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大健康市场分析实用13篇

大健康市场分析
大健康市场分析篇1

近年来,大众健康类图书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开卷监测数据显示,2008年此类图书占整体市场的码洋比重突破3%,2009年达到3.5%。就品种规模而言,大众健康类的动销品种数也在2008年突破20000种,近几年增长迅速。从成长性来看,最近五年以来大众健康图书市场一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发展速度。即使在图书零售市场增速放缓的2009年,此类市场的同比增长率仍达到了10%以上,远远高于整体市场。可以说,2009年甲型H1N1流感蔓延的大背景促使大众对健康的关注提到了另一个新的高度。

不过对比之下也不难发现,如今大众健康类的增长速度已经不及前几年,2010年1~2月同比增长率甚至出现下降。一方面,这与整体市场的表现以及宏观经济环境低迷不无关系;另一方面,由于此类市场对畅销书依赖性强,受畅销书驱动的特征明显,因此畅销书的表现也对市场增速有着直接影响。进入2010年,大众健康类图书畅销依旧,但是从选题角度和营销运作方式来看与前两年并未出现明显的差别,而且此类图书总体的销售热度和以往相比并不算强――也正是这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大众健康图书的年度同比增长率比往年有所降低。

总体而言,大众健康类市场经历过前些年的高速发展后,近期表现出稳中有降的态势,这也是市场渐趋理性成熟的正常表现。除去宏观环境因素对图书零售市场的影响,由于读者对健康的关注会一直持续,因此对这类图书仍然存在庞大的市场需求,市场空间广阔。

二.近期畅销热点回顾

强势畅销热点长期稳定,专业知识的大众化解读趋势延续

盘点大众健康类畅销书排行榜,强势畅销热点长期稳定是最为显著的特征。“国医健康绝学系列”连续三年畅销,长期领衔月度榜单,市场表现非凡,无疑是最为耀眼的明星。对专业知识的大众化解读是这几年畅销书市场的一大特点,由“百家讲坛”带来的学术文化热潮便是典型,而“国医健康绝学系列”则是大众健康市场的代表。该系列图书将专业的医学知识通俗化,搭建起大众与专家学者沟通的桥梁;并将传统的智慧结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使其可为现在所用,焕发出新的活力。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市场上,随着畅销品牌逐渐深入人心,这样的强势畅销系列以及大众化解读方式仍将延续。

“自我保健”主题鲜明,“饮食健康”贴近读者

从畅销书的主题来看,以倡导“自我保健”、“疾病预防”为主旨的图书上榜众多,是主要的畅销题材。2009年大众健康畅销书排行榜前三甲的《不生病的智慧》、《求医不如求己》即是典型,通过朗朗上口的书名向人们传达养生理念――在“有病找大夫”的传统观念之外,告诉读者“预防重于治疗”,“身心自愈”,指导读者如何做到“不生病”。此外,以饮食健康为主题的作品也有很好的市场表现。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从日常饮食入手,通过调整饮食方面的细节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这样的选题与读者的日常生活最为贴近,融通俗性、实用性和指导性于一体,自然受到读者的喜爱。2010年1~2月的榜首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就是很好的例子。

品牌效应助推市场,系列图书连创佳绩

纵览近年来的畅销书排行榜可以看到,大众健康畅销书的品牌效应已经显现,作者品牌、系列品牌逐渐成型,强势畅销作品也随之成为了助推市场的重要力量。具体而言,“国医健康绝学系列”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养生明星群,从中里巴人、萧言生,到马悦凌、易医(即栾加芹),一大批民间医者声名鹊起。知名专家学者的作品往往能够在读者中产生较大的号召力,对普通百姓来说更具说服力,这与作者的专业知识背景、权威性自然密不可分。与此同时,系列图书在榜单中占据了大量席位。“国医健康绝学系列”也成就了不同的养生品牌子系列,如“求医不如求己”系列、“不生病的智慧”系列、“马悦凌国医健康养生”系列,都是脱胎于此。读者的口口相传、电视媒体的推广等,这些都为系列图书的热销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女性读物榜上有名,孩子健康引人关注

大健康市场分析篇2

1 引言

自1998年实施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助推剂之一。房地产市场作为房地产业发展的载体,其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居民财富、生活成本、企业的健康发展,关系着维持地方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然而,我国房地产市场还是典型的原子结构,没有达到规模经济和有效竞争的程度。房地产市场发展不完善,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有效需求的矛盾日益加剧,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问题已经引起了业界人士的激励争论以及政府管理层的高度重视。

2 房地产市场健康的界定

关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目前国内缺乏比较权威的界定,缺乏理论和方法上的支持。对于房地产市场健康的含义:倪鹏飞认为,健康的房地产市场就是在规模、结构、速度、价格方面,房地产市场运行与城市总体经济相互适应和相互促进的状态。李东晔认为,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应是房地产与社会、自然三者均衡、可持续的发展,应是在结构、规模、价格方面房地产市场与城市总体经济水平和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发展。其内涵特征表现为高效率、低泡沫、可持续三方面。

国内学者对其所下的定义都大同小异。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用宏观的、动态的、系统的视角去探询我国房地产市场,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房地产市场健康进行界定:所谓健康的房地产市场是指在某一个时点或时期内,在规模、结构、速度、价格等方面,房地产系统能与宏观经济及其他系统相互促进相互适应,并能实现可持续均衡发展的一种状态。首先,房地产市场健康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即一个健康的房地产市场应当既满足当代人对房地产的各种需求,又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后代人的生产、生活创造必要的空间发展条件;其次,由于房地产市场具有非均衡性、动态性,所以动态分析对于研究房地产市场健康是非常重要,无论是健康的内容还是健康的标准,都应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完善;最后,局部房地产市场健康与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健康的趋势并不一定是一致的,房地产市场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建立的房地产市场健康状况评价体系也很难具有普适性,所以根据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与之相适宜的评价标准。

3 房地产市场健康标准评价体系的构建

房地产市场是一个系统,在这个总系统下,有很多子系统影响着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本文建立一个全面反映房地产市场健康标准体系,即房地产市场健康综合评价层次分析体系,该体系分为三个层次:总目标层、分目标层,子目标层,其中:

一级目标:为总目标层,反映房地产市场整体健康情况。

二级目标:为分目标层,从规模、速度、结构、价格四个方面检测房地产市场健康度。即规模发展状况与宏观经济相协调,包括整体投入和要素投入两个角度。速度发展状况与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相协调,主要从规模增长速度这一角度检测:结构发展状况和水平与居民收入结构相一致,包括大类品种的比例关系和产品档次的比例关系两个层次;价格发展状况和水平与购买者负担能力相协调,从价格与收入两个角度检测健康度。

三级目标:为子目标层,用定量的指标分别评价各分目标层的健康状况。本文采用对于任何发展阶段都比较稳定的协调指标,即复合指标。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进行指标筛选,使选出的指标不仅能反映房地产市场健康状况,而且在数量上达到最小化,即指标之间越独立越好。对指标选择时采用文献查阅、专家咨询的方法,剔除信息重复、数据不完整的指标,通过此方法本文最终筛选出10个市场敏感度高、关联性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指标。如下表1所示。

摘 要:房地产市场健康与否对国民经济、产业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对房地产市场健康的涵义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用评价层次分析方法构建了房地产市场健康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并就一些评价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供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借鉴。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0001802

1 引言

自1998年实施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助推剂之一。房地产市场作为房地产业发展的载体,其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居民财富、生活成本、企业的健康发展,关系着维持地方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然而,我国房地产市场还是典型的原子结构,没有达到规模经济和有效竞争的程度。房地产市场发展不完善,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有效需求的矛盾日益加剧,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问题已经引起了业界人士的激励争论以及政府管理层的高度重视。

2 房地产市场健康的界定

关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目前国内缺乏比较权威的界定,缺乏理论和方法上的支持。对于房地产市场健康的含义:倪鹏飞认为,健康的房地产市场就是在规模、结构、速度、价格方面,房地产市场运行与城市总体经济相互适应和相互促进的状态。李东晔认为,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应是房地产与社会、自然三者均衡、可持续的发展,应是在结构、规模、价格方面房地产市场与城市总体经济水平和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发展。其内涵特征表现为高效率、低泡沫、可持续三方面。

国内学者对其所下的定义都大同小异。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用宏观的、动态的、系统的视角去探询我国房地产市场,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房地产市场健康进行界定:所谓健康的房地产市场是指在某一个时点或时期内,在规模、结构、速度、价格等方面,房地产系统能与宏观经济及其他系统相互促进相互适应,并能实现可持续均衡发展的一种状态。首先,房地产市场健康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即一个健康的房地产市场应当既满足当代人对房地产的各种需求,又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后代人的生产、生活创造必要的空间发展条件;其次,由于房地产市场具有非均衡性、动态性,所以动态分析对于研究房地产市场健康是非常重要,无论是健康的内容还是健康的标准,都应随时间发展而不断完善;最后,局部房地产市场健康与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健康的趋势并不一定是一致的,房地产市场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建立的房地产市场健康状况评价体系也很难具有普适性,所以根据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与之相适宜的评价标准。

3 房地产市场健康标准评价体系的构建

房地产市场是一个系统,在这个总系统下,有很多子系统影响着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本文建立一个全面反映房地产市场健康标准体系,即房地产市场健康综合评价层次分析体系,该体系分为三个层次:总目标层、分目标层,子目标层,其中:

一级目标:为总目标层,反映房地产市场整体健康情况。

二级目标:为分目标层,从规模、速度、结构、价格四个方面检测房地产市场健康度。即规模发展状况与宏观经济相协调,包括整体投入和要素投入两个角度。速度发展状况与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相协调,主要从规模增长速度这一角度检测:结构发展状况和水平与居民收入结构相一致,包括大类品种的比例关系和产品档次的比例关系两个层次;价格发展状况和水平与购买者负担能力相协调,从价格与收入两个角度检测健康度。

三级目标:为子目标层,用定量的指标分别评价各分目标层的健康状况。本文采用对于任何发展阶段都比较稳定的协调指标,即复合指标。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进行指标筛选,使选出的指标不仅能反映房地产市场健康状况,而且在数量上达到最小化,即指标之间越独立越好。对指标选择时采用文献查阅、专家咨询的方法,剔除信息重复、数据不完整的指标,通过此方法本文最终筛选出10个市场敏感度高、关联性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指标。如下表1所示。

.1 评价指标分析

(1)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占GDP比例。

当房地产投资与GDP协调发展时,房地产投资通过直接、间接拉动作用于关联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GDP增长,一般来说,其比值越接近某一理想值越好。

(2)房地产用地比例。

指当年房地产用地出让面积占当年土地出让总面积的比例。从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讲,在城市发展中房地产用地面积与土地出让总面积应当有一个合适的比例范围,以保证土地在城市建设中的合理配置。

(3)房地产业从业人员数/房地产开发企业个数。

该指标反映了行业或产业部门的要素投入状况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从业人员数量的增减即能反映房地产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也反映出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动趋势。企业个数增减与房地产市场好坏相关,对从业人员数量也有直接影响。

(4)房地产投资额增长率/GDP增长率。

该指标用来衡量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快慢,一般认为不应该超过2倍(国外经济学家测算最合理值是1.4倍)。过高意味房地产泡沫的产生。

(5)房屋销售面积/房屋竣工面积。

通过对比房屋销售面积与房屋竣工面积,可以用来分析市场供求关系。当房屋销售面积大于房屋竣工面积,可以有效地吸收一定数量的空置房。

(6)社会保障性住房比例。

社会保障性住房是房地产市场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反映对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的解困状况,通过社会保障性住房的比例值可以判断整个住宅市场的供应结构。国内比较认可的社会保障性住房占市场所有住宅的比例是20%,当然,该比例不是绝对的,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比例应当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协调发展。

(7)普通商品住宅开发投资占比。

通过该指标能够反映出当前市场发展结构健康状况。从房地产开发投资角度,观察市场供给结构与协调程度。

(8)房屋租售比。

表示历年商品住宅租金价格与二级市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的比值。反映每年商品市场与租赁市场价格的均衡性。一般有一个“合理租售比”。

(9)房价收入比。

用来衡量房价与居民对住宅购买的承受能力,是某区域居民户均年收入与其在居住地购买一套住宅所需要的费用之比。一般来说,其比值也有一个理想值。

(10)销售利润率。

房地产销售利润是房价的一部分,从国际上多数国家情况来看,房地产销售利润率一般在5%左右,高的也只有6%-8%。根据我国国土资源部调查:房地产小树利润率,大多数城市普遍在10%以上,中高档房地产平均利润率一般达到30%―40%,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水平,所以健康的房地产市场,必须有一个合理的销售利润率区间。

3.2 单项指标健康标准的确定

对于各项指标,客观上应该存在一个理想的值,根据指标的不同用途,有的越接近某一固定值越理想。有的指标则只需在理想参考值上下浮动即可,有些只要确定在某一区间内变化即可。

对于指标的理想值和浮动空间的确定,一般参考以下原则。

(1)借鉴国际通行的类似指标的理想值及正常浮动空间,比较分析后确定适当的标准。

(2)专家经验法:结合我国房地产市场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通过专家评定确定理想值和范围。

(3)由于房地产市场具有很强的区域性,所以选择的区域不同,判断的标准值和浮动空间也应有差异。

3.3 健康区间划分

可将健康程度分为:健康、轻度不健康、中度不健康、严重不健康四个等级。目前对各指标健康状况区间的划分主要方法有经验数据法、正态归一法、μ―δ法、系统化方法等。经验数据法使用方便简单,但缺陷就是主观性太强。正态归一法和μ―δ法都是需要大样本容量的统计学方法,而且它们在确定指标健康状况区间时,不能够根据不同指标的具体情况而在区间划分中分别处理。系统化方法能够全面考虑系统的自身变动规律及国际变化趋势,相应采取一些客观原则进行研究,遵循多数、半数、均数等原则,然后将各种结果加以合理综合,能够得到较科学的评价结论。

3.4 指标权重确定

根据经验确定指标权重,带有较强的主观性,而单纯运用数学模型来确定权重也无法体现指标之间不同程度的重要性。为提高指标权重确定的客观性,可结合使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来确定权重。具体操作方法为:利用层次分配法确定分目标层的指标的权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具体子目标层指标的初步权重,以此来确定具体指标在分项指标中的权重,进而得到具体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最终权重。

3.5 健康度判断

健康度判断是房地产市场健康评价的最后阶段,包括分目标检测与综合目标检测两方面,前者可以找出不健康的具体因素,后者可以判断出市场的总体健康程度。其中需要检测的分项健康度包括房地产市场规模健康度、速度健康度、结构健康度、价格健康度。根据计算出的权重,得出分项健康度指数,最后计算出各年的综合健康度指数,最后对照理想值和浮动空间,确定其是否健康。

4 结束语

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度研究属于一个较新的领域,国内外学术界对此方面的研究还都处于探索阶段。房地产市场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系统,本文建立的评价体系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应用以及最终的验证,并且不断修正,从而使评价体系不断地完善。

参考文献

[1]倪鹏飞.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健康标准及实证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08,(2).

