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人才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设计人才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设计人才论文

篇1

2.教师缺乏设计实践经验

当前,工科院校引进的教师虽然都具备较扎实的理论知识,但他们大多数没有接触过具体的设计项目,对许多设计可行性问题、实际产品的设计经验、产品开发流程等缺乏了解,这使得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设计的市场性以及设计与市场的关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既不熟悉产品的生产流程,又无法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无法满足市场对产品设计人才的需求。

3.学科设置缺乏交叉渗透

产品设计教学在学科设置上主要分为三类:机械专业教师讲授的工程力学、造型材料与加工工艺等工程基础课程;艺术学院教师讲述的素描、色彩和效果图技法等艺术类课程,专业设计教师讲授的产品、包装、字体与板式等设计专业课程。这三类课程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主要采用的是机械专业工程设计教学方法和传统美术教育的教学手段,各课程都由不同研究领域的教师讲授,各学科之间缺乏交叉和渗透,这不仅造成许多学生在择业时选择了与产品设计无关的工作,也造成企业招不到符合需要的产品设计人才。

二、产品设计教学改革方向

1.调整课程结构

产品设计是一门涵盖审美、管理、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学科,美学因素对于工科产品设计学生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产品设计专业必须尊重学科特点,针对学生缺乏美术专业训练和艺术熏陶的实际情况加大素描、色彩等艺术课程在课程结构中的比例,训练学生准确把握形体、对色彩的敏锐度、设计中色彩的搭配、三维造型能力、对产品形态的把握、增设优秀产品设计赏析课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选择与市场联系紧密的产品设计课题,促进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凸显产品设计专业特点,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优化师资结构

聘请在产品设计领域有重要科研成果或重要影响的人员作为学科带头人,促进学术发展,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选派优秀在职教师和青年教师到国外深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定期委派教师到企业和工厂进行学习锻炼,熟悉产品设计流程,了解市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标准;聘请国内或国际著名产品设计师作为学院的名誉教授,推动学科发展。

篇2

(三)灯饰技术人才缺乏,设计人才最为典型随着灯饰产业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竞争激烈,人才的竞争成为企业首要问题,特别是灯具设计人才奇缺,如今有90%的企业都在招才纳士。有关媒体在灯饰照明企业最集中的中山古镇,对1228家灯饰企业的人才需求做了相关调查。通过对灯饰照明企业的总经理助理、部门主管、营销总监、灯具设计师和技术员等24个职位的调查发现,灯饰照明企业里有10种职业的需求最大,其中,设计师位居榜首,以79.5%得票率遥遥领先(也就是说如果100家灯饰照明企业里面,就有近80家企业缺少“设计师”)。其他的从业人员虽有经验,但很多都是从外行转入,对灯饰行业还是缺乏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以上这种现象使许多企业很难得到新的发展,将导致企业陷入发展困境,丧失核心竞争力。因此,快速培养灯饰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灯具设计人才是我国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灯具设计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

(一)我国灯具设计人才培养现状

1.灯具设计与工艺专业设置姗姗来迟21世纪,全球进入了人才竞争的时代,人才在企业所发挥的核心作用也日益明显。企业的竞争在于人才,人才的竞争在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灯饰行业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灯具设计人才的培养是灯饰行业发展的关键。为了解决灯具设计人才,长期来一直是以行业主导的短期培训班的形式在进行,成为灯具设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由于灯饰企业的设计师多数缺乏系统的专业学习与训练,设计研发水平非常有限,虽然有的设计师是从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毕业后转为灯具设计的,但数量不多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不知何故,我国高等院校一直没有开设灯具设计类专业,导致高级灯具设计人才非常紧缺。2006年,广东中山技师学院开设了“灯饰工艺与制造”专业,针对中山灯饰企业培养初级设计人才,培养方向为灯饰工艺与制造人才,主要是产品绘图员和灯具装配工。而广东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依托中山古镇灯饰产业背景,在2007年开设了产品造型设计(灯具设计专业方向),在中山技师学院灯饰人才培养的基础上重点培养高级灯具设计人才,注重灯具设计人才的造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010年,该校申报了高职“灯具设计与工艺”专业,获得了教育部批准,因为长期以来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目录里面没有灯具设计专业,因此,可以说“灯具设计与工艺”专业的报批填补了国内的空白。该校灯具设计专业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培养了一大批灯具设计人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为我国灯饰行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2.缺乏领头的有实力的名牌院校从我国高等本科院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来看,目前艺术设计类专业目录里只有工业设计,有的院校开设了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等方向,而没有灯具设计类专业方向;但有些院校在艺术设计类专业里开设有灯具设计课程。例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于1956年的室内设计专业方向开设了灯具设计必修课程,注重灯具设计造型能力的培养,88课时;1993-1996在本科阶段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了环境照明设计与灯具设计必修课程,注重光学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室内照明设计原理及方法的教学,结合灯具设计制作,90学时。现今广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开设了“光源与照明专业”,其人才培养的方向是照明灯具、照明电路、电光源、灯光效果、光电技术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开发、生产技术与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属于灯饰电子工程技术方面的应用学科,而不属于设计类学科。虽然当前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等高等院校,开始逐渐意识到市场对灯具设计人才需求的紧迫性,协同灯饰照明行业协会举办了多届灯具设计大赛,大赛虽然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我国灯饰行业的发展,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灯饰行业灯具设计人才紧缺的实际问题。

