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的合理化建议实用13篇

对企业的合理化建议
对企业的合理化建议篇1

近年来,煤炭价格不断下降,给煤炭企业的正常运行造成较大威胁。煤炭价格的快速下滑不仅是因为国家对能源结构的调整,煤炭企业内部管理的危机应对机制不健全和国际经济危机也是引起煤炭价格下滑的原因。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正在逐步改变,国家倡导开发新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但目前我国的主要能源还是煤炭,短时间内煤炭的主要地位不会被取代。所以煤炭企业应采取全面的危机应对措施,让企业在能源结构调整的前提下可以正常的发展。

一、煤炭企业面临的危机

(一)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带来的危机

在我国建国以后,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企业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并不是主要针对煤炭企业的,但其核心是减少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所以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煤炭企业成为经济模式转型过程中被限制的主要行业,经济效益因此而不断降低。

而在新型能源不断被开发的情况下,煤炭企业在能源行业中受到排挤,新能源的环保特性使其相关企业在与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中有绝对的优势。对于煤炭企业而言,由于早已达到经济效益的最高点,所以在经营管理上相对较为传统。而新能源企业在出现初期就具有较强的现代性特点,其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煤炭企业相对于新能源企业的优势会逐渐减小,最终会被新能源企业的强势进攻击垮。

(二)下游行业不景气到来的危机

在我国,煤炭的下游行业主要是指火力发电行业。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水电、风电和核电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所以火力发电行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煤炭的用量减少使煤炭企业的经营陷入困境。另外,国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使得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放缓,国民用电量的增速下降。这也是导致动力煤销量下降的原因。而煤炭企业在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时,没能找到较好的应对策略,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

(三)煤炭的进出口量变化带来的危机

我国的煤炭产量很大,但不能满足我国对煤炭的需求,所以长时间以来存在煤炭进口的现象。进口煤炭的价格较低且质量较好,这使得煤炭的进口量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本土煤矿企业的发展。另外,我国的煤炭一直存在出口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一些煤矿较少的国家的煤炭产量严重不足,所以处于多方面原因我国将煤炭出口给他们。但是近年来随着国际煤炭市场的竞争力度不断增大,我国的煤炭出口受到严重影响,煤炭出口量大幅较少。煤炭的进出口量变化巨大使我国的煤炭企业在短时间内不能适应,在企业的发展上没有全面的策略,导致我国的煤炭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四)安全事故频率增加带来的危机

煤炭企业是我国发生安全事故较多的行业,在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有很多。随着煤炭企业的不断改革,安全事故在一段时间内得到控制。但是,近几年煤炭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的频率有上升趋势。在这种情况下,煤炭企业自身的煤矿开采活动会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会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管控,影响正常的生产。所以,安全事故发生频率增加,使煤炭企业在面临市场危机的情况下还要接受多方的限制,企业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的限制。

二、煤炭企业危机众多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运行机制落后

由于我国的煤炭企业属于传统企业,基本上是运行多年的大型企业。所以,在煤炭企业的日常运行中,管理层的理念落后导致企业的运行机制落后。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能适应能源结构发生变化的环境,没有针对能源变化的合理应对措施,导致煤炭企业在面临危机的时候不能找到解决办法。

(二)项目审批效率制约企业发展

由于我国的煤炭企业在项目审批上环节众多,需要从地方一直到国家部委层层审批,所以花费的时间较长,拖慢项目的进度。而在项目进度被放缓的情况下,煤炭企业需要承担较大的经济损失,虽然能通过项目的成功实施挽回经济上的损失,但项目的实施实际上会使煤炭企业出现亏损。另外,近年来随着环保工作的推进,煤炭开采项目的审批程序变得更加麻烦,审批通过的概率较低。就算最终通过审批,也要承诺付出相应的环保代价,煤炭企业最终不能从中获取较大利益,只能得到一些蝇头小利。

(三)资金不足加重危机影响

由于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制约,所以资金回拢较慢。而在危机增多的情况下,资金回拢较慢导致企业的正常运行受到影响,从而加重了危机对企业的影响。另外,由于煤炭的销量日益下滑,很多银行为煤炭企业提供的贷款减少。在没有银行的大力支持下,煤炭企业在执行项目时存在很多困难,导致企业出现亏损,加重了危机对企业正常运行的影响。

三、煤炭企业应对危机的建议

(一)控制投资风险,保证资金链的安全

1.严格控制投资规模。在煤炭企业进行项目投资的时候,不但要对项目进行专业的评估,还要严格控制项目的规模。具体需要煤炭企业根据自身的资金状况对项目进行合理的取舍,在项目确定后要加快项目的建设速度,控制整个项目的资金投入,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联系上下游企业,做到共同发展。煤炭企业在开发项目的时候,要及时与上下游企业取得联系,通过多方合作保证项目的开发效益。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也能保证项目建成后的煤炭销量,从而保证煤炭企业在项目开发商的效益。

3.合理采取国家的融资引导措施。国家在企业融资方面有专门的应对策略引导,主要是帮助融资困难的企业完成融资。煤炭企业在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采取国家给出的融资措施,以国家政策为基础获得融资渠道。

(二)降低生产成本

在煤炭企业的日常生产中,大量的资源被浪费,导致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较低。所以煤炭企业应通过对生产资源的合理有效运用,提高企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其中主要是一些生产工具被闲置,生产投入的劳动力超出生产的实际需要等问题较为严重。所以煤炭企业应加强对生产工具的利用,减少生产中的劳动力投入,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另外,煤炭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经营观念较为传统,导致生产成本投入较多。所以煤炭企业应根据实际的市场形势,选择适合煤炭企业发展的经营管理方式,从企业的经营管理上控制生产投入,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三)及时关闭扭亏无望的煤矿

随着煤矿开采时间的增加,一些矿区的煤矿储量大幅下降,有的甚至已经很难持续开采。对于这些矿区,煤炭企业应及时将其关闭,避免煤矿产量与生产投入不匹配的情况。这样就能避免煤炭企业在没有经济效益的矿区投入大量资金,使煤炭企业可以在经济效益好的矿区投入更多资金,从而保证企业的资金链。

(四)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煤炭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本来就比较高,国家也一直在强调煤炭企业应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但近几年来,煤炭企业中出现安全事故的频率有所上升,导致煤炭企业的正常运行受到影响并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所以煤炭企业应加强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企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四、总结

在能源转型的大环境下,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而国际煤炭市场的变换有让煤炭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使煤炭企业生产陷入被动。所以煤炭企业应根据具体的市场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目前面临的危机,使企业能够生存下去。

对企业的合理化建议篇2

毫无疑问,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就是要针对企业的生产实际来展开,它的范围主要包括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两方面的改进和完善。这就要求企业职工必须围绕这一内容去开展活动。所谓必须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宏观方面是通过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改进和完善,来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微观方面则是根据企业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中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因为一个企业包括若干个车间,一个车间又包括若干个小组,每个车间和车间,每个小组和小组都有不同的工作性质和任务,企业与企业之间更是如此,就电力企业而言,基建、发电和供电企业虽有相同的共性,却又有着各自不同的个性,施工企业着重电力安装,如何提高机组的安装进度、质量和工艺等方面是该企业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的主要课题;发电企业则把机组满发、稳发、良好运行等方面做为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的主要课题,而供电企业则把供电保障、售电服务等方面做为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的主要课题。如果不注意密切联系自己实际或不了解自己的实际,就如同盲人摸象,在找不准路子的情况下,让合理化建议活动的进展呈事倍功半的效果,甚至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由此可见,我们在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中,切不可只图表面上的认识和理解,即不要只停在宏观方面的对待,那样做往往会造成职工误入表面文章和不求实际的怪圈,一方面都知道合理化建议是针对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办法和措施,一方面又盲然不知所从。如果我们注重引导职工在生产实际中,密切联系自己的实际,把课题最小化地分解到各个岗位,让职工在自己最熟悉、最了解、最擅长的工作实践中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使他们在心中有数的前提下,更大潜力地去发挥作用。

二、合理化建议活动必须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

合理化建议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科学管理方法,是企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大秘书网和秘诀,是提高职工素质,开发职工创造力行之有效的措施。合理化建议可以按性质作用等方面分类,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凡是有利于企业发展进步的措施和想法都属于合理化建议范畴,这样它就必然与企业的各项工作和因素发生联系,有了这种联系才会导致合理化建议的活力产生,合理化建议才会有其成长壮大的土壤。

从这一特点看,合理化建议与企业文化有着本质的联系,可以说,企业文化包含有合理化建议的内容。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意识,具体讲,它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全体职工的各种力量统一与企业共同方向所形成的某种文化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准则,道德规范等,是增强企业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的意识形态的总和。

由于企业文化关注的是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培育群体意识,换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以全体职工为主要对象的企业合理化建议活动更能从企业文化中找到自己的存在位子。

由于在现代化企业发展进程中,知识经济的面临,市场竞争激烈,外向型的开放导致企业越发重视人的价值观念和个性的引导和发掘,更注重去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这些在企业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中便能得到体现。在世界各国,都把体合理化建议看成是企业成功的秘诀,是增加企业效益改善管理人员和工人关系的秘方。在我国社会主义企业里,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更是为了发挥职工当家做主的主人翁精神,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也正是围绕企业的主体-----职工来做文章的。事实上,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通过与企业管理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发生联系后,产生一种内在的精神动能,激发出职工生产积极性、创造性的过程。例如:在电力施工企业,由于安全事故频率相对偏高,给企业管理带来难度,河南第二火电建设公司便自发引导了后方职工、家属给前方职工写“安全家书”活动,形成电力施工企业特有的文化,它与发动职工为企业发展进步献计献策是一脉相同的。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恰恰证明了(合理化建议==主人翁精神+问题意识+新设想)公式的正确性。

不难看出,开展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是企业文化建设内容的一部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就必然包括重视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开展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离不开企业文化活动的开展,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随着企业文化在企业职工中观念和实践成熟,开展职工合理化建议必须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联系就会成为一种必然。只有让职工在浓郁的企业文化中熏陶,才能更有效地激发职工投入合理化建议活动的热情。

三、合理化建议活动必须与职工的实际利益相结合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企业里,职工无疑是企业的主人,但主人的真正含义应该是让他们在生产实践和创造中得到应有的实惠和报酬,这种实惠和报酬自然应该是与付出和贡献成正比。这也同时说明职工在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中,必须是针对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中的问题而提出建设性意见而不是游离于企业之外的,没有针对性的个人意旨,因此说合理化建议就必须有它的特征,即可行性、进步性和效益性。凡职工在合理化建议活动中能体现出上述“三性”,他就应该得到相应的回报,这是调动职工投入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也是把职工看成是企业主人的重要体现。

