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效学习方法实用13篇

超高效学习方法
超高效学习方法篇1

超声诊断是临床四大影像诊断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具有微创、方便、快捷等多种优点,且诊断效果非常显著,诊断率极高,对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1],基于此种特点,目前超声诊断方法已成为医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因此,加强超声诊断的临床实习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笔者就简单分析我院接收的50例超声诊断临床带教的临床资料及效果,旨在探究科学、系统、完善的超声诊断临床带教方法,以期为提高医学生的超声诊断学习效果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5月接收的50例超声诊断医学实习生,均为本科学历,其中男性22例,占44%,年龄在22-28岁之间,平均(24.6±1.3)岁,女性28例,占56%,年龄在23-2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1±0.5)岁。

1.2超声诊断基本知识掌握情况50例医学实习生中,超声诊断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较好的为21例,占42%,掌握一般的为17例,占34%,掌握较差的为11例,占22%;超声诊断操作能力较好地为13例,占26%,一般的为24例,占48%,较差的为13例,占26%。

1.3研究方法我院将50例实习生的性别、年龄、学历、超声诊断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模式等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分析,从而总结超声诊断的临床带教方法。

1.4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6.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且50例医学实习生信息中的年龄、性别、体重等不具有临床统计意义。2结果

通过分析总结发现,超声诊断临床带教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实习生超声诊断基本知识匮乏、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带教学习课时不足等。

2.1实习生超声诊断基本知识匮乏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无论是大专学历、本科学历或硕士研究生,对超声诊断的基本知识都比较薄弱,超声诊断理论专业知识非常匮乏,50例实习生中,超声诊断基本知识掌握较好的仅有21例,还达不到一半的比例,为超声诊断临床带教增加了难度。

2.2超声诊断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可能目前我国医学院校的学习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差,部分实习生对超声诊断的基本操作都不能完全掌握,对于探头的型号、频率如何选择搞不清。50例实习生中,实际操作能力较高的仅有13例,只占了26%的比例。

2.3带教学习课时不足除了实习生本身因素外,我院超声诊断临床带教也存在课时不足的缺点,一般每天超声科学习时间不超过2个小时,导致实习生对超声诊断仪器、使用方法等的认识不全面,降低了实习生超声诊断的实习效率。

3讨论

3.1重视超声诊断理论知识教学超声诊断理论基础知识是保证学生超声诊断学习的基础,一味的忽略理论基础知识学习,会使学生对超声诊断基本原理、基本知识认识不足,不利于学生超声诊断的临床学习,因此,为了提高医学生的超声诊断技能,必须加强理论教学,比如,在每天的带教学习中,带教教师可以花一个小时进行超声诊断理论基础知识教学,使学生熟悉超声诊断的原理、方法,并抽查医学生掌握情况。

3.2运用PBL教学模式引导医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因此,在超声诊断临床带教中,带教教师应该就某典型超声诊断案例采用PBL教学[2],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提高超声诊断学习效率,比如,带教教师可以以“乳腺疾病超声诊断”为例,为学生提供乳腺疾病超声诊断方法、声像图、治疗效果等,并与学生探讨其他疾病的超声诊断方法,促进学生超声诊断的学习。

超高效学习方法篇2

随着医学超声影像技术不断的发展,超声造影、三维超声、弹性成像、腔内超声、介入超声、超声靶向诊断与治疗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超声影像成为一种全新的诊疗学科,与外科学、肿瘤学、微创医学等学科联系越来越紧密,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由于临床对超声检查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以及诊断范畴拓宽,导致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大幅上升。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医学超声影像技术发展和专业学科的发展,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这是从事超声影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课题。

一、改善超声影像学教学方法

医学超声影像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实现共同教学目标,完成共同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可采用教授法、谈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启发、实习等多种方法,以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过去多采用教师教授为主的方法,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超声影像学内容学生不易接受难于理解,学习兴趣不高;当前以案例教学、研讨互动、情景模拟等方法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医学超声影像学的主要学习内容包含各系统、器官的理论基础和超声图像的识别,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其内在联系,不能认为课程标准要求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学生初次接触超声图像,很难把超声图像与解剖图像之间进行联系,可视化超声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超声图像与解剖图像之间进行概念转换,建立人体器官解剖断面图像与超声图像间的立体思维概念,改变单纯平面思维概念,帮助学生加强实践能力,促使学生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转变。为了真正体现医学超声影像学的教学特点,不断的丰富超声影像图库,插入大量的典型超声声像图、对比结构解剖图,根据教学内容适当插入简短的三维超声动态图像。因此利用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变复杂为简单,变枯燥为生动,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为直观的、形象的、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内容。

医学超声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必须具有丰富临床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学生一对一互动操作练习,通过自身练习来体会和学习正常声像图。对于异常超声声像图的学习,我们建立了超声图像库和可视化超声实践教学软件系统,组成超声诊断典型病例的声像图资料库,所选病例图片均按疾病分为心脏及血管、腹部、妇产、小器官等,充分利用学生第3年学习的时机,由带教老师指导学生通过软件系统调阅并查获感兴趣的病例,用于�W生示教。

二、改进超声影像学教学效果的评价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从老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来评价,首先我们应明确评价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检验教学效果,制定评判标准,结合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教龄、学历、职称、成果),按照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通过学生评价、同事评价、教师自评、专家评价、领导评价等多种方式,采用纸笔评价或网络评价。对于医学超声影像学课程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过去多采用理论课考核成绩占100%,现使用考核形式为期末理论笔试考核成绩占70%,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占30%,包括上机动手操作、典型病例思考与分析、以及检查报告的书写完整性和规范性。

三、转变教学模式

常见教学模式类型有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高度集中型、以教育教学民主为中心的温和型、以学生为中心的松散放任型、以程序模式为主的管理型。医学超声影像学理论课内容抽象,学生不容易听懂,对超声图片的理解难度大,所以需要将超声图像与解剖图像之间进行概念转换,建立人体器官解剖断面图像与超声图像间的立体思维概念,我们通常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高度集中型结合以教育教学民主为中心的温和型融合教学模式。

