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电基础知识培训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强电基础知识培训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强电基础知识培训

篇1

实验内容改革之后,每个人的设计内容应该不是完全相同的。老师给定一个题目,学生自己设计分析,所以必须加强预习设计这一项工作。实验结束后的分析工作也必须加强,因为自己设计的电路肯定会包含电路中的很多基础理论知识,要做到能将最基本的理论验证部分从自己设计的电路中找出来的能力。这样才达到实验的效果。

三、增强专业分析的能力

将基础实验与专业内容相结合,让汽车专业的学生将基础知识的分析能力运用到专业实践中,不仅增强学生的专业分析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比如说在车载音响的结露实验中,某处结露就会导致该处电路短路,怎样进行分析,这就需要用到电工技术知识。首先判断结露实验后汽车音响是否出现故障,如出现则寻找电路板中的结露点,分析结露点处电路元件,然后根据电路原理图将结露之后的电路进行分析,结露点导致什么位置的电路短路,由于短路可能造成哪些性能改变,应该怎么解决;再比如车载系统的尘埃实验中,尘埃可能造成哪些地方开路,造成哪些问题出现,问题可能出现在哪里。这些都需要运用电工技术知识以及专业知识去分析、判断并解决;比如振荡实验可能导致车载系统与车载电源的接触分离,这就需要熟悉汽车的基本构造,找到接触处进行分析,如果不是该原因,那么可能是车载系统本身出现问题。以上出现的这些问题都需要分析者即具有汽车专业的知识,又具有电工技术的基础知识,将知识运用到现实问题中,从而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都需要从基础学起,从最简单的问题、最简单的实验、最简单的设计做起,从而逐渐提高电工技术与汽车专业知识的融合能力,提高学生在实际情况中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实验教师的改革措施

辽宁工业大学现有的电工技术实验教师都是电气工程学院的教师,对汽车专业的知识不了解。为了提高实验教师的专业针对性,必须对电工技术实验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并安排电工技术实验教师在课余时间进入到汽车学院实验室中进行参观,并对其进行汽车专业基础实验的培训,使电工技术实验教师走入到专业实验室之中,让其对汽车专业的一些基础知识有简单的了解,这样才能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学生有效且合理的指导,提高电工技术实验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电工技术实验教师将基础理论与专业实验的融合能力。

篇2

目前,因为我国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档案信息越来越多,管理方式的滞后,企业档案管理呈现越来越多的问题,企业档案的利用率也相对较低,如何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新突破,已经成为我国企业档案管理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有助于提高档案质量水平的提高,能够快捷的对信息进行记录,确保档案查询工作能快速、高质的进行。

2 加强电力档案部门管理的新对策

2.1 严格规范电力档案管理制度与标准

电力档案应当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实施办法》、《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科学技术档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电力科技档案管理手册》、国家档案局《建设项目(工程)档案验收办法》、《基本建设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等整理电力档案资料,归档文件应齐全完整、准确、科学、系统,力争全面反映电力工程的主要工作情况,案卷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在输机建库时必须统一著录规则并加备注说明。

2.2 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业务素质

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企业基础工作, 档案人员政治、业务素质的提高,是保证档案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也是档案管理水平得以提高的重要条件。 所以档案人员应具有较高的、相应的专业知识,即不仅学习掌握档案学理论知识,还要熟悉与档案工作相关的文化、理论与科学技术。 对电力企业的档案工作人员,企业应该经常把他们送出去培训专业知识,同时也培训相关的计算机以及企业管理知识,让他们既懂档案业务知识,又知道企业管理知识,更明白如何运用计算机去管理档案。 当然,电力企业档案工作者也应主动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休养,积极主动去学习专业知识。 同时也要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譬如:电力系统专业知识、文史知识、社会学、情报学、传播学、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现代化设备的操作技术等,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 切实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做到电力企业档案分类,归档准确,规范、标准,同时对于档案信息的开发和编研起到促进和推波助澜的作用。

2.3 配备必要的档案设备设施

档案改革的软件具备了,它的硬件一样是必不可少的条件,那就是档案的基础设施。 档案现代化管理体制自然要配以现代化的设施。现代社会是网络信息化的时代,人们都借助网络信息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 档案管理工作也就必然要借助网络向人们传递它的讯息,提供它的利用价值。 从而原始的传统的人工的档案工作方式、方法已经限制了档案工作的发展,使档案工作变得死气沉沉,严重阻碍了电力企业的向前发展。 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地广泛运用。 因而企业就要为档案工作开发或购买必要的档案管理软件,改造或新建档案库房,将铁柜换成现代化的密集架,购置现代化管理所需的计算机、复印机、服务器、扫描仪、光盘刻录机、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光盘库等。

2.4 加强档案的信息开发利用,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目的就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企业经济建设服务。 企业档案工作的服务由过去的封闭型转换为开放型,改变了以往重视管理,忽视开发利用工作的弊端。 增强了信息的开发意识,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真正体现档案的实际价值,为企业发展和建设提供及时、准确、系统、全面的服务。 企业档案打破传统服务方式,更新观念、转变作风、主动出击,把握市场动态、预测企业要求,了解捕捉市场经济和企业所需的档案,从而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工作。 企业档案部门要及时了解企业各阶段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扩大充实档案资料的信息量,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2.5 规范电子文档归档,提高档案信息的实效性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推动了档案工作的数字化建设,为档案信息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历史数据更能从文、图、影、像等多方面更形象地展现出来,所以对电子文档的前期收集工作就显得相当重要。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对纸质档案要按照规定统一载体、统一格式,在归档的同时,也需将电子文档归档,才能提高档案信息的实效性和检索的便捷性,实现在企业各部门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对档案编研工作也起到整合作用。 一份真实、完整的工程档案是一个电力建设工程全过程的反映, 而工程档案的收集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加强电力企业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利用好档案资源。

