪工作人员暂停工作并躲避,待警报解除后再广播恢复机坪工作。

3.2安装合理的避雷系统

对于机场电子设备应对雷电的渠道首先是要通过安装相关的避雷设施来减少雷电的入侵。对于雷击的预防,首先应该依靠合格的避雷针或者避雷带系统,与此同时也要防止雷击电磁脉冲:采用完善的综合防雷手段和安装电涌保护器(SPD)系统,两种方法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组成一套完整系统的防雷体系,这就是现代防雷的新理论:综合防雷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雷击事故,减少雷击灾害。

电子设备论文篇6

2农机车载电子设备界面的数据结构设计

目前常见的界面框架数据结构都以菜单为单位,缺少对菜单项的精细化分,这使得界面显示和操作函数对各种类型的菜单很难做到通用,而基于菜单项的菜单组织结构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将以上分析抽象为实际的数据结构,则形成菜单和项两种数据结构,其中项是菜单的子结构,为了适应较小的屏幕,并简化显示和操作函数,一项即实际屏幕显示中的一行。

2.1项数据结构设计项中含有文本内容,即格式化字符串,用于格式化输出的字符串;含有数据变量地址和单位变量地址,用于填入格式化字符串中的变量内容;含有项状态标志,用于区别项的类型,以便在显示和操作时加以区分;含有跳转菜单指针,用于表明该项所应该跳转的菜单。特别指出将数据变量类型定义为无类型指针,从而使得同一种数据结构可以实现多种数据变量类型的表示。其中第一个元素表示了要显示的数据和变量元素的显示格式;第二、三个元素分别是数据变量地址和单位字符串首地址,在设置模式时可以利用这些指针修改变量原始值,实现数据设置和单位更改;第四个元素是项状态标志,表示该项是可选中项,用于区分标题和选项;最后一个元素表示选择此项后跳转的目标菜单。通常定义项数据时是定义一个项数组用来组成一个菜单,以减少存储空间,并实现随机存储。

2.2菜单数据结构设计菜单是用于表达一个界面内容和状态的数据结构。它应该含有项数组首地址,用于表示界面显示的内容;含有界面状态标志位,用于表明界面的状态和界面的功能;含有被选项,用于表明当前界面的被选项;含有页顶项,用于控制界面视图位置;含有最大项数,用于防止项数组越界;含有按键响应函数,用于相应按键操作。其中按键响应函数采用带参函数指针形式,利用界面的状态和按键共同决定需要执行的操作,既实现了统一接口,又增强了可扩展性。菜单间的关系只由项与菜单的指针决定,而与项的顺序无关。一个常见的菜单数据其中第一个元素表示了该菜单对应的项数据数组;第二个元素是菜单状态标志,表示该菜单是参数设置类型,该元素也可以在运行过程中被改为正在设置状态;第三、四个元素默认填充0,在程序实际运行中可更改,以变更选项或视图;第五个元素是菜单最大项,与项数据数组长度相当;第六个元素是操作响应函数,对应的函数为参数设定界面的操作函数。

3农机车载电子设备界面框架实现

3.1菜单显示将以上数据结构作为基础,菜单的操作实现也呼之欲出。界面显示函数,每次从PageTopSelect对应项开始显示,显示接下来的若干项到屏幕(受屏幕显示最大行影响),显示项数据时,先分析项字符串中的变量类型和显示宽度,再将项数据中对应的变量插入到显示字符串中。同时可以利用MenuSelect变量值反显选中行。如此可以显示超过屏幕长度本身的菜单,每次只显示对应屏幕大小的一部分内容,相当于扩展了屏幕。具体流程图如图3所示。

3.2操作功能实现树状菜单结构使用堆栈,即主界面为栈底,每次执行菜单跳转时执行压栈操作,菜单返回时执行出栈操作,并且堆栈操作都使用指针方式实现,这样既可以较少的代价实现多级菜单跳转,又将菜单的操作和菜单数据本身分离,使得在修改菜单数据时避免了对其他菜单关系的影响。每个菜单可以使用不同的按键响应函数,相同类型菜单之间还可以共用响应函数,兼顾了灵活性与复用性。将菜单显示和操作分开,用户可以将显示刷新放在定时中断中,将操作放在外部中断中,增强了编程的灵活性。一个典型的界面操作流程如图4所示。菜单操作对应的软件实现方式见表2。

