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护理学科的认识实用13篇

对护理学科的认识
对护理学科的认识篇1

1.2护士获取癌痛知识的途径单一癌痛护理在国内逐渐受到大家的重视,但是护士获取癌痛知识的途径单一,主要以继续教育为主[12]。在2004年加州颁布的法令中,明确提出所有医护工作者都必须接受疼痛管理和终末期照顾的继续教育[13]。鉴于癌痛管理知识还没有普遍纳入医学院校的教科书,护士不能从学校获得系统的知识,工作后参加癌痛管理知识培训的机会有限。一项调查显示,昆明地区从未参加过有关癌痛知识讲座或会议的护士为38.8%。因此,我国学校逐渐完善癌痛相关课程配置,对护士进行癌痛专科护理培训,加强护士癌痛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培训护士的癌痛护理实践技能,更新相关癌痛专业知识很有必要。

2护士对癌痛管理的态度相对积极

国外调查显示,护士对癌痛管理的态度得分很低,护士的消极态度与癌痛知识缺乏呈正相关,两者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313。而国内护士已经逐渐认识到癌痛管理的重要性,虽然护士对癌痛管理知识相对缺乏,但是对待癌痛管理的态度都很积极,而且对癌痛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较高[16]。在肿瘤专科医院护士对待癌痛管理持积极态度的超过95%]。因此,提高护士的癌痛管理知识及技能仍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应以护士对癌痛管理的积极态度为契机,对护士实施癌痛知识教育,提高护士癌痛管理知识和能力,最终达到WHO提出的癌痛管理使癌症患者达到“无痛”的标准[17]。

3影响护士对癌痛认知和态度的因素

护士对癌痛的认知和态度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国内外已经完成的研究中被证实存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学历、职务/职称、科室、工作年限和是否接受过癌痛培训,其他影响因素还有待进一步采用多因素分析进行研究。

3.1年龄有调查发现,年龄越大,护士对癌痛认知和态度得分高者比例越多[16,18]。说明随着护士年龄的增长,生活经历及社会阅历的增多,特别是女性在经历了生产分娩等生理过程后,对疼痛的认识会比年轻护士更加全面而深入,对癌痛管理也会产生相应影响。此结果有待后续研究进行多因素统计分析的验证。

3.2学历国内外调查发现,学历与认知程度有关[18],学历越高,护士对癌痛认知和态度得分越高,其中护理学硕士得分更高[7]。说明认知程度与学历有关,应该注重对低学历护士的培养。

3.3职务/职称有调查发现,护士对癌痛认知程度与职务/职称有关[16],护士长癌痛相关知识得分高于普通护士,可能是因为护士长的工作年限较长,获得培训的机会和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更多,因而得分较高[12]。但是此类研究采用的是单因素分析,尚缺乏多因素分析进行验证,因而职务/职称是否对护士癌痛认知和态度存在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3.4科室在肿瘤专科医院,肿瘤内科护士的癌痛相关知识得分高于肿瘤外科护士[12]。原因可能是肿瘤内科患者的癌症分期较晚,出现癌痛的可能性大,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接触较多。在综合医院,肿瘤科和外科的护士对癌痛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好,其次为中医外科和消化科,可能是相关科室收治的患者及所开展治疗可为护士提供更多了解此类知识的机会[19]。提示结合临床开展业务知识培训,是普及癌痛知识的培训方法之一。

3.5工作年限护龄越长,护士了解的癌痛相关知识越多,且工作年限越长,癌痛管理知识认知越好[16]。可能是因为护士工作年限越长,接触的癌痛患者越多,积累的癌痛管理经验越丰富,故癌痛管理知识掌握的越好[18]。因此应加强低年资护士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的带头作用,发挥专长,可以通过组织高年资护士讲课等形式传授业务知识和临床经验。

3.6癌痛培训经历有研究发现,接受过癌痛相关知识培训的护士得分高于未接受过培训的护士,护士癌痛管理知识的整体知晓率由之前的62.4%提高到92.4%[18]。在崔静等[20]对护士癌痛管理认知的质性研究中发现,护士缺乏正规的培训和教育,其获取癌痛管理知识的途径会减少,导致护士对癌痛认知不足。如果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将取得明显效果。

对护理学科的认识篇2

护理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护理专业本科教育肩负培养护理本科生初步科研意识与技能的任务,由于我国护理队伍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护理本科学历者必然成为护理科研的主要力量[1]。护理专业的发展离不开护理科研人才培养,本科生是最重要的后备力量。学习兴趣是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变量[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让学生从内心喜欢、热爱这项工作,并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3]。我国关于本科护生科研兴趣的研究较少,为此,本研究对本科护生科研兴趣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

016年11—12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分别在1—3年级随机选取班级,共抽取15个班共420人。

1.2研究方法

采用自编本科护生科研兴趣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年级、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毕业后打算、是否愿意花更多时间参加科研活动等),科研兴趣(不感兴趣计1分,较不感兴趣计2分,不确定计3分,较感兴趣计4分,非常感兴趣计5分),影响本科护生科研兴趣的因素等15个条目。按班级发放问卷,发放问卷前做适当说明,护生认真填写、单独完成,问卷当场回收。

1.3质量控制

回收问卷后进行筛选,剔除不合格问卷。问卷剔除标准:(1)所有条目均勾选相同序号选项;(2)勾选答案呈规律的波浪形。整理有效问卷并进行编号,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提高录入准确性。数据录入中对缺失值采用均值替代的方法进行补充。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运用snk法进行两两比较。应用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各因素对本科护生科研兴趣的影响。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共调查420人,收回有效问卷389份,有效回收率为92.6%。其中,男生26人,占6.7%,女生363人,占93.3%;平均年龄(19.26±1.21)岁;大一132人,大二122人,大三135人。

2.2本科护生科研兴趣

60.6%的本科护生对科研感兴趣,其中82.2%的人呈中等以上水平(≥3分),平均(3.47±0.90)分。

2.3影响本科护生科研兴趣的单因素分析

性别、年级和是否独生子女对本科护生科研兴趣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生源地、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毕业后打算等因素对本科护生科研兴趣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2.4影响本科护生科研兴趣的多因素分析

以本科护生科研兴趣程度为因变量,以生源地、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毕业后打算、是否愿意花更多时间参加科研活动、与指导教师的关系、当前是否有参与科研课题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纳入标准为P<0.05。Durbin-Watson统计量为1.995,与2接近,可认为回归模型中的残差之间相互独立,自相关问题不显著。对应的VIF值均接近1,说明不存在共线性问题。经逐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得到表3。表3显示,回归方程的F=70.474,P<0.001,说明模型中至少有一个变量对本科护生科研兴趣有意义。最终有4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P<0.05),分别为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是否愿意花更多时间参加科研、与指导教师的关系、生源地。

2.5影响本科护生科研兴趣的主要因素

3讨论

3.1本科护生科研兴趣程度

科研是促进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科研可深入护理现象的本质,探讨护理活动规律,为决策提供可靠、有价值的证据[4]。由于我国护理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数量较少,科研重任便落在了本科生肩上。如何激发本科护生科研兴趣,培养和提高本科护生科研能力已成为我国护理教育者面临的重要问题[5]。文献报道显示,护生对护理科研持消极态度,认为较乏味、充满压力,与其未来职业没有关系[6]。本研究调查发现,60.6%的本科护生对科研感兴趣,其中82.2%的人呈中等以上水平,说明本科护生科研兴趣较浓。巴西研究者对278名医学生的科研兴趣进行调查发现,81.7%的医学生对科研感兴趣,60.8%的医学生表示对毕业后继续从事科研工作感兴趣,其中10.4%的医学生在校期间已有[7]。日本研究者对269名2—6年级医学生的调查显示,仅有38.3%的医学生对科研感兴趣(其中58.4%的医学生是4年级及以下学生)[8]。这与本研究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高年级本科护生。笔者从事护理科研教学8年,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虽然对科研感兴趣,但真正开展科研的学生并不多,而在校期间能的更是寥寥无几。因此,从学校政策着手,鼓励本科护生参加科研活动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3.2影响本科护生科研兴趣的相关因素分析

