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防护管理论文实用13篇

防护管理论文
防护管理论文篇1

1.2.1收集资料收集试验区的地形图(1/10000)和行政图,了解自然状况(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地貌),社会经济状况(乡、村、人口、劳力、土地、耕地、农机具、牲畜、农作物品种及其产量、人均口粮,收入等)。

1.2.2踏查勾绘利用1/10000地形图进行现场勾绘,凡不同类型植被的、面积大于15亩的区域划为另一小班。

1.2.3小班登记对于所勾绘小班的土壤、植被、坡向、坡度、地形部位进行现场登记,对难利用地估出其所占百分数。

1.2.4土地利用现状的评价对于每个小班,分别进行各地类统计,统计出各地类(农、林、牧)的面积用比例,根据当地情况估评其合理性。

1.2.5小班设计按适地适树原则设计各林种、树种及其面积,根据土壤、坡度、坡面完整与否设计整地方式、整地规格及造林方式,造林规格、苗木规格等,并计算出各小班用苗(种)量,用工量等。

整地方式有反坡梯田、水平阶、鱼鳞坑、水平沟、大中小坑穴等形式,由于黄土高原沟壑区沟坡坡度较大,坡面较小,一般都采用水平阶整地,在有些坡度很大,坡面太小(破碎坡)情况下采用鱼鳞坑“品”字形整地,在塬面及沟边中一般采用坑穴整地方式。对于阔叶树种一般采用中坑穴,针叶树种一般为小坑穴,经济林树种采用大坑穴。

1.2.6规划的汇总根据各小班设计,分林种、树种统计其面积,分别统计乔、灌、草的面积,统计农、林、牧的面积,针叶树与阔叶树的面积,总用工量。各树种的用苗(种)量,总用苗(种)量,拟定各年度造林任务。

2造林技术分析

2.1保持苗根完整和湿润苗根是苗木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掘苗时保持苗根完整和湿润,是苗木成活和生长的基础,一般树种须根较多,失水较快,特别是针叶树失水更快。据测定,侧柏苗在日晒3h后,根系含水率降低21.70%,茎杆降低14.10%,叶子降低5.20%。因此,保护根系是造林成活率的关键。

2.1.1认真假植对于所有苗木在造林前都应进行开沟假植,埋好土,使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并经常浇水,保持苗根湿润。

2.1.2外调苗木的包扎运输对于外调苗木,为防止路途远失水过多,采取包扎运输,阔叶树要用篷布盖严运输,针叶树要沾浆,包扎。

2.1.3浸泡处理就是将苗木成捆置于水中或其它溶液中,使其充分吸水,既可补充水分,又可保持本身水分平衡,增加造林成活率。2.1.4随起随栽随起随栽,可以缩短造林时间,减少阳光直晒,散失水分。

2.2掌握适宜的造林时期春季是多数树种造林的最好季节。但由于气温差异,各树种生物特性的差异,各树种本身所需最适温、湿度的差异,因而各树种在造林时间的早晚程度上也有差异,对于发芽早的树种如落叶松、油松、沙棘、侧柏等树种宜早栽,一般是3月下旬至4月上旬,据调查,3月下旬栽植的油松、侧柏、沙棘等比4月中旬后栽植的成活率分别高出12.80%、21.00%和50.70%,泡桐、河北杨、新疆杨等树种适4月上旬栽植,此时成活率分别为90.40%、92.70%、96.10%。发芽迟的树种如柿树、揪树应迟栽,一般在4月下旬。

2.3把好栽植技术关造林要提高质量,栽植是最重要的环节。栽植时要使苗根舒展,栽端踩实,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防止上紧下松。泡桐栽植要“深坑深栽”。松类栽植时还要注意不能损坏顶芽。

2.3.1掌握好苗龄一般常规造林,大多数树种以2a生苗木为佳。1a生苗木质化不好,抗逆性差,成活低。3a生以上苗损苗多,风化,老化严重,树冠大,苗木摆动多,失水多,易引起生理干旱而死。

2.3.2深栽实砸主要使苗木根系能充分的与土壤接触,利用吸收深层土壤水分。油松、侧柏、刺槐等栽植时穴深25cm左右,杨柳类大苗一般深栽50cm左右。据调查,沙棘造林砸实的成活率为46.80%,比未砸实的提高19.10%。据统计,经过现场专门培训的村民由于技术熟练,栽植的油松、侧柏比一般村民栽植的成活率高20%~32%。

2.3.3成丛栽植对于难成活的、幼年怕晒的树种如油松、侧柏、紫穗槐等每穴2~3个成丛栽植,可以相互遮荫,形成适于成活的小气候,增强抗抵力和竞争力,提高成活率。

2.4作好苗木的处理

2.4.1截杆造林对于失水快、萌芽力强的树种如杜梨、刺槐、垂树等进行截杆造林,可以减少蒸腾失水,提高成活率。

2.4.2修剪枝叶对于枝叶茂密,大树冠,已展叶的树种,进行疏枝打梢,可以提高成活率。

2.5插杆(扦插)造林对于一些易发芽的树种如旱柳,垂柳等在水湿地、河边中进行插杆造林,即将高1.50~2m、地径2~5cm的柳杆直接)插入土中,插入深度约50cm。

2.6加强抚育管理加强抚育管理,不仅可以巩固造林成果,而且可以提高林木保存率促进林木生长发育,据调查,经过松土锄草的3a生刺槐幼树生长量比未经锄草,松土的幼树高生长提高58.50%,胸径提高105.10%。

3小结

防护管理论文篇2

边坡生态防护的主体是植物,目前采用最多的是豆科、禾本科等草本植物[3],对灌木、乔木等木本植物研究较少,实践中也不太成功,但木本植物在生态防护中有自己的优势。本文通过分析草本、木本植物在边坡生态防护中的作用,着重研究灌木的应用前景。

1生态防护的理论体系

生态防护的目标之一是使植物存活并正常生长。然而长期以来,人们仅把不良自然条件下树或草坪的成活作为研究目的,并在栽培方面获得了很大成功,形成了一系列在不同条件下的施工工艺或技术,如植生带、土工网、三维网、草袋、保水剂、生根粉等[4]。现代生态防护工程则不能仅以植物存活为研究目的。大量的施工实践证明,边坡防护施工后,有的看似达到了生态防护的目的,表面上植被恢复了,水土流失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时间一长,由于植物之间的恶性竞争或外界环境不能满足植物生态习性的要求,致使植物生长势逐渐减弱,群落开始逆行演替,刚刚恢复植被覆盖的土地又会退化为裸地,形成水土流失现象[5]。

为发挥植物持续永久的综合生态功能,应运用生态学原理构建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植物群落,这一点非常重要,其关键是护坡植物的选择。下面研究在不同的边坡上制定物种配方应遵循的原则。

1.1遵从植物生态习性,因地制宜

植物的生态习性是指植物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包括气候生态条件、土壤生态条件、生物生态条件等。气候生态条件(光照、湿度、温度等)影响植物的生长繁殖,决定植物能否顺利越冬、越夏;土壤生态条件(养分、肥力、结构、pH值、盐分等)与植物的生长密切相关;生物生态条件关系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如果外界环境不能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植物生长就要受到阻碍甚至发生退化。因此,在选配植物时应综合考虑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合理种植。

1.2保持物种多样性,建立自然群落结构

目前,学术界就物种多样性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出了很多假设,如冗余种假设[6]、零假设、特异反应假设、铆钉假设等,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还没有完全一致的认识。多数生态学家认为,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稳定的一个重要尺度,物种多样性指数高的群落,物种之间往往形成比较复杂的关系,植物链或植物网更加趋于复杂,当面对来自外界环境的变化或群落内部种群的波动时,群落有一个较强的反馈系统,可以缓冲干扰。当某一物种发生病虫害时,不可能侵染所有的物种,即病虫害不易传播。植物的自然群落结构是草、灌、乔三位一体的多层次的复杂结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在一般的情况下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强,即使群落中一种或几种植物受到病虫害的危害而死亡,其他的植物也会填补其留下的空白。

1.3遵从生态位原则,优化植物配置

基于物种多样性的考虑,在利用植物进行边坡防护时采用的植物种类较多,这就要求拟定一个合理的配方,因自然群落中的物种、种群不是偶然的组合,而是生态上的协调与组合[7]。绿化植物的选配除了要考虑它们的生态习性外,实际上还取决于生态位的配置,这是生态防护工作关键的一步,它直接关系到系统生态功能的发挥和景观价值的提高。因此,在选配植物时,应充分考虑植物在群落中的生态位特征,从空间、时间和资源生态位上的分异来合理选配植物种类,使所选择植物生态位尽量错开,从而避免种间的直接竞争[8]。

