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期末质量分析实用13篇

高二地理期末质量分析
高二地理期末质量分析篇1

二、关于考试(考查)时间及内容

中小学期末书面考试(检测)由学校自主组织实施,可以安排在每学期放假前一周内进行。初中期中测查各校可以根据教学进度自主组织实施。

各学科分项考查,应在书面考试前完成,侧重考查书面考试(考查)不易体现的内容要求,如语文的朗读、背诵、课外阅读积累、综合性学习,数学的算法算理、估算、生活应用、综合实践性学习,英语的听力、口语交流,科学的观察、实验探究等等。学生素养分项考查由任课教师随堂安排,教师教学情况由单位组成考查小组统一组织抽测考查,不得放任自流。

建议将小学科学、初中理、化、生的观察、试验操作考查纳入期末分项考查内容。学生观察、实验素养考查由任课教师随堂进行。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小学的音乐、美术、体育(体育与健康)期末质量考查,应全面关注学科基本常识、基本技能、学习兴趣、方法习惯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不得套用书面考试方式将期末评价简单化。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列入期末课程实施质量评价范围,应严格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和人生规划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鲁教基字〔2002〕23号)、《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有关要求,通过活动过程资料、作业成果、成长记录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态度情感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进行全面评价,并注意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关于命题及质量分析

期末书面考试(检测)由学校自主命题并组织实施,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全面考察各科课程实施目标、要求,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引导教师平时扎扎实实地组织教学,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各校要及时进行命题质量分析,及时写出命题质量分析报告,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

区教研室将加强考试命题的研究,负责对学校命题的指导、审查、监督和管理。

四、建立区级常规质量监控制度

高二地理期末质量分析篇2

[结论] 武汉市以汉江和长江为水源的末梢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有机物污染,污染物种类复杂且来源广泛,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大孔吸附树脂; 饮用水; 有机污染物; 气质联用; 优先控制物中图分类号:R 123.1 文献标志码:

A

Spectrum analysis on organic pollutants in drinking water out of Han River and Yangtze River water sourcesin Wuhan City

XIANG Lun-hui1, GUO Zu-peng1,LI Ming-zhu1, YUAN Guo-ping1, WU Zhi-gang2

(1. Baosh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201901, China; 2.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bei 43003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investigate the kinds of organic pollutants extracted from tap water out of Wuhan Han River and Yangtze River water sources. The results would help to provide more reliable data and evidence for monitoringpollution of Han River and the Yangtze River waterand assessing the hazard of organic pollutants in drinking water out of the river water sources.

[Methods]XAD-2 and XAD-8 equal proportion mixed resins (XAD-2/8) were used to concentrate organic pollutants contained intap water out of Wuhan Han River and Yangtze River water sources during high flow and low water season.The organic pollutants were detected by GC/MS and the types of organic pollutants were comparedin different water samples.

[Results] The results of GC/MS showed that the amount of organic pollutants detected in tap water out of Han River water source during high flow and low water season was110 and 102 respectively, the amount of organic pollutants detected in tap water out of Yangtze River water source duringhigh flow and low water season was79 and 95 respectively.The major kinds of organic compoundswere diolefine, alkene, halogenated hydrocarbon, ester and phthalate.

[Conclusion] The tap water out of Han and Yangtze River water sourceswas both polluted by organic matters, furthermore, the pollutants were found to be complex in variety and originatedfrom extensive sources, which should arouse the attention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eople.

Key words: Macroporous absorptive resins; Drinking water; Organic pollutants; GC/MS; Control chemicals in priority

饮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可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因此,监测饮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情况显得尤为重要。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能够有效地分离和鉴定水中的复杂组分。世界各国先后提出的优先污染物(即出现频度高及毒性大的物质)总计已多达900余种,但均是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实际上,不同水体的具体污染源并不相同,其优先污染物也是不相同的。因此,对不同水体优先监测、优先管理、优先控制的污染物亦应有所区别。武汉市是我国华中地区的特大城市,汉江和长江是武汉市城区的饮用水水源,为了解两个水源的管网末梢水中有机污染物种类分布和变化情况,并确定该水体的优先污染物,我们于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采集武汉市以汉江和长江为水源的末梢水水样,采用固相萃取技术提取末梢水中有机污染物,用GC/MS方法分析了各样品中的有机物组成,为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仪器

所用试剂乙醚、乙腈、甲醇、丙酮、二氯甲烷、正己烷均为色谱级;XAD-2非极性树脂和XAD-8极性树脂均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为Agilent GC HP 6890/MS HP 5975。

1.2 实验方法

1.2.1 样品的富集

于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采集武汉市以汉江和长江为水源的末梢水水样各30 L,用XAD-2和XAD-8等比例混合的XAD-2/8复合树脂作吸附剂,将树脂装入内径1 cm,长约30 mL的玻璃层析柱中,并两端填玻璃棉。水样经过导管流入吸附柱中,调节流速为10 mL/min。富集完毕后,依次用1倍柱体积的甲醇、丙酮、乙醚、二氯甲烷洗脱柱内有机物。洗脱液置于旋转蒸发仪浓缩,再放入真空干燥箱减压挥发,制成有机物干品,置于冰箱备用。空白样品的制备不富集水样,直接用甲醇、丙酮、乙醚、二氯甲烷各一床体洗脱,其余步骤同前。

1.2.2 GC/MS 测试分析 色谱柱:HP-5 MS,30 m×250 mm×0.25 μm;载气:高纯氦气;柱流速:1 mL/min;检测器:质谱检测器;进样口温度:280℃;柱初温:40℃(保持5 min),然后以4℃/min升至280℃(保持5 min);质量范围:50~600 u;电离方式:EI;电子能源:70 eV;接口温度:280℃;离子源温度:200℃;四极杆温度:150℃;扫描方式:Scan(全扫描)。按上述分析条件调节仪器,仪器稳定后,有机物样品用1 mL正己烷充分溶解,然后取1 μL样品进行分析。

2 结果

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以汉江为水源的末梢水,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检测出有机物110种和102种。以长江为水源的末梢水,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检测出有机物79种和95种(表1)。

表1 汉江和长江水源的末梢水中有机物种类比较

有机物类别汉江丰水期枯水期

长江丰水期枯水期

烷烃41252019

烯烃10937

卤代烃41136

脂肪酸3433

醇11425

醛1112

酮7867

醚2100

酚2354

酯1491410

邻苯二甲酸酯861111

苯系物0336

胺4736

杂环31159

合计1101027995

汉江水源末梢水中有机物种类无论是在枯水期还是丰水期均明显多于长江水源的末梢水。污染物中以烷烃、烯烃、卤代烃、酯类、邻苯二甲酸酯类为主。图1~图5为样品总离子色谱图。

图1 空白对照总离子色谱图

图2 丰水期汉江水源末梢水有机物总离子色谱图

图3 丰水期长江水源末梢水有机物总离子色谱图

图4 枯水期汉江水源末梢水有机物总离子色谱图

图5 枯水期长江水源末梢水有机物总离子色谱图

3 讨论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大量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导致水源污染。常规废水处理工艺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浑浊度、色度为主,对有机污染物去除相对不足,自来水的加氯消毒还形成了“三致物质”(致癌、致畸、致突变),对人体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如何准确监测水中有机物显得极其重要。

XAD-2 树脂为非极性树脂,较适合吸附非极性有机物。XAD-8属于极性树脂,用于富集水中酚、酯、烷

烃、芳烃及含氯农药,也有效地用于富集腐植酸和富氏酸。本实验为了全面了解饮用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将XAD-2和XAD-8树脂等比例混合。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丰水期还是枯水期,两种水源的末梢水中有机污染物种类复杂,这些物质绝大部分为人工合成化学品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产物和在氯化消毒过程中生成的氯化消毒副产物。

同一水源不同水文期的水样中有机物的种类不同,提示污染物的组成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但有些成分污染来源比较稳定,汉江和长江水源的末梢水中,分别有40和43种有机物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均被检出。在两个水源不同水文期的末梢水中都检测到的物质有4种,分别是1-溴-11-碘烷烃、5-(4-吡啶)-1H-1,2,4-三唑-3-甲醛、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十二烷。这些有机物检出频度高,说明这些物质污染来源广泛,可能是武汉段长江和汉江水污染的特点,需要对这些物质的毒理学做进一步研究。1-溴-11-碘烷烃为卤代烃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塑料、有机材料、农药、医药、化学制剂、皮革、造纸等化工企业的“三废”,具有致癌、致突变、致畸作用。5-(4-吡啶)-1H-1,2,4-三唑-3-甲醛的化学结构复杂,可能是源水中的污染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目前缺乏关于此物质的资料。邻苯二甲酸酯(酞酸酯)类为产量最大的人类制造的环境污染物之一,含美国EPA公布的优先控制污染物以及已确认的具致突变性和致畸性化合物。水体中邻苯二甲酸酯类主要来源于塑料制品加工业污染源的排放,大量使用塑料、塑料制品以及垃圾焚烧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的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污染问题,我国多条江河均检测出该类物质。该类化合物是一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进入人体后,与相应的激素受体结合,干扰血液中激素的正常水平的维持,影响人的生殖、发育和行为。 2006 年,Lathrup等分析了人乳中的邻苯二甲酸单酯与婴儿体内性激素水平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单乙酯、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邻苯二甲酸单异壬酯与男孩体内的激素水平相关,它们可降低雄性激素的活力及Leydig细胞的功能。王明燕的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类具有微核和染色体畸变效应,即具有潜在的致癌性和致突变性。本文检测的汉江、长江为水源的末梢水,邻苯二甲酸酯的检出种类与数量在检出的总有机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水源水及其末梢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污染,及其与水中有机物致癌、致突变和致畸作用的关系,也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水体中的优先污染物是对污染源实行优先控制,对水环境实行优先监测的污染物。目前国内外大多通过半定量评分系统来确定某水环境的优先控制物,一般从污染物的量、检出频率、毒性、是否难以降解、流行病学资料等方面进行评价。根据美国环保局和我国提出的优先控制物,结合本实验中检测到的有机物,可以发现卤代烃、苯系物、苯酚、苯胺、邻苯二甲酸酯等可能成为武汉段长江和汉江水的优先控制物。

汉江和长江是武汉市城区饮用水的主要水源,此次实验表明,以汉江和长江为水源的末梢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有机物污染,污染物种类复杂,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物、石油烃、塑料、有机材料、农药、医药、化学制剂、皮革、造纸等化工企业的“三废”和污水排放。虽然有机污染物在水中的浓度很低,但是长期饮用这些低浓度的有机污染物会对人群健康构成潜在威胁。要提高城市生活饮用水质量,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 抓好汉江和长江源头污水排放,完善环境保护法并加强执法力度,限污减排,对重污染的化工企业进行生产工艺的技术改造。加快污水处理技术研发,最大限度地降低有毒物质的排放。② 进一步改进饮用水处理工艺,解决饮用水的二次污染问题。③ 鉴于常规水处理工艺的局限性,建议水厂在考虑自身条件的基础上积极采用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及膜分离等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生产出更加优质的饮用水。

4 参考文献

[1]Cho deokhee, Kongsungho, Oh seong geun. Analysis of trihalomethanesin drinking water using headspace-SPME technique with gaschromatography\.Water Research,2003,37(2):402-408.