本研究发现,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对本科护生科研兴趣并无明显影响。不同生源地、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是否愿意花更多时间参加科研活动、毕业后打算、与指导教师的关系、当前是否有参与科研课题,对本科护生科研兴趣有影响。(1)城市本科护生较农村本科护生科研兴趣更浓,可能与不同生源地护生在校期间关注焦点不同有关。我校护理科研为考查科目,护生表示其更重视考试科目,愿意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在考试科目上,因为考试科目得高分才有获得各种奖励的可能。(2)本次调查发现,87.4%的本科护生认为科研十分重要,科研兴趣也较浓。尚未认识到科研重要性的本科护生,可能与其没有接触过科研或是毕业后有转行打算等有关。对于科研重要性的认识不是一朝一夕就产生的,需要从入校开始就进行培养。目前护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科研意识。因此,早期培养护生科研意识对激发学习兴趣、开阔学术视野、培养科研探索精神有着深远意义[5]。(3)与不愿意花更多时间参加科研活动的护生相比,愿意花更多时间参加科研活动的护生科研兴趣更浓,这可能与其对科研有更深入的了解,认识更加全面有关。(4)64.6%的本科护生认为科研兴趣与指导教师有关。有研究者认为,培养合格的护理科研指导教师有助于护理科研教学健康发展[6]。护理科研指导教师应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善于启发和指导学生并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传统大课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呆板、内容枯燥、教师缺乏教学热情,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兴趣不高。信息化时代,教师应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方法,将科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科研兴趣。(5)周琦等[5]研究发现,7.88%的本科护生申报过科研课题。本次调查发现,仅有7.5%的本科护生有科研课题。可见,本科护生课题申报积极性不高且课题中标率不高,应加强对护生科研课题申报的指导。由于影响科研兴趣的因素较多,单因素分析很难控制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可以较好地控制因素间交互作用的干扰,从而真实、准确地反映各因素与科研兴趣间的关系[9]。从4个变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可知,对本科护生科研兴趣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是否愿意花更多时间参加科研活动、与指导教师的关系、生源地。对本科护生科研兴趣影响最大的是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因此,教学过程中强调科研的重要性对提高本科护生科研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3.3阻碍本科护生进行科研的主要因素

本研究发现,76.6%的护生认为大三医学课程太紧,社团活动较多,没有时间和精力是阻碍其参加科研的主要因素,建议将相关课程安排在大一或大二。另外,71.5%的本科护生认为自己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是影响其科研兴趣的主要因素。因为在此之前,护生并没有认识到进行科研对自身有什么益处,等到大三下学期开设该门课程后,往往已经错过了申报科研项目的时机而直接下临床实习了。因此,早期向护生介绍科研相关知识,有利于护生积极参与,从而提高科研积极性。

总之,本科护生科研兴趣较浓,而影响本科护生科研兴趣的因素有生源地、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是否愿意花更多时间参加科研活动、与指导教师的关系,其中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影响最大。建议在低年级时向护生介绍科研的重要性、成立科研兴趣小组、改进教学方法,培养本科护生科研兴趣,进而促进护理科研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彭玉娇,喻丹,杜春林,等.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及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研究,2015,29(3):1071-1073.

[2]杨丽娜.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及教学对策探讨[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

[3]焦伟伟,申阿东.论医学研究生科研兴趣的培养[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10):69-70.

[4]胡雁.护理研究[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5]周琦,张丽,柴广丽.护理人员护理科研意识与实践调查的对比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6):917-920.

对护理学科的认识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眼科15名护士参加科内培训,其中门诊2人,手术室1人,病房12人。均为女性,年龄23~43(32.3±6.9)岁。学历:本科7人,专科7人,中专1人。职称: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6人、护师3人,护士5人。工龄:20年4人。工作区域为眼科门诊、病房、手术室,工作范围为眼科患者的整体护理。

1.2方法

1.2.1明确目标 在中国长期的临床护理实践中,护士群体往往自然形成或出现这样一些人才,他们在某个临床护理领域具有广博的、丰富的工作经验,具有先进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临床技能,能向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这些人才就是现代意义上的"专科护士"雏形[3]。通过对专科护士的介绍,每名护理人员明确了专科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精深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技能操作,并进行自我评估,明确自身与"专科护士"之间的差距,确定努力方向,制定计划,参与培训。

1.2.2专科理论培训 ①进行护理理论培训,学习护理学发展、护理程序、标准护理计划、护理PIO记录等,熟悉掌握护理病历的书写方法。②建立培训本与考核本,每月对护理人员进行"三基三严"护理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培训,并给予考核、评分。③组织科内每一位护士都走上讲台,采用多媒体power-point方式对眼科专科知识进行轮流教学。通过学习,使护理人员对眼科疾病的症状、诊断、治疗、护理有了全方位,系统的了解。也使护理人员在轮流讲课、听课的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④对科内引进的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复杂手术及工作中其它疑难问题,请医生讲授相关知识、护理要点。

1.3评价方法

1.3.1①护士参加培训前后护理技能和理论知识成绩比较。15名护士参加培训前后采用相同的评分标准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考核。②护士对科内培训评价。制定15份调查卷发放、回收、统计,问卷回收率100%。③设护士培训前为对照组,培训后为实验组。

1.3.2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及统计描述。

2结果

2.1护士参加科内培训前后护理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成绩比较,见表1。

2.2护士对科内培训的评价,见表2。

3讨论

护理学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些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的知识、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强临床专科护士的培养。护理知识更新迅速,新技术新观念层出不穷,更是要求护士不断学习,开拓视野,更新观念。现实工作中护士外出进修学习的比例、机会较少,科内培训让护理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学习,有效弥补了这一缺憾。

专科护士需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表2结果显示,参与培训人员对科内培训提升个人整体素质表示认可。66.66%护士认为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目前科内已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8名护士主动购置了眼科教材,自学专业知识;3名护士报考职称考试;2名护士申报了本科并已通过入学考试;2名护士参加了计算机培训。53.33% 护士认为科内培训有利于提高职业素养, 73.33%护士认为有利于培养评判、解决问题的能力,86.66%护士认为能提高护士自信,激发工作热情。

培训以来,科内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为0,投诉纠纷为0。说明护士经培训职业素养提高,临床专科护理能力增强,护理质量上升,患者满意度增加。

以上结果显示,经科内培训,15名护士整体素质上升,进一步向专科护士靠拢,达到预期目标。提示科内培训对培养专科护士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对护理学科的认识篇4

调查分析护理科研是运用科学方法,对护理学领域的未知事物进行反复探讨,系统观察,有目的的收集资料,科学分析的一种认识活动。护理研究被认为是护理学发展的基础[1]相比,我国护理科研工作起步较晚,发展尚属薄弱环节[2],与医学其他学科相比,护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有待发展[3],护理学发展依赖于护理研究和结果的应用,而护理队伍中的临床一线护士做的护理科研并不多,本文就临床护士护理科研现状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探讨限制护理科研发展的影响因素,为加强在职护士科研能力的继续教育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11月,采用方便取样随机调查法,调查某三甲医院临床护士60名,现场发放问卷,不记名答卷,现场收回。发放问卷60份,收回6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 调查内容:参考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内容有以下5个方面:①护士基本资料(含2个小项目);②护士开展护理科研的现状(含6个小项目);③护士对护理工作及护理科研的态度(含3个小项目);④护士在科研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含1项多选);⑤护士希望在科研方面得到继续教育的内容(含1项多选)。调查问卷有是非和多选题两种。

1.3 分析方法:应用Excell软件进行构成比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在被调查的60名护士中,护士占46%,护师以上职称占54%,中专学历占63.2%,大专学历占27.4%,本科学历占5.9%。

2.2 护理科研现状:60名护士中仅有10名(17.1%)接受过系统科研知识学习,15名(25.3%)参加过护理科研,4名(4.9%)取得过科研成果,3名(4.5%)发表过科研论文,41(68.1%)有搞科研的愿望。由此可见大多数护士有搞护理科研的愿望,而真正搞过科研的人数却不多,取得过科研成果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参加过科研并取得科研成果与学历有关。

2.3 护士对护理科研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44.4%的护士认为只要服务态度好,合格护士与科研无关;认为搞护理科研对提高护士的地位没有意义者占36.1%;21.2%护士认为护理科研是少数专门人才从事的,高不可攀。

