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实用13篇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篇1

一、树立创造教育思想

教师的教育行为受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而教师的教育活动及其效能、质量又会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因此教师首先应有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创造教育是根据创造学原理,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开发受教育者的创造力的教育。创造教育把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的,认为教学的核心应是理解知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勤于动手。只有充分理解这些思想要求,才会真正有利于培养出创造型人才。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有活跃丰富的思维,灵活创新的观念和教育方法,掌握有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基本知识及训练方法,积累有关创造研究的新成果并及时应用到教育过程中。如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或自制巧妙的教具进行教学活动,或向学生介绍发明创造成果及其过程等,对培养学生创造意识都有很大的启发。

二、积极探索和采用灵活多样的现代教学方法

如开放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不论运用何种方法,只要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即可。但目前有些教师仍然采用讲细讲透的教学方法,不给学生留有自己思考的余地和时间,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实行“填鸭式”的“满堂灌”。忽视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培养,而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需要十分自由宽松的探究问题的环境。如开放教学法就是不拘泥于死亡硬背现成的结论,而是着眼于各种不同结论的选择,强调现成知识的动态性和结构的稳定性。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答案不定,没有现成的结论的题,都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情境教学法即利用无意识的调节作用,创设生动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如历史课《洋务运动》中采用事件情境法,就是利用各种媒体,模拟和再现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梗概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观察和分析历史。如利用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等影视剧中侵略者的“船坚炮利”、清军腐败、清政府统治岌岌可危等有关材料制作关于“洋务运动”的课件,就能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等。例如问题教学法,在学习西安事变时,因势利导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如果杀掉中国会怎么样?”通过探究、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有利于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形成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三、支持并鼓励学生的独特想法和意见

学生都是朝着教师鼓励的方向发展的。当学生提出独特的意见或想法时,教师不应马上就判断其是非与正误,而应先予以支持与鼓励,肯定其态度与行为。尊重学生的兴趣与想法,不要强求学生都用同一个模式回答。如老师说李鸿章是个卖国贼,可有个学生说李鸿章是个爱国者,老师就批评学生捣乱。这会使学生思维受到压抑,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创造意识也被扼杀了。有位老师对画了方苹果的学生说,你的想法不错,期望你将来生产出方苹果。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触动其他学生也勇于独立思考,勇敢表达,从而在班级形成了良好的创造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创新,不仅挑战教师、挑战同学,还挑战教材、挑战权威。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篇2

一、运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向多方向、多数量全方向扩散,探求多种合乎条件答案的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多向思维”“扩散思维”。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创造过程的起始阶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很多实验都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在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时,可这样启迪学生:此装置还可以用于什么实验?经过发散思维知:它还可以用于加热碱式碳酸铜、加热碳酸氢铵、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等,凡是加热固体有气体产生的实验,均可用此装置。像这样引导学生得到多种用途、多种答案的过程,就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运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创造想象是将记忆中的表象合乎情理地重新综合,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创造想象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和核心。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时,教师要善于用激发创造想象的问题启发诱导学生。

如,氢气实验室制法时,在讲了所用药品后,我先不急于讲装置,而是有意启发学生:实验室里用什么装置制取氧气?(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这一装置)能否用它来制取氢气?若不能,怎样改动才能用于制取氢气?教师点拨,让学生尝试着把制氧气的装置改成制氢气的装置。这样,把演示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的过程,就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三、运用实验,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能力

集中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是一种将被拓展的思路向最佳方向聚集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能力,即引导学生从众多的种种信息中寻求一个最佳答案的思维。

如,初中化学上有一题:现有三瓶无色的液体,各是稀盐酸、稀硝酸、稀硫酸,怎样鉴别它们?对于这类题,我先让学生课下设计解题思路,结果学生找到两个:一是先用氯化钡溶液鉴别出稀硫酸,再用硝酸银溶液鉴别出稀盐酸;另一个是把上述先后顺序颠倒过来。究竟哪个方法最好?对此,我给出所用仪器和药品,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寻找最佳答案。这样有目的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集中,久而久之,便培养了学生的集中思维能力。

四、运用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综合思维,指的是把分散的各个部分或各种要素综合起来的思维。综合思维的过程是寻求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其结果是创新。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综合的思维,就是启发诱导学生把分散的实验,用发散、集中、想象及灵感等各种方式综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有创意的系统实验。

如,在学了碳及其化合物一章后,可补充这样一题:试设计一套符合下列要求的实验装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1.它与石灰水反应;2.它与碳反应;3.一氧化碳可以燃烧;4.一氧化碳有还原性。此题要求,把二氧化碳的制取、性质及一氧化碳的性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可称之为难题。对此,我先诱导学生讨论:怎样把二氧化碳转化成一氧化碳?又怎样证明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还原产物是什么物质?尾气怎样处理?待上述问题解决后,再综合思维实验进行的可行性等多种因素,即可设计出如下方案: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盛木炭粉的大玻璃管干燥管盛氧化铜的大玻璃管盛石灰水的广口瓶用酒精灯点燃尾气。此后,教师再给出所需仪器和药品,让学生根据方案进行验证。解决此题的过程,正是思维升华的过程,即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创意、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创造精神的培养,指出:“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让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想象,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只有今天给学生一个创造性的头脑,才有明天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才有科学规律的发现,科技成果的发明。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篇3

