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餐饮实习自我总结实用13篇

烹饪餐饮实习自我总结
烹饪餐饮实习自我总结篇1

    一

、先进的设备也需要有过硬的基本功所谓基本功,就是在加工和烹饪食物时,不仅要熟练地掌握各个环节的技能技巧,还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它的内容主要包括 :加工菜品时精细的刀工,烹调菜品时能够 自如的翻锅 ,需要时能正确的掌握糊浆的均匀适度,要能对油温有着正确掌握与识别 ,恰当的勾芡 ,灵活恰当的掌握火候 ,准确适时的投料 ,及时的出锅,熟练的装盘等等。对于餐饮服务人员而言,烹饪行业上把刀工 、勺功 、宰剔 、挂糊作为入门的必备基本功,从事餐饮行业的人 ,没有不把烹饪基本功作为 自己必修课的。当今,在实际工作操作中很多高附加值的大化,课内课外结合最优化,真正提高学生处理烹饪设备在广泛应用,这样烹饪加工技术的技术含量大大地提高了。现在在许多地方 ,常用的厨房设备有搅拌机、切片机 、压片机等,这些机器加工工艺优 良,加工速度快,规格一致 ,因此被广泛应用 ,然而传统的手工加工工艺遇到了挑战。对于一些年轻的餐饮服务人员来说 ,总是过分的依赖这些设备 ,从而严重的影响到了餐饮服务人员们本应该具有的苦练烹饪基本功的热情 ,最后也忽视了对烹饪基本功的训练。笔者认为 ,纠正这种错误的思想是非常必须的,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做好烹饪基本功的练习才是最重要的。实际情况证明,烹饪机械不能完全代替手工劳作,烹饪技艺的许多加工过程都非常繁琐和复杂 ,绝不是现在的简单机械所能完全代替的了的,烹饪技艺中有许多加工非常难以把握 ,仅凭机械设备难以实现。当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一 日千里 ,或许有一天机械能将人们从劳累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但是目前还不可能完全代手工劳作。

    手工劳作仍是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烹饪的主要工作方式。当前有着千变万化的菜肴的烹饪,可对烹饪的基本功训练是不可以随行就市 ,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的强化烹饪基本功。无论采用哪一种烹调方法来烹制何种菜肴 ,都离不开烹饪的基本功,餐饮服务没有了这些烹饪基本功也就谈不上什么餐饮服务了。

     二、扎实的基本功是磨炼出来的 烹饪基本功是烹饪专业的基石 ,也是一名优秀餐饮服务人员所不可缺少的功课。刀工是厨艺一个很关键的部分,要经常练习方可掌握。如何握刀,如何站立,都有讲究的,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不然,加工的菜品就不能满足成品的要求。通过长时间的练习,要熟练掌握切、砍(劈 )、削、片(批 )等刀法,而每一种刀法中又细分为多种 ,如 :切可分为直切 、拉切 、镑切 、滚刀切 ,等等。要准确地知道用什么刀法进行处理哪种材料最合适 ,同时掌握加工后成块、片、丝、丁、米茸的刀法技巧。

    在烹饪中,勺工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烹饪菜品时所运用的翻勺动作,勺功根据加工菜肴所需要的力度和方向的不同,有推、拉、转、翻、颠等动作 ,一道菜能否得到食客的认可,勺功可以说是一勺定生死。能否灵活激动的掌握勺功,制出可口的菜品,绝不是一 日之功。面点是筵席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成分。面点制作不仅要求美味,而且要求美观 ,笔者曾品尝过一款点心 ,名为“玲珑玉兔”,其实就是一种豆沙包,但它不仅口感细软香甜,外形更是栩栩如生,足见制作者的功力。要做好面点 ,需熟练掌握面的发制 ,柔制的擀制方法 ,水 的用量 ,油酥的制作方法 ,不同的面(面粉、米面、糯米面)及馅料的选择,面点配料(如鸡蛋 、黄油 )的使用 ,面点外形的制作 ,蒸制、烤制或炸制的时间控制等等。如有可能,高校餐饮服务人员还要进一步学好蛋糕的制作,西点的制作以及各种奶油花饰的挤压成型方法。山西面食

源远流长 ,久负盛名。制作工艺出众 ,花色品种繁多。史书曾赞誉“一面百样好吃”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面粉,可以运用煮、蒸、焖 、炒、烩 、炸 、烙、拌等方法 ,变上300多种花样 ,上至高档面点 ,待客佳品,下至风味食品 ,时令小吃,应有尽有,风味独特 ,使你满口生津。坚实的烹饪基本功,能够为从事餐饮服务打下牢固的基础。我们的祖国世世代代延续下来的烹饪技能 ,如果不经过长期的基本功的训练 ,是不可能练出精湛的烹饪技术的,可见烹饪基本功对餐饮服务业来说是十分的重要的。

    三、优秀的餐饮服务人员需要过硬的基本功是否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是衡量~名合格餐饮服务人员的标准 ,因此要想成为优秀的餐饮服务人员 ,就必须苦练烹饪基本功。首先要明确指导思想 ,从严要求,将烹饪基本功牢牢掌握好。餐饮服务人员大多从粗加工和精加工做起 ,对烹饪的理解也是从那时开始的,如果没有那时对烹饪技术的兢兢业业的刻苦学习,就谈不上发展。对一个餐饮服务人员来讲对烹饪的理论知识和饮食文化的自我理解 固然重要 ,但是还是应当更加重视烹饪的技术 ,许多传统名菜都有着不简单的烹饪技巧,这些菜名大多讲究制作方法 、原料的高档 、高难度的操作水平 ,但这样的层次对于一般的餐饮服务行业的人来说是很难达到的。试想 ,如果在平常不对基本功下苦功夫,那如何能做出合格的菜品呢。在平时对基本功的练习中,要强调动作规范、姿势正确 、精益求精。规范的动作才能加工出合格的菜肴 ,正确的姿势才是对合格菜肴的重要保证 ,如果没有这些就会对操作者的身体造成损害 ,所以说 ,想要加工出合格的菜肴就只有扎实学好烹饪基本功。

    四 注意学习和研究烹饪基本功的理论体系,加强素质的修炼21世纪是科技的时代 ,餐饮业对人才的要求也从工匠型、技能型转向了人才型、理论型。虽然动手操作是烹饪基本功的传统 ,但在动手的过程中更应注意一些变化:如用力学分析大翻锅 、刀工对肉馅腻子持水力的影响、花刀形成的原理等 ,通过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让练习基本功更加的规范化、科学化。作为一名高校餐饮服务人员 ,面对师生员工 ,虽然是后勤服务 ,但也是窗 口、是一线 ,还是风景 ,所以,必须加强 自身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做好与师生员工的沟通,使餐饮服务工作上层次、上台阶。

烹饪餐饮实习自我总结篇2

《2012年中国餐饮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研究表明,餐饮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多年以来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从国家统计局统计结果看,2011年第一季度,全国餐饮收入实现4692.9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5.1%。第二季度,全国餐饮收入实现4753.4亿元,同比增长16.8%。第三季度,全国餐饮收入实现5031.1亿元,同比增长17.2%,1~10月,全国餐饮收入共实现1648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6%。总体来看,全年餐饮收入达到20000多亿元。

另据中国烹饪协会的《2011年中国餐饮百强经营情况分析报告》显示,2011年我国餐饮百强企业营业额为1605.2亿元,同比增长11.3%,占全年社会餐饮收入的比重为8.1%。报告显示,“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速为15.7%,增长速度远远高于GDP增速。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餐饮业呈现新发展趋势:集团化发展,品牌化经营,连锁经营成为未来发展方向;餐饮品牌发展速度加快,餐饮企业上市提速;饭店产品及营销彰显文化特色;餐饮行业发展层次呈多样化。因此餐饮业未来市场潜力巨大,前景非常广阔,对餐饮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尤为急迫。

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烹饪人才,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构建“分阶段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建立完善“分阶段能力递进、分方向证书融通、以比赛促进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1.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以培养德才兼备烹饪人才为目标,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实现专业课程与专业资格证书对接,完善“分阶段能力递进、分方向证书融通、以比赛促进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充分发挥烹饪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与烹饪行业协会、餐饮企业紧密合作,突出烹饪专业重技能、强实践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形成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形成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完善、优化“工作过程导向”的烹饪专业课程体系。通过新模式和新体系的贯彻实施,在烹饪职业活动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和甄选典型工作任务,建立“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按照原料采购、粗加工、切配、烹调、成品的工作过程设置专业课程,使学生专业能力随着课程的推进得到不断拓展和提升。

将《烹饪原料知识》《烹饪营养与卫生》《烹饪美术》《厨房管理》作为专业的基础课程。主干课程《中式烹调技艺》《中式面点技艺》则分别以烹调方法和四大面团为主线,大量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形成“工作过程导向”的烹饪专业课程体系。综合实践课程《冷菜冷拼》《食品雕刻》在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上,为各级烹饪技能比赛打好基础。《西餐制作》《西点制作》作为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开拓学生的专业思维。特色选修课程则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搭建了平台。

三、建立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1.优化学生实习运行机制

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引入企业资源,把原来学生1年的实习期分成0.5(年)+0.5(年),前半年为教学的轮岗实习,让学生熟悉本专业的各个岗位,后半年为定向的顶岗实习,让学生依据个人能力和企业需求意向顶岗实习,为就业做好准备。完善学生校外实习管理机制,校企共同制定实习课程标准,编写实习指导手册、学生实习成绩考核标准,加强校外实习过程和结果考核。

2.优化工学交替运行机制

优化工学交替运行机制,在前两学年中,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开展工学交替的生产性实践周,学校配备指导教师,企业为每位学生配备师傅,在全真环境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制定和完善工学结合课程标准、考核标准和实际可行的实践周课程标准,制定有效的学生管理方案和考核方案。

四、建设学生创业平台

依托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创业平台。通过配套实训基地的生产设备,扩大教学规模,完善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提高学生的实战水平,扩大经营品种,培养学生自主研发的创新能力,逐步形成学生独立经营和管理的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08.

