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对生活的影响实用13篇

垃圾分类对生活的影响
垃圾分类对生活的影响篇1

引言:

自强调加快城市建设发展以来,城市垃圾处理一直作为首要问题,严重制约着城市发展,给城市生态面貌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目前关于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效果不显著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仅限于罗列其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尚未研究各个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将解释结构模型运用于该问题的系统分析中。

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效果影响因素

通过对调查分析和文献查阅,结合中国具体国情,选取以下12 个因素作为模型研究的重点。(1)政府政策S1。主要是政府对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制定的相关的政策或法规;(2)居民素质S2。主要是指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方案的认识;(3)宣传效果S3。对于分类知识、分类效益的宣传的好坏;(4)基础设施S4。和分类回收配套的设施如垃圾箱、分颜色的垃圾袋和垃圾车等等;(5)社会经济水平S5。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所达到的水平;(6)分类知识S6。如何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知识;(7)居民收入S7。小区居民的人均年收入;(8)回收收益S8。回收收益由回收成本、垃圾的价值等来体现;(9)分类的复杂程度S9;(10)物业的重视程度S10。小区物业对于环保理念的看重;(11)支援产业S11。对于回收的可回收垃圾的后续处理产业的发达程度;(12)法律S12。为确保城市生活垃圾生活分类回收更好的实施而制定的、约束人们行为的相关法律。

二、影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效果的因素的ISM分析

(一)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

通过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讨论,得出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如图1,其中V表示行对于列的影响,A表示列对于行的影响,X表示行和列之间的相互影响。

(二)可达矩阵

根据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求出可达矩阵Ar

(三)建立解释结构模型

由缩减的可达矩阵绘制解释结构模型,如图2 所示:

三、结果分析

对图3 建立的解释结构模型进行分析,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效果分析

是一个具有六层的多级递阶结构。

生活垃圾分类效果好坏的最直接影响因素是第二级的因素,即回收收益、宣传效果和支撑产业。无论是从经济的角度或者是社会的角度,当回收效益低下时,都会影响到整套回收体系的运营,而支撑产业不仅是回收收益的保障,同时还是回收体系运转的保证,没有技术的支撑,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只能是空谈而已。对于国内目前的现状而言,宣传是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必不可少的环节,没有完整的宣传策略,居民和物业将很难配合政府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同时,支撑产业、回收收益、宣传效果受到居民收入、基础设施和居民素质的直接影响,其中,基础设施会受到物业的重视程度和居民分类知识的影响,只有足够的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物业才会投入精力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居民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分类知识,才能很好的监督政府和物业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回收体系更加完善。

四、对策研究

通过对影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要改善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的最主要的方法是增大宣传效果,增加回收收益,加速与垃圾回收相关的支持企业的发展三个方面。

(一)提高回收收益

1、提高垃圾自身的回收价值。可回收垃圾的回收价值影响因素包括垃圾的本身价值、对环境的危害程度等,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政府应和企业达成共识,采用具有高回收价值的原料和包装,禁止一次性塑料袋等低回收价值产品的使用,将有利于提高整条回收链的剩余价值,从而更好的促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的运行。

2、通过节省回收成本来提高回收收益。

(二)增强宣传效果

1、普及分类知识

(1)明确垃圾归属类别。

(2)提高青少年群体的分类意识。

2、加强法制建设。

五、结束语

本文应用ISM方法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系统的解释了各影响因素之间内部关系,并根据得出的结构图,从支撑产业、宣传效果和回收收益三个主要的角度进行了相关对策的研究,为如何更好的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汪应洛. 系统工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6:40―54

[2]邵靖邦. 日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J]. 技术中心,2010,12(5):5―6

垃圾分类对生活的影响篇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也日渐突出。垃圾围城,地下水,空气污染越来越重,不仅容易诱发各种疾病,而且还会影响空气质量。因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研究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模式,对推动城市的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城市垃圾的来源:城市中生产、流通、生活、娱乐、教育、卫生等领域及其各个环节,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统称为垃圾。其中要与生产部门、医药部门、城市建筑行业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等分别开来。城市垃圾中常见的物品有①杂品类:金属、玻璃、塑料、织物等;②厨余类:各种水果、蔬菜不可食部分;③灰土类:尘土及各种杂品的碎片。城市垃圾的构成很复杂,因而很难对其理化特征定性和定量描述。

1.2 城市垃圾的分类:正因为城市垃圾的构成复杂,不易分类,所以给城市生活垃圾的研究和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在城市垃圾管理及研究上可根据不同的目的对其进行分类:

1.2.1 以清扫管理为目的:按垃圾产源可分为居民垃圾、商业垃圾、事业垃圾和工业垃圾。这种分类法有助于特别垃圾的专门管理和处置,也有助于针对产源垃圾特性进行处理。

1.2.2 以垃圾研究目的:按垃圾构成比例可分为有机垃圾与区及垃圾。这种分类法便于掌握城市垃圾的基本构成和基本特征。

1.2.3 以垃圾处理为目的吗垃圾可处理性可分为焚烧垃圾、堆肥垃圾和填埋垃圾。

2 现代城市垃圾产生量问题的成因及现状

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与城市人口、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燃料结构、地理位置、消费习惯等因素有关。

2.1 人口的影响 我国城市化进程逐年加快,城市数量大幅增加,城市非农业人口迅速增长。城市规模、数量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导致城市生活垃圾来能够的大幅增加,尤其在大中型城市。

2.2 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随着GDP的迅速增加,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几乎呈直线上升,这与工业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情况非常相似。

实践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产生的垃圾量也较多。而我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垃圾量仍会持续升高。在发展经济的前提下,减缓垃圾的存有量及上升度已成为十分重要的议题。

2.3 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城市垃圾产生于居民生活水平也有很大的关系。发达尘世和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较高,产生的垃圾量也要高于居民生活水平较低的城市地区。我国的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人均垃圾产生量也明显高于其他欠发达地区。

此外,燃料结构和地理位置对城市垃圾的产生影响也是很大的。我国城市垃圾的成因状况是复杂的,这由其自身垃圾产生来源的繁杂化是密切关联的。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起步晚,水平低,基础设施差,垃圾治理仍处于初级阶段,因而基本上是没有可靠的工艺设备能对城市垃圾进行科学治理,因而城市垃圾已成为我国城市的最严重的污染之一。

目前,我国城市,尤其是经济实力较弱的城市普遍用市郊露天堆放,对大气、土壤、水体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3 城市垃圾的未来趋势及潜在“风险”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增多,城市垃圾的指数还会有很大的提高。它所连带发生的问题,不仅仅只是一般的社会问题,更为严重的是资源、环境、生态等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据报道,中国约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我国仅“城市垃圾”的年产量就近1.5亿吨,这些城市垃圾绝不但影响人们生存的环境,还同时污染了与我们生命至关重要的大气、水和土壤,对城镇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

据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而我国垃圾增长率达到10%以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垃圾包围城市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占地约80多万亩,据估计垃圾未来又以平均每年不低于4.8%的速度持续增长。全国688座城市,除县城外,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且有1/4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中国城市每年因垃圾造成的资源损失价值在250亿元至300亿元人民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前行,这个损失还将继续增长下去。

城市垃圾的存在,对城市进程中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和影响有哪些呢?

3.1 对城市环境的破坏 城市垃圾对环境的破坏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是生活垃圾腐败产生的恶臭污染空气,影响健康的心情;②是大量滋生苍蝇、蚊子、各种昆虫、老鼠等垃圾为食物的生物;③是塑料袋制品到处飘散,对景观的破坏很大。

3.2 对水体的污染 填埋大量的城市垃圾,会使填埋场附近地下水受到污染,滋生细菌,污染的地下水是导致癌症和传染病的主要元凶之一。

3.3 对土地的损害 据有关资料介绍,每万人一年产生的垃圾,采用卫生填埋的方法处理,需要两亩土地。对土地造成的危害的物质主要是电池、体温计、日光灯管等含有重金属的废弃日用品,这些垃圾虽数量不大,但与其垃圾混合在一起,由于化学和物理的反应,加速了有害物质的渗出,产生新的有害物质。土地一经重金属污染,要治理便是十分困难的,而且成本十分昂贵。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垃圾增长指数仍是呈上升趋势的,因而研发最为有效的措施,抑制城市垃圾对环境、水、土地等外界的危害是当前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实践证明,我国城市垃圾的发展趋势是垃圾的体积增大,而重量较轻,垃圾成分进一步复杂化。其中,包装垃圾、塑料、金属听、电器和电子产品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建筑垃圾、煤渣等逐渐减少,使垃圾无机组分大幅度下降。①把卫生填埋技术摆在首位。卫生填埋技术具有处理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的双重功效。因而对任何一个城市来讲,卫生填埋技术是不能或缺的。②具备条件的城市应大力发展焚烧技术。焚烧技术处理不仅无公害、减量化、资源化效果好,而且还可以大大延长卫生填埋的使用年限,对于土地资源紧张的城市尤为重要。

垃圾分类对生活的影响篇3

1.2城市垃圾的分类:正因为城市垃圾的构成复杂,不易分类,所以给城市生活垃圾的研究和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在城市垃圾管理及研究上可根据不同的目的对其进行分类:

1.2.1以清扫管理为目的:按垃圾产源可分为居民垃圾、商业垃圾、事业垃圾和工业垃圾。这种分类法有助于特别垃圾的专门管理和处置,也有助于针对产源垃圾特性进行处理。

1.2.2以垃圾研究目的:按垃圾构成比例可分为有机垃圾与区及垃圾。这种分类法便于掌握城市垃圾的基本构成和基本特征。

1.2.3以垃圾处理为目的吗垃圾可处理性可分为焚烧垃圾、堆肥垃圾和填埋垃圾。

2现代城市垃圾产生量问题的成因及现状

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与城市人口、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燃料结构、地理位置、消费习惯等因素有关。

2.1人口的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逐年加快,城市数量大幅增加,城市非农业人口迅速增长。城市规模、数量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导致城市生活垃圾来能够的大幅增加,尤其在大中型城市。

2.2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随着GDP的迅速增加,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几乎呈直线上升,这与工业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情况非常相似。

