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档案管理规范实用13篇

合同档案管理规范
合同档案管理规范篇1

一、合同档案建立的必要性

著名法学家庞德有一句名言:“商业时代的财富,大部分是由合同构成的”。首先,企业应当建立合同档案管理制度的主要因素,是受到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世界大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带来的深刻影响。当今社会市场环境下,企业管理者须顺应时展潮流,增强法制观念,积极参与到国际大平台中,与其他企业进行各种合作,取长补短,提高自身发展实力。但合作的同时,双方为了维护自身合法利益,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就要签订合同和协议,对同一类的合同文件进行管理,必然出现一系列合同档案,对合同档案的良好管理是企业维护自身权益的有效途径,因此,企业应建立完善科学的合同档案管理制度。另外,企业任何一部分经济活动都需要签订合同进行记载和规范,当运行过程中出现纠纷时需要利用合同档案进行解决,所以,合同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必须引起管理者重视。

二、合同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内容

(一)合同档案的收集。合同档案的管理首先是对组成合同档案的相关合同的收集工作,主要是收集时间、收集内容及收集方式。1.收集时间。合同档案有自身的形成和运动规律,有些合同的履行时间较短,在几天左右就可以履行完合同约定内容;有的合同履行时间较长,如重大项目建设工程类合同,通常需要几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根据合同履行的时间,决定了合同档案收集时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不能等到合同全部履行完毕再归档。2.收集内容。形成一个合同档案,其内容应该包括合同审批、招投标、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终止和争议解决等与合同项目相关的文字材料,要齐全完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合同审批阶段的文件材料、合同签订方面的文件材料、合同履行阶段的文件材料。3.收集方式。合同档案的内容和性质、管理模式影响着合同档案的收集方式,要从源头保证合同收集的齐全和完整。(二)合同档案的整理。1.合同档案的分类工作。对合同档案的分类首先离不开对合同的分类,现行档案分类方法没有把合同档案作为一个单独的一级科目进行整理,不过不同企业单位中的分类方法各不相同,有的为合同档案设立了单独门类,并在系统中设置了档案模块,有的归入不同的类目中。2.合同档案的保管期限划分。合同档案的保管期限确定的基本依据是合同本身的价值,不同合同档案的保管期限划分标准不同,如文书类档案是永久、30年、15年;科技档案是永久、长期和短期。另外,合同中的有效期是合同档案确定保管期限的重要参考。3.合同档案的排序。合同档案在收集了齐全的具体文件材料以后,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将其列入合同档案中,确保合同档案之间的联系。4.变更、续签合同的归属。合同变更是指合同没有履行完毕时,因为事实情况需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改变原有的合同内容的相关事宜。5.合同档案归档文件目录的填写。合同档案建立以后,要对其进行编号以方便查阅,另外,合同的签订往往涉及多方,需责任者在合同档案上签字明确责任人,最后还要注明合同档案成立日期。

三、合同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改进建议

(一)解决合同收集难的建议。《合同法》第32条:“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后合同成立。”因此,签字和盖章是档案收集管理的关键点,公司可以在盖章时就对合同进行编号,方便了合同的收集工作。或者实行统一格式的合同审批单,审批单里要注明合同的内容、发生的金额、责任人、经办部门等信息,审批单应该一式三联,在订立合同以后,第一联和合同一起到档案部门归档;第二联交给财务部门作为记账凭证;第三联由签署合同的部门作为凭证自留。这种方式记录了合同签订的全过程,使档案收集过程更加严谨。(二)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合同的重视。应该指定专人负责合同档案的管理,加强管理者的管理意识。第一,要做好档案管理的宣传工作;第二,加强对合同保管员的培训工作,增强其合同保管相关理论和责任意识;第三,要加强全公司对合同管理制度的认知,查阅要制度化,以免合同丢失或损坏,否则将追究负责人的责任,并给予处罚。严格的制度落实可以避免合同发生问题时,责任人相互推诿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管理人员意识薄弱的问题。(三)提高合同档案管理的信息技术水平。档案信息化是档案管理部门采用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有助于对项目相关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把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进行系统化、标准化管理,不仅有利于合同需要人及时查阅,也保证合同档案的安全性。公司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培训工作,加大信息管理意识,营造良好的信息管理氛围。

四、结语

在合同档案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不仅需要企业自身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素质,还需要合同签订的双方为合同档案的管理共同负责,充分认识到合同档案建立的必要性,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对合同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合同档案管理规范篇2

调查显示,由于种种原因,当前许多地方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的管理不够规范化,保护措施疲软,诸如:有的地方不能对相关合同和档案材料及时立宗归档,可能导致信息遗失;还有工作人员变动时对档案资料交接不到位,也容易造成信息遗漏和档案损失;再者就是传统的书面办公中存在的材料填写不规范、笔迹潦草等等。诸如此类显现出当前许多地方的土地流转合同管理没有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不符合《档案法》的规定,更与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精神相悖,甚至带来实际的消极影响,给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工作带来重大影响。

二、如何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档案管理工作

各级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土地流转合同规范管理的紧迫性,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探索契合当地实情的管理方式,加强责任意识和忧患防范意识,以期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为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流转和经营中的纠纷、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流转权益奠定基础。

1.普及档案管理法制知识,提升管理能力

档案管理必须全面依循国家的档案管理法制,要注意宣传法制知识。首先,要进行分级培训。对档案管理法制知识的了解要从基本知识到重点知识和案例进行全面化的分级培训,加深大家对《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档案管理条例》以及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各单位依法开展档案工作。其次,要保证档案员能够持证上岗。也就是说要在学习法制内容后进行全面的考核,考核合格后领取《法制培训合格证》,然后才能参加档案管理工作,这样一来就可以将法律学习培训纳入全员岗位培训内容,在综合培训中加强法律知识的培训,以增强全员的法律意识。

2.明确管理责任,严格依法归档

各级单位对土地流转合同档案管理有不同的针对对象和责任,明确管理权限和责任是规范管理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落实依法归档,才能保证档案材料不至混乱、遗失及其责任的相互推诿。比如,签订五年或五年以上土地流转合同的,必须一式五份,县、乡、村、当事人各存一份,还有一份由乡镇管理机构集中向当地综合档案馆移交备份实行一体化管理。另外,土地流转过程中生成的其他档案资料可以由形成单位依法保管,不得遗失。

一般来说,目前土地流转相关归档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申请书、农村承包土地调整方案批件、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土地承包情况汇总清册、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证明文件、现场勘界确认材料、公告材料、登记核准文件、登记台账、权属变更登记材料、登记发证原始材料、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备份等交由县级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归档保存;土地承包工作小组名单、承包土地调整方案、土地承包方案、土地流转委托书等档案材料,由村民委员会归档保存……唯有如此才能对号入座,责任由归,防止管理上越俎代庖造成混乱,杜绝责任追究中李代桃僵等不规范的事情发生。

3.严审档案质量,规范收集整理

传统的档案大多是手写体,其中不乏字迹潦草给工作带来困难者。所以在档案规范管理中,土地流转相关合同务必经过严审确保材料真实有效,要求数据准确、字迹工整、图谱易读,落款、日期及公章签字等清晰明确,具有可标识性和合法性;纸质合同档案要使用不易褪色或消失的中性笔用工整的楷体填写,纸张及装订要严格按照档案保护的要求,不易损坏和失散。

及时收集整理归档才能确保合同档案的准确不失。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责任到人,及时将合同信息及相关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完成归档。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私自处理抑或拒纳归档。为了便于检索和查询,合同整理归档后,应编制目录以备查询。

