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的目的实用13篇

知识管理的目的
知识管理的目的篇1

3.通过企业文化和激励措施等使知识管理更高效项目部确定“领导以身作则、推行组织文化、精神激励主导、引导从众行为”的知识管理实践指导原则。高桥石化副总经理兼项目部主任、KMT核心小组组长是公司全程参与“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的重要人员,他把自己历年保存的与项目相关的资料从自己海量的电子文档库中梳理出来,KMT实践小组根据既定的知识管理平台知识仓库的“构架”与“标签”进行归类整理和上传。2012年2~4月,在项目平台构建的同时,KMT实践小组向知识管理平台的各类公用知识库分门别类上载了1900多个知识文件。同时,在项目部内部全面倡导与推行“共享、合作、支持、友善”的团队文化,并通过项目部例会等途径,不时对成员提供的关键知识进行分析与表扬,起到很好的“引导从众行为”的作用。

二、广泛应用虚拟组织、知识仓库等一系列信息化技术

1.知识仓库实现知识管理有效控制与高效运行知识管理平台所建立的虚拟办公室提供一套基于Web的便于访问的用户界面,集成业务流转模块和知识共享库。用户可实现系统登录、知识提交、知识检索、知识转存、最新信息订阅、知识评论、协同讨论交流等知识管理功能;还提供评价工具,从知识提交数量、被访问数量、评论数量、活跃程度等多个方面,对团队成员的知识贡献度进行评价,也可以针对系统的知识目录,评价某类知识在团队中的应用情况;并针对不同的知识管理角色,提供对应的系统管理工具,可以对系统的界面、模块的部署、用户的授权、访问的日志等进行管理。

2.虚拟组织实现知识管理在统一的平台中运行在知识管理平台中,主要用“虚拟办公室”和“虚拟办公桌”来体现虚拟组织理念。所谓“虚拟办公室”,指包含所有业务流转和知识共享库模块的知识管理信息平台。打开虚拟办公室(知识管理平台)界面,就如同走进项目部大办公室。在项目前期知识仓库版块,如同走到办公室公用的各资料柜前;在业务流转与业务公开版块,项目前期工作所涉及的各业务领域的工作布置与反馈、用印行文审批、出差任务审批等等工作,都已流程化;在内部管理与流转版块,则包含涉及项目部内部管理的所有事项;在知识培训与交流版块,包含远程培训系统,系统内有大量的各专业领域的网上在线培训课程、技术学习资料等;个人办公版块,主要有一个网上虚拟办公桌区域,点击打开看到的是模拟某办公室情景,谁的电脑打开则界面依据IP地址显示此人已坐到相应的办公桌前。“办公桌”内配备个人知识共享库;个人办公版块还配置有个人工作日志、邮件系统、网络U盘等办公工具;网络会议版块,包含两种形式的网上会议:在线会议可安排召开不同规模的网上会议,离线会议则应用于针对某专题的头脑风暴或是沟通讨论;而系统管理版块,主要归平台的系统管理员和应用管理员使用,也包含一些所有成员都可以查询的检索、统计等功能。

3.线上流转实现业务流转的同时自动产生新知识虚拟办公室的构建,充分利用K2软件优势,开发了一系列基于业务流转的知识应用服务,配以没有流转功能的知识共享库,分类管理各种业务资料,实现项目部主要业务全部在虚拟办公室内运行。开发业务流转的知识应用服务,既为完成业务,又鼓励团队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交流,其实质是留下团队成员的隐性知识。因此,规定团队所有成员的工作完成情况与结果必须在模块上反馈,不得跳开模块单独提交。而模块则将交流、讨论、反馈结果的“过程”自动接收、保存,并生成WORD或者PDF文档予以归档,形成新知识。

4.“虚拟办公室+VPN”组合,使知识管理不受时间、地点、环境限制一是采用VPN技术解决不同地域统一办公问题。公司采用了VPN技术(远程访问),给项目部每位成员都配发了VPN加密钥匙,“虚拟办公室+VPN”的组合,使项目部成员不管在哪里,只要连上互联网,就能通过VPN进入系统,打开的是同一个办公界面,如同在公司内部一样在虚拟办公室里处理所有事项。这种“把办公室带着走”的工作理念与方式,使知识管理再也不受时间、地点、环境限制。二是实现网络在线会议和离线会议。网络在线会议,即在线群体通过“网络会议系统”,专门讨论工作或技术问题。有了在线讨论,无论是点对点联系还是开网络会议都很便捷。网络离线会议,即信息沟通与交流模块。用于员工自发对某些问题的讨论、交流或咨询。此系统也能让项目部领导发出一个网络离线会议的邀请,可以把某个不是非常紧急的讨论议题,通过此模块来阐述清楚予以传达,并征询解决相应问题的措施。

5.强化权限设置,确保知识安全性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策略,包括权限设置有效地对知识的提交、分类、共享和传播等进行管理,实现了多维度的知识访问控制。尤其是所有上传的知识都不能删除,只能下架与回收。只有管理员可以清理回收站,只有管理员可以删除文件,确保组织知识的安全性。

三、培育形成知识共享文化的长效机制

知识管理的目的篇2

    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资源应用于项目,以实现项目的目标满足各方面既定的需求。它的应用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能降低投资和经营风险避免资源浪费。项目管理具有组织的临时性、全球化和多元化和专业化等特征。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逐渐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主要资源,知识管理渐趋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管理模式。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apcq)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二知识管理应该是组织一种有意识采取的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知识管理就是为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

    项目的一次性特点造成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和唯一性,项目的工作过程就是知识创造的过程,每个项目的独特工作经历会给组织带来丰富的经验积累。知识管理在项目管理中有利于(1)项目实践过程中的知识创造和知识的整理、收集(2)项目对组织知识的有效发掘和传播(3)提高成果质量和工作效率(4)在项目小组中形成学习氛围。

    二、项目管理过程中知识管理的实施

    1.以信息集成推动知识集成

    项目具有系统化、重复化的特点,且具有正式的工作流程、方法和标准,需要各个方面的紧密配合。因此项目环境下的知识集成应建立在信息集成的基础上。在知识集成系统中.知识应该能够便捷的到达知识的使用者。这就需要企业为项目知识的传播搭建方便快捷的共享和传播平台.建立企业内部网构成企业内部的通讯和协作平台。

    2建立有利于知识共享的项目组织

    项目组织结构的建立.应有利于项目成员之间实现知识的共享同时在项目组织中形成学习氛围。能否实现知识共享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项目成员的相互关系、相互信任和互惠程度对知识创造和知识提供的奖励,以及项目成员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然而这些都需要一个合适的组织结构给予支持。因此『要建立一个适合于知识共享的项目组织.通过项目成员以及各方组织的能力配备『更好的实现知识的共享。

    3在项目组织内部设置知识管理专职负责人

    这种专职负责人能够具体实施知识管理,其主要职责是了解项目本身以及项目环境能够熟悉企业本身和企业环境,理解项目组织和企业内部的信息需求,能建立一个促进学习、知识积累和信息共享的项目环境,使每位成员都认识到知识共享的益处。此外专职负责人还要监督保证项目知识库的质量和深度. 使其与项目目标一致,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和实施。

    4.建立适宜的知识管理评价激励指标

    通过评价指标可对项目环境下的知识管理情况进行描述。一般情况下应具有下列指标:大量采集知识的能力、知识的创造能力、知识传播能力、知识共享程度、知识存储能力、知识的使用能力、对新知识的奖励以及对知识的共同愿景。此外对积极贡献自己经验的成员进行有效激励提高团队成员分享经验的积极性。在项目进行中可以制订一些鼓励大家提供经验的措施,可以是鼓励大家提供创造性经验的明文规定.也可以是对在难题处理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奖励。各种方式不一而足.总的原则是推动成员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创新经验。

    5将项目环境下的知识信息扩展到整个组织层面

    由于一个组织可能有很多项目在同时进行各个项目产生的新工艺或者技巧在项目团队内部可以有效传播和应用,但很少能影响其他的项目。有可能其他项目正在烦恼的问题已经在另外一个项目上被顺利解决了。作为组织的整个成员并不能了解各个项目成员所掌握的知识。这样的矛盾可以通过建立一个组织内部数据库检索机制来传播这些知识,以实现整个组织层面的知识共享。

    三、项目管理过程中知识管理实施的障碍分析

    虽然知识管理在我国企业中已经逐步开始推行并在一些企业中得到了较为成功的应用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知识管理在我国的全面实施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问题与障碍。

    1缺乏资源

    目前大多数企业尚未制订有效的知识管理战略没有设立负责知识管理的部门与主管。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只是处于初级阶段缺少先进知识管理工具的支撑。

    2人才匿乏

    实施知识管理需要具有知识管理理念和知识管理能力的人才队伍,从企业领袖、首席知识官、知识员工、到知识管理系统维护者等都必须对知识管理有充分正确的理解。没有合格的知识管理人才有效的知识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3.缺乏制度保障

    我国现阶段尚处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完善阶段,一些企业仍然习惯于传统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制度安排的滞后导致企业管理体系低效率的运转不仅无法优化配置物质资源更无法有效管理企业的知识资源。

    4缺乏创新意识

    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多数企业对待创新的态度就是模仿,而不根据本身的特点和需要进行主动创新,提高技术。尽管有些高科技行业在生产中能够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但是企业团队组织和知识创新也处于初级阶段。

    5.激励机制不完善

    我们有很多企业管理者认识不到智力资源的重要性企业激励制度落伍,缺乏实行知识管理的内在动力,习惯于抄袭、模仿市场上的成熟产品满足于现有的市场份额。

    6.缺乏共享知识的文化氛围

    我国不少企业在传统体制、政策下形成的保守、沉闷、缺乏活力的企业文化氛围导致成员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私人知识.也不愿意承认错误从而阻碍了知识的积累和在企业中的扩散严重影响了企业知识管理活动的开展。