[2]葛倩倩.房地产市场健康标准问题研究―以杭州市住宅房地产市场为例[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

大健康市场分析篇3

根据菲利普·科特勒的定义,营销渠道是指那些配合起来生产、分配和消费某一生产者的货物或劳务的所有企业和个人。营销渠道的选择是企业管理层面临的重要决策,期刊必须在遵循一种经济性、可控性、适用性的标准下,根据自身定位、目标读者、期刊发展因素,选择适合的渠道将期刊顺利送至读者。因此,期刊营销渠道作为营销活动的必由路径,决定了期刊营销的成败。

一、营销渠道的作用

营销渠道,即为商品和服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的具体通道或路径,其主要的工作就是把商品从生产者那里转移到消费者手里,它有效地连接了产品、服务与消费者。营销渠道是企业实现营销目标的工具,是营销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具有以下作用:

第一,分担库存。营销渠道可以充当产品的“流通库存”,承担着企业的分校工作,能较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成本。

第二,信息的传播。营销渠道能搜集大量的信息,并有效地传递给各个渠道成员,加强了各个成员相互合作、联系及交流,便于营销活动过程中的信息传播与沟通。

第三,产品的促销。营销渠道中信息的传播作用,使得企业的各种信息能有效地传递至各个受众群体,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宣传力度,促进企业的销售。

第四,提升企业持续竞争力。企业建立起完善的营销渠道非一朝一夕而成,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在市场营销的4P因素:产品、价格、促销、渠道中,相对于其他3个因素,渠道由于其复杂性与特殊性,是市场竞争者最难以迅速模仿的因素,可以使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力,因此渠道优势是企业在市场立足的重要武器。

二、健康科普期刊营销渠道分析——以《都市健康人》为例

纵观市场营销发展的历史,渠道的形式一直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为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健康科普期刊必须就其营销渠道进行现状分析,从而不断调整其营销渠道策略,通过其营销渠道的创新来获得可持续发展。下面以《都市健康人》为例,对健康科普期刊的营销渠道现状进行分析。

(一)《都市健康人》基本情况

《都市健康人》杂志是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和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主办的专业健康杂志,具有权威性和前瞻性,倡导健康科普,为都市人提供可读性强,帮助都市人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力求将传统媒体的采访、原创、精致、全覆盖的优势与新媒体互动、迅捷、低成本优势完美结合,打造全新的健康传媒。都市健康人网、《都市健康人》手机报、《都市健康人》电子版是《都市健康人》平面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典范。

(二)《都市健康人》期刊定位

《都市健康人》将其杂志定位于关注都市主流人群的健康需求,提出“都市主流人群健康读本”的口号,其特色在于“视角独特、信息权威、贴近生活”。

1.读者定位。《都市健康人》针对都市主流人群,年龄为18岁-55岁,推崇健康的生活方式,懂得健康是一切之根本。其读者构成分析如图1所示。

综上所述,《都市健康人》的读者主要是18岁-55岁之间的城市活力阶层和中坚力量,关注时尚、关注健康、追求生活品质,拥有较强的消费欲望和较强的消费能力。

2.市场定位。《都市健康人》将其市场定位于中国最受欢迎的健康类杂志,其具体的市场定位分析如图2所示。

3.内容定位。关于内容定位,《都市健康人》要求编辑内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具备丰富的权威性、前瞻性资讯,开阔都市人视野、贴近都市人生活的特色。倡导健康科普,帮助都市人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在深度挖掘健康本身的同时,引申到与健康关系密切的养颜、塑身、心理、两性、养生、饮食等,藉由健康获得美丽和幸福生活。

(三)《都市健康人》营销渠道现状分析及特点

目前,我国健康科普期刊的发行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邮发式渠道、民营式渠道、直销式渠道、式渠道、批发式渠道、零售式渠道、直投式渠道、网络式渠道等。

《都市健康人》采用全面立体的发行方式,其具体的发行方式有:全国邮局订阅与批销,期刊商发行,网上订阅,报刊亭、超市、书店、机场与车站零售,集团用户定制,宾馆、饭店、咖啡厅、茶馆、美容院、医院、写字楼等公共场所赠阅直投等。其中,各种发行方式所占比例如图3所示。

《都市健康人》的发行渠道为自办发行结合委托式,主要在中国境内发行,已拥有遍及全国30个省、市、区的33000多家销售、展示终端。目前平均月发行量28.8万册,其具体的发行数据如表1所示。

通过以上数据统计及分析,《都市健康人》的渠道主要存在以下特点:一是以传统的邮发式渠道为主要发行方式,采取多数发行方式并行的混合渠道模式。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来对读者市场调查与分析及信息反馈活动等。二是根据其市场定位,联合各大企业及超市,赞助各类活动,开展社区行活动,加强其品牌宣传力度,提高期刊的认知度、知名度及美誉度。三是不同区域突出不同营销渠道方式,加大《都市健康人》在全国范围内的辐射度。

三、《都市健康人》期刊营销渠道创新实践对策

大健康市场分析篇4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国内外健康旅游研究综述

收录日期:2013年3月30日

一、国外健康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健康旅游概念的探讨。健康旅游由来已久,早在14世纪初温泉疗养地Spa的建立就是健康旅游的最初形态。当时健康旅游范畴相对宽泛,即能够使自己或家人获得身心健康的任何旅游方式都可视为健康旅游。

澳大利亚学者Bushels(2000)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研究,提出了健康旅游的定义,“健康旅游是借助传统与非传统医学治疗的旅游服务,从而使旅游者身体得到健康,放松,工作压力能够缓解的一种旅游方式”。Mueller与Kaufman(2001)对于健康旅游的定义为:人们离开常住地或暂时居住地或工作地点,去寻找体验一种使身体得到放松,精神压力得到缓解的活动而引起的所有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同时,他们认为医疗旅游应该是健康旅游的一种表现方式。Hunter-Jones认为,健康旅游的概念过于狭窄,不能只关注温泉浴、健康、卫生保健等主题。在Henderson的研究中,将现代健康旅游分为3类,即温泉浴及选择性治疗、整容手术、医疗旅游。

健康旅游,即Health tourism,亦称Health travel,甚至有些学者直接称为Medical travel。但David Reisman认为,尽管健康旅游与医疗旅行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健康旅游不同于医疗旅行。David通过比较分析认为,健康旅游更多的是强调一种预防性的保健作用,而医疗旅行是当一个人患有疾病时为得到治疗而进行的活动。

目前,学术界对于健康旅游尚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所谓健康旅游主要是指人们为追求健康而暂时离开居住地的旅游活动。较早提出健康旅游概念的是Jonathan.N.Goodrich和Grace.E. Goodrich。他们通过对206名游客、12名医生面对面的交谈了解,对22个旅行社、2位中药经销商进行电话采访,并对世界上24个国家的284本旅行手册进行研究分析,指出健康旅游是一些旅游企业或旅游目的地除了通过优美的风景吸引旅游者之外,同时通过提升健康服务基础设施如酒店住宿条件、水上运动、高尔夫等吸引游客。

(二)健康旅游市场的研究。欧美市场是健康旅游的发源地。Inskeep(1991)研究温泉旅游时,对温泉旅游开发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评价,并强调发展温泉旅游必须将其潜在的市场需求考虑在内。Crell(1994)研究的是对加勒比海地区的健康旅游资源的开发。Loverseed H.(2001)以北美的温泉旅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北美市场特点,重点研究了北美温泉旅游市场消费者行为特征对该地温泉旅游的影响。Brian Hay(2001)初步研究了苏格兰的健康旅游、康体旅游,分析了这一新兴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

(三)健康旅游实践研究。传统的健康旅游多是指温泉旅游,随着全球范围内大旅游的崛起,健康旅游的概念已经扩大,除了包括温泉旅游之外,还涵盖了养生旅游、医疗旅游、保健旅游、康体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Henderson J.C.(1992)研究的是东南亚地区的健康保健旅游发展问题。Finnicum P与Zeiger J B.(1996)从身体健康、智力健康、社会健康、精神健康和环境健康五个方面研究了养生旅游之一健康旅游方式。Eleni A,Didaska lou.(2003)等探讨了医疗与旅游之间的关系,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健康旅游就是界于医疗与旅游两者之间的产品,是以追求健康为目标而进行的度假活动。

Hall C.M(1992)以探险、运动等体育形式为核心内容研究了健康旅游的发展。Hansrue Mueller(2001)年,针对康体旅游市场这一马来西亚健康旅游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成为马来西亚发展健康旅游很有价值的参考。

Joan C.Henderson(2004)以新加坡为实证案例,探讨了政府旅游组织机构职能、旅游教育对健康旅游发展的影响。在Chew Ging Lee(2001)的《 Health care and tourism : Evidence from Singapore 》一文中,以新加坡的旅游发展为例,运用资源整合和因果检验方法,针对健康旅游活动对新加坡旅游业短时间内和长期的发展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

(四)健康旅游产品研究。在泰国,医疗旅游业的发展始自1997年,主要是将传统自然药草、专业医疗、Spa美疗等养生度假活动融合于旅游活动当中,重点发展曼谷、清迈、普吉与苏梅岛等主要旅游目的地,积极发展健康旅游,并且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自2004年起,泰国实施一项为期五年的国家计划,由泰国政府卫生部门牵头,组合医疗服务、健康保健服务、传统草药产业三个区块,力推泰国成为“亚洲健康旅游中心”。

印度也是亚洲乃至世界健康旅游较发达的国家。印度健康旅游以瑜伽、冥想、阿育吠达为主,重点突出健康旅游特色。雷・马塞洛(2003)通过对印度经济构成的分析,发现医疗旅游形式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为国内外旅游者提供疾病治疗服务,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印度经济增长,有利于印度医疗业发展。2009年印度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第一届医疗旅游贸易展览会的主题就是:打造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印度希望通过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及设备,引进一流人才以及较低的消费成本等来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

二、国内关于健康旅游研究进展

我国旅游业起步相对较晚,健康旅游活动的真正兴起也只有大约十年的时间。对于健康旅游的研究相对较少。截止到2002年,国内几乎没有完全明确针对健康旅游的理论或实证研究,更多的是对于温泉旅游、医疗旅游、保健旅游等细分市场的研究分析,或者是在生态旅游、健康旅游抑或是体育健身旅游等方面的研究中涉及到保健、医疗、康复疗养等旅游的健康功能。(表1)由表1可以看出,温泉旅游一直以来是我国学者及业界研究的重点问题,其次是医疗旅游及保健旅游。近几年,学术界及业界才开始渐渐转向康体旅游问题的研究,而对完整意义上的健康旅游的研究则主要开始于2003年以后,2003年以后对健康旅游的研究成果占87%。

(一)国内健康旅游概念的探讨。国家旅游局将2001年定位为“中国体育健身旅游”年,健康旅游的概念也是在这个时候被提出的。王艳、高元衡(2007)既从宏观角度,也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健康旅游的内涵,健康旅游能够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提高和改善,并将健康旅游分为求医疗养、休闲调整、增强体质以及自我实现四种类型。杨文在《关于大力开发我国老年人康体旅游的必要性研究》一文中,对康体旅游的概念进行了辨析,认为康体旅游是人们以参与健身休闲娱乐,观看体育运动从而达到身心愉悦为目的或以体育健身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并进一步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两方面对大力发展我国老年人康体旅游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罗明义(2001)在《现代旅游经济学》一书中阐述了康体旅游的基本内涵,它是指一系列可以改善旅游者身体素质的旅游活动。陶汉军(2001)认为保健旅游的目的是治疗疾病或疗养,以增进身体素质。王兴斌(2000)认为健康旅游应该是以康复型旅游为主的,已达到提高身体素质、养生疗养的目的。

郑利的《旅游健康学研究》一文,从旅游活动的特殊性出发,运用多学科知识,比如健康学、管理学等,对旅游健康、旅游健康资源、旅游健康管理等概念进行了定义。白鸥(2010)的《健康旅游研究综述》是对健康旅游研究较成功的成果,她综合分析了健康旅游的定义和分类、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指出了我国和欧美旅游市场的不同之处。

(二)国内健康旅游实践研究

1、医疗保健旅游研究。亚健康已经是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再陌生的现象。它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低质量生活状态,也被称为是第三状态。郭鲁芳、虞丹丹(2005)认为,可以通过比如疗养旅游、森林旅游、体育或宗教旅游等载体形式来缓解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压力,消解第三状态。陈传康等从以“三亚宇达国际康体休闲中心”为实例,从医学的角度,配合建设康体休闲和康复养生中心,研究了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不同阶段的人体第三状态调理与恢复的第四医学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相互关系,突出体现健康旅游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包含了关于“生命、健康、运动、享受”的传统观念。叶烨(2005)对比了医疗旅游与传统旅游之间的不同之处,区别在于医疗旅游更注重满足对旅游者的需求,提供个人化、多元化的医疗和护理服务,使旅游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关怀和照顾,同时还能满足一定的旅游需求。2006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疗旅游园正式向游人开放,开创了埋沙疗法。旅游园的特色是将沙疗和旅游结合起来,把身体埋在火热的沙子中,综合热疗、光疗等方法,有效去除病痛。

2、温泉健康旅游研究。张建忠、杨新军(1998)以安宁市温泉旅游度假区为研究案例,初步探讨了旅游度假区开发康体休闲和康复养生等健康旅游项目的必要性,并提出针对安宁市温泉旅游度假区康体项目的CI/CS策划。李玲通过对国内外康体旅游目的地的调查对比分析,指出作为较为新型的旅游体验的康体旅游,已迅速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旅游新趋势,并为中国发展国际康体旅游市场提出了对策和建议。2010年李攀等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背景之下,从旅游文化的角度,应用“原住民文化”,探讨了海南黎族养生保健文化的未来发展。

3、国内健康旅游产品研究进展。近几年,健康旅游得到快速的发展。尤其是非典之后,各地对于健康旅游以及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的认识更加深刻。福建武夷山推出以“享受健康呼吸,享受健康饮食,享受健康运动”为主题的旅游活动;四川的“九寨沟健康旅游”项目;广西巴马长寿之乡的旅游发展更是紧紧围绕生态、健康、长寿为核心;云南省以“神奇迷人彩云南,健康安全旅游地”为宣传口号,大力宣传云南旅游的健康文化。2004年昆明滇池试图将滇池打造成世界级康体休闲胜地;2005年云南省保山市以健康旅游为主要的工作核心,以生态Spa和户外运动为主,将保山建设成为健康旅游胜地。2007年云南德宏围绕“康体旅游”项目开发为核心,将德宏“天然氧吧”与健康旅游结合。2010年广东省佛冈县也开始着力打造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遂宁借助重庆市打造“健康重庆”的契机,大力推进遂宁健康旅游。

4、国内健康旅游市场研究。徐修远(2010)也是针对老年健康旅游开发市场,研究了该市场旅游产品的供求现状,以期能满足日益发展壮大的老年健康旅游市场需求。李伟(2008认为,旅游是缓解精神紧张,放松心理压力的绿色良方,可以使老年人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对于健康旅游的研究不只是局限于旅游活动的表现形式或体验,还有对于旅游业未来发展的研究。胡静综合了旅游学、社会人类学、美学、健康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在区域旅游产品开发上的应用以及众多学者关于区域旅游形象设计上的研究,结合鲁东滨海旅游带发展现状,对其未来的滨海旅游健康旅游产品开发进行开发与策划。

三、文献研究综合评述

纵览国内外关于健康旅游的研究,在健康旅游的概念、健康旅游产品以及健康旅游实践研究等方面有一定的探讨,为健康旅游以及健康旅游产品的进一步深化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从健康旅游的概念来看,诸多研究都强调健康旅游是人们以参与健身休闲娱乐,达到身心愉悦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或者以保健的形式开展康复性旅游活动,达到维护自身健康的目的。

从健康旅游市场来看,老年人市场,即“银发族”已经成为健康旅游的重点市场,他们对健康的追求表现出很大的热情。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青年面临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中青年市场是一大亟须开发的潜力市场。

从健康旅游产品的研究来看,开发了多类诸如SPA、中医推拿理疗等产品,同时健康旅游产品的开发更多的结合健康旅游、生态旅游等进行相应开发。

因此,笔者认为,第一,健康旅游是旅游目的地充分利用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开发设计健康旅游产品,给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提供健康疗养的旅游环境;第二,健康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旅游目的地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健康旅游开发要深入结合旅游地的自然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健康旅游产品。同时,健康旅游产品的开发要注重层次性;第三,健康旅游的发展要深入保护自然环境,着力构建养生环境,创造健康旅游发展的外部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David Reisman.Health tourism:social welfare through international trade.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2010.

