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管理实用13篇

疼痛护理管理
疼痛护理管理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3月――2013年9月收治骨科入选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入选标准为:单纯骨折,无颅脑及内脏损伤,无严重药物过敏史,无消化道溃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由责任护士进行常规疼痛教育,主管医生按常规分阶梯在长期医嘱上使用镇痛药如盐酸布桂嗪、盐酸哌替啶。

1.2.2 观察组 建设骨科“无痛病房”,采取个体化疼痛管理,患者入院后或手术后,护士及时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将疼痛评估作为生命体征,进行每日常规测量并记录,根据疼痛评估结果,按制定的标准线向医生汇报;对于接受了镇痛治疗的患者,治疗后动态追踪效果并记录,分别评估患者静息状态时、深呼吸时、咳嗽时、下地行走时、功能锻炼时的疼痛,并评估疼痛对患者睡眠的影响程度。

1.3 疼痛评分标准 ①视觉模拟评分法即VAS,是在纸上画一条10cm的直线,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则表示由“无痛”到“剧痛”之间逐渐递增的不同程度的疼痛,由患者标注出最能代表其疼痛强度的点;②数字评分法即NRS,是采用0-10之间的数字表示疼痛强度的方法,其中“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痛”,让患者选择最能代表其疼痛强度的数字;③口述分级评分法即VRS,由一系列描述疼痛的形容词组成,最轻度的疼痛被评为0分,以后每级增加1分;④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即FRS,它用6种不同的面部表情,从微笑到哭泣表达疼痛程度;⑤“长海痛尺”评估法,它是将NRS和VRS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疼痛评估方法。

1.4 评价标准 疼痛控制满意度,疼痛评分比较,睡眠时间比较。

2 结 果

“无痛病房”的建设更能使患者安全、平稳、顺利、舒适地接收相关治疗和积极配合功能锻炼。

3 疼痛管理

3.1 重视健康教育,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3.2 选择合理评估,选择有效、可行的疼痛评价量表。

3.3 尽早治疗疼痛,提倡超前镇痛。

3.4 提倡多模式镇痛,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

疼痛护理管理篇2

新生儿在出生以后就具有比较强的感受疼痛的能力,但是承受疼痛的能力比较低,反复的疼痛会给新生儿带来较大的损害,因此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会给予大量的适度疼痛操作,以此来提高新生儿的疼痛承受能力。于是在新生儿护理中实施有效的疼痛管理对于降低新生儿的疼痛程度,提高新生儿的疼痛承受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护理人员在新生儿护理中必须要给予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本文笔者对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护理中实施了疼痛管理,并且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其中男性婴儿56例,女性婴儿44例,年龄6-8天,平均年龄为4.12+0.12天,平均体重为2.82+1.10千克,100例婴儿在出生以后均没有接受疼痛刺激,同时所有婴儿的生命特征均无显著性差异。然后将100例婴儿随机分为两组,50例为对照组,50例为疼痛干预组,并且两组婴儿在性别、体重、年龄与生命体征现象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50例婴儿给予常规护理,而对于护理干预组的50例婴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给予适度的疼痛管理,疼痛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婴儿的护理,护理干预的护理主要包括包裹襁褓和保持屈曲,护理人员必须要用双手平托婴儿的头部与双脚,使婴儿呈现屈曲,然后运用鸟巢式的方式将新生婴儿包裹起来。其次就是喂养护理,母乳喂养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婴儿止痛方法,因此在疼痛操作中,给予婴儿母乳喂养可以有效降低婴儿的哭闹。再次就是改善婴儿的居住环境,因此在疼痛干预护理中,护理人员必须要尽可能的降低婴儿居住环境中的噪音,将房间的光线强度调节到婴儿能够适应的强度,这样可以提高婴儿承受疼痛的能力,其次在婴儿疼痛操作中,舒缓的音乐能够有效转移婴儿对疼痛的注意力,因此在婴儿护理中,护理人员应该播放一些比较舒缓的轻音乐。最后就是婴儿的抚触护理,抚触护理是婴儿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疼痛干预的婴儿护理中,护理人员在婴儿接受疼痛刺激时轻轻抚摸婴儿的头部以及面部,让婴儿能够感受到外来的关心,进而能够消除婴儿的焦虑以及对疼痛的注意力。

1.3 评价方法

参照新生婴儿疼痛评估表,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婴儿的哭闹程度、表情以及觉醒等指标,总分为7分,分数越高,婴儿的疼痛程度就越大。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且数据资料都采用平均数加上公差的形式,并且对照组与疼痛干预护理组之间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 两组婴儿刺激时的疼痛程度比较

由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显示,对照组50例新生儿中在疼痛刺激时表现轻度疼痛的有25例,中度疼痛的有20例,重度疼痛的有5例。护理干预组的50例新生儿中24例新生儿中变现为轻度疼痛,21例表现为重度疼痛,5例表现为重度疼痛,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婴儿接受疼痛刺激半小时之后的疼痛程度比较

两组新生儿在接受疼痛刺激半小时后,两组新生儿的疼痛程度都有所降低,但是疼痛干预护理组的婴儿疼痛程度降低比较明显,具体数据如下表。

3讨论

新生儿承受疼痛能力的比较弱,为了提高新生儿对疼痛的承受能力,护理人员通常会给予新生疼痛操作,但是过度的疼痛操作会给新生儿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疼痛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在常规的新生儿护理中,护理人员通过护理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生儿的疼痛,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对照组的50例新生儿中,新生儿接受疼痛刺激半小时后的疼痛评分改善并不是很大,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要采取有关的护理措施来降低新生儿的疼痛。

疼痛管理是现代临床护理的发展趋势,是降低新生儿护理中疼痛的主要途径,对于降低新生儿疼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上述结果中可知,护理干预组的50例新生儿中,新生儿疼痛刺激半小时后的疼痛评分有着明显的降低,因此疼痛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的疼痛。因此在新生儿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在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还要进一步加强疼痛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新生儿的护理效果。首先,护理人员要进一步加强新生儿居住环境的管理,尽可能降低那些不利于新生婴儿的噪音,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外界环境对新生儿的刺激,同时还应该播放一些舒缓的轻音乐,这样可以有效分散新生儿的注意力,进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生儿的疼痛程度。其次,护理人员还应该进一步加强疼痛的护理,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新生儿的疼痛。总而言之,疼痛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新生儿的疼痛,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推广应用。

4结论

新生儿由于疼痛承受能力比较低,常规的护理会给新生儿带来较大的痛苦,不利于新生儿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而新生儿护理中的疼痛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新生儿的疼痛程度,提高新生儿对疼痛的承受能力,进而提升其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疼痛护理管理篇3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记录病情和疼痛变化,并进行疼痛教育等。试验组患者采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实施疼痛评分管理流程护理人员记录患者疼痛评分、持续时间、情绪反应、睡眠质量、治疗依从性、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等。首次评估在患者入院后2h进行,评分值≤3分时每天上午10:00进行评估,对行全身麻醉的患者每小时评估1次;硬膜外局麻患者则每4小时评估1次;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则每6小时评估1次;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患者则每8小时评估1次。