1.4遵从互惠共生的原理,协同植物之间的关系

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根系作为植物和土壤的重要界面,不仅是重要的吸收和代谢器官,而且是重要的分泌器官[9]。它一方面从生长介质中摄取养分和水分,另一方面也向生长介质中分泌离子和大量的有机物质。当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利时,他们互惠共生,相互促进生长,如皂荚与七里香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促进作用;当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发育不利时,就会影响其生长。群落中植物的分泌物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在选配植物种时应高度重视。

2生态防护的现状

目前,在生态防护中草坪应用比较广泛。根据草种对气候的适应性,可将草种分为冷季型草种(早熟禾属、羊茅属、黑麦草属、胡枝子属、苔草属、三叶草属、百脉根属等)、暖季型草种(狗牙根属、狼尾草属、地毯草属、钝叶草属、假俭草属、马蹄金属、画眉草属等)、过渡型草种(野牛草属、结缕草属等)。在边坡防护工程中大都选择一些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的草种,如早熟禾、黑麦草、羊茅草、狗牙根、假俭草、钝叶草、马蹄金等[10],然后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播种,并精心呵护以保证一定的成活率。早期,种子发芽率高、出芽整齐,如黑麦草,播种7天后,发芽率可达90%以上,1个月后,原来的边坡就披上了绿装。表面上看,植被恢复了,水土流失得到了控制,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但这种好景不长,短则一年半载,长则2~3年就会发生衰退现象。如华南地区引进的多年生黑麦草,不耐高温、不能越夏,在夏天很快就消失,不能完成世代交替[11],但麦草在初期生长非常旺盛,有竞争优势。为达到四季常青的效果,在护坡工程中还常常采取冷季型草与暖季型草混播的措施,但因暖季型草在冬天枯萎后常阻碍冷季型草的发芽、繁殖,冷季型草在夏天又阻碍暖季型草的发芽、繁殖,还是很难达到四季长青的效果。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这种生态防护工程旨在利用人工的方法加快植被恢复过程,往往违背了自然演替规律,在选配植物时,大多只考虑单个物种的生态习性,欠考虑物种间的竞争关系,忽略了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贡献。另外,草本植物在水土保持功能上也有一定的缺憾:一是根系较浅,固坡护坡效果较差;二是群落易发生衰退,二次恢复很困难;三是管理费用高;四是外来种的大量采用,对生态安全有很大风险。

3灌木在生态护坡中的作用

我国的边坡坡度一般为45°,有的甚至达到60°以上,单纯用草本植物虽然覆盖度大、美观,初期植被均匀整齐,但防护效果不太理想,而栽植乔木又会提高坡面负载,在风力作用下极易造成坡面的不稳定或坍塌。随着实践经验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灌木绿化具有的优势。灌木不仅具有良好的抗旱、保水、保土、防风沙、降尘土、抗盐碱等优点,而且生长快、耐贫瘠、对土壤环境要求不高,和草本植物相比,优势相当明显:一是灌木类木本植物根系的先端部位能向土壤母质内部延伸,在吸取其营养的同时固持风化土层,增强边坡的稳定性。二是维护管理作业量小,灌木对水、肥的需求少,适应性强。三是对小气候的改善作用明显,能缓和阳光的热辐射,使酷热的天气降温、失燥,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同时由于灌木的生物量比草本植物大,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多,吸滞烟灰粉尘,稀释、分解、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也较多,能更好地净化空气。但单一的灌木群落也易产生表土侵蚀,对初期的水土保持不利。因此,在边坡防护过程中,植物种的选择以草本植物与灌木配合为宜,二者结合,可起到快速持久的护坡效果,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

但采用草本植物种子和灌木种子混合播种时,有时会不尽如人意,常常形成稀树草原的格局,这是因为草本植物一般发芽早、成坪快,往往扼杀刚刚发芽的灌木幼苗。所以在当今的绿化施工过程中,一般先种植生长速度快、成坪快的先锋草本植物[12],以达到快速恢复植被,控制早期水土流失的目的,然后因地制宜栽植灌木。

[参考文献]

[1]叶建军,周明涛,许文年.谈喷射护坡绿化技术[J].水土保持研究,2004,11(2).

[2]谭少华,江溢敏.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研究进展与思考[J].水土保持研究,2004,11(3).

[3]许文年,叶建军.工程边坡绿化技术初探[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2001,23(6):512~515.

[4]刘龙,叶慧海.高速公路路域植被恢复设计与技术施工初探[J].交通环保,2002,23(1).

[5]范庆春.公路绿化与水土保持初探[J].交通环保,2002,23(5).

[6]曹成有,朱丽辉,蒋德明,等.固沙植物群落稳定性机制的探讨[J].中国沙漠,2004,24(4).

[7]刘孔杰,刘龙,周有秀.生物多样性在路域植被恢复中的应用[J].交通环保,2002,23(4).

[8]樊江文,钟华平,杜占池,等.草地植物竞争的研究[J].草业学报,2004,13(3).

[9]郝红建,蒋新,常江,等.根分泌物在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的应用[J].生物学杂志,2004,23(4).

防护管理论文篇3

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16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是目前亚洲最大的焦化生产装置。该装置的主要反应部分是两台焦炭塔,焦炭塔塔高约42m,直径9.4m,由厚25~40mm15CrMo合金钢板焊接而成。由中石化洛阳工程公司设计。

焦炭塔坐落在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上,六根框架柱柱高19.3m,柱截面为1.8m×1.8m、每层框架的面积为13.2m×24.6m,二层框架平台板厚2.4m,板中开有两个直径为7.8m的孔洞,每个孔洞旁设置24个M56螺栓用于固定焦炭塔裙座。

焦炭塔框架顶层钢筋混凝土板厚2.4m,混凝土方量大约为450m3,属于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每个焦炭塔自重约300t,生产时最大垂直荷载约2000t。焦炭塔安装就位后须对复合钢板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时温度高达690ºC,正常生产时塔内最高温度高达500ºC。焦炭塔外壁虽有保温层,但在裙座底部及塔底盖附近保温层很难覆盖严密,使得焦炭塔底座附近混凝土的辐射温度高达95ºC。

据有关资料,山东某石化公司延迟焦化装置焦炭塔框架混凝土板共出现160多条裂缝,其中裂缝宽度0.3~0.32mm有4条,0.15~0.25mm有23条,0.15mm以下的133条。这些裂缝主要沿孔内侧周边分布,并由板孔下角向外发展,裂缝在最小断面处最多,板的外侧裂缝均在板的中部,裂缝宽度呈中间大两头小。此种裂缝的出现会引起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降低混凝土的抗冻融、抗疲劳及抗渗能力等。湖北某炼油厂延迟焦化装置焦炭塔框架顶层钢

筋混凝土大厚板也出现类似情况。

2厚板温度裂缝成因及纤维抗裂机理

混凝土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的结构中。焦炭塔框架顶层钢筋混凝土板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此类结构混凝土浇筑后,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水化热。当水泥用量在350~550kg/m3,每m3混凝土将释放出17500~27500kJ的热量,从而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达70ºC左右甚至更高。由于混凝土的体积较大,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就形成内外的较大温差,较大的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实践表明当混凝土本身温差达到25ºC~26ºC时,混凝土内便会产生大致在10MPa左右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此外,根据金陵分公司16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的生产工艺要求,每个焦炭塔每24h完成一炉焦炭的生产,两个焦炭塔交替生产,也就是说焦炭塔底座附近混凝土每24h就会由正常的室外温度迅速上升到95ºC左右。这样也会在混凝土内外产生较大温差。

由此可见,如果不采取特殊措施,混凝土内外温差会引起焦炭塔框架顶层钢筋混凝土大厚板开裂。为此采用在混凝土中加入纤维的方法来解决厚板开裂的问题。

当在水泥基材料中掺入纤维后,由于此时表层材料中存在纤维材料,使得其失水面积有所减少,水分迁移较为困难,从而使毛细管失水收缩形成的毛细管张力有所减少。同时,依靠纤维材料与水泥基之间的界面吸附粘结力、机械啮合力等,增加了材料抵抗开裂的塑性抗拉强度,从而使材料表层的开裂状况得以减轻,甚至消失。

有关试验表明当纤维加入量为混凝土体积的0.1%左右时,混凝土抗拉强度不会提高很多,但掺入少量的聚丙烯纤维可以促进混凝土抗拉性能后期强度的持续增长,这是一种纤维的补强效应而非增强效应,纤维抑制混凝土裂缝产生是由于纤维的阻裂效应。对于混凝土这类内部原来有缺陷的材料,其开裂强度可因混凝土内加入纤维后,混凝土的韧性增大、裂缝尺寸减少或裂缝尖端应力集中系数降低而得到提高。

