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土木工程专业探索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满足市场需求,以技能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目标
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专业教学计划的确立,它规定了业务规格和培养目标确立了能力要求和知识结构,建设了课程体系的专业要求,规范了各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配置及其内容。它既是组织教学的一种理论知识,同时也是制订各项配套教学文件的根本依据。在开发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发展和实践中,我们有以下做法:
1.专业调查,迎合需求
为了将学生推到一个更为高层次的平台,得以被社会很好的需求且有用武之地。我们组建了专业的调查人员,成立了一个组织。对有关土木工程专业方面的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及管理等用人单位都对其进行了调查, 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也成立了顾问委员会。在此基础上的人才培养方案将更接近社会供需水平,使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毋庸置疑将更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实践性的连接。但是,和其他专业层次相比较,得出了土木工程专业应该要培养此方面的专业型的人才,具备了高等技术应用型的人才。根据需求力来制定出科学的培养方案,做到理论与实践有力的结合在一起。但在培养时要注重各人学习的特点不同对其要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找出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来逐一的完成。应用型的人才讲究的是适应这个社会的时局。社会上缺少的是综合性的人才,在对其培养的时候要均匀的培养,注重各种能力的结合,如:组织管理,工程运营等。
2.人才培养方案的与市场同步看齐
土木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是有一个特定的范围的,对于人才的要求是十分的高层次的。所以,能力的培养是基础。它必须满足特定专业的能力培养需要,才能培养实用性的人才。以“培养、发展、适用”为方针,并要求具有一定的潜在发展力。在知识结构的分析上,首先注重能力的培养与应用。要求以能力为出发点,采用循序渐进的分解法分解出能力。在能力分解的各个层次的基础上,分析出满足能力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性的知识和专业性的知识。提出相关联的知识点,规划相关联的知识体系。构建出互补性、综合性、应用型的且拥有高技术的人才为目的而来的。
3.教学改革与管理模式的完善
教学计划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大概模板,是一个整体的框架,教学内容也是应运而生的。它涵盖了几方面的特点:有课程体系、理论知识的考核、实践教学环节的应用等的次序安排和时间分配。为了培养出综合性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计划的制订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还要考虑方方面面素质的提升。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计算机、英语等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对于其课程和应用要保证能够不断线,并规定学生一定要取得计算机及英语等级证书。强调在课程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为人处事,只有先学会做人,才能学会做事。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不仅制订出了基础性的教学计划,同时还呈体出了需要的各种需求,力求做到因人而异的学习模块的设置。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进行动态实施设置,明确设置模块化的专业方向。还要根据社会信息的反馈快速的制定与社会相适应的计划出来。
二.专业建设要注重, 培养模式要完善, 良好的教育环境要创造
专业建设是要注重和加强的,在在加强的同时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不断的完善培养模式的专业化,提出了发展是重点,培养模式要循序渐进的走向高峰,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重中之重的大事件。
以素质教育来确保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工程学院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出的人才要适应社会在这方面的需求和经济发展需要。实践性强的课程需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理论教学为辅。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多学多练。综上所述,在制定课程体系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衡量:一是职业能力的掌握的课程模块,专业知识的课程模块,实践操作的课程模块,必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特点,还要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专业的理论基础方面,不能从书本上死记硬背要能够结合实际突出其应用性,在理论的推导过程上是不强调的。社会是千变万化的,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制定相辅相成的计划,课程模块的专门化不同岗位的人要给予不同的设置, 在教学过程中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要做动态调整。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国际工程、建筑工程等专门型的课程模块。
2.教材建设要搞好, 教学改革被教材建设带动起来
教材建设是学科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制定的教材必须要能够全方位体现出能力方面的培养与训练,具备提升整体素质的要求。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特点,校院系组织核心教师和各个专业型的人才积极配合,并广泛吸收在土工工程专业上有所建树的工程师,共同研制和开发出实用性的土木工程专业不同类型的教材。目前己出版的有《AutoCAD2008》等教材。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注重大学生在实践和理论知识方面结合型的特点为主线,力求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在工程实践中基础性理论、基础性技能和基本方法上要加强,还要兼顾到材质、工艺、实际应用的内容。
3.开放式实践教学
土木工程作为技能型学科,内容与实践有不足以被忽视的差距,为了弥补学生实验知识方面的薄弱环节,开放性教学将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授课教室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或者施工现场进行实时参观教学,通过辨认分析使得对本门学科有更深刻地认识,并可以带着问题回到课堂进行交流实践。
其次,老师需保证学生有一定量的生产实习。工科作为独立的学科门类是异常注重实践操作的,所以建议学生每年联系单位至少实习一次。
最后,学生应尽可能多地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解决老师布置的大问题,让每位同学都在实践中成长起来。并且小组的选题内容要和实践紧密结合,而不是空谈理论功夫。这也将作为考核同学的一个基础点。
为了适应土木工程专业的现代化需求,学院务必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让其具备一定的探索、创新精神。这是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
篇2
1社会及土木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土木工程专业根据向应用型转型的要求,制定一系列的调研活动计划,为专业顺利转型奠定基础。通过走访调查省内外多家土木相关企业,包括施工单位、房地产开发公司、设计院、监理公司等以及与土木2009届—2020届十余年本校毕业生的座谈及问卷调查等方式,主要从企业对人才能力需求、课程设置存在问题、课程内容改革方向几个大方面深入调研[4],共同探讨应用型人才应具备哪些工程素养和专业技能及实践教学改革方向。经调查研究,一线土木企业更需要工程实践型人才,需要实践性强的课程,而毕业生反馈也建议增加操作性较强的课程,课程内容应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当下的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与工程实际以及企业需求存在一定脱节,企业需求的人才与传统的人才培养规格对接不上,企业需要的人才在理论及实践能力要求比较具体,而在大学期间学生所学的知识体系广泛并偏理论[5]。例如从事施工技术员岗位,学生对工程技术、工程管理、施工图识读、现行规范国家标准等各方面的能力和职业素养在毕业之后不满足相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采用何种教育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如何与土木行业需求相符合,已成为本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当务之急。
2OBE工程教育理念
OBE工程教育称为“Outcome-basedEducation”,主要是以成果为导向或以学习产出为基础的教育,这种模式起源于美国,重点强调一切教学设计过程均基于学习产出,从制定的专业培养目标与学生毕业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学习结果为核心,即学生毕业后应该具备的能力与掌握的技能来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保障体系并不断进行持续改革,通过一系列教育之后判定之前所定目标与要求是否能够达成[6],该教育理念改变以·581·第48卷第8期2022年4月山西建筑SHANXIARCHITECTUREVol.48No.8Apr.2022往学校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从实际出发,学生不是为了学而学,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适应了当今社会以及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即培养何种学生,学生“学习产出”何种技能,可见,OBE工程教育与倡导接“地气”应用型转型教育理念相符,可以作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程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
3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与OBE理念不符合之处
根据行业需求、人才培养与OBE教学理念的逻辑关系,即行业需求为“学习产出”出发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学习产出”的标准,经分析,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与OBE教育模式并不匹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实践教学教育理念陈旧不适应社会需求
长期以来,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模式仿照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形成相对成熟体系,没有突显鲜明办校特色及专业定位;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没有围绕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毕业要求的宗旨,更没有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和层次性,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行业需求有一定脱节。
3.2对于实践教学不够重视
传统大学教育实践教学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很多专业教师关于实践教学环节中方案设计、项目实施过程等方面花费时间少,内容做不到及时更新与创新,无形中弱化了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7],而一部分学生认为实践教学环节很容易获得成绩,将主要精力放在理论课上,对于实践教学环节无论是课内还是集中实践环节主体意识比较薄弱,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够,学习表现比较被动,应付考核成绩,无法实现从理论到实践,更不能提升自身工程实践能力。
3.3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
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评价体系以最终成果材料为获得成绩的条件,实践教学过程没有评价准则,监控力度不够,并且缺乏有效评价机制,导致实践教学效果和质量无法保证,使得学生应该获得的能力与技能不能实现,教师的实践教学业务水平停滞不前,而对于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提高毫无意义。
3.4实践教学条件不能充分满足
随着向应用型转型不断深化,对实践教学硬性条件及保障措施要求也不断提高,但现实情况是实验仪器设备陈旧更新不及时,实习实训场地有限,学生只能看教师操作,没有亲自动手操作机会,综合性实验及创新性实验流于表面,无法满足学生对新技术、新技能掌握的需要。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也因各种原因无法发挥应有的实践效果,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很多都是在喊口号,简单签协议就束之高阁,没有真正发挥企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作用。
