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篇1

一、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进行计算的基础

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并不是空中楼阁,需要一定的基础做支撑,因此教师想要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应该打好学生的数学基础。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展开基础知识教学,一方面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将基础知识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基础知识,才能在计算的过程中对基础知识进行灵活应用,才能应对千变万化的数学题目。另一方面,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如果学生只理解了知识点本身,而不能将其进行灵活应用,那么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人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发现,教师引导学生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是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二、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来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计算欲望。学生进行数学计算的过程与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过程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学生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机械性,学生只要能够有效把握数学知识本身即可。然而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是对知识进行灵活应用,可想而知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思考,进行大量的脑力劳动,如果学生对数学计算不感兴趣,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计算效果。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带领下学生积极的进行探索,尤其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兴趣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彼岸。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帮助教师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种,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应用,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是否具有数学计算需要的思维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计算效果,而学生的这种数学计算思维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培养。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在学生遇到思维障碍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在进行数学计算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一旦学生遇到困难表明学生在进行思考,教师要把握好这一大好时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当然教师不能直接将答案告知学生。应该在学生遇到思维障碍时,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使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突破思维障碍,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升华。

2.为学生设置一些思维障碍

为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训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有意识的为学生设置一些思维障碍。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需要学生经过思考后才能解答的数学题目,这对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起重视,这样学生在解数学题目的过程中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思考,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计算机技巧

数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把握好数学学习的规律,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对于数学计算而言,更需要学生把握有效的学习规律与运算技巧。那么学生怎样才能有效的把握数学计算技巧呢?本人介绍以下两种途径:

途径一,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计算方法的指导。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也进行了长期的数学学习,因此掌握了很多有效进行数学计算的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相关计算方法与技巧的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多种不同的计算技巧。

途径二,引导学生在数学计算的过程中进行归纳与总结。每一个小学生都有其自身的学习习惯,尤其在数学这门规律性较强的学科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习惯显得更加突出,学生在数学计算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归纳与总结,总结出属于个人的计算方法与技巧,进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展开计算。就目前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而言,方法性与技巧性不强是存在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篇2

1、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

1.1 适应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普及,改变了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是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思维方式,提高解题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依靠题海战术,以形成思维定势,对同一类型的题目做到快速、准确解答。但是,题海战术的最大缺陷是全面性不足,一旦创新题型,学生就找不到解题途径。相反,只有培养思维能力,才能够有效应对各种题型。

1.2 适应现实生活

数学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当前学习阶段,能够游刃有余的解决各类问题;对于今后的生活阶段,能够起到巨大的帮助,发挥出创新能力。以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为例,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2、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途径

2.1 设计探究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探究性的问题,和解答性的问题刚好相反。在高中数学新课标中指出:探究学习是一种新型学习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实现教学和学习目标。简单来说,探究性问题的重点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手段、方法、途径。以测量一栋高层建筑的高度为例,可以采用阴影相似理论进行计算,也可以通过高度和气温、高度和压力的关系变化进行计算。

2.2 解题举一反三,锻炼灵活思维

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解题具有重要关联,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思考问题,通过逐一分析,得到全面的答案。比如在带有系数a的二元二次函数中,要想讨论函数的增减性、奇偶性,就要分别假设a=0、a>0(为正数)、a

2.3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习兴趣

第一,设计教学导入。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为了改变教师说教、学生接受的固定模式,可以在教学导入阶段,提出几个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了解知识,并以解决问题作为学习目标。如此,有利于学生展开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改善教学效果。

第二,创设问题情境。数学教学不能够单纯依靠教材内容,而是要和生活中的实践相结合,拉近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从而调动思维能力。举例而言,在学习均值不等式内容时,可以和商场超市的促销活动联系在一起:顾客在购买商品时,商家制定了三种降价方案:一是折上折,二是购满返现,三是赠送礼品,要求学生分析哪种方案对顾客最有利。

第三,融合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改善教学手段,将诸多抽象的知识和问题,进行生动形象的表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培养思维能力。例如在介绍二面角知识点时,可以制作出Flas,通过空间运动变化,将这一概念展现给学生,有利于掌握二面角特征,以及和图形之间的空间关系。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分析可知,培养思维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现实生活提出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依据新课标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设计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第二,解题举一反三,锻炼学生的灵活思维;第三,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王喜林.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6):12.

