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发展前景实用13篇

建筑发展前景
建筑发展前景篇1

1. 建筑施工技术上

(一)建筑模板向专业化,系列化方向发展

高层建筑和大型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大量出现,使人们逐渐意识到模板在建筑结构,建筑施工上的重要性。经过多年实际施工发展和实践总结,建筑行业已总结一系列先进支模工艺和混凝土浇筑方式。模板材料也从传统的木质模板向组合钢模板,混凝土永久模板发展。现阶段,占据建筑企业施工模板主体是组合钢模板,约占模板总量的60%。

施工技术中的爬模从外墙模板开始,发展至内外墙爬模,之后到无爬架爬模,在施工设备上自下而上逐层爬升。

由此看出建筑模板趋于实际化,工具化;由于我国现阶段高层建筑,现代化大体积建筑的蓬勃发展,促使传统工艺在工具模板化,工具质量化等方面与现代建筑有差距,在现代化商业建筑过程中追求成本最小利益最大,以及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号召,未来伴随中国建筑施工的蓬勃发展和建筑技术日益更新,在建筑模板方面必定趋于系列化和专业化以及工具化,用刚性材料或更新型材料代替木质材料,方便拆卸和日后循环利用,充分综合协调环保,资源利用与经济效益三方利益关系。

(二) 清水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更加广泛运用

清水混凝土在未来建筑发展上优势体现在:首先,在使用途径上,出于保护膜涂刷可在刮腻子之后直接进行,不需要贴砖和抹灰,因此即便在混凝土的表面依然不会存在明显质量缺陷,清水混凝土浇筑材料用于建筑工程结构中要优于传统混凝土材料;其次,在自身材料性能特点上,清水混凝土外观结构整洁,表面光滑,大方;现阶段商用建筑,民用建筑以及工业建筑对混凝土结构外观和性能要求不断提升,导致清水混凝土材料会愈加得以重视,避免建筑结构出现裂缝影响整体建筑质量。

出于日益迅速的经济增长和民众对安全,美观等需求变化,在施工技术上清水混凝土材料会替代传统混凝土广泛用于建筑结构上。

(三) 高技术化

高技术化体现在桩基技术革新与地基处理技术改革

在桩基技术上,未来重点发展冲钻孔技术。由于目前施工桩直径普遍在600~1500,深度65cm左右,未来高层建筑和地标性建筑会不断更新与发展,桩基深度和直径要求均会更加严格,市场需求带动技术革新,必然会把桩基技术研究作为重点课题,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完善气举反循环成孔,泵吸反循环,清孔技术提升水下砼灌注技术和质量。

其次,发展预制桩技术。现阶段在已掌握的环保型抱夹式、预压式静力压桩技术基础上, 逐渐淘汰噪音和污染较大之柴油锤击打桩工艺, 重点开发引进液压锤击打入式、预钻孔式预搅拌式组合施工技术, 并结合打压入桩与水冲辅助静压沉桩法, 合理解决预制桩通过砂卵石夹层难题。

最后,在地基处理技术上;为满足搅拌需求会逐步完善水泥土搅拌机运作技术,为满足加固桩基深度和桩基直径会逐步发展搅拌和旋喷组合组合的搅旋桩基技术,进一步迎合市场需求和业务范围。

2. 建筑施工管理上

2012年哈尔滨大桥坍塌事件,近几年各地区建筑质量,建筑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国民经济水平增长带动生活质量需求提升,向安全,舒适方向发展。因此在建筑施工管理上会注重建筑质量管控和建筑安全把控力度。

首先,在施工质量管理上,会加强施工人员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并在现场成立质量监管小组,严抓质量管理关口,提升建筑安全性与舒适性;落实建筑管理责任制,减少管理层级和旧式管理模式

其次,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上;会成立安全监督小组,并在建筑施工发展前景中,安全管理会逐渐成为建筑施工核心,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阶段性实现安全教育和安全警示。

3. 建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上

(一)生态化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在国家和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逐步呈现现代化,规模化,统一化发展趋势,积极响应祖国四个现代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近几年建筑行业发展遇上井喷期,如何在众建筑企业揭竿而起之际标新立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呈现强大市场竞争力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走势。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科学发展观,树立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理念的经济结构走势,生态化的目标要求建筑行业向低损耗,高质量,低废弃,高性能方向发展,生产对环境对空气影响最小,最环保建筑材料。

传统建筑只注重建筑完成质量,不考虑建筑使用后对自然生态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但未来在市场需求和整体行业发展走势下,在建筑设计阶段对设计目标,设计过程,建筑工程市场化,建筑与环境兼容性等问题将成为考虑方向。为提高建筑物使用寿命,保持建筑结构和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在使用高性能建筑材料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二) 工业化方向发展

传统建筑注重个体化建设,不注重材料和资源循环利用,造成资源浪费,资源损失。为提升市场竞争力,形成可持续化发展,建筑行业力求把互换性和流水性植入建筑施工环节,以标准化,工厂化,规模化,循环利用化的成套技术革新建筑业传统施工方式。

工业化,流程化是现代建筑行业整体发展方向。从脚手架,支模板,建筑构件等均可由工业生产完成。标准化的实施,标准化的设计为未来建筑行业的高效率,工业化提供可能,完成建筑行业统一性协调发展。

结束语

未来建筑施工前景更多涉及自然生态与经济发展的统一协调上,并以技术革新带动企业发展,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求。

参考文献:

[1] 魏涛,廖光煊,梁天水.封闭框架大空间高层工业建筑可燃气泄漏事故重构与防治对策[A].2010 超 高层建筑火灾安全及综合防灾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

建筑发展前景篇2

一、绿色建筑概述

绿色建筑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绿色,它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从内涵上说就是在建筑的设计、建造、运营、报废及拆除等全过程中,充分利用资源,注重以人为本,满足人们安全、健康、舒适的居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绿色建筑源于建筑对于环境问题的响应,首先考虑到的就是如何节约能源,如何充分利用太阳能,太阳能建筑、节能建筑由此产生。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引入和不断更新,绿色建筑不再仅仅只着眼于节能,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目标,要求节水、节地和节材,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最终实现生态建筑、节能环保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

二、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现状

1、 政府相关的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

1) 近年来,我国各省市相继建立了相应的绿色技术研发中心,但是成立时间还比较短,技术人员短缺,创新能力不足,我国绿色技术发展水平不高,且研发费用比较高,绿色建筑产品数量少价格高,不适合全国范围的推广。另一方面,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不够细致精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我国第一个绿色建筑评价的国家标准,它分为3 个评定等级。根据我国现有国情,评价标准在主要项目上更强调节约的概念,缺乏量化的评判标准,同时评价指标没有主次之分,不利于评级的实施以及绿色建筑的设计;

2) 政府方面已给予绿色建筑行业相关的政策支持,包括强制性政策当中的法律法规,激励性政策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以及金融支持。但我国现有政策却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强制性法律法规有形无实,不执行或者敷衍应付的行为普遍存在; 二是法律法规设立不够全面,形成执行真空,难以监管; 三是已有政策与我国绿色建筑的初始发展阶段不相适应导致政策缺乏可操作性,比如,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不能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2、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

绿色建筑对建筑技术、材料、工艺均有较高要求,但我国的一些建筑技术仍停留在传统的低质量、高能耗、高污染的低水平上,迫切需要引入、开发和应用新型

的建筑节能技术、工艺和材料。在初始发展阶段,技术的革新、工艺的改进、新材料的开发、生产及应用将大大增加绿色建筑的初期投资成本,这是阻碍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必然以扩大企业经济利益为目标,在没有国家相关激励政策或优惠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单靠房地产开发企业自主引进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来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显然是不现实的。