3.3菜单修改对于已经编写好的菜单对其修改非常简单,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菜单修改方式:(1)要增加(删除)菜单中某项,直接增加(删除)该项数据,并修改相关菜单数据的最大项参数即可。(2)要修改项数据显示格式,直接修改项数据中的格式化字符串即可。(3)要调节菜单项顺序,直接调整项数组的顺序而不用修改其他数据内容。(4)要修改某项跳转的菜单,直接替换掉该项数据后的跳转菜单指针。(5)要修改某项显示的变量,直接修改该项数据中的变量指针指向即可。(6)要将菜单中的某项移至同类型其他菜单,直接将相关项数据移至目标菜单项数组,并修改两个菜单数据的最大项参数即可。(7)要增加(删除)某菜单只需将与其相关的项数据同时增加(删除),并修改相关菜单数据的最大项参数即可。这些修改完全不涉及整个菜单的结构调整,项与项,菜单与菜单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在修改时也不会相互影响。

电子设备论文篇7

是指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构架、动埴物上,因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等造成建筑物等损坏以及人员的伤亡。一般防直击雷是通过避雷装置即接闪器(针、带、网、线、)引下线构成完整的电气通路后将雷电流泄入大地。然而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的导通只能保护建筑物本身免受直击雷的损毁,但雷电会透过多种形式及途径破坏电子设备。

带电云层与大地上某处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在放电的瞬间,会产生一股峰值在1000到100,000安培的脉冲电流,它的上升时间约为一微秒。如果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房屋及与地基接地连接的所有电器设施,接地网的地电位水平会在数微妙之内被抬高数万或数十万伏。高度破坏性的雷电将从各种装置的接地部分,流向供电或数据网络系统。与此同时在未实行等电位连接的导线回路中,可能诱发高电位差而产生火花放电的危险。虽然直击雷的能量巨大,但由于遭受雷电直接袭击的范围通常很小,传统安装于建筑物顶上的富兰克林避雷针将放电电流引导到大地,实践证明,对建筑物设施的保护,避雷针是经济和有效的。

但是,当雷电击中室外传输电源导线或者其他信号线、电话线上时,一个瞬时雷电冲击波会沿着导线向与其相连的设备前行,损害相连的电器设备,并可能击穿绝缘,危及人身安全,或者产生电弧、电火花引起火灾。

感应雷:

是雷电在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地的放电时,并在附近的户外传输信号线路、埋地电力线、设备间连接线和电磁感应并侵入设备,使串联在线路中间或终端的电子设备遭到损害。感应雷虽然没有直击雷猛烈,但其发生的机率比直击雷高得多。直击雷只发生在雷云对地闪击时才会对地面造成灾害,而感应雷则不论雷云对地闪击或者雷云对雷云之间闪击,都可能发生并造成灾害。此外直击雷一次只能袭击一个小范围的目标,而一次雷闪击都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多个小局部同时产生感应雷过电压现象并且这种感应高压可以通过电力线、电话线等传传输到很远,至使雷害范围扩大。

雷电波侵入:

由于雷电电流有极大峰值和陡度,在它周围的出现瞬变电磁场,处在这瞬变电磁场中的导体会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而此瞬变电磁场,都会在空间一定的范围内产生电磁作用,也可以是脉冲电磁波辐射,而这种空间雷电电磁脉冲波(LEMP)是在三维空间范围里对一切电子设备发生作用。因瞬变时间及短或感应的电压很高,以致产生电火花,其磁脉冲往往超过2.4高斯。现代银行、邮电、证券机房或营业柜台普通应用微机进行货币存取、信息传递与交换,其对磁脉冲承受限度一般为小于0.007高斯,故在新机房建设或旧机房改造时应对防雷与磁屏蔽措施必须充分注意。

球形雷:

是一种特殊的雷电现象,简称球雷。一般是以橙或

红色,或似红色火焰地发光球体,(也有带黄色、绿色、蓝色或紫色的),直径一般约为10-20厘米,最大的直径可达一米,存在的时间大约为百分之几秒至几分钟,一般是3至5秒,其下降时有的无声,有的发出嘶嘶声,一旦遇到物体或电气设备时会产生燃烧或爆炸,其主要是沿建筑物的孔洞或开着的门窗进入室内,有的由烟囱或通气管道滚进楼房,多数沿带电体消失。

2、操作瞬间过电压

众所周知,当电流在导体上流动时,会产生磁场,储存能量,电流截越大,导线越长,储能越大,所以当大型负载(特别是电感性负载)电气设备开关时,便会产生瞬时过电压。

电子设备论文篇8

2)支持监测数据告警、周期性上传。对于告警类数据,采用缓存方式;对于测量类数据,采用非缓存方式。该功能主要通过ACSI提供的报告服务实现,通过设置报告控制块的参数控制监测数据上传功能。

3)接收站控层装置发出的操作命令,如控制、计算模型参数下装、数据召唤、对时等,这些功能通过ACSI提供的控制服务、定值服务、报告服务和时间同步服务来实现。综上所述,在线监测IED功能的实现需要多个ACSI服务配合完成。其功能测试用例描述了各项功能对于ACSI服务的调用步骤以及需要输入的数据,易于转化为测试脚本,同时提供预期结果作为测试结果的评估标准。

