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工程优化方法实用13篇

工程优化方法
工程优化方法篇1

1、优化方法

1.1遗传算法的定义

遗传算法是一种自适应优化的方法。这种方法基于生物进化的原理,它模拟了生物进化的步骤,将繁殖、杂交、变异、竞争和选择等概念引入到算法中。[1]通过对一组可行解的维持和重新组合,在多决策变量共同作用的条件下,改进可行解的移动轨迹曲线,最终使它趋向最优解。这种方式是模拟生物适应外界环境的遗传变异机理,克服了传统的单决策变量法容易导致的局部极值的缺点,是一种全局优化算法。

1.2神经网络的定义

人脑思维方式的一大特点就是:通过多个神经元之间的同时的相互作用来动态完成信息的处理。人工神经网络就是模拟人脑思维的这种方式,通过计算机来完成一个非线性的动力学系统,可以实现信息的分布式存储和并行协同处理。

1.3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协同优化

由于采矿工程的问题很难用一个显式来表示,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建立决策变量和目标函数的关系,实现对问题的显式化,然后用遗传算法对这个目标函数的决策变量进行搜索和寻优,搜索到后就输入之前已经建模好的神经网络,网络将自动进行学习和匹配,从而我们可以计算出目标函数对该组决策变量的适应性,然后根据适应性进行遗传变异操作,反复多次后即可寻得最优解。

2、优化实例

2.1遗传算法在矿石品位优化中的应用

遗传算法是由原始数据,模拟优胜劣汰的方式通过反复迭代获得最优解,在这里实质上是随机生成一组矿石品位,利用自适应的技术调整品位,经过反复迭代计算,逐步逼近最优解。

(1)编码:用定长字符代表遗传中的基因,在这里表示某种特定品位,编码顺序依次为边界品位、最小工业品位、原矿品位和精矿品位。[2]

(2)初始群体:每次迭代的初始群体由上一次迭代生成,第一次的初始群体随机生成,每个群体包含的个体数确定。

(3)适应度:自然界中的适应度是生物个体对自然界的适应程度,适应度大,那么它存活下来的可能性就大。类似的这里的适应度是衡量个体优劣的指标,可以驱动遗传算法的优化,本例中的适应度取不同品位的矿石所能取得的净现值。

(4)复制和交换:根据达尔文进化论,适应性强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那么他们的有利性征就被保留了,同样的不利性征就被淘汰了,适应性强的个体他们的后代跟他们的相似度会比较高,在遗传算法中可以用复制来代表这一部分;交换就是指上一代多个个体的部分基因相互置换产生新个体。

(5)突变:遗传算法中产生新个体的又一手段,通过求补运算完成。

(6)终止条件:遗传算法是迭代运算,在迭代到符合某一要求时停止,一般都是当群体的平均适应度或最大适应度变化平稳时,迭代终止。

2.2采矿工程优化实例

本处选择山东莱芜铁矿施工时的填充材料刚度与采场结构参数的优化问题来说明一下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具体应用。

山东莱芜铁矿谷家台矿区矿体赋存于大理岩与闪长岩的接触带中,上部为第四系和第三系所覆盖,全部为隐伏矿体,矿脉地理结构十分复杂。[3]上部有河流流过,虽然河流和矿带之间有第三系的红板岩,但是由于局部天窗的分布,导致水层和第四系砂砾石层和灰岩层接触,隔水效果不好。由于灰岩层的含水性,导致这部分成为承压含水层。复杂的地质背景给开矿带来了巨大的难度,为了实现不改河、不疏干、不搬迁、不塌陷、不还水的“五不”方针,最终决定的开矿方案是采用矿体近顶板大理岩注浆补漏堵水措施与阶段空场嗣后胶结充填采矿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治水方案。制约这一方案顺利实施的两个重要因素就是充填材料刚度与采场结构参数的优选问题。

设矿房宽度为Bf,填充体刚度为EC,бt为上盘出现的最大拉应力。推测得出:从安全性角度考虑,矿房宽度Bf越小,填充体刚度EC越大,则上盘出现的拉应力越小,施工越可靠;从经济型角度考虑,矿房宽度越大,填充刚度越小越经济,可以看出两者是相对的,我们要在这之间找一个最佳匹配值。使得上盘出现的拉应力小于但又接近于大理岩的抗拉强度。

先通过神经网络建立决策量Bf、EC和目标бt的映射关系,然后用遗传算法搜索最佳匹配,得到结果Bf=21.256m,EC=396.6MPa,бt=-1.9297MPa,最后进行的结果的合理性验证,表明这个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3、结论

作为现阶段比较先进的计算智能和人工智能技术,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着重于通过迭代算法和非线性映射来求得问题的最优解。由于绝大多数矿场的复杂条件导致采矿工程中的许多问题和方法的决策存在众多的决策变量,并且多数变量和目标量的关系都是非线性的,这些特点使得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等现代先进智能技术能很好的运用到采矿工程的优化中去,通过文章研究和实例证明,对于采矿工程的方法优化,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随着这些技术的进步,他们将会为采矿工程的优化方面提供更有力的帮助。

参考文献

工程优化方法篇2

1.1避免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在建筑工程中,设计责任是导致工程质量事故的首要原因,占到事故总量的40.1%。某些建筑工程没有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往往导致施工过程中对功能的设置出现不合理的状况,从而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因此,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1.2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建筑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据研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单项工程设计中,其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对投资又有较大影响,如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为内廊式还是外廊式、进深与开间的确定、立面形式的选择、层高与层数的确定、基础类型选用、结构形式选择等都存在着技术经济分析问题。1.3有效控制经常性费用。设计方案的优化不仅可以对建筑工程的一次性投资产生影响,在试用阶段,还能够影响其经常性费用,如取暖、照明的能源消耗,维修、清洁以及保养产生的费用等。一般来说,经常性费用和一次性投资是反比例关系,但是通过优化设计方案,能够尽量使两者产生有效结合,达到有效控制建筑工程经常性费用的目的。

2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主要是本着对投资方要求负责的理念进行,有关部门仅对图纸等进行简单的审核,这就造成对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缺乏必要的考核与评价。而且投资方没有认识到方案设计对投资的影响,仅注重投标价与标底价的差距,没有认识到设计方案的优化对投资的影响。因此导致在投标过程中方案审核不细、概算粗略、要求出图时间紧、刻意压低设计费用。种种原因导致了建筑工程设计方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设计方案的优化也无从谈起,最终导致工程投资超标的现象屡屡发生。

3如何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水平

(1)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水平的提高不仅仅是提高投资方对设计方案的认识,还要通过国家主管部门提高监管力度、提高设计监理推广、完善有关法规、强化综合性设计方案优化等多方面工作共同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水平。(2)通过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不能够单纯的强调节约投资,应从综合性考虑出发,注重设计的科学性、技术的先进性,以提高设计价值目标为基础、总体效益为出发点,达到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效果。

4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重点

4.1对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质量管理部分的优化。建筑设计的精品需要在设计的运行等过程中通过取舍来进行优化,最终使产品达到完美。构建以法人为主的、专业技术人员与专家为主导地位的、基础质量管理人员为管理基础的全方位质量管理架构。同时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体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质量管理与技术管理规程进行具体化与细化,在两者的运用过程中,设计上的构思组合并产生出一个全新的事物,不可能通过固定的一些模式来进行套用,建筑设计其实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变化性。以此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可靠性,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4.2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与管理。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与管理对建筑投资企业与施工企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满足设计规范要求、达到高标准工程的关键。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是通过人员优化、项目设计管理优化以及科学的统筹安排来完成的系统工作。4.3建筑细部的优化设计。首先应对建筑内部的个别房间的尺寸、比例进行适当地调整,使得平面设计进一步完善;同时对建筑的系统结构、防火分区、无障碍设计进行适当的检查,看其设置得是否合理,以达到完善总平面设计的目的。如以住宅区户内的设计为例,对房间门、户门、窗户等设置得是否合理,主要是考虑对家具的摆放、房间内具有顺畅的流线及采光、通风等要求是否有影响,对于厨房及卫生间的布置,要考虑到相关器具的尺度规格、摆放得是否合理,且使用时是否方便,不同房间内家具摆放得是否合理、且尺寸及使用的舒适程度是否合乎要求等等。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建筑工程的优化设计来控制投资、控制质量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不能片面强调节约投资,要正确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是控制投资的关键环节。设计中既要反对片面强调节约,忽视技术上的合理要求,使项目达不到功能的倾向,又要反对重视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的现象。设计人员要用价值工程的原理来进行设计方案分析,以总体效益为出发点,从而真正达到优化设计效果。

作者:周居正 单位: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和土地管理局

工程优化方法篇3

1.现场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它也是整个企业管理中最活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企业现场管理水平的优劣,最能体现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要想把企业的管理水平搞上去,优化施工现场管理是一条必由之路。

2.应该说,现场管理的优化,既能促进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又能提高施工项目的综合绩效,进而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

3.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对内狠抓现场管理,对外大力开拓建筑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得到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现场管理,过去已经有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模式,但如何突破这套模式,不断进行现场管理的优化,这是一个新的课题。