过去采取“4+1”的教学模式,即前四年公共课、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教学,最后一年进行实习。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学校总体培养方案,为使医学超声影像学教学方案更加科学、合理,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及本学科教学实践,安排第七学期学生在接受理论课学习的同时,穿插性的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并专门配置超声诊断仪用于教学,老师可以一对一的进行教学演示和指导,学生可以随时亲自动手操作,从而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更加密切。

在第八、九学期实践教学实习,比传统实践教学安排提前一个学期,不仅体现了早期接触专业、早期接触临床的理念,又避免了学生考研、就业等社会因素对实习的影响,第十学期采取个性化强化培养,使学生能力和素质进一步提高。

四、加强师资建设

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师资是关键。师资力量建设应满足学科发展建设的需要;满足专业和专业特色凝练的需要;满足科研工作上水平的需要;满足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师资力量在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过去我们师资力量薄弱,仅2―3名理论课教师,现师资队伍不断强大、结构更加完善合理。

1.加强理论课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积极引进超声医学高学历人才,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积极加强对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不仅具有扎实的超声医学知识,及时掌握超声医学的新技术、新方法,还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同时要加强师风师德建设,乐于奉献、忠于职守、严谨求实、率先垂范,创造性地做好教学工作,充当教育教学改革的中流砥柱。

超高效学习方法篇3

发现学习是美国布鲁纳提出的,他指出,发现式学习法注重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不断尝试、不断修正错误,来实现知识的重新构造、再生成,进而达到学生头脑中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保持。

由于发现式学习强调的是学习者主动探索知识、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过程,因而发现学习的要素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让学生明确“发现的对象”――问题。(2)设计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线索”资料,引导学生提出“假设”。(3)指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的“方向”。(4)适时地对学生获得的新关系进行“评价和验证”。(5)促使学生得到知识重构的“新的结论”。

二、超媒体系统学习环境

在超媒体学习环境下,学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超媒体系统允许学习者根据需要非线性地访问信息,并根据个人特点同时对多条相互关联的信息进行并行加工,能提高学习者工作记忆中的信息量和信息滞留时间以及长时记忆中可利用的与任务有关的信息,有助于提高认知加工的深度和效率。

三、利用超媒体网络进行发现学习的要素模型

基于发现学习的超媒体环境构成要素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设计好的学习情境、浓厚兴趣的学生主体、教师的发现式引导、帮助发现学习的资源,各个要素间都是紧密联系、交互的。

1、设计好的学习情境

学习情景设计。一般的情景设计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与主题紧密联系、趣味性、实践性。特别是针对发现学习所创设的情景还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情景必须是学习者所了解的。由于学习的过程主要是学习者去主动探究,自主发现,因此情景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学习者的认知水平,不能脱离学习者已有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与认知结构。②情景必须具有探索的可能性,给学习者以自主发现的空间。

2、浓厚兴趣的学生主体

学生是发现式学习的主体,只有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才能在教师的指引下,利用超媒体环境下的各种资源,高效率的实现发现式学习。

3、教师的发现式引导

有经验的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背景知识,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积极地分析,观察学生在发现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而有效的指导,比如当学生的思维偏离学习的目标时,教师要及时指导,纠正学生的思考方向。

4、帮助发现学习的资源

学习者利用教师已经提供的相关资源(例如:教师存放在服务器中的相关知识,学校的资源库等)以及通过搜索引擎、智能、神经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来自主发现和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查找和过滤,确定哪些是有用的信息,哪些是无效信息,对自己认为是有效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同化。

图一:基于超媒体的发现学习过程设计模型

从上面这个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超媒体环境下,利用设计好的学习情境,充当某个角色。同时获得确定的任务,接受任务,并且运用联想学习法、同伴们的在线讨论学习法、质疑学习法,在教师的及时引导下,做出进一步的总结。通过超媒体的电子跟踪记录,给出提示,从而纠正思考的方向。在下一步的结论出现之前,还需要利用超媒体的资源和向导,包括良构的网络学习资源、在线的学习同伴、同构的学习案例解析,在教师的进一步指导下,对初步的结论进行科学逻辑性的排查、逐步分析,剔除错误分析,得出结论,最后实现学习目标。

四、总结

在超媒体环境下,开展发现学习,不仅需要充分利用超媒体环境下的各种网络学习资源,还要在线同伴的集体讨论、各抒己见的人文环境中,运用联想法、质疑法、讨论法。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不断分析问题,逐步剔除错误的结论,得出正确的结论,进而实现学习目标。随着超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支持发现学习的超媒体技术表征手段也会越来越丰富,基于发现学习的过程也会越来越形象而有趣。

【参考文献】

[1]吴林静,雷体南.基于网络环境的发现学习的教学设计[J].教育技术导刊,2006(4).

[2]高瑞利.基于案例的超媒体学习环境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3).

超高效学习方法篇4

任务驱动下研讨式学生学习方法就是在进行先进教育理念导学过程中,结合理论讲解,在重要章节的关键环节,创设一些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生成一些具体的教学问题,促使电大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理论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而通过自主或是与他人协作的方式完成任务,并对任务成果进行交流互动,经验共享。

二、运用条件

小教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于一般性的理论,可以采用宣讲方式,让学生理解并逐渐接受。但对于那些要求学生在以后教育教学实践中务必践行的先进理念,就采用任务驱动下研讨式学生学习方法,增加学生的实践运用、交流互动,以达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加速理论消化吸收的目的。

三、运用步骤

下面就以09年春小学教育本科学生面授中讲授“教学机智的敏捷性、有效性”为例,谈一谈任务驱动下研讨式学生学习方法的运用步骤:

(一)内容宣讲,理念引领

《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中有关“教学机智的敏捷性、有效性”的内容只是从理论的高度讲述了面对课堂教学出现突发事件时教师的应对理念要敏捷、有效,学生理解起来容易,但要将这种理念具体内化为能力运用到教学中就很难,因为理论表述很泛泛,学生感觉缺乏参照依据,没有抓手,更说不上以后教学中会由此至彼的联想与引申,所以在此增加一个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教学环节,会加深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印象,巩固他们的的学习成果。

