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进出口市场调研实用13篇

进出口市场调研
进出口市场调研篇1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经过我们对他们的调研活动的仔细分析,我们发现主要有两个原因导致了市场部调研结果的偏差。一是调研的样本过少、过窄。二是问卷设计的有问题,开放性问题太多,而这不利于问题的集中。经过我们的调整,产品的试销活动最终取得了成功。可这个案例能带给我们咨询人与企业一些反思。轻视市场调研将会导致失败。

事实上,市场调研是一种专业而复杂的运作过程,它涉及到方法的选择、抽样方法的决定、问卷的设计、执行的技巧与严谨度、资料的分析整理等。只要其中任一环节有闪失,市场调查的可信性和有效性就会受到影响。保洁公司作为世界日用品行业的龙头老大,它的市场部的实力之强举世公认,可它仍把很多调研活动交给专业的咨询公司去操作,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它深刻认识到了市场调研之复杂。

误区二、很多市场调研数据都是企业亲自收集来的,用于决策应非常可靠

这里有一个经典案例。70 年代末,面对百事可乐的挑战,可口可乐曾被迫尝试研究新口味以争取消费者。它花费了400万美元对20万个消费者做了市场调查,结果是半数以上的人接受可口可乐公司的新配方。然而,当公司正式推出新配方的可乐后,市场结局却是一个悲剧。

有专家分析说,问题出在该调查是在盲目测试的情况下进行的,当消费者不知道品牌时,它可以完全依据口味偏好做“理性”的判断。但一旦与品牌相联系时,情况就完全不同,因为这其中涉及到对品牌的认知与偏好,所以最终判断受到了干扰,此时,口味判断已不再那么理性了。

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可以反思:一、市场调查测试新产品的口味时,该不该遮去品牌?二、如果当时的新口味市场调查是挂上品牌的,是否还会有半数以上的人认同?

一般的新产品口味测试都不作品牌提示。于是,根据上例,很容易得出:品牌的魅力远超过口味的魅力。 这就等于证明:这种无品牌的口味测试,其意义并不是很大。

但是,如果可口可乐公司事先知道这样一个道理,为什么还会投巨资去干这种傻事呢?因为早在1975年,百事可乐就做过另一个实验,将两大可乐的牌子取下,实验消费者喜欢哪种口味。结果,那些喜欢喝可口可乐的人中有一半以上认为百事可乐更好喝,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还是喝可口可乐。

从上例可以悟出:我们并不应该简单地指责市场调查的方式有问题,关键是应用结果的人如何更全面地解读有意义的资讯价值。如果当时的可口可乐公司获知“新口味至少能得到半数以上消费者的认同”后,再考虑“可口可乐品牌”与“新口味”相结合后的结果又会是怎样的,可能还会再做一些挂上品牌的新口味市场调查测试,将会极大地减少400多万美元的投资浪费。

所以,市场调查的结果还应该配合企业本身对市场的了解与经验,加进自己的策略性思考与判断力,才能使市场调查数据发挥出更大的参考价值。市场调查只能提供客观的市场信息,充其量是营销决策的参考,光凭调查结果,尚不足以作决策。因为除了市场资料外,决策还涉及到个人的判断、智慧和胆识及其他一些主客观条件与状况等复杂因素。

应该说,市场调查不是万能的,如果能以平常心对待市场调查运作,将它当作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既不抹杀它,也不迷信它,才能正确地对待市场调查运作及结果。

误区三、企业只有在碰到“问题”时才考虑进行市场调研

有一次,因项目合作的原因我与某家电器企业的市场部经理有过一次交流。当然交流的内容很多,并不限于市场调研。但它叙述的有关他们企业进行市场调研的几个原因给我带来一些思考。我把他提到的市场调研的主要原因列举如下:

1、 新产品上市

2、 面临竞争者的进攻

3、 销售额下滑

4、 消费者投诉增多

5、 中间商跳槽增多

我对以上列举的条目进行了归纳,他们都属于企业经营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也就是说,企业只有在碰到问题时才会考虑进行市场调研。毫无疑问,上述条目是进行市场调研活动的重要起因。但是我认为,这仅是问题的皮毛而已。市场调研的动因远非如此,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的产生都有一个过程,比方说,中间商的跳槽问题,造成中间商跳槽的原因不是一个,可能是产品原因,也可能是价格原因,也可能是服务原因等。所有的原因都有一个累积过程,并不是一蹙即发。从另一个方面看,中间商的跳槽决策也会有一个过程,一般不会一拍脑袋马上决定。我们知道,市场调研的主要目的是解决问题,为决策提供依据。

许多战略家认为,世上最高明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把问题化于无形之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碰到问题才进行市场调研,对于问题的解决非常不利,企业的市场调研活动应在问题出现之前进行。也就是说企业要把日常的预防性调研活动放到重要位置。预防性调研要贯穿于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它对于预防问题的发生,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误区四、市场信息收集的越多越好

这句话咋一看很对,我也不否认市场信息的“量”对决策的准确性有一定的影响。但据我看来市场信息的“质”更为重要,当然,这种质是建立在一定的信息量基础之上的,但市场信息并不是收集得越多越好,理由如下:

1、 过多的市场信息会对企业的决策造成干扰

当前的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浩如烟海。当我们面对很多信息的时候,往往茫然无助、难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这句话就是对这种状态的反应。

2、信息的收集有一定的成本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我们必须牢记控制成本的重要性。对于市场调研也不例外,我们要对市场调研所要达到的目的与可能的支出作一比较,如果某些信息对调研结果的影响不大,而取得成本却很大,则坚决取消。如我曾参与一个有关日用品的调研项目,企业坚持要调研50家竞争对手的情况,经费预算为30万元。我们把他的竞争对手进行了分类,经过分析,我们把调研的目标企业定为16家,费用为20万元。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们在降低了成本的同时,还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样做还有利于我们把大部分精力放到主要竞争对手身上。

3、各类信息对某一调研项目的影响的优先级不同,所以,在市场调研活动中要分清主次,在实际操作中要重其重轻其轻,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越多越好。

误区五、企业市场调研只重视过去与现在的状况而忽略将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不能忘记,营销是面向未来的博弈。如果你同意这种观点,那么市场调研就是面对未来的调研就是一种必然。所以我们的调研要围绕挖掘市场的趋势来进行。

我因工作的原因,接触过不少企业的调研报告。给我的总体印象是,绝大部分报告都是反映市场过去与现在的状况而对将来的情况涉及不多,当然,对市场将来趋势的预期有赖于对市场过去与现在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但是,这仅是获得未来资料的一个重要途径,并不是全部,甚至不能说是最好的方法。最直接的方法应是在市场调研活动中,想尽办法挖掘市场信息。比方说,我曾接触过一个啤酒咨询项目,在市场调研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消费者对啤酒的口味与保健功能越来越看重了,可是对于各类消费者将来究竟想喝什么样的啤酒我们还是很模糊。实际上,许多消费者自己也说不清楚,在这个时候,调研者的诱导与启发就尤为重要,比方引导他们回答需解暑降温的还是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诸如此类的品种,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总能取得一定的成果。后来,我们还据此帮助企业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啤酒,这种啤酒上市后业绩不俗,事实证明了当初调研结论的前瞻性与准确性。

误区六、定性调研多,定量调研少

进出口市场调研篇2

可口可乐的决策层以此为依据,决定结束可口可乐老配方的历史使命,同时研发新口味可口可乐。没过多久,比老可口可乐口感更柔和、口味更甜的新口味可口可乐样品便出现在世人面前。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在新口味可口可乐正式推向市场之前,可口可乐公司又花费数百万美元在美国13个主要城市中进行了口味测试,并邀请了近20万人免费品尝无标签的新/老可口可乐。结果让决策层更为放心,六成消费者回答说新口味可口可乐味道比老可口可乐要好,认为新口味可口可乐味道胜过百事可乐的也超过半数。这次市场调研的数据显示:新可乐应该是一个成功产品。

1985年,可口可乐公司举行了盛大的新闻会,宣布新口味可口可乐取代老可口可乐上市。然而令可口可乐始料不及的是,在新口味可口可乐上市4小时之内,就接到抗议更改口味的电话达650个;到5月中旬,批评电话每天多达5000个;6月份这个数字上升为8000多个。此外,还有数以万计的抗议信如潮涌来,人们纷纷指责可口可乐作为美国的一个象征和一个老朋友,突然之间就背叛了他们,甚至有人成立“美国老可口可乐饮用者”组织来威胁可口可乐公司,如果不按老配方生产,就要提出集体控告,有的消费者甚至扬言再也不买可口可乐。仅仅过了3个月,新口味可口可乐计划就以失败而告终。

进出口市场调研篇3

1国际市场调研重点内容之一———市场在那里?

作为业务员,对市场的了解无疑是最重要的.但由于国际市场不同于国内市场,人员出国受到签证、费用、安全等方面的限制.业务员在尚未获批出国的情况下,首先需从间接调研渠道即从公司内部和某些开放的外部资源获取有关国际市场的第二手资料,初步了解公司现有的国外市场在那里.了解这项调研内容有如下途径:1.1向部门经理或老业务员请教间接调研渠道是指业务员不直接前往目标国家和地区市场,而是通过多种渠道间接获取该市场各项信息的路径,而间接调研渠道获取的信息则称为第二手资料.业务员需虚心向部门经理或老业务员请教,了解目前公司产品已出口的国家、地区及经销商、终端客户的分布情况,公司产品用途及构成比例,即能掌握现有市场分布状况、各市场产品出口比重、市场饱和程度、市场开发程度及现有客户的大致情况,这是了解市场在那里的最佳、最便捷途径.当然业务员在主动了解这方面情况时,并不一定能如愿得到你所需要的资料,需首先得到公司对其忠诚度、职业操守、专业能力的认可,才有可能被告知这些关键的商业机密.所以业务员对上述信息的调研、收集和分析切勿操之过急,以免适得其反,反而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进而被屏蔽信息,甚至被驱逐出业务团队.1.2密切关注国家商务部网站1.2.1了解市场目标国的贸易简讯.商务部作为国家管理外贸的主管部门,其的政策、信息权威、准确,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业务员平时须经常登录该网站并密切关注对外贸易板块相关信息,留意我国与市场目标国贸易往来的政策变化,评估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及时调整贸易方向,抓住市场发展契机或预先采取措施避免相应风险.1.2.2认真研究与市场目标国家的国别报告,包括进口和出口主要商品构成.以某外贸公司出口全棉色织面料产品为例,特别要了解HS50-63纺织品及原料这项目的具体情况,并掌握纺织品进口较多的国家名单,作为出口目标国家.

2国际市场调研重点内容之二———客户在那里?

