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技术论文实用13篇

矫正技术论文
矫正技术论文篇1

上世纪70年代开始,Andrews设计了直丝弓矫治技术,该技术以最佳自然六项标准理论为基础,其优点为操作简单,矫正结果准确[1]。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传统的直丝弓矫治器存在摩擦力大,支抗难控制的不足。因而近年来不断出现一些改良的直丝弓技术,如Tip-Edge、MBT自锁托槽等,然而这些改良仅仅限于局部或单一的,部分改良技术甚至修改重要托槽数据以利于牙移动,这违背了直丝弓的精准要求[2]。传动直丝弓矫正技术是近几年推出的系统性改良直丝弓矫治技术。该技术所用的矫治器较传统直丝弓矫治器使用更便捷,在无口外力和种植体状态下,还能自如控制支抗,从而减少不适感,提高了矫治速度,缩短了疗程,深受患者及正畸医生的欢迎。本研究对16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患者应用传动直丝弓矫正技术进行矫治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6例错畸形患者,其中男6例,女10例;年龄12~17岁,平均(15.6±2.6)岁。纳入标准:均为安氏Ⅱ类Ⅰ类错畸形;上颌轻度前突,伴有深覆盖,牙列轻度拥挤;无颞下颌关节病及外伤史;无正畸治疗;非拔牙矫治;无口腔不良习惯。所有患者均按照传动直丝弓矫治程序治疗,未增加任何辅助支抗打开咬合。

1.2 方法

按照传动直丝弓矫治程序对患者进行矫治,不加任何辅助支抗打开咬合。分两期完成,第一期排齐前牙,打开咬合,减少覆盖到对刃:以0.041 cm澳丝为主弓,0.031 cm镍钛丝为排齐辅弓,采用斜结扎方法排齐前牙。主弓丝在磨牙颊面管中段约4 cm处弯制后倾弯,用70 g牵引力牵引,便于打开咬牙合和前牙远中移动。第二期转矩矫正和调整尖窝:以0.259 cm×0.260 cm镍钛方丝为主弓行转矩矫正,并以颌间牵引调整尖窝。最后采用0.031 m镍钛丝调整。

1.3 观察指标

观察矫治前、矫治12~20个月后SNA角、SNB角、ANB角、Wits值,上下牙唇倾度UI-NA、LI-NB,矢状向位移UIE-PTV、UIA-PTV、LIE-PTV等指标。上述指标均采用X线头影测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统计学燃尽进行分析,测量结果采用(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本组患者均在12~20个月内完成矫治,平均(15.8±2.4)个月。下颌前突、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解除前牙反。本组患者矫治前与矫治后SNA角、SN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ANB角、UI-NA、LI-NB、UIE-PTV、UIA-PTV、LIE-PTV、Wits值较矫治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传动直丝弓技术的有效支抗通过合间相互支抗就可获得,该技术充分利用差动力原理,使支抗磨牙稳定性仅以磨牙近中适当后倾曲即可维持,由于牵引力小而持续,对多根支抗磨牙不会形成过度的牵引,但能使单根前牙较快、大幅度地后移倾斜,因而明显改善面部外观[3]。文献[4]研究报道,较轻的牵引力有利于保持支抗牙在原始的位置,本组患者以50~60 g的牵引力内收前牙,建立正常覆覆盖,减少了磨牙支抗,较轻的牵引力减轻了矫治后患者所受的疼痛。传动矫治技术可将排齐前牙,打开咬合,减少覆盖等同步进行,另由于托槽的摩擦力低,从而比传统的矫治技术疗程明显缩短(传统矫治技术为先排齐牙列,再矫正深覆盖、深覆等)[5]。传动直丝弓技术早期矫治畸形的原则是要求于第1期将患者主要错畸形矫治完成,使患者面型在矫治后尽快获得改善,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6]。传动直丝弓技术的Tip-Edge Plus托槽于第3期正轴过程中无需繁琐的正轴簧,先将镍钛弓丝剪成两段后置于牙弓两侧托槽横管内,操作简单且安全可靠[7-8]。对部分严重骨性安氏Ⅱ类、Ⅰ类错下切牙,多处于直立甚至舌倾状态,矫治过程中需将下切牙进一步舌倾以解除前牙反合,传动直丝弓矫治器有针对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的托槽,因此矫治效果较佳[9]。

本组16例患者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显示,ANB角、Wits值明显减小,这是患者采用轻力50~60 g颌间牵引及作用于磨牙后倾弯共同作用的结果。上颌前牙UI-NA角明显增加,LI-NB明显下降提示上颌前牙发生明显舌向倾斜移动。UIE-PTV、UIA-PTV、LIE-PTV均明显改善表明上下颌骨畸形得到纠正,因此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牙齿及面部外观。

综上所述,传动直丝弓技术既符合最佳自然六项标准理论,提高安氏Ⅱ类、I类错畸形的矫正效果,又能缩短疗程,减少患者矫治后痛苦,是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程学晖,陈兰,曾倩.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Ⅱ类错的临床初步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1,2(2):303-305.

[2] Endo-Munoz L, Cumming A, Sommerville S, et al.Osteosarcoma is characterised by reduced expression of markers of osteoclastogenesis and antigen presentation compared with normal bone[J].Br J Cancer,2010,103(1):73-81.

[3]林久祥.矫正器及技术进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9,2(1):5-8.

[4]陈莉.摇椅弓唇弓作用下牙弓三维变化趋势的研究[J].口腔正畸学,2002,9(1):24-27.

[5]郭艳莉.传动直丝弓技术在安氏Ⅱ类错矫治中的临床应用[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2,33(6):671-672.

[6]郭艳莉.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在错畸形矫治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甘肃医药,2013,32(3):166-169.

[7] Han G, Wang Y, Bi W Z, et 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s appropriate for determining the osteotomy plane for appendicular osteosarcoma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J].Med Oncol,2012,29(2):1347-1353.

矫正技术论文篇2

The efficacy of straight arch wire and edgewise corrective appliances

DU LiJun

People's Hospital of Wangcang County in Sichuan Province, Wangcang 628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straight arch wire and edgewise removable appliances with PAR index.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80 cases of wrong tire deformity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04 to August 2010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 a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raight arch wire group and edgewise group,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measured data of two groups was given statistical test. PAR index of Model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PAR score and the difference were record, patients with the same total pre-treatment PAR scores were given clinical analysi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PAR score of posterior rank in the straight wire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edgewise group (P0.05). Treatment course of straight wire group was shorten in 5.7 months. Conclusion: Straight wire appliance is accurate in arrangement of the teeth, especially in the positioning of the teeth, the effect is same with edgewise appliance in a relatively short period, correcting efficiency is higher than the edgewise corrective appliance.

[Key words] Fixed corrective appliance; Efficiency; Evaluation; PAR index

随着正畸理论与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发展,成年人对正畸的要求明显增加,成年人正畸患者的比率也逐年增加。直丝弓矫治器作为一种高效率的矫治装置,在先进国家90%以上的病例是通过直丝弓矫治技术完成。而我国普及率较低。滑动直丝弓(MBT)矫治器作为第三代直丝弓矫治器,1997年由Edgewise、Bennett和Treviri发展出来,我国使用率更低[1]。牙列拥挤是错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60%~70%[2]。笔者通过对2004年6月~2010年8月收治入院的80例采用直丝弓或方丝弓双颌固定矫治器完成治疗错胎畸形患者进行矫治,探讨哪种矫治技术更能受成年正畸患者的欢迎,现将材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根据我院2004年6月~2010年8月正畸科收治入院的并矫治结束的80例采用直丝弓或方丝弓双颌固定矫治器完成治疗错胎畸形患者,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10~18岁,平均13.10岁,平均疗程21.65个月。所有病例均未经过正颌外科手术治疗,保留有完整的治疗前后模型。根据矫治技术的不同,将患者进行配对分为直丝弓组和方丝弓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矫治方法

1.2.1 直丝弓矫治技术 装直丝弓托槽和带环,排齐整平阶段也利用尖牙向后结扎及末端回弯防止前牙唇倾及覆 加深。第二阶段利用滑动法同时内收6个前牙,此阶段注意使用轻力,并适当在磨牙前弯制后倾弯,内收弯以及前牙区的转矩对牙齿的移动进行控制。最后行牙位的精细调整。