2.4 护士在科研中遇到的主要困难:80.6%的护士将工作太忙,没有时间作为科研中最大的困难,认为选题困难者46名(75.7%),有39.2%的护士把没有经费认为是在科研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外语水平低23名(36.5%),得不到其他人员的协作17名(28.1%),仅有15(24.7%)认为得不到领导的支持是在科研中遇到的主要困难,还有名(18.4%)对所搜集的资料不会统计分析是在科研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2.5 护士为提高科研能力,希望得到的继续教育内容:外语依旧是护士最大的障碍,本调查结果46名护士(75.7%)希望得到外语的再教育,其次是如何撰写科研论文42.4%,38.9%的护士想学习如何设计科研论文,希望得到继续教育统计学的有38.9%,仅有30.2%的护士希望得到文献检索的继续教育。其中本科以上学历者有98%希望得到外语方面的学习,71.1%希望提高撰写论文的能力。

对护理学科的认识篇5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的职能在不断延伸和扩展,护理手段也在不断提高和发展。但基础护理始终是护理工作永恒不变的基本内容,是衡量护理质量的核心和标准,也是护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加强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者的管理目标[1]。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生活服务、常规治疗等。由于种种原因,近些年来,临床上轻视基础护理、简化基础护理、依靠家属及护工从事基础护理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及社会关注的问题。护士对现代护理观及基础护理的认识在基础护理实践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为了解护士对现代护理观和基础护理认识现状,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正确评价护士认识上的问题,以便采取有效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1年5-6月从医院中选取190名临床护士,发放问卷190份,回收有效问卷182份,有效回收率为95.8%。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与内容。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是在参考有关文献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并根据预调查的结果进行修订。调查内容包括3部分:①护士对现代护理观认识现状,包括体现现代护理观的整体护理观、护理过程系统观、独立学科观、职能扩延观4个方面的19个问题;②护士对基础护理认识现状,包括基础护理概念、内涵、重要性、护士职责4个方面的10个问题;③临床上基础护理落实现状。认识程度部分采用5级记分法(非常赞同1分,赞同2分,一般赞同3分,不赞同4分,非常不赞同5分)。

1.2.2 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统计方法包括一般描述性统计、Spea man等级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3 结果

1.3.1 一般资料。182名调查对象中,护士110名占60.4%;护师52名占28.6%;主管护师20名占11.0%。其学历为:中专93名占51.1%;大专79名占43.4%;本科10名占5.5%。

1.3.2 护士对现代护理观认识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部分护士对现代护理认识观处于较低水平,另外护士对于基础护理的认识存在严重误区和不足。

1.3.3 护士对基础护理与现代护理观认识的关系。用Spea 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护士对基础护理的认识与现代护理观认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护士对基础护理的认识与其对现代护理观的认识成正相关,相关系数r=0.516,P

1.3.4 用护士对现代护理观包括的整体护理观(Q1)、护理过程系统观(Q2)、独立学科观(Q3)及职能扩延观(Q4)的认识程度与其对基础护理的认识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采用向后法进行变量筛选,结果为护士对基础护理认识的得分随着Q2、Q3及Q4得分的增加而增加,通过比较标准化回归系数可见护士对职能扩延观(Q4)的认识。

1.3.5 基础护理落实现状。本次调查对象所在的科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基础护理依靠家属或护工完成的现象。其项目依次是生活护理、皮肤护理、床上翻身、服药、记录出入量、拍背咳痰、酒精擦浴、病情观察、鼻饲、吸痰、肢体功能锻炼、倾倒引流液等。

2 讨论

2.1 护士对现代护理观认识现状的分析。现代护理观即整体护理观、独立学科观、职能扩延观、护理过程系统观[2]。它是护理实践的思想基础,在它的指导下,护理工作的重点从疾病护理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极大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从本次调查显示的护士对现代护理观认识的整体水平,使我们既看到了可喜的变化,也看到了认识上的严重不足。近10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整体护理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使广大护士的护理观念有了不同程度的转变,但是部分护士护理观念转变还存在严重的不足。这不仅反映出现代护理观其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未被广大护士所认识,而且也反映出护理工作模式转变过程中,护理观念转变相对滞后的状况。不可否认,我国的护理现状与世界先进护理水平有一定差距,而这种差距不仅是工作内容、方法与形式上的不同,更重要的是护理观念的不同。表1的调查结果既使我们清楚地看到目前临床护士对现代护理观认识的整体水平与护理模式转变对护理要求的差距;也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护士现代护理观转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2 护士对基础护理认识现状的分析。协助患者实现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的方法,构成了基础护理的技术与技能。在现代护理观的指导下,护理工作的内涵围绕着人们身心健康需要而不断充实和拓展。但是,对患者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的关注始终是护理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如果用这种错误的观点去思考与处理问题,基础护理就失去了理论与思想基础,其结果必然阻碍基础护理的落实,最终也必然会影响护理学科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客观地认识这种现状,审视自己的差距,有的放矢地加以克服。

2.3 护士对基础护理与现代护理观认识的相关性分析。所谓护理观是对护理学科总的根本的观点与看法,它属于哲学范畴,是对人、环境、健康、护理的本质认识的总和。由于是理性认识,因而对护理实践起着决定性作用并产生深远影响[3]。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护士对基础护理的认识与其对现代护理观的认识成正相关,而且护士对现代护理观中职能扩延观的认识更大程度的影响其对基础护理的认识。正是由于护士对职能扩延观的认识与对基础护理的认识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内在联系,因此护士对现代护理观认识的不足,特别是对职能扩延观认识的偏差,最终导致了护理职能不断扩大而基础护理却日益被忽视的异常现象。多年来,临床上轻视基础护理的一个结果就是护士基础护理理论的生疏、基础护理操作的简化及基础护理技能的缺乏。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临床基础护理落实现状令人震惊和不安,这充分地反映出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尚未全面落实在临床工作中。基础护理依靠非专业人员承担,将严重危及护理作为一门学科及专业的形象,也会降低护理的含金量[4]。

3 对策

要做好基础护理,既要有现代护理学的新观念,又要具有丰富扎实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同时还要对工作有极大的热情,对技术操作严守规则,一丝不苟的精神[5]。建议从以下6个方面加强管理:①从学校教育开始,无论从教材结构,还是从课程体系及内容上,都要力求反映现代护理观,并将现代护理观的养成,贯穿于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形成现代护理观,这是实现护士队伍观念转变的重要环节。②将现代护理理论纳入护理继续教育范畴,建立在职护士现代护理观再教育制度及方法,使广大护士对现代护理观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形成新的价值取向,树立起坚定的信念,最终实现对现代护理观理解、认同及信奉的内化。③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关怀教育,增加护士的职业责任感、义务感及使命感,进一步提高职业承诺水准,促进人文素质的提高,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④强化基础护理理论、基础护理操作及基础护理技能的培训,这是确保基础护理有效落实的基本保证。⑤对护士进行分层次使用管理,建立基础护理层级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由低年资护士从事基础护理,高年资护士进行指导与把关。从根本上使基础护理工作层层落实。⑥加强基础护理的量化管理,将基础护理内容及范围进行规范性界定,并将原有基础护理的软指标变为硬指标,列入日常护理质量管理中,进一步强化要素质量管理、环节质量管理及终末质量管理,促进基础护理的全面落实。

参考文献

[1] 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护士进修杂志,1994,9(2):1

[2] 袁剑云,金乔.系统化整体护理.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2

对护理学科的认识篇6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gnitive situation on community nursing of the nursing students before clinical practice in order to adopt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Methods The cognitive situation of 97 nursing students of junior college were investigated on community nursing before clinical practice and analyzed existed problems.Results Attitude and knowledge about community nursing of students were obviously insufficient.Conclusion We should open “community nursing” course and teach systematically,make students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ty nursing,master relevant knowledge and technical ability about community nursing.