确定了出口目标国后,研究如何开发市场寻找潜在客户是调研内容的关键环节,需认真踏踏实实做好,有如下途径:2.1使用谷歌等其它搜索引擎,以原料制成的成品名称为关键词搜索下游客户Google是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业务员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工具.仍以全棉色织面料产品(100%COTTONYARN-DYED)为例,全面色织面料可制作衬衫等产品,以衬衫shirt做为关键词,在进行搜索,你可发现很多在Google上进行推广的生产衬衫的公司,而这些公司就是业务员要开发的潜在客户.网站上这些生产衬衫的公司出于推广的需要,往往有详细的联系方式,非常方便进行沟通.建立联系后,可进一步了解其对全棉色织面料产品的质量、价格、需求量、交货期、结算方式等要求.这种方式可使业务员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目标国市场对产品的需求状况,沟通能力较强的业务员甚至可以轻松获得订单,并逐步扩大出口量.2.2参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行业展会参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行业展会,是获取行业客户的最佳途径.展会期间,会有大批行业内的客户出于其自身对行业发展趋势了解的需要或采购目标,集中来观展.参展作为直接调研渠道,可获取大量潜在客户资料,并能与观展客商针对双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便于双方建立好感及信任,进而为促成成交创造条件.通过参展这方式,能掌握国际市场确切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业务员还可主动参展下游行业组织的展会,在展会上,来参展的企业即是公司的潜在待开发客户,也是可能获取优质客户的上佳途径.业务员如能参加国外展会,势必是非常好的锻炼机会,应做好充分准备,包括熟悉产品特点、客商关注内容研究、报价规则及底线,英语表达方式,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更需熟练掌握.由于展会时间短,费用大,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碰到问题再跟国内公司进行联系,客商的现场满意度就会大打折扣,并对业务员本身的专业及业务水平产生质疑,不利于建立信任关系,导致展会效果下降,甚至没有订单.2.3短期出差或驻点目标国了解市场情况在了解确认某目标国家市场具有一定规模、有开发价值的时候,业务员可向公司申请到该国,对该国的市场情况进行调研,以获取市场的第一手资料,包括走访经销商、客户或政府相关部门,了解客户产品需求情况及其客户区域分布,走访所在国政府相关部门最好能有我国的商务参赞或与该部门关系良好的经销商或客户陪同,提高走访效果.在市场容量较大的情况下,甚至可向公司申请驻点该国,建立办事处或公司,以便深耕市场,承接订单,提高该国市场占有率,这也是以直接调研渠道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较好途径,但所花的费用远高于海外参展,而且要充分做好调研准备,在目标国需有行业内相关可信任人士的引导,而不是瞎冲乱撞,那调研效果将大打折扣,毕竟出国调研的时间宝贵、有限,建立办事处或公司已属目标国市场的开发与投资了,要避免资金风险及保障投资收益.2.4利用阿里巴巴国际站、中国供应商、环球资源、中国制造网等外贸信息撮合服务平台或拟开发目标市场国家的电商平台,获取潜在客户资料由于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外贸企业无法做到经常出国考察市场,加上目前互联网发展迅猛,很多外贸企业已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对国际市场进行调研和寻找客户.上述平台的选择可根据其与本行业的专业化相关程度及网站在目标市场的流量大小等方面综合分析考虑,前者了解其是否有同行也使用该平台,如果没有或较少则放弃选择该电商平台;如果有较多的行业同行选择该平台,要判断是否在该平台已形成结市之势,平台是否在行业有较高的知名度,客户是否习惯在平台了解相关的行业信息等,才能保证公司使用该电商平台能有较高的曝光量.后者则可使用Alexa工具,该工具用于网站在目标市场流量的分析,工具地址,输入平台网址,重点关注该平台的日均IP流量及网站在该地区的排名情况,以便正确选择平台.目前电商平台的使用已成为业务员调研及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2.5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基于互联网运用在我国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我国政府推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以后,小微企业不断出现并发展壮大.处于数字全球化时代的小企业具备不断取得新市场的能力,因此也带动了各地的经济增长.以整柜装运为主的B2B出口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而以化整为零式为特点的B2C或者C2C跨境电商模式,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外贸生态,呈现出外贸电商化和电商外贸化的特点.传统外贸增长乏力甚至负增长,而跨境电商则以惊人的速度在迅猛增长.PC端以亚马逊、速卖通、ebay和移动端以Wish为主要代表的著名跨境电商平台已经吸引一大批中国企业从事跨境电商业务,推动了我国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外贸业务员可通过这些跨境电商平台的交易数据分析系统研究国内外同行产品情况,掌握产品的热销属性、热搜属性、供求情况、消费者的搜索习惯、消费习惯和支付习惯,制定跨境电商业务发展策略,也可通过跨境电商的网上沟通,与经销商建立信任的业务关系,再返回传统外贸的B2B模式,扩大出口规模.目前很多外贸公司通过跨境电商线上与传统外贸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运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6通过一些国际市场调研公司通过国际市场调研公司了解目标国市场的整体状况,也是一种手段.但因为国际市场调研所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包括客户、竞争对手、经销商及目标国市场相关政策的调研等.客户调研则包括数量、规模、需求情况、区域分布;竞争对手调研包括供应商数量、国别、竞争产品比较、区域分布;经销商的调研也相当复杂,包括经销商规模、是否独家、政策等.所以调研的时间很长,调研中也会碰到各种情况,如受调研单位不一定愿意配合,或者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调研议题的回复也不一定能准确反映实际状况,跨国调研的费用也相当昂贵,一般的外贸公司难以承受.当然有实力的大型公司出于对目标国市场状况的迅速把握,可以采用这一做法.

3重点调研内容之三———市场准入吗?

3.1文化环境调研仍以上面所述的全棉色织面料为例,作为纺织面料的一种,为衬衫布、床单、被套、窗帘、桌布等产品提供原料,图案比较简单,一般不涉及国际市场中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因素,不像有的文化衫,涉及面较广,所以业务员在涉及这方面时,要注意调研和整理目标国文化方面的一些禁忌,否则产品开发出来或销售出去就造成损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3.2东道国的政治和法律环境调研一般而言东道国的政局是否稳定及与我国的关系是否友好是调研的重点,政局不稳定及与我国关系不友好的国家市场慎入或采取谨慎的贸易结算方式.对于新入职急于出业绩的业务员而言,对于政局不稳定但有一定市场需求量的目标国来讲,仍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但在签订合同的时候要注意条款中是否有含有目标国相关的法律规定,需调研目标国的相关法律规定或者回避不采用这些条款,否则一旦发生纠纷目标国政府出于保护本国企业的考虑,会采取不利于我方的处理方式,导致我方遭受损失.3.3反倾销调查目前世界属于多元化的发展格局,西方发达国家原来在很多领域存在比较优势、占据市场的时代逐渐减弱或消失,某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国一些产品出口贸易实施歧视性反倾销.业务员需调研出口产品是否面临反倾销调查的倾向,并且注意多开发几个外国市场,避免集中出口某国,一旦受到反倾销调查时,出口将受到大幅影响.3.4是否已完全取消进口配额或转而设置贸易壁垒某些发达国家是否已经设置了这些方面的限制或要求,业务员需调研这些国家在这方面的规定,提供给公司,评估成本上升幅度及企业研发制造能力,以确定和调整出口策略.3.5目标国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对产品进入的相关政策及做法本国产品出口到目标国,目标国可能由于国内经济发展需要或对国内同行业的保护而采取鼓励或限制做法,进而对国家的贸易政策产生影响.业务员在深耕目标国市场的过程中,需要调研和收集这些方面的政策,以确定加大出口或减少出口,甚至将出口重点转向其他目标国市场.

4重点调研内容之四———和谁在竞争?

这项调研内容是外贸业务员在目标国进行市场深耕的前提,确实把握竞争者在市场目标国的具体状况,便于确定公司产品在目标国的市场定位及制定市场相关营销策略.竞争者包括本国同行、目标国及第三国同行.调查的信息一般有市场竞争结构和垄断程度,具体体现为市场存在的主导品牌及优劣势比较.调研主要竞争对手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可以通过走访区域有影响力或有代表性的终端客户,通过对其采购产品品牌的选择,大致判断各竞争对手在市场中的地位和市场占有率.目标国当地竞争对手是否存在利用政治影响提高关税和对政府施加影响设立非关税壁垒、甚至采用非市场手段来排斥、打击国外同行也是调研的重点,因为这将涉及到业务人员开拓市场的效率及风险.一般而言,业务员一旦确定市场目标国,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深耕,从走访终端客户及考察市场上竞争对手的存在形式(如公司、门店及其规模)开始,可逐步掌握目标国竞争对手的总体概况,在此基础上制定组合的营销策略,才能较顺利打开目标国市场.

5重点调研内容之四———公司出口产品与竞争者产品的比较分析

业务员进入目标国市场伊始,对该项调研应该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立足竞争者导向,研究竞争对手的产品属性,了解公司出口产品和目标国竞争者产品的比较优势和劣势等方面,确定公司的市场定位及市场进入策略,包括产品改进、价格、售后服务等策略;第二阶段是立足顾客导向与驱使,加快针对目标国市场的产品研发,引领市场消费方向,确立市场竞争优势.为确保上述二个阶段调研任务和目标国市场开拓的顺利进行,外贸业务员自身除掌握外贸业务知识外,还需充分了解公司产品的性能、特点、使用方法,并掌握目标国适用的语言表达工具,才有可能和目标国客商进行良好的沟通,在此基础上打开目标国市场,这是合格业务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另一方面,业务员在目标国市场上所看到的竞争对手产品性能、特点,需第一时间反馈回公司,以便产品研发部门能够根据目标国客商对产品的要求,及时改良公司产品,这样才有可能提高目标国市场的占有率.综上,实质把握上述国际市场调研重点内容,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转变为实际工作能力,并胜任未来外贸业务员的工作.当然在调研过程中还要考虑受调研单位和个人自身因素,调研收集到的信息还有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需综合考虑,才能最大限度利用调研信息,为出口营销决策提供正确依据.

参考文献:

〔1〕祖素梅,张爱东.我国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新思路[J].前沿,2005(08):52.

〔2〕周蕾,江玮.科学评价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绩效[J].浙江经济,2015(01):59-61.

〔3〕高国辉.外贸企业人才需求特征调查与分析[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4(08):26-27.

进出口市场调研篇4

1.1麦肯锡的黑匣子理论

麦肯锡的黑匣子理论是指给定一个结果或者已知一个结果,根据这个结果尽可能多地给出假设,并且在实践中检验和论证这些假设的可靠性,是典型的辩证归纳思维方法,在诸多科研领域中广泛应用。

1.2市场调研中的黑匣子问题

市场调研中的黑匣子问题是指在市场调研过程中通过科学方法或手段,运用辩证归纳思维方法得到某一市场现象产生的原因或产生一定的市场现象的条件与真实情况不相符或存在较大误差的现象。较为典型的例子是:1982年,为找出可口可乐衰退的真正原因,可口可乐公司决定在全国10个主要城市进行一次深入的消费者调查,同时有花费数百万美元在13个城市中进行了口味测试,邀请了近20万人品尝无标签的新/老口味可口可乐。经过这一次的消费者调查和口味测试,可口可乐公司得出推出新口味可乐可以大幅增加其销售量。然而在新口味可乐推出不久之后,就引发忠实消费者的抵制,甚至被指“背叛美国精神”,导致可口可乐销售量急剧下滑。

2.市场调研中黑匣子问题产生的因素

2.1科技和方法因素

市场调研需要借助科学的方法、技术和先进仪器设备来实现调研目标的。在确定探求某一市场现象产生的原因的任务后,必须缜密组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方法、技术和仪器设备;否则不但达不到调研的预期效果,甚至会造成较大误差。2004年,国内某一知名的电视机生产企业市场研究部门进行了一项市场调研,第一组得出的数据是有15%的消费者会选择本企业的电视机,而第二组得出的数据是有36%的消费者会选择本企业的电视机,两者数据相差悬殊。在第三方介入调查后发现,第二小组成员进行市场调研时佩戴有本企业标志的领带等因素误导了消费者。这显然是由于调研组织方法不够缜密造成的失败。

现有条件下的科技和方法不足够发达也是造成黑匣子问题的一个方面。在可口可乐推出的新口味可乐失败后,其原因很难得到解释。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后来人们借助先进的设备发现,消费者在可口可乐的货架前大脑中会产生较大面积的兴奋区域,而在其他可乐的货架前却没有这种反应;这才发现保持和增加可口可乐销售额的因素不仅仅是口味。

2.2环境因素

市场调研是在一定的空间、时间、情境中进行,并与这些要素相互作用。消费者在不同的环境之中受访,很有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如进行消费者对服务的满意程度调研时,如果服务人员在受访者身边时,那么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不错”“很好”“满意”等,但是如果服务人员不在受访者身边时,那么很可能得到的答案是“还行”“没有感觉”“说不好”等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调研的结果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2.3文化因素

文化对消费者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不可抗拒,不仅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而且也影响其对企业、产品、服务的认知,自然也就影响市场调研的结果。仍然以消费者对服务的满意程度调研为例,中国人由于较长时间的受儒家中庸思想的熏陶,性格上比较含蓄内敛,那么得到的回答是 “不错”“还好”等趋于中性的答案。而西方人的性格比较直爽和张扬,那么可能的结果就是“很不好”“糟糕”“非常满意”“很好”等趋于两端的。而且由于文化因素较为复杂,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群体普遍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因此其影响一般是不可以避免的。

2.4心理因素

消费者内在的对市场调研的感觉、知觉、情绪和认识往往会决定是否接受市场调研。不可否认,在一般的市场调研中基本会存在拒绝接受调研的消费者,在特殊情况下拒绝调研的消费者可能还会比较多。首先,这一部分拒绝接受调研的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服务、促销等方面看法的真实情况无法知晓;其次,乐意接受市场调研的消费者是否存在性格比较温和、容易接近,对企业、产品、服务、促销等方面的要求不是很高或者特别认同的情况也是无法知晓的,从而可能会导致调研结果偏于乐观;再次,调查者如果采用赠送礼品、代金券等有偿方式吸引不愿意接受市场调研的消费者也会引发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第一,消费者的购买力不同,可能较高购买力的消费者仍然不愿意接受调研;第二,受访者由于调研的有偿性,可能使其心情愉悦或者对调查者的感激心理,使其对本企业的情况评价上升或者使竞争企业的评价降低。

人们对一个问题或者事物的认识如果分为未意识阈和意识阈的话,这又要引发两个问题:一、市场调研的过程中激活受访者的未意识阈导致其对企业的评价产生变化;二、市场调研的过程中未激活受访者的未意识阈,但是存在于未意识阈中的因素又确实深刻影响者消费者对企业的评价。

2.5调查者因素

调查者作为市场调研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直接影响着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技术、仪器设备以及最终具体由谁实施调研,也决定着在哪一个时间点、哪些地点和场所进行调研,甚至在实施调研的过程中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选择受访者,使得调研样本失去代表性。调查者自身文化水平、对市场调研的专业性、风险偏好以及自身资金等因素也会制约和影响市场调研的质量和结果。

3.市场调研中黑匣子问题的解决

3.1充分考量市场调研中涉及到的各方面因素

调查者在正式的市场调研之前应采取探测性调研、头脑风暴法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考量可能涉及到的科技、文化、心理等各个方面的因素,设计好调研方式、时间、地点,科学选取调查者和受访者,并且测算在现有条件下调研可能产生的各方面误差,制定误差控制机制,还要针对调研可能带来对企业的消极影响,准备风险防控方案。

