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学生测评自我总结实用13篇

大三学生测评自我总结
大三学生测评自我总结篇1

    (附图 {图})

    这张表把学生美术作业情况与学生在参与整个美术活动中表现态度,努力程度以及在美术活动中良好素质 的培养,三者结合了起来。本表确立了以测评对象为主体的,教师评价、学生群体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三结合 的民主测评形式。

    测评表简明扼要,完成每次测评仅需二、三分钟,所以操作简易。每次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进行这种自我测 评活动,意欲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与发展。其具体步骤如下:

    1.测评表发放。每次上课前由科代表到教师处领取后发给学生本人。

    2.测评表的填写和回收。每次散课前二、三分钟,由教师统一安排,按规定内容让学生自行填写,填写后 由每一行的组长验收签名,上交教师保管。

    3.期末总结。由学生对一学期的自我表现作回顾总结,测算出各项的平均分和各项总平均分。然后估算出 自己的学期总评成绩。学期总评成绩估算方法:以作业平均分为基数,参照各项平均分向上或向下靠到上或下 一个分数段。作业平均分=全学期作业总分÷全学期应交作业总数,各项总平均分=纪律、画具、完成情况和 清洁卫生这四个单项平均分之和÷4。例如,作业平均分72,各项总平均分达4.9或以上的,属优秀的,可上靠 到75,然后再上升一分数段,达到80,学期总评就为80分,若各项总平均在4.5与4.9之间,属较好,就上靠到 75,总评就为75分,若各项总平均分在4与4.5之间,属一般,就不作浮动,学期总评就是作业平均分,若各项 总平均分在3.5与4之间,则72应下靠到70,学期总评就为70分,若各项总平均分低于3.5,则72下靠到70后再下 降到65,则总评分为65。若各项总平均处于临界分,难于决定究竟是上靠还是下靠时则可再参照作业上交时间 、互助友爱,表格整洁程度等其它因素来决定。

    4.集体民主评议。由班组同学根据该生测评表的各项数据,对照标准、全面衡量,决定是否认可或另给一 个合适成绩。

    5.教师综合评定。教师在学生自评和集体民主评议后,根据自己平时积累的资料,综合分析后评定出该生 的学期总评成绩。

    6.测评结果反馈。学生本人在接受班组和教师对其测评信息反馈后,应在有关栏目中填写对测评结果的意 见,即写明同意,或不同意及其原因,民主测评制度允许学生在正当理由下与教师“争分”和进行“讨价还价 ”。

    测评项目的填写,标准是什么,如何计分等都应在第一次测评时由教师统一指导学生,各个年级组以及不 同内容的课填写内容可以有所不同。如表中第一周,是素描,该生纪律很好,画具和课本都带齐,故这两个单 项均记5分。课内完成情况是以大多数同学完成的进度为标准来定的,达到这进度的记5分,不到的酌情扣分。 作业上交时间栏,准时上交就填准时,迟交的则填迟交的天数。清洁卫生和互助友爱这两栏目,不是每次都必 须填的,看情况而定,如第三周剪纸课,要求学生不弄脏地面,若散课时能收拾干净就可在清洁栏目中记5分, 否则酌情扣分,另外如能出借学习用品给同学,帮助其解决忘带画具而不能作画的困难,则可以在互助友爱栏 目中记上符号。

    备注栏主要是记病事假或其它特殊情况,如作业被选为优秀范作等。

    测评表应如实填写,不涂改,不弄虚作假。组长课前应检查学生画具的准备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验收测 评表时,如发现填写情况不实,可以拒签并反映给老师。

    测评表可以印刷在16开铅画纸上,左右各一表,供一学年使用,表格也可以让学生自画,以锻炼制表能力 。表格要保持整洁无损,期终考核时,表格整洁程度也可作为一个评比内容。

    二、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和处理

    1.评价作业的三标准。我看学生作业,主要看这三方面,一看是否有创新意识,二看画技是否好,三看作 画态度是否认真。画得好、认真、有创意,给最高分。画技不很好,但很有创意和画得不很好但十分认真,我 也都给高分。画技不好并不影响作业的及格,只要态度认真。只有画技、态度均不好时,才有可能不及格。

    2.作业允许迟交。我这节课布置的作业,做不完允许带回家继续画,下星期美术课带来交,这就算准时。 如果没画好,或没空画,可以迟交,放在下几周的美术课中交,但迟交天数应如实填到测评表里。平时,不收 作业。

    3.作业不进办公室,当面批阅。因为学校没有美术专用办公室和专用教室,教师无地方堆放十几个班级的 作业,所以我实行作业不进办公室,每次在美术课学生作画时,逐个走到学生面前,批阅上节课的作业,当面 肯定作品的成功和指出不足之处,有时亲自动手帮他修改,优秀的,我还当场出示,进行表扬。作业不进办公 室,减少了科代表和教师不少麻烦,面批又对学生帮助教育较大,而且还为任教六、七百位学生的教师提供接 触、了解、熟悉学生的难得机会,一举三得。

    三、对美术课成绩测评的理论思考

    在国外,人们把美术称为“无错误的学科”,它对错误的谅解和新的尝试有着更宽松的态度。在数学中2+ 3=5,似乎不存在解释的余地,然而在美术中,黄加蓝就可以调出许多不同的绿。所以学生设计一幅画时,严格 地说是不应有任何限制的,也不存在什么正确和错误的方法的。作品中表现出的差异是可贵的,因为它丰富了 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在美术中,学生作品里显示出的想象力和个性特征应得到尊重而且应受到赞赏才好。从正 面评价学生的美术活动,表达对他们与众不同的欣赏,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评定美术成绩时,不仅 要看作业质量,而且还要考虑整个美术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态度,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根据上述理论,传统 的以作业水平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作法显然有待改革。

    学生个体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绘画天赋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同学并不善画。我们的着眼点是要从学生 实际出发,善于向他们提出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风,不断提高技艺。新的测评模 式不但使少数优秀者可以得到优良成绩,而且也使大多数愿意积极参与美术活动、态度认真的“作画困难者” ,也有可能达到良好成绩,这就为不同层次与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不同的程度上获得成功与表现自己提供了机会 。

    新测评模式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只关心画的质量的片面做法,而要更关心学生、关心学生创造这幅画所付出 的劳动和画这幅画的心理变化过程。

    把测评的责任全部交给学生自己承担,从心理角度看,是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完善自我意识同一 性的重要途径。

大三学生测评自我总结篇2

1.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目标细化体系

目标细化体系把总目标落实到每一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打破常规的课程教学体系,对接行业标准,形成三级目标:第一级目标即总目标,培养学生成为酒店中层或基层管理人员。第二级目标培养学生成为酒店餐饮、客房、前厅、康乐等部门基层管理人员。第三级目标以岗位标准为具体目标,将学生培养成酒店行业高级服务人员。以酒店管理中的餐饮服务为例,根据第三级目标制定:中西餐宴会服务员操作流程和标准、传菜员操作流程和标准、迎宾员操作流程和标准、宴会管理标准和要求,将餐饮服务分为中西餐服务员、传菜员、迎宾员、宴会管理四个岗位,使学生掌握这个四个岗位的操作流程和标准。

2.目标教学的实施

(1)明确目标,定向导学。学生入学后,教师及时准确地向学生展示相应的学习目标体系,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应从什么基点开始,沿着什么序列展开,最终达到什么水平。通过学习目标的启动、导向作用,使学生及早地进入学习状态,并紧紧地沿着其学习目标开展自己的学习活动。

(2)紧扣目标,有效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紧扣目标开展。教师讲授、辅导、所提供的学习资料,都要有助于学生尽快地实现相应的学习目标;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也要紧紧围绕自己所选定的学习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进行有关的训练与积累。

(3)依据目标,及时反馈。目标教学管理过程中及时反馈,把握调整学生的学习态势。反馈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以目标为尺度可进行学前基础反馈,学中效应反馈,学后小结反馈和单项技能形成反馈。还可采取观察,测查,调研等方式来及时反馈,从而对目标教学实行有效的调控。

3.模式的测评体系

目标教学的测评根据检测结果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看教学目标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教学目标既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标准,又为评价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提供反馈信息,以便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对教学目标作出必要的调整。

(1)建立测评试题库。试题库可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三个子库,根据不同需要组合出下列测评系列:

第一,按测评等级编制1~3级测评系列。该系列以预先设定的学习目标为基准,对学生的水平等级进行诊断或对学生达标等级即最终取得的成绩进行测评,以帮助学生确定是否进入下一级学习。

第二,按测评主体编制自我测评系列和外部测评系列。自我测评是学生主动地、随时地接受测评,以增强其自我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有利于及时自我反馈与调节。外部测评是教师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细化的目标,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指标和综合水平进行客观全面的检查、认可、鉴定评价。

第三,按复杂程度编制单项测评和综合测评系列。单项测评是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分别进行测评,如托盘、折花、斟酒等单项测评。综合测评用于确定学生的专业服务能力。

(2)实施测评的原则。

自主性原则:学生自测自评,及时反馈,矫正偏差。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意识与能力。

比较原则:测评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学习差距。通过与整体或别人之间相比较,对自己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作出正确评价。

全面性原则:测评应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教和学过程中存在的全局性问题,以便及时总结,适时调节控制。

(3)实施测评的方式与时间。自我测评与外部测评结合,以自我测评为主;单项测评与综合性测评结合,依据实际需要而有所侧重;形成性测评与终结性测评结合,以形成性测评为主。自我测评的时间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定。外部测评的时间一般每学期1~2次。

二、目标教学管理模式的不足

第一,目标细化体系将学习内容分解成行为目标,只适合于专业技能的训练与掌握。而作为酒店管理专业学习,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从根本上来讲是综合性的,是不能分解细化的。

大三学生测评自我总结篇3

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综合测评的初衷不仅仅是在相对公平的基础上评选出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在关注学习之余,能够注重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社会实践、科技活动等综合能力的提高与发展。通过开展综合素质测评活动,一方面希望学生能够对上一年度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测评培养学生竞争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但随着综合测评的实施,许多大学生在综合测评结果的影响下变得浮躁了、功利了。他们现实地面对综合测评,将其作为在校学习和生活的行动指南,凡是有利于综合测评结果的事情就干,凡是无益于综合测评结果的事情就不干。因此,综合测评的设计和操作过程就显得举足轻重。我从对华南农业大学新旧综合测评的比较,以及实施新的综合测评条例后学生的变化入手,分析综合素质测评对培养大学生的导向作用。

一、新旧综合测评条例的比较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许多高校已数次修改并逐渐完善综合测评的方法,测评的目的也从适应应试教育转为促进素质教育。华南农业大学也不例外,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2008年起实施了新的综合测评条例。总体上,学生综合测评不外乎德智体等方面的内容,但具体方法有了明显的变化,旧版综合测评条例基本以定性为主,新版综合测评条例基本以定量为主,记实与评议相结合。

1.旧版综合测评的内容和特点。

旧版综合测评采用标准分计算方法,德智体以100分计算。综合测评的总分(X)由学业成绩分、日常操行分(基本分和加、扣分)构成,其中学业成绩分占60分(A),日常操行分占40分(B)。学生按学年综合测评成绩在班中排列名次,每学年综合测评成绩之和加权的平均数为学生在校期间综合测评总分,毕业生按综合测评总分在本班排列名次。