一、通过质疑问难的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常言道,学贵知疑,疑则问,问则思。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质疑问难的情境,鼓励和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并做到于无疑之处觅有疑。

例如:教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渡船》一课,我抓住“船已过了河心,坐在船头的青年人眺望对岸,猛地发现要找的陈大夫”这句话,巧设疑问:读到这儿,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一位学生说:“课文前面说陈大夫家离河有五六里远,大家在船上才发现生病的小孩。陈大夫怎会知道船上有人找她看病,并且来得这么快?”我对提出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学完课文后,我再问:“同学们还有不明白的吗?”有学生提出质疑: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小孩生病了,大家都热情关心,纷纷想办法出主意。陈大夫热心地给他治病。为什么课题不叫《乐于助人》,而叫《渡船》呢?我充分肯定这个问题提得好,值得讨论。于是又说:请同学们默看课文,想想生病的孩子一直在哪儿?学生很容易弄清这是发生在渡船上的事,故以事情发生的地点——渡船作课题。又如:教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太阳》一课,揭题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根据课题质疑问难。学生提出许多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太阳有多大?多热?离我们有多远?它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它有多大年纪?在什么地方?它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这些问题有的能从文中找出答案,有的要从科普读物中寻找答案,有的需要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因此,老师让学生质疑问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通过发散思维的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使思维沿着纵向、横向的扩散式思维,要求沿着各种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为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很注重增强学生发散思维意识,培养学生求新、求异、独立思考的精神,遇到问题能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思考,不拘泥于已有范例和模式提出问题解决方法。

例如:教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井》结尾时,我问:你是怎样理解古井“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这句话的?学生大多是从“乡亲们长年累月帮老人挑水不要报酬”这一方面来谈。我作了肯定后,因势利导地指出古井也陶冶了老人一家三口人的品质,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具体说一说。学生通过思考,理解了课文的深层意思:1. 男的老党员受古井精神的熏陶,年轻时积极参加革命,在抗日战争时期,出生入死,冲锋陷阵,腿负伤后,走路一瘸一拐,但从未向领导要求什么,在自己的故乡默默地生活着。2. 两位老人学习古井奉献精神,忍疼割爱,宁肯自己生活困难,也把唯一的女儿送到外地教书。3. 老人的女儿受古井精神的陶冶,自告奋勇到最穷困、最偏远的山区工作。

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面来领悟这句话。由此可见,通过发散思维的训练,达到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三、通过想象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学中,经常进行想象思维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例如:教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会摇尾巴的狼》一课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结合课文结尾启发想象。老山羊走后,陷阱里的狼会怎样?谁能把这个寓言故事讲得更精彩些?学生思考后分组练习表达。几分钟后,他们纷纷举手。有的说,老山羊走在路上,碰到了猎人,就把猎人带到陷阱边,狼一看,吓破了胆,瘫在陷阱里装死。猎人搬开扳机,对准狼的喉部,“砰”的一声,狼真的死了,血流了一地,狼终于得到了恶报。有的说,狼听了老山羊的话,非常生气,想吃掉老山羊,拼命往上蹿,可怎么蹿也蹿不上来,倒是弄得陷阱里尘土飞扬。由于狼筋疲力尽,又没吃到一点东西,过了几天,它死了。有的说,猎人来了,对陷阱里的狼说:“你这个坏东西,我终于找到你了,你把我害得好苦啊。你叼走了我的羊,偷吃我的鸡,看我怎样收拾你。”狼连忙求饶,说:“亲爱的先生,请你发发善心吧,你把我救起来,我一定会改过自新,为你效劳……”猎人装作救狼的祥子,扔下套好的绳子,狼以为猎人真的救它,十分得意,一下子跳进绳子圈,猎人用力一拉,绳子把狼套得紧紧的,猎人就把狼拖回村子里,人们早已对狼恨之入骨,纷纷拿刀把它宰了,用狼皮做衣服,狼肉让大家分享。有的说……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积极参与。既把握了故事内容,想象力又得到充分发挥。这样,我凭借教材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的训练,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的王国,发展其创造性思维。

当然,教无定法,教师只要本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在教学中,寻求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方法和途径,那么学生的求知、认知、创造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炜炜.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2(8).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篇4