1.2.2 方丝弓矫治技术 装方丝弓托槽及带环,按照标准方丝弓矫治技术的步骤首先排齐整平,此阶段采取尖牙向后结扎及末端回弯等措施防止前牙唇倾。第二步牵尖牙向远中,为了减小牙齿移动中的摩擦力此阶段主弓丝采用直径为0.46 mm不锈钢圆丝,并在颊面管前弯制停止曲,停止曲要求离开颊面管1.0 mm,并与带环牵引钩结扎在一起,颊面管前弯制后倾弯及内收弯可以防止磨牙近中舌向扭转。第三步内收前牙时用关闭曲法,并在曲的近远中弯制“人”字形曲来抵抗前后牙向拔牙隙倾斜。后期进行牙位调整。

1.3 PAR指数评价方法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模型进行PAR指数测量,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矫治器治疗效果、畸形改善程度及疗程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两组测量内容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直丝弓矫治技术

治疗组疗程最短16.9个月,最长20.7个月,平均18.8个月。

2.2 方丝弓矫治技术

排齐1~2个月。方丝弓治疗组疗程最短19.8个月,最长25.2个月,平均24.5个月。结果显示在尽可能相同的前提条件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可以简化操作,缩短疗程。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畸形改善程度和疗程的比较结果

见表1。治疗后直丝弓组后牙排列的PAR分值低于方丝弓组(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面对众多的牙齿整形方式,牙齿矫正的技术占有重要的临床地位。方丝弓矫治器在矫正错颌畸形中是日前临床应用最广泛而有效的。方丝弓矫治器使牙齿移动的原理:一是使被弯曲矫治弓丝的形变复位;二是应用保持性弓丝作为固定和引导,这类弓丝结扎在支抗牙或需矫治的牙齿上,对牙齿移动能起移动和控制作用。各类方丝弓矫治器是固定矫治器的一种类型,是多带环矫治器的一种,由美国著名正畸学家安格尔于1925年提出。方丝弓通过其边缘与托槽方形槽沟间的作用而施加矫治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开始应用方丝弓矫洽技术,随着各种固定矫治装置的国产化,使该技术迅速普及格广。经过10多年的临床应用,也改变了原来以活动矫治器为主要矫正技术的趋势,方丝弓矫治器已成为应用最广的固定矫治器,方丝弓矫治技术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正畸医生使用,让患者所接受。进入2l世纪,这一技术得到了迅速推广和广泛应用。方丝弓矫治器的主要特点有:一是能通过方形弓丝和托槽方形槽沟吻合的施力原理有效地控制矫治牙各个方向的移动;二是使用方丝弓矫治器治疗时由于每个牙齿上都有托槽,而弓丝嵌入托槽后经结札固定,这样整个牙齿就连成一个整体,具有较大的支抗力,故能减少支抗牙的移位,在上下牙弓分别成一整体的情况下,进行颌间牵引,有利于上下颌位置和上下牙弓位置及上下牙齿咬合的调整[3]。

直丝弓矫正器是在方丝弓矫治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方丝弓矫治器各个牙齿的托槽都相同,因此必须在弓丝上弯制三种序列弯曲以代偿不同牙齿形态位置的差异。这使得临床操作相对复杂[4]。直丝弓矫治器用托槽定位牙齿,很少弯制弓丝,不仅简化了临床操作、缩短了就诊时间,而且避免了因弓丝弯制误差造成的牙齿往返移动,使牙齿定位更精确、迅速,疗程也得以缩短。本研究的结果证明了直丝弓组治疗结束时后牙排列整齐程度和咬合关系优于方丝弓组;而在矫治前后的差值对比上,直丝弓组的颊牙合关系和PAR总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方丝弓组,且直丝弓矫治疗程要小于方丝弓组。充分显示了直丝弓矫治器在有效控制牙齿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方丝弓矫治技术与直丝弓矫治技术在治疗错畸形时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均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阎燕,傅民魁.ALexander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正8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 的临床分析[J].口腔正畸学杂志,2002,9(1):4-7.

[2] 曾祥龙.现代口腔正畸学诊疗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17,233.

矫正技术论文篇3

凸透镜矫正

凸透镜矫正老视的原理:补偿晶体调节力的不足从而达到矫正老视的目的,这其中包括传统的单光(单焦)镜以及最近几年出现的双光(双焦)、渐变多焦镜。

单光镜:单光镜是所有矫正方法中最简单普及的一种方法,它只适用于近用。

双光镜:双光镜可以为患者同时提供远、近视力,但是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远视欠矫或者近视过矫的情况,在配镜之后就会发生中间的视力模糊,从而致使患者很难得到所期望的视觉质量。

渐变多焦镜:渐变多焦镜,是通过同一个镜片上不同的区域看到近、中、远距离的物体,它很好的解决了双光镜造成的中间的视力模糊问题,是目前为止比较理想的矫正老视的方法。它在保证了清晰近视力的同时,还保证了良好的中远距视力。但是框架眼镜的镜片和角膜的顶点有一定的距离,致使高度数镜片有一定的放大率,容易使配戴者有一定的不适和眩晕感[1]。目前还在研究的液晶衍射镜希望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手术矫正老视

虽然通过手术矫正老视并不十分完善,但随着手术技术不断研究和进步,手术方式出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根据手术部位不同可分为角膜屈光术、可调节的晶体(IOL)植入和晶体摘除手术以及巩膜屈光术。

角膜屈光术:①激光手术:从90年代初,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开始在临床应用,至今20余年。从一开始的LASIK到现在的Kappa角补偿等新技术,激光手术的精确性和稳定性逐渐提高。其中一开始的LASIK技术主要有侵入性较少,保留程度高以及手术之后的恢复较快等优势但也存在过矫和矫正不足等缺点,所以LASIK的治疗效果需要临床上的进一步研究和调整。②角膜层间植入物:该手术的治疗是在角膜层间植入人工合成物之后,使该部位角膜的屈光发生改变,从而矫正老视中的的近视力。临床应用上大多使用目前世界上使用较多的如ACI等具有良好光学通透性和相容性的植入物[2],但其具体疗效和临床安全性仍需临床观察进行证实。③传导角膜成形术:即(CK),这种方式最早应用于美国,以其安全、方便、短时间恢复、可重复治疗、可以预测等优点不断得到推广和发展,成为屈光术尤其是治疗老视和远视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晶体摘除术联合可调节的人工晶体植入术:此类手术已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其主要指导思想是复明,直至近几年来白内障手术慢慢向与屈光术结合过度。非调节IOL的调节幅度太小无法满足对老视的矫正,而植入可调节型IOL却可以同时获得较好的近、远视力。此类治疗的理论依据是植入可调节IOL使睫肌收缩,进而引起IOL支架的变异导致镜面位移,从而得到期望的远、近视力。可用于矫正老视的可调节型IOL可以分为单焦、多焦两种。

巩膜手术:巩膜手术主要是通过调节晶体赤道处和睫肌之间的距离矫正老视。其手术方法主要包括睫体前巩膜切开术、激光老视逆转术和巩膜扩张术。

讨 论

现如今不仅仅是矫正老视方法的多样化,而且其方式上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其中MV矫正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几经日趋完善。最近几年以来此类矫正方法被越来越频繁的引入到矫正老视的手术中[3]。MV矫正方式于1958年被提出应用于矫正老视,其理论为其中一眼矫正以看远,另外一眼矫正以看近,而并非单一矫正单眼视觉,MV理想的双眼的清晰范围和单眼之和是相等的。自90年代起,随着激光手术的流行和广泛应用,MV技术被大量应用在PRK、LASIK以及IOL等手术,并获得了众多临床医师的一致好评。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生物纳米技术,高分子人工合成材料的不断研发和更新、临床手术技术的完善,老视的治疗正在向更快、更好、更多样的时展,从而为不同阶层不同需求的患者提供跟多更完善的选择。

