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功能材料论文实用13篇

建筑功能材料论文
建筑功能材料论文篇1

1.引言

新型建筑材料是相对于传统建筑材料而言的,它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具有传统建筑材料无法比拟的功能。

建筑材料费用在基本建设总费用中占50%以上,具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建筑材料的品种和质量水平制约着建筑与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此外,建筑材料直接影响土木和建筑工程的安全可靠性、耐久性及适用性(经济适用、美观、节能)等各种性能。因此,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生产和使用,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发展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2.新型建筑材料概述

新型建筑材料及其制品工业是建立在技术进步、保护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基础上的新兴产业。一般来说,新型建筑材料应具有一下特点:

(1)复合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材料往往难以满足要求。因此,利用符合技术制备的复合材料应运而生。论文参考,新型建筑材料。论文参考,新型建筑材料。所为复合技术是将有机与有机。有机与无机、无机与无机材料,在一定条件下,按适当的比例复合。然后,经过一定的工艺条件有效地将集中材料的优良性能结合起来,从而得到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据专家预测,21世纪复合材料的比例将达到50%以上。

(2)多功能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建筑技术的发展,对材料功能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要求新型材料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即要求材料不仅要满足一般的使用要求,还要求兼具呼吸、电磁屏蔽、防菌、灭菌、抗静电、防射线、防水、防霉、防火、自洁、智能等功能。

(3)节能化、绿色化。随着我国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力度的逐步加大,建筑保温、防水、装饰装修标准的提高及居住条件的改善,对新型建筑材料的需求不仅仅是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质量的提高,即参评质量与档次的提高及产品的更新换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材料功能的要求日益提高,要求材料不但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还要求材料无毒、对人体健康无害、对环境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即新型建筑材料应是所谓的“生态建筑材料”或“绿色建筑材料”。

(4)轻质高强化。轻质主要是指材料多孔、体积密度小。如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轻质材料的使用,可大大减轻建筑物的自重,满足建筑向空间发展的要求。高强主要是指材料的强度不小于60MPa。高强材料在承重结构中的应用,可以减小材料截面面积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及灵活性。

(5)工业化生产。工业化生产主要是指应用先进施工技术,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产品规范化、系列化。论文参考,新型建筑材料。这样,材料才能具有巨大市场潜力和良好发展情景,如涂料、防水卷材、塑料地板等建筑材料的生产。

3.国内外新型建筑材料发展状况

我国新型建筑材料工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的,我国新型建筑材料工业基本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成为建筑材料工业中重要产品门类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1) 新型墙体材料

墙体材料是指在建筑中起承重、围护或分隔作用的材料。新型墙体材料品种较多,主要包括各种空心砖、新型实心砖、砌块、墙板等,如黏土空心砖、掺废料的粘土砖、非粘土砖、建筑砌块、加气混凝土、轻质板材、复合板材等,其主要特点是节能、利废、省土、环保、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施工效率。我国墙体材料改革“十五”规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重点开发和推广全煤矸石空心砖、高掺量粉煤灰空心砖生态建筑材料产品。但目前在总的墙体材料中所占比例仍然偏小,因此很难满足当前对环境资源保护的要求。只有促使各种新型墙体材料因地制宜快速发展,才能改变墙体材料不合理的产品结构,达到节能、保护耕地、利用工业废渣、促进建筑技术的目的。

2) 新型建筑涂料

新型建筑涂料是指涂敷于物体表面能形成连续性涂膜,装饰、保护或使物体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材料。近年来,无机高分子涂料受到各国重视,日本将其列为低公害产品加以发展,欧美国家也大力推广。新型高档涂料不断出现,如氟树脂涂料等,国外还相继出现了抗菌涂料、抗静电涂料及防海水侵蚀等功能涂料。

3) 新型建筑塑料

建筑塑料是以高分子材料为主要成分,添加各种改性剂及助剂,为适合建筑工程各部位的特点和要求而生产出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塑料制品。论文参考,新型建筑材料。近几年来,在建筑工程中,塑料制品将不断取代金属制品。主要体现在塑料管道、覆面材料和门窗,以及室外装修、防水保温材料的产量和需求量日益增大。我国塑料建筑材料行业加快了研发和推广应用步伐,行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稳步提高,尤其是塑料型材、管材已经进入稳定成熟的增长时期,是塑料建筑材料中最成熟的品种,目前生产仍在稳定增长中,并成为应用最好的塑料建筑材料。论文参考,新型建筑材料。

4) 新型装饰材料

装饰材料是指建筑物内外墙面、地面、顶棚的饰面材料。我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发展,起步较晚,与国外相比,我国装饰材料的生产企业规模偏小,产品质量不稳定,款色旧,档次低,配套性差,市场竞争能力弱;科研开发力量不足,产品更新换代能力弱,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产品结构不合理,中、低档产品比例大,高档材料比重低。不能满足高档建筑装饰装修的需求。由于装修材料的应用,使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有专家认为继“煤烟型污染”和“光化学烟雾型污染”之后,人们已经进入以“室内空气污染”为标志的第三污染时期。所以,必须对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进行限量;对建筑室内污染进行控制等,降低室内污染,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材料。论文参考,新型建筑材料。

5) 新型防水、密封材料

防水材料是指有效防止雨水或地下水向建筑物内部渗漏的防水薄膜材料,是建筑业及其他有关行业所需要的重要功能材料。我国建筑防水、密封材料经过几十多年的努力,获得了较大发展,到目前为止已基本上发展成为门类较为齐全、产品规格档次多样、工艺装备开发已初具规模的防水材料工业体系。

参考文献:

[1]梁美.浅析新型建筑材料的趋势与发展[J].文学与艺术,2009(12):233-233

[2]张光磊.新型建筑材料[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建筑功能材料论文篇2

总体来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状况对于建筑学的领域有着极大的影响。而其中第一个影响是因为战后欧洲各国的经济拮据,促进了讲求实效的倾向,这点在建筑的发展上则抑制了建筑师追求复古主义做法。第二个影响是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进而带来了更多新的建筑类型,也使建筑材料、结构和设备等方面有了显着的进展。第三个影响则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引起了社会大众心理上强烈的震憾。采用新的工业材料及强调功能性、理性原则,最后发展到少即是多的原则,整体而言19世纪中晚期时现代主义建筑开始启发传播。

2现代建筑的理论观点及设计手法

西欧有一批青年建筑师提出了比较系统及激进用于建筑创作改革的主张,因而大大的推动了建筑改革。对于这些年青建筑师所提出的观点,当时有过许多不同的名称,诸如功能主义、客观主义、实用主义、理性主义以及国际式建筑等等。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则有更多人称之为现代主义或现代派,现在则称之为现代主义。这种强调实用性结构以及采用新材料的建筑论点,用以表现新时代的新建筑精神。现代建筑基本精神因素为:1)对于传统的否定态度。2)认为建筑应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3)建筑设计对象的思维改为普罗大众。建筑必须通过形式及特殊功能的语汇来表达。

现代建筑设计采用的是新的建筑材料,以较现代化的材质,突显与旧建筑不同隐喻或意象。比如说大量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钢构件、平板玻璃材质等。建筑师或先进的知识分子企图利用建筑设计改造,来达到影响社会现状的目的,所以新建筑的形式及功能中最能引起大众讨论及在理论上可辩证的,则需要实际理论作基础,这其中包括建筑如何满足现代生产及生活功能需求;如何与工业、科学技术互相配合,刺激了建筑师在设计上有了极大的主张和改革。

3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现代建筑在新的技术、功能需求衍生出新形式造型的基本条件下,用了大量新的工业材料及强调功能性、理性原则,最后发展到少即是多的原则。建筑师设计简单的造型丰富了普罗大众的需求,使得建筑之形式及功能,变得可亲近及人性化。因工业革命的技术突破,刺激了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起飞。

4建筑的设计形式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观感,对于建筑学的领域有着极大的影响。其中的便是各国的经济拮据,因此有着务实的想法;也因建筑设计是针对大多数人不再有阶级之分,所以建筑师的设计便走向简单、实用的造型。大量的制作出来先有实用的功能再来想外形,由功能性引导形式。当然工业和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带来了许多建筑类型,并且使得建筑材料及结构和设备都有着显着的进展。虽然说钢材料仍然是当时主要的结构材料,但是钢的强度却比以往要来的好,结构自身重量也有所降低;另外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朝向轻质高强度来发展,预铸的技术开发越来越成熟使得铝材大量的引用在建筑中,所以建筑师可用的元素大大的增加,建筑的形式也变的多样化,建筑的功能也更贴近生活需求。

