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艺景观设计实用13篇

花艺景观设计
花艺景观设计篇1

1.现代园艺技术概述

1.1花卉园艺

花卉园艺是近年来发展比较快速的现代园艺技术,相关部门对其生产与运用也给予了充分重视,无论户外还是室内,花卉园艺都得到了广泛运用。在户外应用中,主要存在于城市绿地、道路绿化以及城市建设中,室内的应用主要是指居室园艺,主要有插花与盆景。近年来,花卉园艺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也非常广泛,为园林景观设计增添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1.2观赏园艺

我国的气候与土壤非常适合各种各样观赏园艺植物的生长,随着我国农业战略结构调整步伐的推进,观赏园艺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当前,观赏园艺已经成为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主要技术之一。早期的观赏园艺只局限于对园林植物的分类、描述、栽培、生产等领域,随着行业的发展,现代观赏园艺还囊括温室种植、种苗生产、花卉保鲜、花卉引种、良种培育等方面,更多地应用于园林景观的设计与规划中。

2.结合现代园艺技术的园林景观设计

2.1高档居住小区中的园林景观设计

在我国很多高档小区中,绿地覆盖率都有严格的要求,当前高档居住小区的绿化面积标准是要保证在园区总面积的35%以上,公共绿地的宽度应≥8m,面积保证不少于4000m2,另外,绿地的设计地点不能背光,需保证1/3以上的绿地能够常年接受到阳光直射。所以,很多小区都会选择园林景观,其不仅能够满足高档小区中的绿化面积需求,还能够提升小区档次、优化住户生活环境。

高档居住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是一个相对较大的工程,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小区已有的地形与土壤特征,还要考虑到小区所处的自然环境与气候环境,选择与小区环境相适应的植物。另外,在观赏树种的引进方面,要尽量选择成活率高、后期养护费用较低、能够改善小区植被结构的树种,如北美香柏(Thuja occidentalis L)等。

2.2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中的园林景观设计

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的园林景观设计需要根据景区区域的不同,配置不同的植物,可以按照乔木、花木、灌木、水生植物进行组合搭配,从而使得整体性的园林景观更具有层次感与色彩感。其中,乔木类可以选择云杉(Picea)、花木类可以选择西府海棠(Malus micmmalus)、灌木类可以选择丁香(sy-ringa Linn),水生植物类可以选择睡莲(Nymphaea L)。

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内的道路是各功能区的纽带,不仅担负着功能性作用,还能够提升园区的整体性美感,在道路两侧错落有致的种植植被。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主要的建筑群落都位于农业技术示范区,这一区域的主要植被主要为灌木与乔木,还需要在建筑周围点缀花径或花坛,以增添园林景观的美感和灵动气息。此外,还可以增加园区内滨水景观的树种配置,以获得园区园林景观浑然天成的自然效果。

2.3现代商务建筑区中的园林景观设计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商务建筑区应运而生,为了营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很多现代商务建筑区采用了园林景观布置园区,不仅能够增强园区的艺术感,还能够提升整个园区的文化品位。可通过营造景点的方式进行现代商务建筑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如将山水意境融入到园林设计中。利用各种花卉与植物,营造出与商务建筑区相符合的园林设计风格,切忌过于平面化的园区设计,营造出错落有致、“曲径通幽”的园林景观美感。

花艺景观设计篇2

景观设计并不是产生于园林艺术,事实上,景观设计是一门“生存的艺术”。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陶渊明笔下的 “桃花源”:一位渔夫划着小船经过一条两岸开满桃花的小溪,偶然发现了小溪源头处隐藏于山后的桃花源。这里被郁郁葱葱的群山环绕,内有阡陌交错的良田美池。这是一片与世隔绝的人间净土,这里的人们像一家人一样幸福地生活,老者健康矍铄,幼童也怡然自得。纯朴善良的人们用美食、美酒热情地款待了这位不速之客,就像对待自己的兄弟一样。现在,桃花源几乎成为了“美好生活”、“优美环境”的代名词。

1、桃花源:告诉你们景观设计的真正起源

我们相信在当今的中国依然存在很多可以被称为“桃花源”的乡村郊野。它们是数千年农业文明积淀的产物。诸如洪水、干旱、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及人们在农田耕作、灌溉、粮食生产等方面的经验,都教导了我们的祖先如何构建并维持“桃花源”。正是这门“生存的艺术”,使得我们的景观不仅安全、美丽,而且还具有生产力。这才是景观设计的真正起源,即“生存的艺术”。

5000年前的中国黄河流域,频发的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埋葬了村庄、吞噬掉了无数的生命。后有大禹,因能巧妙地利用土地,并与洪水为友,他被推举为中国封建君主时代的第一位君主。而这种相地和与洪水为友的能力正是景观设计的真正起源以及本质。景观设计是一门融生存的艺术和君王的治国之道于一体的艺术。千百年来的经验累积教会了人们如何耕作、如何确保土地不被侵蚀、如何选择粮食生产的适宜之所。许多人都知道这就叫做“风水” . “风水”是一种中国的占地之术。在中国,“风水”一度非常盛行,它在相地方面十分有用。风水其实就是前科学时代的景观规划:在何处建立城邦,在何处修建祖先的坟地,诸如此类。

在风水的指导下,在这门“生存的艺术”的指导下,桃花源诞生了。100年前、也许200年前,一些西方人来到了中国,传教士们把当时田园般的中国描绘成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乐土,在这里,天地、人、神交融。但不幸的是,我们自己却不懂得欣赏这种真实纯净的美,因为这种田园情趣被视作下层文化。在这些被视作底层的劳动人民手中,诞生了平常的景观。但是在许多人眼中,这种田园景观却过于平凡了。

2000多年来,上层阶级的贵族以及官宦学者们在园中堆砌假山、摆弄花木,试图创造出一个供他们玩乐的桃花源。这种虚伪、造作的“艺术”被人们尊崇为园林艺术。圆明园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在这个被称为世外桃源的名园里,没有了农田,没有了生产价值,可以说它不具备任何实际的功用,但是它竟然却被人们描述成了桃花源。很遗憾,沉醉在园林艺术里的人们已经完全忘记了真正的景观是什么样子。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这种没有任何实际用处的、所谓的园林艺术本身,加速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灭亡。

我把园林艺术比作“裹脚艺术”,貌似精致美丽,但实际上这种“艺术”是不自然的、不健康的。

50年前,佐佐木曾说过:“景观设计学站在紧要的十字路口上。一条路通向致力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领域,而另一条路则通向肤浅装饰艺术”。不幸的是,除了极少数的例子外,过去十几年中景观设计学都朝着后者的方向发展了,中国和世界都如此。在建立明日之城的过程中,风水树丛被从神圣的地方连根拔起、移栽到了大街上,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我们试图建立当代的桃花源,而事实上,我们不仅没有建好新的桃花源,就连我们本来拥有的真正的桃花源也正被我们一点点地破坏了。毫无疑问,我们在找寻桃花源的过程中迷失了,所谓的“园林艺术”在误导着我们的方向,我们丢失了真正的桃花源。

2、关于桃花源的消失:景观设计学界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桃花源消失了,无数的挑战摆在了景观设计学面前,事实上不仅仅是景观设计学,建筑以及城市规划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

花艺景观设计篇3

在我国,对园林的研究、实践已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在构景规律和审美意境追求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产生了众多优秀的园林艺术作品,中国园林已成为世界园林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植物景观设计是利用植物材料结合园林中的其他素材,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创造各式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观赏游憩的需要。在园林设计中,如何合理地种植绿色植物,科学地配置各种花卉,是园林设计者的职责。

一、植物景观设计的含义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唯一具有生命力特征的园林要素, 植物能使园林空间体现生命的活力, 富于四时的变化。植物景观是指由各种不同树木花草按照适当的组合形式种植在一起, 经过精心养护后形成的具有季相变化的自然综合体 。

植物景观设计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有关专家和决策部门针对当时城市园林建设中建筑物、假山、喷泉等非生态体类的硬质景观较多的现象再次提出的生态园林建设方向。植物景观设计即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 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和花卉等素材, 通过艺术手法, 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 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 并表达一定的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 供人们观赏。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 以及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 植物景观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现代的植物景观设计概念不但包括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 而且包含生态上的和文化上的景观, 甚至包含更深、更广的含义。

二、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 综合利用各类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品种的选择要在统一的基础上力求丰富多样。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要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植物群落。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藤本、草本园林植物等综合应用。城市景观中的乔木配置,要根据树形、树冠大小和形状、落叶或常绿,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应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模拟自然植物群,做到乔木与灌木、常绿与落叶、乔灌木与地被、草皮相结合,适当点缀些草花,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组成有层次、有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总的原则是既满足生态效益的要求,又能达到观赏的景观效果。

2、结合景观设计地形特点合理选用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空间设计要依据地形起伏状况和空间大小等方面的条件和艺术要求合理配置。园林植物空间的轮廓线要有高有低、有平有直,与地形的起伏变化相结合。等高的轮廓线雄伟浑厚,但平直单调;不等高轮廓线丰富自然,但切忌杂乱无章,特别在地形起伏不大的园林中更要注意。立体轮廓线可以重复,但要有韵律。

3、 以植物观赏特性创造视觉效果

现代园林受新艺术运动、立体主义、抽象艺术、构成主义等艺术思潮和流派的影响, 出现了以现代几何构图的手法设计的园林。园林要素成为构成几何构图的色块和几何形体的材料。园林设计师利用不同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季相变化等观赏特性,遵循多样统一、对比协调、对称均衡、韵律、节奏等美学原则形成优美的构图和丰富的空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的搭配为这些要素增添了生命的色彩和线条,起到完善空间、烘托气氛的重要作用。

4、应用植物的季相变化合理配置园林植物

不同的园林植物有不同的季相变化。城市景观要有四季变化的自然景观。在城市景观设计时可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选择,如早春开花的有迎春、碧桃、玉兰、丁香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薇和多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银杏等;冬季翠绿的松、柏、竹等。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由于气候条件不同,植物的季相变化时间会有差异。因此,在园林植物季相搭配时要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选择不同的植物品种进行搭配。

5、 掌握花木特性, 创造园林艺术

不同的园林植物有不同的季相变化。城市景观要有四季变化的自然景观。在城市景观设计时可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选择,如早春开花的有迎春、碧桃、玉兰、丁香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薇和多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银杏等;冬季翠绿的松、柏、竹等。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由于气候条件不同,植物的季相变化时间会有差异。因此,在园林植物季相搭配时要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选择不同的植物品种进行搭配。

(1) 根据植物的生长期,适时栽植各种花木,避免单调、造作和雷同,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阴、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的自然景观,使游人感到大自然的生机及其变化。按季节变化可选择的树种有早春开花的迎春、桃花、榆叶梅、连翘、丁香等;晚春开花的蔷薇、玫瑰、棣棠等; 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薇和各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三角枫、银杏和观果的海棠、山里红等;冬季翠绿的油松、桧柏、龙柏等。如在某高校教学区内,春天二乔玉兰、樱花、碧桃、紫荆与雪松、桧柏交相辉映;夏天合欢、紫薇、木槿与高大的水杉装点校园; 秋天、一串红、桂花五彩缤纷;冬天大叶黄杨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科学种植, 利用植物造景

红绿搭配, 展示生命的原色。绿色是园林的灵魂, 假山上要有松柏, 湖岸边要有翠柳􀀁􀀁放眼望去, 满目葱笼, 使人心情舒畅宁静。在绿色植物间, 可根据不同的地形设置花坛、花池、花台, 分别种植牡丹、月季、等, 造成“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景色。品种巧配, 构建立体景观。某医院住院部内的园林景观体现了这一特点。在住院楼的内庭有一座秀丽的假山,山上的圆亭旁有几棵树形优美的黑松, 四季常青; 山下几株白玉兰在早春开出洁白馨香的花朵,嶙峋的山石上披挂着金黄色的迎春花;假山前道路的两旁是成行的樱花和对植的桂花。这些植物高低错落有序,花期有别,与山水亭台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犹如一幅立体画。

利用角落, 构筑小型景观。根据地势垒石引水,种植苔藓蕨类植物,营造出古老悠远的意境;可修竹成丛,与天然石头相伴, 显示高雅与朴实;也可巧设花廓,方便游人休息。

园林艺术是时间与空间的造型艺术,园林中的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绿地功能不同,对植物配置要求不同。同一功能的绿地,由于所处的位置、周围环境不同,对植物配置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园林绿化工作者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应根据具置和空间环境进行具体分析和体会,在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只有重视植物材料中园林空间景观营造只的应用,合理配置,才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园林空间。