3杜拉纤维混凝土在厚板中的应用

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16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焦炭塔框架二层混凝土大厚板采用了杜拉纤维混凝土的工艺,目的是阻止或减少混凝土大厚板中裂缝的出现。杜拉纤维(DURAFIBER)是一种经过特殊生产工艺处理的高强聚丙烯单丝纤维。它的表面处理技术确保纤维在水泥浆中具有极佳的分散性,在搅拌过程中不结团;纤维与水泥基体有良好的粘结强度。杜拉纤维的长度为19mm,纤度19D,比重为0.91,抗拉强度为276MPa(与1#钢相近),弹性模量为3793MPa,拉伸极限为15%,对酸、碱都有极强的抵御能力。杜拉纤维经过特别的抗紫外线处理,具有一定的抗紫外线老化能力。杜拉纤维加入混凝土中采用常规搅拌设备搅拌,只要略延长搅拌时间即可均匀分布于混凝土中。

3.1混凝土原材料选择

(1)水泥。采用南京江南粉磨有限公司生产的P.O42.5水泥,细度为0.60%,3d抗折强度为5.8MPa,3d抗压强度为24.4MPa,初凝时间为2h30min,终凝时间为3h35min。

(2)粗集料。采用汤山采石场的5~25mm碎石,泥含量为0.5%,泥块含量0.1%,针片状颗粒8.0%,压碎值7.2%,密度2530kg/m3,松散体积密度1593kg/m3,空隙率37.2%。

(3)细集料。采用无为砂场的中粗砂,泥含量为0.5%,泥块含量为0.3%,细度模数为2.5,级配区为п级,密度2630kg/m3,松散体积密度1550kg/m3,空隙率41%。

(4)外加剂。采用南京江南粉磨有限公司生产的NF-15混凝土外加剂。

(5)活性拌和物。采用南京热电厂的粉煤炭。

(6)合成纤维。采用美国希尔兄弟化工公司生产的杜拉纤维。

3.2混凝土配合比

强度等级为C40,混凝土坍落度为160~180mm。配合比见表1。

表1纤维混凝土配合比

原材料名称

水泥

黄砂

石子

外加剂

粉煤灰

杜拉纤维

规格

P.O42.5

中粗砂

5~25mm

NF-15

饮用水

Ⅱ级

19mm

配合比(kg/m3)

394

739

1063

7.56

178

26

0.8

3.3混凝土搅拌与浇捣

浇筑大厚板所用的杜拉纤维混凝土由南京长江二桥混凝土有限公司供应。两台2m3的搅拌台负责搅拌杜拉纤维混凝土,搅拌时间为180s,杜拉纤维事先经过分装(每袋1.6kg)由搅拌台加料口直接加入搅拌机搅拌。

采用两台混凝土泵车从焦炭塔框架两对角位置同时进行浇注。由于钢筋数量太密,混凝土振捣困难,故采用四台混凝土振动泵同时振捣,振捣时间不少于40s。杜拉纤维在混凝土中分散均匀,和易性比普通混凝土有很大提高,但混凝土的坍落度有所下降。这是因为杜拉纤维的总表面积很大,表面吸附水,因此纤维的加入会增加拌和料的粘稠度,降低坍落度。

金陵分公司16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已于2004年12月20日交付使用,12月30日出合格产品,连续生产三个多月后通过对大厚板的多次检查,未发现明显裂缝,达到了预期效果。

4杜拉纤维混凝土施工要点

(1)杜拉纤维的加入会增加拌和料的粘稠度,降低混凝土坍落度。如发现浇筑困难,一般不应通过增加用水量来改善混凝土性能,而应采用加入塑化剂或减水剂的方法。

(2)界面效应对杜拉纤维混凝土的性能有不利影响。虽然纤维-基材界面尺寸很小,但杜拉纤维细度高、比表面积大,即使纤维的掺量较低,也能在混凝土中获得很大的纤维-基材界面。由于杜拉纤维不亲水,纤维—基材界面往往具有比基材更高的水灰比,这将造成纤维-基材呈弱界面效应,对混凝土强度不利。应在混凝土中加入粉煤灰等活性混合材料改善纤维混凝土的界面性能。

(3)杜拉纤维在使用前应按照纤维的加入量和混凝土搅拌机的容量,事先进行分装,以保证纤维加入量的准确。在砂、石、水泥和水等混凝土材料搅拌均匀后,从搅拌台加料口直接加入杜拉纤维,并适当延长搅拌时间(1~2min)。切不可将杜拉纤维直接放入混凝土运输车内,以免影响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分散。

防护管理论文篇4

1.2环境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生活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水污染,空气污染等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疾病开始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妇产科的医护人员会直接或间接接触到患者的体液和血液,以及X光线和各种化学消毒剂等,同时要长期与患者及其家属打交道,处于这种环境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护理安全隐患。例如,吸入高浓度的麻醉废气有可能会导致妊娠期妇女的自然流产,而且可能会引起氟化物中毒,增加了不孕率。另外,妇产科的患者比较多,陪护人员也多,人流量大,出入频繁,病床间隔距离小,病室内没有进行定时的通风消毒,这些因素都是导致感染发生的原因。病区的安全防护措施的不完善也是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之一。

1.3护士的原因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患者对护理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医患之间若缺少沟通会造成患者和护理人员关系矛盾重重,不利于患者的修养和康复,同时也给护理人员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现代医护管理要求护士应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在工作中,不仅具备医疗的基础知识,而要有一定的应急和社交知识,以便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消除其顾虑和紧张。有的护士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对患者冷淡,解释不到位,回答问题语气生硬也是导致纠纷之一;操作环节中忽视患者的监督,不注重将操作关键环节完全展示在患者面前,使患者认为无菌操作不严格,容易发生护理纠纷事件。个别护士缺乏安全意识,如对紧张晕针的患者,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无法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容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

2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

2.1病人的因素

近年来医疗体制的改革,以及医疗费用的不断增长,导致病人经济意识的加强。再加上个别病人缺乏相关知识,出现了大量因为医疗收费问题诱发的护理纠纷。病人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医务人员的服务要求日益提高,对医疗工作的特殊性缺乏应有的认同,对医疗卫生职业具有的分险水平高、风险复杂、风险不确定和风险后果严重的特点不够了解。疾病转归的复杂性及医疗行为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医疗不可能包治百病,病人及家属治病心切,对医疗的期望值过高,对实际医疗结果不满时,就会产生各种猜测即对医护人员不再信任,投诉与不满随之而产生。而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医方服务观念、服务行为没有因为当前社会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期望的提升而改变,也有少数病人及家属道德水平低下,不讲就医道德,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找各种理由造成纠纷。

2.2护理人员因素

护士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换位思考和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中缺乏责任心,疏忽大意。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及超负荷、高风险工作使得护士对病人提出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或详尽解答,这些都有可能在情绪上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满,成为护患纠纷的隐患。另一方面,护士法制观念淡薄,忽视病人权益。病人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他们把自己看成是医疗过程中一个特殊的消费者,要求享有公民应有的知情权和同意权,对自己的病情、检查、用药、治疗费用等都要十分了解的,一旦这些权益得不到保障或解答不满意时,就会引起纠纷。而与之相比,护士的法律意识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护理的要求,对一些可能容易引起的护患纠纷认识不足,特别是面对新形势下的举证倒置,又认识不清,对由违规行为引起的严重法律后果缺乏充分认识,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所以护患纠纷也日趋上升。

3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3.1建立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同时加大执行力度

完善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实施科学管理,确保规章制度的执行能够保证护理质量。同时应当大力加强相关的教育宣传工作,运用报刊、宣传栏等进行规章制度的知识普及,让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意识到遵守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护士要有高度责任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护理查对制度防止操作有误。如执行口头遗嘱时,护士必须复诵一遍,医生确定无误后方能执行。妥善正确的安置,防止摔伤、压伤病人,合适的保证病人安全舒适,对使用止血带的病人,要严格记录并控制使用时间。3.2环境卫生的管理对医院感染进行管理已经成为重要的内容,减少医院感染率、缩短病程、减少医源性伤害,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制定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污物、污水、医疗废弃物等管理制度,防范医院有害因素对环境的污染,妇产科病房要求环境清洁,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宽敞,陈设简单实用,地面光滑,不吸尘,排水系统良好,每周清洁消毒,彻底终末消毒或灭菌。对探视的人员进行管理,只许一个健康人探视,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树立个人的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探视、陪伴与疾病的关系,防范医院感染的发生。