5建筑的技术与特性

在材料本身的质感、结构所创造出具有形体感和空间意识表现的技术上,这也是现代主义建筑很注重的方向。艺术表现注重于建筑造型的面和体的表现,这一部分崇尚形式及结构的美是跳出简化建筑外观造型。因此可以说现代主义建筑是根据技术、材料与艺术相结合的精神产生。现代主义建筑的形式与技术包含应同工业化时代条件相互的配合应用,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的革新,摆脱历史建筑样式的紧箍咒放手创造新形式。 转贴于

6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人物

首先现代主义自欧洲开始迅速的向世界各地引导潮流,因社会文化及经济条件的因素产生了建筑创作向美洲迁移而在美国发扬光大。这些都是因为欧洲现代主义的建筑师先后到达美国,如其中着名的有葛罗毕斯、柯布、密斯、莱特等,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世纪50年代一60年代,现代主义在美国极度的蓬勃发展。就针对以下两位建筑大师设计精神来简单探讨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师(一)。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

柯布的形式法则从设计作品来看显然受了几何形体的影响,在各向立面的诊释,运用了许多立方体及圆柱体形;他说现代建筑构造应由几何精神去解决。例如他在1929年设计的萨伏依别墅,从这里可以看到现代主义建筑精髓的表现,就是简单的外部装饰和对使用功能的重视,更由于他喜爱面之几何处理。他说:“现代建筑师都害怕各种立面的几何成分。现代建筑构造上的笪侍猓匦刖杉负涡稳ソ饩觥!?/P

现代主义建筑师(二)。

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年一1969年)。

建筑功能材料论文篇3

总体来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状况对于建筑学的领域有着极大的影响。而其中第一个影响是因为战后欧洲各国的经济拮据,促进了讲求实效的倾向,这点在建筑的发展上则抑制了建筑师追求复古主义做法。第二个影响是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进而带来了更多新的建筑类型,也使建筑材料、结构和设备等方面有了显著的进展。第三个影响则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引起了社会大众心理上强烈的震憾。采用新的工业材料及强调功能性、理性原则,最后发展到少即是多的原则,整体而言19世纪中晚期时现代主义建筑开始启发传播。

2现代建筑的理论观点及设计手法

西欧有一批青年建筑师提出了比较系统及激进用于建筑创作改革的主张,因而大大的推动了建筑改革。对于这些年青建筑师所提出的观点,当时有过许多不同的名称,诸如功能主义、客观主义、实用主义、理性主义以及国际式建筑等等。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则有更多人称之为现代主义或现代派,现在则称之为现代主义。这种强调实用性结构以及采用新材料的建筑论点,用以表现新时代的新建筑精神。现代建筑基本精神因素为:1)对于传统的否定态度。2)认为建筑应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3)建筑设计对象的思维改为普罗大众。建筑必须通过形式及特殊功能的语汇来表达。

现代建筑设计采用的是新的建筑材料,以较现代化的材质,突显与旧建筑不同隐喻或意象。比如说大量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钢构件、平板玻璃材质等。建筑师或先进的知识分子企图利用建筑设计改造,来达到影响社会现状的目的,所以新建筑的形式及功能中最能引起大众讨论及在理论上可辩证的,则需要实际理论作基础,这其中包括建筑如何满足现代生产及生活功能需求;如何与工业、科学技术互相配合,刺激了建筑师在设计上有了极大的主张和改革。

3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现代建筑在新的技术、功能需求衍生出新形式造型的基本条件下,用了大量新的工业材料及强调功能性、理性原则,最后发展到少即是多的原则。建筑师设计简单的造型丰富了普罗大众的需求,使得建筑之形式及功能,变得可亲近及人性化。因工业革命的技术突破,刺激了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起飞。

4建筑的设计形式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观感,对于建筑学的领域有着极大的影响。其中的便是各国的经济拮据,因此有着务实的想法;也因建筑设计是针对大多数人不再有阶级之分,所以建筑师的设计便走向简单、实用的造型。大量的制作出来先有实用的功能再来想外形,由功能性引导形式。当然工业和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带来了许多建筑类型,并且使得建筑材料及结构和设备都有着显著的进展。虽然说钢材料仍然是当时主要的结构材料,但是钢的强度却比以往要来的好,结构自身重量也有所降低;另外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朝向轻质高强度来发展,预铸的技术开发越来越成熟使得铝材大量的引用在建筑中,所以建筑师可用的元素大大的增加,建筑的形式也变的多样化,建筑的功能也更贴近生活需求。

5建筑的技术与特性

在材料本身的质感、结构所创造出具有形体感和空间意识表现的技术上,这也是现代主义建筑很注重的方向。艺术表现注重于建筑造型的面和体的表现,这一部分崇尚形式及结构的美是跳出简化建筑外观造型。因此可以说现代主义建筑是根据技术、材料与艺术相结合的精神产生。现代主义建筑的形式与技术包含应同工业化时代条件相互的配合应用,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的革新,摆脱历史建筑样式的紧箍咒放手创造新形式。  6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人物

首先现代主义自欧洲开始迅速的向世界各地引导潮流,因社会文化及经济条件的因素产生了建筑创作向美洲迁移而在美国发扬光大。这些都是因为欧洲现代主义的建筑师先后到达美国,如其中著名的有葛罗毕斯、柯布、密斯、莱特等,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世纪50年代一60年代,现代主义在美国极度的蓬勃发展。就针对以下两位建筑大师设计精神来简单探讨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师(一)。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

柯布的形式法则从设计作品来看显然受了几何形体的影响,在各向立面的诊释,运用了许多立方体及圆柱体形;他说现代建筑构造应由几何精神去解决。例如他在1929年设计的萨伏依别墅,从这里可以看到现代主义建筑精髓的表现,就是简单的外部装饰和对使用功能的重视,更由于他喜爱面之几何处理。他说:“现代建筑师都害怕各种立面的几何成分。现代建筑构造上的笪侍猓匦刖杉负涡稳ソ饩觥!?/P>

现代主义建筑师(二)。

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年一1969年)。

建筑功能材料论文篇4

总体来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状况对于建筑学的领域有着极大的影响。而其中第一个影响是因为战后欧洲各国的经济拮据,促进了讲求实效的倾向,这点在建筑的发展上则抑制了建筑师追求复古主义做法。第二个影响是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进而带来了更多新的建筑类型,也使建筑材料、结构和设备等方面有了显著的进展。第三个影响则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引起了社会大众心理上强烈的震憾。采用新的工业材料及强调功能性、理性原则,最后发展到少即是多的原则,整体而言19世纪中晚期时现代主义建筑开始启发传播。

2现代建筑的理论观点及设计手法

西欧有一批青年建筑师提出了比较系统及激进用于建筑创作改革的主张,因而大大的推动了建筑改革。对于这些年青建筑师所提出的观点,当时有过许多不同的名称,诸如功能主义、客观主义、实用主义、理性主义以及国际式建筑等等。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则有更多人称之为现代主义或现代派,现在则称之为现代主义。这种强调实用性结构以及采用新材料的建筑论点,用以表现新时代的新建筑精神。现代建筑基本精神因素为:1)对于传统的否定态度。2)认为建筑应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3)建筑设计对象的思维改为普罗大众。建筑必须通过形式及特殊功能的语汇来表达。

现代建筑设计采用的是新的建筑材料,以较现代化的材质,突显与旧建筑不同隐喻或意象。比如说大量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钢构件、平板玻璃材质等。建筑师或先进的知识分子企图利用建筑设计改造,来达到影响社会现状的目的,所以新建筑的形式及功能中最能引起大众讨论及在理论上可辩证的,则需要实际理论作基础,这其中包括建筑如何满足现代生产及生活功能需求;如何与工业、科学技术互相配合,刺激了建筑师在设计上有了极大的主张和改革。

3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现代建筑在新的技术、功能需求衍生出新形式造型的基本条件下,用了大量新的工业材料及强调功能性、理性原则,最后发展到少即是多的原则。建筑师设计简单的造型丰富了普罗大众的需求,使得建筑之形式及功能,变得可亲近及人性化。因工业革命的技术突破,刺激了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起飞。

4建筑的设计形式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观感,对于建筑学的领域有着极大的影响。其中的便是各国的经济拮据,因此有着务实的想法;也因建筑设计是针对大多数人不再有阶级之分,所以建筑师的设计便走向简单、实用的造型。大量的制作出来先有实用的功能再来想外形,由功能性引导形式。当然工业和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带来了许多建筑类型,并且使得建筑材料及结构和设备都有着显著的进展。虽然说钢材料仍然是当时主要的结构材料,但是钢的强度却比以往要来的好,结构自身重量也有所降低;另外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朝向轻质高强度来发展,预铸的技术开发越来越成熟使得铝材大量的引用在建筑中,所以建筑师可用的元素大大的增加,建筑的形式也变的多样化,建筑的功能也更贴近生活需求。

