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实用13篇

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
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篇1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人教版普高课标)已经在一些省份使用一段时间了,总体反映不错,与老版相比,内容比较新颖,版面设计比较活泼,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理念,有些开放性教学的气息和实践性教学的特点,是一套比较好的教材。但是我认为现有教材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指出来与大家商榷。

(一)说教意味仍然很浓,合作探究空间比较小。

教材当然该有结论,但如果都是已经定性的结论,你去学习,就是接受现成的结论,如果这些结论无可辩驳地正确,你不要质疑,只要信服就行了,那么这样的教材就是说教的教材,给你规定好了什么,你就该信什么,这不是说教么?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强调要让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如此自主学习还行,合作探究就假了。不知道结论才进行探究,写在书上已经定性的结论,学生一翻书就知道了,还有探究的必要吗?探究还是为了证明这结论的相当正确,因而坚定不移地相信,这探究有多大的价值?这与社会的假冒伪劣有什么不同呢?我认为,这种教材没有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探究空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二)虽然也关注现实,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回避现实矛盾。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热点,注意实践环节,但教材没有处理好这一问题。比如,讲宏观调控,就可以涉及房价的问题,为什么中央越调控,房价越上涨?比如,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就应当谈谈党的建设问题,为什么有些党员甚至高级干部贪污腐化?这些都不能回避。过去的教材,这些问题都有提及,新教材倒不敢讲了,提一点也是轻描淡写、无关紧要的。这就不能算注重实践环节的、关注社会现实的好教材。

(三)教材呈现形式仍显单一,不符合世界复杂多样的特点。

教材的呈现形式基本都是首先给几个情景材料,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是情景导入和问题设置。然后介绍已成定论的观点或者知识,让学生用这些知识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这便是情景探究。最后来个结论或者回归现实谈该怎么做,这称之为情景回归。这其实是情景教学法的套路。几本教材都这样呈现就难免给人单一呆板的印象了。虽然这看起来很符合探究学习的程序,其实并不是什么都要进行探究的。思想政治课,有的内容就是叙述和介绍,让学生知道和了解就可以了。探究,应当是由已知经过探索而得出未知,那些现成的结论还探究什么呢?比如,《政治生活》第七课就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就直接介绍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然后就怎么才能更好地处理民族关系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就可以了。再者,情景教学法的确有探究在里面,但情景教学法就等于探究教学吗?这好像值得研究。

二、改进建议

(一)学生用的教材和教师用书要互相契合,各具特色。

不能像现在这样,教师用书大都是教材的解释和扩展。而对学生用书,应强调探究性,除了用来探究的基本知识要作比较详细的介绍外,大多应当是提供一些典型的材料,让学生来探究,重大结论都不要出现在教材上。教师用书,除了对教材的基本知识、最新观点进行解释扩展外,重点是就教材要学生探究而获得重大结论进行表述论证,以及对学生怎么探究给予科学合理的指导,帮助老师就怎么去指导学生根据典型材料和现实热点通过探究去获得重大结论,怎么去通过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提高学生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能力,培养他们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比如,《经济生活》第十课《又好又快 科学发展》第二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部分从“提高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五个方面加以叙述。学生有几个喜欢读这些文字?这些文字完全可以放在教师用书里面,教材只需要列举一些材料让学生思考探究就行了,也可以让学生举例谈不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危害,从而得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把这些结论放在那里,然后让学生探究,还探究什么呀?

再比如,在《政治生活》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第一框《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第二目“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这部分,文字给人的感觉仍然是说教意味太浓!如果这么调整就可能比较好。第一框,就改成《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个观点就不要出现在书上,最好由学生通过探究思考得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这部分内容应当作相应的调整。首先,教材给出近代中国一些探索中国前途的团体和组织努力奋斗的一些典型材料,最后强调共产党成功了。让学生思考和探究:“这会让我们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会顺理成章地得出:“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然后,教材介绍中国共产党规定的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内容,让老师们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共产党?”学生就会得出:“这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然后,教材谈谈共产党执政以来也犯过错误,谈当前的党建问题,并且列举建国以来在党的领导下的重大成就,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认识到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的执政力量尽善尽美,共产党的伟大就在于不断认识并且改正错误,从而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此,今天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要坚持共产党领导。如果教材这样编写是不是更加有说服力,是不是让学生自主探究有较大的空间,也更加真实呢?

无论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还是《生活与哲学》等,都有不少地方要加以修改,使之能更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二)增加对当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关注。

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篇2

二 注意时效性

时事政治教学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教学中要随时贯穿,而不是专题复习。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时事政治教学往往采取临时突击猜题、背诵的应试教育模式,等“时过境迁”再讲,已没有了新鲜感,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更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反,如果时事政治材料在日常教学中能做到时间上的及时性,会使学生认为,课本不是脱离社会实际的,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这样,学生很容易对思想品德课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才能逐步地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时事政治教学应重视时效性。如本人在班级黑板报上特别设置板块——“每日要闻”(如有需要,可在上课前5分钟对要闻进行简单评说),每周(或每月)安排专课——“焦点新闻大家谈”,使时事政治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 形式上坚持三步

第一步:收集。鼓励学生在课外充分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时事政治新闻,如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联系实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有话可讲的,并且与教材知识点有紧密联系的问题进行专题材料收集,并要求学生进行分类收集,以方便查阅。在搜集、分析时事政治材料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较好地收集归纳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有时还要求学生预先尝试写点短评,为下面的“评说”环节做好准备。

第二步:评说。先由教师或指定的学生“说”新闻,然后学生用所学知识对该新闻进行“评”,通过“说评”新闻,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另外教师在点评过程中,要及时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分析研究,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步:活动。以校或班级为单位定期组织“时事政治演讲比赛”、“时事政治手抄报竞赛”、“时事政治知识竞赛”、“焦点访谈”、“优秀小论文评比”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会得到提高,并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方式灵活多样