3、建筑与设计偏离我国的建筑节能

首先强调的是设计节能,2010年底,城镇建筑达到节能50% 的设计标准。未来通过逐步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到2020 年,使全社会建筑的总能耗能够达到节能65% 的总目标。到2010 年,北京、天津、重庆、上海、江苏和浙江等地都已执行建筑节能65% 设计标准。但在施工阶段却做的不够好,监督也不够,导致建好的建筑与设计偏离。王庭阳( 2013 年) 调研发现,在绿色建筑项目中,约65% 的绿色技术运行效果良好,达到设计目标要求,但35% 的绿色技术存在大量问题,运行效果欠佳,如,外遮阳系统损坏或遮阳效果不佳,透水地面破坏较多,灌溉设施破坏严重,屋顶绿化缺乏维护管理,可再生能源、非传统水源利用效率和运行情况不理想等。

4、房地产市场的不稳定因素较大

绿色建筑的初始投资成本比较高,而高成本投入势必要转嫁给消费者,形成绿色建筑价格的上行。而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银行银根紧缩,刚性需求客户都难以获得贷款,房产需求受到严重的打击,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难以回笼,增加投资无疑成了开发商的难题; 另一方面,国家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房价上行的风险,房地产价格走势很不确定。在这样的环境下投入高成本是否能够成功转嫁增量成本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从而迫使大多数的开发商不会选择绿色建筑开发。

5、绿色建筑消费者面临的问题

在建筑的生命周期内,90% 的时间是消费者在使用建筑,绿色建筑的外部收益包括节能直接降低的生活成本和优化的环境带来的无形收益( 如健康的身体和福及子孙后代等) ,因此,消费者是绿色建筑最大的受益者。

(1) 消费者的观念陈旧,接受程度不高

虽说绿色观念在我国已经推行数年,但是我国居民低碳绿色的观念仍然比较弱。而且,我国目前房地产需求当中仍然以刚性需求为主,大多都是需要贷款买房,更多的选择价格实惠的住宅建筑,因而对绿色建筑的接受程度并不高。

(2)消费者认识不到位

目前,对于住宅建筑,消费者在自己装修的时候越来越注重环保建材的使用,但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标准基本上是无知,也就是说对于建筑物来说,应该通过哪些指标来衡量其是否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消费者是不清楚的。另外,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外部性效应认识不到,且大多数的消费者只关注眼前利益,而不会考虑绿色建筑所带来环境保护效应,也不愿意为公共利益部分来买单。

三、发展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完善政府的资金扶持政策

政府作为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中隐藏在背后的无形的手,因此,在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道路上,必须依靠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使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更加趋于稳定。同时, 加强政府对于绿色建筑经济的资金补

贴水平, 为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提供关键的物质基础保证, 更好的促进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推广绿色建筑观念,明确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

首先,只有将低碳建筑的观念推广开来,提高绿色建筑的关注度,人们认识到低碳绿色的重要性和优势,才能提高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和激发企业的开发动力。其次,应明确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简化控制指标,为我国绿色建筑的技术创新提供空间,增强绿色建筑的评级的可操作性,才便于我国绿色建筑支持政策的落实,也能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和接受程度,有利于绿色建筑经济体系的构建。

3、加强金融支持绿色建筑项目的全过程

尽管大部分银行正在争夺绿色信贷的资源,但是在贷款利率放开银行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较高的贷款利率又增加了生产企业的成本,因此,应该由中央银行进行窗口指导以及利率优惠政策对绿色建筑进行倾斜支持。其次,绿色建筑技术研发投入需要金融支持,不管是绿色建筑生产企业还是研究机构都可以通过风险投资来解决其资金投入问题,同时政府应该构建绿色建筑投融资平台,提供担保,帮助解决资金问题。

4、提高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参与度

最终是要解决外部性问题,将绿色建筑所产生的增量成本分担到生产企业、消费者以及政府,在前期的推广阶段,需要政府利用财政收入给予绿色建筑企业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以分担企业一部分成本; 另外,将消费者可能节约的生活成本提前计算以预付的方式支付给生产企业,这需要生产企业与能源部门进行合作,并签订长期合同,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保障也对绿色建筑生产企业提供了约束。而后期则应该完善绿色建筑市场依靠市场的竞争机制维持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绿色建筑已是当前世界建筑业发展的趋势,全面推行绿色建筑也是推动我国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重大举措。在我国目前阶段,绿色建筑的发展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势头并不强劲,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政府作为绿色建筑的主导推动者,必须要加大财政的投入,加强宣传和推广的力度,使绿色建筑在研发、设计、施工、验收、认证等多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随着我国绿色建筑理论的不断更新、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建筑配套产品的不断成熟、全民绿色意识的不断加强,绿色建筑必将有良好的发展及应用,真正意义上实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减少污染、环境保护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王璇. 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J]. 经营管理者,2014,04:250.

[2]刘建军,张. 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对策[J]. 人民论坛,2011,20:160-161.

建筑发展前景篇3

低碳建筑已成大势所趋

据统计,人类每年所消耗的能量中,建筑能耗最大。因此,房地产业已然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节能必然成为衡量未来建筑品质的必要指标。

房子作为最大的消费品,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恒温、恒湿、恒氧、低噪、适光,这些为大多数人耳熟能详的关键词,目前是国内科技住宅先驱的核心价值。而在欧洲、北美和日本等众多发达国家和城市,较早时期就已经广泛应用,并掀起一股绿色旋风,绿色科技住宅也被国际广泛认定为未来住宅的发展所趋。

现代建筑的基本理念是“低能耗与高舒适度”的完美结合。建筑层面的低碳设计主要体现在太阳能利用装置、风能利用装置、地热利用装置、能量循环利用装置等。在这些方面,国外已有很多经典的成功案例。

福建省贸促会国际联络部副部长蔡立红告诉记者,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正在崛起一座哈马碧滨水新城,它完全以低碳环保理念,将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充分应用于城市建设。使用家庭废物,作为集中供热的生产燃料;太阳能电池装在许多建筑物外墙和房顶中,把太阳的光照能源转化成能源,足够解决空间用电和生活热水问题,这样使得当地居民可以自行解决所需能源的50%。

不仅如此,现今我们国内也大力推进建筑节能项目,并开始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地区馆屋顶“中国馆园”就运用生态农业景观等技术措施有效实现隔热,使能耗比传统模式降低25%以上。另外,作为房地产业龙头的万科早在2005年就建造了零能耗的智能住宅,成为了中国唯一实现零碳排放的生态住宅。

市场需求量巨大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新能源已成为日常生活中越来越被重视的新兴产业,对于全球可持续发展而言,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副秘书长于晓东在会议现场表示,建筑行业在各行业中能耗占比较高,我国目前建筑能耗已占全社会终端能耗的45%左右。若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能降低50%,则对全社会终端能耗降低的贡献将达14%左右。

“在许多发达国家,低碳建筑能够比普通建筑节省能耗最多高达80%以上。以德国被动式节能房为例,所谓被动式节能,就是不主动使用各种空调、暖气等机械设备,采用太阳能和地热能,使房屋完全达到舒适居住的需求,并从设计到建成总共节省90%的能耗。上海世博会的卢森堡馆就应用了被动式节能房的理念。”与会嘉宾上海世博会卢森堡馆项目负责人科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与上海方面合作的上海绿色水上公园也是秉承“被动式”理念,用非常简单的元素,投资很低的成本,不仅节能减排,还能创造能源,更重要的是带动整条绿色产业链的发展。中国潜在市场十分广阔,希望未来能在中国找到更多的投资方。