1.2.2护士的系统培训及考察通过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疼痛护理知识培训和考察,使其有效掌握疼痛护理管理知识,并将其应用于护理中,切实减少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在治疗中,若患者疼痛评分>4分时,阿片类﹑非固醇类消炎药物可联合使用;当患者疼痛评分>7分时,使用强阿片类药物联合非固醇类消炎药物,减少患者的疼痛。

1.2.3疼痛知识教育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疼痛教育宣传,能有效减少患者痛苦,并让患者意识到科学地应对疼痛是有效可行的,增加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2.4外界因素护理患者大多存在焦虑、烦躁、郁闷情绪,会影响康复进程和疗养状态。因此,应为患者提供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使其心情愉悦﹑放松。在治疗过程中使用音乐疗法,以起到放松心情的作用,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和抑郁情绪,稳定血压并增加舒适感。另外辅助患者采取正确的,以冰袋冷敷减轻局部充血水肿,以热敷减轻痉挛,使患者减少不必要的疼痛,能早日康复。

1.3诊断标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评分,无疼痛为0分,轻微疼痛为1~3分,中度疼痛为4~6分,重度疼痛为7~10分。根据术后疼痛评分,分数越高代表术后越疼痛。护理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完成,分为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疼痛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度试验组35例患者满意34例,占97.1%;不满意1例,占2.9%。对照组35例患者满意30例,占85.7%;不满意5例,占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疼痛护理管理篇4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均为介入患者,男5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5岁,患者心、肺、肾功能正常。

1.2手术方法 对所有介入患者进行常规消毒,选择穿刺点,用无菌穿刺探头选择最佳位置进行穿刺[3],从动脉内插管至肝癌供血动脉,根据实际情况给药。 选择性肝动脉灌注(TAI)治疗是通过导管以等于或小于静脉给药的剂量动脉内灌注药物。这样可使靶细胞局部药物浓度提高和延长药物与病变接触时间,并且减少全身的药物总剂量,达到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的目的。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1)术前宣教: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介入的目的、方法及治疗的重要性和优点,帮助其消除紧张情绪,取得术中积极配合;(2)进行疼痛教育的目的是改变患者错误的疼痛认知,学会减轻疼痛和自我放松的方法。(3)护士根据整体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疼痛认识教育,自身掌握疼痛评估方法,从而实施最佳的镇痛方案。

2.1.2患者准备:告知相关术前准备,4-6h禁食禁水,判断有无禁忌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疼痛的程度。

2.1.3用物准备:检查导管的质量,急诊器械,1%利多卡因局麻药,减轻患者术中疼痛,备好心电监护仪[4]。耐受力较差者可遵医嘱给予杜冷丁50mg肌注。

2.2 术中护理: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指导患者屏气,放松,给予适当的安慰,疏导,转移注意力,减轻其痛苦。严重者可给予杜冷丁肌注。

2.3术后护理:

2.3.1评价指标:评估患者的疼痛,如:疼痛评估标尺,是一种将数字评定量表和面部表情疼痛量表结合起来制作成的疼痛评估尺。每位护士可随身携带一个疼痛尺,简单易行。其中0分代表无痛,1-2分为轻微疼痛,3-4分为轻度疼痛,5-6分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痛。

(1) 肝区疼痛:(1) 肝区疼痛:①创造良好的病区环境;②做好基础护理;③心理疏导;④三级阶梯止痛法。⑵伤口疼痛: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指导患者平卧,患肢制动24h,并用沙袋压迫止血,观察末梢血循环情况、足背温度、皮肤颜色,并告知患者术后会出现疼痛,消除患者及家属对于疼痛感知的紧张,疼痛时可适当抚摸其皮肤,放轻音乐,转移患者注意力。注意与下一班的交班,多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多给予恰当的人文关怀,让患者从心理舒适,减少其不适感。(3)腹痛:观察是否有并发症的发生,一旦有异常,立即汇报医生,安慰疏导患者。

3 结果

疼痛护理管理篇5

肾结石为泌尿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各个年龄阶段人群,如急性发作可表现为剧烈绞痛、发热、畏寒,对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疼痛为急诊肾结石患者主要临床特征,剧烈疼痛可引起机体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影响患者正常生理平衡。个体化疼痛护理管理针对急诊肾结石患者实施,旨在为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为探究在急诊肾结石患者中实施效果,笔者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收治肾结石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个体化组和常规组,每组35例。患者均为急诊入院,表现不同程度腹部或腰背部剧烈疼痛,经超声明确诊断为肾结石。个体化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0~72岁,平均(42.5±7.3)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1例,高中11例;大专及以上3例。常规组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21~76岁,平均(42.9±7.1)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11例;大专及以上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对患者生命体征、一般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协助患者完成治疗前准备,遵照医嘱实施药物和护理干预,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针对患者可能存在不良心理M行干预。个体化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体化疼痛护理管理:(1)评估患者疼痛。按照疼痛开始时间、持续时间、程度、性质、缓解及加重因素、是否放射痛顺序快速评估,对患者疼痛程度和对疼痛耐受程度进行分级。结合患者文化程度、健康知识接受程度、心理状态制定个体化疼痛管理方案。(2)疼痛护理。采用语言、行为方式实施护理,让患者感到亲切、和蔼,受到尊重。首先指导患者在床上安静休息,以蜷缩、屈曲、膝胸或患者自觉最舒适减轻疼痛。向患者讲解健康知识,提高患者对肾结石发病及引起疼痛认知,消除患者对剧烈疼痛过分恐惧、担忧和紧张心肌。指导患者有规律呼吸,给予患者精神安慰、让患者家属与患者进行交谈患者感兴趣事情或话题,通过转移患者注意力方法减轻患者疼痛。指导患者家属采用按摩、腹膜腰部,以帮助患者放松,提高疼痛阈值,减轻不良情绪。对于有发热、恶心、呕吐患者积极予以降温、止吐处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呕吐物,保持患者口腔清洁。

1.3 观察指标

(1)评定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及干预1、6 h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在0~10 cm刻度尺分别代表0~10分,10分表示剧烈疼痛,0分表示无疼痛,由患者主观进行评分[2]。(2)护理满意度:患者出院时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评估量表,对护理态度、护理质量、护理方法等8项内容进行评估,总分50分,39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及干预1、6 h疼痛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6 h后个体化组患者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个体化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14%,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肾结石为泌尿系统常见结石类型,为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部分患者以急性疼痛、畏寒、发热起病,具有症状表现重特点。急诊肾结石患者多合并有剧烈疼疼,为结石刺激肾脏或输尿管平滑肌收缩引起,多呈绞痛,严重者可表现为休克[3]。研究指出,疼痛可反射性引起机体体液、神经调节紊乱,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造成影响,以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为主要主要表现,减轻疼疼痛可有效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平衡[4-5]。另有研究指出,肾结石疼痛可引起患者对疾病产生过分紧张、恐惧、担忧情绪,可引起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抵触等不良情绪,从而加重疼痛,形成恶性循环[6]。

临床护理工作在减轻肾结石患者疼痛中应用有重要作用,疼痛为人体主观感受引起发生,减轻患者不良情绪、转移患者注意力、保持乐观心态等方式均能提高患者疼痛阈值,从而减轻患者疼痛[7-8]。本次研究将急诊肾结石患者分组进行对比研究,个体化组在常规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个体化疼痛护理管理,通过护理干预后个体化组患者疼痛较常规组显著减轻。个体化疼痛护理管理评估患者疼痛及整体情况,拟定针对性疼痛护理方案,通过干预、健康知识提高、不良心理疏导、转移注意力、精神安慰、按摩等多种方式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个体化疼痛护理管理以疼痛发生机制为指导原则,通过非药物干预方式提高患者疼痛阈值,进而减轻患者对疼痛主观感受,以减轻患者疼痛程度,进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本次研究另得出,个体化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表明个体化疼痛护理管理在急诊肾结石患者中实施具有较高护理质量,得到患者广泛认可。

综上所述,个体化疼痛护理管理在急诊肾结石患者中实施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褚凝萍.人文护理关怀对肾结石手术患者术后睡眠及疼痛程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3):581-583.