学业成绩60分(包括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课程的考试考查成绩)以学生在本学年的学分平均绩点乘以12得到,即A=学年学分平均绩点×12,毕业总学业成绩=(总学分绩点/总学分)×12。

日常操行分40分由政治态度6分、思想修养6分、学习态度6分、法纪观念6分、集体主义观念6分、社会实践5分、体育锻炼5分构成。对学生进行日常操行评定的时候,采用全班同学互评和班评议小组测评的两级测评方法,分别占40%和60%。具体的操作过程是每个同学对全班逐个测评,汇总后加权平均得到一级测评X1;班评议小组对全班同学逐个评议和评分,汇总后加权平均得到二级测评X2,两者按照比例相加得到总分,即日常操行B=X1×40%+X2×60%。为了对某些重要事项进行奖罚,日常操行这七个方面均设置了基础分和加(扣)分。如学习态度方面,只要能够做到热爱所学专业,上课能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按时参加教学活动,就给基本分3分。为了鼓励学生学习好外语,规定只要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者就加分;为了避免学生不按时参加教学活动,规定违反考勤制度,旷课一学时、迟到或早退三次以上(含三次)者扣分。

旧综合测评的主要特点是定性,以班内竞争为主(排名均在班内排名,不以其它班级比较),除了学业成绩的分数是没法变动外,日常操行的弹性比较大,学生按照有关条例凭主观意愿给同学们打分,而这些加分和扣分都没有明确每一项的具体分值,这样就很容易流于形式。学生们往往不想得罪同学,打分的时候尽量往高打,从而每个同学的日常操行分都很高。因此,旧版综合测评在操作的过程中最终变成学业成绩的较量,而学业成绩往往带有很强的原则性,它是各门功课的考试成绩,也就是说旧版综合测评遵循“分数至上”的测评局面。

2.新版综合测评的内容和特点。

新版综合测评采取量化方式,对学生在校期间综合表现进行全面评价。综合表现包括德、智、体三个方面,满分为100分。在学生德、智、体三方面的权重分配中,按照30%、60%和10%的比例进行设置,也就是德育测评30分、智育测评60分、体育测评10分。

德育测评30分由德育基础分10分、班内互评分10分、德育奖励分10分和德育扣分构成,德育扣分不超过前三者得分之和。为了使学生形成文明有礼、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学校设立了具体的加分项目。比如获得部级的荣誉称号可以加4分,担任学校正式团体的主要学生干部可以加2.5分,参加义务献血可以加0.5分/次,等等,所有项目的累计加分不超过10分。同时也明确了具体的扣分项目,如“无故缺席学校、学院组织的活动,扣0.5分/次”。智育测评和体育测评均由基础分和奖励分两部分构成,没有扣分项目,两者的基础分分别为50分、5分,奖励分分别为10分、5分。

新版综合测评主要特点是以定量为主,无论是德育加分还是智育、体育加分都明确了具体的加分项目和分值,学生申报加分项目的时候必须出具相关的证明,年级测评小组审核后才给予加分,不再凭主观意愿打分了,操作上没有多少回旋的余地。另外综合测评的总分是年级排名,这就涉及到不同专业学生上课科目不一样,难易程度不一样,老师给分的标准不一样等问题,所以智育基础分的算法要跟旧版有所区别,不能够简单按照学业成绩乘以一个系数得出。新版综合测评在这方面的设计也有所考虑,既要考虑学业成绩,又要考虑公平性,最终将智育基础分的算法确定如下:

二、综合素质测评对培养大学生的导向作用

因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是各个高等学校对在校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也是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录用大学生的一个重要依据,所以学生往往比较看重综合测评的结果,将测评体系中的各项要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实践证明,有怎么样的综合素质测评条例就有怎么样的学生行为,它对学生的在校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1.可以促进学生主动进行政治理论学习、自觉接受道德教育和法纪观念教育。

旧版综合测评条例只是要求学生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大概念清楚,具体标准模糊,导致学生无所适从。新版综合测评条例则明确要求对大学生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党团组织生活、班会等活动的过程进行记载,按照学生参加的次数给予加分;对撰写理论文章、参加上级有关部门主办的征文、演讲比赛及做好事等进行加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政治学习热情和自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性,促进了见义勇为、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等良好风尚的形成。

2.可以促进学生养成集体主义精神,培育团队合作的能力。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个性化比较强,喜欢独来独往,导致他们很难有集体意识。新版综合测评条例增加了“集体得分”的项目,规定只要这个集体获奖了,这个集体的所有成员都可以享受由此带来的加分;如果集体受罚了,集体的所有成员同样也要进行扣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一荣俱荣,一损皆损”。实施新的综合测评条例以来,明显可以看到学生对集体的意识增强了,参加集体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并且能够积极为集体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力量,不再是无动于衷。

3.可以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新版综合测评实施以来,出现了获奖过于集中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智育基础分的计算方法引起的。新版智育基础分由该学生本年度的平均绩点除以本年级本专业学生的最高平均绩点再乘以一个系数获得,也就是说各个专业平均绩点最高,学生的智育基础分就是满分,其他学生都跟这个学生比较,两者差距越大,经过系数放大后的差值就越明显。比如专业第一的平均绩点是4.0,专业第二的平均绩点才有3.0时,那么专业第一的智育基础分是50分,而第二名的智育基础分只有37.5分,两者相差12.5分,仅一项就拉开了距离。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搞不清楚其他同学的学习效果,避免和同学拉开距离,只能是自己努力学习,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4.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

在学业成绩相差不远,也就是智育基础得分相差不远的时候,要想在总分排名上取得优势,往往是靠各项加分来实现。也就是说单靠学业成绩而不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就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测评结果。因此,在加分条例的激励下,几乎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竞选各种团体的学生干部;参加社会实践,科技比赛;参加征文、演讲、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等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很多学生就是在活动中培养了兴趣,锻炼了能力,在文艺、科技、体育等领域中光芒四射,勇摘桂冠。新版综合测评的加分条例激励了广大学生积极参加有益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将来走向社会、迎接挑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可以激励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旧版综合测评主要以学习成绩为核心,重知识轻能力,导致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好就一好百好,知识学了一大筐却因实践动手能力差而无法运用的现象,出现大量只会本专业知识和高分低能、高才低德的庸才。而新版综合测评明确重视学生的科技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比赛活动,而且把加分的分值定得比较高。比如在部级比赛中获奖的同学一次可以加8分,就连校一级比赛获奖都可以加2分,从而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的积极性。

三、结语

无可否认,部分学生是抱着比较功利的心态来对待综合测评的,比如参与学生干部竞争的目的在于测评加分;参与学术讲座、党团活动等第二课堂的目的在于加分;参与科技创新比赛的目的在于加分。虽然这些行为违背了综合测评的根本目的,但我认为,无论学生抱着怎么样的心态来参与,只要他能够付诸行动、体验过程,就会受到那种氛围的熏陶,开拓自己的视野,从而或多或少地提高学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黄建波.学生综合测评的几点思考[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26,(2):58-59.

大三学生测评自我总结篇4

第三条素质发展综合测评应坚持以下原则:

1、客观性:综合测评要真实准确,全面反映本科生平时表现。

2、公开性:坚持自我评价、群众测评和各级组织测评相结合的原则,测评过程及测评结果公开。

3、公正性:测评要严格按照测评细则统一标准执行,准确评价、规范操作,确保测评过程及结果公正。

第二章 组织领导

第四条学院成立综合测评委员会,负责本科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成员由副书记、负责本科生工作的副院长和各年级辅导员组成,具体工作由主管学生工作的辅导员负责实施。

第五条各年级成立由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组成的测评小组,负责本年级的测评工作。

第六条综合测评结束后,各年级测评小组及时向全年级学生公布测评结果,接受大家监督。如有在综合测评过程中弄虚作假者,一经核实,严肃处理,取消一切评先评优资格。

第三章 测评内容与方式

第七条本科生综合测评工作每年9月份进行,测评上一学年学生的综合表现。

第八条测评内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专业和专业技能素质以及文体素质等。

第十条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理论学习及活动开展情况;爱国、爱校的情操;社会公德、集体观念;宿舍文明建设、遵纪守法等情况。对学生参加政治理论有关的各类竞赛、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参加集体活动、道德方面有突出事迹等予以加分。

第十一条专业素质包括:学业成绩、专业技能(如外语、电脑、普通话、书画)。对获得各类艺术类专业竞赛奖励等予以加分。

第十二条文体等素质包括:参加体育活动、体育竞赛情况;参加文化艺术类社团情况;担任学生干部经历、工作情况;参加社会实践、科技竞赛类社团情况;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对主要学生骨干,重大活动的主要策划者、参加者,社会实践表现突出者、科技竞赛获奖者、有科技成果者等予以加分。

第十三条本细则中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体素质三项得分均是百分制,最终增加或扣减的分数均需乘以折算比计入总分。即综合测评最终得分:

综合素质测评最终得分=思想道德素质×20%+专业素质×65%+文体素质×15%

第四章 测评办法

第十四条 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本项最高分为20分,分值=个人得分/参评人员最高分*20)取消基准分

1. 积极参加学校或者学院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团日活动或者讲座,每次加1分;(本班的团日活动以次数算,缺勤一次减1分)。凡党校考试成绩在80-89分之间者加1.5分,90-100分之间者加3分,其他成绩不加分。(以学员鉴定表打分为准,考试作弊者不计算此成绩,并按考试作弊处理。)

3. 坚持浏览先进思想网站,阅读红色经典作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者加2分。

4. 校内住宿并积极参与宿舍文明建设,被评为校文明宿舍的,成员每人加2分。(校标兵宿舍的宿舍成员每人加2分,校文明宿舍的宿舍成员每人加1分;获院文明宿舍的宿舍成员每人加0.5分。)

5. 凡获得校级先进班集体者、文明班集体,成员每人加2分;主要负责人加3分(辅导员老师处有记录)。

7. 自觉遵守宪法和国家的各项法律,严格遵守校纪校规。遵守课堂纪律、考试纪律、宿舍管理办法、考勤办法者加2分。

8. 因故不能正常出勤,未履行请假手续无故旷课的,按实际旷课学时计算,每旷课1学时扣除1分,履行请假手续,逾期未办理销假手续的视为旷课,直到扣完为止。

9. 凡无故不参加校、院、班安排的活动、任务者每人/次分别扣2、1.5、1分;(公共活动不加分,无故不参加按旷课处理,迟到、早退按上课考勤算)。

10.违犯校规校纪,被校、院、年级通报批评者,每人次扣10、6、4分,集体受到通报批评的,扣除全体成员相应分数。

第十五条 专业素质方面:(满分65分,其中学业成绩最高分55分,学业表现占10分)

1. 专业素质表现总分由学业成绩、专业技能表现和扣分三部分构成。学业成绩最高分为55分,专业技能表现最高为10分。

计算公式:学业成绩+专业表现-扣分=个人专业素质成绩

学业成绩的计算公式:(本人平均学分绩点∕全专业最高学分绩点)×55

2. 有到外校或出国交流等情况,成绩须以相关教务部门出示的证明为依据。

3.转专业学生业务课成绩按测评当年课程体系计算。(但学籍在半年之内有变动者不参与评先评优,只参与综合测评的计算)

4.专业素质表现最高为10分。

专业表现得分 =(个人专业表现总分/本专业专业素质得分最高分)×10.