5建筑的技术与特性

在材料本身的质感、结构所创造出具有形体感和空间意识表现的技术上,这也是现代主义建筑很注重的方向。艺术表现注重于建筑造型的面和体的表现,这一部分崇尚形式及结构的美是跳出简化建筑外观造型。因此可以说现代主义建筑是根据技术、材料与艺术相结合的精神产生。现代主义建筑的形式与技术包含应同工业化时代条件相互的配合应用,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的革新,摆脱历史建筑样式的紧箍咒放手创造新形式。

6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人物

首先现代主义自欧洲开始迅速的向世界各地引导潮流,因社会文化及经济条件的因素产生了建筑创作向美洲迁移而在美国发扬光大。这些都是因为欧洲现代主义的建筑师先后到达美国,如其中著名的有葛罗毕斯、柯布、密斯、莱特等,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世纪50年代一60年代,现代主义在美国极度的蓬勃发展。就针对以下两位建筑大师设计精神来简单探讨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师(一)。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

柯布的形式法则从设计作品来看显然受了几何形体的影响,在各向立面的诊释,运用了许多立方体及圆柱体形;他说现代建筑构造应由几何精神去解决。例如他在1929年设计的萨伏依别墅,从这里可以看到现代主义建筑精髓的表现,就是简单的外部装饰和对使用功能的重视,更由于他喜爱面之几何处理。他说:“现代建筑师都害怕各种立面的几何成分。现代建筑构造上的笪侍猓?匦刖?杉负涡稳ソ饩觥!?/p>

现代主义建筑师(二)。

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年一1969年)。

建筑功能材料论文篇5

17、18世纪,资本主义兴起,促进了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原有的建筑材料已不能与之相适应,在其他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建筑材料进入了第2个发展阶段。17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生铁,19世纪初开始使用熟铁建造房屋和桥梁,这是钢结构出现的前奏。19世纪中叶开始,冶金业冶炼并轧制出抗拉和抗压强度高、伸缩性好、质量均匀的钢材,随后又生产出高强度钢丝、钢索,于是钢结构建材得到推动。建筑物跨径从木结构、砖结构、石结构的几米、几十米,发展到钢结构的百米、几百米,直到现代的千米以上。在大江、大河、海峡上架起大桥,在地面上建造摩天大楼和高耸铁塔,甚至在地下铺设铁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奇迹。为适应钢结构发展需要,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上,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结构设计理论应运而生,施工机械、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设计理论也随之推广。自此,建筑从经验上升为科学,在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方面都焕然一新,从而促成了建筑业的“原子核裂变”。

19世纪20年代,波特兰水泥制成后,混凝土问世了。混凝土骨料可以就地取材,而且构件易于成型,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小,用途受到限制。19世纪中叶以后,钢铁产量激增,出现了钢筋混凝土这种新型复合建筑材料。由钢筋承担拉力,混凝土承担压力,发挥了各自优点。20世纪初后,钢筋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建筑的各个领域,例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筒体结构等。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出现了预应力混凝土,它的抗裂性能、刚度和承载能力,大大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因而用途更为广博。建筑进入了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它给建筑物带来了经济、美观的工程结构形式,使建筑产生了新的结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被称为建筑材料发展的第3个阶段。

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随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不断丰富,从最基本的安全、适用,发展到当今的轻质高强、抗震、高耐久性、无毒环保、节能等诸多新功能,令建筑材料的研究从被动的以研究应用为主,向开发新功能、多功能的新型材料方向转变。新型建筑材料的诞生推动了建筑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的变化,而新的建筑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对建筑材料品种和质量,提出更高和多样化的要求。为了有效利用地球有限资源,全面改善及迅速扩大人类工作与生存空间,未来建筑必将在各种苛刻环境下,实现多功能化、智能化需求,满足愈来愈高的安全、舒适、美观、耐久性。建筑材料在原材料、生产工艺、性能及产品形式诸方面,均面临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严酷挑战。另外,建筑材料应用的巨量性,促使人们去探索和开发建筑材料的新来源,以保证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粉煤灰、矿渣、煤矸石、页岩、磷石膏、热带木材和各种非金属矿都极具应用前景,由此开发的新型建筑材料为行业带来新契机。

建筑功能材料论文篇6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材料科学的进步,从“秦砖汉瓦”到现在的“高楼大厦”,正是建筑材料科学进步的体现,但随着人口的急增、土地的减少以及矿物资源的破坏性开采等都成为威胁和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能在满足当代人对建筑材料需求的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类对其的需要,我们就必须走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建筑材料都是从材料本身的实用价值进行研究开发的,往往追求的都是材料本身的力学性能,如高强度,高耐久性,高适用性等等,忽略了材料本身节约及重复利用的价值,从而使大量的建筑材料在加工制作过程中被不断的损耗,不仅使资源遭到了浪费,还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平时常称“地大物博”,但事实却是:我国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和淡水量仅为世界人口占有量的1/4;森林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6;我国是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加上近年来严重浪费(我国能源利用率平均只有30%)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使经济受到了损失,还危及了人民的身体健康,而要改变这一切,就只能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

建筑材料的生产和消费是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要实现建材行业可持续的发展,除了经济利益以外,还必须加强建材的生态效益。“先污染后治理”的建材发展路径必须停止,所以,建筑材料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建材原料的获取是否影响周边的自然生态。

(二)、建材的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所产生的废气、废渣是否产生环境问题。

(三)、建材变为建筑后的能源消耗。

(四)、建筑物废弃后,建材的循环利用和不可循环利用材料对环境的影响。

(五)、建材对居住者的健康影响。

三、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建筑材料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经历几个重要的阶段,首先建筑业应该有自己的发展观,只有树立正确的指引方向,才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其次是要有规范的市场管理,用规范的行业法规及技术标准去约束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最后还要不断的创新和研发,这样才能体现建筑材料的市场价值,才能发挥建筑材料更好的使用功能,才能实现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性能,最终实现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1、建筑业应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业必须要有自己正确的发展观。正确的指导思想是实现目标的前提条件。建筑行业发展还应该从长远的利益出发,不能只顾一时之发展,这样就必须考虑建筑材料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不能无休止的开采和消耗,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由于建筑材料的生产、使用、废弃等和自然资源、生态问题都息息相关,所以必须协调好建筑材料循环利用和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之间的相关问题。

发挥教育的引导作用,提高建材使用者和消费者对生态建材的认识,是推动生态建材发展的关健,是推动建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健。要让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影响到个人和社会利益的问题,还是影响到我们的子孙后代的问题。

2、建立和完善建筑材料的行业技术标准,加强建材行业的市场监管及规范建材市场

不同的行业中有不同的法律法规来对其进行约束,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只有通过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强建筑行业建筑材料的质量监督,规范及完善建筑行业市场,才能使建筑业走可持续的、绿色健康的发展道路。对于那些能合理利用资源,或大量以工业废料为原材料的进行低能耗、低消耗生产的建材企业,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奖励;对于那些开发不合理或无节制利用资源、破坏环境、高能耗的生产企业,应该给予惩罚或责令整改,甚至取消其生产资格;对生产设备落后污染严重的小型建材企业,应严肃处理并采取淘汰治理方式。提倡在新建建筑物上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提倡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在建材市场上对建筑材料实行环境标志认证制度,只有通过了国家环境标志认证后才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以促使建材企业加快技术革新和科技进步;提高建筑材料在国内外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我国只有加快环境标志认证制度的实施,才能在国际市场占一席之地,才能使建筑材料更快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加强建筑材料再利用的研究和开发,加强科技创新

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让建筑市场在合理发展的情况下,少消耗能源并创造出绿色健康的建材,从而达到建筑材料合理的利用或再利用。这就要求建筑材料要加强科技创新,不停的研究和开发,不断的完善建筑材料的使用功能,在低能耗的前提下生产出高标准的建筑材料;在建筑材料使用过程中考虑到当建筑材料废弃时可实现循环利用的途径,一栋建筑的完成需要多种的建筑材料,如果能在建筑材料使用前考虑到材料的再利用价值,就会对建筑材料二次利用提供良好的基础。

科技创新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建筑材料不仅要进行科技创新,还要进行观念、理念创新。大力提倡使用新型的纳米材料科学理论及功能材料科学理论来作为材料与环境协调的理论基础。还应研究动、植物的环境协调理论,将仿生科学理论应用到建材领域,那将是建材行业一次质的飞跃。例如德国科学家通过研究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原理,研制出一种新型自清洁外墙涂料。如果能够将动物的变色、调温适应周围环境的功能应用到建筑材料,将又是建材发展的重大进步,期待不同的新型建筑材料不断问世。