2在线监测IED自动化功能测试方法

在线监测IED的功能测试需要将实际装置作为被测装置(DUT),使用客户端通信模拟器与DUT通信,通过分析响应报文判定其功能是否正确。常规的测试需要测试人员参与,无法形成闭环。本文方法提供在线监测IED功能测试用例,自动化测试系统会将测试用例解析为测试脚本,使用测试脚本控制客户端通信模拟器完成与DUT的通信,分析响应报文并给出测试结果,形成了从测试用例选择到测试结果生成的闭环。同时测试用例提供了对于测试过程的记录,便于测试的重现。变电站在线监测IED自动化测试使用测试过程文件作为测试的提交文件,以文字化形式描述了对其各项功能的测试。自动化测试系统提供的预定义用例涵盖了在线监测IED全部的功能。从测试用例数据库选择用例,测试平台将测试用例转化为自动化测试脚本,同时选择需要输入的测试数据,与测试脚本一起输入自动化测试引擎中自动执行。为实现上述测试方法,需要解决自动化测试脚本设计、测试用例向测试脚本的转化、测试脚本执行及测试结果分析等关键问题。下文将给出具体解决方法。

3在线监测IED自动化功能测试关键技术

3.1自动化测试脚本设计

功能测试用例描述了对在线监测IED各项功能的测试步骤和预期结果,人工测试方法通常由测试人员根据测试用例中的步骤,逐步执行测试并将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本文方法使用自动化测试脚本代替人工控制测试的自动执行。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XML),专门为在线监测IED功能测试设计了一种脚本描述语言。每个功能测试用例都生成与之对应的测试脚本。为了避免重复工作,启动测试环境,执行通信测试和检查测试结果等功能采用了模块化思想,将相同的操作抽象出来,定义为自动化测试语言的脚本元素,不同的脚本元素定义到相应的空间中。不同功能的测试用例使用各自空间中的脚本元素,组成自动化测试脚本。

3.2功能测试用例生成测试脚本

3.2.1功能测试用例存储

自动化测试系统读取数据库中的在线监测IED功能测试用例,根据其对应的测试序列及用户提供的测试输入数据生成测试脚本。在线监测IED各个功能的实现需要调用多个通信服务来完成,创建测试序列表存储对应的通信服务命令,并创建测试用例—序列表存储测试用例与序列的多对多关系。

3.2.2测试脚本生成

以在线监测IED的监测数据上传功能为例,分析测试用例生成测试脚本的过程。

1)读取测试用例表中记录,根据输入数据参数在脚本中定义相应的变量,并根据测试员提供的数据初始化变量。

2)查找测试用例对应的测试序列,并按照执行顺序排列。监测数据上传功能的测试序列为关联、读报告控制块、设置报告触发方式、写报告控制块、开始报告和暂停报告。测试序列的通信服务参数在测试序列表中定义,并根据参数名称查找脚本中定义变量,使用或设置其值。对于定义了执行时间的测试序列,在脚本中使用timer元素进行定义。

3)根据测试用例定义的预期结果,在测试序列执行之后定义、收集相应结果的脚本描述。使用测试序列表存储测试控制信息,并结合测试人员输入数据生成测试脚本,实现了测试逻辑与测试数据的分离。对于监测数据上传功能测试用例,通过对报告ID和报告控制块变量赋予不同的值,即可实现状态量和模拟量监测数据在数据变化、品质变化、周期性上传和总召唤等不同触发方式下的上传功能测试。

3.3自动化测试引擎设计

在线监测IED自动化测试引擎负责整个测试的流程控制,各测试步骤分别由接入的组件完成。自动化测试脚本由测试引擎提供的统一入口输入,集中控制所有测试组件的行为,从而实现自动化测试。测试引擎采用开放式接口设计,只实现了测试的流程控制,通过接口方式调用脚本解析、客户端通信和结果分析组件。该设计保持了测试引擎的独立性,同时符合开发接口的组件能够相互替换,保证测试引擎的扩展性。测试引擎核心组件的功能如下。

1)测试脚本解析组件解析XML格式的测试脚本。首先在程序中初始化脚本中定义的变量,并以键值对格式存储变量名称和变量值;其次解析脚本中的预期结果描述,生成测试结果分析规则;最后根据脚本中定义的测试用例、测试序列等逻辑控制元素在程序中生成方法调用,调用的顺序与测试逻辑的定义顺序一致。结合测试序列中的通信服务名称和通信参数,利用计算机程序语言中的反射机制调用客户端通信组件进行通信测试。

2)客户端通信组件实现ACSI服务到制造报文规范(MMS)协议的映射,提供标准的ACSI接口,被测试引擎调用完成与被测在线监测IED通信。

3)测试引擎收集被测在线监测IED发出的响应报文,交由测试结果分析组件,进行响应报文分析并生成测试报告。测试结果分析组件通过结果分析规则逐一对比响应报文中的内容,满足全部规则即测试通过。测试结果分析组件利用反射机制,根据分析规则中定义的变量名称,分别获取响应报告(report)和报告控制块(rcb)中的变量进行对比,生成测试报告。

