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学习总结实用13篇

对数学学习总结
对数学学习总结篇1

二、“说”。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语言能力的增强可以极大地改善孩子的学习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在课堂上我尽量创设让学生说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用简单、准确的数学语言说说自己的观点和思路,如“我是这样想的”、“我认为……”、“因为……所以……”,让他们成为“能说会道”数学家;还常用“老师也是这样想的,可你这样的表达比我好多了,谢谢你”等方式鼓励学生养成用规范的语言表达的习惯,纠正学生说半句话和非数学语言的毛病。

三、“思”。要培养孩子活跃的思维,对他们的提问进行恰当的鼓励与表扬,并能及时更正学生的错误想法,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积极独立地思考。可采用启发诱导式,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追根问底,敢于提出不同见解,能从不同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寻求简便、灵活的方法,纠正学生懒于思考、事事依赖别人的不良习惯。

四、“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数学学习中多读题目可以帮助孩子理解题意和帮助记忆。如在二年级学习“乘法口诀”时,根据儿童心理特点我采取了反复读背方式至滚瓜烂熟,再利用“对口令”、“开火车”等方式进行巩固和运用,学习效果较好。

对数学学习总结篇2

一、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着力完成培优补差任务

经过小学六年的数学学习,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比较大的差异,一般会存在优等生(2):中等生(3):学困生(1)的比例,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对总复习的复习效果也有不同的期望,优等生渴望熟练掌握解题方法,中等生渴望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建立自身的知识结构,学困生则希望通过复习过程掌握以往不理解的知识,根据学生对总复习不同的期待效果,教师要采用合理的复习策略。复习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帮助学困生以及中等生牢固建立起基本的数学框架,又要让优等生学有余力,在巩固的基础上实现拔高,最终实现培优补差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总复习过程的基本策略

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包括有四个基本板块,其中“数与代数”是基础,“空间与图形”对空间想象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概率统计”和“综合实践”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应用能力。在复习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就四个板块而言,可以让优等生梳理整体的知识结构,将自己认为的重点知识以网络的形式表现出来;要求中等生在回顾教材知识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掌握不够扎实的部分,进行罗列,以建立自身的复习计划;对于学困生,则要求其翻阅教材,整理出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以了解自身的学习进度。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会对知识的整体脉络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对数学基本思想有了一定的理解,在第二阶段的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引导作用,将数学知识按照概念、法则、性质、原理进行分类,帮助学生弄明白重点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利用比较学习法,在对比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最后阶段的复习要重视整体上的查漏补缺,使学困生多掌握一些基本知识。

三、总复习过程应该注意的其他问题

小学数学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心算、口算以及估算能力,追求算法的多元化;复习过程中要处理好知识讲解和随堂练习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练习的题目落脚于方法和策略上;在章节复习和模块复习结束之后,有必要进行知识水平检测,引

导学生通过阶段测试检验自身的复习效果。

小学毕业班的数学总复习工作是系统化的工程,复习方法也比较多样化,为了更好地完成毕业班的数学复习任务,广大数学教师应该不断探索。为了提高总复习的效率,实现学生数学运用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的引导者身份,以循序渐进的复习方式回顾所学的知识,在复习的过程中注意反思和总结。

参考文献:

[1]陈婵萍.怎样进行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J].赤子,2012(5).

对数学学习总结篇3

小学毕业班的数学总复习指的是数学教师指导学生对学过的数学知识和内容进行再次学习的过程。在数学总复习的过程当中,数学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将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整体性与系统性的总结与归纳,并对数学学习当中所存在的缺漏和疑问进行弥补和解决,将小学所有学过的数学知识变得系统化以及条理化,以便于全面且熟练的掌握数学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数学总复习质量的优劣和复习成效的好坏,与数学教师对教学大纲的了解,数学教材的熟练程度,复习内容的罗列以及复习方法的选择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

2、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的教学策略

不同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总复习当中有着不同的复习方法,但是每位数学教师的复习效果都是不一样的,以下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数学复习教学策略。

2.1突出教学重点,重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1.1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数学总复习当中所学习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所以,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减少复杂与困难的计算、加强逆向思维知识的练习及学习,另一方面要以学生的生活作为学习的前提,数学复习要面向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实际生活。除此之外,要重点突出重点知识的复习,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猜想能力,更深层次的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创新能力。因此,数学总复习的最初阶段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复习,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

2.1.2加强方法、知识与能力之间的交叉与渗透

每一节数学总复习课都要达到最大的效率,只有将每一节课的功能充分的体现出来,才能够对学生的数学复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加强思想方法的融合及交叉。为了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发展学生的思维,数学教师在数学总复习的过程中要有效的结合教学内容,将比较和类比、对应与转化、分析与综合等思想方法渗透到数学复习的教学策略当中,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基本知识的理解。

2.2分类整理数学知识,加强数学复习的系统性

2.2.1建立科学的基础知识教学体系

数学教师应该以教学的系统原理为指导,帮助学生将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整理,把较为分散的数学知识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2.2.2引导学生区分清易混淆的概念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当中存在着一些很容易产生混淆的概念,数学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将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分清楚,抓好概念的具体意义。比如:比与比例,质数与质因数,合数与偶数的比较,质数与奇数的比较等等。对于类似这样易于混淆的概念,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实质,以避免概念混淆对学生的数学复习产生干扰。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解题方法也要进行详细的比较,充分的明确解题的正确方法。

2.3抓紧课堂的数学复习

在数学的复习课当中,数学教师应该将各个知识点合理的划分为几个学习板块,每一个学习板块都要有较强的针对性,以有助于数学教师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复习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辅导,确保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在数学总复习得教学中,数学教师要避免采用题海战术的复习策略,以防止学生出现思维呆滞和逆反心理的产生。数学教师要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解题过程当中,帮助学生了解自身数学学习上的不足,以有效的改善不足,从而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进度。

2.4重视数学知识的训练,加强复习效果的反馈

2.4.1及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检查

在进行数学总测试的时候,数学教师应该选取一些灵活度较高,并且能够真实的体现学生解题能力的测试题,以便于数学教师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及时的对学生复习的不足之处和遗漏之处进行处理。

