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水稻种植规划实用13篇

水稻种植规划
水稻种植规划篇1

Abstract: Tianjin is located in the typical japonica cultivated region. Xiaozhan Rice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qualified rice brands in the world. 97 rice varieties including 86 conventional varieties and 11 hybrid japonica combinations were registered during 1986 to 2013 by Tianjin Crop Variety Approval Committee which were contribute to improve the rice production in Tianjin. Ide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ice in Tianjin in the future were rais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achievements of rice planting region, total yield , yield per unit and distribution.

Key words: rice; registration; idea for development

天津处于黄淮稻区和中早粳晚熟稻区之间,是一季春稻的南界和麦茬稻的北界,属典型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光照资源充足。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共季、光温同时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条件适宜粳稻生长,是我国典型的粳稻适宜种植区域和优质稻米的代表产区之一,小站稻是享誉国内外的优质稻品牌[1-2]。

1 水稻品种审定情况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天津市水稻品种主要以日本、朝鲜等地引进品种或其系选品种为主,代表性品种为东方红1号。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在引进品种基础上开始通过杂交育种、花培育种等方式进行新品种选育,代表性品种为红旗系列。

1986年《天津市农作物种子管理暂行办法》和《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实施细则》颁布,天津市成立了第一届由农业行政、种子部门、科研单位、教学单位等参与的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委员会于1987年6月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首次认定作物品种261个,其中水稻22个,审定作物品种4个,其中水稻品种3个,并于1988年在天津市农林局(1988)津农种字第40号文[3]。如表1,截至2013年天津市共审定水稻品种78个,其中常规品种66个,占84.6%;杂交粳稻品种12个,占15.4%,2000年以前主要以常规品种选育为主,2000年之后常规品种和杂交品种选育并重[4-5]。

审定品种中区试平均产量达到增产水平以上的共64个,占审定品种总数的82%,减产品种中多数为黑稻、香稻、糯稻和特优质粳稻品种。稻瘟病抗性达到中抗以上水平的共69个,约占审定品种总数的88.5%,这说明天津市稻瘟病抗性育种水平较高。抗性品种中达高抗水平的5个,抗病水平的19个,中抗水平的45个。 审定品种中达到国标优质稻谷3级标准的6个,2级标准的7个,1级标准的8个。2005―2013年共审定品种21个,其中黑稻1个、糯稻2个、香糯稻1个,普通粳稻品种17个;普通品种中达到国标优质稻谷3级标准以上的12个,优质米达标率70.6%,其中米质达到国标优质稻谷1级标准的5个,占同期审定普通粳稻品种总数的41.7%,表明天津市在品质育种上实现较大突破。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米质未达标的品种中4个是因为整精米率偏低,1个因为垩白米率偏高,在今后的育种中应注意对整精米率性状的选择。

2 水稻生产情况

主要受水源影响,建国以来天津的水稻面积经历了增加、减少交替变化最后趋于稳定的曲折过程。如表2,1988―2013年天津的水稻播种面积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8―2001年,水稻播种面积维持在3.5万~6.6万hm2,播种面积最少的2000年和2001年仍然达到3.5万 hm2;第二阶段为2002―2013年,本阶段由于水资源短缺和产业结构调整,水稻播种面积大幅度下降,维持在0.7万~1.7万 hm2,2004年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仅有0.7万 hm2。2011年以来,由于棉花播种面积缩减较大,部分棉田改种水稻,天津市水稻面积呈现稳中略增的趋势。虽然播种面积变化较大,但是天津水稻单产在4.1~8.3 t・hm-2,除2000年只有4.1 t・hm-2外,历年单产均在5.6 t・hm-2以上,基本相对稳定[6-7]。单产在6.0 t・hm-2(6 000 kg・hm-2)以上的年份共有22年,7.5 t・hm-2(7 500 kg・hm-2)以上的年份共有11年,其中1998年单产达到8.3 t・hm-2(8 299.5 kg・hm-2)为最高水平。

天津市水稻生产上主要以常规一季春稻品种为主,有零星麦茬稻种植。如图1,1988―2013年累计推广面积在3.3×103 hm2以下的有8个,(3.3~6.6)×103 hm2的3个,(6.6~33.3)×103 hm2的12个,(33.3~66.7)×103 hm2的1个,66.7×103 hm2以上有4个品种,分别为津原45、中作321、中作93和津稻1187。津稻1887株型紧凑,成穗率高,抗倒、耐肥性和耐旱性强,从1986年开始示范种植,到2000年仍有少量种植,累计种植面积达到191.9×103 hm2,是唯一一个累计推广面积133.3×103 hm2以上的品种,该品种1992年种植面积达到37.5×103 hm2,占当年天津水稻种植总面积的71.3%,为天津市水稻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3 水稻种植布局

天津的水稻种植区域,根据地理位置、水源条件、种植方式等因素,可划分为若干稻区[1-8]。20世纪90年代划分为滨海老稻区、南部不稳定稻区、中部稻区和北部山前平原分散种植区[6]。2002年以后,随着天津市水稻面积急剧缩减,受行政区划变更、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天津市水稻种植区划变化较大。种植区域呈逐渐向宝坻区、宁河县和蓟县集中趋势,2010年以来宝坻区和宁河县水稻播种面积占到全市水稻播种总面积的90%以上。以2013年为例,当年宝坻区水稻播种面积占全市水稻播种总面积的75.3%;宁河县水稻播种面积占全市水稻播种总面积的15.1%;蓟县水稻播种面积占全市水稻播种总面积的5.7%;此外津南、西青、东丽和汉沽有零星分布((0.13~0.4)×103 hm2)。

4 结论与讨论

天津水稻面积较小,但是天津水稻科技力量比较雄厚。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和资产优势。“十五”至今,天津市育成国审常规粳稻品种20个,国审杂交粳稻品种22个,育成杂交粳稻品种占同期全国国审杂交粳稻品种总数的33%以上,居第1位[5-9]。上述品种种植范围覆盖京津唐稻区、中早粳晚熟稻区、黄淮稻区、长江中下游稻区等我国主要粳稻产区。今后,天津水稻育种应坚持实施“立足京津唐稻区,主要服务黄淮稻区,辐射带动全国”的外向型战略,进一步扩大津产粳稻的种植面积、提升影响力,为天津水稻育种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3年天津市委在八届二次全会上提出了沿海都市农业发展战略,2008年将种源农业列为沿海都市农业的发展重点。考虑到天津是一季春稻的南界和麦茬稻的北界,属典型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光温资源充足,生态位置优越,能满足绝大多数杂交粳稻品种制种要求,在天津市建设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的粳稻种子生产基地,将天津市建成北方乃至全国最大的杂交粳稻种子生产基地,将有利于促进天津水稻由商品粮种植向杂交粳稻制种转变,实现农业产业升级和稻农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中国水稻种植区划[M]. 杭州:浙江科技技术出版社,1987:127-131.