学业表现附加分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凡第一次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者加4分,第一次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者加6分。第二次通过者加分减半。第三次(含第三次)以后通过均不加分(注:以考试成绩或证书为通过标准,且仅计算一次。)

(2)凡通过全省或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考试者加2分,通过三级3分,通过四级加4分。(注:以证书为通过标准,且仅计算一次。)

(3)凡参加全国普通话等级并获得一级乙等以上者等加3分,二级甲等加2分,二级乙等加1分,其它不加分。(注:以证书为通过标准,且仅计算一次。)

(4)凡通过全国心理咨询师考试三级、会计师从业资格初级考试者加2分。(以证书或者成绩为准)

(5)凡在学习知识之余,勤于思考,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论著)者(限第一或第二作者),除按学校有关规定给予适当奖励外,另在综合测评中适当加分,其中省级刊物每篇加7分,部级刊物每篇加10分(限与化学专业或者教育有关)。鼓励学生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凡有稿件被广播站采播者每篇加0.5分;被学生工作通讯、校报、新乡日报等采用者,(包括学校蓝天网等)每篇加1分;凡被省级或省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有关宣传我院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报道者每篇加3分,其它方面如果不反应我校或者我院的文章不计算在内。

(6)在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实验大赛中参加实验展示的同学每人加5分。

(8)参加院暑假,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按证书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加2, 1.5, 1分。

(9)获得首届“校园之星”荣誉称号者加5分,校园之星提名奖者加3分。

(12)其他科技创新活动,尽量以官方机构组织(有行政级别)的为准,可参照上述类别进行加分,其它机构的竞赛和活动,原则上不加分。

6. 学业表现的扣分从基本分中扣除,扣完为止。

(11)凡在学期期末考试过程中作弊者,在总分中每人每次扣10分,累计扣分。

(12)凡是在学期期末考试中挂科者,在综合测评总分中扣除每人每科扣5分。(包括必修课,限选课,公共任选课)

第十六条 体美素质方面(本项最高分为15分){基准分5分}(根据最后的成绩而定是否要加基准分)

1. 体美表现总分文体表现和扣分两部分组成。

计算公式:文体表现总分=(个人文体表现原始总分/本专业文体表现原始总分最高分)×15

2. 文体等素质包括:参加体育活动、体育竞赛情况;参加文化艺术类社团情况;担任学生干部经历、工作情况;参加社会实践、科技竞赛类社团情况;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对主要学生骨干,重大活动的主要策划者、参加者,社会实践表现突出者、科技竞赛获奖者、有科技成果者等予以加分。

文体表现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1)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凡一学期内能坚持课外体育锻炼者加1分;

院级卡赛、迎新篮球赛获得一等奖加3分,二等奖加2分,三等奖加1分,参与奖加0.5分,参与排练或训练但最终未上场者不加分。

元旦晚会,红歌会等各种晚会参加者每人每次加1分。

(4)凡参加校健美操比赛(竞技健美操、大众健美操)每人加2分,获一、二、三等奖分别加4、3、2分。

(5)文体活动训练不加分,迟到、早退、不到或经常不到者酌情扣分。

(6)凡获得省级三好学生、省级模范学生干部均加6分,市级优秀大学生加4分,凡获得校级三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模范学生干部、实践先进个人、文明学生、优秀团干、优秀团员者均加3分,院级三好学生、模范学生干部、实践先进个人加2分(包含优秀宿舍长)。在优秀团员基础上获得校“青年五四奖章“者另加2分。其它情况按章酌情加分。(注:优秀团员和优秀团干;各类社会实践个人只按最高级别加,不累加)

3.文体表现的扣分从基本分中扣除,扣完为止。

(1)凡校院、班级要求统一参加文体活动而无故未参加者,每人/次扣3分。

(2)凡班会无故缺勤者每人/次扣1分,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3)凡体育达标未能达标者每人/项扣2分。

4.学生干部加分:

(1)学生干部(包括年级干部,班级干部、党支部委员,学生会主席团及社团联合会主席团)工作满一年者根据实际情况最高加6分;(兼职只加最高,不累加。各年级辅导员可根据学生干部本人实际表现给以分值,最高不超过6分)

(2)学生干部(包括学生会及社团联合会正部长以上、社团第一负责人,校党政职能部门及直属单位工作助理)工作满一年者根据实际情况在总分中加4分; (同上)

凡工作半年者根据实际情况在总分中加分均减半,但因违纪或受处分而离职者则不加分。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七条 综合测评附则

1.凡考试成绩不及格者,不能参加一、二等助学金的评选。凡专业课考试不及格者,在综合素质测评总分中每门扣除5分,且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2.凡受学校警告以上纪律处分者不能参加年度评优、评先。

3.综合测评的结果是学生奖学金评定及评优、评先工作的依据。凡综合测评总分排名在学生总数前5%者,可参加“三好学生标兵”的评选;排名在学生总数前20%者,可参加“三好学生”的评选;凡综合测评总分排名在学生总数前50%者,可参加“模范干部”的评选。

4.学生毕业时,按其综合测评总分排名先后向用人单位推荐就业。

5.凡涉及加分的奖项和荣誉需附上相关书面奖状原件;凡发表的涉及到加分的作品需附上相关的原件或复印件,特殊情况另议。

6. 所有加分、扣分项目以班级、专业、年级、学院和学校各部门的记录资料为准。所有资料在综合测评开始前交年级综合测评工作小组,请同学们监督。

7. 在此次综合测评工作期间,同学们若有疑问可向综合测评小组成员和辅导员提出。

8.本条例自2013年09月10日起实施,以前条例自本条例实施起作废。

9.本条例解释权归化学化工学院所有。

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二零一三年九月十日

2010级附则:

大三学生测评自我总结篇5

《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实施后的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学生的考试激增,其中许多是自发的,要比联邦法律和各州评估系统要求的高出许多。许多学校学区举行名为基准评价、短期评价和中期评价来预测学生在高风险测试中的表现,并找出那些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这一层次测试的日益流行,已使得形成性评价的概念范围得到拓宽。

为逐渐增多的测试寻找支持的K-12教育平台中的各个测试公司有时也会为“形成性评价”的产品做广告。这加剧了大家认为考试本身就是形成性评价的观念。

实际上,这一层次的测试常常稍多于一些小型的总结性测试,并不总是与在课堂中讲授的内容密切联系。在这些测试中,固有的形成性并不存在,他们或许会对教学产生改变,使得学生学习效果更好。

一、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区别

那么,什么是形成性评价?首先,它不是一种产品。那是对想要一个优秀的形成性测试项目案例的管理者的主要误解。即使评价将继续被冠以形成性和总结性的标签,但是评价究竟是形成性的还是总结性的,取决于如何使用评价的结果。

总结性评价的结果通常被用于作一些判断,例如在班级分配中决定一个学生该被分到哪个年级,测量项目的有效性,或者判断一所学校是否达到年度适当进步。有时候总结性评价指的是对学习的评价,其目的是测量学生、学校的水平或是项目成果。

另一方面,形成性评价在总结性评价之前的教学过程中反馈了一些重要信息。教师和学生都依据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制定计划,确定在下面的学习中拟采用何种活动。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实时的、动态的、涉及到比频繁的测验更多内容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测量只是其中的一项内容。

二、使用形成性方法的总结性评价

几乎任何的评价工具都可用于总结性或形成性的目的,但出于设计的原因,某些评价工具更适合总结性或形成性用途。例如学区测试,尽管其也具有些许形成性用途,但其是为了提供可解释的数据以及供学校和地区进行对比的目的而设计的。由于总结性是其主要目标,其结果或许不能以教师和学生易于理解操作的方式来理解,而且测试结果往往在管理部门进行测试后的数个月之后。因此,这些阶段性的测试通常不具备良好的形成性评价功能:并不能提供更多信息,以指导每日教学或为每个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决策提供帮助。

各学区无论从商家购买还是本地开发,基准评估通常是指衡量各州或学区的内容标准的进展情况,并对大型总结性测试的未来实施作出预测。一个普遍的误解是这一层次的评估无疑是形成性评估。虽然这些评估有时做形成性用途――为小组或个别学生作下一步的指引,但是如何使用测试结果才可摆脱这种意图,教师和管理者们缺乏正确的理解。如果由教师掌控评估、报告结果并继续以先前计划作为指示,那么这些评估将不会产生形成性的益处――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教师计划反馈大量的信息时,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

教师也可以选择自行开发总结性评价――那些可看作是一种成绩。与州和学区的测试相比,这些教室里的评估更易适于形成性用途,因为其结果利用更迅速,其学习目标指向更为近期的教学。当教师了解测验中每一个问题或任务测量的具体学习目标是什么时,他们可以用这些测验结果来筛选和重教学生还没有掌握的部分课程。精心设计的普通评估也可以用于此法。

学生也可使用总结性测试的结果为将来的学习明确方向。如果评价题目与预期的学习目标十分相配,教师们便可以在为找到诸如以下问题的正确答案时指导学生:

相对于标准,我的优势是什么?

我已意识到的提高是什么?

哪些领域是我的弱点?

哪些是我没有按要求去做的,如何可以做得更好?

在我的学习中,这些结果对下阶段有何意义,如何为改进做准备?

然而,为使这些问题对学生将来的学习指导作用发挥到最大,教师必须计划和需要时间去让学生学习在总结性评测中没有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要重新进行测试。缺少必要的学习时间是课堂总结性评价的形成性应用的最大障碍之一。

三、为了学习的评价

当老师为了纯粹的形成性目的评价学生学习时,评估簿中将没有最终的成绩,也没有总结性等级。相反,评估为学生实践的服务,就像家庭作业一样必不可少,这是形成性评价最有价值的地方。这被称作是为了学习的评价,它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支持学习:(1)教师可依据有根据的基础来调整教学,作出对学生学习产生即时效应的变化和改进;(2)学生可借助目前进程的根据积极管理和调整自身学习(Stiggins,Arter,Chappuis,& Chappuis,2006)。

课堂中学习的评价可有不同形式,它由教师帮助学生回答三个问题组成。

1.我要达到什么目标?

提供给学生一张学习目标的单子,上面的学习目标是他们应该掌握的,用友好的语言写出。

给学生展示匿名的优劣案例,案例就是他们将要创作的各类作品或演示。学生使用评分指导判断为什么那个是更好的。

2.我现在的学习情况如何?

在学习过程中管理不分年级的小测验,用来帮助教师和学生明确各自在哪方面需要什么样的工作。

通过得分上突出所反映的具体优势以及需要提高的地方。

利用得分的情况使学生分辨他们的优势和需要提高的地方所在。

让学生有一个对课程学习目标的清单,定期检查已掌握的内容。

3.如何缩短差距?

给予学生反馈信息,并用其制定目标。

让学生写出或描述在具体学习目标上的进程。

请学生评价他们的进步:已注意到哪些改变?哪些是曾经很困难,现在容易的?作为学习者,他们对自身已有哪些了解?