二、现场管理

管理就是一个组织为了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有效地利用所拥有的资源,有计划、高效率地进行运作并采取措施,它对生产作业的范围、时间、进度等各个方面进行规范,设置目标,把握进程的时间情况,为完成目标寻求最好的方法所实施的行动。所以现场管理就是要充分地利用人、物、设备等物资去实现目标。

现场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对生产现场的各种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的动态过程。

企业管理活动中,无论在资金、人员、设备哪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给生产带来困难。在开始时也许还不是那么严重,但是随着生产进程,问题就会变的越来越突出,甚至生产出现停顿,从而使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陷于瘫痪。所以,要维持企业的正常运作,就必须使所有的资源处于良好的、平衡的状态,加强现场管理标准化,以有限的资源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三、现场管理标准化

(一)标准化的定义:所谓标准,是指依据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在协商的基础上,对经济、技术和管理等活动中,具有多样性的、相关性征的重复事物,以特定的程序和形式颁发的统一规定。标准可分为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两大类。

技术标准是对技术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事物制定的技术准则。它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针对具有普遍性和重复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的最佳解决方案。

管理标准是企业为了保证与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总的质量目标而规定的各方面经营管理活动、管理业务的具体标准。若按发生作用的范围分,标准又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和企业标准。以生产过程的地位分,又有原材料标准、零部件标准、工艺和工艺装备标准、产品标准等。在标准化工作中,又通常把标准归纳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和卫生安全标准。

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可运用到生产、开发设计、管理等方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作为一个企业能不能在市场竞争当中取胜,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的标准化工作能不能在市场竞争当中发挥作用,这决定标准化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存在价值。

(二)标准化的目的:在企业中明确提出的优化现场管理,是我国企业近年来在管理理论和实践中倡导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是企业管理发展到相对高级阶段的需要,也是企业不断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的重要策略之一。

为了稳定地进行生产作业,就应该牢牢把握所有的工作都应标准化,在标准化的基础上管理现场。通过现场作业程序标准化,让员工按照标准程序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作业人员从安排工作到工作结束始终处于可控状态。首先我们企业里适用的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指导书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

所谓标准的设定是以稳定、高效地进行生产为前提条件而制定出来的,标准的对象不仅仅是操作,也包括为了进行这项操作而必备的条件及工作方法。制定标准,而后依靠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三)作业标准化实施过程常见现象:在工作中往往不能全面了解管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只是根据专家学者的某一观点或仅仅是这一观点的片断解释作为“法宝”,以此指导工作实践。比如只关注“流程再造”、“ISO质量管理体系”等,认为只要搞好这一项工作,现场管理工作就会“一劳永逸”或“高枕无忧”了。

标准制定了,如果不遵守也只是纸上谈兵,与没有制定如出一辙。而且即使修改过的标准化,如果不遵守,其修改也不会产生效果。

(四)如何加强现场管理标准化

1.注入科学的管理理念,形成标准化管理的理论体系。规范化管理理论定位于为管理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与客观描述提供技术指导。其通过对重复性管理活动的目标、程序,对每一工序的活动内容、方式方法、工作标准、承办者及其职责权、考核办法等做出的明确具体规定并形成管理工作规范,通过研究制定、推行并不断优化管理规范推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ISO9000标准、科学管理理论、目标管理理论、流程再造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系统管理理论、帕累托法则(二八法则)和标准化理论都有很多被管理实践所证实的科学内涵,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把握理论的精髓所在,形成现场标准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2.遵循现场管理规律,科学确立管理标准体系。推行现场管理标准化工作要做到方方面面都有一定的标准,这是现场标准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否则,就失去依据,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首先,在工作标准的制订和落实上我们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统一的原则,对多个管理方法文本中矛盾的地方进行统一,明确一个具体的标准,减少实际运行中的“撞车”现象;二是精细的原则,就是对于具体的工作事项、工作流程要准确描述,不放过细微末节,特别对容易出现纰漏而法律又无明确规定的环节,有标准、有规范,这样就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和模糊性,明确了工作的导向;三是优化的原则,在确定标准时要求要高,不可平平淡淡,应采取“跳起来摘桃子”原则,确定一个优化再优化的标准;四是实效性原则,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从实用角度出发,要重落实,切实便于现场操作。必须针对各个层面的每个岗位,明确具体的工作职责、任务目标、运作程序、时间要求、考核标准、奖惩办法等,突出实效性,加强针对性,才能确保各项工作按部就班地执行、落实,降低矛盾和问题的发生几率;五是动态原则,要建立制度,保障标准能够动态改进,不断融合新内容。

其次,合理构建标准文本的结构。严格对照原管理方法的文本内容,对照现场管理业务的全部流程和业务内容进行梳理,以一套完整的现场管理标准来取代多个管理方法的内容,达到统一简化的工作目标。

最后,按照科学的步骤确定管理标准。第一步,结合实际通过弹性控制完善优化全局的岗责体系,使岗位职责和权限(尤其是执法职责和权限)得到了进一步明确;第二步,确定每一个工作事项所对应的各种规程以及上级文件,作为工作的依据;第三步,对每一工作事项所涉及的规范规程、上级文件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等逐个比对分析,严格按照统一、精细、优化、实效、动态等原则要求,对作业标准进行整合、优化,同时确定该工作事项所形成的工作记录;第四步,结合管理实际,认真对照规范规程、上级文件精神以及多个管理方法的考核要求确定该工作事项的考核内容;最后,按照便于检索便于利用的原则对相关文件和档案管理进行科学合理分类。经过以上步骤,我们建立了弹性控制结合实际的岗责体系、符合要求优化简洁的工作标准、便于检索利于学习的相关文件、制作规范合理归类的档案资料和重在日常要求严格的考核标准,从而高标准打造了现场标准化管理的平台。

对已有的生产工艺流程“标准化管理”,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对新产品从研发、试制阶段就进行记录、检讨,制定“试产流程”,并在今后的生产中不断改进、更正已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和“作业指导书”,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避免工艺技能随着员工的离任而流失,把老员工离职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3.推行高效的管理手段,建设信息化支撑体系。现场管理标准的落实如果在人工操作的基础上落实只能是低效和烦琐的,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深入分析现场管理标准运行信息化技术实现的可行性,制定现场标准化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方案或规划,组织开发各类业务软件,将标准文本规定的内容实现过程控制、信息化流转。另一方面,可以做到过程控制,做到实时监控,自动产生考核结果;另外,软件的上线运行确保了各工作环节的无缝衔接,基于现场管理标准的信息化技术有效促进了现场管理标准的落实。

4.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健全绩效评价体系。确定科学高效的绩效考核体系要汲取能级管理、规范化管理考核的科学内涵,全面系统地评价每一个具体的工作岗位和责任人员,同时也是对标准化管理工作运行情况的分析和评价。我们在考核方法上坚持日常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人工考核与微机考核相结合、定期考核与动态抽查相结合,考核方法日益完善。科学的考核要实现有效激励的目标,要改变以往的考核评价办法,通过科学测算确定系数和定性分析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评比。从而通过有效的绩效考核,对现场标准化管理运行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推进现场标准化管理不断持续改进。

四、结语

认真抓好生产的现场管理是很重要的。搞好现场管理的标准化作业工作,对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员工的责任感、荣誉感,提高竞争力。在一项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完成之后,做好工程项目管理的施工总结,认真总结与分析利弊得失,对不断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施工技术水平和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不断地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争取更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艳梅,王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

[2]金永辉.强化施工现场管理三点论[J].建筑,2007,(6).

[3]林纪国.对搞好施工现场管理的思考[J].建筑安全,2006,(12).

[4]李英泽.工程施工现场管理[J].建筑,2007,(2).