    四、项目管理过程中实施知识管理的措施

    1.构建项目管理的知识集成体系

    项目管理中的知识集成就是要从项目组外集成项目管理所需的知识和信息,帮助项目组进行有效的管理。在项目组内集成项目管理所需的和新产生的知识和信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知识集成技术.建立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知识型组织和知识集成平台促进知识和信息交流共享,培养项目组成员间的知识共享能力,创造知识和信息共享环境,提高项目组成员知识创新的能力。将项目中积累的知识资源进行整理和规范化.用于以后的类似项目.使项目管理知识得以继承和利用。最大程度地集成这些知识能够使每个员工在最大限度上贡献知识的同时也能享用他人的知识高效、优质地完成项目管理任务助于企业今后相关项目的开发,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构建项目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知识管理的目的篇3

一、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

项目管理是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是在项目实践过程中提炼出来的一套管理指南,这套管理指南试图用规范的管理过程及其状态的转换来刻画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规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简称PMBOK)的概念是在项目管理学科和专业发展进程中由美国项目管理协会首先提出来的,这一专门术语是指项目管理专业领域中知识的总合。在PMBOK中包含了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体系。但是,就项目管理本身而言,一方面它支持组织的战略,另一方面进行资源的优化,所以实际应用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远比PMBOK给出的知识广泛,具体包括以下三类知识:一是项目所在领域的相关知识。项目的目标是为实现组织或个人的战略目标,所以项目都是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解决难题或获取机会而开展的一次性、独特性的活动,是在所属领域的大环境下开展的活动。因此,领域知识是项目管理必备的知识。二是项目自身领域的知识。项目管理需要优化配置自身拥有的各项资源,以最优化的方式达成项目的目标,所以项目管理相关的知识领域包括综合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范围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九个知识领域。三是通用的管理知识。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借鉴管理学领域的诸如计划、指挥、协调、控制、领导、决策等管理领域的知识,促进项目管理的科学性。以上三类知识有交叉和融合。项目管理所需的知识体系就是融合了以上三个知识领域的知识而形成的。

二、用友“九五至尊项目管理沙盘”简介

用友软件公司在推出ERP沙盘之后,也推出了“项目管理沙盘”,随后用友集团旗下的全资控股子公司——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又设计研发了“三位一体”的项目管理实验室,形成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认证、项目管理九五至尊沙盘实训和大项目全景图所构成的三合一的项目管理能力培养模式。其中“九五至尊沙盘”提供了逼真的模拟环境,以良好的体验性、主动性、互动性、实战性以及竞争性使学生参与其中,能切实提高项目管理的能力,因而被许多院校认可。该沙盘模拟的情景是A公司计划建设办公园区,B公司是建筑施工企业,作为承建方,项目的总工期是12个月,合同报价480万元。

1、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影响项目绩效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工作流分析的主体架构,项目管理沙盘的组织结构包含了项目管理沙盘模拟过程中的角色及其定位,且每一个角色被赋予一定的职责和权限。因此,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单据流)随着项目的整体推进,不断地在组织结构的各个角色中流转,所以组织结构分析是工作流分析的第一步,沙盘的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2、沙盘模拟的业务流程。沙盘模拟的任务流程是按照项目的启动、计划、执行、监控和收尾五个管理过程有序地展开项目管理的具体活动,并且将项目经理、财务经理、运营经理、生产经理、物料经理和人力经理六个角色分别以A、B、C、D、E、F六个编号记录在各项任务中,形成了项目管理沙盘模拟的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三、项目管理沙盘模拟的知识管理模式

知识是能力的内核,要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首先需要培养他们的知识管理能力。国内外学者对知识管理的理解不尽相同,有一种观点认为知识管理就是运用知识进行的管理,目的是提高组织的生产力和应变能力,将复杂问题系统化。由于项目具有系统化的特点,在沙盘模拟过程中通过模拟规则的制定和工作流程的设计,在团队成员的密切配合下将项目管理过程中的知识碎片进行链条化和工具化,便于项目成员之间实现基于知识的共同决策,避免了难以用普遍规则来描述的项目知识的经验化模式,提升了项目管理沙盘模拟教学的科学化。

1、基于决策问题的知识管理。项目管理就是将项目看成一个系统,项目的任务是通过对项目目标进行分解而形成的一系列可控制的单元,这些任务单元由主要责任人按要求来完成,项目的任务是复杂且具有风险的,成功完成一个项目有赖于组织管理知识与技术知识的交叉、依存,因此需要团队成员密切合作,进行知识的沟通与交流,作出科学决策,才能有效连结各个责任单元。从项目管理沙盘模拟的过程来看,决策知识贯穿于项目启动、计划、执行、控制和收尾的全过程。启动过程一般是由项目的外部组织来完成,启动决策是由项目的高层决策者根据本组织对项目的总战略需求或业务需求,从若干备选方案中确定该项目,同时还需根据项目的具体目标、可交付成果的质量、范围、工期以及资源情况作出投资决策;规划过程组主要是由项目经理与团队成员在明确项目总目标、范围的前提下定义一个要素之间最优化的分项目标,由于项目本身是多维的,在不断收集信息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循环往复、多次反馈的原则,在时间、成本、质量、沟通、风险和采购等多个目标中寻求最佳资源配置;执行过程组就是按照项目管理计划中所确定的工作内容,进行资源整合以实现项目目标的过程,该过程组的核心问题是对项目资源和项目信息进行管理,涉及到的决策问题不多;监控过程组是跟踪项目绩效,并识别变更的过程,这个变更是一种综合变更,因此需要科学决策;收尾过程组是在完成所有项目活动后正式结束项目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移交项目的产出物和对项目管理的文档进行归集,这两项工作是常规的工作,但是验收需要业主进行决策,同意验收方能收尾。同时,还需要对项目进行后评价,后评价一方面是评价项目管理的工作状况,以求为今后组织内部项目管理过程中提供借鉴,另一方面是评价项目的产出物与组织运营活动的适宜度,以及产出物的商业价值对组织发展战略的贡献程度。

2、基于流程的知识管理。知识管理与模拟流程的融合最紧迫,在项目管理沙盘模拟过程中,首先分析影响项目战略目标的绩效因素,然后设计项目管理沙盘模拟流程。模拟流程是一个或一系列前后衔接、有逻辑相关性的行动,这些行动围绕着特定的目标以确定的方式执行。模拟流程是项目管理沙盘训练的基础,流程驱动了项目中所有活动的执行,在执行业务流程的过程中,项目的知识主要集中在团队成员的头脑中和项目执行过程所涉及到的相关单据上。所以,单据的设计以及团队成员的管理是模拟流程知识管理的核心,通过单据反映出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问题,然后团队成员运用知识来协商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新的知识。

3、基于资源配置的知识管理。在项目管理沙盘模拟过程中,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是训练的核心内容。在资源最优化配置过程中,不能忽视人的因素。作为项目的实施者和知识的载体,团队成员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是项目资源最优化配置的智库。因此,在项目管理沙盘模拟之前,要对项目团队成员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有效识别和科学安排,分析团队成员的知识技能属性及在沙盘模拟中所要完成的任务对知识的需求,将团队成员的知识属性和项目管理沙盘推演目标相匹配。同时,在最优化配置过程中,还需要团队成员收集信息以及最优化过程所需工具的知识,以便能够兼顾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性指标、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并运用对比的方式进行方案的评价,在众多项目管理维度之间进行平衡,寻求整体方案的最优化。

四、结语

项目管理沙盘模拟是以较低的成本培养学生项目管理能力的有效手段。然而,如果不恰当地融合知识管理,项目管理沙盘模拟极易陷入程式化训练的误区,教学效果不会理想。因此,本文在项目管理沙盘模拟的过程中,提出了基于决策的知识管理、基于流程的知识管理和基于资源配置的知识管理三种知识应用模式,在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全过程融入知识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实践能力。

(注:基金项目:哈尔滨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项目名称:项目管理沙盘推演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哈尔滨理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

【参考文献】

知识管理的目的篇4

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资源应用于项目,以实现项目的目标满足各方面既定的需求。它的应用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能降低投资和经营风险避免资源浪费。项目管理具有组织的临时性、全球化和多元化和专业化等特征。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逐渐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主要资源,知识管理渐趋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管理模式。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APCQ)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二知识管理应该是组织一种有意识采取的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知识管理就是为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

项目的一次性特点造成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和唯一性,项目的工作过程就是知识创造的过程,每个项目的独特工作经历会给组织带来丰富的经验积累。知识管理在项目管理中有利于(1)项目实践过程中的知识创造和知识的整理、收集(2)项目对组织知识的有效发掘和传播(3)提高成果质量和工作效率(4)在项目小组中形成学习氛围。

二、项目管理过程中知识管理的实施

1以信息集成推动知识集成

项目具有系统化、重复化的特点,且具有正式的工作流程、方法和标准,需要各个方面的紧密配合。因此项目环境下的知识集成应建立在信息集成的基础上。在知识集成系统中,知识应该能够便捷的到达知识的使用者。这就需要企业为项目知识的传播搭建方便快捷的共享和传播平台,建立企业内部网构成企业内部的通讯和协作平台。

2建立有利于知识共享的项目组织

项目组织结构的建立,应有利于项目成员之间实现知识的共享同时在项目组织中形成学习氛围。能否实现知识共享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项目成员的相互关系、相互信任和互惠程度对知识创造和知识提供的奖励,以及项目成员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然而这些都需要一个合适的组织结构给予支持。因此『要建立一个适合于知识共享的项目组织,通过项目成员以及各方组织的能力配备『更好的实现知识的共享。

3在项目组织内部设置知识管理专职负责人

这种专职负责人能够具体实施知识管理,其主要职责是了解项目本身以及项目环境能够熟悉企业本身和企业环境,理解项目组织和企业内部的信息需求,能建立一个促进学习、知识积累和信息共享的项目环境,使每位成员都认识到知识共享的益处。此外专职负责人还要监督保证项目知识库的质量和深度,使其与项目目标一致,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和实施。