[2]2012―2016年中国餐饮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2012-01.

[3]2011年中国餐饮百强经营情况分析报告[J].餐饮世界, 2012(8).

烹饪餐饮实习自我总结篇3

一 确立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标准

烹饪人才培养方案从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能力、岗位核心能力、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方面确立“工学交融,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高职高专产学合作的载体,通过与餐饮企业的深度合作,以餐饮企业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全程实行“工学交融,全真实训”。依靠餐饮市场和众多著名的餐饮企业,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烹饪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过硬的人才,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实施,将订单培养为主的教学组织方式融入“打基础、强技能、练岗位”的三个教学阶段,以实现“精工艺、懂营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烹饪专业的课程标准是规定烹饪专业各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根据烹饪课程标准与企业工作任务的要求确定岗位(群),以厨房管理、餐厅管理、原料加工管理、营养配餐管理、烹饪制作管理、冷菜工艺管理、面点小吃制作与管理等工作过程的要求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做到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并重,实施“工学交融,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烹饪教学的要求和餐饮企业经营的特征,在保证教学总体目标完成的条件下,灵活安排各学年教学时间,旺季突出岗位全真实训,淡季着重学习理论技能知识。工作时间和学习时间相互交融,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训齐头并进,切实践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不断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二 制订实习计划,形成学生技能

实训与实习相结合,“工学交融,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的技能形成分为三种形式:校内实训、教学见习、校外实习。

校内实训是充分利用烹饪实训中心来对烹饪专业的学生进行烹饪技能的训练。它的特点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来进行实际操作,给学生打好烹饪基础。

教学见习是利用当地的各大酒店、宾馆进行学生技能见习,其特点是时间不超过两个月,通过教学见习,使学生加深理解和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熟悉和了解现代烹饪理念,了解烹调技术发展的动向,熟悉餐饮工作的工作程序。

校外实习即顶岗实习,是教学实训的延续。积极推行订单培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 明确阶段性技能形成目标,逐步提高烹饪技能

在“工学交融,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通过与各大宾馆、酒店等企业的深度合作全程实行工学交融。

第一阶段:烹饪基础技能学习阶段(1~2学期)。在校内重点完成通识类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及开设的课程,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同时,利用校内外的实训基地,进行一定量的烹饪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学期结束时统一进行检测,形成写实性的评价成绩。

第二阶段:烹饪核心技能课程学习阶段(3~4学期)。主要完成专业岗位的核心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与训练,开设热菜烹调技术、面点制作技术、冷拼与食品雕刻技艺等综合实训课程,设立阶段性目标,模拟厨师长和厨师的实际工作环境,定期轮岗,并将学生所制作的菜肴制品接受校内与校外的专家检验。

第三阶段:烹饪综合技能与检验的实训阶段(5~6学期)。主要完成综合能力与拓展能力的学习和训练。根据企业岗位设计的要求,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岗位进行实习,师傅以外聘教师的角色参与学生的实训指导,确保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企业的需要和发展同步。同时把毕业论文改为毕业设计,以设计一套宴席菜单为标准,进行计时操作,通过技能鉴定专家评分来检测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测试通过的学生发给相应的厨师等级证书。

四 抓好校企合作,为就业打好基础

“工学交融,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的重要途径就是校企合作。烹饪岗位设置课程,在充分考虑专业现有基础和办学特色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岗位群构建岗位能力模块,根据能力模块构建能力要素,以能力要素为切入点构建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设计是以烹饪工作过程为主线、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核心,烹饪营养知识与技能、烹饪管理理念和能力为支点的课程体系。重点围绕烹饪工艺、烹饪营养和烹饪管理三大模块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且在餐饮企业中得到检验。

校企合作的最大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烹饪整体操作能力,使烹饪专业实训更贴近社会需求,最终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面向行业的校企合作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校企合作能使我们明确行业的岗位能力体系,能让我们找到高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方向,从而避免了人才培养的盲目性。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能真实地感受到烹饪行业的氛围、行规、要求,促进学生烹饪技能水平的提高。

五 培养高素质的烹饪师资队伍,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高职的生命力在于专业办学的高质量,而烹饪教师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建立一支烹饪技艺精通、素质过硬、相对稳定、结构合理、品德端正的教师队伍是烹饪专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通过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烹饪教学水平,实施“名师”工程,参加多种活动,通过多渠道为中青年教师创造“出线”条件,铺平成才之路,让烹饪教师带着烹饪课题进行教学,带着项目在企业中实训,形成的科研成果更有说服力。这样就能造就一支高学历、双学历、多功能、“双师”型等一专多能、博学多才、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师资队伍。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如果没有很好地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就会导致将来他们不能适应烹饪岗位,这需要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做好课题研究。烹饪教师有了科研项目,就真正做到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高技能烹饪人才必须依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校企结合既可为教师“充电”提供方便,使教师掌握烹调方法及流行菜点,又有“大师”级的厨房师傅担任教学工作,壮大教师队伍,使烹饪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保持与现代餐饮企业同步。

参考文献

[1]华宝山、冯亚召.高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4):141

[2]朱云龙、刘颜、马京洁.论餐饮食品安全管理[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0(4):56

[3]边振明.构建烹饪专业学业成绩评价新体系[J].甘肃成人与职业教育,2009:54

烹饪餐饮实习自我总结篇4

中国烹饪的传承与发展,自古依靠以师代徒的形式延续。延续了几千年的烹饪文化,延续了几千年的烹饪美德,也延续了几千年束缚烹饪发展的不利因素。我们在为满汉全席而称奇,在为传统烹饪而骄傲的同时,我们也在为中餐烹饪的未来而迷茫。路向何方?是回首,走历史的路,墨守成规。还是眺望、脱离国萃,向洋化进军。令我们时代餐饮人深思。师父教会徒弟,徒弟再传给徒孙,同样版本的歌曲在不同时期传唱,虽可保持其传统,但少了几分与时代同步的节拍,结局也必然会被历史所淘汰。

中餐烹饪专业归属于旅游管理类,是面向旅游行业的高星级酒店、宾馆、餐饮企业、政府机关食堂等服务性行业,培养高星级饭店及同类型餐饮企业厨房的从业人员。作为市场发展速度快、手工操作性强、学生职业素养要求严格的专业学科,创建以烹饪专业发展作为基础办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终身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目标;构建适合专业发展的教学模式是解决中餐烹饪教学弊端、改变现状的有效途径。

一、中餐烹饪专业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中餐烹饪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普遍具有较为顽固的“烹饪理论无用”的学习思维,厌烦课堂教学。主要是因为中餐烹饪知识分类的相对独立,各学科缺少横向联系,体现在具体教学上就是专业知识又“各行其事”。尤其体现在理论教学中,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运用上较为迷茫,从而产生了严重的学习懈怠情绪。为了改变现状,我们根据烹饪专业的知识特点和课程体系,将中餐烹饪专业课程分为五大工作模块:原料质量鉴别与采购保管模块;配菜、筵席设计与成本核算模块;冷热菜加工与制作模块;面点加工与制作模块;管理与销售模块。每一模块都由若干实践操作课题组成,且每一课题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技术要求,而形成了“教学应用模块”,专业之间的教学联系我们称为“模块教学”。在每一模块的教学中,适时控制教学进度,选择一个理论和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发挥“即学即用”的特点。中餐烹饪的专业课程如:烹饪原料知识、烹饪原料初步加工、营养膳食与卫生、面点制作工艺、中餐烹调工艺等都会分门别类地安排在模块之中,清晰的教学目标,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如:烹饪原料知识和原料初步加工课程在原料质量鉴别与采购保管模块,学生能更加体会到原料成本控制及质量保管对菜肴烹调制作的重要性;营养膳食卫生学在配菜、筵席设计与成本核算模块中的地位;原料初步加工对冷热菜加工与制作模块的质量影响等等。很多枯燥的教学内容,凸显出了烹饪教学生动具体的一面,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烹饪专业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在不同模块中可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都能获得精神的满足和求知的愉悦。久而久之,会消除烹饪专业学生的懈怠情绪,而且还会对学习潜能和意志品质促进提升,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将大有裨益。

二、中餐烹饪教学内容要紧随市场发展

中餐烹饪教学不能脱离市场需求,应跟随或引领餐饮市场的发展方向。教学观念要不断更新,要把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多向化培养作为烹饪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从餐饮市场和中餐烹饪专业学生的实际出发,奠定中餐烹饪专业发展基石,促进中餐烹饪专业与餐饮市场的共同繁荣。

1.中餐烹饪教学内容要与餐饮市场发展同步

随着餐饮市场的发展壮大,中餐烹饪的技能人员需求量攀升,对烹饪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按照专业课程教学标准,深入生产、生活一线调查研究后,精选一些与市场发展同步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学载体,促进和强化学生形成技能。只有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符合时代餐饮标准,逐渐成为市场需要的技术人才。

2.烹饪理论知识要实用、专业知识要更新

在中餐烹饪教学中,理论知识应突出“为什么做,如何操作”的问题,分析烹饪专业操作原理,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在烹饪技能的操作实践中,要强调专业理论知识是指导实践操作的依据。

烹饪实践操作是强化记忆的学习过程,而理论学习是落实指导依据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教学载体和案例,根据学生实际特点切入一些“必需” “实用”的理论知识,作为学生完成技能的基础保障。充分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发挥理论检验实践操作标准的目的,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三、教学手段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传统的中餐烹饪教学具有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重技能轻素养等不足。教学内容由专业教师自己设定,是典型的“一言堂”。课堂上将教案内容“一股脑儿”地向学生灌输,学生像只填鸭,难以达到教学目标。烹饪操作实践课也基本沿袭了“教师讲解――教师示范――强调要领――学生练习”这一程序。学生在课堂上基本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权和主体性。中餐烹饪学生的知识储备需要更新探究、与时俱进。善于交流学习、善于归纳总结、善于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是中餐烹饪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