[2]Valorie A.Crooks,Leigh Turner,eg.Promoting medical tourism to India:Messages,images,and the marketing of international patient travel,2011.1.

[3]Chew Ging Lee.Health care and tourism―Evidence from Singapore[J].Tourism Magaement.2010.

[4]徐修远.浅析国内老年健康旅游市场的开发[J].旅游论坛(旅游市场研究),2010.5.

[5]李攀,阳尕,王公法.国际旅游岛海南黎族养生保健文化发展研究[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6]胡静.鲁东滨海旅游带健康旅游产品开发与策划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7]白鸥.健康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研究(季刊),2010.3.

大健康市场分析篇5

第一部分:作为行为科学的健康经济学

主流框架下的理论经济学,健康经济学的理论是纳入

一、阿罗的经典论文

1963年kenneth arrow发表的经典论文《不确定性和福利经济学》标志健康经济学确立,在这篇有重大影响的论文中讨论了风险厌恶,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慈善行为的外部性以及大量在此后的健康经济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其它问题。他发现健康状况和治疗结构的不确定性是从实证角度和规范角度理解医疗部门的关键。阿罗在文中首先应用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第二定理界定了医疗服务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的偏离,尤其是疾病的发生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分担市场的缺失。以此为背景,他着重讨论了:第一,医疗市场的特殊性,指出医疗需求的不稳定性。医生作为病人的人也是利润最大化行为者。同时强调了医疗市场产出的不确定性以及医疗服务供给方存在的进入障碍。第二,在确定性假设下,分析了医疗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的差异主要在于收益递增,进入障碍已经医疗定价行为的价格歧视三方面。第三,在不确定性的假设下,比较了医疗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的差异。他首先运用期望效用函数描述了理想的保险原则(在风险规避的假设下)其次论述了道德风险,第三方支付和逆向选择行为对于医疗保险市场的影响,最后阿罗建立了风险规避条件下最优保险政策的理论模型。

二、人力资本理论和健康需求理论

对健康经济学有重大影响的另一部分研究也始于60年代早期,其中包括nber的人力投资会议和gary becker人力投资的论文。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gary becker将厂商生产函数的观念应用到家庭的消费活动上,在1965年提出家庭生产函数:消费者从市场上购买各种物品,并结合自己的“时间”生产可获得效用的消费品 (consumption commodities)。nber会议录中同时收有mushkin的论文《把健康作为一项投资》,mushkin在1962年提交的这篇文章中正式将健康作为人力资本构成部分提出。

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教授michael grossman从七十年代至今为期三十年的努力极大推进了人力资本模型在健康方面的应用,他的研究已成为比较完善的医疗需求理论(1972;2000)。grossman将becker 提出的人力资本观念应用到健康领域,将健康视为能提高消费者满足程度的耐耗资本品,健康资本增加消费者效用的原因在于能够生产健康时间,它和其它资本一样存在折旧的问题,grossman认为消费者可以通过生产健康的方式来补充健康资本的消耗,健康生产要素包括医疗保健服务,生活方式,环境教育等。基于此他提出健康生产函数(health production function)的概念: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各种医疗保健服务,并结合自己的时间生产健康。健康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

h = f (m, ls, e; s)

1999年grossman发表了题为《健康需求的人类资本模型》的文章,回顾了他本人72年之后,其他研究者所作的相关研究。人力资本模型通过增加条件和改变假设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大体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的扩展:

1.一般化,同时考虑投资模型和消费模型

murrinen(1982)在一个一般化模型下,同时考虑健康投资的投资收益与消费效用,进而对年龄、教育和财富的变动进行比较静态分析。

2. 加入不确定的影响

cropper(1977), dardanoni and wagstaff (1987), selden (1993), and chang (1996)

3. 同时加入不确定性与保险的影响

newhouse在grossman纯粹投资模型中引入共保率,rand实验研究小组则采用经验数据估算了健康保险对于医疗保险的效用。引入不确定性模型的共同发现是:与确定情况下的模型相比,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消费者的健康需求与医疗需求都较高。

另外,grossman和joyce还拓展了家庭内部时间分配对家庭成员健康影响的分析,他们发现妻子的时间是丈夫健康生产函数的一项重要投入(grossman and joyce,1974)。

grossman在2000年的论文中提出今后健康人力资本模型的研究思路是,从健康资本折旧率的不确定性来分析不确定性的影响。

三、医疗供给理论

医疗供给方研究方面的主要理论贡献有库里斯对于医院决策责任集团的研究,他指出决策的责任不仅属于行政管理人员,而且也取决于其他四个集团:医生(护士)、理事、工会以及政治家。特别是医生在选择用于最终产品的生产投入方面有着极大的个人决定权(库里斯和威斯特,1979)。newhouse则详细考察了非盈利性医院,他假定医院头等重要的目标是保健供应的最大数量和质量。newhouse认为,保健质量与全体人员的声望有关,而声望在非盈利性医院中是作为利润的对等物而被追求的。进一步,他利用非盈利医疗机构边际成本的缺失,重点分析了非盈利性医院的质量与数量生产可能边界(newhouse,1970)。pauly引入了时间序列数据,对于医疗服务供给者的信息及激励机制加以分析(pauly,1987)。pauly认为,医院目标的不一致主要是由于所有者结构的不一致造成的。

第二部分:作为健康政策和健康服务研究的经济学

在六十年论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革新前后,有一批着力于医疗机构,技术和政策的研究。这就是政策导向的健康经济和经验研究的健康经济学。代表人物:美国经济研究会长victor fuchs,jopse newhouse martin feldstein。他们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用于健康的决定要素和提高健康产出水平相应的政策选择之中。除了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外大多采用经验分析、实证分析的方法,在政策建议上涉及到规范经济学。

一、健康经济学有三个产出指标:公众健康水平 医疗技术 享有权

(一)健康水平的决定:

与我们设想的不同,在健康状况的决定因素方面,健康经济学家发现关键在于非医疗因素的影响上,如遗传禀赋,物质和社会心理环境以及吸烟饮食和运动等,即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健康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fuchs认为,在长期内医疗技术进步能大大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是在任一时点上,发达国家内部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健康差异并不取决于医疗数量或质量的差别。健康经济学家的类似观点和实证研究结果和流行病学的统计结果相当一致,不但成为健康经济学领域的引用标准,同时给保健政策在控制成本和提高健康产出方面带来新的启示,通过引导健康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比如对吸烟的人收取更高保险金额,借以降低患病概率,节省医疗资源使用,提高健康水平。这些对于公众和政策决策者同样意义非凡。

在健康经济学的研究中用来评价健康指标通常有:死亡率、发病率、预期寿命、伤残率和对生命质量的综合评价等等。

(二)医疗享有权:

医疗享有权更多体现了价值观。arthur m okun在《公平与效率:重大的交易》中提出的“市场无权决定生死”深得人心。相当多的人不希望收入不公影响到医疗资源的配置,就像参军、接受警察保护等公众产品的分配一样,他们也主张医疗是一种权力。

(三)医疗技术进步

医疗技术水平与公众健康水平并不是完全一致的,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是世界各地年轻医生前来接受培训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富商寻求尖端医疗服务的地方,但大部分指标显示美国的健康水平在经济发达国家中处于中下水平。美国和英国的健康水平几乎毫无二致,然而美国的医疗保健开支是英国的两倍。先进医疗技术的研发和在临床上使用大幅度提高了国家医疗费用开支。然而,医疗技术水平是最终影响医疗发挥作用的变量。如何取舍呢?是否要把资源转移到对健康状况更有帮助的研究和服务中呢?

二、健康政策:

考虑任何产出都必须从稀缺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有效性角度出发。任何保健政策都希望能够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目标,公平有效的使用医疗资源,提高社会整体健康水平,任何健康保险制度都在两个目标之间:降低消费者生病的财务风险和使医疗资源能够有效配置。由于医疗保健中不确定性的存在,医疗保健的市场结构、供求关系都有显著的特点。在这部分中,我们将通过对(一)需求方的道德风险、(二)供给方的引致需求、(三)信息不对称对于竞争市场的影响和(四)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等系列问题的分析来了解对于如何利用医疗融资、支付体制和保险制度等健康政策来调整由上述问题所产生的对医疗过度使用或者均衡品质下降现象以及进行有效合理的成本控制。

(一) 医疗需求及需求政策

健康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风险厌恶和道德风险,医疗消费总是高度集中在一部分人身上,而对于个人来说它又是不确定的。无论哪一年总有5%的人口占有50%以上的医疗总支出(berk1992)。为了避免巨额医疗帐单,大部分人持风险规避态度,宁愿支付一定数额的保险费,但投保后总是倾向于消费比不投保更多的医疗服务。这就是道德风险引发对医疗资源的过度需求。

由grossman需求理论我们知道:需求对价格有反应,需求定律存在.那么通过提高患者支付价格是否能够有效以致过度消费的医疗需求呢?健康经济学家试图通过实证的分析研究需求对价格的反应,然而大量的实证存在着严重分歧分歧,为解决实证研究结果分歧问题,美国联邦政府在1974年资助一项为期五年的健康保险实验研究,委托rand corporation执行,总计划主持人为jopse newhouse教授(以下简称hie)。

试验结果:a.医疗需求的价格弹性约为-0.2(-0.17到-0.22之间),显示部分负担的制度确有抑制医疗支出的效果。

b.住院与门诊之间的关系是互补,而不是替代,也就是以自付额来做为成本分担的政策工具,消费者不会以增加住院来代替门诊,而是住院与门诊皆减少。

c.部分负担的制度虽然会减少消费者的医疗需求,但消费者健康并没因此恶化。

这次试验在健康经济学界有极其重要的学术地位:试验所发现的医疗需求的弹性与零具有显着的统计学上的偏离,而且明显小于原来文献中所预测的。这个数值已经开始成为文献引用的标准,关键是,经济学家们也因此接收了传统的健康保险制度会导致一定的需求中的道德风险。

健康经济学在过去三十年来,针对价格对于医疗服务市场的影响,有相当完整的实证研究。这个领域的实证研究最大的政策意涵,就是为从需求的角度控制成本提供强而有力的实证基础。即医疗服务的使用对价格的变化有反应使政策决定者认识到部份负担制度可减少医疗服务的使用.受到上述研究结果的影响,全球多数国家的健康保险皆已采行各种不同形式的需求成本分担制度。然而,部分负担的方式,虽可达到抑制医疗服务需求,进而降低医疗支出的目标但它并非控制医疗费用成长的完美选择。

(二)医疗供给市场分析及其政策含义

以上是假定供给既定的条件下,对需求层面进行的局部均衡分析。在医疗支出方面,健康经济学家的另一个研究重点在于供给要素的影响上,特别是技术医生数量和医生专业分布的影响,而非价格,收入和保险等传统的需求因素上。

对于医疗服务的供给,制药公司、医院等医疗机构显然会通过歧视定价、垄断市场、提高利润、高额的销售费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医疗成本。但是关于医疗服务供给的研究的文献大多集中在医生行为对医疗服务供给的影响,健康经济学家认为这才是问题关键所在。比如fuchs(1974)形容医生是:“团队的领袖”。医生的治疗决策会直接影响到两个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的问题:数量与品质,然后再进一步影响到整个医疗体系的费用与疗效(costs and outcomes) 。因此,医生行为是整个保健政策的核心课题。

1、市场结构的分析

phelps(1993)认为,医生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事实上是同时扮演两种角色:(1)医生是经营诊所的企业家(entrepreneur);(2)医生是诊所在生产「医疗保健服务时,所必须使用的劳动生产要素。然而,厂商理论不能完全解释医生行为。

相关文献从信息不对称、昂贵的搜索成本、缺乏消除风险的市场等不同的角度一致指出医疗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偏离:

starr(1982)指出:20世纪初期以来,医生执业方式的最大转变,即是通过诊断工具与检验,独立取得了解患者健康状况的管道。 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会受到医生的医学知识之影响,同时患者或保险人也往往无法直接评估医生建议的有用性。 可能会造成医生会滥用(abuse)其信息的优势,进而诱使患者有系统地过度与低度使用其医疗服务。

mcguaire的文献强调医疗市场有两个失落的市场(missing market) 缺乏一个以疗效(health outcomes)做为付费标准的市场。

现有健康经济学文献对如何分析医生行为及医生与病人的互动关系,并没有一致的共识。 到目前为止,没有能够提出一个一般性的模型,来讨论医生的行为。 这是因为医生的行为牵涉到许多复杂的因素,诸如动机、市场力量、不完全信息、社会制度、保险与支付制度。

2、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下的医生行为

能够较高达成共识的是,许多文献认为:医生对病人的病况与各种可能的治疗选择有较佳的知识(superior knowledge),让医生具有其它行业所没有的市场力量:医生可控制病人的需求,而不被病人的需求所限制。医疗需求对价格需求弹性较小但个别厂商所面对的需求曲线价格弹性很大,以个别医生资料所估计出的医生服务价格弹性在-2.80到-5.07的范围 (folland et al. 2001, p.178),显示个别医生所面对的需求曲线价格弹性很大。且不同医生提供服务具有异质性厂商可以部分决定价格――描述这种市场力量最接近的模型是垄断竞争。所以,可以在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下研究医生行为。

mcguire(2000, hhe, ch9)提出二个理论模型,分析医生在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下的行为