3 结束语

总之,电力档案管理人员,一定要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 21 世纪的时代的要求来武装自己,树立与时俱进、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时念;全面加强对电力档案的收集、整理、保护、开发与利用,不但要为电力事业的今后发展留下宝贵的档案资料,还要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档案的编研能力,提供多渠道、全方位、高效率的优质服务,为电力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葛海源.论股份制企业档案编研的方法与思考[J].商场现代,2010(34):85-87

[2]刘宝珍.对新时期电力企业档案智能化编研的一点认识[J].黑龙江档案,2010(01):65-67

[3]王燕.加强电力企业智能化档案编研促进企业文化建设[J].档案管理,2009(04):96-98

篇3

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职业院校学生,他们正处于好奇与叛逆并存的萌动时期,对外界事物充满着强烈的新鲜感,同时乐于尝试、善于发现、乐于动手操作。但是与普通高中不同的是,职业院校教育偏重于职业化素质的培养与教育,学生整体文化课知识相对普通高中学生薄弱,善玩、好玩是他们的本质。职业院校可利用这一点,加强电化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达到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个人成绩的目的。

        一、 电化教育在职业院校中的地位及意义

        (一) 电化教育是职业院校现代化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信息技术与教育手段的迅速发展,使教学过程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当其冲的便是教学手段的变化。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已不再是教学的唯一手段,电脑、投影、幻灯片等现代化教学方式已成为教育的一部分,并在教学过程中展现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现代化教育要求老师注重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学生可以全面发展、学校在教育信息上双向或多向传递。而这其中,教师的教学水平显得非常重要,而且他直接受教育技术的影响与发挥。电化教育作为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电脑动画还是电视投影等具体的影像播放,都会改变传统教育抽象且单一的表现手法,使教育过程简单且易于被接受,针对职业院校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这种表现形式冲破了传统教育中学生学习与接受过程速度缓慢、学习兴趣低等问题。因此,在这个意义上,电化教育对职业院校现代化教育意义重大,是其现代化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二) 电化教育改变了职业教育教学理念。

        传统教育的教学过程是将知识由近至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过程,而电化教育改变了这种方式,将知识直接放在学生的面前,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有效地驾驭了时空间信息的传递。

利用这种电化教育方式,编制教学软件,图文并茂,增强教材本身的感染力,使传统的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关系发生了转变。教师已不是单纯地讲授知识,他可以利用电化教育手段,并根据学生的要求、接受程度、教师的教育习惯等来自行设计教材;学生从单纯地被动接受知识转为自主学习,利用这些手段,深入学习;另外教材也不再是单一、刻板地阐述知识,而是根据教师的需求因材施教,因教施教。 

        总之,这种三方角色的互变,使课堂教育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也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突显出来,同时达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另外,在职业教育中的职业化培养中,可利用电化教育的手段,生动再现职场动态,将完全书本化的职业技能知识转化为现实操作,这与传统职业教育只注重书本知识等问题不同,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而是与传统教育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才能实现学生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双强的目标。

二、 职业院校如何应用电化教育

        (一)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现代电化教育的应用,并不是说教师就要在这一过程中变为从属地位,相反,他应是一个主导地位。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如何利用电化教育手段,将教材中固定不变的知识传授方式转变为更直观、更系统的表现形式,成为职业教师要思考的重点问题之一。利用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会实际操作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并非顺手拈来,而是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并在对知识的实际操作有着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因此,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正确发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应注重传统教学方式的应用,两者相结合,“一文一武”才能有效传递知识及其应用方法。

        (二) 增加教学过程中电化教育方式的应用。

1、学校应加强电化教育器材及其配套教材的投入使用

        这是一项感性的投入,电化教育器材的投入使教师可能过各种手段进行教育教学,而配套教材指的是这些器材的辅助教材,如录像片、幻灯片、影碟片、课件等,它们可从各个角度,展示课程教学,由于其生动、形象的表达,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好奇心与动手意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将课堂教学随时随地展现出来。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包括课堂电化教学,还包括远程教学。课堂教育通过电教媒体的播放,传递教学信息;而远程教育则打破这种空间约束,通过远程卫星、网络等形式,将课堂教学或教师所需传达的知识表现出来,使教学过程变得随时随地,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尤其针对已在社会实习的职业院校学生,这样的方式更加灵活,学生可在实践过程中随时弥补自身欠缺,提升业务水平。

        3、各种电化教学方法相互结合。

电化教育不仅可应用于课堂教学,考试、复习考核等过程都可以利用。变考试过程笔答的形式为声像记录分析法、计算机考查法等多种方式,尤其是计算机考查法已广泛应用于学校客观题的考核当中,提高学校批阅试卷的效率。另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尝试使用模拟技能操作等形式,以促进学生动手能力,达到知识与技能相结合,迅速适应社会需要。

        (三) 提高教师电化教育工具的使用水平。

        采用培训等多种方式,使教师及电教工作室老师熟练掌握这些电化教育操作工具工作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有效掌握使用它们的方法,才能将知识有效地传达给学生。

[参考文献]

篇4

在日常工作方面:1.每班2次的巡视;每日夜间路灯、水泵房设备巡视和电梯维护保养跟进监督工作等,使业主得到全天的、不间断的维修服务,保证了电气设备的安 全运行,为业主创造一个良好的办公环境。2.我部门为了保证接管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每周对接管设施设备进行1次以上的安全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及时进行修复或与园区管理科沟通协调售后责任单位进行处理,部门全年共计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设施自行处理87项,通过沟通协调施工单位处理的39项,部门为了保证工程部员工对安全危险源的准确识别,共组织了19次危险源识别及安全类专项培训。