4在线监测IED自动化测试系统及测试实验

4.1在线监测IED自动化测试系统

在线监测IED自动化测试系统由展示层、测试层和仿真层组成。

1)展示层为图形用户接口,提供测试配置、功能测试项选择以及测试报告展示模块。测试配置模块完成被测在线监测IED以及客户端通信模拟器的接入、模型导入等配置功能;功能测试项选择模块完成被测IED功能测试用例的选择和执行;测试报告以数据表形式展示。

2)测试层实现自动化测试功能。测试脚本解析与执行模块将数据库存储的测试用例转换为自动化测试脚本,提交测试引擎执行;测试记录维护模块以数据库形式存储测试过程;测试结果收集与分析模块收集测试结果,分析和汇总后提交展示层处理。

3)仿真层包含整个测试系统的基础软件。数据库用于存储测试系统的持久化数据;测试引擎执行测试脚本;客户端通信模拟器模拟与被测在线监测IED的通信,并收集响应报文提交测试层处理。

4.2在线监测IED自动化测试实验

4.2.1测试实验环境

通过研发的在线监测IED模拟器、客户端通信模拟器和自动化测试系统,构建测试实验环境。PC机1上运行在线监测IED模拟器,加载监测模型文件。PC机2上运行在线监测IED自动化测试系统。自动化测试系统能够建立多个客户端通信模拟器,同时向在线监测IED发送服务请求,测试其功能,并收集响应报文,分析测试结果。

4.2.2测试过程与结果

在上述实验环境下,以变压器在线监测IED的油中溶解气体分析(DGA)监测数据上传功能测试为例。

1)配置两台PC机上的在线监测IED模拟器和客户端通信模拟器的IP地址、模型文件、IED名称、访问点名称以及数据映射文件。

2)使用在线监测IED自动化测试系统选择监测数据上传功能测试用例,并选择测试DGA模拟量数据的总召唤上传方式,执行该测试用例。

3)自动化测试系统执行该测试脚本,依据脚本调用客户端通信模拟器向在线监测IED发出开启总召唤请求并开启报告使能。该自动化测试方案对于验证在线监测IED的功能可行。

电子设备论文篇9

一、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构建原则

根据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相关文件及近年来对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成果来看,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建设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以能力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根据高职专业的职业岗位群要求特点,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按照文化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技术现结合的原则,实现职业技能培养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建设。

2、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理论课按照“够用”原则设计。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和技校教育,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个中间位置。高等教育要求掌握较深厚理论知识,强调理论知识掌握的多少,这与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行研究开发等工作岗位的要求是分不开的。而中职教育要求掌握较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不要求掌握多少理论知识,这也是其在工作中主要从事生产操作的岗位要求的。高职教育要求即要求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掌握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其工作岗位也是介于设计和操作之间的某些中间位置,因此它对理论知识的要求为“够用为度”,不追求对高深知识的掌握,又要对专业方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3、按照“一体化”教学思想,重点培养高职专业的应用能力,建立学生质量评价体系和方法。

“一体化”教学思想将技术理论与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对教师提出了“双师型”素质要求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示范教学基本形式。在教学管理方面,以实践技能考试为主要考核形式,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并重,让计算机与外语教学不间断,实践教学不间断。

二、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

根据对铁岭地区电子行业企业类型分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工作所在电子行业可以分为如下几大类:1、从事电子信息产品设计制造的工业企业,占绝大多数。2、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集中在商品流通环节的商业企业,数量也较多。3、拥有大量电子设备的楼、堂、厅、馆等专业场所,需专业电子技术人员进行电子信息设备的管理。

以上几类电子行业工作单位的工作岗位基本上是电子产品的设计、改进、生产、检验、销售、售后、生产的管理、设备运行维护等,其中产品设计、技术改进等岗位需要的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而生产岗位需要的是中职学历或经培训的熟练技术人员,高职毕业生的岗位大多定位在销售、售后、低层的生产管理、辅助设计人员进行产品的设计试验、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等层面。

根据以上分析,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义为:面向电子技术应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电子技术应用领域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技能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三、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根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分析,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可以分为四个模块:1、以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为引导,学生应掌握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检测、维修、生产工艺路线的制定、生产管理等能力。2、以电子产品开发为引导,学生应掌握电子线路的阅读、仿真、PCB电路板设计等能力。3、以电子产品销售为引导,学生应掌握电子产品的销售、安装、现场调试、售后维护等能力。4、以电子设备的运行维护为引导,学生应具备常用及专用电子设备的使用、维护及保养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毕业生还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能够不断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具有良好的对本行业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的感知能力和再学习能力,并能够在工作中推广使用,创造更多价值。