3.2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与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的合作

市场调研过程中人才的因素对调研结果的影响从调研准备阶段到调研实施阶段,从数据整理阶段到方案制定与施行阶段无处不在,其在市场调研中的作用可见一斑,企业加强市场调研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市场调研的基础性工作。除了企业自身力量之外,高校、企业管理咨询机构、市场调研服务机构等集中了优质的智力资源,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和专业的市场调研服务;同时加强与第三方的交流与合作还可以带动企业自身人才队伍的成长,也可以将其调研结果与企业自己的调研结果比照,以减少事物。

3.3建立健全调研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机制

市场是动态的市场,在市场调研的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市场条件以及影响调研结果的各方面因素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因此调研者有必要建立健全市场调研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机制,以便调研人员能够将调研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情况的变化及时反馈,决策者可以根据反馈来的信息对调研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避免造成调研结果与实际情况不想符合。

3.4谨慎采用,逐步试点,循序推广

调研结果出来以后,决策者应该仔细分析调研结果的可靠性,采取谨慎对待的态度,根据调研结果制定的营销方案的实施也不能够一蹴而就,要逐步试点,在实施过程中对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循序推广,以避免黑匣子问题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陈启杰.市场调研与预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 郭国庆.市场营销学通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 符国群.消费者行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进出口市场调研篇5

启示:市场调研信息是洞察消费需求、挖掘市场机会,确立企业竞争优势,建立市场竞争战略的出发点。目前国内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普遍缺乏对市场调查、竞争情报收集的了解和价值认知。但随着各行业市场竞争范围的扩大,市场规则的进一步规范,企业步入全方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这就要求企业需要从市场信息调研入手,挖掘市场机会,把握竞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调研被当作花瓶

有一家高科技保健内衣生产企业,在招商前装模作样地做了一番营销调研,然后大张旗鼓地进入市场。他们并不关注调研过程的真实有效性和调研报告的可参考性,其目的无非是付给调研公司一笔钱,拿一些“理想”的数据来粉饰市场前景,从而为招商提供便利。而调研公司为了迎合客户的需要,调研结果改了一遍又一遍,包装出了一份“漂亮”的调研报告。

许多企业也做营销调研,但并不是说他们对调研真正重视,在他们看来,营销调研不过是一个漂亮的花瓶,真正价值几何倒没谁去在乎了。这些好做表面文章的企业在进入新的市场前,通常的做法是先把主意拿下来,然后再去找依据来支撑,也就是通过调研把我们大致知道的东西给出定量的结果,让理由看起来更科学、专业一点。还有些企业,调研报告出来后,市场部将其交给领导就算完了,领导说好,项目就算好,但里面大量的数据并没有被充分地运用到企业的营销活动中去,实在令人可惜。

启示:“不能解决企业市场难题的调研是无用的调研”。像这种花瓶式的营销调研,除了浪费金钱,对解决企业营销问题并没有实质的帮助,因此不做也罢。如果真想做的话,从产品开发到后面的市场推广,每个阶段的正式决策前都要事先做计划,针对某些营销难题制定相应的调研方案,然后踏踏实实地去了解、分析市场情况,这样的调研才是有价值的。

三、营销调研问题界定不明

有一位广告界的前辈说:“好的策划来自80%的脚和20%的脑。”一切的策略、创意和广告都是为了解决一定的营销问题。而营销问题则是通过准确而周密的市场调研发现的。对营销问题的界定不明是市场调研中第一个可能出现的误区。

不同的企业在市场中所处的境况都不一样,同一个企业在不同阶段中所遇到的营销问题也都不同。古谚说:“对一个问题作出恰当定义等于解决了一半。”针对企业实际情况界定营销问题是市场调研乃至整合营销所要解决的首要课题,不能准确地发现问题,所有的策略、创意以及营销手段都将成为无的之矢,包括市场调研。

界定营销问题时,可能走入以下几个误区:

1.将营销问题界定得过于宽泛。例如,如果企业提出“去探求凡是你能发现的能改善公司形象的一切办法”,这样一个营销问题就界定得过于宽泛。事实上,如果问题界定过于宽泛,那么结果将是企业得到许多不需要的信息,而实际需要的信息却可能得不到。

2.将营销问题界定得过于狭窄。例如,如果企业提出“针对竞争对手的降价行为,公司是否应对公司产品采取相同的降价策略”或“针对竞争对手的降价行为,公司是否应维持价格不变,但大幅增加广告”这样的界定就过于狭窄。合理的界定是“提高公司的产品市场份额和增加产品的盈利性。”

启示:一般说来,在初步界定调研问题后,还应将调研问题适当细化,以确定从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从调研对象中获取最有效信息。不同的调研设计可以获得不同的有效信息,应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确定做何种调研,或进行探测性调研,以启示该问题的真正性质并提出可能的假设或新的构想;或进行定量描述,以获得准确数据;或测试因果关系,明确何种方式产生何种结果。切勿采用不当的调研设计,获得不必要的信息,而错漏真正需要的有价值信息。

四、调研数据作假

2002年7月,国际知名的某营销调研公司在香港的访问员和督导因为诚信问题被香港廉政公署逮捕。该知名大公司在内地也有分公司,在行业内处于被业界人士顶礼膜拜的地位。该消息一经传出,立时在内地业内引发轩然大波。“连这样的大公司的管理都出了问题,何况一些小公司”。2002年8月,广东一家在全国排名前列的公司也由于不讲信用提供假数据,而陷入了困境,倒闭之门已然洞开。

而关于不讲游戏规则大搞收费排名的调研公司更早在行业内臭名昭著。在某些调研公司那里,某品牌的实际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居然可以花钱买到。

调研作假是一个非常恶劣的问题,因为数据是一切研究、策略的基础,根基不牢,后期的工作都是白搭。商场如战场。战场上得到假情报,后果有时是灾难性的,美国就因假情报而陷入伊拉克战争的泥潭,至今不能自拔。而商场上的假情报,也可能把企业推入失败的深渊。

追溯调研作假的源头,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情况:部分访问员诚信缺失,责任心不强;调研公司面临管控难度加大和价格竞争的双重压力,个别公司选择了偷工减料;客户付款不及时,导致部分调研公司拖欠访问员的劳务费,而这也成为访问员丧失职业水准的原因之一;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为了迎合客户的需要(像以上的评比排名),牟取不当利益,调研公司对数据进行了“技术处理”。

启示:我们要时刻记住,企业需要的是真实的信息,而不是形式结构健全本质却是胡编乱造的东西。调研作假这种不正之风如果任其蔓延,败坏的是整个行业的声誉,可能导致客户对营销调研信心的丧失。因此必须尽快正本清源,防治手段不妨强硬一点,搞它一个“黑名单制”,行业协会定期在网上及刊物上公布有作假行为的调研从业人员与公司名单,让他们在这个行业里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另外可以制定一个“行业进入”的参考标准,让有志于进入调研业的人清楚开设公司的基本条件,也为客户提供一个对调研公司的评估依据。

五、调研问卷具有指向性

设计调研问卷是调研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才能显示出对营销的真正理解。

2000年前后,国产手机大规模上市,市场份额节节上升,很多具备一定资金实力的企业开始进入这一绝对的朝阳行业,并且很快就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海尔有着一贯的品牌影响力,而且网络能力、执行能力一流,看到手机市场如此前景自然要高调入市。但是海尔毕竟是海尔,企业有着强大的政府背景和资源掌控,绝对不会做一般的产品,要做就要做国内第一,要在国内掀起一股旋风。于是海尔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市场调研,要通过最科学的市场分析决定开发系列产品。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你希望手机有什么功能?你希望自己拥有第二部手机吗?如果你拥有第二部手机,你希望它是什么形状(笔形、名片盒型还是棒槌形)?带着这些问题,海尔在网络和人群中进行了大量走访和人群调查。调查的结果使海尔非常兴奋,竟然有95%以上群体希望自己有第二部手机,而且这里面又有超过一半的人群希望自己的第二部是笔形手机。

海尔认为自己找到了市场的蓝海,认为笔形手机将使中国手机市场改变格局,认为每个有手机都在口袋里再放一部笔形手机。因为这都是市场调研的结果。所以经过精心筹备,海尔奔风5笔形手机全面上市,“奔风时代风格一派”在当时大肆宣传。不过很遗憾,海尔的奔风系列很快淹没在人群中,甚至连水花都没有惊起。现在很多人都有第二部手机,不是笔形,也不是稀奇古怪型的手机,时尚的装扮,双网概念深入人心。

启示:“你是否想拥有第二部手机?”当然想要,第十部也想要,管它什么形状,当然能放在口袋里更好。但是真正有了这款手机消费者未必真的去买,海尔用一个错误调查问卷换来了市场的大败退。

市场调研问卷不能先有成见,比如说希望开发液晶显示器,调查问卷肯定就有了倾向性,所谓“邻人疑斧”,咋分析都是企业想要的结果,这不叫市场调研,这叫通过调研自我安慰。

其次就是市场调研绝对不能有指向性,必须让大众人群自己填写心中的答案,比如你想要的手机是什么形状这样就可以了,绝对不能给予答案,否则出来的结果肯定是不客观的。

六、数字化的市场调研

从表面上看是非常有科学性的,很多市场研究人员非常苟求数据的正确性,然后按照大家所熟知的最小二乘法、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等分析方法来预测未来的市场潜量,这样的预测方法往往能够赢得客户的信任,其实大错特错,未来是不可以仅仅用数据来分析的。

我们认为,纯粹的用数据去预测数据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市场是变化的,而且是不规则变化的,对于部分传统行业,比如关乎人们生活的餐饮、服装等等极为市场化的行业,由于市场需求已经基本供需平衡,大的市场革新已经不再出现,这样的市场用数据来做简单的预测是可行的,而对于有些行业,比如企业、部分机械行业、房地产、IT或者是完全全新的一个行业,这些行业要么还没有完全市场化,要么还存在巨大的变革机会,或者供需完全是没有平衡的,说到底在这些行业里还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机会,整个行业的格局可能在某一个夜里被彻底颠覆,这个时候我们仅仅是用数据来预测数据是会被笑话的。

启示:很多研究人员都会感觉到,定性的研究是比定量的研究要困难得多,就是因为定性的研究里面包含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我们只有在充分了解行业的发展历程之后,了解这个行业的产业链状态,了解这个行业的机会点以及远景等状况下,结合目前的市场状况,做出未来市场的比较合理的预测,这样的预测却是比单纯的数据预测有科学性的。以上几点都是比较浅显易懂的,但是却是很多市场分析人员通常会犯的错误,只有关注每一个细节才能做好对目前市场潜量的客观分析,才能使后来的市场营销决策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进出口市场调研篇6

当前,我国城镇已进入快速建设阶段,城镇建设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土地有效开发与集约利用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镇土地利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之一,极其宝贵,土地合理利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土地资源尤为紧缺,因此要大力提倡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土地的合理利用。但我国城镇的土地开发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了城镇土地开发建设在规模和结构上的迅速变化,产生了许多普遍问题,如土地利用无序、利用粗放、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偏低,建设用地与耕地的矛盾日益显著,土地破坏、污染、浪费严重等等,造成半城市化、生态恶化等严峻的问题。这是小城镇土地开发建设中的两难困境,它表现出一种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么地方政府、开发商与当地住民的矛盾。在目前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对它的开发建设进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资源信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涉及面广、管理利用相当复杂。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实现土地资源工作的现代化,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各个层面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土地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以信息化带动信息采集技术与分析技术的飞跃,以信息化促进政府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建立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顺应资源、环境的全球性持续利用需求。土地资源数据标准化、信息共享、科学监督以及将这些信息快速反映到经济建设中去需要建立统一协调的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用以管理海量数据,迅速处理文档、图件,提供准确可靠信息,从而将资料的大量积累、更新与经济快速增长联结起来,为综合利用土地资源信息进行宏观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土地信息产业的建立和地理数字化产品的发展,社会对土地资源管理的认识普通提高,对农村土地的认识逐渐加强,对其需求也大幅度提高。农村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成为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必备的重要系统,各国都大力开发自己的农村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并将先进的技术、方法应用到其中,如空间信息分析的新模型和方法,空间信息应用的新模型和方法:三维、四维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来提高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的技术含量,以更好的为土地管理服务。

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很早就意识到了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和稀缺性,对土地资源配置调控的研究较早,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土地地租理论、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等多个方面。

无论是市场经济国家,还是转轨经济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每个国家都有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资源。在认识到拥有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资源有调控土地市场,维护公共福利,储备能源,调节生态平衡等功能后,一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有土地资源数量还有扩大的趋势。国有土地资源管理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虽然世界各国的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多种多样,但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的现状和发展存在共性,是有规律可循的。

土地资源配置调控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其调控结果是各种因素、各种手段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各种因素和手段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共同影响调控结果。要达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综合效益,需要调动市场、政府、社会等各种力量,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税收等多种手段,并且各种手段相互协调,互相促进。土地资源调控就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达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既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同时兼顾社会和环境效益。