在月度报修维修方面:1.公共区域的土建、五金、玻璃维修,完成照明、给排水、强电、弱电系统小修中修工作,确保正常使用。2.电梯机房里面有积水,特排水安放指示牌,通往炮台外的阴井盖内的水漫出来了,房间插座的更换,水电移位,房间窗把手坏,通风橱有问题,空调制冷有问题,风口有声音和两间房风机开关装反了,洗手间开出的水烫手,货梯按键掉落,恒温恒湿机组加温器坏,台盆下水管堵塞,减压阀间门坏,风机房间门锁修理等等等等,竭尽所能的保证办公的舒适,今年九月之前每月的报修次数均达到120左右,通过多次的会议召开,人员培训,管理模式的改变(具体方案下文会提到),已经确定显著成效,现每月报修次数均在五六十次左右。

篇5

1、对电子档案的认识不足

电子档案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以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如具有可复制性、操作方便、实现资源共享、方便快捷、节约存储空间的特征)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纸质档案。然而,当前还有一些档案工作者思想观念陈旧、意识淡薄;对电子档案的管理不够重视;对新生事物也不好好接受,始终认为档案还是纸质的比较妥当,致使电子档案管理长期停滞不前;计算机操作水平低等,这给企业电子档案工作带来了很大阻碍,影响了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2、电子档案鉴定责任不清楚和归档管理工作滞后

电子档案的鉴定是根据鉴定的内容对其真假和价值判断的一项工作,档案鉴定的难度大、要求高,并且需要企业相关各部门的积极配合。然而,在企业电子档案管理中鉴定责任不是很清楚,致使电子档案鉴定工作不能顺利开展,甚至处于滞后状态,这样日积月累使得要鉴定的电子档案逐渐增多,负担加重,进而加大了规范管理的难度。另外,由于对电子档案的保管期限、背景信息、元数据以及归档范围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有的企业虽然有规章制度,但也是停留在仅有的制度上,对电子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没有进行及时检验,导致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严重滞后于计算机应用的发展。

3、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不稳定,储存载体安全管理存在隐患

电子档案是对企业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资料,加强电子档案的安全保障对企业至关重要。然而,当前一些企业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性能不完善,存在不稳定现象,这样一旦管理系统出现问题或者管理措施不当,都会给电子档案的安全保管带来巨大的影响或造成威胁。另外,相对于纸质档案而言,电子档案的储存载体安全存在隐患,比如:电子档案的硬盘储存,虽然在信息存取上很方便,但是也很容易泄露,这样如果泄露了企业具有重要价值的档案资源,就会给企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而电子档案的网络储存虽然能够很好地进行备份储存,但是一些重要的信息还会存在隐患,如被黑客攻破、遭受病毒侵袭等。

4、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达不到要求

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对提升档案工作的整体效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企业中很多档案管理人员年龄老化,综合素质不高、且没有接受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不懂计算机电脑技能,更无法简单的维护电子档案信息,这很不利于企业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加强企业电子档案管理的对策建议

1、电子档案人员要转变思维方式,更新观念

要提高档案人员对电子档案重要性的认识,改变传统的以纸质档案管理为基础的思维模式,建立以电子档案为基础的新型思维模式。

2、做好电子档案鉴定工作,提高电子档案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电子档案管理制度

相较于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的鉴定难度更大。因此,就需要企业结合电子档案管理的特点,依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制定属于本企业的电子档案鉴定方案,并且在方案执行上,要求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分清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对电子档案进行及时检验,才能有效做好电子档案鉴定工作,从而提高电子档案管理水平。另外,由于企业传统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电子档案文件的管理,因此,就需要结合电子档案发展的具体情况,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避免电子档案信息失真的隐患,维护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原始性,增强人们对电子档案的信心。

3、建立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和严格的保管制度,维护企业电子档案安全

建立健全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是维护企业电子档案安全的需要,作为企业应该加强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各项档案安全管理措施落到实处。要确保电子档案归档后的安全,就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严格把握储存载体的质量关;二是要规范存储载体的保管条件;三是要定期加强计算机的病毒检测,确保储存载体不带病毒和将储存载体置于保护状态;四是要对加密电子档案进行有效管理;五是为了确保记录信息内容的完整性、可读性,以及载体无损伤,应定期对电子档案进行安全性检查,一旦发现信息或载体出现损坏,就要及时进行维护、拷贝或者修复。

篇6

一、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的意义

加强电力工程档案管理是实现电力工程过程管理精细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实现企业管理精益化的重要途径。首先,电力工程档案记录着电力企业所进行的各项电力工程的详细情况,对管理人员了解和研究电力企业的施工案例、员工队伍、实力水平、工程质量等情况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为经营者进行相关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同时也有利于确认企业自身的经营成果,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善。其次,生产施工档案是企业的一笔无形资产,是电力企业以往各项电力工程的真实历史记录,是一种重要的参考资源。以往进行的每一个电力工程的评估意见表及改进记录,每一份工程投产后的检修表,都可以为之后的电力工程提供借鉴,从而可以监督电力企业的施工质量和效果。再有,对电力工程档案实行统一规范的管理,能够保证案卷的质量,为之后相关部门的调阅、借阅、复印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便利。

二、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现状

(一)工程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欠缺。国家电力建设快速发展,电力工程建设的管理模式也随之改变,以设计为主题业务的档案管理系统已经无法适应总承包工程中的档案管理需求,这种改变要求工程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工程项目建设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专业的档案管理技能,能够顺应时代,以现代化的手段进行管理,但是具备这两样专业技能的人员却很少。

(二)工程各阶段档案控制相对混乱。电力工程项目需要众多单位的参与,每个施工单位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差异,这样一来便会造成电力工程档案相对混乱的现象。在工程前期档案管理工作尚未介入阶段时没有统一的档案编撰要求,在工程建设阶段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在工程竣工阶段急于完工却缺乏有效核查等,都会为电力工程档案达标验收留下巨大的隐患。