合同档案管理规范篇3

一、制定考核内容是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前提

1.档案工作的管理及考核内容

档案工作管理体制要健全,档案工作渠道要畅通,要配备业务能力强、适应工作、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同时档案工作要纳入工作计划、目标管理和相关部门及人员的岗位职责要健全,归档文件的质量符合有关规范要求,书写材料适宜档案的长期保存,档号编制科学、规范,定期检查档案。

2.档案工作的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档案工作要有机关负责人分管、综合部门负责人主管档案工作。贯彻执行档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定期组织档案人员进行《档案法》的学习,建立档案工作管理网络,促进档案业务建设的协调发展。建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利用、重大活动档案登记,及时准确填报统计报表。编有档案的案卷目录、全引目录、专题目录等检索工具。

二、公文制发质量是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的关键

公文的制发决定着公文本身的质量,同时,也影响日后档案的质量,决定了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质量的问题。文书处理工作与档案工作各有不同的工作任务,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由于文书是档案的来源,档案是文书的归宿看,所以,两者又是文档工作流程中紧密相关的工作环节。可以说,公文是档案的前身,档案由公文转化而来,公文制发的怎样,不仅仅决定公文本身的质量,同时,也影响日后档案的质量,决定了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质量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强化系统思维意识,在公文制发中就要注意解决好规范化、标准化问题,以提高档案实体质量,为档案工作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打下牢固的工作基础。首先公文用纸质量要好,幅面尺寸规格要统一、规范、标准,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排版形式为横写横排,左侧装订。二要注意检查制发公文是否履行了签发手续,是否符合审批权限,公文标题是否准确,主送单位和抄送单位准不准,落款是否与公文一致,有无日期等。三是公文字迹要牢固清晰。不论是草拟公文,缮印公文,还是做出的各种记录、报表、签字、批注等,都不应该使用容易褪色的笔种、墨水和纸张,以保证字迹鲜明、清晰,有利于日后长久保管利用。四是使用文种要合理,拟制格式要规范,行文不要滥用简称和使用不规范的字,以利于日后标准化、现代化检索手段的实施应用。

三、立卷归档是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内容

相近公文的重复与立卷组合的无序是阻碍档案工作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最大问题。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档案保管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和案卷完整化、检索利用便捷化。而立卷归档工作则是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关键性工作。立卷归档即归档的文件要以本单位形成的文件为主,不仅是在我国文书立卷归档工作实践中形成并坚持下来的一条原则,而且还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乃至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在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不归档文件销毁办法》的基础上,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要准确把握文件立卷归档的时效性,完成现行文件阶段任务的,才能予以立卷或归档,而没有完成的,则不能立卷或归档,否则,将会给档案管理造成无序和混乱。二是明确立卷归档的重点和进行合理的立卷分工。要确立立卷归档的重点,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区分文件与资料,特别是要注意区分在内容、形式和作用等方面都具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文件资料之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减少档案管理中的重复度和信息冗余度,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和效果。三是要注意有效地维护全宗的完整性。在归档工作中既要掌握重点,分清主次,把住全宗的入口关,使不该归档文件不致混入,同时,又要注意防止应归档文件的散失。特别是在立卷中,要把同类并具有内在联系的文件材料组在一个卷内,保持同一问题的完整性,反映同一问题的全部处理过程及来龙去脉,从而在提高档案利用价值的同时,使立卷归档后所形成的档案既完整,又不庞杂,为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

四、案卷质量是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保证

提高案卷装订质量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可靠保证。不断深化的工作实践证明,案卷材料收集的是否完整是决定和影响档案价值的重要因素,而立卷方法问题与案卷装订质量问题则可能是决定和影响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质量的操作性因素。因此,在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进程中,我们必须一方面要注意解决好立卷方法问题,以利于档案标准化管理中的分类和检索,另一方面,要注意解决好案卷装订质量问题,以有利于档案规范化管理。

合同档案管理规范篇4

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四川省档案局于2005年6月制定了《四川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并在全省各机关、企业、科技事业单位、各级档案馆开展了评审认定工作。我院于2006年底通过了四川省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省二级的认定。成为荣县科技事业单位中首家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达省级标准的单位,作为基层综合医院,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抓好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

一 基本情况

我院于1988年就建立了综合档案室,下设2个分室,集中保管所形成的各种门类或载体的档案,分别于1989年、1991年经四川省档案局批准我院档案工作达省三级、二级标准,2006年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达省级标准。现有库房面积234平方米,阅览室3间60平方米,办公室面积40平方米,电脑3台,共库存15种门类的档案共444647卷(件、册),每年提供利用档案2000多卷(袋)。

二 抓好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具体做法

近年来医院通过管理年活动的开展,使医院医疗业务建设和发展取得长远进步,同时也对档案的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和上级贯彻《档案法》力度的加强以及《四川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四川省医药卫生档案实体分类试行规则》的下达。医院决定下大力气,按照以上规定,抓好档案工作。其基本做法简要概括性为“一个提高,两个坚持,三个规范,四个到位”。

(一)一个提高。提高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档案是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国家宝贵的,不可再生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是方法的汇集、经验的汇集、智慧的汇集。档案工作,档案建设是一个整体,只要各单位重视档案工作,自觉贯彻《档案法》,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我国的档案管理水平才能实现提高。

(二)两个坚持。

1、坚持把档案工作列入单位发展规划,档案工作与单位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单位事业发展为档案工作的进步构筑更高的平台和宽松的环境,档案工作的进步又反过促进单位的建设和发展。国家综合医院评审,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开展,对档案工作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医院需要做好档案工作。

2、坚持把档案工作纳入整体管理,在把档案工作列入发展计划的同时,应更加重视落实工作,使档案工作与各项工作在年初同时布置,年中同时检查,年末同时目标考核。

(三)三个规范。规范档案管理机构、职能分工和业务建设。

1、规范档案管理组织机构,由一名院领导分管、综合档案室组长主管档案工作,各科室负责人为档案资料员,形成了档案管理网络系统。

2、规范档案管理工作职能分工。医院建立了综合档案室,下设2个分室,配备了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专人负责档案的管理和文件材料的收集、档案整理、归档工作,监督和指导档案资料员的档案资料形成和收集工作。

3、规范档案业务建设。按照《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四川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四川省医药卫生档案实体分类试行规则》的要求,一是按照档案管理有关业务建设的要求,结合实际,加大了档案管理基础设施、装备、装具等的投入。对业务档案库房进行了扩大调整。二是重视和不断完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制定和完善了符合该院实际和档案工作人员职责、档案管理、利用、保密、鉴定、销毁、库房管理等制度。制定了《荣县人民医院档案管理办法》和分类大纲,保证了新规则在医院有效实施。三是做到档案资料的收集与科技活动、业务工作“三同时”(同时计划、同时检查、同时总结)。有效地保证了档案资料收集及时、完整。四是抓好档案日常管理。明确了各种门类和不同载体的档案资料的归档立卷时间。日常管理重点是档案库房管理,它是档案人员自觉性的管理、责任心的管理。档案工作人员恪尽职守,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对档案温湿度情况,安全状况等,做到每天检查,常年不断,并天天有记录,确保了室藏档案无霉变、无虫蛀、无鼠咬等受损现象。五是搞好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档案工作根本目的是利用。我院搞好档案利用,重点放在档案作用的宣传、档案服务方式的转变和提供服务态度等方面,引导档案信息利用,使其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病人病历咨询等方面收到较好效果。

