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优秀教案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计算机基础优秀教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计算机基础优秀教案

篇1

一、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目标的改革

从目前初中计算机教师的总体情况来看,中学教师进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培训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当前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21世纪是一个竞争的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对科学技术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从这里可反映出,这将是一场对科学人才之间的竞争,这也就要求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紧跟时代的发展。为了使我国在信息技术发展上处于不败之地,我们的教学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上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

二、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反思

笔者通过自身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反思教师培训的现象,查阅大量的文献,发现了不少培训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培训脱离科学内容

2.培训缺乏具体针对性

3.培训教师缺乏主动性

4.培训的时间分配不合理

5.一些学校领导意识不强,组织力度不够

三、计算机技术培训的校本的整体设计

解决目前计算机教师培训中的问题,关键之一需要对培训时的校本进行合理的设计。

分析受训者,制定正确目标。作为特定的职业教学的受训者,教师的受训有几个特征。

(1)教师是以实践和问题作为引导;(2)教师都有自尊心;(3)教师都倾向于将原有的旧知识和所学的新知识进行整合;(4)尊重教师的个人需求;(5)教师都注重自己个人经验是价值;(6)教师都倾向于在学习上的自我引导和自我选择。

培训时要分析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收集培训时所需要的信息;二是整理和分析收集的信息。学科教师参与学科校本的设计的动力,主要是来源于希望利用教学技术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组合,从而缩小教学实践水平同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所以,对教师的实际要求的认真把握,是决定校本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如何把握这方面呢?在培训之前,可以采用这样一些方法来调查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师的实际需求。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1)召开座谈会,与教师座谈,同学生座谈,从而了解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2)发放调查问卷,这一种形式是在我们教学过程中最为普遍的,也是教师和学生较为接受的。主要是弥补座谈会有它的不足,座谈会只是针对个别的老师和学生,不具备代表性和普遍性的特点,而问卷调查正好弥补座谈会中的不足之处。(3)现场观察和记录。这种方式能够确实把握教学中老师出现的问题和学生在学习中的疑点。在教学一线了解到教师在信息技术上遇到的问题。

四、合理的培训

1.确定主题,学以致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发展越来越快速。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在培训时应该采用“任务”主题,学以致用的策略,所谓“任务”就是根据教学实际,把信息技术教学逐步分成一个个小的任务,每次培训的目标就是完成一项任务,学习之后应当熟悉地掌握,并且运用到教学实践过程之中。这样对信息技术的培训必将是脚踏实地的过程,在这个反复积累的过程之中,不断地增强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和兴趣。使我们学校各学科的教学资源积累下来,更能使我们教师理解学习理论知识的必要性,形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结合的良好风气。

2.培训时间的安排

教师的培训应当集中在学校学生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的时候,比如,寒暑假时间,学校和学生也处在休息调整时期,我们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段进行知识的整合和学习。而不是处在教学的档期,形成时间的不足和教学任务繁重的状态。

3.强调主干的模范作用

主干的模范作用具体是指在培训期间,充分发挥主干教师的帮带、示范、辐射的作用,对全体教师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作用。由于培训教师的年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的不同,在整个培训中的层次是不同的,所以要求我们在培训的时候要分层次地具有针对性的辅导。在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培训员中要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这样也就突出了教学中的人性关怀,仅仅靠一个教师的教授,是完全满足不了教师辅导的需求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充分发挥主干教师的模范作用,在教师中开展互帮互学。特别是在大家对信息技术还没完全掌握的时候,组织优秀的教师对专业技能还不熟练的教师进行辅导帮助是很有帮助的,在互帮互学的同时达到共同进步。

4.进行专题讲座

在培训期间可以不定期地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学习心得的汇报,让全体培训教师集体参加,在听讲座、听报告中自我学习先进的知识和经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增加自身的信息储备。

5.进行自我的评估和反思

在培训结束后学校要对教师进行测评,以便了解教师在培训中的效果是否达标。设计一些问题通过卷面答题的方式,让教师做出回答。也可以采用交谈的方式,了解教师在培训期间的效果。而培训的组织者要整理各个方面反馈的信息,以便及时地对培训做出调整,而且要加强自我反思,反思在培训当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反思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总而言之,在信息不断发展的当下打造一支优秀的初中计算机教师的团队十分重要,我们应当调整我们的培训模式以便更好地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提升我们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总体水平。

篇2

3.学生学业水平:各校教学设备、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学生的学业质量。城川和山区学生学业质量不平衡,差距很大。20—20第二学期高中期末试卷分析,及格率占98.7%,优秀率占10.9%。初中期末试卷分析,及格率占68%,优秀率占9.3%。达到优秀水平的学生不多,全县各年级优秀率在10%左右。主要问题是:学生基础知识弱,基本概念不清;从试卷上可以看出,学生只注重实际操作,缺乏知识的理解和理论指导;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比较感兴趣,由于课时安排(初中每周1课时),使得时间间隔较长,学生很难掌握。高中每周2课时,个别学校课时集中安排,效果比较好。

二、值得肯定的方面

1.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我县非计算机专业教师占57%,但老师都很积极努力的钻研业务,积极参加市、县教研活动和各种技术培训。有着很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2.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

在县级教研员的引领下,和骨干教师的协同下,共同开展教师讲课、评课、研究课等教研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的整体提高。大部分教师具有一定的教改意识,积极钻研教材,探索现有条件下新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多数教师已经改变了教学观念,体现在精讲多练,边学边练等教学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3.骨干教师的作用

通过骨干教师的作课、专题研讨等活动,使广大青年教师尤其是非专业教

师受益匪浅,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使很多青年教师成为优秀教师。无论从课堂教学模式,教材处理,知识拓展,组织学生等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三、存在的问题:

1.对新课程理念理解还不够深入

教师还需要积极研究教材和教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如何取舍教材内容上把握不准。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教师在认识上和实施方法上都不太明确。

2.对教材内容理解不够深入

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对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还不够,对教材中知识的重、难点把握不准确,教学目标没有落到实处。教学环节把握不准。兼职教师专业术语运用不准确,个人技术操作不熟练。个别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单一,不能及时灵活处理教材及操作性问题。

3.教学设计不规范,随意性强

有些任课教师把教材直接当作教案,忽视备学生和备设备的过程。造成课堂教学环节不完整,课堂教学秩序混乱。

4.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多不足。

目的性不强、有效性不高、课堂时间不够,完不成教学任务等现象,少环节.任务不明确.

5.教学环境差。

有些学校机房不卫生,气味难闻,光线昏暗,通风效果差。

6.课程设置不合理

个别学校课时不足,课时不集中,两节课间隔时间较长,不利于学生学习.

四、改进意见及措施:

1.结合初高中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①初中段的目标

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具对社会的影响。

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工作原理。

了解网络的基本知识。

了解多媒体的基本知识,学会制作简单多媒体作品。

初步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传输和应用信息的基本能力。

遵守使用信息的道德规范,培养知识产权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合作精神。

②高中阶段的目标: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进—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

理解网络的基本知识,能熟练的使用网上信息资源,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传输和应用信息的基本能力。

初步学会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

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数字化生存的意识和能力。

初步掌握将计算机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技能。

遵守使用信息的道德规范,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2.课堂教学设计要规范

教案中必须有教学的课题、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板书的设计、主要的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各阶段时间安排、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课后评价与反思等内容。教案设计要灵活多样,注重实效。内容(也称为课题)要有具体的章、节的名称,说明本节课的内容,在本学段教材中的具置。青年教师教案要详细,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教案要简洁。教案要保留书面和电子两种形式,以备后期利用和检查。杜绝无教案上课,后补教案和不规范教案。

具体要求:

教学内容:(课题)每一节课教案的教学内容(也称为课题)要有具体的章、节的名称,说明本节课的内容,在本学段教材中的具置。

教学目标:由于撰写教案主要目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看的,所以,此栏目的名称不能是“学习目标”,应当为“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具体、可操作,只能用于本节课,而不能用于其它节课,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具有唯一性。

设置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要准确、书写清晰。教学重点有时常常与节的名称相同。不同的教师在讲授同一节课的内容时,教学重点应当相同。

教学难点:设置每一节课的教学难点要根据教学的环境、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精心设计。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应该是(这些)学生在本节课中的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地方。对于不同的地区、学校教学环境和学生,教师在讲授同一节课的内容时,教案中设置的教学难点也会有所不同。

教学方法: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是以讲授法为主,同时还有任务驱动法、交流法、互动法、实验法、演示法、练习法等等。在教案例可以写出本节课中,使用的几种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工具:如:计算机、网络、投影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

