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烧秸秆的原因及对策实用13篇

焚烧秸秆的原因及对策
焚烧秸秆的原因及对策篇1

秸秆是农作物的主要副产品,是十分宝贵的生物资源。露天焚烧秸秆,不仅污染环境,浪费资源,而且影响交通安全,影响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东海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每年秸秆资源达119万t,若能充分利用,不仅能改善环境,还能增加农民收入。因此,研究以饲料、燃料、肥料和工业原料等形式利用秸秆资源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东海县近年来在秸秆禁烧处理及利用现状,探讨遏制秸秆焚烧多发、频发的方法和途径。

1 东海县近年来秸秆处理及利用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秸秆利用逐渐受到了重视,利用方式更加科学合理。但在实际生产中,秸秆焚烧现象依然比较严重,给生态环境造成了种种不好的影响。从现有的秸秆综合利用出路看,秸秆利用的方式主要有秸秆能源化、秸秆肥料化、秸秆基料化、秸秆饲料化、秸秆工业化等用途。目前,全县多种形式利用秸秆79.74万t,占秸秆总量的67.01%[1-2]。

1.1 能源化利用

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秸秆沼气(生物气化)、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秸秆热解气化、直燃发电和秸秆干馏等方式。近年来,东海县大力推广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积极组织实施秸秆能源化利用项目,建设秸秆固化点3个,秸秆气化站10个,户用沼气6.3万户,综合利用秸秆9.68万t。东海龙源秸秆发电项目总投资2.4亿元,装机容量为2×12 MW,年利用秸秆20万t。

1.2 肥料化利用

东海县稻麦种植面积13.93万hm2,其中小麦7.53万hm2、水稻6.40万hm2。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面积5.20万hm2,还田量34.07万t,其中小麦22.70万t,水稻11.37万t,占秸秆总量的28.63%。秸秆还田后能够将秸秆中的有机物、氮、磷、钾元素归还土壤,供作物吸收再利用。目前全县正在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工程,包括: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机灭茬还田、超高茬麦套稻、稻套麦等技术,以达到培肥地力,增加产量,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同时,东海县还普及旋耕机,重点推广反转灭茬机,示范推广水田埋茬起浆机,以确保秸秆还田的顺利实施。另外,桃林镇蔬菜基地、黄川草莓、双店花卉等高效农业示范区草覆盖利用、秸秆堆沤、腐熟还田等方式利用秸秆2.93万t,以点带面,推进了秸秆资源开发利用的健康发展。

1.3 基料化利用

农作物秸秆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有机物,是栽培食用菌的优质材料。2012年东海县高效农业面积4万多hm2,其中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62 hm2,利用秸秆2.34万t,主要集中在石湖、山左口、石榴、石梁河、黄川、南辰等乡镇。

1.4 饲料化利用

农作物秸秆是牲畜的主要粗饲料原料,是发展草食畜牧业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近年来,东海县大力推广农技服务技术,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同时,生产了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加快秸秆饲料化利用工作,使东海县秸秆饲料化利用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东海县是部级秸秆养牛示范县,有规模较大的肉牛养殖基地江苏峄森牧业、连云港亨得利、双店益多牧业等大中型企业。目前全县存栏大牲畜20多万头,年利用秸秆25.62万t。

1.5 工业原料化利用

秸秆人造板是一种新型绿色建材,它为人造板工业、造纸工业、生态环境、“三农”问题以及木材供需矛盾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全县秸秆制板、工业用包装材料等年利用秸秆0.54万t。

1.6 其他方式利用

秸秆是纯天然植物,具有非常独特的光泽和柔韧性,天然植物构成的画面玲珑剔透、晶莹靓丽,是民间传统工艺和现代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是独具一格的绿色环保产品。青湖镇东丰墩草帘合作社,年可编制草帘1.5万个。全县年编织草帘、草绳、畜禽垫料、手工制品等利用秸秆15.26万t。

2 秸秆焚烧的危害

东海县是农业大县,全县耕地面积为12.25万hm2,2012年全县作物种植面积16.79万hm2,其中小麦种植面积7.53万hm2,水稻6.40万hm2,玉米1.13万hm2,花生1.00万hm2,山芋0.33万hm2,大豆0.40万hm2,全年各类作物秸秆产量119万t。以前每年都有大量的秸秆被焚烧,焚烧秸秆会造成许多危害:一是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和水体质量,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体健康;二是存在火灾隐患,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四是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质量下降;五是损害城市形象,影响政府威信。

3 秸秆焚烧的原因

虽然政府出台了相关规定,禁止焚烧秸秆,但在收获季节,秸秆焚烧现象依然非常常见,难以遏制。分析秸秆焚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秸秆处理依靠家庭的力量有一定难度。对秸秆进行资源化处理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其前期投资大、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导致农户或者单个企业难以投资利用秸秆。二是政府对秸秆资源化利用企业的政策倾斜较少。政府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进入秸秆利用行业。三是秸秆收购难。虽然每年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但是秸秆资源化利用过程中依然存在秸秆收购难的问题。由于采用资源化利用秸秆的新技术,一般投资较大,为了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一般秸秆收购的价格较低。农户将秸秆运往收购地点,需要的投入较大,能够获得的收益较少,因此,很多农户依然选择将秸秆就地进行焚烧[3-4]。

4 遏制秸秆焚烧多发、频发的对策

4.1 强化组织领导,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力度

东海县成立了由县长为组长,县人大、政府办、农委、农机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多次召开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会议,按照“疏堵并举、标本兼治、属地管理、源头控制”的工作原则,与各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各部门、各乡镇责任明确,实行县、乡镇、村3级联动,最大限度的消化利用秸秆,杜绝露天焚烧秸秆。各乡镇也建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巡查队,制定了实施方案,确保辖区秸秆利用和禁烧工作落到实处。

4.2 强化舆论宣传,营造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良好氛围

一是将《致全县广大农民朋友和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致收割机操作员的一封公开信》发放到村、到组、到户,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党员大会,村民组长、村民代表会议进行广泛宣传,将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意义、具体实施细节及时、准确的层层传递下去。三是组织流动宣传车,制作秸秆利用和禁烧宣传标语,在主要路口、集市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张贴,强化意识提升[5]。四是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和报道。五是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向全县中小学生宣传秸秆利用与禁烧知识,让小朋友们及时向家长宣传秸秆利用与禁烧的意义。

4.3 强化重点区域,确保秸秆禁烧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突出重点。机场周边地区,高速公路及国道、省道和东陇海铁路两侧,牛山镇、温泉镇周边5 km范围,粮库、通讯设施、电力设施、医院和学校等为重点防火区域。全县分一类乡镇6个、二类乡镇8个、三类乡镇10个,重点村分一类重点村10个、二类重点村13个。县、乡、村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采取县机关部门包重点村、乡镇干部包村、乡镇工作人员会同村组干部包地块、包区域等办法,严看死守,不留死角。二是部门联动。县政府办、重大事项督查办、环保、气象、农业、公安、交通、教育等部门及各乡镇各负其责,重点包村、部门联动,形成合力,确保秸秆禁烧和利用落到实处[6]。三是从严考核。各责任部门、乡镇及重点村向县财政专户交纳保证金,严格考核,奖优罚劣。

4.4 强化技术引导,促进秸秆利用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一是加强技术培训与推广。各职能部门举办了秸秆快速腐熟堆肥、青贮、氨化、生物气化、设施栽培等多项技术培训,提高了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二是树立典型示范带动。全县树立了一批秸秆利用示范典型,桃林镇北芹蔬菜基地,洪庄镇、山左口乡秸秆气化、秸秆沼气示范乡镇,石湖林菜间种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白塔蔬菜、双店花卉等高效农业示范区,以点带面,推进了秸秆资源开发利用的健康发展。三是突出产业化综合利用。东海龙源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作为重点龙头企业,专门从事秸秆回收、发电,年需各类秸秆20万t。东海是部级秸秆养牛示范县,年消耗秸秆20多万t,形成了有产品、有品牌、有市场、有效益的大产业。另外,秸秆加工草帘、发展食用菌、秸秆气化等,培育了秸秆利用新的经济增长点。

4.5 强化措施落实,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健康发展

一是制定优惠政策。用于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对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保护性耕作、秸秆青贮、秸秆建材、秸秆肥料、秸秆饲料、秸秆气化、生物质燃料等利用方式进行资金扶持;鼓励和支持秸秆利用回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在用地、项目申报等方面优先安排,在建设、供电、供水和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支持。二是建立健全秸秆收储体系。支持秸秆发电企业的发展,各乡镇(场)、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秸秆收购、贮运和利用服务体系,全县建设乡镇秸秆收储场38处,建制村临时性收储场地383处,秸秆经纪人队伍394个,采取补贴等措施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等开展秸秆收贮运和综合利用服务。

5 参考文献

[1] 樊家志,章东林,徐芳,等.农作物秸秆焚烧的原因及对策[J].江苏农机化,2009(2):40-42.

[2] 韩宏华,陆建飞.农作物秸秆焚烧污染治理的政策分析[J].生态经济,2009(12):173-175.

[3] 李兴平.浅析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11.

焚烧秸秆的原因及对策篇2

0引言

当前,我国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的现象较为严重,焚烧过程中产生大量微小粒子,影响当地空气质量,成为引发雾霾的重要因素之一。2011年国庆期间,周口焚烧秸秆再成“雾都”,并造成高速路5次关闭。2013年6月,印度尼西亚的“烧芭”活动(即通过焚烧热带雨林获得耕地的非法行为),引发了森林大火和严重的雾霾,殃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邻国,对所在地区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大气污染和经济损失。

进入21世纪,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化的焦点问题。世界许多国家将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缓解能源供应紧张、应对气候变暖(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举措。生物质能源除了可再生和清洁外,还是目前主要的可以直接使用和大规模生产的能源产品,生物质综合利用和生物质能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展生物质能源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能源发展战略。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每年总产量超过8亿吨,有1/3没有被资源化利用而被就地焚烧,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还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因此,研究如何消除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现象,并提出农作物秸秆合理利用的对策十分必要。

1 秸秆利用及就地焚烧现状

1.1 基本概念

1.1.1 生物质和生物质能

广义的生物质是指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有机体及其产生的废弃物。组成生物质最重要的元素为碳和氢,碳和氢可以与氧气发生剧烈氧化还原反应,同时释放出大量热。因此,所有生物质都含有一定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生物体是通过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于生物质中。生物质能来源于太阳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表现形态。生物质能可以转化为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可再生的碳源。

光合作用:6CO2 + 6H2O === C6H12O6 + 6O2

1.1.2 农作物秸秆

农作物秸秆是指去除籽果实的农作物茎、叶、秆及根等部分,包括各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油料作物和纤维类作物的秸秆,如玉米秸秆、高粱秸秆、小麦秸秆、水稻秸秆、豆类作物秸秆和棉麻秆等。农作物秸秆属于生物质。农作物秸秆中蕴含生物质能。

1.2 农作物秸秆总量及分布

根据农业部组织的全国秸秆资源调查结果,目前我国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为8.2亿吨,秸秆可收集资源量为6.87亿吨。我国农作物秸秆产量按照人口增长趋势,将在2030年左右逐步增加到最高水平,达到10亿吨。

我国的农作物秸秆主要集中分布在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河南、山东、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云南等粮食主产区。考虑到收集成本,人均秸秆资源量高的省份依次为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辽宁、山东、宁夏、河南、河北等省。

