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质量实用13篇

消毒供应室质量
消毒供应室质量篇1

1 加强组织教育管理,培养高素质人员队伍

1.1 建立健全消毒供应室的岗位责任制及各项工作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仪器与设备管理制度、职业防护制度、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追朔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并组织人员进行学习,将制度贯彻到平时的工作中,使消毒供应室的各级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2]。

1.2 为了提高工作质量,提高人员业务素质经常进行业务学习,采取措施如下:对各类型器械的“洗―消―灭”其质量检查,进行学习培训,提高各级工作人员的相关知识,每月组织4次业务学习,感染科、护理部定期轮流讲课,主要内容为各项规章制度,院内感染知识及操作规程,传达新理论、新技术,提高理论与实践水平,并定期考试、考核、存档。

1.3 由护理部、感染科负责质控管理,实施监督指导,再由本科护士长组成质控小组进行检查并指导工作,根据《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按照“回收―分类―浸泡―清洗精洗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的流程,严格操作规程,确保各流程或操作的标准化、制度化,保证供应质量,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同时对科室各级人员按岗分层考核,业务要求到位。

2 流程环节控制

建立健全质控标准,包括再生物品回收、清洗、检查、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等,消毒供应循环中所有工作流程的质量标准。

2.1 物品回收处理质量监控

回收的医疗器械首先是质量性能的检查

再生物品的洗涤过程必须达到科学化,规范化要求:分类消毒冲洗含酶洗涤剂浸泡常水冲洗纯水冲洗烘干保养检查洗涤质量[3]。

用水标准:消毒供应室所用自来水应符合国家标准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蒸馏水水质标准》符合国家实验室用水标准GB6682-92中的Ⅲ级标准,每年应对用水进行化学指标检测、存档。

器械使用专用清洁剂,金属器械首选弱碱性洗涤剂,对酶液、除锈剂、剂使用流程进行监测并制定标准。

2.2 包装质量标准

根据物品的规格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包内物品齐全,配置适用,摆放合理,标记清楚,物品包装松紧适宜,大小及重量符合2004年卫生部颁发的消毒技术规范,同时按规范要求放置指示卡及指示胶带。

2.3 无菌物品质量控制

物品灭菌时正确装卸,及时关启带筛孔容器,灭菌物品的摆放,按有效期的时间顺序进行。

存放灭菌物品的橱柜、货架有利于通风、不吸湿、易清洁。

无菌间定期消毒,紫外线1小时/次,2次/日,专人管理。

对发出的物品无论是否是使用均视为污染物品,应重新灭菌后方可进入无菌间存放。

3 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的质量检测

3.1 对灭菌器功能的监测

压力蒸汽灭菌器物理、化学生物监测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后方可使用,生物监测每日一次,用来裁定性指示剂是嗜热脂肪杆菌(ATCC7953或SSIK31)化学指示剂执行标准Q/XH22-2004,通过ISO9001/ISO13485认证。

3.2 化学消毒剂的监测

每天现配现用,对所用化学消毒剂的性能进行化学监测,每日做染菌量监测,消菌剂染菌量应≤100cfu/mL。

3.3 消毒供应室环境卫生监测标准

要求:每日对无菌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进行监测,结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

与消毒供应室相关的卫生监测标准

环境类别 范围 空气(cfu/m3) 物体表面

(cfu/m2) 医务人员手

(cfu/m2)

Ⅱ 无菌区 ≤200 ≤5 ≤5

Ⅲ 清洁区 ≤500 ≤10 ≤10

3.4 医疗用品的灭菌效果监测

每日做无菌检验一次,灭菌后的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灭菌合格率100%,每日对灭菌后医疗器械做潜血试验一次,阴性者合格。

3.5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每半年一次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普通30w直管型使用中辐射强度≥70uw/cm2为合格。

经上述措施,使质量第一的观念落实到各个环节中,达到全面质量控制,确保使用安全,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消毒供应室质量篇2

在临床医学中消毒供应室是非常重要的,在医院的医疗科研以及教学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范围特别广,并且器械的的数量品类以及使用的频率都是非常高的,并且消毒供应室提供的器械决定了医院的治疗质量和对感染的控制质量。所以必须重视消毒供应室的再生器械的质量工作,确保质量全部合格,才能保证医院控制感染的成效。

1消毒供应室中再生器械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在管理的制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一些医院在管理供应室的时候,人员不足,制度上也不健全,一些重要的消毒操作过程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工作人员之间的权责并不是很明确,可以作为依据的操作章程也比较少,在完成日常工作的时候大多都是依靠原来的经验,这些情况都可能直接导致再生器械管理的时候达不到实际的需要。

1.2消毒供应室在布局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的医院在进行消毒供应室布局的时候,比较混乱,多种器械都放在一起,这样会直接导致交叉感染。并且由于区域在进行划分的时候并不明确,就算有区域划分也没有比较醒目的标志,对进入供应室的人员管理不够严格,直接导致了消毒供应室的管库比较混乱,这样是十分不利于再生器械的质量提高的。并且对于消毒供应室的监督达不到要求,直接导致了医院整体的质量无法得到提升。

1.3很多医院中对再生器械进行消毒的设备比较陈旧。现如今很多的中小型医院管理机制落后,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资金的不足,资金问题直接影响到医院对于消毒供应室再生器械的消毒和管理,消毒供应室有很多时候只能够对医疗物品的消毒提供保障,很少关注到陈旧设备的维修方面的问题。还有很多情况下对于再生器械进行消毒的时候依旧是依靠手工,这样不但工作效率低下,而且也不能保证消毒供应室再生器械消毒工作的达标率,对于医院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1.4在医院中,从事消毒供应室工作的医务人员素质比较低下。在现在,很多的医院中消毒供应室的医务工作人员比较业余,专业知识欠缺。在很多医院中在消毒供应室工作的医务人员大都是一些学历比较低并且年龄比较大的工作人员,这一部分人根本不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对于新的技术也不够了解,在实际的工作中无法真正的做好再生器械的消毒工作。由于医院对于消毒供应室工作的不够重视,会直接导致员工也不重视这些工作,消毒供应室的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对于消毒供应室再生器械的消毒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人才不够专业,并且对于先进技术和管理不够重视,这对于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完成是十分不利的。

2怎样提高消毒供应室再生器械的质量管理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对于整个医院都是影响巨大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能会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所以必须通过一些方法来改善现如今存在的消毒供应室再生器械管理时存在的问题。

2.1医院必须对消毒供应室的规章制度进行健全。由于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比较特殊,在制定工作制度的时候,必须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制定,做好各个区域的杀毒灭菌工作。不断地对岗位的责任制进行健全,并且成立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小组对消毒供应室的再生器械管理质量进行监督,在监督的时候,可以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两种方式,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的时候,必须责任到人,并且可以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对于那些工作质量高的人,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从而确保再生器械的消毒达到标准。消毒供应室必须做好灭菌质量控制,对于消毒供应室的细菌进行检测,若是出现不合格的情况就必须马上追根溯源,并且制定一系列的整改方面的措施。