2.4.2培养学生自我反思与评价的习惯

对数学学习总结篇4

在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要想培养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教师是关键。教师除了深入教材、备好课外,还要强化自我的归纳总结能力,才能给同学们起引导作用。具体来说,可以考虑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1.归纳总结教学内容

数学中每章每节的知识大多是孤立的、分散的,要把它们形成一个知识体系,每学完一节、一章、一单元、教师都要进行归纳总结,而且要教会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对所学知识要有一个概括,必须掌握关键内容和重点知识。对比易混淆的概念,并理解它们。学习一个专题时,要把各章中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规律化、系统化、结构化,将所学知识按照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归纳,用列提纲法、表格法、逆向思考等,引导学生概括出知识的框架,有利于巩固、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把知识由点到面,形成知识体系。开始时,教师列出总结提纲,例如本章学习了哪些概念,哪些公式等等,然后具体讲评、提问,做出示范,然后学生模仿,补充,逐步独立完成。在总结开始时,有的学生写的马虎,有的只写寥寥几个字,有的感到为难,无从下手。对于这些同学,教师要积极鼓励,热情辅导,启发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归纳总结时,可以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逐步完善。养成善于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关键是要归纳出所学内容的基本概念、定理与公式以及、推理的技能技巧。例如同学们在总结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知识时,通过列表进行类比,简明易证,知识间的区别与类同及联系清楚明了。在学生自我总结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有针对性的点拨,师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讨,共同研究,互相补充。对于写得好的总结及时张贴、传阅、交流、表扬,激发同学们分析、归纳、总结的兴趣。

2.归纳总结习题类型

在学生学习了解一些典型习题具的基础后,要求学生去自己在解题时探索、归纳、研究解题方法的规律、总结出习题的解法,以达到触类旁通、运用自如的目的。例如在正余弦定理的学习中,测量距离,测量高度的题实质上都是要想办法构造三角形。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这三个公式来解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逐步培养他们从特殊事例中概括出普遍规律的能力,归纳总结中要注意教材知识的前后沟通,承前启后,能总结概括出结果来。

3.归纳总结解题方法

由于教学时间的缩短,学生练习的时间很少,所以老师在数学习题讲评时,教师不要为解题而解题,更重要的是要从中归纳总结出常用的解题方法,及涉及到的知识点,使学生分析一道试题,会考虑到如何入手,怎么样思考分析,采取什么方法,让学生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做题时有章可循、有路可行,易于入手,增强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一些习题,尽量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思考、总结各种不同的解法,这对加强前后不同章节间的知识的联系、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是大有益处的。教师课堂例题如果能用多种方法,就绝不用一种方法,以达到以少胜多,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提问讨论中,在完成作业时,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倡认真思考,分析。善于一题多解,例如用代数法、几何法、数形结合法等等。教师要注意启发点拨,善于发现同学们独特的解法,给予表扬、推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着知识点的增加,学生所具有的知识一方面变得丰富复杂起来,这些知识如果在学生头脑杂乱无序地存在,无论从记忆或思维的角度考虑都会起阻碍作用,只有把所学知识融汇贯通才能变得完整、牢固。因此,在中专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实践表明,学生在学习时能及时归纳总结,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是相当有效的。

【参考文献】

对数学学习总结篇5

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归类总结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其中需要各种教学思想的加入,数学思想是一个重要并且应该具备的思想。因此,教师首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从思想上不断提高对引导法重要性的认识,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学要求将引导方法融入备课环节,写出有效的数学知识学习的引导教案。使学生在新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掌握学过的知识。当然,数学知识的学习如果能够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起来,那么学习与巩固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因此,阶段性复习的过程更应该结合生活展开,做好知识点的阶段性复习的归类总结,使学生在不断学习中掌握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和整体学习。

同时复习课堂的开始与结束的延续同等重要,应是他们认识到生活处处是数学和数学的学习的无限性。但是,往往理想的和现实总有一些差别。

1 插入知识点归类总结,引导建立互动交流平台

授课教师可根据教材知识的的内容,将知识在教案中转化成其它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融入一种与知识相关问题的情景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概念的思考。同时,试着寻找适合的理解方式,将前后知识点的学习进行不断的总结,或者在教学的时候插入之前的内容,进行小规模的复习,是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更加全面和合理,让学生在复习式的教学情境中逐步提高知识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并不是问题琐碎,而是与所学知识点相关的不断总结,突出重点,启发思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交流互动,不仅可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促进课堂的有序进行,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讲二年级“期末复习”复习课时,可设置如下提问“同学们,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平行四边形和数的加减以及多位数的认识,那么,对《万以内的认识》《多位数的加减》《认识图形》的应用与对比,针对性提出不同的解题步骤问题。首先是对加减法的学习,引入生活中集市上的数学计算。在这样的情形下,一方面达到了课前问题引入引导学生预习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数学与生活。

2 混合式复习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之前,应将所要讲的某章内容做一个条理性的总结提纲,或者说期中总结或者是1/4总结等,同时,做好几种教学方式混合使用的教案,注重课堂复习教学中的多元化引入环节。有的学生对生活实际问题、教学方式等感兴趣,可通过某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知识点总结的导线,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获得局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使知识点更加容易接受。另外,教师需按照复纲需求进行有序的讲解,不能随意教学,以避免误导学生,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和掌握并应用这些小学数学知识体系。针对课堂或者下一节复习课的内容进行设问,对于学生来讲,当做是探索性的问题,为学生能够自主复习创造条件,也实现阶段性复习的良好效果。

例如,在讲“负数的初步认识”的复习时,对《小数的加减运算》等几节进行综合解析,混合教学,要将事先准备好上课需要的工具,希望同学们通过观察的形式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可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首先将数轴介绍给学生,这可能是初中学的内容,但是这种超前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现在所学知识的巩固,更好的认识负数。

3 学生为主导,加强课堂讨论的开展

教材的研读需要达到把握课本基础知识,而知识点的阶段性总结则需要良好的教学解题思路的引入,教师培养学生解题的基本技能,这就需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把教学思想的培养当做是兴趣培养的前驱,阶段性复习的过程加入思路的讲解更能够激发学生的解题思维的发散,对今后的数学学习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产生深刻的影响。从小学阶段就重视解题思路与阶段性复习的结合,尤其是在教学的复习阶段中,解题思路的引入能大大提高学生归类总结的能力,也为阶段性复习提升效率。