当前,在一些企业里,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导致对企业职工主人翁观念的淡薄,要么随意克扣工人工资,总想在经济上制裁“不听话”的工人,要么对付出和做出贡献的工人认为是应该的而不去在物质上给予补偿,这种脱离具体实际的不科学作法,久而久之导致工人与管理者的陌生和矛盾,换句话说,就是让工人感到伤心。因为按人的生存本能看,人们的付出就是为了索取,索取又是为了生存,而在能生存的基础上,更多的付出无疑是为了更大的幸福,这是合情合理,天经地义的。

那么,从这个道理来推论,我们要想充分地调动职工投入合理化建议活动的积极性,相应的物质奖励是必不可少的,这本身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就是一致的。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岛国,二次大战后,经过若干年的努力,一下子从废虚中发展成世界强国,其中企业发动职工提合理化建议是重要的一条原因。由于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使日本企业在合理化建议上数量多、质量高而闻名,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是对提出有价值建议的职工及时兑现报酬,这样做可以让投入者在享受到劳动报酬的同时,感到上司和管理者对自己劳动的尊重和支持,主人翁的意识也便油然而生。

正是看到奖励对调动职工投入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积极性有着重要价值。1950年,我国政务院便通过了《关于奖励有关生产的发明,技术改进及合理化建议的决定》。随后的几十年运作过程中,不断地更新和改进奖励办法,使我国的有关合理化建议的决定和条例成为企事业单位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的优质土壤,有效地调动了广大职工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对企业的合理化建议篇3

按照省、市总工会的安排部署,我会于2014年6月12日至6月17日组织职工深入煤炭、建设、运输行业和经开区所属企业,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深入开展了企业职工提合理化建议活动的专题调研,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自2011年来,我们在全县认真开展了以“立足本职、建功十二五、和谐奔小康”、“金点子”、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的竞赛活动,动员和组织广大职工提合理化建议,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全县713家企业,参与提合理化建议活动的职工达16753人次,累计提合理化建议23756条,已采纳实施14712条,节约和创造经济价值8346.5万元。其中,职工提节能减排合理化建议5276条,采纳实施3720条,节约和创造经济价值986.7万元;取得职工创新成果106项,创造经济价值6157.3万元。

二、主要做法

在组织职工提合理化建议工作中,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县级各部门大力支持配合,企业职工积极参与,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建立组织机构,加强对职工提合理化建议工作的领导

县委和县政府历来重视职工提合理化建议工作。1992年由县总工会等10个单位成立了县劳动竞赛委员会和县职工合理化建议工作和技术改进活动领导小组。随着形势的发展,2013年又调整健全了由县总工会、县发改局、县经信局、县国资办、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人社局、县住建局、县财政局、县地税局、团县委和县科协等12家单位组成的县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活动工作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县总工会,加强对全县合理化建议工作的领导。同时,为加强对全县合理化建议工作的推进力度,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县职工合理化建议工作的意见》,对全县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活动重点、工作机制、工作职责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各基层工会参照建立相应的合理化建议工作机构,并由相关部门和专人负责,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县职工合理化建议工作的意见》,精心组织本单位的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建立和健全“党组织领导、行政支持、企业推动、工会运作、职工参与、各方协同”的合理化建议工作格局,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化的合理化建议工作体系。加强合理化建议工作的舆论引导、平台搭建、荣誉激励、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全面推进职工合理化建议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二)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献计献策的积极性

在县总工会的组织领导下,各基层工会积极配合行政,建立和健全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引导、参与机制,评估、转化机制和奖励、激励机制;健全合理化建议工作分工负责制度、分级处理制度、信息反馈制度、评审奖励制度和成果推广制度;加强中途管理,完善合理化建议的提出、评审、管理和奖励等工作流程,努力实现合理化建议活动流程化运作、网络化管理、程序化控制和项目化实施。同时将合理化建议工作与职工评优、晋级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将合理化建议活动作为考核评比的重要内容,充分调动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的积极性。

各级工会配合行政,对在合理化建议活动中做出突出成绩的职工予以表彰;对经实际应用,并在生产或工作中取得成效的合理化建议,要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对未被采纳实施的合理化建议,只要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也可给予一定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已形成技术秘密和知识产权的合理化建议成果,要积极探索实现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激励方式,保护和鼓励职工积极参加合理化建议活动。

(三)依靠科技手段,提高合理化建议工作的管理水平

合理化建议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系列,同其他系列一样,必须实现规范化和程序化。近年来,由于职工参与率、建议条数和实施率的提高,原来的管理方法遇到了报表填表数量多、工作量大,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准确,统计、综合、分类、反馈不便于处理等问题。现在全县普遍采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合理化建议,做到数据准确齐全,查找方便,避免重复造表,提高了工作效率;分类明确,便于考核,统计工作快速、及时、准确,存档内容安全齐备,可供查询、考核、验收和评比,提高了全县合理化建议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存在问题

县开展的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已形成一种态势,逐步形成了一条适合企业特点的合理化建议活动新路子。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我县的合理化建议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认识上还不够深。如一些单位的领导对合理化建议工作认识还不足,重视还不够,忽视了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的潜在效益,因而对合理化建议活动的组织和资金投入力度都不够大。

(二)机制上还不够强。不少单位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推进合理化建议活动工作发展的有效管理机制,有的单位管理组织机构还形同虚设,管理不到位,运作不顺畅。有的奖励力度不够,合理化建议活动还未能同职工的晋级、评优挂起钩来,有的对已实施的合理化建议奖励不到位,影响了职工提合理化建议的积极性。

(三)推进力度上还不够大。表现在有些单位的发动面还不广,合理化建议活动成为了少数人的活动,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群众性。有些单位还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效益的“广种薄收”现象:“提出建议上百条,效益却难找得到”。

(四)县总工会对基层开展活动的分类指导力度不大。合理化建议活动怎样适应多种所有制发展的需要,怎样在非公企业,特别是在民营企业中大力推进合理化建议活动,这方面的指导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四、工作建议

今后,我们要把开展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作为激发职工创造热情和创新活力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坚持以人为本、以职工为主体的理念,以深化职工素质工程为主线,以“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和谐奔小康”活动为主题,广泛发动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一线职工深入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形成企业人人提建议、个个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的良好局面。

(一)抓住“一个重点”

要把解决企事业生产经营管理上的难点作为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的重点,着力在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上下功夫。要紧紧围绕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开发;围绕引进设备和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改造;围绕实现服务标准、服务项目、服务功能的创新;围绕解决疑难课题攻关、优化工程方案,在各行各业广泛深入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

当前,要重点围绕“节能减排、资源节约,降本增效,环境保护”组织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特别是在一些高能耗企业中,当前要结合“查跑冒滴漏、比节能创新、看节约贡献”活动,广泛发动职工献计献策,为节能减排、节约资源作贡献。

(二)注重“两个提高”

1.注重提高合理化建议活动广泛性。一是各行各业、各个方面参加的广泛性,即领域的广泛性。不仅要在国有及控股企业和非公企业中深入开展,而且要在事业单位中广泛开展。国有及控股企业要进一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成为合理化建议工作的“领头羊”; 非公有制企业要把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作为实现企业和员工和谐共建、互利共赢的工作切入点,作为增强工会活力、推动企业发展、建立劳资和谐关系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适应自己特点的合理化建议活动机制和方式,通过动员和组织职工围绕解决企业生产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促进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科教文卫系统以及行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要重点围绕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改进工作、提高效率、强化服务功能等方面,推进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提升本单位的服务、管理水平。二是参与对象的广泛性。各单位要最大限度地动员和组织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充分发挥每一个技术工人、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聪明才智,合理化建议活动不能成为少数人的活动。各基层工会要积极配合行政,每年提出合理化建议活动的主题和重点,确定主攻目标,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设立“合理化建议箱”,建立“合理化建议日”,举办“合理化建议金点子竞赛和优秀成果会”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引导、组织和鼓励广大职工广泛参与提合理化建议活动。

2.要注重提高合理化建议活动实效性。合理化建议活动要坚持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从切实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出发,讲究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高合理化建议的参与率、采纳率、实施率和贡献率。合理化建议活动不能只讲形式,不讲内容和效果,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同时,要重视对职工新技术、新知识培训,普及创造知识,推广创造技法,增强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职工科学文化素质和科技创新水平,以提高合理化建议的质量,促进合理化建议的进步性、可行性和效益性。

(三)抓好“三个结合”

对企业的合理化建议篇4

一、合理化建议的推行与采纳能有效地凝聚企业的向心力,增进企业的主人翁精神

推广合理化建议是发挥企业员工主人翁作用,凝聚企业向心力的有效形式。积极地向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客观反映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反映了员工对企业的热爱,也是企业凝聚力与向心力的一种良好的体现。作为有责任感并寻求发展壮大的物业管理企业,必须在重视常规物业服务的基础上,寻找企业发展的增长点,而后做强、做大企业,以应对市场激烈的竞争。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管理盲点与缺陷,如何有效可持续地发展,不断进行企业管理创新,才能建设好企业发展的平台,而在物业服务企业中推行合理化建设,将是突破企业管理瓶颈的有效载体。