3.高职的灯具设计类人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目前,几所开设了高职灯具设计的学校,在灯具类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必将影响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灯饰照明产业的发展。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强调学科性、系统性是我国高等教育普遍采用的课程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对本科教育来说优势比较明显,可是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就显得不太适用。由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普遍接受的是学科性、系统性较强的课程教育,因此,难免会将这种学科性、系统性痕迹带进高等职业教育中,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部分课程往往会成为某些学科知识的“压缩饼干”。二是在灯具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还没有较好地对接灯饰企业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三是师资力量不足,人才培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现在高职灯具设计与工艺专业缺乏“双师型”教师和兼职教师,而且许多教师的专业性不强,社会服务能力差,使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如何以灯饰企业的职业岗位标准来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如何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如何以教学改革来培养专业设计人才,是关系到灯饰企业和灯具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尽快培养灯具设计人才的对策

1.在有实力的综合院校开设灯具类专业面对我国庞大的灯饰产业对灯具设计人才的需求,仅靠目前几所中、高职院校来培养设计人才是远远不够的。有关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灯具设计人才培养教育的重要性,尽快根据区域灯饰产业的实际,组织有实力的综合院校尽早开设灯具设计类专业,为我国灯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高级人才的支持。我国早期设立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主要有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无锡轻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等十几所院校。目前,国内已有400余所大学开设工业设计专业。工业设计(IndustrialDesign)在专业学术领域可称为产品设计,产品设计是指人类生产制造的物质财富。是对产品的造型、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设计,以便生产制造出符合人们需要的实用、经济、美观的产品。产品设计和灯具设计等均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但灯具设计与工业设计在本质上有较大的差异性,灯具设计不但要求设计师充分了解灯具生产的工艺流程,而且必须熟悉灯具的生产材料、配件、电子电路和技术参数,只有这样设计的灯具才能转化为真正的工业产品。这意味着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不一定能搞好灯具设计,必须另行加开灯具设计的相关知识课程。现有几百所开设了工业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是开设灯具设计类专业(或方向)的最好平台。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湖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这些既具有理工类背景,又有很强实力的设计类学院,可以牵头担当此重任,成为灯具设计人才培养的领头羊,引领相关院校全力培养灯具类专业的师资和设计人才。

2.全力解决高职灯具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目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技师学院、广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开设了灯具设计的相关专业及方向,但是这些高职院校无论从软件还是硬件方面与知名本科院校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只能成为灯具设计人才培养的中间力量,培养该行业的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专业设计人才,而且现在还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的对策:一是与国内的知名品牌灯具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机构;二是与名牌高等设计院校合作,培养师资队伍;三是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有针对性的项目化模块课程;校企人员互聘,解决在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引进企业有经验的设计师、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使教学贴紧一线;引进企业的实际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或仿真的环境中学习;加大实训(顶岗)的比例,使学生尽早熟悉灯具的设计、生产、营销的过程,早日融入角色。四是加大与海外同专业院校的交流力度,派教师进修培训,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或引进外籍教师,直接推动灯具专业的设置、教学与国际接轨。

篇3

3)校校之间注重强强联合。不同艺术类人才培养学校间,需格外强化区域内不同院系的分工合作,高效利用资源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比如,部分专业虽然行业性很强,有社会需求,但市场需求量较小,就需要借助于区域内学校间统一协调、统一规划,推行交换培养或委托培养的模式开展;而部分学校某些专业相对比较差些,可考虑跟该专业较为强大的学校合并。另外,各院校在发展中均要较强学校专业的科学合理分布,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体现自身办学特色,以实现学校教学质量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同时确保学校办学资源合理高效的利用。

2、加强区域间开放合作.促进全国培养学院的协同发展

篇4

(二)培养规格

掌握三个领域的基础知识,并能在实践中应用经过强化训练的专业技能:1.在市场营销领域,对定性定量的市场调研、趋势分析、消费者研究、品牌定位、产品/渠道/价格/促销等营销组合、产品开发、生命周期管理等营销理论与实务有完整的了解,掌握应用方法。2.在整合传播领域,对心理学、传播学、基础人文、数字营销科技、广告管理、公共关系、渠道促销等基本理论与实践有一般认知,并能通过实践得到切身感悟。3.在创意概念发想领域,成为具有原创精神的概想发想者,能将庞杂的营销与调研数据进行梳理,对核心信息进行评估,预测消费者的理解度与好感度,能独立进行创意设计与艺术加工。

二、高端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主要措施

(一)人才培养定位与顶级企业需求对接

实行双主体办学。校企双方在顶层设计、组织架构、办学理念、办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的制定方面共同负责,共同实施教学管理、师资团队建设、实训与评估、实习就业辅导。高职高专院校当前应从培养单纯掌握专业技法的工具型人才向培养熟悉完整的艺术设计流程的综合职业人才转变,把教学培养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实训经验,实战能力,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科学素质与逻辑思维的能力上,共同培养出品格与能力并重,认同企业文化,具有行业实践经验,掌握营销策略、创意思考、数码设计、人际沟通等核心能力的高端职业人才。

