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实用13篇

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
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篇1

2.1课程结构与内容

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历史相对比较短,目前各院校没有统一的课程结构模式和课程内容,多数是沿用临床医学专业模式[3]。目前,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科学学位主要是学科式的课程体系,多数院校由三大模块组成:公共必修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如哈尔滨医科大学科学学位课程设置的公共必修课有自然辩证法与科学社会主义、学术交流与科研写作等;专业课则根据研究生专业方向选择;选修课有护理教育学、卫生政策学、护理研究方法论等。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启动晚,其课程结构和科学学位类似,如南方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中,除公共必修课外,还有专业基础课,如护理理论、高级健康评估、病理生理学等;还有专业及选修课,包括护理教育和护理管理理论与实践、老年护理与实践、高级护理实践等。可见,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课程模块类似,并且公共必修课多为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英语等,但是专业课和选修课侧重点不同,科学学位课程内容侧重理论研究,注重理论知识学习;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侧重临床实践知识的学习和临床技能的培养,尤其注重临床专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2.2课程实施

国内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公共课多数是与医学其他专业一起上课,采取大班集中授课,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穿插课堂提问和讨论环节。第二军医大学则比较提倡研究型学习,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主张开放性教学,实行教授负责制,授课形式多采用小班上课,教学方法多采用PBL、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4]。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侧重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5]。李亚洁[6]指出,研究生临床教学可采用自主学习法、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法、项目作业法、专题讲座法、录像教学、计算机模拟教学等。北京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教学采用多种灵活方式,如角色扮演、病例汇报、读书报告、分组讨论等。可见,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实施形式比较灵活,学生自主性比较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指导作用的特点,即以“导”、“研”为主的教与学。

2.3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保证护理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护理专业尚未建立专门的研究生课程评价机构和评价体系,其质量评估主要是由教育部或卫生部统一负责,与医学教育评估一并进行,且与医学教育评估执行同一评估标准和方法。

3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3.1课程设置不能体现培养目标

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要体现培养目标中要求的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应具备的能力及特点。秦永杰等[7]经调查访谈指出:研究生课程设置不合理,不能体现专业培养目标,并且国内虽然规定了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的培养目标,但只是笼统地要求具备护理教育、管理、科研和临床护理方面的能力,没有进一步量化和标准化,整体还是缺乏统一性、专业性[8]。为此,国内许多学者对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进行了研究。2012年张文文等[9]应用Delphi法对33名专家进行调查,得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主要培养临床高级实践者,应具备人际沟通能力、临床综合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自我管理学习能力等,这与2011年王泽玮[10]、孙宏玉[11]等人的研究结果类似。美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比较明确具体,主要是培养临床专业型人才。据美国护理大学联盟最新公布的《TheEssentialsofMaster’sEducationinNursing》中指出,护理学硕士研究生除了要具备所有医务人员应有的五大核心能力外,还要具备九大知识和技能:具备从自然学科到人文学科的实践背景、组织领导能力、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促进学术成果应用于实践、掌握信息学与卫生保健技术、参与健康政策的制订并倡导其实施、能够进行跨学科合作、能进行临床预防以促进人群健康和具备硕士研究生水平的护理实践[12]。借鉴美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经验,国内的研究生教育可尝试构建以角色为基础,以核心能力为主的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从品德、知识和素质3个结构上分别制订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不仅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维度,还要重视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并明确指出要具备的各项能力。

3.2课程资源匮乏

研究生教育具有高层次性、专业性、探究性和创新性的本质特征[13],汪健等[14]指出:国内部分院校护理学研究生课程种类比较少,学生选择的余地小,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与本科阶段差别不明显,有的课程内容几乎和本科阶段的内容相差无几,课程内容相对落后,缺乏反映学科最新进展的知识和信息。国内学者李芳芳等[15]对上海3所院校在校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进行了专业课程资源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对专业课程数量和课程满意度均较低。

3.3课程设置不能体现专业特色

研究生专业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科知识体系的构成[16],而课程内容是依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设置的。但是国内多数护理院校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是相似或近乎相同的[5]。李春玉[17]指出:研究生专业必修课设置对于护理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没有侧重,课程设置没有支持各研究方向,也没有设置相应的课程群。李芳芳等[15]调查指出:各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均提出了要设置与自身研究方向相符的专业课程的需求。护理学科的发展以及专业学位的增设,要求细化专业方向,构建匹配的课程体系。因此,专业方向的设置势必要逐步规范完善,课程设置内容不仅要凸显护理专业特色,还要体现专业方向的不同。

3.4课程设置不能反映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培养模式的不同

课程设置应该围绕教育的哲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角色胜任力为根本进行设置[18],反映护理学专业的特色和标准及社会的需要和期望[19]。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培养模式各有特点,但是他们的培养都是以达到某种专科能力为目标[20]。胡翠环等[5]指出:国内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缺乏统一的课程设置标准,目前各高校课程设置不尽相同,但却有一个共性:不管是科学学位还是专业学位护理学硕士教育的课程设置基本相同。对此,国内专家学者展开了大量研究。2012年,谭静等[21]分析了国内外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的发展现状,提出以核心能力与知识要求为指引,以临床实践为导向,按模块化构建课程体系。其中,专业课程模块开设专科疾病与护理学课程,根据专科特点安排培训内容,突出专科护理技术和专科症状管理。

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篇2

2、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篇3

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最直观的体现是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可以说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和体现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它既可以使研究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进一步融会贯通、理论体系得以完善,又可以指导实践、科研。建立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机制,在研究生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论文选题的原则

(一)研究目的原则

根据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目的,可以分为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三类。“描述性研究目的是系统地了解某一科学现象的状况及发展过程,通过对其科学发展现状的准确、全面描述,解答是什么的问题。解释性研究则试图对科学发展现象做出普遍因果解释,以解答为什么的问题。探索性研究是对某一课题或某一现象进行初步了解,既可以作为一项独立研究,又可以为进一步周密深入研究做准备。”[1]

(二)兴趣与知识构架原则

研究生选题应以所学学科专业来确定研究方向,并且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知识构架来选题。选题应该基本符合研究生自身的研究兴趣,并与自己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研究经验相适应。研究者要考量自己的知识积累、专业素养和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确认自己确实能够通过努力解决有关问题。

(三)选题忌“大”原则

论文选题有大小,大到可以囊括一门学科,小到仅仅解决某个具体问题。一般来说,论文选题不宜过大。选题过大,容易使文章空话连篇、言之无物,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学位论文。一般更倾向于“小题大做”,忌讳“大题小做”。往往小题目却可以写出大文章,而大题目容易空泛,文章没有价值。

(四)价值性原则

选题的内容及范围能使论文研究有助于解决一定学术问题或某一现实问题,学位论文的价值主要体现为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一是应用性选题必须注意时效性,一般不能选已经有些“落后”的选题,更不能选已经过时的选题。二是论文选题要着眼于理论和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应根据学科发展趋势选择在学科领域中具有理论性、新颖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选题以及在理论和实践上更加迫切、社会影响更大(表现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较大)的选题。必须强调的是,纯粹技术性的、实用性的课题,不适于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