【Key words】 students community nursing cognitive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countermeasure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社区护理将成为21世纪护理发展的方向,中国将有一大部分护士走出医院进入社区开展社区护理[1]。社区护理是21世纪护理事业发展的四大趋势之一[2]。高等护理教育如何适应我国卫生事业的新形势,培养出合格的护理人才是面临的新课题。对于一名临床实习护生,要适应临床实习的要求,要掌握社区护理的相关知识。为此,我们通过访谈和问卷方式,对我院2002级护理专业专科护生进行临床实习前社区护理认知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抽取我院2002级护理专业普通专科护生97名,年龄19~22岁,均为女性。该批护生已开设《社区护理学》60学时。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于护生临床实习前1个月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访谈和问卷调查内容分为10个项目[3],每项分熟悉、部分熟悉和不熟悉3个等级并赋予10、5、0分,项目平均得分越低对社区护理认知越差。发放问卷97份,回收有效问卷97份,回收率100%。针对调查结果对每个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于护生实习前进行为期1周的社区护理知识强化。

2 结果

护生临床实习前社区护理认知情况,见表1。

表1 护生临床实习前社区护理认知情况 [n=97,例(%)]

3 分析

3.1 护生对社区护理重要性的认识 问卷第2和第10项结果显示:所有护生均熟悉或部分熟悉社区护理的意义,但80.4%的护生部分熟悉或不熟悉其在实习中的重要性。我们在访谈中进一步了解到护生基本明确社区护理的作用与地位,但大多数护生认为在实习阶段掌握基本护理技能是最重要的,能否有效进行社区护理尚不是当务之急。因此,护生表现出在临床实习前非常重视动手操作,积极练习各项护理技术,而对社区护理知识不感兴趣,提示护生的认识尚存模糊,头脑中对现代护理的理念还不明确,不是在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框架下完成护理工作,对社区护理认识不够,把社区护理与整体护理分离。

3.2 护生对社区护理的对象、涵义、目标与工作地点基本熟悉 从表1中第1、3、4、5项得分看(平均得分均超过6.9分),护生对社区护理的对象、涵义、社区护理的工作目标与地点4项内容基本熟悉。访谈中70%的护生基本能说出社区护理的概念和方法,即通过深入社区进行社区健康知识传播,帮助服务对象掌握健康知识,改变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起到促进康复、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的作用,从而推动社区健康。但同时他们对社区护理的实质是一种主动干预不太理解。

3.3 护生对社区护理的工作方法、技术与手段、步骤等知识掌握不系统 表1中第6、7、8、9项得分较低,分别为6.0、4.7、4.5、4.4分,显示护生对如何正确地开展社区护理不甚了解,未系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在访谈中有些护生认为社区护理就是对社区人群进行计划免疫和健康教育,对社区护理可以运用护理程序的了解也较片面,对社区护理的基本步骤缺乏认识。这说明护生在学习《社区护理学》及内、外、妇、儿等各专科护理学中接受的社区护理知识是不完整的,或者是课程安排偏前,临床实习前已遗忘部分知识,不知在实践中如何去运用。

4 对策

针对调查新发现的问题,我们利用实习前1周的时间对本批护生进行了社区护理理论知识的讲授与相关技能的强化培训。

4.1 提高对整体护理和社区护理的认识 首先就整体护理与社区护理的意义、发展趋势进行讨论,帮助护生对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进一步理解,要求护生重新认识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及赋予护生的重要职能。目前,开展集预防、保健、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社区护理势在必行[2]。作为一名护士,要树立现代护理观,明确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社区护理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把社区护理作为一种自觉行为。

4.2 开设《社区护理学》课程进行系统知识传授 《社区护理学》课程要适当安排在临床实习前,且内、外、妇、儿、传等各专科护理学课程结束后进行,且课时应稍增加。在教学中应特别强调社区护理主动干预的实质,使护生熟悉社区护理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活动,是以初级卫生保健为主体,重在预防疾病,促进和维护健康。社区护理服务面广,管理时间长,具有高度自和独力性[4]。没有系统的知识和扎实的功底,是不可能胜任社区护理工作的。

4.3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训练 开展社区护理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过程。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在护患交流技巧,知识灌输技巧,教育方式方法,健康评估方法,基本操作技能与社区急救技能方面进行强化训练,要求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后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社区服务意识,掌握护理技巧。

5 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社区护理学是一门涉及医学、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伦理学、法学等各学科的边缘学科。护士在实际工作中要担当社区护士的角色,必须掌握《社区护理学》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还要进行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知识的学习,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必须系统学习相关知识,各学科教学和实践中教师要注重护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还可指导护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开展社区护理服务。在临床实习中注重指导护生运用护理程序系统地为病人进行健康评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懂得如何以人为本做好整体护理,毕业后能在医院、社区等不同的岗位胜任工作。

【参考文献】

1 黄志红.加入WTO护理教育改革的探讨.护理研究,2003,17(3):295.

对护理学科的认识篇7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长期患病可引起多器官功能缺陷即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已成为我国第三严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糖尿病健康教育是实行糖尿病三级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3],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的具体体现。而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怎样培训护理相关人员、如何保证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质量、如何面对患者的提问等。本研究是通过研究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认知情况、影响因素及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间接得到临床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分析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和相关问题,对以提高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综合素质为糖尿病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目标,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为临床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开展提供依据,进而更好地指导患者控制血糖及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控制血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8月~2013年4月,便利抽样调查研究4所三级综合性医院的180名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全部为注册护士,工作1年以上;其中男21名,女159名;年龄22~27岁,平均(25.00±5.79)岁;文化程度本科143名,专科37名。所有研究对象均为遵循知情同意原则下自愿参加。

1.2 研究方法

根据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护理内容及参照有关文献[4]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问卷包括被调查者个人资料和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掌握情况和影响因素等。

第一部分: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的一般资料。主要内容为:年龄、性别、工作年限、职称、职务、最终学历。

第二部分: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基本认知和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影响因素问卷。

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规范化进程的认知程度。共有17个题目,内容分别为:①有必要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②健康教育可缩短护患距离;③健康教育可减轻患者焦虑心理;④糖尿病健康教育可提高护士自身素质;⑤可健康教育提高护士业务水平;⑥健康教育可减少护理差错及事故发生;⑦需要健康教育护士专门接受培训;⑧患者期盼护士的健康教育;⑨影响健康教育主要因素是人力不足;⑩影响健康教育主要因素是工作负荷;■影响健康教育的主要因素是专业知识缺乏;■影响健康教育主要因素是经验不足;■影响健康教育的主要因素理念陈旧;■您需要的支持是加强培训健康教育;■你需要的支持是加强专业知识;■你需要的支持是加强培训人际关系;■你需要的支持是增加非糖尿专科护士。

答案设计为4选项:①非常同意;②同意;③无所谓;④不同意。评分方法采用4分制:评分方法为:答案①计为4分;答案②计为3分;答案③记为2分;答案④计为1分,总分为68分,最低分为17分。得分在47~68分为高水平认知分数段,24~46分为中等水平认知分数段,17~23分为低等水平认知分数段。得分越高,说明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认知水平越高。

第三部分: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

此部分包括9个方面的内容[5-6]:①饮食治疗;②运动疗法;③口服降糖药物的知识;④胰岛素治疗的有关内容;⑤认识低血糖;⑥并发症的知识;⑦掌握自我检测的方法;⑧足部护理的知识;⑨心理方面。总共39道题目,每道题目总分5分:该项内容掌握90%~100%为5分,该项内容掌握7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2.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类别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得分

不同工作年限、不同职称、不同学历护理人员间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知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得分(n = 180)

2.2 护理相关人员对糖尿病健康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和影响因素的调查

认为有必要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得分最高,为(3.48±0.73)分,认为影响健康教育的主要因素是理念陈旧的得分最低,为(1.99±1.09)分。见表2。

2.3 护理人员对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的各题得分情况

在胰岛素治疗相关知识、掌握自我监测的方法、糖尿病并发症知识的掌握、口服降糖药物方面的掌握程度较高,而在运动、饮食疗法、足部护理知识和心理护理等方面掌握较差。见表3。

3 讨论

3.1 目前我国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现状

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基本认知程度高,平均得分为(3.48±0.73)分,说明目前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基本能够明确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糖尿病健康教育对患者自身生命体征的稳定、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等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这种认知程度为临床实践中常规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思想保证。有报道显示,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疾病教育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患者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措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知晓程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7]。有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可以改变患者错误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而缓解和控制患者糖尿病血糖和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减少医疗费用[8]。对影响糖尿病健康教育开展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26.67%、32.78%的护士认为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源不足和工作负荷过重。在实际的工作中,随着护理学日益向专科化方向发展,使非糖尿病专科护士擅长本专业的病房护理,而对于相关的糖尿病护理工作缺乏具体的了解;这就要求要开展糖尿病专科教育,全面提高各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知识水平。

3.2 加强高年资、高职称护士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强化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