(三)工程项目档案收集不全面、不准确。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因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往往并不能引起充足的重视,进而相关文件材料的控制管理并不能与生产建设相同步;加之工程建设的人员流动性大,信息收集不及时,事后追补成为常态,工程项目档案的齐全和真实性有待核查。

三、如何完善电力工程档案管理

(一)做好针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首先,加强工作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掌握,增强其守法意识。其次,加强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再有,加强电力技术基础知识的培训,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学习了解电力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最新技术进展,使其掌握管理所需的基本技能。最后,加强现代化办公技术手段的培训,提升管理人员应用信息技术管理档案的工作能力。

(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使档案管理有章可依。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管理制度,对组织领导、职责分工、管理层次、奖惩激励等各个方面进行详尽的规定,并确保其可行性和合理性,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每一步都有章可循,不会发生偏离。同时,也应针对电力工程建设的各阶段特点制定档案管理规定,如在工程初期给各施工单位发放相关规定,在工程建设中执行监督指导机制,做到档案管理工作在标准统一的前提下进行。

(三)做好工程档案与实际工程的同步建设,采取全过程控制。首先,注重档案信息的日常收集与积累工作,将事后被动的收集转变为事前积极的准备,同时确保真实客观的记录归档,在保证档案内容准确、完整、系统的同时,保持档案管理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再有,可丰富档案形式,增添图像、视频等格式的文件,提倡档案管理人员深入现场或是单位部门中了解情况,实时录像记录,确保重要信息资料的记录和归档。

四、结语

总之,为应对我国电力工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差、档案管理不全面、档案信息不客观的现状,我们应积极采取改善措施,不仅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还要建立健全有关电力工程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让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同时也要注重工程档案与实际工程的同步建设,用灵活多样的档案记录和管理方法,来保证电力工程档案的客观性与实用性。

【参考文献】

[1]陈慕洁.电力施工企业工程档案管理浅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3):8-9.

[2]陶琨.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新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3(33):179-180.

[3]张淑婷.电力工程档案质量管理控制要点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3):189-190.

篇7

对以上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得出笔者所在学校电气设备安装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成熟技术与管理规范的应用与运作。

高职高专电气类专业则是培养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在生产现场从事成熟技术的应用与运作、工艺设计与实施、现场经营管理以及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是将工程设计、规划、决策转化为工程、产品或其他物质形态,一般不进行整机设计,也不搞产品的开发研究,不涉及高度抽象的理论概念,工作时注重定性的分析,而非定量的计算。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应加强工艺实施能力和提高新技术应用能力的毕业生分别占调查人数的32%和19.9%,这是社会对高职高专电气专门人才规格要求的直接反映。

二、从毕业生对知识结构的要求分析课程设计

调查结果显示,该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应由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三大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中专教育应使毕业生掌握相对宽厚的技术基础知识,才能对社会需求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基础理论知识是指毕业生所必须具备的文化基础和应掌握的常规性、基础性知识,如高等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基础理论知识是组成本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的基础,同时又是坚持自学的必要条件。

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是指适应岗位(群)要求所应掌握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本专业的最新科技信息,如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电气控制设备、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检测与转换、电子CAD等。它涉及从设计到操作整个工艺流程和生产的全过程,是电气中专人才完成本职工作必备的基本知识。

调查对象大都认为,外语、计算机、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电气控制设备、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传感器原理与工程应用技术等知识,是中专电气类专业毕业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如图3所示)。

进行高职高专电气类专业的教学设计时,应以基础理论知识为前提,以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为重心。基础理论知识要扎实,打好基础,储备后劲;专业知识要专精,强调一专多能。要拓宽知识面和科学视野,打破传统专业教学模式隔山如隔行的封闭状态,重视知识的渗透、融合和转化,并能不断有效地更新知识,使毕业生真正具备适应高新技术发展趋势的知识结构。

总之,构筑电气高职高专人才的知识结构,必须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改革课程设置,形成新的课程体系。

三、从调查分析看毕业生的能力结构

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毕业生都要求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和电工等级考证的培训,尤其是希望能掌握先进软件的使用方法。调查对象一致认为,外语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工具,尤其是专业人员的外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调查结果分析,我们认为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应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英语水平以熟练阅读材料为主,同时取得中级电工技能等级证书。

调查中就生产一线操作、工艺实施、设备调试运行维护、产品销售及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能力要求广泛征求了意见,得到的反馈是,必须加强毕业生工艺实施及设备调试运行维护能力的培养,如图4所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生产领域的技术含量在不断提高,从业岗位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在高新技术信息的学习和应用方面,应具有很强的能力。同时,调查也表明,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加强电工操作实训,突出电工动手能力的专业教学特色。

从调研结果综合分析电气类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我们可以看出:

操作能力是履行岗位职责的动手能力,包括任职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如仪器、仪表的操作,计算机的操作等;也包含基本的实验能力和设计能力,要求理解技术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操作程序,掌握应知应会的职业技术规范,具有排除故障,维修设备等方面的能力,具体项目如电工的操作、工艺规程编制实施、电器设备的调试维修等。

认知能力是指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观察判断和临场应变的能力,运用知识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技术革新和设计的创新能力等。

表达能力是指语言表达、文字表达和数理计算及图表展示的能力。

篇8

一、影响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原因和表现

1.思维方式和观念陈旧。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些人却将其拒之门外。我市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办公和事务性管理的单位,大部分是处于办公自动化的起步阶段,多数只用计算机起草文件,一般打印出纸质文件,作为计算机当中的电子文件就会被忽视。据了解,市直机关部分单位,已实现人手一台或职工家庭自购计算机现象。为提高工作效率,职工在各自的计算机上起草打印一些不的文件材料,不统一由单位指定部门负责打印,一旦纸质文件到手,电子文件就常常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导致每年产生的很多草稿性电子文件未被保留。而其中的另一部分文件材料虽由单位统一打印管理,存储于计算机当中,但由于对电子文件归档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未及时对其进行整理、归档,长久以来,设备陈旧、破损,导致电子文件遗失。这样,我们将没有像样的档案可以接收,与现代化进程相背离,人类的历史将面临断代。