(四)四个到位。

1、资金投入到位。俗话说经济是基础,没有必要的资金投入,就不可能有与医院发展相辉映的档案管理水平。

2、人员到位。人员的投入以及组织起有效的运作,是搞好档案管理必不可少的,人的因素是决定性的。

3、制度到位。档案管理是一项制度的管理。自觉的管理是非常可贵的,但还不够,必须用制度管人管事管过程。

4、管理到位。管理到位就是工作落实到位。硬件投入了,人员机构到位了,制度也有了,最终靠落实。就是使用上述各要素高效结合起来,有机运转。管理重在过程,抓好过程,才能显现于一时。要重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程管理。

三 抓好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几大因素。

(一)领导重视是决定因素。领导重视是搞好档案工作的前提。搞好档案工作管理因素很多,组织机构、挑选人员、资金投入、规范管理等都重要,但领导重视是前提,领导认识到位了,工作重视了,办法就有了。因此,领导重视是搞好档案工作决定性因素。

合同档案管理规范篇5

1在新形势下档案规范化管理遇到的问题

在新形势下,为档案管理工作注入了新活力,促使我国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们同时也遇到了一系列的挑战性问题,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着很多的隐患,并不能适应我国档案事业改革发展的要求。

1.1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在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比较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档案管理者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保证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据了解,有部分档案单位管理者,还没有意识到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不仅还没有编制完整的制度,规范和约束档案管理工作,并且档案管理方法存在一定的落后性,鉴于此情况下,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存在很多的隐患,并不能适应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此同时,大部分企业比较重企业经济效益,而忽略档案管理工作,使得在档案管理方面,投入力度严重缺乏,致使资源配置工作具有局限性,职工的责任心不强,并缺少健康进取思想,档案管理工作达不到新形势创新的要求,经常沿用以前的方式,档杆管理工作难以规范化的发展。

1.2档案管理体系不健全

随着社会和经济飞快的发展,促进了国内多数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管理制度逐步的健全。然而关于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依然缺乏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致使档案管理者操作缺乏规范性,并且档案管理工作在落实的时候不规范;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有部分企业尚未针对已有的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创新,不符合在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和运用的要求,还是在使用过去的档案管理体系,这样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发生激烈的矛盾,档案管理工作效率降低,档案管理工作很难实现规范化。

1.3管理方法落后、信息化程度较低

目前我国的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现代化信息技术都得到飞速的发展,这些高科技广泛运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在促进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将先进的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中,符合新形势对档杆管理工作的要求。但是现阶段技术和管理有效地结合,仍然存在缺陷,还没有创建网络管理平台,在档案管理方面,信息化程度比较低,一般采用的档案管理方法,就是纸制以及手工登记方法,导致档案缺乏完整性和准确性,不利于档案的利用,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还没有构成档案和现代化技术结合的关系。具体的来说,目前国内的网络化和信息化水平明显地上升,但是在档案管理企业,由于受到了人为或外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中,难以使信息化技术起到突出的作用,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存在很多的隐患,信息化以及规范化程度待提高,致使档案管理工作产生低效化以及低质量现象,不利于企业良好的发展。

1.4档案管理员素质参差不齐

在新形势下,要求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信息化,所以对档案管理员,有了更严格的要求。不仅要档案管理员具备专业化知识,还要求掌握现代化技术。但是现阶段档案管理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有部分专业化程度较低,特别是计算机的应用和先进管理软件的应用,有一些档案管理员还没有掌握,只是归纳和整理相关档案资料,缺乏自主地采集档案资料的认识,并且档案管理人员缺少培训,知识和技能难更新,导致有部分档案管理者无法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从而不能很好地适应信息化和规范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

2在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策略

2.1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对于档案单位的领导者而言,他们应及时更新理念,充分地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首先单位领导者要明白档案规范化管理的作用以及意义,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合理的分配规范化档案管理的人力、设备以及财力等资源,从而为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力。具体的来说,作为档案单位领导者,不仅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还要求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例如说,在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对那些运作时间长,经常要维修、并且较落后的计算机,有必要进行淘汰掉,对计算机进行更换或者是更新,增加全新型具有良好性能的计算机,同时要安装最正版、最新出、较有名的信息管理软件。另外在档案单位内部,还可以设立维修部门,招收具备专业化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人员,定期对计算机设备展开检修和保养,对软件实时更新、对病毒进行查杀,以此保证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信息化。

2.2健全档案管理体系

从客观的视野来分析,在新形势下开展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在各方面采取有效的处理,不可以存在任何的隐患。从纵观全局的角度分析,档案管理工作经常产生诸多的问题,少不了相关规章制度的影响。所以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不仅要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还应当针对现有的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和改革,从不同的方面处理好健全档案管理制度的问题,弥补制度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本质上改善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首先是细节方面的制度,有必要坚持贯彻落实。我国人口数量大,所以档案的数量也很大。鉴于此状况下,全部的档案,都应当健全细节管理工作,包含了编号处理工作、录入处理工作、取出管理工作、转移处理工作等。在进行每一项工作的时候,都需求进行具体的记录,而且将相关的责任落实到负责人,让档案管理员清晰自己的职责,防止存在模糊问题。其次是整体方面的制度。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已经获得了广大人们群众的关注,不论是哪一个方面发生了问题,必然会构成一定的影响。只有对档案管理制度进行阶段性更新和改革,对制度内容结构加大优化和弥补力度,才可以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实现有据可依的目的,最后创造出很高的社会价值。

2.3优化档案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在新形势下,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加快了发展的步伐,过去的档案管理技术和方法,已经难以符合规范化档案管理的要求,特别遇到差异性明显、类型多样化、形状不统一的纸制档案资料,要想实现档案规范化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过去落后的人工管理方法,不仅要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且有可能效果却不佳。鉴于此,通过将先进的新兴电子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有效运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使得计算机操作档案管理工作,更具便捷性和高效性。但值得我们注意,在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使用先进的科技,即便获得较大的机遇,同样会面临极大挑战。首先要加强现代化技术的实效性,在档案管理员努力下,了解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具体的要求和存在的问题,将管理和技术有效地结合,研发出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档案管理系统,从而使现代化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起到有效的作用。与此同时,将现代化技术融入到档案管理工作时,要十分重视安全防范工作,保证档案具有规范性和保密性,避免档案由于技术工具使用不合理,而发生档案泄漏或者丢失的现象。所以还需要强化加密系统建设,对于电子档案系统进行定期性检查,对电子档案具有的登陆功能加以完善,保证电子档案更具安全性。除此之外,在提升单子档案信息化水平的时候,应当摈弃过去人工管理方法,可以给各份资料创建一个电子档案,例如针对全部人工记录资料,通过用扫描仪,将资料扫入到计算机里面,进而生成电子档案,并且保证日后录入档案都是以电子档案为主,通过相关档案管理软件,把全部档案资料根据类型和时间实施归档好,还应当创建专业的电子档案目录,便于日后查找和翻阅,提高档案查找的效率,节约人力的时间的投入,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4培养档案管理者的素质

在新形势下,要求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由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比较多,信息量比较大,管理具有复杂性和难度,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求比较高,作为一名档案管理者,一定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但是据了解,目前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有些档案管理员并没有达到相关岗位的要求,特别是不擅长运用信息化技术。所以说,有必要培养档案管理者的整体素质,企业可以了解市场环境,结合档案管理者的具体情况,从而制定出培训计划,并且针对性加强培训教育,帮助他们丰富档案管理知识,提高他们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水平,并且规范档案管理员的行为,增强他们的责任心,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保证多项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进行。

3总结

在新形势下,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机遇,同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存在极大的挑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和现代化管理的要求,要求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这就要档案单位充分地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结合企业的实情,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通过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提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并且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从而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姜春丽.浅析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J].现代经济信息,2014.22:74+76.