(五)专业匹配原则

首先,选题要明确专业定位,一般应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吻合,跨专业选题是特殊情况,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其次,研究生与自己导师的研究方向一般都是一致的,导师在该方向领域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和相应的成果,所以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可以争取导师在学术和经费上的支持。

二、论文开题及过程监控

论文选题是论文工作的关键,而开题报告则又是保证论文进度、质量的重要前提。开题报告撰写及内容应在研究生查阅有关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撰写,并交由自己的导师进行审订。研究生所在院系以相关导师组为基础,组织开题报告专家组,并邀请有关学科、专业的专家参加,一般不少于五人。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确定报告时间,研究生进行报告及论证,由各位专家对开题报告提出批评和修改意见。

对硕士生学位论文进行前期监控,保证论文的进度,主要通过中期检查实现。专家可依据研究生的汇报情况对研究生的论文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对论文工作中存在较严重的问题,诸如进度问题、遇到困难等,应做出适当调整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能正常进行和按时完成。硕士生学位论文初稿完成后,就进入导师修订和评审阶段,导师评审结束之后再由其他机构及专家对已完成的学位论文进行评审。这是学位论文进入答辩之前保证论文质量最重要的两个环节。

(一)导师评审与修订

论文初稿完成后,首先应由导师进行修订与评审。导师要对学生论文在框架、主题、论文的逻辑结构及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审核,如有问题,需要提出相关修订意见,并交由学生进一步修改。

(二)其他专家评审

为了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提高论文质量监控力度,应设置其他专家评审制度,即组织校外专家或其他非导师专家进行u审。其他专家或外审单位专家评审一般采用双盲审制度,即评审人和被评审人双向匿名的评审制度。论文双盲审正是为提高学位论文监控力度而采取的举措,通过盲审机制,学校和学科希望获得同行专家客观、公正的学位论文评价,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以保障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

三、论文答辩质量评价

(一)建立预答辩制度

预答辩就是在学位论文成型之后正式答辩之前,以导师组成员为主,组成预答辩组,评议申请参加正式答辩的学位论文是否合格的一种答辩制度。采取预答辩方式可以在正式答辩之前,对学位论文进行一次集体诊断,从论文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审查,对于有问题的学位论文应要求强制修改,直至合格方可进行正式答辩。

(二)明确答辩程序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答辩程序应严格、规范、严谨,并且要组建符合规定的答辩委员会。正常的答辩程序不仅要对研究生的答辩资格、研究生所写的学位论文定稿是否符合要求进行审核,还应注重答辩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

(三)建立答辩评分体系

为了使学位论文答辩的评分过程更加合理、科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表决票的评定结果改为打分制。分项目、分指标对论文写作水平及答辩水平的各要素进行量化评价,并且重视优秀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审工作,并依据有关规定加大奖励力度。

四、加强研究生导师的指导作用

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培养和学位论文指导负有特别重大的责任,所以,必须充分发挥导师对学生论文的指导作用。从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到撰写的整个过程,导师都要全程认真参与指导并把关。指导教师需及时把控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及进度,确保学位论文选题、框架、内容、学术观点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合理性,确保论文水平和实际应用价值。其操作要求是在论文工作的全过程中,研究生必须定期向导师报告进度,导师则应帮助答疑并帮助解决论文创作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研究生,导师应该给予特别指导和帮助。

五、建立事后抽检制度

在学位论文评审方面要建立学校的事后抽检制度。研究生处组织研究生教学督导组及其他相关专家,组成抽检小组。在学位论文答辩之后,在全校各专业范围内,抽取一定数量的学位论文进行再审查。如果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论文,除追究相关教学单位组织责任和相关专家的评审责任外,主要处罚相关导师。比如,限制或取消相关导师下一年的招生权。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每年都会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抽检,根据抽检结果学校应出台相应的处理办法。这一抽检制度已经正式运行,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及监控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六、硕士研究生论文质量评价指标分析

(一)论文质量评价的一级指标

将影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因素大体分解为四个主要因素,即选题、论文水平、写作能力和答辩能力。这四个因素可以构成论文质量评价的一级指标。

1.选题,权重可为10%。选题是研究生进行论文工作的开端,是影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为了引起研究生对选题的重视,应该将论文选题作为一个单独的指标来评价。

2.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水平,权重可为60%。论文水平的影响因素可分为论文的理论基础、数据处理及分析论证、论文的学术水平、应用前景及经济和社会效益等。论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为是否有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科学的数据处理方法、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良好的应用前景及经济和社会效益。

3.作者的写作能力,权重可为15%。首先要考查论文的整体构架是否合理,论文论证的逻辑结构是否清晰,是不是能够做到主题明确、推理严密、论证有力。另外,文字表达、条理层次、图表、论文的格式等因素都构成写作能力高低的标准。

4.作者的答辩能力,权重可为15%。答辩能力可分为“概括与表述能力”和“理解与回答问题”的能力。概括与表达能力就是指作者能否在规定的答辩时间内,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地阐述论文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的能力。理解与回答问题的能力是指研究生准确理解和分析答辩委员所提出问题并能准确回答的能力。

(二)论文质量评价的二级指标

1.“论文选题”一级指标下可考虑划分两个二级指标:一是选题大小适当、新颖、针对性强;二是选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论文水平”一级指标下可考虑划分五个二级指标。(1)文献综述。论文能够掌握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全面、归纳到位。(2)论文的理论基础。论文能够体现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与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研究生能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独立的研究能力。(3)论文的难度与工作量。表现为研究的复杂程度、研究的规模、内容的饱满度等。(4)应用前景及经济和社会效益。(5)突破与创新。研究者在研究内容、方法、视角等方面有一定的创新。

3.“写作能力”一级指标下可考虑划分两个二级指标。(1)整体构架与逻辑结构。结构严谨、推理严密、论证有力等。(2)语言组织。语言流畅、表达准确、格式规范等。

4.“答辩能力”一级指标下可考虑划分两个二级指标。(1)概括与表述能力。(2)理解和回答题的能力。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是将学位论文从选题、设计、写作、评审到答辩的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严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机评价整体。对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价把关,就是做到了将研究生培养质量水平的“质检”工作前移,解决了以往评价学位论文水平只是单纯的“验收”工作,重点强调了“监理”职责。

参考文献:

[1]周毅.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及方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0):34-41.

[2]吴宏翔,顾云深.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2):22-26.