2.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对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绝不是仅仅懂得纸质档案的管理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管理人员就能胜任。也不是仅仅懂得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人员所能胜任的。前者不懂得电子文件制作、存储、传输、利用等技术,就无法对电子文件进行归档管理,无法达到长期保存和开发利用电子档案的目的。后者不懂得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原则和管理环节,无法理解电子档案长期保存的功用和意义,无法进行电子文件的收集、整理、鉴定、归档,也不可能采取一切必要的技术和措施,长期保存电子档案,使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不受损失。据了解,市直机关的档案工作人员绝大多数也只是前者。我们不能盲目地认为凡是从事纸质档案管理的人员,都能进行电子文件归档管理。也不能机械地认为凡是懂得计算和网络技术的人员,都可以进行电子文件归档管理。

3.对电子文件归档管理设备的资金投入问题仍较为突出。尽管市委、市政府:以文件形式转发了市档案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子公文归档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提出各单位要配备扫描仪、刻录机、统一的数据库管理软件等必要的设备,完成电子文件管理工作。但档案设备资金投入难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仍是电子档案管理难以逾越的瓶颈。一方面,很多单位不能自主创收,地方财政拨款是其资金构成的一个重要来源,这部分资金又对地方财政构成不小的压力。另一方面,各单位所需设备不相一致。有的一直未能给档案管理工作配备计算机及相关设备,有的配备了计算机、刻录机,但又缺少软件等。

这样就需更新原有扫描仪,适应新软件,造成了设备上的重复投入,浪费财力。总而言之,这部分资金不能足额到位,势必影响我市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

二、完善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若干建议

1.高度重视,把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工作放在档案工作的突出重要位置。要从全市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促进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重大意义。在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新形势下,充分发挥我市电子档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缩短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促进各行各业的振兴。广泛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促进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舆论氛围。市政府应责成有关部门建立面向全社会的电子文件管理信息平台,利用网络技术,把各行各业联系在一起,宣传国家电子文件归档管理规定,通报工作动态,交流工作情况,征求社会各社的意见,促进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快速健康发展。要尽快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形成相对集中的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服务体系。加强电子文件归档情况的统计工作,努力做到及时准确地反馈全市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总体发展变化情况。

2.培养电子文件归档管理专业人才,降低资金供给成本。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主导要素无疑是高层次的人力资本,因此我们应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档案人员的培养力度。可以通过继续教育培训的方式,对档案人员进行各种知识的全面武装。即要让他们掌握档案管理基础知识,如档案学概论、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文书学等。又要让他们学习电子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设备维护知识等等。针对他们应掌握的这些技能,以考促学,实机操作,做到人人持证上岗。

篇9

职业院校;综合实训;教学改革

会计岗位综合实训教学是近年提出并广泛应用于会计实践教学的一种成功的方式,是培养会计专业实践技能的重要方式,它极大地促进了会计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是中职院校会计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如何改进会计专业课岗对接综合实训教学是会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现行会计岗位实训教学的主要问题

1.1 财会专业教育不系统、不科学

1.1.1 教学与实践脱离

在财会专业的教学中,没有及时与改革开放后的会计工作的快速发展相适应,不系统、不科学。教研、教改部分脱离实际,与会计工作的发展和实际需求脱节;时下大多数中职学校会计实训场所不足,大部分会计实训只能在教室进行,个别指导就更是难以做到。

1.1.2 课程设置不合理

有的中职学校专业课程设置五花八门,理论课设置太多,实践操作设置的太少,严重脱离当今快速发展的会计工作实际,无法适应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部分课程的设置完全为了凑数只用,对教学的目标、实效不起多大作用,更不用提实践性和科学性了。

1.2 实习效果不理想

1.2.1 在校内实习中,由于只是在实验室和师资的欠缺,导致实习项目单一,部分高手工操作实习仍占主导地位,着重强调财会的核算职能,而对于监督职能和拓展职能却没有达到应有的要求;手工模拟实习的形式欠妥,要求不严,达不到实习目的;实习时间安排不当,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1.2.2 校外的实习是主要的实习手段,但是近年来实习效果越来越差。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很多企业单位不愿要实习学生,所以经常有部分学生从事其他专业的岗位;还有部分学生虽然找到实习单位,进入到财会部门进行实习和操作,但是由于某些单位的不放开,使得学生只是简单了解一些凭证、账薄等资料,对会计核算都不是很清楚,达不到实习的预期目的。

1.3 职中学生的素质有所降低

近些年职业中学的学生,在入学时就已带有厌学情绪;加上社会的偏见看法,使得很多人都自暴自弃,在学校没有学到理论,也缺乏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因此导致部分用人单位对职中生有看法,由此进一步导致中等职业财会专业学生就业的难度。

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毕业学生到工作岗位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动手能力低,用人单位不愿意用聘用。

2 构建中职院校会计专业

课岗对接实训教学新模式的设想。

2.1 以需定产,依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供求规律

随着吴江经济的飞速发展,中等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上升,财经类毕业生就业形势很好。但是我们通过对以往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发现,我们培养的学生依然很难做到“适销对路”,主要原因是学校总体办学理念缺乏与社会的沟通。通过对前几年会计专业毕业生安置情况的了解及从劳动力市场了解的信息得出,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市场可以分为三类:A类――专业知识扎实,理论、技能过硬的综合能力较强的会计事务管理人员;B类――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熟练的会计核算员;C类――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社会综合知识的基层财经类职员。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应当依照人才供求规律,做到以“需”定“产”,满足社会要求,就可扩大我们的办学成果。