[2] 邓华凤. 杂交粳稻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30-38.

[3] 张俊英.天津市种业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3.

[4] 天津市农业局.天津市农业局关于品种审定的通知1988―2013[K].天津:天津市农业局,2013.

[5]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全国农作物审定品种名录[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22,123-125.

[6] 张金刚.天津稻作五十年[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5,12(3):43-48.

水稻种植规划篇2

二、目标任务

全区力争2014年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水稻机械化种植率达到80%以上,其中机插秧率达到70%以上),高速乘座式插秧机新增80台以上,实现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6.5万亩,其中机插秧面积5.6万亩。基本形成水稻种植“标准化育秧、机械化插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

三、重点工作

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根据省、市农机化规划要求,我区要力争2014年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各镇(涉农街道、园区)要根据当地水稻生产情况,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水稻种植机械化工作方案,要把责任落实到村、到组、到田块。各镇(涉农街道、园区)2014年水稻种植机械化各项准备工作要在3月底前全面落实到位。

2.强化宣传,营造氛围。机械化插秧是水稻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主要变革。各有关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通过开展科技入户、现场演示会等形式,切实从提高思想认识和技术推广两个方面加强宣传,让广大农民了解机插秧的好处和优势,从思想上消除顾虑,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户和基层干部发展水稻种植机械化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水稻种植机械化的良好氛围。

3.典型示范,整体推进。各有关单位要认真研究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方法路径,切实改变农民生产习惯,提高组织化程度,以整体推进的方式推动水稻种植机械化任务的落实。对已进行机插秧的村要积极实施整村全面推进;对未进行示范的镇(涉农街道、园区),要在各村普遍建立示范点,做到每村都进行机插秧。要充分调动村级的积极性,通过村干部、大户的带头示范,推动全村水稻种植机械化,达到整体推进的目的。

4.创新机制,强化服务。要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经营形式和服务方式,从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加大对种田大户、农机专业户和农机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重点建设专业化育供秧基地,培植壮大机插秧专业合作服务组织,引导他们提供“一条龙”、“保姆式”的服务,全面加速机插秧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产业化进程。

四、保障措施

1.建立机构,明确责任。各有关部门要把水稻种植机械化工作摆在农业工作的重要位置。区委、区政府将成立水稻种植机械化领导小组,各镇(涉农街道、园区)也要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为成员的水稻种植机械化领导小组,制定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分工,狠抓措施落实。要抽调精干人员充实机插秧工作队伍,确保生产环节人员力量配备到位,把面积、育秧、插秧指导和维修服务等工作,落实到人。

水稻种植规划篇3

五常市位于我国黑龙江省的东南部,这个地区因为是水稻的优势产区,所以地方上的经济一直是由本地的水稻种植来进行带动的,五常市近几年来的农业生产上的规划与区域上的布局等产业上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就。

一、水稻生产取得重大进展

2000年以来五常市水稻种植面积发展到10万hm2,单产一直稳定在8000kg/hm2左右,这一时期水稻面积仅占粮食种植面积的40%,然而总产却占64%。是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发展最快,种植面积最大,平均单产最高的稻区,成为国家重要商品粮优质水稻生产基地。

二、水稻栽培技术变革与发展

20世纪50年代,五常稻区水稻生产主要是散播、点播,依靠自然灌溉盲目发展;60~70年代采用湿润育秧、薄膜湿润育秧技术,但产量忽高忽低,面积上下波动,抗灾能力弱,发展缓慢;90年代结合推广寒地水稻旱育苗稀植栽培技术开展的水稻优质高产高效超稀植和大中棚育苗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0~2004年全面推广大中棚育苗、稀植壮秧、大垄双行稀植栽培技术,出现了9000kg/hm2的典型,这些不同特色的技术模式和高产典型,都为五常稻区由中产向高产乃至超高产发展提供了经验,对整个黑龙江省170万hm2稻区具有很强的幅射作用,让大家看到了黑龙江省稻区水稻由低产向中产进而向高产再高产发展的潜力。

三、水稻种植得到快速发展的几个原因

1.适宜的品种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水稻良种培育上的技术研究也得到相应的发展,以水稻闻名的五常市为了水稻未来的发展可以得到较好的保障,在选种的问题上一直具有非常严格的标准,在研究的成果上先后推出了品质较好的“松梗”系列等品种。这些新近研究出的质量优良的品种为水稻的产量与稻米的品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保障,并且通过大面积的种植实验证明这些品种的确实具有很多的优势,例如熟期或是抵抗能力上的都具有明显的效果。但是众多的品种中多种优势集一身的品种确是少见的,其中有一种品种引起了技术人员的关注,就是早熟品种,水稻的种植种类中在成熟期上共分为三个主要的品种,第一个是晚熟品种,这个品种在生长期间表现出来的优势是对光温的变化较为敏感,所以在生长的过程中生长期的天数就会因为光温的变化出现延长的情况,这也就使得在对晚熟品种培育的过程中需要增加在培育上的成本输出,所以越是早熟的品种越是具有优势,针对这样的特点,五常市在稻米品种的选育上也已经确定了一些长势良好的品种。

3.培育壮秧技术明显提高

五常市在水稻的种植的地区主要推行种植方式是宽行稀植,这种种植方式在技术上的优势是壮秧到位率较高,想要壮秧技术上的到位率得到相应的提升就必须将秧田上的规划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主要的措施是尽量推行大棚育苗的方式对水稻苗进行培育,这种培育上的方法具的优势是可以对水稻苗生长的环境提供良好的环境,因为此时生长过程中的水稻苗处于脆弱期,并且对于温度与湿度上的要求都比较高,如果水稻苗在培育的过程中没有得到良好的照顾,移出大棚进行水田上的种植时会因为稻苗自身上的问题而影响到后续生长过程中的包浆与抽穗的环节的质量,进而导致产量上的出现较大的变动。

4.加快单项技术综合组装研究

综合高产的技术的运用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结合国外种植技术的优势,进行实验与发展的结果。不仅在种植技术上的发展得到相应的进步,也在生产的规模上进行革新,现如今五常水稻种植基地在生产的模式上主要采用的是标准化生产,在品种的选择上主要以“早、稀、控、晒”的栽培模式进行栽植,对单产产量进行保障的同时也在新品种技术开发上加大资金与研究的力度,尽量利用多种渠道对水稻品种进行开发。

与此同时,政府在此时也应发挥政策上的调动优势,尽量将水稻上的科研到种植之间涉及的几个步骤利用政府的主导力量进行无缝的衔接,争取工作上的交换与合作质量达到最高。这些机制在运行的过程中就会相互的扶持与合作,不仅利于水稻产销一体化模式的形成,也利于科技推广上的通道得到进一步保障。五常稻区要进一步提质增效加快发展,必须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积极推广以选用优良品种为载体的“两早、两稀、两控、两晒、两防”栽培模式,在确保提高单产同时继续扩大优质品种的应用面积,提升水稻生产的科技含量。

