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实用13篇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篇1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学生动手组装计算机的热情也在不断高涨,兼容PC机以其价格低廉(相对于品牌机)而深受在校大学生的喜爱,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能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理论知识,更为自己能独立组装计算机(DIY)而对该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目前,很多高校开始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作为选修或开放实验课程来开设,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掌握一技之长。由于现行的理论或实验教材,作者从编写到出版,需经过一段较长时间,但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在不断升级,性能日益提高,带来了计算机新技术、新产品与相对滞后的教材内容相矛盾,要使学生能跟上硬件发展的步伐,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已不能适应课程发展的需要,要使实验内容跟上市场计算机硬件的变化,学生能产生该门课程兴趣,对该课程的实验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课程的特点和要求

学生学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后,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能用所学知识选购和组装计算机,具备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调试和维护的基本技能,常用软件的使用,局域网的搭建。

该课程的特点:(1)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包括计算机组成部件、硬件安装、硬件测试、系统BIOS设置、优化、硬盘的分区规划、软件安装、局域网的建设、计算机日常维护。(2)知识更新快,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新知识、新产品不断出现,只有不断更新教学(实验)内容才能满足学生了解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要求,做到与时俱进。(3)课程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该课程的特点,要达到学习的效果和课程的目的,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来完成。

3实验内容改革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程,要求内容新、更新快,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该门课程一般总学时32,占2个学分,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摒弃过去的先讲后练,甚至是只讲不练,在充分利用实验室计算机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采取边讲边练,或者是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在课程的学时安排上,我们是理论为12学时,实验为20学时,基本内容大致分为6个独立的项目,现分别说明。

实验1.认识硬件(4学时)。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对计算机的主要硬件(主板、内存、CPU、硬件、光驱、显示卡、显示器)的性能指标,工作原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通过网上计算机硬件价格、性能的查询;结合市场调研,要求学生写出计算机硬件的调研报告[3],在某个价位的配置清单等手段,使学生从感性上对计算机组装产生兴趣。

实验2.计算机组装与维护(4学时)。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进行拆装的成本较高,破坏性较大,为此,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利用现有实验室原有资源,例如我们采用03年购买的清华同方机型进行拆装,要求明确目标、拆装顺序、拆装过程中的注意点(曾经有学生拆硬盘上的螺丝);在此熟练的基础上,给予指导,我们准备了15套目前较流行的计算机产品组装,进行分组实验,经过教师检查,方可上电。使得学生既掌握了计算机组装的步骤,又能接触到新产品,不至于用到的都是过时产品。

实验3.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判别(2学时)。由于现行的计算机维修,主要是板卡级的,替代法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本次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对实验2中的常见的一些故障能进行分析、判断,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自己能独立排错,以便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4.系统的安装(XP和WINDOWS2000Server)(4学时)。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系统分区、硬盘格式化、BIOS的设置、系统的安装、网线的制作方法,利用H3C的交换机组建一局域网。

实验5.有关系统相关软件的使用(4学时)。该实验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涉及软件的下臷和使用。

(1)系统的备份(GHOST的使用)。

(2)系统的优化(WINDOWS优化大师的使用和注册表的了解)。

(3)系统的测试(SisoftSandra的使用)。

(4)常用杀毒软件的使用(瑞星、金山毒霸、卡巴斯基)

实验6.多媒体软件的安装与使用(2学时)。内容涉及

(1)图像处理软件

(2)声音

(3)播放器的安装与使用(豪杰、realPLAY、暴风影音)

4考核方式的改革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我们在考核方式上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是7+3模式,即理论占70%,实验占30%;我们采取的方式是3+7模式,即理论占30%,实验占70%。理论考核为辅、动手操作为主。笔试考核为辅、实践操作比重高于笔试,各单项实验项目独立计分。这不仅使学生在考核上把风险分散到各个实验项目中去,也不必担心考试通不过,再次重修,真正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在实验的考核方式上采取多种形式。

(1)分组讨论(实验2)

(2)调研报告(实验1)

(3)实验报告书

宽松式的实验环境,学生在课内安排实验如不能及时完成的话,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由学生本人提出预约申请进行补做,达到规定的要求,分项目进行单独计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实践的练习,确实把按大纲规定的要求落到实处,使学生能在轻松学习的基础上掌握一项技能,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

5结束语

目前,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因此懂得计算机的软、硬件安装,常见的报错信息、检测方法,日常的维护和保养,“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势必将成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程之一,尤其对于民办本科的学生来说,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大家的共识,通过对实验教学的改革,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消除学生对该门课程由于理论考试不及格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学生能快乐学习,体会实验过程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功感,确实让这门课程变成大家想学又愿意学的一门课程,事实证明,通过本学期对该门课程的改革,无论从内容上还是考核方式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反映较好,收效甚大。

参考文献:

[1]徐鲁雄.改革计算机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推进素质教育[J].计算机教育,2006,(8):57-61.

[2]张世伟.浅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的教学模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7,(5):165.

[3]周苏.专业课程教学测评的创新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7):88-91.

[4]高尚,别小川.“计算方法”实验内容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0):106-107.

[5]孙中胜,高长宝.微机组装升级与维护[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周苏等.大学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C].大学计算机基础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5[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7]李秉璋等.以提高应用能力为目标进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J].计算机教育,2006,(12):28-31.

[8]范跃进.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6,(9):24.

Thereformofthecontentandmethodsofexaminationin“Computerassemblyandmaintenance”

TAOJian-ping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篇2

(二)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坚持试验教学

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教学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以往的单一教学模式只知道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保证有效教学。针对这样的现象,各中职院校要加大资金投入数量,建立计算机硬件维护实验室,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验,将书面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而保证有效教学。例如,中职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师在讲解计算机黑屏、反复重启等故障的维修手段的时候,就可以改变以往的单纯讲解方法,带领学生到实验室,让学生亲自操作具体的维修流程,从而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篇3

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特点

1.知识更新周期短

计算机技术紧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发展,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当前计算机硬件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持续发展和创新,只有通过定期更新教学内容,与现代技术发展接轨,才能满足学生了解新技术以及新产品的实际需要。

2.注重实践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实践,着重培养学

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需要通过学生的学习,认识和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完成计算机的硬件组装、软件的安装以及计算机的日常维护,从而有效提高问题的解决能力,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还应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完成。

3.内容多,知识面广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包括计算机硬件组装、计算机组成部

件介绍、系统设置、硬件评测、软件安装、硬盘规划、计算机日常维护等多方面的内容,知识面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Windows操作系