二、任务设疑,训练学生的探索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疑问能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地去探索,以解决问题,实现心理平衡。我们在教学时,不妨在触题时就布置任务,激起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索如何完成任务,训练探索性思维。如:教汉语教材“蔬菜”这一课是我让学生上台表演“蔬菜摊老板”和“顾客”用汉语交易的过程。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汉语课文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语言知识,发展用汉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常性地训练,民族学生思维会更活跃,设疑和释疑会更积极。

三、插图求疑,训练民族学生的形象思维。

七年级学生长于形象思维,充分让民族学生再现表象,发挥想象,并用语言描绘出来,可以有效的发展他们的思维和语言。我们的汉语教材都配有插图(教学挂图),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仅将这些图作为一个创设情景的辅助手段,很少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图上的内容。我在使用教学挂图时,常常要求学生看图提问,对图中的疑点主动发问,如:我布置作业,让学生画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景。教汉语中“季节”这一课时,我让学生画出一年中的四个季节,并提问:“画中有什么?”你想象中的季节是什么样的?等问题,使他们对课文的难点,疑点也就有了大致了解,在此基础上再有针对性地学习。坚持巧用插图,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能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四、想象解疑,训练民族学生的发散思维。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现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发展儿童语言和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现有教材的课文都是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段,我常常根据大部分课文语言材料言尽而未尽的特点,设置疑问,引导民族学生展开想象,续说对话的多种结果(既续说课文),借以培养民族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比如学习“文艺晚会”这一课时,我让民族学生想象过新年和“六.一”儿童节时在教室里举办文艺活动的情景。并提问:“当时你们是怎么过的?对话当中又是怎么讲的?”………….通过这些想象性质的疑问,扩展民族学生思路,引导民族学生按各自的理解去续遍对话,既训练了民族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培养了民族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五、变序释疑,训练民族学生的跳跃思维。

教材中有些课文较长,如果按对话序逐句教学,费时较多,且不易突出重难点。我们可以采用变序教学,打破对话的顺序,框架,引导民族学生通过学习解决疑问。如学习“亲兄弟”这一课时,我问民族学生:“谁的家有兄弟姐妹?平时生活当中你们是怎么过的?遇到困难是怎么帮助?爸爸妈妈怎么教育你们的?老师又怎么教育你们和同学相处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同学?我们各民族都是一家人,应该互学,取长补短,为社会多做贡献。我说的对不对?你们觉得呢?”通过这样的问题,一方面可激发民族学生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可以训练他们的跳跃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六、扩展激疑,训练民族学生的创造思维。

没有创新精神的人很难有创造性的成果。我们应抓住民族学生的好奇心理,活化我们的汉语教材,通过扩展教材内容或活动步骤,充分激发他们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角度,多方向,独特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倡一题多议,敢破常规,使教学向纵深发展。如讲教材“动物园”这一课时,除了课文中的内容之外,我故意对一位民族学生说:“我看见老虎和狮子在吃草,还看见长颈鹿和小山羊在吃肉。”“动物们互相依赖吗?如果依赖会怎么样?相反会怎么样?我们应该怎么做?”等等,对教材的扩展会超出民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范围,但却因此激起了他们的疑问,引发他们在课外,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寻求解决的办法。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活化教材,多启发,多引导,训练民族学生的求异思维,给予民族学生创新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思维的流畅性和独创性。

七、强化课外阅读。拓展民族学生思维能力

中学,是民族学生形成汉语能力的重要时期。阅读,是学生获取汉语知识、形成汉语能力,发展思维能力的主渠道。再好的教科书和课堂学习都是有局限的,它难以培养奇才,也很难造就通才。教学实践证明,提高汉语成绩,阅读是保障,尤其需要强化课外阅读,提高民族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强化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针对教材,巩固阅读

汉语文教材中,每单元都有训练重点,在强化课外阅读过程中要结合训练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能力方面的专项训练,可把在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使之不断运用巩固,最终形成能力。

2.分类区别,专题指导

对课外阅读进行专题性指导,让民族学生把握批注式、圈点式、摘录式、体会式等相关阅读方法,强化思维能力。

3.方法交流,取长补短

发挥民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民族学生对读书方法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取长补短,拓宽民族学生的思维,发挥创新的潜能。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篇5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大胆探索,独立思考,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种很有效的训练。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常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并为他们创造机会,对提出的问题循循善诱,使学生乐于质疑。

重视预习,激发疑问。叶圣陶先生说过,要“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预习的意义在于使学生经历有价值的心里过程”。叶老之所以这样重视和强调预习,正是因为预习可以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疑难问题,并作好记载,这样不仅为学生新课做了有效的铺垫,还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