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篇4

中物院研究生开题报告内容包括3个大的方面:立论依据、研究方案和主要参考文献。立论依据包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和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本项目的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预期的研究进度。其它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研究生开题报告,因学科不同,格式有所区别,但主要内容和关注点,却大同小意。结合核能科学与工程硕士生近年的实际情况,对开题报告看法如下。

按照东北林业大学史济彦老师的观点,从课题选择到论题选择体现了选题的整个过程,由4个部分组成,其总步骤是:课题选择课题综述论题选择开题报告。因此,文献调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会相当程度地影响开题报告的质量,在开题报告中反映出来。对没有太多实际经历、在相关知识方面积累较少的研究生,要作好论文研究,必须首先做好文献调研。虽然受到该领域科技发展状况、具体实验室条件、指导老师等因素限制,但为了获得一个好的学位论文选题,充分掌握文献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基础,值得学生付出艰苦努力。

2、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多种多样,对硕士研究生,尤其是应届本科毕业研究生,不宜选择难度太大的问题做毕业论文,因为硕士研究生尚处于科研培养初期,且时间有限;但是,在整个毕业论文过程中,需要建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体思路。如何开拓新研究领域可以是问题,如何解决分歧可以是问题,如何提高部分技术指标也可以形成问题。

没有能够较好地发现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对问题的研究就谈不上深入,这与研究生培养要求是不相符合的。其表现形式之一是研究内容扩张,以数量掩盖质量不足,列举了许多难度不大的内容,而需要经过努力,克服困难才能够完成的却讲得较少。特别是有多年工作经历的硕士研究生,受完成工作任务观念的影响,容易提出过大的研究范围,在开题报告中需要纠正。

文献深入调研后,研究生对研究领域的存在问题、解决方法等会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对学位论文选题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因没有实际的科研经验,对复杂的现实情况了解不够,要同时兼顾现实性与研究价值,需要在导师指导下,确定学位论文选题。这一具体如何选题的过程对培养研究生是重要的。反映在开题报告中,学位论文选题不仅要有较大意义,而且具有可行性。科研条件良好的单位,为研究生提供的选择范围更宽,学位论文选题若能够结合研究生的特长与兴趣,促进研究深度,则是更好。

一般开题报告都要求明确学位论文研究目标,但我们认为,研究目标不宜过分注重,规定得太具体和死板。其原因是,即使条件一定,目标是偏高还是偏低,往往难于准确判断。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未知因素,各个实验室条件不同,具体研究时条件不同,评价研究工作的水平是复杂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目的是开展研究工作,培养研究能力,而不同于完成规定任务。研究目标与其理解为衡量指标,不如理解为努力方向,问题的解决程度。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目标体现了研究工作的价值特征。

确定合适的研究内容,对硕士研究生培养具有直接作用。研究内容中各种各样的单元技术让学生实际地掌握,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课程学习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一边用一边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掌握,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重复能力,为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开题报告中研究内容、技术方法应是具体而翔实的,体现以论文问题为中心,广泛深入地使用相关技术。研究内容体现了学位论文量的特征。

3、技术路线

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篇5

目前,我校渔业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经费来源单一,研究生教育经费比较紧张,为使这一状况得到改善,学校准备从完善研究生教育保障体系入手,实施以下改革措施:

(1)加大科研经费和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研究生培养的力度。

(2)多渠道筹措资金。利用校友、科研合作、产学研合作为平台,吸引校友、行业企业通过教育捐助和设立奖助学金对我校研究生教育经费提供支持。

(3)建立研究生培养导师承担机制。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使学科、导师之间就创造研究生培养条件、提高培养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展开竞争,提高研究生教育资源的利用。学校通过调节招生指标,对科研课题及经费充足,培养条件好,培养质量、管理水平高的学科、导师实施招生,研究生分配名额倾斜,但倾斜增加的研究生培养经费由导师承担。

(4)开拓与用人单位产学研办学的渠道,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模式,由用人单位承担研究生培养的集中实践环节和做毕业论文所产生的费用。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3.1任课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教学在农业推广硕士专业的培养过程中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农业推广(渔业领域)硕士绝大多数为具有工作实践经验,学员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而我国农业推广硕士教育起步比较晚,在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仍需要不断的探索,因此,选用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且具备良好师德的骨干教师来担任任课老师尤为重要。根据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关于课程设置的要求,我校每年都会选拔具有丰富农业推广理论和经验、实践能力较强的优秀教师来担任授课任务。与此同时,学校还非常重视对农业推广师资队伍的综合培训工作,每年都会选派教师参加相关的教育研讨班和师资培训班,着力打造一支具有良好教育理念、专业实践、师德师风的教师队伍,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渔业领域研究生培养工作。

3.2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导师队伍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也是研究生管理的关键力量。要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科技创新、责任心强、师德高尚、有能力跟踪学术前沿的导师队伍,渔业领域专业型硕士相对于学术型硕士更加注重实践应用,为了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学校非常注重导师队伍的建设。通过积极引进人才、支持在职教师进修、加强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进行学科梯队建设。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校内外双师制。学校既注重扩大导师数量,又非常重视提升导师的专业综合能力和素质。首先,实施导师遴选条件改革;其次,建立导师学习和学术交流制度。一方面,通过导师指导小组参与研究生的指导工作,发挥老导师的传、帮、带作用,对新导师进行培养;另一方面,对新导师就导师职责、研究生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培训。同时,鼓励并组织导师参加国内外实践教学培训活动,促进导师业务能力提高,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从而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充足的师资力量为保证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严格规范质量管理

4.1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和规范学习要求

课程学习是渔业领域硕士培养的重要环节。课程设置既要使研究生掌握更多的农业推广理论、专业知识,还要使学生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国内各培养单位普遍存在农业推广硕士课程的课时少、缺乏专门教材的现状,我校教师在授课时充分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课程设置需求,着重加大实践应用方面的课程量,增加案例教学研讨的比重,在保证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在校学习时间的基本要求外,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灵活安排教学计划。为充分保证授课质量,建立和实施严格的考勤制度。除了要求授课教师在授课期间加强考勤外,还会派专人定期进行课前和课后的考勤。

4.2加强课程考核及考风建设

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使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够积极认真地学习课程知识,学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全部课程进行了严格规范的考核。课程考核以闭卷考试或撰写专题报告的方式进行,只有通过考核才能取得该门课程学分。借鉴学术型研究生考风建设的经验,学校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日常的考勤记录,确定学生考试资格。每次均由研究生学院统一安排考试时间和考场,在校内抽调责任心强的教职工任监考、巡考人员。严格的考勤制度、规范的考试安排不仅端正了研究生的学习态度,更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5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证明,在农业推广(渔业领域)硕士培养过程中,社会实践活动是推进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举措。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开展实习、实训考察,能使研究生实现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进而提高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帮助和启发研究生完成论文选题和写作工作,也有利于学生将来应用所学的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实践推广活动。学校每学期都安排研究生到校内外实训基地或相关企业进行学习考察,要求授课教师在实习中结合实物授课,进行案例教学。在学习考察过程中,学校还聘请具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教学,使研究生们能与这些专家进行积极的交流互动和探讨。此外,学校还定期聘请校内外渔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做专场讲座,以拓宽学生们的专业视野。近年来,我校先后在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有限公司、大连金砣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大连汇新钛装备有限公司等单位设立了研究生实训基地(或研究生工作站),为渔业领域的研究生的实习实践提供了场所。

6规范学位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对学位论文质量、研究成果水平至关重要。学校要求渔业领域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应取自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我校从单纯的研究类论文过渡到研究类、调研报告类、规划与设计类、研发类和总结类这五种类型的选题。要求选题应当具有与学术型硕士学位相近的先进性、技术难度和工作量,科学可行,更强调其社会需要性。选题能充分体现选题人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来解决现代渔业技术推广、渔业资源保护、开发、水产品加工利用等问题的能力。为使研究生做好选题工作,我校实行导师负责制,要求导师和学生应定期进行论文选题研讨,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论文选题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在研究生确立选题方向后,由其导师组织相关专家对学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果研究生学位选题无创新点、重点不突出、研究手段滞后、缺乏社会专业特色,或者研究生不能按时完成论文,研究生学院则要求其限期修改或重新开题,由导师组织专家再次进行检查。