四、结语

我国优质稻米的故乡,五常市在现代农业建设的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带动作用,因为地域与气候上的综合条件造就了五常地区成为了现代农业建设上的领头羊。为了让五常市在产业升级方面的Ф作用得到发挥,应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上的试验步伐,不仅仅本地区应加紧建设的速度,政府也应积极的对地区的农业上的产业规划进行政策上的优惠,尽量使得稻米产业的发展得到优良的规划。

水稻种植规划篇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13.006

Discussion on Rice Planting Mechanization Models in Guizhou Province

ZHOU Peng1, ZENG Shan2

(1.Gui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Guiyang 551400, China; 2.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Key Technology on Agricultural Machine and Equipment, Ministry of Education, P.R. China, Guangzhou 510642,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rice planting mechanized in Guizhou province, and referring to the mature experience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the suitable rice planting mechanization models for Guizhou province was explored.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 of demonstration base of rice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in Guizhou province, combin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xisting rice production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the equipment matching mode and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for rice planting mechanization in Guizhou were got, which could provide the technical support for promoting mechanization development of rice production in the region.

Key words: rice(Oryza sativa L.); rice planting mechanization; models; Guizhou province

F州省属典型的喀斯特山区,立体气候明显,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东部、南部、北部、中部地区[1]。水稻以杂交稻品种为主,常年种植面积7万hm2。种植方式以人工育插秧为主,水稻平均单产在7 050 kg/hm2左右[2]。水稻产量约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65%,在贵州省粮食生产安全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水稻种植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中实现难度最大的环节之一,后续其他生产环节的作业质量以及水稻的最终产量都与水稻种植环节紧密相关。调查表明,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可减少用工量40%,步进式和乘座式插秧机作业效率分别是人工插秧的11.5倍和30.0倍,机械直播效率是人工插秧的30.0倍。2015年贵州省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不到10%,与其他环节机械化相比,不论是技术水平,还是推广应用水平,都明显滞后。主要制约因素一是受丘陵山地自然条件限制,耕地过于分散,水稻生产经营规模小,户均种植面积不足0.2 hm2;二是耕地基础设施差,机耕道和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不完备;三是水稻机械化种植配套技术农机装备少;四是栽植模式多为传统人工种植模式,以人工插秧和人工撒播为主,机械化种植技术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完善的农艺技术体系;五是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差,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3,4]。

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建设,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农业劳动力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水稻产业发展。因此,积极推进贵州省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进程对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粮食稳定增产、保障水稻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与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 贵州省水稻种植区域划分

贵州省属单季稻区,水稻主要种植在海拔200~2 000 m的区域,根据光热条件将贵州省划分为6个稻作区[5], 包括:①黔中单季稻区。贵州省中部广大地区,是贵州省水稻主产区。海拔为1 000~1 300 m的高原,包括贵阳、安顺地区东部及黔南等19个县(市),以一季中晚稻为主,该区坝区较多,田块较大且连片,适于机械化作业;②黔东单、双季稻区。包括铜仁地区15个县(市),海拔为400~600 m的丘陵,该区地处贵州省高原向湖南省西部丘陵延伸地带,以丘陵盆地为主,田块相对细碎;③黔西南单季稻区。该区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包括黔西南州兴义等9个县(市),海拔为1 200~1 600 m的高原,光热条件好,由于雨季较晚,易形成春旱,影响水稻播种和移栽;④黔南单、双季稻区。包括罗甸等13个县(市),海拔为200~800 m,拥有丰富的热量资源,属单双季稻混合种植区,春旱现象频繁。由于自然条件、栽培技术等方面原因,双季稻产量较低;⑤黔北单、双季稻区。包括遵义地区800 m左右的黔北高原,光热条件较好,具有较高的水稻种植技术水平;⑥黔西北单季稻区。该区位于贵州省位置最高的地区,包括毕节地区6个县及水城、六枝等县,海拔1 500~2 000 m,光热条件相对较差,水稻适宜生长期短,须采用温室大棚或塑料薄膜育秧及配套种植技术才能保证水稻正常生产。该区地势高峻,田块细碎且分散,机械化作业难度大。

2 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及区域模式

2.1 机械化直播

水稻直播是一种轻简化栽培技术,目前水稻直播主要有人工撒播、机械直播和飞机撒播。机械直播又可分为水直播和旱直播。

机械化水直播技术是先上水整地,待田间地面保持湿润时,将稻种或经过浸种催芽处理的稻种用直播机直接播入大田的一种种植方式。由于稻种直接播种在田面,水直播要求田块地势平坦,排灌通畅,田面一定要平整,田块表面高度差不超过30 mm,整地后沉淀2~3 d,土壤要求下粗上细,土软而不糊,播种时应保持田面湿润,无积水。水稻直播与插秧相比省去了育秧、拔秧、移栽等环节,作业效率高,易于推广。

水稻旱直播种植是在旱地进行整地、播种,待秧苗长至二叶一心时分阶段灌水的一种种植方式,旱直播要求整地后土壤颗粒细碎,田面高度差在30~50 mm,对高度差过大的田块,采用激光平地机或平田机械进行平整。机械旱直播是水稻轻型栽培技术中最简单的种植方式之一,与移栽水稻相比,省去了育秧和移栽等工序以及育秧和整地时用水,一般可节能20%左右,比插秧节水25%~50%[6]。机械旱直播具有作业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生产作业成本低等特点,与移栽相比更适宜机械化作业。

贵州省农业委员会从2014年起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建立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集成水稻精量直播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根据不同海拔高度建立了7个试验示范基地,2014-2016年水稻直播技术在7个示范基地均取得了成功,在海拔1 500 m及以下的稻作区均适宜发展水稻直播,对于1 500 m及以上海拔区域,对品种的生育期有较高要求,只能选择生育期较短的早熟和中早熟品种。贵州省80%的稻作区在800 m及以下,在这些地区,使用的品种范围广,推广直播技术受倒春寒和生育期的限制小、风险低,是推广水稻直播技术的主要区域,在水资源和降雨较多的地区可发展水直播技术,适于贵州省主要稻作区;在雨季较晚、易形成春旱的地区可发展旱直播技术,如贵州省西南与南部地区。水稻精量直播技术在贵州省处于起步阶段,将作为贵州省水稻机械化种植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在贵州省主要稻作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2.2 机械移栽

水稻移栽主要包括机插秧和机抛(摆)秧等技术。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是采用规范化育秧、机械化插秧的水稻移栽技术,包括机插秧苗培育、机械插秧、大田管理农艺配套措施等。与人工插秧相比,采用该技术可减轻劳动强度,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收、高产稳产,是贵州省水稻种植的主推技术,机插要求田块平整、田面整洁、泥浆沉实、水层适中,整地后保持水层2~3 d,土壤沉实即可薄水机插。