当学生依靠从教师给予的反馈学习如何自我评价和制定目标时,学生提高了对他们取得的成功的能力。在这种类型的评价环境下,教师和学生合作于持续性的过程中,使用评价信息改善而非判断学习。这全依赖于评价有为师生提供及时、易懂、描述性的反馈的能力。

四、反馈:关键的区别

对学习内容进行评价的反馈存在于依然有时间采取行动的时候。类似于全球定位系统,它的功能是提供与计划学习目标相关的工作、生产或是行为的描述性信息。避免评分或是评议成绩的等级,或者暗示学习过程结束。

计划学习,辨别具体的优势,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为学生减小目前和目标差距采取的一连串行动提供建议,顾及学习者曾经可依其行事的纠正反馈的数目,塑造当学生们自我评价时会使用的思考形式,以上均是有效的描述性反馈所关注的。以下例子是描述性反馈:

已正确解释图形中的柱状图,但需确认X、Y轴标记的间隔是相等的。

因为这是一个预测性的解释,所以所写内容只是一个假设。可以以“如果……那么……”句型加以改进。

那些我们曾经读过的优秀小说都有开头、发展和结局。你的小说和那些优秀的一样,已经有了开头和发展,能续写一个结尾吗?

论文中已对___和___的相似性进行了清晰描述,已区分出关键的区别。继续用文中具体的例子阐述这些区别。

相比之下,来自总结性评价(无论是班级使用还是大范围使用)的反馈告诉师生们谁才是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的人。评价工具用到的反馈词语,如B+、84%、达标、优秀的、精通的以及其他,并不能明确个别学生的优劣所在。对课程修正的具体信息并未呈现。

五、班级形成性评价的优点

虽然一切形成性评价实行起来都有增加学生学习量的潜在可能,然而在班级中对学习评价的优点一目了然:

在课程进行中,及时的评价结果使教师能迅速调整教学进展。

参评的学生是班级形成性评价的受益人。

学生们可用评价结果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学习。

当我们试图提供一个类似一日三餐固定食谱似的现成的外部考试,以此监督老师评估过程的时候,这些优势已经荡然无存。这些测验无法适用于每日形成性评价,此类评价只有通晓评价的学者型教师可以进行。形成性评价最重要的价值体现于在每轮评价中教师和学生利用评价结果改进实时的教与学。

参考文献

[1] Atkin, J. M., Black, P., & Coffey, J. (2001). Classroom assessment and the national science standard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 Chappuis, S. (2005). Is formative assessment losing its meaning? Education Week, 24(44), 38.

[3] Stiggins, R., Arter, J., Chappuis, J., & Chappuis, S. (2006). Classroom assessment for student learning:Doing it right―using it well. Portland, OR: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大三学生测评自我总结篇6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在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要求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这一测试,能够让学生充分的意识到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从而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地完善自身。因此,要不断的将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应用到高校的管理过程中,并结合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素质等影响因素,不断地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从根本上提高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理论概述

1.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含义。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指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以定性和量化的方式对高校学生的德育素质、智育素质、体育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等综合素质进行测评,测评结束后按照一定的测评标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相应的认知判断。综合素质的测评过程不仅要透明公开化,进行测评的方式也需要多种多样,将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进行准确的测评,在测评过程中,要充分的将高校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出来,引导学生自觉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纠正。

2.构建与完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必要性。进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提升大学生自身素质的需要,是高校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重要管理方式,也是国家对高素质人才要求的必然选择。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已经逐渐成为各个高校的学生进行自我提升的一个重要方式,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认知,找出自己不足之处,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提高策略,为学生制定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为高校培养综合性人才提供了新型的管理方式,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高校不仅能够将学生综合素质的优劣情况进行对比和判断,也能够发现当前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和潜能,从而完善和创新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有目的的教学,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更快的提升。当前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的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能够准确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认知判断,因此,在国家进行人才选拔时,可以参照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选择高素质的人才。

二、三峡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现状

1.素质测评方法的定性和定量不够。三峡大学主要通过分项积分和综合评估的方法进行测评,并结合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同学评价等方式进行综合素质测试。在进行分项积分和综合评估时,经常出现学生加分的造假现象,而且学校对加分项目的划分也不是很准确,经常出现加分混乱的情况;同时,结合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同学评价等方式,主要是通过人的主观意愿进行评价,容易导致测评结果的不科学,教师和同学进行评价是容易受自己情感的影响,导致测评的结果明显不公平。

2.素质测评的目标单一化。对三峡大学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进行分析后发现,三峡大学进行这一测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综合名次的评定,将学生的等级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从而更好的进行高校的管理。由于该校素质测评目标的单一化,导致对测评结果的利用也不科学,仅仅满足了三峡大学对学生各类奖学金的评定和各类荣誉的评定等,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存在等问题。

3.素质测评的过程不规范。在三峡大学的素质测评中,存在着测评过程不规范的现象。采用分项积分和综合评估的方法进行,其中有一些学生为了将自己的综合成绩排在前列,做足了表面文章,比如,争当干部为自己进行加分,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愿意为班级服务,只为给教师留一个好印象等,这一评价过程非常的不规范。同时,在进行学生综合素质加分时,只要符合加分条件的学生,将证明材料交给班委会,就可以进行加分,很多学生在进行加分时,弄虚作假,导致在进行加分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乱加分的现象,使得最后所测试的认知结果并不准确。

4.测试的评价指标不科学。对三峡大学的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测评的重点依然是智育测评和德育测评,注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这一综合素质测评的重点,也决定了所测试出的结果缺乏实用性,难以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在三峡大学的综合素质测评中,智育测评的成绩占到了总测评成绩的55%,德育成绩占到了15%,可见学生综合成绩的高低,主要是由智育成绩所决定的,虽然在这一测评内容中,也是涉及到了学生的其他素质,但仅仅这一部分就占到了综合成绩总数的30%,难以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科学准确的测量。

三、三峡大学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完善对策

1.改变以智育为主的测评观念,注重各方面素质的共同发展。要不断完善三峡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首先应该形成科学的测评观念,必须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理论的影响下,对素质测评体系的内容比重进行重新的划分与制定,使三峡大学综合素质测评体系能够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反映出来,不仅能够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要,学生也能够根据这一结果进行自我反思。同时,也要改变三峡大学对测评结果的运用,测评的结果不能仅仅停留在评优和管理的层面上,还应当重点关注学生在测评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对学生所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引导。

2.不断丰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目标。由于当前三峡大学进行综合素质测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甄别学生的优劣,更好的进行管理。这一评价的目的单一化严重制约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发展,因此,在原有综合素质评价目标的基础上进行丰富,除了要满足学校对学生的优劣进行甄别和管理之外,还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状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当作评价的目标。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中,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判断的非常明晰,学生可以依据这一结果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同时,在综合素质评价中,也要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当作评价的重要目标,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当前学生存在主要问题,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只有不断的将综合素质测评的目标进行丰富,才能够使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得到更好的应用。

3.创新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法,促进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多元化发展。目前,三峡大学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法主要是通过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同学评价等方式进行综合素质测试,这一测评方法具有极强的主观色彩。在进行改进时,应不断的对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法进行创新,将多元化的测评方法应用到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当中,可以通过定性测量法、定量测量法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测评方法来进行。定性测量法是将学生的素质,分为不同的档次进行评价。定量测量法是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评价等方式进行综合素质测试,但容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综合素质测评时,可以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测评,由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比较繁多,因此,在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测评方法时,要结合内容选择适合的测评方法。

4.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内容和过程透明化。由于三峡大学综合素质测评内容和过程没有透明化,导致素质测评过程的不规范,经常出现弄虚作假等现象,从而导致测评的结果不公平。为了保证测评结果的科学化,就需要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内容和过程透明化,学校应该组织一些学生和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过程进行监督,一旦发现在测评过程中出现不公平事件,要进行严肃的处理,同时,对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要进行及时的公开,接受全体学生的建议和质疑,对于其中有问题的地方要进行审核与调查,保证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四、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校进行学生管理的重要方式,不仅是满足提升大学生自身素质的需要,也是高校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重要管理方式和国家对高素质人才要求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三峡大学的综合素质测评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只有不断的改变以智育为主的测评观念,注重各方面素质的共同发展,丰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目标,创新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法,促进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多元化发展以及将素质测评内容和过程透明化,才能更好的促进三峡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发展。同时,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需要从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人文素组、专业文化素质以及创新素质等内容入手,不断地完善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参考文献:

[1]张阳.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与优化――基于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视角[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4,(02):21-25.

[2]董斌,张玉.构建带有反馈机制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J].文教资料,2010,(20):220-221.

大三学生测评自我总结篇7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公正、客观、科学的评价方法,激励和引导学生各方面素质协调发展,根据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和学校工作实际,我校制定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具体实施办法。综合素质测评由行为规范测评、学业成绩测评、素质拓展测评三个模块构成,遵循分项测评和总体测评相结合,定性测评和定量测评相结合,基本表现测评与特别表现测评相结合、个人总结与组织评定相结合的原则。行为规范测评、学业成绩测评以百分制形式进行测评,素质拓展测评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形式进行。三项测评最终按照40%、30%、30%的比例折算为一个百分制综合素质测评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量化考评、排名、定级。为体现激励为主的原则,该测评结果最终以等级和排名的方式予以体现。从2012年9月开始,我院全面推行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实施两年多来,发现在平时的操作中,一方面手工记录的资料特别多、统计量大、计算公式比较复杂、出现错误的几率比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各个班级考核小组人员的责任心有差异,导致考核的结果不能及时的被学生本人所掌握,考评的及时性没有得到体现。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提升,学生对于信息的接收能力加强,开发一套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试平台对于提升学校学生管理水平有非常大的意义。

二、.NET分层框架介绍

使用分层框架,可以分离开发人员的关注,实现无损替换,提高代码的可复用性,为后续系统的扩展和移植提供了便利。目前,典型的分层架构是三层架构,即自底向上依次是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示层。这种经典架构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和实践的多次检验,被认为是合理、有效的分层设计,所以,在本文中,将沿袭这种经典架构,使用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示层的三层架构体系。三层架构中各层的职责划分如下:

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项目执行从数据库(或其他数据服务)获取数据或向数据库发送数据的功能。在分布式应用程序结构中,相应功能使用 数据适配器和 SQL 服务器存储过程来完成。

业务逻辑层:业务规则项目包含业务对象本身以及应用于它们的规则。这也是主要业务对象所在的位置。它们实现业务实体或系统对象。系统的业务规则将在这些对象中编码,尽管部分业务规则可能实际上已在数据库的存储过程和触发器中进行了编码。

用户界面:用户界面项目是指在应用程序中实现的客户端。在分布式应用程序结构中,用户服务可以是 Web 客户端或 Windows 客户端,这具体取决于特定的应用程序。例如,在开发Web 应用程序时,可能需要提供具有标准 Windows 用户界面或 Web 用户界面。通常,这种一般类型的应用程序包含以下功能:

综合以上分析,可在宏观上将整个系统分为一下几个模块:

实体类模块:一组实体类的集合,负责整个系统中数据的封装及传递。

数据访问层模块:一组类的集合,完成数据访问层的具体功能,实现数据访问层接口功能。

业务逻辑层模块:一组类的集合,完成业务逻辑层的具体功能,实现业务逻辑层接口功能。

表示层模块――程序及可视元素的集合,负责完成表示层的具体功能。

三、系统的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

(一)系统功能需求

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平台,其目标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数据库为核心,以.NET三层框架为基础,开发满足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的需求。通过充分系统调研,弄清了在测评工作中的详细需求,具体需求如下:

从用户角度考虑,本平台主要为三类用户服务:管理员、教师和学生。管理员主要的功能是查询、添加、删除、修改和更新院系信息、班级信息和班主任信息,查看各个班级每月及每学期以及平时考核的记录情况,分院考核规则等;教师主要负责班级的考核,可以查询、添加、删除、修改和更新班级学生的信息,查询、添加、修改、查询学生考核情况,汇总班级的周考核、月考核以及学期考核结果;班级考核规则;学生主要是能查看自己的考核情况,如周考核、月考核和学期考核结果,也可以查看详细的考核记录。该平台对于要存档的资料还要提供打印功能,对于要上传的文件要提供文件上传的功能等。

(二)系统总体设计

根据该平台的实际需求,从用户角度考虑,本平台共分成三个模块:第一个是管理员模块,主要的操作对象的各分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主要负责对各项数据进行管理;第二个是教师模块,主要的操作对象是各个班级的班主任或班级综合测评小组组长,主要是实现学生考核信息的增删改查等操作;第三个模块是学生模块,学生可以查看自己的具体考核情况。

各功能模块的具体描述如下:

管理员:

1.基础信息管理:

(1)院系信息管理:添加、修改、删除、查询院系信息。

(2)教师信息管理:添加、修改、删除、查询教师信息。

(3)学生信息管理:添加、修改、删除、查询学生信息。

2.数据查询:能够查询每个班级每月及每学期的考核情况,能够查询单个学生的详细考核信息。

3.信息:添加分院考核细则、考核领导组织机构、考核检查通知等信息。

教师:

1.基础信息管理

(1)学生信息管理:对自己所分配的班级学生信息能进行增、删、改、查等操作。

(2)个人基本信息维护:修改个人的相关资料。

2.考核成绩管理:查询、添加、修改、查询学生考核情况。

3.数据操作

(1)数据汇总:汇总班级周考核、月考核以及学期考核结果。

(2)数据打印:打印每月考核记表、学期综合素质测评总表及所需的其他数据资料。

4.信息:添加分院班级细则、班级考评小组成员信息等。

学生:

1.个人基本信息维护:修改自己的信息,添加学期个人鉴定等。

2.查看成绩:周考核、月考核和学期考核结果,也可以查看详细的考核记录。

(三)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采用Visual Studio2010平台、SQLServer2008数据库、.NET三层框架进行开发。

系统采用三层框架搭建,表示层由Silverlight程序构建,该应用程序被嵌入在WEB页面中,用户通过Web浏览器访问;业务逻辑层主要负责数据的传递以及一些业务逻辑的处理;数据访问层实现与数据库的交互,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四、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管理工作由原来的书 面记录统计转向信息化的管理。对于一个高校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贯穿于学生管理的始终,如何提高学生管理的水平,成为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研究的就是设计一套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平台,为我院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帮助。

通过该平台的设计研究,将原来的纸质化操作变成信息化操作,节省了大量的纸张,减少资源浪费;同时,通过该平台,可以使得信息的反馈更加的透明和及时,减少因为人为统计所出现的误差,方便管理人员的核对;学生也可以及时在线查看自己的测评情况,方便快捷,使得测评的公正性得到及时的监督,提高了测评的有效性,对我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君慧.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6)

[2]王付山.基于Web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设计与实现.计算机与现代化,2008(4)

[3]曾显峰.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计算机时代,2013(11)

基金项目:

2015年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课题《基于.NET分层框架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大三学生测评自我总结篇8

常规项目占每学期总分的20%,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常规表现包括出勤、着装、学习态度三个部分组成。出勤是以每节课教师或体育委员的考勤为准,缺勤一次扣0.5分,无故缺课每学期累计达1/3以上,为本学期总评考核不合格。学习态度,主要以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为中心,结合在课外锻炼中知识、技能运用情况。着装上评价参考平时课堂记载,在自评与教师评基础上进行该类得分的评定。每一栏内取自评与教师评的平均分,该项得分是三栏得分的汇总。这三种评价都在学期末进行。

发展能力

包括情意表现、合作精神、进步幅度等方面评定,占学期总分10%,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考核学生合作精神主要评价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及学生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评价方式采用自评与教师评形式进行。每一栏内取自评与教师评的平均分,该项得分是全部得分的汇总。这三种评价都在学期末进行。

身体机能

身体机能反映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主要测肺活量及体重指数,占学期总分10%,以结果性评价为主。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表》来评定,身高标准体重分为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肥胖。

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考核内容为测验项目,占学期总分的40%,以过程性及结果性评价为主。运动能力主要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指定项目为测试内容,运动能力测验项目为目的主要是看学生进步幅度,测验数据作为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体质评价的比较。测验标准只列出最低标准,要求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可直接作为评价标准,但要注意个别学生的起点和进步。在教师评基础上进行该类得分评定。一些项目在测试结束时即可进行评价。

运动选项

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让学生挑选项目进行测定,以过程性及结果性评价为主,占学期总分20%。教师在每个学期开学时制订好选项,让学生自行挑选。评价过程中,不苟求技术的细节,通过评价,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提高自己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理论

大三学生测评自我总结篇9

在大规模的教育测评中,经常会遇到以下问题,导致测评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1.为全面考察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状况,在大规模教育测评中,往往要求同时测评较多的内容,以全方位对区域整体教育质量状况进行评估。例如,对学生的评估中经常少不了对学业成就的测评、对社会性发展(含情绪情感、行为、自我、价值观等)的考察、对家庭环境的了解等,这些内容都需要由学生来进行作答,这样每个学生的测评内容就会很多。

2.测评内容多也就意味着一个学生要完成测评的时间长。尤其是在社会性发展方面,涉及到情绪情感、亲社会行为、不良行为、自我、价值观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且多是量表类的题目,考察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和感受。虽然对某个方面来说题量并不多,但将方方面面的内容放在一起的时候,题量就大了。为满足区域测评需求,基本上社会性发展问卷的测试时间都在60~80分钟,包括几百道题,而且各个题目之间没有太多的起伏,均要求学生根据真实情况作答,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不少的学生坚持不下来,大部分学生在二十分钟之后就会感到疲劳和不耐烦,开始随意答、绕花答、不看题目统一选一个选项,甚至干脆不作答。例如,我们在两个区进行测评都发现,测评二十分钟后,已有近20%的学生开始乱答。导致大家辛苦收集上来的数据实际上是不真实、不可靠的,提供不了准确的信息。

3.测评内容多却不意味着每一个结果都能充分展开分析,造成资源浪费。最终报告使用数据时,是有侧重的,并不是每一个变量都展开来进行深入分析,有的变量只作为关联变量使用,但测评的时候却有几十道题,这样不仅花费了大量时间作答,造成学生疲劳,影响作答效果,还浪费了很多成本,如题本印刷、运输、数据录入和清理等,消耗了大量人力、金钱和时间。

鉴于上述问题,为了在保证测评内容的全面性,达到测评目标的同时,提高测评效果,节约成本,我们在努力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二、解决办法

上述情况若是从成本各环节再节约,从作答环节再激发学生作答热情,效果都会是有限的。工具作为整个测评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应从其本身入手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如下思考:一方面,在确定测评目标和测评内容时,应考虑细致,明确哪些因素是要重点分析的,哪些因素是要做关联分析的,做到每个因素都有“用武之地”,而不一味地贪多求全。另一方面,对于经常作为关联变量使用的和可作为关联变量使用的工具进行简化,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挑选敏感度高的题目,作为在某方面的典型表现进行分析。这一分析至少包含下面几项内容:题总相关、因子载荷、选项分析、专家判断或典型被试判断题目对主题内涵的代表性。

1.首先要保证题目所代表的行为表现或感受能较好地、直观地反映该方面的内涵。常用的方法是专家判断(专家团队最好能包含领域专家、教育学专家、测量学专家等)或是典型被试口头报告作答思考过程,可以用评分或评定等级的方式,把需要简化的各题目对主题内涵的代表性进行排序。

2.选项分布应较为合适。计算各题各选项的人数百分比,看是否有人数分布很偏的情况,选项分布可以说明这道题所代表的行为表现或感受在学生中是否常见。若人数分布集中在某1~2个选项上,则说明在这道题上获得的信息是很少的,对于评价来说就失去意义了。

3.区分度应较高。对于分布偏正态的内容可使用鉴别力指数D值来计算区分度,选择D值至少在0.3以上的题目,对于分布偏态的内容可使用题总相关来作为区分度指标,选择r值至少在0.6以上的题目。

4.因子载荷应较高。通过Mplus等软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根据拟合指数等各项指标的结果,选择因子载荷至少在0.5以上的题目。因子载荷值从测量学的角度说明了该题对整个维度(主题内涵)的反映程度。

二是制订简版工具(Smith等,2000;Taylor等,2002)。制订简版工具的要求非常严格,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之上,还需要至少包含以下内容:简版与完整版之间的相关程度及简版与剩余题目之间的相关程度(如相关不高需重新挑题)、简版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简版量表的题总相关、挑选效标资料分析简版量表的区分效度和同时效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分析重测信度)。只有当上述指标达到统计学要求时方能建立简版工具,简版工具与完整版工具的理论假设、维度结构等需保持一致,仅在题量上进行了缩减。

制订简版工具需要有更专业、更复杂的工作,这一工作尚未完成。作为尝试,本文要重点讲述的是第一种简化测评工具的方法和结果。

三、分析过程

1.修订内容

考虑到“中国6~15岁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项目中有全国代表性的样本且项目成果要进行推广,以及近几年来一线测评工作需求,本次进行简化的内容选择“中国6~15岁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项目的社会性题本,涵盖五个方面,分别是情绪、行为、自我、价值观和社会信念,各方面主要包含的内容如下:

模块

测评内容

情绪

生活满意度、孤独感、焦虑

行为

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校园被欺负行为、网络成瘾倾向

自我

自我认识、自尊、自信、自制力

价值观

金钱观、环境保护、国家认同、权力观、学习观、集体主义

社会信念

公正世界信念、积极社会信念

2.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中国6~15岁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项目的4~9年级学生的全国代表性数据库,二是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心理与学习评价中心近两年来的几个区域测评数据。考虑到数据的全国代表性、区域数据不完全包括上述五方面的内容且不包括所有4~9年级,两方面的数据以“中国6~15岁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项目为主,心理与学习评价中心的数据结果作为辅助和验证。

3.分析方法

首先,通过查阅五个方面最近几年的最新研究成果,明确“中国6~15岁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项目社会性题本在这七个方面的内容仍较为前沿。

其次,重点进行了数据分析。分成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进行年级差异的分析,考虑到样本量较大,确定差异是否显著是以效应值>0.2为标准的,有差异的年级分开计算,没有差异的年级合并计算。