笔者所在的物业服务企业所管理的泉州市远太大厦,作为侨乡泉州首座高层商务大厦,在走过了一段辉煌的历史后,由于客观的原因,远太国际商场以破旧落伍的分割格局,卖场充斥着为数较多以贩卖假电讯、电子产品的不法商家,成为当时贩卖假电讯产品市场的代名词,远太商场一度成为泉州商业物业的一大污点,商场物业的价值严重贬损。商场物业管理公司急业主之所急,为繁荣远太国际商场,彻底改变商场面貌,扭转商场运作的不良局面,企业及时采纳了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并进行了可行性研讨,研究如何有效地搞好老旧商业物业的改造及进行商务运作,使业主物业保值增值,提升物业的价值,促进物业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可行性策划方案,经过充分的改造项目的酝酿,提出了商场改造的总体规划与方案,通过向业主返租,与商场业主进行签约,商场设施设备的改造,商场的装修,大型品牌商务企业的引进等一系列的商务运作,远太国际商场的面貌焕然一新,商场迎来了繁荣发展的第二春,商场的火暴也带动了远太大厦的兴旺,提升了业主物业的价值,增加了物业的含金量。在而后的物业服务过程中,物业服务企业的员工在总结了远太国际商场改造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又提出了更好的合理化建议:大厦引入苏宁电器、招商银行等单位后由于上述单位实行内部管理,自行负责辖区内的物业事务,物业管理单位不用对远太商场的内部实施服务与管理,因此,远太国际商场的物业服务状况及劳动强度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管理力度相对降低。通过深入的挖潜,在对大厦内的秩序维护岗位进行合并与调整,通过整合,大厦内的秩序维护员队伍从15人减少到10人,同时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另通过对大厦设备科值班场所的调整以及人员的合理调整,设备人员由原来的7人减少为4人,减员不减工作质量,通过资源的合理组合与精减,实现资源的经济最大化利用,大厦的节能降耗上做文章,实现了每年增加10多万元的收益。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议,促进了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关心企业发展,时刻关心企业的健康发展,及时发现服务过程中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取得了企业发展与个人成才成长的双丰收。

通过合理化建议的有效推行,积极倡导企业员工为企业多提合理化建议,通过合理化建议的采纳,提高了企业的效益,增进了企业的活力,那么企业就能产生一系列有效地经济与管理效益。从而增进企业员工的责任感与荣誉感,激发员工的参与意识,增进企业的向心力。

二、合理化建议的推行与采纳能有效地挖掘企业潜力,减少损耗、增加收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节约能源、减少损耗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主题,有效地开展“节能减耗”工作,对于能源供需矛盾突出的我国来讲,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情,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的一种良好的体现。在开展“节能减耗”的活动中,物业管理企业大有可为,物业管理小区存在着大量“节能减耗”可挖掘的资源,给有作为的物业管理企业提供广阔的天地。在物业管理的日常管理过程中,有效地开展“节能减耗”工作,减轻小区业主的负担,增进物业管理单位与小区业主的互信与理解,历来是物业管理服务过程的一个重要课题,也给企业员工发挥聪明智慧提供了表现的舞台。小区公共用水、用电的公摊过高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物业服务企业,地处泉州金融街的远丰阁商厦,公共用电、用水公摊费用过高问题比较突出,通过合理化建议的推行,企业员工们查找原因,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有针对性地查找原因,分析症结所在并对症下药,成立技术改造小组,对相关设施设备的有关缺陷与问题进行技术改造及处理,并通过有效地小区公共用水用电的管理,成功地降低了小区公共水电费用的公摊,改造后3个月,远丰阁商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商厦内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得到充分的保障,公共部位的用电量明显下降,公共用电费用明显减少,商厦内的供水系统的稳定性也得到充分的保障,供水管道的渗水问题得到了有效地解决,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减少了公共水费的开支,通过科学改造,大大地降低了远丰阁商厦的公共水电的开支,商厦的公共水、电公摊也由改造前的每单元户每月40多元降低到20多元,降幅达到了50%以上。通过改造,有效的减少了小区业主的公共水电费用的公摊,维护了业主的利益,受到了商厦业主的广泛认可,业主们认可了物业管理单位的有效作为,业主与物业管理单位的关系也进一步融洽,远丰阁商厦的物业管理服务费用的收费率也上了一个台阶,有效地改造与管理也受到了业界的好评,远丰阁商厦也被评为市级优秀管理大厦。

走集约化管理是物业管理的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进步与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对物业小区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并进行集约化管理,是有作为的物业管理企业的重要体现。为更好地搞好企业管理,整合物业小区资源,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锻炼物业项目经理与管理人员,走集约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公司吸收了企业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大胆进行了经营与管理上的创新,将公司所管理的物业服务小区进行整合,合并进行有效地管理,并同步进行了小区物业经理的岗位轮换。物业公司果断采纳合理化建议,将远太苑小区、中行宿舍、远丰阁进行整合,合并为一个服务管理中心进行管理,即远太苑服务管理中心。此外,还对远太大厦、静远阁进行了整合,也合并为一个服务管理中心进行管理。通过以上两个小区的整合,在不增加人员的情况下平稳过度、稳定磨合。通过物业管理项目的合并管理,一方面减少了工作人员,提高了管理效率,锻练了队伍;另一方面节约了资源,减少了开支,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

物业管理行业作为微利性的服务行业,要做强、做大企业,只有走多元化的发展之路,通过物业服务业务项目、服务内容的延伸、扩大物业服务企业的经营规模,来达到一定的管理规模,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拓展物业服务的内涵与外延,走科技型、效益型、创新型发展道路是领先型物业管理企业的前进方向。在做好基础性建设的基础上,业务项目进一步拓展,除了保障公司所属物业管理小区的电梯维修保养任务以外,还取得了业务上新的突破,开始介入电梯的销售,并承接了大量的对外电梯维修保养业务。目前,电梯公司的业务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长期以来,小区水损问题困扰着物业管理公司,无偿地承担着代收代缴水费的工作,负担着水损损耗,背负着水管维修、保养的任务,增加物业管理的设备维修成本,还时常承受着替自来水公司挨板子、遭白眼的打击,引发了业主以此为借口而拖欠物业服务费用,突出的问题,制约了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公司采纳了合理性建议,对中山花园小区、远太苑小区进行了“一户一表”改造,与泉州自来水公司进行20次-30次的协调与沟通,促成了“一户一表”改造的落实。为使改造工程顺利进行,工作人员进行了充分的发动,进行了大量的宣传解释工作,促成了两个小区的水改工作的顺利完成。水改过程体现着工作过程的艰辛,水改成功凝聚着工作人员心血,也实现了节能减耗、增收节支的良好结局。

三、合理化建议的推行与采纳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

合理化建议是企业管理创新的一种有效的形式,通过合理化建议的采纳,充分挖掘企业内部的潜力,消除企业内部诸多的问题与不利因素,起到了凝聚企业员工向心力,稳定企业员工团队的作用,为在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力有效的支撑,使企业发展步入快车道。新一轮房地产经济的发展给物业管理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给物业管理企业带来新的挑战,物业管理企业能不能跟上社会与行业的发展,将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企业稳定发展的大局出发,时刻关心企业的健康发展,正视企业中存在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成熟物业服务企业的职责。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优秀物业服务企业的胆识。物业服务企业要稳步持续地发展壮大,需要在管理机制与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利用上进行一定整合,修正存在的问题与缺陷,通过合理化建议的推广与采纳,充分利用有效的决策性分析,深入挖掘潜力,努力创造资源利用的经济最大化来实现企业利润的增长,为企业的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通过合理化建议的推行与采纳,能充分地发挥企业的集体智慧与凝聚力,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与方案,通过有效地吸收,达到了促进企业创新的目的。从大量的实践案例来讲,通过企业的管理创新,就能激发企业员工深入挖掘企业的潜力,通过管理创新,才能突破企业内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缺少创新、士气不高形成的发展瓶颈,也就能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积极进取、务实高效的积极性。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没有发展壮大,不能持续高效增长,不善于科学发展,将会被时代抛弃。当今的物业管理公司力求平稳发展,但客观的外部环境可能会发生变化,如何来进行有效地应对呢?通过合理化建设的推广与采纳,集聚企业员工的集体智慧,形成有效的决策以及相应的应对机制与办法,走市场化的道路,做强做大企业,就能在行业的风浪中站稳潮头并得发展。

对企业的合理化建议篇5

一、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智慧源泉

实践证明,在“创新当道”的市场经济时代,有效的创新不仅能转化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为企业提供更为丰富的发展内涵与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企业而言,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就是来源于群众实践运动的创新,是集合群众智慧的有益举措与活动。事实上,企业全体职工提出的创新发展建议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根植于企业职工在日复一日工作中的实践积累与深刻体会,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

对企业职工而言,职工积极参与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在活动中认识到自身作为企业不可缺少的一份子的重要性,有利于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与责任感;同时,职工在感受开放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了职工的奉献精神,从而形成了企业内部良性循环的工作进取精神与积极向上的企业工作环境,自主型职工队伍因此而得以构建。企业的发展依靠优秀的人才,具有极强自主性与主人翁意识的优秀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并保持竞争力的根本性决定因素。参与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大胆进谏的企业职工因此成为企业创新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源泉。

对企业自身而言,发动全体职工为企业发展提出各种建议与意见,探索企业群众性创新之路,是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效益水平的根本形式。来自于全体职工的合理建议是企业的创新基础,只有不断开拓企业发展视角,在深挖全体职工主人翁品质内涵的基础上,听取职工有关企业发展与竞争力提升的合理建议,以此加强企业对员工管理及员工培养。由此可见,离开全员创新这一基础,促使企业产生更具有竞争力的高水平创新成果就是镜花水月,无从谈起了。全体职工所提的创新发展建议经过认真思考、研发、推进后,必将为企业的技术革新与科学研究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由此可见,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是企业生存的必由之路,更是当之无愧的企业创新发展的智慧源泉。

二、全員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

党的群众路线活动最终的落脚点在于“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甘当学生问计于民,使群众中蕴藏的无穷创造力竞相迸发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因此,企业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活动就应深入企业职工中间,坚持倾听企业职工的心声,听取职工对企业发展的意见与建议,在企业的发展与决策中体现职工的意愿。从这个角度来讲,企业开展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无疑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最佳载体。密切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必须充分调动企业和职工两个积极性,凝心聚力实现党的执政使命。通过开展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真正做到决策有职工参与、过程有职工监督、结果由职工评价。具体而言,一方面,通过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企业能够见微知著,体会到全体职工对企业发展的意愿,促使企业在想问题、办事情的过程中,集纳民智、统一共识、凝聚民心,从而形成企业共同发展的合力;另一方面,企业只有深入到全体职工中去,加强与职工的深刻联系,才能真正了解职工的需求,企业要想获得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的良好效果,必须问需于职工,问计于职工,重视职工中蕴藏的创新潜力与创新需求,在激发职工工作活力的同时,将职工塑造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给职工提供能够发声的空间与平台,将职工是否满意、职工的真正需求作为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根本标准,才能切实将企业发展与企业管理向更高的方向与目标逐步推进。