(二)改造传统课程体系

培养基于产业全流程的职业素养。当前创意产业的显著特点是艺术设计必须与产业的前端和后端紧密结合,线上与线下综合运用。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据此改造了传统课程体系,在产业全流程及互联网技术之上,重新整合设计类教学内容,将学生创意设计能力(Design)延及到市场分析(Marketing)、策略思考(Strategy)、售后服务(Service)三方面,增强营销传播、创意思考、数码技术、团队合作(人际沟通)的能力培养。为应对数字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学院取消了理论陈旧、技术过时的《广告概论》、《书籍装帧》等7门课程,前瞻性地新增了《营销与传播》、《移动媒体创意制作》、《社交媒体创意制作》等11门课程;从企业实际应用出发,重塑了《三大构成》、《字体设计》等5门课程;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专业品味,优化了6门人文基础课程。同时已引入WPP集团及水晶石公司的高端培训资源,编制了43本校本教材。这些都使我学院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三年教育培养一流人才的高职梦想。渗透“一天教学等同一天执业”的理念,专业的物理形态与企业的现实产业环境接轨,教学空间从装修、桌椅摆设到环境气氛,都和学生今后将加入的公司类似。用国际企业通行的MBTI性格测试设计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方案,依据现代广告企业工作模式,实施以团队为单位的学习和考核方式;专业课程60%由跨国广告企业创意总监担任主讲,引进产业前沿真实项目,形成与业态同步更新的校本教材。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产学合作参与行业高端项目,每年暑期赴集团全球各子公司带薪实习。

(四)对接国际惯例

创新学生评价体系。依据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规律,对学生开展性格特质和就业潜力评估,因材施教,打破以分数与技能考证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的传统做法。每学期召开全体教师会议,逐一甄别学生品行和成绩,规划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执行院长应每天与一个学生共进午餐,通过沟通谈心,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适应未来企业的团队工作流程,将学生编组,通过小组协同完成项目,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作业与考评均以提案方式进行。以国际通用的推荐函惯例,依据6个学期对学生的甄别评价记录和集团人事总监的面试审核,对合格学生颁发院长签名的学院推荐证书,获证学生可进入4A公司就业。

(五)组建一支具有引领作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使教学的专业水准符合业界最新要求。水晶石学院的专业教师全部来自公司一线;WPP学院的策略企划、创意设计、数字创意等5位教学总监都是业界的资深创意总监,全职驻校授课并带领教学团队;23位专职教师中,7位是境外人士,6位曾任广告公司高管。企业认养课程由一线高管授课,平均每学年约20人次,使得学院具有浓厚的企业气质,专业来养得到迅速提升。

(六)创新合作办学体制

保障高端人才培养。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决策的理事会和校企联席会议,探索利益相关方参与学院建设的机制与途径。实行相对独立的人才聘用制度和财务运行模式,以保障办学与改革的顺利进行。由具有丰富企业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负责学院管理,用企业视角考虑专业发展路径,在人才聘用、团队管理、经费使用等方面渗透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手段。延请国际一流业界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主持试点学院的教学体系构建和教学资源调配,调动企业的海内外专业人才资源、案例经验及培训网络用于教学,使合作办学融合职业教育规律与企业核心要素,确保合作办学培养的人才规格符合企业高端人才标准。通过上述举措,主要解决了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与顶级企业用人标准和工作岗位要求不相适应,教学内容滞后于行业企业的发展,以单一成绩为主的评价体系和在人才培养过程缺乏有效的管理等问题。确定了设计类高端职业人的培养目标;构建了培养品格与能力并重的课程体系;拓展了以国际、国家级各类竞赛项目为载体的多样化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训练的培养途径;施行了具有跨国企业特征的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方法;创新了对高端设计人才资质的认证方式。

三、高端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实际成效

(一)探索出一条高端职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随着越来越多的一线企业用人目标的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成为决定专业建设水准和毕业生就业层次的关键。我院实践证明,只要人才培养定位与顶级企业需求对接;创意设计培养与整个工作流程兼顾;业界精英师资与产业实践平台保障;个性化教育与团队培养并举;真做项目与国内外赛事联动,高职院校同样能为业界培养出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出符合创意产业特殊需求的高端人才

我院高职毕业生已经被顶级企业大量录用。WPP学院50%的毕业生已被WPP大中华区各公司人事总监预订,实现了进入4A公司的职业理想。学生收获高端项目体验,积累了丰富的行业人脉资源。学生去往WPP集团位于伦敦、香港、台湾的公司带薪实习。公司用世界一流的内部培训经验指导学生,学生实习期间的一些设计作品已被一些世界500强客户采用,于市场流通渠道。改革不仅使个别学生受益,而且能带动全体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我院学生在2013、2014年连续2年参加英国D&AD比赛,荣获国际最有影响的D&AD(黄铅笔)学生创意奖,取得了中国大学生在此赛事的最好成绩,为全国高校仅有。与此同时,我院学生连续2年荣获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赛金奖,2013年在20余万件参赛作品中获得2个一等奖,2014年,获得1个一等奖;在2014年的40个毕业生中,27人进入跨国广告公司(4A公司)就业,22人取得WPP集团全球CEO苏铭天爵士(他是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副主席)签发的推荐函。

篇5

(二)培养规格掌握三个领域的基础知识,并能在实践中应用经过强化训练的专业技能:

1.在市场营销领域,对定性定量的市场调研、趋势分析、消费者研究、品牌定位、产品/渠道/价格/促销等营销组合、产品开发、生命周期管理等营销理论与实务有完整的了解,掌握应用方法。

2.在整合传播领域,对心理学、传播学、基础人文、数字营销科技、广告管理、公共关系、渠道促销等基本理论与实践有一般认知,并能通过实践得到切身感悟。

3.在创意概念发想领域,成为具有原创精神的概想发想者,能将庞杂的营销与调研数据进行梳理,对核心信息进行评估,预测消费者的理解度与好感度,能独立进行创意设计与艺术加工。

