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市场实用13篇

数据通信市场
数据通信市场篇1

所谓系统集成(SI,System Integration),就是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如个人电脑、服务器、打印机等)、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系统集成应采用功能集成、智能拼接集成、综合布线集成、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等多种集成技术。系统集成实现的关键在于解决系统之间的相互连接和相互操作性的问题,它是一个多厂商、多协议和面向各种应用的综合体系结构。这需要解决各类设备、子系统间的接口、协议、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与子系统、建筑环境、施工配合、组织管理和人员配备相关的一切面向集成的问题。

2、数据通信业务的发展离不开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作为一个独立的技术服务领域,目前尚无严格的界定,它起源于80年代,初期的系统集成不过是在解决多厂商产品整合的基础上,为开放系统提供能够与专用系统全面抗衡的软件解决方案,随着市场的变化,技术的发展,系统集成行业逐步分化,一些企业成为国外产品的进口商或分销商,技术附加值越来越低;另一些企业转化为系统工程承包商,更深入地介入应用系统的开发;还有一部分企业则把在系统集成过程中积累的软件产品化,向独立软件商发展。

数据及多媒体通信业务发展的工具和载体是网络,而网络与其它常见的产品相比,具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1)全程全网。中国电信的数据及多媒体通信网是覆盖全国的网络,为每个客户提供服务,需要网上多个部门的协同作业密切配合才能完成。

(2)系列性。数据网包括CHINAPAC、CHINAFRN、CHINADDN、CHINANET等不同网络,以满足用户的各种不同需求。

(3)复杂性。专业性强,需根据用户不同需求,进行深层次的专业服务以接入不同的公用网。

(4)增值性。公用网络是一个公众平台,可以开发生成众多应用系统和增值业务。

由于数据网络具有的以上特点,因此在国外发达国家中,90%以上的用户是通过系统集成商的集成服务,应用了通信网络平台。系统集成商根据用户对软、硬件设备的需求和对通信网络的理解,给用户规划建设一个具有发展前途的先进网络系统,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因此,在国外,网络运营商一般认为用户都掌握在系统集成商手中,哪家运营公司与系统集成商的关系密切,则意味着拥有更多的用户,就掌握着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3、我国系统集成市场特点

根据系统集成企业目前的状况来看,系统集成市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区域市场不均衡

中国的信息化发展中,北京及沿海各中心城市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中国的系统集成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系统集成企业的发展也围绕着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华南地区、以上海和南京为中心的华东地区展开,因此这些区域的信息化普及程度和行业应用程度要远高于其他区域。

(2)市场行业化

每个行业都有一定的特殊性,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客户对于系统集成方案的行业特征越来越关注,希望系统集成商能够提供针对本行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3)综合的专业化要求高

客户对系统集成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系统集成商能够提供售前咨询、方案规划、软件开发、实施部署、售后维护和专业培训的整体解决方案。在某些行业中,如房地产、城市建设、军工、农产品流通等行业,对系统集成业务的要求更高。这些行业要求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不仅要包含计算机设备,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的集成,还要包括智能建筑,弱电和安防的系统集成。并且要通过系统集成使系统达到性能均匀、成本低、效率高、安全性高、扩展性强、可维护并具有一定的投资回报率。

(4)客户对集成商的要求提升

系统集成项目要求的企业具有很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客户在选择系统集成商时进行全方位的考量,不仅包括企业的实力,企业规模、各方面相关资质认证、同类案例,还包括项目管理、质量管理、团队素质、售后服务等各方面综合能力。

(5)信息技术更新快

系统集成企业是一个技术更新飞快的行业,随着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层出不穷。

4、数据系统集成市场开发

长期以来,集成渠道一直是一个与分销渠道平行发展的行业,集成项目更多的属“关系型直销”,但是集成市场的扩大和分销渠道利润的滑落,分销商们也开始介入系统集成领域。除了独立的集成公司之外,方案分销和增值分销的口号也成为他们分销业务的方向。甚至厂商也在试图通过系统集成业务直接做单。IBM集团下的IGS是全球最大的服务提供商,其在中国的业务发展迅猛;在新HP四大业务集团中的支持与系统服务部门,集成服务也是重要的一块;联想更是一方面借助“IT one for one”覆盖中小企业市场,另一方面通过收购汉普涉足高端的咨询服务,系统集成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4.1行业的专业化与多元化成为集成商的两种选择

一方面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对集成商专业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集成商更多地专注于自己的优势行业,深入研究行业规律与现状。2002年初,亚信购并邦讯,从而扩大业务规模,提高电信市场占有率,就是其进一步专注电信系统集成市场的例证。

另一方面,许多集成商在优势行业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拓展相关行业,实现跨行业运作。凭借原有软件开发能力、市场推广经验、服务体系在其它行业市场共享,做到企业资源的最大增值。

现在,大的集成商如神州数码、长天等基本上都有自己专注的行业,然后发展几个相关行业。这时候行业之间开发资源的共享、成熟方案的复制就成为可能。一旦能够成功复制到相关行业,就将实现在核心行业长期积累起来的软件开放能力、市场推广经验、服务体系的共享,做到公司资源、发展空间和利润的最大增值。

4.2行业市场的专业化与多元化成为集成商今后发展的两个方向。

集成方式向多业务基于Internet的架构转变在网络化与信息化的今天,系统集成也改变了过去架构简单、功能单一的特征,转向了多业务的基于Internet架构的集成方式。

像金融行业,集成已不再是一个新技术或某些新产品的应用,而是如何很好地将金融行业的特征(业务特点、管理模式等)与IT行业中的相关技术和概念进行结合,充分利用这些新技术的能量去推动企业网络化的发展。未来几年,金融业更加专注于企业网络应用的新业务。而电信业,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从规模竞争转入服务和效益竞争,这样的竞争环境使运营商关注的焦点汇聚在决策管理体系、以市场为中心的快速响应服务体系上,以及市场细分和差异服务、应变能力和新业务的开发能力上。显然,集成商为这两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将是多样的和全面的。

结语

在数据通信系统集成市场中,中国电信一方面为公用数据及多媒体通信网做好网络技术支持工作;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全国性的各行业网络接入工作,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提高网络应用系统的产品化速度和规模,进一步加快我国信息化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数据通信市场篇2

一、大数据时代概述

大数据时代,也就是在网络信息系统逐渐开发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信息咨询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营销中,获取到更加准确的数据。主要因为大数据中的各类系统参考各行各业的数据形成的组织系y,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同时,应用大数据各类信息技术,可以推动企业市场营销行为的改革,拓宽信息融合渠道,并对其进行有效更新。大数据的特征就是种类多、容量大、价值高等,可以提升企业市场营销工作效率,因此,企业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重视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应用。

大数据属于一种庞大的数据信息,具有较为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与加工能力,大数据与云计算产生直接联系,属于结构化数据,企业将大数据下载到数据库中,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可以提升市场营销信息分析工作质量,增强其发展效果,减少企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

二、大数据时代下市场营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在大数据时代的推动下,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受到双重影响,除了可以提升市场营销工作效率之外,还会出现各类挑战,因此,市场营销管理部门需要全面分析大数据时代下工作情况,充分发挥机遇优势,全面应对挑战问题,提升其工作质量与经济效益。

(一)大数据时代下市场营销机遇分析

在大数据时代之下,市场营销工作面临较多机遇,有利于企业提升自身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首先,在大数据时代之下,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时候,可以提升其针对性与合理性,科学应用网络营销理论知识,结合现代化网络营销特点,对各类数据进行搜集与处理,提升自身市场营销分析能力。在此情况下,市场营销人员可以通过信息的处理,全面了解顾客的喜好情况,并针对顾客的分布特点等,制定完善的市场营销战略方案,创新市场营销服务方式,发挥大数据的应用作用与优势,保证可以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提升顾客消费便利性与可靠性的同时,增强市场营销工作的有效性。

其次,在大数据时代中,市场营销部门可以完善顾客服务体系,构建先进的客户服务结构,发挥大数据的应用作用。同时,市场营销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大数据做出精准的定位,提升市场营销工作的准确性,同时,还能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网络系统中与顾客相互沟通,除了可以提升营销便利性之外,还能通过网络系统了解顾客的真正需求,全面改善自身产品结构,发挥创造优势。同时,市场营销部门在大数据时代之下,可以围绕着精准的营销核心,降低工作成本,提升市场营销工作的合理性,将顾客作为导向,为满足顾客需求创新自身服务方式,进而提升市场营销工作质量。另外,大数据可以为市场营销工作提供多元化的营销渠道,减少产品的流转成本,满足客户对于低价格产品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还能保证企业与顾客的沟通,增强市场营销工作的有效性。对于大数据中的流转与偏好数据而言,市场营销部门可以对其进行逐一的分析,并利用偏好数据提升市场营销工作的精准性,提高企业产品价值。

再次,在大数据时代下,市场营销人员可以利用各类数据信息,实现产品交叉销售。交叉销售,就是在市场中横向开拓营销空间,摒弃传统的单一顾客类型的营销模式,利用创新等方式挖掘更多的顾客,在此期间,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大数据了解顾客的真实需求,并分析顾客的消费特点,保证可以制定完善的产品结构优化与创新模式。同时,市场营销工作人员可以针对消费交易数据开展处理工作,明确消费者的各类行为,定期发送产品,保证可以满足现代化信息技术市场营销的及时性与可靠性要求,在交叉销售的情况下,丰富市场营销工作模式。

最后,市场营销部门可以借助大数据与客户维持长期的合作关系。主要因为在大数据时代之下,市场营销部门可以快速获取市场份额信息,并针对企业自身竞争力,全面开拓市场营销渠道。同时,为了留住客户,市场营销部门需要正确处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发挥信息采集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作用,制定完善的顾客销售服务沟通模式,要求市场营销工作人员以正确的态度与客户沟通,及时发现客户存在的疑问,并快速为其解答,满足客户需求。市场营销部门还要制定个性化的服务体系,针对老客户的维系建立相关服务机制,要求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各类工作方式维系老客户群体,避免出现客户流失的现象。对于新客户而言,市场营销工作人员要全面分析新客户的需求,并采取有效措施满足其需求,以增强顾客对于营销服务的满意度,使其可以对企业产生一定的信任度,以此提升市场营销工作质量。另外,市场营销部门需要重视客户群体,针对客户群体完善营销服务功能,在满足客户需求的情况下,不会损失企业的利益,达到互利互赢的目的。

