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的发展趋势实用13篇

烹饪的发展趋势
烹饪的发展趋势篇1

1.干燥或粉状快捷食品

干燥或粉状快捷食品,如快餐面条,方便面、快餐果汁等,这些食品在食用前加水浸泡或冲开即可食用。此类食品在国内已成为大众化食品。

2.软灌装食品

灌装食品以塑料薄膜夹、铝铂作薄形袋状,内装食品。因其扁平,导热好,无须要求如罐头那样高温长时间灭菌,一般经100℃~110℃,20~30分钟即可,便于携带。食物内容也可复杂多样,很受食用者的欢迎但价格偏高。

3.各种烹调好的食品

烹调好的食品,如烧麦、饺子、油煎的各种鱼、肉、菜等放入饭盒,迅速冷冻,一直在-20℃保存。在食用前,用微波炉或其他加热器加热后即可食用。这类方便食品适合于有热食习惯的人,且其口味鲜美,携带方便,可带回家食用,虽须加热但仍然是方便的食品。

二、发展合理营养型食品

中国的发展不断崛起,人们的生活追求由吃饱到吃好,发展到今天合理营养食品的跨越,经历了几代烹饪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合理营养是通过人们摄取一定数量、质量的膳食而实现的。因此,讨论人们的合理营养问题,也就是探讨如何保证和提高膳食质量的问题,目前,我国人民膳食的质量与合理营养的要求尚存在一定差距,必须加以改进。由于合理营养与健康密切相关,所以从事烹饪工作的人员在烹饪原料上的选择、膳食的调配和制订膳食制度时都必须按照合理营养的要求来工作,为改善人们的健康水平作出贡献。

1.平衡膳食

平衡膳食即合理膳食,它是指由多种食物构成,既可提供足够数量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又能保持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数量平衡,达到合理营养目的的膳食。这种膳食意味着:第一要使膳食者在营养素上达到了生理的需要,第二是在各种营养素之间建立起一种生理上的平衡。人体所需要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必须通过每日膳食不断得到供应和选择食物改进食物,因而在人体的营养生理需要和膳食之间建立7平衡关系。如果这种关系失调,即膳食不能适应人体的营养需要,就会发生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影响。如热能消耗和代谢上有密切关系的维生素B1、B2、PP之间的平衡;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之间的平衡;可消化的糖类与膳食之间的平衡,无机盐中钙磷平衡;呈酸性和呈碱性食品之间以及动植物性食品之间的平衡等等。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膳食构成标准(1986―1990)是:按平均每人每月计算,应摄取谷物14.7kg,薯类3kg,干豆类1kg,菜类12kg,水果0.8kg,肉类1.5kg,乳类2kg,蛋类0.5kg,鱼虾类0.5kg,植物油0.25kg。上述食品中动物性食品功能比例约占13.6%、蛋白质功能比例为11.6%、脂肪为21.1%、糖类为6.7%,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膳食构成。

2.膳食制度

膳食制度是全天的食物按照一定的数量、质量、次数和时间分配给食用者的一种饮食制度。由于人们在一天的生活、工作、学习、劳动、休息都有一定的规律,不同生理状况对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并不相同,所以针对食用者的生活和工作情况,规定适合使用者生理需要的膳食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制定膳食制度的目的就在于使人们的进食规律与生活、工作规律相适应。这样可以使食用者的热能和营养素的摄入适应机体的消耗,提高工作、学习和劳动效率,有助于维护人体健康。此外,膳食制度的建立还可以保证进食与消化过程协调一致,促进食物被充分地消化吸收,提高消化吸收率。膳食制度建立后,即成为一种条件刺激因素,只要到了进餐时间,机体就会表现出主观食欲,预先分泌出适合膳食质量的消化液,从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维护健康。如果膳食制度不合理,食物的摄取就不能适应机体的消耗,进食与消化过程的统一遭到破坏,可导致消化机能的紊乱,危害健康。

3.膳食调配

膳食调配是指根据平衡膳食的要求,按照各种食物的营养特点,将食物组成合理膳食的过程。进行膳食调配的原因之一,在于人体的营养需要是多方面的,既需要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也需要各种无机盐和各种维生素,然而自然界并无某种单一的食物可以满足人体对营养的全部需要。

三、发展适应不同层次人体需要的食品

在我国历史上,人们日常生活制品的用料大同小异,但加工技术相差较大。而分析品种规格,营养成分方面,并无因不同人体需要而专门研究为配方。近几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已达到温饱型,食品的营养和食用的单样化已远远不适应人们的需要。为使其配方、成型、制作、加工等方面有一个新的突破,研究应以适应不同层次人体需要为对象的食品。目前,婴幼儿食品繁多,功能特点突出,针对性很强。如婴幼儿食品,断奶食品与疗效食品等,食品结构上又分成配制乳制品,过度乳制品,特殊罐制食品。营养性干制品,婴儿饼干等,食品状态有粉状、糊状、片状、液态薄膜状、颗粒状等。这些食品深受家长和儿童的喜爱。它既解决了婴幼儿的饥饱,又填补了某些营养的不足。近年来,我国在食品制作上,也使用了一些食品强化剂,如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钙、磷、铁等,这些强化剂的使用,可以弥补在加工过程中某些营养素的损失,又增补一些原料没有的营养素,以保障人体健康,尤其是在儿童、老年人食品中加入强化剂,对人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发展药膳保健型食品

烹饪的发展趋势篇2

1 中国烹饪的关键在调味

中国饮食与西方饮食之间存在的差异,主要在于中国饮食对菜肴的口感有非常高的要求。而且不同地区根据自身特有的饮食文化和菜肴的口感还有具体的分类,对于同样的食材要想制作成不同地区的特色菜肴就需要在调味上下功夫。这也从根本的角度上说明了调味在中国烹饪过程中的重要性。在烹制菜肴的时候对调味品的选择和搭配也需要深入分析,比如在制作糖醋类菜肴的时候,就需要在菜肴中将糖和醋进行合理的融合,对这两种调味品使用量也需要进行详细的测量,这样才能烹制出口感正宗的糖醋类菜肴。目前随着人们对饮食行业重视不断提升,导致我国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调味品种类也变得更加广泛,对菜肴调味的方法也越来越多,这种情况的出现对我国调味品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而且在对菜肴进行烹制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考虑食材自身的特点,还需要对调味品的自身属性进行全面的了解,并根据自身了解的情况将调味品与食材进行有机的结合,促使整个菜肴的口感有很大提升。而且在进行烹制的过程中调味品在其中也只是发挥一个辅助的作用,这就需要在进行有味道食材烹饪的时候,应该注重彰显原材料的口感和味道。这也说明在烹制的时候需要对调味品进行合理的选择,并对调味品的使用量进行合理的保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调味品自身最大的作用。除此之外在进行菜肴烹饪的时候对调味品投放的顺序也需要全面掌握,这是因为不同的调味品投放顺序都对菜肴的口感都会造成一些影响。因此在进行菜肴烹饪的时候需要根据烹饪的方法选取合适的调味顺序,从根本的角度上提升菜肴的口感。

2 烹饪与调味品的关系最密切

前文中也清楚的说明在进行菜肴烹饪的过程中调味品发挥非常大的作用,而且在进行烹饪的时候还需要对食材和烹饪方法进行合理的分析,选取最合适的调味品和调味顺序,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菜肴本身的口感有很大的提升。从这里可以清楚的看出调味品的发展对我国烹饪行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和共同存在的关系。

我国人口众多,推动了餐饮业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扩大了调味品消费量,现代调味品渐渐往方便化、味感复合化、调味专门化发展,各种新型调味品层出不穷,逐渐占据调味品市场的主要位置。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对于食物的要求不在局限于吃饱,更多地要求味道好,各大餐馆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提高经济收益,结合自身的烹调经验利用市场上的基本原料,推出了各种类型的调味汁,比如黑椒汁、牛柳汁、鱼汁、葡汁和香橙汁等,丰富了菜肴的味道,创造出各种别具一格的菜肴。但这些调味汁大多都是厨师个人的作品,厨师调配方法不同,调味汁的味道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基于这些调配手段的标准化的工业产品将替代以往手工调配的调味汁。