[2]Guzzella licia, Feretti donatella, Monarca silvano.Advanced oxidation and adsorption technologies for organic micropollutant removal from lake water used as drinking-water supply\.Water Research, 2002,36(17) :4307-4318.

[3]张银华,刘世良,张慧娟,等.自来水中非挥发性氯化产物的GC/MS分析\.质谱学报,1993,16(1):68-72.

[4]胡望钧.常见有毒化学品环境事故应急处置技术与监测方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5]黄瑾辉,刘萍,曾光明,等.饮用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质的GC/MS分析\.湖南大学学报,2004,31(5):36-40.

[6]Bomboi MT,Hernandez A. Hydroarbons in urban runoff: their contribution to the waste waters

\. Wat Res,1991,25(5):557-565.

[7]Latini G,Verrotti A,De Felice C,et al.DI-2-ethylhexyl phthalate and endocrine disruption: a review\. Curr Drug Targets Immune Endocr Metabol Disord,2004,4 (1):37-40.

[8]吴平谷.饮用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的调查\.环境与健康,1999,16(6):338-339.

[9]郑文芝,覃石坚,陈殷.环境激素邻苯二甲酸酯的研究进展\.广州化工,2006,34(5):14-16.

[10]Lathrup G,Andersson AM,Leffers H,et al.Possible impact of phthalates on infant reproductive health\.Int J Androl,2006,29:172-180.

[11]王明燕. 邻苯二甲酸 (2-乙基己基) 酯的致突变实验\.职业与健康,2002,18(11):35-36.

高二地理期末质量分析篇3

一、会计专业工学结合,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提出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作为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联系实际并结合学科具体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将文件精神落到实处。笔者在对唐山市部分企事业单位调研(调研报告另文)、结合会计教学分析发现,在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下列情况:

(一)一般企事业单位不支持会计专业学生的工学结合

学生到企事业单位会计部门实习,由于业务不熟不能给其增效,还难免给其会计等部门增加工作量,且企事业单位不愿让学生知悉其商业秘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谋求的是利益最大化,不愿主动为社会培养技能性人才,甚至是与自己竞争的人才;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费用不能列入成本,也不能减免教育附加税,抑制了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所以,该实习很难使学生了解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仅重复性地处理简单的经济业务,达不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模拟实习的会计业务重复操作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包括言语理解、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思维策略),目前大部分学校推行模拟实习。但一般未能涵盖会计课程以外的更多课程,且重复处理的会计业务操作多,有的虽增加了一些诸如投资、减值准备等业务操作也是少之又少欠缺系统性,该模拟实习很难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面对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实际情况,面对高职高专教育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笔者提出了会计专业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二、会计专业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会计专业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是将会计专业部分或绝大部分课程进行整合,以穿插整个会计专业课程的主体任务为驱动,以将任务划分为若干应用项目为导向,引导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进而完成任务项目的教学模式。

会计专业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先从部分课程整合提出主体任务,再划分为若干应用项目试点开始,在不断总结、探索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到绝大部分课程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一)会计专业部分课程整合后的主体任务

会计专业的主要课程有:《计算机知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经济应用文写作》、《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会计报表分析》、《经济数学》等,对上列课程进行整合后,可以提出如下主体任务:

1.整合《计算机知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课程,提出如下任务:根据企事业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利用手工和电算化会计软件,进行成本计算、会计核算,会计信息披露。

2.整合《经济应用文写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财务管理》、《会计报表分析》课程,提出如下任务:运用手工或计算机相关软件对会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撰写财务分析报告。

3.整合《计算机网络基础》、《管理会计》、《经济数学》课程,提出如下任务:运用手工或计算机相关软件预测经济活动。

任务驱动使学习目标得到明确,在学习的各阶段围绕一个既定目标,有重点地学习相关知识和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二)会计专业部分课程整合后主体任务下的项目导向

主体任务下的各个项目导向内容应该能自成一体,构建全方位的融入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结构,明确项目涉及的学科内容,完成项目时间、方式、考核方法等,以便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实施过程中,学生比较容易地把握,教师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帮助。

将会计专业部分课程整合后提出任务驱动的主体任务,在主体任务下将课程整合为六个项目,整合课程的目的在于,节约基础课程课时,增加专业课程动手操作课时,实现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

按学期完成六个项目导向的学业后,分五个级次考评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五次考评方案如下:

1.完成第一至第二个项目导向学业的为第一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评学生本级次的会计职业能力,评定成绩最高为70分。

2.完成第一至第三个项目导向学业的为第二级,第三学期期末考评学生本级次的会计职业能力,评定成绩最高为80分。

3.完成第一至第四个项目导向学业的为第三级,第四学期期末考评学生本级次的会计职业能力,评定成绩最高为90分。

4.完成第一至第五个项目导向学业的为第四级,第五学期期末考评学生本级次的会计职业能力,评定成绩最高为95分。

5.完成第一至第六个项目导向学业的为第五级,第六学期期末考评学生本级次的会计职业能力,评定成绩最高为100分。

毕业论文成绩按会计职业能力成绩

×60%+毕业论文分数×40%计算。

三、会计专业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一)第一项目导向

1.涉及课程

《计算机知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基础会计》。

2.导向内容

(1)掌握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下列操作技能:面对企业日常简单的经济业务、事项,审核或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开设并登记会计账簿,编制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

3.完成方式

(1)跟班听课学习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参加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完成本项目导向2.⑵操作,提交纸质装订后的记账凭证(附相关原始凭证)、会计账簿、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

4.完成时间

第一学期期末。

5.成绩计算

《计算机知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期末成绩=平时成绩×40%+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分数×60%

《基础会计》期末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操作技能分数×80%

(二)第二项目导向

1.涉及课程

《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上》。

2.导向内容

⑴掌握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⑵掌握下列操作技能:在掌握此项以前项目导向2.⑵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在第一项目3.⑵资料基础上,处理出纳岗位业务核算,存货、日常销售、应收预付业务核算及发出存货成本的计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岗位的业务核算,金融资产与长期股权投资较简单的业务核算;电算会计核算上机操作。

⑶考取会计证和会计电算化证。

3.完成方式

(1)跟班听课学习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参加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完成本项目导向2.⑵操作,提交纸质会计账簿、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电算会计核算提交机打装订后的记账凭证(附相关原始凭证)、提交会计账簿、报表信息存储盘。

(3)跟班听课学习或自学会计证、会计电算化证考试课程。

4.完成时间

第二学期期末。

5.成绩计算

《会计电算化》期末成绩=上机操作成绩×40%+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分数×30%+会计电算化证×30%

《财务会计上》期末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

+操作技能分数×80%

第一级会计职业能力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会计证、电算化证×30%+操作技能分数×50%)×80%

(三)第三项目导向

1.涉及课程

《经济应用文写作》、《财务会计下》和《成本会计》。

2.导向内容

(1)掌握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下列操作技能:在掌握此项以前项目导向2.⑵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在第二项目3.⑵资料基础上,处理流动和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与政府补贴、利润及其分配业务核算、编写财务会计报告;销业务核算和产品生产成本计算。

3.完成方式

(1)跟班听课学习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参加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完成本项目导向2.⑵操作,提交纸质会计账簿、利润表、利润分配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及有关附表;提交产品成本核算的费用分配表、成本计算、产成品入库单等;提交纸质和电子版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等。

4.完成时间

第三学期期末。

5.成绩计算

《经济应用文写作》期末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分数

×20%+会计报表附注×40%+财务情况说明书×40%

《财务会计下》期末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

+操作技能分数×80%

《成本会计》期末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操作技能分数×80%

第二级会计职业能力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财务会计操作技能分数×50%+成本会计操作技能分数×30%)×85%

(四)第四项目导向

1.涉及课程

《会计报表分析》和《经济数学》。

2.导向内容

(1)掌握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下列操作技能:在掌握此项以前项目导向2.⑵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利用第三项目3.⑵资料,运用经济数学理论,分析会计报表、编写会计报表分析相关报告。

3.完成方式

(1)跟班听课学习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参加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完成本项目导向2.⑵操作,提交纸质或电子版会计报表分析相关报告。

4.完成时间

第四学期期末。

5.成绩计算

《经济数学》期末成绩=平时成绩×40%

+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分数×60%

《会计报表分析》期末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

×20%+会计报表分析相关报告×80%

第三级会计职业能力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会计报表分析相关报告[注1]

×80%)×90%

[注1]会计报表分析相关报告所用基础数据与第三项目3.⑵数据不符的,会计报表分析相关报告成绩按不高于60分评定。

(五)第五项目导向

1.涉及课程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财务管理》。

2.导向内容

(1)掌握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下列操作技能:在掌握此项以前项目导向2.⑵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利用第三项目3.⑵资料,运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技能、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完成财务管理实务操作。

3.完成方式

(1)跟班听课学习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参加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完成本项目导向2.⑵操作,提交纸质或电子版财务管理分析报告、预测方案等。

4.完成时间

第五学期期末。

5.成绩计算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期末成绩=平时成绩×40%+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分数×60%

《财务管理》期末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财务管理分析报告、预测方案×80%

第四级会计职业能力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财务管理分析报告、预测方案[注2]×80%)×95%

[注2]财务管理分析报告、预测方案所用基础数据与第三项目3.⑵数据不符的,财务管理分析报告、预测方案成绩按不高于60分评定。

(六)第六项目导向

1.涉及课程

《计算机网络基础》和《管理会计》。

2.导向内容

(1)掌握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下列操作技能:在掌握此项以前项目导向2.⑵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利用第三项目3.⑵资料,运用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知识、技能、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完成管理会计实务操作。

3.完成方式

(1)跟班听课学习或自学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参加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完成本项目导向2.⑵操作,提交纸质或电子版管理会计分析、预测、决策报告。