实践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产生的垃圾量也较多。而我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垃圾量仍会持续升高。在发展经济的前提下,减缓垃圾的存有量及上升度已成为十分重要的议题。

2.3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城市垃圾产生于居民生活水平也有很大的关系。发达尘世和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较高,产生的垃圾量也要高于居民生活水平较低的城市地区。我国的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人均垃圾产生量也明显高于其他欠发达地区。

此外,燃料结构和地理位置对城市垃圾的产生影响也是很大的。我国城市垃圾的成因状况是复杂的,这由其自身垃圾产生来源的繁杂化是密切关联的。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起步晚,水平低,基础设施差,垃圾治理仍处于初级阶段,因而基本上是没有可靠的工艺设备能对城市垃圾进行科学治理,因而城市垃圾已成为我国城市的最严重的污染之一。

目前,我国城市,尤其是经济实力较弱的城市普遍用市郊露天堆放,对大气、土壤、水体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3城市垃圾的未来趋势及潜在“风险”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增多,城市垃圾的指数还会有很大的提高。它所连带发生的问题,不仅仅只是一般的社会问题,更为严重的是资源、环境、生态等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据报道,中国约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我国仅“城市垃圾”的年产量就近1.5亿吨,这些城市垃圾绝不但影响人们生存的环境,还同时污染了与我们生命至关重要的大气、水和土壤,对城镇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

据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而我国垃圾增长率达到10%以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垃圾包围城市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占地约80多万亩,据估计垃圾未来又以平均每年不低于4.8%的速度持续增长。全国688座城市,除县城外,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且有1/4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中国城市每年因垃圾造成的资源损失价值在250亿元至300亿元人民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前行,这个损失还将继续增长下去。

城市垃圾的存在,对城市进程中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和影响有哪些呢?

3.1对城市环境的破坏城市垃圾对环境的破坏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是生活垃圾腐败产生的恶臭污染空气,影响健康的心情;②是大量滋生苍蝇、蚊子、各种昆虫、老鼠等垃圾为食物的生物;③是塑料袋制品到处飘散,对景观的破坏很大。

3.2对水体的污染填埋大量的城市垃圾,会使填埋场附近地下水受到污染,滋生细菌,污染的地下水是导致癌症和传染病的主要元凶之一。

3.3对土地的损害据有关资料介绍,每万人一年产生的垃圾,采用卫生填埋的方法处理,需要两亩土地。对土地造成的危害的物质主要是电池、体温计、日光灯管等含有重金属的废弃日用品,这些垃圾虽数量不大,但与其垃圾混合在一起,由于化学和物理的反应,加速了有害物质的渗出,产生新的有害物质。土地一经重金属污染,要治理便是十分困难的,而且成本十分昂贵。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垃圾增长指数仍是呈上升趋势的,因而研发最为有效的措施,抑制城市垃圾对环境、水、土地等外界的危害是当前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实践证明,我国城市垃圾的发展趋势是垃圾的体积增大,而重量较轻,垃圾成分进一步复杂化。其中,包装垃圾、塑料、金属听、电器和电子产品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建筑垃圾、煤渣等逐渐减少,使垃圾无机组分大幅度下降。①把卫生填埋技术摆在首位。卫生填埋技术具有处理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的双重功效。因而对任何一个城市来讲,卫生填埋技术是不能或缺的。②具备条件的城市应大力发展焚烧技术。焚烧技术处理不仅无公害、减量化、资源化效果好,而且还可以大大延长卫生填埋的使用年限,对于土地资源紧张的城市尤为重要。

总之,处理好城市垃圾,可以起到保护、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整体素质,建立环境友好性,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一举多得的效果。

可以说城市垃圾处理是一个纷繁巨大的系统工程,确实需要建立新的调控管理手段和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发展模式。随着循环经济理念的引入、清洁生产方式的推行,以及废物资源化处理水平的提高,人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一座座垃圾山总会变成一座座“金山”,城市垃圾实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日子离百姓不会太远。

垃圾分类对生活的影响篇4

1.1.2以垃圾研究目的:按垃圾构成比例可分为有机垃圾与区及垃圾。这种分类法便于掌握城市垃圾的基本构成和基本特征。

1.1.3以垃圾处理为目的吗垃圾可处理性可分为焚烧垃圾、堆肥垃圾和填埋垃圾。

1.2城市垃圾的来源:城市中生产、流通、生活、娱乐、教育、卫生等领域及其各个环节,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统称为垃圾。其中要与生产部门、医药部门、城市建筑行业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等分别开来。城市垃圾中常见的物品有①杂品类:金属、玻璃、塑料、织物等;②厨余类:各种水果、蔬菜不可食部分;③灰土类:尘土及各种杂品的碎片。城市垃圾的构成很复杂,因而很难对其理化特征定性和定量描述。

2现代城市垃圾产生量问题的成因及现状

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与城市人口、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燃料结构、地理位置、消费习惯等因素有关。

2.1人口的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逐年加快,城市数量大幅增加,城市非农业人口迅速增长。城市规模、数量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导致城市生活垃圾来能够的大幅增加,尤其在大中型城市。

2.2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随着GDP的迅速增加,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几乎呈直线上升,这与工业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情况非常相似。

实践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产生的垃圾量也较多。而我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垃圾量仍会持续升高。在发展经济的前提下,减缓垃圾的存有量及上升度已成为十分重要的议题。

2.3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城市垃圾产生于居民生活水平也有很大的关系。发达尘世和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较高,产生的垃圾量也要高于居民生活水平较低的城市地区。我国的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人均垃圾产生量也明显高于其他欠发达地区。

此外,燃料结构和地理位置对城市垃圾的产生影响也是很大的。我国城市垃圾的成因状况是复杂的,这由其自身垃圾产生来源的繁杂化是密切关联的。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起步晚,水平低,基础设施差,垃圾治理仍处于初级阶段,因而基本上是没有可靠的工艺设备能对城市垃圾进行科学治理,因而城市垃圾已成为我国城市的最严重的污染之一。

目前,我国城市,尤其是经济实力较弱的城市普遍用市郊露天堆放,对大气、土壤、水体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3城市垃圾的未来趋势及潜在“风险”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增多,城市垃圾的指数还会有很大的提高。它所连带发生的问题,不仅仅只是一般的社会问题,更为严重的是资源、环境、生态等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据报道,中国约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我国仅“城市垃圾”的年产量就近1.5亿吨,这些城市垃圾绝不但影响人们生存的环境,还同时污染了与我们生命至关重要的大气、水和土壤,对城镇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

据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而我国垃圾增长率达到10%以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垃圾包围城市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占地约80多万亩,据估计垃圾未来又以平均每年不低于4.8%的速度持续增长。全国688座城市,除县城外,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且有1/4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中国城市每年因垃圾造成的资源损失价值在250亿元至300亿元人民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前行,这个损失还将继续增长下去。

城市垃圾的存在,对城市进程中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和影响有哪些呢?

3.1对城市环境的破坏城市垃圾对环境的破坏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是生活垃圾腐败产生的恶臭污染空气,影响健康的心情;②是大量滋生苍蝇、蚊子、各种昆虫、老鼠等垃圾为食物的生物;③是塑料袋制品到处飘散,对景观的破坏很大。

3.2对水体的污染填埋大量的城市垃圾,会使填埋场附近地下水受到污染,滋生细菌,污染的地下水是导致癌症和传染病的主要元凶之一。

3.3对土地的损害据有关资料介绍,每万人一年产生的垃圾,采用卫生填埋的方法处理,需要两亩土地。对土地造成的危害的物质主要是电池、体温计、日光灯管等含有重金属的废弃日用品,这些垃圾虽数量不大,但与其垃圾混合在一起,由于化学和物理的反应,加速了有害物质的渗出,产生新的有害物质。土地一经重金属污染,要治理便是十分困难的,而且成本十分昂贵。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垃圾增长指数仍是呈上升趋势的,因而研发最为有效的措施,抑制城市垃圾对环境、水、土地等外界的危害是当前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实践证明,我国城市垃圾的发展趋势是垃圾的体积增大,而重量较轻,垃圾成分进一步复杂化。其中,包装垃圾、塑料、金属听、电器和电子产品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建筑垃圾、煤渣等逐渐减少,使垃圾无机组分大幅度下降。①把卫生填埋技术摆在首位。卫生填埋技术具有处理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的双重功效。因而对任何一个城市来讲,卫生填埋技术是不能或缺的。②具备条件的城市应大力发展焚烧技术。焚烧技术处理不仅无公害、减量化、资源化效果好,而且还可以大大延长卫生填埋的使用年限,对于土地资源紧张的城市尤为重要。

总之,处理好城市垃圾,可以起到保护、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整体素质,建立环境友好性,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一举多得的效果。

可以说城市垃圾处理是一个纷繁巨大的系统工程,确实需要建立新的调控管理手段和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发展模式。随着循环经济理念的引入、清洁生产方式的推行,以及废物资源化处理水平的提高,人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一座座垃圾山总会变成一座座“金山”,城市垃圾实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日子离百姓不会太远。

垃圾分类对生活的影响篇5

1引言

由于填埋方式具备处理垃圾量大、运行成本低、易操作等优点,我国城市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主要以填埋方式处理。但在填埋过程中,垃圾中原含有的水、场内渗入的雨水、地下水、地表水及垃圾降解反应生成的水,在微生物的发酵及压实作用下,经过垃圾层过滤后,会渗出的大量的垃圾填埋渗滤液。它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有毒物质及有机污染物。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穿过地表及地下土层,严重污染地下水体、毁坏地表植被、威胁人类健康。

2垃圾填埋渗滤液水质特性

2.1污染物浓度含量高

垃圾填埋渗滤液的污染物浓度含量高且变化范围较大。BOD5和COD最高能够达到数千至几万mg/L。在pH=7时,BOD5/COD在0.5至0.6之间。垃圾填埋场的运行时间越长,BOD5、COD、BOD5/COD会降低,但碱度升高。

2.2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

表l为我国城市垃圾填埋渗滤液的典型污染物及浓度变化,易知其含有的有机污染物组分复杂且浓度较高。其中存在77种有机污染物(可疑致癌物1种,辅致癌物4种),还含有难以生物降解的氯化芳香族化合物、酚类化合物、磷酸酯及苯胺类化合物等。