三、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是职工民主权利的重要保障

保障职工民主权利是企业提升现代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如何充分发挥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职工全身心投入参与到企业发展之中,也是企业着力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对企业职工而言,其所享有的企业治理等民主权利一直缺乏有效的实践途径,绝大多数职工都只能被动的完成本职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做一个旁观者。在“知行合一”群众路线的践行过程中,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为企业职工参与企业管理、行使自身的民主权利提供了新的途径与重要保障。一方面,企业的每位职工都享有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与义务,这既是企业职工享有言论自由的表现,更是职工参与企业或公司治理的重要途径。从当前企业发展现实来看,职工针对企业发展提出建议与意见,如果这些建议与意见被企业采纳并转化为管理效益,那么职工依法形式自身民主权利、参与影响企业发展及利益决策就得到了现实体现。另一方面,通过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的开展,在广开言路的企业文化氛围下,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企业管理者与企业职工在意见与建议的提出过程中开展了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在这一职工民主权利行使的平台上,利益协商机制的建立保障了职工的权利与利益,推进了企业与职工之间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四、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是企业发现人才的重要途径

面对当前人才流动、流失比例较大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如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并能够留住人才已成为关乎企业发展前景的重要课题。从这个角度而言,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是激发企业人才储备、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策划的有效途径,在企业践行群众路线的过程中,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基础,在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里,企业在收获大量有益建议的同时,也能够发现更多富有创造力与干劲的职工人才。事实上,企业职工全员参加的创新发展建议活动不仅为企业的智慧发展奠定基础,更是解决企业人才危机,激励企业职工知识创造与分享、促使企业人才踊跃出现的重要途径。对企业而言,创新的根源在于企业职工,创新坚决不是高学历科研工作者的专有权利,普通职工的创新作用也不容小觑。如果在企业工作的职工感受到自身价值得到认可,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尊重,不仅能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而且有利于解决企业人才储备不足、实现人才超前培養的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目标。因此,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对企业人才最大的作用就在于,最大限度激发普通职工的创造性,促使普通职工也能够在活动中闪耀出惊人的光芒,在全员创新局面的带动下,达到发现人才、发掘人才潜力的作用。但是,企业还应注意对提出创新发展建议的职工进行合理的激励,设置专门的可兑现的奖励基金,使得普通职工中源源不断的出现创新型人才。这说明,只有建立在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基础上的提建议活动才能演化为可循环发展的企业文化新内涵,而不是变成时断时续的运动式活动。

五、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是形成企业发展合力的重要抓手

加强践行民主管理中党的群众路线活动,最终目标就是在“知行合一”思想指导下促使企业形成发展合力,而企业的发展正是由全体职工的建议凝结而成。以激发企业职工潜力为核心的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在凝聚人心、形成企业发展合力方面意义非凡。首先,企业围绕自身发展实际,开展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发动全体职工建言献策,引导职工在具体工作中深入思考、积极探索,鼓励职工在自身最擅长的工作岗位上立足实际进行创造性工作,因为实践证明,来自职工本职岗位的创新发展建议是最切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建议,更是促使职工成为企业发展合力构建的最坚固基础;其次,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必将带动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解决企业发展中可能存在的瓶颈问题,促使不起眼的小建议变成具有创新创造力的大效益,这无疑是企业形成发展合力的重要途径。最后,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体现了企业对每一位职工的尊重与认可,是企业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全员经营和开放式管理的重要途径,鼓励职工全方位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合理化建议,从而给企业职工提供一个关心企业发展,参与企业建设,与企业融为一体的渠道,不仅满足了职工自我实现的需要,增强企业凝聚力,又可以达到推动创新,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因此,来自工作一线的创新发展建议最终将成为企业发展合力构建的重要抓手。

综上所述,在企业未来的工作实践中,作为实现“知行合一”这一群众路线重要途径的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必须得到长期的坚持开展。国外某些知名企业就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开展员工合理化建议的征集与采纳工作。全员提创新发展建议活动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具体落实,只有坚持不懈的将这项活动作为群众路线践行的重点内容,克服诸多困难,不断提高企业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与满意度,激发职工创新与创造精神,促其规范化、制度化,走全员决策的发展之路,才能最终推动企业自身的全面提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洪生.知行合一:党的群众路线的实现逻辑[N]文汇报2014年2月20日第012版. 

对企业的合理化建议篇6

合理化建议是对企业现代化管理方法、手段的创新和应用,促进企业素质全面提高等方面的建议或改进;是对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技术、试验方法、计算技术、安全技术、环境保护、劳动保护、运输及储藏等方面的改进或建议;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新配方,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性能及开发新产品,节约原材料等;是改进与合理化建议和推行企业现代化管理,是企业革新挖潜、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我公司每年合理化建议月活动也是公司“员工安康和谐金牌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调动公司干部员工积极性,激发主人翁责任感,营造争金夺标氛围的重要措施。每位基层员工要发扬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积极投身公司的改革和发展,公司发展迈上新台阶的奋斗目标,还存在着电量增长总体趋缓,电网发展相对滞后,安全生产压力大,精益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等诸多困难,需要公司广大职工发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大力推进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积极做好基层合理化建议工作。

1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合理化建议

1.1建立基层合理化建议领导小组

在每年年初成立合理化建议活动领导小组和优秀合理化建议评审组,建立组织机构,并且基层领导要与各班班长、专责人签订每一年度的本单位本部门合理化建议目标责任书,严格按照创新工作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各项工作。

1.2制订基层合理化建议考核细则

要使广大基层职工发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大力推进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需组织本单位认真学习上级部门下发合理化建议相关文件和标杆企业相关合理化建议考核办法,制订了本单位合理化建议考核细则。

1.3制订基层合理化建议实施 计划签订责任制

努力做好基层合理化建议工作,加强创新型企业建设,全面提升基层组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上级部门及同业标杆创新型企业建设要求,将上级部门及同业标杆本年度创新型企业指标,合理分解全年指标和任务,全面落实员工责任,基层领导与各班班长、专责人签订本年度本单位本部门合理化建议创新目标责任书。使合理化建议任务完成情况与各班组、技能人员绩效考核挂钩,做到“年度任务目标化、中间管理透明化” 。

1.4合理建议实行周汇报制度

对企业的合理化建议篇7

【文章编号】1007―4309(2010)10―0108―1.5

一、合理化建议制度的概念

合理化建议制度又称为奖励建议制度、改善提案制度、创造性思考制度,它是一种规范化的企业内部沟通制度,旨在鼓励广大员工能够直接参与企业管理,下情上达,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参与度,使普通员工可以和企业的管理者直接对话并切实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合理化建议制度存在着明显的优越性,它是员工参与公司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公司运用集体智慧的一个重要手段,深受企业组织的青睐。

二、建立合理化建议制度的重要性

合理化建议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改进企业生产经营流程,提高管理水平,甚至还可以解决生产管理上的难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合理化建议也是企业赢得市场、获取高利润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日本在资源非常缺乏的情况下,打造众多的知名品牌,唯一的办法是依靠合理化建议,节约劳力,节省资源,如东芝以电暖炉取代煤暖炉走出危机,三菱靠被褥烘干机扭转了赤字,可以说一条合理化建议可以为企业扭转乾坤。

同时,合理化建议还可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起到凝聚作用和战斗作用。一个可以持续不断向前发展的、拥有不竭动力的优秀企业所必须具备的一点就是高涨的全员参与热情。只有员工们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企业的各项事务上来,企业才会获得向前发展的动力;只有大家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企业的发展日臻完善。而合理化建议有效地集中了全体员工的智慧,广开言路,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三、合理化建议制度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合理化建议,首先要填写合理化建议书,建议人填写完毕后将其交给部门负责人,由部门负责人或相关负责人进行评阅,然后由部门负责人统一交到相关行政部门,行政部门将这些合理化建议进行整理、记录,并分发给实施人,由实施人进行具体工作的执行,最后双方确认完成。而相对重大的问题,则需要召集相关的负责人组成临时的评议小组以会议的形式讨论决定。

在建设与实施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向全体员工积极宣传和讲解这一制度,使它能够得到全体员工的支持和理解,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合理化建议制度才变得有意义。当然,在合理化建议制度实施的整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第一,有的执行者在接到合理化建议书时,对所提问题持有疑问,执行人可以直接去找建议人进行沟通了解,双方都应秉着对事不对人的态度心平气和地去处理这个问题,不要因为他给你提了建议就心怀怨恨。有了问题,大家可以在一起讨论和研究,不要出现什么问题,执行者就拿着合理化建议去找建议人的上级领导“告状”,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不但让建议人反感,也打击了员工们的参与热情。而有的员工在接到合理化建议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则是怎样推脱责任,要知道我们建立这样一种制度的目的,不是为了打击谁,追究谁的责任,而是将出现的问题妥善地解决,将不合理的地方变得合理。虽然这些都是小事,但往往这样的小事会直接影响到合理化建议制度的建设,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第二,在合理化建议制度的建设中,同样要注意只顾数量不顾质量的问题,不要硬性规定每人每月提交合理化建议的数量,这样会给员工心理造成负担,很多员工会在月底要交合理化建议时,为了凑数而胡乱写些不着边际的问题,这样不但让相关工作人员浪费了很多宝贵时间,也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合理化建议的初衷是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而硬性规定数量的做法却无形之中与此背道而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培养员工这样一种意识,当遇到什么问题或是有了什么想法时,可以第一时间通过合理化建议的方式记录下来,而不至于被遗忘,以免交建议时想不起来。合理化建议卡应该放到大家很容易找到的地方,如员工餐厅、办公室走廊、休息室、等等。

第三,在合理化建议制度的建设中,我们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普通员工提的合理化建议往往得不到重视,而领导提的则很快得到解决或回应。当然,可能有时领导所提的合理化建议会相对重要和紧急,或涉及到的利益要大一些,但长此以往,会极大地挫伤普通员工的积极性,他们会觉得自己提与不提是一样的,没有什么不同,久而久之,就会有厌烦情绪。尤其是在生产现场工作的一线员工们,他们对现场的细节把握会更加精准,对存在的问题也了解得更加透彻。我们一定要对所有的合理化建议一视同仁。

当然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也采取了相应的改进对策,每个月相关工作人员都会对每个人收到的合理化建议进行统计和记录,对于那些即将到完成日期还没有完成的执行人,会给出善意提醒,而那些已经过了完成日期却还没有完成的执行人,他们的名字则会出现在每月的最差合理化建议名单中,而出现在最差合理化建议名单上的员工,不但是面子上不好看,也会影响到年终的绩效评价。这样一来,不论是谁提的建议都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得到解决,不会因人而异。