于晓东分析,除美国外,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国,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增长,能源消耗也呈正比趋势,在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紧缺的背景下,发展绿色能源产业是市场的迫切需求。目前,我国节能产业价值达3000―5000亿元,而到2020年,中国用于建筑节能项目的投资将至少达到1.5万亿元。倘若企业通过运营管理建筑物能耗系统,从节能量中提取收益,那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为3~4年。

低碳建筑福建先行

福建具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已具备大力发展节能产业的基础。出席会议的约旦代表表示,福建的绿色能源产业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我们非常欢迎更多地企业参与到国际市场中。事实上,许多福建房地产企业已迈出可喜的一步并走在全国前列。

福建建筑协会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成员高耀祥表示,近几年我国每年新建的房屋建筑面积达16亿~18亿平方米,其中95%以上属于高耗能建筑。如果福建城市新建居住建筑均按节能建筑标准建造,建筑节能市场每年将有25亿元商机。

建筑发展前景篇4

装配式建筑又称工业化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体系。较之于传统工业的施工方法,具有“安全环保”“快捷高效”等优点。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并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但目前我国的装配式建筑仍存在诸多问题,仍需进一步提高建筑化水平,完善相应标准,提高整体建设能力。

1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史

我的装配式建筑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其构件的生产也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从开始研究到快速发展到投入使用再到发展停滞等。2014年麦俊明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现状及展望》中指出:20世纪初,北京多部门联合了《关于推进本市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意见》(京建发(2010)125号)和《关于产业化住宅项目实施面积奖励等优惠措施的暂行办法》(京建发(2010)141号),并采用2年的时间为试点期和推广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北京万科中粮假日风景B3#、B4#、D1#楼,长阳半岛11-4#、11-5#、11-6#就是初步成果。尽管目前PC住宅的建造不会带来太大的利润,但综合来看,装配式建筑确实能够有效地节约能源,提高效率,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长久的利益[1]。

2 装配式建筑现状分析以及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装配式建筑现状分析

2.1.1 国内分析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在国内发展态势良好,成功解决了现场施工效率低下、成本过高、环境污染等问题,并且拥有施工成本低、施工速度快、施工受气候影响小等优点。2014年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顾泰昌在《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中提到了首都北京、东北沈阳、上海、合肥等城市发展较好且走在了前列。但同时也提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比如国内的建筑发展体系不完备,装配式建筑的基础性研究不足等[2]。2016年薛明凯在《浅谈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状况》中谈到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方式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就当前的国内建筑业发展态势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就是国家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而使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不能得到有力的扶持;其次是该方式所需的预制构件缺乏规范化;最后,生产预制构件的技术问题也是抑制装配式建筑在国内发展的一个方面[3]。

2.1.2 国外分析

对于国外的装配式建筑发展,2012年王茜在《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中阐述,英、法、苏联等国首先对装配式建筑做了尝试,其中包括有砌块建筑、大板建筑、盒子结构等,主要工程如下:前苏联是重视预制装配式的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有预制构件厂4 500多家,目前其硅预制构件的总产量占世界第一位;美国在丹佛市曾用砌块建造了一座17层的公寓,该墙体做法是采用了双层粘土实心砖,每层厚8.3 cm,并采用了纵横配筋做法[4]。

2014年顾泰昌也在《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中给出了全面的总结,美国的配件化施工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的,其城市发展部给出了严格的规范标准。法国从1891年开始实施装配式混凝土的构建,并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的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使其效率得到大大提高。而日本则是从1968年提出了装配式住宅的概念,到20世纪末期时已采用了工厂化的生产方式,其体系完全符合了日本的住宅市场需要。新加坡也开发出多层单元化装配式住宅,通过平面布局及重复安装节点实现了较高的装配率[1]。

2.2 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遇到瓶颈,就拿我国的技术研究来说就远少于国外,技术研究不完备,且在框架结构、剪力墙住宅及其他房屋类型方面发展均不平衡。2016年赵广军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分析》中表示,抑制当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因素是预制构件的设计及施工等没有得到完善,现场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5]。2016年吴昊在《装配式建筑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情况》中提到目前国内部分预制构件不能保证在生产、运输及使用的过程中规范操作,从而导致建筑质量的不达标,施工方与管理方不能协调一致,导致问题重重[6]。

3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装配式建筑根据建筑的需求不断完善建筑需求,充分发挥建筑的功能特点,达到提升施工效率的作用。随着世界建筑工业化的需求,如今的发达国家都把建筑部件工厂化预制和装配化施工作为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则是世界建筑行业的一大重要体现[7]。装配式建筑的推行及应用是建筑行业的一次改革,推动了当今建筑行业的发展与创新。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使得建筑物本身的功能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建筑模式低碳环保,提升建筑的抗震减压效果,其环保节能的高效式生产施工模式符合当今社会所倡导的节能概念,在这种高效的建筑体制下,人们可更加易于接受这种新型的装配式建筑模式[8]。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参与、产业化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3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6号)要求,有关单位研究编制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明确了相关规定,即申请评价的工程项目应符合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作、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的工业化建筑基本特征,明确了参评项目的预制率不应低于20%、装配率不应低于50%的基本要求[9]。所以,我国装配式建筑正逐步向标准化发展。目前,中国的建筑领域不断引进国际上通用的建筑施工技能,但是要想创造出更好的效果,就必须要在造价控价方面、技术体系方面、模式管理方面进行突破改进,只有整个领域的整体改动,才能使创新效果更明显、更准确。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10]。

4 结语

笔者认为受传统住宅建造模式和传统的手工生产模式、现场施工模式的限制,效率不高、功能单一、布局不合理等缺点是当今建筑行业的共性。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革当今固有的建筑装修模式,立足于技术创新,建立新型住宅建造模式――装配式建筑建造,并加大该模式建造的技术研究力度,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完善相关的检测标准,对预制构件的生产企业进行合理布局,让生产更安全、质量更可靠。

参考文献

[1] 麦俊明,杨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现状及展望[J].广东建材,2014,30(1):72-73.

[2] 顾泰昌.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4(8):48-51.

[3] 薛明凯.浅谈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状况[D].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2016.

[4] 王茜,毛晓峰.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J].科技信息,2012(21):354.

[5] 赵广军.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分析[J].工程质量,2016,34(7):16-18.

[6] 吴昊.装配式建筑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情况[J].江西建材.建筑与规划设计,2016(10):45.

[7] 马军庆.装配式建筑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8):271.

建筑发展前景篇5

    一、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前景和优势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建筑存量大、新建建筑多,地理气候特征多样化,加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建筑文化,发展绿色建筑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独特的优势。

    1.建筑节能潜力巨大。我国既有建筑达400多亿平方米,同时每年新建16亿至20亿平方米。我国建筑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如果达到同样的室内舒适度,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同等气候条件发达国家的2至3倍。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节能减排潜力巨大。

    2.发展绿色建筑比较效益高。据测算,达到同样的节能效率,建筑比工业投入少。此外,我国实施建筑节能和发展绿色建筑的成本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要低得多,而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因此,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比较优势更为明显。