[2]李自青,李凤霞,任凤荣,等.无痛护理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效果观察[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7):648-650.

[3]张丽萍,文艳,方莉萍,等.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尿脓毒症休克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3):279-281.

[4]牛效敏.个体化护理对肾结石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后肾造瘘管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4):1683-1685.

[5] 李颖,李水莉,单鑫,等.个性化疼痛护理对缓解急诊肾结石患者疼痛的效果[J].安徽医学,2016,37(7):902-904.

[6]李丽,胡梦玲,王婷,等.孤立肾肾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行肾盂持续冲洗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1489-1490.

疼痛护理管理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7年4月至5月对西安市儿童医院961名临床护士进行疼痛管理问卷调查。纳入标准:①临床一线护士;②工作满1年。排除标准:①非临床护理实践的护士;②实习见习护士;③外院进修护士。纳入护士均自愿参加本研究。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①一般调查资料及疼痛管理现状调查问卷:在参考相关研究[6-8]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最高学历、护龄、职称、科室、是否通过疼痛知识培训、是否借助工具评估患儿疼痛、是否常规评估患儿疼痛、是否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过疼痛相关的健康教育、是否有护士长管理经验,问卷内容经过10名儿科护理专家评价结果为:内容全面,内容效度为0.9~1.0。②儿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调查量表(pediatricnurses'knowl-edgeandattitudessurveyregardingpain,PNKAS):该表由美国疼痛管理专科护士Renee设计,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77,Rieman等于2007年进行了修订[8]。英文原始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72,重测信度r为0.67,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应用可行性。国内学者柳韦华等[9]将其翻译成中文。中文版儿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调查量表共有41项条目,分为4个维度、三种题型,4个维度包含药物镇痛18项、疼痛基本知识10项、疼痛评估8项、镇痛措施5项。题型分布上,是非题1~24项,单选题25~37项,案例分析题38~41项。计分规制:各条目答对计1分,答错或不答计0分,合计41分,分值越高表明对患儿疼痛管理的认知情况越好。汇总问卷答题正确率及各条目回答正确人数占比。

1.2.2资料收集。首先征得护理部同意,由研究者介绍研究目的和意义,获得相关科室工作人员的同意和支持后,在统一指导下,现场发放问卷,要求接受调查的临床护士在20~30min独立完成,匿名填写,现场收回。调查组成员对所有回收的问卷按照统一标准进行阅评,双人录入问卷结果并核对。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75份,收回961份,问卷回收率98.6%。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应用n/%描述,并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及疼痛管理现状调查结果

本研究调查的961名儿科临床护士均来自西安市儿童医院,从事护理工作时间(6.3±4.8)年,小于10年的占85.0%,本科及以上护士占73.2%,初级职称及以下护士占68.9%,有护士长管理经验者占6.7%;常规评估患儿疼痛者占28.4%,有疼痛知识培训经历者占22.4%,借助疼痛评估工具者占27.5%。见表1。

2.2儿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问卷评估情况

2.2.1儿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问卷答对率情况。调查量表41项条目中正确个数范围为7~28个,答对平均个数为(15.9±3.2)个,正确率为17.1%~68.3%,答题平均正确率为(38.8±7.8)%。各条目答对人数比率为0.0%~81.3%。其中,总正确率在60%以上者15名,仅占1.6%。

2.2.2儿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问卷答对人数比率最高与最低的5个条目。量表中总正确率排名前5项(正确回答该条目的人数比率50%)、总正确率排名后5项(正确回答该条目的人数比率10%)见表2。

2.3研究对象疼痛管理工具使用情况

本研究使用疼痛评估工具的护士共264名,占27.5%。对儿科护士使用疼痛评估量表的情况进行调查,要求研究对象对临床常用的3种疼痛评估工具按照使用频率从高到低排列。结果最常用的疼痛评估量表为WongBaker面部表情评分法,占65.4%,其次为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再次为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目前国内缺乏统一的疼痛专科护理教材,因此疼痛评估、记录等很难形成统一的标准。

2.4儿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及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以儿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与态度得分为因变量,护士的一般资料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3。回归方程的进入水平为α入=0.05,剔除水平为α出=0.10。纳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有科室、是否有护士长管理经验、是否通过疼痛知识培训,表明该三项指标影响疼痛管理知识与态度(P0.05,表4),解释了29.7%的变异。

3讨论

3.1调查中儿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及态度水平总体偏低

本调查结果显示,儿科临床护士疼痛调查问卷平均正确个数(15.9±3.2)个,平均正确率为(38.8±7.8)%,总正确率在60%以上者15名,仅占1.6%。其中41项条目中仅有5条的正确率在50%以上,表明儿科护士的疼痛管理水平较低,这与王婷等[10]对华中地区儿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总正确率在60%以上者占7.3%的研究一致。张文燕等[11]研究显示江苏省三级儿童医院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的调查仅9条项目总正确率超过60%,以上均提示儿科护士对疼痛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程度总体偏低,亟需引起重视。此外,正确率后5项条目中有3条为临床给药,2条为疼痛评估,说明儿科护士对阿片类药物知识掌握不足,临床实践能力较低。我国临床医疗工作一直是由医生开医嘱,护士负责执行,因此镇痛药物的使用与否医生起着主要作用。一方面,提示儿科护士缺乏对阿片类药物的了解,同时也提示儿科护士没有充分认识到在疼痛管理中应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责任。此外,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和指导性资源的缺乏也是儿科护士疼痛管理面临的现状。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疼痛管理过程中护士应为疼痛的处理起主导作用,特别是疼痛专科护士在疼痛处理上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12]。临床工作中,若出现患儿镇痛用药医嘱不足,护士多只能通过非药物干预有限地缓解患儿疼痛。另外,国家药监局对阿片类毒麻危险药品的储藏和使用都有特殊的规定,这也降低了护士处理疼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常规评估患儿疼痛者比例偏低,疼痛评估工具单一