4建立适宜的知识管理评价激励指标

通过评价指标可对项目环境下的知识管理情况进行描述。一般情况下应具有下列指标:大量采集知识的能力、知识的创造能力、知识传播能力、知识共享程度、知识存储能力、知识的使用能力、对新知识的奖励以及对知识的共同愿景。此外对积极贡献自己经验的成员进行有效激励提高团队成员分享经验的积极性。在项目进行中可以制订一些鼓励大家提供经验的措施,可以是鼓励大家提供创造性经验的明文规定,也可以是对在难题处理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奖励。各种方式不一而足,总的原则是推动成员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创新经验。

5将项目环境下的知识信息扩展到整个组织层面

由于一个组织可能有很多项目在同时进行各个项目产生的新工艺或者技巧在项目团队内部可以有效传播和应用,但很少能影响其他的项目。有可能其他项目正在烦恼的问题已经在另外一个项目上被顺利解决了。作为组织的整个成员并不能了解各个项目成员所掌握的知识。这样的矛盾可以通过建立一个组织内部数据库检索机制来传播这些知识,以实现整个组织层面的知识共享。

三、项目管理过程中知识管理实施的障碍分析

虽然知识管理在我国企业中已经逐步开始推行并在一些企业中得到了较为成功的应用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知识管理在我国的全面实施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问题与障碍。

1缺乏资源

目前大多数企业尚未制订有效的知识管理战略没有设立负责知识管理的部门与主管。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只是处于初级阶段缺少先进知识管理工具的支撑。

2人才匿乏

实施知识管理需要具有知识管理理念和知识管理能力的人才队伍,从企业领袖、首席知识官、知识员工、到知识管理系统维护者等都必须对知识管理有充分正确的理解。没有合格的知识管理人才有效的知识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3缺乏制度保障

我国现阶段尚处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完善阶段,一些企业仍然习惯于传统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制度安排的滞后导致企业管理体系低效率的运转不仅无法优化配置物质资源更无法有效管理企业的知识资源。

4缺乏创新意识

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多数企业对待创新的态度就是模仿,而不根据本身的特点和需要进行主动创新,提高技术。尽管有些高科技行业在生产中能够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但是企业团队组织和知识创新也处于初级阶段。

5激励机制不完善

我们有很多企业管理者认识不到智力资源的重要性企业激励制度落伍,缺乏实行知识管理的内在动力,习惯于抄袭、模仿市场上的成熟产品满足于现有的市场份额。

6缺乏共享知识的文化氛围

我国不少企业在传统体制、政策下形成的保守、沉闷、缺乏活力的企业文化氛围导致成员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私人知识,也不愿意承认错误从而阻碍了知识的积累和在企业中的扩散严重影响了企业知识管理活动的开展。

四、项目管理过程中实施知识管理的措施

1构建项目管理的知识集成体系

项目管理中的知识集成就是要从项目组外集成项目管理所需的知识和信息,帮助项目组进行有效的管理。在项目组内集成项目管理所需的和新产生的知识和信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知识集成技术,建立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知识型组织和知识集成平台促进知识和信息交流共享,培养项目组成员间的知识共享能力,创造知识和信息共享环境,提高项目组成员知识创新的能力。将项目中积累的知识资源进行整理和规范化,用于以后的类似项目,使项目管理知识得以继承和利用。最大程度地集成这些知识能够使每个员工在最大限度上贡献知识的同时也能享用他人的知识高效、优质地完成项目管理任务助于企业今后相关项目的开发,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构建项目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知识管理的目的篇5

1知识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知识管理(KM,KnowledgeManagement)是20世纪末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而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是将知识作为一种资产进行管理,是对知识进行获得、筛选、创造、整合、学习、存储、创新等活动,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建立一个量化和质化的知识交流体系,让知识得到不断地循环运用,从而实现知识共享,促进知识创新。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可以用语言和数字进行表达,可以通过文字记录、整理并储存下来,可以通过数据、公式、规范和手册等形式进行交流和分享。而隐性知识是与人结合在一起的经验性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通过感官体验而获得的知识,很难将其文字化或公式化,很难通过常规的方法进行收集与分享。目前对知识管理的内涵,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以阿贝克和米歇尔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知识管理的对象只限定于知识或信息;以维娜艾利和维格为代表的则认为,知识管理的对象不仅包括知识或信息,还包括与知识交流相关的事物,如技术、组织结构和其他的资源等。此外,还有些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知识管理的定义。不论何种观点,知识管理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比如,它是通过对人的各种活动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知识和信息进行管理;不仅注重人的知识创新能力,还关注信息的处理和组织;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内的传播和共享。

2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贯穿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全过程,科研项目管理一般分为申请立项、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三个环节。整个过程涉及到项目申请人、项目参与人、专家、各级项目管理人员等不同类型的人员,涉及项目申请单位、高校科技管理部门等不同的单位,因此,高校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人员广、组织机构多、系统并复杂的工作。科研项目管理的第一阶段,即申请立项阶段。科研工作者在撰写申请书的过程中,申请人要充分了解自身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掌握项目研究的现实意义和项目实施过程中拟解决的问题,申请人要对研究现状、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预期成果进行完整、全面、详细的规划和阐述。申请人还需要收集、整理课题组参与人的相关信息,并将这些知识融入项目的标书中。科研项目管理的中期管理是对项目在实施过程的监督。一般来讲,高校科研项目的中期管理主要通过项目负责人向依托单位提交项目进展报告或中期检查报告的形式开展。项目进展报告或中期检查报告就是该科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所包含的知识大集合。包括课题组成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自对项目本身的研究所积累的科学技术知识;成员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并存储的共享知识;还有科研管理人员在中期管理时组织、总结的便于管理的经验性知识。项目验收管理是科研项目管理中的第三阶段,包括结题、成果申报以及技术与知识的传播。科研工作者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以不同的形式得到体现,比如以论文形式发表,以成果转化形式得到应用,以科技报告的形式进行传播,还有一些个人经验或体会难以使用文字进行存储,只能通过科研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得到分享。

3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对策分析

3.1加强知识管理的理念

科研项目管理是知识管理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要确信知识管理在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贯穿于高校科研工作的全过程,渗透在科研项目的申请、立项、实施、验收等环节中。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学科不断细化,学科间互相交叉越来越频繁,产生了许多新的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从而使科研项目的具体管理工作也变得更为精细和繁重,传统的科研管理模式已然无法适应当下的新形势。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要能够基于知识管理理念对新形势下的科研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创新,以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促进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3.2明确科研项目知识管理目标

高校科研项目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创造和利用各种科研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将科研项目管理中所有的知识进行提取、筛选、储存与分享,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和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的科学研究和项目管理提供科学技术、研究方法、管理经验等的支持。明确高校科研项目知识管理的目标,可提高学校科研整体的协作水平。科研工作者作为知识管理的主体,明确科研项目知识管理的目标,就能充分利用网络、知识管理技术等,快递地搜索到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并将其进行有效地分享与传递,实现共享。信息和知识在高校内部系统地进行处理后,不仅能提高科研工作者的科研能力、应变能力,还能提高科技项目管理水,促进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

3.3加强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

目前,各类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包括部级、省级及市厅级的项目,基本上都已经采用了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比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ISIS系统、科技部的国家科技计划申报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等,其他省级和市厅级的基金、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平台,都为高校的科研管理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提供了标准和参考。利用网络技术,将科研项目从项目申请、立项、经费划拨、中期检查、结题验收;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的人员信息以及项目最终成果等信息,及时、有效地录入科研管理系统加以保存、汇总和分析,以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3.4搭建科研项目知识管理平台

随着科研项目的类型、学科类别越来越多,科研项目管理蕴含的知识信息量也越来越大,而传统的科研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集中在信息的采集和储存,而对于知识信息的挖掘、传播与分享等方面就较为欠缺。因此,科研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将知识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融入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在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按照知识管理的规律,并根据项目的差异性进行分类,通过技术手段,分析不同类型、不同学科的项目知识信息,筛选、提取有效的知识内容,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平台,实现知识信息的共享和使用,从而为科研人员和相关部门提供更加系统、全面的服务。

3.5构建科研项目知识的共享环境

科研团队的协同合作是高校科研项目实的关键,拥有良好的知识共享环境将会助力科研团队的研究。科研团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小组讨论、交流、提问的方式在内部进行知识的分享和传播;也可以通过网上论坛、领域或专业专家群组、邮箱等形式向外部寻求知识的共享。科研工作者和管理人员之间可以基于某个科研项目的申请或实施管理,通过面对面地交流或者网络技术手段实现知识的传播和流通。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形势下,科研团队内部的知识交流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协作,则成为科研项目顺利实施和科研成果产出的关键。

知识管理的目的篇6

(一)概念

知识团队指由知识工作者构成不定期提供新产品或服务的特殊性团队,以一定任务为导向,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知识团队的组成源于时代和企业对知识的需求。

(二)特点

知识团队作为特殊性的专业队伍,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专业知识技能多样性

知识团队是由来自不同知识领域的高水平知识员工组成的,每个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是团队所需要的,所有员工的专业知识技能也基本达到互补状态。因此,个人无法完成一项任务,团队合作就可以,这也是锻炼员工团队协作能力的较好方式。

2.任务导向性

项目运行的目的是满足顾客的所有要求,而知识团队完成项目任务的方式却不是像企业其他职能部门一样有专门分工,而是以整体项目为基础,搜集资料,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整合后完成项目任务,这也是知识团队最基础的目的。

3.知识工作创新性

随着企业市场的转型,开始以客户为中心,客户的需求也成为市场行为中决定的关键性因素,企业想要有更多的客源,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产品或服务上的创新性,以此来吸引更多客户。而创新产品和服务等就是知识团队的工作,知识员工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将专业知识或技能转变为创新性产品或服务,并能在研发的过程中探寻新的理念、规律、工艺、方法等,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因为客户和社会提供更多福利。