21世纪是提倡环保的世纪,是提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世纪,是人类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和生态健康的世纪。建筑业作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一定要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融入其中。建筑材料的生产应该从产品的产地,加工设计等方面综合考虑,引进国内外超高技术手段,在低能耗、低损耗前提下提高建筑材料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可再生利用率,进一步实现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建筑功能材料论文篇7

1现代建筑的思想源起及因素

    总体来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状况对于建筑学的领域有着极大的影响。而其中第一个影响是因为战后欧洲各国的经济拮据,促进了讲求实效的倾向,这点在建筑的发展上则抑制了建筑师追求复古主义做法。第二个影响是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进而带来了更多新的建筑类型,也使建筑材料、结构和设备等方面有了显著的进展。第三个影响则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引起了社会大众心理上强烈的震憾。采用新的工业材料及强调功能性、理性原则,最后发展到少即是多的原则,整体而言19世纪中晚期时现代主义建筑开始启发传播。

2现代建筑的理论观点及设计手法

    西欧有一批青年建筑师提出了比较系统及激进用于建筑创作改革的主张,因而大大的推动了建筑改革。对于这些年青建筑师所提出的观点,当时有过许多不同的名称,诸如功能主义、客观主义、实用主义、理性主义以及国际式建筑等等。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则有更多人称之为现代主义或现代派,现在则称之为现代主义。这种强调实用性结构以及采用新材料的建筑论点,用以表现新时代的新建筑精神。现代建筑基本精神因素为:1)对于传统的否定态度。2)认为建筑应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3)建筑设计对象的思维改为普罗大众。建筑必须通过形式及特殊功能的语汇来表达。

    现代建筑设计采用的是新的建筑材料,以较现代化的材质,突显与旧建筑不同隐喻或意象。比如说大量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钢构件、平板玻璃材质等。建筑师或先进的知识分子企图利用建筑设计改造,来达到影响社会现状的目的,所以新建筑的形式及功能中最能引起大众讨论及在理论上可辩证的,则需要实际理论作基础,这其中包括建筑如何满足现代生产及生活功能需求;如何与工业、科学技术互相配合,刺激了建筑师在设计上有了极大的主张和改革。

3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现代建筑在新的技术、功能需求衍生出新形式造型的基本条件下,用了大量新的工业材料及强调功能性、理性原则,最后发展到少即是多的原则。建筑师设计简单的造型丰富了普罗大众的需求,使得建筑之形式及功能,变得可亲近及人性化。因工业革命的技术突破,刺激了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起飞。

4建筑的设计形式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想观感,对于建筑学的领域有着极大的影响。其中的便是各国的经济拮据,因此有着务实的想法;也因建筑设计是针对大多数人不再有阶级之分,所以建筑师的设计便走向简单、实用的造型。大量的制作出来先有实用的功能再来想外形,由功能性引导形式。当然工业和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带来了许多建筑类型,并且使得建筑材料及结构和设备都有着显著的进展。虽然说钢材料仍然是当时主要的结构材料,但是钢的强度却比以往要来的好,结构自身重量也有所降低;另外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朝向轻质高强度来发展,预铸的技术开发越来越成熟使得铝材大量的引用在建筑中,所以建筑师可用的元素大大的增加,建筑的形式也变的多样化,建筑的功能也更贴近生活需求。

5建筑的技术与特性

    在材料本身的质感、结构所创造出具有形体感和空间意识表现的技术上,这也是现代主义建筑很注重的方向。艺术表现注重于建筑造型的面和体的表现,这一部分崇尚形式及结构的美是跳出简化建筑外观造型。因此可以说现代主义建筑是根据技术、材料与艺术相结合的精神产生。现代主义建筑的形式与技术包含应同工业化时代条件相互的配合应用,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的革新,摆脱历史建筑样式的紧箍咒放手创造新形式。

  6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人物

    首先现代主义自欧洲开始迅速的向世界各地引导潮流,因社会文化及经济条件的因素产生了建筑创作向美洲迁移而在美国发扬光大。这些都是因为欧洲现代主义的建筑师先后到达美国,如其中著名的有葛罗毕斯、柯布、密斯、莱特等,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世纪50年代一60年代,现代主义在美国极度的蓬勃发展。就针对以下两位建筑大师设计精神来简单探讨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

[1] [2] 

主义建筑师(一)。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

    柯布的形式法则从设计作品来看显然受了几何形体的影响,在各向立面的诊释,运用了许多立方体及圆柱体形;他说现代建筑构造应由几何精神去解决。例如他在年设计的萨伏依别墅,从这里可以看到现代主义建筑精髓的表现,就是简单的外部装饰和对使用功能的重视,更由于他喜爱面之几何处理。他说:“现代建筑师都害怕各种立面的几何成分。现代建筑构造上的笪侍猓?匦刖?杉负涡稳ソ饩觥!?/P> 

    现代主义建筑师(二)。

    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年一年)。

    密斯·凡德罗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几乎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年提出的“少就是多”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代表作品有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这座建筑也是代表建筑最初的作品突破了传统砖石结构封闭形式,采用开放式的空间使用大量钢柱承重,使得室内空间得以大量变化较为活泼,给人有简洁明快的感觉。充分显示密斯·凡德罗说的“少即是多”,以及藉由新材料、新工法创造出丰富的艺术效果。

建筑功能材料论文篇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人性化设计并且生态友好型的人居环境已经成为人们迫切的需要和不懈的追求。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居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活在高楼大厦内的现代人不断出现化学物质过敏症、建筑物关联症和建筑物综合症,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还危及现代人的身体健康。因此,研发并普及性应用生态的、环保的建筑功能材料,势在必行。

一、研发并普及性应用生态友好型建筑功能基元材料的必要性以及意义

在物质条件不断提高的今天,良好的居室环境不仅是保证现代人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还是使其放松心情、得到休息并以更饱满的状态应对工作与生活的迫切需求。根据我国制定的居室环境标准,良好的人居环境应该保证室温夏季在25℃到27℃之间,冬季在16℃到18℃之间,昼夜温差应在4℃到6℃之间;相对湿度夏季应在70%以下,冬季应在35%以上;空气质量应保证甲醛浓度在每立方米0.08毫克以下,氨浓度在每立方米0.2毫克以下,苯含量在每立方米0.093毫克以下,氡浓度在每立方米200贝克以下,空气负离子含量应在每立方厘米1000到1500个,电磁辐射强度应在每平方厘米10微瓦以下,居民区昼间噪音应在50分贝以下,夜间应在40分贝以下,室内菌落数应在每立方米2500菌落形成单位以内。

导致室内环境污染的有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三种因素。其中物理性因素包括温室效应、噪声以及电磁辐射等内容,化学性因素包括氡、铀等放射性物质和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无机物以及甲醛、丙烯醛、苯类等有机物,生物性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尘螨、霉菌等。提高室内环境质量,就必须有效控制这三种引起污染的因素,而建筑材料是产生这些有毒有害物质的罪魁祸首。因此,研发能够抗菌、防辐射、吸音隔热、净化空气、调节温湿、医疗保健的生态友好型建筑功能基元材料不仅必要,而且十分迫切。

研发不引起污染甚至能够有效控制、消除污染的生态友好型材料,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室内环境状况,降低室内环境污染,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使人们处于舒适、健康的工作和环境之中,保障现代人的身体健康,更好的激发人们的活力与激情,从而直接的推动整个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间接的加快整个社会的前进步伐,还能够节约能源与资源,缓解全球性的能源危机与资源危机,改善生态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研发并普及性应用生态友好型建筑功能基元材料,不仅具有改善人居环境、缓解能源与资源危机的必要性,还具有改善人类生存条件、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

二、生态有好型建筑功能基元材料的研发现状

生态友好型建筑功能基元材料是一种符合生态学与环境学原理的环境协调功能性微集料,虽然与功能材料有一致的作用属性,但基元材料范围更小,是构成功能材料的类似于材料芯片的基元。文章主要针对下面几种基元材料进行简要的论述:

第一,在空气自净化功能方面,目前研发的重点是二氧化硅光催化自净化功能材料。该材料在紫外线作用下能够将水与氧气转变成为可以与有害气体、微生物作用的自由基,从而实现自净化的目的。如今该材料主要应用于抗菌瓷砖、卫生陶瓷和能够除臭的日光灯、照明灯具、空气清净器、板、纸、布等。在玻璃等建材表面添加二氧化硅光催化薄膜,在室内添置二氧化硅空气净化器等光催化设备,也能够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第二,在电磁功能方面,研发的重点在于如何屏蔽电磁波或是遮挡电磁波,目前已可以屏蔽频率在10GHZ内的电磁波,能够依靠电磁屏蔽混凝土等建筑材料避免电磁信号干扰或泄露。在该方面的研究,我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相关产品还多处于实验阶段,没有得到规模化的应用,产品性能也存在一定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