本研究结果发现,儿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使用疼痛评估工具常规评估患儿疼痛者共264名,占27.5%。疼痛评估工具使用频率最高的为WongBaker面部表情评分法,占65.4%。提示WongBaker面部表情评分法在儿科护士疼痛评估中的应用较广,原因为面部表情评估较直观简单,容易使用。与王英杰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受到缺乏获得汉化版儿童疼痛评估工具途径的限制,尽管WongBaker面部表情评分法在儿科护士疼痛评估中应用较广,但评估工具相对单一,缺乏了解其他评估工具,不利于对患儿疼痛的评估,同时会给儿童疼痛治疗带来误导[14]。目前国内缺少统一的疼痛专科护理教材,因此评估、记录疼痛等很难形成一致的标准。只有综合性多参数评估才能多方面反映患儿的疼痛感受。

3.3影响儿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及态度的因素众多

疼痛护理管理篇7

ICU护士是患者疼痛状态的主要评估者

ICU的护士每天24小时守护在患者身边,是最先发现.了解患者疼痛的各种不适症状。我们护士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或者进行各种护理操作过程中,通过观察患者的面容.体态.各种生命体征等客观表现,判断疼痛是否存在。患者的主诉是黄金标准;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必须依靠患者的主诉来判断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有无不良反应,我们护士要认真倾听耐心询问并做好记录,要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疼痛量表来进行评估,将疼痛程度精确化.统一化。呼吸机治疗的患者无法进行语言交流时,可采取手势.写字等非语言交流方式。对于极度虚弱.小儿患者则应该通过观察与疼痛相关的行为如运动.面部表情.姿势等和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并且监测疼痛治疗后这些参数的变化来评估疼痛。其中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避免评估的偏差性;护理人员通常认为主诉多的患者比主诉少的患者经历着更为剧烈的疼痛,而经常低估了主诉少的患者的疼痛程度。对于正在接受疼痛治疗的患者,我们ICU的护士有责任观察止痛效果,有无不良反应,并记录在特护记录本上。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决定是否报告医师。

ICU护士是止痛措施的具体落实者

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很多止痛措施都是由护士完成的,因此ICU护士的基础知识.观察能力和技术水平都直接影响着疼痛控制的效果。护士除了要执行医嘱.按时给予止痛药物外,有时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给予止痛剂[1]。此外,护士还可以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一些非药物的方法如;冷敷.热敷.按摩.活动肢体.呼吸调整.分散注意力等,为患者减轻疼痛,减少或替代对止痛药物的要求[2]。

ICU护士是其他专业人员的协作者

有效的疼痛管理需要一个专业团队的共同合作。麻醉医师,护士,心理治疗师,理疗师等都是这个多学科团队的成员。护士是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的看护者,在这个团队中起着沟通协调,促进团队实现工作目标的关键作用。因此作为ICU的护士应掌握疼痛治疗的原则,协调医师落实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治疗的不良反应,主动做好患者疼痛控制的评估。并在疼痛管理中,与其他医务人员密切合作,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服务。

ICU护士是重症疼痛患者及家属的教育者和指导者

护士是患者及家属健康宣教的主要实施者。疼痛的主观性和多因素决定了在疼痛管理中必须有患者自身或家属的参与。因此应加强疼痛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疼痛相关知识,弥补医务人员与患者对疼痛理解的不一致,使患者主动参与并配合治疗和护理。疼痛宣教包括以下内容;⑴向患者讲述疼痛对机体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⑵评估患者对疼痛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了解既往疼痛史,预期疼痛处理应达到的目标。⑶强调大部分疼痛可以缓解,并且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患者有权享受无痛治疗。⑷向患者说明何时表达疼痛反应,及如何表达疼痛。疼痛反应包括疼痛程度.性质.持续时间及部位,我们护士应说明这些主诉将成为治疗的依据。护士将根据主诉所反映的疼痛特点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⑸向患者介绍自我缓解疼痛的方法,在止痛剂治疗的同时辅助使用其他方法缓解疼痛,如使用放松.热敷.冷敷.热疗等方法。⑹向接受PCA治疗的患者讲述给药方式和时机,患者应在感觉疼痛开始时自行给药,以达到良好的止痛效果。⑺告诉患者及时向护理人员叙述心中的疑虑和担忧,避免过分焦虑而降低疼痛的耐受性。

疼痛护理管理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52例创伤骨科患者纳入本研究,在性别上,男女34例,女18例,年龄为21~62岁,平均年龄为(39.8±4.2)岁,其中胫腓骨骨折12例、胫骨平台骨折13例、髌骨骨折17例,足踝骨折10例,在致伤原因上,41例交通事故,9例坠落伤,2例机器绞伤,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52例患者分为疼痛护理管理组(n=26)与对照组(n=26),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部位、致伤原因上无显著差异(P>0.05),不会影响实验效果。

1.2 护理方式

1.2.1 对照组

对于本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用药护理、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等内容。

1.2.2 疼痛护理管理组

对于疼痛护理管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更新护理理念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很多护理人员都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开展工作,以为只有患者在无法忍受痛楚时才有必要止痛,没有意识到提前镇痛的作用,在社会发展与医疗技术的进步下,疼痛理念在不断的更新,为了满足患者的客观需求,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消除患者疼痛,为此,护理人员必须要转变常规护理观念,加强对患者的关爱[1]。

第二,开展系统的培训考核

对于护理人员,需要开展系统、针对性的疼痛知识培训,邀请专门的药物镇痛专家与疼痛管理专家开展全方位培训,帮助护理人员掌握疼痛相关概念、疼痛护理措施、骨科治疗方法、镇痛药物作用、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等知识。

第三,成立管理小组

为了减少患者的痛苦,我科室成立了专门的疼痛管理小组,负责疼痛护理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由护士长负责指导、护理业务查房、小组讨论、实践指导等工作,让每一个护理人员都可以掌握疼痛管理的相关知识,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与综合水平。此外,作为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学习,深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学会帮助医师科学评估疼痛原因,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患者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观察患者疼痛表现,合理使用止痛药物。

第四,疼痛护理

疼痛护理措施有非药物干预与药物干预两种类型,其中,非药物干预包括环境处理、护理、早期冰敷等内容,在患者入院后,要为其安排通风与采光环境好的病房,避免由于环境因素让患者产生紧张心理,同时,对患者开展正确的护理,降低局部疼痛与软组织挫伤发生率。此外,在骨折早期,要为患者科学采用冰敷处理法,减少局部出血与水肿。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使用音乐疗法,该种方式能够稳定患者情绪,提升舒适感[2]。

第五,疼痛教育

在患者入院后,要对患者与家属开展针对性的疼痛教育,目前,很多患者与家属对于疼痛都存在一个误区,他们认为使用镇痛药物会出现毒副作用,针对这一问题,护理人员要帮助他们转变这种思想观念,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的疼痛治疗。

1.3 评价指标

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分为完全缓解、中度缓解、轻度缓解几个部分,完全缓解即患者疼痛症状全部消失,患者无痛感;中度缓解与患者疼痛症状未完全消失,但是影响不大;轻度缓解即疼痛未消失,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以完全缓解来计算治疗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显示,疼痛管理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2.3%,对照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73.1%,前者显著优于后者,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疼痛护理管理组、对照组患者疼痛情况缓解程度对比示意表详见表1。