(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预先创设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介绍《月亮的足迹》(人教社七年级上册)作者朱长超时,有位同学开玩笑问:“老师,咱班李长超和朱长超有什么关系吗?”,另外一名同学就起哄:“有什么关系啊,朱长超重点大学毕业,还是科普作家。李长超是个差生!”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李长超低下了头。

生成具体的教学问题:面对这突然的局面,你如何运用教学机智化解眼前紧张的局面并最大限度地消除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三)任务驱动,理念内化

有具体学习任务驱动,学生在这个具体、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须深入理解教育机智不仅是一种教师行动,更是一种直接指向学生的行动。而达到现代教学艺术的境地就不仅要以巧妙的方式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术,更应该关注学生成长的环境和过程。尤其是师生、生生之间不恰当的语言、行为有伤害学生们脆弱心灵的因素,教师在处理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们的情感因素,采取比较巧妙、出奇、适度地的措施,让学生的知识与情感双丰收。

(四)交流互动,经验共享

任务完成的质量如何,须经过交流研讨才能见分晓。如有的教师就抓住玩笑与作者的联系,采用借题发挥方法来应对:谁说没有关系呢,朱长超和我们每位同学都有关系,他写的《月亮的足迹》我们都很喜欢,而且我相信李长超也喜欢。或许将来李长超也会考上复旦大学,成为朱长超的校友。说不定,以后李长超也会成为一名大作家,那时大家还要找他签名呢!

这位教师不仅对教育机智理论理解比较到位,运用也很成功。他的应对即关注了李长超同学的自尊心,还考虑了开玩笑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没有简单责备、批评,并敏锐捕捉到突发事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于是巧妙采用借题发挥方法,保护了李长超的自尊,融洽了课堂教学气氛,还完全消除了突发事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将学生讥笑差生的不利因素转化为促进差生进步的有利因素。

超高效学习方法篇5

《超声诊断学》教材供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使用,是全国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卫生部规划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编本教材力求 "以岗定学"的原则,协调统一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等。教材紧扣高职高专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强超声诊断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侧重超声人才的培养目标,操作技能培养与超声图像特征识别能力相兼顾。本节课程是教材第十四章第五节的内容,是心脏超声诊断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了生理学、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对风湿性心脏病的相关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影像专业学生已经在前面课程中学习了心脏超声的基本知识,对标准切面图及正常心脏超声表现有一定的掌握,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

2重点及难点

重点: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其鉴别诊断要点;风湿性心脏病的超声检查手法(主要切面)。难点:风湿性心脏病血流动力学改变;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的分度。

3教学目标

掌握:风湿性心脏病血流动力学改变;二尖瓣狭窄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其鉴别诊断要点。熟悉:风湿性心脏病的超声检查手法(主要切面)。了解: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超声复查要点。

4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采用讲授法、图片、模型、视频演示、比较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1]。

5教学过程

5.1复习及导入 应用文学影视作品《穆斯林的葬礼》中主人公韩新月的遭遇,引起学生对本节风湿性心脏病的求知兴趣,并运用心脏模型对心脏结构、瓣膜相关内容(解剖、超声表现)等进行回忆、复习。

5.2讲授新课

5.2.1从风湿性心脏病的概念、基础讲起,因风湿性心脏病以二尖瓣病变,尤其是二尖瓣狭窄多见,所以重点是从M超、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等级各方面对二建瓣狭窄进行讲授。在其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二尖瓣狭窄心脏听诊杂音的音频 ,运用心脏模型演示心脏超声检查各标准切面的探头方向及位置、探头旋转变化手法,同时与病例图片及典型的超声心动图视频资料相结合[1]。

5.2.2运用图示法讲述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变化[3]。如:二尖瓣关闭不全时,部分血流在左房、左室间无效循环,左室、左房容量负荷均增加左房、左室增大左房压力增高肺淤血,肺动脉高压右室压力负荷增加。

5.2.3了解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变的超声表现,二尖瓣病变常常会合并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此时需综合分析二者病变、评价病情。

5.2.4运用提问、讨论法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通过手术置换后超声复查时,我们需要观察哪些内容呢?(超声复查的要点:观察是否有瓣周漏、测量二尖瓣开放幅度、二尖瓣口峰值流速、估测肺动脉压评价恢复情况)[2]。

6总结及课后思考题

6.1对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简要的归纳总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课主要内容:风湿性心脏病超声检查手法、二尖瓣狭窄的超声表现、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增强记忆和理解,达到本次课程的教学目的。

6.2为了巩固课堂所学内容,设计了一个思考题,"鲁登巴赫综合征"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超声诊断,这道题使得二尖瓣狭窄和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的知识巧妙结合,起到一石二鸟的效果[4]。

以上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了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加深,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5]。

7课后反思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熟知、研究本学科知识,还需向其它科目的教师请教和学习,如病理及外科教师,以了解更多相关新知识、新技术,在以后教学中不断的进步。这样才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活力,更充实、更富有魅力、更具实效,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汇娟,孙海燕,魏玮,等.多媒体在心脏超声诊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3,03(上):1024.

[2]黎海涛,王健,陈思浩.如何提高医学影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7,16(3):200 .

超高效学习方法篇6

素质教育包括: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等等。健康的心理素质与思想品德素质可以提高学习与运用知识的效率与能力,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开发出来。潜能的开发、发挥是通过心理素质的提高来实现的,这样才能不断吸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逐渐实现个体社会化,形成现代人的素质。只有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干部员工整体素质,才能从思想上觉悟上深刻领悟,从而表现为社会奉献和为岗位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治超员整天和车、司机打交道,学习提高业务技能除平时应当注重相关法律法规、上级文件的深刻学习、领会、掌握外,还应在治超检测现场及具体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熟中生巧,还要注重为治超员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培养治超员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态度、意志等重在熏陶上,形成一种整体氛围,创造一种和谐、奋进的气氛,使治超员愿意而且便于参与学习,从而使科学文化素养得到位提高。