二、高端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主要措施

(一)人才培养定位与顶级企业需求对接

实行双主体办学。校企双方在顶层设计、组织架构、办学理念、办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的制定方面共同负责,共同实施教学管理、师资团队建设、实训与评估、实习就业辅导。高职高专院校当前应从培养单纯掌握专业技法的工具型人才向培养熟悉完整的艺术设计流程的综合职业人才转变,把教学培养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实训经验,实战能力,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科学素质与逻辑思维的能力上,共同培养出品格与能力并重,认同企业文化,具有行业实践经验,掌握营销策略、创意思考、数码设计、人际沟通等核心能力的高端职业人才。

(二)改造传统课程体系

培养基于产业全流程的职业素养。当前创意产业的显著特点是艺术设计必须与产业的前端和后端紧密结合,线上与线下综合运用。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据此改造了传统课程体系,在产业全流程及互联网技术之上,重新整合设计类教学内容,将学生创意设计能力(Design)延及到市场分析(Marketing)、策略思考(Strategy)、售后服务(Service)三方面,增强营销传播、创意思考、数码技术、团队合作(人际沟通)的能力培养。为应对数字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学院取消了理论陈旧、技术过时的《广告概论》、《书籍装帧》等7门课程,前瞻性地新增了《营销与传播》、《移动媒体创意制作》、《社交媒体创意制作》等11门课程;从企业实际应用出发,重塑了《三大构成》、《字体设计》等5门课程;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专业品味,优化了6门人文基础课程。同时已引入WPP集团及水晶石公司的高端培训资源,编制了43本校本教材。这些都使我学院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三年教育培养一流人才的高职梦想。渗透“一天教学等同一天执业”的理念,专业的物理形态与企业的现实产业环境接轨,教学空间从装修、桌椅摆设到环境气氛,都和学生今后将加入的公司类似。用国际企业通行的MBTI性格测试设计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方案,依据现代广告企业工作模式,实施以团队为单位的学习和考核方式;专业课程60%由跨国广告企业创意总监担任主讲,引进产业前沿真实项目,形成与业态同步更新的校本教材。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产学合作参与行业高端项目,每年暑期赴集团全球各子公司带薪实习。

(四)对接国际惯例

创新学生评价体系。依据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规律,对学生开展性格特质和就业潜力评估,因材施教,打破以分数与技能考证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的传统做法。每学期召开全体教师会议,逐一甄别学生品行和成绩,规划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执行院长应每天与一个学生共进午餐,通过沟通谈心,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适应未来企业的团队工作流程,将学生编组,通过小组协同完成项目,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作业与考评均以提案方式进行。以国际通用的推荐函惯例,依据6个学期对学生的甄别评价记录和集团人事总监的面试审核,对合格学生颁发院长签名的学院推荐证书,获证学生可进入4A公司就业。

(五)组建一支具有引领作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使教学的专业水准符合业界最新要求。水晶石学院的专业教师全部来自公司一线;WPP学院的策略企划、创意设计、数字创意等5位教学总监都是业界的资深创意总监,全职驻校授课并带领教学团队;23位专职教师中,7位是境外人士,6位曾任广告公司高管。企业认养课程由一线高管授课,平均每学年约20人次,使得学院具有浓厚的企业气质,专业来养得到迅速提升。

(六)创新合作办学体制

保障高端人才培养。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决策的理事会和校企联席会议,探索利益相关方参与学院建设的机制与途径。实行相对独立的人才聘用制度和财务运行模式,以保障办学与改革的顺利进行。由具有丰富企业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负责学院管理,用企业视角考虑专业发展路径,在人才聘用、团队管理、经费使用等方面渗透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手段。延请国际一流业界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主持试点学院的教学体系构建和教学资源调配,调动企业的海内外专业人才资源、案例经验及培训网络用于教学,使合作办学融合职业教育规律与企业核心要素,确保合作办学培养的人才规格符合企业高端人才标准。通过上述举措,主要解决了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与顶级企业用人标准和工作岗位要求不相适应,教学内容滞后于行业企业的发展,以单一成绩为主的评价体系和在人才培养过程缺乏有效的管理等问题。确定了设计类高端职业人的培养目标;构建了培养品格与能力并重的课程体系;拓展了以国际、国家级各类竞赛项目为载体的多样化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训练的培养途径;施行了具有跨国企业特征的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方法;创新了对高端设计人才资质的认证方式。

三、高端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实际成效

(一)探索出一条高端职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随着越来越多的一线企业用人目标的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成为决定专业建设水准和毕业生就业层次的关键。我院实践证明,只要人才培养定位与顶级企业需求对接;创意设计培养与整个工作流程兼顾;业界精英师资与产业实践平台保障;个性化教育与团队培养并举;真做项目与国内外赛事联动,高职院校同样能为业界培养出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出符合创意产业特殊需求的高端人才

我院高职毕业生已经被顶级企业大量录用。WPP学院50%的毕业生已被WPP大中华区各公司人事总监预订,实现了进入4A公司的职业理想。学生收获高端项目体验,积累了丰富的行业人脉资源。学生去往WPP集团位于伦敦、香港、台湾的公司带薪实习。公司用世界一流的内部培训经验指导学生,学生实习期间的一些设计作品已被一些世界500强客户采用,于市场流通渠道。改革不仅使个别学生受益,而且能带动全体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我院学生在2013、2014年连续2年参加英国D&AD比赛,荣获国际最有影响的D&AD(黄铅笔)学生创意奖,取得了中国大学生在此赛事的最好成绩,为全国高校仅有。与此同时,我院学生连续2年荣获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赛金奖,2013年在20余万件参赛作品中获得2个一等奖,2014年,获得1个一等奖;在2014年的40个毕业生中,27人进入跨国广告公司(4A公司)就业,22人取得WPP集团全球CEO苏铭天爵士(他是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副主席)签发的推荐函。