7规范论文评审答辩

7.1学位论文盲审

我校对专业型学位论文实行双盲审制度,着重审核以下内容:

(1)综合运用理论、技术手段和方法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保护、开发和利用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论文研究的工作量大小和技术难度;

(3)论文研究所体现的新技术、新设计、新工艺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4)论文研究(或项目设计)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篇6

当然,不能忽视的写作是对相关文献的引用,对重点内容要详细具体的阐述,对全文的结构也应有整体把握,详略得当,方为上策。

这里,提供研究生︳硕士毕业论文结构范文一则:

一  导论

(一)研究内容概述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二  新闻侵害名誉权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理

(一)证明责任的概念

(二)证明责任分配的学说

(三)新闻侵害名誉权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特殊性分析

三  我国新闻侵害名誉权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现状

(一)新闻侵害名誉权诉讼现状

(二)新闻侵害名誉权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立法现状

(三)新闻侵害名誉权诉讼证明责任分配司法现状

(四)我国新闻侵害名誉权诉讼证明责任分配存在的问题

四  美国新闻诽谤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

(一)美国新闻诽谤诉讼的立法发展

(二)美国新闻诽谤诉讼证明责任分配所涉及的概念

(三)美国新闻诽谤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

五  我国新闻侵害名誉权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建议

(一)以法律要件分类说和利益衡量说确定证明责任分配的原则

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篇7

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不同的是,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增加校外导师的目的主要在于体现教育硕士的实践性特征。校外导师是身处中小学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他们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在中小学教学和教改实践中作出了突出的成绩,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可以使教育硕士研究生迅速提升教学水平,为将来成为优秀中小学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可见,校外导师在研究生实践教学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在遴选校外导师时要慎重考察教师的综合素质。一是师德素质。中小学教师担负着树人的崇高使命,在道德素养方面理应成为社会的楷模,公众的标杆。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显然,道德素养自然成为遴选校外导师的首选标准。二是教学水平。教学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个人的理论素养、禀赋条件、努力程度以及经验积累等因素。在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评价体制下,升学率的高低无疑是人们公认的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尽管人们对这种观点有很多争议,但是客观地说,升学率的确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在遴选校外导师时,不能不考虑这些因素。三是教科研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是优秀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作为校外导师,除了是一位教学能手以外,还应该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方面有比较突出的成就。要善于总结教学经验,深入探讨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勇于进行教学改革。要承担一定规格和数量的教、科研项目,并有一定规格和数量的教、科研成果。

三、加强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性教学管理

加强实践性教学管理,一方面可以保证实践性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另一方面能够防止实践性教学流于形式。

1.严格考勤制度。

制定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性教学考勤制度,对研究生参与实践性教学活动情况进行准确细致的考勤记录,将出勤情况作为评定研究生实践性学习学分和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研究生教育注重理论学习和学术研究,这种培养模式对专业硕士研究生有很大的影响,很多教育硕士研究生轻视实践性教学,把实践性学习活动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事情。通过严格的考勤,可以保证教育硕士研究生有一定的时间参与到实践性学习之中。

2.加强教学检查。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性教学检查包括对教师教学的检查和对研究生学习的检查两个部分。检查的内容主要是:实践性教学大纲、教案、活动记载、教师出勤、教学效果、研究生学习态度、参与情况、学习效果、教学评价、调查报告、学习记录、听课记录、实习记录等。

3.健全教学档案。

要将实践性教学的纸质材料、电子材料、录音录像资料、图片图表、实物教具等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归档。健全的教学档案既方便查阅,又有助于对实践性教学进行总结,积累经验。

四、制定和落实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性教学评价体系

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性教学评价体系涵盖教师实践性教学评价和研究生实践性学习评价两个部分。

1.教师实践性教学效果评价。

如前所述,除了研究生见习、实习等纯实践性教学以外,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学科也要求授课教师在理论传授的同时,增加实践性教学的内容。由于实践性教学主要是通过见习、实习等活动体现的,因此,这里主要讨论研究生见习、实习活动问题。教师在组织研究生开展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制定实践性教学计划和活动方案。完善、周密的计划和活动方案是实现实践性教学理想目标和效果的前提和保证。在制定实践性教学计划和活动方案时,要充分考虑研究生见习和实习的时间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见习和实习指导教师的遴选和配备、经费预算、后勤保障等问题。其次是精心组织和管理。要按照专业方向分组见习和实习,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全程指导。在实习前的模拟授课训练过程中,针对每一位硕士研究生,成立以导师为组长、本专业副教授和讲师参与的指导小组,具体负责指导工作。校内导师要加强与校外导师的联系沟通,明确校外导师在实习指导中的主要责任,提高实习效率。

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篇8

Abstract: Academic papers is the important symbol to measure the master graduate student ability and academic level. Tutor of master graduate student i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uidance of the academic papers. Data through scientific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lin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ademic paper quality of liberal arts academic graduate student and the number of students, teacher guidance. The number when it is 6 is good to improve the academic papers quality of arts master graduate student,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an all-round way.

Keywords: the number of teachers to guide students; the quality of academic paper; relationship

一、引言

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对其掌握的基础知识、写作和科研能力的反映,它是衡量一名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的重要的指标。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快速增大,而其学术论文的质量增幅速度却相对缓慢,甚至有下降的趋势。同时,伴随着研究生数量的剧增,学校准备不足,学校导师数量却没有相应幅度的增加,导致师生比例的失衡。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论文普遍存在抄袭、写作能力不足等问题。如今,各大高校也要求本校硕士生,在校期间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与本人研究方向相关的论文,加强对学术论文的重视。

我国对不同类型、科目的硕士研究生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导师在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时更注重其科研水平的培养,而专业型更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文理科学术型的硕士研究生培养也不同,理工科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是通过实验,更直观、深刻掌握专业知识。而文科学生由于学科自身特点,导师更多地是通过课上指导和少数课下指导,极少数学生可以参加导师课题研究中。所以,对于文科类学术型学生而言,导师对硕士生专业理论性的指导、前沿性知识的指导,以及学术论文的选题和写作能力等诸多方面指导有着重要的影响。

文章研究对象为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论文质量,以及其导师指导学生人数。导师对其学术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但文章从导师指导的学生人数这一因素分析其与学生学术论文质量的关系。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的质量与导师指导学生人数的关系如何?本文在收集整理Q大学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定量统计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为我们提高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论文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样本

为了能准确反应导师指导学生人数与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质量的关系,文章选取了Q大学文科类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二、三年级的50位学生作为样本,问卷调查包括考察学生学术的情况(的篇数、的途径、的期刊层次)、导师的影响(包括导师指导频率、指导学生人数、导师对于阅读的要求)等内容。文章在导师影响中提取出导师指导学生人数这一因素,分析学术论文质量与导师指导学生数的关系。

(二)分析方法

本文采用分析方法主要是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21.0来进行计算。

三、研究过程及结果

(一)研究过程

如何确定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质量的衡量指标,学者们对此的看法不一,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察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的质量:的数量、的期刊层次、的途径。同时,文章考虑三个因素是否可以用一个因素代替?因为用一个因素替代就能更清晰地表示出导师指导学生数与学术论文质量间的关系。所以,文章首先对衡量学术论文质量的三个指标进行分析,之后在确定导师指导学生人数与学术论文质量间的线性关系。