(二)大数据时代下市场营销面临的挑战

在大数据时代下,虽然市场营销工作迎来较多发展机遇,但是,还是存在较多的挑战,需要市场营销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处理。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垃圾信息的挑战与处理措施。由于大数据中存在的信息较为复杂,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对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进行管理,导致企业受到不准确客户信息的影响,无法提升市场营销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在大数据时代之下,原本的商业环境也会变得更加复杂,市场营销部门一旦不能利用技术对客户信息进行保障性处理,将会导致出现数据分析问题,甚至会出现传统信息爆炸问题。因此,企业市场营销人员需要对其进行仔细的分析,排除一些垃圾信息,减少大数据中的传统理论模式,创造出属于市场营销部门的特有管理体系,以此提升企业市场营销工作质量。

第二,技术学习成本挑战与措施。由于市场营销部门在应用大数据各类技术的时候,会学习新技术知识,导致出现较大的成本支出,同时,顾客的产品购买方式有所改变,市场营销部门需要减少拜访营销方式,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满足顾客的需求,这也就表明市场营销部门需要培训具有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的人才,会增加市场营销模式的创新成本,难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在培训人才的时候,要结合大数据时代下的市场营销培训成本问题,聘用高素质技术人才,减少培训成本,同时,还要从各个渠道获取技术人才培训资金,要求企业重视技术人才培训工作,并给予足够的培训资金,使其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培训出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技术人才,保证市场营销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减少大数据应用问题。

第三,信息传输安全挑战与应对措施。在大数据时代下,网络信息技术的安全性是主要问题之一,市场营销部门在应用计算机设备与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一些不法分子的侵入或攻击,影响市场营销数据信息的安全性,难以提升市场营销工作质量,甚至会降低市场营销数据分析工作有效性。同时,部分市场营销部门还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营销观念,不能利用先进技术控制信息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难以提升其工作质量,甚至会导致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被盗取,部分客户在消费之后,会出现资料信息泄露的现象,影响着企业的信誉度。在此情况下,为了保证市场营销数据信息与顾客资料的安全性,相关部门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利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对市场营销机制进行处理,保证网络系统不会被不法分子侵入,同时,还要树立正确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观念,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保证每个工作人员都能意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利用先进的安全防护措施开展相关工作,减少其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问题。

三、大数据时代下市场营销措施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市场营销方式的完善,保证可以提升市场营销工作质量。

首先,需要制定交叉营销制度。企业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必须要制定交叉营销制度,采取产品组合方式对其进行处理。一方面,可以建设在线电子商务系统,通过大数据挖掘更多的消费者购物车信息,保证可以分析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总结商品购买规律,保证可以为市场营销部门提供决策数据。同时,市场营销部门需要制定优化式的营销体系,做好市场营销规划工作,拓宽营销渠道,降低工作成本,提升其工作质量。

其次,控制营销渠道拓展成本。企业市场营销部门需要根据大数据应用要求,对营销渠道的拓宽市场营销渠道,并对其成本进行控制。例如:在拓宽渠道的时候,市场营销部门需要制定完善的营销成本控制方案,控制成本。同时,市场营销部门需要合理应用大数据技术,全面挖掘网络中的额各类信息,并对营销渠道进行规划,开发新的客户资源,整合各类产业链,以此优化企业市场营销结构。

最后,制定完善的市场营销结构。企业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必须要打破传统营销方式的局限性,明确消费者的各类需求,并利用科学的营销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合理调整市场营销结构,创新企业的市场营销方式,保证可以满足企业的各类需求。同时,企业市场营销部门需要根据消费者的网购习惯,为消费者树立正确的个人保护意识,保证消费者的数据安全性,同时,还要引导消费者将浏览记录信息数据共享给商家,保证市场营销人员可以更好地分析数据,促进企业营销市场的稳定发展。另外,企业市场营销部门需要全面分析国家的法律法规,规范自身市场营销行为,利用科学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以此提升市场营销工作的合法性。

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下,市场营销管理部门面临着较多的机遇与挑战,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积极应对大数据时代下的挑战,优化各类信息系统,制定针对性的销售方案,满足客户对于服务与产品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朝春.大数据时代下的市场营销机遇与挑战[J].中国商论,2016(26):1-2.

[2]贾玉洁.大数据时代下市场营销的新模式探讨[J].中国商论,2016(28):3-4.

[3]叶成杰.大数据时代下市场营销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商论,2016(20):11-12.

[4]陈香莲,赵婧,刘永忠等.大数据时代下的市场营销机遇与挑战[J].中国商论,2016(10):13-14.

[5]张栋.大数据时代下电子商务发展的机遇和挑战[J].对外经贸,2014(11):85-86.

数据通信市场篇3

2G时代,受无线网络速率限制,数据卡市场发展一直动力不足。尤其是EDGE制式数据卡,运营商的资费套餐和终端制造商都相对不足。发展相对成熟的CDMA数据卡却又在近两年面临数据卡市场无序竞争而显得力不从心。

“虽然具有技术优势,但由于市场规模不足、山寨产品的低价无序竞争,”高永和说,“波乐在2005年至2008年间退出了中国市场。”而在2002年至2005年间,波乐一直和中国通信运营商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波乐是第一批向国内运营商供应CDMA数据卡的制造商。

这一现状随着3G时代的到来而悄悄发生着改变,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进入2008年年底以来,TD数据卡的销量是TD手机销量的6倍。

今年1月7日,中国3G牌照正式发放,TD-SCDMA、WCDMA、CDMA2000将有望在2009年全部进入商用阶段。

TD-SCDMA数据卡目前升级至HSDPA,多家终端厂商已经推出成熟的HSDPA数据卡,理论下载速率达2.8M。

另据相关厂商透露,中国电信目前已经同部分终端厂商测试了CDMAEVDO数据卡的互通性和稳定性。

网络速率的升级解决了用户对于速率的顾虑,而3G技术的门槛,留给品牌企业至少两年的领先时间。

数据卡制造商企业将在3G时代重新获得市场机遇。

全球经验助力中国市场发展

起步2002年,波乐通信是首家为中国通信运营商提供移动数据卡产品及服务的厂商,可以说对中国通信产业升级起到了推动和促进的作用。如今面临3G时代的到来,作为无线上网卡的专家,波乐通信更是紧随时代脉搏,相继推出了CDMAEVDORevA/WCDMA-HSDPA/TD-SCDMA等高端制式无线上网卡。其中CDMAEVDORevA数据卡为波乐首家推出,并且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其最高下载速率达3.1M,在最近中国电信进行的前期测试中,该款数据卡在速率、稳定性以及互通性等方面的测试均高质量通过。

“波乐选择在2009年进入中国市场,正是看准中国的3G市场而来。”高永和毫不避讳地说,“我们2009年的目标是进入数据卡领域前十。”按照波乐公司规划,波乐将于2月中旬在中国推出WCDMA、CDMAEVDO数据卡,在经过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前期建网之后,成熟的数据卡产品预计将于年中或者下半年正式上市。而在中国已经竞争趋于激烈的TD-SCDMA市场中,波乐在重新回归中国市场之初就已经开始布局,高永和表示,从目前进程来看,成熟的TD-SCDMA数据卡将在5月份正式推向市场。

6年来波乐通信一直致力于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最具创新优势的先进技术和最专业优质的服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波乐通信还拥有全球唯一具有USB接口的CDMAEVDORev.A无线上网卡,为不同族群的消费者提供了选择广泛的优秀技术支持。

数据通信市场篇4

当前,二、三线城市正面临快速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将逐步发展成为城镇化趋势中最具有竞争力的区域。加快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健全预警预报体系是提高政府监管水平、加强市场宏观调控、完善管理与服务、引导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县市区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我市列为全国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重点城市为契机,加大投入,加快推进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体系建设。

二、规范信息标准,明确部门责任

在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体系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技术规范》,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准确、全面、及时地对相关信息进行采集、管理。

(一)规范模块,统一标准。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的数据、信息采集要实现覆盖城乡相关区域、覆盖存量与增量、覆盖买卖与租赁、覆盖住宅与非住宅的要求。市区要建立统一的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并逐步实现与市电子政务平台互联互通。各县(市)要按照省、市的部署要求,统一标准,统一规范。商品房市场数据主要是通过商品房预售许可管理,建立楼盘表,采集商品房供应总量(分布、套数、面积)、供应结构(用途、户型)、供应价格等信息;通过商品房预售合同网上登记备案,依托楼盘表,掌握每套商品房的实时信息,如位置、面积、户型、是否预售、是否抵押、是否查封、预售成交价格、成交时间以及当日成交总套数、面积、均价等。存量房市场数据采集主要通过房地产交易登记管理和房屋租赁备案管理等业务系统进行,包括成交面积、户型、用途、成交价格或租金水平、成交时间等,并自动生成分类汇总数据。要加强对不同渠道采集的存量房市场信息的协调、整合,综合得出贴近市场实际的分区域、分用途市场信息。要加快利用全市统一的GIS平台,对全社会房屋现状数据进行直接采集和提取,制作相关专题图层。

(二)整理数据,奠定基础。信息采集是建立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的基础。各县(市)要依据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加快清理、整合房屋登记的现有数据,调整业务标准和办事流程,与市级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搞好对接,实现房产物理数据和权属数据一体化,业务和管理平台一体化。

(三)部门配合,明确责任。各有关部门要通过全市电子政务平台中已建设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系统,按照责任分工提供相关信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提供房地产企业概况、开发规模、施工、竣工、房地产登记、交易、抵押、物业管理等信息,并负责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其他基础信息的收集、整合、上报和反馈工作;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提供土地审批、土地供应等数据,并提供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支持;市规划局负责提供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批情况等数据;市发改委负责提供房地产项目核准立项及年度投资计划等信息;市统计局负责提供物价指数、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其他与房地产业相关的统计信息;市财政局负责从房屋登记费中安排市区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资金及维护费用,并提供市级财政总体收支状况的信息;市公安局负责提供城市人口信息;市地税局负责提供房地产税收等信息;市经信委负责系统建设的技术指导,会同有关部门审查系统建设技术方案,并对系统进行验收和绩效评估;人民银行中心支行负责提供房地产金融信息。

三、加强监测分析,完善信息

要利用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动态数据,完善市场监测分析机制,准确把握房地产市场走势,及时研究市场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客观、准确的分析报告,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要及时房地产市场信息,重点公布分类、分区域的商品房、存量房的可售(租)套数、房型、面积,公布已售(租)套数、面积、户型、实际成交价格,以及商品房项目的预售许可、权属状况、规划设计情况和建筑面积、套内面积、公用分摊面积等市场供求信息,增强市场透明度,引导房地产投资和理性消费。

数据通信市场篇5

(二)农贸市场价格采集是政府履行市场监管和调控职能的需要

近几年,菜篮子领域“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猪坚强”轮番上阵,农产品价格涨声一片。自2011年5月成都市建立物价上涨与低收入群体价格补贴联动机制以来,通过对农贸市场价格监测和城镇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SCPI)上涨情况跟踪,多次及时启动对低收入群体价格补贴,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生活。同时通过农贸市场价格采集,及时发现价格异常波动情况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为政府适时启动保供稳价应急预案,出台支持生产、促进流通、稳定价格的政策措施,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农贸市场价格采集是政府提供价格信息公共服务的基础