工程优化方法篇4

市政工程主要包括道路桥梁的维修,以及排水给水的工程,还有废水污水的处理等,它是为了满足市民需求的一种工程,而且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对当下物质文化的需求,所以,我们为了提高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应该对当前的市政工程上施工技术的应用采取一些措施进行优化,从而能够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本文通过分析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优化策略,以提高市政工程的施工效率。

1优化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的有效策略分析

1.1 定线的施工

定线施工现今被广泛应用于市政工程当中。在定线施工之前,需做好多方面的工作。查看图纸及相关资料;参与图纸会审以及编制定位测量方案等。同时,对于投点放线,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首先,定出基准线;然后放出其他轴线;再则,以工程的要求为依据,对有关的柱梁板线放出;最后,有必要放出控制线之后进行复核环节。

为了所计算出来的土方工程量更具真实性,工程施工技术对承包人提出了相关要求,主要体现在恢复定线时,需进行纵横测量,并在承包人恢复定线的时候,监理需与承包人共同完成测量工作,严格依照测量方法进行。另外,基于施工测量定位放线时,需报审申请表,将定位线放线作为施工的凭据,充分保证其精度及准确性。在报审审批合理之后才运行进行施工。

1.2 地下管道施工

1.2.1 参数选择。基于地下管道中,需分析定线施工的内外压力差,同时对定线施工的刚度结构及外形结构进行分析,让管道结构形式不但可以承受自身重量,而且还可以承受外荷载。同时,也需要对其他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考虑,以此使定线施工的弹性模量得到有效确定,对施工的厚度进行有效掌控,以工程所需自身规模为依据,进一步采取合理的取值,以自动智能对形式进行划分,以此使管道施工的精度及刚度得到充分有效强化。

1.2.2 荷载分析。基于管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需依照分层建筑的方式进行完成,并基于两侧形成对称加载。基于理想层面考虑,需对两边的线形变化与侧压力加以区分,使荷载得到有效简化。除此之外,基于模型加载中,需把侧压力值向等效的压力值进行转换,实际计算公式为:P-y×h-2450Pa;其中,h 表示浇筑高度、y 表示混凝土重度、P 表示压力值。

1.3 道路工程

1.3.1 条件分析。对于道路设计,需以工程实际要求及施工构造图纸设计为依据,并对边界条件进行充分考虑。一般情况下,选取长度为 40cm 的钢筋作为研究对象,对道路工程约束条件进行分析,进一步对道路工程的具体约束情况加以确定。

1.3.2 结构设计。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需对结构设计进行强化,无论是道路截面还是预应力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波纹管标高及轴线的控制。所以,在上拉过前,需保证波纹管与穿筋的正确性,顺着波纹管走,这样波纹管在砼浇筑完成之后,便避免了变形情况的发生。对于公路荷载 -2 级、二级公路,其截面尺寸设计及计算需以主梁跨中,并以四分点为基础,进而对支点截面设计内力进行分析。另外,对上部结构的尺寸拟定,可将公路桥梁标准图作为参考凭据。

1.3.3 道路工程改造。道路改造工程又归分为诸多子工程,包括道路工程、管线工程及路灯工程;另外,还包括交通工程与景观工程等。

1.4 地下管线

地下管线的范围极具广泛性,包括热力、燃气、供水及污水;同时也包括广播电视及通信信息 。目前最常用的低下管线探测技术为惯性定位仪。能够对地下管线的诸多坐标信息进行探测,包括地下管线的倾角、直径及位角等,同时适合应用在各类管材当中,并且不会受到深度等因素的影响。

2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需注意的事项探究

对于市政工程施工技术来说,需充分注意一些基本事项,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2.1 对质量体系进行完善。需对质量意识进行强化,使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得到有效强化。同时充分贯彻并实施工程质量原则,对施工过程及问题的控制进行强化,以此使工程质量得到全面保证。

2.2 对人员配置进行优化。基于工程设置过程中,需以工程具体情况为依据,对技术施工人员进行合理配置,涵盖了计量、试验、测量及质检等多方面的配置,对这些方面的配置进行完善,才能够使人员配置得到全面优化。

2.3 落实责任制度。需制定严格的责任制度,同时对工程监控进行强化,以此为质量管理提供依据。需充分做好挂篮模板的校队工作,保证各项数据的精准度。另外,需做好放线工作,保证钢筋的垂直度,并且保证管道的通畅性,一旦发现管道存有孔洞,需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2.4 对施工细则进行强化。基于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需对施工细则进行强化。具体注意事项包括:首先,在施工中,需将不均衡荷载控制在设计所允许的范围内。其次,对于无需使用的施工机具采取及时处理措施,并使吊脚手架保持整洁。再则,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需以图纸为依据,做好工程的模板,在模板上绑好钢筋,进一步采取浇筑措施。浇筑后3 天,每天需进行浇水;在工程 7 天之后进行拆模,最终做好混凝土的保养工作。

2.5提高测量的水平,加强后续监督

提高施工技术人员队伍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全面提高工程测量的整体水平,按要求完成规定的测量任务,并在测量结果通过复核后方可开始施工。此外应综合市政工程施工现状,针对性建立完善的后续监督制度,按照制度对后期完工的工程项目进行严格检查,相关部门应严厉打击作假造假行为,所有的市政工程项目经审查合格后方可太投入使用。

2.6严格把控工程质量

严格把控市政工程质量的活动应将其贯穿在整个施工建设过程中,包括施工材料、施工设计、施工技术、施工环境等要素的质量控制,涉及质量指标监管的施工要素应符合施工标准的要求,并经过相关质监部门的合格检验后才可投入施工使用。关于施工要素方面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则应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施工要素进行全面控制。此外,可通过合理引进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技术提高施工质量,施工人员使用先进施工设备过程中应按照操作标准进行施工,不可私自违规施工,确保资源和人员的合理利用,提高施工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3结束语

基于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企业要想使自身的经济效益得到全面提高,同时使自身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稳健发展下去,便需要对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优化,同时加强相关管理措施。只有在技术得到优化的基础上,才能够为市民提供最基本的服务。进一步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化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完善,例如做好定线施工、地下管道施工及道路工程结构设计等;并在此基础上对施工效果进行检验,另外充分注重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需注意的相关事项。相信如此,市政工程施工技术将更加优化,进一步为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及建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工程优化方法篇5

众所周知,不论在什么行业中,追求追优化的配置和设计是每一个行业从业者追求的目标。所谓的最优化设计,就是在诸多被选择的项目中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条件找到一种比较合理的,最节约成本以及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设计方式与方法。

立足于工程结构的设计中,我们在最优化设计的过程中致力于将技术以及力学的相应概念做到最好的融合。在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形成一些可以操作的,具有可行性的方案。进而通过科学的数学计算找到客观的,可以应用于实际的优化方案。在诸多工程结构设计的优化方案中,我们在选择了最佳方案的同时也就同时节约了成本,使得爱同样的时间内创造了巨大的效应,更加使得这些工程的工期变短,工程质量变的十分优良,是一种降低工程成本,提高质量的最佳选择则途径。

一、工程结构优化设计演变历史概述

对于工程结构设计,最开始是将直觉的准则法,如满应力准则法,满应变准则法等作为优化设计的基础性选择,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和成本的节约。一般来说,准则法的应用是为了主要提升单步设计变量修改幅度使之变得越来越大,并且在收敛速度上也有着显著的提升,但是这些不会改变结构的大小,也不会因为结构的复杂而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研究者逐渐的将拓宽了优化设计的范围,从而数学规划法出现了。这就使得我们要针对一些特殊的工程进行很好的研究,因为这个时候的准则法已经不适用有所有具有个性的工程优化设计中了,主要是因为没有一些科学的,客观的理论准绳。与其相反,数学规划方法,站在比较科学的角度,对于结构设计有着严谨的研究,这样的算法能够有着科学性的展现。但是实际的工程结构优化设计一般都是有约束、非线性和隐式的优化问题.这两种方式都不是用于现代工程的发展和诉求。随之而来的就是模拟退火算法的出现.接着,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信息化以及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研究方式与方法就随之而来了,在工程结构优化设计上有着很好的发展,诸多实用性方式出现,下面我们将做详细的研究。

一、 工程优化设计研究

1.为何设计---工程中结构不确定性的存在

在工程施工之前,对于其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完成良好的设计是因为在工程设计以及进行的过程中,有着很多不确定性的存在。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工程结构优化设计主要考虑变量。但是出于安全性以及可靠性的角度考虑,先前的优化设计有些过时,我们要站在更新的角度上发展,所以之前的缺陷我们要有着很好的认识。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 缺乏结构可靠性的设计,不能保证稳定,安全。

第二, 没有对材料的可变性做出预算,不能真实的反映材料的参数。所以没有科学的数学建模可以支撑,难以形成最佳的方案。

第三, 在工程中存在着一些很复杂的施工情况,之前的设计不能很好的给予判断以及确定,这就使得我们的施工情况不能符合实际,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达到最优。

2.工程优化设计方案研究

第一,形状优化。可以说,这种优化设计方案是当下比较流行的,主要是通过调整工程结构内外边界形状来改善结构性能和降低工程结构造价,其主要用来发掘工程系统构件的合理内外边界形状。具体上讲,这种优化也是将一些离散变量以及块体、板、壳类的连续变量包含在内。

第二,模拟退火算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SA方式放大,也就是在施工的设计中进行固体加热,使之到达了一定的温度,进而在科学的作用下使之渐渐的变冷下来。因为在升温的时候,固体的内部结构法身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热能的增多内能变大,其中固体中组成部分也就是内部的元素也会随之变大。但是随着热胀冷缩原理的深入,当这个固体的整体变得冷却的时候,所有的元素变回到之前的一种有序的排列状态。也就是说,在固体中,元素因为在每一个趋近于平衡温度的时候都有着自己的平衡状态出现,最重要的是在常温的时候内能处于最小化状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基态。这就是模拟退火算法.这种方法有着自身的好处,那就是:适用于离散型、连续型及混合型变量;鲁棒性、全局收敛性、隐含并行性较强,并且可以得到很广泛的应用。