[2]杨燕.浅析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5:173-174.

合同档案管理规范篇6

一、提升干部档案规范化宣传水平

干部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在企业的整体人事工作当中意义重大,而干部档案规范化管理首先需要从宣传人手,各个单位应当认识到干部档案规范化宣传的重要性,提升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将干部的档案规范化管理作为日常重点行政工作推行,为干部的档案相关工作提供合理的制度支撑、人力保障和资金支撑。与此同时,也应当重视档案管理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培养,提升其服务意识,进而进行干部档案规范化的相关宣传。提升干部档案规范化的宣传,应当将干部档案管理与人才培养模式形结合,两者共同推动企业的人事工作顺畅发展。近年来,由于人事改革的深入推动,干部档案的管理意识所有下降,因此应当通过提升干部档案规范化的渠道,深入进行干部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二、建立健全干部档案规范化管理制度

干部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并且复杂的工作,涉及到企业的人事制度、行政制度以及员工管理原则等等,主要包括干部档案的收集、整理以及保存和查阅等工作。想要提升干部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就应当建立健全干部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建立管理制度的基础应当是我国的《档案法》,进而进行工作相关条例的细化和适用性研究,保障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进行规范化的管理。通过建立责任制度、人员安排制度、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推动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进而保障干部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三、严格保障干部档案的真实性

干部档案的真实性是保障干部档案规范化的管理的重要环节,这首先需要从材料准入人手,认真鉴别干部材料的真伪,在进行干部档案收集后,应当在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于材料的真实性进行鉴别,保障汇报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旦发现错误信息立即进行登记汇报,保障干部档案的真实性。

除此以外,还应当认识到材料审查的价值,工作人员进行初步材料真实性审查后,还应当根据材料的不同用途对于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对于过度重复或者已经过期的资料进行清理,保障档案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保障材料的完整性,在进行干部的档案筛选的过程中,往往比较容易出现材料缺失的问题,需要工作人员进行仔细核对,及时查漏补缺,发现材料中的问题,及时通知干部本人或者相关单位将真实的材料补充完整。

四、科学进行干部档案排序分类工作

干部档案的真实性得到保障以后,干部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点就在于对干部档案进行科学分类排序工作,保障干部当你管理的条理性和整体性。一方面,需要重视干部档案的排序工作,需要将干部档案进行精确分类,根据入职年份、部门、党派等项目进行分类保管,进行规范化保存保障在借阅时能够快速准确的得到相关材料;另一方面,对于干部档案进行合理的排序,合理排序对于工作效率有着很好的提升,通常而言,干部档案的排序可以通过时间顺序、重要程度顺序、更新材料时间顺序等等方式进行排序,无论排序的方式如何,都需要对于项目进行明晰目录的编写,尤其对于材料内容比较繁杂的档案,更需要进行目录的撰写以提升材料查询借阅的效率,进而提升人事工作的效率。

五、谨慎进行干部档案规范化核对后入库

在进行档案的归档排序后,进行企业相关人员的档案进一步整理,需要反复核对材料的数量、准确程度和相关联系方式,确认信息准确无误后将其根据相关的目录的进行装订,装订完成后,在档案的封面上进行信息的编辑,负责人姓名、档案号码以及联系方式,进而完成整个干部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推动我国干部档案规范化借阅模式管理,需要建立起借阅实名登记制度,严格进行借阅制度的落实,审核借阅人的身份和借阅目的,执行合理的借阅手续,保障档案档案和个人信息的准确性和机密性。

合同档案管理规范篇7

从学理上讲:“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定义众多,代表性的有三种:最广义的解释是指一切国家机关制定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之外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和行政措施。广义的解释是指各类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除法规、规章之外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和行政措施等。狭义的解释是指没有行政立法权的国家行政机关为实施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而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和行政措施。”[4]广义的解释适用于本文所讨论的问题。

1.2 行政管理机构立法责任的体制依据。我国的立法体制是:“中央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分权的,多级并存、多类结合的立法权限划分体制。”[5]其中,多级并存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国家法律,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分别制定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一般地方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6]。这些不同级别的立法和规范性文件在效力上有级别差异,但并存于我国的行政立法体制之中。近年来,国务院、各省级人大、人民政府及一些市级人大、人民政府,制定了大批关于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及备案规定、办法。这一做法本身就是对各级行政管理机构立法责任认同,如果没有这个责任,那又有何监督之必要?从另一个意义上讲,经过有立法权的权力机关审查批准的行政规范,从某种意义上讲就具备了法律法规的性质。

1.3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立法责任的法律依据。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是行政管理机构,适用于行政管理机构立法责任的法理与学理依据和体制依据,同样适用于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此外,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立法责任还有充分的法律依据。《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章第七条规定:“国家档案局依照《档案法》第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履行下列职责:(一)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研究、制定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和具体方针政策;(二)组织协调全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制定发展档案事业的综合规划和专项计划,并组织实施……”第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档案法》第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履行下列职责:……(二)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发展计划和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这其中,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研究、制定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和具体方针政策;制定发展档案事业的综合规划和专项计划;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发展计划和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本单位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等,就是《档案法实施办法》赋予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立法之责,也是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法律依据。

1.4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立法责任的现实依据。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即使是一个省,一个市,情况也不完全相同。而我国的地方行政立法权仅限于省、省会市和较大的市这一级,它们制定的档案法规、规章不可能很具体。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执行档案法律、法规、规章,就必须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档案规范性文件,对档案法律、法规、规章进行细化、具体化,加强可操作性,完成档案法律、法规、规章从制定到落实的“最后100米”,以便使档案法律、法规、规章在本地区得以全面贯彻实施。

“随着我国档案法制建设的强化,市县档案法制建设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尽管一般市县无权制定地方档案法规与地方档案行政规章,但它们或通过其职能机构――市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大量的档案规范性文件,切实保证了档案法律、法规和上级档案行政规章在本地区的贯彻、落实。尽管档案规范性文件目前还没有被纳入档案法规体系,容易被人们忽视,但市县人民政府及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档案规范性文件这一实践活动,事实上已经成为我国地方档案法规建设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理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7]

2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立法责任

档案行政管理是专业管理,按照我国现行的行政体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包括: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区)各级人民政府所属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由于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层级不同,所承担的立法责任也有所不同。

2.1 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立法责任。国家档案局在2011年6月14日《国家档案法规体系方案》,其中有许多都是应该由国家档案局制定的档案规章。虽然这个档案法规体系方案比较全面,但是,仍然有一些应该制定的规章,而且是《档案法实施办法》明确规定的需要制定的规章并没有列入。笔者认为,国家档案局急需的立法与重点关注的立法,有以下几方面:

2.1.1 《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的立法。虽然,《国家档案法规体系方案》中对《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的立法作了一些规划,如,《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办法》、《档案鉴定办法》,但是,仍有一些明确规定的急需的立法并未列入规划,应该重点关注。如,《档案销毁程序和办法》(《档案法》第十五条)、《国家所有档案的范围》(《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条)、《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永久档案分级标准》(《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三条)。这些法规应该说是最基本的,必须尽早出台,否则,《档案法》贯彻执行依然会成为空谈。