2.2医院必须对消毒供应室的布局进行完善。在医院中,消毒供应室中同时存在着无菌物品和污染物品,布局合理可以在最大限度上避免交叉感染现象的出现,可以节省人力资源,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其更好的做好再生器械的管理工作。为了避免各种物品之间出现混淆现象,必须对区域进行划分和明确,并且做好标志,给工作人员提供便利。在污染区和无菌区清洁区之间设置衣帽间和一系列的消毒设施,凡是工作人员进入清洁区和无菌区的时候,必须换衣服换鞋并且洗手,在各个区域之间工作的人员衣服颜色也应该是不相同的,并且工作人员不能够在区域间窜动。在各个区域之间要设置高压蒸汽灭菌器和门全自动的清洗机,在物品传递的时候设置门的物品传递窗,确保物品的清洁卫生。

2.3引进并且正确的使用先进设备进行再生器械的质量管理。由于很多医院都存在消毒供应室设备陈旧的问题,所以想要提高再生器械的质量管理就必须引进先进的设备。先进的设备必须正确的使用才能够确保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对于那些引进的先进设备,医院必须对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能够正确的使用和维护机械,保证机械的安全运行的基础上,提高再生器械的管理质量。

2.4对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水平。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对于一个医院的质量和水平都是十分重要的,能够保证病人的安全,想要提高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就必须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医院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教育培训工作,培训专业的消毒感染管理方面的知识,让工作人员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医院对其工作的重视程度,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更加重视自己的工作提高其责任意识。还可以不断地传授他们最先进的再生器械质量管理知识,确保工作人员能够与时俱进,改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提高工作质量。还可以通过考核的方式了解工作人员对于讲授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可以促使其更加认真的对待培训。此外在培训的时候还必须重视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方面的培养,确保其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由于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比较低,所以必须安排专人对其进行技术上的指导,此外还可以引进专业的人才进行再生器械质量管理工作。

2.5医院必须提高服务的质量改变以往的服务观念。由于医学模式的变化,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消毒供应室也是如此,在工作的时候必须转变简单冲洗就完成任务的观念,在提供合格医疗器械的同时还必须深入的了解病人的需求,尽量的满足病人的需要。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必须不断地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的质量满足病人的需求,提高病人的满意程度。

3结语

消毒供应室中再生器械的管理决定了一个医院的工作质量和水平,在对再生器械进行管理的时候,必须做好灭菌工作,确保提供的再生器械都是合格的,从而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任建,陈东方,裴艳红.消毒供应室再生器械包的检测及质量管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8(23)

[2]刘清秀,江燕琼.消毒供应室再生机械物品质量管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05)

[3]杨国玲,杨深霞.影响消毒供应室再生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原因[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15)

消毒供应室质量篇3

1 方法

1.1合理布局 想要使医院交叉感染得到防止、人力物力得到节省以及工作效率与质量得到加强,就需要对消毒供应室进行合理布局。以《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的要求为依据,把消毒供应室划分为多个区域,如:污染区域、清洁区域、无菌区域以及生活区域等。各个区域配置相应的缓冲隔离带,物品遵循由污到洁的过程,人流遵循由洁到污,人流与物流之间不能形成交叉与逆行[2]。同时,还需要对各区域进行严格管理,以此为医院防治医院提供实质性的保障。

1.2提升各层次人员的素质 提升各层次人员的素质,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2.1对进入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实施岗前培训,培训合格者才可以任岗。开展多样化的业务学习,领导应该充分鼓励护理人员提升自身的学历,以此增长知识。对护士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考核,考核的内容为消毒供应室的规章制度、操作流程以及防止感染的知识与方法等[3]。另外,还需要提升工作人员的各个方面的专业水平,以此使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1.2.2各层次人员应该对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充分重视,并且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因此,首先便需要提升各层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思想道德,并对其进行实质性的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以服务于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原则,以此使得供应物品在医疗中的安全性能够得到有效保证。其次,提升各层次人员的责任感,对无菌观念需要彻底强化,以高规格、高标准的模式完成消毒供应室中各个环节的工作。

1.3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在消毒供应室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够保证工作的流畅性。因此对于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措施,应该严格依照我国卫生部门颁布的《消毒管理方法》与《消毒技术规范》等明文条款进行制定[4]。另外,进入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应该充分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实施日常工作。并且,工作人员还需要对各项操作规程有一定的掌握,在职责的履行上,需要提高意识,以认真的良好态度面对工作。

1.4正确使用先进设备 对于引进的先进设备,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对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才能够让这些先进设备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主要引进的新设备有水处理系统、超声波清洗机、全自动清洗机以及预真空高压蒸汽灭菌器等。对于这些设备,工作人员就应该正确掌握其中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定期的保养与维护。另外,对于设备出现的故障,工作人员应该具备及时排除的能力。

1.5转变服务观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医疗服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医疗上,转变服务观念便显得尤为重要。在医院中,消毒供应室是保证药物质量安全的重要基地。因此,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转变服务观念便有着实质性的意义。想要使得观念得到良性的转变,首先便需要对工作人员输入全新的服务观念,充分了解患者的需求,并对临床医学有一定的了解。其次,工作人员应该学会反思,审视自身的服务态度与技术水平,扬长避短提升服务素养。最后,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充分重视临床的安全,使无菌物品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2 结果

通过上述基于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方法的实施,建筑布局能够实现合理化、各层次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各项规章制度能够得到有效完善、工作人员能够正确使用所引进的全新设备以及工作人员服务观念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转变,进一步使无菌物品的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让护理水平与医疗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如表1,在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中实施上述方法,可以使其各项指标的合格率达到相当高的标准。

3 讨论

在各大医院的临床工作中,消毒供应室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了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存储以及发放等。为了使医院各方面的质量能够得到保障,对消毒供应室进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便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充分认识到想要使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体现出实效性与科学性,就需要对消毒供应室进行合理布局,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工作人员各方面的素质,对所引进的新设备有一定的掌握能力,学会维护与保养这些新设备。并且,还需要转变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使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模式的重要性。充分做好以上这些,不但保证了无菌物品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而且还对医院的交叉感染实现了有效预防。鉴于此,对于建筑合理布局、提升各层次人员的素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先进设备以及转变服务观念等方法,值得在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工作中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郑冬梅.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06(20):12-15.

[2]陈桂英.如何加强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2,10(30):23-26.