第三,在防氡防辐射功能方面,国外研发出依靠天然纤维等材料防氡辐射的技术,我国浙江大学、南华大学等科研院所研发的防氡涂料也能够起到很好的隔离作用,目前已经有防氡效果在80%以上且抗老化、耐擦洗、易涂刷的内墙乳胶漆投入应用;我国利用二氧化硅、氯化铁粉、水泥、水等物质制成的防辐射材料能够填充到墙体中起到防辐射效果,然而目前防辐射产品功能仍较为单一、产品成本较高,并且应用范围小,没有充分发挥工业废渣的作用,也没有使防氡防辐射相结合,因而需要在这几方面加大研究力度。

第四,在抗菌功能方面,目前已经研发出具有有机抗菌、无机抗菌和复合抗菌功能的多种基元材料,我国发明的灭菌耐洗刷抗菌材料对大肠杆菌等的抑菌率高达99%,适用于家庭装修和医院等公共场所的需要。

总结:综上所述,生态友好型建筑功能基元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有着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性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不仅有上述的技术和产品,还有空气负离子保健功能基元材料、隔音墙和基于相变材料、海泡石等矿物材料的调节温湿产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态友好型建筑功能基元材料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成为未来建筑行业的主流材料之一。

作者单位:佳木斯市住房保障办公室

参考文献:

[1]董发勤,杨玉山.生态环境矿物功能材料[J].功能材料,2009,05.

[2]唐易达.新型节能环保功能性建筑材料的性能研究[J].建筑科学,2007,02.

建筑功能材料论文篇9

一.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飞速发展,建筑工程规模和数量、质量要求都蒸蒸日上,各种建筑材料、工程涂料的需求不断增长。建筑涂料主要是起到装饰作用,并能保护和改善使用环境作出一定的贡献,涂料正常功能的发挥,主要是根据涂料的技术性能、施工技术、建筑基层情况和建筑环境条件等紧密联系的。涂料在建筑外表层,历经外部环境的风吹日晒,雨淋雪冻,在各种环境中需要发挥正常功能,经常是天长日久,涂料层开始脱落,既有损建筑物美观,同时也影响了建筑功能。

二.我国建筑工程涂料施工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情况。

20世纪60年代以前,国内建筑物内外墙的装饰材料主要为石灰浆和大白粉。60年代中期,我国实现聚醋酸乙烯乳液的工业化生产,聚醋酸乙烯乳胶涂料应运而生,但由于我国当时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水平低,聚醋酸乙烯乳液涂料不可能在建筑物上广泛应用。70年代,聚乙烯醇水玻璃内墙涂料(106)和聚乙烯醇缩甲醛涂料(107)研制成功并应用于内墙装饰,并在80年代得到大量应用和发展;80年代,随着苯丙乳液的开发成功并实现工业化,苯丙乳胶涂料开始应用于内墙面的装饰,但由于性能不理想(如开罐效果、施工性、贮存稳定性等),再加上当时的经济和生活水平所限,乳胶类建筑涂料并没有得到大量应用和快速发展,直到80年代末,国外助剂逐渐进入中国市场,弥补了性能缺陷,乳胶涂料才得以广泛推广应用。80年代末90年代初,水包油型多彩内墙涂料开始应用于内墙涂装并得以蓬勃发展,90年代末本世纪初,弹性外墙涂料开始用于外墙的涂装。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特别是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建筑涂料产量和用量的快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我国建筑涂料的产销量为352万吨,比上年增长23.7%,占涂料总产量的36%左右,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建筑涂料消费国。随着我国建筑涂料产量的快速增长,该行业在产品结构、技术水平、应用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相比于先进工业化国家在技术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建筑乳胶涂料用的大部分助剂依赖进口;生产企业众多但生产规模普遍偏小,行业集中度低,大多数生产企业技术力量和产品质量监控手段薄弱,缺乏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低档次、性能较差的涂料品种仍占据较大的比例,高装饰性、高性能及功能性的涂料产品相对较少;内外墙找平腻子和底漆等辅助和配套材料的生产随意性大,质量不稳定。从整个行业层面看,我国建筑涂料无论是在产品品种、技术含量,还是在配套性、施工技术方面,均不能满足我国经济水平及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后对涂料性能的更高要求,仍需要广大涂料企业和研究人员不懈努力。

三.建筑工程涂料施工技术的发展策略。

1. 绿色建材。

绿色建材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对人体、周边环境无害的健康、环保、安全、消防型建筑材料,国际上也称“生态建材”、“健康建材”或“环保建材”。绿色环保涂料作为绿色建材的一种,同样是对涂料“健康、环保、安全”属性的评价,包括对生产原料、生产过程、施工过程、使用过程和废弃物处置五大环节的分项评价和综合评价。

2.旧外墙面修补重涂技术

我国过去广泛使用的水刷石类、干粘石类、水泥砂浆装饰墙面类、清水砖墙类、旧涂料类和各种贴面材料(例如面砖、马赛克等)等旧外墙面,经多年使用已显陈旧,迫切需要翻新。采用各种建筑涂料(例如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溶剂型外墙涂料、无机外墙涂料和有特殊装饰效果的复层涂料、砂壁状涂料等)进行翻新涂装,具有很好的技术经济效益。一些翻新涂装工程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对上海某框架结构、粘土空心砖作填充墙的九层综合办公大楼原白色面砖装饰的翻新涂装,使该建筑物由原来严重渗水的陈旧饰面变得焕然一新。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我国高层建筑最主要的结构形式,这类结构的外墙面的开裂、渗漏、钢筋锈蚀、混凝土脱落、外涂层损坏等现象也是常见的通病。对这类结构进行修补重涂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对原墙面损坏的原因分析、损坏勘察、检查与评估技术,混凝土修补材料、方法、设备的选用,施工规范的制订,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等内容。由某专业涂装公司对上海某商城外墙面饰面的翻新涂装,是这类高层建筑物采用修补重涂技术取得良好效果的实例。

3.施工机械智能化发展。

无气喷涂机械正向作业智能化、机型多样化、使用简单化和质量可靠化的方向发展,一些国外无气喷涂机械即具有这些功能。作业智能化是指有些喷涂机内设置有微处理器,能跟踪重要的工作细节,并显示在易分辨的LED(大电子显示器)显示屏上,清晰地显示喷涂作业细节,例如喷涂耗料量、喷涂形式(高产出喷涂还是精饰性喷涂)等,并能自动返流清洗,不需要拆卸即能清除滤渣和自动诊断与排除故障等。机型多样化是指对适用于喷涂同一类涂料的喷涂机,针对不同的动力情况配有不同型号的机型,例如以液压为动力的、以汽油为动力的和电动的等。同时,对于不同的工程情况配有不同的机型,例如特大型住宅建筑、特大型商业建筑、特大型工业建筑适用的机型;大型住宅建筑、大型商业建筑、大型工业建筑适用的机型和中型的工程适用的机型、小型工程适用的机型等。

4.国际化发展战略。

进入21世纪,将使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贸易体系和全球经济潮流,我国建筑涂料行业应该充分利用国际化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具体表现在:

(1)国际化有利于加快我国建筑涂料行业改革开放的进程。

(2)国际化有利于我国建筑涂料企业引进技术和外资,提高水平,扩大经营。

(3)国际化有利于我国建筑涂料企业结构调整。

(4)国际化有利于我国国内建筑涂料企业获得价格低、质量好、品种系列配套、售后服务到位的原材料,对增强企业竞争力是极为有利。

四.结束语。

当前,虽然我国的建筑工程涂料施工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收获了许多难得的工程经验,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着眼未来发展,要充实底层施工技术,通过落实工程技术标准和相关要求,踏踏实实走好涂料施工技术的发展策略,提高我国的工程涂料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龙春景 论建筑工程涂料施工技术的发展策略研究[期刊论文] 《四川建材》 -2010年1期

[2]余晓纲 Yu Xiaogang合成树脂乳液砂壁状建筑涂料的发展与实际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期刊论文] 《现代涂料与涂装》 -2011年3期

[3]朱传棨 ZHU Chuanqi通盘筹划我国建筑涂料的发展 [期刊论文] 《涂料工业》 ISTIC PKU -2000年7期

[4]沈志勤国内外建筑涂料的发展 [期刊论文] 《江苏建材》 -2002年3期

[5]徐峰Xu Feng 功能性建筑涂料的应用与发展 [期刊论文] 《涂料工业》 ISTIC PKU -2005年4期

建筑功能材料论文篇10

 

1 玻璃幕墙应具有的节能环保特点

 