2.3水质和水量变化较大

垃圾填埋渗滤液水量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雨季水量远大于旱季水量。另外,污染物的组成和浓度也会呈季节性变化。随着垃圾填埋时间的延长,渗滤液水质变化明显。垃圾填埋时间在5年以下的渗滤液水质特点为色度较大、COD及BOD5的浓度较高,且BOD5/COD也相对较高、pH值相对较低、重金属离子的浓度也很高。垃圾填埋时间在10年以上的渗滤液的水质特点为色度较大、COD以及BOD5的浓度较低,且BOD5/COD也相对较低、pH值一般在6-8之间,为中性或弱碱性、重金属离子浓度开始减少、可生化能力较差。垃圾填埋时间在5-10年的渗滤液的水质特点介于两者之间。

2.4重金属含量多

垃圾填埋渗滤液中重金属离子含量多达10几种,且含量较高,特别当生活垃圾与工业垃圾混合填埋时,重金属离子的含量往往更高。垃圾填埋渗滤液的色度高达2000―4000倍,会散发出极重的腐败臭味。重金属离子中铁的含量可多达2050 mg/L、锌的含量可多达130 mg/L、铅的含量可高达12.3mg/L、钙的含量甚至可高达4200 mg/L。这些含量大的重金属离子会严重抑制生物处理过程。

2.5氨氮含量较高

垃圾填埋渗滤液一个重要的水质特性是氨氮含量较高。另外,氨氮的浓度会随垃圾填埋时间而不断增加,可高达数千至上万mg/L,大约占总氮含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当垃圾填埋渗滤液中氨氮浓度较高时,微生物的活性受到严重影响,进而抑制了微生物的氧化作用。同时,氨氮浓度越高,其抑制性就越强,就大大降低了生物处理的效果。

2.6微生物营养元素比例失衡

由于氨氮含量较高,垃圾填埋渗滤液中C/N的比例常出现失衡情况,另外,因为P元素的缺乏,BOD5/TP值大部分为300以上,与微生物生长所适宜的100:1的碳磷比相差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抑制了垃圾填埋渗滤液中微生物的繁殖生长。

3影响因素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水质特性与填埋垃圾的种类及填埋场的构造、运行管理、气象条件有关。另外,在同一垃圾填埋场中,渗滤液水质特性与填埋时间呈高度相关。

3.1垃圾种类的影响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质特性受填埋垃圾种类的影响比较大。厨余垃圾中的有机物是渗滤液中 CODCr与BOD5的主要来源。厨余垃圾含量的高低能够直接影响渗滤液COD和BOD5浓度的高低。除此之外,因为灰渣、残土等对有机物会有过滤与吸附作用,因此填埋垃圾中灰渣、残土的含量也会较大的影响渗滤液中有机物的浓度。另外,因为城市人群的生活习惯、生活水平及环保意识的不相同,各个城市的垃圾种类也会相差较大,从而使渗滤液的COD及BOD5在数千至上万mg/L间变化,见表2。

3.2填埋时间的影响

垃圾填埋场处理垃圾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多次垃圾填充、压实及覆盖过程。不同的填埋区处于不同的填埋年龄。根据垃圾填埋时间,填埋场渗滤液通常分为3-5年的年轻填埋场的渗滤液、5-10年的中年填埋场的渗滤液及10年以上的老年填埋场的渗滤液。填埋时间对垃圾填埋渗滤液水质特性的影响主要在于微生物分解可降解物及大气降雨进入垃圾填埋层后对污染物的洗刷溶解作用。表3是渗滤液水质特性随填埋年龄变化。

3.3填埋工艺的影响

在垃圾填埋场外设置排洪沟,可以排除场外的地表径流;另外,在场底铺设黄粘土或衬垫,能够有效防止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进入垃圾填埋场,那么渗滤液中有机物浓度就保持相对较高。同时,如果垃圾填埋场的地表径流未截流或截流效果不好、使用一般的粘土来防止渗滤液污染地下水,都会致使渗滤液的有机物浓度降低,大量增加渗滤液水量。

3.4填埋场运行管理的影响

填埋场采用渗滤液回灌方式,能够持续补充并保持垃圾层内的湿度和营养。可以为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作用提供了更加适宜的条件,维持填埋场的稳定并改善渗滤液的水质。同时,渗滤液含有的有机物又能够被垃圾层中的微生物分解,大大较少了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

3.5填埋结构的影响

填埋结构直接关系到垃圾填埋渗滤液的生物降解作用及稳定进程,影响主要在于不同的结构会造成垃圾层中氧气状况的差异。好氧填埋场内进行好氧降解,将可降解化合物等降解为C02与水,能更快改善渗滤液的水质。

3.6环境温度的影响

环境温度能够影响微生物的活动及化学反应的进程。温度升高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加快降解垃圾,可以增加渗滤液水量。而零下温度致使一部分垃圾冻结,使废液减少,抑制一些化学反应。

4结束语

垃圾填埋是我国最常用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其产生的渗滤液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氨氮等,并易受垃圾种类、时间、填埋结构、温度等影响,具有复杂性,其处理也具备一定难度。所以,必须针对其水质特性及影响因素,选择出高效、环保、经济的渗滤液处理工艺。

参考文献

垃圾分类对生活的影响篇6

前言: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的产生量越来越大,其中在开发建设、生产经营及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城市垃圾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我国生活垃圾年产生量平均以8-10%的速率增长[1]。

西安市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始建于1993年,由于一期建设在环保设施建设上存在先天不足,现已严重影响周边居民日常生活。为了解决垃圾填埋场引起的环保问题,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发放调查表和随机走访,以及资料搜集的方式对西安市江沟村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调研和分析;通过专家咨询、资料查阅与收集、室内试验等方法,研究垃圾填埋环境保护措施,并提出环境保护补救措施及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1垃圾填埋场实况调查

调查小组对江村沟垃圾填埋场进行了现场调查,该垃圾场位于西安市东郊灞桥区(见图1),属山谷型填埋场,整个工程从1990年开始,按照国家建设部标准,采用天然防渗措施,在整个沟底铺垫了2米厚的黏土防渗层。一期工程于1993年动工建设,占地240亩,投资1600万元,容量828万立方米。二期工程时,填埋场采用2厘米厚双糙面HDPE(高密度聚乙烯)防渗膜进行防渗。

据调查,西安市固体废弃物管理处江村沟垃圾填埋场作为西安市唯一的生活垃圾处理场,承担着全市700万人每天产生的3300吨生活垃圾的卫生填埋任务,平均每天接纳垃圾车400多辆。

2填埋场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为了调查垃圾填埋场对当地民众生活的影响,查找垃圾填埋场的主要污染方式,调查小组在江沟村垃圾填埋场周边肖家寨村、江村、沟泉村等几个村庄进行了走访调查,并制作了问卷调查表,联系各村干部并得到协助。

问卷调查表及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由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1)垃圾填埋场的日常运营给附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其中调查人群中有80.2%的人能明显闻到难闻气体,仅仅只有4.4%人没有觉察到,这主要是由于调查人群居住在不同地方,与垃圾填埋场距离不同导致的。

表1问卷调查表及统计结果

问题1、您的性别?

男60.7% 女39.3%

问题2、您认为处理厂选址合理吗?

合理17.2% 无所谓10.5% 不合理72.3%

问题3、处理厂是否有难闻气味?

有80.2% 没有4.4% 偶尔15.4%

问题4、气味什么时候比较明显?

早上22.1% 中午12.7% 晚上65.2%

问题5、气味什么季节比较明显?

夏季87.4% 冬季12.6%

问题6、处理厂是否有噪音?

有72.8% 偶尔25.7% 没有1.5%

问题7、是否还在饮用井水?

经常78.2% 从不5.9% 偶尔15.9%

问题8、饮水来源?

井水56.8% 自来水35.9% 纯净水5.5% 其它1.8%

问题9、农业用水来源?

井水 35.8% 河水 0% 水库60.1% 其它4.1%

问题10、处理厂对你们的生活有无影响?

有81.4% 不明显17.3% 无1.3%

问题11、对政府是否提过意见?

经常78.9% 偶尔21.1% 从不0%

(2)空气污染季节性明显,夏季明显高于冬季,夏季气温高化学作用强烈,

更是加剧了污染程度。

(3)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增加了污染危害程度,部分受访群众仍在饮用地下水,比例高达78.2%。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大量垃圾渗滤液,如处理不妥,会对周围的水体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4)群众要求改变现状的意愿比较高,有超过78.9%的人向不同管理部门提过意见。

3填埋场渗滤液对周边水质影响的调查分析

为了调查垃圾渗滤液对当地水质的影响,课题组通过查阅资料和相关部门的检测报告,对填埋场修建前后的水质变化状况进行了分析。

3.1填埋场渗滤液对周边地下水的影响

首先对地下水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调研,收集了1992 年和 2006年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周边地下水的检测结果(见表 2、表3)。

表中数据表明:

(1)各采样点大肠杆菌含量均超标,其中在沟泉村高出近 66 倍,可能和采样时间有关,夏天气温高、降水多、强度大,蚊蝇滋生,生物化学反应程度高。这说明修建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后周边的地下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表2 1992年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mg/L)

监测点 水源 As Pb Hg Cd Cr6+ 氟化物 pH

沟泉村 井水 0.002 0.001 0.0005 0.001 0.012 0.28 7.5

肖家寨 泉水 0.002 √ ― √ 0.024 1.0 7.5

何家沟 泉水 ― 0.002 ― √ 0.014 0.38 7.7

唐家寨 井水 ― 0.001 √ √ 0.044 0.55 7.6

江村沟 井水 ― √ ― √ 0.012 0.33 7.3

地下水三级标准 ≤0.05 ≤0.05 ≤0.001 ≤0.01 ≤0.05 6.5~6.8

表32006年8月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地下水质监测结果

采样点 As

(mg/L) Cr6+(mg/L) Cd

(mg/L) KmnO4(mg/L) 硝酸盐(mg/L) 氨氮(mg/L) 硫酸盐(mg/L) 氟化物(mg/L)