第四,怎样给领导提合理化建议呢?这着实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我们的员工总是碍于领导的位置,不敢给领导提建议,生怕建议不仅没被采纳,还得罪了领导,赔了夫人又折兵。那么,究竟该不该给领导提建议?又该怎样提建议呢?这其中也有很多技巧需要我们掌握,我们在给领导提建议的时候就是要运用这些技巧,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使领导可以平心静气地接受。首先,自己没有经过充分考虑调查、没有根据的事,不要随便提给领导;其次,在写解决方案时,尽量多写几个方案让领导来选择;另外,书写过程中也要注意措辞,要简明扼要,多用敬语。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合理化建议的质量,使建议的完成真的能为企业带来益处,令领导满意。总之,员工不仅要有一定的勇气和认识,还要讲究科学方法,把握时机和分寸,做到语当其时、言当其方、谏当其用。

第五,怎样激励员工积极主动地去提合理化建议,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建立激励机制,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激励不仅能使职工安心和积极地工作,还能使职工在这种短期作用下发挥职工认同和接受本企业的目标和价值,对企业产生强烈归属感的长期作用。定期对合理化建议进行评定、总结和表彰,及时兑现奖金,同时在住房、福利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但也必须重视精神上的奖励,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带动群众。除了物质上的激励外,精神上的鼓舞同样不可或缺,一句中肯的话语,一个鼓励的微笑,都会使员工产生共鸣和满足感。对于那些喜欢提建议却不常被采纳的员工,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去支持和鼓励,因为与那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员工相比,他们更为可贵,不应该用一个结果去否定他们美好的初衷,即便他们的建议没被采纳,但精神可嘉。当然,为鼓励员工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其最为本质的问题还是要持续地推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在组织内部形成民主文明、开拓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这样自然会感染到每一位身在其中的员工。只有这样,员工才能对自己周围的环境保持敏感,并及时准确地捕捉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地传递给相关负责人,才能使流程得到改进,浪费得到避免,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培明.合理化建议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中的作用[J].福建轻纺,2002(6).

[2]杭其平.如何给领导提合理化建议[J].领导科学,2006(4).

对企业的合理化建议篇8

合理化建议,这个几十年前经常采用的管理方法,被越来越多的公司看到了其对企业的重要性,尤其是现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合理化建议成本低而收效大的特点,愈发显示了优势。如何能让合理化建议活动充分调动职工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它的最大优势呢,以下从三个层面分析。

建章立制,规范运行模式,明确合理化建议工作流程。首先是建章立制,建立透明的评审和奖励制度,是促进合理化建议活动深入开展的有力保障。要建立健全合理化建议日常管理工作制度,对组织、征集、反馈、实施、奖励等都有制度保证,并贯彻在日常工作之中,实实在在地作为一项长效性的工作来抓,这是促进合理化建议活动得以持久开展的重要保证。

调动职工积极性,把提合理化建议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以及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用有效的利益导向机制保障合理化建议的生机活力,长期调动职工提合理化建议的积极性。一是根据合理化建议为企业创造的价值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激发职工的参与热情;二是定期进行合理化建议的评比,对建议得到采纳并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职工进行表彰,用精神奖励强化个人价值感,调动职工参与的积极性;三是把评选“最佳岗位能手”、“巾帼建功”等活动与合理化建议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合理化建议活动成为岗位成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增加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吸引力,例如海尔的“即时激励”“创新推进平台”,西门子的“3i”管理等,许多中外企业成功实践经验证明,严格按照效益价值给予奖励,并对能带来间接经济效益的合理化建议也给予适当的奖励,是促进职工自觉参与企业合理化建议管理和自主创新的有效手段。

及时反馈,正确评估。合理化建议凝聚着员工的大量心血和劳动,也是他们多年来立足本职岗位工作经验的积累。所以,应该保护职工的创新热情,尊重职工的创新成果,对职工的合理化建议做到“善始”“善待”“善终”,做到条条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只有这样,职工提建议的热情才会被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对企业的合理化建议篇9

企业合理化建议是职工在日常工作中针对企业生产、管理中发现的质量、成本消耗、设备工具、方法效率、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素质等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提出合理性改善、优化的建议和想法的活动。企业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的建设旨在充分调动员工主动参与企业管理,运用集体智慧解决企业存在问题,鼓舞士气,提高主人翁精神,获得个人成长和企业发展。合理化建议是员工智慧的凝结和体现,企业开展合理化建议管理,也是针对员工隐性知识进行挖掘和管理的很好切入点。那么如何从知识管理的视角开展合理化建议管理,使合理化建议成为企业行之有效的知识积累和沉淀的载体?本文基于知识螺旋理论,提出一种合理建议管理的构建模型,探索两者的有机结合。

1 知识螺旋理论简述

知识螺旋理论是由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理论指出知识的创造和转换是由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促进、转化并不断螺旋成长的模式,并提出知识创新的SECI模型(图1),它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1 社会化过程(socialization)

即通过人际交流的形式,使存储在个人头脑中的隐性知识深入交换,形成隐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转换。比如企业员工在会议中探讨某项问题的解决办法,分享解决思路,在对方头脑中激发出好的创意,形成隐性知识的交换和转换。

1.2 外部化过程(externalization)

即通过语音、文字等有形的形式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如形成可读的企业文件、标准、多媒体等。

1.3 结合化过程(combination)

即将显性化的知识进行整合管理,建立联结而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提升知识价值以便更好地使用,如建立知识库对企业显性知识进行内容管理。

1.4 内部化过程(internalization)

即将经过上述三个步骤整理的显性知识,通过学习、培训、实践等方式内化为个人隐性知识,达到知识增值,又可循环应用于社会化过程。

知识经过以上四个步骤持续、动态地演化,不断相互作用、循环反复、螺旋上升,达到知识创新和增值的效果。

2 合理化建议管理对知识螺旋理论的借鉴

2.1 核心管理对象的借鉴

知识螺旋理论的循环起始是对个人隐性知识的挖掘和转换,核心是对个人隐性知识的管理。

合理化建议体现的是职工个人对于企业生产、管理中发现的各类问题提出的解决思路和想法,亦是个人隐性知识的一种体现,对于合理化建议的管理核心问题也在于对个人隐性知识的调动和应用。

2.2 基本流程的借鉴

知识螺旋理论呈现的是对个人隐性知识的交流和激荡,激发形成群体知识,进而固化为企业知识,又内化为个体知识,重新促进个人知识的增长的过程。

合理化建议提出并递交上级或审核人评审,产生知识交流;合理化建议付诸实施,是知识落地显性化的过程;将落地实施的成果进行总结、标准化,沉淀为易于使用和传播的组织知识,是将显性化的知识成果进行系统固化的过程;企业对取得的知识针对性开展培训或学习,又将知识在员工之间传递内化,并使其获得相应知识并能够“温故知新”提出新的合理化建议。合理化建议知识转换流程模型见图2。

两者在知识的传递、转换路径上,都体现为知识不断被挖掘、转化、管理、应用、创新,在个人、群体和企业集体之间不断形成和流动,激活个人知识,实现组织知识沉淀,达到一种正向促进和自我创造的作用。

2.3 隐性知识激发的借鉴

知识螺旋理论对个人隐性知识的激发体现为群体头脑风暴法的形式,即在社会化交流的过程中达到相互启发的作用。头脑风暴法是最为人熟知的创意思维策略,通过这一形式能够充分调动群体的思考,促进隐性知识的深入交流和转换,并且群体范围的扩展有助于激发更多有价值的创意,提高隐性知识激发的效率和价值。

合理化建议在创意的形成和隐性知识的交流中存在局限性,首先合理化建议多形成于个人对问题的发现和思考,合理化建议的提出是个人隐性知识的表达,当提报上级或审核人评审和指导时,体现的是一种“点对点”知识交流形式,该过程在参与的范围上缺乏对群体的调动,势必无法充分应用头脑风暴法激活群体的智慧,达到更优的隐性知识激发效果。同时在合理化建议落地实施的过程中,广泛存在先形成解决方案再行落地实施的过程,对于解决方案仍然可以视为个人隐性知识的显性承载,发起头脑风暴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和优化,使之更具可行性和成效。

3 基于知识螺旋视角的合理化建议管理模型构建

通过以上对知识螺旋理论的研究,以及合理化建议对知识螺旋理论借鉴点的梳理分析,以下从知识管理的视角导向,融合头脑风暴法,构建一套有别于传统合理化建议管理的新模型,将合理化建议的管理流程重新架构(如图3所示)。其基本工作流程如下:

3.1 合理化建议提报审核并讨论

合理化建议提报审核并讨论如图3中的1。个人针对企业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提交相关人员审核,审核通过后公开群体讨论。此过程将传统合理化建议提报中“点对点”的知识交流形式,转变为先“点对点”再头脑风暴的形式,使个人好的想法向更大范围传播,从而促发局部的隐性知识交流向群体的隐性知识挖掘转变。

3.2 解决方案制定及讨论

解决方案制定及讨论如图3中的23。经群体讨论后合理化建议传递具体负责人,负责人综合合理化建议的想法和群体交流的内容,并结合实际及个人经验编制解决方案。此处将传统合理化建议中确定解决方案的过程显性化,达到集各方隐性知识并显性化的目的(全面,较优)。同时将方案公开群体讨论,进一步发动头脑风暴促发第二次群体隐性知识激荡。

3.3 方案优化与实施

方案优化与实施如图3中的4。负责人综合方案讨论的结果进行方案优化,并付诸实施,完成隐性知识的落地增值及显性化。

3.4 成果总结及标准化

成果总结及标准化如图3中的5。将合理化建议实施的成果进行提炼、总结、加工、分类、存储,使粗略的显性知识标准化,固化为易于使用和传播、系统性强且价值量大的显性知识,沉淀为组织知识资产。

3.5 成果培训学习与应用

成果培训学习与应用如图3中的67。将上述经过整理的合理化建议成果知识通过企业培训、个人学习等方式,向组织其他人员进行传播,经过个人消化吸收,进一步内化为个人隐性知识,并帮助其应用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方法的思考,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完成新一轮合理化建议的闭环和知识的螺旋上升。