农贸市场价格采集的目的之一就是为老百姓、企业、经营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价格信息公共服务。通过价格信息服务,一方面可以为公众提供便利的价格信息资讯,同时有效引导公众价格预期,引导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商品价格透明度,有效填补因市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公平交易失衡,引导经营者规范价格行为,营造阳光、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消费环境。

(四)农贸市场价格采集是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的要求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的意见》提出“进一步强化对市场价格运行情况和趋势的分析研判,构建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实时价格监测系统”,“以重要农产品、居民生活必需品为监测调点”,“逐步构建价格大数据平台”,农贸市场是农产品流通、消费环节的重要载体,实时、准确、高效地价格采集为构建价格大数据平台,提高价格预测预警和关联数据综合分析水平,增强政府价格决策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农贸市场价格采集模式分析

(一)农贸市场价格主要采集模式

1.传统监测数据采集模式(简称传统采集模式):是由政府物价部门聘请市场管理人员充当采价员,在市场中通过对每一采价品种询问多个商贩获得价格,取其平均数作为上报价格录入电脑,再通过网络向物价主管部门报送数据,采价品种由物价部门监测报告制度规定,通常为20至40余种,采价频率为一周一次。2.移动采集模式:也是通过采价人员在农贸市场询问商贩获得价格,并在现场使用手持移动终端上报数据,采价品种一般不低于100种,采价频率高的可为一天一次。3.自动采集模式:通过在交易过程中自动采集每一笔销售信息,再从销售信息中获得价格数据,采价品种可覆盖市场中销售的所有品种,采价频率为每日实时。

(二)三种采集模式比较分析

1.移动采集VS传统采集传统采集模式是由采价人员拿着纸质采价表格,在农贸市场进行价格的询问和记录,再回到电脑旁录入数据、上报。这种方式主要存在数据时效性差、容易人为出错、采价工作不易监控等问题,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升级换代,已逐渐被移动采集模式所替代。移动采集与传统采集相比具有如下优点:一是提高了采价效率,移动采集将现场采集的数据直接及时上报,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数据采集和处理效率,这一点可以从比传统采集更多的采价品种和更高的采价频率中得以佐证;二是提高了数据质量,移动采集通过实时定位采价员的采价时间和地点,实现了对数据采集、上报的实时监控,有效减少了编造价格的行为,提高了数据采集源头的质量。2.自动采集VS人工采集传统采集模式和移动采集模式的本质特征是人工采集,即通过采价员在农贸市场向商贩询价的方式获得价格信息。目前,在人工采集模式中,主要存在以下痛点:一是缺乏连续的实时数据。人工采集模式下,一天中只有采价时点上有数据,而其它时点上则是空白。目前农贸市场一天只采一次价格,导致公众在任何时点上查看到的都是一成不变的价格信息。二是数据缺少代表性。人工采集模式下,只能获得市场中极少数商贩的价格,采价样本数据偏少,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整个市场的价格行情。三是数据质量难以保障。人工采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采价人员的个人因素,误报、迟报、漏报等情况时有发生,有的不太负责任的采价员还可能直接将过去采的数据作为当前的数据上报,导致数据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难以达到要求。自动采集的优点是摒弃了人工询价这一环节,利用信息技术在交易过程中同步实现了数据采集,其实现过程如下:商贩与消费者进行交易时,首先在电子秤上选择商品品种,再输入商品价格,在商品称重计价后打印出含有品种、单价、总价等交易信息的条码,经过收银系统扫描条码将交易信息上传到后台服务器。与人工采集模式相比,自动采集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能够实现连续、实时的数据采集。自动采集基本覆盖了农贸市场整个经营时段的价格采集。有了连续的实时数据,不仅能满足公众在任何时点上查询当前的最新价格,也能够反映价格在一天内的变化趋势。二是数据更加全面。自动采集能够采集到发生交易的商品价格,由于商品交易具有随机性,从一段时间来看,市场内所有商贩的商品都有发生交易的可能,因而大大拓宽了采价样本的范围,而参与采价的商贩和商品越多、数据量越大,越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市场。三是数据更加真实准确。自动采集的数据来源于真实的交易信息,理论上天然带有真实、准确的特性。

三、农贸市场价格采集技术探索

自动采集模式在数据的实时性、全面性、真实性、准确性等方面完胜人工采集,是农贸市场价格采集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目前这种采集技术还存在一定缺陷,原因是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需要确保商贩在进行交易时选择了正确的销售品种,但是在实际运行场景中,总是会存在商贩不按规范操作,随意选择品种,造成品种和价格张冠李戴,从而导致数据错乱。绍兴市曾经在农贸市场试点使用这种自动采集模式,就是由于数据质量问题而没有推行下去。从技术角度解决问题的一个思路是利用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自动识别农产品,以机器的智能识别代替商贩的人工选择,避免和减少人为的失误。国内早期对于农产品的智能识别研究应用主要包括对水果的果面损坏检测、成熟度自动分级、自动识别采摘等。近几年,研究出了提高农产品识别速度和识别效果的算法,出现了针对超市、农贸市场场景的应用研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基于多示例学习的超市农产品图像识别和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蔬菜识别等。

(一)基于多示例学习的超市农产品图像识别

2012年,为了解决超市农产品价格需依靠人工记忆的问题,实现农产品的智能识别,研究人员提出了基于多示例学习的农产品图像识别方法。该方法采用特征提取算法和多示例学习算法对样本进行学习,通过图像识别模型,针对超市售卖的15种果蔬共5189张图像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不同光照和存在干扰物的环境背景下,以任意方式摆放的多类别混合果蔬图像识别率最高达到94.21%,并且单类别果蔬图像识别优于混合类别。

(二)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蔬菜识别

2015年,为了解决农贸市场商贩在使用溯源秤时需要输入商品PLU码的问题,研究人员提出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使溯源秤实现蔬菜智能识别功能,以替代商贩人工输入PLU码。研究人员通过在溯源秤上加载摄像头和自动识别模块,采用图像预处理方法和图像识别算法,利用在农贸市场采集的24种时令蔬菜的960张图像上进行蔬菜识别训练,测试结果表明蔬菜总体识别率达到了80%以上。

四、成都市农贸市场价格采集现状

(一)成都市农贸市场价格采集模式

1.传统采集模式:采价上报时间为当日上午12点前,采价品种有41种,采价频率为一周一次。目前成都市主城区有18家农贸市场通过此种方式为政府物价部门采集价格监测数据。2.移动采集模式:采价上报时间为当日上午11点前,采价品种有100余种,采价频率为一天一次。目前成都市主城区有180余家农贸市场通过此种方式为成都市居民生活价格服务公益平台采集数据。3.自动采集模式:分为电子秤自动采集和标价牌视频识别自动采集。前者是通过自动采集交易信息获得价格,目前我市14家益民菜市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数据;后者是通过视频识别标价牌信息获得价格,目前我市正在主城区的10家农贸市场进行试点运行。

(二)成都市农贸市场价格采集面临的困境

1.市场环境复杂不同于超市是单一经营主体,农贸市场的每一个摊位均是一个独立的经营主体;超市商品有自己的品牌和条形码,农产品缺少统一标准的商品标识;超市的每种商品价格具有唯一性,而农贸市场不仅相同品种蔬菜呈现多种价格,而且一天中价格变动频繁,因而在农贸市场形成了经营主体众多、商品缺少标识、经营品种相重、价格不一起伏不定的复杂局面。2.信息化基础薄弱传统农贸市场采取的是建场招商、摊位出租的管理方式,经营户是数量众多的个体小商贩,进货、销售都由经营户自主掌握。这种分散经营的状况以及市场管理者的“二房东”角色,导致农贸市场信息化建设既缺少意愿也存在难度。与连锁超市、商场、药店、医院等早已经具有成熟的信息化系统相比,传统农贸市场信息化建设十分落后,交易、结算都是手工方式,商品、价格、销售额等均未形成电子数据。3.明码标价实行困难我市自2007年开始在部分农贸市场试点明码标价,经过多年的推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农贸市场作为一个可以讨价还价的消费场所而具有的特殊性,以及经营商贩的流动性、农产品价格变动的频繁性和品种质量的多样性等多种因素,使得明码标价情况始终难尽人意。目前,我市农贸市场明码标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难以全面实行,中心城区有的农贸市场仍未实行明码标价,有的市场只有部分商贩或者部分商品明码标价,其它商品价格依然靠口头告知顾客。二是调价不及时,有些农贸市场虽然实行了明码标价,有的还设置了滚动显示屏显示电子价格,但难以做到价格随变随调,甚至有的标价牌或者显示屏上还是往年的品种价格。三是标价内容不规范,有的农贸市场经营者采用自制标价牌,只在上面标示了价格,缺少品名、规格、计量单位等必要信息。四是标价流于形式,讨价还价现象依然很普遍,标价与实际成交价存在差异。农贸市场明码标价问题使得价格难以通过直观准确获得,而需要采价人员去挨个询价,并且为了采集真实的交易价格,既要询问商贩又要询问消费者,十分影响价格采集的效率。4.技术升级难度大我市传统农贸市场的经营管理主体和主管单位错综复杂。同时,传统农贸市场规模比较庞大,从几十个摊位到数百个摊位不等。这两个因素决定了一方面对传统农贸市场价格采集技术升级改造协调困难,很难一呼百应、统一推进,另一方面改造费用也必然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可能对政府财政造成压力。

五、提升成都市农贸市场价格采集水平的建议

(一)建立农贸市场价格信息采集标准规范

采集标准的缺失是农贸市场价格采集的一大困扰,尤其对农产品品种、规格的确定,缺少统一的标准,多以主观和经验为主,这种粗犷的采集行为必然会影响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建议借鉴《全国主要产品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可运输产品》(GB/T7635.1-2002)中的“蔬菜”类别,建立农贸市场农产品的采集品种、规格标准,并对每一品种规格进行细致准确的划分和描述,帮助采价人员正确识别。同时针对采集工作中如何抽样采价的商贩和数量,如何对相同品种的不同价格进行取舍,如何获得实际的交易价格等制订相应的工作规范和细则。

(二)推进农贸市场管理模式创新

管理模式和机制的创新永远重于技术的选择。不论是我市农贸市场价格采集面临的困境还是当前国内主流的人工采集模式都折射出传统农贸市场落后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这种管理理念和方式不仅带来基础设施落后、购物环境和卫生条件差、商品质量缺乏保障、市场收益率低等弊端,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市场的信息化建设,制约了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要从根本上提升农贸市场数据采集水平,必须对市场管理模式进行变革,实现农贸市场向生鲜超市的转型升级。

(三)加强农贸市场信息资源共享

农贸市场的信息采集往往涉及多个部门,有的是采集价格,有的是采集交易信息,如果各自都建立一个采集队伍和一套采集系统,既不环保也不经济。建议各个部门采集的数据互通有无,一方采集多方使用,通过资源共享减少重复投入,提高数据资源利用效率。我市于2016年10月印发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信息化溯源监督管理规范的通知》,通知中要求“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应当建立健全食用农产品溯源管理制度,督促销售者履行溯源义务,确保交易信息进入信息化溯源管理系统”,因此建议借助农产品交易信息进入信息化溯源管理系统这一途径,同步实现农产品价格采集。

(四)提升价格采集信息化装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切实提高价格采集水平离不开先进的信息技术装备。建议政府利用政产学研用合作通道,促进农产品智能识别技术、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视频图像识别技术等信息技术和装备在农贸市场价格信息采集工作中的研发应用,有效减少人工参与,减少采集误差,提高信息采集工作的自动化程度,提高采集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范璞,谢立新,王全方,陈新华.农贸市场试点推行明码标价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价格监管与反垄断[J].2014(3).