    3.绿色建筑技术相对成熟。欧盟学者针对80项减少建筑温室气体排放技术的调查结果表明,就投入和节能效益而言,高能效照明技术是几乎所有国家建筑物温室气体减排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节能量而言,改进寒冷气候区的隔热和分区供暖系统,实行分户供热计量,在温暖气候区提高制冷和通风能效,注重遮阳、自然通风、隔热措施,以及改进发展中国家炊事炉灶等,均是有效的节能措施;高能效比的设备、太阳能热水装置、节能型家用电器和能源管理体系等,均是成熟的建筑节能技术。从“十五”开始,我国就组织实施了“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城镇人居环境改善与保障关键技术研究”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建筑环境改善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并在逐步推广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4.我国传统建筑文化有利于推行绿色建筑。我国从南到北,有一大批与地域气候相适应的建筑,如安徽的民居、陕西的窑洞,都具有巧妙利用通风、浅层地热能实现冬暖夏凉的特征。南方的一些园林建筑,更是师法自然、尊重自然的生态建筑。中国园林在形态上是自然的缩影、建筑物的延伸,园林在建筑中,建筑在园林中,是共生的:西面的墙上爬满了藤蔓,遮挡了烈日;正厅外开辟了花园、草坪,南侧种了落叶型的树木,冬天落叶后阳光可照射进来,夏天树叶长出来又能遮阳。这样的设计非常巧妙,既赏心悦目,又调节气候。所以,我国的建筑文化传统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对策

    1.转变企业经营理念,积极开展绿色设计

    建筑企业随着企业的使命向绿色建筑转变, 其核心理念和价值观也同样发生了变化。 此时, 新的理念和新的企业文化建立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 价值观决定建筑企业对自身和社会、自然的评价标准。开放并富有进取心的企业文化, 会激励企业和员工不断地学习和创新, 学习和创新使企业拥有越来越多新的技术, 同时也使国内外先进的绿色建筑案例在企业内部被消化和吸收。而绿色设计是绿色建筑的源头, 源头绿色才能保证水流的绿色。 根据我国的国情, 绿色设计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节约能源尽量从总体上减少能量的使用, 并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可持续能源; 二是尽量利用可循环的材料和能源, 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三是从用户或客户的实际需求出发, 体现“ 以人为本” 的设计理念, 使建筑空间尽可能健康舒适; 四是在设计时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物耗和能耗, 使建筑全寿命周期费用最低,降低运行和维护成本。

    2.积极推广绿色施工, 强化施工现场的监督

    施工阶段是将设计成果转化为实物的阶段, 也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直接的阶段。 绿色施工和绿色设计一样, 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 包括减少物质化生产、可循环再生资源利用、 能源消耗最小化、 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因此, 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 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一是建筑场地应减少施工场地的占地面积, 减少施工对场地的扰动和破坏; 二是通过改善能源使用结构, 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组织施工, 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 新工艺、 新产品, 以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 三是采用施工节水工艺、节水设备和设施, 尽量考虑水的循环使用,加强节水管理, 施工用水进行定额计量; 四是施工单位应按照国家、行业或地方对绿色建材的法律、法规及评价方法来选择建筑材料, 以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 力求建筑施工尽量少消耗自然资源, 以免破坏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粉尘和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威胁。

    3.积极采用绿色建筑技术, 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虽然我国的建筑业总体上科技含量不高、 信息化水平低, 施工企业大都是传统的粗放经营方式, 无论是技术装备还是管理水平都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但是, 我国建筑企业要在未来的国内外绿色建筑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为此, 建筑企业要注重完善科技装备投入机制, 适时更新陈旧设备, 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开展建筑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结合工程项目, 针对未来建筑的特点, 有计划地组织科技攻关, 研究开发新机具、 新工艺、 新材料。 注意自主创新和积极引进、 吸收和消化国际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成果, 力争在太阳能、 电能、 太阳光照以及高层住宅和建筑的发电系统等方面有重大的突破。掌握和使用好再生原材料施工工艺的部件技术, 尽快地实现传统的工艺向快餐施工工艺、 清洁施工工艺、 超大型装备工艺过渡。加大对各单项技术进行整合和集成的力度, 在绿色建筑智能气侯调节与再生能源利用的改善技术、资源回收技术等单向生态技术的成果基础上, 形成地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和太阳能、沼气以及风能建筑一体化, 使建筑区域内的绿色能源得到综合使用。

    面临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严峻现实,发展绿色建筑成为必然 。积极发展和推广绿色建筑,是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从而应对全球性环境危机的必然要求 。克服绿色建筑发展面临的诸多障碍,顺应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不仅要确立可持续发展原则在绿色建筑发展中的指导性地位,还要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绿色建筑的深刻内涵,致力于创造真正舒适、 健康的理想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同时,绿色建筑的发展更需要推动立法和政策的变革,完善绿色建筑的评估认证体系,建立绿色建筑开发与推的有效激励措施,将经济和技术上的优惠措施或经济扶持落实到位,调动投资者 、开发者和消费者的积极性,从而较大地拓展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临风. 科技增色绿色建筑[J]. 中国建设信息, 2006,(07).

建筑发展前景篇6

根据有关调查,我国建筑能源消耗占全国总能耗的30%-50%,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对房间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建筑需求量不断攀升,这就导致建筑能耗所占的比重也不断提高。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城乡建筑面积将会从420亿增加到690亿平方米,可见我国建筑节能形势比较严峻。

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国内人均可开采资源严重不足,建筑耗能非常大,这就使得建筑节能在我国发展中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建筑节能技术的研发投入,节能效果明显,有效的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了生态环境,由此可见,建筑节能和环境保护将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方向。

1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1)建筑节能有利于社会发展。建筑节能可以有效缓解我国能源紧缺,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并且提倡建筑节能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使用,我国虽然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水力资源,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储量低于世界人均水平,并且能源消耗的速度非常快,而能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并非取之不用,用之不竭的,在能源使用中应该考虑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现状,合理使用能源,保证国家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2)建筑节能有利于促进建筑业的发展。近些年,国家有关部门认识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对建筑节能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门装、屋顶、地面以及采暖、空调、照明等建筑的基本组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建筑材料,如粘土砖、石灰砂浆等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建筑工程施工中,新型的建筑材料、设备、结构设计构造、节能设备、保温管材等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为了响应国家建筑节能的政策,各个城市都新建了许多节能建筑,对已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活跃了建筑节能市场,从而涌现出大量生产建筑节能产品的企业,促进了国家对建筑节能方面的资金投入,从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经验可以看出,建筑节能并不是建筑设计人员的负担,而是一种新的动力,这就需要建设设计人员在设计中掌握主动,提高建筑节能效果,促进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3)建筑节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是人类21世纪共同面临的问题。在我国,建筑能耗主要是煤炭,煤炭使用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污染悬浮颗粒剂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并且悬浮颗粒容易产生雾霾天气,造成环境酸化。从这些建筑能耗中可以看出,过渡的能源消耗会导致地球气候的恶化,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面临严重的危机。并且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各类采暖、空调建筑日益增多,向大气排放大量的污染物,环境形势非常严峻。因此,实行建筑节能,能够有效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大的意义。

2建筑节能理念

所谓建筑节能,在发达国家最初为减少建筑中能量的散失,现在则普遍称为“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率”。所界定的范围指建筑使用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炊事、照明、家用电器、电梯等方面的能耗,一般占该国总能耗的30%左右。科学的建筑节能理念应当是在保证提高建筑舒适性的条件下,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现有建筑节能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建筑设计节能。①根据场地的方位进行建筑朝向设计,充分利用太阳光实现节能设计;②弃用传统的建筑材料,选择新型的节能材料,如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等新型墙体材料,一方面可以提高建筑的保温节能效果,另一方面减少实心粘土砖可以有效节约耕地;③选用具有节能效果的门窗和节能材料,优化门窗的设计,如采用遮阳技术、镀膜技术以及高效节能玻璃安装技术等,这些材料的使用对节能具有重要的意义;④用有利于节能的平面布局和体型。在同体积的情况下,建筑物护结构的面积越大,采暖、制冷的负荷就越大。因此,为了节能应尽可能减少建筑物的外表面积;⑤重视日照调节和自然通风。理想的日照调节是夏季在确保采光且通风的条件下,防止太阳辐射热。冬季则尽量使太阳辐射热进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