绿色节能环保概念的提出,为玻璃幕墙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玻璃幕墙要有较好的采光透过率,并且能够提高隔热功能,从而可以减少因太阳光辐射造成的建筑物室内温度的升高。其次,节能环保型的玻璃幕墙还要具有保温性的功能特点,加强对温度的控制,这样在冬季的时候能够较好地保证室内的温度在可接受范围内,减少因玻璃幕墙散热而带来的热能源损失。再次,为了提高玻璃幕墙的环保性,还要对其气密性以及遮阳性等参数进行规定,综合性地开展玻璃幕墙调节工艺技术,使得玻璃幕墙在保证自身功能的基础上还能具有一定的环保特性。

 

2 玻璃幕墙中节能环保型新材料的应用

 

2.1 隔热玻璃

 

隔热玻璃材料是一种在原有玻璃建筑材料中通过添加一定比例有着吸热功能特性的着色剂而制作形成的新型玻璃材料。在原有玻璃纸上进行喷涂一层或是几层的金属氧化物,从而形成一种薄膜材质的玻璃。这种隔热型的玻璃幕墙可以充分吸收自然界太阳光所发出的红外线能量,因而它有着很高的透光率性能,并且在建筑应用当中有着隔热的作用,增加了建筑的保温性,大大节约了建筑物对能源的消耗量。

 

2.2 低辐射玻璃

 

低辐射玻璃材料也被称之为LOW—E型玻璃材料,在这种玻璃材质上面也会镀上几层的金属物质以及其他物质的薄膜,通过镀上一层低辐射薄膜后,这种玻璃幕墙就可以具有对远红外线高反射率的优点,加强了对于可见光的透光率,因而低辐射玻璃有着抗辐射的功能特性,同时它也具有隔热保温的功能,而且对于建筑物的采光性能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2.3 真空玻璃

 

真空玻璃材料主要指的是由两层玻璃组成的一种玻璃幕墙材料,在这两层玻璃中间增添了一种厚度非常非常小的支撑块,从而使得两层玻璃中间具有密闭性的特点,通过真空气体抽取技术,再将真空玻璃内部两层玻璃当中的所有空气全部地抽取出去,最终形成真空玻璃。正是因为真空玻璃材料的内部是真空的,所以它可以大大减小玻璃的导热性以及传热性,这也是真空玻璃独有的节能环保性功能,不再有空气传导热量,真空玻璃的材料目前可以大幅度地增加玻璃幕墙的节能环保性能,同时也可以保证真空玻璃幕墙的隔热性以及温度保持性。

 

2.4 光致变色玻璃

 

光致变色材料玻璃,顾名思义,这种材质的玻璃在经过自然界太阳光的照射以后,就可以产生变色的效果。在这种材料的玻璃幕墙制作时,添加了一定量的卤化银元素,并且在玻璃幕墙的中间层中加入了一些钼、钨感光物,使得玻璃幕墙具有了光变性能。从理论上来讲,这种玻璃此材质能够根据太阳光照射强度的不同自身的颜色也发生不断变化,当天黑的时候或者是没有太阳的时候,这种材料的玻璃就可以变回透明的颜色,从而实现了对建筑物室内光线亮度的调整,与此同时还能够降低外界的太阳光辐射,这种变色玻璃的应用,不仅具有漂亮的外观,而且还具有隔热防辐射的功能,是新型绿色玻璃材料中的重要发展应用,有效地提高了玻璃幕墙的节能环保特性。

 

3 玻璃幕墙的节能环保型新工艺的应用

 

3.1 智能化技术

 

随着现代化玻璃幕墙的新工艺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创造性地发展了智能化玻璃幕墙工艺技术,使得整个建筑物的玻璃幕墙系统同建筑物内的通风系统以及室内的中央空调系统化可以智能化地统一进行管理,在系统的处理中心进行统一地调控,智能化地根据室内外温度,太阳光的照射辐射程度,进行玻璃幕墙的动态分析调节,从而通过智能化工艺技术来实现对建筑物玻璃幕墙的保温性能、隔热性能等的动态调整,根据实际环境的变化情况来保证资源的节约利用,采取了智能化工艺技术以后,有效地提高了建筑物的节能性和环保性,进了节约了资源,降低了各种能源的消耗水平。

 

3.2 遮阳工艺系统

 

关于玻璃幕墙的遮阳工艺系统是建立在加强玻璃气密性的基础之上的,遮阳工艺可以通过不同的玻璃幕墙形式来进行相应的遮阳系统调整,制定出符合建筑物采光、保温节能性能的遮阳体系,提高建筑物的遮阳性。

 

3.3 外层维护保温工艺

 

通过双层玻璃幕墙工艺技术的开展,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物的能耗量,因而外层维护保温工艺也被称之为双层幕墙波保护技术,双层幕墙的特点就是在两层玻璃结构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中间层,在中间层内有气体进行流通,从而实现了保温功能,假如要保持室内的温度,只需要关闭双层玻璃幕墙当中的出气口就可以了,这个时候的中间气体通道就像是一个保温室,能够有效地运用太阳能进行空气保温,而在夏天的时候,人们要是想对室内温度进行隔热,就需要打开外层维护系统当中的出气口,通过空气之间流动的热压性原理,使得双层玻璃幕墙当中的高温度气体排放到室外,除此之外,这种双层幕墙的外层维护工艺还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影响,因此在许多大型建筑物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玻璃幕墙作为建筑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其生产材料以及制作工艺流程中的节能环保性质讨论已经成为了不可避免的研究课题,文章根据不同种类玻璃幕墙新材料的应用中了解到了其所具有的隔热性和保温性能,大大节约了建筑资源,实现了能源合理利用,同时还开发了智能化工艺技术系统,完善了遮阳、外层保温等工艺流程,从而实现了玻璃幕墙节能环保性的合理化利用和发展。

 

作者:曹文超 来源:建材发展导向 2016年3期

建筑功能材料论文篇11

1.基于旧工业建筑的美学基础

庄子有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这也是生态化设计的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重塑与再利用所体现出的生态美学的真实写照。

生态美学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旧工业建筑更多采用木材、石材、砖墙等天然材料,并真实地表现出其天然属性,这在工业社会被认为是落后的代名词,但在生态美学引领风尚的今天其特有的工业气质正是生态美学魅力的自然体现,必然有一种返璞归真的品味。在旧工业建筑的重塑与再利用中应充分挖掘材料的潜质,使之能够被再次诠释。挖掘“旧”的当代意义,使其获得崭新的面貌。

2.基于现代建筑设计语言

现代建筑的设计语言是空间的语言,它重视的是限定空间界面的几何形状,并非界面形象。建筑空间由演绎不同功能的几何构件组成特定的空间,几何构件的组合成了新旧空间对话的基础。旧工业建筑的独特气质配合现代建筑空间尺度,使旧工业建筑具有形式美学的连续特征。其空间开放通用并且功能冗余度较大以及单元式构成再加上节点构造外露等先天基因为新功能的替代埋下了伏笔,也给空间的重塑与再利用带来很大的创作空间。

3.基于现代建筑材料和构造方式

目前国内外旧工业建筑重塑与再利用的优秀范例中都在强调新材料以及新构造方式,而且非常强调要体现精细的现代工业设计的工艺美,随着工艺的改进在旧工业建筑的重塑与再利用中也在不断的注入新的技术新的形式。材料及构造方式的创新应用正逐渐成为了旧工业建筑重塑与再利用设计中可以使用的另外一种重要的语言。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后,很多建筑构件和室内设施随着时间、气候等各方面的因素都不可避免地被破坏了。例如一些构件和设备等一些技术性元素经常是没有办法调换的,它们不再适用或者不能够满足当代标准和相关规范,市场上也不再出现。雷姆・库哈斯说过:“憎恨历史的缺失是一种可恶的情绪。”新的材料新的技术在这个时候得以出现来填补市场空白。对新材料新工艺的引用不仅在技术上是直接的,而且在形式上也是真实的,并没有让新的技术手段去模仿旧的建构方法,而是根据现代建筑材料和构造手段来重新修补和完善已被破坏的构件和设施设备。新设计的这种尊重自我和自信并不是对旧工业建筑的一种破坏或者是对历史成果的否认,也没有降低它对旧工业建筑的敬仰,它选择的是一种让新旧空间更加能够协调和融合的一种手段,是用时间差来表现旧工业建筑悠久的历史,体现价值。换句话说,在历史的旧文本上重新编造新时代的内容是旧工业建筑重塑与再利用的一个最有利的决策。

4.基于建筑设计的理论

旧工业建筑的重塑与再利用需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作支撑,使得新旧空间相互融合,旧工业建筑和新用途的结合要求根据相应的对象和任务提出其特有的解决方法。这是一种再认识历史的过程,重新寻求不和谐因素间可碰撞的元素。以此为基础由日本HMA建筑事务所进行建筑设计的上海“8号桥”的改造没有用简单的形象雷同来解决新旧空间协调与共生的问题,而是达到了用空间、环境、技术以及概念等作为协调的媒介,以本质上新与旧的统一为出发点开拓了共生的理念。在其改造设计中设计师以凹凸相间的砌筑方式将旧工业建筑上拆出的青砖重新组合,突显了墙面的纹理并成为整个区域内极具商业价值和集聚效应的空间苗固点。共生不仅能最大限度地真实地保留旧工业建筑,也为当代新设计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5.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