参考文献:

[1] 刘红兵.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造景[J]. 现代园艺. 2012(02)

花艺景观设计篇4

鉴于综合性高校景观设计这一艺术类教学的特殊性,以及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按阶段性逐层深入这门学科的内核部分,每一层都有其时序性、针对性及开发性,让学生逐步理解此学科在当代综合性高校中的教学特色与程序,紧扣新时代景观设计科目的意义,并进一步事半功倍地掌握创新方法。

1.原始性知识理论的讲授 2.基础性知识理论的讲授 3.拓展性知识理论的讲授 二、“直观性”景观设计训练内容(学生反馈)

在现阶段景观设计教学存有的问题中,怎样通过专业训练凸显艺术类教学的特征成为重中之重。开篇“三个入手”,说明了应在对原有景观设计的理解程度上,给予学生一定的专业要求:由原生态的花园设计入手,学习现代景观产生的缘由,及对古时人们诉求自然生活的延续;由主题型的社区设计入手,选取尺度合适的场地环境布置,与周围人们的生活背景形成和谐关系;由小范围的形态设计入手,在小规模的练习中,突出形式感与艺术性的专业训练。花园、社区及景观形态的作业要求(与第二部分教学相应),成为环境设计在综合性院校中具有“直观性”的学习反馈,尊重现代景观的历史、处理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从小尺度展现艺术性,是此类课程的根本任务。

1.原生态花园设计的要求 2.主题型社区设计的要求

除了偏向生态层面的训练内容外,更高层次的景观要求是有关人与景、人与人这两对密不可分关系相协调的课题,尺度保持偏中等一些(10公顷以内),但仍然是艺术类景观学生可以驾驭的范畴,所以,可选择一些楼盘或者是有特色的居住区景观作为作业进行练习。景观设计的最终是为人服务,目的是为享有健康、舒适的生活,在现代飞快的生活节奏中,舒缓疲劳、缓解压力、从网络电子的世界中得以间歇,也是社区类作品在当下的意义所在。花园类的设计较私密与内敛一些,而广场、社区和住区一定是人的行为、社会的交流更频繁的景观场合,除了锻炼设计者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多是超离直白的形态和口号的生态,对人的感官与心理层面的设计考量。此类练习是要求艺术类的学生,对形态直观性整合有所升华,避免从业过程中进入“千城一面”的漩涡,让项目既具有美学意义的外衣,也产生心理学价值的探讨,深层次解决空间中人类行为交往的问题。在社区设计的作业中,要求学生形态的灵感源于自然,功能上最大限度地反映集约与节能,营造适宜居住的楼盘环境,将休闲主题与浪漫风格相结合,处理区域的文化性问题。再如,笔者布置课程作业范例:某市水云湾楼盘景观设计(约6公顷,半虚拟)。难点为建筑偏多、均为高层、无序分布、密度较高,周边环境为生活区、工厂、幼儿园及滨海大道,海洋性气候,在现有条件和环境中,为当地的居民设计具有舒适一般性与地域特殊性的楼间隙景观组团,尝试用主题联系破碎的景观用地。

3 谈校园艺术设计教学创新 谈校园艺术设计教学创新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

花艺景观设计篇5

一、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

近几年,在我国现代城市的规划中,城市的规划部门已经认识到了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性,创建园林景观,凸显园林的生机和活力是当前园林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理念,园林景观部门也加大了景观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也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园林的整体规划上,而且还根据自然风貌以及地域等差异,营造出了符合当地特色的舒适环境。

二、现代我国园艺技术新解

(一)花卉园艺。花卉园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花卉园艺应用范围广,无论是室外环境还是室内设计中都可以融合花卉园艺。花卉园艺包含:插花、盆景、花卉栽培,对人的精神素养有所帮助。随着园艺技术的发展,花卉园艺也被应用在园林景观中,效果良好。在室外环境中,花卉园艺主要应用于公路两侧、城市美化中;室内花卉园艺主要应用在卧室、客厅等。

(二)观赏园艺。我国国土资源丰富、天气变化多样,能够满足不同的植物生长需求。利于农业技术的发展,并带动了观赏园艺的发展,园艺技术中观赏园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园艺生产对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园艺一词原指的是围篱保护的园林内进行的植物栽培,但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现代园艺变得更为多样化,现如今开始不断应用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

三、现代我国园林景^设计发展趋势

(一)人性化设计更加突出。人性化设计是现代景观设计的重点要求,结合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整体风格。居住区有不同的搭配,不同的风格,所以设计师依据不同的景观设计不同的地域风格,如南台、北绿化、利用现代技术设计景观,使之最佳利用,整体景观搭配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除此之外,园林景观的使用者还要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能够真切地体会设计的内涵,产生愉悦的感觉,并将这种愉悦的感觉升华为一种审美的意象,进而实现园林景观生态功能及观赏性的目标。

(二)商务建筑更加注重景观设计。一些商务办公建筑中也会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以缓解人们工作压力,放松心情,同时增加文化氛围。在商务办公中融入园林景观设计可以营造一定的环境氛围。将不同的植物、花卉融入在商务办公中更能够增添园林特点。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氛围、环境的衬托,强调立体化和适用功能。例如:在进行商务建筑景观设计中可以加入凉亭、桌椅等基础设施,满足该区域的人们对于休闲功能需求。给予人们一定的休息空间,配合环境效果,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得到放松。

(三)根据地域特征进行实用性的创新。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除考虑生态因素之外,其次应注意结合本城市的地域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合城市的地域特色,创造出独特、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我国地理面积广阔,不论是自然风光、地理特点还是人文环境,都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都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优势,也为各地不同的园林景观设计风格提供了丰富素材。如果设计者充分利用各个城市的地域特色和当地现有资源,不仅可节约成本,还可避免雷同,设计出更加有特色的园林景观。

(四)注重生态多样化发展。当前,环境保护问题已是全世界面临的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立足于生态化、多样化的原则,为人们提供健康、优美的生活环境。在景观设计时,注重运用循环理念,注重植物群众中生态学理论的运用,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植物生长特性进行不同的安排和规划,让景观设计中的植物可持续地生长和繁衍。为创建平衡的生态环境、延续稳定的系统,设计师应科学协调自然地形与绿化系统之间的关系。结合生态法则充分体现物种整体特征,配置更为科学的植物类别。在运用生态平衡理念时还要注重利用自然条件中空气、水资源、天然肥,使这些植物生态链形成良性循环,建立有序、长期、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圈。

(五)高档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高档小区绿地覆盖率在整体面积的百分之三十五,公共绿地跨度大于八米,并且面积不低于四千平方米。高档住宅区绿地面积的三分之一需要有充足的阳光。所以,在进行住宅区设计时,设计师通常将会将小区绿化转为景观设计,符合国家标准的同时提升美化效果,提高小区档次,给予人们视觉上的享受。在进行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量小区地形、土壤、天气等条件,进而选择适合小区环境的植物。选择一些成活率高、易管理的植物品种,节省资金投入同时达到美化效果,两全其美。

四、结语

花艺景观设计篇6

1 屋顶花园的功能

1.1 生态

1.1.1 净化空气。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城市人口的瞬间膨胀,也加重了整个城市的空气污染。屋顶花园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在城市空间多层次的净化空气,在吸附灰尘、吸收有害气体、吸收二氧化碳保持城市氧平衡,成为种在城市空间多层次分布的“空气过滤器”,起到地面绿化所起不到的作用。

1.1.2 减少太阳辐射,调节温度和湿度。屋顶花园增加了屋顶的绿量,可以利用植物本身的特性减少太阳辐射,自动调节温度和湿度。在夏季可以缓解城市局部热岛效应,冬季具有保温作用。

1.1.3 可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持城市生态圈平衡。屋顶花园利用屋顶绿化中植物的物种群落关系,打造人工小生态环境,在城市中为生物提供可生存空间,成为维持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之一。据研究人员对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不同生态环境下鸟类的调查,证明屋顶花园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1.2 景观

屋顶花园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可进一步连接天际线,营造着与地面花园截然不同的屋顶景观,带来景观的三维化,彰显城市景观的自然美。它代替了不受视觉欢迎的灰色混凝土、黑色沥青和各类墙面,成了现代都市的一道风景。对于身居高层的人们,无论是俯视大地还是仰视上空,都如同置身于绿化环抱的园林美景之中。

1.3 人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都希望自己能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有益身心健康的环境中。但现在城市中寸土寸金,可以利用的土地明显减少,而屋顶花园的出现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所以,屋顶花园就具备了给人们营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气氛环境的功能:不仅可以缓解压力,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提供了人们休憩和娱乐的场所。

2 屋顶花园艺术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地域文化和时代特点对其艺术风格的影响

2.1.1 地域文化。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它是由我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所组成的。这些地域文化对我国屋顶花园的艺术风格是有很大影响的。例如徽派文化,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文化。深圳万科集团进行的“第五园”楼盘开发中,就引用了这一历史文化要素,在建筑的整体样式上,对徽派文化建筑样式进行了提炼;而在屋顶景观的营造上,它借鉴了徽派建筑的天井元素,同时运用西欧园林手法,采用室内室外同时造景的艺术手法,将休憩性屋顶花园和家庭式屋顶花园很好的结合起来,形成了浑然如天成般、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如图1、图2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域文化为屋顶花园艺术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资料,并最终影响当地屋顶花园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

图1 深圳万科集团 图2 “第五园”楼盘

2.1.2 时代特点。每个时代由于其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不同,形成了一定的时代特色。在这个前提下,每个时代的屋顶花园当然也就有其不同的时代风格,换句话说,不同时代的屋顶花园其实就是不同时代的真实写照。

古代的屋顶花园建设多数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类屋顶花园的建设,成了其所在年代的标志,成了本身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现代的屋顶花园建设则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局面,由于社会的变更,现代屋顶花园扮演着为大众服务的角色。社会背景不同,技术体系、思维方式设计观念和思想必然不同,归根到底,是时代决定了屋顶花园的主流风格,把握时代脉搏,融合优秀地域文化的精华,屋顶花园才会创新和向前发展。在我国,建造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屋顶花园,就必须要处理好时代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关系。

2.2 气候和经济条件对其设计意图可行性的影响

屋顶花园艺术设计从设计开始到设计意图的实施无不受到地理气候和经济条件的严格限制。

2.2.1 气候条件的影响。不同的气候条件对实际设计过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会使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在现实中难以实施。我国南方属于亚热带海洋气候,日照时间长,高温多雨潮湿,四季长青,进行屋顶花园的设计限制因素相对较少,容易实施;而我国北方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和半干旱的气候特征,气候干燥、冬季严寒、春季风大等恶劣的气候条件不仅不利于植物在屋顶上的成长而且还会导致屋顶景观的过分季节化,尤其是漫长的冬季,寒冷的天气还会导致大量植物的自然死亡。

2.2.2 经济条件的影响。现代屋顶花园的建造一般花费较高,尤其是公共性屋顶花园,往往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而在现实中,各地收入和消费水平是参差不一的,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设计初期就应该充分的考虑它的经济性,在建造方的实际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量体裁衣,任何不切实际、一味求大的设计最终在经济条件的限制下将难以实施。

2.3 新材料和施工工艺对其设计施工的影响

由于屋顶花园的施工受地理条件、建筑材料、物理力学等的诸多因素制约,加上施工面的限制,要想做出精致的作品,对于材料和工艺要求较高。所以新颖的设计和独特情调的营造,要依赖于材料和施工工艺的更新。从屋面的承重材料到屋顶花园的防水和防根刺材料,再到屋顶花园各要素所需要的泥土、石块等,每一种施工材料的品质、颜色、性能的好与否以及施工工艺的精良程度,都影响着整个设计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最终效果。

2.4 大众参与对其发展趋势的影响

艺术源于大众,它从大众劳动中获得,又在大众的生活中检验。在现代屋顶花园的设计中,人民大众的参与对其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大到一个城市的大型公共休息花园,小到单门独户的别致屋顶景观,每一个设计都包含着普通大众的要求和思想。能够体现大众思想的艺术风格,才是真正的艺术风格。普通大众对于屋顶花园设计的积极参与,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屋顶花园艺术设计的艺术风格,并推进整个屋顶花园建设行业的前进步伐。