土地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经济转型以来,土地资源实行了由无偿无限期无流动,向有偿有限期有流动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十余年的改革,成效和缺陷并存。一方面,国有土地以地生财,为地方政府积累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从而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城市落后的面貌。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偿使用的改革仍然采用的是政府审批模式,即要用地找市长的模式,从而影响了资配置的公平与效率,并成为长期 以来困绕改革深化的重大问题。经济发展史证明,实现土地资源和资产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径,是市场配置资源13%建立土地交易市场,是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的必然选择。当前,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市场,并进行 土地市场运作机制的观念创新。

贸规则强调行政主体一致原则、公平原则、透明原则、非歧视原则。在中国人世的大背景下思考建立土地市场新机制,首要的问题是要认清当前土地市场政府与市场的现状,找准和WTO规则存在的差距。土地市场新机制必须围绕政府与市场、监管与竞争、平台与服务等市场机制,开展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深刻的行政革命, 实现计划经济观念向市场经济观念的转变,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确保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必须和 世贸规则所任。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活动对土地的使用展开竞争,以土地需求的市场价格变化和自身能从土地上获得的经济利益来决定各自活动的最佳区位,从而使商业、工业、住宅等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与地价之间得到祸合,推动了城市用地结构的调整,使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变化,形成合理的土地资源空间布局(曹建海,2002)[22],使得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呈同心圈层分布。

参考文献:

1.〔美〕阿瑟.奥沙利文著苏晓燕等译,2003,城市经济学〔M],中信出版社;

2.毕宝德,1991,土地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毕宝德,1994,中国地产市场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柴强,1993,各国(地区)土地制度和政策〔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5.柴强,2001,房地产制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6.曹建海,2002,中国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

7.陈顺清,2000,城市增长与土地增值M],科学出版社;

8.董俊祥等,1994,土地管理理论与实践〔M],中国经济出版社;

9.何银虎,1999,中国土地管理与开发经营全书〔M],中国社会出版社;

10.浦东新区经济发展报告[Ml,1998,上海三联书店;

11.万曾炜等,1997,土地经济论[M],上海远东出版社;

12.万曾炜等,2001,透视浦东思索浦东[M],上海人民出版社;

13.许学强等,城市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4.邹兆平,1990,外国与港台土地管理制度[M,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出版社; 巧.施源,2002(ll),规划导向型的土地开发供应计划[J],城市规划;

16.周树志,1999(4),论公共政策范畴[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7.刘溶沧,1999(l),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与公共政策的重新定位[J],财贸经济;

18.马风光,2001(2),市场经济中公共政策的角色定位lJ],技术经济;

19.吴未,2003(3),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J],中国土地;

20.刘浩葛吉琦,2002(9),城市化中的土地征用问题[J],国土经济;

21.谭术魁彭补拙,2003(l),对我国若干城市土地储备运作的比较[J],中国房地产;

22.谭刚,2001(5),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新突破一一《深圳市土地交易市场管理规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J],特区理论与实践;

23.董坷,1999(3),市场机制和国家干预下的城市土地利用[J],城市规划汇刊;

24.张文彪,2002(8),美国的土地管理及其借鉴[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5.魏景明,2002(11),美国的土地管理与利用[J],中国土地;

26.束雷,2002(2),英国土地利用与管理[J],中国土地;

27.王国强,2002(4),中日土地利用管理比较研究[J1,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8.欧阳安蛟,2001(4),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

29.万曾炜,1997(2),论浦东新区土地滚动开发机制[J1,上海经济研究;

30.万曾炜,1997(l),浦东新区土地滚动开发机制分析[J],浦东开发;

31,徐永倡等,1997(8),切实加强浦东新区土地的宏观管理[J],浦东开发;

32,芒棘,1997(9),完善新区土地市场体系浦东实施土地租赁办法[J1,浦东开发;

33.陶建强,1998(l),土地开发模式与浦东新区的形成和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

34.钱芝平,1998(3),加强浦东新区国有土地资产运营管理的建议[J1,浦东开发;

二、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本文的第一部分是绪论。这部分首先分析了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指出文章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意义,然后对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综合介绍与简要评述。第二部分是介绍城市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土地资源调控系统与手段。城市土地资源的调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相关的理论基础有产权理论、地租地价理论、土地市场理论、土地资源配置理论、公共政策理论。土地资源调控系统主要包括市场机制、政府调控、公众参与三种手段。论文的第三部分是国外经验的介绍及其经验总结。这一部分主要从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两个方面介绍国外经验。其中,市场机制方面主要介绍了市场机制的作用、美、日、加等国土地交易的制度和做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政府调控主要从土地用途管制、土地征购储备制度两个方面介绍了西方国家的做法。最后,系统地总结了国外做法对我国城市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启示,即需要完善市场机制,建立市场与政府相结合的调控系统。论文的第四、五、六章是文章的重点,第四章分析了周口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特点,第五章在介绍周口地区土地调控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周口土地资源管理调控存在的问题。在前面几章的基础上,第六章在构建周口地区上地资源调控管理模式,分析其构成要素、运作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地区土地资源管理的具体措施,最后根据周口地区的城市发展和功能定位提出了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制度创新的几点探索性建议。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2.2国内研究综述

1.2.3国内外研究的简要评述

1.3论文的思路结构与创新之处

1.3.1论文的思路与结构

1.3.2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理论基础及调控系统

2.1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理论基础

2.1.1产权理论

2.1.2地租地价理论

2.1.3土地市场理论

2.1.4土地资源配置理论

2.1.5公共政策理论

2.2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系统及手段

2.2.1市场机制

2.2.2政府调控

2.2.3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2.4公众参与

第三章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国际经验

3.1市场机制调控土地资源的国际经验

3.1.1国外实施市场机制调控土地资源的实践

3.1.2国外经验对我国建立土地市场调控机制的启示

3.2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国际经验.

3.2.1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国际经验

3.2.2土地征购储备制度的国际经验

3.2.3国际经验对我国城市政府调控土地资源的启示

第四章 周口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4.1土地资源利用结构

4.2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

4.2.1农业用地迅速减少

4.2.2可预征地空间减小

4.2.3城市建设用地增长很快

4.2.4土地闲置量较大...

4.2.5土地批租总量逐渐由粗放转向集约

4.2.6土地批租方式出现多样化

第五章 周口地区土地资源管理系统及其存在的问题

5.周口地区土地资源管理系统

5.1.1地区管理系统

5.1.2开发公司管理系统

5.2土地资源调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5.2.1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足

5.2.2土地调控管理制度、体制不完善

第六章 周口地区土地资源调控管理模式与措施

6.1构建周口地区土地资源调控优化管理模式

6.1.1周口地区土土地资源利用优化模型的选择

6.1.2周口地区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目标函数

6.1.3周口地区土地资源调优化方案

6.2周口地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创新..

6.2.1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

6.2.2根据产业发展战略进行合理的土地功能分区

6.2.3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土地管理机制

6.2.4逐步实现全部土地有偿使用

参考文献

(二)研究方法

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城镇建设及其土地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笔者从小城镇的概念入手,分析我国城镇化中选择小城镇发展战略的客观必然性,并回顾了伴随我国城镇发展历程中的土地问题的历史演进。论文结合我国城镇发展的现状,着重对我国小城镇建设中的重大土地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讨论了城镇建设中土地开发与管理的几种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概括了其特征,探讨了城镇土地开发与管理的原则与方向,并尝试对其成因作出论证。最后,文章立足土地管理实践,以土地增减挂钩管理为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土地管理的学理性对策建议。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l)比较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国外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包括市场机制调控的经验和政府调控管理的经验两个方面。

(2)针对周口地区土地利用和管理的现状与特点,系统地分析了周口地区土地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

(3)在总结各种土地资源调控手段的同时,构建了一个政府、市场、公众三方共同作用的周口地区土地资源调控管理模式,对这一模式的构成要素、运行机制等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观点,并在土地管理措施的优化与创新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4)由于本文是在课题研究成果上的深化,是基于周口地区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实践的分析,因此提出的土地调控管理措施具有较好的实践指导意义。

(五)可行性分析

无论是市场经济国家,还是转轨经济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每个国家都有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资源。在认识到拥有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资源有调控土地市场,维护公共福利,储备能源,调节生态平衡等功能后,一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有土地资源数量还有扩大的趋势。国有土地资源管理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虽然世界各国的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多种多样,但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的现状和发展存在共性,是有规律可循的。

土地资源是一切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是影响到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越来越突出,如何分配有效的土地资源,使其在城市功能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整体环境的提升等方面发挥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突出的问题。

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但是土地资源作为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需要从经济、社会和环境多方面综合考虑其利用效益,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综合效益最大化。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两种必要手段,一方面,通过市场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资产效应,实现优地优用另一方面,通过政府调控可以保证土地资源的利用符合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发展的需要,实现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公众参与是保障土地合理利用的一种有效机制,通过公众建议和意见反馈影响政府政策而修正市场失灵,促使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但是目前我国土地资源调控体系还不完善,政府的调控力度不够,特别是在一级市场上没有实现垄断,无法有力地调控市场供需,同时各种管理制度还不完善,既无法保障政府政策、规划等的贯彻与落实,又无法有效地为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创造条件。并且公众参与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公众参与既没有在法律制度上得到明确和保障,也没有具体实施措施。因此,我国土地资源调控的优化还在于政府职能的完善,通过法律、制度、政策的完善,既保障政府的调控,又为市场机制正常作用创造平台,最终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提出的周口新区土地资源调控系统是市场机制、政府调控、公众参与三种机制的有机结合。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把握三种机制的作用程度,使之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衡,不是一个简单的模式能概括出来的,也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模式生搬硬套,需要根据实践的变化不断调整和深化。并且,一个成熟的土地资源调控系统,主要还是以完善的市场机制为基础,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供求机制实现供需平衡,政府的各项政策只是其补充,并且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政府政策的变动只是对市场的微调,不会引起市场较大波动。

目前,周口新区实行的是新区政府和开发公司二级土地管理系统,开发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政府形式土地基础开发和招商引资的职能。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级市场调控乏力,二级市场存量过大,土地管理措施和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的控制性作用,建立土地储备机制,加强土地市场建设,完善土地管理系统,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等具体措施,希望能对周口新区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优化具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

由于本人的研究水平和知识有限,论文对土地资源调控的具体措施的研究尚不深入,有的措施还缺乏可操作性,对各种调控要素的变化引起的土地市场的变化也缺乏系统的讨论。而且由于数据有限,周口新区还没有建立地价指数等原因,论文对土地资源调控优化的分析和提出的管理措施还仅限于定性的描述,没有进行定量分析,希望今后随着对实践的了解和知识的深化能够深入研究下去,弥补以上不足。

三、研究基础及进度安排

(一)研究基础

本人自1990年开始一直在河南省周口地区各乡镇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曾担周口市淮阳县的镇长和党委书记,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过深入的研究,对农业区域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了解透彻,因而有能力完成该论文的研究工作。

(二)进度安排 论题前期准备30天。

相关文献资料论证查阅、国家和地方政府涉农政策、法律法规研究、借鉴、分析,制订出论题研究方案。

论题调研实施150天。

社会调研展开,调研资料、数据整理、分析、归类卡片制作、确立本论阐述内容构架构思。 论题写作形成150天。

调研报告―――提炼形成论题初稿―――立论观点、内容座谈考证修正、正式文本形成。

四、预期研究结果及本研究创新之处

土地资源调控管理是作者三年来一直在持续研究的重点内容,通过不断的学习、借鉴、总结与深化,形成了本文的一些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l)比较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国外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包括市场机制调控的经验和政府调控管理的经验两个方面。

进出口市场调研篇7

国际市场调研指从事国际经营业务的企业运用科学的调研方法和手段,通过系统的搜集、记录、整理和分析相关市场的信息,制定出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二、国际市场调研的方法

(一)案头调研

案头调研法就是第二手资料调研或文献调研,它是以在室内查阅的方式搜集与研究项目有关资料的过程。第二手资料的信息来源渠道很多,如企业内部有关资料、本国或外国政府及研究机构的资料、国际组织出版的国际市场资料、国际商会和行业协会提供的资料等等。

(二)实地调研

二手资料信息量大,获取速度快,费用低,但有些资料无法通过案头调研获取,且二手资料的时效性比较差,可靠性也不高。因此,国际市场营销调研人员在案头调研后,还要进行实地调研。实地调研法是国际市场调研人员采用实际调研的方式直接到国际市场上搜集情报信息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搜集到的资料,就是第一手资料,也称为原始资料。通过实地调研获得的信息时效性强,但耗时长,且成本高。实地调研的方法有:询问法、观察法和实验法。

三、国际市场调研的内容

国际市场调研的内容比较广泛,从进出口贸易的角度来看,国际市场调研主要包括国际市场环境调研、国际市场商品情况调研、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组合调研、国外用户和消费者调研、进入目标市场方式调研。