随着人民需求的提高,方便、味美、健康的复合型调味品越来越多,它们成为调味品工业研究的重点,如今市场上的各种复合型调味品都是现代化生产手段的产物,我国的调味品正向着品种多样化、质量标准化、功能多养护、营养丰富化以及使用方便化发展,复合型调味品将成为调味品市场的主流。

3 现代调味品有助于中国烹饪的标准化、现代化

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烹饪不再仅仅局限于家庭,为了满足饮食社会化的趋势,中国烹饪必然要走科学化、标准化、现代化道路。现代调味品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烹饪的标准化、现代化。传统的烹饪一直依赖于纯粹的手工操作,厨师的刀工、技巧、个人习惯的不同都会使菜肴味道有所不同。因此,餐饮业经常会出现一种现象,即一个餐厅完全靠几个大师傅支撑起来,大师傅因个人原因离职后经常会带走大量的食客,为餐厅带来一定的损失。因此,烹饪这种纯粹的手工操作,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烹饪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餐饮业蓬勃发展,对于烹饪业而言,利用手工方法,大量的菜肴难以规格化、定量化,到了用餐高峰期,餐厅里人满为患,厨师们做的辛苦,顾客们等的心焦,此时候有的厨师为了赶数量难免就会忽略质量。因此,烹饪的标准化、定量化将会是烹饪发展的必然趋势。

烹饪以手工为主,如同其他手工艺品制作一样,想要量化确实比较困难。但近年来,有关于这方面的工作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比如,在一些面点的制作上,严格把控原材料的品种、质量、数量,烹饪过程中准确控制温度、时间,能够有效地将一些知名度高、受众广的面点定量化烹饪,使它们的质量稳定、味道定型。由此可见,烹饪的现代化、标准化制作是有可能实现的。

结束语

由于调味品在我国烹饪行业的发展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对我国调味品的发展起到高度的重视。目前我国调味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有了更加广泛的分类。口感良好的调味品也大幅度出现,这种情况对我国烹饪行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现在社会上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也有很大的提升,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调味方法对调味品有效的使用,在促进调味品继续发展的同时,对我国烹饪行业的发展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烹饪的发展趋势篇3

我国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餐饮行业的飞跃,而餐饮行业在发展中对厨师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但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对中职烹饪专业毕业生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我国中职烹饪专业教学中存在诸多弊端和不足,导致大部分中职烹饪专业毕业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为了帮助中职烹饪专业毕业生可以顺利就业,中职烹饪专业在新时期发展中必须深化教学改革,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加强烹饪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融合与创新,这样才能提高烹饪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让每一个烹饪专业毕业生都可以顺利就业。

2 当前中职烹饪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培养目标不明确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中职院校烹饪专业都是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要目标,虽然技能的掌握是中职院校的核心内容,但是不能过于忽略文化基础知识对中职教育的重要性,文化基础知识的缺失会导致学生严重缺乏创新力,这是导致中职烹饪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竞争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使学生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就业市场需求,这不仅意味着当前我国中职烹饪专业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同时也说明培养目标不明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职烹饪教育的发展。

2.2教学体系不完善

我国中职院校的烹饪专业课程体系大多都不够完善,而且其在发展中尚未形成一个规范体系,这不仅导致中职烹饪专业教学实践中严重缺乏实践性,同时也到庞杂的教学内容严重脱离烹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烹饪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使毕业生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中职烹饪教育在新时期的健康发展。

2.3教学设施、方法落后

我国教育体系中对中职教育经费的调拨相对较少,其与高职教育比具有很大的差距,虽然我国教育部门在近年来加强了对中职教育的重视,但是教学经费少依旧是限制中职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导致中职烹饪专业教学设施、教学方法陈旧落后,教学设施得不到及时更新等都是中职烹饪教育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而导致当前中职烹饪教学效果无法满足餐饮业对新型烹饪人才的需求,这便要求我国政府及教育部门在新时期要加大中职教育经费投入。

3 基于学生就业角度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3.1加强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结合

在传统中职烹饪教学中过于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严重忽略了只是学习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这便使烹饪专业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严重缺乏创造力,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中职烹饪教育在深化教学改革中要加强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结合。中职院校在加强烹饪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同时,要将加强专业理论知识教育作为教学改革中的重点,让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基础文化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达到一个平衡发展的状态,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中职烹饪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对帮助中职专业毕业生获得更多就业机会有着重要意义。

3.2加强校企间的合作与交流

中职院校在新时期发展中必须以学生就业为培养目标,以就业市场实际需求为导向,培养实践能力和理论基础均衡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因此,中职院校在发展中必须要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交流,以便于学生可以在受教育阶段深入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使中职烹饪专业教育真正的实现与就业市场相接轨,这样才能通过中职烹饪教学来培养出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切实满足我国餐饮业对新型烹饪专业人才的需求,这对促进中职烹饪专业深化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3.3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前我国中职院校烹饪专业的教学内容以传统菜式为主,然后餐饮业的高速发展使市场需求处于高速转变中,对于烹饪专业教学来说只有不断的进行创新 发展,才能使其教学内容的不断完善可以满足新型烹饪人才培养需求。因此,中职烹饪专业教学改革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传统技艺的培养,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项核心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传统菜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菜品,挖掘传统的同时注重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趋势,确保我国中职烹饪专业教学改革可以满足市场需求。

3.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国家及教育部门要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扶持力度,通过加强教育经费投入来保障烹饪教育改革,这对加强中职烹饪专业教学改革成果有着重要意义,确保其可以为我国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新型专业人才。再者,影响中职烹饪教学效果的另一大因素为师资队伍水平低,这也是制约中职烹饪专业教育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要求中职院校在发展中必须注重烹饪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通过引进师资等方式来提高烹饪专业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并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落实到教师队伍中。中职烹饪专业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使其在最大程度上满足餐饮业的需求。

4 结语

我国中职烹饪教育在发展中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其在发展中存在诸多弊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职烹饪教育在新时期的良性发展,也不利于提高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要求重视院校必须基于学生就业角度来深化教学改革,积极解决中职烹饪教育发展中出现的诸多不良问题,这样才能确保中职烹饪教育可以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确保每一个毕业生都可以市场中得到一个好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鲁诤.关于烹饪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9(6)

烹饪的发展趋势篇4

一、烹饪专业引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一)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将多媒体技术引入烹饪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真正进入视觉、听觉与触觉等感官并用的境地,将繁杂的工序通过投影变为直观、简易的工序,突破了传统烹饪教学的难点和局限,使教学活动更加直观,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教学,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我要学”之目的。

(二)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

传统教学的工具是粉笔、黑板、板擦,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后,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实现了教师、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运用多媒体上课时更灵活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集中了,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学生也认为有了多媒体 老师的讲课内容更加新颖而充实,他们面对的不只是过去的黑板、粉笔、一些静态的图片,而是一个个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图文并茂的学习视野。

二、多媒体技术在烹饪教学中的应用

在烹饪教学中,由于学生较多,教师演示时,只有前排少数的学生能够看见,大多数的学生都无法看见教师的演示,部分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感,因此,整个课堂死气沉沉,没有一点活力。当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之后,它直观的显示、丰富的画面、逼真的演示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使课堂变得异常活跃、轻松。教学中只有教师和学生也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辅助手段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

在烹饪教学上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还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我在讲某些高档菜肴制作时,由于我们没有进行现场演示,任你说的天花乱坠,学生仍然满脸迷茫。如果我们能够在酒店中录制菜肴制作的过程,当学生看到视频时,对他们大脑的冲击肯定超过了你用语言描述所创设的情景。所以说,多媒体给人视觉的冲击,靠语言表达是无法比拟的。

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极大的拓展了教学空间,丰富了教学内容,突破了教学难点,实现了课堂教学质的突破,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多媒体技术在烹饪教学中的局限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学手段也不断更新,越来越多老师在教学中采取了多媒体教学,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多媒体教学在烹饪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局限:

多媒体演示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一个辅助手段,现在多媒体教学中有不少一味追求教学材料的数量,教学密度过大,屏幕切换过频,繁多的资料使学生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多余的动画转移着学生的注意力,繁杂的音乐效果震得学生脑袋疼,一节课时间在这些因素的白白流逝,教学的重点、难点未得到解决,这种喧宾夺主的做法直接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尺度。 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不是对多媒体演示的重复,而是点拨、升华和深化的过程,教师课堂语言的丰富多彩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积极性,因此在多媒体教学示中教师一定不要忽略深化语言对学生所起的作用。

多媒体的演示通常会借助一些相关的录象资料进行,教师需要靠录象的生动、有趣、惟妙惟肖来充斥学生的大脑,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有效时间内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于是,有的老师片面去追求这样的效果,找到了一些和教学内容并不是十分贴切的资料展示给同学们,往往会出现如下的结果:学生在观看完相关资料后,不知道用处何在,只是觉得挺乐和而已,老师的生搬硬套、牵强附会使学生摸不到头脑。

四、多媒体技术在烹饪教学运用中的发展方向

虚拟现实技术是多媒体向交互式发展的最高层次,是多媒体技术最高的发展趋势。虚拟现实,是一个高度交互的、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环境,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完全沉浸在计算机所产生的虚拟世界中,计算机完全从他们的头脑中消失。学习者在学习时,就像在玩电脑游戏,充满了学习的乐趣,学习主动性增加。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被置于错综复杂的环境中,需灵活的进行决策、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因此虚拟现实技术是多媒体发展的最终趋势。

实现全球化也是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发展趋势。目前不少学校都在进行网络建设,然而不论是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局域网,还是单台多媒体计算机,其信息资源非常有限。基于Internet连接的广域网所形成的新型教学方式,利用了Internet上无限丰富的信息资源,突破了局域网多媒体教学在资源、距离、规模上的限制,将多媒体技术教学推向全球。因此,多媒体技术全球化是必然趋势。

而烹饪专业要做大、做强,多媒体技术的引入是必然趋势。在烹饪领域,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应主要侧重于,引导学生热爱专业,刻苦钻研;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多层次、多方位的将虚拟技术引入日常教学中,同时让学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工作,推动烹饪专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琴. 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的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2000,(6)

烹饪的发展趋势篇5

第三,盛装的容器非常的美观。中式烹饪盛装食物的容器也是非常精美的,容器有着非常强烈的时代特征,能够随着时代的不断演变和发展体现出自身独到的特点而且对中国文化也有着非常好的体现和传承,享受美味佳肴时精美的器皿是提高人食欲的一个重要因素,器皿和饮食的相互配合不仅能使菜肴更上一个档次,而且对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两者相互衬托,可以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收获一份好心情。

2中式烹饪的发展创新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而且消费者对菜品的营养健康也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中式烹饪关于原材料的选择逐渐呈现出新的变化,追求原材料的天然绿色、优质口感成为发展的趋势。例如,消费者常常担心蔬菜农药超标,而无公害蔬菜不仅口感香甜,营养价值也会更高,听以一些餐饮企业更为谨慎地选择蔬菜来源。再如,近几年很多自然生态区、新型度假景区的兴起同时也伴随餐饮供货的转型,其放养的家禽、家畜突破了传统的养殖方法,肉质更为鲜美,成为烹饪中的上乘原料。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尝试返璞归真的旅游方式,吃农家菜,感受自然的鲜香美味。在选料发展的基础上,中式烹饪的加工工艺同样展现出发展创新的趋势。一方面.从食品安个角度看.食品添加剂问题的曝光使消费者对烹饪过程产生担忧和质疑,国家也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提出严格要求。大量依靠"增味剂"已经不是竞争的利器,甚至会带来消费者的反感,厨师必须从加工工艺上下工夫,通过精心烹饪,改进工艺实现菜品味道的升级;另一方面,消费者更加关注健康的烹饪方式。长期食用高油、高脂、高糖、高盐的食物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消费者对菜品的选择更为理性。油炸方法虽然能够使菜品酥脆,味道香浓,但高温加热也会产生有害物质。听以采用蒸、煮、炖等少油炸的烹饪方式更容易为消费者听接受。例如一些新兴的餐馆以蒸、煮为主题吸引了大批消费者;厨师使用文火熬制的浓郁骨汤正好迎合消费者补充营养、强劲身体的需求。

烹饪的发展趋势篇6

中职学校的烹饪实训室建设时时间过短,并没有经过充分和系统的评估和考虑,这样就会导致建设内容和烹饪实操脱节,无法满足教学需要。而且有些学校只是盲目的为了争取资金去购置一些较为昂贵的先进机器,并没有考虑到本校烹饪教学的实际情况,最终导致高价购买的机器使用率低,甚至是闲置,造成资源浪费。还有些学校在购置实训设备的时候,没有做到资源共享,各个专业重复购置一些实训设备,也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二)烹饪实训室建设缺少安全规划

1.规划逃生通道的欠缺

很多的烹饪实训室在建设的规划阶段,更多的考虑到教学需求,而对于消防防火以及逃生通道这些考虑的很少。但是在实训室使用的时候,学生较为的集中,而且大部分学生对于烹饪操作并不熟练,很可能会造成操作上的失误,不能从容面对某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这样就有可能使烹饪实训室出现意外状况而致使伤亡事故的发生比率加大。

2.煤气报警器和自动喷淋系统缺少保养

为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和扩大外,在烹饪实训室中,应该配备煤气报警器和自动喷淋系统。此外,也要注意烹饪实训中油脂成分含量较高,这样就容易在煤气报警器和自动喷淋装置的表面形成一种沉淀物,使系统的敏感度大幅度地降低。很多学校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其没有定期排查和清理,会造成安全隐患。

3.能源的选择较为单一

烹饪实训室中能源的选择应该多样化,不能太过单一,而大多数中职学校一般都是把煤气作为主要能源,这样就有很大的局限性。煤气的缺点很多,煤气泄露或者是一氧化碳中毒等等。现在出现了很多新兴的烹调手法,那么在烹饪时可以选择更多的能源方式。这样一来,降低了单一能源的缺点,而且也更好的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4.消毒设施缺乏

很多烹饪实训室忽略了消毒设施的购进,在中职学校很多烹饪实训室都是采用洗洁精,这种方式不能彻底的杀死细菌,有安全隐患。

(三)烹饪实训室设施使用不当

在烹饪实训室中需要用到的设施数量众多,而且使用次数频繁,加之有些学生又没有经验,很容易损伤的,这就需要花费一大笔资金来进行维护,其维修难度也是比较大的。但是实际上在烹饪实训室投入使用之后,院校并没有对维护保养重视起来,这样就会使得设施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加大。这也证明烹饪实训室管理是有缺陷的,没有配备专门的维修人才,存在维修人员严重不足的弱点。

二、烹饪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一)实训室建设应做好充分论证

实训室建设目光要放的长远些,既要充分考虑当前的利益,也要为以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一方面针对现在学校的水平和状态,来购进机器设备和实训室的建设,从实用性方面来考虑,开展教学工作。另外一个方面,则是从行业的发展趋势出发,在购置设备的时候也要考虑到日后的发展,设备的售后等方面。既不要浪费资源,也要看到将来发展的趋势,提前作好准备。

在建设烹饪实训室的时候,既要借鉴发展态势比较好的兄弟院校的建设情况,也要充分考虑行业专家的可行性建议,要认真仔细地严把实训室的安全关,把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

1.在进行实训室的规划的时候,首先就要考虑到逃生通道的问题。在实训室建成后,逃生通道一定要安全畅通不能堆放任何杂物。此外,也要特别注意要在实训室的显眼处作好各路逃生酥尽;挂让学生参与逃生演习,每期至少要举办一次,加强学生的消防意识和逃生能力训练。

2.避免单一能源,要尽可能的采用的多能源。比如说可以建设全电烹饪实训室,没有明火降低了火灾发生的概率,而且不会像煤气出现泄露、中毒的情况,而且电灶具可以更好的控制温度,学生能够更好的处理食物。在西方发达国家全电厨房已经较为普遍,而我国的五星级酒店也大多是全电厨房。

3.食品的安全问题。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应该在实训室中配备一些相应的消毒设施。(二)烹饪实训室的规范使用