3.3推行人性化护理,有效沟通

护士用礼貌、亲切的语言与病人交流,正确引导病人认识病情,及时主动了解病人心愿,用微笑向病人传达关爱,同情,友情之心,“您好,请坐下”等礼貌用语就让患者暖到心窝,能减轻患者的紧张或恐惧感,给与鼓励或支持,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语言不通听力障碍的病人采取手势等身体语言促使病人合作,活动受限的病人不能强拉搬以免增加疼痛;意识不清需专人守护以免坠床。产后要及时回访以了解护理效果,关心病人的康复情况,使病人及家属感觉到处处有亲人关心的温暖。

防护管理论文篇5

1.1导管留置时间以中心静脉导管作胸腔闭式引流,留置时间平均为3d。置管引流心包积液留置时间可为5~36d。双腔导管建立血液净化临时血管通路留置时间平均为(35±8)d。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留置时间一般为0.5~1个月。由于股静脉置管容易受排泄物的污染感染率高,所以股静脉置管留置时间不宜过长,以不超过72h为宜。雷娜[6]认为对于治疗期较长且经济负担重的患者,应尽量延长深静脉留置时间,只要导管留置期间无并发症不影响留置不必换管。导管留置时间的长短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若置管1个月后,无明显感染征象,要做针眼处及管液的细菌培养,若有细菌产生立即拔出导管。

1.2穿刺处换药有效的局部皮肤消毒可降低感染率,临床上多采用0.5%碘伏作为皮肤消毒液。黄新武等报道碘伏能持续灭菌,防止细菌经皮下隧道入血。熊剑秋等的临床研究显示:中心静脉置管部位更换敷料间隔时间与感染率有密切关系,建议72h更换1次敷料,在ICU可24h更换1次。但有渗血及敷料污染应及时换药;患者出汗多、敷料松动须及时换药。可采用3M型消毒薄膜固定留置导管,换药1次/周。

1.3肝素封管液的配置教材中肝素封管液每毫升生理盐水含肝素10~100U。邓华琼等研究提示125.0U/ml肝素盐水封管是留置输液的最佳浓度。肝素液配置应根据不同的病情配置不同的浓度,如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肝素液浓度要低,而血液高凝状态可较高,有人主张对高凝患者用抗凝液(含肝素250U/ml)15~20ml封管效果较好。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肝素盐水封管,而应用生理盐水q8h封管1次。对于凝血机制正常者使用肝素盐水封管是安全的,肝素液浓度越大,封管保留天数越长。

1.4封管方法正确的封管可以延长导管留置时间。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正压封管,即边推封管液边退针头的方法封管,每次注入封管液3~5ml,但此方法封管常有堵管的现象。张家荣等通过分组观察指出,由于肝素帽橡胶密度极强,退针时容易将针头一下退出套管外,达不到正压封管的目的。研究认为只将针头斜面刺入套管针内均匀推注封管液,又不会引起负压封管,且保留时间延长。曲瑶等认为缓慢推注封管液,可使静脉内压力与套管针内压力易于趋向平衡,使回流至套管针内的血量减少,抗凝作用得到加强。外周插入中心导管如用可来福接头应采用正压脉冲式封管技术。

二、并发症的预防

2.1感染的预防Raad等一项随机调查发现,插管中术者的口罩、帽子、手套、手术衣及大单等的严格无菌能明显减少中心静脉插管感染的发生率。蔡学联[20]研究结果表明,导管型号、置管部位与血液感染具有相关性,使用单腔导管患者相关性血液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双腔导管。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相关性血液感染明显低于股静脉置管患者。因此无特殊需要选择中心静脉单腔导管;条件许可尽量不行股静脉置管。杨继军等认为导管的连接装置可导致0.4%的污染机会,增加连接装置,污染几率将成倍增加。因此对导管的操作应严格无菌技术,加强消毒加强各连接装置的安全管理。关于抗感染导管与非抗感染导管的应用,黎渐英等研究发现抗感染导管和非抗感染导管间无明显差异,说明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预防重点在于日常的护理及正确的无菌操作。

2.2堵管的预防置管时间越长,堵管的可能性越大。堵管最常见的原因是导管顶端的小血栓形成,防止血液反流可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如输液时速度不要太慢,一般以30~40滴/分为宜。韩中秀认为输液速度过慢会使导管内压力低于静脉压,血液发生反流,凝血过程被激活,加上导管内缺乏纤溶物质,最终在导管形成小的血栓。患者下床活动或外出检查,输液瓶内液体平面不能太低;咳嗽、吸痰刺激、患者烦躁等使静脉压增高,血液回流到导管内,甚至回到三通和延长管内,应将回流的血液及时冲入血管内。间断测量中心静脉压(CVP)时,每次测量时间不宜过长,测好CVP后需及时将三通开关打开保持补液通畅。持续动态监测CVP时,由于压力换能器与肝素液相连,换能器可缓慢控制肝素液滴入,一般不会回血致导管堵塞,但如静脉压力高者,可人为定时挤捏换能器开关用肝素液冲洗管道。在推注不同药物之间用生理盐水充分冲管,防药物配伍禁忌导致沉淀物而堵塞;每次输液前回抽血液,了解导管通畅程度。

2.3预防空气栓塞的发生中心静脉在吸气时常呈负压状态,在穿刺置管过程中应嘱患者避免深呼吸和咳嗽。当导管直接插入中心静脉后,如液体滴完容易造成空气栓塞,因此输液管必须有一段低于床沿水平以确保安全。输液装置连接必须紧密,防脱落后造成空气栓塞。在更换接头、注射器或进行插管时,均应嘱患者呼气或处于呼气后的屏气状态下,迅速交换接头或插入导管,以免吸入空气。输液结束前应及时更换液体或及时封管。

2.4预防皮下血肿的发生吴在德提出在中心静脉置管穿刺成功后,均应局部加压15min以上是防止皮下血肿形成的关键。拔管后局部加压15min以上,如穿刺处仍出血,再次压迫,重新开始计时15min以上。长时间穿刺处压迫应为30min。血滤双腔导管穿刺处压迫0.5~1h。

三、导管留置期间的护理要求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成功后,在护嘱单中详细记录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插入的深度。每次换药后在敷料上注明换药日期。这样便于动态观察导管护理的情况。

3.1认真交接班交接导管置入的深度,可通过观察导管外露部分的长度,判断导管在血管内的长度,并与护嘱单中记录内容对照,评估导管有无脱出,并在接科记录和交班记录中如实记录。交接导管是否通畅,可通过回抽血液或检查液体点滴速度。交接穿刺处有无红、肿、热、痛,有无渗血、污染等。检查导管连接装置有无松动、脱落、打折、牵拉及回血等。

3.2防止意外情况发生烦躁患者适当约束四肢防自行拔管。如果是股静脉置管,由于不易暴露,在不需要快速补液的情况下必须在导管末端接上肝素帽,以防导管连接处脱落、牵拉及回血。肝素帽原则上每周更换1次,如脱开、有回血及可疑污染应及时更换。

3.3严格无菌技术凡接触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注药、封管时必须严格坚持洗手。经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输液、注药、测压等操作时必须对导管接头处消毒,操作结束后,接头处必须用无菌纱布包裹,以防细菌从衔接处侵入。经深静脉导管输血结束后,应及时冲管,并立即更换输血器。定时更换输液导管系统,输液器每24h应更换1次,更换时各连接处要常规消毒。一旦出现空气栓塞,立即置患者于左侧卧位,头部低置以使空气不能进入肺动脉,进入的少量空气一般在30min左右可被吸收。

3.4用于引流胸腔和心包积液导管护理与静脉置管一样,接头处保持清洁防污染;周围皮肤消毒,3M贴每周换2次,每日更换引流袋,抽液或持续引流、注入化疗药物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再用肝素液封管。

【参考文献】

[1]刘晶星,温娜,王海莲,等.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7,21(3):661-662.

[2]赵宗河,张新.改良深静脉留置套管针在紧急血液透析中的应用[J].天津医药,2002,30(9):32-33.