4基于OBE理念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1)树立OBE理念,制定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学习产出”标准。基于教师、学生、用人单位、毕业生等各方面调研反馈,结合土建行业发展及社会需求,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在符合国家标准办学特色以及本校与本专业定位基础上,经过多轮论证之后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实践这些目标需要的毕业要求,确定专业层面“学习产出”标准,然后通过毕业生追踪观察,得出产出标准存在问题,再根据持续调研,重新制定培养目标及学生毕业要求,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更新完善,如图1所示.2)统筹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适应“学习产出”标准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预期“学习产出”为中心,即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逆向设计各实践环节,本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包括各类实习、课内实践、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实训、毕业设计、专业实习、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等基本环节,对所有实践环节统筹安排、有机组合、合理衔接、整体培养[8],针对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及专业方向课构建“专业基础能力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专业技能培养”三层次分阶段培养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3)以学生为主体、以目标为导向,设计适应土木工程专业“学习产出”标准实践教学内容。根据社会及行业对土木工程专业需求,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主线,逆向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以“项目导向、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产教融合”为准则,制订实践教学文件,更新设计适应“学习产出”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与要求。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应打破按课程开设实验的格局,将关联性强的课程附属实验进行整合,合理设计实验教学环节,改变过去那种以巩固课堂知识而进行实验的做法,以实验辅助理论,按需设计内容,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方向转变。改革并完善传统专业课程设计及课程实训内容,与企业合作,根据实际工程确定题目,例如原来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设计选题采用内框架结构形式,而实际工程中这样的结构形式已经很少见,课程设计内容与时俱进,在设计条件中尽量使工程背景真实而清晰,设计内容不但可以解决工程实践问题也可以达到“学习产出”的标准。课程设计或课程实训应该与课程内实践相结合,学会综合利用不同课程知识,打破课堂理论与工程实践之间的壁垒,提升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学会查阅与利用相关规范及其他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例如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题目为单层工业厂房,学生应学会如何通过查阅相关图集获得设计资料,学会如何利用相关规范,通过在课程内实践教学环节制作单层工业厂房模型以及参观了解实际单层工业厂房,了解厂房构件组成及构件作用,学会构件选型及构件布置,为课程设计奠定基础,课程设计过程中融会贯通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等课程知识,学会绘制及识读施工图,对实际工程中单层工业厂房更加了解,为毕业设计及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选题应源于实际工程项目,企业导师全程参与毕业设计内容改革,并与专业实习相结合,在专业实习之前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因材施教,选题突出多样性,诸如建筑设计类、工程施工类、项目管理类、科研论文类题目,带着题目去专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对毕业设计内容有直观了解,例如选择建筑设计类题目可以去设计院实习,选择工程类题目可以去施工单位实习等,与相关企业深度合作,在实习过程中采用“双导师制”,即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在实践中使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突出工程技能训练在毕业设计中作用,通过毕业设计及专业实习,促进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把各类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引入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中,例如把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引入《钢结构课程设计》课内实践中,把混凝土材料设计竞赛引入《土木工程材料》实验中,把测绘竞赛引入《工程测量》实验及实习中,成绩优异者推荐参加省级或者国家级各类学科竞赛,以学科竞赛促进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以学科竞赛带动实践课程建设,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性、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动手能力。4)以学生为中心,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完善“学习产出”标准实践教学硬件环境。不断完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为目的,硬件实践教学环境建设以人为本[9]。近几年学校以转型评估为契机,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虚实结合”现代化土木工程实训中心,即以建筑实体比例模型为核心,虚拟仿真为技术手段,各类实验实训室为辅助。本专业现有38个专业实验实训室,涵盖结构、材料、力学、工程检测、工程测量、各种工种操作、建筑工程仿真、建筑实体比例模型(见图3)、各类专业辅助软件等,可以满足所有课内实践教学及集中实验实训环节教学工作,并为各种学科竞赛如识图绘图竞赛、测绘竞赛、混凝土设计大赛、结构大赛及创新训练项目提供更好的平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学校与土木相关企业紧密结合的产学研机制,让企业深度参与人才方案制定与人才培养过程建设之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企业与学生共赢。与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铁岭市建筑设计等十余家土木相关企业共建教学基地,涵盖施工管理、结构设计、监理、造价等多个就业方向,可以满足各种实践环节教学需要,让学生有机会提前接触到企业,开展真实工程环境实践活动和工程训练,可以把理论知识通过亲身实践融会贯通,有利于快速提升工程实践能力,为毕业后迅速适应和融入企业奠定基础。5)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制定适应“学习产出”标准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与运行的保障与质量监控措施。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以教学评估标准为基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积极调动全体教师与学生主动性;制定适用于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及时进行实践教学信息收集、处理与反馈促进实践教学评价标准更新,成立学校及系专家督导组,对所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监督管理与引导[10],针对实践环节中实践教学文件、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过程、考核体系及教学效果等进行全方位监督,规范的管理制度与评价标准可以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适应“学习产出”标准。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监督体系如图4所示。实践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实践教学质量专家督导组持续改进图4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监督体系
篇3
(一)理论课与实践课程衔接不够紧密。根据教学计划安排,一般校外实践环节安排在学期开始或结束,此时理论课还没开始或者已经结束,学生对理论学习与实践的结合不能完全结合,甚至某些实践环节与理论课程没安排在统一学期,结果校外实习的目的和效果不能体现出来。还有校外实践环节往往涉及多门课程的知识,若课程体系不配套,则学到的也局限在某门课的知识。
(二)实习经费紧张。学生学费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收取,相对以往学费费,一只没有调整,因而实习经费在数值上和以前相比最多只能持平,包括指导教师的联系实习、指导实习的各种必要的差旅费,每个学生每天实习经费只有2~3 元左右。按照以前的物价水平,实习经费基本能满足其实习要求,但物价水平的提高,车费和联系指导费逐年涨价,使得实习经费相当紧张,实习经费最多只能解决学生交通的问题,住宿、吃饭等问题必须由学生自费解决。在以往的实习过程中,出现指导教师经常为联系实习学生的住宿费既耗精力,甚至还要贴钱带实习,挫伤了带队教师的积极性。
(三)学生规模大,施工单位担心出意外。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大幅增加,例如我校以前土木工程专业每届才招生2-3个班,现在本专业每届招生8-10个班,这样的规模,对施工单位造成无形的压力,既可能影响施工质量,而且学生实习安全也令人不放心。
(四)实习效果不理想。一方面,师资队伍缺编,分组学生人数不得不增加,这样学生实习过程中的提问和讲解的机会就会减少,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减少,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实习经费的紧张,有时不得不压缩实习时间,或就近实习,这样使得实习效果不理想。
(五)考核体系不完善。在以前的校外实习中,实习成绩的考核形式单一,以实习结束时交一份实习报告就算完成实习任务,没用有效的考核体系,部分学生把实习当成出去玩玩,没有压力,实习报告雷同,失去校外实习的意义,学校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指标来约束学生,使学生带着问题实习,并使实习成绩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实习情况。
二、校外实践教学探索
(一)土木工程校外实践内容。土木工程专业涵盖房屋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桥梁工程和地下工程等多个专业方向,通常包括认识实习(1周),生产实习(4周),毕业实习(2周),同时理论教学中还包含一些实践性教学环节(如测量实习等)。
(二)原则。土木工程专业是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①实践课程应与理论课程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所学的理论及时通过亲身实践加以理解和消化,并加以强化;②校外实践应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实习的内容包括建筑,结构,施工和管理等方面,应到现场实习,并邀请工程师现场讲解;③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相结合,通过认识实习,学生从专业的角度初步建立对土木工程的概念,为以后理论课的学习打基础,生产实习一般安排在专业学习结束后,实习的目的是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综合应用于实际工程,并为学生就业服务;④校外专业实习应与暑期实习相结合,学校每年安排暑期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进行专业实习,既学到专业知识又与企业有了接触,为就业创造了机会 ;⑤此外,还应注意课堂实习和实习周相结合、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等。
(三)实践教学的改进之处。
篇4
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工程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进—步巩固和加深已学的理论知识并为后续教学环节的学习积累更多的实际工程知识。通过亲身参加工程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处理和总结工程技术问题的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参加工作打下基础。
近年来,针对我院的施工实习,我们通过结合实践反馈进行不断的总结,改革施工生产实习指导、管理方式,完善实践教学流程,制度化规范的管理、监控整个实习过程,来提高实习整体质量。
一、生产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生产相脱节。部分老师在讲授理论课时联系工程实际问题较少,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难于及时消化和掌握,导致部分学生进入实习现场后一时适应不了现场环境,出现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生产脱节的现象。
2.土木工程生产实习为期4周。在生产实习期间,学生是以技术人员助手的身份参与工程的现场施工和管理工作。实习指导书中对实习内容提出了具体任务,但学生在实习工地上却难以实现。因为大多数单体工程的施工周期长,在集中安排的实习期间学生只能实习到几个分项工程施工过程,无法对工程的全过程、全部工序总体了解,因而学生实习内容无法达到实纲要求。
3.学生对施工实习重视程度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认为不会到施工企业就业,只为拿学分而应付实习;实习安排在暑期,正值天气炎热,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实习盲目、不知所为,不积极求问,缺少主动性;实践动手技能差,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弱;施工繁杂、琐碎,学生持之以恒精神缺乏,毅力不够坚强;实习时间与考研辅导班时间冲突,部分备考学生无心实习。
4.实习单位对实习工作重视不够,且难以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当前因实习经费所限,为学校提供实习场所的项目经理部不可能因为接待实习工作获取额外收入。教师大多通过行业内的同学朋友提供线索,随机联系工地。加之项目部工作繁重,又担心学生人身安全。因此从人力、精力到安全保障等方面均难以落实接待实习任务。学生进入实习工地后,无固定的学习、休息场所的现象普遍存在。项目部接待学生实习的同志为了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往往让学生少进工地,很少主动安排学生亲身实践、动手操作,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实习的深度,影响了实习效果。
5.实习指导教师实践能力欠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基本上是从普通高校毕业直接分配任教的青年教师,他们理论水平虽然较高,对新技术比较熟悉,但实践经验缺乏。究其原因是实践的场所和机会少,学校重视对新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并配有专人指导,却忽视对他们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缺乏对教师实践活动的计划和组织。