贵州省从2005年开始全面启动水稻机械化插秧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推广12年来,制定了适于贵州省山区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规程,培育了大批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逐步形成了适合贵州省实际的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模式,机插秧得到较快推广,插秧机具从最初推广的步进式2行、4行到乘坐式4行、6行和8行高速插秧机,机具使用范围从坝区到梯田,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贵州省水稻机插秧种植面积3.42万hm2,约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2%[7]。

机插秧是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重要技术手段,机插秧与人工插秧相比具有种植密度均匀、通风采光好、增产效果显著和生产效率高等特点,目前是贵州省水稻种植机械化主推技术,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水稻适度规模经营,增加水稻生产效益,适于在贵州省主要稻作区推广应用。

3 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发展对策

3.1 贵州省水稻机械直播发展对策

水稻机械直播技术在贵州省处于起步阶段,虽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必须正确认识和完善水稻机械直播技术,发挥水稻机械直播技术的优势,规避水稻直播技术的风险。

3.1.1 加强与水稻机械直播配套农艺技术研究 包括品种、除草、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重点加强水稻直播品种的育种工作。根据贵州省不同区域的水稻种植模式要求,结合山区春暖迟、秋寒早的特点,同时考虑到山区中稻在秋寒到来之前安全抽穗的问题以及前茬作物的生产情况,培育出与当地茬口相适应的水稻直播品种;根据杂草情况,筛选不同高效除草剂的施用,科学抑制杂草的生长,通过配套农艺技术研究,制定适应不同稻区的水稻机械直播技术规程,正确发挥水稻机械直播技术的优势,规避水稻直播技术的风险。

3.1.2 加强水稻机械直播田的平整处理,研制适合当地条件的激光平地机具 水稻直播田对整地要求较高,根据不同的直播方式选用水田激光平地机和旱地激光平地机,旱直播前茬田尽量耙深到达犁底层,旱旋后土壤颗粒细碎,激光平地后地表高度差在30 mm以内,易于控制水层,保证播种后稻种出苗。

3.1.3 加强适用于贵州省水稻机械直播技术的机具研究 由于受贵州省土壤、气候条件和种植制度等的影响,在不同水稻种植区选择适宜的水稻直播机具进行推广应用,根据贵州省的种植特点对机具进行改进优化,研制适于贵州省水稻直播的配套机具。

3.1.4 加强与农业部门的联系与合作,进行水稻直播技术的示范和培训 通过技术示范和组织现场观摩会,进一步增强农业技术人员、农机手及农户对水稻机械化直播技术的认识,从而增强推广机械化直播技术的信心和决心。

3.2 贵州省水稻机械插秧发展对策

水稻插秧机在贵州省推广十余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主要有以下制约因素:一是贵州省水稻产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机械化生产方式不适应,田块细碎、基础设施差、田间高度差大、田间转移难等问题使得机械化插秧的高效率难以发挥;二是缺乏水稻机械化插秧配套农艺技术和规范,特别是与机械插秧配套的相关育秧技术;三是现有的水稻种植经营规模小,与机械化插秧技术不相适,特别在育秧、运秧等环节所需人工量大,造成生产成本高和效益低;四是国产插秧机作业可靠性差、作业质量不能保证,进口插秧机价格高,推广难度大。综合贵州省水稻机插秧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3.2.1 加强推广工厂化集中育秧技术,促进水稻机械化插秧发展[8] 育秧是机械化插秧技术发展的关键,秧苗质量直接影响到机械插秧的作业质量,最终影响水稻产量。在贵州省西北等高寒地带和山区梯田,昼夜温差大,育秧时易遭遇低温阴雨天气,现有的水稻育秧方式出苗率低,易发生烂秧现象。因此,应结合贵州省的种植特点,在水稻集中种植坝区大力发展水稻工厂化集中育秧基地,转变现有机插秧育秧方式,使水稻育秧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不仅能提高育秧效率和秧苗质量,还能降低育秧成本,对加快贵州省机械化插秧技术发展有重要意义。

3.2.2 加强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生产 土地流转是实现水稻机械化生产的重要保障,土地的合理流转能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因此,应加强鼓励、引导和规范推进土地流转,将耕地向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田块进行整治改造,现连片规划种植,以满足应乘坐式高速插秧机械作业要求,进一步提高栽植效率,为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奠定基础。

3.2.3 加强适用于贵州省水稻机械插秧技术的机具研究 由于受贵州省土壤、气候条件和种植制度等的影响,须在不同水稻种植区选择适宜的水稻插秧机具推广应用,并根据贵州省的种植特点进行改进优化,对经营规模大的农场可以选择乘坐式高速插秧机,提高工作效率;丘陵山区水稻种植规模小,田块细碎,田间基础设施差,可选择手扶步行式插秧机进行推广,提高插秧机械和育秧设施的性价比,降低用户的成本,从而使机械化插秧技术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俊铭,谷晓平,徐丹丹,等.贵州稻作气候资源优势及其利用[J].贵州农业科学,2007,35(2):86-89.

[2] 林均和,孙红闯,周 波,等.贵州水稻机械作业与生态环保种植技术[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4分会场:贵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3.

[3] 吴伟军.如何发展山区农业机械化[J].农机科技推广,2009(7):38.

[4] 陈 聪.南方丘陵山地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5] 杨恕良.贵州水稻气候资源及其种植区域划分[J].贵州科学,1987(4):70-78.

水稻种植规划篇5

二、主要目标

2012年规划粮食播种面积82万亩,总产33万吨。水稻42万亩,其中早稻10万亩,中稻20万亩,晚稻12万亩。夏粮26万亩,其中小麦23万亩,秋杂粮14万亩,其中玉米7万亩,大豆2万亩,红薯、马铃薯5万亩。

规划棉花种植面积22万亩,总产22000吨。

规划油料播种面积33万亩,总产5.4万吨,其中油菜31万亩,芝麻1万亩,花生1万亩。

三、主要措施

一是扩大种植面积,充分合理利用土地。粮食种足82万亩,油料作物种足32万亩,棉花种足22万亩;

二是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水稻推广广两优476、广两优香66、新两优6380、珞优8号等;油菜推广华油杂9号、12号、15号、中油杂13号、中双9号等。花生推广中花6号、中花5号、中花4号;棉花推广品种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的鄂杂棉10号F1、鄂杂棉26号F1和中棉所系列等杂交抗虫棉系列;大豆推广中豆30、中豆8号、鄂豆6号、7号等。杂交水稻种植面积37万亩,优质水稻种植面积35万亩;