消毒供应室质量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①调查对象:本地26家乡镇卫生院效度供应室,主要调查供应室的灭菌情况和物品处理情况。②调查人员:一共6人,其中护理部主任1名,消毒供应室护士长3名,检验科技师2名。③设备配备:机动车辆1台,生物培养仪1台,生物指示剂、采样试剂、试管若干,样本保存箱等物品。

1.2调查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抽样监测的调查方法。根据乡镇卫生院消毒供应室的现状制定调查表,内容为卫生院的基本情况(床位、手术量、供应室人员)、组织管理(管理人员、管理制度)、设备设施(消毒锅等)、质量管理(管理制度、物品质量)、灭菌效果监测(工艺、化学、生物监测)。制定完调查表内容后,将它们发放到当地26所卫生院。在详细地说明调查目的和地址后,要求卫生院的负责人按照实际情况填写调查表,并于一周内寄回。在本次调查中,发放26份调查表,收回24份,回收率为92.31%。根据调查表的最终结果,从24份中抽取10份,对所抽取的10所乡镇卫生院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采取实地考察、抽样监测的方法。

2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①基本情况:没有专门负责消毒供应室的人员,有其他护理人员兼职管理,而且使用面积和位置不符合规定;②组织管理: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③设备设施:每一个卫生院都只备有一个消毒锅,而且没有专用清洗水池、干燥柜等;④质量管理:管理模式较为分散,物品表面均有污渍锈迹;⑤灭菌监测:均使用化学监测方式。

3讨论

3.1现状分析

3.1.1管理不规范根据调查结果表明,乡镇卫生院消毒供应室主要有以下问题:①面积和位置都满足要求,面积为5-20m2有6所,20-40m2有4所,;有的设置在顶层的一角,有的设置在手术室的一处。供应室的面积较少,不能进行规范的灭菌操作和工作流程,而且位置的安排极不合理,不利于开展消毒供应的工作。②无专职人员。10所卫生所中都没有专门负责供应室的专业人员,均由麻醉师代管。因麻醉师还有其他的工作,不能专心和专业地完成供应室的整个流程,降低灭菌质量。③未开展集中管理。10所卫生院没有及时地对医疗物品进行消毒、清洗等,也没有专门的清洗水池、干燥柜等。

3.1.2设备、设施简陋抽样调查的卫生院均只配置了1台电热蒸汽灭菌器,设施极其简陋,不能保证工作流程的顺利展开。在实地考察时发现10所卫生院的器械上均有一定程度的污渍和锈迹,而且在消毒理念上仍然处在“医疗物品的清洗问题并不重要,只要经过灭菌处理就可以了”的阶段。

3.1.3灭菌效果监测不到位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包括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生物监测法、无菌试验法等[2]。调查结果显示,10所卫生院除了采用化学监测外,其他方法都没有采用。根据相关经验得出,只有同时开展以上四种方法,才能确保灭菌工作的整体水平。因此10所卫生院的灭菌效果监测均不到位,从而降低了医疗水平。

3.2对策分析

3.2.1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一项工作要想成功地展开,必须严格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且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严格执行。另外,建立系统、全面的规章制度有利于提高管理质量,防止医疗事故现象的出现。

3.2.2加强质量监控消毒供应室是乡镇卫生院感染管理的主要部位,主要负责无菌器械、用品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等工作[3]。因此需要加强供应室的质量监控,防止卫生院出现感染的恶劣后果。

3.2.3降低职业危害因素供应室人员因长期受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的影响,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理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供应室人员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些影响因素,加强自身的防护能力,降低职业危害的程度。

3.2.4定期组织学习要想增强消毒供应室的整体管理质量,需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定期组织学习就是最好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消毒供应室的服务质量和管理质量。

3.2.5完善消毒供应室监测环节监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不仅能避免医疗隐患现象的出现,还能快速地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缺陷,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来弥补。监测的内容包含:①室内环境污染监测;②灭菌效果监测;③工作人员的卫生和健康监测;④消毒污染监测;⑤清洁卫生监测;⑥制度执行监测[4]。监测工作需要定时、定期、定点地完成,并对需要改善的环节及时地做出调整。

3.2.6落实标准防护措施在乡镇卫生院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执行中,存在着轻视防护的弊端,尤其是工作者的自身防护没有很好地落实到位。在消毒医疗器械时,工作人员需要用佩戴口罩、手套以及穿隔离衣等,从而降低病毒感染现象的出现,保护工作人员和患者的身体健康[5]。

参考文献

[1]黄美金,谭建兰,林文霞.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与质量监测[J].当代医学,2013,(23):143-144.

[2]邹云.消毒供应室实施集中式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中旬刊),2013,(8):184-186.

消毒供应室质量篇5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消毒供应室已成为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医疗、安全、护理、教学、科研、保健提供后勤保障,是医院重要的质控科室。其管理水平和质量控制影响着医疗护理质量的高低。现将我院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提高工作质量的情况报道如下:

1 消毒供应室的标准化建设

按照国家卫生部关于《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规定,我院对原来供应室的规模和设施进行了改建,并按新建的管理要求开展工作。

1.1 合理布局

“三区划分”根据《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中的要求,划分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各区划分清楚,实行人流、物流两条线强制通过等工作流程。严格区分污染物品、清洁物品与无菌物品,隔离放置。

1.2 人员配备

配备中级以上职称的护士长。供应室成员应为具有护理专业技术职称的护士,有传染病者不得从事本工作。

1.3 必要的设备

要求有带过滤系统的自来水、自制蒸馏水,有压力灭菌器、干热灭菌器及家用洗衣机。

2 完善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操作规范和流程

在严格执行国家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和医院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制定消毒供应室各项工作制度、操作常规和流程。为提高无菌物品环节质量,制定物品洗涤、包装、高压灭菌、无菌物品储存、无菌物品发放等监控规范和流程。

3 消毒供应室的管理

3.1 消毒灭菌工作

3.1.1注重对消毒灭菌知识的学习随着感染管理工作的深入和发展,消毒灭菌工作显得非常重要。尽快适应国内外先进消毒灭菌的新要求,首先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近年来医院经常派人外出参加消毒灭菌知识学习班和学术交流会。回院后立即组织科内人员进行学习和讨论,不断更新知识。供应室每年制定业务学习计划,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业务学习,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1.2 选择并合理使用消毒剂根据本院工作特点,选择1~2种有效消毒剂,便于配制和监测,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有效的浓度。①把好环节质量关:第一,要掌握物品和器械浸泡时间和药液浓度;第二,要严格刷洗、清洗的步骤;第三,包装要做好查对,除了常规查对外,每包每盘器械放置3M胶带、化学指示卡、注明日期、责任者签名,洗涤器械待消毒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否则需重新处理;第四,要熟练掌握高压蒸汽灭菌柜的使用方法,设专职消毒员并持证上岗,严格掌握灭菌压力、温度和时间,物品摆放不超过灭菌柜体积的80%,各种器械包30 cm×30 cm×25 cm标准,并做好各种监测,灭菌柜每半年检修1次保持正常使用。②做好灭菌效果的监测:第一,使用3M胶带监测,每包(件)物品均贴3M胶带,其用途为监测灭菌效果,3M胶带线条呈现均匀黑色为合格,区分物品是否已灭菌,做物品包装封口,可在上面写日期;第二,121℃化学指示卡监测,121℃化学指示卡要打入灭菌包内,按要求一锅物品只要有1个包灭菌不合格应视为整锅物品灭菌不合格;第三,为防止不合格情况出现,我们准备3个30 cm×30 cm×25 cm试验包,内放121℃化学指示卡,每次灭菌时在锅的上层中部及下层前后各放一个,灭菌后首先将这3个试验包打开观察化学指示卡变色情况,合格后方可发放,有效的保证了灭菌质量。③灭菌管理与无菌室的监测:第一,无菌室由专人管理,无菌物品必须放在柜内,保持清洁,减少污染;第二,无菌物品要求包装严密、不湿、清洁标有灭菌期限并有责任者签名;第三,各种治疗包有明确标识,物品齐全、器械完好;第四,无菌室每天用紫外线空气消毒两次,每次1小时并做记录;第五,无菌室每月做1次空气培养,控制菌落数200 cfu/m3以下,不得有致病菌生长,并记录;第六,油膏粉剂的灭菌按《消毒技术规范》规定,采用干热灭菌法;第七,蒸馏水制作常规检测合格后发出,做好记录。