6.对生产实习教学的过程监控程序不完善。目前的实习组织形式以分散实习为主,实习地点比较分散,增加了生产实习的组织和管理难度,指导教师在指导分散在各实习地点的学生时,能给予学生的指导时间和精力就会减少,教师的指导作用相对弱化,如果学生的主动性不够强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放羊现象,很容易造成实习质量难以保证。
7.实习效果的评价体系欠科学。实习成果考核缺乏过程管理,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只要有实习报告、实习日记、实习鉴定就可以修到相应的学分,缺乏对过程的考核,对学生是否真正实习没有起到约束和监督作用,实习效果难以保证。
二、生产实习的改革与探索
1.转变思想观念,切实重视和充分提高对实践教学的认识。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按照我院“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实践、重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树立注重素质教育,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思想观念。知识转化为能力,必须通过实践,知识、能力转化为素质更必须通过实践,没有实践,素质教育只是一句空话。
2.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加大实习基地建设经费的投入,并与有实力的建筑公司开展长期合作关系,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在实习基地聘请敬业精神强,实践经验丰富的高职称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老师,确保实习质量和学生的人身安全,也解决了实习指导老师缺少的困难。同时还经常聘请他们到学校进行技术经验交流和对学生进行学术讲座。使得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3.加强生产实习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并深化落实。首先,明确生产实习教学法活动内容。其次,要完善实习报告选题库的建设工作,积累较好、较多的实习报告题目以供学生选择。再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实习报告的过程指导。健全学生生产实习安全制度,制定符合法律及现场实际的安全合同范本。建立教师在实习期间定期答疑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过程教学制度,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
4.加强生产实习教学过程两头管理工作。每次实习开始前,实习组负责人应结合各位教师联系的工地情况,系统而有目的地布置采集施工现场图像或图片的任务。实习结束时,把这些第一手资料作成生产实习多媒体课件。一方面它可以积累供生产实习所需要的多元化资料;另一方面,通过上传或拷贝,可供参加生产实习的学生使用,以补充在一两个工地实习感性材料较少的不足。
5.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测评机制为了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鼓励专职教师到建筑企业兼职,锻炼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时聘请一些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教授,到我院对教师进行相关学术讲座和技能培训,以促进教师教学方法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双师型人才。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合作单位技术骨干当“导师”,以缓解指导教师的压力。
6.建立科学合理的实习效果评价体系。实习成绩评定依据包括:实习日记、实习报告、项目部考勤情况、教师考勤情况、项目部评定成绩、实习答辩、教师评定成绩等,由实习小组最终审核。以求尽可能客观真实的反映学生实习效果。最后在实习结束后,实习组全体指导教师应通过教学法活动,分享实习教学成果,研究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全面提高生产实习教学质量。
探索高效的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方式,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对于培养建筑业所需的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生产实习教学改革是项长期的任务,应该通过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教学过程的管理以及指导教师的培养等方面的努力,进一步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环节的质量。相信在我们的继续探索和实践中,生产实习会取得越来越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操礼林,胡白香.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J].山西建筑,2011(36):224-226.
篇5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级高等学校专业改革试点项目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168-02
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性质不同来分类,可以划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大类。学术型人才致力于认识世界、发现客观规律、建立科学原理,应用型人才主要致力于利用科学原理改造世界,通过社会实践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为人类社会提供物质和非物质财富。[1]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职业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创新能力为目标。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毕业设计正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工程训练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培养过程。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性。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以培养土木工程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培养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道路桥梁、地下工程等的设计、施工、管理、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尤其是在毕业设计环节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加强了学生的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
一、分阶段选题,加强选题的应用性与实践性
毕业设计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开始,为了使学生能够明确毕业设计的意义和毕业设计方向,按照自己的意愿更好地完成选题,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1.选择毕业设计类型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包括多个专业方向,其中以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为主。专业方向不同,毕业设计选题也有不同的类型。建筑工程方向毕业设计选题可分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与管理两种类型。工程设计型毕业设计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高层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结构或者大跨度空间结构等,也可以选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设计内容包括:结构布置;结构内力、变形、强度计算;施工图的绘制等,并熟练掌握工程设计软件的应用。施工技术与管理型的毕业设计可用以下实际工程作为选题:高层民用建筑如商店、旅馆、办公楼等,单层或多层工业厂房,大型深基坑施工等。设计内容包括:施工方案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单位或分部工程概预算、与施工方案有关的图纸等。有条件的也可安排专题研究,如项目的质量、投资控制、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和比较等。道路桥梁方向毕业设计选题可分为公路与桥梁工程设计两种类型。因此,在此阶段,给出了不同专业方向的选题类型(见表1),让学生进行选择,然后按照学生的选题类型安排指导教师。
2.与指导教师见面,初步商定毕业设计选题
按照上一阶段学生选题的意愿,让学生与指导教师见面,初步商定毕业设计题目,并布置学生阅读文献、查找资料、调研,学习与设计内容有关的知识,初步完成毕业设计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同时指导教师应向教研室上交所指导的学生的设计题目,详细汇报课题的背景、功能、实现步骤和预期结果等,并集体讨论,进行修正。
3.深入了解选题,最终确定毕业设计选题
学生通过查阅工程设计资料、走访和调研实际工程,对所选设计题目做初步了解后,认为不感兴趣、完成起来比较困难的,可以重新与指导教师商定毕业设计选题。此外学生联系的实习单位或就业签约单位的实际工作与毕业设计题目不一致的,也可以对毕业设计选题进行更改。
此阶段完成以后,选题与学生的毕业实习、就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加强了选题的应用性与实践性。
二、实施综合指导,巩固完善专业知识体系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设计,为了弥补指导教师专业方向上的偏差,由建筑结构工程设计和施工工程设计方向的专家组成综合指导小组,对学生进行全程毕业设计综合指导。综合指导既可以按照毕业设计的内容分阶段进行集体讲授,也可以采取每周在固定时间深入毕业设计教室、网上互动的方式,实现学生与教师间的咨询和指导。采取综合指导的方式,既可以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专业优势、有利于保证毕业设计进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又能巩固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高质量实现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总体目标。
三、把握毕业设计过程,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1.细化毕业设计任务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内容几乎涵盖了大学4年所学的全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需要将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机的融合,既具综合性,又有深度、难度。因此在设计进度安排上,逐项细化,制定出详细的任务进度计划,以保证学生能在设计过程中循序渐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体系的有效融合,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施工技术管理类毕业设计为例(见表2),包括毕业实习在内,设计基本完成需要16周,具体细化为12个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任务完成后必须经指导教师检查审核,通过后方能进入下一阶段。
2.组织中期答辩
中期答辩主要由学生对已完成的毕业设计进行汇报,并进行分析与总结。毕业设计指导小组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并使学生明确如何进行下一步设计。中期答辩及时解决了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使指导教师更加清楚地掌握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按时按质完成毕业设计起到了助力的作用。
3.严格考勤制度
学院安排了专门的毕业设计教室,对在校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严格考勤制度,并由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进行考勤。一方面确保了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毕业设计。另一方面由指导教师现场考勤可以确保指导教师的指导时间,也是对设计指导教师的一个考核。学院还规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每周必须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次数,要求把每周到毕业设计教室指导的时间安排上报给学院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并做完整记录。指导中,对所发现的学生设计上的错误和改正时间进行详细记录,作为考核学生的依据。
四、完善评审和答辩过程,真实体现毕业设计水平
1.组织毕业设计检测
毕业设计检测工作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指导教师的责任心,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教学的重视,减少抄袭的现象。检测系统的结果并不代表抄袭的认定结果,只作为给出最终认定的一个参考技术手段,因毕业设计出现重合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最终的结果仍要由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来进行人工认定。毕业设计的抄袭检测采取“学生个人自查、文责自负为主,指导教师检查为辅,校院系抽测为手段”的管理模式。抽查比例为每个专业学生随机抽查15%,随机学生由教务处确定。推荐为校级优秀毕业设计的必须进行检测,合格后给予认定成绩及推荐评审。凡未通过认定的学生,取消答辩资格,修改合格后,可以进入补答辩环节。对文字重合率超过70%(含70%)的,按抄袭作弊处理,不能进入补答辩环节。为加强指导教师的责任心,规定教师指导的学生在检测中出现未通过的,不能参与校级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选,并需对学生的抄袭情况提出书面说明,随学生的毕业设计资料一同归档。通过检测反映出了学生设计说明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强了学生和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端正了学术风气,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2.规范自评与互评