1.3 秸秆利用现状及剩余秸秆量估算

目前秸秆的用途主要是作为肥料还田,作为饲料喂猪喂牛,作为燃料用于炊事和取暖,以及少量作为工农业生产的原料。调查结果表明,在秸秆可收集资源量中,作为肥料的使用量约为1.02亿吨,占比14.83%;作为饲料的使用量约为2.11亿吨,占比30.66%;作为燃料的使用量约为1.29亿吨,占比18.75%(其中生物质发电3000万吨,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320万吨,其余均使用低效的户用炉灶直接燃烧使用);作为种植食用菌基料的使用量约为1500万吨,占比2.18%;作为造纸等工业原料的使用量约为1600万吨,占比2.33%;秸秆废弃及焚烧量约为2.15亿吨,占比31.25%。如图1所示。

图1 秸秆利用现状―各种用途所占比重

1.4 秸秆剩余量增长和秸秆就地焚烧的原因

笔者2013年1月对河南省周口市农户进行了走访调查,同时结合之前对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专家采访,发现目前农作物秸秆的剩余量逐年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配合饲料用量的增加,导致用于还田和饲料的秸秆需求量减少;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用能中电力、液化石油气等化石能源用量的比例增加,导致用于燃料的秸秆量减少;三,随着城市化发展,农村常年居住人口大幅度减少,对燃料的需求也急剧下降。这些农作物秸秆的剩余部分本来是可以作为生物质能源来利用的,但是目前我国生物质能源化利用市场还未完全形成,剩余秸秆还没有被有效利用。

中国农村大多实行一年两季、两年三季、甚至一年三季的种植制度。农作物收割后,大量秸秆闲置在田间。农民由于农忙,没有时间、没有人力将秸秆打捆收集,也没有地方放置秸秆,他们将剩余秸秆在田间就地焚烧处理,以便尽快种植下一季农作物。对农民而言,这是处理剩余秸秆比较经济、方便、有效的方式。

1.5 秸秆就地焚烧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由于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大,秸秆产量也相应大,就有更多剩余秸秆被就地焚烧,所以秸秆就地焚烧地区主要分布在粮食主产区,如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河南、山东、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云南等地。

中国面积广大,纵跨热带、温带、寒带,所以粮食播种与收割季节也不相同。图2为中国四季农作物秸秆焚烧遥感图,深色部分为秸秆焚烧区域。图中显示,夏季和秋季,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华北平原秸秆焚烧现象十分严重。而春季和冬季,则以较南端地区为首要焚烧地区。中国大部分地区实行一年两季耕作制度,小麦在夏季收获后必须立即种植秋粮,收割和播种的时间仅有10-15天,称为“双抢”即抢收抢种。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处理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成为农民处理秸秆的首选,在图2(b)季节,无论秸秆焚烧的区域范围、还是焚烧强度,均远远大于其他季节。

图22003-2010年中国四季农作物秸秆焚烧时间和空间分布(a-春,b-夏,c-秋,d-冬)

1.6 秸秆就地焚烧的危害

秸秆就地焚烧对环境危害极大。图3为2006年中国秸秆焚烧一氧化碳排放分布遥感图,图3和图4显示秸秆焚烧时产生大量粉尘以及未燃烧完全的碳氢化合物。这些物质在空气中形成了气溶胶,处于介稳状态。当空气湿度较大时,焚烧产生的微小颗粒物很容易和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雾气,此时雾气液滴是固液两相混合物,呈灰白色,即为结合形成的雾霾。雾霾中液滴浓度小于雾,液滴比重也小于雾,因此可以将秸秆焚烧产生的微小颗粒物带到更高的空间高度和更为广泛的区域,也大大延长了颗粒物的沉降时间。雾霾产生的原因很多,农作物就地焚烧即为其中之一,虽然总量不大,但是秸秆就地焚烧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比较集中,燃烧不充分产生的大量粉尘分散在空气中,成为气溶胶,难以散去。所以秸秆就地焚烧在特定的区域和特定的时间段内,将对雾霾的产生起到显著的作用。

图32006年中国秸秆焚烧一氧化碳排放分布[9]

图42014年1月河南省周口市某村秸秆焚烧现象

(笔者实地调查)

检测数据表明,就地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3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

秸秆就地焚烧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还严重地浪费了资源,我国每年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可收集秸秆被废弃及焚烧。这些秸秆的有效利用,不仅需要当地政府出台相应政策,而且还需要一个与之配套的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

2 秸秆就地焚烧治理对策

2.1 对策设计思路

目前,各地政府对秸秆焚烧主要采取的策略主要是“堵”,颁布禁令,禁止就地焚烧秸秆,但这种做法不能从跟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剩余秸秆依然无法得到妥善处理,除了就地焚烧,农民没有更好的处置剩余秸秆的利用途径。所以我们设计对策的思路主要是“疏”,即以政策引导,开创秸秆回收利用市场,引导农民把剩余秸秆卖给企业,让企业加工转变为“可再生能源资源”,再由政府出台相应的财税政策予以支持,形成秸秆高值化加工和利用产业链,使“废弃物”变为“资源”、“高值商品”。其结果是一种“疏”、“堵”结合的政策,力求从根本上减少和杜绝秸秆就地焚烧现象。

2.2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技术路线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是利用木质素充当粘合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将松散的秸秆、树枝和木屑等农林废弃物挤压成的固定形状燃料。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具有原料量大、适用范围广、规模适应性强、易于运输和存储等特点,可以明显提高单位体积能量密度和燃烧效率,易于实现产业化和规模使用,大大提高农林废弃物的热效率,是一种低投资、低成本的生物质能利用方式。图5和图6是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样例和加工流程 。

图5部分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样例

图6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加工流程

传统的薪柴炉灶热效率一般在5%-8%,经过技术改造的省柴节煤灶的实际使用热效率也只能达到15%,而使用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高效炉具的热效率可以达到60%-80%。这种燃料燃烧时黑烟少、火力旺、燃烧充分,烟气中未燃烧充分的C颗粒和SO2、NO2等腐蚀性气体较少,因此对炉具的腐蚀相对较小,对环境污染程度较轻 。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符合我国农业资源特点,相应的设备和工程建设已经不存在技术障碍。而且这项技术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市场化应用,具备了产业化条件,并具有潜在的足够大的应用市场,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将是利用剩余秸秆的有效方式。图7显示我国压缩成型秸秆燃料产量在逐年递增。

图7近年全国压缩成型秸秆燃料产量

2.3 具体建议

针对目前中国农村秸秆就地焚烧现象严重,同时在企业中存在大量污染物排放较高的燃煤锅炉,造成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我们建议:

1)政府制定更为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

2)政府在农村地区加强对禁止就地焚烧秸秆的宣传力度;

3)政府出台鼓励和支持秸秆能源化利用及其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4)政府对进行锅炉改造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

2.4 对策建议的可行性分析

2.4.1 技术可行性

现在生物质能固体成型燃料的生产设备,如压块机、粉碎机、锅炉等,已有成熟的技术,并投入了实际使用。相应的技术体系、产业模式也都趋于完善。

2.4.2 经济可行性

我们分别从对策建议所涉及的农民、企业和政府等利益相关方,以及从普通公众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各利益相关方是否能够受益,当各方均能受益时,则认为对策建议可行。

1)对于农民。我们在河北省固安县3个村对农民家庭进行走访,并做了问卷调查(农村秸秆资源问卷调查表见附录)。由于农村青壮年人员普遍外出打工,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在家,导致当地农户普遍劳力不足。由于秸秆历来被认为是极少有利用价值的废弃物,所以就地焚烧这种最为简单的处理秸秆的方式,成为当地农民的首选。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如果有人收购秸秆,当地农民是愿意出售的。例如,这几个村农民生活水平较为贫困,农民愿意以一吨100元的价格(在全国属于较低价格)出售秸秆。因此保守估计,如果全国范围每年2.15亿吨剩余秸秆全部得到回收,就有215亿元转化为农民收入,这将大大增加全国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在此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为企业收购秸秆的中间人。一吨秸秆的收集、运输、储存等环节大约需要一个劳动力工作两天,按每个全职劳动力每年工作200天计,2.15亿吨秸秆利用过程的初级环节就将为农村增加约200万个工作岗位。这些工作使农民无需到外地打工,做到“离土不离乡”,势必会受到农民的欢迎;

2)对于企业。在出台更为严格的环保指标后,仍然坚持使用燃煤的企业将会比使用秸秆燃料的企业花费更大的成本来达到环保指标。此外,使用燃煤而不对烟气排放系统进行改造,还可能增加企业运行的社会成本,甚至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如处在华中地区的郑州某洗浴中心,原先用煤烧热水,排放大量浓烟和粉尘,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居民经常向环保部门投诉,致使洗浴中心不时遭到有关部门的处罚和查封。更换了生物质燃料锅炉后,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标准,再没有居民投诉,从而使洗浴中心可以正常营业,生意兴隆,实现了环境保护和自身利益的双赢。目前我国大气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可以预见政府将会出台更为严格的环保标准,同时也将加大对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力度,使用高污染燃料的企业必将会付出较高的代价,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燃煤企业在环保改造时也可以选择使用清洁的天然气,但由于天然气锅炉的运行成本远远高于秸秆燃料,因此,从长远看,使用秸秆燃料替代燃煤,是目前燃煤企业环保改造时一个更为经济的明智选择。燃煤锅炉和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投资和运行效果对比,及烟气净化系统运行成本对比见表1与表2。

设备名称 投资(万元)

燃煤锅炉 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

锅炉 48.50 48.50

辅机 19.78 20.97

除尘系统 2.00 2.00

脱硫系统 湿式脱硫3.26 布袋除尘27.50

合计 73.54 98.97

烟气硫含量 脱硫前1000mg/m3 脱硫前5mg/m3

烟尘浓度 除尘前19000mg/m3 除尘前60~70mg/m3

注:按锅炉容量10吨/时计

表1 燃煤锅炉和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投资和运行效果对比表

运行费用 运行成本(万元)

燃煤锅炉 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

更换布袋 0.00 6.00

脱硫剂 9.50 0.00

水电费 2.50 1.00

合计 12.00 7.00

烟气硫含量 50mg/m3 5mg/m3

烟尘溶度 100mg/m3 20mg/m3

注:按锅炉容量10吨/时、年运行5000小时计

表2 燃煤锅炉和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烟气净化系统运行成本对比表

对于生产秸秆固体成型燃料的企业,其经济效益将在秸秆固体成型燃料拥有庞大市场后得到极大改善。以山东省某一秸秆成型燃料企业项目为例,此项目年产2000吨秸秆成型燃料,建设项目投资总额为150万元,设备折旧时间为10年。企业以200元成本(包括收集和运输成本)从当地农民手中收集秸秆,加上水电、场地、人工、包装、销售及其他费用,每吨成本约为345元。市场销售价为450元每吨,毛利润约为105元每吨,企业只需约7-8年即可收回成本。可见,在秸秆市场得到完全开发后,秸秆固体成型燃料的工厂将增多,技术也会逐渐发展,设备成本会降低,其经济前景会越来越好;

3)对于当地政府。实行这项政策可以改善当地环境,其生态环保效益不可小觑,并且还可节省化石能源,同时可以增加就业率。由于该政策将使广大人民群众受益,自然会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从而提高政府声誉,成为当地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绩;