参考文献

矫正技术论文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9月收治的口腔错颌畸形患者203例,其中有95例98颗患牙属替牙期牙齿畸形的病患,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使用直丝弓矫正技术治疗)48例50颗患牙和对照组(使用不锈钢丝矫正技术治疗)47例48颗患牙,在95例98颗患牙的病患当中,其中男59例61颗患牙,年龄6~13岁,平均9.5岁,女36例37颗患牙,年龄7~12岁,平均9.5岁;其中前牙反牙合的有41例,且其反牙合覆盖不超过3 mm,其中内倾性深覆牙合而导致下颌后缩的有14例,其中上中切牙萌出多生牙导致前牙牙列拥挤,而造成异常覆盖覆合的有17例,由于前乳牙拥挤导致恒牙萌出扭转的有23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使用直丝弓矫正技术治疗:首先给予众病患取石膏模型和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根据全颌曲面断层片和石膏模型进行矫正分析以确定矫正的方案;然后根据确认的矫正方案,再对切牙粘结直丝弓的托槽;然后对反牙合和内倾性深覆牙合的患者,首先给予选用1 mm的弹力弓丝根据确定的矫正方案进行对牙齿的矫正,并使用结扎丝把弓丝固定在托槽上(并同时做到不阻挡弓丝曲面而紧贴颊面管,以免导致口腔溃疡等疾病)后,然后给予第一磨牙粘结带钩托槽和尖牙黏结带后钩托槽,并同时用以使用橡皮圈的牵拉两个托槽以牵拉牙列,首先使用1号橡皮圈对侧切牙使用牵引力使其向远中的方向牵拉(其力度为60 g、50 g、30 g),如果反牙合解除、内倾性深覆牙合减轻后,可把1 mm弹力弓丝改换为2 mm弹力弓丝,并同时按以确定的矫正方案继续把牙齿排齐整平矫正,同时把橡皮圈换号,直到反牙合和内倾性深覆牙合恢复正常;由多生牙引起的深覆盖和对切牙拥挤导致恒牙萌出扭转,则根据以确定的矫正方案使用1 mm弹力弓丝,把牙齿排列整齐后再其切牙间使用“8”字结扎法,使牙齿排齐矫正和间隙关闭同步进行,在牙齿基本排齐后改换2号弓丝,并在切牙间使用橡皮圈牵引,同时注意调整切牙的轴倾度和牙合合关系[1];众病患保持矫正治疗和“8”字结扎法保持3个月后观察其疗效,并记录数据同时输入电脑。

1.2.2 对照组使用不锈钢丝矫正技术治疗:同样首先给予众病患取石膏模型和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根据全颌曲面断层片和石膏模型进行矫正分析以确定矫正的方案;然后根据确认的矫正方案给予第一磨牙粘结带钩托槽和尖牙黏结带后钩托槽,同时对切牙粘结托槽;然后对反牙合和内倾性深覆牙合的患者, 选用1 mm的不锈钢丝根据确定的矫正方案进行对牙齿的矫正,并使用结扎丝把不锈钢丝固定在托槽上(要做到不阻挡弓丝曲面且紧贴颊面管,以免引起口腔溃疡等疾病),然后使用1号橡皮圈对尖牙使用牵引力使其向远中的方向牵拉(其力度为60 g、50 g、30 g),如果反牙合解除、内倾性深覆牙合减轻后,可把1 mm不锈钢丝改换为2 mm不锈钢丝,在按以确定的矫正方案继续把牙齿排齐整平矫正后,再把橡皮圈换号,直到反牙合和内倾性深覆牙合恢复正常为止;由多生牙引起的深覆盖和对切牙拥挤导致恒牙萌出扭转的,可根据确定的矫正方案使用1 mm的不锈钢丝,然后把牙齿排列整齐同时在切牙间使用“8”字结扎法,使牙齿排齐矫正和间隙关闭同步进行,在牙齿基本排齐后改换2号不锈钢丝,同时在切牙间使用橡皮圈牵引(注意调整切牙的轴倾度和牙合合关系);众病患保持矫正治疗和“8”字结扎法保持矫正3个月后观察其疗效,并记录数据同时输入电脑。

1.3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经过矫正治疗后患者牙齿排列整齐,前牙覆合覆盖正常,磨牙关系及尖窝关系正常,面型正常;有效:在经过治疗后患者牙齿排列整齐,前牙覆合覆盖正常,面型有一定的改善;无效:在经过治疗后患者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经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6%,两组病例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8

30(62.5)

16(33.3)

2(4.2)

95.8

对照组

47

13(27.7)

15(31.9)

19(40.4)

59.6

χ2值

 

24.46

0.04

37.81

37.81

P值

 

<0.01

>0.05

<0.01

<0.01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颗(%)]

组别

颗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并发症

总有效率(%)

观察组

50

31(62.0)

17(34.0)

2(4.0)

2(4.0)

96.0

对照组

48

14(29.2)

15(31.2)

19(39.6)

16(33.3)

60.4

χ2值

 

21.68

0.18

37.17

27.89

37.17

P值

 

<0.01

>0.05

<0.01

<0.01

<0.01

3 讨论

矫正技术论文篇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094-02

安氏Ⅱ类Ⅰ分类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典型症状为磨牙远中关系、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上前牙前突、下颌后缩等。近年来,随着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不断增多,迫切需要高效率的矫治技术来满足广大患者的需要。MBT技术是近二十年来发展的一门新技术,采用MBT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MBT直丝弓矫治器是Edgewise的一种改良,是根据Andrews6项牙合标准而设计的,在传统直丝弓矫治技术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不仅继承了直丝弓矫治技术的共同特征,并在精确定位牙齿、合理使用矫治力、简化治疗过程等方面有独特的优点。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2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以进一步探讨MBT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共收治42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其中男17例,女25例,年龄12~17岁,平均年龄14.2岁。所有患者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上前牙前突、深覆牙合、深覆盖、磨牙远中关系。下颌后缩,软组织侧貌呈凸面型。其中上牙列轻度至中度拥挤,下牙列中度至重度拥挤,下颌平面角正常或低角。

1.2方法:42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治疗前后均拍摄全景片、X线头颅定位侧位,拔除上下颌第一双尖牙或拔除上颌第一双尖牙和下颌第二双尖牙。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在牙弓的排齐整平阶段,初始弓丝为0.36/0.41mm(0014/0.016英寸)热激活Ni-Ti丝,将尖牙向后结扎以控制尖牙并排齐切牙,弓丝末端回弯,需要加强支抗的,可配合使用横腭杆、Nance弓等措施以维护支抗。在牙列基本排齐的后阶段,选用0.48mm×0.64mm(0.019英寸×0.025英寸)热激活Ni-Ti丝继续排齐整平,并配合Ⅱ类颌间牵引。在整平和排齐阶段的后期,使用0.48mm×0.64mm(0.019英寸×0.025英寸)不锈钢方丝,用轻力(100~150g)滑动法后移6颗前牙关闭拔牙间隙,或拉尖牙到位后用滑动法内收4颗前牙关闭拔牙间隙。并同时调整上下牙的覆牙合覆盖及上下中线关系、磨牙关系。在矫治后期,换用0.36mm(0.014英寸)的不锈钢圆丝进行牙齿的精细调整。最后,拆除固定矫治器,用Hawley保持器保持。

1.3主要观察指标:进行两组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SNA、SAB、ANB、NA-PA、U1-SN、L1-MP、U1-NA、LI-NB,观察前牙覆牙合、覆盖的改变,尖牙及磨牙关系的改变,以及面型凸度的改善程度。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42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通过矫治后,全部上颌前牙前突、下颌后缩症状明显改善,上下牙排列整齐,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尖牙及磨牙呈中性牙合关系,上下牙列中线对齐,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矫治时间为20-25个月,平均23个月。MBT技术矫治前后主要观测指标的描述及检验结果见表1。

可见,SNB、ANB、NA-PA、U1-NA及L1-NB、U1-SN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SNB增大,ANB减小并不是刺激了下颌骨的生长或抑制上颌骨的生长,而是拔牙矫治下磨牙近中移动及Ⅱ类牵引下颌逆时针旋转的结果。U1-SN减小,L1-MP增加说明软组织侧貌改善很大程度上还是通过牙齿的代偿来实现的。即减少上前牙的唇倾度、增加下前牙唇倾度来实现的。SNA矫正后的均数低于矫正前,L1-MP矫正后均数高于矫正前,虽然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但是矫正后效果明显优于矫正前。因此,采用MBT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的疗效较好。