[2]胡洪强,方亚春,雷健.关于农贸市场明码标价情况的调查报告[J].中国经贸导刊,2012(11).

[3]何灏.关于价格监测体系和预测预警能力建设的思考[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5(3).

[4]刘健宏.“农信采”在福建省的推广应用研究[J].福建农业科技,2015(8).

[5]罗承成,李书琴,唐晶磊.基于多示例学习的超市农产品图像识别[J].计算机应用,2012.

[6]姜伟.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蔬菜识别模块的设计及实现[D].东南大学.2015.

[7]常俊芳.城市农贸市场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J].经济师,2016(3).

数据通信市场篇6

当前,在信息技术时代,土地管理必须采用信息技术,实现土地市场信息化,这样才能满足土地管理的需要。然而,由于土地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土地管理人员还要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水平,适应信息化的土地管理工作方式。因此,土地市场信息化建设是土地市场管理的发展趋势。

2 土地市场信息化管理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土地市场信息化管理发展现状

土地管理部门按照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土地市场管理应用了一些软件系统,例如:土地发证软件。土地管理部门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促进了土地行政部门的办事效率。而一些城市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打造了“数字城市”,方便了土地管理图件的要求。但是,一些地方的土地市场管理还处于低级阶段,还不能形成系统完整的土地市场信息系统。土地市场资源管理的土地图形和属性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结合管理,加快数据更新,这样才能真实实现土地市场资源管理信息化。一些城市的土地管理部门信息技术还没有得到有效应用,操作起来还不熟练。这就需要土地资源管理部门采用新的信息技术来进行完善和替代。一些城市的土地资源管理部门信息化发展的比较好,实现了对土地资源管理内容的分析和设计,落实了信息化的实施步骤,按照业务进行项目分类,逐一实现项目的信息化,并且及时对数据进行更新,实现土地市场资源数据的动态化。根据国土资源部开展的“金土工程”,各级土地资源管理部门都应健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各地区土地市场管理的信息共享,形成我国的土地市场管理的信息系统。

2.2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各地区的土地市场信息化建设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在实际土地市场管理业务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土地市场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必须由既懂得土地管理业务,又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土地管理部门的人员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需要提高。其次,土地市场的业务数据比较复杂,并且不够规范,还不能满足土地市场资源管理的信息化要求。土地市场资源管理业务具有随意性和变化性,这给土地市场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困难。再次,土地市场管理行业缺乏各部门和相互关联业务的信息化标准体系,这就难以为各地区的土地市场信息化管理建立有效关系。最后,一些地区的土地市场资源管理没有足够的人力进行数据库的数据更新,导致不能实现OA和GIS应用的关联和融合[1]。

3 加强土地市场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我国各地区的土地市场信息化建设重点在于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图文一体化。日常的土地市场信息管理包括对土地项目的审核、制表、证件、以及制作或审阅各类方案图等。为此,土地市场管理人员需要在计算机的同一窗口完成图形资料与文字指标,实时进行图形与申报材料的比照,完成对土地市场图文数据的传递。土地市场信息管理的图文一体化需要信息技术GIS系统和OA、MIS等系统的集成。

3.1 选择和应用合适的数据模型

为了解决土地市场业务数据的关联性和数据的复杂性问题,就必须选择和应用合适的数据模型。对此应重视的问题:正射影像、数字高程一般采用栅格数据模型,栅格的单元值表示属性[2]。基础地理图及各类专业图件采用矢量数据模型,其数据特征应当满足特定范式的要求。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需要连接和集成在统一的坐标参考系统中。二维关系表和矢量数据在土地信息管理系统中,应按照关键字建立联系,并且需要保持这种联系的拓扑一致性[31]。对土地市场各类业务之间的关系,在数据模型上将整个土地市场业务串起来。

3.2 构建土地市场管理的标准化体系

土地市场管理的基础信息的分层分类标准不一致,这是造成阻碍形成土地市场管理的标准化体系的最大原因。其问题产生的原因应是各地区土地市场资源管理部门对数据信息采集和统计的各自为政,这是行政管理的问题,应逐步改革才能解决。因此,为了能够建立一个独立的土地市场信息应用系统,必须设立统一的土地市场行业标准,以此制定满足土地市场信息化建设的行业规范。

3.3 土地市场管理数据的一致性和及时更新性

土地市场管理数据要做到一致性,就必须实现土地市场各类业务的数据的关联性、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一致性。各地区对同一区域的土地管理的专业图件等数据存在着不同的数字化形式,难以保证土地数据的一致性,这就是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难点。另外,各地区的土地市场资源管理形成的属性数据与土地管理专业图形数据之间由于不规范也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这样就必须对这些数据进行核查,遵循的原则就是同一属性字段不允许其属性值具有二义性。土地市场管理数据的及时更新性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通过信息系统对数据实时更新,将土地市场业务数据的实时变化录入和显示在土地市场的数据库中,并且还应将这些土地市场业务变化的数据体现到关联业务项目的数据库中。

3.4 加强土地市场资源数据的管理

由于土地市场管理的行业特殊性,土地信息化管理系统必然要进行土地要素更新,并且土地市场的历史数据在土地权属纠纷处理、日常土地的变更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由此,土地市场管理部门应重视对历史数据的存储、追溯、分析、统计,这样才能发挥历史数据的作用。对土地市场资源历史数据的管理应包括历史图形数据的管理和历史业务数据的管理。土地市场资源数据信息化管理还应建立数据交换体系,实现好“金土工程”的政策要求,全面实现全国土地市场的信息化,构建一个完善的国家、省级、市级的多层次土地市场资源管理信息交换中心。土地市场资源数据的管理交换体系的核心是交换中心网络数据库和在各级上的交换访问节点和协议包[4]。

4 结论

通过对一些地方的土地市场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土地市场管理部门为了适应土地市场对信息化要求,应积极建设和完善城市土地市场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图文一体化的土地信息管理模式。这样才能真实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改善了土地管理部门的办公效率,提高了服务质量,给土地需求用户带来了方便。因此,建设和完善土地市场信息化管理将会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唐杰. 基于图文一体化的土地信息管理模式探讨[J]. 软科学.2008,2(9).

数据通信市场篇7

二、宏观经济变量与市场预期

1.宏观经济变量

在本研究中主要采用国家统计部门每月公布的比较常用的五个宏观经济变量,比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消费者物价指数、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货币信贷信息及贸易顺差或者逆差等。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在一定时期内变化的速度与程度;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和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一般情况下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是指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程度,它反映一定时期内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速度;货币信贷信息是指关于货币增长速度、货币政策以及与货币市场相关的一切信息;贸易顺差是指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通常又叫“出超”,它表示该国当年对外贸处于有利的地位,相反贸易逆差则是指特定年度一国出口的贸易总额小于进口贸易总额,一般又叫做“入超”。

2.市场预期

一般来说,在国家统计部门公布宏观经济统计数据之前,市场参与者会依据自己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积极主动地对宏观经济统计数据进行预测,这些具有一定预测作用的数据叫做市场预测数值,然而市场预测值和实际的宏观经济数值往往有不一致的情况,这种不一致的程度叫做偏差,本研究衡量这种偏差量采用的是实际公布数据与市场预测值之比,再乘以一百,然后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进而可以发现正偏差或者负偏差对金融市场价格行为的影响。本研究中采用的是朗润预测,因为它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3.预期检验模型对市场价格行为的影响

由于金融市场的收益率数据存在明显的自相关性,所以探讨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效应的模型不能简单地采用回归模型,而应当从arch族模型中选择其中一个,本研究中采用的是garch模型,采用这一模型来探讨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对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及债券市场的价格行为。

(1)未引入预期检验模型对市场价格行为的影响

从未引入预期的garch模型结果来看,如果股票市场方差方程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回归系数为负且具有显著性,这表明货币供应量、固定资产投资及新增贷款数额统计数据的公布使得股票市场收益率的波动率降低,如果cpi回归系数为正,但没有显著性,则表明cpi统计数据公布加大了股票市场日收益率的波动;如果债券市场货币信贷信息系数为负且显著,则表明货币信息统计数据的公布对债券市场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货币信贷统计数据的公布不仅降低了债券市场日收益率的波动率,且降低了债券市场日收盘的收益率的平均值;如果外汇市场cpi与货币信贷信息系数为负且显著可以知道,cpi与货币供应量等统计数据的公布提高了人民币升值的日幅度,如果外汇市场方差方程回归结果中各个宏观经济统计数据的回归系数皆不显著时,则表明宏观经济统计数据的公布对人民币和其他币种收益率的波动影响降低。

(2)引入预期检验模型对市场价格行为的影响

引入市场预期之后,如果股票市场均值方差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回归系数为负且显著时,则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预期值要低于实际值,股票市场的日收益率降低。如果其他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公布的回归系数为负且显著时,不管实际数据公布与预期数据之间的偏差的正或者是负,都会降低股票市场日收益率的波动率;对外汇市场与债券市场而言,在引入预期检验模型后,其功效比未引入预期检验模型要差,主要是由于外汇市场化程度较低及外汇市场与债券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国家及大型金融机构。

数据通信市场篇8

随着近些年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的社会也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产生以及被发掘,如果将这些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与分析,能够得到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根据这些有价值的信息能够帮助发现城市甚至社会中的多种问题,帮助管理人员快速准确地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进而有效地解决以往很难被解决的城市以及社会问题。