江村沟 ― 0.032 ― 0.4 2.56 0.151 10.7 0.53

肖家寨 ― 0.006 ― 0.7 20.3 0.055 104 0.46

唐家寨 ― 0.010 ― 1.1 0.49 0.371 35.2 2.17

沟泉村 ― 0.016 ― 0.6 2.54 0.066 6.41 0.38

水沟村 ― 0.050 ― 0.6 13.1 0.052 71.3 0.34

标准值 ≤0.05 ≤0.05 ≤0.01 ≤3.0 ≤20 ≤0.2 ≤250 ≤1.0

注:标准:GB《地下水三级标准》;√:达标;―:未检出。

(2)填埋场渗滤液直接影响采样点地下水污染程度,地下水中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的含量在唐家寨点为最高,其他 4 个采样点含量差异不大;Cr6+含量在水沟村达到最大值,江村沟次之,在其他 3 个采样点的含量随距离增加而增大;大肠杆菌含量在水沟村点为最小值,而其他 4 个采样点的含量随距离增加而增加;硝酸盐含量在肖家寨为最大值,水沟村次之,江村沟和沟泉村基本持平,唐家寨的硝酸盐含量最低;硫酸盐含量在肖家寨采样点最大,水沟村次之,唐家寨含量最低,其余 2 个采样点的含量基本持平。

4垃圾填埋场环保处理措施

4.1空气污染的防范措施

从对周边村庄居民的走访和调查,空气污染是当地民众反应较为强烈的一个问题,垃圾填埋场在夏季飞扬物的污染比较严重,为了防止空气污染,要求严格实行单元式分层作业,按每30米为一个单元,以4~6米高度向前推进,垃圾倾倒满一个单元,推平压实后继续向前推进。垃圾每倾倒满一个单元,就将从附近取来的黄土覆盖其上,使其达到30厘米以上的厚度,再推平压实,做到了随倒随推,倾倒一个单元,覆盖一个单元,再用塑料布覆盖封闭,最大限度地减少和缩短了垃圾进场后的暴露面积和时间。

4.2 垃圾分类及预处理

4.2.1垃圾分类

目前在我国,由于家庭中缺乏合适的垃圾分类桶,人们为了方便,一般会将各种垃圾装在一个垃圾袋中,然后直接扔进公共垃圾桶。另外,由于环保知识普及不够,大部分居民对家庭中产生的垃圾哪些可以回收、有毒与否并不清楚,往往混装就近、就便投入垃圾箱内。这样不仅造成各类垃圾的交叉污染,而且垃圾回收率低,与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理念相违背。

课题组提出以家为单元,在垃圾产生的源头上的合理分类,让垃圾的分类落到实处。以方便、实用、美观为原则,提出了一种家用分类垃圾箱,其特点是: 外形美观,可根据家居的特点和要求,制成不同材质的外壳;功能分类,垃圾箱由不可回收、其它和有毒害垃圾三个部分构成;提示醒目,采用颜色不同的提示板粘贴在垃圾箱的内壁,以方便人们的认知和投放;方便实用,垃圾袋的颜色与垃圾分类目录相对应,利于垃圾处理人员区分。

4.2.2垃圾预处理

调查发现,厨余垃圾腐败变质是空气污染和水质污染的重要原因,厨余垃圾主要包括:果皮、蛋壳、菜叶,饭后的剩菜残羹等,据统计,家用食品垃圾占生活垃圾量的30%~40%,这些垃圾的含水量大,易腐烂,易发臭,易孳生蟑螂、蚊子,易传播细菌,经厌氧发酵、有机物分解后,严重污浊空气质量和水质,且这类垃圾与其他种类垃圾混合收集后,对垃圾的后续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为了减少家用食品垃圾的污染,变垃圾为有机肥料肥料,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课题组设计出一种新型家用食品垃圾处理装置,本装置运用了污水过滤网、刀片破碎、气流烘干器、紫外杀菌、活性炭除味等多重技术,可以做成集成厨房的一部分,专门用于处理每天产生的食品垃圾。

5.结论与建议

本调查项目通过现场调研、发放调查表、随机走访、查阅相关资料和数据等方式,调研和分析了西安市江沟村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并通过专家咨询、资料收集、室内试验等方法,研究垃圾填埋的环境保护措施。

(1)空气污染是垃圾填埋场最严重环境污染,多是生活垃圾腐败变质产生。

(2)生活垃圾发生腐败变质,产生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填埋场渗滤液对当地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污染。

(3)未进行垃圾分类是垃圾填埋场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需要以家庭单元对垃圾进行分类,从源头上解决垃圾的分类,本小组开发了家用垃圾分类箱;

(4)厨余垃圾腐败变质是空气污染和水质污染的重要原因,需对厨余垃圾进行单独的无害化处理,本小组开发了厨余垃圾处理装置。

参考书目:

垃圾分类对生活的影响篇7

1.金华市居民生活垃圾处理的目标任务

根据2012年7月份,《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金华城区从2012年11月启动生活垃圾分类,2013年和2014年是城区垃圾分类试点阶段,2015年城区已实现垃圾分类覆盖率55%的省政府要求目标。随后,金华市出台了城区生活垃圾分类五年规划,从2015年底开始,力争未来5年内,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率达到7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60%以上。

2. 金华市城区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调查

通过深入金华城区的保集半岛、南国名城、江滨、北苑等四大典型小区进行社会调查和走访。主要针对城区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基本常识、处理习惯、分类环境等问题,采取了入户调查和拦问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共计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9份,回收率94.5%,通过QQ、微信等方式收到网上答卷285份,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如下。

2.1城区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基本常识的调查

正确认知垃圾分类是做好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前提条件、源头所在。常见的生活垃圾主要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在被问及“是否清楚生活垃圾如何分类?”时,有53.33%的被调查者表示“不知道”。“在对具体垃圾属于可回收垃圾”等问题,只有10.62%的人能够完全正确区分。居民对废纸类垃圾的认知比较高,有95. 34%的居民知道纸类属于可回收垃圾,其次是剩菜剩饭和瓜果皮核,95.24%的居民知道属于厨余垃圾,而对废弃纸巾、牛奶盒等的认知较低,很多人对有害垃圾了解不足。

2.2城区居民生活垃圾处理习惯的调查

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态度和习惯直接影响居民垃圾分类的效果。通过“您认为居民生活垃圾有必要进行分类吗?”等问题来衡量城区居民对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态度,79.54%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有必要。在投放垃圾时,20.4%的居民表示会注意垃圾桶上的分类标志。在回答“您平时是怎样处理生活垃圾的?”、“如果您没有分类处理垃圾,主要原因是什么?”等问题,53.33%的居民平时都是将家里的所有垃圾统一装袋后扔到小区垃圾桶内。而被问及未将垃圾分类处理的原因时,仅有7.54%的人认为是收集嫌麻烦,30.23%的人认为不同的垃圾分开装浪费垃圾袋,60.5%的居民认为不知道如何分类,高达78.45%的居民则认为小区的垃圾桶都是混着装垃圾的,分了也白分。

2.3 关于金华市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环境的调查

针对居民生活垃圾环境的调查,在 “金华市市区居民生活垃圾箱的分类标示和设置您是否满意?”答题中,91%的人认为是满意或很满意,也有9%的被访者表示不满意。在“您通过什途径了解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中,86%的被访者表示是通过电视媒体知道的垃圾分类基本常识,表明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在垃圾分类知识的传播中功不可没,在“您身边的社区有垃圾分类的宣传活动吗?”的问题调查中,47%的人表明社区有垃圾分类的海报或宣传栏,说明垃圾分类进社区的宣传工作做得有待继续加强。

3.金华城区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工作引导策略

根据对金华城区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处置行为的调查分析,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处置行为不够普及,主要表现在是居民分类意识比较薄弱、监督执行力度差、宣传力度有待提升。因此,针对调查结果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并借鉴其他城市在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处置的成功经验,提出以下宣传、监督等引导策略。

3.1 明确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标识

垃圾分类标识作为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并正确投放垃圾的图形文字颜色复合体,其易识别性与易理解性直接影响公众垃圾分类行为的正确性,进而影响其垃圾分类行为的积极性,对于垃圾分类管理和收集具有重要作用。垃圾分类标识应浅显易懂,除了一级分类图符的存在,还应贴上具体的实物图和文字说明。同时,垃圾分类标识以颜色辅助提示用户,比如用绿色表示可回收垃圾,黄色表示可堆肥垃圾,红色表示不可回收垃圾。

3.2 多措施培养城市居民垃圾源头分类意识

由调查结果可以得知,目前金华市民的垃圾分类知识主要来自于各类媒体和知识读物,所以为了培养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知识,要继续在各类传媒上通过公益广告和小贴士的形式宣传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使居民熟知垃圾分类的益处,能够对家中的生活垃圾进行合理分类合理投放。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是垃圾分类行为的必要前提,只有通过多种方式加深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才能使居民在生活中自觉进行垃圾分类, 为垃圾减量化提供良好的群众基础。

3.3 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金华目前多个小区的生活垃圾装运时通常采取整车运输,运输环节并不能采取有效区分政策,导致源头的垃圾分类工作被忽视。另外,有的小区设置的有害垃圾也与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一起装运,使得垃圾分类工作在最后环节变为空话,金华的垃圾填埋场距离市区较远,一些区域的垃圾车直接到就近的空地卸运,并且对有害垃圾(比如旧电池、荧光灯管等)收集完毕后不知如何处置的尴尬局面。采取垃圾分车装运,在垃圾收集、清运环节都坚持分类处置的原则,不要让垃圾分类在处置终端称为空话。

3.4 尝试推行垃圾袋实名制和垃圾分类奖惩制度

国内外一些经济和文化发达城市的垃圾分类制度很完善,对垃圾袋收费制度推行有丰富的经验。在政府特制的分类垃圾袋上,印上居民的住宅地段号和房号,以此作为识别垃圾袋出自哪家哪户的标志,根据该标志,可以追查垃圾投放的源头。这项制度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培育了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金华市相关部门可以在居民文化程度和收人水平较高的几个成熟小区进行试点,实行垃圾袋分类制度,可以尝试垃圾袋少量收费,并对垃圾投放量较少的居民实行奖励。