实训室的管理人员要每天进行烹饪设备的排查,排烟设备也需要进行定期的清理。学校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并且可以把之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评指标,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加强安全操作,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受益匪浅。

(三)提高烹饪实训室管理水平

在提高烹饪实训室管理水平方面,要用专业的管理人才或者是对于现在的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只有提高管理者的水平,才能最终提高烹饪实训室的管理水平。学校也可以制定一系列的考核制度和考评体系来对管理人员进行测评,更好的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

烹饪的发展趋势篇7

一、加强就业指导,培养就业求职观念

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前进,餐饮业的就业形势一片大好,人们传统不重视餐饮服务的观念得到改观。家庭不好的学生看中了这片发展天地,不断地涌入。一时间,烹饪行业蓬勃发展,各种教育方式,如:民间学艺、培训学校、技能学校等如雨后春笋般兴起。随着教育制度的深入改革,部分烹饪学校学生“不包分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成为他们所面临的严峻问题。求职是一个历练人的过程,它能使人健全心智,攻克心理障碍,知难而进,在个人今后的发展中是一笔很大的精神财富。因此,学生应该不惧困难,到更加锻炼人的地方好好工作,到需要自己的平台上好好磨炼,不要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不要在自己不适合的空间强逼自己留下,不要自己给自己制造在就业或工作中不能承受的压力,目标稳当、科学合理、适合自己是最好不过的。

二、强化市场适应能力

学生在市场上寻找工作这一过程不仅取决于本人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掌握程度,还取决于对市场行情的洞察能力,对就业信息的知晓程度,运用就业技巧的把握情况。如果一个求职者不能把握市场信息,没有了解相关的行业动态,没有足够大的见识面,会失去在就业中的自主性,会处于被动的地位,会给就业过程带来巨大的障碍。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就是资源,而且是很有利的资源。就业信息便成为求职者走向岗位的有利资源。因此,烹饪专业学生应收集市场行情,广泛地运用各种资源,了解行业内的发展趋势,接触更多的社会工作者,让自己尽早地融入社会,面对更多的挑战,提早培养自己对市场的适应力。市场是一个大集体,在旺盛的发展中,要正确对待自己在市场的发展中所处的位置,所面对的问题,所能为它作的贡献,摆正心态,做好迎接挑战、面对市场的准备。

三、努力提升参与竞争的综合素质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至今永恒不变的法则。在就业竞争方面也是如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烹饪就业潜藏着机会和挑战。所以烹饪专业学生也应加强竞争观念,树立竞争意识,提高竞争能力。烹饪学生应努力加强思想道德水平的建设,强化自身的专业水平,在此基础上要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现在社会需要的不但是“会做这件事”的人才,而且是“做好这件事”的人才,需要的不仅仅是只会烹饪的人才,具备一两门学科优势的人才是企业最喜欢的。烹饪学生应当能够在面对压力的情况下更好地放松自己,完成任务;在更艰巨的挑战下,有更加全面的知识,有更好的身体,有更多的资源应对竞争。当今餐饮企业管理人才是很重要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知识和视野来管理一个企业。烹饪学生要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做好被社会挑选的准备。

在餐饮业得到迅速发展的情况下,烹饪专业学生在餐饮业中的比例日益加重,烹饪人才的快速增长已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很多烹饪学校在培养烹饪专业学生方面也逐渐引入“复合型人才”,这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挑战,社会挑选会愈加严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就业观念及求职的意识,应加快学生融入社会的步伐,提前适应社会变化,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强化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面对社会、面对被选择时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给学生增强信心。

参考文献:

[1]宋锐.武汉市烹饪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J].教育与职业,2002(12).

[2]丁利民.浅谈如何提高烹饪专业中职学生操作技能[J].成才之路,2010(12).

[3]王志新.浅谈烹饪专业的考试及其组织办法:理论考试[J].中国食品,1991(07).

烹饪的发展趋势篇8

课程体系的改革将体现以烹饪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培养,并贯彻整个教学的始终,应用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课程结构的改革必须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合乎规律地排列组合课程内容和序列,形成一个有机的结合体。课程形式的改革,必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本位思想,做到学教互动,教学相长。

烹饪专业课的课程改革体系则强调以烹饪职业能力为本位,以专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构建综合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努力做到“理论――实践”嵌入式,项目课程融合式。公共课则根据餐饮行业的特点体现基础性、工具性和发展性;文化课则突出浅显性、生活性、宽泛性,以及与专业的结合性;德育课则根据烹饪专业的特点,突出针对性、有效性和渗透性的原则,强化职业道德素养能力的教育与提高。

总之,烹饪教育教学的课程改革,要重新整合专业链,分项目、订模块、化任务,最后按任务的形式完成课程的教学。要重新制定烹饪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重新制定课程标准,以便接近餐饮市场,更合乎餐饮企业人才需求。寻求多种新的教学方法与改革后的教学模式相适应,确定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形成良性互动的教学方法,真正将烹饪职业教育教学的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二、烹饪人才培养的工作目标

(1)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根据烹饪专业的特点,构建符合实际的新的课程体系,按专业群专业链专业科专业目专业课,设置课程体系。即根据烹饪职业岗位,按项目式的形式,构建项目式的课程体系,分项目、定模块,以任务的形式完成每一堂课的教学。

(2)确立课程目标

在深入细致的社会调研基础上,经过专家论证、企业参与,编制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以培养餐饮企业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的烹饪专门人才为目标,突出素质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发展能力。

(3)制定课程标准

根据烹饪专业的特点,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教学计划,以项目课程为主线,实施模块化教学。编制各类主干课程、设定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以任务的形式完成每一堂课的教学。

(4)开发校本研究

在评价分析烹饪职业能力和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地方经济、学校实际开发项目研究,编制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校本教材。

(5)推进课程实施

在烹饪专业课程改革的试验课、模拟课、示范课的基础上,将课程改革的实施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全面实施。

(6)接受课程反馈

将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体会,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专家委员会和行业、企业,以便及时得到修正和指导。

(7)建立课程评价

烹饪的发展趋势篇9

1引言

2002年和2005年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2014年国家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可见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是国家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中职办学理念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这与行动导向教学的理念是一致的,也是这几年来中职教育界一直倡导的教学理念,行动导向教学的特点是强调能力为本位,它要求中职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要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要求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全面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以学生为本,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力。而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课程的内容定位、课程的层次定位、课程的结构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而中职烹饪课程教学更是如此,实践性强,应用型广,课程的定位和内容设置对课程教学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进行中职学校烹饪课程教学改革显得十分重要。

2当前中职学校烹饪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是中职学校课程教学与教材缺乏一定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广泛性,目前的教材编写很难达到十分规范,如基于行动导向,划分工作模块进行教学的教材很难找到,一定程度上不适应餐饮业发展和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求。新形势使得烹饪课程教学整体改革迫在眉睫。

(2)是教学标准很难统一。目前,中职学校烹饪课程教学计划和大纲有多套标准,如结合商务部有关要求制定的技能培养为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也有根据人力资源部对各种证件考核为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还有一些结合实际情况自编教学计划和大纲,因而导致了烹饪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缺乏规范性和相对的一致性。

(3)是课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问题。据笔者利用朋友资源展开的调研显示,目前,中职学校多数烹饪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的教学手段基本上仍然停留在教师口头讲授的形式上。如以烹饪原料课程内容为例,多数学校还没有设置烹饪原料标本室,也无烹饪原料标本的幻灯图片;有些学校虽然建立了烹饪原料标本室,但其标本数量有限,使用率不高,达不到直观教学的效果。而烹饪实训课作为反映学生实际操作水平的技能训练,其教学手段和方法在许多学校仍旧沿袭已往的教师口头讲解和制作演示,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4)是教材内容迫切需要改革。如教学用书与资格考核用书不统一。理论教材未突出应用性,这主要表现为内容陈旧、重复。例如有些教材当中烹调技术内容仍然沿袭以前的烹调技法,未引入新设备、新加工方法。教材内容安排刻板,缺乏直观性,其知识内容很难适应烹饪教学技术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影响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那么为什么会导致这些问题呢?或许其中有许多原因,其根本原因,还是课程的问题,传统的“三段式”课程模式与现代职业教育严重背离。“从理论到实践”是目前烹饪课程职业教育课程框架的主要支柱之一,这种逻辑不仅存在于职业教育课程的整个结构中,而且存在于每一堂课的实施过程中。