2.1.2 制定档案馆规章。档案馆是档案行政管理的主要对象,也是实现档案行政管理目标的主要载体。因而制定档案馆管理中共性的、基本的、普适性的规章制度是重点。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规章制度不是国家一级、二级、三级档案馆的等级标准,而是所有档案馆都必须遵守的共性规章制度,这是档案馆的基本规则。

2.1.3 专业档案管理的立法。国家档案局提出建设“两个体系”的重要方针,并于2011年制发了两批《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目录》,而要将其落到实处,就必须依照《档案法》的要求,会同那些产生专业档案的部门制定各个专业档案的管理办法,以利于操作执行。

2.2 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立法责任。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立法之责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 履行好档案法规授权,制定具体规章。档案法规明确规定并授权由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具体规章,必须尽早出台。如,《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条规定:“《档案法》第二条所称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属于集体所有、个人所有以及其他不属于国家所有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征得国家档案局同意后确定具体范围。”这一条就具体明确地规定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制定《××省非国有档案的范围》。对于这一条的规定除了少数几个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颁布了相关规章外,绝大多数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都没有履行这一立法责任。而这个范围不确定,档案行政管理的范围就不明确,档案行政管理就失去了目标,《档案法》也就很难贯彻执行。

2.2.2 做好地方档案法规规章的立法。省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具有代省级权力机关起草档案专业性地方法规规章的职能,在《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颁布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上都分别制定和颁布了本级的地方性档案管理条例或实施办法,也有部分省根据本地区的特点或特殊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档案法规规章,如,《广东省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档案管理规定》(粤府[1990]49号文件)。但是,大部分省在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制定地方档案法规规章方面还是空白。

2.2.3 国家档案法规规章的细化。由于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因而国家档案法规规章大都是宏观的,不可能包罗万象太具体,所以各地要将其细化才能有效落实。一是补充细化。如,《档案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没有执法档案的整理内容,而执法档案明显有别于文书档案,这就需要制定《档案行政执法档案管理办法》作补充细化。二是分类细化。如,《企业档案管理规定》是针对所有企业的,可以按企业性质、按企业大小、按企业类别等进行细化,制定不同的企业档案管理规定。三是具体细化。如,《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得就比较粗,可制定《会计档案整理细则》。也可以结合分类细化,制定《行政机关会计档案整理细则》等。

2.2.4 档案技术标准的入规。要使档案技术标准得到落实,就必须做好标准的入规――即将标准的内容与要求融入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档案法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之中。“从现代行政法体系看,技术规则渗入到行政法规范中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事实。”[8]因此,技术标准的入规是省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立法之责”。档案技术标准的入规,一是制定实施细则,如,各省的《〈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实施细则》。目前,标准的入规基本上仅限于《归档文件整理规则》,而且其也只属于行业标准。大部分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未入规。二是将技术标准纳入相关规范性文件中,如,制定《档案馆质量管理办法》、《档案室质量管理办法》等,并将相关的标准纳入其中,如,《全宗卷规范》、《档案馆指南编制规范》、《全宗指南编制规范》,等等。《档案馆质量管理办法》、《档案室质量管理办法》与《市、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测评办法》、《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认证办法》不同,前者是最低要求,后者是最高要求。当然,后者没有将相关标准纳入其中,其最高要求也就有“跑偏”之嫌。

2.2.5 制定推广经验型规范性文件。在档案行政管理许多新领域或某些领域尚无行政法规甚至无行政规章调整时,多数情况下往往需要市县基层先进行探索,待取得经验后,制定档案规范性文件加以推广,等条件成熟时,再将档案规范性文件上升为档案行政规章或档案行政法规。

2.3 县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立法责任。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处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的下层,最接近人民群众,可以直接了解、真实反映人民群众对执法的意见和立法要求,不仅对立法工作有直接帮助,而且,通过制定本级的规范性文件,完成法律法规规章从制定到落实的“最后100米”,在这“最后100米”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立法之责的重点有以下几方面:

2.3.1 做好档案法规规章的细化。尽管省市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对国家的档案法规规章进行了细化,但是,由于各个县的情况仍是千差万别的,省市级的细化仍然可能是“粗线条”的,加上就是一个县域内的各个单位各种档案也是千差万别的,仍然需要进一步细化。一是分类细化。如,国家档案局制定了《乡镇档案工作试行办法》,一些省市也细化制定了《乡镇档案管理细则》,但是,这些《细则》仍然不细,乡与镇有区别,有的还有很大的区别,就是乡与乡镇与镇之间有的也有很大的区别,这就需要进一步分类细化。最基本的可以分为《乡档案管理实施细则》、《镇档案管理实施细则》。二是具体细化。还以《乡镇档案工作试行办法》为例,可以具体细化为《乡级机关档案工作细则》、《乡级机关会计档案整理细则》,等等。三是层级细化。层级细化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县级机关与国家、省级机关有很大的差异,大部分县级机关档案人员都是兼职的,县级机关属于执行层的机关,其形成的档案与国家、省级也有很大的差异,因而其档案工作也有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细化制定诸如《县级机关档案工作细则》、《县级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之类的规范性文件予以细化。另一方面,在一个县域内,还有县、乡(镇)、行政村三个层级,这三个层级也有很大的差异,同样需要制定不同的档案工作细则和档案管理办法来管理。

2.3.2 做好档案法规规章的地域化。所谓“地域化”,就是由于不同的县所处的地域不同,其产生的档案工作内容和档案的种类也有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根据其地域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规范性文件以贯彻国家省市的档案法规规章。

2.3.3 制定探索经验型规范性文件。由于县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处在档案实践工作的第一线,直接面对那些新的档案工作领域,很自然,探索的任务就由其来担当。在取得经验后,就应先制定档案规范性文件加以调整,而后为国家省市提供案例和典型。

2.4 市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立法责任。由于大部分市没有地方行政立法权,而且,市级又没有县级接触基层和群众的面广,因而市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立法责任既没有省级的大也没有县级的广。主要立法责任:一是做好档案法规规章的细化;二是做好档案法规规章的地域化;三是制定推广与探索经验型规范性文件。

合同档案管理规范篇8

(一)疾控中心的档案服务能力提升,是开展其规范化建设的源头价值体现。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说到底,就是助力其档案服务能力。每一年疾控中心都会产生、收集、处理大量的档案,这些档案如何管理,如何规范化管理都是疾控中心需要面对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疾控中心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档案服务是其中的一个部分,疾控中心的档案服务能力提升,有利于推进各项业务建设。

(二)规范化的推进,在某种程度上也推动着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在现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之下,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单单依靠人力是难以达到的,更为重要的是依靠科技的力量。当前,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是正大力开展的一项工作,将档案数据化并纳入到大数据管理之中,不仅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增强档案工作能力,更能多元化地利用档案。在这个过程中,如若实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有助于加快档案信息化的步伐。

(三)有效提取疾控中心档案本身价值,打通收集、管理、利用之间壁垒。档案是有价值的,疾控中心档案本身的价值在现实工作中是相对难以实现的,许多档案正是因为其价值没有被挖掘并实现,导致这些档案被束之高阁。新形势下疾控中心档案管理M一步规范化,能更有效提取疾控中心档案本身价值。通过规范的收集和管理,理清档案管理思路,有效打通收集、管理、利用之间壁垒,有利于档案的利用工作更便捷有效地开展。