3 屋顶花园艺术设计的基本原则

3.1 遵循形式美学的一般原则

屋顶花园在造园条件上与地面花园存在着差异,由于其场地较小,所处环境和场地受建筑物平面、立面限制较大,所以要求屋顶花园的建造要更加精美、别致。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我们应当从美学的角度出发,遵循统一与变化、对比和相似、均衡、比例和尺度、韵律与节奏等美学原则,将种植设计、屋顶铺装、水体景观和园林小品结合起来,将屋顶花园营造成具有观赏、游玩、休闲等多重功能的空间景观,展现园林情调的意境美和趣味性。

3.2 遵循尊重地域文化性原则

任何一个国家、地方的景观都会首先经历本土景观,慢慢过渡到现代景观,最后在现代景观身上找到本土文化标识,这是景观文化的发展规律。屋顶花园景观也是如此,在整个社会都在呼唤文化和价值回归的今天,简单抄袭和模仿的“欧陆风”屋顶花园作品开始逐渐被中国设计市场所淘汰。而最能体现中国人传统居住理念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有中国地域文化特色的屋顶花园已经成为新一代屋顶花园市场的主导。

我们在屋顶花园的设计中应该充分的重视地域文化特点等实际存在的要素,进行分类设计,让我们的设计作品具有浓厚的人文地域气息,富有中国特色。如陕西某屋顶花园的设计中,在样式上,它充分结合了本地的剪纸文化特点,将整个屋顶的种植形式设计为传统荷花纹样展现在大众眼前,显得既漂亮又亲切(如图3所示)。

3.3 遵循与城市景观艺术相融合的整体性原则

在城市的大环境中,“整体性”思想不仅要体现在物质形态层面上,而且要体现在心理学和社会学层面上。屋顶空间作为建筑的第五立面,它所形成的景观效果也是整个城市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屋顶景观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整个“大景观”。在屋顶花园的设计中,应正确理解社会、文化以及人的特性,在追求属于物质层面的形态、结构的整体性的同时,又要讲求客观环境与主观环境的整合。

4 屋顶花园的发展趋势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空间质量的追求必将越来越高,屋顶花园作为生态和景观并重的设计形式,人们对其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屋顶花园的发展趋势必将越来越重视设计的艺术性、人性化、民族文化性、地域文化性;越来越注重科学发展观,其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注重可持续发展性,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Darbourne,John.Roof Gardens for a Local Authority[M].London:The Achitects’Journal, 1980

2 吴梅等译.屋顶绿化与社区花园[日][M].景观设计编辑部编,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 黄金琦.屋顶花园设计与营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4 张宝鑫.城市立体绿化[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5 叶茂宗.城市生态与立体绿化[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6 [美]PETE MELBY TOM CATHCART.可持续性景观设计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7 黄筱蔚.生态住宅的立体绿化思考[J].中外建筑.2005(4)

花艺景观设计篇7

一、从装饰到人本的20世纪前西方园林景观

(一)古典西方园林设计的发展

人类创造景观环境的历史十分悠久,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埃及。15世纪初,欧洲园林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发展的阶段。由于工商业发展而产生的巨商富贾不受传统的束缚,追求哲学和文化上的新思想追求田园趣味。在意大利,开始涌现出了大规模的园林庄园,在托斯卡那、佛罗伦萨、罗马等地留下了众多的郊区花园,著名的有郎特花园、法尔尼斯花园等。其景观主要追求在自然中体现装饰的美感。

16世纪下半叶,文艺复兴园林开始追求活泼的线形、戏剧性和透视效果,表现出巴洛克艺术的趣味性。17世纪,园林史上出现了以为开创法国乃至欧洲造园新风格的杰出人物――勒・诺特。他在吸收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特点的基础上,追求严谨的几何秩序和均衡和谐的美感。沿宫殿建筑群落的轴线,大花坛、林荫道、水池、喷泉、雕像,修剪成各种造型的植物分置两侧并延伸至远处的森林。同时自然森林与人工园林之间还穿插布置一些小花园,风格迥异而别致,使得园林既宁静开阔,又在统一中富有变化,其代表作之一就是著名的维康府邸。

17世纪和18世纪,受绘画、文学和中国园林的影响,英国出现了在几何形态规则化的园林中加入自然元素和完全遵从自然形态的风景园。到1800年后,纯净的自然风景园盛行并涌现出大批经典作品。

(二)20世纪前的探索时期――多种风格的交替并存

自19世纪开始,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初,是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探索时期,资本主义大工业革命诱发出现代景观的艺术和科学两条线索。

艺术和科学始终是20世纪西方景观设计发展的主体,只是表现在不同的设计作品中,二者的比重不一。较小尺度的景观设计更侧重艺术的发展和创新,而较大尺度的景观规划设计更侧重科学的分析和实践。所以在这期间,在强调景观装饰性外,科学、实用的以人为本的概念,慢慢体现出来。

随着“工业美术运动”的进行,其特征同样反映在景观设计之中。这一时期景观的风格还处在规则式和自然式的争论中。美国景观设计事业的创始人奥姆斯特德的设计理想就是自然主义。19世纪末,景观收到艺术和建筑向简洁方向发展,走向净化的风格。更多的设计师用规则式园林来协调建筑和环境的关系,景观设计逐渐转向注重功能、以人为本的时代。1857年奥姆斯特德与弗克斯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开始了美国城市公园运动。19世纪60年代奥姆斯特德与约翰・缪赫等人提出需要保护一些重要景观的思想,并创立了美国第一个国家公园――约斯迈特公园。

园艺家杰基尔与建筑师鲁特恩斯合作设计的景观,提倡从大自然中汲取设计源泉,用规则式结构以及自然植物为风格经杰基尔和路特恩斯的大力推广之后,成为当时景观设计时尚并且影响到后来欧洲大陆的花园设计。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发生的“新艺术运动”是一次大众化的艺术实践活动。新艺术运动追求曲线风格:从自然界中归纳出基本的线条并用它来进行设计,强调曲线装饰,特别是花卉图案、阿拉伯式团或富有韵律、相互缠绕的曲线。西班牙天才建筑师高迪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曲线风格,他用装饰线条的流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新艺术运动中的景观设计以家庭花园设计为主,而公园这类面积较大的园林设计不多,起到积极推动新艺术思想作用的展览会园林在展览展览结束后又多被拆除,所以完整保留至今的新艺术园林已经很少了。但无法否认,新艺术运动中的园林设计,无论哪种风格都对后来的园林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从古典到现代的西方园林探索

(一)20世纪初至六七十年代的现代主义盛行期――以人为本的实用景观设计的发展

现代主义设计认为,功能应当是设计的起点,以人为本的观念应与设计相结合,这一理念对景观设计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现代景观设计从而摆脱了某种美丽的图案或风景画式的先验主义。得以与场地和时代的现状相适应,赋予建筑适用的理性和更大的创作自由。

1、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对景观设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勒・柯布西耶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对景观设计的发展也有很大的贡献。他提倡现代花园中民主的设计思想,认为采用阳光、空气、植被及新型钢架和混凝土的建造形式,能够体现自由、平等的理念。

2、英国现代景观的功能化设计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的景观设计师开始将抽象的现代艺术与历史上规则式或自然式的园林结合起来,建造了一下现代园林,但很少有人从理论上探讨在现代环境下设计园林的方法。英国的唐纳德于1983年完成的《现代景观中的园林》一书,填补了这一空白。他在书中提出了现代景观设计的三个方面,即功能的、移情的和艺术的。唐纳德认为,三个方面首要的是功能,功能是现代主义景观设计最基本的考虑因素。功能主义能够满足人的理性需求,如休息和消遣等,同时也使景观设计从感情主义和浪漫主义中解脱出来,达到以人为本的基本需求。

三、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的成熟期――生态与人本的结合

(一)生态主义

70年代开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建筑学教授麦克哈格提出了将景观作为一个由地质、地形、水文、土地利用、植物、野生动物和气候等决定性要素组成的相互联系的整体来看待的观点,强调景观规划应该遵从自然固有的价值和自然过程,完善了以因子分层分析和地图叠加技术为核心的生态主义规划方法并称之为“千层饼模式”。其理论与方法赋予了景观建筑学以某种程度上的科学性质,使景观规划成为了可以经受种种客观分析和归纳的、有着清晰界定的科学。麦克哈格的研究范畴集中于大尺度的景观与环境规划上,但对于任何尺度的景观建筑实践而言,都意味着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景观出了一个美学系统以外,还是一个生态系统,与那些只是艺术化地布置植物和地形的设计方法相比,更为周详的设计思想应体现环境伦理观念。

虽然在多元化的景观建筑实践中,自然决定论的观念只是一种假设而已,但是当环境处于脆弱的临界状态的时候,麦克哈格及宾州学派的出现就显示出重要的意义。其理论促进了作为景观建筑学意识形态基础的职业工作准绳的新生,其广阔的信息为景观设计者思维的潜在结构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对于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师而言,环境伦理的观念告诉他们,除了人与人的社会联系之外,所有人都天生的与地球的生态系统紧紧相连。他们遵循生命的规律,反映生物的区域性;顺应基本的自然条件,合理利用土壤、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依靠可再生能源,同分利用阳光、自然通风和降水;选用当地的材料,特别注重乡土植物的运用;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建立;发挥自然自身的能动性,建立和发展良性循环生态系统;体现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减少人工的痕迹。这些表现形式是多发面的,但具体到每个设计可能只体现了一个或几个方面。通常,只要一个设计或多或少地应用了这些原则,都有可能被称作“生态设计”。

(二)大地艺术

克拉默是瑞士乃至欧洲著名的景观设计师。1959年,在瑞士苏黎世园林展上,克拉默设计了一个名为“诗人的花园”的展园,草地金字塔和圆锥有韵律地分布于平静的水池周围。作者的意图是将现代几何的诗意运用到园林中去,其结果是三位抽象几何形体构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空间感受。在“诗人的花园”中通过时,对它的感觉与其说是园林,不如说是大地的雕塑。

当今的景观设计行业中,越来越多的环境设计师受到大地艺术的启发和影响,许多作品表现出明显的大地艺术的倾向。现任哈弗大学景观设计系主任的美国景观设计师哈格里夫斯就是其中之一,它的设计经常在生态过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大地艺术的手段形成生态与艺术的综合体。他的思想和实践在美国乃至世界范围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被公认为当代景观设计的领导者之一。

大地艺术使得景观设计的思想和手段更加丰富。大地艺术并不是景观的新公式,它的重要性也不在于给景观设计师提供一种答案,而是在于对景观的再思考。许多景观设计师都借鉴了大地艺术的手法,他们的设计或是非常巧妙的利用各种材料,与自然变化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丰富的景观空间;或追求简单清晰的结构、质朴感人的景观;也有一些作品表现出非持久性和变化性的特征,等等。总之,人们在这样的景观空间中有了非同以往的体验。

(三)后现代主义

最早使用“后现代”一词的是英国画家约翰・瓦特金斯・钱普曼,他在1870年用“后现代绘画”一词来评价比法国印象派更前卫的绘画方法,由此决定了“后现代”一词在它使用之初就表现出具有超越和否定的意义。用“后现代”来描述建筑的新形式出现于20世纪40、50年代,至20 世纪70、80年代西方建筑界对现代建筑风格全盛期的纯粹性和形式主义表现出强烈的反感情绪。

当大尺度的景观规划转向理想的生态方法时,小尺度的景观设计受到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环境艺术的影响以及后现代主义的激励,对艺术与景观的联系问题做了大量新的探索。新一代的景观设计师彼得・沃克综合了极简主义、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创造了独特的极简主义景观。在其充满神秘感的景观设计作品中,沃克运用简单的形体以及重复、几何化的结构,带来一种新结构中产生新意味的视觉综合体验。大自然谜一般的特征、人与自然的联系被一种有着神秘气氛的艺术景象隐喻了出来,景观建筑在功能和美观的基础上被赋予了意味深长的艺术气质。

现代景观的概念已极其广阔,从传统的花园、庭院、公园,到城市广场、街道、街头绿化、大学和公司园区,再到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甚至整个大地,都是景观规划设计师的工作范畴。今天的景观设计呈现一种多元化的趋势,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和保护地球环境的生态主义仍是主要的设计元素,在此基础上,景观设计不断地发展,使其更加好的为人类、为社会、为生态环境服务。

参考文献:

[1]丁园.景观设计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花艺景观设计篇8

1.1 充分利用花卉生长特点

园林花卉配置是有生命的艺术。因花卉种类不同,生长发育规律、生长习性以及群落演替规律等过程也不同。因此,在进行园林花卉艺术配置时应充分考虑花卉的花期,从而以不断变化着的形态和多种花卉的搭配,而形成不断变化的园林艺术形象。同时,还必须兼顾四季更替中的不同景观,最好达到突出一季景观,兼顾其他三季。