4. 结论与启示

通过以上调查研究,要改变“垃圾围城”的困境,必须构建一套以居民为核心,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强与居民相连接的利益链条,使居民有积极性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同时将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资源纳入循环经济体系当中,有害垃圾单独处理,留给环卫工人处理的、最终进入终端处理环节的只剩下不可回收资源。可见,只要牢牢抓住公众这个环节,构建一套持续有效的激励机制,那么金华市“垃圾围城”困境的破除指日可待。

垃圾分类对生活的影响篇8

1.北京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分析

1.1 生活垃圾产量

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但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生活垃圾量的直线上升和垃圾处理问题的日益严峻。根据2013年国家统计年鉴,2012年末北京市总人口为1297万人, 年生活垃圾清运量648.3万吨,人均生活垃圾产出量约为499.85kg/年。

1.2生活垃圾组成

据最新统计数据,2011年北京市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约为17380.8吨,而2012年这一数字增长到了17761.6吨,同比增长2.19%。在数量如此庞大的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占到了60%左右。除此之外,可回收的生活垃圾如纸类、塑胶、玻璃、金属等废弃物在居民区生活垃圾中占有一定比例[1]。根据统计数据计算,2012年北京市废品回收量约为生活垃圾产生量的24%。在回收的废品中,废金属约占55%,纸张约占22%,废塑料约占11%,废玻璃约占4%,其它废品约占8%。

2.北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2.1处理设施及其能力现状

目前, 北京市的垃圾处理厂的数量为18个,其中大部分的垃圾处理方式是卫生填埋。北京市所有的垃圾处理厂的设计处理能力总和为12148吨/日,但实际的处理量却达到了 17562吨/日。其中,垃圾填埋场共有15座 (主要的垃圾处理厂分布见图1),年处理垃圾量为 598.8万吨,占生活垃圾清运量的92.4%;垃圾堆肥场共2座,年处理垃圾量为27万吨,占生活垃圾清运量的4.16%;垃圾焚烧场有1座,年处理垃圾量为15.7万吨, 占生活垃圾清运量的2.42%。全市垃圾资源化率已经达到35%。由此可知,北京实际的垃圾处理量要远大于其设计处理能力,并且设施的超负荷率甚至已达到了44.6%。按照这一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几年之后北京现有的垃圾填埋场将被填满,会面临垃圾围城的危险。

2.2物流现状

生活垃圾的物流是指生活垃圾从最初的生活垃圾收集点开始,经过生活垃圾的运输、中转、转运等,最终集中到垃圾处理场所的流动过程。其中,根据不同的收运垃圾设施设备的种类进行划分,可以将城市垃圾物流分为密闭式垃圾清洁站收集、地面垃圾站/桶收集以及压缩车流动收集3种主要的生活垃圾收集方式。北京市城区的垃圾一般采取由各小区或者各街道物业的保洁队进行收集,然后运输到小区或街道附近的各类生活垃圾清洁站或者生活垃圾收集车,然后再由环境卫生服务中心的车辆将生活垃圾运送至密闭式垃圾转运站中,经过密闭式垃圾转运站的压缩以后,再将其通过大型转运车运送至垃圾处理场或者是垃圾填埋场,北京市城区生活垃圾具体的物流流程如图2所示。

2.3 运转现状

随着最近几年来北京市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北京市城区的垃圾堆肥场或者是垃圾填埋场等垃圾处理厂以及垃圾的最终处置场与生活垃圾收集站或垃圾楼的距离越来越远,平均距离达到了50到100千米,所以急需要建设垃圾中转站,从而达到减少运输的车次、提高垃圾运输的效率,并且能够使垃圾转运费用得到降低等效果[2]。目前北京城区已建并投入使用的垃圾中转站的部分情况如表1所示。

3.北京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系统分析

3.1垃圾分类环节分析

北京市垃圾分类环节中最主要的两个环节是源头收集和密闭式清洁站机械分类。在国外发达国家,垃圾的分类收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北京市,垃圾分类收集并未取得良好效果,这主要是由于广大居民的参与程度不高、分类运输配套设备不足等问题造成的。

3.2环境效应分析

垃圾收运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正效应影响和负效应影响两个方面。

正效应影响的主要体现是直接回收垃圾中的可以再次利用的资源,使垃圾中的可燃物或是有机物间接的转化成为电、热等可再生资源或者是农业生产用肥等,并且能够起到减少进入填埋场的垃圾总量,缓解垃圾处理过程对土地资源的占用等效果。

负效应影响主要体现在垃圾收集过程中所出现的垃圾飞扬,污水、臭气污染等现象;垃圾运输过程中由于运输设备封闭不良所导致出现垃圾散落、滴漏等可能会对道路造成污染的现象;垃圾收集、运输作业过程中由于各种设备工作时所产生的噪声所造成的噪声污染以及由于车身不洁所导致的视觉污染等。

3.3 经济分析

吨垃圾费用和垃圾收运环节所创造的经济效益是对北京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系统进行分析的两个主要方面。

吨垃圾费用的多少的主要决定因素为收集运输生活垃圾过程中所配备的车辆的性能、对生活垃圾进行运输的距离,垃圾收集运输装备、设施的折旧以及垃圾容重等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垃圾容重、垃圾运输工具和运输的距离三个因素是影响吨垃圾费用多少的主要因素。

生活垃圾收运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经济效益体现在以下主要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垃圾分类和垃圾源头减量,使垃圾的转运量和运输车次减少,从而起到使垃圾的运输成本降低,垃圾运输费用减少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可以在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的过程中,对纸类、金属、塑料等可以再次利用物质进行回收并再次利用,从而创造经济效益。

4.北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4.1垃圾处理设施超负荷运转情况严重

与国内的其它城市相比,北京市已经建立起了相对比较完善的垃圾处理设施,但由于生活垃圾的数量十分庞大,仍使得北京市的很多垃圾处理设施处于超负荷运行的状态。例如,为北京市朝阳区垃圾处理服务的高安屯垃圾卫生填埋场,其日处理垃圾的设计量为1000吨,但在实际日处理量达到3583吨,超出其设计量2583吨,超负荷率高达258%,就北京市在垃圾处理方面的整体情况来说,垃圾处理设施的总设计日处理垃圾的能力为1.04万吨,实际处理过程中,每天需要处理的生活垃圾的数量却达到1.74万吨,垃圾处理设施的平均超负荷率为67%[3]。这种状况的存在,将会导致垃圾填埋场的服务年限大大缩短。

4.2生活垃圾处理工艺结构不合理

目前,在北京市进行处理的生活垃圾当中,有超过90%的量是通过卫生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的,只有比较低的比例的垃圾是通过采用堆肥、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的。市民也对焚烧处理方式存在误解,对垃圾堆肥、焚烧存在抵触情绪。这就大大增加了改善生活垃圾处理工艺结构的难度,而在发达国家,通过焚烧的方式处理生活垃圾比例不断上升,与北京市在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的采用焚烧的方式处理的比例较低的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3垃圾管理协调机制不健全

目前,在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的过程中,仍然在采用多头管理的模式,不同的部门对垃圾处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及不同种类的垃圾的处理工作负责。但是,这种在垃圾处理过程中的多头管理模式势必会造成各部门之间由于职责不清而导致的混乱局面,使垃圾处理的有效性降低。另外,由于垃圾处理过程中多部门协调机制尚未形成、政策法规尚不健全等因素,导致北京市垃圾处理工作日常管理面临着重重的困难。

4.4垃圾分类处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还不强,垃圾混放现象比较严重,这就使得垃圾分类工作的效率大大降低。同时,由于垃圾成分构成比较不稳定,也增加了在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时的难度。尤其是近几年来,电子垃圾数量上的增加,不仅使得在对垃圾进行处理时的困难增大,也会使得地下水和土壤等自然资源面临的安全隐患大大增加。

4.5市民参与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的程度低

部分市民对于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对整个城市发展全局的重要意义还没有充分的认识,而是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会对其自身的生活以及利益带来的影响上,这也导致了市民在垃圾处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的情况的发生。同时,随着部分市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并且愿意参与到环保行动、环保决策中,但是由于目前参与机制还比较缺乏,市民希望参与到垃圾处理的过程中的一些诉求还无法得到实现。

5.北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建议

5.1加大投入,促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在对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做到科学规划是第一位的,尤其要做好垃圾处理设施的选址工作,进而使垃圾处理设施的布局更加合理。其次,应该以科技为先导,对现有垃圾处理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最后,政府也要增加对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的投资力度,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保证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早日完成。

5.2改进工艺,提高垃圾处理水平

北京市应积极开展关于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方面的研究,使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以及无害化的水平得到提高。混合收集的方法是目前生活垃圾收集过程中大都采用的方法,混合原生垃圾在日常处理的垃圾中所占的比例也十分巨大。为了提高生活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水平,在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时候,应根据垃圾的构成成分不同,使用与之相对应的垃圾处理方式。同时,对垃圾处理工艺中的高新技术的研发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使垃圾处理的效率得到提高,从而使垃圾填埋处理对地下水和土壤等自然资源的危害不断降低。

5.3落实责任,强化各部门协调机制

要做到垃圾处理过程的综合利用以及全过程管理,需要加强对跨部门的垃圾管理和协调机制的建设,进而有效地进行垃圾处理。由市主管部门负责垃圾处理的标准和规划的制定,并做好垃圾处理过程中的协调指挥工作,各相关部门也要根据各自的职责承担起相关的垃圾处理任务并承担相应的费用。从而使各自的工作分工更加明确,是垃圾处理工作顺利进行。

5.4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建设

垃圾的分类收集是解决垃圾危机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决定性的一个环节,对垃圾进行分类,不仅可以起到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的作用,还可以使垃圾处理的效率得到提高,最终使垃圾处理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在生活垃圾回收体系建设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关于生活垃圾处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在北京市的部分城区开展试点工作,并试着建立垃圾制造者付费的垃圾回收系统,从垃圾的制造者入手,控制生活垃圾的产生。对电子产品等对环境危害较大的产品,应该以法律的形势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回收责任加以明确的规定;同时,还要健全和完善可再生资源的回收网络,使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加强资源回收利用的方式对垃圾的源头分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5.5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北京是一个人口集聚的开放型城市,充分调动广大居民的积极性,是解决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应充分发挥广大市民在垃圾分类这一关键环节的作用,加大舆论宣传力度,适时举办垃圾处理知识的科普活动,提高公民合理处理生活垃圾的意识,增加社会对生活垃圾处理的关注度。