三是加大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模式的力度。油菜应用秋冬发栽培技术30万亩,推广优质油菜保优高产综合技术措施,扩大水稻免耕栽培技术应用面积,扩大水稻旱育保姆、旱育秧旱育抛秧技术应用面积。扩大水稻机插秧、水稻直播栽培技术应用面积。着力推广优质稻保优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扩大高产高效模式应用面积。积极推广超级杂交油菜—超级杂交水稻、油菜“一菜两用”、油菜—杂交稻—秋马铃薯、西瓜(甜瓜)—优质晚稻、优质油菜—优质早稻—优质晚稻、油瓜稻、芋芋稻、地膜花生配晚杂、玉米配晚杂、蔬菜配晚杂等高产高效模式。棉花应用杂交棉、两膜早苗,宽行稀植,肥促化调,大搞间作套种。

水稻种植规划篇6

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资金主要以市、区二级财政投入为主,整合其他相关渠道财政专项资金,对于市级项目建设补助资金,按市政府有关文件要求,区财政按照1:1给予配套补助。区国土、农业、财政等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

二、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

(一)继续实行粮油种植大户直接补贴政策

1.对种粮大户(指全年稻麦种植面积20亩及以上农户)以及运作管理规范的粮食专业合作社社员,按实际种植面积给予50元/亩的补贴,其中省财政补贴20元/亩,市财政补贴10元/亩,区财政配套补助20元/亩。

2.对种粮大户的良种补贴。根据浙农科发〔2009〕2号文件明确的省定水稻主导品种,确定早稻:金早47,晚粳稻:嘉991、秀水09、秀水123,杂交粳稻:秀优5号、浙优12、甬优9号,作为我区2009年度水稻良种补贴对象。对于购买并种植上述水稻良种的种粮大户,给予20元/亩的补贴,其中省财政补贴10元/亩,区财政配套补贴10元/亩。

3.继续实行油菜种植大户(指全年油菜种植面积5亩及以上的农户)直接补贴政策,按实际种植面积给予40元/亩的补贴,其中省财政补贴20元/亩,区财政配套补助20元/亩。

(二)认真落实国家农资综合直补、水稻良种补贴等政策

由区农业局负责对镇乡上报的分户实际种粮面积进行审查核实,由区财政根据审核后的数据通过“一折通”直接发放资金,以确保国家农资综合直补、水稻良种补贴资金以及国家油菜良种补贴资金等真正按实际种植面积及时足额落实到农户手中。同时,对种粮大户直接补贴等同类补贴,也须通过“一折通”直接发放,实现基础数据共享,资金一次性发放。

三、完善农机购置和作业补贴政策

1.对购置补贴产品目录内农业机械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组织给予补贴,加大对农民购买和应用插秧机、烘干机等农业机械的支持力度,鼓励粮食收购企业等提供场地,与种粮大户合作开展粮食烘干业务。

2.继续对本区应用水稻机械化插秧的农民给予每亩次70元的补贴(其中省财政补助16元,区财政配套补助54元);继续对油菜机械化收获作业的农民给予每亩次40元的补贴(其中省财政补助16元,区财政配套补助24元);对接受植保合作社或注册开展植保服务的粮食、农机合作社(纳入病虫统防统治面积全季300亩及以上)统防统治服务的农民,按种植面积给予40元/亩的补贴(其中省财政补助16元,区财政配套补助24元),对服务粮食面积超过300亩(含)以上的植保合作社(或植保小分队),区财政给予10元/亩的良药推广补助。

四、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

大力推广应用水稻机械插秧、水稻强化栽培、水稻免耕直播、病虫害综合防治、农药减量控害、测土配方施肥等适用增产节本技术,以粮食功能区为示范龙头,继续开展水稻高产示范竞赛和万村示范活动。进一步完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重点抓好条纹叶枯病、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等水稻重大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

五、加强耕地保护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实施低产田改造,重点抓好7个低改示范工程,确保完成全区4200余亩低产田改造任务,认真组织实施标准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建设;大力实施“沃土工程”,在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的同时,积极采取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料等措施,以提高农田土壤肥力。

六、大力推进粮食生产规模经营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鼓励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培育发展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出户给予一定奖励。动员季节性抛荒农户流转土地,由种粮大户或粮食专业合作社种植早稻等粮食作物。加快培育粮食生产(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优先安排国家和省级农业财政扶持项目,引导其开展水稻代育、代耕、代种、代管、代防、代收、代烘等社会化服务,推进粮食生产环节的规模经营。大力发展订单生产,支持种粮大户开展粮食加工、销售活动,鼓励粮食企业与种粮大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

七、继续实行水稻政策性农业保险

对种粮大户的保险金额为400元/亩,保费为20元/亩;对种粮散户的保险金额为200元/亩,保费为10元/亩,各级财政均给予90%的补助。

八、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服务

水稻种植规划篇7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在水稻种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水稻种植而言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虫害防治技术是指通过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水稻种植的病虫害,消灭病虫害,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种植的影响。因此,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必须深入了解水稻病虫害的特点,制定系统化的防治计划,科学合理地利用虫害防治技术,有效控制和消灭水稻虫害。相关部门必须对虫害防治技术予以高度的重视。本文主要探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

1 水稻种植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现存问题

1.1 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秧最为主要的病害之一,出现此类状况的原因在于吉林地区温度过低、温差大,土壤偏碱性以及光照不足等。水稻田间症状主要为出苗后秧苗枯萎且易于折断,并且在其茎基部出现腐烂现象,还伴有烂梨味,发病情况较为严重的水稻甚至会出现整片死亡。

1.2 稻水象甲

稻水象甲体长约3mm,其体表为浅绿色至灰褐色的鳞片。成虫后便在水稻植株基部栖息,于黄昏时便会爬至叶片的尖端,孵育幼虫,取食叶肉,后蛀入水稻根内。成虫的稻水象甲主要食害水稻叶片,其幼虫主要破坏水稻根系,为害根部呈现孔洞状,最终使水稻黄化枯萎。

1.3 二化螟

二化螟是我国吉林第5水稻种植危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主要蛀食水稻茎部,会造成水稻出现枯心苗以及枯鞘,处于抽穗期的水稻会导致其出现白穗及枯孕穗,处于乳熟期的水稻会导致其出现虫伤株以及半枯穗。为害株在水稻田间呈现出聚集分布的状态,且中心较为明显。

2 如何防治水稻病虫害

水稻种植虫害的发生是导致水稻田出现大面积毁灭以及水稻受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了确保水稻的高产量就必须采取相关的防治技术来防治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在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需要详细地了解相关防治措施。在确保不破坏林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从而确保林区的可持续发展。

2.1 加强对水稻病虫害动态监测及控制

在对水稻种植田间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信息化控制系统进行定位,建立起动态监测控制点,对水稻种植病虫害的灾害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例如U散的范围、病死的植株数目等,利用动态监测报告对病虫害进行动态监管,并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方案。