注重方法指导。当学生的学习疑点产生以后,所提的问题往往很乱、很碎,甚至荒唐,很难抓住重点。这时,我们不应该采取否定、指责的态度去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熄灭他们创造思维的火花,而应帮助学生学会探索,引导他们阅读不同类型课文,可以引导学生这样发问:写人的记叙文问:写谁?人物有什么性格、品质?通过什么事来表现他们的品质?写事的文章,问:写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怎样?状物写景的,问:写什么景物?抓住什么特点写,表达了什么感情?学生掌握了发问方法后提问的就不至于无头绪。如在教《田忌赛马》时。学生们积极质疑:“田忌和谁赛马?他们怎么比赛?田忌的每个等级的马都比齐王威王的马差,为什么会取胜呢???????他们已能有针对性地发问,把思维的触角伸向课文的重点、难点,伸向知识的深处。

培养阅读兴趣,以读引思。阅读是思维创新的基础,通过阅读,提高运用语言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我们可通过启发引导,对学生进行激趣,学生在阅读时就会“勤思、善思”。如教《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让学生反复阅读,启发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质疑问难:我们的任务是什么?战士们完成任务会怎么想的?同学们在质疑问难、解答问题中,就会自然地回顾前边已知的知识,并在已有的基础上,思考一个新知识:五壮士既然已经完成了任务,为什么还要跳崖?这样,通过启发学生和质疑问难,新知识的难度就变小,就比较容易理解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意义,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发散与集中相结合,发展思维的创造性

思维的创造性,指人类在创造过程中产生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过程。它的表现形式有两种,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在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这两种能力。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同学们都知道了小女孩为什么不回家?她的爸爸为什么打她?她以后的生活会怎样?请你当小作家,来改写这个故事。提出这个问题,是来培养、诱发学生发撒思维。学生动脑后,会提出了几种假设?教师相机评点、总结,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三、巧找机会设问,铺开思维新路

(一)导语设问,激发兴趣

新课伊始,正如一场戏的序幕,必须用最简洁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如教《桂林山水》之类课文,开课时,只要简单设问:同学们游览哪些名山胜景呢?心情怎么样?而后又把话锋急转说:这节课,咱们要一起去参观——游览——这简短的语言就好像磁石,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像钥匙,悄然地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像风帆,将学生引向知识的大海。

(二)题眼设问,把握重点

教材里的很多课题是文章“点睛之笔”,若从题目入手设问,可以使教材把握整体,点面辐射,学有重点,有的课题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揭示新课,可以单刀直入。如《飞夺泸定桥》一课,可紧扣题眼“飞”字设问:“红军战士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让学生依据课文展开多向思维。

(三)矛盾设问,强化思维

不少课文中蕴含着“矛盾”,那是作者的别具心裁,让文章的说服力更强。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抓住矛盾句“焦急而又耐心等待”,这时设问:当时人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焦急”?又为什么会“耐心”?这样设问会加深学生理解,拓展思维,让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四)启发想象,发展创新能力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最杰出的本领就是想象”。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翅膀。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调动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众多信息,拓展学生广阔的思路,便能丰富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篇6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重大

1.时代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各国的竞争越来越表现在科学技术方面,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欲全面提升我们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必须从基础教育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是时展的要求。

2.素质教育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素质教育的宗旨是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为了追求学生的考试分数,老师主宰着课堂,只顾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部分学生虽然能在各种考试中取得高分,但没有什么能力,离开学校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更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创新。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抛弃传统的应试教学的方式,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创造性思维具有独创性、求异性、变通性品质,不是只依靠老师讲解便能获得的,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那么,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谈谈看法。

二、精心构思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案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常常根据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确定教学方案,总是想法设法地考虑将知识与技能怎么传授给学生,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因素,也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如果学生理解不了,就多讲几遍,再进行大容量的练习,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新课程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要把静态的教材转化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诱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比如,在进行“大气压”教学的时候,假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先告诉学生大气压的数值,再演示测大气压的实验,虽然同样能让学生掌握知识,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能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利用注射器,弹簧秤等器材,再利用压强的计算公式测出大气压来,则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大气压的知识,而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尽管教材上没有对托里拆利实验做要求,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这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事实上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是轻易产生的,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真实的情境,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设计问题是创设情境的常用方法。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果老师能创造性地设计一些趣味性的、启发性的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能有效地诱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比如,在学习摩擦力的时候,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汽车的轮胎上刻有花纹?在学习焦耳定律的时候,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电炉丝烧得发红?而连接它的导线却不怎么热?在学习阿基米德定律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1牛顿的水能产生5牛顿的浮力吗?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假如在教学中配合适当的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探索,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具体的问题设计中,要善于提出那些有发散性的问题,并注意问题的阶梯性,以便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比如,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时候,问学生:实验前为什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怎么调节?实验中为什么要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怎么实现?在探究的时候,为什么要多做几次实验?不能一次性了结?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能多方面地加深对杠杆平衡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他们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有效地培养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利用物理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手段。利用实验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素质教学的重要手段。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忽视了实验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的作用,凡是能讲解的实验就讲解,省得浪费时间让学生在实验室里玩。很多老师常在黑板上讲实验,即使做一些演示实验,效果也不明显,偶尔让学生做分组实验,通常也是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对照做,没有真正地利用实验去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实验的教学功能,还要在行动上加以重视,利用好物理实验,努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改进实验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常常不止一种,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尽量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比如,如何测量圆柱的周长的实验,只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实践,就能想出很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类似还有测物质的密度,测导体的电阻,等等,学生会提出很多种方法。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即使想出的方法不完美,也不要恶意批评,尽量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要知道,“好”学生的表扬出来的,不是批评出来的。