4.团队动态化

知识团队的存在并不是不可消除的,其是服务于项目的,许多企业都是采取项目成立,知识团队成立,项目结束,知识团队解散的方式。知识团队一般人数不会过多,并且是根据项目具体要求来选择知识团队成员,项目结束后,全员离开知识团队。5.收益递延性知识团队的收益是在项目结束审核后才能得到的,在项目期间收益无法确认,企业在将项目交给知识团队后,也无法确认收益,因此具有递延性[1-2]。

二、知识团队管理模式现状

(一)团队成员多以自我发展为主要目标

知识团队的员工来自不同的知识领域,但都是同样的高知识分子,且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与普通员工相比,能入选知识团队的员工对事业的满足感和追求感更突出,且热衷于有挑战和创新性的工作,将挑战自我当成一种人生乐趣,因此在工作中他们坚持独立思考,追求自主权,且希望在工作中拥有最大的自由度和决定权,对于工作环境,其也希望在更自由的环境和时间空间及氛围中工作。

(二)团队工作过程较难监督

知识团队的员工日常工作时大多是思维层面的活动,抽象且隐蔽,在想法未落实之前都是思维活动,且是来源于工作人员不时的创意和想法,具有不确定性和跃进性,因此在团队工作过程中,对于工作过程很难做到全面监督或监控,若工作过程中出现不可预估的问题也没有蓝本可参照,这也导致不能依据阶段性的成果判断员工们的劳动付出和工作进度。

(三)工作成果无法预估

也正是因为知识团队工作时因为不定期的想法和创意导致无法确认阶段性的工作成果,也难以根据此独一工作成果进行考核和评价。完整产品和服务价值需要项目结束时才能实现,时间漫长,在中途出现问题也会延长项目完工时间。而且,一个产品或者项目是团队共同完成的,不能对个人的付出进行考核和评价。若是出现项目中蕴含丰富的社会效益时,其会远超于项目的经济效益,成果更难预估[3]。

三、基于项目管理的知识团队管理模式

(一)强化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交流

知识团队基本特点中还有个信息共享的特点,其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交流,也包括外部的信息交流,内部信息交流便于员工成长,不断创新更优质的管理模式,外部信息交流便于企业提升自身的商业竞争力,并为企业争夺到更多的网络、资金等资源。采用项目管理方式后,能够促进知识团队的自我进化,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利用知识团队本身的优点,结合其他信息系统,将项目管理的优势最大化发挥。

(二)企业提供必需的资源保障

知识管理的目的篇7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284-02

引言

知识管理和流程管理是形成组织核心竞争力,维持组织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它们已成为一个时髦的词汇为管理者和研究者所热衷。2003年,中国工程院王众托院士开始提出将“知识管理”引入到项目管理中{1},随着研究的深入,在工程项目中推行知识管理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技术方面仍比较欠缺,尤其在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中,知识管理的效果并不理想。究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把知识管理简单等同于信息化管理;二是由于知识管理与工程项目流程管理脱节。因此,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将知识管理与流程管理相结合,是确保知识管理效果和目的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一、知识管理与流程管理融合的意义

ISO9000认为流程就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对一项工程项目所有的管理行为和工程活动都可以通过各种流程统一地表现出来,包括工程项目的管控模式、合同结构、各种施工工艺和技术、工程材料、工程资料等等。同时,通过线性化的流程设计,可使项目各种资料、信息、知识以及任务在项目参与方(者)之间进行传递和共享。以流程为基础实施知识管理能有效覆盖项目中的每一个环节;但是大量而且错综复杂的流程往往隐蔽了知识,增加了知识挖掘和利用的难度。在工程项目实践中,流程合格并不代表流程中没有问题;同时,流程节点前驱活动符合流程流转的逻辑要求,并不意味着流程可以向前流转,因为它还受到并行流程的节点的影响。而这些问题往往单以流程管理是难以克服的,它需要借助知识管理的功能才使得流程管理绩效更佳。因此,以信息化为手段,将知识管理与工程项目流程相结合,实现以工程项目流程为导向的知识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和重要的。

所谓基于流程的工程项目知识管理就是以流程为主线,实现工程流、知识流、信息流三者的融合,确保把恰当的知识在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恰当的人,构造卓越的工程项目流程来实现跨部门、跨职能的集成和协作,从而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的绩效{2}。

二、基于流程的知识管理要素

Puccinelli提出流程是将人、应用程序、技术和流程活动相互作用的整合,并运用B2B、EAI和B2C等技术,实现端对端的控制体系{3}。知识管理下的流程技术,就是通过流程的推动,实现工程资料、节点信息、流程任务以及工程项目知识等在项目参与方(者)之间按照工程项目规定或预定的规则自动传递{4}。它包括以下五个要素:

1.客体(object)。是工程项目流程所流转的对象,如:工程报验单、工程签证、技术交底、请购单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等;

2.主体(subject)。是工程项目流程所涉及的参与方(者),如:业主单位、咨询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政府监督部门等相关部门和个人;

3.关系(relation)。是客体在各个主体之间流转的机制,它是按照工程项目管理规范、行政规定或者项目参与方(者)事先约定形成的一种规则;

4.流程引擎(Engine)。它是根据工程项目参与者(主体)的角色、分工和条件的不同决定客体传递路由、内容和等级等,它是以流程为基础的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

5.知识触发(trigger)。它是以流程为“场”,从流程中和管理系统中自动传递与流程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供项目参与者获取、分享和利用知识,以便作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

以工程项目流程为基础的知识管理系统与单纯的流程管理系统相比,它可以通过工程项目流程的串连,完成工程项目所有知识的整合,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工程项目参与方(者)在协同工作的过程中对知识的交流与共享{5}。

三、基于工程项目流程的知识体系

根据美国管理项目协会1996年颁布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大纲,将项目管理知识划分成九个部分,分别为整体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沟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采购管理和风险管理。知识产生于工程项目的流程中,并作用于流程,同时在流程的实践中进行转化和创新,这是基于流程的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工程项目整体流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决策的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行阶段。每一个阶段又可以根据项目活动内容对流程进行分解,形成若干个子流程。而每一个流程中都涉及到项目管理的九个方面的知识。因此,对于工程项目知识地图可以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和工程项目流程构成一个二维体系表示(如图1)。

四、基于流程的工程项目知识管理构成与机制

1.知识管理的系统架构。以流程为基础的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系统由三个层次组成,即用户界面层、引擎层和数据库层(见图2)。

(1)用户界面层。系统根据工程项目流程的场景,结合项目者的角色和需要,由流程引擎完成项目参与者与系统信息和知识的输入与输出。它通过XML引擎,实施定制,支持流程协作协议{6}。

(2)引擎层。它包括流程逻辑和知识触发系统,构成流程知识管理系统核心部分,封装了各种工程项目流程逻辑关系和数据逻辑关系。它借助知识规则解释器,从知识规则中提取流程输入变量,通过引擎从变量库中提取变量值,最后通过变量值进行求解,将求解结果产生一份系统的XML文件传给用户层。

(3)数据库层。它存放着整个工程项目流程和项目知识的关系数据、逻辑数据、文档数据以及工程流程相关的项目活动数据,通过引擎层的动态引擎技术实现用户层和数据库层的信息交互路由工作。

2.知识在工程项目流程中的运作机制。工程项目活动是由一整套流程所统一,大量的知识蕴藏在流程中为流程所掩盖。知识管理的目标之一是让工程项目参与者在正确的时间和场合获得正确的知识。要实现这一目标,体现了知识与流程结合的强烈愿望,而且只有将知识作用于流程,才得以体现知识的价值{2}。在工程项目流程处理的每一个节点上,项目参与者为了让自己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不得不用大量的时间去寻找与此节点上相关的知识和信息。要让大量的知识从工程项目流程中自动地体现出来,提升项目参与者决策的质量和效率。因此,需要在流程管理中构造基于节点的工程项目流程知识触发系统(如图3)。根据工程项目流程知识管理触发系统的构成,在引擎层增加知识触发系统由触发模块和控制模块两部分组成{7}。

工程项目流程知识引擎是工程项目知识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户层与数据层之间的连接纽带,决定着整个工程项目知识管理节点流转和知识传递的性能。引擎使用XPDL语言描述工程项目流程的场景,并提供语言转化和解析功能。基于XPDL的流程定义文档,通过引擎中解析器转化成持久化的对象供其它模块进行调用,实现关系型数据库的映射。工程项目知识管理系统引擎层可分为三层{8},分别是数据预处理层、引擎组层和系统接口层。

五、结束语

本文从克服工程项目管理中单一信息化管理和单一流程控制的弊端出发,提出结合工程项目流程的知识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信息化和流程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的作用。通过流程管理与知识管理的整合,提出知识管理中的流程的构成要素以及流程下知识体系。为了说明基于工程项目流程的知识管理实现机制,从知识管理框架、知识引擎和知识触发系统,说明它们的实现机理和方法。这些方法和技术的提出,为工程项目的知识管理和确保知识管理的效果提供了技术和理论上的支持与参考。

注释:

{1}王众托.项目管理中的知识管理问题[J].土木工程学报,2003(3):1-7

{2}刘晓冰,邱立鹏等.知识管理在备件供应流程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12(12):2473-2491

{3}郑立明,张瑜等.流程管理的实施模型与技术构成研究[J].软科学,2005(3):57-60

{4}吴迪,贾卓生.基于工作流的项目流程化信息管理系统设计[J].计算机科学,2008(35):120-122(in Chinese)

{5}陆剑峰,张浩等.基于业务流程管理的企业应用集成框架及其实现[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7(7):1344-1350

{6}张意,蒋玉明等.基于工作流的业务流程管理技术应用[J].计算机工程,2008,10(20):88-90

知识管理的目的篇8

自从1996年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问世以来,在国内外引起了研究和讨论知识经济的热潮。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将引发人类生活的重大变革。知识经济倡导知识创新,强调将知识转化为经济效益,同时知识经济也要求花费更少的自然资源和人力劳动而创造更多财富。总之,知识经济必然促进创新,创新必然会带来更多财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面对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复杂,面对这些复杂的问题,企业想要增强竞争力,必须整合自身的企业资源,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应,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项目这种模式进行运作。人们逐渐认识到项目管理活动的重要性,所以社会生产活动逐步由以前的重复的活动形式逐步转化为项目管理的形式。重复的活动形式与项目管理形式有着显著的不同,项目管理的活动形式,具有明确的目标,项目开发过程具有过程性,组织项目具有协作性,不同的项目具有其独特性。项目开发是现代社会主要财富的生产手段,项目管理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手段。建设项目的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他将知识进行分类、共享、创新,将不同知识进行融合,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可以不断获取知识以及创造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循环。对知识的管理和沉淀,逐步形成了企业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知识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的行为能力、生产效率以及竞争能力。