第二阶段是对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选项分析、区分度分析、题总相关分析、一致性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根据各题的内容和统计结果挑选内容合适、敏感度高的

题目。

第三阶段是对挑选出来的题目进行统计计算,包括一致性分析、对原工具的解释率、与原工具的年级发展趋势的一致程度等。

4.挑选结果

以焦虑量表和孤独感量表为例。

焦虑量表有28道题,包含生理焦虑、对人不安/恐惧、担忧/过度敏感三个维度,经过第二阶段统计计算后,发现在生理焦虑和对人不安/恐惧两个维度上区分度较高且因子载荷较高的题目是:“我总是感到不舒服。”“就算与别人在一起,我仍感到孤独。”“别的孩子比我幸福。”“我很难把心思放在功课上。”我们认为,这四道题目所代表的行为表现和感受不能很好地说明是否焦虑,因为还存在其他可能引发这四种表现的因素,而且,纵观这两个维度上的所有题,均有这方面的情况。因此,我们把挑题的重点放在担忧/过度敏感维度上,在这个维度上,挑选出来较为合适的有五道题:“我很多时候都在担心。”“我感到紧张。”“我害怕很多事情。”“我时常担心糟糕的事情会落到我头上。”“我担心将来会发生什么。”区域数据也支持这一选择。这五道题的一致性系数为0.693,对原量表的解释率为67%。在四个区域的初二年级学生数据中,这五道题的一致性系数在0.76~0.84之间,对原量表的解释率在71.2%~79.9%之间。这五道题的年级发展趋势与原量表的对比如下,挑选后的五道题计算得到的年级发展趋势更具合理性。

孤独感量表有16道题,为单维度。经过统计计算和内容选择,挑选出了六道题:“没有人跟我玩。”“没有人跟我一块说话。”“我很难交朋友。”“在我需要帮助时,我找不到人来帮我。”“我感到寂寞。”“我觉得孤单。”区域数据也支持这一选择。这六道题的一致性系数为0.839,对原量表的解释率为83.6%。三个区域的初二年级学生数据中,这六道题的一致性系数在0.84~0.93之间,对原量表的解释率在82.5%~83.9%之间。这六道题的年级发展趋势与原量表的对比如下:

在所有5个方面19项内容中,挑题后的一致性系数在0.54~0.84之间,对原工具的解释率在53%~94%之间,总体较好。挑题前这五个方面的总题量为215道,挑题后是70~75道,这些题对各项内容的内涵有较好的反映,且区分度、因子载荷均较高。若同时进行测试,测试时间将大大节省。

在这19项内容中,校园欺负行为、自制力、公正世界信念在小学和初中有不同的表现,分为小学和初中两个版本;自尊、自信、国家认同和环境保护在4~5年级、6~9年级的表现有所不同,分为4~5年级、6~9年级两个版本。

四、结论与讨论

可见,经过挑选之后的题目对原工具仍有较好的代表性,可以满足测评所需,对提高大规模教育测评的效果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第一,节省了测评时间,减少了被试疲劳和不耐烦情绪,提高了获得真实、客观数据的可能性;第二,节约了成本,题本印刷、数据录入等成本都会因题量的减少而降低;第三,提高了结果报告的时效性,因各题的测量目标明确且敏感度高,数据清理、数据分析等过程的时长减少且正确率提高,节省了中间过程的时间,也就为出具结果报告节省了时间,测评结果能更快地得到反馈,这就提高了结果报告的时效性,这对教育一线开展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后续我们拟根据本次挑题的结果再次分析各项工具制订简版工具的可能性,并通过一系列的统计计算和专家论证工作,制订可能的简版工具。

不同的工具形式、工具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本文是其中的一种尝试。挑题之后并不代表原工具就可以不用了,使用哪个版本的工具需要根据测评目的来定,当我们要重点分析该方面的表现时,我们需要使用完整工具,当我们只是将该方面作为关联变量或简单的现状调查时,可使用简化的工具。

注:本文得到“中国6~15岁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项目办公室支持。本文得到成都市锦江区“建立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促进区域教育质量全面提升”项目、“沈阳市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项目和杭州市上城区“基于学生发展的区域教育质量提升”项目的数据支持。

大三学生测评自我总结篇10

、交际语言测试理 论20世纪 8O年代初 ,Canale等[2]提 出了著名的“交际能力模式”,认为交际能力包括 四个方 面的内容 :(1)语法能力 ;(2)社会语言能力 ;(3)语篇能力 ;(4)策略能力。这一模式成了流行于 20世纪 8O年代的“交际测试”的理论基础。衡量语言交际能力成了语言测试的首要任务 。然而,该模式也有它 的缺陷,即没有明确指出这四种能力之间的关系[3]。

    2O世纪 9O年代 ,美 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 Bach—man[4]建立 了新 的交际语 言能力测试模式 ,被称为“语言测试史上 的里程碑”。Bachman认 为,语 言能力就是把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的场景特征结合起来 ,创造并解释 意义的能力 。具体分 为两个方面 :(1)语言能力应包括语法规则知识 和如何使用语言达到特定交际目的的知识 ;(2)语言使用是一个动态过程,构成语言能力的各个部分尽管互不相同,但在使用语言的任何场合下,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可分割 。新 的交际语 言能力测 试模式 由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 、生理机制 3个部分组成 。语言能力指具体的语言知识;策略能力指进行语言交际时运用语言知识 的心理能力,是将语言知识运用于交际 目的的手段 ;心理、生理机制指语言交际时所涉及的神经和心理过程L4j1。Bachman的这一模式不仅较为全面地解释了交际语言能力所包含的基本因素 ,而且还说明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交际语言测试是一种行为测试 ,是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景 中,通过完成实际的交 际任务来测量考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重点是要考查 “在社会语言场景 中轻松有效地进行交际的能力”L5],以体现交际性测试的目的。因此,交际语言测试应体现3个原则 ,即交际原则 、任务原则和意义原则。交际性测试与传统测试的主要差别还在于测试形式和评分方法 。交际性测试不是简单地照搬传统测试的形式,其内容是按照语言任务而不是语言项目确定的。

    一

方面,交际语言测试摆脱了分立式测试试图对综第 2期 陈 婷 等:基于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大学英语口语考试方法探索 159交际性 口语测试 的有效 性也包括评分人 的因素。要实现评分人的客观评分,需做到以下 3点:(1)评分人要用分析法,即每次只评定一种成分 (如词的重音、句子结构、措辞、流利程度等);(2)增加评分人 ,分别评定 ,然后取平均分数 ;(3)评分人应该经过训练[6]。评分人员执行评分标 准的情况 ,也是 提高口语测试信度的关键。有一批经过统一训练,具有良好素质,能有效掌握评分标准的考官,才能保证他们之间的评分具有客观性和一致性。

    在实验班 的三级英语 口语考试 中,我们希望通过评分方式的改革确保口语考试的信度与效度的统一。

    我们用柱状图分析了口试评分的结果是否合理。从图 1中,我们可以看到,实验班社会工作0802班口语考试成绩得分都成正态分布,说明了口试评分是可信的。从图 1和图 2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 ,对 照班 社会工作 0801班 学生打分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 80~90分这个档,平均分较高。实验班社会工作 0802班学生成绩的差距被拉得更开,成绩分布更为合理 ,平均分则相对较低 。

    25

2015< 1O50Ⅱ Ⅲ Ⅳ考试成绩分 布注 :横坐标上 的 I、Ⅱ、Ⅲ、Ⅳ分 别代 表不 同分 数 区间 :6O≤ I<7O,70≤ lI< 80,80≤ II< 90,90≤ Ⅳ≤ lOO。

    图 1 社会工作 0802班口语考试成绩分布3O2520-4 15lO5olⅡ Ⅲ Ⅳ考试成绩分布注 :横 坐标上 的 Ⅱ、Ⅲ、Ⅳ分别代 表不 l司分数 区l司:7O≤ Ⅱ< 80,80≤ Ill<90,90≤ Ⅳ≤lOO图 2 社会工作 0801班口语考试成绩分布四、测评效果验证在经过传统的一 、二级英语 口语考试以及基于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三级英语 口语考试之后 ,实验班社会工作 0802班的受试学生对于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的对比具有一定的发言权。在本次探索性的三级英语口语考试后 ,在社会工作 0802班进行了针对英语 口语考试改革所进行的问卷调查。目的是通过对 比两种不同的英语 口语考试 ,了解受试学生对新的口语考试及评分方式 的真实反应情况。实发调查 问卷 34份,实收调查问卷 34份 ,其中有效调查问卷 31份 。

    该问卷分成 3个部分。

    第 1部分是对 口语学习和口试重要性 的认识。

    从表 1可以看到,学生们普遍对口语和口试持非常积极的态度 :90.3 的学生认为英语 口语很重要 ,64.6 的学生认为 口试很有必要 ,67.4G的学生很认真对待 口语考试。说明大部分学生意识到了口语和口试 的重要性 ,也对我们 口试的实际实施及问卷调查的严肃性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

    表 1 对口语学习和口试重要性认识的调查结果 %第 2部分是三级英语 口语考试与一 、二级英语口语考试的对比。

    从这 3个问题(表 2)可 以看到,与一、二级英语口语考试相 比,绝大部分 (71 )学生认为三级英语口语考试形式更好 ,64.6 的学生认为三级英语 口语考试能更好地反映他们真实的El语能力。77.4的学生认为三级英语 口语考试 中采用的由 2名考官分别独立评分的 2评制能更公平地反映他们的口语水平。由此可见 ,新的三级英语口语考试的形式和评分方式 ,均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

    第 3部分是考察三级英语 口语考试对学生口语学习的反拨作用。

    英语测试要关注反拨效应 (backwasheffect)。某一测试 目的而采用某种测试手段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其对教学的影响。既要有效考查语言能力,又要使测试有利于下一步的教与学。好的测试方法对教学有正面反拨效应,方法或内容不当就会产生负面的反拨效应。从表 3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61.3 的学生认为三级英语口语考试能激发他们的英语口语学习兴趣。由此可见,新的口语考试的的确确对教学具有一定的正面反拨作用。合性的语言行为作分类式 的归纳 ,以及综合性测试目的不明与题 目之间相互依赖的明显不足 。另一方面 ,交际性测试又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 ,吸收了分立式测试题 目相互间具有独立性 的优点以及综合性测试语境明确的优点。在评分方法上 ,交际性测试采取对语言交际行为的一套描述系统,制订了明确的评分标准,避免了传统评分方法在其评判尺度上所代表的意义模糊不清。

    二、测评对象与方法

基于交 际语言测试理论 ,运用实验班和对照班比较 的方式 ,进行 了大学英语三级 口语考试改革的探索。

    1.实验对象

为了避免授课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的不同所产生的差异 ,选择了同一授课教师所带 的社会工作 0801和 08022个 自然班分别作为对照班和实验班。2个班的学生均为 34人。2个班的最初分班是按照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平均分班的,2个班学生的入学英语水平基本相当。(2个班的英语高考成绩平均分分别为 72.3和71.9。)2.题型设计和考试形式题 型的设计考虑到受试者的语言能力 、策略能力和心理 。题型设计的主导思想是 :第一 ,考试项 目难度适合受试者 的能力水平 (受试者 已经过一年 的口语课训练,已具备一定的 口语表达及交际能力 );第二,体现本学期所学教材内容的顺应性和内容效度。因此 ,考试项 目和内容是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大学英语大纲》对基础阶段 口语能力的要求而设计 的,考试既检测了学生 的基础,又检验 了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题型包括了主观题和客观题。