6.结束语

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相关的问题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的越来越明显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这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也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全社会工程。要做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不能仅仅将目光停留在填埋、堆肥、焚烧三种技术的选择上,还要从垃圾的收集、运输、垃圾管理、法律规章建设、基金投入、素质教育等多方面着手。

参考文献:

[1]陈芳,赵岩,张晨光.2011-2020年北京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分析[J].环境卫生工程,2012,20(6):57-59

[2]马力.北京环保计划:生活垃圾处理能力3年增4成[N].新京报.2013(3)29

[3]梁丽娜.城市垃圾处理科学发展之路[J].中国城市环境卫生,2011(6):22-25

[4]向延亚,李媛辉.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10):215-217

垃圾分类对生活的影响篇9

人类生产、生活中必然会产生垃圾,只要是人生活的地方就会有垃圾产生。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世界各国垃圾均以快于本国经济3倍的速度增长,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资料中可以看出,每年全世界均会产生(80~100)108t的垃圾,我国每年大约会产生城市生活垃圾0.8108t[1],数量庞大的各种垃圾严重污染着人类的生活环境。到目前为止,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堆肥、填埋及焚烧等几种方法,这些方法各有利弊,其中填埋法是目前被认为的最终处理技术,但是其中也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问题。下面我们首先分析影响城市垃圾填埋场选址的因素,然后结合这些因素浅析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的适宜性评价,最后基于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区划与环境保护展开论述,从整体上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址适宜性区划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1 垃圾填埋场选址的影响因素

1.1 城市垃圾的危害

城市生活垃圾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区内,每天都有大量生活垃圾产生。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城市都不断扩大,城区人口越来越集中,生活垃圾量不断增多,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塑料、干电池及多种包装材料的大量应用,生活垃圾的成分变得越来越复杂,产生的危害也非常大,城市垃圾消纳问题开始突出出来。然而当前很多城市垃圾填埋场仅关注填埋场设计,忽视了对选址的研究,很少对垃圾填埋场选址论证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虽然设计中采用了一些防渗措施,但是一旦出现故障,渗液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不仅危害当地的地下水和土壤[2],同时还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

1.2 选址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中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的选择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不仅与填埋场建设、建成后的经营与管理直接相关,同时与垃圾填埋场建设是否可以实现最终无害化处理总目标的实现直接相关。填埋场选址的总原则在于综合考虑当地的经济与环境效益,从填埋场建设一直到使用的整个过程,都要利用经济合理的方案、尽量投入较少的投资,同时确保建设使用中、使用后对外部环境的影响达到最小,不能造成周围地下水、地表水、土壤等环境发生恶化,满足环保的目标。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厂址选择涉及到了很多因素,例如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地理地形条件、环境地质条件等[3],影响因素非常多,可见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2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的适宜性评价

通过对城市当地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及水利规划等资料进行全面分析,针对各选址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处理,最终得到各影响因素的相对权重值,然后按照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对其展开计算和分析,按照计算结果展开适宜性区划,合理划分出垃圾可填埋、限制填埋及禁止填埋的区域。此外,分别在限制填埋与可填埋区确定具体的垃圾填埋场地。

按照城市规划、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等有关影响因素,基于具体城市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建立选址适宜性评价层次结构模型。根据层次结构中不同评价因素的重要性,通过两两比较达到最终的量化构造判断矩阵,经过仔细计算处理后可以得到各影响因素的权重。按照划分出的具体单元网格,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数及标记,并按照各单元影响因素的实际贡献权重,利用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展开评价。

3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区划与环境保护

按照上文中得到的选址适宜性评价结果,可以将城区划分成可填埋、限制填埋及禁止填埋三个不同区域,然后利用MapGIS空间分析中的grd模型[4],可以绘制出适宜性选址区划图,结合实际情况从中优选出未来的生活垃圾场选址首选区,这些区域不仅封闭性较好,同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小。

从环境保护方面来看,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不仅要满足相关规范与标准的要求,同时还要获得场址周边群众的认可,由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将会伴随污水、蚊蝇、恶臭等一系列问题,加上人们普遍对垃圾有一种厌恶感,因此垃圾场选址过程中通常周边居民的反映非常强烈,存在较大阻力,因此选址工作中存在种种困难。然而,生活垃圾填埋场是改善当地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市政设施,所以选址工作是多种利害关系的权衡,这一点不H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有所体现,同时也是环境影响评价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涉及的层次比较复杂,是垃圾填埋场建设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填埋场选址必须结合相关规范与标准进行,综合考虑当地地形、位置、水文等条件对成本、投资及环境造成的影响,通过多方案对比之后最终确定填埋场址。

4 结语

综上,本次研究中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及相关规范进行了学习,根据近年来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总结出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适宜性区划的几点个人意见:充分收集项目背景资料、周边环境资料、场地资料,在此基础上针对强制性条文进行逐条分析,最终得到是否满足条文规定的结论;结合选址的影响因素,结合环境保护的相关标准,给出不同的选址方案;综合各项影响因素,利用多方案比选的方式最终确定填埋场址。

参考文献:

[1]王若成.基于GIS-AHP技术的烟台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决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6):163-165.

垃圾分类对生活的影响篇10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急剧增多。处理垃圾的主要方法有回收、焚烧和填埋,其中填埋是使用最广泛的方法。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在进行各类工程建设是不可避免的遇到垃圾土的问题。在不可避让的情况下,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垃圾土的工程性质,使其满足工程要求。目前在我国对该类问题的研究较少,有关垃圾士的物理指标和抗剪强度指标的资料很少,给工程设计带来很大的盲目性。

垃圾土是由城市废弃物和生活垃圾以及粘土组成的杂填土。垃圾土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受到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风俗习惯、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垃圾土中有机质的含量很高,并伴随其敝露时间或填埋时间的长短而发生不同程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降解反映。

2 垃圾土的组成

城市垃圾土可分为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主要由砖石、混凝土及粘土等组成成分较稳定。生活垃圾主要由有机质、无机质、塑料和杂物等组成。其中杂物包括玻璃、金属和陶瓷等较大块体。几种成分中有机质的性质对工程的影响最为重要,决定了工程的施工方法,工期和造价。

另外,垃圾土的组成成分和密实度随着埋深的变化也是不断变化的。一是深部垃圾土由于填埋时间比较长,有机质分解完全,因而有机质的含量随着埋深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二是随着埋深的增加,上覆压力逐渐增大,有机物含量减少,土体逐渐压密。因此,垃圾土具有与其他土体不同的特殊的物理性质,在深度上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3生活垃圾的生物降解过程

垃圾经地表放置和填埋后,内部发生了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变化过程。垃圾在填埋后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转化为可溶性有机小分子,随垃圾渗滤液排除或产生气体而释放。垃圾土中的有机质的生物降解过程可分为好氧分解阶段、厌氧甲烷不稳定阶段、厌氧甲烷稳定阶段、和厌氧递减阶段。垃圾土的填埋初期,由于垃圾在地表放置或填埋后土中含有少量的氧,第一阶段进行好氧分解活动,反应速度较快,放出较多的热量,同时释放出大量的,和,土中氧的含量大幅度下降,反应可持续数十天以上。随着含氧量的逐渐降低,反应进入厌氧阶段。一般情况下前三个阶段历时可达180d以上,其中厌氧甲烷稳定阶段占主要的部分,它的时间长短受到了垃圾土的成分、当地气候条件以及埋藏深度等因素的影响,有时可持续多年。最后,进入厌氧递减阶段,持续时间可达几甚至几十年,反映过程比较缓慢。

4 垃圾土力学性质

4.1 垃圾土的压缩性质

由于不断的发生多种物理、化学和生化反应,使得其固结压缩性质与普通土类相比不尽相同。在外力作用下,垃圾土中的水和气体逐渐排除,颗粒骨架之间被压密,封闭气体体积被压缩,宏观上表现为土层的压缩变形,这与普通土类是一致的。而垃圾土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降解,又不断的产生水和气体,使垃圾土基础在长时间不能稳定。综合以上所述,影响垃圾土地基沉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垃圾土中可分解成分的含量及分解速率;

(2)压实程度和孔隙比;

(3)填埋高度;

(4)覆盏压力及应力历史;

(5)淋滤液水位及其涨落;

(6)环境因素及其他影响因素,如大气湿度,对垃圾有影响的微生物含量,垃圾土的含水量、温度、PH值以及填埋体内的气体或由垃圾土自身所产生的气体等。

4.2 垃圾土的强度性质

(1)垃圾土的抗剪强度性质

垃圾土的强度不仅与埋藏深度有关,即使是同一深度的垃圾土试样强度也具有很大的离散性。影响垃圾土的抗剪强度的主要因素包括:

1)有机质和纤维素含量;

2)填埋时间和降解速度;

3)密实度:

4)垃圾土的组成成分、颗粒大小和含水量。

由于垃圾土的抗剪强度的因素复杂多样,垃圾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分布范围很大,内摩擦角介于10-53度之间,粘聚力c在0-100kPa范围内变化。

(2)垃圾土的动力特性

垃圾土的动力特性包括动模量和阻尼动力作用下的强度、本构关系等,受初始剪应力、小应变荷载、荷载频率、垃圾土沉积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同济大学周健教授模拟交通荷载和地震荷载情况,对城市垃圾土的动模量和振动残余应变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重塑垃圾土的循环实验结果表明:当振动周数少于50周时,动压缩模量随循环周数的增加而降低;而当振动周数大于50周时,动压缩模量随循环周数的增加而略有增大,但随着振动周数的变化,动压缩模量降低或增加有限。