自评中,指导教师要综合评定学生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全部设计内容的完成情况,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技创新能力,运用参考资料和外文资料、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并根据学生在设计中的态度等给出指导成绩。
互评在答辩小组之间进行,土木工程专业的各答辩小组成员评阅其他答辩小组参加答辩学生的毕业设计。评阅教师按设计完成情况和设计质量给出评阅分数,并写出书面评阅意见;同时根据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和要求,就有关理论、基本概念和设计中的内容,准备出难度不同的答辩问题。评语、分数、问题于答辩前交答辩小组。对于自评成绩和互评成绩相差两个等级以上的学生,评审委员会对其进行检查,确定最终评审成绩。
3.严格答辩过程与成绩评定
成立专业答辩委员会,安排答辩小组,指定答辩小组组长、秘书。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于答辩前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答辩的有关事项,统一答辩要求,审查学生的答辩资格。毕业答辩包括小组答辩和公开答辩。评审成绩较差的学生参加公开答辩,其他学生分配到各小组参加小组答辩。在整个答辩过程中为确保公正、公平,采取指导教师回避制度。答辩委员会成员在评阅设计的基础上,参考评阅教师拟定的问题。答辩时,要对每个学生提出质询,听取学生回答,然后按标准无记名投票评分。
答辩成绩按学生自述、回答问题的正确程度由每位答辩委员(或成员)打分的平均值确定。指导教师成绩、评阅人成绩、答辩成绩之和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总成绩。成绩评定必须坚持标准,从严要求。每个答辩组的优秀率一般不超过15%,优良率一般不超过50%。
五、 结语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立足天津及周边地区,以培养城市建设一线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受到了基层单位的普遍欢迎。在强化毕业设计的技能训练中,通过分阶段选题、实施综合指导、把握毕业设计过程、完善评审和答辩过程等措施,有效地保证了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质量。在此基础上,还应该不断探索基于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毕业设计的新模式、新方法,并给予支持和鼓励。例如: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利用企业的经费、场所和技术力量,完成企业的技术课题,提高毕业设计的实践性;[2]结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竞赛进行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建立毕业设计信息化体系,包括查阅毕业设计资料平台、师生网上交流平台等。总之,在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的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进一步完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不断改进毕业设计实施的措施,创造更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篇6
在普通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之后,土木工程专业在校生人数空前增长,原有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资源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土木工程专业恰是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目前国家正大规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型人才紧缺,企业需要学生毕业即具备相应的土木工程实践能力及经验,以便尽快适应工程环境,解决工程实际问题[1-2]。而因在校生人数增长产生的教学资源匮乏与人才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满足市场需求,在分析现有实践教学环节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大连交通大学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方式积极改革,从教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入手,开拓思路,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践教学形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实践教学问题分析
传统的实践教学形式包括课程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三大环节,实践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很难统一思考,加之教学评价标准陈旧,实践教学效果较差[3-4]。
(一)实验
很多课程实验教学仅是理论课的补充,实验指导书详尽叙述了实验方法、操作步骤,学生只需简单操作即可完成实验操作任务,数据处理也较简单,学生几乎没有问题可以提出。尽管如此,由于学生人数增多,实验设备未及时配置,很多实验小组的学生人数较多,只有个别学生动手实验,大部分学生处于旁观者状态,不动手操作也不思考问题,这无法调动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 实习
市场需求扩大导致很多高校盲目扩大招生,实习人数大幅度增加,教师指导难度和联系实习单位难度也随之加大。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缺少实际内容,学生很难进入工地,认识实习变成对现有建筑的参观,生产实习也难以找到固定工地,且短短3周时间,学生也无法全面了解施工过程,熟悉施工工序及掌握实际的施工工艺。实习考核根据考勤、实习日记、实习报告、鉴定材料等评定,由于各类实习的性质、目的、内容及实习要求不同,这种考核已流于形式。
(三)毕业设计
传统的毕业设计是按教师规定的形式和要求完成结构选型、计算、尺寸设计、图纸绘制、工程概算及撰写说明书等任务。虽然专业培养要求一人一题,但由于学生人数众多,课题之间的变化也越来越微小,同时设计类课题难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即使精心安排设计内容,得到的也仅是一张设计图纸,学生不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加之本科生毕业难以进入设计院工作,多数进入施工单位,因此,很多学生忽视对设计能力的培养。
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总结
实践教学改革是通过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形成新的实践教学机制,把“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转变为“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为核心,调整、充实实践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教师也要打破传统实践教学的专业界限、课堂内外界限、学校与社会的界限,加强校企联系,拓宽实践教学渠道,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参与工程实践,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工程素质。针对传统实践教学的问题,为达到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大连交通大学进行了如下探索和实践。
(一)课程实验
考虑传统课程实验的孤立性,教学改革尝试了设置综合设计性实验方式。综合设计性实验为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选做的课题,有专业教师指导,实验室配合,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完成教师安排的综合设计性课题,给予选修学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同时作为科研助手也为专业教师提供了服务。
(二)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是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土木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是在学生学习了专业课程之后的大四上学期进行。通过生产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验证、巩固、深化已学过的理论知识,锻炼学生获得一般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实际动手能力。在近几年的生产实习安排中有如下3种尝试措施。
1.安排本科生参与工程项目实践
近些年,随着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扩大,高速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对施工过程质量的把握成了建设重点。土木工程专业教师针对工程现场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实践研究工作,这给在校学生提供了到工程现场实习和学习的机会。目前,学生参与的项目遍及哈大高铁、丹大快速铁路、大连地铁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工程现场独立完成测试、数据处理及工作日报等众多工作,培养了学生独立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每年在建的土木工程项目是学生实习的良好基地。但是学生在工程现场的安全问题、纪律问题成了众多单位谈“接收实习生”色变的主要原因。面对实习工地联系难的问题,学校应以建立实习工地定向培养的方式积极联系,教师利用个人的社会关系主动联系,并派青年教师及研究生跟随学生到工地现场全程指导,提高生产实习质量。
3.支持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工地
有些学生选择土木工程专业是受家庭影响,这类学生在假期可以找到合适的实习工地。因此,专业实习阶段应鼓励学生自主安排实习工地,但为了保证实习质量,申请自主实习的学生必须完成学校要求的申请流程后才可以离校,且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与校内实习要求一致。
(三)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前学习和综合训练的最后阶段,是知识深化、拓宽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学习、研究和实践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检验,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通过毕业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责任感。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顺利完成所承担的建设任务奠定基础。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做好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是重中之重。在设计毕业设计的题目时,为打破设计类题目为主的传统,学院进行了如下尝试。
1.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资源,做科研实验类毕业设计
结合土木工程学科特点及工程实际问题,利用学校现有实验资源,带领学生做设计型实验的毕业设计课题,这类课题特别适用于考取研究生的学生选做。在近几年的毕业设计中,教研室的教师指导了一批科研性实验的毕业设计,让学生主动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组织小组讨论,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仪器,测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论,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把握大方向,给予学生指导性意见。从这几届学生的毕业设计效果来看,实验类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均在良好以上,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且增强了自信心。
2.坚持到现场去,利用教师的科研课题选题
学生通过在施工现场的学习可以大大增加对本学科的了解,积累工作经验,获得就业资本。尝试将学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联系起来,利用大四下学期半年的时间安排学生进入工地,边实习边完成毕业设计,即保证了实习时间,又完成了毕业设计任务要求,让学生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际的真正意义。
3.综合设计类题目
结合传统毕业设计中的经验,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课程对路线、桥梁、隧道等结构进行总体设计,引导学生钻研设计软件和设计理论,结合现场最新的技术及施工材料,要求学生完成结构选型、计算、尺寸设计、图纸绘制、工程概算及撰写说明书等任务,培养学生基本的设计及施工技能。同时在毕业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认识所设计课题对施工的指导意义,告诉他们只有看懂路、桥、隧的设计才能有效指导施工,提高学生积极性,在设计的不同时期带领学生去施工现场或通过施工视频资料直观了解施工情况。综合设计类课题要求学生应用大学学到的所有专业课程,串联专业知识,让学生融会贯通,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三、结语
为培养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必须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开拓思路。学校和专业教师积极配合,利用一切社会资源改革实践教学形式,使学生通过实践环节的学习,既能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广泛接触工程实际,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实现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玫,潘志忠,赵艳.浅析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73-375.
[2] 刘西拉.从土木工程领域看21 世纪的工程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3):9-14.
[3] 吴萱,董俊,张鸿儒.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8(2):106-110.
[4] 潘林,袁大伟,何大志.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381-382.