4.完成时间

第六学期期末。

5.成绩计算

《计算机网络基础》期末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分数

×30%+平时上机操作成绩×70%

《管理会计》期末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会计报表分析相关报告×80%

第五级会计职业能力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管理会计分析、预测、决策报告 [注3]×80%)×100%

[注3] 管理会计实训报告所用基础数据与第三项目3.⑵数据不符的,管理会计实训报告成绩按不高于60分评定。

结束语:世界是综合的,在实际生活中找不到一个纯粹的数学问题,也找不到一个单纯的会计问题。一直以来,教师多侧重于对所教课程的探究和分析,忽略了课程之间的联系;会计专业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核心旨在改变传统的教与学,使学生成为“我要学”的学习主体。

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对会计专业全部课程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构建等问题将另文研讨。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改革之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一线教师吾将上下而求索,为完成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奉献绵薄之力。

【参考资料】

[1] 邓泽民,侯金柱,著.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高二地理期末质量分析篇4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在期末课程考试中作弊行为越来越普遍,考试作弊不仅危害高校的学风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教学管理都造成恶劣影响。本文研究大学生在期末考试的作弊行为以及影响因素,从而为加强学风建设、为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制订有效遏制考试作弊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调查设计与数据获取

于2014年6月4~5日对江苏扬州市的三所高校进行了调查。问卷在每所学校等额发放70份,对各学校上自习的学生随机发放。经解释后,要求被调查者当场匿名填写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10份,收回192份,去除回答不完整或有明显错误的问卷,共取得有效问卷186份。对回收的调查问卷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本次调查样本的组成结构分布情况如下:男生71人,女生115人,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38.2%和61.8%;大学一年级学生67人,二年级学生64人、三年级学生55人,分别占36.0%、34.3%和29.6%;担任班级或学院干部的有62人,占33.3%,党员有27人,占14.5%,团员有117人,占62.9%。

二、对考试作弊行为的调查

从“自身作弊行为”和“发现同学作弊行为”这两个方面来考察大学生期末课程考试的作弊情况。在回答“进入大学以来,你在考试中作过弊吗?”的问题时,有48.4%的学生在考试中“有过作弊经历”,有34.9%的学生“从未作弊”,还有16.7%的学生“想做但不敢”,存在考试作弊的隐性危机。在回答“在大学里,你有发现同学作弊吗?”的问题时,竟然有高达91.9%的学生发现“周围同学考试作弊”,其中有40.3%的学生认为在考试中“有很多同学作弊”。可见,大学生考试作弊情况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

三、影响考试作弊行为的因素分析

1.变量设置。为了考察哪些因素影响了学生在期末课程考试中的作弊行为,基于缪瑾等的研究成果[1],本文将影响学生期末课程考试作弊行为的因素定义为八个变量,即学生性别、所在年级、是否是班干部、课程性质、学习态度、成绩态度、学风考风、作弊惩罚。各变量的定义与赋值如表1所示。

2.模型选择。本研究模型估计方法采用二元概率模型Logit回归分析方法。将学生在期末课程考试中的作弊行为Yi(如果第i个学生在课程考试中有作弊行为,Yi=1,否则Yi=0)定义为被解释变量;把影响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因素定义为解释变量Xj。相应的Logistic模型表达为:Yi=ln =β0+ βijXij+εi,其中p为因变量为1的概率,β0为常数项,βj(j=1,2,…,n)为回归系数,Xj为考试作弊行为的影响因素,εi为随机误差且服从正态分布。

3.模型计量结果与讨论。将模型中涉及到的所有变量纳入进行估算,模型的估计结果如表2。

由表2可知,模型的Hosmer-Lemeshow统计值均不显著(p>0.05),且似然比卡方统计值在0.000水平下显著,表明模型的拟合度较好,并能较好地拟合总体样本数据。依据回归模型的结果,可以发现如下几点。

(1)在学生个体特征中,性别和年级都在0.01的水平上显著影响学生的考试作弊行为,男生相比女生更倾向于考试作弊。年级对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影响系数为0.667,在诸多影响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因素中,居于第三位。也就意味着,高校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越容易发生考试作弊行为。

(2)学生是否为班干部对考试作弊行为不产生影响。可能的原因:班干部由于要从事更多的活动,从而会影响其学习时间。在考试中为了获得较高的学习成绩,进而参与“评奖选优”活动,班干部为了利益也会发生作弊行为。

(3)课程性质显著影响学生期末课程考试作弊行为。这也与众多的研究成果相一致。学生对于专业基础课程、技能课程都比较重视,发生考试作弊的情况也相对较少一些。最容易发生考试作弊的课程为公共理论课程和选修课程。可能的原因:公共课程一般都是几个班一起上,课堂纪律大多较差,教师课堂讲授的也较为枯燥,学生平时对此类课程缺乏学习兴趣,考试的时候为了及格就会铤而走险地采取作弊行为。

(4)学习态度非常显著且反向影响学生的考试作弊行为,影响系数为-0.713,在诸多影响因素中是最高的。也就是平时学习越是勤奋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作弊的可能性越小。这与笔者多年的教学感受相一致。

(5)成绩态度对学生期末考试作弊行为影响不显著。在调查中也表明,对成绩持无所谓态度的学生和认为成绩非常重要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都有作弊行为。可能的原因:对成绩持无所谓的学生考试作弊的动机在于“混及格免重修”,而认为成绩非常重要的学生考试作弊的动机在于获得奖学金或各种荣誉称号。

(6)学风、考风显著正向影响着学生期末课程的考试作弊行为。整个学校的学风、考风越好,平时学生越能积极、主动地求知好学,就是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在此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也会随着班级的氛围在认知和行为上有一定的改善和提高,考试作弊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

(7)作弊惩罚对学生课程考试作弊行为影响显著。学校对作弊惩罚越严厉,学生因作弊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学生就会在作弊之前考虑随之而来的风险。这也与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相符。

四、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1.主要结论。本研究以江苏扬州三所高校的186名大学生为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研究了大学生期末课程考试作弊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①高校期末课程考试作弊行为很严重。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近半学生有过考试作弊的经历。②学生在期末课程考试中的作弊行为主要受到学生的性别、所在年级、课程性质、对学习态度、学风考风和作弊惩罚的影响,与学生是否为班干部和对成绩态度无关。③在影响学生期末课程考试作弊行为的各因素中,其影响方向和程度各不相同。其中学习态度和学生所在年级的影响最大,影响系数分别为-0.713和0.667;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学风考风(-0.533)、性别(0.482)、课程性质(0.458)和作弊惩罚(0.394)。

高二地理期末质量分析篇5

大唐兰州西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二厂110 kV系统所属穿墙套管均为油纸绝缘的电容式套管。但近几年先后发现,个别套管的介质损耗值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或者介质损耗值超标现象,但从化学方面的色谱分析结果来看,各项检测指标未见异常现象。在排除了由于外界因素影响套管的介质损耗值超标的因素后,根据油纸电容式套管的特殊结构分析,造成电容式套管介损超标的原因主要是内部放电缺陷所致,其内部放电缺陷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1)由于制造工艺不良,绕制不紧,使电容芯子存在气隙,这些气隙在高电场作用下,发生局部放电,引起油的分解和绝缘化。

2)电容套管的末屏接地引线断裂,造成电容屏的电位悬浮,以及测量小套管的引线断裂而在油中引起放电。

1 电容套管介质损耗数据分析与末屏检查

08年5月15日11002的B相穿墙套管介损检测结果如表1。从表1套管的介质损耗检测数据中看到,电容值的变化与06年相比为+0.87%,与07年相比为+5.5%。在《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596-1996)中规定电容型套管的电容值与出厂或上一次的试验值的差别超过±5%时,应查明原因。对该套管再次进行了正接线介质损耗测量,测量结果与交接使得测试数据相比基本吻合,电容套管的绝缘油色谱、简化分析各项指标均合格。因此,我们进一步将反接线测量数据与历年因RTV涂料失效引起的介损超标检测结果(电容值和介损值均变化显著)对比、分析,变电专业技术人员配合对11002的B相穿墙套管本体进行了仔细检查,发现由于套管末屏接地点锈蚀,接地不良,运行电压下或试验时,末屏由电离可能发展为局部放电而导致电容套管主绝缘的介质损耗损耗tgδ值增大。经处理电容套管末屏接地点,保证了电容式套管末屏接地的完好性。经试验,介质损耗试验结果合格。

08年5月17日11002的B相穿墙套管末屏小套管锈蚀处理后,经试验人员检测,介质损耗试验结果合格,如表2。

表2 11002的B相穿墙套管末屏处理后介质损耗测量数据

电容值(Pf) 介损值(%) 备注 试验接线

450.8 0.56 06年测量结果 反接线

453.86 0.47 08年末屏小套管锈蚀处理后介质损耗试验结果合格

2 经验及总结

在11002的B相穿墙套管因末屏小套管锈蚀而引起的介质损耗测量数据异常的经验基础上,我们又先后于08年7月17日处理了1122的B相套管、08年8月6日处理了1109的C相套管末屏接地点锈蚀,试验数据分别见表3、表4。经分析及现场实际检查,发现二厂110 kV电容套管处在无防水檐遮挡的位置,末屏小套管接地点的接触面受环境影响出现氧化现象,致使末屏小套管接地点锈蚀 ,造成末屏接地不良。电容式套管末屏如接地不良,当进行介损试验时,末屏对地放电会导致tgδ值增大。如套管长期运行造成电容末屏的电位悬浮,末屏对地放电,最终引起套管爆炸,影响电网的安全运行。

表3 1122的B相穿墙套管介质损耗检测数据

电容值(Pf) 介损值(%) 备注 试验接线

348.8 2.53 介损结果严重超标 反接线

335.73 0.407 末屏接地点处理后,

介损检测结果合格

表4 1109的C相穿墙套管介质损耗试验数据

电容值(Pf) 介损值(%) 备注 反接线

468.3 0.863 介损结果接近1%的标准

455.73 0.407 末屏接地点处理后,

介损检测结果合格

通过在电容套管介质损耗试验中,因末屏小套管锈蚀引起的介质损耗测试数据异常分析,我们应当认识到,在进行电气设备绝缘状况分析时,应结合历年试验数据、电气设备绝缘油色谱分析数据及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以便对电气设备的健康状况达到准确的判断,及时发现设备的隐形缺陷,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高二地理期末质量分析篇6

纵看各年的广东高考,在各年的计算题中,力学计算题、电磁场计算题中,动能定理是必考点。因此,动能定理在高考中占了非常重的位置。所以在高一新授课的时候,应在动能定理这一节多花功夫,笔者所在的学校生源为二类生源,在高考考试大纲中,动能和动能定理是属于II级要求,相当于“理解”和“应用”的层次,也是笔者所任教学校生源所必须能达到的层次,因此,对于动能定理的授课,笔者的授课重点放在动能定理的理解应用上,难点是动能定理与其他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二、动能定理出错点成因分析

在笔者进行动能定理新授课时,笔者发现,学生在课堂上,跟着老师的分析,学生都听的懂,都觉得简单,但是让学生独立完成分析解题,非常多的学生出现各种问题。笔者在此,通过在课堂上笔者选用的练习,收集了学生的错误的典型,从学生的错误中进行错误成因分析。

在距离地面高为H处,将质量为m的小钢球以初速度V0竖直下抛,不计空气阻力,落地后,小钢球陷入泥土中的深度为h,求:求泥土对小钢球的平均阻力大小?