篇3

所谓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最基本的特色是:从多方面、多思路去思考问题,而不是囿于一种思路,一个角度,一条路走到黑。它主要特征是:多向性、变通性、独特性。事实上,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发散性思维又起着主导作用,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和基础。数学教学其实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一方面是因为数学本身就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注重教学各部分内容的思维能力渗透,数学内容处处需要思维,在教学中,随时加以引领。如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中的测量、画图等时,特别需要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定义。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与学习计算方法和掌握解题方法密不可分,同样需要练习进行,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紧密相联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习题设计的好坏则是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班级差异和学生特点进行合理布置课堂和课后习题,要做到训练题必须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激发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解决问题是数学的核心,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在教学时,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波利亚曾说过,学生获得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与联系。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引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体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使其在探究中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维的概括性、问题性、逻辑性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因此,在教学中抓住每一个环节,下工夫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问题解决的学习提供强有力的载体。学生的思维能力会随着其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而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又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会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会使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更上一层楼。所以,我们要把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这种贯穿要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从低年级延伸到高年级,使之成为一个连贯的整体,从而达到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培养的目的,加强对学生思维策略的指导。

总之,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是创新人才的核心,我们数学教师义不容辞。在教学推行着实不易,但时代需要我们这样去做,我们不得不这样去努力。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条解决问题的最简捷、最科学的途径,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质量才有可能提高,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发展智力的教学目的。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社会才有更大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凡禹.纲与目――发散与收敛.超常思维的修炼[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篇4

关键词 :创新思维;创新教育;产学研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结合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黎曼流形上基于均值偏移的逆半调研究”(61170102); 基于过程挖掘的网络化软件运行时行为分析方法(61350011);2013年湖南工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成效研究”(2013B11);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 “基于省级创新训练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XJK013BGD057) ;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重点教研项目(2011B02)。

第一作者简介:曾志高,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据分析与处理、智能计算与模式识别、计算机视频,zzgzzg99@163.com。

0 引 言

创新是科技进步的动力,是民族兴旺的源泉,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则是高等教育责无旁贷的使命[1]。创新思维是一种能以新的、创造性的方式来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它是思维的高级形式,也是一个人的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2-3]。

目前,许多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创新教育水平还比较低,学生的创新意识非常淡薄,创新思维能力欠缺。在社会实践中,许多学生只能循规蹈矩地做些简单的工作,不具备创业的潜力。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的课程设置陈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多只满足于基础知识和理论的灌输,很少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

1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思路

1.1 树立创新型教育教学理念

一个优秀的大学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基础知识和理论的传授,而应把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整合到从教学到考核、从课内到课外的各个环节中去。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鼓励学生树立勇于质疑、敢于批判的精神,提出问题是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素质[4-5]。

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培养模式要注意“纵横向结合”。“纵”就是要深入计算机本专业知识的学习;“横”就是要注意横向拓宽知识结构,对于相关专业领域也要适当地涉猎。如果只是局限于本专业领域的一个狭小空间,那么将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迸发。因此,具备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架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1.2 兴趣激发创新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其思维潜能的关键。目前,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兴趣的基本途径主要有如下两个:①以知识的有用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多举一些利用计算机理论知识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有助于激发他的学习兴趣。②以知识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在编程训练中,可以选用具有游戏性质的实例,寓教于乐。

1.3 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拉动创新教育

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为此,可以将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形成如图1所示的能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稳定的三角形关系。

三者中,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及培养方案应该与科研机构的研究课题和企业的需求直接挂钩。科研机构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学术讲座、组建学术团队、开设学术论坛、开设创新实验室等一系列途经,为学校孕育创新型人才创造良好的氛围。科研机构还可以与企业沟通,解决企业的工程应用问题。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①企业为学校提供见习、实训、实习的基地;②企业根据最新的社会需求,定期以研讨会的形式,参与校方的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的制订;③企业为学校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为学校提供更加全面化的师资力量。