超高效学习方法篇7

治超员整天和车、司机打交道,学习提高业务技能除平时应当注重相关法律法规、上级文件的深刻学习、领会、掌握外,还应在治超检测现场及具体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熟中生巧,还要注重为治超员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培养治超员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态度、意志等重在熏陶上,形成一种整体氛围,创造一种和谐、奋进的气氛,使治超员愿意而且便于参与学习,从而使科学文化素养得到位提高。

超高效学习方法篇8

二、营造和谐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高中生心理敏感程度较高,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方法态度和相关细节。应当结合教学需要创造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中通过改善自身教学状态,为学生提供良好环境,无论面临怎样的情形,走上讲台之后都满面笑容、柔声细语,以包容和积极的心态组织语文教学活动。学生的紧张心理会得到缓解,感受到教师的形象更加和蔼可亲,也乐于和教师亲近。在这样的背景下组织语文教学,学生的畏难情绪明显降低。以身心的放松破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是非常有益的尝试。

三、树立比学赶超目标,激发上进动力

有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因为成绩滞后而闷闷不乐,产生自卑情绪,久而久之就会消磨掉学习的锐气,缺少上进的动力。笔者主要采取树目标、定标杆的方式,发挥“摘桃子”效应,让学生更加准确清晰地定位发展目标,锁定赶超对象,在班级营造竞争氛围,这对于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破解畏难情绪帮助较大。

教师可以要求每一位学生都选定一名赶超对象,将与自己基础能力较为接近,成绩排名、能力发展水平在自己之前的学生作为赶超对象,并且确定近期赶超对象和中期赶超对象。将学生结成对子,每一个人既是别人追赶的对象,又有需要追赶的目标,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如同绷紧了发条勇往直前,来不得丝毫懈怠,来不得丝毫退却。有了这样的比学赶超目标,学生的上进动力被有效激发出来,学习畏惧心理一扫而光。

四、设置分层学习要求,树立学习自信

与上文比学赶超活动相匹配的是在教学中设置分层要求。许多高中生语文学习之所以存在畏难情绪,主要与他们基础薄弱、能力欠缺有关。他们在学习中成绩滞后就会丧失信心、降低兴趣,而设置分层目标能对每一个人提出个性化学习要求,优秀生和学困生都能准确找到自身定位。这样的定位完全立足于学生语文学习实际,并没有提过高要求,也没有随意降低要求,基本能够做到恰如其分,学生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实现目标,这样的目标更具引领效应。笔者以此为抓手,在教学流程设置、教学问题安排、教学作业布置、教学考核评估等方面同步推进分层教学模式,使每一个学生都在个性化的教学体系中灵活机动地开展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前行。学习的竞争目标主要是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这样的竞争更具公平性,让学生迸发出更强的学习动力。

五、强化学习技巧辅导,破解学习难题

造成学生学习畏难情绪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学习技巧不足、学习不得法,导致学习效率不高。这一方面问题引发的畏难情绪,必须通过针对性的技巧辅导来破解。教师在教学中重点可以从两个方面落实。

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直接的技巧指导,在全班推广先进的学习经验,如文学常识串联记忆法、文言文学习对比分析法、阅读理解五字提炼法等,这些对于绝大多数学生都会产生明显指导作用。教师还要针对学困生群体,单独推荐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立足于他们基础薄弱、能力滞后的现状,推荐更加浅显形象的学习技巧,让他们在现有基础上取得进步。

超高效学习方法篇9

短跑是人们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在确定的跑道上跑完规定的距离,并以最先跑完者为优胜的项目。短跑运动要求运动员必须有着强大的爆发力及其他方面的素质。就如何提高短跑运动员的爆发力一直都是体育学者讨论的热点话题。最近几年,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在训练中采用超等长力量训练方法来提高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爆发力是常用的训练手段,同时对于青少年短跑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升也有着明显的效果。但在青少年短跑运动员成绩提高的同时,在其超等长力量训练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急需解决。例如:对超等长力量概念理解的不全面、不能结合自己专项的特点发展超等长力量、训练手段存在的不足等问题。超等长力量训练的历史并不长,它作为提高爆发力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而被教练员所运用和认知。 前苏联运动员瓦列里波索夫是超等长力量训练的收益者,是超等长训练让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使超等长训练得到广泛的运用。

2.研究内容

2.1超等长力量训练的生物学原理

2.1.1超等长练习的三种机制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超等长练习之所以能增加肌肉收缩效果主要在于其离心收缩产生的效应。超等长练习的三种机制是由肌肉工作状态前的最适初长度、肌肉的弹性回缩力、肌肉牵张反射效应构成。

2.1.2增大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

超等长练习是以拉长缩短前肌纤维为前提的肌肉工作形式。在某些特定范围内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越大则它的收缩张力也就会越大。每个人都知道,参与收缩的横桥数目决定了肌肉的收缩力量,这不难想象,在超等长训练的过程中,拉长肌肉可以使肌肉在随后的缩短过程中过早的出现横桥,进而来提高向心收缩阶段的收缩力量,提高训练的效果。

2.1.3提高肌肉的弹性势能

肌肉的弹性成分包括并联的结缔组织(主要是肌膜)和与其串联的Z线、肌健。它们在力的作用下可被拉长,失去外力作用后又可弹性回位。在超等长练习的离心收缩阶段,离心收缩的牵拉力可使肌肉中的弹性成分拉长以贮存弹性势能,并利用这一弹性势能可以使肌肉产生更大的向心收缩速度,运动生理学称此作用是实现肌肉收缩力的第二种机制。研究表明,在连续纵跳中弹性成分的弹性回缩力,能为跳起提供1/2或2/3的力。这种弹性成分为肌肉在超等长练习中被伸长产生的机械效应提供了理论基础。

2.1.4增强神经肌肉的激活能力

超等长练习的离心阶段除了能通过改变肌肉初长度以提高肌肉中的收缩功能及储存、释放弹性势能获得机械能外,还可通过激活肌肉内的肌梭,产生牵张反射,以提高肌肉向心收缩的神经冲动,进而增加参与收缩的肌纤维数目,以获得更大的机械能。可以说“肌梭”是一种在肌肉中受到牵拉刺激的梭形感受装置。肌肉中的这种感觉装置原本是一种保护性装置,通过它的反馈信息传递,可避免肌肉受到过度牵拉而受到损伤。