3讨论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是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典型症状为磨牙远中关系、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下颌后缩等,主要原因是下颌骨发育不足或功能性后缩[1]。

矫正技术论文篇6

矫治方法:采用“2×4”固定矫治方法:即上、下颌左右第1恒磨牙上粘固合适带环,上、下4个前牙粘贴方丝弓托槽,而其余,上、下左右前磨牙均不粘固任何矫治部件。

第1阶段:用0.012#钛镍记忆成品弓丝平整上下牙弓。

第2阶段:更换上牙弓为0.016#不锈钢丝弯制上颌4个前牙垂直开大曲向唇侧扩弓,使上前牙扩至与下前牙对刃。

第3阶段:上牙弓更换0.018#不锈钢丝,在双侧磨牙带环前弯制Ω曲及在颊面管后弯制后倾弯,同时,在不弓丝侧切牙后用0.018#不锈钢丝弯制小牵引圈,并用1/8#牵引橡皮圈采取Ⅲ类牵引,直至反(牙合)解除,上、下前牙形成正常牙合关系。

第4阶段:祛除口腔内矫治零件,取模型做活动保持器,直至其余未粘固定零件的牙齿完全萌出,结束全部矫治过程。

结 果

19例病例均取得满意疗效,把(牙合)能解除时间最长达5个月,最短时间2个半月,

所有被移动的上、下前牙,无异常松动,前牙覆(牙合)正常,X线检查:上、下前牙根尖区无异常骨质密度变化,SNA、SNB、ANB与矫治前无显著性差异,上前牙唇侧倾斜度稍增加为4.5°,下前牙唇倾稍有减少为2.5°。

讨 论

“2×4”固定矫治技术适合替牙期,混合牙列非骨性前牙反(牙合)患者。

此技术使此类前牙反(牙合)矫治过程提前2年完成,不必依传统矫治理论,一定要等待恒牙完全萌出,才开始矫治过程,不至于使错(牙合)畸形困耽误时机而加重。

由于该技术属于早期矫治,所以矫治后的效果容易保持,反弹复发的机率接近于零。患者及家长易于接受,所以“2×4”技术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矫治方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矫正技术论文篇7

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和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1] 社区矫正事业的发展需要能够胜任社区矫正工作的专业工作者,因此有必要开展社区矫正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一、社区矫正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本文以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社区矫正专业为例,梳理社区矫正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性工作。

(一)重视原理理论性知识的先导作用

社区矫正原理性知识、理论性知识是社区矫正实践的先导,上海政法学院社区矫正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清晰地阐明了这一点: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法学、刑事执法、社会学、社会工作理论素养、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能在国家各类与刑事执法相关的机构中从事专业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我校在社区矫正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将理论素养、专业知识作为社区矫正实践能力的先导符合目前社区矫正实务部门对社区矫正人才的要求。

(二)构建多学科复合交叉型课程体系

我校在构建社区矫正多学科复合交叉型课程体系过程中,力求实现法学、犯罪学、社会学、社会工作、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从而为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的知识体系。具体而言,社区矫正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如下课程: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犯罪学、监狱学基础理论、社区矫正原理、社区服刑人员行刑与管理、社区服刑人员教育、中国监狱史、罪犯改造心理学、狱内侦查学、矫正社会工作、社会学概论、社区矫正个案分析、社会司法执法统计学、警体等。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完成20周的专业见习、20周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写作等实践学习任务。

(三)强调社区矫正实务机构实践教学

上海政法学院与上海市社区矫正实务机构合作开展社区矫正专业实践教学,主要采取了两种途径,即“请进来、走出去”。在请进来方面,一是邀请社区矫正实务机构中经验丰富的社区矫正工作者,如社区矫正民警、司法所社区矫正专职干部、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以及相关区县社区矫正中心的工作人员来到上海政法学院为社区矫正专业学生授课。二是邀请案情典型、善于表达的社区服刑人员来到学校,在课堂上与社区矫正专业学生开展交流互动。在走出去方面,针对低年级社区矫正专业学生,由专业教师带领其到社区矫正实务机构,如社区矫正中心、街道司法所、上海市新航社区服务总站参观,增强学生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感性认识;针对高年级社区矫正专业学生,则采取推荐其到上海市各区县社区矫正实务机构开展专业见习与毕业实习,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学习与成长。

(四)发挥志愿者活动的实践教学功能

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团委学生会非常重视组织社区矫正专业学生积极参与针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帮教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演练与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例如,2014年7月12日,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团委学生会实践部的社区矫正学生志愿者们去往上海市徐汇区康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亲身参与暑期社区矫正人员一对一结对帮教活动。高频率的社区服刑人员帮教活动让社区矫正专业学生们感受到社区矫正强烈的实践色彩。在帮教活动中,他们开展了诸如“认识社区矫正、重拾罪后人生”、“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传统文化与修身养性”等帮教活动,帮助社区服刑人员积极适应社区矫正期间的生活,缓解心理压力,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专业能力。

(五)组建学术社团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社区矫正本科生不仅应该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而且应该具备熟练的实践技能,更加应该追求学术能力的提升。鉴于此,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社区矫正研究生导师、研究生、本科生、政法干警学员共同组建了集学术性、实践性、创新性为一体的学术社团。社团以“培养学术专业素质,发展中国社区矫正”为目标,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该社团积极开展社区矫正科研工作,多项科研项目获得学校资助并荣获奖项,特别是在2013年6月,社区矫正专业本科生潘自强等同学在武玉红教授的精心指导下,依托社区矫正学生社团力量开展的《关于社区矫正禁止令效果的实证研究》荣获第十三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二、社区矫正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对策

(一)实行“夹层制”实践教学模式

据笔者在上海市社区矫正实务机构的调查得知,目前上海市社区矫正实务机构对社区矫正复合交叉专业人才需求度非常高,希望我校社区矫正专业本科生能够到社区矫正实务机构进行至少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之所以将实习时间定为一年,是因为实务机构认为顶岗实习是最能够培养实习生实践能力的实习方式。这种实习方式可以使社区矫正专业学生完全履行相关社区矫正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对学生的能力锻炼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笔者建议社区矫正专业学生实习模式应采取起源于英国的“夹层制”实习实践教学模式:学校的理论教学――实务机构的实践教学――学校的理论教学。英国的一些高校将学生本科阶段的四年学习时间分解为:两年在校就读+1年工程实习+1年在校就读。[2]

(二)开展定期的实践教学需求评估

社区矫正工作在不断发展,高校社区矫正专业实践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紧跟实务工作发展的步伐。因此,开展定期的社区矫正专业实践教学需求评估是确保实践教学模式与社区矫正实务工作合拍的必要手段。社区矫正实践教学方案的制订和实施与社区矫正专业教师、学生、实务机构三者紧密相关。因此,实践教学的模式有效性、适宜性与调整创新的依据必须立足于对社区矫正专业教师、学生与实务机构的调查。具体而言,我校应该针对上海市社区矫正机构领导、司法所社区矫正专职干部、社区矫正人民警察、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机构管理者、一线社工、我校社区矫正专业教师、专业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并且对相关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个案剖析,总结社区矫正实践实训教学成功经验,克服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关的评估指标体系,撰写以客观评估为主,主观评估为辅的需求评估报告,提出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改进实践教学模式的对策建议。

(三)深化多学科交叉融合课程体系

笔者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发现目前开设社区矫正专业以及社区矫正专业方向的本科院校与大专院校在社区矫正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对学科交叉融合做得不够。社区矫正是刑法学、犯罪学、社会学、社会工作、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专业,很显然,要将这些专业中与社区矫正最相关的课程纳入社区矫正课程体系非常必要,并且在纳入相关课程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在课程设计的时候强调与社区矫正的交叉融合,即必须呈现出明显的特色。目前,所有高校都实现了初步融合,但尚未呈现出特色。例如,社会学概论应该调整为犯罪与矫正社会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应该调整为犯罪与矫正调查研究方法,心理学应该调整为犯罪与矫正心理学,社会工作应该调整为社区矫正社会工作。需要强调的是,犯罪心理学不等于犯罪与矫正心理学,前者关注人犯罪的心理原因,但对矫正相关的心理学着墨不多。实质上,社区矫正心理学应该更加重视与矫正有关的心理学理论、方法与技巧,其他交叉课程同样应遵循此原则。