4)对于广大的公众来说,企业减少燃煤而改用生物质能源,最明显的结果是烟尘、雾霾的减少,从而改善环境,因此也必将得到民众的赞同。

总的来说,在有大量剩余秸秆资源、拥有较成熟的处理技术、以及利益相关方和公众支持的地区,考虑经济和环境两方面的效益,这种剩余秸秆治理方案是可行的。

3 结论与预期效果

综上所述,秸秆就地焚烧不但对空气质量和人们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也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为解决此问题,要从根源入手。建议:首先,当地政府可制定更为严格的环保指标,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力度,促使使用高污染锅炉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同时在农村加强就地焚烧秸秆危害性的宣传力度。其次,对从事秸秆能源化利用产品生产的企业予以财税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增加农村剩余秸秆的收购量,为农民增加收入;最后,给予企业燃煤锅炉改造提供一定的财政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为秸秆能源化产品开辟市场,形成秸秆能源化利用产业。

本对策方案标本兼治,因而是可行和有效的。将秸秆加工成固体成型燃料可使多方受益,既从根源上杜绝了秸秆就地焚烧,减少了环境污染的危害,又使原本被废弃的秸秆成为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秸秆这种生物质能源。企业经济上获得效益,政府则创造了就业机会且改善了环境,农民也增加了收入。同时煤炭使用的减少将有利于改变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该对策建议实施后,我国秸秆剩余资源将得到充分利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推动企业革新,促进经济和市场良好发展;同时,还能减少污染烟尘排放,改善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最终形成对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产业链,使链条中的各方实现共赢,协同发展。

建议各地政府抓住目前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环境保护和新能源利用的有利时机,尽快开展相关工作,切实解决秸秆焚烧问题。

参考文献

[1]胡润青,秦世平,等.中国生物质能技术路线图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2]韩文科.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生物质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3]苏伟. 清洁发展机制读本[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4]雅克・范鲁,等.生物质燃烧与混合燃烧技术手册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5]秦世平等. 生物质成型燃料规模化项目可研编制方法与实践 [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6]曹国良,张小曳,郑方成,王亚强.中国大陆秸秆露天焚烧的量的估算 [J].北京:资源科学,2006,28(1).

[7]毕于运,高春雨,王亚静,李宝玉.中国秸秆资源数量估算[J].北京: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2).

焚烧秸秆的原因及对策篇3

一是秸秆生产量大,农民的环保意识淡薄。据权威部门经过调查做出的相关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各种农作物秸秆超过6.5亿吨”,在以前,秸秆多数情况下都是作为牲畜饲料,还可以用来进行生火来解决日常生活的温饱问题,但当前,人们更多的改用电和煤烧饭,秸秆随即成为被闲置的资源,二是环保等执法部门管理难以到位。按目前国务院职能分工,秸秆禁烧工作归属国家环境保护部门。然而,秸秆禁烧是一系统工程,它涉及除农业、财政、交通、环保、民航等6个部门外,还涉及公安、银行、科技、林业、文物、电力、信息产业等十几个部门,一个同等级别的环保部门要统筹协调好十几个部门,难度可想而知。三是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尽管《大气污染防治法》对秸秆焚烧及其法律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在露天且无任何处理的条件下,如果发现焚烧秸秆者,将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作出相应的罚款处罚。经过长期的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案可实践性性能低,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况且,焚烧秸秆不是个案,绝大多数农民争相参与,环保部门的执法力量薄弱,要深入农村一线执法,更不现实。四是收获周期短加大了秸秆禁烧的难度。现在农村年轻力壮的劳力,大都外出打工,在家从事耕作的大都是老弱病残,再加上小麦收获期不足10天,收割机收割后,马上就要复种,午收季节外出打工返家的农民兄弟为了尽快外出,若使过高的麦茬人工还田费工费时,并与耕作播种形成矛盾。也有农民曾经尝试过“秸秆还田”的方案,但在实际情况的操作中,并没有达到原先的目的。这是因为麦秸秆蜡质较为重,若在还田之后,没有雨水的滋润,则会导致部分深埋的秸秆无法腐烂,这样不仅不能让秸秆转化成肥料,还会造成接下来续种的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五是用机械收割农作物的监管不够。现在,会出现许多农民用收割机来进行作业,由于监管的范围较大,管理力度不够,再加上夏收时间过少,若采取严格的监管管理政策,还会适得其反,造成机割手不够,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在,许多联合收割机业主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质量。例如:为了节约时间、防止机器过于磨损,都没有把麦茬彻底割掉,导致无法处理秸秆满地都是,又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秸秆禁烧工作的难度。六是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难以推广。尽管现在国内已经在秸秆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将秸秆改造成其他的肥料,但因为改造开发成本过高,以及效果不够好,使这个方案难以继续进行。

2、对策及其建议

2.1相关部门加大宣传范围和力度,以提高农民的意识。一是相关部门要从整出发,根据各地方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展关于秸秆焚烧危害的活动,增强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提高对秸秆禁烧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二是各新闻单位应将该项工作列为宣传报道的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全方位的宣传,使秸秆禁烧工作家喻户晓,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秸秆禁烧工作的氛围;三是动员农村的先进份子,以及较为积极的人员参与秸秆禁烧工作,为改善目前的秸秆乱焚烧现象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2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网络管理。各地的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重视秸秆禁烧工作,要时刻记住本自己肩负着改良居民居住环境的重任,切切实实地实施这项任务,认真落实到底,持之以恒、不懈为此做出努力。根据秸秆禁烧应急预案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一级紧扣一级,把禁烧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的部门,明确各领导和相关责任人,将禁止秸秆焚烧工作进行到底。

2.3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较快,但市场体系相关政策却没有发育健全,没有相关准确的市场信息作为我们的指导方向,造成农民认识不深,从而扩大不必要作物的生产,与当下的市场经济发展方向相反。因此,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一定要采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调整农业结构,做到农民心中有数。让农民根据市场导向,明确该引进哪种农作物和减少哪种农作物。

2.4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改革不断深入,应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因此,国家应该制定相对应的经济政策,使秸秆的再循环利用效率达到最高,农业、农机监理等部门要把好农机关,加强对麦收现场的监管,控制住麦茬高度。广泛引进微耕机、粉碎还田机、埋草机、气化炉等机具设备。除此之外,政府应该把秸秆循环利用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资助农民筹集资金,制定一些合理的政策增加补贴,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以达到从根本上为农民着想,以达到解决秸秆禁烧难的问题。

结语:解决秸秆焚烧难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国家的问题。因此政府部门,环保部门,以及相关的人员都要团结一致,联合查处问题,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为尽早解决问题而共同努力。相关部门还要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法律、法规,紧抓秸秆禁烧的督查,合理开设培训课程,共同努力提高执法队伍的效率。当发现有秸秆露天焚烧的情况,要及时制止,并对其进行相关教育,绝不能对这样的情况姑息迁就。只有这样,才能更快,更全面地解决秸秆焚烧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江红,秸秆焚烧的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农机服务》[J],2008年第4期;

[2]邹明懿,农作物秸秆焚烧的原因及解决途径,《江苏农机化》[J],2009年第6期;

[3]高健敏,焚烧秸秆的危害,《安徽环境》[J],2010年第3期;

焚烧秸秆的原因及对策篇4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大气环境污染严重,全国各地受雾霾天气影响严重,大气环境污染防治的形式变得十分严峻。从污染的来源来看,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燃烧废气是主要的污染来源。其中,秸秆焚烧后产生的有害气体,就是燃烧废气中的一种。根据2016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标准监测的结果显示,我国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不超过20%,而污染超标的城市达到了80%。由此看来,我国在大气环境污染防控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二、造成焚烧秸秆屡禁不止的原因

造成秸秆焚烧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随着煤气、天然气等能源的出现与使用,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秸秆的燃料价值明显削弱,利用率也越来越低。由于无用的秸a秆遗弃在田地当中,影响了农民正常的耕种,所以便将其进行焚烧。

其次,由于农民的劳动文化水平有限,始终认为焚烧后的秸秆会形成有效的肥料,增加田地的营养,从而提高下一季作物的收益。因此,大范围的对秸秆进行焚烧处理。

最后,许多务农人员对秸秆的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其没有价值,便将其进行焚烧。然而,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秸秆的使用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养殖场的饲养工作以及沼气的制取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此外,由于农村青年人口的大量流失,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程度较低,导致了秸秆的收割能力不足,因此,只能采用焚烧的办法进行处理。

三、焚烧秸秆的危害

1.引发火灾。火灾是焚烧秸秆最容易引发的问题之一,每一年,全国都有许多因为焚烧秸秆导致的火灾案例,使人们的个人财产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人们的人身安全。如果焚烧秸秆处在大风天气,后果更加不堪设想。

2.造成环境污染。焚烧秸秆造成的普遍危害便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从我国环保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燃烧秸秆最多的国家之一,焚烧秸秆产生的污染气体已经成为了我国空气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秸秆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以及一氧化硫气体,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以及酸雨等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3.引起交通事故。在焚烧秸秆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黑色浓烟,一旦焚烧地点距离公路较近,便会降低公路的能见度。如此一来,便留下了较为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据不完全统计,每到秸秆焚烧的季节,都会发生多起由于浓烟导致的交通事故,造成了大量的人T伤亡。如果焚烧地点距离机场较近,则会对飞机的起飞、降落造成严重的阻碍,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4.破坏土壤结构。由于农民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因此,总是错误的认为,秸秆焚烧后产生的草木灰,对于田地肥力的提高,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便不顾空气污染,大量的焚烧秸秆。秸秆作为一项待开发的能源,在提高土地肥力方面的确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是,焚烧秸秆显然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秸秆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会导致田地的温度不断增高,从而将其中的有益菌杀死,降低了土地的保水性以及其中原有的养分含量。非但不能起到增加肥力的效果,还会使得田地更加贫瘠。若要实现秸秆还田,增加田地的养分含量,可以采用秸秆粉碎发酵的方法,利用秸秆发酵后产生的养分,从而提升土地的肥力。

四、目前综合利用的现状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秸秆焚烧的问题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达成了共识,此类行为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与出行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然而,如何有效的引导农民正确的意识到秸秆的作用与使用方法,意识到秸秆焚烧的危害,则是我国政府相关部门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为了有效的控制秸秆焚烧的行为,加大了对秸秆利用方法的宣传与指导。秸秆作为一项可再生资源,与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相比,形成速度较快,而且获取十分方便。然而,在技术方面,虽然已经实现了利用秸秆培育食用菌、制取沼气、制作养殖场饲料以及生物质发电等。但是,这些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难以产生较高的利用价值,从而使得农民的积极性始终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更多的农民则是明知焚烧有害,也只能继续选择焚烧。由此看来,政府有政策,百姓有对策,综合利用说起来易,做起难,光堵不疏不行。因此,在快速拓展秸秆综合利用的过程中,还应结合秸秆自身的特点,加大秸秆利用技术的开发与创新,使农民在利用秸秆技术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足够的利用价值,从而有效的杜绝秸秆焚烧的现象。

五、如何切何实际搞好综合利用

1.燃料化技术的使用。从我国目前的科学技术来看,秸秆燃料化主要可以应用于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沼气发酵技术。利用科研技术成果,可以使秸秆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从而形成可供燃烧的氧气,而发酵完的废物则可作为肥料施于田地当中,促进田地肥力的提升。

其次,乙醇制作技术。经过处理的秸秆,在水解发酵以后,会形成液态化的乙醇。通过实验证明,完全可以作为燃料进行使用。

2.秸秆肥料的使用。焚烧后的秸秆作为肥料使用,并没有实际的效果。然而,使用粉碎机将秸秆粉碎后,撒于农田表面,通过翻耕将其翻入田地中后,秸秆的碎屑会在途中慢慢腐烂,并分解出利于作物成长的影响物质,从而实现增强田地肥力的目的。