2.2 强化病虫害管理

加强病虫害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对病死植株进行严格控制,从而有效避免感染病虫害的植株对健康的植株造成感染,导致疫情再次扩散和传染。但是,病死植株和水稻所有者密切相关,为了减少经济损失,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扩散和传播,必须对其进行相应的补偿。因此,在对病死植株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对水稻病植株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在对病死植株进行运输的过程中,应该由专人严格按照之前所规划的路线及时间进行运输并负责,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于指定处进行统一处理。还应该根据相关的调查报告以及实际情况对病死植株进行核销,对权益所有者应该根据核销单据进行补贴。

2.3 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不适用任何化学农药,属于生态防治措施,主要方式是利用害虫天敌对害虫进行消灭,因此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还可以通过各种物理及化学的手段来对病虫害的发育特点产生影响,从而实现根治病虫害的目的。比如对于二化螟的防治可以采用杀虫双、三唑磷以及杀虫单等药剂,但目前许多水稻区对此类药剂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抗药性,因而可以采用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2.4 化学防治措施

利用人工手段扩散化学药品的范围,主要包括生物、单个种类的天然物质及天然物质的混合物,对水稻虫害进行防治及消灭。

2.5 物理防治措施

水稻种植规划篇8

《__镇__年发展粮食生产工作方案》经镇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粮食生产工作分片包干责任表

__镇人民政府

__年3月10日

__镇__年粮食生产工作方案

粮食生产事关国计民生,确保粮食安全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做好我镇粮食生产工作,确保实现“遏制季节性抛荒”工作目标,根据上级有关文件及相关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遏制耕地季节性抛荒的总体要求,以“四个一律”为抓手,重点推进早稻生产,发展绿色优质水稻,扶持种粮大户和新型农业生产组织,促进粮食生产向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构建适合于新形势下我镇粮食生产格局,确保实现全镇粮食“扩面增产”的目标。

二、工作机构

顾 问:__

组 长:__

副组长:__

雷建军 __

成 员:各站、办、所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镇农业办,由王振伟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工作重点

1.坚决遏制耕地季节性抛荒。在抓好遏制耕地年度抛荒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早稻、再生稻或其他作物,确保复种指数达到“2”。凡春季没有种植油菜的(包括油菜种植无收成的)都要求种早稻或其他经济作物。覆盖率必须达到95%以上,不允许出现人为因素造成“光板田”的季节性抛荒现象。

2.大力恢复早稻种植和推广再生稻种植。一是要做好杨潭农调点双季稻种植工作。二是要建立好早稻生产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促进早稻生产的恢复。三是要继续推广再生稻种植,通过“种一收二”,确保粮食产量的增加。

3.大力扶持种粮大户和新型种粮组织发展。发展种粮大户和新型种粮组织,是面对当前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效益低下、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有效措施,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举措。要通过多种土地流转方式,培育有科技文化素质的年轻新型农民,适当规模经营,确保土地有人耕作,粮食有人生产;鼓励种粮大户和新型种粮组织拓宽经营范围,向周边农户提供有偿服务。

四、工作措施

1.责任划分。按照党政领导包片、联村办公室包村,村(社区)书记、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的模式,强化责任划分。镇农业办负责全镇粮食生产工作的组织、督查、考核、协调。镇财政所负责粮食生产资金组织及粮食生产补贴发放工作。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负责技术指导,协同农业办做好杨潭农调点、早稻生产示范点建设、相关数据统计工作。

2.政策引导。一是按照上级文件落实好粮食补贴政策。严格落实“谁种粮谁得补贴,种多少补多少”的规定,由耕种者获得耕种土地的政策性补贴资金,并收获所种农作物。对年性抛荒的耕地一律取消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粮种补贴、双季稻补贴等资金;对季节性抛荒的耕地要扣减50%以上的有关补贴。二是对抛荒耕地一律收回。既未种水稻,又未种其他农作物的耕地,界定为全年性抛荒耕地;全年性抛荒耕地由村(社区)、组予以收回,重新发包,恢复耕种。

3.政策扶持。对连片种植双季稻面积(以粮食补贴面积为准)达50亩以上,签订3年以上土地流转合同,且拥有耕田机、收割机等设备的种粮大户和种粮组织,经验收核实后,镇政府按照每亩50元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4000元。同时优先考虑__年水利建设项目的安排。

4.严格考核。一是镇农业办要根据各村(社区)的具体情况,规划粮食生产布局,并督促各村(社区)落实。二是要严格按照“四个一律”规定,严格考核。即对认定为抛荒的村(社区),镇政府一律不安排相关项目和经费支持,市财政按5万元/村的标准扣减下拨 的村级运行经费;没有认定为抛荒的村(社区),但按照规划存在抛荒情况的,按季节性抛荒500元/亩、年度性抛荒1000元/亩的标准扣发该村的工作经费,直至扣完为止。同时,每抛荒1亩耕地扣村级当年农业目标考核分0.2分。对因工作不力,出现耕地抛荒达到5亩的,要追究支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的工作责任。三是对认定为抛荒的村(社区),联村办公室按照季节性抛荒3000元、年度性抛荒5000元,扣罚工作经费;没有认定为抛荒的村,但按照规划存在抛荒情况的,按照季节性抛荒500元/亩、年度性抛荒1000元/亩的标准扣发该办公室工作经费,直至扣完为止。

五、工作步骤

1.宣传发动(3月7日-3月15日)。主要任务是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动员会议,村(社区)要开到小组一级。

2.早稻及再生稻生产(3月16日-5月10日)。主要任务是落实早稻及再生稻种植工作,收割油菜,要求早稻在清明前下种。

3.中稻生产(5月11日-9月20)。主要任务是落实中稻种植工作,要求在6月20日前中稻要移栽完,9月20日前收割完毕。

水稻种植规划篇9

认真贯彻落实“农业现代化工程十项行动计划”,加快农业机械化推进行动,大力推广机插秧,全力控减直播稻,力促全镇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

二、工作目标

1、水稻种植机械化目标。完成机械化种植面积3万亩,机械化种植水平达75%。其中机插0.9万亩以上,机插率23%以上。

2、插秧机具推广目标。新增高性能插秧机40标准台(乘坐式插秧机1台折合标准台3台),新增水稻条播机15台。

3、示范区建设目标。村级建设千亩机插秧示范片5个以上,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和高速、231支线、建宝路、盐金线、镇村公路两侧500米范围内不得种植直播稻,实现机械化种植全覆盖。(详见附件2)

三、工作安排

召开全镇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推进会,成立领导小组和服务机构。按照目标任务,划定示范区和作业区域,并落实责任到人。按作业区域下达《水稻机插秧作业任务书》到有作业能力的作业组织。开展机插和育秧技术培训班,规范育秧操作流程和机插秧作业质量标准;机插期间,全力做好机插质量检查、机插实绩考核和插秧机技术服务工作;机插结束,做好大田管理技术指导工作。