本研究对180名非糖尿病专科护士进行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基本认知调查发现,职称高、工作年限长的护士,其得分低于职称低、工作年限短的护士,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高年资护士护理观念有关,认为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是重复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是浪费人力资源有关。但高年资护士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其社会阅历高于工作年限短的护士,因此,在临床实际护理工作中,应加强教育非糖尿病专科护士转变观念,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化护理模式。在糖尿病健康教育过程中,高年资、高职称护士能够游刃有余的解决各种各样的突发问题,因此要加强高年资、高职称护士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培训,在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工作中应积极发挥高年资、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优势,使之能够身体力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顺利而有效的开展。同时也要采取患者满意度的调查以及回访,评价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以便根据回访找出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缺点,对其进行总结和改进。

3.3 培养和提高低年资护士的自身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

本调查还发现,不同学历的护士在调查中对于糖尿病健康教育可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问题的认知存在差异(P < 0.05)。这更加说明糖尿病健康教育和临床的实际经验密切相关,护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效果,加强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素质和业务的培养是提高糖尿病健康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实际工作中应有计划地组织非糖尿病专科护士不断学习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学习相关人文科学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沟通、交流的能力;在现阶段高级临床护理人才的缺乏的情况下,要发挥高年资护士在着方面的优势,组织临床授课,向低年资的护士传授知识。同时还要加强护士的继续再教育,利用网络和医学杂志,通过多种渠道提高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的知识水平,有利于非糖尿病专科护士提高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及多学科知识的积极性,对培养护士的整体化护理意识起到良好的作用糖尿病。健康教育扩展了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的角色功能,也把糖尿病护理理论和临床研究带进了一个新领域。糖尿病健康教育要求非糖尿病专科护士不但要具备传统的本专科的护理能力与技巧,而且还要求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具备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正是这样的要求,使得非糖尿病专科护士不断具备了生理性及社会性心理健康等方面评估患者和与患者交流巧沟通的能力。

3.4 规范护理行为

全面开展糖尿病专科护士资格认证,持证上岗,确保非糖尿病专科的护理质量,资格认证可以有效规范护理行为。

3.5 加强培训

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支持因素调查得出,加强培训护士健康教育和学习专业知识占比最高,专业知识和健康教育是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理论指导。糖尿病患者对护理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同时又具有其独特性[10]。在健康教育过程之中,针对不同内容的病情、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都做到恰到好处的解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形之中对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非糖尿病专科护士不但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健康教育等领域的知识。只有以多学科的理论为指导,才能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10-12]。因此,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护士采用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包括基础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等多方面的知识。

3.6 对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的调查

结果显示传统功能制护理模式没有得到改变,护理人员缺乏全面的整体的护理理念。作为一种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在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应该牢记整体护理概念,始终关注患者的血糖情况,同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

综上所述,本研究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分析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认知状况,不同工作年限、不同职称、不同学历的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对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认知情况及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结果显示,目前非糖尿病专科护士基本能够明确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这种认知程度对于临床实践中常规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思想保证,临床工作中应根据调查结果做好针对性的工作,合理安排人员,在健康教育的工作中应积极发挥资历深、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优势,全面培训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的糖尿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顺利而有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陈敏丽.慢性病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20.

[2] 常向云.糖尿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4,2(1):49-50.

[3] 卫生部.1996年~2000年国家糖尿病防治规划纲要[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6,4(2):49-50.

[4] 黄津芳.护理健康教育学[M].2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225-226.

[5] 李淑莲,游淑钦.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11(6):200.

[6] 崔金红.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2007,15(8):148.

[7] 戴秀菊,杨金娟,方群.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7):58-59.

[8] 陈宗伟.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6,4(1):51-52.

[9] 景良洪.优质护理服务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111-112.

[10] 刘俊.胰岛素泵在非糖尿病专科使用中护士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对策[J].河北医学,2013,19(5):777-779.

对护理学科的认识篇8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19.133

引言

在传统骨科护理教学中,常常只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培养综合能力素质的重要性,造成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不相符,导致其在临床实践中常常出现脱节的现象[1]。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的内容与目的,制定一些代表性较高的案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分析,将学生带入问题具体的情景中积极主动的探索、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及解决的能力[2]。本文就对案例教学法在骨科护理代教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期间来我院骨科实习的134例护生,所有实习护生均为女性,年龄21至25岁,平均(22.7±1.1)岁,其中89例为本科生,45例为大专生。

1.2方法

在骨科护理代教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案例设计在符合教学大纲内容的前提下,遵循可行性、科学性的原则,选取在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进行骨科护理教学案例的设计,内容需由浅至深、由简至繁。在代教中先将案例通过多种方法引入课程内容,教师与实习护生共同对基本概念及原理进行探讨,根据案例情景的要求对实习护生进行分组,并进行本组资料的收集,再对每个小组提出设计的问题,小组成员共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讨,并在实践中依据案例情景让实习护生共同学习及探讨解决问题的有关技术,对实践技能与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总结后,再进行本阶段的小结,最后以对原本案例进行扩展或者导入新案例的方式来学习下一个阶段的知识。教学评价方法:在代教结束后均给所有实习护生发放教学质量评价表,实习护生按照真实感受自主进行填写。教学质量评价表的内容包括代教内容评价与代教效果评价。

2结果

2.1教学内容评价情况

134例实习护生经案例教学后,认为教学内容紧扣理论知识点的护生有109名(81.34%),认为教学内容与护理专业特点很好结合的护生有114名(85.07%),认为教学内容对知识加深有帮助的护生有112名(83.58%),认为教学内容较易理解的护生有103名(76.87%),认为案例内容生动的护生有115名(85.82%);详细情况见表1:

2.2教学结果评价情况

134例实习护生经案例教学后,有90.30%的护生认为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有86.57%的护生认为能够促进自己自主学习,有79.85%的护生认为能够提高自己交流沟通的能力,有82.83%的护生认为案例教学法比传统的代教方式好;详细情况见表2:

3讨论

案例教学法能够将实习护生对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提高,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准备与导入通常会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通过图片、影像等还原真实的案例情景,让护生感受到自己身临其境,使护生探讨与思考的兴趣被激发[3]。案例的使用能够增加代教课程的灵活性,扩展教学的空间。并且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还能够将护生对护理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提高,有利于培养护生的综合素质。本调查也显示,85.82%的护生认为案例教学的内容生动且有趣,促进了自己自主学习,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能够增强护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在传统代教中,通常是老师一人讲述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而护生只负责听老师讲课,掌握这些理论知识。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只是发挥了组织与引导的作用,而代教讨论中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负责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故案例教学法能使老师与护生之间的互动大大增加,并能使教学气氛更加活跃。综上所述,在骨科护理的代教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实习护生对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提高护生团队合作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郭云.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13(34);229.

对护理学科的认识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6月~2014年3月在天津第四中心医院实习结束本科生、大专生和中专生共120名,本科(31名)、大专(43名)、中专(46名),年龄(21±1.02)岁,实习时间均为9个月。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自行设计,分为两部分,即一般资料和疼痛相关知识,疼痛相关知识15题分为3个方面,分别是疼痛评估、疼痛管理态度、止痛药物认识及应用。疼痛相关知识来源于经过专业人士对MargomcCaffery的"疼痛知识与态度调查表"[5]翻译和回译的量表及文献。问卷采用不记名形式,当场发放并回收,共发问卷120份,回收率100%。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不同学历的护生对疼痛知识3个方面的回答正确题数进行方差分析,P

2 结果

2.1不同学历对疼痛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见表1。A、B、C分别代表本科、大专、中专答对题的人数。

2.2不同学历的护生对疼痛知识3个方面的回答正确题数比较见表2。

2.3不同学历的护生对疼痛知识3个方面的回答正确率见表3,A、B、C分别代表本科、大专、中专的回答正确率,D代表所有护生的回答正确率。

3 讨论

3.1护生的疼痛管理知识缺乏

3.1.1疼痛评估 1~6题为疼痛评估,第2题表现出仍有许多护生不知道最能准确判断患者疼痛的是患者自己,而非医护人员。第6题中专回答正确率为39.1%,显示护生缺乏对疼痛影响机体不良后果的正确认识。

3.1.2疼痛管理态度 7~11题为疼痛管理态度。第11题答对率较低,经过询问,许多护生表示出不知怎么预防疼痛所以认为是错的,而答对的护生许多也仅凭日常生活的判断"预防肯定比已发生容易",而不是真正的从疼痛本身角度去考虑,可见护生对疼痛知识的缺乏。第10题表现出护生未正确认识到护士在疼痛中的主动性,而是被动的按照医嘱执行。

3.1.3止痛药物的认识及应用 12~15为止痛药物的认识及应用,"镇痛药物治疗术后疼痛的初始给药方式是必要时给药"这道题答对率分别为25.8%、23.3%、13.0%,许多护生不了解止痛药物的给药方式,而在临床上,常有应用,可见护生不够关注这方面的知识。

3.2学历影响护生对疼痛管理的认知 表2中可看出,对于护生来说,对疼痛知识的了解程度与学历相关,学历越高,掌握的知识越丰富。

3.3护生对疼痛知识的3个方面的掌握情况差异较大 护生对疼痛管理态度的回答正确率为38.41%,事实上护理人员在手术后疼痛控制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护理人员的疼痛知识和对疼痛的态度直接影响着患者疼痛控制的效果[6],作为护士的储备人员护生应该理论结合实践。

综上所述,护生的疼痛知识主要来源于课本,在学校里有关疼痛的知识少而简,在临床上,护生对疼痛不够关注且也缺乏专业带教老师的指导,致使护生在疼痛评估及在疼痛管理态度上偏差。针对护生对疼痛认知缺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学校应注重疼痛理论知识相关课程;②医院培养疼痛专科护士,这有助于护生在实习期间更好的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参考文献:

[1]华桂珍,吴彩娥,马彩虹.护士对疼痛认知的调查与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报,2011,1(5).