3.2 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

严格执行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要从购入、验收、储存、发放、回收、销毁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供应室接收一次性物品后,应检查采购规定的各种资料是否齐全,符合实施,并认真登记企业名称、型号、规格、产品数量。观察大包装有无下列标志:严格名称、地址、生产商标、产品批号、日期及灭菌期和许可证标志编号。储存库应设在供应室清洁区内,室内保持洁净,通风良好,保持温度20℃、湿度60%、室内设置紫外线灯消毒设备,每天消毒2小时。专人管理,不同种类、不同型号分别放置,及时准确掌握各类型号和有效期。供应方式为定时下送发放,指定专人负责每日下送临床科室,为治疗、护理提供方便。

4 发挥护士长管理作用

护士长要做年计划、年总结、月计划、周安排及业务学习计划。定期检查各岗工作质量,并有记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健全科室各种记录本,按要求认真记录。护士长要坚持跟班工作。定期清点物品,设专人管理库房。保持工作环境整洁,安全有序。

几年来我院在不断完善消毒供应室各项工作制度、操作规范和流程的基础上,通过对无菌物品环节质量进行监控和管理,严格了高压灭菌操作规程,坚持做好灭菌效果监测、护士长坚持跟班工作,严把质量关,从根本上提高了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在全院患者输液、注射及处置中无任何医疗、护理差错事故发生。器械、敷料灭菌合格率100%。

[参考文献]

消毒供应室质量篇6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确保无菌物品供应的重要部门, 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1],也是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关口;为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我们十分重视消毒灭菌监测,为达到全程工作质量的管理,我们对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实现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建设,搞好消毒供应室的质量控制管理是当今重中之重,也是势在必行的。

1 方法

1、1 医院领导重视与支持是搞好消毒供应室的关键环节;院领导应把供应室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来抓,关心和重视供应室的发展,积极进行下情上报,以提高医院感染控制质量,保证全院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2]。

1、2 设备齐全、集中管理。由分管院长任组长,各相关部门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设专人负责院内感染管理及供应室消毒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每月由医院控感办定期对无菌物品进行检测,每季度对供应室的无菌物品进行抽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查找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避免差错失误。

1.、3 强化硬件建设,保证合理的布局及区域流程 科学合理的建筑布局可确保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力保障,供应室在新建扩建方面,应符合卫生部要求,严格执行三区划分,各区域物流及人流强制单行通道;污染物品、清洁无菌物品均有各自出、入口,空气流向由洁到污,物品由污到洁;做到:不交叉、不逆行,以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质量,方便临床为接经[3]。

1、4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加强供应室各区域和再生物品的集中式管理,使之为临床服务的形式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服务,规范医疗器械清洗、包装等程序;集中式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还可以节省医院对清洗消毒设备、人力及房屋的多重投入,使卫生资源得以补充、合理利用;在现有条件下实行全院医疗器械统一管理。

1、5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质量控制管理 消毒供应室根据达标标准和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建立专项规章制度、查对制度和差错登记制度、物资物品管理和供应制度,并根据灭菌质量监测要求,建立持续质量改进制度及措施,建立灭菌物品召回制度。

1、7 做好灭菌物品的监测和管理 压力蒸汽灭菌监测,每锅次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工艺监测并详细记录,预真空灭菌器每天第一锅进行B-D测试;生物监测,必须每周一次,每月不定期对无菌物品进行抽样细节培养。空气、物体表面、紫外线消毒效果,按每月一次进行。无菌物品存储要求具有良好的洁净度,室温18~22度,相对湿度40%~60%。灭菌后物品存放在专用无菌物品柜中,分类保存,普通完整包布储存有效期7~14天,纸塑包装灭菌储存有效期半年,环氧乙烷灭菌储存有效期2年[5]。所有物品必须标明灭菌日期与失效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例、发放,责任者每天检查无菌物品保管发放情况,严禁发放过期包、散包、湿包、落地包等。

1、8 建立科学系统的器械清洗流程,使器械清洗灭菌效果合格率达100%。同时改善清洗设备,减少手工清洗带来的危害,制定科学、规范、标准的工作流程,确保终末质量达标。

1、9 空气、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培养 每月常规进行1次,要求做到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总数≤200 cfu/m3;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5 cfu/cm2

1、10 严把包装质量关 做到各种敷料、器械包装正确,标志清楚,灭菌日期及失效期、操作者姓名清晰可见,各种诊疗包内物品齐全完好,包装松紧适度、无破损、潮湿。敷料包装层数不少于两层,体积不超过30cmx30cmx50cm,重量不超过5kg,金属包重量不超过7 kg,不合格物品不进入无菌室

1、11 严格无菌质物品存放与管理 无菌质物品进入无菌间时首先检查包布有无破损、潮湿、筛孔是否已关闭,化学指示卡是否达到灭菌状态、无菌室温度18-22度,湿度35%-60%, 无菌物品存放离地面20cm,离天花板50 cm ,离墙远于5 cm处的无菌柜内,并分类按灭菌日期的先后次序放置,由专人管理,专人发放,每日清点、检查有无过期,下送回来物品严禁进入无菌间,每日消毒液擦拭地面、无菌柜及桌子,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除工作需要外,闲人不得随便进入,并做好无菌物品的正确装载和无菌器的正确使用 。

2 结果

通过加强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结果表明,合格率为100%.提高了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并使管理模式集中化、清洗方式机械化、灭菌处理程序规范化、质量管理标准化。提高专业素质教育转变了服务理念,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 使供应室质量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了消毒工作质量,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3 结论

3、1 控制院内感染,提高医疗质量是一项全方位综合性管理,认真做好监测工作,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控制度,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我科由于得到领导重视,以管理为手段,以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为目的,在控制和减少院内感染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消毒供应室质量篇7