模型(一)不考虑健康保险的介入,医生利用其服务量不能转售的优势,可同时决定价格与数量。

mcgurie (2000)模型(一)分析结果的显示:

1. 在没有健康保险介入的情况下,医生可以同时决定数量与价格;

2. 因为服务不可转售,医生所决定的数量,超过病人想要消费的数量;

3. 医生的订价策略为使自己可以赚取所有的消费者剩余,即医生只要将价格订在与其它医生相比,可让病人得到较多效益的水准,即可保住他的病人。

模型(二):加入保险,考虑健康保险介入之下,医生无法自由订价的事实

mcgurie (2000)模型(二)的分析显示:

即使价格由保险人决定,不表示医生就没有market power。即使在支付者设定价格之下,医生仍可享有市场力量的优势,借着服务的不可转售性质,使医生具有决定数量的能力。

3、医生引致需求问题

由evans(1974)所提出的医生引致需求 (physician induced demand,以下简称pid) 是健康经济学领域中最具争议性的课题。关于pid的定义比较一致,通常引用的两种是:当医师影响病人的保健需求而不是符合患者最大利益的就认为存在pid,此定义强调医生所提供的服务不符合病人的最大利益;另外一种定义则认为pid是“处方那些如果患者信息充分就不会选择的服务”,此一定义强调医生的不当影响。从经济理论的观点看:存在有某种程度的pid。实证上的争议只是引致需求的程度。对于引致需求的研究,实证分析和理论模型始终齐头并进。

a、理论与模型

引致需求可增加医生的收入,因此除非有以致成本的存在,医生将无止尽的引致需求,因此要探讨引致需求的文献,必须介绍引致的成本或者限制。

evans(1974)强调医师最大化效用: 认为引致会造成医生的负效用,医生要负担引致需求的心理成本(psychic costs)。stano(1987)的分析将“引致”视同如广告一般,也有其实质的实质成本投入,也受限于报酬递减。简言之,引致限制的设定方式的差别如同医生目标函数的设定差别一样。如假定医生最大化效用,引致的限制就来自负效用的心理成本。如假定医生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假定引致的限制来自投入成本增加或利润减少。

mcguire (2000)建构一个pid 模型,用于说明一般实证文献所常探讨的两个主题:

1.医生人数增加后,医生的反应(response to changes in md/population ratios)

2.医生对支付制度的反应(response to fee changes) 。

理论模型分析的结论:医生引致需求程度的大小,主要视经济学上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相对力量大小而定。

b、实证分析

经济学家从实证的角度验证了医生人口比例改变所产生的引致需求效果和给付价格改变所产生的引致需求效果。比较重要的研究有fuchs(1978) gruber and owings(1996) yip(1998)

a) fuchs和gruber医生人口比变动的实证研究fuchs(1978):

研究外科医生人数对手术量的影响。以二阶段最小平方法控制外科医生所提供的内生问题。结果发现:外科医生增加10%,手术量增加3%。cromwell and michael(1986)探讨相同的问题也得到类似的结果。

b) gruber and owings(1996)的研究:

美国在1970年到1982年之间,生育率(fertility rate)下降约13.5 %。gruber and owings(1996)即以美国生育率的下降来衡量妇产科医生财务收入的外生环境变化,藉此验证医生在面临所得下降的压力时,是否会运用人的地位引致患者的需求。

gruber与owings的研究结果:各州的生育率下降与医生选择剖腹生产比率的上升有强烈的相关。回归分析的估计结果显示,生育率每下降10 %,将会导致剖腹生产比率提升0.97个百分点(percentage point)。 研究结果支持上述实证命题,同时也证实在美国妇产科医生逐渐以剖腹生产取代自然生产的过程中,医生个人的财务诱因确实扮演重要的角色。 但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生育率下降所造成妇产科医生所得下降的压力,只能解释这段期间剖腹生产率增加幅度的16 %到32 %。此一结果显示医生引致需求的现象虽然存在,但引致需求的程度不大。

c) yip(1998)分析的问题:利用1987年the omnibus budget reconciliation act (obra87)降低一些外科手术的医生费给付所形成的自然试验机会,针对进行cabg手术的外科医生,探讨下列这个问题:胸外科医生对于医保降低付费标准是否会作出提高服务量来弥补收入损失的反应?

实证结果显示:价格管制不是控制医疗成本的有效政策工具,因为医生有能力借着增加量与密集度来补偿所得的损失。而且医生对需求量决定的能力极大。 该文献同时发现降低医生费有外溢效果,因此只针对个别部门进行价格管制,并无法有效控制整体的医疗费用。

总而言之,fuchs 认为尽管实证方法有许多争议,但是“医生有能力事实上也在实施的对服务引致需求作用的假设是充分成立”。

健康经济学领域累积近二十年的学术研究经验,对医生引致需求问题的研究方法已有很大的进步,学术上也已渐形成共识。综合实证研究的证据显示:医生引致需求的现象的确存在,文献上的争议只是引致需求程度的大小。医生引致需求现象的存在,有其最重要的政策内涵。即控制医疗费用成长的政策,不能只从需求面着手,医生有引致需求的能力至少会抵销一部分需求面成本分担政策的效果。在医生有信息优势的情况下,供给面的成本分担制度才能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成长,搭配使用才能够发挥更大的效果。

(三)信息不对称与市场竞争

相对于其他市场,医疗服务市场有两类突出的信息问题。一是信息不完全,医疗服务市场的许多投入(例如医生的努力程度)与产出(健康状况的改变)可能无法直接观察到。二是信息不对称如果医生知道产出或某些投入,但患者或保险公司无法观察到,就会形成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的问题。

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之一是医生可能有诱因过度夸张病情的不确定性(u),诱使患者使用更多的服务。换言之,医生可能会运用信息的优势,引致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pauly(1980), dranove(1988),与rochaix(1989)皆强调:可通过市场反应(demand response) 来影响医生对努力程度的选择。这三篇论文皆诉诸:“需求引致”来描述医生在信息不对称下的反应。

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之二是医生的努力程度(品质)可能不足。医疗伤害(bad outcome)发生时,患者无法清楚判断bad outcome发生的真正原因:究竟是医生努力不足,还是专业能力太差,还是运气不好(一条方程式有三个未知数,无法求解),以致形成医疗纠纷。

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之之三是每个医生皆有诱因宣称自己是好医生。在所有医生皆宣称自己是好医生的情况下,消费者无法从医生所外显的信息来评断医生的专业能力。信息不对称使真正的好医生也只能得到市场均衡价格的报酬。mcguire(1983)的模型指出:

1.病人以产出来推论医生的能力,医生可能因为运气而被市场错估其能力。

2.在市场价格相同的情况下,没有病人会相信他的医生能力是低于市场平均水准。

综上,信息的不完全与不对称所造成的问题归纳为影响医生服务市场的均衡价格与品质,人与医病关系以及引致需求的产生三个问题加以分述。

(1)均衡价格与品质的影响

(2)委托-问题

(3)信息不对称还是医生具有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市场力量――产生引致需求的根本原因。

(四)保险市场

医疗保险是重要的医疗风险分散的手段,个人通过购买保险获得对未来不确定疾病的治疗费用的支付能力。医疗保险的提供者有私营的保险公司(包括盈利和非盈利性质的)、有管理的医疗保健组织,和政府。

一批健康经济学研究者的中心主题是保险在健康保健中的重要角色。60年展起来的关于风险承担的一般理论得到随后掀起的大量关于最优健康保险设计的研究的延续和应用。。

martin feldstein通过回顾健康经济学三十年来的发展,清醒地认识到到任何健康保健体系说面临的根本挑战是使得保健模式对消费者偏好有所反应而不是将过度的财务负担强加于个人或者简单地砍掉那些无力支付的必要保健。健康经济学未来的任务就是为我们迎接这个挑战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thomas mcguire不负使命将最优保险模式又向前推动了一步。他发现医疗保健市场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医疗服务方和保险提供方开始通过合并、契约的方式合作向消费者出售健康。医患之间的合约目前有了许多新特点,但是至今还没产生能够阐释医生合同新变化的经济理论。

thomas mcguire了保险市场的缺失在患者决定的投入(治疗的数量)和医生决定的投入(努力程度)都无法契约化的条件下,推导出患者最优保险和医生最优支付模型。

根据mcguire的观点,解释这些复杂的契约安排必须首先意识到在道德风险和风险笵式之外还有其它的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一个健康市场的模型必须考虑到保险提供者、医生和患者,同时得到最优的消费者保险合同和提供者的支付合同。他十分强调两种额外类型的市场缺失或者可约定的问题的重要性。基于实际治疗质量的保险市场和支付政策的缺失和基于医生努力的保险市场和支付政策的缺失。在mcguire(1997)的论文中,他分析了两种类型的缺失市场或者说是约定性之间问题的关系。提出可用对那些缺失市场的群体反应对现代社会中保险者、患者和医生之间的复杂的契约安排加以解释,并且可以通过激励机制修复这种无效率。他很强调不同类型市场失灵之间的相互作用,他认为最优保险体系和最优提供者支付体系的问题应当靠一个明确包括医患相互作用的联合模型解答。因此,保险和支付体系的设计变得更为复杂,涉及到不止一个的市场失灵。

健康经济学未来发展的趋势

健康经济学历经几十年的蓬勃发展后能否持续它的牛市呢?fuchs非常肯定地认为至

少在未来的十到二十年内趋势不会改变,他的信心主要源于下面四个原因:(1)药品的研发费用大幅增长导致医疗支出增加,社会面临新药研发必要性和经济学上可行性之间的缺口不断加大,虽然内生的技术进步有助于缓和这一矛盾;(2)人口老龄化给医疗卫生资源带来更大压力;(3)近期可用于技术评价的数据研究资源急剧丰富;(4)大多数现代社会的反对平等化的倾向:即使在一个完全平等的医疗保健体系里,生产什么如何生产这样的资源配置问题仍然需要借助经济学分析,而在不平等的情形下,产品分配机制的问题则更加需要经济学分析和规范研究。

fuchs预测健康经济学应该会在下面五个方面有所建树(fuchs1999),它们分别是:

(1)技术和偏好的内生化研究;(2)社会规范与职业规范对健康的影响;(3)委托-问题, (4)行为经济学;(5)生活质量的测度和分析

martin feldstein对健康经济学三十年发展的回顾后发现两个被忽略的却十分重要问题:一是健康保健技术的不确定性;二是个体偏好的异质性。这是两个同样值得健康经济学家努力的方向。

reference

一、 arrow, kenneth j. (1963), “uncertainty and the welfare economics of medical car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3(5): 941-973.

二、 fuchs (1996) “economics, values, and health care reform,”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6(1):1-24

三、 fuchs, victor r. (2000), “the future of health economics,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19(2): 141-157.

四、 fuchs, victor r“the health sector’s share of the gross national product”?

五、 fuchs, victor r“health,government and ivring fisher”nber working paper6710

六、 iglehart (1999) “the american health care system: expenditure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0(1):70-76.

七、 culyer, anthony j. and joseph p. newhouse (2000), " introduction: the state and scope of health economics, " in culyer and newhouse ed. handbook of health economics, amsterdam: elsevier, volume 1a, pp.1-8.

八、 culyer, a.j. and j. p. newhouse, (2000), handbook of health economics, amsterdam: elsevier, volume 1a and 1b.

九、 feldstein, martin (1995), " the economics of health and health care: what have we learned? what have i learned?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5(2): 28-31.

十、 feldstein, martin:the welfare loss of excess health insurance

十一、 m grossman,1972,the demand for health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for nber

十二、 grossman ,1999, the human capital model of the demand for health,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十三、 m v pauly,1987,“nonprofit firms in medical market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may)vol.77,pp.257-274

十四、 j p newhouse ,1970,“toward a theory nonprofit institutions” aer,(march),vol.60,pp.604-713

十五、 thomas mcguire,optimal health insurance provider payment,j-store

十六、 台湾中央经济研究所

大健康市场分析篇6

保健品是对各种有益于身体健康的食品、药品和器具、器械的总称。广义的保健品包括保健食品、保健药品、保健器具和保健器械等。保健食品和一般食品相比,除有一般营养和感觉功能之外,还具有增强免疫力、抑制衰老、预防疾病、恢复健康、调节体内生理机能的功能,因此又称为“功能食品”。本研究所指的保健品也是指保健食品。

作为一个亟待培育的领域,保健品市场是未来市场的朝阳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蜂王浆的上市拉开了保健品的帷幕开始,保健品就一直呈现出高速发展的状态。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个人都越来越关心生活、生命质量。而影响生活质量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这是实现健康的前提。加上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的医食同源的养生文化,保健品有着极大的市场潜力。

购买力是购买能力和购买欲望的组合,对于保健品的消费来说除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以外,他们的消费欲望和消费意识也是影响保健市场的重要因素,而这个因素往往是不被重视的。而针对消费者行为进行市场营销的准确细分与定位对于保健品营销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可以帮助厂商准确认识消费者市场的类型和特征,针对自身优势进行准确营销定位,从而促进保健品的又快又好的发展。综上所述,对消费者保健食品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就是试做初探。

二、保健品的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

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因素、相关群体、家庭和个人因素、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由于目前保健品市场还没有真正的规范化,许多投机型保健品企业,不顾社会利益,不顾社会道德,通过一些不正当的营销手段大肆销售疗效不佳,甚至还对身体有害的产品。夸大功效及非法营销是这些企业迅速获利的法宝。因此给消费者造成保健品欺骗、夸大疗效等负面印象,形成一种“谈虎变色”的社会格局。

相关群体:对个人的态度、意见偏好和行为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群体。因为产品的用途特点,所以首先有一定影响力的会是老年消费者群体。

家庭因素:在不同家庭中,影响消费观念的个体相应的不同,对于此类价格相对较低,具有相关保健性能(相关于调理功能、延缓衰老概念甚多)的消费品,子女的决策相对具有较大的影响。

个人因素:在产品推销的初期,涉及的个人层面不宜过广,这样势必丧失目标性。根据产品的特性,能首先关注保健产品,并接受的人群,应该是有一定消费经济能力,注重或开始注重自身保健的中老年群体。(同时,因为现今这一群体的普遍素质的提升,群体的消费观念领导中,他们起着重要的影响。)

心理因素:在产品推入市场时,由于相应的保健类产品众多,如何抓住主体 客户群的消费心理,另辟蹊径,出奇制胜,是营销策略的重点。

三、保健产品的消费者市场需求分析

(1)顾客的共同需求。对于保健品的潜在顾客的共同需求主要体现在自我保健及赠予朋友、领导、老人、保健、强身、补充体能等方面。如亚健康者需要自我保健;有各种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需要康复理疗;年青人孝敬父母让老人延年益寿;追求时尚、崇尚健康的年轻人之间相互馈赠;给领导送健康关心领导;工作压力大,体能消耗大的人补充体能;还有一些人用来增强体质,防病强身。