另外,小学生对与数学的理解,大部分都局限于数字的学习,其对学习过程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而阶段性的复习则需要学生不断地讨论与思考,将学生总结能力的培养结合提纲式知识点挖掘教材,将教材与知识点的总结结合起来这样更能将提纲式复习作为阶段性复习教学中的主线,教师可以采用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等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应以倾听学生的想法为主,如:六年级课程中在讲“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点时,学生会想起生活中的规律变化事物,那么学生可能会对其具有的特点如正相关性和反相关性等做初步的猜测,授课教师对其评价总结。

小学数学的复习主要是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并结合混合式复习,在阶段性复习规划中掌握主要的知识纲要,让学生能够学会知识之间的交叉学习与复习。同时,必要的课堂教学实践也是重要的。

对数学学习总结篇6

这种数学学习习惯及思维方法是通过大量做题,对做过的题加以记忆,在数学考试中依照记忆进行解题.本质上是一种用记忆的机械方式取代思维的方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在升入初中后,初中数学知识一是内容多,二是难度大,难以有效记忆,具有这种数学学习习惯及思维方式的学生往往出现成绩下滑,学习困难的现象.

2.模仿型.

这种数学学习习惯及思维方法是通过模仿例题及习题的方式,在考试解题中采用模仿类型题的方法.采用这种数学学习习惯的学生在思维上倾向于模仿性,在升入初中后,数学题型更加多样,学生难以进行针对性的模仿,数学学习效果不尽理想.

3.思维型.

这种数学学习习惯及思维方法是通过对题目加以思考,总结题目和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能够做一题,会一类题.采用这种数学思维,能够在数学考试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升入初中后,在数学学习上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既快速适应了初中数学的新特点,又能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由此可见,小学升初中后,数学知识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有相应的强化,才能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要开发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预习、听课、练习及复习等多方面给予指导.下面对这四个方面加以着重介绍.

二、小升初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开发途径

1.预习环节.

不管是小学数学还是初中数学,预习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通过预习,能够使学生对数学课的内容及方向有一个大体了解,从而强化听课效果.预习环节,要着重提高学生的数学课本阅读能力,通过阅读,明晰课程教学重点及难点.在课本阅读中,需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首先,进行粗读.粗读就是对数学教材章节内容的主要知识点加以了解,明确学习重点及难点;其次,进行细读.细读过程中,着重对概念、性质、公式、原理等加以仔细体会,思考数学知识当中的因果关联.

此外,在做好阅读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划、批、试、分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划就是圈划重点概念及知识点;批就是将自己预习过程中的体会及无法理解的内容,批注于课本空白区域;试就是根据预习情况,简单进行相关的练习;分就是将自己已掌握的和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加以分类,提高听课的针对性.

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上,学生就可通过自行预习,把握方程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的关系,通过细读课本例题,掌握基本解题思路,在后期课堂学习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听课环节.

听课环节,也就是课堂学习环节,这一环节在数学学习中起到重要作用,听课效率高的学生,往往数学学习效果就好,考试成绩也更为理想.在听课中,要摒弃一种错误观念:课上不听,课下恶补,这种观念及做法十分不可取,效果微乎其微.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以确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着力改善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为有效提高学生听课效率,教师要采用问题引导式或创设数学情境的方法,调动学生听课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讲课及听课中,注重师生间的互动,通过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步骤,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数学实际应用能力.

作为学生来讲,在听课中要做到“三动一专”,即动脑、动口、动手,同时,专心听取教师对例题的剖析,总结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在听的过程中,要用“记”的方式加以强化,对一些教师补充的知识点及解题思路技巧进行记录,便于后期的复习.

例如,在一次函数的解题中,有时为了较为快速地求取答案,教师会提出一种较为便捷的解题方法――特殊值法.这种方法课本中涉及不多,学生在听课中可以及时记录,在碰到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解答的函数题时,往往能够绕开复杂的推理,节约解题时间.

3.练习及复习环节.

练习是深化数学思维,提高解题能力的必要环节,这里所说的练习,包括课堂的实时练习,也包括了课后的作业练习.在课堂练习中,要注重解题技巧的运用,提高解题速度.在课后作业练习中,一方面教师通过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布置,在制定学生可承受的作业量的前提下,在作业布置中侧重对知识重点及难点进行巩固,提高作业的“含金量”;另一方面学生要重视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在保证作业完成真实度的基础上,养成先思考再解答的习惯,领会习题的考查意图,仔细审题,找准关键,避免出现无用计算的状况,提高作业解题的效率,在作业完成后还需加强检查,总结出错点.

在复习环节上,要养成当天功课当天复习的习惯,在复习方法上,先进行全局浏览,初步构建知识体系,再对相关内容加以梳理,强化理解,最后巩固整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复习的重点是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三、小升初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从前面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途径中,我们也能够总结出初中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总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自学与求教相结合.

一方面学生要通过预习,提高自学能力,培养数学探究思维,另一方面又要及时获取教师与同学的帮助,实现自学和求教相结合.

2.思考与学习相融合.

初中数学学习中要勤于思考,对各项公式、法则、定理要搞清其内在关联,梳理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在学习及解题中灵活运用多种解题途径,不拘泥于传统机械的学习方法.

3.注重学以致用.

初中数学理论抽象性相比高中数学要弱,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寻找到较多的应用实例,因此,学生可以借助具体数学案例,将数学知识及思维与实际相验证,强化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

4.扩展知识结构.

课本虽是学会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但也并非是知识唯一来源.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可以广泛阅读与数学相关的课外读物,一是不断扩展自身的知识结构,二是通过课外资料阅读,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坚定数学攻坚决心.