防护管理论文篇6

1.2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功能。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了5个网络管理功能域: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和计费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功能的划分针对OSI环境,目前已经广泛地被标准和非标准的网络管理系统所接受。

1.3网络管理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校园网络的不断发展,校园计算机规模越来越大,计算机网络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比如在机房管理时,有的上机学生需要上网,有的课程不能上网。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具备良好的使用性,满足教学需求,确保向教室和学生提供满意的网络环境,必须使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有效的管理。但是校园网络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1.3.1网络管理体系结构不完善。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结构不够完善是影响网络管理的最主要的原因。网络管理模式单一,网络统计数据出现漏洞,都不利于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的操作。网络管理缺乏集中性会对计算机操作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不断加强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建设,才能增强网络管理的执行力。

1.3.2网络管理技术配置落后。现代网络管理不断变化、不断发展,落后的网络应用设备必然会遭到淘汰。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核心应用环节就是网络配置管理,在拥有先进设备的前提下,才能建立更完备的信息资源数据库。

1.3.3网络管理的检修技术落后。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网络故障,而相关的网络故障检修软件功能也不完善,不能有效解决出现的问题,影响了网络的正常运行,制约了网络的效能。

1.4网络管理发展的前景

1.4.1实现网络管理平台化。通过网络管理平台能够为学校建立完善的数据库资源,形成有价值的数据管理模型,提高网络的综合管理能力。

1.4.2实现多种网络技术综合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会出现新的发展趋势,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会融合在一起,从而全方位地传递信息,提高网络的效率性。

1.4.3实现网络管理自动化。网络管理自动化可实现拓扑发现、告警管理等常规网管功能,还能进行配置管理、VLAN管理、VPN管理、无线管理等众多扩展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图形化界面,很方便地对网络进行全面、准确而深层次的管理和维护。比如路由器自动报警功能,当路由器的CPU资源使用率达到指定的标准后,系统会以消息或者邮件等形式向网络管理者报警。

2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隐患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计算机网络安全”定义为:“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目前,在校园网络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2.1存储设备产生的隐患计算机存储设备存储着大量的数据。用户在操作数据,进行读、写、存储的过程中,数据信息容易受到不法行为的威胁。信息泄露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U盘、光盘等外存储介质很容易被复制。二是数据存储设备在接入互联网时,信息被木马、病毒等窃取或毁灭。三是计算机出故障时,存储设备不经保护而进行维修,造成泄密。四是存储设备失窃,会造成大量的信息泄露。

2.2网络产生的隐患在网络中,计算机中的数据有些是共享的(包括windows系统默认的网络共享),这些存在网络中的数据,就有信息泄露的风险。一是当计算机联网后,使得数据很容易暴露在网络系统中,这就使计算机泄密的范围大大增加。例如接入互联网,数据就有可能被远程访问而导致泄密。二是黑客利用操作系统存在的漏洞或应用软件存在的漏洞进行网络攻击,破坏数据或者泄露数据信息。三是黑客在Internet上利用特洛伊木马技术找寻“肉鸡”,植入木马病毒后,对其进行控制或窃取信息。

2.3管理不严谨产生的隐患一是违反信息操作规程,疏于管理,造成数据丢失。二是信息丢失。未经授权的人员进行操作,窃取信息。三是数据损毁。信息数据大多集中存储,保存在服务器磁盘或磁盘阵列等设备中,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就可能使全部数据丢失或者损毁。

3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所谓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来确保网络的安全和稳定。3.1利用防火墙进行安全隔离与保护最基本的安全方法是使用防火墙。目的是要在内部LAN与外部WAN两个网络之间建立一个安全隔离,从而保护内部网络(Intranet)免受外部网络(Internet)非法用户的侵入。

3.2增强用户信息安全意识

3.2.1用户系统访问应设置安全密码:要求计算机用户设置账户名和密码;建议使用大小写字母、字符加数字的组合密码,增加安全强度;还要经常更换密码,减短密码使用的时间周期。

3.2.2日常病毒防护:定期更新杀毒软件,定期检查并扫描系统。

3.2.3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定期对电脑进行清理。个人用户要养成定期对电脑体检,定期进行病毒扫描的习惯,从而保护个人电脑安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3.2.4可移动介质管理:减少或者禁止使用可移动介质,以避免恶意程序进入网络。

3.2.5数据备份:重要数据定期备份,数据库文件自动定时备份,数据容灾备份,双机热备,服务器系统具备便利的存储快照管理系统等。

3.3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的常规化管理

对计算机系统的常规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3.1业务系统的维护。在校园网络系统中,往往运行着许多业务管理系统,如教学管理、学工管理、招生就业管理、资产管理、OA系统等。业务系统是通过程序的运行而工作的,如果发生软件故障或者业务流程发生变化,就需要对应用程序进行维护。

3.3.2及时安装系统漏洞补丁。为了解决计算机系统的漏洞问题,系统开发商会及时更新系统补丁,保护系统的安全。系统漏洞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计算机系统漏洞包括软件漏洞、硬件漏洞以及应用程序漏洞三个方面。计算机用户应及时安装补丁对系统漏洞进行修补。

3.3.3加强硬件设备的维护。主要包括对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存储、计算机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为方便设备维护工作,应定期对硬件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工作,并建立设备故障记录表和设备检修记录表。

3.3.4建立维护文档。在对设备、系统等进行维护后,及时建立维护文档,记录故障原因、时间、维护方法和维护结果等情况,以便为以后的维护工作提供参考和查询依据。

防护管理论文篇7

前言

低碳出行、低碳经济等理念已深入到人们意识,地铁作为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有效缓解了地面交通压力,未来有望代替公交车的公共交通工具。如今我国各大城市均大量建设地铁,通信系统的预防性维护非常重要。可以说日常的有效预防性维护能够保障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避免出现重大交通事故。在预防性维护措施实践中证明,减少和避免通信系统故障的发生是保障地铁运行安全的关键。根据地铁通信系统养护维修的需求,在现代地铁通信系统养护维修工作中必须引入预防性养护维修理论。利用理论引导维护工作,避免或减少通信故障的产生。

一、地铁通信系统维护过程中预防性理论的运用

地铁通信系统维护工作中所运用的预防性理论是一种新模式,通过预防性措施可以对问题提早发现及维修,从而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当今预防性维护理论在各大城市地铁运营中应用,对地铁运行及易损零部件使用寿命等情况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及时进行养护与维修。通过预防性养护维修理论的引入与执行,能够有效避免地铁通信系统故障的发生、提高地铁运行效率及安全性。

二、实施通信系统预防性维护措施

1.强化员工对养护维修方案的认知度,为地铁通信系统提供安全运行环境。想要确保地铁通信系统有序合理的实施养护维修工作,首要任务是强化相关人员对预防性维修养护理论的认知程度,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让员工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岗位职责,帮助操作维修人员树立预防性养护维修意识,进而促进预防性养护维修理论的应用。为了促进相关人员预防性养护维修意识,地铁运管部门还应强化岗位职责的绩效评价工作,以绩效评价为基础强化岗位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中预防性养护维修工作的开展,提高地铁通信系统的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

2.创建有效合理的维修养护机制,确保地铁通信系统运行可靠性。为了更有力的保证地铁通信系统养护维修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应创建规范的预防性维修养护机制,使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能够有章可依。当前地铁运行维修部门要结合通信系统实际的设计方案及使用情况确定养护维修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根据地铁通信系统中的易损零部件情况确定预防性养护维修工作周期。在地铁通信系统实际情况掌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的预防性养护维修管理体系,以此确保预防性养护维修体系能够真正指导养护维修工作,确保通信系统在预防性养护维修管理下稳定安全的运行。针对城市地铁系统中各线路建设时间不同、应用技术不同的特点,在地铁通信系统预防性养护维修管理体系建立中,还应根据线路通信系统的不同进行分项内容确定,以地铁通信系统实际情况为基础,建立预防性养护维修管理体系,保障通信系统的畅通。

3.确保地铁通信系统各项工作的合理性。如果要在通信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对其实施全方位的维修养护,此时应先对系统实际的运行状态准确掌握,所以需要对通信系统各方面状态进行合理的调研及整理,如:容易发生损害的部位、实际运行工况等。然后结合信息整理及调研结果规划系统的养护维系周期。通过对地铁通信系统信息的掌握,了解和确定预防性养护维修的重点。并通过通信系统运行信息情况的了解,及时发现通信系统异常,避免故障进一步扩大造成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4.严格按照交接班机制开展工作,强化对此工作的管理力度。在对系统进行日常维修养护工作时要重视工作周期的确定及执行工作,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交接班机制开展工作,加大对交接班的管理,通过对地铁运行中维护人员具体的工作情况创建相应的交接班管理制度。针对通信系统的实际情况编制交接班记录,在记录中应详细规定通信系统的运行工况、异常数据情况以及处理措施及责任人等内容。以科学的交接班管理预防接班人员对通信系统实际运行情况了解不足引发的通信系统故障,预防故障隐患的进一步扩大。

三、重视地铁通信系统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其预防性养护维修能力

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及专业素养的高低将决定着工作的最终质量,在开展地铁通信系统维修养护工作时要重视对相关人员专业技能及知识的培训。基于此,地铁运营单位应定期组织相应的培训活动,让员工通过培训强化自身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这样才能保证地铁通信系统维修养护工作顺利开展。培训过程中要结合地铁通信线路采用的技术、设备实际情况培训维修人员相关技术内容。同时针对职业素养需求开展全员培训,为预防性养护维修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局势下,地铁已经成为了当前城市居民最热衷的交通工具,所以要保证地铁在一个安全、稳定、可靠的环境中运行。地铁通信系统担负着地铁运行中信息资源的传输重担,要重视对其日常的维修养护工作。预防性养护维修理念能够有效保证地铁通信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地铁维修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预防性养护检修周期,根据不同零部件及系统组成设备的易损情况确定检修时间。针对不同零部件的实际使用寿命进行小范围检修维护,减少故障维修与养护工作对通信系统运行的影响,保障地铁运行安全。通过预防性养护维修理论的应用,提高我国地铁运管能力及运管水平,保障地铁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孙伟.以预防性养护维修理论为中心的地铁通信系统维修管理[J].通信科技,2012,5.