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等多方面的内容,教学内容较多,具有较强的可扩充性。

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模式

1.以实践教学为基础

以计算机装配为例,这一课程主要教导学生如何将零散的部件组装成一整的电脑。教师可首先将组装电脑所需要的配件摆放在讲台前,每个配件都贴上提示标签,而后向学生示范电脑组装的过程,这个教学过程不应太快,应能让学生了解组装的每个过程,在组装的同时,还应说明每个步骤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安装完成后,学生再自行安装,教师提供指导,并纠正在安装过程中的错误。

2.以理论学习为支撑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虽然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仍需要以理论的学习为支撑,在实践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理论的教

学,从而使教学易于理解,便于掌握。在理论学习当中,可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程的教学当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实践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组装的方法,也能独立完成整个计算机的组装,在安装的过程中形成了主观的认识和判断。

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

能力,因此,理论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明确教材中介绍的各种器件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常见故障和处理方法,还应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这在于计算机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例如,计算机的

CPU,教材上所提到的CPU已不是当前市面上的主流产品,因此,可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以及市场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当前CPU的技术指标和特征,并与教材上的CPU进行对比,总结出CPU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从而能举一反三,实现系统的学习。

3.以实习教学为巩固

在完成了理论教学后,则应转入实习教学,也就是将学到的以及实践过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去,以练习为主要手段,提高计算机组装的速度,开展参观教学。在实习结束后进行考核,通过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组装好一台电脑,并能正常运行,则通过实习模块的考核,推动学生主动练习,积极进取。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理论教学能够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实践课程能够给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提供一个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提高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为学生日后在进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使用“实践—理论—实

习”的教学方式,建立了一体化的教学和实践体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便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求知欲,提高专业认同感。

总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安装、操作和日常维护尤为重要。计算机安装和重视也将逐渐受到学生的重视和欢迎。由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发展和创新计算机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持续总结,不断调整计算机的教学方案。根据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特点,该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还应在教学实践以及教学的反馈当中,不断探索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

法和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张世伟.浅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的教学模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2]薄红英.高职院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实训教学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9(4).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篇4

一、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的现状分析

1.考核方式单一,效果不理想

调查显示,我国中职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属于必修课程,同时,它的考试形式多为“笔试+实践”,并且笔试的分数占了大部分,实践只是其中的辅环节。因此,许多学生为了使学习成绩达标,平常只是拼命地背诵课本中的相关知识与概念,将很多精力都放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而忽视实践与操作,从而使得学生受到成绩分数的影响,并且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最终导致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只停留在理论阶段,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难以适应计算机发展速度

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摩尔定律惊人符合,计算机硬件的更新速度极快,属于更新与竞争力最强的一门学科。但是,现有的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内容大多为几年前的版本,同时其计算机相关知识也停留在几年前的技术,从而那些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技巧都没有涉及,最终使得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的内容与社会脱轨。

二、以就业为导向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1.学习指导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

(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在上这门课之前,教师要认真备好“情境”,让日常使用电脑过程中常见的故障进入课堂,让学生动脑思考,共同解决碰到的问题。例如教师故意设置系统故障,让学生思考如何从备份的系统中恢复过来。这就用到了“一键还原GHOST”软件。利用这个情境,比直接干巴巴的讲GHOST软件的使用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又学会了GHOST软件的具体使用方法。

(2)合作学习、深入市场。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学生可以用教师提供的题目,也可以自己找题目,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电脑组装与维护的实践,服务于学校的各个部门。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任务,教师则着重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学生共同研究,启发学生找出解决办法。本课程既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又要求学生能实际动手操作,进行硬件的组装、维修。由于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都在飞速发展,掌握维护与维修的方法、原则,然后在这些方法与原则指导下迅速接受新硬件的安装、调试、维护等任务相对来说是本课程的难点。所以,在实践环节上,积累丰富的经验十分重要。为此,我们必须要有独立的计算机维护与维修实验室,制定详细的实验内容及评价标准,让学生受到全方位的锻炼。

2.立足社会实践,结合就业需要

对于当前的教学工作来说,如何准确的立足社会的发展需要,是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时刻要提醒自己的问题。以社会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工作,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适应工作的要求,这就对于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紧密的联系就业需要,让中职培养人才的目标得以完整实现。因此,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中我们要保证学生能够适应以下工作岗位的需要:能对计算机的软硬件故障进行排除和维护,对计算机日常使用进行基本的维护工作,能跟进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适应计算机发展要求的岗位新技能。因此上这门课程的老师也要多了解市场需求,了解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向,不能再用老一套的理论和设备来上课了。同时还有弱化理论的教学,多让学生走进实训室,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软、硬件的操作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就业的时候才不会成为只懂理论知识而动手能力差的书呆子。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具有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已被广大师生所接受和认可,它具有传统教学不可达到的自观、形象、生动、交互性等优势,可以充分利用声像信号,使教学活动更加富有乐趣,在教学中学生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学习兴奋点得到多方的刺激。

当前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部件更新换代快且品种繁多。因此,不可能将市场上所有产品完全搬到学校实验室,甚至采购主流产品都是无法实现的。同时,教材编写速度也无法跟上硬件的发展。所以,利用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就很难了解当前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在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对新技术、新概念就会非常陌生。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以教材为“线”,在互联网上搜索下载相关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展示各种新产品的图片,保证学生学习与时俱进,学到适应技术发展的知识和技能。

三、结论

由于《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主要教学内容涉及计算机组装、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安装、信息安全防范、计算机常见故障诊断和排除等操作性很强的教学环节,必须通过实验、实训才能达到计算机操作、维护和应用技能的培养目标,从而进一步增强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郑正.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12(06)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篇5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Analysis of Vocational Computer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

He Chunwen

(Wenshan Finance and Trade School,Wenshan663000,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constant deepening of China's educational reform,and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making the computer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 of teaching more and more people pay attention.As a computer professional is a tool for courses - computer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is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courses in vocational teaching.However,current textbooks and the mainstream hardware is completely at odds,to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computer development,it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omputer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the need for reform of its teaching mod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Chinese level computer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 of teaching,to find out the problem and propose solutions strategy.