1 大数据的特点及价值

在21世纪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与智能手机已经进入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也成为了我们每一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每天通过这些终端进入互联网,进行办公、查阅信息、浏览网页、观看视频以及网上购物等,这些也推动了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大数据通过采集大量的各类数据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得出我们想要的各类数据信息,大数据具有数据信息量大、数据信息全面等突出特点,正是大数据具有的这些特点也保障了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很好地避免或者降低了受个别极端数据信息的影响,确保了我们需要的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大数据在获取信息来源时相对比较透明以及广泛,同时采用计算机记录信息的方式,有效地避免人工收集信息时工作量大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好地节省了人力资源,同时也提升了数据的准确性,此外,大数据也能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准确的数据信息,分析市场需求,了解市场情况以及预测市场的发展趋势,若将大数据引入市场营销,能够有效地帮助市场营销了解市场需求,了解市场发展趋势,这将很好地改变市场营销中难以掌握市场需求情况的尴尬局面,进而使市场营销更加精准与高效化。

2 大数据对市场营销方式的改变

2.1 精准化营销

在21世纪计算机互联网时代下,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方便地浏览网页、网上查找资料以及网上购物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大数据海量信息库的信息来源,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所浏览的网页内容、在互联网中某个产品的浏览访问量、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购买数量以及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关注点等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而准确地掌握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者的消费特点,以精准地达到对消费者的精准分析,通过这些数据信息帮助产品设计者设计出消费者喜爱乐意购买的产品,同时在大数据下还可以根据消费者的特点规划出相应的产品营销计划与相应的营业决策。另外,通过大数据对消费者的分析也能够很好地了解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进而为个性化的消费者打造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定制服务,以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消费者的满意与好评,同时还可以创造更大的商机以及更好地赢得市场。

2.2 预测消费行为

在大数据时代,市场营销者可以通过大数据记录的消费者的喜好、浏览网页、对某种产品的咨询以及购买情况等组成的海量数据信息库进行综合的分析,来分析出消费者对于某种商品的喜爱程度,了解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与消费行为,掌握消费者对产品的关注点,以及市场对某种产品的需求情况,掌握影响消费者对某种商品购买的影响因素等,进而实现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精准的预测,同时通过大数据的海量数据库,还能够准确地掌握市场变化以及消费者的购买趋势进而对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市场未来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等进行科学的预测,然后根据这些预测对商品进行相应的改进,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对商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市场投放,实现商品的利润最大化。

2.3 产品交叉销售

在21世纪信息化时代下,通过大数据掌握的消费者的需求、消费习惯等海量的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信息,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能够很好地掌握消费者频繁购买的商品和消费者习惯性地购买的商品组合,了解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存在的不同产品间的关联性,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兴趣特点以及消费者相应的消费行为模式。帮助营销人员制订出最优的商品营销方案,帮助商品营销者改进商品的营销管理模式,以及根据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存在的关联性与相应的购买习惯来制定相应的商品的搭配销售模式,进而实现商品的交叉销售,同时还可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与满意。目前通过部分大型商场的大数据分析得出的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与消费行为特点,商场制定出的营销策略在商场中的应用已经得到很好的效果。

2.4 客户关系管理

使用大数据分析,能够从海量的客户数据信息中分析出每一位客户的特点,根据这些能够准确地对客户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然后精准地筛选出符合企业发展的客户,进而为这些客户提供更加精准化与高质量的服务,这样能够更好地得到这些客户的满意,进而牢牢把握公司的核心客户。此外,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能够帮助公司企业发现潜在的客户群体,了解这些潜在的客户群体的特点,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发这些潜在的客户群体,进而帮助公司拓宽市场,与相应的客艚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这将很好地帮助企业进行产品的销售,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实现企业更好更优的发展。

3 大数据对传统营销策略的影响

3.1 产品策略

在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生活丰盛的时期,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不仅仅是产品的质量了,而逐渐朝向产品质量+产品的个性化创意发展了,个性化的产品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的潮流,正因为如此,市场营销也朝向个性化的营销方式发展,利用大数据能够很好地掌握消费者购物习惯、消费者的喜好以及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情况,通过使用大数据来分析这些,将很好地帮助市场营销者了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以及消费潮流与趋势,进而帮助商品设计人员有针对性地设计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帮助商品营销者更好地规划营销计划,最终实现商品在市场中的畅销。 3.2 价格策略

传统对产品的定价方式往往是根据商家生产该产品所需的费用+销售与运输环节的费用来确定产品的价格,在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的定价方式将会被打破,商家能够通过大数据海量的消费者信息库,来分析出消费者对产品价格的接受范围,预测出消费者对商品的预期心理接受价格,以及对产品价格进行数据试验和分析,最终确定产品的价格。实现对产品的科学合理定价。

3.3 渠道策略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在我国的快速普及,传统线下市场营销模式已经被改变,市场营销模式已经发展为了线下+线上营销的模式,在数据时代下,通过使用大数据来分析消费者线上消费习惯与消费记录,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进而帮助市场营销人员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消费方针。另外大数据也能够对产品在线上的营销管理进行分析,帮助企业制定出更优的线上营销管理模式。同时在大数据时代下还能够帮助市场营销人员更好地投放营销广告,实现最佳的宣传效果。

4 结 论

市场营销作为产品消费中的重要环节,营销效果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销售情况,在当前大数据时代下,市场营销人员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掌握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与购买心理,进而精准化地制定出相应的营销策略,进而达到更好的营销效果,达到消费者的满意。大数据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市场营销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营销效果不佳等情况,在市场营销中应用大数据能够帮助营销人员洞悉消费者心理,把握市场规律,寻找市场机会,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营销组合策略,缩短了企业的市场营销规划周期,有助于企业营销活动的开展,为市场营销带来了巨大变革。

参考文献:

[1] 王婷婷,卢星宇,吴涛.互联网冲击下――格力的转型之路 [J].现代经济信息,2017(15).

[2] 白巧兵.大数据――突破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新路径 [J].当代经济,2017(23).

数据通信市场篇9

构建金融市场监测数据库是当务之急

不可否认,金融业的分业监管,带来了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金融产业的巨大发展。然而,“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体制机制在2015年股市的剧烈波动中已经暴露了其缺陷。现代金融发展呈现出机构种类多、综合经营规模大、产品结构复杂、交易频率高、跨境流动快、风险传递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必须出台一个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监管条例、新型的监管手段和数据管理平台。利用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监测手段可以及时发现市场杠杆和有效抑制非法违规的操作,维护市场稳定。监管部门的工作导向。事实上,中国的金融市场并不缺少数据库。银行有银行的数据库,证券有证券的数据库,保险也有自己的数据库,监管部门的统计监测数据库更多,但基本上是碎片化的。建立中国金融市场监测数据库,是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和技术构架,将分散的、碎片化的数据源进行整合,实现金融市场大数据的交叉共通互融,并通过丰富的应用,发挥金融市场数据的最大价值。行业发展的技术导向。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是金融业进行金融创新的技术保障和关键。在其推动下,我国金融业早已超出了存贷汇兑等传统业务模式,形成了多样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复杂的产品结构体系、信息化的交易体系。金融市场创新路径的选择本质上是技术引领的制度选择。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网络金融产品、以“阿里云”为基础的商业数据库武器、以“蚂蚁金服”为典型的全牌照金融架构,都是行业发展的技术导向成功的证明。构建金融市场监测数据库平台是适应和引领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重大技术创新,最终改革和完善监管体制,实现风险监管全覆盖。危机研究的经验导向。历次金融危机的惨痛教训,促使各国进行完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重塑金融监管框架的改革。国际各方在反思中认识到解决信息不对称、提高市场透明度的重要性,认识到及时、充分、准确、全面的数据是监管机构识别潜在风险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的重要基础,纷纷构建起全面、系统的金融市场监测平台,通过金融业全覆盖的数据收集,积极探索市场风险计量和识别工具及手段,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和国家金融安全。建设中央数据库就是美、欧等经济体在这一考虑下的重要举措。借鉴国际经验,建设数据平台就是推动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金融市场和监管的物质基础。金融安全的任务导向。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与融合程度不断提高,金融市场所面临的全球性市场波动、冲击、传染等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和提升。建立权威、及时、全覆盖的金融市场监测数据库,首先可以对金融市场的交易行为即时成像、动态跟踪,使得潜在金融风险早发现、少发生,通过有针对性的定点调控,减少风险的累积,堵住风险源头,防止交互传染,从而达到金融市场的长效均衡;其次可以从宏观审慎的角度,通过时间序列的分析和观测,预测金融市场运行轨迹,推动早期预警机制的形成;再次可在全覆盖的金融市场监测数据基础上,定期开展压力测试和稳定性评估,有利于提高金融危机的吸收能力和处置能力;最后可通过定期市场信息及研究分析,形成信息对称的主渠道,引导市场预期,降低市场波动,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因此,建立立足于现代金融市场的金融市场监测数据库,作为金融市场全要素的数据映射,能让监管机构随时随地掌握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交易动态,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提升监督管理的精准度和调查研究的针对性,为定向的、个性化监管方式提供数据支撑,引导金融机构合规审慎运营,以微观均衡促进宏观均衡。