对数学学习总结篇7

小学毕业班的数学总复习指的是数学教师指导学生对学过的数学知识和内容进行再次学习的过程。在数学总复习的过程当中,数学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将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整体性与系统性的总结与归纳,并对数学学习当中所存在的缺漏和疑问进行弥补和解决,将小学所有学过的数学知识变得系统化以及条理化,以便于全面且熟练的掌握数学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数学总复习质量的优劣和复习成效的好坏,与数学教师对教学大纲的了解,数学教材的熟练程度,复习内容的罗列以及复习方法的选择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

二、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的教学策略

不同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总复习当中有着不同的复习方法,但是每位数学教师的复习效果都是不一样的,以下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数学复习教学策略。

1、突出教学重点,重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①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数学总复习当中所学习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所以,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减少复杂与困难的计算、加强逆向思维知识的练习及学习,另一方面要以学生的生活作为学习的前提,数学复习要面向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实际生活。除此之外,要重点突出重点知识的复习,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猜想能力,更深层次的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创新能力。因此,数学总复习的最初阶段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复习,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

②加强方法、知识与能力之间的交叉与渗透

每一节数学总复习课都要达到最大的效率,只有将每一节课的功能充分的体现出来,才能够对学生的数学复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强思想方法的融合及交叉。为了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发展学生的思维,数学教师在数学总复习的过程中要有效的结合教学内容,将比较和类比、对应与转化、分析与综合等思想方法渗透到数学复习的教学策略当中,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基本知识的理解。

2、分类整理数学知识,加强数学复习的系统性

① 建立科学的基础知识教学体系

数学教师应该以教学的系统原理为指导,帮助学生将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整理,把较为分散的数学知识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② 引导学生区分清易混淆的概念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当中存在着一些很容易产生混淆的概念,数学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将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分清楚,抓好概念的具体意义。比如:比与比例,质数与质因数,合数与偶数的比较,质数与奇数的比较等等。对于类似这样易于混淆的概念,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实质,以避免概念混淆对学生的数学复习产生干扰。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解题方法也要进行详细的比较,充分的明确解题的正确方法。

3、抓紧课堂的数学复习

在数学的复习课当中,数学教师应该将各个知识点合理的划分为几个学习板块,每一个学习板块都要有较强的针对性,以有助于数学教师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复习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辅导,确保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在数学总复习得教学中,数学教师要避免采用题海战术的复习策略,以防止学生出现思维呆滞和逆反心理的产生。数学教师要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解题过程当中,帮助学生了解自身数学学习上的不足,以有效的改善不足,从而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进度。

4、重视数学知识的训练,加强复习效果的反馈

① 及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检查

在进行数学总测试的时候,数学教师应该选取一些灵活度较高,并且能够真实的体现学生解题能力的测试题,以便于数学教师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及时的对学生复习的不足之处和遗漏之处进行处理。

② 培养学生自我反思与评价的习惯

对数学学习总结篇8

一、课堂小结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数学学科在初中教学中,是一门逻辑性强、系统性强的学科,在各个知识结构中具有较大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总结,学生应当学会对知识举一反三,并掌握好知识的运用方式。在课堂小结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梳理,并将其融入整体的知识结构,这样不仅能提高整体的数学教学效果,还能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初中数学课堂中小结的学习,主要就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存在着很多疏漏和盲点,进行有效的课堂总结,可以弥补学生学习的不足,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学习一元一次、一元二次方程时,在课堂小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数学模型,并在理论基础上进行有效总结,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背后反映的规律产生一定的认知,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掌握知识内核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对方程进行解题期间,课堂小结中能够使学生清晰地明确数量之间的关系,并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如对消元、转化等相关的问题进行解决,学生不仅能了解主要的数学逻辑体系,还能明确学科的整体脉络。

二、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的教学目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课堂小结要符合课程目标要求,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生本理念”。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实行有针对性的课堂小结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对知识结构的认知与掌握程度,发挥课堂小结教学的有效性,还要保证学生的数学建构能力、解题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在课程设计之初,教师就要考虑到课程小结的重点所在。根据现代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记忆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为了使学生的记忆力明显增强,就要认识到记忆的主要规律,在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的同时,还需要做出知识总结,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挥课堂小结的作用。

举例来说,在“不等式解法”的学习过程中,在阶段学习过后,教师就要适时总结,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学习,大家能发现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吗?”对于这个问题,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和讨论,随后进行及时总结,其中包括联系点就是在解题过程中,要利用去分母、去括号、化简等方法学会转换,并将其存在的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对不等式进行解题期间,要明确出不等号的正确方向。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进行有效总结,可以很好地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三、课堂小结中的问题分析

在现代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都认识到了课堂小结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课程指导,很多教师都没有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此在进行课堂小结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课堂小结一般都排在课堂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很多教师由于缺乏经验,课堂教学时间控制不好,课堂小结的时间也经常受到“挤压”;第二,课堂小结效果不够理想,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小结的作用具有潜在性,教学效果并不像教授新的知识点那样明显,因此很多教师也就忽略了课堂小结过程,造成了课堂小结效果不够理想;第三,重视程度存在不足,在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课程目标设计中,课堂小结都没有被摆到重要的位置,相比于导入新课和强化习题等教学环节,课程小结往往受到“冷遇”,@也造成了课堂小结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第四,课堂小结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由于很多教师在教学形式上思考不足,下的功夫不够,在教学手段上缺乏创新,也就容易导致课堂小结形式的单一,甚至在很多时候流于形式,发挥不了真正总结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作用。

四、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的方法探析

经过分析初中数学课堂小结的意义与作用、存在的问题后,就要深入探析行之有效的课堂小结方法。在现代教学体系中,课堂小结的实施存在多种方法,教师在教学期间,要根据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对整体的教学进行分析,不仅要选择出合适的课堂小结方法,还需要在实践教学中对一些有效的课堂小结方法进行研究,以保证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

1.总结归纳小结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众多课堂小结方法中,总结归纳法是最常规、最常用,也是较为实用的一种方法。总结归纳法就是指在整节课最后,利用五到十分钟的时间,将本节课讲解的内容进行归纳汇总,在众多实例和习题中,将知识理论进行有效地提升和归纳,通过表格、摘要等方式,将知识点进行浓缩展示,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是行之有效的总结办法。

举例来说,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列举的方式,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通过表格的方式进行汇总罗列,学生看起来比较直观,也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知识延展小结法

在课堂小结教学中,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延伸,并保证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还能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还需要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培养,并扩展其知识运用能力,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认识三角形”的时候,教师通过用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角,用a、b、c表示三条边,进而引导学生对三角形构成和基本特征的思考和分析,并且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下位概念进行联想,提升其数学思维能力。