第四, 粒子群优化算法。该种算法是近几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应

应用广泛,并有着实际用途的设计计算方式与方法。这个算法的研究十分奇怪,主要是来源于整个鸟群,从鸟群捕捉食物中找到灵感,这个算法是开始于随机解,并通过迭代寻找最优解,在设计的过程中不断的寻找一种适应度来找寻解的品质。这样的算法是比较方便以及会计的的,没有一些复杂的计算以及冗长的分析。是比较得到现代设计者以及施工方的喜爱的,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

第五, 变密度法假设优化设计。可以说,变密度法假设优化设计

的主要设计对象是那些密度可以变更的材料,这就使得我们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假定材料物理参数与密度间存在某种数学关系,并将所设计的材料的密度作为一种变量,致力于寻找到一种目标函数,这种目标函数以材料的最优质分配为主要目标。并且,我们在这种工程优化设计中可以找到一些优势或者是特色,具体来说,该种方式可以很好的展现出拓扑优化的本质特征,并且在实现的过程中显得比较简便,有利于操;同时这种程序的设计计算成功率比较高,但是精准度确实是不高,总而言之,这种方式的最大他点就是计算方法简单易行,但是适用范围十分受到局限,需要特定的材料以及特定的环境。

第六, 相对差商法和混沌优化相结合。该种范式是一种导出求解

离散变量桁架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的混合算法,这种优化设计的计算方式和方法,将设计的体积最小最为最终目的。从而有力的实现了一种

拱坝的体形优化的设计和分析,在应用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设计效果,节省了成本提升了利润。

最后,多目标优化。一般来说,多种目标优化方案就像字面上所述,不是一种单一的目标实现方式,而是在设计中考包含了多方面的设计方式以及方法,这样在计算的过程中,在实施的过程中保证了设计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更大的程度上实现了一种可靠性。在安全性的实现上,这种多元化的实施方案就要不断的加大结构的截面面积但是要取得最少重量的目标,在设计上就要使得截面面积变小。所以我们知道,这就不可能在全局上实现一种面面俱到的设计方案,所以,我们的设计管理者以及决定人,要在多方面分析只会走找到一个比好合适的方案做一个决定,并实施。可以说,这种多目标的优化设计对于工程系统决策是很重要,并有着很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蔡新,郭兴文,张旭明.工程结构优化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2. 张炳华,侯昶.土建结构优化设计[M].2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3. 刘齐茂,燕柳斌,邓朗妮.桁架形状优化的一种改进模拟退火算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

工程优化方法篇6

关于渠道设计,其横断面和纵断面设计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在设计有关渠道断面的方案时,要综合考虑纵断面与横断面的关系,反复对比二者后展开交替设计。在设计时,应尽量使渠道和排水沟满足平面稳定和纵向稳定的要求。平面稳定,即沟渠在工作时无左、右摇摆,沟床和两岸无淤积和冲刷;纵向稳定,即沟渠在工作时,无冲刷、淤积或冲淤平衡。此外,各级沟渠间的水位衔接应合理、无塞水现象,这就需要合理布置各级沟渠间的线路和比降,且保证上级沟渠的沟底高于下级沟渠的沟底。

1.2工程优化设计的施工要点

设计时,应根据渠道的功能和不同的灌溉取水方式来设计沟渠和渠系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根据河流取水、灌溉取水和灌区情况,目前,主要有无坝引水、有坝引水、抽水引水和水库引水四种方式。无坝引水是指在水源丰富、水位流量合适的河流附近修建进水闸,作为取水口引水灌溉;有坝引水是指在水源丰富、水位不适宜的河道上修建可抬高水位的建筑物来引水灌溉;抽水引水是指在灌区较高、水源丰富的地区就近修建抽水建筑和设施来引水,最常见的即机电排灌泵站,由泵房、电动机和进水池等组成,还需配备闸门、清污设备和断流设备等;水库取水是指在水源匮乏、水位较低的河流中修建水库,从而调节水量的取水方式。在采用上述引水方式时,需要重点考虑主要建筑物和调蓄工程的地基处理措施,合理选定防渗、抗冻胀等措施,并在满足灌溉功能的同时,考虑施工条件、建筑材料和工期。

1.3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

排水沟只具有排水功能,起不到节水作用,因此,在设计排水沟时,只做防渗即可。目前,渠道防渗的方法主要有土料夯实防渗、三合土护面防渗,用石料、砖块和混凝土衬砌渠道等。土料夯实防渗是指在渠床表面涂抹涂料层,以起到防渗效果,具有应用广泛、效果好、取材易和造价低等优点,常使用的技巧包括压实渠床土坡、利用黏土和砂黏土等;三合土护面防渗是指将由石灰、砂与黏土搅拌而成的三合土涂在渠床表面的防渗方法;为了达到防渗效果,衬砌渠道时应尽量就地取材,比如,在山区可采用块石、卵石、片石等石料,在平原地区可采用砖块或混凝土,采用混凝土衬砌渠道时,要综合考虑混凝土衬砌的施工方式、混凝土的强度和混凝土的板厚等问题,并注意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2生态化设计

2.1灌溉渠道生态化设计的原则

在灌溉渠道的建设过程中,保证输水效益是工程建设的关键,也是水利工程设计中最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与排水沟的优化设计相比,灌溉渠道的优化设计必须更加注重渠道防渗和水流速度。因此,在工程设计实践过程中,应本着生态化设计理念,遵循生态化设计原则,以确保灌溉渠道的设计质量。优化设计的新方法必须保证渠道的输水功能不受影响;生态化优化设计必须保证渠道的安全系数,保证渠道符合安全设计要求,尤其是对于有结冰期的寒冷地区,更应采取防冻胀措施;在生态化优化设计的前提下,灌溉排水工程的设计应以自然环境为主,所采用的设计措施也应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维持施工地点的生态平衡,维护生态系统可再生功能得以发挥作用的条件;为了保证灌溉排水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应将施工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控制在最小限度内,保证本区域内野生动物的自由活动不受限制,保证水域与陆域间的通行顺畅度,保证渠道上、下游野生动物的活动权利不受侵害,因此,在设计中应尽最大限度地降低阻隔横越构筑物的建设频率。

2.2灌溉渠道生态化设计的要点分析

对于灌溉渠道而言,有灌溉期与非灌溉期之分。当灌溉渠道处于灌溉期时,渠道内水位高、水流速度快;当渠道处于非灌溉期时,情况相反,渠道内甚至会出现干涸现象。鉴于两个时期的水位差异过大,所以,在优化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通常情况下,与排水沟共通的缓坡设计、多孔质空间和扰流结构属于生态工法,在渠道防渗方面必须与生态化相结合,尤其是在非灌溉区,更应注重灌溉渠道的最低流量设计。因此,在实践操作中应注意以下3点:①缓坡设计。在渠道护岸占用允许占用耕地的前提下,可视缓坡设计为渠道环境的延伸,为区域内两栖动物或其他水陆域动物的迁徙创造条件。此外,缓坡设计也可对水位变化起到缓冲作用。②混凝土与块石的结合。在设计过程中,应采用浆砌块石法,石头外侧无需填筑砂浆,利用石头的天然材质营造多孔质空间环境,从而为区域内的昆虫创造合适的栖息环境。在常水位以下的渠道位置,应采用混凝土衬砌的设计形式,保证渠道的输水效率,从而确保渠道设计满足防渗、提高输水效率、维持生态平衡的需求。③造型模板混凝土护岸。在浇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输水稳定性,发挥造型模板的多孔、防渗作用,从而保证渠道的美观度、使用性能和生态景观功能。

工程优化方法篇7

2.1标准化指导

标准化,就是在特定范围里以实现最好目标为根本目的,结合实际的或是潜藏的事物制定一样的或是重复使用的规定活动,使所有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活动都能实现规范化、文明化、统一化以及科学化。采油工程中长期规划方法的编制必须要以标准化为基础。

2.2各部分质量控制

首先是前期调研。在各个部分规划之前都要落实前期调研工作,一般有两种调查方式,一是下发调查提纲给采油厂,明确各单项规划编制的内容;二是和采油厂或有关单位通过电话、口头、电子文档等形式实施信息沟通交流。其次是科学规划。一是借助多模型自组织法预测油田的增产、增注以及控水措施效果。二是借助经济评价法分析油田增产措施的经济界限。经济界限即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当某个影响经济效益因素达到一定数值,促使生产达到标准,这个界限就为经济界限。三是借助运筹学理论里的线性规划实现措施工作量的优化。即基于运筹学优化理论之上,在有限人力、物力等的限制下,优化各项工作量措施。四是借助运筹学理论法力的0-1型(0表示否,1代表是)整数规划优选科研项目[2]。

2.3协调处理各项关系

首先是各部分规划间的关系。在采油工程中长期规划中,采油工程科技、队伍、装备等各个子系统是相互联系和影响,采油工程技术水平对增产增注措施以及维护性作业工作量有影响,装备水平对队伍工作能力有影响等,因此在规划的时候要协调处理好各部分间的关系。其次是采油工程和勘探工程、油藏工程、地面之间的关系。