学生解题错误1:

-F*h+mgH=0- 1-2 mV02

学生解题错误2:

-F*h+mgh=0- 1-2 mV02

学生解题错误3:

-F*h+mg(H+h)= 1-2 mV2- 1-2 mV02

错误1与错误2出现的原因在于:对选择过程的做功分析发生错误。

错误3出现的原因在于:对选择过程的初末状态分析发生错误。

学生对此类问题的错误,多数是对物体的运动过程受力做功情况分析错误或初末状态分析错误。

动能定理W1+W2+……= 1-2 mV2- 1-2 mV02,等式左边为合外力做功,因此必须要分析所选定过程的受力做功情况。等式右边为末动能减初动能,必须分析所选定过程的初末状态,尤其是速度情况。

三、针对性的课堂训练培养解题习惯

通过课堂中学生练习发生的错误,笔者认为解决动能定理应用的问题,必须要养成好的解题习惯。笔者认为,解题习惯应分以下几步走:①确定分析的对象;②确定物体的运动过程;③分析所选择的运动过程的受力做功情况;④分析所选择的运动过程的初末运动情况;⑤列出动能定理等式,解决问题。

以上的解题习惯,要通过课堂的针对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因此,要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笔者在课堂练习中,采用以下练习,采用分步引导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培养解题习惯。

(1)运动员踢球的平均作用力为F,把一个静止的质量为m的球以V的速度踢出,在水平面上运动s后停下。求运动员对球做的功?

分步引导学生回答:①运动员对球做功发生在哪段的运动过程中,从而确定运动过程;②此过程,哪些力做了功,写出各力做功的表达式;③此过程,分析初末的运动状态,确定初末速度,写出初末动能的表达式;④运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

(2)质量为m的跳水运动员从高为H的跳台上以速率V1起跳,落水时的速率为V2,已知运动中遇有空气阻力,那么运动员起跳后在空中运动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是多少?①空气阻力在哪个运动过程中做功;②此运动过程,运动员有哪些力做功,写出各力做功的表达式;③此运动过程,运动员初末速度如何,写出初末动能的表达式;④运动动能定理,求运动员起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

通过以上两题,以分步引导的方法,将解题的思路分析给学生,学生能初步掌握这种解题的习惯。笔者再采用以下两道类似的题目,学生自主应用刚学知识完成,并通过这样两道类似题目做对比,加强学生的解题习惯的培养。

练习1:粗糙的1/4圆弧的半径为R,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自最高点A从静止开始下滑到圆弧最低点B时,然后沿水平面前进L到达C点停止。设物体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求:物体在圆弧轨道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练习2:如图所示,光滑1/4圆弧半径为R,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自1/4圆弧处A点从静止开始下滑到圆弧最低点B点,然后沿水平面前进x,到达C点停止. 求:在物体沿水平运动中摩擦力做的功Wf 。

四、总结

在笔者进行以上教学后,学生再解答类似的动能定理应用的题目时,学生基本能完成解答。笔者认为,学生没有解决动能定理相应题目,是因为学生对选择哪段运动过程分析,对运动过程的做功情况分析,对运动过程的初末状态分析不足。因此,培养学生的解题习惯,是重中之重,而在以后的练习和训练中,依然还要加强学生在解题习惯上的培养。

参考文献:

高二地理期末质量分析篇7

一、教学检查制度的具体实施情况

为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西安财经学院积极探索在创新中谋发展,更新办学理念,重视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改革,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规范教学要求,制定了《教师教学工作规范》、《主讲教师聘任办法》、《教师备课有关规定》、《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教学信息员制度》、《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教学规章制度并贯彻执行。建立了定期教学检查、不定期教学检查与教学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教学检查制度,监控教学过程,严把授课教师质量关,及时了解学院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处理;确保教学工作有序、高效运行,收到较好的效果。

西安财经学院2009年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内部质量监控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

1.定期教学检查。即集中性教学检查,由教务处统筹安排组织,各二级学院(部)配合实施,主要是期初、期中和期末的三次全校性教学检查。

(1)期初教学检查。开学前与开学第一周内教务处对相关教辅部门、各二级学院(部)进行学期初教学情况检查,内容包括:第一,开课前的准备情况,包括教学设备检修、教学用具配备、教室卫生等;第二,学期初教学运行情况,包括任课教师、教材、教学大纲的到位情况;课务安排是否合理;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是否按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活动等。

(2)期中教学检查。教务处组织各二级学院(部)进行期中教学检查,内容包括:第一,各类教学文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课表及学院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第二,教师授课计划、教案、课堂教学、作业批改情况检查。教务处组织领导干部听课组成员通过查阅教案、作业、听课等形式,进行检查。第三,网上评教。根据《西安财经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方案》每学期安排学生进行网上评教,教务处统计汇总分析评教结果,形成学生评教报告,向教学副院长、教师所在院(部)和本人反馈。第四,学生座谈会与信息员会议。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及课程设置的反映。第五,检查各二级学院(部)日常教学检查记录及相关材料,检查本学期的教研活动记录等相关材料。通过期中教学检查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各二级学院(部)搞好教学工作。

(3)期末教学检查。以考风考级为重点对期末教学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内容包括:各年级、专业的教学计划、授课计划的完成情况;期末考试准备工作、考风考级情况、学生学习成绩分析、审核学生期末成绩等。

2.不定期教学检查。即日常教学检查。我院日常教学检查包括全院教学运行情况、教师教学任务的执行情况、学生学习情况、实验教学情况等。主要由各二级学院(部)负责实施。目前各二级学院(部)采取学生、教师填写《教学日志表》相结合的形式来实现日常教学检查,主要是针对教师的上课情况和学生的到课率及纪律情况。

3.教学专项检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工作专项检查,可使教学工作专项检查与日常教学检查紧密相连、互为补充。我院教学工作专项检查包括:试卷抽查、毕业论文抽查、毕业实习专项检查、期末考试巡查、课程建设检查、专业建设抽查等。具体由教学质量评估中心或教务处组织设计专项检查安排,各二级学院(部)配合开展,例如,试卷抽查根据《西安财经学院本科教学课程考试试卷评估方案》的精神和当学期试卷评估工作的安排,从试题质量、卷面质量、试卷评阅方面综合评估,考量命题符合教学大纲程度、有无评分标准、标准答案和试卷分析以及试卷质量情况、统分情况、责任人签名等项目给予打分。试卷质量是检点,包括:试卷清晰度、题型设计科学性、内容深广度、文字表达准确度以及有无错漏字五大项目。通过试卷抽查,将其中存在的问题如阅卷签名不认真、试卷分析不到位、题型少、标准答案不规范以及统分不正确等查找出来,并适当给予公布,利于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同时利于教师通过学生成绩对教学效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对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这些全院性的教学专项检查工作做规范统一,有计划、有实施、有总结、有修改、有反馈,各二级学院(部)均非常重视,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取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教学检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建立了一套比较有效的教学监控体系,但在教学检查工作实践中仍然有欠缺和不到位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检查中存在重视定期检查轻视日常检查和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由于定期教学检查在教学管理流程中的重要地位,全校相关部门与师生员工都非常重视。定期教学检查的时间、地点、检查事项是事先确定好的,因此,教师和学生可以事先为这次课做充分的准备,以迎接教学检查,得到较高的评价,这并不能代表整个学期的教学情况。对于日常教学检查往往流于形式,这种作法在高校中也非常普遍。实际上,教学管理应该和教学过程一样,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行为,教学检查应该是“过程式”的监控,日常教学检查应贯彻学期始终的。这样,才符合教学连续不断的特点。其次,在以往的教学检查过程中,由于检查人员数量和专业的限制,往往侧重于形式,在检查中重视教师教学进度是否与大纲要求一致?教师的课堂表达如何?板书如何?学生课堂纪律如何?出勤率如何?应该说,形式上的检查是必要的,但内容的检查更为重要。

2.对教学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缺乏及时反馈、跟踪验证和有效的解决措施。在检查结果中提及的往往只是发现问题而没有解决的方法;或者虽有了解决的方法却未能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更没有限期整改并到期进行整改后的验证。

3.对教师互相听课的检查,有重数量轻效果的现象。在教师互相听课过程中,规定了教师听课的节数,对听课的检查过多地关注听课数量而对听课效果重视不够,仅限于检查教师填写的《听课表》和各二级学院(部)统计上报的教师互相听课总次数,对教师互相听课活动的质量、效果方面的检查与督促不到位。

4.对考试环节的检查,有重考试组织轻试卷分析的现象。期末考试检查非常重要,它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学生对本学期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师的授课效果。而在检查过程中,通常只是对考试纪律进行巡查,对学生成绩进行审核,而在试题审核、试卷分析方面重视不够,虽有制度要求但执行力度不足。

三、教学检查工作的改进对策

1.加强日常教学检查,实施“全程式”教学检查监控,使教学检查贯穿到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去,确保教学工作处于动态的监控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加强日常教学检查,教务处派专人轮流抽查专、兼职教师的教案以及教师课堂教学情况;了解作业布置与评改情况等,应做到每周随机抽查一次。各二级学院(部)应随时从学生及教师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授课情况,并做好日常教学检查记录。每天要对所属教学班进行检查,检查教师是否按时上下课,有无缺课现象,调(停)课是否经过审批,是否及时补课,学生是否有迟到早退现象,是否有严重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学校应组织督导专家不间断地、随机地进行整学期的听课工作,并对专家在听课过程中反映的情况及时总结,并及时将情况反馈到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集中各方面反馈的问题,做进一步的了解和分析,然后再反馈给任课教师和学生,督促其对好的方面继续保持并发扬,对突出的问题尽快改变提高。其次,除了严格常规教学要求以外,更要加强对任课教师教学内容的检查,应对检查人员及其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安排具备现代教育的理念和素养以及对教学教法有一定的研究,教学管理人员和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专家实施教学检查。