2.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很多老师常常在探究教学的时候能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但考虑到教学时间的因素,常常包办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学生只能按照老师的设计去探索,这不利用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即使尝试到失败也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必不可少的。比如,如何测量一颗花生米的密度,有些同学还是考虑用天平测质量,其实,天平是无法测出一颗花生米的质量的,但他尝试失败后,立即会产生新的思路,就能有效地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篇7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幼儿教育阶段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是有着良好的基础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无论怎样的幼儿教育都能促进儿童创造力的提升,相反,如果我们不注意增强这种培养意识,或者不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培养的技能,那幼儿有可能经历了三年的幼儿园成长阶段之后,创造性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甚至会因为有意无意的阻碍而停滞不前。因此在笔者看来,要想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至少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与实施。

1.给幼儿营造一个敢想、敢说和敢做的生活环境。

这一点很基础也很重要,看起来简单但想做到且做好并不容易,因为我们知道幼儿是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且缺少规则意识的,放手让幼儿活动往往意味着实际的物品或精心布置的环境被破坏,有可能意味着幼儿之间容易出现更多的矛盾而影响了幼儿园的常规管理。但从长远的角度讲,我们要思考我们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表面上的整齐有序,也不是为了眼前的管理方便,而是为了幼儿长远的发展。且不说什么大道理,就从人们常说的“从小一看,到老一半”所隐含的儿童时期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也应该本着为儿童终身发展的目标,尽量地让幼儿大胆表达、大胆表现。事实证明,只有幼儿在不害怕、不恐惧的环境中,他们才能将自己的创造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如在一次教学观摩中就看到这样的情形,可当时上课教师害怕孩子弄脏了衣服,就制止了幼儿的这一行为。后来在交流时,有专家指出其实当时可以大胆一点让幼儿表现,因为幼儿在表现过程中还有可能有其他的一些行为或者语言出来,这对儿童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而我们制止了幼儿的这一行为,其实就是打断了他的思维,看起来衣服是干净了,是讲了卫生了,但很重要的一个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机会也就失去了。因此,这一行为是得不偿失的。

2.将一些活动进行到底。

真正落实起来也不容易,根据我们的经验,我们日常的课堂上,幼儿教师对活动的规划痕迹往往都非常明显,一个活动进行到什么时候,进行多长时间,到什么时候应该有什么教学环节,往往都设计得比较精确,这种精确固然能够保证活动的整体性和可观赏性,但对于幼儿思维的发展却往往不是好事。因为成人是很难触摸到幼儿的思维的,有可能出现我们认为一个活动可以结束时,幼儿的思维才刚刚展开,因此教师对活动的中止往往也就意味着幼儿思维的戛然而止。注意到这一点,在实际活动中我们就应该给孩子们多一点时间,问问他们:你们还有什么要做的吗?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某某某(一般是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幼儿)你还有什么想法吗?有了这些问题,那些隐藏在儿童内心的想法就有可能外显出来,而我们的活动也就有了预设外的生成。这样,幼儿教育的精彩也就能够充分体现,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也就有了发展的时间与空间。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篇8

2. 增强直观,培养类比思维

类比思维是根据两个对象某些属性相同或相似,从一个对象推出另一对象也具有同样属性的思维方法。培养类比思维,需要以一定的知识为前提,类比思维的流畅性、广阔性和深刻性取决于对类比对象的理解程度。教师在授课中可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概括。我们开展了与教材有关的鱼类探究活动,引发了学生想更多了解的课题,有“鱼有条件反射吗”“鱼怎样冬眠”等课题。通过类比,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3. 设计对照,培养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指一种现象在第一个场合出现,在第二个场合不出现,而这两个场合只有一个条件不同,那么这个条件就是这一现象的原因。寻求这一条件的思维方式就叫求异思维。例如,在讲完“输血与血型”时,许多学生对血型进行求异思维,纷纷提出问题:课本指出的“人的血型终生不变”是指正常情况而言,人的血型会因特殊的原因而变异,病人中尤为显著。例如,慢性白血病患者的血型有可能由原有血型向其他血型转变,但随着疾病的治愈,患者又可能恢复原来的血型。如原为A型,发病后变为O型,六个月后病情缓解,又变为A型。这说明人的血型会因病而变化,并非绝对的“终生不变”。如“做叶的徒手切片示叶的结构”时,教师以往都用蚕豆叶片作实验材料。但有一学生用青菜叶代替蚕豆叶片作实验材料,并指出了它的优点:易取材,易操作,不受季节限制,效果甚佳。这一发现不但激发了大家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尝到了求异思维的甜头。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篇9