(一)国际市场环境调研

任何一个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时都会面临错综复杂的、多变的市场营销环境,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可以给企业提供机会,也会给企业造成威胁。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因素是企业不可控制的外部因素,微观环境因素是和企业紧密相关的且能对企业营销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由于国际市场宏观环境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控制的,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国际市场宏观营销环境调研。国际市场宏观营销环境的调研内容包括:①国外经济环境状况。主要包括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经济结构等。一个国家的经济环境直接关系到该国或地区商品市场的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②国外的政治法律环境。主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等。一个国家政局是否稳定、该国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尤其是涉及到贸易方面的法律法规会直接影响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③国外社会文化环境。主要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结构、风俗习惯、宗教、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社会文化环境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最直接、最深刻,它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消费模式、购买行为和方式等。④其他。包括国外的人口环境、技术环境和地理环境。

(二)国际市场商品情况调研

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或从国外进口以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还要了解国际市场商品情况,主要包括:①国际市场商品供给状况。包括国外市场上商品的数量、供货厂商名称和生产能力、商品供应的渠道等。②国际市场商品需求情况。包括当地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消费者需求偏好、消费者层次等。③国际市场价格情况。包括国际市场影响产品价格变化的因素、供求关系状况和商品需求弹性等。④国际市场竞争情况。包括主要竞争对手名称、竞争对手产品在目标国市场的份额、主要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和分销状况等。

(三)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组合调研

国际营销策略组合调研可以使企业采取合适的分销渠道和促销手段,制定合理的价格,为企业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提供依据。其调研内容包括:①国际分销渠道调研。国际分销渠道选择是否合适、有效,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产品能够尽快送达国外用户手中。国际分销渠道调研主要包括国际分销渠道可供选择的类型;主要经销商的规模、经营范围、经营能力和资信状况;各种类型中间商对交货期以及存货量的要求等。②促销方式调研。包括能促进营销的方法,如佣金、折扣、抽奖和赞助等;在国外市场可行的促销组合;推销员的素质、水平;促销费用等。③广告宣传。包括国外可利用的广告媒体及收费标准;广告内容、广告形式和广告时间等。

(四)国外用户和消费者调研

满足用户和消费者的需求是企业一切活动的中心,为了使产品能够更好的符合国外用户和消费者的需求。企业要做好对国外用户和消费者的调研,主要包括:

①国外用户和消费者的需求状况。如消费需求结构、需求特征和需求变化等。②国外用户资信情况。包括客户的资金实力和信誉状况、经营作风等。③国外用户的经营状况。主要指客户的经营范围、经营能力。④国外用户和消费者的经济状况。⑤国外用户和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

(五)进入目标市场方式调研

进入目标市场的方式有很多,包括出口、直接投资、许可贸易、特许经营等。对于企业来说,在选定目标市场后要考虑进入目标市场的方式。在选择进入方式时,企业可以根据以下因素做出决策:目标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市场状况、竞争状况;企业的目标、产品条件、技术条件和人员素质等。

四、国际市场调研的程序

在国际市场销售活动中,多数企业都是在对众多的市场进行评估的基础上,选择最有获利潜力的市场,采用集中型市场经营策略来经营,而评估则主要依赖于国际市场调研。

(一)在国内进行的案头调研

进出口市场调研篇8

一、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工作原则

第一条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企业为主体,以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动力,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效发挥出口对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加强医药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和互认,建设适合医药产品特点的国际营销渠道,扩大我国医药产品出口。

第二条发展目标。在2010年之前,基本建立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医药产品研发体系,逐步提高医药产品出口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促进医药产品出口的全面增长,争取医药产品出口年增长率保持12%。到2010年,力争医药产品年出口额达到230亿美元,创立20个医药自主品牌。2010年到2020年期间。医药产品出口年增长率争取达到16%。到2020年,医药产品出口额达到1000亿美元,知名自主品牌达到100个,力争有5-10个重点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并建成15-20个年出口额达20亿美元以上的医药出口基地,50家年出口额在l亿美元以上的医药出口骨干企业,一批年出口额达到1000万美元的重点医药企业,国际营销体系初步建成。

第三条工作原则。一是把长远规划与近期发展相结合。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制定医药产品出口中长期规划,结合不同医药产品的特点,实施不同的发展战略。二是企业自主和政府支持相结合。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协调和发挥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中介组织等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扩大医药产品出口创造良好环境。三是把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巩固现有出口市场,采取针对性举措,力争重点产品、重点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四是把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与鼓励发展国有、民营企业相结合,提高利用外资效率,扩大出口规模,提升出口产品技术水平。

二、培育出口主体,优化产品结构

第四条建设国家医药出口基地。加强对医药出口基地的管理和指导,推动有关城市成立医药出口基地建设管理委员会,制定相关发展规划,创造良好的医药出口发展条件。鼓励出口企业研究开发和生产适应国际市场的医药品种,优化布局,推动产业集聚,促进结构调整,培育地区性的规模竞争优势,并发挥其窗口、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

第五条确定和培育重点企业。以国家医药出口基地为主体,确定一批分别具有技术研发优势或产业基础优势,以及市场营销优势的重点企业或企业集团,加快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通过国际标准认证,加快国际化进程,谋求拓展全球市场。

第六条加快培育具有潜在优势的中药产品出口。选择一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中药品种进行重点开发推广。在建立完善种植养殖措施的基础上,鼓励中药制剂、中药饮片和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种植药材的出口。

第七条稳步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化学合成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和非专利药的出口。借助跨国公司构建全球供应链体系的时机,引进国外资金与先进技术,加强对化学原料药生产工艺的研究,产品符合我国和进口国标准,努力创造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市场份额的出口名牌。提倡借鉴与创新相结合,支持企业发展非专利药品出口。

第八条大力鼓励生物药的出口。加强对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菌和生物诊断试剂的开发与研究,努力发展具有优势的疫苗菌苗等生物医药产品的出口,积极开展中草药有效生物活性成份的发酵生产,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大规模工业化提取中草药的有效生物活性成分,大力开发疫苗与诊断试剂。

第九条重点发展医疗器械与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大型医疗设备的出口。继续扩大一次性医疗器械出口。重点扶持发展科技含量高、拥有核心技术如超声聚焦刀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医疗器械产品的出口,适当引进先进大型医疗设备的研发与生产技术。

三、提升技术水平,鼓励境外注册认证

第十条合理调配医药科技资源,加强与医药产品出口相关的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加强中医药国际化研究,选择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做好科技攻关。支持建立和完善技术交易市场,促进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鼓励风险基金进入医药研发领域。

第十一条加强医药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工作。推进中医药标准化战略,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沟通和国际标准的调研,争取中医药国际标准主动权。加强国际标准的调研,加大科技投入,做好对(二垩英、多环芳烃等)外源性环境毒物的去除和控制及制皮方法的研究推广。

第十二条加强医药产品知识产权的研究与保护。要提高创新层次,促进基础性专利的产生,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手段和力度,支持在境外申请专利,逐步增加我国医药领域知识产权的数量。

第十三条加强医药产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研究。鼓励有关机构有步骤地开展对中药毒性、毒理的研究,支持有关国际组织建立相关的咨询中心,加强对国际市场安全使用中药产品的指导,建立国际市场中药不良反应快速应对机制。

第十四条推动医药产品境外注册和相关认证工作。建立国际医药市场法规数据库,并进行相应的对策研究,支持相关行业中介组织建立国际医药注册指导中心,力争2010年达到20家,覆盖主要出口地区。充分利用相关政策和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医药产品出口企业的境外知识产权保护以及进口国要求的认证等给予支持。

四、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开拓市场

第十五条加强对重点市场的开发工作。充分发挥驻外经商参处(室)优势,加强对国际市场医药产品需求的调研。继续巩固传统的亚洲市场,努力开发东欧、非洲、南美新兴市场,重点突破欧美发达国家市场。

第十六条促进国际营销渠道建设。加强对国外市场营销渠道的研究,大力发展医药电子商务,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营销方式。争取2010年之前。行业中介机构分别在医药产品出口重点市场建立10个医药产品销售指导中心,提供医药产品的市场需求、营销渠道等方面的信息服务。深入研究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采购政策,力争一批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医药产品进入采购清单,大力扶持青蒿素等优势产品的出口。

第十七条加快实施医药产业“走出去”战略,鼓励医药企业以参股控股、并购、租赁、境外上市、设立研发中心等方式进入国际市场。鼓励医药企业开展境外带料加工业务,享受国家“走出去”优惠政策。

第十八条充分发挥多双边机制和国际组织等多方面的作用。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妥善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争取与部分重点国家在相关认证(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和检测等方面达成互认协议。

第十九条建立政府合作机制。结合不同市场特点,与条件成熟的重点国家和地区在双边联(混)委会机制下成立医药工作组,推动我国医药产品进入当地市场,优先推动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项下中医药领域合作。运用WTO的协调机制,协助发展中国家解决重点疾病防治的药物和器械供应。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促进国内外医药企业的广泛交流与合作。

第二十条积极推进“以医带药”市场战略的实施。通过政府多双边渠道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提高各国对我国中医药的认知度。强化和规范对国外中医药留学人员的培养,利用援外资金支持在具备条件的发展中国家开展中医药合作办学、合作办医院,带动中药产品出口。

第二十一条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加强对易于遭受国外反倾销的化学原料药,医疗器械等重点产品的监控,及时收集整理出口产品的有关信息,指导行业和企业进行必要的调整应对。要指导行业加强对国外产品的倾销、垄断、补贴的调查,按照WTO的规则建立我国医药产业的保障措施。

五、加大政策扶持,强化部门协调

第二十二条加强部门协作。建立商务部、科技部、财政部、卫生部、税务总局、林业局、食品药品监管局、中医药局等相关部门参与的促进医药产品出口部际协调工作机制,制定医药产品出口发展规划与战略举措,协调解决我国医药产业国际化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促进医药产品出口部际协调工作机制在开展工作时要充分听取行业组织和企业的意见,地方参照设立相应的协调工作机制。

第二十三条简化行政审批。适当调整医药产品进出口相关管理办法,建立出口服务与审批的快速通道。适时调整医药产品进出口海关编码,增列中药提取物、中药饮片等重点产品的编码,为有关统计分析和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第二十四条加强生态和濒危物种保护。配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和生态建设战略,促进中药材以利用野生资源为主转向人工繁育资源,大力发展中药材野生动植物繁育基地,努力研究中药濒危、珍稀物种的人工替代品种。有关部门要为企业办理进出口手续提供必要的方便,逐步推进含野生动物成分中成药的标记管理制度。

第二十五条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扶持医药产业。继续执行《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若干意见》([*]92号)中相关财政资金支持政策,加大对医药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利用现有高新技术产品技改贴息和研发资助等资金渠道对符合条件的医药企业予以资助。

第二十六条完善金融服务体系。进出口银行提高授信额度,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国家出口信用保险政策范围内,积极为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提供保险支持;帮助重点企业以抵押、质押和定金等多种担保方式获得出口信贷。

第二十七条继续鼓励外商投资医药领域。逐步放宽医药领域对外商投资的限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并根据《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品目录》,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外商投资鼓励类目录中医药产品范围。

第二十八条鼓励组建医药经济联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研发、生产、物流、营销等环节的产业价值链;以骨干企业为主体,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重点品种或特色品种的供应链体系;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发挥资源或区位优势,构建医药经济圈。

六、完善中介机构,加强信息服务

第二十九条加强现代物流、展览等服务。建立具有较高水平的医药产品国际会展服务和物流中心。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给予重点支持。鼓励企业在国外联合建立地区性的产品分流中心,积极支持举办国际医药产品专业展览金,鼓励企业参加国际专业展览会。

进出口市场调研篇9

2004年,国际口译大会暨第五届全国口译实践、教学与研究会议以“口译专业化:国际经验和中国的发展”为主题,讨论了中国口译职业化及其发展的问题。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口译的市场化趋势日益凸显。口译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休戚相关,其中涉及到市场供求对口译人才培养的影响、市场环境对口译人才成长的影响、口译业务的范围、口译与当地经济模式的关系、口译人才培养战略模式探索及职业口译培训机制和资格认证模式的完善等问题。在查阅汇总相关期刊文献后,我们发现口译研究大多集中在口译教学、口译理论、高校口译课程设置、口译测试、口译教学评估等研究方面,而针对以市场为导向和与口译职业化需求相关联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目前,国内口译市场整体呈现出译员培训不规范,缺乏专业化老师,专业人才供需不平衡,行业标准不规范等现状。但是具体表现如何,仍然缺乏整体或区域性的调研和分析,对此项目组成员针对沈阳口译市场展开调查。

2 调研目的

在高校云集的沈阳市,口译市场的发展也日显蓬勃,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大家对沈阳市口译市场的基本状况、存在的问题、发展前景等并没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相关的资料信息也不够全面和完善,也没有个人和机构对此进行系统的调研和分析。基于此种现状,我们成立了沈阳市口译市场需求调研团队,对口译需求最集中的翻译公司、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以及高校三个部位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希望通过对所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进而对口译市场人才培养提出参考建议。