3.灵活展示小结法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要进行课堂小结,还需要展示小结运用的多种方法。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中具备一定的自主能力,但低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完成效率化学习,还需要教师增加课堂小结的趣味性,并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投入知识总结中去,这样才能发挥其较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智力问答、小组合作总结等多种形式,都可以提升课堂小结的效果。

举例来说,在看分析n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多少个交点的问题当中,教师就可以采用灵活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带入感,通过让学生自主画线来分析问题,这样的方式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和直观性,通过发现线与线之间的关系,最终让学生自己总结出n(n-1)/2的结论,强化学生印象,提高其数学学习能力。

4.差异比较小结法

在初中数学课堂小结中,可以利用比较法来实现,并利用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的方式来解决,实现知识体现的构建和贯通,通过对不同概念和知识点之间的比较,总结共同点和差异性,进而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升学生对数学方法和体系的理解掌握能力。

举例来说,在学习“菱形的性质及判定”一课的时候,在进行教学总结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入这一课堂小结的方法,将矩形引入其中,通过对这两种相似图形的比较,采取表格及图示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辨认出判断菱形的主要方法。一般情况下,菱形具有几点特征,它的四条边是对应平行且相等的,另外,两条对角线互相是垂直且平分一组对角的。

五、结语

在“生本理念”指引下,强化课堂小结,对于提升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堂小结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具体实施期间,要认真总结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并对整个课程目标进行设计,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够得到提升,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开展课堂小结是教师主要研究的重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所以,教师需要根据新课改下的具体要求,促进课堂小结的多样性,并保证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佑武.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结常用的几种方法[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z1):174-175.

[2]李 欣.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结常用的几种方法[J].都市家教(下半月刊),2014(5):70.

[3]马强利.谈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课堂小结的必要性[J].南北桥,2013(11):26.

[4]陈建芳.初中笛Ы萄е锌翁眯〗岢S玫募钢址椒ㄌ轿[J].才智,2014(23):24-24,26.

[5]王伟微.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小结方法的总结与应用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5(31):130-131.

[6]佟艳侠.课堂小结让初中数学教学锦上添花[J].读与写(上,下旬刊),2014(23):244.

[7]王淑娟.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结常用的几种方法[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版),2015(39):52.

对数学学习总结篇9

一、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着力完成培优补差任务

经过小学六年的数学学习,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比较大的差异,一般会存在优等生(2):中等生(3):学困生(1)的比例,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对总复习的复习效果也有不同的期望,优等生渴望熟练掌握解题方法,中等生渴望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建立自身的知识结构,学困生则希望通过复习过程掌握以往不理解的知识,根据学生对总复习不同的期待效果,教师要采用合理的复习策略。复习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帮助学困生以及中等生牢固建立起基本的数学框架,又要让优等生学有余力,在巩固的基础上实现拔高,最终实现培优补差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总复习过程的基本策略

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包括有四个基本板块,其中“数与代数”是基础,“空间与图形”对空间想象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概率统计”和“综合实践”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应用能力。在复习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就四个板块而言,可以让优等生梳理整体的知识结构,将自己认为的重点知识以网络的形式表现出来;要求中等生在回顾教材知识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掌握不够扎实的部分,进行罗列,以建立自身的复习计划;对于学困生,则要求其翻阅教材,整理出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以了解自身的学习进度。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会对知识的整体脉络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对数学基本思想有了一定的理解,在第二阶段的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引导作用,将数学知识按照概念、法则、性质、原理进行分类,帮助学生弄明白重点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利用比较学习法,在对比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最后阶段的复习要重视整体上的查漏补缺,使学困生多掌握一些基本知识。

三、要抓好基础知识和掌握和运用

一方面,全面了解学生。我们都知道,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复习前要对学生掌握知识状况和学习态度进行全面了解。首先要进行全面测试。即以《课堂标准》为依据,针对每一部分知识中的基础、重点和难点内容,选择一些中等难度的题目进行测试,要求学生在自己复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教师通过批改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着手编写复习课教学计划,重点理清基本概念、基础计算、基本操作、基本应用方面的知识结构网络,再指导学生理清自身掌握情况,作一个小结。

另一方面,全面把握知识,内化完整的知识体系。总复习必须要全面系统,要作出全面反馈。复习中我们不能按部就班地照着书本编排重讲知识或每课练,避免学生吃冷饭,枯燥厌烦,消极应付,费时费力效果又低。书本上的知识有些比较零散,教师要学会把书本从厚教到薄,应该有效合理地系统学生的基础知识,内化知识结构,建立基础知识结构网络,增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探讨、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且能进行灵活运用。我们知道“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是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建立了基础知识结构网络后,应让学生重新去品味基础知识、归纳要点,理清每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全方位出发,以练习为主要反馈手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让学生先练或在练的过程中进行分组讲解,以优带差,促进提高,也可以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时反馈,总结归纳。抓住学生薄弱环节,定向加固,强化训练,使学生能够弄清每一个知识点,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提高学习能力,积累知识。如此训练,学生对总复习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再发现,使知识常用常新、常新常用,也给教师提供了重要反馈信息,给学生自主复习的主动权。总之,总复习的第一阶段要重基础,抓反馈,再提高,再发现。

四、要加强学困生转化工作

对数学学习总结篇10

第一,必须紧扣数学教材进行复习,依据数学教材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不断提高,反复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二,老师要注意引导六年级学生在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上采用的方法:突出数学复习的特点、难点和重点,教师还要根据双基知识帮助学生自我总结知识新意,引导学生提高复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数学双基复习的效率。

第三 ,从六年级数学的复习步骤上看,系统复习是做好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复习的依赖,教师要引导在学生弄清系统复习中的知识结构,从数学的知识结构中寻找数学知识的性质,由其性质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进而由熟练运用复习方法进化成掌握数学能力。在针对数学每章每节的系统复习当中,要想让学生在短期清楚地掌握数学知识的结构,教师一定要首先腾出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不足寻找自己数学知识点的缺陷,针对这些影响成绩的缺陷展开系统复习。学生在查缺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把数学复习的重点放在弄清数学的要领和定义 ,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上面。系统复习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自由复习情况加以辅导,及时与学生沟通复习心得,及时了解并反馈复习信息,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类总结数学的各章节知识,弄清各章节之间的数学结构的内在联系,促使学生加深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结论并提高数学理解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熟练运用,适当练习,不要往深和难上引导学生 ,否则一些的学生可能会产生压力进而怠学。系统、基础复习要依据知识的纵横关系把各章节串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清楚掌握其中的共同和不同,归类总结 。