板书设计:

①板书必须有“章、节、目”三级目录和本节课中的内容摘要等。

②演示文稿(PPT)可以展示提纲要点、图片、影片和动画等,不可多用。不可代替实物展示、教学挂图、演示实验、体验操作等。演示文稿(PPT)不适合做所谓的课堂教学“课件”。

③使用投影时,银幕上不可投射出人影、手影。

④电子教鞭有两处不可指向:一是人眼;二是显示荧幕。

3.课堂教学过程要规范

①要树立科研领先的指导思想。在实施提升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应当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精神和理念、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改革的课题。要认真实践,归纳总结,交流互动,修改完善,积极推广。

②课前要认真、全面、细致地备好每一节课。要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要学习领会《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精神和理念,深刻理解《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内容要求。要备《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设备、备PPT片、备教案。教案要内容完整,电子与打印文稿格式符合教案的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总结归纳、课后作业。

③要严谨地、科学地讲好每一节课。要准时上课,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按时下课,中途不得离开教室。讲课时,要精神饱满,衣容整洁,立姿授课,举止文雅,尊重科学,尊重学生,师生互动。

④应按照教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杜绝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学环节紧凑,知识结构合理,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⑤用普通话和规范字进行课堂教学。语言清晰,要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书写板书、播放PPT片。板演和播放PPT片的过程中,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格式美观,结构合理,图文和谐,音像恰当,无错别字。

⑥恰当地、充分地综合使用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投影机、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等硬件和软件工具。要做到独立操作,规范使用。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效率。

⑦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研究学生的学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过程和学习规律,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分析学生的评价和选择,正确引导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美国大片里的电脑合成、电影里的三维动画、名人照片、动漫等。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达到真正的和谐统一,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动手能力,首先要使他敢于实践,乐于实践。在实践中,不仅使他们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方法,还要训练其动作的准确性,迅速性,协调性和灵活性。

⑧重视课堂教学及时反馈和自我评价。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提高学生对问题分析、巩固练习、书面检测等的正确率,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课后,根据《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进行总结,并记录在教案的“评价与反思”栏中。

⑨注重教材内容的选取

在学习内容的选取上,应该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角度出发,选取信息技术领域中具有一定稳定性的东西。是学生将来能够利用或迁移到其他领域中的知识。例如,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各功能部件的作用,计算机网络的特点。要结合实例讲清楚、讲透。例如,在讲主机内部结构时,教师应打开机箱,将每一部分讲给学生,让学生亲手拆、装机器各个部件,既消除了他们对计算机内部结构的神秘感,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在今后组装电脑时有一定的帮助。

注重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学科,如

语文、数学、物理、生物、美术等等。现代教学要求淡化学科界线,信息技术以其工具性与其他学科整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相应的信息与各科学习内容有关联的知识。

4.机房环境及安全要求

①要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造成视力下降的两个因素:一是光线强刺激眼睛;二是光线昏暗模糊费眼睛。机房内要宽敞明朗,阳光充足。当阳光不足时,才可采用灯光补充。

②机房内空气要流通,保持新鲜,保障对大脑的供氧,有利于积极思维。

③要注意机房漏电,起火等.上课不要关防盗门.

5.课程设置

按市、县课程计划设置开齐开足课时。初中至少68课时,高中70—140课时。

6.教师培训与学科教研

①加强理论培训,解放思想,推陈出新。组织、指导教师进一步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学习现代教学理论,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进一步领会素质教育的实质。

②加强教师教材内容的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③加强教师教学技能的研究,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继续开展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培训和达标比赛活动活动。

④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启用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观念新的教师(包括骨干教师)作研究课、示范课、基本功展示及经验交流、研讨等活动。

⑤开展互动式教研活动,发挥教师主体作用,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人。

⑥根据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进行非专业教师的培训。

中学信息技术学科学生学业质量监控与评价指导意见

一、监测内容:

参照《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确定考试范围,综合考查学生的信息素养。考试力求反映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考查内容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两个方面。

二、考试要求:

考试要求划分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要求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前一个层次是后一个层次的基础,较高层次包括较低层次的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对于知识性内容,三个层次分别为“了解”“理解”“掌握”。

了解层次要求能够再认或回忆事实性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列举属于某一概念的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

理解层次要求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掌握层次要求能归纳、总结规律和原理;将学到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迁移、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建立不同情境之间的合理联系。

对于技能性内容,三个层次分别为“模仿操作”“独立操作”“熟练操作”。

模仿操作层次要求学生在原型示范和他人指导下完成操作。

独立操作层次要求在评价和鉴别基础上的调整与改进,并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

熟练操作水平要求根据需要评价、选择并熟练操作技术和工具。

(二)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

对于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性内容,三个层次分别为“参与”“认同”“领悟”。

参与层次要求从事并经历一项活动的全过程,获得感性认识。

认同层次要求在经历基础上获得并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的反应等。

领悟层次要求能建立稳定的态度、一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化的价值观等。

三、考试范围

高一年级:

(一)知识与技能

考试范围分为6个模块

1.模块一信息技术基础

(1)了解信息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2)了解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3)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包含的四项基本内容。

(4)了解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情况。

(5)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特征,掌握病毒防治的一般方法。

(6)理解使用信息技术的基本道德规范和法律要求

(7)理解心比拿马对信息处理的意义。

(8)掌握位、字节、字长的概念。

(9)理解二进制数的概念,掌握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转换方法,了解在计算机内部和现代通信技术中广凡使用二进制编码。

(10)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信息技术名词术语,能正确识别对应的英文词汇。

2.模块二操作系统简介

(1)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和发展。

(2)能比较熟悉的掌握图形用户界面的操作。

(3)理解文件属性的含义。

(4)熟练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

(5)会查找文件和文件夹

(6)理解文件夹的树形结构

(7)能独立完成系统中软硬件资源的简单管理和维护。

3.模块三网络基础及应用

(1)了解网络通信基础知识(概念、功能及分类,网络协议的作用,IP地址“URL”含义、作用及组成,域名,“WWW”含义、特点与功能)。

(2)能独立建立网络连接、注册帐号、设置密码。

(3)能熟练地浏览、搜索、下载网上信息。

(4)能独立申请电子邮箱。

(5)能熟练地收发电子邮件。

(6)能独立管理电子邮箱。

(7)了解网络安全的概念、措施及法规,能正确对待网络资源。

4.模块四程序设计

(1)了解程序、程序设计语言的概念。

(2)历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概念和特点(面向对象、事件驱动、可视化、工程、对象、控件、属性、事件、方法、控制代码)

(3)在VB环境中,比较熟练的操作工具箱、属性设置窗口、窗体、代码编辑窗口,比较熟练地掌握可视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操作(创见界面、设置属性、编写代码、调试程序、存盘、运行)。

(4)了解VB常用的数据类型。

(5)能独立使用文本框、标签框、命令按钮、单选框、复选框、计时器、滚动条、图片框、菜单等控件。

(6)能独立使用Click、DblClick、MouseDown、MouseUp、MouseMove、Changge、KeyDown、KeyUp、KeyPress等事件。

(7)能独立对Name、Left、Top、Width、Height、Visiable、Enabled、ForecolorBackcolor、Value、Max、Min、Fontbold、Fontitalic、Fontname、FontsizeFontunderline、Text、Cancle、Picture、Caption、Style、Backstyle、Borderstyle、Autosize、Check、Password等属性进行设置。

(8)能独立应用Print、Cls、Show、Hide、Move、Line、Circle、End等方法。

(9)能独立应用LoadPicture、Sin、Cos、Now、Year、Month、Day、Hour、Minute、Second、UCase、Val、Str、Cint等函数。

(10)能独立编写控件属性的动态设置语句、变量赋值语句、分支语句和循环控件代码。

5、模块五软件应用与实践

能独立使用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多媒体制作、网页制作等软件的常用功能,并能竟获得的知识及能力迁移到新软件的学习中。

呢工独立创作法那英译顶主体的电子作品。

等独立综合运用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或完成一定的任务。

6、模块六计算机硬件结构及软件系统

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理解软件的概念、分类及功能

理解冯.诺依曼结构特点

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和功能

了解计算机语言的作用及分类

了解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的特点及一般应用

了解计算机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

要求考生能对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兴趣,积极参与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在已有知识技能基础上不断提高;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遵守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

初中年级:

考试分为8个模块:

(一)信息技术初步

(1)了解信息的概念、作用、载体和传递方式

(2)了解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

(3)了解信息技术的内容、发展及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

(4)了解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安全和法律问题,规范使用信息技术的行为,树立信息安全意识。