四、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

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应该充分为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养成服务。借鉴基于过程的工作方法的思想,按照目标及能力需求进行理论和实践课程设置。

因为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电子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层次低于本科学生,高于中职学生,因此理论课程要求为够用、适度,不必要求学生理论知识有多么扎实,只要满足岗位基本需求即可,如需加深可在工作中通过再学习不断提高,而实践技能要求就要相对高一些,实践课程设置应该充分体现岗位需求的能力要求。

根据以上分析,针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第一、二模块要求,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学期,开设《电子产品设计制作》课,模拟电子产品生产企业试制生产一种电子产品的全过程,根据这一过程倒推出该行业企业从业人员所需具备的各项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确定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该课程的重点内容是让同学们自己制作出一款温度监测装置,能进行温度的显示和报警。因为本专业培养目标不在于理论设计,不必掌握过于高深的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因此该课程给出电路原理图,要求学生读懂原理图,要进行仿真、PCB设计、电路板焊接制作、单元电路检测、故障排除、产品调试、产品检测、归档文件等工作。根据课程要求应该掌握的内容,应开设的专业基础及专业理论课程应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分析、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电子测量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Protel DXP电路设计、电路仿真技术、电子产品生产工艺、计算机应用基础。按照“一体化”教学思想,理论与实践训练应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在开设这些理论课的同时开设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电路实训、传感器实验、电子测量实训、单片机实验、Protel DXP实训、电路仿真实训、元器件贴装焊接实训、电子产品生产认知实训、计算机基础实训,同时对PCB课、仿真课、单片机课进行课程设计。针对第三、四模块开设的理论课有家电原理与维修、办公自动化设备、微机组装与维护,同样这些课程也开设有相应的实践课,并集中统一安排时间到共建实习基地考察参观交流,进行认知实习。

另外,无论哪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要求具有一定的文献资料收集查找能力,因此还应开设文献检索课程。由于电子行业的特点,很多元件、设备的说明书和技术资料都是英文的,很多企业的产品也外销国外,国际交流越来越广泛,专业英语课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根据高职毕业生双证制度要求,学生毕业时还应考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能够考取的资格证书为电子设备装接员,为此学校开设高级电子设备装接员培训课程,包括理论和实践课,进一步提升学生电子设备装接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该专业学生还可以考取通信设备测试员、网络维护员等其它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转贴于 根据对铁岭地区电子行业人才需求的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诚信、团队合作、人际沟通、责任感、再学习能力等个性素质要求都比较高,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有意识的对这些品质进行培养,因此学校在公共课中开设了思想道德与法律、形势与政策、健康教育、就业与创业指导等课程和讲座,选修课中开设了科学技术史、前沿科技、中国传统文化、美术欣赏、公共礼仪、英语语音、文学欣赏等课程。学生在校期间固定举办电子设计大赛、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英语口语大赛、篮球联赛等竞赛活动,积极参加省和国家举办的各项电子专业竞赛,如毕昇杯电子设计大赛等,促使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再学习能力等个性素质的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第三年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工作经验、再学习能力,调整好毕业找工作时的个人期望值,找好自己的社会定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毕业实习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为集中实习,要求学生全部到指定的实习基地进行顶岗生产实习,时间要求五个月以上,全面了解电子行业企业员工的工作情况,增加学生的工作经验。第二阶段为分散自由实习,学生可以自己寻找感兴趣的工作岗位进行实习,为毕业后在该岗位参加工作做相应准备。在毕业实习期间要求学生同时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

根据以上分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基于当前地区就业形势的课程体系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可以用下图清晰的表示出来。

四、结束语

通过对铁岭地区电子行业用人单位对员工需求的调查,充分了解了当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各项能力需求,运用基于过程的工作方法思想,依照理论够用、重在能力原则由需求设计应该开设的各门课程和应该培养的各项实践能力,从而建立起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相信通过这一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一定会更加适应当前社会需求,更加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参考文献:

[1]王永新.铁岭地区电子行业人才需求调查[J].科技传播,2011,1(上).

[2]许秀平.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9,12(6).