    实验班 的三级英语 口语考试分为两大块 :描述图片和角色表演,共设计 了 10份试卷。对照班 的三级英语 口语考试也分为两大块 :背诵和角色表演,共设计 了 6份试卷。

    在实验班 的三级英语 口语考试时,考前要求学生按 自愿原则分成3人的考试小组,人数不足时,可分成 2人的小组。考试时提前让学生抽签,给每个小组 lO分钟的应试准备时间以便降低学生的焦虑度和提高学生的答对率。准备完毕后从准备席再移到考试席上,然后再按照试卷要求逐项进行应答和表演。在对照班的三级英语口语考试时,仍和以往一、二级英语口语考试一样,提前将题 目告知学生,以提供一定的时间让他们提前准备。考试时让学生现场抽签 ,再按照试卷要求逐项进行应答和表演 。

    3.评分准则

评分标准的设计 是依据 Bachman[4_l的交际语言测试理论 ,遵循综合评分和分析评分相结合 的原则,以便能够客观地检测学生的口语水平,确保考试的信度。为避免主考教师评分出现较大偏差,我们根据拟定的评分标准对老师进行 了培训 ,保证 了对评分尺度把握的一致性 。同时,采取双评的方法,即有 2名考官分别独立评分,1名为主考官 ,负责 口语测试 的进行和评出总体印象分 。总体印象分采用百分制 ,满分为 100分。另 1名为副考官 ,只负责按照评分细则,从准确性、流利性和得体性 3个方面对学生的 口语水平进行分析性评分。分析性评分也采用百分制 ,满分为 100分 。其 中,准确性 、流利性和得体性 3个方面分别 占总分的 40%、30 和 30%。最终成绩取两者的平均值。考官之间不相互商议。

    在实验班的三级英语 口语考试 中,采用了双评制 ,即:两名考官分别从综合评分和分析评分两个不同角度对同一名学生打分。考官为非任课老师,以期实现评分的客观性,同时考官采用交际性测试制订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在对照班的三级英语 口语考试 中,仍沿袭 以往一 、二级英语 口语 考试 的单评制,即一名考官仅从总体印象的角度对学生打分。

    考官也是非任课老师,但对评分标准未作要求。

    三、测评结果分析

口语测试的评分方法有综合法和分析法 2种。

    综合法是评分人员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整体印象划分等级;分析法是把口试表现分解为若干要点(语音准确 、语言准确 、语调准确 、语言流畅 、交互能力等),评分人员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要点分别 评分 ,各要点得分总和即为 口试的总得分或总级别 。分析法注重 口语的各组成要素 ,评分方法标准 统一,信度较高,易操作;而综合法从整体上把握考生口语表现,效度比较高,但信度较低,不易掌握。综合评分法是依据交际性测试体系的观点,把语言放在实际交际中作为一个整体来评价;分析性评分法则反映了分割式的语言观。因此,在交际性口语测试中,为了保证测试的质量,评估应把整体观与分析观相统一,既保证总体印象,又不忽视口语的各个要素;应坚持综合评分和分析评分相结合的原则,减小偏差,力求信度与效度的统一 。华 中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总 92期)表 3 三级英语 口语 考试对学 生口语学 习的反拨作 用的调查 结果 %五、结 语从 以上的数据和问卷调查 可以看出,在交 际语言测试理论指导下进行 的大学英语三级 口语考试取得 了良好的效果 ,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实验班正态的成绩分布,说明了口试评分是可信的,能真实地反映学生 口语的真实情况。从 问卷调查 的结果 中可以看到 ,这次 口语考试增强 了学生对 口语学习和 口试重要性的认识。新的口语考试形式和评分方式得到了学生的肯定 ,并 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英语 口语学习的兴趣 ,起到了良好 的反拨效应。

大三学生测评自我总结篇11

一、构建教师心理监测与促进机制,为学生成长提供和谐人际环境

1. 监测、提升教师心理品质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但是由于教育教学工作复杂而艰巨,教师时时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学生和个人发展的压力,心理负担重,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有研究表明,从1994年~2011年的18年间,中国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幅度下降,尤其体现在抑郁、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上。海淀区作为首都教育大区和教育强区,必须基于科学分析,全面了解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需求,才能全面设计、部署区域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稳步提升师资水平。

2.监测、分析教师心理动态是科学决策的需要

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状态,反映的是个体心理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关系态势。因此,个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受周围环境和个人特点的影响,不是一成不变的。

海淀区中小学约有两万名教师。总体来看,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有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但随着从教时间的增加,他们在工作压力、人际关系、职业幸福感等方面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影响教师职业压力以及倦怠的因素是什么?怎样才能让教师保持工作热情和职业幸福感?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定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监测,通过科学的数据采集、严谨的数据分析,才可以探索现象与问题背后的原因,为相关教育部门的科学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3. 监测、干预教师心理是预防教师突发事件的需要

定期开展中小学教师心理发展监测,建立全面的教师心理健康发展档案管理系统和预警系统,实时了解、有效干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师生的心理需求,促进教师心理发展与潜能开发;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有潜在或现实心理问题的教师,及时给予关怀和辅导,通过提供有效干预措施,提高其心理调节能力,避免出现严重教育突发事件。

二、科学论证监测指标,保证教师心理监测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通过心理健康的定期测评了解教师心理发展状况,帮助教师始终保持最佳心身状态,是减少师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国际国内并没有成熟的教师心理健康监测指标可以参照,使教师心理健康监测的探索过程充满挑战和困难。为保证海淀区教师心理健康监测系统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教师心理健康提升项目协调北京市大学和教科研院所的研究资源成立专家组,综合分析心理健康内涵和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党和国家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政策与国家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领域的探索,从教师心理健康主要问题入手,根据海淀区教师心理健康工作需求,从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和相关促进因素两大方面选取十个测评指标,开展标准化心理测评,为区域教育政策决策和教师自我提升提供客观支持。

教师心理健康状态主要通过教师在生活和工作方面的感受和行为表现来评估,本项目主要关注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工作压力程度、压力来源、职业认同感和倦怠感等指标。教师心理健康促进因素主要从教师的自我调节能力、遭遇困境时的复原力(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人际关系)三个方面来评估,这些促进因素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和保护因素。一个具有较强心理调节能力、心理弹性和良好社会支持的教师,即使遇到压力,处于困境,也能很好地调节自己,保持心理健康。因此,通过标准化心理测量来考察教师的心理促进因素,既可以全面了解教师的心理调节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心理健康发展状况,又可以为开展各种教师心理干预活动提供数据支持。

三、 网络测评、分层反馈,营造以人为本的文化环境

海淀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提升项目”为全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远程登录的电子化测评平台,教师可依据自己意愿参加测评,项目组依据教师测评结果,分别撰写、生成不同层级心理健康反馈报告,提供给不同阅读对象。海淀区中小学教师心理测评反馈报告可划分为三类,分别是区域总报告、学校报告和个人报告。区域总报告提供对全区教师群体的分析,包括教师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同群体教师的对比分析和特殊群体的具体分析;学校报告批量生成,每个参评学校都可以获得本校教师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不同群体状况的对比分析和后续工作建议;教师个人报告也是批量生成,每个参评教师都可以获得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报告,跟体检报告类似,心理报告中会客观呈现、分析教师的各项测评结果,并依据测评结果,提出改进建议。三类报告依据阅读群体的需求各有分析侧重点,互相印证、配合,供教委各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个人阅读、分析,为教育决策、学校发展及个人心理调适服务。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提升项目”极其重视保密原则,相关工作人员要签订保密协议,不随意泄露和使用测评结果。反馈报告设置阅读权限,避免测评信息泄露。三种层级报告分别设置不同的阅读权限,教师个人心理健康状况测评报告只能教师本人登录、下载,其他人无权查看;学校报告只能学校领导及其授权的相关负责人登录、查看,且只呈现学校教师总体信息,不涉及教师个体测评结果;区域反馈报告只呈现区级层面的分析信息,不显示教师个人和学校具体信息,不给学校排名。

坚守保密原则可以保护教师个人隐私,在全区营造安全、可靠的测评环境和测评文化,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培养教师通过参加心理测评,了解自我、关爱自我、提升自我的良好习惯。同时,这种安全、和谐的测评氛围,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师作答的真实性、有效性,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全方位了解不同群体教师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健康状况,为教育决策服务。2014年,海淀区中小学教师首次组织全区规模的心理测评,80%以上的教师登录网上测评系统完成测试,项目组组织专业团队深入分析教师测评结果,撰写区域反馈报告、学校报告和教师个人报告,供不同部门和教师阅读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区域联动,协同改进,全面提升教师心理素养

海淀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坚持区校两级共同探索的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和区域双层载体,点、面结合,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采取这种工作模式,加入个人因素,既自上而下,加大区域引领力度,重点突破,协同发展;又发挥学校和教师个人的自主性、创造性,不同层级协同发展,共同提升教师心理素养。

在区级层面,项目组协同不同部门,共同参与教师心理素养提升工作。一是分别召开不同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反馈会,深入解读、分析测评结果并提出改进意见,要求各教育行政处室依据测评结果和海淀教育发展特点,将教师心理素养提升工作融入教委各项工作之中。二是为重点学校提供实地指导,帮助学校解读测评报告,结合观察、访谈等研究手段,具体分析学校教师心理需求,提出改进建议并跟踪指导。三是为每位教师建立心理档案,开展心理健康促进活动,同时统计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的教师个案,开展个别化的调研、访谈,评估其心理健康程度与风险,整理归类,制定干预及转介计划,进行及时性的跟进与辅导,防患于未然。四是协调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等三个区级心理平台资源,通过心理讲座、团队训练、个体辅导、入校实地指导等心理服务、支持工作,拓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途径。目前,海淀区在区级层面已经系统形成了测评、分析、反馈、改进的闭合化网络,可以从总体上把握海淀区教师的心理状况,完善教师心理维护及预警工作,为区域教师素养提升和专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持续推动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

在校级层面,项目组鼓励学校通过仔细阅读学校反馈报告,结合学校测评结果和具体情况,制定改进计划,开展行动研究和管理创新,通过科学安排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提升教师心理调节能力的校本培训、关注压力较大的特殊群体等活动,为教师营造积极和谐的校园环境。

大三学生测评自我总结篇12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     支部在家的全体党员。     支部共有党员    名,因事因病请假    名,实际到会    名,按照要求可以开会。

今天的专题组织生活会共有5项议程:一是通报会议前期准备情况;二是支部对照检查发言;三是全体党员依次对照检查发言,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接受同志们的批评意见。四是开展党员民主测评。五是支部书记作总结讲话。