二、六年级数学备考总复习综合题的训练

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数学知识系统的进行的第一阶段部复习,而综合题的训练也是数学第二阶段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地说,就是纵深展开数学某个重要的数学知识、技能或方法,灵活综合成试题,用数学知识的内在深入剖析数学技能,进而督促学生集中训练一些典型的综合题。引导学生从综合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上总结解答综合题的内在规律从而提升解答综合题的能力。

1、选好综合题专题,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综合题复习首先要按照确定好专题。六年级数学备考的综合题训练可按照以下专题题型进行: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和小考新题型。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综合题的知识,总结综合题的规律,概括综合题的解题方法。教师要在综合题的复习教学里引导学生解答、分析综合题之后,总结、归纳本综合题所涉及的知识范围、知识基础和知识重点,梳理出学生对综合题中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思想均是常见的数学思想。

2、精选例题,培养数学思想

解答纯数学的综合题容易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所以教师在训练学生进行综合题的训练时要注意精选例题,提高学生解题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要挖掘综合题训练的功用,既要大幅度提高教学训练的质量,又是使之成为学生应对数学考试的有效手段。引导学生挖掘综合题的解答与演变过程,在解答时训练学生学会熟练运用数学知识的点、线、面的转换,使学生在巩固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可以充分训练综合知识技能并纵横联系。这方面选用与生活中联系密切的题目,比较吸引学生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避免题海战术,掌握解题方法;

教师在训练学生解答综合题时要注意不要加重学生的学习压力,一定不要采用题海战术,教师要根据训练重点和学生的实际复习情况,制定和选用合理的综合题题量用于引导学生分析数学综合题,提高数学复习和训练效率。对可变性强的综合题,变式训练学生练,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感知数学综合题的思维和思路、方法。教师训练学生解答综合题时要及时、有效地给予学生问题反馈。

4、以学生为主,自主学习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综合题的训练和复习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不要把自己的训练强加给学生,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通过系统的训练掌握各种综合题的解题技巧,提高自身解综合题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讲这一阶段的教学工作以收集训练资料,精制题目和批改学生的习题,巩固训练成效为主。教师精选综合题要注意:第一,要选择针对性强、典型性突出,规律性明显的综合习题;第二,综合习题的难易度要有层次,使学生由浅到深训练;第三,综合习题要可以启发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学生灵活运用综合知识解答试题。

总之教师根据训练选择有典型的综合题,根据综合题的教学难点和重点举一反三,以精取胜 。

三、学生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培养

对数学学习总结篇11

2.1 问卷的编制

笔者根据教材的几个方面:教材结构、呈现形式、知识内容难度、例题与习题新颖程度、习题数量、习题难度等编制了一份问卷,共11道选择题.

2.2 调查对象

以武汉市初二学生为调查对象.具体的,于2006年5月从武汉市中学中分层抽取省重点中学1所、普通中学1所,再进行整群取样,从每所学校中抽取初二各2个班(共涉及4个班的学生),发放问卷216份,收回有效问卷204份,回收率为94%.

2.3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本问卷采用克郎巴哈α信度系数法来计算问卷的信度,得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α=0.67,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

对于问卷的效度则采用单项与总和相关效度分析法来分析问卷的内容效度,剔除那些相关系数不显著的项目,保证了问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按5级量表对A、B、C、D、E选项分别赋值5、4、3、2、1,并利用SPSS13.0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对新教材总体满意程度

利用SPSS13.0算得学生对新教材总体满意度均值为3.23,标准差为0.85,均值的95%置信区间为[3.11,3.35],由此可见学生对新教材总体的平均满意度为一般.再对不同满意度的人数进行统计,见表1.

由表1可知有42.7%的学生认为新教材一般,有39.7%的学生对新教材满意,但还有17.6%的学生对新教材不满意.

3.2 影响学生对新教材总体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3.2.1 不同学校、性别、学习水平的学生对新教材总体满意度的方差分析

不同学习水平学生对新教材总体满意度的统计数据如表2所示,方差分析如表3所示.

由表2、表3可以看出,P值为0.130大于0.05,说明在5%的检验水平下(以下显著性水平均为0.05),优等生与后进生对新教材总体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

同样对不同学校、不同性别学生对新教材总体满意度进行方差分析,统计数据见表4,表5.

由方差分析可知其P值分别为0.131、0.181均大于0.05,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学生对新教材的总体满意度因不同学校、不同性别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3.2.2 教材内部因素与总体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问卷的第1题到第6题是关于教材6个方面:教材结构、呈现形式、知识内容难度、例题与习题新颖程度、习题数量、习题难度的问题,其均值与标准差如表6所示.

再将这些因素作为自变量,总体满意度为因变量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具体的先进行Stepwise逐步回归考察哪些因素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最大,结果发现教材的呈现形式、例题与习题新颖程度、教材结构对总体满意度影响最大.再采用Enter法作回归,得到相关系数R为0.748,R2为0.56,说明这六个方面可以解释学生对新教材总体满意度的56%变差,至于剩下的44%变差的解释则有待今后进一步的调查研究.由方差分析表7.

可以看出F等于25.705,P等于0小于0.05,说明利用回归对总变差的解释是有显著效果的.由回归系数表8.

可得回归方程为:教材总体满意度=0.186+0.189×教材结构+0.340×呈现形式+0.105×知识内容难度+0.268×例题与习题新颖程度+0.067×习题数量-0.080×习题难度,影响总体满意度的教材内部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呈现形式、例题与习题新颖程度、教材结构、知识内容难度、习题数量、习题难度.并且只有呈现形式、例题与习题新颖程度、教材结构对总体满意度有显著影响,知识内容难度、习题数量、习题难度对总体满意度无显著影响.