Keywords:Vocational;Computer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Teaching strategies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逐步渗透到计算科学、事务管理、文字处理、教育、工程设计等领域,并得到不断推广与应用。因而,作为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能够更好地拓展学生在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独立拆装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计算机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高校扩招逐年升温,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受到人们的严重质疑,并出现了学校生源严重滑坡现象。因此,如何开展好《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这门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俨然成为中职教师所要面对的问题,由此可见,探讨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策略意义重大。

一、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考核方式单一,效果不理想

调查显示,我国中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属于必修课程,同时,它的考试形式多为“笔试+实践”,并且笔试的分数占了大部分,实践只是其中的辅环节。因此,许多学生为了使学习成绩达标,平常只是拼命地背诵课本中的相关知识与概念,将很多精力都放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而忽视实践与操作,从而使得学生受到成绩分数的影响,并且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最终导致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只停留在理论阶段,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难以适应计算机发展速度

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摩尔定律惊人符合,计算机硬件的更新速度极快,属于更新与竞争力最强的一门学科。但是,现有的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内容大多为几年前的版本,同时其计算机相关知识也停留在几年前的技术,从而那些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技巧都没有涉及,最终使得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的内容与社会脱轨。此外,新型计算机硬件的推出极快,老旧的计算机硬件淘汰也相当快,很多教材在编写两年后,可能其中所列举的很多例子已经完全被淘汰,在现实生活中以找不到相关使用,甚至叙述的一些理论与现行的计算机技术相悖,最终使得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质量大打折扣。例如,目前尚有许多中职教材将“FSB=CPU外频”作为计算机维护与组装的内容之一,其实,对于Intel CPU P4出现以前来说,这可以认为是正确的,但从P4出现开始FSB=CPU外频×4,“FSB=CPU外频”就不能生搬硬套了。

(三)实践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与其它许多课程教学一样,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并通过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从而能够完成对计算机的组装以及调试,在碰到问题时能够及时、正确地诊断并解决问题,从中也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因此,为了能够实现这样一个教学目标,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也必须给予学生大量的实验操作机会,提倡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来指导实践,使得其形成较强的动手能力。但是,由于资金问题、教学目标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也不能很好满足学生的实践性要求。同时,有不少学校实验窜的设备都比较的陈旧,没有及时的更新,甚至很多是已经淘汰的实验设备,使得学生在上实验课的时候积极性不高,从而不同程度地降低了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的质量。

二、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策略分析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的最好导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来说也不例外。同时,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并在课堂教学中显现出其巨大的功效,借助多媒体技术能够将语言、图像以及视听技术融为一体,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带给学生更加的直观和形象知识体系。此外,还能够实现对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发,能实现对学生注意力充分吸引的目的,从而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以实践教学为主,课堂讲授为辅。同时,计算机硬件发展的速度极快,许多中职学校的实验用教学器材无法跟上现有的主流计算机配置,在课程内容改革方面难以迅速更新。因此,在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探讨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程内容与计算机更新技术同步,充分重视实践课的重要作用,给以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也要不断更新实验器材。此外,不同的学校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编写适用于本校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材,同时确保每学期都能够对现有的教材和实验指导进行改版,删除旧内容、添加新内容,以保证教材能紧跟计算机的发展步伐。还要确保教师在制定学生实践目标时,也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各自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

(三)逐步建立与完善考核体系

因为,在传统的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其评价体系往往以理论评价为主而轻实践方面的评价,这就使得学生为了获得更高的分数而忽略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职计算机教学应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重视实践课在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此外,新型计算机硬件的推出导致新理论知识不可能完全出现在旧有的理论考试模式中,所以必须改变现有的考核模式,刻保持对专业知识的更新,时刻关注计算机的发展,甚至可以将网络的一些新知识、新内容拿到课堂上,抛弃单一的理论考试,不仅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还要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结语

综述所述,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对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与标准。因为,传统的课程设置已经完全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脱节,难以到达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在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同时实际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从而让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工具课”发挥真正的作用,并为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许力航.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11,(01)

[2]杨汉洲.构建“能力本位”的高职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8,(17)

[3]李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07)

[4]霍国均.素质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0,(05)

[5]唐仕英.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山东教育,2001,(14)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篇6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通常情况下,该课程采取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组织教学。但由于各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存在着众多差异,因此在实践性教学中,学生出现了下列问题:一是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厌学情绪较重,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牢,停留于感性认识阶段。二是对常见的硬件问题缺乏判断,往往无从下手。三是对操作系统的维护实践性认识肤浅,一旦出现软件方面的故障,就只能依靠重装系统来解决问题。

因此,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提高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质量将是一件非常有益的工作。

2.“探究—实践式”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取向

2.1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从教学角度来看,视觉和听觉不仅可以让学生达到最佳效果,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中的图像、声音、动画,能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更能集中精力听课,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其次,通过课件,教师可以更加有效地掌控教学进程和创设新的情景教学,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媒体使教学更加方便。教师应在课堂中安排一些时间,精心组织设计一些与学习有关的比较有趣的拓展资料放给学生看,寓教于乐,这样既丰富学习内容拓宽了学习空间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乐趣。

2.2利用“模块化项目教学法”,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模块化”教学是当今中职教学所倡导推广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常而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创设两个方面的模块,一是教学生如何组装计算机模块;二是对出现故障的计算机如何进行维护模块。因此,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好“模块化项目教学法”就显得非常重要。“模块化项目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是符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实践性、应用性”的技能教学特征的,也能高度体现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理论先行,技能优先”的特色,同时对调动学生积极性,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在多媒体设备的辅助下,在教学中形成了“项目培养目标—知识描述—教师演示—操作练习(独立实践—教师辅助)—问题讨论—教学反思”的多元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在技能性和实践性中彰显出来,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大幅提升。例如在“计算机系统常见故障及其排除”这一章节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2.2.1设立项目培养目标:创设情境——开机启动中常遇到的故障:如插头插座、配件接触、黑屏、报警、反复重启、蓝屏等硬件故障。

2.2.2讲述问题出现的可能原因:初步判断——对计算机所处的环境、新老程度、计算机硬件的认知及是否品牌机等方面进行一个初步的判断,找出计算机出现问题的可能原因所在。

2.2.3演示如何排除故障:查找问题——通过“看一看”计算机所处现场的环境,计算机显示的错误信息判故障所在位置;“听一听”计算机硬件发出的声音等方法来判断故障所在位置。

2.2.4教师指导练习:自主学习——由学生通过掌握的故障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和信息资料,运用专业知识、专用设备等判断故障存在的原因,并着手解决问题。

2.2.5问题讨论:经验总结——将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汇总,展开讨论、交流,并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相互讨论,进一步总结、补充、修正、归纳出最简单直接易行的方法,并总结本次实验的学习效果,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3.加强实践环节的比重,增强教学的实用性

该课程的主要教学核心是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只能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去实现。因此,学校要建立专门的计算机硬件实验室,制定实验单元的目标、内容和能力测评标准,使学生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为最终具备计算机维修技术员的职业核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具体运作办法如下。