总之,导致上述问题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与新形势下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相背离的,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改革中职学校烹饪课程教学。

3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中职学校烹饪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中职学校教学改革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精神,中职学校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坚持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前瞻性和可持续性,反映行业企业需求和学习者发展要求,培养合格中等职业技术实用型人才。

具体针对中职学校烹饪课程教学来说,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中职学校烹饪课程教学改革突出烹饪岗位的实际需求,把有关知识模块、能力模块、岗位能力模块进行归类、实行模块教学、工学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训并进,让学生比较熟练掌握中式烹调技艺、中式面点技艺、中式热菜制作、中式面点制作等技能。通过烹饪课程的教学让毕业生能面向餐饮等服务业,从事烹饪岗位(红案、白案、中餐、西餐等)工作,具有中级烹饪技术,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

4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中职学校烹饪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是烹饪课程教学改革要针对烹饪岗位要求开展。餐饮业是一个集采购、加工、生产、服务、销售、经营管理为一体的特殊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这就要求烹饪课程教学中注重提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是烹饪课程教学改革须重视共性并兼顾个性。烹饪课程的教学改革在技能方面既要重视全国性规范 (下转第65页)(上接第52页)化的技艺标准,又要充分兼顾各地风味流派的技术特长,这就要求整体教学改革注意烹饪课程技能操作的基本技艺与各地风味流派的技术特色相结合。

三是烹饪课程教学改革需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烹饪课程教学改革要以继承传统技艺为基础,以创新为重点,同时注意借鉴吸收外来的技术精华和优秀成果,从而使课程的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与发展。

四是烹饪课程教学改革要兼顾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际操作。烹饪技艺的养成是技能反复操作、熟练的一个过程,其知识教学与实际操作呈现出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状态。如基础知识的教学缺乏规范性和实践性,则难以为学生烹饪技艺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基础,更会影响学生对职业岗位的适应性。

5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中职学校烹饪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5.1运用“三到位”教学思路于中职学校烹饪课程教学改革当中

“三到位”教学思路,概括地说就是:一是入门指导,演示到位,教师做好烹饪的技能演示;二是巡回指导,点拨到位,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教师为其查找问题,并给出具体改进方法,使学生的操作动作规范,操作方法科学,操作程序合理;三是结束指导,讲评到位,讲评要讲到点子上,要讲到实质上,要讲到关键上。

5.2做好烹饪人才需求和课程教学改革调研基础性工作

联合同类同专业学校及骨干教师共同对行业企业的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职业岗位群等进行调研。同时,可以召开烹饪课程工作任务分析和课程分析会议。邀请一些知名餐饮企业的行政总厨、厨师长等活跃在一线的“行业专家”,在课程专家的组织引领下,围绕烹饪课程的岗位群特征,对烹饪课程进行“核心技能”分析,界定出主要工作任务和能力培养目标。

5.3制定与完善烹饪课程标准

在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与核心技能相对应的烹饪课程标准,依据岗位、任务、产品流程,注重理实一体、注重实战型的课程体系与内容,并征得行业专家与课程专家们的鉴定认可。

5.4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重构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

烹饪课程改革要体现以全面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构建项目化的多元整合的课程体系,加快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整体改革,形成鲜明的烹饪课程教学特色。为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学习资源及创新的空间。

此外,还应充分开展烹饪课程教学项目设计征集与评比活动。教学项目设计的开发也是课程改革过程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新教材的建设和教学资源的积累做好铺垫,为推动和推广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蔡秀芳.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5).

烹饪的发展趋势篇10

总结中国烹饪发展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重菜肴创新追逐眼前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一些根本性的制度建设,势必使其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在这复杂转型的大环境中,中国烹饪必须加大深层次的创新力度,从发展方向、发展理念、增长方式、结构调整等方面注入新的活力和思想,使之适应知识化、信息化、市场化的新环境,成为一门融合了各学科精华的现代化科学。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中国烹饪必须有这种大境界,不计眼前得失,切切实实打好基础,完成良好的制度建设。一个好的制度,是中国烹饪健康稳定向前的最可靠保证。没有一套有效的制度为依托,中国烹饪失去方向,可能堕落为一门只重短期效益、充满投机行为的学科。这是我们拒绝看到的现实。

忙传统发掘 轻现代学习

中国烹饪悠久的传统,既给今天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其负面因素也限制了向现代化转轨的速度。对传统我们要多视角地看,特别要注意用批判和怀疑的眼光看。

在向“科学与民主”的现代转化中,中国烹饪确实面临许多种选择和困境,这属于发展中的正常现象。而当下的烹坛,有一种“托古改制”的风潮刮的很猛,其主张“向后看”,向几千年的烹饪传统寻找发展的动力。于是,各种复古菜肴、古代装饰和建筑的东西,被大量复制。在学术研究上,整理编撰古籍和著书立说中大量地引用古话,也已成为一种热点时尚。

重视继承传统是好事,但不能搞“跛脚发展”,用“传统”这个独脚去走现代化的路。对传统应注入时代的精神和科学的活力,使传统成为一种与时俱进的传统。

发掘传统的目的,不仅要学习其具体技艺,更要师其求变精神。总结过去和学习现在对中国烹饪的发展同等重要,没有孰轻孰重之分。在这个飞速进步的时代里,只知继承不知吸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现代化的中国烹饪也就是不断学习创新的烹饪,不仅要有传统的古典美,更要有现代的科学美。

急经济效益 慢人才培养

市场化是中国烹饪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但并非惟一方向。对目前的中国烹饪来说,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重中之重还是人才培养问题。没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中国烹饪将失去发展的原动力。烹饪的进步,首先是烹饪工作者的进步;烹饪现代化的核心是人才的现代化。而且人才的成长需要时间磨练和知识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短期内拔苗助长所能完成的。人才的作用是润物细无声的,是逐渐显露的,因而我们不能用短视的眼光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去漠视人才的培养。

假如中国烹饪只确立“经济效益”为惟一的发展中心,则可能产生短期的繁荣,但这种繁荣是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的泡沫式发展,是靠不住的。正确的路径应是,市场化的经济效益和人才培养机制形成良性的互动发展;以经济造人才,以人才促经济,这样的市场化才是健康的。

综观中国烹饪全局,在各种资源中,最具瓶颈性和稀缺性的还是人才。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经济效益的增长,不一定带来人才的发展;一批优秀人才的成长需要多种配套的环境和条件。因此,中国烹饪市场化的步伐可以放慢,但人才的培养必须加速。

守门派纯洁 拒开放融合

在这个更加开放和规则化的时代,中国烹饪也须具备开放广阔的胸襟,任何的封闭和狭隘都有可能滞后其前进的步伐。由于多种原因,中国烹饪以菜系为划分形成了不同的门派,虽各门派也互相的借鉴学习,但真正的放平心态、互容互进的很少。我们听到的最多声音是,振兴单派菜系的呼声,而难以听到合力共建“中华大菜系”的呐喊。占山头、立门派属于一种故步自封的幼稚作法和低级竞争,只能造成中国烹饪的分裂和内伤。

烹饪作为一门密切为人类生活服务的学科,和其他多种学科有着交叉互动的关系。所以,中国烹饪不能孤芳自赏,要用平等、民主、谦虚的态势,学习吸收其他学科的养分,不断健全、丰富自己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更科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开放融合已成为社会发展之大势,逃避和拒绝只能加速自身的落后和衰亡。只有更好地适应和利用这一趋势才是惟一的选择和出路。

热短期跟风 冷长期规划

中国烹饪的良性发展,需要具备多种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确立长期战略规划,解决并回答“中国烹饪向何处去”的问题。有了战略设计,就等于有了发展主线和核心,余下的事情就是怎样一步步地去实现。