(二)操作系统简介

(1)掌握汉字输入

(2)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3)熟悉图形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4)理解文件的属性、文件夹的组织结构

(5)熟练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三)文字处理

熟练掌握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

(四)电子表格的数据处理

(1)了解电子表格的基本功能

(2)掌握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

(4)学会表格数据的处理、创建和简单修是数据图表

(五)网络基本知识及应用

(1)初步学会网络的基本知识(概念、功能及分类,域名,网址)

(2)学会使用计算机网络传递信息

(3)学会从网上搜索、获取信息的方法

(4)学会收发电子邮件及管理电子信箱

(5)了解网络安全知识

(六)创作多媒体作品

(1)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组成和常见媒体类型

(2)学会制作、展示多媒体作品

(七)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机功能;

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及作用;

了解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达方式;

了解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八)动画制作

(1)了解动画制作软件的基本知识

(2)初步学会设计动画的基本流程

(3)学会简单动画的制作方法

(4)提升用动画呈现信息的能力

四、监测形式:

监测方法采用书面笔答和上机操作两部分,笔答采用全县统一闭卷考试。上机操作任课教师自行安排完成。

高一年级:试题类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读程序写结果补充程序、编写程序等

初中年级:

试题类型主要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连线题、读图题、问答题等

五、监测时间和范围:

(一)监测时间: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初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二)监测范围:

高一年级:以北京版第1、2册为准。初中以北京版第4册为准。

六、难度:

初一年级:易、中、难试题的比例约为6:2:2。

高一年级:易、中、难试题的比例约为6:2:2

篇3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教育部提出的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三个层次的第一层次。该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知识、基本应用技能及基本的法律与道德规范,掌握通过计算机查询信息、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掌握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成为既懂得自己的专业,又能开展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并为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其它课程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当前,各高等院校普遍非常重视面向全体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针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在轰轰烈烈地展开。但是各校实际情况不一样,所面临的问题也就有所不同,如何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研究探索适合我校校情的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改革的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计算机文化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近几年的教学状况和教学效果来看,出现了新情况和新的问题,主要为以下几点:

2.1学生学习的起点不一致

我校是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招生的高职院校,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差别较大。城市各学校在中小学已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再加上日益增加的家庭计算机和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网吧,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而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在入学前基本上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因此,来自城市和经济繁荣地区的学生,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水平要普遍高于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计算机水平的不一致,使教师要尽可能兼顾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入学前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感觉课堂内容太浅,没有学习兴趣,而入学前计算机水平较低的学生却又感觉上课听不懂、跟不上,课后难以消化。

2.2“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采用的是“计算机+投影屏幕”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表达趋于直观,增大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教学的主体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学生所学的知识主要来自于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因此学生每碰到一个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老师上课时没讲过。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转变教学理念,形成教学特色

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和实践环节中,我们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和“以教师为主导”相结合的“双主”教学与管理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学的课程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工作与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一方面,我们利用有限的授课时间,重点讲解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及其应用实例等。每节课安排基础性实例、综合性实例为实践课作业,并做到上机有效指导、课内集中点评优秀作品。这种“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师生间形成了良性互动,避免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

另一方面,为避免把学生当作灌输对象,禁锢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安排了部分具有挑战性的、有一定难度的设计作业,要求学生分成小组,选出组长,利用图书及网络等资源,设计方案,合作完成。我们设计了网上学习论坛,所有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围绕一个主题和问题,大胆地展开自己的想象,发表见解,寻求问题的解决方式。这样可以使参加讨论的每一位学生获得多方面、较深入的认识。这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张扬的空间和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创新精神。

4.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侧重点是Windows操作、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电子演示文稿等技能型知识,这无疑是正确的。关键是学生学完了这门课之后,对计算机相关的名词、概念、相关常识却知之甚少,也就是说,忽视了计算机文化常识方面的教育。这方面的知识包括计算机与计算机文化、微机维护维修知识、信息系统安全、信息产业、计算机哲学等。其中计算机与计算机文化主要谈计算机的发展史及相关新技术展望,计算机文化的形成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等;信息系统安全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及相关法律法规、计算机病毒、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及其保护,等等。这些知识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5.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我们有必要改革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5.1注重能力的培养

高职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掌握适度的文化科技知识和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使之具备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其次要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之能满足办公文秘的工作需要;再次要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使之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协调沟通能力;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延展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使之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同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5.2实行分层教学

新生一入学即进行摸底考试,成绩合格的学生可免修本门课程,并取得本课程相应的成绩;同时,对成绩不合格的学生,根据考试成绩及系别和班级,重新分班进行授课。这样不但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而且能缓解计算机机房的紧张状况。

5.3实观网络教学

改革已往的教学模式,利用校园网,采用多媒体教学与学生当堂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原来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基础上扩大功能,把教师授课的大纲、计划、教案及每节课学生的练习都放在网络上。这样学生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这节课所讲的内容,即这节课所要完成的作业。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自主掌握,他们可以看教案里面的内容,做一些客观题,通过做这些题,学生很快会掌握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在一些课中还有一些实践操作题,学生可以运用这节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这样能使学生很好地应用计算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将网络作为学习工具的新型教学模式。

根据这个教学模式的要求,我们将这门课的教学分为以下5个模块:电子教案、在线测试、实训作业、成绩查询、擂台榜。电子教案:本教案是根据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内容编写的,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一些在实际操作中经常用到的内容,在教案中不但有本节的文字内容,还有一些充实内容的图片,同时对一些难理解的概念用动画来表示或演示;在线测试:教师可以把每节课的理论知识组成选择题,通过做这些题,学生能够很快地掌握所学知识,每次用5―10分钟做题,随机抽题,这样学生可以反复多次地做题,加深对知识的记忆,系统自行测试,系统自动进行评分,以此来测验学习者对课程内容及各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实训作业:对于一些有实践操作性的内容,每节课都安排学生实践操作,通过实训作业,学生能够很好地运用知识,掌握计算机的操作,解决实际中的各种问题;成绩查询:学生每次做的作业都会在服务器上存放,学生可以按班级查找自己的成绩,还可以查找自己的出勤情况,学生通过成绩查询能够了解自己对哪些内容掌握得不太好,对哪些内容掌握得较好,教师也可以通过查询了解哪些学生上课没认真做题,哪些学生认真完成了作业中的习题;擂台榜:在擂台榜上,显示前100名学生的成绩,有每次的成绩,也有总的成绩,擂台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做题。

同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差异,对一些计算机知识掌握得不太好的学生,多一些辅导。为了鼓励学生学习计算机,学校每学期要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测试,对成绩优秀者发证书,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6.改革考核方式,强化应用能力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实践性很强,重在掌握操作技能,比如图表、图文混排的处理等。考核采用“253”成绩评定方法,具体就是平时成绩占16%,项目实训24%,期末理论考试占60%。平时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意志品质等;理论测试和技能测试均采用无纸化考试。这种考核方法的优点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

7.改革实践的效果

按上述教学模式运作,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教学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对该课程的改革有很高的认同度,学习兴趣也有很大提高。

7.1学生学习意识增强

本课程包含两种能力的锻炼:一是知识的取得;二是知识的运用。在课堂上有大量的练习,学生通过练习,可以了解自己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和认知情况,自主地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结果完全由学生自己实践和寻求,不必按教材系统去学。擂台榜上的名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在学习课程的同时,还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自己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7.2教师辅提高

在一个半小时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只用半个小时传授知识,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其余时间都留给学生。教师只是指导学生做上机实践题,辅导学生、解答问题等。学生的学习是以教师自始至终的细心设计、组织、引导和指导为前提的,没有教师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良好组织和对学习活动的精心指导,学生的学习只能是盲目和低效的。

8.结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学生接受计算机知识教育的第一门课程,该课程对于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课程建设的目标是把课程建设成深受学生喜爱的精品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研究的作风,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立权,凤羽辉.高校IT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21(5):20-23.