3领导审核

领导审核就如同质量检查,通过检查强化产品的质量信任度与满意度。检查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以送审方式进行逐级评审,各级主管领导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在指定的送审稿位置进行批改,签署意见,将评审已经总结在送审稿的封面并签字,创建《评审或验证记录表》,最有由项目组保存。第二,以会议评审方式进行逐级会议评审,工程规划负责人在指定的送审稿位置对各主管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给出的评审意见进行总结,会议结束后根据记录填好《会议讨论或审批记录表》,并由参与会议的主管领导进行审核,无异议就签字。评审结果以及所有必要性措施都要交由项目组进行保存。

工程优化方法篇8

1、市政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1.1排水体制的问题

目前,排水系统体制主要分为两大类:合流制与分流制,当然混合制在城市中也是常见的逛网系统之一,是在合流制的管网设计城市要扩大排水系统的情况下会出现的。而在规模较大的城市中,由于各区域的具体情况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要因地制宜的采取适合地区发展的排水体制。而在老城区的管网体制中,一般采用截流式的合流制体制,需要在两河岸边建筑一条截流干管,并在此处设置一个溢流井,污水厂的位置也就设立在此处。天气晴好的时候,所有的污水都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之中,而遇到雨天的时候,随着雨量的增加,可以允许部分污水进入到河道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老城区的改造工程日益增多,随着改造的不断深入,这种污水处理的方法也就逐渐失去效用,因为其污染现状自然得到消除。其次就是雨水和污水完全分流的体质,也就是对雨水和污水各自设置独立的管道,雨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之中,而污水直接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排水体制的设置,要根据城市实际的情况来确定。

1.2 规划设计的问题

排水规划在现阶段总的来说, 普遍会存在不合理的状况。排水管网的规划设计要在城市整体规划的前提下来完成,而管网建设有其自自己的特点,一般管网建成后的使用年限都在五十年以上,而城市的发展不可能五十年不年,几乎的天天再变,城市的扩大,人口的增多,排污量的增加,都对排水管网造成巨大的压力,因此,排水管网的的使用情况已经很难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迫切的需要重新规划设计。

2、已定平面布置下的管道系统设计方法

排水管道优化设计主要是对某一管段的设计, 在确定了设计流量后,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坡度与管径等多种因素融合后,得到管材与铺设管材的费用的平衡值。排水管线平面在布置已定的时候,对管道的优化设计和埋深等问题国内外都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线性规划法与非线性规划法

2.1.1线性规划法

排水管网设计计算中的制约条件与目标函数的非线性,用一级泰勒公式展开式来代替,把线性规划的解看作问题的近似解,如此反复迭代,使迭代序列与非线性规划的解无限逼近来作为最优解。这中算法的缺点在于把管径看作连续变量进行处理,导致计算管径和实际管径出现偏差的矛盾,而且计算前期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之后发展的整数规划法,尽管解决了线性规划的不足,但由于其整型变量较多,求解过去难。

2.1.2非线性规划法

该规划法适应计算模型中变量与目标函数的非线性特征,可以对管道的直径与埋深进行优化选择,不足之处在与限制了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的形式。

2.2 动态规划法

当今时代国内外用的较为广泛的方法叫做动态规划法,是指把排水管道设计当作一个多阶段的过程来看待的思想方法,通过对设计过程的阶段性划分对管道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该方法在应用中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第一,节点埋深作为状态变量,对坡度决策来全方位搜索。优点在于采用标准管径,计算的结果和初始管径没有联系,而且可以对计算的深度进行控制,不足的是对状态点的要求很苛刻,必须埋深间隔很小,使时间间隔与存储量大为增加。所以在这个前提下引入动态规划法,又在动态规划法的基础上引入缩小范围的迭代过程,实际应用中还是存在一些局限的。第二,以管径为状态变量,通过充满度和流速决策。因为可使用标准管径的数目是有限的,所以在存储量与计算速度上都有很大的优势。之后又发展出可行管径法。这种方法使优化计算的精度更为精确,并且使计算的存储量和计算的工作量大大减少。虽然动态规划法在实际应用中解决了多阶段决策的问题,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然而在排水管道系统设计中,第一阶段的设计结果会对后续阶段的设计参数有直接的影响,所以,用动态规划法求污水管道优化设计也不是最为优化的方案。

2.3 直接优化法

该方法就是直接对各方案或者可调参数选择设计进行计算与比较,从而得到最优解的方法,该算法具有直观性和容易验证的特点。主要操作方法有:一,电子表格法,用电子表格作为费用估算的方法,让用户可以寻找最低费用的设计,可以得到比动态规划法更好的结果和更符合设计要求的结果。二,两相优化法,是在确定设计流量后,满足约束条件的基础上,选取最大充满度和最经济流速的最小坡度和最优管径,最大限度的降低管道埋深。该算法是和人工算法类似的算法,但是受设计者个人素质和能力的限制,算得的结果会出现偏差,因此,该算法所得的结果也不一定是最佳解。

2.4 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是进化算法的一个分支,是对生物学中的自然遗传变异机制的模拟,随之而产生的随机优化算法。该算法解决了中小型管道的设计优化问题,可以得到最佳的设计方案,其不足之处在与对大型管道的系统问题在计算时,只能得到与最优解的设计方案接近的结果,在排水管道设计优化中,采用何种算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相同的一点在与一定要以规范设计作为基本要求,并且把费用控制在最低程度。

3、管线的平面优化布置

排水管网布置的原则既要使水流畅通、节省能量,又要使工程量最小。所以正确的定线是合理控制经济的首要条件。定线原则:尽量采用直线对支管干管进行设计布局,少拐弯;根据地势进行定线,污水可以受重力的作用自动流入污水厂;尽量减少管道埋深;管道中途尽量减少或取消提升泵站的设置。以往研究中,设计方法是假定每一段管径都是一样的,用挖方费用为优选的条件,找初始布置方案,通过算法进行调整。随后又引入了排水线概念,排水区域内和出水口节点相距相同可行管数的节点,用一根排水线连接起来。就把问题转变为最短路的问题,然后用动态规划法求解,此法不足在于寻优的范围受到限制,设计中无意就把最优方案排除掉,后来,城市排水系统排水布置被抽象成点与线构成的图,在图中找方法。1986年发展为利用三种权值来解决问题分别是个管段管长、地面坡度倒数及各管断满足的最小覆土条件,从而找出最优的设计方案。

4、结束语

市政排水管网的优化设计, 是现在市政工程的重点工程, 要充分利用排水体制, 并在管网上进行优化设计, 选择新型材料,排水管网设计才更好。

参考文献

[1]刘海涛,李莉.市政排水管网优化设计的方法[J].中国市政工程.2008(6).

[2]江曼华.市政排水管网科学性优化设计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9).

工程优化方法篇9

土建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工程主体项目的建设质量,作为对原材料、劳动力等要素进行有机组合的土建施工管理,对现场管理的方法及其优化策略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无论在对降低整体工程造价、减少因材料浪费等带来的工程成本的增加方面,还是在提高整体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提升企业在全行业的美誉度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加强土建工程管理优化的意义

由于土建工程施工现场高空露天作业多,多工种立体交叉联合作业等特点,因此,有效改善施工现场的人、物、场所的结合状态,减少或消除施工现场的无用功,降低施工材料的消耗,就越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同时也越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当前土建工程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2.1 专业技术人员短缺严重

从当前我国建筑从业人员的构成来说,大多数都是农民工,而拥有建筑方面学历水平的本科生、专科生仅每年仅有3万多人,而与现状3千多万的从业人员来说,其比例相对的小,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短缺严重。

2.2 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淡漠

在施工现场的设计上,由于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分项交底和安全教育走过场,现场施工不符合要求、专项安全技术方案不到位,私自搭用的脚手架不规范,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

2.3 施工现场缺乏严格的监管

土建工程项目管理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由于投入的劳动力较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对每个操作人员实现有效控制和管理比较困难。如存在施工工具、材料随意放置、施工现场缺乏科学合理的施工步骤和计划、不按照标准和规章制度随意操作的混乱现象;此外,还有施工人员组合松散,随意搭配,相互之间没有严格的组织和严明的纪律的约束,缺乏协同合作的精神。

2.4 质量控制过程中的隐患

由于土建工程操作工序多、专业面宽、工作量大,对每一个层面控制和实现全面检查的难度大,比如采取抽检的方法,会导致一些质量问题的漏检。现场缺乏对施工过程实时的、科学的、合理的全面控制,即对施工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进行检查、对不合格项目引起的返工返修损失及对加强预防控制而增加的费用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的手段。

加强土建工程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

3.1 加强对进场施工人员的教育

对新入场的员工和调换工种的员工,上岗前应对其应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建立对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的制度,一级教育主要体现在,企业对新员工进行的安全教育,如劳动保护意识,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二级教育是二级单位对新员工的安全教育,如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操作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工程施工特点和现场环境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教育;三级教育是班组对新员工应进行工作前的安全教育,如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班组安全生产基本要求和需要遵守的劳动纪律,对机具设备和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提出要求。