烹饪的发展趋势篇11

近三年以来,世界知名酒店管理公司瞄准了中国广阔的酒店业市场和酒店劳动力市场,大力推进奢华品牌酒店和高星级酒店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并迅速形成了奢华和高星级酒店圈,其中以三亚为核心的华南区域和苏杭为代表的华东区域最为明显。截至2008年,全球排名前十位的酒店管理集团全部进入中国酒店市场,并在未来的3-5年内迅速复制和发展旗下奢华和高星级品牌酒店,在这种趋势下势必对后厨人员专业外语要求显得尤为突出。

1 烹饪专业学生专业外语教学时注意的特点

1.1充分了解烹饪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

很多高等院校烹饪专业的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外语水平一般,尤其是在口语应用方面更是难以启口,因此在烹饪专业外语教学的时候必须清楚了解学生的外语水平以便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有效地帮助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1.2选择正确的外语水平考核方式

外语水平的测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翻译法测试阶段、以托福为代表的标准化客观试题阶段和以雅思为代表的侧重于言语用的交际法测试阶段。高等学校培养烹饪类大学生一般都是应用性为主的教学,重在实际操作和实际应用,烹饪专业外语的教学也应该注重语言的综合应用和交际。因此选择适合这个培养目标的考核方式尤为重要。

1.3循序渐进教学方法得当

高等学校烹饪类专业学生的类型大致分为三类:全国统招应用型本科、全国统招专科、对口高职。不同类型的学生学习特点不同、语言水平不同、学习能力也不同。但是整体说来外语水平还不高,需要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运用得当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1.4增强趣味性和专业性

烹饪外语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很多趣味性强和专业性强的知识点进行模块学习。结合具体的烹饪专业知识、烹饪原料加工的特点、烹饪方法进行学习和举一反三练习,将有助于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外语课的互动。

2 烹饪专业学生专业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2.1烹饪专业外语当作外语专业进行教学

绝大多数教授烹饪专业外语的老师是外语科班出身没有进行过烹饪专业学习,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难以跳出固有的外语专业教学的模式,忽视了授课对象是非外语专业,更忽视了这些是烹饪专业学生,学习的是应用性强的烹饪专业外语。烹饪专业外语和大学公用外语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仅仅是学习的内容主要以烹饪相关为区别。

2.2烹饪类专业学生底子薄基础差

烹饪类专业的学生整体外语水平基础较差,学习的焦点和主要关注点在于烹饪专业主干课和烹饪专业基础课,忽视专业外语的学习,轻视专业外语在目前大环境下对职业规划和自身发展的作用。多年的外语学习没有收获,使得他们对专业外语也没有学习兴趣或者学习吃力。

2.3烹饪专业外语教学重应试轻应用

由于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影响,目前很多学校专业外语课程依然在教学和考核时重在客观题的应试测试,忽略了专业外语的应用特点,淡化了专业外语沟通交流交际的功能,使得学生实际外语交流能力不能真实体现。

2.4烹饪专业外语教材缺乏

目前市面上的很多烹饪专业外语教材缺乏专业性强、符合烹饪专业流程的专业外语书籍。很多烹饪专业外语书更多的菜谱菜名翻译书籍,也有部分简单涉及了专业的外语书籍,总体说来缺乏系统的专业的通用的烹饪专业外语教材,使得烹饪外语的教学五花八门,甚至还有很多专业词汇和翻译错误。

2.5烹饪专业外语教师不懂烹饪专业

烹饪专业外语实际上是以烹饪专业知识为主线,以外语运用为工具的一门双语课或者专业课。但是符合这门课教学的“双通”的教师却很少,外语教师不懂烹饪专业,烹饪专业教师不懂外语或者不精通外语,都导致这门课不完美,教学效果差。

3 烹饪专业外语教学改革思路

3.1树立学生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外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词汇积累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复杂的语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在一定专业知识范围的不断实践和反复训练是可以提高的。因此,烹饪专业外语在教学初期(一般为两个学期),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得他们活学活用、学以致用获得成就感,通过小游戏和简单情景对话及时肯定他们学习的成绩,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烹饪专业外语的信心,让学生喜欢这门课。烹饪专用外语本身更多的涉及的是要求与被要求的祈使句、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的语句,通过多次反复训练,使得学生可以灵活运用并记忆了这些知识,就为下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3.2专业外语教学重用法轻语法

外语的语法很多,也很复杂,在烹饪专业外语教学中应该尽量突出语言的交流交际功能,强化用法的作用,弱化语法在交流中的阻力,使得学生敢说,愿意表达,灵活运用专业词汇和简单短语。很多学生不敢开口说很大程度上是怕说错,怕被人笑话,所以在教学时应以“语法要服从用法”为指导原则进行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不要过分强调语法,强调规则,以免束缚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表达形式和方式。

3.3设置立体式考试模式

改变传统考试模式,设置立体的考试考查形式,比如设置加大平时作业成绩、日常对话训练成绩、口语表达考试成绩、听力考试成绩占最后综合成绩的比例。使得学生在整个教学期间内,有若干小型考试,考试内容相互呼应适当重复,最终达到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考试以两人或者多人对话为载体,以熟悉的情景为听力训练和考核内容,以学生自主编排情景对话为突破口,通过两个年级的教学实践探索证明这种立体考试形式对学生学习专业外语、提高听力、表达能力和树立学习的兴趣积极有效。

3.4改变评价考核方式

烹饪专业外语应该注重考察和考核的是学生对烹饪专业范围内的外语词汇、习惯表达和语言交流交际能力。因此要设计全方位的考试考查内容和考核标准,以便真实测试学生的烹饪专业外语专业词汇掌握能力、固定语句和用法的熟悉程度、简单句型和情景的自我自由表达能力。改变以往笔试为主要考试考核的方式,通过听力考核、语言表达考核、写作表达考核、专业情景短文阅读考核全面提升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培养可以听,可以说,可以读,可以写的烹饪专业知识语言应用人才。

烹饪的发展趋势篇12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科技的高速发展、交通的快捷便利,中国与世界各国各区域的联系日益加强和深入。中西方在烹饪方面交流和融合的程度进一步提升,烹饪的原料选取也打破了区域的限制,国内也可以较为方便地获得挪威的三文鱼、日本神户牛肉、新西兰牛排、意大利的芥兰、荷兰豆等舶来品的食材,使得中西烹饪和饮食出现了融合的趋势。“西菜中做”形成了现代饮食的新潮流,更多的西餐饮食逐渐地渗入到中国传统的烹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中国的餐饮业、家庭饮食,具体体现在烹饪的原料、调味技术、饮食方法、烹饪技术、造型等多方面。

“西菜中做”是在中国传统的烹饪基础上,引入烹饪的现代科技和先进理念,充分结合西餐在原料选取、调味技术、烹饪方式、造型等特色和优势,有机地融合中西烹饪实现取长补短,从而促进中菜烹饪的继承和发展,弘扬中国饮食文化。本文将在分析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特色、优势的基础上,探讨西餐饮食对中菜烹饪的影响,从而探讨“西菜中做”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2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源于不同的文化基础和氛围,中西方在饮食文化的差异较为明显,形成这种饮食文化的差异最主要是由于中西方在早期社会经济类型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的早期社会经济类型是农业社会,而西方主要是畜牧业类型,由于中西方发展基础的差异性形成了不同风格的饮食文化。中国的早期社会主要的食材是粮食、蔬菜,肉奶生产业发展较为欠缺,中国人饮食的餐具为碗筷,中菜烹饪主要是依靠人的技术和手工,并且在中国饮食文化中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哲学理念、养生观等,因此中国的饮食文化彰显着神秘、古老的色彩。同时,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聚餐饮食时特别注重喜庆和热闹,拥有浓厚的人情味。与此形成强烈的对比,西方人更倾向于安静、自我的饮食环境。西方的早期社会主要是以畜牧业为主,所以西方人的饮食的食材多为肉奶类,较少地选用农产品。不同于中国深厚的饮食文化基础,西方饮食文化积淀不深,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西方烹饪大多采用先进的厨具,刀叉作为餐具。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食物结构

中菜食材主要是植物原料,动物原料只占总体的三~四成,通常是以淀粉类为主食,以蔬菜、肉类作为副食;与中菜相反,在西餐中动物原料为只要食材,大约能占比到六~七成,淀粉、肉类、蔬菜为一体,其中是以肉类为主,蔬菜次之。