2.2短跑训练中超等长力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对超等长力量概念理解的不全面

动神经中枢的反射性调节,近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中形成正确的肌肉用力链。在实践中,大多数的超等长力量训练作为肌肉向心和离心收缩的“组合”力量训练。因此,肌肉收缩能力的培养就是肌肉向心收缩能力和离心能力的培养。所以运动员肌肉的离心能力和向心收缩能力的增长将提高运动员的超等长力量水平。超等长力量的发展必须将离心与向心收缩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结果,只有两个部分的密切联系,才能有效的改善肌肉的超等长收缩能力。由于超等长力量是一种复合的神经冲动,可以给肌肉中的运动终板带来更多的刺激,从而获得较大的力量。同时在使用超等长训练手段时,要注意所使用的超等长训练手段必须要符合短跑运动中肌肉的工作方式和短跑项目的特点,不能简单地认为离心力和向心力的训练可以提高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其次,在超等长训练中必须注意特殊实践手段的应用,特殊实践手段是把离心收缩和向心收缩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连续的完成动作的手段。因为这种手段的弹性能量能够充分发展肌肉的生产,储存和释放机械能的能力。

2.2.2不能结合自身专项特点发展超等长力量

超等长力量训练一定要结合专项自身的特点进行训练,如田径的100m和400m项目,其超等长力量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不应是等同的,二者在进行超等长训练时是均采用持续训练法还是均使用间歇训练法,这些都需要通过教练员对项目特点的认识来决定。当然不同的运动项目也应根据项目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超等长训练方法,因为各项目的起跳角度不同,力的方向和跳跃的时间也是不同的,所以各项目对超等长力量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超等长力量训练中应针对不同项目的特点和超等长力量训练的发展特征,进行适合专项特点的超等长力量训练。

2.2.3超等长力量训练中存在的不足

2.2.3.1负荷问题

当进行超等长力量训练时,超等长力量的训练方法要同其它训练方法一样,首先要考虑的一点就是运动负荷。由于超等长力量训练对神经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教练员要对不同动作的训练要求和恢复时间有很清楚的认识,以免因过度疲劳而造成运动损伤。在进行同样的超等长力量训练时,不同体重的运动员所承受的运动负荷也不会相同。在负重超等长力量训练中,如果提高了训练负荷的要求,那么同时也就降低了动作速度的要求,近而导致超等长力量训练效果的降低。而对于青少年来说超等长力量训练的密度越大,那么其运动成绩的提高也就越明显,但青少年在这个阶段正处于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训练强度和密度应当充分考虑年龄和身体发育的情况,适当减少训练次数和强度,避免运动损伤。

2.2.3.2基础力量

在进行超等长力量训练时,运动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力量,只有青少年具备一定的基础力量,超等长练习才会更安全有效。在具备基础力量的同时,超等长力量训练还应具备一定的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的力量,这样才能够切实有效的提高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如果青少年短跑运动员不具备基础力量那么超等长力量训练就无从谈起。

2.2.3.3对超等长训练手段的认识不足

在超等长力量训练的过程中,大多数教练员对其超等长的训练手段不够了解,导致技术动作出现错误,使肌群无法得到有效的训练。在纵跳这一超等长练习手段中,其关键技术在于落地。落地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不完全是被脚吸收,而是通过踝、膝、髋三个关节一起协调吸收,吸收的结果就是使部分肌肉被动拉长,而肌肉拉长所产生的机械能会在下一阶段的运动中释放出来。所以不应该提倡脚跟或脚尖落地,而应该是全脚掌落地,以此来吸收落地所产生反作用力。如果在训练时,落地声音太大,则说明落地技术不正确,应停止练习避免损伤。在纵跳训练中,纵跳练习的基本动作要领是,身体的姿势保持正直,保证身体的运动轨迹,后背要放松。在纵跳练习中上体能否保持正直与躯干的力量有着直接关系,躯干力量强则上体能够正直,若躯干力量较弱则上体无法保持正直的姿势。如果运动员不能在做动作时将上体挺直,那么他需要进一步加强躯干力量的训练,包括腹肌、骼腰肌等部位的力量训练。其次在纵跳训练的过程中,手臂合理的摆动也对纵跳训练的效果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研究表明,手臂可以增加10%的起跳力量,青少年短跑运动员在接受纵跳训练中,首先应该学会用制动动作把手臂的力量传递到下肢。其次在实施超等长力量训练的过程中,训练量应循序渐进,应根据不同水平的青少年短跑运动员采取不同的练习方法。

2.3短跑训练中超等长力量对运动员机能的影响

人体在经过系统的力量训练后,肌肉会出现明显的机能变化和生理上的变化,如肌肉的兴奋性和灵活性提高、肌肉的横断面积增大,具体表现为肌强度变小,时值缩短,且肌纤维增粗,肌结缔组织增厚,肌糖元增加,肌凝蛋白的数量增多。此外,人体在经过系统的力量训练后,在神经调节方面的变化表现为,神经中枢系统对运动神经发放冲动的次数增加。研究表明,低水平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只有60%的肌纤维参与运动,而通过超等长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肌纤维的兴奋性,近而提高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肌肉力量和质量。

2.4短跑项目中超等长力量训练手段的分类

2.4.1不负重超等长力量训练

不负重超等长力量训练手段较多,其主要训练手段有蛙跳、抱膝跳、跨步跳等。一蛙跳:运动员双手放在头后,按一定的节奏远跳,动作要连贯流畅,这种练习手段主要发展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下肢超等长力量。二是以最大频率的抱膝跳(膝盖要接触到胸部)和双脚跳。三是跨步跳、单脚跳和组合跳。这3种训练手段都相对容易,不需要任何器械的帮助。其次在超等长训练手段中,跳深被认为是一个典型的超等长训练手段,其在辅助器械上跳下来的高度因个人的情况而定,着地后应迅速完成离心向向心收缩的转变。但要注意的是,跳深练习虽然负重小,但是从高处落下时人体本身的重量和冲力也会对人体的下肢有较大影响,所以下肢仍会承受很大的负荷。所以在进行跳深练习时,一定要让青少年短跑运动员作好充足的准备活动,避免损伤。