1.对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的研究

本文从三个因素衡量学生学术论文质量:的数量、的期刊层次、的途径。

(1)检验数据的相关性

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sig值均为零,就代表各个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即衡量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质量的三个因素间存在相关性。

(2)检验数据的可行性

Kmo和Bartlett检验是用来比较变量间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大小,主要用来检验数据是否适合因子分析。Kmo越接近1,意味着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越强,越适合于作因子分析,Kmo越接近0,则意味着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越弱,越不适合作因子分析。

表2

如表2所示,Kmo=0.761>0.7,Bartlett球度检验具有高度的显著性,说明所检验的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3)方差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大于1的特征值有1个,对应的积累贡献率为87.252%。最终确定因子为的数量。

至此,我们已经提取出能87.25%的代表三个成份的主要成份,即学生的数量。

2.导师指导学生人数与学生的数量的关系研究

表3

导师指导学生人数与学生的数量存在怎样的关系,利用回归分析得出结论。

(1)选择菜单中“分析―回归―线性”,从左侧源变量窗口中选择“导师指导人数”作为自变量进入自变量窗口。在选择“数量”作为因变量进入因变量窗口。

(2)单击“统计量”,选择Durbin-Watson(U)、估计、模拟拟合度选项。

(3)单击“绘制”,将左侧源变量窗口中ZPRED进入X窗口,将ZRESID进入Y窗口。选择直方图、正态概率图。

(4)单击“保存”,选择为未标准化、均值、单值。

(5)点击确定。得到如下图标。

表4

表4表明,只有一个自变量“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人数”进入了模型。

表5

表5的内容是回归模型的概要。“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人数”与“的数量”的相关系数R为0.304,模型判定系数R方为0.092,由于R方受到个案的影响较大,根据个案对其进行调整以后的值为调整R方为0.074。Durbin-Waston的值是1.627,说明随机误差项基本上是相互独立的。

表6

表6是对模型的方差分析与F检验的结果。从表中可以看成,F值为4.892,显著性水平为0.032

表7

表7的内容是回归方程的参数及检验结果。由该表可以得出回归方程为:y=2.259-0.367x。

(二)研究结果

经过分析,得出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质量与导师指导人数间存在高度相关,并且可以用线性方程表示为y=2.259-0.367x,从方程中可得出导师指导学生人数为6人时,是合适的。文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年限为3年,那表示每一位导师所带领的每一年级的学生人数最好为2人,有利于导师对学生学术论文的指导,提高学术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英.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与学位论文质量的相关性分析-基于贵州师范大学的实证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6)

[2] 李彩丽.硕士生生源质量与学位论文成绩的相关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9)

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篇9

1.1 1 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做出创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说明,毕业论文题目不是给定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只有在对所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的研究资料等信息进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满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结合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发现问题”均是研究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尽管导师已完成了以上过程,但导师并不能替代研究生,这就是研究生学习、研究的独立性要求。

1.2 2 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2.1 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

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2.2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2.3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 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 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 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 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⑤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⑥ 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2.4 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条件分析

突出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优势。明确协作单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确各自的工作及职责,同时又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导师组,导师组成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要以知识结构的互补为依据。

以上就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之构成要素的撰写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要写好开题报告,除了掌握必要的开题报告的写法之外,笔者认为,思想上一定高度重视,平时要勤动笔,并善于学习借鉴他人开题报告的优点。(选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19.9,原文:“撰写研究生开题报告的技巧与方法”作者:张红)

开题报告写作规范

一、 开题报告的写作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2、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3、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4、研究工作进度;

5、主要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排版要求:

封面为四号宋体,正文为小四号宋体,页边距为左3cm,右2.5cm,上下各2.5cm,标准字间距,标准行间距,页面统一采用a4纸。

三、开题报告的字数要求:

正文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设计策划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1. 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 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 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篇10

4)个案研究5)分析讨论

6)结论

2、论文形式

1)语言

2)论文各部分的顺序

3)引文形式

4)字数要求

5)定义

6)图表

3、排版格式

1)封面

2)格式

三、附录

附录1-开题报告范例

附录2-引文范例

附录3-参考文献范例

附录4-封面范例

前言

我院历届研究生论文写作和答辩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有关论文写作规范的问题,近年来研究生的人数不断增加,这方面的问题更显突出。鉴于此,英语学院决定制定硕士研究生论文格式规范,通过科学、严谨、合理的研究生论文格式,使我院研究生论文写作进一步规范化,符合现行学术主流的要求,提高研究生论文质量和研究生培养的整体水平。

本格式规范参照现行学术论文的规范与要求,主要对论文格式予以规范,对于论文的内容结构略有涉及,但是考虑到各研究方向的不同特点,在这方面不拟过细规定。这方面的知识在相关课程特别是论文写作课程上应有详细介绍。本格式规范包含以下两部分:一、开题报告;二、论文。

一、开题报告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参考文献的规范见附录3)

4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第3部分第2)项“格式”的规定。

5范例

(参见附录1)

二、论文

1论文内容

论文的基本内容应包括:1)引论;2)理论概述;3)研究方法;4)个案研究;5)分析讨论;6)结论;

1)引论

引论可以是开篇的一个独立部分,也可以是论文的第一章,其中应对论文的论题、主旨、理论根据、研究目标、论文纲要等必要内容,做一个清楚明确的说明。

2)理论概述

这一部分是对论文所依据的理论进行的阐述,可涉及主要理论和相关理论,以及就论文所研究的问题,目前理论研究达到的程度。理论概述可以独立成篇,也可包括在引论部分中,可视情况而定;

3)研究方法

和理论概述一样,研究方法也可在引论中加以阐述。除说明研究方法之外,还应说明所采用的方法的适用性、必要性和科学性。

4)个案研究

这一部分应给出研究实例,实例应当是客观的、适用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选择的,并对选择的方法加以说明。

5)分析讨论

分析讨论应当层次清晰,可以针对前述个案,也可在不需要具体实例的情况下,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6)结论

结论可以是论文的最后一章,应在结论中对分析讨论及其结果作扼要的叙述,说明研究的主要发现、其理论和/或实践意义、研究的局限、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等等。

如有必要,以上各项的顺序可调整,也可把某两项合并成一项,但是为清晰起见,章节不应过少。

2论文形式

1)语言

根据有关规定,英语学院的硕士论文一律用英语写作,但应包含一个与英文提要相对应的中文提要。

2)论文各部分的顺序:

(1)提要:中英文对应,中文在前,英文在后;提要文尾应列出论文关键词,不少于三个;提要的篇幅不少于一页。

(2)鸣谢:除向对论文有过具体指导帮助的人员致谢外,还应向论文所使用的各种文献的作者表示感谢。

(3)目录:目录应详细,可分多级标题;为便于查阅,各级标题都应包括在目录内;目录后还可列有图表清单、缩略语清单等(如果有)。

(4)正文:包括以上第1部分“论文内容”所述的各项内容。

(5)注释:可采用尾注,也可采用脚注,二者仅择其一,不必重复。

(6)参考文献:凡论文中所引用、引述、或以其他方式参考过的文献资料均应列于参考文献,应分别列出英文文献和中文文献,英文文献的排列以作者姓氏首字母为序;中文文献的排列以作者姓氏汉语拼音首字母为序。各条顺序为:姓氏、(英文姓氏后面应以逗号隔开)名字、文献名、(如系杂志,此处为杂志名,并注明第几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代。如系翻译、编辑等非原创著作,需在姓名后加括号注明。(参见附录2)