1.2 科学规划

在进行园林花卉艺术配置时,首先要对园林景观的多种功能要求进行综合考虑,如园林道路、小区美化、景色点缀、排灌水工程等均需要按严格的工程技术要求设计施工。只有按照科学规律进行栽培管理,才能使花卉生长健壮,花繁叶茂,才能更好地表现园林设计的艺术内涵。

1.3 充分体现艺术性

园林景观在规范时就必须考虑与周围空间和景色的搭配与融合。不同的园林景观拥有不同的立意方式。

2 园林花卉艺术配置形式

2.1 花坛

花坛的布置有独立花坛、花坛群、带状花坛等。在进行艺术配置时,要注意位置适中,其轴线应与周围建筑、所在广场,以及道路交叉口的主要轴线等相重合。花坛的外形、风格均应与地形、建筑相统一而又有对比的变化,使之活泼、自然。一般在建筑物前和广场内是圆形或多边形,沿道路和草地边缘是带状花坛。

2.2 花丛

花丛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极为广泛。由于花丛是由多株花卉种植在一起,所以色彩丰富、姿态万千,是极具表现力的园林景观形式。同时,由于花卉选择上可以同时选用观花、观叶及花灌木、藤木等,所以在表现色彩美的同时,更可以表现园林花卉的姿态美,从而增添景观的艺术美感。花丛常见的花卉有多年生宿根花卉、球根花卉、花灌木、藤木、小菊、芍药、荷包牡丹、鸢尾、石竹、白合、萱草等。花丛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花卉数量进一步增多,就形成了花地。花地所占的面积更大,远远超过花群,所形成的景色十分壮观。在风景园林中常布置在坡地上、林缘、林中空地以及疏林草地内。

2.3 花台

花台是古典园林有的花坛形式,在城市绿化美化中的应用规模较小。花台是指将花卉种植在高出地面的台座上的美化形式。由于其体积较小,所以布置也非常灵活,一般布置在道路的边缘、广场的中间、立交桥的桥头、商店的门口等。

2.4 花境

花境是园林中从规则式构图到自然式构图的一种过渡半自然式种植形式。它的平面布置和平面轮廓是规则式的,而内部种植则是自然式的。花境一般选用多年生花卉进行自然式种植,从而表现出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态,所以花境的布置对设计、规划者的艺术造诣要求较高,但同时其所表现出的艺术感染力也更强。

在进行花境的布置和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周围环境与花境的融合。如在交通道路布置中,花境的装饰性是从属于道路的。在公园花路的布置上,以花境的观赏性为主。花架、绿廊、游廊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游览线,与花境配合可以大大提高园林的风景效果。

花境的平面设计与花坛的设计相同。花境的种植施工图一般不需要立面图,只需要平面图,比例为1:40~1:50,在平面图上把花卉所占的位置用线条范围起来,标出名称、数量,或直接写上学名。

花境植物应该是花期长、花叶兼美、管理简易、适应性强、能够露地越冬的多年生花卉。因此,所有的宿根花卉、球根花卉、花灌木都可以作为花境的种植材料。花境所表现的是植物群落的水平和垂直综合的自然景观。因此花卉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花境的艺术构图对植物都有要求,同时要求花期配合。要求四季美观,能不必经常更换而陆续开花,随不同季节交替变化。体形配合。使不同大小、高矮、形态互相参差,形成一定的变化,杂而不乱。花境的花卉植物通常是5~6种或10多种自然混合而成。色彩配合:植物间的色彩配合要有主次。植物与背景的色彩配合应对比协调。

参考文献

1 胡蕊娟(导师:刘晖).中国传统园林空间种植文化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8(5)

花艺景观设计篇9

2.1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是指在适宜的环境中栽种合适的植物,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合适的物种,使园林景观工程低植地生长环境和植物生长习性相适应,实现生长环境和植物的统一,使植物健壮的生长,因此园林景观工程植物配置设计必须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现代化城市园林景观工程植物配置设计,尽量选用当地的树种,一方面当地树种成活率较高,另一方面减少植物运输费用,在适地适树原则基础上在进行艺术性的配置设计。

2.2满足园林景观功能要求和绿地性质

园林景观工程的植物配置设计应满足园林的功能要求和绿地性质,以此为重点展开配置设计,例如,城市街道旁边的园林景观主要发挥交通、蔽荫、美化市容等作用,配置和设计植物时,应全面考虑到这些功能作用。而城市综合性的园林景观工程应结合其功能性质,多设计可以遮阴的乔木和大面积草坪,以供人们休息娱乐,或者设计颜色丰富的花灌木,以及以供人们休息的疏林、密林等。

2.3选择合适的物种

选择合适的物种是园林景观工程植物配置设计的核心内容,应结合园林景观工程当地的实际情况、绿地艺术要求和应用功能,科学选择不同物种。例如,山地植物应和山地景观相统一,尽量选择耐旱型植物,设计观形、观果、观叶、观花的物种;绿篱植物应选择可组成屏障、耐修剪、枝叶茂密的植物;行道树应充分发挥遮荫功能,尽量选择耐烟尘、耐修剪、适应当地环境、生长快、易成活、树干高的植物。

2.4物种多样性

植物可以分为树形奇特、三季彩叶、冬枝干、冬果、冬叶、秋花、秋果、秋叶、夏果、夏花、春叶、春花等不同类别。园林景观工程植物配置设计,应坚持物种多样性原则,综合选择地被层、灌木层、乔木层,从立体层次、平面构图等多方面、多角度实现园林景观效果。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园林景观化工程物种越丰富,配置设计效果越好。

3园林景观工程中植物配置设计策略

3.1应用植物色彩艺术

随着四季变化植物色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利用植物四季的律动性丰富园林景观工程的观赏性,赋予园林景观生命的韵致。首先,树皮色彩,人们的视平线和乔木树干想接近,人们在树林中漫步,最先看到是植物的树干,因此应重视树皮之美,很多地区的园林景观工程引入紫色或者红色树皮的悬铃木、榔榆,白色树皮的白杨和白桦等。其次,叶片色彩,按照不同色彩变化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整个生长期植物叶片呈现不同色彩,或者绿色叶片上生长块状、条状、点状的花纹,如金叶皂荚、紫叶小檗等;另一类是在生长季植物始终呈现绿色,在落叶前和发新叶后变为将其它颜色,如枫香、银杏、七叶树等。最后,花的色彩,园林景观工程植物配置设计应注意花色变化,按照开花高矮、花色或者开花季分,草本花卉色相丰富、色彩艳丽,但是寿命短,如石竹、百日草等,还可配置木槿、稠李、白玉兰等具有观赏性的木本植物。园林景观工程中的植物配置设计,配置的植物色彩应和周围环境协调起来,突出植物形态和尺度,例如,以某植物的形态或者大小作为配置设计主景时,还应考虑到其色彩变化。植物配置设计应尽量采用中间绿色,其它色彩作为辅助,重点考虑冬季色彩和夏季色彩,丰富植物色彩,实现植物配置设计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3.2应用植物体形艺术

园林景观工程中的观赏植物除了应具有色彩美,还应凸显体形美,使形状和色彩相互衬托。在植物配置设计时应植物体形艺术,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和植物的形体美,例如匍匐形的常春藤、沙地柏,垂直形的垂直梅和龙爪槐,开张形的观花小乔木杏、李、梅、桃等,卵圆形、半球形和球形的黄杨,圆柱形的箭杆杨和意大利杨,尖塔形的松柏等。园林景观工程植物配置设计应合理进行人工修剪,做好造型艺术,使植物生长成预期的艺术体形,突出自然美和人形体美。

3.3景观植物趣味配置设计

园林景观工程中的植物应尽量引起人们的自然趣味,园林景观工程设计效果主要取决于设计人员如何将这些看似平淡、分散的山石花木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在园林景观的空间透视、色彩、造型等方面突出艺术性,引入乡趣和野趣,一些仿造自然水景和自然地形比较成功的园林景观工程,都充分体现出植物配置的乡郊野外趣味,引入当地的特色植物和野生花卉,四季不间断的特色植物和花卉为园林景观工程增添了更加丰富的韵味,并且应疏密相间合理布置花木,使灌木和乔木错杂相间,突出天然野趣。另外,园林景观工程也可引入异国情趣,结合异国情趣,合理配置植物,选择合适物质,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吸引人们自由游园,增加园林景观工程的异国情趣。例如,园林景观工程想要营造亚热带风情,可配置设计色彩绚丽、颜色丰富的花灌木,热带景观植物和棕榈科植物;若想设计巴厘岛风情,可在园林景观工程中设计美轮美奂、错落有致的温泉、瀑布、泳池、人工沙滩、热带乔木、园林小径等。

花艺景观设计篇10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继2009年意大利博洛尼亚的第二届城市与景观园艺学术研讨会之后,各位专家在2011年春夏之交的南京又再度相会,在期待的目光中迎来了第三届城市与景观园艺学术研讨会的盛大召开。在上一届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就城市中的食品与花卉生产、城市景观园艺、城市环境中的植被与生态管理、绿色建筑、园艺的社会与心理角色、花园的植物历史、城市园艺与建筑等7个方面交流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英国雷丁大学的巴斯和鲁夫教授在其所做的主题报告中,曾以一个悖论开题,解释城市中喧嚣的工业、商业活动与宁静的园林之间彼此矛盾而又相辅相成的关系[1]。正是如此,本次在南京召开的第三届城市与景观园艺学术研讨会选择以“绿色与艺术”为主题,就是兼顾景观园艺的技术层面、生态自然的关系层面、以及城市设计艺术的审美层面而定名的。举例而言,景观本身具备具象的实用功能,而园艺又与城市的食品安全有着内在的联系,又充当着城市景观美化、生态修复、甚至人类灾难的庇护所。这种家庭自种的果蔬实用植物是绿色与生活艺术的结合。城市园艺一方面在绿色食品方面颇有作为,另一方面在美化居所、美化城市公共空间也起到积极意义,随着园艺景观绿地的不断增多,城市的硬质空间也即相应被中和,受到污染的山体、水体等城市垃圾场的负面环境亦被一定程度上予以削减……一言以蔽之,绿色与艺术有机结合的城市,一定是有品位的城市。园艺作为中间的和谐层,不断地影响着城市,力图将艺术与绿色融入人居环境,将世界变成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一、景观园艺:绿色与艺术的契合

30年的工业化努力,伴随经济迅速成长的是中国多数城市被一天天壮大的建筑所包围。今天,中国城市的环境质量仍有诸般不尽如人意之处,但终究开始了向着好、向着美的方向在努力转身。当一个个城市怀抱“绿水、蓝天”的美好理想,努力追求城市的色彩斑斓,当中国的城市对环境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不难发现园艺――这个“绿色”与“艺术”的结合体,在城市绿化、城市农业等多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城市景观之美最直观的体现就是绿化景观的生态艺术与和谐。绿色,这一在光谱中介于蓝与黄之间的颜色,自打从诺亚手中放飞的白鸽口中衔来新生的橄榄枝起,就散发着特殊的意义。这种自然界中常见的颜色,除了是光的三基色之一,更是心理学上六种客观的原色之一,“它往往使人联想起草地、树木,是生命、自由、和平与安静之色,给人以充实与希望之感”[2]。也正因如此,许多像“绿色和平(Greenpeace)”等关注生态的国际组织,都以绿色作为自己的标志色。绿色,已经被赋予了一层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平友善、善于倾听、削减冲突的人文意义。伴随着这样的人文意义,加之世界人类日益加重的危机感,全球范围内衍生出了一系列以绿色为口号的新名词,如“绿色革命”、“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技术”、“绿色产业”、“绿色贸易”、“绿色企业”、“绿色消费”、“绿色标志”、“绿色文化”、“绿色雕塑”、“绿色文学”、“绿色软件”、“绿色食品”……绿色,从前是、以后也将越来越多地伴随人类的成长。