2.对教学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给教师,要跟踪验证,施以有效的解决措施。尤其是对在本学年教学质量考核中不合格教师,考核组应把发现和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所在部门,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帮助其分析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在下学年的检查工作中,重点对不合格教师进行跟踪验证,教务处和考核组成员应不定期对其进行抽查,必要时对其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以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3.教师互相听课检查与评课活动相结合,教案的检查与教案评比相结合。为了检验教师互相听课的效果,教师互相听课检查就应当与教师评课话动紧密地结合起来。每学期每学科的听课、评课话动不应少于三次,在活动前要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明确每个听课人的任务,要求注意收集课堂教学的数据,认真做好听课记录。特别注意对听课工作要做一定的调整,要求形式和内容并重;课后与被听课教师进行交流和交换看法;与学生交流学习的方式;征求学生对教学改进的要求。在评课时,以教研室为单位,每个教师根据课堂听课记录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教师可进行补充。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及时解决,对科学的教学方法加以表扬,要鼓励和号召其他教师学习。其次,在对教师教案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应结合必要的教案评比话动。可先在各教研室内部进行评比,选出本教研室优秀教案,参加全校的评比。然后由学院按照学科组织评委再进行评审,评委对送评的教案进行评审时要写出评审意见。每学期学校对评出的优秀教案进行展示、交流、奖励。利用教研活动,鼓励教师之间充分交换各自的教学体会、经验,以及交流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提高教学认知水平。另外,每学期请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来校指导、授课,以提高教师的业务索质。

4.期末成绩检查与试卷分析、跟踪辅导相结合。对期末试卷检查,应从每个学科的考试试卷中随机抽取若干份试卷,由教研室主任牵头,组织本教研室全体教师对抽取的试卷进行全面的分析,从中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应详细制定解决的方法和措施。下学期开学后,由任课教师利用学生自习课时间,对授课班进行试卷讲评,应结合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跟踪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以及纠正错误的学习方法。

四、结语

高二地理期末质量分析篇8

1.监测概况

“十一五”期间,海安县城共建设2套大气自动监测系统,分别为环境监测站点位和凤凰花苑点位,其中环境监测站点位大气自动站于2005年建立,2006年3月份正式投入运行;凤凰花苑点位自动监测子站于2009年建立,2010年3月份正式投入运行。监测项目为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

2.评价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空气质量日报采用空气污染指数(API)评价。

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1.达标天数

“十一五”期间,海安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各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在217~348天,其中2006年优良天数最少,为217天,达标率为70.7%,2010年优良天数最多,为348天,达标率为95.3%。

2.主要污染物达标情况

“十一五”期间,海安县城区二氧化硫均值为0.023mg/m3,二氧化氮均值为0.022 mg/m3,可吸入颗粒物均值为0.092 mg/m3,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要求。其中二氧化硫最大年均值出现在2008年,为0.028 mg/m3;二氧化氮最大年均值出现在2009年,为0.026 mg/m3,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要求;可吸入颗粒物最大年均值出现在2007年,为0.107 mg/m3,其次是2008年,为0.106 mg/m3,再次是2006年,为0.102 mg/m3,均超过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要求,2009~2010年,海安县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有了较大的降幅,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要求。

3.“十一五”末与“十五”末环境空气对比

“十一五”末期与“十五”末期相比,海安县城环境空气质量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污染综合指数、大气质量指数分别下降了20.2%、1.30%和4.0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分别上升了8.70%和4.16%(表3-1-11)。从污染综合指数和大气质量指数变化的幅度上来看,海安县城环境空气质量“十一五”末期比“十五”末期略有好转。2005~2010年海安县城大气质量年际变化见表2。

三、原因分析

“十一五”期间,海安生产总值增加了111%,工业用煤总量增加117%,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分别为26.8%、23.9%、13.7%和18.2%。海安县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在良好水平。

1.改变能源结构,加强环境管理

“十一五”期间,海安县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大气污染源治理力度,建立和完善了集中供热系统,提高燃煤的热效率,在集中供热范围以内拆除中、小型锅炉。企业环保行为信息公开化,增强了企业治污自觉性,废气处理设施数从53套增加到294套,处理能力从27.83万标立方米/时增加到151.36万标立方米/时,废气处理能力与实际废气排放量接近,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废气达标排放。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减少了179吨、56吨和582吨。

2.城市的绿化的改善

“十一五”期间,海安县以提高农村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为主线,狠抓重点林业绿化工程建设,加强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能力。201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0.9%,城镇绿化覆盖率达40.07%。

3.道路交通环境改善

“十一五”期间,海安县加大投资力度进行道路交通与道路配套设施建设,通过现代化的设施与管理方式,例如公路清扫、洒水、绿化、电子警察扫描系统的应用,大幅度地减少了交通扬尘。

4.机动尾气的治理

“十一五”期间,海安县以县环保局牵头,车管所协助,采取机动车检测 “环保前置”、尾气排放“标志管理”等一系列措施,逐步淘汰尾气排放不达标车辆,降低城市区域大气污染水平,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5.对建筑施工的管理

“十五”期间,海安县进一步加大了施工场所“文明施工”的管理力度,一是建设单位尽量采用商品混凝土;二是加强运输灰、渣车辆的管理;三是在建设工地四周设置屏蔽,控制扬尘扩散。

四、对策及建议

1.进一步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加强污染源头控制,采取不定期硫分和灰份监测,严格控制燃煤大户高硫高灰份燃煤的使用;对重点污染源安装的在线监测系统进行排污浓度和总量实时比对监测;进一步完善废气处理设施,增加脱氮工艺,以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2.控制扬尘污染

防治建筑施工现场的扬尘污染。对城区施工单位加强管理,完善有关激励机制,推广使用和扩大商品混凝土的使用范围;在施工现场的周边,提倡设置符合要求的围挡;推行施工现场车辆的保洁制度,防止将泥土带出施工现场;施工中堆放的渣土,要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并及时清运;工程竣工后,要及时清理和平整场地。积极实施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和洒水工程,防止城市二次扬尘产生。加强城市大环境绿化和绿化隔离带建设,大力推进城郊绿化,减少城区地面。

3.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

进一步加强对机动车污染的监督检测,县环保局会同公安等部门,统一对在用机动车尾气进行抽测,排放不合格的车辆,按要求进行治理;推广车用清洁燃料;在不断改善城市路况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城市公交,扩大城市公交营运范围。

五、结论

高二地理期末质量分析篇9

笔者把抽取90名学生作为样本,把学生分为3组,每组30人,每一组都包含成绩优良中差不同水平的学生,每组的学生期中考试均分相同.

在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前,我们采用了分组对比实验的方法,得到如下数据:

甲组:

作业量1小时乙组:

作业量45分钟丙组:

作业量30分钟

抄作业发生率17%11%5%

学生期末均分82.681.882.2

考分标准差10.7811.4113.27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批阅学生的作业本,我们在实验中发现,每天做30分钟作业的学生要比每天1小时作业量的学生有更好的作业品质.抄作业、作业不完成的概率也要减少很多(下降12%).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学生抄作业主要是由于作业量太多无法完成导致.所以减少作业量可以降低抄作业发生率,保证作业完成质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学生期末均分并未受到作业量大小的显著影响.说明增加作业量来提高学习成绩的做法效果非常有限.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地减少作业布置的量来给学生更多自习以及休息的时间.这样也更符合教改精神.

3.从标准差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减少作业之后,学生的平均水平(平均分)虽然没有明显下降,但是学生两级分化现象却比原来要相对明显(标准差变大).这说明减少作业以后,对于班级中原来学习水平比较低的学生而言,学习成绩会更低.与这部分学生学习不自觉,依赖心理比较严重有关.

4.从实验中学生期末均分、标准差两组数据综合分析,从中我们也得出结论,要减少学生作业量是可行的.学生期末复习期间每天半小时的作业量比较合理.

但是同时我们要关注班级中成绩落后学生.因为他们基础比较差,单靠每天半小时是不够的.需要化学教师在课外给予他们额外的补缺任务.这样取得的效果应该比每天1小时的作业量还要高.对于资优生而言,教师应该对他们给予充分的信任,把他们从作业堆中彻底解放出来,这么做能够更好地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资优生将会在学科上钻研地更深入.

实验二期末复习从什么时候开始为宜

为了提高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不少化学教师选择提前复习时间.因为一般我们认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早地进入复习状态,相对地,也能更充分的复习.一些学校甚至在考前一个月就开始了复习.

为了研究复习时间对于复习效率的影响,我们同样进行了对比实验.

在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前,我们采用了分组对比实验的方法,得到如下数据:

甲组:

考试前3周复习乙组:

考试前2周复习丙组:

考试前1周复习

抄作业发生率21%13%3%

学生期末均分74.675.575.7

考分标准差11.7810.1310.15

1.通过自习批阅学生的作业本,我们在实验中发现,提前三周开始复习的学生更容易出现抄作业(抄作业发生率21%).在作业批改中我们发现,连续三周的复习到了最后阶段抄作业概率会迅速提高,厌学情绪明显.最终低水平高密度的重复令学生在复习后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考试分数反而下降的结果.而考前提前一周复习则抄作业发生率非常低(3%).

2.根据表中学生期末均分、考分标准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过早地开始复习,对于学生的期末考试并没有明显的帮助,甚至长达三周的期末复习效率还不如期末考试前一周复习的效率.

3.根据实验结果,结合学生访谈得知:长时间的复习必然要挤压之前新课学习的时间,这样会导致学生对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新课也没有学透.而新课没有学透就开始复习,必然导致学生无法全面地掌握教材内容,出现前教后忘的现象.

综合实验1、实验2的研究结论,我们建议高一化学期末整个复习过程不宜超过一周、复习期间的作业量以每天半小时为宜,同时应兼顾班级学习后进生,给予资优生较大的自主学习权利.这样就能起到比较好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占盛丽. “学生作业设计改进”的培训与实施——上海市静安区中小学减负增效教改实践述评[J]. 上海教育科研, 2011(1).