(1)专业教师做好技术引导,突出学生主体性

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应搜集一些富有代表性的案例作为教学载体,创设具有启发性和激励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如学生学习传统菜肴“滑熘里脊”的制作时,在解决了菜品制作难题后,我们不妨“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跳出“滑熘里脊”的局限,列举一些与“滑熘里脊”有类似特征的原料和菜肴。如“滑熘鱼片”“滑熘鸡片”“蕃茄鸡片”等,进一步“因势利导”,及时帮助他们推导出新菜品的制作要领与技巧。学生会对“滑熘”类菜品的上菜形式、评价标准等,有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学生在思维“拓展”过程中,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在宽松、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中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自主钻研、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2)烹饪实训场地要管理严谨、规范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良好的实训场地已

经不是问题。我们看到烹饪教学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利用视频播放器播放烹调案例,提升了烹饪课堂的多样性。但是,多媒体设备和视频播放代替教师演示操作还不够科学和严谨,视频播放可以作为强化提升的复习手段,但不能解决学生操作过程出现的各类问题。教师演示是引导学生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分为共同指导和逐一指导,而视频播放只能作为技能复习的参考和依据,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要合理严谨。

很多烹饪学校实训场地都在模拟工作厨房,而在教学中只看到了设备工具的模拟,布局摆放的模拟。在实训室管理和内涵建设上与企业岗位管理还存在差距,缺乏严谨规范的管理措施。如学生在操作中工具随意摆放、卫生不达标,学生缺乏制约力和良好的工作习惯,产生了工作负面影响。在实训室,模拟酒店厨房管理内容应融入教学任务中,学生可以轮流担当厨师长、班组长、热菜厨师、冷菜厨师、面点师等角色,让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管理上提前进入角色。这样,学生通过模拟实践操作,既能明确各工序间的要求及关系,又能熟知菜肴的生产流程。既可以熟悉厨房的操作流程,又了解厨房管理制度,养成规范严谨的工作习惯,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烹饪餐饮实习自我总结篇5

一、我国餐饮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需要高素质的烹饪人才

当前我国经济的深化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加强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而餐饮业就隶属于现代服务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我国餐饮业目前发展态势明显,呈现出以品牌发展、连锁经营、技术创新、科学管理为特征的现代化餐饮经营模式,科学化管理和新技术及营养健康的饮食理念等现代文明成果被广泛应用到现代餐饮企业中,逐步替代了随意性生产、单店作坊式的传统经营套路。

2014年12月,以粤菜系著称的顺德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 “世界美食之都”称号,之前以川菜闻名的成都也获此殊荣。现今全球仅有6座城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称号,中国就有两座城市获此殊荣,这说明我国餐饮业的国际影响力在扩大,促进了餐饮美食文化的对外交流,有利于我国餐饮业的国际化发展。

我国餐饮产业呈现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对餐饮人才提出了新要求,需要与之匹配的高素质餐饮人才助力其发展。当下餐饮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餐饮人才,不仅要有专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这依赖于高职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我国餐饮教育,尤其是烹饪教育发展起步晚,基本上长期停留在专科层次,开展本科层次的烹饪教育不足二十年,发展建设时间短,开办的学校也屈指可数,导致高职烹饪专业是目前我国餐饮业人才培养的生力军。

二、高职烹饪专业职业素养培育的异态审视

职业素养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一般认为职业素养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等方面,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并发挥作用的综合品质。这些综合品质包括以知识和技能指代的表层特征,即显性素养;还包括态度、责任心、敬业精神、角色定位、价值观等决定人行为的隐性素养。

(一)烹饪教学过程中职业素养培育的边缘化

职业院校普遍有职业素养培养被边缘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持漠视或消极态度,职业素养在学校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边缘化地位。而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表现和核心内容,其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烹饪专业自从开始高等职业教育以来,课程体系虽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实质上并未有根本性的改变,课程体系的综合化程度低,课程结构中非专业课程(包括人文素质课程)的课时比重明显偏低,专业课程中反映前沿的内容明显偏少。通过院校间走访交流,了解到目前高职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多数可以归纳为“懂营养、精技能、会管理”,目标定位为优秀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反映了高职烹饪专业一贯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重技能轻素养,其中,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涉及职业素养的少之又少。

一些高职烹饪专业即使开设了职业素养课程,也是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分离的,没有将职业素养融入到专业教学的每个环节,忽视了教学组织方式与企业工作方式的一致性,也忽略了职业素养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企业岗位要求的融合,最终导致了学校教学与餐饮行业实际岗位需求的脱节,学生的职业意识欠缺,进入酒店相关的餐饮岗位实习后的适应调整期比较长,甚至会影响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

(二)烹饪教育者的教学研究忽视职业素养

相比较其他专业,高职烹饪专业开办时间迟,发展历程短,专业的教学研究相对而言也不够深入。仅就目前教学研究分析,纵观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搜集的研究文献,烹饪教育者的教学研究关注点集中在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有理论和实践的项目教学法、产学结合与校企合作的实训模式、“双师”和“双证”培养等方面,涉及烹饪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研究的比较少。虽然职业素养的宏观研究即面向高职院校研究居多,但是微观研究即联系到具体专业,尤其是针对高职烹饪的职业素养研究比较少,缺乏针对性。这说明烹饪教育者的潜意识中是忽视职业素养培育的,没有认识到职业素养对烹饪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不少烹饪教育者仍然将烹饪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狭隘地理解为职业知识和烹饪技能的简单叠加。这种认识的局限性投射到真实烹饪教学情景时,也是不可能在课程中引入并融合职业素养教育的。

三、提升烹饪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已经成为比较严峻的社会问题,对很多毕业生而言,即便是找到一份工作都困难重重。可是从社会角度看,许多企业叹息“招不到合适的人选,招人难”。实际上企业到高职院校招聘人才时会有共同的感触:之所以招聘不到满意人选,是因为很难招到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毕业生。企业已经把职业素养作为筛选人才的重要评价指标。而高职烹饪专业呈现的毕业生“工作难找”与餐饮企业“人难招”的矛盾点也主要和职业素养培养有关。

(一)餐饮企业亟需的职业素养是烹饪专业学生所欠缺的

餐饮业的职业特点是以服务顾客为宗旨,其厨房生产和餐厅服务的各项工作目前是完全依赖人工完成的,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尤其是节假日,工作繁忙需要加班,但是工作报酬普遍相对偏低,造成了餐饮企业的高离职率,也影响了高职烹饪专业学生的职业意愿和职业发展。例如,学生的顶岗实习以及刚毕业时的工作都是从基层岗位做起,多数是在厨房打荷,即厨房里打杂,做的事情多且繁杂,是厨房里最易受委屈的岗位,也是工资最低的岗位,但是这些基层岗位是烹饪专业学生在餐饮行业中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决定他们是否继续从事这个行业的关键时期。

(四)倡导“匠人精神”,提升高职烹饪专业学生的职业尊重感

“匠人精神”源自于日本,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就推崇匠人文化,其文化精髓即“匠人精神”的本质在于敬业和认真,是日本社会走向战后繁荣的重要支撑。在日本,匠人是指手工艺者、工匠、技师等一类职者,又被称为“町人”,他们尊奉职业伦理道德,具有职业平等意识,对技艺要求精益求精,符合企业对职者的职业素养要求。正是这种“匠人精神”让日本东京的米其林餐厅数量成为世界之首,已经连续九年蝉联“米其林美食之都”荣耀,而且其中多为经营日本传统料理的餐厅,甚至有日本拉面店入选。这应该对我国的高职烹饪教育深有启发,值得在高职烹饪教育中倡导“匠人精神”,学习借鉴其“烹饪匠人”的培养模式。在烹饪教学中倡导“匠人精神”,重视人才品格培养,使高职烹饪专业学生成为“会好好做事”的一流烹饪匠人,才能在依靠手工技能见长的烹饪行业成长起来,从而获得职业成就感,提升职业尊重感。

(五)引入优秀企业文化,开展文化育人的社团活动,加强人文素养教育

一般而言,企业文化代表了组织中被广泛接受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知名的餐饮企业都非常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如知名的海底捞企业文化已成为众多企业学习的典范。高职烹饪教育也需要将这些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甚至引入到烹饪课堂上,让学生有机会去感受、体验和思考优秀企业文化所带来的正能量,从而产生职业情感和职业认同感。同时还可以借助大学生文化节和美食节活动,尝试组建“烹饪学生道德修养”活动中心,开展“烹饪大师进课堂”的饮食文化讲座、文化知识竞赛、地方名菜文化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的同时,也加强了人文素养教育,做到烹饪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效融合,从而提升烹饪专业学生的文化内涵和职业修养。

参考文献:

[1]冯俊,刘倩洁.我国餐饮研究现状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04-109,116.

[2]刘兰明.关注职业素养教育 打造安身立命之本[J].中国高等教育,2010(19):42-43.

[3]许亚琼,徐国庆.职业素养:职业教育亟待关注的课程研究领域[J].职教论坛,2009(14):52-54.

[4]冯玉珠.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1-5.

[5]穆亚君.职业素养导向下的高职餐饮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2015(8):155-156.

[6]张紫军.对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调研[J].职教论坛,2012(20):88-89.

[7]万晖,饶勤武.“90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缺失与重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1( 34):76-78.

[8]魏赤文.基于职业素养教育的高职课程反思与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33):138-140.