1.打破思维定式,激励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中,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评判者,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驾驭,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压制下,学生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毫无创造力可言。我们老师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或唯一的标准答案捆住学生,要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是羁绊,在评估学生非基础知识方面的答案的时,要把有无创造性放在首位,只有这样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在头脑中闪现创造的火花。

2.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教会学生去多角度思考委托求得多种设想和答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在作文教学中,针对某一作文题目,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增加了思维的多维性,减少了思维的单向性,发展了思维的流畅性,通过长期的训练,必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辩论、智力竞赛、即席演讲、口头作文、即兴咏物、编辑班报等活动来有效的发展学生的各种创造能力,例如在《俭以养德》一文的教学中,我们掌握了有关驳论的知识后,老师在课堂上出师一幅漫画,题目是“孔融让梨”,让学生联系当今社会现实,谈谈当今社会需不需要谦让精神,大家分组讨论。讨论题目:A需要怎么样?B不需要怎么样?要求找出材料中的突破口,进行反驳。短短几分钟,学生们各抒己见,踊跃发言,精彩的发言洋溢着创造的灵光,有这样好的起点,我们何愁学生创造能力不会提高呢?

二、培养学生创造的个性

青少年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不仅跟一个人的知识、智力有关,而且和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勇敢、勤奋、谦虚、韧性等均有利于创造性的发展。值得我们去培养。例如韧性,这是创造能力获得成功的重要抱枕,是任何进取创造的必备素质。伟大的创造都是在崎岖的道路上无数次攀登的结果,没有足够的韧性,必将一事无成,何谈创造?语文教学有着韧性培养的最佳素材,为了报国文天祥九死一生,矢志不渝;为了求真,布鲁诺锲而不舍;为了求学,宋濂迎难而上,苦学终成,我们解析这些范例,训练学生阅读的同时,应不断引导他们努力把模范人物的坚韧精神移植到自己身上,克服脆弱,勇敢的迎战挫折,拼搏进取,只有具有良好的创造个性,我们创造能力的提高才有了可能。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篇10

1.1 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在新课改的全面推行下,旧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多数老师依然在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目前的课堂中存在不少教学误区,如老师灌输、注入式、题海战术等。这些错误的方法已经严重约束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特别是在学生创造力上。传统教育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今的教学需求。

1.2 历史原因造成我们创造性思维培养体系不健全、不完善

我国创造性思维和国外相比较,存在起步较晚、底子薄、发展速度慢等特点。我国目前缺乏创造性思维的模型以及测量标准,即评价体系。另外,国外已经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实施量身定制。

1.3 为了积极应对国际挑战的需要

随着国际环境的日趋平和,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的共同话题。在知识型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想在世界立足,就必须依靠创造性思维,大力激发创造力的生产。我们国家需要一大批人才来帮助我国经济、科技等实现历史的超越。

2 如何提高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提高

物理学科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学科,它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础;所以它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老师在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上有所欠缺。如,对问题的探讨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很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是:“接受-理解―巩固―解题”这样的模式,这在根本上约束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各个方面来说,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经势在必行。

2.1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创造能力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但是它一种潜能,需要外界的刺激和开发。老师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和求知欲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能力。在讲解物体重力的时候,也可以仿照伽利略在斜塔上的实验,把大小同、质量不同的物品从高处抛下,情景再现让学生真实感受实验带来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从而促使他们转动思维,积极寻找正确的答案。不仅在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2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勇于提问与质疑

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设立相应的情节,创造提问的情景,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例如,在讲授电流和电阻关系的时候,会提前告诉学生电流表、电压表、两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及电源,然后让学生去测算电阻,最终得出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其实老师可以换一种教学方法,在讲解这方面知识时,其实可以在这基础上探究总电阻和总电流之间的变化关系。这就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探究,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这种办法可以启发、指导学生去思考,开放性思维方式可以对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做出考虑。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这样老师就知道学生是怎么想的,方便老师做出评断,找到教学的问题所在。可以帮助老师改善教学方法,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扩大知识面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都是老师带领着学生怎样学习,学生围绕着老师转,这种教学最大的弊端就是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就不知道该怎么去学习,所以需要客服这个弊端。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该怎样学习,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物理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是不够的,所以应该让学生学会在课后自主学习。目前我国大多中学存在阅读量不够的问题,导致他们的见识和经验比较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俗话说见多识广,所以在日后的物理学习中,学生应该加大对物理相关书籍的阅读,提升学生的知识面,这样可以更加方便的培养创造性思维。

2.4 通过实验探究诱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篇11

二 挖掘趣味性,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

数学的美是冷而严肃的美,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引导,创设情景让学生鉴赏体会,进而培养学生发现教学美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以往的继承性学习转化为创新性学习。