篇4

一、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我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已经快二十年了,教学内容从以前的DOS操作系统、WPS软件,到后来的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软件,教学内容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学生的变化更大,从最初的整体水平一致,从来没接触电脑,对电脑有着极大的好奇和新鲜;到现在水平参差不齐,对电脑有一定的接触,但将计算机看成是一个可以玩耍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工具。因此学生水平较大的差异,导致上好这门课程有一定难度。

二、上好这门课的几点建议

1、课程的安排,以上机为主、讲课为辅。因《计算机机应用基础》课要求掌握的大部分内容都是需要实际操作,所以应该多安排一些上机课,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做上课的主人,而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2、上理论课时,应备好课。教师应该慢速的阅读《计算机应用基础》书本中的内容,把重点难点的内容,在书本中做标记,然后快速的阅读课本两遍,把漏掉的内容做标记,在写电子教案时,对于每一章节的内容,还要参考至少两本课外书籍,反复推敲,这样的教案内容才会更加清晰明朗,内容才会更加丰富,知识面才会更广。编写的教案内容应该细分到每次课,而且这次课所讲的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课堂总结是什么,以及讲完后课后感想是什么,都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数,为上好一堂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在上理论课时,教师应当采用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讲Word图文混排时,让学生首先通过视觉知道,什么样的效果是图文混排,在这个图文混排实例中包含需学习的知识点是艺术字、插入图片、分栏、文本框、页眉页脚、水印等等,这些知识点的意思是什么,以及以实例中的文字为例,讲述如何通过操作步骤达到最终的效果。

4、在上上机课时,教师应该充分准备实验的内容。在上机时,老师说明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内容和原理。要求学生做出实验的效果,及时对所做的内容进行检查,指出需改正的地方,课后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包括写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处理与分析等等。

5、附加题。因为学生的基础有差异,在上机时,老师既要顾大体,又要顾个体,让那些基础差的同学能完成任务,也能让基础好一点的同学能吃得饱。所以,老师准备实验内容的同时,应该还有附加题,让那些先做完的同学有时间再做附加题,使他们有事可做,也不会影响速度慢的同学。

6、加强课堂教学管理。首先上课时应严格考勤。很多学生都是有惰性和侥幸心理,每次课,老师都应考勤,多次旷课和多次迟到的同学,找他们单独谈心,问原因,做思想工作,说清问题的后果。通过和他们谈心,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其次,对于上课睡觉的同学应及时的叫醒他,让他站起,清醒头脑,最后对于上课讲话的同学,应及时制止。

篇5

摘要:就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方向,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教学目标、教改指导思想、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谈谈对我校以培养面向应用,强化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的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教学改革 应用能力

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院校所有专业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知识、技术和方法,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具有使用计算机常用软件的基本技能。

一、现状与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有些内容尽管在中学已学过,但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首先初、高中教学阶段主要以兴趣感知为前提,特别是高中阶段,为了迎接高考,一般高中在高二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处于取消状态,进入中职的学生看似懂得一些计算机应用知识,实际上对计算机硬件即主机和设备等实体认识率不足百分之五十,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除了打字好一点外,其它各项技术都很弱,实际上,对于计算机常用办公软件的编辑操作也不能够独立完成。

就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说,入学成绩基本在200分到300分左右,可以说,自我控制力弱,学习兴趣弱,学习能力弱,要想让学生达到社会就业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上必须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才能完成教学目标。现在,尽管多数学校在授课方式上较多地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可是在授课过程中照样沿袭过去的授课方式,仍旧施行以“教”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多数情况下仍旧以对学生传授知识为主——强调教师“教”这个过程,学生当然照样停留在被动地看、听、记、学的层次上,毫无疑问,学生主动学的过程被忽视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也只能停留在口头上甚至只是一句空话,单纯的“模仿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慢慢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中职学生的机械记忆力很强,抽象及逻辑推演的思维能力较差,学生拘泥于具体的对象,他们往往在集中学习一个案例时可以很快很好的掌握,而不善于综合使用和自主性探究,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在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重点学习Office办公实用软件的操作技能和利于网络进行学习及“各种资料”

的实时查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在网络环境下获取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以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

二、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

最优化的教学过程是指在一定教学条件下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和教师都能获得最好的成长。

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充分注重教学实践性和创新性、教学思想的艺术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实现教师示范性和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计算机教学硬件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以往多采用多媒体和实训室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教师要向学生完全展示操作过程是困难的,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学结束后,学生及时实践练习,巩固课堂上所讲的主要操作。

(二)重基础,抓重点,精彩讲解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知识点多 ,覆盖面广 ,而教学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在全面系统讲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显得很重要。笔者认为,应根据所教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教学重点。现以数学教育专业为例,把《计算机应用基础 》这门课程的重点内容设置为:

(1)Word这一模块,数学教案编写与排版,数学试卷制作,论文和书稿的排版,电子板报制作等是重点内容。

(2)Excel这部分,学生成绩表制作与编辑,单位工资表的数据处理,课题研究中数据的统计与插入图表,函数的灵活应用是重点内容。

(3)PowerPoint这一环节, 学生利用学习 Word 时自己编写的教案作为课件脚本, 结合几何画板软件的特殊功能,制作图文并茂并带有动画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是重点。另外,运用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课演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重点内容要做到精讲。例如在讲数学教案的编辑与排版时,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内容要讲透。数学公式的插入和编辑、标准数学试卷制作是讲课重点。

第二,每一种操作方法要讲得细而全。

第三,需要学生特别注意的问题要反复强调。

近年来,2003版Office 软件还在普遍使用, 但有的电脑已装2007 版软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2007 版软件的使用方法, 并且与 2003 版进行对比, 扬长避短,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工作需要,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学新软件的能力。

篇6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先导。计算机科学知识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学,而且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达到这个教学目的,视频教学模式就是其中有效的方法,对于改善计算机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视频教学模式对大学计算机教学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视频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视频教学资源引起高职院校教学方式的变革,表现在教学内容、理念等方面,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自主地确定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视频教学资源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形式的变革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展开,忽视学生的作用。教师授课过程中多采用多媒体软件,对教学内容进行演示。但是学生缺乏同时操作实践。只能教师演示结束后,才能自己进行试验。虽然教育部各种教学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任务量大,学生众多,将教材内容填鸭式灌输,仍是教学的主流。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限制,教学设备的滞后以及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不同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难度。老师很难针对每个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而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出现,教材中的文字知识,通过计算机加工录制成视频教学资源,分发给学生。于是学生在自主式学习后,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通过与教师的互动,提高了教学效果。这时候,教师的精力从教材内容转移,就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同时,能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2、师资缺乏问题得到缓解

高等学校教育是学生专业化的教育。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对知识的把握比较高,需做到高、精、专。由于各个高职院校的学科特色,并且每个学校发展程度不同,培养一名优秀的计算机教师是困难而且漫长的事情。同时优秀教师有科研任务,更加增加了师资的紧张。为了缓解这个问题,在视频教学条件下让优秀的计算机教师录制教学视频,这样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计算机的地方就可以进行视频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并且很好地弥补了各校教师资源不足问题。

3、有利于实验教学改革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计算机实验是重要部分。实验教学手册需要完善。传统的实验教学手册主要依赖于操作方法。但是,忽略了在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和对错误解释。视频教学手册录制中,通过大量的视频信息,对实验中需要着重注意事项一一进行交代。实验细节的讲解,各种实验结果都有所体现。多媒体教学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教学视频的录制中多次讲解必不可少,并且重复操作实践内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受记忆能力的限制,很难记忆完整操作过程。但是如果采用视频教学方法,通过多次观看视频文件,并且多次模仿练习,就可以达到掌握实践技能的目的。以笔者教学经验为例,每次讲课前,将实践内容录制成视频,重点进行详细讲解。待学生上课时分发给每个学生,学生可以一边观看,一边进行操作。于是学生很快掌握实践内容,高效率达到教学目标。

(二)消极影响

视频教学资源,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有诸多优点的同时,其也存在许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视频教学模式普及面窄

从整体上来说,并非所有的计算机教师都采用视频教学。主要原因是传统观念影响,有一些教师对视频资源持怀疑态度,坚持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还有些老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生疏制约了视频资源普及。有的高职院校设备不齐备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另外一方面,有的高职院校教学条件好,但是并没有公用视频资源服务器,学生不能够随时调用。视频教学中学生不主动利用也是重要原因。根据调查部分高职院校设备使用率不到50%。主要原因是视频教学不是工作重点,没有得到重视。同时,在学生使用视频资源习惯培养方面也有待提高。

2、视频教学与因材施教问题矛盾

在计算机视频教学中视频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方法因素是影响视频资源应用效果的核心。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学生喜欢利用视频,也看得懂视频。其实这个观念有所偏差,部分学生领悟力强,但是也有学生领悟力差。部分学生即使看了视频,知识没事没有理解。在上机练习时并不能按照要求完成学习任务。这就说明一些学生需要因材施教,不适用于视频教学的方法,需要教师的指导。