(2)潜在顾客的不同需求。在潜在顾客的需求大类中,也有着不同的需求,其各类别需求的特征主要划分为:

亚健康者。其消费特征是处在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亚健康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在逐渐被人们认识。亚健康人群占总人群的70%。个人总感觉疲乏无力、情绪不宁、烦躁失眠、头晕头痛、健忘、胸闷、心悸等等不适反应,期望获得的效果是自我保健、消除日常中的不适现象。

有各种慢性疾病老年人。其消费特征是,当人步入老年期后,生理机能开始衰退,如代谢减慢,腺体分泌减少,咀嚼、消化、吸收等能力降低,肌肉活动能力减弱,机体的抵抗力下降等,从而易导致心血管疾病、新陈代谢与内分泌失调症、骨骼与关节疾病、便秘和肌肉萎缩等一系老年性疾病的发生。老年人生理功能的种种病变,促使老年人的营养和饮食要求也发生了改变。必须摄取足够的营养素,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行。期望获得的效果是康复理疗、调理身体各项机能,减少各种慢性疾病给人带来的痛苦。

孝敬父母的年轻人。其消费特征是基于孝敬父母是中华传统美德,年青人经历了父母的栽培,到了事业有成的时候开始懂得孝敬父母,给父母买保健品,希望父母能够长寿。期望获得的效果是给老人保健、传递孝敬之心。

送礼者。其消费特征是主要是表达对领导或者朋友的关心,联络之间的感情,通过送健康产品传递彼此的关怀与亲切。期望获得的效果是相互馈赠,联络感情。

体能消耗大的人。其消费特征是渴望有保健品能够补充机体内丢失大量的能量,能够迅速提高机体动力。期望获得的效果是工作压力大,用来补充体能。

希望防病、强健体魄者。其消费特征是希望通过保健品的功效来达到身体强壮,脑力充沛的目的。期望获得的效果是用来增强体质,防病强身。

(3)根据不同潜在顾客的不同需求所形成的子市场。从以上潜在顾客的不同需求可以划分几个子市场板块。其子市场由六大部分组成:

第一大板块市场人群。亚健康者:自我保健,并希望恢复健康;

第二大板块市场人群。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者:康复理疗、治疗疾病,减少药物伤害;

第三大板块市场人群。年轻人孝敬父母者:关心老人,体现孝心;

第四大板块市场人群。老年人:保健,延缓衰老;

第五大板块市场人群。送礼者:用于朋友间联络感情,或者给领导送健康,体现关心;

第六大板块市场人群。其他需保健的人员:工作压力大、体能消耗大者,增强体质,补充能量,防病强身。

(4)进一步划分市场及潜力分析。从上面六大板块市场来看,第二大板块市场人群和第四大板块市场人群有着相同的市场人群趋向,即都是面向老年人,用于给老年人延寿、保健、调功能。第三大板块市场人群和第五大板块市场人群有着相同的市场人群趋向,即都是面向中青年,有着时尚及崇尚健康的意识,希望通过馈赠健康来传递某种关怀和价值。第一大板块市场人群和第六大板块市场人群有着相同的市场人群趋向,由于种种原因身体有一定的不适应者,希望通过保健品来改善身体状况,强健身体,缓解压力和不适带来的痛苦。

从以上板块合并来看,进一步细分为三大块,即老年人用来调功能的保健品,中青年用作礼品的保健品,身体有一定不适应者用来强健体魄,恢复健康的保健品。从目前的市场来看,潜力都很大。

四、保健产品的营销对策与建议

(一)做好保健品的产品定位

通过对以上三个市场的分析,无论是将老年人市场作为保健品市场进行主攻,还是选择中青年市场及亚健康人群市场进行主攻,需要企业做好准确定位。

要做出一个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产品定位,而产品定位的关键是要找出消费者心智上的坐标位置,根据对主选目标市场消费者的分析,如老年人对于保健品崇尚物美价廉,对产品的功效尤为看重,故相关企业在产品定位上必须注重产品调理功能、延缓衰老的功效及品质上的宣传。对于价格不可定位得过高,中等偏低较为合适。在产品种类上,主推那些能保健及治疗中老年人慢性疾病的产品。通过优良的产品品质,大众化的产品价格,亲情般的服务来塑造保健品的品牌。

(二)准确选择保健品的竞争方式

目前保健品市场竞争相当激烈,行业领导者品牌有:安利、完美、珍奥等知名品牌。同时 也有实力不凡的新进入者。从保健品目前实力及产品本身角度出发,根据目前市场竞争状况,新进入的企业应该选择避强的市场竞争定位,先放弃中等偏上及高端保健品市场,依托良好的产品功效及价格优势,迅速做大中等偏下保健品市场等实力雄厚及市场占有率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再介入其他竞争市场。

(三)努力打造成为保健行业明星产品

通过上述对产品定位及市场竞争的分析与选择之后,企业应明确将集中力量做透、做精、做专已选择的细分保健品市场,使广大消费者逐步接受保健品成为预防和改善身体的专家品牌。让保健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有一定的位置,从而打造保健类产品市场中的明星产品。

参考文献

[1]朱洁琼.我国保健品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健康发展的对策.时代经贸,中下旬.2008,第15期.

大健康市场分析篇7

一、现阶段我国体检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现阶段我国体检市场现状

近年来我国健康服务产业迅猛发展,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狭义健康服务(体检)产业市场规模在100亿元左右,现阶段年增长速度约为20%―30%。相关专家预测,我国体检市场及相关服务产业在3―5内可达200亿元,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经济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都在一定程度下提高了体检覆盖率和体检人群深度和广度。目前体检项目众多,如保健体检、征兵体检、婚前体检、就业体检、单位体检、学校体检等等,此外体检量巨大也是现阶段我国体检市场的一个特点。巨大的体检量催生了巨大的体检市场,加上受体检市场门槛低、准入条件宽松、规范能力薄弱等外在环境影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出现了各种体检机构,这一系列问题从根源上致使整个体检市场处于相对混乱的局面。

2.当前我国体检市场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体检市场迅猛发展的同时存在着不少问题,成为制约体检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行业准入标准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在我国体检机构需要经相关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才能合法经营,另外,我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政策中对体检机构没有相应管理标准。因为健康体检机构缺少相关准入标准和管理依据,这不仅使各种体检机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差距较大,体检质量和效果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且使相关卫生部门的监督和管理无从下手。其次,普遍存在收费标准不统一,服务项目不规范的问题。物价部门尚未对体检市场价格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造成收费方面一定意义上的混乱,从而也给消费者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二、成功体检机构案例分析

事实上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体检机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体检机构的性质、商业模式等,可将之分为三种类型。第一,专业的体检机构,如慈铭、爱帮国宾;第二,综合医院所属的体检中心,如北京市体检中心;第三,依附于其他产业的体检机构,例如九华山庄。下面分别对这三类体检机构,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简单分析。

1.专业体检机构

这里以慈铭体检中心为例,它是比较成熟并且做的比较好的专业体检机构。说到慈铭体检中心,就不得不提其所开创的“中国健康体检”产业先河,慈铭体检集团首创了中国连锁式医疗经营模式。其最大的管理优势就是“集团化管理,连锁式经营”。

分析慈铭体检中心的营销策略可以发现,专业化是其很大的一个特点,专业而不泛滥是会让很多消费者更加信任这个机构所提供服务的一个原因。医资有了保障、并且有先进的技术支撑,其最大的魄力就是发展产业式经营,从而快速

占领市场,使其拥有更多的客户群体,这也是其可以不断成功的重要原因。

2.医疗体检机构

这里主要是指医疗机构的体检中心,而北京市体检中心,作为政府举办的专业体检机构,结合其成功的营销模式,可在此为例进行分析。北京市体检中心创建于1964年,是首都成立最早的一家医疗体检机构。其中心业务有但不限于下述:首都征兵招生及教师、从药人员、驾驶员等特殊行业体检的组织管理、实施工作,对申请开展专项体检的定点医院进行资格认定培训与考核区县从事专项体检的医务人员。

从它的中心业务可以发现,其长期的体检实践活动为中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并且其也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随着体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心自1998年面向社会开展健康体检,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这显然是医疗机构通用的一条营销之路。

3.依附于其他产业的体检机构

此处以九华体检中心为例,它是依附于其他产业的体检中心,这里主要是依附于旅游会议。九华健康体检中心,是北京城最大的专业话体检场所。九华体检中心最大的特点,也是其在营销策略上最成功的一点是:它创造了酒店式的管理模式、数字化健康评估、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的医学官场、人性化的服务流程等等多种健康体检产业所可以用到的经营服务模式,从而为其开拓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九华体检中心的实际案例分析之中不难发现,其营销策略走的是层层递进的路线。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定位客户群体是营销的第一步,而优秀的质量保证则是营销成功的关键所在。

三、医疗机构体检模式的变革

卫生部于2009年8月印发了《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意在“加强健康体检管理,促进健康体检规范有序进行,保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从事健康体检的机构已达6000余家,但是从医疗设施到技术全部合格的医疗机构并达不到如此高的数字,这也导致医疗机构的体验模式必将发生一定的变革,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有助于营销策略的开展。

曾就有人提出“管理式健康体检模式将影响未来健康管理产业格局”。当时,他们认为,健康管理嫁接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险的“管理式健康体检模式”、保险公司参股医疗机构、采用医疗费用包干模式等三种模式比较适合那时候的国情。而如今,这种体检模式已逐渐显现并运用于医疗机构中。为了促进体检模式的创新与变革,可以提出“体检服务一卡通”、“资源共享”、“以接受体检者为中心”等服务创新举措,从而提高医疗机构体检业务的功用性、通用性与吸引力。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体检模式也被注入了更多前卫的

理念、新鲜的运作方式。如爱康国宾作的高端体检,开设绿色就医通道就是不错的营销,非常值得相关人员借鉴与学习。爱康国宾360度健康全管理是张黎刚先生“从遗传、生活习惯、饮食、生活环境、职业行为等方面出发,对身体状况进行预测跟踪、对疾病早期预警,并进行全方位地健康干预”的前瞻性理念,参照国外的一些行业标准,并结合先进完善的医疗保健服务与信息技术手段,以领先的医疗机构为依托,为追求健康生活的企业员工与家庭提供科学、系统及人性化的全方位的健康管理。从这段对爱康国宾的介绍中,可以发现其作为一个体检医疗机构,其运作模式已达一个高峰。它的优势在于服务覆盖面广,不论是体检服务还是地域分布;另一个特点是注重与国际接轨,这也是我国实现改革开放、加入WTO之后,世界的先进技术大量涌入中国,爱康国宾把握中国与国际接轨的大趋势,不断引入国际先进技术,为其自身的发展赋予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帮助。另一方面,其管理团队也十分完善,其高层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有健康管理的自身背景,这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源力量。一句话而言,体检机构不断朝着面向健康、打造医疗机构的服务品牌而发展变化。

四、打造优秀的营销策略

提到如何选用更加优秀的营销策略,笔者不得不提一个非常好的战略管理技术,那就是SOWT分析方法。SOWT分析方法是战略管理的重要技术,其方法是对系统或机构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

威胁或挑战(threats)进行系统分析,然后寻找最佳的发展战略和策略,以充分利用发展机遇,从而积极应对挑战。对于体检行业而言,想必优势就是优质、一流的体检技术与服务以及社会的需求;劣势就是内部缺乏竞争意识、职业素质偏低;机遇就是社会不断的进步,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挑战就是,如何满足人们各方面需求的提高,如何占领更多的市场,让更多的人想体检、愿意体检、主动体检并且离不开体检。笔者对医疗机构的优秀经营策略简单总结如下:首先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其次在具体实施中应该结合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围绕其开展一切可以开展的业务;最后在具体操作上,应该从六个方面重点打造品牌形象,这六个方面是技术上、设备上、服务上、态度上、价格上以及广告上。以打造“健康是福”为目的,正确运用市场营销理论,医院体检中心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只能不断提高。

总之体检行业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行业,充分探析其市场营销策略是重要的,但是在探析这个问题之前,最重要的是体检机构自身水平的加强,这才是一个优秀营销策略实施的前提。

参考文献:

大健康市场分析篇8

二、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分析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是创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的关键环节和步骤,需要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系统分析,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真正能指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及提升高原特色农业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定位。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主要从产业产品消费者,农产品产品属性,产业竞争对手,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建设资源优势四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产业产品消费者分析

产业产品消费者分析是研究产业品牌的源点和基点,因为产业产品的消费者是产业发展基础和前提,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创造消费者。消费者分析需要分析消费者需求,消费者需求分析主要分析消费者现实和潜在需求及未来需求的变化发展趋势,消费者需求市场容量决定产业未来的发展规模,消费者需求变化发展趋势决定着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消费者需求和购买力发生了显著变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健康,尤其是伴随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健康需求已成为消费者主流消费趋势。相关研究表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健康消费支出具有正相关性,即收入越高的人群,越重视健康保健。中国首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预测,“如果未来有超越其财富的人,这个人一定会是来自于健康产业。”从现实消费需求和趋势分析,健康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和成长空间。

(二)产业竞争对手分析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的目的是与其他区域农业产业形成差异化的品牌认知,提升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商场如战场,随着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和重构,农产品市场竞争还会愈演愈烈,品牌的信号显现作用会进一步增强。通过对产业竞争对手分析,避免与其他区域产业品牌定位雷同或相似,形成同质化的品牌竞争,如果自身品牌定位是追随者,品牌影响力要超越前者的概率是比较低的,因为领先品牌定位最先植入消费者心智,占据了一定的消费者心智资源,后来者如果采用类似的品牌定位策略,那么其以后的品牌建设投入更多是为先行者作“嫁衣”。通过对产业竞争者分析旨在与竞争者形成一个差异化的品牌定位,或是构建一个全新的品牌定位,获得先动优势,最先将品牌定位植入消费者心智。事实上,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已有的大部分农业产业和产品在其他区域同样拥有,如同属云贵高原的贵州省和云南的一些农业产业就存在一定的同质化竞争。同样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品还会面临来自国内及国外其他区域或高原农产品的市场竞争。通过对竞争对手分析,创建有别于竞争对手,符合消费者需求和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自身发展优势相符的品牌定位,使市场消费者在面对诸多同质化或同类型的农产品选购时,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能在竞购中脱颖而出,成为消费者首选农产品品牌。

(三)农产品的产品属性分析

农产品的产品属性是指农产品所固有的功能特性,其主要包括农产品安全性、外型、色泽、香气、口感、产品成份及其他满足消费者生理及心理需求的产品功能。农产品区别于其他消费产品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产品进入人体消化吸收。消费者心智中有一个常识性消费认知“病从口入”,因此,在农产品属性中,农产品的安全性是农产品的根本属性,消费者在消费农产品时,往往把食品安全性作为首要决策考虑因素,尤其是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的中国,农产品食品安全性事实上已经成为农产品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农产品的属性分析,旨在通过分析梳理出消费者最为关注和最具价值的产品属性,并结合对自身产业发展特点及消费者和竞争者分析,使品牌聚焦定位于农产品的某个价值属性,并使该产品属性成为品牌定位的内核。由于农产品食品安全性的外显性特点,这主要是针对农产品生产和加工食品安全的隐蔽性而言,即消费者在判断食品安全性往往基于农产品的生产地理环境和生产加工过程,但生产及加工过程的食品安全性难于识别,而生产地理环境安全性的判断却相对比较直观。云南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工业发展也相对落后,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的污染较为有限,为保障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的食品安全性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生态型农产品的消费认知。