2.2 根据职校学生特点,进行分类教学改革

目前,职业学校的招收生源中95%以上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整体素质不高。会计专业开设的课程,基本是大学、专科学习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基础知识跟不上,势必产生厌学情绪,造成学生学习效果较差。因此,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尝试采用分类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自身综合素质以及未来就业的打算,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依据上述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分类,把学生相应地分为上述A、B、C三类进行教学试点改革。根据A、B、C三类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A类学生注重专业课的学习,专业综合知识的了解,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B类学生注重专业基础课学习,加强动手能力训练;C类学生注重基础知识学习和财经类选修知识的学习。

2.3 会计专业课程改革及课堂教学改革

2.3.1 提高教学中实践环节的比重

建立一个实践教学的模拟体系,从课堂教学到毕业实习,以实践为主线贯穿始终,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实践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实验与实习,更主要的是应让学生受到全面的、先进的,并与一线岗位现场接近的职业技能的实训及谋生训练;对内增强模拟实验教学的仿真性,建立财会实训中心,使理论教学、技术训练、实际操作有机结合;同时拓宽会计模拟实验的范围,提高会计模拟实验的层次,坚持手工实验与电算化实验并重的原则,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3.2 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加重实践型老师的比重,着重培养一批“双师型”会计教师队伍

中职的财会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学到实际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实际的技能,所以老师的选择就至关重要。第一,学校要不定期的送相关老师的理论进修,加强老师实践技能和社会实践的配选;第二,学校主动对各实习企业的校外指导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成为学校聘用的“专业化”的校外培训教师;第三,营造有利于引导教师向“双师”方向发展的社会环境。

2.3.3 加强各会计岗位电算化操作实训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本专业会计岗位电算化知识,还应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利用软件建立各种分析模型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管理活动以及利用计算机开展审计监督活动等。因此,会计实训教学应加强电算化实训的内容,包括会计各岗位的电算化、财务管理电算化以及审计电算化的实训。

【参考文献】

篇10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气工程的学科结构、研究领域、技术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电气工程愈来愈多地应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内涵也发展演变为强电和弱电结合、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结合、软件和硬件结合、元件和系统结合。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解决电气工程与自动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电气工程学科的主要任务是提高电力系统和用电设备的技术含量和运行质量,提高运行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提高运行效率。弱电知识需要越来越多,强弱电融合是电气工程专业教育的必然趋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1.1 根据培养目标确定对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

根据培养目标,学生应该具备的主要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为:第一点是要求掌握比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第二点是要具有系统地掌握电路理论、电子技术、电力拖动与控制、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等专业知识,具有解决和处理企、事业单位中日常电气控制与运行的技术能力;第三点是应获得较好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实际工作能力;第四点是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市场分析和决策能力,通过锻炼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与决策工作。

1.2 如何构建课程体系

按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结合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素质、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要根据学生应具备和达到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构建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和专业教学内容不是毫无联系的排列,研究课程的内在联系,形成条块清晰而又相互融合的专业体系结构是必需的。根据本专业特点,除了公共基础课程大平台外,涉及本专业的课程可划分为四个课程群:电子技术课程群、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群、自动控制课程群、电机与电能系统课程群。

电气工程学科的快速发展与应用离不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所以本专业应加强电子技术课程设置并优化其教学内容,特别是应加强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可编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CPLD等内容的学习。由于自动化的发展一直都是借助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所以工业自动化的前途在于计算机技术服务于控制技术的发展,因此从小的控制装置到大型的控制系统都要应用计算机技术。课程设置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嵌入式处理器及操作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原理及应用、工业计算机网络等。另外工业工程系统实现的重要原理及技术,对于促进学生专业思想的形成,理解专业构建的体系以及对今后的控制工程应用都是十分重要的。

按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和实践教学自身的客观规律,与学习的不同阶段相对应,研究建立了四层次结构实践教学体系。它的层次性体现于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认识性实践,到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及创新实践。培养具有工程素质、创新能力和较强动手能力,能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不仅在理论教学中应致力于理论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加强实践环节,建立知识和能力并重、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而且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

2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首先通过对课程的优化,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系统性的实习环节。通过开放性实验和创新学分平台,开展个性化实践教学改革,让学生根据自己就业意向、实习兴趣和特长,选择实验内容和设计方案,组织实验和实习教学。在系统的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完成从元件的选择到系统的组装,从单元电路调试到系统调试,使其具有系统实践应用能力。

2.1 要抓紧实践教学的质量

在合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中,努力建设相对完整、与理论教学联系紧密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必须注重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对现有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进一步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及研究创新型实验。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技术及先进的教学手段,积极使用计算机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课件,推广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和实践相结合,并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我学习和训练为主的实践教学开放教学体系,并逐步扩大开放教学的比例。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课程计、生产实习、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等)在教学计划中的学分、顺序及时间分配等方面要符合培养目标要求,要与相关课程保持协调一致的关系。

2.2 要保证实践教学基本条件

我们一方面要聘请基地所在单位的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一起参与实习教学环节的管理和指导;另一方面积极帮助基地所在单位开展员工技术培训、科技开发和科研等工作,使实习基地同时成为科技开发和人才培训基地。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新道路。以实现加快实验室建设步伐,逐步实现实验教学条件现代化的目的。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规范化管理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理顺管理体制,建立与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3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及方法

基础课一定要给较多学时,让学生牢固掌握,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专业课的门数较多,学时较少,主要给学生介绍专业内容和国内外发展动向。在重点、难点讲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终生学习思想。电气工程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要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新的强电专业的人才必须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遵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 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动手能力,重视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针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理论教学内容也应进行适当调整,删除一些陈旧落后的技术课程,加入一些最新技术和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作为课堂教学内容。