表1:疼痛护理管理组、对照组患者疼痛情况缓解程度对比示意表

3 讨论

疼痛是影响骨科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创伤、手术方式、术后固定、、特殊治疗与功能锻炼均是导致疼痛的重要诱因,临床研究显示,骨科患者中的疼痛感是最强烈的,此类患者的疼痛已经引起了临床中的广泛关注,为了促进患者的康复,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镇痛措施与疼痛护理措施。骨科病房护理工作的重要护理内容就是疼痛管理,科学合理的疼痛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治疗效果与患者的生存质量[3]。

本研究对于疼痛护理管理组开展了综合性的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结果显示,疼痛管理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2.3%,对照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73.1%,前者显著优于后者,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总而言之,疼痛是影响骨科患者治疗与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对此类患者开展科学的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提升其生存质量,该种护理模式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

参考文献:

疼痛护理管理篇9

关键词 骨折患者;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应用效果;满意度

近年,我国的骨折发生率持续增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受伤后因为失去行走及自理能力,患者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而身体上的疼痛则会促使其出现烦躁、焦虑等消极心理,不利于胃肠功能恢复,影响康复进程[1]。所以,在常规护理之外,护理人员还需要给予一定的疼痛护理,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改善其生活质量。笔者观察了在骨折患者中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 年1 月-2015 年2 月之间我院骨科收治的100 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与有关的诊断标准相符合,且没有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共50 例患者,包括男性28 例,女性22 例,年龄19-65 岁,平均(37.5±3.1)岁,骨折部位:下肢骨折29 例,上肢骨折15 例,其他6 例;观察组共50 例患者,包括男性29 例,女性21 例,年龄18-66 岁,平均(37.8±2.6)岁,骨折部位:下肢骨折28 例,上肢骨折16 例,其他6 例。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基本资料在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

1.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护理、导管护理、康复锻炼等,观察组则采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针对疼痛给予以下各方面管理:

一是科学评估患者病情;二是系统考察与培训护士;三是知识宣教;四是外界因素护理。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观察、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疼痛评分标准:重度疼痛7-10 分,中度疼痛4-6 分,轻微疼痛1-3 分,无疼痛0 分,疼痛评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最终评价为不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满意率与非常满意率之和即为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及处理时采用了统计学软件spss19.0, 采用百分比的方式表示计数数据,采用(均数± 平均差)的方式表示计量数据,其组间比较则分别采用X2 与t 加以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对比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的疼痛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评分远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分结果:对照组不满意7 例,满意28 例,非常满意15 例。护理满意度为86.0%;观察组不满意1 例,满意11 例,非常满意38 例。护理满意度为98.0%,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骨折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由于身体上的剧烈疼痛,很容易产生较大的精神压力,导致各项生命体征异常,不利于展开后续治疗。疼痛护理管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身体状况给予个性化的疼痛护理,从而有效减轻其心理压力与生理疼痛[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的疼痛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评分远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6.0%,远小于观察组(98.0%),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有助于减轻其疼痛程度,缓解消极心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疼痛护理管理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60~77(68.5±5.7)岁,骨折部位分布:股骨颈骨折2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8例、踝关节骨折16例;骨折原因分布:平地跌伤27例、交通意外16例、高处坠落7例、其他原因5例;骨折Garden分型分布:I型13例、II型19例、III型15例、IV型8例。观察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60~79(69.0±5.8)岁,骨折部位分布:股骨颈骨折1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0例、踝关节骨折16例;骨折原因分布:平地跌伤28例、交通意外15例、高处坠落8例、其他原因4例;骨折Garden分型分布:I型12例、II型21例、III型13例、IV型9例。两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入院后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各类骨折临床诊断标准及分型标准;②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①存在全身多处骨折现象;②合并机体其他系统功能严重障碍;③合并精神疾病。

1.4护理方法

1.4.1对照组对本组患者常规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措施,具体包括健康教育、围术期心理干预、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指导、饮食指导、并发症预防等。

1.4.2观察组对本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行疼痛管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1)疼痛宣教:由主治医师、临床药师及护理人员共同组成疼痛管理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并制作疼痛相关知识的宣教手册,并由护理人员仔细耐心的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关于疼痛产生的原因、缓解疼痛的方法等疼痛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疼痛的正确认识度;(2)疼痛评估:在患者入院治疗全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疼痛状况,采用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每日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适当的疼痛干预办法;(3)疼痛干预措施:①非药物干预:对疼痛评级为轻度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加强护患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同时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或采取物理冰敷法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②药物干预:对疼痛评级为中重度的患者,入院后至手术前即给予患者口服塞来昔布200mg及曲马多50mg,2次/天,术后患者转回病房后立即给予肌注地佐辛5mg,3次/天,连用3天,同时采取物理冰敷法缓解患者的疼痛,术后第4天开始服用塞来昔布与曲马多,用法用量与术前相同,服用至术后第7天停药,用药过程中要对患者保持密切关注,并视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疼痛改善情况酌情减量。

1.5观察指标

①康复积极性:采用康复积极性评分表进行评价,具体包括康复过程的心理状态、康复措施实施的配合度以及有关康复的积极需求等三个维度,评分范围为0~100分,评分越高,康复积极性越高;②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疼痛护理满意度调查评分表进行评价,评分范围为0~100分,评分越高,满意度越高;③住院时间:入院至出院时间。

1.6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x±s),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两组百分率比较采用Fisherχ2检验;由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α=0.05。

2结果

观察组康复积极性评分、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众所周知,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多伴有骨质疏松、骨质脆弱等情况,日常生活中一个小的意外就很有可能导致发生骨折,属于骨折的高发群体,而受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的影响,近年来老年骨折病例也明显增多[4,5]。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骨折患者的预后也越来越受到临床中所重视,并且经过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快速康复护理因可有效减少骨折术后并发症、提升康复效果已经被临床中广泛采用[6]。对于老年骨折患者来说,快速康复护理实施中最重要的一环在于患者能否于术后及早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患者往往会因骨折与手术创伤所引起的剧烈疼痛而抗拒进行翻身、活动及功能锻炼,进而会导致患者错过最佳康复时间而令康复效果不佳,因此,为老年骨折患者实施有效的疼痛护理也至关重要[7-8]。疼痛管理是临床中针对患者的疼痛症状所采取的护理方法,近年来被广泛用于临床中多个领域,并且获得良好效果,而在老年骨折患者快速康复护理中实施针对性的疼痛管理方法时,首先通过加强患者的疼痛宣教,以令患者能正确的面对自身疾病所产生的疼痛,其次重视患者疼痛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采取及时、合理且有效的改善措施以缓解患者疼痛症状,进而可明显提高患者康复的积极性,从而能促进早期康复训练的尽早实施,改善其康复效果,其应用优点在于不仅能针对疼痛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而减轻患者痛苦,有效促进术后康复训练的实施,同时可明显减少因疼痛给患者的造成的恐惧、焦虑等心理负担,而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患者积极进行康复锻炼的基础[9,10]。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康复积极性、护理满意度以及住院时间三项指标上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表明疼痛管理的应用有着明显优势。综上所述,疼痛管理在老年骨折快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着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怡,刘优莲,戴玲叶,等.穴位按摩对股骨颈骨折术后疼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23):71-73.

[2]高璐璐,李玉香,杨建军,等.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锻炼期疼痛管理的研究进展[J].实用疼痛学杂志.2018,14(6):469-473.