三 提高猜想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

猜想是由已知原理、事实,对未知现象及其规律所作出的一种假设性的命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直觉思维、掌握探求知识方法的必要手段。我们要善于启发、积极指导、热情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以真正达到启迪思维、传授知识的目的。

要启发学生进行猜想,作为教师,首先要点燃学生主动探索之火,决不能急于把自己全部的秘密都吐露出来,而要“引在前”,“引”学生观察分析,“引”学生大胆设问,“引”学生各抒己见,“引”学生充分活动。要让学生去猜、去想,猜想问题的结论,猜想解题的方向,猜想由特殊到一般的可能,猜想知识间的有机联系,让学生把想法都讲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其思维的主动性。为了启发学生猜想,还可创设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发猜想的情境,可以提出“怎么发现这一定理的”、“解这题的方法是如何想到的”,诸如此类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猜想、探索,还可编制一些变换结论,缺少条件的“藏头露尾”的题目,引发学生猜想的愿望,激发猜想的积极性。

四 练就质疑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点

质疑思维就是积极地保持和强化自己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直观,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敢于提出异议与不同的看法。提倡多思独思,反对人云亦云、书云亦云。

如在讲授反正弦函数时,教师可这样安排讲授:(1)对于我们过去所讲过的正弦函数y=sinx是否存在反函数?为什么?(2)在(-∞,+∞)上,正弦函数y=sinx不存在反函数,那么,我们本节课应怎样研究反正弦函数呢?(3)为了使正弦函数y=sinx满足y与x间成单值对应,这某一区间如何寻找?怎样的区间是最佳区间?为什么?讲授反余弦函数y=cosx时,在完成了上述同样的三个步骤后,可向学生提出第四个问题:(4)反余弦函数y=Arccosx与反正弦函数y=Arcsinx在定义时有什么区别?造成这些区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习中应怎样注意这些区别?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质疑,能使学生对反正弦函数得到创造性的理解与掌握。在数学教学中为练就与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要特别重视题解教学,一方面可通过错题错解,让学生从中辨别命题的错误与推断的错误;另一方面,可给出组合的选择题,让学生进行是非判断;还有,可巧妙提出某命题,指出若正确请证明,若不正确请举反例,以提高辨明似是而非的命题能力。

五 训练统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保证

思维的统摄能力,即辩证思维能力,这是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与形成的最高层次。在具体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它既是科学的,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它在否定、变化、发展中筛选出最经得住考验的东西,努力使学生形成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也就是说,在数学教学中,要密切联系时间、空间等多种可能的条件,将构想的主体与其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广延性和存在形式统一起来作多方探讨,要教育学生思考问题时不能顾此失彼,挂一漏万,做到“兼权熟计”。特别是在数学解题教学中,要教育学生不能单纯地依靠定义、定理,而是要吸收另一些习题的启示,拓宽思维的广度。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逐步完成某个单元、章节或某些解题方法规律的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统摄能力。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篇12

(一)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常常会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会启动思维,搜寻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对其重新分析、理解,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此外,解决问题的欲望还会促使他们去查阅资料,请教别人,这就使他们的知识得以扩充。在积极的思维、探索过程中,零星的知识变得系统有序,原有的知识结构更为完善、合理,这就提高了建构知识的能力,为今后的知识撷取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发明创造是人类进步的灵魂,一切发明创造都始于问题的产生。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人类的宝贵品质,因为问题是科学发现的前提,是新思想诞生的曙光,是创新精神的萌芽。强调问题意识不但促使人们不断发现问题,还会促使人们去解决问题,直至有新的发现。在此过程中,人们的多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得以发展。

(三)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过程中,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成为知识的积极探求者。他们由此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他们的个性品质会得到锻炼,主体性逐步形成和发展。

二、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分析

(一)无疑可问。传统的结论性教学,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同时,学生的练习和测试也通常是建立在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原则上,这种封闭式教学的结果必然使学生从不怀疑教师给出的结论,而且面对本来就有多种答案的大多数问题也不可能产生探究多种答案的意识。

(二)不敢问。从学生心理角度分析,主要是由于他们存在自卑紧张的心理。许多学生怕提不出“好问题”而被老师看轻或被同学取笑,因此他们宁可把问题放在头脑里,也不愿将它提出来。

(三)不知怎样问。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或缺乏思维能力,碰到问题不知怎样提出来,更提不出有深度、有新意的问题。