3、视频资源没有有效开发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直接从网上下载资料,少数教师进行视频录制。因为视频课件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但是一些学校不具备这些条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视频资源的开发。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计算机硬件视频资源开发上,只有少数学校做到。即使在教师自我开发中,也存在视频录制不理想的情况。需要老师对视频录制的策划、录制剪辑等一些列问题进行熟悉。许多老师望而却步采取利用网上资源的策略,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视频资源的开发。

二、视频教学模式的应用对策

(一)制作视频教学的规律

教学活动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制作视频教学文件。在制作教学文件的基础上,文字形式的知识,便实现了视频教学文件转化。用更高形式的备课实现了传统教学中教案的备写。也就是老师通常讲的视频备课。在视频备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提高备课的质量。对学生兴趣和教学效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我们所说的视频教学文件包含了文字、声音、图片等。不同的元素呈现形式不同。要将这些元素材料有效地组织、协调,并且呈现在教学文件中才能使学生在教学中,通过视频教案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这就要求,首先要掌握一款视频文件制作工具,通用的软件有屏幕录制专家,绘声绘影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准备好文字内容。整理各种资源,搜集好相关的素材。并且使用工具软件有序整合完成教案的制作工作。其次,视频教学要体现学习环节,学习、讨论、练习、回顾是四个基本教学环节。合理科学安排时间是完成视频备课的基础。在视频备课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学习中注意力集中的规律,避免造成注意力下降,学习疲劳,导致学习效果降低。再次,老师讲解的时候要声情并茂。适合不同学生的听课要求,在语言表达方面实现清晰吐字。在复杂句子的表达中照顾到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在基本的要求之上要有幽默的表达。调节学生学习的节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最后,组织教学内容的时候注意层次。在重点知识点上要特别标注。也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的字体来实现重点的标注。不同的教学情况需要采用不同的音乐,学生在不同的感官刺激之下才能记得清、记得牢。老师在视频备课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差异的问题。基础和附加部分针对大多数学生,选修部分针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

(二)教师在视频教学中的角色

当我们步入网络时代时候,信息传播变得多样化。在知识获取方面有许多更加快捷的途径。在这种转变下,老师就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知识的拥有者增多了。社会中人才的衡量标准也发生了差异,人才的知识拥有量不是唯一标准。与之前不同的是学习和创新能力,变成了衡量人才的标准。在这种时代条件下,教师的教学角色亟待转化。以适应视频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在视频教学模式下角色的转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杜绝照本宣科。教师在透彻理解教学内容后,对书本知识加工处理转变为视频教材,目的是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教案准备中,前期准备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直接影响学生后继学习的兴趣。其次,视频教学模式中,有学习、讨论等方面,教案的设计,应根据学习的进度有效掌控,学生的兴趣需要持续激发,学生才能跟着老师走。在教学调度方面,老师的身份角色变成了引导者。再次,老师的位置觉得也产生了转移,传统教学中老师需要在讲台上进行长时间的讲解。但是采用视频教学之后,老师主要的教学问题就是深入学生学习的实践,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一方面帮助困难学生,并指导他们学习。同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难题,使得学生真正成主体。

三、结语

视频教学对提高计算机教学有着重要影响,综合来说视频教学是新型的教学模式,对计算机教学的发展积极意义大于消极意义。每个老师在教学中采取的策略各有不同,方式千变万化,但是视频教学模式的应用无疑使得计算机教学在手段方面丰富起来,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提高我国计算机教学的质量贡献一份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陈亮.多维梯度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课中的探索与应用陈爽[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214-215.

[2]张小斌.视频教学模式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教学效果评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6):124-125.

[3]张睿.视频教学模式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03):21-23.

[4]许慧雅.传统教育体制下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思考[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7):42-43.

篇7

1. 论述方法 文献资料 实践法 实验法

2.论述过程

2.1 什么是计算机信息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信息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管理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2.2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通过其生动形象的图形、多媒体动画、声光技术.以及高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智化软件,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参与性,使教师的教和学习的内容为一体,不但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寓教于乐"得以实现。

2.2.1 钻研教材.制定计划、进度,编写教案。可以使用目前流行的"万达奇"体育课教案编辑软件,还可以根据教学大纲,把教学内容、计划、进度,先分成几大类, 然后每一大类再分成各个小类,用文件名来区分,做成常用电子教案库。在平时教学时,根据教师、学生、场地、器材的具体情况,对软件进行恰当的编辑,然后打印出来,不仅实用美观,而且速度快,克服教师重复写教案且效率低的缺点,继而,腾出更多的时间用在教法和教改研究上。

2.2.2 制作课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flas制作软件,可制作出优美并且效果独特的体育课件,如:篮球的三步上篮动作,可以先用幻灯片把分解动作制作出宋,再用动画效果把完整动作做好,并把每一个动作名称、要领,重点、难点注明其中,完成后,在上课时就可以边放映边讲解,教学形象、生动、直观。

2.2.3 对体育课成绩的综合评价进行管理。新的《体育与健康》大纲上规定考核学生的体育课成绩,要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平时课堂表现和出勤情况、平时考核成绩、 基础理论知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两操一活动情况、身体形态等多个方面.可利用excel数据库系统,为每个班级案鲅生建一个综合数据库,把学生的各项成绩输入进去,到期末,评价案鲅生的体育课成绩,就很方便快捷,一目了然,并能打印出来。另外,利用递增或递减排序功能,能很快知道学生在哪些方面较差,在哪些方面较好,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培优补差.同时,还可以计算各班同学每项的平均分,并能把各项的平均分,并能把各项中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的人数比例用图表示出来,为横向和纵向比较提供依据。

2.2.4 对体育达标和体育健康测试进行管理。把每个年级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各个年龄段的 《体质健康标准》编成系统软件,或用国家软著7第000674号系统软件。进行这一软件,就可根据学生的性别、年级、年龄、项目、 成绩,自动计算出每人每项的得分.再相加得到总分,计算每班或个人的任何一项成绩的平均分、 最高分、最低分也很方便。

2.2.5 对学校大型运动会进行管理。学校举行田径、游泳等大型比赛时,可以使用田径、游泳比赛计算机全自动编排及管理系统专用软件,根据各班级上报的名单、目、年龄、性别等因素,随意增减比赛目,随意设置跑道数,报名表可在多台机中同时输入。秩序册中的编排表、 号码对照表、竞赛日程表、及填写好了的比赛记录表,几秒内自动生成,具有复决赛自动生成表格的功能。比赛结束即打n各种团体总分和成绩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6 利用互联网检索信息、查找资料和远程教育。《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所提出的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正是当今世界在网络教育应用方面发展的主流和趋势。在网络教育方面,可以用远距离教学〈Distance Learning〉、网上学校〈E-School〉校园网〈School Net〉和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学生们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进行同伴互教,讨论交流、课外兴趣活动等合作性学习,这一合作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的使用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将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潜在的培养。

篇8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职业教育,目的是教会学生掌握某一种谋生技能,培养出在行业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对于计算机课程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还存在实践操作能力差、适应环境能力差、团队合作能力差、创新能力差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现在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未从职业本质出发,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模式落后、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生源素质低等。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改革方法。

1 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现状和改革必要性

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设置和课程安排依旧沿袭几年前的模式,专业设置单调,笼统的称为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的设置是从学科派生出来的, 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而非岗位工作能力。其课程内容也杂而不精,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实际。学生程序设计学不懂,而许多实用性强、专业性强的课程和计算机行业化的应用软件课时又少,教学内容注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训课时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实训的内容却与岗位工作脱节,结果导致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没有方向,学到的知识也只是皮毛,而缺乏综合实践能力,无法实现自己在市场上的明确定位。这些做法与“以动手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的理念相悖。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说,将来的工作绝大部分不会从事计算机的科研与软件开发,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为生产一线服务。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职教的新形势,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令人担忧。

除了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师的观念也急需改变,教师的教学不能再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线,要把学习目标与岗任任务对接,及时更新专业知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为教学服务,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 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分析与探索

在我国,计算机专业从事课程设置开发的主要来自本专业的教育专家,而缺少行业专家的指导,从而使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通过课程改革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岗位胜任能力。

2.1 教学目标定位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应树立“有利于就业导向、有利于市场需求、有利于能力培养、有利于素质养成、有利于职业发展”的教学理念,把培养具备专业的岗位工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应该是“定向于某个特定行业的课程”,对应于社会生产一线的某个相关行业,是“实用的、技能的、行业的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特定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的课程。因此,教学应该建立满足学生就业创业需求的弹性学习机制,先进行职业岗位定向,让学生更加灵活自主地选择专业方向、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课程、教师以及学业进程,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学习,以发展学生专业技能与专业特长为特色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根据近几年市场的需求,计算机专业大致分为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设备维护与营销、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几个方向。