时事政治教育要善于组织,有计划安排,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与生活经验,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出发,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活动中,享受快乐,做到寓教于乐。

第一,组织时事政治知识介绍演讲。时事政策教育中,依据课文内容涉及许多时事政治知识,如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体育等事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家乡的变化等,都可作为时事政治知识介绍内容,并与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相结合。这样不仅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内外大事,增加知识面,还可丰富学生的信息量。

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篇3

从当前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来看,可以看到由于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以及技术性的要求,当前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原有的两课教学的基础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上面,还有就是当前我国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针对性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从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可以看到我国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往大班教学方向发展的趋势。大班教学尽管在节约师资力量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时间上面发挥着一定的有效作用,但是这样势必会影响到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重视程度,让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一门副课,这样的话也就容易导致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重视。另外,当前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的一个问题就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有待于提升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鉴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理论性相对较强,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来提升课程内容的针对性,运用现实社会中的例子来解读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引导人、指引人、教育人的真正目的和作用。

另外还应该看到,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现实社会相互结合的一个方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关联的实际生活内容的相互联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更多重视对于知识的传授,而没有能够将这种知识的传授转化为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方法和技能的传授,从而导致了目前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措施

首先,针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从教育主管部门到从事一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都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重要性。要让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成为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有效课程,同时还需要让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渠道的重要作用。可以说,让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和学生都能够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性,才是开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其次,就是要改变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在推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做的就是要彻底改变以往的那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主体,让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成为课堂的指引者。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指导性作用,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并不是空洞的理论课堂,而是和他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课程,让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成为他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效指导性工具。另外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利用好当前的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让教师在进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给高职学生能够带来相对直观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的效果的产生。

最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不仅仅需要针对教师进行改革教学措施,而且也需要对于高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一定的改革,让高职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过程中使用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走入社会生活当中,走入社区、到工厂、到农村来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带来的重要成果。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就是今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方向所在,让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能够更加融入社会生活的因素在其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真实效果。这种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变不仅仅能够有效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实际内容,而且还可以将这些内容更好地应用到学生的现实生活当中。从目前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只有不断改善之前的教学手段,才能够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从这个角度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身心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三、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方向

从目前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现状来看,可以清楚地看到,只有不断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顶层设计,也就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才能够让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我国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来说,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这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让学生能够对我国的政策、方针、路线有相对清晰和明了的认识,让学生能够感受社会主义事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巨大变化,从这些社会的变化过程中,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树立起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充分发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另外,在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上,高职院校应该进一步深化对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服务于专业课程教学的认识上面,让高职院校在培养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让这些专业技术人才能够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从而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现实效果。另外,还需要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建立需要高职院校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到学生都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改革的方向,这样才能够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真正价值。

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篇4

一、目前我国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状况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不断的发展,市场经济建设不断的完善,社会价值观念也越来越多元化,大学生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也越加严重,具体表现为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以及享乐主义等一系列的腐朽落后的思想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侵害。在我们国家当前高校中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的基础上,也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起到了一定的实际效果,在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当中,一批接着一批的政治立场坚定、思想政治素养高的接班人被培育出来。但是在近几年的高校教学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出现了许多的挑战,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的机遇。这就要求我们建立起一套最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便于和高校高速发展的教育形式相适应,能够推动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能够为我们国家的高校培育出大量的优秀人才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 在观念上不重视思想政治的课程教学

我们国家高校的首要目标是培养一些具有熟练的技能以及扎实的理论的高素质人才,所以我国高校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常常把技能实训课、专业科课等这些课程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上,在内心里就没有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做出足够的重视。这些忽视既体现在投入的教学经费上面,也体现在教学的课时规划上面,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所投入的经费非常的少,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安排也非常的少。而且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有一个现象非常的明显,就是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规模在不断的扩大,之所以高校喜欢选用大课堂来上课,是因为这种方式节约了高校的办学成本。把人数众多的学生合并到一个课堂里进行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授课,这种二百多人的集体授课方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根本就得不到重视,使得老师在这样的大课堂上对教学无法的把握。老师要花费很大的精力维持课堂的秩序,还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来组织教学,导致课堂教学的结果非常的差,根本就没有办法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二) 课程教学不具有实效性

因为在高校教学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忽视,导致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在教学内容上的老化,没有实效性,不能够与时俱进。一些能够和实际的生活联系紧密、能够反映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的教学材料往往不能够及时的选入到教学当中去,这些老旧的内容一方面会让学生觉得非常的厌倦,另一方面还让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是一门说空话、讲大话、讲大道理的课程,给学生看待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带来了偏见,对学生从心理上认真接受课程中的内容造成了非常大的挑战。

而且老师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授课的时候,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非常的单一,而且老师在课堂授课时所运用的授课方式都是一些照本宣科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虽然这些种教学方式从一定的意义上对思想政治的理论教学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学生们对外界信息的接受方式以及方法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这样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就必须做出一定的改变,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彻底的改变,教学手段要变的多样化,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时效性,以达到教学目标的顺利的完成。

(三) 教师队伍的能力不足

随着高校教学的快速发展,最近几年以来我们国家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职称结构以及教师的学历都发生了十分明显的改变,我国的高校在原来的思想政治课程理论教学的教师的基础上,不断的去引进其他高等院校的高素质人才,以便能够让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教师队伍得到充实,提高了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力量,教学条件也得到了提升。但是我们不要只看到结果,也要看到现实,和其他的专业的师资力量相比较,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师资队伍还是非常的弱小,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老师的学历要普遍的低于专业课程的老师,专业课程老师的进修程度也要比思想整理课程老师的高,可以说在师资力量上高校思想政治老师的水平还需要在提高一个层次。由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本身所具有的时效性以及理论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老师首先要有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能够与时俱进,知识系统能够不断的进行更新,这就要求老师们要经常的去参加有关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相关培训和进修。一个普遍存在的现实是,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老师几乎就没有几乎去参加一些相关的进修和培训,无法对理论水平进行更高的提升。而且有很多的学校行政人员去兼任思想政治教学的老师,在他们的日常工作中有大量的事务需要去处理,根本就没有时间来进行教学的备课,对知识进行补充,根本就不能胜任新时期的教学任务。