构建中国(上海)金融市场监测数据库

上海是国家规划的国际金融中心。政府和中央银行联手,在上海探索构建现代金融市场全口径监测数据库平台,实现跨行业、跨市场、跨境的监测系统,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时代的选择。上海市政府主要领导对金融监管全覆盖高度重视,先后在不同场合表达过希望能尽快实现全覆盖的目标,数据库的建设是很好的切入点和抓手。同时,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已经对数据库建设工作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跨境、跨市场、跨行业的金融市场监测已有一定的积累,数据平台建在上海,可以防止重复建设,避免形成新的碎片化。从上海金融市场的现状看:一是上海金融市场体系日益完善,已经形成了以资本、货币、外汇、商品期货、黄金、产权交易、再保险市场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二是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数量众多,许多全国性金融机构的主要营运中心、交易中心、票据中心、离岸业务中心、数据处理中心、研发中心等也汇聚上海,积聚效应非常明显;三是我国金融子市场近80%的交易量集中在上海,整合、构建、提升原有的监测数据有较好的基础。因此,积极促成金融市场监测数据库平台在金融要素、金融产品、金融市场、金融交易和专业人员高度集中的上海先行先试、落地开花,相当于全国数据的80%已经覆盖,可为最终推动全国数据库平台项目落户上海打下重要基础。互联网金融市场监测数据库是突破口一方面,现代金融市场的基础已经发生变化,特别是互联网金融成为现代金融市场的新业态后,现代金融发展呈现出机构种类多、综合经营规模大、产品结构复杂、交易频率高、跨境流动快、风险传递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明显化,现行的碎片化监管无法应对系统性风险。近年来频繁暴露的局部风险特别是2015年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和2015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公司风险事件的集中爆发都说明了这一点。我们认为,与其被动防御不如主动出击。我们可以以互联网金融治理为契机,从加强市场基础设施角度,以建立金融市场监测数据库平台为抓手,从建立互联网金融监测数据库入手,逐步实现新型金融业态监管全覆盖。其中,建立互联网金融监测数据库是互联网金融治理的主要路径,也是主要目标。首先,通过互联网金融监测数据库及时获取相关监管信息。治理互联网金融首先要知道市场中有多少从事互联网金融的主体。由于所有互联网金融主体都是通过商业银行开展业务的,所以,我们可以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展业三原则要求,在业务环节提示互联网金融与监管部门的系统对接,以此来摸清市场的底数,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工作。由于是系统对接,数据上传,互联网金融主体、产品、资金和实现方式等一览无余,同时也解决了传统监管的牌照准入、审批登记、检查核查和直接接触等方式方法,真正进入事中事后监管,形成新的监管体制和机制。互联网金融监测数据库能及时对这些互联网金融的产品销售和资金流向进行监测,通过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及时发现风险隐患,提前采取预防措施。而且,系统监测本身就是日常的规范,能防止风险累积。其次,通过互联网金融监测数据库解决监管信息不对称问题。现代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的弊端,要想减少信息不对称对经济产生的危害,政府应该在市场体系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在信息不对称下,金融监管可能会失灵,造成整个金融市场的混乱。2015年以来股市HOMS配资、云南泛亚、“e租宝”等事件的爆发,表面上是监管规则缺失,但根本上还是监管机关对这些市场的信息掌握不够,无法及时跟踪监测,出现监管盲区,也就无法适时地进行规制。互联网金融市场监测数据库能成为市场信息对称过程中的主渠道、权威版和即时通。再次,通过互联网金融监测数据库落实《互联网金融领域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中的相关原则。“一致性”“穿透式”“全覆盖”“集中监控”等原则是近期提出的互联网金融整治工作的原则。当前互联网金融领域风险难以有效监测并预警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央银行无法及时监控资金的流向,大量第三方支付的出现使得中央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社会资金流向的监测和控制能力。因此掌握金融市场资金的流向,具有一个汇集市场所有数据的监测数据库就成为保障互联网金融规范稳健发展的前提。最后,互联网金融监测数据库建立的目标就是通过数据库来实现金融监管。现有数据库侧重的是金融产品的数据汇总、统计、分析功能,监管功能尚未发掘。互联网金融监测数据库,是以整个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将市场上的互联网平台与监测数据库对接,包含一套从法律关系、监管制度、市场主体、从业人员、行业自律,到基础资产市场、登记、确权、流通、外部评级等指标,通过风险管理的评估参数和数据模型将一些监管规则数字化,对监管对象进行风险分级管理,充分发挥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功效,减少监管工作的盲目性,大幅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效率。也许,互联网金融市场监测数据库的建设能为整个金融市场监测数据库平台的建设开创新的路径,通过互联网金融监测数据库的先行先试,为构建现代金融市场监管框架提供模板。

作者:吴水平 陈晓虹

数据通信市场篇10

二、宏观经济变量与市场预期

1.宏观经济变量

在本研究中主要采用国家统计部门每月公布的比较常用的五个宏观经济变量,比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消费者物价指数、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货币信贷信息及贸易顺差或者逆差等。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在一定时期内变化的速度与程度;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和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一般情况下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是指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程度,它反映一定时期内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速度;货币信贷信息是指关于货币增长速度、货币政策以及与货币市场相关的一切信息;贸易顺差是指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通常又叫“出超”,它表示该国当年对外贸处于有利的地位,相反贸易逆差则是指特定年度一国出口的贸易总额小于进口贸易总额,一般又叫做“入超”。

2.市场预期

一般来说,在国家统计部门公布宏观经济统计数据之前,市场参与者会依据自己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积极主动地对宏观经济统计数据进行预测,这些具有一定预测作用的数据叫做市场预测数值,然而市场预测值和实际的宏观经济数值往往有不一致的情况,这种不一致的程度叫做偏差,本研究衡量这种偏差量采用的是实际公布数据与市场预测值之比,再乘以一百,然后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进而可以发现正偏差或者负偏差对金融市场价格行为的影响。本研究中采用的是朗润预测,因为它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3.预期检验模型对市场价格行为的影响

由于金融市场的收益率数据存在明显的自相关性,所以探讨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效应的模型不能简单地采用回归模型,而应当从arch族模型中选择其中一个,本研究中采用的是garch模型,采用这一模型来探讨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对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及债券市场的价格行为。

(1)未引入预期检验模型对市场价格行为的影响

从未引入预期的garch模型结果来看,如果股票市场方差方程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回归系数为负且具有显著性,这表明货币供应量、固定资产投资及新增贷款数额统计数据的公布使得股票市场收益率的波动率降低,如果cpi回归系数为正,但没有显著性,则表明cpi统计数据公布加大了股票市场日收益率的波动;如果债券市场货币信贷信息系数为负且显著,则表明货币信息统计数据的公布对债券市场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货币信贷统计数据的公布不仅降低了债券市场日收益率的波动率,且降低了债券市场日收盘的收益率的平均值;如果外汇市场cpi与货币信贷信息系数为负且显著可以知道,cpi与货币供应量等统计数据的公布提高了人民币升值的日幅度,如果外汇市场方差方程回归结果中各个宏观经济统计数据的回归系数皆不显著时,则表明宏观经济统计数据的公布对人民币和其他币种收益率的波动影响降低。

(2)引入预期检验模型对市场价格行为的影响

引入市场预期之后,如果股票市场均值方差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回归系数为负且显著时,则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预期值要低于实际值,股票市场的日收益率降低。如果其他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公布的回归系数为负且显著时,不管实际数据公布与预期数据之间的偏差的正或者是负,都会降低股票市场日收益率的波动率;对外汇市场与债券市场而言,在引入预期检验模型后,其功效比未引入预期检验模型要差,主要是由于外汇市场化程度较低及外汇市场与债券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国家及大型金融机构。

数据通信市场篇11

国家工商总局“企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发展关系研究”课题组2013年的课题成果――《基于企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的企业发展工商指数构建》认为,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投资水平,衡量宏观经济最常用的指标是GDP和公共财政收入。研究发现,企业发展与GDP、公共财政收入的增长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1990年以来,企业注册资本平均每增长1亿元,GDP增长6530万元。2013年10月24日在第二届工商行政管理创新发展高层研讨会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郝如玉教授表示,通过大数据挖掘发现,“企业发展工商指数”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公共财政收入均呈现出显著相关性,且“企业发展工商指数”增长领先于同期GDP、公共财政收入大约两个季度。

2014年6月,中国工商出版社出版的《网络商品交易监管》作者杨跃提出,要充分发挥信用激励约束机制的作用,推进“信用管网”,探索完善符合网络经济特点的网络市场主体信用监管措施,深入推进电子商务可信交易环境建设试点工作,推动形成公正可信的网络交易信用信息评价体系。

2014年10月16日,在第三届工商行政管理创新发展高层研讨会上,与会代表认为,工商机关要积极适应改革新形势,深入研究市场监管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升市场监管能力现代化水平,扎实推进信用建设,维护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环境。国家工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茅在会上表示,工商机关要突出信用在市场监管中的基础性作用,牢固树立信用意识,创新信用监管方式,强化信用约束机制。要把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事中事后监管和市场行为监管上,努力构建以企业信息公示制度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模式。

2015年3月18日,扬州市工商局召开信息会,向社会公开房产、汽车、旅游、快递等十个行业的“放心消费指数”,根据放心消费概念模型,建立放心消费指数体系,并由独立的第三方调研机构完成调查、搜集、分析和研究判断,运用数据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消费市场的状况。

2015年6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大数据服务监管市场主体及棚户区改造等政策会议上表示,”以信用为核心的监管机制,其特点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是以信用为基础的有限监管,是以区别不同主体信用状况的分类监管,是瞄准违法失信风险的精准监管,同时也是多部门配合联动的协同监管,还是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综合监管。更重要的,也是贯彻到市场主体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监管。“

江苏省工商局把研究构建“营商环境、竞争环境和消费环境”指数作为2016年重点创新工作,就指数名称、内涵界定、具体指标、评价方法与主体等方面进行研讨交流,力争从三大指数入手,让全省工商部门的数据活起来、用起来,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2016年3月14日,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首次向社会《四川省消费者满意度指数报告》。由四川省工商局、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和西南财经大学共同编制的四川省消费者满意度指数,调查总规模接近25万人次,数据采集总量接近400万条。在3月24日举行的四川省第二届市场监管论坛上,四川省工商局局长万鹏龙表示,下一步将创新编制方法,对老百姓关注的住房、医院、教育、餐馆等一些热点领域和行业做重点分析,以服务和引导房地产市场等政策调控。

在北京大学2016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上,张茅认为,在经济增长预期不稳、经济发展形势复杂的背景下,如何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一方面要依靠明确的政策预期。另一方面要提高信息透明度,增强企业之间的交易安全,降低市场交易风险,提高经济运转效率。这方面,企业信用监管机制已经发挥积极作用。

2016年9月22日,在重庆举行的2016市场监督管理论坛上,张茅认为,要构建新型监管体系,建设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全国一张网”,实现企业信息公示共享于一网,使企业信息公示系统成为社会约束失信的“天网”,政府惩治不法的“法网”,企业诚信建设的“金网”。要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推行风险分类监管,以大数据支撑监管。

此外,2016年8月25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借力大数据,建设全省统一的社会信用信息平台,构建上联国家,覆盖省、市、县三级的信用信息交换共享体系,到2017年成都城市群培育形成多家全省知名信用服务机构,在其他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至少成立一家全省骨干信用服务机构。

二、市场信用指数的概念和作用

(一)市场信用指数的概念

市场信用指数是一套反映和量化市场信用水平和发展变化趋势以及特征的指数体系。

市场信用指数包括市场信用综合指数、市场信用分类指数、创新创业指数(双创指数)、营商环境满意度指数、企业发展工商指数五大指数。市场信用指数的编制过程包括指标初选、数据预处理、指标分类和指数合成四个阶段。构建市场信用指数,通过建立起一个架构合理、层次分明、内容涵盖广泛、具有较强解读能力和实践指导作用的信用指数体系,构建数据丰富、建立时间长、可信度高,保持动态更新,能够及时反映市场信用状况的动态变化,探索市场信用与宏观经济发展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规律。构建市场信用指数,有效开展以月度报告、季度报告、年度报告为载体的市场信用指数监测活动,即按月度、季度和年度一次价格指数、景气指数、创新创业指数、营商环境满意度指数和企业发展工商指数。在每季度形成对市场信用指数评价体系的评价报告、召开新闻会,在相关媒体及网站评价结果。市场信用指数,将填补我国市场信用指数编制理论和实践的空白,为政府的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提供前瞻性的工具。