如此循环反复,不断挖掘出群体知识,持续固化和应用创新,在获得组织知识不断增长的同时,激活合理化建议的内在活力,保证合理化建议管理长效有序。

4 基于知识螺旋视角的合理化建议管理模型优点

以上探索的合理建议管理模型具备三方面优点:(1)通过头脑风暴法的有机融合,打破传统合理化建议管理“点对点”、单线条流动的格局,让更多人参与到合理化建议和解决方案的提报和评价范围中,有助于个人隐性知识的充分挖掘、交流与共享,激活了群体知识;(2)通过群体讨论的形式对合理化建议和解决方案进行充分评判和优化,避免仅由审核人独立评价带来的不够全面的风险,有助于合理化建议解决最优化;(3)以推动知识螺旋的形式激活了合理化建议的内生动力,解决了传统合理化建议开展一段时间后劲不足的问题,实现管理的自我循环。

5 结语

对企业的合理化建议篇10

和谐劳动关系是劳资双方一种和谐融洽的良好状态。同志在去年8月全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表彰暨经验交流会上强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维护他们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宜昌是湖北省加快建设的省域副中心城。2011年,宜昌市建筑业总产值529亿元,施工企业近600家,从业人员12万人,建筑业企业日益成为宜昌市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建筑业企业劳动关系日益成为影响宜昌市和谐社会构建的重点领域。深入研究宜昌市建筑业企业劳动关系现状,发现建筑业企业劳动关系发展中的问题并探索构建宜昌市建筑业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对于更好地维护职工利益,凝心聚力推动“十二五”宜昌市建筑业实现新起点上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和谐宜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建筑业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对于宜昌市实现新起点上的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

(一)建筑业发展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突出。

近年来,宜昌市建筑业迅猛发展,宜昌市由2006年的144.5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529亿元,增幅达2.6倍,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呈显出强劲发展势头,为宜昌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消化大量就业人口,增加了地方收入。宜昌市现从事建筑业人员共有12万人。“十一五”以来,宜昌市建筑业对宜昌市财政税收的贡献不断加大,5年累计实现利税33.81亿元,建筑业上缴税金占宜昌市税收收入的23.3%,年均增长25%。2011宜昌市建筑业增加值105.8亿元,增长 7.6%,为宜昌市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有力助推城镇化进程。2009年、2010年,宜昌市城镇化率分别为48%和49%,2011年达到50.76%,实现了年均1%的递增,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业项目、城乡居民住宅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推进城镇化、繁荣城市经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镇品质等方面发挥了其他行业无法替代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拉动性作用。

三是有效带动关联行业快速发展。建筑业具有高度的产业关联性,是众多经济生产部门赖以发展的基础行业,影响、带动着其他约50多个产业。近年来,宜昌市累计建成工农业、交通、水利、文教、科技、军工等各类建设项目上万个,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基础,对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及引导消费、调整结构、促进发展有着巨大的带动作用。

建筑业企业已成为宜昌市企业群体众多、吸纳就业能力最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

(二)和谐劳动关系对于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意义重大。

建筑业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与社会密切相关的行业,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尤为重要。和谐劳动关系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四个方面。规范有序要求劳动关系的建立与运行要纳入法律和制度的轨道,依法循章运作,避免随意性,做到程序公正;公正合理要求劳动关系双方权利义务要公平公正,做到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既要考虑自身利益的实现,也要尊重对方的合法权益,避免权利和义务的失衡;互利共赢要求劳动关系双方围绕达到大企业这一共同目标各尽所能,精诚合作,整合双方利益,形成利益共同体;和谐稳定要求劳动关系双方关系顺畅,和睦共处,即使出现争议,能够在内部通过协商谈判方式加以解决,使企业长期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十二五”期间,是宜昌市建筑业实现新起点上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建筑业企业要实现做大做强,必须积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这是因为:企业只有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培养人,加强人文关怀、不断提高人的素质,才能与职工结成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激发广大职工的成就感、荣誉感、归属感,推动形成全体职工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企业转型升级、增强创新能力提供强大动力。

二、宜昌市建筑业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住建委等有关政府部门、工会组织、行业协会和广大建筑业企业积极交流、科学谋划有关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不断发展完善,涌现出以湖北益通、湖北广盛、湖北城乡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典型。总体而言,当前宜昌市建筑业企业劳动关系是协调的,大多数职工的权益得到了保障。但是面对跨越发展的新形势和建筑业企业劳动关系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

(一)需要密切关注的形势变化。

1、劳动关系的市场化与劳动用工形式多样化并存,给企业管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劳动市场导向机制基本形成,劳动者可以自由择业,劳动力价格由市场决定。同时,劳动用工形式正日益多样化,人才租赁、劳务派遣、季节性用工等方式受到青睐,多种用工制度广泛应用,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普遍存在,就业不稳定性增高,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2、劳动合同的不规范性与劳动关系主体的不平等性并存,客观上存在“资强劳弱”的状况。事实劳动关系仍然存在,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不依法签订合同或合同条款不全、约定内容不清、权利义务不明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同时,部分企业的劳动合同仍体现出劳动关系双方主体的不平等性,格式条款较多,合同签订及履行仍主要取决于用人单位,强雇主、弱劳工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客观存在。 3、劳动关系日益人性化与劳动者主体日益分化并存,职工诉求呈现多元化趋势。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多的建筑业企业逐步转变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大力实施促进劳资双方互利共赢以及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人性化管理。同时,社会分工愈加细化,建筑业领域劳动关系主体出现了分层化趋势,这些主体的生存环境、社会地位、权利意识等均不相同,诉求也呈多元化趋势。

4、劳动争议增多与政府处置方式单一和力量不足并存,对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提出新的挑战。建筑业企业劳资争议呈现显性化特征,尤其是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劳动争议案件明显增加,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投诉激增。目前社会组织薄弱,参与协调劳动关系的角色没有被认可;政府处理劳动争议的方式较单一,且力量明显不足,对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

(二)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政府主导的机制问题。一是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工作力度不大。二是对劳动争议处理过分依赖行政管理,轻视劳动调解。三是政府主导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不够完善,作用发挥不充分。四是执法力量和手段不足,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力量薄弱,无法适应案多人少的客观形势。五是未能有效发挥舆论宣传的引导、教育和激励作用。

2、企业管理的规范问题。一是部分企业经营者法律意识不强,忽视甚至损害劳动者权益。二是企业自身的资源问题和管理问题突出,企业人才招聘困难,人才流失严重,企业培训动力不足。三是部分企业工资收入分配不合理,部分职工尤其是一线职工工资水平低、增速缓慢,未能与企业效益增长挂钩。四是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劳动关系自主协调机制,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建筑业企业的覆盖面还较为有限,规模以下企业党群组织及工作覆盖面仍然偏低。

3、劳动者的素质问题。一是劳动者的就业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部分劳动者对就业形势认识不清,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合理定位,就业期望值过高。二是劳动者的能力素质有待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仍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产业技术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三是劳动者诉求表达方式简单,维权手段存在偏差。

三、工会在建筑业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着力点

工会是维护职工权益,推进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建设工会要做好构建建筑业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前提是全面把握工作对象的合理关切和诉求。

(一

)加强和规范政府执法。

新形势下尤其是劳动合同法颁行后,劳动争议大幅增加,但各级政府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力量薄弱,无法适应劳动关系矛盾易发多发的形势需要。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人员和经费投入,加强执法力量,提高劳动争议解决效率;同时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权力运行,践行“平等执法”理念,探索“人本执法”新路。

(二)有效减轻企业负担。

广大企业迫切希望政府为企业发展减负,尤其是出台更加合理的财政和税收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只有为企业减负,才能促其对和谐劳动关系建设进行更大投入,进一步推动劳动关系和谐。

(三)加强工会组织建设。

工会是联系职工、企业、政府的桥梁和纽带,广大建筑业企业对建设工会在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作用有很高的期待,尤其是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和发挥工会组织调解职能方面。

四、构建建筑业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思考

构建建筑业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必须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宜昌市建筑业企业劳动关系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认真分析建筑业企业劳动关系领域存在的问题,积极回应建筑业企业和职工的合理关切和诉求。各级建设工会要坚持多措并举,注重统筹兼顾,扎实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积极参与法制宣传,推动劳动法律法规全面落实。

随着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的颁布实施,劳动关系领域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但关键是知法、懂法、守法、执法和用法。建设工会要深度参与法制宣传工作,为维护建筑业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鼓与呼。

(二)进一步发挥建设工会在三方会议中的作用。

总体而言,建设工会组织在三方会议框架内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参与三方会议不平衡,工作机制不完善,社会影响力有限;二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政府比较强势、工会相对主动、企业方弱势的格局仍然存在;三是建设工会系统对参与三方会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投入不多;四是建设工会对参与三方会议的理论研究不深、理论探索欠缺;五是建设工会在调解劳动争议时的作用未能全面发挥;六是建设工会工作人员的能力建设不足。

为充分发挥建设工会在三方会议中的作用,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参与三方会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推动形成建设工会系统齐抓共管、企业方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二是推动地、县级建设工会加入三方会议,扩大雇主组织代表性,提高三方会议执行力;三是充分挖掘、发挥建设工会在三方会议中的多重作用,深入研究企业劳动关系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及时向三方会议提出自己的议题;四是注重与企业联合会的沟通协调、求同存异,加强与人社部门、工会组织的合作共事;五是着力搞好培训,为建设工会参与三方会议提供人才保证,增强建设工会在三方会议中的话语权。

(三)着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是凝聚人心的重要纽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精神力量,实现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各级建设工会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将其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动力工程、基础工程和灵魂工程。积极引导企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坚持义利兼顾、以义为先,靠诚信、守法经营做大做强做优做久。

(四)大力化解劳动关系矛盾。

针对建筑业企业劳动关系现状,各级建设工会要高度重视劳动关系矛盾化解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企业、化解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工会职能作用,提高调解和仲裁效能;积极研究、应对劳动关系中的宏观性、全局性问题;进一步健全劳动关系矛盾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五)加强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舆论引导。

构建建筑业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政策性强、敏感点多、社会关注度高,需要正确的舆论引导。各级建设工会要不断提高宣传本领,科学制定规划,形成舆论强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建设工会参与三方会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进行宣传;着力宣传建筑业企业关爱职工、职工回报企业的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形成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所决定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建筑

企业只有构建了和谐的劳动关系,才能抓住宝贵机遇,实现新起点上的跨越式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关柯.建筑业经济新论下.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督司.中国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