[2]赵继军,鲁彩霞,徐洪亚,等.门诊及住院患者疼痛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杂志,2002,19(1).

[3]陈素娟,冯金娥.本科实习护生疼痛管理知识认知现状调查[J].护理学报,2009,16,(6B).

对护理学科的认识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4年4-5月随机抽取该校护理系2010级、2011级和2012级学生共700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生40人,女生660人,年龄19~23岁。其中2010级和2011级各200人,2012级300人。

1.2 研究方法

查阅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本科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状况调查问卷》,尔后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发放问卷展开调查研究,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54份,有效率为93.4%。

1.3 问卷调查内容

问卷的主要内容有:①本科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②本科护生人文素质认知能力;③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不足的看法。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调查资料经过核实与纠错后输入计算机,建立Foxpro数据库,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相关指标的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本科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本科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大部分护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其中认为很有必要者占28.9%,有必要者占52.9%;明确表示不需要人文素质教育者占13.8%,有4.4%的学生不知道要不要接受人文素质教育,对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不清楚。表1显示,绝大多数学生(80.9%)认为人文素质教育能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有54.4%的学生认为人文素质教育能增强其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技能,并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有部分学生(32.7%)认为人文素质教育能提高护理职业素养;极少部分学生(3.4%)认为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无任何作用。调查发现,本科护生获取人文知识的途径主要是计算机网络、公共选修课和图书资源,有少部分学生(33.9%)认为参加校内各种活动也能获得所需人文知识,有17.1%的学生认为医院见习和社区护理实践等途径也能获得人文知识,只有17.7%的学生认为能通过人文课程学习获得所需人文知识,这反映了学校的人文课程教育不理想。

2.2 本科护生人文素质认知能力

本科护生人文素质认知能力调查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在提及“人文精神”、“人文教育”和“人文素质”等概念时,21.5%的护生表示“听说过,且清楚这些概念”,绝大部分(占76.8%)护生表示“听说过,但不清楚这些概念”,有1.7%的护生表示“从未听说过这些概念”。对人文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显示,护生对于历史、文学、哲学知识的掌握分别为69.7%、49.5%和42.3%,可能与学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涉及大量的历史文学和哲学知识以及中学阶段所学有关;而法律和心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太理想,分别只占23.4%和12.6%,说明学校对护生伦理法规和心理相关知识的教育有待加强。

2.3 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不足的看法

针对学校人文素质教育不理想的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人文教育的教学模式不合理,缺乏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学校对人文教育的重视不够,专业课教师人文素养不高,学生对人文教育的重视不够,人文课程数目太少、设置不合理;另外有47.7%的护生认为学校“缺乏优秀的人文教师和学者”,导致已有的人文课程授课质量差,影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结果见表3)。

3 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存在以下问题:①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不够;②人文教育体系和结构不完善,尤其是人文课程设置面比较窄、内容单一,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方法滞后、手段陈旧,人文课程不固定且随意性较强;③护理人文教育师资力量薄弱;④缺乏科学的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学校对人文教育的监管不够;⑤缺乏校园人文环境的熏陶。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从2014级本科护生开始,契合学校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的修订,大力改革护理本科生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改革措施概述如下。

3.1 更新教育观念,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在本次培养方案的修订中,我们重新提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向师生大力宣传提高人文素质的意义,尤其是要让护生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帮助护生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促进护生的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综合发展。在教学改革中,我们高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在护生学习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通过专业课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人文讲座、新校园品牌文化建设、社区志愿护理服务等多种途径,创造有特色的人文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多管齐下达到提高护生人文素质的目的。

3.2 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以现代教育观和现代护理观为依据,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进行课程结构的调整和重组。以“精简基础、突出护理、增加人文、强化实践、注重素质、凸显能力”作为优化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文课程体系建设上,积极探索医学教育的规律,加强人文社会学科的建设,将人文素质教育教学贯穿于本科护生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中。我们在现有的课程结构上,整合人文素质教育资源,增加护理专业性人文学科如《护患沟通与交流》,增加原有的护理专业性人文学科的学时,强化护理学与人文学科的相互渗透。同时,精简和压缩医学基础课程,打破原有的医学基础课、护理基础课、护理专业课这种老三段式课程结构设置,实施模块式课程结构,把学生从繁重的医学和护理学知识学习中解放出来,也为人文教育腾出更多的时间。

3.3 改革教学模式,创建人文学科特色教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学生普遍反映人文课程教育的方法基本上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存在满堂灌的现象,教学手段非常陈旧,学生学习的兴趣极低。在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改革中,我们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护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其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改革后,护理人文素质教育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如情景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导入法、翻转课堂、反思性教学、幕课和微课教学等,重视专业教育中人文知识的渗透。

3.4 加强护理人文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施教学的主体,是教学质量的保障。高等护理教育中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关键是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的言行举止、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及护生未来的护士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2]。本次调查发现,该校目前教师的知识结构很不合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师医学和护理学知识缺乏,护理专业教师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又严重不足。因此,根据该校师资及人文课程特点,在加强护理人文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措施:①由人文学科专业教师在进行护理基础知识学习培训的基础上,进行如《护理心理学》、《护理教育学》等护理人文类课程的教学。②护理专业教师通过学习培训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后,进行《护士人文修养》、《护理礼仪》等护理人文类课程的教学。③由相关专业教师在进行护理知识的简单学习和培训后,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如形体训练课和健美操由体育教师承担。

3.5 构建科学的人文素质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护理人文素质考核评价体系是评价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在本次教学改革中,我们按照“三位一体”(即融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护理本科生培养的整体规划中,不断完善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考核标准,形成了多层次、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改变传统的试卷考核的单一评价模式,把学生参加社团活动、课外实践活动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逐渐建立综合性的人文教育考核评价体系,考核内容不再侧重考查知识的记忆力,注重考查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逐步建立健全护理本科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估内容和评估手段。

3.6 创建校园人文环境,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凸显校园文化功能是实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校园文化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文素质,在人文素质的培养中能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营造良好的护理人文教育氛围,我们在护理实验楼内摆放南丁格尔塑像、悬挂南丁格尔获奖者生平事迹的人物画像等,通过各种物质载体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达到启迪和醒世的作用。通过定期开展人文讲座、演讲会、辩论赛、画展、每周末下社区开展志愿护理服务等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还增设了形体训练、健美操等体育教学项目。努力构建富有活力、高尚的文化环境,形成浓厚的人文氛围,提升护生的文化品位,提高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成效,努力培养出能开展整体护理的合格护士。

随着疾病谱、健康观和人口结构的改变,护理的人文性越来越重要。高校培养出的本科护士需要掌握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对病人实施人文关怀,才能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因此,各高校都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大力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英,贾秀英,周红,等.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2,37(1):98-100.

[2]李秋萍,李金平,林毅,等.护理本科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调查及改革实践[J].中华护理,2007,42(11):1034-1037.