烹饪餐饮实习自我总结篇6

烹饪文化是我国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经济获得了极大发展,旅游餐饮业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高效烹饪专业担负的重任是,向旅游餐饮业输送能熟练应用成熟技术和传播、推广新技术,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面对旅游和餐饮业发展的新形势,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作为一个新型本科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创新问题一直比较难,如何区别于普通的职业教育,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也是我们一直努力探寻的。本文提出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的思路,探索烹饪本科教学的创新思路、特点、内容和操作方法。

二、什么是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是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的素材、课件、案例的集合,包括校园网内和因特网上的资源。教学资源库的使用,可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当前国内外关于学习资源的使用在理论研究较多,个案的使用也不少,但在实践上还不够系统和完善,尤其是学习资源库在烹饪专业的使用的研究在国内还很少见。职称网

三、烹饪专业构建教学资源库的重要性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兴趣、爱好并利用过去知识与经验对当前学习者的外部刺激(例如学习内容)做出的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教学视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

“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被动地适应教师,被动地适应教师背后指挥教师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者。在这种专制模式下,只有符合教师愿望的行为才是“好的”,而学生的那些建设性的发现、突发奇想和超前性思考得不到鼓励,创造性能力无法得到培养。而我们烹饪这个行业有个必要的能力就是继承和创新。当前课程整合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巾心,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实现各种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基于资源库的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采用的是“主体一主导”的教学设计。教师尽量要用课件(多媒体)上课。常用的有投影仪、幻灯片、笔记本电脑、课件、贴板图画、挂图等等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结果示:人们在学习新知识时,通过听觉记忆15%,通过视觉记忆25%,同时利用视觉和听觉则能记忆65%,通过人体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则能记忆 80%一90%。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调动学生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用于烹饪教学的媒体信息除了录像带、VCD、图片外,其他的资料不多,也没有现成的教学课件可使用。必须利用先进的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扫描仪等工具,将与课程有关的媒体信息收集起来,以备多媒体教学的使用。

当前餐饮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增长势头十分强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在这个关键时期,有必要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改革,以紧跟不断变化与发展的餐饮业。教学内容的改革应突出强调如下“三性”:一是包容性,即教师讲授的内容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要在联系实际中拓展,在理论前沿上深化,在学科交叉中融合一句话:凡是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虽然教材中没有,都应该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二是前沿性,即着眼于未来餐饮业发展需要,贴近餐饮业建设实际需要,反映餐饮烹饪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餐饮烹饪技术实践的最新经验。只有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从高等烹饪院校走出来的学生才能很快地融入到餐饮业的发展中去;三是应用性,高等烹饪教育因专业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职业教育的特性,反映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强调了理论知识与技术的应用性,在理论教学中不仅要理论阐释清楚,而且要给学生评介其应用的价值、范围及方式方法启发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深层次思维:在技能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技术方法,而且要给学生揭示技术规律与技术应用,启发学生“以应用为中心“的新技术突破。

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于探索在烹饪教学中使资源库有效地支持教学的途径。探讨如何运用学习资源库,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习过程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如何构建烹饪专业教学资源库职称网

烹饪专业的教师(红案、白案、食雕、营养卫生等)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教学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FrontPage、Flash等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具有一定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能力。现在来看,这方面教学国内大部分还停留在作为演示工具的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只停留在辅助教与学的初级阶段。教师对媒体的应用层次有待深化。对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各类学校的烹饪专业基本上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本条件、工作基础,比如已经具备电脑、多媒体教室、数码设备等基础设备。另外一般都有烹饪工艺实验室可配合使用,能够实现构建教学资源库的目标。

烹饪餐饮实习自我总结篇7

烹饪文化是我国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经济获得了极大发展,旅游餐饮业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高效烹饪专业担负的重任是,向旅游餐饮业输送能熟练应用成熟技术和传播、推广新技术,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面对旅游和餐饮业发展的新形势,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作为一个新型本科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创新问题一直比较难,如何区别于普通的职业教育,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也是我们一直努力探寻的。本文提出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的思路,探索烹饪本科教学的创新思路、特点、内容和操作方法。

二、什么是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是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的素材、课件、案例的集合,包括校园网内和因特网上的资源。教学资源库的使用,可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当前国内外关于学习资源的使用在理论研究较多,个案的使用也不少,但在实践上还不够系统和完善,尤其是学习资源库在烹饪专业的使用的研究在国内还很少见。

三、烹饪专业构建教学资源库的重要性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兴趣、爱好并利用过去知识与经验对当前学习者的外部刺激(例如学习内容)做出的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教学视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

“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被动地适应教师,被动地适应教师背后指挥教师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者。在这种专制模式下,只有符合教师愿望的行为才是“好的”,而学生的那些建设性的发现、突发奇想和超前性思考得不到鼓励,创造性能力无法得到培养。而我们烹饪这个行业有个必要的能力就是继承和创新。当前课程整合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巾心,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实现各种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基于资源库的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采用的是“主体一主导”的教学设计。教师尽量要用课件(多媒体)上课。常用的有投影仪、幻灯片、笔记本电脑、课件、贴板图画、挂图等等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结果示:人们在学习新知识时,通过听觉记忆15%,通过视觉记忆25%,同时利用视觉和听觉则能记忆65%,通过人体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则能记忆80%一90%。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调动学生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用于烹饪教学的媒体信息除了录像带、vcd、图片外,其他的资料不多,也没有现成的教学课件可使用。必须利用先进的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扫描仪等工具,将与课程有关的媒体信息收集起来,以备多媒体教学的使用。

当前餐饮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增长势头十分强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在这个关键时期,有必要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改革,以紧跟不断变化与发展的餐饮业。教学内容的改革应突出强调如下“三性”:一是包容性,即教师讲授的内容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要在联系实际中拓展,在理论前沿上深化,在学科交叉中融合一句话:凡是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虽然教材中没有,都应该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二是前沿性,即着眼于未来餐饮业发展需要,贴近餐饮业建设实际需要,反映餐饮烹饪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餐饮烹饪技术实践的最新经验。只有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从高等烹饪院校走出来的学生才能很快地融入到餐饮业的发展中去;三是应用性,高等烹饪教育因专业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职业教育的特性,反映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强调了理论知识与技术的应用性,在理论教学中不仅要理论阐释清楚,而且要给学生评介其应用的价值、范围及方式方法启发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深层次思维:在技能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技术方法,而且要给学生揭示技术规律与技术应用,启发学生“以应用为中心“的新技术突破。

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于探索在烹饪教学中使资源库有效地支持教学的途径。探讨如何运用学习资源库,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习过程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如何构建烹饪专业教学资源库

烹饪专业的教师(红案、白案、食雕、营养卫生等)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教学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frontpage、flash等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具有一定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能力。现在来看,这方面教学国内大部分还停留在作为演示工具的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只停留在辅助教与学的初级阶段。教师对媒体的应用层次有待深化。对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各类学校的烹饪专业基本上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本条件、工作基础,比如已经具备电脑、多媒体教室、数码设备等基础设备。另外一般都有烹饪工艺实验室可配合使用,能够实现构建教学资源库的目标。

烹饪餐饮实习自我总结篇8

社会进步需要创新,烹饪教育也同样需要创新的烹饪专业人才,我认为作为教育主要渠道的课堂教育,这里才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要环节及重要途径。餐饮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一个传统服务性行业,目前约有餐饮网点400万个,近5年来年均增长2000亿元以上,2011年中国餐饮业收入首次突破2万亿大关,达到20635亿元。这个蓬勃发展的餐饮业对于烹饪专业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试想一下,如果能够将“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课程形成教学合力,在技工类院校真正实施起来,那么必然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水平,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课程的认识进行总结,做如下分析:

一、烹饪专业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灌输式”教育,“填鸭式”教学枯燥无味

理论教师在课堂上基本是照本宣科,从头到尾不停地讲,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谓的多媒体教学也只是将原本应该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搬上银幕。教学方法虽然有所改变,但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以及课堂性质并没有根本的改变;实践技能课则依旧采用传统课堂演示法教学,老师在前面做,学生在下面看,枯燥且乏味,根本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课程体系过于老旧,跟不上时展的需要

模块化课程体系模糊、不够清晰,专业理论课与实践技能课的界限又过于清晰,相互不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又过于老旧,有些甚至可以说是不切实际的,根本不能跟上当今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实践技能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也不够清晰,教学的目的不够明确,学生根本无法很好的掌握实用技能。

(三)封闭学习,闭门造车,烹饪教师专业技能水平落伍

很多技工院校的教师因课时量较多、工作量较大等原因,无法主动地做到与企业保持有效的沟通,更不要提参加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教研活动,所以对餐饮企业、大众需求、流行菜品发展的情况根本无法了解,学生自然也就无法从授课教师那里获得与社会接轨的、新颖实用的烹饪专业技术知识,所以也无法了解现代化烹饪的发展情况。

二、“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一)“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 教学模式的内涵

烹饪专业 “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是师生双方一起在“教学一体化”的专业学习模式中共同完成一个或几个项目模块当中学习任务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为了改变老套的静态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烹饪专业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技能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其主要内涵包括:师生与餐饮企业员工的“一体化”,教学环境和工作环境“一体化”,教学内容和实践任务的“一体化”,烹饪专业教师与餐饮企业管理人员 “一体化”,最终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 教学模式的特点

1.高效。“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多门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相结合,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知识能够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实用。“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以及技能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学会在操作过程中运用专业知识,加强专业理论的理解,灵活掌握专业技能。课程内容以实际工作为度,强调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学习和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

3.变革。“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使传统教学方式实现五个方面的转变:教学效果从“知识的转移传递”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普通教室、集中授课”向“一体化教室 、餐饮企业厨房”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方法则由“口授、板书”向“实践操作、实物展示、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技术教育”转变;师资则从“单一型”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

三、“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框架构建

(一)提高教师素质,打造“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的教师队伍

烹饪专业的职业培训,应以能够向餐饮企业提供直接参加生产及服务一线企业的技术人才,所以实用的实践操作能力始终是培养的主线,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也应当围绕着“实用”来进行。为了让“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顺利进行,教师必须要有餐饮企业的生产以及管理经验,且至少每年必须要到企业当中去学习锻炼一次,不断增加新的烹饪专业信息,新的烹饪技术,新的制作工艺,及时且准确的掌握餐饮行业的发展趋势,根据餐饮行业发展的状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修改。