表6中新教材六个方面的均值可以认为是反映了新教材的表现,而表8中标准化回归系数则反映了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大小即重要性,将两者结合可构造出一个策略矩阵如图1:

由策略矩阵可以看到学生对新教材的呈现形式评价表现最好,同时重要性最高,说明这正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与优点;教材的例题与习题表现不错,比较新颖,联系生活实际,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同时重要性较高;教材的结构也较好,且对学生总体满意度有较大影响;另外教材的习题数量比较合适,并且对学生总体满意度有一定影响;而教材知识内容难度对学生总体满意度有较大影响但表现不是很好偏简单,这一方面需要改进;教材习题的难度还可以,但不是很重要,所以这方面可以保持不变.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和研究,可以得出:

(1)学生对新教材总体满意度一般,不同学校学生总体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男女生总体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优等生与后进生总体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

(2)教材的呈现形式、例题与习题新颖程度、教材结构、知识内容难度、习题数量、习题难度都对学生总体满意度有影响,且影响程度依次由强到弱,其中教材结构、呈现形式、例题与习题新颖程度对总体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另外新教材的呈现形式反映最好,同时对总体满意度评价的重要性最高;教材的例题与习题新颖程度、结构、习题数量、习题难度反映也不错,但教材知识内容难度反映不是很好偏简单,进一步分析得到教材知识内容与考试知识内容存在一定的偏差,相关资料显示多数学生认为考试的知识内容比教材知识内容难,这可能也是影响学生对教材知识内容难度看法的原因之一.因此一方面可适当加大教材知识内容难度,另一方面加快考试命题改革的步伐,使考试的知识内容难度与教材知识内容难度相匹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新福林.小学数学新教材“统计与概率”的实验效果调查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4,13(3).

对数学学习总结篇12

gage-ment)可以概括为如下两个重要特征:首先是在就读过程中,学生投入到学习中的有效程度;其次是学生对于自身学习状况和学校所提供学习支持条件的满意程度。本次研究吸收了前人研究中已有的做法,并结合具体实际,设计具体的问卷并组织调查研究。

一、组织问卷调查与统计

(1)问卷的发放与回收。为了保证研究对象的全面性和多样性,本研究采用非概率抽样中的方便抽样方法,选择了河南科技学院的100名大学生,涉及到信息工程、生命与科技、经济与管理、新科、化学化工、食品工程、人文、资源与环境管理、机电、动物科技、园林和外语12个学院。对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共100名同学进行调查,采用匿名形式发放问卷100份。回收得到的问卷中有效问卷95份。(2)问卷的数据录入与分析。用Excel工具对数据进行了录入,在录入的过程中进行了多次信息核对以确保录入信息的准确性,采用统计学工具Excel对数据进行分析。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由于样本太少,造成年级、专业是否对口的数据量小,而没有对其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学习成绩、学习努力度、自习情况内在一致性与问卷信效度分析结果

表1 学习成绩、学习努力度、自习情况同侧效度分析

从上表分析出学习努力度、自习情况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学习成绩与学习努力度、自习情况是同侧效度高的三个变量,从而确保本次研究具有较高的效度。

表2 学习努力与上自习情况内在一致性分析

从上表看出学习努力度与自习情况存在内在一致性,确保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二)个体因素与学习投入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1.性别与学习投入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在被测试的学生中共有男生62人,女生33人,男生占总人数的65%,女生占总人数的35%。男生中每学期的学习成绩多数80分以上的有26人,占男生人数的41%,占总人数的27%,而每学期多数在70~80之间的有30人,占男生人数的48%,占总人数的30%,这说明绝大多数的男生的成绩是中等的,多数不及格的男生有6人,占男生人数的10%,占总人数6%;而女生中每学期的学习成绩多数80分以上的有23人,占女生人数的70%,占总人数的24%,每学期多数在70~80之间的有9人,占女生人数的28%,占总人数的10%,多数不及格的女生人数有1人,占女生人数的3%,占总人数1%。从男女的学习投入度分析,在所测试的男生中学习比较努力的有15人,占男生人数的24%,而每周经常上自习的有18人,占男生人数的30%;女生中学习比较努力的7人,占女生人数的21%,而每周经常上自习的有9人,占女生人数的27%。从总体来看在所测试的样本中男生的成绩与女生的成绩相比,成绩优秀的女生比成绩优秀的男生所占比例高,而成绩良好的男生比成绩良好的女生所占比较高,成绩多数不及格的男生比女生所占比例高。男女生学习投入度比例相差不大,但女生投入到学习中的有效程度显著高于男生。本数据的分析结果与《教师工作投入度:结构与影响因素研究》中的性别对教师工作投入度的结果是相符合的,这种结果的出现可能与女生的性格和细心程度有关,有待以后投入更多的研究。

2.性格与学习投入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性格中的主动性表现可能成为影响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所测试的大学生群体中,擅长在大庭广众面前大胆发言的人,性格是相对活泼的。调查发现不管是不是擅长与人交往,学习比较努力的人数与经常上自习的人数没有显著差距,即性格中的主动性表现对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度的影响是不显著的。目前学术界关于性格对投入度的研究还相当少,没有找到有关性格对投入度的影响的相关研究。

3.兴趣与学习投入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表3 兴趣对学习投入度的影响分析

已有研究表明,兴趣不仅影响学习效率和学生所回忆内容的数量,而且能影响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从而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兴趣促使学生不只是满足于文章的表面含义和结构还会使学生积极探寻其深层含义。从上表可以看出,对自己所学专业感兴趣的大学生对学习的投入显著多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投入度有显著的影响,这与《学生的学习投入对学习兴趣的影响研究》中兴趣与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相一致。

(三)组织因素与学习投入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1.院系类别与学习投入度相关性分析结果。在所调查的95名大学生中经管学院的学生20人,占总人数的21%,在这些样本中有95%的大学生成绩都是优秀的,25%的人学习是很努力的,15%的人是经常上自习的;调查的样本当中信工学院的学生有24人,占总人数的25%,在这些样本中有25%的人学习是很努力的,17%的人是经常上自习的;生科学院的学生有12人,占总人数的13%,在这些样本中有25%的人是学习很努力的,17%的人是经常上自习的。因此,院系的类别对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的影响并不显著的。

2.大学生对学校激励制度的满意度与学习投入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际调查发现认为学校激励制度公平的同学学习投入度高些,而持不公平态度的同学学习投入度低。对组织激励制度的满意度对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度有显著的影响,对激励制度满意的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度显著高于其他群体的学习投入度。