构建市场信用指数的目的,是以市场信用评价数据库为依托,直观反映市场信用变化发展趋势和特征,反映和预警市场信用的发展变化,成为了解市场信用变化、指导市场经营主体诚信经营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市场信用指数作为反映商品交易市场信用波动情况的指数,成为支撑市场经济的一种新型市场管理手段和服务工具,为开展信用监管提供重要的依据,同时加强市场信用监管指导,增强和提升市场信用的水平和竞争力。市场信用指数是市场经济“软实力”的一大象征。市场信用指数的,预示着省商品交易市场信用监管体系日趋完善,市场监管步入“指数时代”。

(二)市场信用指数的作用

市场信用指数不仅能通过每月指数分析和每季监测的数据及时反映市场信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透过信用看经济,结合实际给出对策与建议,为政府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服务,还可以为市场监管、税务、海关、物价、银行等市场经济监管服务的主体了解各行业的信用状况提供帮助。

一是市场信用指数,能够建立广泛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市场信用指数作为市场量身定制的信用指数指标体系,符合本土化标准并与国际市场接轨,有利于征信立信业务的发展,使之成为经营户和商户交易参考的工具。比如市场信用综合指数的稳定攀升,有利于增强商户采购商品的信心。分类指数和行业指数的变化,有利于经营户对照自身,了解本地区本行业甚至自己信用建设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二是市场信用指数,能够实现三个紧密结合。将市场信用指数与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紧密结合,能够提高市场的企业法人登记率,落实市场主体责任,扩大监管覆盖面。将市场信用指数与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紧密结合,能够推进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实施市场升级改造,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促进市场的硬件建设和信用管理水平同步提升。将市场信用指数与全面履行市场监管执法职能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行政指导、信用约束的作用,进一步改善商品安全消费环境,完善市场监管制度,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三是市场信用指数能够创新政府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充分运用市场信用指数和大数据技术,积极掌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共性、个性化需求,在注册登记、市场准入等方面主动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四是市场信用指数能够提高注册登记和行政审批效率。运用市场信用指数推动行政管理流程优化再造,以简化办理程序、方便市场主体、减轻社会负担为出发点,做好制度设计,实现跨部门、跨层级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的“统一受理、同步审查、信息共享、透明公开”,同时为司法和行政机关、社会信用服务机构、社会公众提供基础性、公共性信用记录查询服务。

五是市场信用指数能够加强统计监测和数据加工服务。通过创新统计调查信息采集和挖掘分析技术,加强跨部门数据关联比对分析等加工服务,充分挖掘政府数据价值。根据宏观经济数据、产业发展动态、市场供需状况、质量管理状况等信息,充分运用市场信用指数,改进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和风险预警,并及时向社会相关信息,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六是市场信用指数能够能够引导专业机构和行业组织运用市场信用指数完善服务。发挥政府组织协调作用,在依法有序开放政府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银行、证券、信托、融资租赁、担保、保险等专业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商会运用市场信用指数更加便捷高效地为企业提供服务,支持企业发展。

此外,运用市场信用指数评估政府服务绩效,提高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施政和服务的有效性。

三、做好中国市场信用指数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市场信用指数的关注度

市场信用指数能够较好较快地反映出消费者最关注最敏感的商品和服务的运行状态。在指数编制方法上,根据大数据计算得出的市场信用指数,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数据来源客观准确,能够比较准确反映一段时期内市场秩序的基本情况。由于指数系统的自动化和一体化,消费者通过连续接收市场信用指数信息,可以把握当前市场消费形势和消费热点,知晓其中的现象和原因,从而在消费决策中有效地规避风险,强化维权。市场信用指数的,特别是当商品质量指数、客商满意指数、交易活跃指数一旦成为消费者消费的参考和指南,经营者便不得不与此指数结下不解之缘。工商机关应当通过加强市场动态分析和把握,确定监管和维权执法重点,进一步强化信用监管。

(二)为政府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在研究制定市场监管制度和政策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市场信用指数,建立科学合理的仿真模型,对监管对象、市场和社会反应进行预测,并就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处置预案。跟踪监测有关制度和政策的实施效果,定期评估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为政府研究拟订相关政策措施,协调解决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供参考。同时将上一年度市场信用指数评价结果作为支持地方政府宣传促销、项目资金安排、财税制度、民生政策、预决算、人才培训、创新创业等扶持政策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对市场主体的事中事后监管

通过市场信用指数,创新市场经营交易行为监管方式,在企业监管、环境治理、食品药品安全、消费安全、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建设等领域,推动汇总整合并及时向社会公开有关市场监管数据、法定检验监测数据、违法失信数据、投诉举报数据和企业依法依规应公开的数据,鼓励和引导企业自愿公示更多生产经营数据、销售物流数据等,构建信用监管模型,进行关联分析,及时掌握市场主体经营行为、规律与特征,主动发现违法违规现象,提高政府科学决策和风险预判能力,加强对市场主体的事中事后监管。

(四)夯实监管信用基础

及时市场信用指数,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记录,建立信用信息档案和交换共享机制。逐步建立包括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交通违章、统计等所有信用信息类别、覆盖全部信用主体的全国统一信用信息网络平台。推进信用标准化建设,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完善信用信息征集、存储、共享与应用等环节的制度,推动地方、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及互联互通,构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强化对市场主体的信用监管。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将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作为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参考。根据市场主体信用状况实行分类分级、动态监管,建立健全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对守信主体予以支持和激励,对失信主体在经营、投融资、取得政府供应土地、进出口、出入境、注册新公司、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从业任职资格、资质审核等方面依法予以限制或禁止,对严重违法失信主体实行市场禁入制度。

(五)引导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应当通过市场信用指数,充分发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体作用,探索建立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制机制。更新观念,加强引导,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增强广大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不断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促进企业与社会共同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全面进步。

(六)强化风险管理能力

通过市场信用指数,加强对市场行为的风险监测分析,加快建立对高危行业、重点工程、重要商品及生产资料、重点领域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风险监测预警和跟踪制度、风险管理防控联动机制。完善区域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风险警示制度。依据风险程度,加强对发生事故几率高、损失重大的环节和领域的监管,防范区域性、行业性和系统性风险。

(七)积极促进信用信息的社会运用

通过市场信用指数,在保护涉及公共安全、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信息的基础上,依法公开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拓宽信用信息查询渠道,为公众查询市场主体基础信用信息和违法违规信息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依法规范信用服务市场,培育和发展社会信用服务机构,推动建立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的法律制度,加强对信用服务机构和人员的监督管理。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和数据开放、社会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提高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的透明度,为新闻媒体、行业组织、利益相关主体和消费者共同参与对市场主体的监督创造条件。

数据通信市场篇12

一、传统市场营销与现代市场营销的比较

传统的市场营销理论以单个企业为分析单元,认为企业营销是一个利用内部因素来影响环境的过程。对内部可控因素的总结是4P组合,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分销-Place、促销-Promotion策略,营销活动的核心就在于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传统的市场营销以产品为中心,强调努力推销已生产出的产品,广告等大众方式(单向方式)是企业与客户进行沟通的主要渠道,这一方式之所以能够实现沟通目标,是因为企业控制着大部分的产品信息,依靠这些有限的信息仍可进行决策。传统的市场营销还存在着“忽视客户真实的需求、客户忠诚度还不够、市场细分不足”等诸多问题,因此,传统的市场营销越来越难以直接有效地帮助企业获得经营优势,正经受着巨大的挑战。

现在,客户资源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如何有效地把握客户,做好以客户为导向的市场营销,已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传统的4P组合经受着4C的挑战。即客户的需要与欲求(Customer wants and needs),客户获取满足的成本(Const)、客户购买的方便性(Conve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s)。

现代市场营销的新观念是,快速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建立起以客户为导向的市场营销,使得企业与客户进行双向沟通,生产那些能够卖出去的产品。“生产什么产品”是一个市场营销问题。“客户在购买一种产品时,他们的实际需要是什么?想得到什么利益?”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市场营销来解决。在产品售给客户之后,还要考虑售后服务问题。因此,以客户为导向的市场营销,就是通过把握客户真实的需求并快速响应,使产品和服务具有吸引力,让客户感到满意。

现代市场营销的重心正在转移。除了设计战略来获得新客户,创造与新客户的交易之外,企业正在全力以赴地保住现有客户和建立持久的客户关系。现代市场营销与传统市场营销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对待客户不同。具体比较如上表所示。

二、客户关系管理(CRM)是开展现代市场营销的手段

CRM既是一种管理理念,又是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CRM作为种管理理念,强调“以客户为中心”,除了把握客户真实的需求和快速响应、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外,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客户忠诚度。CRM作为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是解决以客户为导向的现代市场营销的问题,帮助企业准确地把握和快速响应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并让客户满意、忠诚,以保留客户。CRM产品基于市场营销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包括市场管理、销售管理、客户服务管理等模块。其功能主要有电子商务、数据仓库和数据分析挖掘、专家系统、商业智能、呼叫中心等。

CRM管理理念的提出对现代市场营销管理理论的普及和应用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传统的市场营销带来了深刻的变革。现代市场营销要求以客户形成的市场,根据客户价值分析等因素进行合理细分,然后选择好目标市场,进行有效的市场定位。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进行以客户为导向的现代市场营销,需要直接与客户打交道,真正了解并把握客户的需求。比如,戴尔公司一直与潜在的客户和已经购买了戴尔公司产品的客户保持沟通,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和好恶,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个过程不是单独的,而是贯穿于市场、销售、设计、生产、物流到服务的整个过程。它也不是一个通过单一手段进行的简单过程,而是通过电话、面谈交流、网络沟通等多种渠道,持续不断地了解客户的反应,及时获知他们对于产品、服务和市场上其他产品的建议,并知道客户希望能买到什么样的新产品。

CRM的管理理念与技术手段决定了其成为以客户为导向的现代市场营销的最佳方式。通过CRM的市场管理,可以直接采集客户的第一手信息资料、做到有效的客户数据管理和客户价值管理,真正把握客户需求。通过CRM的销售管理可以快速地响应客户的需求。通过CRM的客户服务管理,可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以保留老客户,并及时对客户信息进行更新。

1.客户数据是CRM的基础

实施客户关系管理,首先要采集客户信息数据,建立客户数据库。客户数据可分为静态数据、动态数据,也可分为基本数据、特性数据。比如性别是静态数据也是基本数据。联系电话是动态数据也是基本数据。爱好是特性数据。