三、针对思想政治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从观念上加强对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视

要想改变思想政治课程在高校教学中的被动地位,首要要从观念上加强对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视,提高思想政治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让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和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学处于一个同等的地位。只有从思想上加强对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视,才能够让思想政治课程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变的重要起来,而且当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得到提升以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才会慢慢的变的完善起来。在具体的操作上,高等院校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来完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一方面要提升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地位,让老师认识到自己从事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所发散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思想政治课程老师的培训和进修,让老师在思想上加强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重视,在知识上不断的进行自身知识的更新,并且以身作则地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全方位的来提升思想政治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达到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目的。

(二) 把思想政治课程与社会动态紧密的结合

事实上,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是非常容易和社会现实时代背景相结合一个课程。因为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深具时效性的特点,如此以来,老师在组织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和我们国家当时的社会发展状态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对社会的发展形势有一定的把握,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把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和我们国家社会的不断发展的最新动态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够为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所出台的一些大政方针提供理论上的导向作用,为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很好的宣传作用。与此同时,高校老师在进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时候,不但要进行内容上的改革,还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传统的那种填鸭式的灌输式的教学不但起到课堂效果非常差,学生们也学的很枯燥乏力。老师应该对教学方式进行一个创新,例如可以加大社会调查研究在课堂中的应用,这样的话既可以增加学生们对社会生活的深入了解,也可以增加学生们更多的心理上的感悟,这样会让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达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老师在进行实践的课堂教学的时候还应该融入更多的案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方法意思是说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体的典型案例或者社会现实中所发生的具体事件来加强对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教会学生怎样从现实中发现问题,教会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老师可以进行解答。而且老师在解答学生们的问题的时候可以穿插着把一些有关思想政治的教育讲解给学生们听,用这种富教于乐的形式达到对学生们的思想政治进行教育的目的。

(三) 对教师进行积极的引进和培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篇5

其次,从地位和作用上看,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主课,在中学德育诸途径中居特殊重要地位,即是德育的重要途径和主渠道。《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校政治理论课是系统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也指出思想政治课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中学德育居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它对坚持学校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因此,从地位上看,中学德育居于支配地位,它决定着思想政治课的地位、任务、内容和原则,思想政治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中学德育;从作用上看,中学德育具有“保证”、决定性,而思想政治课除了具有知识功能、塑造功能,还有德育功能、导向功能。因而,它“起着主要的导向作用”。

再次,从形式和内容上看,思想政治课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和基本形式,社会实践活动等是它的重要教学形式。它的内容,《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规定:“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第四,从评价方法上看,由于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的一门必修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它集知识、能力、觉悟于一体。应根据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确定思想政治课的考核内容。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等素质的考查,通过对学生的考核,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衡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提倡思想政治课的考试采取开、闭卷相结合的方式或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而中学德育进行品德评定的基本方法,是写操行评语和评定操行等级,不适于采取卷面测试或考试的办法进行评定。

二、强化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途径

第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教师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第三次全教会精神,帮助思想政治课教师努力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心理品质等素质,应该专施“德育学科”继续教育,适应社会转型和教育转轨的新形势要求,担负起新世纪赋予德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第二,强化创新意识,不断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首先在内容上要创新,教材要适应新形势,不断修改、补充。在教材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也要不断调整,充实。其次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方法也必然多样化,要创造同切合实际、学生喜闻乐见的新手段、新方法,考试方法也要进行改革,以利于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第三,要增强德育意识,充分发挥教材内容的育人功能。教师在数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分析经济和社会生活现象,自觉主动地接受教育。一是发挥《思想政治》教材的育人功能。按照课程标准和德育总体目标,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形成相应的思想政治知识体系,培养正确的是非分辨能力和思想观念。二是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的德育作用,充分利用教材以外的诸如展览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第四,要加强学习和研究,提高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科学性、实效性。不少政治教师和德育工作者现有的理论、知识显得比较贫乏、单一和陈旧,因而,在教学工作中往往有看不透、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要提高驾驭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及其改革,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

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篇6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3-0069-02

一、基于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现状的反思

党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直非常重视,并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方式等都做了统一规定。近年来,各高校也都践行了该规定,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当作了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的重要载体。目前,从总的情况上看,当前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呈良性发展势态的,但是从近年各个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所进行的调查分析报告中显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还存在一些差强人意的地方,主要就是思政课程教学实效性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有待提高,并且,这一点在应用型大学中显得尤为突出。

针对这一现状,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组成了课题组,对当前学校所开设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情况及教学实效性进行了实证调查。调查采用分层整取的方法随机取样,抽取了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13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设计的基本思路:了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状况、对思想政治理论各门课程的收获情况以及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

调查表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性的认识并不高,近1/4的学生对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能否形成学生思想道德观念持怀疑和否定态度,大部分学生没有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积极性,且直言促使他们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原因无非就是因为该课程是“必修课”和为了获得“学分”,并不认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能对自己今后的发展和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这点可以看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有效性的自我预期不高,这足以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水平不高,有待进一步提高。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也并没有明显的反感和排斥心理,还是有一定数量的学生是抱着积极主动地态度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去的。

在问卷中还设计了一些在各门课程具体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的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也表明在应用型大学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欠缺。具体调查数据如下:学生对于“你认为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的提问,认为是“教学方法问题”的占29.2%,排在第一位;认为是“教学内容改革问题”的占25.1%,位居第二;认为是“社会环境问题”的占22.4%,排第三位;选择“教学手段和环境问题”的占14.2%,排第四位;选择“教师素质”的占9.1%,排第五位。由此可以看出影响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原因在于此类课程自身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环境以及任课教师自身素质等问题上,教育工作者应当从教学过程本身的各个环节来挖掘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只有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综上,调查结果表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因此,如何改进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构建一个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成为每一位思政课教师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二、专题教学法是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必然选择