Exploration and summariz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ZHAO Lihua
篇7
化学经历了上古时代工艺化学时期、中古时代炼丹术和医药化学时期、近代化学的孕育时期、近代化学的发展时期及现代化学时期。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标志性的化学原理、现象及其所做的巨大贡献。纵观化学发展史,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化学也是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生产实践,无数化学家为化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通过化学发展史的介绍和学习,同学们既丰富了化学史知识,又对一些化学现象和原理所产生的背景及其历史局限性有一个辩证客观的认识。由此,使他们明白大学学习的特点,已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而应当抱着的态度来学习,培养其敢于否定和创新的精神。例如,对于酸碱的定义,在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了酸碱电离理论、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电子理论及其它酸碱理论等约6种,这些理论在当时条件下有其成功的一面,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全盘的否定和肯定都是不可取的,藉于此,也让同学们不再像中学时期一样崇拜课本和已有的化学理论,同时也给了他们一种心理启迪———创新其实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三、以广博的知识介绍化学与社会的广泛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利用文献及国家权威部门的统计分析,介绍化学工业对国内生产总值(GDP)所提供的直接或间接贡献,说明化学与社会、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将学生的思维带到一个化学与现实世界密不可分的程度,使其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例如,当今世界有五个热点问题———能源、环境保护、功能材料、生命奥秘及信息科学,从能源开发及利用的角度来分析开发新能源的紧迫性。如,现在销售的新概念电动环保汽车,就需要大功率的化学蓄电池,其蓄电能力与所选用的化学材料是分不开的;又如,在中央政府大力推广新能源政策的支持下,四川省目前集中了众多的“多晶硅”企业,而“多晶硅”是电子工业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基础原料。硅的结晶形态和纯度,直接影响其应用于电子或太阳能产业,也决定了其光电转化效率。据此,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了硅产业相关化学知识及与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从而使同学们能真实感受到化学对改进我们的生活所起的巨大作用。列举身边实例,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化学对各个领域的影响。如,以化学对体育项目的巨大推动作用为例,介绍本校体育场所用的化学合成塑胶跑道对传统硬面跑道的颠覆;篮球架及玻璃钢篮板材料的变革及其意义;在2009年8月世界游泳锦标赛上,由新型合成材料“聚亚氨酯”制作的高科技泳衣对成绩的迅速提升等等。由此说明,即使对于体育这个表面上看来与化学没什么联系的行业,化学也对其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四、结合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和知识结构,介绍普通化学学习的必要性
在国内高校所开设的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中,有些课程如材料力学、建筑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砌体结构等都与化学紧密联系。普通化学作为一个基础必修课,不仅对上述专业课程,尤其是对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与改进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使他们认识到一项大的土建工程会涉及到环境保护、工程质量、还有结构防腐等一系列与化学有关的问题。例如,在跨海大桥设计和施工中,针对水中基础钢结构和砼结构的防腐问题,需要采用诸如使用防渗防裂混凝土、用环氧涂层钢筋或不锈钢筋、采用外加电流阴极防护法保护钢筋、防腐涂料涂装混凝土外表面等一系列技术来处理。由此可见,如果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要顺利完成如此庞大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是不可能的。在世界名校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本科教学计划中,化学或与化学相关的课程占有相当比重。相比之下,我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轻视化学的现象,学时数有逐渐被压缩的趋势,有的甚至取消了普通化学教学,是需要商榷的。
五、以敏锐的眼光介绍化学与土木工程学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了解决学生们对普通化学的困惑,使他们了解化学与本专业的联系,增强学习热情,作者结合土木工程的历史和实践,对化学与土木工程学的联系作简单介绍。
1.从土木工程的不同发展历史时期来阐释。土木工程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历史时期,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代表性的工程材料。古代时期,土木工程材料最初主要是天然材料如泥土、木材、茅草、石头等,后来出现了人工烧制的瓦和砖,这是土木工程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近代时期,工程材料方面已经开始并日益广泛地使用铸铁、钢材、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直至早期的预应力混凝土;现代土木工程是以现代工程材料为基础的,所用材料进一步轻质和高强化。中国从60年代起普遍推广了锰硅系列及其他系列的低合金钢,大大节约了钢材用量并改善了结构性能;用普通混凝土只能建35层,而改用轻集料混凝土和加气混凝土建造的高层建筑,自重大大减轻,用同样的造价可建造52层;同时大跨、高层、结构复杂的工程又反过来要求混凝土进一步轻质、高强化。近年来,铝合金、镀膜玻璃、石膏板、建筑塑料、玻璃钢等工程材料发展迅速。同时也通过添加不同的化学外加剂,制得多种特殊性能的混凝土材料,如通过加入石膏制得快干水泥、加入脂肪酸盐制得防水水泥、加入木质素磺酸盐制得缓凝水泥等。这些新材料的出现或者传统材料的改进均是以化学理论及实践的发展为背景的。
2.从当代的典型土建工程来阐释。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不乏一些优秀的体育场馆,这些工程的实施无不与新型化工建筑材料有关,如,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大跨度钢结构建筑形式,所使用的特种钢材料Q460钢,是通过调节材料中的炭和铁的比例以及加入一些合金元素制得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膜结构建筑,是由聚四氟乙烯膜通过粘结而构筑的质轻、耐热、耐寒、耐腐蚀的新型建筑形式,这与膜材料单体化合物四氟乙烯的稳定化学结构和耐酸碱、耐氧化的性质分不开的。另外,体育场馆的新型塑胶跑道是有机聚合物、无机填料和颜料等制成,工程质量的好坏与其中各组分含量有密切关系,在其中添加无机填料才能使跑道具有相应的强度,而有机弹性体成分增多才能保持跑道良好的韧性。
3.从国家的政策法规出发来阐释。发展“绿色建材”是21世纪我国建材工业的必然出路。所谓“绿色建材”是指采用清洁的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体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生产无毒、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保与人体健康的建材。例如,为了保护耕地,我国已于2004年禁止使用粘土砖;为了节能和环保,国家规定在新建楼体外墙强制使用保温材料,而这些保温材料都是经过化学合成的聚合物泡沫材料。又如,素有“保温材料之王”美誉的酚醛泡沫材料是国际上公认的建筑行业中前途最广的一种新型保温材料,具有无毒、耐腐蚀、耐高温、不易燃,燃烧时也不会散发有毒烟雾等特点,其综合性能是目前其它保温材料无法比拟的。然而,目前在我国也有采用聚苯泡沫板作为外墙保温材料的,虽具有保温性能,但其易燃且伴有大量毒烟雾,一旦失火会造成严重后果。由此可见,这些土木材料性能都是由其化学成分决定的。
六、从大学学习特点与经验出发介绍学习方法,以法促学
篇8
毕业设计是一项集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教学环节,是学生从教学阶段向实际工作之间转换的最好锻炼机会,是进入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开始,也是为将来独立工作进行职业准备。它不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独立工作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还是审定学生的毕业资格及学位资格的依据,更是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因此,作好毕业设计工作,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强独立学院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等诸多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一、独立学院毕业设计现状
通过对我院06、07级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就业情况的分析,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毕业设计选题
1. 模拟课题与实际工程存在距离。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内容主要采用模拟课题的形式,即课题大多是由指导教师根据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训练要求而从实际工程图纸中杜撰出来的假想题目,由于受到工程量大小等因素的种种限制,常常使模拟课题与实际工程之间存在差距。这样就使毕业设计局限在就事论事、纸上谈兵的状态,缺乏工程意识训练,图纸脱离工程实际,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
2. 选题空泛,难以深入。从我接触到的毕业设计题目来看,很多题目选得过大且难度过高,过多地考虑长远性,难以在毕业设计教学阶段完成任务。这样势必影响学生取得成果和完成设计,降低学生对研究的决心和信心。
(二)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专业水平、科研能力参差不齐。目前,师资短缺,独立学院主要依赖母体院校的教师,这些教师既要指导他们的学生又要兼顾独立学院的学生,对每个学生没有足够的精力指导。而独立学院的教师大部分是青年教师,工程设计、工程实践的训练不够,缺乏工程背景和工作实践经验,因而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
(三)工作需要
从目前大多数06、07级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所签工作的性质来看,进行结构设计与当前土建类多数毕业生从事的主要工作也是不相适应的。他们分配到现场以后,主要是搞工程的施工,对正确识读图纸、测量操作技术、实验技术要求较高,而对结构设计的内容涉及较少。从实用的角度讲,要求所有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进行结构设计的做法有待改进。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我们有必要开展独立学院毕业设计的改革探索。
二、独立学院毕业设计改革措施
(一)科学选题,因材施教,使毕业设计与生产实习、认识实习等结合起来,以减少毕业设计的盲目性
毕业设计的选题应贯彻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原则,即根据每个学生自身不同的特点设定不同类型的毕业设计课题。毕业设计课题大约可以分为工程设计型、产品开发型、实验研究型三种类型。而一般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考取研究生的学生,一般可结合指导教师的课题从事研究工作,完成研究型毕业设计,培养和挖掘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潜能,同时也可尽早地完成本科与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过渡。第二类为自己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协议或正在联系接收单位的学生,他们可结合就业实习,在用人单位或校外其他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这类学生完成的多为工程设计型。第三类学生将在学校进行规范、系统的学习和训练,选题可以是工程设计型、研究型、产品开发型等多种形式[1]。
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一般为13周左右,时间非常紧,要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显然是有困难的。为此,可以把毕业设计的外延拓宽到生产实习、甚至到课程设计。将毕业设计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材料收集和前期准备阶段。这一部分工作可以结合生产实习或课程设计进行,不必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针对毕业设计课题,收集相关的设计资料、熟悉有关的规范、规程等。让学生在这一阶段了解将要做的设计题目,熟悉工程设计的全过程,知道要做那些工作,并初步确定设计方案。第二阶段即设计实施阶段。由于有了第一阶段的基础,学生在这一阶段一开始就可以直接进入结构分析和图纸设计阶段,这样有13周左右的时间应该够了。同时,经过第一阶段的工作,避免了学生开始设计时的盲目性,改变目前学生一两周才能进入设计状态的现状,使学生可以有更多时间投入到图纸设计中。
(二)造就一批具有工程师素质的指导教师队伍
学生要在毕业设计期间较好地完成任务,达到预期的训练目标,从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等方面达到可实施的施工图要求,除了自身的努力外,关键还需要有工程设计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这些教师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同时又是优秀的工程师。现在的高等教育评价指标,过于重视教师队伍得学历层次,重视论文的发表,重视纵向课题,而不重视教师的工程实践,导致现在我们所依赖的母体院校教师中,相当一部分人学历很高,论文很多,但工程实践少,甚至根本不具备工程师应有工程素质,而独立学院自己的教师又大多数是没有工程经验的年轻教师,这样的教师队伍怎么能够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呢?在德国,从事高等工程教育的教师都必须要有过工程工作的经历,这一点尤其是值得我们独立学院借鉴。独立学院应建立相应的机制,鼓励学校的年轻教师积极参与工程实践,并把工程实践的成果纳入对教师考核体系中。对年轻指导教师定期进行岗位培训,同时以拓宽年轻教师的思路,提高其带教水平为目的,适时地邀请一些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专家举行讲座。同时也要聘请设计院里经验丰富的设计专家担任学校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或顾问,并参与学生毕业设计的答辩工作,这样才能扭转目前毕业设计流于形式、水平不高的局面[2]。
(三)根据工作的需要,改变目前的毕业设计模式,适当增加施工设计方面的毕业设计内容
从目前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我们的毕业生多数分配到施工现场,主要是搞工程的施工,对正确识读图纸、测量操作技术、实验技术要求较高,而对结构设计的内容涉及较少。
另外,现场施工往往采用项目化管理的办法,项目化管理的特点是施工队伍相对精悍,而管理人员素质较高,通常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项目管理经验,也就是必须掌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临时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劳动力、材料、机械的合理使用与调配,施工测量与实验甚至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基本上相当于一名项目经理,要求具备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倘若毕业生仅仅掌握关于结构设计的知识,与现场实际的要求会有差距。
因此,为了适应市场要求,应该在培养技术型、工艺型、管理型的人才上下工夫,教育教学方法必须从实用性和训练性出发,在原有的结构设计中增加施工设计,项目管理等内容才合乎以应用为旨的要求。
三、结论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工程教育和工程训练的一个无可替代的一个重要过程。应从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的需求以及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等方面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即毕业设计的选题应是结合工程实践的真实课题,设计工作应按照实际可实施的施工图要求进行,重视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学生工程训练和毕业设计中的应用;同时还要建立一支具有工程师素质的优秀指导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篇9