3)引文形式

所有引述如果是原话,一律使用引号(引文自身带有引号的,征引时原文引号用单引号),如果不是原话,可不使用引号,但一律在引述末尾加括号注明作者(英文作者只需注明姓氏)、原文发表年代、所在文献页码,以便与论文末尾的“参考文献”互为参照,明确出处。(参见附录3)

4)字数要求:论文应不少于二万英文词,按本规范要求的字号行距排定后,总篇幅应在六十页左右。

5)定义:如果使用术语和缩略语较多,并且在论文中使用这些词语的某一规定性意义,可先将这些术语和缩略语定义或释义。

6)图表:如需使用图示、表格,可插在正文提及该图表的地方。两个图表以上须编号:如表1、表2……;图1、图2……。如图表过大、过多,且仅用作参考,可作为附录集中置于文尾。

3排版格式

1)封面

封面上的字一律用黑体中文宋体字书写,从上至下依次是:(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论文标题、(3)专业、(4)研究方向、(5)作者、(6)导师、(7)写作时间(指论文写作的起止时间)、(8)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论文标题视字数多寡选择字号,其余字号应不大于三号字(参见附录4)。紧接封面的一页应为封面的对应英文,在格式上除上述第(2)项以外,其余各项可不必完全对应。

2)格式

(1)标题:各级标题一律用黑体字。一级标题居中,二级以下各标题左对齐。

(2)正文:正文左右两边都对齐。

(3)页码:页码一律居中。

(4)字号字体:除封面外,论文应使用英文TimesNewRoman11号字体或其他正楷11号字,不可使用花体字;书名、文献名等作品名称应使用斜体字。注解用9号以下字体。

(5)行距:正文行距1.5倍。

(6)段落格式:

段落格式可分首行左对齐和首行缩进两种:如果采用首行左对齐格式,各段之间空一行;如果采用首行缩进格式,则各段之间不空行。为节省篇幅,建议论文采用首行缩进格式。

凡本文未包括事项,请参照“MLA格式指南及学术出版准则”第 二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__)、“PublicationManual,APA”最新版,以及一般英文论文写作惯例。

附录1-开题报告范例(仅供参考)

ThesisProposal

FunctionandAlicationofDescriptiveTralationStudies

By________________

Date:________________

FunctionandAlicationofDescriptiveTralationStudies

1Introduction

TheintentionofthisstudyistoexplorepoibleadvantagesofDescriptiveTralationStudiesasinitsalicationintralationpracticeandtralationanalysis.

Sinceearly20thcentury,tralationstudiesgraduallybrokeawayfromthemarginalstatuswithinotherrelateddisciplinesandestablisheditselfasanempiricalscience.Fromthenon,schoolsofthoughthavekeptcomingoutandeachclaimsitslegitimacyforexistence.AmongtheseschoolsisDescriptiveTralationStudies(DTS).

DTSaroachestralationfromanempiricalperective.Tralationisviewedtobeasocialactivityhavingsignificantimportanceinthereceivingcultureandforthetargetcommunity.Therefore,tralationisdealtwithbeyondthelinguisticrealizationandlanguagecomparison,andisincorporatedinsocialandculturalcontext.

MyattentionwasfirstdirectedtoDTSbyitspeculiarcharacteristicofoervation,descriptionandexplanation.Thesubjectiswhateverhaeintralationpractice,fromthedeterminationofproectivefunctionoftralationtotheproceoftralator’schoiceofstrategies,braitormingandtherevision,tothefinalproductmakingaearanceinthetargetcommunity.

ThemethodofDTSisbasicallydescriptive.Theprescriptivetendencyandtheproblem-solutionpatternisabandoned.Tralationphenomenaarenoteddown.Withaccumulateddata,someunderlyingtruthsabouttralationwillcomeoutwhichwillprovetobeitructivenotonlyfortheoreticalprobebutalsoforaliedtralationpractice.Iwillalythisdescriptivemethodinthecasestudyofthisthesis.

AconvenienttoolhasbeensetuptoconductDTS.“Norm”isoperativeateverystageofdescriptionandexplanation.Function,proceandproductandtheirrelatiohipaswellareskeletalstructureofwhatcotitutedescriptivestudies.Tralationphenomenaareaccountedforwiththehelpofnorm.

ThecasetakeninthisthesisistheChineseclaicTheDreamofRedMaio.TwoEnglishversiotralatedreectivelybyYangHsien-yiandDavidHawksarecomparedandoervatioaremadeinregardtotheirtralationaroaches.

Inthisregard,myoervatioarelimitedtoseveralaects,Ihopein-depthoervationandexplanationwilldoneinlightofDTS.

2Outline

2.1DevelopmentandmajorconceptsofDTS

InthispartIwilldescribeHolms’basicmapofDTSandtherelatiohipbetweenfunction,proceandproduct.Iwillalsodiscusomeimportantconceptssuchaseudo-tralation,multipletralation,tralationese,normetc.

2.2Methodolgy

IwillinthispartdiscuthemethodologyofDTSbeforeIalythesametothecasestudyinthisthesiswithemphasistobeplacedonsemioticaroachandtheconceptnorm.

2.3DTSincontrasttoothertheories

AcontraststudywillbeconductedherewiththeobjectivetofindthedifferenceofDTSfromothertheoriessuchasequivalencetheoryandtheChineseXinDaYacriteria.Someadvantagewillpoiblybeshowninthisstudy.

2.4Casestudy

Inthispart,tralationofTheDreamofRedMaio(alsotralatedasTheStoryofTheStone)willbeunderinvestigationinlightofDTS.Tralationsamplestobequotedherewillbeselectedatrandom.

2.5Conclusion

BasedontheaboveelaborationofDTSandthecasestudy,poibleconclusionwillbeontheadvantageofDTSinecificstudyoftralation.Suggestioonfurtherresearcheffortswillbemadealso.

(Note:Whilethetopicwillremainthesame,theabovearrangementofcontentsissubjecttochangeintheproceofwriting.)

000

附录2-引文范例(仅供参考)

“Itistherefo repointletotrytomakeTCmorescientificthanisseibleinviewofitscomplexsubject-matterandavailablemethods.Tralatingisamental,multi-factorialactivitywhichcaotexhaustivelybeinvestigatedwithinalinguisticframeworkignoringthepersonofthetralator.”(Wil,1982:217)

‘“噢,这就是恐水病吧?你们贵族圈子怎么流行起这种病来啦?真够呛的!费芬斯小姐,您喝点茶大概没关系吧!”’(张南峰,1990:59-60)

附录3-参考文献范例(仅供参考)

Wil,Wolfram.TheScienceofTralation–ProblemsandMethods.GunterNarrVerlagTubingen,1982.