“当艺术家创造出一件美丽的东西来,或者滋生出能够让受众体会到艺术美感的刺激时,艺术就被创造出来了。”这是《爱尔兰艺术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Irish & World Art: 2010)中对艺术的定义。艺术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并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时至今日,甚至有人认为,艺术其实就是人们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现象。在这种文化现象的感召下,伴随着人类城市生活纷繁焦躁的感触、以及日益高涨的对自然的渴望和呼声,艺术越来越多地和“绿色”走到了一起,进而衍生出一系列与“绿色”有关的艺术体裁和艺术形式。在中国2010年都市优势排行榜中,“十佳城市风貌排行榜”前三位的城市,也往往在“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和谐发展城市排行榜”、“高效政府排行榜”、“创新城市排行榜”、“创富城市排行榜”、“文化品牌城市排行榜”、“省、区综合竞争力排行榜”等榜上名列前茅。这也恰恰印证了查尔斯・兰德利的观点:环境对城市的强力塑形作用,以及环境对激发集聚地人才的智力潜能、工作效率、身心健康的激发作用[3]。今天的“都市园艺”将以生态、绿色、健康的态势将城市的艺术、文化提升到新的层面,这也是城市环境价值提升的关键所在。而这些要素恰恰是目前中国的城市发展最为缺乏的。

二、景观园艺之于城市功能的完善

阐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目前经常谈到的城市品质问题,其次再说景观与园艺对城市品质的提升作用。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一项名为“构筑以生活品质为导向的评价体系”[4]研究课题里,课题组组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丁元竹说:“提高生活品质,既是每个普通人的当下愿望、日常需求,也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根本目标。”课题组选择杭州为范本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并搜集了全世界主要国家生活品质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适应中国要求的生活品质评价体系,提出了包括自然环境与居住条件、生活出行与公共安全、社会福利与医疗健康、教育与文化娱乐、社会参与与社会公平在内的5大类45个指标的生活品质评价体系,其中主观指标有20个。而城市的生态、自然环境与居住条件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一)城市的生态功能

近年来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促使人们开始站在科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景观设计艺术,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自觉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生态主义俨然成为现代景观设计艺术得以付诸实践的根本前提之一。

城市的生态包含着方方面面的内容,主要是以城市作为居住地的人与周围的有机与无机环境相互共存的功能结构关系。这种关系构成了城市系统的一种,是人类在自然模式的基础上发展并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恰恰出于这种发展中的人工性,就必然导致功能上的不完善和系统上的缺陷性,从而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城市生态问题。这就需要各位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专家能够不断探索,可以说城市生态,是一项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永恒课题。

现代景观设计强调环保、强调生态,并出现了不少生态设计(Eco-Design)公司。可在进行实际操作时,生态思想更是一纸空谈。现代技术与科学的高速发展及与之相伴随的自然环境的巨变,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缺失了对生态伦理的思考。现代景观设计艺术中的技术理性常常藐视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也必然致使其中的生态伦理错位,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是一种生命相互维系的关系,人类必须重新认识自然的价值及意义,不能再以人的需要取向判别自然界的价值和效用为依据,而应以整个自然生态环境的需要为判别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依据。

针对现代景观设计艺术中的生态错位问题,西方学术界很早之前就曾用客观分析法试图合理解决该问题,如: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泰勒的可持续性景观理念等。中国现代景观设计艺术领域推崇的是:将西方科学的理念加上中国尊重自然、强调整体性的传统哲学思想,即是将二元分离拆解的科学分析法和东方合二为一隐逸固守的传统哲学模式组合起来,其必然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这无疑更有益于中国现代景观设计艺术生态错位问题的处理。

首先,必须正确认识生态的真正涵义,树立合理的生态伦理观。

对自然的掌控并非人类的权利,任何设计都应该顺应自然法则。正确的生态伦理观是一种全新的自然道德观,它在理论上要求当代人要牢固树立生态意识和长远利益,强调可持续性在实践上,提倡人们用对自然的“道德良知”与“生态良知”来进行服从生态规律的科学生活、绿色消费,将伦理学中人的“德性”、爱、节制、和谐等理念扩展到整个自然界,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延伸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扩大人类的责任范围,承担自然的责任和义务。生态的景观往往意味着生命力更顽强的景观,但这并非指完全忽视生物生境的不同需求,如在炙热的旱地广场上种植喜湿或水生植物,又抑或在狭小的城市风口硬生生挺立一颗孱弱的景观树,这并非改善环境的生态手法,因为不仅人是价值主体,其他生命和自然物体也是价值主体,同样有着受尊重和获得满足的需求,同样需要人文关怀,一切生命都具有生存权利,在共享地球生态资源上人与一草一木都是平等的,植物也有权利争取更适合自身的生存环境[5]。

其次,利用合理的技术手段,构建合理的现代景观生态系统。

其一,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构建可持续性的景观系统,如养分和水的循环利用,尽可能避免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例如,柏林波茨坦广场的水景为都市带来了浓厚的自然气息,形成充满活力的适合各种人需要的城市开放空间,这些水都来自于雨水的收集。地块内的建筑都设置了专门的系统,收集约5万平方米的屋顶和场地上接收的雨水,用于建筑内部卫生洁具的冲洗、室外植物的浇灌及补充室外水面的用水。

其二,强调植物造景,打造乡土性、本土性的景观。乡土物种的应用不再被看作是粗野的景观,美国著名的延龄草公园就依托了这一重要的生态观念,在该园区内根据自然植物的种群关系设计师将乡土植物配置在一起,这些看似缺乏设计的设计常常是通过科学的生态过程分析而来的,其合理而又富艺术效果的景观形式和植物布置,在突出了艺术性的同时,也遵循了生态的原则。

(二)城市的社会功能

景观设计艺术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它不仅是改善、美化环境的重要措施,而且还具有保护环境、防灾避难等其他明显的生态及社会效益。由古今中外的景观发展史观之,现代景观设计艺术更偏重于景观的美化功能,环保、抗灾、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服务的特种园艺等社会功能被极大地削弱。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灾害不仅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与人文观照,亦唤起了学术界对景观设计艺术功能残缺这一问题的重新审视,景观设计艺术能否对生态环境保护、防灾避难、保护生命、关爱特殊人群起更多的实际作用?

追溯历史,早在1860年,奥姆斯特德设计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现代公园――纽约中央公园。中央公园在城市和社会的改变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奥姆斯特德认为公园主要有两种功能:

其一,它们是环保清洁的机器,因为它们有非常好的土壤,可以降低气压、吸收二氧化碳、散发氧气。这位大师认为,城市环保功能和景观设计的外观功能是平等的,也就是说景观设计的外观也是有用的,认为这种外观的体验再加上景观设计的物理的特性和感官的特性会改变人的精神心理状态,也就是说,美丽是有用的,美丽可以改变人。

其二,城市景观既是体验也是环境,它们能够持续文化和文明,也能够持续生物和物理环境[6]。景观是社会经济发展下的必然产物,更是平和安逸生活中的重要公共开放空间,其所扮演的角色是多元的。撇开众所周知的景观的美化功能不谈,景观在环境保护方面,宏观上可以维护地区生态系统、引导区域发展形态;微观上可以调节小气候、抑制都市公害。至于景观可以调节洪水、防止崩塌、抑止延烧及提供收容避难场所等防灾避难方面的功能,则更不容忽视。

但现代景观设计艺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大多停留在更关注外观美化的层面,或许这些“美的景观”也会因为其中或多或少的绿色植物而起到一定的生态调节作用,但无论何时,生态环保、防灾避难这两大功能都很难与景观的美化功能处于同一高度,在诸多现代景观设计方案中“多功能的设计目标”仍是一纸空谈。比如,中国很多决策部门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建设东方“曼哈顿”的决心,决策层的态度也导致从业者不得不舍弃一些专业原则,绿地景观一味追求形式的美观,很少考虑环保、防灾的需要。另外,景观建设成果没有突显环保与防灾的功能。如2003年10月北京市政府建设的第一个防震城市公园――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该避难场所占地面积67公顷,拥有39个疏散区,可容纳25万余人紧急避难,具备应急避难指挥中心、应急供水装置、应急直升机坪、应急广播功能等10种应急避难功能。但是,一般民众似乎对此没什么感觉,人们几乎都无法感知该公园也是应急避难场所。而中国的唐山大地震、日本的阪神大地震、乃至近年的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的肆虐则再度唤起人们对于景观中本应存在的环保、防灾功能的重视。

(三)城市的审美功能

在城市景观领域,地理学、生态学的研究成果为现代景观设计艺术的长足发展提供了科技动力,在理性主义的旗帜下,现代景观设计艺术中出现了唯功能主义和理性科学主义的倾向,造成现代社会对景观设计艺术理解的彻底客观化,特别是在地理学和生物学对现代景观设计艺术领域的渗透,人性在“景观”的内涵中被消解,艺术性的感性特色被忽视,总体而言现代景观设计艺术的美学意义、审美价值被选择性地忽视[7]。

城市景观中的植物,是城市园艺审美的主体,它不但是“绿化”的染料,而且也是万紫千红的渲染手段――植物可以实现同大自然现实一样的四季变化,表现季相的更替:花果树木春华秋实,四时更替之花,春芽、夏荫、秋叶、冬枝……无不增添了城市繁忙生活中一缕自然的情趣。而花木的姿态与种类也与城市视觉景观息息相关,“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疏为美,密则无态”的梅花,“轻盈袅袅占年华,舞榭妆台处处遮”的垂柳,或劲拙或柔和,无不体现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同时也迎合各城市彼此差别有序的审美意象。事实上,城市景观中的植物还涉及听觉、嗅觉等自然感官,春夏秋冬、雨雪阴晴等季节、气候的变化以植物为媒介,将改变的空间意境送往人们的内心世界,以清香溢远、松风阵阵等其他官能感受深深地打动着身处其中的市民们。此外,世界范围内,从欧洲兴起的花木整形术,在现代城市景观中已经广泛使用,花木的修剪已经升华为一种真正的艺术,而不仅仅是一种技艺。它通过创作者的某种主观构思,以有生命的花木为材料。通过精巧的设计、细致的修剪将优美的造型与城市艺术趣味联系起来,给观者以不同的启示,获得美的心理享受。如同生命的雕塑、绿色的艺术。[8]

三、园艺之于高品质城市生活的意义

城市品质的研究源于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研究。对于现代城市居民而言,吃、住、游的指标是反映城市生活品质高下的三个主要因素。与景观和都市园艺有关的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与公共健康相关性,城市绿地系统特别是社区景观和家庭园艺对人居环境的影响,以及城市游憩地与城市生活的舒适性直接影响到这三个方面。

(一)绿色有机食品生产

绿色有机食品的加工与生产,是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人们在生产加工中不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化学防腐剂和添加剂,更不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从而得到真正的源于自然、富营养、高品质的安全环保生态食品。

不少国家在进行城市栽培实验,如西雅图城市中心的屋顶农业,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我国也有在城市中进行屋顶栽培水稻实验成功的例子。但包括屋顶在内的城市农业试验应该以园艺作物为主,也就是说,对城市自产式栽培而言,园艺是主角。城市可供栽培的空间有限,如何让有限的栽培空间在满足一般绿化的同时,生产更多的园艺食品,则是未来发展和关注的重中之重。中国的许多城市社区,以前禁止居民栽培果蔬,现在看来是错误的,甚至很荒谬。而地处广东顺德的长鹿休闲度假农庄,则在主题乐园的绿化空间栽培蔬菜,既满足了景观功能,也为乐园餐厅和游客采摘提供了安全食品。

当然,由于食品生产者的素质有待提高,在自己的庭园更多地设计食用植物的栽培区,采用立体园艺、集约园艺、有机园艺技术生产绿色有机园艺食品是最佳选择(作者美之国花园案例)。这也是中国目前私家花园建设复兴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拥有私家园林的渴望导致别墅价格飞涨,但为我们景观和城市园艺工作者提供了就业良机。中国的园林设计师长期为公共设计服务,不像西方那样私家花园设计是园艺师的主要职业之一;这种局面很快会在中国改变。

(二)诗意的栖居

作为绿色与艺术的关键链接,城市景观与园艺发挥着改善城市居住品质的核心力量,此处我们先从园艺说起。广义园艺的产生已经不可考证,在久远的年代,人类的祖先就生活在郁郁葱葱的林海。高大挺拔的大树、漫山遍野的野花、四处可摘的果树,人类社会的最初本就依赖这些自然的恩惠而得以生存。正如培根《说花园》开卷提到的:“万能的上帝是头一个经营花园者,园艺之事也的确是人生乐趣中之最纯洁者。它是人类精神最大的补养品。若没有它则房舍宅邸都不过是粗糙的人造品,与自然无关。再者我们常可以见到当某些时代近于文明风雅的时候,人们多是先想到堂皇的建筑而后想到精美的园亭;好像园艺是较大的一种完美似的。”当然,世上的第一个花园并不是上帝创造的,但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园艺在人的精神生活中以及将自然引入家居的重要意义。早在先民的生活中,就有在家前屋后栽培植物,生产食物和草药,用以充饥和治疗疾病。从草药园到园艺的精神治疗(Therapy through Horticulture),使得园居者从体力和心理两方面得到健康的滋养。通过从事养护花草、插花、盆景制作等园艺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沐浴温暖阳光,领略自然美景,无疑会在智力上、情感上和体力上获得益处,从而有利于自己的健康。