(四)将传统文化资源引入实践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从小到大社会化进程中重要的依托或影响因素。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百善孝为先、父慈母爱等观念,中国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等,中国传统文化读物如《菜根谭》、《颜氏家训》、《小窗幽记》等,这些具有显著正能量的传统文化因素、文化载体都可以成为社区矫正中的可资利用的资源。正如姚建龙教授回顾加拿大罪犯矫正制度时,发现加拿大针对在押犯原住民罪犯比例高的特点,各关押有原住民罪犯的矫正中心均有引入原住民长老、酋长,在矫正中心开展富有原住民传统文化特色的矫正项目。他由此提出我国在罪犯矫正工作中应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对于少数民族罪犯、外国人罪犯、不同省籍罪犯等,发掘民族与地域文化资源。[3]鉴于此,笔者认为,我校教师与学生都要积极思考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整合进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从而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社区矫正课程与社区矫正方法。

[ 参 考 文 献 ]

矫正技术论文篇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2014年湖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高职特殊教育专业建设标准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2013B00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8-0139-02

一、“行为矫正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的价值诉求

1.与职业岗位对接的真实学习过程。高职特教专业在层次上属于高等教育,但教学改革的方向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科体系和学术教育,侧重于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的设计。高职的学制是三年,其中含有半年的顶岗实习,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必需”和“够用”,在应用技能上表现为“高水平”,在内容上属于职业技术教育范畴。以就业为导向,就是为地方特殊学校培养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这一定位表明高职特教专业学生规格必须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是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具有一定的岗位迁移能力,逐步适应新型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要求等。通过校内外见习、实习,尽可能早与学生将来从事岗位对接,使其能够感受特校实际的工作氛围,体验一线特教教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实现学会工作的教育目标。

2.开放化办学之路的综合素质训练。“能力本位”是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这种能力应是劳动者知识、技能和态度所形成的一种素质结构。根据高职特教专业的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将是开放化办学必由之路,即课程设置与工作任务对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围绕特殊学校一线教师的典型教育康复任务,安排教学活动,形成“学做一体”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全方位开放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多看”“多想”“多做”“多说”;开放实训场所,提倡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高度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过程,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创新能力达到最大限度的结合,和谐发展。

3.形成性评价中的多样化检测手段。提高专业与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教学管理的最终目标。课程标准的“刚性”在于其指引的权威性。标准应该有一定的检测尺度与评价的教育意义。标准中应该明确规定学生应该学什么,学多少,学会否?说明考什么,谁来考,怎么考?特殊教育学校、兼职教师、任课教师、行业专家等都应参与课程的考核工作,采用口试、笔试、面试、实操、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汲取国内外特殊教育教师培养的经验,稳步实施特教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以限选课的形式将职业准入标准引入课程。

二、“行为矫正技术”课程标准的研制思路

根据行为矫正技术课程的性质,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工学结合,即每完成一种异常行为的矫正都促使学生经历一个结构完整的行为矫正技术应用的过程。编制思路依序为:第一,明确行为矫正技术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恰当地进行课程定位;第二,基于课程性质,明确课程设计理念及设计思路;第三,依据建构主义理论与特殊教育教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行为矫正问题,基于教师行为矫正的实施过程,以典型的异常行为预防、控制与后果处理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基于工作任务的行为矫正技术学习情境,每一个学习情景的创设都须有明确的学习任务。第四,综合考虑学生认知的规律,按照实际工作任务逻辑与学生能力的螺旋式或直线式的提升方式,将每一个学习情境进行排序,形成行为矫正技术的课程内容单元;第五,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参与下,系统化设计每一个学习任务,如阶段性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见习与实训、教学流程以及总结评价等,规范每一个教学活动环节,形成“教、学、做”于一体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第六,紧扣“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核心,结合专业及相关实习基地的类型特点,通过师资培训、资源包开发、教师互聘、专业声像资料等基本教学条件建设,实施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把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各学习任务中;第七,将现行的职业资格标准特别是特教教师资格标准的部分要求纳入课程考核方案的设计,通过对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考查和评价,完成对课程的考核。课程标准的研制须始终坚守两条主线,即任务驱动为明线;学生知识、能力、态度、素质的形成为暗线。注重把课堂教学搬进特殊教育机构,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与统一。

三、“行为矫正技术”课程标准的架构和内容

1.课程性质与定位。课程性质包含课程名称、性质、作用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等。“行为矫正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在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岗位必需的行为诊断、方案制订、矫正实施和效果评估能力。教会学生“既能矫正残疾儿童异常行为,又会预防与控制残疾儿童不良行为发生”。前导课程“特殊儿童心理”奠定本课程学习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后续课程是毕业顶岗实习(含毕业设计),通过在真实的工作岗位实践,使学生行为矫正能力进一步得到巩固与提升。

2.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即能够运用行为矫正的基本技术矫正残疾儿童的异常行为。具体目标是完成本课程后,学生应掌握认知、社会学习、条件反射理论矫正知识,提升行为诊断、方案制订、行为处理和效果评估能力,会对异常行为进行处理。具体目标分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态度情意目标三个方面。

矫正技术论文篇9

        安氏ii类错 畸形的矫治方法多种多样,方丝弓矫治技术与直丝弓矫治技术是当今固定矫治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2种,二者在治疗各类错 畸形时的疗效也是大家所公认的,合理的运用二者中任意一种技术均可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而直丝弓矫治技术由于将方丝弓矫治技术中的3种序列弯曲包含在托槽的设计当中,从而简化了临床操作,缩短了就诊时间,同时使牙齿定位更加准确[2]。因此,目前在国内外正畸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作者将临床中严格筛选的50例患者分两组采用2种技术治疗,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对比。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在我院正畸科矫治结束的ii类错 畸形患者50例,要求有完整的治疗前后模型,且未经过正颌外科手术治疗。根据矫治技术的不同,将患者进行配对分为直丝弓组和方丝弓组,每组25例。50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32例,年龄10~18岁,平均13.10岁,平均疗程23.90个月。

        1.2 矫治方法

        1.2.1 直丝弓矫治技术  第1组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装直丝弓托槽和带环,排齐整平阶段也利用尖牙向后结扎及末端回弯防止前牙唇倾及覆 加深。第二阶段利用滑动法同时内收6个前牙,此阶段注意使用轻力,并适当在磨牙前弯制后倾弯,内收弯以及前牙区的转矩对牙齿的移动进行控制。最后行牙位的精细调整。

        1.2.2 方丝弓矫治技术  第2组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装方丝弓托槽及带环,按照标准方丝弓矫治技术的步骤首先排齐整平,此阶段采取尖牙向后结扎及末端回弯等措施防止前牙唇倾。第二步牵尖牙向远中,为了减小牙齿移动中的摩擦力此阶段主弓丝采用直径为0.46mm不锈钢圆丝,并在颊面管前弯制停止曲,停止曲要求离开颊面管1.0mm,并与带环牵引钩结扎在一起,颊面管前弯制后倾弯及内收弯可以防止磨牙近中舌向扭转。第三步内收前牙时用关闭曲法,并在曲的近远中弯制“人”字形曲来抵抗前后牙向拔牙隙倾斜。后期进行牙位调整。

        1.3 研究方法

        1.3.1 par指数评价方法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模型进行par指数测量,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矫治器治疗效果、畸形改善程度及疗程的差异。具体测量评分方法参照richmond等[3]关于par指数的测量标准。

        1.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两组测量内容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直丝弓矫治技术  直丝弓治疗组弓丝使用顺序:排齐整平阶段使用0.30, 0.36, 0.41, 0.46, 0.64mm镍钛丝;关闭间隙时用0.48, 0.64mm不锈钢方丝。直丝弓治疗组疗程最短16.9个月,最长20.7个月,平均18.8个月。