Newmark,Peter.ATextbookofTralation.NewYork:PrenticeHall,1988.

Delabastita,Dirk.TralatingPu:AfalseOositioninTralationStudies.Target,1991(3:2):137-152.

张南峰(译).王尔德戏剧选.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0.

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外语教学与研究,20__(5).

附录4-封面范例(仅供参考)(中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品牌名称翻译的特殊性

专业:

研究方向:

作者:

导师:

写作时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英语学院

(英文)

SchoolofInternationalStudies

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BusineandEconomics

PragmaticStrategies

inAdvertising:Implicatures

WangYing

AthesissubmittedtoSchoolofInternationalStudiesof

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篇11

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是以保障和提高学位论文质量为目标,依靠必要的组织机构,把各个组成要素的质量评价活动严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1]。与容易使用定量的评价方式对其成果进行评估的自然科学硕士论文相比,人文社会硕士论文科学成果因广泛、复杂则较难评价。这不但使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也会影响到研究生教育规模与质量的整体发展。所以,构建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人文社会科学硕士研究生评价指标体系已经成为我们亟须完成的任务。

一、对21所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进行调查分析

(一)调查方法

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层次结构分析法、文献计量法、个别访谈法和专家评审等方法。理论研究部分,充分利用图书资料和网络文献数据库,搜集21所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的相关资料,深入理解和综合分析文献内容,一方面详尽地了解目前人文社会科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的特点,另一方面明确国内外人文科学成果评价已取得的成果和不足。实证研究部分,主要运用层次结构分析法、个别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确立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形成相应的论文类成果和应用对策类成果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获取实证研究样本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以验证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和不足,以明确该评价指标体系的改进方向。另外,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加强与论文指导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发现和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创新,将理论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以弥补认识上的不足。

(二)样本收集

确定研究对象:具备研究生培养的石油类院校、理工类院校、国内顶级院校、地域差异的院校、省内有代表性的院校。收集数据方法:通过电话访谈,相关大学网站收集相关资料以及通过相关的期刊或研究报告等资料获取相关数据。除此之外,我们重点选取了二十余位学术评价领域的理论学者和科研管理部门的实践专家,以面访、邮件、电话方式进行了访谈和书面反馈。

(三)21所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统计分析

通过选取,最终有21所高校被列为研究的对象。一方面研究这些高校研究生学位评价体系的细化分类,另一方面探析各类高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内部的权重分配,各个指标之间相互关系,从而发现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分配的规律。

以中国石油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三所石油院校的硕士研究生论文评价体系为蓝本,结合其他18所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论文评价体系的分类方法,将21所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硕士研究生论文评价体系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统计结果:一级评价指标的论文选题主要包括三个二级指标:要求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的学校统计数量21个;要求选题前沿性的学校统计数量13个;要求选题新颖性的学校统计数量3个。一级指标论文水平主要包括七个二级指标:要求研究方法的学校统计数量19个;要求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水平的学校统计数量16个,要求文献综述的客观性与全面性的学校统计数量15个,要求写作的逻辑性的学校统计数量12个,要求论文研究难度与工作量的学校统计数量8个,要求材料的充分性与可靠性的学校统计数量7个,要求观点鲜明、立论正确的学校统计数量2个。一级指标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三个二级指标:要求新观点与新见解的学校统计数量19个;要求潜在的社会效益的学校统计数量9个;要求获奖或的学校统计数量4个。一级指标写作能力主要包括五个二级指标:要求文字表达能力的学校统计数量16个;要求书写的规范化的学校统计数量10个;要求设计图形、图表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的学校统计数量9个;要求学风严谨性的学校统计数量5个;要求摘要表述简洁规范反应核心内容的学校统计数量2个。一级指标答辩情况主要包括三个二级指标:要求回答问题水平的学校统计数量9个,要求报告重点及阐述情的学校统计数量7个,要求着装及态度情况的学校统计数量3个。

(四)制定人文社会科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的原则

从评价需求、评价过程、评价结果和评价持续等维度看,应关注以下六项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即分类方案在评价过程中要具有可操作性。分类不能过于复杂,分类颗粒度切分要恰当,以保证分类框架清晰简明,并在最大程度上能够与评价主体的常识判断保持基本一致,使评价主体较容易把握,从而提高评价操作的效率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可比性原则,即分类方案的评价结果要具有可比性。只有同类比较才可以实现同一指标下的度量,评价结果也才具可比性、可信度,这就要求分类标准明确和界线清晰。可扩展性原则,即分类方案要具有一定的扩展张力。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等诸方面的日益交融和加速推进,专业学科也随之细分、交叉、融合。因此,保持评价分类体系具有较广的范围适应性和较强的功能扩展性,有利于评价结果的持续性比较和评价工作的一致性开展。可靠性原则。评价指标的设计不仅要考虑评估对象的特征,同时也要考虑指标的实际可操作性,指标的内容应明确,数量需适当,同时,同一参评项目中不同研究成果的各项指标间应具有一定的内在一致性,相互之间不会产生矛盾。客观性原则。保证评价指标的客观性,使评价指标及其评价结果符合研究成果的实际质量和水平,所设计的评价指标才具有现实意义。独立性原则。当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某一指标被修改或调整时,其他指标应具有适当的独立性,不会因某一指标的修改和调整而使评价指标或评价结果之间相互矛盾。

二、确立人文社会科学(法学类)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

着重选取了人文社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学生代表和科研管理者开展问卷调查,共形成有效问卷200份。为保证问卷调查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人文社科各学科领域的实际情况,发放问卷时还对受访对象进行了学科比例控制。

重新选取了人文社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学生代表和科研管理者开展问卷调查,共形成有效问卷200份。为保证问卷调查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人文社科各学科领域的实际情况,发放问卷时还对受访对象进行了学科比例控制。

人文社会科学(法学类)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答辩用)

三、评价体系的应用及结果分析

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篇12

由于两年制硕士研宄生的学制相对较短,并且本身的科研实践水平有限,特别是从大学直接升到研宄生的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而两年制的学习周期又不允许其用太多的时间去查阅资料从而提出研宄问题,这就需要导师给予更多的指导。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查阅,让学生掌握如何查阅其研宄题目的资料,并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料,提出研宄问题的重点及问题解决的相应方案。在研宄问题的重点及解决方案由学生提出后,其合理性需要导师把关。由于其论文工作时间有限,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必须是可行的,能在一年的时间内完成论文工作时间大约只有一年。如果提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太难,在论文工作时间内将无法得到问题解决的结论;如果提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太容易,使研宄生的科研工作量太少,不能有效地提高其科研能力。因此,硕士研宄生的论文题目与研宄内容的选取对研宄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很重要。

在工科院校中,一般来自实际的研宄课题对研宄生的科研能力提高较大。因为问题来自于实际,其应用条件及要达到的性能一定,研宄生可在所学知识范围内,用一切资源去解决问题,这样可使研宄生体会到如何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以及这些知识是如何应用的。如果遇到研宄生所学知识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促使其学习新知识,请教其他学科的老师和同学,这样可培养研宄生的交叉学科意识和科研合作意识。两年制研宄生的论文题目选取既可是一独立的研宄课题,又可是一大课题下的子课题。如果选取的是一独立课题,需要导师给予更多的指导,因为独立做自己的论文题目,没有合作者进行讨论,只有导师可讨论。如果选取的是一大课题下的子课题,由于有合作者讨论问题,就容易学会如何与别人合作解决问题。不论做的是独立课题还是大课题下的子课题,导师都要注重研宄生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鼓励研宄生与别人讨论问题与合作,在选择课题时应充分考虑这一点。