1知识管理的发展现状

知识管理和其他理论是一样的,他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事实上,人类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知识发展的过程,知识管理在很多企业中早已经存在,只不过对于这个概念,人们的理解只是了解他,并没有提高到理论层面。从1991年至今,通过分析现有研究资料,可以看出国外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主要有三个发展阶段。1991年至1995年为第一阶段,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较少,知识管理处于早期发展阶段;1996年至1999年为第二阶段,相关研究快速增长,人们逐渐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2000年以后为第三阶段,知识管理研究成了研究热点,研究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细致,相关研究成果也是大幅增加却逐年递增。国内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也与国外有着类似的经历,根据中国知网的检索结果显示,1997年之前关于只是管理的文章数量在一千篇左右,1997年至2000年,相关研究数量得到增长,达到近3000篇左右,2000年以后,文章数量得到惊人的增长,已经达到上万篇,并且这个数量仍在增长。

2知识管理研究的东西方差异

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东西方呈现出不同的差异。通常将之划分为东方观点和西方观点两类。东方观点侧重于隐性知识和知识的创造,西方观点重视显性知识和知识的传递。这主要是由东西方企业采用不同的分工习惯造成,东方企业中比较重视企业员工知识的全面性,各个员工技能具有很大的重叠性,西方企业较重视员工的专一性,强调员工对某一项技能的深度。东方理论的研究学者认为,创新需使人员信息冗余,多种学术背景或者技能背景的员工在一起,可促使知识的相互交叉,这种交叉可促使员工向其他领域触及,进而推动知识共享,加速创新。西方理论的学者则不考虑知识的交叉,侧重强调知识的集成。西方理论学者认为东方理论需要花费极大的成本,而效率较低。通常他们认为,一个人的认知能力有限,应该讲个人融入到一个集体中,从而更好的发挥作用。事实上,实现西方理论所说的,将个人集成到集体中,也并非容易的,也需要具备很多条件。比如如果某个集体中的个体知识交叉很少,则知识无法传递,又比如集体中个体知识重复率过高,则集成毫无意义。同时在研究集成过程中,如何调动每个人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一些大型复杂项目更难操作,至于一般的情况下,采用企业的规定、规范以及例行程序则可实现。

3建设项目知识管理的实施方案

(1)面向对象的实施方案

面向对象的实施方案,是将员工的知识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所具备知识的组成和特点。通常情况下,又可将员工具备的知识分为三个等级,最底层的是本专业所最基本的知识,每个专业都有其特有的专业知识、规则;中间层为了解专业知识的推导过程,系统了解本专业理论知识;最上层为任务知识,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解决问题。知识的发挥与企业文化、个人价值观以及企业绩效考核方案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如何改善知识环境、企业文化、个体价值以及管理措施等方法是促使各个层面来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以知识为中心的企业首先要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定合适的知识管理策略以及管理目标,然后要完善知识管理的基础设施,对现有的知识管理办法进行试验和评价,总结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积极调整,最后,对已形成成熟的知识管理策略进行积极推广最终形成知识管理的持续性发展。

(2)面向过程的实施方案

面向过程的实施方案是以项目的设计流程为依据,通过对项目要求进行分析,合理组织人员,将具备相应知识的人员安排到工作中去。面向过程的实施方案,是以项目的流程为依据,分析各个流程中需要的专业知识,进而将知识融入流程中。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管理是一个反复的过程,首先需要需要对知识进行分类和建模,然后对现有知识进行评估,寻求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制定相应的知识管理办法,只是管理办法目的是发挥知识的积极性,改善工作效率,最后用项目目标要求对知识管理策略进行评价。不同的企业、不同的项目以及主客观条件等等因素,会形成不同的知识管理方法。

4结语

建设项目的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他将知识进行分类、共享、创新,将不同知识进行融合,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可以不断获取知识以及创造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循环。对知识的管理和沉淀,逐步形成了企业的发展历程。知识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的行为能力、生产效率以及竞争能力。建设项目知识管理分为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的实施方案,不管哪一种方案,其核心是强调创新。

作者:王洁 单位: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知识管理的目的篇9

由于知识产权管理的项目支出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因此没有统一的审计目标。总体上可将其审计目标归类为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三个方面。经济性主要关注知识产权管理单位在组织实施知识产权管理过程时的成本管理水平及财政资金使用的合理性。主要包括在专利试点等项目中,财政支出对社会其他投资的带动作用;项目为实现其功能所需投入的成本大小,以及知识产权财政支出的用款单位的行政管理费的使用是否存在浪费。效率性是指产出与其消耗资源的关系,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产出与投入之比的最大化,才可称之为一项有效率的活动。知识产权管理财政支出的效率性目标,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的奖励、培训、宣传的工作的覆盖面是否广,以及专利试点在规模、数量上是否有进步。效果性则是指对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而知识产权管理的目标笼统地讲是全面加强全国知识产权系统的管理能力建设,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推动知识产权事业科学发展。主要是一些不易量化的社会效益指标,绩效审计目标的确定也围绕这几方面,体现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特点。

财政知识产权管理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框架设计

1、财政知识产权管理支出的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的设计

财政知识产权管理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统一性、整体优化原则,设计时坚持定性指标、定量指标相结合,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相结合,长期与短期指标相结合。同时考虑知识产权管理的动态变化,以知识产权管理财政支出的审计目标,即其经济型、效率性、效果性为筋骨进行设计。(1)反映经济性目标的指标包括财政知识产权管理资金投入乘数、管理费占财政知识产权管理资金的比率、单位功能投资。①财政知识产权管理资金投入乘数,(项目总到位资金财政投入资金)/财政投入资金,这一指标主要用于考察在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建设、专利试点工作等重点项目的建设上,政府支出的带动作用。反映了每单位财政到位资金的投入所拉动的各种配套资金的投入情况。②知识产权管理项目单位功能投资指标。知识产权管理的项目功能包括专利的申请量、专利展会的规模及专利交易量等,该指标反映每单位项目功能所需投资的多少。计算方法为:专利项目投资金额项目功能,不同专利项目的项目功能通过不同指标反映,比如专利展会活动的功能通过交易量来反映,宣传活动的功能通过参与人数来反映。③管理费占财政知识产权管理资金的比率,计算方法为:行政管理费用/财政支出总额,该指标反映资金使用单位的管理费支出是否合理、有效。(2)反映效率性目标的指标包括专利奖励资金覆盖人数及其增长率,知识产权培训资金覆盖的企业数及增长率,专利展会的参与人数、成交额及增长率,专利试点的发展程度。这三方面指标都反映了有关部门对于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的管理效率。其中专利试点的发展程度指标,是一个包括城市、园区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试点的数量、数量增长率、规模、规模增长率的综合指标。(3)反应效果性目标的指标包括专利申请增长量指标,专利市场管理工作进展指标,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体系是否加强指标,以及公众对科技、专利认知程度的指标。①专利申请增长量指标能够反映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对社会科技创新活动的推动效果。该指标内部包括三方面的具体标准:专利的年申请量,专利申请量的年增长率,每万人口专利申请量。②专利市场管理工作进展指标包括办理专利权质押贷款的数量与效率、知识产权信息库建设完善程度两方面指标。后一指标不宜量化,可通过专家意见给出综合评价。③知识产权法规的完善和执行指标。体现法规制定是否完善的指标主要有:法规是否根据国家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变化有配套性的完善,法规对知识产权事务的解决程度。体现执行是否有效的指标是各知识产权管理单位对国家“5•26”专利行政执法推进工程的执行情况。④反映公众对科技、专利认知度的指标,包括每万人发明专利的拥有量、科学技术是否引起年轻人兴趣、公众对知识产权了解程度三方面。每万人发明专利的拥有量反映在知识产权管理下,公众现有的专利创造能力。而后两个指标反映了公众潜在专利创造能力,主要通过调查法获得信息。

2、知识产权管理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标准体系

参考宋良荣、朱英梅(2007)的研究方法,知识产权管理绩效评价标准与其评价指标体系相适应,可分为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定量标准适用于能够通过准确数量考核的指标,如专利的申请、产出量等硬性指标。定性指标适用于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能力是否增强,等软性指标的考核。根据取值基础不同,又可分为行业标准、计划标准、历史标准,经验标准等四种类型。根据知识产权管理的项目类型和评价目标的不同,决定了其评价标准体系的差异。(1)历史标准。在评价对象的环境等各方面条件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可使用历史标准,反映评价对象的变化趋势。该标准的设计方法是以评价对象自身的历史数据为样本,运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并制定出该评价对象的历史标准。(2)行业指标。以国内外同级别众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为样本,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制定行业评价标准。(3)计划标准。是以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为各项活动预先设定的预算、计划、目标等数据作为评价支出绩效的标准。(4)经验标准。是知识产权管理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根据长期的管理实践加之严密的分析概括,总结出的有关指标标准。经验标准基于实践形成,对于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建设起来的行业标准有很好的补充作用,且该标准权威性较高,能够得到评价对象与公众的认可。

知识产权管理财政支出绩效审计方法

在知识产权管理绩效审计中,审计方法的运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审计方法,且每个审计阶段又有多种方法可选,在知识产权管理绩效审计项目立项之后,应用什么审计方法是关键的问题。绩效审计的具体方法,是指进行绩效审计具体项目所采用的审计方法或步骤,体现的是绩效审计的局部思维和具体审计策略,主要包括审计证据的收集方法和审计证据分析方法。