贵州民族大学是一所民族类院校,开设了建筑工程学院,作为工科类学院,测量学是土木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习本门课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在从事勘探、设计、施工方面打下基础。
测量学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传统的测量学实践教学主要选择水准仪、经纬仪等常规测量仪器,在一定区域按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通过角度、高差、视距等观测,确定测量区域的控制导线,然后进行区域的碎部测量,最后获得测量区域的平面图。[1]
但是传统的知识体系与教学方法已经滞后于现代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近几年来,全站仪的广泛应用,它是集自动测角、测距、测高于一体,实现对测量数据进行自动获取、显示、存储、传输、识别、处理计算的三维坐标测量系统。电子全站仪现已广泛应用于控制测量、工程放样、安装测量、形变监测、地形测绘等领域,成为实现测量工程内外一体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关键系统。测绘技术的作用领域不断扩大,社会对测绘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这一切都向测量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满足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测量学的最新发展动态,以适应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需要,所以土木工程专业测量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测量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1 教材的选取
目前测量学书籍琳琅满目,选择性很广,从现有土木工程专业的测量教材来看,很多教材的内容落后于生产现场的需要。教材的更新速度很慢,对于新测绘技术的引入部分较少,重点在水准仪和经纬仪的讲解,新测绘内容只是作为了解内容,概括性的进行介绍,不能满足社会和科技的要求。
1.2 课时安排的矛盾
“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一般只有36个学时,其中还包括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而我们要完成测量学的基本概念、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及直线定线、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小地区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地形图的应用、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测量、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测量等教学任务。理论课程的学习占据很大一部分学时,实践环节的课时就相对薄弱,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
1.3 实验室器材的滞后
近年来,建筑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仪器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这就要求测量学课程教学也要进一步完善。一般院校能满足水准仪与经纬仪的实验要求,但是对于新仪器、新技术应用还有很大的难度。
1.4 教师知识储备的不足
“土木工程测量”这门课程要求操作性比较强,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其时效性亦很明显。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与时俱进,这样学生在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能很快的进入工作状态。[2]
1.5 施工工程中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差异
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很多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学生都有一个疑惑,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操作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土木工程测量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应该减少施工中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加强学生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2 测量学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改革的思路
各种问题的存在要求我们必须对土木工程测量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对高校的实验室、实习,教师能力培养以及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改革,寻求更加合理的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发展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2.1 调整教学内容
在课时不能增加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重点放在水准测量、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的基本技能掌握、地形图的识读与应用、建筑场地的施工测量上,并在理论讲授的同时与实践结合,只有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才能加深学生对理论部分的认知。其他章节的内容可以作为了解内容进行简单的讲解,这样可以缓解课时的紧张。
2.2 新仪器的引进与应用
测量教学仪器的落后和数量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工程测量的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快测量实验室建设,电子经纬仪、高智能全站仪、GPS等先进仪器尚须添置。在教学中应当增加新仪器理论和应用的内容。需要增加:(1)全站仪及数字一体化测图技术。(2)GPS定位技术及测量方法。(3)建筑物变形监测模型化。有效缓解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慢、课程内容跟不上科技发展的压力,这些内容的引进为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运用新仪器打好坚实的基础。
2.3 教学质量提高及内容的多元化
(1)教师自身素质,目前高校教师一般是刚走出学校的硕士生、博士生,理论知识扎实,但是在实践方面能力不足,教师应该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积极参与科研、投身生产,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积极承担或参与科研课题,从事生产项目,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以便增强科研和生产能力,促进工程测量实践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录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具体工程实例,如:线路放样、渠道测量、地形图测图等的录像。并且把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操作步骤也制作成录像。用观看录像的方式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提高感性认识。
(3)仪器技能大赛,采用仪器技能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每年定期举行校级的土木工程专业测绘仪器操作技能比赛,这项制度使学生对测量实验更积极主动,经过较长时间锻炼后,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增强。
3 结论
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社会发展对新仪器、新技术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艰苦的努力,坚持对《土木工程测量》课程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改革,充分考虑现代测绘科学技术发展和不同专业方向对测量技术的应用状况,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适应现代测绘技术的综合型技术人才。
篇10
一、引言
实践性教学是实现“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性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土木工程专业性质为技术应用型学科,研究对象是实际工程简化后的模型,理论体系是源自于实践,反之又通过总结、提炼、创新来指导实践。土木工程实践性教学以“技能训练—结构设计—工程设计”为主线,通过工程实践来增加学生的工程实感,巩固和拓展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对于我国目前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来讲,教学模式通常是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采用班级为单元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被动的学习模式,主要包括课前预习讲课的内容,课上通过多媒体PPT学习和记录学习要点,师生互动、答疑和课后普通作业以及大作业等几个重要方面。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各个高校间相差不大,主要包括:实验室教学、针对实际工程而设计的课程设计、暑假的生产实习环节和大四的毕业设计等。基于我国高校多年的教学效果和毕业生的反馈分析表明:50%以上的实践性教学存在弊端或不足,主要体现在某些高校数年重复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中结合工程实际不够,题目重复率高,过分依赖已出版的设计示例等,缺乏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主动性的设计。此外,实验课课时少,实验室仅在实验课对学生开放,缺乏科研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生产实习基本等同于观摩,学生难以直接参与工地劳动和管理工作;认识实习基本是1~2天,也没能达到令学生掌握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须的基本常识。因此,如何开展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如何确保实践性教学的实施和质量,使该专业学生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的能力和基本的研究开发能力,一直是我们深思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从激励机制的建立、项目教学法以及实践教学与国家注册工程师制度接轨等多个方面对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二、实践教学实现模式
1.通过激励机制培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毕业后即参加工作的高校青年教师,基本均具备较强理论知识,但却缺乏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只有教师具备实践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激发学生相应的思想和能力。目前的评价体系中过分机械地套用美国和欧洲的评价模式,主要考核教师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和纵向科研项目,而对于纵向科研的完成情况缺乏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和考核标准,更谈不上全面的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考核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应该是全方位的。还要根据教师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各层次学校学科建设的需要,鼓励直接从校园出来的青年教师定期地去对口的设计院、施工单位或监理公司等单位进行一年以上的挂职训练,通过参与企业单位的重大工程项目,发现自身的不足和培养独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良性激励机制的建立,对于学科的发展和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此,作者深有感会。作者曾在对口的设计院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对土木工程的实践设计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也有了新的认识并进行了改进:将工程实践与所承担的理论教学相结合,教学内容面向实际,更多地采用工程实际案例分析。这样可以打破传统的纯课堂讲授模式,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近年来在我校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切实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工程实践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作者总结如下途径:①加强实验课、讨论课教学辅助地位。实验课和讨论课均宜以小组方式进行,根据设定的题目或者学生基于所学的内容自己选定题目,由学生自由分组,通过文献查阅,多媒体制作、课堂演讲、师生提问和共同讨论等一系列过程,加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尤其是重要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此外,专题讨论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专业报告写作与演示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辩论能力等。而为了突显此类课程重要性,可将所取得的成绩纳入综合成绩评分标准中。通过不同小组学生的学习,可使学生自身获得在土木工程领域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②密切结合工程实际真正做好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检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对于理论基础学习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程度的重要指标,可结合教学和企业生产的需要,安排在工程实践中由实习单位拟定,题目为真实的工程项目。学生的设计工作可直接为企业服务。而企业工程实例可提供最真实的数据、直观的检验标准等。我国高校正在逐步吸取西方著名高校的经验。近年来土木工程专业与企业在工程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甚至高校的部分教师直接来自企业单位。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由过去学校统一安排的模式正走向自己联系、中外联合培养、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甚至有学生直接参与企业单位的工程设计实践。这将有利于企业选拔合适的人才对象,也有利于高校人才的培养。③工程实践教学。土木工程的实践教学必须落实到实处。学生进行工程实践必须进入工地现场,虚心向工程师学习,以普通工人的身份参加土木工程的全过程。其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工地一般生产情况,了解生产的基本工艺过程和管理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实习结束后,学生要写出实习报告,由实习单位给出鉴定,交学校实践指导小组审查后方可通过。在中外培养和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实践环节中,尤其要注意学生全过程的考核和反馈。此外,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均安排综合性大作业或设计,以增加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训练,使其适应土木工程高度综合性的特点。课外还可持之以恒地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结构设计竞赛活动。