电子设备论文篇10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中职院校的首要教学目标,向社会输送全面技能型人才是主要教学思想。电工、电子专业是相关学科最为基础的课程,其基础性强、理论广、实践性高且具有实用型,学生学习这一专业是必须理论和实践并行的。当前中职院校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重理论轻实践问题严重,面对当前社会需要电子技能型人才的形势,电工、电子专业的实践课程教学必须予以重视并且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本文通过叙述中职学校电工电子实践课程现状,并结合现状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析。

1.中职学校电工、电子实践课程教学现状

面对当前电子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局势,中职院校培养电子类人才的教学方法应该改善,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创新让学生有更多就业优势。就目前来看,大多数中职院校的电工、电子实践课程教学方式存在很多问题,笔者就三大点进行叙述。

首先是学生问题。面对如今学生是主体的课程改革,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细致研究。中职院校学生大多数是中考失利人群,自身学习态度不端正,素质不高,且知识基础不牢靠,无较高的自律意识,给教师日常教学活动带来影响。而且电子电工学习难度大,较为抽象,学生学习无效果,并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对此科目的学习兴趣缺失,严重影响之后的电工电子学习。

其次是教学问题。教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单纯进行理论知识灌输,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知识层次的接受程度。中职院校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较差,而电工电子专业的知识较为抽象,有的学生易于接受而有的学生并不能理解教师所讲内容,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能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学校根据课程设置的相关教学计划并不能有效执行,往往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学生理论课程教学时间占用实践课程教学时间,使其对电工电子类的教学理论重实践轻的情况,而这并不适合电工电子专业学习。

最后是设备问题。电工电子专业学习离不开实验设备,目前我国中职院校的实验设备并不能让学生做到“边做边学”[1]。学校经费少,不能配备相应的实验教学设备,抑或学校同一类型设备少,学生不能全面地进行实验设备操作,另外对现有实验设备的维护不全面,以及不能及时维修损坏的实验器材等问题都导致学生电工电子实践课程效率得不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亦得不到提高。

2.中职学校电工、电子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浅析

2.1培养学生兴趣,建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面对当前社会对电子类人才的需求质量不断提高,中职院校对电工、电子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改善。而实践课程是和理论分离不开的,学生如果没有掌握好理论知识的基础,对实践活动太过于盲目,亦不能提升此专业的学习效率。针对中职院校学生特质,增强其素质教育及培养其对电工电子的学习兴趣是老师开展相关教学工作的关键。电工电子的学习目前并没有施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针对这一科目较为抽象化的特点,有一些课题可以展开这一教学方式。教师将理论课堂搬到实践课堂,用实验验证方式讲解学生的电子理论知识,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并且让学生实时操作,及时领会知识要点。如讲解电工技术课程中的《电机控制电路》时,实验室当做理论课堂,对着实物向同学讲解,在低压电器的结构、动作原理和作用以后,开讲控制电路,并且一边讲电路图一边和同学连线。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而且让学生对知识学习产生兴趣,并且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在讲解与操作的时候能更好地进行知识衔接。再者,在理论知识基础上进行实验操作,练就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实践方式深化理论理解,让学生对抽象知识理解得更为彻底。

2.2明细教学计划,优化教学方案。目前中职院校施行“2.5+0.5”模式,学生实际在校有两年半的时间,而在这两年半间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培养技术型、设计型人才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对于两年半的学习需要建立学生最初以仪器仪表使用和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的基础性实践课程,延伸到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导的设计性和综合型实践课程活动。具体可为,一年级学生开设较为基础的实践课程,如设单相照明电路、电子技能训练,可以包括相关电子器件的识别、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检测及基础电子线路的焊接等。二年级学生有了一年级的基础铺垫之后,可以根据专业分类的不同进行相关实践课程,如电动机的拆卸与装配、画图软件的应用、音视频技术、制冷技术等[2]。三年级的上半年可以进行综合型模块化训练。教师的职业素养及专业知识的含金量直接关系学生的学习深度,针对电工电子学科的教学特点,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多促进相关教学交流。教师针对学生指定贴合学生实际学习的教学方案,并且自身对电工电子实践课程予以重视。

2.3增添实验设备,优化实践环境。先进的教学环境,优质的实验设备,是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及增强器设计、操作能力的关键条件。学校从多方面加大实验设备投资,根据教学具体实践内容及计划,增添相关实验设备及实训基地。在数量及设备种类上符合学生电工电子课程的实践教学计划,如低压电器安装实验室、制冷实习室、电工电子实训基地、PLC实验室、电子综合实验室等都是电工电子实践课程必备的实验室[3]。另外,对于实验室建立相关管理制度,针对不同实验室采取不同维修、维护方案,避免设备损坏。

结语

本文对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的弊端进行相关叙述,并且针对当前电子类人才培养形势对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方案进行深入探析。希望本文可以对中职院校培养电工电子类的高技术、精操作人才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电子设备论文篇11

高校电子阅览室作为读者可以检索和查询传统文献;也可以检索、浏览、复制和打印数字化的文献;还可以在Internet上查询、浏览。收发邮件、交流信息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电子阅览室里听音乐、看电影、网上聊天,达到休闲娱乐的目的和发挥图书馆服务的功能。论文大全,维护要点。目前,几乎所有高校都建设了电子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快捷方便的检索条件,提高了师生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效率,在教学和科研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电子阅览室的网络安全也成为网络管理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西铁职院临潼校区电子阅览室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讨论了相关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一、电子阅览室存在网络安全问题