2 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体系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须遵循“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课内主要是通过改进或优化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措施,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课外主要是通过论坛、专业培训、研讨会、选修、讲座、各种学习社团、科技竞赛、职业培训等途经,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营造氛围;实践主要是通过校内实训、企业见习、实验课、校外实习、毕业设计等方法或措施来丰富创新思维。

图2所示是一个包括课内、课外与实践的三维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体系示意图。

2.1 合理规划创新教育课程

课内教学是学生创新教育的主要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渗透和贯穿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1.1 课程设置

创新思维是建立在系统的知识学习基础之上的高级思维形式,创新思维教育需要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中。因此,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要遵循如下3个原则:①由于计算机领域知识更新快,计算机专业课程必须与时俱进,要毫不犹豫地抛弃那些过时的、意义不大的课程,及时地跟进科技前沿;②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通过校企沟通,让企业参与课程培养方案的制订;③要在厚基础的前提下,适当开设一些跨专业跨学科的拓展课程,这些课程对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有深远的影响。

2.1.2 教学方法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下两种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1)启发式教学:课堂上不能满堂灌,而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们一个思考的空间,或利用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也不必在课堂上和盘托出,可以有意识地留下悬念,引导学生课后去探讨。

(2)案例驱动式教学:可以大量采用工程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实例,把教学内容融入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以实用的案例驱动教学进程。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用能力、思维能力都会大大提高。

2.1.3 课程考核

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验的有效途径之一,但考核的目标、方式、难度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非常重要。对学生的考核可按如下3个原则来展开:①考核目标多元化:也就是打破传统的只考核理论知识的局面,将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思维能力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考核;②考核方式多样化:在重视知识点考核的基础上,要大胆地采用设计类的考核方式,有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③考核难度层次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敏感度、接受能力往往参差不齐,如果用一个标准去考核学生,对于部分学生要么太难,要么太易,都会损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采取多层次的考核标准,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考试。

2.2 努力营造创新教育氛围

大学阶段的学习是多渠道的,不能只拘泥于课堂45分钟,应该鼓励学生重视45分钟之外的学习:①在课堂外,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研讨会,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组织学生定期提交研讨报告;②要求学生自觉地听讲座,因为专题讲座可以很好地拓展专业视角,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对创新思维的启发很有帮助;③组织创新竞赛,引导和激励学生大胆创新;④网上开设论坛,或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团,学生在论坛或社团里可以自由地与别人进行交流和探讨,有利于他们吸取各种知识。以上这些方式,能很好地营造一个自由而有活力的创新教育氛围。

2.3 在实践中丰富创新思维

实践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到知识与现实应用的结合点。通过实践,既培养了应用能力,也培养了兴趣。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工程学科,在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实践环节。计算机专业实践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如:实验课、课程设计、观摩见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对于实验课,除了应适当增加实验课的比例之外,还应考虑多安排些综合性强的设计类实验。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现在的计算机实验课,大多只是验证式的实验,如程序设计语言课,大多数都是让学生输入程序,再记录运行结果。这种机械的验证式实验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有效地启发他们的思维。所以,实验课的设计应当精心安排,做到既重基础,也注意能力的提升,且实验内容应该有一定的梯度,使不同理解层次的同学都可以得到启发和锻炼。

3 结 语

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对于创新教育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大力加强信息技术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的建设,基于省级创新训练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创新训练中心的建设,极大地提高了我院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整体素质。创新实验室的学生在各类计算机大赛均取得好成绩,如在湖南省第八届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中ACM组取得团体第三名、三银一铜的好成绩。实验室也为腾讯、华为等社会企业输送了一大批优质创新型人才。创新教育仍然任重道远,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坚持和重视。

参考文献:

[1] 刘畅. 印度IT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 教育探索, 2009(8): 158-159.

[2] 陶学恒, 崔远慧. 构建以素质教育为主导的计算机专业实践与创新体系研究[J]. 价值工程, 2011(1): 7-8.

[3] 丛丽华. 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目标体系[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5): 45-46.