3.2 建立完整的组织管理机构

建立高质量土建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即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的思想和科学化的管理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建立严格的现场管理规章制度和切实可行的管理程序,实现土建施工现场分工合理、协作到位,最大限度的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和提高企业经济的效益。

3.3 编制科学的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方案是指导土建工程管理以及施工全过程的技术文件,其内容因工程的性质、规模、复杂程度及自然经济条件等的差异而不同。因此,在施工前应组织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施工单位和部门、材料准备部门、施工人员等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共同研究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经反复斟酌、优化和论证,形成施工实施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实施。

3.4 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土建工程施工管理涉及建筑企业各层次的管理人员和施工现场的每个操作人员,其周期长、外界影响因素多等特点,所以,必须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严格执行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同时,分析研究并制定一整套适合本企业的科学合理、具有指导作用的、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方法。

3.5 加强施工组织的协调管理

土建工程施工现场专业覆盖面广,应全面掌握工艺流程对各专业的工序特点和设计的要求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各专业、各工种之间的最佳配合,保证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有序到位。建立由管理层到各个班组逐级的责任制度,并加以考核。如不定期的检查,预先诊断、超前控制,将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3.6 加强土建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应根据现场实际进度安排材料的进场。进场前,应对进场材料进行质量检验,不合格品严禁进入施工现场,堆放时避免因违规堆放而出现的材料结块和锈蚀的浪费,按照施工进度严格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避免材料丢失或浪费。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仅要求施工企业具备尖端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优异的管理水平。为此,加强土建管理方法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管理措施,对提高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工程优化方法篇10

针对上述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我们讲好这门课程需要认真思考的,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谈一些“电工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优化措施。

一、教学内容优化

1.“电工学”课程特点

“电工学”是研究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的技术基础课程。作为技术基础课程,它具有基础性、应用性和先进性。电工与电子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应用非常广泛,现代一切新的科学技术无不与电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获得电工学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电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能够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训练实验技能,并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1-5]

2.“电工学”理论教学内容的优化

由于“电工学”课程课时少而内容多,理论阐述的内容抽象难懂,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很难达到开设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有必要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做如下优化。

(1)结合课程特点,科学选取教学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针对“电工学”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先进性的课程特点,对教学内容的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对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组成的内容,要继承下来,比如电路理论知识和基本定理;要把电工学科前沿的、新的知识及新技术、新产品及时介绍给学生,使引进的新内容与当前发展的新技术水平相适应,如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逻辑器件及仿真软件。淘汰过时陈旧的知识、删除不实用、偏难的内容、删去与专业无关的内容、避免重复与其他教学交叉的知识。比如对于物理学课中已学过的知识,如磁场的基本知识等不再重复。因为直流发电机越来越被半导体整流设备所替代,对直流发动机的介绍就可以简略。

(2)针对不同专业,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电工学”课程具有学时少而内容多的特点,应针对不同专业优化教学内容。“电工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进行应用。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所授课专业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对教学内容有选择性的进行增减。上课时多联系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案例,特别是应该结合实例讲授概念与原理的应用,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电工学”知识在本专业领域的作用和意义,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关注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对课程有兴趣,才能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另外,不同专业对“电工学”知识点的掌握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一般要根据专业的需要、学时的多少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而决定取舍。比如,物理学专业要对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知识内容进行重点分析讲解;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专业可适当增加plc可编程控制器和单片机方面的内容;机械专业可多介绍一些电动机、发动机等方面的内容。在做教学课时安排时针对不同专业特点课时安排也不同。我校针对不同专业安排“电工学”为34、45、51、60 学时等。

(3)承前启后,讲解详略得当。“电工学”作为高校理工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工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是后续“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电学课程的基础。比如电阻电路基本定理及电路分析作为电工学的基础知识要作较详细的讲解,即对这一部分的定理、概念,都要讲到位,让学生理解,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如果这些知识掌握不扎实,后续课程学习时难度就会比较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尽可能地将新技术、新产品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未来社会的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

3.实验课的优化

“电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最直接、最主要的结合方式。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验证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加强学生的实验手段与实践技能,掌握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实验内容应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先进性。

现在实践教学的弊端在于设备过于模块化、装置化,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只要插几根线即可,减少了各个分立元件的接线问题,造成一些重要的实际操作没有得到动手实践和动脑思考的目的。所以,在实验教学中,要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已具备实验技能的前提下,根据实验室现有设备情况,完成一个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设计。由学生自己根据实验室现有元器件确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路线,选择实验方法和步骤,选用仪器设备,提出实验预案,经指导老师同意后,独立操作完成设计性实验,写出实验报告。这样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自主实验,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引入高新技术实验,如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专业引入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仿真技术等实验。

还可以把一些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课堂教学转到实验室,提供给学生一个主动获取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的良好环境。这样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技术技能。如:三相异步电动机、电工测量等理论教学。

总而言之,应该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和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二、“电工学”课程教学方法的优化

1.使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电工学”知识内容比较多,有些理论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有些高科技的知识学生缺乏感性认识,需要结合实际讲解才能更有说服力。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不用板书、节省时间等明显优势,有助于解决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做到图、文、声、像并茂,将一些抽象的公式、原理、定律,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生动形象清晰展示给学生,来突出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化解教学内容中的疑点和难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交流电动机这一章,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电动机及其结构,并在演示的过程中细致讲解,用动画效果来介绍电动机的转动原理,使学生能够有较强的感官认识,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使学生愉快而主动地学习。

2.课堂讲授与课外自学相结合

“电工学”课程存在着内容多,学时少,而知识更新、补充快的特点。课堂讲授不可能面面俱到,要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对课程讲授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对理论性强、难度大的内容一定进行课堂讲授。而对应用性、概述性或难度不大的内容,可结合学生特点,专业要求,安排学生课外自学。

比如安全用电这部分知识非常直观、易懂,可不讲或略讲,安排学生课外阅读。电工测量这章可以从课堂教学转到实验室,开放实验室,使学生自学,用实验的形式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电工学”课程理论性强,应结合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讲三相负载的星形连接和电动机的控制部分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配电房、校内供配电线路,介绍计算机房配电线路和实验室配电线路,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对于安全用电的知识结合校园中学生违规用电,造成的安全隐患给以深刻剖析,培养学生节约用电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我校还经常开展进社区家电维修活动,志愿者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登记维修记录,有的在一旁帮忙,有的则埋头检查电器旋下螺丝,拆开电器,认真仔细查找原因。从而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动手操作中得以升华。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获得电工学必备的理论知识、分析方法和电工基本操作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为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和考试过程的管理,规范课程成绩的评定,进一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及学习效果,结合“电工学”课程特点,制定下列考核办法。

本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四部分构成。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15%)+(实验成绩×25%)+(期中考试成绩×10%)+(期末考试成绩×50%)。

根据学校关于平时成绩的有关规定,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确定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5%(平时成绩由出勤和作业二部分综合评定);实验成绩占25%(可根据平时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得出)。

这种考核方式,使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既考核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也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收到了很好效果。

四、结束语

“电工学”是一门基础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多课时少,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改革考核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但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不懈的努力,才能使“电工学”教学工作取得更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秦曾煌.电工学(第七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飞.电工学(第一版)[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

工程优化方法篇11

 

1优化设计和改造方法

 

1.1系统布置和断面设计

 

关于渠道设计,其横断面和纵断面设计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在设计有关渠道断面的方案时,要综合考虑纵断面与横断面的关系,反复对比二者后展开交替设计。在设计时,应尽量使渠道和排水沟满足平面稳定和纵向稳定的要求。平面稳定,即沟渠在工作时无左、右摇摆,沟床和两岸无游积和冲刷;纵向稳定,即沟渠在工作时,无冲刷、淤积或冲淤平衡。此外,各级沟渠间的水位衔接应合理、无塞水现象,这就需要合理布置各级沟渠间的线路和比降,且保证上级沟渠的沟底髙于下级沟渠的沟底。

 

1.2工程优化设计的施工要点

 

设计时,应根据渠道的功能和不同的灌溉取水方式来设计沟渠和渠系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根据河流取水、灌溉取水和灌区情况,目前,主要有无坝引水、有坝引水、抽水引水和水库引水四种方式。无埂引水是指在水源丰富、水位流量合适的河流附近修建进水闸,作为取水口引水灌溉;有坝引水是指在水源丰富、水位不适宜的河道上修建可抬高水位的建筑物来引水灌溉;抽水引水是指在灌区较高、水源丰富的地区就近修建抽水建筑和设施来引水,最常见的即机电排灌泵站,由泵房、电动机和进水池等组成,还需配备闸门、清污设备和断流设备等;水库取水是指在水源匮乏、水位较低的河流中修建水库,从而调节水量的取水方式。在采用上述引水方式时,需要重点考虑主要建筑物和调蓄工程的地基处理措施,合理选定防渗、抗冻胀等措施,并在满足灌溉功能的同时,考虑施工条件、建筑材料和工期。

 

1.3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

 