下面进行第一项,由我通报会议前期准备情况。

为了开好这次民主生活会,支部班子十分重视,精心作了准备。一是切实强化学习。重点学习领会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敢于担当负责,狠抓工作落实,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量,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重要指示精神,学习“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重要题词精神,为从严从实开好这次民主生活会奠定了思想基础。二是精心安排部署。对民主生活会的主题、程序步骤、方法内容、标准要求作了具体安排,为开好这次民主生活会做了充分的工作准备。三是深入开展谈心谈话。支部书记与每个党员进行了深入谈心谈话,谈透问题、沟通思想,营造了开好民主生活会的良好氛围。四是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支部班子及成员对照学习组织开展主题教育、严格党员教育管理、联系服务群众、改进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具体问题等4个方面深入查找问题,剖析原因教训,进行党性分析,明确努力的方向,提出整改的措施。

下面进行第二项,我代表支部班子作对照检查发言。

……

下面进行第三项,由我进行个人对照检查发言。

……

(发言结束后,由支部党员对支部书记提出批评意见)

请同志们对我进行批评帮助。

……

谢谢同志们对我的批评帮助,我一定虚心接受,认真整改。

下面,请参会党员按照座位顺序依次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

下面进行第四项,进行民主测评。请工作人员将《民主评议党员测评表》、《党支部委员会民主评议测评表》发给每位参会党员手中。

关于《民主评议党员测评表》和《党支部委员会民主评议测评表》,这里做一下解释说明。《民主评议党员测评表》上有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4项内容,《党支部委员会民主评议测评表》上有好、较好、一般、差4项内容,请各位党员对照被测评党员和党支部履职的实际情况和平时表现,实事求是地给予评价,并在对应的一栏划勾。请各位党员开始测评。

……

下面,请工作人员将《民主评议党员测评表》和《党支部委员会民主评议测评表》收集上来并做好统计,统计结果将在下一次党员会议上公布。

大三学生测评自我总结篇13

教育部200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发现:我国学生的体能素质以及肺活量水平持续20年下降、肥胖学生继续增多、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7~18岁中小学生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持续20年下滑趋势开始得到遏制,与2005年相比,有了不同程度提高,但是,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1]。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要求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加快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制度,发挥其对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积极导向作用;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2]。《标准》的实施目的是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3]。《标准》可以测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是国家对不同年龄段学生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标准。迄今为止,《标准》实施已有5年,2011年所有参加高考的学生均应在中学接受过《标准》评价和指导。《标准》的实效性如何是我国学校体育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从清华大学2011级入学新生的《标准》测试结果看,3 310名清华大一新生中有35.5%《标准》评价不及格,《标准》总分平均63分,良好和优秀率合计21.6%,这与《标准》的评价设计要求优良率50%[4]存在着较大差距。为什么大学生的体质健康较差?王东等[5]认为:“在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这与他们在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忽视体育锻炼有直接关系。高考的压力让孩子们基本上没了锻炼时间,身体素质下降。到大学阶段,他们延续了高中的惯性,对锻炼仍不重视。”为了验证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良是否由于中学时期的体育教育缺乏,了解他们从中学到大学阶段体质健康的变化规律,清华大学2011年开始对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进行《标准》测试,并对他们进入大学后的体质健康进行跟踪,了解他们在高中阶段的体质健康状况和进入大学后的体质健康变化,对我国不同地区学校体育和清华大学体育的实效性进行初步评价。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参加清华大学自主招生体质测试的考,2011年666人,男生429人,女生237人;2012年592人,男生387人,女生205人;两年总计1 258人,男生816人,女生442人。2011年参加《标准》测试的666人中有434人考入清华大学,占65%。

1.2 研究方法

1)测试指标: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运动试验、握力、立定跳远6项。

2)测试仪器:采用CSTF-5000系列体质健康智能测试系统,测试数据自动采集传输。

3)测试步骤:参加测试的考生集中在同一时间段,按准考证号分批到各指定地点参加测试,测试顺序为台阶运动试验、身高、体重、握力、肺活量、立定跳远。每台测试仪器有主考教师专门负责,测试前考生先将表格交给主考教师,输入测试编号后,按照《标准》规定方法统一进行测试,待确认数据成功传输到计算机后,考生继续参加下一项目测试,直到6项测试项目全部完成,检查无误后离开测试场地。

4)数据处理:全部指标的检测数据采用教育部统一规定使用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管理系统》软件进行计算和评价,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统计学软件使用SPSS17.0,不同样本之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一样本入学后与入学前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测试总分和总分评价等级比较

两年参加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1 258名学生《标准》测试总分均值为59分,最低7分,最高92分。女生比男生高8.6分,2012年比2011年高3.6分(见表1)。

2011年参加自主招生体质测试的学生中有434人进入清华大学,跟踪发现,标准测试总分在入学后有明显提高,入学半年后男生平均提高13分,女生平均提高10分,全部学生平均提高12分(见表2)。

两次参加体质测试的自主招生考生《标准》评价等级不及格人数714人,不及格率为56.8%,不及格率男生(67.8%)比女生(36.4%)高31.4%(P

从2012年进入清华的434名自主考生的《标准》测试结果比较看,高三时《标准》测试不及格者有273人,不及格率为63%,男生72%,女生46%;考入清华1个月后测试,不及格率为35.5%,男生40%,女生27%;3个月后测试,不及格率下降为25%,男生27%,女生22%。由此可见,大学一年级的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对学生体质健康提高是有成效的,大学阶段同高中阶段相比这些学生的体质状况明显得到改善。

2.2 各项身体素质成绩和评分等级比较

1 258名考生的身高均值:男生为(174.0±5.8) cm,女生为(162.5±5.5) cm;体重均值:男生为(66.7±9.5) kg,女生为(55.4±7.0) kg;肺活量均值:男生为(4 005±784) mL,女生为(2 855±600) mL;台阶试验指数均值:男生为45±6,女生为45±8;握力均值:男生为(44±8.1) kg,女生为(27.9±5.2) kg;立定跳远均值:男生为(2.28±0.21) m,女生为(1.75±0.18) m。身体素质评分:耐力类项目分数最低,男女生平均49分,其次为肺活量体重分数,男女生平均60分,速度评分平均63分,力量评分平均65分,身高体重评分最高,平均76分。从男女生分数比较看,除力量评分男女生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357)外,女生比男生身高体重评分高5.6分,肺活量体重评分高8.2分,耐力评分高16.6分,速度评分高5.4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

学生进入大学后,各项身体素质评分中除身高体重评分、力量评分变化不大外,肺活量评分、耐力评分和速度评分都有明显提高,其中肺活量评分增长7分、耐力评分增长34分、速度评分增长10分。

从身高体重评价结果看,正常体重比例男生为40%、女生为50.7%,合计为44%。男生较低体重率(25.1%)和肥胖率(22.5%)均较高,女生较低体重率(34.4%)较高。进入大学后,男、女生体重没有明显增长,女生体重还有所下降,较低体重率达到45.4%。

从身体素质评价等级看,耐力评分不及格率最高,男生为56.3%、女生为26%,总计为45.6%。力量评分不及格率最低,男生为15.3%,女生为12.9%,总计为14.5%。各项身体素质的优良率,肺活量体重类为20.3%,耐力类为14.3%,力量类为32.5%,速度类为36.8%。进入大学后,这些清华学生耐力类评分不及格率明显下降,降到7%,肺活量体重不及格率下降到21%。优良率均有所提高(P

2.3 不同地区考生《标准》不及格率比较

从各省市考生的《标准》成绩看,北京的考生不及格率最低,220名考生中仅有34.5%不及格,相比之下,江西(87.4%)、安徽(84.6%)、黑龙江(76.9%)、上海(75.0%)、天津(71.9%)等地考生的不及格率较高,都在70%以上,说明不同地区考生之间体质健康状况相差较大(见表4)。

3 讨论

《标准》是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清华自主招生考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基本反映了这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们在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三时的体质健康状况。如果按照《标准》规定,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成绩和等级,按毕业当年得分和其他学年平均得分各占50%之和进行评定,这些优秀的高三学生们中的超过半数很可能《标准》测试成绩不及格,其中男生224人,女生39人,合计263人《标准》测试总分在毕业当年低于50分,按规定只能按肄业处理。这与他们优秀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相比,是不能接受的。一个在体质健康方面不合格的毕业生不是一个真正优秀的学生,身体不健康的人才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因此,《标准》测试出现的问题恰恰反映出这些优秀高中学生们在体育上的不足。

从清华自主考生56.8%的《标准》测试总分不及格率看,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习学生有半数以上体质健康状况较差。具体表现在耐力素质差和肺活量较差,这两项不及格的比例高是导致《标准》总分不及格的主要原因。台阶试验指数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后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和实际有氧运动量的多少,可以反映出考生们在高中阶段的体育锻炼水平以及实际身体健康状况。台阶试验不及格者,《标准》测试成绩最高记为59分,这也是造成部分考生《标准》测试总分不及格的重要原因,男生有78人,占不及格人数的25.1%,女生有40人,占不及格人数的40%。参加测试的男生63.2%、女生33.3%的台阶试验不及格率令人感到难以置信。也是这些优秀的高三学生在高中阶段参加体育锻炼不系统的反映。值得关注的是,有80名男生和7名女生的耐力评价为0分,这些学生不能完成3 min的台阶运动,心血管耐力水平已经到了非常差的程度,值得密切关注。另一方面,通过台阶运动试验成绩也能反映出不同地区考生们中学体育锻炼效果。北京考生20%的台阶试验不及格率说明他们在高中阶段能坚持系统的体育锻炼,并且在高三时仍能保持较好的心血管耐力水平。而上海、江西、安徽等省份的考生超过70%的台阶运动试验不及格率也反映出高中体育锻炼的缺乏与不足,以及体育实效性差等问题。

从男生与女生比较看,女生的《标准》测试成绩全面好于男生,说明这些女生的体质状况整体好于男生,原因可能是这些优秀的高中男生当中不爱好体育锻炼者的比例高于女生,女生虽然整体上不如男生那样注重运动,但优秀的女生们注重体育锻炼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体质健康方面尤其是在高三年级时,体质下降没有男生明显。从自主招生考生《标准》测试结果看,优秀高中男生们的体质状况较差的情况更为严重,已经到了不得不需要引起密切关注的程度。

在体质测试前,我们让每名考生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做自我评价。结果考生们对健康的自我评价与实际测试结果相差很大,97%以上的考生认为自己达到优良以上水平,而实际测试优良率仅为13%,优秀者仅1人。有许多自认为健康为优的考生《标准》测试却为不及格,说明他们的心理感受与实际体质水平有较大的差距,体育锻炼的意识需要加强。还有,参加《标准》测试的学生只占全部报名学生的70%,能主动报名参加测试说明这些学生绝大多数对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还是有一定把握和信心的,那些未报名参加测试的考生体质健康状况如何则不得而知了。

综上所述,自主招生体质测试的结果不仅反映出优秀高中生的体质健康较差的现状,也反映出我国不同地区体育教育的实际效果不够理想,大学阶段《标准》测试成绩的迅速提高,也说明体育是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最有效手段和方式。本研究充分显示出关注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教育要有培养学生们身体与学习并重的观念。

参考文献:

[1] 群体司. 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告[EB/OL]. ,2011-09-02.

[2]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 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J]. 中国学校体育,2007(4):4-5.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