篇5

过去,我们在教学时,往往重结果,轻思维,淡化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地培养,现在我们应重视思维过程,教师要设法把过去的方法模仿转移到解题时的思维模仿上来,从而搞好学生的思维训练。

因此,运算过程就反映了运算思维能力的几种因素,即:运算的理解能力、运用法则、掌握规律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像的能力、创造能力等。

二、启发学生在思考计算方法的时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发散思维是从同一问题出发,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从而探求问题解决的不同途径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这种思维是在思维发散的实践中锻炼和培养起来的,发散思维要充分发挥人的想像力,突破原来的知识圈,在解决问题中提出多方面的设想或多解决方法。

比如,在学会“乘法的意义”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20+20+8+20+20+ 20=()要求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经过思考学生提出了自已的算法,有以下几种:

①20×2+8+20×3=108

②20×5+8=108

③20×6-12=108

④20×4+20+8=108

显然,学生的多种设想,突破了原来的知识圈,正确地解答了问题,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2、充分挖掘教材功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就是创造性人才的智力因素,是创造活动的灵魂,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一种主动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的具有创见的思维形式。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教材是根本,教师要挖掘其功能,训练学生的逆向、发散联想、直觉等思维,从而提高创造能力。

如在进行梯形教学时,要让学生实现实物与教具的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清晰地理解有关梯形的知识。

三、组织学生进行重点练习和“变式”练习,对典型问题可进行讨论、交流,培养计算技能和掌握计算技巧

篇6

目前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为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其属于一种信息技术的直观教学。而高中生在高中阶段其思维正处于较为活跃的时期,因此在此时进行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同时计算思维有助于学生在实际中的更好的应用思维逻辑及科学思考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学习及解答,使学生在面对信息技术问题时更富有创造力,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被动式学习思维转向主动式学习,使学生可以更好的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

二、计算思维与信息素养

1.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的行为;计算思维的本质是抽象和自动化。如同所有人都具备是非判断、文字读写和进行算术运算一样,计算思维也是一种本质的、所有人都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

2.信息素养

根据现行的高中课程标准的内容来看,在高中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是可以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对信息活动过程可以有一定的了解,并在生活中具有解决信息技术问题及学习信息技术的及能力。并且还需要遵守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3.两者的异同

“信息素养”与“计算思维”具有相似之处:首先,两者均为一种人们通过学习和培养所能掌握的能力;其次,这两种能力均与计算机相关;最后,两者都重视能力的内化。同时应该注意到两者本质上的区别,“信息素养”更强调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本身的能力,而“计算思维”则更注重人们如何能像计算机科学家一样思考的能力。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1.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地位

在高中教学中其最直接面对的就是高考的压力,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通常在高中课程中更重视高考考试科目的教学,而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非考试课程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课程教学效率不高。而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一种途径应在实际中开发出信息技术课程的作用,避免造成课程开展不理想的情况,并且对计算思维进行培养顺应了未来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具有加高的教育价值。

2.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不要局限于固有的教学方法,采用符合信息技术内容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并注重开发出不同教学方式中对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作用,使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更具有目的性,保证教学目标达成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在计算思维理念中其强调了人的思想作用,并且现今素质教育也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锻炼其自学能力、创新能力,避免过多的教学干涉,保证学生可以自由的发展,拓宽其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创新环境,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参与、创新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计算思维能力。

3.将教学内容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

篇7

运算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他不可能独立于其他能力而存在和发展。

运算能力与记忆、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是相互渗透的、相互支持的关系,运算能力的培养与其他能力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密切相关的。所以,运算能力的培养应与其他能力同步进行。

运算能力主要有以下内容:(1)算理、公式、法则的理解、记忆与正确运用;(2)对数、式、方程、映射、向量进行运算和变形;(3)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运算途径;(4)思维能力、数学思想方法在运算中的渗透;(5)估算、近似计算与数据处理;(6)运算品质(准确性、严谨性)与运算心里素质;(7)运算速度。

运算能力有低至高可分为三个层次:(1)理解、记忆算理、公式、法则并能正确运用;(2)掌握数、式、方程、映射、向量的运算、变形的基本技能;(3)能够在运算中发挥思维能力的作用,会寻求和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有效快速的运算速度,较高的运算准确性和稳定的运算心理素质。