基金项目:

江西省2013年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3JY52。

江西中医药大学2013年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课题编号:51316642。

作者简介:

对护理学科的认识篇11

[

关键词 ] 护理科研;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069-02

护理科研主要是指通过运用较为科学有效的方式对护理领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较为全面及细致的分析研究,从而对整个护理实践工作起到极佳的指导性作用。护理科研活动的进行毫无疑问的能够帮助促进护理学中理论与专业实践技能的增强发展。

1 基层医院护理科研现状问题

1.1相关工作人员对科研工作的认识误区

大部分的护理工作者对于相关科研及临床实践相互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在认知方面存在着部分问题及误区。较长时间以来,护理工作模式的功能制极为突出,从而使得我国护理工作状况的要点为技术操作。虽然较大部分的护理工作者对于科研工作的发展重要性认识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对其开展必要性均较为认可,但是在临床与科研关系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依旧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大部分的护理工作者均将日常护理工作作为一种职业,而未发现其专业性。同时也未充分认识到,要想有效促进护理专业发展需通过不断开展科研活动[1]。同时,护理工作者也未认识到护理科研活动开展后所获取到的成果能够更好地为自身日常工作服务,提供帮助,提升其工作质量,促进整个护理学专业的良好发展。

另外,该院中的相关管理人员尚未在护理工作者的绩效考核中纳入科研内容,直接导致护理人员将科研工作的开展当作一种非必要的工作,只是在需进行职称评定时才不得不被动的进行科研文章的写作。此种现象充分表明了护理工作者对于科研活动的认知缺乏科学性,而在护理管理工作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护理教育的缺失、护理管理工作的忽略致使相关科研工作无法顺利的贯彻落实,致使相关工作人员对于科研活动的积极开展缺乏重视性。

1.2 护理人员学历、职称等专业素质水平有待提升

在护理科研工作开展中,能力是能够充分影响其开展效果的一大因素。目前,相关教育组织机构对于护理教育方式正在逐步创新,促使其单一化的中专教学逐渐走向大专、本科及更高水平的多层次教学体系。在该院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分类各有不同。但是依旧不可否认的是护理校内教育层次水平的逐步提升并不能直接带动相关科研活动开展质量的提升。而在职类的护理教育重点又为专科类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对于科研内容培训缺乏科学系统性。从而致使大部分护理工作者自身的科研意识较为缺乏,相关活动的开展思路也受到极大的限制,对于科研方式、技能、文献找寻等知识的掌握了解度极低,给科研活动的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1.3 科研资金投入偏少

护理科研活动的投入资金偏少对于其科研质量将会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该院对于科研工作虽然有所投入,但是由于受到自身经济能力的限制影响,能够给予护理科研的使用经费数目较小,同时却又无法从外界争取资金帮助。自身经济实力的不足加上外界支持帮助的缺失,致使护理科研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因此,在进行针对性对策制定实施时,需着重关注科研活动的资金投入问题。

1.4 人员配置未优化,带头人员较缺失

在以往的科研活动开展中,对于高级职称护理人员未进行极具计划性、目标性的培养,在人员配置上存在问题,无法真正做到优化整合,对人才进行合理应用。日常工作的单一、重复性致使护理人员想象创意的空间受到严重限制,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及专业实践技能的护理人员无法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自我感知无用武之地,对于科研工作的积极自主性一再降低。另外,大部分的医院在高级技术职务的编制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定重医轻护问题,致使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纷纷走上改行的道路或是退休。虽然在该院发展中此种情况出现的次数较少,但是依旧不可否认的是,在该院护理科研活动开展中,专业优秀的学科带头人极为缺乏。

2 护理科研活动的科学管理对策

2.1 转变对科研活动的认知与态度

在科研活动开展中,应不断加强相关认知教育,促使护理工作中充分认识了解到,科研活动也具有一定的认知度,能够通过不断加强临床实践的方式帮助护理工作者获取到更为丰富正确的感性认识,实现理性思维到理论知识的转变。护理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能够为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充分全面的分析解答,给予临床实践科学正确的指导帮助,帮助护理工作中提升工作质量水平与效率,促进护理学的前进发展。

与此同时,还应将护理人员的自主科研意识进一步的提升增强,将护理工作者的科研活动开展状况逐渐纳入至其绩效考核中。积极建立相关科学的奖惩制度,帮助提升工作人员的科研意识,积极引导其参与各类科研活动,对护理工作者的科研积极自主性进一步调动起来。从而有效帮助护理人员对科研活动产生一个全新的认识,逐渐形成一个科学良好的价值取向,树立信念。

2.2 增强培训,提升科研能力水平

前文已经说明,在该院的护理团队中,护理人员的学历、资质各不相同,较大部分人员依旧为低学历者。此种情况致使整个护理团队的专业素质偏低,相应的严重影响了其科研能力[2]。护理科研活动的进行出现严重滞后的现象。所以,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需着重关注护理团队的建设问题,逐渐实现人才建设的梯队性。初级护理人员应具备较为丰富的实践技能及高超的专业操作能力。而中级人员则应具备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该院可以通过举办科研论文写作、在职教育、专家讲学、骨干进修等多种培训方式,帮助强化护理工作者的继续教育。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培训活动,能够帮助有效提升护理团队的专业素质水准,提升其护理质量。

2.3 积极成立相关管理组织

护理部门应进行科研活动的专业化管理,为广大护理人员提供极为优良的科研环境及条件。尽可能地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在科研活动上的资金投入,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设备条件与支持。通过实施加大资金投入、时间支持、辅助设备提供、相关科室部门合作等一系列的方法措施,将管理组织的管理作用充分及全面的发挥出来。

2.4 积极培养科研带头人

护理工作的专业化日益突出,科研工作的基础重要性也得到了较大关注,专科类护理人员将在其相关领域成为无法替代的领头人。对于一些具有高超专业技能的护理人才,该院管理层应积极鼓励其自主参与各类学术会议、进修培训活动,以此进一步扩大自身的知识视野。与此同时,还需对一些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发出邀请,希望其传授更多的理论知识、技术给予护理工作者,促使该院的护理科研活动始终保持着活力与生命力。对科研带头人的临床观察、分析能力进一步的增强培养,为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极为必要的帮助[3]。

3 结语

护理学现今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大量的科研成果正在不断的涌现出来,护理科研论文也得到了不断的发表涌现,为护理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该院护理科研活动开展进行中,由于受到各类问题因素的影响,致使其整体发展水平较低。通过该次的针对性分析研究,积极提出制定并贯彻落实了一系列的管理对策,相信能够有效促进该院护理科研活动的进一步良好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便能够帮助护理研究活动的开展水平上升一个台阶,推动整个护理学的良好前进发展。

[

参考文献]

[1]林菊芳,曾雨清,刘玉莲,等.基层医院护理科研现状调查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33(3):392-394.

对护理学科的认识篇12

对象与方法

于2008年1月至6月,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广西5所三级医院、4所二级医院和2所一级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一般资料,包括调查对象的年龄、学历、职称等;第二部分为护理人员开展科研的情况;第三部分为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及开展科研的影响因素。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收回1870份,回收率为93.50%,有效问卷1770份,有效率为94.65%;所有资料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 果

1.护理人员一般情况

调查1770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0~53岁,平均33.6岁;学历:中专1042人(58.87%),大专569人(32.15%),本科159人(8.98%);职称:护士485人(27.40%),护师559人(31.58%),主管护师665人(37.57%),副主任护师61人(3.45%)。医院级别:三级医院1014人(57.29%),二级医院683人(38.59%),一级医院73人(4.12%)。

2.护理科研整体水平低

有27.06%的护理人员参加过科研活动,仅2.09%的护理人员主持过护理科研,部分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甚至从来没有接触过科研。广西属于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文化落后,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较差,缺乏科研基础和学习环境,护理科研开展困难。同时许多医院领导对护理科研重视不足,对护理科研投入和支持少,护理科研没有必要的科研设备和经费。另外,护理科研本身起步晚,基础差也是广西护理科研水平低的原因之一。见表1。表1 不同级别医院护理人员开展科研情况(略)

3.缺乏科研意识

护理人员是护理科研的直接参与者,其对开展科研重要性的认识与参与科研的动机、能力是直接影响护理科研的发展[2]。本调查发现,有30.21%的护理人员认为科研对临床工作意义不大,只是和晋升有关,43.67%写论文是为了晋升的需要。说明广西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淡薄,观念滞后,护理人员主要是满足于取得职称,缺乏创新精神。部分护理人员因工作繁忙,忙于应付日常临床护理工作而无暇顾及科研。此外,长期以来,护理工作缺少保证人力数量和质量的机制,缺少体现护士劳动价值和地位的评价机制,造成护理人员自我认识得不到提高,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也是影响护理人员科研意识的重要原因。