由于两年制研宄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社会培养较高层次的使用人才,也为博士生的培养提供后备队。因此,其研宄题目除了实际研宄课题之外,可有一些理论课题,让研宄生尝试解决一些理论问题。虽然理论课题一般较难,且论文工作时间较短,要对某一理论问题做出完整的结果较困难,但可以尝试解决部分问题,得到部分结果,经过几个研宄生的连续工作,可得到问题的完整结果。理论研宄课题也需要注重研宄生科研能力培养,应从理论问题提出、描述及问题解决思路、验证等方面培养其研宄能力。

2提供研宄生论文工作的科研环境

科研环境对研宄生科研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两年制研宄生的论文工作时间较短,要使研宄生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需要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科研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人们通常注重硬件环境,实际软件环境对研宄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同样很重要。

硬件环境主要包括实验室及其相应设备、信息网络系统以及计算机软件等,这方面的基础条件对研宄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如信息网络系统能使研宄生查阅资料更方便,极大地节省查阅文献时间;计算机软件系统能保证研宄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计算机仿真实验,及时验证所提出的方法,并掌握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对于工科院校的研宄生,会查阅、使用资料,以及能熟练操作、使用计算机,也是研宄生科研能力培养所必需的。实验室具有良好的实验设备可保证研宄生的科学实验能顺利进行,节省实验时间。因此,良好的硬件环境是研宄生论文能按时完成的时间保证。能够操作和使用实验室的设备是研宄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软件环境包括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与指导、信息交流及科研氛围等。软件环境对两年制硕士研宄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将使其学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合作的能力以及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这些都是研宄生科研能力的体现。虽然掌握硬件的使用对提高科研能力很有帮助,但对问题的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能力能真正体现一个人的科研能力。这方面的能力需要有一定的科研氛围来培养。需要经常进行学术交流,让研宄生对自己研宄的问题进行讲解,老师与同学作为听众,对研宄生讲解的内容发表意见,这样可帮助研宄生改正对某些问题不恰当的认识和思考,确立正确的思考问题方法,这对培养研宄生的科研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另外研宄生听别人的报告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通过听报告、如人交流,学习别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研宄生通过参加实际课题,可与合作单位进行接触,了解用户对科研的需求与问题的提出,增加研宄生对科研问题的认识及实际情况的了解,这也是科研能力的一个体现。总之,科研的软件环境对培养两年制硕士研宄生的科研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保证研宄生有充足的时间参加论文科研工作

硕士研究生研究论文篇13

    一、加强基础能力培养

    美国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建立是与美国19世纪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的浪潮急需大批专业人才相适应的。而我国目前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同样急需大量的专业人才,硕士生的扩招也正是为满足这一点的需要。经多年发展,研究生培养的规则规范、方法程序的不断完善,形成了美国研究生教育独特的风格和模式。由于研究生教育主要在培养环节,培养的过程和方式就直接决定着研究生的质量。美国的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在研究生培养机制上的最最主要特点是注重基础训练。与本科教育培养合格劳动力的目标不同,美国大学的研究生教育目标始终定位在培养高层次创造型人才上。他们特别重视学科基础训练以及相关知识和方法的深厚积累。认为基础牢固,学科方法熟练,才有可能从事高深的、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与研究,从而达到较高的成就。如果我们承认美国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加强基础能力的培养是正确的话,那么我们也应当加强硕士生基础能力的培养。

    我国的英语语言文学方向的研究生和国外以英语为母语的同方向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有且一定有很大的差别。我国英语语言文学方向的研究生所肩负的任务是“洋为中用”,也就是说要把西方的文学作品、艺术、理论、文化、语言等引进、介绍、翻译、诠释甚至改造为我国本土所使用。所以,任务是复杂的,艰巨的,有重大意义的,而此项任务所要求的能力也是非常的。它既需要英语语言的综合功底,也需要中文语言的综合功底。既需要双语纯语言的功底,也需要双语的文学功底,还需要做研究的理论功底。

    二、鼓励发扬创新精神

    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研究生开展原创性研究是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任务之一。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也不例外。因为只有这样,研究生才可能出成果,甚至出新成果,出好成果。而要达到这种创新的效果,就要求研究生教育的协同式创新。就是说,既要求和鼓励学生创新,又要从培养模式上开展创新。

    从培养模式上,首先要推进研究生教育培养、管理模式改革。为了适应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的需要,要建立开放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鼓励和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由导师培养为主转向以导师组或导师团队为主,创造条件,积极为研究生提供助教、助研岗位。英语语言文学方向的研究生教育可争取校内部分学科间(如汉语言文学,哲学,历史等学科)交叉培养并学分互认,实现研究生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共用,探索出英语语言文学方向创新型的研究生教育和管理模式。

    从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上讲,首先,可以通过增加学术讲座,积极主动地开拓学生的视野。因为每一场学术讲座凝聚着该学者的学术研究精华。作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除了从国内聘请相关学者做学术讲座外,主要考虑从英语国家邀请更多的本学科的学者来讲座,让学生直接面对国外该学科的前沿。同样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本校内举办的各种学生本人感兴趣的学术讲座。也提倡鼓励学生走出去,关注其他高校学术讲座动态,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由导师带领学生参加学术会议为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积极提供平台。

    不过,研究生、导师和培养环境这三个要素在研究生教育中均具有双重性。研究生教育协同式创新的结果会是和谐发展、激发创新、师生双赢。在这样的浓厚学术氛围里,它起到了对研究生的成长引导、激发的作用。他们在一起交流体会,砥砺思想,从这个意义和作用上来说,是其他任何形式难以替代的,他们得到的不仅是有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心灵的启发、灵感的滋润、思想的激荡,是终生受益的。因此,在研究生拥有了扎实的基本研究能力后,在他们的积极主动的创新能力得到保护和发扬后,然后才谈得上他们在学术上的个性化研究与发展。

    三、积极提倡学术个性

    蔡元培先生曾经给即将赴欧美留学的同学这样讲过:“不要失去‘我性’,作为中国人的个性,不要被同化。”由此可见,老一代中国学者是十分重视“我性”即“个性”的。当今大部分的学术着作都缺乏“我性”,缺乏作者个人的性情与见解,这种没有“我性”的学术当然也就不可能引起同行的兴趣,也不值得推广或参考,它只是作者自己用来当作晋升的资本而已。因此,坚持个性化学术研究,才利于创新,也有利于个人甚至中国学术的发展。

    对于英语语言文学方向的研究生来说,研究国外的东西,如果没有创新与个性,就很难做出成果,这就更要求学生进行个性化研究。比如,我们研究美国诗歌,也许比不了美国同行。但美国学者研究美国诗歌欧洲学者研究美国诗歌,和我们研究美国诗歌同样都有其价值,他们有他们的思想,我们有我们的感受。有些东西,他们未必想到,我们会可能提出新的研究角度或新的看法。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