3.秸秆基料的使用。从我国目前的秸秆利用技术来看,作为其他经济作物生长的基料,是一种最有利用价值的技术。例如:在菌类的种植过程中,使用发酵后的秸秆作为基料,可以为菌类提供足够的营养与生长环境。

4.原料化技术的使用。秸秆作为一种高纤维的农作物,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要根据秸秆种类的不同而用于不同的生产过程中。有些秸秆可以提取糖分,作为白糖生产的原料。还有一部分秸秆,由于其自身强度较高,可以在经过特殊处理后,作为建筑材料进行使用。

六、结语

综合所述,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虽然能够创造一定的经济利益,但是与广大农户的需求相差甚远。因此,要真正做到综合利用首先政府要强化宣传,强化服务,另一方面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国家相关科研机构应加大秸秆利用技术的科研投入力度,提高秸秆利用的价值,从而使农民主动利用秸秆去创造经济效益。如此一来,便可有效的杜绝秸秆焚烧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焚烧秸秆的原因及对策篇5

青冈县连续多年玉米的播种面积都稳定在13.33万hm2以上,2014年和2015年的种植面积又分别提高到15.8万、15.07万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92.5%、88.3%。由此产生的玉米秸秆逐年增多,除一部分用于农户的烧柴、牲畜的饲料及少量的能源外,还有一部分就地焚烧,严重影响了公共安全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现从玉米秸秆焚烧所产生的危害出发,查找问题根源,并提出具体的综合治理措施[1-2]。

1 玉米秸秆焚烧的危害

1.1 造成生态环境污染

由于玉米秸秆中含有氮、磷、钾、硫等元素,在焚烧时经过不完全燃烧,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同时产生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2 易引起火灾,造成财产损失

在焚烧玉米秸秆过程中如遇不利的大风天气,容易波及相邻未收获作物地块、林地、柴草垛、房屋、通讯线路、输电线路等,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

1.3 影响土壤的培肥地力水平

玉米秸秆焚烧后,会使土壤中有益的活化微生物、真菌、细菌等死亡,腐殖质固化,这样就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状,从而不同程度地造成土壤板结,使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下降;同时,还会失去大量的碳氮等物质。

1.4 对交通环境产生极大影响

露天燃烧玉米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使能见度大大降低,增加了交通隐患。近几年,黑龙江省每年秋季整地时,由于焚烧秸秆,导致可见度低,其造成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2 玉米秸秆焚烧的成因

2.1 秸秆还田仍有一定难度

秸秆还田困难主要基于以下4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北方冬季温度很低,秸秆还田的地块内秸秆很长时间难以腐烂,对下茬耕作造成一定影响;二是秸秆还田后会使土壤过松,大孔隙比较多,使作物下茬不扎根,出现“吊根”现象,严重时死苗;三是秸秆还田费时、费工,增加成本;四是秸秆还田后会使土壤中的碳氮比失调,使作物生长缓慢、苗黄、苗弱。

2.2 “以机代畜”后,秸秆饲用量逐年减少

近年来,随着农机补贴的力度不断加大,农民种植的机械化程度已大面积普及,农民种植玉米,从春种到收获已全部采用了机械化作业,取代过去传统人工和“牛马耕做”,大牲畜的养殖已逐年减少,因此秸秆的饲用也大幅度降低;加之随着农村小城镇建设,农民的城镇化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部分农民已经住上了楼房,对柴草的需求有所下降。

2.3 生物能源利用成本高,利润低下

由于家家户户耕作面积少,集约性经营不多,每户的玉米秸秆销售所得金额扣除运输等费用剩余不多,对农户的吸引力不大。

2.4 缺乏宣传和引导

缺乏正确合理的宣传导向,农民对秸秆焚烧有误区,认为玉米秸秆焚烧后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富含大量钾,适合酸性土壤,同时可为下茬作物补充营养。

3 玉米秸秆焚烧的综合治理措施

3.1 多措并举利用秸秆资源

一是加大秸秆还田的面积。通过秸秆还田,能够补充土壤中的有机质,在土壤中能够归还一部分磷、钾等养分,既保持土壤水分,又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同时降低了化肥的使用量,使农户的种植成本相应减少,完全符合国家提出的种植业上的“三减”原则。二是积极发展养牛业。把玉米秸秆作为反刍动物的粗饲料,既消化了秸秆又减少了饲养成本。三是作食用菌基料。食用菌作为青冈县的新兴产业,近年来面积逐年扩大,玉米秸秆通过严格的发酵处理或者常压灭菌处理可以作为双孢菇、平菇、鸡腿菇等菌类基料。四是新能源利用及深加工。集约经营土地,以大户和合作社形式发展,这样使一部分玉米秸秆集中粉碎打包后可成为新能源的燃料用于发电和秸秆深加工[3-4]。

3.2 加强对秸秆生产企业的政策扶持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秸秆加工企业,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给予企业在税收、土地、信贷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在秸秆收集和打包机具上享受一定的农机具政策补贴。同时,在一定的半径范围内建立秸秆储运中转收购站,以便于农户就近转卖,减少农户运输成本,积极引导农户由剩余秸秆焚烧转变成副产品利用,增加农民收益。

3.3 加强宣传培训

充分利用公共微信、公共网站、广播、电视、报纸、报刊等舆论工具,通过典型案例,讲解玉米秸秆焚烧的危害性以及介绍综合开发利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积极倡导露天禁烧工作志愿者的参与。

3.4 建立县、乡、村责任落实制

以县、乡、村政府长官为第一责任人,同时县政府相关部门采取协调联动机制,确保对秸秆焚烧的各个环节实施全程监管。要充分利用县干部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户到田等措施逐级责任到人。大力发挥村民委会、村民小组的作用,实行重点地块专人监管,强化村民轮流巡逻机制,严控秸秆焚烧。政府应积极支持把此项工作列入宣传部门的“美丽乡村”和“乡村文明”建设的评比考核体系当中。

4 参考文献

[1] 周奕莹.浅析秸秆焚烧对环境的危害及综合治理途径[J].科技致富向导,2012(9):251.

焚烧秸秆的原因及对策篇6

1.2秸秆综合利用

浙江省农作物秸秆利用方式多样,主要有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食用菌基料化以及原料化等途径。水稻、大小麦秸秆以还田为主,棉花、豆类秸秆以用作燃料为主,玉米秸秆以饲料为主,茭白和桑、果树枝条以作食用菌基料为主。据测算,2012年浙江省秸秆利用量达936.9万t,秸秆综合利用率为78.4%,其中作肥料利用722.8万t占60.5%,作饲料利用94.4万t占7.9%,作食用菌基料利用39.4万t占3.3%,作能源利用(不包括炊事燃料)27.5万t占2.3%,作其他利用52.6万t占4.4%。其余秸秆主要是炊事燃料、露天焚烧和田边、路边弃置。以上利用结构表明,浙江省秸秆资源化利用层次较低,深度开发高值利用比例不高。

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当前,浙江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秸秆资源分散、收贮困难、利用经济性差、相关扶持政策不明、秸秆禁烧监管难度大等问题。据调查和监测分析,露天焚烧比例较大的秸秆有小麦、水稻、油菜秸秆,季节主要集中在5-6月和10-11月。秸秆利用不高和焚烧的主要原因。一是种植特点因素。浙江省农作物复种指数高(2.0以上),全量还田不利下季作物播种和生长,农户对部分难于还田的秸秆采取露天焚烧处理。二是秸秆资源分散利用附加值低。农作物秸秆量大面广,资源分散,收集、运输、贮存成本高,难度大,利用效益低,主要以就地还田利用为主,饲料化、基料化等高值利用方式受产业规模制约只在局部地区得到应用,占比较小。三是露天焚烧监管难度大。《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明确环保部门牵头秸秆禁烧工作,《浙江省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促进办法》也有禁止露天焚烧的相关规定,但由于露天焚烧的主体为种植农户,面广点散,基层环保执法力量有限,监管处罚难度大。四是秸秆利用扶持政策不足。目前浙江省除嘉兴市已出台秸秆机械切碎还田专项补贴政策外,省和其余市县基本没有秸秆利用的专项资金等扶持政策,影响了农民和企业利用秸秆的积极性。

3建议

焚烧秸秆的原因及对策篇7

据有关统计,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可生成逾7亿t秸秆,这些秸秆大多成为用处不大但必须处理的废弃物。这种情况下如果完全由农民来处理,就出现了秸秆大量被焚烧的现象。如稻草、麦秸、山芋藤、叶、花生蔓、油菜杆、豆秸等,这些作物秸秆,除少部分用来喂养牲畜或直接掩埋还田,一部分作为燃料外,大部分直接在田间地头被焚烧。每年夏收、秋收季节,我国农村很多地方随意焚烧秸秆现象严重,特别是大中城市郊区、经济发达地区和主干国道两侧田间地头焚烧秸秆现象严重,甚至浓烟遮天,曾导致机场被迫停机,高速公路被迫封路等[1]。

1993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原叶集镇实施综合改革试点,并实行地区计划单列。1995年,叶集又被国家建设部、原国家体改委等11部委批准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1998年12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在试点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批准设立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管辖范围扩大到孙岗、三元、平岗三乡,行使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享受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县的有关政策待遇,直属六安市委、市政府领导。叶集已成为国内第四大人造板生产基地。叶集试验区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已取得较大的进步,但仍有大量农作物秸秆剩余,如何使农作物秸秆得到更好的利用,是不容忽视的难题。

1 叶集试验区秸秆资源及综合利用现状

1.1 秸秆资源现状

叶集区南依大别山,北连江淮平原,境内河流纵横,林茂粮丰。全区优质稻总面积达1.27万hm2,西瓜、脱毒山芋、无公害蔬菜、金银花、莲藕等高效经济作物近6 666.67 hm2。农业生产留下大量稻壳、玉米秆和棉花杆等多种农作物废料,特别是叶集区几个偏远乡、村,基本上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每年秸秆产出量达10万t左右,若是按照过去的老方法焚烧解决,会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而且也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虽然各地政府每年花费不少人力、财力禁止秸秆焚烧,但却始终没有真正解决该问题。

1.2 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叶集试验区目前的产业定位是一个以木材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业和商贸物流为主的生态型工业园区。木材加工是叶集试验区的主导产业,截至目前,该区拥有相关企业1 000家,年木材交易量400万m3,板材加工量200万m3,从业人员5万人,占叶集总人口的1/3。

试验区是全国排名第4位、全省排名第1位的木材加工基地,目前拥有管仲木业、林星板业、新诚板材、易能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等一系列知名企业致力于木材加工与废料再利用。木材生产加工会产生大量的产品废料,如木屑、树皮等,叶集试验区年木材废料高达1.5万t左右。

试验区拥有多家对农作物秸秆和以木材废料为主的大部分工业废料收购利用的企业,这些企业利用秸秆与废弃木料生产生物质油、刨花板,种植蘑菇,作锅炉燃料等。工业园区及其附近地区的木材废料和秸秆的回收利用中生产刨花板和作为锅炉燃料占绝大部分。调查发现:有28%作为生产刨花板的原材料,40%作为锅炉燃料,8%用来生产生物质油,9%用来种植蘑菇,5%用来加工木材工艺品,剩下的10%基本送去发电厂作为火力发电的燃料。但是对于距离工业园区较远地区,占叶集区60%左右的农作物秸秆由于种种原因(如政策、储存、收购、运输等)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2 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秸秆利用途径少,不得不进行焚烧