对企业的合理化建议篇11

二是员工个体素质不高,关注企业发展不够。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参与主体是广大员工群众,岗位员工大多是有着十几年工龄的老师傅了,除了日积月累的操作经验外,个人文化素质很少有大的提高,同时缺乏对同行业先进生产技术的了解,缺乏对整个工艺、设备系统的全局性思考,提的合理化建议不符合实际要求,有些甚至没有实际的效益,不被采纳,影响了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合理化建议的目光始终放在技术改造上,认为企业经过20年的运行,认为该进行技术改造的地方都已经改过了,基本达到最优运行状态,没有大的提升空间,能平稳维持现状就可以了,对企业发展关注不够。

三是激励方式单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效益的增长,员工物质水平的丰盈,简单的经济奖励已经不能刺激员工的创造激情。对合理化建议的奖励,在《实施办法》里明确规定了“被采用的合理化建议奖励,按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技术难度、创新程度的大小分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进行奖励。奖励方式仅限于物质奖励。其次员工的成长成才,离不开工作所在的团队,在办法里,只是对员工个人的奖励,对给予员工提供成长成才所在集体,班组或车间没有进行考核嘉奖。三是对我厂里的技师、技能、技术专家这支人才队伍,在考察考核时,没有把合理化建议创新创效活动列入硬性要求,没有利用活动成效给他们压担子。

二、针对以上问题的对策初探

合理化建议活动是群众性创新创效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把此项活动作为提高员工素质、推动企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本人认为有以下三个方式可以改变现状。

一是领导重视,强化宣传。员工群众是企业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员工群众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是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企业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各级领导要重视员工群众的智慧,尊重员工群众的(首)创造,并为他们提供施展聪明智慧的舞台。要认识到员工个人的发展也就是企业的发展,要多为员工个人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机遇。要围绕工厂生产经营、科学发展的大局,结合员工队伍现状,把员工的贡献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大力宣传合理化建议活动。把工厂的发展规划、奋斗目标告诉员工,让员工了解工厂的发展前景,让他们认识到只有企业发展了,员工物质文化生活才能日益丰盈,员工才会在企业发展中做贡献、长本领、得实惠,实现员工体面地工作,和谐地生活。

二是加强培训,提高个体素质。广大员工是企业创新的第一要素,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源泉。要给广大员工强化“学习谋发展”的理念,不断提高员工素质。一是员工自学提升。引导员工进一步增强岗位成才意识,自觉学习、终身学习,加快员工队伍知识更新。二是通过人事(组织)科、车间组织培训提升素质。要利用好大生产运动会、技能大赛、团队学习、四个一、导师带徒、互动式讲课、班组长培训等平台,督促学习,在员工群众中营造一种崇尚知识、重视技能的良好氛围。三是利用网络资源补给。教会员工如何利用浩瀚的网络源弥补自己信息缺乏、技能不足。只有员工个人素质提高了,才能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紧贴生产中心积极献计献策,提出有效的合理化建议。

对企业的合理化建议篇12

以促进技术创新、改善企业管理为主要目标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在我国有良好的传统,1947年在刚刚解放的大连就兴起了“生产合理化运动”,但近几年的效果却不那么令人满意。国务院政策研究中心将员工合理化建议列为新时期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重难点问题之一[1]。本文基于中国文化背景,结合作者的咨询和培训经验,探讨企业如何有效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

一、合理化建议的科学内涵

(一)合理化建议的定义

知识经济时代,员工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他们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而且体现在他们能够做出更多本职工作外的贡献,合理化建议就是主要的一种贡献形式。合理化建议包括所有以改进现行企业运行和管理体制,提高产品质量,简化工艺程序,节约材料和工作时间,提高生产安全、环境保护、劳动保护等为目的的具体建议。建议不仅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而且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按照建议的领域划分,可分为技术类合理化建议和管理类合理化建议;按照变革程度划分,可分为渐进型合理化建议和变革型合理化建议。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技术类合理化建议要比管理类合理化建议更容易实施,渐进型合理化建议要比变革型合理化建议更容易实施。

(二)合理化建议的作用

中国人非常强调“和谐”,它的字面意义就是“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话说”。前者指员工有分享企业利益的权力,后者指员工有提建议的积极性、权利和义务。员工不提建议,虽然对避免冲突、维护和谐与团结有积极意义,但是可能会降低企业效率、减少对员工的激励、提高员工离职倾向[2]。从而限制管理层获得真实的、多元化的信息,降低组织对错误的察觉和纠正能力,影响决策和改革的效果。除降本增效这一最主要的目的以外,合理化建议的宗旨是使员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满意度、创造性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加快对技术与产品的升级换代,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此外,合理化建议还能达到改善工作环境和气氛,促使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建言献策以及提高生产安全与企业形象等间接目的。

(三)合理化建议的重点不在“建议”,而在“合理化”

我们中国人凡事讲究情、理、法依次排列,全面照顾所有人的利益[3]。首先,一条建议是否符合人情,是否照顾到所有人的情面,是否理顺了各种人际关系。再好的建议,如果不符合人情,就不会有好的结果。例如,裁员是外企提高生产效率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但是在国企就不是一种好办法。其次,一条建议是否符合道理、公理、科学规律。再好的建议,如果说不过去,大家都想不通缘由,大家都不认可,不符合客观规律,就不会有好的结果。例如,一位员工经常加班,加班次数比其他人都多,他如果提建议多给加班工人发工资的话,大家一般不会理解,说这是你的“私理”,不是“公理”。最后,一条建议要符合国家法规、地方条例、企业制度。一条建议如果不符合(或者违反)国家法规、地方条例、企业制度,就不会有好的结果。例如,一些政府官员提议公款出国旅游,这符合人情(所有官员一致要求)、道理(官员工作辛苦,放松身心,考察学习),但是不合法。因此,从广义上来讲,“合理化”就是要符合情、理、法的顺序,还要兼顾各方面利益。从狭义上来讲,“合理化”是指符合道理、公理、规律,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不是瞎提建议、乱提建议、无理取闹(部分员工将“建议”等同于“意见”),提建议者有合理的回报。

二、员工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调查发现,大多数中国企业的员工经常会感到并不能自由地、公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统计情况看,我国职工人均每年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不到0.2条,合理化建议先进单位约1条。一项基于浙江省73家企业、4,248位员工的调查发现,50.7%的员工认为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程度不够,28.1%的员工对合理化建议活动兴趣不大[4]。但是,我们却经常看到员工私底下建议很多或者牢骚满腹。“主人翁”何以变成“主人嗡”?本文总结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员工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积极性不高的四条原因:

(一)建议提了白提

即员工所提建议失去了效果。具体原因有:合理化建议活动往往是走过场,应付上级检查,“活动”成了“运动”;员工的建议被领导代表甚至歪曲;人微言轻;只发现问题,没找到对策;没有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或者主要的问题,使得所提建议经常不受重视;有些已经形成的决议,尽管可能是错的,但是有时连一把手都难以更改,何况是一般员工;若要实施所提建议,可能需要暂时的利益牺牲(如购买新设备、暂停作业、调换岗位、打乱生产秩序等),大家不接受;没有落实好的建议(以“八五”期间为例,全国合理化建议的实施率为31.25%,与发达国家40%以上的实施率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二)不敢提建议

在中国,我们很难将人与事截然分开。一是很难将别人的人与事分开;二是很难将自己的人与事分开[5]。加上其他原因,导致员工在提建议时有畏惧情绪。具体原因有:顾全面子,不愿当面辩论;朋友的建议一定要支持,对头的建议一定不要支持;怕报复,大多数员工并不相信管理者会替他们保密;在员工之间关系不够良好时,员工会倾向于把别人的建设性意见理解为对自己的批评指责;如果所提建议是针对别的部门的,会被认为多管闲事或不怀好意;如果所提建议明显有利于自己的部门,会被别的部门强烈反对;怕提的好建议被更高的管理者接受,对直接上级功高震主;怕提了一个好建议之后,不得不“能者多劳”;管理层不喜欢听批评性的建议,这意味着挑战他们的权威;经常提建议的员工不被认可,认为此员工刁钻、发牢骚或故意制造麻烦;大多数人不认可的建议会被认为是不好的建议;担心观点不正确或不成熟;只提一些鸡毛蒜皮的渐进型建议,不敢提伤筋动骨的改革型建议;担心他人以组织或集体的名义压制建议……

(三)不愿意提建议

很多员工对合理化建议活动不感兴趣,缺少提建议的积极性。具体原因有:领导都在明哲保身、得过且过、不敢改革,我急什么;领导没有以身作则,家大业大浪费得起,我瞎操什么心;自己享受不到建议的好处,被动做了贡献,创造几百万效益的建议,却只得到几百元的奖励费甚至只得到一份荣誉证书(从搜集的资料来看,大部分媒体仅仅报道了合理化建议带来的效益,但没有报道给员工的奖励情况。以德国企业为例,合理化建议的奖金总额占到了增加的效益的20%以上);缺少宣传,生产改进了,别人却不知道是我做的贡献;别人提的短期效益和直接效益明显的建议奖励很多,自己提的短期效益不明显,但长期效益、间接效益和整体效益很大,所获奖励却很少;提了建议,别人(同事、领导)抢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为单位的发展和效益操心不是自己份内的工作;领导可能会将员工本职工作以外的建议作为他的本职工作,从而奖励较少,或者将其他人的本职工作以内的建议作为额外贡献,从而奖励较多;一些改革型的建议,会造成自身利益的损失;个性内向,不愿意提建议…… (四)不能提建议

即员工没有权力、能力或途径提建议。具体原因有:资格、资历不够,没有权力提建议;由于受岗位、知识、能力、阅历等条件的限制,员工发现不了问题,没有能力提建议;有提建议的能力,但是缺乏辩论和解释的能力;很多员工并不知道每个部门和主管的明确分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提建议方便,更不知道那么多条建议通道那条能用,导致不清楚什么时候、通过什么途径、向谁提建议……