2)节能材料的利用。目前,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节能产品,如双层隔热玻璃、节能灯、太阳能热水器等,这些材料都应用了节能设计,起到良好的节能效果,如在玻璃窗的设计上,采用双层玻璃,一方面可以防尘,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噪音,并且双层玻璃有隔热功能,起到了防暑避寒的效果;太阳能在建筑中的使用比较广泛,如太阳能电池、自动转向遮阳伞、自动遮帘等产品,这些太阳能产品能够保证室内采集到足够的光线,又不至于使室内温度过高,从而使传统建筑发展到了智能建筑;在室内照明中,广泛采用荧光灯、卤素灯、白炽灯,一方面可以提高室内照明效果,还能有效节约电能,在建筑屋顶安装可以调节的采光系统,可以将阳光通过反射照射到室内。如果在设计墙体、屋顶时,通盘考虑门窗、遮阳、热量采集、自然通风和太阳能发电、热水等的功能和需求,也可为楼房提供或节省能源。高性能的材料产品,是高效率利用资源的前提,建筑结构材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围护结构要有良好的保温隔热、防水、涂料、隔声、管道等专用功能性材料,都要具有相应的高性能。

3前景展望

建筑节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体现了世界建筑发展的大趋势。随着我国节能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建筑节能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产品市场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建筑节能发展大趋势下,为了适应新形势下能源发展需要,需要建筑设计师突破旧的节能理念,运用新的全过程管理方法,大胆尝试新的节能产品和设备,才能真正实现预期的节能目标。之所以许多节能建筑不能达到预期目标,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建筑设计、施工、验收及使用过程节能理念的缺失,各个阶段的节能措施协调不足,施工过程中各工种的配合不足等。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理念――集成化设计与管理。

集成化设计与管理理念主张建筑节能设计全过程控制,节能设计管理优化包括集成化的设计和集成化的管理两个部分。集成化设计与管理要求整个建筑施工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设计单位共同参与,以便将各个专业的意见反映在项目的早期设计上,方便建筑工程的节能施工,建筑节能不能满足预期目标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建筑与机电设备的协调不畅,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加强与各个专业人员的协调与合作,落实集成化的设计理念,最大程度的避免节能设计不合理以及各个阶段之间的相互脱节。

新理念的提出,为建筑节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此基础之上,继续发扬现有建筑节能理念的优点,加大新型节能设计与材料的研发力度,严把施工质量,完善监管机制,建筑节能事业必能向着好的方向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建筑发展前景篇7

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的经济经由二00九年的经济低谷之后,开始稳健回升,由此带动了我国建筑业的进1步发展。二0一0年我国建筑业的增添值为二五一亿元,对于我国二0一0年度国民出产总值贡献率为六.%。在二0一0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分行业统计中,建筑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为二三三二亿元,增长速度为四八.六%,为各行业增长速度之最。在就业方面,截止二0一0年一二月建筑业企业平均从业人员累计已经经到达四六二四.二七万人,为我国创造了巨大的就业机会,对于我国早日走出经济危机的重创施展了首要作用。从以上数据以及事实可以看出,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依旧稳固。

2、建筑行业的产值利润率增速不乱

自二00一年以来我国建筑行业产值利润率增速较为不乱,二0一0年建筑业产值利润率已经经到达三.六%,相对于于以往年份同期有了必定的提高,这说明我国建筑业经营效力有了必定程度的提高。跟着建筑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经营管理的改善,建筑业整个行业的劳动出产率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改善。

3、行业风险因素依然存在

建筑发展前景篇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建筑行业也随之迅速发展。然而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能源问题成为了世界各地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建筑节能的不断发展,对于推动建筑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有效缓解日益严峻的能源资源问题,减少建筑行业对环境所带来的污染,对促进我国经济环境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主要包括建筑采暖、照明以及空调等各个方面的节能。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从建筑技术角度来讲,建筑节能技术包括了如维护结构保温技术、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照明节能技术等多个方面的技术。从建设过程来看,建筑节能与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都密切相关。另外,建筑节能还包括从材料方面的节能,这主要涉及到了各种新型的节能材料。

2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大中小城市的建筑行业不断的发展,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的上升和社会的进步,但在这光鲜的表面之下,却存在许多的问题。据调查统计,我国的建筑能耗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加强建筑节能工作是我国建筑节能的首要任务。

2.1建筑节能设计现状

目前,我国的建筑设计标准与欧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采暖维护结构的热功能都比发达国家相差很多,挖墙的传热系数是发达国家的5倍左右,屋顶是3倍左右,外窗是2倍左右。发达国家的采暖结构实际年耗能量相当于7.57kg标准煤/m2,而我国的采暖能耗达到了13.5kg标准煤/m2,比发达国家高出许多。通过分析,能耗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建筑结构的差异而导致的,因此我国必须要对现有建筑进行大范围的节能设计改造。

为了提高建筑节能,我国相关部门已经颁布了许多的条例和规范,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监管体系,导致了我国的建筑节能的实施情况仍然不容乐观。

2.2建筑能耗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的能耗问题日益严峻,首先是房屋建筑面积的不断扩大带来的建筑能耗的增加;其次是城乡房屋建筑,由于投资有限,其采暖维护结构性能较差,隔热保暖效果非常差,迫切需要进行改善,这必然导致客观能源消费的增加;另外由于近年来空调的使用量大大增加,这使得大部分城市的空调高峰用电量迅速增加。我国的建筑能耗的年平均增长率大大超过我国的能源生产年增长率。

3建筑节能的具体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现状,如何加强建筑节能工作已成为了我国目前关注的焦点。

3.1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标准

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建筑节能方面的政策,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建筑节能工作有法可依,保证建筑节能工作的有效开展。另外还需要制定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从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保证建筑节能工作的实施,各方面都能达到一定的节能标准。

3.2对新能源、材料的利用

大力发展利用新型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使用新能源是提高建筑节能效果的有效办法,它对于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对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工作,可以将太阳能设备投入大建筑工程中,将各种节能门窗、新型的墙体材料投入到建筑工程中,这都能有效实现建筑节能工作效果的提高。

4建筑节能的发展前景

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筑节能,目前能源短缺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的经济要想得到发展,节能是必然的。建筑节能不但能够为经济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还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需要建筑节能。在目前日益严峻的环境下,各种环境问题不断出现,大多数都与建筑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相关统计,我国的CO2的排放量占世界第二位,这其中有大约1/4是由于建筑用能所产生的。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要进行建筑节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住房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求建筑能够节能、环保、健康,这是新时期人们思想的转变。建筑节能是各个方面的需要所提出的要求,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全面实现建筑节能有利于缓解中国的资源问题,还有利于保护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这对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总结

目前,能源问题成为了人类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而我国的资源问题尤为突出,建筑耗能巨大,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加上我国的建筑节能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加强建筑节能工作成为了目前建筑行业的中心工作,提高建筑节能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建筑发展前景篇9

(一)适用性的原则

电器节能技术要满足建筑物照明的亮度和色温,使人们待在建筑物里面能够感到舒适,有时候还要满足建筑物的特殊要求。建筑电气的技术一定要充分满足建筑物创造时所提出来的环境要求,保证建筑物里面人工环境的完整性,为建筑里面的能源设备供应能源,保证建筑设备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动力。根据建筑内用电设备对负荷容量、电能质量与供电可靠性等要求,来优化供配电设计,促进电能合理利用。