2 消毒供应室的操作人员手指监测

为防止消毒物品在处理过程中受到污染,质控科定期对工作人员手指进行监控,均达到《医

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4.1的规定。

3 医疗用品的包装、装放进行监控

对须消毒的物品及时进行清洗、包装,物品的包装、捆扎以不致松动散开为度,不宜过紧。装放灭菌物品不应过挤,应尽量将同类物品装放一起灭菌,如必须将不同类物品装放一起,应以最难达到灭菌的物品所需的温度和时间为准。物品装放时,上下左右互相间隔一定的距离,以利蒸汽与空气相互置换。专职人员按照要求分类、整理包装,并检查各个包装的完整性、器械包的名称、消毒日期、包外的灭菌标识、有效期、数量等,按照“压力蒸汽灭菌操作规程”及时进行灭菌处理。

4 消毒供应室的仪器设备监控

4.1 本站对消毒供应室安装了空气消毒机,质控科每月做空气培养检测,对使用的高压灭菌器的性能每月进行检查一次,按照使用说明规定的检查程序是否符合进行灭菌处理的要求。

4.2 按照《输血技术操作规程》[1](血站部分),用卫生部批准的有生产批准文号的化学指示卡和生物指示剂,并在有效期内使用,质控科定期对灭菌效果进行检测。供应室对每批待消毒灭菌的物品,在规定灭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将指示卡放置于各种物品包装中心,将指示胶带粘贴在物品包装表面,经一个灭菌周期后[2],取出指示卡,根据各包装中的化学指示卡的颜色变化来判定是否合格,如果指示卡由白色变为黑色,则该批处理的全部物品均为灭菌合格;根据指示胶带颜色的改变,以指示该包装是否经过灭菌,并有详细记录。质控科每月对供应室的消毒灭菌情况进行抽检一次,每一季度用对热耐受力较强的嗜热脂肪杆菌芽胞(ATCC7953,SSIK31)的死亡情况来判断灭菌是否成功。每次检测,全部培养基为紫色,说明灭菌合格,只要有一个培养基长菌,则该批次处理的全部物品视为灭菌不合格。并立即查找原因,重新按照要求放置化学指示卡或生物指示剂进行灭菌处理,经再次检测合格后,才能发往各业务科室。

在质量为先、安全为重的今天,通过对消毒供应室的全程监控,能够有力地保证血液质量,切实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产品。

消毒供应室质量篇8

1 方 法

1.1 成立护理质控管理小组 由护士长、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组成质量控制小组,对本科室各项工作质量进行检查、指导、控制,使每项工作纳入标准流程化、规范化的运行轨道。

1.2 区域划分、责任管理 严格划分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无菌区、生活区,各区之间有明显的标志与界限,走向由污到洁,不逆行、不交叉。工作流程按回收、洗涤、干燥、检查、包装、灭菌、监测无菌存放和发放顺序进行。做到人物分流,所有器械通过传递窗进行传递,工作人员跨区工作必须换换鞋更衣。做到工作区与生活区分开,污染区与无菌区分开,防止交叉感染。不同的各个区域,分别由护理质控管理小组成员负责质量和安全,确实做到责任到人,并与奖金挂钩。

1.3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职责 如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无菌物品追溯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科室缺陷登记制度、持续质量改进制度以及各班人员工作职责,如下收下送工作职责、污物室工作职责、清洁室工作职责、无菌室工作职责,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1.4 制定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定期进行质量监控 根据科室工作特点及管理要求,分别制定了下收下送、污物回收洗涤、消毒、检查、包装、灭菌、监测、无菌物品存放和发放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护士长根据科室工作安排,重点与随机检查相结合,做好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每个月末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质量分析,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改进工作方向,以保证工作质量。

2 各环节质量管理的要求

2.1 下收下送的管理 下收下送车辆为密闭式不锈钢车,有醒目标志,转车专用,专人负责,每次用后立即进行清洁、消毒处理。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车内外,用冲水抢冲净车轮,水干后,存放在固定位置。

2.1.1 送护士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帽子,根据回收各科室物品的数量及一次性物品的所需数目,到无菌室传递窗口领取无菌物品,并与无菌室护士核对无误后,按发放科室顺序装入车内,带上快速手消,推车前往临床各科室,按楼层发放无菌物品。发放无菌物品时与科室护士当面点清交接后双方签名。

2.1.2 下收人员要做好自我防范,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具,戴防护眼镜,口罩和手套。回收前,查看使用科室对所用过的器械是否进行初步清洁处理,器械有无损坏,数目是否齐全,然后将各类回收物品用一次性袋子按类别装好,放入回收车内,并做好相应记录,与使用科室人员双方签名,然后按专车路线返回供应室。回收完毕要规范洗手消毒,避免操作中护士自身受到污染。

2.2 回收洗涤、包装管理 回收的器械集中在污染区处理,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按分类―浸泡―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干燥的步骤进行,然后通过窗口进入清洁区,逐个检查器械是否清洁、干燥,对照包装卡片进行包装,经两人核对无误,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标识清晰(品名、消毒日期、有效期、责任人、查对者),包装大小、松紧适宜。

2.3 灭菌、监测管理 严格执行脉动真空灭菌器操作规程,消毒员经专业培训,严格遵守灭菌程序。首先检查包装是否合格,不合格的坚决打回重新包装;然后,按装载要求装锅:灭菌时把握好压力、温度和时间等各项技术参数,防止不安全事故发生。灭菌完毕取出标准监测包,检查灭菌标签指示带和化学指示卡变色情况,合格才能将灭菌包移入无菌间。

2.4 无菌物品存放、发放管理 存放于离地≥20cm、离墙≥5cm、离顶≥50cm防尘柜内,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作好无菌物品入室登记,不合格必须重新灭菌处理。按照灭菌日期先后顺序发放,发放时再次核对无菌包标识,严禁发错包或将过期包发放至科室使用而影响正常的医疗、护理秩序。

2.5 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 一次性无菌物品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加强对一次性无菌物品各环节的管理,严格质量验收,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消毒或灭菌日期及产品标识和失效期,消毒供应室设专人管理,建立有登记账册,详细记录每次进货情况,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本科室。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2.6 服务质量管理 树立服务于临床一线的理念,以患者为核心的质量管理思路,满足各种医疗用物需求,每天常规两次下收下送无菌物品及一次性医疗用品,坚持“平诊预约、急诊急送、随需随送”的服务理念,耐心、周到、及时地确保各种医疗用物供给。

消毒供应室质量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6年至2009年来院内及科内自查器械包2 102批次,其中骨髓包274个,腰穿包256个,骨穿包211个,换药包254个,拆线包248个,缝合包223个,picc包198个,口护包123个,胸穿包195个,导尿包120个。根据质量情况,对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控。

1.2 方法

1.2.1 环境质量控制:严格按“三区制”划分操作区域,在三区之间必须建立实际的屏障,工作流程的路线采用单项流程布置,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采用正压送风的方法,使三区的空气流动方向,从洁净度高的区域,流向洁净度低的区域,工作人员区低于清洁区,高于污染区。洁净区、清洁区空气环境细菌菌落总数分别≤200 cfu/m3和≤500 cfu/m3[2],达到医院标准,工作人员从一个区域进入另一个区域,必须经过卫生处理措施,避免产生交叉污染问题。