3 分类描述

3.1 翻译公司数据分析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我们共走访了33家翻译公司,针对“口译者基本素质”、“口译证书”、“口译类别”等相关问题展开调查,所获数据统计见表1: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翻译公司口译工作人员的构成以兼职为主。规模较大的翻译公司会有较多长期任职的口译人员。

2)在招聘口译工作人员时,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口译应聘者的双语基本功和翻译经验。当前社会崇尚综合型人才,因此知识面也成为了用人单位考虑的重要因素。外在形象也是用人单位着重考虑的因素,这种外在形象并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颜值,而是作为口译者应有的温文尔雅、不急不躁的内在气质和大方得体的行为举止。

3)在是否要求译员具有口译资格证书上,其中55%的翻译公司看重口译者是否具有资格证书,规模大的翻译公司尤为看重这一点,把其做为衡量应聘者是否合格的一项重要因素。在众多的翻译资格证书中,认同“人事部口译资格证书(CATTI)”的占到了82%。

4)从口译形式来看,沈阳翻译公司口译工作的类型以交替传译为主,占到91%。口译工作任务以商务接待为主。典礼仪式、政治会晤、会、工作现场会、企业性会议、学术报告会、研讨会等也分别占有相应比例。口译内容涉及最多的是商业英语,其次是科技和金融英语,旅游,政治,文化等相对较少。

5)关于口译工作量,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沈阳市翻译公司的口译工作量并不大,并呈现两极分化现象。规模较大的翻译公司平均每月工作次数能够超过10次,其中少数口碑好的公司能够达到每月30次以上。但是规模较小的翻译公司平均下来每月不超过5次,有些甚至一次没有。

6)口译设备问题方面同样存在着两极分化现象。一些大型翻译公司设在沈阳的分部拥有专业的口译设备,既能提供设备租用也能提供高质量的口译人员。而沈阳本土翻译公司尤其是小型公司对费用高昂的口译设备只能望而却步。

7)小型翻译公司口译工作存在的最大问题主要是口译工作量少,口译人员欠缺翻译经验,需要较长的上岗适应期。而大型翻译公司则面临缺乏高端翻译人才的问题。

从以上结论可以看出沈阳口译市场需求较为单一,主要以商业领域和科技领域为主,而其他领域的需求相对较少。沈阳市本地高校口译专业发展滞后,在培养高水平口译人才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沈阳口译市场不够规范,工作量较小,难以留住人才。沈阳高端口译人才严重缺乏,急需高端口译人才的引入和培养。

3.2 高等院校数据分析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我们共走访了20所高等院校,针对“口译者基本素质”、“口译证书”、“口译类别”等相关问题展开调查,所获数据统计见表2。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沈阳市高校对口译人员需求量不是很大,基本上人数在10人以内,口译人员的类型也以兼职为主,且兼职口译员为本校内优秀教师,但其中只有少数人员具有口译相关专业背景。

2)在招聘口译人员过程中,高校着重考应聘者的中外双语基本功,并看重口译员是否具有翻译经验(75%)。其次,口译人员的应变能力和外在形象也占到了很高的比例(67%),同时口译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及知识面也占到了将近50%的比例。另外,各高校对口译专业十分看重口译资格证书,认可度最高的也是人事部口译资格证。

3)在调研中我们所走访的高校显示他们所使用的口译形式均为交替传译。任务内容最主要的是商务,所占比例高达83%。学术报告会、研讨会以及工作现场会也各占到50%的比例。其他场合则基本平均占到20%左右。高等院校的口译工作内容主要为外事接待、教育研讨以及教育交流。

4)在口译员深造机会方面,更多的高校选择聘请专业人才对内部员工进行统一培训或与其他单位人才进行交流。

5)各高校需要口译人员参与活动的频率整体以一个月3-5次为主。但不同学校在此项上也有很多差距,层次较高的学校外事活动比较频繁,平均每月能够达到10次以上。

6)调研中我们没能获得具体的口译设备投入的相关数据,但只要有口译专业的高校都拥有口译设备。当然,这些口译设备主要供教学使用。

从以上结论我们可以看出沈阳市高校口译需求存在着两极分化现象,学校层次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口译工作量的多少。大多数沈阳高校并没有专职口译人员,基本由其外语专业教师来充当口译员角色。沈阳高校内拥有的口译设备多用于教学,并不适用于会议等场合。

3.3 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数据分析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我们共走访了43个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针对“口译者基本素质”、“口译证书”、“口译类别”等相关问题展开调查,所获数据统计见表3: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沈阳市各政府企业招聘口译人才要求较高,口译人员需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广泛的知识面,同时要有一定的翻译经验,此外对于专业背景和应变能力等方面也有一定要求。

2)85%的政府和企业比较注重口译人才的相关资格证书的证明,并将其作为筛选应聘者的条件之一,但对于证书的种类没有严格要求,只需是权威专业的单位授予的证书即可。

3)大多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内部都有可进行口译工作的人才,均为正式员工,因此政府和企事业部门较少聘用外部的兼职人员。

4)口译形式以交替传译为主,一些特殊场合需要同声传译。口译工作者的工作任务大部分是商务接待(80%),此外还有一些会和研讨会等专业性较强的场合。口译人员的工作内容涉及许多方面,其中以商务和金融为主,还包括文化、科技和政治等。

5)75%的政府单位和外贸企业会对内部员工进行统一培训。其中大多数是进行专业培训和出国深造。一些单位也选择了让内部人员进入高校继续深造。

6)沈阳各政府和企事业部门口译工作量不大,平均每月3到5次或3次以下居多。在口译设备方面,半数的单位有配备专业的口译设备,也有几个单位没有配备的意愿。相比之下,企业的口译工作量较多。

7)90%的企业未配备专业口译设备,只有10%的口译工作量大的大企业有专业的口译设备。政府在外事活动中更倾向于租用专业的口译设备。

从以上结论可以看出政府部门聘用的口译人员相对固定。沈阳市各政府部门在需要临时外聘专业的口译人员的时,基本使用固定渠道雇用口译员,也就是业界知名度较高的业务熟练者,甚至还有一些单位雇用工作在北京等其他城市的高端口译人才。这种方式虽然保证了口译工作的稳定进行,但是不利于人才的可持续使用,限制了更多有潜质的人才的发展和使用。相关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与高校之间联系甚少,无论是从内部员工培训方面,还是在招聘方面来看,两者之间没有足够的沟通和合作。

4 沈阳口译市场总体需求分析

1)用人单位希望聘用具有高强的口译能力和丰富口译经验的口译人才,主要体现在商务和科技类口译任务需求。

2)大多数的用人单位会看重口译应聘者是否具有相关资格证书,人事部口译资格证书最受青睐。

3)口译形式以交替传译为主,也有少量的同声传译需求。

4)口译工作量因所需用人单位的规模而呈现出数量的差异。

5)由于专业的口译设备价格昂贵,只有少数经济实力雄厚的部门及高校拥有专业的口译设备。

5 对口译教学的启示

1)与学历或专业资格证书的要求相比,各部门在招聘口译员时更加注重应聘者的口译实力。因此在口译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口译实战能力的培养,跟多地进行实践教学,避免纸上谈兵。高校应尽量多的为语言专业的学生举办口译竞赛或者提供给学生参加口译竞赛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口译实战能力。

2)口译者培养宜少宜精。调查中显示沈阳口译工作者数目可观,但是水平卓越的高端口译人才却少之又少。所以在口译教学中要避免大规模的粗制滥造。应进行小班教学,让每位同学充分学习和掌握口译的各项技能。另外,在口译老师的选择上一定要选择有口译专业背景且有多年口译实战经验的老师,最好老师能够在教学的同时亦进行口译工作,这样学生既可以接收到最新鲜的口译方面的信息,又可以习得最实用的口译技巧,将来成为更加出色的口译工作者。

3)在培养口译人才的过程中要注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调查中我们获知翻译公司、高校、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并不注重口译者的口译长项是商务英语还是科技英语,而是注重口译员的知识面,所以口译员要有广博的知识。

4)提供培训的高校要加强与调查中所涉及的部门多沟通联系,争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实践中同时也能更加深入具体地时时了解各部门对口译工作的需求及要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供口译市场所需的人才。

6 结语

本项目采取分组调研的方式,针对翻译公司、高校、政府和企事业和单位对口译人才需求较集中的机构分别制作了调查问卷。调查过程中以问卷式为主,访谈式为辅,得到了大量珍贵的数据并进行深入的总结和分析,为沈阳口译人才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次调查分析结果有利于高校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以改善沈阳市口译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现状。本项目的调查分析结果有待在教学中进一步实践,指导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钟守满,雷雪莲.以市场为导向,侧重翻译能力的培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2).

[2]潘B.中国地区口译职业化调查回顾及其对口译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3).

进出口市场调研篇10

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局。

一、小微企业的定义

根据《顺德区1000家重点扶持的小型微型企业(星光企业)评价标准》,定义为小微企业的主要标准是:最近一年纳税数额在5万元至15万元之间。

二、顺德工业类外贸型科技小微企业目前现状

《广东省2011年机电产品进出口运行分析》显示,2011年广东省机电产品进出口5862.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12.5%,其中,进口2265.5亿美元,占全省外贸进口的59.4%。顺德是全国和广东重要的机电产品、特别是家电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根据顺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010年的抽样调查,顺德77%的出口产品为机电产品。其中,小家电和空调出口居全国第一,特别是小家电出口占所有机电产品的近一半。成绩的背后是数目众多的机电产品出口企业以及队伍庞大的从业人员。这些企业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且各行业规模分布不一。本次调研选取了50家机电产品出口小微企业为调研样本,发出调查问卷5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50份。

1.企业质量现状。调研结果显示:受调研企业成立时间集中在2000年前后,当时因为正值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出口畅旺,出口企业生存环境较好,企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企业类型集中为民营企业,本次调研结果中48个有效结果中其中有32个选择“民营企业”占67%;其中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业人员数量集中在20~300人,年营收集中在300~2000万元。大部分出口企业产品质量状况较好,但仍需改善,近半数的企业认为产品质量档次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客户的质量反馈意见较为理想,好评的占90%;工人流动性大,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是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最大原因,占受调企业的66%。出口小微企业出现质量不稳定现象主要原因有:(1)工人流动性

大,部分工人没有得到相应的技能培训及上岗操作,一旦培训不到位又无制度的制约,工作质量事故必然增多。企业制造质量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操作者失误;检验质量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检验员错漏检。两种质量问题的发生都是因为人为的因素,这也是让当前许多小微企业为之困扰的问题。(2)原材料监管不严。在调研对象中基本上企业都没有检测能力,所以在原材料把关方面只能依靠合同约定,并不能有效的杜绝不合格原材料进入生产环节。不少企业的品质管理部门没有充分的独立自主性,造成品管部门对产品没有最终否决权。品质管理部门对产品质量的判定项目、判定标准、甚至判定结果,都可能因工期紧,客户没要求等原因而被上级部门随意调整或忽略,产品监管一旦流于形式,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

进出口市场调研篇11

为了加快发展足球事业,提高广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2009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开始推广校园足球,2015年2月印发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我国校园足球推广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海口市小学校园足球活动有了明显的进步,近两年来海口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现状如何?开展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难题和困惑?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研究者与相关工作人员研究重点,为此,该研究对海口市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1 研究对象

该文选取部分海口市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选取学校包括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英才小学,琼山五小、海南省农垦直属二小、海南省农垦直属三小、海口市白沙门小学、海口景山学校海甸分校、海口市桂林洋中心小学、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为了研究海口市当前小学校园足球的发展现状,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通过图书、报刊、网络等途径,搜集并梳理小学校园足球相关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 实地考察法

到各个小学实地调查了解校园足球开展的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2.3 问卷调查法

对海口市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英才小学,琼山五小、海南省农垦直属二小、海南省农垦直属三小、海口市白沙门小学、海口景山学校海甸分校、海口市桂林洋中心小学、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10所小学的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每所学校随机发放调查问卷3份,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有效问卷24份,有效率80%。

3 结果与分析

3.1 海口市特色足球小学足球场地情况分析

学游泳没有游泳池能行吗?踢足球也是一样的道理,也要有足球场,足球场地设备齐全、器材充分的活动场地,是足球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重要保证,更是培养学生体育活动兴趣的必要条件。在调查的海口市10所足球特色小学里,都有不同规模的足球场地,足球场地与材质也各不相同,标准的400 m足球场占20%,300 m足球场占50%,200足球场占30%。材质方面天然草占65%,人工草占35%。个别学校天然草材质的破坏较为严重,场地内瓦砾砖块等杂物会影响足球运动的开展,在踢球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器材方面较充足,拥有100个以上足球的学校达到6所,绝大多数学校都有标志竿、标志旗、障碍物等。

综上所述,从10所特色学校调查中得知,绝大多数学校的场地和器材较为充足,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学校能够成为足球特色学校的一大原因。但也有个别学校地处市中心商业繁华地段,尤其是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没有像样的足球场地。没有足球场地或者场地不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校园足球的发展,这是我省乃至全国都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呢?如果重新规划一片土地用来修建足球场,答案显然是不太现实的。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如果真有这么一块土地,可能优先考虑用来盖教学楼或者综合楼等,也轮不到建设足球场。我们可以把房屋楼顶二次利用,修建成一个小规模的足球场地,解决当前没有足球场地的紧迫局面。