2.4.2负重超等长力量训练

负重超等长训练大多数采用杠铃负重的力量训练方法,但其运动形式不具备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都进行加速的特征。因为在超等长力量训练的过程中无论是用杠铃进行大重量的力量练习还是快速小重量的力量练习,在其动作结束时(如卧推、杠铃负重蹲起)杠铃的运动速度必须为零。这表明肌肉在作向心收缩的负重练习(如卧推)动作的结束阶段,杠铃速度必须减慢以便停止,从而限制了最大爆发力的发展。但在实际的运动训练中,要想达到将身体推离地面或将器械抛出目的,就必须在整个动作中作加速运动,并在动作的结束部分达到最大的加速度,从而得到最大的功率输出。负重超等长力量训练是在一般力量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的,是在已有的力量基础上,优化肌肉收缩的力~速关系。因此,在进行超等长力量训练时,基础力量的训练也不能够忽视。

2.4.3超等长力量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超等长力量训练是发展爆发力的训练手段之一。爆发力就是力量与速度的结合,在选择训练手段时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去安排。

在训练中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增加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大幅度的增大训练量和强度。因此,在训练中要逐渐加大训练量和训练强度,避免运动损伤。

每堂训练课运动负荷的安排要根据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状态而定,这里的状态包括,精神面貌和心率等。为了防止运动损伤现象的发生,切忌在运动员疲劳的状态下安排超等长力量训练。

在超等长力量训练过程中,要根据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专项特点和肌肉的收缩方式,安排合理的超等长力量训练手段。

3.结论

超等长力量训练对提高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训练时训练量和强度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练习强度要从低强度开始,练习一段时间后在过渡到中等强度,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逐步过渡到高强度。在超等长力量训练中要注意合理的安排超等长训练的时间,应在运动员体力充沛,精神饱满的情况下开展超等长力量的训练。在超等长力量训练的过程中,训练手段应将肌肉向心与离心收缩有机地结合,使肌肉能够充分发展肌肉的储存和释放力量的能力。并注意合理的搭配其他的训练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训练效果明显,防止事故的发生并提高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根据爆发力公式P=F*V可知,爆发力的大小是由肌肉力量和肌肉速度决定的。肌肉力量和肌肉速度同时增大,那么爆发力也就增大,但在运动实践过程中表明,二者同时大幅度增大会造成肌纤维的损伤,如果小幅度增大却无法使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爆发力得到提升。因此肌肉力量和肌肉速度的增大幅度,则需要教练员根据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运动水平进行调控,进而提高运动成绩。(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乔平,熊文.试析田径运动爆发力训练的有效途径[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01):94-95.

[2] 张胜平,陆爱云.论超等长力量训练[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3,9(3):35-37.

[3] 刘耀荣,阚福林.田径项目中超等长力量极其训练手段[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7,02:20-21.

[4] 赵青山,刘文娟,李晓平等.关于希尔方程与爆发力练习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5):68-70.

超高效学习方法篇10

一、理论框架

Pedler指出,行动学习是一种人员发展的方法,任务是学习的媒介或载体。行动学习的基本信念认为没有行动就没有学习,没有学习就没有明智的行动。行动学习包含六个必要成分:问题(项目)、多元化小组、提出问题和交流心得的流程、制定并执行行动策略、对学习的承诺、行动学习教练(催化师)。这六个成分使行动学习效能最大化。雷吉・瑞文斯的行动学习理论模型包括两个维度:程序化知识(P)与不确定条件下提出深刻问题的能力(Q)。

二、收银排班的行动学习研究

X连锁超市拥有近40家店,近年来,X超市人力成本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人均劳效有待进一步提高。收银是超市的出口。是超市中非常关键的部门。出口是否畅通直接决定着顾客满意度。所以利用行动学习法对收银进行合理排班并满足高峰期需求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选择1号店作为研究对象,并将结果在其他店全部推广。

(一)前期准备阶段

1.获得并保持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

X超市与行业内标杆企业步步高相比,步步高的人力成本只有5.50%,而X超市却高达9.17%:步步高的人均劳效高达7.2万元/月,而X超市却只有4.45万元/月,与行业优秀企业差距很大。

2.建立行动学习项目管理团队

由公司财务总监、人力资源总监及人力资源经理组成行动学习指导委员会,人力资源总监为行动学习项目经理,人力开发中心主任任行动学习小组的主管,确定来自行动学习会议的收获和想法如何在工作中应用、如何有益于组织。

3.安排对行动学习项目研讨会的介绍

由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安排,对行动学习项目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本次行动学习项目介绍,主要包括行动学习的原理、基本原则。最后还要确定此次行动学习项目的时间安排。

4.选择行动学习教练

行动学习教练可以来自组织内部也可以来自组织外部,各有利弊。无论教练来自内部还是外部。关键是要对行动学习教练的作用、责任和特质有深入的理解。经过公司领导慎重考虑,选择了外部咨询公司的一名老师作为本次行动学习项目教练,这名老师熟悉零售行业基本情况并且是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老师。

(二)项目实施阶段

1.确定行动学习小组

(1)领导小组

组长:总经理

组员:人力资源总监、财务总监、营运总监

(2)执行小组

组长:人力开发中心主任

组员:绩效专员、薪酬专员、1号店人资科长、储备大学生3名

2.向小组成员介绍情况和确定行动学习项目

由行动学习教练向行动学习小组成员介绍本次行动学习项目的目的、内容、原理、具体操作方法、项目时间框架等具体内容,让小组成员目标更加清晰、操作更加规范。

3.提出和展示行动策略

本次行动学习项目包括流程梳理及动作标准化、实地测量、依据工作量的科学排班及试运行和其他各门店推广四个阶段。

4.实施行动策略

(1)流程梳理及动作标准化阶段

安排2名项目组成员与1号店非商处长、收银科长进行访谈,对收银员一日工作流程进行初步梳理,接下来选取1名收银员进行观察,最终梳理出收银员一日工作流程包括晨会、领备用金、收银、做日结四大项工作。