二、进一步推进新形势下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健全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组织机构,将工作落实到各岗位并进行有效考核。一个健全的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组织机构是规范化建设的中心枢纽。实现档案管理工作集中性、统一性有赖于综合档案资料管理机构的建立,此部门负责收集、保管、整理疾控中心各部门档案,同时设立相应监督部门,以监管指导检查综合档案资料管理机构的工作。执行国家、省的业务规范及法律法规,根据《档案法》《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中的相关规范及疾控中心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档案分类大纲、归档范围。这个组织机构需要有专门的人负责专门的工作,在档案管理中,首先要做到专人专职,疾控中心应尽可能保证每个岗位上有专人任职,同时要把细分的档案管理流程落实到每个岗位及岗位上的员工身上,实现档案规范化管理事项到人、责任到人。同时,依据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目标,将目标分解到岗位上,并依据岗位的完成度进行考核,深入推进档案规范化工作的落实。

(二)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制度方面要跟上,打造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规范的流程。不可否认,其规范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使得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组织机构健全与之配套的是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制度,制度跟上了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才能做得更好。疾控中心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参考法律法规制定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档案管理制度。制度的确立使得档案管理有理有据,同时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也有相应的材料支撑。流程是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精神所在,在档案管理规范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制度方面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制度中严格确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流程,充分发挥出流程的规范作用,使得档案管理在规范化的同时也能达到科学化、合理化。

(三)负责人重视和业务培训推进,是疾控中心档案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的力量源泉。机构负责人高度重视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各类档案不仅记录了疾控机构历史发展轨迹,还包括各类重要决策、重要事宜、重要疾病防控措施等,为了保证档案管理充分发挥作用,使各类档案有效应用,机构负责人应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负责人的重视能进一步加强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的进程。此外,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推进是息息相关的,为了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疾控中心应组织相应的业务培训,致力于提升档案管理人员开展档案规范化工作的能力。

(四)强化业务档案收集,稳步提升案卷质量,从档案管理工作本身着手。档案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收集分类,合理区分业务档案和一般文书档案。同时为便于检索使用档案管理时要注意立卷、装订等方面的规范管理:1.归档文件要以本单位形成的文件为主,整理时注重档案的时效性。2.档案整理在保证档案完整性的前提下需突出重点。3.由于档案收集的基本为公文,因此一开始就要求规范公文写作格式,书写字迹力求流畅清楚。

三、结语

疾控中心必须重视加强档案管理业务及其围绕档案工作展开的一系列管理工作的认知和实践水平,从而确保档案资料的妥善保存和利用,并可为医学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合同档案管理规范篇9

[

关键词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

引言

医院人事档案作为医院人才开发的重要信息资源,能够真实反映医院医护人员的基本情况、专业技能、工作业绩等信息。因此,做好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提高人力管理水平、保障医院的工作正常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仍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人事档案管理不够规范、信息化推进迟缓、队伍专业素养待强化等。在新时期下,如何迎接新挑战,开创新局面,是摆在档案管理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常态问题

1.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够规范

档案管理制度是档案管理的依据,规范化管理是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有效保障。但就目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现状来看,很多医院实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并未参照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理念,对于如何管理医院人事档案,又或是如何应对管理过程中已出现的失误等问题,都没有设定明确、清晰的规范标准。例如,因缺乏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制度,导致部分医院在人事档案管理中长期存在分工不明确,遇到责任相互推诿的负面事件;同时,也正由于制度的不规范,使得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漠视管理工作的保密性,出现医院人事档案泄露等问题。

2.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推进迟缓

目前,人事档案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仅建成了现今的信息管理系统,而且在个人基本资料方面也逐步取代了纸质档案。但是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毕竟有限,所以在某些方面还有待开发,比如说对人员年龄的阶段分布、教育程度、所学专业等方面,系统只会做简单检索和制表。在面对诸如所聘职工筛查、统计报告等领域则显得无能为力,不能够较为科学地为人事管理工作服务。除此之外,在最基本的资料汇集和使用上还存在较大缺陷,容易在资料更新时造成遗漏,不能保证档案管理部门接收到第一手信息。

3.队伍专业素养待强化

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既为档案管理提供了先进的科技手段,也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医院人事档案工作较为复杂、繁琐,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细致,且有较强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保密意识。但当前,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愿意投身档案管理事业的人员逐年减少,即便在岗人员,也因长期缺乏专业培训或者素质较低,而无法适应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进程。信息时代下,对于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不仅要求从业人员要具备传统档案管理知识,还需要能熟练运用信息库处理技术。然而,实践中很多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远远不能满足医院电子档案管理标准与需求。

二、优化医院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1.更新人事档案规范管理理念

更新人事档案规范管理理念,是提高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前提和基础,也能够使员工规范自身行为,维护医院良好形象。对此,医院应通过广泛的宣传,如开展座谈会议等活动来增强医院人员对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医院管理层应不断更新人事档案规范管理理念,通过示范带头来端正医院全体员工对人事档案管理的认知。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自身也应清晰认识到本职工作的重要程度,藉以不断强化专业技能,提高工作效率,树立对本职工作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更新人事档案规范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意识,不仅能够有效促进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而且可以疏通和拓宽材料收集的渠道,加快档案建设走向规范化、信息化和科学化。

2.完善人事档案管理规范制度

档案规范化管理是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所以对其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须严格审视,参照实际情况与需求可能性,不断完善医院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其主要包括人事档案查阅制度、人事档案材料送交归档制度、人事档案转递制度等。同时,应建立组织核查认定制度,以避免部分干部档案填写不实的弊端。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人员可依据原有档案及有关材料,采取组织核实、认定的方法,对干部的简况重新登记造册,建立干部档案卡片,并在干部档案中予以说明,以此作为组织掌握的档案的补充材料,为干部档案管理工作提供真实、可信的依据。同时应对归入档案的材料实行组织核实认定制度,由主管部门对其真实性、合法性进行鉴别、审查,确认无误后再归入个人档案,从根本上解决档案材料的有效性问题。

3.提升全员管理业务素质水平

当前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主要还是依靠人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大大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在新时期,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是必然趋势,因此,档案管理员不仅要掌握档案学的基本原理和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实际操作方法,还要熟练运用计算机的操作、网络的查询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为医院人事管理工作服务;及时了解和掌握人事工作的政策和法规,把握人事档案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还要了解人事档案产生的条件和作用,正确理解档案内容,鉴别真伪,准确判断档案的价值,综合分析问题,管好用好人事档案。此外,我们应该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使其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情况,更好地促进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4.推动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身处信息化时代的每一行业都在积极推行信息化建设,由此,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同样也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方向之一。信息化的人事档案管理,不仅使得档案更便于相关人员的查阅与利用,同时亦有益于档案资料的长久保存。对此,医院应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大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资金投入,根据医院实际情况与经济实力,合理适度地引入相关先进设备,对以往的纸质档案以电子文档形式收编归档,同步设置电子检索功能。但在全面推广信息化管理的同时,须知道发达的信息技术也是利弊同在的,在享受信息技术为档案管理带来的便捷时,必须严防电子档案遭受网络攻击或恶意窃取等技术漏洞的出现。

结语

人事档案管理水平是医院综合管理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在新形势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机遇与挑战并存,医院管理层要抓住时机,不断创新,使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为规范、更为高效。

参考文献

合同档案管理规范篇10

二、明确编制对象

根据《国家档案局关于做好〈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宣传贯彻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这次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编制对象仅限于机关文书档案,其他门类档案不在此次编制范围之内。在制定《规定》过程中,有这么一个工作思路:即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总表,《规定》的正文适用于各级机关,《规定》中的附件“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具有一表两用的功能,既包括了机关文书材料的归档范围,也包括了机关文书档案保管期限的划分;各级机关制定本机关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作为分表。这一工作思路与《通知》的具体要求结合,各机关要编制并报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批的内容就是一个本机关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各级机关在编制本机关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时,是否要参照《规定》的编写结构,将《规定》正文的部分内容进行细化,并出现在本机关编制的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前面,这一点由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自行确定。