2.2 教学模式更新

职教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应该在以理论教学和人文教育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以问题、项目、任务为中心和工学结合等理念的引领下在机房或者计算机相关企业,以各种形式和方法,展开互动式实践教学的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首先要感性构建某种岗位工作的教学情境,设计好理实一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以及直观多元的教学方法,配合有效的教学媒体,把行业专家请进课堂,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达到全面互动的目的。教师只需在计算机教学中要把握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度,不能让学生学习的太散漫,课堂将不再是以往传统教学的教师“一言堂”局面。再者,为了让学生的学习能够适应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学校可以采用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比如与相关企业联合办学,开设行业课程,聘请企业有能力的技师去学校上课,或者让学生去企业接受培训。学校要与企业双方共同设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让行业专家参与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让学生走进企业,走上岗位,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现教学相长,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

2.3 课程设置合理化

职业岗位需求是影响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决定性因素,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职业岗位的需求。中职学校对课程的设置具有一定的自,那么如何设置课程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型能人才应该是学校重点关注的内容。现阶段中职课程总体分为以下几大模块。

(1)文化基础课。

中等职业学校的每个专业必须开设的统一的课程,包括语、数、外、德育、美术、历史、地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课程。

(2)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程是为专业教学服务的课程,如计算机基础知识、汉字输入技术和技巧、办公软件应用、Internet使用常识等。这类课程的开设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熟练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

(3)专业技能课。

主要开设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多媒体技术、简单的计算机语言、工具类软件等。

(4)模块课程。

这类课程是为专业目标服务,为实践教学服务。根据不同行业对计算机课程的具体要求,打破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结构,将课程整合成不同的模块。用个性化的模块化课程来满足不同专业方向培养目标的需要,模块化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一个或多个专业软件,以便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多一项专业技能。如CAD建筑设计、PhotoShop图像处理、CorelDRAW平面设计、3DMAX室内装潢设计、Flas制作、网页设计等。由于学生在初入学时对计算机专业不是很了解,不清楚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偏向于哪个专业方向,但经过一段时间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对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兴趣爱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技能水平选择自己喜爱又擅长的专业方向。教务处在排课时可以安排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合班上大课,模块化的专业方向课程则根据学生的需要分成小班上课,这样既节省了小专业教学造成的教学资源浪费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同时也满足了不同专业方向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计算机专业知识博大精深,涉及各行各业,在考核上不强求学生门门优秀,只要针对某个特定岗位或者特定行业精通一种专业技术,将来都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5)选修课。

我们的课程设置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和就业方向更灵活的设置。比如选修课我们也可以设置一些艺术设计方面的课程在其中,这样的课程安排作为计算机广告设计方向学生的模块课程的补充内容,学生能更深入的学好某一项技能,为将来的顶岗实习服务。

2.4 教材设计

根据学科课程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对人才培养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教学实际,特别是对职业技能的要求,我们可以打破现有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结构,重新设计课程结构和课程组织方式,编写个性化的校本教材或者教案,比如编写技能模块化的校本教材和教案或者编写体现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教材和教案。我们教材的编写要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充分体现多学科教学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力求最大化教材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教材改革中我们坚持采用项目教学法,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从最基本的学科知识和概念出发,结合工作任务,运用一个完整的项目引入行业知识和技能操作要领。将一个任务细分为若干个小任务,将小任务用学科的局部知识逐层分解和细化处理,力求使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或者教案中的项目力求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者岗位工作的要求设置,实现专业化的调整和更新。

3 评价模式更新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考核方式量化、单一,对学生学习的考核评价主要以上机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学习优劣的标准,而对于教师教学的考核评价,往往把课堂上传授知识的情况和教案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高低的依据。这样落后的教学评价模式忽视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忽视了对教师职业素质、教学能力的评价,最终可能会影响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所以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考核应侧重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检验,在课堂上可以对学生作采取自评、互评、教师评、企业专家评的考核模式来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应重点关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资料、教学方法,教学装备、是否实现了原定的教学目标以及实现的程度如何等方面。通过考核评价,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4 结语

要想实现计算机课程改革真正的长远发展,不光需要课程改革上述的几点,优美的教育环境、一流的师资队伍、宽敞的教学场所、先进的培训基地、精良的电脑配置、充足的教学经费以及真诚的校企联办都是迫切需要的。通过课程改革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电脑技术应用方面得到提高,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也是每一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老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篇9

对于技工类的学校来讲,它们的办学理念是培养有着优秀的技能的工作者。一直以来,由于受到过去的教学措施的干扰,很多的此类学校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还是按照过去的体系,虽说设置了实训活动,不过其还是很看重理论性的内容都传递,其知识和具体的训练之间不能够有效的联系到一起,通过一体化措施能够将两者有效的融汇到一起。

1 切实分析教学客体

当前此类学校的生源的素养不是很高,问题的根源在于招收的学生很杂,有的是初中没有毕业的,有的是初中毕业后出社会工作回来的,还有一些是没有考上高中才到这里学习的,除此之外还有的是被家长逼迫来到此类学校的。绝大多数是因为考不上重点高中或无心学习而选择中职学校,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形象思维能力尚可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这就是我们教学的对象。

2 开发任务式的一体化课程

一体化课程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的特征。目前的教科内容中很多都是结婚学科的课程理念来编订的,其过分的看重体系的逻辑性内容,重点的处理其定义以及缘由等,它和当前社会的发展规定之间有着很大的脱节,社会更加的需要的是那些懂得如何去做,如何做的更为完善的人才。所以要结合开展活动的步骤,建立在现代行动体系教学基础上,能呈现实际工作过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最好能够做到学了就能用的效果。

这种一体化的模式的重点是任务书的设计工作,即平时讲到的案例,所以在开展设计工作的时候要切实的关注如下的事项。

(1)众所周知,教学涵盖两个层次的内容,即教和学。此时就规定相关的设计内容要涵盖老师的教以及同学的学。那类只是关注教师的教育而不关注学生的学习的教案很显然是不合理的。

(2)由于教学活动是在老师的指引之下开展的,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规划的活动,它的主体是同学,其本质是学习。此时就规定在设计的时候要切实的分析不一样的学生的具体状态,要按照教学的本质,使用不一样的活动方法,关注设计相关的内容。

(3)由于教案本身属于一类教学的方案,所以该项设计就应该展示出实际的教学要素以及落实这些要素的措施,要分析教学活动中要开展何种活动,要具体的怎样去做,要什么时候去做。

(4)作为教案的设计,其终极目的不是为了迎合某种检查,给别人看的,而是为了自身教学的反思,追求质量、素质的提高,因而教案的设计要尽量因人、因课、因教学内容的不同而不同,倡导个性化、创新性教案,倡导开放性和灵活性教案。

(5)在设计教案之前,一般要认真备课,重点把握以下三个环节。

①认真学纲,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②认真备学生,在教案设计之前,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层次,现已具备的理解能力和水平等,根据新知识的学习,分析学生所必须的前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最易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同时要分析学生在课堂上何时、何种情况下,注意力最集中,最易学进新知识。

③认真备教法。主要是针对新课内容和学生的状况选择教法和学法,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

3 建立一体化计算机教室

建立一体化计算机教室这是进行计算机一体化教学的前提条件。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相应的教学场所和设施,一体化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传统教学效果的不好,这与教师讲授方法和学生上机实验安排息息相关,与培养操作技能为主的一体化教学不相适应,不符合学生形象思维的智力特点。因此要打破理论课与实验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授课模式,建设一体化计算机教室。

(1)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一体化教室形式上是在普通教室的基础上添加相应的计算机设备和多媒体设备以及相应的软件系统。

(2)教室场地工位的规划应从教室的面积,欲容纳的工位,工位桌椅的组织方式几个方面考虑。其中,特别是工位桌椅的组织方式,需要充分考虑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专业课程的授课方法。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专业课程的授课方法中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项目教学法,一般采用小组划分的方式,4~6人为一个小组是适合的。这样,学生之间讨论问题,分工协作完成一个项目比较方便。

4 一体化教学过程及实习方案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的好坏会严重地影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效果,应认真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方案,遵循“课程任务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方案实施成果展示师生合作互动回顾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1)课程任务—— 教师给同学分发工作页,告知本次教学目标、及任务内容相关操作技能和必要的理论知识。

(2)学生自主学习—— 同学们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查阅资料完成学习任务工作页,为工作任务实施做好铺垫。

(3)小组协作学习—— 同学们团队分组讨论制定学习任务计划和实施方案。在学习小组中同学间可取长补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寻求别人帮助,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4)方案实施—— 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进行操作检查,巡视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普遍性的错误教师集中讲解,然后要求每组重做。