(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建设资源优势分析

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农业生产与当地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及生物物种分布密切相关。云南被誉为“动植物王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而且云南具有地型多样化、气候多样化、物种多样化的农业生产适宜性特点,为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原生态”农产品形象在广大消费者心智中具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要顺势而为,充分挖掘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在消费者心智中已形成固有认知,利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比较优势,结合消费者需求及竞争对手分析,对这些已形成的良好消费认知及农业发展资源优势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形成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一致性的品牌定位。

三、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及诠释

(一)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

大健康市场分析篇9

3、树立健康管理公司的企业形象,提升健康管理公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用3年时间使其成为健康管理行业中区域第一品牌。

4、把健康管理公司建设成一个专门为方培养健康管理服务市场各方面专业人才的“大学堂”,即培训、营销、管理为主。

5、把健康管理公司建设成全省各级医院市场部的外设机构,即承担医院的战略规划、市场拓展、品牌推广、客户管理、科室指导和服务培训等服务需求。

为确保营销目标顺利实现,战略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7年9月-2007年12月扎牢根基,求稳不求快,建成4-5个样地级样板市场。

第二阶段:2008年1月-2008年7月稳定发展与调整阶段,在原有基础上,再建成8-10个强势市场,逐步使健康管理公司的加盟体系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为其第三阶段的腾飞积累经验。

第三阶段:2008年8月-2009年8月快速发展阶段,各级市场销售额迅速增长,经营规模迅速扩大,健康管理公司在全国范围有一定的知名度,力争成为全国健康管理行业的第一品牌。

二、营销战略策划原则

营销战略制定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核心的影响因素是目标市场,根据市场机会和行业态势的分析,并结合健康管理公司自身状况,确定如下策划原则:

1、正本清源,渠道(医院渠道)入手

如何定位,将医院渠道的协同服务落到实处。

找到渠道这个切入点,健康管理公司才能在更大的范围让顾客接受,成为名符其实的第一品牌。

2、因地制宜

(1)充分利用全国健康教育协会的影响力;

(2)充分利用全国地区媒体及公关优势;

(3)充分利用长沙市便利的健康服务优势。

3、重点突破。

(1)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于有限的目标市场,避免四面出击,分散力量。

(2)重点在于树立健康管理公司和产品的品牌形象。

三、营销战略制定

(一)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选定

健康管理公司的产品是一种健康管理类产品在进行市场细分时,应以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为细分依据。

心理因素主要考虑消费者生活格调、健康价值观;

行为因素主要考虑消费者购买健康管理公司产品的动机,所追求的利益,对品牌的忠诚度。

根据健康管理公司产品特点,经过市场细分,选定首批区域市场、团体客户为目标市场。

(二)目标市场涵盖战略

采用集中市场营销战略

从全国、全行业来看,因企业资源有限,难以覆盖整个市场,宜集中力量于少数几个性质相似的子市场,最好选择省内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城市及银行、保险公司为目标市场,在产品开发生产和市场营销方面实行专业化服务,比较容易在特定市场取得有利地位。

(三)产品战略

分为两大部分:1、有形产品;2、无形产品

1、有形产品

指具体的健康管理公司产品

(1)产品定位策略:定位于优惠、实用、体检、系列健康管理、礼品,突出健康管理公司系列产品的特色,在健康管理实用性方面与其它健康管理类公司、其它品牌明显区别开,给人留下鲜明的个性和印象。

(2)产品差异化策略

①在产品特色方面:以渠道为素材,充分利用全国省健康教育协会的整体优势,构筑渠道的广度与深度(具体见医院渠道支持)。

②在产品种类上:根据不同消费者的爱好,不同区域市场的健康需求特色,可设计、生产不同的产品,如体检、陪同、护理等。

③在产品档次上:以中、低档产品为主,用于提高市场占有率,为商(或机构)获取利润,设计、生产部分高档产品,用于提升企业形象。

(3)产品包装策略:采用统一包装策略,同系列产品在包装外形上采用统一的图案、色彩、特征,有利于树立健康管理公司品牌形象,既可节省包装费用,又可扩大健康管理公司的影响。

2、无形产品

指三湘发展到第二阶段,经营的重点不再是具体的产品,而是品牌,以及特许经营的一整套管理模式,品牌的使用权。

(四)价格战略

1、针对中低端消费者求实、求惠、求便的心理,突出健康管理公司在健康服务方面的方便、快捷、实惠的品牌形象,采用单品定价的价格战略,实行明码实价的策略。

2、针对高端消费者求贵、求荣、求名的心理,突出健康管理公司在健康持续管理方面的品牌形象,采用缓慢撇取的价格战略,实行优质高价策略。

同时,密切注意市场环境、竞争对手(包括可替代健康管理公司系列产品的其它产品)的变化,根据市场情况适当调整价格和产品政策,但一年内不超过一次。

(五)市场渠道战略

根据产品特点及企业当前的经营规模、经营状况,结合目标市场的特点,可采取不同的渠道加盟模式。

第一种,所有团队和货币由人投资,人支付加盟费、区域市场保证金,人享受利益与健康管理公司相关市场激励机制。

第二种,特许人与受许人共同投资,健康管理公司以无形资产即“全国健康管理公司”品牌投资,加盟费中包括特许方对受许方部分人员培费和市场拓展支持费及相当于一定比例加盟费用的健康管理公司系列产品,健康管理公司每月按受许人营业额的一定百分比收取特许使用费。

渠道发展的后期,特许方只负责健康管理公司系列产品的开发,品牌的管理,医院渠道管理、产品素材的提供并为受许方提供专业人才培训等工作。

(六)市场推动战略

1.运用多种广告形式,宣传企业及产品,报纸广告、电视广告、户外广告主要目的在于展示企业形象,树立企业品牌,运用大量的软广告(健康管理系列文章)来展示健康管理的健康色和价值,提高健康管理的大众意识,同时将健康管理公司品牌推介给大众。

广告战略分为三步:

第一步:找准切入点。突出健康管理公司产品与其它健康管理产品、其它品牌的差异,向消费者介绍健康管理的健康文化及健康管理公司的创业历程和企业理念,引起消费者兴趣,从而使其产生熟悉感和信任感;另外要大力宣传商标和品牌,扩大健康管理公司系列产品的知名度。这个阶段广告投入较多,多种媒体组合,刊播频率较高,造成广告攻势,尤其可以利用对外广播电台、电视中的健康栏目。

第二步:保牌,加深消费者印象,巩固已有的市场,扩大市场潜力,引导消费者认牌购买,此时广告费用、频率都要比第一步降低;广告媒体选择要有重点。

第三步:提升品牌,通过第一、第二步,健康管理公司已成为区域性名牌,公司实力增加,此时,各种创意性广告和新闻性软广告交替使用,同时加强电视广告、户外广告,广告投入要集中于强势媒体,广告费用、频率都要提高,给消费者造成强势品牌印象,最终成为真正的名牌。

2.积极展开各种公关活动,举办多种专题活动,将招商工作开展起来,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前期,将举办3次“健康管理公司行”,第二阶段后期及第三阶段,举办3次“健康管理公司行(或特许)加盟说明会”。

3.做好与各大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公共关系,向大型企事业推介健康管理公司系列产品。

4.印制健康管理公司产品宣传页,在目标市场POP广告,扩大健康管理公司的知名度。

(七)竞争战略

在健康管理行业中,健康管理公司已领先一步,在经营规模,新产品开发,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处于主导地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采取市场领先者战略,时刻保持自已的优势,严格防范市场挑战者的进攻,为此可采取如下策略:

1.强化定位策略,广告宣传中,找准切入点,突出自身的市场领先者地位,不断强化消费者象。2.扩大总市场策略。提高健康管理的市场地位,提高健康管理的市场需求总量,从而提高健康管理公司服务产品的需求量。

为实现这个目标,主要采取软性广告,以健康管理系列文章介绍健康管理的理念和文化;以新闻等方式提高健康管理公司的知名度。

3.质量管理策略。一定要加强产品的质量管理,以质取胜。

4.不断创新策略。为保持领先地位,每年必须保证有3~5种新产品或新技术运用,以领先竞争者成为本行业新产品构思、顾客服务、分销效益等方面的先驱。

四、营销支持战略

(一)、渠道支持战略

1、公司对医院渠道支持的战略定位

协助医院在战略规划、市场拓展、品牌推广、客户管理、科室指导和服务培训进行服务。

2、公司对医院渠道支持的基本目标

(1)、协助医院在医院临床医技科室和广大居民之间构建快捷、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

(2)、协助医院在周边半径三十公里内医院竞争优势明显、服务网络全面、品牌影响力最大;

(3)、协助医院在医院品牌科室、重点医生、特色专科在区域范围内具有很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协助医院的医保病人卫生消费稳定,对医院忠诚度高;非医保病人比例逐年上升,对医院依赖程度高。

3、我们在与医院进行对接时的主要工作内容

(1)、了解医疗服务需求情况,了解医疗动态与各医院的经营状况,分析医疗市场竞争走势;

(2)、协助医院制定医疗服务营销计划,制定医疗服务营销的规章制度;

(3)、撰写医疗市场分析报告,提出改进医疗服务的意见,帮助医院市场部与各职能部门和临床医技科室进行沟通与协调,指导营销活动;

(4)、帮助医院市场部建立重点客户档案,加强大客户的营销关系管理,对顾客服务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进行分析;

(5)、帮助医院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健康讲座、义诊、举办联合活动,做好医疗服务项目的推广与宣传工作;

(6)、与医院市场部通过拜访客户、走访市场、设置宣传广告栏等多种形式积极拓展市场,扩大医院知名度和认知度;

(7)、与医院协同加强与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社保局、医保中心、保险公司、各类公益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周边社区各单位的关系营销,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协助;

(8)、与医院市场部结合医院的优势,在服务半径内每个居民点建立卫生服务联系点,广泛开展医疗技术项目合作或其他相关项目的合作;

(9)、在健康管理公司网站建立医院渠道数据库系统利用数据库搜集和积累客户信息,并进行信息整理、汇总与分析,根据医院定位选择目标顾客群,有针对性地为相关部门和科室提供营销资讯;

(10)、协助医院通过各种形式做好医护人员和其他人员的营销培训,指导科室开展营销技能训练,提高全员、全程营销水平。

(11)、与医院市场部一起抓好客户服务工作,为顾客提供诊前、诊中、诊后的一体化服务,协助医院督察临床医技科室执行医院开拓医疗市场有关政策的情况。

(12)、对医院本部以外医疗服务点的设置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和市场调查。

(13)、帮助医院建立协调转诊断机制。

(二)、网络支持

1、全面纵深网站的服务功能

(1)、健康管理公司应建立多种智能化服务平台,整合医药健康资源,在医院与患者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大众实现部分疾病的自我诊断与健康咨询,推动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传统医疗模式的一种辅助和补充。

(2)、健康管理公司应建立独特服务技术特点: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海量存储-超级链接-双向互动-无线网络便携、移动”等技术优势,打造智能化专家系统的服务平台,将“文本、音频、视频、图像”的海量数字信息进行网络百科全书式地跨时空传播。

(4)、健康管理公司网通过互联网根据医院与患者互动获取的准确信息和咨询服务的范围、深度、方法和目标,对中西医学药体系和健康促进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成为传统医疗模式的一种辅助和补充。

(5)、我们的服务范围:

克服大众在医学专业知识结构方面的弱势和障碍,帮助他们实现一部分疾病的自我诊断、安全治疗,把握及时去医院就诊的时机、妥善应对,更积极、有效地配合检查、诊断、治疗,客观地、全面地行使对自身健康管理的知情权、选择权、决定权,

同时依托现代化的IT技术平台,针对每个客户的不同的危险因素,通过Email、电话、短信、健康促进活动和健康讲座等方式给予针对性指导和跟踪服务,调动患者管理自己健康的积极性,确保广大百姓健康的身心状态。同时为广大老百姓提供预约挂号、导医导诊、预约手术和预约住院等一系列健康管理服务。

2、加强网站的技术人才的支持

要将以上几个方面落到实处我们应逐步加强网站的技术人员力量

3、加强网站的运营推广

协助各联盟医院建立网站。并通过品牌宣传使其全面覆盖央新浪、搜狐、网易、百度等各大门户网站以及社科期刊、晚报、晨报等,全面锁定终端用户,聚敛人气,以此提高网站点击率。同时,总部还将与国内著名生活期刊、电视台生活栏目等通力合作,以专版、专访的形式与社会流行趋势和流行话题紧密衔接,通过媒体的运作,有效传播健康管理公司便民惠民工程的服务新模式,提高“健康管理公司”品牌的亲活力、号召力和美誉度,全面策应各级地方市场全方位、科学、专业的介入市场。

(三)其他支持

1、强势品牌支持:合作成员享受健康管理公司品牌带来的影响力及品牌效应。总部将提供统一标识、统一形象、统一管理体系、统一运作模式。健康管理公司总部将定期或不定期联系相关部门以及健康机构组织参与主办有关大型社会活动,合作成员享受由此带来的“健康管理公司便民惠民工程”的影响力,从而增加赢利。

2、完善管理支持:总部将为各级合作伙伴提供完善的管理系统及人事培训,传授科学管理模式,规范并完善市场的管理模式,使其更具号召性、权威性、系统性、科学性。同时,在职责范围内努力帮助和协调解决合作伙伴业务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积极为合作伙伴顺利经营创造条件。

3、鼎力市场支持:总部坚持细分市场,执行严格的区域保护政策,保证合作成员在同一地区仅此一家,以确保乙方的市场占有率及利润。结合““健康管理公司便民惠民工程”增值服务遍及全省的营销网络,形式多样的市场推广活动,加强及扩大合作成员的市场影响力。

4、专业技术支持:总部将为合作成员提供健康管理公司网站当地服务站点、全省统一预约挂号服务系统、求医问药服务系统。并负责整个系统的维护和升级,扫除所有技术上的障碍,让合作成员不懂技术一样赚。

大健康市场分析篇10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西安市直属单位干部,大型企业公司职工及多家具有代表性的健身娱乐场所。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研究过程中查阅了与本研究有关的大量文献与相关书籍。

(2)实地观察法:到各场所进行实地观察走访。

(3)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所获得的各项数据,运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西安市居民消费者喜欢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项目的多样性