我院电子阅览室在2008年建成,由60台计算机、若干普通交换机组成。为全院师生提供了光盘检索、超星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学术论文检索与阅览。当时建设电子阅览时,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把电子阅室设为一个独立网络,而是把它直接连到校园网里,这对电子阅览室的络安全带来了各种影响。目前,电子阅览室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有:

1.非法访问。非法访问是指对网络设备及信息资源进行非正常使或越权使用等,利用各种假冒或欺骗的手段获得合法用户的使用权限,达到占用合法用户资源的目的。

2.破坏数据的完整性,用非法手段,删除、修改、重发某些重要息,以干扰用用户的正常使用。

3.干扰系统的正常运行,随意破坏、改变正常运行的系统,减慢系统响应时间,为数据的访问带来不便。

4.病毒与恶意攻击,对服务器发送大量垃圾包,使网络陷入瘫痪,通过客户机传播病毒。恶意代码等。

5.随意安装、使用可移动的存储设备,利用移动存储介质优盘、光盘等间接与外网进行数据交换,导致病毒的传入或者敏感机密数据的传播、泄密。

6.安装、使用非法软件或黑客软件。某些教师或学生在计算机上安装使用非法、盗版软件,这无法保障计算机的正常运行,有的还装上黑客软件,有可能对电子阅览室的其它计算机构成重大的安全威胁,有导致整个电子阅览室崩溃的危险。

7.恶意或非恶意地更改TP地址。某些师生出于某种目的。在进行一些非法活动之前,将自己机器的IP地址或用户名更改成他人的IP地址或用户名.这不止影响了其它计算机的正常使用,也会导致网络设备运行异常或一些监控记录不准。无法对当事人进行追查和处罚.

二、应对策略

针对电子阅览室以上所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我们提出了如下的应对策略:

1.添置防火墙。防火墙是位于两个信任程度不同的网络之间的软件或硬件的结合,它使得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直接相隔离并控制网络互访,防止对重要信息资源的非法存取和访问,以保护内部网络的安全。我们购置了硬件防火墙,通过对防火墙的配置,将电子阅览室和校园网络隔离开来,使电子阅览室作为一个单独的内网,相对独立,自成体系。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电子阅览室内部网络的安全。

2.用VLAN技术对网络进行划分。VLAN是一种通过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技术。由于不同的VALN有着各自独立的广播域,而广播域只能在本地VLAN内进行,从而大大减少了广播对网络带宽的占用,提高了带宽传输效率,并可以有效地将广播风暴所带来的危害拄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在交换机划分VLAN后,不同VIAN之间将不能直接通信。VLAN的通信必须通过三层交换设备(路由设备),我们可以通过路由访问列表和MAC地址分配等VLAN划分原则,控制用户访问权限和逻辑网段大小,将不同用户群划分在不同VLAN中。我们将电子阅览室划分为一个VLAN。论文大全,维护要点。师生共同使用,而减少了维护难度。

3.对设备、系统漏洞检测。定期对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系统软件进行系统漏洞扫描、端口扫描,对系统打补丁,关闭非必须开放的端口,对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配置进行检测等,发现漏洞马上修正。

4.对数据进行备份。根据实际需要利用磁盘阵列异地数据备份。论文大全,维护要点。利用光盘刻录设备等系统和数据(如服务器操作系统、系统日志、各类应用系统和数据等)的定期备份。备份数据采取的策略一般是:对超星、万方等数据库,由于其数据量大,需要备份的时间长,可以考虑一次完全备份后存档;对于安装维护比较麻烦的服务器,可对系统进行备份,便于快速恢复;对于客户机等计算机,系统维护量大,我校采用方正硬盘保护系统进行日常维护,但在此同时一些顽固病毒仍无删除,就需要我们对一些特殊计算机进行处理。论文大全,维护要点。

5.常进行日志审核。日志是指操作系统的日志、应用程序的日志和防火墙的日志。论文大全,维护要点。对这些日志进行常规的日志备份和分析,如果有异常活动,能及时发现,从而作出补救措施,这是对网络安全监控的一个补充。论文大全,维护要点。

三、读者教育

引导和教育学生,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在新生入学时,即对所有新生进行入馆教育.教导学生正确使用阅览室内电子设备,向学生说明发生火灾的各项必要的应急措施及安全逃生路线。严禁在图书馆内吸烟或违规使用电子设备。

四、结束语

电子阅览室的网络安全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可能只依靠一种措施来保证安全,必须把各种安全措施有机的结合起来,加之合理的运用,才能达到保障电子阅览室网络安全的目的。在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同时,还必须完善电子阅览室的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才能有效地实现电子阅览室安全、可靠、稳定地运行.

参考文献:

1、吴少华,局域同中的数据安全问题研究.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5.8.

2、茂,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安全管理与充分利用.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6.