        2.2 方丝弓矫治技术  方丝弓治疗组弓丝使用顺序:排齐阶段使用0.30, 0.36, 0.41mm镍钛圆丝;牵尖牙向远中使用0.46mm不锈钢圆丝;内收前牙时使用0.48,0.64mm不锈钢方丝,为确保方丝入槽,尖牙牵到位后用0.46, 0.64mm镍钛方丝排齐1~2个月。方丝弓治疗组疗程最短19.8个月,最长25.2个月,平均22.5个月。

        结果显示:在尽可能相同的前提条件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可以简化操作,缩短疗程。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畸形改善程度和疗程的比较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r指数评分和疗程的比较结果 

        

        *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方丝弓矫治技术与直丝弓矫治技术在治疗安氏ii类错 畸形时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均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birleland[4]等对par分值和错 畸形的严重程度、治疗难度及疗程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认为par分值可以反映错 畸形的严重程度和治疗难度。同时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par分值减少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治疗前相同的par总分值和相同的拔牙模式作为配伍条件,对两种矫治器的疗效进行比较[5]。

        直丝弓矫治器的设计源于方丝弓矫治器,在较少弯制弓丝、有效控制牙齿和矫治程序简洁上有明显优势,是现代固定矫治器的发展方向。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程序相对简单,弓丝改变少,因此缩短了患者就诊时间和医生的椅旁操作时间[1]。而方丝弓矫治技术需要在弓丝上弯制各种曲来对牙齿加以控制,不仅延长了椅旁操作时间,而且使矫治器系统内的摩擦力增加,减慢了牙齿移动;又因弯制的各种曲使系统内的力变得较为复杂,因而控制起来难度较大。本研究的结果证明了直丝弓组治疗结束时后牙排列整齐程度和咬合关系优于方丝弓组;而在矫治前后的差值对比上,直丝弓组的颊 关系和par总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方丝弓组,且直丝弓矫治疗程要小于方丝弓组。充分显示了直丝弓矫治器在有效控制牙齿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尽管直丝弓矫治技术较方丝弓矫治有明显的优势,但二者总体治疗改善程度是相同的,方丝弓矫治器仍然是直丝弓矫治器的基础,直丝弓矫治技术中支抗控制、在方形弓丝上的牙齿整体移动、转矩移动等重要原理都源于方丝弓矫治技术,正畸医师只有掌握了方丝弓矫治器的根本所在和复杂的弓丝弯制等技术才能深刻理解体会直丝弓矫治技术的理念和精髓,在使用、推广直丝弓矫治技术上才有更广泛的治疗前景。

参 考 文 献

[1]阎燕,傅民魁.alexander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正8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 的临床分析[j].口腔正畸学杂志,2002,9(1):4-7.

[2]曾祥龙.现代口腔正畸学诊疗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17,233.

矫正技术论文篇10

安氏II类错 畸形的矫治方法多种多样,方丝弓矫治技术与直丝弓矫治技术是当今固定矫治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2种,二者在治疗各类错 畸形时的疗效也是大家所公认的,合理的运用二者中任意一种技术均可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而直丝弓矫治技术由于将方丝弓矫治技术中的3种序列弯曲包含在托槽的设计当中,从而简化了临床操作,缩短了就诊时间,同时使牙齿定位更加准确[2]。因此,目前在国内外正畸临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作者将临床中严格筛选的50例患者分两组采用2种技术治疗,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对比。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在我院正畸科矫治结束的II类错 畸形患者50例,要求有完整的治疗前后模型,且未经过正颌外科手术治疗。根据矫治技术的不同,将患者进行配对分为直丝弓组和方丝弓组,每组25例。50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32例,年龄10~18岁,平均13.10岁,平均疗程23.90个月。

1.2 矫治方法

1.2.1 直丝弓矫治技术 第1组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装直丝弓托槽和带环,排齐整平阶段也利用尖牙向后结扎及末端回弯防止前牙唇倾及覆 加深。第二阶段利用滑动法同时内收6个前牙,此阶段注意使用轻力,并适当在磨牙前弯制后倾弯,内收弯以及前牙区的转矩对牙齿的移动进行控制。最后行牙位的精细调整。

1.2.2 方丝弓矫治技术 第2组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装方丝弓托槽及带环,按照标准方丝弓矫治技术的步骤首先排齐整平,此阶段采取尖牙向后结扎及末端回弯等措施防止前牙唇倾。第二步牵尖牙向远中,为了减小牙齿移动中的摩擦力此阶段主弓丝采用直径为0.46mm不锈钢圆丝,并在颊面管前弯制停止曲,停止曲要求离开颊面管1.0mm,并与带环牵引钩结扎在一起,颊面管前弯制后倾弯及内收弯可以防止磨牙近中舌向扭转。第三步内收前牙时用关闭曲法,并在曲的近远中弯制“人”字形曲来抵抗前后牙向拔牙隙倾斜。后期进行牙位调整。

1.3 研究方法

1.3.1 PAR指数评价方法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模型进行PAR指数测量,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矫治器治疗效果、畸形改善程度及疗程的差异。具体测量评分方法参照Richmond等[3]关于PAR指数的测量标准。

1.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两组测量内容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直丝弓矫治技术 直丝弓治疗组弓丝使用顺序:排齐整平阶段使用0.30, 0.36, 0.41, 0.46, 0.64mm镍钛丝;关闭间隙时用0.48, 0.64mm不锈钢方丝。直丝弓治疗组疗程最短16.9个月,最长20.7个月,平均18.8个月。

2.2 方丝弓矫治技术 方丝弓治疗组弓丝使用顺序:排齐阶段使用0.30, 0.36, 0.41mm镍钛圆丝;牵尖牙向远中使用0.46mm不锈钢圆丝;内收前牙时使用0.48,0.64mm不锈钢方丝,为确保方丝入槽,尖牙牵到位后用0.46, 0.64mm镍钛方丝排齐1~2个月。方丝弓治疗组疗程最短19.8个月,最长25.2个月,平均22.5个月。

结果显示:在尽可能相同的前提条件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可以简化操作,缩短疗程。 转贴于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畸形改善程度和疗程的比较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R指数评分和疗程的比较结果

*P

3 讨论

方丝弓矫治技术与直丝弓矫治技术在治疗安氏II类错 畸形时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均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Birleland[4]等对PAR分值和错 畸形的严重程度、治疗难度及疗程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认为PAR分值可以反映错 畸形的严重程度和治疗难度。同时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PAR分值减少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治疗前相同的PAR总分值和相同的拔牙模式作为配伍条件,对两种矫治器的疗效进行比较[5]。

直丝弓矫治器的设计源于方丝弓矫治器,在较少弯制弓丝、有效控制牙齿和矫治程序简洁上有明显优势,是现代固定矫治器的发展方向。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程序相对简单,弓丝改变少,因此缩短了患者就诊时间和医生的椅旁操作时间[1]。而方丝弓矫治技术需要在弓丝上弯制各种曲来对牙齿加以控制,不仅延长了椅旁操作时间,而且使矫治器系统内的摩擦力增加,减慢了牙齿移动;又因弯制的各种曲使系统内的力变得较为复杂,因而控制起来难度较大。本研究的结果证明了直丝弓组治疗结束时后牙排列整齐程度和咬合关系优于方丝弓组;而在矫治前后的差值对比上,直丝弓组的颊 关系和PAR总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方丝弓组,且直丝弓矫治疗程要小于方丝弓组。充分显示了直丝弓矫治器在有效控制牙齿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尽管直丝弓矫治技术较方丝弓矫治有明显的优势,但二者总体治疗改善程度是相同的,方丝弓矫治器仍然是直丝弓矫治器的基础,直丝弓矫治技术中支抗控制、在方形弓丝上的牙齿整体移动、转矩移动等重要原理都源于方丝弓矫治技术,正畸医师只有掌握了方丝弓矫治器的根本所在和复杂的弓丝弯制等技术才能深刻理解体会直丝弓矫治技术的理念和精髓,在使用、推广直丝弓矫治技术上才有更广泛的治疗前景。

参 考 文 献

[1]阎燕,傅民魁.ALexander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正8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 的临床分析[J].口腔正畸学杂志,2002,9(1):4-7.