[2]马文帅.地铁通信系统预防性检修的探讨[J].地铁通信技术,2012,9.

[3]陈浩.地铁通信网络设备预防性维护体系的建立与执行[J].地铁运行管理,2012,9.

[4]刘家伟.以地铁通信网络设备维护技术管理为中心,保障地铁通信网络的通畅[J].通信科技资讯,2012,4.

[5]张韬,苗刚.地铁通信系统分析[J].电子工程师,2010,(06).

[6]林周让.铁路通信传输网络保护方式的应用与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3,(06).

防护管理论文篇8

一、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维护工作重点

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维护是网络系统建成后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事业单位必须以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维护体系为基础,以高效的网络管理团队实现网络管理系统的稳定运行,以此实现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建设的目的。同时,还应针对现代计算机网络病毒、系统升级的问题以预防性维护理念作为指导,开展事业单位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维护。通过提前预防、定期维护保障系统的稳定。同时,针对事业单位数据信息的安全,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维护中还要注重网关、数据备份等工作,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预防数据信息的泄露。

二、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系统维护工作的开展

1、以预防性维护理论指导事业单位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维护工作

随着近年来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研究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系统维护整以预防性维护理论作为主要发展方向,以此实现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提高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使用效率。在现代事业单位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维护中,网络维护部门应积极引入预防性维护理论。通过提前预防的方式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根据这一理论,现代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维护中应注重补丁与杀毒软件的升级,以此实现单机防御能力的提高。同时还应注重对内部网络系统的维护,避免内网IP冲突等造成的问题。针对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网络管理与维护部门还有责任加强对使用人员的培训,以此减少网络系统故障的发生。通过预防性理论的应用避免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故障的发生,实现高效、便捷的网络应用环境建立。

2、注重网络线路的维护,预防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故障

在现代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维护中,网络线路、双绞线的维护是维护工作的重点。在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统建立过程中,常会由于对后期使用、办公场地移动分析不足,造成计算机网络线路外露。而外露双绞线极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断路。例如:卫生清扫中对线路的碰撞、桌椅等碾压线路造成断裂等。因此,在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维护工作中,应针对外露线路进行科学的布线。使线路尽量固定在墙壁、墙角等部位,减少磕碰、移动的几率,减少线路故障的发生。

3、针对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环境进行系统的维护

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承担着企业内部通信的重要职能,其应用环境还与事业单位工作内容有着很大的关系。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办理证件的系统中,需要客户端与中心数据库进行连接。信息流量较大,而且存在多操作系统同时访问数据库等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系统维护工作应针对系统的应用环境,分析可能发生的故障以及故障的预防方式,以此达到系统维护工作效率的提高,避免对事业单位办公工作的影响。

三、以操作人员培训预防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故障

在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故障中,由于操作人员误操作造成的故障时有发生。这一现象造成了系统维护人员工作量的增加,影响了事业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针对这一问题,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维护管理部门应针对单位常用软件以及计算机基本操作等内容进行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预防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故障的发生。

四、结论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是现代行政办公等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减少和避免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故障对工作的影响,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应以预防性维护理念开展网络管理系统的维护工作,实现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应用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利城.网络系统维护经验[J].网络时代,2009,11.

[2]王勇.企业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维护探讨[J].计算机科技发展,2009,3.

防护管理论文篇9

急诊科的患者往往年龄跨度大,病情、伤情错综复杂,病情危重且变化快,急救药品多、各项操作技术也众多、各项仪器应用也比较频繁,故此科室为风险比较高的科室,其有很多的危险因素易于发生。给予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应要严格注意安全,其也是评判护理质量的有效标准,而如何有效地提高此项安全指标是所有护理工作者都需要重视的问题。整个医院都把安全作为一种文化进行建设,让护理人员随时随刻都重视安全,这是医院管理层应重视的项目[1,2]。为保障患者的各项安全,2008年1月起笔者所在医院把安全作为一种文化进行建设,并把其实施在护理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建立安全文化实施措施

1.1 确保实施的护理项目,责任到人。①给予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让每一位护理人员都有此意识,护理部开展“患者至上,真诚关爱”的价值观教育,让其把此意识落实到工作中,时刻想着安全意识。科室通过加强日常性教育,护士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患者的安全意识,把此项意识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注重患者的安全性,整个科室都注重此方面工作,互相监督,互相促进。②对科室内的所有人员都给予强化,并让其在工作中关注此项服务,安全作为工作中的重心[3]。并举办活动以加强每个人的意识,活动过程的每个人员及每个环节,护士长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经常提醒各位护理人员要对自己职责重视,进行各项操作都应按照规范来进行,并要努力提高个人的专业素质,职业修养,把对患者进行安全服务作为工作中的重点项目来执行。各项护理工作都应进行规范记录,并把其坚持下来,以把其作为发生纠纷时的法律证据,有效地保护自身[4]。③对主要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工作,让其注重此项意识,把其作为所有人员的模范,让其起到带头作用。如:新上岗的人员、工作责任心差、理论水平差、护理技术操作能力差等薄弱环节。护士长针对每个护士的特点制订详细的分层次培训计划,加强其安全教育培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患者安全目标措施,进行专科技术操作训练如徒手心肺复苏、心电监护、洗胃等。每周组织理论学习并进行考核记录,每月进行死亡疑难病历讨论及护理业务教学查房一次,讨论患者病情观察及护理过程中存在不足,分析原因引起重视并进行整改,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1.2 预防为主,及早识别护理方面的风险。建立专业的质量监控小组,让小组人员对每个人都进行监督工作,并定期进行汇报,小组人员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帮助发生护理差错的人员找出发生的原因,以便避免再次发生[5]。护士长每天进行日检,查找安全隐患及工作缺陷,及时纠正,防患于未然。每周末质量小组对全科水、电、消防、管道、仪器设备、药品等进行大检查,查找安全隐患,及时反馈,及时整改。如在工作出现问题要立即进行会议进行讨论,找出原因,并把责任下放到个人,及时改正不合理的措施。把预防工作作为重点,从而防患于未然。

1.3 让所有护理人员都要进行互相协作,互相进行监督工作,工作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情况。在工作要集中注意力,但如果时间太长的话会致使人会有劳累,这样就会出现护理差错,致使事故发生。故应建议护理人员进行互相协作,相互进行监督,在工作中时刻提醒,并严格进行规范操作,相互间多互相查看,避免出现差错[6]。

1.4 加强对护理工作中的风险进行管理,并制定出相应的规范进行防范。护士这一职业有特殊性,其需要专业的技术和专业的知识,在给予患者进行护理服务时应保障其的安全,这也是一种职业道德。所以在工作中应避免风险,并由专业的人员进行讨论,制定出相应的规范来进行预防,这是预防出现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在制定规范时应考虑到科室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规范应细致入微,并进行落实执行。比如针对科室的环境方面的安全事宜应制定如下的方案:防止地面过滑,并有小心滑倒警示标识。轮椅、平车处完好备用状态;氧气悬挂空或满标识。仪器设备安全的控制措施:要求每个仪器上有定期检测保养消毒登记。笔者所在医院还特别定制了一些进行警示的标识:小心滑倒、小心坠床、小心烫伤、静脉注射注意事项等。

1.5 加强风险评价监察,设立征求意见制度。护士长定期与不定期的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学习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等,了解护士对安全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检查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抢救制度是否落实。

2.结果

2.1 增强了护士的护理安全和服务意识。通过营造护理安全文化,把“安全第一”作为护理活动的首要价值取向,使科室形成愉快的工作环境,浓厚的安全氛围。护士从内心树立了安全护理的思想,把患者的安全放在首位,一切从患者的安全出发,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培养护士自我保护的意识和防患于未然的意识。

2.2 提高了护理风险识别、防范能力。护理风险识别是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系统的连续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事故原因的过程[7]。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了全科护士整体素质。通过查找安全隐患,识别主要风险,制订可行的预防措施。

2.3 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差错事故发生。通过强化护理安全意识,强化法制观念,加强了护士工作责任心,使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位,我科的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护理安全得到保障。3年来住院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率大96%以上。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的发生率降低0.3%。

3.体会

患者的安全文化方面的建设是医院应重视的一种文化,把安全意识放在工作的首位。护理安全观念是指在从事护理活动中人们所持的安全观念[8]。将安全文化视为一种管理思路运用到急诊护理管理中,使护士明确护理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倡导护士团结协作,加强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建青.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与思考.护理研究,2007,21(1A):67-68.