对该地区农民焚烧秸秆意愿进行了调查,涉及农户135户。调查反馈信息表明:习惯焚烧秸秆,觉得这种方法处理秸秆方便的农户约占9%;烧不烧无所谓的约占19%;不愿意焚烧,但是不得不烧的约占32%;不会烧,家里有利用条件的约占11%;不会烧,有工厂收购的约占29%。在对该地区村民的调查发现,除了少量家里饲喂牲畜或是有出售条件的的村民,其他农户都只能将秸秆浪费。而且大部分村民知道秸秆焚烧所产生的影响,本身也不愿焚烧秸秆,但是由于种种条件限制,不得不焚烧。

2.2 工厂收购秸秆不及时

对该地区秸秆利用不充分的原因进行了调查,涉及农户120户。调查反馈信息表明:工厂离得太远,运送不方便的约占38%;每次量太少,工厂不愿前来收购的约占22%;不知道有工厂收购的约占17%;没地方堆放秸秆的约占19%;其他原因约占4%。造成工厂收购秸秆不及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量太少工厂收购不划算,农户自己运送又太远不方便。目前,农村地区田地分散,各农户秸秆量不多,没人组织收购自然无法形成交易模式。二是农户没有多余的空地来堆放秸秆以存够一定量再等企业来收购。农村田地基本四季都有作物,秸秆体积大,经济性差,量少了无法出售;若想堆积后出售又没有足够的地点储存,导致农户不得不有多少烧多少。三是宣传不到位,部分农户不知道秸秆还能出售。有些地方政府对于焚烧秸秆只堵不疏,一味强调禁止焚烧,却不愿花功夫考虑与企业合作事宜,导致秸秆问题一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2-3]。

3 叶集试验区秸秆的综合利用措施

3.1 政府部门积极参与

一是政府部门邀请国内专家全面分析当地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派专员前往一些秸秆利用良好的地区,实地考察,通过认真比较,制定符合叶集地区秸秆利用的最佳方案。二是政府部门成立专项秸秆治理小组,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发展新技术。将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按年度逐级分解到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考核制度,加强目标考核。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同时给予秸秆综合利用工厂税收优惠政策。将符合条件的秸秆综合利用产品纳入节能、环境标志等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引导社会力量和资金投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融资机制。选择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建设一批示范工程,扶持一批重点企业优先发展,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四是在尊重农民意见的前提下对农民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环境意识教育,为秸秆的有效利用打好群众基础,做好农民思想工作。五是加大秸秆利用的宣传工作,促进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利用,在全区乃至相邻县区推广秸秆的综合利用,从而培育和壮大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最终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4-5]。

3.2 拓宽秸秆利用渠道

以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为宗旨,以环境保护为首要目标,多渠道最大限度地利用秸秆。一是政府可以通过补贴鼓励农民饲养草食牲畜、种植蘑菇等方式,从根源上增加秸秆的自主消费。二是倡导秸秆肥料化利用。秸秆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三是推广普及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鼓励农民使用秸秆粉碎还田机械等方式,有效提高秸秆肥料利用率。四是秸秆燃料化利用,秸秆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能,2 t秸秆能源化利用热值可替代1 t标准煤,推广秸秆能源化利用,可有效减少一次能源消耗。五是积极引导秸秆企业产业化发展,大力扶持秸秆企业,争取做到秸秆全方位高效利用,做到三赢的局面,使秸秆综合利用的企业成为地方特色。

3.3 建立秸秆收购临时储存站

应在各乡村建立秸秆收购临时储存站,供村民们临时储存秸秆并且作为农民与商贩交易的场所。各农户将自家秸秆统计集中,达到一定量后企业便可前来收购,秸秆集体出售后再按农户各自秸秆的量结账。这样集中储存集中出售不仅解决了商贩各处收购的困难,而且也解决了村民们临时存放秸秆的难题。收购站还提供相应的秸秆收集打包设备,方便秸秆的收集、储存与运输。

3.4 加强农村禁烧宣传

在各乡村加强禁烧宣传,并指导农民出售秸秆等农作物残骸。让农民们知道焚烧秸秆会受到处罚,收集起来不仅会得到奖励还可以卖出去增加经济效益,使农户愿意出售秸秆而不是焚烧秸秆。把秸秆焚烧收购问题作为村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依据,让村干部真正落实各项措施[6]。政府必须针对本村镇秸秆收购问题给出完善的策划方案,各村干部必须身体力行致力于农企合作,必须宣传到位,让每一个人都了解秸秆利用的方法及秸秆焚烧的处罚。

3.5 加强企业合作模式发展

对于收购农作物秸秆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授予环保称号,让企业不仅得到经济利益,而且得到政府宣传,增加企业的知名度[7]。倡导各企业收购下到乡村,并且对于大量需要植物残骸的企业安排日期强制依次前往乡村,在没有特殊原因的条件下,若不按时前往可给予一定的处罚,如剥夺称号之类。增加农民与企业之间的互信,而政府作为中间人不能偏袒任何一方,不能放任任何一方,以解决好秸秆利用的问题。

4 结语

通过对叶集试验区秸秆综合利用的调研,发现目前国家对对秸秆利用项目支持不够,不能有效促进秸秆规模化利用。对于叶集试验区秸秆综合利用的新技术研发、推广投入存在不足,技术与资金的力量薄弱,直接影响了秸秆综合利用度的进一步提高。虽然目前在试验区有一些企业开始了秸秆的深加工再利用,但是多元化的发展链条并未很好的建立,市场前景还需要继续开阔,这就需要政府制订相关政策,利用市场激励手段引导,使秸秆的综合利用达到真正商业化、企业化、长效运行的发展目标。

5 参考文献

[1] 樊新华,孙振锋,陈婕,等.浅谈河北省农村秸秆能源化利用新技术及推广与应用[J].北方园艺,2012(12):201-202.

[2] 苏德华,黄丽婕.我国秸秆能源化利用研究现状[J].投资与创业,2012(5):130-131.

[3] 曹莹,王秀英,孟军,等.秸秆利用现状及其生物炭化前景探析——以辽宁省彰武县为例[J].作物杂志,2012(4):9-12.

[4] 黄永强,韩晋生.秸秆禁烧和利用农民受益是关键[J].当代农机,2012(11):12-13.

焚烧秸秆的原因及对策篇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城乡一体化日趋完善。实行节能减排、实施惠农政策、关注农民生活、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焦点。陕西铜川市宜君县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循环农业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在秸秆综合利用上做了许多积极的工作。然而由于农村劳动力短缺、农民环保意识淡薄以及政府监管力度不够等因素,造成了农户大量焚烧秸秆、政府屡禁不止的局面,确实对环境和社会生活造成了种种危害。秸秆焚烧问题成了群众反映的热点、政府推动的难点、环保部门工作的重点。

1 宜君县秸秆处理及秸秆利用的现状

宜君县是一个农业县,全县耕地面积32万亩,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12万吨,其中小麦秆、玉米秆占秸秆总量的80%,每年小麦、玉米收获期秸秆的合理利用及处理就成为政府、社会、群众关注的热点,为解决秸秆的合理利用,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做了大量的工作。从现有的情况看宜君的秸秆主要用于秸秆还田、做饭取暖、青贮饲料、沼气以及秸秆炼油等。

1.1 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不仅能够改良土壤结构,提高耕地质量,而且能够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发掘农业土壤的固碳潜力,对于缓解气候变暖与实现农田可持续发展具有双重的积极意义,是农作物秸秆特别是麦秸、玉米秸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约占小麦、玉米秸秆总产量的50%-60%。秸秆还田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养土壤肥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据化验分析,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氮、磷、钾等矿质元素,其中小麦秸秆中含有机物84.41%、蛋白2.63%、氮0.58%、五氧化二磷0.27%、氧化钾0.56%;玉米秸秆(风干基)中含有机物78.49%、蛋白4.82%、氮 0.49%、五氧化二磷0.39%、氧化钾1.67%。秸秆以还田的方式将有机物、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归还土壤,供作物吸收再利用。目前宜君县小麦面积10万亩,据调查小麦秸秆基本还田,玉米秸秆45%还田。现在宜君正在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秸秆还田工程,改良土壤结构。

1.2 做饭取暖和青贮饲料

由于宜君属于国家贫困县,农村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加之封山禁牧政策的施行,全县特别是山区几个乡镇农民的玉米秸秆主要用于青贮饲料和做饭取暖。

1.3 沼气

从2002年开始实行“一池三改”的沼气建设,充分利用了人畜粪便,全县农村特别是东部塬区群众基本都在使用这种清洁的厨房燃料。这不仅大大的保持了环境清洁卫生,同时也节省了天然气,煤气、煤炭等燃料,降低了农民的支出,这样在新农村建设中改变村容村貌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由于秸秆难以发酵,秸秆在沼气上的利用极其有限,在全县很少农民使用。

1.4 秸秆炼油

2011年宜君现有招商投资在彭镇修建了秸秆炼油厂,这就为宜君的秸秆综合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当然还有麦秆作画、造纸等。

宜君县秸秆产量很大,上述方法只能利用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每年都有大量的秸秆被焚烧,焚烧秸秆会造成许多危害:一是污染空气环境,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体健康;二是存在火灾隐患,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四是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质量下降;五是损害城市形象,影响政府威信。

2 秸秆焚烧的原因

多年来宜君县对全县秸秆实行了全面禁烧,每年都在全县范围采取层层召开动员大会、张贴禁烧通告、出动宣传车辆、发放禁烧宣传单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全面发动、积极营造浓厚的禁烧气氛和良好的舆论环境,但是因为焚烧秸秆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的事件依然屡有发生。

2.1 农民自身的原因

宜君的农民从事的是传统的农业,他们坚守老祖宗传下来的耕种经验,认为焚烧秸秆会增加土壤的灰肥。事实证明,秸秆焚烧后的灰粉几乎没有了肥效,而高温会杀死土壤里的有机成分,破坏土壤结构。在宜君县农村大部分的青壮劳动力涌向了城市,家中留下务农的都是老人和孩子,由于劳动力不足,搬运秸秆费时费力,不得不只能焚烧秸秆。还有一些人认为秸秆就是废物,根本就没有利用价值,即使搬出田地,在目前条件下也无多大价值,更何况秸秆占据很大空间,实在得不偿失,焚烧秸秆简单易行,这部分人自觉主动地进行秸秆焚烧。

2.2 政府的原因

宜君县虽然对秸秆焚烧作了很大的工作,随着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程度的加大,特别是创建部级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工作以来,又出台很多的规章制度命令秸秆禁烧,但是每年秸秆焚烧依然成了让政府头疼的工作。由于宜君县属于山区农业县,田地很多又在偏远山洼,大型农机具很难使用,农民不得不采用传统农业,要想监管每一户秸秆焚烧工作那是相当难,再加之进行秸秆综合利用成本高、投资大、见效慢,这只能靠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推广秸秆机械还田、粉碎工作。但是贫困县的现状又制约了这项工作的开展。

3 建议和意见

焚烧秸秆的原因及对策篇9

其一,2014年1月,发展改革委公布了2013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和焚烧情况:夏季秸秆焚烧火点数最多的两个省:安徽1775个,河南1272个;秋季火点数分别为570个和506个,仍居前两位。