1.2.2 物品的质量监控:①污染物回收:污染物回收时,一些物品必须先由使用科室在使用后就进行预处理。污染较多血液和污物的器械应在使用科室部门进行初步处理,或者采取保湿和封闭的方法,由供应室工作人员把回收的污染器械放在密闭容器中运送到供应室,运送车为封闭式。然后进行清点、检查、登记并签字确认,如有差错及时与科室联系查找原因。②污染器械分类:根据器械的不同材质、形状、精密程度与污染状况进行分类。标明“特殊感染”的器械,需要根据清洗消毒条件,选择处理方法。一些专科器械可根据使用科室不同进行分别处理[3]。③清洗消毒:回收后的各种穿刺针应先用高压水枪冲洗血渍和污染物,然后将器械放置在网篮中进行超声清洗,超声机内加入适量的酶,清洗完毕再次用高压水枪冲洗,最后用高压气枪干燥备用。我科的喷淋清洗机工作程序包括初洗—清洗剂清洗—漂洗(两次)—上润滑油—干燥,先进行器械清洗,然后进行器械消毒。在器械清洗前,器械上有锈渍时必须先除锈,后进行机械清洗,在清洗时,器械轴节必须充分打开。机械化清洗应使用软化水,终末冲洗和消毒用纯化水,其水的电导率<15 us/cm(25℃),每月应对洗涤用水的化学指标进行监测。④检查包装:包装前必须对器械进行洁净度检查,用目测和放大镜。清洗后的器械应光洁、无残留物质、无血渍污渍和水垢,器械表面不得有锈斑,并且检查每件器械功能的完好性。尖锐和精密器械应有防护措施,避免刺破无菌包装或损伤器械。包装时,每个器械包必须再次进行核对,并放置包内灭菌指示卡,然后在进行包装。物品包装严密,松紧适度。表面贴化学指示胶带,并标明物品名称、有效日期、灭菌日期、责任者、锅号、批号。⑤灭菌处理:加强灭菌质量的监控 ,做到物理监测每锅进行,化学监测每包进行,生物监测每周进行,bd实验每日晨首次消毒前监测。护士长和兼职质量监控员严把质量关,从“事后检查”转变为“事先预防”,把“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把关”[4]。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在bd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灭菌器的装载量不得超过柜室容积的90%或低于柜室容积的10%,以防止“小装量效应”。灭菌包体积不大于30 cm×30 cm×50 cm ,重量≤7 kg(金属)或5 kg(敷料)[5]。卸载时,检查灭菌包装的完整性,干燥情况,如有破损、湿包应认为灭菌失败。灭菌包掉地或误放不洁处,应视为污染,检查化学指示胶带的色泽未达要求或可疑,应重新灭菌。并且每锅记录灭菌物品种类、数量、灭菌器编号、锅次、灭菌程序、灭菌温度、灭菌日期、灭菌时间、操作者并存档3年,实现可追踪踪。⑥无菌储存:灭菌物品应专人管理,所有灭菌后的物品应仔细检查后放入灭菌物品存放柜,灭菌物品分类放置,位置固定,标识清楚,并按有效顺序排放,严禁过期。在温度低于25℃,湿度低于60%的存放条件下,灭菌物品存放有效期为7 d,已灭菌物品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⑦物品发放:应根据使用科室的需要,按照规定的路线由专人、封闭式运送车或容器进行发放,并做好发放时的记录。从灭菌物品发放区发出的物品不能在退回存放区,过期灭菌物品须从存放区取出,重新进行清洗包装和灭菌处理。

1.2.3 下送车、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的监控:每月常规进行以上各项检测,下送车应每日用压力水枪进行冲洗,然后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并用清洁布干燥,最后送入专用房间存放。操作台每日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无菌区工作人员的手及操作台物体表面细菌总数≤5 cfu/cm2;清洁区工作人员的手及操作台物体表面细菌总数≤10 cfu/cm2,均达到医院消毒卫生学标准。如果超过此标准应及时查找原因,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1.2.4 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的监控: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有专人监管,在进入供应室时应检查检验合格证,外包装是否符合要求包括标记清楚、包装清洁、没有污渍、水渍、霉变、包装没有破损、变形等。入库时检查并记录入库时间、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期等。定时进行物品的清点记录,做到收发一致,发现不合格的产品,应立即停止发放和使用,并通知相关部门。

2 结果

加强消毒供应室人员学习和培训,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人员培训,培训各岗人员熟练掌握各种灭菌药械的性能、操作规程与浓度检测方法,确保灭菌物品的合格率达到100%。使他们能够及时掌握消毒灭菌的有关要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因消毒灭菌质量关系到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安危。如果其中一道工序不认真,或消毒灭菌质量不过关,就可能危及患者健康。所以,供应室工作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要经常教育职工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增强护理道德责任感,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才能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

3 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需要,供应室已从以往的辅助科室逐步转变为把好无菌物品质量关的重要科室。它不仅要保证各类无菌物品的供应,更重要的环节是要做好清洁、消毒、灭菌及无菌物品的监测,以保证质量和临床安全使用,从而达到预防院内感染的目的。医院应设专人负责院内感染管理及供应室消毒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每月由院内感染科定期对无菌物品进行检测,每季度对供应室的无菌物品进行抽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查找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使供应室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了消毒工作质量,控制了院内感染[6]。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的监控制度,落实一系列质量控制和检测措施,是供应室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等.医院感染管理学.第1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2.4860.

2 唐维新主编.医院感染管理手册.第1版.江苏:科技出版社,2002.63.

3 任伍爱,张青,崔建文,等主编.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指南.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78.

消毒供应室质量篇10

1 合理的建筑布局和供应室功能区的划分是保证供应室工作质量的前提

我院消毒供应室设在远离污染,又接近临床科室的位置,室内严格按四区划分清楚: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生活区,各区相对独立,有实际屏障相隔,人流物流分开,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采用正压送风的方法,使工作区的空气流动由洁净度高的区域流向洁净度低的区域,屋顶、墙面、地面采用防尘、易冲洗的材料,便于消毒处置,相邻两个区域间设有传递窗口,不仅有利于防止污染而且有利于减少劳动强度。

2 建立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参与护理部对消毒供应室的制度修订,根据我院供应室的工作特点以及供应室的操作规程要求,不断完善和修订供应室的规章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卫生部下发的行业规范要求制定出清洗、包装、灭菌等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明确各工作区域的工作制度和个岗位的职责任务,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以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是确保供应室工作质量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

3加强环节质量控制

3.1污物的回收关 临床科室用后的物品预先进行预处理,冲净残留较多的血迹和污渍,再由供应室收回,回收车辆一律采用密闭装载,避免污染工作环境,污染物品收回后,在污染区进行分类、清点并登记、签字。