(5)成果展示—— 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完成任务后,每组派一名成员展示本次任务成果。

(6)回顾总结—— 老师简要地回顾操作过程,强调常见问题及故障排除,并对每个学习小组的操作情况进行点评。

(7)布置课后作业—— 教师按照该课程考核要求布置相应的作业进行考核。

通过开发课程案例式一体化课程、建立一体化计算机教室在教学采用分组式教学,基本上可以形成课程理论实践紧密联系的一体化教学体系。一体化教学能有效地将课堂和实践结合起来,将技能实践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学到今后就业所必须的操作技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应该看到,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符合当前我国计算机人才培养需求的主流模式,虽然在实践过程中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相信经过广大计算机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摸索和总结,计算机一体化教学模式会得到更长远的发展,为我国的信息产业化培养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篇10

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提出许多新的要求。努力使当今的孩子适应世界的迅速发展,是我们教育教学中的重点。我参加了上海市闵行区信息技术改革的试点,并试讲其中一个活动单元的内容,对信息化教学设计有新的感悟。信息时代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应该要体现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以帮助学生建立起高智慧学习的体系。同时,一个优秀的教案,不仅仅是开展高质量的教学的前提,也是体现教师风格和帮助教师们共同探讨教育改革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高智慧学习体系教案 随着信息科技的兴起和发展,教育与许多其他领域一样,面临着信息时代的挑战。`如何进行信息时代的教学设计,使自己的教学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是摆在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中的重要问题。 2001年夏天,上海市闵行区在进行初中信息科技的改革试点时,推出了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科技(试验本)》及相应的《学生学习档案》,这套教材改变了传统的计算机知识的讲解,采用任务驱动、网络探究的方法来完成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我在毕业实习中有幸直接参与了上海市闵行区莘松中学初一年级的“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工作。下面我以教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谈谈我对信息时代的教学设计,尤其是就计算机学科教学的一些看法。 这个教案(见附录)是针对该新版教材第二单元活动三《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所设计的。从图中我们看到,最左边的是这一堂课的主线,旁边是主线中所涉及的内容;椭圆为我设计的样张和要求;报告要求周围的箭头表示所涉及的知识点;虚线的箭头为对于单元主题的引导过程。这样构成了三条相互交叉的课程线索。 如果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教学设计便是他的图纸;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教学设计便是这门艺术的表现形式。信息时代的教学设计更应该是一门规范的、完整的、系统的并且富有创造性的艺术。 我的这个教案借鉴了英特尔未来教育教案模板的格式。一个规范的模板,给人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美感,更重要的是能够进行方便的交流。共享与交流是信息时代的生存的必要条件,一个规范的格式可以方便将其数字化,以便更好更快的检索和比较。 英特尔未来教育教案模板它的最大的特点是“全”。凡是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通过模板都能够体现出来。因此,一个信息时代教学设计不仅仅是一个教学过程或一个教学目标,还应该包括在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资源,如网络资源、教具、演示资料等等,以体现它的完整性。另一方面,教案的设计应该详细到每一个细节。这不仅可以方便交流,更重要的是正是这种细节才能体现出你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我在设计时揣测学生可能的想法,并明确写出自己的归纳。当然,具体的还要根据课堂的变化而定。 我这个教案并不是针对一节课设计的,而需要4个课时的时间,准确地说,是一个教学活动单元。我认为,信息时代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一个包括设计、实施、评价、修改系统过程,因此,当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因该考虑到将如何进行评价,并且要把这种评价的过程和标准反映到教案当中去。我在这个教案中采用学生互评的方法,即把评价的标准给学生,让学生彼此自己打分。 信息时代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富有创造性的,尤其在我国有着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合理的解决应试和素质教育的矛盾,是我国现在教学设计的难点。在这个教案中,我努力把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考点和我的整个课堂引导相结合,让考点为我的项目所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信息时代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设计。 信息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使人们不可能学会所有的知识,也不可能所学的都是所要用的,只有学会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虽然有着较高的教学效率,但是学生学会的永远是知识本身,而不是如何学习。因此,它必然会慢慢地从主要地位退居次要地位。但是,以学生为中心,不能忽视教师为主导。片面强调学生为中心,过度的信息量将会淹没有用的信息,造成教学过程无法控制,教学目标无法达到,学生不仅学不到知识,更学不会如何学习的方法。 在我的教案设计中,我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以保证我对整体教学过程的把握。在开始的五个教学步骤中,我都采用的提问、讨论、回答的方法,我和同学一起讨论来引导同学的思维。在第九个教学步骤,主题讨论的时候,我采用列举法,我把每个小组第一次讨论出来的主题罗列在黑板上,鼓励大家不要重复,然后全班逐一讨论。由于这些学生是第一次确定主题,题目普遍都偏大,经过集体讨论一部分后,大家再开始第二次的修改。这种大规模的交流虽然是我主持,但我说得很少,大部分都是同学提出又被其他同学否定。在第二次修改过程中,我对仍旧有问题的小组逐一辅导。 另外,我的这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思考,即学会提取、分析信息能力,而不是查找信息,因此我提供了大量的网址资源,避免信息的冗余,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到信息的提取与分析上。 正是采用了这些方法,使我能够在保证学生独立性的情况下完成我的教学任务,实现因材施教。 信息时代的教学设计还应该为学生提供高智慧学习的途径。 高智慧学习体系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促进学生高级智慧能力发展的教学体系。高智慧学习体系中的教学设计就是要激励学生利用信息化环境协作进行探究、实践、思考、综合运用、问题解决等高级智慧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黎加厚,2001)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新旧知识冲突而引发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是提供学生高智慧学习体系的途径之一。在这个单元计划中,我根据课题选定了保护地球这样一个课题,为了让同学对保护地球跳出对环保的局限,我结合美国9?11事件,扩大同学对保护地球的理解。同时我精心安排了各个小组的分工协作,以帮助他们建立起意义的建构。 我们看到高智慧的学习体系并不是放弃基础知识的掌握。恰恰相反,任何高级的认知活动都是建立在低认知活动的基础上的。因此,低认知与显性知识的掌握是保证高认知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我通过“高手过招”的方法,介绍了本单元要掌握的计算机的操作知识,通过评价的方法要求学生在作品中使用这些方法以达到掌握的程度。 对于低认知的显性知识通过讲授的方法就可以让同学掌握,但是对于高认知的隐性知识通过讲授学生往往仍旧无法理解。在我的这个单元中,要学生理解作品的精髓是思考,还要他们掌握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记录和评价。这些对于初一年级初次接触的学生使一个难点,教师也很难讲清楚,于是我采用了实例引导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这些难点。我列出几个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让学生自己判断评价他们的优良,并结合自己的作品反思自己的作品是否忽略了自己的思考。对于学习档案的记录和教学过程的评价,我也制作了相应的样张让学生参照。结果,许多难以讲清楚的问题,学生通过彼此的讨论自己就解决了。 高智慧的学习体系中,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进行思考。但是,帮助并不是代替。我在设计教案中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方法,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3个人,分别代表“地球破坏者”、“地球保护者”、“政府官员”,并发给他们标签,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同一个问题,具体的要求可以看教案,然后通过彼此的交流协作得出总结性的报告。结果,这种角色扮演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也使整个探究过程变得生动活泼。 当然,帮助学生建立高智慧学习途径的方法还有很多,实例引导、角色扮演只是我在这次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一些方法。 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克瑞格·贝瑞特博士)。但是,再神奇的魔术师,也需要有优秀的表演舞台。我的这个教案再实施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我的学生。 这群初一的孩子是一群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学生,他们既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但是,多年的传统的应试教育使他们对待学习缺乏主动性,这也是我们许多在教学第一线教师之所以不敢用新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的一个原因。我设计的这个教案,虽然是教计算机基础知识,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中主动的思考。因为,我想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我们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教育改革只是一个导火索,通过它来改变教师的观念,再通过教师观念改变来改变学生的观念,当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思考,都能高质量地完成老师的要求,我们的教改也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撮而就的,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委英特尔未来教育专家组.英特尔未来教育.英特尔公司.2001. [2]尹俊华主编.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乌美娜主编.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3)、(4). [5]黎加厚.知识管理对网络时代电化教育的启迪.电化教育研究.2001.(8)、(9). [6]黎加厚.信息化教学设计.上海师范大学讲义.2001. [7]经春秋,谢建峰.E-Learning:谁是中心.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E-Learning. [8]初中信息科技教材编写组.初中信息科技.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