篇6

3.艺术设计专业缺乏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全能型”教师。由于各高校的盲目扩招,一些高校纷纷开设艺术设计专业,而实际上,这些学校并没有相匹配的师资,却因急于去招揽生源,而不得不在本校的部分毕业生中择其一二留校任教,有的则是引进一些专门从事绘画教学的教师或让从事绘画专业的教师直接转到艺术设计专业领域来教学。这种做法不仅使艺术设计专业的标准无限降低,而且教师本人也谈不上具备真正的实践能力,更不要说引导学生将个人设计应用于实践中去了。

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1.确立科学的培养方向,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要确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必须要先明确当前社会对这一类人才的市场需求,同时,结合这一行业的发展走势,最终确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同时,还要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较为恰当,始终贯彻实践与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化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注重对他们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此外,还要增设一些能体现其专业发展趋势的课程,借以强调实践教学对理论学习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2.深化课堂改革,更新教学方法。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必须要改革传统的以教师单方面的课堂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教育理念上进行深层次的课堂改革。首先在教法上,要鼓励教师敢于创新,可将实验与情景教学相结合。同时,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多种教学手段并用来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课堂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而在实践应用方面,则采用分组的形式来开展具体的实践教学,教师要对学生的设计以启发的形式,运用演示或引导的方式来予以对应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从而促进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开放、自由的实验模式。借助开放、自由的实验模式的多层次性、多样性的特点,不仅能够拓宽原有实验室的知识覆盖面,也最大限度地激起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开放、自由式的实验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开启其创造性思维提供优质的实验环境。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际教学中,还要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学生的实验内容与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彼此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使得他们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经过个人的实践,积极、主动地去思考与探索,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技能的生成。在实验开展的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此,学生可随时到实验室开展自主实验,他们可以自选项目和题材,不受课堂限制,选材面向社会,充分利用校内图书馆及网络资源,进行相关调查,全力将课内延伸到课外、学校延伸至社会,继而真正实现个性化的培养模式。

2.课题研究模式。课题的研究,就是围绕某一问题的提出,通过开展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形式,最终探索出应对这一问题的具体方案及其解决方法。而这一点,于当前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就是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一些问题,需要通过他们自己去观察、分析,并逐步用探索、实验等方式查找原因,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和途径。借助课题研究培养人才的模式,可以使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敏感度和研究能力。同时,还能将个人所学的内容灵活地应用到艺术设计的实践中去,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篇7

2、产品规范为课程内容提供明确要求

在完善课程体系基础上,各个课程根据体系需求确定课程内容,并结合最终“产品”的规范为课程内容提出具体要求,进而实现课程体系的闭合。

3、项目教学的实战模式

在明确课程体系结构和课程内容标准的同时,以市场真实项目为载体开展教学,学生边学边做,学生的作业就是真实的产品能够进入市场进行交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实现学习成果向商品的转化。

二、企业与学校定制培养的就业模式

1、合作企业选择原则

“定制培养企业选择是整个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最终端的环节,定制企业的选择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体系培养的质量。”因此,合作企业的选择必须遵循严格的选择标准和合作原则。

1)企业规模原则。为保证合作的稳定性、成功率和学生就业的质量,在合作企业选择时,尽量选择注册资金在1000万以上的企业作为合作目标。

2)行业对口原则。合作企业必须与定制专业有较高的对口率,以保证知识转换技能的成功率,进而保证学以致用。

3)共同目标原则。定制培养阶段是就业准备阶段,学校与企业在学生培养目标方面要达成共识,双方具有童工意向、亿元和共同的价值观。

4)优势互补原则。校企合作不应该仅仅存在力量相加的基本合作层面,而应该在基本合作基础上争取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5)信誉至上原则。行业信誉是评估合作风险的最直接参考,好的信誉能够最大化的减少风险,提高校企双方合作的成功率。

6)校企共赢原则。合作的目的是共赢,对校企合作也不例外。

2、合作企业选择流程

1)搭建校企合作伙伴平台,在定制原则的基础上,校企双方有一定的认可,学校专业领域与企业业务范围有交集,在宏观上建立合作意向。

2)拟定合作关系,通过对具体专业特色和企业特点明确合作方向和范围,拟定合作类型。

3)项目确定合作关系,根据具体的项目明确定制合作内容,签订合作合同,确定合作关系。

4)合作互评,参照合作协议建立对企业和学校的评价系统,运用科学的统筹、计算方法对合作过程的表现进行评价归档,为以后合作提供参考依据。

篇8

发挥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作用,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家具设计》、《工艺与设备》、《模型制作》、《材料学》等课程的实践学习:组织学生参与行业设计大赛.真题真做。学生利用课堂学习时间、课外业余时间,用他们自己的计算机查找资料,进行作品设计,全过程组织学生进行典型结构分析,大赛作品案例分析,从小组讨论,到课堂全班讨论.从学校机房到下学生宿舍的计算机指导,教师通过课堂全面指导、下宿舍逐个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等,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应用,学生动手能力得到强化,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不仅强化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学生自信心明显增强;每届召开专场毕业生人才供需见面会,企业与学生直接交流,双向选择,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完成毕业设计等.达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的紧密结合,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3、用人单位参与课堂教学