3.2清洗消毒关 将分类好的器械放入全自动清洗机按初洗、酶洗、漂洗、终末漂洗、上油、干燥的清洗流程处置,器械清洗前要进行除锈处理,有轴节的器械应将关节腔打开,精密仪器用手工清洗,清洗用水用软化水,终末漂洗用纯净水,严格按清洗的处置流程进行。

3.3检查包装关 包装台应配有光源充分的灯光和放大镜,对将进行包装的器械通过目测和放大镜检测,对每个器械包在保证数量、质量的情况下,在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贴化学指示胶贴,注明品名、包装人、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灭菌锅号、批次,并保证包布清洁无损,包装松紧适宜。

3.4灭菌质量关 对专职的灭菌操作人员进行岗位化培训与强化指导,使其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保证灭菌效果。

3.5无菌物品存质量放关 对灭菌后物品严格控制,杜绝不合格物品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室。无菌物品存放室室温应在18 ℃~22 ℃,湿度50%~60%,无菌物品存放柜应离地面20 cm,离天花板50 cm,离墙面5 cm以上。

3.6 下收下送质量管理 下收、下送人员应分人分车进行,不允许由一人下收、下送同时进行,下收、下送车辆应全密闭,每次用后冲洗、消毒、分区放置。下收下送时应认真清点物品,做到交接清楚,准确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与科室发生争执。

3.7把好监测质量关 按要求对压力灭菌设备的压力表,温度表每半年检验更换一次,安全阀每年检验,严格执行灭菌器的生物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对供应室的工作区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使用中的消毒液、无菌物品每月进行细菌卫生学监测。多酶洗液和消毒液应现配现用,清洗用水应每周监测,并将各项监测结果记录存档。

4 加强业务学习,重视人员培训

4.1组织多种形式的业务学习 加强知识更新,科室每周组织业务学习,实行轮流讲课制度,内容包括专科知识、院内感染知识等,使每一位护士都有紧迫感,督促自己不断学习新业务、新知识。

4.2坚持考试制度 每月对供应室工作人员进行专科基本理论、基本技能、院内感染知识的考核,并在绩效发放上给予体现,作为年底评优评先的参考条件。

4.3加强质量教育 供应室作为医院消毒物品的供应中心,供应物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护理质量,甚至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在科内加强质量安全教育,让工作人员明白自己工作性质的责任重大。

4.4增强供应室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 对工作人员坚持不懈地进行医德医风、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让她们树立一切围绕临床服务的思想宗旨,以更高标准和质量满足临床物品的供应。

5 转变观念,人性化服务

护士长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努力工作,不断进取,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的护理人员,提高她们的自信心,带领她们投入到医院的改革中去,主动为临床服务。更好地配合临床开展医疗、护理、科研、教学工作,坚持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的思想宗旨,每月采取下临床各科室征求意见的方法,采纳不同意见,持续改进,及时为病区解决一些特殊问题,使临床各科对供应室有了一致好评,感觉到了供应室工作的重要性。

6 加强物资管理,杜绝物资流失

加强物资管理,降低成本是护士长管理的关键,供应室仪器、设备多,物品种类繁杂,护士长要定期督促器械维修人员对仪器、设备进行检修,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避免设备的损坏;对器械物品要重视除锈、保养等环节,延长使用周期;对库车物资要及时清点,减少库存,避免过期浪费。

我院供应室通过对以上环节的质量管理,保证了医疗护理的质量安全,杜绝了从供应室的源头上造成的院内感染,提高了供应室工作人员的素质,使无菌物品的质量得到了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 雷淑琴 护士职业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中国医学创新》第9卷第2期2012年1月15日出版.

[2] 李跃华 提升护理服务文化提高护理管理成效 《中国医学创新》第9卷第2期2012年月15日出版.

[3] 王凤玲 高辉 高华 当代手术室护士素质能力要求 《中国医学创新》第9卷第4期2012年2月5日出版.

消毒供应室质量篇11

1、1现代化的清洗设备: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自2008年9月新的外科大楼后,购进全套瑞典洁定的清洗、消毒、灭菌设备,清洗用水均通过软水装置处理,减小对器械的损害。所有设备专人、定期保养。

1、2合理、标准的工作流程:手术室及各临床科室使用后的污染器械回收到污区,工作人员对回收物进行分类处理后装入标准篮筐推入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按照标准流程进行。对管腔类物品,则需更换清洗内车,调整清洗程序,进行彻底的清洗和初步的消毒,保证物品的清洗质量,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2、专业的知识,合理的布局保证物品灭菌及储存质量

2、1清洁区着装要求:工作人员进入清洁区前在缓冲间更衣,要求头发不外漏,口罩遮住口鼻,穿清洁区的工作服、鞋。

2、2包装前检查器械的方法:(1)目测:检查器械有无污渍、血迹。(2)擦拭器械的关节处、咬合面,酒精棉签擦拭针孔处,检查有无血迹;检查剪刀是否锐利、针头是否有钩,最后将合格的器械按器械卡摆放于器械盒内,要求方向一致,各关节打开,经另一人核对后放入消毒指示卡,以双层包布包扎,指示胶带封口。(3)我院现有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4台,环氧乙烷低温灭菌器2台,为主动双门灭菌器。清洁物品由清洁侧装入,由无菌区取出,存放于无菌物品储存室内。所有灭菌设备专人管理,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坚持每锅做物理监测,每月做生物监测。维修后的器械必须在B-D 实验及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4)无菌物品储存室是专门存放无菌物品的区域,无菌物品按失效日期先后摆放,先发近效期的,后发远期的,对已到失效日期而未使用的诊疗包,送回清洗室重新清洗、包装及灭菌后,存放于无菌物品储存室。

3、专业人员的运输流程保证无菌物品的下送质量

3、1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设下送人员2名,负责污染物品的回收和无菌物品的下送,为保证工作质量,避免交叉感染,下收、下送车分室存放,专车专人使用。下收、下送走专用污梯、洁梯。每日工作结束后含氯消毒液擦拭车身及车轮。

3、2无菌物品下送车为不锈钢密闭车,每日上午,根据下收人员回收物品的种类和数量,下送人员清点无误后下送至门诊。

4、健全、完善的医院检测管理体系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力保障

4、1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对我室进行一次全面的工作检查,包括发放室空气质量、无菌物品质量、工作人员手、一次性医用材料等。

消毒供应室质量篇12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院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包括医院的消毒供应室,消毒供应室中所存放的物品与医院感染息息相关,医院要全面做好感染控制工作,必须要从消毒供应室入手。我院于2011年10月之后,对我院的消毒供应室进行环节质量控制,其所获取的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1年10月前对消毒供应室进行终末端质量控制,设为对照组,10月之后进行环节质量控制,消毒室共有15名医护人员负责消毒室的工作,15名医护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2-46岁,平均(34.61±5.43)岁。两组进行管理时,所负责的消毒室管理工作的员工为同一批医护人员。