(二)节能性原则

建筑电气节能技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电气的节能性,在使用建筑电器节能技术时,要先找出建筑电气中存在的不必要损耗,再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一些无关的投资消耗,增强建筑设备的节能性。举个例子来说,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传输电能线路上的有功损耗都是无用的能量损耗,又如量大面广的照明容量等等。首先找出哪些地方的能量消耗是与发挥建筑物功能无关的,再考虑采取什么措施节能。宜采用先进技术使其能耗降低。因此,节能措施也应贯彻实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

二 建筑电气节能的方法

(一)风力发电技术

风力发电机的运行方式主要涵盖了独立的运行方式、其他发电形式同风力发电进行结合的方式,以及在风力强的地方安装数个风力发电机的方式。我们国家在应用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时候,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小型的风力发电机,并且在农村每一户人家单独使用小型的风力发电机。由于电网不能实现为偏远地区供电,所以近六十万居民止在使用风力发电机进行发电。现在,我们国家制造风力发电机主要由小功率向大功率的方向发展,为家用彩电、冰箱、电视机等供给能源。风力发电的形式不再是独门独户,采用联网供电或者是整个村庄集体供电的形式。风力发电技术的应用范围还不够大,现在主要应用在农村,应该改进技术,让更多的家庭以及社会的公共设施能够利用这项技术。

(二)太阳光伏发电技术

通过在屋顶安装太阳光伏电池,当天气晴好、阳光充足的时候,利用光伏电池能够满足家庭的全部用电需求,还可以将家庭没有用完的电量存储在电网里面,当家庭用电不足的时候再使用。这项电器节能技术可以实现“零能”的住宅理念。可是,太阳光伏电池比较贵,所以我们国家没有大范围地推广这项电器节能技术。当通过技术革新,使太阳光伏电池得价格下降之后,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这项技术的节能优势将会对传统的电器节能技术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太阳是非常好的能源,并且这项资源非常丰富,如果开发太阳能来照明,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资源,还能够保护我们所生存的生态环境。太阳能照明技术是用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然后给照明提供负荷的。

三 我国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新能源的使用

在对建筑电器节能的设计过程中,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核能发电、风能发电、地热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技术,在西方国家,他们还利用可控热核发电、叶绿素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和海洋发电等先进的发电技术。英国国际热核试验反应堆通过试验证实,可控热核发电在短暂时间内发电功率可达20000M W,反应堆能在小时内自维持10000MW的出力。很多国家已经引进了以色列设计研发的地热、废热发电技术,他们除了利用地热能来提供能源,还充分利用了工厂里面一些废弃的载热体,如废气、热油等等。

(二)采用柔流输电FACTS技术

可以利用大功率的电力电子器件,同其他的电力设备一起组成FACTS装置,这样能够对电力系统参数进行调节,提高输电线路的输送能力,减少输电损耗。现在很多西方国家已经开始采用这项节能技术来进行节能。在我们国家,500KV的输电线通常只有300-400MW,最高只有70MW,这个输送功率比北美国家的输送功率要低。要想提高输电线路的输送能力,就要充分利用FACTS技术。在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成功建成了220KV超高压可控串补示范工程,目前主要致力于输比同步补偿器、飞轮储能等FACTS示范工程。交流1000kV和直流800kV的特高压网架也正进入规划设计阶段。

四 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发展前景

现在我们国家的建筑电气节能技术还比不上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仍然处在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国家还没有建立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评估体系,现行的建筑节能标准也没有对电气节能的具体内容做出明确的规定。国家需要对建筑电气节能和建筑节能测评体系采取一些强制性的规定,简化建筑电气节能的操作,让相关操作有规可循、有法所依。

最近几年以来,我们国家进行了一些基础数据的统计工作,对很多地方的气候特点进行了评估,尤其是对建筑电气的相关运行数据进行了统计。再对这些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发现的问题和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进行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改造。国家也出台了一些鼓励性的政策来促进可言人员研发出新的建筑电气节能技术。我们国家出台的科学测评体系,指出了一些建筑电气节能的强制性措施,要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加强管理,保证建筑电气节能技术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节省能源。我们国家的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将促进我们国家经济的飞速发挥在那,最终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大好局面。

结语

建筑电气节能是目前社会上非常关注的话题,我们国家在建筑电气节能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为了更好的节省建筑能耗,还需要进一步地改良节能技术,充分利用其它可以利用得方式来节能。建筑电气节能的发展前景非常好,国家也出台了一些鼓励性政策来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电气节能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讲述了几种电气节能的方法,然后阐述了我国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发展前景,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

参考文献:

建筑发展前景篇10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design principles

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当今世界,随着人口快速增长,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对资源消耗量的提高,资源锐减,生态失衡,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生存和发展与全球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建筑如何结合我国的经济、资源、气候条件,采用绿色建筑技术进行建筑设计,实现节能、节地、节水、减少污染、改善舒适度是目前建筑设计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是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通过人、建筑与自然三者协调平衡,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现代建筑理念。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在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不破坏生态平衡条件下,通过整体的科学设计,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建造的一种建筑。具有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特点。

2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内容和方法

2.1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

绿色建筑设计对于土地开发和利用的原则,就是在建筑节地与土地资源利用上,强调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充分利用周边的配套建筑设施,合理规划用地;强调能在不增用或少增用土地的前提下,高效利用土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当前,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结合我国国情,结合地铁建设,应优先发展地下车库、地下贮库等地下工程。采用新型结构体系与高强轻质结构材料,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率;也可充分利用废弃的土地和已有的建筑、设施,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耗费。如废旧厂房结合现有的树木通过生态恢复后,成为开放休闲场地等等。

2.2利用可再生绿色能源

绿色建筑寻求自然、建筑与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目前,在绿色建筑中得到最广泛利用的太阳能就是可再生绿色能源。太阳能集热器本身具有防水隔热的作用,这与建筑物屋顶的作用具有相似之处,即可以利用太阳能集热设施部分或全部代替屋顶覆盖层的作用,从而可节约投资。因此,绿色建筑设计就是要把建筑物与太阳能设施实现有机结合,既保持建筑物的整体美观性不受破坏,又最大限度的利用设施与建筑的一体化问题。

2.3利用自然通风与采光

在绿色建筑设计时,可采用建筑的内部与外部采取有效连通的办法,对区域气候变化进行自动调节适应,这就为人类创造了一个非常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如很多大型地下车库为封闭形,若设计在车库顶板上保证足够的开设一定的开窗面积,开了一些透光的、通风的天窗,就达到了自然采光的目的,这是最简单的方法,既解决了节能与生态这个问题,又可依靠室内外的风压及热压差,开成有组织的自然通风,降低维护和运行费用,在室外气候适宜时通过自然通风达到调节室内热环境的目的。

2.4建设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符合绿色建筑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景观水景规划应遵循整体性、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水资源的再生及循环性的原则,以节水及防止环境污染为基本目标,对雨水资源收集并加以利用,经过雨水收集系统后处理,全部用来补充湖泊的景观水。也可将生活中的优质排水经过中水处理系统处理后,也排入湖体,用于补充景观水,并通过景观水综合处理系统得到进一部净化。使得景观水体不仅丰富、美化了景观视觉,同时开放的水面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2.5设计立体绿化,提高三维绿量

设计立体绿化,提高三维绿量,即把绿色植物作为重要元素引入,将生态性、人性话的因素融入到建筑之中。

目前,城市用地日趋紧张,建筑覆盖率持续增高,屋顶绿化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有效措施。设计中,屋面布置成空中花园,种植各种耐寒常绿的草坪花卉。不但可以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反射作用降低燥热,同时植被本身吸收的热量通过蒸发散失,从而降低耗能。但值得注意的是:屋面要根据植物生长的不同要求,解决蓄水和通风问题,同时该技术构造必须保证建筑顶部防水层不受植物根系的破坏,从而提高居住的舒适性。