显然,运算能力的低层次是高层次的基础,高层次是低层次的发展。我们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应从基础入手,纵观全局,结合知识水平和其他能力的发展,循循渐进、反复循环地培养各层次的运算能力,使学生的运算能力得以切实、有效地发展。

2、培养运算能力的几个途径

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途径较多,从运算能力形成过程来看,尤为重要的有下面三条。

重视算理、公式、法则、的理解、记忆与运用运算能力的形成始于对算理、法则的认识,因此,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首先应落实两点。第一,对算理、公式、法则,不要习惯于“提出公式,例示运用”这种教学模式,要重视他们的形成过程,启发学生深刻认识他们的本质,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在运算中的运用

篇8

1、计算机基础教学当中计算思维能力

计算机基础教学属于素质教育当中的基础性课程,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涵主要是体现在时代的特征以及需求等方面[1]。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一方面是为学生提供计算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便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解决思路、解决能力,从而实现对学生计算机方面的综合性素质提供一定的推动。对此,目前许多学校都习惯性将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当做是计算机课程的首要任务,同时加入到了关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环节当中[2]。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近些年随着计算机基础课程不断发展而衍生出来的重点内容,计算思维主要是表现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应用方面,借助程序设计的需求以及对人行为的分析,涉及到计算机技术广度含义上的思维活动与过程,抽象、自动化属于计算思维的关键性内容。计算思维能力首次出现是在2006年时,由美国相关研究者提出了关于计算思维这一个理念,同时计算思维这一种思维模式也是每一个人都应当具备的本质,就好似人必须具备阅读、写作以及表达能力[3]。对此,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为了更好的保障教学实效性,有必要在计算思维能力方面提供一定的引导和帮助。

2、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2.1教学内容方面进行完善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必然是按照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需求作为参考进行充足,对于知识点给予重新的整理,同时设计出以“计算思维”为核心或主线的教学框架内容,并突出其中的重点,根据课程课时适当的删减内容[4]。在教学内容方面需要以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向作为指导,这一方面需要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的概述、计算机基本原理、计算机的硬件内容、程序设计的语言与技巧、操作系统的应用、数据结构和基本算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以及计算机新技术等多个教学模块为主,教学内容需要涉及到大多数的计算机技术,不仅需要涉及到计算机原理与技术,同时还需要涉及到计算机历史与发展新动态,在注重理论性教学的同时需要突出实践性操作能力的培养,并根据学时、学生层次以及班级规模等因素调整最佳的教学内容方案,从而最大程度满足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需求。

2.2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当根据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基础,按照教学内容应用你多元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开放式的自主实践操作、辐射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以及案例教学等。在教学当中应用和学生专业相关的内容,促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在专业学习中掌握计算机知识与技能。例如,教师在应用辐射教学法时,在授课内容的选择方面便是重点,教学中以点带面的进行辐射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其他的基础性知识,在实际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当中,教师也可以按照具体状况应用开放性的自主实验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在当前的实验项目基础上逐渐掌握相应的技能技巧。另外,在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教师根据课堂内容以及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任务后,便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时间以及尝试机会,引导学生自己借助对计算机的操作以及对教材的阅读掌握相应的知识。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学引导,促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之下逐渐完成任务。但是,这一教学方式教师在任务设计方面做好准备与规划,确保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让学生独立完成,例如资料的查阅、方案的设计以及上机调试和操作等步骤,进而实现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3、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计算机技术逐渐成为人们所必须朱具备的技能工具,其无所不在,属于人们生活、工作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与此同时,在学校教育当中,计算机基础课程属于最为根本的计算机课程,这一课程也应当担任起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任务,在教学课程方面不断的改革创新,不断的尝试创新从而实现对课程质量的持续提升,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谢鹏,张红梅.以培养计算思维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6,38(a01):245-247.

[2]雷晓莉,王晓丹,路艳丽.军队院校士官学员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探索——以计算思维为导向[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6,38(a01):334-337.

[3]岳强,胡中玉,李玲,等.融入计算思维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探索[J].微型电脑应用,2016,32(2):36-38.