[2]曾祥龙.现代口腔正畸学诊疗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17,233.

矫正技术论文篇11

一、对不良的认知、信念或思维模式进行调整和重建

案例:

刘同学,女,大连女子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一年级学生,学习行为正常。不良行为表现为说脏话或者言语中带有对他人的轻蔑与讽刺,与父母沟通少,常顶撞父母,逆反心理严重,不服从老师管理,不尊敬师长,严重影响班级的班风建设和其个人成长。对刘同学的这种表现,家长甚感头疼,但教育方法粗暴,急躁,没有取得任何效果。

1.不良行为的归因分析

1.1内部因素

以自我为中心,思维活跃,但对事物的认识不够客观,比较偏激;

青春期的女生情绪波动大,有时抑制不住狂躁而导致不计后果的冲动;遇到挫折缺少克服困难的毅力,产生消极情绪和逆反心理。

1.2外部因素

父母离异,母亲性格急躁,疏于教育,母女间缺乏沟通;受社会

不良风气影响,对事物的认知偏激,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过度实施惩罚,对女学生造成打击,失去对学生的信任而放弃对其不良行为的矫正。

2.不良行为矫正过程及结果

针对学生的表现,以及中职学校女学生缺乏自信的特点,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对周围同学的调查,确定矫正目标为消除学生的不良认知。首先,建议家长多与孩子沟通,注意对女儿的沟通方法和情绪,配合老师解决问题。其次,教师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了解学生看待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真实想法。然后,以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帮助学生重新建立认知体系,引导学生逐步消除不良认知。最后,通过老师、家长和周围同学的反馈让学生感受到不良行为因认知的改变而改善的巨大变化,从而使学生将内部心理活动与外部行为习惯统一起来,树立成为有良好行为修养女生的信心。

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学生明确了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平日的言语优雅了许多,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做事积极有主动性,与同学相处和睦。

3.理论分析

这是一例用行为矫正技术对中职学校女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取得成功的个案。案例采取的对策运用了美国医学家贝克提出的“认知行为矫正理论”的行为塑造法。心理学认为影响个体情感和行为的主要原因是认知过程的障碍。行为塑造法就是在建立一个新的行为时,可以从起点开始对与该行为有关的一系列反应逐个进行强化,连续强化这些不断接近新行为的一系列反应,一直到该新行为建立为止,起到对不良的认知、信念或思维模式进行调整和重建的作用。案例中,教师以教育经验为基础,结合心理学的行为塑造法,不断强化正确的认知,直到学生建立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帮助学生矫正了不良行为。

二、对不良的行为进行换位思考,体验不同角色

案例:

杨同学,女,大连女子职业中专文秘专业一年级学生。经常感情用事,对待朋友讲义气。不良行为表现为厌学,在校期间比较散漫,有时不遵守校规校纪,对学校的管理有抵触情绪,穿着打扮特立独行,有轻微的同性恋倾向,一提及家长情绪就有些失控。家长对此非常无奈,但没有选择与孩子多沟通,总是选择迁就孩子的想法。

1.不良行为的归因分析

1.1内部因素

中考失败后一直没有走出心理阴影,对待学习缺少动力,对个人

发展问题选择逃避;以自我为中心,但做事缺乏自制力;正处在生理的第二反抗期,无法平衡外界束缚于自身独立的矛盾,向往男孩子的自由,内心敏感,情绪不稳定。

1.2外部因素

家庭经济条件及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家长几乎不管理她的日常生活,缺乏有效沟通;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沾染同性恋不良思想;教师只抓学习成绩,不关注其内心矛盾,阻碍了其渴望被理解和交流的心声。

2.不良行为矫正过程及结果

针对学生的表现,以及中职学校女学生大多处于第二反抗期的生理特点,通过对女学生问题的观察和总结,确定矫正目标为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在不同的角色体验中改变不良行为。首先,建议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对女儿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劝阻,多与孩子沟通,配合老师解决问题。其次,教师和学生对不良行为进行换位思考,让学生从旁观者、被动者、受害者等角度考虑问题,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和敏感、紧张的心理。然后,给予学生信任,让学生在班级尝试各种角色的扮演,(如,做一周生活委员,体验遵守校规校纪的理性学习生活;做一周班长,学习平衡自我约束与自我发展的心理和行为)以指导学生面对现实生活,预演未来生活,帮助学生消除心理矛盾,养成新的良好行为习惯。最后,同样通过老师、家长和周围同学的反馈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变化,从而使其向着女特征发展。

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学生已经融入集体生活,平日能够遵守校纪校规,发掘自身优点,在语文学科成绩突出,同性恋倾向逐渐消退,能够正确认识自己。

3.理论分析

本案例采取的对策运用了心理学行为矫正理论中的社会技能训练法。社会技能训练是采用“角色扮演”的训练技术来达到增强个体社会适应性与技能的目的。在此,角色扮演既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真实重复,又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预演,通过角色扮演,个体可以改变不适应性的不良行为,增强技能。案例中,教师以教育经验为基础,结合心理学的社会技能训练法,不断引导学生通过换位思考与角色扮演,在实践中消除内心因素与外界环境的矛盾,直到学生产生了适应性的新行为,从而帮助学生矫正了不良行为。尤其针对同性恋心理倾向,这是一例成功的案例。

三、结论及建议

中等职业学校女生在校园内所表现出的不良行为,其成因复杂,主要受个体心理因素、外部环境因素、生理特征影响,在个体矛盾激化时演变成为一种外在的行为偏差。以学校矫正为视角的中职学校女学生不良行为矫正,可以通过心理学行为矫正技术的运用,达到良好效果。主要方法有行为塑造法、社会技能训练法等。在具体实施不良行为矫正的过程中还应注重根据中职学校女学生的个体特征、行为表现特征、环境影响等外在因素探究其内在因素与行为动机,以便对症矫正,有效改善不良行为。根据本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1.合理运用行为矫正技术

心理学将行为矫正具体划分为十二种技术方法。十二种行为矫正

技术又分为针对积极行为、消极行为以及综合技术三大部分。对于中职学校女学生的不良行为,要客观分析其形成因素,找到女生内心渴望与外界环境的矛盾所在,有针对性的选取适合个案的行为矫正技术,不盲目套用已有的成功经验,可运用多种行为矫正策略来帮助形成或改变女生的行为,使其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及时制止不良的行为。

2.掌握分寸

在对女生进行行为矫正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青春期女生的生理

和心理发展规律,教师应该同家长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并制定合理的矫正目标。目标要求过高则容易让女生丧失改进的动力和信心;改进目标太低则失去或降低了行为改变的意义。教师始终坚持与学生真诚相待,共同努力,既不断激发女生自我改变的主动性,又注意引导学生接触正确的认知,创建新的积极行为。

3.找准切入点

对女生复杂不良行为进行矫正,能否找准切入点往往成为决定成

败的关键。教师应十分注意选择实施矫正的时机,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对学生改进行为作出及时而又富有激励性的强化,促进女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4.制定反馈与长效机制

中职学校女生的不良行为多数是长时间受到外界不良环境影响

或者长时间积存矛盾所导致。因此,对其不良行为的矫正也是一个科学性的、漫长的过程。行为矫正初期就制定阶段反馈与长效机制,为实施不良行为矫正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矫正技术论文篇12

周沛玲杨永平蔡嘉喜周腾田黄丹丹温志新何志亮何剑玲

CURATIVE EFFICACY OF NON-BRACKET ORTHODONTIC TECHNIQUE VERSUS FIXED ORTHODONTIC TECHNIQUE

ZHOU Peiling, YANG Yongping, CAI Jiaxi, et al

【摘要】目的

分析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自2012年8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牙齿正畸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固定矫治技术,研究组予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倾斜牙矫正、转位牙扭正与治疗完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龈沟探诊深度无明显变化外,其他各项指数均明显增加(p<0.05)。两组治疗前各项牙周指数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研究组菌斑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数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相较于固定矫治技术,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具有较高正畸效率,且其对患者牙周健康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固定矫治技术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non-bracket orthodontic technique versus fixed orthodontic technique. Methods