其二,环境保护部官网了2014年9月29日―10月5日全国秸秆焚烧火点卫星遥感监测结果:11个省份监测到疑似秸秆焚烧火点74个。居前4位的省份为山东、河南、辽宁、河北,每公顷耕地上火点数分别为23、22、6、6个。

其三,2014年10月13日《中国环境报》第1版报道,河南省环保厅组织7个督导组,对全省秸秆禁烧情况进行了巡查督查,发现着火点7893个;发现的共性问题有:一是火点多,过火面积大。部分市、县的公路两侧狼烟四起,火光冲天,气味呛人,土地因烧秸秆而一片焦黑;个别地方过火范围长达数十公里。二是地方政府没有切实履行好协调监管职责。三是对秸秆禁烧的宣传不够,农村看不到夏季秸秆禁烧的宣传场景和标语。

秸秆焚烧会加重大气污染。焚烧秸秆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会影响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甚至引发交通事故;引发火灾烧毁周边的树木和农作物,甚至引发森林大火,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会增加区域性雾霾天气出现的可能。雾霾是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排放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秸秆焚烧烟尘和气味被风带到周边,也会在浓度差作用下弥散,影响大气环境。如果居民都能闻到大气中焚烧秸秆的味道,反映大气环境已经受到了影响;其实,没有闻到烧秸秆气味并不代表没有受到影响,可能污染物浓度已经升高。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对污染物成分源解析发现,在2014年10月的三次灰霾发生过程中,秸秆焚烧时大气中钾元素比例上升明显,对灰霾天气形成的影响不可忽视。秸秆焚烧对某个城市雾霾的污染源贡献多大,要做理性分析。例如,由于北京市周边的秸秆焚烧火点少,对雾霾的污染源贡献不大;对周边焚烧秸秆火点多的中小城市,对雾霾的贡献则要大得多。其道理不言自明:风大时北京不会出现雾霾天气,居民也闻不到秸秆焚烧的气味。而对一些中小城市而言,秸秆焚烧的烟尘和污染物将加重大气污染程度,与其他污染物叠加并成为雾霾发生的“最后一根稻草”。

秸秆焚烧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不利影响。有研究发现,秸秆焚烧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多项污染指数升高。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引起咳嗽、胸闷、流泪,重时会诱发支气管炎。如果秸秆焚烧排放的烟尘与其他污染物叠加,导致PM2.5浓度升高并出现雾霾天气,到医院就诊的老人、儿童人数增加,这已被北京、南京等多地的研究所证实。一些研究也发现,呼吸道疾病与雾霾天气存在相关关系。

近年来,地方各级政府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焚烧工作,力求农田不冒烟;而农民则千方百计地烧掉秸秆。结果是秸秆禁烧工作年年抓,而秸秆焚烧现象年年发生,卫星监测到的2014年着火点比以往年份更多一些。因此,研究秸秆焚烧的原因,出台的政策措施才能对症下药,收到预期效果。

1.时间紧是客观原因。对农民而言,秸秆烧掉最省事。在农忙时,既要收又要种,而且不能过了季节。作物收获非常重要,光种不收的事没人干;种就更重要了,不种下一季没得收。大批青壮年进城务工,妇女、老人是农村的主要劳动力。收割机的普及取代人工劳动成为作物收割的主要工具。由于土地所有权的限制,一些地区尚未形成规模化种植;受收割机类型、地块大小和地势起伏等条件影响,收割机主人怕机器受损,一般要留出8―10公分高的麦茬。农民在把小麦、玉米等作物抢收到家后,还要再把秸秆捆扎搬离田间,既没有时间也有些力不从心;而留在田里的麦茬又必须除掉,否则不能种下一茬。“不烧怎么办”是农民的无奈选择。

2.行为惯性是主观原因。农民认为,秸秆烧掉最方便。在调研时我们常听到种粮大户、村民主任等人在谈到秸秆焚烧问题时说,秸秆焚烧也有好处,能增肥、灭害虫、减杂草。焚烧秸秆产生的草木灰含丰富的钾元素,可以改良土壤结构;秸秆焚烧时的高温可以烧死虫卵、杂草种子。受人力、资金等条件限制,地方政府对秸秆禁烧的宣传没有起到应有作用,一些农民对秸秆还田、免耕等的效果不太了解。尽管专家认为,秸秆焚烧会对土壤微生物、对地力等会产生不利影响,但农民缺乏土壤结构和微生物的知识,没有意识到焚烧秸秆的危害,特别是对区域性大气污染影响的危害性,行为惯性使农民优先选择了焚烧。

3.缺乏出路是重要原因。农

民选择烧秸秆,是因为划算。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炊事和取暖用上了电、液化气等能源,秸秆用作薪柴的需求下降了。随着集约化养殖场的发展,秸秆作饲料的用量减少;由于部分农村治安差,留守老人、妇女不敢养猪、养牛、养羊,怕还不到出栏的时候就被偷了;打击农村偷窃行为需要引起重视。秸秆还田成本偏高。有关研究发现,秸秆粉碎还田,撒腐蚀剂、旋耕和增水作业的成本在每亩130元左右。秸秆做沼气原料,一些地方一家一户建沼气池不划算,农民不愿意投资。编织草帽、草苫等原有用途,因工艺失传、年轻人不愿干等原因,用量有限。做蘑菇基料,很难规模化利用。秸秆收购价格较低,运到路途较远的造纸厂、发电厂,农民的收入抵不上运费。秸秆发电用量大,但能量密度小,燃烧值低,不易运输且成本高(“百里不运草”)、所需存储场地大,一次投资大等,有补贴企业才愿意投资建设生物质发电厂。上述种种原因制约了秸秆综合利用,秸秆无法用掉只好烧掉。4.缺乏长效机制是关键原因。尽管秸秆用途不少,如可以还田做肥料,可以青储用做饲料,可以做蘑菇基料;可以造气供居民使用;可以造粒或生产燃料棒,供锅炉使用;可以用作编制手工艺品、人造板和电厂原料等,但在农民力所能及范围内且能赚钱的用途并不多,也缺乏对农民有吸引力的商业模式;而得不到多少实惠、“赔钱赚吆喝”的事农民不愿干,企业也不会主动去干。由于秸秆收购季节性很强,如果缺乏技术和资金支撑,企业利用秸秆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就秸秆收购价格而言,农民认为不赚钱;而对一些生物质发电厂而言,与燃煤电厂相比并没有什么成本优势。由于污染问题,国家禁止草浆造纸。由于秸秆综合利用存在规模小、效益低等问题,尤其是适宜农户分散利用的小型化、实用化技术不多,利益共享机制缺乏等原因,导致秸秆焚烧禁而不止。

5.认识不到位和监管不力是外因。对秸秆焚烧的危害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靠落实文件、靠上级督促禁烧秸秆,难以收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以及当地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并“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百元以下罚款”。由于对“情节严重”的焚烧秸秆行为缺乏量化指标,执行起来的尺度难以把握:过轻起不到惩戒作用,过重会引起当事人的矛盾。对这种“得罪人”的事情,乡村干部很难“较真”,毕竟是乡里乡亲、低头不见抬头见。虽然国家对秸秆禁烧有一定补助,但不足以支撑基层工作人员的支出;且农村分管禁烧秸秆的工作人员也不可能把全部精力用在监管上。由于监管的时紧时松,即使被移出田间的秸秆,一旦监管放松还会被农民烧掉。

秸秆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可以循环利用。秸秆焚烧,改革开放前没有,联合收割机使用前很少,是发展中的问题,要用发展的办法加以解决。解决秸秆禁烧“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需要管理者的智慧。“解铃还须系铃人”,农民是烧秸秆的行为主体,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加大宣传力度,以循环经济的理念解决秸秆焚烧问题

可以用张贴画、科普讲解、村头黑板报、张贴标语等形式,在广播、电视等媒体上大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和秸秆禁烧问题。除了常年性的宣传,还可以选择每年的夏秋收获季节集中宣传时间,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处和具体做法,宣传秸秆还田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宣传秸秆焚烧的危害等。用技术指导农民,用效益吸引农民,用示范带动农民。通过广泛的宣传和科普教育,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秸秆的综合利用能力,使农民充分认识到,焚烧了秸秆,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还会影响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公路和铁路的正常运行;使乡村干部认识到,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秸秆禁烧,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让农民不敢烧、不愿烧,秸秆禁烧才能见效;只有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才能得到持续发展。

(二)将秸秆还田放在优先位置,提高农业发展后劲

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土壤有机质下降、过度依赖化肥、化肥利用率低并导致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等实际问题出发,应把以还田为主的农业利用放在优先位置。具体做法上,可以采取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直接还田等形式。如选取叶子等软质、易腐熟的秸秆用作堆肥、沤肥并施用于田间;选择适合的秸秆用作饲料喂养牛、马、猪、羊等牲畜,再将牲畜粪便施用于农田;在收割时直接将秸秆粉碎并均匀地撒在田间,用拖拉机旋耕入土,既解决了收割下来的秸秆,也解决了留在田间的秸秆,形成“秸秆切碎—拖拉机旋耕—插播种”的还田模式;还可以发展形成建大棚—养猪—建沼气池—沼气用作炊事、照明等的“四位一体”循环经济模式。我国南方的一些家庭,建沼气池不但利用了秸秆,还解决了部分燃料来源,沼气渣还用作肥料,可谓一举多得,应加以推广应用。针对秸秆还田等农业利用中的问题,应出台相应措施,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规划并推广低成本、高效率和少污染的秸秆利用方法,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三)打通产业链条,培育新的商业模式

秸秆综合利用,可以形成产业链,扩大就业机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应在满足农业、畜牧业需求的基础上,从秸秆数量、品种及利用现状出发,统筹兼顾、合理引导秸秆的能源化、工业化利用。可选择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建设示范工程,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解决秸秆收集难的问题,需要探索和培育新的商业模式。对成片的秸秆,应从收割机收集入手,在收获农作物果实的同时将秸秆收集并运出田间;对零星的秸秆,可采用农户收集+村粗加工+公司规模化利用的方式,由农户收集并运到村里的集中点,进行粉碎、压块等粗加工,生产成燃料或原料。这样做,既有利于储藏、运输,解决运草的经济性问题;企业再进行利用,可以形成规模效益。

此外,国家应解决秸秆综合利用的共性和关键性技术,如对用秸秆生产乙醇等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给予必要支持。一些高校和地方在开发秸秆的化学利用,用于生产乙醇等。国家应逐步推广成熟技术,促进产业化发展。

(四)修改补贴环节和对象,让秸秆利用者得到实惠

焚烧秸秆的原因及对策篇10

2015年秋季,商水县因秸秆禁烧不力,被省政府约谈且罚款7 000多万元,政治、经济双受损,教训沉痛深刻。2016年,认真汲取教训,及早谋划,创新思路,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决定以土地深耕为抓手,坚决打赢秋季秸秆禁烧这场硬仗。

1 秸秆禁烧措施

1.1 全面推进土地深耕,彻底杜绝秸秆焚烧隐患

1.1.1 及早行动。认真汲取教训,带着2个问题:为什么夏季小麦大幅减产(3 750~4 500 kg/hm2),秋季玉米棒小籽少,粮食产量逐年下降;为什么对焚烧秸秆者处以罚款2 000元、拘留15 d的严重处罚,秸秆禁烧还屡禁不止。从7月底开始,多次组织两办、农业、农机、环保等部门专业人员深入乡镇,进村入户,走入田间地头,与乡村干部、种粮大户、农民座谈,实地查看秋季作物长势,全面掌握秋季秸秆禁烧第一手资料。