高二地理期末质量分析篇10

中图分类号:TM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8-0202-02

电容式套管是电力变压器的重要组部件之一,它是将变压器内部的高、低压绕组通过引线引接到油箱外部的出线装置,使得变压器绕组能够同外部电网联络。同时,套管还担负着固定引线的作用。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传输和分配电能的重要设备,如果变压器套管存在缺陷或发生故障,将直接危及变压器的安全运行。本文将介绍电容式套管的结构,同时对电容式套管的检查和维护进行讨论。

一、电容式套管的结构

电容式套管一般应用于110kV及以上的变压器中,电容式套管的经典结构如图1所示。在图中,L是套管的总高度,与套管的电压等级、结构以及套管的外绝缘有关;L1是上部外绝缘高度;L2是中间接地法兰高度,与套管上安装的套管电流互感器数量和型号有关;L3是下部绝缘高度。通常套管的上部绝缘和下部绝缘都用瓷绝缘。其各部分结构和作用如下:

1.套管上部接线头

它的作用是将变压器绕组引线连接到外部线路,其结构与额定电流的大小有关。

2.套管的储油柜

其作用和变压器的储油柜一样,为了补偿套管内部变压器油随温度变化而引起的体积的变化。在储油柜上设有油标,用以指示套管内部油位。储油柜内部有强力弹簧,用以将套管连成一个整体,不发生渗漏油。

3.上部瓷件

为了保证在污秽和淋雨条件下套管仍有足够的爬电距离,套管上部瓷件根据需要,常设计成大小伞的形状。

4.导电结构

油浸式电容套管的导电结构可分为穿缆结构和导杆结构。穿缆结构的套管是变压器绕组引线用电缆穿过套管内的铜管上端和接线头连接引出,接线头用销钉固定后,与接线端子固定在一起,一般用于电流为1250A以下。导杆式连接套管一般用于电流大于1250A时,其导电连接是绕组引线在套管下部的均压罩内直接和下部接线头连接,不使用电缆穿过铜管,电流直接用铜管传导,套管上部的接线头直接和铜管连接。

5.中间接地法兰

图1中的接地法兰长度L2与套管所安装的装入式电流互感器的数量和规格有关,通常测量级互感器的高度比保护级的小,套管额定电压比较低的电流互感器的高度比额定电压高的电流互感器的高度小;而电流互感器的数量则根据需要来设定。

6.电容芯子

电容式套管的内绝缘是电容式结构,以高压电缆和导电铝箔组成油纸电容芯子,在套管中心,铜导电管处于额定电压电位,而其最外侧接近接地法兰处是地电位,电位必须由中心的高电位降低到最外侧的地电位。

7.测量端子和电压抽头

在中间接地法兰布了测量端子或电压抽头。测量端子是从电容芯子最外层电容屏通过绝缘套管引出的,该层电容屏主要用来测量电容式套管的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在局部放电测量时,用该电容屏对中间法兰的电容和电容芯子主电容形成分压器,用来测量变压器的局部放电,该端子对地电容比较少,且受变压器布局的影响。

电压抽头和测量端子的不同是电压抽头从套管的最外第二层通过绝缘套管引出,其对地电容比较大,可以输出一定功率。无论测量端子还是电压抽头,其对地电容相对套管的主电容来说是比较小的,因此,在套管带电运行时,该端子必须接地以保证套管的安全,此端子相连接的电容屏常被称为末屏。[1]

二、电容式套管的检查与维护

电容式套管在运行过程中,常因外界因素影响或自身质量瑕疵而发生故障,套管出现缺陷将严重危及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及时发现并消除缺陷对提高套管安全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套管的检查维护工作便是以此为目的展开的。电容式套管的检查维护项目一般可分为例行检查和定期检查两类。

1.电容式套管的例行检查与问题处理

电容式套管的例行检查内容主要是渗漏油、瓷套和油位三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1)渗漏油检查主要是查看套管外部的瓷套接缝、安装法兰等密封处有无明显的渗漏痕迹(检查时注意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若发现瓷套接缝部位渗漏,则需立即安排停电检查处理,对于无法修复的套管必须更换。若发现安装法兰处渗漏,视渗漏情况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立即进行处理。

(2)对瓷套进行检查时,应仔细检查瓷套有无裂纹、破损、脏污及放电痕迹,瓷套根部有无放电痕迹。对于存在裂纹的瓷套必须更换;对于轻度破损的瓷套,可修复后继续使用;对于脏污的瓷套应用中性清洗剂清洗,然后用清水冲洗净后擦干;对于有污闪痕迹的瓷套,可考虑加装硅橡胶增爬裙或涂防污闪涂料。

(3)电容式套管内充有变压器油,电容芯即浸泡在变压器油中,保持足够的油量是电容式套管正常工作的前提。检查时应确认套管油位计指示在正常的范围内,连续的几次检查中套管油位不应有突然的变化。油位的突然变化一般是因为渗漏引起,这种渗漏可能在套管外部无法找到迹象,因为套管油可能从下节漏入了变压器本体,对于油位异常的套管,应尽快安排停电检修或更换。通过油位计,还可以观察套管内变压器油的颜色,若套管内的变压器油有发黑、浑浊等现象,往往是套管内部放电或进水受潮,应该进行套管油色谱分析和含水量测定。油位检查过程中还应注意油位计内不应有潮气凝结。

2.电容式套管的定期检查与问题处理

电容式套管定期检查时,应进行注油孔密封检查、末屏绝缘电阻、末屏接地、介质损耗因数及电容值、套管油分析等检查内容,具体如下:

(1)注油孔密封检查。电容式套管注油孔的螺栓胶垫容易老化开裂,导致进水受潮,对于老化开裂的胶垫应及时更换。

(2)末屏绝缘电阻。电容式套管安装法兰位置附近有一小套管,用于将电容芯的最末一屏引出接地。本项目即使用绝缘电阻表测量该引出线对地的绝缘电阻。测量结果同历史数据相比应无显著差别。一般而言,该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1000MΩ。对于末屏绝缘电阻值过低的套管应进一步对套管油进行取样分析。

(3)末屏接地。检查套管的末屏附近有无放电痕迹,若有则说明末屏接地不良,应重新确认末屏可靠接地。

(4)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值。用介质损耗测量仪测量套管的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值,测量结果同出厂值或历史数据比较不应有显著变化。一般而言,20℃时的介质损耗因数不应大于2%,电容值的变化量不应大于±5%。介质损耗因数过大的套管,一般是因为受潮或套管油劣化引起,可对套管油取样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5)套管油分析。有时候需要对套管油进行取样分析,应当注意的是,由于套管内充油量有限且补油不便,因此在取样时放油量应尽量控制。对套管而言,含水量测定和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是两个有用且常用的项目。

套管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可以有助于判定套管内部的故障类型。套管油中常见的气体为H2、CH4、C2H2。当套管油中气体含量超过以下值时应当引起注意:H2含量≤500?L/L;CH4含量≤100?L/L;C2H2含量≤2?L/L(110kV及以下),1?L/L(220~500kV)。[2]

三、套管故障实例分析

1.缺陷情况

2012年11月7日检修试验工区在红外热成像测温中发现某220kV变电站#1主变(型号为SFPS9-150000/220)110kV侧B相套管接头过热,最高温度63.5℃,环境温度8℃,三相温差56℃。#1主变110kV侧B相套管红外线热成像如图2所示。

2.缺陷分析及处理

工区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套管接头过热故障进行了分析,通过查看设备台账发现该主变于2005年6月投运,曾在2011年6月进行过低压绕组抗短路能力改造,但在最近一次预防性试验中未发现异常。因此,初步判断故障原因可能为将军帽与引线头连接部位出现问题,导致将军帽与引线头接触不良过热。

停电后,电气试验班对#1主变进行了110kV侧三相直阻修前试验,试验后发现,B相阻值为97.17MΩ,三相不平衡系数高达6.4%,已经超过标准值。主变班对变压器进行部分排油处理后,开始拆除佛手线夹及密封铜头,在拆检至引线头连接部位时,发现紫铜引线头连接丝扣有一定程度的损坏现象,随后对该部位进行了锉销、打磨处理,并按顺序重新安装。安装完毕后,再次对套管进行了直阻试验,试验后发现B相阻值为91.15MΩ,三相不平衡系数降至1.02%,符合标准要求,随后该主变恢复送电。

四、关于加强电容式套管技术管理的建议

在变压器组部件的各类故障中,套管故障是最为常见的,套管是否正常运行,对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影响极大。为了强化电容式套管的技术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建议运维人员制定详细的巡视计划,定期对套管末屏接地和引线接头等部位进行红外热成像等检测,及时发现接触不良发热等故障。同时,运维人员还应该定期进行夜间设备特巡,检查套管是否存在间歇放电等故障。

第二,充分利用变压器状态检修试验和停电检修等机会,对套管整体状况进行试验,把试验结果和之前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如果发现异常,应该仔细的查找问题所在,找到原因后及时处理。

第三,定期对套管进行清扫,防止污秽闪络,特别是末屏接地处,更要保证其清洁。在检修时应仔细检查末屏接地处是否有良好的密封性,接地片是否完整无开裂,接地弹簧是否弹性正常等。

第四,强化对新安装套管的预防性检测和出厂试验工作。对新安装的套管进行试验时,除了要进行介损和主绝缘试验外,还应该进行末屏接地处小套管的介损试验,得出的数据可以作为以后判断套管末屏接地处小套管绝缘的根据。

第五,变压器在进行喷漆或套管进行防污闪涂料喷涂时要做好防护工作,避免油漆喷到套管末屏接地装置和引线接头部位上。当需要拆开套管末屏接地装置进行试验的时候,试验完成后应认真的进行恢复,并用万用表测量接地情况,保证套管末屏良好接地。[3]

第六,由于套管是否良好对变压器的安全至关重要,建议厂家向用户提供套管的结构图和技术参数,并说明运行维护的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高二地理期末质量分析篇11

笔者假设:企业的“生命期”等于一个会计期间,仅仅不考虑“会计分期原则“,资产负债表日就是企业清算公告日,一次性出具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报表材料,清算期结束日,再出具一次清算报表材料,那么,我们无疑可以得到,如下的数据关系式:

项目生命期净现金流+ 项目清算期净现金流=项目生命期的净利润+ 项目清算期损益。

有了“会计分期”假设,企业至少每年编制年度会计报表。企业的“现金流”和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 “以时间为维度”的统计口径上,会不一致。究其原因,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以权责发生制原则编制的,而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原则编制的。并且,企业使用了信用工具和现代金融工具。因此,现代企业的现金流分析活动,并不是利润流和现金流之间的一个直接等式。而是需要透视、发现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各种数据关系,伴随着当今金融市场不断发展,企业更应重视现金流分析方法,精准地运用于经济管理活动。从会计角度,可以将企业细分成多项目的运作,每一个项目都有各自的生命周期:

(一)抽取企业(项目)的任意一个完整循环周期,把它们,进行相加,在企业整个存在期,都会有如下等式的成立,反之,等式依然成立

∑企业(项目)分期净利润+企业(项目)清算损益=∑企业(项目)分期 净现金流。

(二)根据《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进一步考虑,抽取企业(项目)的任意一个最小会计分期,都会有如下两个等式的成立,反之,一样成立

关系式1.分析期∑项目期净经营现金流=分析期∑项目期的净经营利润+分析期∑(-+影响现金流的当期经营资产的期末比期初的增减额)+分析期∑(+-影响现金流的当期经营负债期初比期末的增减额)+分析期∑(-+不影响现金流的当期经营损益的增减额)

关系式2.分析期∑企业(项目)当期净现金流合计=分析期∑企业(项目)当期 净利润+分析期∑(-+影响现金流的当期经营资产的期末比期初的增减额)+分析期∑(+-影响现金流的当期经营负债期初比期末的增减额)+分析期∑(-+不影响现金流的当期经营收入增减额)+分析期∑(-+不影响现金流的当期经营成本、费用的增减额)+分析期∑(-+影响现金流的当期金融资产的期末比期初增减额)+分析期∑(+-影响现金流的当期金融负债期初比期末的增减额)+分析期∑(-+不影响现金流的当期金融损益增减额)+分析期∑(-+不影响现金流的当期税后净其他综合收益)+企业(项目)清算损益+(-+影响现金流的清算资产的期末比期初的增减额)+(+-影响现金流的清算负债期初比期末的增减额)

综上所述,经过印证,企业的会计报表上的资产状况数据、利润流数据和现金流数据,相互调整,可以取得,管理需要的各种数据关系。

二、透视现金流量分析方法的基本体系

(一)非金融企业现金流量分析法,是根据如下的两个基本关系等式,派生出不同的的具体分析方法

分析所使用的数据,基本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会计附注等资料。这两个公式分别是,1.货币资金项目期末比期初的增减额=当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当期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当期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2.∑当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当期经营净利润+∑(+-资产备抵项目的增减额)+∑(-+影响现金流的当期经营资产项目的期末比期初的增减额)+∑(+-影响现金流的当期经营负债期初比期末的增减额)+∑(-+不影响现金流的当期经营收益及营业外收入增减额)+∑(+-不影响现金流的当期经营成本、费用及营业外支出的增减额)。

根据第一个公式原理,可以对现金流量的结构以及组成比例进行分析,也表明,现金流量表同资产负债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根据第二个公式原理,可以对净利润的质量、资产负债表项目和利润表项目的数据分别进行分析,也表明,现金流量表的主表中,当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项目栏,同现金流量表的附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项目栏以及利润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二)透视会计报表数据关系,发现现金流分析方法的基础指标

把会计报表之间的数据关系式运用于现金流分析。例如,根据以上第二个公式原理,推导出如下两个关系式1和2,可以对企业的一定时期,企业的生产经营即“造血机制”健康与否,进行分析。

关系式1.分析期∑主营业务收入项目金额-分析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的金额=分析期(应收账款项目期末余额减期初余额)+分析期(预收账款项目期初余额减期末余额)。

关系式2.分析期∑主营业务成本项目金额-分析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下原材料的金额-分析期∑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下工人及车间管理者的工资薪酬支出金额-分析期∑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下列入生产成本项下的税费金额)-分析期∑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下列入生产成本项下的利息=分析期∑(应付账款项目余额减期初余额)-分析期∑(预付账款项目期末余额减期初余额)-分析期∑(存货项目-材料、半成品明细项下期末余额减期初余额)+分析期∑(应付职工薪酬项目下工人及车间管理者的工资薪酬期末余额减期初余额)+分析期∑(应交税费项目下列入生产成本的税费金额)+分析期∑(应付利息项目列入生产成本的利息期末余额减期初余额)+分析期∑(各类资产的折旧、折耗及摊销列入生产成本的期末余额减期初余额)。用上述关系式,1减去2,得到如下关系式3:

分析期∑营业毛利-分析期∑主营业务现金净流量=分析期∑当期信用资金增加额-分析期∑当期折旧、摊销增加额。由关系式3.可以推导出有用的主营业务或项目的净现金流指标,笔者称之为非金融企业的项目“造血指标”,建模如下:

分析期∑主营业务(项目)当期现金净流量=分析期∑当期营业毛利-分析期∑当期经营性信用资金增加额+分析期∑当期折旧、摊销增加额。

继续透视现金流量表、利润表以及资产负债表的数据间关系,可得到如下的三个关系式:(1)分析期∑现金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下列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的金额=分析期∑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的金额-分析期∑应交税费科目下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期末余额减期初金额。(2)分析期∑现金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下销售及企业管理者的工资薪酬支出金额+分析期∑现金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下列入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项下的税费金额+分析期∑现金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分析期∑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科目的金额-分析期∑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下管理和销售人员的薪酬期末余额减期初余额金额-分析期∑应交税费科目下列入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项下的税费金额期末余额减期初余额金额。(3)分析期∑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下列入费用化项下的利息金额=分析期∑财务费用科目下的利息金额-分析期∑应付利息科目下列入费用化项目的期末余额减期初余额的金额。由关系式4-(1)-(2)-(3)可以得到如下现金流指标,笔者称之为非金融企业的“税前营业现金净流量”, 建模如下:

分析期∑当期主营业务税前营业现金净流量=分析期∑当期营业利润-分析期∑当期经营性营运资本增加额+分析期∑当期折旧、摊销增加额。

(三)透视企业现金流分析的充分补充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通过透视现金流量表、利润表以及资产负债表的数据关系,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借款费用的一般会计处理。1.因购建“固定资产”,以及成本模式下,购建“投资性房地产”,资本化利息的会计处理,会计处理举例(限于篇幅,简化之):(1)计提利息时,借,在建工程和费用类科目,贷,应付利息―资本化账户,或,贷,应付利息―费用化账户;(2)竣工结转固定资产时,借,固定资产,或,借,投资性房地产,贷,在建工程;(3)计提折旧摊销时,借,生产成本类科目,借,费用类科目,贷,累计折旧或摊销;(4)结转生产成本时,借,存货-产成品,贷,生产成本类科目;(5)期末,结转销售成本及期间费用时,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贷,费用类科目。经过会计处理,费用化的利息,记入了当期的营业利润项目,资本化利息,通过折旧或摊销,在以后各期,也记入了营业利润项目。2、需说明,公允价值模式下,因购建“投资性房地产”,资本化的利息(详见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经过会计处理,记入了当期的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账户,不构成营业利润;而应交所得税,是以利润为基础计算的税赋,所以,用现金偿付这部分金额,不构成营业利润流和营业净现金流的等式关系,同理,分配给股东的红利也不包含在这种等式关系中。综合所述,我们对企业可以支配的营业净现金流,建立以下数模:

分析期∑当期可支配主营业务营业现金净流量=分析期∑当期营业利润-分析期∑当期营运资本增加额+分析期∑当期折旧、摊销增加额-分析期∑当期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现金支付利息指最终不构成营业利润项下金额-分析期∑应交税费科目下列入所得税费用科目的期末余额减期初余额金额。

总之,关键是,对应报表关系,透视脉络,分类理顺数据,建立符合企业行业个性的现金流数据模型;既对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分析,又能对其细分项目的现金流分析,才能满足管理需求。

高二地理期末质量分析篇12

中医内科学;考试方法;教学改革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的临床课程,它既是对以往中医基础各门课程的总结,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主动性和独立的临床思维能力并不理想。为此,我们从考试改革入手,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试成绩以及临床思维能力。考试是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考试的内容、形式、方法与教学的内容、方法直接关联,它对教学有着正向反馈即促进和调节作用,但高校的考试大多呈现闭卷多、开卷少,笔试多、口试少,理论多、技能操作少,期末考试多、过程考试少的局面。这种考试模式常常存在如下弊端:1)不能同步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情况,使考试不能充分地在教与学的关系中起到促进与协调的作用。中医学是传统与现代、经验与验证、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学科,仅凭一张期末考试卷,很难覆盖或考出学生掌握本学科内容的客观水平。2)现行的考试方法仍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培养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学生成了重现知识的记忆工具,陷入了学生为考试而学和教师为考试而教的循环中,不能起到以考促教、促学的作用。这也是近年来高校存在着高分、低能和高学位、低能力现象的原因所在。3)一门课程只有一次机会和结果,其成绩又与学生的命运相关,如评优、评奖学金、学位、毕业、就业关联。由于上述原因,必然导致许多学生为考试成绩而“拼搏”,甚至冒险违纪作弊,高校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与此种考试模式也有关系。

针对上述现状近年来国内一些院校进行了许多教学方法或考试方法改革的实践与探索,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并取得可喜的教学成果。为此,我们教研室根据中医内科学这门课程的特点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对中医内科学的考试方法进行了改革探索,目的是在临床专业课教学中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和兴趣学习,使考试—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双向促进作用,而不会让考试成为教师的特权和学生的负担,使考试成绩能够真实客观反映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真实客观反映教师教学方法改革后的教学质量。中医内科学的理论课时为108学时,分两个学期讲授,第一学期40学时,第二学期68学时,第二学期末进行一次考试,期末考试的成绩成为学生的最终成绩。根据以往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析来看,第一学期的内容掌握的较差,因这学期中医内科学不是考试课,很多同学放松了对中医内科学的学习,导致期末成绩亦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考试改革,将过去几十年的期末闭卷考改革为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方法如下:第一学期40学时结束后,进行期中考试,试题内容为主观性试题,考试形式为开卷;第二学期68学时结束后,进行期末考试,为传统的闭卷形式。将期中、期末成绩进行加权后成为学生中医内科学的总成绩。