在思政课程的教学中,以往的那种重在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弊端。由于课时的有限性和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之间存在很大矛盾,教师知识、能力以及教师的专长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学和科研难以紧密结合,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提高。此外,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师生关系固定化,教师资源分配不均衡,也不利于学生向学有专长的老师学习,同时由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效果的评价没有对比,也难以做到公正、客观。

针对当前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差强人意的这种现状,如何提高思政课堂教学质量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而采用专题教学法进行思政课教学已成为各高校的一种有益尝试。

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篇7

新课程中思政课程指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成张的需要为出发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全面掌握高中思政课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根据这一要求,新课程下思想政治教师角色要实现几大转变:

(一)新课程条件下思政教师要从知识传授都成为政治思想的引导者

1.从思政教育的目标来看

思政教育的目标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和价值观目标。列宁曾说:没有对人的感情,从来也不会有对趔的追求。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在教学 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和价值观,促过他们对学习、对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感和责任意识。没有情有客陈述的教学其实不是教学。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要氢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放在道位。

过去思想政治教学目标,重视对书本知识的传授,以考试取得高分为主要目标,只解决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去不解决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使思想政治课与学生生海参割裂、忽视了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导致知行不一,形成人格缺陷。

因而控新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课重要任务就是塑造个体健康的人格,使社会成员形成崇高丰富的精神世界。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高道德品质。

2.从思政教育方式来看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灌输传授。劳伦斯·柯尔伯在道德判断发展研究中得出:“儿童是道德哲学家”的论告诉我们灌输是无效的,不能运用一种灌输的方法来达到促进道德发展的目的。个人的思想道德发展走的是一条自己构成自已的道路。

3.从思政教学过程来看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说过:“科学知识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因此他认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因此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变为“导学”,要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参与人、启发人、引路人。

4.从思政教学模式来看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施,学生受单项交流方式。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师更宜采用的教学方法是(1)以讨论法为主的三项交流方式,师生之间互相问答。(2)以探究研计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研究。这是一种最优化的信息传送方式,它确保了学生的思维在学生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过程。

(二)新课程条件下思想政治教师要由思想道德的说教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从思政教师的职责来看

传统的思政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新课程中教师刚要从学习者克取困难,又预留能力主动发展的空间,促进学生的学习。

2.从思政教学的中心来看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是以“学科为中心”,重视学科知识的体系,忽视人的需要,人的发展:新课程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积极的关系,激励学生发现自己的情感体验,发展自我,帮助学生认同他人,与他人分享情感,使学生意识到态度和价值并且做出相应的行为。

3.从思政教学方法上来看

传统思想政治教学中重视教师的讲。课堂教学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放和身心发展。

新课程提倡,要重视学生的学。正如中圣陶老先生说过的:“要紧的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思想政治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去思维,教他如何从求知过程中组织属于他自己的知识。能过激发学生动机、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导、支持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新课程条件下思想政治教师要从课程的阐述都 向课程建设者和开发者转变

1.从思政教师教学的任务来看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师的任务是:“教教材”,新课程则强调教师的任务是“用教材去教”。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的作用,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建设者、研究者。

2.从思政教学的内容看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观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阐述都和传递者。

而新的教学观则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造主体,共同参与课程开发。所以教材是一种教学的媒体,师生可以结合实际需要对其做适当的变动,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可能过报纸、杂志、电台、网络等搜集资料进行学习。

3.从思想政治课程的编制来看

传统的课程编制是国家的课程开发的权利,是专家的专利,教学则依据大纲材、统一进度、统一资料、统一考试。

新课程则倡导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三级管理,这意味着教师也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新课程下教师不再仅是课程的消费和被动的实施者,而是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

(四)新课程条件下思想政治教师要从学业评定的仲裁者向多元化的评价者转变

1.从评价蝗目的来看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羡价,片面强化其甄别和选拔功能,教师扮演着最终的课程分数的评判者,致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评价和被 测试的消极境地。

新课程评价理念要求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燕尾服功能,从而促进教师由评判角色向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转变。评价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师就要通过评价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肯定学生的每一分努力,通过评价,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促时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2.从评价的内容来看

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篇8

为了进一步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011-2012学年,我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增加了“时政评述”教学环节,试图通过将国内外时政要闻更多地引入课堂,来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动性,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时政评述”环节实施一年以来,学生的评价和反映如何?教学效果怎样?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评价和教学效果,2012年12月,宁波大红鹰学院教改课题:“时政评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组在全校学生总进行了一次实效性调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以问卷调查结合网络评教的形式开展。问卷调查设计了11道题目,单选题10题,其中,1题要了解学生平时获取时政要闻的主要途径,1题要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风格的思政教师,1题要了解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期望,1题要了解学生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看法,6题是对“时政评述”实施后教学实效性的调查;开放式问题1题,主要是征求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时政评述”环节的意见和建议。网络评教则结合学校的期中、期末学生评教,了解学生对该教学环节的最直接评价。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在2011级和2012级学生,随机抽取200名学生,由任课教师将问卷发放到调查对象手中并进行回收。总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8份,回收率99%,其中有效问卷193份,有效率为97.5%;5份无效问卷均为单选题漏选。问卷调查和网络评教均以匿名方式填写,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政评述”环节应用的看法和评价。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表1)

1.学生平时获取时政要闻的主要途径。当前,网络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学生的选择可以看出,86.5%的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各类信息,电脑、手机等新媒介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只能从传统媒介获取时政要闻的局面,而这种方便快捷的方式使得学生可以更加及时地了解发生在国内国际的时事时政要闻。