3.项目与教学有机结合教学法。项目与教学的有机结合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主张师生的双向互动,使传统的被动教学通过项目自身的溶入,实现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动性。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挑战,有利于形成师生双向主动的教学模式。项目实施之前教师首先需要确定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而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实践,善于学习,勇于创新,深入研究项目要求,努力实现项目目标。项目与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探索工程实例,可以使学生逐步建立工程结构意识,懂得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实现以教师为“先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土木工程的专业素养培养过程中,形成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能力的全过程培养体系。
4.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与国家注册工程师制度接轨。注册工程师制度是一种执业资格制度,最早是西方国家对某些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执业人员实行的一种准入控制,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实施了很多年。实践证明,它有助于统一工程专业人员的水平,提高其专业综合素质及能力。这里以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为例。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注册考试包括注册结构师、注册建造师及注册岩土师等,注册土木工程师的考试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不仅包括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物理学等公共基础课的内容,还包括建筑制图、建筑力学、建筑材料等专业基础课的内容,更有如房屋建筑学、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土力学及地基基础、钢结构、土木工程概预算等专业课的内容。上述土木工程课程庞杂,其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通过引入国家注册工程师制度,可以实现教学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学生学习也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检验的标准。
三、结语
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就是要树立学生实际工程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实践性教学是教学科研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同时又是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本文从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教学出发,探讨其实现模式,将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的各环节之中,促进教学改革向着满足时代要求的方向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有用的土木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范洁群.略论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7(3):8-10.
[2]吴晓.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以湖南文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系教学实践为例[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3):124-126.
篇11
我国土木工程建设有着飞快的进步,房地产产业和住宅的大发展、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网的迅猛兴起,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实力。城市建设中的基坑开挖不仅越来越深,而且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越发敏感;全国30多座城市已建或在建地铁,大冶露天铁矿开采的边坡高度达到800多米,海底隧道、煤矿开采的深度最深达到1000多米。同时,近些年我国工程建设中事故频发,如杭州风情大道地铁基坑倒塌事故、上海莲花河畔景苑7#楼倾倒事故、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因此,我国对工程建设场地选址及场地内地质条件要求越来越高,水文与工程地质工作是土木工程建设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
199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来的结构、桥梁、道路、岩土、矿井建设、城镇建设等8个专业合并为土木工程专业,成为一个宽口径的大专业土木工程,具有内涵广泛、支系众多、科目复杂的特点,涵盖领域极为广泛,对学科全貌充分认识与把握,以期培养出的学生“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科技运用、推广、转换能力”。[1] [2]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涵盖工业与民用建筑、交通土建、地下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及国防工程等广泛领域。[3] [4] [5]通过对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学习,对刚进入大学的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学生以后从事土木工程相关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等领域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有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一、水文与地质专业对土木工程的重要性
资源开发和基础建设在国民经济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道路桥梁建设、煤矿资源调查等项目开展初期和建设过程中都必须对工程地质自然灾害、水文与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现象及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和调查。资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的水文与工程地质条件的恶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如采矿导致的地面沉降、人工开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尾矿库对地下水的污染、水库蓄水诱发区域性地震,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导致的全国大范围的雾霾天气。故此在各类地质环境评价、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地基基础工程建设等过程中,不仅需要从业人员懂得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知识,而且会科学管理各种工程。但从现实情况来看,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普遍不足。
水文与工程地质的毕业生,既有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可在大型工矿企业、城市、城镇从事给排水、地下水及区域环境评价等方面从事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也可在有关部门从事飞机场、港口、海岸带海洋环境、铁路、公路、隧道、水库等土木工程方面的工程地质勘查工作。
二、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特点
(一)涵盖内容全面
本课程包括材料力学和结构概念、建筑工程类型及施工工艺、飞机场工程的选址及建设、地下工程类型及施工工艺、桥梁工程的类型及施工工艺、道路工程的选线及种类、铁路工程、海口工程、给排水工程、海洋工程、土木工程中的灾害等内容,其中不仅涉及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等力学内容,还涉及规划、施工及监理方面的内容,因此学好这门课程,对于刚跨进高等学校大门的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的学生而言,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意义重大。
(二)发展变化快
土木工程虽然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其领域随相关学科的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而不断深化、不断拓展。
(三)应用性广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对能源需求越来越大,高层及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建筑基础形式多以桩基础等深基础为主,这不仅要求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毕业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又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三、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存在的不足
(一)教材内容的滞后
土木工程建设种类、规模发展日新月异,由于时效性,教材不可能及时反映土木工程的变化,已淘汰的施工工艺技术甚至还有可能在现有的教材中出现。
(二)课堂教学方式不丰富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涉及的工程种类多、工程性很强。现代多媒体的运用相较于传统的黑板教学而言,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很短的时间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涉及高层建筑、桥梁、隧道等工程的施工工艺的流程、各种施工机械的操作过程,学生如不到工地现场则不能很好地掌握关键施工技术,这就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靠。
(三)教学素材收集难
由于土木工程涉及交通、土建、港口、海洋等方面,其覆盖面相当广泛,要收集各种工程的典型性素材有相当的难度。
四、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一)精选教学内容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开拓学生土木工程的视野、培养学生土木工程的意识、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因此在讲课时可选择生动宏伟的建设场景和案例,如上海中心基坑施工、广州东塔基坑施工、三峡大坝工程、港珠澳大桥建设及世界各地的海底隧道工程等,以此来让学生建立土木工程的整体和发展思维,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后续课程的兴趣和质量。同时,在教学中将学生带到实际工程现场,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提前接触生产实际,掌握一些现场施工的知识,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二)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各种如桥梁类型、隧道类型、飞机场形式等可以用静态多媒体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以此提高学生对工程的直观认识,加深学生的理论知识,以较少的教学时间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土木工程概论内容丰富多彩,为避免课程内容变得枯燥无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仅仅以静态图片的形式向学生讲解土木工程的有关概念、理论,这样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课间播放一些隧道施工、深基坑维护施工的教学短片,如人工挖孔桩、港珠澳大桥施工录像、广州东塔的施工动画、管桩打入施工过程、双排桩施工过程、锚杆支护施工过程、越江隧道施工动画、边坡加固施工过程。通过教学录像的播放,让学生掌握各种土木工程的施工方法。
(三)穿插专题讲座
为了让学生了解土木工程的最新发展状况,针对新近的一些深大基坑工程、桥梁工程及土木工程方面的试验平台做专题讲座,如上海莲花河畔景苑7#楼倾倒事故分析、上海中心深基坑支护工程、港珠澳大桥施工、国内外离心机试验、动态空心圆柱剪切试验等。随着城镇化的进展,近年来淮南新建了一批深基坑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在教学过程中,邀请现场技术人员到课堂上来给学生做讲座,如进行过“搅拌桩维护施工”、“地下连续墙施工”、“拉森板桩维护施工”、“地下空间施工”、“打入桩施工”等专题讲座。专题讲座不仅充实了教学内容、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引导学生从事土木工程的就业方向。
(四)知名人物及实验平台介绍
为增加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学生对国内外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认识及针对部分学生今后考研的情况,教师在讲解到各种土木工程时,可穿插些相关的历史人物、当代知名学者及国内的一些重点实验室的介绍。如讲到桥梁工程时,可讲一讲茅以升事迹、卢沟桥事件、国内外知名高校桥梁工程专业的知名学者及同济大学的桥梁结构抗风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讲到地下工程时,可介绍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离心机试验机、动态空心圆柱剪切仪;讲到铁路工程时,可介绍一下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同济大学的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讲建筑工程时,可说一说建筑大师贝聿铭的杰出成就等;讲到土木工程灾害时,可介绍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五)新近知名土木工程建筑介绍
国内外的知名建筑发展日新月异,现有的教材很难跟上其发展变化。因此,在讲授土木工程概论时,应介绍国内外最新的土木工程建设进展,以增加本课程的时效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讲土木工程材料时,可穿插装修材料的最新发展状况;讲高层建筑时,可介绍国内正在建设的摩天大厦,如上海中心大厦;讲桥梁工程时,可穿插东海大桥、杭州湾大桥的建设情况;讲高铁建设工程时,可结合京福高铁来讲;讲水利工程时,可以介绍一下我国西南地区正在建设的水电站,如向家坝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以及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三江”水电基地。通过讲解一些知名重大工程建设的情况,可以拉近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学生与土木工程之间的距离,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六)授课教师的优选与培养
土木工程概论涉及现有的各种工程,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具有宽广的知识面,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此要选具有丰富科研经历的教师授课本门课程。近年来,由于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高校教师数量的不足,尤其是有一批青年教师缺乏实践经验,致使土木工程概论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不仅要求有经验的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鼓励年轻教师参与相关研究课题中,而且为了掌握土木工程的最新进展,年轻教师要经常参加国内外的相关学术会议,在寒暑假期间,尽量去工地实习、锻炼,掌握现场施工的细节,不断更新土木工程概论的教学内容。
五、结论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可起到几点作用:1.提高学生学习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兴趣、效率,激发了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学生将来从事土木工程建设的热情。2.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土木工程概论课程的重要性,加深理解水文工程地质对各类工程的影响,以及各类工程与水文工程地质间的相互作用与关系。3.提高了学生在土木工程建设中,保护水文与工程地质环境的自觉性,能够让学生认识并分析不良水文与工程地质条件,并能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处理措施。
[ 注 释 ]
[1] 傅光耀.关于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1(1):25-26.