企业提前介入人才培养课程内容建设,根据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的需求.增加IE工业工程内容、出口产品全过程的检验内容的学习,聘请企业优秀技术员到校授课。课程内容中增加企业最先进设备视频教学等,课程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真正将校内与校外、教室与实验室、协会与企业都融为一个“大课堂”,缩短了学生与企业、社会的距离,做到“了解行业,适用岗位,创新发展”,校企建立共同育人、合作就业,完成了真正的教育和训练,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的开放性.达到家具人才培养与家具企业人才储备目标相一致。

4、研促进教学

科学研究是教师自我完善与发展的过程,革中注重把科学研究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环节,强调教师科研为人才培养服务,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协会活动,专业教师主持科研项目.教师参与专业评审,及指导学生进行专利设计、等。教师把科研成果充实到教学环节中,通过科研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学生,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市场调研、撰写论文、专利申请等,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增强。

篇9

第二、在创新创业背景下,艺术设计类人才的培养方法。

篇10

3.教学内容上多根据学时分配侧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理论课堂上大多也是讲解理论知识,介绍软件的具体应用,缺少对综合案例的介绍,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4.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课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等,这些教学方法中,教师是主导性地位,学生属于从属地位,这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程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对平面设计类课程进行全方面的教学改革,既是课程建设本身的需要,也是我院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该类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树立正确的课程教学观念

平面设计类课程是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该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实践能力强的技能人才,所以在讲授该课程之前,任课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观念:必须要让学生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来,熟悉软件的运用,进行创新型操作,而不是验证型操作。课堂上的验证型实验只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不能仅限于此而要有所突破。只有教师的教学观念明确了,才会对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学生才能做到超越书本,自主创新。

(二)确立科学的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习一门课程的指导性纲领,教学目标中会明确提出该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教学任务是什么,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学生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理论水平和应用水平。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就在于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平面设计的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平面图像设计和实践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技能,有能力在各种平面设计单位从事平面图像设计和图像处理的工作。因此,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必须从平面设计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各种改革,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另外,以培养设计、操作能力为目标,采用“学—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比如,邢台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开设的《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就定位于“本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强调实践操作性,通过学习,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设计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和专业技能、就业创业技能,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在这个教学目标中,既指出了该课程的理论教学任务,又明确提出了实践教学要求,符合我院转型期“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构建合理的课程教学内容

合理的教学内容是体现一门课程教学效果优劣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教师在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实习实训等内容上,应结合专业发展方向及培养目标,把学生培养成具备一定创新意识的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根据市场需要和我院转型期的教育要求,整合课程,改革创新教学大纲。虽然在邢台学院2008版、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已对各门课进行了课程设置和学时分配,并就主要的基础课程做出了课程教学大纲,但针对某些课程应用性的课程性质,仍需对其课程的教学内容做出侧重教学。比如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的《平面图像处理技术》这门课,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讲授学时为32,上机操作为16学时。理论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分章节对Photoshop软件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介绍,上机操作主要是对课堂讲授的内容进行验证型操作。虽说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对理论知识和对上机的学习都体现了“应用型”的学科属性,但距我院转型期“技术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仍有一定差距。为了适应转型期的课程教学的需要,在该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应对原版的教学大纲进行适当修订,比如在理论课讲授过程中,应适当减少对某些不常见工具的介绍,增加综合案例的讲解,让学生在学习了各个工具后能有一个对工具的综合的运用过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形成一个全局概念,从而提高其创新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另外,在上机操作环节,应减少验证型实验的数目,增加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鼓励学生在学会软件基础操作的同时,再进行自主创新操作。只有脱离并超越教材的实验操作项目,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也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四)运用多元化的课程教学方法

在选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应该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来使教学的效果最为有效。只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才会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内容,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等,都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正确的示范和传授,而计算机平面设计类课程属于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所以从教学方法上,除了传统的理论课使用的教学方法外,为了适应“技术技能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应该使用适合实践类课程讲授的方法。

1.关联性教学法

关联教学就是强调各科目之间的关联性。每个课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跟其他相关课程有关联,各课程之间可以通过一定的纽带联系在一起。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各种课程之间,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比如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就需要把平面设计、动画制作、视频处理、网页设计等知识都融合在一起。每个环节设计都要满足网页的整体要求。所以在课程教学内容上,应当对授课内容作出合理的调整,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一方面,可以保留原来教学安排中基本平面创作训练的科学合理部分,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传统的平面设计的知识,学会利用色彩的构成、图形结构的基本规律,提高基本的创作技能。另一方面,应加大平面设计创意的比重,开启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学会以独特的创新理念、新奇的表现形式,拓展图形表现的空间,让图形制作更有创意,更符合实践需要。

2.课题研究教学法

课题研究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不是从外部给学生灌输更多的知识技能,而是指导学生围绕课题,把所学知识技能综合、融化,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研究的内容应结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对某一环节进行调查、研究、实验,应用所学知识、实践技能、构思制作出“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也是符合我院“产学研一体”的教学制度的,把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结合在一起,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为某公司做一套完整的是CIS企业形象设计,教师可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让学生结成课题小组,通过进行市场调查、研究,设计制作一套比较新颖的CIS企业形象作品,然后小组之间进行展示、评比等。通过参加这样的课题实践,一方面学生可以巩固课堂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提前参与到社会项目制作中来,为以后的工作就业打下基础。