证据收集方法主要有:审阅法、观察法、调查法。审阅法:审阅与被审计事项有关的内外部文件资料,以从中获取有关信息,是政府审计中最基本的方法,会广泛地应用于审计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在知识产权管理绩效审计中,审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查阅用款单位的报表、账册、财务收支计划、内部管理制度、重要会议记录、文件合同,调阅相关的审计档案、统计资料等。对文件资料的审阅和研究,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掌握有用的信息和数据,但必须紧密围绕审计目标,并需要对所用文件的可靠性做出适当评估。

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实地观察来取得审计证据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主要应用于调查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内部控制制度的遵循情况和财产物资的管理等方面。运用这种方法,审计人员可以获得实物和行为的亲历证据,判断被审计单位行为的规范性和实物的真实性。为了增强证据的可信度与说明力,在实地观察中可以同时采用录音、录像、拍照等方式来取得审计证据。

调查法:是采用特定形式,从特定群体中收集信息的方法,可用于搜集题材广泛、不易通过量化指标反映的信息,比如反应科学技术是否引起年轻人兴趣、公众对知识产权了解程度等方面的信息,就适于通过调查法取得。具体而言,调查法可以分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民意调查、网上调查等。对于知识产权管理绩效审计而言,这四种方法可以结合使用。审计证据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问题解析法。

知识管理的目的篇10

1.1数据型档案

所谓数据型档案是对事(或物)实际事实的记录。例如,财务凭证档案、物品材料变动记录档案。

这类档案,有以下特点:

(1)过去的都是纸质凭证;

(2)各凭证即使按类别分开,各数据项也很难规范统计;

(3)这种档案的量很大,基本上是做为“历史”记载。在考虑管理时,这类型档案转化成信息和知识的难度很大,所以仍然要独立管理,即按照“历史”记载的思想进行管理。

1.2信息型档案

所谓信息型档案,就是对事(或物)实际过程的记录。例如:会议纪要档案、重要事件记录、文件档案,客户往来帐目文件档案,质量陈述文件档案等。

这类档案,有以下特点:

(1)过去的都是纸质文档;

(2)有些文档可以转成电子文字型,有些只能扫描成数字图片型;

(3)档案量也是很大的,有些可以作知识资源上升其管理,如会议纪要、重要事件记录等,有些则只能做为“历史”存档。

1.3知识型档案

所谓知识型档案就是对事(物)及其运行规律认识(或下结论)的文档资料。

如:科研报告、工艺文件、企业规划计划报告、部门工作总结等。

这类档案,有以下特点:

(1)过去的大多是纸质文件;

(2)有些文件可转换成电子文字型,有些也只能扫描成数字图片型;

(3)档案量也很大,但都是知识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1.4各类型档案对管理的要求

从以上各类型档案的分类分析,可以归成以下几种形式的文档:

(1)“历史”数据型文档

在管理时,按照信息分类存贮、查询使用的方式进行管理

(2)电子文字信息型文档

在管理时,也按照信息分类、存贮与查询方式进行管理

(3)数字图片信息型文档

在管理时,可以按照知识资源管理方式进行管理

(4)知识型文档

在管理时,直接按照知识资源管理方式进行管理

2、今后企业档案的类型及管理特点

由于今后的档案,已经是在数字化、网络化下产生的,所以类型和管理较之以前的档案有很大变化

2.1档案来源多样化

(1)按内外分,可以分为内部工作产生文档、对外收集的文档、外部主动发给的文档等;

(2)从媒质形式分:可以分为纸质、电子化、数字化

(3)从表达形式分:可以分为文字、数据、图表、语言、图像、视频

2.2档案依然有数据型、信息型、知识型

在今后,数据型主要产生于生产物流系统和财务系统,信息型主要产生于情报系统、办公系统。知识型的产生面就最广。

今后的三种类型档案几乎都是数字化的,并且是有规范的,所以在管理时可以遵循:

(1)数据型按照统计数学模型转化成信息型、知识型文档进行管理

一般来讲,统计的数学模型必须依据管理者或需求者规定的目标进行设计,对数据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统计,形成信息型文档。

再对积累的信息型文档按专家委托分析手段进行汇总判断形成知识型文档。

(2)信息型档案按照需求可直接应用,也可以转化成知识型文档进行管理

有些信息档案(如客户信息)就可以直接按文档看成是知识,进而按知识资源进行管理;有些信息型档案(如数据图表)可按专家委托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形成知识型文档,再按知识资源进行管理。

2.3档案处理的个性化、专家化

由于大多档案来源于专业人员,并都在网上形成或收集,那么这些专业人员本身就是非常好的档案收集者,只是收集整理时,还可能没有比较标准的规范化模板,因此,档案管理者的任务之一是对档案来源进行规范化,即提供给来源者以填写的标准模板。

专业人员按模板提交以后,可以送达档案管理者,也可以直接送达档案管理者委托的审查专家进行审查。这样的处理解决了档案处理专业化的问题。

2.4档案应用的及时化

未来档案管理的关键就在及时应用,尽快产生效益。做到这一点,也并不难,首先就须按上节叙述管理方式,由专业人员和专家委托方式快速整理,再根据档案知识多面性分类,确定相关工作环节或相关工作岗位的需求程度,采取推送方式、订阅方式等,将知识及时地送到需要它的人手中。

3、企业档案知识资源管理的目标

经过前面的阐述和分析,我们已基本说明了档案知识的特点和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要求。但具体该如何推动与实施档案知识资源管理,还需要有更明确的目标定位。

3.1、档案管理必须上升到知识资源管理

作为方向性目标,这里我们重申企业档案管理的需求,目的是要:

解决目前企业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以前档案管理就是信息时代下的管理,具有通常所讲的信息时代档案管理的问题,即有:收集整理依然是档案管理者的事,这需要大量的专业人 才,也需耗费大量的时间;档案的分类仍然按过去的档案管理的分类方法,最多再加进一些信息管理的规则。这都脱离了实际工作规律或习惯,致使需要的人找不到,或很难找到与工作实际相关的信息;档案中有信息类、有数据类、也有知识类,它们的管理肯定是不同的,但在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中都成了信息,这是不对的;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没有真正理解网络化带来的革命。

通过知识资源管理,不仅要解决以上问题,还要做为知识管理的的先导做出样板,推动企业各个部门的管理迈上知识管理的台阶。

真正发挥企业档案知识的作用

档案知识的作用,归纳起来,在知识经济时代,应该发挥如下作用:

(1)决策支持“宝典”,即成为企业领导或管理高层进行决策的最主要依据和最有效方法;

(2)岗位技能“摇篮”,即成为企业员工学习掌握岗位工作经验,方法的最主要来源;

(3)新品研究“跳板”,即成为每一个新产品研究中的最主要参考资料;

(4)企业竞争“基石”,即让众多的档案知识成为具有知识产权的企业核心竞争知识;

(5)企业历史“窗口”,即发挥传统的档案记载“历史”的作用。

以上作用,特别是前四个作用,正是企业实施知识资源管理提升档案知识作用的初衷!

3.2企业知识资源管理要支持企业管理及其发展战略

任何管理都是企业管理的部份,都要符合企业管理总体战略的全局,企业知识资源管理也不例外,但由于知识资源管理是深入到企业各个环节的基础性管理,那就应该在各个管理环节表现出它的基础支持作用。

支持企业人才战略

企业担负着调整产品结构、开拓扩展、创新管理的一系列重大发展,这个发展中最重要的是人才和人才培养。快速地、高质量地培养出合格的专门人才是企业人才战略的核心目标,而知识资源管理必须担负起培养内容(专门企业技术与管理实战知识,企业文化知识)、培养方式、培养渠道支持的关键工作。

支持学习型企业组织建设

对中大型企业来说,再采取传统塔式、计划审批式管理已经不能释放出广大员工的创造力,而要建设学习型组织,采用学习型组织管理的方式,实现员工自我调节。让员工向工作学习、向问题学习、团体学习,为实现愿景目标,充分调动员工的创新能力。要实现或推动这个学习型组织目标的建设,最主要的就是档案型知识资源的及时支撑,因为这些知识本身就来源于工作、来源于实践、来源于集体共同的智慧。而达到支撑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关键是知识资源要适合员工工作实际,及时有效的提供,也及时有效地沉淀与规范。

支持企业跨地区指挥管理

今后,一般的企业集团大多分布在多个地区,这给各地区机构的指挥调度增加了难度、也会降低效率。能否让大家共享成功的方法,共享失败的教训,是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做到这一点,最主要的是要求档案型经验知识资源的统一管理、及时支撑工作。达到这种支撑的关键是要熟悉管理层的工作内容和过程,适时地把相关经验知识资源配备在工作者的面前。

支持企业员工跨地区协同工作

除了领导层、管理层要共享知识以外,多地区的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协作。而要达到良好的协作,关键就在于知识与信息的沟通。对此,知识资源管理主要地将各地区工作情况、工作成果、工作经验等知识统一管理共享起来,并根据协作要求,用知识资源构成及时的协作空间,让大家在协作时,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信息。

3.3知识资源管理要为今后企业的知识管理打好基础

企业在未来开展全面的知识管理是必然的,而知识管理开始的前提是“有知识可管”,因此,知识资源的管理的进展决定了知识管理启动的时间。

但毕竟知识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部份,在建设和推动时应该协调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因此要求:

知识资源管理要明确其地位和作用,要留有充分地接口

其实,这从知识资源管理主要是显性知识管理的特点出发,就可以明确其在知识管理中的地位,同时也要明确它作为工作支持的基础管理,随着与工作结合的深度,知识资源管理也就有其发展的深度空间。

知识资源管理要成为企业知识管理的先导

先要“有知识可管”,这是知识管理的前提,也就注定了知识资源管理的先导作用。但能否起到这个作用,还是要看知识资源管理能否解决信息时代档案管理的问题,并能否真正发挥出档案知识的五个作用。