(2)饮食观念取向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西方在饮食观念和价值取向上存在较大差异。中菜更加注重的是菜品的味觉、口感的享受,对于营养方面关注不多;然而,西方国家崇尚的是饮食享受,他们往往更加注重的是心理享受和体验,精神层面上投入的较多,其次才会考虑到感官方面的享受。

(3)饮食方式

西方国家偏爱安静、自我的饮食环境,同时较为关注卫生健康,所以他们更加倾向于方桌分餐的方式,餐具为刀叉;中国餐饮较为注重热闹的氛围和人情世故的交流,所以他们更喜欢圆桌围餐的方式,进餐大多使用碗筷。中西方在饮食方式的差异还体现在厨房用具、刀工、上菜用餐的顺序、饮酒的规矩等多个方面。

(4)烹饪理念

中餐大多是手工操作的,追求享受这味觉,偏爱菜肴的象形装饰,手工雕刻较多,经常利用蔬菜水果的象形进行雕琢来实现菜品的装饰,这与西餐通过原料本身独有的形象来进行装饰展示物体的美感。同时,西餐烹饪推崇的是自然原则,更多地利用原料本身的形态、营养价值、色调等来开发出食材的价值。

3西餐饮食对中菜烹饪的影响

中西餐各具特色,需要进行取长补短、相互融合,西餐的许多特点值得中菜进行学习借鉴。首先,西餐本着杜绝浪费、适量的原则,西餐的用量往往是根据用餐者的需求来定量的,菜肴的数量不多;其次,西餐较为注重营养搭配平衡,所以西餐中荤素分明、搭配合理;再者,西餐非常强调菜品的搭配,不同的菜肴均会搭配相应的汤,尽量保持原汁原味,比如牛肉菜需要搭配牛肉汤,同时烹饪菜肴时对调味的酒也相当讲究,通过不同的就来提高菜肴的味道,此外,西餐比较喜欢配置沙拉,通过原料的直接搭配搅拌来保持沙拉口味的稳定。最后,西餐多为分餐,以份的形式来分餐,各人吃自己的,注重卫生的同时也避免了浪费。

随着世界饮食的相互交融,中西餐也在彼此渗透,西餐饮食对中菜烹饪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原料的选配

与中菜相比较,西餐选用的原料的范围、类别相对较少,但是西餐更多地注重选料的精细、专业化。通过部位等方式来分类肉类,并有层次、有差异地分档选用,蔬菜水果保持多样的同时需要确保选料的新鲜,更多地选择高科技培植的蔬菜,西餐的蔬菜可以一菜多味、一菜多形、一菜多用。西餐蔬菜追求实用性和原料装饰性的有机结合,同时注重影响和新鲜。目前,中菜原料的选配也参照西餐的方法,肉类普遍选用鸡胸肉、神户牛肉、牛柳、新西兰牛排等,鱼类选用银鳕鱼、冰鲜鱼柳、三文鱼等,选用中西合璧的烹饪手法。在蔬菜选用方面,借鉴西餐选用质地鲜嫩、多样品种、高科技种植的蔬菜。

(2)食用方式

中菜的食用方法相对较为简单,西餐包括了快餐、零点菜式、自助餐、现场制作等不同的方式。中餐在西餐自助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需求来举办中式自助餐。此外,在快餐文化的影响下,国内也大量涌现了类似“蒸功夫”等中式快餐厅。近年来,国内也逐渐开始接受西餐分餐制的理念和习惯,克服中餐铺张浪费、忽视交叉感染,中餐中出现了“公用筷法”来注重卫生,同时适度节俭避免过大的排场。现场制作具有较高的表演性、现场气氛活跃,以食用者的需求为基础,娴熟地进行加工互动,增加了进餐的乐趣和消费者的欲望,现在国内出现了类似的堂煮菜式较为流行。

(3)调味方面

中餐调味一直秉承着“五味调和”,利用各种调料的复合,极致的发挥调味效果,有时过多地追求调味和口感而牺牲了营养价值。适当地引入西餐调味的理念可以很好地提高中菜的烹调。西餐的烹调注重的是保持和发挥物料的天然成分和原有味道,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来调味,腌制的调料杜绝长时间的化学腌制,尽保持原味。此外,西餐调味最具特色的就是特制的酱汁,往往是各个厨师根据不同口味和需求来秘制的,不仅凸显味道的精华还富含多种口味和营养,近年来中餐也结合本地的特色和需求调制了多种酱汁来进行调味。

(4)烹饪技法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精细、多样化的烹饪技法,丰富的菜品,任何国家都无法超越。但是,中菜烹饪的工序较为复杂、操作时间较长、菜品原材料的营养价值破坏过多,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符合不了现代生活的趋势,当代人更多地追求效率而不想过多地浪费时间,西餐快速烹饪、便捷、健康、美观的理念逐步深受喜爱。西餐的烹饪技法相对较为简单、便捷,更多地注重和追求原料的本味、原汁原味,尽可能地发挥原料的营养价值和风味,常常采用的技法包括煎炸、铁板、烩、烧、煮等,中菜烹饪借鉴西餐的做法,创作出铁板姜葱牛仔骨、炭烧牛仔骨、芝士龙虾、葡汁煎豆腐等菜式。

烹饪的发展趋势篇13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4―2020年)》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北京将以世界城市为目标建设现代国际城市,这就需要职业院校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为餐饮行业培养烹饪专业技术人才,是烹饪专业教师的责任。作为我院的品牌特色专业――烹饪专业,虽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但同样承载着历史的重任。

职业院校的发展靠专业的建设,专业的建设靠既要懂得教育教学理论,又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而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恰恰为我们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创设了学习的空间,营造了发展的环境。

在此环境下烹饪专业创新团队孕育而生,三年来烹饪专业创新团队也伴随着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开展而成长。

二、不断更新理念,明确发展目标

1.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理念

我们组织团队成员认真研读《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等文件。通过学习团队成员认为烹饪专业创新团队应是学院专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之一,深知学院品牌靠专业打造,专业品牌靠一支坚实的教师队伍支撑。学院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取决于骨干专业的特色与水平和骨干教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团队的凝聚力、积极进取的精神及应对变化的创新能力。

通过三年的团队工作,团队的成员认为学院要发展,没有一支理念先进超前、教学基本功和专业技能本领过硬、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结构合理、协同合作的专业团队是不行的。烹饪专业创新团队的建设本着“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主导思想,秉承“品质承载责任,创新引领未来”的理念开展工作。

烹饪专业创新团队成员在认真学习、统一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学习和专家的引领不断更新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2.找出差距,明确发展目标

团队成立之初,团队成员通过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实质,使大家清楚地认识到目前团队整体和成员个体的状况,还不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求,不能满足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化的要求;不能适应以工作过程导向为核心的系统化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不能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不能适应社会培训、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应尽快提升团队教师综合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技术培训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等。

为此,烹饪专业创新团队在成立初期首先确定了创新团队总体发展目标,即建设一支适应新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的双师型、科研型、创新型、实用型专业团队。以提升并促进骨干特色专业团队的教育教学质量,使烹饪专业最终能够成为北京市职业院校的示范专业。

结合总体目标及烹饪专业未来发展规划和专业实际情况,根据烹饪专业实际的工作情况和经验,调整了团队建设的具体工作目标和工作进程,设定了团队成员个人成长发展目标。以探索职业院校专业创新团队的基本模式,形成并完善教师成长机制,进而提高专业团队对行业动态、企业需求及职教发展的适应能力。提高团队在专业课程开发、教学改革、教科研等方面的创新能力。

通过学习讨论,团队成员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大家认为团队建设是团队整体和成员个体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团队成员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按照计划开展工作,团队的成长按照科学发展的规律前行。