3.身份置换教学法

身份置换就是将学生身份置换成日后他们可能从事的平面设计类工作人员,比如广告公司的平面设计师、企业的平面设计人员、婚纱影楼的照片处理人员、网站设计者等等,把他们当做职业人来传授讲解实际操作知识,传授实际操作经验。这种教学方法就突破了传统的书本知识的局限,把社会搬到了课堂上,让学生提前融入社会,进行真材实料的实践操作,当然操作内容也不再是教材上的案例,而是实实在在的企业工作。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在实验课上制作一则“平面公益广告”,这就要求学生把自己置换成广告公司的平面设计人员,教师在讲解了制作的核心要求后,学生就应该从社会公益的大局出发,运用相关的平面制作类工具,进行公益广告的构思和创作。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创作能力和就业能力。

篇11

2)具有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3)具有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具有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商务谈判能力等。在知识学习方面,不应一味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系统性,而应根据行业发展的最新要求来构建知识体系,使学生既掌握相当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2总体思路

商科专业集群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思路采用“跨专业工学结合”,形成人才培养的回路,即在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下,打破商科专业的界限,增加柔性制结构,让学生在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多行业多岗位实习体验的基础上,自主选择提高和就业的专业方向。

2.1意向招生

学校以商科各专业申报人数进行意向性招生。学生入校后不按具体专业划分行政班级,学生前两年学习内容相同,第三年进行企业实践教学,第四年由学生自愿选择专业并参加专业方向课程知识的学习。学校按照学生完成专业方向课程学习情况授予学生“管理学”或“经济学”学士学位。

2.2阶段培养

我校商科专业属管理学科和经济学科,我们力图打破学科和专业界限,培养学生通用管理能力和实践技能,计划进行“2+0.1+1+0.5+0.5”分阶段工学结合模式改革,采取了对四年的教学时间分成五个阶段对整体的专业学习进行划分,每个阶段解决相应的学习目的以达到最终培养成为与行业零距离对接的要求。

2.3模块学习

学生在企业现场实习期间,可以结合自己的实习岗位选择相应的课程模块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实习结束回校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习情况和就业意向自主选择相应的专业方向课程进行学习。专业方向课程按照“工作过程+行动导向+项目引领”的职教理念进行课程改革,重新编订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进行模块化教学,实行模块化考核。

2.4导师负责

我校“3+1”企业实践教学实行“四导师”协同管理机制,我们根据学校制度精神,计划在从大学三年级开始到学生毕业,实行专业导师负责制度。学生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企业现场实习、专业方向课程的选择、专业课程的学习指导、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等。实行导师负责制,学生可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容易结成更为紧密的学习团队,也容易增强教师人才培养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教师负责指导的10多名学生,专业方向又有所不同,这样又可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同一个专业导师指导下进行相互交流,对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也有一定的帮助。

3方案设计

我校商科专业属管理学科和经济学科,我们力图打破学科和专业界限,培养学生通用管理能力和实践技能,计划进行“2+0.1+1+0.5+0.5”分阶段工学结合模式改革,采取了对四年的教学时间分成五个阶段对整体的专业学习进行划分,每个阶段解决相应的学习目的以达到最终培养成为与行业零距离对接的要求。

3.1第一阶段“2”指的是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

此阶段进行校内教学,教学又分为公共基础模块课程、学科基础模块课程、岗位模块课程。公共基础模块课程:这部分课程目前学分共50多个,基本占用大学一年的学习时间。我们建议由教务处牵头,由管理学院、财经学院、基础部等部门共同研讨改革方案,在不违背教育部教学总体要求的情况下,创新教学模式,灵活授课形式,适当“挤”出一点时间进行商科理论教学。学科基础模块课程:这部分课程比较稳定,计划由管理学院和财经学院共同研讨,按照企业运行规律与要求重修梳理学科课程模块,整合课程内容。岗位业务模块课程:这部分课程为新增模块。根据企业ERP管理的核心模块思想,集合两院的专业特点,我们计划把岗位业务模块课程分为6大模块,即生产模块、市场营销模块、财务模块、物流模块、人力资源模块、国际贸易模块。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的基本要求,对各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分类,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每个模块开设2~3门课程,满足学生第三年进行跨专业企业现场实习和第四年毕业论文真题真做的要求。

3.2第二阶段“0.1”指的是一个小学期

在学习学科基础课程和岗位业务课程后,在大学二年级末暑假期间增加一个小学期,为期4周。为充分利用已有的校内教学资源、突出白云商科教学特色,也为第三年学生下企业进行现场实习做准备,我们计划在这个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综合仿真实习,巩固所学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岗位基础知识,增强学生市场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3第三年段“1”指的是大学三年一年

此阶段一年时间进行企业实践教学(企业现场实习),企业实践教学形式和要求参照教务处函〔2013〕110号(关于印发《关于制订2011级企业实践教学计划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执行。

1)企业实践教学安排在大学三年级整个学年进行。共43个教学周。

2)企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区域、行业、企业调研,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学习,职业品德教育,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6个环节。

3)在这一年的企业现场实习阶段,学生还要结合自己所在的岗位,每学期按照教学要求选修2门自主学习课程,可以在业余时间进行网络自主学习或结合企业实践自主学习,完成专业教师布置课程学习任务,计学分。

3.4第四阶段“0.5”指的是大学四年级上半学期

此阶段为专业理论提升阶段。学生在企业现场实习一年后,根据自己的岗位实习体会和将来就业方向选择自己的专业学习方向,学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规定的剩下的各专业核心课程。