5 垃圾土中有机物的处理方法

目前垃圾土中有机物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两种方法。生物处理方法条件要求比较高,需在一定的温度,适度条件下才能快速降解,所以实现起来困难。化学降解相对来说对对温度、湿度要求较低,但花费较高,难以在工程中应用,且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针对上述情况。本项目拟进行以下工作:(1)测定垃圾土中可降解有机物的含量及其随深度的变化规律;(2)室内试验:进行不同有机物含量的垃圾土静三轴试验,确定垃圾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进行不同有机物含量的垃圾土动三轴实验,确定其随上覆压力、荷载频率的动强度曲线;进行不同有机物降解过程中的压缩变形试验,确定在有机物完全降解后仍能满足工程需要的最大有机物含量。(3)在一定条件下加少量外剂,垃圾土中有机物的降解与时间、温度及上覆压力的关系,确定出垃圾土降解的最佳含水量,确定有机物的含量满足工程需要所需的降解时间。(4)室内试验:不同有机物含量的垃圾土掺加一定量水泥(或石灰)后,能满足工程需要有机物的最大含量。(5)模型试验:取现场工程现场的垃圾土将其降解到一定有机物含量后进行模型试验,确定垃圾土中塑料及其它织物对垃圾土变形和强度的影响。

6 结论

(1)垃圾土具有与其他土体不同的特殊的物理性质,在深度上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2)生活垃圾降解过程缓慢:

(3)垃圾土的工程影响巨大;

(4)垃圾土的强度变化大:

(5)垃圾土的处理方法需经过室内试验及模型试验验证后,进一步确定具体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垃圾分类对生活的影响篇11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一般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我国一度采用混合收集方式,即城市生活垃圾不需要任何处理,混杂收集然后集中处理的方式,基本采用填埋法处理,也就是不进行垃圾分类。这种方法不受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处理,不需要全民参与分类,处理垃圾时也简单粗暴,但是其后果显而易见:其中可回收的资源无法再利用,有毒有害垃圾也会污染环境。

一、昌平区小区垃圾分类状况

1.小区垃圾分类状况。根据小区的社区公共环境建设、物业建设、住宅的户型及面积、大致的居民月平均收入等因素可将小区划分为高、中高、中、低四档。(1)高档小区。每栋楼都有垃圾分类指导员,设有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三种垃圾桶,也设有回收点。但是垃圾分类指导员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居民反映没有见到垃圾分类指导员工作;三种分类垃圾桶也没有真正做到分类,居民们没有按照垃圾桶上的标识将垃圾分类处理。而回收点的作用不大,只有距离回收点较近的居民才会使用其安放自家杂物。小区内也没有过期药品、电池、水银等危险垃圾特殊回收的方案。物业按照上级要求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在宣传栏张贴海报,很少有深入的宣传。(2)中高档小区。居民丢弃垃圾时并没有核对垃圾桶上的标识,而是选择离自己较近的垃圾桶,而且其中的废电池也没有特殊处理。居民们普遍存在着垃圾分类的意识,也会对废纸、塑料瓶进行废品回收处理,但是对于其他的生活垃圾并没有分类处理,特殊垃圾处理箱位置设置不合理,很少有居民使用。回收点居委会用来放置闲置物品。而垃圾分类宣传有过一至两次深入的宣传。(3)中档小区。某小区毗邻昌平区两个偏向理科类的重点高校,进行垃圾分类宣传的大学生志愿者非常多,几乎定期举行垃圾分类宣传,垃圾分类宣传非常好,宣传橱窗中贴着相关的非常详细的资料,居委会有过期药品、水银温度计、废电池、灯管的分类处理箱,其中确实有居民所丢弃的垃圾。但是居民没有利用回收点,而是自己处理废品。居委会在小区的所有出口都安放了特殊垃圾回收桶,使用效率较高。但是普通生活垃圾只有可回收垃圾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这两种。并且在执行过程中,很少有居民进行分类处理,执行状况较差。(4)低档小区。某小区居民以某厂老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租住为主,居住面积普遍较小,住房类似于保障性住房。居民收入普遍较低,知识水平较低,垃圾分类意识较低。物业建设缺乏,居委会的大门紧锁。回收点没有使用痕迹,也没有分类垃圾桶,普通垃圾桶较少,平均3栋楼有一个垃圾桶,整体建设较差。居民反映整个小区对垃圾分类的建设较差,几乎没有垃圾分类宣传,没有分类垃圾桶,也没有特殊垃圾分类处理。但是居民们有一定的垃圾分类意识,由于分类麻烦,认为政府不会进行后续处理等原因而不进行垃圾分类。(5)实际调查结论。昌平城区的小区都设有昌平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但是可利用率低,基本是放置闲置物品。不同档次的小区垃圾分类的状况不同。高档小区的垃圾分类状况相对较好,设有三种分类垃圾桶:回收、不可回收和厨余垃圾。中高档小区一般设有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种分类垃圾桶,低档小区的垃圾分类状况较差,没有分类垃圾桶。高档和中档小区的垃圾分类宣传较好,低档小区的宣传状况较差。但是,最终垃圾运走都是集中统一运走,并不分类处理。

2.问卷调查中的垃圾分类状况。日常生活垃圾处理上,11%的被调查者对日常的生活垃圾不出售也不分类,60%的被调查者将废品出售,其余的投放进垃圾桶,只有29%的居民将垃圾将废品出售后,分类投放其余垃圾;22%的小区没有分类垃圾桶,58%的小区虽然有但是没起效果或者效果不大,仅有3%的小区有分类垃圾桶且执行得很好。只有4%的小区对药品、电池、化妆品瓶、水银温度计等有毒垃圾进行特殊回收,绝大部分小区对此都没有回收点或者弃之不用。所有小区都设有统一的回收点,但是99%的居民认为该回收点没有被合理利用。50%的居民表示自己居住的小区没有举行过垃圾分类的相关宣传,41%表示虽然进行过,可是并没有起什么用。没人认为垃圾分类宣传好,执行好,这说明居民普遍认为垃圾分类状况较差。

二、昌平城区垃圾分类现状和存在问题

1.垃圾分类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北京市昌平城区生活垃圾的生产量以3%左右的速度逐年增加,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和消纳已经成为困扰城区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中共北京市政府在生活垃圾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但是从长远发展角度看,垃圾回收处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还没有深入人心,在实际行动上有很大欠缺。调查研究显示,虽然大部分居民了解垃圾分类,仍旧有超过半数人不能严格按照垃圾类别来丢垃圾。一是家庭生活中,不能做到垃圾分类保存。二是很多家庭在将垃圾扔进小区的分类垃圾桶的时候不能按标识投入。第二,居民垃圾分类知识匮乏。对于垃圾分类的知识,大部分居民有粗浅的认知。我国对于垃圾分类的前期宣传力度较大,但是深度不够。居民能够简单区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中青年人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要高于老年人对垃圾分类的了解。但是对于一些较为细致的垃圾无法进行区分。这种问题的出现不仅反映了我国垃圾分类知识宣传不够普及、深入,也侧面反映了我国垃圾分类标准不够明确、细致。第三,垃圾分类设施不完善。从家庭方面来看,居民家里不设分类垃圾桶,这就意味着垃圾分类前端的失败。但这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居民无意识,垃圾分类本身需要增加总投入,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影响实际执行。小区居民楼内没有配备完整的垃圾分类措施。垃圾处理的受益人为昌平区乃至北京市全体居民,那么垃圾处理的费用应该是北京市昌平区政府承担,以财政支出的方式下拨,实际上不少西方国家正是以这种方式付费。但是实际中我国垃圾分类责任主体不明确,垃圾分类有不明确的责任体系,这个不明确的责任体系也没有落实,财政政策上也没有具体的落实政策,这就导致了北京市垃圾分类雷声大雨点小。

2.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和知识中存在的问题。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显示,昌平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和知识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关于人们不按照分类扔垃圾的主要原因,35%的居民认为觉得麻烦,21%认为对垃圾分类回收的益处不了解,20%认为设施不全,无法分类,14%认为不知道如何分类,10%认为对职能部门不信任,认为还会将垃圾混在一起,分类是无用功。64%的居民表示应该积极配合垃圾分类。21%认为需要政策的鞭策,15%认为条件不成熟,难以分类。这说明,居民们是一定程度上了解垃圾分类的益处的,也赞成垃圾分类,但是由于现实原因(例如执行困难,例如麻烦)而放弃垃圾分类。如果政府有政策鞭策,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有成熟的条件,居民还是乐于垃圾分类的。在日常垃圾的处理中,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并不强,并且小区的设施也不够全面,影响垃圾分类的贯彻和实施。而且调查显示,大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能十分准确地分清生活中各种垃圾属于可回收还是不可回收。

居民的经济水平和学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垃圾分类的知识。他们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正相关或者负相关,而是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在可回收垃圾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全对的人或学历较高(博士),或是学习相关专业,而且收入较高(月收入超过6000元);而厨余垃圾的19%的错误率中,有10%的人月收入低于1500或者学历为高中及以下。学历高或者是经济水平高的人对于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在某些程度上,高于学历低或者经济水平较低的人。

三、解决建议

1.进一步加大社区宣传,社区物业部门发挥监管、指导作用。从之前的调查可以了解到,目前居民尚未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的习惯,因而一定程度上的指导和监督是必要的。一方面,物业部门可以定期在社区进行垃圾分类的宣讲活动,指导居民将不同的垃圾放到对应的垃圾收容器中;另一方面,社区可以进一步改善垃圾收容器上的标签设置,在标签上注明更为详尽的内容,帮助居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意识。

2.从厨余垃圾和其他生活垃圾入手,推动垃圾分类工作。餐厨类有机垃圾是填埋场污染空气和地下水的主要来源,也是目前居民垃圾分类知识薄弱环节。对于厨余垃圾,可以参考日本、德国等垃圾分类已经比较完善的国家,在现有的垃圾分类工作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垃圾分类标准。

3.进一步完善垃圾集中、运输,特别是垃圾处理时期的进一步分类过程。垃圾运输全程监督和管理,尤其是垃圾处理终端监管。在居民垃圾分类后,垃圾清运车并没有真正做到按照分类清运,而是将垃圾混合后统一运走,这就造成了前期垃圾分类的浪费。如果不改善垃圾分类的终端处理,那么前期的宣传、居民分类工作就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应该加强垃圾分类终端管理,如不同垃圾不同时段回收,或者一个垃圾车划分为不同的部分,分装不同类别的垃圾。

4.完善政策法规,用行政、经济和科技手段进行垃圾分类的实施。在现行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垃圾排放、组分的特点,政府可以实行更为具体全面的垃圾分类办法。同时,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城区在垃圾堆肥、垃圾焚烧发电、热能利用和污染控制、电子垃圾拆分等处理技术的科技含量,并鼓舞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资源综合利用效果。

5.贯彻落实现有的政策,加强监督,加强问责机制,建立并且执行完善的垃圾分类责任体系。垃圾分类的管理主体应该明确,各个部门划分明确的责任及义务,并且认真落实。不应该出现互相推诿责任或者无人落实负责的状况。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进行公示,不仅做到内部监督,内部问责,同时加强人民群众对于相关负责部门的监督,建立健全垃圾分类的问责体系和监督体系。同时,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内部强化绩效考核机制,量化标准,真正发挥垃圾分类应有的效果,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做到造福百姓、资源利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梅.发达国家垃圾分类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2011,32(10).