[2] 王清标,初明祥,胡永强.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75-77.
篇12
因而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与基本技能、强烈的创新意识、熟练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专业素质的土木工程高级技术人才已经成为土木工程专业的紧迫任务。而生产实习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通过生产实习的锻炼,可以系统地巩固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生产实习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一些困境,如教学实习工地难找、指导教师匮乏、实习经费紧张、实习内容不全面、实习效果不理想等。笔者结合多年的实习经验和调查研究,对提高实习效果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提出如下几方面措施,供大家讨论和参考。
一、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建立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
实习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是实习教学的前提,实习基地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实习质量和效果。要根据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实习教学实践基地结构,形成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要强调产、学、研相结合,双方应该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服务企业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开展双方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平等、互利、互信”的合作关系。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校校园建设的有利时机,让学生到学校在建工程项目中参加生产实习。由于实习工程是学校内部的,由学校负责,从而可以节约实习费用,指导教师也便于指导、管理和协调关系,保证实习质量。
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教学实践基地。要选择技术力量强、设备先进、管理水平高、信誉好并且长期在本地区施工的企业作为实习教学实践基地。这样,一方面实习工地容易保证,另一方面还可以节约实习费用。在实习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和企业本着“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通过友好协商,签订长期合作办学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增强协议单位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调动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另外,高校可以利用自己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周末讲座、短训班等,为校外实习基地培训技术人才,提高企业人才素质和专业技能。同时,学校还可以为协作单位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以及技术开发等科研服务,解决工程技术难题,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通过生产实习,学生还可以了解实习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各种待遇,实习单位也对实习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有了大致的了解,为双方提供双向选择的机会。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指导教师的指导质量是保证实习效果、提高实习质量的重要条件。生产实习和课堂教学有许多不同点,指导教师不仅要在实习内容和方法上指导学生,并且要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思想、纪律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全面负责。
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实习指导教师不仅要有较宽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应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能熟练指导生产实践与实习操作,工作要认真负责,尤其应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和交际能力。指导教师在实习之前必须认真做好实习条件的准备工作,在指导生产实习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从德、智、体诸方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够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思想问题和生活问题。在按计划完成实习之后,指导教师应组织好生产实习的总结工作。
为了建立一支合格稳定的专业指导教师队伍,院系应制订年轻教师的培养计划,让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并且定期或不定期地派年轻教师到教学实习基地锻炼,或利用指导实习的机会深入实习基地,与技术人员接触交流,或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等环节,强化工程实践意识,积累更多的生产实践经验。
三、改变实习组织方式,采取集中与分散并举的生产实习方式
将传统单一的集中生产实习方式改为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并举的实习方式,提供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深造、就业方向自由选择的机会,学生可以选择教师联系的集中实习单位进行集中实习,也可以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分散实习。
篇13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bridge class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TU997 文献标识码:A
桥梁类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桥梁工程在国家基本设施建设的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催生了对桥梁建设人才的需要,因此要全面的对桥梁类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促进学生对桥梁的工程技术基础的掌握,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增强对桥梁设计及施工新技术的学习。同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桥梁工程的现场学习。保证学生学习和实践之后,提高对桥梁工程的设计施工能力及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促进土木工程专业的桥梁课程的改革和创新,为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输送合格的桥梁建设人才。
一、全面的加强对土木工程专业桥梁类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桥梁建设是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加强对桥梁工程的建设,能更好促进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社会的步和发展。因此,在未来的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更加需要桥梁类人才,所以,必须对桥梁类课程进行教学的改革,以培养合格建设人才。桥梁类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对桥梁类课程改革,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培养具有桥梁专业知识和桥梁建设实践能力的人才,促进学生将桥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促进桥梁工程专业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
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在诸多的土木工程的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桥梁工程的专业特点,桥梁施工的要求是最严格的,在整个施工的建设的过程中全面的要求“强基础、宽口径、高能力”,加强土木工程专业桥梁课程的改革,不断的强化实践教学,能保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全面的了解诸多的桥梁施工方法,能了解相关的基础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使学生通过不断的实地考察、施工实践,更好的参与到施工组织设计的执行及管理中,为毕业后从事桥梁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能面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土木工程专业桥梁类课程教学的现状
桥梁类的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桥梁教学的改革,保证学生更好的学习桥梁工程专业知识,并不断的根据工程实际的发展变化,全面的参与到实践中去,促进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后续的工作中真正的发挥作用,成为一名优秀的土木工程师,投身于桥梁建设中去,为桥梁建设业做出贡献。但是在目前桥梁工程教学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果。下面就来分析一下土木工程专业桥梁课程教学的现状:
1.教育理念的传统
目前土木工程桥梁课程教学上的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育理念上的落后。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教师为主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大多强调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较少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实践中去,造成了学生在桥梁课程的课堂上纸上谈兵,不能全面的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完全的利用教材上的知识点和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会在很大的程度上挫伤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从而不能进一步地进行学习和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的桥梁课程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会给学生播放一些桥梁工程类的视频,但是在学生观看之后不能给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学生不能充分的了解桥梁建设中的诸多技术要点,严重的限制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影响学生对桥梁工程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课程的内容比较老套
在进行桥梁建设的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切实的了解桥梁工程设计及施工的最新进展,学生不能全面了解桥梁建造的诸多新技术和新体系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就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符合工程实际的需要。在当今的桥梁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学的体系和内容还停留在之前的阶段,使学生在进行分桥梁课程的学习时,不论是知识还是思想都不能了解本学科专业的最新进步和发展前景,不了解桥梁建设的新的观念、思想、技术和工艺等等,这种教材内容的创新性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桥梁课程的改革和创新。
三、全面的促进土木工程专业桥梁类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1.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当前桥梁建设设计方法及施工工艺日新月异的新时期,要想全面的促进土木工程专业桥梁类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桥梁专业是注重实践性的一门学科,只有促进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实践中去,才能在根本上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课知识,从而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及现场管理能力。通过学生不断的进行实践参与,让课堂上学的专业知识与现场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不断的加强桥梁课程的实践,能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比如钢筋在不同构件的配置,比如现浇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的区别,反过来催进理论知识的消化,也能全面的了解桥梁设计、施工中的新的技术和工艺,为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想保证桥梁工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首先是要不断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让学生不断的参与桥梁的设计与施工管理中去,充分的进行实际的考察和实践,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保证能更好的理解桥梁课程的理论知识,并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发挥自身的创造性的特点。一方面,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尝试,通过学生参加导师的课题及项目,亲手进行模型试验及理论分析,在导师的指导下深入了解桥梁工程的难度与深度,拓宽知识视野。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性的结构力学大赛及交通科技大赛。通过高层次的学习交流,可以提高学生学好专业的兴趣,激发学生努力成才的决心与信心。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桥梁在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切实的促进桥梁专业的学生进步和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桥梁建设人才,就要保证对土木工程专业桥梁课程进行教学的改革,对课程进行创新,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桥梁建设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吴萱,董俊.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08,17( 2): 106-108.
[2]张国芳,叶建军.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 1): 102-104.
[3]李淑庆,任其亮.对交通运输类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11( 2): 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