(2)实地测量阶段

梳理出收银员一日工作流程以后。就得到了收银员工作流程中的最小动素,也就是我们的最小测量单位,测量样表如表1的标准动作一列所示。

按照表1中的最小测量单位,选取一名收银员利用秒表测定法进行测量。收银员的选择标准是所有操作方法要正确、动作要规范,符合《收银员动作标准化手册》,且符合手册规定的标准化流程,这是测量的基础。测量过程中,固化动作如事前准备和事后准备每天测量1~2次,每个量化动作测量总数不低于600次。对于测量时段的选取选择抽样测量方法,选择上午和下午的高峰时段每天测量6小时。由于高峰时段收银员工作量较饱和且客流量较大,利于数据收集和保证数据准确性。

经过3周的测量后,将测量的数据进行汇总,从销售系统调出每月收银笔数,收钞、刷便利卡、刷银行卡笔数,计算1号店收银总工作量填入表1中。由于收银员工作节奏比较紧张,事前事后及收银的宽放系数分别取1.25和1.1,结果如表1所不。

(3)科学排班及试运行阶段

a.工作量的计算

依据表1求出1号店收银组每天、每周及每月的工作量,再根据每月的工作量和行业要求的工时数进行定编。例如,1号店依据一个月的工作量算出来共3290个小时,再算到每一天是110小时,按照行业每人每周总工时不超过42小时的标准,每名收银员每天工作6.5小时。共需要17人,每四人安排一名员工休息。17人再给4名排休人员,因此1号店收银组共定编21人,再加上两名领班和一名科长,1号店收银科共有24人。由于领班和科长的班次相对固定,在排班的时候只排收银员。

b.时点需求开机台数的确定

从系统中调出近期一个月的时点客单量,在EXCLE表格中利用数据透视表进行统计,再用PERCENTILE函数计算。PERCENTILE(array,K),array为进行计算的数据区域,K为0~1之间的数值,依据公司实际情况取值,在1号店选择0.7的分位值,即满足一个月70%的天数要求。具体需求如表2所示。

C.最终排班的确定

上午班5.5小时,下午班7.5小时,梯次班均为6.5小时,最终保证每名收银员的周总工时为40.5或41小时。

(4)其他门店推广阶段

将此基于工作量的科学排班方法应用于其他所有门店,依次从销售系统中调出每一家门店近一个月每一天的时点来客数及现金、刷卡交易笔数,计算出各家店的收银组工作量,依据各店总工作量对本店收银员进行定编:用分位值PERCENTILE函数求出各店对应的时点开机台数:以时点开机台数为基准对编制内的收银员进行合理排班,上午班均为5.5小时,下午班均为7.5小时。梯次均为6.5小时,保证各店每人周总工时差不超过1小时,并对新的排班试运行两周。

(三)后期总结阶段

通过为期三个月的行动学习项目,1号店收银员绩效有了显著提升,收银员由原来的26名变为后来的21名:同时由于排班更加合理,顾客满意度提升了。超市的营业额也由2013年同月份的2318万元/月变为2014年的2569万元/月:1号店采用佣金率来计算个人绩效(佣金率根据当年情况由公司领导班子测算得出),1号店收银员的人均绩效由2013年同月份的0.0198万元提高到2014年的0.0298万元,项目后收银员的人均绩效较项目前提升了50.97%,本次提升1号店收银员人均绩效的行动学习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结论

本次行动学习项目使得超市收银员的绩效提升了50%,取得了成功。随着组织持续地取得行动学习项目的成功,高层管理人员自然希望将该流程制度化,使它成为企业文化永续的、有机的组成部分。本次行动学习项目只是X连锁超市的项目之一。行动学习还将被广泛运用到解决公司的实际问题当中,以使X超市整体绩效不断提升到行业领先水平,同时使运营更加顺利和成功。

参考文献:

[1]陈万思.基于行动学习解决企业人才流失问题[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10).

[2]张鼎昆.行动学习一再造企业优势的秘密武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超高效学习方法篇11

1神经内科实习医师血管超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基础知识薄弱

血管超声学是现代医学发展最快的临床学科之一,其诊断水平、理念及模式都已历经几代变革,在诊断、介入治疗、术前评估、术中监测、术后随访等各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在临床实习中,实习医师看见的往往是带教老师对血管超声检查的实际临床应用,对该项检查的适应证的选择、禁忌证及检查意义、报告解读等缺乏了解,以致于不能将该项检查技术灵活应用,只能机械地照搬照做。究其根源,是实习医师的血管超声基础知识薄弱所致。其原因有二:(1)传统本科教学中,对血管超声这部分内容的篇幅较少,内容局限,课时短,其课时数远远低于放射、CT、磁共振等其他影像教学。这必然导致授课老师在理论授课时知识讲解不充分,也无更多的时间去扩展或深入知识点,以致学习效果差;(2)课本教材内容相对滞后于临床发展及最新的研究,教学课本未能概括引用一些新技术、新应用,不能将课本上的知识与目前临床的实际应用相结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1.2实践操作的缺乏

血管超声是声学、医学和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血管超声图像抽象、管腔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也是多样,要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它,需要学生掌握广泛的多学科知识,对操作手法、仪器调试和图像存储等方面均要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在进入神经内科实习之前,鲜有实习医师针对血管超声进行过专门的培训及操作练习,对超声仪器的按键及作用均陌生,故在其进入神经内科实习时就进行血管超声操作是不合适的。

1.3教学方式的单一

进入本院神经内科的实习医师通常在神经内科的实习时间一般为2个月,在这个有限的时间内,实习医师跟随带教医师在临床一线工作,其工作内容繁琐、工作强度大,能够通过重复劳动锻炼出熟练的临床基本技能,但神经内科的实习目的既需要掌握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等临床知识,还需要学习血管超声知识,所以传统的“带教老师讲,实习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缺乏实习医师的积极互动和参与,必然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针对存在问题改进方法的探索