一般地说,建立客户的基本数据、静态数据相对容易些,通常的办法是采用一次性购买、与数据所有人合作共享、数据资源整合、市场活动中的客户登记等方式。但是,对客户的动态数据、特性数据的掌握就有一定的难度。动态数据是随时间变化的、随机的,需要坚持不懈地跟踪客户,不断地与客户沟通中进行相应的更新。这种动态数据的刷新需要合适的时机、必要的技巧、付出一定的费用,如通过专业的市场调查、呼出调查方式等获取。

特性数据是客户间区别的标志,是一类客户区别于另一类客户的依据。它是对基本数据的重要补充,是客户价值管理中的最有意义第一手资料。通常在客户数据库刚建立时,特性数据是很限的,以后随着与客户沟通程度的深入、沟通时间的延续,企业将会不断地发现客户极具个性的东西,这往往成为客户数据库结构的依据,从而丰富客户数据的信息量。

实现上述目标,企业必须与客户进行直接的双向接触和沟通,并充分利用CRM数据库整合全部的客户信息数据。这些信息数据主要包括来自外部市场的信息、市场部门的信息、销售的信息,客户服务的信息、研发设计的信息和制造库存的信息等。

2.客户价值管理是CRM的重要内容

通过客户数据管理,会有大量的客户信息数据积累起来,在这之后运用CRM系统进行专业的客户价值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客户价值管理将扩展企业对客户的理解,为企业实施有效的市场营销提供重要的基础。

据国外研究机构发现:“50%~60%的客户对企业而言是非赢利性的,同时那些消耗了企业60%~80%的售后支援资源的客户提供的利润仅占不足20%”。

其他研究机构也发现:“对许多企业来说,最大的客户一般要求周到细致的服务和最大程度的折扣,这往往降低了公司的利润水平;中等规模的客户接受良好的服务,并且几乎能按全价付款,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最具盈利能力的资源;最小的客户也能按全价付款,并且只接纳最低程度的服务,但是与最小客户的交易费用降低了公司的利润率。”

盈利能力降低了客户的终身价值,而不是指一次特定交易的利润。影响客户盈利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需求性质和大小、客户的讨价还价能力、客户的价格敏感度、客户的地理位置和集中度等等。

企业的客户可以分类,不同类别的客户对企业的价值也不相同。例如,按照购买状态,可将客户分成潜在客户、机会客户、初次购买者、重复购买者、忠实客户、沉寂客户(背弃者)等;按照客户对企业的价值贡献度,可将客户分成一般客户,重要客户和黄金客户等。企业应针对不同价值级别的客户,采取不同的市场、销售和服务策略。比如将服务经费重点投入占企业总收入80%的黄金客户,将营销经费投入到最有希望成为黄金客户的重要客户,占总收入1%的客户进行定期地再活化或存档。

3.运用CRM分析功能、有效细分客户市场

市场细分不单单是细分产品,更主要的是,在不断分析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之间的微小差别和客户价值变化的基础上,细分客户需求市场。通过客户数据管理和客户价值管理,运用CRM的数据分析功能,可有效地细分客户市场。引起客户需求差异的变量很多,一般需要组合运用各种变量来细分市场,而不是单一采用某一变量。概括起来,客户需求市场的变量主要是:

数据通信市场篇13

(一)建立房地产市场信息七大子系统,行业管理基础进一步夯实

1.新建商品房网上备案系统。该系统包含开发企业预售许可证申请、办理、商品房预(销)售合同签订、合同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可满足预售许可业务的管理要求。楼盘表的状态可根据预售业务与合同备案业务进行动态更新,能够实现网上合同签订、打印和备案管理,对已经签订的合同可实现撤销与跟踪管理。目前我市所有新增商品房的销售与备案均己纳入该系统,入网率100%。

2.存量房网上备案系统。该系统以房地产髓记信息系统为依托,将网上合同签订与内部转移登记办证等业务进行衔接,通过内外网数据和业务联动,相关数据信息交换与共享,实现了存量房信息、经纪机构及人员管理、存量房合同备案和存量房资金监管四位一体的功能格局,降低了存量房交易风险。

3.从业主体管理系统。我们自2003年开始着手建立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档案系统后,又建立了网上房地产开发企业及从业人员的管理系统,涵盖了对企业的资质管理、信用管理、变更管理,以及企业主要管理人员的登记管理等。

4.项目管理系统。建立了包括企业信息、项目信息、统计报表、项目手册、综合验收备案管理等系统模块。通过申报、审核、更新、维护等功能,实现对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监控。

5.登记管理系统。我市较早开始了对市区内所有房地产进行权属调查的工作,通过引入GIS地理信息技术,建立楼盘表,实现了测绘数据、产权数据与档案数据的全面共享及房地产登记业务受理、审核、质检、缮证、收费、发证、归档的一体化管理。

6.测绘与成果管理系统。2004年以来,我们先后购买了全市120平方公里地形图,利用GPS、全站仪、激光测距仪等进行外业数据采集,完成了地籍图的修补测及全市的房屋普查及图档对应工作,编制完成了产籍图,建立了覆盖全市的楼盘表GIS基础数据平台。

7.统计分析与信息系统。系统将各个楼盘项目的信息以项目一幢一户(楼盘表)的方式对物理属性和销售状态、权属状态进行实时,购房用户可以查询到目前可售的房屋分布、房屋的物理信息,并确保购房过程的权属属性准确。同时,系统提供一系列的统计分析手段,进行各种数据分析,通过各类统计图表、走势图、排行榜以及指数,对房屋供应和交易情况进行。可以按城区和项目对房地产成交、可售、价格变化情况通过走势图方式进行直观表现。统计指标包括套数、面积、价格。统计周期可以按照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依托该系统,我们定期形成宜昌市房地产市场监测报告,对全市房地产市场总体运行、房地产市场供应和交易情况、房地产市场结构、房地产市场价格走势等,通过宜昌房产交易网、宜昌房地产网向社会。

(二)系统功能日益完善,行业管理的科技含量进一步增强,管理手段迈向现代化

1.登记业务一体化。通过房屋登记系统,工作人员在受理环节将实物档案数码成像,后续环节直接审核电子资料而不用传递和翻阅实物档案。受理、审批、质检、缮证、收费、发证、归档的各业务流程均在网上在线办理,实现了登记业务流程的一体化,真正做到了无纸化办公,提高了办件效率。

2.图档管理一体化。通过对城区房屋的分户图、分层图、分幅图等基础数据的采集、更新工作,将数据按楼盘表的形式进行整理,建立楼盘表,以楼盘表为基础,进行图档对应,实现了测绘数据、产权数据与档案数据的全面关联,借助房产GIs系统,在地图上可直接查询到与所选房屋相关的产权档案信息,实现了“以图管房、图属档一体化”。

3.市场监管规范化。新建商品房网上备案系统建立后,实现了对全市所有房地产项目开盘前后、销售过程的监控和适时信息,有效解决了市场信息不透明、不对称、捂盘惜售、一房多卖等问题。存量房网上备案系统的建立,可及时二手房源信息和交易数据,增强二手房交易市场的透明度,实现了从交易合同、经纪机构、从业人员、资金监管的规范化管理,有效防范了交易风险的发生。

4.数据统计自动化、信息定期化。通过统计分析与信息系统,可自动对各种房地产交易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各类统计图表、走势图及指数等;同时,依托该系统,对房地产市场总体情况、市场供应、市场结构、价格走势等情况进行分析,定期形成市场监测报告并定期,为市民购房和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5.档案管理数字化。基于图档对应和数字化录入工作的完成,我们可利用系统的档案管理模块,根据用户提供的产权人、产权证号等有效信息查询到相关的档案。对需要查阅或复制档案的,可以直接打开与实物档案相对应的电子档案资料并打印,不需翻阅实物档案。

6.网络安全制度化。信息系统建设之初,我们就把场地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放到首位。机房建设防盗、防火、电源保护等措施完备。在网络安全方面,实行公共区、内、外网络隔离区、内部办公安全区分离。在数据安全方面,对各类数据实行定期异地备份,数据备份采取每日凌晨服务器自动互备的方式完成,同时每月把澄积数据(主要是数码照片)拷贝到外部硬盘备份存档,将存档数据异地存放。在信息安全方面,采用趋势网络防护系统,在每台设备上安装防火墙和防毒软件,并通过建立岗位责任和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定期对网络的系统及环境进行安全维护,确保了网络安全。

(三)房地产市场信息建设步入全国先进城市行列

经过近7年的努力,2009年,作为建设部确定的全国新增50个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重点城市之一、湖北省房地产市场信息技术考核两个试点单位之一,宜昌市顺利通过住建部房地产信息系统建设验收,被住建部通报表彰为全国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优秀城市。在2010年10月住建部组织的“全国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规范化先进单位”复检过程中,我市房地产信息系统建设也赢得了检查组的高度评价。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健全机制

在系统建设之初,我们就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亲自抓,产权部门具体负责的工作格局;2008年5月,我们又根据建设部《关于扩大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重点城市范围的通知》要求,建立了以房管局牵头负责,房地产权监理处实施,市住建委、市规划局参与的宜昌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协调机制;成立了以市房管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的宜昌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全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在工作机制上,在产权处设立了专门的信息中心,作为一个独立的科室,配有专职的系统管理、网络管理方面的技术人员5名,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保证了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如期建设。

(二)明确目标,合理规划

我们制定了《宜昌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规划方案》,明确了宜昌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中心、搭建两个平台”。即建立一个完善的、高质量的房产综合信息基础数据中心,搭建一个网络化、智能化、一体化的房产综合业务管理平台,一个面向社会公众的综合服务平台。与此同时,我们按照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工作思路和规划,对照《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技术规范》要求,逐步建立了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基础,以图文管理为切入点,以房产市场交易、权属登记、档案管理为核心的房地产综合业务管理平台。

(三)加大投入,保障有力

为保证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的顺利实施,我们不断加大对硬件及网络建设的投入,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了充分保障,2003年至今,累计直接投入建设资金500多万元。目前,每年的运行维护、设备更新费用均在70万元以上,采取纳入部门财政预算或其他渠道综合协调的办法解决,对经费予以保障。在技术力量上,我们采取引进人才和与软件开发商相结合的模式,在先期依赖软件开发商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自主研发,以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

三、几点体会

(一)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

系统建成后,通过调阅房地产数字档案以及开通行政审批业务远程查档服务功能,实现了“一条龙”办证服务。同时,信息系统和审批流程增添了超时提醒功能和办件质量检验监督环节,变事后监督为全程监督,大幅度提高了办件质量和效率。目前我市房地产转移登记由法定办件时间30天缩减为10天,部分业务实现了立等可取。

(二)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了市场信息的高度透明,保障了交易安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