1.2方法

研究组进行环节质量控制,具体步骤是,首先进行的是加强自我监督力度,加强物品回收、清洁、分类、消毒、灭菌以及包装等各个环节的监督力度,为了对这一系列环节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每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需要将自己的姓名与编号都一一写在纸条上,对自己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并签名,负责下一个环节的工作人员对上一环节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做详细的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立马将其返回到上一个环节[1]。若是不存在任何问题,就可在评估结果上做签名确认,同样,对自己在这一环节的工作质量做评估并签名。其次,加强外部监督,加强外部监督主要是采用抽验的方式不定期做检查,并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做总结,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让当事人清楚总结所犯错误的原因,从中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实施合理的奖惩力度,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问题,为了降低出错率,可设置奖惩条例,对每一个环节的员工在工作中都出现的错误都进行惩罚,在工作中所表现好的员工都给予适当的奖励,如果问题已经流入临床科室,质量监督组以及护理组的管理人员要对其负责。另外,对发现问题的医护人员可给予奖励。

对照度所实施的是终末端质量控制,在物品回收、清洁、分类、消毒、灭菌以及包装等各个环节都不进行质量监督,负责每个工作环节的员工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操作,质量监督组进行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最后的储存于发放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的物品进行返工处理[2]。

1.3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采用SPSS12.0 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

2 结果

我院消毒室样品数量为1000,研究组分类合格率为98.3%,消毒合格率为99.5%,清洗合格率为98.5%,包装合格率为99.2%,灭菌合格率为99.6%,发放合格率为99.3%;对照组分类合格率为92.8%,消毒合格率为94.6%,清洗合格率为94.2%,包装合格率为93.7%,灭菌合格率为91.6%,发放合格率为95.3%;

观察组在分类、消毒、清洗以及包装灭菌等各个工作环节的合格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院在各个工作环节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消毒供应室的管理上,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消毒供应室与医院建设息息相关,其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护理水平。因此,医院管理人员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监督,使每个医护人员都自觉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保证药品每个环节的质量[3]。我院于10月后对我院消毒室进行环节质量控制,采用相互监督的方式,每个环节的医护人员进行相互监督,并互相配合,而且进行签名的方式,对自己在共工作中的质量做评价,有效降低了出错率。一旦发现问题,可立马找到相关的人员,达到了提高工作的效率[4]。另外,还进行外部监督,进行外部监督主要输质量控制组负责,对物品的流程做检查,检查完毕之后,进行总结,指出主要存在的错误,并向医护人员分析问题的出错之处,以及相关的解决方式,降低出错率,并设置奖惩制度,给予表现良好的医护人员适当的奖励,出错的人员做惩罚,有效调动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提高了工作效率。我院10月前进行终末端质量控制,10月后进行环节质量控制,进行环节质量控制之后,分类、消毒、清洗以及包装灭菌等各个工作环节的合格率都明显提高[5]。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室进行环节质量控制,可有效提高物品质量管理,对消毒供应室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秀云,常凤英.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提高工作质量[J].中国医药导报,2011,5(35):9

[2] 白雪珍.医院消毒供应室中环节质量控制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1642-1643

消毒供应室质量篇13

建立一个规范的消毒供应室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而消毒供应室管好各个工作环节的质量,严格执行清洗、消毒、灭菌、存放等规则,则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为了保证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正常运行,确保消毒灭菌物品质量安全,防止护理缺陷、事故的发生,加强消毒供应室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1合理布局、完善设施设备

供应室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是布局合理、有完善的设施设备。根据医院的总体规划,供应室应面积达标,布局合理。接近手术室与临床科室,工作区域和辅助区域分工。工作区域基本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明确划分了污染区、清洁区。污染区为回收、分类、清洗区,清洁区为检查、包装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各区域均有实际,清洁区为正压,污染区为负区。物品由污到洁、人流由洁到污,不交叉、不逆行,保证洁污分开,避免了交叉感染。

2建立健全规章工,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我们建立了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消毒供应室保持制度,质量检测制度,质量追溯制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评价指标的监测制度,消毒供应室技校考核制度,差错事故等级制度,防差错制度,临床科室联系制度,一次性物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消毒灭菌监测材料质量检查制度。各级人员工作职责和各工作用之间的工作流程与质量等,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使日常工作达到条理化、程序化、制度化。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消毒供应室规范》,以及消素毒供应室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及标准。这些是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和院内感染控制的重要法宝。

3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品德和专业素质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认识,消毒供应室不再是洗洗刷刷,而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个特殊的专业,工作质量直接影响临床护理质量。消毒供应人员除参加医院教科和护理部业务学习外,科内每月1次护理安全教育,内容为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流程,每月2次学习消毒供应室相关知识包括消毒灭菌规范、消毒供应室知识问答等,以清洗、包装、灭菌、质检等专业知识为主。

4加强岗位责任制度,确保临床医疗护理安全

4.1清洗与消毒质量。在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中,消毒不能代替洗涤,消毒不能清除热源、血迹和微粒。循环使用的医疗器械物品均收回消毒供应室去污区进行处理,回收污物分类清洗,严格遵守浸泡清洗时间,按照卫生部《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要求,采用多酶清洗剂作为洗涤剂,所用布类一用一洗,新布类洗涤后再使用,金属类器械去除血渍污渍,注意齿、关节的刷洗,验收合格后进行包装。

4.2物品包装。为确保包装质量,包装是由双人核对物品的名称、数量、质量。清洗处理情况、选择蒸气压力能穿透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物品包内应放置化学指示卡,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包外封口处贴化学指示胶带,标明包的名称、科室、灭菌日期、失效日期、包装和核对者工作号,以利于质量追溯。

4.3灭菌工作的质量。灭菌是消毒供应室的重点工作,灭菌的质量控制是一个过程管理,不仅要重视灭菌最终结果,更应有全过程的控制管理,以保证质量标准的实现、配备专职消毒员,对其进行压力容器操作及专业知识培训,持证上岗,建立灭菌过程的记录,严格按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装载容量、摆放要求、灭菌包大小标准进行物品装载、灭菌器内按规定点放指示卡,保证灭菌合格率达100%。通过物理监测,观察仪表压力、温度、时间是否正常,再通过化学监测,灭菌过程中利用化学指示卡、化学指示胶带,用直观的监测方法,预真空灭菌器每日进行B-D试验,证明无空气团形成后,才开始进行常规灭菌工程。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包内指示卡,根据颜色改变评价灭菌质量。再通过生物监测,每月对预真空灭菌器嗜热脂肪肝菌芽胞检测,结果记录并存根。

4.4灭菌后的物品管理。灭菌后的无菌物品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由专人管理,专人发放。严把物品存放关,灭菌后的物品进入灭菌时间首先检查包布有无破损、潮湿、筛孔是否已关闭及化学指示卡是否达到灭菌状态,保证只有合格的灭菌物品方可进入无菌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温度控制在

5加强一次性无菌物品的管理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