3.4知识资源管理的具体目标具体

上面概述了知识资源管理需求的重要方面,但究竟该做什么?达到什么目标?还并不明确。这里,我们按照企业知识资源管理的特点要求,分解列明为:

(1)档案管理知识资源化、信息化

这表明,把档案(包括数据型、信息型、知识型档案)按照前述知识资源管理的要求进行资源化、信息化;

(2)知识资源及时支持领导决策

这表明,要把知识资源与领导决策工作结合起来,让知识资源在领导进行决策时很容易获取,很及时提供;

(3)知识资源及时支持员工学习

这表明,要把知识资源与员工的入职学习、岗位学习、深入学习结合起来,提供随时随地地学习的内容、渠道与空间;

(4)知识资源及时支持员工工作

这表明,要把知识资源与员工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让知识资源在工作的不同环节、不同程序上很容易获取,很及时提供。同时,也让实际工作的成果和经验及时转换成知识资源;

(5)知识资源管理IT平台化

从上述目标也看到,知识资源管理必须依托IT网络,用平台来实现,并把平台引进到领导决策、员工学习和员工工作中;

(6)知识资源管理的安全化

知识管理的目的篇11

1.2明确重点发展地区、项目和业主,细分市场,了解所有有关背景资料

根据市场现状,商务人员需要结合其公司的战略发展和营销方针,对项目信息进行科学的筛选,制订针对不同性质不同地区的海外市场的计划,充分了解背景资料,包括政治、经济、历史、语言、文化、行业发展状况等,明确重点开拓和投标对象。这是与国内项目经营基础工作区别最大所在,在整个经营工作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1.3与业主和其他中介公司的关系运营和维护

全面收集项目信息与业主及业主所在国的有关信息,培育信息来源和渠道,在日常的关系运营和维护中加深与业主之间的了解与情感交流。

1.4与本国政府机构相关部门的关系运营和维护

国际工程公司在海外市场的运作和竞争参与,需要取得政府的绝对支持,了解国家政策方向,借势而为,趋利避害,为海外市场的扩张保驾护航。海外市场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政治关系、经济利益、文化习俗之间的竞争。

1.5投标工作

这是经营基础工作的一大重点。及时、快速地组织人员完成商务组织、技术组织、采购组织、施工组织,分别完成:①招标文件、招标合同要求、风险、责任,结合本公司的各方面条件的分析;②业主需求的全部技术内容;③针对不同供货商进行询价比价工作,并制订购货计划,考虑运输方式和发生的相关费用;④了解当地施工条件,对施工工艺、技术、进度、材料和劳动力等各方面进行构思,确定质量监督原则并制订施工计划。⑤分析、计算投标的各项成本。上报高层后,由公司确定利润及最终投标价格。同时,随时做好与业主和招标机构各项问题确认等沟通协调工作。这也是前期经营基础工作的综合成果。

1.6为配合经营工作进行的日常管理工作

日常管理主要包括合同管理、翻译、涉外商务管理等事务。这些工作繁杂,设定科学的模板是合格的经营人员的必备利器。

2经营基础工作的知识管理

那么,我们通过对基础知识的管理,在诸多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里找寻逻辑,发现方向,全面提升基础工作的质量,抓住机会完成投标、谈判工作,以实现最终合同签订,取得实质性成果。由此,我们将经营基础工作知识作出以下初步分类:

(1)项目技术类知识。

作为国际工程公司,首先是依托专业领域的技术来满足客户需求,并通过不断更新创新技术和开辟创新服务内容在相关行业内保持一定的竞争力,占据一定份额的市场。在不同行业,相近专业、不同的工艺流程都涉及对多种专业知识的综合利用,国际上也有相对稳定的公认标准来衡量企业工艺、专利、设备的先进性,并确认企业在本行业领域所处的地位和影响。因此在与外界进行早期沟通时,公司相关展示件是极为重要的敲门砖,包括公司介绍、公司业绩、技术特色、技术创新和发展等。以业绩为例,经过知识管理的分类和解析,采用不同方式设计业绩的展示模式逐渐成为极其重要又基本的工作之一。在分析业主、咨询机构的需求之后,针对项目背景和特点,提交不同类型的业绩,事半功倍。同行业宜根据自己行业特性和技术更替来进行整理分类,替代对任何业主任何国家任何条件下都只提供一份一模一样的业绩表的做法。以俄罗斯某烧结项目为例,该业主选用的烧结原料特征要求工艺流程利用小球烧结技术。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沟通时,投标方通过策划设计好的内容安排,调用投标公司知识库中小球烧结的业绩及原有业主产能产量相关数据,在带领业主进行现场考察时,就此项相关内容与业主进行了充分的技术交流,将公司的业绩重磅推出,在最短的时间里让业主认识了解了他们关注的方面,迅速并突出重点的展示得到业主的肯定。国际工程公司的技术等全方位支撑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在专业信息平台上实现共享与交流。

(2)商务管理类知识。

商务管理类知识是经营基础工作中最基本的知识领域。包括战略思想、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物流管理、风险管理、法律等。其中营销思想无疑是经营工作的核心,项目融资也在当前形势下,成为经营基础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越来越多的项目可能采取EPCF(总承包+融资)或者EP+F形式。某些融资可以充分利用属于国家层面的政府专项贷款。这类融资项目合同一旦签订即可开展融资手续。融资取决于政府及国家银行对于项目的审批,且有不同类型的组合,一旦外方政府完成项目审批流程,该项目即可通过相应审批流程完成融资手续。这类涵盖政策和金融相交织的相关知识需要在项目经营进程中,随其发展不断挖掘、了解并确认、分析。

(3)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知识的管理。

走向海外市场,是思维和行动横向的扩展。而纵向路径的思考,让我们了解过去对现在的影响,并对现在和未来做出判断。充分利用对特别的“人”的了解,来认识事件背后的意义,分析项目发展的趋势,是经营基础工作中的必修课。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对认识人的共性和个性的认识紧密相关。例如在俄罗斯的经营过程中,我们深感“老大哥”的心理优势无处不在。最初我们怀着向其宣传当代先进科技和工艺的心态前往,同时了解其真实的状态和需求。经过对现场踏勘,看到树立起来的“1937”“1967”等丰碑式的纪念标志,对其历史沿革的查找和分析,以及与其专业技术人员的交流,我们设身处地感受到前苏联当年技术强国的气势和实力。换位思考后,调整心态,在技术文本内容上加强了工艺技术创新的介绍,就其现状为业主综合考虑了工艺的改进需求,并对解决设备使用问题做出了建议性意见。谦虚谨慎、与时俱进的中国风范,得到了业主的认可。在语言的功用上,绝不仅是简单交流和信息获取。语言使用的熟练程度决定我们对其国家文化的理解,以及专业的程度。提高专业术语表述能力,充分理解语言习惯代表的文化含义贯穿在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推进项目进程的过程中。

(4)项目组织运作类知识。

在经营基础工作中,如物流、运输包装、交通咨询、礼品服务、展位设计等,涉及相当专业的项目运作类管理知识。服务外包的情况日益增多,也是分工细化、运作专业化的体现。这些外包服务的组织、管理,对经营基础工作的商务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甄别和选择外包服务,在合适的时候以合适的价格为经营主体工作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并纳入知识管理的信息平台范畴,使资源利用最大化,是未来的趋势。

3创建更好的知识管理环境

通过对国际工程项目经营基础工作和涉及知识领域的了解,我们认识到,需要进一步发展知识管理体系的管理界面,培育知识管理的管理环境来促进经营工作。完整的知识管理体系的管理界面,应由战略思想、组织管理、资源管理、文化管理、风险管理和评价管理等六个方面组成。如图2所示,经营基础工作知识管理与这六大管理的关系都是双向影响的。其中,整个经营基础工作内容的规划、建设、维护无时不刻深受公司战略思想和公司文化的指引,反之也为战略规划提出新的启示和思路,给公司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公司组织结构和资源的配备给予知识管理官方或非官方的支持是巨大的,反过来,知识管理也对组织和资源结构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知识管理要求归纳总结、分享再创造的同时也必须受到安全、成本等风险管理的制约,必然要求责任与自由并举,并接受来自组织的评价和修正。同时,知识管理本身又对风险和评价管理提出了不同时代不同形势下的挑战与更新的要求。

知识管理的目的篇12

1,学校知识管理是提升学校总体实力的关键

学校知识管理包括学校显性知识管理与学校隐性知识管理。学校管理中的显性知识,就是那些已经被编码化了的知识,是学校真正拥有并融合到学校的组织结构之中的知识。学校管理中的隐性知识,就是教职员工在工作中逐渐摸索出来的关于教学和管理的个人化的、未被分享的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个性特征,很难甚至无法被编码。教育教学和管理都是存储着大量的隐性知识的专业领域。学校要充分发挥自己作为知识资源开发、利用和聚散的场所的优势,最大限度地获取和利用知识,增强其智能和灵活性。凸显特色,形成核心竞争力。

2,学校知识管理促使学校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共享

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学校若是不能将自己存储的知识很好地利用和分享。就会形成“库存的贬值”。学校要加快知识的流通,以免造成知识过时老化和资源的浪费,还要懂得充分挖掘教职员工的隐性知识,特别是马上要离休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的隐性知识,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并共享。管理者树立危机意识,加强责任感,从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思考问题,重视学校独特的组织文化氛围的营造,使教职员工对学校的处事方式有更深的理解。从学校过去的经验中尽量多地学习、共享学校的文化,促进学校精神的传递和学校特色的发展。

二、学校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

1,观念上的误区

学校中一些人不了解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区别,把两者混为一谈,以致在学校知识管理的推进过程中,仅仅是广泛地收集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料,并将资料书面化、档案化。这样的知识管理是片面的,学校在建立知识库时不是简单地罗列贮存,要对学校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整理。学校知识不仅包括学校层面的教育教学知识,而且包括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知识。有关教育教学的资料文档,往往只记录了鼎性教育教学知识,而难以保留隐性的教育教学资料。学校知识管理不仅要重视显性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还要使教师个体的隐性知识得以显性化并分享。