(二)建立烹饪专业特有的“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的学习、实训基地

烹饪专业特有的“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的学习、实训基地,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专业烹饪技能不可缺少的地方,为了更好地适应烹饪专业教学的要求,烹饪专业学习基地的建设必须以生产为主线,与教学紧密贴合的方式进行,并应当努力建设成为生产、教学并行的学习场所:

1.在原来媒体教学手段上加以创新,结合新式的教学设备,使创新的教学化管理与现代餐饮发展相结合,提高实际教学效率。

2.基地的设计与布局,尽可能参照餐饮企业厨房的布局,让学生在学校中就能找到在企业工作的感觉,为以后的参加工作做好铺垫。

3.一个较为完善的实训基地,应配备较为全面的、合理的、符合教学需求的烹饪专业实训设施及设备,在实际教学功能上确保“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正常进行。

4.烹饪专业在实际的教学组织过程中,要根据烹饪专业所对应的工作流程,将人才培养方案划分为若干个学习模块 ,根据其特点进行教学。

四、“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试行方案

1.思维方式创新

目前大多数技工院校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烹饪教学模式,尤其在实践课方面,采取的无非就是“老师做、学生看、学生做、老师转”的实习课授课方法,而且每一门课程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导致课程与课程之间没有关联、缺乏横向联系。我认为改变这些现象的最好方法,就要彻底改变传统烹饪教育的思维方式、采取明确的烹饪模块化教学,在每一个模块的教学中,烹饪专业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以分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一系列,让每一个组里的学生模仿酒店里的厨师,自己找到自己的岗位,老师充当顾客的角色,拿起菜单来点菜,各小组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菜肴“上桌”,在学生制作期间,老师还要巡回指导,充当行政总厨的角色,并且随时找出每一位学生的不足之处,而且对于上手能力较差的学生要亲自“手把手”地进行辅导,这种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教学模式,更可以使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都得到足够的提高,而多年来一直在提倡却一直困扰教师的因材施教问题,在“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中也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长此以往,这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2.教学手段创新

“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 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是要通过多元化、多样化的运用,推动教学方式的整体创新,在课堂上,为了实现教学最好的效果,我们可以尝试着使用各种方法手段,以实现烹饪专业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从而实现对烹饪课堂教学的创新与整合,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烹饪人才来。但有一点不可忽视的是,那就是要要注重营造宽松、民主教学的氛围、培养学生想像力与创造力、注重学生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注重实习实训场地的模拟实践。

3.评价方式创新

烹饪餐饮实习自我总结篇9

我是10级烹饪专业(1)班学生,在去年10月份的考取中级中式烹调师的证书结束后,于20_年11月7日进入_市东方宾馆进行实习。

在长达8个月的实习期结束将至,写此实习报告,来讲述我在实习期间的工作、生活情况。

去年的11月2日,我先是去到宁波的酒店进行实习,后由于种种原因,仅仅进行了4天的实习便回到了丽水。当时,个人认为这会将是我人生的一个败笔。自己心里也是有许多的不舒服。自己也是认为在丢学校的脸。但是自己觉得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地方工作,很难将自己的实力展现出来,于是便回到丽水。此前工作的东方宾馆厨师长得知消息后,向我抛出了橄榄枝,表示欢迎我回到东方工作。于是,我便回到了东方宾馆工作。

回去东方之前,厨师长说要把我安排在重要岗位,这仅仅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我之前在东方的工作是一名切配厨师。回来后,厨师长把我安排进了冷菜间。在别人眼里,冷菜间或许是一个天堂吧。但是,我时刻告诫自己,来冷菜间不是来享受的,而是来学习的。一定要虚心的向冷菜间的其他比我们年长的师傅请教。这也是我们班主任老师在实习之前告诫我们的。来到了冷菜间,一个全新的陌生环境下,我时刻的在学习着。从一个最底层的学徒慢慢成长。

讲讲我在冷菜间最开始的故事。那时进入冷菜间,我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会。但是一切都是可以学习的,这也的确如此。比如说,这个菜该用什么盘子装,这个要怎么点缀,我可以说是都不会。耐心的学习。一点一滴的去学。带我的师傅呢,他其实再过一个月就要离开东方到其他地方工作了。所以,我自然也就成了他的“接班人”。

冷菜间,女生的比例可谓是多的。这或许就是一个特色了吧。当时去,也是不怎么熟悉,只知道她们是我们楼下那个班级的同学。但是彼此之间都是不认识的。每次认真的学习,把每一步的要领都记在心里,一些调料的配方,脑子记不住,我便写了一张小字条,随时携带。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吧!这也是的确如此。时间过得十分的快,一个月的时间到了,那位师傅走了,我便接替了他的工作。在别人眼里,我就是一名未来班长的接班人。

有一次,餐饮部的经理李师傅,和我们的关系也是挺不错的。便和我说:汤杭,你知道吗?把你安排在冷菜间,我们是有考虑的。女生在冷菜间可能体现不出来,但是一个男生在冷菜间就能体现出来。不仅是菜肴的质量,还有各个方面的点点滴滴,必须要细致。可以说是,你既要有男人的那种狠劲,也要有女生那种细致劲。那时刻,其实我觉得身上背的不仅仅是一名实习生那么简单了,而是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厨师,一名合格的厨师。这也就成了我为之奋斗的目标之一了!当然了,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厨师,绝非简单之事,这是值得肯定的。就像我冷菜班组的班长,他担任班长职务有近两年了。他也是从最基本的学徒做起,一步一步做到这个地位的。不过,他也的确是有真实的本事。

自从那位师傅走了以后,身上的担子也的确重了,领导也是十分的看重我。在一次次的婚宴和会议面前,我们冷菜班组的全体同事共同奋斗,一起顺利的完成了诸多的成功。但是,现在说成功其实也是未免太早了。因为,这仅仅是成功这个过程中的一步。要想成功,还是那句话,绝非易事。

后来时间久了以后,同事们之间彼此也了解了。于是便经常一起出去聚餐,一起出去玩。这或许就是团结的一个方式罢了。

其实,我也承认,我做事有时也是挺自我的。也是很有想法的。比如,有时空闲的时候,会上网找找那些菜肴的围边、点缀之类的。然后加以修改,成为我们的东西。这就是我们自己的想法了。

烹饪专业实习总结模板【二】

烹饪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艺,非一朝一夕所能掌握,在2015年6月11日星期三我通过到烹饪专业的实践,用心体会,并且按图索骥,认真仿制,获得烹饪技艺的真谛。通过不断学习我受益匪浅。更深层次的了解到烹饪专业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以及体会到了烹饪专业基本做法与成效。

一、烹饪专业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总结如下:

1、传统的“三段式”课程模式与现代职业教育严重背离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职业教育课程通常被称为“三段式课程”。这种是根据我国普教的课程模式演变而来的课程结构存在许多问题,因此目前的职业教育课程框架难以摆脱自身的责任。“从理论到实践”是目前我省烹饪专业职业教育课程框架的主要支柱之一,这种逻辑不仅存在于职业教育课程的整个结构中,而且存在于每一堂课的实施过程中。

2、专业教学内容落后于现代餐饮的发展需求

从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各个烹饪类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内容远远滞后于高速发展变化的餐饮市场,许多专业教师对目前中职烹饪专业课程总体满意度不高,尤其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对师生的吸引力方面满意度不足50%。在实践中,近三分之二的专业教师感觉到自身知识更新速度慢,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脱节,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差距,有些技能在行业已不再应用,但学校依然进行教学,导致毕业学生走上岗位学而无法致用。

3、学科型教材制约课堂教学形式

从烹饪教材看,良莠不齐,教材大多注重系统性而忽视实用性,且中职、高职甚至本科教材区别不大,只在深度上有所差别,无法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特点。而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往往对教学形式起决定作用。课程教材其学科本位、文本为主的引导方式也就决定了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思维定式。

4、落后的评价体系不能满足餐饮企业技术工人实际岗位要求

目前学校各个职业学校大都采用学科理论考试加专业技能等级鉴定的方式评价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但是专业理论的内容是以专业学科体系内容为主体,缺少与专业操作技能的相关性;而反映学生专业操作能力的专业技能等级鉴定要

求又不能反映现代烹饪技术工人的实际岗位要求。

二、烹饪的基本做法与成效:

烹饪专业作为学校的重要专业之一,现已完成了全部的工作任务,在系统分析、研究国内外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我们组织有关专家和教师进行深入的调研,广泛听取了行业和餐饮企业技术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依据“以核心技能培养为专业课程改革主旨、以核心课程开发为专业教材建设主体、以教学项目设计为专业教学改革重点”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新思路,遵循“行业领域——工作岗位领域——课程领域”基本程序,初步形成了烹饪专业“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专业课程的新模式。

整个研究开发过程分为六个步骤:

1.做好人才需求和专业教学改革调研基础性工作。

从专业学校及骨干教师共同对行业企业的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职业岗位群等进行调研。分为“行业企业”、“毕业生调查”、“在校生”、“专业教师”以及“学校招生和就业推荐部门关于烹饪专业学生招生和就业情况”五个部分,并细致做好了统计与分析,为下一阶段工作实施做好铺垫工作。

2.梳理并撰写省中职烹饪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通过各种研究方法和手段,逐步梳理材料,撰写完成调研报告,对于烹饪专业办学环境、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与评价、课程、师资、生源等进行了详尽的数据调查分析,并对烹饪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的整合与调整、教学方法、实训条件配置、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改革发展方向进行论证和阐述。