[3]白璐.疼痛管理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0):58-60.

[4]宗慧文.疼痛管理在骨折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18):121-122.

[5]赵晶晶,史玲美,褚佳.四肢骨折患者的路径化疼痛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7,32(10):36-38.

[6]陈艳艳.舒适护理对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14):43-44.

[7]张丽娟.持续质量改进在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23):3234-3237.

疼痛护理管理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骨科住院且需要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其中男50例,女22例;年龄23~55岁,平均(38.3±12.3)岁;致伤原因均为慢性积累伤力所致,无一次性外伤暴力因素;腰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腰4/5及腰5/骶1椎间盘均突出患者24例;手术方式有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及椎间盘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随机将其分为两组:疼痛管理组(实验组)和传统对照组(对照组),每组各36例。

1.2 方法

1.2.1 实验组患者给予相应的疼痛管理模式,给予耐心的术前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手术方式,手术有效率及疼痛缓解率;让患者了解手术能完全缓解大部分患者腰腿痛,客观的期待手术预期效果;术后切口的疼痛可以通过多种镇痛方式减轻疼痛,纠正患者需要承受切口剧痛的错误思想;让患者了解到常规应用镇痛药物一般不会成瘾。

1.2.2 术后疼痛评估 每位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并不一样,笔者采用口头描述评定法(12级评定法)[2]:(1)不引人注意的痛;(2)刚刚注意到的疼痛;(3)很弱的痛;(4)弱痛;(5)轻度痛;(6)中度痛;(7)强痛;(8)剧烈痛;(9)很强烈的痛;(10)严重痛;(11)极剧烈痛;(12)难以忍受的痛。手术后当患者麻醉效果消失,主诉疼痛时,护士要加强对患者疼痛感受的主动询问,判断是手术切口疼痛还是原有的腰腿痛;分别对这两种疼痛进行评分并做好记录,给予相应的疼痛控制方法。同时,及时观察切口引流情况、敷料渗血情况、双下肢肌力、感觉等,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汇报医生,为准确判断病情提供依据。

1.2.3 术后疼痛控制采取前期所使用的疼痛管理模式 根据疼痛分类,对中度疼痛患者(疼痛程度≤6分),护士指导其采取以下非药物疗法减轻疼痛。(1)呼吸止痛法:疼痛时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呼出,而后慢吸慢呼,呼吸时双目闭合,想象新鲜空气缓慢进入肺内;(2)松弛止痛法:松弛肌肉如叹气、打哈欠、深呼吸、闭目冥思等方法能减轻或阻断疼痛反应,起到止痛作用;(3)音乐止痛法:通过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缓解疼痛,既可以边听边唱,也可以闭目静听,并伴手脚节拍轻动;(4)转移止痛法:可通过多种形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如看电视、讲故事、创造欢乐的气氛、与亲近的家属、朋友相互交谈等。若非药物疗法无效或重度疼痛(疼痛程度≥7分)时,护士报告医生并根据医嘱使用有效的镇痛药并配合使用上述非药物镇痛疗法[3]。

1.2.4 对照组患者按传统疼痛管理护理模式 将患者的主观感受及日常护理所见(切口引流、双下肢运动、感觉情况)简单汇报医生,由医生开出医嘱,护士只是执行医嘱,不采用术前健康教育及非药物镇痛疗法,采用同样的方法及同样的评分标准进行镇痛效果综合评估,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及有无术后并发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术后康复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无术后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松脱断裂等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腰腿痛均较术前明显缓解。

2.2 两组患者镇痛效果 术后6 h即麻醉完全清醒时患者切口疼痛评估得分最高,即疼痛感最明显;术后1周仍有部分患者感腰腿痛。实验组术后切口镇痛效果在术后6、24及48 h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疾患,美国每年约有570万[4]患者诊断为椎间盘退变,我国患者数为其数倍。尽管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仍然有大约20%患者保守治疗效果欠佳,需要手术治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及椎体融合术是最常用的手术方式。术后使用镇痛泵本是较好的镇痛方法,但由于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有其特殊性,即手术操作紧邻硬膜囊及神经根,易损伤马尾神经及神经根,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对双下肢运动、感觉的观察是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护理要点。因为镇痛泵可以影响双下肢运动、感觉的早期观察,笔者所在医院全部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镇痛均不采用镇痛泵,选取合理的镇痛方式在该类疾患术后镇痛中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本研究采用疼痛管理护理模式联合传统药物镇痛的方法,取得了不错的镇痛效果及社会效益,与传统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获得了更好的镇痛效果,良好的镇痛效果往往产生愉悦的心情,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及护患关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镇痛的同时,更密切及时观察了病情。术后护理人员更多的与患者交流,更加及时观察了切口引流及双下肢运动、感觉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判断病情,减少手术并发症,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治疗可以完全缓解80%患者的临床症状[2],配合有效的术后镇痛,可以提高患者腰腿痛缓解率,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通过本研究证实,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采用疼痛管理模式较传统术后镇痛疗法,可以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同时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形成和谐医患与护患关系,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伟鹏.临床症状护理[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281.

[2] 陆廷仁.骨科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37-938.

疼痛护理管理篇1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rvey and analysis the management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about postoperative pain of nurses in surgery department.methods 152 surgery nurses were surveyed with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survey regarding pain ,kasrp.results the surgery nurses' score were influenced by age, and the accuracy rate was between 20%~75%(41.97%). conclusion the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of surgery nurses should be promoted.

[key words] nurse;pain;knowledge;attitude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疼痛的治疗与护理越来越被重视和关注,疼痛已被作为“第五生命体征”来评估与处理[1]。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是一个医护人员需要面对的问题,术后镇痛不足时可转变为慢性疼痛, 甚至在术后持续数年之久[2],但临床上70%的外科术后病人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镇痛不全[3]。影响患者术后镇痛的原因来自不同方面,有研究显示:护士在理论知识及态度方面的偏差会影响她们在临床工作中对术后疼痛病人的治疗及护理[4]。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了解该院外科护士疼痛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处理术后疼痛的态度,为医院进行针对性培训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便利抽取参加2009年10月护士大会的外科护士进行《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问卷》的调查,给予统一的指导语,并要求答卷者在20min内完成问卷并即时回收。纳入标准为:取得护士执照;从事外科护理工作1年以上并仍在外科工作;自愿参加调查者。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70份,回收158份,由于缺项太多剔除其中6份,有效问卷共152份,有效率为89.1%,均为女性;年龄22~37岁,平均(27.50±3.46)岁;工作年限为1~24年,平均(5.72±4.83)年。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外科护士的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问卷包括两部分:(1)人口学资料:包括参加对象的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和婚姻状况。(2)《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调查,knowledge and attitudes survey regarding pain ,kasrp》,为betty ferrel及 margo mccaffery 于 1987年根据美国疼痛学会(american pain society)、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及美国卫生保健政策研究机构(agency for health care policy and research) 所制定的疼痛处理标准而设计[5]。本研究采用童莺歌[6]硕士论文中翻译修订形成的kasrp(2008)中文版问卷。该问卷由40个条目组成,内容涉及疼痛评估、处理、用药原则及案例分析等方面。包括是非题、选择题和案例分析3个部分。回答正确得1分,回答错误得0分,总分为0~40分。本研究显示kasrp(2008)中文版问卷的cronbach'a系数为0.821,符合统计学要求。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采用百分比、(〖x〗±s)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外科护士的人口学资料及其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问卷得分情况 本研究中外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得分为8~26分,平均(16.70±3.93)分;正确率为20%~75%,平均41.97%。各组得分情况见表1。