三、我国企业有效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的主要措施

(一)管理层应大力支持员工提建议

研究表明,当组织主动提供支持性措施时,员工的建议行为会比非主动的情况高6倍[6]。第一,通过多种途径使员工(尤其是工作时间较短的员工)深入了解企业的历史、现状、重点、难点,从而使员工所提建议更具针对性。第二,提供合理化建议方法培训(如奥斯本的“创新检查目录法”、TRIZ理论、发明创造学等),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使员工更科学有效地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第三,给员工提供表达观点和建议的机会,深入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及时评价和反馈员工的建议,使员工感到受重视,体验到个人在组织中的存在价值。第四,成立专门的网络系统供员工提建议,要有专门的部门(如合理化建议委员会、合理化建议管理办公室)和人员(如点子经理)负责处理这些意见。例如,从2003年3月开始,奥克斯集团员工的所有合理化建议都通过合理化建议系统进行通报,每一条建议从内容、奖金到提出者只要是奥克斯的员工都可以点击查看。这样,既能接受大家的监督,也能使其他员工从中受到启发和激励[7]。第五,建议制度的设置要人性化,不一定要求实名制,但必须有详细的论证。第六,经常听取德高望重的员工的意见,他们往往能表达基层员工的心声。第七,明确区分员工本职工作与非本职工作,对员工的任何非劳动合同规定范围内的贡献及时提供相应的不打折扣的回报,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奖励(如晋升、荣誉、奖金等)和利益的分享(如效益提成)激发员工“说有用的话”。企业还应该通过正式渠道宣传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员工,例如企业网站与刊物、公告栏、员工奖励大会、当地媒体、项目命名等。对于员工所在部门的负责人和建议落实部门的人员,也应该给以奖励。从而使负责人重视激励下属提合理化建议,使落实部门有动力实施合理化建议。第八,领导要学会“让功劳”。如果员工提的建议刚好是领导考虑的或计划实施的,不如将此功劳让给下属。这不仅能够激励其他员工大力提出有助于组织长远发展的良好建议,而且有助于培养提建议员工的威信。

(二)营造良好的沟通与言论氛围

首先,管理层应该表明“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的态度,鼓励员工提建议。让员工获得安全感,是提高员工对组织和工作的依恋程度的必要条件。没有安全感,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就会非常不稳定,员工难以建立长期的期望效用函数,从而不可能对企业发展建言献策。不要有过重的政治倾向,在站稳立场的同时在企业中营造“就事论事”的健康风气。其次,要注重建立顺畅的上下级和同级之间的内部信息流通渠道,缩小与员工之间的距离和陌生感,学会倾听,对员工的建议坦诚相待,不搞形式主义。第三,管理层要树立威信(每时每刻都要考虑会不会人走茶凉),通过各种方法与员工建立信任关系。领导要信任员工,让他们参与企业的管理与经营,充分满足他们的受尊重感、被重视感和成就感,要让他们感到企业需要他,他有责任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领导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员工提建议的积极性。变革型的领导方式,包括清楚表达未来愿景、以身作则、激励员工接受整体目标、提出较高的绩效预期、提供情感支持,以及鼓励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超越个人的狭隘利益、将企业的成败当作自己的成败等行为,都有利于提高员工提建议的积极性。第四,帮助下属打破沉默。在决策和日常管理过程中,上司对下属有礼貌,周全考虑下属的尊严;领导经常向下属传达应有的信息,给予下属一定的解释,充分考虑下属的知情权。第五,兼顾“80”与“20”。对于建议不要“嫌贫爱富”,能带来较高效益的20%的建议要重视,能带来较低效益的80%的建议也要重视,因为两者累加的效益可能是相等的。要制造一种“争先恐后”而不是“瞻前顾后”的提建议氛围。最后,适当制造不公平。不同职能领域的建议所获奖励要保持平衡,使员工明白不仅重大的技术创新建议是好建议,重大的管理创新建议也是好建议。同时,通过在不同职能领域制造适当的、动态的不公平,通过竞争激励员工提建议[8]。

(三)建立完善的合理化建议规章制度

通过制定合理化建议规章制度,将建议的采集、整理、落实、奖励、监督等环节都形成制度,使员工对合理化建议的范围、领域和规范有清晰的认识,并且了解建议的奖励标准和激励措施。使合理化建议活动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具体包括:①合理化建议征集的范围、程序、方法。保证范围明确、程序严密、方法简单实用;②评价制度和申诉制度。对哪些建议是有用的,哪些是无用的,要有一套科学严格的评价标准;如果员工觉得自己的建议被错误评价,要有相应的申诉程序;③落实、推广制度。让合理化建议得到落实并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更多的社会效益;④与时俱进的激励制度。包括激励的标准、要求、兑现方法;⑤监督制度。由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业务部门协调运作,严格监督建议的落实情况、效果如何、奖励落实情况、员工情绪如何等,以监督促落实,以监督保规范;⑥反馈制度。保证合理化建议条条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对于没有价值的建议,要向提建议者做好解释、说明工作,保护好员工提建议的积极性;⑦总结制度。做好合理化建议的统计、核算和建档等工作,积极引导员工提建议的方向和重点。

(四)开好会议

除了员工个体性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召开会议是我国企业最常用的群体性的合理化建议活动方式,但是效果往往不好。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有事不开会、没事就开会,已经成为会议的通病。本文认为要开好中国式会议需要遵循以下8个要点:①不要什么事情都开会,会议必须是必要的。开会之前,弄清楚哪些人必须来、哪些人可以来、哪些人不用来?提前若干天会议通知,通知相关参会人员会议内容与程序并做好准备。会前准备好文字材料,会后整理出会议记录并反馈给与会人员(不仅以后有据可依,而且使一些参会人员不能乱说话,从而保证建议的落实少受干扰);②开会时间定在下班前(以保证没有人偏离会议主题,因为大家都急着回家),会议时间要严格控制,发言必须精简、明确、突出重点;③主持人不要定基调,不要轻易肯定或否定与会人员的建议,不要表露明显的喜恶表情,尽量使每个人都要发言;④对不合理的建议任何人都有权力提出明确的反对,形成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氛围;⑤任何发言必须以事实为根据,有理有据,有问题有对策;⑥明确反对歌功颂德式的、好好先生式的、附和雷同式的或是自吹自擂式的发言;⑦任何问题都在会议室里面解决,出了会议室的门,所有人都必须统一口径;⑧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采用电子会议法等有助于减轻面谈压力的新式会议方法。

[参考文献]

[1] 林泽炎.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及实施概况[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9):82-85.

[2] Morrison,E.W.& Milliken,F.J.. Organizational silence: a barrier to- change and development in a pluralistic world[J].Academy of Manag-

ement Review,2000,25(4):706-725.

[3] 曾仕强. 中道管理:M理论及其应用[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 谢章澍,杨志蓉. 创新共同体:企业全员创新模式的新探索[J]. 科学学研究,2006(10):775-779.

[5] 孙景华. 中国人的管理逻辑[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6] 徐荣,曹安照. 组织沉默研究述评及启示[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6):18-21.

[7] 刘孟校. 奥克斯合理化建议管理调查[J]. 中外管理,2007(5):69-71.

[8] 何轩. 为何员工知而不言:员工沉默行为的本土化实证研究[J]. 南

开管理评论,2010(3):45-52.

How to Carry Out the Rationalization Proposal Activity Effectively:

Based on Chinese Cultural Context

Wang Yuanyuan1,2

(1.School of Business,Hubei University,Wuhan 430062,China;

对企业的合理化建议篇13

经济技术创新直接的参与对象是职工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主力军作用,吸引广大数职工群众积极参与,是活动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组织引导广大职工发扬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促进经济技术创新,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是新时期企业党政和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企业党政工各级领导班子应在观念、思路、方法、措施、手段等方面实现根本创新和变革,贯彻落实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各部门齐心协力、团结协作,实现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的全面发展,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实现新突破。工会组织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好工会资源,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促进企业和职工观念的转变,通过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协作、厂务公开等途径促进管理创新,充分体现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群众性特点,发挥工会在活动中的优势。

二、开展技能培训和技术竞赛,提高职工技术素质

职工是实施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为了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发挥职工的创新积极性,企业应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的现实和客观需求,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对职工特别是生产一线职工业务技能的培训。要大力开展自学读书活动,鼓励和引导广大职工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刻苦钻研专业技术知识,参加各种形式的专业知识的自学。在职工中营造积极学习科学文化、努力提高职业技能的良好氛围,形成“企业靠我发展,我靠企业成才”的互动机制。各级工会组织应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和层次的专业培训、适应性培训、岗位资格培训和新技术、新知识更新培训等,开阔职工的视野,提高技术素质,增强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企业各级工会组织应积极组织职工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技能比赛、劳动竞赛等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培、以赛促练,培养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专家型人才。在技术交流、技术协作、技术服务过程中,坚持岗位练兵同完成生产任务相结合,技术比赛同技术攻关相结合,技术培训同推广先进操作法相结合,为企业技术创新解决难题,为高新技术工种、关键岗位培训提供有竞争力的技术骨干,为促进职工间比、学、帮、超氛围的形成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培养职工自学和自身岗位技能水平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

三、深入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加快成果转化

企业工会组织应紧紧围绕公司生产经营中心,组织职工深入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创新工作机制,增加活动的影响力和职工参与度,将合理化建议活动内化为企业的周期性工作,制定相关评比和表彰实施办法,将其作为企业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激发广大职工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热情,促进企业科技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过程中,企业工会应带领并发动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群众提交合理化建议,使建议设计内容涵盖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的方方面面,同时采取有效的宣传载体和激励机制,将评选结果和奖励情况向广大职工公开,对创新成果进行总结、交流、表彰,提高合理化建议活动的针对性和广泛性。同时,要认真落实上级有关鼓励科技创新成果的奖励办法和政策,在企业内部研究制定实施创新工作的奖励办法,建立起劳动成果和劳动贡献与物质利益和社会荣誉相统一、相配套的激励机制。同时,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本企业合理化建议活动的主攻目标,围绕生产经营难点、重点和薄弱环节组织技术攻关和建议实施,提高合理化建议的质量和水平,加快评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并且针对建议的实施效果和对于企业的贡献大小进行有针对性的奖励,进一步调动职工参与合理化建议评比的积极性。

四、继续开展“评先树优”活动,创建学习型组织

为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开展,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热情,形成爱岗敬业、人人争当技术能手的良好氛围,企业还应该在开展岗位练兵、知识竞赛、技术比武和师傅带徒弟等活动的同时树立各种技术标兵和技术能手,充分发挥能工巧匠、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技术标兵等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培养本单位主要工种特别是关键岗位的技术带头人,围绕产、供、销等重点环节,开展增产提质、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等主题竞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竞争氛围,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指标的顺利实现。同时,全面推进企业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的开展,以“创争”活动作为提高职工技能的主要载体,加大投资力度,从整体上提升职工学习能力,树立党员和先进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评优表彰大会、技术交流会、班组学习调度会等形式,将先进的管理和技术经验传授给广大职工群众,促进企业内部系统各工种之间的学习和交流。而且,企业也可以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按照各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部署,进行行业间的经验交流和学习,促进政府和企业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