此外,人们在从事园艺活动时,可以唤起好奇心,激发生活热情,增加生活情趣,提高创造力和观察力等等。因此,当英国伦敦在人口达到100万时,人们走出过去曾爱好群聚的剧场,去郊外沿泰晤士河畔郊游或到游园地散步。许多发达国家,居住在高度都市化的城市中的人们周末或节假日,均带着食品、帐篷,举家驱车到郊外的森林公园中度假、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绿色世界的安宁和清新。更多的,他们在宅前院后,亲手播种、耕耘和收获,享受田园乐趣。城市人们在繁忙的压力生活中的疲劳,在园艺过程中得以缓解,无形中增强了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充满和平与安静”之中,获得丰收的成就感和美的体验,一定程度上解除了紧张和焦虑。因此在国外,园艺被称为是“社会的安全阀”。与此同时,园艺也为城市的环境带来一抹美丽的亮色。

(三)城市游憩地设计

休闲旅游是一项经济活动,良好的城市艺术设计能够使“建筑―景观(园艺)―艺术”三者融为一体,进而构成城市旅游吸引物的基础。正是如此,城市休闲旅游充当了“绿色”与“艺术”提升城市品质的另一个重要链接。许多著名的旅游城市就是以其经典的花园、优美的植物环境和城市森林(特别是休闲林)出名的。随着国际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周末出行”成为了都市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市民们纷纷出行,去自然中寻找绿色,在陌生的城市享受新鲜的生活体验和美的感受。尤其是自2007年11月,中国取消“五一”黄金周,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常常与周末联动形成了一个小长假。于是,每个城市的周边城、镇、县、乡都成为了休闲旅游的目标审美对象,而对于城市而言,如何通过提升城市品位与城市文化来把握这个旅游机会,挖掘出特有的审美特点吸引更多的游客光临玩赏,就成为其重要的发展方略与热点问题。在新建城市(城区)和旧城更新过程中,不影响城市自身发展的前提下,进一步挖掘城市的艺术特色,就成为了众多学者所需要费心关注与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已有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不断对城市各设施(街区、工厂)、绿化景观、历史遗迹、产品和要素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再定位,提出新的研究论证,进而将“绿色”与“艺术”融入到城市休闲旅游的课题上,形成新的城市游憩地。关注城市休闲旅游,不仅可以将城市品质进行再一次的拔高,还可以提升城市的旅游收入,甚至对于城市自身的产业结构多元平衡发展也不无裨益。[9]

此外,作为在中国新兴的“朝阳”旅游方式,“自驾游”城市休闲旅游呈现出消费水平高、人数众多、参与性强、主题多样、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这种并不以旅游地级别为论,而是通过到自己喜爱的地方缓解都市快节奏生活的压力为目的的旅游方式,更对城市“绿色”与“艺术”的契合而营造舒适、放松、自然的“花园城市”提出了特别的关注与要求。同时也对园艺抛来了蓬勃发展的橄榄枝。于是,一些花卉旅游地通过诸如“花博会”等一系列节庆活动作为辅助,以此来提升城市旅游舒适度,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提升了城市品质。这就是查尔斯・兰德利提到的“迈向学习型城市”的初级阶段;而在“激发创新、促使城市学习”之后,还应该“把重心放在创意上,因应城市的需求,并非只此一次的活动”,最终使人们生活或游憩在“超越稳定状态”。

四、提升城市景观的艺术性

开发商为了吸引客户标新立异,直接导致欧陆设计风格在中国各地盛行,这使得国内的景观设计大量模仿甚至抄袭国外设计作品,在中国的土地上生长出了很多异国风情的居住区及商业区,甚至整个城区。在当前全球化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文化的多样性也和生物的多样性一样受到严重威胁。在中国,现代景观设计艺术亦面临着地域民族文化消逝、历史文脉断裂的景观价值取向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树立文化信心、重构传统设计,应该从教育入手,建立城市艺术设计学,培养从事城市景观艺术乃至城市设计的高等人才。

城市艺术设计学的建立,是艺术设计与城市规划等学科的综合、交叉、融合和分化的结果。在我国近现代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城市艺术设计既没有很好继承传统,也未能科学、准确地汲取西方合理的方法。就是在当前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中,主要还是以城市物质功能规划方法为主要目标,城市精神形态以及艺术形态的设计与规划是附属的。表面上看很“务实”,其实是对城市功能认识的“缺位”反映。[10]

从景观与都市园艺的角度看,城市艺术设计学指导下的工程实践应该以绿色为基底、艺术为导向,构建新型的高品质城市景观。在这一点上,2009年首尔的公共艺术设计竞赛(案例)使得首尔的江南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芬兰的城市艺术设计实践还在规章上得到了保证。阿尔托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位于被称为“艺术设计之城”的Arabianranta。赫尔辛基市要求所有在Arabianranta地区的开发商投入1%-2%的房屋建筑投资投入到该位置的艺术作品。这条规定被跟进自从2002年该地区开发计划的进行,而现在,在Arabianranta中的50个艺术项目进入了不同阶段的建设。艺术是形成一个地区特色的重要因素,艺术设计学院现在运营着Arabia这座旧工厂的设施,和在该地区的其他与艺术相关的教育机构。

中国的城市传统景观艺术设计创新可以深圳万科第五园为经典案例。中国园林的自然古典写意主义传统亘古未变。自从深圳万科第五园的诞生,将骨子里的中国情结得以充分地释放,“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也随着它的诞生而逐渐走向成熟并被大众所青睐。“新中式”景观设计是目前把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时尚元素的一种流行趋势。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其特点是常常使用传统的造园手法、运用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中国传统的图案符号、植物空间的营造等来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倡导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精髓在现代景观设计艺术中的内涵体现。可以通过优秀传统建筑、园林意境与当代科技、工艺、审美、功能的完美结合、创新,设计创造出契合本民族生活习惯、审美情感、价值观念、精神需求,以及具有时代特征的人性化诗意空间环境,实现多元文化复合中城市记忆与文化DNA在当代建筑与景观中的标志性识别延展[11]。

与园艺相比,城市景观更多地作为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绿色要素,无时无刻不发挥着其审美要素及其艺术角色作用。现代城市景观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公共”,因为公共,而具有了极大的人口流动性和受众的广泛性。所以,城市景观一方面起到了愉悦市民内心、拉近与大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使市民在忙碌紧张的工作之余,有一隅僻静优雅的散步小憩之所;另一方面,又是在无形之中宣传城市形象,强化城市精神,增加城市凝聚力和自豪感,提升城市文化与知名度的一张名片。

在这里,城市景观首先可以作为城市历史文脉、特有自然景观、传统风俗遗存的梳理者,挖掘其内在属性,合理组织安排,提炼主题突破时空界限,将传统的造园理论、造景手法运用于现代景观园林之中,使古今相合、忆古思今,串联起时空的美好想象。其次,可以作为新兴艺术、审美趣味的缔造者,或者通过城市绿地中引人注目的雕塑,或者通过亭匾辞赋,或者积极采用现代科技和材料展现时代的技术水平和特色,使市民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领悟设计者所要表达的文化思想,进而不断延伸出新的审美趣味和景观意境。

五、结语

园艺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是“绿色”与“艺术”的最佳结合体。在治学和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笔者近年来逐渐形成的“3A哲学观”就是要唤醒决策者们重视绿色和艺术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崇高地位[12]。愚见景观设计师应该在广义的农学(Agriculture)、广义的建筑学(Architecture)与广义的艺术学(Arts)交互共生思想的指导下创建新景观。农学家(包括园艺学家)、建筑师(包括景观建筑师)、艺术家(包括人文科学学者)应该在无限广义的层面上联合,创立城市设计艺术学,构建城市艺术综合体。这些都是有赖各位专家携手共进的奋斗目标,这也正是我们之所以积极开展、筹备此类学术会议不变的初衷。借此我再次向各位专家呼吁:“请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共同面对,合力提升我们的城市品质、建设完美都市,让绿色与艺术永远环绕在我们左右!”

相信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园艺将是促进城市健康发展,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的永恒主题。我希望本次大会,能以“绿色”与“艺术”为契机,顺利接下意大利博洛尼亚的接力棒,为景观园艺的学术内涵更添新砖。因为城市不能没有绿色、也不能没有艺术,愿我们的城市在先行的前辈、并肩的同道,以及后进的新秀研究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披荆斩棘、锄陋革新,一起建立起愈来愈完善、愈来愈适合人居的人间胜境!(责任编辑:楚小庆)

参考文献:

[1] Bisgrove, R. 2010. Urban Horticulture: Future Scenarios. ISHS Acta Horticulturae,881:33-46.

[2]周武忠.论花卉美与花卉欣赏[J].美与时代,1988,(03).

[3] [英]查尔斯・兰德利.创意都市:如何打造都市创意生活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351-354.

[4]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编).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C].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5]周武忠.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共赢――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国际研讨会综述[J].艺术百家,2006,(07):73-79.

[6]伊丽莎白・梅尔.景观设计学:外观表现得恒久之美[J].城市环境设计,2008,(01):10-11.

[7]王绍增. 动态与关注[J].中国园林,2003 ,(11):53-54.

[8]周武忠,翁有志.现代景观设计艺术问题与对策[J].南京社会科学,2010,(05):122-129.

[9]周武忠,朱剑峰.自驾游导向的旅游景区规划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9):46-55.

[10]郑宏.城市艺术设计学:一门亟待建立的前沿学科[J]. 北京规划建设,2004,(04):127-128.

[11]Zhou Wuzhong . 1995. The Role of Horticul ture in human history and cul ture.ishs.Acta Horticulturae 391:41-52.

[12]Zhou Wuzhong.2011.A Philosophical Study on the 3A’s of Landscapology.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13(1):87-94.

Green and Art Promotes the Quality of City

ZHOU Wu-zhong

花艺景观设计篇11

现代艺术与景观艺术设计虽然处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但是实际上两者却是属于同一个层面上的行为。现代景观艺术设计从工艺美术运动开始,就与现代艺术之间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渗透和关联,现代艺术对景观艺术设计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不但给景观艺术设计带来了设计语言上的诸多启发,还能够有效的拓展和深化景观艺术设计的创作思想。鉴于此,本文就针对现代艺术背景下的景观艺术设计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索与分析,希望对我国景观艺术设计能够有所启发或借鉴。

一、现代艺术背景下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语言更加多样化

现代艺术背景下,景观艺术设计受现代艺术语言的启发,设计语言也更加的多样化,这一点受现代绘画的影响最为明显。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由于现代绘画中的线条、块面以及色彩等等很容易转化为景观设计中的构成要素,因此,在现代主义发展的初期,其就对景观艺术设计的发展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作用,而其影响也最为突出,这一点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得以窥见。

首先,景观艺术设计中的平面布局理念深受现代艺术的影响。点、线、面是景观艺术设计中平面的基本构成元素。点、线、面之间的科学结合,是一个优秀的景观艺术设计作品必备的条件之一。而在景观艺术设计中,很多点、线、面的结合方式都曾受到过现代艺术的影响。例如:在美国设计师斯蒂里所设计的玛瑙科吉庄园中的平台花园,就受现代艺术的启发,采用了规则曲线的排列方式。见图1。

其次,在景观艺术设计中,很多现代绘画中的抽象形态均被直接转化运用到了景观艺术设计作品之中,从而使得景观艺术设计的表现语言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例如:立体主义以及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的诸多形式语言就已经在景观艺术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锯齿线、肾形以及阿米巴曲线等等均已经在景观艺术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对于景观艺术设计表现语言的丰富化产生了积极的促进意义。

最后,景观艺术设计受现代绘画艺术色彩表现方面的影响也非常深远。自从现代艺术在绘画的色彩表现方面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之后,很多设计师就讨论过色彩的象征意义、构成原理、构成方法、构成技巧等问题,而且这些内容也对景观艺术设计中的色彩组织及应用思想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例如:杜斯伯格,就曾经在设计德拉赫特的住宅时,吸取了现代绘画艺术色彩表现方面的理念,将种植池设计成为了黑色,而且又在黑色的种植池中设计种植了红色、黄色、蓝色以及白色的花卉植物,使得整个设计作品看起来的印象就如同一幅风格派的绘画。由此可见,现代绘画艺术对景观艺术设计的深远影响。