根据可持续室内环境设计的5R原则(Revalue、Renew、Reuse、Recycle、Reduce),即再认识、更新改造、再利用、循环利用、降低。大量的工业厂房因为产业结构重组、城市功能变革,逐渐成了“闲置”的建筑。对于还没有达到建筑物的使用期限且仍然具有容纳人的活动的潜力而又不会危及使用者的安全和健康、未完全失去再利用价值的旧工业建筑,我们就得进行重塑与再利用加以保护,这类建筑若采取拆除和重建的方法必定会造成大量不必要的能耗损失。我们应该重新审视那些随意拆旧建新的行为,重新评价旧工业建筑的价值。在旧工业建筑的重塑和再利用过程中,根据可持续室内环境设计理念,从旧的建筑与室内拆除下来的材料、构配件、旧设备、旧家具等经过处理是可以循环利用于新的设计中的。也可以将建筑中的资源尤其是稀有资源、紧缺资源或不能自然降解的物质尽可能地加以回收、循环再利用,或者通过某种方式加工提炼后进一步使用。如果能充分利用现有质量较好的旧工业建筑,通过适宜性改造后加以利用,满足新的功能需求,将大大减少资源及能量的消耗,也有利用环境的保护。

6.结语

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重塑与再利用在实践中的重要性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建筑师把它当做真正的设计任务和艺术挑战。在这种形势下,重塑与再利用的实践中正确认识新旧空间共生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以确保旧工业建筑能够在持续、合理再利用的良性循环状态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卫.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新旧空间关联理论及模式研究[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009.10.

[2]周浩明.可持续室内环境设计理论[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

[3]克里斯汀・史蒂西编.改扩建 建筑细部系列丛书[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5.

[4]刘光亚,鲁岗. 旧建筑空间的改造和再生1(新建筑设计丛书)[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8.

[5]丁沃沃.新老建筑的协调与共生[J].时代建筑,2000.3.

[6]史立刚,刘德明著.大空间公共建筑生态设计[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0.

建筑功能材料论文篇12

一、功能性装饰的特征和含义

本篇文章所提到的建筑装饰和建筑本身的功能性是高度一致的概念。功能在现代主义建筑中起主导作用,其功能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从狭义上来说功能是指建筑的使用功能,包括采光,通风,场地,空间,流线,平面布局等内容。从广义上来说功能除了建筑的使用功能,还包括建筑具有的审美意义和象征意义的功能。针对狭义的建筑功能是功能性的装饰,其是指将建筑功能空间的一切实质内容相关的材料,构造,结构的装饰与建筑功能空间的结构形式特征准确的表达出来,使建筑的结构逻辑得以增强,将材料使用简单的形式真实的有目的的表达出来。象征性装饰与功能性装饰不同,它对建筑的实质内容不进行干涉,其存在于非结构构件或建筑结构中,对结构逻辑有干扰作用,传递和引发意义及象征,使建筑富有生命及力量。作为艺术,建筑装具有一定的感性,且具有理性的结构特征,在建筑装饰中,只有当形式与结构融为一体时,装饰才能达到感性和理性的双重特征。功能型的装饰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来自《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提到的有机装饰,即功能性装饰的重要特征为依靠材料的固有性质来获得美感的效果。

二、象征性装饰的特征和含义

象征性装饰与建筑实体几乎没有关系,在建筑装饰中具有纯粹的象征,一切的艺术都具有象征性的共性,在建筑中,建筑本身就是一门象征艺术,而象征则使得建筑的生命力得到体现。建筑的历史,文化,社会,本源等多方面的内容可以通过象征来理解。象征性在建筑中可以独立的存在,也可以独立于功能性的装饰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系统。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所提的附加装饰的概念相同,所谓的象征性装饰是为了增加建筑的美感而进行的修饰,它不注重功能性和结构化的表达,而是强调象征性意义和视觉效果的表达。功能性装饰与象征性装饰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有结构决定的,与装饰对象密切关联;而后者与装饰对象的本身没有关系,是外加的。脱离了结构的现代主义建筑的表皮,就是一种象征性的装饰。

三、象征性装饰与功能性装饰的关系

(一)辩证统一的关系。象征性装饰和功能性装饰之间并不是相对立的二元体,他们之间相互依存,且存在互通共存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功能能的装饰也表达了一定的象征意义。就好比建筑的形式与功能使不可能一分为二,装饰的功能性和象征性也是不可能完全分开的,严格来说,是不存在绝对的功能性建筑,同样无功能性建筑也是不存在的。形式本身具有自律自觉的独立审美的特征,具有自己的构成规律及法则,功能性极强的建筑也是如此。

从建筑本体出发,现代主义大师格罗皮乌斯阐释了现代主义建筑的意义和功能的内在关系,他认为:“合成的担忧不是不可分割的艺术作品,其中在纪念性与装饰性的成分之间的旧界限将永远消失。”。建筑重要的功能因素及形式因素为结构,在基于合理的结构形式之上才能进行装饰的形式创造。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玻璃,混凝土,钢等新型材料也随之产生,无论是传统的材料还是新材料都可以使其空间,功能与结构力学之美完美的结合。作为建筑的本体要素之一,结构是由一系列的构件和材料组成,并且通过利用它们的组成技术,原理和形式使得建筑呈现出美的形式。

(二)象征性装饰和功能性装饰的区别。在很大程度上象征性装饰和功能性装饰是有结构与装饰的关系决定的。罗伯特。克尔,作为英国建筑协会创始人之一,他认为:“好的建筑是真的建筑意匠,坏的建筑是假的建筑意匠。”。所谓意匠主要包括:装饰结构化,结构装饰化,建造的结构,装饰的结构四个方面。这就显示出装饰主要有结构决定,是结构性的。装饰结构化和结构装饰化是功能请装饰的特征,建造的装饰和装饰的结构是象征性装饰额主要特征。

①功能性装饰的装饰结构化和结构装饰化。对结构本身进行修饰,艺术化处理和美化使得结构功能和形式美感合二为一实际就是结构装饰。建造的结构构件包括承重墙,屋顶,楼板,柱,梁等受力结构。对于非承重墙,管道设备,女儿墙,檐口,楼梯,门窗等结构,虽然有一定的遮蔽,分隔的相关技术功能,但这一类装饰不在结构装饰的范围内。结构的装饰同时具有人工的属性特征和自然的属性特征。自然属性特征是指在进行装饰时充分利用材料本身所固有的属性特征,如材料的肌理和质感等表现。而人工属性特征是指在装饰过程中的各种手段和手法。如在建筑木上进行雕刻等。

装饰融合在结构中成为整体的组成部分时,就产生了具有可塑性和雕塑感的装饰结构化建筑,又可以称作“表现主义建筑”、“有机建筑”。这种情形下,建筑的体形和装饰不易分开,也可以说装饰已经异化成为建筑的体形了,而体形也被异化成为装饰。

在建筑装饰中,装饰结构化具有以下特点:A、装饰对建筑物进行服务,对具有支撑性的结构进行服务。B、装饰具有象征意义,并且其象征符号存在于结构上,并且由结构、空间及方案决定其象征的功能。C、建筑具有较为丰富的靠你关键,和较强的感染力及流动性,其立面或者平面都具有象征意义。D、这种建筑被文丘里称作“鸭子”,其与因具有附加装饰而称作“装饰化棚屋”的建筑相互对立。同时,它们又常常同时出现在一栋建筑中。

②象征性装饰的建造的装饰与装饰的结构。装饰的结构是指将与建筑结构相仿的结构逻辑利用建筑装饰企图创造出来。通过模仿建筑结构装饰,使装饰的结构充满结构的象征意义。在装饰的结构中,创造出一些实际上不存在的结构被约翰。罗斯金认为是一种欺骗行为,应受到社会的谴责。他认为建筑并不是非要发展其结构不可,对于其所隐藏的结构感到抱怨,这就好比人将自身骨骼隐藏在体内一样。建筑中的一些结构虽被隐藏起来,但是具有慧眼的人依旧可以将其一览无余。而倘若结构使用的是木质材料而非石质材料,但经过粉刷后看起来和其他部分没有什么区别,那么这就属于欺骗,是不能被原谅的。