3.2 海口市特色足球小学足球教师情况分析

如果有了好的场地,校园足球开展得就一定好吗?答案是否定的,场地是基本保证,最重要的是足球教练,校园足球开展的好不好,可以说和足球教练员的综合能力密切相关。该研究对24位足球教练员的年龄、学历、专业、教练等级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足球教师的文化水平还是挺高的,10所学校中本科及本科以上就有12人,占总人数的50%,从学历上来看教师是可以胜任足球教师这份工作的。从性别上看,以男性居多,占到总数的85%,从性别结构上不是很合理,应该增加女性教练员。从毕业专业的角度看,虽然这些教师都是体院毕业的,但足球专业毕业的仅8人,占总人数的33.3%,也就是说在执教的教练队伍中有66.7%都是非足球专业的,足球专业与非足球专业比例比较悬殊。通过调查得知,非足球专业教练员来自不同的体育专业,多数教练的专业是田径、篮球、武术等,所以在足球教学中就会存在水平上的差异,很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比如训练理念不一样,教学训练内容不一致,训练方法单一、枯燥,示范讲解动作不规范、不清楚等一系列的问题,如果出现这些问题势必会影响到训练效果的好坏。因此,在校园足球的开展过程中优秀的专业的足球教练显得至关重要。

目前,足球教练资格级别从高到底为职业级、A级、B级、C级和D级等5个级别。从被调查的24人中得知,目前没有B级及以上级别的足球教练员,C级的有2人,占8.3%;D级的有7人,占29.1%;没有资格级别的有15人,占到62.6%。这说明海口市小学足球教师的教练资格级别较低,部分具有D级资格的教练员获得资格证书的时间并不长,据调查得知是在2016年海南省足球裁判培训班颁发的。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绝大多数学校的场地和器材较为充足,但个别学校场地受到限制,制约校园足球的发展。

(2)教练的年龄结构欠合理,女教练偏少;学历层次较好,但高学历的教练较少;足球专业出身的教练不多,高级别的教练少。

4.2 建议

(1)普通小学能否真正做到增加和改善足球场地设施,引进专业教练、增加经费投入等几个方面是提升该省校园足球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一环。

(2)加强足球教师队伍的建设,开展经常性的教师进修、培训和经验交流活动,进一步提升我省教练员队伍级别。

参考文献

进出口市场调研篇12

对于雀巢这样的公司来说,它们必须确定,何时将产品标准化,何时将产品定制和本地化,以适应一个显著多样化的全球市场。新加坡品牌策略师马丁罗尔(Martin Roll)说:“和很多人的预计相反,世界虽然变得平坦了,但并没有抹去独特的文化和民族属性或是客户的特殊偏好。”

消费者调研的价值

按照迈克尔波特定义的价值链环节,跨国公司本土化一般分为:研发本土化、生产本土化、营销本土化、人力资源本土化和资本运作本土化。其中,研发本土化的一个标志是:本地研发的价值受到了跨国公司的高度重视,本土化百强跨国企业中半数以上的企业在中国建立了全球性的研发中心。此类研发中心作为其全球创新体系的重要部分,支撑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知识创造与转移。

作为一家科技驱动型的企业,雀巢要在中国市场不断发展,就必须对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有清楚的认识,深刻了解消费者行为背后理性或感性的理由。因此,在2001年11月,雀巢就在上海成立了一家研发中心。2008年,雀巢又投资7000万元,在北京设立了一家研发中心。雀巢在中国的两家研发中心,采用不同的方法,包括使用中国的传统食材,从对消费者健康有益的三个关键方面—生长发育、健康老龄和体重管理来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对中国消费者特殊的营养需求拥有独特的洞察力,生产出安全、营养、物有所值的产品并带给消费者满意的饮食体验。

多年来,雀巢对消费者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完成了许多消费者调研项目,涉及奶品、营养品、咖啡、水、冰淇淋等。调研的事实和数据帮助雀巢各个业务单位做出正确的商业决策。同时,旨在帮助公司各个业务部门了解消费者调研的培训也在不断举办。消费者调研已成为雀巢掌握消费者需求和可持续盈利的一个重要手段。

雀巢每年研发经费的15%左右集中用于对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技术、食品营养、食品口味与消费者喜好等方面的研发。其中,市场调研是雀巢研发中心工作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项。而一般来说,跨国公司进入国外市场迈出的第一步就是市场调研。

反复斟酌调研方案

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中国消费品市场,已经从以前的产品导向时代向消费者导向时代转变,而消费者总是“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却对自己需要什么抱有迷茫和疑虑”。因此,企业只有洞察消费者行为背后的真实想法和需求,才能“察其言,观其行”,把握住消费者的心智资源,从而为产品研发、市场推广等一系列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市场调研,一般而言是为了提高产品的销售决策质量,解决存在于产品销售中的问题,以及寻找市场机会,进而系统地、客观地识别、搜集、分析和传播营销信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针对产品研发进行消费者需求调研。

进入中国市场后,雀巢必须面对众多竞争对手:在跨国公司方面,雀巢要面对联合利华、卡夫、可口可乐等老牌竞争对手的正面竞争;在本土品牌方面,雀巢要面对伊利、娃哈哈等中国企业的追赶。作为一家跨国公司,雀巢在市场调查研究方面,当然不能单纯地照搬自己在国外的成功经验,而是要通过现场走访、与国内外市场调查机构合作,实现对于本土市场和消费者的洞察。雀巢一般采用自己调研和第三方调研公司并用的调研方式。从操作层面来说,雀巢主要通过专业的第三方调研公司进行市场调查,但在调研项目的设计和调研数据分析方面,雀巢会密切参与。

雀巢认为,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上,消费者正在变得越来越有品牌意识,越来越追求产品安全、产品口味和营养。同时,消费者构成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比如年轻人消费群体,尤其是办公室白领群体对于食品的营养价值、方便性、安全和口味都格外关注。为了应对这一变化趋势,雀巢最近开展的一次消费者调研便是针对产品口味进行的。

通常情况下,雀巢了解消费者主要通过三个步骤:搜集与消费者相关的各类资料,形成消费者群体认知;通过当面访问、小组访谈等方式与消费者接触和沟通,完成一些无法量化的调查指标,了解消费者的真实想法;与第三方调研公司合作进行市场调研,以获得更多、更为全面的数据。

雀巢在制订调研方案时,为了确保准确性,都要经过一个循环往复的分析讨论过程。雀巢在开展消费者调研工作时主要遵循这样的步骤:首先,由雀巢产品业务单元提出调研需求,在与公司负责调研的部门讨论完善之后,将调研需求提报给第三方调研公司;然后,由第三方调研公司拟订方案,提交给雀巢。收到调研方案后,雀巢组织相关人员讨论确定调研方案。之后,第三方调研公司根据调研方案进行调研设计,将调研设计再次提交雀巢进行分析确认,在雀巢对调研设计进行讨论并确认后,由第三方调研公司负责调研项目的执行工作。调研结束之后,由第三方调研公司撰写调研报告,雀巢针对调研报告进行探讨,并制订相关的策略和计划,指导产品研发等部门开展工作。

测试调研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确保调研结果的准确性,雀巢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对于调研需求是否有准确的理解,调研设计是否合理,是否选择了合适的调研公司,执行过程中怎样进行质量控制,数据分析是否精确,是否对调研结果进行了正确的解读,等等。这些关键环节就存在于调研设计和执行的过程中。

在确保各个环节准确运行的前提下,如何将调研结果应用到产品研发中?过程又是怎样的?对于这个问题,雀巢将调研结果分析产生的想法付诸实践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1.新产品想法的产生阶段,进行消费者行为态度、消费习惯等调研,了解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2.新产品想法的探索和发展阶段,进行消费者概念测试等;3.产品研制阶段,对产品进行测试等;4.产品上市阶段,进行广告测试、效果评估等。

进出口市场调研篇13

中图分类号: F830.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1770(2009)010-012-05

一、引言

汇率变动对出口价格的传导,即汇率传递(ERPT)问题,具有重大的政策含义,有关的研究已经涵盖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如果目的地市场货币的价格调整程度小于汇率变动程度,通过汇率政策以影响出口增长的效果将较差,这种情况在出口商采用战略性按市定价策略时会出现。由于近几年对中国贸易平衡和汇率政策得到各界广泛关注,对ERPT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汇率变动对出口商利益和价格竞争影响的理解。

选择在这一时机研究中国的汇率传递水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希望掌握市场对计价货币的潜在选择的信息,而出口商对计价货币的现实选择受现有政策的限制。理论上,出口商应对汇率变化而做出的定价决策和出口商对计价货币的选择由相似因素决定(包括市场份额、产品竞争力和出口细分),跨国数据的实证也表明了两者存在这种紧密联系。考虑到近期对人民币自由化作出的安排,通过研究汇率传递,掌握人民币在中国出口中的运用需求显得尤为及时。

本文在总体和分部门的层面上估计了近几年来中国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情况。总体层面的讨论有助于支持宏观经济政策的决策,分部门的讨论可以提供更深入的洞析,因为出口价格对汇率变化的反应本质上是个微观问题,因不同部门和市场而不同。研究发现汇率传递不完全,以升值为例,出口商可能基于两个原因会压低以国内货币计价的价格。一是为保持目标市场中的价格稳定和市场份额,按照所谓的按市定价(PTM)原理,通过压低自身的利润边际来冲销币值波动的影响。二是本币升值会压低进口原材料的国内计价价格,减少生产成本,对出口价格形成向下的压力。后者也会降低以本币计价的出口价格,尽管并不会减少出口商的利润边际。实际出口价格的调整明显小于名义汇率的调整,成为限制汇率政策影响出口增长效果的一种因素。

总体层面的结果掩盖了跨部门间的巨大差异。在主要出口工业部门中,资源密集型出口部门的国内价格调整主要源于国内成本的间接影响,出口商能够较中性地对标价和利润边际给予折让(在人民币升值的案例中)。不过对于机器和设备商,汇率调整通过国内成本对定价的间接影响非常小,主要由出口商边际利润加以调整。跨部门比较显示,机器和设备生产部门比资源密集型部门具有更大的按市定价值,应对汇率变动要求前者对边际利润进行更大的削减。另外,对于大型出口部门(也就是在全球不同市场具有相对较大市场份额的部门),标价的调整要小于生产部门整体,显示更大的定价能力。

在此基础上,根据跨国经验,我们进一步估测人民币可能的运用潜力。国际经验显示按市定价水平与出口商在交易对自己货币的使用程度负相关。也就是说,一国出口商越多地调整他们自己的价格以应对汇率变动,国内货币用于计价和安排出口的可能性越小,两者都反映了出口商定价能力的部分缺失。中国按市定价系数估计值(对应汇率1个百分点的调整,国内标价的调整程度)接近于0.5。从跨国经验来看,这一PTM系数水平代表平均约有20%-30%的本国出口将用人民币结算。中国在2009年7月宣布允许部分城市中的合格大陆企业与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伙伴通过人民币进行结算。试点计划仍在初级阶段,所提供的便利实际上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被采用仍有待观察。中国出口商的定价行为有助于解释对贸易中计价货币选择的潜在需求,这将有助于了解可能的交易范围,为试点计划进一步推进提供指导。

本文余下的结构做如下安排,第二部分回顾出口价格中汇率传递的有关研究文献;第三部分分别运用聚集数据和面板数据分析中国出口定价中的按市定价值;第四部分通过中国的按市定价数据估算出未来人民币用于出口计价的潜力;最后一部分得出结论,并讨论实证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

二、汇率传递、按市定价和计价货币研究的文献回顾

汇率变动对贸易价格的影响,即汇率传递,这方面的研究相当广泛。有两个极端的汇率传递的案例。一个极端情况是,汇率的变化将被出口商货币的价格调整完全吸收,而不会影响以进口商货币计价的价格。因此,汇率名义上的升值对出口量影响有限,实际汇率并不改变而只是改变名义汇率。当出口商在出口市场中作为价格接受者时,面对本币升值会产生这种情况,出口商会削减国内货币价格以保持国外货币价格的稳定。在这一案例中,出口以购买者货币被有效计价,称为当地货币计价(LCP)。另一个极端情况是,出口商保持国内货币定价稳定,将汇率变动的影响全部传递到目的地市场。当本币升值时,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相同程度变化,对实际出口有更大的影响。出口将以生产商货币定价,称之为生产者货币定价(PCP)。

在两个极端之外的其他情况下,汇率变动的价格调整将由生产商和购买者分别加以承担。出口商对价格的调整可以分解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反映了汇率变动而带来的生产成本的变化,第二部分反映了出口战略定价行为,后者是克鲁格曼(1987年)提出的按市定价行为。在影响按市定价水平的因素中,竞争程度、出口商在目的地国家中的市场份额和生产细分情况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正如Knetter(1993)提出,市场中竞争者的存在会对出口商定价形成约束。出口商在目标市场的份额越高,以国内货币计价来吸收震动的动机越小,越有可能将汇率变动传递到目标市场。出口到美国的按市定价数值通常较高,这一现象可以解释为在美国巨大的市场中出口者的份额一般都较小的关系。