篇9

1.1丰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涵,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做为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也应与时俱进,通过丰富计算机基础教学内涵、创新教学方法使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计算机应用的社会意义。计算机基础教育也应符合国家创新工程战略的要求进行改革和创新。

1.2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并且一些领域在实现重大突破或取得重大成果的过程中越来越依赖计算机的应用。在这一形势下,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应以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着眼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后更有效的发挥自身才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2计算机基础教学应把“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作为核心内容

思维能力是当代复合型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提升。所谓计算思维就是在对系统设计、行为理解、问题解决等方面运用计算机科学,可见计算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更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表明计算思维在计算机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应高校在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作为核心内容从而促进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升。

3正确认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作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育机制建设

要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有立足之地,就必须重视对人才的培养。而我国的高等院校做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更应正确认识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培养人才过程中起到作用,给予计算机基础教学足够的重视,从而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能力奠定牢固的基础。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作为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课程更应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和支持,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完善师资力量、提高高校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的水平,完善配套措施,从而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质量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4围绕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原则,完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要做好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工作,就需要高校完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而要实现这一点,高校就应该组建由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专家进行理论论证,从而加快推进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需要国家相关部门以及学术团体的大力支持。只有高校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才能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篇10

一、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一个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正因如此,我国教育大纲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展作为最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它也是数学课程最重要的环节。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课程的核心,也是数学能力中的核心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使他们的数学思维具有灵活性、逻辑性、多向性、深刻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一)培养数学比较思维能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矗”。比较也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思维意识,一切事物因比较而存在,有好才有坏,有大才有小,有新才有旧……比较在数学思维能力中同样很重要。通过比较,才能使一些相似的概念、法则原理、推理、研究对象等被区分得清清楚楚,学生才能把握各自的本质属性,理解才更深刻,逻辑思维才更严密与清晰。

如在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米这几个长度单位时,我让学生用尺亲自测量自己头发的粗细、数学教材的长与宽、自己的身高,通过不同长度单位在实际物体上的展示,即通过实际物体的长短,使学生深刻认识了这几个长度单位所代表的数量,做填写长度单位的题目时正确率也很高。

我在教学位置与方向知识点时,一些学生总把画在纸上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与实际生活中辩论方向的方法弄混。为此,我专门把这个题目拿出来在全班讨论,让学生自己找出在实际生活中怎样正确辩认方向的方法,并把它画在纸上变成地图。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适度点拨,告诉学生可利用太阳从东边升起,在西方落下的意识来寻找实际生活中怎么正确辩认方向的方法,而不告诉他们答案。学生最终自己弄出了正确答案,并深刻地理解了画在纸上的地理位置方向规则与实际生活中正确辨认方向的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发展。

(二)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一个民族、国家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非常重要,创新思维也属于数学思维能力的一个极重要的方面,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能极大推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一次,在讲了乘法分配律后,我在黑板上出相关练习题时故意板书错误“(9+6)÷3”,目的是解决许多同学在做相关题时不自觉地运用乘法分配律变换的“除法分配律”问题。结果,一个学生兴冲冲地说我把符号弄错了,应是乘号;另一个学生则胸有成竹地说“老师,我能很快计算出结果”。我让后者上黑板演述。他很快搞定:

(9+6)÷3

=9÷3+6÷3

=3+2

=5

我再让同学们按运算的正常顺序计算一遍,看结果是否一样。结果是一样的。学生争相说发现了一个新规律――除法分配律。我没立即否定他们,也没立即打击他们,而是再给学生出了一道类似的题目。学生也很快用这两种方法计算出来,计算结果完全一样。之后我连着出了另外类似两题“9÷(1+3)”“15÷(3+5)”,学生仍按上述方法做,却发现两种算法结果不一样。我顺势启发学生“我们刚学了乘法分配律,除法分配律存在吗?”并让学生自己讨论找出原因。每个班上都有聪明的学生,他们找到了答案,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除法不存在分配律,只有当除数相同时,才能运用类似乘法的分配律。

(三)培养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产生创新思维的一种极重要途径,它也是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数学思维能力极重要的一个方面,而且创新思维也属于数学思维能力的一个极重要的方面。一个数学问题,可能有多种解决方案,通过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找出与他人不同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新发现,若在人生中,可能会发现人生成功的机会从而成就人生。这样做,也会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横向、纵向两方面拓展,即拓展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广度与深度。