2.6选择绿色材料

选择绿色材料,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建筑材料系统是满足建筑节能、环保、生态的需要。绿色建筑材料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绿色生态建筑要采用绿色建筑材料,要加快绿色建筑材料的生产,并引进或提高先进制造工艺和无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产品具有多功能化,可循环或回收利用,无污染环境的废弃物。

3绿色建筑的前景

设计是整个项目的灵魂,绿色建筑的设计则决定了建筑在多大程度上、多长时间内能够达到绿色的标准。目前来看,绿色建筑的前途依然很曲折,主要体现着三个内在矛盾:其一,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的矛盾;其二,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矛盾;其三,持续性利益与一时性利益的矛盾。这些矛盾要求我们的设计者要尽量全面地看待问题,不能形而上的将要设计的项目与其所处的时空环境割裂开来。通过前瞻性的设计与新技术的应用,绿色建筑将会在建筑领域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周若祁,绿色建筑体系与黄土高原基本聚居模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建筑发展前景篇11

目前钢结构建筑已经比较广泛的应用在了民用建筑和厂房建设方面中,钢结构在建筑领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钢结构本身有着施工便利和性能稳定等一些特点,所以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比较广泛,深受用户的喜爱,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之下,开发和研究钢结构建筑,使得钢结构建筑能够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已经成为了目前建筑行业所关心的热点。本文主要对钢结构的概念进行了阐述,进而分析了钢结构建筑的发展状况,阐述了钢结构建筑的应用前景,以期能够为钢结构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思路,促进钢结构建筑的快速发展。

1钢结构建筑的概念

不管是那一种类型的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都需要支撑整个建筑质量的承重骨架,这在建筑上也被称作是建筑的结构体系。钢结构建筑就是将钢材作为整个建筑的结构体系的主要材料的一种建筑形式,以这种结构形式建设而成的建筑就被称作是钢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的概念和混凝土建筑、木结构建筑以及砖混建筑是相互对应的,其定义的思路也基本相同。

2钢结构建筑的发展现状研究

20世纪的80年代,钢结构建筑在我国开始不断的兴起,20世纪90年代之后,国家对于钢结构的发展给与了一定的支持,鼓励发展钢结构建筑,此时钢结构建筑得到了比较快的发展,在很多地区的建筑中开始使用。近些年来,钢结构建筑不断的应用到了各种大型的建筑体系之中,比如体育场馆和厂房等,并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建筑钢结构发展的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钢结构建筑的国产化

我国钢结构建筑发展的相对比较晚,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一直受到施工设备和技术的限制,很难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也很难完全实现建筑钢结构的国产化,所以在初期一直都采取的是中外合作的模式进行钢结构施工,并且在那一段时期内产生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上海的金茂大厦等,这些都是新中国建筑史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建筑。从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的一些建筑企业凭借多年所积累的经验,开始进行自主的开发和研究钢结构建筑。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大批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钢结构建筑在各地拔地而起,极大的提升了其他地区开展建筑钢结构施工的信心,且国内施工企业对于钢结构的施工也越来越成熟,施工的质量也有所保障,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建筑钢结构的快速发展。

2.2钢结构建筑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建筑质量和施工工期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钢结构建筑则可以很好的满足这一要求。同时钢结构建筑还具有施工的周期短、安全可靠和使用方便等一些特点,因此正在被广泛的应用到各种建筑之中,包括体育设施、商业建筑和民用建筑等。特别是在体育设施的建设方面,目前国内所建设的体育场馆,大多是采取的钢结构建筑的技术。另外由于轻钢结构的兴起,国内很多建筑工程都在应用钢结构技术,并且获得了比较好的应用效果。

3钢结构建筑的应用前景分析

目前虽然钢结构已经出现的很多,但总的来讲钢结构建筑在我国还处在发展的阶段,还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掘。可以说钢结构建筑还具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钢结构自身的特点能够很好的迎合现代建筑发展的现实需要

钢结构具有自重轻、强度高等一些特点,所以钢结构可以建设一些跨度大、负荷大的建筑。这是一些砖混和混凝土建筑所不具备的优势,所以在建筑中采取钢结构可以有效的缩短工程建设的工期,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的成本,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国经常发生一些地震,严重的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解决好建筑的抗震问题就成了目前建筑行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钢结构建筑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这主要是因为钢结构应力幅度具有比较好的任性和弹性,不会因为突然所增加的重量而发生断裂。在东南亚或日本等一些地震频发的国家,钢结构已经成为了各种建筑施工的首选,得到了当地居民的高度认可,事实也多次证明钢结构建筑是在地震中受到破坏最小的一种建筑类型。伴随着钢结构建筑的快速发展,目前钢结构建筑已经进入到了标准化建设的阶段,钢结构的质量越来越稳定,对于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低,在进行钢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劳动者的强度也相对比较低,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只需要严格的进行螺栓的安装、焊接就可以完成施工,这大大的减少了施工的周期。

3.2快速发展的经济对于钢结构建筑有着旺盛的需求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事业也得到了比较快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购买商品房,这使得房地产的建设速度大大提升。另外,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也使得中国越来越多的承办一些国际性的体育赛事,比如奥运会、亚运会、大运会等。这些都使得高规格、大跨度的建筑项目不断地增加,具有诸多优势的钢结构在建筑领域的需求更加的旺盛。大型建筑不仅仅对于工程的质量要求高,同时对于建筑空间的利用率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而传统的建筑形式很难满足这些要求。不管是砖混结构还是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因为施工的时间比较长,往往难以满足节省时间和建筑大跨度的要求,而钢结构却刚好能够满足这一需求。从目前我国体育场馆的建设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大型场馆都采取了钢结构的建筑模式。一些比较大的厂房也多使用钢结构进行建设,这种对于钢结构旺盛的需求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会持续,因此,钢结构未来还具有很好的发展应用前景。

3.3 国家对于钢结构的发展进行大力的支持

建筑行业是污染和能耗消耗的大户。我国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如何减少建筑能耗和减少环境污染是目前建筑行业所关心的重点问题。

4 结语

钢结构因为具有施工周期短、坚固耐用、自重轻等一些特点。在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国家倡导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协调发展,钢结构建筑必然会具有十分广阔的空间,甚至会有可能成为以后建筑体系中的主流。因此,国家开始倡导绿色建筑和环保建筑的理念,钢结构建筑恰恰能够满足建筑行业的这些基本需求。与其他的建筑形式比较,钢结构建筑在施工时所产生的噪声污染和空气污染都比较少,同时也不会对于森林资源造成破坏,所以说钢结构建筑是一种很好的环保建筑。另一方面,就算是钢结构建筑最终需要进行拆除,钢结构的构建还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这不仅不会产生废物的污染,同时也也有利于实现自然环境和建筑的协调发展。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从提升建筑保护的角度来分析,钢结构建筑形式也更加的符合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谢浩.智能建筑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 中国住宅设施. 2009(02)

建筑发展前景篇12

    1.2建筑平面设计同总平面设计类似,一般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程序首先是由水工专业、水机专业、电气专业等提出专业设备布置要求,然后由水工专业和建筑专业共同确定水工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形式,建筑专业主要把握建筑在总图布置中与交通的关系,建筑物本身在建筑防火、使用尺度、安全性、内部交通关系等方面是否满足规范以及使用需要。

    同时建筑设计人员应积极发挥主动性,考虑建筑空间的有效使用和综合利用。

    水工建筑有其固有的特点,其结构的布局是按水工设计规范,满足水力条件和机泵设备安装的要求,在与建筑专业的配合上,需要多方面、多回合的商讨,才能相互协调。几年来,从多项工程的设计中我们体会到,水工结构与建筑艺术的配合过程,是一种磨合和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过程。水工设计不仅为水利建筑艺术化创作设计提供了技术保障,更是为营造新型的景观水利、城市化水利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水工与建筑设计巧妙结合,可达到减少投资,优化设计,美化环境多重目的。做好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树立创新意识,对设计思想的发展非常重要。只有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才能创造出一流品质的现代化水利工程。