篇12

1.走出去、引进来,借鉴发达国家人才市场之经验。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其人才市场十分发达,不论是配套的法律法规、社会保障体系还是人力资源的配置都十分先进。美国采用的是极为灵活的就业制度,人才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政府不做干涉。美国的人才市场模式是极为开放的,企业对人才市场十分依赖,人才市场是企业用人的主要平台。在美国,人才市场的成长完全依靠的是市场机制。正是这种成熟的人才市场给美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无限的活力。我国在建设人才市场时,应该积极走出国门,学习美国等发达国家人才市场的建设和运行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根据我国国情,在遵循现有市场规律的前提下,进一步改革我国的人才市场管理机制,准确的定位政府角色,完善人才市场的法治体系建设。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1政府要转变职能,准确定位。我国政府可以学习美国政府在人才市场建设中的经验,政府对人才市场的管理要以宏观调控为主,而不是直接干预人才市场。政府要明确自身的服务对象是社会,要管理的是市场,要实现人才市场的市场化管理。政府要加快制定人才市场配套的法律法规,要逐步的让我国的人才市场融入到市场机制中去,在市场的竞争调节中慢慢成熟,从而彻底脱离政府的怀抱。改变过去政企不分的人才市场管理局面,让人才市场成为更为自由,更适合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市场,促进国家和社会的人才流动,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1.2制定和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增加人才中介相关法规。目前,我国已经出台的关于人才市场的法律法规很多都还带有旧体制的影子,总体来说比较零散,不能够与当前快速发展壮大的人才市场匹配。因此,必须要加快与人才市场管理配套,与人才流动配套,与人事争议仲裁等配套的规章制度,确保法律法规发展与人才市场发展的适应性,从而对人才市场进行法治管理。此外,还要增加和人才中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为解决人才流动争议,为中介服务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

2.挖掘深层次的双向服务,为企业和人才提供信息交流和输送平台。我国人才市场要改变过去只是充当平台和场所作用的服务方式,要努力的为企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就业提供更深层次、更优质的服务,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做起:

2.1人才市场要努力成为企业的“亲密伙伴”,做企业的招聘顾问。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人才市场不能停留在为企业和应聘者提供简单交流平台的运作模式上,而应该针对企业的经营特色和行业要求,为企业设计适宜的招聘方案。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宣传媒介,如网络、微博、微信等,为企业构建一个全面的覆盖面广的招聘平台。不断开发人才测试技术,完善应聘材料,为企业招揽继续的专业人才。这样一来,可以极大提高企业的招聘效率,让人才市场成为企业的亲密伙伴。

2.2人才市场要成为人才信得过的中介,做人才的职业顾问。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才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将日加凸显。人才市场要配备职业设计师,为人才的职业规划做设计。职业设计师要经常观察行业发展方向,从宏观上把握人才要求,要准确把握和判断人才供求长期走势。要利用人才市场的优势,及时了解行业人才供求变动和需求信息。这样就能够让求职者掌握更多的行业和职业动态,增强他们求职的针对性,可以减少人才的频繁跳槽。

3.加强对人才市场的监督,确保人才市场的正常透明运作。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人才市场,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才市场环境,我国各级政府必须要加大对人才市场的监管力度。针对人才市场准入条件及资格要进行公示,对于登记变更程序等问题要进行公示,对人才市场执法工作要进行监督。要积极和新闻媒体互动,让其充当监督员,促进人才市场的透明化运作。要加强对人才中介许可证的核定,将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相关人才中介结构踢出市场,确保人才市场的高质量运作。对于违法的人才派遣和人事档案保管行为要给予严惩,维护人才市场的秩序。

篇13

细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要求,详细研究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注意课程设置的前后衔接及课时安排,对传统课程的经典内容加以强化。

3、加强实践环节针对性

发挥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作用,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家具设计》、《工艺与设备》、《模型制作》、《材料学》等课程的实践学习:组织学生参与行业设计大赛.真题真做。学生利用课堂学习时间、课外业余时间,用他们自己的计算机查找资料,进行作品设计,全过程组织学生进行典型结构分析,大赛作品案例分析,从小组讨论,到课堂全班讨论.从学校机房到下学生宿舍的计算机指导,教师通过课堂全面指导、下宿舍逐个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等,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应用,学生动手能力得到强化,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不仅强化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学生自信心明显增强;每届召开专场毕业生人才供需见面会,企业与学生直接交流,双向选择,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完成毕业设计等.达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的紧密结合,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4、用人单位参与课堂教学

企业提前介入人才培养课程内容建设,根据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的需求.增加IE工业工程内容、出口产品全过程的检验内容的学习,聘请企业优秀技术员到校授课。课程内容中增加企业最先进设备视频教学等,课程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真正将校内与校外、教室与实验室、协会与企业都融为一个“大课堂”,缩短了学生与企业、社会的距离,做到“了解行业,适用岗位,创新发展”,校企建立共同育人、合作就业,完成了真正的教育和训练,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的开放性.达到家具人才培养与家具企业人才储备目标相一致。

5、研促进教学

科学研究是教师自我完善与发展的过程,革中注重把科学研究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环节,强调教师科研为人才培养服务,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协会活动,专业教师主持科研项目.教师参与专业评审,及指导学生进行专利设计、等。教师把科研成果充实到教学环节中,通过科研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学生,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市场调研、撰写论文、专利申请等,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