2.学生喜欢什么样风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喜好是五花八门的,不同类型的教师在学生中都有自己的“粉丝”。如41.5%的学生喜欢启发思考型的教师,即该教师注重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启发学生思维,训练思维,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14%的学生喜欢道德教育型的教师,即该教师和蔼亲切,关心学生,有人格魅力,言传身教,更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品行教育;37.8%的学生喜欢生动娱乐型的教师,这类教师不太重视理论知识的系统、深刻、透彻地讲解,更注重上课内容的生动性和风趣性;当然也有13%的学生喜欢理论知识型的教师,即理论功底深厚,善于旁征博引,论证说理,对理论知识讲得解透彻、清晰的教师。这也体现出当代大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多样化的。

3.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期望。绝大多数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明确的期望。在193份有效问卷中,只有一份问卷显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纯粹为了应付考试,在功利思想日渐普遍的今天,这种想法不可避免地存在,但绝不是主流思想,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期望能从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有所收获,反映出当代大学生总体上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4.学生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看法。传统的教学到底存在什么问题?58.5%的学生认为传统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没有与现实相结合;30.1%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单一;5.2%的学生认为没有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还有个别学生选择其他原因。这样的结果也说明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教学改革的紧迫性。

5.对“时政评述”实施后教学实效性的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2%的学生认为在引入“时政评述”环节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十分好,60.1%的学生认为教学效果比较好,可见,80%以上的学生是认可“时政评述”对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作用的。在6-10题具体效果分析中,也可以明显地看到学生的选择倾向。(见表1)

(二)开放式问题和网络评教中的意见

在此次调查中,还有一题是征求意见的开放式问题,希望学生能够对“时政评述”在思政课中的应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有部分学生进行了回答,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有的学生说“这个环节可以活跃气氛,又不是只讲理论,不枯燥,也有利于我们更深入理解书本的知识,与现实挂钩”;有的学生说“时政评述的内容应该更丰富,评述也更更加深入剖析”;有的学生说“时政评述可以分各个时政要闻领域来讲,范围可以拓宽,可以涉及军事、社会危机、校园生活等各个方面”;还有的学生提出“上台讲的同学要自信大胆,也要调动气氛,同时在评述中要有较有力的论据来论证”等等。

而在网络评教中,我们也能看到学生对引入“时政评述”环节后的一些评价:“学生能对一些时政要闻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参与时事政治的积极性,提高对社会的关注度”;“教师对于时政要闻的点评很精辟,教会我对问题全面观察,给了我很多感触”;“同学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培养了团队合作的良好精神,贴近事实、贴近生活”等等。

总之,经过几个学期的尝试,学生们普遍认可“时政评述”这种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并对其产生的效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学生认为,通过“时政评述”环节,最大的收获是他们开始关心时政要闻,努力透过事件去挖掘背后的知识和深层次问题,并且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较高的期望值,他们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给予更多的启发,也希望能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对思政教师持续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三、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对今后改进教学的启示

(一)存在的问题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确实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为:

第一,“时政评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时事时政要闻,深入剖析热点事件,教师由原来的讲课变成了评课,;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利用时政要闻有针对性地备课,时政评述不能和教学内容相脱节,两者必须有机统一,这是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

第二,“时政评述”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从原来被动地接受信息,变成了主动地去评价别人,这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有些学生思维被动,“没想法”、“无话可说”的现象时有发生;也有些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往往说不到点子上,不着边际;而在提供的时政要闻的选择上,有些也与课程相关度较低。

第三,课堂节奏不易把握,从而影响教学设计和授课进度。特别是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七嘴八舌的发言、补充甚至辩论,加上教师的点评、引导,往往会超出原先设计的时间,这就使得最初的课堂教学设计发生变化,影响授课进度。

(二)对今后改进教学的启示

第一,“时政评述”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防止出现热闹化、形式化的倾向。不能因为“时政评述”比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将整个课堂全都交出来,也不能任由学生天南海北地乱侃,教师应控制好课堂的节奏,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

第二,任课教师要提高对“时政评述”法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效性的认识,不断创新授课方法。“时政评述”方法的使用,无疑增加了任课教师备课、上课的难度,所以任课教师要充分认识使用新的方法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作用,转变观念,大胆尝试,无论是教师评述还是学生评述,无论是10分钟的时政播报,还是时政评述、时政论坛,都是课堂上可以采用的方法,任课教师应该根据授课内容、学生专业特点等实际情况合理安排。

第三,学生要转变观念,改变传统学习方式,逐步养成主动思考问题、勇于表达观点、探索解决方法的习惯。

总之,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的特点以及在教学过程汇中长期以来形成的较为机械化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普遍困境。在各种教学方法的探索中,“时政评述”可以说是高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的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王晓春,杨学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政要闻教学”法教学实效性调查与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0(11).

[2]戴恩湘.关于高校思想政治课时政要闻教学模式初探[J].世纪桥,2007(02).