二、现代艺术背景下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材料更加丰富

现代艺术背景下,景观艺术设计材料的丰富化和多样化,实际上早有所表现。例如:早在1938年,唐纳德就曾在其著作《现代景观中的园林》中,提出过,景观设计师在景观设计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方面应该主动的向现代雕塑家学习,通过学习其对于雕塑材料、质感以及体积等的理解,来丰富现代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材料。

而实际上,景观艺术设计与雕塑之间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在传统的设计过程中,雕塑往往是作为景观艺术设计中的一个元素或者是某种装饰物而存在的,即使在现代艺术设计中,雕塑与景观艺术设计的这种关系仍然是非常常见的,但是却很少存在雕塑元素对景观艺术设计产生影响的情况。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与雕塑自身的元素相较来说比较不容易转化为景观艺术设计中的元素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是自从现代雕塑的某些派别开始发展之后,其对于景观艺术设计的影响就开始得到了凸显。例如:自从现代雕塑开始研究和利用各种新技术新材料之后,其就对景观艺术设计产生了相应的影响。例如:唐纳德就曾经从现代雕塑新技术新材料中吸取经验,在《现代住宅的现代》艺术中,提出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可以合理的使用一些新材料,如:玻璃、混凝土以及乃侵蚀的胶合板等等,而且在其后来的设计中也这一想法也同样有所体现。

三、现代艺术背景下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空间观念更加深化

现代艺术背景下,景观艺术设计空间观念的深化,主要是受到的是现代建筑的思想的影响。现代建筑的思想作为现代艺术思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对景观艺术设计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1929年,由密斯设计的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的建筑,其在设计中所采用的空间处理方式,就不但是建筑史上里程碑式的标志,同样也对众多的景观设计师的设计行为和设计作品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如:景观设计师埃克博以及景观设计师克雷,就均在后来的设计中运用过类似的空间模式,很明显是受到了密斯所设计的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建筑中空间处理方式的影响。由此可知,作为追求空间多样性和空间丰富性的现代建筑艺术,对现代景观设计中空间设计思想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也是不容置疑的。

而概括来说,因现代建筑思想的影响而带给景观艺术设计的变化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现代建筑语言开始逐渐的转化到景观设计之中,并得以良好的呈现。现代建筑语言开始逐渐的转化到景观艺术设计的现象在现代艺术和现代景观艺术设计中非常常见。如: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建筑师贝伦斯,就曾经利用建筑的语言来设计园林的风格。他曾经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利用各种各样的园墙、花架以及各种形状的种植池等等来进行空间的组织,而这一点很明显的就是借鉴了现代建筑语言的方式。

其次,景观艺术设计受到了现代建筑延伸空间的启发,认为是建筑延伸空间的一部分。在新艺术运动中,很多景观设计师和建筑师都认为园林或是景观实际上与建筑之间是联系在一起的,而很多设计师也将这种理念切实的落实到了景观艺术设计作品之中。例如:建筑师杜斯伯格,在设计花园的过程中,就曾经运用过这种理念。他在进行花园设计时,根据室内和外部门窗的颜色:原色、蓝色窗;红色们、黄色的墙,在花园中的几何种植池中合理的设计种植了郁金香、罂粟以及矢车菊等植物,从而使得花园呈现出于建筑风格一致的色彩,显示了其景观艺术设计是现代建筑延伸空间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刘芊.基于现代艺术的园林景观雕塑的反叛[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花艺景观设计篇12

Landscape Design Impacted by Patterns and Decoration Art

ZENG Wei

(School of Arts,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18)[WT5”BZ]

在20世纪70年代晚期,西方艺术已经逐步走向了多元化和无中心的状态,主流的已经不再是主流,边缘的也不再被人们所忽视。而80年代的艺术就是在这种嘈杂混乱、模糊不清的状态中孕育出来的。评论家安德烈亚斯・哈伊森(Andreas Huyssen)曾这样描述这种状态:“80年代的后现代艺术的标志是传统与创新之间、保守与进步之间、大众文化与严肃文化之间的紧张关系。但是后者不再比前者更有优越的地位,并且旧的二分法和旧的范畴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可靠管用了。例如进步与反动、左与右、理性与非理性、未来与过去、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抽象与再现、前卫艺术与低劣之作。”[1]

一、图案与装饰艺术的兴起

图案与装饰艺术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期间出现的一场艺术运动,在美国绘画复兴的潮流中,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图案与装饰艺术综合了不同的艺术源踪:日本和服的花色、玛雅的编织样式、伊斯兰建筑装饰、墨西哥的瓦纹、摩洛哥的陶器和波斯的细密画都成为了艺术家们的灵感来源,通过对这种非西方传统的形式的直接模仿或挪用创造出了复杂的、装饰的和具有抒情意味的绘画。《艺术论坛》评论家约翰・佩洛特(John Perrault)写道:“我们需要一种认可第三世界或传统上被认为是女人作品的那些形式的艺术,一种将使了无生机的环境焕发青春活力的艺术……的画面被填满了”;“极少主义艺术风格绘画的格子变成了感觉性的并有超出自我认知范围内容的网或格栅”。[2]美国艺术家通过模仿或挪用非西方艺术的图形和趣味,主要是表达一种反讽的态度,它形成了一种反对当时盛行的极少主义和抽象主义的艺术形式,并且向艺术领域中的西方中心制以及西方艺术体制中的诸多原则问题发起了挑战。

图案与装饰艺术的艺术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点:首先,绘画应该是二维的,它不是去力图创造一种幻象;其次,它表现的是奔放的感情而不应含蓄内向;第三,各种样式的图案应当合成相互联系的一体;第四,绘画的主题或意义应当次于它的视觉效果。图案与装饰艺术家要求艺术不仅仅向当代生活开放,而且也要向传统开放。参与图案与装饰运动的艺术家,有意识地试图去展现一种反等级的、各种文化之间综合的、多元的创作态度。

由上所述,可见图案与装饰艺术有意追求享乐主义和无足轻重的东西;它通过使用重复的单元面贬低自我的价值;它似乎还冲破了美术与工艺之间的隔阂――而这种界限恰恰是现代艺术家们一直坚持要设置的。此外,它强调自身缺乏革命意图,但这正是富有革命性的表现。[3]

二、图案与装饰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

图案与装饰艺术的艺术家主要包括罗杰・桑德斯(Roger Sandes,1941-)、罗伯特・库纳什(Robert Kushner,1949-)、罗伯特・扎克尼奇(Robert Zakanitch,1935-)、米里亚姆・夏皮罗(Miriam Schapiro,1923-)以及金・麦克考奈尔(Kim Macconnel,1946-)等。桑德斯的作品色彩艳丽,装饰效果极强,体现出一种浓郁的异国情调。他有时候甚至将各种各样有图案的画布拼接起来,然后在上面进行创作。桑德斯艺术风格的典型特征是富有多彩的色调、多样的材质、乐观的情绪和复杂的装饰。

[TP,Y,PZ#][TS(] 图1 《乡村生活与奶牛》,罗杰・桑德斯,2007年[TS)]

在罗杰・桑德斯的绘画作品《乡村生活与奶牛》中,橙色和黄色的向日葵、紫色的附子花和粉红色的大波斯菊布满了整个画面的中心。作为一个画家和景观设计师,首先,他认为强烈的紫色、橙色和黄色可以使得淡淡的粉红色显得更加微妙,色彩之间可以形成强烈的对比。其次,大波斯菊黄绿色的叶子、向日葵青绿色的叶子和附子花暗绿色的叶子之间也产生了对比效果。桑德斯将绘画中植物色彩组合所产生的强烈对比,成功地运用在景观设计之中,例如:红色和杏黄色的金针花的组合;粉红色的百合和红色或赤褐色的堆心菊的组合;黄色的金针花和淡紫色的香蜂草的组合。(图1)

汤姆・斯图亚特-史密斯(Tom Stuart-Smith,1961-)的设计作品与图案与装饰艺术的绘画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色彩、图案和装饰品是他的景观设计中主要包含的三大要素,这些要素都为他的设计增加了一份个性与活力。2008年,他的设计作品洛朗-佩里耶花园(Laurent-Pettier)获得了第86届英国切尔西花卉展的最佳观赏型花园奖。

洛朗-佩里耶花园采用了一种不对称的布局,试图创造出一个具有梦幻般、略带超现实主义的冥想空间。这是一个由简单重复的元素构成的复杂、微妙的空间,虽然它是一个小型景观,但是多数人认为它更像是一个装置小品。整个空间布局由四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构成:一组枝叶被修剪得像云朵一样的生长了30年的角树;一种具有法兰德斯风格图案的砖石铺地;一系列具有装饰意味的镀锌蓄水池;一片犹如挂毯一样由草本植物构成的波状起伏的绿地。院内静谧和煦的氛围,潜动的溪流波纹,水槽的上升气泡,只有仔细观察才能体验其中的动感和渐进的变化。汤姆的设计十分注重气氛和情绪的制造,在某些角落,水被植物遮挡,而在某些地方,水是可见的,并且是可触摸的,自然散布的迷人的白色牡丹和花园中部整体的忧郁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花园处处充满了灵感和韵味,反映出设计师对于图案与装饰绘画艺术有着十分深入的理解。

三、图案与装饰艺术对景观形态的影响

通过桑德斯的绘画作品和汤姆・斯图亚特-史密斯的景观设计作品,我们从画面的构成、树叶的色彩搭配和花卉的色彩搭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两者之间的彼此渗透和彼此影响的关系。(图2、图3)

1.画面的构成

2003年,桑德斯完成了这幅125厘米×160厘米的具有强烈装饰意味的绘画《当地的事件》。从画中可以看出,画面周围像是有三个不同形式和纹理的篱笆围绕着中心部分繁花似锦的景观。整体的由不同动物图案组成的外部规则式框架和中心部分自然生长的植物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令人印象深刻。画面主体的花卉主要由以下三种组成:有着赤褐色小斑点的东方百合;粉红色的金光菊和具有棕色眼睛似的波斯菊;如同一群从天而降的蓝色小鸟一样的飞燕草。这些花卉配合着整体呈对角线分度的花卉茎干增加了动感,使得画面显得生机勃勃。桑德斯通过这三种色彩斑斓的植物组合强调了视觉上的悦目,这可以看作是对70年代美国流行的极少主义以及观念主义过于理性的创作态度的反叛。

正如桑德斯的绘画运用了规整的框架一样,汤姆・斯图亚特-史密斯也使用了同样的手法构建了占地3600平方米的北牛津郡花园(图3)。整体看去,横向穿插着的组团形成了重叠的层次。整个景观采用的是封闭的规则式布局,与中心部分细长的小溪、矩形水池和草地上自然生长的植物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得景观在充分展现出了整体的和谐之美的同时,能够在秩序和自然的野性之间找到合理的过渡,并且通过阳光与阴影的组合来强调了景观本身的特征。

2.叶子的色彩搭配

艺术家通过构建不同植物之间的色彩、形式和肌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幅画的基础构架之一就是建立在不同绿色之间的变化上:百合花深绿色的叶子;相对于深绿色稍亮的金光菊叶子;橄榄绿的波斯菊和亮绿的飞燕草。眯着眼睛,观赏者将会看到所有的绿色虽然都各不相同,但是却能够统一在一个和谐的色调中。

景观与绘画艺术一样,都是创建美丽的过程,设计的构思、植物品种的选择、植物的栽培永远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为确保每一种植物都能够适得其所,汤姆对这些植物年复一年进行观察,并通过运用色彩叶片的质感、形状、结构、比例获得特殊的感官效果。汤姆设计的具有装饰意味的景观,一年四季都会随着不同花朵的绽放而展现出不同的风姿,细心的观赏者还会发现不同的花卉拥有形态各异的叶子,它们的色彩和纹理的组合,带来了和鲜艳的花朵同样的视觉冲击力。黄绿色、橄榄绿、清灰色、浅绿色和深绿色的叶子,无论是细长的还是宽大的叶子在北牛津郡的景观中都融合成了一个整体。

3.花卉的色彩搭配

桑德斯希望他的创作能够“吸引你的眼睛观察到所有细微的事物”,这样做在某种程度上更有利于表现艺术家的思想。为了花卉的颜色能够形成鲜明的对比,桑德斯巧妙地运用了彩色蜡笔中柔和的粉红色、黄色、蓝色和少量的黑色进行搭配。画面中的天空和云朵的颜色十分清澈亮丽,与之相对的是飞燕草和金光心部分的重色,两者之间形成巨大反差,增加了画面的纵深感。