一是让他们从认识硬件开始,先将各硬件所存在的功能特性、技术指标等让学生详细了解清楚。例如:如果内存条不存在或松动将会出现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如果显卡不存在将会怎么样等。进而进入到自主组装一整的计算机,要能够团结一起处理好存在的硬件故障,直到计算机能正常进行自检为止,在此期间总结一切故障出现的原因所在及处理方法等。最后进入到安装软件。二是在安装软件方面要着重介绍软件方面的性能特征,由于实际中计算机在使用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软件方面的故障。更为严重者,需要重装系统来解决问题。正因为这种软件故障的常见性,我认为应着重详尽地讲解,具体可以到操作的每一步。例如(1)如何设置从光驱启动计算机;(2)如何安装纯安装版的windows操作系统、ghost版的windows操作系统,应了解哪些方面的问题(如:纯安装版操作系统需独立安装各硬件的驱动程序,虽安装时间长,过程复杂,但操作系统纯净、稳定、不易出现蓝屏等故障。ghost版操作系统虽集成了各硬件的驱动,安装起来简单、快捷、方便,但往往这类操作系统也包含了一些破解软件注册信息的木马、病毒等,从而影响操作系统的稳定性)。(3)给操作系统打补丁、安装防木马、杀毒软件等。三是我们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作为学生进厂、进企业、自我择业、自主创业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到学校机房参加实习,与机房的维护员一起维护计算机,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用十分明显。

4.组织学生参与实战,让学生走出校园,学习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在学习本门课程的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在节假日去就近的电脑城看看,多向那些卖电脑的员工学习目前市面上常用的硬件性能、怎样选择硬件,学习处理一些计算机故障,如:计算机蓝屏、无故重启、开机报警,以及一些软件故障等。要让学生增强实战技能,从而让学生学有所用。

5.结语

如果说当前中职教育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那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实际操作则给了学生一个提高动手能力的平台。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是教师首先要解决好学生想学习的问题,而本文所提及的就是怎样改正学生《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学习方法的问题,实践证明:中职学校学生学习《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过程中解决好了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效能将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柳青,郑耀涛.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学习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篇7

这门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不尽理想,因此想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1.名称的界定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普通台式计算机的硬件组成,组装及硬件软件的维护部分。有些教材也定名为《微机组装与维护》,教学内容大体相同。因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其实就是普通台式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对于计算机的组成结构来说,基本的原理部分是一致的,掌握了普通台式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对与其他微型机,小型机等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从理论的角度来说是可行的,但是从实际的角度来看还相差很远,所以在课程的名称上需要重新定位。

2. 教学模式

2.1弱化理论,强调实操

无论哪类教材,都不可能兼顾到职业类学生的特点,对于理论性强的知识一是不想学二是学不懂,因此讲理论的效果和不讲没有多大的差别,而且中职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高技术人才,而是培养一般的技术工人,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就能满足社会中的岗位技能的需求。因此大胆地弱化理论,尽量少讲理论,对于难懂的理论可以不讲。理论讲解简单化,把重点放在操作的示范讲解上和实训上。把一些纯理论作为阅读材料处理。尽量把课堂从教室移到实训现场。

2.2启发提问,锻炼思维

启发式教学是非常成功的传统教学方法,学习计算机维护从组装入手,不论是硬件安装或是软件安装,不正确的装法就导致了故障的出现,同一故障可能来自于不同的错误安装,在讲授安装过程的同时也进行了故障分析,并常常采用启发式提问,老师给学生创造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机会,为每个学生创造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思想和信息得到多向交流,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增强了,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2.3 任务驱动,小组协作

将班级按四人一组,小组成员之间能够有机地互动和合作;采取以具体的组装实例为任务,提出要求;以组间竞争等模式,设计教学过程。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提高学生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4 利用网络,追踪发展

停留在课本上的计算机组装教学,是满足不了当前计算机发展的需要的。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上网学习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在网络上学习,结合课本的基本知识技能,追踪计算机发展的动态,了解计算机发展的趋势。

2.5 市场调研,联系实际

在电脑市场上往往能看到最新的电脑硬件,学到最新的电脑技术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学生技能的更新,因此在学校的组装与维护教学中,组织市场调查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市场调查学习的方法,了解市场行情,逐渐掌握辨别真伪的能力,学会从最新硬件的说明书中学习最新的知识。

2.6 展开讨论,激发创新

讨论式教学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一些适合于讨论教学的内容进行课堂讨论。课堂讨论前先让学生明确讨论目的,布置讨论题目,要求学生根据讨论题目查阅相关资料、自学与讨论课题相关的内容,写出发言提纲;讨论时采用重点发言,随机提问、教师启发引导等多种方式活跃讨论气氛,讨论完后每人写一份讨论总结报告。例如:可以把不同的装机方案让学生讨论,让学生理解不同方案间的差异以及与用户需求之间的关系。

3.考核形式

取消期末理论考试模式,在平时的实验实训学习中对操作过程、与他人合作、人品和职业道德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到期末时把学生平时的评价汇总,作为学生学这一门课的总评成绩,这样的成绩突出了技能,突出了岗位能力,突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也解决了评价的及时性问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理论教学缩短,实训课程增多,解决了职业学生上课睡觉的问题;教学模式改变,实训课堂活跃了,学生能主动参与了;考试形式转变,学生不再无所适从了。通过教学改革,不但使学习成绩提高了,学生具有了岗位能力和知识技能更新的再学习能力,而且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篇8

1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公共选修课概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已深入到千家万户和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它是现代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因而,很多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开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公共选修课,教授非专业学生有关计算机的购买、组装、系统安装、软件维护、简单硬件故障排除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备较扎实的计算机基本功,熟练掌握和应用计算机工具,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笔者根据几年来讲授本课程的教学实践,结合心得体会,对开设本课程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与各位同仁探讨。

2 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课程体系陈旧,重理论偏实践,重硬件偏软件

当前,大多数院校开设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公共选修课授课内容沿袭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专业课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选修课的课时将专业课的内容进行相应压缩,而忽视非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导致该公选课授课内容重理论偏实践,重硬件偏软件。

2.2 实训实践条件匮乏

计算机硬件发展和更新换代非常快,同时,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实验实训操作内容多数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和破坏性,及时更新硬件实训环境则成本昂贵,因而很多高校利用不能工作和淘汰的微机作为实验实训设备,导致实验实训设备落后、数量不足、环境条件差。