通过建造附加的装饰体叫做建造的装饰,它表达某种象征的意义,其在建筑中没有一丝结构作用,其装饰纯粹是为了装饰或者象征意义。在文丘里的“装饰化棚屋”的理论中,在内在空间和建筑表皮之间存在的逻辑并不相同,在进行建筑表皮的过程中可以忽略其建筑的内在结构,属于建造的装饰。而对于罗斯金所说的伪装了真实材料产生的欺骗行为,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如罗斯金所说的材料上的伪装,即表面欺骗。我国的许多仿古建筑,为了保证建筑的实用性和坚固性,所采用的基本为现代材料,而在建筑表面涂抹上木质的色彩,这就属于伪装行为。而另一种情况则是拒绝对其表面进行伪装,这类装饰的理论来自戈特弗里德。森佩尔的“面饰理论原则”。森佩尔认为表面的覆层才是建筑的本质,而不是在内部起支撑作用的结构。这层织物遮蔽了结构,而不是再现了结构。并但是这层织物在遮蔽内部结构的同时拒绝对其进行伪装。因此,这种饰面并不是欺骗而是对建筑内真实进行揭示。

四、结束语

从总体上来说,根据不同的表现形式可将建筑装饰分为三类:一是功能性装饰,这种装饰没有附加。其实际功能信息与其外形密不可分。也可以说外形是受功能结构的规定而产生。二是象征性和功能性装饰的结合,如刻有图画的石柱。三是象征性装饰,这种装饰大多为附加上去的,其与结构功能没有关系,通常其隐喻和象征的作用,是象征性的装饰。

参考文献:

[1]薛颖.建筑装饰的类别——功能性装饰和象征性装饰[J].华中建筑,2010,10:17-19.

[2]薛颖.近代岭南建筑装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3]李伟凤.藏传佛寺建筑装饰的色彩研究——以西安地区广仁寺为例[A].中国流行色协会.纪念中国流行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中国流行色协会:,2012:5.

建筑功能材料论文篇13

近年来,我国处于建筑业迅速发展时期,大力推进建筑节能也已处于非常紧迫的关键时刻。生态节能建筑也必会得到很好的的推广。因此,应该首先从建筑设计入手,根据不同的地域开展不同的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并将其运用到今后的建筑设计中去,使建筑节能技术与建筑充分的结合起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节能建筑。

1生态建筑的概念及其发展的意义

所谓生态建筑即用生态学的理论指导建筑设计。将建筑看作是一个有生命的机体,让其自身形成一个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良性循环体系,通过设计、组合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舞台因素,使物质能源在这个体系内部语序的循环利用,获得一种高效、低耗、少废、少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发展建筑节能可以缓解能源的紧张局面;建筑节能是减轻大气污染的需要,建筑采暖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酸雨、粉尘等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存环境,提倡建筑节能,将有效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发展生态节能建筑是城市建筑的发展趋势。

2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首先要注意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和协作,使人的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取得同等的地位,面对自然要抱以谦逊的姿态而不是去征服自然的心态。

第二,要善于因地制宜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和高效的利用自然资源。地球上71%的面积被海洋所覆盖,平均深度约为350米,如此广阔的生存空间,将为人类的迁居提供极好的场所。在未来我们可以加固小岛建造岛国,也可以建造漂浮在海面上的城市,当遇到龙卷风这样的灾难性天气时整个城市可以像潜水艇一样封闭起来沉入海底,高效的利用空间体系。

第三,减少人工层次,注重自然环境设计。保证“整体优先”和“生态优先”原则,重视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和规律,设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结合。

第四,要注重生态建筑的地方性。要根据所在地的地域气候特征、地理因素、地方文化与风俗、建筑机理特征、有利于环境持续性的各种能源分布来作区域规划、城市建设或单体建筑设计。

最后,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弹性,以包容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

3生态建筑材料的特性

一是满足建筑物的力学性能,使用功能及耐久性的要求;

二是对自然环境具有亲和性,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节省资源和能源,不产生或不排放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有害物质,减轻对地球和生态系统的背负,实现非再生性资源的可循环使用;

三是能够为人类构筑温馨、舒适、健康、便捷的生存环境。

4 新型建筑材料的运用

生态节能建筑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质能提供主要能源。并采用一些新型材料。在未来的城市建筑中不再使用当前技术下利用率不高非可再生的能源,而是采用无污染,环保的可再生资源,利用集热板收集太阳能,风车收集风能,桶车收集水能等等。利用土壤或地下水提供的地热资源以后也将会仅次于太阳,成为非常重要的可再生资源。

新型材料中,具有隔热的特性的透明热阻材料组合墙可以用来做地底建筑的建筑材料,也可以设计将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低辐射玻璃、电敏感玻璃、调光玻璃、电磁波屏蔽玻璃等组合成复合的构造形式,达到生态建筑的保温和采光要求。还有太阳能光电材料等这些都是在未来生态节能建筑中不可或缺的材料。

4.1 新型节能建材

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陶瓷材料、新型化学建材、装饰装修材料以及各种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等。

发展资源节约型建材、能源节约型建材、多功能型建材,成为了未来建筑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和趋势

4.2 加气混凝土砖

加气混凝土是一种轻质多孔的新型建筑材料,它具有重量轻、保温隔热性能好、强度高、抗震性能好、隔音性能好、耐高温等优点。

从结构可知,加气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像面包一样,均匀地分布着大量的封闭气孔,因此具有一般建筑材料所不具有的吸音性能。

由于加气混凝土砌块重量只相当于粘土砖和灰砂砖的1/3、普通混凝土的1/5,大大减轻了建筑体的自重,从而提高建了筑物的抗震性能。

4.3 岩棉

岩棉(矿物棉)是一种来自天然矿物、无毒无害的绿色产品。其防火性能好、耐久性好,能够做到与结构寿命同步。用钢丝网和锚固件将岩棉板固定在基层墙体上,其配套使用的聚苯颗粒浆料能提高岩棉板面层的强度,可解决高层建筑防火的要求,高层建筑的保温隔热层应具有更好的抗火灾功能,并应具有在火灾情况下防止火灾蔓延和防止释放烟尘或有毒气体的特性。

5 生态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

生态建筑材料将会充分利用工业废渣及低造价建材,并将依建筑物功能要求生产建筑材料。因而建筑材料必将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要求来生产。这些功能包括保温、隔热、隔音、防火、防雨、防潮、轻质、抗震、充分利用太阳能、无毒等。

未来的城市发展对建筑材料的要求将会更加严格,特别是海上城市和空中城市,建材制品在21世纪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用两种以上材料组合生产高性能的复合材料制品。用复合材料生产高性能建筑用制品,这将依然是未来建筑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这种高性能建筑用制品将使得建筑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5.1 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新型建材,提高建材的性能或功能,尤其是它在抗菌材料和光触媒净化材料等环保保健型建材、防紫外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阻燃材料、高性能建筑结构材料、其它特种装饰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已露出端倪。

纳米技术的基础是纳米材料,其中比较成熟、产业化和商品化程度较高的是纳米粒子和一些传统材料复合(杂化)而成的纳米材料。纳米碳管(Carbon Nanotube)--呈圆柱状排列的碳分子组合,被证明是当今世界上最坚硬的材料。新型建筑材料除其基本物理性能大大增强以外,将会更智能,更环保,与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更亲和,建筑真正的有机时代即将到来!

5.2 混凝土材料中的纳米技术

随着社会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基础建设的广泛开展,水泥混凝土作为一种传统的建材,其产量和用量都在不断地增加,高性能混凝土已成为水泥基复合材料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同时,许多特殊领域要求水泥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如希望其具有吸声、防冻、高强且高韧性等功能。纳米材料由于具有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表面及界面效应等优异特性,因而能够在结构或功能上赋予其所添加体系许多不同于传统材料的性能。利用纳米技术开发新型的混凝土可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施工性能和耐久性能。

5.3 纳米涂料的发展

近年来,人类开始探索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在建材中的发展及应用工作。

纳米复合涂料就是将纳米粉体用于涂料中所得到的一类具有耐老化、抗辐射、剥离强度高或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的涂料。在建材(特别是建筑涂料)方面的应用已经显示出了它的独特魅力。

纳米无机涂料,可解决混凝土的表面腐蚀、老化及渗水等问题。这种涂料在混凝土或水泥浆表面形成玻璃态或离子化胶态,注入到微裂和孔隙之中与水泥反应形成新的硅酸盐复合体,不仅可以提高2-3倍的弯曲强度,又可起到防水作用。

未来建筑材料的发展无疑将会彻底改变建筑的未来。

6 结论

随着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迈进,随着机器文明想生态文明的转变,可持续发展将成为21世纪的主旋律。生态建筑理论的发展将导致建筑科学技术内容的不断丰富与建筑艺术创造的相应发展,并将推动整个建筑学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吉平,张艾飞.建筑材料与纳米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04出版.

[2]王 政.纳米技术与建筑材料工业[J].建材工业信息,2001年 第05期.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