为了全面了解西安居民的健身消费行为,问卷设置了10个常见的体育健身娱乐项目(保龄球、足球、羽毛球、网球、排球、游泳、乒乓球、篮球、健身健美、台球等)供被调查者选择。调查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排在第一位的是羽毛球占65.2%,第二位的是乒乓球约55.7%,第三位的是足球约42.6%,游泳排在第四位约38.4%而健身健美排在第五约占31.2%。从表面看来喜欢项目与否好象没有内在的联系,但是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乒乓球、羽毛球是我国奥运会上的优势项目,所以奥运效应起到教育消费者的作用;而足球的职业化、市场化运作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对此项目的情有独衷的追求。游泳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些居民为减肥而从事此项健身运动的其可以与健身健美可以归为一类的。总体而言其特点是这对体育健身娱乐消费市场发出一个信号: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项目来引导消费,开发广阔的体育健身娱乐市场。

2.西安市居民对体育健身娱乐消费场所选择的多样性和分散性

对西安市居民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行为的了解从分析西安市居民喜欢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场所中可以窥见一斑。所以我们从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个人月收入三个角度来调查分析,从而可以看出在选择体育健身娱乐消费场所所具有的分散性(如表2所示)。

(1)不同性别来分析消费场所的选择

从调查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就性别而言消费者对于高档健身场所的选择均比较低迷,但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在选择高档体育健身娱乐场所时女性要高出男性2.6个百分点。这说明高档健身场所的市场目标锁定针对女性略强些。在选择中低档体育健身娱乐场所时,男性高达31.2%。对于中低档体育健身娱乐场所要更加关注男性消费。然而,对于群众性辅导站和社会组织培训班辅导站的选择方面女性要明显高于男性。总体而言,在性别上所表现的消费者对于消费场所的选择可以看出:体育健身娱乐场所的选择具有多样性。

(2)从年龄角度来分析消费者对于消费场所的选择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的消费者在消费场所选择上展现较大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如表2所示,不同年龄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者有其特殊的消费行为,这就要求体育健身娱乐的开发商和经营主们应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来有的放矢的细分市场和选择经营目标。

(3)不同收入的消费者对消费场所的选择

大健康市场分析篇11

1 资料来源及方法

收集辖区政府部门、专业机构的相关资料;随机抽取18岁以上常住居民,采用结构式调查问卷对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市民健康工程”评价方面等进行入户调查:各村居委户籍家庭户数500户及以上作为一个抽样单元(如不满500户,则与地理位置临近的村居委进行合并),采用PPS法随机抽取10个抽样单元。在抽到的抽样单元中,再以各村户籍家庭户数,按容量比例抽样方法确定各村居委的调查户数。以被抽中的村居委最小门牌号码作为起点,按照门牌号的顺序确定应调查居民户,按照家庭中成员生日与1月1日最接近的18周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同时抽取171名部门领导、村居委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就“市民健康工程”落实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抽取总样本的10%(250份)进行调查质量控制,结果显示一致性较高。

2 主要结果

2.1 区域基本情况

安亭镇位于上海市西北郊,区域面积89.28平方公里。至2014年末,安亭镇共有户籍人口90213人,外来人口162379人。户籍人口中,男女性别比98.8,老少比为2.6:1。安亭镇共有开放性体育场所12家,全民健身中心2个,健康主题公园1个,健康主题广场2个,健身网点200个,合计健身场所235个,健康步道21条,文广中心1个。自2001年以来,安亭作为上海国际汽车城所在地,不断努力营造良好的汽车文化氛围,许多汽车主题活动、F1大奖赛等纷纷聚集于此。

2.2 “市民健康工程”的实施情况

2012年以来,安亭镇围绕“健康工作网络化、健康设施标准化、健康知识普及化、健康服务优质化”的四化目标,扎实开展“12345”健康教育十五大项目,即:一项调研、二个载体、三个讲坛、四个项目和五个途径,通过健康宣讲团、名医大讲坛、草根养生谈等形式,发展健康家园、健康沙龙、健康牵手、健康中医等品牌项目;加强健康活动场所设施建设,建设健康主题公园、广场,设置健康科普长廊、健康步道、健身区、休闲区等功能区,改善健康支持环境;结合卫生月设立“安亭健康周”,倡导“四控一动”,提高市民的健康意识,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推动健康“三进”(即:健康进家庭、健康进社区、健康进单位)行动,开展健康档案进家庭、定期体检进家庭、健康知识进家庭、口腔健康进家庭、责任医生进家庭、示范评选进家庭等活动;以每月“环境清洁日”为载体开展环境清洁活动,在有条件的村/居委建设至少1条健康步道,在村/居委设置固定的宣传栏、健康自助监测(血压、身高、腰围、体重等)角及健康教育活动室,在广场、车站、医院、银行、学校、剧场、大型超市、旅馆等重点场所增设“四统一”宣传栏并定期更新,积极培育社区健康志愿者,组建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整合文体资源实施文体健身活动;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设置健康管理员,开展“健康家园”、“健康沙龙”活动,推广广播操和工间操,倡导每年参加一次以上体质测试和健康体检,在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在学校通过“医教苑”活动影响学生带动家庭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年开展健康(示范)单位、学校、企业、食堂、餐厅等创建及无烟医院、无烟校园、无烟单位等各类无烟环境创建工作,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建设质量。

2.3 “市民健康工程”的实施效果

2.3.1 居民对健康工程的参与及评价

安亭镇居民对“市民健康工程”的知晓率为63.6%,较2012年上升了4%;参与率为59.4%,较2012年降低了13%。其中,参与率最高的活动形式是“健康宣讲”(51.3%),参与率最高的活动内容是“健康体检”(67.7%),与2012年情况类似。健康工程活动参与者中,91.7%的市民对“市民健康工程”总体表示满意,86.5%的市民期望“市民健康工程”继续开展下去。最希望开展的活动形式是“健康宣讲”(67.7%),最希望开展的活动内容是健康体检(82.1%)(表1)。

2.3.2 居民健康状况

2015年,安亭镇户籍人口期望寿命达到83.22岁,较2012年(82.70岁)提高0.52岁;无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率为4.85‰(2012年为4.21‰)。居民两周患病率为6.3%,较2012年(10.3%)有所下降;年住院率为5.20%,较2012年(6.9%)亦有所下降。近3年来,安亭镇传染病疫情控制在较低水平,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年平均为101.78/10万,低于全区平均(111.28/10万)水平;甲乙类传染病发病以梅毒、淋病和肺结核为主,安亭镇已成功达到消除疟疾目标。丙类传染病中手足口病仍为优势病种,占80%以上。近年来,人口数量增加、流动频繁,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升高,2014年曾发生一起幼儿园水痘暴发疫情。慢性病方面,居民自报高血压患病率为24.9%,糖尿病患病率为6.5%。恶性肿瘤现患率为2.43%,与2012年(1.83%)相比呈上升趋势,与全区(2.46%)基本持平,位于前五位的恶性肿瘤分别为胃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乳腺癌、肺癌。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为218.17 /10万,死亡率为52.89/10万,较2012年(334.01/10万,167.59/10万)均呈下降趋势。

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为22.6%,其中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具备率分别为40.7%和20.1%,较2012年均有较大提高。健康相关因素方面,居民低体重的比例为3.8%,超重比例为31.0%,肥胖率为7.2%,与2012年相比基本无变化。居民吸烟率为22.3%,低于2012年(25.6%);经常被动吸烟的比例为15.1%,低于2012年(22.4%);过去30天饮酒的比例为13.2%,较2012年(16.4%)有所降低;半年来业余时间参加身体锻炼的比例为45.5%,高于2012年(30.6%);每天摄入水果、奶制品达到居民膳食指南标准的居民比例分别为48.16%和31.79%,较2012年(31. 6%和19.1%)有较大幅度上升。

3 讨论

自2012年实施“市民健康工程”以来,安亭镇围绕“健康工作网络化,设施标准化,健康知识普及化,健康服务优质化”的四化目标,扎实开展“12345”健康教育十五大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三大健康指标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其中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3.22岁,高于国家“健康中国2020”目标值[1]。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居民对于健康的需求已不仅仅满足于期望寿命的增加,因此,在提高期望寿命的同时,启动研究并努力提高居民的健康期望寿命需提上日程,以综合反映当地百姓的健康生活状况[2-4]。甲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慢性病防治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健康素养不断提升,且远高于国内其他地区报道水平[5-8]。居民对“市民健康工程”满意度水平较高,九成以上表示满意,近九成认为“市民健康工程”活动需要继续开展。

与此同时,安亭镇仍面临着外来人员不断导入、人口老龄化严重、慢性病群体日益庞大等带来的诸多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传染病从整体上已得到较好的控制,但手足口病和水痘等仍呈高发态势,是法定和监测传染病中报告比例较大的病种,且在托幼机构、学校高发易形成聚集性疫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循环系疾病、肿瘤近五年来一直位居安亭镇居民死因前两位,不仅给患者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并且影响了患者甚至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广泛存在,慢性病发病风险较高,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仍任重道远。社会老龄化严重,65岁以上老年人所占比例逐年增加,提示老龄化问题正渐趋严重,而老年人是各种慢性病的高发群体,疾病可进一步降低其原本就较差的生活自理能力;另外,由于未来越来越多的老人都面临仅有一个儿女来抚养的情况,因此对社会的老年人护理资源会产生更大的需求,当前这方面的资源配置情况不容乐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区居民健康意识的日益提升,百姓对于健康保障、环境生态、生活质量的需求会不断增大,进一步开展“市民健康工程”意义重大。需结合安亭实际,因地制宜,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结合国家、市、区的健康相关政策和相关规划,统筹协调区域社区资源,着力开展“五个推进”行动(推进健康文化传播、推进健康环境建设、推进科学健身行动、推进健康生活行动、推进健康干预管理),重点落实“四个加大”措施(加大健康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健康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健康社会建设力度、加大健康人群培育力度),坚定“健康融入万策”理念[9],持续深入开展健康支持环境建设和全民健康促进活动,构建面向全民、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体系,努力提高全人群的健康素养和健康“获得感”,切实推动“健康安亭”建设,促进居民、环境和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洁, 姜庆五. 2005-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期望寿命趋势分析.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4, 41(1): 53-59.

[2] 刘燕, 王心旺. 基于健康期望寿命评价人类发展水平的可行性研究. 中国卫生统计, 2012, 29(3): 387-388.

[3] 彭慧, 何永频, 沈冰, 等. 上海市老年人健康期望寿命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卫生统计, 2011, 28(5): 540-545.

[4] 詹一, 俞敏. 浙江省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分析. 浙江预防医学, 2014, 26(1): 5-9.

[5] 郭锦秀, 陈凌霄, 王小博, 等. 2011年至2013年我国部分省市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的Meta分析.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 31(11): 809-812.

[6] 李慧, 常慧, 刘懿卿. 辽宁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健康教育, 2012, 28(2): 125-127.

大健康市场分析篇12

引领“量化自我”风潮

尽管属于大数据的时代还没到来,但现实生活中的大数据应用却已如火如荼地展开了。BI(Business Intelligence,即商业智能)是企业级大数据的应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是行业级的大数据应用,而个人级的大数据应用,怕只有《连线》杂志主编凯文·凯利等人提出的QS(Quantified Self,即量化自我)才能恰如其分地表述。

大数据就其定义而言,就是通过对大量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并对未来发展做出准确预测。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曾评价大数据是一场革命,它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这个自然也包括对人本身的量化。

人的行为本身蕴藏了无数信息,中医的“望闻问切”就是通过对个人的行为观察,获取信息,以判断健康与否。而量化自我(又称自我跟踪)则通过相关设备,收集获取有关人们所消耗的食物、睡眠质量、心理表现等生理或心理方面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监测人们的身体状态,从而帮助人们改善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实现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自5、6年前,凯文·凯利等人发起“量化自我运动”之后,该运动开始在全世界迅速蔓延,极大地推进了带有“自我追踪”功能产品的发展,而如Nike+ FuelBand、Jawbone Up、Withings Pulse和Misfit Shine等主流产品风靡世界,又将“量化自我”的概念,通过时尚、流行产品的形式,传递给更为广泛的大众消费者。

市场研究公司ABI Research的最新数据显示,与健康有关领域的产品具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2011年应用到医疗电子领域的无线可穿戴健康传感器只有2077万台;去年,这个数量冲破了3000万;而在未来5年内,此类设备将会在增长到1.695亿台。

市场研究公司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进一步指出,与其他可穿戴设备相比,医疗将会是其最具前景的应用领域,其次则是健身和信息娱乐行业。尽管现下GoogleGlass、智能手表等可穿戴的信息娱乐产品十分火热,但它们仍处在样机或概念阶段,更多切实应用还是在医疗健康和运动健身方面。

随着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加快,中国的可穿戴便携移动医疗设备的发展市场也相当可观。据艾媒咨询介绍,2012年,我国可穿戴便携移动医疗设备市场规模达到4.2亿元;到2017年时,该市场规模将接近50亿元。如此庞大的数据背后,既反映了个人医疗健康市场的广阔前景,更反映了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量化自我”观念也开始慢慢被国人所接受。

个人健康管理新模式

在麦肯锡的一份最新报告中显示,医疗保健领域如果能够充分有效的利用大数据资源,医疗机构和消费者便可节省高达4500亿美元的费用。换句话说,如果带有量化自我功能的移动医疗健康设备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无论是对医疗机构还是对个人来说,都是件好事。用友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副总裁邹悦就曾表示,在整个的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联动环节中,疾病治疗环节所花的费用远超过早期发现与康复、健康维持阶段,但早期发现阶段一直为大多数国人所忽视。

“量化自我运动”之所以能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开来,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高强度工作导致的普遍的亚健康状态分不开,当人们最基本的健康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与健康有关的产品,尤其与量化自我相关的产品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虽然在产品的轻便和可携带性上,快乐妈咪和康康血压这两款产品都显现一定的弱势,但在量化工具的人性化创新和用户需求满足上的应用创新模式,却是值得人思考的。

快乐妈咪是一款集胎音收集、存储、分析为一体的胎音检测设备,它和传统家用的胎音检测、诊断硬件设备不同之处在于互联网概念的引入,它将传统硬件设备与手机客户端相联接,通过手机存储胎音,能通过手机将其上传到云端,以供后续的数据分析、挖掘,还将胎音与音乐混合,制作成“胎语音乐”,并能分享到社交网络。而在手机客户端上,还提供大量与孕妇有关的专业健康知识,同时也提供了论坛这类的社交功能,这便牢牢把握了孕妇这个群体的消费心理特征。

在胎音仪这个细分的健康医疗市场中,将传统胎音仪设备与手机App相结合,通过娱乐与分享的方式,创造新的量化工具的应用模式,其CEO陶建辉自豪地说,“目前为止,我们是全球第一家。”

大健康市场分析篇13

二、健康影响劳动力市场表现的理论回顾 

国内外学者对于健康与劳动力市场表现之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健康对劳动力市场参与、就业、收入以及工作时间影响等方面。 