2.3 教学内容陈旧,教材严重滞后

目前,市面上没有专门针对公共选修课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材,而针对专业学生的教材从出版到应用时间间隔至少也在2年以上。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而教材内容却很落后,教学内容与计算机快速发展的新技术严重脱节,例如,当前教材很少有介绍WIN7,WIN8,USB3.0等内容。

2.4 讲课照本宣科,授课方法单一

多数高校对公共选修课的认识和重视不够以及课时数少等原因,导致公共选修课往往流于形式,任课教师授课内容准备不够充分,较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方式,方式单一,照本宣科,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教学改革的对策及建议

3.1 制定适合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需求的大纲和知识体系

针对高职、非计算机专业、选修课有限课时这三个特点,制定合适的大纲和课程体系,一是要符合非专业学生毕业后的需求,真正对学生有用、让学生终身受益;二是要符合高职非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能够学会,理论知识适可而止;三是课时有限,一般在30学时左右,把握要点,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

因此,授课内容要重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计算机系统概述;计算机硬件知识;组装过程;常见BIOS设置;硬盘分区、格式化;操作系统安装、备份、还原;操作系统维护;微机使用环境、保养、维修注意事项;常见硬件故障及排除。

3.2 充分利用虚拟技术,弥补硬件实训之不足

虚拟机是一种应用软件,它可以模拟基于x86的标准PC环境,这样的虚拟机同样拥有自己的CPU、BIOS、内存、硬盘、光驱,同样需要分区、格式化、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等,在使用环境和操作上与真实的计算机没有太大的区别。目前常用的虚拟机软件有两种:VMware和Microsoft Virtual PC,两者各有特点,都可满足本课程的需要。

利用虚拟机技术模拟硬件实训环境,可以充分避免物理机的损伤和系统破坏、数据丢失,因此可以应用虚拟机完成如下实训内容:BIOS设置、硬盘分区和格式化、安装操作系统、GHOST备份还原、操作系统维护、常用软件的安装使用等,解决了本课程一大部分实训所需要的软硬件环境。

3.3搜集计算机新技术资料,保证授课内容及时更新

教材内容滞后固然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从教材的申请、立项、编写,再到出版、发行、征订,每一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导致教材与现实的新技术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也有大量教材编写质量较差,从编写时间和当时的技术对比来看,编者不能够积极补充新技术新知识,大量过时的内容还是大篇幅的详细介绍,例如软盘技术、CRT显示器、滚轮鼠标等。

因此,任课教师首先要认真挑选优秀高职高专教材,包括内容图文并茂、重点突出,实践操作性强、故障维修案例分析等,同时要跟踪计算机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搜集大量的素材,内容要求精而实,可以编写新教材或补充讲义,保证讲授内容与计算机技术实时发展相一致。

3.4 采用图文并茂、实物展示、操作示范、启发互动等多方式授课

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师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促使教师在讲授本课时,能够比照采用专业课的授课形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图片并茂、突出重点,能够灵活应用启发互动式、情景式、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式。

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硬件基本知识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演示教学;在讲授计算机组装和安装操作系统时,采用视频播放和操作示范相结合进行教学;在讲授常见计算机故障和排除时,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提高授课效果。

4 几点补充

除以上讨论的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既能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组装维护的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的学以致用。

4.1 社会实践调查

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本地的电子城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包括当前流行的计算机各部件的品牌、规格型号、性能指标、价格及发展趋势,观察学习计算机组装过程、操作系统安装过程等内容。通过实践调查,让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硬件市场,又能亲眼目睹最新流行硬件的组装过程。

4.2 组装与维护技能大赛

指导计算机类学生社团组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能大赛,包括理论知识、组装实战、安装操作系统、系统维护、模拟故障维修等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竞赛,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论学习,提高学生动脑动手能力,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自学意识。

4.3 组织校园义务维修队

组织学生成立校园义务维修队,将有兴趣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利用业余时间免费为全校师生维修计算机,让学生有意识地接触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学习计算机维修维护的技能,提高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总结

综上所述,要针对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特点,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术的实用性、现实性出发,完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更新新技术新知识,加强实训实践教学环节,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兴趣,继续开展好、建设好《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和改革。

参考文献:

[1] 邱丽绚,林明儒.计算机组装与维护[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篇9

0 引言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它的应用范围已经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也就是说,计算机已经是人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计算机在学校的普及率也在迅速加快。可是问题就会随之而来,许多学生,特别是作为非计算机类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的组装与维修不是完全了解,一旦出现故障时,常常会束手无策,而在使用的过程中,又不懂得维护,如果用非正常的方式使用硬件,那么系统以及软件就会出现问题,时间一久,系统就会在操作时变得异常缓慢。

1 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是,通过以能力为基础,以职业实践为中心,维护课程为目的的模块式专业的课程形式为要求,这个课程是以选购并组装计算机的硬件、安装并应用软件以及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维修能力的培养,要将学习目的和知识紧密相连,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进一步学习知识,加强课程内容和职业能力的关联性,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为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可以熟练进行操作、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可以进行各类计算机系统维护和管理、软件方面的工作,并且,也为企业提供了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2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2.1 实践为主,理论为辅

当前很多高校在开展计算机组装课程时,实践动手的能力培养是比较注重的,但是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相对来说较少,很多时候学生会动手做一些事情,但是为什么这么做却是完全不知道的,也就是说他们在理解上是缺少概念的。

2.2 教材内容更新速度过慢,无法适应计算机的更新速度

当前,计算机的发展完全符合摩尔定律,计算机的硬件更新速度非常快。因为当前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实践部分大多是五到十年间的知识,很多近几年创造的新型技术在教材当中均没有出现。因为计算机硬件的推陈出新的速度非常快,许多教材再编写过后已经是两年之后的事情,这里面的许多实例或许都已经被淘汰,还有的理论同当前计算机的技术会出现差异现象。

2.3 考核方法过于简单

当前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作为专业课程来进行考核,考核的形式大多是以笔试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并且,在过去的计算机组装和维护的考核当中,都会以笔试的成绩为主。学生由于分数的影响,会将大多数精力都放在理论知识上面,而理论知识又不能真正与实践相结合,这就不难看出,这门课程的考核仅仅是走形式,没有实际内涵。

3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的对策

3.1 提升老师的素质

想要让教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老师提升素质,就一定要从提升老师的实践经验着手,可以考虑让老师通过在图书馆、信息中心或者计算机的实验室进行相应的维护工作,还可以通过平时的教研课程当中,将本专业的老师组织起来进行学习、交流,已达到共同提升的效果。可以在平时的时间里鼓励老师多在电脑市场里进行观摩,以确保可以将最新、最实用的技术知识传授给学生。只有让老师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可以真正发挥出教学资源的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3.2 强化教材的建设