四、扶持政策

1、作业补助。凡实施机插秧连片区域达200亩以上的作业组织(个人),且完成当年插秧机购置任务的,给予每亩30元的作业补助,直接补贴到作业组织(个人)。

2、商品化育秧基地补助。对商品化育秧基地建设连片规模达到10亩且新增播种流水线的,给予5000元的补助;购买育秧硬盘的,给予每张2元的补助(在部省高产创建项目中列支)。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沿河镇水稻种植机械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建立相关服务机构(详见附件1),具体负责全镇水稻种植机械化推进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督查、指导服务,确保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目标。各村(居)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村(居)主要负责人为“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第一责任人,村主任为直接责任人。

2、深入宣传发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培训等途径,大力宣传机插秧技术节本增效、增产增收、抗病抗倒的优势,切实改变人工直(撒)播传统落后和风险较大的生产方式,引导农民采用先进的机插秧技术,努力营造加快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水稻种植规划篇10

各村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水稻机插秧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创新机制,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确保年机插秧面积达到0.5万亩,到年,全镇水稻机插秧面积达到1万亩。

三、落实保障措施

各村要围绕上述目标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实施力度,确保如期实现各项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要加强对水稻种植机械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对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进行统一布局、统一组织和统一协调。农技站要认真做好水稻机插秧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科学制定年度目标计划和考核细则,贯彻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和措施,对农机专业户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机库房建设用地按农业生产用地办理相关手续。

水稻种植规划篇11

小区种植鉴定是监控品种是否真实或者能否符合种子质量标准要求的最可靠、准确的方法,其目的如下:一是判断品种的真实性;二是鉴定样品纯度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或者标签标注值的要求,为保障种业的健康发展,打击假冒伪劣种子产品提供真实有效的证据[1-3]。由于小区种植鉴定既要按照GB/3543.5-1995规程的要求,又要充分考虑田间的栽培管理,因此小区种植鉴定的成败与否完全取决于种子检验和栽培管理的叠加效果。

1 样品接受与处置

1.1 样品接受

小区种植鉴定首先由承办机构的办公室对本级监督抽查的样品或者委托单位送来样品进行接受登记,并依据鉴定的目的、要求进行编号,填写信息卡,纯度鉴定应将相同品种、类似品种相邻编排,真实性鉴定须将标准样品对应编排。

1.2 样品处置

样品编序后,根据鉴定种植株数的要求核对样品数量并分样,正常情况下,杂交水稻纯度标注值96.0%,常规水稻99.0%,按照4N原则,鉴定总株数应分别大于100株和400株即可,但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精确度,减少误差,一般有条件的机构,杂交水稻监督抽查样品种植株数在400~500株,仲裁鉴定或者委托鉴定样品应按委托方的要求,未作要求的一般不低于400~500株,真实鉴定的种植株数一般被鉴定样1 000株,标准样100~200株。常规水稻种植株数可按4N原则执行,样品按每1 000株60 g折算分取,注意妥善保存剩余样品,分取的种植样品分别装入10 cm×15 cm的尼龙袋内,与检验信息卡一并流转给田间检验人员,样品到基地后,田间检验人员与技术人员要做好样品与编号、鉴定株数与样品数量的核对,确保编号无误,数量满足。

2 制定方案与田管

2.1 田块选择与净化

检验机构的基地田块一般是经过精心策划和进行清除的田块,可规划安排和进行即时再清除,对于非固定基地要选择前茬无同类作物和无杂草的田作为小区鉴定田(含秧田),并在每项农事前进行不定期清除确保不出现自生株污染。另外,要选择土壤均匀、肥力中等一致、排灌方便的田块[4]。

2.2 播期确定与浸种

样品的播种期以气温确保安全播种、齐穗为基点,兼顾考虑错开农忙期和灾害易发期,在六安市可选择在4月25日至5月10日,黄山市以4月20日至5月5日为宜。依据播种日期,提前2 d将袋装样品每10个编号扎为一组,进行药剂浸种,24 h后冲洗沥水催芽,当天的气温过低时可在发芽厢进行,雨天自然气温挂晾,破胸即可播种。

2.3 秧田设计与播种

首先设计秧田,秧畦宽110 cm,畦沟40 cm,拉线做畦,按每样品占畦长140 cm确定秧田面积,播种可用2 cm×3 cm的方形不锈钢管做成规格100 cm×120 cm的模框,放入湿润的畦面,按编号排序播种30 g(浸种前重量,播种量25 g/m2),既方便播种又可防止混杂。播后插好标号牌,样区间隔20 cm,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筛选的干净营养消毒细土盖种,采用塌谷的注意每个小区塌后在畦沟清洗塌板。出苗后及时核对编号,其他管理与水稻大田生产相同,但重点是实现没有病虫危害的苗壮、苗匀,秧龄在35 d左右便于剔出单株,移栽前普防一次病虫。

2.4 大田耕整与小区设计

大田第1次耕整可在栽前1个月进行,以使田间可能会出现的植物苗出现,第2次在移栽前3 d结合施基肥进行,基肥同于或少于水稻大田生产用量,整田后及时捞去田边漂起的污物,沉实后拉线规划小区,小区设计规划要考虑四周的保护行,并用保护行形成矩形后,依据每样品的种植株数、栽插规格和便于鉴定制定田间小区规划图。为便于中后期的观察和鉴定,株行距较大,栽插规格可为23 cm×30 cm,单株面积0.069 m2。

2.5 规范移栽

首先要组织好拔秧、运秧、栽插等人员的田间培训,安排专人按序进行,按估算的需秧量拔秧,保留剩余秧苗继续生长,拔出的秧把放在原小区内,由运秧人员将秧把和编号牌一起放在70 cm×105 cm以上的尼龙袋内运至对应的大田小区内,插秧人员先查看编号,并在小区插好编号牌后,在小区按标志杆规格栽插,期间还要有专人核对编号,栽插要求单株、栽稳、栽直、均匀,剩余秧苗留少量寄存小区内,其他踩入深泥中,栽后3 d开始用寄存秧补苗,漂株和剩余的寄存秧及时处理掉。

2.6 肥水管理

移栽前后尽可能不使用或者小心使用除草剂,有条件的实行人工除草,整个生长期间不使用激素、调节剂等。进入返青分蘖期后可少量追施分蘖肥,苗情好、保肥力强的土壤可不施。要及时防治病虫害,特别要注意防治稻飞虱传播矮缩病,铲除周边田埂的杂草。至幼穗分化前或者单株分蘖达10~12个开始烤田,烤田程度以不陷脚为度,这一时期至鉴定结束以湿润为主,确保田间鉴定行走方便。

3 鉴定与记录

小区种植鉴定在整个生长季节都要观察记载,特别是同品种间的观察比较,真实性鉴定要经常观察被鉴定样与标准样的一致性,抽穗扬花期是水稻鉴定的主要时期,鉴定的小区多时,要按抽穗的先后分批进行鉴定,检验员进行初次鉴定时做好缺株记录。对真实性鉴定要详细记录差异,纯度鉴定要对变异株或者其他杂株进行分类记录,并做好杂株的标记。初次鉴定后将结果向承接机构回报,机构组织有关专家和田间检验员进行再次鉴定和确认有条件的可以拍照录像,对真实性存在差异的或者纯度达不到规定值的小区要及时通知相关方进行确认[5]。除少数小区需等成熟进行再确认外,小区种植鉴定工作的田间内容就基本完成,由机构按体系文件规定出具检验报告。

4 参考文献

[1] 王本勋,刘玉春.浅谈杂交水稻种子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J].种子,2001(5):60-61.