3.召开烹饪专业工作任务分析和课程分析会议。

研究小组知名餐饮企业的12名行政总厨、厨师长等活跃在一线的“行业专家”,在课程专家的组织引领下,围绕烹饪专业的岗位群特征,按照“职业群”—“职业”—“岗位”—“任务”—“任务行为”—“职业能力”程序,把烹饪专业中对职业任务逐层分解,对烹饪专业进行“核心技能”分析,界定出主要工作任务和能力培养,以及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分类与设置。优势解决了烹饪专业的技能学习的逻辑线路,为进一步确立课程和教材编写奠定了基础。

4.制定与完善烹饪专业课程标准。

在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与核心技能相对应的五门烹饪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基础厨房》《食品营养与烹饪原料》《配送与加工》《烹饪炉台实战技艺》《菜品开发与设计》等项目化的核心课程,依据岗位、任务、产品流程,注重理实一体、注重实战型的课程体系与内容,得到行业专家与课程专家们的鉴定认可。

5.开展烹饪专业教学项目设计征集与评比活动。

教学项目设计的开发也是课程改革过程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新教材的建设和教学资源的积累做好铺垫。四十多位烹饪专业教师积极参赛此项活动,60多个教学项目体现了规范性、科学性和时代性,对推动和推广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6.做好烹饪专业教师课改专项培训任务。

教师的专项培训紧跟而上,通过QQ群和博客群以及每年的省烹饪教研大组年会上,研究组专门开辟《中职烹饪专业课程改革方案解读》专栏,召开研讨会,为基地学校之间、基地学校和非基地学校间建立改革信息的交流平台。

烹饪专业实习总结模板【三】

为提高烹饪专业教学质量,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教学计划的总体安排,2015年5月1日至2015年11月30日,我们组织烹饪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实施了专业课程实习,现将实习工作的具体情况从以下七个方面总结汇报如下:

厨房环境

现代餐饮管理对烹饪环境卫生非常重视,因为卫生清洁、轻松舒适的餐饮环境可以有效地满足消费者心理审美的要求,从而赢得众多的消费群体并最终赢得巨大的餐饮市场和综合效益。我国烹饪界普遍提倡:“菜肴品质就是餐饮经营的生命”,国外饮食界则普遍认同:食物的安全卫生是无价的”,现代餐饮业视“清洁是餐饮店的命脉,是顾客选择餐厅,餐厅争取回头客的基本要素”。真正意义上的“美食”,应该即包括美味的佳肴和周到的服务,又包括优美的餐饮环境和厨房卫生,从而真正满足消费者生理审美和心理审美的双重需求。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始终要做到眼勤手勤腿勤,勤扫勤擦勤清洗,以保持店堂清洁,窗明几净,给顾客一个洁净适宜的进餐环境。中式餐饮虽有五千年饮食文化的深厚底蕴,但对烹饪环境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烹饪环境卫生对于一个追求成功的餐饮企业而言,是其营销策略中绝对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做菜时切菜的刀法是做出好味道的菜的关键步骤

一道好菜是讲究色香味俱全,刀功的体现就是“色”的体现。

刀工是做出好味道的菜的关键步骤。好的刀工,不但子不会将菜(肉)切的互相沾连,而且还能切出大小粗细均匀的菜(肉),方便后锅炒出好菜.如果大小粗细不均匀,就会出现小的熟了,大的不熟,等大的熟了,小的又老了这样的问题,任你是什么特一特二级大师,都炒不好了。再比如拌黄瓜,拍的、切片的、切滚刀块的、切丝的„„味道就是不同,再比如切土豆炒青椒,切丝和切片的口感就不同。一般切丝比较入味,好熟。

烹饪心情

烹饪不仅是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也是我们生活的常态。怎样吃得科学,怎样吃得健康,特别是现在的食品安全另人堪忧的情况下,倒是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摸索、探讨、实践的。我一直认为:退休后我们已经没有工作时的专业了,但我们可以去学习各种对我们身心健康有用的知识,比如:唱歌、跳舞、书法、绘画、写作、烹饪等,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好!我的爱好比较多,烹饪只是其中的一种,在烹饪的过程中我体会到的是一种愉悦,同时也在烹饪着自己的心情,放飞着自己的心情,陶冶着自己的心情„„

这些感受,都是在平时做菜做饭中感悟到的,只要我们用心投入,就会体会到其中很多乐趣,那么我的厨艺也会在这种乐趣中日益渐长„„

菜式搭配

从养生的目的出发,以食疗为主,于是“病从口入,管好自己的餐桌”就成了我烹饪的目标。从选食材开始就很注意了,一是要熟悉各种蔬菜的属性,即温、热、寒、凉、平等,然后要还要根据自己是什么体质,即是寒体还是热体,即什么蔬菜适合吃,什么蔬菜不适合吃。如寒性体质、气血较亏的人就要多吃温热性质的食物,牛羊肉、洋葱、韭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热性体质的人就少吃辣椒等热性的食物,因为容易上火;二是注意蔬菜颜色的搭配,餐桌上的菜肴里一定要有红、黄、绿、白、黑,各种颜色的蔬菜是有不同的功效。比如绿色蔬菜就富含维生素C和叶酸,胡罗卜、西红柿等红色蔬菜富含维A和胡萝卜素。从中医五行的角度来说,红色入心、黑色入肾、白色入肺、黄色入脾,青色入肝,这说明每一种颜色的蔬菜对我们的身体都是大有好处的。另外还要注意蔬菜中根、茎、叶、果的搭配,比如:土豆、山药、胡萝卜都是属于根的蔬菜,青菜、白菜、茼蒿、韭菜就属于叶的蔬菜,南瓜、冬瓜、豆角等就是属于果的蔬菜等„„应该尽量去吃每个季节出产的蔬菜,也就是出什么就吃什么,反季节的蔬菜就少吃一些。不同的菜肴选择不同的火候

我们在生活中不难发现,我们在做菜的时候火候是很重要的,一个火候的好坏,直接就影响了我们在做菜的味道和营养,但是其实不同的菜,我们要选择不同的火候。

1、适合小火烹调的菜肴

如清炖牛肉。先把牛肉切成方形块,用旺沸水焯一下,清除血沫和杂质。然后移中火,加入辅料,烧煮片刻,再移小火上。通过小火烧煮,使牛肉收缩的纤维逐渐伸展。如果用旺火烧煮,牛肉就会出现外形不整齐现象,而且表面熟烂,里面仍然嚼不动。因此大块原料的菜肴,多用小火。

2、适合中火烹调的菜肴

凡是外面挂糊的原料,在下油锅炸时,多使用中火下锅,逐渐加油的方法,效果较好。炸制时如果用旺火,原料会立即变焦,形成外焦里生。如果用小火,原料下锅后会出现脱糊现象。有的菜如香酥鸡,则是采取旺火时将原料下锅,炸出一层较硬的外壳,再移入中火炸至酥脆。

3、适合旺火烹调的菜肴

主料多以脆、嫩为主,如葱爆羊肉、涮羊肉、水爆肚等。水爆肚,焯水时,必须沸入沸出,这样涮出来的才会脆嫩。这是因为高温下,肉的纤维急剧收缩,水分不易浸出,吃时就脆嫩。再如葱爆羊肉,首先要把肉切成薄片,其次一定要用旺火,油要烧热,再下入肉炒至变色,立即下葱和调料焖炒片刻,见葱变色立即出锅。也是要旺火速成,否则就会造成水多和嚼不动。

即:大块原料的菜肴,多用小火;凡是外面挂糊的原料,在下油锅炸时,多使用中火下锅;主料多以脆、嫩为主,适合旺火烹调。

剩余汤料的处理

1、整锅汤水储存:煲好的汤水,如果不能当时饮用,可倒入保温瓶中保温,或是在室温下放凉后放入冰箱保存,饮用前加热即可。

2、油脂去除:如果煲好的汤水表层油脂过多,可用厨房纸巾在汤面轻轻一扫而过去掉油脂,也可将汤水充分冷却,油脂就会漂浮或凝固在汤面,用勺羹撇除,再将汤水煲滚即可。

3、剩余汤料:大部分人认为营养都已融入了汤中,煲好的汤喝完后,对于里面的肉类就弃之不要了。其实,无论煲汤的时间长短,肉类中的非水融性营养物质也不能溶解在汤中,所以喝完汤后,还可将煲过汤的肉料取出,以生抽、葱、姜、辣椒等调料配成蘸料进食,味道依然鲜美。

不要把蔬菜水果一起烹饪

1、不要用搅拌机或食品处理机来打果汁。很多人用搅拌机或食品处理机来榨鲜果汁喝,以为这样做能完整吸收水果营养。其实在搅拌过程中,水果所含的维生素C会不断被氧化破坏。建议改用果汁机,它能迅速把水果的液体部分和残渣分离,大大降低维生素C的氧化程度。

2、不要把含“维生素C分解酶”的蔬菜同水果一起烹饪。很多家庭喜欢把新鲜蔬菜水果混合一起做沙拉吃。但要注意,胡萝卜、黄瓜、苹果、香蕉等蔬果含有“维生素C分解酶”,混合吃会破坏其他蔬果所含的维生素C。不过,这种分解酶怕热,做沙拉时,胡萝卜可以先加热再用;苹果、香蕉等不易加热的水果可以先浇上柠檬汁,也有破坏分解酶的效果。

3、不要把煮过绿叶菜和根茎菜的汤汁倒掉。维生素C不耐热,水煮绿叶菜和根茎菜时,它很容易流失到汤汁里,但本身并没被破坏。因此,绿叶菜或根茎菜用来做汤最适宜,吃掉菜后连汤一起喝能充分摄取维生素C。煮汤的时候合上盖子,随热蒸发的维生素C会随水滴流回汤里,不至于浪费。