    1.3建筑造型设计建筑造型的设计往往反映一幢建筑的性格特征:或粗犷豪放,不拘一格,或温文尔雅,小家碧玉;或强调现代高科技韵味,或注重历史文脉,运用符号、象征等手法表现一种文化底蕴。总之一幢或一组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应与它所处的具体环境相协调,而不是靠在设计时凭空想象,或单纯为追随某种所谓“时尚”而臆造出来的东西。同时,即便是在一个整体环境下的一组建筑之间,由于体量的不同,各个建筑物也存在着性格上的个体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存在于统一性之中的。如:泵房一般平面为简单的矩型,高度较高,体量较大,这是它的体量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就是大度豪迈。对于这类建筑,由于其本身不可能像公共建筑一样有什么大的形体上的组合、对比关系,设计中要注意“粗中有细”,尽量利用其本身大的体量,通过开窗方式、墙面与柱子关系的进退等手法丰富其细部,以使其看起来不那么单调。如泵房配电房毗邻设计,还可利用与其靠在一起的配电房,使泵房体量作为形体组合的一部分,泵房、配电房一并考虑,以取得形体对比较丰富的组合效果。

    对于像启闭机房加两侧桥头堡类的建筑,由于机房本身一般长度较长,有时可达到几百米,设计中应充分运用“韵律”的造型手段,使每跨作为一个造型因素,形成一系列有节奏、韵律的线性体量。桥头堡作为端部的收尾,则形成类似交响曲尾部的高潮,较高的体量同时成为整个工程的标志性建筑,达到令人过目不忘的效果。至于建筑具体的风格是采用现代风格还是仿古甚至所谓欧陆式,一方面多多少少要受到一些流行因素和建设单位喜好的影响,更主要的则是建筑设计师要根据当地的地理、人文环境设计出因时、因地,与环境相宜的建筑。

    总之,建筑风格的确定,事关整个水利工程外观表现成败的关键,所以提倡建筑师在设计之前一定要到现场实地考察一下,精心揣摩,想象一下工程建成后的实际效果。

    1.4建筑材料建筑的颜色和质感取决于所用材料,同时也同建筑的造型设计息息相关。由于水工建筑多处在野外.所以抗风性和耐脏性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抗风性主要表现在所选门窗能否承受超常的风荷载.耐脏性问题则要求在建筑表面装饰材料的选材上,尽量选用耐脏性较好,不易积土,耐于水冲刷的材料,如饰面砖、石材、优质外墙漆、铝塑板等。另外为表现水利建筑的特点,在颜色的运用上常用蓝色、白色等冷色系,但不可一概而论,有时暖色系的运用,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新晨

建筑发展前景篇13

(一)低碳建筑的发展前景

低碳建筑物的发展能迅速而有效地降低碳的排放量,这是其最直观的利益。除此之外,发展低碳房地产业,不仅是国家整体将碳排放目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承诺的要求,而且还是实现低碳建筑产业走健康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由此可知,低碳建筑对于我国发展和谐经济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低碳建筑的发展,不仅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温室效应的压力,而且是建设生态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低碳建筑理念下的房地产发展不仅带给房地产企业家强烈的社会荣誉感,其中隐藏的商机还可以在企业之间的竞争中为开发商带来切实的经济利益。从长远发展来看,房地产行业必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效益型的方向发展。随着国家在产业政策上的引导和民众低碳意识的逐渐加强,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必将朝着低碳地产行进。

(二)发展低碳建筑的意义

1.发展低碳建筑的经济意义

现今社会,尤其是在我国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脚步下,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物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建筑物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不惜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以求住房环境的优越舒适。因此就产生了能源和资源的过度损耗和浪费,同时也会直接导致碳排放量的增长。在此大背景下发展低碳建筑,不仅有助于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材料的推广,同时也可以降低由于高造价而带来的经济压力,这就意味着可以降低单位GDP的能耗,对我国的发展具有可观的经济意义。

2.发展低碳建筑的环境意义

建筑物在建造的过程中,所引起的大气污染、电磁污染、噪音污染所占的比例已超过了环境总污染的1/3。不仅如此,建筑物在建造或拆毁重建的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也达到了一个可观的程度,且难以降解,清除不及时会改变土壤的特性,影响周围植物的生长。而低碳建筑的特点就是低排放、低污染,则发展低碳建筑,能减少二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减轻日益加剧的地球温室效应带来的消极影响。

3.发展低碳建筑的社会意义

低碳建筑不仅能够给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而且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建筑物环境舒适度的要求。低碳建筑可以通过使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等高新技术,提高资源不断循环利用的效率,达到建筑环境健康舒适的目的,从而保证人们的健康生活,体现发展低碳建筑的社会价值。将发展低碳建筑与建设和谐社会相结合,两者之间相互影响,达到人、自然、建筑物的和谐统一。

二、低碳建筑在我国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公众参与度不高

全球气候正在不断恶化,环境污染和气候问题在我国表现在越来越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公众的低碳环保意识日益提高。在一些大的城市,部分人组织起来,参与到低碳行动中去。但是需要看到的是,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公众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不但参与的形式较为单一,发挥的实际效用也并不是十分明显。怎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缺乏系统的知识。另外,参与方式也较为单一,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宣传教育仍旧是当前政府、媒体对大众的主要引导方向,诸如讲座、文艺晚会、杂志等,有效地提升了人们的低碳环保意识。但是就公众实际的参与情况来看,个人参与是主要的形式,体现为一些比较浅层次的低碳环保活动,诸如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等。个人利益是公众关注低碳环保的着眼点,为此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意识不是很强,就参与方式来看,主要是事后参与,末端参与,缺乏灵活、多样的参与方式。

(二)政策制定与执行不到位

虽然建筑节能标准、规范等颁布了不少,且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们需要看到建筑节能的推广并不是很理想,节能技术政策的实施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当前的低碳建筑政策与机制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缺乏低碳建筑政策体系,建筑节能是我们一直致力推广的,但是我国的建筑节能政策体系不健全,许多节能标准还不完善,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行业标准失范情况严重;设计阶段是当前节能标准涉及的内容,而建筑的检验上却没有相应的标准。政策体系不完善难以有效地规范低碳建筑的发展,影响了低碳建筑在我国的推广。其二,政策执行效果较差,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对低碳建筑的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这不但体现在行政体制上,还体现在财政制度上,制度创新、政策推广、资金补贴等都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另外,低碳建筑目标的实现,并不能依靠房地产开发企业、住户的自觉行动,而需要制定经济激励政策,对其进行激励,调动其参与低碳建筑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市场,促进低碳建筑的发展。

(三)缺乏资金支持

尽管当前参与低碳建筑技术开发行业的投资主体更加广泛,国际金融组织、大型国际能源公司、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民营企业都纷纷参与了行业的开发,建筑行业正向着多元化发展的方向不断迈进。但是,我们也看到大部分的主体投资额较少,所占比重仍然较低。从国内情况来看,由于低碳技术市场风险较大,因此国内银行不愿贷款,更不愿提供超过巧年的长期贷款。从国际资本市场上来看,尽管国际贷款期限较长,一般长达20年,但目前国际金融机构,如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己经取消了对中国的软贷款,而且由于利用国际今天组织贷款谈判过程长,管理程序繁琐等造成贷款的隐形成本很高从而使得这些企业很难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