3、国编著.网络安全原理与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电子设备论文篇12

1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现状分析

1.1实验课程尚未独立,课时安排不合理

在大部分高校中,学校的实验课是作为理论课的一部分进行学习的,实验课用作理论课的辅助学习。在实际情况中,实验课具有理论课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门实践课,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可以把理论课中零散孤立的知识点有效的结合,使之贯穿整个课程的学习。

1.2实验室设备不完备,基础设施不完善

由于部分高校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实验室资金严重短缺,一些实验室设备长期不进行更换,造成实验系统过于老化。当进行实验操作时,一方面,由于元件损耗,设备老化等原因而得不到正确的实验数据,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而且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实验室设备的数量不能保证每个学生进行学习实践。

1.3学生的基础与学习的主动性存在差异

由于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要求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强,大部分学生又对电工电子实验比较陌生,并且没有实际操作的经验,这就造成了他们在理论学习中不能正确的对待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说,培养学生对实验教学的认识,实验教学才能发挥发挥它的最大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2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2.1转变传统观念,加强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是用以掌握知识和实践知识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两者之间没有孰轻孰重。学习知识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学习,也可以在实验课上学习,而对于实践而言,我们不仅可以在实践课上进行,也可以在理论课中进行实践。因此,我们应该转变实验课从属于理论教学的传统教育思想,有计划的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在理论教学中的比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

2.2引入现代电子技术,完善实验课程体系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设计的方法与理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对电子信息类和电气类专业的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培养,依据“基础、提高、综合、创新”课程设计的要求,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校要根据电子技术发展的要求,大力提倡电子信息类和电气类专业的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实践的活动,使学生所学课本知识内容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巩固专业知识,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探索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电子专业学生获取知识矛盾的新途径。

2.3加强实验室建设,扎实专业硬件基础

加强实验室建设,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要转变错误思想,加大对实验室的资金投入。近几年,由于国家对于学科建设的大力支持,学校加大对实验室的资金投入,实验室可以利用这些资金对部分设备进行维修更换。其次,提高管理水平,完善规章制度。高校实验室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室仪器管理制度,向学生介绍实验室仪器的使用方法,减少因为操作失误而引起的设备损坏,当实验结束后,由老师检查实验仪器后方能离开,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要做到责任到人,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事实证明,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完善规章制度可以有效地减少学生操作失误,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2.4扩大学生自主实验,改革实验教学课程内容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教育在新时期内要以人为本,将传统“以教为主”的教育方式慢慢向“以学为主”过渡,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近几年,部分高校将“开放创新实践”纳入“电子技术实验”的必修实验环节,其实验内容紧密结合理论知识,保证创新实践的内容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以鼓励每个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2.5建立健全开放实验平台,促进学生探究式学习,

学校应该推进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利用实验室资源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免费学习,开放交流,进行实践创新活动的平台,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为学生的开展创新活动提供最大的可能。

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推广,让学生体验到主动探索性实验的乐趣,由被动变主动。在开放实验室这个独立的平台中,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实验方案反复推敲、分析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现象、处理实验结果,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开放式实验教学方式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积极参与到老师的研究课题当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步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适应当代电子技术发展的教学新体系。

2.6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学校在提高实验室硬件设施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实验室教学队伍的建设,如果没有好的实验室教师团队,再好的实验条件和实验设备也不能体现出它们的价值。所以说,实验室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加强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

实验室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能急于求成。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应该在充分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下,正确操作,逐步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实验室设备正常使用,发挥最大的功能。实验室技术人员在设备出现问题时,能够找出问题所在,并及时维修,保证学生的正常使用。(2)对于部分特殊情况实验室,应该提高实验室科技人员的薪酬待遇,有利于实验室的人员稳定。(3)定期对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掌握设备工作原理,熟悉设备操作,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实践教学能力。

3 结语

电子技术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进行后续电类各专业的学习的基础。伴随现代电子信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方法已难以适应时代的需求。我们必须认识到电子技术课程所具备的特点与特性,如较强的理论性、应用性和工程实践性等特性以及综合性强、应用范围广、内容更新快等突出特点,不断的深化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发挥其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电子设备论文篇13

硬件部分是由平均值测量电路,正负峰值检测电路,干扰脉冲检测电路,频率检测电路,采样保持电路,A/D转换电路,LED显示及打印输出等部分组成。

本监测系统能够自动检测以上电压值并显示和打印,同时当中线对地电压峰值超过5V能自动报警。

其次对设计调试冲出现的问题加以论述,并把实验数据结果记录下来。

最后,对于部分模拟电路采用了另外的先进方法,并对其原理加以论述。

第一章 概述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大量采用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近年来已经广泛采用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和智能仪器等各种设备已经大量进入各个领域,然后热门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很高的代价才认识到供电设备的供电威胁着信息设备,特别是电网供电对信息设备的影响。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