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篇9

传统观点认为可以通过学科或者专业的异同来划分课程群。从学科的角度来划分群与群的界限,其理由在于课程本身就是讲授一门学科的知识体系,由于一个大的学科门类往往包含着不同的分支学科,因而也构成了不同知识体系,即不同的课程,这个集合也就构成了课程群。从专业的角度来区分群与群的界限表明课程是由学生的学习而引起的,是根据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来开设的。由此一个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可以区分为基础课程群、专业课程群或专业方向课程群等[1]。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趋势日益明显,课程已非学科之间单纯的结合。课程与其说是在讲授静态的知识体系,毋宁说是培养学生“对多种认知方式的欣赏和一种跳出学科本身的限定性因素而进行思考”[2]的活动。从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就业市场也对大学毕业生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知识复合型人才要求。因此,在诸多专业中,为了瞄准就业市场,为了提高毕业生的素质也开设了一些与专业知识不是非常紧密的课程。由此观之,传统的根据学科或者专业来划分课程群都存着其局限性,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更多地侧重知识思想的相关性才能准确定义课程群。所以笔者认为课程群是由几门课程所组成(当然这些课程可能分属于不同的专业),当中有一门为基础课程,其他各门课程在学科知识体系上存在着内在关联性,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具有互补功能的课程集合体。据此,笔者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治学课程群教学定位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研究如何让人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专业。在这一专业当中,除了坚持以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为指导外,还必须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因而,除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核心课程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还存在着其他辅助课程,例如《政治学》《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等。基于表述的方便,笔者将这些课程视为政治学课程群,因为它们均属于政治学学科,且是围绕着政治学的知识体系所展开。在政治学研究领域,尤其是国外的政治学经历了行为主义与后行为主义的发展阶段,它们的研究范式都主张价值中立并把政治学视为一门科学。由此观之,便引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即如何释放隐含着“价值中立”主张的政治学课程群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撑正能量,消弭其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背反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性与内在性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当前的社会仍旧是一个阶级社会。然而,和平与发展又成为了时代的主题。在全球化时代,文化的交融与观点的碰撞中依旧掺杂着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着尖锐的斗争,都同样使用着民主、自由等词语争夺着该词语背后的话语权。在今天的中国,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依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而言,这既牵涉思想政治教育浅层次、工具性层面的为政治、经济服务的外在性手段价值,也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深层次、目的性层面的为“建设人自身”的内在性终极价值。这是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两分的角度来审视的。从工具理性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政治社会化的渠道,它必然是作为一种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出现,当然,它在维系社会统治方面也发挥其重要性。总的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所展现的一种软力量,背后代表着意识形态控制力的强弱以及国家政权合法性基础的牢固与否的问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巩固阶级统治的重要途径,必须确保人灵魂深处的价值信仰不能轻易动摇,才能使得维护阶级统治和社会统治的人才一代又一代而永不变色。从价值理性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由于人的政治社会化而产生。“人即使不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天生是政治动物,无论如何也天生是社会动物。”[3]在现代社会,人无论如何不可能游离于国家、社会等共同体之外。对任何公民来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必须的,也是无法摆脱的。“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4]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公民正确认识人自身,认识公民个体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在目的层面与手段层面的统一。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释放政治学的支撑正能量

1979年邓小平提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5]。但是,经过多年的补课,中国的政治学依旧存在着空谈的现象,没有从中国的具体情况出发,发展出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政治学。很显然,这既是忽视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也违背了中国政治学学科发展的方向。具体到政治学课程群相关的教材上,大学政治学教材内容依旧存在着“西主中附”的格局。有些教材简单地把西方的政治学说理解为政治学的普遍原理[6]。面对这种情况,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具体分析,坚持正确的教学定位。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就是要明确为什么人说话和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在阶级社会,政治学的本质属性体现出其阶级性的一面。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政治学则是为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所服务,并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分析、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但总的而言,无论是西方的政治学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都离不开一定的价值导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事关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维系着社会主义接班人政治的运行。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的政治学课程群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就显得尤为必要。因此,在诸多的政治学课程群采用的教材之中,任课教师应该以一种更高层次、更为终极和更为超越的目的来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治学课程群存在的思想性与知识性的关系,准确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治学课程群的教学定位,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知识体系不至于支离破碎,思想体系不至于在多元文化中摇曳不定。

三、辩证对待政治研究中的价值中立

政治学学科源远流长。古典政治学以《政治学》为标志。近代政治学以《君主论》为标志。而现代政治学则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于传统的政治学的研究,其主题领域一般集中在抽象的政治价值和政治理想方面,而忽略了关于社会政治现实的研究,弱化了政治学研究的应用价值。因此,在二战以后一些学者在批判传统政治学的过程中掀起了“行为主义革命”,将政治学研究实然的事实问题单独抽取出来,主张客观地形成了政治科学的研究领域,而将政治学研究的应然问题留给了政治哲学。然而,在政治学研究中,真的存在着所谓的“价值中立”吗?笔者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政治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主张。

首先,从教学科研主体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从事政治学研究的学者还是从事政治学课程群教学的教师,都是受到意识形态或者各种政治价值的规制,因为一个人不可能超越于某种政治体系之外。通过与司法独立进行类比,即可发现哪怕制度如何确保司法独立运行,但是司法与媒体的关系却一直受人瞩目。司法独立尚且如此,更遑论教学科研。从政治社会化的角度来看,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希望教育对象在学业有成之后不认同国家,进而从事反对政府的活动。而政治学的中心议题恰恰就是以国家政权为中心展开。由此观之,国家的意识形态势必渗透到政治学课程群的教学当中,而人恰恰又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置身于某种政治价值之中,不可能超越于某种价值之上。

其次,从教学科研客体的角度来看,政治学研究或者政治学课程群的内容必然囊括了政治价值等规范问题。对于一些能够进行定量研究的政治学议题,例如公民的政治支持度,民主发展的比较研究等问题,实际上都是首先进行定性之后才有定量研究。换句话说,在政治学定量研究中总是在确定了某种价值导向之后才确保所谓的价值中立。由此观之,无论是对政治学进行定性的还是定量的研究,也无论是在政治学课程群的教学当中,教学科研的主体都离不开主观判断,都必须在辨别各种政治行为背后的真正动因的基础上去理解人类的政治行为。

最后,从教学科研的成果来看,都涉及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问题。如同前述所言,政治学课程群的教学必须符合国家课程设置的目的,不能游离在国家意识形态之外。而从政治学研究成果的角度来看,不管是何种政治研究,其目的都在于总结人类社会各种政治现象的发展规律,指明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未来。但这个未来存在着多种蓝图,是一个价值选择的过程。哪怕不认同其中一种政治价值,也是一种价值选择。换而言之,主张价值中立实际上也是一种价值主张,更遑论其背后隐藏着“意识形态终结论”和“政治哲学终结论”。

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思想性与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价值所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任课教师应该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坚持思想性和政治性的原则下处理政治学课程群各门课程的知识性和科学性的问题,才能确保这个学科的生命力。如果食洋不化,无可置疑地照抄照搬西方,甚至将西方政治学,尤其是主张价值中立的政治公理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性政治公理,这不仅有违知识的规律,也会葬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范守信.试析高校课程群建设[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3).