(1)教材的选择方面。在进行教材选择时,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要同专业相结合。由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知识更新较快,所以在选择教材方面一定要选择适合教学现状、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向的教材,从内容的选择来讲,一定要使用实用性高的教材。

(2)教材的编写方面。在进行教材编写的过程里,一定要将课程的特点以及思想表现出来,教材再内容的编排方面一定要具备实用性和先进性,要展现出地方产业的特色、操作性高的特点。

3.3 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课程是以训练学生的技能为目的,由于计算机的组装和维护工作是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主,通过实践,将传授、学习、实践、思考相结合。以学生的技术能力的培养为基础,鉴于计算机组装的工作过程,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将校内与校外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以及销售和售后服务相结合的方式,真正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提升上去。

3.4 将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编排的非常丰富,要做到教学有律可寻,又不可以固执的只遵循教材的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做到启发学生的目的,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层次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3.5 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的过程里,应当将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尽可能多进行教学演示以及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且,要鼓励学生多动手操作,在老师的指引下,让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演示,之后大家在共同进行操作。运用此类教学方法,将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4 结束语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课程对于专业计算机学生或者是非专业的计算机学生来讲,都是非常实用和重要的。因此,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掌握真正实用的知识,以便在未来的工作当中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篇10

关键词 计算机配置与维护;应用型;教学改革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Based on Computer Configuration and Maintenance

WU Rong-hai YANG Run-biao QI Zhi-hua

(Dali University, Dali Yunnan 671003, China)

【Abstract】Computer configuration and maintenance is an applied course, with a strong practicall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combining with teaching practice,theory teaching contents,methods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tents,examination mode reform discussed the perfect and practical.

【Key words】Computer configuration and maintenance; Application-oriented; Educational reform

0 引言

《计算机配置与维护》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应用型课程之一,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微型计算机各部件的分类、性能、常见型号和选购方法,理解各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硬件结构、相互联系和作用,掌握微型计算机硬件组装、硬件常用维修方法及技巧,掌握微型计算机实用维护工具软件的安装使用和系统维护方法,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本文对《计算配置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探讨。

1 《计算机配置与维护》课程特点

1.1 课程设计知识面广,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

《计算机配置与维护》课程理论教学以台式微型计算机为主,介绍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构成和安装,基本部件工作原理和技术指标,操作系统概括和维护工具,系统维护、维修技术,硬件、软件故障诊断、排除方法等内容。实验教学涉及微机结构认识及组装,操作系统安装,双操作系统的安装,计算机维护工具软件安装及使用,系统备份软件的使用,控制面板、组策略及注册表使用,常见故障检测排除等内容。学生在理论及实验学习过程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且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1]。

1.2 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较快

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因此《计算机配置与维护》课程知识更新非常快,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为了应对不断出现的新理论、新知识,教学内容会适时增加和补充,及时反映该领域新成果,以提高学生的适应和应变能力,掌握最新的软硬件技术,并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来满足毕业后用人单位的岗位技能要求[2]。

1.3 课程教材内容滞后

由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发展较快,知识更新迅速,造成《计算机配置与维护》教材明显滞后于主流的软硬件技术。教材选用不当会对理论课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可能挫伤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1.4 实验教学用计算机种类单一,配置不高

实验教学中用于拆装的计算机多为其他部门淘汰下来的台式机,种类较为单一,学生在微机结构认识及组装实验中能够接触到的硬件设备种类及型号较少,而且过于成旧,不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的主流知识及技能。在进行软件实验过程中,同样存在实验用计算机配置过低,造成无法安装较新甚至是主流的操作系统,以及计算机维护常用工具软件,这同样不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的主流知识及技能。

2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改革实践

2.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及顺序

教材选择以“适合教学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实用性和典型性可以得到保证”为原则。理论教学过程中主要以介绍微机硬件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性能为主,并将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新概念、新技术融入其中,以弥补教材内容滞后的不足。涉及具体操作的内容,例如:硬件组装、系统安装、维护工具软件使用等,在理论课教学中通过辅以图片或必要的操作演示,以讲清讲透重要的概念,而具体的操作则留在实验课过程中进行演示讲解。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应完全以教材章节顺序为依据,还需要兼顾实验教学对于理论知识储备的需求。

2.2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尝试挑选一些技术论坛中语言风趣、图文并茂的帖子作为教材的补充资料与学生分享;可以通过布置类似“假设你希望通过增加内存容量来提升系统性能,依据CPU-Z检测得到的信息,借助网络(建议通过硬件厂商官网和计算机硬件门户网站)来为自己选定合理的采购方案并阐述理由。”、“从微软( Microsoft )官网了解Windows 7 与Windows 8.1 的主要区别,并简要阐述自己对与MicrosoftWindows 8.1操作系统的意图。”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去了解计算机软硬件最新资讯并解决实际问题;利用教师个人博客与学生分享计算机软硬件资讯;利用课程网站,将教学资料上传到网站上,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

2.3 加强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验室中,任课教师应创造条件,确保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对于具有破坏性的操作,例如:硬盘分区及高级格式化、操作系统安装、数据恢复、系统故障设置及排除等,可以借助虚拟机平台来完成。对于硬件识别及组装、CMOS设置等,要尽可能让学生在实际的计算机中进行操作。对于网络克隆、远程桌面等基于网络环境的操作,可以借助虚拟机搭建的网络环境进行。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合理安排好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中,任课教师既要带着学生完成整个操作过程,讲清讲透每个需要注意的环节,又要保证学生操作、讨论、提问、记忆理解操作过程所需时间。

2.4 调整完善实验考核办法

根据《计算机配置与维护》课程特点,课程考核绝对不能以理论考试为主而忽视实作考试[3],所以应制订课程实验考核标准及办法。考核标准应覆盖所有实验,细化到具体的实验项目并具有可执行性。实作考试采用上机操作的考核方式,考核成绩分数由单项环节分数构成,对于硬件组装、操作系统安装等环节应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超过规定时间单项记为0分。

3 结束语

《计算机配置与维护》是一门应用型课程,所学知识对于提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非常重要。因此,如何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较好地结合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如何通过对理论教学内容、方法与实验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的改革、完善,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较大加强将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孟庆伟,张红艳,刘婷.《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8.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篇11

一、适应对象:计算机应用专业

二、课程性质:专业课程

三、参考学时:40学时

四、课程定位和设计指导思想

1、课程定位与作用

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基于项目任务的一门实践性较强、适应社会需要较好的专业课。