1.1.2 及时发现问题。经过多次调研发现,除天气原因外,目前土地板结严重,地力下降,大量秸秆无法有效利用是造成粮食减产和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1]。农民亟需改良土质,提高地力;干部亟需找到秸秆禁烧的抓手。

(1)商水县秸秆量大,利用率低。商水县是传统农业大县,每年产生各类农作物秸秆近141万t,其中小麦秸秆55万t、玉米秸秆60万t、大豆秸秆10.5万t、花生秸秆7.5万t、其他作物秸秆8万t。绝大部分秸秆无法处理,造成秸秆焚烧现象经常发生[2]。

(2)旋耕作业造成土地板结严重。近年来,由于秸秆禁烧压力加大,农民大多把秸秆粉碎后,再进行旋耕作业,旋耕深度只有10 cm左右,耕层很浅,加上机器碾压,形成了坚硬的犁底层,严重影响农作物根系发育、下扎及养分吸收。同时,土壤保水保肥性能、抗旱防涝能力降低,耕地地力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粮食产量。据调查,长期旋耕使土壤水分流失增加20%,肥料利用率仅30%左右,造成商水县大部分地块小麦产量仅3 750~4 500 kg/hm2,秋季玉米棒小籽少,特别是红薯等根茎类作物几乎绝收,粮食产量逐年降低,农户意见很大。

(3)农民进行土地深耕改善土质的愿望极其强烈。调研发现,近年来天华合作社、发达合作社及部分种粮大户进行了土地深耕,将秸秆粉碎后深耕还田,使秸秆尽快腐熟,既为小麦提供了营养,又避免了秸秆棚架、小麦根悬浮,达到一播全苗、冬天无死苗的目标。特别是中后期,小麦扎根深、长势好、不倒伏[3]。在小麦普遍产量仅3 750~4 500 kg/hm2情况下,进行土地深耕地块的小麦产量达7 500 kg/hm2以上,增产效果明显。特别是舒庄发达合作社理事长介绍,同一地块,种肥条件相同,1/2深耕、1/2未深耕,深耕地块小麦产量比未深耕地块高出逾1 500 kg/hm2,效果特别明显。广大农民通过对比,进行土地深耕的愿望极其强烈,但又由于地块较小、缺乏大型深耕农机具、无人主导协调等原因,无法进行土地深耕。

(4)秸秆禁烧工作亟需抓手。近年来,各级政府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秸秆禁烧工作,特别是乡镇基层政府,秸秆禁烧期间全员上阵,全天坚守,穷尽一切办法。但由于没有为秸秆找到好的处理方式,秸秆禁烧没有有效抓手,禁烧效果不明显,群众也怨声载道[4],由此引发的问题时有发生,造成了秸秆禁烧“年年禁,年年烧”的尴尬局面。

1.1.3 反复论证。针对问题,多次向省农科院专家咨询,多次组织县农业、农机专家,会同乡村干部代表、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代表、农民代表等充分论证,一致认为进行土地深耕是最好途径。解决土地板结问题和秸秆禁烧难题,一是执行国家地力补贴政策的必然要求。国家耕地地力补贴发放明确要求耕地地力不降低,并且鼓励秸秆粉碎还田,不露天焚烧。将农作物秸秆粉碎进行深耕还田是落实国家地力保护政策的最有效途径。二是提高耕地地力的必然选择。经试验对比,深耕1次耕地的蓄水量可增加150 m3/hm2以上,土壤蓄水能力是浅耕的2倍,可使不同类型土壤透水率提高5~7倍,可促进作物增产600~1 050 kg/hm2。深耕可削弱地表径流强度,缓解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减少水土流失,有效保护土壤;可增加肥料的溶解能力,减少化肥的挥发和流失,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强耕地地力。据县农业部门多年试验推算:深耕25 cm比深耕15 cm的小麦成穗增加22.5万~46.5万穗/hm2,穗粒数增加1~2粒,千粒重增加1~2 g,增产810 kg/hm2,增产率8%~9%。三是调配的大型农机具能够满足深耕的需要。县农机局经过调研预测,商水县自有深耕农机600台套,政府再引导鼓励购买一部分,加上联系东北以及省内德邦公司等外地的深耕农机具,总数能够满足商水县全面进行土地深耕的需求。

1.1.4 做出决策。在广泛调研论证、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县政府出台《商水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土地深耕增强地力的意见》,决定由政府主导,在全县范围全面推行土地深

工作,将农作物秸秆粉碎后进行土地深耕还田,彻底杜绝秸秆焚烧隐患。

1.2 及早抓好宣传,做到人人皆知

1.2.1 开好2个“千人大会”。一是开好县级千人大会。9月7日,县委书记马卫东、县长熊和平主持召开全县秸秆禁烧“千人大会”,县四大班子领导、县直单位一把手、各乡镇(场、办、集聚区)全体班子成员、各行政村支部书记、各派出所所长等参加会议,提升了会议规格,强化了工作认识。会上宣读了《商水县2016年秋季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商水县农作物秸秆禁烧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商水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土地深耕增强地力的意见》,公安局局长张忠就严厉打击焚烧秸秆行为作表态发言,监察局局长就干部责任追究作表态发言。各乡镇当场签定秸秆禁烧目标责任书,全县县、乡、村3级禁烧责任明确,禁烧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开好乡级“千人大会”。全县动员大会后,各乡镇分别组织召开由乡镇班子成员、包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小组组长、行政村全体党员、低保户、村民代表等参加的秸秆禁烧“千人大会”,迅速传达贯彻市、县会议精神,明确乡、村、组、户各自责任,与各行政村签定秸秆禁烧目标责任书,与各村村民签定秸秆禁烧暨土地深耕承诺书,明确告知焚烧秸秆将扣除下年度地力补贴并罚款拘留,强化群众秸秆禁烧意识。

1.2.2 做好7个方面宣传。一是领导讲话。由常务副县长王红涛代表县委、县政府在县电视台对全县人民作秸秆禁烧暨土地深耕工作电视讲话,要求按照“谁的地块谁管理、谁的地块谁禁烧”的原则,对不进行土地深耕和焚烧秸秆的地K,依据法律法规给予处罚,责令恢复地力。二是开办专栏。在县电视台、新商水报等开辟禁烧专栏,电视台播放《商水县人民政府关于禁止焚烧秸秆暨全面实施土地深耕的通告》,聘请农业专家陈东义在县电视台开办专题讲座,及时宣传禁烧政策和各乡镇成功经验、创新做法。三是用好新媒体。建立秸秆禁烧微信群,县副科级以上干部全部参与,及时禁烧工作动态、图片,做好沟通协调。在县城及乡镇街道LED显示屏24 h播放禁烧标语、口号和相关政策。四是开展“小手拉大手”宣传。召开家长会或发放致家长一封信,通过“小手拉大手”,让学生宣传家长,增强家长的禁烧意识。五是标语通告全覆盖。在高速公路两侧、长途汽车站、乡村集市、街头巷尾、每个行政村、自然村路口以及田间地头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3万余幅、防水通告1.5万余份,做到宣传全覆盖。六是做好车辆巡回宣传。全县每天出动宣传车辆321辆,进行秸秆禁烧不间断广播。七是户户接到公开信。进村入户,逐一发放《致农民朋友的一封公开信》40余万份,让群众看到政府的决心,增强其对土地深耕、秸秆禁烧的认识,从根源上杜绝秸秆焚烧行为[5]。

2 成效与意义

2.1 具体成效

按照“收割一块、粉碎一块、深耕一块、整理一块、放心一块”的总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创新方式方法,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秸秆禁烧暨土地深耕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秸秆粉碎后直接深耕还田,彻底杜绝了秸秆焚烧隐患。截至目前,已办理补贴购买土地深耕农机具700余台套,与11家大型农机公司签订深耕作业合同,引进大型深耕机具1 300余台套,全县范围已组织深耕机具600台套,未发生一起焚烧秸秆现象。

2.2 现实意义

实践证明,土地深耕既防止了因秸秆焚烧引起的大气环境污染,改善了空气质量,又能提高耕地地力,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切实保护了农民的利益;既化解了因秸秆禁烧引起的干群矛盾,维护了干群关系,又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彻底改变了往年秸秆禁烧“年年禁,年年烧”的尴尬局面,出现了“干部忙着联系粉碎机、深耕机,农民忙着备种备肥等深耕”的农忙时节新气象,土地深耕是在新形势下践行群众路线最有效的实践和探索。

3 参考文献

[1] 王化.秸秆焚烧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J].农业与技术,2016(8):14.

[2] 谢宣灏,王明梁,杨虔灏,等.安徽省东部地区秸秆焚烧问题的调查研究[J].西部资源,2016(5):193-195.

焚烧秸秆的原因及对策篇11

Key words: straw burning; solution exploration

中图分类号: F4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淮北平原地区,甚至全国各地种植小麦的地区,每年午收季节,环保部门关于因燃烧秸秆造成空气环境质量恶化的投诉电话便响不停。漫天烟雾笼罩天空,呛得人直流眼泪,影响人的视线,影响正常的道路交通,焚烧秸秆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针对秸秆禁烧问题,每年省政府和地方政府都会出台相应的文件,采取相应的措施禁止燃烧秸秆,但成效甚微。就焚烧秸秆的危害、产生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思路探索,本人简要的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焚烧秸秆的危害

(一)污染空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就我市空气环境信息显示,秸秆焚烧期间可吸入颗粒物最大值是平时的10倍左右,最大浓度达到0.8mg/m3。 焚烧秸秆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

(二)引起火灾,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焚烧秸秆产生的烟雾,造成能见度下降,可见范围降低,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四)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质量下降。焚烧秸秆致使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被烧死、烫死,影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五)焚烧秸秆形成的烟雾、焦土,对地区的环境形象破坏很大。

二、焚烧秸秆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机械收割留茬较高。抢收时为防止损伤机器,提高收割速度、省油,以及国产收割机功率不够等原因,机械收割时留茬较高,影响下一季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的播种,农民不得不用少量秸秆放在高茬上进行焚烧。

(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大批青壮年进城务工、经商,农村劳动力短缺,主要以妇女、老人为主,为了尽快完成收割和播种任务,只得就地焚烧秸秆。

(三)是科技转化力度不够,秸秆循环经济价值难以发挥。综合利用秸秆的科学技术不够成熟,综合利用成本太高,如用秸秆做沼气原料,建一个沼气池至少要花费三四千元;秸秆回收价格又太低,不能有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四)缺乏处置技术,秸秆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一是多数农户已不再用秸秆当柴烧。二是原有的小麦秸秆加工行业,如草帽、草苫等,因替代产品的出现而基本淘汰,农民找不到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三是秸秆饲料处理成本高,难度大。另外,加工食用菌基料和沤造有机肥等秸秆处理方式,规模小,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不能形成规模效益。

(五)缺乏正确的引导。对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但缺乏针对性、实用性、时效性和具体性,大多以行政手段和奖惩措施为主,秸秆利用的组织、协调和转化工作无人去做,只堵塞不开流,导致禁烧工作收效不大。

(六)宣传力度不够。受人力、资金条件限制,秸秆禁烧宣传教育不能深入到农村,农民环保意识不强,没有意识到焚烧秸秆的危害。此外,秸秆禁烧监管力度不强,执法手段也比较薄弱。

三、秸秆焚烧问题解决方法的探索与思路

(一)综合利用,合理利用资源

1、秸秆还田。秸秆还田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机械将秸秆打碎,耕作时深翻严埋,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将秸秆腐化分解。另一种秸秆回田的有效方法是将秸秆粉碎后,掺进适量石灰和人畜粪便,让其发酵,在半氧化半还原的环境里变质腐烂,再取出肥田使用。