健康与劳动力市场参与之间关系的研究可溯及健康人力资本理论研究。Mushkin(1962)指出,健康和教育同等重要,健康不仅能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还可以增加他们的劳动时间。Schultz (1964)认为,健康可以影响人们的期望寿命、力量、精力和持久力。在其他条件相等时,教育等其他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取决于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在此基础上,Palloni & Arias(2003)、Jasso et al.(2004)等学者提出流动人口的“移民健康效应”,对健康与劳动力市场参与作了较好的诠释,即因为移民筛选机制及移民自选择,健康状况不好的移民可能发生回流,而健康状况较好者则会发生移民行为。McDonald(2004)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强调良好的健康水平有利于提高人们参与工作的概率。Pilar & Tong(2010)等人在研究健康质量对劳动力市场退出的影响时,强调遭受健康冲击的工人劳动生产率将下降,有些劳动者由于无法适应高强度的体力工作而被迫退出劳动市场。国内研究也显示,健康对劳动力的市场参与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健康水平较高的劳动者具有较高的劳动力市场参与概率,同时健康水平较低的男性劳动力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概率也较高(解垩,2011;刘生龙、李军;2012)。而健康水平每提高一个等级,农村劳动力参与工作的可能性将会增加3.48个百分点(刘生龙,2008)。 

在研究健康收入效应方面,国外学者更多关注身高、体重、卡路里摄入量等健康变量对农业劳动者收入的影响。营养状况的改善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还可以增加他们的劳动时间,健康对农民收入的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Thomas & Strauss,1997;Huffman & Orazem,2007;Vogl,2014)。同以上观点基本一致,Dave(2006)认为,健康状况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劳动收入,而Sahn(2014)的研究也表明,健康对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家庭的收入状况的影响十分重要,因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劳动强度大,对健康状况的依赖性强。国内学者更多采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或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面板数据对健康收入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健康对外出劳动力收入的影响十分明显,健康不良对收入有负面影响,健康不良的人收入比健康状况良好的人少(于大川,2015)。个人健康是决定家庭人均收入的重要因素,从健康的经济回报率来看,农村人口要高于城市人口、女性群体要高于男性群体(刘国恩,2004)。外出打工人员从事更多的是高強度的体力劳动,只有健康状况好的人才能获得高收入(候风云,2004;秦立建,2012);营养健康水平与农民工的收入状况存在正相关关系(王志刚,2009);健康状况与劳动供给和家庭收入正相关,健康状况越差,参加工作的概率越低,收入越低,健康水平下降造成劳动供给和家庭收入明显降低(张川川,2011)。 

健康会对劳动者劳动时间产生直接影响。Grossman(1972)指出,健康与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健康不仅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能够减少生病时间,增加“劳动供给时间”。Thomas(2006)表明,健康水平的提高会使男性增加参与工作的时间;García Gómez(2010)认为健康会成为农民工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阻碍因素,从而对劳动时间产生较大影响。国内学者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健康与劳动时间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影响。田艳芳(2011)研究结果显示,健康水平较差的劳动者会适当减少工作时间,而健康水平每降低一个级别,男性的劳动时间降低6.48小时,女性劳动时间则降低4.12小时。秦立建等(2015)研究发现,身体健康状况不佳显著降低了农民工的外出务工劳动供给时间,健康状况较差者比健康状况较好者显著减少了18.9%的劳动供给时间,一年将会减少21天的工作时间。于大川(2013)通过研究健康与农户劳动力供给的关系,发现不同健康状况家庭成员的劳动时间供给是不同的,健康良好的家庭成员会产出更多的劳动时间。

   尽管以上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作用,但现有研究在测量指标选择上,大多只采用较单一的指标进行分析,从而无法反映个体健康对其劳动力市场表现的综合影响。因此,针对当前研究的不足,本文力图同时将收入与工作时间作为两个主要测量指标,通过对广东省新生代农民工健康及劳动力市场表现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健康状况与上述两个测量指标之间的关系,这无疑对新生代农民工健康促进政策的制定具有参考作用。 

三、数据与变量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 在此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不同学者提出了个体健康的系列测量指标,如身高、身体质量指数(BMI)、热量和营养素摄入量、疾病情况、自评健康状况(SRH)、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等(Strauss,1997;李树森,2010;田艳芳,2011)。据此,本文采用的健康测量指标主要包括BMI指数,四周患病率和自评健康状况,并由此展开健康对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与劳动时间的分析。 

(一)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来自于广东金融学院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系在2016年7~9月期间进行的“广东省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现状”的问卷调查,调查范围涉及广州、佛山、深圳、东莞、潮州等20多个地级市,调查内容包括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人信息、工作情况、生活习惯、健康状况以及医疗保险情况等多个方面。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69份,其中有效问卷335份,无效问卷34份,有效回收率为91%。 

(二)受访者基本情况 

统计表明,在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中,第一,在性别方面,男性占46.9%,女性占53.1%,男女被调查者的比例较为均衡;第二,在婚姻状况方面,未婚者占多数为62.4%,已婚者仅占37.6%;第三,被调查者的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高中或中专,共占68%,其次是本科以上的教育程度,占15.8%,而小学的教育程度的只有2.4%,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其受教育程度逐渐提高,知识水平也逐渐提高;第四,接受过职业培训和没接受过职业培训的人数基本持平,说明新生代农民工正不断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意义,希望通过知识和技能来提高自身价值;第五,在工作岗位上,普通工人岗的人数最多,占38.8%,其次是其他类岗位的,占27.2%,但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的也各有17%,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已不同于老一代农民工绝大多数从事体力工作,而是逐渐向技术和管理类岗位发展,当然,这也与他们逐渐提高的受教育程度有关(见表1)。 

(三)变量说明 

本研究的因变量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力市场表现,以工资收入和劳动时间作为变量;自变量为健康,选取身体质量指数(BMI)、四周患病率和自评健康作为测量指标;控制变量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培训和工作经历等。其中,工资收入为被调查者的月工资收入;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性别为虚拟变量,男性为1,女性为0;受教育程度分为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5个等级分别赋值为1~5;职业培训也为虚拟变量,参加过职业培训的为1,反之为0;工作经验=年龄-入学年龄(7岁)-受教育年限(见表2)。 

从表2分析数据体现了总体样本中所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数据。在月收入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的月平均收入为3 748.70元,而广州市2015年的月平均工资为4 986元,新生代农民工的月均收入水平比广州市平均收入水平低。在年龄方面,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4.74岁,总体年龄偏小。教育程度均值为3.06,所以他们的平均学历为高中或中专,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知识文化和职业教育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另外,自评健康的均值较高,代表其健康状况较好,这与他们的年龄普遍较低有关。另一方面,虽然他们的年龄较低,但是他们的工作经验却比较长,达到平均5.95年。在每周工作小时数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工作时间为53.14小时,比劳动法规定的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相差将近10小时,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加班现象比较普遍,这与他们主要从事的建筑业、手工业等行业性质有关。BMI指数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测量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亚洲人BMI指数的合理范围为18.5~22.9,而本次调查的BMI指数约为20.67,说明他们基本处于正常的身体质量水平,但略为偏低。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健康对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的影响 

健康对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影响的OLS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到,自评健康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有显著性影响,在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相关(p=0.019)。结果显示,自评健康的估计系数为377.891,符号为正,这一结果意味着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评健康状况每提高1个等级,其月工資收入将会增加377.891元。自评健康虽然是个体对自身健康状况的主观评价,但它与个人的客观健康结果密切相关,如患病率、死亡率等。一般认为,个体的自评健康状况越高,其个人的健康状况趋向良好生活自理能力也越好,所以主观的自我评价与客观存在的指标之间也存在相关性,它能够反映健康的心理和主观方面,积极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将对健康产生促进作用,也将对收入起到积极作用。 

四周患病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具有显著性负向影响,估计系数在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p=0.031),结果显示,四周患病率的估计系数为388.886,符号为负,这意味着四周患病率每提高1个等级,会使新生代农民工的月工资收入减少388.886元。这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医疗费用水平越来越高,“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依然十分严重,新生代农民工由于户籍原因,在医疗方面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一些企业更是很少为农民工购买甚至没有为其购买医疗保险,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也缺乏购买医疗保险的意识和健康投资的观念,而患病将会使人们的工作时间减少以及工作效率有所降低,并且他们一般从事计件或者计时工资制。所以,当新生代农民工患病时,一方面他们要面对较大数额的自费医疗费用,一方面又因为疾病导致工作时间减少从而减少工资收入,这些都会使他们的经济收入水平大大下降。

    从表3还可以看到,BMI指数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影响。但从回归系数的符号(为正)上看,BMI指数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影响的情况下,BMI指数每上升1个点,则新生代农民工的月工资收入将增加27.603元。从表2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被调查者BMI指数的均值为20.678,属于正常区间,但略微偏低。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在普通岗位上工作,其所在的行业又集中在建筑业等对体力有较高要求的行业,很显然,在这些行业和工作岗位上,身体素质的强弱与其收入水平直接相关,BMI指数的提高意味着身体素质的增强,这将有利于帮助他们获取更高的收入。 

(二)健康对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时间的影响 

健康对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时间影响的OLS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到,自评健康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时间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相关(p=0.026)。结果显示,自评健康的回归系数为0.447,且符号为正,这意味着自评健康状况每提高1个等级,新生代农民工的周工作时间将增加0.447小时。自评健康状况是个体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得出的,当新生代农民工认为自身的健康状况较好或者非常好时,新生代农民工大多会选择增加工作时间以期获得更多的收入,相反,当新生代农民工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不佳时,则会选择减少工作时间。 

四周患病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时间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种影响在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p=0.033),回归结果显示,四周患病率的估计系数为3.183,符号为负,这说明四周患病率每提高1个等级,新生代农民工的周工作时间将减少3.183个小时。与其他的慢性病和亚健康不同,四周患病率作为近一个月内患生理疾病的频率,假如患病不止一次或者比较严重时将直接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当月的工作时间,造成其工作时间减少,但是,如果这些疾病不是太严重,身体状态尚且允许的话,劳动者会更多的选择适当地减少工作时间,而不是完全退出劳动力市场,这与田艳芳(2011)的研究观点一致。 

此外,BMI指数对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时间的影响不显著。由表2描述性统计可知,新生代农民工的BMI指数的均值为20.678,处于正常的区间范围内,这些条件都比较符合他们从事的偏体力工作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所以他们能承受的工作时间也比较相似,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BMI指数对工作时间的影响并不显著。 

五、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实地调研数据,采用OLS回归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健康对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四周患病率對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以及工作时间影响显著,四周患病率的提高会显著减少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时间,从而降低其收入水平;第二,自评健康状况对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和工作时间都有显著影响,自评健康状况越好,劳动时间越长,工资收入也越高;第三,BMI指数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和工作时间并没有显著性的影响作用;第四,年龄对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有显著的正影响,对工作时间没有显著影响,性别对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和工作时间都有显著的正效应,受教育程度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时间有显著影响,对收入没有显著影响,职业培训以及工作经验对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和工作时间的影响时间都不显著。 

(二)政策启示 

本文的研究结果清晰地表明了健康对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力市场表现的显著影响作用,尤其表现为对工作时间和工资收入的影响方面。因此,要想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提升其劳动力市场表现,可以从改善其健康水平入手。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健康意识 

目前,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存在着职业安全、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等健康问题,这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及社会的发展都非常不利,所以,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非常重要。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可以通过开讲座以及运用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方式加强对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改善健康状况的宣传及教育,帮助他们真正意识到健康的影响,确立起正确的健康观念和健康投资意识。由于分析结果中显示体育锻炼、睡眠时间都对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力市场表现产生显著影响,所以,政府、社会和企业还应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作息习惯。 

2.完善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近年来,虽然乡村地区医疗机构和医疗卫生人员都有所增加,促进城乡医疗资源合理配置也是医疗改革的重要方面,但是,当前我国医疗资源分配和投资依然非常偏重于城镇地区,绝大多数的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在每千人口的医疗卫生人员数量方面,城市地区为7.97人,而农村地区仅有3.18人,所以,各级政府应加强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投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新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利用法律对现有医疗资源进行整合,根据卫生院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客观情况,坚持重心下移、政策倾斜,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改造就医环境,添置现金的医疗设备;另外,政府还应该尽快加大农民工购买医疗保险的比例,加大新农保的报销比例。目前,农民工中参加医疗保险的仅占农民工总数的20%,农民工的健康保障明显严重缺乏,而本次调查研究结果也表明,四周患病率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力市场表现影响显著,所以加快推进医疗资源更加公平合理地分配十分必要。 

3.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 

居住条件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政府应该增加相关公共产品的供给。对于农民工集中居住的地方常出现缺乏安全的饮用水和有效的垃圾处理设备,虫害鼠害、通风不良等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对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居住地的饮用水进行定期检测,确保他们能饮用安全合格的水源;应该注意垃圾处理问题,合理规划垃圾处理厂的地址,购置垃圾处理装置,及时派有关环卫工人来对虫、鼠等进行治理和捕杀,通过对他们集中居住的社区的物理环境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来改善农民工的居住环境和健康水平。其次,社会和政府还应该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询场所,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形成更健康的心态,从而促进他们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最后,企业还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农民工的生产环境和条件,严格按照法律和安全生产有关规定进行生产作业,从而加强对农民工的劳动安全保护。

   [参考文献] 

[1] SCHULTZ T P.Human Capital,Schooling and Health[J].Economics and Human Biology,2003,1 (2):207-221. 

[2] DAVE D.,R.IINAS,S JASMINA. The Effects of Retirement on Physical andMental Health Outcomes[Z]. NBER Working Paper 2006,12123. 

[3] THOMAS D,ELIZABETH F,FRIEDMAN J. Causal Effect of Health on Labor Market Outcomes: Experimental Evidence[Z]. working paper,California Center for Population Research,USLA,2006. 

[4] GARC?魱A-G?譫MEZ P,JONES A J,RICE N.Health Effects on Labor Market Exits and Entries[J].Labor Economics,2010,17(1):62-76. 

[5] PILAR G.,ANDREW M,RICE N.Health Effection Labor Market Exits and Entries[J].Labor Economics,2010(1). 

[6] TONG Y,PIOTROWSKI M.Migrationand Health Selectivity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al Migration in China Population[J].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2012,31(2). 

[7] MCDONALD T,KENNEDY S. Insights into the Health Immigrant Effect: Health Status and Health Service Use of Immigrants to Canada[J].Social Science &Medicine,2004,59(8). 

[8] LU Y. Rural-Urban Migration and Health: Evidence from Longitudinal Data in Indonesia[J].Social Science &Medicine,2010,70(3). 

[9] 秦立建,秦雪征,蔣中一. 健康对农民工外出务工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12(8):38-45. 

[10] 秦立建,程杰,潘杰.健康对农民工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3):103-108. 

[11] 张川川. 健康变化对劳动供给和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11(4):79-88. 

[12] 于大川,赵小仕.健康对农民劳动参与的影响:基于CHNS数据的实证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11):1038-1043. 

[13] 刘生龙. 健康对农村居民劳动力参与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08(8):25-33. 

[14] 田艳芳. 健康状况和健康冲击对工作时间的影响[J].人口学刊,2011(2):90-97.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