4.护理人员科研能力低,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

本调查中有76.5%的护理人员认为护理科研可提高护士地位,有必要开展科研;60.1%愿意开展护理科研;有48.2%愿意开展科研活动,但不知道如何开展,希望有专家指导。我国的护理教育长期以中专教育为主,在医院从事护理工作的大部分护理人员都是中专或通过自考的大专学历,对科研原理,科研程序与方法未经过系统的学习,科研设计,卫生统计学及文献检索等知识缺乏,外语水平普遍较低,对外文文献资料的获取存在难度。多数护士编制不足,护理人员临床工作量大,没有时间学习,知识更新慢,对相关学科进展了解少,也影响了护理人员对护理科研的能力培养和提高。见表2。表2 护理人员的科研方法知晓率科研方法知晓人数知晓率(略)

5.护理人员开展科研的影响因素

有1633名护理人员认为开展科研有困难,占92.26%;其中1228人认为缺乏科研知识和技能,占69.38%;1461人认为需要专家指导,占82.54%;653人认为缺乏科研时间,占36.89%;1337人认为缺乏领导支持,占75.54%;913人认为缺乏科研经费,占51.58%。

广西护理科研落后现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广西属于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落后。大多数医院从领导到到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比较淡薄,在职的护理人员基础学历低,没有经过系统的科研训练,科研能力和水平较低。部分医院因条件限制科研管理缺位及运行机制不完善,这些因素制约着医院护理科研的开展。因此,应加强和规范我区护理科研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培养各级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护理人员的科研热情,激励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参与护理科研工作。

1.优化科研条件,增加科研投入

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影响科研的重要因素[3]。医院领导首先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护理科研的重要性,对护理科研给予大力支持。医院科研工作应有一名科研副院长主管,并设立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有专职护理科研管理工作人员。制定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并实行规范化管理,从制度上保证科研工作的地位和运行。加大护理科研软硬件的投入,如计算机、图书、信息资源等,建立护理科研资料室,为护理人员获取信息提供方便。在经济上给予一定倾斜,提供科研必需设备和配套护理科研基金,为完成较高层次的护理科研项目提供保障。医院应拨给护理专项学习经费,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加学习,不断提高业务和科研水平。

2.加强护理科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意识和能力

鼓励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来提高其专业理论水平,更新知识结构。定期组织举办护理科研培训班和高水平的学术讲座,讲授护理科研选题和设计、科研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统计学方法及应用、文献信息检索、成果的申报及鉴定等,普及护理科研知识,启发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及创新思维,提高其科研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对科研工作有浓厚兴趣和潜力的中青年护理骨干重点培养,通过重点扶持,鼓励他们主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适当减轻临床护理工作量,使其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护理科研工作,尽快脱颖而出,通过做项目,形成科研团队,以点带面,建立一支合理护理人才梯队以提高护理科研队伍的整体水平。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可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积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和远程教育,有计划地安排各级护理人员进行学科专业及理论学习,各级医院根据情况选送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人员到上级科研医疗单位学习,以带动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科研活动的开展。加大医院科研工作宣传力度,宣传医院的科研政策,在医院内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建立切实可行的科研激励机制。良好的激励机制是促进护理科研发展的动力[4]。应加大对科研人员的物质奖励和支持力度等措施,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参加科研的积极性,激励护理人员积极参加科研活动。

3.加强交流与合作,吸收先进经验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科研跨地区、跨部门、跨专业的交流与合作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5]。应积极创造条件,为护理人员提供多种继续教育的机会,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吸收国内外医院的先进经验,拓宽科技信息交流渠道。医院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强与省、市的科技部门、科研院所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建立密切联系,争取与国内外医院、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相互协作,以科技项目为依托,共同申报高层次的纵向课题,努力争取国家和省、部级科研纵向课题及经费支持,带动和促进广西护理科研工作的发展。

总而言之,我区护理科研工作相对滞后,需要更新观念,完善科研管理运行机制,增加科研投入,改善科研环境,激发护理人员参与科研的热情,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科研能力,使广西的护理科研得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亚娜.国内护理科研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护理研究,2005,19(7B):1308-1310.

[2]易美玲,刘丽萍,何岳梅,等.护理人员科研知识认知现状调查与分析[J].现代护理,2005,11(7):517-518.

对护理学科的认识篇13

LI Ying,SUN Lu-guang

(Harbin First Specialist Hospital,Harbin 150000,Helongjiang,China)

Abstract:Importance of responsibility in psychiatric nursing work is very important.Strengthen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of nurses psychiatric nurses,psychiatric nurses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reduce errors psychiatric nurses.Responsibility inner spirit is the"Maintenance","Cautious"is one of the highest state of moral ethics,to ensure that the psychiatric nurse job security in place.

Key words:Psychiatric nurses;Responsibility;Cautious

1 培养精神科护士护士慎独精神的方法

1.1加强"慎独"的医德教育 一名优秀的精神科护士护士,除了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高超的技术力量外,还要具有良好的护理服务态度,这样才能保证护理质量,而提高护理质量,要求护士必备具备'慎独'修养。这些均非生来具有,良好的教育是其有效途径。通过医德教育,提高医德认识,培养医德情感,形成坚定的医德信念,才会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在自己独立工作时,就能坚定医德信念,自觉遵循医德原则和规范,积极主动的救治患者。"慎独"教育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育中注意不断的强化、训练[1]。

1.2提高精神科护士护士的自制力 良好的自制力源于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就要求对精神科护士护士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训的同时,还应加强护理护理心理学理论和技能的培训,通过不断的有意识的意志培训和科学的自我心理调节,磨练护士的自制力,真正达到加强精神科护士护士职业道德中的"慎独"修养的目的。护理心理学理论和技能的培训的具体方法有培养积极的心态,学会倾听、换位思考、以事论事、多元化处理问题,使精神科护士护士认识到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绪是对患者护理的基础。并设精神科护士护士宣泄室或倾诉室等。

1.3提高心理素质,不断完善自己 精神科护士护士必须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培养慎独精神,时刻提醒自己的服务对象的患者。既要做到慎独,就需要时刻自我校正,自我反省。具体做法为:每天下班时精神科护士护士总结回忆一天自己的护理行为给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自我评定自己的一天护理行为为忧、良、合格、不合格所占百分比。精神科护士护士也是人,也会有犯错的时候,但只要及时反省认真纠正,尤其是在无人察觉和知晓错误的情况下。如此,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1.4加强业务学习及技术培训 学历是护士综合素质的体现,职称、学历越高,其临床经验、理论知识越丰富,书写水平也越高,出现的书写缺陷也越少。而低职称护士从事专科时间短,对专科知识了解肤浅,势必影响书写质量。所以具备良好的慎独精神,需要具有扎实的护理理论基础以及心理学理论基础,技术操作水平。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新技术及新业务培训、继续教育学习及倾听医生查房、病历讨论等,不断提高护士的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为进一步提高精神科护士护士的慎独精神奠定基础。

1.5强化考核监督和自我监督 不管有多高的精神科护士技术,如果没有"慎独"修养同样的不能胜任工作的,通过考核并与晋升、聘用、奖励挂钩,对提高大家的"慎独"修养是有帮助的,在精神科护士护士之间形成竞争意识,要求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随时对自己的行为、内心信念进行评价,进行自我考核、自我提高,不断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和慎独修养。

1.6增强法律意识 精神科护士护士法律观念淡薄、法律意识浅么,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没有充分认识到护理记录书写的法律效力,没有认识到他是重要的法律依据,是澄清事实的有力武器,没有充分认识到精神科护士护理记录在医疗纠纷举证证明在的重要作用。在涉及某些医患纠纷案件时,医疗、护理记录常常是最关键的证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对此有所涉及,所以我们把加强精神科护士护士的法制教育作为慎独精神的学习内容之一,督促每位护士学法、懂法,使其懂得如何运用法律知识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2 结论

综上所述,"慎独"在精神科护士护理工作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加强精神科护士护士的慎独修养,可以提高精神科护士的质量,减少精神科护士差错。若每个精神科护士护士具备了"慎独"精神,会在工作的无形中体现着一种医德道德境界,确保各项精神科护士护理工作安全到位。

参考文献:

[1]王焕英,郑爱民.精神科护士差错归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4,19(15):40-4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