(四)环境因素与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1.宿舍文化与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本文结果发现,宿舍文化与大学生学习投入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关于组织文化的研究的结果是相一致的,这对以后提高学生学习投入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人际关系与学习投入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在所调查的95人当中有65人是与班级同学关系比较融洽的,占总人数的68%,而在这些人当中有33%的人是学习很努力的,10%的人是学习不努力的;30%的人每周经常上自习,19%的人每周很少上自习;与同学关系一般的有30人,占总人数的31%,在这些人当中有23%的人学习比较努力,60%的人学习努力度一般,22%的人每周经常上自习,30%的人每周很少上自习。经常与任课老师进行学习交流的学生有30人,占总人数的31%,这些人当中43%的人学习比较努力,不努力的学生占0%;43%的人每周经常上自习,10%的人每周很少上自习。与老师从不进行学习交流的学生有27人,占总人数的29%,这些人当中22%的人学习比较努力,19%的人学习不努力;22%的人每周经常上自习,33%的人每周很少上自习。

从本次的调查中可以看出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度有一定的相关性,良好的人际气氛对教师工作投入的活力、奉献和专注具有一定的预测力,表明人际气氛越好,教师工作投入的活力、奉献和专注越高。这对本文的研究也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三、研究结论及对策

在个体因素中,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与学习投入度呈正相关,性格与学习投入度不相关;在组织因素院系类别、组织制度、对激励制度满意度因素中,学生对激励制度的满意度与学习投入度呈正相关,而院系类别与学习投入度不相关;在环境因素中,宿舍文化、人际关系与学习投入度呈正相关。

1.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端正其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投入度的主要因素。从这两方面出发,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端正其学习态度,让他们意识到在大学里学习依然是很重要的,从行动和心理上激发大学生去投入学习,从而提高投入到学习中的有效程度。

2.完善学校的激励与考核制度。激励制度与学校学习氛围是影响学习投入度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一点各大高校可以通过制定更完善更细致的激励制度,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学校措施对每一个学生都是公平的,比如奖助学金、三好学生、文明学生、学习标兵等的评定以及考核方式、德育评定方式等,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意识到通过努力一定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在以后的大学生教育中,完善而公平的激励制度对学习投入度的提高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3.营造良好的宿舍文化与融洽的人际关系。对当代大学生来说环境因素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宿舍文化和人际关系是影响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的重要因素。加强大学生的宿舍文化建设,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形成一个合理的作息制度,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度。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学习投入度也有很大的影响,可以通过学习交流会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自觉感受到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学习投入度。所以在高校为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度采取措施时,应把环境因素也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当然对于不同的高校,影响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的环境因素不同,在采取措施前要进行一定的调查。

参 考 文 献

对数学学习总结篇13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反思习惯的必要性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将数学反思当成一种习惯是相当重要的,而这种自我反思的意识并不是先天就有的,是经过长期的学习和锻炼才能形成的。我国著名的学者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一个专家专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做过这样的调查,其中有两个调查是这样的:一是,你是否愿意对你所学的数学中每个单元模块进行总结?二是,你能总结出每个数学单元模块的测验结果吗?这两个问题看起来是比较简单的,但是答案却是相差较大的。其中,对五年级的学生总共发放了100份试卷,回收了100份。第一题选择愿意的人数为79人,占总人数的79%;而第二题有47人选择不会,占总人数的47%。这样的结果,说明一种现象,也就是现在大部分学生都能感受到总结和反思的重要性,但是真正能够付出行动的人数却达不到一半,可以说,这种现象是相当普遍的,也是比较可怕的。因此,通过这个调查我们可以把学生的反思通过某种适当的方法和方式进行训练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将数学反思的方式变成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成为一种常态。经常反思已学的知识对学好数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在体验的基础中侧重于理性的学习,从而积极地改变教学策略,成为反思的引导者。学生只有学会反思,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才能提高学习策略。教师也要经常反思,及时地总结经验,随时吸取和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培养学生反思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总结数学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习惯

教师在每天的教学课堂结束后,应该适当地给学生安排一些任务,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内容和知识要点、解题策略、疑点难点和平时解题的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当天的知识学习进行总结,也能对知识点进行二次学习,加深学习的记忆,将自己的解题思路记录下来。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时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找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指出改进方案,以便教师能对今后的课程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对学生的总结和记录进行安排:首先,将当天教师在课堂上讲的主要内容记录下来;其次,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回顾,看哪些内容已经掌握,哪些内容还没有掌握;再次,对所讲的内容和知识还存在哪些疑惑;最后,对所讲的内容有哪些不同的看法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反思,然后在反思的过程中进行整理、总结和吸收。通过以上这些过程,学生就可以充分地理解和吸收所学的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的形成,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这样不仅可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解答能力,提升学习效率

首先,培养学生在别人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懂得思考的习惯,提升学习效率。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很多学生多多少少都会提出这样或者那样的数学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我接受”的阶段,而应该要学会反思“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等这些问题。在别人回答问题的同时,思考问题的答案在别人回答问题后,思考问题的原因。养成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这样有利于课后反思和探讨的进行。其次,要培养学生自问自答的能力,提升学习效率。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进行提问,学生来作答的模式。如果学生能够养成自我提问的良好习惯,就可以使自己独立思考和反思,来解答自己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主动地发现在即的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数学反思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在错误中进行反思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和练习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但是,往往这些错误改正了,学生就不会再重视了。其实,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归根到底就是没有对知识进行全面的掌握,没有正确理解数学题的解题策略,没有进行学结和反思,始终处于对知识的一知半解的状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根源上掌握数学知识,从错误中找到问题的所在,对问题进行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引导学生在习题本上做出来,然后让学生先后分组进行讨论,找到一些易错点,进行分析,这样学生能够对知识掌握比较牢固。

总而言之,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习惯是一件十分钟重要的事情。由于这是一项漫长而又繁琐的工作,因此,需要教师更多地关注日常生活,灵活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强数学教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其能将反思贯穿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

参考文献:

[1]程叶.如何让小学高年级数学反思方式成为一种常态[J].数学教育研究,2012(1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