排水沟只具有排水功能,起不到节水作用,因此,在设计排水沟时,只做防渗即可。目前,渠道防渗的方法主要有土料夯实防渗、三合土护面防渗,用石料、砖块和混凝土衬谢渠道等。土料夯实防渗是指在渠床表面涂抹涂料层,以起到防渗效果,具有应用广泛、效果好、取材易和造价低等优点,常使用的技巧包括压实渠床土坡、利用黏土和砂黏土等;三合土护面防渗是指将由石灰、砂与黏土搅拌而成的三合土涂在渠床表面的防渗方法;为了达到防渗效果,衬砲渠道时应尽量就地取材,比如,在山区可采用块石、卵石、片石等石料,在平原地区可采用砖块或混凝土,采用混凝土衬砌渠道时,要综合考虑混凝土衬砌的施工方式、混凝土的强度和混凝土的板厚等问题,并注意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2生态化设计

 

2.1灌概渠道生态化设计的原则

 

在灌溉渠道的建设过程中,保证输水效益是工程建设的关键,也是水利工程设计中最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与排水沟的优化设计相比,灌溉渠道的优化设计必须更加注重渠道防渗和水流速度。因此,在工程设计实践过程中,应本着生态化设计理念,遵循生态化设计原则,以确保灌溉渠道的设计质量。

 

优化设计的新方法必须保证渠道的输水功能不受影响;生态化优化设计必须保证渠道的安全系数,保证渠道符合安全设计要求,尤其是对于有结冰期的寒冷地区,更应采取防冻胀措施;在生态化优化设计的前提下,灌溉排水工程的设计应以自然环境为主,所采用的设计措施也应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维持施工地点的生态平衡,维护生态系统可再生功能得以发挥作用的条件;为了保证灌溉排水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应将施工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控制在最小限度内,保证本区域内野生动物的自由活动不受限制,保证水域与陆域间的通行顺畅度,保证渠道上、下游野生动物的活动权利不受侵害,因此,在设计中应尽最大限度地降低阻隔横越构筑物的建设频率。

 

2.2灌溉渠道生态化设计的要点分析

 

对于灌溉渠道而言,有灌溉期与非灌溉期之分。当灌溉渠道处于灌溉期时,渠道内水位高、水流速度快;当渠道处于非灌溉期时,情况相反,渠道内甚至会出现干涸现象。鉴于两个时期的水位差异过大,所以,在优化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通常情况下,与排水沟共通的缓坡设计、多孔质空间和扰流结构属于生态工法,在渠道防渗方面必须与生态化相结合,尤其是在非灌溉区,更应注重灌溉渠道的最低流量设计。因此,在实践操作中应注意以下3点:①缓坡设计。在渠道护岸占用允许占用耕地的前提下,可视缓坡设计为渠道环境的延伸,为区域内两栖动物或其他水陆域动物的迁徙创造条件。此外,缓坡设计也可对水位变化起到缓冲作用。②混凝土与块石的结合。在设计过程中,应采用浆砌块石法,石头外侧无需填筑砂浆,利用石头的天然材质营造多孔质空间环境,从而为区域内的昆虫创造合适的栖息环境。在常水位以下的渠道位置,应采用混凝土衬砌的设计形式,保证渠道的输水效率,从而确保渠道设计满足防渗、提高输水效率、维持生态平衡的需求。③造型模板混凝土护岸。在浇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输水稳定性,发挥造型模板的多孔、防渗作用,从而保证渠道的美观度、使用性能和生态景观功能。

 

5钢板桩施工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5.1漏沙.漏水

 

由于拉森钢板桩接口没有接住,咬合不紧密,造成钢板桩之间有空隙,从而导致河内的流沙层从钢板桩的空隙之间渗透进基坑,可能导致此处流沙、流水积累,土质变软,进而导致钢板桩偏移,影响施工。因此,在施工时,要严格管理钢板桩施工——打桩时,必须口咬口紧密;打桩完成后,对打桩质量进行验收,且每次都要如此。

 

5_2钢板桩倾斜

 

施工地段土质均为软质土,周围存在一定的荷载,由于钢板桩打人地下深度较浅,造成钢板桩倾斜。因此,在钢板桩施工前,要对钢板粧所打入地面的深度、周边荷载进行计算,保证插入的深度足够支撑荷载,从而减少对钢板桩造成的影响。

 

6基坑支护监测

 

概撕度大、碰不好毈,对新打人的钢板_行布控、定时用仪器对钢板桩的偏移、沉降进行观测,并将收集、整酿的及时反工,以板桩的实时动态〇7经验总结

 

经现场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①要想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就脱离不了钢板桩施工,而形成一套完整的钢板桩施工体系,今后的施工会有很大的帮助;②基坑的开挖对周边建筑影响较大,而钢板粧具有稳定性好、支撑力强、操作方便、可以循环利用等特点,应用钢板桩可以减少深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③拉森钢板桩闭合性好,可以有效减少流沙、流水对基坑施工的影响,在地质差的地段可以考虑采用加密钢板桩的施工方式;④如果隧道靠近河道,在拔出钢板桩时,一定要注意拔出的钢板桩要与施工完的结构保持一定的距离,并用拉森桩锁口,及时回填锁口处,防止河水上涨从缺口处流进基坑,给周边居民区带来较大的影响。

 

工程优化方法篇12

引言

土建工程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的总称,是指使用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完成一切和水、土、文化有关的基础建设的计划、建造和维修的生产活动和工程技术。土建工程管理不但要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要施工顺序的井然有序,对提高投资效益和保证工程质量也具有深远意义。

一、我国土建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在土建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仍然存在着工期拖延、质量事故、费用超支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存在的问题不仅给工程项目带来了经济损失,而且还对项目本身产生了不好的影响。而追根溯源,是因为对项目管理不规范所造成的。

(一)因为我国行政单位本身存在着职能划分不明确、不科学的现象,所以作为直接的行政主体往往机构庞杂,且体制不合理,很多的主体对微观经济建设的行政干预过多,因此,也就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扰乱了市场应有秩序。

(二)因为市场运行规则以及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严重的存在着“有法不依”的现象。虽然,我国目前有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存在,但是,在项目管理范围内并没有一个指导性的准则供其参考。在对工程项目管理中,那种地方保护以及暗箱操作的情况时有发生。工程承包中的层层剥皮、层层转包的情况大大的降低了工程质量。

(三)因为我国现行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局面导致市场主体不明确,在项目管理中没有一个能够贯穿项目全过程的经济组织对其实施管理。

二、土建工程现场管理的内容

(一)道路管理

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的道路应畅通,应当有循环干道,满足运输、消防要求。施工现场的主干道应当平整坚实,且有排水措施,硬化材料可以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或用石屑、焦渣、砂头等压实整平,保证不沉陷,不扬尘,防止泥土带人市政道路。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应尽可能利用永久性道路,或先建好永久性道路的路基,在土建工程结束之前再铺路面。

(二)场地管理

土建工程的施工现场的场地应当整平,清除障碍物,无坑洼和凹凸不平,雨季不积水,暖季应适当绿化。施工现场应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统,设置排水沟及沉淀池,现场废水不得直接排人市政污水管网和河流;现场存放的油料、化学溶剂等应设有专门的库房,地面应进行防渗漏处理。地面应当经常洒水,对粉尘源进行覆盖遮挡。

(三)封闭管理

由于土建工程一般现场作业不安全因素较多,作业条件差,为了不伤害作业人员以及现场以外的人员,一般实行封闭管理,即将施工现场与外界隔离,这样一方面可以美化市容,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干扰周边的居民。

(四)材料管理

建筑材料的堆放应当根据用量大小、使用时间长短、供应与运输情况确定,用量大、使用时间长、供应运输方便的,应当分期分批进场,以减少堆场和仓库面积。施工现场各种工具、构件、材料的堆放必须按照总平面图规定的位置放置。材料放置的位置应选择适当,便于运输和装卸,应减少二次搬运,各种材料物品必须堆放整齐。

三、土建工程管理优化

(一)土建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优化

土建工程建设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和操作都要依据严格的安全规范,因此工程施工方必须在工人上岗之前,特别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和学习的农民工,要进行全面规范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运用浅显易懂、通俗上口的语言教学,通过学习使他们掌握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和技术关键。并且在培训过后进行多种形式的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人员禁止上岗。土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全局管理的重点,也是相关人员应该首要管理的问题,无论什么样的工程,安全都是第一位的,生命高于一切,假如施工人员的安全都不能得到保证的话,那么一切的建设也形同是一句空话,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安全管理应奖惩并举,对违反安全规程的施工人员要进行严格的教育,必要时辅助以适当的工资处罚和精神批评。对严格遵守安全规程的施工人员,要树立标兵,发挥榜样效应,并辅助以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此带动全体施工人员学习安全知识、遵守安全规程的热情。最大程度的来减少人员的伤亡,进而来提高土建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土建工程企业的信誉。工程建设方应督促施工单位进行严格把关,必须做到每一个进入现场进行施工的人员把安全生产的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都烂熟于心,而且能够运用到实际施工工作中,将安全融入到生活工作中。