2.2 外科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回答的具体情况 40条目中共有13个条目回答正确率在50%以上。回答正确率高的条目表示外科护士对病人疼痛的评估、镇痛药物相关知识及药物的成瘾性有较好的认识。回答正确率最高和最低的5条目见表2。

2.3 影响外科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得分的因素 以外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得分为因变量,以其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和婚姻状况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只有年龄进入回归方程。结果见表3。表1 外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得分总体情况 (n=152)表2 外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得分具体情况表3 影响外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得分的因素

3 讨论

3.1 提高外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水平 研究显示:外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回答正确率为41.97%,这和国内多数研究结果相似。童莺歌研究显示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的回答正确率为46.84%[6];陈素惠研究显示外科护士术后疼痛知识回答正确率45.98%[7];南桂英等研究中显示产科护士回答正确率为33.80%,均低于美国、意大利等国家的研究结果[8]。近年来,随着国际疼痛学科的发展,国内医学界对疼痛知识也有了逐渐的认识,但发展较慢,疼痛仍没有受到医学教育者和医务工作者的普遍关注。研究者调查福建省某高校护理本科专业的科目表后发现其中并没有涉及疼痛知识的相关课程,而国内很多医院也没有相关的在职培训课程。这可能是回答正确率最低的5道题中,就有2道题是关于止痛药物使用的原因。研究发现年龄是影响外科护士疼痛知识的因素,年龄越大,正确率越低,这和国内的一些研究结果不一致[6,7],但和大多数研究结果一致的是学历、职称和工作年限均未进入回归方程。提示护士的疼痛知识和态度并没有因为学历的提升增加,也没有随着职称考试和工作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这可能是因为年轻人相对有更大的信息来源而且更容易接受新观念,而大学课程、学历教育课程、医院的在职培训均较少提供相关知识、而职称考试中也鲜有与疼痛相关的知识考核点。有研究则认为工作年限越长,获得的疼痛控制方面的知识越多[9]。因此应当加强护士疼痛知识的学校教育和在职培训,提高其疼痛相关知识水平。

3.2 改变外科护士疼痛处理的消极态度 当患者主述疼痛难忍时,只有5.3%和13.2%的护士相信病人自述的疼痛程度,其他护士则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患者的表情来判断,且均低估了病人的疼痛强度;只有5.3%的护士在患者主诉疼痛强度在8分时,选择完全执行p.r.n止痛医嘱,其他护士则认为应该不执行或减少止痛药物剂量。说明多数护士对疼痛仍持传统观念,认为疼痛是手术的一个必然经历。当患者主诉疼痛时会告诉其止痛药具有种种副作用,应尽量不使用,要求其尽量忍耐,直至无法忍耐时才报告医生给予止痛剂。护士的这种观念和态度会直接影响患者对疼痛的观念和态度。有研究显示:医务人员和病人自身所持的疼痛观念,如担心药物不良反应,担心成瘾,认为应该尽量忍耐疼痛等,会导致癌症病人的疼痛未得到及时、有效地缓解[10]。因此,在提高护士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改变护士对待疼痛的旧观念,积极地处理患者大的疼痛才是改善这种状况的关键。

3.3 发扬外科护士的疼痛管理职能 国外的疼痛研究经历了从疼痛控制转变为疼痛管理[11];疼痛管理专业的组成人员从以麻醉医师为主体的模式转向以护士为主体的模式[12]。护士作为患者疼痛状态的主要评估者、止痛措施的具体落实者、其他专业人员的协作者以及疼痛患者及家属的教育者和指导者,在疼痛管理中的独特和关键作用正日益凸现出来[13]。而中国的疼痛管理刚刚起步,正在步入专业化轨道。熊根玉等研究显示:按规范化的疼痛护理管理方法后,住院期间观察组中度以上疼痛持续时间小于12h例数比对照组明显增多;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出院时满意度高于对照组[14]。当护士具有较先进的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后,能规范系统地对手术病人的术后疼痛进行管理,如加强术前的疼痛教育,术后应用疼痛尺、按标准进行评估,并按照疼痛控制标准进行适当的处理,包括呼吸止痛法、松弛止痛法、音乐止痛法、转移止痛法和药物止痛,使患者的疼痛得到很好的控制,促进患者的健康,提高住院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berdine uj.the fifth vital sign cornerstone of a new pain management strategy.disease manage health outcomes,2002,10(3):155-165.

2 黄宇光,李勇,罗爱伦.疼痛常见问题的新认识.中华麻醉学杂志,2006,26(11):1054-1056.

3 shen q, sherwood gd, mcneil ja, et al.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outcome in chinese inpatients.west nurs res, 2008,30(8):975-990.

4 司晓霞.外科护士对术后疼痛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认知现状调查.护理研究,2007 ,21 (1b):115-117.

5 louise plaisance,cynthia logan. nursing students'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regarding pain. pain management nursing,2006,7(4):167-175.

6 童莺歌. 浙江省二级医院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初步调查研究.中国优秀博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8.

7 陈素惠,沈曲.外科护士术后疼痛知识和态度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国际护理杂志,2009,10(28):1311-1314.

8 南桂英,王慧玲,朱迎春,等. 产科护士疼痛知识调查与分析. 中国护理管理,2009,9(2):38-40.

9 yildirim yk, cicek f, uyar m.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of turkish oncology nurses about cancer pain management.pain manag nurs, 2008, 9(1):17-25.

10 王志稳,陈香平.肿瘤科护士对癌性疼痛管理的认知与实践现状.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5 ):1379-1381.

11 owen h, mcmillan v, rogowski d. postoperative pain therapy:a survey of patients' expectations and their experiences.pain,1990,41(3):303-307.

疼痛护理管理篇1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rvey and analysis the management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about postoperative pain of nurses in surgery department.Methods 152 surgery nurses were surveyed with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survey regarding pain ,KASRP.Results The surgery nurses' score were influenced by age, and the accuracy rate was between 20%~75%(41.97%). Conclusion The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of surgery nurses should be promoted.