主要职业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相关知识,学会组装计算机,能够排除各种常见的故障。

具备计算机组装和维护、及简单的维修能力,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与其他课程关系:

其先导课程为计算机文化基础,后续课程为计算机网络基础、局域网组建、管理与维护、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Windows Server服务器配置与管理等,本课程处于一个专业基础课的位置,本课程一般在一年级开设,学生来后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的软、硬件组成,为学生较快地掌握计算机的其他基础知识、熟练地操作计算机打好坚实的基础。

2、设计指导思想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理念:

以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计算机应用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紧紧围绕完成项目和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职业岗位能力:计算机的组装维护与维修

能力单元:

1、计算机组装。

2、计算机维护

3、故障排除

支撑课程:

计算机基础;办公自动化;常用现代办公设备使用与维护

本课程的设计指导思想:“以项目为主线、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导、以任务为主体”,将书本知识的传授变为以培养动手能力为重点,在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基础上,以实现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

五、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标

1、课程性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所特有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课程组与企业密切合作,基于计算机组装、维护与维修实际工作过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以任务为导向组织教学,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计算机组装、维护与维修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2、课程任务

课程以硬件组装、软件安装为基础,以系统维护和故障维修为主线,涵盖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组装,操作系统与驱动程序的安装,常用系统软件的安装、使用,以及系统优化、维护及测试,常见故障的诊断和处理等内容。

3、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

知识目标:

(1)掌握计算机各部件的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选购方法及注意事项。

(2)掌握计算机各部件的安装方法、操作规则及注意事项。

(3)掌握计算机磁盘分区格式化的方法。

(4)掌握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安装、调试及维护方法。

(5)掌握计算机系统常见故障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能力目标:

(1)能熟练组装一台计算机(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安装)并进行必要的测试。

(2)能熟练进行系统维护。

(3)能诊断计算机系统常见故障,并能进行维护。

(4)具有自学能力,跟踪计算机技术发展新趋势。

素质目标:

(1)具有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2)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市场观念。

(3)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

六、课程建设的主要手段

1、课程教学组织方式的改革:

深化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该课程教学的组织方式将包括四大部分:基本理论课、实验实训、互动学习与交流、实训评价。基本理论课将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涵盖课程全部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实验实训将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设计,使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初步掌握计算机的相关技术和操作方法。

2.教材建设:

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改革成果,编写一套内容先进的、体现该课程教学成果和教学特色的、适应学生基础和理解能力的校本教材。

3.操作实训室建设:

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组装实验室的建设,增加硬件投入,增设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建立开放实验室的教学和管理体制。

4.教师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培养、进修、引进等方式建设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的、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团队精神好的教师队伍。特别是要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5.完善试题(卷)库系统建设,实现教考分离。

6.学方法建议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篇12

一、教学设计

1.以工作岗位要求为目标

经过我们的调研,与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密切相关的初级岗位有机房管理员、计算机维修师、电脑销售员等。我们根据这些岗位的工作职责来设计我们的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通过顶岗实习感受、体会工作过程。

2.以任务驱动、项目为导向

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实际工作项目,分解为若干子任务。每个子项目的教学中,首先阐明该项目需要解决的问题、目标,然后介绍具体实施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模块化教学特点,强化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操作技能的培养,构建了11个教学模块,按照“认识计算机-选购计算机-组装计算机-配置计算机-安装与卸载软件-优化计算机-使用计算机-维护计算机”的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

3.工学交替

除了在校内实训室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还重视工学交替,加强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利用周末业余时间组织本课程学生为校内其他学生搞“计算机维护和咨询”活动,推荐学生到实训中心做机房管理员、多媒体教室管理员助理,协助管理员解决计算机的各种故障。暑假期间,鼓励学生到电脑城公司参加实习,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市场,了解用户对计算机市场的需求,了解计算机相关的最新知识,熟悉计算机产品的性能和市场行情。能根据用户需求合理选择计算机系统配件,为用户制定一份计算机配置与选购方案。

4.采用一体化教室教学

课程以培养学生岗位职业技能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采用一体化教室进行教学,融“教、学、练、思”于一体。将课堂教学引入实验实训场所,教师一边进行课堂理论讲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现场实物展示、现场操作演示等形式,学生一边进行实际动手操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实施

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

多媒体技术集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影像,拥有图文并茂、直观、交互性等优点。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利用一体化教室通过投影播放多媒体课件,将课本中的图片、图形清晰地展现,教师的操作步骤也能实时的体现,一些故障的声音也能让学生听清。有时还用视频教学,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组装的过程中,由于教师需边讲解边操作,同学们围在教师的周围观看,这时只有站在离老师近的少部分同学能够看清楚老师的具体操作。其他同学看不清,以至于不愿看,教师也没有那么多时间讲解很多遍,导致学习效果差。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开课前先拍摄一段关于计算机组装的教学视频,然后通过投影播放,对于重点难点还可以放慢速度或者回放进行重点讲解。通过拍摄教学视频,老师只要讲解一遍,所有同学都可以看得很仔细。在一体化教室里,每个学生都拥有一台可以实践操作的计算机,教师讲解的同时,学生可以按老师讲解的步骤一步一步操作,不至于老师讲完,学生就忘了,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教学效果。

计算机知识更新很快,特别是计算机硬件,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跟计算机知识密切相关。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一体化教室中不可能及时更新当前主流设备,教材内容也不可能是最新的计算机知识。这时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搜索主流厂家、主流品牌的最新产品信息,给学生详细讲解各类器件的参数、性能、价格。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互动的一种提高学生参与性、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互动与创新教学、模拟真实情况为主要特征。学生要成功地扮演好一个角色,不仅要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的概念、特点、实用性,还必须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例如在“选购计算机”教学模块中,先把学生分组,每组两个人,一个扮演去采购计算机的本专业学生,另一个扮演计算机销售人员,然后对换角色。在这个情景开始之前,扮演去采购电脑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并在互联网上查阅了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而扮演计算机销售的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各个品牌型号计算机硬件的特点、性能、价格,还要根据采购人员的需求、预算推荐他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这就要求两个学生都对计算机硬件的相关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否则教学无法进行。为了完成这次教学任务,反过来要求学生必须去熟练、掌握计算机硬件的最新相关知识,学生也愿意这样做,因为这种“角色扮演教学法”更有趣。