86 cases receiving orthodontics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2 to August 2014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ach with 43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fixed orthodontic technique, whereas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non-bracket techniqu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time of correction of inclined teeth and transpositioned teeth and completed treatment tim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gingival sulcus and probing depth in the control group showed no obvious changes, but other indexe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5). And each periodontal index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But after treatment, the plaque index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other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Compared with fixed orthodontic technique, non-bracket orthodontic technique is of higher orthodontic efficiency and less harm to periodontum, so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Fixed orthodontic technique; Non-bracket orthodonic technique; Curative effect

【Author′s address】Dalang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 Dongguan 523770,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5.07.021

随着医学技术进步,计算机技术在口腔正畸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正是基于计算机设计并制作的弹性牙齿矫正器,其具有美观、方便、舒适的优点,对促进口腔正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为分析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选取86例患者分别予以不同矫治技术并对比其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8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牙齿正畸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43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3:20,年龄22~39岁,平均(28.39±4.08)岁;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1:22,年龄23~38岁,平均(28.49±4?17)岁。两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传统固定矫治技术,选择3M方丝弓托槽,托槽黏住后每4周进行一次复诊,直至结束治疗后配戴保持器。研究组予以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临床医师提供患者一般病例资料,包括石膏模型、头颅侧位定位片、全颌曲面断层片、六张内口像、三张面像、硅橡胶印模与病例;由隐形矫治器专业制作人员依据一般资料进行隐形矫治器的设计与制造,患者按顺序配戴并定期复诊;复诊时观察牙齿的移动情况,必要时粘结附件或邻面去釉,2~3周进行1次矫治器更换。

1.3观察指标

疗效指标:倾斜牙矫正、转位牙扭正与治疗完成时间。牙周健康指标:龈沟探诊深度(SPD)、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与龈沟出血指数(SBI)[2]。

1.4统计学处理

资料均以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倾斜牙矫正、转位牙扭正与治疗完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的牙周指数对比

研究组治疗前后各项牙周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除龈沟探诊深度无明显变化外,其他各项指数均明显增加(p<0.05);两组治疗前各项牙周指数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研究组菌斑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数相比无明显差异,见表2。

3讨论

随着口腔正畸技术的进步,人们不仅注重于矫治器的隐蔽性和美观性,而且对可预测性的矫治效果也十分重视,顺应这一市场需求,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应运而生。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不使用托槽与弓丝,由此又被称为无弓丝矫治器,已经得到国际口腔正畸学界广泛关注[3]。为对比其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86例患者分别予以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并对比其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相较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具有美观、方便、舒适的优点,但因其临床适应证范围较窄,因而未能得到广泛临床应用,目前多被作为固定矫治技术的补充[4]。本次研究组43例牙齿正畸患者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其倾斜牙矫正、转位牙扭正与治疗完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表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应用于牙齿正畸的效果优于固定矫治。分析其原因在于,本次研究针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适应证进行案例选取,对如下几类患者应用该术,包括因固定矫治器隐蔽性、美观性较差而不愿应用固定矫治技术者,应用固定矫治技术而复发者,牙齿倾斜、扭转较少者等,通过选择适应证患者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并改善临床疗效。

虽然本次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有意识选择适应证患者情况下取得较好效果,但其亦存在缺陷,首先患者口腔资料被呈交给矫治器制作公司,经过三维重建并产出矫治器后,患者正畸方案则不能进行任意调整与修改,从而给后续正畸调整带来较多不便;其次,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要求患者每日的佩戴时间不短于20小时,从而对患者依从性要求较高,且存在滋生口腔健康问题的隐患[5-6]。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牙周健康指数发现,配戴固定矫治器患者的除龈沟探诊深度无明显变化外,其他各项指数均明显增加,而配戴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患者各项牙周指数无明显差异,表明无托槽矫治技术对患者牙周健康无明显影响。原因在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虽具有较长佩戴时间,但其允许刷牙时取出矫治器以便于清除菌斑,从而不妨碍患者实施口腔卫生措施;同时无托槽矫治器能调控矫治力施加位置,避免因龈上菌斑的迁徙而破坏牙周[7-8]。关于两种矫治技术对患者疼痛感的影响,还待临床进一步观察以补充。另据研究,厚度为0?75 mm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切1/3近中、中1/3中、中1/3近中、颈1/3近中、舌侧中央窝、舌侧隆突位置矫治应变大于1?00 mm厚度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p<0.01)[9]。

综上所述,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具有美观、安全、有效的优点,临床因针对其临床适应症进行合理选择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少丽.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对患者牙周健康影响的对比研究[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3,40(2):172-173.

[2]蔡超雄.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的疗效对比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1):1897-1898.

[3]黄慧萍.无托槽隐形矫治技器的正畸治疗及其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795-796.

[4]袁东辉.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附件的临床粘结技巧[J].口腔医学研究,2012,28(5):493-494.

[5]周文华.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牙齿畸形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4,20(11):1868-1869.

[6]张铮.无托槽隐形矫治对非拔牙病例矫治疗效的临床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4,30(1):43-44.

矫正技术论文篇13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根据临床检查、X线头影测量分析筛选出深覆牙合患者20例,深覆牙合均在Ⅱ度以上,排除高角病例。其中安氏Ⅱ类1分类8例,安氏Ⅱ类2分类12例;男性11例,女性9例;最小年龄9岁,最大年龄25岁。

1.2方法2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均采用标准方丝弓矫治技术,配合使用上颌平面导板,打开咬牙合。试戴时使下前牙切缘与平面导板均匀接触,上下后牙牙合面离开约3mm左右,其它操作同标准方丝弓矫治程序。嘱患者除刷牙外,24小时戴用,患者复诊时及时检查戴用情况及咬牙合打开情况。

2结果

20例患者深覆牙合患者在矫治过程中戴入上颌平面导板至咬牙合打开所需时间最短的3个月,最长6个月,平均4.5个月,矫治结束后前牙覆牙合覆盖达正常范围,spee氏曲线变平。

3讨论

3.1方丝弓矫治联合应用上颌平面导板的优点本组资料提示上颌平面导板在不影响固定矫治器使用的同时,能快速有效的打开咬牙合,尤其内倾性深覆牙合,可使上下颌矫治同时进行,避免了锁结牙托槽的反复脱落,减少不必要的复诊,使疗程大大缩短,保证了固定矫治器作用的正常发挥,提高了固定矫治效果。

3.2上颌平面导板应用机理上颌平面导板为功能性矫正器,它可以使上下颌后牙牙合面分离无接触,由于进食咀嚼功能刺激,促进了后牙牙槽骨生长,使牙槽垂直向高度增加,拉长了颌面部的肌肉纤维,升颌肌群肌张力增加,将咀嚼肌收缩的力集中于下颌前牙区,对下前牙产生压低力,限制下切牙进一步伸长[4],同时后牙无接触时,下颌髁状突前移,使下颌运动脱离了牙尖的不良干扰,有利于下颌的正常发育,建立后牙牙合接触后,牙弓纵曲线得以排平,使颌面部的垂直高度和矢状关系得到改善;可尽快打开咬,而打开咬是正畸技术中的关键步骤,其效果直接影响错畸形矫治的进展和成败。

3.3上颌平面导板使用适应症及注意事项适用于低角型或均角型、前牙过高、后牙过低所形成的深覆牙合或轻度下颌后缩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对于高角型[5]或有开牙合倾向的深覆牙合、下颌后缩严重前牙牙槽过低后牙牙槽过高者禁用,否则后牙的伸长将进一步下前面高,患者的面型会更差,甚至可形成开牙合。上颌平面导板可自行取戴,患者的积极配合是治疗的关键。患者需24h配戴,否则会影响疗效。初戴可能影响发音和咀嚼,嘱进软食,1周左右即能适应。定期检查并加强固位,以防丢失和损坏。

参考文献

[1]傅民魁,主编.口腔正畸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256.

[2]段银钟编著.口腔正畸临床固定矫治技巧[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97-100.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