如,一次课堂上,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应用题“一个人骑一辆自行车上午3小时行驶了90千米,照这样的行驶速度,下午他再骑自行车行驶2小时,这天他骑自行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大多数学生用了这两种解法“90÷3×(3+2)=150”“90÷3×2+90=150”。我激励学生找出第三种解法,聪明学生在班上总有的,他上黑板写了出来“90×2-90÷3”。我再次让学生讨论这三种解法哪种最简便最不易出错,学生答第一种,我问学生第三种方法的可取之处是什么,学生说创新性,比较隐秘,能开发人的创新思维,产生新的发现,取得人生成功的机会。

通过这堂课,我使学生明白了发散思维的意义所在,学生也学会了如何运用发散思维。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展事关学生今后学业与人生的命运,事关我国的各方面发展,教师必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它作为数学的核心能力来探索、研究最佳解决方案。

篇11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这其实就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小学数学中,应运用各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如对应思想、量不变思想、可逆思想、转化思想等。其中转化思想是小学教学思想的核心。转给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实现未知向已知转化,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复杂向简单转化等。培养学生转化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篇12

2.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这其实就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小学数学中,应运用各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如对应思想、量不变思想、可逆思想、转化思想等。其中转化思想是小学教学思想的核心。转给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实现未知向已知转化,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复杂向简单转化等。培养学生转化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3. 计算和练习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篇13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力求获得科学文化知识,探索新信息,探求真理的情绪体现。数学教学是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共同活动的过程,一切教学措施最终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体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要靠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去实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产生积极的情感,把知和情结合起来,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知识的情绪色彩,不仅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对新信息的需求,而且使人长久难忘。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主动去认识它、研究它,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进行思维呢?

在进行新课之前,经常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原有知识发生矛盾,以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认识比》时,我问学生:“你们知道人身上哪些器官存在着有趣的比吗?如你买双袜子,只要将袜底在拳头翻一周,它的长与脚的长的比大约是1:1的缘故。这时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急想着知道人身上还有哪些比。趁着学生兴趣盎然,接着我又讲两臂平伸与身高的比大约也是1:1,脚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手腕周长与颈周长的比约是1:2,颈周长与腰的比也约是1:2。”学生越听越惊奇,急想验证是否正确。当学生验证之后,我又说:“知道这些有什么用呢?如警察发现了犯罪嫌疑人的脚印,就可以利用比的知识推算出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等等。”精心设置问题,引起悬念,使学生产生疑问。这样就能激起内部已知和不知的矛盾,激起认识兴趣促使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的问题,引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求知欲,从而获取了新知识,促进了思维发展。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这其实就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小学数学中,应运用各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对应思想、量不变思想、可逆思想、转化思想等,其中转化思想是小学数学思想的核心。转化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实现未知向已知转化、数与形相互转化、复杂向简单转化等。要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发展其思维能力。

三、重视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思维过程中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和基本能力。分析与综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分析可以理解某一数学知识的要素及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通过综合又对数学知识有了全面和整体的理解。

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计算”时,教师应先让学生了解每个数的分解和组成;在教学“分数乘法”时,我们把它细分为“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分数乘分数”等几个简单问题,并在逐一分析解决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整合成知识体系,找出异同点,概括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应用题教学,我们也经常用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广泛应用题的结构,有条理、有依据、渐进式地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分析与综合是相互依存的,一般不会彼此孤立存在,分析的目的是综合,综合建立在具体合理的分析上。为此,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我们要因材施教、有所侧重。学生有了较强的分析能力,综合起来势必简单些。

四、多设疑问,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往往是由疑问引起的。学生从感性材料中获得一定的感性知识,并不等于就形成明确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引起学生思考的重要方法,通过提问使学生思维有明确的方向,在思维活动中分析解决问题,培养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只有逐步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加工,才能将认识由具体、简单现象上升为抽象、复杂、本质,这个过程决不能由教师代替学生思维,这是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要抓住关键及时有序地提出思考性问题,教会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促进抽象与概括能力的提升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等都是抽象概括的结果。提升学生的抽象与概括水平,有利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抽象与概括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增强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