烹饪餐饮实习自我总结篇10

中式烹饪的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宫庭菜肴,到各地风味小吃都在烹饪行业里占着一席之地,然而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凑明显加快。传统的烹饪行业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饮食消费要求。加之多样化的西餐以极其迅猛的形势占领了中国的青少年消费群体,给传统烹饪造成强大的冲击,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探讨中式烹饪面临挑战以及可持续发展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2、中式烹饪面临的挑战

2.1对菜点质量要求更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对餐饮文化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填饱肚子已经不是目的,对高质量的菜品的要求色、香、味、型以及营养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还要做到营养,美味,健康,时尚,安全等。这就需要我们烹饪从业人员刻苦钻研烹饪技法,创新菜品,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只有不断的改变创新,才能使中式烹饪适应人民的生活需求,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才能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良好的生存状态,并且更好的发展下去。

2.2各种西餐的冲击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众多的西洋快餐迅速的涌入中国市场,因具有独特的经营模式和别具一格的风味深受青少年及儿童的喜爱,以快节凑的方式,适用于现在快节凑的城市生活。并且发展速度相当迅猛。中式烹饪注重饮食文化,注重亲情友情,适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等。但是无法适应快节凑的大都市生活。西洋餐饮以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管理模式,独特的营销方法迅速的融入中国的餐饮市场,对传统的中式餐饮造成强大的冲击。

2.3缺乏健全的监管体制

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饮食的种类,风味,食品质量以及营养要求也越来越高,这需要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来对食品的安全问题,卫生问题进行全面的监管。而国家在监管方面相对落后,跟不上迅速发展的餐饮市场。虽然我国已颁布了“食品安全法”这需要相关的职能部门进行严格监管。近年来由于监管的不到位,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违法犯罪活动如: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饮料塑化剂事件等等。由于监管不到位给不法分子创造条件,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给人民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伤害。

2.4中式烹饪从业者素质不高

近年来我国也开办了许多的烹饪类的职业教育学校,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技能人员,推动着烹饪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项献。虽然中式烹饪发展已有几千年,但是烹饪职业化的教育起步较晚,从业人员的层次比较低,培养的技能人才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有社会对传统烹饪的不认可,存在一定的偏见和误解。认为从事中式烹饪没有出息,不愿意从事传统烹饪工作。这使得中式烹饪从业人员都是来自文化层次不高,而且一般都是通过师徒相授的方式或者在职业技术学校进行短期培训就参加烹饪工作。这样就造成了中式烹饪行业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影响传统烹饪的发展。

3、中式烹饪行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传统烹饪行业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激烈的竞争环境也给中式烹饪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对此提出以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3.1改变理念,提升竞争力

在餐饮行业激烈竟争的今天,中式烹饪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一席之地,需要我们转变传统观念。在西餐大量冲击的市场环境里,传统的中式烹饪从业者需要不断的创新菜品,改变烹饪技术,研发新的原材料,与传统烹饪相结合,创作出新一代中式菜肴。并且在菜品的包装形式上,力求更新,做工精细,包装精美。不管是从外观上,还是口感上都给人一种新颖感。在中餐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管理,提高管理者的水平,注意成本的控制,传统的中餐靠口卑相传的形式来宣传自己的品牌,这样的方式以经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形式,利用精美的包装,通过传媒做些宣传广告,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发现中式餐饮的改变,诱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将中式餐饮做强做大。

3.2创建自身品牌

纵观全国的各大菜系,小吃食品,凡具有品牌意识的企业,从产品的包装,宣传,还有企业的管理模式,都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益效益与社会效益。比如最近几年的餐饮巨头“俏江南”响誉北京的“麻辣诱惑”还有中式快餐“蒸功夫”他们以自已独特的经营模式,具有特色的菜肴在中式餐饮中占有了自已的市场。不注重管理,品牌的企业最终都会倒闭。现在更多的企业已经意到要将自己的产品,品牌化,特色化。从管理上着手,再注重产品的质量,做一些相应的推广,打造自身的品牌。

3.3加强中式餐饮的管理

传承和创新中华美食,将中华美食发扬光大。借鉴西餐先进的管理经验,营销经验,中西结合,促进中式餐饮科学化,现代化发展。

4、结束语

总之,中式烹饪不能够再停留在现状,不能够再任由其他烹饪方式的冲击。中式烹饪必须要从现状中清除意识到所面临的挑战,进而结合实况制定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尽可能发挥中式烹饪的优势,推动中式烹饪飞跃发展。

参考文献:

烹饪餐饮实习自我总结篇11

在社会的传统观念中,从事烹饪并不是什么值得荣幸的。社会地位并不是很高,很难得到大家的认可。我想说的是,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在于他的职业,而在于他是否能在所从事职业中实现价值。

我热爱烹饪,并以自己为烹饪人而深感自豪。烹饪并不只是所谓的炒菜,烹饪是文化,是科学,是艺术,是一种美的享受。业精于勤,只要用心努力,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会取得一定的成绩,在过去的2012全国技能大赛中,我荣获全国烹饪组雕刻金奖,热菜金奖,这样的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职业技术经验,而且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烹饪路。

身为商校人,我坚信“天道酬勤”。

我也坚信,成功属于每一个人,只要你愿意努力,相信自己。

2.自我提高

2009年青年志愿者协会会员

2010年食艺社社长

全国技能比赛江苏代表队志愿者

2011年扬州市职业学校技能比赛

2012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比赛

2012年全国职业学校技能比赛

3.个人收获

校十佳素质全面学生

校党训班第十期优秀学员

校技能之星

扬州市技能比赛金奖

江苏省技能比赛金奖

全国技能比赛金奖

扬州市“三创”学生

校勤奋之星

4.自评他评

环境分析

1.家庭环境

我出生在一个农村的家庭,父亲是一名厨师,母亲是一名教师,虽然家庭不是很富裕,但是我很满足。从小父亲就有意的让我接触烹饪,希望我往这方面发展,毕竟相对而言,厨师的失业率相对是很低的,对以后的生活还是有保障的。

2.学习环境

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是一所以烹饪专业为主的职业技术学校,以发展现代旅游业、拓展现代服务业为方向,立足三产、联动二产的特色学校,是全国创办烹饪专业为主专业的职业技术学校,是全国创办烹饪专业最早的学校之一,也是江苏省烹饪专业规模最大的学校,它依托于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发源地――扬州,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9年的扬州烹饪学校,这是我国现代饮食史上将烹饪技艺的传授由店堂转为课堂,由以师带徒的学艺方式转为正规教育的开端,开全省乃至全国烹饪职业教育的先河,2001年升格为省教育厅直属中专,2003年成立商务高等职业学校。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展示江苏省服务业技能教学的窗口、展示扬州市“三把刀”传统技能教学的窗口、展示扬州市传统工艺技能教学的窗口。

3.社会环境

中国现在正处于近两百年以来最好的历史时期。虽然社会上还有许多的体制弊端,还有许多没有解决的矛盾,但是政治上比较稳定,法制化进程已经开始,市场经济已经初步形成并步入正轨。二十一世纪的中华大地充满各种人才成长发展的机遇。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难、失业率居高不下等等,都使我们的就业环境看起来不容乐观,这就更需要在分析好社会现状的基础下,有针对性地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分析

1.目标职业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显著提高,从以前吃的饱,到现在吃得好,菜肴的发展吃的饱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菜肴不仅仅要满足美味营养,更要是一种美的享受,一种欣赏,我想这是发展的方向,也是我不断进取的方向,社会上擅烹调的人很多,但擅于烹饪艺术的却很少,技能大赛是我们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我深深的感受到要想成为一名烹饪艺术家的艰难,还要继续奋斗。

2.岗位说明

学烹饪,很多人会不以为然,觉得这是一个很糟糕的选择,但你有没有真正的细细分析学烹饪的前途呢,好好考虑过学烹饪的发展呢?厨师这一职业出现很早,大约在奴隶社会,就已经有了专职厨师。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学烹饪的队伍不断扩大,根据有关资料统计,21世纪初,世界厨师队伍已发展到数千万人。而且就目前情况来看,学烹饪的发展不可估量。业内人士对厨师培训行业的发展前景评价如下:“因为厨师行业的特殊性,如今学烹饪依然有发展的空间与潜力”。据调查,每年投身厨师行业的人总是保持相对稳定。以某市厨师培训中心为例,自上世纪80年代面向社会招生以来,每年都有大约400人接受厨艺培训。学员在结业后,大都被推荐给本地市场和外省的粤菜餐馆。近年来,还有很多学员选择了出国劳务这条道路。

3.职业现状

餐饮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一个传统服务性行业,经历了改革开放起步、数量型扩张、规模连锁发展和品牌提升战略4个阶段,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目前,全国已有餐饮网点400万个。2005/2006年度中国餐饮百强企业资产总额约320亿元、利润总额约60亿元、从业人员约80万人,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40.38%、28.84%和33.33%,高于全社会餐饮业的平均增长水平。

与此同时,超大规模企业开始涌现,有11家企业的营业额超过10亿元,有34家企业的营业额超过5亿元,其中前十强的营业额达到336.76亿元,同比增长18.4%,占百强营业额总量的近五成,达到49.34%,百强企业的整体规模稳步提升。

经济全球化为餐饮业发展带来新生机。加入WTO后,大量的外资、外企进入我国,不同饮食习惯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汇聚我国,为我国餐饮业发展提供更大空间。我国对外开放加速,世界知名的餐饮企业将更多地进入我国市场,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科学的运作模式和经营理念等更深地融入我国餐饮企业。与此同时,中式餐饮正在加快“走出去”步伐,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上海世博会等大型活动的举办,为弘扬中华餐饮文化提供了新舞台。

我的职业生涯规划

1.SWOT分析

2.确定职业目标

为了实现我的目标,我要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在此我对未来的人生做一个初步的规划。

(1)初始阶段。

报考大学,提高学历,提高内涵修养。

(2)中期发展。

初步掌握美术与烹饪相结合。

(3)长远规划。

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酒店。

(4)我的职业发展方向定位。

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熟练厨师专业烹饪师烹饪大师。

(5)制定行动计划。

(6)职业评估调整。

①职业目标。

原则上不会改变职业目标的,即使遇到困难;