三、明确编制体例

各机关编制本机关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体例,关系到本机关应归档文书材料是否齐全完整。根据《通知》的精神,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要求按照机关的内设机构一个一个地编制,最后形成本机关总表。比如国家档案局内设机构有办公室、档案馆(室)司、经济科技司、政策法规司等11个司局级机构,每个司局级机构下面设若干处室,那么,编制时就要按照每个司局级机构下设的一个一个处室来进行编制。又如,档案馆(室)司按综合档案业务指导处、机关档案业务指导处、专业档案馆业务指导处3个内设处一个一个编制。这种编制体例便于各个职能机构明确哪一类文书材料应该归档,归档的文书材料的保管期限如何划分,使机关公务人员注意做好平时文书材料的收集和积累工作,确保应归档文书材料的齐全完整。同时也便于机关档案人员掌握各内设机构文书材料的归档范围,监督和指导各内设机构做好平时文书材料的归档工作。这种编制方法与以往一个机关编制一个笼统的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相比,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操作性。有的中央和国家机关提出对本机关内设机构具有共性的问题能否单独表述,体现在本机关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编制结构的最前面,而不是放在机关每个内设机构的下面,如会议类文件材料,机关内设机构都有可能召开综合性或专题性会议,活动形成的文书材料放在本机关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中单独表述,此做法就有悖于本机关编制工作方案。

地方各级机关可参照中央和国家机关的编制体例,结合本机关工作实际,在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一要求下,合理确定编制体例。

四、遵守审批程序

根据《规定》的要求,这次各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编制工作不同于以往,以往各机关制定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经本机关领导批准后执行,只报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备案。《规定》施行后,各机关编制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需经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才能实施。

《规定》虽然从之日起施行,但对于一个机关来讲,必须遵守《规定》实施的相关程序,一个机关编制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必须经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才能具体执行。未经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同意,不得擅自使用。因此,当新的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保管期限表没有获得审批时,只能沿用原来的有关规定。各级机关要在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抓紧工作,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本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编制及送审工作,实现新旧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保管期限表的有序衔接与顺利更替。

国家档案局对中央和国家机关编制的本机关、本系统(有垂直领导关系的系统,以下同)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审批工作非常重视。2007年3月,国家档案局专门成立了“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审查委员会”,负责对中央和国家机关编制的本机关、本系统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审批工作,该委员会主任由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担任,副主任由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段东升、李明华、李和平、杨继波担任,委员由国家档案局有关司、部、室主要负责同志组成。审查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审委办”)设在档案馆(室)业务指导司,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该司司长兼任,办公室成员由国家档案局有关业务司、处负责人组成。编制机关上报本机关或本系统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时,要同时上报本机关“三定”工作方案等职能说明材料。国家档案局对各机关上报材料的审批工作实行“两审制”。首先由审委办对各机关上报的本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进行初审,初审过程中与编制机关交换意见,并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后由审委办汇总,提交审查委员会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终审,终审后由审委办办理给单位的批复手续。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参照上述形式,开展对本级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审批工作。

五、垂直管理系统的编制和审批工作

合同档案管理规范篇11

工程前期文件,如项目批复、土地批文、规划许可证、征用红线图等工程合法性、依据性文件缺失或为复印件;施工文件中材料合格证、试验报告是复印件;招投标文件,只有评标、议标等文件;主要设备开箱时由于设备部门没有及时通知档案人员到场,造成设备开箱资料不齐全;工程改动缺工程联系单,工程项目缺监理审核单等。

1.2 基建档案内容质量与实际不符

基建档案的内容质量要求档案所反映的数据必须真实、准确。然而在工程中经常出现一些与实际不符的现象。如合同文件条款中随意涂改,双方不签字不加盖公章;施工记录中的数据填写不真实;竣工图没有根据设计变更通知单作相应的修改,使竣工图纸失去准确性,造成与工程实际不相符。

1.3 文件填写或书写签字不规范

由于参建单位多,各施工单位管理方式不一致,使得某些施工记录不规范。如在施工报审文件中,只有施工单位申报内容,没有监理单位审批意见,质量验评等文件中签字夫结果或表述不规范。各种签字不规范问题,如签订的合同、试验报告、质监报告、施工记录等用私章或用计算机打印代替签名;只签名字、不签日期;签名字迹潦草,难以辩认;用圆珠笔、纯蓝墨水笔、复写纸等不耐久的书写材料签名或书写,使基建档案质量大打折扣。

2 医院基建档案存在问题的原因

医院领导不够重视,只重工程建设而轻档案管理,影响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建设单位未及时制订有关项目档案管理制度,明确基建项目资料归档的范围和要求,造成某些项目档案不符合有关的档案规定;医院基建项目参建单位多,工程技术人员档案意识及重视程度差异较大,造成档案形成质量参差不齐;监理单位、质检部门、工程部门一些专业技术人员把关不严,造成一些档案文件内容不全或与事实不符。

3 医院基建档案管理的对策

3.1 领导重视是搞好医院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

医院领导对档案的重视程度,是强化档案管理意识的关键。只有领导高度重视档案工作,建立和落实项目档案工作领导责任制,并将基建档案工作纳入领导议事日程,对工程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定期召开参建单位档案管理部门领导会议,协调和解决档案材料在收集和积累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使档案工作顺利进行。

3.2 建立健全制度是做好医院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保证

基建项目从工程建设一开始,必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国务院批准的《科技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等,建立科学、合理、适用和操作性强的一整套基建档案管理实施细则,以规范基建档案的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医院基建档案的范围,归档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基建档案的移交与整理,保存与借阅的要求,用规范的档案管理行为来推动各参建单位的规范化管理,有效控制档案形成的质量。

3.3 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管理是基建档案管理的基础

合同档案管理规范篇12

一、当前国有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长久以来,很多国有企业认为档案管理并不重要,没有直接的价值体现,所以对档案工作也不重视。类似档案管理的规划、安全、人员配置,经费预算等问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造成管理功能弱化,工作非常混乱。(2)因为对档案管理的不重视,在国有企业“减员增效”等改革背景的前提下,许多职能管理部门人员要求精简,档案部门往往就首当其冲。如档案部门并入综合部门下,档案工作从业人员几乎没有专业人员,都是兼职人员,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与培训,缺乏专业化管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势必出现许多问题,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档案的管理水平。而且在人员的聘用上也较为随意,只要能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录用,这些人员在工作中都是按老方法,按部就班,不具备主观能动性去推动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大大降低了档案的利用效率。(3)档案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有许多管理环节,如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存储、借阅、销毁等,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规范化要求。许多国有企业档案管理缺乏规章制度,收集不齐全,归档混乱,纸质资料存放不合理,借阅后不归还,造成了档案丢失,发霉受潮等情况,直接影响了档案合理利用。(4)如今网络和信息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国有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但许多国有企业在档案管理中还遵循着传统的模式,缺乏现代化的管理工具,管理软件功能滞后,加之没有与企业办公系统搭建起有效的网络通道,导致目前国有企业档案数字信息化水平偏低,档案信息开发和充分利用也得不到深入,档案的安全和保密也面临挑战。