[2] 黄祖瑚.医疗安全与患者安全文化.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7,18(4):1-3.

[3]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4] 谭琳玲,李亚洁,李洪亮,等.构建医院安全化 保障患者安全.护理研究,2006,20(4A):856-857.

[5] 杨青,邓懿文,韦凤媛.谈谈零度宽容与人文关怀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2,22(6):41-42.

防护管理论文篇10

ICU是危重患者监护治疗的重要场所,也是医院风险最高的科室之一。对重症患者的安全护理非常重要。护理隐患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极大的损害。在新的形势下,要积极查找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排除这些隐患,降低风险,防患于未然,提高ICU重症护理的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ICU的患者都是危重病人,他们多是病情严重和身体较差的病人,对他们的护理也比较复杂,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避免护理隐患的发生。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市某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从2013年1月-6月收治的1200名重症患者的护理记录,患者年龄在60-80岁之间,其中女性1056名,男性946名,均为危重患者,并接受ICU重症护理。

1.2方法

对ICU重症护理记录的数据和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办公软件Excell进行汇总分析。

2.结果

通过对重症患者护理过程和护理结果的回顾性分析,发现在护理过程中存在部分安全隐患,隐患发生数量为415例,约占34.6%,发生率较高。对主要安全隐患及其发生因素做了汇总分析,ICU重症护理的预防措施也是比较及时和到位的,及时控制住了302例隐患,占25.1%。

2.1ICU重症护理隐患分析

2.1.1缺乏医患交流

目前的医疗体系在对待紧急和突况时,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互动没有明确的规定。医生为了尽快抢救患者的生命,通常都是口头陈述医嘱,护理人员接下来就快速执行和抢救病人[1]。如果医生没有交代清楚或者没有时间填写相关材料就很容易使护理人员出现护理错误或误差,从而导致对病人的损害。

2.1.2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低

主要是新技术的不断引用,使得年龄较大的护理人员对器械操作不熟练,从而延误了患者的护理时机。而年纪较轻的护理人员缺乏经验,对护理技能掌握的不熟练,对突发状况和患者并发症处理的不够好。

2.1.3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模糊

主要是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对医疗文件的书写标准不重视。对护理记录的不规范和缺少记录的事情时常发生。例如,记录格式错误、漏记生命体征和体液、出入量记录不准确或者是记录与医生嘱托的不符等[2]。

2.2常见护理安全隐患有意外拔管、窒息、压疮和医疗文书书写等。具体数据见表一。

2.3ICU重症护理隐患的预防对策

2.3.1ICU各种管道的预防护理。首先是评估意外拔管的危险因素,如患者的意识状态、管道固定情况、肢体约束是否得当等,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和心理支持;其次是规范护理操作程序,加强巡视,对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尤其是对患者易拔管阶段加强护理和巡视次数,提高护理质量[3]。

2.3.2ICU基础护理预防。在患者病床旁备好电动吸引器和中心负压吸痰装置,判明窒息原因,对症处理。吸痰要及时,负压要适中,方法要正确[4]。对患者进行调节以防反流。

2.3.3生活护理上的防范。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护理程序和操作规范,仔细观察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定时更换患者,保持床铺和会清洁,减少排泄物刺激、注意翻身动作要领等[5]。

3.讨论

医院ICU重症护理隐患的不断出现给患者及护理人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文通过1200例ICU重症患者的护理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护理隐患通常是因为医患交流较少和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不过关等导致的。护理隐患表现在意外拔管、窒息和压疮等方面。针对这些隐患要加强ICU的巡视和护理人员的技能,以及对患者生活的护理。

参考文献:

[1] 梁晓莉.ICU重症护理的隐患及预防措施[J].中国医药科学,2012,9(25):179.

[2] 李楠楠.ICU重症护理记录单常见问题及对策[J].第8届全国重症监护专科护理新近展研讨会论文汇编,2011,6(13):56.

防护管理论文篇11

引言

数据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是对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提高的重要支持技术,在面对新的电力需求发展环境下,只有充分重视对新技术的应用,才能有助于保障电力系统的运作效率水平提高。在从理论上加强调度自动化系统和数据网的安全防护研究下,就能为实际安全防护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更好的保障数据网的安全性。

一、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及网络特征

1.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调动自动化系统安全防护有着其重要性,加强数据网的建设是对调度自动化生产管理的重要平台,对数据网的安全性有着严格要求,并注重信息传输的实时性。所以在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中,对安全防护体系的建立就有着高要求,通过体系安全策略的良好建立,对保障调度自动化的准确性就能得以保障[1]。安全防护措施的实施,主要就是对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作为重要的内容,然后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对各个系统层面充分考虑制定的安全措施,这对保障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作用充分发挥就有着积极作用。

2.调度自动化系统中数据网安全防护特征体现

从当前我国的电力系统发展现状来看,已经在改革措施实施后见到了成效,加上一些先进技术的应用,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作用发挥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实现需要网络技术的支持,而网络的应用类型也比较多样,其中数据网络运用就是比较基础的。数据网络主要就是对生产数据进行传输以及为实际管理工作提供方便,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有音视频的传输以及对外服务等。在实际电力生产控制当中的数据网络运用,主要是在TCR/IP数据业务基础上进行开展的,这一环节对传输的速率要求并不是很高,数据流也相对比较稳定,但是对电力企业的生产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求业务的实时性比较强,并注重传输的安全性[2]。而在对一些管理信息类的业务信息传输的速率就相对比较高,总之是对电力生产控制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满足了信息传递的实时性。

二、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分层防护理论和数据网的安全防护措施

1.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分层防护理论

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护有着多个层次,主要有网络安全、物理安全、系统应用安全、人员管理安全等层次。在网络安全防护层面,主要是保障数据网络的应用安全性,避免受到计算机病毒以及黑客等因素造成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发生。而在物理安全层面,主要就是对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主机以及线路的安全性保障,在具体的使用中避免受到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影响,保障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在系统应用安全层面,主要就是保障系统主机的安全性,以及系y账号口令避免丢失,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和系统的正常化。最后是在人员管理层面的安全保障,避免受到人为操作造成的信息系统安全问题出现[3]。在对调度自动化系统数据网络的安全防护上,也要能结合实际分层次进行防护。

2.调度自动化系统数据网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一,调度自动化系统数据网络的安全防护,在技术体制方面要完善建立。实施电力技术体制规划过程中,就要充分重视和电力系统的整体安全防护体系相结合,明确网络的规模和安全防护的范围,对内部不同的网络类型加强安全风防护措施的实施。技术体制的制定,要和实际应用的数据网的类型相结合,总的来说,主要有和公网隔开以及和公网相连两种类型,在安全防护措施的实施上,就要充分重视从多个层面进行防护[4]。例如在物理层面的安全防护工作实施上,就要加强计算机网络设备的安全保护,对光纤线路的安全性得以保障等。而从网络安全防护体制的建立上,就要注重多样化安全防护措施的实施,在病毒防护以及加密防护措施的实施等方面完善制定。

第二,加强调度专用数据网安全防护。调度自动化系统和数据网络的安全防护,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带来安全问题,所以这就需要使用综合性的方法。对调度专用数据网的安全防护做到全网的监管加强,在和电力调度数据网的连接节点方面,要能在有效管理范围当中,从而充分重视网络系统性和全局性的防护。在对人员的管理层面要加强,结合实际的需求构建高素质的网络管理队伍,避免受到内部的攻击以及误用等因素影响。在运行管理层面要加强重视,可结合实际构建完善的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第三,加强安全防护技术的应用。在对数据网的安全防护方面,应用安全防护技术是必要的,对防火墙安全技术的应用要充分重视,这其中就包含着多种类型的防火墙技术,有包过滤发哪敢火枪和应用防火墙技术。要结合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如包过滤防火墙技术的应用,能根据数据包当中的IP地质以及端口号等确定是否允许数据包通过。除此之外,在对病毒安全防护技术的应用上也比较关键,安装杀毒软件以及病毒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都能起到良好防病毒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调度自动化系统和数据网络的安全防护,要注重从细节入手,在技术方法的应用中要注重适用性,只有如此才能发挥安全防护方法的作用。在面对新的电力行业发展环境,就要进一步加强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应用,在此次的理论研究下,对实际数据网的安全性保障就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洋,卢建刚,黄凯.电网调度自动化实时信息分析与评估系统的研究[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5(08)