[2][美]杰伊・迈克丹尼尔.超越四十二个学科――关于跨学科问题的思考[N].光明日报,2013-10-1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63.

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篇10

所谓直接效果,就是显性效果,它是指教学任务完成后可以短时间内能进行评价的效果。比如:教师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质量是否优良。所谓潜在效果,是指对学生长远的影响,强调思政课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比如:大学生思想困惑是否真正解决,大学生的政治表现和理想信念是否得到加强。由于潜在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效果,加之较难把握和统计,在评价体系中往往被忽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评价既要看当前,又要看长远;即要评价其直接效果,又要评价潜在效果。

2、重管理主体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轻学生对课堂教学和教师的评价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只看重学校管理主体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好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的评价。而往往忽视学生作为思政课教学对象对课堂教学和教师的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究竟如何,实质上学生是最有发言权。通过建立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评价体系,可以引导教师自我发展,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从而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通过建立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可以了解教学中存在问题和不足,也可以为教学改革提供有效参考资料,可以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好找准大学生所需。

3、重理论分数,轻实践能力

根据教育部16号文件,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教学要求是有区别的。高职院校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而本科教学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前者重在“产”与“学”二者结合,突击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而后者强调“产”、“学”、“研”三者结合。因此,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应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联系。具体应看思想道德素养有没有真正提高,实践能力有没有真正加强。如仅只是单纯会做题,没有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提高,那无异于纸上谈兵,毫无价值和意义。

二、创新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评价体系存在弊端这与教学评价理念落后、评价机制不健全、指标体系不科学、措施不得力等因素密切相关。要改变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的现状,必须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体系入手。

1、创新评价理念和原则

一方面,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把它落实到教学评价中就是牢固树立“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评价理念,这既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也符合我国教育目标。

另一方面,把握评价创新基本原则。第一,充分调动教和学两方面积极性。第二,充分发挥思政课“品德第一”的特殊育人功能原则。第三,充分体现高职院校“培养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办学定位原则。第四,充分体现过程与结果相统一的原则。

2、健全学校内外监控机制

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篇11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全员必修的基础性课程。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门智育与德育相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

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目前的思想政治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首先,在教材内容上,存在着“三多三少”的情况,即抽象的多,具体的少;遥远的多,现实的少;观念性的多,实用性的少;其次,在教学模式上,往往不能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进行一种注重成效的教育。教师离不开“灌输-考试”的基本模式,学生是离不开“识记-应试”的基本方法。而在教学评价上,往往重视结果的评价,而忽视过程的评价,因而出现片面以学生的书面试卷的分数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则是缺乏实践活动状况的评价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不同程度上使得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受到影响。实施素质教育,显然需要我们政治教师对既定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其中很重要的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导学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导为主线,学为主体,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渐进自主学习的模式。

2.理论和实践依据

2.1从教育学角度看, 高中思想政治课“四步导学法”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正确的学生观的基础上的,它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认知和智力开发来说,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从思想品德教育来说,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健康成长的主体。因此,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2.2从心理学角度看, 高中思想政治课“四步导学法”导学式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政治视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乐于开动脑筋对它进行思考,教师在学生预习基础上,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辨,课堂气氛会由此变得十分活跃,从而打破“满堂灌”的沉闷的教学格局。

2.3从实践角度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将所学的内容,在知情行几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导学式教学会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在自学、讨论、启发程序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表见解,不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3.教学程序及其实施过程

高中思想政治课“四步导学法”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对讲授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造,是一种既不重教也不重学的“夹心族”。其教学流程图式是: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结。

第一阶段,自学教材。它是这一模式的最核心部分,其目的是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学教材,完成作业的进程中培养其自学能力。教师要向学生阐明自学的意义和要求,引导学生编拟自学提纲,要安排好课堂自学时间,调控好教学进度,通常自学教材安排在课前或课外,但这既占用了学生作息时间,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可安排在课内提出几个思考问题后,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效果是较好的,在学生自学教材时,教师应巡回指导,了解学生中的情况,存在的难点、疑点,有利于讲课中有针对性,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篇12

2.1做好教学导入工作

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运用尝试教学法时首先要做好教学导入工作,如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结合实际寻求有效导入方法,以提升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质量。开展导入工作时,教师要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延伸思想政治知识,加深学生对这些理论的认识,并积极运用于实践当中,以减少违法犯罪行为,为他们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如笔者为学生讲解保护环境的内容时,先让他们搜寻一些环境受到污染地区的照片、视频,然后与没有受到污染的地区进行对比,说一说两者之间的差别,并让学生讲述一下他们为什么不喜欢污染后的环境。学生在这样的导入下能更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并带着相关问题学习课堂知识,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意识到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在以后生活中学会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2实现政治教学多样性

尝试教学中要求初中思想政治教师保证教学多样性,这样才可以充分调动初中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以往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比较少,只能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内容,从而失去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兴趣。实现政治教学的多样性,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参与课堂学习,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实现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目标。

如笔者为学生讲解“网络是把双刃剑”这一知识时,先用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运用网络做过的事情,探讨中一些学生表示他们经常利用网络打游戏,还有一些学生表示他们主要用网络看新闻、查找资料。然后笔者又以案例教学法为学生讲解网络的利弊,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网络,最大限度降低网络对他们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后笔者带领学生去机房学习思想政治知识,让他们体验新的学习形式,并在以后生活、学习中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感受网络学习带来的乐趣。

2.3加强与学生的课堂交流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强调课堂交流,合理运用各相关设备设计课堂交互,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改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选择交互式电子白板、终端交流平台等作为课堂交互设备,在教学开展过程中配合上述设备询问学生学习进度、学习状况,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让学生积极与教师交流,从根本上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在法律一单元教学过程中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对我国法律条例进行展现,结合具体人身安全法、隐私保护法等通过白板与学生交流,探讨上述法律对保护我们自身权益的重要性。上述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发言、积极互动,课堂教学效果得到非常明显的改善。