较大的生产细分会造成出口商一定程度上的垄断情况,允许其在定价中采取标高价格的策略。产品越细分,在汇率变动时国内货币价格调整越少。其它与按市定价有关的因素包括跨国公司的跨境生产、目标市场政策环境等。

决定贸易中计价货币的选择与决定汇率传递的因素相似。特别的,Friberg (1998)认为,确定不完全汇率传递中需求和成本函数的充足条件,同样是确定进口商货币定价的充足条件。在更广义的模型中,Engle(2006)揭示,灵活定价下最优传递和出口定价的最优货币选择,存在相同结果。他表明,如果价格可以阻止高的汇率传递,出口企业将以本币计价;如果价格阻止低的汇率传递,会选择以目标市场货币定价,如果可以自由选择计价货币的话。其中的蕴义在于如果生产商具有足够的市场力量,可以决定让其出口以本币计价,保持边际利润不变,汇率对目标市场的传递越高,出口货币越有可能被用作计价和结算货币。

三、中国出口价格中的汇率传递

(一)总体分析

我们分别以总体和分类数据估计中国的按市定价弹性。建立如下模型:

月度数据取自2005年1月,中国贸易价格数据开始可得,至2009年3月。等式(1)中PXt是以人民币计量的单位出口价值指数。汇率(NEERt)是国际清算银行编制的贸易加权有效汇率。汇率定义为单位外汇折合人民币的值,因而指数上升意味着人民币贬值。边际成本(MCt)由生产价格指数(PPI)加以估测。j为目标市场。出口的单位价值和PPI官方统计数据折年率作为比较基础,其它变量作类似调整。

1. 对聚集数据的统计性描述

人民币在过去几年持续升值,从2005年1月至2009年3月,有效升值幅度约为27.1%。最快的折合年率升值是2007年后期和2008年早期,峰值在2007年9月达到17%,反映了人民币对美元强大的升值动力。尽管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趋势随后减缓,人民币比上一年升值15%。

在以美元为主导的货币系统中,中国出口价格膨胀的年度值自2005年早期以来开始上升,直至2008年下半年,外部需求在全球衰退中崩溃。在人民币系统中,出口价格膨胀主要有三个阶段:1.从2005年7个百分点降到2006年3月-3个百分点;2.2005年和2008年初在0附近波动;3.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3月,持续9个月的著名的通缩阶段,平均年度下降2.8。(图1)

转向国内条件,生产成本经历了大幅摇摆。年度PPI,衡量国内成本的常用指标,因能源、矿产品和原材料的大幅上升,从2007年到2008年早期大幅上升。在2008年8月达到10%的峰值后,随着全球商品价格的崩溃,PPI迅速进入负区间。(图2)

2. 计量结果

PTM弹性的估算包括三个方面:1、只有NEER没有控制变量;2、增加边际成本为控制变量;3、使用正交化的边际成本变量。

估算得出,作为衡量战略定价程度的标尺的直接PTM系数,总水平为0.44。来自正交化边际成本模型的估计值为0.5,高于原材料生产价格系列0.37的数值,反映汇率变动对生产成本的间接影响。基于此估算,NEER10%的升值将导致以国内价格计价,出口价格5%的下降,其他5%的调整通过外币价格加以调整。平均来看,汇率调整主要通过出口利润边际进行吸收,出口商无法将汇率影响完全传递到海外购买者。

3. 稳健性检验

上述结果来源于分散的滞后分类,对备选分类的分析结果显示,备选分类中的PTM系数(从0.32-0.38)比上述结果稍低。出口价格等式中的边际成本系数,与标价估计相似,仅在10%的水平上统计显著。

将外部需求(由G3经济体的增长预计而得)和中国在世界出口市场中的份额考虑在内。中国市场份额变量作为与NEER起相互作用的变量引入等式,符号为负,显示中国出口在市场中的份额越高,出口价格对汇率变动的调整越有可能以国外货币价格进行调整。该变量的系数仅在10%统计水平上显著。全球需求条件对出口价格并无显著影响。

(二)面板分析

为进行面板检验,我们使用SITC两位分类中的分组数据。面板对手的PTM和ERPT等式如下:

i和j分别代表部门和月份。PXi,t和MCi,t分别代表两位SITC水平上工业部门的出口价格和边际成本(由按部门细分的PPI大致表示)。部门水平的PPI,遵循对国内工业部门的不同分类,在估算中对应于SITC的分类。

与聚集数据估算相似,按市定价等式分成以下三类:1.以NEER为唯一的解释变量;2.在部门层面采用原始的生产价格作为边际成本控制变量;3.与2相似,但将边际成本变量用生产价格系列取代。

1. 对数据的统计性描述

对分部门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所有变量中,出口价格在部门层面的变化更大。所有部门的平均值在5%左右,非生产部门的出口价格比生产部门的上胀更高。最值得关注的是,汽油和天然气部门在过去3年出口价格增长最大,为12.1%。生产部门内部也存在着差异。以资源为基础的部门,如化学及相关产品、制成品,平均出口价格增长仅稍高于全部门平均值。较少依赖资源的生产部门,如机器和交通设备以及混合产品,包括家具、鞋、服装等,出口价格增长较小,过去几年仅为1.5%,不到全部门平均值的1/3。一些制造业诸如办公机器和自动数据处理机和专业设备在最近几个月内出口价格折年数下降了25%,比所有其它部门更显著。边际成本的跨部门情况与出口价格相似,非生产部门的年度变化比生产部门明显更高。

部门层面的汇率变化有两种情况。对于美元是主导计价货币的部门,部门NEER的变动与人民币/美元汇率变动高度相似。相反,计价货币的选择较多样的部门,NEER的变动与NEER平均水平的变动相似。跨部门中的NEER平均年度升值相似。

2. 计量结果

用基础模型对面板数据进行估算,结果显示按市定价系数只有在引入正交化边际成本变量时才显著,为0.13,不到全部门数值的1/3,(第1栏)。与全部门数据相比,面板数据在估算中给予所有部门以相同的权重,这将放大小型出口部门的影响。因此,我们对非生产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子样本进行分析。非生产部门的结果与总的面板结果相似,PTM系数在所有三个分类中都为负数,3种情况下有2种不显著,(第2栏)。

对于生产部门,按市定价系数在所有三个分类中都是高度显著,(第3栏)。特别的,引入正交化生产价格系列的模型显示,人民币升值10%导致人民币出口价格下降4.3%,剩下5.7%的调整由外币进行调整。我们进一步检验不同生产行为中的按市定价行为,将之分成资源密集型重工业,以及资源密集度较低的制造业部门。发现资源密集型重工业比资源密集度较低的制造业部门,在汇率变动的总效应中国内货币价格调整较高,后者以外汇计价的部分的调整更大。(栏4-5)在正交化的边际成本模型中,较少依赖资源的部门,67%的价格调整以外汇价格进行,以资源为基础的生产部门为51%。国内货币的价格调整,以资源为基础的生产部门主要原因在于边际成本发生变化,非以资源为基础的生产部门主要原因在于选择战略定价。

对NEER系数进行比较,直观的结论是对于不同部门,资源密集型部门的成本更易受汇率变动影响,而利润边际较少受影响。对于这些部门,总效应是主要由国内价格调整,国外价格调整较少,这主要由汇率变动带来的成本变化所带动而非出于按市定价的考虑。资源密集程度较少的部门情况则相反。对这些部门,汇率10%的变化导致国内价格下降3%,所有这些将降低出口商的边际利润。这些估算显示对于以加工贸易为主的部门,如机器和设备业,国内价格受汇率变动的影响不大。

3. 稳健性检验

我们对上述结果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与集聚检验相似,我们同样用备选分类来估算面板回归值,这些备选估算程序得出的结果与我们的基础模型相似。我们同样将关注重点放在中国出口份额在1%以上的大型出口部门,这类部门共有23个。面板估算显示生产部门的结果与作为整体的结果相似。估算出的按市定价弹性与全部生产部门相比较低,反映出从平均来看,较大的出口部门可以将汇率变动更多地传递到目的地市场,具有更大的定价能力。

与集聚检验方法相似,将控制变量考虑在内,这些变量包括出口需求和中国市场份额。在包含这些变量的等式中,估算的PTM弹性在相似的范围内。外部需求并未影响出口价格。有趣的是,市场份额对非生产部门和资源部门的定价机制确实存在影响,结果显示在资源密集型的部门,如能源、金属和结构材料,大生产商具有一定的定价能力。

四、关于按市定价和计价货币的一个讨论

遵循Engle(2006)的理论,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与出口货币在多大程度上用作计价货币正相关。为实证地评估这种对等性,探寻传递系数和出口货币选择之间的对应关系,我们构建了估算的按市定价系数和以出口商货币计价的出口份额。见图(3)。数据来自关于按市定价和贸易计价中的货币选择的近期的文献。这是我们关于跨国样本中两个理论相关问题实证联系的初步尝试。

跨国数据证实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按市定价水平与出口商货币的使用负相关。即,出口商在国际市场中表现得越象价格接受者,调整国内价格以回应汇率变动,越不可能用本币计价,相反,将采用进口国或中介货币。

我们将中国的按市定价值与跨国经验数据作比较。这对于中国特别有用,因为直到最近,贸易结算中的货币选择仅限于非当地货币、贸易伙伴国货币或中介货币。在最近通过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安排中,适用范围仅限于合资格的城市和企业。事实上,即使该方案扩大到中国的所有对外贸易中,实际使用在近期仅是有限的,因为国际交易商需要时间对采用何种货币进行调整。分析按市定价水平,使我们能够估算出中国出口中使用人民币的潜力。尽管对于计价货币的讨论超出本文研究范围,我们的结果有助于对人民币发挥更大的国际角色提供意见。

中国的按市定价系数是0.44,与日本和捷克的数值相似。一个简单的跨部门的回归显示这个程度的PTM系数,意味着平均将有20%-30%的出口将以出口国货币计价。考虑到交易商需要时间改变计价习惯,未来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的比例可能达到上限(约为出口中的1/3)。

五、结论

本文首次运用实证的方法对中国的按市定价弹性进行估算,估算包含了聚集数据和面板数据。中国的数据符合国际惯例,汇率变动对以外币计价的出口价格的传递是不完全的。总体层面的研究结果显示,汇率变动的一半反映为国内价格的调整,国内价格调整的大部分反映了出口商的按市定价表现,较小部分反映了汇率对生产成本的间接影响。

在生产部门内部,以资源为基础的工业部门,应对汇率变动主要依靠调整以国内货币计价的出口价格,这种调整主要原因在于汇率变动对生产成本的间接影响,而非对利润边际的直接影响。较少依赖资源的生产部门,汇率变动对以国内货币计价的出口价格的调整影响较小,这种调整主要反映了战略定价,对出口商的利润有较大的影响。

我们将对贸易计价货币的讨论置于人民币日益扩大的国际影响力这一背景下,因为按市定价和决定货币计价的影响因素相同,按市定价水平可以反映贸易中以本币计价的贸易量占比。在中国,研究按市定价可以为研究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的运用潜力提供思路,即使考虑到出口商的选择自由。国际比较显示中国的按市定价系数水平,在人民币在贸易中的运用完全自由化以后,20%-30%的出口将以人民币计价。考虑到中国将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的做法仍在试验的初级阶段,整个阶段需要给交易商以时间改变货币使用习惯,该上限将成为使用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的最大潜力。

除了对中国的外部调整和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的潜力做出估算外,本文的贡献也在于提供了尚待进一步研究的两个领域。第一,对人民币在经常项目计价中的实际运用情况缺乏足够的知识,尽管知道美元是经常项目结算的主要货币,但其主导程度,欧元等其他货币的运用情况尚不得而知。第二,对于加工贸易中的定价行为需要进一步的了解,因为加工贸易占了中国出口的一半。两个领域都可以拓展我们对中国出口商使用计价货币决策的理解,在全面开展国际贸易时,这将影响人民币计价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Arellano, Manuel, and Stephen Bond (1991), “Some tests of specification for panel data:Monte Carlo evidence and an application to employment equations,” Review of EconomicStudies, 58(2), 277-97.

2.Bussière, Matthieu and Tuomas Peltonen (2008),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in the global economy: the role of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 European Central Bank Working Paper Series, 951.

3.Campa, Jose Manuel and Linda S. Goldberg (2006), “Pass through of exchange rates: what has changed and why?”, NBER Working Paper, 12547.

4.Cui, Li and Murtaza Syed (2007), “The Shifting Structure of China’s Trade and Production,” IMF working paper 07/214.

5.Duasa, Jarita (2008), “Impact of exchange rate shock on prices of imports and exports,” MPRA Paper, 11624.

6.Falk, Martin and Rahel Falk (2000), “Pricing to market of German exporters: evidence from panel data”, Empirica, 27, 21-46.

作者简介: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