转贴于

篇11

1、扎扎实实学习理论,探索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规律。

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个人读、集体读,认真学习《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信息教育展望》等理论专著,谈学习体会,抒学习感想,丰厚学科教师的理论知识底蕴。同时,引导教师学习《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好课评价问题》、《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及全国核心期刊《中国电化教育》上的优秀文章,从中汲取营养,探索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规律,找到实践操作的正确方法。

2、踏踏实实抓好教学研究工作,把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落到实处。

(1)备课研究。为尽快提高课堂教学整体质量,期初,将组织各校信息技术教研组长交流本学期教学内容安排,上交简备表及部分详案。其中的优秀教案将陆续上传到钟楼教育信息网,各校可根据校情、学情,在“二度开发”的基础上使用。

(2)课堂教学研究。为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素养的学科教师队伍,将认真落实教研活动的开展,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理论、学习优秀案例、现场观摩、交流研讨等活动,初步形成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3)评价研究。为引导教师努力实现“以学论教”,逐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将在组织教师共同讨论、研究、反思、实践的基础上,形成《钟楼区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表》。为使学生信息技能具体化、可操作化,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学期已经出台了《钟楼区小学三、四年级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标准与内容分布》,本学期,在认真听取学科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将制订《钟楼区小学五年级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标准与内容分布》。

3、实实在在搞好学科协进研究,促进各校信息技术教育共同发展。

根据我区各校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为整合各校教研资源,形成研究合力,本学期,将继续开展学科协进研究活动。期初,由组长牵头,共同拟定学期研究活动计划,做到目标明确、内容明确、时间明确。在认真落实每月一次的小组内研究活动的基础上,10-12月,三大协进组将各进行一次面向全区的研究活动展示,达到携手共进的目的。

4、继续做好学科整合的研究工作。各校要结合学校特点,充分挖掘与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开展各类学科教学,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初步形成“学计算机知识—从计算机学知识—用计算机学知识”三个层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做好2004年度全国、江苏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及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应用竞赛初赛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信息学竞赛集训,积极组织各校开展应用竞赛校本培训工作。

三、行事历

九月份:

1、交流新学期工作计划、上学期学生能力考核情况。

2、继《区三、四年级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标准与内容分布》后,出台五年级能力标准。

3、组织各校交流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及教案,在钟楼教育信息网上形成优秀教案汇编。

4、确定学科协进组研究方案。

5、参加常州市直属小学信息技术学生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课活动。

6、组织全国、江苏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报名工作。

十月份:

1、学科协进组活动。

2、学科教研活动(维持学生学习兴趣)。

3、组织参加全国、江苏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

十一月份:

1、学科协进组活动。

2、学科教研活动(改善学习方式)。

十二月份:

1、学科协进组活动。

2、学科教研活动(改善学习方式)。

一月份:

篇12

任何外在知识只有经过消化后才有营养,只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一线教师绝不能复制、粘贴了事,要做机器的主人,自觉控制上网时间,腾出时间多学习、多备课、多思考,要吃透课程标准,把课本搞熟,要钻研教学参考资料,对于全册书、章节的知识结构要做到非常熟悉,做到既知森林又见树木.

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能够较好地发挥同科组教师的集体力量,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众人智慧大于个人智慧,在集体备课时要积极发言,既要提出自己的疑惑,也要积极参与别人的问题研究,通过集体备课获得思想上的启迪.

在钻研课标教材、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借助网上优秀的教学资源进行备课,如别人的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教案、学案、课件设计等都可以经过筛选,加以消化吸收,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

教师要关注教学的对象,上课如果眼中没有学生,那就是一味地蛮教.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学情,他们的知识储备、基础是否扎实都是需要我们仔细研究的.他们在作业中的问题、课堂上的疑惑、回答教师提问出现的问题都是教师备课时要考虑到的内容.

一、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设计教案

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word、excel、flash、ppt等信息工具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与应用.

1.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把含有不同媒体信息的几种教学内容组成有机的整体.

2.根据教学内容,把含有各种教学要求的不同教学资料重新组合.

3.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知识的情况,把相关学科的准备知识和扩展视野所需要补充的内容组成有机整体.教师只要把储备的有用资源重新加以合理编排、适时应用,就会形成一个传统的文字教案所不能及的良好教案.

教师制作课件进行教学很普遍.对此,本人有几点看法:

(1)课件制作前首先要目的明确,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

(2)要选取不能够动手操作验证或传统的讲解不够理想的问题来制作课件,不能为制作而制作.

(3)制作的课件要易于安装,操作界面要清晰明了,以利于应用.

(4)不要大量地使用视频材料,否则会大量占用课堂时间,学生自己理解、思考、感受的机会自然就减少了.总而言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件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多样化的教案形式

因为有了计算机,很多学校提出无纸化备课的要求,这是不科学的.比如,有的教师(特别是老教师)不习惯用计算机打字,打字速度慢.

无纸化备课还有一个缺点,它便于懒惰的人复制、粘贴,把别人的成果据为己有,导致弱化教师思维的现象.无纸化备课的前提是电的稳定,但是遇到停电的情况就无法正常使用课件,就打乱了原来的教学思路,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上课,教师的语言表达可能因为没有课件而不准确,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无法突破.

教案的形式不能要求过死,教师应该根据个人的情况而定,根据学科特色、内容而定.

篇13

工作部分:

一、加强案件审核,确保案件质量。法制工作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自从我从事公安法制工作以来,始终牢记着这个宗旨,今年以来,我继续狠抓案件的审核把关工作,对于每一起报送回来的案件,都逐一的进行审核,认真查找案件办理当中的问题,在审核工作中,我坚持做到案卷不看完不放手,问题不找准不放过,事情不解决不放下。在案件审核当中,共发现各类问题/处,对于这些问题,我都逐一列出清单反馈回案件办理单位。今年,共审核各类案件/案,按照案件审核标准,评查合格案件/案,依照规定退查/案,通过我审核的案件,没有被相关机关退查的问题发生。在案件的研究中,我认真履行法制审核部门的职权,及时提出意见供领导决策参考。

当前,随着对公安执法工作要求的越来越严格,有一些办案民警还有些不适应的地方,个别民警对案件的审核把关还有不理解的地方,认为法制部门是在挑刺、找毛病,对此,我总是认真的进行解释,结合现状,在案件的审核过程中,我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能通过弥补解决的坚决不退查,能现场解决的坚决不发评查通知书,对于一些不大的问题,我多次亲自找到办案人员,进行耐心的讲解,帮助办案人员解决问题,还多次会同办案人员一同进行调查取证,既保证了案件的质量,又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办案民警对案件审核评查的抵触情绪。5月份,我还组织各办案单位,进行了案件交*评比活动,达到了相互交流、相互提高的目的。

二、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执法水平。今年,先后组织开展了《刑事案件现场勘察规定》、《公安机关办理伤害案件暂行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新颁布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培训工作,先后进行了3次测试,并举办了知识竞赛活动。日常工作中,我坚持把培训和案件审核工作结合起来,在评查案件中以案说法,加深了民警的印象。

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计算机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几种简单的的操作,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素养。我需要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较好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尽到一个优秀教师应有的职责。因此我在教育教学方面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本人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加强自我修养,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热爱学生,真诚对待学生,受到学生的好评。特别是在此期间,我努力地学习业务理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切实运用到工作实践中。

二、计算机教学工作方面

1、备课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法,认真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指导纲要》。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在积极参加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备课,备课分三个方面:

①备教材:钻研教材、搜集有关资料及新科技等前沿信息,对教材系统、重点和难点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②备学生:经常了解学生的态度,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③备教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现代教学媒体,提倡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备课教案全部采用电子教案,同时为了上好每一节课,通过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每节课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准备,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教学目的明确,符合学生实际,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努力做到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情意三者统一。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和价值观”三方面目标均能实现。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到条理清楚、难度适宜、密度合理,保证授课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精讲精练,不出现知识性错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讲思路、讲规律、讲方法、学法,力求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学生看待和使用网上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注意课堂管理,上课期间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老师给定的任务进行操作,同时又注意因材施教,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到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差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做好课后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三、个人教学业务水平学习方面:

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很快,新知识、新产品、新术语几乎天天出现。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自我加压,才能将信息知识更流畅地、轻松地、完整地讲授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始终走在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前端,跟上不断发展的时代步伐。在这次计算机专业等级考试中,我担任的班级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积极认真地参加本学科的继续教育培训,积极学习各种理论知识,以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并获得相应的证书,认真、主动地向其它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以便在工作中能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

四、本人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计算机教学工作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