2.1血管超声基础知识薄弱改进方法

针对神经内科实习医师血管超声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论学习是必须的。解剖是血管超声的基础,所以让实习医师了解血管走形、分布及比邻结构,是血管超声学习的第一步。在带教时,应将与目标血管相关的解剖图谱、解剖模型、甚至是利用先进的3D-打印技术制成的模型介绍给实习医师,让其能有更直观的认识,能在脑中绘制出立体的解剖位置重现,这对于实习医师理解超声图像的切面至关重要。血流动力学的特征也是血管超声的基础知识,同时是辨别血管、推断血管病变必不可少的内容,但其较为抽象,涉及到较多物理学的知识,如层流、湍流、剪切力等,是超声教学中的基础,也是难点。所以在理论教学中,应加强物理知识的普及,使实习医师对血流速度、方向、血流阻力、剪切力等概念更好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血流动力学进行深入学习。

2.2实践操作的缺乏改进方法

血管超声检查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如果缺乏实践操作,该学科的学习必然只能是纸上谈兵。在神经内科实习的医师时间有限,长期的实践操作训练不现实,大多数医院也不具备足够多的仪器设备及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的操作指导。可将实习医师进行适当分组,每组实习医师不宜太多,不超过4人,并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在血管超声检查室进行实践观摩学习,于课后,小组内实习医师互为模特,互相上机操作实践,带教老师在旁进行现场指导及问题解答,这样既能在互相操作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又能在操作实践中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3教学方式单一改进方法

超高效学习方法篇12

1.2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全部实习课程结束后,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学生独立填写并当场收回,共计发放问卷120份,全部收回,有效率达100%。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循证医学的熟知情况,循证医学在超声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循证医学联合超声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等。

1.3数据分析

调查问卷经编码后录入计算机,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主要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超高效学习方法篇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0-0159-03

1.概述

行人再识别指的是从给定由一个相机捕获的行人探测图像或从其他相机获取的一组图库图像中识别目标人的任务。由于其在多相机监视中的重要性,近年来该问题已经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同一个人在不同相机下往往具有不同的外观变化和不同行人的视觉模糊性使得行人重识别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关于行人再识别的现有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两组。第一组的方法是设计针对交叉相机变化鲁棒的特征表示。其中代表特征的描述符包括SDALF,saliency,SCNCD,MLF和LO-MO。然而,在面对诸如照明,视角,姿势和遮挡等问题时交叉相机变化是不变的,而且对于视觉模糊性而言足够区别的特征描述符是极其困难的。为此,引入旨在寻找任何给定特征的最佳距离度量的第二组方法,以进一步改善其算法性能,提高算法的鲁棒性。

在过去几年中,已经提出并实现了许多基于度量学习的行人重识别方法,例如PRDC,KISSME,LADF,XQDA和MLAPG。一般来说,这些方法试图学习距离度量,其给出正的(匹配的)图像对的小距离值和大的距离值到负的(不匹配的)。通过在训练集中采用标记的成对信息,度量学习方法可以隐式地对相机视图之间的过渡进行建模。

虽然度量学习算法对于行人再识别是有效的,但是现有的度量学习方法仍然具有若干缺点。首先,现有方法常常忽略数据不平衡的问题。由于正样本的数量通常在行人再识别中非常有限,所以大量负样本可能在训练期间削弱正样本的效果,因此使得所学习的度量不具有区别性。其次,不同类型的负样本可以为度量学习提供不同量的辨别信息。然而,大多数现有方法同等对待所有阴性样本,而不考虑它们的多样性。第三,基于度量学习的方法倾向于在高维特征空间中过拟合。在测试阶段盲目相信学习的度量可能会产生不理想的结果。

为了处理前两个缺点,我们提出了一种称为自适应度量学习(AML)的新度量学习方法。与现有的度量学习方法不同的是,AML基于它们与探针的距离将负样品自适应地分类为三种类型。良好可分离的负样本容易被丢弃以减轻数据不平衡并加速学习过程,而接近探测器的较难负样本在度量学习期间被分配以大的权重。通过不同地处理负样品,AML可以更好地利用负样品提供的鉴别信息。此外,由于第三个缺点,我们提出了一个探针特定重新排名(PSR)框架,以细化由学习的度量测量的初始结果。与直接计算成对距离不同,PSR考虑在排名前100的图库图像中的邻域信息以做出鲁棒决定。对于每个探针,重新排名被公式化为具有闭式解的变换超图学习问题。实验结果表明,AML优于先前的方法,PSR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体性能。

3.探针特异性重排序

3.1超图像架构

由于样本之间的建模群体关系的有效性,超图像已经广泛用于图像检索,并最近被引入行人重识别。与以前的研究不同,本方法侧重于改进度量学习的测试阶段。因此,一些调整已使得构造的超图更适合我们的任务。

其中向量f包含要学习的重新排名分数,向量s是初始标签向量,u是权衡参数L是可以基于H计算的超图拉普拉斯算子,其推导可以参考。方程的第一项(7)是超图上的损失项,保证两个顶点共享的超边越多,它们的分数在f中越相似,而第二项是强迫学习分数逼近s中的标记的正则化项。为了传播标签信息,s中的第一元素被设置为1,其对应于探针,并且所有其他元素被设置为0。其中图1为超图像重排序框架,该框架的PSR仅关注初始列表中的前100个图像,以减少不相关样本的噪声。

4.实验结果及分析

为了评估AML和PSR的有效性,我们在VIPeR数据集上进行实验。最近提出的LOMO特征被用作输入特征,其中将LOMO特征的维数减少到每个数据集上的训练图像的数量。这加快了学习过程,同时保持输入特征的所有能量。在所有实验中,权重Wh和权衡参数u被设置为0.3和10-2,其通^对训练数据的交叉验证来确定。根据广泛使用的协议,所有三个数据集随机分为两个子集,一个用于训练,另一个用于测试。具体来说,VIPER,PRID450S和CUHK01的训练集分别包含316,225和485人。分割重复10次,并描绘平均累积匹配特征(CMC)曲线。

VIPER是最具挑战性的数据集之一,其中包含了632个人不同姿态、不同场景的图像。图2为该数据集中的部分图像。每个人在室外环境中具有由两个不相交的相机捕获的一对图像,其在视点,姿势和照明方面具有显着变化。所有图像缩放为128x48像素。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