[Key words] nurse;pain;knowledge;attitude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疼痛的治疗与护理越来越被重视和关注,疼痛已被作为“第五生命体征”来评估与处理[1]。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是一个医护人员需要面对的问题,术后镇痛不足时可转变为慢性疼痛, 甚至在术后持续数年之久[2],但临床上70%的外科术后病人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镇痛不全[3]。影响患者术后镇痛的原因来自不同方面,有研究显示:护士在理论知识及态度方面的偏差会影响她们在临床工作中对术后疼痛病人的治疗及护理[4]。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了解该院外科护士疼痛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处理术后疼痛的态度,为医院进行针对性培训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便利抽取参加2009年10月护士大会的外科护士进行《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问卷》的调查,给予统一的指导语,并要求答卷者在20min内完成问卷并即时回收。纳入标准为:取得护士执照;从事外科护理工作1年以上并仍在外科工作;自愿参加调查者。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70份,回收158份,由于缺项太多剔除其中6份,有效问卷共152份,有效率为89.1%,均为女性;年龄22~37岁,平均(27.50±3.46)岁;工作年限为1~24年,平均(5.72±4.83)年。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外科护士的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问卷包括两部分:(1)人口学资料:包括参加对象的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和婚姻状况。(2)《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调查,Knowledge and Attitudes Survey Regarding pain ,KASRP》,为Betty Ferrel及 Margo McCaffery 于 1987年根据美国疼痛学会(American Pain Society)、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及美国卫生保健政策研究机构(Agency for Health Care policy and Research) 所制定的疼痛处理标准而设计[5]。本研究采用童莺歌[6]硕士论文中翻译修订形成的KASRP(2008)中文版问卷。该问卷由40个条目组成,内容涉及疼痛评估、处理、用药原则及案例分析等方面。包括是非题、选择题和案例分析3个部分。回答正确得1分,回答错误得0分,总分为0~40分。本研究显示KASRP(2008)中文版问卷的Cronbach'a系数为0.821,符合统计学要求。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采用百分比、(〖x〗±s)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外科护士的人口学资料及其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问卷得分情况 本研究中外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得分为8~26分,平均(16.70±3.93)分;正确率为20%~75%,平均41.97%。各组得分情况见表1。

2.2 外科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回答的具体情况 40条目中共有13个条目回答正确率在50%以上。回答正确率高的条目表示外科护士对病人疼痛的评估、镇痛药物相关知识及药物的成瘾性有较好的认识。回答正确率最高和最低的5条目见表2。

2.3 影响外科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得分的因素 以外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得分为因变量,以其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和婚姻状况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只有年龄进入回归方程。结果见表3。表1 外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得分总体情况 (n=152)表2 外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得分具体情况表3 影响外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得分的因素

3 讨论

3.1 提高外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水平 研究显示:外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回答正确率为41.97%,这和国内多数研究结果相似。童莺歌研究显示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的回答正确率为46.84%[6];陈素惠研究显示外科护士术后疼痛知识回答正确率45.98%[7];南桂英等研究中显示产科护士回答正确率为33.80%,均低于美国、意大利等国家的研究结果[8]。近年来,随着国际疼痛学科的发展,国内医学界对疼痛知识也有了逐渐的认识,但发展较慢,疼痛仍没有受到医学教育者和医务工作者的普遍关注。研究者调查福建省某高校护理本科专业的科目表后发现其中并没有涉及疼痛知识的相关课程,而国内很多医院也没有相关的在职培训课程。这可能是回答正确率最低的5道题中,就有2道题是关于止痛药物使用的原因。研究发现年龄是影响外科护士疼痛知识的因素,年龄越大,正确率越低,这和国内的一些研究结果不一致[6,7],但和大多数研究结果一致的是学历、职称和工作年限均未进入回归方程。提示护士的疼痛知识和态度并没有因为学历的提升增加,也没有随着职称考试和工作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这可能是因为年轻人相对有更大的信息来源而且更容易接受新观念,而大学课程、学历教育课程、医院的在职培训均较少提供相关知识、而职称考试中也鲜有与疼痛相关的知识考核点。有研究则认为工作年限越长,获得的疼痛控制方面的知识越多[9]。因此应当加强护士疼痛知识的学校教育和在职培训,提高其疼痛相关知识水平。

3.2 改变外科护士疼痛处理的消极态度 当患者主述疼痛难忍时,只有5.3%和13.2%的护士相信病人自述的疼痛程度,其他护士则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患者的表情来判断,且均低估了病人的疼痛强度;只有5.3%的护士在患者主诉疼痛强度在8分时,选择完全执行p.r.n止痛医嘱,其他护士则认为应该不执行或减少止痛药物剂量。说明多数护士对疼痛仍持传统观念,认为疼痛是手术的一个必然经历。当患者主诉疼痛时会告诉其止痛药具有种种副作用,应尽量不使用,要求其尽量忍耐,直至无法忍耐时才报告医生给予止痛剂。护士的这种观念和态度会直接影响患者对疼痛的观念和态度。有研究显示:医务人员和病人自身所持的疼痛观念,如担心药物不良反应,担心成瘾,认为应该尽量忍耐疼痛等,会导致癌症病人的疼痛未得到及时、有效地缓解[10]。因此,在提高护士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改变护士对待疼痛的旧观念,积极地处理患者大的疼痛才是改善这种状况的关键。

3.3 发扬外科护士的疼痛管理职能 国外的疼痛研究经历了从疼痛控制转变为疼痛管理[11];疼痛管理专业的组成人员从以麻醉医师为主体的模式转向以护士为主体的模式[12]。护士作为患者疼痛状态的主要评估者、止痛措施的具体落实者、其他专业人员的协作者以及疼痛患者及家属的教育者和指导者,在疼痛管理中的独特和关键作用正日益凸现出来[13]。而中国的疼痛管理刚刚起步,正在步入专业化轨道。熊根玉等研究显示:按规范化的疼痛护理管理方法后,住院期间观察组中度以上疼痛持续时间小于12h例数比对照组明显增多;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出院时满意度高于对照组[14]。当护士具有较先进的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后,能规范系统地对手术病人的术后疼痛进行管理,如加强术前的疼痛教育,术后应用疼痛尺、按标准进行评估,并按照疼痛控制标准进行适当的处理,包括呼吸止痛法、松弛止痛法、音乐止痛法、转移止痛法和药物止痛,使患者的疼痛得到很好的控制,促进患者的健康,提高住院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Berdine UJ.The fifth vital sign cornerstone of a new pain management strategy.Disease Manage Health Outcomes,2002,10(3):155-165.

2 黄宇光,李勇,罗爱伦.疼痛常见问题的新认识.中华麻醉学杂志,2006,26(11):1054-1056.

3 Shen Q, Sherwood GD, McNeil JA, et al.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outcome in Chinese inpatients.West Nurs Res, 2008,30(8):975-990.

4 司晓霞.外科护士对术后疼痛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认知现状调查.护理研究,2007 ,21 (1B):115-117.

5 Louise Plaisance,Cynthia Logan. Nursing students'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regarding Pain. Pain Management Nursing,2006,7(4):167-175.

6 童莺歌. 浙江省二级医院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的初步调查研究.中国优秀博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8.

7 陈素惠,沈曲.外科护士术后疼痛知识和态度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国际护理杂志,2009,10(28):1311-1314.

8 南桂英,王慧玲,朱迎春,等. 产科护士疼痛知识调查与分析. 中国护理管理,2009,9(2):38-40.

9 Yildirim YK, Cicek F, Uyar M.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of Turkish oncology nurses about cancer pain management.Pain Manag Nurs, 2008, 9(1):17-25.

10 王志稳,陈香平.肿瘤科护士对癌性疼痛管理的认知与实践现状.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5 ):1379-1381.

11 Owen H, McMillan V, Rogowski D. Postoperative pain therapy:a survey of patients' expectations and their experiences.Pain,1990,41(3):303-307.

在线咨询