为使我们培养的人才能顺利进入市场参与竞争,高等学校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是毕业生获得从事相应专业工作的必备的两张准入证。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高级维修电工)是毕业生获得从事相应专业工作的又一准入证。在此基础上学生走向社会,经一段时间的工作锻炼,可向注册工程师等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岗位的资格认证努力。

4 结语

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我国高等人才的规格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另外,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及经济发展的需要,使高等人才的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强电与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运行与制造结合,使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有很强的适应性,既可以从事电力系统及其相关领域的工作,也可以在自动化及信息技术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研究开发、系统运行等其他方面的工作。

篇11

近几年,人们进行各种交流的媒介主要以数字化为主,由于其生成简便、传送迅速,必将产生大量的数字信息,对于其中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数字信息人们称之为电子档案。将档案信息化纳入机关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和目标与机关信息化建设协调同步发展。信息技术几乎已经渗透到了社会活动的所有方面,作为现代社会活动的技术基础,正在逐步改变着社会活动的运行方式。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必然伴随着社会活动运行方式的转变,在形成、传递、存储和利用等自身运动规律上发生本质的变化。人们积极应对信息化,不仅要关注档案的载体形式变化,寻找适宜稳妥的管理方法,更为重要的是,要研究档案这一事物整体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运动新规律。电子文件需要全新的管理形式,下面,本人对电子文件实行电子档案化管理谈几点认识:

一、电子文件档案的优越性

电子档案查阅手段简单化,提高资料的利用率。网络和通讯系统是电子档案的基础,只有在完备的通讯网络环境中,才能实现资源共享和各种联机服务扩大使用范围。电子档案中各种信息的加工储存,由数字库系统来实现,通过联机服务系统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数字库系统和检索系统,是关系到电子档案正常运行的关键。

随着办公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在各领域的应用,档案管理对象将转向以存储于计算机中的集图、文、声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化对象为主,以图像、动画、视频、音频信息的立体化多媒体形式存储和利用。信息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资源存储与传递向数字化、电子化发展。机读文件和机读档案将大量出现,使档案信息的存储已数据库为主,档案信息的传递也以电子数字流的形式进行。管理对象信息化、信息处理数字化、媒体多样化和信息存储与传递数字化,导致档案工作的手段和工作方式计算机化。办公人员通过网络在办公室或家里的终端前,就可对远程数据进行实时浏览,检索等访问。

电子档案还有利于遗漏文件的不漏增缺,传统的文书立卷方法遇到文件收集不齐或漏交归档时,不漏增缺,就得拆卷重做。档子档案的管理可以弥补这个遗憾,文档用微机按“件”整理归档。可随时不漏增缺,使文档不形成存积,只需按一下健,修改一下档案目录就可以了。

电子档案有利于档案的保密。过去查阅档案时是整卷查找。查阅人可以看到整卷内容。现在电子档案管理,查阅人只需输入需要查找的文件的编目就可以了,无法接触其他文件,从而达到文件的保密要求。

二、电子文件档案的归档不同于传统归档方式

电子文件档案归档时间与传统档案不同。在注重文件的收集从源头抓起,还应加强收集本单位业务活动的档案材料。电子文件档案可以在文件办理结案后随时归档,或在某一时间电子文件档案周期定时统一归档,由文件形成部门通过网络传送给档案部门,并接收登记,按事由原则给出档案分类号,设定访问限制级别,以便将来用户查找利用。要养成文件随时接受随时归档,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文件漏归,另一方面也符合电子文件自身的特点,还可以避免档案的流失和病毒的破坏。对图纸等要求保管较高的档案,要集中统一管理,单设文件号、目录等,并备印一份纸质的已被查看。

对电子文件在保管方式上和传统档案有差异。电子文件载体易老化变质及信息多媒体、新存贮介质的产生和发展,都会影响电子文件的长期可读性。档案管理人员要注重电子档案的备份,为避免计算机和电子档案软件遭到病毒等网络病毒的迫害,档案部门在接到一份新的电子档案后 要先杀毒,确定安全后方可接受。可以在接收到电子文件后打印出一份纸质档案以作备份,但最终的解决办法还是需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文件形成部门的配合,档案部门在接收到电子文件后对文件进行格式转换,以通用、统一的格式存储接收到的电子文件档案,以便将来计算机技术发展后,仍能读取以前存储的档案,保证信息资源方便利用。

为了更安全,要积极开辟电子档案存储的新途径,可对应归档的电子文件、数据资料采用通用格式的光盘存储。要及时修补管理软件的安全漏洞,对防火墙和防病毒软件实现全天候自动升级,搞好档案上传、下载的安全等级和访问权限。在硬件管理上,要进一步完善电子文件和计算机设备的保管设施和环境,温度保持在17-20℃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35-40%之间,同时强化防磁设施的完善和维护,有条件的应及时升级服务器主机和数据库的硬件设施,确保档案电子信息数据在保存和传输过程中安全、稳定。

电子档案的归档具有两大最主要的特性:1.是信息的非人工识读性。以数字代码形式存在的电子档案必须由计算机特定的程序解码,才能识读它。计算机成为人和信息之间的翻译。2.是系统的依赖性。电子档案需要依赖于计算机系统,包括软、硬系统的应用才具有生命力并发挥作用。

三、要加强电子档案的开发利用

篇12

 

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于2006年开始举办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进而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该竞赛是以智能汽车为竞赛平台的多学科专业交叉的创意性科技竞赛,目的是促进高等学校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基本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与探索的兴趣和潜能,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其指导思想是“立足培养,重在参与,鼓励探索,追求卓越”。

 

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是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的协办方,从2006年首届举办以来。到现在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不仅得到了各方领导的支持,如教育部吴启迪副部长、张尧学司长及理工处领导、飞思卡尔公司领导等,也得到了各高校师生的高度评价,已发展成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余所高校广泛参与的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2008年第三届被教育部批准列入国家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资助项目中9个科技人文竞赛之一,2009年第四届被邀申请列入国家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资助项目。2010年第四届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列为2010年大学生竞赛资助项目。