2,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隐性知识具有内容个性化、主观化和经验化的特点,存在于所有者的潜在素质中,是个人的经验、对事物的感悟和深层次的理解等方面的长期积累和创造,通常物化在学校设施上,体现于学校的价值文化之中,存在于学校员工的头脑里面,让人难以明确把握。同时,隐性知识的共享还受到人们价值观念、心理和文化的多重影响。如果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激励,人们一般不会主动地把自己所掌握的管理方法、技巧、诀窍轻易地传授给他人,除非制定了相应的补偿制度,用利益(精神或物质的)来驱动隐性知识的共享。

3,将知识管理变成自上而下的控制性管理

一些学校在知识管理中,试图将知识管理制度化。知识管理活动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均由校长控制,学校知识管理变成自上而下的控制性管理,成为一种被动性的学校实践活动。这样的知识管理不利于学校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和学校应变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我们必须认识到,知识管理应是一种“文化管理”,而不是控制性管理。学校知识管理是否成功,取决于学校是否形成共享知识的文化,只有以良好的学校文化作支撑,才能建立起知识创造、共享、应用以及创新的管理机制。

4,缺乏相应的知识管理平台

有效的知识管理必须依靠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的知识管理平台的支持。学校实行知识管理的最基本要求是建立一个能为公开交流提供完善服务的基础设施一网络。网络学习是有效实现知识共享和更新的一种知识管理策略,教职员工可以在网上与业内外人员自由交流思想、观点、工作经验等,使学校的知识得以共享和增长,并能将隐性知识显性化。若是学校缺乏知识管理的网络系统或平台,就会阻碍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和教师素质的有效提高。

三、学校知识管理的目标

知识管理的理念源于企业,企业和学校是两个不同的社会领域,所以企业知识管理和学校知识管理具有不同的指向。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是获得最大的利润,以保证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学校进行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力图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以最恰当的方式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他们获得最好的发展能力,反过来又以这种能力推动学校向前发展。

1,绘制学校知识地图,提高知识获取的效率

学校知识地图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制作的学校资源的总目录及各知识之间各系的综合体。在学校知识地图中有关教职员工、学生、学校外部相关部门或个人的知识内容都被纳入,不仅能够揭示学校组织内外知识获取或流失的渠道。描绘学校组织内外知识流的运行路线。而且能协助学校了解教职员工作为知识资产持有者的基本情况,帮助领导更好地建立起高工作效率和协作的团队。它大大提高了学校知识化水平,使学校所有教职员工在较高的知识平台上工作,从而提高了知识获取效率和教育教学水平。

2,丰富学校知识库的类型,增加库存量

学校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建立起多种数据库,将知识资源加以序化组织,建构关系框架,使知识处于随时可用状态,并能使知识最有效地应用于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学校数据库应具有动态的,不断深化的结构,数据库、教育教学参考资料库、管理制度库、以及为学生拓展知识而建立的各种库存。学校知识的捕获与储存是学校知识管理流程的逻辑起点,当学校知识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质量时,才可以为学校教学和管理提供良好的知识储备。

3,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提升学校发展力

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创建一种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产生互动的平台,使隐性知识表达出来,并转化为组织所共享的知识,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通过共享知识来不断地学习和成长。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是一个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学校要营造一种尊重保护个体知识产权的气氛。对教师个体知识进行标识,让教职员工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获得了认可和肯定,只有这样,教职员工的隐性知识才能在组织内人员互惠、利他主义和信任的基础上无障碍地显性化和共享,提升学校的发展力。

4,促进学校知识管理创新

学校知识创造与更新是学校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学校知识只有不断地创造与更新,才能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要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注重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知识创新。同时,学校要从时展和社会需求的大背景去思考创新,充分

挖掘学校自身的优势,创造性地构建适合学校实际和发展需求的知识管理新模式,使学校知识管理有创新有突破有成就,从而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四、实施学校知识管理的策略

1,转变学校领导与教师的观念

学校领导与教师对学校知识管理的态度和观念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关键。只有他们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积极完善知识共享和创新的管理机制,才能以知识管理的理念改革学校管理,实现学校知识管理的目标。学校领导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素质和高超的综合分析能力,还要意识到知识管理的本质是一个不断探索、研究、渐进施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阻力和困难。广太的教职员工要充分认识到知识是由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显性知识的传播,还要加强对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共享。

2,发挥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功能

图书馆是学校显性知识储存的主要地方之一,其基本职责就是保存、积累和传播显性知识,在学校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其职能应该从“管载体”转向“管内容”,图书馆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为读者服务。图书管理者应该对学校显性知识进行重新组织和深度加工。对网上的资源进行分类整理,不断拓展和深化图书馆服务的内容,从而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功能。有条件的学校图书馆,应该建立流通统计和电子论坛,从统计数据和员工的看法中调整图书馆相应的策略。

3,加强教师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知识管理的目的篇13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可以说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两个基本动力源。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知识将成为核心和具有柔性特点的生产要素,而对知识的管理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驭动力和提高组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知识管理的概念界定

什么是知识管理?一个定义说:“知识管理是当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着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及组织的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木质上,它嵌涵了组织的发展过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和创新能力这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然而,知识管理虽然广泛运用于企业管理的实践,但作为具有一般管理的同性质的公共管理同样也面临着知识管理的问题。对于公共部门而言,知识管理的目标与核心就是通过提高人的发明和创新能力来实现组织创新。

二、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创新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全球化以空前未有的速度推进。这一切都改变着社会、经济和文化,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知识管理、创新行为都不单纯是‘种技术过程,人文因素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创新总要依靠人的创造性和想像力。对于政府而言,要为创造良好的新环境发挥重要作用。企业要在竞争中获胜,则必须不断改变自己的战略策略以适应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这一切都离不开知识管理,因为其实质就在于充分发挥人文因素的积极作用。

知识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和重要资源。在当今的许多行业例如金融服务、咨询和计算机软件等部门,知识正在作为创造价值的必要前提而发挥作用。然而许多企业并不善十管理知识。具体表现在:有的企业低估了产生和获取知识的价值,失去或放弃己经拥有的知识产权,有的管理措施阻碍了知识的交流及共享,对已有知识的使用和一次开发的投入不足等。不少企业在吃了小重视知识管理的苦头之后,对知识创造价值的巨大潜力的认识逐步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企业已经开始实施知识管理计划,将知识列为一种资源纳入管理体系。

以知识的视角,组织可被看成是一个对知识进行整合的机构。人类的全部生产力都离不开知识,机器只不过是知识的体现而已。因此,要真正实现知识管理,首先必须实现观念的创新。即将传统的工业管理观转变为现代的知识管理观。

工业管理观与知识管理观的主要区别如下:

1、用知识的观点看组织,就会把人们看作是收益的创造者,其首要任务是把知识转化为无形的结构,而在工业时代的组织内,人们时常是被更为简单的看作是生产成本和生产要素。

2、在知识组织内部,学习的目的是创造新的资本和程序,而不仅仅是运用新的工具和技术。

3、在知识组织内部,生产流程是由观念驱动,并且有时是混沌不明的,这与工业时代生产流程中严格的前后次序和机器驱动形成鲜明的对比。

4、工业时代的收益递减规律让位于知识递增规律,工业组织中的规模经济(economicsofscale)让位于知识组织中的视界经济(economicsofscope)。

5、管理的权力基础取决于他们知识的相对水平,而不是他们在组织中的等级职位。信息流的传递是通过可以分享信息的网络,而不是通过组织的等级机构。在现在的企业管理制度下,各部门都保有自己的知识并需要发展知识,但是并没有一个合适的知识管理制度以及更高层次的协调机制,知识管理的内容日益复杂化和重要化,导致公司高层管理者产生了设立cko职位的动机。为了搞好企业的知识管理,cko应运而生。

三、知识管理的两种策略

morten t. hansen等人提出了知识管理的两种策略,即法典编辑策略和人格化策略。所谓编辑策略是指知识与知识开发者的剥离,以达到知识独立于特定的个体或组织的目的;而后知识再经仔细地提取进而汇编成法典关存储于数据库中,以供人们随时反复调用的策略。ernst&young公司企业知识中心的主任拉尔夫·普勒曾如此描述法典编辑策略:在剔除掉客户敏感信息后,通过将文档中零碎的关键知识,如面谈指导、工作日程和市场划分分析等加以汇总并储存在电子知识库中从而创造出“知识客体”。这种方法使许多人可以搜寻和提取经过编辑的知识,而无需与最初的开发者接触。这就开辟了知识的反复使用,促进了企业的成长。

人格化策略指知识与其开发者紧密地联贯在一起,知识靛要通过直接的面对面的接触来进行共享。计算机在这类组织中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更好地沟通知识,而不是储存。采用人格化策略的bain公司、波士顿咨询集团和麦肯锡公司致力于个体间的对话,而不是数据库中的知识客体。在这些公司中,知识并未被编成法典、知识是在运用头脑风暴法的研讨会中和一对一的交谈中发生转移的。为了使这一策略行之有效,像bain这样的公司都重金注资于建立人员网络系统。知识不仅仅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还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和视频会议等形式进行共享。

遵循法典编辑策略的公司依赖的是“反复使用的经济学”。一旦知识资产,如软件编码或手册开发出来,目.每次使用时又无需大的修改的话,就可以以较低的成木反复多次地使用。

与此相反,人格化的策略依赖的是“知识经济学”的逻辑。战略咨询公司向客户提供的建议是那些丰富的、难以言表的知识。共享深层次知识的活动是极花时间的、昂贵的和缓慢的,而且不能够被系统化,因而效率较低。

若想正确地选择知识管理策略,主管或经理必须先回答如下问题:(1)为什么客户会购买本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向竞争者购买?(2)客户期望从本公司得到什么利益?(3)蕴藏于本公司的知识如何能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在明确了这些问题之后,应进一步考虑如下问题:

1.公司提供的是标准化的产品还是用户化的产品?如果是前者,那么主导知识管理策略就应是法典编辑策略;如果是后者,则人格化策略更为有效。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