2、过腹还田。过腹还田是将秸秆通过青贮、微贮、氨化、热喷等技术处理,可有效改变秸秆的组织结构,使秸秆成为易于家畜消化、口感性好的优质饲料。

3、培育食用菌。将秸秆粉碎后,与其他配料科学配比作食用菌栽培基料,可培育木耳、蘑菇、银耳等食用菌,育菌后的基料经处理后,仍可作为家畜饲料或作肥料还田。

4、制取沼气。将种植业、养殖业和沼气池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秸秆产生的沼气进行做饭和照明,沼渣喂猪,猪粪和沼液作为肥料还田。

5、用作工业原料。农作物秸秆可用作造纸的原料,压制纤维木材。

6、用于生物质发电。将秸秆直接焚烧和将秸秆同垃圾等混合焚烧发电,可以气化发电。秸秆是一种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每两吨秸秆的热值就相当于一吨标准煤。

焚烧秸秆的原因及对策篇12

一、焚烧秸秆的危害

1、污染空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有数据表明,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相当于日均浓度的五级水平。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

2、引发火灾,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秸秆焚烧,极易引燃周围的易燃物,尤其是在山林附近,一旦引发山火,后果将不堪设想。

3、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在我市,由于高速公路两旁有大量的农田,焚烧秸秆形成的烟雾,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可见范围降低,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4、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农田质量下降。焚烧秸秆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能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响农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农业收益。

5、焚烧秸秆所形成的滚滚烟雾、片片焦土,对一个城市的环境形象是最大的破坏。

二、总体思路和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坚持“以禁为主,疏堵结合”的原则,不断提高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做到利用资源、禁止焚烧,控制污染、保护环境。为全国人民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和城乡发展环境。

三、工作对策

1、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水平。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秸秆综合利用中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提高机械利用效率,扩大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面积。大力推广玉米硬茬播种、玉米灭茬旋耕覆盖播种、小麦秸秆捡拾打捆、小麦秸秆切碎还田、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玉米秸秆拉丝揉搓和玉米机械化收获等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同时,要积极结合畜牧养殖业,扩大秸秆青贮面积,不断提高秸秆过腹还田比例。

2、广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积极引进、示范、推广秸秆工业原料开发、秸秆气化、秸秆堆沤肥等秸秆综合利用成果,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新途径。要充分发挥市、镇农技服务作用,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从推广成熟实用技术入手,提高农民群众综合利用秸秆技能。积极建立秸秆综合利用专业服务组织,加大对秸秆捡拾、秸秆收购以及饲草加工等专业组织的扶持。

3、加强舆论宣传和监督。各新闻媒体等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在“夏收”、“秋收”期间循环报道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公益广告以及禁烧工作最新动向,对焚烧秸秆的违法事件及时曝光;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充分利用广播、标语、横幅、宣传车、明白卡等形式,实行干部包村,村组包户,广泛宣传,全面动员,要把秸秆禁烧通告张贴到各个村,把明白卡发放到每户,上门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4、实行包联责任制。各县市委、市政府领导要下乡包联各乡镇或其他单位,督促、指导他们落实秸秆禁烧各项工作责任;动员各政府机关单位到每个村或组。包联单位要在所辖乡镇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协助督促抓好包联村或组秸秆禁烧全面工作,各个村或组加强宣传、制定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组建村级巡查防火队等工作责任和任务,确保每个村夏秋两季秸秆焚烧“零火点”。

5、严格责任追究。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和区域负责制。各乡镇人民政府行政“一把手”为辖区第一责任人,对本区域秸秆禁烧工作负总责;乡镇人民政府要切实落实辖区村级防火禁烧组织机构,组建村级防火巡查队伍,落实乡镇人民政府包村、村包组、组包户的包联责任制,及时打击焚烧秸秆的违法行为。同时,各县市政府要对秸秆禁烧工作不力的乡镇人民政府行政一把手,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将包联单位的秸秆禁烧工作纳入市政府环保目标责任考核之中,年终根据单位秸秆禁烧工作情况确定扣减分值;对因秸秆禁烧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或影响的单位实行 “一票否决”,并由有关单位根据相关规定实施责任追究。

6、落实禁烧资金保障。为强化禁烧宣传及巡查工作,市政府要给各乡镇人民政府夏收和秋收前拨付禁烧专项经费,专门用于秸秆禁烧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也要拿出一定资金用于禁烧工作,统一禁烧巡查人员服装、标志,在各村搭建禁烧指挥部,组建防火小分队,对辖区内着火点易发高发的田块和路段要有专人值守重点防控,彻底消除秸秆焚烧隐患。

7、强化执法保障。在“夏收”、“秋收”期间,公安部门要向各乡镇人民政府派驻多名公安干警并配备警车,24小时在各乡镇人民政府区域巡查,为禁烧工作提供执法保障。按照“谁烧罚谁,烧谁罚谁”,对焚烧秸秆的当事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第一款规定从快实施拘留;对不听劝阻、执意纵火的,坚决依法严厉惩处;对焚烧情节严重、造成重大污染事故或导致公共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各县市政府对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按照着火点严格兑现处罚。焚烧一处认定为一个火点,连片焚烧面积不足1亩的按1个火点认定,大面积连片焚烧的,以1亩认定为1个火点,按火点数累积计算。切实做到“有烟必查、有火必禁、有灰必罚”。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焚烧秸秆的原因及对策篇13

为了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和部分农村地区的用能方式,减少秸秆焚烧、抛弃现象,保护空气质量环境、空中及地面交通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增强工作力度,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吸引社会各界力量,投入到此项工作当中。

1 秸秆露天焚烧或抛弃的危害

秸秆露天焚烧或抛弃对农村生态环境存在极大危害,主要体现在:

1.1 污染空气

燃烧秸秆会急剧增加空气中的颗粒物、烟尘和其他污染物的浓度,使得空气质量迅速下降,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1.2 污染水体并可能阻碍行洪

秸秆大量抛弃沟渠河道,通过长时间浸泡,使水体产生富营养化,会严重污染水体,影响饮用水源安全,还会阻碍行洪或侵占航道。

1.3 妨碍公共交通安全

秸秆焚烧烟雾会降低大气能见度,妨碍交通,特别是机场飞机的起降会受到影响。

1.4 浪费农业资源

秸秆可以综合利用,可用作生物质发电,制造板材、编织品、生物肥料,露天焚烧浪费严重。

2 推动秸秆禁烧、做好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

2.1 减轻大气污染,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需要

近年来,不少地区大面积焚烧农作物秸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成为社会关注的公害。推动秸秆禁烧、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对发展循环型农业和资源节约型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2.2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秸秆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的生物资源,在生产中,可以能替代煤、电、油、气作为能源,也可以用作饲料、肥料和食用菌基料。每年大量焚烧和抛弃的秸秆造成了资源的极度浪费。

2.3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国家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把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摆在重要位置。作物秸秆的焚烧和堆放,不仅严重影响了农民生存环境,妨碍了村容村貌整洁,而且浪费了大量资源。而加强综合利用工作,则不仅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能够促进农民增收,将有力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

3 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认识不足

由于受传统种植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很多地区农民为了省事省钱,加之对秸秆资源利用和环境污染的认识不到位,对秸秆采取了一烧了之的态度。而有关部门尤其是基层干部思想认识水平不足,导致宣传工作的乏力或缺失,及相关部门引导、监管工作的不到位,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推进力度不尽人意。

3.2 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成本较高

对于农民来说,除了为满足取暖、炊事而焚烧的秸秆外,最直接的秸秆利用方式就是直接还田。秸秆直接还田不仅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农田生产效率,还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孔隙度和蓄水能力,是最便捷、有效的秸秆利用方式。但是,由于部分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适用机械推广工作不到位,加之大中型配套机具价格偏高,秸秆直接还田的成本相对较高,影响了还田利用率。虽然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机服务组织数量大幅增加,但由于机械设备前期投入资金较大却收益缓慢,地区间农机服务发展滞后,客观上影响了秸秆还田工作的进展。此外,秸秆加工企业及秸秆沼气、秸秆养殖等前期资金投入较大,也是制约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因素。

3.3 秸秆综合利用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展

目前,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形式有直接还田,作为青贮饲料、化工原料和建筑原料,沼气利用等几种。但整体上讲,消耗的秸秆数量有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拓展秸秆综合利用途径,从根本上解决秸秆数量多、产生期集中而消耗数量少的矛盾。

3.4 政策引导、执法力度薄弱

解决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问题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原因既有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小的因素,也有执法部门监管不力的原因。

4 加强工作力度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各地区各级部门应当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应组织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如农业部门负责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秸秆综合利用的组织落实工作,环保、公安部门负责秸秆禁烧工作;科技局、发改委、财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立项和资金倾斜,广辟资金来源,做好后勤保障和督促检查工作。只有各部门形成管理服务体系,广泛关注、积极配合,才能够形成推动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不断发展的合力。

4.2 宣传引导,形成共识

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是造福社会、服务民众的社会事业,只有形成人人参与的社会氛围,才能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群众基础。因此,必须利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利用形式为农民所接受、禁烧举措为群众所理解。要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等媒体,宣传秸秆禁烧有关政策、秸秆焚烧的危害性,以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有条件的地方要开展以秸秆还田为主的秸秆综合利用试验、示范,召开现场会,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形成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良好社会氛围。只有增强各级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提高其主动参与还田禁烧的自觉性,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才能够真正取得实效。

4.3 推广技术,夯实基础

相关各部门应协调、组织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并广泛发动农民群众参与到技术革新的工作中来,进一步研究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情况对技术的需求。以农业和科技部门为主,研究制定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操作方案,以乡镇为单位划定项目区,逐一确定各项目区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机具选配方案、不同技术的实施范围和面积等,绘制详尽的项目区域示意图,做到因地制宜,确保实施效果。各级农业环保机构要大力宣传和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如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秸秆留高茬直接还田,旱地、园地秸秆覆盖还田,秸秆堆肥、沤肥还田,秸秆过腹还田,以及秸秆气化、秸秆压块、秸秆栽培食用菌等,逐步形成以秸秆直接还田为主,秸秆堆沤、气化、压块和栽培食用菌等为补充的综合利用格局。提高秸秆利用率,变废为宝。

4.4 完善政策,加大投入

加大财政投入,争取受益部门积极投入,引导县(市)区配套投入,吸引农民自发投入,形成秸秆综合利用的多元投入机制。建立对秸秆综合利用生产企业扶持政策(如无偿扶持、贴息贷款等)。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建立秸秆加工利用企业,对秸秆综合利用企业进行扶持,鼓励生产企业努力扩大生产规模。继续扩大机械化秸秆还田补贴、青贮补贴和其他利用方式的财政补贴,逐步引导农民自觉利用秸秆。

4.5 加强执法,确保落实

要完善相关法规,明确执法主体,严格执法责任。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农作物秸秆集中露天焚烧的执法检查,禁止在田间、林带随意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高速公路沿线、风景名胜区、城市郊区、机场周边等重点区域焚烧秸秆。建立秸秆综合利用奖励基金账户,奖优罚劣。层层签订责任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工作落实。

参考文献

[1] 刘娅.农作物秸秆治理与综合利用[J].辽宁农业科学,2003(02).

[2] 袁才生.废弃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D].江苏:南京农业大学,2006(12).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