 

该竞赛与已举办的教育部4大专业竞赛不同,是以迅猛发展的汽车电子为背景,涵盖了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等多个学科交叉的科技创意性比赛,比赛融科学性、趣味性和观赏性为一体,对进一步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培养本科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培养硕士生从事科学、技术研究能力,培养博士生知识、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竞赛由秘书处为各参赛队提供/购置规定范围内的标准硬、软件平台,竞赛过程包括理论设计、实际制作、整车调试、现场比赛等环节,要求学生组成团队,协同工作,初步体会一个工程性的研究开发项目从设计到实现的全过程。

 

竞赛在教育部高教司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的领导下健康发展,成功举办了八届,得到了全国绝大多数设有自动化类、仪器仪表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等专业高校的积极响应,2011年的第六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中,全国共有1900余支队伍参赛,学生超过5700人,而全国因为该项赛事受益的学生超过30000人。

 

在近年来,民办院校对于智能车竞赛的参与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民办院校师生通过此项赛事锻炼、学习,并为学院取得了优异成绩,进而提高了民办院校的声誉。

 

2 民办院校师生参与智能车竞赛的优点

 

①学生可以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涉猎综合多个专业的一个实际应用系统,开阔学习视野,加深对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体会和认识,获得新的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学生构建一专多能的平台;②通过理论与实践培训,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增强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和团队合作意识,并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进而缩短研究生阶段的科研适应期;③学生通过参加智能车竞赛的锻炼,可在继续深造和就业方面的竞争力得到提高;④可以促进民办院校实验室与实训基地的建设,让民办院校师生有更多的条件和机会动手操作,应用技能强;⑤在参与此项赛事的过程中,可以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3 基于智能车大赛推动民办院校电类专业教学改革和科技创新的具体实施方案

 

在民办院校中,普遍存在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基础验证型实验多、综合设计型实验少的局面,以及各种实验指标教师设计多、学生主动创新及分工合作少,大型实验与课程设计限定条件多、学生自主发挥独立思维余地少的问题。

 

综上所述,经过笔者总结近年来带队参赛的经验和教训,给出基于智能车大赛推动民办院校电类专业教学改革和科技创新的方案。

 

3.1 推进电类专业教学改革,促进教学与实践的紧密融合 在电类专业教学方面:专业基础课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专业课教学中注重与实践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在电类专业实践方面:适当减少基础理论验证型实验,增加计算机仿真、综合设计型实验,合理配置实验课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独立思考的机会,在各种综合课程设计中,增加学生设计实验指标和计算的机会,以该项赛事为依托,提高电类专业同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

 

3.2 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个性化培养 利用智能车等大学生竞赛,提高民办院校科技创新活动水平和学生的参与度。可利用科技创新申报一些校级、省级甚至国家级项目,通过自行研制适合开设设计性、创新性的综合实验,作为实践活动的设备。让学生掌握了科研的基本技能,为后续实践、竞赛活动奠定基础。通过这些,可以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得到增强。并结合实践项目跨学科和专业的特点,使学生获得了一专多能的培养的机会,即实现实践与创新能力的个性化培养。

 

3.3 通过智能车等大学生竞赛,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 依托智能车竞赛以及其他大学生竞赛,面向电类等相关专业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三个层次构建:第一层,面向学院学生开设选修课和讲座,介绍当前科技前沿,培养科技兴趣;第二层,依托学校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选拔学生(已电类专业为主)参加创新训练以及各种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第三层,主要通过智能小车的研发、制作和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4 组织培训,鼓励学生参加竞赛 在今后可通过整体系统的培训,让学生深入了解竞赛的背景,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去参加竞赛,通过半年的智能车制作、调试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实践能力,并获得参加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的机会,最终在竞赛中检验自己的实践成果,寻找差距。

 

4 结语

 

篇13

1.2 涉及工作面广、来源广泛。一项工程的档案绝不仅仅是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的事。它从形成、整理、审核到移交,需要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监督等参建单位共同完成,任何一方疏忽,未能及时归档资料,就会影响基建档案材料的完整性。

1.3 档案门类繁多、归档载体多样。在建设周期内所产生的文件包括勘测设计、招标投标、工程施工等资料;涉及土建、安装、电力等专业;归档载体有文字、图纸、照片、证书、实物等载体;形成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工程建设档案,其专业性、综合性是其他档案管理所不具备的。

2 工程建设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

2.1 重工程建设,轻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意识淡薄。油田建设工程公司成立以来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为使工程项目尽快发挥效益,往往更注重工程的有形建设,忽视了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编等工作。

2.2 档案归档不及时,质量存在缺陷。工程建设参建单位多,且工期长、人员变动大,各单位对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资料也未及时收集和妥善保管,档案管理与工程建设不能同步进行,因此,档案资料成套性差,准确性、完整性不够。

2.3 重纸质文件归档,轻电子归档。在基建工程建设过程中,参建单位收集工程建设过程的纸质资料进行归档时,大部分资料员认为没有必要归档电子文件,在收集的过程中也没有保存电子文件。

2.4 利用档案意识差,档案利用率低。往往归档的档案存放在档案室,遇到问题有些部门没有想到利用档案来解决。而档案部门也没有对项目档案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管理,达到资源共享。

3 工程建设档案管理措施

3.1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档案管理。完善制度,建立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制度,对组织体系、职责、考核,以及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整理、移交等流程都有明确规定,实现档案管理规范统一、有章可循。

3.2 实施同步跟踪管理,做好过程控制。实现工程档案及时归档和案卷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需做好工程档案提前介入、过程控制、同步跟踪、事后把关,使其渗透于工程建设各阶段、各环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