3.故障设置法

故障设置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对计算机设置不同的故障,让学生把这些故障处理好。《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重点就是要求学生能够解决计算机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首先由教师人为设置在计算机的实际使用过程出现一些常见故障,比如开机时有连续的长报警声;开机时有断断续续的报警声;开机后显示屏没有任何显示,也没有任何声音;开机后无法进入操作系统;无法打开Word等故障现象。然后由学生分组进行故障分析和处理,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提醒学生发生某种故障可能产生的原因。由于电子设备本身的复杂性,同样的现象可能是由于不同的故障造成的,所以要多实践、多思考并善于总结故障产生的原因,积累处理故障的经验。这些内容既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故障设置、排查、解决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帮助学生积累处理问题的经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常用这种教学法,例如:“现有一台计算机按下开机键后显示屏没有任何显示,主机也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要求学生把这台计算机的故障解决,完成这次任务,并填写故障报告单。故障报告单需详细说明故障现象,可能引起故障的原因,处理故障的步骤,故障是否解决。在这次任务中学生常常不易马上判断出引起故障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产生这种故障现象的原因很多,而同学们往往没有从容易的方法开始,以致摸不清问题的根本。这就要求学必须多思考、多锻炼、多积累经验。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在任务处理中获得知识,在任务处理中训练技能,在任务处理中产生兴趣,在任务处理中积累经验,在任务处理中获得自信,在任务处理中迸发学习激情,最终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评价

本课程我们之前的考核方式是3:3:4,即30%的平时成绩、30%的实训成绩、40%的期末理论考试。我们现在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为4:4:2,即40%的平时成绩,40%的实践成绩,20%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本课程实践性、操作性强,因此有些高职学院取消了理论考试,我们之所以没有取消,给予一定的比例,首先是因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操作能力,再次我们前面讲的该课程对应的就业岗位有“销售员”,这个岗位需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很好的表达出来。其中40%的平时成绩包括到课率、平时的课堂表现、每个模块的实训成绩;40%的实践成绩,我们要求学生提供4张故障现象的不同故障报告单。这4张故障报告单可以是平时帮助同学处理计算机故障、周末业余时间在“计算机维护和咨询”活动中解决的问题,在实训中心机房、多媒体教室处理的电脑故障等。每张故障单需详细说明计算机品牌、型号,故障现象,产生故障的原因,处理故障的过程,最后还需对方签字确认,做相应的评价。通过教师对学生教室里的课堂表现,“故障报告单”上体现的实践成绩和相关知识的理论表达,这种全面的、立体的考核,更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对学生认识自己的能力也更到位,对以后走向工作岗位也有更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聂华.关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探究[J].教育学研究,2013年1月

[2]王树宝.《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的创新与思考[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2年10月

[3]李楠.“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2012年艺术工学与创意产业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年10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篇13

一、计算机维护内容开设构想及教学目标

计算机维护可以开设的内容是很广泛的,我自己长期担任学校机房及网络的维护工作,也常帮助兄弟单位进行网络维护,我深知要想做好计算机维护工作必需具备以下基础知识:

①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原理。②各部件的功能基本结构性能指标及选购。③硬件组装。④基本COMS设置。⑤操作系统及驱动程序的安装。⑥应用程序安装及卸载。⑦杀毒软件、木马清除软件、系统维护软件的安装及使用。⑧网络的布线及设置。⑨常见外部设备的使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使学生能够根据需要和行情选购计算机设备,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和操作系统及驱动程序的安装方法、应用工具软件的安装使用,能够排除常见的软硬件故障,学会常见外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能进行局域网的布线及组网。

二、计算机维护实训室的组建

计算机维护是一门实践学科,实训室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如何组建计算机维护实训室比较实用又不用花太多资金呢?以我校的计算机维护实训室的组建为例,我校计算机维护实训室的组建几乎没有花多少钱。我们是将机房使用中损坏淘汰和升级机房淘汰下来的计算机及外设带领学生重新进行整理分类,那些能启动的主机,能修好的键盘鼠标等外设先挑出来,大概有十二台。这十二台机子可不是让学生拆装的,它专门是让学生学习安装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等软件部分用的。剩下的那些无法启动的我们一台一台的拼,这些电脑供学生们练习拆装,再配上一些网线、交换机、路由器、工作台及相关工具,一个象模象样的计算机维护实训室就组建好了。

三、教学方法探索

计算机维护的教学是不是整天带着学生在计算机操作就行了呢?我认为恰恰相反,计算机维护的学习,理论分析是第一位的。在教学中我常将教学过程分成四步骤:

第一步:学习理论知识,比如CPU,我先用二节课带领学生学习CPU的功能、分类、接口、性能指标、选购方法及拆装方法,并在教室里演示CPU的拆装方法及注意事项。在教室里讲解演示学生手边没有可以操作的东西,更容易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第二步:上机实践,进行专项练习。在理论上做了充分准备后,就可以让学生上机练习操作。因为计算机里可拆装的东西很多,上机时不仅要求学生带笔记,而且让学生分成三到四个人一组,依次轮流练习,只允许练习指定的内容。

第三步:配合多媒体教学。在实训室里能看到的设备是很有限的,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他们的适应性,在他们上机实训后我通常会组织他们观看教学光盘,《万事无忧》就非常好。

第四步:组织学生参加机房维护实训。学生经过了计算机维护的学习后,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维护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老师的带领下,让学生参与到机房的维护中来,不仅大大提高了机房维护的效率,而且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实训机会。

四、教学中难点的处理

在计算机维护教学中有些内容还是比较难以教学的,比如CMOS设置, 分区、格式化、网络布线等,我通常是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1)CMOS设置的教学:CMOS设置的内容全是英文,学生非常难以接受,教学中我采用投影示范教学的方法。我将教师机接到投影上,开机进入CMOS,让学生机也同步进入CMOS。我讲解一步,学生练习一步,而且我根据实际维护的需要,对CMOS中常用内容进行了讲解,也只要求学生学会常用的CMOS设置,那些不太常用的就不要求他们学习了。

(2)分区格式化的教学:原来分区和格式化用的是DOS下的“fdisk”和“format”这两个命令全是英语,学生不易掌握。我通过实践发现,现在系统盘中通常都带有两种非常好用的中文版的分区和格式化工具“spfdisk”——中文版分区工具、“pqmagic”——分区魔术师,由于是中文版学生非常容易接受,而且用它们来分区和格式化速度快,还不会出现错误。

(3)网络及布线的教学:教学中我讲解跳线的制作方法,每个同学发两个水晶头,一段网线,一组一个压线钳。在压线前要给组长检查线序是否正确,做好后用网络测试仪测试,如果不成功,就要重新再做,在平时成绩上是要记录扣分的。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