[2] 马善团.水稻小区种植鉴定技术要点[J].种子世界,2000(10):35.

水稻种植规划篇12

二、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始终是研究的热门领域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据2004年FAO统计,世界112个国家种植水稻,50%以上人口以稻米为食,亚洲3/4的人口主食稻米。我国水稻种植面积世界排名第2,总产世界第1,是水稻生产大国;65%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也是稻米消费大国。在我国粮食作物中,水稻占种植面积的35%、总产量的45%,列居第1,对我国粮食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水稻作为模式生物,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成为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育种技术和高效栽培技术等研究领域的热点。其中在1998年,日本、中国、南韩、台湾、英国和美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启动了国际水稻基因组测序计划(IRGSP),解读水稻12条染色体中的基因密码,并于2002年完成了水稻的整个基因图谱,建立免费的基因图谱资料库,供各国的水稻研究人员使用。我国是水稻资源大国,入库的水稻资源有68000多份,建有20余万份的水稻突变体库,构建了来自不同种间、亚种间和品种间杂交组合的重组自交系、渗入系与DH系等株系上万份,并独立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水稻基因组数据库,也是目前水稻基因研究工作中存储基因数据最全的数据库,成为仅次于人类基因组数据库的第二大基因数据库,这些都为培育高产、优质和抗病虫的水稻新品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新近我国科学家又率先提出“绿色超级稻”的设想和计划,旨在将基因组研究和分子技术育种紧密结合,加强重要性状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和基因发掘,进行品种改良,培育大批抗病、抗虫、抗逆、营养高效、高产、优质的新品种,力争水稻生产中基本不打农药,少施化肥并能节水抗旱,为我国水稻事业的发展描绘了美好的明天。

三、杂交水稻是国家民族产业,研究与实践持续国际领先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水稻研究使高杆变为矮杆,克服了高杆水稻易倒伏的“致命弱点”,提高了水稻的耐肥能力,实现了水稻矮化育种的重大突破,为以后提高水稻产量奠定了基础。七十年代后期,以袁隆平院士为首的科学家们打破了水稻是白花授粉植物,不具有杂种优势的界定理论,世界首个培育出具有强大杂种优势的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和汕优2号,并实现了杂交水稻三系配套,自南优2号、汕优2号大面积种植以来,我国水稻事业就翻开了发展历史的新篇章。

我国杂交水稻发展可分为三系、两系和超级杂交稻三个阶段,依照恢保关系和花粉败育特点,三系杂交水稻,主要分为野败型、红莲型和包台型三种细胞质类型,其中野败型属于孢子体杂交稻系列,通过全国上下协作攻关,该类型杂交稻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单产水平,30多年来在国内外累计推广种植近56亿亩,为我国及世界的粮食增产作出了卓越贡献,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因此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红莲型和包台型均属于配子体杂交稻系列,前者经过近40年的不断研究和创新,尤其是近10年来攻克了不育系育性波动等技术难题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提纯繁殖技术体系,成为我国继野败型杂交水稻之后大规模应用于生产的又一大水稻新类型,表现出高产、优质等显著特点,在我国华南、长江流域和东南亚等国家受到普遍欢迎;1966年,日本专家育成包台型粳稻不育系台中65,我国从70年代起从日本引进该不育系,依托北方丰富的常规稻品种资源,用生产潜力大、株型好的主栽常规品种对该不育系大量改造和转育,先后转育成一批粳型不育系并应用于生产,但规模不大。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湖北率先发现并育成了光温敏核不育系农垦58S,80年代中后期全国掀起了两系杂交稻研究热潮,1989年长江流域稻区出现异常盛夏低温天气,绝大多数核不育系表现出明显的育性波动,使两系杂交稻发展遭受重大挫折,此后加强了基础理论研究,改进了不育系的选育方法,现在以光温敏核不育为基础的两系杂交稻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水稻产量一直是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热点、重点和难点,为了突破水稻产量潜力,实现水稻超高产,各国相继实施了水稻超高产战略计划。1981年日本启动实施水稻超高产育种计划,围绕水稻

产量进行重点攻关;1989年国际水稻研究所启动超级稻育种项目,进行水稻超高产研究,但进展不大;我国1996年先后启动“中国超级稻研究”和“超级杂交稻育种”项目,项目启动虽晚却进展迅速,2000年实现了大面积生产示范亩产700kg的超级杂交稻第一期目标,2004年又实现了长江流域杂交中稻亩产800kg的超级稻第二期目标,现在正在努力实现长江流域杂交中稻亩产900kg第三期目标。

水稻种植规划篇13

1.稳定和完善国家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一是继续稳定国家现行的各项惠农政策,打消群众担心政策变化的疑虑,让广大粮农吃下“定心丸”,放心投入,发展粮食生产。二是对现行的有关惠农政策进一步完善,如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要真正补贴到种田人,真正发挥惠农政策对促进粮食生产的积极作用。三是加大对农业基地设施建设的投入,认真规划和建设机耕道,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强农田排灌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病险水库、山塘、机埠维修,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粮食增产增收。四是全面推行水稻生产种植保险,减轻稻农的灾害损失。

2. 健全农技推广网络,切实发挥农技推广体系的职能作用。一是要配齐配足基层农技推广力量,建议乡镇按8000~10000亩耕地设立1个农技推广岗位,配备一名农技人员,由财政全额供养,享受乡镇其他财政供养人员的同等待遇。二是要强化农技推广职能,把农技人员从目前的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中分离出来,单独设站,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使其更好地发挥农技推广作用。三是进一步延伸农技推广网络,每个村配备一名农技推广助理,协助乡镇站搞好本村的农技推广,财政给予一定补助,使农技推广工作更好地落到实处。

3.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优质稻米协会、农作物病虫专业化防治协会和稻米加工龙头企业,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粮食生产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一是在全区现有的优质稻协会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发展更多的优质稻协会,把更多的稻农吸收到协会,增强全区粮食生产的整体竞争力和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二是扩大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范围,通过宣传发动,使更多的农户自觉参与,更好地促进粮食增产和节本增效,20xx年全区计划开展病虫专业化防治面积31万亩,每亩节本增效70元以上。三是发挥稻米加工龙头企业的作用,扩大优质稻订单生产、加工规模,打造**城优质稻米品牌,20xx年全区优质稻种植面积计划115万亩以上,占全区水稻种植面积的64%左右。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