期中的开卷考试我们采取主观试题的形式,卷面成绩为100分,其中3道论述题,1道病案分析题,每题25分。主要是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以及培养其科学探究精神。考试前2周我们告知学生回答问题时不必拘泥于教材,论述题中多加入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加入其他的参考文献中的观点,如果观点正确或者是有新意,可以适当加分。病案分析题我们就第一学期中讲授的的肺系和心系病证出题,考试范围不超大纲,同时精心筛选了临床中的真实病案,并不完全依照教材中的证型出题,要求学生在开具体方药时要把各药物的剂量、煎煮方法等写明确,提示学生在临床实践,每一步都必须做到位,这样可以更好地模拟临床实践。要求学生答题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分析,想法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同时为了保证成绩的客观性,我们采用了流水式判卷方式,即每位老师判只判一道题,并要求在评分上要注意权衡考虑,一定要注意学生在答题方法和观点上是否有所创新。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考试结束后进行了点评和讨论,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了激烈的辩论。通过考试让学生体会到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工具,而要用好这个工具,临床的思维训练必不可少,中医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体会和思考的过程,不是一个枯燥的、单纯依靠死记硬背的学习过程。没有平时的刻苦训练,就没有临证时漂亮的“临门一脚”。让学生们明白,中医内科学是一门临床思维的训练课程,学习就是思考,就是训练。

从期中考试的结果看,我们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首先,不少学生并没有将思维停留在题目本身,完全照着课本答题,而是将一些近年来中医药研究的新观点、新思维引入了具体题目的回答中,并且学生可以大胆地在答题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其次,在答题形式上我们看到有的同学不仅是文字回答,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还做了一些诸如五行关系示意图,病机演化过程图等一些别出心裁的内容,结果表明,这些示意图说明问题要比单一的文字论述要明了得多。再次,在病例分析题中,很多同学并没有用到教材中的特定方药,而是根据病例的实际情况,有理有据的开出了自己理想中的方药,更加符合临床实际。从对学生的影响来看,开卷考试弱化了死记硬背,可有效减轻学生考试负担与心理压力,但强化了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大量查阅相关的文献与资料,增强了学习中医以及积极参与教改的兴趣,拓宽了视野,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从第二学期的上课效果来看,学生对中医学习的兴趣更浓了,更愿意与教师沟通了,课间的休息时间也成了师生探讨、交流的时间,这样就真正的实现了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从期末考试的结果看,由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增强,考试成绩的优秀率及格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科学的考试观是从“人”出发的,着重强调人的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考试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更强调通过考试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1-2]。尤其是中医临床课程的考试,反映的是学生的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应将正确的学习方法授予学生,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不断思考、不断训练、总结经验,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在质疑中思维、在思维中提高,适应当今社会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高二地理期末质量分析篇13

随着松江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客源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提高游客满意度对于稳定客源市场和增强旅游地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游客满意度是指游客对于目的地的期望与游客在访问该地的体验结构进行比较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1],对一个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因为它会涉及到游客是否会重游此地、是否会将此地介绍个亲人朋友、是否愿意在此地进行消费等方面。近年来,我国对游客满意度的研究很是重视,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而通过对文献的查阅发现,对松江区游客满意度的研究还很欠缺,在知网上以“松江区,游客满意度”为关键词并未搜索到相关文献,由此可见,为了松江区旅游业稳健快速的可持续发展,松江区游客满意度的研究应引起重视。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松江区游客满意度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松江区旅游业的大力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采用实地问卷调查法,从2015年9月开始到10月结束,历时1个月,重点调查对象是松江区主要8家景区,调查分三个时间段:工作日,即调查期间内非周末和黄金周;周末;黄金周,即2015年国庆黄金周。整个调查过程中共随机发放2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00份。

调查样本主要是每个景区工作日时段回收有效问卷5份,周末和黄金周时段回收有效问卷10份,每个景区三个时段共回收有效问卷25份,8个景区合计回收有效问卷200份。问卷中包括涉及员工素养、交通服务质量、顾客意见处理服务质量等九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通过顾客对问卷的作答情况进行处理,然后采用李可特量表法,每个因子的游客满意程度分成: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五个等级,分别用:5、4、3、2、1来表示。问卷所得数据是通过EXCEL进行统计,求满意度均值和标准差,从而进行等级判定比较分析,进而来分析松江区满意度的具体情况。

为了研究分析的需要,本文将非常满意和满意,非常不满意和不满意分别纳入了“满意”和“不满意”的范畴[2]。有关景区整体满意度的测评,主要是将满意度水平划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即高满意度(3.5

三、游客基本属性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从客源地来看,被访的顾客中上海本地顾客比例最大,达70.50%,外省市顾客比重为20.00%,浙江顾客比重为9.50%;在性别方面,顾客的男女比例差异并不明显,分别为50.84%和49.16%;年龄方面,以25~54岁为主,占59.10%,其次是24岁以下顾客,为27.78%,55岁以上顾客占13.14%的比率;职业方面,包括企事业员工、工人、农民、服务行业人员、学生等,基本涵盖社会各行各业。

四、游客满意度分析

主要从员工素养、交通服务质量和安全服务质量等九个一级指标及顾客对松江区主要调研景点的总体满意度来对分析顾客对松江区的旅游满意度概况。由图1所示。

(一)员工素养的满意度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工作日和周末时间段的员工素养满意度较高,黄金周较低,总体均值为4.09,排名第二,而且属于“高满意”级别,满意率为78.57%,一般满意率为14.29%,不满意率为7.14%。

(二)交通服务质量满意度分析

交通服务质量满意度周末时段相对较高,总体均值为3.71,排名第七,但仍处于“高满意”级别,满意率为56.16%,一般满意率为26.71%,不满意率为17.12%。

(三)票务服务质量满意度分析

票务服务质量满意度黄金周和周末时段最高,工作日时段较低,总体均值为4.13,排名第一,为“高满意”级别,其满意率为73.12%,一般满意率为18.28%,不满意率为8.60%。

(四)信息服务质量满意度分析

信息服务质量满意度均值在三个时间段内无太大区别,总体均值为3.96,排名第三,处于“高满意”级别,满意率为58.40%,一般满意率为28.80%,不满意率为12.80%。

(五)解说服务质量满意度分析

解说服务质量满意度工作日时段较高,其次是周末,黄金周达到最低,总体均值为3.75,排名第八,但仍处于“高满意”级别,其满意率为62.50%,一般满意率为22.22%,不满意率为15.28%。

(六)配套服务质量满意度分析

配套服务质量满意度工作日时段最高,为3.67,周末最低,为3.22,总体均值为3.37,排名第九,处于“中满意”级别,满意率为41.46%,一般满意率为28.05%,不满意率达30.49%。

(七)环境与卫生服务质量满意度分析

环境与卫生服务质量满意度黄金周时段较高,为4.04,工作日和周末时段相对较低,总体均值为3.92,排名第四,处于“高满意”级别,满意率为58.33%,一般满意率为33.33%,不满意率为8.33%。

(八)安全服务质量满意度分析

安全服务质量满意度在工作日、黄金周和周末三个时段相差不大,总体均值为3.77,排名第六,处于“高满意”级别,满意率为55.42%,一般满意率为26.51%,不满意率为18.07%。

(九)顾客意见处理服务质量满意度分析

顾客意见处理服务质量满意度周末时段最高,为4.12,工作日时段最低,为3.60,总体均值为3.86,排名第五,处于“高满意”级别,满意率为66.36%,一般满意率为19.63%,不满意率为14.02%。

(十)整体满意度分析

主要从一级指标满意度均值和旅游景区(点)服务质量总体满意度两个方面分析。一级指标满意度均值指九个一级指标的平均值。如表1所示。

结果显示,在工作日和黄金周时段,一级指标满意度均达到4.10,处于“高满意”级别,而周末时段其满意度均值低于一级指标的总体满意度均值;一级指标满意率为46.51%,一般满意率为44.19%,不满意率为9.30%。

旅游景区(点)服务质量总体满意度是指被访游客对松江区主要景区总体满意度的评价。其在工作日、黄金周和周末三个时段的满意度均值分别达4.15、4.02和4.22,总体均值为4.12,都处于“高满意”级别,其满意率为81.87%、12.95%和5.18%。

五、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在九个一级指标中,游客对员工素养、交通服务质量和票务服务质量等八个指标的满意度处于高满意度水平;游客对配套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处于中满意度范围;游客对一级指标的总体满意度以及旅游景区(点)服务质量总体满意度也属于高满意度水平。

由此可知,游客对松江区主要景区整体的满意度水平较高,说明目前松江区主要景区在员工素养、交通服务质量和安全服务质量等方面能够在总体上满足游客的需求,但是在价格、公共配套设施和信息管理服务方面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价格方面。景区门票价格偏高;景区内餐饮及旅游产品等价格较贵;景区内有些服务是另外收费的,这种形式不合理等。

2.公共设施方面。公厕太少,而且不干净;公共休息区空间较小,座位不能满足游客需求;有些公共设施是坏掉的,没有及时维修,甚至没有提醒标语,存在安全隐患;停车场管理规划不合理,车位较少,存在乱停现象,服务质量较低等。

3.信息服务方面。有关景区的简介、文化普及知识比较缺乏,特色不突出;景点介绍和特殊物品的介绍比较匮乏,而且景区内上网功能薄弱,使得游客无法快速了解更多相关内容等。

(二)建议

针对以上所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景区门票及景区内餐饮与购物价格的管理。可根据景区发展情况,考虑大多数游客的意愿,适当降低门票价格;或者通过在景区内相关活动的举办来使得门票价格的性价比更高。同时,建议景区多引入一些社会知名的餐饮和购物供应商,形成竞争机制,有效提升餐饮与购物服务质量并相对降低其价格,方便广大游客;此外,松江旅游业的发展应该适当考虑到游客的类型,尽可能使更多的游客能够接受(园区)的消费价格。

2.规范公共设施的管理。根据游客对开放式问题的回答结果,景区内公厕太少而且不卫生的问题是游客反映较突出的问题,相关部门应适量增建公厕以及加强对景区内公厕卫生的管理等;同时,多在公共场所增设适合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游客的场所。比如,亲子设施、老年休息区、户外休闲聊天的露天桌椅以及为想要享用自备食物或者野炊的游客提供设施等。

3.加快推进旅游景区智慧旅游建设。加快推进旅游景区智慧旅游建设是今后松江旅游景区改进服务质量的重要方向,在互联网+的时代,智慧城市和智慧旅游已大势所趋,在此环境下,游客在信息技术方面对景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互联网和移动通讯平台的重视,为松江区旅游景区的宣传推介和信息服务提供保障;旅游景区也要充分利用主流消费群体使用手机的习惯,在订票、信息查询等方面提供服务。例如,景区内特色景观或者植物附近附有二维码标识,游客通过扫其二维码而得到更多相关信息;处于景区的游客可以收到景区发来的导览信息和提示事项等。(作者单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展与旅游学院)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