三、完善团队建设,拓展培训空间

1.探寻完善团队建设模式

烹饪专业创新团队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关怀和帮助。我院各级领导对团队工作也高度重视,成立了团队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专人专项负责本项目,为烹饪专业创新团队提供了人力、财力和物力的保障,为团队成员的成长提供了宽松的发展空间,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自团队成立之初搭建了团队组织机构,形成了一支由团队带头人、团队核心成员及骨干成员构建的烹饪专业创新团队,形成了专家指导、团队负责人带领、核心成员带动、骨干成员参与的工作模式。根据教委关于团队建设的要求,结合我院的规章管理制度,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团队的相关制度,使团队建设有章可循,持续发展,团队工作初步形成了团队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团队活动做到了“有计划、有方案、有组织、有检查、有落实、有记录、有成果”。从每一次活动的策划方案、会场的布置、会议资料准备、会议安排,到活动方案的实施、相关活动过程性材料档案的留存等,做到专人负责,无论是纸质版的,还是电子版的资料管理都日趋规范。

团队遵循以人为本、团队协作、专家引领,不断优化团队模式,建立管理与激励、自主发展与团队创新的成长机制。支持教师个性发展的需求,关注团队成员每一位教师个性化成长及学习的需求,根据每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和特点,制定出培训计划,挖掘个人潜能,完善个人目标,实现个人价值,以此提升团队整体的综合实力。

在团队工作中,按照预期的工作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团队的每个成员对专业创新团队建设内涵、目标理解的逐步深化,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注重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的提升,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高。积极探寻着适合烹饪专业创新团队建设的模式,较之2008年团队初创期,在团队建设、团队管理、成员发展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

2.拓展团队培训交流空间

工作中团队正确处理协调好团队活动与教学、教研的关系,解决本职工作与团队工作的矛盾,协调团队工作与日常工作间的关系。认真做好常规工作,并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了不同类型、丰富多彩的活动,包含国内的职业院校和企业的访谈与考察、职教理论与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教育研究与研讨等多种形式,使团队成员愿意参与到团队建设中来。

(1)加强外界交流汲取新知。尽管团队成员的教育教学任务繁重,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自身素质提高的愿望强烈。大家利用工余时间“走出去、请进来”采取灵活多样的交流学习形式:聘请职教专家指导、邀请其他团队介绍经验、团队成员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结合、小组交流、与本市及外埠院校的交流等。使团队与团队间(我院烹饪专业创新团队与服装设计工艺专业创新团队的交流活动、延庆第一职业高中烹饪专业的参观学习活动、北京市商业学校餐饮服务专业创新团队的交流活动、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数控专业创新团队的交流活动等)、团队成员间得到了有效的沟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团队成员先后走访了兄弟职业院校的烹饪专业、烘焙专业、食品分析专业。参观专业实训室、产教结合的实训基地,聘请职教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观摩专业课等。吸取借鉴他们的办学理念、教学方法等,融入团队的建设和专业发展,教师在此过程中大大提高了课程开发能力。

组织团队成员观摩全国烹饪大赛、中西合璧菜肴烹饪大赛及全国职业院校烹饪专业技能大赛的现场,近距离地接触感受到行业及职业院校烹饪专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我们结合团队预期目标,先后对我市及外埠的30余家著名餐饮企业和餐饮市场进行社会实践、调研和采风,考察不同类型的餐饮企业近百余家,与30余位行业专家、餐饮企业的管理者进行访谈,了解餐饮行业的发展趋势,接触不同流行菜式的前沿动态。开阔了团队成员的视野,拓展了教学的思路,丰富并充实了教学内容。

团队还与行业协会紧密接触和交流,参加行业协会组织的交流活动,积极参与企业实践,获取更多的信息。为部分餐饮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为企业的技术革新与菜品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对餐饮行业发展趋势的分析,我们了解到餐饮行业新原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法、新品种等,并将调研信息及成果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丰富了烹饪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行业岗位需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业务进修提升教师素质。通过北京市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的督导,为我们提供了持续学习和提升的良好平台。团队先后有百余人次,参加由了市教委职成所组织的专题讲座、团队聘请专家的主题报告和讲座(累计近千余课时)。进而吸纳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先进的团队建设经验,以提高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设计能力与教科研水平。

期间有23人次参加了烹饪专业的技能培训(中式烹调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员、裁判员、职业技能竞赛赛务人员裁判员等培训并获取证书),通过培训、学习使团队整体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组织团队成员参加了“分子美食”、“中西合璧菜肴”、“大董意境菜”的培训与进修。邀请中国烹饪大师、全国烹饪大赛金牌获得者,进行热菜、食品雕刻技艺展示,与烹饪大师面对面的交流。聘请《中国食品》总编作“中国餐饮发展趋势及菜肴流行趋势”的主题报告。

参训的团队成员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同时也将获取的最新信息补充到专业课的教学中,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得到教材以外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3)探究专业课程改革模式。团队成员通过参加由北京市职成所组织的课程改革系列讲座,先后听取了德国专家、北京市教师培训基地及专业创新团队的课程改革专题报告和经验介绍。团队成员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及烹饪专业团队的具体情况,积极参与学校烹饪专业的课程改革工作,以烹饪专业高技班为切入点尝试着进行试点改革,探究新的教学及考核评价模式,编写校本教材。依据行业发展的需求,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团队成员探寻适宜新时期课改教学需要,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3.工作监测评价持续改进

专业创新团队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激励与自我约束的机制。团队建设总体目标是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团队建设的评价,应当建立在以内部评价为主、外部评价为辅的基础上。通过自我评价,共同分析影响团队建设和成员发展的因素,进而形成共识,明确发展目标和工作措施,提高团队的凝聚力,激发前进的动力,不断取得进步。

烹饪专业创新团队先后采用授权评估工具(empower evaluation tool,EE-tool),对团队进行了阶段性评估(初期、中期内部评价),其目的是进一步自我审视团队建设项目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行性、项目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团队建设机制的有效性、团队与外界交流的广泛性、团队发展的可持续性、团队在学习方面的前瞻性。内部评价过程中查找团队在建设初期、中期存在的问题,团队核心成员及骨干成员(利益相关者)在陈述、讨论及争议过程中增进了解、达成共识,明确目标、确定改进措施。

四、成果初现端倪,影响示范推广

1.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初显

三年来烹饪专业创新团队成员先后承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组织的《技师学院、高级技校、技工学校专业目录》的部级课题研究工作,并通过专家的终审。完成部级规划教材《中式烹调技艺》的修订工作。参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技能人才职业导向式培训模式标准研究》课题开发工作。完成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北京市职业技能竞赛组织实施指南》、《北京市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讲义》的编写工作。编写了北京市中式烹调师(技师、高级技师)论文评析讲义等。

团队成员还参加全国商业教育学会商专委组织的“教案、课件、说课稿”比赛,2人获得一等奖、2人获得二等奖、8人获得三等奖。团队核心成员参加了全国技工学校教育学会商贸分会组织的烹饪专业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得了一等奖。还参与了中国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会组织的全国技工院校课件评比,并获得三等奖。通过比赛学习了其他学校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团队核心成员影响骨干成员和带动烹饪专业教师,完成了常规学院教学、课改及教科研任务,达到团队预期的目标。

2.影响示范推广团队模式

在团队建设中体现了一个团队从无到有,从创建到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是一个以建设创新精神和团队整体实力为核心,以形成团队有效建设模式为导向的项目建设过程,更是一个促进专业教师素质提升,形成一种可规划、可操作、可示范团队建设模式的学习提升过程。

在团队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每位团队成员伴随着烹饪专业创新团队的建设和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成长。每位团队成员的师德修养、教学能力、专业技能水平、教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了逐步提升,形成了一支“协作、学习、创新”的高素质烹饪专业教师团队,正在为学院的发展和专业的成长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期间团队的核心成员还担负着北京市烹饪专业教师培训学校的工作,通过培训交流活动,影响带动着其他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在培训学校的工作中,不仅锻炼了团队成员,也使团队成员获取到更多、更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仅宣传了团队,同时也增进了团队的凝聚力。团队的培养模式,对其他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起到了影响和示范作用。

构建团队建设有效模式,逐渐推广团队建设模式,逐步形成团队建设经验。烹饪专业创新团队工作的开展,在我院形成了以点代面的辐射作用,形成了可测量、可示范的团队建设基本模式,影响带动着我院其他专业的长足发展,对我院的整体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服务分院的休闲体育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相继借鉴此模式开展课改和教科研活动,轻工分院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在2009年也正式成为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工程的专业创新团队之一。

五、持续发展创新,再塑特色品牌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