二、提高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1.纳入公司制度,提高档案意识

为了优化档案管理,提升规范化程度,首先是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引导公司领导职工对档案管理正确的认识和思想上的重视。将档案工作纳入本企业的工作计划、目标管理和相关部门及人员的岗位职责,同企业各项工作同步发展。统一领导,统一机构,统一制度,制定由领导分管、综合部门领导主管管的综合管理制度,并且列入领导议事日程,这样才能解决档案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让档案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2.提升人员素质,适应信息化需求

国有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关系到档案工作的质量。要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实现专业化的操作和技能势在必行。为此,在档案专业人员的选用上,要严把关口,选择那些专业能力强,操作能力强的人才。更要加强培训,借鉴优秀的档案管理经验,指导档案从业人员工作,逐步培养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意识,进而激发工作热情,能主动掌握时代脉搏,树立适应形势的主动服务理念。确保从业人员对资料信息的产生来源保持高度敏感,主动收集,调查了解用户的潜在需要,针对性设计出不同的服务内容和范围,寻求更为有效的服务新途径,以提高档案利用的质量和水平。

3.健全档案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

在档案的管理过程中,制度是确保规范化管理的基石,也是最强有力的保障。在每一个管理环节,都应该构建规范化与科学化的制度。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建立相应的收集规范,明确部门和个人的职责,确保资料收集的完备;在资料的分类归档过程中,要建立详细的分类法则,编号排序,这样不但能清晰明确的把档案分类完好,也便于以后的查阅利用;在档案的保存过程中,完善档案保管制度,加强库房设施建设,减少外界条件对档案造成的伤害;在档案的应用过程中,信息化时代前提下,档案管理制度与办公业务管理、信息化管理密不可分的。在以国有企业良好的管理制度为依托,根据档案信息化的要求,创新、规范化开发信息系统,积极主动整合档案信息资源,保障其在应用过程中能适应不同阶段、不同性质用户的需要,从而才能发挥出档案的最佳效能。

4.加强软件开发,提升信息化水平

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是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直接手段和重要体现。新形势下的档案开发和利用,更是以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得以实现的。应重点做好档案的编目、编研工作,编制适合国有企业实际情况的检索工具,建立健全检索体系和档案汇编等参考资料,及时、系统、完整提供、满足档案利用工作的需求。国有企业应通过定制开发适合自身文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借助软件编程和数据库管理技术,构建网络工作流程来支持、执行和管理公司的各项职能业务活动。在国有企业定制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的同时,建立具有国有企业特点、匹配自身需求的档案管理软件,与企业其他办公软件紧密结合,架构起一个由网络连接来实现的综合数据库,共享信息数据。行政办公、生产经营和业务审批的工作流程与文档一体化工作流程紧密集合起来,产生新的文件方式——电子文件,形成了一套从文件的生成、流转到归档的全新流程,精简工作冗余,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协同办公的目的。在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革新的同时,对档案安全管理的要求也更加严苛,在硬件环节上,通过设置防护墙等技术手段,阻隔不安全因素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在工作环节中,通过对工作流程、文件传递以及保管保密等方式加强管理,确保信息的安全可靠。综上所述,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档案资料的管理方式必须坚持与时俱进,革新管理的手段和技术,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开创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档案管理作为一个国有企业管理活动的不可或缺组成部分,只有不断的重视,培养专业人才,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应用信息化系统提高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实施档案工作的常态化管理,不仅可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自身价值,而且可以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这样才能实现档案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合同档案管理规范篇13

1 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和不足

1.1 对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文书档案工作不像其他工作那样容易出成绩,因此一些领导也不大愿意更多地投入和关注,仅仅要求保管好文件,确保档案信息不外泄、无遗失,需要时可以及时提供参考即可。这些想法造成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不被重视,也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导致工作质量不高。

1.2 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存在脱节现象

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实行分块管理,这无形中拉大了两者之间的距离,导致文书工作人员档案管理意识薄弱,而档案工作人员也很少关注文书工作,使两方面的工作存在脱节现象。公文格式和处理方面也存在着不合理、不规范的情况,使现有的文件档案内容繁琐、形式多样,不利于分类、保管。

1.3 各部门之间对档案工作缺乏配合和协作

文书档案分散在各个科室部门,归档时需要广泛收集,但各部门往往不太配合和协作。一些部门觉得自己留档方便工作,于是不愿意将文件资料交付档案管理人员统一保管。由于得不到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也影响到一些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一些重要文件档案不能及时归档,长期下来,一些重要文件档案容易流失和不能归档。

1.4 档案收集整理不规范

一是所收集材料不规范,文书人员文件处理、版记和用纸不规范。不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如错用文种,格式不对,无标题、著名、编号、时间;文件用印不当;无主题词或主题词不准确;行文不规范;公文纸张克度不够,纸张大小、装订不符合要求;底稿书写用纸不规范等。

二是归档文件整理不符合规范和材料不完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对归档有明确规定,但文书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按照要求,如归档材料使用字迹易消失的传真纸,不用复印纸;只重视收集纸质材料,忽视其他材料,只收集正文,不收集附件和说明等。

以上问题,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许多不便,也直接影响到档案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1.5 档案“重藏轻用”的习惯未得根本改观

受传统思维习惯的影响,许多单位重视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和保管等环节的业务,而忽视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文书档案的价值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2 做好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原则和方法

2.1 提高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和认识水平

提高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和认识水平,是做好文书档案工作的前提和保证。档案工作者应积极主动地向教职工尤其是学校领导做好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工作,提高大家对档案工作的了解和认识水平。学校领导需要足够重视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一是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二是增加物质投入,提高文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规范化水平;三是将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学校正常事物工作中,提高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和影响力。

2.2 推动和实现“文档一体化”

“文档一体化”是把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融合在一起,加强档案部门对文件管理的超前控制,既保证档案质量,也简化档案部门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2]。其做法是在公文生成制发至归档管理全过程都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生成公文部门按档案管理及归档要求以统一格式输入和输出,从而实现文书档案生成一体化和管理一体化。现阶段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并存,档案部门需要同时收集纸质档案和电子文件档案,两者共同管理。

2.3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档案部门和文书生成部门都应当围绕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大局,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才能确保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经常主动同其他科室部门的同事保持沟通,既要明确文书档案收集的范围和要求,也要尽量帮助其减轻工作量,以获得对方最大限度的理解与支持,从而共同把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做好。

2.4 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

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其原则是:⑴坚持和贯彻“档案工作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⑵在上级和本单位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和指导下进行;⑶提高档案工作标准化的科学性。档案工作标准化应在硬件建设和做好文书处理环节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上下功夫。“文书部门立卷”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关键环节,要做好及时归卷、及时收集、及时分类工作,避免积压。

2.5文书档案管理要注重创新

墨守成规是不能使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进步和完善的,改革发展和信息化使文书档案工作面临新的机遇,所以应抓住机遇力求创新。可在以下几方面创新:⑴机制创新,建立主动参与机制、自我营销机制及互动、衔接、协调机制。⑵优化文书档案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文书档案管理队伍培养,首先是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二是要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⑶提高创新意识,变等、靠、要为主动进取。⑷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工作效率。

2.6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现代化水平

文书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适应当前信息化发展和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应当抓住这个机遇,大力推进。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信息化建设:⑴按照系统论和集成化的要求,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⑵建设系统数据库。⑶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满足经济合理和技术先进的原则。⑷做好相关人才队伍的建设。⑸实行统一管理和人机结合的原则。

3 结语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学校文书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克服和改变陈旧落后的观念和行为,不断创新和提高管理效率,采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工作方式,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加快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提高文书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以适应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