汤姆认为设计和绘画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妙,需要欣赏者通过视觉、味觉、听觉、触觉感知自身与自然相联系的感受经历。而视觉效果是艺术感觉的表现重点,汤姆将绘画技巧巧妙地运用在景观设计中,他所创作的任何一个景观,都极度注重色彩的搭配。从图片中可以发现,分别有两株黄绿苞小虾花如同女士的斗篷一般展开在小溪的两边,起到了衔接不同地块的作用。绽放黄花的糙苏;灰色叶子的水苏;低矮的观赏草和淡紫色的紫花葱点缀在这个活泼的景观中,整体上看就像一个美丽的挂毯。远处盛开着如同小山丘一样连绵起伏的淡紫色薰衣草,它和处于谷仓下方的猫薄荷以及遥远的麦田之间的色彩十分协调,起到了相互映衬的作用。视觉冲击感很强的深绿色紫杉,重复地竖直排列在周围深色森林背景中,让景观融入了当地独特的自然风景之中。

景观空间的建造是不能与特定的视觉、触觉等感官分离的,景观是一种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的虚拟和实质的实践中蕴含和演变的介质。汤姆从图案和装饰风格的绘画中汲取到景观设计的灵感,从要求人性和精神解放为出发点,营造出富有生机、情趣的景观。(图4)

四、结语

在艺术这一视野中,多元综合的绘画艺术带给当代景观设计的启发,以及两者之间的互动因素是多方面的。绘画艺术不仅在形式的层面上丰富着当代景观设计的样态,而且在观念和意义的层面上也拓展着当代景观设计的表现空间。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以总结:

首先,艺术的视野不断地促使我们用不同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并激励我们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景观。图案和装饰艺术提供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设计思路,设计师需要吸收不同文化元素,它趋向于增加而不是减少的手法,通过重新拼贴和组合,创造出炫目的视觉效果,以此来表达一种热烈的情感。

其次,对于艺术观念与景观实践之间的互动,在于强调艺术与景观的平行思考,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平行思考。艺术代表了人类生活高尚的精神层面,设计师应努力使自己的设计作品成为一种艺术表达的载体。只有肩负起这样一种责任,才能为人类创造合理、健康、美观且富有内涵的环境。[4](责任编辑:陈娟娟)

参考文献:

[1]马永健.后现代主义艺术20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73.

花艺景观设计篇13

别墅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建筑与景观的共合体,其包含了建筑艺术文化、时代潮流、生态环境、景观园林文化、高科技配套设施、优质的服务、室内设计理念等等,更重要的是具有人文含义的渗透、精雕玉琢的工艺。就别墅建筑景观设计而言,通常设计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地带,为消费者提供了适宜居住和栖息的独特住宅,从室内空间的各个功能区域延伸到面积不大但富有诗意栖居的室外景观环境,达到生活与幻想的环境。别墅景观设计包含了别墅建筑及建筑空间和建筑外景观设计,如果单单考虑建筑、植物绿化就失去了别墅本身的价值了。别墅景观设计包含了相应的配套设施及景观文化,如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景观园林、景观文化、配套设施、人文艺术等,还有就是优质的服务。无论是墙体设计、屋檐设计、景观小品等都要精雕细琢,并赋予其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文化内涵。其建造的环境在优美的地带,提供人们栖居的住所,从室内空间的各个功能区域到室外的景观环境都给人以舒适优美的享受。

二、别墅设计与景观设计的关系

别墅的特点在于空间更加广阔,居住功能划分更加细致化,提供个性化的生活方式,拥有私有的庭院空间,环境绿化比率较高。别墅设计与景观设计就是在于研究别墅空间中,景观、植被的合理分布。创造一种可循环,可持续的低碳环保空间,使其符合形式美法则,更加人性化。需要进行资源、生态以及材料和功能的划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的同时要合理分布植被景观,符合居民居住、休闲的景观需要,提升生活品味,展示绿色、人文的人居环境形象。一个完整的别墅设计不论从选材、建筑结构还是配饰的搭配都应该是全面的。景观设计是一种对于自然山水、生态环境、地理的规划与整合。只有景观设计与别墅设计的完美结合,才能算是一套完整的别墅设计。

三、别墅建筑景观设计的表现与应用

(一)别墅建筑景观设计布局的表现与应用

窗体顶端别墅景观设计的布局是整个景观设计的关键所在。通过景观设计中的造景、铺装、建筑物等元素进行合理的布局,形成整个景观园林的布局效果。利用简洁丰富的花卉与植被、景观小品造景等形成曲折搭配的景观效果,曲折的园路配有花卉与植被形成庭院幽深效果。另外,还要考虑布局的方位。某些植物对于水分、阳光的需要不同、质感的差异等,在进行布局时要充分考虑景园的水路问题、阳光光照问题、土壤成分问题等的方位所在,如果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植物生长发育的效果。通常在布局设计过程中,植物建在采光效果极佳的区域,或根据不同植物的特点而进行布局,朝南方向为最佳。但采光效果较差的区域,也就是背阴处,可以建造成阴地植物的观赏区域。

(二)别墅建筑景观设计色彩的表现与应用

影响别墅建筑景观设计风格的因素之一包括别墅景观色彩。确定别墅庭院色彩主色调的一个技巧,就是运用建筑的色彩以及周围环境的色彩。色彩设计会结合建筑物本身的色彩与景观造景元素相结合,尤其是与花卉与植被的色彩相互混搭。通常建筑物的色彩较为单一,成深色、灰色较多,因为花卉与植被的颜色较为复杂,所以主体建筑物的颜色不宜复杂,这样才能形成统一的色彩效果,避免色彩错中复杂。在西方国家的观念里,在花园中栽观叶植物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可以栽种一些色彩鲜明,有强烈对比的植物,增加花坛的明亮度,比如橙色、黄色、红色和紫色的观叶植物。

(三)别墅建筑景观设计植被的表现与应用

别墅建筑景观设计中无论是外部景观还是室内景观设计,都离不开植被的衬托与造型艺术。室外景观赋予了设计师在园林造园方面更多的设计灵感,不仅能体现出设计师的艺术修养、文化内涵,更能反映出设计师对园林景观设计的专业能力,以及对当前景观设计所具有的时代潮流的掌握与创新发挥。对于园林造园的植被方面,对于喜欢中式风格的居住者来说,更多的会选择以江南园林为代表的苏州园林景观设计作为设计来源;对于喜欢欧式风格的居者来说,更多的会选择欧洲景观设计元素。无论哪一种,其在庭院中都是以灌木植物为主,将花卉穿插其中,或者建造些凉亭、木桥等。花卉一般会选择生长周期较长、能满足四季观赏的品种。对于具有经济条件的、喜爱花卉的居住者来说,在花卉的选择方面种类较多,品种复杂。但无论什么花卉与植被,最重要的是后期保护设施与配套设施,尤其是面积较大的、四季时令的、观赏性极高的花卉与植被,需要四季变化的配套设施,如暖棚、水养、湿度等;而面积较小的、花期较短的花卉与植被,在配套设施方面的投入则会较小。总之,别墅景观设计中花卉与植被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配套设施,这样才能保护好景观植被。

(四)别墅建筑景观设计铺装的表现与应用

别墅景观设计离不开路面铺装,。路面铺装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功能上要合理,如果违背了合理的路线,任何路面铺装都是没有意义的。合理的路面铺装要考虑居住者的人群特点,从年龄、身体状况、个人的生活方式等方面考虑。这样就决定了道路如何铺装,铺装在什么地方。例如,车库门前的铺装、入园的铺装、主干道的铺装,要牢固和防滑,在材料上要坚固实用,在形式上要简洁大方、整体,不仅要便于施工,还要利于后期的保养与维修;对于观赏区的道路铺装,应当与主干道的铺装相互呼应,不能脱离整体道路的线路,根据景观设计的设计而便于流通与观赏,对于花卉区域要与植物的自身特点而设计铺装。另一方面则是铺装材料的选择上要合理。材料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材料本身的材质特点,还要考虑材料的图案类型与色彩。材料的材质特点决定了铺装的质量,对于不同区域采用不同材料质量,容易损坏的区域要坚固的材质,材质的质量也决定了铺装的施工工艺的复杂程度。另外,对于设计者来说,图案与色彩是造园铺装的重点,色彩的搭配、图案的拼装会直接影响景观设计的效果。在景观设计的整体风格下,选择合适的色彩与图案的铺装材料,可以为整个景观设计增加设计韵味。对于别墅景观设计中园路的设计,多采用我国古典园林手法,普遍采用了窄、幽、雅的造园特点。窄,是道路狭窄,可以充分节省空间,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因为别墅作为私家园林,人数较少,即便有客人来访也是寥寥无几,所以没必要设计得比较宽阔;幽,可为幻觉理解,将道路设计的较为崎岖或是多变曲折的造型,增加景园的神秘感,可以带来趣味的效果,使人产生神秘的错觉视觉效果,有种身临其境、幽深的感觉,同时也会产生庭院宽阔的视觉效果;雅,是优雅,是古人对园林造园的最高境界,多而不乱、少而不空、密而不重、松而不轻,既能达到观赏的目的,又不会减少使用的价值。园路的铺张设计从建筑学的角度讲可以分为加法和减法,也就是根据景观中水景、植被、建筑物、凉亭、桥等进行添加和减少的处理手法,来贯穿整个景园设计。

(五)别墅建筑景观设计造景的表现与应用

造景是别墅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点部分。别墅景观设计中造景是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是整个园区的亮点。造景包括多个方面,如水体造景、雕塑造景、景园小品等。造景的设计不仅与整个景观风格相统一,而且要有创新的造型和设计灵感,而这种设计必须要具有设计的灵魂,不能呆板,更不能只是为了造景而造景。水体设计是景园设计中的一部分,也是造景常采用的方法。作为庭院,本身的面积较小,不同于大型的景观设计,所以水景设计面积较小,通常会配有假山、凉亭、小桥、流水、雕塑等最为组合搭配。虽然面积小,但在建造水景时要更加注重造型精致、表现寓意、安全实用的设计手法,尤其是居住者有较小年龄的人群更要注意安全性。如果运用水池的设计形式,要考虑水池的深度,不宜过深,但也不能过浅,否则就失去水景建造的意义了。另外,就是精雕细琢的庭院景观小品。景观小品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是造景的灵魂所在。如何具有诗情画意、诗意栖居的效果感受,是考验设计者的水平所在。景观小品无论是组合搭配还是独立存在,均应当在艺术工艺上精益求精、精心雕琢、搭配合理、裁剪得当,做到虽然面积小但不失艺术效果,所谓小而不贱、从而不卑、相得益彰的园林景致。巧妙地组合造景元素,从景观的空间进行塑造,使得景观整体风格、整体效果、整体环境与景观小品本身相互融合,形成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假山的堆砌技术不同于建筑物本身的建筑设计,通过图纸设计及数据,就可以进行施工建造,以达到设计者的要求,而是要通过不断的推敲和实践摆砌才能创造出设计的灵魂。正如叠山之艺,则在于且叠山之石,须现成的天然之石,不可以斧凿加工,否则就不自然。因此叠山之事,可谓因材施法。陈从周在《说园》中说:“石无定形,山有定法。”这就是堆山的要诀。通过探究别墅建筑景观设计表现与应用,进一步思考,对景观与居住环境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生态环境与人类居住空间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关系,生态环境是居住空间发展的基础。居住环境离不开生态环境,对景观的设计的合理运用是环境艺术础课的重要使命。具备正确景观设计基础知识和正确的市场趋势,对设计师极为重要。无论是别墅还是其他居住环境,在景观设计上都应当遵守生态环境的原则。和谐的生态环境作为设计的表达,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景观设计,在此基础上赋予别墅景观设计的思想来体现出景观设计作品的功能与价值。强调与植被结合,保护生态平衡,归根结底就是使人工建筑成为连接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纽带,通过这一手段使生态与人的居住需求达到和谐统一。通过全文的论述表达,阐明了个人观点,不仅达到了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同时也满足了环保生态的新的趋势,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把更多的畅想变为现实,让家园更美好。

参考文献:

[1]别墅设计———色彩的搭配原则.鸣仁别墅网

[2]郑阳编著.景观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原理与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3]李薰.十年来中国冶金科学技术的发展[J].金属学报,1964,(07):442.

[4]许浩著.景观设计从构思到过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