垃圾分类对生活的影响篇12

在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以污染物转移、集中处理为主,但随着现代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数量的剧增,城市生活垃圾的日产量不断增加,如果还是采取以上方式,就难以保障城市内部的生态环境质量,还以会引发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

1.1污染大气及水体

在物质生活条件改善的背景下,城市居民生活产生的垃圾种类繁多,且诸多垃圾容易腐败变质,会挥发出腐蚀以及刺鼻的恶臭味,这不仅会影响人体的呼吸健康,还会扩散在城市大气中,从而严重污染城市的大气环境[1]。此外,城市生活垃圾中的腐蚀物在降解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定的水分,不仅如此,径流水和自然降水也会进入到垃圾中,而垃圾中的水分在超出其最大吸收能力后,则会出现水分渗流并进入到地表水或者土壤中,使地下水和地表水都遭到严重的污染[1]。

1.2侵占土地并污染土壤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主要采取的是转移出城市内部,集中堆放在空旷处的方式进行处理。而当前城市生活垃圾的总量不断增多,在垃圾处理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则会出现垃圾大量堆积的现象。在城市已无法堆放生活垃圾的情况下,则会直接堆积到郊外的土地中,甚至是农田中,而这些没有处理的生活垃圾会严重影响农田等土地资源的保水保肥能力,使良性农田数量不断减少,由此引发了垃圾侵占土地以及污染土壤的现象,使城市建设陷入困境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3未能落实有效治理措施

在现代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城市生活垃圾量的快速增加,给城市垃圾处理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相关部门对于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未能落实有效治理措施,不仅会影响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还会影响城市的人居环境。因此,为了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应结合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利用的现状,探寻合理有效的垃圾处理利用方法,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城市建设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环境工程中垃圾处理利用方法的分析

2.1城市垃圾量的控制方法

在城市建设中,为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工程目标,关键在于控制城市的垃圾总量。城市垃圾量控制是指从城市垃圾产生到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应采取科学有效的多元化措施,降低城市垃圾数量,促使城市垃圾总量尽可能地减少。在实践中,可采用以下措施:第一,为降低灰渣等无机垃圾的产生量,有效改善城市大气质量,应在城市内部推广使用燃气,降低煤炭的使用量,并注重燃气化、电气化的发展。第二,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一次性用品虽然能够为人类提供极大的便捷,但其产生的生活垃圾量十分巨大,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第三,根据区域实行地方立法,对垃圾处理进行征税,以大幅度减少垃圾的产生量。

2.2垃圾无害化的处理方法

在城市垃圾处理利用中,无害化处理既可以降低垃圾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又可以降低对人类的危害,从而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垃圾处理过程中,应对垃圾的流向进行控制,并推广垃圾分类的处理方法,针对电池、灯管等危害性偏大的垃圾,采用单独处理的方法,避免这类有害物质危害城市环境。同时,针对医院、门诊产生的特殊垃圾,则要采取专门的特殊处理方式,避免引发其他污染问题。此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大力推广垃圾清运设备,以便及时有效地处理城市垃圾,在保障城市环境质量的同时,也避免垃圾集中堆放的污染问题。

2.3垃圾资源化及产业化处理方法

现阶段,可通过科技力量来提升垃圾处理的利用效率和质量,以此推动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和产业建设。城市垃圾处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程,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及广大市民的支持和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城市垃圾的处理效率和质量,继而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持续发展。所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注重垃圾资源化和产业化处理,这样才能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2.4垃圾系统化处理方法

在城市垃圾处理利用中,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城市垃圾的生命周期,为此编制完善且有效的垃圾处理利用方案。在此基础上,为保障城市垃圾处理利用方案的执行效果,切实提高城市垃圾处理的利用效果,应建立专业的监督管理部门和监督管理队伍,通过有效地监督管理工作,在城市垃圾处理利用中落实各项举措,以切实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2.5其他优化处理建议

(1)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落实以下工作:第一,完善垃圾处理监督制度,设置专业垃圾处理利用监督机构,明确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确保垃圾处理工作落实到位,以此提升垃圾处理利用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第二,可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组合方式进行垃圾处理利用工作,针对监督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形成原因,并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为垃圾处理工作提供一定支持。(2)可由政府主导,建立线上、线下废旧物品交流交换中心,建立废旧物品评估机制,对废旧物品进行收存、评估、交换、处理,对评估无使用价值的按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3)对城区内现有的小规模回收利用企业实行“减存量、控增量”,市场、环保、卫生、城管等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现存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管力度;研究以及出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省级地方标准,鼓励探索网联化和智能化回收模式;各地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依托生活垃圾分类,积极引进大型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加工企业,加大政策扶持,产生规模效应,形成产业链,改善资源收集设施装备,提高产业化水平,使之成为各地新的经济增长点。(4)增强民众的环保意识。环境管理部门可通过网络、公交车、电视等方式传播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使人们可以准确了解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的本质区别,不断增强其环保意识,自觉做好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不仅如此,为了在全社会中营造垃圾分类处理的氛围,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印发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并将资料发放到居民手中。此外,为在城市范围内支持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根据区域不断增加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的投放力度,针对不可回收垃圾应采取多元化方式进行处理,如堆肥、填埋等,而可回收垃圾应运到专业的回收处理厂。这样既可以保障城市垃圾处理利用的效果,又可以切实提高城市垃圾处理利用的经济效益。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垃圾围城、垃圾围村”等问题日益严重,已严重影响城市建设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在城市发展中,应注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并要有机整合城市垃圾处理和利用措施,以此提升城市垃圾处理利用效益,为城市的绿色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垃圾分类对生活的影响篇13

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小型社会”,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师生人数的增加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校园生活垃圾数量也不断增加。以我们学校为例,目前在校学生人数已达到15000余人,教职工近800余人。大学校园垃圾收集与处理问题成为管理部门和全校师生必须面临的课题。每天的教室、宿舍、食堂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这些垃圾会影响校园的美观,污染校园环境,又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处理起来又费时费力。学校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校园绿化和垃圾清运,设立垃圾箱上百个。

一、校园垃圾的处理与回收利用现状

(1)每日产生垃圾量大,种类多

对于我们学校而言,1.5万余人,学院占地面积1306亩,建筑面积42.8万平方米,每日产生大量的垃圾。以一个容纳600名学生的宿舍楼为例,每日至少产生500个以上的废弃塑料瓶,以及大量的一次性方便筷子、餐盒及其他的生活垃圾。至于学校的食堂、教学楼和办公楼,同样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其中食堂以厨余垃圾为主,垃圾产生量最大,而教学楼、办公楼所产生的垃圾量相对较少且最具回收价值:像一些废书,废报纸,及废弃的办公用纸等。

(2)环保意识薄弱

回收及循利用意识不强,缺乏能源危机感在校园里经常就会发现用了一半就扔掉的书本,八九成新的书籍,随手丢弃的饮料瓶(特别是在每年的毕业季,被扔掉的物品数量更多),这些被当做垃圾丢弃的东西,其实很多都是有用的资源,并且也是最容易被分类回收并可以被再次利用的。可是在大多时候,人们却将其丢弃了。

(3)学校对垃圾分类回收利用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为保证能具有一个干净舒适的校园环境,除了办公室,教室,学生宿舍外,其它区域都交给了专门的保洁人员进行保持。虽然大多数的师生支持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工作,但校园里没有相应的设施设备,只有传统的垃圾箱。对校园保洁人员来说,他们虽说在垃圾处理前会进行简单的分类处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物质。但有时也会出现处理不及时,垃圾之间的相互污染和影响校园环境卫生的情况。

二、校园垃圾的处理与回收利用的对策

(1)全面推广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实现废物利用最大化

学校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学校每年重点工作的一项,分派给相对应的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具体实施,如制定垃圾分类工作的进度计划,并对相关各部门、学生等进行监督、考核。

当然,这就需要:首先应完善垃圾分类额硬件配置,如设立一定数量的可分类的垃圾容器,这样既可方便方便投放垃圾,对保洁员的工作也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作用;其次,对于有害垃圾(主要为废弃电池、废弃温度计和灯管),我们可以采取以班级、办公室为单位进行回收的方式将有害垃圾回收集中处理。第三,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减少垃圾对校园环境的二次污染。

(2)大力进行环保宣传,提高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意识

在完善了垃圾分类的硬件配置后,针对人们环保意识薄弱,缺乏能源危机感,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宣传。广大师生和在校工作人员,既是垃圾的制造者,同时也是受害者,更应是垃圾公害的治理者,可以通过引导人们进行垃圾分类来有效的治理垃圾公害。学校应该将垃圾分类回收纳入到素质教育体系中去,通过教育改变师生的卫生习惯意识,使垃圾分类行为真正融于日常生活,成为人们是一种生活方式,成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垃圾分类走向正规。

最终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使校园垃圾尽可能的变废为宝、物尽其用,实现资源化管理。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推行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工作,不仅可以解决垃圾公害,更具有超越事情本身重大的意义,这就是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周围一片,不断提高公民意识,号召公民积极参与。当变废为宝、物尽其用的低碳经济真正发展起来,低碳环保才能真正进入人们的生活[4-5]。

参考文献

[1]徐志高,尹忠芹,汪佳其,尹家奇,高金芳.三峡大学校园垃圾分类回收现状及回收机制的建立初探[J].绿色科技,2011,10(4):117

[2]崔文科.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与节约资源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科技,2006,16(9):233-2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