2.4拓宽学生思想政治视野

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篇13

一、问卷调查与座谈情况分析概述

为更好地了解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开展情况,课题组从2009年4月开始,对我校学生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方式主要是问卷调查和师生座谈。调查样本为本校大一至大三的本科在校生,问卷内容涵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意义、学习目的、教材内容、课程设置、课堂秩序、教学方法、社会实践、成绩考核、师资培训、授课班级设置、教学形式、教学效果、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等诸多方面。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60份,收回有效问卷452份,有效率为98.2%。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看法,我们还分别召开了三场师生座谈会,让师生之间很好地沟通和交流。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和师生座谈情况的仔细分析,我们发现,广大师生充分肯定了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益于大学生提高自身修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有利于大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同时,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的总体满意度还是很高的。但是不可回避的是,高校大学生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满意度和参与度并不高,这就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实效性,教学效果相对不太理想。

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分析

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既要考虑学生和教师的主观原因,又要考虑社会的客观因素。

1.从学生方面看,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功利主义倾向明显。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使学生的功利主义倾向日益明显。大部分学生为了在未来的择业中处于有利地位,将专业课作为学习的主攻方向,将考证、过级、出国、考研作为自己的主要努力目标,这就在客观上弱化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第二,抵触情绪增强。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潮对大学生的思想冲击很大。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现象,如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保障不到位和个别党员干部、违法乱纪、腐败严重等问题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淡化了大学生的政治热情,造成了他们对政治理论课的抵触和不信任。

2.从教师角度看,部分教师教学水平不高。

主要表现为:第一,少数教师理论修养不够。调研中发现,有14.2%的学生认为“某些思政课教师讲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原因是“理论功底欠缺,对本学科知识的把握缺乏必要的广度和深度”,这就说明我们部分思政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研究不够深入,很难做到理论融会贯通。第二,部分教师基本功差、执教能力不强。第三,部分教师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课堂教学采用的是单纯讲授的形式,虽然有时教师也运用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并采用了电视录像、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但还没有形成多元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尤其是能够将教材的内容和电脑等多媒体教学实现完美结合的教师屈指可数。

3.从教学支持来看,社会实践教学未能很好开展。

从当前情况看,社会实践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经费投入不足,后勤保障不力;第二,缺乏正式挂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第三,教师缺乏社会实践经历,难以有效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第四,教师教学、科研任务重,对实践教学缺乏热情,妨碍实践教学的开展。

4.从课堂教学方面来看,效果不明显。

第一,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调查发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多数安排在下午,而且是三节课连上,这导致学生听课时容易感到疲劳甚至对课程感到厌倦,教师也往往是疲惫不堪;第二,大班教学影响教学效果。因扩招和师资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上都是实行合班上课,在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班级平均人数达到110人左右,这不仅造成课堂秩序难以维持,还导致师生互动难以进行,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第三,学生课堂表现不尽如人意。调查发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能专心听讲的学生并不多,大部分学生看专业和外语书籍,还有部分学生选择听音乐、发短信、睡觉甚至逃课。

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原因,高校教学应从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师素质等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创新,以增强授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独立意识和主体性明显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针对教学对象特点,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内心需求、兴趣爱好,合理调整教学方式。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遵循学生与教师平等的原则。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要集中学生智慧,反映学生意愿,心系学生利益。因此教师应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参与对理论的思考与分析。

2.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

学校要根据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和教育的规律,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大胆创新。首先,实行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式”教学,倡导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方式。在调查中,57.7%的学生选择“最愿意接受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为“课堂材料分析与案例教学”,45.6%的学生选择了“开展课外学习及社会实践活动”。因此,教师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的大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课程,可采取课堂讨论、专题讲座、辩论、社会调查和参观访问等方法,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其次,要积极探索最佳的考试方式。对于思政课的考试方式,调查表明,希望“开卷”、“写论文”、“口试”的分别占40.5%、36.7%、11.9%,总数达89.1%,这说明大多数同学希望思政课的考试方式更加灵活,这需要我们根据学校实际,从有利于顺利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的出发去进行思政课的考核方式的改革尝试。在考试上可以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个人单独答卷和小组集体答卷相结合等,目的是突出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考察。

3.教学内容要符合实际。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存在教学滞后于社会的急剧发展、脱离学生思想实际的情况,这是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高的基本原因之一。这就要求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要符合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思想实际,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努力整合教学内容,将思政课从强调系统性、理论性向加强针对性转变。具体来说就是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紧密结合时代主题和国际国内的形势,紧密结合当前国家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实际,努力回答在社会急剧变革进程中学生所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和深层次问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富有时代性、针对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4.教学手段要先进。

在针对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手段的调查中发现,60.8%的同学“喜欢老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且有35.5%的同学认为“使用多媒体教学效果非常好”。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推进网络化和多媒体教学。首先,制作图文并茂、音像兼备的精美课件。这样可以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给学生带来充分的视觉享受,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其次,要建立教学互动网站,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到网络,通过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实现网上教学互动,提高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迅捷、方便、全面地了解学生心理,掌握真实的学生情况与思想动态,然后有针对性地解答大学生们所关注和讨论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及时有效地澄清学生头脑中存有的一些思想误区和排解部分学生的消极和偏激情绪。

5.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要用真理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还要有崇高的师德,去感染学生、转化学生。同时,教师还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在教学中进行科研,在科研中提高教学,真正拥有专博相济、深广结合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能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使自己的教学更受欢迎,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6.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将社会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学校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做好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规划。高校应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学生状况、业务关系,主动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联系,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互惠互利的原则,建设一批相对固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能真正实行。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实践教学的功能,学校应注意对教师队伍的培训与建设,使教师真正成为社会实践教学的教育者和主力军。另外,学校还应制定比较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保障机制。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需要从高校教育理念改革和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到学校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教学改革、考试与评估督导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综合整治。这样才能正本清源,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真正发挥思想政治课主渠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学校部组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张社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满意度研究.中国知网,硕士研究生论文,2008.6.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