(二)土建工程规章制度和人员管理工作优化

我国目前对于土建工程施工的相关管理(制度管理、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等)都还处于一种粗放型管理模式,诸如设计、工程组织、建设计划等在内的很多细节都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在保证各种工种之间协调调度的情况下,使其配合优化,保证工作效率最大化,并提升工程项目总效益。

人员的管理机制是土建工程管理活动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部分。光有物资资源不能创造价值,只有人才能实现价值的转换,如何让现有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发挥最大的能力,如何激发工人对工作积极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对企业管理者和人员管理机制最根本的要求和挑战。首先应建立激励机制,创造人员自我提升和学习渠道,鼓励广大员工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选拔人才。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宣传,加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感。其次适时适当的建立奖惩分明监督管理机制,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张弛有度才能激励人员的主观意志。并将这些工作经验不断总结和完善,进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方法和理论,以此来指导以后的工程建设。能够实现在企业千锤百炼的人员管理机制下,合理分配,充分挖掘人员潜质,将人员放到最适合的岗位,产生最优效果,创造最大效益。

(三)土建工程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优化

土建工程在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有碎砖头、混凝土块、坏木模板、钢筋边角料和施工中使用的其他材料边角料等。这些建筑垃圾共同的特点就是在自然状态下降解需要时间非常长,如不善加处理,对环境的破坏非常大。但这些建筑垃圾除个别有毒物质需按国家规定处理外均具有经济价值,可回收再利用。建筑噪音是短期影响,施工单位严格遵守环保部门施工时间和施工分贝的限定,在施工中建筑噪音不会对环境产生坏的具有恶劣效果影响,随着施工过程的结束也会随之消失。建筑施工产生的废水可通过沉淀过滤,达到污水排放标准,所需成本很低。作为建筑企业,应深刻的认识到这些问题,并且积极研究措施付诸行动。针对不同的影响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并在不断完善中推广整个企业应用。不仅造福当地,而且为企业创造口碑,增加企业的美誉度和企业的竞争实力。

(四)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管理结构优化

对土建工程实施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对现场施工材料、施工人员、施工器械和施工设备的调配和使用。因此,需要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才能够建设一个管理网络,缩减工程项目开支,降低成本,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作为施工企业管理本身而言,应该针对项目的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缩短工期,节省财力、物力、人力。

结束语

土建工程建设的管理涉及到工程的各个方面,就像以上所提及的,工程建设单位不仅注重单一工程的经济效益,通过对单一工程建设的各项管理,优化企业的各项制度,着眼未来,增强企业的软实力和竞争力,增加企业的美誉度和口碑,为企业长足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工程优化方法篇13

0引言

国岩土工程勘察质量保证体系基本形成,但一些没有通过审核的勘察报告对国家强制性规定不够重视,执行涣散、违反规定的现象仍有存在,严重影响工程建设。

1岩土工程勘察的任务

岩土工程勘察的任务包含以下方面:

(1)地貌的形态、发育阶段和微地貌特征。

(2)构成斜坡岩土层的成因、种类、分布和性质;当有软弱层覆盖层地区时,应该查明其性状和分布。

(3)对岩质边坡需查明结构面的间距、类型、延伸性、产状、张开度、胶结和充填等的主要结构面产状和坡面的关系、组合关系等;查明有裂隙的土质边坡裂隙的性能状况。

(4)地下水的水位、水量、类型、水压、动态变化和补给,地下水在地表的出露情况和岩土的透水性等。

(5)根据地区的岩石风化程度,气象条件(特别是雨期、暴雨期),水对坡面、坡脚的冲刷情况,地震烈度和坡面植被等因素,准确判断斜坡稳定性受上述因素的影响状况。

(6)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根据不同的工程需要,将岩土勘察的等级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具体划分如表1:

2当前岩土工程勘察问题

2.1忽视环境问题

新项目往往有已有高层建筑,其地基工程和建筑周围环境、建筑物原有基础相互影响。部分勘察企业对此缺乏认识,对岩土工程设计,施工论证不充分,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在施工现场进行岩土勘察,如果此施工现场周围有高层建筑物或相邻公路,还应考虑周围环境对工程的影响。工程中经常仅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定对岩土进行勘察,忽略工程施工和运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导致无法取得工程设计预期的效果。

2.2国家和本地强制性规定执行不足

(1)由于不熟悉新技术规范,导致违反岩土勘察强制性规定。近10年,国家相继颁发了新工程建设系列标准,如对地震效应的新评价、地基承载力的概念等。部分单位未能及时调整落实,导致不符合要求勘察报告仍在使用。

(2)技术水平低,无法到达法规标准要求,导致违反强制性条文的规定。如,处理不良地质的方法不符合要求、天然地基和桩基的分析评价明显不合理等。

(3)方案受不规范市场行为影响不合理。部分工程业主在没有设计要求和建筑物荷载未知的情况下直接委托勘察,勘察单位迁就业主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导致勘察报告质量下降。

2.3勘察企业质量体系不完善

(1)员工技术水平不符合专业要求。有些钻探编录员进和岩土工程实验室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少量单位直接将未受过专业培训非专业工人安排直接岩土工程试验工作,不能正确测出土壤物理指标。

(2)不按规定填写表格,导致信息错误或者信息不全。如缺少责任者签名及试验日期的野外施工记录、土工室内试验、静探试验记录缺乏可追溯性,部分漏签、部分自动记录静探数据无责任人签名。

(3)没有编制完整的勘察纲要。有的单位勘察纲要内容不完整,甚至未经审核通过就施工,不合理布置勘察点。个别单位甚至无勘察纲要。

(4)没有使用规定的测试仪器进行勘察,填写表格时改动仪器型号,导致数据可信度降低。

2.4勘察质量不高

许多勘察单位企业化,自负盈亏代替政府行政拨款,自己找勘察任务代替上级安排任务。因此,一些勘察单位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降低勘察要求,导致勘察质量下降。其主要表现为:

(1)由于勘察工作量少,为了揽到勘察工作,便降低报价,同时为了保证利润,就降低勘察质量和工作量。

(2)为了抢进度往往是3-4M才提钻不符合钻探、测试和取样法规的要求。统计分析,其结果往往遗漏一些特殊的地质现象,如薄软镜、小裂隙,造成分层位置不准确。

(3)部分企业取样时,不用取样器而直接从岩芯管中取样(示意图如图二);个别单位甚者原位测试时,现场只做部分实验,其余的数据参照已测数据编造了事。

3优化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

岩土工程勘察方法或技术手段,主要以下几种:工程地质测绘;勘探与取样;原位测试与室内实验;现场检验与监测。针对现在岩土勘察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岩土勘察的方法。

3.1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培训

我国相对缺乏岩土工程专业的技术人才,现在主要是工程地质人员进行岩土勘察,但是工程地质专业人员习惯采用地质工程勘察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勘察,对岩土工程的方法、理论和内容等缺乏相应的了解,导致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化推行较为困难。所以,要优化勘察方法,当务之急必须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岩土工程的快速发展需要。

3.2规范市场行为、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勘察质量

规范市场行为、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行业自律十分必要。勘察单位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对业主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要据理力争,按规范实施岩土工程勘察。将个人、企业的严重违规行为记入档案。

我国勘察资质的门槛很低,打破行业壁垒后不同行业间的衔接过渡尚未完成。通过高级工程师的数量来衡量勘察企业的技术水平,不能反映勘察企业的真正技术实力。尽快完善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避免无证上岗,通过采用个人执业资质和企业资质双重控制来规范勘察市场、促进勘察技术水平的提高。逐步实行注册执业制度,勘察报告必须有注册岩土工程师签字,并对报告质量负责。

3.3优化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手段

工程地质测绘;勘探与取样;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现场检验与监测是岩土工程勘察主要的方法或技术手段。岩土工程勘察一般在勘察的初期阶段进行,其是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该方法通过运用地质、工程地质理论,对地面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分析其性质和规律,推断出地下地质情况,为后期的勘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狭小、简单的场地,可采用调查代替工程地质测绘;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较复杂的场地,必须进行工程地质测绘。认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是工程地质测绘,高质量的测绘工作可以十分准确地推断地下地质情况,对后期的勘察起到了指导作用。

4岩土勘察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地地质雷达和地球物理层成像技术的应用、工程地质综合分析和不良地质现象监测中遥感、工程地质测绘制图、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北斗定位系统技术等高新技术不断引进到岩土工程勘察领域中,极大的推动了勘察技术的发展。

岩土工程勘察全面数字化成为未来勘察工作的发展趋势,数字化勘察技术可以更直观、清晰、明确地反映出地质真实情况。数字化勘察是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当代测绘技术、网络通信技术、CAD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把一个工程项目的所有信息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做到采集数据信息化、处理勘察资料数字化、图文处理自动化、硬件系统网络化,逐步形成智能化的工程勘察设计体系,使勘察设计的技术手段实现全面数字化。

5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是建设工程的前提,勘察结果直接影响工程,工期、质量、安全等建设项目的各项指标。岩土勘察如果出了错误,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优化岩土勘察方法,确保勘察结果的可靠性,将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发挥岩土勘察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