(四)没有机会问。课堂上大多数的教与学行为均有教师或部分优生包办代替,其他学生得不到发言的机会。

三、培养问题意识的途径

(一)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好奇心和求知欲往往联系在一起,好奇心是指想要了解事物的心理,它通常表现为人们对各种未知事物感到陌生、新鲜、疑惑并渴望了解的内心状态,求知欲是一种渴望认识世界、力求获得科学知识、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好奇心是基于本能的认识冲动,求知欲则是由于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因此好奇心是求知欲的源头;求知欲是主动学习的内在要求,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导致好思好问,能激发起学习的热情和毅力。没有强烈的好奇心,就不会有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没有旺盛的求知欲,就不会自觉地探索事物的奥秘,从而发现问题。人的认识是在不断的怀疑中走向深化,科学也是在质疑与释疑的不断往返中向前发展的。如果囿于成见,就会导致思想僵化和认识上的片面性,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迷信权威、专家、学者、老师,不盲从书本、经典,敢于对现存的理论、观点提出异议。由于质疑是对现有观点、流行解释的否定和突破,更由于思维定势和惰性的影响,所以要对现存的说法进行质疑,绝不是一件轻松愉快、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胆量。这就要求教师要珍视学生的提问,多给学生以激励,尽管有些问题看起来幼稚可笑或希奇古怪,但那种敢于质疑的精神值得肯定,同时它也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因而仍值得老师关注。

创造性思维怎么培养篇13

一、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求知欲望是对新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主动积极地去观察世界,展开创造性思维的内的动因。因此,课堂上,我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经常创设出能引起观察和知识探求动机的奇异的情境;善于提出难度中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如教学《称象》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关思考一组实验:漂浮在水面上的塑料盆(当作小船)的吃水线在什么位置;然后再往盆里放几个小玻璃球,让学生观察盆的吃水线又在什么位置、并想想为什么吃水线位置会发生变化。于是学生好奇地看着,热烈地议论着,通过这一组实验的情境,能调动了学生积极求知欲望,激起了学生喜欢学情况情感,使学生一开始就处在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学生在观察中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思维,理解了水浮力,明白了曹冲称象的原理。

二、善于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即不苟同于付给的或一般的答案或方法,能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我在教学中尽量凭课文中的创造性因素,善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求异思维,提出多种不带结论性的设想。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时,各抒已见,有独立见解;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空话,有自已的观察和想象,自已的语言,自己的真情实感。如读了《狼和小羊》,可引导学生分讨论;小羊该怎么对付狼?学生有兴趣地议论开,想出各自不同的办法。在理解寓意时,不给学生定条条框框,约束学生创造思维,而是鼓励学生展开设想,从不同侧面去考虑,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各抒已见。全班交流时,有的说小羊太软弱了,大家不要像小羊那样;有的说小羊是弱者,我们应该同情弱者,批评霸道;……除了凭课文外,我还有意识地利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如课外、书籍、报刊等相关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三、善于引导学生质疑解难

质疑是创造之母。只有一个人善于发现问题时,他才能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始终以“质疑―探疑―释疑”的思维训练为主线,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通过大胆质疑,学会举一反三,推陈出新,把旧知识连结起来,加以分析归纳,探索释疑,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如教《吃墨水》一课时,我出示课题后,死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质疑。问“你们读了课题,有想法?”于是大家各自发表意见,有的说:“觉得好笑。”有的说“墨水怎能吃呢?课题有问题。”我紧迫不舍说:“是的,老师也同样觉得奇怪,墨水怎能吃呢?学习中我们应该善于发现问题,并主动积极去解决问题,这才会进步,才会更聪明,掌握更丰富的知识,同学们愿意吗?”学生满怀欢悦,围绕问题对课题,你争我辩,质疑解难,这样,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了个性,养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四、善于培养学生想象

曾有一名教育家说过“强烈的活跃的想像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牛顿也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而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像力,它是知识不断进化的源泉。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发掘想像力的因素,创设想像情境。在语文教学上可引导学生想像文章的故事情节、写想像作文、编故事……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我上《晏子使楚》,在上完这课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录音朗读一边想像文中所描写到的故事情节,最后再画一幅连环画。只要给学生一块自由想像的空间,就能拓展他们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个性才能得到弘扬。再如,我上《狼牙山五壮士 》时,我讲到课文的结尾: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猜想五壮士跳崖后的故事将会怎样发展,续写这个故事。这种“再创想象力”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泛性以及创造性,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拓展他们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五、在问中培养

学生回答问题是一种能力,而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能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动力。首先教师要能巧妙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学生才会细致地观察、思考与发问。如我上《田忌赛马》一课时,一开始我就说:“同学们,有这么一场赛马会,三匹劣质马一组与三匹优质马一组比赛,你们猜结果会怎样?”学生都不假思索地说:“肯定是优质马那组赢。”我笑着说“不一定,劣质马那组也有赢优质马那组的机会。”这时学生大吃一惊,好奇心来了,同学们纷纷发问了,“是用什么巧招使劣质马赢了优质马?”“劣质马与优质马差多少?”“他们是怎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

各式各样的问题都来了,发现问题便勤于思考、解决问题,这种可贵的进取精神不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表现吗?接下来的课便是迎来创新使者,拉开求知的动人序曲。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