[2]滕晓.汉中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系统升级改造方案[J]. 陕西电力. 2014(12)

防护管理论文篇12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以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在急诊工作的79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按所在急诊科室为观察组41名和对照组38名。2组护士工作年限、年龄、职称、学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对照组护士按操作常规完成各项急诊有创操作。观察组护士除按常规外,予以强化护理管理干预以督促防护措施的落实。具体干预措施如下:(1)建立良好的信任合作关系:护理管理者运用心理学“心向一致”的原则[1],以护士为本,了解工作中易发生锐器伤的原因,与护士共同制定有效的安全操作流程,发挥护士的积极性,使其在操作中主动采取防护措施,预防和减少锐器伤的发生。(2)认知干预:对观察组护士进行全面性防护概念的教育和职业防护培训,使护士认识到锐器伤的危害性,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有研究表明[2],加强对医护人员教育是减少职业性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3)行为干预:细化护士操作行为,规范安全操作流程,纠正护士导致锐器伤的高危行为,提高护士个人操作的自律性和慎独精神。护理管理者定期对急诊护士进行安全操作技能培训,使其能够系统、充分的掌握各种防护措施。(4)制度干预:建立完善的锐器伤管理制度。对不慎被锐器刺伤的护士进行登记、报告管理。记录锐器伤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处理方法等。必要时实施预防性用药,定期进行血液检查。(5)管理干预:护理管理者可采用科学的弹性排班,减少护理人员职业和心理上的压力,尽可能为护士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和护理用具。如使用安全型留置针,安瓿开启器、利器收集箱,真空采血技术等。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X 2检验,认为P

2 结果

两组进行护理管理干预前后损伤性感染比较,见表2。观察组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

3 讨论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职业安全问题越来越被医护人员所重视。锐器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具有潜在感染的危险。因此要求护理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锐器伤的防护,形成一套护理管理干预体系,强化全员认识,在科室树立护理安全文化意识,使护理安全操作形成一种科室文化。通过强化护理管理,规范了安全防范操作流程[3],不断增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使护士从认知到服从,从而主动采取防护措施,减少急诊护士在工作中锐器伤的发生,保障护士的身心健康,减少职业感染。

总之,护理管理干预需要管理者与护士紧密配合。本研究结果表明,强化护理管理干预可以规范护士的职业行为,使护士正确认识锐器伤的危害性,主动做到最大限度的规避锐器伤的发生,控制锐器伤所引起的血源性疾病感染,使急诊护士的职业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防护管理论文篇13

1 火电厂锅炉运行控制及故障预防的需求

我国电力市场改革加剧了电力企业间的竞争,同时也提高了对电力企业技术能力的要求。针对电力企业生产需求,现代电厂应加快设备运行控制及故障预防工作的开展。通过对锅炉设备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对锅炉实际运行工况的掌握,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及技术水平,促进电厂锅炉安全稳定的运行。在现代电力能源需求基础上,电厂安全稳定生产是生产管理的首要目标,作为电厂发电机组的重要组成,火电厂锅炉系统的运行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锅炉系统运行中,煤炭质量、设备技术、设备操作参数设定等因素都会影响锅炉系统的运行效率,并且,操作环节更是关系到锅炉系统运行的安全性。针对现代火电厂锅炉运行控制及故障预防的需求,电厂设备管养部门应从人员队伍的培养入手,通过健全的管理体系以及预防性养护理论的应用,提高锅炉运行效率、预防锅炉故障的发生。

2 火电厂锅炉运行控制与故障预防

2.1 树立锅炉运行控制及故障预防管理意识

我国火电厂以往的管理工作中存在“重建轻管”、“重修轻养”等问题,造成了锅炉等设备故障的频发。为了满足现代电厂锅炉系统运行稳定性及安全性需求,现代电厂设备运行管理部门及设备维修部门应树立管养意识。通过锅炉运行控制管理意识的树立、预防性养护维修理念引入,促进电厂锅炉运行管理能力及管理水平的提高,保障电厂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

2.2 以火电厂锅炉实际情况为基础,建立健全运行控制管理体系

根据火电厂锅炉安全稳定运行的需求,根据电厂锅炉运行维护工作需求,现代火电厂的运行管理中应建立健全的锅炉运行控制管理体系。根据火电厂所采用锅炉型号、技改后的技术要求,确定运行控制管理体系的内容及要点。以满足电厂锅炉运行控制需求为中心、结合电厂锅炉运行控制管理架构,确定各部门人员及操作人员的职责。以岗位职责的明确规范锅炉运行控制岗位人员的具体工作,避免误操作等情况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在建立锅炉运行控制管理的体系的基础上,电厂运管部门还应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及奖惩制度。通过绩效考核机制对锅炉运行控制岗位人员的工作进行评测,根据评测结论确定人员的奖惩。以奖惩制度及岗位绩效评测机制,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及主动性,促进锅炉运行控制管理能力的提升。

2.3 加强锅炉运行控制岗位队伍培养,提高锅炉故障预防能力

在现代电厂锅炉运行控制及故障预防理论研究中,强化锅炉运行控制岗位人员综合技能培养能够提高锅炉故障预防能力。通过对锅炉运行控制岗位人员的培训,提高岗位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及安全意识。以锅炉运行控制岗位人员对锅炉运行参数的掌握,及时发现锅炉运行过程中参数的异常。以此,避免锅炉系统故障进一步扩大造成安全事故。而且,锅炉运行控制岗位工作人员综合技能的提高还有助于企业锅炉系统技改工作时一线经验的总结,提高技改工作科学性及适用性。

2.4 建立预防性养护管理体系,实现故障预防目标

在我国电厂设备养护管理中预防性养护管理理论的应用能够极大的降低电厂设备故障发生率。根据多年的设备养护管理经验及预防性养护管理理论应用效果,现代电厂锅炉故障预防工作中应强化预防性养护管理理论的应用。掌握锅炉系统易损零部件的实际情况、掌握锅炉易发故障的实际情况,以此为基础确定预防性养护管理工作的内容及要点。并通过管理体系的建立、制度的完善,规范设备维修养护部门的具体工作。通过预防性养护管理体系的建立,提高火电厂锅炉故障预防能力、实现锅炉安全稳定运行目标。

2.5 针对常见故障进行日常监控

预防性养护维修管理体系能够对火电厂锅炉故障进行预防性管养,但是,在锅炉实际运行过程中故障的发生仍不可避免。为了减少火电厂锅炉运行故障对电力生产的影响,火电厂锅炉故障预防工作中还应加强常见故障的日常监控。根据以往锅炉故障维修养护记录及经验分析,明确火电厂锅炉运行中的常见故障,通过建立常见故障数据库的方式,指导设备检修人员的日常巡检工作。以常见故障的日常监控,了解常见故障的特征表现、分析常见故障发生后锅炉运行参数的变化。通过运行控制人员对参数的掌握、通过锅炉故障日常监控,预防和避免故障的故障的发生、减少故障发生后处理不及时造成的故障扩大。以满足火电厂锅炉故障预防为中心,强化常见故障的日常监控工作,保障电厂锅炉的稳定运行。

3 完善电厂锅炉故障诊断系统,提高锅炉故障预防能力

现代电厂故障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厂锅炉故障预防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利用故障诊断系统,能够及时发现锅炉系统故障,避免故障进一步扩大造成的安全隐患。而且,电厂锅炉故障诊断系统的应用,还能够根据锅炉运行的实际情况做出故障预警,提高了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因此,现代电厂锅炉运行控制及维修养护工作中,应注重锅炉在线故障诊断系统的完善。通过与系统供应商的沟通掌握新技术及新方法,以科学的系统更新、系统维护等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实现电厂锅炉运行故障预防目的。

4 结语

现代电力能源需求的不断提高,要求电厂设备管理部门必须强化故障的预防。通过故障预防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减少设备维修工作对电力生产的影响。作为火电厂的重要设备,锅炉系统的运行控制及故障预防对电力生产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满足现代电厂锅炉运行需求,电厂设备运管部门应通过管理体系的完善、制度的健全,规范运行控制人员的工作。同时利用现代预防性养护理论及故障诊断系统,提高锅炉故障预防能力,保障电厂锅炉安全稳定运行、保障电厂的生产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京睿.火电厂锅炉运行控制管理工作方式及重点[J].电力设备与管理,2012(01):98.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