不断学习烹饪技能将烹饪与生活机密结合,将烹饪融入我的人生;

加强烹饪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学历,逐步形成与丰富我的烹饪路。

②职业路径。

实习之初,我会尝试在多个酒店实习锻炼,确保实践经验的全面;

初步创业之时,或许会遇到很多困难,先从小饭店开始经营;

经营自己的饭店,形成自己的特色,逐步完善餐饮文化,提升内涵。

③实施策略。

如果创业条件不成熟我会选择从事管理行业;

实习时该公司的待遇可以满足,将不会选跳槽;

如果我从事的企业倒闭,我将选择再就业,其次计划创业。

④其他原因。

如果身体不允许我从事高强度的烹饪工作,如热菜制作,我将选择轻度工作,如冷菜制作,果蔬雕刻等;

即使开始经济无法满足我的要求,我也选择继续走下去;

机遇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有,我将慎重考虑,原则上不会随便跳槽。

总结

烹饪餐饮实习自我总结篇12

传统的烹饪营养教学往往把绪论部分放在第一节讲授,强调营养和健康的关系,重点讲述营养学基本概念,重复学习营养学的重要性等。这样的课程内容安排和顺序设置虽然对烹饪教育是必要的,但空洞的理论与抽象的概念使学生昏昏欲睡,甚至对课程产生反感,不少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学习兴趣受到很大影响。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营养学之前,并没有相关的学科知识做基础,开课就进行营养知识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专业起点太高,理论性太强,针对这种学习状况,第一节营养课我拿几种食物原料走进课堂,如蔬菜、水果、谷物、豆类等,可谓“色、香、味、形”等俱全,首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由于每个人每天都摄取各种各样的食物,都有自己最喜欢吃的食物,把食物原料放入学生手中,让他们感受原料的色泽、硬度、香味,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选择自己喜爱的食物来理解营养的概念,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第一节营养课结束后,学生对食物、营养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对营养课逐渐产生了学习兴趣。

二 注重培养学生营养理论与烹饪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教与学”,让营养美味“飘进”课堂

用料广泛、讲究搭配是中国菜品具有的特点之一,如何认识常用烹饪原料的营养保健特点,学会原料之间的营养搭配是本课程的主要难点,它涉及很多相关的课程,如烹饪原料学、烹饪化学、烹调基础、营养配餐等知识,烹饪原料营养及营养配餐与烹饪实践操作密切相关。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我采取了一边讲理论、一边操作,学生观察、品尝,然后分组练习,在讲授与演示的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穿插播放一些餐饮企业使用相关原料烹制的面点与菜肴图片。例如我在讲“豆类及其制品的营养价值”一章时,首先把市场上常见的各种豆类向学生展示,向他们介绍不同豆类的营养价值及在面点和菜品制作中的使用和搭配方法;演示相同豆类由于食用方法不同,人体的消化吸收存在差异,宣传不同颜色的豆类犹如中医养生所说的“红色利心、绿色利肝、黑色利肾、黄色利脾、白色利肺”健康养生理念。其次,在课堂上用豆浆机演示各种豆浆的制取,并请学生品尝,而后请各组派代表到讲台前进行豆类搭配和豆浆制取,教室里弥漫着浓浓的豆香味,学生们的脸上充满了喜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圆满地完成了此章节的教学任务,学生增加了感性认识,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体验到了成功,真正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得到极大提高,学习营养知识并能应用于烹饪实践,避免了学生对“空洞、乏味”的营养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把握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努力将教学内容组织得趣味化、情境化、生活化,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三 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营养学观念指导、构建合理的膳食结构,倡导平衡膳食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饮食保健的意识和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营养学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居民的膳食结构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人们在从“吃饱”到“吃好”到“吃得营养与健康长寿”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出现了许多营养健康的新问题。首先是营养相关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患病率迅速上升,给人们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其次是贫血、钙摄入量不足、铅中毒等现象有上升趋势,营养不良及维生素缺乏症依然存在,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的营养问题,我对照教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营养素的相关数据,将最新的营养信息及时展示给学生,并尝试将不同人群的营养需要与营养性疾病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对照教学,同时向学生讲授不挑食、平衡膳食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学生饮食保健的意识和能力。为了丰富烹饪营养学的教学实践,我在课上、课下都坚持营养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群体的原则,针对学生群体中出现的超重或肥胖人员提出饮食营养建议并帮助其制订运动减肥计划和饮食方案,对学生家庭成员出现的营养过剩或营养素缺乏症,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每年的五月二十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以此为契机,我首先鼓励所授课班级的学生出一期以“关注饮食,与健康同行”为主题的宣传板报,目的是普及饮食营养知识,宣传健康饮食的理念,让更多的学生关注自己的饮食结构,保证身体健康。其次,在课余时间我带领学生在社区发放学生精心制作的营养健康温馨提示卡,从而使学生将更多的营养学理论运用于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烹饪餐饮实习自我总结篇13

一、农村中职烹饪教育的现状

(一)招生难度大,生源质量下降

农村中职学校,地理位置较偏僻,招生范围小。我校地理位置离市区20公里左右。与市区其他职业学校相比较在地理位置上已不占优势。在2012 年10月21日召开的全区中职学校班主任培训讲座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有93.4% 中职学生,都或多或少地觉得自己被人看不起,特别是农村家里出身的孩子,与县城的孩子相比,内心自卑感较强,学生“状况”较多。有40.4%的教师认为,近年来在校学生中的“问题”学生数量增多了。当前农村中职烹饪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成才就业心态扭曲、信念缺失

学习烹饪的中职生,大多是初中教育阶段的学习失败者,很难有学习的热情,精神萎靡不振,有混日子心理,习惯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没有远大的理想,学习目的性不强,自信心不足。

2.课堂教学压力大、效率低

无须讳言,由于僧多粥少,生源匮乏,各职校多采取“零拒绝”潜规则招生,宽入口,不设限,因此中职生文化课基础普遍较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低,多数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的习惯。目前,在烹饪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听不懂”“学不会”,教师“教不会”“管不住”的问题。学生的压力,主要源于操作经验的缺失,无法领会课程中的关键;教师的压力,主要源自于无法模拟出现场操作实景,教学效果难以提高,课堂秩序难以维持。

(二)餐饮行业红火,对中职烹饪学生需求量大;餐饮业发展迅猛,对厨师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由于烹饪行业工资差距大,厨师长级别月薪过万者比比皆是,而就初学者而言,月薪数百才是常态,加上行业竞争激烈,工作时间较长,稳性较差,因此,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大。就目前餐饮行业来说全国所有的厨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水台、打荷岗位招工难的问题,人员缺口大。当前,许多用人单位为了能够招聘到烹饪实习生,还得向职业学校交纳一定金额的培训费。

(三)教育投入不够,教学内容落后

当前的农村职教缺少内在的发展动力和良好的运行机制。我校实习、实训场地不足,设备陈旧,很难满足教学需要。专业设置和开设的课程,都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吸引力。教学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及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比较滞后,教育质量跟不上时展的需要。另外,教材方面的问题也颇为突出,中职烹饪学生现用教材与20世纪80 年代内容大同小异,许多新型的烹调器具、方法没有增添进来,许多教学菜品在市场上更是难觅踪迹。而这些年来餐饮业飞速发展,设备技术在不断更新,专业教材已不能满足现行教学的需要。

(四)教学思想上重视技能教学,忽略素质教育

烹饪专业的学生,从进校起就将重点放在技能操作上,认为其他的课程都无关紧要。许多教师也在强化学生的这种意识,总是教育学生努力学习专业技能。当学生进入工作岗位,遇到那些直接在厨房当学徒的厨师时,发现几乎相同的学习时间,自己的动手能力却远不如他们。反过来认为在学校没学到东西,还不如直接学徒。作为职业教育的工作者,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试图通过科班教育,在技能上赶超社会厨师,那是“以己之短,攻人所长”。素质教育,更是烹饪职业教育的重头戏,要与技能教学并重,注重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让他们在人生发展历程中,比别人走得更远。这样的职业教育才能真正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二、对农村中职烹饪教育的思考

目前教育界对新职业教育观有认识的多是一些理论研究者,他们的行动更多的是一种理论探讨,而另外一些对职业教育发展起关键作用的人物,如各校的校长和教育行政人员,或者知之甚少,或因某些条件的限制实施起来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缺乏新职教观,使得我们的烹饪教育在现实发展中陷入“学生不满意抓教学质量学生还是不满意再抓教学质量”的循环怪圈内无法脱身。其实角度改变观念,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找原因,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农村中职烹饪教育的平淡、病根是我们在落后的教育观念上出了偏差,是我们没有正确认识农村中职烹饪教育的重要性。烹饪行业有几个特点,一是门槛低,即使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培训的人,也可以进入烹饪工作岗位,从最简单的工作做起。二是手工操作性强,再多的专业理论知识,也是要靠动手操作来实现。三是烹饪的核心是美食,现代营养卫生知识是为烹饪服务,并非烹饪为现代科学服务。了解行业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调整中职烹饪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第一,在培养目标上,在满足学生就业必须具备的烹饪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着眼于学生未来烹饪事业的发展,变短期技能训练目标为长期发展目标,重视培养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潮流和所需要的自我学习、与他人交往、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关键能力。

第二,改变传统的以知识和技术体系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烹饪教学内容要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按照烹饪工作的过程开发学习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教的过程为学的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只有根据技术实践的需要来选择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并将其整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形成个体具有完整性、内在一致性的技术实践能力,真正发挥技术实践知识和技术理论知识的实践功能,达到二者彼此促进的目标,并有效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

第三,不断创新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教育教学的内容,也改变了教育教学的手段。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可以解决传统手段在技术上的难题,还可以大大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